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幻灯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元宵汤圆高档品种选(幻灯片)
黄安年 2010-2-27 22:37
元宵汤圆高档品种选 ( 幻灯片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7 日发布 明天是元宵节 , 现在转发许令仪老师传来的《汤元》幻灯片 , 以笔者所见此等汤圆非我辈品尝之物。看看这些高档品种也可以领略我们这个饮食大国的消费多元化、高档化。 所附图片总共 15 幅。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678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年首届圆明园皇家庙会(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10-2-22 16:25
2010 年首届圆明园 皇家庙会(幻灯片)(二)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2 日发布 下面是许令仪老师传来杨光津先生 2010 年 2 月 17 日摄制的 2010 年首届圆明园 皇家庙会(幻灯片),共分 ( 一 )26 幅 , (二) 13 幅 , 此外最后两幅是从网上下载的。 笔者在《圆明园 罹难 150 周年庙会该突出什么主题?》 博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2 日发布 ) 中提到:时下北京庙会五花八门,圆明园 罹难 150 周年之机居然也别出心裁地推出首届 皇家庙会,然而这届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举行的庙会,却和圆明园 罹难毫无关系 , 令人深思。居安思危,忧患度日是我们理应采取的态度 , 圆明园 罹难给了我们太多的惨痛教训,更可以用来提醒国民和游客要有忧患意识 , 居安思危,不能为了吸引游客,共享欢乐和谐,体验皇家生活就忘记了罹难。 还要指出的是从画面上看所谓体验皇家生活 , 距离原汁原味艺术再现相距甚远。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首届圆明园皇家庙会(幻灯片)(一)
黄安年 2010-2-22 16:10
2010 年首届圆明园 皇家庙会(幻灯片)(一)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2 日发布 下面是许令仪老师传来杨光津先生 2010 年 2 月 17 日摄制的 2010 年首届圆明园 皇家庙会(幻灯片),共分 ( 一 )26 幅 , (二) 13 幅 , 此外最后两幅是从网上下载的。 笔者在《圆明园 罹难 150 周年庙会该突出什么主题?》 博文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22 日发布 ) 中提到:时下北京庙会五花八门,圆明园 罹难 150 周年之机居然也别出心裁地推出首届 皇家庙会,然而这届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举行的庙会,却和圆明园 罹难毫无关系 , 令人深思。居安思危,忧患度日是我们理应采取的态度 , 圆明园 罹难给了我们太多的惨痛教训,更可以用来提醒国民和游客要有忧患意识 , 居安思危,不能为了吸引游客,共享欢乐和谐,体验皇家生活就忘记了罹难。 还要指出的是从画面上看所谓体验皇家生活,距离原汁原味艺术再现相距甚远。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404 次阅读|1 个评论
用LaTeX做幻灯片(Slide)
热度 1 zuozw 2010-2-7 21:16
LaTeX不止可以用于论文和书籍的排版,可以用来做幻灯片。如果要做的幻灯片中有很多公式时,用LaTeX中的文档类beamer来作,你会得到非常漂亮的幻灯片。 beamer是LaTeX的一个文档类,和article、book一样。可以直接用latex命令来组织幻灯片,之后用frame命令生成单页幻灯片(Slide),编译过程相同。网上有非常丰富的 beamer教材和模板 。这里仅提供两个教程,其他的资源可 Google搜索 。 1、德国的Till Tantau的 beamer教程 2、韩国的Ki-Joo Kim beamer教程 附:两张幻灯片图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33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藏南地区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10-2-3 16:22
藏南地区幻灯片 ( 二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3 日发布 藏南地区是我国固有领土 , 无论印度采取移民,或是加强军事存在的动作,对藏南地区的非法控制 , 都无法改变中国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事实。达赖在日本宣称藏南地区属于印度,充分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险恶用心。奥巴马不顾中国政府一再反对 , 坚持接见达赖将给中美关系的发展投下新的阴影。 这里转发许令仪老师传来的藏南地区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12 幅。笔者另附三篇相关报道。 ************************************ 藏南地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的主权领土。中印边界东段印度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占领区。   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藏 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该地区被麦克马洪线所切割,藏南印占区面积约为 67000 平方公里 ( 通常说的 9 万根据从地图上测算不准确 ) ,占整个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 80 %(伪阿邦面积 83 743 平方公里)。     藏南是伪阿鲁纳恰尔邦(印度 称, Arunachal Pradesh ,又译阿鲁纳查尔邦)的主体部分,藏南印占区总人口约数为 90 万左右。伪阿鲁纳恰尔邦的人口约有 120 万人。根据当地政府统计,本地有八十二种的不同民族。主要的部族包括了信仰藏传佛教的门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族,信仰泛灵论的阿地族、阿加族、米济族、蔷薇族等。信仰小乗佛教的主要部族是康迪族和傈僳族,信仰印度教的主要部族是诺特族。诺特族是纳迦族的一个部族,阿鲁纳恰尔邦的纳迦族和阿缔族有部分的人是信仰浸信会的基督新教以及罗马天主教。 【地理状况】     美丽的藏南在东经 92 度至 97 度之间的约 9 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形复杂,海拔从 5000m 到 150m 。是一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风水宝地。西藏的江南之称!   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 9000 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位于该地区墨脱县南部边境的巴昔卡镇平均年降水量高达 4500mm ,是中国陆地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曾长期被中国大陆官方教科书中称作中国雨都。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土壤肥沃。   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卡门河、西巴霞曲(苏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即位于该地区。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 90% 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南历史】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的中心城市达旺。   1913 1914 年,由英国策划、在印度西姆拉召开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参加的西姆拉会议上,英国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英国人亨利 ? 麦克马洪背着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威胁利诱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将英印单方面划定的所谓印藏分界线插入到换文地图中,私自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同时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此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 9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依此线划定后的英属印度东北边界,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处(即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管理权的地区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参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对而拒绝在条约上正式签字,会议破裂,非法的西姆拉条约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后中国政府又多次发表声明,不承认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    1948 年,趁中国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边疆,刚独立的印度开始派军队进入门隅地区, 1951 年 2 月 2 日,印度军队占领门隅的中心城市 ,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驱逐。 1954 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伪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政官方地图,将中国拒绝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到 1960 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属于中国西藏的门隅 - 珞渝 - 下察隅地区。   在 1962 年 10 月 11 月的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速胜,收复包括达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镇在内的藏南大部分区域,进逼至传统习惯线附近。后出于多种原因,中国军队又主动后撤至麦克马洪线以内。 1964 年,印军重新占领该地区,重新在麦线附近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    1972 年,印度将该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1987 年 2 月,印度宣称建立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阿邦,并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藏南争议领土现状】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 1700 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   ①东段:争议领土 9 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 1987 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②中段,争议领土 2100 平方公里,分为 4 处,全部被印度占领。