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种族歧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能将老教授关多久? 这一对院长与MSU大学警察争论
wengjuyang 2020-10-4 11:02
这是上篇博客的更新篇。 2020 年 10 月 2 日晚上 10:27 , 廖惟 教授打电话给受害人 10, 主要是为了阻止受害人 10 参加这个情愿活动。 廖惟 教授声称他已经与 9 名受害人每个人都进行了交谈,但他没有提供任何细节。他试图从受害者 10 获取信息,看看受害者 10 还有多少详细信息。 通话中, 廖惟 教授承认自己也参与了这个绑架。他暗示这一对发现受害者 10 没有像正常人那样发脾气感到失望。否则,这一对可以成功地将受害人 10 从一个正常人变成具有医疗记录的长年精神病患者,在精神上长年用精神药物镇静,在身体上长年用床链束缚。她的妻子会完全不知情。 在绑架过程中,受害人 10 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因为任何正常人在受到侮辱时都难以保持绝对的平静。但受害人 10 却始终保持着 绝对的平静,完全按命令行动。这种出奇的平静显然出乎这一对的计划。如果受害者 10 至少表示抵制 侮辱 , 这一对就可以利用医生观察到的行为编造有关受害者 10 的故事。 这一对应该有向 MSU 警察做了假报告。刘云浩教授告诉过受害人 10 的妻子,说 这一对曾对刘云浩伪称受害人 10 有“暴力倾向”,但当时的指定系主任刘云浩教授却完全不同意 。 这似乎是刘云浩教授不断受到这一对迫害和清洗的原因之一。 通话中, 廖惟 教授承认绑架当时这一对、警察和廖伟教授(可能还有刘云浩教授?)争论着他们可以将受害者 10 在 没有希望看到 任何 愤怒迹象的情况下无端地关老教授多久。可能 6 小时是一个法律门槛。 廖惟 教授在打电话时要求与受害人的妻子交谈。但是受害者 10 告诉他,他的妻子只是以前担心受害者 10 的人身安全。但是在阅读了公开信后,她立即变成了坚定的支持者。她开始招募朋友参加这项情愿活动。 受害者 10 怀疑这一对与 廖惟 教授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便他们可以从 廖惟 教授那里获取信息 。 因为他是下属, 廖惟 教授 被迫为这种不公平服务。 请您到一下链接去点击你的支持,那里有英文的原版请愿和这个更新消息。已经有 80位网民表示了支持。拜谢您了。 http://chng.it/KBgwLjPCNb - 由一组人权团体共同起草
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公开信:美国MSU大学工学院院长是怎么迫害和清洗中国学生和学者的?
wengjuyang 2020-10-3 07:53
亲爱的 MSU校长 Samuel Stanley 先生: 当 被迫辞职前的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 MSU)副校长徐道辉被 一封公开信 批评为 传播科学的种族主义时, 另两 位 MSU 白人 行政管理人员 则 一直在执行种族主义。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工学院院长利奥·肯珀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和MSU 学生 的学费雇佣了托马斯·福斯为他的行政事务高级副院长。 此后, 肯珀 和 福斯联手(以下简称为 该 一对 )共同密谋并实施了针对工学院的有色人种学生们和学者们的一系列种族迫害 和清洗 。 该 一对 故意地利用美中争端和美伊争端,把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指向那些遵纪守法、出生于中国或伊朗的教授和学生 。 这些教授和学生合法地在美国工作和学习,已经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很多贡献 。 在谈到的许多有色人种学生和老师中,具体受害者的姓名是:受害者 1: 刘云浩;受害者2: 席宁;受害者3:彭方正;受害者4: Joyce Y. Chai; 受害者 5: 齐月;受害者6: 刘向阳;受害者7: 邢国良;受害者8: 孙燕妮;受害者9: Parviz Soroushian; 受害者 10: 翁巨扬。 2018年5月,该 一对 突然 在全学院 停止了该校的国际中心负责的课程实践训练(CPT)计划。 多年来,国际中心一直遵循着完善的CPT监控程序来 教育 利益冲突(COI) 和规避 利益冲突的风险,而我们都知道利益冲突是人类不可避免 的 生活方式。 但是,该 一对 刻意 绕开了国际中心,甚至回避和研究导师会面 。 取而代之 的是 ,该 一对 直接 对 所有有色人种学生进行“撤销签证”的恐吓 ,造成 有色人种 学生中的大规模恐惧 。 由于 这个突然中止, 学生不仅失去了 实践训练和相关利益冲突训练, 还受害于经济来源减少以及因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工学院许多有色人种学生被迫放弃学业。 有些学生愤而起诉密歇根州立大学; 但他们 却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这个种族主义 一对 。 由于许多有色人种学生无力负担昂贵的律师费,他们到处求助 , 都未能找到一个律师愿意帮他们把这 一对 告上法庭。 另一方面,该团伙系统地伏击了有色人种教授 们 。 例如,该 一对 与 当时的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的 临时 代理 系主任有个私下交易 。如果 他同意对每个教授的教学课程数从每年3门到每年4门,他就被任命为正式的系主任。这个教学课程数增加只针对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 违反了系里所有NSF 批准 的现有项目的预算,也违反了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 系章程里关于教学课程数的附录。违反大学的规定和通常做法,他们通过私下沟通和承诺,一直施行了对白人教授和 有色人种教授不同 的两套教学课程数任务标准。 此外,该 一对 似乎事先有选择地与个别的非中国裔的 有色人种 教授进行了秘密私下交易。例如,如果这些教授 支持 增加教学课程数 33% ,他们的实际教学课程数将不会受到影响等等 ,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大陆出生的教授们 。 在 1999年左右,这些非中国裔的 有色人种 教授对 当时 类似的增加教学课程数是 持 激烈反对态度的。那时强迫推行这个增加教学课程数的 是珍妮·福克院长。此后不久她不得不辞了院长并离开了密西根州立大学。 该 一对 还派了其中一位 有色人种 教授阿尼尔·贾恩( Anil K. Jain) 向受害者10(见下)提出每年2门教学课程数的秘密个人交易, 但 向受害者10 没有接受 。虽然贾恩教授是为了避免受害者10被迫害,但 显然 该 一对 是为了使受害者10闭嘴。同样是为了掩盖该团伙为了掩饰他们针对中国大陆出生的教授们的歧视行为,该 一对 指派了一名中国大陆出生的女性(受害者6)担任副院长,主管学院里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建设。但在 亲自了解到 该 一对 的一系列不道德的手段后,这位女副院长于2020年夏被迫离开了密歇根州立大学。 在以 下一系列事件中, 该 一对 涉嫌 对 出生国的歧视,违反了 美国 1964年人权法案VII.SEC.2000e-2(a)(2) 。 在该 一对 一再骚扰和逼迫 下, 一位 学术 非常成功的 、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的指定系主任、正教授(受害者 1),于去年辞去其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指定系主任的职位。 即使在他被迫辞去指定系主任的职位后, 该 一对 的压迫和刁难仍然持续、恶意和具有破坏性,终于逼得他再次被迫后退 —— 2020年8月,他辞去了密歇根州立大学正教授职位、离开美国、回中国去了。该 一对 成功地逼他让出系主任职位,又阻断了他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术职业生涯。他受压迫的原因是他出生于中国大陆。 该 一对 向联邦调查局(FBI) 谎称 另一位学术非常成功的、出生于中国大陆的 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的教授(受害者2) 犯了总额达 40万美元的电信欺诈罪。 当时这位教授正在香港。该 一对 诱使他进入美国,并误导联邦调查局 于 2018年2月15日 在机场逮捕了他。此消息立即被登上美国主要报纸。该 一对 由此公开羞辱了这位教授,并使他在此后几年的诉讼中损失了约60万美元,最终离开美国回中国。通过这个失败的联邦起诉,该 一对 使美国政府无端浪费了许多美国纳税人的钱——之所以说失败,是因为陪审团于2019年7月20日宣布了受害者2无罪。经法庭认定,本案件只涉及少量的、用于给部分IEEE志愿人员作为感谢的微薄费用,无罪。即使该 一对 可以证明他已签订了两份全职工作合同而违反校规,但该 一对 显然为了歧视大陆出生的教授而向联邦调查局说谎,捏造出一个40万美元的欺诈罪 , 涉嫌触犯了CRM916:对联邦调查员做虚假陈述 。 该 一对 关闭了另一位非常成功的、中国大陆出生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某正教授(受害者3)的资助充裕的大型实验室,在刁难胁迫他从密歇根州立大学辞职的同时,还强迫他在辞职信中 写上 以“ 家庭原因”提出辞呈。 当然该 一对 一直都知道他的家庭与他失去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工作无关。 同样,受害者3成为受迫害目标也是因为他出生于中国大陆。 该 一对 给另一位非常成功的、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女教授(受害人 4)制造了各种令人难以忍受的行政障碍,过细和重复的报告要求,包括该 一对 的 CPT禁令使她的项目失去了学生。 此外,由于该学院多年来的歧视, 如同本系所有出生于中国大陆的教授们一样,与同系中工作成绩与她相似或不如她的白人教授相比,她的薪资只有白人教授薪资的大约76%。 她不得不在2019年夏天从密歇根州立大学辞职。她去的那个系的 NRC 计算机科学系排名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影响力可论证地比她离开的系稍低。 她之所以被歧视,是因为她出生于中国大陆。 该 一对 对有色人种教授的清洗规模很大,包括整个工学院,在两年内他们至少还清洗了另外四名非常成功的、中国大陆出生的教授(受害人5、6、7、8)和一名伊朗出生的教授(受害人9)。 该 一对 用突然终止APT以及其他毫无根据、毫不相关的指控等手段来达成其迫害目的。尽管这些教授都已经获得终身教职工作合同,但在过去两年中,这九位受害者都被该 一对 清洗掉 了 ,仅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的中国出生的教授就有五(5)人之多。 该 一对 密谋、部署和控制了专门针对有色人种教授的大规模清洗。 受害人10,作为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 系被清洗后剩下很少几位 出生于中国大陆的正 教授之一, 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授。他不愿保持沉默 , 一走了之。他决定举报。他于2019年10月13日举行的密歇根州立大学董事会会议上 批评 了徐道辉副校长和肯佩院长,并向联邦和州政府报告。 他 这些行为是法律定义的受保护的行为。但是,该 一对 于2020年9月15日 ,即 董事会会议后10个月后,该团伙宣布 将 对受害人10 追加新的处罚:“减去整整两个学期的50%的雇用”对应“薪金削减 50%”,同时“禁止接受所有校外雇用”。其理由包括各种莫须有罪名,唯独不提受害人10在2019年10月13日在董事会上对他们的公开批评和随后的法律诉讼。这些2020年9月出台的新惩罚,是叠加在2019年10月13日之后不久就开始实施的其他多项处罚之上。该 一对 采取隔离手段,将这位成绩斐然的正教授从他使用多年的从工作上和情感上都难于割舍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的个人办公室强制驱逐出来,放逐到一个远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的狭小办公室里,那是个在距离该团伙办公室套间很近的一个角落。更有甚者,他们不允许这位教授招收任何新研究生。最令人发指的是,2020年1月22日,该 一对 向密歇根州立大学警察局以虚假情况报案,要求三个警察将这位教授 从他教大课 CSE220 C语言编程的教室 绑架到兰辛斯巴柔医院(Sparrow Hospital)内。有身着制服的医院警卫看着,他被 命令 脱去他自己的所有衣服包括内衣内裤,换上精神病号衣服( 见上图左), 关入一个精神病科软垫房间 (见上图右) 。这使他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超过长达6个小时的人身自由。随后,该 一对 又通过电子邮件写明他们反对在审理受害者10的大学司法上诉委员会(UJAP)中有任何出生于中国的人参加。 该 一对 使得许多白人和有色人种的大学生们也深受其害。 该 一对 突然禁止受害者10的有色人种 (美国公民) 博士研究生与受害者10进行任何交流,甚至连即将完成的期刊联合论文也不被允许完成。不仅如此,该 一对 还命令这个论文的博士生向他们汇报受害者10的每一封电子邮件。该 一对 已经成功迫使受害者10的所有三名博士生都离开了他,并禁止他们告诉受害者10关于该 一对 命令他们密告导师找他们联系的事实。在导致受害者10研究组里已经没有任何研究生之后,该 一对 随后针对这位教授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获得的科研资金额 、写的基金申请书的数量但中止 受害者10 申请书递交的学院审批——一连串莫须有的罪名 和 刁难 。 该 一对 将受害教授与其所有研究生强行分离,不仅是对这位教授的迫害,也无可挽回地伤害了这三名有色人种学生的职业生涯。 其中一个出生于中国的国际博士生被迫退出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学业,另外两个,一个是 西班牙裔 美国公民,另一个是一个出生于中国的国际学生,都不得不终止了正在受害者10指导下推进的博士研究题目,无奈地重新开始寻找其他能接受他们的教授和科研课题。就这样,该 一对 强行造成了受害者10对他的 两个在校 研究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该 一对 在更大范围上招募受害人10的本科生,其中有些人在课程学习中表现不佳 ,发明有关受害人 10以前的课程的虚假和夸大陈述。 