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压岁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又到每年圈钱时!
热度 4 duke01361 2013-2-26 17:00
又到每年圈钱时 每年的三月上旬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时间段。每当此时,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气写标书。各级给类学校和科研单位都纷纷瞄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撒开各种各样的网。又到了每年“圈钱”的时候了! 为什么要对着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圈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一个标明了能够被知识分子圈钱的地儿,而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充分仰仗3~5位所谓的“评审专家”的评审,而且申请人不得对这些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提出任何异议。 即使这3或5人的“评审专家”有一位昧了良心,那么,他/她的愚蠢会转嫁给申报者! 这样的评审制度逼着许许多多的申报者去拉关系,走后门! 与此同时,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也如同打了鸡血,一下子兴奋莫名!因为这是这些学校“捞钱" 的绝好机会! 而且很多的学校把是否圈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作为职称评审的绝对条件,而且据说很多的学校还容许圈得自然科学资金者从中“提成”,据为己有! 于是乎,这个国家自然科学资金的申报就真的在这些“利益"驱动下进行到“白炽化”。放弃学术的纯洁和崇高大胆地去拉关系走后门,每个人都会使出浑身的斜术对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个大池塘下家伙! 我从2005年开始也参加到了“圈钱”运动中来,但很倒霉,一次也没圈着!因为我太相信国家自然科学资金的“公平”和“公正”了!也过于相信某些评审专家的“水平”和“良心”了! 这对于我而言是极大的教训,但真的损失极其惨重!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2853 次阅读|8 个评论
情人节这么过
热度 5 学数学的苹果 2013-2-16 09:23
难得今年的情人节在家人身边过。。。 女儿说妈妈我给你买束鲜花吧,你要多少朵呢?我说算了吧。 那天去看姥姥去了,姥姥86了,身体很好。回来女儿用压岁钱请我、老公和妈妈吃了面香。她淘气的样子真是可爱,说话成语一个接一个,看来鼓励她多看书看杂书还是有用的。下午,哥哥带我去买了一块三星的手机,他嫌我的手机太差了。。。 这个情人节过的真幸福,与我爱的家人一起。。。 有爱的日子天天都是情人节,一会几个高中同学到老班长家包的山上吃土鸡去,山上养了蜂,弄蜂蜜;种了板栗树、苹果树,那些大学读完回老家的同学太幸福了,动辄就去采摘,我都想回老家了。。。
348 次阅读|5 个评论
发了多少压岁钱
liuxuxia126 2013-2-14 09:33
今年发的奖励津贴准备全部拿出来发压岁钱。所以回家的包里放了不少现金。 首先是给至亲的过年费和孩子们的学费。给孩子爷爷1万,给孩子姥姥5千,给两个妹妹分别5千。大头去了两万五。 再就是给孩子和年长的亲戚的压岁钱。给91岁的老奶奶500,送了我奶奶一件羽绒服。给婆家二姑500,给婆家大伯500,给娘家姨妈200,送一件羽绒服。给我二姑5千做回家过年的费用。 然后是给孩子们的压岁钱。给儿子1千,给在我这里读大学的外甥,侄子各5百。给两个侄女的孩子各两百,大侄子的女儿两百,三婶的大女儿的两个孩子各100,大嫂的侄子100。去大姑家,给她的两个孙子女各200(读高中和大学),给表姐妹(大姑的三个女儿)的孩子各100,去二姑家,二姑的三个孙子女各100.(其他的没有见就免了)老公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给弟弟的姑娘500,给三个妹妹大妹一个孩子,二妹2个孩子。三妹三个孩子。除了二妹的在我这里读大学的给伍佰(前已述),其他的都给200,大妹带了她的婆家侄女去也给了100.初一去婆家三伯家给他的两个孙子各100.初一晚上婆家大姑的孙子孙女们给了300. 总计3万7千9。除去回家带的满满一车箱的礼物,走亲戚买礼品也花了几千块。拿回去的4万现金基本花完了。儿子挣了4000多块(含爸爸给的1000)压岁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家伙发压岁钱
tarimriver 2013-2-11 07:31