在中段,侵占了中国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乌热、然冲、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区,共约 2000 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除桑、葱莎较早为英国侵占外,其余地区都是在 1954 年中印两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字后,被印度侵占或侵入的。这 4 块所谓的由于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争议地区,按照传统习惯线的具体走向,都在传统习惯线的中国一侧。   ③在西段,争议领土 3.3 万平方公里,主要是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 9.2 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 10 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 20 倍,为中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 东段争议领土据地图测算应为 6.7 平方公里,这里按传统的 9 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故以上数据可能夸大 )   印度防务专家始终认为,对于印度来说,只有将它的军队驻扎在喜马拉雅山顶时,才能确保它的防务。当前,印军对华实行攻势防御战略方针。   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一支实战与威慑并重的军事力量,在边境地区保持对我的军事压力。   二是以巩固和扩大领土利益为目标,加强在边境地区的蚕食活动,力图保住东段、守住中段、夺取西段。   三是有重点地建立攻守兼备的军事部署,准备与中国打一场不同强度和规模的战争。目前,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包括中锡边境)地区部署的陆军有 2 个军 8 个师共 21 万多人,而且在纵深(靠近错那方向)还部署了 1 个军作为预备队;空军有 9 个飞行联队、 1 个导弹分队。与 60 年代初相比增加了 4 倍,已对中国形成局部优势( 7 倍以上优势),远远超过了它的防御需要。而且印军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优势明显,尤其是空军力量和导弹力量较强。印军现有各型飞机 1800 架,其中有 40 架幻影 2000 , 100 架米格 27 , 63 架米格 29 , 120 架美洲虎, 40 架苏 30MK 。与中国相比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度炮兵发展迅速,现已全部装备了瑞典的 FH-77B ( 155 毫米口径)和俄罗斯的 M-46 ( 130 毫米口径)野战火炮。 FH-77B 型火炮射程在 40 公里以上,可发射从俄罗斯引进的卡斯诺普 -M 型激光制导炮弹。目前,印度正在研制一种射程超过 70 公里的火炮,如果此种炮弹全面投入使用,印军可取得中印边界地区的炮火主动权。   此外,印度还在中印边界部署了射程为 150 公里的普里特维战术导弹群。为了适应与中国未来在山地作战的特点,印度专门组建了 10 个山地师,其中 9 个部署在中印边境。并且在中印边境上部署了印全部军力的 1/3 以上,特别是空军在中印边境对中国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自 80 年代起,印度不惜耗巨资在地理环境恶劣的中印西段边界的拉达克地区全面进行战场建设,目前该地区的战场准备已具规模,囤集了 7 倍于中国的兵力。此外,还在近几年里连续举行了数十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作战演习。    1959 年 8 月至 10 月,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上相继爆发中印武装部队交火事件,全长 1700 公里的中印边界线全线紧张。 1960 年 4 月,周恩来第三次访问印度,在两国总理会谈中,周表达了中国的重要立场,要点如下:   ①中印边界问题应该通过谈判解决。   ②通过谈判双方缔结新约,中国将不在谈判中提出领土要求,新条约会肯定旧条约(所谓旧约既划定麦克马洪线的《西姆拉备忘录》)中的边境走向。但这是两个平等国家协商的结果,可以消除旧的不平等条约的恶果。   ③中国谋求边界问题的全面解决。   ④如果印度接受中国在西段的现控制线,中国就准备接受麦克马洪线。虽然麦克马洪线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与西藏地方政府非法划定的,但中国仍然愿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1960 年,中国的态度是送东段保西段,实际上就是准备在印度放弃对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领土要求后,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焦点实际上是印度贪得无厌,企图两块都要。结果未能签署边界条约,并在印度的野蛮侵略的情况下,爆发了边界战争。 1960 年,中方谈判用语是这样地:尽管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不公正的,但考虑到中国和印度人民之间的友谊,中国政府仍然愿意接受。 【藏南现状】 这块面积巨大的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现实为印控地区。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中国原住民门巴族、珞巴族、爱缔族 ( 僜人 ) 还多。据最近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将向其所谓阿鲁纳恰尔邦 ( 即我国藏南地区 ) 增兵近 10 万,并增加火力修建机场,加紧布署新型战机。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5103.htm?fr=ala0_1_1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印度四招控制中国藏南地区 人口已达上百万 2009 年 08 月 10 日 10:40 来源:新华网 无论印度采取移民,或是加强军事存在的动作,都无法改变中国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事实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发自北京鹦鹉知晓千情,千万不要泄密。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故乡气息。 1706 年 5 月的一天,厌倦了流亡生活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途经青藏高原上的措那湖畔时,不禁想起魂牵梦绕的故乡藏南门隅。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仓央嘉措却依旧难以魂归故里中国藏南地区正被印度以各种手段非法控制着。   尽管中国取得了 1962 年中印战争的胜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军事上的胜利并未被转化为中国对藏南地区的实际控制力。历史和政治的恩怨纠葛造成了中印之间悬而未决的边界争议问题。   设邦强化行政管辖   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 30 年之后,结合现在再来看那场战争及其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军旅作家金辉在《墨脱的诱惑》一书中如是夸张地说道。   而印度历届政府反而利用中国的这份宽容,加强了对中国藏南地区的行政管辖。 1954 年,印度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管辖中国藏南地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 1936 年以来注明的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 1972 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又过了 14 年,印度议会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   目前,阿鲁纳恰尔邦不仅设有地方议会、警察、法庭等机构,还开设了近百所中小学校,教育内容也以印度传统教育为主。   向边境地区大批移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学者蓝建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印度最新的 2001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阿鲁纳恰尔邦人口已达 110 万左右,在短短的 10 年间增长了 26.2% ,远远高于印度本国的人口增长率。据估算,这其中至少包括 30 万至 45 万印度移民。   印度政府在有意识地向藏南地区移民,打破了藏南地区的人口平衡。他说。这些移民来源非常复杂,大多来自印度本土,还有少数孟加拉人、尼泊尔人,甚至一批追随达赖喇嘛的流亡分子也被默许定居该地区。如今,这些印度移民已经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子女,总人口接近 60 万。而中国在藏南地区的传统居民珞巴族、门巴族等,总人口只有 35 万人左右。   强化军事占领   而印度加强对中国藏南地区控制的最直接手段,则是强化军事占领,不断蚕食这一地区。    40 余年来,印度陆军第 4 军一直是侵占我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该军下辖全部经过特殊训练的山地作战,其中拥有 1.65 万人的第 5 山地师部署在那加兰邦,直接威胁中国边防重镇察隅。除第 4 军外,第 33 军作为第二梯队部署在锡金,第 15 军部署在中印边界靠近克什米尔地区,这两支部队以钳形阵势挟持着中印边界争议地区。   为增加中印边界谈判筹码,印度近来又大炫军事肌肉。《印度时报》此前透露,印度先后向藏南地区增派了总数约 6 万人的山地师,并调集了苏 -30 战机、俄制 T72 主力坦克以及新型装甲运兵车等先进装备,目前印度在该区的总兵力已有 10 万人之众。对此,《简氏防务周刊》分析称,中印边界争端吸引了印度三分之一的军力。   大肆公关谋求国际支持   印度暗度陈仓实施一系列侵占我藏南地区的举动之余,也不忘图谋获取国际承认。   拉拢国际组织介入中印边界纠纷是印度政府最常用的方法。联合国统计资料表明,印度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申请教育、扶贫或文化多样性保护等项目,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今年 6 月 15 日,亚洲开发银行也被印度瞄上。亚行在印度游说下,通过了涉及中印领土争议地区的《印度国别伙伴计划 (2009-2012 年 ) 》文件,该贷款项目总额高达 29 亿美元,其中包括 6000 万美元的阿鲁纳恰尔邦水务治理和卫生改造项目。对此,《印度快报》等媒体喜形于色,声称印度赢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   此外,印度还借助旅游业为侵占我藏南地区打国际广告。记者发现,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政府网正对欧美、日韩等国的旅行社声称,阿鲁纳恰尔保留着丰富的印度文化遗产,欢迎外国游客前来观光。 (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 责任编辑:赵志鹏 http://news.sohu.com/20090810/n265839200.shtml ********************888 达赖在日本宣称:藏南地区属于印度 http://news.QQ.com   2009 年 11 月 03 日 09:28   环球时报    据 11 月 3 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11 月 8 日,达赖将窜访中印两国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为了不让印度为难,达赖特意在日本进行政治热身。 据法新社报道,达赖上周五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为期一周的窜访,并将于 11 月 8 日访问中印争议领土。 10 月 31 日,达赖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达赖说:中国的抗议令我吃惊,因为 1962 年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入并占领了(达旺),后来印度将他们赶了回去,中国政府最终停火并撤军,因此我对那里的访问有什么问题吗?。法新社称,达赖此言是在暗示,在边界争端问题上,他支持印度的主张。 达赖 10 月 31 日在日本的言论受到印度媒体的普遍关注。印度 DNA 新闻网 11 月 1 日的文章说,达赖当天在记者面前回顾了中印 1962 年边界战争,宣称阿鲁纳恰尔邦的大部分地区战前属于印度,是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研究员刘洪记说,今年上半年,达赖曾表示想加入印度国籍,做一个真正的印度人。如今,他又要去被印度非法占领的藏南地区,那里有六世达赖的出生地(达旺),这等于把自己的祖宗都卖到印度去了。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环球网 (www.huanqiu.com) http://news.qq.com/a/20091103/000817.htm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4343 次阅读|1 个评论