该 一对 把这些学生单独见面进行秘密威吓。 许多这些教唆出来的主题是没有在现有SIRS学生教学评价表里出现过的。例如,指控受害人10讲授怎么在团队C编程时用正当程序防止低劣程序时说了“拉里·纳萨尔(Narry Nassar)的案件似乎是缺乏正当程序的一个例子”。 而事实上,许多学生非常喜欢编程课中的这个正当程序例子,有些学生当面对受害者10谈起过他们对这个正当程序例子的愉快体验。该 一对 刁难 受害人10,称受害人在教学中对拉里·纳萨尔案的教学使用了“题外话”。 当单独和该 有敌意的 一对 见面时,由于该 一对 的权力和压力而感到恐惧,一些学生不得不不情愿地做出虚假和夸大的陈述。 密歇根州立大学造成和强迫我们的苦难和侮辱不是公平公正的大学。 通过签署此公开信,我们呼吁开除利奥·肯珀 院长 和托马斯·沃特副院长,并通过加强在MSU决策和司法程序中的正当程序和适当 地增加 有色人种的代表,证明州立大学致力于成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大学。 例如,上述对受害者 10 的 即将到来 的惩罚(即,将工作时间和工资都减少 50 %并禁止任何外校雇用)已由 UCFA 惩罚审查小组定于 2020 年 10 举行听证会。 我们担心的是,该小组没有任何中国出生的成员,更不用说一位中国出生的正教授了。 而且, 听证会还没有任何匿名投票程序。该 一对 会 故伎重演 与惩罚审查小组 单方面沟通,违反公平的基本原则 。 为什么这 些正当程序都 很重要?上述所有压迫和清洗都是由于缺乏正当程序而恶化的。 让 我们简要概述如下。 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教职员工 申诉 程序是如此作了假,以至于 申诉专员 做了以下四件对 申诉 程序不道德的事情,包括其它这里没有篇幅谈到其他不道德的事情。 首先, 对 第一个大学司法上诉小组( UJAP )的组成,受害者 10 要求一名中国出生的正教授。 申诉专员 只在里面放一位为非终身任职的中国出生的副教授。但她为正义面前表现诚实。她显然受到了该委员会其他两名白人成员的压力。而且由于该 UJAP 可能通过 申诉专员递来的单方面沟通 (见下面证据),该 UJAP 写了几个建议但没有投票表决。 第二,由于第一个 UJAP 存在的问题,当该 一对 加重处罚受害人 10 后, 受害人 10 希望 UJAP 里有两名中国出生的正教授。 申诉专员 要求工程学院内部的一位中国教授廖惟(即 肯珀 的下属)加入,但是他以 肯珀是他的上司 为正当理由而拒绝了担任该任务。由于 显然 阅读了该 一对 通过申诉专员递来的单方面沟通(见下面证据),该全白人小组连任何建议都没有,也没有投票。 第三,在 申诉专员多次判断该 一对 没有违反任何大学规定 之后, 申诉专员 私下对受害人 10 说, “其他系也会增加教课数的”。但是, 肯珀 在通过 申诉专员 提交的所有正式文件中只含糊地提出过,受害人 10 “具有破坏性”。这暴露了 申诉专员 接受了该 一对 的单方面沟通(这是严重违反 申诉 程序 道德的),并简单地相信了,而没有 在他做判断前 与受害人 10 进行对质。密西根州立大学过去的管理人员在拉里·纳萨尔( Larry Nassar )案和所有其他申述案件中都反对对质。因此, 肯珀 显然 背着 受害人 10 通过 单方面沟通 向 申诉专员递交了 掩盖增加教课数真相的假故事。 在以上校董会上的 5 分钟 演讲中,受害人 10 揭露了 避免增加教课时数是要“拍马屁”的,而且主要针对 中国大陆 出生的几个留下的教授们 。 第四, 申诉专员假 援引不存在的 大学 规则,命令受害者 10 UCFA 惩罚审查小组 的听证会 上 不允许提出任何 申诉专员 己经裁定过的任何问题。 由于以上 简要概述 的 严重 缺乏正当的程序,工程学院的这种阴险的种族主义已被允许长期恶化了太久。 请到这个 change.org网址点击签名表示你的意见。我们的目标是1000个签名!谢谢您支持中国人的不再受歧视的权利! http://chng.it/fZjb5bTF --- 由一组人权团体共同起草
4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们勤劳、肮脏、迟钝
cgh 2018-6-14 12:28
他们勤劳、肮脏、迟钝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日记记录的, 1922年,鸦片战争半个世纪之后, 他们是一群底层中国人。 当然, 二十年后, 希特勒大概也是这么评价犹太人的吧。 即便是, 一个世纪之后, 美国人何尝不想让中国保持着, “智力低下”和劣等民族、 “繁殖力旺盛”等历史标签。 抛开国别、种族优越感, 阶级优越感无处不在, 还有其他的优越感以及偏见、歧视、不公! ------------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6/12251067.html 鲜为人知另一面?外媒曝光爱因斯坦歧视中国人言论:他们勤劳、肮脏、迟钝 2018-06-14 02:32 环球时报 昭东 2389 参与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昭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最新出版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旅行日记揭露了这位科学巨擘鲜为人知的一面:他发表过一系列有严重种族歧视倾向的言论,包括针对见到的中国人。据英国《卫报》12日报道,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新书记述爱因斯坦1922年10月到1923年3月的亚洲之旅,以及他在此期间的一些思考。   “种族歧视是白种人的弊病”,曾发表这番言论的爱因斯坦,在私人日记中将中国人形容为“勤劳、肮脏、迟钝”。他写道,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着吃——就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一样——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且一本正经。他说:“就连中国的孩子们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呆头呆脑。”在描述完中国人子嗣众多和“繁殖力旺盛”后,爱因斯坦写道:“如果其他种族被中国人取代,那就可惜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缺乏思想将是无法言说的凄凉之事。”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爱因斯坦论文项目高级编辑罗克斯伦茨表示,爱因斯坦旅行日记中的很多言论让人不快,尤其是他对中国人的内容,“这些言论和爱因斯坦的伟大人道主义偶像形象对比强烈”。罗克斯伦茨说,爱因斯坦在日记中比较放松警惕,他此前并不打算出版这些日记。   爱因斯坦在提及中国人时还写道:“即使那些像马一样辛劳工作的人,也不会让人觉得他们意识到痛苦。一个像羊群一样的特殊民族,更像是机器而非人类。”他还说,“这里的男女没什么差别。我就纳闷,中国女性有何种魅力,让这里的男人失去免疫力,繁衍出这么多后代。”   相比之下,爱因斯坦对日本人的印象更积极。但罗克斯伦茨在该书序言中说,爱因斯坦将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统称为“智力低下”和劣等民族,这完全是种族主义言论,而“中国人可能会取代其他种族”这一评论是最明显的例子。不过他也为爱因斯坦辩护说,“我们必须知道,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   德国新闻电视台13日说,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种族主义在欧洲的确非常普遍,即便一名犹太裔大科学家也会深受其害。不过该媒体指出,人们也不能根据今天的政治正确标准来衡量一百年前的评论。   德国《明镜》周刊认为,爱因斯坦对中国人的结论总体上“令人遗憾”。其网站文章的相关评论多达4页。有网友说,“爱因斯坦描述了他的观察,并将其推广到全体中国人,这并不好。”还有人说,“中国人肮脏而沉闷?那么当第一批欧洲人来到中国并发现一个繁荣的国家时,情况恰恰相反。中国人认为那些欧洲人是野蛮、不道德、发臭甚至肮脏的。”大多数网友认为,应该从历史角度看待这些言论。一名网友说,爱因斯坦只是他那个时代的孩子,其言论不该被过分夸大。
个人分类: 杂谈|1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fouyang 2015-4-14 08:42
【博主按:去年,维权团体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Inc 控告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申请者。该案目前仍在等待审理。但关于亚裔入学问题在华人中引起持久的关注, “ 万维 ” 网站也展开了很多热烈的讨论。华人中对于哈佛等大学是实行歧视还是合理推行其办学方针有很多不同看法,也有不少为哈佛等学校的做法辩护的观点。这里转的一篇文章比较系统地讨论了这些引起争议的问题,有助于把讨论继续推向深入。这篇文章很长,但我认为值得花时间读一下。原文可见: http://www.weidb.com/g999p=14647tag=latestpage=1 万维博友宇空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介绍和评论: http://blog.creaders.net/YuKongZhao/ 关注此案进展的读者,可以通过以下网站的信息搜寻官方记录: http://dockets.justia.com/docket/massachusetts/madce/1:2014cv14176/165519 最后声明一下:我自己的孩子都已过了大学申请阶段。但我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认为它关系到咱们亚裔后代总体的社会地位和机会,也关系到美国总体的公平正义。我以前的有关言论可见以下博文以及那里引用的其他文章: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弟开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679102.html 】   编辑总结:爬不爬是选择,让不让是权力 – 也说华裔与藤校 本文是总结李春燕教授,叶帆,潘海州,欧阳了寒,张国栋等朋友言论而成,在此不一一鸣谢。 常看我 O 编辑总结的朋友不难了解我对 AA ,教育和华裔的观点。这里就不车轱辘话来回说了。有兴趣的朋友请搜以下文章: O 编辑总结: 学渣 在美读大学 -- 会把孩子教傻的不是基础教育,而是观念 O 编辑总结:关于华人及 ABC 对自己的社会定位 O 编辑总结: AA( 权益保障 ) 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有上中下三部分) 今天想说的,是在讨论华人与藤校关系中遇到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希望通过把这几个点理清,来看一下我们到底是在做某些人嘴中的 “ 无理取闹 ” 还是在真正为华人乃至广义的美国争取一个真正的公正和公平。 先扯一点背景介绍:(人懒,直接摘抄侨报和其他媒体了) 2014 年 11 月 17 日,代表美国部份亚裔学生的维权团体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Inc 向美国高院提交诉状,控告哈佛大学招生时,歧视亚裔学生。提出诉讼的法律团体标识,哈佛大学在录取新生过程中,限制亚裔入学人数,对亚裔不公,同时被控告的还有北卡教堂山大学。 诉讼书中提到,哈佛大学的录取政策是不公平的歧视政策。起诉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包括 2009 年普林斯顿社会学家的报告,此报告通过统计发现哈佛对亚裔美国考生的 SAT 入学成绩要求远高于 1,460 分,而对于类似背景的白人、非裔和西班牙裔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则分别为 1,320 分、 1,010 分和 1,190 分。这实际造成了同分同背景不同待遇的情况。 诉讼书中还引述美国流行的大学指南《普林斯顿评论》给欲报考美国名校的亚裔美国学生的建议是 “ 在你的考试申请中不要使用自己的照片 ” 、 “ 不要回答那些与你的种族背景相关的问题 ” 等言论指出大学录取中对亚裔的明显不利情况。 提出诉讼的法律团体的顾问、世界基金会研究 (the Century Foundation) 教育政策的卡伦伯格 (RichardKahlenberg) 以及原告团体中的亚裔学生代表布鲁姆 (Edward Blum) ( O 注释:此兄台打了著名的 Fisherv. University of Texas 一案,此案中最高法院明确判决高等院校必须先执行 racial blind 政策甄别学生是否合格,再筛掉不合格的后才可以考虑种族因素。)称,这些数据和言论明显显示了偏向其他族裔的学生,歧视亚裔学生的现象。维权团体要求要求哈佛乃至藤校系统停止对亚裔的歧视,进行标准一致的录取措施。 2015 年 2 月 18 日哈佛大学在撤销控诉最后期限内没有提出撤销申请,而是决定正面应诉,并否认所有指控。 2015 年 3 月 12 日本案负责法官 Denise J Casper ( 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 ) 被更换,由刚担任联邦法官不久的 AllisionD. Burroughs ( 宾大法学院毕业 ) 进行接手。 13 日 Burroughs 法官宣布审前听证延期于 4 月 23 日举行(原本是 4 月 13 日)【博主按:目前延期到 4 月 30 日。】 2015 年 3 月 15 日媒体报道,耶鲁法学院在 2 月 22 日突然销毁了全部入学档案。 2015 年 3 月 19 日, Blum 律师向包括耶鲁在内七所常春藤学校发了公开警告信,认为销毁入学档案不仅违反了 FamilyEducation Rights and Privacy Act (FERPA) 而且可能毁灭哈佛案的相关证据。因此这些学校有法律义务保留其拥有的入学申请文件。耶鲁虽然已经摧毁这些文件,但是仍能技术恢复,因此必须及时补救。 背景介绍到此结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本案诉讼网站 : http://harvardnotfair.org 那么现在就来说说几个相关讨论里涉及的问题。既然本案诉讼的根本在说一个歧视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要看看什么是歧视,以及为什么我们说亚裔受到了歧视。 继续懒,偷维基的歧视定义好了: 歧视,是针对特定族群的成员,仅仅由于其身份或归类,而非个人品质,给予不同的对待。歧视总是以某族群的利益为代价,提高另某族群的利益。 “ 污名 ” 是一种态度或信念, “ 歧视 ” 则是基于这种态度或信念所产生的行为。