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元素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元素

相关日志

元素周期表年话周期
yaoyuan1973 2019-5-6 19:55
元素周期表年话元素与周期(一) ——从基本物质假设到核子 元素具有周期性,150年前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1869年门捷列夫做出了一副含有63个元素的周期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元素周期表得到了逐渐的完善。 图1 . 1969年苏联发行的纪念邮票,本图为姚远个人收藏邮票的扫描文件。 现在几乎没有人质疑元素具有周期性,但元素的周期性来自哪里呢?来自由内而外的空间结构?还是量子数量子方程?还是其它? 原子内带正电的质子集中于一个很小的核,带负电的电子分布于核外,中性原子它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序数Z也来自它们的数量。原子中Z个电子在核外怎样分布是物理学界、化学界都感兴趣的问题。泡利不相容原理是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指出:在费米子组成的系统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壳层理论,认为原子内的电子可处于各种可能的定态,电子的运动状态由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磁量子数ms这4个量子数描述。 四个量子数能完全确定电子的分布吗?通过长期微观结构的模拟,我们逐渐产生了怀疑,并逐渐认识到电子的空间分布 与核内质子的空间分布具有紧密的关系。 从空间几何的角度分析,原子中的电子与质子在空间上互相对应。用这种方式形成的原子可以继续分析分子,这些原子可以自然地形成经典、常见的分子,原子间的结合规律也简单统一。 既然来自原子核中的质子,那么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是怎样的呢?是否都是人们所认为的球球呢?不是!一定不是!关于关于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已经于2010年 发表在 《前沿科学》上 。那么我们就先简单介绍一下核子及物质系统的认识。 图 2. 时间 - 空间单元以及它的高能状态,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质子系统与中子系统。 我们首先假设了宇宙中存在基本物质,基本物质最简易的组合就是时间-空间单元(Time-space uint ,在2010年的论文中简称之为时空元 ),即由一个正的基本物质与一个负的基本物质所形成的偶极子组合 。并认为只有它占据虚空形成物理空间之后,时间、空间才拥有了最基本的单位,物质系统以它为基础才得以形成,系统间才有了电磁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因为它是偶极子,不显电性,并且又无处不在,所以无法凸显自己的存在,实验无法直接测量到它。 基本物质也形成了其他组合,一些成为了物质系统的内部结构物质,比如质子、电子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质子的内部结构由11个基本物质构成,与时间-空间单元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时间-空间单元按照运动状态(动能)从高到低的顺序,逐渐分布在它的外围,质子的空间一直向外延展,因此,质子是环形无界的物质系统。 同时内部电荷的影响也一直向外延伸,虽逐渐衰减,但没有绝对的边界,仅有相对的边界。粒子(物质系统)在这个模型中是非定域的,也就是说物质系统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宇宙之内不存在孤立的、绝对意义上的物质系统。 质子的空间结构是环形,并且是一个动态的环形,在我们的模型结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和球形的中子组成了对称平衡的原子核空间结构,用这种方式形成的结构可以解释所有核素的稳定性。 状态的延续自然形成有形无边的核子 ,有形无边的物质系统才能向外逐渐延续,形成各层级的物质系统,从小的物质系统形成大的物质系统,从核子到原子核,再到原子,再到分子、大分子等等。 有形无边的核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子核的空间结构,同时也就形成了整个原子的空间结构,电子进入与它空间状态相反的区域,当原子核中的每个质子都有电子与它对应的时候,就形成了原子。 每个元素原子中的原子核结构如何?为何空间分布有周期性?怎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同位素?与质子对应电子云有何特征?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元素序数逐个分析,每个元素的原子都从三个方面介绍,一、内原子核的空间结构。二、原子外围的空间结构。三、电子云的特点及变化。 多谢阅读!我们将尽力做好!期待您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元中科技理论组 姚远.统一论的物质基础 ,前沿科学(季刊),2010.(16):66-78
40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产生新型磁性材料的可能元素
热度 2 zlyang 2018-9-20 22:41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以下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直观猜测,作为一种思考贴出。感谢您的指教! 产生新型磁性材料的可能元素 不久之前,化学元素钌( Ru,ruthenium )已经被确认室温下具有独特磁性的第四个单一元素 。铁( Fe )、钴( Co )、镍( Ni ),是三种已知的在室温下具有磁性的元素。以前发现稀土元素钆( Gd )几乎在 8 摄氏度以下也有磁性。 去年有报道称 :向二维合金中添加铼( Re ),发现意料之外的磁性特征。大部分情况下,铼元素并不是磁性材料,在原子尺度上的某些特定组合下,它也能具有磁性。 由于电子、质子、中子都具有磁性,所以几乎所有的原子、分子等也具有磁性或瞬时磁性、瞬时电性。当这种微观的磁性、电性以一定的方式大量组织起来时,材料就会表现出宏观的磁性、电性。磁畴 ,是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一种这样的集体性现象。但产生宏观永久磁性的方式,应该不止磁畴一种。因此,不难想象,不仅固体可以出现永久磁性,气体、液体、等离子体等,也可以出现宏观的永久磁性。只是在目前的条件下,由于人类没有充分的进行原子、分子水平的集体操作控制能力,所以只有少量的材料,才能表现出宏观永久磁性。铁、钴、镍等固体材料,是在目前条件下进行少量的人工操作控制就能显出宏观永久磁性的材料。 通过微观操作,如比纳米还细微的操作,完全有可能使得越来越多的材料出现宏观磁性。操作控制的核心:使原子、分子自身具有的磁性,得到大量的集体性的统一。只要能够维持这种操作控制,固体、气体、液体、等离子体等,都可能表现出宏观的永久磁性。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固体的这种操作最容易实现。所以,除了单一元素的磁性外,借助微观操作,可以使铁( Fe )、钴( Co )、镍( Ni )、钌( Ru )、铼( Re )以外的材料出现宏观磁性。 联想起半导体固体电子器件的发展历史,不难猜想,在铁、钴、镍、钌周围的元素,是易于被人工操作控制出现宏观永久磁性的材料。一般地,原子量越大,金属往往越活泼。所以,铁、钴、镍下方原子量偏小的元素,是首先考虑的新型磁性材料候选元素:但既要保持类似铁、钴、镍的原子结构,又要适度降低原子量以降低活泼性(以便人工操作控制的简单性)。 除了单一元素外,通过化合物、纳米或更细微的操作控制,都可能使得许多材料产生宏观永久磁性。这些铁、钴、镍、钌周围的元素,以一定的方式掺杂到塑料、陶瓷、合金等固体材料里,有可能首先找到新型的磁性材料。 新型的线性磁性材料(磁化曲线具有很宽的线性区),且具有高绝缘性(非导体),重量轻等特征的磁体,对于电力、信息等工业,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是软磁、硬磁或矩磁新型材料。 导电塑料已经获得 2000 诺贝尔化学奖 ( for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conductive polymers ) 。因此在研制新型磁性塑料,是很有前景的。非导电的塑料,具有绝缘性好、重量轻等特点。 随便地,类似的人工操作控制,还可以是许多材料出现宏观电性,类似晶体的压电效应( Piezoelectricity ) 。 相关资料: Mangalorean.com, 2018-05-27, Scientists identify new magnetic element http://www.mangalorean.com/scientists-identify-new-magnetic-element/ 新材料在线, 2018-05-29 , Nature 子刊:研究发现钌在室温下具有独特的铁磁性 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91036 ScienceDaily, 2017-10-11, Ultraflat magnets: Atom-thick alloys with unanticipated magnetic properties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0/171011144822.htm 磁畴,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3%81%E7%95%B4 Magnetic domai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gnetic_domain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0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00/ 压电效应,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E%8B%E7%94%B5%E6%95%88%E5%BA%94 Piezoelectricit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iezoelectricity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代表性个人学术观点|459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的“原创”在哪里?
热度 17 jxz1963 2018-9-20 12:15
最近在外面跑的比较多,无论是北京、四川,还是武汉、郑州和西安,参加的形形色色的会议上,大家都在嘴上挂着一个名词:创新。 到底什么是创新,国家两年前就提出了“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口号,但大众都可以创新吗? 从我接触到的国内一些行业,无论是农业生产、植树造林、良种培育、粮油加工、食品制造,还是机械制造、飞机制造、医学、药学,真正能拿到台面上的“创新”内容实在是太可怜了。 有些行业的所谓“创新”,其实都是一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根本谈不上“原创”的元素。 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所谓的“创新”就是名字换一下,概念变一下,包装换一下,味道淡一些。如在我国沿用了几十年的“米糠油”,一夜之间换成了“稻米油”、“稻花油”等,其实瓶子里装的还是米糠油,真真正正地把“猫”叫了一个“咪”。 还有一些食品行业,追捧热词:如把小苹果叫成小瓶果,为了产品销售,多用一些动物的名词:小松鼠、米老鼠、三只松鼠等等,那里有创新的元素在里面,都是想着法子吸引小朋友们的目光。 更有一些所谓的专利产品,在实验室里摇一下瓶子,便提前报一个专利,显示自己的拥有,到实践中一试,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更是没有了原本保存的科技“面纱”。 如果把一些简音的“模仿”和“复制”也称之为“创新”的话,那我们的创新真的就没有生命力了,更没有科技元素了。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3202 次阅读|37 个评论
同门诸字性相乖——杂说气(1)
热度 5 fdc1947 2018-8-24 08:27
同门诸字性相乖 ——杂说气 ( 1)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往往会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因而有五花八门的不同想法,要由他们来说,更是会从不同的出发点,以不同的方式来叙述。正像 鲁迅先生谈到小说《红楼梦》时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说到 “气”这个字,恐怕各色人等所想到的,也会相差很大。读理科特别是物理或化学的人立刻会想到气态、气体,有的人会想到呼吸即吸气和吐气、想到气喘,要出门的人可能会想到气象、天气、气温,中医爱好者会想起来气血、痰气、湿气,练气功的会想起来运气、发气,鼻子过敏的会想起来气味、香气和臭气,正在看《三国演义》的会想起来三气周公瑾,总之,这些人所想到的气都可能是不同意义上的气。 气字在字典上也是一个部首,在如今以气为部首的常用字有这些: “ 气 、 氕 、 氖 、 氘 、 氙 、 氚 、氛、 氢 、 氟 、 氡 、 氨 、 氦 、 氩 、 氧 、 氤 、 氪 、 氮 、 氯 、 氰 、 氲 ”。我们看看这些字,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里有许多字都是近代以来“新造”出来的化学用字。其中新造化学用字的比例,无疑在所有部首中是最高的。 在气部的这 20个字中,只有气、氛、氤、氲4个字是原有的字,其余16个均为后造的化学用字 。对于整个汉字体系来说,化学用字的比例只有很小一点,而这里的化学用字竟然如此之多,其比例真多得难以想象。 上面列出的气部 20个字,除了气本身之外,那16个化学用字都非常“物质”,都是自然物的名称,字义确凿,没有歧义,不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 氢是第 1号元素符号名,由于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氢原子在所有的原子中质量最小,它的最常见的单质是由两个氢原子组成的氢气,H 2 ,也是最轻的气体,所以给它取了氢这样一个名称。 氕、氘、氚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在它们的原子核中,分别有 0、1、2个中子,因而它们的原子量分别是1、2、3,因此写成了氕、氘、氚,而三个字的读音也正好根据英语protium、deoterium和tritium被指定读为“撇”、“刀”和“川”。除了除了质量大小之外,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由于氕就是普通意义上的氢,所以这个字用得很少。氘,又称重氢,它与氧一样生成水,称为重水,在普通水的氢原子中,大约有七千分之一的氘。氚又称超重氢,它在自然状态下含量极少极少,氢中只含十亿亿分之一的氚。氢氕氘氚四个字,都与氢有关。 氮是第 7号元素。氮气,N 2, 在空气中占了约 78%,大约那时候人们认为它无色无味、也不能帮助燃烧,淡而无味,所以取了一个氮的名称。 氨, NH 3 ,是由一个氮原子和 3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是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性的臭味。英语名ammonia,据说最早与在今利比亚的古埃及主神Ammon的神庙附近的植物分馏所得的产物有关,故名。一开始直接音译为阿摩尼亚,后来就写成了氨。 氰( CN) 2 是碳和氮的化合物,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英文是 cyanogen,于是就音译为氰。氰化物,特别是氰化钾和氰化钠,都是有名的剧毒药物,过去的间谍片里常常有用氰化钾或氰化钠毒杀他人或自己的情节,因其英语名称cyanide,过去以音译“山柰”著称,现在一般都称氰化物了。氨、氰都与氮元素有关。 氧是第 8号元素。氧气,O 2 ,约占空气 21%,由于我们要呼吸,吸进氧气才能够活着,它对我们起决定性的“营养”作用,所以给它取名养气,后来便写为氧气。 氟是第 9号元素。这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英语名称fluorine,大概原来跟流动、活泼有点关系,音译为氟。 氯是第 17号元素。它与氟都是所谓卤素。氯气,Cl 2 ,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呈浅绿色,英语是 clorine,有浅绿色的意思,翻译成氯,兼有音、义。 剩下的六个,氦、氖、氩、氪、氙(音 xian1,仙)、氡,都是所谓惰性气体。它们都是单原子分子,一般不与其他原子化合组成分子。它们的名称也分别是外文名称的音译。 上面所说 16个化学用字,各与确定的化学物质相对应,它们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半点马虎和含糊。 与上面所列 16个化学用字相比较, 氛、氤、氲三个字,都是我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 它们并不与特定成分的物质相联系,它们的含义也充满了不确定,略有些含糊,有些朦胧,今天看来,甚至充满了诗意 。 杜甫有诗句 “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氛氲。 ”有的版本“氛氲”作“氤氲”。《红楼梦》七十五回,说到贾府的中秋之夜,“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名状”。 在传统的中国画特别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中,似乎可以找到与这三个字对应的意境。气氛、氛围,说不定好坏,难料 其 吉凶。氤氲,或者是所谓天地之元气,或者云烟缭绕的样子,都捉摸不定。它们与诗情画意有关,而与化学相背。怪不到有一位当代文学家认为 “ 化学是离诗学最远的一门学问 ,它是诗歌的敌人 ” , “ 名称里却无不包含恶俗的词根 ”,“ 即使在字面上也容易引起我的不良反应 ”(《作家杂志》2003年第一期) 。 而把 16个化学用字而3个诗性字联系在一起的竟是它们的部首“气”。 气,既有 “化学性”,却又有“诗性”。所以,它竟然能够把“恶俗”和令文学家产生“不良反应”的化学用字如氟、氯等与有诗情画意的氛、氤、氲这些字联系起来。它的化学性和诗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看下篇。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3822 次阅读|14 个评论
宇宙元素家族的兴衰秘辛
热度 19 kiwaho 2017-5-6 10:39
元素家族按其核内质子数的多寡论资排辈,每家的兄弟姊妹就是其同位素。如果来一次“人口”普查的话,能窥探各家难念的经,揭示其兴衰的历史秘辛,或许还能从大自然那里得到深奥的启示。 先从两头说起。 众所周知的氢是第一号家族,也是全宇宙保有量最多的元素,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它和氧的组合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水了。健在的仅俩:氕1H和氘2H。氘氚核聚变更被寄予未来能源之星的厚望。 铀家是现世可现用的序数最高,位居92号 的重核家族。人类生活早已间接地与其发生关系:家喻户晓都在用的电力能源,很大一部分来自铀家老幺235U核裂变。它粉身碎骨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人类,所以要防止核武扩散。 再瞅一眼那些也许大自然原本就不愿创生的家族,可能由于它们个个都太重,大自然的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不够用,即便造出来也大同小异,且与铀和钍的衰变产物雷同,故而没让他们投胎,被当作腐败的“大老虎”提前打掉了。 这些共有7 个家族:镤Pu 91 号,锕Ac 89 号,镭Ra 88 号,钫Fr 87 号,氡Rn 86 号,砹At 85 号,钋Po 84 号。 再说绝户的低序号家族。 很不幸,历史的漫漫长路上, 岁月这个无情无义又无敌的杀手,干掉 了两个家族:锝Tc 43 号,以及钷Pm 61 号。眼看这俩家的前后院邻居家家活得美滋滋的,我就深深替这两家惋惜! 其中最不幸的一家是Pm 钷,盘古开天地后不到18 年,这家就夭折了一半。另一个序号仅43 的Tc锝家族,也只熬了410 万年就夭折了一半。 锝元素在肿瘤治疗医学领域大有用途,可惜只能用昂贵的粒子对撞机人工合成,算是不得已的替天行道吧。 绝户的规律:序数都为奇数,两户相差18,尤其是核结构极不稳定。其实也可说没规律,死记43和61两号就行。 给人类的启迪:锝钷两家“血”的教训暗示我们,组建或发展壮大队伍的时候,一定不要让 核心的强势 成员恰好43或61个, 最多也不要超过92(铀)个。 否则激烈的内斗一定会导致分崩离析。 仅举3例:梁山好汉108将的大结局只能是垮掉;中共政治局委员数25人相当于稳定的独子锰家;还有人担心美国的加州会分裂出去,简直杞人忧天,殊不知50个州组成的合众国相当于超级稳定的锡大家! 幸好大自然虽然缺了锝,但并不缺德,剩下的元素家族,除了铀和钍之外,家家拿到了永垂不朽的保证书。 铀家基本半条命没有了,因为该家老大238U 其半衰期45 亿年,尽管老幺235U 半衰期仅7 亿年,但另外半条命那还要苟延一段时间。 地球的诞生至今已有45 亿年了,据此可估算铀家老幺已经时日不多了,这就是为何裂变核燃料即将用罄的根本原因。 钍家族半命140亿年,据称宇宙奇点大爆炸已经过去140亿年,那就是说钍家的半边门已垮了。近年来,以钍代铀下一代核燃料的研究很火,但仍未进入商业阶段。 家丁最最旺的 要数锡Sn 50 号元素,兄弟姐妹10口 健在,大家风范全宇宙独此一家: 112Sn 、114Sn 、115Sn 、116Sn 、117Sn 、118Sn 、119Sn 、120Sn 、122Sn 、124Sn 。 这个锡家独受造物主垂青,堪称天然的宇宙核心家庭,天意要让 锡大大万岁,万万岁 ! 锡家尊为名门望族的理论自信在于:质子为中等偶数50,原子量中庸,介于最苗条的氢1H和最肥胖的铀238U之间,存在10个同位素的稳定谷。 锡的重要功效就是焊接,它是焊锡丝的主要成分。从下图元素周期表可见,锡稳居中央,是团结前后左右全部群众元素的枢纽。 从人生哲学上看, 成功人士都学会了锡的焊接本领, 将自己牢固地“焊接”于各种高价值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中。尤其在中国, 不会搞关系要么寸步难行,要么怀才不遇而终一事无成。 最后看看独子家庭有哪些: 铍Be 4 号的9Be ,氟F 9 号的19F ,钠Na 11 号的23Na ,铝Al 13 号的27Al ,磷P 15 号的31P , 钪Sc 21 号的45Sc ,锰Mn 25 号的55Mn ,钴Co 29 号59Co ,砷As 33 号的75As ,钇Y 39 号的89Y ,铌Nb 41 号的93Nb ,铑Rh 45 号的103Rh ,碘I 53 号的127I ,铯Cs 55 号133Cs ,镨Pr 59 号的141Pr ,铽Tb 65 号的159Tb ,钬Ho 67 号的165Ho ,铥Tm 69 号的169Tm ,金Au 79 号197Au ,铋Bi 83 号的209Bi,钍Th 90号的232Th 。 独子家族的起码规律:序数或质子数为奇数,中子数为偶数,但铍和钍例外。 还有不少二胎家族,与独子家族类似,都是“计划生育”的模范。 特定元素的稳定同位素个数在3至9之间,属于多子家族,且绝大部分质子数是偶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深挖。 给人类繁衍的启示:宇宙共有254种稳定核素,分布在80个元素家庭,每户平均254/80 = 3.2“口”,这暗示着人类社会推行独生子女是违背天意的,最好顺天意每家平均生育3.2名子女! 名字最变态的家族:51 号 锑 Sb ,英文Antimony ,意即跟钱过不去,怪不得中文是SB,再傻的人也爱钱啊 !当然,假设有朝一日共产主义实现了,到那时金钱真的会成为粪土,这得另当别论。 名字最让人喜爱的是已经绝户的 钷,英文Promethium,它代表的是给人类带来火种的希腊大神:普罗米修斯。该家的同位素,科学界研究得很不充分,我非常不满意。研究透了,说不定能给人类真的带来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呢! 我已经找好接替235U 铀的新核能同位素,但已不靠裂变或聚变释放能量。它的核废料将无任何负面作用,对人体完全无害,可惜能量密度仅为铀的2% ,约2000GJ/kg,可喜的是仍然至少达到常规化学反应的1至10 万倍以上!且 功率密度或可 大过铀堆,理论上限23MW/kg。 该同位素 肯定不会是储量很大的元素,且一定不会出自独子家族,在其家族内的丰度一般是垫底的,但分离难度比铀浓缩低的多。其实大自然早就钦定好了少数同位素可以用于核能,且一定不会让其轻易获取。可怜人类至今仅知道铀家的235U:其家族内丰度仅占0.7%,还要费老鼻子劲开动大量离心机阵列,才能与占99.3%的废材老大238U分离开来。 倒底是啥同位素?卖个关子,暂时不告诉你!一旦公开,作为下一个全球战略资源,势必极大冲击矿产资源的市场。
6326 次阅读|37 个评论
可加工的云图
热度 1 wuxiaolananhui 2017-4-11 18:17
1,D3画好后,利用火狐 选中元素 2,利用ue打开,将内容复制进去,直接文件保存.svg(utf8) 3,利用Inkscape打开.svg
2487 次阅读|4 个评论
元素世界博览会(氢氦锂)
热度 7 zhangjiuqing 2017-4-4 09:48
1 拜访氢展馆 氢馆是我们进入元素世界博览会后看到的第一个展馆。在展馆的外面,挂着很多的条幅,条幅上的文字十分非常醒目:赛斯世界纪录获得者 —宇宙中最多的元素;赛斯世界纪录获得者—最轻元素。 站在我旁边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大约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他大声读完条幅文字后撇着嘴说:就这点老荣誉呀,我早就知道呀。 我俯下身,好奇地问:你知道什么?他回答说:宇宙中 90% 的可见物质是有氢构成的;氢元素是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个元素,当然是最轻了。 我有些诧异地问:你叫什么名字,懂得这么多?。他说:我叫郝智,六年级学生了,从小喜欢读读过科学小百科,当然知道这些啦。 我对他说,你看,那边还有好几个横幅,写的是 “ 赛斯世界纪录获得者 — 原子结构最简单的物质 ”、“气球拉重比赛第一名”“ 气体运动会田赛第一名 ”、“气体 导热竞赛冠军 ”,等等。小男孩高兴地喊道:我要进去看,我要进去看。 氢馆门口站着一个志愿者,在不停地微笑着提醒大家:请不要携带火柴、打火机等之类点火物件,因为这里的空气里混杂了稍稍过量的氢气,容易引起爆炸。 展馆内,一个穿着白色大褂的人一边把一根小铁条放进装有液体的容器里,一边对围在他面前的几个人说话:大家好,我是波义耳,我给大家演示的,是我当年制取氢气的简单实验。你们看,我把铁条进去后,容器里的溶液会不断地冒出小气泡。容器里的液体是稀硫酸。铁条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就生成了氢气。不过,当年我并不知道这叫氢气,也没有把它从众多气体中单独分离出来。第一个单独分离出氢气的是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给氢气取名字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氢的原意是生成水的物质。 刚才那个叫郝智的小男孩也来到了这里,好奇地问:叔叔,你可以放别的金属条进去吗?波义耳说:可以的,比如你可以金属改为锌条、铝条。你还可以把容器里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稀硝酸。 在展馆的另一边,是一个小小的舞台,舞台上有两个身着体恤衫的小孩子正准备表演节目。一个小孩说 “我是汤姆孙,我发现了电子”,另一个小孩说“我是卢瑟福,我命名了原子核”。站在小孩旁边的是一个大人,他说“我是玻尔,发现了原子核电子运动规律”。观众们高呼着汤姆孙、卢瑟福和波尔的名字。玻尔喊道:汤姆孙,围着卢瑟福转圈。于是,汤姆孙就围着卢瑟福飞快地转起圈来。 郝智站在台下,大声喊:玻尔,我能跟在汤姆孙后面一起跑吗?玻尔摇摇头,说:氢原子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只能一个人跑。你上去跟着他一起跑,我们就成了二号展馆了。玻尔让汤姆孙停下来,让郝智上台,围着卢瑟福跑起来。待郝智跑得气喘吁吁,玻尔才让他停下来。郝智说:当个电子真不容易,好累呀。还是当原子核好。玻尔说:谢谢几位小朋友的表演。氢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是最简单的元素。许多科学家对元素的原子结构研究是从氢原子开始的,由此从易到难,来逐步揭开元素世界的原子结构之谜。最简单的元素,一点也不简单。 还没有等玻尔说完,又 有一个大人跑上了舞台,他抢过玻尔的话筒,说:玻尔说氢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这不完全对。我是尤里,我在 1932 年发现了氢元素存在的另一种形式,它的名字叫氘。它有那么点特殊,和平常的氢元素一样只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但是多了一个中子,因此比平常的氢要重一些。所以人们也把氘叫重氢。 这时,舞台上又多了一个小孩,大声说:我是查德威克,我发现了中子。说完,查德威克就走到了卢瑟福身边,和他紧紧拥抱在了一起。玻尔说:汤姆孙,围着卢瑟福和查德威克转圈去吧,你们三个人就构 成了为氘。 在汤姆森转圈的时候,尤里接着说:氢元素家族里,还有一个比氘更为特殊的家伙,它的名字叫氚,因为里面有原子核里面有两个中子,比氘还重,人们又把它叫做超重氢。这是又有一个小孩来到了舞台 中央,说完 “我也是查德威克”就过去直接抱住了卢瑟福。玻尔说:汤姆孙停下来,让郝智围着卢瑟福和两个查德威克继续转圈吧。你们四个人就构成了为氚。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看着郝智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大家一边鼓掌一边大笑起来。 接下来,我又参观了 “氢的舞蹈世界”的展区,高兴地看完了三个舞蹈表演:“水: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的舞蹈”、“氨:三个氢原子与一个氮原子的舞蹈”、“甲烷:四个氢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的舞蹈”。 丰富的内容差点使我流连忘返。 临出门的时候,一个志愿者快速地在我的 “元素世界博览会护照簿”上盖上了第一个圆章,圆章上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我把它们拆解开来,就是: H 氢 Hydrogen 原子序数 : 1 原子质量 : 1.00794 熔点 : 13.81 K (-259.34°C) 沸点 : 20.28 K (-252.87°C ) 密度 : 0.00008988 g/cm 3 常温下形态 : 气态元素 分类 : 非金属 周期数 : 1 族序数 : 1 族名称 : 无 估计地壳丰度 : 1.40×10 3 mg/kg 估计海洋丰度 : 1.08×10 5 mg/L 稳定的同位素个数 : 2 电离能 : 13.598 eV 化合价 : +1, -1 电子排布 :1s1 2 遇到氦一世与氦二世 从外面看上去,氦展馆十分普通和冷清,外面没有彩色斑斓的装饰,门前也没有聚集兴致高昂的游览者。门口的一个志愿者懒洋洋地站着,看见我走进去,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进了展馆,屋顶上上有几个小型的飞艇和充气气球,飞艇和气球上都写有 “氦一世制造”的字样。 “氦一世,谁是氦一世?”我正在纳闷的时候,一个人的说话声从屋顶下传了下来。从这个有气无力的声音里,我仔细辨认出了如下的信息: “我是氦一世,平常人们管我叫氦气。我的名字来自希腊古语,意思就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造了很多勤劳的儿子,也造了几个懒惰的儿子。我就是最小最懒的儿子。哎,我懒得往下说了。” 我看不见氦的身影,只好对着屋顶大声说: “喂,你好,氦一世,说下去,我想要听听你的故事。” 过来一会儿,屋顶上又传来了说话声:别看我懒,我的财产在 宇宙中 可是第二多,第一多的是氢 元素 ,我不跟他比 。科学家最早在太阳上发现了 我 。 感谢 法国天文学家 皮埃尔 ·詹森 ,他在 1868年研究日全食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在太阳的光谱图中有 一条黄色的线。 感谢 英国天文学家 诺曼 ·洛克 ,发现这条波长为 587.49纳米的线,不可能是当时已知元素的光谱线。他猜测,这条黄色的线是由太阳上一种新元素产生的。其实我就是当时他们不认识的新元素,洛克把我命名为氦,我就在元素世界里有了正式的名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让我先歇会吧。 我回答氦一世:难怪你被洛克认为是 “上帝的儿子”。 又是一阵沉默。我催促道:氦一世,你的故事好像还没有讲完,你还是快说吧,我还得串别的展馆去了。 氦一世慢吞吞地说: “我才懒得管你的匆忙呢。虽然我在宇宙中财富很多,但在你们地球上却少得可怜。在地球大气中,我的财富含量才千万分之五,这些财富不受地球引力的束缚,逐渐消散在宇宙之中。科学家发现我的财富,没那么容易。” 我说:科学家可不像你这么懒,再不容易还是发现了你。 又是氦一世慢条斯理的声音: 1895 年。 苏格兰化学家 威廉 ·拉姆齐将一种含铀 矿石放入酸中,收集到了一些气体。他把一部分气体样品寄给了科学家洛克和威廉 ·克鲁克斯。他们成功地发现了混在气体中有我的财富。另外两位瑞典化学家尼尔斯·兰勒和 西奥多 ·克里夫, 几乎与拉姆齐同时,也发现了这种含铀矿石中也有我的财富。 听着氦一世如此无趣的话,让我没有继续逗留的兴致。我打算走了,说:我也懒得在听你的故事了。你这个懒家伙,就是无用的家伙。 这一下氦一世急了: “谁说我无用?充气球用我,轻巧飘逸很安全。霓虹灯用我,黄光发得很安全。电弧焊用我,保护焊接很安全。最重要的是,我会变身,变为氦二世。在低温世界里,我会大展手脚。” “氦二世?大展手脚,你展给我看看?”听到这里,我也来了精神。 “有请氦一世回宫。 首先嘉宾 请昂内斯登场。 ”屋顶上传来了冷冷的声音。 一个头有点秃顶、满嘴胡须、精神矍铄的长者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说:你好,我是荷兰人昂内斯。感谢你有耐心听完氦一世的乏味讲演。氦一世也就是氦气,在摄氏零下 268度就会变成氦二世,也就是液氦。有了 氦二世,就有了超低温世界。有了超低温世界,我就发现了金属材料汞的超导现象。超导,现在你们都知道了,就是电流流过金属的时候几乎没有阻力。关于这一点,我在汞展馆作嘉宾时,会做更详细的介绍。再见。 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昂内斯就匆匆离开了。科学家真是大忙人呀。 “有请嘉宾卡皮查上场。”屋顶又传来冷冷的声音。 一个长得帅气的中年人又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你好,我是来自俄罗斯的卡皮查。感谢你对氦二世的兴趣。氦二世的最大本领就是自己能沿着小小的细管的壁往上爬。这是我在 1937年第一个发现的,称为液氦的超流现象,其他的液体可没有这种本领。至于氦二世为什么有这种超常的表现,我得赶快回去请教其他科学家。再见。 ” 愣神恍惚之中,卡皮查也不见了。 我猜想,这是氦一世放的一段早就录制好的录音和动画片,只是背景做得现场场景一模一样,所以欺骗了我的眼睛。氦一世连现场工作人员都不安排一个,真是懒得出奇。 看来,我也该 从氦展馆离开了。出门口有一枚圆章摆在桌子上,没有人看管。我拿起来圆章,在我的 “元素世界博览会护照簿”上盖上了第二个红印: He 氦 Helium . 原子序数 : 2 原子质量 : 4.002602 熔点 : 0.95 K (-272.2°C) 沸点 : 4.22 K (-268.93°C) 密度 : 0.0001785 g/cm3 常温下状态 : 气态 元素类型 : 非金属 周期数 : 1 族序数 : 18 族名称 : 惰性气体 估计地壳丰度 : 8×10 -3 mg/kg 估计海洋丰度 : 7×10 -6 mg/L 稳定同位素数量 : 2 个( 3He,4He ) 电离能量 : 24.587 eV 化合价 : 0 电子排布 : 1s2 3 锂展馆外排长队 锂展馆全部是由石头砌成的。石头上刻有 “透锂长石”的字样。据志愿者介绍,锂元素是在 1817 年由 瑞典化学家 强尼 ·阿弗韦聪 ,从 透锂长石中发现 的,而且锂的希腊文就是石头的意思。所以元素锂国重要的展览馆都有透锂长石构建。 进入锂展馆有三个门,其中两边的两个门前排起了长队,而中间的门几乎不用排队。我问志愿者是怎么回事,志愿者说:从左右两个门进去都能领到礼品:左边的门里发放的是微型锂电池,可以用在手机上。右边的门里发放的是微量碳酸锂,可以用来治疗严重的忧郁郁症。从中间的门进去的人,只能参观,不能领取礼品。 我正在犹豫要不要排队的时候,一个人走过来,问我:你领过锂电池了吗,你听说过锂电池爆炸的事故吗?我刚领了一块锂电池,正犯愁呢。他又问志愿者:你说我该不该再去排一次队,领一份抗忧郁的药物?志愿者回答说:门里面有医生,你能不能得到碳酸锂药物,要医生诊断后才知道。你要是有时间的话,就排队吧。你要是没有时间的话,我建议你把刚才领的锂电池送给别人,免得你总是担忧锂电池会爆炸,真的患了忧郁症。其实,锂电池爆炸只不过是偶然事件。 听到这里,我就直接从中门进去了,来到一个展台前。一个穿着白色大褂的小伙子,招呼我:欢迎来到金属锂的世界。我的前面两个玻璃瓶里,都装有金属锂。这里的一块直接浸泡在了煤油里,你看,它氦浮在煤油里呢,因为锂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甚至比煤油轻。另一个瓶子里金属锂是浮在水上面的,不过这块金属锂已经被包裹得结结实实的,不然金属锂接触到水就会产生反应,因为锂是很活泼的金属元素。请看下面的实验演示。 小伙子说完,小小翼翼地从用镊子把锂块煤油瓶子里取出来,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在一只装有水里的烧杯里,水杯里冒着泡,锂块一会儿就不见了。 小伙子又拿出一个瓶子放在桌子上,瓶子里装满了白色粉末。我看了一下瓶子的标签,上面写的是氢化锂。他取出一小勺粉末,放进另一只装有水的烧杯里。烧杯里翻腾起来,冒出了大量气泡。 演示结束,小伙子说:刚才我演示的实验,一个是金属锂与水的化学反应,一个是氢化锂与水的反应。前一个实验表明,你不能用金属锂来做汤勺茶匙;后一个实验表明,氢化锂是一个携带氢的好手。 看完了小伙子的演示实验,我继续往前参观。一个展台前围住了一些人,我挤上去,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开始给大家演讲:大家好,我叫谢耳朵。欢迎大家来到金属锂的展馆。作为特邀嘉宾,我将为你们讲述锂元素和大爆炸理论的关联性。你们知道吗,锂是宇宙诞生之后,在几乎不到一秒时间里形成的三种元素之一,其他两种想必大家都早已知道,对了,是元素氢和元素氦。越是简单的,越是容易制造的。宇宙大爆炸这个高手也是一样,最先制造出最简单的三种元素。在宇宙大爆炸后的几分钟里,所有普通物质的基本元素便被制造出来。然后这些元素逐渐形成物质,物质逐渐地聚拢形成星系,形成我们今天生活于此的恒星。可是,你们知道吗?现在宇宙学家遇到了麻烦。 谢耳朵停了下来,期待着有人做出反应。果然,一个参观者提出了问题:宇宙学家是智商最高的人,他们遇到了麻烦,就真的很麻烦。快说说,宇宙学家遇到的到底是什么麻烦? 谢耳朵继续高声:如果锂真的是大爆炸生成的前三种元素之一,它应该像氢元素和氦元素一样,在宇宙中大量存在,也就是说锂元素的丰度值极高。可现在实际的结果相差很大,锂元素在宇宙中不见了。是大爆炸理论错了,还是锂元素发生了尚不为科学家所知的粒子反应消失了,我们在等待着宇宙学家揭示真相。真相只有一个,终将大白于天下。 想不到吧,简单的锂元素,还隐藏着宇宙的惊天大秘密。 谢耳朵又讲了很多关于宇宙中锂元素测量的事,实在是太深奥了,我听得云里雾里,只好离开了。在快要出门的时候,我拿出我的 “元素世界博览会护照簿”,让那个拿着圆章的志愿者帮我盖一个红印。不料那个志愿者说,我们管的规定是:你要回答一个关于锂的问题,回答对了才能盖章。我一边拿出我的手机,一边自信地说:随你问吧。因为我的手机里拍摄了大量展览的内容。 志愿者问: “为什么金属锂要保存在石油类物质里或者表面要涂上一层凡士林来保存?”我很快找到了手机里的答案:因为金属锂容易与空气中的氧和氮反应,生成氧化锂和氮化锂,所以要把锂和空气隔离开。 我终于得到了我的第三个红印: Li 锂 Lithium . 原子序数 : 3 原子质量 : 6.941 熔点 : 453.65 K (180.50°C) 沸点 : 1615 K (1342°C ) 密度 : 0.534 g/cm3 常温下状态 : 固态 元素分类 : 金属 周期数 : 2 族序数 : 1 族名称 : 碱金属 估计地壳丰度 : 2.0×10 1 mg/kg 估计海洋丰度 : 1.8×10 -1 mg/L 稳定的同位素数量 : 2 电离能 : 5.392 eV 化合价 : +1 电子排布 : 1s2 2s1
个人分类: 科普|9094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于硫化氢提取氚元素的方法--补充
jiazhang55 2017-3-31 16:23
对于硫化氢,如果我们可以降低超导态的压强条件,我们就可以实现提取氚元素的方法,根据我上一篇博文,库珀对的形成主要是被原子核能量约束的,而氢只有一个质子,氚多了两个中字,其核的能量较大,不易形成超导态,而我们利用超导磁悬浮现象,就可以将氚与氢分隔开来。进而完成对氚的提取。 此篇博文是对前一篇的补充,如果前一篇的方法依然没办法造出实用的常温超导材料,这个办法相对条件更mm
个人分类: 交流感受|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咯噔实验—元素周期表普适宇宙外星系?