昨天是初一,按照我们鲁南这里的习俗,小辈要给长辈拜年,就是磕头。每家都在院子里放一张桌子,摆点水果鱼肉什么的,一大早起来先放鞭然后烧点纸敬天,再用烧枣茶的水泡桃枝洗脸。这几件事妥当就开门等着本家辈分较小的或结伙成队或三三两两甚至独自一人前来拜年。拜年时现在院子里的桌子前磕头三个,敬天的;然后到堂屋里给年长者磕头,说俺来给某某排行的大爷大娘拜年了。有时被拜年的人也出去拜年去了,就说先磕在这里了。作为长辈这时就拿出瓜子花生或者糖果给小孩吃,抽烟给大人吸,然后问喝杯酒吧,如果关系较近,交往密切的,往往就喝上一杯两 杯,关系一般就说刚刚喝了,还要到别人家拜年,就走了。如果是兄弟几个都成家了的,除夕一般是在各自家吃饺子,初一就会先到父母这里磕头,然后喝酒,然后到其他家。 儿子5岁半了,还没有正式拜过年,今年让他学学,因为,他们幼儿园还没有放假就听说有小朋友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了,所以小家伙非常期待,几次说好长时间没有到爷爷奶奶家了,有点不适应。但因为试验没有做完,直到腊月27才匆匆回家。 指导着儿子给爷爷奶奶磕头后,带着他到大伯二伯家拜年,刚开始有点扭捏,很快也就适应了,自然也就领到了压岁钱。接下来,儿子的兴趣就是要给他的侄子玩,所谓他侄子就是我二哥的儿子在儿子,这两个小孩年龄相差不到半岁,虽然前天玩了一会就打了一架,但很快就忘记不快,渴望到一起玩。没想到刚到一起,儿子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大钞给他的侄子子皓。子皓虽然每年都有人给压岁钱,但还没有见过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给压岁钱,所以大喊。 儿子说自己是叔叔,当然要给侄子压岁钱。大人乐坏了。
2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以取消春节了吗?
热度 1 hcrm 2013-2-9 16:56
作者:这是两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当时的题目是《总把新桃换旧符——关于取消春节》。 今早在微博动议,取消春节。马上就有朋友提醒,别忘了根——仿佛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家,只能是沿袭“新桃换旧符”的传统,而不能再作其他的改动了。   说到新春佳节,本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国人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逢年过节,人们团聚在一起,把酒话桑麻,问月道古今,是何等快意的事啊!   然而,这一情景仍停留在过去,于当代人而言只是追忆。如同母亲常讲的旧习,早年春节,家家门前洒松籽,进门拜年晚辈跪长辈,一转下来膝盖受罪。母亲说,她打小就不喜欢这些陈规陋习,如今老了依然如故。   当然,今天的孩子用不着这样,说声给××拜年了,压岁钱就到手了。唯一相同的是,孩子们盼望着过年,大人们愁这年怎么过?这个“愁”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过得更好,一是不知道没钱怎么过。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钱”是能通“年”的,“年”的“钱味”远远大于其它。   譬如,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领导慰问困难群众,送的是一个个红包,有的还写上包内钱的数目,以彰显人文关怀。其实,群众的困难大抵与过年也不无关系,再穷的家庭都还有个三亲四眷,“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   这样一说,自然会得罪不少人,并易被扣上“没有人情味”的帽子。周瑜打黄盖,向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的事大都如此,你不让别人打他还真不行,双方都不情愿啊!打是亲,骂是爱,这条真理适用于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年难过,年年过;人难做,人人做。总之,世事如此吧!这么说,有朋友又得提醒了,别忘了根。   对于一棵大树,根当然重要,没有它,枝叶没有营养,会干枯。然而,树的作用显然不止是对大地“强本固基”,起码对自然生态还有“新陈代谢”的作用,于清新空气而言自不必说了。   人类社会也要进步,中国亦然。对于当代人来说,有一个清新、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自己生命与生活的双重质量。正如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当形式陈旧得积重难返时,不如另辟蹊径,真正走向活力四射的民间。   民间的意思自然不是回归传统,而是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特别是自娱自乐的能力。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的回答是“不若与人”。   春节,意味着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季节如是,民族更应如是。我们今天的觉醒,才会换来整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过不过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播下种子,让天下苍生来年都有幸福地收获。      2011年1月26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299 次阅读|3 个评论