当个人或组织基于污名而不正当夺取他人的权利和生存机会时,就是歧视。歧视可能会导致排挤或边缘化,夺取权利,如获得公平的居住条件、工作机会、教育及充分参与公民生活。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看亚裔是否遭到了歧视,考虑到华裔是亚裔第一大群体,兼美国全部过百万人口族裔里教育率最高比例。很大程度上亚裔话题就是华裔话题。这里我更限于华人的言论来讨论: 首先是标准是否一致。从标准化考试分数来看这个毋庸置疑,现存的大量数据显示,亚裔孩子明显被不合理的要求着。上面也说了 “ 此报告认为哈佛对亚裔美国考生的 SAT 入学成绩要求远高于 1,460 分,而对于类似背景的白人、非裔和西班牙裔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则分别为 1,320 分、 1,010 分和 1,190 分。这实际造成了同分同背景不同待遇的情况。 ” 那么有些人就该拿出必杀技 “ 高分低能 ” 了。每次一讨论到华人在教育系统受到歧视,最大的反对声音反而来自华裔自己。典型例子如: 1 .我们华裔孩子不够好啊,我知道比他们更好的也被拒了等等。 2 .用那些社会对华裔的偏见来抨击自己的下一代,如这个孩子体育不好,那个孩子没领导力等等,亚裔整体缺乏创造力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不是名校不够好,而是因为华裔乃至亚裔高分低能配不上。 问题是,这是事实么?别的不说,举一个简单例子。在过去 5 年中,亚裔学生获得了 31 %的总统优秀学者奖( PresidentialScholars )。其评选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社区服务综合评比得出的。而在过去 20 年亚裔学生增加了将近一倍,学生的素质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长春藤学校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比例则基本持平,停留在 14-18% 的固定比例。 考虑到亚裔在美国人口中仅为 5% ,那么究竟是亚裔学生综合的不够好?还是某些学校刻意在限制亚裔孩子不能进入这些学校?既然我们华人乃至泛亚裔的孩子在领导力,课外活动,创造力,关怀社区上都是凸显了远超其他族裔的成绩。那么为什么他们还是受到偏见的划分? 有趣的是,上面不顾事实的说亚裔模式单一其实还是沿用了传统的偏见 , 而一些学校正是利用这种偏见来压亚裔,造成事实的 defacto quota 。在这个 de facto quota 压力下一些人不思斗争,反而要继续 “ 反思 ” ,那反思的结果不难看到:孩子们压力越来越大,一会儿要全面发展 , 一会儿要大赛得奖,否则更没出头之日。孩子不成陀螺还能成啥?最后孩子的优秀职能成为华裔乃至亚裔的罪证和门槛而已。因为在一个 defacto quota 环境下,和你竞争的只是同样优秀的亚裔。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不去争取大环境改变,还归罪自己,就越来越没出头之日的话,那华人的实际地位提到也就是做梦。 事实上,如果我们拿各项指标去衡量今天的华裔,任何人都很难得出华裔父母教育方针有系统性问题这样的结论。学术上的指标这里就不说了(估计在很多人眼里这是罪证了),音乐上很有天赋取得成绩的华裔小孩很多,当然了某些人可以一概斥之为 “ 强迫的结果 ” ;体育上有很多项目上华裔也相当不错(比如网球,游泳),当然了,某些人也可以说这都不是集体项目;英特尔奖这些(英特儿科学人才奖亚裔在 2010 年后达到 64% 之高),某些人还可以说这不代表将来他 / 她会是科学天才。如果说华裔孩子毕业之后估计失业率比较低不会呆在家里,估计在一些人眼里正好是逼迫孩子的结果。总而言之,如今一些人基本上是把这些可测量的结果扔到一边,非得打心眼里相信华裔乃至亚裔有某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劣根性的话,我只能引述朋友说的: “ 早说了,在某些人眼里美国人去 broadway 唱歌那是追求梦想的美德,华人孩子去卡内基弹钢琴是劣根性。华人能不能自己别总往偏见上靠。人家说的小中跟机器人似的。自己爹妈就别跟着描了。中国人五千年文化,难道真不会从政从商,只会数理化?怎么可能?要知道,中国历史向来是重文轻理的。问题是美国历史上排华厉害,公民纸都拿不到,从政从商的权利被剥夺多少年了,弃文从理从底层做起也是被逼无奈。再拿这个反过头来作为继续歧视华人的理由是不是有点可笑了? ” ( O 注释:亚裔和白人不能通婚的限制直到 1967 年在美国一半的州都有效。怀俄明州禁止亚裔拥有土地的法律在 2001 年才真正废除( Alien Land Law )。(来源: Zakkeith 。这是一个很好的网站,作者用心地列出了华人遭受歧视的历史事件,虽然没有大部分列出出处,但可以用搜索证实。)) 至于有些人说 “ 藤校宁可要成绩差些的,也不要不真实钻空子的学生。亚裔家长都推一样的东西。藤校要 diversified student body.” 那我只能回答,首先,我不知道华人乃至亚裔在那里钻了空子,这个 “ 一样 ” 的标准在那里?如果一样不是文理兼修,学习和考试成绩、个人品质、领导能力和社区服务的话,难道我们还得和其他族裔去比皮肤颜色,身高,吸毒贩毒,抢劫强奸么? 其次,如果单靠一个无视标准的肤色比例来创造一个 ”diversified student body” ,把反对哈佛入学种族歧视等同于支持应试教育。那我只能说在此人眼里哈佛入学考官是智商极低的。因为他只知道两种方式发掘人才:考试分数和皮肤颜色。如果我们把根据皮肤颜色选学生这方式禁止了,那么哈佛入学考官就只有看分数这一方式。如果考官只看分数,那么美国中小学教育就会变成应试教育。。。原来美国教育系统这么脆弱,和中式应试教育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有不同肤色的学生。那么改造中国应试教育也应该很简单,中国只要加个微黄,淡黄,深黄皮肤颜色测试,然后按肤色创造一个 diversifiedstudent body 就万事大吉了么。【博主按:其实亚裔美国人中也有很大的多样性。从文化传承来说东亚,南亚,中东,印度,巴基斯坦等就很不一样。从政治经济地位来说,亚裔美国人也居于社会的各个层次。从母语,风俗习惯来说那更是千差万别。可以说亚裔美国人中的多样性不亚于美国整体。所以以“多样化”为由限制亚裔大学生人数是没有道理的。】 Daniel Golden ,普利策奖得主,前华尔街日报记者曾说过: “ 大多数的精英大学在大学招生方面一直保持着三重标准,给亚裔学生制定最高的标准,其次为白人,最低的是黑人和拉美裔美国人。 ” 哪么问题就来了,不是挖掘机技术哪家强?而是我们作为华人是否活该接受这三重标准? 我个人很同意不要跟风和诚信的理念,亚裔恶性竞争的怪圈所有人也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不应该只从家长找根源。看了研究和历史因素后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华人太受压制了。 20 年来亚裔适学人口几乎翻番 , 而招生一比例却雷打不变的事实很难用诚信解释吧?既然亚裔是 AA 的最大受害者,也难怪家长们急啊。连改名字成老墨的名字这种下三烂手段都想就是不想斗争究竟是个怎么回事?归根结底,我个人自认无法说服那些自推的诚信的娃们, justbecause of your last name, you have to lower your expectations. 因此说,华人应该意识到自己乃至亚裔的孩子从任何一方面都符合藤校所谓的 holistic approach, 只是因为有隐性限额的存在才导致了孩子只能在很小的圈子内进行恶性竞争。而这种越来越大的压力并非全是父母给的。毕竟华人在政治经济资源上都是不折不扣的弱势,再没有教育资源作为改善的基础就更无出头之日。且研究数据证明这种 defacto quota 的存在是家长孩子乃至社会都心知肚明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这是赤裸裸的针对亚裔的歧视。并决定进行斗争。 既然说完了歧视的问题,那么下面来说说选择和权力的区别。在讨论藤校乃至泛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时候,不少人提到为什么要爬藤,为啥不因材施教,改变心态?从更广义上来判断孩子的成功? 这个思路是很好的,首先要肯定。但要区分一点:有权力和有能力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从根本来说,爬不爬是一个选择问题,但让不让是正经的权力问题。 如果能力不足,自然应该转变心态不鼓励强推,但是如果是权力被剥夺导致恶性竞争。那么不正好应该奋起斗争,以保证孩子得到公平竞争而达到一个更多选择的状态?更何况,能力是否足够,是不是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从这点上我认为可以更好的回答相关的一些问题如: Q :私立大学是否比公立大学在录取上有独立性? A :哈佛虽是私立,但是它每年接受 10-20million 不等的联邦资助 : “ As a recipient of federal financial assistance, HarvardUniversity and all if its progrmas and activities are subject to Title Vi of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因此说 “It is against title VI even if it is a privateinstitution.” 14 年 SCA5 也是试图立法改变原来加州通过的公立大学不能用肤色做录取标准的规定,如果去年一直看 O 相关帖子的话,就会知道加州华人如何艰苦卓绝使法案搁置,也就不会得出 a battle we can win 了,而且也可能卷土重来。加州华人不是因为事先知道可以赢得,而是看到危机,被迫应战。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对哈佛等校的攻势则是亚裔和华人来挑战整个不合理系统的开始。 Q : “ 非亚裔孩子虽然分数低些,但有领导力责任感。所以藤校要。 ” A :难道没进去的孩子就是没责任感没社会活动没领导才能?这个如何衡量?难道此大神是看了所有被拒者的材料数据才出此言的?还是根据其脑子里对华人乃至亚裔孩子下的劣根性后屁股决定脑袋?对了,如果被拒的都是不符学校要求的那为什么耶鲁要销毁数据哈?难道是晚饭吃多了消化一下? ” 更何况认为我们的要求是只看分数是彻底的误区,我们申诉不是说以分数为衡量标准,而是证明 race is a factorin denying admission , and if it is systematic, it is against the law. 亚裔学生符合 holisticadmission criteria ,远不只分数。如果不符合,只有分数也不可能录取,但这里不应该加上族裔。 UC 和 Caltech 失去吸引力了吗?犹太人嫌自己人太多吗? Blum 诉讼里还有白人告 UNC ,白人嫌自己学生太多了吗?亚裔本身也是多元化的。而且现在的 AA 只是让某些族裔的富孩子得到了一张 easyticket. 对改变整个族裔穷困状况丝毫无补。因此我们支持收入上倾斜( incomebased AA ),从根本上改变低收入少数族裔面临的问题。并指出现在的肤色 AA 根本是 windowdressing 罢了。如果都是中产阶级或者富家孩子在名校,即使肤色不同又有什么多元化而言? Q : “ 不要给孩子压力,补习啊之类的,如果藤校看不上我孩子, it is their loss. 不要与世俗同流。我孩子不屑于浪费时间补习。 ” A :首先赞一下心态,然后批评一下态度。要知道超然不是不承认现实,在超然的同时争取权益并没有冲突。是否盯着藤校和改变大环境根本就是两码事。如果 theAsian quota 能被打破,下一代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自然可以超然选择。可以去奔藤,也可以超然地说 “ 我不在乎上不上藤校 ” 。 O 的同学在同年级 350 多人排名 18 ( O 自己是 23 )其他人去上大学,他去开了个自行车铺,年纪轻轻就是很成功的商人。最后被历史性的以没有本科毕业证被录取进了不错的 MBA 项目。这叫超然。但是如果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说 “ 老子还不屑进去呢 ” 这不是超然,而是阿 Q 。 请记住:我们不是在乎藤校,而是在乎不被区别对待。 此外说一句,虽然很多优秀孩子不去补习班,但认为好孩子都是补出来和推出来的也大有人在;(美国虎妈狼爸讨论就是典型例子)上面的言语之中其实已居高临下反应出 “ 高分都是补出来的 ” 偏见。我个人建议要尊重不同人的不同选择。 Q“ 藤校不是只开给华裔开的。亚裔已经够多了,也大多去华尔街赚钱,没为社会做大贡献。 ” A :不少华人有 “ 过客意识 ” 这点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不把这里当家来好好折腾不等着被人揉搓么?但哈佛毕业生过半去花街,可不只华裔吧?话说回来,华人又没大土豪家族或者企业支持,不去挣钱到那里捐款呢? 顺便说一句,美国哈佛大学建校以来最大数额的单笔捐赠记录是公共卫生学院收到的 3.5 亿美元,捐赠者是华人。 至于为社会做贡献一说,我倒想问问,华人勤奋工作,教育率高,犯罪率全美国各族裔最低,被认为是模范族裔,如果这不是为社会做贡献,那啥是贡献?现在不少人接受了这个看似正面的偏见( stereotype )却忽略了里面的暗含内容:似乎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应该的,不劳而获的。而这个模范族裔的形象一方面被用来压制其他少数族裔(几十年来媒体的暗流是,看亚裔不是能做到吗?为什么非裔拉丁裔不行?),另一方面给亚裔自己以及下一代造成巨大负担。亚裔学生中流传的 AsianFail ( thatbelow 80 is considered an Asian fail )就是如此。如此造成自己孩子被拒但不想站出来,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华裔孩子优秀。这就是默默接受不公,互相恶性竞争,而不去联合起来改变现状( internalizedthe penalty and just compete among ourselves, instead of fighting to change thestatus quo )。我们要打破这个升学的玻璃天花板( glass ceiling )。 至于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亚裔不关心社区的形象,让二代到贫困区做义工和辅导作业?我们应该组织起来改变形象哈。首先,我不确信这一形象是否又是自我批评得到的结论;其次,在高中生们为那几百分的 SAT 和千分之一的 GPA 苦战的时候,做义工的每分每秒都是以牺牲睡眠换来的。那家长一边喊减负的同时继续得给孩子加压吗?而打开升学族裔限制的改变恰恰是让亚裔和华人孩子从恶性竞争中解脱,打下有余力帮助其他社区的基础。