热度 15 kiwaho 2016-3-3 12:13
咯噔实验( Gedanken experiment )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方法学,俗称思想实验。百科全书介绍,这种实验经常要离经叛道地想问题,否则,没资格称咯噔。 永垂不朽的物理大师爱因斯坦,也时常动用这一招。 今天,我心里也咯噔一下,冥思苦想一番太阳系之外的其余宇宙到底该神秘到啥程度。 坦白地说,是强大到地球人无法想象的宇宙射线钩起了我的咯噔。 话说 1991 年 10 月 15 日,美国犹他州的一个宇宙射线观测站,探测到有史以来最猛的一颗宇宙射线粒子。其能量不是 MeV 级,也不是 GeV 级, TeV 也太小儿科了,它竟然高达 3*10 20 eV ,即比地球上最高能粒子对撞机加速器产出的 TeV 级,还高 3 亿倍!而这颗“逆天”的粒子仅是一颗剥光电子的裸体铁原子核。 你要是对 20 次方电子伏特没有直观概念的话,那就这样说吧:观测到的能量相当于一只美式棒球以高速行驶的汽车速度( 100km/h )飞驰过来 ! 美国人一下懵了,直呼 Oh my God !经慎重核实不是插头松了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误判后,庄严地将这颗天外“铁坚强”核,命名为 Oh-My-God粒子 。 纵览全世界常年累月积累的宇宙射线能量谱,平均宇宙射线能量在 300GeV 。 看看地球上的高能物理世界:单个原子核的简单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在 10MeV 以下;核能发电的铀 U235 原子裂变,放出 200MeV ,即 0.2GeV, 算是一览众山小的极限能量。 天庭里到底在搞啥鬼?竟永不停歇地密集射来地球人无法在本地获得的天量能量! 不是地球人不想山寨这高档次能量,谁不想与天庭接轨啊,而是想接轨也不具备物理条件--人类身边的这百来号元素没一个争气长脸的!就算全人类不吃不喝、省吃俭用、占尽陆地,造出的粒子加速器,也没法把粒子加速到 Oh-My-God那样的能量级! 幸亏造物主没有忘记给地球,提供几百公里厚的大气层做缓冲,加上地球磁极偏转带电粒子,要不咱们人类早被来自天堂的高能粒子雨灭绝了! 我的思想实验 :说不定系外星球的元素根本就不是地球上的这一套,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恐怕也与地球不一样。抑或 天庭的元素周期表是个超集 ,地球版只是其中一个子集?基本粒子表也是超集,地球版本的 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也只是其旮旯里的一个子集? 超集元素周期表似乎可能性高一些,如果连基本粒子都与地球不一样,咱们何以知晓砸下来的粒子,大部分能在地球版元素周期表,和地球版基本粒子表中找到呢? 科学家们承认96%以上的不可知的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晃荡。我在傻傻地想:这些暗家伙会不会是--那个超集元素周期表中其它子集的元素、和超集基本粒子表中其它子集的粒子呢? 太阳系这一支的门捷列夫子集已无发现新元素的可能,92号铀元素以上的全都靠加速器来撸。 元素号大于137之后,最里层1s2轨道电子速度,将超过光速。因而137以上元素不存在,人工也不能合成。137恰是宇宙精细结构常数的倒数。 其它咯噔子集内的元素,很可能不能用地球人知道的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否则早就发现了。如果由暗重子+暗轻子组成的话,必然得到的是暗原子,因而整个该子集元素“万马齐暗”。或许还不止一个暗子集呢,who konws? 暗粒子也应有暗反粒子,或许反粒子就是其自身(Majorano类型),两者相撞就能产生地球人认得出的超能伽玛光子。这暗正+暗反--〉伽玛光子--〉正负电子创生明物质,或许是不同元素表子集内物质转换的渠道之一。 如果真是这样悲催的话,至少宇宙射线的能量奇高之谜,有望说得通:逆天的 能量也许正是来自 暗元素的 核反应,再通过碰撞或其它机制,传递给地球人认得的明元素。 当今天体物理学权威们建立的相关理论,诸如大爆炸、黑洞、中子星、霍金辐射、方励之辐射等等,说白了大部分是“咯噔理论”。 切记:别大惊小怪,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思想实验,就像著名的“中文房间” (Chinese room) 咯噔实验一样。我并不相信这个实验结果为真,就算读者推荐本文,也不代表认可本咯噔的臆想结果。 科学网不乏咯噔大师。例如,资深咯噔专家 檀成龙 就颇具雄才大略:他设想东水西调让大西北变绿洲!另一个咯噔大枷,就是那个曾作“ 玩的就是心跳 ”的暧昧先生YC啦! 前几天,引力波着实热闹了一阵子。据说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也不过是百思不得其解后的咯噔实验。真没有想到百年之后竟然LIGO实验证实,可喜可贺! 因百年前的精英物理学家群体,相当一部分具有德意志血统,大伙儿都象德裔带头大哥爱因斯坦那样,整天神叨叨咯噔丫丫的,终于“逼宫”牛津英语字典,收编了这个热门德语词汇:gedanken--纯脑洞臆想也。 蜚声物理界的咯噔实验--薛定谔的猫 参考文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h-My-God_particle http://baike.baidu.com/view/57369.htm 宇宙射线 http://baike.baidu.com/view/911657.htm 中文房间 http://baike.baidu.com/view/6820411.htm 十大思想实验 http://www.physixfan.com/archives/1423 物理学中十大牛逼的思想实验
4766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将数据转换成数据框
libin8891 2015-11-22 00:00
数据框(data.frame) 数据框是S中类似SAS数据集的一种数据结构。它通常是矩阵形式的数据,但矩阵各列 可以是不同类型的。数据框每列是一个变量,每行是一个观测。 但是,数据框有更一般的定义。它是一种特殊的列表对象,有一个值为“data.frame”的class 属性,各列表成员必须是向量(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因子、数值型矩阵、列表,或 其它数据框。向量、因子成员为数据框提供一个变量,如果向量非数值型则会被强制转换为 因子,而矩阵、列表、数据框这样的成员为新数据框提供了和其列数、成员数、变量数相同 个数的变量。作为数据框变量的向量、因子或矩阵必须具有相同的长度(行数)。 尽管如此,我们一般还是可以把数据框看作是一种推广了的矩阵,它可以用矩阵形式显示 ,可以用对矩阵的下标引用方法来引用其元素或子集。 数据框生成 数据框可以用data.frame()函数生成,其用法与list()函数相同,各自变量变成数据 框的成分,自变量可以命名,成为变量名。例如: d - data.frame(name=c("李明", "张聪", "王建"), age=c(30, 35, 28), + height=c(180, 162, 175)) d name age height 1 李明 30 180 2 张聪 35 162 3 王建 28 175 如果一个列表的各个成分满足数据框成分的要求,它可以用as.data.frame()函数强 制转换为数据框。比如,上面的d如果先用list()函数定义成了一个列表,就可以强制为一个 数据框。 一个矩阵可以用data.frame()转换为一个数据框,如果它原来有列名则其列名被作为 数据框的变量名,否则系统自动为矩阵的各列起一个变量名(如X1,X2)。 数据框引用 引用数据框元素的方法与引用矩阵元素的方法相同,可以使用下标或下标向量,也可 以使用名字或名字向量。如d 。数据框的各变量也可以用按列表引用(即用双括号 ] 或$符号引用)。 数据框的变量名由属性names定义,此属性一定是非空的。数据框的各行也可以定义名字 ,可以用rownames属性定义。如: names(d) "name" "age" "height" rownames(d) "1" "2" "3" attach()函数 数据框的主要用途是保存统计建模需要的数据。S的统计建模功能都需要以数据框为 输入数据。我们也可以把数据框当成一种矩阵来处理。 在使用数据框的变量时可以用“数据框名$变量名”的记法。但是,这样使用较麻烦,S提 供了attach()函数可以把数据框“连接”入当前的名字空间。例如, attach(d) r - height / age 后一语句将在当前工作空间建立一个新变量r,它不会自动进入数据框d,要把新变量赋值 到数据框中,可以用 d$r - height / age 这样的格式。 为了取消连接,只要调用detach()(无参数即可)。 注意:S和R中名字空间的管理是比较独特的。它在运行时保持一个变量搜索路径表,在读 取某个变量时到这个变量搜索路径表中由前向后查找,找到最前的一个;在赋值时总是在位 置1赋值(除非特别指定在其它位置赋值)。attach()的缺省位置是在变量搜索路径表的位置2 ,detach()缺省也是去掉位置2。所以,S编程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当你误用了一个自己并没有 赋值的变量时有可能不出错,因为这个变量已在搜索路径中某个位置有定义,这样不利于程 序的调试,需要留心这样的问题。 除了可以连接数据框,也可以连接列表。
个人分类: 统计分析方法学习|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D求解DOS
热度 1 chinaanmeng 2015-10-28 02:35
文献说的是对的,但不是VCF,是velocity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简称VAFC。 具体做法如下,以单元素为例,如BCC 钨。 1. 先用MD把结构升温到某个温度,如10K,让体系达到热平衡。 2. 记录下来平衡后每个原子的速度,如vi 3. 热平衡后,继续运行MD过程N步,(每步的时间步长为t,则总的运行时间为T=Nt)。在运行过程中算出每一步的VACF=每个原子当前速度与第2步记录下来的速度的点乖 的加和。 4. 运行完第3步,你将得到N个时间序列的VACF。 5. 把VACF时间序列作时域-频域傅立叶变换,可以参考Matlab的FFT指令,软件的Help 可以查到该指令的具体细节。 6. 做完傅立叶变换,你将得到N个复数的序列。对复数取模。将复数序列分成前后两部分,只保留后半部分,也就是N/2个实数(已对复数取模)。这就是你要的DOS! 7. 事情还没完,因为第6步只得到了纵坐标。这一步教你如果确定横坐标。记得你运行了N步得到了VACF,总时间步长为T,那么,你得到的DOS的分辨率则为dW=2Pi/T,有效的DOS为N/2个数字,所以,横坐标则为: [0:dw:Pi/t],共N/2个数。 8. 把第7步的横坐标与第6步的纵坐标合在一起作图。就是你得到的DOS曲线。但是该曲线不可以与实验对比,因为你还要将曲线归一化,也就是说,让DOS曲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变成1.注意到,横纵是频率,纵轴单位是频率的倒数,所以,归一化后,曲线的物理意义是,在某个频率上的振动模式的数密度,也就是态密度吧! 9. 打完收工。 注意事项 1. 关于计算VACF前,体系要在什么温度下作热平衡。如果你要与第一性原理结果对比,就取0.1K。如果与实验作对比,就用300K。对于Noble金属,只要是低于0.5Tm(熔点),DOS不会有什么大变化。但如果你想研究DOS随温度变化的性质,最好多做几个温度的结果。尤其如果存在相变,更要注意温度变化带来的改变。 2 关于计算VACF的时长与步长。简单地说,步长t是决定了DOS的频率范围,wmax=Pi/t。时长T决定了分辨率,dw=2Pi/T。一般的MD的步长都设为1飞秒,足够的。关键是T,我一般会选13皮秒,分辨率是够用的。注意,这个N最好是接近2的幂次的整数,如65535之类的。因为作傅立叶变换一般采用快速傅氏变换。如果待变换的序列个数不够2的幂次,会在序列后面补零以凑数。如果补的零太多,有效的数字就少,对结果会有影响。 3. 记得要归一化! 4. 如果你不懂FFT,打开MAtlab,去Help那里找FFT,根据软件给的例子,自己先找一个正弦函数试验一下,积累经验。因为,变换后的数据处理是很微妙的。 5. 祝你好运。
个人分类: phonon|12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会工作督导:督导过程中的社会工作元素——同步实习督导日志
zhaowanlin 2015-10-13 19:44
社会工作督导:督导过程中的社会工作元素 ——同步实习第一次督导日志 赵万林 社会工作实习课程开启了整个社会工作硕士阶段的学习。通过三个周的实习,逐渐发现了实习过程中的困惑,包括实习内容单一和重复、自身实习期待(任务)如何与机构或项目的工作进程相融合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来自老师、学姐(哥)和朋辈的督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广义上而言,督导与个案、小组、社区、行政、教育、研究等一起构成社会工作的方法体系。然而,督导并不只是存在于社会工作领域,在心理学以及医学等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督导行为。因此,督导并不是某一单个学科的“地盘”,而是多个学科都在研究的交叉领域。通过本次督导,学生认为社会工作督导在整个督导体系里的独特性在于督导过程中对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一、督导过程中“开放空间”的引入,实现“助人自助” 本次督导并不是如我一开始想象的那般:督导者(老师)在督导对象(学生)提出问题和表达困惑之后,督导者直接针对其所面临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相反,在督导过程中表达困惑和提出问题的主角是督导对象,同样提出解决方案的也是督导对象。而督导本身则更像是提供了一个方便督导对象之间互动的平台。结合本次实习在项目中接触到的“开放空间” ( OpenSpace ) 概念,学生认为本次督导很大程度上就采用了与“开放空间”相似的 手法。“开放性空间”是将在一到两天半的时间把50到300甚至更多的人里带到一个空间,由参会者自行讨论的一种动态的会议模式。(引自豆瓣同城)在督导的场域(教室)里,22名督导对象分成六组,分享各自面临的问题并接受小组其他成员和来自六位学姐的建议。这种督导方式就是鼓励督导对象在一个特定的有限的空间进行充分的互动和反馈,表达自己的困难,并借助小组的力量实现了督导对象(作为一个集体来讲)的自助,而个人在表达困惑和倾听他者困惑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解答自身困惑的答案。另外,六个小组并非只是各自为战,督导过程设计了各个小组“上台”展示的环节,促进了小组间的交流,打破了分组讨论带来的封闭性的局限,从而也使得互动的范围从小组内部扩大到整个督导场域。在“开放空间”的督导过程中,督导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次小组工作,督导者充分相信沟通和倾听的功能以及小组成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解决困惑的“权力”(如何解决工作的疑惑同时保证专业性)授权给督导对象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开放空间”引入到社会工作督导领域,不仅仅是督导方式上的革新,也是理念上的创新——督导者并不是唯一推动问题解决的主体,督导对象拥有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督导的意义在于激发潜力和利用能力。 二、督导过程中小组工作技巧的应用 将这次督导看成一次小组工作实践,学生认为这次小组工作主要用到的技巧包括澄清、自我表露和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技巧,不一一列举)。澄清主要表现在各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分享讨论结果的阶段,比如解答学生的疑惑和纠正错误或和不合理的地方。具体而言,对于学生的困惑,比如督导者对“如何理解同步实习课程”的回应,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不恰当的理解的纠偏和对课程意义的澄清。自我表露表现在督导者好些次都以自己的经历作为案例来引导督导对象思考问题,比如团队 logo 的设计。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主要表现在分享方式的创新,和互动过程中轻松活泼的沟通方式,比如要求督导对象分小组将讨论结果呈现在分发下去的纸张上,呈现的内容可以加入团队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互动过程中是不是的“插科打诨”使得督导过程不像传统课堂那样刻板和严肃。通过这些技巧的应用,营造了轻松、安全的督导环境,有利于督导对象之间以及督导对象与督导者之间的充分交流。 三、启发性督导方式利于促进督导对象的“全人”发展 本次督导不是就实习困惑而谈实习困惑,而是在解决督导对象实习困惑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性 督导方式促进督导对象的全面发展。督导者提出了自己的人才观,认为“T”字是一种理想的人才结构。所谓“T”型人才,指的是既有广博的知识涉猎又在自己的专业有较为精深的研究的人才。社会工作的学科特征之一就是交叉性,社会工作的主要旨趣在于满足个人的需求,推动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此种旨趣之下,它面临的是如何将众多的研究个人(生理、心理)、组织、团体、社区和社会等方面的学科知识纳入到自身的助人系统之内,并将其操作化,让知识成为能够知道实践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T”型人才不单单是教师的教学期望,也是社会工作专业训练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作为学生,则需要往这个方向靠拢。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没有将督导的内容局限在实习困惑这一方面,而是在引导和观察督导小组运作的过程中,引入了logo设计、空间布局以及成果展示等多个方面的注意事项。这种督导方式具有启发性,意在启发督导对象能力建设是全方位的能力建设,不仅仅是针对目前所遭遇的瓶颈进行能力建设,也需要未雨绸缪,需要有足够的关于能力建设的想象空间,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特点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建设。透过这一启发,督导对象的发展是一种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意识和反思精神上的全面发展。 四、“三人行,必有吾师”对社会工作督导在理念与技术层面的启示 一般而言,督导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或研究心得的社会工作前辈。正是通过专业和行业先行者的经验与知识传递,才使得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或职业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而本次督导给我的启发是,人人皆可能成为督导。正如行动研究在寻找自己的哲学依据的时候,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 tacitknowing )(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以此来说明知识的多元性,知识并不完全是文本上的表述或能言语、符号化的内容。以此为启发,学生觉得正是知识的多元性和无穷性,具有有限性的个人都需要接受来自他者的“督导”,同时也有在某一方面成为他人的督导者的潜能。换个角度,虽然我们生活于同一个时代,共处于一个社会,但个人之间的经验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且信息加工过程的不同使得每个人对经验的理解和诠释也迥异。结合这两方面,还是需要回味古人的智慧,“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社会工作督导方面,三人行必有吾师并不完全是一句谦逊之词,它至少从理念和技术两个层面对督导具有启示:理念上,相信督导对象和“正统督导”之外的在某一方面具有能力、信息优势的“编外人员”拥有督导的能力,他们能够自我督导、自我提升,也能够为他人在某一方面提供督导服务;技术上,则可以从多方链接督导资源,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督导者在督导过程中逐步授权,让督导对象成为自己的督导者,推动督导对象的助人自助。技术体现理念,本次督导中,研二学姐被作为督导资源链接到督导场域中,督导对象(学生)之间的互动等都最终促成了本次督导目标的实现。 2015年10月13日
个人分类: 博客文章|1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习日志:权力、规训、悖论与目标
zhaowanlin 2015-9-29 22:42
(一)就像小组活动之后xxx总结的那样,在小组过程中要始终关注社工元素的在场,比如就为队员购买衣服这个议题而言,社会工作者不仅是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小组成员达成共识,还要说明为何这个小组需要购买队服,从而引出队服是一个小组或团体走向规范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小组过程中的社会工作元素主要体现在对小组活动的每个细节做出理念和目标上的解读,而其实现依靠的是社会工作者的表达和澄清。这样是有其合理性的。我的反思是,社工的专业性或者小组活动中是否存在社工元素究竟应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说是社工向小组成员澄清“购买队服是团队规范化建设的需要”,从而体现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的话,那是不是忽略了这其中的权力因素?也就是说,社会工作者拥有了对这个活动或行为背后理念的诠释权,用自己专业的视角和话语体系对这一活动和行为做出了自己的解读,而不完全是小组成员自组织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对于“服装的统一是团队建设所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的紧迫需求,或者由小组成员自己来解释为什么需要买服装。(所以从实操的角度,小组过程是否可以考虑让老人自己来表述,而不是社工的澄清)——“参与式发展”应该将诠释的权力还给老人自己。 (二)小组过程中关于措辞的反思与再反思。小组中社会工作者有时无意间会表达“你们”“我们”“考虑考虑”等词汇。“你/我们”这样的指称会在小组成员跟社会工作者之间构筑无形的边界,产生距离感。而“考虑考虑”则不足以表达出社会工作者对小组成员意见的重视。这是一方面的反思。另一方面是针对这一反思本身的反思,即如果我们对小组工作进行这样细致入微以至于对字眼都不放过的反思和分析,那么是否意味着小组工作者应该或者必须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在一个小组中,可能不论是经验丰富还是不够丰富都会出现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但这样的反思实际上暗含着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一个完美或者趋于完美的人(日常表述可能是“尽量减少小组中的失误”)。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社会工作为什么非要成为那种完美或趋于完美的人?答案可能是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避免对服务对象造成伤害或给服务对象一个好的体验,更进一步会说对于社工个人发展也有较大的益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要求对于社工来说就是一种规训,其目的是把社工锻造成一台拥有智能却受一定程式支配的服务机器。社会工作本身倡导人性的解放,对权力和规训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这样就形成一个悖论:倡导某种理念的人成为了违背这种理念的人,这种违背体现在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上。(结合社工待遇、社工权益受损等报道,就可以看到社工自身的处境,倡导对他者的关怀,却遗忘了自己,主张促进他者的发展,自己却深陷发展的困境之中) (三)由我自身实习境遇想到的社会工作实习目标问题。当初选择社会工作的时候,主要是基于社会工作能让自己跟更多的人打交道,但我并非是那种社交型的个体,所以每每在实习中都会有种实务难做的感觉,因为即使知道项目发展的方向,但具体到细节上,比如今天该做什么,在小组中我表现出哪种肢体和言语,也很难把握。训练可能会对服务技巧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但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将太多的经历放在技巧培训上,社会工作就真正成为了一种角色扮演?而且,是否能认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都拥有高超的服务技巧且不是角色扮演,社会工作就得到发展了?社会工作是一个职业,但同时社会工作也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所以社会工作的发展不完全是做实务,而且需要把这些实务经验提炼出来。所以,实习可以是针对性地参与实务过程,训练技巧,也可以是将实习看成是一个参与式观察的过程。 2015.09.28
个人分类: 博客文章|1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40图标、元素、logo、图片PPT模板
zqb625024295 2015-1-27 19:19
年终总结ppt做不好怎么办?项目答辩ppt做不好怎么办?ppt没素材怎么办?做ppt没思路怎么办?请关注我 阿牛的博客 ,里面将会有海量素材免费送给你。不为别的,只为分享分天下!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ictaniu。加PPT核心群244380448。2000G PPT内容,免费赠送,只要你要,我就给,干货多多。不为别的,只为定位定江上,分享分天下。加群表明来自科学网。QQ244380448群只服务科学网。里面有上百套经典PPT答辩模板。 个人微信 个人微信订阅号 【科学网PPT交流群组 】
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普及化学知识的骑士教授
热度 4 chemicalbond 2015-1-2 07:51
最近的美国化学会的新闻网站报道了诺丁汉大学一位化学教授,Martyn Poliakoff, 他因为在绿色化学方面的贡献获得英国皇家骑士称号(Knight) 。 http://cen.acs.org/articles/92/web/2014/12/Knighthood-Martyn-Poliakoff.html , 他还是皇家学会的副会长和对外秘书。 根据官方网页【1】,每年入选骑士的人也不少(感觉像是评选劳模),化学方面的也有好几个。不过,这位貌似爱因斯坦的波利亚科夫教授还有点特别,因为他还建立了一个化学科普网页,传播各种化学知识,尤其是关于周期表和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http://periodicvideos.com/ 【注:链接属于Youtube,需要翻墙; 下面有网友提供了国内网站收入的有关讲座, http://open.sina.com.cn/course/id_283/ 。】 看了一下碳元素的介绍,觉得很棒。有些问题很多化学博士都不一定很快就知道解答,他竟然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几句话就生动地解释得很清楚。比如,金刚石为何无色而石墨是黑的? http://periodicvideos.com/videos/006.htm 【注:链接属于Youtube,需要翻墙】 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去那个网站看看。无论你学了多少年的化学,都可能会有不少收获。 参考 【1】英国皇家最新入选骑士名单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391424/NY2015_-_Text_file_of_all_lists.txt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2590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HTML5开发精要与实例详解》][网络编程][TXT/1.8M]
lcj2212916 2014-12-6 13:03
本章主要通过一个博客网站与一个企业网站的制作来向读者展示如何合理运用HTML 5中的各种结构元素,搭建出一个语义清晰、结构分明的Web 3.0时代的网站。 由于本章所涉及的样式代码比较多,因此只对其中比较重要的样式进行介绍,颜色设置、位置设置、外边距与内边距设置和字体设置等代码均略去。 第 1 章 用 HTML 5 中的结构元素构建网站 /1 1.1  案例 1 :用 HTML 5 中的结构元素构建一个博客网站 /2 1.1.1   案例知识点 /2 1.1.2  博客首页的实现 /11 1.1.3  文章显示页面的实现 /30 1.2  案例 2 :用 HTML 5 中的结构元素构建一个企业网站 /39 1.2.1  首页的实现 /39 1.2.2  联系方式页面的实现 /52 1.3  本章小结 /55 第 2 章 在 Web 表单中使用 HTML 5/56 2.1  案例 3 :用结构元素制作 Web 应用程序中的菜单 /57 2.1.1  页面显示效果 /57 2.1.2  代码剖析 /58 2.2  案例 4 :综合运用 HTML 5 、 jQuery 与 ASP.NET 构建 Web 应用程序 /61 .................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9896338
1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网上找的M-K突变检验的程序
热度 1 zhanglele10 2014-11-13 15:35
%从matlab论坛上找的MK突变检验的程序,这个程序运行的结果跟我自己编写程序运行出来的结果一样,但是跟魏凤英老师书上的例子出图结果不一样 A=xlsread('test-mk.xlsx'); x=A(:,1);%时间序列 y=A(:,2);%径流数据列 N=length(y); n=length(y); % 正序列计算--------------------------------- % 定义累计量序列Sk,长度=y,初始值=0 Sk=zeros(size(y)); % 定义统计量UFk,长度=y,初始值=0 UFk=zeros(size(y)); % 定义Sk序列元素s s = 0; % i从2开始,因为根据统计量UFk公式,i=1时,Sk(1)、E(1)、Var(1)均为0 % 此时UFk无意义,因此公式中,令UFk(1)=0 for i=2:n for j=1:i if y(i)y(j) s=s+1; else s=s+0; end; end; Sk(i)=s; E=i*(i-1)/4; % Sk(i)的均值 Var=i*(i-1)*(2*i+5)/72; % Sk(i)的方差 UFk(i)=(Sk(i)-E)/sqrt(Var); end; % ------------------------------正序列计算end % 逆序列计算--------------------------------- % 构造逆序列y2,长度=y,初始值=0 y2=zeros(size(y)); % 定义逆序累计量序列Sk2,长度=y,初始值=0 Sk2=zeros(size(y)); % 定义逆序统计量UBk,长度=y,初始值=0 UBk=zeros(size(y)); % s归0 s=0; % 按时间序列逆转样本y % 也可以使用y2=flipud(y);或者y2=flipdim(y,1); for i=1:n y2(i)=y(n-i+1); end; % i从2开始,因为根据统计量UBk公式,i=1时,Sk2(1)、E(1)、Var(1)均为0 % 此时UBk无意义,因此公式中,令UBk(1)=0 for i=2:n for j=1:i if y2(i)y2(j) s=s+1; else s=s+0; end; end; Sk2(i)=s; E=i*(i-1)/4; % Sk2(i)的均值 Var=i*(i-1)*(2*i+5)/72; % Sk2(i)的方差 % 由于对逆序序列的累计量Sk2的构建中,依然用的是累加法,即后者大于前者时s加1, % 则s的大小表征了一种上升的趋势的大小,而序列逆序以后,应当表现出与原序列相反 % 的趋势表现,因此,用累加法统计Sk2序列,统计量公式(S(i)-E(i))/sqrt(Var(i)) % 也不应改变,但统计量UBk应取相反数以表征正确的逆序序列的趋势 UBk(i)=0-(Sk2(i)-E)/sqrt(Var); end; % ------------------------------逆序列计算end % 此时上一步的到UBk表现的是逆序列在逆序时间上的趋势统计量 % 与UFk做图寻找突变点时,2条曲线应具有同样的时间轴,因此 % 再按时间序列逆转结果统计量UBk,得到时间正序的UBk2,做图用 UBk2=zeros(size(y)); % 也可以使用UBk2=flipud(UBk);或者UBk2=flipdim(UBk,1); for i=1:n UBk2(i)=UBk(n-i+1); end; % 做突变检测图时,使用UFk和UBk2 % 写入目标xls文件:f:\test2.xls % 目标表单:Sheet1 % 目标区域:UFk从A1开始,UBk2从B1开始 %xlswrite('f:\test2.xls',UFk,'Sheet1','A1'); %xlswrite('f:\test2.xls',UBk2,'Sheet1','B1'); figure(3)%画图 plot(x,UFk,'r-','linewidth',1.5); hold on plot(x,UBk2,'b-.','linewidth',1.5); plot(x,1.96*ones(N,1),':','linewidth',1); axis( ); legend('UF统计量','UB统计量','0.05显著水平'); xlabel('t (year)','FontName','TimesNewRoman','FontSize',12); ylabel('统计量','FontName','TimesNewRoman','Fontsize',12); %grid on hold on plot(x,0*ones(N,1),'-.','linewidth',1); plot(x,1.96*ones(N,1),':','linewidth',1); plot(x,-1.96*ones(N,1),':','linewidth',1); Untitled.m
个人分类: Matlab学习心得|949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化学元素之旅》[PDF]彩色版
lcj2212916 2014-11-3 13:18
伟大思想家们的思想和作为经常可以产生精彩的故事。在《化学元素之旅》中,你将会看到改变历史的100个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每个故事都涉及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而正是这些难题促使了新发现,并且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的认知,它们的价值无法估量。 知识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可以被完全认知,它需要大量对证据的思考,一步一步去逼近真相。在这《化学元素之旅》中,我们追寻着一个效果与美感同时兼具、可以显示宇宙组成基本单元的工具——元素周期表与其相关内容的历史轨迹,涉及哲学家、炼金术士以及科学家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著名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原子组成的,不然我们的世界就是一片虚无;法国贵族安托万·拉瓦锡第一次向世界宣告,水并不是一种元素;门捷列夫,这个大胡子的西伯利亚人创建了包含60多种元素的周期表,并且对其他元素进行了正确的预测。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原子和元素的知识,那么之后,化学的故事又将怎样书写呢?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7531378
3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元素周期为什么是8进制
热度 1 yych66 2014-10-21 18:23
谈元素周期的8进制 晏成和 在《拜读大自然的质子、电子》文章了解到:大自然只是用心制作了质子、电子这两个尤物。然后只是把质子按最简单的1、2、3、4自然序数排列就创造了所有的金属、非金属等100多种元素。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质子与电子分别携带各自的场,电子场使电子与电子之间推开距离;质子场吸引着电子、也吸引周围物质,使物质内聚;使得原子内质子与电子个数完全对等。 用光谱分析得出所有元素的核内层电子是按能级分层(K/L/M/N)分布,每个能级的电子按2、8、18…的个数规则排布。而外层的价电子则是严格按照8进制的自然数排列,构成元素周期。元素周期为什么是8进制?其物理机制是什么?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那我们就从周期表的开头说起。 1 号元素 氢。由一个质子构成的原子核与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转很不稳定,导致氢原子不能单个存在,原子核就吸引相邻原子的电子,相邻原子相互吸引对方不稳定的价电子,形成了两电子围绕两原子核高速运转,构成两原子共享两个电子的结合体,形成分子。 常温下氢分子的两个核外电子速率极高、由于电子运转伴生的磁场滞留,使得运转线路形成包裹在两个原子核外的椭圆球体(有点像蚕茧),所有氢分子外围都是由运动电子包围成壳体,电子与电子的伴生场相斥,氢分子推开距离,形成氢气。 2 号元素 氦。由两个质子构成的原子核与两个核外电子组成。两个电子在核外对称分布、绕核高速稳定旋转。由于电子运转伴生的磁场滞留,导致运转线路扭曲、呈包围原子核的电子球壳,电子与电子的伴生场相斥,使得氦原子相互推开距离,形成氦气。 3-9 号元素 由3-9个质子构成的原子核与对应的核外电子组成。由于两个电子在内层(K层)高速稳定旋转,已经把内层占满,所以余下的的1-7个电子只能分布在外层(L层)。因为电子之间相斥,这些价电子在呈球形的核外分布是不可能均匀、也是不稳定的。相邻原子相互吸引对方不稳定的价电子,形成了与价电子数相应的各种晶体。(另外专题讨论) 10 号元素 氖。由10个质子构成的原子核与10个核外电子组成。两个电子在内层(K层)高速运转稳定旋转,把内层占满,其余的8个电子只能在外层(L层)。电子之间的斥力使8个电子在核外均匀分布、高速稳定旋转。8个均布的电子运动形成包围原子核的电子球壳,电子与电子的伴生场相斥,氖原子推开距离,形成氦气。 11 号元素有两个电子在内层(K层),余下的9个电子如果在L层既挤不下,也不可能协调稳定,于是L层保留8个稳定的电子,多的1个电子只能在最外层(M层)作为价电子。虽然不稳定,相邻原子相互吸引对方不稳定的价电子,形成了与价电子数相应的各种晶体,所以周期表上同一列元素有相同的价电子、有相似的理化特性。12号元素及更大数码的元素与此同理。 几何上看,一个平面(二维)能把球体(设想原子是微小球体)分成两半,内层(K层)只能有2个电子对称运转,所以内层是二进制(不是数学的0、1)。到了L层及以上,三维XYZ三个平面正好把球体分成8等分,每等分表面恰好可分布1个电子, 8 个电子能够等距离分布、匀速运转。之后,质子电子数量再多、层数增加,也只能是三维空间,最外层电子最多也只能是8个,于是也就决定了元素周期的8进制。 三维空间的8个电子的稳定性受到大自然的钟爱,所以化合物的稳定结合都是使价电子之和达到8或8的整数倍,如水H2O(1+1+6),食盐NACL(1+7),二氧化碳CO2(4+6+6)等等。 2014-10-21
个人分类: 物理新视点|16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艺术的繁荣、科学进步和思想的解放(断章)
热度 1 duke01361 2014-9-9 13:22
艺术的繁荣、科学进步和思想的解放(断章) 艺术家 在现代社会,“艺术家”已经不再是指工匠和艺人。艺术家被广泛指那些需要遵循特定学科要求,专门从事审美创造的人。 “艺术家”是多种文化元素的化身。艺术家总是 试图对周围的世界和人的本质作出更深层次解读和诠释。 艺术家一般会对环境表现出高度敏感,习惯通过大量素材的组织和编排搭构独特的美学意象。 艺术家借助特定的艺术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世界的新奇的审美态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又 是“诠释者”和“表述者”。 艺术特别注重艺术家的自我内心情感表达,因此,艺术是人类最好的自我表达工具和方法。 艺术家凭借其奇特的视野和独有的思维探求和发现自然之美,并把它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加以呈现。 艺术家是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和认识美的人。 艺术家一般拥有超强的模式匹配能力,善于联想,并善于用敏锐地视觉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艺术家可以 从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纷杂表象中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寻常的相关性。 因此,艺术家往往是一些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创造者。 历史上,人类的思想多元化,及人性解放一般都是艺术家的任务。因此,艺术的繁荣和人类思想进步直接有关。 科学家 人们对科学家形象认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已经不再把“科学家”看做只懂“自我克制”,热衷“捣鼓数字”,而且“性格内向”的学究形象。人们慢慢了解到科学家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拥有丰富的个人情感,同时,公众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科学家大多数是一些“心灵手巧”,容易受“好奇心”驱使的“调查者”。他们通常表现出旺盛的精力,对科学研究充满了热情。 科学家勇敢地寻求前人所不曾了解的新知识。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分化,使得当今“科学家”角色日益职业化 人们逐渐看到,在科学家群体中,并不是所有科学家(人员)的科学研究都是受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很多的科学研究人员只是科学共同体内的“职员”。简言之,当前科学共同体的从业人员体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显然不能一如既往地采取统一的模式对科学家作出认定。 当代的许多非常专业的科学问题的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方案都采取非常艺术的方式进行研究。包括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世界性问题,比如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经济波动,以及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城市化运动等都需要科学家和艺术家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2941 次阅读|5 个评论
离子共价性及应用 1 (3.) 离子共价性周期表
baijiab 2014-7-7 17:43
J. Am. Huilin Ins. 2014,5, 21. Journal of American Huilin Institute ISSN2160-438X http://www.amhuilin.com/journal/jahi 英文原版: Int. J. Mol. Sci. 2010, 11, 4381-4406. IC-Model Full-Text 离子共价性及应用 1 (3.) 离子共价性周期表 张永和 美国惠林研究院 http://www.amhuilin.com 离子共价性表 张永和 美国惠林研究院 ( 双击鼠标放大表格)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2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烈反对继续制造新的化学汉字
热度 8 fdc1947 2014-6-27 07:39
强烈反对继续制造新的化学汉字 据科学网新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5日发布试用204条科技新词。这是全国科技名词委新词工作委员会集中审定公布的首批科学技术新词,旨在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关注,对科技名词使用混乱的现象早发现、早规范。 该批科技新词中在热点名词部分,包含了三个新造的化学元素名,它们是: 钅夫 flerovium ( 化学)   第114号元素。符号为Fl。英文名flerovium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12年以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的名字命名。中文名“钅夫”(fū)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后,于2013年正式公布。   钅哥 copernicium (化学)   第112号元素。符号为Cn。英文名copernicium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10年以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名字命名。中文名“钅哥”(gē)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后,于2011年正式公布。 钅立 livermorium (化学) 第116号元素。符号为Lv。英文名livermorium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12年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名字命名。中文名“钅立”(lì)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后,于2013年正式公布。 我们的化学家,造出来很多化学汉字。其中有些字是有用处的,而且已经用了很多年。这些字所表示的化学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氢、氧等等,这些字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们了。还有一些字,与一般人关系不大,但是,是化学家、冶金学家、地质学家等专业工作者常用或有用的,例如许多过渡金属名称。 另外有一些字,例如那些人造元素,从造出来之后,除了放在元素周期表里面,让中学生去认识一下,让化学专业的大学生知道他们的电子结构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对于这些寿命极短的人造元素,恐怕只有极少数真正的“几个”化学家或物理学家对它们感兴趣。而他们的工作也并不需要这些元素的汉语名称和汉字。为了这几个人,当然没有必要去造这些汉字。让学生们知道元素周期表,也并不需要在表里写上这些汉字。 我们要这些新造的元素名称,实际上的用处就一个,就是说明我们也有这些元素的汉语译名了,仅仅如此而已。我们过去是为每一个元素造一个汉字的,为了这个传统,我们还要继续造。我们就不能改一改这个现在已经不好传统吗?实在要译名,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表示,而不是造新的汉字。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造词,而不是造字。比如,随便说,我们可以称上面的三个元素为夫素、哥素和立素,或者其他的什么名称。 我们需要立一个新的规矩,从某一号元素开始,元素名称是一个词,而不仅仅是一个字 。 过去,我们造一个汉字,造了也就造了,因为我们都是用手写字,写出个什么都没有关系。不用这些字的时候,铅字库里也可以没有,要用的时候临时刻一个就是了。现在,增加了一个字,字库就要增加。比如,既然国家承认有了这个“ 钅立 ”字,全国的公安系统、银行系统、海关系统等的字库统统要更新,不然,有一位先生的公子起了这个名字,就会引起麻烦。 顺便需要说明一点,本文上面的三个汉字“钅夫”、“钅哥”和“钅立”并不是仅仅因为在我机器的字库里找不到汉字而这样写的,而是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光明网的官方公告里这样写的,我是从他们那里直接拷贝过来的,连他们也还没有把这个麻烦去掉。 总而言之, 制造新名词与制造新汉字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我们的化学家已经制造了许多不必要的汉字,为我们祖国的文化增添了不少麻烦。这些字虽然不是我制造的,但是,作为一个化学工作者,我感到惭愧。 我强烈反对继续制造那些新的汉字,它们几乎就是垃圾,除了制造麻烦以外,没有任何用处。 现在我们造了这几个字,实际上,新的不稳定元素还会继续被确定。照着目前的办法,我们还要继续制造新的这样的垃圾汉字,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起来,坚决制止这样的不负责任的不良传统。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10260 次阅读|18 个评论
纷繁的生命创造—用简单拼装复杂之魔术游戏
热度 6 Wildbull 2014-6-27 07:24
进化论试图勾勒生命演化的宏观蓝图与原则,但是在微观上,生命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这种机制或许能弥合遗传学家与古生物学家、或者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或者突变论者与直生论者之间的长期存在的认识鸿沟。 1. 复杂表象与简单本质 生命世界具有几乎无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归根结底是表象的还是本质的?也许大家认为我在自相矛盾,其实复杂的表型与简单的本质并不矛盾,它们往往互相密切耦合。本质的揭示是为了厘清复杂表征的变化或运行的秩序性、规则性或潜在动机,或许这就是为何在生命世界复杂性与有序性能够协同进化的核心。在这里还藏匿了我的一种野心,即试图寻觅解释生命世界的同一种“语言”并与基石性的非生命世界进行恰如其当的融合与对接,以试图揭示(虽然可能是十分粗略地)匿藏于生命世界设计及历史轨迹之中的普适性原理!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生物学的一个潮流就是对生命世界的“微观解剖”或“切片式解析”,将无限的激情奉献于精细地观察各式各样的生命世界的“碎片”,人们对生命系统认知的凝聚性与整体性被无情地瓦解、破碎甚至毁灭。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这些单一层面上智慧的不断积累却为我们俯视整个生命世界的蓝图及拼装机制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大自然显露出一种异常卓越的生命设计与控制力量的迹象,远远超过人类全部系统的智力、思维与想象。 2. 元素的拼装 世间的万物(包括地球上的一切无机与有机物质)归根结底都由一些简单的化学元素组成。据称,太阳主要是由氢元素组成,而地球上现已发现的化学元素却多达 110 种。那么,地球上如此多样的元素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化学家就认识到,如果指定氢的原子量为 1 ,那么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可以是氢的整数倍,因此,所有的元素看上去好像是氢原子的聚集体一样。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中所有元素都起源于氢在非常高温度下的聚变反应。也就意味着,用简单的元素可拼接出各种各样复杂的元素。可以想象,这种化学元素的拼接肯定为化合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的更为复杂多样的拼接与组合奠定了基础或提供了操作工具。 3. 生物大分子的拼装 生命世界呈现出的无限多样与复杂的表象其实寓于十分简单的遗传组合之中。控制生殖等生命程序的遗传物质— DNA 也只是由 4 种核苷酸组成(每种核苷酸均有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组合而成,戊糖和磷酸是不变的,而碱基只有四种—腺嘌呤( A )、鸟嘌呤( G )、胞嘧啶( C )和胸腺嘧啶( T )。由三个不同的核苷酸形成一个遗传密码子(一共有 4 3 =64 个密码子),蛋白质上的每种氨基酸都对应于一个密码子。无论多么复杂的 DNA 都是由 A 、 G 、 C 、 T 组合而成。也就是说,一个物种的基因数目可以成千上万(如人类的基因数目多达 2-2.5 万个),但也只是 4 种核苷酸的不同排列组合而已。此外,生命最重要的结构物质—蛋白质就是由 20 种氨基酸组合与拼装而成,迄今,蛋白质数据库中已存有接近 5 万个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及其相关复合物。 4. 基因的拼装 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结构单元,它通过由四种碱基组合成的遗传密码子操控着生命运作的基本程序。现代的基因享受着古老的创造,因为与生命基本代谢(核苷酸代谢、氧化还原 / 电子传递等)相关的基因原始创新几乎是在细菌时代完成—发生在太古代的短暂的遗传革新,伴随细菌的快速分化,诞生了 27% 的现代基因家族。而进入真核生物时代后,主要发生的是基因的拼装—转移和重复。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现代人类体内还借用着 20% 的细菌基因!真核生物就是依赖这种转移和重复的基因重组方式推动着物种的快速遗传分化。此外,真核生物体内假基因(垃圾 DNA )的大量存在也是这种拼接的一个有力证据。 5. 细胞的拼装 在生命的演化历程中,最早出现的只有原核生物,之后才出现了真核生物。其实,真核细胞也是通过原核的细菌的内共生拼装而成的—真核细胞中的叶绿体的祖先可能是蓝细菌,线粒体的祖先可能是好氧细菌。主要的证据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自己的 DNA ,与细胞核的 DNA 相比,更类似于细菌的 DNA ,核 DNA 包含了一些可能来源于叶绿体的基因,此外,细胞器的大小与细菌也相当,等等。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种复杂的内共生方式或许就昭示了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不可避免地会大量借用细菌的基因。 6. 个体的拼装 在生命世界,微小的细胞完成无限复杂的创造。细胞通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它是多细胞生命体拼接的实体单元。有些生物的个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称为单细胞生物,如细菌等。而有些生物体能长成参天大树或巨象,但无论多么高大而复杂的动植物都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胞拼装而成,虽然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拼装这些庞然大物的都是一些真核细胞。据估计,人体平均大约由多达一千亿( 10 15 )个细胞堆砌而成。 7. 物种的拼装 基因(一段 DNA 序列)在遗传上控制着生物的特定性状,真核生物或许就是借助有性生殖中容易发生基因重组的减数分裂不断地进行基因的组合、叠加、删减再加上可能为数不多的突变创新等,并在地理隔离、生态位细化、种间竞争、协同进化、自然选择等生态力量的助推之下,创造(还不如说拼装)出了现今地球上的数以百万计的表观上无限多样的生物物种。 为何生命世界青睐用简单的要素拼接复杂的表象?这可能反应了生命起源的本质特征以及继承与堆砌的演化轨迹。正是生命系统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手段,才使得生命系统看上去繁花似锦、无比复杂,但却被若干清晰明了的关系主线编织成一个有机联系且层理分明的结构化的复合生态巨系统,并被一个统一而简洁的遗传系统所操控。而生物大分子的自我催化、自我复制、自我组装以及自我调节特性或许正是通过这种简洁的拼装使生命世界在宏观的层面上也获得了自我繁殖、自我组织、自我适应与自我完善的功能—这或许正是生命世界在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具有无限增长趋势的根本机制之一。在各个层次上,生命系统都是携带着微观的随机性和宏观的趋势性而不断演进。 因此,似乎存在一个统一而核心的 用简单拼装复杂的生命世界运作原理 ,即 生命世界的演绎一方面就像一场魔术表演,擅长制造无限纷繁的表象,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但另一方面藏于本质之中的却又只是不同层次上的看似简单的组合与拼装而已,这种拼装式设计正是生命世界所有复杂表象与关系之后简洁的控制原理得以存在的基础,它赋予或更确切地说操控了生命若干本质的特征与魔力—自我组织、自我适应、自我完善、自我更新与创造进化,它是整个生命世界同源(从同一起源进化而来且有机地链接在一起)以及形成了一种包容式的结构化体系(宏观系统为微观系统提供环境,微观系统为宏观系统提供支撑,并通过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相连接起来)的核心所在。同时,它为我们揭示生命演化之复杂历史轨迹昭示了一种简洁的思维与辨识原理。 这种拼装机制在本质上给予了有机体十分独特的结构特性—嵌合性(部分融合于整体之中)、层次性和序列性,这些特性相当连续地贯穿于种系发生过程之中,特别令人惊讶的是,甚至在个体(特别是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中也会进行概略性的历史重演。 当然,自然界的组合与拼接不仅仅限于化学与生命世界,也存在于宏观的物理世界。当然,这并不意味此等拼合无复杂而显著的后效,譬如大陆板块看似简单的离析与组合对地球环境及生命演化影响的深远程度简直无法估量。 从简单拼装复杂的创造方式早已隐现于一些哲理性的思维之中。一个多世纪前,达尔文( 1965 )就对进化可以用如此有限的原材料产生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而惊叹:在整个自然界中,几乎每种生物的每个组成部分,在一个稍微改变了的状态下,可能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并且,该部分曾经在许多古老和不同的特定类型中,作为生存手段而起过作用。在那样的年代,达尔文就展现出了如此超凡的洞察力,真是令人叹服!詹奇( 1992 )写道“复杂性在时间中发展,它反映出以往有过的经历,又创造性地奔向未来”。罗素( 2003 )写道:“在进化中,每一个新发展都把以前的成就捡拾现成的吸收进来 …… 每一个新现象都为进化提供了向更高复杂度发展的平台。平台越广阔,发展速度越快,逐形成了加速成长模式”。 主要来源: 谢平. 2013. 从生态学透视生命系统的设计、运作与演化—生态、遗传和进化通过生殖的融合. 北京:科学出版社 (英文: Xie P. 2013. ScalingEcology to Understand Natural Design of Life Systems and Their Operations andEvolutions – Integration of Ecology, Genetics and Evolution through Reproduction. Beijing: Science Press) 引述该博文的相关内容时,请引用该专著。 电子版下载: http://wetland.ihb.cas.cn/lwycbw/qt/
518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请看李娜澳网夺冠传递了哪些元素(三)
黄安年 2014-1-27 15:58
请看李娜澳网夺冠传递了哪些元素? 黄安年文, 许令仪推荐图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1 月 27 日 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许令仪友推荐 GLM 制作的《李娜夺澳网单达冠》 PPS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传递了那些元素。 她展示的是中国国旗,她是人。她的网球是中国,也是世界的。 图(一) 26 张 , (二) 26 张 , (三) 40 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个人分类: 健身强体随感(10-11)|2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看李娜澳网夺冠传递了哪些元素(一)
黄安年 2014-1-27 11:47
请看李娜澳网夺冠传递了哪些元素(一) 黄安年文, 许令仪推荐图 黄安年的博客 / 2014 年 1 月 27 日 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许令仪友推荐 GLM 制作的《李娜夺澳网单达冠》 PPS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传递了哪些元素。她展示的是中国国旗,她是人。她的网球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图(一) 26 张 , (二) 26 张 , (三) 40 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个人分类: 健身强体随感(10-11)|1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轰出更重元素
tianyouxiangyu 2013-10-10 22:22
您现在的位置: 《科学世界》杂志社 2013 2013年第10期 轰出更重元素 发布时间:2013-09-22 关闭 轰出更重元素 尤里·奥加涅相 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 最近100多年来,人们才逐渐了解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我们所在的这个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从金木水火土到飞禽走兽、日月星辰,不过是由10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打开元素周期表,就可以看到这100多种元素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上面。 化学元素实际上是根据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科学家把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一种元素可能会包含一系列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这些原子核称为同位素,因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是相同的。各种元素的同位素,统称为核素。目前已发现的核素共有约3000种。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称为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例如,我们熟悉的氢是1号,碳是6号,氧是8号,硅是14号,铁是26号。 最重的元素在哪里? 实际上,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只有90种,还有24种只能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到目前为止得到确认的元素一共就是这114种。另外还有4种(第113、115、117、118号),虽有报道说已被合成出来,但还没有得到确认。 第92号元素铀是可以在自然界中比较稳定地存在的最重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92的元素被称作超铀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发现的。其中,原子序数大于等于104的元素又称作超重元素(也称超锕元素)。2012年获得正式命名的114和116号元素,以及这次被验证的115号元素,就都属于超重元素。 从门捷列夫的时代到今天,人们发现的元素的数目增加了近一倍。那么,这个数目会一直增加下去吗?元素周期表是否可以不断扩展?并不只是一般人有这样的疑问,科学家也在问着同样的问题。 理论上,元素的增加是有极限的。把中子和质子束缚在一起的是力程很短的强相互作用,即核力。由于核力的饱和性,在原子核中,核力的效应与核子数是成正比的。另一方面,由于带正电的质子间存在电斥力,这种斥力与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随着质子数的增加,电荷排斥力会迅速上升,当斥力大于把核子吸引在一起的核力时,原子核就无法存在了。 核物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原子核电荷和质量的上限,而这也是科学家们不断寻找质量更大、电荷更多的超重元素的动力。通过合成超重元素,从实验和理论上探索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检验相对论效应对超重元素性质的影响,探寻最重元素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孟杰教授认为:“原子核电荷和质量的上限不仅对原子核结构,而且对理解宇宙和恒星的结构及其演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离子直线加速器内部 (更多精彩图片及完整内容请阅览《科学世界》2013年第10期)
1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好声音》本土元素欠缺的法理镜像
xiaojiyun 2013-9-28 15:39
《中国好声音》本土元素欠缺的法理镜像 “好声音旋风”正劲扫神州大地。一年一度的场景安排,恰切地契合观者的审美,边际效应得以平衡。但美中不足的是导师的组合与歌曲的选定。刘欢的退场和阿妹的加入刚好让西曲的比例增加,彰显的是本土元素的欠缺。 本土元素的减少本不是坏事。更 open ,更具活力的演唱让整个夏季充满着春天般的萌动,这是娱乐的实质。然而,在受众层面,青年只是一部分,更广阔的是中、壮、老年,况且老龄社会的到来呢。所以,中国元素的娱乐质会更深入人心。试想,一曲颇具本土乡愁的情歌会引发多少人的情感共鸣?甚至,个体的社会归属感油然而生,中国梦的“天涯共此梦”会增强社会凝聚力。这,有多好! 在法理上,摒弃一种对法本身作用争吵的杂音,以现实为矢的,增加对本土元素的考量,法制、司法、监督俱与中国社会现实相对接,以一种由下向上的姿态践行法律赋予人间的美好,法便为真正意义的善。从这一维面看,娱乐与法律的器物价值取向,使得生活更具情愫,社会更拥希冀,乃殊途同归矣。
3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元素
metanb 2013-9-25 11:11
“分析”本身就是西方思维中的元素。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8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元素六开了新的研发中心啦!(英文新闻)
热度 1 jackiemwd 2013-8-3 09:45
Element Six Opens World's Most Advanced Synthetic Diamond Innovation Center Near Oxford Press Release : Element Six – Mon, Jul 8, 2013 8:00 AM EDT SANTA CLARA, Calif., July 8, 2013 /PRNewswire/ -- Today, Element Six, the world leader in synthetic diamond supermaterials, will open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sophisticated synthetic diamo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ility. The $32m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GIC) at Harwell, near Oxford, will be officially opened by the (U.K.) Science Minister David Willetts MP, and Philippe Mellier, Chairman of Element Six, part of the De Beers Group of Companies. To view the multimedia assets associated with this release, please click http://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element-six-opens-worlds-most-advanced-synthetic-diamond-innovation-center-near-oxford-214423831.html Employing more than 100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the 5,000m 2 facility consolidates Element Six's global innovation teams into one integrated center. The center will develop a pipeline of innovative synthetic diamond and related supermaterial products for customers, in industries from oil and gas drilling to precision machining and electronics. Across these markets and more, the new GIC will allow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stomized material within abrasive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which will enable extreme leaps in end-application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Element Six has a 50 year, world-leading track record of applying the extreme properties of synthetic diamond within abrasive applications and a diverse range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Diamond, 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material, can improve productivit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able leaps in technology never previously considered in a multitude of applications. Recent applications range from a synthetic diamond road-pick that has become the industry leader due to a lifespan 40 times that of a normal road pick; synthetic diamond tweeter domes for Bower Wilkins 800 Series Diamond loudspeakers, the winner of The Queen's Award for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sensors used in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Despite the divers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ey all harness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diamond to deliver step-changes in performance. Aligned with the Government's desire to foster investment in RD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 the U.K., Element Six identified Harwell, Oxford as the best site for the center. The location was chosen for its world-renowned reputation, proximity to key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the U.K.'s stro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lent base. The Right Honourable David Willetts MP, Minister for Universities and Science said: "The decision by Element Six to site their world cla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acility in Harwell is a significant vote of confidence in Britain'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U.K. is open for business and we warmly welcome inward investmen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 seeing significant growth opportunities across all engineering sectors. U.K. Trade Investment worked closely with Element Six on this project which will further position the U.K. and the Oxford region as an ideal location for future investment." Walter Huehn, Element Six CEO commented: "Our new state-of-the-art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will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our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global synthetic diamond industry, we can partner with customers to rapidly design, manufacture and test market-ready solutions all under 'one roof.' Quite simply the GIC puts Element Six at the forefront of diamond technology." Facilities at the GIC include modeling and design, materials preparation, a 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press hall,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reactor synthesis labs, post-synthesis processing (e.g. polishing, cutting, shaping), materials analysis/characterization and end application testing. The result is a physical environment which fosters and enables open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 with customers' in support of their product development programs. About Element Six Element Six is a synthetic diamond supermaterials company. Element Six is a member of the De Beers Group of Companies, its majority shareholder. Element Six designs, develops and produces synthetic diamond supermaterials, and operates worldwide with its head office registered in Luxembourg, and primary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in U.S., China, Germany, Ireland, Sweden, South Africa and the U.K. Element Six supermaterial solutions are used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cutting, grinding, drilling, shearing and polishing, while the extreme properties of synthetic diamond beyond hardness are already opening up new applications in a wide array of industries such as optics, water treatment, semiconductors and sensors. 跟着行业老大走,不会有错滴!
