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健康定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健康学与抗衰老26:新型冠状病毒和人体活力
热度 1 laofan68 2020-2-1 19:09
我多年思考健康与健康学,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有一点想法。 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中老年人,就是中老年人容易患病,儿童得病的少,症状轻。 这与前一段时间流感患者以儿童和小学生最多有很大差别。究其原因,与前一段时间小孩集中上课、上幼儿园,而现在相互接触多的是成年人居多有关。但我认为,也肯定与病毒的类型不同有关。 具体情况似乎是,流感病毒容易感染免疫系统功能还不够健全的婴幼儿和小学生,而新冠状病毒容易伤害免疫能力较差、特别是应变能力较差的人。 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防御体系,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当于这个防御体系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有充足的建筑材料,和一支很强的建设大军,正在进行建设。而且可以根据突发情况很快建设有针对性的防御工事。 而老年人虽然有比较完整的防御系统,但工事破旧,进行修补的能力差、应对突发进攻缺乏应变能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如此。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老年人免疫系统的活力较差,容易被新冠状病毒攻陷。 如何提高身体活力?这是健康学的核心任务。它是一个体系。它有理论、有措施、及很多具体方法,我把其称为健康学模式。不过,选用适合自己的身体或心理训练,只要去做,就会有收获。 结论就是通过增强包括免疫力在内的身体各方面的活力,是减少中老年人受新冠状病毒伤害的一种方法。 其次,病毒进入人体引起的情况比较复杂,若病毒占了上风就使人得病;若免疫系统把病毒消灭了就平安无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两者和平共处,即使超过潜伏期,病毒在体内依然生存但没有症状。其实这种情况可能危害性更大,因为它可能无声无息地把病毒传染给很多人。 当然最保险的方法是不被感染,对于新冠状病毒这类“毒物”,除有关单位研制的疫苗以外,一定不要自己试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现在专家说的戴口罩、多洗手,及进行隔离、包括自我隔离等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分类: 健康学与抗衰老|24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康学13:健康分级的一个简单模型
laofan68 2017-7-29 10:32
健康分级可用于对健康水平的评定、统计、分析、比较、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 健康分级是一个非常宏大和复杂的工程。首先健康状态多样复杂,如何提取出最能体现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就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做出初步分级标准以后,再对一定样本量的人群进行试用和修改,经过多次反复以后,才能得到比较恰当地标准。 另外,除了制定针对所有人的一般标准外,可能还需要制定针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分级标准。 笔者身单力薄。更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和助手,不可能完成健康分级的工作。下面只是用闭门造车的方法提出一个针对一般人的健康分级简单模型。其目的只是为了说明利用健康新定义可以进行健康分级,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者认为,从实用角度,分级不宜太少,太少不利于比较和分类处理,不利于制定健康发展规划。当然也不能太多,太多容易造成混乱。这里把健康由差到好分成 1 到 5 级。 0 级代表死亡,只用于统计死亡人口和死亡率等有关死亡的事情,一般不予考虑。 5 级 ( 类似学生考试成绩的 5 分 ) 表示健康优秀。他们身体机能、精神状态、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好,一般这一级的人以中青年为主。尽管他们也可能患有牙齿缺陷,眼睛近视,也会感冒,偶尔失眠,血压、血糖、血脂、肥胖等个别指标可能偏高,但没有明显症状。他们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疾病,但没有严重的病痛和伤痛。在人群中,他们显得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处事乐观,勇于担当等。 4 级表示健康良好。虽然患有一些疾病或有些虚弱,心理或社会适应、适应自然方面虽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的总体状况良好,能完成工作、学习任务,很多人是单位和家庭中的顶梁柱。 比如他们有时感到乏力,不能承担较重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听力或视力不太好。有的是没有太明显症状和并发症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肥胖者,甚至一些恢复良好的恶性肿瘤病人、较微的中风患者等,都可以属于此级。 很多五、六十岁的人属于此类。虽然他们体力、精力比不上年轻人,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疾病,但他们还有不错的体力和精力,而且知识和经验丰富,他们往往是单位和家庭的中坚。 3 级表示健康尚可。可能患有比较明显、或较多的疾病,但是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危及生命,由于年老或疾病,身体比较虚弱,社会适应和适应自然的能力较差。比如,抑郁症患者,症状较重的胃肠病患者,有明显并发症的糖尿病人,发生过比较重的心脑血管病、并留有明显后遗症的人,得到有效治疗的癌症病人等。他们一般不能胜任社会上通常要求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社会适应能力、抵御外界伤害因素的能力都比较差。但还能从事一定量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上能够自理,还能照顾别人。 属于此类的还有很多残疾人,虽然有的事情他们不能做,但很多其他事情他们都能做,还能自理。 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只要能够自理、能适当活动,躯体和精神等方面没有严重疾病。