藏南地区幻灯片(一)
热度 1 黄安年 2010-2-3 15:56
藏南地区幻灯片 ( 一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3 日发布 藏南地区是我国固有领土 , 无论印度采取移民,或是加强军事存在的动作,对藏南地区的非法控制 , 都无法改变中国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事实。达赖在日本宣称藏南地区属于印度,充分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险恶用心。奥巴马不顾中国政府一再反对 , 坚持接见达赖将给中美关系的发展投下新的阴影。 这里转发许令仪老师传来的藏南地区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12 幅。笔者另附三篇相关报道。 ************************************ 藏南地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的主权领土。中印边界东段印度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占领区。   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藏 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该地区被麦克马洪线所切割,藏南印占区面积约为 67000 平方公里 ( 通常说的 9 万根据从地图上测算不准确 ) ,占整个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 80 %(伪阿邦面积 83 743 平方公里)。     藏南是伪阿鲁纳恰尔邦(印度 称, Arunachal Pradesh ,又译阿鲁纳查尔邦)的主体部分,藏南印占区总人口约数为 90 万左右。伪阿鲁纳恰尔邦的人口约有 120 万人。根据当地政府统计,本地有八十二种的不同民族。主要的部族包括了信仰藏传佛教的门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族,信仰泛灵论的阿地族、阿加族、米济族、蔷薇族等。信仰小乗佛教的主要部族是康迪族和傈僳族,信仰印度教的主要部族是诺特族。诺特族是纳迦族的一个部族,阿鲁纳恰尔邦的纳迦族和阿缔族有部分的人是信仰浸信会的基督新教以及罗马天主教。 【地理状况】     美丽的藏南在东经 92 度至 97 度之间的约 9 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形复杂,海拔从 5000m 到 150m 。是一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风水宝地。西藏的江南之称!   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 9000 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位于该地区墨脱县南部边境的巴昔卡镇平均年降水量高达 4500mm ,是中国陆地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曾长期被中国大陆官方教科书中称作中国雨都。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土壤肥沃。   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卡门河、西巴霞曲(苏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即位于该地区。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 90% 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南历史】   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的中心城市达旺。   1913 1914 年,由英国策划、在印度西姆拉召开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参加的西姆拉会议上,英国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英国人亨利 ? 麦克马洪背着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威胁利诱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将英印单方面划定的所谓印藏分界线插入到换文地图中,私自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同时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此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 9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依此线划定后的英属印度东北边界,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处(即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管理权的地区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参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对而拒绝在条约上正式签字,会议破裂,非法的西姆拉条约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后中国政府又多次发表声明,不承认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    1948 年,趁中国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边疆,刚独立的印度开始派军队进入门隅地区, 1951 年 2 月 2 日,印度军队占领门隅的中心城市 ,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驱逐。 1954 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伪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政官方地图,将中国拒绝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到 1960 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属于中国西藏的门隅 - 珞渝 - 下察隅地区。   在 1962 年 10 月 11 月的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速胜,收复包括达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镇在内的藏南大部分区域,进逼至传统习惯线附近。后出于多种原因,中国军队又主动后撤至麦克马洪线以内。 1964 年,印军重新占领该地区,重新在麦线附近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    1972 年,印度将该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1987 年 2 月,印度宣称建立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阿邦,并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藏南争议领土现状】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 1700 公里,分东、中、西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领土。   ①东段:争议领土 9 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被印度占领。中印实际控制线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度地图已经将其作为它的正式、合法边界,并于 1987 年宣布成立了阿鲁纳恰尔邦,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全西藏的人口总和多两倍。   ②中段,争议领土 2100 平方公里,分为 4 处,全部被印度占领。在中段,侵占了中国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区,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乌热、然冲、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区,共约 2000 余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除桑、葱莎较早为英国侵占外,其余地区都是在 1954 年中印两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字后,被印度侵占或侵入的。这 4 块所谓的由于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争议地区,按照传统习惯线的具体走向,都在传统习惯线的中国一侧。   ③在西段,争议领土 3.3 万平方公里,主要是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其中印度占领巴里加斯一处,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以上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 9.2 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两个半台湾省,比英阿争夺的马岛大 10 倍,比日俄争执的北方四岛大 20 倍,为中国总领土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 东段争议领土据地图测算应为 6.7 平方公里,这里按传统的 9 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故以上数据可能夸大 )   印度防务专家始终认为,对于印度来说,只有将它的军队驻扎在喜马拉雅山顶时,才能确保它的防务。当前,印军对华实行攻势防御战略方针。   有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一支实战与威慑并重的军事力量,在边境地区保持对我的军事压力。   二是以巩固和扩大领土利益为目标,加强在边境地区的蚕食活动,力图保住东段、守住中段、夺取西段。   三是有重点地建立攻守兼备的军事部署,准备与中国打一场不同强度和规模的战争。目前,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包括中锡边境)地区部署的陆军有 2 个军 8 个师共 21 万多人,而且在纵深(靠近错那方向)还部署了 1 个军作为预备队;空军有 9 个飞行联队、 1 个导弹分队。与 60 年代初相比增加了 4 倍,已对中国形成局部优势( 7 倍以上优势),远远超过了它的防御需要。