2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CVD钻石老大元素六在扩充微波法制备金刚石膜的产能
jackiemwd 2013-7-13 11:12
Element Six Increases Global Manufacturing Capacity for Microwav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ynthetic Diamond Growth Driven by Demand for Superior Thermal Management Solutions and High-Power Optics for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Press Release : Element Six – Tue, Jul 9, 2013 11:00 AM EDT SAN FRANCISCO, July 9, 2013 /PRNewswire/ -- At SEMICON West 2013, Element Six , the world leader in synthetic diamond supermaterials and member of the De Beers Group of Companies, today announced it has expanded its global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of microwav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synthetic diamond by 60 percent compared to last year. Driven by growth in the company's semiconductor and optical business segments, Element Six has effectively ramped production capacity to meet emerging demand for thermal management solutions, including gallium nitride (GaN)-on-diamond substrates and high-power resistant optical windows for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lithography systems. "Our bookings have seen a 30 percent increase in compound annual growth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and we attribute the majority of our expansion to new applications in the semiconductor market," said Adrian Wilson, head of the technologies division at Element Six. "We are seeing more interest from packaging designers and manufacturers as the industry comes to recognize the numerous properties and benefits of synthetic diamond, which offer our customers a distinct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further differentiate and strengthen their solutions for a greater return on investment." Element Six has expanded its high-volume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across its facilities in Silicon Valley, California, and Ascot, United Kingdom—the latter already serving as the world's largest CVD diamond manufacturing site. The three key areas of production supported at the built-out sites include: CVD diamond thermal material—delive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between 1000 to 2000 W/mK, synthetic diamond is integrated into semiconductor modules to serve as an effective heat spreader—driving to more than a 20 degree temperature decrease to quadruple a device's lifetime. Synthetic diamond optical windows—an enabler for Laser Produced Plasma (LPP) EUV lithography system, Element Six's large CVD synthetic diamond optical windows (71-80mm in diameter) withstand the power levels necessary to produce EUV light—reducing system downtime and improving wafer throughput. GaN-on-diamond wafers—one of the world's most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GaN on free standing polycrystalline CVD diamond is up to five times more conductive than copper at room temperature—enabling rapid,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heat extraction that lowers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overall system level costs, and increases the power of RF devices. GaN-on-diamond technology earned a Compound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ward for its ability to achieve up to a three-fold improvement in heat dissipation, while preserving RF functionality. To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company'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lement Six also opened its new, state-of-the-art Global Innovation Center (GIC), based in Harwell, near Oxford, this month. Building on Element Six's 50 years of RD heritage, the GIC will enable the company to rapidly design, manufacture and test market-ready solutions in one location. If you'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synthetic diamond's diverse properties, semiconductor applications, and the company'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please visit Element Six's booth #5750 at SEMICON West. Or, learn more at www.e6.com/semiconwest About Element Six Element Six is a synthetic diamond supermaterials company. Element Six is a member of the De Beers Group of Companies, its majority shareholder. Element Six designs, develops and produces synthetic diamond supermaterials, and operates worldwide with its head office registered in Luxembourg, and primary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in China, Germany, Ireland, Sweden, South Africa, U.S. and the U.K. Element Six supermaterial solutions are used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cutting, grinding, drilling, shearing and polishing, while the extreme properties of synthetic diamond beyond hardness are already opening up new applications in a wide array of industries such as optics, power transmission, water treatment, semiconductors and sensors.
2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
duzhanchi 2013-6-15 11:48
摘要: 红三叶各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系数的季节动态可分为 5 个类型:升 - 降型、降 - 升型、升 - 降 - 升型、降 - 升 - 降型和波动型型。其中,以降 - 升 - 降型 和 升 - 降型 为主。从各器官来看, 根和茎均以 降 - 升 - 降 型 居多;叶以 升 - 降 型为主,没有 升 - 降 - 升型 和 波动 型;花全为 升 - 降 型和 降 - 升 - 降 型 。 各种器官的 N 、 P 、 Ca 均为富集元素,其余 21 种均为贫集元素,唯有花中的 Mo 例外。 关键词: 红三叶;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系数;动态 矿质元素从土壤转移到植物体的过程,是生物群落物质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以往,对植物元素含量的研究较多,但含量难以用来判断植物对元素的吸收能力。目前,定量评价植物对土壤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通常采用生物吸收系数作指标。 以往,对植物生物吸收系数的探讨,多以木本、药用或天然的草本植物为对象,对栽培牧草的研究十分缺乏;取样部位通常为地上部或叶片,未分器官进行测定;大都为一次性测定,没有反映季节动态;。 我们以我国亚热带山地大量种植的优质高产牧草红三叶 ( Trifoliumpratense ) 的根、茎、叶、花为对象,研究了它们的生物吸收系数及其动态特征,以便为红三叶人工草地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条件、材料与方法 1.1 环境条件 实验地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地区,海拔高度 1800m 左右。该地属北亚热带中山地区,气候温凉湿润,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 7.2 0 C , 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3.5 0 C 和 17.7 0 C ,年降水量 2025mm ,年相对湿度 84% ,年日照时数 1224 小时。 人工草地种植在山间盆地。土壤母质为第四纪近代松散堆积物,其成分以石灰岩和砂岩占优势。土壤为山地黄棕壤,质地为粉砂或粘砂壤土。土层 0~250px 的有机质平均含量 5.16% 。土层 0~750px 的土壤容重 1.1 g/cm 3 ; pH 值约 5.7 ;各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 N1.05g/kg , P0.77g/kg , K19.87g/kg , Ca2.11g/kg , Mg9.36g/kg , Na4.84g/kg , Fe35.58g/kg , Mn1.05g/kg , Al61.02g/kg , Ba0.56g/kg , Ti4.45g/kg , Cu31.22mg/kg , Zn79.62mg/kg , Mo0.67mg/kg , Co15.54mg/kg , V99.84mg/kg , Sr59.47mg/kg , Ni35.64mg/kg , Pb21.42mg/kg , Cr78.36mg/kg , Li38.60mg/kg , Ce59.98mg/kg , La25.55mg/kg , Y26.17mg/kg 。上述生态条件对植物的生物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 1.2 试验材料 研究材料为人工草地红三叶种群。在生长季节, 按根系、茎系、叶片和花序 4 种器官,分别在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枯萎期采样,而后 在 65 ℃ 下烘干,称重,粉碎,于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土壤取样时间与植物相同,深度为 0 ~ 750px ,。 1.3分析和计算方法 共测定了 24 种元素含量。其中,植物的宏量必需 元素 5 种: N 、 P 、 K 、 Ca 、 Mg ;微量必需元素 5 种: Fe 、 Mn 、 Cu 、 Zn 、 Mo ;有益元素 5 种: Na 、 Co 、 V 、 Sr 、 Ni ;其他元素 9 种: Pb 、 Al 、 Cr 、 Ba 、 Ti 、 Li 、 Ce 、 La 、 Y 。 分析方法如下: N 用高氯酸-硫酸硝化法; Mo 用极谱催化波法;其余 22 种元素均 采用等离体发射光谱法。 植物的元素生物吸收系数 (Ae) 用下式计算: Ae = = Ep / Es Ep 和 Es 分别代表元素在植物干物质中的含量与其生长地土壤中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系数动态 图 1 显示了根、茎、叶和花 4 种器官 24 种矿质元素生物吸收系数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红三叶各器官矿质元素吸收系数的动态可以分为 5 个类型:降 - 升型(∨型)、升 - 降型(∧型)、升 - 降 - 升( N 型)、降 - 升 - 降( И 型)和波动型(~型)。其中:( 1 )∨型有茎的 N 、 K 、 Fe ,叶的 K ;( 2 )∧型有根的 P 、 K 、 Mo 、 Na 、 Ce 、 La 、 Y ,茎的 Mn 、 Mo 、 Sr 、 Pb 、 Li 、 Y ,叶的 Ca 、 Mg 、 Fe 、 Mn 、 Zn 、 Mo 、 Na 、 Co 、 V 、 Sr 、 Ni 、 Ba 、 Pb 、 Al 、 Ti 、 Li 、 La 、 Y ,花的 K 、 Ca 、 Fe 、 Mo 、 Na 、 Sr 、 Ba 、 Al ; Ti 、 Li 、 La 、 Y 。( 3 ) N 型有 根的 N ,茎的 Al 、 Ti ;( 4 ) И 型有 根的 Ca 、 Fe 、 Mn 、 Cu 、 Zn 、 Co 、 V 、 Sr 、 Ni 、 Ba 、 Pb 、 Al 、 Cr 、 Ti 、 Li ;茎的 P 、 Ca 、 Cu 、 Zn 、 Co 、 V 、 Ni 、 Ba 、 Cr 、 Ce 、 La ,叶的 N 、 P ; Cu 、 Cr 、 Ce ,花的 N 、 P 、 Mg 、 Mn 、 Cu 、 Zn 、 Co 、 V 、 Ni 、 Pb 、 Cr 、 Ce ;( 5 )~型有 根的 Mg ,茎的 Mg 、 Na 。 在生育期内,生物吸收系数的最高值,各器官均多出现于结实期;最低值,根、茎和叶多数出现于枯萎期,花通常出现于枯萎期或现蕾期。根在现蕾期和开花期以及花在营养期和枯萎期均不出现最高值;各器官的所有元素在结实期均不出现最低值。 生长期间的变化幅度有明显不同。变异系数大于 100% 者:根为 Mo 、 Pb ,茎为 Mo 、 Cr 、 Pb ,叶为 Cr 、 Mo ,花:没有。变异系数小于 15% 者:根的 Ca 、 Sr ;茎的 Na 、 Ca 、 Sr 、 N 、 Mg ;叶的 N 、 Na 、 Mg 、 Zn ;花的 K 、 Mg 、 N 。现将不同器官 24 种元素各动态类型的个数列入表 1 。 表 1 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各动态类型个数比较 ∨型 ∧型 N 型 И 型 ~型 合计 根 6 1 16 1 24 茎 3 5 2 11 3 24 叶 1 18 5 24 花 11 13 24 合计 4 40 3 45 4 96 由表 1 可见, 红三叶矿质元素的动态类型以 И 和∧型型为主,分别占类型总数的 46.9% 和 41.7% 。其他 3 种类型均很少,∨型、 N 型和~型依次占 4.2% 、 3.1% 和 4.2% 。从各器官来看, 根和茎均以 И 型为主,分别占 66.7% 和 45.8% ;∧型次之,分别占 25.0% 和 20.8% ;叶以∧型为主,占 75.0% ; И 型次之,占 20.8% ;花全为 И 型和∧型,分别占 54.2% 和 45.8% 。根没有∨型,叶没有 N 型和~型,而花既没有∨型,也无 N 型和~型。 2.2 生长期内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系数的数量特征 研究表明, 生育期间红三叶根、茎、叶和花中元素生物吸收系数的排序分别为 NPCaCuSrMgKMoZnNiNaPbCeLaBaCoMnYCrFeVLiAlTi ; NCaPSrKCuMoZnMgNiCePbBaLaMnCoNaYVCrLiFeAlTi ; NCaPMoKSrZnCuMgPbNiCeLaMnBaCoYNaVLiFeCrAlTi ; NCaPMoKZnCuSrMgPbNiCeLaMnCoBaNaYVCrLiFeAlTi 。 下面根据测定数据,进一步将不同器官的生物吸收系数进行分级,结果列入表 2 。可见, 4 种器官的 N 、 P 、 Ca 均为富集元素,其余 21 种均为贫集元素,唯有花中的 Mo 例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4 种器官的相同之处在于:( 1 ) N 均为高富集元素;( 2 ) K 、Mg、Cu、Zn、Sr、Ni、Pb、Ce 8种元素均为低贫集元素;Co、V、Ba、Y 4 种元素均为中贫集元素; Ti 均为高贫集元素。 4 种器官的差异表现为:( 1 ) Mo 在花中为低富集元素,在根、 茎和叶中为低贫集元素;( 2 )在富集元素中, Ca 在叶中为高富集元素,在茎和花中为中富集元素,在根中为低富集元素; P 在花中为中富集元素,在根、茎和叶片中属低富集元素。( 3 )在贫集元素中, Mn 和 La 在叶中为低贫集元素,在根、茎和花中为中贫集元素; Na 在根中为低贫集元素,在茎、叶和花中为中贫集元素; Fe 、 Al 和 Li 在根中为中贫集元素,在茎叶花中为高贫集元素; Cr 在根和花中为中贫集元素,在茎和叶中为高贫集元素。这表明,不同器官各种矿质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 表 2 生长期内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系数( k )的数量特征 分级 根 茎 叶 花 Classification 富集元素 高富集元素 N N N、Ca N 中富集元素 Ca P、Ca 低富集元素 P、Ca P P Mo 贫集元素 低贫集元素 K、Mg、Cu、Zn K、Mg、Cu、Zn K、Mg、Mn、Cu K、Mg、Cu、Zn Mo 、Na、Sr、Ni Mo、Sr、Ni、Pb Zn、Mo、Sr、Ni Sr、Ni、Pb、Ce Pb 、Ce Ce Pb、Ce、La 中贫集元素 Fe、Mn、Co、V Mn、Na、Co、V Na、Co、V、Ba、 Mn、Na、Co、V Al 、Cr、Ba、Li Ba、La、Y Y Cr、Ba、La、Y La 、Y 高贫集元素 Ti Fe、Al、Cr、Ti Fe、Al、Cr、Ti Fe、Al、Ti、Li Li Li 注: 生物系数系数( K )的分级指标如下: 高富集元素,k≥10;中富集元素,10>k≥5;低富集元素,5>k≥1;低贫集元素,1>k≥0.1;中贫集元素,0.1>k≥0.01;高贫集元素,k<0.01。 2.3 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系数的相关特征 分析表明,在 24 种元素的 276 对元素对中,呈显著相关的元素对,根、茎、叶和花序分别有 56 、 45 、 61 和 32 对,依次占 20.3% 、 16.3% 、 22.1% 和 11.6% 。在根系中,与 La 、和 Mn 呈显著相关的元素较多,分别有 11 和 10 对;在茎中,与 La 和 Y 呈显著相关的元素较多,各有 8 对;在叶片中,与 Mn 和 Zn 相关者较多,依次有 9 和 8 对;在花序中,与 Y 和 La 相关者较多,各 6 对。在 4 种器官中均呈显著相关的元素对较少,只有 Fe-Al ; Fe-Ti 、 Al-Ti 、 V-La4 对元素。与任何元素均不相关者,根有 2 对,为 K 和 Mg ;茎有 5 对,为 N 、 P 、 Mg 、 Na 和 Mn ;叶有 3 对,为 N 、 P 和 K ;花序有 5 对,为 N 、、 K 、 Mg 、 Na 和 Ba 。 (表 3 ) 表 3 红三叶不同器官生物吸收系数 呈显著相关的元素对 α 0.001 α 0.01 α 0.05 根系 Mn-Li Mn-Y Fe-Ti Fe-Li Mn-Al N-P Ca-Sr Fe-Mn Fe-Al Mn-Zn Mn-V Co-Ce Pb-Ce Mn-La Cu-Ni Cu-Ce Mn-Cr Mn-Ti Cu-Mn Cu-Co Cu-Pb Zn-Ce Zn-Cr Mo-Ni Mo-Ce Zn-La Mo-Pb Na-Ce Co-V Co-Li V-Ti Co-La V-Y Ni-Ce V-Li V-Ce V-La Al-Cr Al-Ti Al-La Pb-La Al-Li Al-Y Cr-Li Cr-Y Ba-La Ba-Y Li-Ce Ce-La Cr-La Ti-Y Ti-Li Li-La La-Y Fe-Y Li-Y 茎系 Cu-Zn Al-Ti Co-V Co-Pb Co-Cr K-Fe K-Sr Ca-Ni Fe-Al Fe-Ti Co-Li Co-Ce Co-La Mo-Co Mo-Pb Mo-C Mo-Ce Mo-Y Co-Y V-Li V-Y V-Pb V-Cr V-Ba V-La Sr-Ba V-Ce Pb-Cr Pb-Li Pb-Ba Pb-Ce Cr-Ce Cr-Y Ba-Li Pb-La Pb-Y Cr-Li Ba-La Li-Ce Ce-La Ce-Y La-Y Cr-La Li-La Li-Y 叶片 Zn-Ni Co-Li Ca-Sr Fe-Ti Mn-V Ca-Mn Ca-Ba Ca-Y Mg-Mn Mg-V Fe-Na Mn-Y Mn-La Cu-Cr Mo-Co Fe-Al Mn-Co Mn-Sr Mn-Pb Mn-Ba Mn-Li Mo-Li Co-V V-Pb Cu-Ce Zn-Mo Zn-Co Zn-V Zn-Pb Zn-Cr V-Li V-Y Sr-Ba Zn-Li Zn-Ce Mo-V Mo-Ni Mo-Ce Mo-La Ni-Pb Al-Ti Li-La Na-Al Na-Ti Co-Ni Co-Pb Co-Ce Co-La Co-Y V-Ni V-La Sr-Y Ni-Li Ni-Ce Pb-Li 、 Pb-Y Ba-Y Cr-Ce Li-Ce 、 Li-Y La-Y 花序 V-Ce Ca-Mn V-Y Al-Ti P-Ni Ca-Sr Ca-La Ca-Y Fe-Al Fe-Ti Li-Y 、 Ce-Y Mn-V Mn-Sr Mn-Y Mn-Ce Cu-V Cu-Ce Cu-Y Zn-Ni Mo-Co Co-Pb Co-Cr V-Li V-La Sr-Y Sr-La Pb-Cr Li-Ce Li-La La-Y Ce-La 注: 显著性水平: α 0.001 = 0.992 ;α 0.01 = 0.95 ;α 0.05 = 0.878 3. 结语 3.1 红三叶各器官矿质元素吸收系数的动态可以分为 5 个类型:降 - 升型、升 - 降型、升 - 降 - 升型、降 - 升 - 降型和波动型。其中,降 - 升 - 降 型和 升 - 降 型为主要类型,分别占 46.9 和 41.7% ,其他 3 种类型均不足 5% 。从各器官来看, 根和茎均以 降 - 升 - 降 型 居多,没有 降 - 升型 ;叶以 升 - 降 型为主,没有 升 - 降型 和 波动 型;花全为 升 - 降 型和 降 - 升 - 降 型 。 3.2 在各种器官中, N 、 P 、 Ca 均为富集元素,其余 21 种均为贫集元素,唯有花中的 Mo 例外。 4 种器官的相同之处在于: N 均为高富集元素; K 、Mg、Cu、Zn、Sr、Ni、Pb、Ce 8种元素均为低贫集元素;Co、V、Ba、Y 4 种元素均为中贫集元素; Ti 均为高贫集元素。 3.3 在各器官中,呈显著相关的元素对的个数不等,依次为叶 根 茎 花序。呈显著相关较多的元素,根为 La 、 Mn ;茎为 La 和 Y ;叶为 Mn 、 Zn ;花序为 Y 和 La 。在 4 种器官中均呈显著相 关的元素对,只有 Fe-Al ; Fe-Ti 、 Al-Ti 和 V-La 。 参考文献 1. 田均良,刘普灵,李雅其等 . 西藏高原土壤-植物系统分布特征研究 . 环境科学学报,1996,16(1):37~43. 2. 姚天全,张世玉,赵恒康等 . 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土壤中12种元素的自然背景值 .山地学报,1999,17(3):275~279. 3. 陈永瑞 . 千烟洲试区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84~88. 4. 林强. 何和明.海南岛巴戟属植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6):70~71(74). 5 B.B 多布罗沃利斯基, 1987. (朱颜明译),微量元素地理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40 ~ 76 6 龚子同,顾国安,周瑞荣 . 漠境生物土壤地球化学特点 .土壤学报,1994,31(4):356~370. 7. 商翎,寒颖,王娜 . 辽宁农作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分类 .辽宁地质,1998,(3):223~234. 8. 廖金凤 . 海南橡胶树枝和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增刊):121~125. 9. 何和明,吴生 . 海南岛西南地区某些药用植物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和含量变化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8,17(4):23~27. 10 樊文华,张毓庄 . 五台山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 11 种化学元素生物积累的研究 . 生态学报, 1995 , 15 ( 1 ): 85 ~ 90 . 11. 刘景双,朱颜明,黄锡畴等 . 长白山岳桦林化学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分析 .地理科学,1998,18(5):457~462. 12. 粱其彪, 李瑞堂,唐润琴等.木论林区稀有濒危植物元素背景值初步分析 .广西植物,1998,18(3):229~236. (测定者:杜占池 钟华平)
个人分类: 植物化学元素生态|3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移民体内富含各种重金属元素
wangxiong868 2013-6-14 09:53
BRIEF NOTE The Health of Immigrants to New York City From Mainland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New York Health Examination and Nutrition Survey PETER MUENNIG, YUE WANG, and ALEKSANDRA JAKUBOWSKI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ew York, USA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newest New Yorkers of Chinese heritage, the largest and fastest growing immigrant group in the city. This article compares measures of the health of immigrants to New York from Mainland China to the health of other New Yorkers of Asian heritage along with all other New Yorkers. We did so using the 1,999 subjects in the 2004 New York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gender. We found that New Yorkers born in Mainland China have a lower body mass index, a smaller waist circumference, a more sexually conservative lifestyle, highly favorabl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profiles, and lower rates of herpes II infection. However, they also have higher blood levels of lead, cadmium, and mercury than either reference group .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first study of the health needs of New York’s largest and most rapidly growing immigrant group http://www.pceo.org/pubs/JIRS%20Chinese.pdf
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特征
热度 3 duzhanchi 2013-6-5 16:36
摘 要: 在生长季节, 红三叶根系和茎系 9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动态数学模型可分为 2 类: (1) 呈降 - 升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指数函数( y=ae bx , b0 )。而其 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动态数学模型与上述有所不同,可分为 3 类: (1) 呈“升 - 降”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幂函数 (y=bx a , b0) ; (3) 呈升高型的线性函数 (y=bx+a , b0) 。 关键词: 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在生长季节,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不断变化,其变动特征与植物本身的需求及其环境条件有关。以往,对于元素含量季节动态模型的研究,通常直接采用实测数据的变化曲线进行描述,没有使用数学模型表达;且测定对象大都为植物的地上部分或叶片,很少对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动态进行比较。 本文以我国亚热带中高山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牧草红三叶( Trifolium pratense )为材料,对其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用数学模型进行了定量描述,旨在从重金属元素进一步探讨红三叶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自然条件 研究地点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地区,海拔高度约1800m。该地区气候温凉湿润,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7.2 0 C,年降水量2024.7mm,年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1224.3小时。土壤母质以石灰岩和砂岩为主。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约5.7,田间持水量通常在35%左右。其余有关自然条件资料详见参考文献。 1.2 研究方法 在红三叶 ( Trifolium pratense ) 生育期间,按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初期、中期和末期采样,而后 在 65 ℃下烘干,称重,粉碎。 在实验室测定了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其中,植物的营养元素 2 种( Mn 、 Mo )、有益元素 3 种( V 、 Ni 、 Co )、毒性较大的元素 1 种( Pb )、稀土元素 2 种( Ce 、 La )、其他元素 1 种( Y )。分析方法如下: Mo 用极谱催化波法; Mn 、 Co 、 V 、 Ni 、 Pb 、 Ce 、 La 和 Y 8 种元素 采用 ICP 发射光谱法。化学元素含量 用每 g 干物质中某元素的重量μ g 表示。 2 研究结果 2.1 红三叶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2.1.1 根系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图 1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红三叶根系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动态模型可分为 2 类,一类为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呈降 - 升型,元素含量以营养期较高,现蕾 - 开花期降低,其后逐渐上升,至结实末期达到最高值; Mn 、 Co 、 V 属于此类;另一类为指数函数( y=ae bx , b0 ),呈升高型,元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后移而升高; Mo 、 Ni 、 Pb 、 Ce 、 La 、 Y 属此类。上述函数关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V 相关极显著( α= 0.001 ); Mo 、 Co 、 Ce 、 La 相关相当显著 ( α= 0.01 ) ; Mn 、 Ni 、 Pb 、 Y 相关较显著 ( α= 0.05 ) 。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其中, Pb 和 Mo 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和最高值各相差 58.5 倍和 40.9 倍,变异系数分别为 98.6% 和 112.9% ; Mn 、 V 、 Ni 、 La 、 Y 变化幅度较小,相差不到 1 倍,变异系数低于 31% ; Co 、 Ce 居中,大约相差 2.5 倍,变异系数在 40% ~ 50% 之间。 2.1.2 茎系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如图 2 所示,在生长季节,红三叶茎系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动态模型亦可分为 2 类,一类为二次多项式,呈降 - 升型, Co 、 Ni 属于此类;另一类为指数函数 , 呈升高型; Mn 、 Mo 、 V 、 Pb 、 Ce 、 La 、 Y 属此类。上述函数关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Mn 、 Ni 相关相当显著 ( α= 0.01 ) ; Mo 、 Co 、 V 、 Pb 、 Ce 、 La 、 Y 相关较显著 ( α= 0.05 ) 。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亦有所不同。其中, Mo 和 Pb 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和最高值各相差 38.1 倍和 31.2 倍,变异系数分别为 147.5% 和 98.9% ; V 、 Ni 、 La 、 Y 变化幅度较小,相差不到 1 倍,变异系数低于 21% ; Mn 、 Co 、 Ce 居中,相差在 1.5 ~ 4.5 倍之间,变异系数在 38% ~ 79% 范围之内。 9 种元素含量的最高值通常出现在结实中 - 末期。但其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Mn 、 Mo 、 V 、 Pb 、 Ce 、 La 、 Y 为营养期, Co 在现蕾期, Ni 在结实初期。 2.1.3 叶片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从图 3 可以看出,红三叶叶片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动态模型可分为 3 类:( 1 )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呈升降型,元素含量以营养期较低,其后逐渐升高,至结实初期达到最高值,而后又渐渐降低; Mn 、 La 、 Y 属于此类;( 2 )幂数函数,呈升高型; Co 、 V 、 Ce 属此类;( 3 )线性,亦呈升高型, Mo 、 Ni 、 Pb 为此类。上述函数关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Mo 、 Co 、 Ni 、 Pb 、 Ce 相关相当显著 ( α= 0.01 ) ; Mn 、 V 、 La 、 Y 相关较显著 ( α= 0.05 ) 。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有显著不同。其中, Mo 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和最高值相差 51.5 倍,变异系数为 88% ; Mn 、 V 、 La 、 Y 变化幅度较小,相差不到 1 倍,变异系数低于 25% ; Co 、 Ni 、 Pb 、 Ce 居中,相差 1 ~ 4 倍,变异系数在 23% ~ 49% 之间。 9 种元素含量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均在营养期。但其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Mn 、 La 、 Y 为结实初期, Ni 在结实中期, Mo 、 Co 、 V 、 Pb 、 Ce 为结实末期。 2.2 红三叶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2.1 根系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 1 列出了红三叶根系 9 种元素 36 组元素对在生育期间的相关系数。除 Mn-Mo 、 Mn-Ni 和 Mn-Pb3 对元素不相关外,其余 33 对元素均为正相关性,且皆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Ce-Mn 、 Ce-Co 、 Ce-Pb 、 La-Mn 、 La-Co 、 La-V 、 La-Y 、 Y-Mn 、 Y-V9 对元素为相关极显著。这表明,红三叶根系 9 种重金属元素 之间通常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表 1 红三叶根系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矩阵 Mn Mo Co V Ni Pb Ce La Y Mn 1.000 Mo 0.533 1.000 Co 0.812* 0.868* 1.000 V 0.819* 0.907* 0.957** 1.000 Ni 0.591 0.887* 0.921** 0.906* 1.000 Pb 0.533 0.968** 0.904* 0.886* 0.920** 1.000 Ce 0.965*** 0.903* 0.994*** 0.932** 0.942** 0.981*** 1.000 La 0.997*** 0.912* 0.976*** 0.977*** 0.967** 0.961** 0.969** 1.000 Y 0.998*** 0.926** 0.955** 0.985*** 0.944** 0.955** 0.945** 0.994*** 1.000 n=6 ,α 0.001 =0.974 :α 0.01 =0.917 ;α 0.05 =0.811 2.2.2 茎系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 2 的数据表明,红三叶茎系的 9 种元素,除 Mn-Ce 、 Mn-La2 对元素不相关之外,其余 34 对元素亦均为正相关性,亦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Mo-Ni 、 Co-V 、 Co-Pb 、 Co-Y 、 Ce-V 、 Ce-La6 对元素为相关极显著。这说明,红三叶茎系 9 种重金属元素 之间亦通常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表 2 红三叶茎系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矩阵 Mn Mo Co V Ni Pb Ce La Y Mn 1.000 Mo 0.914* 1.000 Co 0.832* 0.952** 1.000 V 0.851* 0.921** 0.988*** 1.000 Ni 0.815* 0.975*** 0.923** 0.861* 1.000 Pb 0.840* 0.947** 0.987*** 0.969** 0.925** 1.000 Ce 0.774 0.877* 0.973** 0.978*** 0.846* 0.969** 1.000 La 0.740 0.845* 0.955** 0.966** 0.812* 0.937** 0.993*** 1.000 Y 0.854* 0.943** 0.977*** 0.971** 0.912* 0.956** 0.968** 0.966** 1.000 n=6 ,α 0.001 =0.974 :α 0.01 =0.917 ;α 0.05 =0.811 2.2.3 叶片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在红三叶叶片 9 种元素 36 对元素中,相关性显著者只有 15 对,占总元素对的 41.7 %。呈显著相关者为 Mo-Co 、 Mo-Ni 、 Mo-Pb 、 Mo-Ce 、 Co-Ni 、 Co-Pb 、 Co-Ce 、 V-Pb 、 V-Ce 、 Ni-Pb 、 Ni-Ce 、 Pb-Ce 、 La-Y 、 Mn-La 、 Mn-Y 。(表 3 ) 表 3 红三叶叶片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矩阵 Mn Mo Co V Ni Pb Ce La Y Mn 1.000 Mo -0.080 1.000 Co -0.040 0.954** 1.000 V 0.491 0.663 0.802 1.000 Ni -0.120 0.955** 0.918** 0.622 1.000 Pb 0.012 0.939** 0.997*** 0.836* 0.905* 1.000 Ce 0.306 0.838* 0.928** 0.957** 0.811* 0.951** 1.000 La 0.959** 0.086 0.178 0.692 0.064 0.240 0.525 1.000 Y 0.982*** -0.070 0.018 0.583 -0.120 0.078 0.377 0.979*** 1.000 n=6 ,α 0.001 =0.974 :α 0.01 =0.917 ;α 0.05 =0.811 3. 结语 3.1 在生长季节,红三叶根系和茎系的 9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模型均可分为 2 类:( 1 )呈降 - 升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指数函数( y=ae bx , b0 )。其中, Co 、, Mo 、 Pb 、 Ce 、 La 、 Y 6 种元素,根系和茎系的模型相一致; Mn 、 Ni 、 V 3 种元素的模型不相同。而叶片元素含量的动态模型与上述有所不同,其 模型可分为 3 类:( 1 )呈升 - 降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幂函数;( 3 )呈升高型的线性函数。 3.2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根系和茎系以 Mo 和 Pb 较大,叶片以 Mo 较大,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在 30 倍以上。 3 种器官 V 、 La 、 Y 的含量变 化幅度均较小,相差不到 1 倍。 3.3 根系和茎系 9 种元素含量的最高值通常出现在结实中 - 末期,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叶片 9 种元素含量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均在营养期,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3.4 在生育期内,红三叶根系和茎系的 9 种元素, 90% 以上的元素对呈显著相关。而叶片只有 42% 的元素对达到了显著水平。 参考文献 1孔令韶,马茂华.新疆呼图壁绿洲荒漠草地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含量和季节变化的研究.中国草地,1995,(5):23~28 2王庆成.混交林中水曲柳落叶松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季节动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23(2):14~19 3 李景信,马义,杨树安. 羊草及羊草割草地营养元素的动态研究.植物研究,1990,10(4):107~112 4 李晶,孙国荣,阎秀峰 . 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 草地学报 , 2001 ,9(3):213~217 5 张硕新 . 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0 , 5 ( 1 ): 8 ~ 14 6 傅林谦,白静仁 . 亚热带黑麦草/白三叶草地牧草与群落中几种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 草地学报,1996,4(1):26~33 7 魏刚,王建,周金池 , 赵洪亮,陈学广, 马连宝 . 银杏不同营养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季节动态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 1999 , 21 ( 1 ): 96 ~ 99 8 廖国藩等.试验区种草养畜的自然环境.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8~12 (测定者:杜占池 钟华平)
个人分类: 植物化学元素生态|525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宇宙撞击导致氯元素被剥离?