也应该属于此级。 2 级代表健康状况差。如患有大病、重病,精神病患者,由于年老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身体非常虚弱,有严重遗传缺陷又未能治疗,有明显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比较重的癌症病人,有较重后遗症的中风患者,腹痛病重症患者等。他们的社会适应和适应自然的能力差,生活常常需要别人帮助、或不能完全自理,生活质量差。其中的许多人心情不好、有时有悲观、无奈、绝望等心态。 1 级代表健康状况很差或极差,如瘫痪在床,癌症晚期,心肺衰竭,身体极度虚弱、严重老年痴呆、植物人、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等。他们不能自理,生活质量很差。生理状态差还会引起心理状态差,他们中的许多人感到非常痛苦、悲伤,甚至绝望和厌世。 这种健康分级可以用于一般人的健康水平的统计、分析、评定、比较、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比如按分级标准对甲、乙两地的群众进行评定、统计。若甲地较高健康等级人的比例明显高于乙地。就说明甲地民众的健康水平高于乙地。若是用于不同时间段的比较,比如现在和 5 年前相比,如果较高等级人所占的比例比明显增加,说明这个地区民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了。当然也可以用于制定健康发展规划,即若干年后高等级健康人的比例增加多少等。 当然在这个总体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还可以加上一些重要的单项指标,如《纲要》中写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 年龄对健康状态的影响极大,而这种分级考虑人群的年龄因素较少,因此还可以制定不同年龄段人群 ( 比如儿童或老人 ) 的健康分级标准。也可以按不同年龄段分别统计,比如 60 岁以上老人在某一等级中所占比例是多少等。总之,本文写的健康分级只是一个模型,可能实用意义不大,主要是为了说明按新提出的健康定义可以进行健康分级,而且健康分级是有用的。 希望对此问题深入交流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本系列博文中的“健康学 1 ”和“健康学 2 ”有本人的 Email 地址。 2周后发表的健康学系列博文的下一篇是:健康学14:健康学定义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3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5:WHO健康定义不正确的历史原因
laofan68 2017-4-8 11:36
前面博文说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不正确,现在看一下出现这种状况的历史原因。 几千年来,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民众必需竭尽全力求生存,因此只有在生了影响生活、不能生产、行动受限,或者出现严重的听力、视力受损,难以说话等病时,才去找医生。能得到医生的有效治疗就成了保持健康的基本手段,自然就形成了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观念。 在这个时期,健康主要是表示没有明显的疼痛、难受、身体的伤害、机能的缺失等比较大的疾病和伤害。它主要指的是人体的宏观特征。这时说“健康就是没有病”应该说是正确的。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发展。已经不是那种出现非常疼痛、难受、甚至动弹不得,必须去看医生才算有病。 生命科学的发展、检测技术的巨大进步,现在可以检测到基因有没有异常,细胞是否变异、组织和器官是否受损。使许多在人的整体、或者说宏观上没有出现症状前就知道患有某种病、或者是某些病的前期表现或危险因素,精神因素对身体状况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现在不去考虑这些条件的巨大变化,而是简单、直接地再把原来的“健康就是没有病”外推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道德上都完好”,就是把健康定义推向了死胡同,变成了一种身心的理想状态,若严格按照此定义就找不到健康人了,更不用说含盖所有人了。而且由于这种健康只有一种状态 ( 理想状态 ) ,所以就不能变化。 比如说,一般人都存在基因缺陷,每个人每天都会制造出一些不完好的细胞,若严格按照生理上处于完好状态的标准,就都不是健康人了。负面的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心理上、社会适应上”都处于完好状态也是做不到的。 有人说,现在不是有把人分成健康人、亚健康人和病人吗?怎么能说健康不含盖民众、不能变化、不能分类呢?仔细分析就可以知道,他们说的健康人不是严格按照健康定义,即通过从基因、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以及心理方面进行严格检查,结果全都完好的人。所谓病人,找到的最具体的说法是去看医生的才算病人,这显然不够科学严谨。健康人和病人的定义都是一本糊涂账,健康人和病人之间的亚健康也就很难说清了。 所以若严格按照世卫组织的这个健康定义,健康就是人的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当然就不可能有变化。若要变化只能由完美变为不完美,或由不完美变为完美,这不是健康在变化,而是健康的存在与不存的变化。 笔者认为,现在条件下,“健康”仍然应该主要是指人体整体、即宏观状态 ( 包括精神状态 ) 或表征。当然对能够查到的、对宏观表征确会有影响的结果也要特别重视。笔者称为立足宏观、重视微观。 笔者认为,现在的健康专家主要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健康定义很可能也是他们提出的。他们有很深的医学造诣,对人们的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救死扶伤的英雄,挽救的无数人的生命,我对他们非常敬佩和尊重。但是在社会发展、条件变化以后,通过深入分析、提出适合新情况的科学的健康定义,不一定是这些专家学者的强项,提出不恰当的健康定义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不能全怪他们。 希望对此问题深入交流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本系列博文中的“健康学 1 ”和“健康学 2 ”有本人的 Email 地址。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3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康学4 提出正确健康定义的意义
热度 1 laofan68 2017-3-27 06:43