压岁钱多少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热度 1 liuli66 2012-1-25 08:40
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未观察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受收入的影响:高收入者给得多。 受股市的影响:多年来股市低迷,减少了压岁钱 受亲戚远近的影响:近亲给的多;远亲给的少。 受城市农村的影响:城市来的人给的多 受未见面时间的影响:第一次见面给的最多;长时间不见给的多。 受孩子对等的影响:双方家庭都有孩子,免了 不可预计事件。长辈生大病 其他
个人分类: 杂感|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年味的变化:浓-淡-浓
haoyaoming 2012-1-21 12:17
二十年前,每逢过年,就等着穿新衣服,到了年初一,就等着亲戚们的压岁钱,那时感觉过年真好。 十五年前,每逢过年,除了二十年前有的,还期盼着和初中结识的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玩,那时感觉过年真有意思。 十二年前,每逢过年,除了十五年前有的,心里多了一份纠结,担心自己成绩考不好,考不上大学。那时感觉过年还行。 八年前,每逢过年,在一块玩的也还是那几位伙伴,而且已基本上固定。心里的纠结又多了好多,开始担心家里的经济情况。那时感觉过年好纠结。 五年前,每逢过年,伙伴还是那几位,只不过他们大部分已经踏入社会,感觉有点隔阂了。那时感觉过年好空虚。 三年前,每逢过年,伙伴不变,过年经常在一块玩的仅有两三个。这时,家的感觉莫名其妙的经常出现,每逢过年盼望着和家里的人在一起,这时感觉过年有些温馨。 今年,过年的温馨感觉有些增加。 认真捉摸了一下,是家的感觉,自己的成熟,又让我找到了不同于儿时的过年的感觉。
个人分类: 生活|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年压岁钱的回忆
热度 3 cutefay 2012-1-21 12:07
我最早对于压岁钱的记忆是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去我姥姥家,大人们给我们分压岁钱,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只是几元钱,压岁钱拿到手里,立刻就被父母给收走了,没我们小孩子的份儿。因为压岁钱的本质是父母用自己的钱和其他亲戚“交换”而来的。 后来的几年压岁钱又多了一点大概十元二十元的,这个时候妈妈会从压岁钱中拿出几元钱给我和弟弟,让我们去买吃的。 再后来,压岁钱涨到了50元,这钱依旧是充公了。 后来我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压岁钱涨到了100或200元。而我在大学的时候,压岁钱就可以全部自己保管了,算做上学期间的生活费。 因为我读书一直读到博士,而我们家的传统是,只要一直上学,就一直有压岁钱,所以我的压岁钱一直拿到了28岁。其实我读博士期间挺不好意思拿压岁钱的,因为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补贴比我一些家境不大宽裕的亲戚每个月的工资还要多,但当时亲戚们说,这是规矩,要拿着,那我就拿着吧,心想等我毕业后再报答这些亲戚们吧! 现在我和弟弟都工作了,就没有压岁钱了。但我和弟弟目前还不用给那些晚辈们压岁钱,现在还处于我的父母给他们压岁钱的阶段(似乎这也是规矩,等到自己有小孩的时候,就要给别的小孩压岁钱了),我和弟弟就给我父母和爷爷钱,除了算做孝敬他们的之外,也相当于其中的一小部分钱是用于分压岁钱的。我还给亲戚们买了一些礼物,算是报答他们多年以来总是给我压岁钱。 今年春节回家,我见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外甥女,那个小孩子很可爱,于是我就塞给她100元的压岁钱了,这算是我第一次给别人压岁钱。 我想,压岁钱从几元钱变成几百元钱,基本是中国通货膨胀的缩影。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2830 次阅读|6 个评论
总把新桃换旧符——关于取消春节
热度 3 hcrm 2012-1-18 08:51
今早在微博动议,取消春节。马上就有朋友提醒,别忘了根——仿佛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家,只能是沿袭“新桃换旧符”的传统,而不能再作其他的改动了。   说到新春佳节,本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中国人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逢年过节,人们团聚在一起,把酒话桑麻,问月道古今,是何等快意的事啊!   然而,这一情景仍停留在过去,于当代人而言只是追忆。如同母亲常讲的旧习,早年春节,家家门前洒松籽,进门拜年晚辈跪长辈,一转下来膝盖受罪。母亲说,她打小就不喜欢这些陈规陋习,如今老了依然如故。   当然,今天的孩子用不着这样,说声给××拜年了,压岁钱就到手了。唯一相同的是,孩子们盼望着过年,大人们愁这年怎么过?这个“愁”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过得更好,一是不知道没钱怎么过。