热度 1 crossludo 2013-4-27 12:44
早期天体巨大撞击导致地球氯大量丢失 北京时间4月26日消息,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地球化学家表示,大量的迷你星球曾经撞击了年轻的地球,这种碰撞导致集中在地球表面的氯全被炸飞。如果这些氯大量消失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整个世界的海洋将会变得盐度太高以至于复杂生命无法存活。 这种情景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型撞击事件发生较少的火星拥有的氯是地球的两倍,研究人员在发表在4月16日的《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上的报告中这样写到。 “这些事件之间似乎衔接的非常好,”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地质学家詹姆斯·布瑞南(James Brenan)这样说道。“生命可能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渐适应了周围的环境,虽然那时候的环境可能与现在的有所不同。”但这个观点面临的一个障碍便是“非常难对它进行测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地球化学家雷·伯吉斯(Ray Burgess)这样说道。 古代陨石的组成成分表明地球所含有的氯本应该是现在含量的10倍多,陨石是建造行星原材料的残余物。缺失的氯让科学家困惑了几十年。1995年,地球化学家威廉·麦唐纳(William McDonough)提出氯被形成地球核心的铁、镍和其它金属“拖入”地球中心。“它们进入地球核心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麦唐纳这样说道,但他也没有更好的理论,“我曾苦思冥想如何解释这一难题。”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地核并不是氯的归属地。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新墨西哥大学的圣扎迦利·夏普(Zachary Sharp)和美国休斯顿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大卫·德雷珀(David Draper)进行的实验室测试估计了地球核心的状况并观测了氯的特性。他们添加了金属铁和组成地幔的典型岩石以及氯化合物到一个胶囊里,并在高压条件下(大约是地球大气压的8万多倍)将其加热到1900摄氏度。结果显示,氯并没有溶解在铁里,这意味着氯可能并不藏在地核里,夏普这样说道。 因此他和德雷珀将注意放在别处寻找答案。在排除了地球从未积累过氯的可能性后,两人总结称,大约40亿年前初期地球撞上了巨大的行星天体,这种反复的碰撞导致氯元素被炸飞了。 这种解释主要依赖于氯的独特性,与其它位于岩石和金属的元素不同,地球上大多数氯都位于盐沉积物或者消融在海洋里。由于这种元素集中在地表,因此过去发生的巨大撞击可能导致大片存在的氯被剥离,夏普和德雷珀这样说道。 如果这种早期的撞击没有发生,“地球可能会变成被卤素毒害的星球,”夏普解释道。海洋可能像死海一样咸,高盐度将会减少降雨,雨水越少,地球陆地上的侵蚀越少,流入海洋的营养盐也越少。在这样的世界里,高等复杂的生命的进化变得更加困难。 麦唐纳承认最新的研究的确证明了氯围困在地核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他对宇宙撞击导致氯元素被剥离的理论也不是特别信服,尽管巨大的撞击产生了月亮,但是地球引力的作用会导致喷射入太空的物质返回地球。“但目前我也没有更好的理论。” 为了增强这一理论的可信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行星地球化学家米哈伊尔·佐罗托夫(Mikhail Zolotov)表示,研究小组进行了仿真以评估巨大行星撞击会对年轻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地壳里的元素造成怎么样的影响。研究小组还调查了其它在地表发现的元素是否比预期的量更少。
个人分类: 气象地理|12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国人工草地结构与功能研究起始记-在中科院南方草地站的日子
duzhanchi 2013-4-14 09:1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当时,以森林为对象的研究较多,草地的较少。后者,对北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有所报道,关于人工草地的研究,大都为应用研究,诸如: 人工草地与畜牧业发展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与产草量,牧草栽培及其品种选育,放牧、刈割、施肥、灌溉等利用管理措施,牧草元素含量,施肥和微量元素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等。1992~1995年,中科院综考会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现属重庆市),结合“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以红三叶和鸭茅群落为对象,开始了我国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工作。 红池坝地区虽然地处北亚热带,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多,湿度大,所以属于山地温带湿润气候。其垂直地带性植被虽为落叶阔叶林,但目前有着大片天然草本植物群落,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于天然草地通常产量较低,质量较差,特别是在枯草季节,饲草难以满足家畜的需要。所以,建立生育期长的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是促进该地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最佳途经。 “七五”期间(1985~1990年),在课题负责人-中科院综考会廖国藩、刘玉红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万多亩人工草地,筛选出了11种优良牧草,进行了畜禽引种、刈割、放牧、施肥试验,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的任务。 研究和实践表明,红三叶和鸭茅等优良牧草很适合在我国亚热带中高山地区大量种植。在降水较多、日照时数较少的此类地区,如何保持系统的营养平衡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是能否持续高产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该地区研究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既是生态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1991 年,国家决定“八五”期间继续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深入开展工作,专题为《北亚热带中高山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试区(四川)》,负责人为中科院综考会的黄文秀、刘玉红及四川省农牧厅的张家盛。此间,红池坝试验区被纳入了中国生态系研究统网络,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站”。 “八五”期间,除了继续深入研究“七五”课题之外,新增加了一些新的课题,其中,“人工草地群落结构以及营养元素循环与光能利用”是其中之一,参加人员有:杜占池、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等。 这项课题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目的是为 对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以及提高初级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植物群落接收太阳辐射,同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土壤中的水和矿质元素,制造有机物质, 以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能量转化与元素循环的研究,是探讨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 野外实验工作从1992年开始。这一年四月初,我们全体出动,建植了赖以开展研究的基地-实验用的人工草地。9~10月份,进行了第一次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测定,采集了分析样品,布置了凋落物分解试验。 1993 年,是关键的一年。按照研究计划,需要在生长季节测定9次。为了确保研究资料的完整,我与李继由、徐六康,于3月初离京前往红池坝。在去红池坝的崎岖山路上,积雪较厚,路滑难行,汽车开到2100m时,遭遇山体崩塌,无法继续前进。我们几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未能把阻路山石搬开。幸好县畜牧局的李兆芳到附近找到一户人家,用拖拉机铲除了石头和积雪。此时已感筋疲力尽,准备继续前进,突然被眼前的奇景所吸引,远观“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近看冰凌满枝,千姿百态。顿时,精神倍增,疲惫全消。 冬末春初,红池坝的最低气温常常在零度以下。我们的宿舍是破旧透风的二层木制小楼;既无暖气,也无火炉,室内阴冷,被窝冰凉;翌日清晨,脸盆之水屡屡结冰,湿寒之甚,可见一斑。这里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经常淫雨连绵。就在这一年3月,有一段时间连续下雨12天,我们只能在降雨间歇或雨小之时抓紧进行。此地异常潮湿,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4%,雨季湿度更大。衣服洗过之后,往往一周不干;即使已觉晾干,穿在身上仍感潮湿异常,很不自在。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没有任何娱乐设施;雨天又无法登山散步。除了工作,就是看书,无聊至极。好在住所的二楼,有一个可供活动的走廊。我们有时久久站在此处眺望,静观群山峻岭,峰丛漫舞,云缠雾绕,似梦似幻,如诗如画,犹在仙境。我们有时谈笑、戏耍,有时歌唱、呼叫;阵阵风鸣、雷响,忽紧忽慢的雨声,恰似音乐伴奏,别有一番滋味和乐趣。 在这项研究中,最为费力、费时、费事、 费心的是挖根、洗根、分根和挑根。尤其是在初春、秋末,洗根用的山水,冰冷刺骨,使人刻骨铭心。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1993年的生长季节,共洗根360袋,圆满完成了原定计划。工作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经常停电,特别是在白天。有时,为了不影响进程,只得昼夜颠倒,晚上粉碎样品,直到深夜,白天补充睡眠。几年之中,大致如此。 夏日,红池坝是避暑胜地。在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仅17.7℃。当巫溪县城气温高达40℃以上时,红池坝地区却超不过27℃。其间,我们踏遍了红池坝周边的天子城、银厂坪、西流溪、三根树等地的山山水水。在进行测定、采样和访问的同时,饱览了该地绚丽多彩的风光,奇峰、怪石、险崖、幽谷、幻云、迷雾、秀池、丽溪、溶洞、夏冰、碧草、瀚林、飞鸟、羊群,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这真是莫大的享受,有一种集工作与旅游于一身的快感。此景此情,至今萦绕于心,梦寐难忘。 野外测定工作 项目包括:(1)生长季节的太阳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群落内部的光辐射变化,降水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及其容重;(2) 植物群落的盖度、密度和高度;(3)地上部生物量(按茎、叶、花序和立枯分类),共测定8次,依次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初期、中期、末期和枯萎期;(4)地下部生物量(按根颈或分蘖节、不同深度的根系分类),共测定9次,即比地上部多测定1次返青期;(5)叶面积;(6)生物固氮量;(7)群落凋落物收集及其分解。凋落物每10~15天收集一次;分解过程中每月取样1次;(8)植物群落内部光辐射的分布;(9)各种化学分析样品的采集。 实验室测定项目包括:绿色植物、凋落物、土壤、雨水、群落淋溶水、岩石、肥料(过磷酸钙、复合肥、尿素)等各类样品的化学分析。其中,植物样品的分析内容最多,包括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灰分,以及28种矿质元素,即植物营养元素12种N、P、K、Ca、Mg、Fe、Mn、Cu、Zn、B、Mo、S,有益元素5种:Na、V、Sr、Ni、Co,其他元素11种:Pb 、 Al 、Cr、Ba、Nb、Ti、Li、Ce、La、Y、Se。 研究内容包括:(1)包括地上部、地下部和凋落物在内的第一性生产力;(2)群落的生物量、叶面积、营养元素、有机营养物质,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和富集特征;(3)植物群落营养元素含量、分配、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动态;(4)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包括吸收量、存留量、输出量、自然和人为归还量及归还率;(5)植物群落的时空结构:包含外貌、物种及其各组分的结构,地上部光合器官和非光合器官及地下部的干物质结构,热能和营养物质结构,不同刈割利用对物种和干物质结构的影响。(6)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元素释放动态;(7)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吸收系数;(8)不同肥料种类、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刈割利用时期对植物群落元素含量、积累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9)群落叶面积的时空结构;(10)群落的光辐射、热量和降水量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光辐射在群落中的分布及其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11)探讨了氮、磷、钾、钙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问题。研究结果为提高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确定红三叶人工草地的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最佳割草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具体方案。(见附录1) 这项工作持续了4年,研究了红三叶、鸭茅人工草地无机环境、生产者与分解者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依据计划,准备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草地植物群落-消费者之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但由于 种种说不清的原因,“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未能在红池坝地区继续实施,这项研究就此中断 。因此,确切地说,上述工作只是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开始。遗憾的是,这项研究在我国至今进展不大,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牧草 元素含量及人为生态因子对其元素含量的影响,就连单项研究,如:光能利用、元素积累、元素循环和元素在分解中的释放等,也为数不多。(见附录2) 附录1:(中科院综考会在四川省巫溪县红池坝地区的有关研究论文目录) 钟华平,1994,川东高海拔地区红三叶、红三叶鸭茅和红三叶-黑麦草人工群落生物量的 比较研究。自然资源学报,9(2)。 钟华平、杜占池,1995,红三叶N、P、K、Ca、Mg元素含量与动态。草地学报,3(2)。 钟华平、杜占池,1995,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红三叶—鸭茅人工测定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草地学报,3(3)。 杜占池、李继由、钟华平,1996,不同利用期对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速率的影响。草地学报,4(4)。 钟华平、孙庆国、杜占池,1996,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黑麦草人工草地刈割演替研究。自然资源,5期。 钟华平、杜占池,1997,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中国草地,6期。 杜占池、钟华平,1998,红三叶人工草地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植物生态学报,22(2):149~156。 杜占池、钟华平,1998,川东红池坝地区红三叶和鸭茅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2(4)。 杜占池、钟华平,2001,施肥对红三叶群落营养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四川草原,第4期。 杜占池、钟华平,2002,施肥对红三叶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草地,24(1): 28~31 。 杜占池、钟华平,2002,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的营养价值动态特征。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增刊。 杜占池、钟华平,2002,红三叶人工草地群落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科学,19(6)。 杜占池、杜菁昀,2003,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第1期。 杜占池、钟华平,2003,红三叶种群叶片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草业科学。 钟华平、杜占池、樊江文,2003,红三叶人工草地微量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积累量的分配与动态特征。草业学报,12(5)。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4,红三叶种群生物积累速率动态的研究。中国草地25(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4,红三叶种群光合器官的动态特征。草业学报,13 (1)。 樊江文、杜占池、钟华平,2004,红三叶和鸭茅种群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时空结构特征。草地学报, 12(3) 。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5,红三叶和鸭茅叶片在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变化的比较研究。四川草原,(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2005,红三叶和鸭茅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草业 学报,14(6)。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李继由,2006,不同利用期红三叶种群营养元素积累量的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14(1)。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 2007 ,红三叶和鸭茅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及其相关性研究。 草业科学,24(3)。 杜占池、樊江文、钟华平, 2008 ,红三叶和鸭茅化学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研究。 草业学报, 17(2) 。 DuZ C, Fan J W, and Zhong H P..2008.Biologicalabsorbing capacity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some temperate tame grasses.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Volume 1. (Edited by OrganizingCommittee of 2008 IGC/ IRC Conference ).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1 ) - 红 三叶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外貌结构特征。 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2 ) -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初级产物的积累量结构。 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3 ) -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同化器官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2,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光能利用( 4 ) - 红三叶草地生态系统中气候因子及其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3,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特征.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杜占池,钟华平,2013,红三叶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生物吸收能力的比较研究。科学网,杜占池博客。 附录2:(我国有关单位在期刊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目录) (1)光能利用 罗富成,胡自治. 红豆草 人工草地地上部分植物量和光能转化率的研究.草业学报.1993(3). 陈功,张自和,胡自治.高寒地区 一年生 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光能转化效率.草业学报,2003(1). 欧阳克蕙,王堃.南方丘陵地区人工草地和旱作农田能量物质利用率.草地学报,2007,(1). (2)元素循环 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 黑麦草、白三叶 草地土壤—牧草—家畜中微量元素循环规律.草地学报,1995(03). 胡自治,文奋武,卢泰安.滩羊土-草-畜系统中的微量元素及其意义.草业学报,1999,(2). 蒋建生,蒋文兰,任继周. 南方人工草地 放牧系统元素循环与培肥技术研究.四川草原,2002(02). (3)元素积累量 陈刚,孙国荣,彭永臻,等.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人工草地氮素积累对松嫩盐碱草地植被演替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5). 王百群,姜峻,都全胜,曹庆玉.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元素累积及土壤有机碳与 养分特征.水土保持研究,2010(06). 张国良,樊明寿,陈刚,等.Si在燕麦籽粒中的富集及其与其它8种元素的关系.生态学报,2009,(12). (4)元素在分解中的释放 辛国荣,杨中艺.“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研究Ⅶ 黑麦草残留物的田间分解及营养元素的释放动态.草业学报,2004(3) (5)元素含量及其动态 陈俊学.不同生长期对牧草的矿质元素和其它养分含量的影响.热带作物译丛,1984,(6). 周维经,周维书.无芒雀麦的化学分析Ⅰ.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中国草原1985,(4). 马先雨,黄英,周省善.苜蓿的大量元素营养.中国草原与牧草,1986(1). 陈宝书,温随良,温尚文,等.红豆草各生育期营养元素的动态规律.中国草原,1988,(3). 孙卫国,王志本,宝音.人工羊草草地群落演替中锌、铁、锰动态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 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土壤-牧草中微量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规律.草地学报,1995,(4). 傅林谦,白静仁,余亚军.亚热带黑麦草/三叶草草地牧草与群落中几种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草地学报,1996(1). 李晶,孙国荣,阎秀峰.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草地学报,2001,(3). 李晶,阎秀峰,孙国荣.星星草地上部四种微量元素的季节动态.草地学报,2002,(4). 于卓.小麦族10种禾草叶片可消化性及矿物质含量的差异.草地学报2002,(1). 向东山,郑小江,张应坤,等. 恩施州主要冬季牧草及饲料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赵海珍,李文华,马爱进.拉萨河谷山地灌丛草原与鸭茅栽培草地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比较. 草业科学,2008(5). 李凤玲,郭长华,兰尊海.聚合草根矿质元素的测定与评价. 饲料研究,2008(11). 周汉林,王东劲,李琼,等. 海南省不同地区几种热带牧草微量元素含量. 家畜生态学报,2008,(2). 王彦龙.黑土滩人工草地植物量及营养成分季节动态研究.青海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高玲,罗瑛,刘壮,等.热带绿肥酸模的矿质元素含量及评价.中国农学通报,2009,(5). 常新耀,林紫玉,谢红兵,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新乡野生苜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光谱实验室,2009,(4). 周郭军,杜士杰,孙艳红,等.燕麦微量元素的测定.河北农业科学,2009,(4). 方勇,徐苏凌,邢承华.南方紫花苜蓿植株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0,(1). 孙小松,夏先林,顾明,等.几种多年生牧草冬春季节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贵州农业科学,2011,(6). 孙小松,夏先林,顾明,等.几 种多年生牧草冬春季节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 . 贵州农业科学,2011,(6). 陆云华,汤洪波,邹怀波,等.周伟华.台湾甜象草、红象草和皇竹草营养成分和无机元素的分析.浙江农业科学,2011,(2). 赵艳清 . 不 同放牧制度对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和绵羊营养消化的影响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硕学位士 论文,2011年. 赵彦光,洪琼花,谢萍,等.云贵高原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营养价值评价研究.草业学报,42012,(1). 司鹏,乔宪生,黄显淦.18种果园常用豆科绿肥作物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2,(4). 赵彦光,谢萍,陈官平,等.云南永善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营养价值评价研究。2012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2012年. (6)人为生态因子对元素含量的影响 车敦仁,郎百宁,王大明,等.施氮水平对无芒雀麦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Ⅰ).中国草业科学,1987,(3). 杜道灯.砷、钼和硒的双联作用对苜蓿产量和元素含量的影响农业环境与发展.1990,(4). 张洪荣 , 周志宇 . 微量元素对紫花苜蓿的效应.草业科学,1990,(2). 石应福,常淑平.碱茅营养元素吸收量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分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0,(3). 王云山,康黎芳,李立新.草坪草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及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作用.山西农业科学,1992,(1).1 贾恒义,程浦海,穆兴民,等.紫花苜蓿、沙打旺对施入营养元素效应的初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1994,(3). 娜依•热衣木江,李卫军,安沙舟,等.Na_2SO_4胁迫下两种抗盐性不同的禾草体内矿物质元素的分布规律.草食家畜,1996,(S1). 曹亦芬,封兴民,许应琮,等.五种不同刈割期牧草草粉的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1). 吴燕玉,王新,梁仁禄,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效应Ⅱ 对作物、苜蓿、树木吸收元素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97,(5). 冯固,杨茂秋,白灯莎.胁迫下VA菌根真菌对无芒雀麦体内矿质元素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草业学报,1998,(3). 周志宇,付华,张洪荣.不同供铁水平下垂穗披碱草铁吸收特性及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草业学报,1999,(2). 白可喻,王培,韩建国,等.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氮素在牧草与土壤中的分配和动态的影响.草地学报,1999,(1). 周志宇,张洪荣,付华,等.施用污泥对无芒雀麦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1,(3). 付华,周志宇,张洪荣,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育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2,(3). 傅华,王玉梅,周志宇,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草业学报,2003,(2). 侯振安,李品芳,朱继正,等.土壤脱湿过程中NaCl胁迫对羊草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草业学报,2003,(2). 刘贵河,韩建国,王堃.硼、钼、锌与大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草地学报,2004,(4). 刘贵河,屈振华,王堃,等.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 陈秀华,赵斌.接种AM真菌对Cu污染土壤中紫云英吸收NPK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3). 汪建飞,邢素芝,杨久峰.施用N,P,K肥对杂交苏丹草吸收Cu、Zn、Mn的影响.草业科学,2005,(6).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几种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6,(12). 张丽娟,张永亮,赵海新,等.施肥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氮、磷、钾含量的效应.草原与草坪,2007,(1). 黄宝美,姚程炜,黄英满,等.污泥上培植的黑麦草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科学学报,2007,(1). 彭致功,杨培岭,任树梅,等.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植株体内氮磷钾及氯元素分配规律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介晓磊,马闯,刘世亮,等.喷施硫酸钴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安徽农业 科学,2007,(35)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喷施复混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营养效果初报.安徽农业科学,2007,(6).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喷施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草业学报,2008,(1). 胡华锋,马闯,介晓磊,等.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矿质元素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西南农业学报,2008,(5). 胡华锋,介晓磊,刘世亮,等.锰、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6). 张俊忠,王齐,朱建兰.黑斑病对红豆草营养成分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4). 刘世亮,张炳运,介晓磊,等.锌、铁、钼配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中国草地 学报,2008,(2). 顾崟飞 . 锶对黑麦草生理生化特性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刘世亮,马闯,化党领,等.硫酸锰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草地学报,2009,(5). 杨秋云,介晓磊,化党领,等.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9,(5). 化党领,杨秋云,刘世亮,等.锰与硼喷施对紫花苜蓿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5). 赵华,龚萍,马玲,等.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9,(10). 张炳运,介晓磊,刘芳,等.微量元素配施对土壤及紫花苜蓿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土壤通报,2009,(1). 刘高军,韩建国,魏臻武,等.施氮对1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中硝态氮动态及氮素分配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0,(5). 胡华锋,杨建平,介晓磊,等.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 胡华锋,介晓磊,郭孝,等.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与有机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1). 杨跃霞,刘大林,韩建国,等.外源ABA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矿质元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草业科学,2010,(5). 程凤枝,刘一明,朱燕华,等.Pb对多年生黑麦草中金属元素及其他元素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0,(15). 吴雪俊,肖家欣,杨安娜,等.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百喜草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英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胡培全,刘大林.土壤镉对高粱属牧草微量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2,(2). 张娜,曹社会,宋晓芳,等.5种牧草中铅、铬、锌、铜、铁、锰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家畜生态学报,2012,(4). (参加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
个人分类: 回忆录|5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需要人文元素的滋养 (4)
热度 9 KUOLONG 2013-3-27 06:49
我目前所在的大学 , 以前 有一位比较厉害的教授 。 他的厉害之处有两点 : 1 学术做得不错 2 脾气非常火暴 他后来选择去了另外一所大学, 我推测我们大学校长应该有如释重负之感 。 他不到40岁就升任教授, 也是丹麦等国家的外籍院士, 曾担任某个DEPARTMENT的头头数年, 发表了相数量的高水平论文, 学术层面的东西我就不多加介绍了 。 这里, 就我所知道他的火暴脾气做点描述 。 他以前在我们学校工作时, 组里清一色男人, 就连技术员都是男生 。 这在讲究男女完全平等, 甚至很多情况下女性稍微占优的芬兰是罕见的现象 。 最主要的原因实在他根本就和女性相处不来 , 到他手下的女学生搞不了多长时间, 就得被他急脾气给撵走了, 因为很少有芬兰女人对他人的苛责有忍耐性 。 对待男人 , 这位大脾气教授也毫不含糊 。 以前有一位北京籍的学生加入他的小组 , 这位同学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学生, 比较贪玩, 工作时间常跟老板玩虚假, 关起门来看小说等等不一而足 。 工作进度很慢, 而且还时常休假 。 按原则, 正常休假是法定的, 但如果老板不高兴, 你老休假, 他要用借口开人另找勤奋的人, 做学生的也没有辙控告 。 这位北京同学在加入他小组两年后, 休完了夏天一个月的正常假, 回头上班 。 不到两个星期, 在孩子出生的当天, 告知老板消息并跟老板提出休一个月的父亲假日 ( 属于 正常规定范围许可 ) 。 在此之前 , 有好心人提醒这位同学, 建议他夏天的假日别休, 抓紧时间做点研究, 等孩子生下来后再休假, 但他没有听取别人的劝说 。 结果孩子当天出生 , 这位教授就告知他不要再来了, 连一句起码的祝贺都没有 。 丢了工作, 而且他的夫人本来就没有工作, 导致一家三口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 好在这位同学后来吸取了教训 , 到另外的研究小组努力工作, 获得了博士学位 。 但这位前老板非常绝情的做法也是很让人难以接受的 , 连警告都没有, 直接就开人了, 而且就在学生告诉他孩子降生的当天 。 这位教授待人的脾气可想而知是什么情形 。 该教授年轻时练摔跤出身, 更绝的是他把这身工夫也用到了他对手身上 。 他和医学院的另外一位教授在学术上有竞争, 彼此之间磕磕碰碰不少 。 有一次公开的小型学术会议上, 人家对他的研究提出了强烈反对意见, 他竟然当众人面把此教授给揍了一顿, 让人鼻青脸肿, 全校哗然 。 前些年, 他有一片文章送JBC, 他和编辑本人私人关系还不错, 也曾经邀请这位编辑来芬兰打猎游玩 。 然而这篇文章把他给惹毛了 。 初审, 一个REVIEWER 同意, 另一个REVIEWER不同意, 该编辑又找了第三个REVIEWER, 观点偏中性, 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发表, 编辑就拒了这篇手稿 。 这位教授在收到拒稿信后, 立即写了一封情绪非常激动的辱骂JBC编辑信, 同时把这份邮件也转发给学校领导以及包括我的博士老板在内的学校其它一些知名教授 。 多年过去, 我导师转发给我的这份邮件的内容 , 还 记得其中有一句话 “ I can’t imagine how JBC could harbour this kind of stupid editor , who has no any knowlege on blaaaa ” 。 后来我的导师以此为例 , 告诉我如何和编辑以及匿名评审人打交道 。 即便我有一万个理由想干掉编辑或者匿名评审人, 也要用非常非常委婉的词语来回应他们, 而不能使用情绪化的语言 。 既要遵循基本事实, 又要礼貌客气, 所谓的外交辞令, 让对方能接受得了 。 从此我的大脑里就有了这个最根本的学术准则, 运用在我所有的文章发表过程中 。 这一基于实例的教诲 , 让我受益匪浅! 籍此, 写出来和各位后学青年分享 。 在我看来 , 应该是属于学术交流中的人文元素层面的内涵 ; 同时 , 这一学术准则, 也完全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 这种西方式的 圆 通 和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散失原则的 圆 通 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
4147 次阅读|25 个评论
科学需要人文元素的滋养 (3)
热度 18 KUOLONG 2013-3-25 18:27
和 曹广福 老师商榷 曹老师您好 ! 最近您撰写了一系列就程吴之间发生争执的博文引发了激烈争论, 甚至也出现了很多情绪化很浓的口水在您博文的评论中 。 您对老一代学者在骨子里的那份尊重 , 我是非常赞赏的, 而且也在您的博文中 ( 向吴中祥老先生学习 ) 表达了我的这一态度 “ 好榜样好文 ! ” 。 这 好榜样 指的是吴老 80多岁的高龄, 以外行的身份对待他所认为的内行出现的错误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求讨论论证的过程是我们后学者的好榜样, 您就您的了解写出的文章是好文章 。 而很有意思的是您这篇博文并没有受到编辑 MM的青睐授精, 读者相对也就少了, 但并不妨碍我认为它仍是一篇值得年轻人学习领会的好文章的看法 。 做为一位学者 , 我们秉承科学求真的态度, 相信我们两人不会有任何的不同看法 。 我们追求什么 ? 追求事物的真相, 企求得到真理 。 身在学术界 , 虽然术业专攻不同, 但我们有共同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必需严格遵守 。 做到这一点 , 恰恰要求我们每一位科学研究工作者有良好的人文修养 , 要考虑到我们的任何一个学术行为产生的可预见的后果, 科学本身的和社会层面的后果 。 我们在科学网上的言语是否应该看成学术性行为 , 我认为是新时代下的学术行为 。 虽然绝大多数情况下 , 我们做的是科普或者是半科普性质的工作, 但我们是学术人, 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 在大众的眼里, 我们的行为和学术有密切关系 。 这是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科学时报下推出的公共平台 , 换句话说, 我们自由在这个平台里发言是花了纳税人的钱的 。 有了这个铺叠 , 我觉得我们有一份学术道德或者学术规范的内涵必须严格信守 。 在我看了您其它几篇博文后, 我觉得您是非常有个性色彩的人, 我本人十分喜欢这样的人, 也乐意和这种类型的人交朋友 。 但即便是我的朋友 , 在学术上有我认为错误的观点, 也是要猛烈抨击的 。 “ 争论的升级起源于另一篇文章《从一篇错误文章被正式发表说起》,程老师认为我让那篇文章发表了,是不讲学术道德的表现。相信很多人读过我那篇文章,我的评审意见是这样写的: “该文定义了一个特殊的 Hilbert 空间,按定义这个空间只能是零空间,所以作者在这个空间上建立的所有理论显然正确且平凡。但鉴于该老师身体方面的原因,请编辑部自行决定是否给予发表。” 这段话算不算违背学术道德?这个问题仁者见仁。编辑最终决定发表这篇文章算不算违背学术道德?如果完全不考虑作者的实际情况,那篇文章当然不应该发表,也正 因为这样,在我的眼里,编辑们宁可冒着可能影响杂志学术声誉的风险发表了那篇文章正说明了编辑们有一颗慈悲之心。有人说慈悲不能用到学术中,但遇到这类极 端情况远不是一个“慈悲不能用到学术中”可以解决的。我同意学术问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处理稿件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例如,编辑可以拖,也可以为作者单独 特制一份“杂志”,可能比正式发表出来要好得多。我以为如何处理是个技术问题,编辑的选择算不上大错,更上升不到学术道德层面上。 ” 看了您下面这段文字 : 如梗在喉, 不吐不快! 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对待要您评审的这篇投稿 , 但您上面所选择的行为恰恰是不为学者认可的, 至少我是无法认可的做法, 违背学术的基本道义 。 您尊重前辈长者没有错, 也完全是应该的, 但您违背了学术道德的基本操守, 令我十分遗憾的是您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应该是最大的悲剧 。 有心理学背景的人一定知道 , 您的善良在回应编辑的话里是有明确的诱导作用的, 这完全到不了见仁见智的地步 。 您既然知道了这是没有发表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您还要暗示编辑 ? 编辑如果能有您的学术水准, 那还要您这位评审人做甚 ? 您这里的好人行为实际上是学术不端的行为, 您把尊重长者和学术混到了一起, 也就是学者缺乏人文修养的典型实例了 。 我在评论王春 艳 在我的博文评论中有这样两段回复 : ( 1 ) “吴中祥先生是位老前辈,你的批评并非不对, 但与你推崇的人文修养还不完全对称,我不是物理专业的人,无法就吴老的论断做出正确的是非答案。 但我觉得咱们是晚辈,先把足够足够的尊重给了他老人家以后, 而且让他老人家切身体会到以后, 您再把纯粹的学术批判用尖锐的STUFF献上,是否效果更好?” ( 2 ) “那我误会了,吴老确实能感受您小老带给他的尊重啦,那很好啊,您然后就开足马力猛批吴老, 啥啥啥怎么错的吧。 您觉得给了尊重不管用的,要吴老内心世界觉得您小老确实对他有尊重方可,不过我没有追来龙去脉,可能我确实误解了,哈哈” 这两段话单独拿出来有些让读者莫名其妙的地方 , 我的意思是 王春 艳 老师您可以在学术问题上猛烈攻击吴老 , 但必须先让吴老内心世界体会到您 王春 艳 老师对他有尊重在先 , 在吴老出错这件事情上和对吴老的个人的尊重是分得明明白白的 。 您作为一位学有所成的学者, 双肩跳, 这是国内常见的现象, 国际上也并非少见 。 作为一方管理者 , 带领一帮人马, 自然要求您有表率作用 。 而管理者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活, 要求善于和人沟通, 善于和人协商, 有的时候甚至要妥协COMPROMISE, 才能凝聚团体的力量 。 从您这次博文系列引发的争端来看, 我个人觉得您应该是一位不错的管理人员, 管理一个团队, 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术, 都有专门的管理学科 。 但如果把这些术不加区分地用到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学术行为, 就需要十分谨慎从事 。 我个人的理解是您把管理团队的术 ( 对他人宽厚仁爱 ) 不恰当地用到了您评审论文的过程 , 成了一个学术不端的行为, 值得我们吸取其中的教训, 应该说也是您博文带来的正面意义 。 在我看来 , 您是位心直口快的人, 也是位有性格的人, 这些都是我愿意交往的朋友 。 我专门对此已经结束了的争论发表看法, 并非想攻击您本人, 而是对这个现象做点解剖, 看看能不能达成一些共识, 为中国学界的青年人或者年青人提供一些参考 , 因为我也从您的博文中看到了您在这方面的愿望 。 归根到底 , 您所代表的不完全是您个人的行为 。 您是中国文化下培养的担岗人才 。 您没有意思到的问题 , 有您本身追求学术道路上科学文化滋养上出现的偏差在内 , 是社会教化的责任 , 由您个人来担当是过于苛求 , 所以我也并不同意一些人对您不加思索的口水 。 准确地说 , 在 不 该发表的学术论文上给出了学术道德失去准心的评论 , 您是有很大责任的 , 但也不是全盘的责任 。 但没有人在这个层面上讨论这个现象背后的实质 , 我还是有相当的纳闷的 , 所以出手此系列 , 也出手此文 , 期待愿意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同仁们共同努力 , 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 另外 , 针对科学网上发文, 我也多说两句 。 我认为只要是科学工作者, 有明确的工作单位, 真名实姓, 就可以发表您的博文 。 五花八门都可以, 但不应该是纯粹无聊的博文, 要对读到您博文的人有所积极的感触 。 可以是八卦, 也可以闲聊, 因为科学工作者一年四季在自己的领域内摸爬滚打是相当枯燥的, 而这一类博文的出现, 可以带来宽松环境 。 再说文理也相同之处也有相当多, 但我不同意随随便便就搞那种八卦闲聊, 并且把科学网看成一个这样的阵地, 这样有失了它的本源 → 文以载道 。 最后, 我补充一个自己学术工作中的 实 例 。 前段时间, 我所在领域 一个有声望的国际学术刊物的编辑给我发信评审一篇论文 。 该学术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我的朋友, 但我明确提出我的看法: 论文符合发表要求, 但是必需补充哪几个方面的试验数据 ,修改哪些措辞等等。 然而当我看到评审论文的另外一位学者对该论文的COMMENTS时, 非常惊讶 。 这位评审人居然没有提出任何的修改意见, 建议立即发表 。 我相信, 那位不知道我在审其论文的通讯作者, 虽然看到的是我尖刻的要求, 但一定内心上对我这位匿名评审人有一份尊重, 我遵守的是学术基本道德 。 而对于另一位则不会有这种尊重的, 会觉得那位评审人水平不够, 因为非常明显的学术漏洞都没有指出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确有需要, 我可以提供证据, 在法律界定的前提下, 以防止变成非CONFIDENTIAL的东西, 请您予以过目 。 所以, 我对您把自己对您所评审的论文拿出来说事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 学术评审有一个基本准则→CONFIDENTIAL , 我确实有些糊涂了, 莫非这是我们国内学术期刊 这点也不遵守 ? 曹老师说暂时中断, 我明天空不多, 先给下面参与讨论的人不管看法如何, 都很辛苦, 按先后顺序犒劳一哈 TO 曹大侠 TO 施泽明 TO 郑小康 TO 王春艳 ( Mojave 沙漠中的绿环, 估算年龄11700 ,堪称世间奇迹) TO 戴德昌 (牛顿咋说这样的胡话, 您解释一下) TO 蔣勁松 TO 陈冬生 TO 文克玲 TO 吴国胜 TO xishanzuochan 您老穿的是马甲, 没人知道您是谁, 娱乐一哈 前来观摩的诸位( 陈楷翰 杨正瓴 徐晓 陆俊茜 柏舟 ), 您抽签派个代表吧 , 不过, 您要注意, 不小心掉下来的话, 是必须发表看法的哦!
5974 次阅读|96 个评论
[转载]抽象类与抽象方法
shixuanlv305 2013-3-7 13:22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0ec5c0100ey99.html 一直不太理解,既然抽象方法不能实例化,也没有方法体,那还用它来做什么呢,而且还是面向对象的一大特点,再网上找一下,这样困惑的人不少,下面的解答来自网络,不知道是哪位高僧得力之作------ 问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东西”吗?什么是“物体”吗? “麻烦你,小王。帮我把那个东西拿过来好吗” 在生活中,你肯定用过这个词--东西。 小王:“你要让我帮你拿那个水杯吗?” 你要的是水杯类的对象。而东西是水杯的父类。通常东西类没有实例对象,但我们有时需要东西的引用指向它的子类实例。 你看你的房间乱成什么样子了,以后不要把东西乱放了,知道么? 又是东西,它是一个数组。而数组中的元素都是其子类的实例。 --------- 上面讲的只是子类和父类。而没有说明抽象类的作用。抽象类是据有一个或多个抽象方法的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类。抽象类的特点是,不能创建实例。 这些该死的抽象类,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屁用。我非要把它改一改不可。把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都改为空实现。也就是给抽象方法加上一个方法体,不过这个方法体是空的。这回抽象类就没有抽象方法了。它就可以不在抽象了。 当你这么尝试之后,你发现,原来的代码没有任何变化。大家都还是和原来一样,工作的很好。你这回可能更加相信,抽象类根本就没有什么用。但总是不死心,它应该有点用吧,不然创造Java的这伙传说中的天才不成了傻子了吗? 接下来,我们来写一个小游戏。俄罗斯方块!我们来分析一下它需要什么类? 我知道它要在一个矩形的房子里完成。这个房子的上面出现一个方块,慢慢的下落,当它接触到地面或是其它方块的尸体时,它就停止下落了。然后房子的上面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方块,与前一个方块一样,也会慢慢的下落。在它还没有死亡之前,我可以尽量的移动和翻转它。这样可以使它起到落地时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好的话,还可以减下少几行呢。这看起来好象人生一样,它在为后来人努力着。 当然,我们不是真的要写一个游戏。所以我们简化它。我抽象出两个必须的类,一个是那个房间,或者就它地图也行。另一个是方块。我发现方块有很多种,数一下,共6种。它们都是四个小矩形构成的。但是它们还有很多不同,例如:它们的翻转方法不同。先把这个问题放到一边去,我们回到房子这个类中。 房子上面总是有方块落下来,房子应该有个属性是方块。当一个方块死掉后,再创建一个方块,让它出现在房子的上面。当玩家要翻转方法时,它翻转的到底是哪个方块呢?当然,房子中只有一个方块可以被翻转,就是当前方块。它是房子的一个属性。那这个属性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呢?方块有很多不同啊,一共有6种之多,我需要写六个类。一个属性不可能有六种类型吧。当然一个属性只能有一种类型。 我们写一个方块类,用它来派生出6个子类。而房子类的当前方块属性的类型是方块类型。它可以指向任何子类。但是,当我调用当前方块的翻转方法时,它的子类都有吗?如果你把翻转方法写到方块类中,它的子类自然也就有了。可以这六种子类的翻转方法是不同的。我们知道'田'方块,它只有一种状态,无论你怎么翻转它。而长条的方块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另一种是‘|’。这可怎么办呢?我们知道Java的多态性,你可以让子类来重写父类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父类中定义这个方法,子类在重写这个方法。 那么在父类的这个翻转方法中,我写一些什么代码呢?让它有几种状态呢?因为我们不可能实例化一个方块类的实例,所以它的翻转方法中的代码并不重要。而子类必须去重写它。那么你可以在父类的翻转方法中不写任何代码,也就是空方法。 我们发现,方法类不可能有实例,它的翻转方法的内容可以是任何的代码。而子类必须重写父类的翻转方法。这时,你可以把方块类写成抽象类,而它的抽象方法就是翻转方法。当然,你也可以把方块类写为非抽象的,也可以在方块类的翻转方法中写上几千行的代码。但这样好吗?难道你是微软派来的,非要说Java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没有用的吗? 当我看到方块类是抽象的,我会很关心它的抽象方法。我知道它的子类一定会重写它,而且,我会去找到抽象类的引用。它一定会有多态性的体现。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样做,我会认为可能会在某个地方,你会实例化一个方块类的实例,但我找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找到。最后我会大骂你一句,你是来欺骗我的吗,你这个白痴。 把那些和“东西”差不多的类写成抽象的。而水杯一样的类就可以不是抽象的了。当然水杯也有几千块钱一个的和几块钱一个的。水杯也有子类,例如,我用的水杯都很高档,大多都是一次性的纸水杯。 记住一点,面向对象不是来自于Java,面向对象就在你的生活中。而Java的面向对象是方便你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不是说面向对象很简单,虽然面向对象很复杂,但Java知道,你很了解面向对象,因为它就在你身边。 以下转自: http://www.cnblogs.com/flyinthesky/archive/2008/06/18/1224774.html 在C#中使用关键字 abstract 来定义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不能初始化的类被叫做抽象类,它们只提供部分实现,但是另一个类可以继承它并且能创建它们 的实例。 "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纯虚函数的类叫抽象类,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进一步 一个抽象类只能通过接口和作为其它类的基类使用."-C++ Programming Language by Stroustrup Chapter13.2 抽象类能够被用于类,方法,属性,索引器和事件,使用abstract 在一个类声明中表示该类倾向要作为其它类的基类 成员被标示成abstract,或被包含进一个抽象类,必须被其派生类实现。 abstract class ShapesClass { abstract public int Area(); } class Square:ShapesClass { int x,y; // NotprovidinganAreamethodresults // inacompile-timeerror. public override int Area() { return x * y; } } 例如,一个包含非抽象方法的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MyAbs { public void NonAbMethod() { Console.WriteLine( " Non-AbstractMethod " ); } } class MyClass:MyAbs { } class M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 MyAbsmb=newMyAbs(); // notpossibletocreateaninstance MyClassmc = new MyClass(); mc.NonAbMethod(); // Displays'Non-AbstractMethod' } } 一个抽象类可以包含抽象和非抽象方法,当一个类继承于抽象类,那么这个派生类必须实现所有的 的基类抽象方法。 一个抽象方法是一个没有方法体的方法。 abstract class MyAbs { public void NonAbMethod() { Console.WriteLine( " Non-AbstractMethod " ); } public abstract void AbMethod(); // Anabstractmethod } class MyClass:MyAbs // mustimplementbaseclassabstractmethods { public override void AbMethod() { Console.WriteLine( " Abstarctmethod " ); } } class M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MyClassmc = new MyClass(); mc.NonAbMethod(); mc.AbMethod(); } } 但是通过声明派生类也为抽象,我们可以避免所有或特定的虚方法的实现, 这就是抽象类的部分实现。 abstract class MyAbs { public abstract void AbMethod1(); public abstract void AbMethod2(); } // notnecessarytoimplementallabstractmethods // partialimplementationispossible abstract class MyClass1:MyAbs { public override void AbMethod1() { Console.WriteLine( " Abstarctmethod#1 " ); } } class MyClass:MyClass1 { public override void AbMethod2() { Console.WriteLine( " Abstarctmethod#2 " ); } } class M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MyClassmc = new MyClass(); mc.AbMethod1(); mc.AbMethod2(); } } 在C#中,一个抽象类能够继承另一个非抽象类,另外,继承了基类的方法,添加新的 抽象和非抽象方法是可行的。 class MyClass1 // Non-Abstractclass { public void Method1() { Console.WriteLine( " Methodofanon-abstractclass " ); } } abstract class MyAbs:MyClass1 // Inheritsfromannon-abstractclass { public abstract void AbMethod1(); } class MyClass:MyAbs // mustimplementbaseclassabstractmethods { public override void AbMethod1() { Console.WriteLine( " Abstarctmethod#1ofMyClass " ); } } class M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MyClassmc = new MyClass(); mc.Method1(); mc.AbMethod1(); } } 一个抽象类也能从一个接口来实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为所有的方法提供方法体,这些方法是来自接口 interface IInterface { void Method1(); } abstract class MyAbs:IInterface { public void Method1() { Console.WriteLine( " MethodimplementedfromtheIInterface " ); } } class MyClass:MyAbs // mustimplementbaseclassabstractmethod { } class M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MyClassmc = new MyClass(); mc.Method1(); } } 我们不能把关键字abstract 和 sealed 一起用在C#中,因为一个密封类不能够被抽象 。 abstract class MyAbs { public abstract void AbMethod1(); public abstract void AbMethod2(); } class MyClass1:MyAbs { public override void AbMethod1() { Console.WriteLine( " Abstarctmethod#1ofMyClass1 " ); } public override void AbMethod2() { Console.WriteLine( " Abstarctmethod#2ofMyClass1 " ); } } class M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MyAbsma1 = new MyClass1(); // Polymorphism ma1.AbMethod1(); ma1.AbMethod2(); } } 抽象方法有以下特征: 1.一个抽象方法可以看作是一个虚函数。 2.抽象方法的声明只能在抽象类中。 3.因为抽象方法声明只提供一个无实现的方式,没有方法体 4.方法体的实现被覆写方法提供,覆写方法是一个非抽象类的成员。 5.抽象属性的行为和抽象方法相像,除了不同的声明形式。 6.在一个静态属性中使用abstract 是一个错误。 *一个抽象属性能够通过派生类使用 override 实现. 对于抽象类: 一个抽象类必须为所有的接口成员提供实现 一个用于实现接口的抽象类可能把接口方法安排到抽象方法上。例如 interface I { void M(); } abstract class C:I { public abstract void M(); } 抽象类具有以下特征: 1.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2.抽象类可以包含抽象方法和访问器 3.不能把抽象类用密封(sealed)来修饰,那就意味着类不能被继承,这违反抽象类被继承的原则。 4.一个派生于一个抽象类的非抽象类必须包括所有的继承来的抽象方法和访问器的实现 5.在方法和属性中使用abstract 关键字意味着包含它们的实现。 未完待续...... 注意!我在这里所描述的抽象类和接口是基于C#的。 一、抽象类: 抽象类是特殊的类,只是不能被实例化;除此以外,具有类的其他特性;重要的是抽象类可以包括抽象方法,这是普通类所不能的。抽象方法只能声明于抽象类中,且不包含任何实现,派生类必须覆盖它们。 另外,抽象类可以派生自一个抽象类,可以覆盖基类的抽象方法也可以不覆盖,如果不覆盖,则其派生类必须覆盖它们。 抽象类 实例 !-- Code highlighting produced by Actipro CodeHighlighter (freeware) http://www.CodeHighlighter.com/ -- 1 public abstract class A 2 { 3 private int ? num = null ; 4 5 public int ? Num 6 { 7 get { return num;} 8 set {num = value;} 9 } 10 11 public virtual int ? getNum() 12 { 13 return num; 14 } 15 16 public void setNum( int ? n) 17 { 18 this .num = n; 19 } 20 21 public abstract void F(); 22 } 23 24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 25 { 26 // publicoverridevoidF() 27 // { 28 // thrownewException("Themethodoroperationisnotimplemented."); 29 // } 30 31 public abstract void E(); 32 } 33 34 public class C:B 35 { 36 private C() 37 { 38 } 39 40 public override void E() 41 { 42 throw new Exception( " Themethodoroperationisnotimplemented. " ); 43 } 44 45 public override void F() 46 { 47 Cc = new C(); 48 throw new Exception( " Themethodoroperationisnotimplemented. " ); 49 } 50 } 二、接口: 接口是引用类型的,类似于类,更和抽象类有所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对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比较模糊。和抽象类的相似之处有三点: 1、不能实例化; 2、包含未实现的方法声明; 3、派生类必须实现未实现的方法,抽象类是抽象方法,接口则是所有成员(不仅是方法包括其他成员); 另外,接口有如下特性: 接口除了可以包含方法之外,还可以包含属性、索引器、事件,而且这些成员都被定义为公有的。除此之外,不能包含任何其他的成员,例如:常量、域、构造函数、析构函数、静态成员。 一个类可以直接继承多个接口,但只能直接继承一个类(包括抽象类)。 接口实例 !-- Code highlighting produced by Actipro CodeHighlighter (freeware) http://www.CodeHighlighter.com/ -- 1 public delegate void Del(); 2 public interface ITest 3 { 4 // int?a=null; 5 6 int A 7 { 8 get ; 9 } 10 11 void Test(); 12 event DelOnDel; 13 int this 14 { 15 get ; 16 set ; 17 } 18 } 注意!还有另外一种类不能被实例化: 所有构造函数都被标记为private,这种类也是不能被实例化的,严格的说是不能在类外被实例化,可以在此类的内部实例化(这种方式可以用于实现单件设计模式)。注意一点,这样的类也不能够作为基类来继承。 三、抽象类和接口的使用: 抽象类用于部分实现一个类,再由用户按需求对其进行不同的扩展和完善;接口只是定义一个行为的规范或规定。 抽象类在组件的所有实现间提供通用的已实现功能;接口创建在大范围全异对象间使用的功能。 抽象类主要用于关系密切的对象;而接口适合为不相关的类提供通用功能。 抽象类主要用于设计大的功能单元;而接口用于设计小而简练的功能块。 例如: Window窗体可以用抽象类来设计,可以把公有操作和属性放到一个抽象类里,让窗体和对话框继承自这个抽象类,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扩展和完善。 打印操作可以作为一个接口提供给每个需要此功能的窗体,因为窗体的内容不同,就要根据他们自己的要求去实现自己的打印功能。打印时只通过接口来调用,而不用在乎是那个窗体要打印。
个人分类: 编程|1 次阅读|0 个评论
策密罗选择公理与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等价吗?