而且印军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优势明显,尤其是空军力量和导弹力量较强。印军现有各型飞机 1800 架,其中有 40 架幻影 2000 , 100 架米格 27 , 63 架米格 29 , 120 架美洲虎, 40 架苏 30MK 。与中国相比具有明显的质量优势。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度炮兵发展迅速,现已全部装备了瑞典的 FH-77B ( 155 毫米口径)和俄罗斯的 M-46 ( 130 毫米口径)野战火炮。 FH-77B 型火炮射程在 40 公里以上,可发射从俄罗斯引进的卡斯诺普 -M 型激光制导炮弹。目前,印度正在研制一种射程超过 70 公里的火炮,如果此种炮弹全面投入使用,印军可取得中印边界地区的炮火主动权。   此外,印度还在中印边界部署了射程为 150 公里的普里特维战术导弹群。为了适应与中国未来在山地作战的特点,印度专门组建了 10 个山地师,其中 9 个部署在中印边境。并且在中印边境上部署了印全部军力的 1/3 以上,特别是空军在中印边境对中国形成局部的绝对优势。自 80 年代起,印度不惜耗巨资在地理环境恶劣的中印西段边界的拉达克地区全面进行战场建设,目前该地区的战场准备已具规模,囤集了 7 倍于中国的兵力。此外,还在近几年里连续举行了数十次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作战演习。    1959 年 8 月至 10 月,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上相继爆发中印武装部队交火事件,全长 1700 公里的中印边界线全线紧张。 1960 年 4 月,周恩来第三次访问印度,在两国总理会谈中,周表达了中国的重要立场,要点如下:   ①中印边界问题应该通过谈判解决。   ②通过谈判双方缔结新约,中国将不在谈判中提出领土要求,新条约会肯定旧条约(所谓旧约既划定麦克马洪线的《西姆拉备忘录》)中的边境走向。但这是两个平等国家协商的结果,可以消除旧的不平等条约的恶果。   ③中国谋求边界问题的全面解决。   ④如果印度接受中国在西段的现控制线,中国就准备接受麦克马洪线。虽然麦克马洪线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与西藏地方政府非法划定的,但中国仍然愿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1960 年,中国的态度是送东段保西段,实际上就是准备在印度放弃对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的领土要求后,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焦点实际上是印度贪得无厌,企图两块都要。结果未能签署边界条约,并在印度的野蛮侵略的情况下,爆发了边界战争。 1960 年,中方谈判用语是这样地:尽管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不公正的,但考虑到中国和印度人民之间的友谊,中国政府仍然愿意接受。 【藏南现状】 这块面积巨大的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现实为印控地区。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中国原住民门巴族、珞巴族、爱缔族 ( 僜人 ) 还多。据最近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将向其所谓阿鲁纳恰尔邦 ( 即我国藏南地区 ) 增兵近 10 万,并增加火力修建机场,加紧布署新型战机。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5103.htm?fr=ala0_1_1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印度四招控制中国藏南地区 人口已达上百万 2009 年 08 月 10 日 10:40 来源:新华网 无论印度采取移民,或是加强军事存在的动作,都无法改变中国对藏南地区拥有主权的事实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发自北京鹦鹉知晓千情,千万不要泄密。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故乡气息。 1706 年 5 月的一天,厌倦了流亡生活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途经青藏高原上的措那湖畔时,不禁想起魂牵梦绕的故乡藏南门隅。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仓央嘉措却依旧难以魂归故里中国藏南地区正被印度以各种手段非法控制着。   尽管中国取得了 1962 年中印战争的胜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军事上的胜利并未被转化为中国对藏南地区的实际控制力。历史和政治的恩怨纠葛造成了中印之间悬而未决的边界争议问题。   设邦强化行政管辖   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十分明确的。但是,经过了近 30 年之后,结合现在再来看那场战争及其结果,却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胜利者除了没有失败的名义,却具备了失败者的一切。军旅作家金辉在《墨脱的诱惑》一书中如是夸张地说道。   而印度历届政府反而利用中国的这份宽容,加强了对中国藏南地区的行政管辖。 1954 年,印度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管辖中国藏南地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 1936 年以来注明的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 1972 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又过了 14 年,印度议会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   目前,阿鲁纳恰尔邦不仅设有地方议会、警察、法庭等机构,还开设了近百所中小学校,教育内容也以印度传统教育为主。   向边境地区大批移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学者蓝建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印度最新的 2001 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阿鲁纳恰尔邦人口已达 110 万左右,在短短的 10 年间增长了 26.2% ,远远高于印度本国的人口增长率。据估算,这其中至少包括 30 万至 45 万印度移民。   印度政府在有意识地向藏南地区移民,打破了藏南地区的人口平衡。他说。这些移民来源非常复杂,大多来自印度本土,还有少数孟加拉人、尼泊尔人,甚至一批追随达赖喇嘛的流亡分子也被默许定居该地区。如今,这些印度移民已经有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子女,总人口接近 60 万。而中国在藏南地区的传统居民珞巴族、门巴族等,总人口只有 35 万人左右。   强化军事占领   而印度加强对中国藏南地区控制的最直接手段,则是强化军事占领,不断蚕食这一地区。    40 余年来,印度陆军第 4 军一直是侵占我藏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该军下辖全部经过特殊训练的山地作战,其中拥有 1.65 万人的第 5 山地师部署在那加兰邦,直接威胁中国边防重镇察隅。除第 4 军外,第 33 军作为第二梯队部署在锡金,第 15 军部署在中印边界靠近克什米尔地区,这两支部队以钳形阵势挟持着中印边界争议地区。   为增加中印边界谈判筹码,印度近来又大炫军事肌肉。《印度时报》此前透露,印度先后向藏南地区增派了总数约 6 万人的山地师,并调集了苏 -30 战机、俄制 T72 主力坦克以及新型装甲运兵车等先进装备,目前印度在该区的总兵力已有 10 万人之众。对此,《简氏防务周刊》分析称,中印边界争端吸引了印度三分之一的军力。   大肆公关谋求国际支持   印度暗度陈仓实施一系列侵占我藏南地区的举动之余,也不忘图谋获取国际承认。   拉拢国际组织介入中印边界纠纷是印度政府最常用的方法。联合国统计资料表明,印度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申请教育、扶贫或文化多样性保护等项目,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今年 6 月 15 日,亚洲开发银行也被印度瞄上。亚行在印度游说下,通过了涉及中印领土争议地区的《印度国别伙伴计划 (2009-2012 年 ) 》文件,该贷款项目总额高达 29 亿美元,其中包括 6000 万美元的阿鲁纳恰尔邦水务治理和卫生改造项目。对此,《印度快报》等媒体喜形于色,声称印度赢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   此外,印度还借助旅游业为侵占我藏南地区打国际广告。记者发现,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政府网正对欧美、日韩等国的旅行社声称,阿鲁纳恰尔保留着丰富的印度文化遗产,欢迎外国游客前来观光。 (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 责任编辑:赵志鹏 http://news.sohu.com/20090810/n265839200.shtml ********************888 达赖在日本宣称:藏南地区属于印度 http://news.QQ.com   2009 年 11 月 03 日 09:28   环球时报    据 11 月 3 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11 月 8 日,达赖将窜访中印两国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为了不让印度为难,达赖特意在日本进行政治热身。 据法新社报道,达赖上周五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为期一周的窜访,并将于 11 月 8 日访问中印争议领土。 10 月 31 日,达赖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达赖说:中国的抗议令我吃惊,因为 1962 年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入并占领了(达旺),后来印度将他们赶了回去,中国政府最终停火并撤军,因此我对那里的访问有什么问题吗?。法新社称,达赖此言是在暗示,在边界争端问题上,他支持印度的主张。 达赖 10 月 31 日在日本的言论受到印度媒体的普遍关注。印度 DNA 新闻网 11 月 1 日的文章说,达赖当天在记者面前回顾了中印 1962 年边界战争,宣称阿鲁纳恰尔邦的大部分地区战前属于印度,是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研究员刘洪记说,今年上半年,达赖曾表示想加入印度国籍,做一个真正的印度人。如今,他又要去被印度非法占领的藏南地区,那里有六世达赖的出生地(达旺),这等于把自己的祖宗都卖到印度去了。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环球网 (www.huanqiu.com) http://news.qq.com/a/20091103/000817.htm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51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帕米尔高原(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10-1-23 21:18