否则你家娃 90 分才算及格,人家家娃 50 分就及格,谁自信自家娃就是天生聪明 40 分? 所以说,如果大环境改了,孩子们也会有更多精力投入更广的社会,心理也许更健康,何乐不为?这是华人和亚裔该学犹太人如何运作的地方。关起门来再反思也不如走出门去争取,成为 moversand shakers 。看看身边的犹太朋友们推学校, involve PTA/BOE, 对各个老师 / 课程知道得一清二楚,远比华人虎妈多了。但他们的虎就在于推动所在的大环境,小在社区,大在媒体,政治。而华人确实太爱自省,对改变游戏规则形动力不够。而这归根结底就在不自信上。总有客场情节。觉得是人家地盘要随人家的规矩。因此说,改变过客意识,恰恰要从了解挑战游戏规则开始。我们争取权益正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一部分。是为社会做大贡献。 Q :对外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要求平权,对内我们应该反省自己。帮助孩子们找到并发扬他们真正激情所在,帮助他们成为改变世界的人。要抓孩子心理健康。 A :非常正确。但是这个我们讨论的藤校歧视没啥关系。我们所追求的 race blind 录取,和是否就要挤藤校不是一个概念,现在 commonapp 这么容易如果说白人孩子都不申请我不信,如果说都不在乎藤校,那么 legacy 存在就证明并非如此。是否挤是孩子选择,存在的不公,既不符合 MLK 的 don'tjudge me by my color of skin ,又没帮到真正需要帮的族裔的穷困阶层,还没有给亚裔和华人不去挤的自由。我们要区分到底是不在乎 , 还是不能在乎。这就又回到了我们上面的有选择和能不能公平选择的问题了。不少人把两个概念夹杂一起,一会儿说有歧视该容忍,一会儿说没歧视的就不循环论证了。 Q :只有美国录取各族裔,不要不知福。 A :这种心态就是所谓的跪舔心态,华人作为最早来美的族裔之一。被揉搓歧视 200 余年。期间斗争可歌可泣。一些名案如黄金德案名垂美国民权斗争史册。这个国家里想跻身强者只能靠自己争取,而不是只等施舍可以达到的。我们华裔得到的权益不是谁施舍的。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来维护。 我们也要看到,华人起步相当低是无法改变的。由于 Chinese Exclusions Act 和大陆为主体的人群远离政治,人单力孤,要做些事极难。但华人在起步。并逐步形成社区。话说犹太朋友也提到过要保持危机感,要在各地联络上对任何不平通过 FB 等媒体迅速传播,而不是内部消化。而华人恰恰是不善用英文媒体,更容易自省。从而被人忽略。这也是华人要改变的。顺便说一句, EdwardBlum 自己也是犹太人 并经历过当年美国对犹太人的歧视 (如某些旅店事实上拒绝招待犹太人) Q :亚裔名校情节太重,为什么不反 legacy (所谓的家族传承)? A :如果所有人都没有名校情节就好了哈,藤校应该先取消 legacy status 。有情节的远不止我们。事实上大学招生中的考虑 legacy 是非常不公平的。 据说在哥大有 legacy 的孩子比没有的进去的概率多 50% 以上。这像中国人说的龙生龙一样长远来讲也是应该废除的。因此我们的着眼点不只是个人找朋友、找工作上,而是在讨论什么样的大学招生制度是公平的合理的,让学校培养的学生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益。如果一个学生是真正优秀你为什么需要 legacy 照顾才能进去? Q :生活本身就不公平 A : Well, Life is not fair, its better if we do something tofight against unfairness , instead of doing nothing. 说恶心点,如果有人骑在我头上拉屎,我应该把他掀翻揍一顿,而不是应该先自省我脑袋是否长得像马桶? Q :藤校里亚裔四倍于人口,已经够多了。 A : NBA 里非裔数倍于人口,已经够多了?银行里犹太裔数倍于人口,已经够多了?国会里拉丁裔数倍于人口,已经够多了?这句话的前提就已经假设 AA 是正确的。理想化的确是符合人口分布,但是过程和结果,那个更应该注重?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之所在。 我们到底在争什么?一个看似公平的结果,还是一个保证公平的过程?我在原来写过,这里略微编辑一下做为懒人的结尾吧: 在 SCA5 和哈佛起诉事件及后续讨论里,华人圈里明显是分为两派的。一派认为, AA( 权益保障 ) 有利于美国国内的整体稳定,还有提携后进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 AA 这个名义,公司企业学校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变成种族壁垒,搞只招 XX ( X 可以换成任意族裔)的牌子。那么作为人口不到 2% 的华人必定倒霉。因此应该支持 AA 。而另一派认为 AA 最大的弊端就是可能导致养懒,不须奋斗,只需肤色就可以得到其他人没有的优待,这实际和隔离即平等没任何区别。实际上是扼杀了华人进一步掌握社会资源的机会。因此应该废除。因此坚决支持废除 AA 。 我个人的意见是,两派都有偏颇。从美国社会现状来看, AA 的确是部分稳定所需要的,也是所谓的 “ 政治正确 ” 。(毕竟缺乏这个基础,的确会在操作中实际上刺激某些有种族歧视的人进一步变本加厉。使得种族割裂实际存在和加大)但是因此无条件支持打着 AA 旗号的种族隔离,则是毫无道理的。正如某 MITBBS 网友评论 SCA5 的: “ 我不否认 AA 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是排斥哪个族裔不能接受教育么?自己不重视教育,又想上好学校,说别人太努力,要砸一锤子。同样是接受教育,凭啥我就应该多考些分才能让进,现在连进都要限制了,那就是别有用心。如果作为被人算计的族裔的代表还这么旗帜独特的投赞成票,那真的是脑残。我可以选择不去大学,但不可以是别人不让我去,就因为我是黄皮肤? ” 这段话估计能在华人里引起广泛共鸣。但以此直接反平权本身那是基本是没有成功可能。毕竟我们要看到,当年黑人抗争时的主旋律是,不让做公交车,不要同校,他们中当然也有,不坐就不坐呗,不上就不上呗。但如果都那样,哪里来的今天的总统?哪里来的 aa ?( aa 也不可否认的为亚裔提供了机会)但我们也要知道,无论是最初的总统令,还是现阶段最高法院的判决,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导精神前提,即,必须符合最低标准,并在充分竞争为前提下进行侧重。而不是单纯的要一个所谓的 “ 结果公平 ” 。也正是因为如此,最高法院屡次否定了种族配额的行为,并认为此种行为违宪。 这种指导精神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应对打着 AA 旗号的歧视斗争中。正如我在原来写反 SCA5 文章里说到的: “ 我们必须看到,推翻 SCA5 和 AA (平权)不是同一件事,现在有一些声音认为应该让华人拉拢亚裔去彻底反对一切的 AA (例如忽略收入水平),这是非常错误的。 AA 在社会发展的初期是必须的,因历史原因,美国黑人及其他很多少数族裔的穷困群体不可能和掌握社会资源主流的白人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即使是在教育资源上通过努力而得到更多的亚裔在实际社会资源上也差的很远),如果不施行一定程度的 AA ,那么白人和其他族裔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同时造成社会的割裂,一旦对社会共同目标失去共识,社会就会进入动荡)民主的真谛在于提高所有选民的观念的水位,水涨,船才能高。白人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点,过大的差距只会拖累整个社会,所以推出 AA ,白人自己的观念也是经过了多次的反复才达到 AA 的共识。 但当少数族裔的教育到了一定程度, AA 后会发展成 209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 AA 在执行上最大的弊端就是一些单纯的执行手段可能导致养懒,这和美国奋斗的精神是最格格不入的,长此以往,社会不仅反而变得更不公平,更会丧失上进的动力。例如在加州,由于文化传统,西裔的受教育程度相比华裔和白人较低, SCA5 因此想取消 209 中公共教育的人人平等,给予西裔一些照顾,不是和当初 AA 一样的初衷,为什么不对呢?这个差别恰恰就在于西裔是多数族裔而非少数族裔。当初的 AA ,是白人多数, AA 作为多元化的一部分,在主流文化能占主导地位时,是可控的。前面说过, AA 最大的弊端就是可能导致养懒,不须奋斗,只需肤色就可以得到其他人没有的优待,这实际和贵族没什么区别。如果受照顾的一方是多数族裔,这个问题就彻底变质了,因为这会导致主流文化失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失控。当社会的多数是没有对一些侧重性行为有清楚认识的族群时,民主绝对是最差的制度,多数人的暴政将无法避免,而且会越走越远,这绝不是度的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原先的多数族裔白人是有责任的。或许是对自己文化的过于自信,将多元化变成了接受一切,而极少谈和少数族裔的文化的求同存异。(即我尊重你,你尊重我与否,随意。)这个问题在欧洲对待穆斯林的问题上已得到体现,多元化的一味的迁就,竟导致连发表谴责圣战的漫画都得道歉,因为太敏感,这是欧洲多元化的失败,这很快就要在加州上演(参见 America Alone 一书)。文化多元化的前提,是必须保证主流价值观和少数族裔文化在一些关键节点上的统一。这问题在少数族裔依然是少数时不会凸显,但一旦这个族裔少数变成多数,而其并未接受原先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点,在选票社会,这将是一场灾难。因此 209 不能退回到 AA ,这绝不是度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 这也应是我们宣传的重点: SCA5 和哈佛录取不是 AA (平权)而是打着平权口号的种族歧视,是新时代的排华(亚)法案。这不是华裔 / 西裔之争,入学 Quota 之争,民主共和之争,也不是政治手法高低之争,而是整个美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头,其背后是对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同时保证主流价值观的不间断发展的反思,更重要的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如何超出党派族裔解决它。 我们要清楚的看到全美有很多人反对 AA 滥用变成的逆向种族其实但同时也支持多元化,这看来互相矛盾,但以加州经济程度废弃 AA 的历史来看,走了一半的路不应该倒退而是要更加向前,最终达到一个 “ 色盲 ” 加州乃至色盲的美国,这是一个更好的理念。今天的美国很难明目张胆的针对某个族裔的歧视(如果彻底废 AA ,则会让这个潮流逆流),很多是反向歧视和杠杠撬动而动了某个族裔的奶酪,所以需要有价值观念作为后盾。在最近几年极左翼自由派泛滥之后民意开始回弹,美国主流价值观念有重新回归重视个人努力的苗头,因此这种新的 “ 隔离却平等 ” 招致了很多社会群体的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华裔确实被当作劳模在硅谷报纸上被引用),不仅来自共和党,而且也包括温和左派,恢复逆向种族歧视的反对声浪之大有动摇极左翼基本盘的危险。这是 SCA5 和哈佛诉讼深层原因。明白这一点很有助于今后华人巩固成果,守住自己的奶酪,和其他族群势力增进互相了解的。 所以我们宣传一定要咬住两点: 1 . 我们支持基础保障层面的AA,(如 incomebased )但是绝对反对滥用AA造成的类似SCA5一样的种族歧视。 2 . Hard Working 绝不等于 overrepresent ,现在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拿亚裔通过拼命努力得到的教育经济地位说是 overrepresent, 而直接忽略了我们在各行业缺乏代表,遇到玻璃天花板的事实。这是非常阴暗的,必须指明和斗争。 其实作为华人,我们还应该有 3. 最好捐款建立针对贫困华人的奖学金机制。给那些穷困华人家庭勤奋孩子一个机会。 而我们反对哈佛乃至藤校乃至全美高等教育入学种族歧视的根本原因也是: 反对哈佛入学种族歧视是要求哈佛入学标准公开化,反对哈佛用肤色作为评判标准。哈佛既然定了入学标准,就应该公平地执行。而不是执行到一半,号称没有其他办法了,要加皮肤颜色作为评判标准。如果哈佛觉得入学评判标准不可靠,就应该改革入学评判标准,而不是偷懒用种族肤色作为标准。 哈佛虽然私校,但它是接受联邦基金的。而且作为名校的领头羊,应该更有社会责任感,要为美国社会未来发展挑选有能力的年轻人,而不是根据肤色取悦其他族裔。反对哈佛入学种族歧视是为了华裔的未来,更是为了美国未来社会能更顺利地,健康地发展。 说到底, stereotype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种族歧视则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避免的。通过大家的奋斗,最终建立一个 ” 色盲 “ ( colorblind) 社会,使得这个社会中的个体是由其能力而不是肤色来得到资源是很多人共同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但只要大家有足够的重视和不懈斗争(这个斗争不仅包括和各种种族歧视言论如 ”killall Chinese 也包括伪 AA 法案如 SCA5 )我相信我们最终能实现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那句名言: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而我们的孩子也能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他们不是像有些华裔政治正确者形容的 “ 看什么都是歧视 ” ;而是他们能意识到哪些不公,并就发出声音。他们关注所在的社会,投入并参与游戏规则。他们关怀贫困的少数族裔,但深知悲天悯人不等于放弃争取平等的机会。他们勤奋,努力,也会在可见的范围内观察和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尝试。观察父母及身边学长的成败。做出自己的结论并走一条尽量共赢的路。在走前永远要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及是否愿意承受相应的代价。 望诸君共勉。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2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知道美国存在的 “合法” 种族歧视么?