热度 2 dongping2009 2013-2-25 17:18
策密罗选择公理与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等价吗? 魏东平 曹大侠大声喝问:“ 是谁把数学推向了深渊? ” 这里请教曹大侠,策密罗选择公理与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等价吗? 换句话说:如果“在一簇集合中,可以从每个集合中选且仅选取一个元素构成新的集合”,对应现代的“欧几里得”集合论(的分支);有没有可能类似于修改欧几里得第五公设,对策密罗选择公理进行相应的修改后,而分别存在与之对应的“罗巴切夫斯基”集合论(的分支)和“黎曼”集合论(的分支)?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4654 次阅读|5 个评论
《氢气生物学》目录和编者的话
热度 3 孙学军 2013-1-25 15:25
经过几年的准备,终于形成一本可以拿出来的小书,计划将在3月份正式出版. 这里先把目录帖出来,以引起关注.后面将陆续对个章节进行简单介绍.敬请期待. 编者的话 氢是自然界结构最简单的元素,氢气是自然界分子量最小的双原子气体,关于氢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知识有许多内容,难以面面具到。有人曾经说,关于氢原子的研究可以贯穿整个现代物理学的历史,关于氢气分子的研究更可以说贯穿人类现代自然科学的历史。本书从氢气发现到物理化学性质,逐渐过渡到本书的核心:氢气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试图给读者尽可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氢气生物学相关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并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关键文献介绍,以帮助尽快切入到这一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研方向中来。本书适合读者为普通中小学生课外科普读物、希望了解氢气生物学的普通民众,从事氢气相关健康产品的从业人员和开展生物医学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生等。 孙学军 2013 年元旦 于上海家中 第一章 氢元素和氢气 第二章 氢气生物学效应的发现 第三章 氢气的生物安全性 第四章 氢气在体内的运行规律 第五章 自由基和氧化应激 第六章 氢气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 利用氢气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八章 氢气检测方法 第 九 章 氢气生物学经典文献点评 第十章 氢气生物学研究展望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335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电负性表
plgongcat 2012-12-19 20:25
电负性表   下表给出了常见元素的电负性大小,数据取自《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2004年 )。    元素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电负性 2.1 -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电负性 - 0.9 1.2 1.5 1.8 2.1 2.5 3.0 - 元素 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铁 钴 电负性 0.8 1.0 1.3 1.5 1.6 1.6 1.5 1.8 1.8 元素 镍 铜 锌 镓 锗 砷 硒 溴 氪 电负性 1.8 1.9 1.6 1.6 1.8 2.0 2.4 2.8 - 元素 铷 锶 钇 锆 铌 钼 锝 钌 铑 电负性 0.8 1.0 1.2 1.4 1.6 1.8 1.9 2.2 2.2 元素 钯 银 镉 铟 锡 锑 碲 碘 氙 电负性 2.2 1.9 1.7 1.7 1.8 1.9 2.1 2.5 元素 铯 钡 电负性 0.7 0.9    电负性的周期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有效核电荷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渐强,因而电负性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元素电负性值递 减。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就总体而言,周期表右上方的典型非金属元素都有较大电负性数值,氟的电负性值数大(4.0);周期表左下方的金属元素 电负性值都较小,铯和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一般说来,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0,金属元素电负性小于2.0。   电负性概念还可以用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和化学键的类型。电负性值较大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由于对成键电子吸引较强,往往表现为负化合 价;而电负性值较小者表现为正化合价。在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偏移向电负性较强的原子而使键带有极性,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当化学键两端元素 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时(例如大于1.7)所形成的键则以离子性为主。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7277d90100ma1v.html
个人分类: 化学表|9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发收藏(^.^)开会
treblestar 2012-12-11 19:39
【编辑元素】三星是如何高效开会 一、凡是会议,必有准备。 二、凡是会议,必有主题。 三、凡是会议,必有纪律。 四、凡是会议,会前必有议程。 五、凡是会议,必有结果。 六、凡是会议,必有训练。 七、凡是开会,必须守时。 八、凡是开会,必有记录。 九、凡是散会,必有事后追踪。 十、最后还要记住三个简单却很有意义的公式: 1)开会+不落实=0 2)布置工作+不检查=0 3)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引用地址:http://bbs.sciencenet.cn/blog-393255-641222.HTML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就那么点事---安全审核/评估工具及其元素
热度 4 Greg66 2012-10-30 18:35
据我所知,目前有不少人/机构在研究组织的安全绩效评估、安全文化评估、管理体系评估(评估或者叫做审核)等,我国正在推行“标准化”评估,已经推行多年安全评价等。其实都是一回事情,都是评估组织的安全管理这个组织行为。评估时,都要设定一系列的元素,分组或者不分组,然后由专门审核员评估这些元素的分数,最后再来一个总分数作为该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其实可以把各个元素或者元素分组的最低分数作为总分数,因为那个最低分数的元素或者元素分组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也是短板原理)。所以我不赞成使用各种办法搞出一个权重,再计算加权总分的做法。如果把权重得出的数学计算过程作为研究的创新那就更加错误了和无用了,那只是纯粹的数学研究,而不是在做安全研究,现在这类文章可不少。 那一系列的元素,国际上使用的,基本不涉及生产过程的物理状况,都是关于管理(理念)、行为方式、体系组成、执行过程的等,国内的一些企业和管理人员实际上不太接受。事实上,不接受的原因是因为对安全原理的不理解。只有这些不涉及物理过程的指标体系才是个各行业、各类组织、组织内各个部分、组织内各个不同生产过程所通用的。 这些指标体系(元素)无非就是:管理者的承诺、visible leadership(忘了怎么翻译)、一切事故都可预防、员工参与、要有目标、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等等,获得证据的方法大体有文件、访谈、现场观察等。尽管各国、各家的评估体系所用的元素及其组合、运转方式不一样,但是元素也就是这么多个,从10个到几十个不等。如杜邦用10个理念,安全文化测量系统用32个,GE用21个,澳大利亚的IFAP用的是38个、DNV用多少个不记得了。所以评估/审核指标(元素)体系大同小异。这些元素和OHSAS18000也大体是相容的或者就是来自于OHSAS18000及其相关标准的。 关于评估/审核结果的使用,各国不尽相同,有的要求评估结果、评估人/法人对今后的安全性负责,有的不要求。对于前者,谁还敢审核/评估呀?评估过程务必要坦率、客观,否则审核结果是没用的,被评估者要支持坦率、客观的审核、评估,否则对自己没好处,白花钱。被评估者一定要明白,这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安全的,是为自己少发生事故,帮助自己找改进机会的,所以又为什么不支持“坦率”和“客观”呢?但是有时这种坦率和客观还就是做不到。由于体系(OHSAS18000及ISO9000等)来自于西方,中国企业使用时,必须解决文化冲突和知识冲突(加强对每条元素作用原理的理解)问题,否则达不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个人分类: 4|579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伟大的过程 新元素:命名典礼
crossludo 2012-10-25 21:35
莫斯科为新元素举办“命名典礼” 114号和116号“兄弟”俩终于迎来了正式命名 在科学家、官员以及媒体等各界人士的见证下,114号和116号元素“兄弟”俩终于迎来了它们的正式命名典礼,从此它们将分别以Flerovium和livermorium之名与世人见面,并以此名与其他兄弟一起列入元素周期表。 10月24日,共同孕育出114号和116号新元素的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以及化学命名权威机构——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巽和行教授等齐聚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学者之家,为两位新元素举行正式“命名典礼”。 114号新元素和116号新元素分别于1999年6月和2000年7月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佛列洛夫核反应实验室加速器上被首次合成。114号元素通过钙-48原子核在加速器中撞击钚-242的方式获得,而116号元素则由钙-48和锔-245反应合成。2011年6月11日,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确认了这两种新元素的存在。 2012年5月份,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根据新元素发现者——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意见,正式同意将114号新元素命名为Flerovium(简称Fl),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将116号新元素命名为livermorium (Lv),以纪念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所在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市。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将俄罗斯学者在美国学者协助下合成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第114和116号元素分别命名为 “佛列洛夫”和“利福摩尔” 。联合会网站发布消息称: “俄罗斯杜布纳核联合研究院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联合工作小组巩固了这两个元素发现的优先权。” 而在此前,俄美科学家曾就两个新元素的命名有过一番争议。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最初提出,以苏联原子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弗廖罗夫的姓氏命名114号新元素为Flerovium,以新元素的诞生地莫斯科州之名命名116号新元素为Moscovium。俄罗斯企图包揽两个元素名称命名权的做法受到了合作方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抵制。为表达对俄方企图包揽两个元素命名权的不满,美方提出了“达芬奇”、“伽利略”以及“利弗莫尔市”等3个名字作为新元素的备选名称。 双方最终在2011年12月达成了妥协,同意将114号新元素根据俄方建议命名为“Flerovium”,将116号新元素根据美方意见命名为“livermorium”。 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今年5月31日依照双方意见,正式同意了对两个新元素的命名。 为新元素举办“命名典礼”是国际化学界的一件盛事。这一活动起源于欧洲为新生儿举办“命名礼”的习俗。在24日的新元素“命名典礼”上,除了新元素的“父母”——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命名礼上的“神职人员”——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主席及执委会成员们,还有新元素诞生地俄罗斯莫斯科州的代表、新元素命名地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市的代表以及俄罗斯联邦政府教育与科学部官员等嘉宾。 国际化学界上一次为新元素命名典礼是在2010年,在112号新元素——鎶(Copernicium)的诞生地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中心举行的。不过,此次俄美科学家团队在元素周期表创建人门捷列夫的故乡为元素周期表上的两个新成员举办如此家庭化的隆重命名典礼,过程和创意本身就是一个让科学变得兴味盎然的乐事。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变油’之后,更玄乎的‘气变油’来了
热度 4 laserdai 2012-10-19 21:21
轰轰烈烈的‘ 水变油 ’折腾了很多年,这事现在还没有完,现在可好,更玄乎的‘气变油’来了。 英国的一家小公司利用先进技术首次 “ 用从空气中提取的元素生产出汽油 ”。 并声称,这种技术及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机,也可以通过清除二氧化碳的方式降低全球变暖的问题。真的很玄乎。 英国的 《独立报》报导说 ,在英国中部地区的一家名为空气燃料合成公司(Air Fuel Synthesis)自从八月份以来通过小型的加工厂 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加工成五公升的汽 油。 该公司希望能够在两年之内能够建造大型商业化规模的工厂,从而每天可以生产一吨的汽油。另外,该公司还希望能够生产出环保的航空燃料。好,你在英国好好忽悠,千万别来中国。 伦敦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in London)的能源和环境负责人福克斯(Tim Fox)表示,“ 听起来好的让人难以置信,但是这确实是真的 。( It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but it is true. )” 协会也被成功忽悠了。 虽然目前的生产程序仍然还处于 早期阶段 ,并需要国家电网提供的电力,然而该公司认为最终可以通过风力和潮汐发电的方式来获得电力。这里就露出了马脚,当年的‘水变油’就是这样忽悠的。 该公司的执行总裁哈里森(Harrison,英国的 王洪成 )对伦敦机械工程师协会的研讨会上宣布了这个技术突破,他说,“我们从空气中获取二氧化碳,并从水中获得氢气,并把这些元素合成生产出汽油。” 这小子应该懂点化学,化学机理上上应该没有破绽,但是汽油的成分都是氢和碳,那么 二氧化碳中的氧怎么办?是不是通过过多的 氢气把氧除掉?但是化学化应可以进行的是, CO2 + H2 = CO + H2O ,先拿走一个氧 (注:一下子拿走两个氧是绝对的胡扯!) 下一步再拿走一个氧, CO + H2 = C + H2O ,这也可以进行,但是应该没有这么容易了。 然后 C + H2 产生石油,理论上是正确的。 这样一来,需要很多的氢气,恐怕这种原料比较贵;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成本比较高,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多也是很稀少。所以,这么简单分析的结论是,费力不讨好,根本不合算。 另外,看起来这和 水煤气 有亲属关系。 水煤气是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份是 一氧化碳 ,氢气 (CO和H2) ,燃烧后排放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过程是, C + H2O = CO + H2 。这同时解释了湿一点的煤比干煤燃烧更旺的原因。 注意上面两个 蓝色 化学方程式的 相同 ,但是路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就是说,反过来倒过去都行,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使用上,通常一个是耗费能量的另一个是节能的,一个是可行的另一个是不可行的。 哈里森对《独立报》说,“就我们所知,英国和世界上还没有其它公司在做这个,产品看起来和闻起来都像汽油,但是却远比从传统汽油干净。” 他指出,“我们希望能够在未来15年里展开大型的加工, 如果你能够生产自己的汽油,那么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国家的经济。” 在现阶段,从空气中提取一吨二氧化碳的费用是400英镑(4000元人民币),因而空气生成汽油的代价仍然很大 。这就是一句大实话。 但哈里森还表示,“目前传统汽油的价格只会不断地增长,将来会有一天我们的这种纯净汽油会变得更加便宜。” 那您就继续在英国猛烈忽悠吧,越成功越好,千万不要来中国,俺们已经受够了王洪成。 补充:又得到一些 细节 : 使用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再电解生成的碳酸钠得到纯的二氧化碳。 NaOH + CO2 = NaHCO3 或者 Na2CO3 (小苏打与大苏打) Na2CO3 = NaO + CO2 使用抽湿机从空气中抽提水分,直接在抽湿机中电解水汽产生 氢气 。 2H2O ==2 H2 + O2 副产品氧气可是好东西,怎样处理都可以,只是放到空气中太便宜,不如收集起来卖到氧吧去。 这个办法也可以进行,空气先进抽湿机除水(电解制氢),再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然后,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制造 成甲醇,在使用专门的反应器把甲醇变成汽油。 CO2 + H2 =--- CH3OH (甲醇) 开始一个碳配两个氧,右边是 一个碳配一个氧,还是需要多余的氢气把氧除去,得到妇产品水。(具体可能过程待化学专业人士解析) 这一关没有任何太大的化学疑问,但是为什么不转化成乙醇(酒精),这类汽车还是比较有市场和希望的,巴西就有酒精汽车,美国通过开发酒精汽车,把玉米的价格炒作上去。 这些不影响上面的结论。 The “petrol from air” technology involves taking sodium hydroxide and mixing it with carbon dioxide before "electrolysing" the sodium carbonate that it produces to form pure carbon dioxide. Hydrogen is then produced by electrolysing water vapour captured with a dehumidifier. then uses the carbon dioxide and hydrogen to produce methanol which in turn is passed through a gasoline fuel reactor, creating petrol.
个人分类: 科普|541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元素的电负性
热度 2 zxciccas 2012-10-12 15:16
电负性值及趋势。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电负性值是人为规定的,F=4.0, Cs=0.7. 红色背景的元素电负性最强,而黄色背景的元素电负性中等,绿色背景的元素电负性最弱。 一般而言,电负性相差0.5以下的原子间的成键为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相差0.5-2的原子间的成键为极性共价键,而电负性相差2以上的原子间成键大多为离子键。 摘自McMurry, J. (2012). organic chemistry, pp.35.
30242 次阅读|3 个评论
2. netcdf的数据组成-数据模式
cwjwang 2012-9-29 16:53
2. netcdf的数据组成 (1)数据模式 netcdf数据集包括数组、变量、属性(具有名与ID)这些元素都可以联合使用共同阐述数据之间的关系在矩阵数据库。netcdf数据库允许同时获取多个netcdf数据库(用文件名和数据库的ID号标识) netcdf-4以及hdf5的数据模式 netcdf-4模式的文件具有加强的数据模式,包括组名字。组,与unix的文件系统相似,层级分配,可以组织许多变量。每一组扮演一个完整的netcdf的数据集。即每一组可以有属性、数组、变量、以及其他组。默认的组是根目录组,其允许经典的netcdf数据模式平滑的嵌入新的模式。在同一父组中,不同之间的组的维可以共享变量。在netcdf-4文件中,用户也可以定义类型,例如复合型可以容纳C结构的数组信息,或者变量长度类型(允许用户读或写数组变量的长度值)。变量、组以及类型共享同一名地址。同一组、变量、类型必须有唯一的名。
1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称发现合成第113号新元素证据
ninglz 2012-9-28 03:12
日本称发现合成第 113 号新元素证据 作者 : 邢熠  来源 : 日本新华侨报网 各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丝毫不比其他领域和缓。日本、美国、俄国为了抢先改写《化学元素周期表》,纷纷投下极大精力。在两次宣布成功,却又未被正式认定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第三次宣布,发现了第 113 号新元素。 据日本《读卖新闻》消息, 9 月 27 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研究员找到了证明该所成功合成第 113 号新元素的证据。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 9 月 27 日号《日本物理学会志》网络英文版上表示,他们从 2003 年开始,在加速器中使 30 号元素锌和 83 号元素铋融合,开始进行合成新元素的实验, 2004 年和 2005 年都曾成功合成 113 号元素。 113 号元素合成后平均 2 毫秒( 1 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就开始衰变。此次合成的元素与过去两次合成的元素相比,衰变次数更多,而且能够在理论上预测其衰变是以一定概率发生,这进一步证实了新元素的存在。 据悉,日本理化学研究团队一直在与美、俄联合团队竞争,看谁最先发现、合成新元素。此前,日本研究人员曾两次报告合成这一新元素,但却因数据证明不足未被国际专门机构承认。此外,美俄研究团队也于 2004 年宣布过合成 113 号元素成功。 迄今为止,排在元素周期表第 105 号元素之后的超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很难出现。科学家们发现的一系列超重元素都是在实验室中合成的,它们往往在生成后极短时间内就衰变成原子量较小的其他元素。 与前两次合成不同,理化学研究所本次合成的新物质会衰变成为一种全新的物质。日本研究员认为,这在理论上证明了它们对此物质的初期预想,已经具备宣布成功发现第 113 号新物质的条件。
个人分类: 科研漫谈|4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时空数据建模与时空数据挖掘简述及应急应用思考
JianhPan 2012-9-27 11:58
一、时空数据建模简单综述 各类信息系统处理数据的方法均为离散化的抽样提取并存储,由此,可以把时空数据看成不同的空间元素在时间序列上的集合, Curry 等称之为 Space-Time Series 。 1970 年, Curry 首次提出了时空数据分析的概念,他认为时空数据分析就是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加入空间分析。 1975 年剑桥大学的 Cliff 等人首次提出了时空序列建模的框架,他们认为,时空数据具有自相关、非平稳等特性,建议采用协方差函数来处理时空交互对模型的影响。在 Cliff 基础上,剑桥大学的 Martin 等人提出了时空自相关函数、时空偏自相关函数,并提出了时空自相关移动平均模型( STARMA 1 ),自此开启了时空数据建模的研究时代。 Martin 提出的 STARMA 中最有特点的就是时空延迟算子,提出了时空变量受时间延迟和空间延迟的共同影响的关系。随后大量学者对 Martin 的 STARMA 模型进行了完善,最成功的当属 Pfeifer 和 Deutsch ,他们在 1980 、 1981 年连续发表论文,他们认为,对时空数据建模首先应对已知的时空序列观测样本建立自回归函数,获得样本的分布模型,在应用模型对各种原因而未观测的时空数据值进行估计。后续研究包括了时空数据内插值及如何消除内插值对回归统计结果奇异影响等。 Goodall 等在 1994 年提出采用 Kalman 滤波,以最小均方误差作为估计准则进行估计,该种方法无需存储历史数据,可以实时对时空数据进行估计,适合用于动态结构的时空数据建模。 Stround 等对层次贝叶斯空数据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先验信息以提高估计精度,但该方法几乎无法求解协方差,无法对空间的变异性进行模拟。 我国学者对时空数据建模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智能计算方法在国内研究不断深化,国内学者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基于 Volterral 系统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滤波的方法、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方法和模糊逻辑等时空建模方法。 二、时空数据挖掘简单归纳   从目前查阅的文献资料看,时空数据挖掘还是较新的一个学科方向,与时空数据建模类似,时空数据挖掘也同时收到时态数据挖掘和空间数据挖掘的影响。目前有关时空数据挖掘的文献基本为在经典的数据挖掘技术基础上,结合时空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如 Kalnis 等在 2005 年发表文章提到的时空聚类、 Mennis 在 2005 年提到的时空关联规则挖掘等。 我们知道,空间维度的复杂性较时间维度大,因此一般的时空数据往往容易出现在时间上的自相关及在空间上的非平稳,这就给时空数据挖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Miller 等人在 2001 发表的文章中认为,解决在空间维度的复杂性简化问题,是时空数据挖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时空数据建模在应急中的思考   接触时空数据建模文献数量不多,主要是看综述性文章或文章的综述部分。从现在来看,时空数据建模最多的还是使用 STARMA 模型,或以该模型为基础配合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计算技术。应用 STARMA 模型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是需要有足够的观测样本。对应于我们的应急项目,我们现在要考虑两个问题: 1 、我们能有什么样的观测样本数据, 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场景模拟。这两个问题我还未能有较好的思考。 备注: 1 又称时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利用ArrayList建立每行元素个数不同的矩阵
orient 2012-9-20 05:29
build a matrix with different length at each row ArrayList ; for(int i=0;irowNum;i++){ row = new ArrayList(); row .add(a); row .add(b); } Just give an example. This example for each row just "a" and "b". By your talent, you can make variant of it and make each row has different length. Below is from a good link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10043209/convert-arraylist-into-2d-array-containing-varying-lengths-of-arrays, which is for converting ArrayList into 2D array containing varying lengths of arrays . Which can be a complementary work for mine. String array = new String = row . toArray ( new String ); }
3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星际介质中重元素三维分布的用途
qianlivan 2012-9-7 10:38
星际介质中重元素三维分布的用途
了解一些脉冲星观测的人对于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Cordes Lazio, 2002)都不会陌生。这个模型在估计脉冲星距离的时候非常有用。了解一些中性氢知识的人也会知道银河系中性氢分布对于距离测量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知道了星际介质(这里主要指重元素)的三维分布,那么在测量了这些星际介质的柱密度之后也可以估计天体的距离。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献,收集了已经发表的对3008颗恒星的测量结果(Gudennavar et al, 2012),给出了这些恒星视线方向一些重元素的柱密度。如果能结合这些恒星的距离测量,那么就可以得出这些重元素的三维分布。我对这项研究有些兴趣,我主要对重元素在银河系中的输运比较好奇。原则上,重元素应该是靠超新星爆发输运到银河系各处的,但是目前人们对此还没有太透彻的理解。如果能发现重元素三维分布和超新星遗迹的某些关系,说不定可以帮助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从目前的草图来看,超新星遗迹( http://www.mrao.cam.ac.uk/surveys/snrs/ )主要分布在银盘附近,这可能是一种偏差,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大质量恒星主要在银盘上形成。以现在的分辨率,似乎还得不出什么结论。未来如果LAMOST望远镜能对更多的恒星进行高分辨率的光谱观测(关于光谱分辨率我没有太多概念,还没仔细考察),或许能得出高空间分辨率的重元素三维分布,那时或许可以看出此分布和超新星遗迹的关系。 参考文献 Cordes Lazio, 2002, arXiv:astro-ph/0207156v3 Gudennavar , Bubbly , Preethi Murthy, 2012, ApJS, 199, 8
个人分类: 思考|3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星星族研究取得新进展:双星复合星族模型
zhongmu 2012-7-13 03:12
双星星族研究取得新进展:双星复合星族模型
双星星族研究取得新进展:双星复合星族模型 李忠木 教授、博士 我们在双星星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是根据星系中双星占大比例和恒星形成呈指数衰减的观测证据构建了双星复合星族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重现星系的观测光谱并解释球状星团、矮星系等天体中的蓝离散星等奇异天体。 双星复合星族模型比此前的单星简单星族、双星简单星族模型更具有科学根据,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我们正在利用该模型对一些星系进行详细的研究。利用此模型,我们将可以有效地测定星系距离、质量、消光、年龄、元素丰度的重要的物理参数。 我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刊上发表。(论文地址: 2012MNRAS.tmp.3274L ,http://arxiv.org/abs/1207.1904) Important Progress in Modeling Stellar Populations Prof. Dr. Zhongmu Li We have gained important progress on modeling stellar populations of galaxies and star clusters by building a new binary star composite stellar population synthesis model. Our model have taken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about the larger fraction of binary stars in galaxies and multibursts in galaxies into account. Our model is able to well explain the UV upturn of SEDs of elliptical galaxies, and special stars like blue stragglers. Our new model is of more physical basis comparing to previous single star simple stellar population models and binary star simple stellar population models. It can therefore be used for a lot of astronomy studies, e.g., the determination of distance, mass, redenning, age, and metallicity of galaxies and star clusters. Our team is using this new model to study some galaxies in detail. One can read the paper athttp://arxiv.org/abs/1207.1904.
个人分类: 科研分析|4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查找最小的k个元素
yzcck 2012-6-26 12:46
给定一个数组和一个k,输出最小的k个数字。 这个问题有多重解法,譬如: 1、sort, top K,时间复杂度O(nlogn) 2、小顶堆排序,pop+调整k次,时间复杂度O(n+klogn)。 3、选择排序,每次选min,swap到头部时间复杂度O(nk)。 这里写下选择排序这个。 #include stdio.h void select_min(int* arr, int n, int k) { int i, j, tmp; int min,minP; for(i=0; ik; i++) { min = arr ; minP = i; for(j=i+1; jn; j++) { if(arr arr ) { minP = j; min = arr ; } } if(minP!=i) { tmp = arr ; arr = arr ; arr = tmp; } } // Print min k for(i=0;ik;i++) { printf("%d ", arr ); } printf("\n"); } int main() { int arr = {9, 8, 7, 6, 5, 4, 3, 2, 1, -1}; int k = 3; select_min(arr, sizeof(arr)/sizeof(int), 3); return 0; }
1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希结构学习
sndccc 2012-6-5 10:33
哈希元素包含两部分,一个关键字和一个值,以%(百分号)标识。 一、将数据填入哈希结构 对哈希元素赋值:$HashName{'key'}=value或$HashName{key}=value; 对哈希结构赋值:%HashName=('key','value',...)或使用=运算符%HashName=('key'='value',...)或%HashName=(key='value',...)。 二、从哈希结构中取数据 $HashNam('key')。 keys函数返回的哈希结构的所有关键字。 foreach $HashName (keys %HashName){}用以遍历整个哈希结构。 values函数返回哈希结构中存放的所有值。 reverse函数将交换哈希结构key和value的顺序,重复的value值被忽略。 三、列表与哈希结构 当哈希结构用于列表环境中,哈希结构重新变为关键字和值组成的普通列表。 几个哈希结构可以组合成一个哈希结构,若关键字有重复的,则后一关键字值对取代前一对的值。 四、哈希结构的补充说明 1.测试哈希结构中的关键字 exists函数用于测试哈希结构中是否存在关键字。 2.从哈希结构中删除关键字 delete函数用于从哈希结构中删除关键字。 五、哈希结构的用处 1.确定频率分布 记录频度 while() { while(/(\w *)/g) { $Words{$1}++; } } 查看频度 foreach(keys %Words) { print " $_ $Words{$_}\n"; } 2.在数组中寻找唯一元素 %seen = (); foreach(@fishwords) { $seen{$_}=1; } @uniquewords=keys %seen; 3.寻找数组间的交汇部分和不同部分 寻找交汇部分 %seen=(); foreach(@stars) { $seen{$_}=1; } @intersection=grep{$seen{$_},@pols} 寻找不同部分 @intersection=grep{!$seen{$_},@pols} 4.哈希结构排序 按字母顺序排列:sort keys %words 按频率顺序排列:sort {$words{$a} = $words{$b} keys %words}。 转载自: http://hankundev.blog.sohu.com/76183942.html
2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海洋元素“淹没”时尚世界
Bjqdsx 2012-6-3 11:57
2012来了,于是从众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人类在朝“海洋”寻找答案和希望。从《圣经》里的诺亚方舟到传闻中的“大船”,似乎深不可测的海洋才是人类永恒的救赎、是生命真正的母亲——也许,这一切崇拜只因人类对海洋知之甚少。时装大势上,本季国际大牌设计师们也不约而同把眼光投向大海,不同于以往的海魂条纹、鱼类和海水蓝等旁观写意元素,如今他们更多地注意起海底沉积物、远古生态这些未曾融入式关注过的具体细节来,并从海面的起伏中获得启迪——也许,这种对海的探索正代表着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一层思考。 海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虽然人类的起源延续与海洋密不可分,但在人类文明逐步发展的漫长时间中,有一个走向工业和城市的过程,在这个膜拜“人造环境”的时间里,人们离海洋越来越远,从 服饰 的历史上就不难看出,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可以从花园、舞会、地域亚文化、传说、艺术作品寻找设计灵感,却一度忘记了阔大的海洋。 20世纪初期,当男人们发现海员所穿的蓝白条纹短袖非常舒适,“海洋”元素才第一次作为“流行元素”回归大众的视野,但值得注意的是,彼时海魂衫的身份尚且与其最初穿着者的地位一样甚是卑微。另一面,如果想在上流社会的衣香鬓影中找找“海洋”气息,大抵只能找到“鱼尾裙”了,昂贵的面料,贴身的剪裁,鱼尾一般展开的裙裾下摆不仅勾勒出女性的姣好曲线,还能在走动时给人以波浪起伏的美感,这种修长、流畅的线条美感是高级定制极为重视的。 一方面是低廉的便服,另一方面是优雅的晚礼服,海洋风格一度被单调地分向两极。而CHANEL女士的离经叛道为二者搭起了一座桥梁,是她将男人们的海魂T恤改成了适合女星穿着的上衣和连身裙,由此让海洋元素走上了高级成衣的秀场,款式好、实穿,又不再像高级定制那样高不可攀或华而不实。 接下来的情况不难想象,在设计师品牌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立思考与设计成果,多元文化鼓励着设计师们回过头寻找一切主题的根源,于是更多的元素被冠以“海洋”之名元素浮出水面:色彩如各种蓝、白、黄、绿,面料如纯棉、雪纺、丝绸、薄纱,款式如抹胸、斜肩、吊带、长裙……海洋成了近20年来设计师们常常提及的灵感来源。随着艺术与科技的齐头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洋图景呈现在设计师的面前由之浮想联翩,越来越多关于大海的想象得以在 服装 上实现,而今年春夏秀场上数十家品牌“海洋情结”的集体爆发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化探究 亲水本性渴望环保海洋 ●龚龑,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 随着低碳环保愈演愈烈,地球能源的日益稀缺,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海洋。人天生具有亲水性,人类最初来源于大海。海洋风在国际T台上总是周期性回潮,从海滩度假需要设计各种泳装,到人们对显微镜下的水的状态充满兴趣,海洋对于求知欲旺盛的人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仿生科学的发展启迪出无限可能的海洋生物丰富多样。 趋势看点 3D海洋印花 今年, 数码 印花的风起云涌则为图案带来了好消息,Mary Katrantzou就玩得不亦乐乎,热带海洋的海底场景被完整细致地印在上衣与连衣裙上,彩色的小鱼儿穿梭于生长繁茂的海藻、珊瑚间,水母在一旁兀自展现曼妙身段,无论深蓝色的海底还是淡蓝的浅海,这系列确实让人过目不忘。 而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Dries Van Noten 的夜景系列,设计师将James Reeve的摄影作品与上世纪五十年代意大利、西班牙的高级时装轮廓结合,于是我们看到都市夜景、丛林风景画与幽绿的海水和谐地拼接在一起,并由特别的明暗效果带来浓厚的艺术气息。与之异曲同工的尚有Narciso Rodriguez,但后者更多以色块拼接的方式来打造城市海滨的氛围,并在肩部加入了让人联想到沙滩的香槟色。 Holly Fulton亦值得一提,在图案设计上加入了地理学里面的等高线概念,优美的闭合曲线加上代表不同深度的蓝色,没想到严谨的科学用在这里可以如此出彩。难能可贵的是,还特别实穿。 Versace 生物多样性 图案上,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开发起可作主题的海底新物种。Gianni Versace不惜成本在衣料上撒满 珠宝 与银色铆钉拼贴镶嵌成的海星、贝壳、海马,非但不显稚气,反而女神感十足。同时,你也会赞叹细腻精致的工艺。而提到生物呈现的多样性,CHANEL本季的发布会堪称海洋世界,不仅整个秀场被打造成规模宏大的纯白色珊瑚礁,海藻、海螺、牡蛎亦承担起布景的重要角色,纯白的色调带来远古海洋的氛围,“海洋生物的形态超现代、美不胜收、永恒持久。”拉格菲尔德如是说。在服饰上,有条不紊地缀入的三角薄纱颇有拖拉着海藻之感,鞋跟被做成珊瑚枝的形态,处理过的灰白面料远观似被风化多年的岩石表层,模特们抓着状似大型海螺的手包走来走去,传说中的人鱼也被印在了包包上,整场秀乐趣无穷。 乱真海洋皮肤 今年我们需要凶猛的“海洋皮肤”,鱼也好、虾也罢,定要把人打造成以假乱真的海洋生物。 Alexander Macqueen的薄纺绸头饰让模特看起来就像头顶着纠缠不清的海藻刚从水底冒出来,一说美轮美奂,一说看了头皮发麻,不过总体评价还是“够仙”。 善于将具象细节提炼出来以抽象手法融入设计中的Riccardo Tisci则为纪梵希设计了数款流光溢彩的“鱼鳞装”,以密密麻麻的圆形亮片与大弧度的荷叶边款式的结合将鱼鳞移植到了人类身上。而PACO RABANNE更为凶猛,用标志性的“铠甲装”打造出鲨鱼般的皮肤,给模特从头到脚包了个严严实实。 如果说重口味看得有点热了,可以回头再关注一下CHANEL本季颇受关注的“鱼鳍装”,白色薄纱层层排列,美好身段在其下若隐若现,但若多想一步,也挺像被美化、轻量化的鱼骨化石…… 时装大势上,本季国际大牌设计师们也不约而同把眼光投向大海,不同于以往的海魂条纹、鱼类和海水蓝等旁观写意元素,如今他们更多地注意起海底沉积物、远古生态这些未曾关注过的具体细节来… Giorgio Armani决战时尚眼影 妆容打造 亮片眼影模拟水滴感 ●KEVIN老师,台湾著名造型师 眼妆上,先在眼褶及眼窝处用浅灰色眼影大面积晕染,再用带亮片的眼影点在黑眼珠的上下,便可营造出水滴露珠的感觉。但记得点在黑眼珠上方时不要从睫毛根部开始,这样会让眼睛显得泡泡的,可以从眼褶上方开始到眼窝停止,也可以稍微延伸到眼头。最后,睫毛根部描绘上咖啡色眼线。 底妆上,粉底液用量越少越好,肤质状况好的甚至只用一点点珠光饰底乳做遮瑕即可,再用大量透明蜜粉定妆。千万不要用粉饼,粉饼无法打造出透明的质感。然后刷上雾面感的腮红、裸粉色的唇膏就大功告成。如果担心雾面感腮红会让气色显得不好,可以用珠光蜜粉刷在笑肌顶点。 发型上,今年流行将头发的一边用头饰别起来,因此可以选择带有水钻或珍珠的头饰,将一侧头发撩起,别在耳朵上方一点,效果便会非常棒。可借鉴CHANEL的T台造型。 海风实战QA Q 今年走海洋风要把握怎样的新概念? 台湾著名造型师KEVIN老师:今年全新的理解就是“沙”的概念。将白色与香槟色进行搭配,营造沙滩的感觉。或者也可以干脆利用不同材质的白色做出层次感。以薄纱、绸缎、丝网等材质拼接而成的纯白ONE PICECE更能走到大街上。 Q 显胖的鱼鳞装应该怎么穿? 时装博主Glassrose:用一件背心式内搭,直接露出手臂或配合修身马甲,以最大力度保持曲线又满足夺目需求。鱼鳞装更适于T台而非生活,大面积穿出来膨胀感强烈,容易显胖,烈日暴晒下,很容易变成夜店的镭射球灯闪瞎路人无辜的双眼。 Q 什么海洋感颜色适合亚洲人? 时装博主Glassrose:轻浅的贝母色调比较适合亚洲人肤色,如珍贝粉、淡藕紫、浅湖绿、珍珠米色等。清丽柔和的质感不仅适于表现夏天的轻盈也同样易于与其他色调搭配,适合大面积穿着。而比较张扬的银色、冰蓝、普蓝则适合小面积点缀与穿插。 Q 夸张海洋风如何穿入生活? 北京服装学院龚龑副教授:在日常生活中,穿海洋风格还是以舒适为主,印花不夸张又实穿,可以用象征海洋中五彩斑斓生物的彩色印花图案为主导。在结构上要露出手臂、脚踝,甚至腿的大部分及腰部等,尤其是如何让服装的线条更美,更好地与人体相结合。简洁自然、浑然天成的海洋风才能让大部分人接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时尚|3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物质“涌现”大世界
kejidaobao 2012-5-25 13:51
文/杨书卷 被誉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个体仅来源于几千个不同基因;一个井井有条的蚂蚁社会是由上千个蚂蚁个体看似无序的行为组成——极为寻常的元素能够以近乎神奇的方式形成复杂现象,这就是乍听起来有点陌生的“涌现”理论:微物质构成了大世界,并呈现出整体具有而微部分不具有的神秘特征。 其实,不少景观都可以看做“涌现”理论的体现者,上演“奇迹”的一幕。例如,两个微观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彼此处于“量子纠缠”,就可将一个粒子的量子信息发向远处的另一个纠缠粒子,一个粒子可以传递有限的信息,而亿万个粒子联手,就形成了复杂而神奇的量子网络。 量子网络具有无可比拟的特性——它比现在的互联网要快千万倍,而且保密性绝佳,要想破译它的密码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量子网络激发了无数科学家的勃勃雄心,但对“量子纠缠”态的操作实在太过困难,所以迄今为止,令人向往的量子网络还只是存在于科学幻想之中。 不过近日,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研究所科学家却成就了“梦想照进现实”的一步: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单个原子和光子的“初级”量子网络。 这个量子网络的确非常“初级”,它由两个耦合的单原子节点构成,这两个“原子节点”通过一个60米长的光纤相连,研究人员利用激光让位于A节点的原子发射一个光子,其“量子态”会映入光子的“偏振态”。光子通过光纤抵达B节点并被吸收,量子态就会转移到位于B节点的原子,原子的量子态可很容易通过单光子的偏振态读出,从而完成量子信息的传递。 这其中的关键是科学家完美地设计了“单原子腔”系统,将原子捕获其中,并实现了对被困原子发射单光子的控制,而多个原子腔节点便可构成一个规模化的量子系统,从而呈现出一种非常清晰的量子网络构建方式。 该研究所主任、量子动力学部门负责人Gerhard教授称:“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量子网络原型,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产生远程的量子纠缠,并保持约100微秒,这使未来的大型量子互联网实现完全成为可能。”联想到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TX-2计算机与加州圣莫尼卡系统开发公司的Q-32计算机通过电话专线直接远程连接,组成了世界上首个“实验网络”,从此开创出蓬蓬勃勃的Internet发展之路,马普学会量子光学研究所的工作也许正是这样的先河之举(4月13日《科技日报》)。 对比起网络,人类大脑的复杂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科学家将其看成是科学领域的“终极挑战”。其实,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每秒会执行数十亿次计算,以此“涌现”出让所有机器都相形见绌的超级能力,现在,瑞士洛桑联邦综合理工学院的Henry Markram,正携手英国剑桥大学的科研团队,精确到单个神经元细胞的程度,让全球功能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变身为“人脑”。 该模拟“大脑”位于德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内,众多的三维图像组成一个半圆形的大脑“座舱”,将迄今所有与大脑运行的未解之谜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科学家们能虚拟地“飞行于”不同的大脑区域并观察这些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在此之前的15年中,Markram领导的研究团队曾成功地计算机模拟出了大脑皮质柱,也模拟出了实验鼠的部分大脑。现在,他们计划用12年的时间辛勤耕耘,完成模拟人类大脑的“壮举”。 Markram表示:“数十亿个神经元相互连接的人脑极其复杂,使神经科学家很难真正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而模拟大脑将使我们能操纵并测量大脑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取得成功,会让全球约20亿脑部受损者受益,同时将洞悉人类思考的秘密,为研发出更智能的机器人和计算机开辟新路。”看来,Markram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出“涌现”理论的实践意义(4月15日英国Dailymail)。 如果运气足够好,有时候还能亲自观察到微物质“涌现”为新物质的奇妙过程。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Nicolas Zhuseppo和Bernard·Du Dinuo就经历了这样令人不可思议的时刻:只有几纳米厚的分子线会在一道光的触发下“自组装”为高导可塑纤维! 研究人员也是无意中发现合成分子“三芳胺”的这一神奇特性的。当时他们只是要试图修改“三芳胺”的化学分子式,但却惊讶地观测到,在光照下和溶液中,他们新合成的分子能有规律地自动叠加,形成由几千个分子组合的“超分子”体,即微型纤维。敏感的科学家们立刻意识到这一现象蕴含的重大意义,在实验中再接再厉,给这些微型纤维又加上了电级,结果是继续见证着“奇迹”出现:在一道光的触发下,这些纤维在电极之间又开始自组装,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自组装的、像塑料一样轻软的纤维居然能够输送与铜线相仿的电流密度(4月22日美国Science Daily网站)!像塑料一样既轻又软,而导电性能堪比金属,如此优良的特性让它有可能成为下一代IT微型器件的材料首选。 2012年之初,美国网站Front曾向全球的科学家们征集这样一个问题:哪一个科学理论既深奥、又简洁、还精美?在公布的答案中,鼎鼎大名的进化论和相对论拔得头筹。但同时,科学家们也提出了一个公众并不常见的“最美”答案——系统理论中的“涌现”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饶有兴味的了解科学的独特视角。其实细想起来,“涌现”理论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中无处不在,它显得陌生,只是我们还远远未认识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2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PPT输出高质量图片
热度 2 fish2012 2012-5-21 20:46
对于并不太会用 Photoshop 的人来说,往往觉得制作高质量的图片是挺麻烦的一件事儿。不过,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会使用 PowerPoint 。 PPT 功能挺不错,可以做出漂亮的示意图,关键是比较容易操作,添加文本、图形元素都很直观。 投稿时往往需要提供一些图片,我想很多人也都有使用 PPT 制作示意图并另存为图片的经历,但你会发现直接使用“右键,另存为图片”所获得的图片像素很低,放大后很虚,根本达不到出版要求。 那么是否有办法可以将 PPT 制作的漂亮的示意图输出为能达到出版要求的 高质量图片 ? 我们可以 用 Adobe PDF 打印 。前提是你的电脑中安装了 Adobe Acrobat 。 1 .首先,在 PPT 中制作出示意图。(这个直接新建个 PPT 文件,然后新建一张幻灯片,在上面制作就可以了) 2 .在 PPT 中示意图所在的那一页,选择左上角的“文件”—“打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打印机名称选择“ Adobe PDF ”,打印机属性的默认设置改为“高质量打印”、页面布局根据需要有时候可能要改为“横向”(如果你的图较宽)。 3 .之后点击“确定”开始打印 PDF 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地址及命名文件。 4 .打开生成的 PDF 文件,选择左上角的“文件”—“另存为”,保存类型中选择保存为你需要的图片格式( JPG , TIF 等);选择完图片格式后,对话框下部会出现“设置”按钮,可以对图片分辨率重新设定。 5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高质量的图片(分辨率可以设定)。 用这个流程制作示意图速度很快, PPT 可以充分实现我们的展示需求;所获得的图片放多大都很清晰,能够达到出版要求。 另外,对于第 4 步,也可以用 Photoshop 直接打开 PDF 文件并进行进一步的编辑。但如果需要对获得的图片进一步编辑的话,还是建议对 PS 不熟悉的同志们完成上面第四步即另存为图片后,再用 PS 等软件对图片进行编辑。
5342 次阅读|2 个评论
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8)
duzhanchi 2012-5-12 15:26
第七节 施肥对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特征的影响 上述研究表明,红三叶人工草地所生产的营养物质,除部分产物作为凋落物和刈后残留物归还给土壤之外,大部分以收获物的形式输出草地系统;而降水和干沉降补给草地的营养元素却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在多雨的亚热带中高山地区,淋失和反硝化所损失的养分是相当可观的;而土壤风化作用和矿化作用释放的营养元素,又往往赶不上养分损耗的速度。所以,红三叶人工草地系统的养分必然导致负的平衡。因此,必须通过施肥,弥补土壤养分的亏损。 本项实验共设 3 个处理:施N肥(尿素 150kg / hm 2 );施P肥(过磷酸钙 150kg / hm 2 );不施肥(对照)。施肥时间在4月中旬(分枝期)。实验小区面积 3 × 5m 2 ,每处理设5个小区。红三叶群落以建群种红三叶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鸭茅 ( Dactylis glomerata ) ,其它植物主要有穗序剪股颖( Agrostis hugoniana )、草地早熟禾 ( Poa pratensis ) 、银叶委陵菜 ( Potentilla leuconota ) 、灰苞蒿 ( Artemisia roxburghiana ) 等。所以,可将群落分为 2 类,即红三叶种群和以鸭茅为主的禾本科及杂类草构成的其他草群。 测定时间在6月上旬,为红三叶刈割利用的最佳时期 - 开花期。样品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按红三叶和其他草群二类分检。 1. 施肥对红三叶草地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1.1 施肥对红三叶种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表 5-36 的结果表明,施 N 肥后,红三叶种群地上部 Ba 、 Na 、 Ni 含量有所升高,其中,以 Ba 幅度最大,达 53 %; B 、 Fe 有所降低,其中,以 B 幅度较大,为 25 %;其余 5 种元素变化极小, 12 种元素没有变化。施 P 肥后, Na 、 Ba 、 Ni 含量均有所升高,其中,亦为 Ba 幅度较大,达 49 %; N 、 Fe 、 B 、 Al 有所降低,其中以 N 幅度较大,为 36 %;其余 6 种元素变化极小, 9 种元素没有变化 。任继周 (1985) 曾报道 N 肥对豆科牧草的 Mg 含量没有影响,与本项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施 N 或 P 肥,对红三叶种群地下部元素含量均有明显的正面影响。施 N 肥后,只有 P 、 Na 含量有所降低, K 、 Mg 、 Cu 、 Mo 、 Pb 几无变化,其余 15 种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以 Co 、 Al 、 Cr 、 Ba 幅度为大,超过 50 %。施 P 肥后,只有 Cu 含量有所下降; B 、 Ni 变化极小; Mo 含量没有变化;其余 18 种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以 Co 幅度最大,达 270 , K 、 Mn 、 Na 、 Al 、 Pb 、 Ti 次之,在 50 %~ 80 %之间。 表 36 施肥对红三叶种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地上部 施 N 肥 30.9 1.80 8.93 17.0 3.46 145 65.5 11.1 33.1 24.5 0.030 施 P 肥 19.3 2.05 8.98 17.7 3.33 132 68.1 10.6 32.7 23.2 0.030 对照 30.0 1.94 9.49 16.8 3.36 166 64.8 11.1 30.6 32.7 0.030 地下部 施 N 肥 17.8 1.33 3.92 4.87 3.67 902 48.1 18.1 21.1 35.9 0.030 施 P 肥 17.6 2.02 7.03 5.02 4.38 848 58.0 15.2 23.0 25.9 0.030 对照 15.3 1.50 3.90 3.86 3.49 761 34.6 18.0 19.1 24.3 0.030 其他元素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地上部 施 N 肥 468 0.040 0.99 55.3 2.00 0.028 131 1.98 74.1 6.78 0.129 施 P 肥 459 0.040 1.02 59.5 1.90 0.082 103 2.04 72.0 6.77 0.129 对照 359 0.040 1.03 54.4 1.58 0.083 128 2.04 48.3 6.79 0.130 地下部 施 N 肥 1107 0.184 2.12 37.3 4.89 0.641 944 7.11 56.3 16.1 0.882 施 P 肥 2020 0.382 2.15 36.3 4.42 0.906 887 5.89 39.5 19.4 0.998 对照 1271 0.103 1.54 30.4 4.03 0.605 586 4.67 36.0 12.1 0.732 注: N 、 P 、 K 、 Ca 、 Mg 含量的单位为 g/kg ;其余元素为 mg/kg 。 1.2 施肥对其他草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从表 5-37 可以看出,施 N 肥后, 其他草群地上部 N 、 Mg 、 Fe 、 V 、 Al 、 Ti 含量有所 升高,其中, Al 、 Fe 幅度最大,约 50 %左右; Ni 、 P 、 B 有所下降;其余 13 种元素基本变化。施 P 肥后, Na 、 Mn 含量有所升高; Fe 、 Sr 、 Ni 、 Al 、 Ba 、 Ti 有所下降,其中, Ba 最为明显,达 44 %;其余 3 种元素变化极小, 11 种元素几无变化。 施 N 肥或 P 肥对其他草群地下部有所含量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施 N 肥后,只有 Cr 、 B 含量有所升高; Ni 、 Co 变化极小, N 、 Mn 、 Zn 、 Mo 几无变化;其余 14 种元素均有所下降,其中,以 Pb 幅度最大,达 37 %。施 P 肥后, B 、 N 、 Zn 含量有所升高,其中,以 B 幅度较大,为 35 %; Ca 、 Mg 、 Na 、 Sr 、 Ni 、 Pb 均有所下降;其余 13 种元素基本没有变化。 表 37 施肥对其他草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地上部 施 N 肥 22.5 2.58 11.0 6.94 2.37 362 226 13.6 41.3 23.6 0.030 施 P 肥 17.6 3.45 10.7 6.30 1.94 212 244 12.6 38.7 22.8 0.029 对 照 17.4 3.33 11.0 6.75 2.10 242 220 13.8 40.6 27.4 0.030 地下部 施 N 肥 17.1 1.22 3.44 8.09 1.23 225 222 22.4 44.2 22.1 0.029 施 P 肥 21.0 1.52 4.07 7.78 1.40 282 230 27.2 50.8 24.9 0.029 对 照 16.9 1.54 4.27 9.08 1.75 307 233 29.3 45.2 18.5 0.030 其他元素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地上部 施 N 肥 418 0.039 0.932 21.1 1.35 0.082 352 4.72 40.8 10.1 0.082 施 P 肥 585 0.039 0.739 17.8 1.52 0.081 177 4.64 23.3 7.33 0.081 对 照 408 0.040 0.747 20.2 1.96 0.083 227 4.89 41.9 8.30 0.083 地下部 施 N 肥 107 1.79 4.70 35.2 6.31 6.21 291 11.0 43.8 38.7 2.39 施 P 肥 111 1.86 5.89 34.7 6.01 7.65 358 9.43 47.3 43.7 3.06 对 照 127 1.89 5.99 41.6 6.94 9.92 3.64 8.79 52.7 43.8 3.14 注: N 、 P 、 K 、 Ca 、 Mg 含量的单位为 g/kg ;其余元素为 mg/kg 。 2. 施肥对红三叶草地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影响 2.1 施肥对红三叶种群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影响 由表 5-38 可见,施 N 肥后,红三叶种群地上部只有 B 的积累量有所下降; Zn 、 Na 、 Ni 、 Ba 有所升高,其中以 Ba 幅度最大,达 61 %;其余 7 种元素变化极小, 10 种元素均几无变化。施 P 肥对红三叶元素的影响最为明显,只有 N 、 B 有所降低; Fe 、 Al 没有变化;其余 18 种元素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高。其中 Ba 、 Na 幅度较大,超过 50 %。 对红三叶种群地下部来说,施 N 肥后, Mn 、 B 、 Co 、 V 、 Al 、 Cr 、 Ba 、 Ti 的积累量均有所升高,其中,以 Co 幅度最大,达 49 %; N 、 Fe 、 Sr 、 Ni 、 Li 、 Ca 几无变化;其余 8 种元素有所降低,其中, P 、 Na 降幅较大,约 26 %。施 P 肥,对其地下部元素积累量的作用十分显著,除 Cu 有所降低, B 、 Ni 、 Ba 、 Mo 变化极小外,其余 17 种元素积累量均有所升高。其中,以 Co 升幅最大,达 268 %,其次为 K 、 Mn 、 Ti 、 Na 、 Al ,在 50 %~ 80 %。 表 38 施肥对红三叶种群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影响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地上部 施 N 肥 11.2 0.652 3.24 6.16 1.26 52.8 23.8 4.02 12.0 8.88 0.011 施 P 肥 8.21 0.870 3.82 7.54 1.42 56.2 29.0 4.52 13.9 9.84 0.013 对照 10.4 0.670 3.28 5.80 1.16 57.3 22.4 3.83 10.6 11.3 0.010 地下部 施 N 肥 2.11 0.158 0.467 0.579 0.436 107 5.72 2.15 2.51 4.28 0.0035 施 P 肥 2.48 0.284 0.992 0.708 0.618 120 8.17 2.14 3.25 3.64 0.0042 对照 2.17 0.212 0.553 0.549 0.495 108 4.91 2.55 2.71 3.45 0.0042 其他元素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地上部 施 N 肥 170 0.014 0.358 20.1 0.727 0.030 47.4 0.720 26.9 2.46 0.047 施 P 肥 195 0.017 0.435 25.3 0.807 0.035 43.7 0.865 30.6 2.88 0.055 对 照 124 0.014 0.355 18.8 0.545 0.029 44.0 0.703 16.7 2.34 0.045 地下部 施 N 肥 132 0.022 0.252 4.44 0.582 0.076 112 0.846 6.70 1.91 0.105 施 P 肥 285 0.054 0.303 5.12 0.623 0.128 125 0.830 5.57 2.74 0.141 对 照 180 0.015 0.219 4.31 0.572 0.086 83.2 0.663 5.11 1.71 0.104 注: N 、 P 、 K 、 Ca 、 Mg 积累量的单位为 g/m 2 ;其余元素为 mg/ m 2 。 2.2 施肥对其他草群(含鸭茅)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影响 施 N 肥对其他草群地上部元素积累量的作用极其显著,所有 22 种元素均有所升高,其中, Fe 、 Al 、 N 、 V 、 Ti 的升幅皆超过 100 %, B 、 P 、 Ni 在 17 %~ 47 %之间,其余 14 种元素介于 66 %~ 92 %;施 P 肥后,除 Ba 有所下降, Ni 、 Al 变化极小外,其余 19 种元素均有所增高,其中, Mn 、 Na 升幅在 50% 以上。(表 5-39 ) 施肥对其他草群地下部元素积累量的作用不如对其地上部的影响大。施 N 肥后,只有 B 、 Cr 升幅较高,超过 35 %, N 、 Zn 略有升高; Mg 、 Fe 、 Cu 、 V 、 Pb 、 Li 有所降低,其中 Pb 降幅较大,为 29 %;其余 12 种元素变化极小或没有变化。施 P 肥后, N 、 Zn 、 B 、 Cr 、有所升高,其中 B 、 N 升幅较大,在 32 %以上; Mg 、 Sr 、 Pb 略有降低;其余 15 种元素基本不变。(表 5-39 ) 表 39 施肥对其他草群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影响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地上部 施 N 肥 2.88 0.330 1.41 0.889 0.303 46.3 29.0 1.75 5.28 3.03 0.0038 施 P 肥 1.81 0.356 1.10 0.649 0.200 21.9 25.1 1.29 3.99 2.35 0.0030 对 照 1.31 0.250 0.82 0.506 0.158 18.2 16.5 1.03 3.04 2.05 0.0022 地下部 施 N 肥 1.59 0.114 0.319 0.752 0.115 209 20.6 2.09 4.11 2.06 0.0027 施 P 肥 1.83 0.132 0.354 0.677 0.122 246 20.0 2.37 4.42 2.17 0.0026 对照 1.38 0.127 0.350 0.744 0.144 251 19.1 2.41 3.71 1.52 0.0025 其他元素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地上部 施 N 肥 53.5 0.0051 0.119 2.70 0.172 0.011 45.0 0.604 5.22 1.289 0.0105 施 P 肥 60.2 0.0040 0.076 1.83 0.157 0.008 18.2 0.478 2.40 0.755 0.0083 对 照 30.6 0.0030 0.056 1.51 0.147 0.006 17.1 0.367 3.14 0.622 0.0062 地下部 施 N 肥 100 0.166 0.437 3.27 0.586 0.578 270 1.02 4.08 3.60 0.223 施 P 肥 97 0.162 0.513 3.02 0.523 0.666 311 0.82 4.11 3.80 0.266 对 照 104 0.155 0.491 3.41 0.569 0.813 299 0.72 4.32 3.59 0.257 注: N 、 P 、 K 、 Ca 、 Mg 积累量的单位为 g/m 2 ;其余元素为 mg/ m 2 。 3. 结语 综合上述,施肥对红三叶草地矿质元素含量和积累量主要有如下的影响: 3.1 从元素含量来看,施肥后明显降低的有:( 1 )施 N 肥后,红三叶种群地上部的 B ;以及其他草群地上部的 Ni 和地下部的 Mg 、 Fe 、 Al ;( 2 )施 P 肥后,红三叶种群地上部的 N 和其他草群地上部的 Ba 。施肥后明显升高的有:( 1 )施 N 肥后,其他草群地上部的 Fe 、 Al ;红三叶种群地下部的 Co 、 Al 、 Cr 、 Ba ;( 2 )施 P 肥后,红三叶种群地下部的 K 、 Mn 、 Na 、 Co 、 Pb 、 Al 、 Ba 。 3.2 就元素积累量而言,其地上部:( 1 ) 施 N 肥后,红三叶种群大多数( 17 种)元素变化极小;其他草群的所有 22 种元素均有所增高,且幅度较大;( 2 )施 P 肥后, 2 类草群大多数(分别为 18 和 19 种)元素均有所升高。其地下部:( 1 )施 N 肥后,红三叶种群的 P 、 Na 及其他草群的 Pb 降幅较大;( 2 )施 P 肥后,红三叶种群大多数( 17 种)元素有所升高;其他草群多数( 15 种)元素变化极小。 3.3 二类草群矿质元素含量对施肥反应一致的有:( 1 )施 N 或 P 肥后,二类草群地上部的 K 、 Ca 、 Cu 、 Zn 、 Mo 、 Co 、 Pb 、 Cr 、 Li 含量均变化极小;( 2 )施 N 肥后,它们地上部 B 含量有所降低;地下部的 B 、 Cr 含量均有所升高, P 、 Na 含量有所下降;( 3 )施 P 肥后,其地上部的 Fe 、 Al 含量有所下降, Na 有所升高;地下部的 N 、 Zn 含量有所升高。 3.4 二类草群矿质元素积累量对施肥反应一致的有:( 1 )施 N 或 P 肥后,二类草群地上部的 Zn 、 Na 积累量及其地下部的 Cr 积累量皆有所升高;( 2 )施 N 肥后,它们地上部的 Ni 、 Ba 积累量有所升高;地下部的 Mg 、 Cu 、 Pb 积累量有所下降, B 、 Cr 有所上升;( 3 )施 P 肥后,其地下部的 N 、 Zn 、 Cr 积累量均有所升高。 参 考 文 献 任继周,等.草原化学生态[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5. (参加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