帕米尔高原 ( 幻灯片 ) (二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23 日发布 帕米尔高原不仅是地球的第三极 , 有着特殊的地貌,而且在国家安全、中亚地区安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有幸在 2007 年 9 月来到帕米尔高原目睹高原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风情(见下博文) * 登上海拔 4750 米高度的红其拉甫口岸,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044) * 帕米尔高原昆仑雪山掠影 , 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069) * 从难从严的帕米尔高原公路自行车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69) * 亲历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侖山上的泥石流,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65) * 旁若无人地走在帕米尔高原康庄大道上,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5 日 (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78) * 塔吉克先祖建立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82) * 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侖山天堑变通途,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23) * 来自帕米尔高原雪山之水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26) * 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国白种人塔吉克族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29) * 帕米尔高原公路旁的野餐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69 ) * 帕米尔高原上的绿洲,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56) * 帕米尔高原上的加油站,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61) * 帕米尔高原上盖孜边防检查站,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66) 这份幻灯片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帕米尔高原风光一瞥。(一) 25 幅 , (二) 12 幅。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73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帕米尔高原(幻灯片)(一)
黄安年 2010-1-23 21:00
帕米尔高原 ( 幻灯片 )( 一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23 日发布 帕米尔高原不仅是地球的第三极 , 有着特殊的地貌,而且在国家安全、中亚地区安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有幸在 2007 年 9 月来到帕米尔高原目睹高原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风情(见下博文) * 登上海拔 4750 米高度的红其拉甫口岸,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044) * 帕米尔高原昆仑雪山掠影 , 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069) * 从难从严的帕米尔高原公路自行车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69) * 亲历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侖山上的泥石流,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65) * 旁若无人地走在帕米尔高原康庄大道上,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5 日 (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78) * 塔吉克先祖建立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382) * 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侖山天堑变通途,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23) * 来自帕米尔高原雪山之水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26) * 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国白种人塔吉克族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29) * 帕米尔高原公路旁的野餐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69 ) * 帕米尔高原上的绿洲,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56) * 帕米尔高原上的加油站,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61) * 帕米尔高原上盖孜边防检查站,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7 日 (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466) 这份幻灯片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帕米尔高原风光一瞥。(一) 25 幅 , (二) 12 幅。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5291 次阅读|3 个评论
走向南极之旅(二)幻灯片
黄安年 2009-12-8 17:49
走向南极之旅 ( 二 ) 幻灯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8 日发布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气候是否变暖以及变暖的原因尤其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因果关系依然争论不休 , 但是 8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的变化不是变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观察南极气温的变化是我们考察全球气温变化的重要观察点。 这里转发许令仪老师转来一位普通旅游者拍摄于三年前的南极之旅幻灯片 , 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一些实地的资料。这里发布的 ( 一 )26 幅 , (二) 27 幅是幻灯片中的第一部分。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4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向南极之旅(一)幻灯片
黄安年 2009-12-8 17:32
走向南极之旅 ( 一 ) 幻灯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8 日发布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气候是否变暖以及变暖的原因尤其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因果关系依然争论不休 , 但是 80 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的变化不是变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观察南极气温的变化是我们考察全球气温变化的重要观察点。 这里转发许令仪老师转来一位普通旅游者拍摄于三年前的南极之旅幻灯片 , 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一些实地的资料。这里发布的 ( 一 )26 幅 , (二) 27 幅是幻灯片中的第一部分。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4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09-11-23 10:32
人民空军成立 60 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 ( 幻灯片 )( 二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稿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3 日发布 由于恶劣气候一再更改时间的人民空军成立 60 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终于在 11 月 15 日上午举行 , 这一天虽然能见度符合飞行表演条件 , 但是凛冽的寒风给跳伞表演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飞行员和跳伞队员们极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笔者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实况转播。 现在转发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闫玉成先生摄影, D Q MA 制片的解放军空军飞行和跳伞表演幻灯片 , 为实地拍摄,由于选材的角度和拍摄条件,某些场面(如双机对飞等)这里没有包含在内。 附照片(一) 28 幅为飞行部分 ; (二) 14 幅为跳伞部分。另附介绍是笔者自政府网上下载的。 ******************* 人民空军成立 60 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成功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 年 11 月 15 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宣良、孙茂庆、王东明)诗意写满蓝天,浪漫劲舞苍穹。15日上午,位于北京北郊的沙河机场碧空如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这里举行飞行和跳伞表演,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 上午10时整,超音速战机的巨大轰鸣使得大地颤动起来。6架蓝、白、红相间的歼-7GB战机,以两个三机编队,犹如一束离弦之箭,射向广袤的苍穹。观众还凝神于那赏心悦目的航迹,6架战机又风驰电掣般地飞来。俯冲、拉升、跃升、倒转、拉烟6架战机同时向6个方向散去,红、白、蓝色烟带,幻化成一个巨大的金钟,倒挂在蓝天上。单机低空跃升滚转、单机滚转斜筋斗、四机通场变菱形队、四机菱形筋斗21分钟的表演,精彩纷呈;15个高难度动作,酣畅淋漓。 震撼犹在,4架歼―10战机以3机箭队和单机跟进的方式,依次起飞。4架歼―10战机,以超密集的编队,一会儿组成菱形队形,一会儿组成楔形队形,不停地盘旋上升,俯冲拉起。在观众的惊叫声中,飞行员们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世界特技飞行中最为精彩的4机对头飞行。3机箭队、3机斜筋斗、单机超低空通场并上升横滚12个精彩动作一个接着一个,充分展示了飞行员的高超技艺和歼―10战机的优越性能。 这次表演是歼―10战机列装八一飞行表演队以来首次公开亮相,同时也是歼-7GB战机退出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谢幕演出。被称为空中仪仗队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成立47年来,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历经6次大换装,从歼―5时代跨越进入歼―10时代。 战机的轰鸣还萦绕在耳际,跳伞队员已跳离直升机机舱。4名运动员在空中依次展开国旗、军旗、空军军旗和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国际论坛会旗,向着着陆点徐徐飘来,全部在预定着陆点中心位置准确着陆。仰首一望碧空尽,唯见天兵化彩虹。5名跃出机舱的跳伞队员,在空中点燃五彩的烟花,有如架起一道道绚丽的彩虹。7名女跳伞队员身穿美丽的霞衣,头戴璀璨的发冠,披着彩绸从天而降,营造出仙女下凡的诗情画意开路先锋彩虹当空欢庆盛典仙女下凡4个精彩节目,获得观众阵阵掌声。 担负跳伞表演任务的空军跳伞运动大队,曾8次打破世界纪录,29次打破全国纪录,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610枚金牌,被授予勇攀高峰的运动大队荣誉称号。 