热度 24 liwei999 2014-3-3 00:40
因为女儿要上大学,这几年就特别注意升学方面的信息,参加各种升学讲座,咨询升学顾问,查阅升学信息,忙得不亦乐乎。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很多人也迷信常春藤名校,为了孩子升学不遗余力的不在少数。下一代的教育是华裔家庭的核心利益,什么都可以牺牲,教育机会是不能错过的。不幸的是,恰恰在这个核心利益上,华人是被歧视的,而且堂而皇之。 美国名校实际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华裔学生的种族歧视,这是公开的,连秘密都谈不上,而且合法。升学顾问列举很多数据告诉我们,要想进入常春藤名校,你必须优秀还要优秀,否则根本没戏。你看到名校录取学生的平均分数线(GPA,全国统考 SAT 等硬指标),发现自己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些指标,你不能因此以为自己有很大希望被录取。不是这样的,你必须远远高出这些平均线(具体说来,就是你统考几乎要门门满分,你的GPA成绩单最好全优),并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你才有希望。因为你是亚裔。 当然没有学校宣称自己歧视亚裔。但实际上普遍存在的这种歧视是在另一个不算幌子的名义下:文化多样性。说它不仅仅是幌子,是因为其中的苦衷不是不可以理解的。缘由就是,不同族裔的竞争性客观上是有差别的,有很多统计数据的支持。非洲裔善于体育,亚裔特别能读书。因此,如果抹去族裔考量(种族区分或歧视),亚裔(华日韩等)学生的比重就会很大,可达 40% 以上,而亚裔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才6%。名校的董事会出于学校的国际性和长远利益,绝对不希望看到这样一种局面出现,因此他们强调把文化多元和族裔多样化作为招生的主要精神之一。其结果就是打压过度竞争(“特别能战斗”)的亚裔,优待竞争性弱的其他少数族裔(西裔老墨、非裔黑人、本土印第安人等)。这种优待有以所谓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Act)为代表的历史合法性。 升学顾问给我们显示的图景很悲催:以常春藤为代表的美国前20名的牛校,清一色都是私校,他们在招生过程中全部对亚裔有不同程度的实质性歧视。他们怎么实现这种歧视的?学校一般不敢用族裔指标(quota)这种平权运动早期的做法了,但是他们的招生过程是一个黑匣子,打的招牌与老中医类似,都是德智体美全面辩证的考量(美名曰 holistic model,就是谁也参不透的一锅煮的中药方式)。可是,从招生结果的统计可以清楚看出族裔的影响。很多各项硬指标远远超出录取平均线的亚裔学生落选,理由是软指标不够(亚裔学生相对来说,死读书的比例确实也大一些,必须承认存在部分高分低能的现象),其中黄皮肤的因素是心照不宣的。这很让亚裔伤心,可又无可奈何。 升学顾问说:亚裔学生的竞争越演越烈,其原因不是因为整体生源的挑战,而主要是亚裔内部的自我竞争。大家都想上藤校,不惜时间金钱和“从娃娃抓起”(小学就开始加压,初中就把高中课上了,高中上很多的大学课程,这种做法也越来越多),其结果是,水涨船高,恶性循环。本来亚裔的竞争性增强可以蚕食其他行动迟缓族裔的机会,但由于名校害怕损害文化多样性而区分对待亚裔,其结果就是本族裔内部的恶性竞争了。我们的孩子在这种亚裔文化环境中由于过度竞争搞得很苦很苦。成了一个怪圈。无论怎么竟争,名校的亚裔学生比例并不相比例提高。以哈佛为例,近几年大约 20% 左右。这个比例虽然远高于亚裔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但与其表现出来的硬指标很不相称。 亚裔人口在2013年占美国总人口的6%; https://www.google.com/#q=asian+population+in+america+2013 哈佛的亚裔学生录取率最近三年在20%左右。2011年的数据可看下图。 只要对比一下不考虑族裔背景的公立名校就一目了然了。以排名仅次于前20私立牛校的加大伯克利为例,由于加州法律(1996年通过的著名的109法案)明确禁止公立大学招生的种族歧视,加大伯克利自1996年后亚裔学生一路攀升,逐渐稳定在 40+% 左右,尽管加州的亚裔比重不过 10%。如今进入加大伯克利或者LA,到处都是黄面孔。加大的董事会为此也有担忧,他们也想学藤校使校园多元化,打造国际形象,但苦于法律约束,没有办法。 然而好景可能不长了,最近由西裔参议员提出并在州参议院通过,闹得沸沸扬扬的加州 SCA5 州宪法修正案,试图修改109法案,允许公立大学录取新生考量族裔背景。有计算表明,如果该法案在众议院三分之二通过(华人社区正在竭尽全力让其胎死腹中)并公投通过(公投几乎肯定通过,因为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使得有人数优势的老墨等有了决定权),华裔子弟入学加州公立大学(这是公认的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系统)的机会将会从目前的36% 下降到 13% 左右。这不亚于给华裔社区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最可气的是,平时试图与华裔社区打得火热的华人政客,在这个关键时刻,在涉及华人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却摇摆不定,或者干脆为了讨好多数(老墨)选民而投票赞成 SCA5 的法案。华人社区一片哗然,空前动员,一场草根运动正在掀起。 下一篇转载博文,详谈 SCA5 的起因、历史与现状。 私立(至少名校)一直在合法歧视,公立受到法律限制不敢歧视,迄今只能变相歧视 作者: 立委 (*) 日期: 02/26/2014 23:10:45 私立的歧视一直存在,而且很严重。有很多 数据说明,亚裔学生必须远远高于平均录取线,才有可能录取。 据说这是合法的,理由就是 diversifying 学生,增强学校的文化丰富性。除此而外,还有一个理由是有调查表明亚裔高分低能的比例很大,因此纸面上的学业需要打折扣。 私立大学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为学校的名誉和长远利益考虑,绝对不希望学校的亚裔比重越来越大。 纳税人通过的州立的法律(法规?)只针对公立大学,因为那是纳税人的钱,要对纳税人负责。结果是,加大名校伯克利和LA亚裔比重比起私校高出很多,因为被私立名校歧视刷下来的都来到这里了。基于与私校同样的忧虑(学生布局不合理),加大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才有什么每个学校前9%成绩的学生保证能上加大的新政策,这个新政策变相限制了亚裔生源,因为差学校的前 9% 根本无法与亚裔占压倒多数的好学校的一般学生比。 今天参加加大 LA 的在线问答,看到很多人问种族歧视的问题。招办的回答是:我们(目前)完全不搞种族歧视。但是今后的政策如何,决定于法规,所以 no comment 【相关信息】 SCA 5 背景资料 Do Elite Colleges Discriminate Against Asians? 加大(UC)系统以及 SCA5 宪法修正案的出笼背景 2014-03-17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16335 次阅读|27 个评论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弟开始?
热度 4 fouyang 2013-4-11 08:53
这几天,万维上几位重量级博主对于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其中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美国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现象,是个人层面的还是“制度性歧视”,以及某些具体的事例是否应该理解为歧视行为。第二个是我们作为个人应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美国公众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了,对咱们华人来说也不陌生。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这里的困难也很清楚:面对歧视,个人的努力是渺小的,而被报复的风险却很大。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成功。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共同的认识,就很难组织起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大家都有共识的问题,和一些看来可行的策略。 其实这样的问题就在眼前。前不久万维的椰子博主介绍了NPR关于亚裔学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受歧视的访谈。之前其他几位万维博主和我自己都介绍过有关情况。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一些可能的应对策略。我希望愿意反抗种族歧视的华人能以此为契机联合起来,有所行动。 关于亚裔学生在申请大学,特别是申请顶尖大学的过程中受歧视的现象,已经有不少证据。我们身边也都看到或听到非常优秀的亚裔子弟与顶尖大学无缘,而相对较差的白人同学却榜上有名的故事。如果你不相信这种歧视的存在,可以去阅读本文末引用的其它博文,或就此打住。本文不再详细介绍有关证据,而重点讨论怎么办。以下的看法和策略都是个人观点,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讨论,而最终付诸行动。顺便声明一句:我在本文中并不讨论在大学申请过程中照顾非裔,墨裔等弱势群体的做法(即通常所说的平权法案)。我反对的是在亚裔和白人之间偏向白人学生。 我认为我们可以做的有三点。第一是调查现状。第二是参与和发起关于公正性的辩论,第三是寻求改变现状。 虽然我们作为华裔对这种歧视有切身体会,但就整个社会来说,目前亚裔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受到歧视的证据还是零星的。大多数这方面的文章引用的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Espenshake出版于2009年的书”No Longer Separate, Not Yet Equal“。这本书是基于1980至1997年之间在十所公立,私立大学中收集的数据。所以今天来说这些数据有些老了,也没有涵盖全局。而且他们的研究重点是非裔和墨裔学生,亚裔只是被带到而已。过去几十年中,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这个问题做过几次调查,但都没有明确的结论。只有一次对哈佛大学的调查肯定录取人员对亚裔有偏见,但认为亚裔学生录取率偏低是因为对“传统学生”(legacy)(指校友的子女)和体育特长生的优待造成的。2006年,华裔学生Jian Li以入学申请受到歧视为由控告普林斯顿大学,引起教育部调查,至今没有结论。两年前又有亚裔家长提出类似指控,也是尚无下文。还有就是一些关于录取率,亚裔学生比例等的佐证,但这些数据都有别种解释的可能。美国文化是崇尚证据的。没有过硬的证据,就很难大张旗鼓引起社会重视。不光如此,下面要说到,不论是辩论还是寻求改变,也需要基于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不仅要证明歧视的存在,而且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才能有效地应对。 其实各个大学招生的信息应该是保留得很全面的,而且由于“平权法”(AffirmativeAction),关于种族成分的数据应该是公开的。但现在看来,这方面的数据很不容易拿到,至少不像人口普查结果那样对公众开放。所以,我们需要社会学的专业人员出面,为大众争取知情权。 首先,他们可以以学术研究的需要迫使大学和政府部门公布有关信息。大学肯定会以“隐私”或“商业机密”为由抗拒。这就需要双方协商一套去掉个人身份但保留总体景观的方法。“有米下锅”了,接下去的事情就好办了。即使能重复Espenshake的研究方法而使用更新,更多学校的数据,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次,我们可以进行社会科学实验。例如,可以向大学提交完全相同但具有不同的种族背景的申请材料,看两者的录取率有否区别。或者把同样的申请材料(不同种族背景)交给有经验的中学高中升学顾问,请他们估计被录取的机会。这种事一般民众不能做,因为前者涉及到作假材料而后者很可能得不到配合。但专业研究人员应该可以。再者,我们可以迫使大学采取更透明的录取过程,让民众了解他们真正的评判标注。目前大学的录取过程基本是黑箱作业。他们有正当的理由这样做。但前提是他们能保持公正。既然由于种族歧视问题他们的公信力受到影响,进一步透明化的要求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大学录取过程也是其教育行为的一部分。作为消费者的大众有理由要求他们公开。这需要不仅专家,而且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即使在承认种族歧视的前提下,社会上也有种种为之辩护的论点。看看本文末NPR访谈链接中的读者评论就知道了。主要的论点有:亚裔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已经比在人口中高多了;大学不能都是亚裔吧,要保持多样性;亚裔学生只会读书考试,其它方面不行;“传统学生”和体育特长生理应受优待,等等。关于这些论调我在“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见本文末链接)中有讨论。要驳斥这些论点,也要靠过硬的数据。例如,如果证明有被录取的非亚裔学生在各方面(不光是学业)表现都不如被拒绝的亚裔学生,那么“亚裔学生不够全面发展”就不成理由了。又如,Espenshake的统计表明,即使除掉传统生与体育特长生的因素,亚裔学生的录取胜算还是比同样条件的白人学生要低。但这个结果似乎未得到重视。所以,在关于亚裔学生受歧视的辩论中,需要有我们的专家在公众论坛的声音,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用事实和数据武装自己,向周围的民众宣传。 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不光是帮助自己和民众了解真相,而是要改变现状,让我们的后代有个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为此,我觉得有两方面可以做的。一方面是从道德和法制入手。虽然基于种族的歧视在美国是非法的,但亚裔在学术界被视为“强势群体”,它的被歧视并没有得到很多社会同情和支持。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唤起公众的关注,不是在亚裔的得失,而是在整个社会的公义这个框架下来看待这个问题。最近最高法院有两个关于大学录取中种族因素的案子。这是我们吸引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的好机会。华人组织80-20为此向最高法院提交了关于亚裔学生处境问题的法律观点,并在网上发起签名运动。虽然我不同意他们对于平权法案的立场,但我赞同他们的基本动机。可惜的是此举在主流媒体上似乎未造成太大动静。这两个案子判决发表时则是又一次机会。那时如果有专家学者出来趁热打铁,也许会有一些影响力。另外,国会两院都有教育委员会,参院法律委员会里有人权分会。那些委员们所在选区的同胞们可以与他们联系要求就亚裔学生申请大学的事举行听证,华人教授,学者可以去作证或提交评论,这也是制造影响的一个办法。当然,目前对亚裔学生的歧视都是“潜规则”形式的,也很难用法律去制止。但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还是对于社会公义有一定的敏感性的。一旦他们认识到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就会明里暗里作出退让。 当然,更直接的压力是市场压力。虽然优秀学子们为了进名牌大学绞尽脑汁,名牌大学为了吸引优秀学生也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杠杆。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大学“歧视指数”排名榜。其数据可以来自上面所说的搜集努力,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比如对于被录取的和被拒绝的考生的问卷调查或对高中升学顾问的问卷调查。这个排名榜会成为学生选择大学的依据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同时被很多学校录取的尖子学生来说。我们不需要有完全不歧视的学校;只要学校的歧视程度有区别,就有施加市场压力的余地。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发起亚裔教授和学生抵制歧视最厉害的大学。 另一个对策就是“改变自己”。更具体地说,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说实话,名校之所以有吸引力,不在于教授与设施有多好。对大学生来说,一般第一流大学的师资设备都已经足够了。名校最大的优势是学生群体。特别是对于惯于随大流的学生,到了名校就有近朱者赤的功效。但既然名校排斥了很多优秀学生,那么到其它第一流大学也能遇到好学生。这样,在高中就不必随着名校录取的指挥棒跳舞,而有更多余地去追求自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当学生和家长开始以平常心看名校时,它的光环也就会褪色了。我们都知道亚裔学生在高中优秀学生中的比例。他们的态度对于名校的前景是举足轻重的。这又是一个压力的来源。 反对种族歧视,需要一个切入口。当年黑人民权运动崛起,始于帕克斯女士挺身而出挑战公车上的种族歧视法律。这是一个虽然小但触动千千万万黑人心弦的问题,容易得到广泛支持。而她的背后有金博士等一定社会地位声望的人士支持后援,抵制公车的运动才能坚持下来形成气候。今天,种族歧视已经成了过街老鼠,我们的抗争一开始就是理直气壮。而亚裔学生入学问题又是关系到我们子孙的重大问题。我们华人父母为了孩子升学的一点点优势可以花大钱,花大力气培养才艺,择校而居,为什么不能为了争取他们平等入学的机会而花些力气呢?如果这样一个对我们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都不能有所行动,那谈论社会公正,种族平等的爱心,同情心是否有点底气不足呢?反过来,如果我们真的能解决这个具体问题,那这个过程所形成的组织和声誉就提供了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 中国有句老话“坐而谈不如起而行”。反抗种族歧视,就从维护我们自己和子孙的利益做起吧。 参考资料: NPR3月11日的节目Discriminationsagainst Asians in College Admissions http://onpoint.wbur.org/2013/03/11/asian-discrimination 椰子: 亚裔美国人在入学申请时受歧视吗? http://blog.creaders.net/Coconut/user_blog_diary.php?did=142577 昭君:漫谈Affirmative Action(上):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2975 昭君: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下)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3189 白凡:紧急动员,决战最高法院!http://blog.creaders.net/bisrightdisleft/user_blog_diary.php?did=105489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id=457904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0297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4352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8554 次阅读|34 个评论