健康 3 中说, WHO 定义的“健康”和我们心目中健康的含意不同。我们心目中的健康含意,或称健康定义是对的, WHO 的健康定义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是否可以不管健康定义是什么,只要按我们心目中认为的定义去做就行了?实际上是不行的。至少是对健康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科学网上的大部分老师可能都与科研有关,如果一个领域中的关键概念非常混乱甚至不正确,必然会严重影响此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在具体行动中,如果是健康定义不正确,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健康的理解,不同人的理解肯定不同、甚至相互矛盾,比如有人说有钱难买来瘦 ,有人说老人适当胖一些对身体有好处。必然其中有一些是不够科学、不够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每个人都在为健康努力奋斗,但结果是有些人效果好,有些人效果差,有些人适得其反。 由于没有正确的健康定义,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当然也就不会有健康水平高或低的具体标准。在制定健康发展规划等必须说明健康水平提高时,只能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多少”,“婴儿死亡率减少多少”等这类单项指标来代替健康水平提高的总体指标。就像要说学生有进步,但又没有考试成绩,只能用他们多背了几首唐诗、多做了多少道数学题来说明他们的进步一样。 政府和国家,只有在有了正确的健康定义,才能有明确、科学合理的健康指标和目标,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国尽快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而且避免医药费的过快增长。 更重要的是,由于“健康”的定义不正确,致使直到现在也没有“健康学”。严重影响对健康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更谈不上健康学的发展,很难抓住对提高健康水平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 比如,《“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内容很丰富,但是笔者认为绝大部分是从治病角度讲的,而从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大家健康水平方面内容较少。其原因是没有健康学。 出现这种健康定义不正确的原因将在后面的博文中进行分析。 希望对此问题深入交流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本系列博文中的“健康学 1 ”和“健康学 2 ”有本人的 Email 地址。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2752 次阅读|1 个评论
健康学3:现在的健康定义不正确
热度 1 laofan68 2017-3-11 07:21
关键词:健康 健康定义 健康学 我们都关心健康,但是您知道健康定义吗?您认为现在的健康定义正确吗? 现在公认的、即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健康定义是: 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病、小病、连一点小的缺陷 ( 如牙齿、眼睛不完好、身体肥胖、皮肤有色斑等 ) 都没有的人极少。现在研究证明,人每天都会生产出少量有缺陷的细胞,所以要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构成的人体在生理上都处于完好状态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就更难做到了。总之这样定义的“健康”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不能涵盖民众,或者说,它与民众的实际健康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由于它只有一种状态 ( 理想状态 ) ,当然也就不能变化。 我们心目中的“健康”,有时是指健康状态好或更好。比如我们常说的“祝您健康 ! ”,“健康长寿”,“他没有您健康”等。 有时说的“健康”,是泛指健康状态。如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的“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以及常说的“提高健康水平”,某人的“健康越来越差”等。这个含意的健康,既包含健康状态好,也包含健康状态差,而且是可以变化的。它能涵盖所有人,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健康进行分级。 显然,我们心目中的健康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是不同的。我认为我们心目中的健康含意是对的, WHO 的健康定义不恰当,甚至可以说是不正确的。 希望对此问题深入交流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本系列博文中的“健康学 1 ”和“健康学 2 ”有本人的 Email 地址。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3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健康学1:健康学与中促会副理事长、中国老科协奖
laofan68 2017-2-12 08:14
关键词:健康定义, 健康学, 健康新论 过了春节和正月十五,进入了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春天。我用“健康学” 助 大家身体健康 ! 本文作为“健康新论”系列博文代序言 我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退休职工 ( 研究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近些年写了一些有关医疗和健康方面的文章,受到了好评。 特别是 2010 年后,在对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时,竟然发现现在的健康定义不恰当、甚至可以说不正确。并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学。于是经过多年思考和研究,在 2014 年首先发表了“健康新定义的提出”,接着发表了“健康 — 医学新模式初探”、“宏观健康学”、“健康学新论”、“健康学新定义”等文章。