为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空军自11月初以来先后组织了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 空军武器装备建设成就展、空军武器装备静态展示、阳光下高飞远航专题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展现了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忠于党的辉煌历史和不变的军魂,向世界展示了人民空军开放、自信、合作的崭新形象。这次飞行和跳伞表演的成功举行,标志着空军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新闻背景:歼―10飞机和歼―7GB飞机 新华社北京11月1 5 日电 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歼―10飞机和歼―7GB飞机,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飞机。在这次飞行表演之后,歼―7GB飞机将退出八一飞行表演队,全部被性能更为先进的歼―10飞机替代。 歼-10飞机,是我国采用当今国际先进技术,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单发、轻型、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也是我国第一种第三代战机。歼-10具有突出的中低空机动作战性能,较好的截击、超音速作战和对地攻击能力,对现代电子战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我国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夺取空中优势、实施战役突击的主要装备之一。 歼―7GB飞机是在歼-7飞机基础上,为满足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表演的需要而特别研制的。歼―7GB飞机主要飞行性能指标与歼-7型飞机基本相同,加装了彩光弹投放系统,根据不同的飞行表演需要,可实现8枚、16枚、24枚、32枚彩光弹投放,采用固体拉烟装置和悬挂式吊舱液体拉烟装置,并改善了拉烟效果。 新闻背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跳伞运动大队 新华社北京11月1 5 日电 八一飞行表演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特技飞行表演队。经中央军委批准,1962年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护航表演大队正式成立。1987年8月1日,经总参谋部批准,这个大队正式命名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八一飞行表演队自成立初就担负起了国家礼仪迎宾和国内重大活动的飞行表演任务。截至目前,已为13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个代表团进行了300多次飞行表演,被誉为中国的蓝天仪仗队。 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装备历经6次改装,先后使用过歼-5、歼-6、歼教-5、歼-7EB、歼-7GB飞机等5种表演机型,目前使用的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新型战机。 空军跳伞运动大队组建于1958年,曾8次打破世界纪录,29次打破全国纪录,先后参加了珠海国际航展、1999年澳门回归、2004年法兰西巡逻兵特技飞行表演等20多次重大跳伞表演,曾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勇攀高峰运动队荣誉称号。 http://www.gov.cn/jrzg/2009-11/15/content_1464965.htm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4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幻灯片)(一)
黄安年 2009-11-23 10:17
人民空军成立 60 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 ( 幻灯片 )( 一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稿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3 日发布 由于恶劣气候一再更改时间的人民空军成立 60 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终于在 11 月 15 日上午举行 , 这一天虽然能见度符合飞行表演条件 , 但是凛冽的寒风给跳伞表演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飞行员和跳伞队员们极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笔者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实况转播。 现在转发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闫玉成先生摄影, D Q MA 制片的解放军空军飞行和跳伞表演幻灯片 , 为实地拍摄,由于选材的角度和拍摄条件,某些场面(如双机对飞等)这里没有包含在内。 附照片(一) 28 幅为飞行部分 ; (二) 14 幅为跳伞部分。另附介绍是笔者自政府网上下载的。 ******************* 人民空军成立 60 周年飞行和跳伞表演成功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 年 11 月 15 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宣良、孙茂庆、王东明)诗意写满蓝天,浪漫劲舞苍穹。15日上午,位于北京北郊的沙河机场碧空如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这里举行飞行和跳伞表演,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 上午10时整,超音速战机的巨大轰鸣使得大地颤动起来。6架蓝、白、红相间的歼-7GB战机,以两个三机编队,犹如一束离弦之箭,射向广袤的苍穹。观众还凝神于那赏心悦目的航迹,6架战机又风驰电掣般地飞来。俯冲、拉升、跃升、倒转、拉烟6架战机同时向6个方向散去,红、白、蓝色烟带,幻化成一个巨大的金钟,倒挂在蓝天上。单机低空跃升滚转、单机滚转斜筋斗、四机通场变菱形队、四机菱形筋斗21分钟的表演,精彩纷呈;15个高难度动作,酣畅淋漓。 震撼犹在,4架歼―10战机以3机箭队和单机跟进的方式,依次起飞。4架歼―10战机,以超密集的编队,一会儿组成菱形队形,一会儿组成楔形队形,不停地盘旋上升,俯冲拉起。在观众的惊叫声中,飞行员们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世界特技飞行中最为精彩的4机对头飞行。3机箭队、3机斜筋斗、单机超低空通场并上升横滚12个精彩动作一个接着一个,充分展示了飞行员的高超技艺和歼―10战机的优越性能。 这次表演是歼―10战机列装八一飞行表演队以来首次公开亮相,同时也是歼-7GB战机退出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谢幕演出。被称为空中仪仗队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成立47年来,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历经6次大换装,从歼―5时代跨越进入歼―10时代。 战机的轰鸣还萦绕在耳际,跳伞队员已跳离直升机机舱。4名运动员在空中依次展开国旗、军旗、空军军旗和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国际论坛会旗,向着着陆点徐徐飘来,全部在预定着陆点中心位置准确着陆。仰首一望碧空尽,唯见天兵化彩虹。5名跃出机舱的跳伞队员,在空中点燃五彩的烟花,有如架起一道道绚丽的彩虹。7名女跳伞队员身穿美丽的霞衣,头戴璀璨的发冠,披着彩绸从天而降,营造出仙女下凡的诗情画意开路先锋彩虹当空欢庆盛典仙女下凡4个精彩节目,获得观众阵阵掌声。 担负跳伞表演任务的空军跳伞运动大队,曾8次打破世界纪录,29次打破全国纪录,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得610枚金牌,被授予勇攀高峰的运动大队荣誉称号。 为庆祝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空军自11月初以来先后组织了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 空军武器装备建设成就展、空军武器装备静态展示、阳光下高飞远航专题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展现了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忠于党的辉煌历史和不变的军魂,向世界展示了人民空军开放、自信、合作的崭新形象。这次飞行和跳伞表演的成功举行,标志着空军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新闻背景:歼―10飞机和歼―7GB飞机 新华社北京11月1 5 日电 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的歼―10飞机和歼―7GB飞机,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飞机。在这次飞行表演之后,歼―7GB飞机将退出八一飞行表演队,全部被性能更为先进的歼―10飞机替代。 歼-10飞机,是我国采用当今国际先进技术,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单发、轻型、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也是我国第一种第三代战机。歼-10具有突出的中低空机动作战性能,较好的截击、超音速作战和对地攻击能力,对现代电子战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我国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夺取空中优势、实施战役突击的主要装备之一。 歼―7GB飞机是在歼-7飞机基础上,为满足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飞行表演的需要而特别研制的。歼―7GB飞机主要飞行性能指标与歼-7型飞机基本相同,加装了彩光弹投放系统,根据不同的飞行表演需要,可实现8枚、16枚、24枚、32枚彩光弹投放,采用固体拉烟装置和悬挂式吊舱液体拉烟装置,并改善了拉烟效果。 新闻背景: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跳伞运动大队 新华社北京11月1 5 日电 八一飞行表演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特技飞行表演队。经中央军委批准,1962年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护航表演大队正式成立。1987年8月1日,经总参谋部批准,这个大队正式命名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八一飞行表演队自成立初就担负起了国家礼仪迎宾和国内重大活动的飞行表演任务。截至目前,已为13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个代表团进行了300多次飞行表演,被誉为中国的蓝天仪仗队。 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装备历经6次改装,先后使用过歼-5、歼-6、歼教-5、歼-7EB、歼-7GB飞机等5种表演机型,目前使用的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新型战机。 空军跳伞运动大队组建于1958年,曾8次打破世界纪录,29次打破全国纪录,先后参加了珠海国际航展、1999年澳门回归、2004年法兰西巡逻兵特技飞行表演等20多次重大跳伞表演,曾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勇攀高峰运动队荣誉称号。 http://www.gov.cn/jrzg/2009-11/15/content_1464965.htm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47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柏林墙倒塌幻灯片(三)