最后一种歧视?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10-26 08:57
当妇女解放运动兴起之时, 有许多人认为, 性别歧视是最后一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而不加掩饰的歧视。 但是, 全社会普遍接受的不加掩饰的歧视, 恰恰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毫无反省的偏见。 所以, 歧视常常潜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和制度安排中, 需要我们有超强有力的反省能力才能识别出来, 需要我们有一颗对压迫关系极其敏感的心灵才能觉察。 当关怀的对象超出了物种的藩篱之后, 我们需要比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更犀利的反省能力, 更敏感的体贴能力, 才能认识到物种歧视的存在, 才能体认到反对物种歧视的必须。 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批判能力不足, 对他者缺乏尊重包容精神的国度, 有能力超越物种歧视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什么是物种歧视?有多严重?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10-23 22:03
种族歧视者或种族主义分子, 在自己的种族利益与其他种族利益发生冲突时, 偏向自己种族的成员, 因为违反平等的原则。 而性别歧视者(或性别主义者)则是偏袒自己性别的利益, 违反平等的原则。 同样, 物种歧视者容许自己物种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物种的更大的利益之上。 这几种歧视的模式实际上完全相同。 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们社会中公认最善良的人, 都是物种歧视者, 都曾积极参与、默许和容忍用他们的赋税去牺牲其他物种成员的重大利益, 来增进我们人类自己的琐细利益。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6289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中国人自我歧视的自然爆发
热度 51 fs007 2012-8-8 13:11
寻正 中国文化中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了一种不相称的自大情怀,这种集体戏剧性人格往往被贯以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层轻纱蒙面的大国沙文主义,很多中国人,即使是到了海外讨生活,仍然以为中国是地球的中心。即使现在落难,仍然认为自己历史上曾经阔过。中国人种族主义倾向在我所见到的人种当中,估计是最大的,但不妨碍中国人自己可能成为受害者时,以最壮烈的方式反对种族主义。 中国女运动员叶诗文获得了400米混合泳金牌,而且是在美国运动员胜券在握的情况下突然发力,在最后阶段冲刺超越,赢得了金牌。这导致了美国教练利奥纳德(John Leonard)的质疑,把她比着1996年的爱尔兰运动员史密斯(Michelle Smith),因为史密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也是突然变得生猛起来,拿到冠军,事后备受美国媒体质疑。 史密斯的老公兼教练是布鲁因(Erik de Bruin),布鲁因在1993年药检出茬,被国际运动协会禁赛四年。史密斯在1996年400米自由泳成绩比此前最好时提高了19秒,狂揽400米自由泳、200米与400米混合泳金牌,此前夺冠呼声最高的美国运动员依万斯(Janet Evans)事后也表示史密斯的成绩很可疑。 尽管史密斯的成绩始终有效,她在两年后因为干扰尿样取证,尿样中检出雄激素前体雄烯二酮而被禁赛4年,正式结束了她的运动员生涯。史密斯被质疑时,同样地她指责美国人输不起,是酸葡萄心理,跟叶诗文的说法基本一致。 对于许多人来说,史密斯违禁用药取得冠军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是奥纳德用史密斯比喻叶诗文的用意所在。对于许多运动观察员而言,象史密斯、叶诗文、以及其他许多突然杀出的黑马,在奥运会或某个运动会上突然取得很大突破的人,都有违禁用药嫌疑,许多时候,都会被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这是西方言论自由的妙处。 象史密斯、刘诗文一样中招的包括许多金牌得主,其中很多运动员都是美国人,比如100米冠军加特(Carmelita Jeter)、400米跨栏冠军杨(Kevin Young)、以及5次奥运会共获得12项金牌的游泳选手托里斯(Dara Torres)。在不少运动项目上,比如田径与自行车,药物滥用只是近年来才开始增强监控的,而用药物提高成绩,在药检中检出阳性者,在所有运动中都存在。这给予了质疑者充分的理由——跟比赛组织者与裁判机构不同,质疑者不需要压倒性证据,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疑虑。 当美国运动员被质疑时,质疑的风潮的很快就过去了,因为质疑始终是质疑,裁判机构不会把质疑当证据,即使裁判机构有所怀疑,仍然会维持原判,因为极难取得压倒性证据推翻前判而取消运动员成绩——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当美国运动员坦然面对观众,质疑就始终停留在谣言的层次。 当史密斯被质疑,或者牙买加的布莱克(Yohan Blake)被暗示可能韦禁用药时,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个国家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前面的爱尔兰群情激愤,后来的牙买加举国愤怒,叶诗文被质疑,这一次就轮到中国网民发飙了。 爱尔兰奥委会主席希克(Pat Hickey)当年愤怒地评议说,“美国人在嫉妒,因为一个象爱尔兰这么一个小国家从他们手中抢走了金牌!”此言不虚啊,几乎所以被美国人质疑的不分大小的国家都会提起这把刀狠狠地砍在“美国媒体”身上,百试不爽。 实际上,这次事涉中国,事态的确有极大进步。在我看到新闻时,质疑叶诗文的美国教练早就处于失势一方,国外铺天盖地的新闻报导都是维护叶诗文的,绝大部分跟踪报道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利奥纳德的酸葡萄心理,汹涌的中国网民的所有为叶诗文辩护的技巧都曾出现在国外新闻报道中,都是试图解释叶诗文的成绩是理所当然的,并不值得怀疑。美国奥运队也迅速跟利奥纳德划清界限,宣称他跟美国队没有关系,就象一群人中有人放了臭屁,周围人马上跟他保持距离,装着跟他不认识一样。 可能是因为叶诗文首先被怀疑用药,导致了新闻更多的跟踪报道,把相关新闻弄成了热点,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杂志发表了 一篇从科学角度解读药物测试的科学新闻 ,这篇新闻彻底把有着“科学”背景的中国网民惹毛了,给《自然》扣上一个“歧视”的帽子,一时之间,中国人又爆发了爱国热潮,《自然》文章后面的跟贴把服务器几乎炸瘫了,甚至有中国科学家在短短几天内就按《自然》文章的提示整出了运动员成绩数据库,以大跃进一般的热情,证明了叶诗文的优秀与无辜,但说来说去, 还无非是先前外文媒体早就证明过的内容 ,叶诗文在奥运会上成绩的提高,的确突出,但不是最突出的。 中国网民以前所示有的热情反对种族歧视,不免让人哑然失笑,中国的民族歧视随处可见,地域歧视更是家常便饭,当自己成为歧视的对象时,才会如此敏感多愁多泪,否则一般是事不关己,就自管门前雪的,如果歧视者是自己,就绝对视而不见。实际上,海外华人很多德性就很丑,如果歧视者是中国人,就坚决视而不见。 我反复读《自然》杂志,并不觉得相关文章有什么歧视,记者的立场基本上是客观公正的,跟外文媒体报道的基本套路相合。《自然》杂志之所以借叶诗文的鸡,生科学的蛋,无非是因为她成了新闻热点。《自然》对潜在的歧视倾向是有所觉察的,所以行文额外小心,读起来有点小脚女人的味道。 《自然》低估了中国人的反应,低估了中国人自我歧视的能力。中国人在百年前被称为东亚病夫,从世界中心近乎替天行道的神圣地位上,被坚船利炮把一颗花岗石样的心炸成碎片。我们很敏感!我们坚决地很敏感。不管你歧视与否,我们不喜欢这个字眼,你就歧视了!就象一个人年纪轻轻就秃了顶,他最恨别人说他是秃子,于是乎“和尚”、“球”、“鸡蛋”、“沙漠”等等只要间接能相关的字眼都会成为禁忌。《自然》偏偏提及了“和尚”,还扯了“鸡蛋”,中国学者的怒火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看着中国人群情激昂、爱国热情大爆发,我不禁失笑。在生活中,我从未从美国人口中听到他们质疑中国运动员的,倒是跟自己同胞接触,如果谈及运动与运动员,超过一半的时间中国人自己在质疑他们取得的成绩,质疑他们在训练中用药,不少人会用肯定的语气给我说中国的运动员都会用药。 国外运动员处于普通民众触手可及的地方,民间运动培训随地可见,奥运冠军在美国绝不会沦落到扫地做清洁工或者失业的境地,最不济,也能当当教练,办个私校也养家糊口有余。跟民众距离如此之短,所以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当中国运动员在国外时,国人尚能支持一二,一旦回到中国,就不知藏身何处了,民众这般质疑,也不是没有基础的。 中国人对体育运动功利性太强,赢得起输不起,赢得银牌都痛哭流涕,而不满心欢喜地庆祝,那么他们面临着远比国外运动员更大的压力,用药兴奋出成绩,也不是什么古怪逻辑,而是一种自然趋势。前不久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还公布了世界冠军李哲思的药检阳性,就在去年年底,世界冠军刘京也因药检阳性而受到警告,中国的游泳项目可以说迄今仍然未完全摆脱用药促绩的阴影。 《自然》指出了,但强调得还不够的是,药检历史就是一个灵鼠斗猫的过程,兴奋剂的检验滞后于存心要弄虚作假的人尝试促绩的手段。正是这么一个背景,导致了《自然》建议建立大型数据库,用统计学手段针对运动员进行监测,这在科学上是没有错的,对于一篇新闻报道而言,也不至于要严谨到没有破绽。 即使《自然》质疑了叶诗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谈不上歧视,我觉得叶诗文的回应就不多不少正合适,你质疑我,我指责你是酸葡萄心理。那些在心里歧视着叶诗文的中国人,才是《自然》歧视的根源。象美国被质疑的运动员一样坦然面对,就不会有被歧视之虞。 越是有底气的人,面对质疑越是漫不经心,因为不怕人检验。在心底里歧视着叶诗文的人才会拼命地维护她,好像任何质疑都冒犯了中国与自己的尊严,拼命维护的尊严是脆弱的,也往往是不存在的。本来受西方媒体诱导相信叶诗文的成绩来自她自己苦练的人,都容易被中国人大张旗鼓的“维护”搞得疑神疑鬼——如果真的没用药,哪用得着这么心虚,只要是相关的用词就伤到了? 中国网友应该歇一歇了,不要搞得理直气壮的金牌都变成了此地无银的标牌。【 后续讨论中国学者的科学性 】
个人分类: 实事评论|9611 次阅读|68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11:动物解放与人类的解放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2-17 23:28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11:动物解放与人类的解放
歷史上的動物福利運動的領袖關心人的程度,要比不關心動物的人對人的關心要高得多。其實,反對壓迫黑人和婦女運動的領袖,常常又是反對虐待動物運動領袖的情況很普遍,而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同時又伴有物種歧視的情況也很普遍,從而為這三者的平行關係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證明。 例如,在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幾位創立者中,威廉 · 威爾伯福斯和福韋爾 · 巴克斯特就是英國反對黑奴制度的領袖。早期主張男女平等人士瑪麗 · 沃斯通克拉夫特,除著有《為婦女權利辯護》之外,還寫過一本兒童故事集來鼓勵兒童善待動物,書名為《真實的故事》。 美國早期主張男女平等的人士有許多與素食運動有關係,其中以露西 · 斯通、阿米莉亞 · 布魯默、蘇珊 · 安東尼和伊莉莎白 · 史坦頓。她們與改革派、反對奴隸制的《論壇報》編輯賀瑞斯 · 格里利會聚在一起,為 “ 婦女權利和素食主義 ” 乾杯。 動物解放,彼得 · 辛格 著,祖述憲 譯,青島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03 頁。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815 次阅读|4 个评论
俄罗斯发表人权报告抨击欧美人权状况:种族歧视
热度 2 杨学祥 2011-12-30 01:47