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钱”是能通“年”的,“年”的“钱味”远远大于其它。   譬如,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领导慰问困难群众,送的是一个个红包,有的还写上包内钱的数目,以彰显人文关怀。其实,群众的困难大抵与过年也不无关系,再穷的家庭都还有个三亲四眷,“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   这样一说,自然会得罪不少人,并易被扣上“没有人情味”的帽子。周瑜打黄盖,向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的事大都如此,你不让别人打他还真不行,双方都不情愿啊!打是亲,骂是爱,这条真理适用于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年难过,年年过;人难做,人人做。总之,世事如此吧!这么说,有朋友又得提醒了,别忘了根。   对于一棵大树,根当然重要,没有它,枝叶没有营养,会干枯。然而,树的作用显然不止是对大地“强本固基”,起码对自然生态还有“新陈代谢”的作用,于清新空气而言自不必说了。   人类社会也要进步,中国亦然。对于当代人来说,有一个清新、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自己生命与生活的双重质量。正如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当形式陈旧得积重难返时,不如另辟蹊径,真正走向活力四射的民间。   民间的意思自然不是回归传统,而是充分相信群众的创造力,特别是自娱自乐的能力。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的回答是“不若与人”。   春节,意味着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季节如是,民族更应如是。我们今天的觉醒,才会换来整个民族未来的希望。过不过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播下种子,让天下苍生来年都有幸福地收获。      写于2011年1月26日,重新发于2012年1月18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883 次阅读|3 个评论
压岁钱多者近5万元 孩子的情绪低落与异常兴奋
xupeiyang 2011-2-10 08:46
孩子们的压岁钱数目从几百元、上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回龙观社区网上,有发帖的孩子情绪低落,称家长给的压岁钱只有几百元。 亦庄生活网上的一个孩子则异常兴奋,称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给的压岁钱将近5万元,长辈们的标准是6000元、8000元、1万元。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压岁钱的历史 从给五分到百千元
xupeiyang 2011-2-6 08:10
2200年前   汉代压岁钱那可真是寓意鲜明, 钱的正面都刻着吉祥话儿,比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这给的不是钱,是正经八百的祝福。 1400年前   唐朝过年有”散钱“习俗,但据说朝拜习俗只在宫廷盛行,民间尚未流行。 1000年前   宋元时期,春节被定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散钱习俗也由此变成了长者给晚辈包压岁钱。 100年前   民国以后的压岁钱基本和今天很相像了,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 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 五十年代   后来币制改了,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还得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呢!不过,那也“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合作社买小炮儿买零食去!一路那钱被死攥在手里直到捂出汗来,藏来藏去藏丢了的倒霉事也常有,那种痛心跟今天在股市割肉没什么两样儿。   六十年代   行情见涨,也就两毛五毛的,钱一到手,眼前就是小人书、小炮儿、大米花儿。   七十年代   拜年磕头的孩子,收个五块十块的压岁钱不成问题。   八十年代   钱多了,反而不太兴给压岁钱了——平时的零花钱把压岁钱给比下去了。   九十年代至今   孩子成稀罕物儿了,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不过搁手里攥着的少了,有的让爹妈收缴了,有的存银行了,还有就是上网打游戏了。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2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科学网全体同志、博友、网友拜年啦!新年快乐!兔年吉祥!