黄安年 2009-11-11 22:18
柏林墙倒塌幻灯片 ( 三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1 日发布 笔者在《柏林墙倒塌标志着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0 日)中提到:我们在评论苏东剧变和美苏冷战结束时不能过于夸大柏林墙倒塌和西方世界民主和人权攻势的作用 , 从柏林墙倒塌后到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还有近一年的时间 , 距离苏联解体有过了一年时间。柏林墙倒塌归根到底还是两种经济势力的较量,如果当时的东德经济和政治形势好于西德,那么大批东德居民逃亡西德的情况就难以导致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 两个德国的分离是美苏冷战的需要 , 美苏缓和了分离的必要性也就难以成立了 , 离开了美国和苏联的政策 , 难以解释柏林墙倒塌的后果。美国宣扬柏林墙倒塌意味着共产主义制度崩溃,这是一种误解,是把苏联模式等同于共产主义制度。迄今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发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016 ) 现在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今天传来的有关柏林墙倒塌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26 幅 , (三) 20 幅。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3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柏林墙倒塌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09-11-11 22:06
柏林墙倒塌幻灯片 ( 二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1 日发布 笔者在《柏林墙倒塌标志着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0 日)中提到:我们在评论苏东剧变和美苏冷战结束时不能过于夸大柏林墙倒塌和西方世界民主和人权攻势的作用 , 从柏林墙倒塌后到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还有近一年的时间 , 距离苏联解体有过了一年时间。柏林墙倒塌归根到底还是两种经济势力的较量,如果当时的东德经济和政治形势好于西德,那么大批东德居民逃亡西德的情况就难以导致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 两个德国的分离是美苏冷战的需要 , 美苏缓和了分离的必要性也就难以成立了 , 离开了美国和苏联的政策 , 难以解释柏林墙倒塌的后果。美国宣扬柏林墙倒塌意味着共产主义制度崩溃,这是一种误解,是把苏联模式等同于共产主义制度。迄今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发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016 ) 现在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今天传来的有关柏林墙倒塌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26 幅 , (三) 20 幅。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5188 次阅读|1 个评论
柏林墙倒塌幻灯片(一)
黄安年 2009-11-11 21:49
柏林墙倒塌幻灯片 ( 一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1 日发布 笔者在《柏林墙倒塌标志着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0 日)中提到:我们在评论苏东剧变和美苏冷战结束时不能过于夸大柏林墙倒塌和西方世界民主和人权攻势的作用 , 从柏林墙倒塌后到德国统一于联邦德国还有近一年的时间 , 距离苏联解体有过了一年时间。柏林墙倒塌归根到底还是两种经济势力的较量,如果当时的东德经济和政治形势好于西德,那么大批东德居民逃亡西德的情况就难以导致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 两个德国的分离是美苏冷战的需要 , 美苏缓和了分离的必要性也就难以成立了 , 离开了美国和苏联的政策 , 难以解释柏林墙倒塌的后果。美国宣扬柏林墙倒塌意味着共产主义制度崩溃,这是一种误解,是把苏联模式等同于共产主义制度。迄今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发展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016 ) 现在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今天传来的有关柏林墙倒塌幻灯片,分 ( 一 )26 幅 , (二) 26 幅 , (三) 20 幅。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4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911-2009)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09-11-4 16:44
中国航天之父 ---- 钱学森 (1911-2009) 幻灯片 ( 二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4 日发布 现在发布许令仪老师转来的 Glm11 月 2 日制作的幻灯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取名《中国航天之父 ---- 钱学森 (1911-2009) 幻灯片》,内容分 ( 一 )27 幅 , (二) 27 幅 , 个别照片没有入选 , 随着媒体大量披露鲜为人知的照片,欢迎网友补充。 10 月 31 日 , 笔者博文《中国海龟的光辉榜样 -- 钱学森》(黄安年的博客)写道: 98 高龄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钱学森今天离我们走了 , 钱学森的逝世是我国科学界和全球科学界的巨大损失。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他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和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钱学森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 他也是我国海龟的杰出代表和光辉榜样。新一代海龟要以钱老为楷模,为科学事业、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作出无私奉献。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6459 笔者殷切希望科技界中青年学人 , 真正了解钱老的为学、为人、为国。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总统时期的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走向反法西斯主义民主阵营道路,并最终在 1941 年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领导成员。 1943 年美中结盟更开启了美中关系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 , 钱学森向往新中国 , 为摆脱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力争早日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 终于在 1955 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这段历史背景是我们理解钱学森这样世界级海龟的爱国情怀的所不可或缺的,从此钱学森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5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1911-2009)幻灯片(一)
黄安年 2009-11-4 16:26
中国航天之父 ---- 钱学森 (1911-2009) 幻灯片 ( 一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4 日发布 现在发布许令仪老师转来的 Glm11 月 2 日制作的幻灯片《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取名《中国航天之父 ---- 钱学森 (1911-2009) 幻灯片》,内容分 ( 一 )27 幅 , (二) 27 幅 , 个别照片没有入选 , 随着媒体大量披露鲜为人知的照片,欢迎网友补充。 10 月 31 日 , 笔者博文《中国海龟的光辉榜样 -- 钱学森》(黄安年的博客)写道: 98 高龄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钱学森今天离我们走了 , 钱学森的逝世是我国科学界和全球科学界的巨大损失。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他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和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钱学森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 他也是我国海龟的杰出代表和光辉榜样。新一代海龟要以钱老为楷模,为科学事业、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作出无私奉献。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6459 笔者殷切希望科技界中青年学人 , 真正了解钱老的为学、为人、为国。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总统时期的美国政府已经开始走向反法西斯主义民主阵营道路,并最终在 1941 年成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领导成员。 1943 年美中结盟更开启了美中关系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 , 钱学森向往新中国 , 为摆脱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力争早日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 终于在 1955 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这段历史背景是我们理解钱学森这样世界级海龟的爱国情怀的所不可或缺的,从此钱学森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467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8月14日的天安门(幻灯片)(二)
黄安年 2009-8-28 18:15
2009 年 8 月 14 日的天安门 ( 幻灯片 )( 二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郭晓光摄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28 日发布 这里转发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郭晓光先生 2009 年 8 月 14 日摄于天安门的照片 , 共分 ( 一 )22 幅 ,( 二 )39 幅。文字说明仅供参考。 附网上的介绍 : (见一)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3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8月14日的天安门(幻灯片)(一)
黄安年 2009-8-28 17:49