俄罗斯发表人权报告抨击欧美人权状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8日23:19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网莫斯科12月28日电(记者 贾靖峰)俄罗斯外交部28日发布一份长篇人权报告,抨击美国、欧盟及英国等人权状况,称其存在酷刑合法化、种族歧视、入境限制,以及在反恐及人道主义行动中滥用武力等问题。报告直指,美国将本国法律强加于他国公民“给俄美关系带来了最大的伤害”。 视频:俄罗斯发表人权报告抨击欧美双重标准 来源:CCTV新闻频道   这份报告在“美国”部分中专门提及,美国侵犯和限制俄罗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在第三国任意逮捕、绑架并虐待俄罗斯公民,这以俄籍军火商维克托·布特在泰国被美国逮捕并引渡、雅罗申科被美国指控贩毒两个事件为最典型。   俄罗斯指责美国的人权状况与华盛顿当年的人权理想相去甚远。尚未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关塔那摩监狱仍关押着171名涉嫌恐怖主义的囚犯,美总统奥巴马甚至宣布其无限期关押及非法关押合法化。俄称,美国没有停止在武装冲突地区违反国际人道主义的行径,并继续在反恐怖主义行动中滥用武力。   报告称,美国自“9.11”恐怖袭击后患上了明显的“伊斯兰恐惧症”,2001年美国发起所谓“持久自由行动”以来已有1.15至1.42万阿富汗平民在冲突中丧生。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德米斯图拉更宣布,2010年阿富汗伤亡1500人,其中14%死于国际盟军的枪口下,而2011年上半年,伤亡人数已较2010年增长15%。   俄外交部重申对美国黑人及拉美族裔与其他美国少数族裔的关切,报告说,这些种族在美国白人区的生活条件恶劣,就业机会受限,得不到足够的医疗及公共服务,同时存在犯罪情况。   这份长篇报告尖锐指出英国人权存在八大问题,其中包括今年8月英国城市青年暴力骚乱事件后的被拘人数超过正常范围且拘禁条件恶劣,导致数人死亡;英军2003年虐待伊拉克战俘致死事件2011年再获证实;英美情报机构曾帮助卡扎菲监控异己分子并涉嫌严刑逼供等等。   俄罗斯指责欧盟国家的种族主义和仇外问题,包括对待难民和移民的态度。报告称,在卫生、教育、居住保障等方面,欧盟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就业方面的歧视主要来自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立陶宛及罗马尼亚。(完) http://news.sina.com.cn/w/2011-12-28/231923711586.shtml 总结:移居海外是福是祸? 已有 287 次阅读 2011-12-28 06:5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种族灭绝 美国利益 粮食援助 推荐到群组 总结:移居海外是福是祸? 杨学祥 灭绝种族的战争至今还在非洲盛行,而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美国的种族战争正在进行:1974年,美国政府的少数要员收到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这份报告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由基辛格起草完成,其主旨是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以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数量。这一新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是: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都位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的“劣种人”妨碍美国获得充裕的、廉价的原材料,必须除掉这些高速增长的人口才能保护美国利益。为此,美国政府要求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实施大规模绝育手术,甚至把波多黎各作为人口控制的“活体”实验场。基辛格明确提出:美国要将粮食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对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绝育要么挨饿。 种族是人类划分最显著的标准,种族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一个国家处于灾难动乱之中,被抛弃和被屠杀的首先是外来民族,历史实例举不胜举。身居异国他乡,命运历史可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278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92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例
热度 4 fouyang 2011-6-29 09:38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例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大致讨论了亚裔学子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是否受到歧视的问题。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很难得出确定的结论,因为大学录取过程是个不透明的过程,选取学生的标准既有客观成分也有主观成分,其中“潜规则”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从招生政策和过程来判断歧视的存在与否是非常困难的。另一个途径是干脆把招生过程看成是“黑盒子”,只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来考察,也就是对于招生过程进行统计分析。 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对于种族问题如此重视的美国,关于大学入学问题的种族统计数据竟然不是唾手可得,而相关的统计研究也很稀少和不系统。在关于亚裔学生的高校录取问题上,相对来说最新,最全面的研究结果应该说是普林斯顿大学 教授艾斯彭谢德(Thomas J. Espenshade)领导的研究。艾氏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04 和2005年的两篇论文和2009年出版的一本书里(见本文末的引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种族与社会经济状况对于学生入学机会的影响。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其中与亚裔有关的一些结果。 艾氏的数据研究是基于普林斯顿大学一个为期十四年的大学生数据收集National Study of College Experience (NSCE)。数据来自10所美国顶尖大学,其中包括公立,私立,研究型,文科学院等。这其中包括三组数据,分别来自1980左右, 1993 和1997年的申请者和入学新生。1997年的数据特别详细,还包括被调查者中学的经历。所以有些分析仅仅基于最后这组数据。收入数据库的总共有245,000人的录取资料和其中9,100人的个人问卷。在以下引用的书中有两个附录提供这个数据库更详细的信息。 作者基本上是采取分类评定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的方式,计算出在其他变量(例如学习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改变某一个变量(例如种族)而引起的入学机会的变化。注意这里的“入学机会”是以“胜算(odds)”来度量的。胜算的定义是被录取的几率除以被拒绝的几率。所以与几率本身不同,胜算可以从0 到无穷大之间取任何值。 在第一篇论文中,作者采用了几种模型来考察学生资格与入学胜算的关系。在最完整的模型中,考虑了以下参数:录取年份,性别,是否美国公民,SAT分数,种族(白人,黑人,西裔和亚裔),是否体育生,是否传统生(legacy,指校友的亲属),以及录取学校。这个研究分析了三所研究型私立学校共124,374名申请者的信息。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亚裔学生的入学胜算是白人的0.7 倍,也就是少30%(作为对比,黑人的入学胜算是白人的5.5倍)。基于其中一个学校的数据分析,如果包括中学平均成绩和中学班级排名的话,亚裔的胜算还要减少到白人的0.6倍左右。 如果按录取年份分别计算的话,在1980左右,1993和1997年,亚裔入学胜算分别是白人的0.857,0.684 和0.678倍。可见在这近20年中,亚裔的劣势没有改善反而加重了。而在同时期,黑人和西裔享受的优势有所下降。 在第二篇论文中,作者基于1997年的数据(45,549申请人),假定去除种族因素,重新计算各个种族学生的录取率。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从原文中表2抽取): 表中的“其他”包括未填写种族者,以及大多数的国际学生。 结果显示,去除种族因素的话,亚裔的录取率和学生比例都会大幅度上升。这并不意外。但有趣的是,去掉种族因素(主要是对黑人和西裔的优待)后,白人的处境并没有显著的改变。黑人和西裔“失去”的名额都被亚裔“得到”了。这个预测与几个州的公立大学被立法排除种族因素后的历史有些不同(见昭君的博文: 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下) ,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3189 )。在哪些学校中,取消优待黑人和西裔的Affirmative Action对于黑人学生的比例影响不大,而主要是白人减少,亚裔增加。当然这里的统计研究应该是在更严格控制下的比较(例如排除了地区人口变化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它也只是“纸上谈兵”。不管怎样,我觉得这个研究在统计上还是证明了亚裔申请者的不利处境。 上表还显示:体育和传统学生的因素对于录取率影响并不大。在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过,对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调查结论,认为亚裔的劣势主要来自于体育和传统学生的优待。这个结论与这里的研究结果不符。 在2009年发表的书中,作者基于数据更详细的1997年数据进行了更多分析。在录取胜算比较的分析中,作者把公立和私立学校区别开来,并增加了家庭社会地位,高中种类等控制参数。在学业成绩方面,除了SAT成绩外还增加了ACT成绩,AP考试数量,SAT II平均成绩,高中平均成绩,高中班级排名,全国学者奖(National Merit or Achievement Scholar)等。在同等条件下,亚裔的录取胜算是白人的0.19倍(公立学校)和0.33倍(私立学校)。一个更形象的,也是常常被媒体引用的说法,就是要得到同样的私立学校录取胜算,亚裔需要比白人的SAT成绩高140分(在当时1600分满分的尺度下)。 另外,黑人和西裔的SAT成绩可以比白人分别低310分和130分而仍然得到同样的私立学校录取胜算。在社会地位方面,公立学校的录取胜算几乎没有区别,而私立学校对低收入阶层有优待。 除了亚裔入学问题以外,这本书还有其他非常丰富的统计资料。我觉得比较有兴趣的有: · 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更重视SAT和ACT成绩以及高中成绩。在SAT,ACT和高中GPA达到顶级成绩者,在公立学校录取中有特别大的胜算。 · 参与课外活动对于大学录取有帮助。但太多项的课外活动没有更多的帮助。参加学术性的课外活动(辅导课等),即使是大学主办的,对于大学录取也没有帮助。 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很多人认为亚裔孩子在领导能力方面的训练比白人弱。然而统计表明:至少从执掌领导职位和取得与领导能力有关的奖项这方面看,亚裔孩子并不比白人差。下图显示亚裔与白人这方面的比较(根据书中图2.4 整理)。图中显示的是领导职位与奖项的数量,与至少取得这个数量的人数比例。然而另一方面,虽然亚裔学生比白人更多参与学术性的课外活动,在体育活动方面亚裔学生参与较少(白人74.1%, 亚裔56.4%)。 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亚裔在高校录取中受到的歧视是可以证明而且可以量化的。当然,这不等于大学录取过程中存在歧视亚裔的明文规定甚至意图(从原理上说,统计研究不可能证明这一点)。艾氏也特意作出澄清:在录取的考量因素中不仅包括学术因素,也包括这些统计研究中没有涵盖的“其他因素”。如果这些“其他因素”与种族有相关性的话,那就可能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种族间的区别。但是作者的文章和其参考文献都没有具体指出那是些什么“因素”,以及那些因素与种族是如何相关的。所以在目前,除了存在显性或隐性的种族歧视外,我没有看到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艾氏的研究可以说是关于大学录取中种族问题至今最周密的统计研究了。所以他们不但出了书,还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和引用。但即便如此,这个研究还是非常局限的。它的数据来源仅限于1997年以前的三个年份(相当一部分结论只是基于1997数据)和10所顶尖大学。所以它的结论很难看作代表了今天美国大学的普遍情况。事实上,另外一些研究显示,在顶尖大学和一般大学中,种族问题的情形可以有很大差别。另外,如果加入太多控制变量的话,这个数据集的样品数可能还是不够。在他们的书里,有些统计结果很难直观理解(例如有些情况下SAT分数低的反而胜算高,另一些情况下一组申请者的胜算会比另一组高出几千倍)。这也可能是样品数不够而造成的假象(虽然这些数据都是具有统计意义的)。这些局限主要是因为数据的不足。这个NSCE数据库是普林斯顿大学通过私人基金建设的,而且似乎是空前绝后了。目前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新,更全的数据。看来大学都把学生的学业和种族数据看作商业机密,而政府也没有收集和公布这些数据的努力。所以艾氏的研究可以看作是研究方法上的先行。我也希望他们的有趣结果使得亚裔学生的大学录取问题受到很多的关注,也鼓励更多收集数据的努力。 【有关资料】 Thomas J. Espenshade, Chang Y. Chung, Joan L. Walling, “Admission Preferences for Minority Students, Athletes, and Legacies at Elite Universities”,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ume 85, Issue 5, pages 1422–1446, December 2004 Thomas J. Espenshade, Chang Y. Chung,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dmission Preferences at Elite Universities”,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Volume 86, Issue 2, pages 293–305, June 2005 Thomas J. Espenshade, Alexandria W. Radford, “No Longer Separate, Not Yet Equal: Race and Class in Elite College Admission and Campus Lif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另可参见作者关于该书的介绍: http://www.princeton.edu/~tje/files/Evaluative%20Judgments%20Vs%20Bias%20In%20College%20Admissions.pdf 以及一个包括该书主要结果的幻灯片:( http://www.nacacnet.org/EventsTraining/NC10/Baltimore/educational/Documents/C313.pdf 【有关文章】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id=457904 昭君: 漫谈Affirmative Action(上):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2975 昭君: 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下)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3189 莺歌燕语: 介绍两本揭秘美国大学招生内幕的书 http://blog.creaders.net/ygyy2010/user_blog_diary.php?did=83124 莺歌燕语: Wesleyan大学的录取程序 http://blog.creaders.net/ygyy2010/user_blog_diary.php?did=83300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7925 次阅读|8 个评论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热度 11 fouyang 2011-6-22 08:49