热度 5 xupeiyang 2011-2-2 07:58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 正月初一 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 叩头 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 红包 (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 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 恭喜发财 "、"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座谈等。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向科学网全体同志、博友、网友拜年啦!新年快乐!兔年吉祥!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488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给研究生的是压岁钱,不是年终奖
xupeiyang 2011-1-22 14:44
导师给不给研究生年终奖,我认为是应该给的,学生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还为老师做了一定的课题研究工作,对学生自己是科研锻炼和提高,对老师完成科研任务也作出了贡献。   读研期间,不少研究生都会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辅助研究,于是很多学生便自称是在给导师“打工”,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在这则题为《关于老板给的年终奖》的帖子中,发帖人“绝地重生”表示,自己现在读研一,放假前导师给每个研一学生发了500元钱,他便看做是自己的“年终奖”。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壓歲錢本來是晚輩孝敬長輩的
jiangjinsong 2010-2-15 10:19
壓歲錢的現代意義尚不足百年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2010.02.14 05:19 pm 每逢過年小朋友總期待可以收到長輩給壓歲錢。事實上,現代意義上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歷史只有不足百年。過去所謂壓歲錢是指門生故舊送給長輩及老師的禮金,且不限於春節前後才送。 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競在新華社引經據典地說明壓歲錢的由來。 他說,公元1804年的清代梁章鉅「歸田瑣記」卷6「朱文正師」中出現了「壓歲錢」的記載。但此時的「壓歲錢」與後來多送給孩童的不同,而是一種一年到頭都可贈送的饋儀,而且是贈予長輩的壓歲錢。 到清代光緒年間的1900年左右,壓歲錢的饋贈對象已有所改變,但還是以送老人為主,長輩送給晚輩的,自此也開始稱為壓歲錢。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壓歲錢才演變成專指送給兒童的新年禮金。 而這個時候的壓歲錢已有壓祟鎮邪、祈求太平且惜時挽歲的意義,兒童則以壓歲錢為遊戲娛樂之具。發壓歲錢展現了長輩親朋好友對晚輩的關心、喜愛,也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喜氣。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try {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102965-1"); pageTracker._setDomainName(".udn.com");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 catch(err) {} 【2010/02/14 中央社】 @ http://udn.com/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孩子压岁钱由谁花销
jxz1963 2009-1-29 21:48
过年了,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发点压岁钱,本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大人给孩子发压岁钱一般都是发整钱,少说 50 元,多了的有几百,甚至上千的都有。 今年我去外地时给小外甥发压岁钱时,外甥就小声地对我说:舅,以后不要发大钱了(即整钱),你发压岁钱后都让我妈或我爸给收起来了,你还不如发点零钱,我还能买东西用。 听了这话后,我觉得现在小孩子也都在争取一种花压岁钱的权利。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前几年我女儿为了压岁钱的使用权和她妈妈的分岐来。 按照她妈妈的观点,春节过后所有压岁钱都应交父母保管,而女儿则认为那是她的钱,如何花销应该是她自个儿的事,争来争去,还是女儿羸了,最后结果是以女儿的名字把钱存在银行里,办了一张银行卡,由女儿自己保管,自己决定花销。 而我则仅作了一点限制性的要求:每次花销多于 500 元钱时要让我们知道一下子用途。 女儿笑着说:你们成了压岁钱的人大常委员了! 而这次所遇的发零钱问题,同样也表现出了许多小孩子们在争取压岁钱的使用权问题,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表现,即中国的小孩子知道花钱了,不再是一味地存钱了。 说到底,压岁钱是孩子的,不是大人们的生活的专款,花什么钱都不能花孩子的压岁钱。 过去有一种说法:这些压岁钱留着给你交学费。现在学校都不收学杂费了,父母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花压岁钱呢? 记得去年春节后我在科学网上写了一篇博文 过年的压岁钱应发给谁?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726 ),不提倡给孩子发压岁钱,提倡给老人一些钱,而今年又偏偏地遇上一个金融危机,这压岁钱不光要给小孩子,老人的那一份也不要打折呀! 不管是过年过节给老人一点钱,还是过年了给小孩子发一些压岁钱,家人最好别管它的用途,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3753 次阅读|6 个评论
给小女发压岁钱
shangsh 2009-1-28 09:55
年三十晚上,爸爸妈妈、弟弟弟妹都给小女发压岁钱。小女现在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就告诉她要的话就点点头,她还真的每次都点点头(小财迷一个),由我来收下压岁钱。 等我们发压岁钱时,我的由她妈妈收下,而她妈妈的则由我收下。根据那个经济学家与GDP的笑话,我们是不是也创造了2x的GDP?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3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