2009 年 8 月 14 日的天安门 ( 幻灯片 )( 一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郭晓光摄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28 日发布 这里转发的是许令仪老师传来的郭晓光先生 2009 年 8 月 14 日摄于天安门的照片 , 共分 ( 一 )22 幅 ,( 二 )39 幅。文字说明仅供参考。 附网上的介绍 : ************************* 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宫的南侧,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举行了开国大典,它由此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 500 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她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惧流血和牺牲,争取独立自由的勇气和坚强;写下了新中国诞生的光辉一页,和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壮丽诗篇。 历史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 1417 年), 1420 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 1457 年),牌 天安门与华表 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 1465 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 1644 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 1651 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1688 年(康熙二十七年)、 1952 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1970 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 1651 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 83 厘米,通高 34.7 米(原高 33.87 米)。   明清时期,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成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 T 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   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1949 年后,天安门进行过多次整修,其中 1952 年和 1970 年的两次整修规模较庞大。 1988 年,城楼开始收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建筑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城楼通高 37.4 米,建于巨大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 天安门夜景 上,红墙、黄瓦、五个拱形券门,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城楼上 60 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 36 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殿内由一个 450 公斤八角宫灯和 16 个各重 350 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现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 清末天安门 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在王朝帝国时代,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安门多次维修,今已焕然一新。左右两侧筑起大型观礼台,供大型庆典贵宾观礼之用;金水河南并辟有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 http://baike.baidu.com/view/2394.htm ********************** 天安门城楼 (The Tian'anmen Rostrum)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北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域的分界点,面临长安街。对面是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江山永泰》图挂上天安门城楼   应北京天安门地区管委会之邀,著名潮籍山水画家马流洲历时半年创作了一幅高 2.6 米、宽 5.8 米的《江山永泰》图,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中厅。从国庆前夕悬挂以来,每天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在画幅前流连观赏。   马流洲先生是广东汕头人, 1966 年毕业于广州美院,迄今从事山水画创作数十年,其作品相继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和中国美术馆收藏和悬挂。去年冬天,他应邀为天安门城楼侧厅创作国画《一派生机》,受到各方赞赏。今年春节刚过,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再次邀请他为天安门城楼中厅创作大幅国画。为完成这幅画作,马流洲先生三上泰山,三易其稿,历经半年时间定稿。七月中旬,他专程上京作画,仅半个月时间就完成这幅巨作。这幅精心构思创作的《江山永泰》图,以奇特的构思、浓烈的笔墨和粗犷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巍峨雄浑的泰山图。画家借泰山讴歌和谐盛世,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深情祝福。 历史沿革   天安门在中国的明朝、清朝两代是两代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 1417 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穿过端门,直通皇宫正门的午门。御道两侧,按左宗庙、右社稷的传统建制排建。御道两侧增筑红墙,一直延伸到天安门外,与两道千步廊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广场外围,左为文官官署,右为武官官署,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清顺治八年( 1651 年),改建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天安门城楼面前是封闭状态的宫廷广场,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庶民百姓不得入内,探头一看,即犯私窥宫门的重罪,格杀无赦 。   明、清五百年间,国家有大庆典时在天安门举行颁诏仪式。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而颁诏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取士的场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庙祭祖的必经之路,对老百姓来说,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区。天安门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    1911 年辛亥革命以后,宫廷广场两侧紧闭的大门自然而倒,东西长安街变成交通畅行的要道。自此以后,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开国大典、四五运动等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以此为舞台在这里演出 天安门奥运庆祝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前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广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重大庆典和集会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次国庆阅兵式均是国家领导人检阅仪仗队及游行队伍的场所。 1961 年,天安门城楼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历次修缮中政府又重建了城楼上的木建筑、加厚城墙,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天安门城楼夜景 。    2009 年的国庆阅兵将在天安们举行。   自 1987 年 11 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在此之前,极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这样可以接近天安门,尽情瞻仰她的丰美雄姿,和像当年国家领导人一样,自由自在地扶栏远眺广场壮阔的全景。因而,自开放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竞相登楼畅游。 名称由来   清朝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为了达到其长期统治目的,除采用其它措施外,还在城门的名称上大做文章。由于当时接连不断的反清斗争危及着满清封建贵族的统治,清代统治者特别注重安与和的策略,以求得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如清代紫禁城内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取内宫平稳之意。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涵盖了承天启运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的思想,还有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三个门,都突出了一个安字,以示外安内和。 建筑构造    城楼内部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 34.7 米。城楼上 60 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 36 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殿内由一个 450 公斤八角宫灯和 16 个各重 350 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   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现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   天安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在王朝帝国时代,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      http://baike.baidu.com/view/551301.htm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3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树银花幻灯片(转发)
黄安年 2009-1-26 22:19
火树银花幻灯片 ( 转发 ) 黄安年转发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26 日发布 己丑牛年 , 全球华人 , 尽情欢乐 , 这里火树银花中的图片 , 是好友许令仪转发来的 , 我下载后在博客中发布 , 资源共享。 附转载图片共 31 幅。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09A)|409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