个人分类: 植物化学元素生态|3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指数分布的随机数
huangyanxin356 2012-5-10 11:09
函数exprnd( ) 功能:生成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数 语法:R=exprnd(MU) R=exprnd(MU,m) R=exprnd(MU,m,n) 说明: R=exprnd(MU) 生成服从参数为MU的指数分布的随机数。输入MU与输出 R的形式相同。 R=exprnd(MU,m) 生成服从参数为MU的指数分布的随机数矩阵,矩阵的形式由m定义。m是一个1×2向量,其中的两个元素分别代表返回值R中行与列的维数。 R=exprnd(MU,m,n) 生成m×n形式的指数分布的随机数矩阵。 例: 生成指数分布随机数。 n1=exprnd(5:10) n1= 4.0076 3.8735 12.3433 16.2809 13.6772 22.4923 n2=exprnd(5:10, ) n2= 9.7799 4.6988 1.6666 10.1534 13.4334 0.9555 n3=exprnd(5,2,3) n3= 24.5797 3.0614 5.8008 2.6489 2.1269 7.3233
个人分类: 技术类|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集合论与方法论
热度 1 science0 2012-4-29 10:10
集合,这里使用本人喜欢的定义:一群元素的集合,这些集合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性质。如果将集合与概念相对应,则此处的特征性质对应内涵,而元素的集合对应外延。 所以,概念可以放到集合论的框架下去。 而概念是人类智慧的来源。人类从自然世界获取信息,从信息中抽取出概念。依据概念建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的发展预测自然世界的发展。预言能力是人类最终极的竞争力。所以,本人认为:概念是人类智慧的来源。 所以,研究集合论可能能够给出人类进行思考的框架,或者说是方法论,即:思考的方法。 那么,回顾一下,普通的集合论可进行一些什么操作呢?回想起来,主要有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差集以及直积。 这些操作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如果将其与对概念的操作进行类比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首先,本人想补充一下。任何操作都是需要操作者的。对于普通集合论,我们可以给它加上一个信息机(人类、图灵机)作为操作者。假设这一操作者对某一集合执行一个求子集的操作,那么这对应概念操作中的什么呢? 是分析。 总可以找到这样的特征性质,使得操作可以依据特征性质来进行。首先,存在全集 U , U 对应一个特征性质 u 。然后,给出一个特征性质 a (在这里元素对于 a 只存在满足和不满足两种情况),则可依据 U 中元素是否满足特征性质 a 而放入哪一个集合。满足 a 的元素放入 A ,不满足 a 的元素放入 B 。这就完成了 U 上对 a 的分析。 显然这一过程可以多次的进行下去,从而完成对 U 的系统分析,即将 U 分解为性质足够清楚的子集的集合。 与分析对应的是综合。综合过程就是对通过分析获得的集合系列进行整理。寻找各个集合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大大不同于原来的全集 U 了, 它包含了 U 的子集之间的各种联系。 交、并、补、差则可对应的放到分析与综合的框架中去,他们只是特征性质定义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操作而已。 然而直积并不能放到分析与综合中去。 直积又可称为笛卡尔乘积。将两个集合进行直积,可获得一个更大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由原来两集合的特征性质共同决定。两个一维的坐标轴进行直积生成一个平面是其一个典型的例子。 直积能够与概念的哪一种操作方法相对应呢? 是想象。 想象是人类依据现有的概念创造出新概念的过程。但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想象是模糊而自发性的,是缺乏步骤与目的的。而这掩盖了想象的本质,让大多数人认为想象是人类特有的功能,不能建模,不能对想象进行分析,不能揭示想象的本质,不能让计算机拥有想象的能力。 而直积提供了有序的建立新概念的操作步骤。这是一种有序的想象。精确化、步骤化、明确化的想象。 另一方面,直积事实上是所有操作或者映射的来源。直积提供了进行映射所需的空间。例如我需要将数轴上的一点映射到数轴上的另一点,一种隐含的操作即我们通过直积对这两个数轴构建了对应的平面,此处的映射正是在这平面中实现的。 数学以集合论为基础,而集合论正是人类思维方法精要(概念、分析、综合、想象)的精确化,步骤化的浓缩。难怪数学被称为人类理性智慧之花。 理解了这些,或许能更好的做数学、使用数学。
41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Matlab如何找出两个矩阵中相同的元素
helloating1990 2012-4-27 11:26
a= ; b= ; c=intersect(a,b) % c就是a、b中相同的元素 matlab里关于集合运算和二进制数的运算的函数 intersect:集合交集 ismember :是否集合中元素 setdiff :集合差集 setxor :集合异或(不在交集中的元素) union :两个集合的并 unique :返回向量作为一个集合所有元素(去掉相同元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24bd9b0100tiqy.html
个人分类: matlab|18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TLAB函数大全(转)
helloating1990 2012-4-25 21:53
MATLAB函数大全(转) Matlab有没有求矩阵行数/列数/维数的函数? ndims(A)返回A的维数 size(A)返回A各个维的最大元素个数 length(A)返回max(size(A)) =size(A)如果A是二维数组,返回行数和列数 nnz(A)返回A中非0元素的个数 MATLAB的取整函数:fix(x), floor(x) :,ceil(x) , round(x) (1)fix(x) : 截尾取整. fix( ) ans = 3 -3 (2)floor(x):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高斯取整) floor( ) ans = 3 -4 (3)ceil(x) : 大于x 的最小整数 ceil( ) ans = 4 -3 (4)四舍五入取整 round(3.12 -3.12) ans = 0 round( ) ans = 3 -3 如何用matlab生成随机数函数 rand(1) rand(n):生成0到1之间的n阶随机数方阵 rand(m,n):生成0到1之间的m×n的随机数矩阵 (现成的函数) 另外: Matlab随机数生成函数 betarnd 贝塔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binornd 二项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chi2rnd 卡方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exprnd 指数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frnd f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gamrnd 伽玛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geornd 几何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hygernd 超几何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lognrnd 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nbinrnd 负二项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ncfrnd 非中心f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nctrnd 非中心t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ncx2rnd 非中心卡方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normrnd 正态(高斯)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poissrnd 泊松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raylrnd 瑞利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trnd 学生氏t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unidrnd 离散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unifrnd 连续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weibrnd 威布尔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器 一、MATLAB常用的基本数学函数   abs(x):纯量的绝对值或向量的长度   angle(z):复数z的相角(Phase angle)   sqrt(x):开平方   real(z):复数z的实部   imag(z):复数z的虚部   conj(z):复数z的共轭复数   round(x):四舍五入至最近整数   fix(x):无论正负,舍去小数至最近整数   floor(x):地板函数,即舍去正小数至最近整数   ceil(x):天花板函数,即加入正小数至最近整数   rat(x):将实数x化为分数表示   rats(x):将实数x化为多项分数展开   sign(x):符号函数 (Signum function)。   当x0时,sign(x)=-1;   当x=0时,sign(x)=0;   当x0时,sign(x)=1。      rem(x,y):求x除以y的馀数   gcd(x,y):整数x和y的最大公因数   lcm(x,y):整数x和y的最小公倍数   exp(x):自然指数   pow2(x):2的指数   log(x):以e为底的对数,即自然对数或   log2(x):以2为底的对数   log10(x):以10为底的对数   二、MATLAB常用的三角函数   sin(x):正弦函数   cos(x):馀弦函数   tan(x):正切函数   asin(x):反正弦函数   acos(x):反馀弦函数   atan(x):反正切函数   atan2(x,y):四象限的反正切函数   sinh(x):超越正弦函数   cosh(x):超越馀弦函数   tanh(x):超越正切函数   asinh(x):反超越正弦函数   acosh(x):反超越馀弦函数   atanh(x):反超越正切函数   三、适用於向量的常用函数有:   min(x): 向量x的元素的最小值   max(x): 向量x的元素的最大值   mean(x): 向量x的元素的平均值   median(x): 向量x的元素的中位数   std(x): 向量x的元素的标准差   diff(x): 向量x的相邻元素的差   sort(x): 对向量x的元素进行排序(Sorting)   length(x): 向量x的元素个数   norm(x): 向量x的欧氏(Euclidean)长度   sum(x): 向量x的元素总和   prod(x): 向量x的元素总乘积   cumsum(x): 向量x的累计元素总和   cumprod(x): 向量x的累计元素总乘积   dot(x, y): 向量x和y的内积   cross(x, y): 向量x和y的外积   四、MATLAB的永久常数   i或j:基本虚数单位(即)   eps:系统的浮点(Floating-point)精确度   inf:无限大, 例如1/0   nan或NaN:非数值(Not a number),例如0/0   pi:圆周率 p(= 3.1415926...)   realmax:系统所能表示的最大数值   realmin:系统所能表示的最小数值   nargin: 函数的输入引数个数   nargin: 函数的输出引数个数   五、MATLAB基本绘图函数   plot: x轴和y轴均为线性刻度(Linear scale)   loglog: x轴和y轴均为对数刻度(Logarithmic scale)   semilogx: x轴为对数刻度,y轴为线性刻度   semilogy: x轴为线性刻度,y轴为对数刻度   六、plot绘图函数的叁数   字元 颜色 字元 图线型态    y 黄色 . 点    k 黑色 o 圆    w 白色 x x    b 蓝色 + +    g 绿色 * *    r 红色 - 实线    c 亮青色 : 点线    m 锰紫色 -. 点虚线    -- 虚线   七、注解   xlabel('Input Value'); % x轴注解   ylabel('Function Value'); % y轴注解   title('Two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 图形标题   legend('y = sin(x)','y = cos(x)'); % 图形注解   grid on; % 显示格线   八、二维绘图函数   bar 长条图    errorbar 图形加上误差范围    fplot 较精确的函数图形    polar 极座标图    hist 累计图    rose 极座标累计图    stairs 阶梯图    stem 针状图    fill 实心图    feather 羽毛图    compass 罗盘图    quiver 向量场图 ---------------------------- 附录1 常用命令 附录1.1 管理用命令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addpath 增加一条搜索路径 rmpath 删除一条搜索路径 demo 运行Matlab演示程序 type 列出.M文件 doc 装入超文本文档 version 显示Matlab的版本号 help 启动联机帮助 what 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有关文件 lasterr 显示最后一条信息 whatsnew 显示Matlab的新特性 lookfor 搜索关键词的帮助 which 造出函数与文件所在的目录 path 设置或查询Matlab路径 附录1.2管理变量与工作空间用命令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功能描述 clear 删除内存中的变量与函数 pack 整理工作空间内存 disp 显示矩阵与文本 save 将工作空间中的变量存盘 length 查询向量的维数 size 查询矩阵的维数 load 从文件中装入数据 who,whos 列出工作空间中的变量名 附录1.3文件与操作系统处理命令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cd 改变当前工作目录 edit 编辑.M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matlabroot 获得Matlab的安装根目录 diary 将Matlab运行命令存盘 tempdir 获得系统的缓存目录 dir 列出当前目录的内容 tempname 获得一个缓存(temp)文件 ! 执行操作系统命令 附录1.4窗口控制命令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echo 显示文件中的Matlab中的命令 more 控制命令窗口的输出页面 format 设置输出格式 附录1.5启动与退出命令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matlabrc 启动主程序 quit 退出Matlab环境 startup Matlab自启动程序 附录2 运算符号与特殊字符附录 2.1运算符号与特殊字符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 加 ... 续行标志 - 减 , 分行符(该行结果不显示) * 矩阵乘 ; 分行符(该行结果显示) .* 向量乘 % 注释标志 ^ 矩阵乘方 ! 操作系统命令提示符 .^ 向量乘方 ' 矩阵转置 kron 矩阵kron积 . 向量转置 \ 矩阵左除 = 赋值运算 / 矩阵右除 == 关系运算之相等 .\ 向量左除 ~= 关系运算之不等 ./ 向量右除 关系运算之小于 : 向量生成或子阵提取 = 关系运算之小于等于 () 下标运算或参数定义 关系运算之大于 [] 矩阵生成 = 关系运算之大于等于 {} 逻辑运算之与 . 结构字段获取符 | 逻辑运算之或 . 点乘运算,常与其他运算符联合使用(如.\) ~ 逻辑运算之非 xor 逻辑运算之异成 附录2.2逻辑函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all 测试向量中所用元素是否为真 is*(一类函数) 检测向量状态.其中*表示一个确定的函数(isinf) any 测试向量中是否有真元素 *isa 检测对象是否为某一个类的对象 exist 检验变量或文件是否定义 logical 将数字量转化为逻辑量 find 查找非零元素的下标 附录3 语言结构与调试 附录3.1编程语言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builtin 执行Matlab内建的函数 global 定义全局变量 eval 执行Matlab语句构成的字符串 nargchk 函数输入输出参数个数检验 feval 执行字符串指定的文件 script Matlab语句及文件信息 function Matlab函数定义关键词 附录3.2控制流程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break 中断循环执行的语句 if 条件转移语句 case 与switch结合实现多路转移 otherwise 多路转移中的缺省执行部分 else 与if一起使用的转移语句 return 返回调用函数 elseif 与if一起使用的转移语句 switch 与case结合实现多路转移 end 结束控制语句块 warning 显示警告信息 error 显示错误信息 while 循环语句 for 循环语句 附录3.3交互输入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input 请求输入 menu 菜单生成 keyboard 启动键盘管理 pause 暂停执行 附录3.4面向对象编程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class 生成对象 isa 判断对象是否属于某一类 double 转换成双精度型 superiorto 建立类的层次关系 inferiorto 建立类的层次关系 unit8 转换成8字节的无符号整数 inline 建立一个内嵌对象 附录3.5调试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dbclear 清除调试断点 dbstatus 列出所有断点情况 dbcont 调试继续执行 dbstep 单步执行 dbdown 改变局部工作空间内存 dbstop 设置调试断点 dbmex 启动对Mex文件的调试 sbtype 列出带命令行标号的.M文件 dbquit 退出调试模式 dbup 改变局部工作空间内容 dbstack 列出函数调用关系 附录4 基本矩阵与矩阵处理 附录4.1基本矩阵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eye 产生单位阵 rand 产生随机分布矩阵 linspace 构造线性分布的向量 randn 产生正态分布矩阵 logspace 构造等对数分布的向量 zeros 产生零矩阵 ones 产生元素全部为1的矩阵 : 产生向量 附录4.2特殊向量与常量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ans 缺省的计算结果变量 non 非数值常量常由0/0或Inf/Inf获得 computer 运行Matlab的机器类型 nargin 函数中参数输入个数 eps 精度容许误差(无穷小) nargout 函数中输出变量个数 flops 浮点运算计数 pi 圆周率 i 复数单元 realmax 最大浮点数值 inf 无穷大 realmin 最小浮点数值 inputname 输入参数名 varargin 函数中输入的可选参数 j 复数单元 varargout 函数中输出的可选参数 附录4.3时间与日期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calender 日历 eomday 计算月末 clock 时钟 etime 所用时间函数 cputime 所用的CPU时间 now 当前日期与时间 date 日期 tic 启动秒表计时器 datenum 日期(数字串格式) toc 读取秒表计时器 datestr 日期(字符串格式) weekday 星期函数 datevoc 日期(年月日分立格式) 附录4.4矩阵处理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cat 向量连接 reshape 改变矩阵行列个数 diag 建立对角矩阵或获取对角向量 rot90 将矩阵旋转90度 fliplr 按左右方向翻转矩阵元素 tril 取矩阵的下三角部分 flipud 按上下方向翻转矩阵元素 triu 取矩阵的上三角部分 repmat 复制并排列矩阵函数 附录5 特殊矩阵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compan 生成伴随矩阵 invhilb 生成逆hilbert矩阵 gallery 生成一些小的测试矩阵 magic 生成magic矩阵 hadamard 生成hadamard矩阵 pascal 生成pascal矩阵 hankel 生成hankel矩阵 toeplitz 生成toeplitz矩阵 hilb 生成hilbert矩阵 wilkinson 生成wilkinson特征值测试矩阵 附录6 数学函数 附录6.1三角函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sin/asin 正弦/反正弦函数 sec/asec 正割/反正割函数 sinh/asinh 双曲正弦/反双曲正弦函数 sech/asech 双曲正割/反双曲正割函数 cos/acos 余弦/反余弦函数 csc/acsc 余割/反余割函数 cosh/acosh 双曲余弦/反双曲余弦函数 csch/acsch 双曲余割/反双曲余割函数 tan/atan 正切/反正切函数 cot/acot 余切/反余切函数 tanh/atanh 双曲正切/反双曲正切函数 coth/acoth 双曲余切/反双曲余切函数 atan2 四个象限内反正切函数 附录6.2指数函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exp 指数函数 log10 常用对数函数 log 自然对数函数 sqrt 平方根函数 附录6.3复数函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abs 绝对值函数 imag 求虚部函数 angle 角相位函数 real 求实部函数 conj 共轭复数函数 附录6.4数值处理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fix 沿零方向取整 round 舍入取整 floor 沿-∞方向取整 rem 求除法的余数 ceil 沿+∞方向取整 sign 符号函数 附录6.5其他特殊数学函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函数名 功能描述 airy airy函数 erfcx 比例互补误差函数 besselh bessel函数(hankel函数) erfinv 逆误差函数 bessili 改进的第一类bessel函数 expint 指数积分函数 besselk 改进的第二类bessel函数 gamma gamma函数 besselj 第一类bessel函数 gammainc 非完全gamma函数 bessely 第二类bessel函数 gammaln gamma对数函数 beta beta函数 gcd 最大公约数 betainc 非完全的beta函数 lcm 最小公倍数 betaln beta对数函数 log2 分割浮点数 elipj Jacobi椭圆函数 legendre legendre伴随函数 ellipke 完全椭圆积分 pow2 基2标量浮点数 erf 误差函数 rat 有理逼近 erfc 互补误差函数 rats 有理输出 ----------------------------- A a abs 绝对值、模、字符的ASCII码值 acos 反余弦 acosh 反双曲余弦 acot 反余切 acoth 反双曲余切 acsc 反余割 acsch 反双曲余割 align 启动图形对象几何位置排列工具 all 所有元素非零为真 angle 相角 ans 表达式计算结果的缺省变量名 any 所有元素非全零为真 area 面域图 argnames 函数M文件宗量名 asec 反正割 asech 反双曲正割 asin 反正弦 asinh 反双曲正弦 assignin 向变量赋值 atan 反正切 atan2 四象限反正切 atanh 反双曲正切 autumn 红黄调秋色图阵 axes 创建轴对象的低层指令 axis 控制轴刻度和风格的高层指令 B b bar 二维直方图 bar3 三维直方图 bar3h 三维水平直方图 barh 二维水平直方图 base2dec X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bin2dec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blanks 创建空格串 bone 蓝色调黑白色图阵 box 框状坐标轴 break while 或for 环中断指令 brighten 亮度控制 C c capture (3版以前)捕获当前图形 cart2pol 直角坐标变为极或柱坐标 cart2sph 直角坐标变为球坐标 cat 串接成高维数组 caxis 色标尺刻度 cd 指定当前目录 cdedit 启动用户菜单、控件回调函数设计工具 cdf2rdf 复数特征值对角阵转为实数块对角阵 ceil 向正无穷取整 cell 创建元胞数组 cell2struct 元胞数组转换为构架数组 celldisp 显示元胞数组内容 cellplot 元胞数组内部结构图示 char 把数值、符号、内联类转换为字符对象 chi2cdf 分布累计概率函数 chi2inv 分布逆累计概率函数 chi2pdf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chi2rnd 分布随机数发生器 chol Cholesky分解 clabel 等位线标识 cla 清除当前轴 class 获知对象类别或创建对象 clc 清除指令窗 clear 清除内存变量和函数 clf 清除图对象 clock 时钟 colorcube 三浓淡多彩交叉色图矩阵 colordef 设置色彩缺省值 colormap 色图 colspace 列空间的基 close 关闭指定窗口 colperm 列排序置换向量 comet 彗星状轨迹图 comet3 三维彗星轨迹图 compass 射线图 compose 求复合函数 cond (逆)条件数 condeig 计算特征值、特征向量同时给出条件数 condest 范 -1条件数估计 conj 复数共轭 contour 等位线 contourf 填色等位线 contour3 三维等位线 contourslice 四维切片等位线图 conv 多项式乘、卷积 cool 青紫调冷色图 copper 古铜调色图 cos 余弦 cosh 双曲余弦 cot 余切 coth 双曲余切 cplxpair 复数共轭成对排列 csc 余割 csch 双曲余割 cumsum 元素累计和 cumtrapz 累计梯形积分 cylinder 创建圆柱 D d dblquad 二重数值积分 deal 分配宗量 deblank 删去串尾部的空格符 dec2base 十进制转换为X进制 dec2bin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dec2hex 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 deconv 多项式除、解卷 delaunay Delaunay 三角剖分 del2 离散Laplacian差分 demo Matlab演示 det 行列式 diag 矩阵对角元素提取、创建对角阵 diary Matlab指令窗文本内容记录 diff 数值差分、符号微分 digits 符号计算中设置符号数值的精度 dir 目录列表 disp 显示数组 display 显示对象内容的重载函数 dlinmod 离散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dmperm 矩阵Dulmage-Mendelsohn 分解 dos 执行DOS 指令并返回结果 double 把其他类型对象转换为双精度数值 drawnow 更新事件队列强迫Matlab刷新屏幕 dsolve 符号计算解微分方程 E e echo M文件被执行指令的显示 edit 启动M文件编辑器 eig 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eigs 求指定的几个特征值 end 控制流FOR等结构体的结尾元素下标 eps 浮点相对精度 error 显示出错信息并中断执行 errortrap 错误发生后程序是否继续执行的控制 erf 误差函数 erfc 误差补函数 erfcx 刻度误差补函数 erfinv 逆误差函数 errorbar 带误差限的曲线图 etreeplot 画消去树 eval 串演算指令 evalin 跨空间串演算指令 exist 检查变量或函数是否已定义 exit 退出Matlab环境 exp 指数函数 expand 符号计算中的展开操作 expint 指数积分函数 expm 常用矩阵指数函数 expm1 Pade法求矩阵指数 expm2 Taylor法求矩阵指数 expm3 特征值分解法求矩阵指数 eye 单位阵 ezcontour 画等位线的简捷指令 ezcontourf 画填色等位线的简捷指令 ezgraph3 画表面图的通用简捷指令 ezmesh 画网线图的简捷指令 ezmeshc 画带等位线的网线图的简捷指令 ezplot 画二维曲线的简捷指令 ezplot3 画三维曲线的简捷指令 ezpolar 画极坐标图的简捷指令 ezsurf 画表面图的简捷指令 ezsurfc 画带等位线的表面图的简捷指令 F f factor 符号计算的因式分解 feather 羽毛图 feedback 反馈连接 feval 执行由串指定的函数 fft 离散Fourier变换 fft2 二维离散Fourier变换 fftn 高维离散Fourier变换 fftshift 直流分量对中的谱 fieldnames 构架域名 figure 创建图形窗 fill3 三维多边形填色图 find 寻找非零元素下标 findobj 寻找具有指定属性的对象图柄 findstr 寻找短串的起始字符下标 findsym 机器确定内存中的符号变量 finverse 符号计算中求反函数 fix 向零取整 flag 红白蓝黑交错色图阵 fliplr 矩阵的左右翻转 flipud 矩阵的上下翻转 flipdim 矩阵沿指定维翻转 floor 向负无穷取整 flops 浮点运算次数 flow Matlab提供的演示数据 fmin 求单变量非线性函数极小值点(旧版) fminbnd 求单变量非线性函数极小值点 fmins 单纯形法求多变量函数极小值点(旧版) fminunc 拟牛顿法求多变量函数极小值点 fminsearch 单纯形法求多变量函数极小值点 fnder 对样条函数求导 fnint 利用样条函数求积分 fnval 计算样条函数区间内任意一点的值 fnplt 绘制样条函数图形 fopen 打开外部文件 for 构成for环用 format 设置输出格式 fourier Fourier 变换 fplot 返函绘图指令 fprintf 设置显示格式 fread 从文件读二进制数据 fsolve 求多元函数的零点 full 把稀疏矩阵转换为非稀疏阵 funm 计算一般矩阵函数 funtool 函数计算器图形用户界面 fzero 求单变量非线性函数的零点 G g gamma 函数 gammainc 不完全 函数 gammaln 函数的对数 gca 获得当前轴句柄 gcbo 获得正执行"回调"的对象句柄 gcf 获得当前图对象句柄 gco 获得当前对象句柄 geomean 几何平均值 get 获知对象属性 getfield 获知构架数组的域 getframe 获取影片的帧画面 ginput 从图形窗获取数据 global 定义全局变量 gplot 依图论法则画图 gradient 近似梯度 gray 黑白灰度 grid 画分格线 griddata 规则化数据和曲面拟合 gtext 由鼠标放置注释文字 guide 启动图形用户界面交互设计工具 H h harmmean 调和平均值 help 在线帮助 helpwin 交互式在线帮助 helpdesk 打开超文本形式用户指南 hex2dec 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 hex2num 十六进制转换为浮点数 hidden 透视和消隐开关 hilb Hilbert矩阵 hist 频数计算或频数直方图 histc 端点定位频数直方图 histfit 带正态拟合的频数直方图 hold 当前图上重画的切换开关 horner 分解成嵌套形式 hot 黑红黄白色图 hsv 饱和色图 I i if-else-elseif 条件分支结构 ifft 离散Fourier反变换 ifft2 二维离散Fourier反变换 ifftn 高维离散Fourier反变换 ifftshift 直流分量对中的谱的反操作 ifourier Fourier反变换 i, j 缺省的"虚单元"变量 ilaplace Laplace反变换 imag 复数虚部 image 显示图象 imagesc 显示亮度图象 imfinfo 获取图形文件信息 imread 从文件读取图象 imwrite 把 imwrite 把图象写成文件 ind2sub 单下标转变为多下标 inf 无穷大 info MathWorks公司网点地址 inline 构造内联函数对象 inmem 列出内存中的函数名 input 提示用户输入 inputname 输入宗量名 int 符号积分 int2str 把整数数组转换为串数组 interp1 一维插值 interp2 二维插值 interp3 三维插值 interpn N维插值 interpft 利用FFT插值 intro Matlab自带的入门引导 inv 求矩阵逆 invhilb Hilbert矩阵的准确逆 ipermute 广义反转置 isa 检测是否给定类的对象 ischar 若是字符串则为真 isequal 若两数组相同则为真 isempty 若是空阵则为真 isfinite 若全部元素都有限则为真 isfield 若是构架域则为真 isglobal 若是全局变量则为真 ishandle 若是图形句柄则为真 ishold 若当前图形处于保留状态则为真 isieee 若计算机执行IEEE规则则为真 isinf 若是无穷数据则为真 isletter 若是英文字母则为真 islogical 若是逻辑数组则为真 ismember 检查是否属于指定集 isnan 若是非数则为真 isnumeric 若是数值数组则为真 isobject 若是对象则为真 isprime 若是质数则为真 isreal 若是实数则为真 isspace 若是空格则为真 issparse 若是稀疏矩阵则为真 isstruct 若是构架则为真 isstudent 若是Matlab学生版则为真 iztrans 符号计算Z反变换 J j , K k jacobian 符号计算中求Jacobian 矩阵 jet 蓝头红尾饱和色 jordan 符号计算中获得 Jordan标准型 keyboard 键盘获得控制权 kron Kronecker乘法规则产生的数组 L l laplace Laplace变换 lasterr 显示最新出错信息 lastwarn 显示最新警告信息 leastsq 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旧版) legend 图形图例 lighting 照明模式 line 创建线对象 lines 采用plot 画线色 linmod 获连续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linmod2 获连续系统的线性化精良模型 linspace 线性等分向量 ln 矩阵自然对数 load 从MAT文件读取变量 log 自然对数 log10 常用对数 log2 底为2的对数 loglog 双对数刻度图形 logm 矩阵对数 logspace 对数分度向量 lookfor 按关键字搜索M文件 lower 转换为小写字母 lsqnonlin 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lu LU分解 M m mad 平均绝对值偏差 magic 魔方阵 maple nb, sp; 运作 Maple格式指令 mat2str 把数值数组转换成输入形态串数组 material 材料反射模式 max 找向量中最大元素 mbuild 产生EXE文件编译环境的预设置指令 mcc 创建MEX或EXE文件的编译指令 mean 求向量元素的平均值 median 求中位数 menuedit 启动设计用户菜单的交互式编辑工具 mesh 网线图 meshz 垂帘网线图 meshgrid 产生"格点"矩阵 methods 获知对指定类定义的所有方法函数 mex 产生MEX文件编译环境的预设置指令 mfunlis 能被mfun计算的MAPLE经典函数列表 mhelp 引出 Maple的在线帮助 min 找向量中最小元素 mkdir 创建目录 mkpp 逐段多项式数据的明晰化 mod 模运算 more 指令窗中内容的分页显示 movie 放映影片动画 moviein 影片帧画面的内存预置 mtaylor 符号计算多变量Taylor级数展开 N n ndims 求数组维数 NaN 非数(预定义)变量 nargchk 输入宗量数验证 nargin 函数输入宗量数 nargout 函数输出宗量数 ndgrid 产生高维格点矩阵 newplot 准备新的缺省图、轴 nextpow2 取最接近的较大2次幂 nnz 矩阵的非零元素总数 nonzeros 矩阵的非零元素 norm 矩阵或向量范数 normcdf 正态分布累计概率密度函数 normest 估计矩阵2范数 norminv 正态分布逆累计概率密度函数 normpdf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normrnd 正态随机数发生器 notebook 启动Matlab和Word的集成环境 null 零空间 num2str 把非整数数组转换为串 numden 获取最小公分母和相应的分子表达式 nzmax 指定存放非零元素所需内存 O o ode1 非Stiff 微分方程变步长解算器 ode15s Stiff 微分方程变步长解算器 ode23t 适度Stiff 微分方程解算器 ode23tb Stiff 微分方程解算器 ode45 非Stiff 微分方程变步长解算器 odefile ODE 文件模板 odeget 获知ODE 选项设置参数 odephas2 ODE 输出函数的二维相平面图 odephas3 ODE 输出函数的三维相空间图 odeplot ODE 输出函数的时间轨迹图 odeprint 在Matlab指令窗显示结果 odeset 创建或改写 ODE选项构架参数值 ones 全1数组 optimset 创建或改写优化泛函指令的选项参数值 orient 设定图形的排放方式 orth 值空间正交化 P p pack 收集Matlab内存碎块扩大内存 pagedlg 调出图形排版对话框 patch 创建块对象 path 设置Matlab搜索路径的指令 pathtool 搜索路径管理器 pause 暂停 pcode 创建预解译P码文件 pcolor 伪彩图 peaks Matlab提供的典型三维曲面 permute 广义转置 pi (预定义变量)圆周率 pie 二维饼图 pie3 三维饼图 pink 粉红色图矩阵 pinv 伪逆 plot 平面线图 plot3 三维线图 plotmatrix 矩阵的散点图 plotyy 双纵坐标图 poissinv 泊松分布逆累计概率分布函数 poissrnd 泊松分布随机数发生器 pol2cart 极或柱坐标变为直角坐标 polar 极坐标图 poly 矩阵的特征多项式、根集对应的多项式 poly2str 以习惯方式显示多项式 poly2sym 双精度多项式系数转变为向量符号多项式 polyder 多项式导数 polyfit 数据的多项式拟合 polyval 计算多项式的值 polyvalm 计算矩阵多项式 pow2 2的幂 ppval 计算分段多项式 pretty 以习惯方式显示符号表达式 print 打印图形或SIMULINK模型 printsys 以习惯方式显示有理分式 prism 光谱色图矩阵 procread 向MAPLE输送计算程序 profile 函数文件性能评估器 propedit 图形对象属性编辑器 pwd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Q q quad 低阶法计算数值积分 quad8 高阶法计算数值积分(QUADL) quit 推出Matlab 环境 quiver 二维方向箭头图 quiver3 三维方向箭头图 R r rand 产生均匀分布随机数 randn 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 randperm 随机置换向量 range 样本极差 rank 矩阵的秩 rats 有理输出 rcond 矩阵倒条件数估计 real 复数的实部 reallog 在实数域内计算自然对数 realpow 在实数域内计算乘方 realsqrt 在实数域内计算平方根 realmax 最大正浮点数 realmin 最小正浮点数 rectangle 画"长方框" rem 求余数 repmat 铺放模块数组 reshape 改变数组维数、大小 residue 部分分式展开 return 返回 ribbon 把二维曲线画成三维彩带图 rmfield 删去构架的域 roots 求多项式的根 rose 数扇形图 rot90 矩阵旋转90度 rotate 指定的原点和方向旋转 rotate3d 启动三维图形视角的交互设置功能 round 向最近整数圆整 rref 简化矩阵为梯形形式 rsf2csf 实数块对角阵转为复数特征值对角阵 rsums Riemann和 S s save 把内存变量保存为文件 scatter 散点图 scatter3 三维散点图 sec 正割 sech 双曲正割 semilogx X轴对数刻度坐标图 semilogy Y轴对数刻度坐标图 series 串联连接 set 设置图形对象属性 setfield 设置构架数组的域 setstr 将ASCII码转换为字符的旧版指令 sign 根据符号取值函数 signum 符号计算中的符号取值函数 sim 运行SIMULINK模型 simget 获取SIMULINK模型设置的仿真参数 simple 寻找最短形式的符号解 simplify 符号计算中进行简化操作 simset 对SIMULINK模型的仿真参数进行设置 simulink 启动SIMULINK模块库浏览器 sin 正弦 sinh 双曲正弦 size 矩阵的大小 slice 立体切片图 solve 求代数方程的符号解 spalloc 为非零元素配置内存 sparse 创建稀疏矩阵 spconvert 把外部数据转换为稀疏矩阵 spdiags 稀疏对角阵 spfun 求非零元素的函数值 sph2cart 球坐标变为直角坐标 sphere 产生球面 spinmap 色图彩色的周期变化 spline 样条插值 spones 用1置换非零元素 sprandsym 稀疏随机对称阵 sprank 结构秩 spring 紫黄调春色图 sprintf 把格式数据写成串 spy 画稀疏结构图 sqrt 平方根 sqrtm 方根矩阵 squeeze 删去大小为1的"孤维" sscanf 按指定格式读串 stairs 阶梯图 std 标准差 stem 二维杆图 step 阶跃响应指令 str2double 串转换为双精度值 str2mat 创建多行串数组 str2num 串转换为数 strcat 接成长串 strcmp 串比较 strjust 串对齐 strmatch 搜索指定串 strncmp 串中前若干字符比较 strrep 串替换 strtok 寻找第一间隔符前的内容 struct 创建构架数组 struct2cell 把构架转换为元胞数组 strvcat 创建多行串数组 sub2ind 多下标转换为单下标 subexpr 通过子表达式重写符号对象 subplot 创建子图 subs 符号计算中的符号变量置换 subspace 两子空间夹角 sum 元素和 summer 绿黄调夏色图 superiorto 设定优先级 surf 三维着色表面图 surface 创建面对象 surfc 带等位线的表面图 surfl 带光照的三维表面图 surfnorm 空间表面的法线 svd 奇异值分解 svds 求指定的若干奇异值 switch-case-otherwise 多分支结构 sym2poly 符号多项式转变为双精度多项式系数向量 symmmd 对称最小度排序 symrcm 反向Cuthill-McKee排序 syms 创建多个符号对象 T t tan 正切 tanh 双曲正切 taylortool 进行Taylor逼近分析的交互界面 text 文字注释 tf 创建传递函数对象 tic 启动计时器 title 图名 toc 关闭计时器 trapz 梯形法数值积分 treelayout 展开树、林 treeplot 画树图 tril 下三角阵 trim 求系统平衡点 trimesh 不规则格点网线图 trisurf 不规则格点表面图 triu 上三角阵 try-catch 控制流中的Try-catch结构 type 显示M文件 U u uicontextmenu 创建现场菜单 uicontrol 创建用户控件 uimenu 创建用户菜单 unmkpp 逐段多项式数据的反明晰化 unwrap 自然态相角 upper 转换为大写字母 V v var 方差 varargin 变长度输入宗量 varargout 变长度输出宗量 vectorize 使串表达式或内联函数适于数组运算 ver 版本信息的获取 view 三维图形的视角控制 voronoi Voronoi多边形 vpa 任意精度(符号类)数值 W w warning 显示警告信息 what 列出当前目录上的文件 whatsnew 显示Matlab中 Readme文件的内容 which 确定函数、文件的位置 while 控制流中的While环结构 white 全白色图矩阵 whitebg 指定轴的背景色 who 列出内存中的变量名 whos 列出内存中变量的详细信息 winter 蓝绿调冬色图 workspace 启动内存浏览器 X x , Y y , Z z xlabel X轴名 xor 或非逻辑 yesinput 智能输入指令 ylabel Y轴名 zeros 全零数组 zlabel Z轴名 zoom 图形的变焦放大和缩小 ztrans 符号计算Z变换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30121451
个人分类: matlab|7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项分布的随机数
huangyanxin356 2012-4-24 18:36
函数binornd( ) 功能;生成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数 语法;R=binornd(N,P) R=binornd(N,P,mm) R=binornd(N,P,mm,nn) 说明: R=binornd(N,P) 生成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的随机数。输入的向量或矩阵N,P必须形式 相同,输出R也和它们形式相同。标量输入将被扩展成和其它输入具有相同维数的矩阵。参数A,B必须全 部为正。 R=binornd(N,P,mm) 生成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的随机数矩阵,矩阵的形式由mm定义。mm 是一个l×2向量,其中的两个元素分别代表返回值R中行与列的维数。 R=binornd(N,P,mm,nn) 生成mm×nn形式的二项分布随机数矩阵。 生成3组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数。 n=10:10:60 r1=binornd(n,1./n) r1= 0 1 0 0 1 3 r2=binornd(n,1./n, ) r2= 1 0 1 2 0 0 r3=binornd(n,1./n,1,6) r3= 1 1 1 0 3 0
个人分类: 技术类|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二级联动菜单
edwinuestc 2012-4-19 01:46
%@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 title表单元素(select下拉列表)制作二级联动菜单和网站导航/titl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下面这个函数是演示一的处理代码 function al(x){ var list=document.Url.select1 //将selsect1对象赋给变量list,方便以后引用,虽然这里只引用一次,但是作为一个好习惯,我们还是有必要坚持的 location=list.options .value//把页面转向select的value值 } //下面函数是演示二,联动菜单的处理代码 function makeshi(x){ var form2=document.diqu.one.options.length;//这句解释同上 var diqul=new Array(form2)//新建一个数组,项数为第一个下拉列表的项数 for(i=0;iform2;i++)//循环第一个下拉列表的项数那么多次 diqul =new Array();//子循环 //下面是给每个循环赋值 diqul =new Option("绵阳","绵阳"); diqul =new Option("成都","成都"); diqul =new Option("广元","广元"); diqul =new Option("南京","南京"); diqul =new Option("苏州","苏州"); diqul =new Option("常州","常州"); diqul =new Option("南宁","南宁"); diqul =new Option("柳州","柳州"); diqul =new Option("北海","北海"); diqul =new Option("杭州","杭州"); diqul =new Option("温州","温州"); diqul =new Option("义乌","义乌"); var shi=document.diqu.shi;//方便引用 for(m=shi.options.length-1;m0;m--) //这个要看清楚,因为要重新填充下拉列表的话必须先清除里面原有的项,清除和增加当然是有区别的了,所以用递减 shi.options =null;//将该项设置为空,也就等于清除了 for(j=0;jdiqul .length;j++){//这个循环是填充下拉列表 shi.options =new Option(diqul .text,diqul .value) //注意上面这据,列表的当前项等于 新项(数组对象的x,j项的文本为文本,) } shi.options .selected=true;//设置被选中的初始值 } /script /head body p对于脚本来说,最复杂的表单元素对象就是select了,他是一个复合对象,包含OPTION对象数组的对象/p pstrong演示一:导航,这个多见于网站友情链接/strong/p form id="form1" name="Url" select name="select1" onchange="al(options.selectedIndex)" option value="#"请选择您要去的网站/option option value="http://thcjp.cnblogs.com"天轰穿系列教程/option option value="http://www.cnblogs.com"博客园 /option option value="http://www.csdn.net"CSDN/option /select /form pstrong演示二:地区二级无刷新联动菜单/strong(其实这个例题也适用了关联数组,只是说被关联的数组是在一级数组的内部,如果有不明白,就看下 a href="http://www.cnblogs.com/thcjp/archive/2006/08/04/467761.html"http://www.cnblogs.com/thcjp/archive/2006/08/04/467761.html/a 这篇,专门介绍数组的文字)/p form id="form2" name="diqu" method="post" action="" select name="one" size="1" onchange="makeshi(options.selectedIndex)" option value="0"四川/option option value="1"江苏/option option value="2"广西/option option value="3"浙江/option /select select name="shi" option value="绵阳"绵阳/option option value="成都"成都/option option value="德阳"德阳/option option value="广元"广元/option option value="南充"南充/option /select /form /body /html
个人分类: 程序调试|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配方——无土栽培经典通用配方
热度 1 djlblue 2012-4-17 18:54
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配方——无土栽培经典通用配方
大量元素: 四水合硝酸钙 945mg/L 硝酸钾 607mg/L 磷酸二氢铵 115mg/L 七水合硫酸镁 493mg/L    微量元素: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铁 20-40 mg/L 硼酸 2.86mg/L 四水合硫酸锰 2.13mg/L 七水合硫酸锌 0.22mg/L 五水合硫酸铜 0.08mg/L 四水合钼酸铵 0.02mg/L 注: 1. 通常大量元素配制成 200 倍液储存,各物质单独配制(或可溶合但硝酸钙与硫酸镁不可混合),以防产生沉淀;微量元素配制成 1000 倍液储存。 2.  用时注意酸度调节。 
4309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R语言编程入门之五:向量化运算
Bearjazz 2012-4-7 15:27
R 语言编程入门之五:向量化运算 原文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c=blogblogid=556425op=edit 和 matlab 一样, R 语言以向量为基本运算对象。也就是说,当输入的对象为向量时,对其中的每个元素分别进行处理,然后以向量的形式输出。 R 语言中基本上所有的数据运算均能允许向量操作。不仅如此, R 还包含了许多高效的向量运算函数,这也是它不同于其它软件的一个显著特征。 向量化运算的好处在于避免使用循环,使代码更为简洁、高效和易于理解。 本文来对 apply 族函数作一个简单的归纳,以便于大家理解其中的区别所在。 所谓 apply 族函数包括了 apply, sapply, lappy, tapply 等函数,这些函数在不同的情况下能高效的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但角色定位又有所不同。 apply() 函数的处理对象是矩阵或数组,它逐行或逐列的处理数据,其输出的结果将是一个向量或是矩阵。下面的例子即对一个随机矩阵求每一行的均值。要注意的是 apply 与其它函数不同,它并不能明显改善计算效率,因为它本身内置为循环运算。 m.data - matrix(rnorm(100),ncol=10) apply(m.data,1,mean) lappy() 的处理对象是向量、列表或其它对象,它将向量中的每个元素作为参数,输入到处理函数中,最后生成结果的格式为列表。在 R 中数据框是一种特殊的列表,所以数据框的列也将作为函数的处理对象。下面的例子即对一个数据框按列来计算中位数与标准差。 f.data - data.frame(x=rnorm(10),y=runif(10)) lapply(f.data,FUN=function(x) list(median=median(x),sd=sd(x))) sapply() 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向量化函数了,它和 lappy() 是非常相似的,但其输出格式则是较为友好的矩阵格式。 sapply(f.data,FUN=function(x) list(median=median(x),sd=sd(x))) class(test) tapply() 的功能则又有不同,它是专门用来处理分组数据的,其参数要比 sapply 多一个。我们以 iris 数据集为例,可观察到 Species 列中存放了三种花的名称,我们的目的是要计算三种花瓣萼片宽度的均值。其输出结果是数组格式。 head(iris)attach(iris) tapply(Sepal.Width,INDEX=Species,FUN=mean) 与 tapply 功能非常相似的还有 aggregate() ,其输出是更为友好的数据框格式。而 by() 和上面两个函数是同门师兄弟。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 replicate() ,它可以将某个函数重复运行 N 次,常常用来生成较复杂的随机数。下面的例子即先建立一个函数,模拟扔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然后重复运行 10000 次。 game - function() { n - sample(1:6,2,replace=T) return(sum(n)) } replicate(n=10000,game()) 最后一个有趣的函数 Vectorize() ,它能将一个不能进行向量化运算的函数进行转化,使之具备向量化运算功能。
个人分类: 我的研究|4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闺蜜日:闺蜜比男友更令女人有幸福感
dongzg101 2012-4-5 04:52
闺蜜日:闺蜜比男友更令女人有幸福感 作者:苏芩 2012-03-23 09:06:00 终于过了期待已久的“3·22闺蜜日”!一直以来,最希望自己能成为能陪伴各位的“闺蜜”,站在密友的角度上去陪大家走过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需要这样一位“闺蜜”,可以倾听你的想法、给你出谋划策、在关键的时刻伴你左右。痛苦的时候,有人陪伴,已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样特殊的一天,是给予我们大家一个共同的机会——善待闺蜜,因为她是你这一生极好的一个精神伙伴。 工作中发现,目前的都市白领普遍处于情感干渴状态,这种情感需要的匮乏,并不单纯是因为爱情的缺乏,更多的是因为友情的缺乏。因为人所需要的情感满足是多元化的,亲情、爱情、友情缺一不可,不论哪一种情感元素,都是健康心态的保障。而缺少友情的滋润,人会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导致失眠等状况的发生。那些朋友越少的人,精神负担便也越重。这条定律,对女性的影响要更大于男性。也就是说,闺蜜对女人而言,简直是最佳保健品。 对现代女性而言,一个好的闺蜜,可以改变你的心态、改善你的生活。相比于爱人,一个女伴,是都市女性的更需要的情感体贴。 与此同时,女性间的交流方式又带有某些天然的情感优势。因女性的沟通能力更强、沟通方式更趋于感性化,这是更能够平复对方心情的要诀。男人与男人间,更多表现为一种合作性。女人与女人间、或者女人与男人间,却更多呈现一种沟通性。一个身在女人帮中的女人、有女性好友陪伴的女人,更容易获得认同感,更容易让她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 女人本身的女性化色彩,使得她们心细、柔软、善于思考和沟通,能用女性的敏感去触摸对方的心。可以这样说,女性比男性更加热爱民主。遇上了他人的意见,会更容易倾听对方的心声。这是一种很好的维系友谊的方式,而男人间的交往则更倾向于用强硬的态度让对方服从。于是,女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比男人帮交更让成员间有归属感,也更愿意向彼此倾诉心声。 这无形中是在帮助对方排解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可以这样说,不论多么委屈、多么不被理解的女人,只要到了闺蜜那里,通常都能得到理解和包容,这对女人而言,是最好的肯定,也是树立生活信心的最佳方式。 但劣势也是存在的,女人也总是更容易受到周围闺蜜们的影响,闺蜜们的一切意见和建议,对女人的情绪,总是影响巨大的。 可以这样说,对男人而言,一个好女人,能让他生活得更幸福。而对女人而言,一个好闺蜜,能让她生活得更安宁。这就要求,不论多么亲密的闺蜜,女人帮里的女人,在给对方的私生活参与意见时,是需要保留最好一条理性的界限的。 闺蜜日里,“倾听、理解、陪伴”,善待你的闺蜜,同时,也做个合格闺蜜! 阅读: 1394 评论: 0 上一篇: 偷偷喜欢他十年了该不该追? 下一篇: 男人可以同时爱2个女人吗? 发表评论
个人分类: 情感|1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元素
metanb 2012-3-17 18:08
是如何起源的呢?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瑞典研究显示乳腺癌与镉摄入量有关
xuxiaxx 2012-3-17 15:15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5日说,该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女性从食物中 摄入 的镉元素量越高,患乳腺癌风险越大。   这项研究以瑞典近5.6万名女性参与的饮食习惯调查数据为样本,经分组比对发现,镉摄入量最高组的女性比摄入量最低组的女性患 乳腺癌 风险高21%。另外,食用全麦食品和蔬菜较多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相对较低。   有关专家认为,动物肝脏、肾脏以及某些贝类海产品中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 研究 人员表示,人们早已知道镉是有毒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具有致癌性,他们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从饮食中摄入的镉与乳腺癌是否相关。   这项研究报告已刊发于美国《癌症研究》杂志网络版。 来源:新华网
1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没有1.5号元素?