不仅给出了新的健康定义,而且提出了能增进健康的新思路、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健康新论,主要是提出了健康学并阐述了其主要内容。 本人提出的健康新论的框架是: 现在 WHO 的健康定义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不能变化的身体的一种理想状态,不能用于有关健康学的研究。因此提出了新的健康定义。它与现在的健康定义不同,它能够含盖所有人,是可以变化的。依据新定义的健康,不仅能创立和研究健康学,还可以对健康分级,便于统计、比较、分析、制定健康发展规划。 本人提出的健康学是除治病以外,能增加身体活力、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健康学不包括疾病治疗。 治病肯定也与健康有关,把既包含疾病治疗内容、也包含健康学内容的科学可以称为广义健康学。本系列博文主要研究的是健康学,对于疾病治疗的具体内容不多做讨论。但是笔者还是写了一篇题目为“宏观健康学”,是把疾病治疗的核心内容“治病”,和健康学的主要功能“增活力”作为两个参变量,讨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效益及两者的关系,但基本不讨论它们的具体内容。 在本人过去写的有关健康学的论文中,为了强调健康学与广义健康学区别,健康学有时称为狭义健康学。它和本系列博文中的健康学是一回事。在本系列博文中,都用健康学而不用狭义健康学了。 创立健康学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发挥在对健康的贡献中占 60% 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部分内容的作用。实现少得病、提高健康水平,创造更多财富,减少医药费的支出。 在已经实现小康的我国,提出和发展健康学,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不仅是能够作到,而且是刻不容缓。我国是开创健康学新时代最有优势的国家。 在研究健康学的过程中,有几个事想提一下。就是去年 (2016 年 )2 月,写出“宏观健康学”后,发给了科技部主管的《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社的一名编辑。 20 多天后,这个编辑给我打电话说我的文章反响很大,科技部的领导和中国科协的领导看过后都觉着很有意义。于是该文在科技部主管的《海峡科技与产业》和中国科协主管的刊物《科学大观园》先后刊出。 由于提出健康新定义、写出“宏观健康学”和研究健康学,去年 (2016 年 )9 月被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荣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为会长的《中国医学促进会》,经他们领导特批 ( 因我已经 70 超过岁 ) 正式批准我为 “中国医学促进会副理事长” ,并发来了证书。 在去年 11 月召开的《京津冀老科协第一次建言沙龙》大会上,本人以健康学为主题作的发言,受到了热烈欢迎。我讲完后,有许多人争着向我索要资料。 由于提出和研究健康学, 2016 年获得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 ( 全国包括钟南山等大专家在内共 182 名 ) 。发来了荣誉证书和 90 克纯银镀金奖章。 本人还写过一些关于医疗和健康的文章,比如: 2008 年写出了“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 ( 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 ) 。当年 92 岁高龄的中医泰斗邓铁涛老教授用墨笔和宣纸给笔者写了一封长信表示赞许。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亲自写信表示对笔者的观点“完全赞成”。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路甬祥、周铁农等为主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正、李金华为常务副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 120 周年和为雷锋同志题对词 50 周年,编辑出版了大型爱国主义文献《江山多娇》收录了本文,并且本人被评选为 唯一封面人物 。 2009 年写的“一种医疗健康新模式的初步设想”的文章。 其核心是把关注 健康 和重视预防放在首位, 以 先进 的健康医疗理念作为指导思想,采用 先进 的科学理论技术,充分发挥政府 先进 的组织管理、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的作用。如果用拼音字母 “ X ” 表示“先进”,则可以把此医疗模式简称为“ 健康 3X ”模式。 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万国权、阿不耒提 阿不都热西提,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等 50 位领导、学者、各界名人组成的中国国学院专家委员会,编辑的 “中国国学专家经典文论”刊载本文,并 荣膺“国学十佳贡献奖”, 发给金镶玉奖杯。 是该书的 20 名“金”奖文章之一,发给有本人主要业绩和标明“金”奖的中国国学专家金箔匾。被聘为“中国国学院特邀荣誉编委”。还给单位发函说:“该同志为你单位及贵地区赢得了殊荣”。 健康是从国家领导到人民群众都很关心的大事情,由于现在健康的定义不正确,也没有健康学。对发展我国的健康事业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很不利。 于是我想,把我提出的健康新定义和健康学的主要内容在科学网博客上陆续发表出来,若能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有益,是我的最大愿望 ! 由于本人的条件、能力、水平有限,肯定有许多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更希望以此引起大家对健康学关注,大家共同努力,在我国尽早开创健康学新时代 ! 在此系列博文中,前边 10 多篇介绍健康新定义和健康学及其相关的主要内容,后面再写一些从健康学的角度出发,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由于本人年事较高 ( 已滿 77 周岁 ) ,能力有限,有时还可能会受到自己或家人身体状况的影响。再加上每篇博文都是深入研究的成果,都是创新。还要力争写的主题比较鲜明、内容较为丰富、逻辑比较严紧、文字上少出错误。估计 2 周左右才能写出一篇。对于希望看下一篇的各位老师每次都需要久等深表歉意! 也是由于本人的能力所限,对各位老师的评论也不会逐个进行回复,请各位老师谅解 ! 希望深入交流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我的电子信箱是: fanzhenying68@163.com
个人分类: 健康 健康学|3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