每年四月美国大学发榜时,中文网络上总会出现阵阵涟漪。报考孩子的家长们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关于“爬藤方略”和大学行情的讨论,也会充斥各个网站的首页。与中国高考的“分数决定一切”不同,美国大学录取过程可说是一个黑箱操作。录取的和落第的,都不知道其中缘故。往年,我的朋友中都是喜讯连连;但今年却听到了好几个意外:我们看来非常优秀的华人子弟,申请大学却没有如愿以偿。在讨论中每每浮现的一个话题就是:华裔考生是否因种族背景而受到歧视?我想,基于我们很多人的经验,回答应该是肯定的。然而这毕竟只是推测。是否有数据证明?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那就不是很显而易见的了。 有哪些数据证明歧视亚裔的现象?这种歧视的原因和根据何在?它是正当的吗?对亚裔的歧视与“平权法案”有何关系?对于揭露和抵制这种歧视,我们已经做了什么?限于篇幅,本文只能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也不引用参考文献了。其中一些具体问题和资料将在以后文章中继续探讨。 虽然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华裔学生问题,但目前统计数据都只以“亚裔”为种族单位(其中主要是华裔,印度裔和韩裔)。所以以下行文均以“亚裔”代之。应该指出,其实亚裔中各个亚群体的情况还是有很多差别的。将它们一概而论不是很理想。但基于现有数据,也只能如此办理了。另外,本文局限于大学本科生(主要是名牌大学)的录取问题。在医学院,法学院等录取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就不详细讨论了。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中,我们把亚裔学生与白人学生相比,而不是与非裔(黑人)和拉丁裔等其他少数族裔相比。 (一)大学录取中存在对亚裔的歧视吗? 大学录取对于亚裔学生的歧视,表现在同样的成绩和表现的申请者中,亚裔学生被录取的概率比较低。换句话说,为了得到同样的录取机会,亚裔学生需要更好的成绩和表现。(成绩和表现如何界定,下面还会谈到。) 这种歧视,我们很多华裔家长有亲身体会:或者是看到中学比较差的白人同学进了好大学,或者是在大学遇到比较差的白人同学。主流媒体对此也有很多报道。(当然这里的较好较差都是指个人印象,很难有客观证据支持。)但是大学当局通常是否认这种歧视,特别是否认对于亚裔学生有名额限制。例如,在回应关于歧视的指控时,普林斯顿大学发言人Cass Cliatt说:普林斯顿没有基于种族,肤色和来自国家的歧视。他还说:“我们对每个申请者都个别考量,力求组成一个既优秀又多样化的学生群体。” 对于亚裔学生的歧视通常表现在亚裔学生的录取率(申请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偏低,以及被录取的亚裔学生平均成绩(SAT等)偏高。虽然这是最容易取得的数据,但这两者都不是决定性的证据。对于前者,录取率偏低有可能是因为亚裔申请者“好高骛远”,申请者中不够格的人数比较多。对于后者,成绩并不是录取决定中的唯一因素。所以到底是否有歧视,还需要仔细分析。遗憾的是,目前只有一些比较零星的研究,而且所用的数据都很老了。这方面我以后还会专文介绍,这里只列举一下共同的结论: · 在同样学习成绩(SAT,中学成绩,在中学里的排名等)条件下,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比白人低。 · 假如去除种族因素,亚裔学生在大学的比例会显著增加。这在有些公立大学得到事实上的验证(见下面给出的昭君的文章),而在私立学校中通过统计方法显示。 · 上世纪八十年代,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对自己的录取政策进行了调查,结果都发现不同程度的对亚裔学生的歧视。 · 随着种群人口的变化,高校的亚裔申请人数有显著增加。但是新生中的亚裔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这显示可能有隐含的名额限制。 · 哈佛大学一个内部调查发现,亚裔学生比白人学生有更高的几率在未来得到优秀学生荣誉(high honors),显示亚裔的录取门槛比较高。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亚裔的歧视都不是公开政策,因而也是因校而异的。以上结论大都来自对于一所或几所学校在一定年份段中的调查,但有些结论在几个调查中都得到。被调查的学校都是名牌大学之中的。而另一个调查发现在俄亥俄州的两所州立大学录取中,亚裔相对白人还稍稍占了便宜。在另一个关于加州大学法学院录取的调查中发现,亚裔相对白人,在洛杉矶分校有优势,而在伯克利分校有劣势。所以也许学校排名不同,受歧视的情况也不同。 大学录取的考量基本可以分为三部分:学业成绩,非学业成绩(课外活动,才艺体育等),个人印象(自述,面谈等)。如上所述,亚裔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肯定面临更苛刻的标准。那么这是否因为他们在其他两方面表现较差呢?非学业成绩很难定量比较。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给申请者打分。而即使把这个分数包括进去,亚裔学生的录取率还是偏低。根据教育部对高中学生的调查,亚裔学生在课外活动数量方面并不落人后。这一点我想华裔的父母们都深有体会的。当然亚裔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可能比较千篇一律(钢琴,非团队的运动,校报等),这也许与家长的视野和知识有限有关。 至于个人印象,那更是难以量化和记录的东西。但是假如亚裔学生普遍在个人印象上失分的话,也许说明大学的招生评判人员存在文化偏见。斯坦福大学曾经对申请者的“个人印象”进行打分。而亚裔申请者的分数的确偏低。八十年代对于布朗大学的一个调查显示,亚裔申请者在“非学术”方面的得分偏低,而这个现象被归因于“招生办公室普遍存在的文化偏见与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没有证据表明,个人印象与学生未来的成功有相关性。从国际上看,大学录取中考虑“个人印象”不多见的“美国特色”,而在美国历史上,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二十世纪初为了限制犹太人入学而想出的办法。因此,个人印象在录取中应该占多少比重,也是有讨论余地的。 (二)对亚裔学生的歧视是合理的吗? 由上所述,至少根据对于名牌大学的一些调查,亚裔学生因为种族而受到歧视和限制是很难否认的。因此,大学往往给出一些对于亚裔学生“另眼相看”的理由。它们不外乎以下几点: “专业平衡”:亚裔学生的报考集中在某些专业(理工科和医科预备班),而大学需要保持专业的平衡,所以这些专业的竞争就特别激烈。然而对于布朗大学和其他一些学校的调查表明,即使按专业分别统计,几乎在所有专业亚裔学生在同样资格下都面临比白人更低的录取率。 “校园多样化”:为了保持校园群体的多样化,就不能录取太多亚裔学生。首先,这种把多样化等同于种族配额的说法不符合对于“Affirmative Action”的标准解释。其次,亚裔学生含有文化各异的几个亚群体,并非铁板一块。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不应以其种族背景来惩罚个人。而且校园的大多数还是白人,要“多样化”,也应该限制白人,鼓励更多其他族裔(包括亚裔)才对。令人寻味的是,“多样化”也是当年美国学校歧视犹太人的借口。 “过度代表”:亚裔学生的比例远远超过亚裔人口的比例。所以不存在歧视,甚至应该进一步限制。这就是明显的“名额限制(quota)”的做法,是高等法院明确反对的。而且各个族裔各有特点,不能要求所有场合的人口比例都相同。例如在某些音乐和体育项目中黑人的比例特别大,也没有谁抱怨过“过度代表”。当然,各个群体中“天才”的比例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大学注重招收“天才”(也就是天生的能力)的话,那的确有“过度代表”的问题。但大学应该寻找的是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基础和动力的人。似乎没有理由假定这样的“人才”在各个种群中是均匀分布的。特别是,一个人不应该因为他的同胞的努力和成功而受到惩罚吧。 “传统学生和体育学生”:传统学生(legacy)是指校友的子弟。体育学生是指体育特别好,能进校队的学生。很多私立大学会偏爱这两部分人,来增加学校的捐款收入和提升学校知名度。而这些大多是白人,所以造成了白人相对于亚裔的优势。目前很难争议大学偏爱传统学生和体育学生的做法。对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调查也把传统学生和体育学生作为亚裔入学劣势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的统计资料(例如以后要介绍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艾斯彭谢德教授的研究)表明,这两项“优惠”涉及的人数很少,对于各个族裔录取的整体来说影响不大。有人说,这些优惠就像停车场里的“残废人车位”一样,看起来很显眼,实际上对停车位的紧张情况无关大局。 “社会公义”:学校应该多发掘家境困难的学生,尽管他们的成绩较差。这对于扶植弱势群体的社会目标有利,也是考虑到学生的潜力而不仅是目前的表现。虽然亚裔有“模范少数族裔”的称号,被认为是经济条件优越(甚至超过白人)的群体,但实际上亚裔在很多方面还是弱势。这是另一个大话题了。更重要的是,亚裔中也有不同经济条件的个人和子群体。统计调查显示,在同样经济条件下,亚裔还是受到歧视。 所以,关于对亚裔学生“另眼相看”的种种辩解,都是值得仔细推敲的。 (三)对于亚裔学生的歧视与“平权法案”(AA)的关系 说到录取的族裔考虑,就不能不提到“Affirmative Action”(AA)。关于AA的详细解释请见以下给出的昭君的文章。简单地说,AA就是要求在招工,招生中照顾(而不仅是不歧视)弱势群体,以真正达到“机会均等”。作为少数族裔,亚裔属于AA的保护范围。但在大学录取中,亚裔明显不是弱势群体。所以AA对于亚裔的影响可说是“双面刃”。一方面,由于AA主要是照顾非裔和拉丁裔学生,那么亚裔就和白人一样,事实上是受到了损害。而且更具讽刺性的是:AA的操作允许把族裔背景作为录取考虑的因素,这就给大学对亚裔学生设限开了绿灯,使得亚裔学生不但与白人一起把机会让给非裔和拉丁裔,而且还相对于白人受到进一步的歧视。另一方面,很多人把亚裔受到歧视作为反对AA的一条论据(似乎比说白人受歧视更“政治正确”)。而且关于亚裔学生(相对于白人)受到歧视的数据,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关于AA的研究。所以亚裔受歧视的问题得到重视,也是得益于关于AA的争论。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当务之急的问题还是亚裔与白人之间的相对优势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应尽量与AA(也就是黑人与西裔是否应该得到照顾)的讨论分离。 关于亚裔学生受到歧视的问题,虽然媒体不时会提及,也有这方面的专著,但毕竟还不像非裔,拉丁裔的种族问题那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只有几次反对歧视亚裔的行动。例如,八十年代末,在关于歧视的重重指责下,伯克利,布朗和斯坦福等学校调查了自己对于亚裔学生的录取政策,教育部民权办公室也对哈佛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了调查。1984年,布朗大学亚裔美国人学生会因为亚裔录取问题与校方交涉,并发表了一篇比较详尽的调查报告,列举布朗大学歧视亚裔学生的证据并对校方的辩解和解释提出回应。布朗大学两位学生在2007年组织了一个团体争取亚裔在录取中的平等权利。2000年前后,加州大学在围绕Affirmative Action的争论中,亚裔学生的问题也常常浮出水面。最广为人知的,当数亚裔中学生Jian Li认为自己申请几所名牌大学未被录取是由于歧视,而在2006年指控普林斯顿大学。在2007年,美国教育部决定除了他本人的案子外,进一步调查普林斯顿的招生政策是否对亚裔学生有歧视。这个调查目前似乎还没有结束。 综上所述,亚裔学生受到歧视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已经被议论了二三十年了。在美国的亚裔移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迅速增加,而亚裔学生高校入学问题在七十年代就被提起,到了八十年代更是引起了主流媒体的重视,并引发了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但是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大的进展和改善。随着亚裔人口的增加,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在亚裔群体的层次上和亚裔父母个体的层次上应该怎样来应对呢?这将是另一篇文章的话题了。 有关文章: 昭君: 漫谈Affirmative Action(上):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2975 昭君: 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下)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3189 莺歌燕语: 介绍两本揭秘美国大学招生内幕的书 http://blog.creaders.net/ygyy2010/user_blog_diary.php?did=83124 莺歌燕语: Wesleyan大学的录取程序 http://blog.creaders.net/ygyy2010/user_blog_diary.php?did=83300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7871 次阅读|19 个评论
懷疑素食主義人士不瞭解的事實1
jiangjinsong 2010-12-19 23:12
常常有人批评关注动物福利的人关心动物有甚于人。事实是: 历史上的动物福利运动的领袖关心人的程度,要比不关心动物的人对人的关心要高得多。其实,反对压迫黑人和妇女运动的领袖,常常又是反对虐待动物运动领袖的情况很普遍,而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同时又伴有物种歧视的情况也很普遍,从而为这三者的平行关系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证明。例如,在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几位创立者中,威廉?韦尔伯福斯和福韦尔?巴克斯顿就是英国反对黑奴制度的领袖。早期主张男女平等人士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除著有《为妇女权利辩护》以外,还写过一本儿童故事集来鼓励儿童善待动物,书名为《真实的故事》。美国早期主张男女平等的人士有许多与素食运动有关系,其中以露西?斯通、阿米莉亚?布鲁默、苏珊?安东尼和伊丽莎白?史坦顿。她们与改革派、反对奴隶制的《论坛报》编辑霍勒斯?格里利会聚在一起,为“妇女权利和素食主义”干杯。 动物解放,彼得·辛格著,祖述宪译,青岛出版社,2004年9月,203页。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3635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黑人为何崇敬毛泽东
dilingjun 2010-1-2 17:12
很多美国人,尤其是黑人为什么热爱崇拜毛泽东?世界拳王泰森臂膀上刺上毛泽东像; 奥巴马总统访华其间,有随员 也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泽东的遗容;其夫人圣诞树上挂毛泽东的像.。国内新闻媒体等很多人惊咤不已!不知何故?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问题,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只要没得失忆症的话,谁都知道的事:1963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呼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的声明》,指出:美国黑人斗争的迅速发展是美国国内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日益尖锐化的表现,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我深信,在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的支持下,美国黑人的正义斗争是一定要胜利的。万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是随着奴役和贩卖黑人而兴盛起来的,它必将随着黑色人种的彻底解放而告终。北京随即在人大会堂乃至全国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声援美国黑人斗争的群众集会。在毛泽东的支持、声援和号召下,美国有色人种的反对种族歧视和抵抗运动如火如荼,在全世界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 结果:不到一年,1964年7月2日,美国总统约翰逊签署1964年民权法案,禁止在雇用人员、公用事业单位、工会***资格以及联邦出资项目等方面存在种族歧视。美国的种族隔离、种族歧视从此在法律上正式被禁止。 美国的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在法律上的灭亡跟毛泽东有直接关系,跟毛泽东的支持有直接关系。马丁路德金就是这个时代产生的。1968年4月16日,毛泽东发表了第二个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即所谓的520声明,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规模地群众示威游行。更进一步推动了美国黑人的解放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今天的奥巴马。所以才有奥巴马随员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其奥巴马夫人圣诞树上挂毛泽东画像的敬仰之举。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526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种族歧视(幽默)
yyzhao 2009-1-28 17:07
同事讲一笑话,对种族歧视有很传神的描绘。下面是我用中文改编的版本。 老师:露西,你上课前干什么去了? 露西:和大卫在花园里玩了。 老师:如果你能把花园的花在黑板上写出来,我就给你一块巧克力。 露西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花字,得到了一块巧克力。 老师:大卫,你上课前干什么去了? 大卫:和露西在花园里玩了。 老师:如果你能把花园的园在黑板上写出来,我就给你一块巧克力。 大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园字,也得到了一块巧克力。 老师:穆罕默德,你上课前干什么去了? 穆罕默德:露西和大卫在花园里玩,我想和他们一块玩,他们不让。 老师: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穆罕默德,如果你能把歧视的歧在黑板上写出来,我就给你一块巧克力。 注:原文用词为Sandpit,Sand,Pit和Discrimination。
个人分类: 趣事|3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