lg21c 2012-2-4 15:54
既然世界是“连续的”,有没有1.5号元素?
个人分类: 连续论|24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MATLAB图形基础
linpandr 2012-1-13 00:16
一. 二维图形(Two dimensional plotting) 1. 基本绘图函数(Basic plotting function):Plot, semilogx, semilogy, loglog, polar, plotyy (1). 单矢量绘图(single vector plotting):plot(y),矢量y的元素与y元素下标之间在线性坐标下的关系曲线。 例1:单矢量绘图 y= ; plot(y) 可以在图形中加标注和网格, 例2:给例1 的图形加网格和标注。 y= ; plot(y) title('简单绘图举例'); xlabel('单元下标'); ylabel('给定的矢量'); grid (2). 双矢量绘图(Double vector plotting):如x和y是同样长度的矢量, plot(x,y)命令将绘制y元素对应于x元素的xy曲线图。 例:双矢量绘图。 x=0:0.05:4*pi; y=sin(x); plot(x,y) (3). 对数坐标绘图(ploting in logarithm coordinate): x轴对数 semilogx, y轴对数semilogy, 双对数loglog, 例:绘制数组y的线性坐标图和三种对数坐标图。 y= ; subplot(2,2,1); plot(y); subplot(2,2,2); semilogx(y) subplot(2,2,3); semilogy(y); subplot(2,2,4); loglog(y) (4)极坐标绘图( Plotting in polar coordinate): polar(theta,rho) theta—角度, rho—半径 例:建立简单的极坐标图形。 t=0:.01:2*pi; polar(t,sin(2*t).*cos(2*t)) 2. 多重曲线绘图(Multiple curve plotting) (1)一组变量绘图(A group variable plotting) plot(x,y) (a) x为矢量,y为矩阵时plot(x,y)用不同的颜色绘制y矩阵中各行或列对应于x的曲线。 例1: x=0:pi/50:2*pi; y(1,: )=sin(x); y(2, : )=0.6*sin(x); y(3, : )=0.3*sin(x); plot(x,y) (b) x为矩阵,y为矢量时绘图规则与(a)的类似,只是将x中的每一行或列对应于y进行绘图。。 例 2: x(1,: )=0:pi/50:2*pi; x(2,: )=pi/4:pi/50:2*pi+pi/4; x(3,: )=pi/2:pi/50:2*pi+pi/2; y=sin(x(1,: )); plot(x,y) (c) x和y是同样大小的矩阵时, plot(x,y)绘制y矩阵中各列对应于x各列的图形。 例3: x(:,1 )= '; x(:,2 )= '; x(:,3 )= '; y(:,1 )=sin(x(:,1 )); y(:,2 )=0.6*sin(x(:,1)); y(:,3 )=0.3*sin(x(:,1)); plot(x,y) 这里x和y的尺寸都是101×3,所以画出每条都是101点组成的三条曲线。如行列转置后就会画出101条曲线,每条线由三点组成。 x(1,: )= ; x(2,: )= ; x(3,: )= ; y(1,: )=sin(x(1,: )); y(2,: )=0.6*sin(x(1,: )); y(3,: )=0.3*sin(x(1,: )); plot(x,y) (d) 如果y是矩阵,则plot(y)绘出y中各列相对于行号的图形,对于n行矩阵,x轴的坐标为 。 (2)多组变量绘图( Multiple group variables plotting): 对于一系列相应的矩阵yi和xi, 可以使用多组变量绘图法:plot(x1,y1,x2,y2,…,xn,yn),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允许将不同大小的矩阵或矢量的图形绘制在一张图上。 例:多组变量绘图。 x=0:pi/50:2*pi; y1=sin(x); y2=0.6*sin(x); y3=0.3*sin(x); plot(x,y1,x,y2,x,y3) (3)双y轴绘图:plotyy, 在一个图形窗口绘制两组数据曲线,共用一个x轴,图形两边各有一个y轴。两条图线可以调用不同的绘图方法。 例1: x=0:0.3:12; y=exp(-0.3*x).*sin(x)+0.5; plotyy(x,y,x,y,'plot','stem') 左侧y轴对应plot形式的绘图,右侧y轴对应stem形式的曲线。 例2: 对于y坐标不同的情况。 t=0:900; A=1000; a=0.005; b=0.005; z1=A*exp(-a*t); z2=sin(b*t); plotyy(t,z1,t,z2,'semilogy','plot') 3. 图线形式和颜色(Style and color of plot) (1) 图线的形式: (style of plot)MATLAB提供的四种线形, 实线 虚线- - , 冒号线 : ,点划线 -- . 标记点类型: . , + , *, o, ×, s (或square), d (或diamond), △, ▽, , , p (或pentagram), h (或hexagram), plot(x,y,’—‘), plot(x1,y1,’:’,x2,y2,’*’) 例1:选择不同的线形绘图。 t=0:pi/100:2*pi; y=sin(t); y2=sin(t-0.25); y3=sin(t-0.5); plot(t,y,'-',t,y2,'-',t,y3,':') 例2:选择不同的标记点绘图。 t=0:pi/20:2*pi; x=t.^3; y=sin(t); plot(x,y,'o') (2) 线的颜色(color of plot): MATLAB中可选的颜色: 红r,绿g, 蓝b, 黄y, 粉红m, 青c(cyan) 黑k. 例:t=0:pi/20:2*pi; y=sin(t); plot(x,y,'r'), plot(x,y,'g+') (3) 图线的其他属性(other characters of plot): 可设置图线的宽度、标记点的边缘颜色、填充颜色、标记点的大小等。 例: 设置图线的线形、颜色、宽度、标记点的颜色及大小。 t=0:pi/20:pi; y=sin(4*t).*sin(t)/2; plot(t,y,'-bs','LineWidth',2,'MarkerEdgeColor','k', 'MarkerFaceColor', 'y','MarkerSize',10) 4. 复数绘图(Complex plotting): plot用于函数绘制复数的图形时,通常虚部是被忽略的。但plot只作用于单个复变量z时,则绘出的是实部对虚部的关系图(复平面上的一组点)。即这时plot(z)等价于 plot(real(z)). 例: 画一个20 边的多边形(用exp函数生成),顶角用小圆圈表示。 t=0:pi/10:2*pi; plot(exp(i*t),'o'); axis('square') 如果在复平面绘制多重线 ,只能分别以实部和虚部为坐标来绘制,否则虚部将被忽略,并给出警告。 二. 图形的控制与表现(Figure control and representation) MATLAB提供的用于图形控制的函数和命令: axis: 人工选择坐标轴尺寸. clf: 清图形窗口. ginput: 利用鼠标的十字准线输入. hold: 保持图形. shg: 显示图形窗口. subplot: 将图形窗口分成N块子窗口。 1. 图形窗口(figure window) (1). 图形窗口的创建和选择(Creating and selecting of figure window) figure(n)函数用于为当前的绘图创建图形窗口,每运行一次figure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图形窗口,n表示第个n窗口,如果窗口定义了句柄,也可以用figure(h)将句柄h的窗口作为当前窗口。 clf 命令用于清除当前图形窗口中的内容。 shg命令用于显示当前图形窗口。 (2). 在一个图形窗口中绘制多个子图形(Drawing several subfigures in a single window) subplot(m,n,p), 把窗口分成m×n个小窗口,并把第p个窗口当作当前窗口。 例:将4 个图形显示在同一个图形窗口中。 t=0:pi/20:2*pi; =meshgrid(t); subplot(2,2,1); plot(sin(t),cos(t)); axis equal subplot(2,2,2); z=sin(x)+cos(y); plot(t,z); axis( ) subplot(2,2,3); z=sin(x).*cos(y); plot(t,z); axis( ) subplot(2,2,4); z=sin(x).^2-cos(y).^2; plot(t,z); axis( ) (3). 在一个已有的图形上绘图(Drawing a figure on the figure was existed): 用hold on命令在一个已有的图形上继续绘图,使用hold off命令结束继续绘图。 例:将peaks函数的等高线图与伪彩色画在一起。 =peaks; %产生双变量数组 contour(x,y,z,20,'k') %绘制等高线 hold on pcolor(x,y,z) %绘制伪彩色图 shading interp %表面色彩渲染 hold off 2. 坐标轴控制命令(Axis control commands) 控制坐标性质的axis函数的多种调用格式: axis(xmin xmax ymin ymax):指定二维图形x和y轴的刻度范围, axis auto 设置坐标轴为自动刻度(缺省值) axis manual(或axis(axis)) 保持刻度不随数据的大小而变化 axis tight 以数据的大小为坐标轴的范围 axis ij 设置坐标轴的原点在左上角,i为纵坐标,j为横坐标 axis xy 使坐标轴回到直角坐标系 axis equal 使坐标轴刻度增量相同 axis square 使各坐标轴长度相同,但刻度增量未必相同 axis normal 自动调节轴与数据的外表比例,使其他设置失效 axis off 使坐标轴消隐 axis on 显现坐标轴 (1) 坐标轴的范围(Domain of coordinates axis): 二维图形坐标轴范围在缺省状态下是根据数据的大小自动设置的,如欲改变,可利用axis(xmin xmax ymin ymax),函数来定义。 例: 定义坐标轴范围对观察图形的影响。 x=0:.01:pi/2; figure(1); plot(x,tan(x),'-ro') %ymax=tan(1.57),而其他数据都很小,结果将 %使图形难于进行观察和判断。 figure(2); plot(x,tan(x),'-ro'); axis( ) %对坐标轴的范围进行控制就可得到较满意的绘图结果 (2)显示比例对绘图结果的影响(Effect of display scaling on plotting results) 例:比较(Default, axis square, axis equal, axis tight)几种不同的显示方式的显示效果。 t=0:pi/20:2*pi; figure(1); subplot(2,1,1); plot(sin(t),2*cos(t)); grid on %缺省状态下的图形比例 subplot(2,1,2); plot(sin(t),2*cos(t)); axis square; grid on %正方形的显示比例 figure(2) subplot(1,2,1); plot(sin(t),2*cos(t)) ; axis equal; grid on %具有相等的刻度比例 subplot(1,2,2); plot(sin(t),2*cos(t)); axis tight ; grid on %紧缩形式 3. 图形标注(Marking on the figure):MATLAB的图形标注方法 title 标题, xlabel x轴标注, ylabel y轴标注, text 任意定位的标注 gtext 鼠标定位标注, legent 标注图例 图形标注可以使用字母,数字,汉字或按规定的方法表示希腊字母,如\pi表示π,\leq表示≤,\rm表示后面的字恢复为正体字,\it表示斜体字,FontSize表示字体的大小, FontName表示字体的类型等。 可以使用图形窗口的 Insert菜单,也可以使用属性编辑器,还可以使用函数输入的方法加标注,以下介绍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 (1). 加注坐标轴标识和图形标题(Add axis labels and title of figure) 加注坐标轴标识:xlabel(‘s’), ylabel(‘s’) 图形标题: title(‘s’) 例:加注坐标轴标示和图形标题。 t=0:pi/100:2*pi;y=sin(t); plot(t,y) axis( ) xlabel('0 \leq \itt \rm \leq \pi','FontSize',16) ylabel('sin(t)','FontSize',20) title('正弦函数图形','FontName','隶书','FontSize',20) (2). 图中加注文本(Add text in the figure) text(x,y,’字符串’) 例:在上图中加语句。 t=0:pi/100:2*pi; y=sin(t); plot(t,y) axis( ) xlabel('0 \leq \itt \rm \leq \pi','FontSize',16) ylabel('sin(t)','FontSize',20) title('正弦函数图形','FontName','隶书','FontSize',20) text(3*pi/4,sin(3*pi/4),'\leftarrowsin(t)=0.707', 'FontSize',16) text(pi,sin(pi),'\leftarrowsin(t)=0', 'FontSize',16) text(5*pi/4,sin(5*pi/4),'sin(t)=-0.707\rightarrow','FontSize',16, ... 'HorizontalAlignment','right') 句中: leftarrow 表示加一个向左的箭头 rightarrow表示加一个向右的箭头 HorizontalAlignment 表示右对齐水平排列 gtext函数用于在图形窗口上用鼠标直接在指定的位置上加注文本,调用格式:gtext(‘字符串‘) 例: t=0:pi/100:2*pi; y=sin(t); plot(t,y) axis( ) xlabel('0 \leq \itt \rm \leq \pi','FontSize',16) ylabel('sin(t)','FontSize',20) title('正弦函数图形','FontName','隶书','FontSize',20) gtext('MATLAB') (3). 指定TeX字符 例:在标题中指定TeX字符 t=0:pi/100:2*pi; alpha=-0.8; beta=15; y=sin(beta*t).*exp(alpha*t); plot(t,y) title('{\itAe}^{-\it\alpha\itt}sin\it\beta{\itt}\it\alpha\it\beta') xlabel('时间\mus.'), ylabel('幅值') 在title中的字符串表现的是 Aeαt sinβt αβ {\itAe}^{-\it\alpha\itt} sin\it\beta{\itt}\it\alpha\it\beta’ 斜体Ae 上标斜体αt 斜体βt 斜体α 斜体β 4.在图形中添加图例框(Add legend in the figure) legend(字符串1, 字符串2,…) 例:在当前图形中添加图例说明。 x=0:pi/10:2*pi; y1=sin(x); y2=0.6*sin(x); y3=0.3*sin(x); plot(x,y1,x,y2,'-o',x,y3,'-*') legend( '曲线1','曲线2','曲线3') legend('boxoff') legend函数的其他功能见(表 6—8) 三. 特殊图形(Special figure) 1. 条形图(Bar figure): bar(y), bar(x,y), barh, bar3(y), bar3(x,y), bar3h(x,y) (1) 二维条形图 :bar(y), bar(x,y), barh, (a).如果y是矢量,bar(y) 绘制最简单的条形图, 每一个条形图的位置由y元素的下标决定,高度由y元素的大小决定。 例1: a= ; bar(a) (b) 当y是m×n阶的矩阵时,bar(y) 绘制的条形图以分组或叠加的形式表现。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绘制在一组中,每一列元素绘制在每组中相对应的位置上(各组中同样颜色的条形表示同一列数据)。 例2: y= ; bar(y) 例3:绘制分组形式的水平条形图。 y= ; barh(y) 例4:绘制叠加形式的条形图。 y= ; bar(y,’stack’) 例5:绘制叠加形式的水平条形图。 y= ; barh(y,'stack') (b) 使用bar(x,y)绘制指定x坐标的条形图,其中x必须是矢量,用于确定各组条形图的位置。 例1:指定x坐标的二维条形图, x= ; y= ; bar(x,y) 例2:指定x坐标的水平二维条形图, x= ; y= ; barh(x,y) 例3:绘制指定x坐标的叠加形式的二维条形图。 x= ; y= ; bar (x,y,'stack') 如果y也是矢量,对应每一个x坐标有一个条形,条形的高度表示了矢量y元素的大小。 例4: x=0:pi/10:2*pi; y=sin(x); bar(x,y) (2). 三维条形图:bar3(y),将m×n阶的矩阵绘制成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柱体,有分组形式和分列形式两种。 例1:分组形式的三维条形图。 y= ; bar3 (y,'group') 例2:分列形式的三维条形图。 y= ; bar3 (y) (3)条形图中的图形叠加:通过在相同的位置创建一个与原来条形图中的坐标轴相对独立的新的坐标轴实现条形图的叠加。 例: 有两组实验数据,一组表示物质成分(TCE),一组表示温度(temp),数据是在35天中每隔5天的采样,将物质成分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画在一张图中。 TCE= ; %实验数据 temp= ; days=0:5:35; %采样天数 bar(days,temp,'c') %温度与时间的条形图 xlabel('Day') ylabel('Temperature (^{o}C)') h1=gca; %获取当前轴对象句柄 h2=axes('position',get(h1,'position')); %建立新的与h1位置相同的对象句柄 plot(days,TCE,'LineWidth',3) %在以为句柄的坐标对象上绘制物质成分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set(h2,'YaxisLocation','right','color','none','Xticklabel', 的位置以旋转-55°%的方向书写concentration ylabel('TCE Concentration (PPM)') title('Bioremediation','FontSize',16) 饼图(pie): 用于表示矢量或矩阵中各元素所占有的比例。, 函数pie和pie3提供平面饼图和三维饼图的绘图功能。 *pie(x) 使用x中的数据绘制饼图,x中的每一个元素用饼图中的一个扇区表示。 *pie(x,explode) 将一些扇区从饼图中分离出来,explode为一个与 x尺寸相同的矩阵,其非零元素所对应的x矩阵中的元素从饼图中分离出来。 (1) 不分离饼图: pie(x) 例1:不分离饼图: x= ; pie(x) (2) 带分离切块的饼图:在矢量x的后面加一个与x相同长度的矢量,该矢量中所有不为0的元素所对应的矢量x中的切块将被分离出来。 例2: x= ; pie(x, ) %分离第5块 (3) 不完整的饼图:当x的全部元素之和小于1时绘制的是不完整饼图。 例3: x= ; pie(x) (4) 三维饼图:有一定厚度的饼图, 由函数pie3实现,调用方法与二维饼图相同。 例:带分离切块的三维饼图。 pie3( , ) 3. 其他图形(Other figures): MATLAB有20多种特殊图形的绘制方法,下述为常用方法。 (1)直方图(hist): 一种统计运算的结果,它的横轴是数据的幅度,纵轴是对应于各个幅度数据出现的次数,直方图没有负数。 例 1:直角坐标系下矢量的直方图。 yn=randn(10000,1); figure(1) hist(yn) %缺省状态下画10个条形 figure(2) hist(yn,20) %可以设置n个条形个数 例2: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数组的直方图。 y=randn(10000,3); figure(1) hist(y) %缺省状态下画10个条形 figure(2) hist(y,20) %hist(y,n)可以设置条形个数为n (2) 用杆状图表现离散数据 例1:二维杆状图。 x=0:0.2:10; y=exp(-0.3*x).*sin(x); figure(1); stem(x,y) figure(2); stem(x,y,':sr') %可用字符串改变线形、标记点形状和颜色 例2: 用三维杆状图表现复平面快速傅立叶变换计算。 th=(0:127)/128*2*pi; x=cos(th); y=sin(th); f=abs(fft(ones(10,1),128)); stem3(x,y,f','d','fill') xlabel('实部'); ylabel('虚部'); zlabel('幅值') title('频率响应幅值') 例2:用三维杆状图与其他图形的叠加表现拉普拉斯变换基函数。 t=0:0.1:10; s=0.1+i; y=exp(-s*t); %计算延迟指数 stem3(real(y),imag(y),t,'m'); hold on hline=(plot3(real(y),imag(y),t,'k') %返回三维曲线图的句柄 hold off; set(hline,'LineWidth',3) %设置线宽 xlabel('实部'); ylabel('虚部'); zlabel('幅值') (3) 阶梯图 阶梯图的表现方法:调用函数stairs(x,y),每一阶梯的起始点为矢量y的数据点。 (STAIRS(X,Y) draws a stairstep graph of the elements in vector Y at the locations specified in X. The X-values must be in ascending order and evenly spaced.) 例:绘制函数 阶梯图。 alpha=0.01; beta=0.5; t=0:10; f=exp(-alpha*t).*sin(beta*t); stairs(t,f); hold on; plot(t,f,':*') %绘制虚线图以说明阶梯图阶梯起始点的位置 hold off; label='函数e^{-(\alpha*t)} sin\beta*t的阶梯图'; text(0.5,-0.2,label,'FontSize',14); xlabel('t=0:10','FontSize',14); axis( ) (4) 彩色分散点图(Color scatter figure) 彩色分散点图函数:scatter(x,y,c,s) x, y为两个矢量,用于定位数据点,s为绘图点的大小,c为绘图所使用的色彩,s和c均可以以矢量或表达式形式给出,s和c为与x或y同长度的矢量时标记点尺寸和颜色将按线性规律变化。在 scatter函数的前4各参数之后还可以增加第五个参数‘ filled‘,表示填充绘图点。Scatter与plot 的最大差别在于Scatter可以绘制变尺寸、变颜色的点图。 例:给定数据t=0:pi/10:2*pi, y=sin(t),观察在不同输入参数时函数的绘图结果。 t=0:pi/10:2*pi; y=sin(t) subplot(3,2,1); scatter(t,y) subplot(3,2,2); scatter(t,y,'v') subplot(3,2,3); scatter(t,y,(abs(y)+2).^4,'filled') subplot(3,2,4); scatter(t,y,30, ,'v','filled') subplot(3,2,5); scatter(t,y,(t+1).^3,y,'filled')
9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明确具有大小前提作用的两个信息基本定律
geneculture 2011-12-22 10:08
明确具有大小前提作用的两个信息基本定律
本文 旨在 明确具有大小前提作用的两个信息基本定律。 为了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其论证 方法 及描述形式仅采用0和1两个二进制数组成的形式语言。 其具体的描述、论证和 结果 如下: 定义0 :把 克莱尼星号 “Σ*”表示的 字符集 {ε,0,1,00,01,10,11,000,001, 010,011,…}命名为“ 杂多集合 ”。其中,“杂”描述其性质的复杂;“多”描述其数量的巨大。 定义1 :把定义0所述字符集蕴含的单一元素“0”和“1”抽取出来构成一个最简单的集合,即:{0,1},并把它命名为“ 单一集合 ”。其中,“单”描述其性质的简单;“一”描述其数量的唯一。 定义2 :把根据定义2所述“单一集合”元素,无论是0还是1,按其个数分层并逐一递增排列,从而,便可构造出一系列的进化形式,简称: 进阶层式 ,如:第零进阶层式“0,1”;第一进阶层式“00,01,10,11”;第二进阶层式“000,011,010,001,100,101,110,111”;...;总称“ 分层集合 ”。 定理1 :定义1和定义2所描述的两类 理想集合 ,其元素以及进阶层式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均满足“异义排列序趣简美”或“序位关系唯一守恒”法则(具有 大前提 作用的 第一信息基本定律 )。 定义3 :根据任意标志,如:“0”,“1”,“01”,“10”,...,...,即可由用户(自然人)或其代理(计算机)从定义3所述“分层集合”中选取“进阶层式”的“成员”重新组合成“ 标志集合 ”,如:含“0”这个标志的集合{0,00,000,...}或含“1”这个标志的集合{1,11,111,...}等等。 定理2 :定义3所述的任意两个标志集合之间,只要符合“同义并列”的条件,如:含“0”这个标志的集合{0,00,000,...}与含“1”这个标志的集合{1,11,111,...}之间,等等,即可根据定理1而实现“对应转换”。这就是“同义并列对应转换”法则(具有 小前提 作用的 第二信息基本定律 )。 进一步的 探讨 或 议论 : 如果以上定义1-3所描述的是三类 理想集合 的 可计算 示例,那么,便可把定义1-3所描述的 抽象类 分别命名为: 物之理 ,如:开关电路的 物理 ; 数之理 ,如:虚拟的开关电路的 数理 ;意之义,或:文之法,如:用户(自然人)或其代理(计算机)依据 逻辑语义 或 形式文法 所做的一系列 选择依据 。 进而可概括出 两个基本序列 ,即: 广义文本 ( 第二信息基本定律 发挥作用的地方)与其所遵循的 序位法则 ( 第一信息基本定律 得以体现的地方); 四个基本范畴 ,即: 物、意、文、理 (或“ 义 ”或“ 法 ”),可由一个 几何模型 (即: 三棱锥 ,或: 四面体 )加以直观表达。 参考文献 邹晓辉.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 软件 . 2011(05) 邹晓辉.信息学基础研究 《信息科学交叉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533870911 附录1 信息科学交叉研究(电子版) 附录2 分享 The Meaning of the Information Model 2010-8-10 19:58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by Zou Xiao Hui at FIS2010 Dao or Tao(道) at the core of the interfaceand its operating system for bilingual computer interface designed by Zou Xiao Hui The View in Linguistics( ... 附图
个人分类: 信息学基础研究|1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5)
duzhanchi 2011-12-21 12:21
第四节 红三叶种群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的变化 植物群落凋落物分解是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 红三叶的凋落物主要为叶片。叶片凋落后,由于受到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 经过腐解释放,矿质元素逐渐 归还给土壤。由于不同元素的溶解能力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 凋落物的养分对增加土壤肥力起重要作用。研究其分解过程,对探索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及其自肥机制,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确保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实验采用网袋法,尼龙网袋大小为 20cm × 20cm ,网眼为 2mm × 2mm (赵吉, 1992 )。于 l0 月中旬采集生长后期的红三叶叶片,在 65 ℃下烘干,称重。而后,每网袋装入样品 l5g ,共 80 袋;将其放在红三叶人工草地的地表。首次取样为翌年 3 月 l6 日,其后大约每隔 1 个月取样 1 次,依次为 4 月 l3 日、 5 月 l3 日、 6 月 l2 日、 7 月 12 日、 8 月 l2 日、 9 月 12 日和 l0 月 l2 日。每次取样 l0 袋,将其混合均匀,用作化学分析。 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元素的变化可从其含量和重量二方面进行分析。 元素含量用其占干物质的重量表示,单位为 mg / kg ;叶片在分解过程中元素重量的变化用其残留率表示,计算式如下: ER(%)= ÷ EP × 100 式中, ER 、 EC 、 DR 、 EP 依次表示元素残留率( % )、元素含量 (mg / kg) 、干物质残留量 (g) 和元素初始重量 (mg) 。 1. 红三叶矿质元素残留率与分解时间的函数关系 由表 5-18 可见,红三叶不同矿质元素在释放过程中其残留率与时间的相关动态有所差别,可分为 3 种:降低型、升一降型和降一升型。前一种模式成指数方程式( y=ae -bt ),其 b0 ;后两种模式属二次多项式 (y=cx+bx+a) ,当 b0 、 c0 时,呈升 - 降型;当 b0 、 cO 时,为降 - 升型。 b 或 C 绝对值愈大,表明元素残留率的升高或降低速度愈快。在 22 种元素中,呈指数降低型者,按其方程式中的 b 绝对值大小,依次为 KBMgPN ≈ Ca ≈ Na Ba ≈ SrCuCoMn 。呈升 - 降型的元素者,按 b 绝对值依次为 PbAlTiFeLiVZn ;呈降 - 升型者依次为 CrNiMo 。 c 绝对值的排序与 b 值基本一致。分析表明,上述元素的残留率与分解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Co 为α =0.05 ; Zn 和 Cr 为α =0.01 ;其余元素均为α =0.001 。 表 18 红三叶叶片矿质元素残留率( % )与分解时间的函数关系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函数类型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多项式 指数 指数 多项式 指数 多项式 a 126.0 96.0 56.6 136.3 95.4 93.0 91.5 128.5 105.2 110.0 97.4 b -0.008 -0.009 -0.013 -0.008 -0.010 3.442 -0.003 -0.006 0.172 -0.0122 -0.577 c -0.009 -0.001 0.001 相关系数 0.975 0.997 0.973 0.945 0.950 0.920 0.905 0.923 0.848 0.981 0.934 其他元素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函数类型 指数 指数 多项式 指数 多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 指数 多项式 多项式 a 135.2 124.3 97.8 116.9 97.24 54.3 100.4 110.0 135.7 93.5 98.9 b -0.008 -0.005 0.174 -0.007 -0.591 18.507 5.965 -1.075 -0.007 3.862 2.615 c -0.001 0.001 -0.046 -0.016 0.003 -1.011 -0.007 相关系数 0.969 0.784 0.941 0.969 0.980 0.935 0.943 0.852 0.898 0.954 0.923 注: 1.a 、 b 、 c 为方程式中的常数。 2. 样本数 n=9 ,α 0.001 =0.898 *** ,α 0.01 =0.798 ** ,α 0.05 =0.666 * 2. 红三叶矿质元素含量与分解时间的函数关系 从表 5-19 可以看出,红三叶矿质元素含量与分解时间关系的模式可分为 4 种:升高型、降低型、升 - 降型和降 - 升型。前两种模式为指数方程式。当 b0 时,呈升高型;当 b0 时,呈降低型;后两种模式属二次多项式,与残留率的动态模式相同。在叶片分解过程中,当某元素含量升高 ( 或降低 ) 时,表明该元素的释放速率小于 ( 或大于 ) 有机质的分解速率。 研究表明,呈指数升高型者,按 b 绝对值大小依次有 PbAlFe ≈ TiLiV ≈ MnCoBa ;呈指数降低型的为 B 。呈升 - 降型的元素,按 b 绝对值大小均依次为 NCaZnNaCu ;呈降 - 升型者, b 绝对值依次为 KMgPNiMoCr 。 c 绝对值的排序与 b 值基本一致。分析表明,在分解过程中,上述各元素含量与分解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 α ≤ 0.05 ) 。需要指出的是, Fe 、 Co 、 V 、 Sr 、 Ni 、 Pb 、 Al 、 Ba 、 Ti 、 Li10 种元素的最后一个( 10 月中旬)测值,明显下降。其原因,可能与此时大气和土壤环境的变化,造成上述元素溶解释放能力明显增强有关。因此,如将这一测值加入计算,其含量与分解时间便不成函数关系。 表 19 红三叶叶片矿质元素含量 (mg/kg) 与分解时间的函数关系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函数类型 多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 多项式 指数 指数 多项式 多项式 指数 多项式 a 52637 3758 17534 21185 3273 272.9 92.0 13.0 46.9 29.1 0.426 b 99.5 -11.5 -123.3 87.0 -12.2 0.010 0.005 0.100 1.18 -0.005 -0.004 c -0.3590 0.0211 0.2262 -0.2564 0.0194 -0.0002 -0.0025 0.00002 相关系数 0.867 0.969 0.986 0.766 0.809 0.957 0.944 0.727 0.684 0.926 0.960 其他元素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函数类型 多项式 指数 指数 指数 多项式 指数 指数 多项式 指数 指数 指数 a 131.9 0.654 2.03 36.7 7.16 15.1 194.5 0.202 35.4 5.05 0.294 b 0.337 0.004 0.005 0.001 -0.043 0.015 0.011 -0.006 0.002 0.010 0.009 c -0.0010 0.0002 0.00003 相关系数 0.782 0.958 0.988 0.945 0.988 0.933 0.930 0.836 0.954 0.939 0.953 注: 1. a 、 b 、 c 为方程式中的常数。 2.N 、 P 、 K 、 Ca 、 Mg 、 Mn 、 Cu 、 Zn 、 B 、 Mo 、 Na 、 Cr 的样本数 n=9 ,α 0.001 =0.898 *** ,α 0.01 =0.798 ** ,α 0.05 =0.666 ; 其余元素的样本数 n=8 ,α 0.001 =0.925 *** ,α 0.01 =0.834 ** ,α 0.05 =0.707 * 下面进一步分析红三叶叶片在分解过程中,其元素残留率、元素含量与干物质残留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表 5-20 所示。依据上述研究结果, 可将红三叶叶片凋落物矿质元素的释放模式可归纳如下为 3 类: ( 1 )以物理因子(淋溶为主)为主导型的释放模式。 K 属于此类。其特点为,该元素 不是植物体有机物质的组分,也不是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而是呈离子状态存在,为水溶性元素 ;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关系不大。因此,红池坝地区丰富的降水和良好的土壤水分 ,对 K 这种以淋溶为主要转移方式的元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在矿质养元素中, K 的残留量随分解时间而下降的速率最快。这与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Bockheim J G , 1986 ;黄建辉, 1998 ) ( 2 )以生物因子(微生物为主)为主导型的模式。其特点为,此类中的营养元素通常是 植物体的组分,如 N 、 P 、 Ca 、 Mg 、 Mn 、 Cu 、 B 、 Mo 。在分解过程中,元素残留率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而且与干物质残留率成线性正相关。其他元素 Na 、 Co 、 Ni 、 Ba 、 Sr 亦属此类。其中, B 、 Mg 、 P ,在分解过程中其含量与干物质残留量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这表明其释放率大于有机物质的分解率,说明这 3 种元素易于移动,在释放中除微生物之外,淋溶亦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 Mg 释放的主导因子,在文献中有不同见解,有的学者认为主要与淋溶有关( Dziadowiec H (1987) ;有的认为主要是微生物起作用( Staaf H. , 1982 )。此外,在上述研究结果中,与 Lousier et al. ( 1978 )认为 Ca 的释放主要是微生物起作用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与 Gosz J R ( 1973 )认为引起 Cu 释放的主要因子为淋溶的观点有所不同。形成上述不同看法的原因可能与实验环境条件有关。 ( 3 )以化学因子为主导型的模式。属于这一类的有 Fe 、 Zn 、 V 、 Pb 、 Al 、 Ti 、 Li 。 其特点是,元素残留率与有机质分解时间的关系为升 - 降型,即分解前期元素残留率有所升高;而且,元素含量不随分解时间的后移而降低,通常呈指数升高型。其升高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有些腐植质成分强烈结合金属元素的离子,形成稳定型很大的金属 - 有机复合物(螯合物),而使之成为有机环状结构的 一部分所致。(袁可能 , 1983 ; 詹尼 H , 1988 ) 表 20 红三叶叶片在分解过程中元素含量、元素残留率与干物质残留率之间的相关性 元素含量与元素残留率 元素含量与干物质残留率 元素残留率与干物质残留率 函数类型 相关线类型 R 函数类型 相关线类型 R 函数类型 相关线类型 R N 多项式 升 - 降型 0.782* 多项式 升 - 降型 0.725* 线性 降低型 .999*** P 线性 降低型 0.943*** 线性 降低型 0.920*** 线性 降低型 0.993*** K 线性 降低型 1.000*** 线性 降低型 0.951*** 线性 降低型 0.951 Ca 多项式 升 - 降型 0.705* 不相关 线性 降低型 0.994*** Mg 线性 降低型 0.862** 线性 降低型 0.817** 线性 降低型 0.980*** Fe 多项式 升 - 降型 0.767* 不相关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32** Mn 不相关 乘幂 升高型 -0.965*** 线性 降 低型 0.966*** Zn 不相关 不相关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79** Cu 多项式 升 - 降型 0.724* 线性 升高型 -0.702* 线性 降低型 0.962*** B 线性 降低型 0.959*** 线性 降低型 0.973*** 线性 降低型 0.979*** Mo 不相关 对数 升高型 0.810** 线性 降低型 0.887** Na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63**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17** 线性 降低型 0.982*** Co 不相关 不相关 线性 降低型 0.929*** V 多项式 升 - 降型 0.900*** 不相关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83** Sr 不相关 不相关 线性 降低型 0.997*** Ni 不相关 不相关 线性 降低型 0.974*** Pb 指数 降低型 0.753* 线性 升高型 0.696*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54** Al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47** 不相关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87** Cr 线性 降低型 0.840** 多项式 降 - 升型 0.691* 多项式 降 - 升型 0.671* Ba 不相关 不相关 线性 降低型 0.984*** Ti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13** 不相关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70** Li 多项式 升 - 降型 0.731* 不相关 多项式 升 - 降型 0.859** 以微生物分解占主导因子的营养元素,即 N 、 P 、 Ca 、 Mg 、 Mn 、 Cu 、 B 、 Mo ,通常用 C 与元素含量的比值作为元素释放的阈值。有关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利用不同植物进行研究,其 C /元素含量比的阈值不同( Gosz J R,1973 ; Lousier J D et al , 1978 ; WANG Li-Xin et al , 2003 )。利用拟合公式的计算结果指出,红三叶的 C / N 、 C / P 、 C / Ca 、 C / Mg 、 C / Mn 、 C / B 、 C / Mo 的阈值依次为 Il 、 188 、 37 、 351 、 818 、 66100 和 l079700 ,均大于其相应的初始值。因此,在实验之初,便开始释放,所以其相关线类型便形成了指数降低型或降 - 升型。 3. 红三叶叶片在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矩阵 3.1 红三叶叶片在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残留率的相关矩阵 由表 5-21 可知,在 231 对元素中,有 115 对相关性显著,占总元素对的 49.8 %。其中,极显著显著( α ≤ 0.001 )者占 37.2 %,相当显著( α = 0.01 )者占 9.1 %,较显著( α = 0.05 )者占 3.5 %。在呈显著相关的 115 对的元素中,有 110 对为正相关,其中,与 N 、 P 、 K 、 Ca 、 Mg 、 Mn 、 Cu 、 B 、 Mo 、 Na 、 Co 、 Sr 、 Ni 、 Ba 相关者较多,在 13 对以上;与 Fe 、 Zn 、 V 、 Pb 、 Al 、 Ti 、 Li 相关者较少,在 6 对以下。呈显著负相关者只有 5 对,皆与 Cr 有关。虽然 Fe 、 Pb 、 Al 、 Ti 、 Li 与多数元素也成负相关,但大都不显著。 3.2 红三叶叶片在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矩阵 由表 5-22 可见,在 231 对元素中,有 85 对相关性显著,占总元素对的 36.8 %。其中,极显著( α ≤ 0.001 )者占 21.2 %,相当显著( α = 0.01 )者占 6.5 %,较显著( α = 0.05 )者占 9.1 %。在呈显著相关的 85 对的元素中,有 73 对为正相关,其中,与 Fe 、 Cu 、 Zn 、 Co 、 V 、 Sr 、 Pb 、 Al 、 Ba 、 Ti 、 Li 相关者较多,在 10 对以上;与 N 、 P 、 K 、 Ca 、 Mg 、 Mo 、 B 、 Mo 、 Na 、 Ni 、 Cr 相关者较少,在 6 对以下。呈显著负相关者有 12 对,其中,与 P 相关者最多,为 7 对,其次为 N, 有 3 对。虽然 K 、 Mn 、 B 、 Cr 与多数元素亦成负相关,但一般不显著。 表 21 红三叶叶片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残留率的相关矩阵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N 1.000 *** *** *** *** *** *** *** ** *** *** *** *** *** P 0.986 1.000 *** *** *** *** *** *** *** *** *** *** *** *** K 0.938 0.979 1.000 *** *** *** ** *** *** ** ** *** *** * *** Ca 0.998 0.974 0.915 1.000 *** *** *** *** ** *** *** * *** ** * *** Mg 0.971 0.996 0.991 0.955 1.000 *** *** *** *** *** ** *** *** *** Fe -0.230 -0.367 -0.491 -0.168 -0.396 1.000 *** *** -*** *** *** Mn 0.961 0.961 0.905 0.955 0.939 -0.336 1.000 *** *** ** *** ** *** *** *** Cu 0.972 0.924 0.841 0.984 0.895 -0.026 0.908 1.000 * ** * *** *** * *** *** *** Zn 0.590 0.485 0.322 0.632 0.439 0.500 0.592 0.690 1.000 * ** B 0.970 0.995 0.994 0.954 0.999 -0.414 0.939 0.892 0.418 1.000 *** *** ** *** *** *** Mo 0.867 0.922 0.954 0.848 0.946 -0.466 0.855 0.766 0.284 0.954 1.000 ** ** ** *** ** Na 0.986 0.958 0.882 0.991 0.933 -0.143 0.969 0.979 0.690 0.928 0.826 1.000 *** * *** *** *** Co 0.938 0.901 0.845 0.951 0.893 0.037 0.842 0.959 0.652 0.886 0.827 0.933 1.000 ** *** *** *** V 0.641 0.524 0.391 0.688 0.490 0.594 0.524 0.780 0.854 0.476 0.371 0.698 0.814 1.000 * Sr 0.999 0.982 0.932 0.999 0.967 -0.200 0.955 0.977 0.607 0.965 0.861 0.986 0.947 0.664 1.000 *** *** Ni 0.966 0.989 0.990 0.952 0.996 -0.369 0.917 0.898 0.416 0.996 0.951 0.923 0.911 0.512 0.964 1.000 *** Pb -0.462 -0.582-0.677 -0.406 -0.608 0.921 -0.573 -0.250 0.187 -0.622 -0.640 -0.390-0.201 0.349 -0.436 -0.571 1.000 *** -** *** ** Al -0.244 -0.386 -0.523 -0.181 -0.424 0.991 -0.327 -0.037 0.517 -0.440 -0.499 -0.144 0.002 0.577 -0.217 -0.403 0.911 1.000 -** *** *** Cr 0.143 0.265 0.352 0.085 0.279 -0.898 0.285 -0.045 -0.385 0.293 0.321 0.100 -0.136 -0.592 0.111 0.235 -0.874 -0.855 1.000 -** -** Ba 0.990 0.961 0.898 0.996 0.943 -0.103 0.937 0.987 0.663 0.940 0.842 0.987 0.971 0.737 0.994 0.944 -0.352 -0.119 0.023 1.000 Ta -0.191 -0.336 -0.469 -0.127 -0.373 0.987 -0.288 0.019 0.511 -0.386 -0.437 -0.099 0.069 0.625 -0.164 -0.344 0.912 0.991-0.893 -0.063 1.000 *** Li-0.139 -0.281 -0.423 -0.075 -0.317 0.991 -0.228 0.067 0.600 -0.336 -0.398 -0.038 0.114 0.661 -0.109 -0.297 0.882 0.991 -0.872 -0.011 0.987 1.000 注:样本数 n=9 ,α 0.001 =0.0.898 *** ,α 0.01 =0.798 ** ,α 0.05 =0.666 * 表 22 红三叶叶片分解过程中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矩阵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N 1.000 *** -*** -** * -*** P -0.035 1.000 *** * -* -* ** -* -* -* -* -* K 0.093 0.923 1.000 ** *** Ca 0.911 -0.328 -0.182 1.000 -* * * * -** ** * Mg0.380 0.745 0.845 0.238 1.000 ** Fe0.294 -0.688 -0.547 0.617 -0.086 1.000 *** *** *** *** *** *** *** *** *** *** Mn-0.918 -0.321 -0.422-0.732 -0.605 0.016 1.000 * *** *** Cu 0.179 -0.743 -0.646 0.503 -0.244 0.955 0.130 1.000 * *** *** *** *** *** ** *** *** Zn 0.383 -0.623 -0.609 0.668 -0.129 0.850-0.067 0.744 1.000 * ** ** * ** ** ** ** B 0.396 0.845 0.929 0.117 0.867 -0.467 0.682 -0.621 -0.415 1.000 Mo-0.822 -0.281 -0.282-0.558 -0.304 0.266 0.885 0.309 0.070 -0.538 1.000 * Na 0.679 -0.123 -0.236 0.707 0.128 0.309 -0.595 0.224 0.591 0.080 -0.532 1.000 Co 0.182 -0.590 -0.426 0.509 0.011 0.974 0.078 0.926 0.750 -0.400 0.392 0.196 1.000 *** *** * *** *** ** *** *** V 0.325 -0.687 -0.533 0.641 -0.074 0.997 -0.020 0.944 0.844 -0.439 0.241 0.333 0.974 1.000 *** *** *** *** *** *** Sr0.432 -0.593 -0.450 0.711 0.011 0.958 -0.126 0.906 0.848 -0.341 0.087 0.338 0.910 0.952 1.000 ** *** *** *** *** Ni0.143 0.019 0.225 0.325 0.572 0.651 -0.107 0.556 0.345 0.160 0.324 -0.027 0.776 0.653 0.635 1.000 Pb0.086-0.715 -0.596 0.442 -0.191 0.960 0.203 0.979 0.737 -0.601 0.430 0.130 0.956 0.946 0 .889 0.634 1.000 *** * *** *** Al0.342 -0.714 -0.578 0.652-0.117 0.995-0.022 0.944 0.868 -0.470 0.214 0.373 0.957 0.997 0.949 0.600 0.937 1.000 *** *** *** Cr-0.942-0.052 -0.190-0.895-0.491 -0.247 0.930 - 0.116-0.334 -0.482 0.768 -0.640 -0.162 -0.277-0.374 -0.209 -0.071-0.278 1.000 Ba0.615 -0.536 -0.355 0.850 0.131 0.917 -0.353 0.805 0.835 -0.160 -0.070 0.528 0.874 0.935 0.927 0.628 0.788 0.934 -0.574 .000 *** *** Ta0.379 -0.731-0.573 0.692-0.116 0.987-0.065 0.928 0.859 -0.447 0.178 0.376 0.945 0.993 0.942 0.586 0.926 0.994-0.335 0.947 1.000 *** Li0.317-0.693 -0.562 0.639-0.092 0.999 - 0.006 0.949 0.871 -0.466 0.240 0.355 0.966 0.997 0 .956 0.628 0.950 0.997 -0.269 0.927 0.991 1.000 注:样本数 n=9 ,α 0.001 =0.0.898 *** ,α 0.01 =0.798 ** ,α 0.05 =0.666 * 参考文献 黄建辉,陈灵芝,韩建国.辽东栎枝条分解过程中几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 .植物生态学报 , , 1998 , 22 (5) : 398- 402 . 袁可能.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 赵吉,廖仰南,张桂枝.羊草和大针茅不同物候期植株的分解及其主要营养元素的转化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 (第 4 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 161-169 . 詹尼 H .(李孝芳,等译).土壤资源—起源与性状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 Bockheim J G , Leide L E . Litter and forest floor dynamics in Wisconsin. . Plant and Soil , 1986 , 96 : 393-406 . Dziadowiec H.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litter fall in an oak-linden-hornbeam forest and oak-pine mixed forest of the Bialowieza National Park . Acta Societatis Botanicorum Poloniae, 1987, 56: 169-185. Gosz J R, Likens G E, Borman F H. Nutrient release from decomposing leaf and branch litter in the Hubbard Brook forest, New Hampshire .Ecological Monographs, 1973, 53: 173-191. Lousier J D and Parkinson D . Chemical element dynamics in decomposing leaf litter .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 1978 , 56 : 2795-2812 . Staaf H, Berg B.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plant nutrients in decomposing Scots pine needle litter. Long-term decomposition in a Scots pine fofest II .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1982, 60: 1561-1568. WANG Li-Xin , WANG Jin and HUANG Jian-Hui . Comparison of major nutrient release pattern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3 , 45(4) : 399-407 . (参加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
个人分类: 植物化学元素生态|3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元素,物质基本性质--网络资源【晶体结构。。。】
chnfirst 2011-12-15 16:24
http://www.webelements.com/ 元素性质 http://cst-www.nrl.navy.mil/lattice/ 晶体结构 http://www.chem.ox.ac.uk/icl/heyes/structure_of_solids/strucsol.html 晶体结构基本知识
个人分类: 理论|0 个评论
[转载]用Matlab画条形图
linpandr 2011-12-10 16:18
条形图 二维条形图 MATLAB 中绘制条形图的基本函数为 bar 和 barh ,它们的调用格式为: bar(Y) 如果 Y 为矢量,其每一个元素绘制一个条形;如果 Y 为矩阵,侧 bar 函数对每一行元素绘制的条形进行分组。 bar(x,Y) 按 x 中指定的位置绘制 Y 中每一元素的条形。 bar(…,width) 设置相邻条形的宽度并控制组内条形的分离,默认值为 0.8 ,如果指定 width=1, 则组内的条形挨在一起。 bar(…,’style’) 指定绘制条形的类型, style 有两个选项: ( 1 ) stacked 矩阵 Y 中每一行绘制一个条形,条形的高度为行元素中元素的和,每一个条形都用多种颜色表示,颜色对应不同种类的元素并表示每行元素对总和的相对贡献。 ( 2 ) group 绘制 n 条形图组,每一个条形组中有 m 个垂直条形,其中 n 对应矩阵 Y 的行数, m 对应列数, group 为 style 的默认值。 bar(…,LineSpec) 用 LineSpec 指定的颜色绘制条形。 h=bar(…) 返回图形句柄。 barh(…) 绘制水平条形图。 h=barh(…) 返回水平条形图的图形句柄。 绘制最简单的条形图。 在命令窗口创建矢量 x ,绘制条形图 x= ; bar(x) 绘制矩阵的条形图。 在命令窗口创建矢量 y ,绘制垂直和水平条形图: y= ; bar(y) figure,barh(y) 绘制叠加形式的条形图。 绘制叠加形式的垂直和水平条形图 bar(y,'stack') figure,barh(y,'stack') 绘制指定 x 坐标的条形图。 在命令窗口创建矢量 x 和矩阵 y ,绘制指定 x 坐标的垂直和水平条形图: x= ; y= ; bar(x,y) figure,bar(x,y,'stack') 绘制两个矢量的条形图。 在命令窗口创建坐标矢量 x 及函数矢量 y ,绘制两个矢量的条形图。 x=0:pi/10:2*pi; y=sin(x); bar(x,y) 在 bar 函数中,可以使用与 plot 命令相同的方法改变图形的颜色。 三维条形图 三维条形图的绘制函数为 bar3 和 barah ,其使用方法与 bar 和 barh 基本相同,其调用格式为: bar3(Y) 绘制三维条形图,如果 Y 为矢量,其每一个元素绘制一个条形;如果 Y 为矩阵,侧 bar 函数对每一行元素绘制的条形进行分组。 bar3(x,Y) 按 x 中指定的位置绘制 Y 中每一元素的条形。 bar3(…,width) 设置相邻条形的宽度并控制组内条形的分离,默认值为 0.8 ,如果指定 width=1, 则组内的条形挨在一起。 bar3(…,’style’) 指定绘制条形的类型, style 有 3 个选项: ( 1 ) stacked 矩阵 Y 中每一行绘制一个条形,条形的高度为行元素中元素的和,每一个条形都用多种颜色表示,颜色对应不同种类的元素并表示每行元素对总和的相对贡献。 ( 2 ) group 绘制 n 条形图组,每一个条形组中有 m 个垂直条形,其中 n 对应矩阵 Y 的行数, m 对应列数, group 为 style 的默认值。 ( 3 ) detached 在 x 方向用单独的条形块绘制 Y 中的每一行元素, detached 为 style 的默认值; bar3(…,LineSpec) 用 LineSpec 指定的颜色绘制条形。 h=bar3(…) 返回三维条形图的图形句柄。 barh(…) 绘制三维水平条形图。 h=barh(…) 返回三维水平条形图的图形句柄。 三维条形图有两种显示形式:分组形式和行列形式。 分别按行组和行列绘制三维条形图 y= ; bar3(y,'group') figure,bar3(y) xlabel('x 轴 ');ylabel('y 轴 ');zlabel('z 轴 ') 条形图中的图形叠加 通过在相同的位置创建一个与原来条形图中的坐标轴相对独立的新坐标轴,可以实现在条形图中的图形叠加。 有两组生物医学的实验数据,一组表示物质成分( TCE ),一组表示温度( temp ),数据式在 35 天中每隔 5 天采样取得的,将物质成分和温度与世界的关系画在一张图中。 在命令窗口输入实验数据,将两组数据绘制在一个图中: TCE= ; % 实验数据 temp= ; days=0:5:35; % 采样天数 bar(days,temp,'c') % 温度与时间的条形图 xlabel('Day') ylabel('Temperature (^{o}C)') h1=gca; % 获取当前坐标轴对象句柄 % 建立与 h1 位置相同、句柄为 h2 的新坐标轴对象 h2=axes('Position',get(h1,'Position')); % 在以 h2 为句柄的坐标轴对象上绘制物质成分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plot(days,TCE,'LineWidth',3) % 设置句柄为 h2 的坐标轴对象的 Y 轴位置为左侧 set(h2,'YAxisLocation','right','Color','none','XTickLabel', 的位置以旋转 -55 °的方向书写 'Concentration' text(11,380,'Concentration','Rotation',-55,'FontSize',16) ylabel('TCE Concentration (PPM)') title('Bioremediation','FontSize',16)
15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因中的“白搭牌”
热度 2 hxgwzu 2011-12-8 20:53
基因中的“白搭牌”
人类基因组( human genome )以及在其它动植物中的基因“保险库”( endowments of genes ),就像包含一张“白搭牌”的一副扑克牌,从遗传学意义上讲,这张“白搭牌”实际上引入了变化和奇异的“元素”,从而对生命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这就是最近在美国化学会旗下新刊物ACS Chemical Biology上出现的一篇援引超过100篇论文的评论文章所描述的核心内容。 文章作者Rahul Kohli及其合作者集中研究了核酸四大碱基之一的胞嘧啶(Cytosine),它是构成遗传材料DNA编码用“字母表”的基本化学素材,可以“拼出”从头发和眼睛的颜色到患某些疾病风险的任何东西。 然而在存储信息之前,胞嘧啶“养成”了许多其它功能,因而被赋予了基因组“白搭牌”的名声。正如在扑克牌中,游戏的规则偶尔也会发生改变,一旦混一张“白搭牌”于其中,就可以引起一种新的变化局面,从而为熟练的牌手提供了抽老千(steal the pot)的机会。假如进化就如同一场扑克游戏那样,是由相同的冒险与回报规则所支配的话,那就可能使人们对基因组“白搭牌”在生物学中的必需作用感到不奇怪了。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讨论了胞嘧啶的多方“面孔”,正是它的这些方方面面使其成为一个“游戏改变者”(Game-changer),同时也讨论了促使它改变身份的那些生物过程。例如,从胞嘧啶分子中“移除”一个氨基(Amine group),可以促进免疫系统识别和摧毁外来入侵者,比如病毒;而当加上一个甲基基团到胞嘧啶分子上时,它就可以起到基因的开关作用。这样的“多面手”,谓之“白搭牌”不为过吧? 参考文献: The Curious Chemical Biology of Cytosine: Deamination, Methylation,and Oxidation as Modulators of Genomic Potential, ACS Chem. Biol. , Article ASAP. DOI: 10.1021/cb2002895
468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不确定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 数学篇(完)
QIQIZHU 2011-11-26 21:11
到二十世纪末,人们对「信号」这个词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时候提到一个信号,人们还倾向于将它理解为一个连续的函数。而到下半叶,信号已经越来越多地对应于一个离散的数组。毫无疑问,这是电子计算机革命的后果。 在这样的情形下,「不确定性原理」也有了新的形式。在连续情形下,我们可以讨论一个信号是否集中在某个区域内。而在离散情形下,重要的问题变成了信号是否集中在某些离散的位置上,而在其余位置上是零。数学家给出了这样有趣的定理: 一个长度为 N 的离散信号中有 a 个非零数值,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有 b 个非零数值,那么 a+b ≥ 2√N。 也就是说一个信号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的非零元素不能都太少。毫无疑问,这也是某种新形式的「不确定性原理」。 在上面的定理中,如果已知 N 是素数,那么我们甚至还有强得多的结论(它是 N. Chebotarev 在 1926 年证明的一个定理的自然推论): 一个长度为素数 N 的离散信号中有 a 个非零数值,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有 b 个非零数值,那么 a+b N。 不幸的是这里「素数」的条件是必须的。对于非素数来说,第二条命题很容易找到反例,这时第一条命题已经是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了。 这些定理有什么用呢?如果它仅仅是能用来说明某些事情做不到,就像它字面意思所反映出的那样,那它的用处当然相对有限。可是——这无疑是辩证法的一个好例证——这样一系列宣称「不确定」的定理,事实上是能够用来推出某些「确定」的事实的。 设想这样一种情况:假定我们知道一个信号总长度为 N,已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值是零,但是不知道是哪一部分(这是很常见的情形,大多数信号都是如此),于此同时,我们测量出了这个信号在频域空间中的 K 个频率值,但是 KN (也就是我们的测量由于某些原因并不完整,漏掉了一部分频域信息)。有没有可能把这个信号还原出来呢? 按照传统的信号处理理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频域空间和原本的时空域相比,信息量是一样多的,所以要还原出全部信号,必须知道 全部的频域信息,就象是要解出多少个未知数就需要多少个方程一样。如果只知道一部分频域信息,就像是只知道 K 个方程,却要解出 N 个未知数来,任何一个学过初等代数的人都知道,既然 KN,解一定是不唯一的。 但是借助不确定性原理,却正可以做到这一点!原因是我们关于原信号有一个「很多位置是零」的假设。那么,假如有两个不同的信号碰巧具有相同的 K 个频率值,那么这两个信号的差的傅立叶变换在这 K 个频率位置上就是零。另一方面,因为两个不同的信号在原本的时空域都有很多值是零,它们的差必然在时空域也包含很多零。不确定性原理(一个函数不能在频域 和时空域都包含很多零)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原信号事实上是唯一确定的!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违反直觉的结论。它说明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方程解出较多的未知数来。这件事情在应用上极为重要。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医 学核磁共振技术(很多家里有重病患者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这种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本质上就是采集身体图像的频域信息来还原空间信息。由于采集成本很高,所 以核磁共振成像很昂贵,也很消耗资源。但是上述推理说明,事实上核磁共振可以只采集一少部分频域信息(这样成本更低速度也更快),就能完好还原出全部身体 图像来,这在医学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今天,类似的思想已经被应用到极多不同领域,从医学上的核磁共振和 X 光断层扫描到石油勘测和卫星遥感。简而言之:不确定性可以让测量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虽然这听起来很自相矛盾。 糟糕的是,本篇开头所描述的那个不确定性定理还不够强,所能带来的对频域测量的节省程度还不够大。但是数学上它又是不可改进的。这一僵局在本世纪初 被打破了。E. Candès 和陶哲轩等人证明了一系列新的不确定性原理,大大提高了不等式的强度,付出的代价是……随机性。他们的定理可以粗略叙述为: 一个长度为 N 的离散信号中有 a 个非零数值,而它的傅立叶变换中有 b 个非零数值,那么 a+b 以极大概率不小于 N/√(log N) 乘以一个常数。 这里的「极大概率」并不是一个生活用语,而是一个关于具体概率的精确的数学描述。换言之,虽然在最倒霉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可以比较小,但是这种情况很罕见。一般来说,不确定性总是很大。于是可以带来的测量上的节约也很大。 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确定性原理」,而且因为引入了随机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原先的定理更「不确定」。在他们的工作的基础上,一种被称为「压缩 感知」的技术在最近的五六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涵盖信号处理、信息提取、医学成像等等多个工程领域的最重要的新兴工程技术之一。 不过,这些后续的发展估计是远远超出海森堡的本意了。
个人分类: 醍醐灌顶文|18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获取n*n数组的对角线元素的方法
dongyanqing 2011-11-18 23:31
问题如文标题: 示例:5*5的原数组,输出如下: IDL arr = indgen(5,5) IDL print,arr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对角线元素为:0,6,12,18,24; 方法1:双子数组下标,即subarr = arr IDL print,arr 0 6 12 18 24 方法2:一维下标,即subarr = arr IDL print,arr 0 6 12 18 24 方法3:仍然一维下标,用法更简洁subarr = arr ,原理与方法2一样。 IDL print,arr 0 6 12 18 24
个人分类: IDL技术|3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溴元素存在状态
libby0310 2011-10-31 11:16
想要了解溴元素在黄土中的存在状态是无机态还是有几态以及各种状态的具体含量,应该怎么设计实验比较合适?或者用什么仪器可以检测?请教一下各位!
3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三叶草地土壤植物系统中矿质元素的数量特征(4)
热度 2 duzhanchi 2011-10-29 16:36
第三节 红三叶群落的矿质元素积累特征 矿质元素的生物积累及其分配是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为家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也是土壤肥力形成的重要过程。不同类型草地的矿质元素生物积累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对阐明物质循环规律,评价草地营养价值,提高草地生产力都具重要作用。 1.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积累量与分配 1.1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积累量比较 植物矿质元素积累量是植物群落生产力的一种表征,其量值决定于其现存生物量和元素含量两个要素。测定表明,红三叶群落(含立枯)的现存生物量在结实中期最高;故采用该生育期矿质元素的积累量进行比较。 根据各元素积累量的高低,可将红三叶矿质元素的积累量水平分为 6 个等级。高积累量( 10g/m 2 )有 N 、 Ca 、 K ;中积累量( 10-1 g/m 2 )有 P 、 Mg ; 低积累量( 1000-100 mg/m 2 )为 Fe 、 Mn 、 Na 、 Al ; 小积累量( 100-10 mg/m 2 )为 Cu 、 Zn 、 B 、 Sr 、 Ba ;微积累量( 10-1 mg/m 2 )有 V 、 Ni 、 Cr 、 Ti ; 超微积累量( 1mg/m 2 )有 Mo 、 Co 、 Pb 、 Li 。在群落中,红三叶种群的矿质元素积累量占绝对优势,其中 N 、 Ca 、 Mg 、 B 、 Sr 、 Pb 5 种元素占 95 %以上。(表 5-15 ) 表 15 结实中期红三叶种群与其他草群矿质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群落积累量 23.0 2.65 11.3 22.4 2.84 574 114 16.5 37.0 19.6 0.038 红三叶种群( % ) 95.0 93.8 92.8 97.2 95.8 84.9 88.8 90.3 93.6 96.5 93.4 其他草群( % ) 5.0 6.2 7.2 2.8 4.2 15.1 11.2 9.7 6.4 3.5 6.6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群落积累量 164 0.405 1.58 46.2 5.16 0.446 511 6.12 46.0 5.18 0.361 红三叶种群( % ) 91.7 87.3 90.2 96.0 94.5 98.7 84.4 93.3 94.4 86.0 81.9 其他草群( % ) 8.3 12.7 9.8 4.0 5.5 1.3 15.6 6.7 5.6 14.0 18.1 注: 1. 积累量为结实中期的测值,包括含立枯的地上部及地下部。 2. 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单位: N 、 P 、 K 、 Ca 、 Mg 、 Fe 为 g/m 2 , Mn 、 Cu 、 Zn 、 B 、 Mo 为 mg/m 2 。 1.2.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分配特征 1.2.1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积累量在地上部与地下部分配的比较 由表 5-16 可见,红三叶群落各种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分配,营养元素通常地上部高于地下部,只有 Fe 例外。就其它元素而言, V 、 Sr 、 Ni 、 Cr 、 Ba 以地上部较高; Na 、 Co 、 Pb 、 Al 、 Ti 、 Li 以地下部为高。在所有测定元素中,以 Ca 在地上部所占的比例最大,达 93.7 %; N 、 P 、 K 、 Mg 、 Zn 、 B 、 Mo 、 Sr 、 Ba 9 种元素亦大于 80% 。地下部以 Co 、 Fe 、 Al 、 Ti 所占比例最大,均达 70 %以上,其中 Li 高达 93.1 %。 表 16 红三叶群落结实中期各矿质元素积累量在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分配比例 营养元素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群落积累量 23.0 2.65 11.3 22.4 2.84 574 114 16.5 37.0 19.6 0.038 地上部比例( % ) 83.1 81.9 90.6 93.7 84.3 25.3 70.3 70.7 83.3 90.6 80.2 地下部比例( % ) 16.9 18.1 9.4 6.3 15.7 74.7 29.7 29.3 16.7 9.4 19.8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群落积累量 164 0.405 1.58 46.2 5.16 0.446 511 6.12 46.0 5.18 0.361 地上部比例( % ) 33.4 29.6 52.3 87.0 70.1 48.6 17.6 77.4 82.4 29.4 6.9 地下部比例( % ) 66.6 70.4 47.7 13.0 29.9 51.4 82.4 22.6 17.6 70.6 93.1 注: 1.. 积累量为结实中期的测值,包括含立枯的地上部及地下部。 2. 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单位: N 、 P 、 K 、 Ca 、 Mg 、 Fe 为 g/m 2 , Mn 、 Cu 、 Zn 、 B 、 Mo 为 mg/m 2 。 1.2.2 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矿质元素积累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 表 5-17 的数据表明,红三叶群落地上部各器官的矿质元素积累量通常为叶 茎 花序,只有 Cr 、 Ba 以茎为高。叶中所占比例大于 70% 的有: N 、 P 、 K 、 Mn 、 Zn 、 Mo 、 Ni ;茎中所占比例大于 50% 的有 Cr 、 Ba ;花序中的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均低于 5% ,其中 Cr 仅占 0.2 %。 表 17 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矿质元素积累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 N P K Ca Mg Fe Mn Cu Zn B Mo 地上部积累量 19.1 2.17 10.3 20.9 2.39 145 80.2 11.7 30.8 17.8 0.031 茎比例( % ) 19.7 24.2 24.6 28.6 44.0 30.9 18.1 28.6 19.9 35.7 24.3 叶比例( % ) 76.3 71.7 72.2 66.5 52.7 65.2 77.1 66.4 75.6 60.6 72.7 花序比例( % ) 4.0 4.1 3.2 4.9 3.3 3.9 4.8 5.0 4.5 3.7 3.0 Na Co V Sr Ni Pb Al Cr Ba Ti Li 地上部积累量 54.8 0.120 0.825 40.2 3.62 0.217 89.9 4.74 37.9 1.52 0.025 茎比例( % ) 40.6 37.4 38.1 43.6 23.2 30.7 33.7 70.3 51.0 38.5 40.6 叶比例( % ) 56.2 59.6 58.3 52.2 73.5 66.0 62.4 29.5 45.5 58.1 56.6 花序比例( % ) 3.2 3.0 3.6 4.2 3.3 3.3 3.9 0.2 3.5 3.4 2.8 注: 1. 积累量为结实中期的测值,包括含立枯的地上部及地下部。 2. 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单位: N 、 P 、 K 、 Ca 、 Mg 、 Fe 为 g/m 2 , Mn 、 Cu 、 Zn 、 B 、 Mo 为 mg/m 2 。 1.3.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的积累量动态 在植物生长季节内,植物元素积累量随着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元素含量的变动而变化。研究其动态特征,对红三叶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时间,正确管理方式,以及草畜营养平衡均具重要意义。 1.3.1 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矿质元素积累量动态 图 5-7 和图 5-8 的研究结果表明,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矿质元素积累量的动态曲线,有 17 种元素呈二次多项式( y=cx 2 +bx+a )。其中, N 、 P 、 K 、 Ca 、 Mg 、 Mn 、 Zn 、 Cu 、 B 、 Na 、 V 、 Sr 、 Ni 、 Cr 、 Ba 的常数 c0 , b0 ; Mo 、 Pb 为 c0 , b0 。其余 5 种元素 Fe 、 Co 、 Al 、 Ti 、 Li 通常有 3 个高峰,不呈函数曲线。其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期有所不同: Ca 的出现得较早,  在6月中旬(开花期); N 、 Mg 在结实初期; Fe 、 Mo 、 Co 、 V 、 Pb 、 Al 、 Ti 、 Li 出现得较晚,在 8 月下旬(结实后期)其余 11 种元素在 7 月下旬(结实中期)。 图 7 红三叶群落地上部营养元素积累量动态 横坐标 1 ~ 8 依次表示测定期为: 苗期( 4/4 )、分枝期( 5/5 )、现蕾期( 28/5 )、 开花期( 14/6 )、结实初期( 30/6 )、结实中期( 27/7 )、结实后期( 24/8 )和 . 结实末期( 24/9 ) 图 8 红三叶群落地上部其他元素积累量动态 横坐标 1 ~ 8 依次表示测定期为: 苗期( 4/4 )、分枝期( 5/5 )、现蕾期( 28/5 )、 开花期( 14/6 )、结实初期( 30/6 )、结实中期( 27/7 )、结实后期( 24/8 )和 . 结实末期( 24/9 ) 1.3.2 红三叶群落地下部营养元素积累量动态 由图 5-9 和图 5-10 可见,地下部的高量级和中量级元素( N 、 Ca 、 K 、 P 、 Mg ),以及超微量元素( Mo 、 Co )的动态曲线亦呈二次多项式( y=cx 2 +bx+a )。其中, N 、 P 、 Ca 、 Mg 的常数 c0 , b0 ; K 、 Mo 、 Co 为 c0 , b0 。其余元素通常双峰型或多峰型。其最大积累量出现时间:以 Fe 、 Zn 、 V 、 Al 、 Ti 、 Li 最早,在 4 月上旬(苗期), N 、 Ca 、 Sr 在 6 月底 ( 结实初期 ) ; Mg 、 B 、 Ba 在 8 月下旬(结实后期); K 、 Mo 、 Co 、 Pb 在 9 月下旬(结实末期);其余 6 种元素出现于在 7 月中旬(结实中期)。 图 9 红三叶群落地下部营养元素积累量动态 横坐标 1 ~ 8 依次表示测定期为: 苗期( 4/4 )、分枝期( 5/5 )、现蕾期( 28/5 )、 开花期( 14/6 )、结实初期( 30/6 )、结实中期( 27/7 )、结实后期( 24/8 )和 . 结实末期( 24/9 ) 图 10 红三叶群落地下部其他元素积累量动态 横坐标 1 ~ 8 依次表示测定期为: 苗期( 4/4 )、分枝期( 5/5 )、现蕾期( 28/5 )、 开花期( 14/6 )、结实初期( 30/6 )、结实中期( 27/7 )、结实后期( 24/8 )和 . 结实末期( 24/9 ) 2.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的积累速率动态 元素的生物积累速率系指在单位面积上植物群落在单位时间内的元素积累量。积累速率表现为正的和负的积累速率二类,前者表明某段时间内群落的元素积累量在增加,后者表明在某段时间内群落的元素积累量在减少。因此,积累速率曲线不仅具有正峰值,而且往往出现负峰值。 2.1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的生物积累速率 依据红三叶群落在生育期间的最大积累速率,可将其分为 6 级: 100m g/m 2 · d 为 高速率元素,有 N 、 Ca 、 K ; 100 ~ 10m g/m 2 · d 为 中速率元素,有 Mg 、 P ; 10 ~ 1m g/m 2 · d 为 低积累速率元素,有 Fe 、 Al 、 Mn 、 Na ; 1000 ~ 100 μ g/m 2 · d 为 小速率元素,有 Cu 、 Zn 、 B 、 Sr 、 Pb 、 Cr 、 Ba ; 100 ~ 10 μ g/m 2 · d 为微 速率元素,有 Ni 、 Ti 、 V 、 Mo ; 10 μ g/m 2 · d 超微 速率元素,有 Co 、 Li 。可见,各元素的积累速率与其积累量大体一致;只有 Mo 、 Pb 、 Cr 略有差别。 2.2 红三叶群落矿质元素的生物积累速率动态 2.2.1 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矿质元素的生物积累速率动态 图 5-11 的曲线表明,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矿质元素的积累速率动态通常为波动型。从 11 种营养元素看,从苗期~开花期,积累速率为正值;从结实中~末期,均为负值,只有 Fe 、 Mo 例外。在整个生育期,均出现正、负两类高峰。其最大正高峰, N 、 P 、 K 、 B 出现在分枝期~现蕾期; Ca 、 Mg 在现蕾期~开花期; Mn 、 Zn 在开花期~结实初期; Cu 在结实初~中期; Fe 在结实中~后期。最大负高峰值,除 Fe 、 Mo 出现在结实后~末期,其余 9 种营养元素均出现在结实中~后期。元素积累速率的正高峰期,是植物吸收营养物质较多的时期,此时应是施肥的关键时刻。因此,追肥宜在分枝末期进行。对于收种用的红三叶群落,在开花期可进行第2次追施 P 、 K 肥,因为从开花期~结实初期, N 、 P 、 K 出现第二个正高峰值。 就 11 种其他元素而言,其最大正高峰值出现的时期, Na 、 V 、 Ni 、 Cr 在分枝期~现蕾期; Sr 、 Ba 在现蕾期~开花期; Co 、 Pb 、 Al 、 Ti 、 Li 在结实中~后期。其最大负高峰值出现的时期, Al 在开花期~结实初期; Li 在结实初~中期; Cr 、 Ba 为在结实中~后期; Na 、 V 、 Sr 、 Ni 、 Co 、 Pb 、 Ti 为结实后~末期。 图 11 红三叶群落地上部矿质元素的积累速率动态 横坐标的数字 1 ~ 8 依次表示: 4/4~5/5 ; 5/5~28/5 ; 28/5~14/6 ; 14/6~30/6 ; 30/6~27/7 ; 27/7~24/8 ; 24/8~24/9 2.2.2 红三叶群落地下部矿质元素的积累速率动态 如图 5-12 所示,红三叶群落地下部积累速率动态亦为波动型。其最大正高峰值出现的时期, K 在苗期~分枝期; V 、 Cr 、 Ba 、 Ti 在分枝期~现蕾期; Mg 、 B 在现蕾期~开花期; Na 在结实中~后期; Mo 、 Co 、 Pb 在结实后~末期;其余 11 种元素均在开花期~结实初期。其最大负高峰值出现的时期, Fe 、 Zn 、 Co 、 V 、 Al 、 Ba 、 Ti 、 Li 在苗期~分枝期; K 在分枝期~现蕾期; B 、 Pb 在开花期~结实初期; P 、 Ca 、 Mn 、 Cu 、 Mo 、 Ni 、 Cr 结实中~后期; Mg 、 Na 、 Sr 在结实后~末期。与地上部,地下部与其 相同者,正峰值有 Mg 、 Zn 、 V 、 Cr ;负峰值有 P 、 Mn 、 Cu 、 Na 、 Ni 、 Cr 。 图 12 红三叶群落地下部矿质元素的积累速率动态 横坐标的数字 1 ~ 8 依次表示: 4/4~5/5 ; 5/5~28/5 ; 28/5~14/6 ; 14/6~30/6 ; 30/6~27/7 ; 27/7~24/8 ; 24/8~24/9 (参加本项研究工作的还有:钟华平、孙庆国、李继由)
个人分类: 植物化学元素生态|3763 次阅读|3 个评论
K.元素形成-全新解密地球
wzhq20082008 2011-10-26 20:55
K.元素形成-全新解密地球
元素形成 感谢以下链接的博客博主! http://qxjmdq.blog.163.com/blog/static/112558148201010199365823/ 据星体形成基本要素分析,现地核物质有两大特性:超密度正电性,这种物质除宇宙波压减小外任何作用都不能直接上升地表,是由不为人知元素组成,它的存在对地球各种物质分布及组为一体起到关键作用,地核物质的这种特性只能是大质量正电性中子,因此地核应是巨大的中子核。地球外层由气体和电离子组成,它们来自地球内部或宇宙,当地球中子核变小温度降低宇宙波对地球施加压力减小时,电离子下降成为大气层地壳地幔组成物质的一部分,是电离子与地核剥离上升的小中子团结合成为外围的电子层,中子核与电离子结合则有了元素有了新原子。当然,地核剥离的中子核有大也有小,中子核间相互排斥侧冲击速度不同核旋速不同结合的电子量就有多有少,因此它们与电离子结合可以形成大大小小的原子,也可成为同质量不同性质的原子。这些原子在上升过程中随压力减小可以继续分裂接收电离子组成中子与电子比值更小的原子,原子间在宇宙波压下相互挤压结合电子碰撞产生大量热又失掉原子核旋能,当中子团小到一定程度核旋速低到一定程度达到地表适应压力温度环境时成为稳定原子就是我们常见的百余种元素。当然,这百余种元素并不是地表元素的全部,只是被人们常利用的元素,若按核质量活性和配比电子数量不同划分元素,那么元素种类是无限多的。所以地球元素应是无限的,小的只有一个电离子,大到地球也是一个原子,如果相对整个宇宙则一个星系也可称一个原子,只不过多了原子层或星体层。在这里只研究地球,因此地球元素是由不同质量不同活性配比电子数量不同的中子核构成。但传统物理学是将同等电子量的原子划归到一种元素中是以电子量定名的。不同元素原子质量不同核旋速不同,相同质量的中子核电子配比量不同核旋速不同,它们在宇宙波作用下向地核靠近能力不同,因此不同核质量不同核旋速不同电子配比量的中子核原子分层分布环包地核。原子形成过程是中子核与电离子结合过程,结合过程电离子相互碰撞则是热,热行为形成的高频波又干扰其它物体使核外围电子层电子跳动能力不同则有了气体、熔体和固体。相同元素原子核旋速不同相互结合能力不同,因此它们在宇宙波压下又以不同状态分层分布环包地核。 在内热和宇宙波共同作用下星体不但可以成为球体,而且构成元素在宇宙波压和热作用下还可发生质变(核旋速变化)。星体内热来自大核原子层或中子核裂变和剥离层,裂变接收电子发热变成小核原子上升。表层固体在高频波干扰下原子的电子跳跃势能增加使原子间共用电子关系破坏变为熔体气体,分子加热分离还原成独立原子,独立原子在加压加热一定程度时发生电离成为其它性质的原子。地表和大气圈内各种原子在降温环境中结合释放电子势能。小核原子在加压加温环境中聚变释放电子成为大核原子,大核原子在降压降温环境中裂变接收电子释放电子势能衰变成为小核原子或低能原子。   据原子基本特性,星体中元素在波压温度变化环境中可周而复始转换永远保持下去,实际地球元素演变过程并非如此,现地球是处在宇宙波压减小期是由热球变为冷球,因此地球大质量元素是向小质量元素过渡,是由高旋原子核向低旋原子核过渡,演变过程与电离层电子大量进入地球内部有着重大作用,与宇宙波压减小有关,因此,在现自然环境下地球小质量元素是不可能大量回变成大质量元素的,低旋原子核也不可能大量回变成高旋原子核,因此原子能是不可大量重复利用的。具有内热星体大质量元素向小质量元素转变时一部能量被周围其它物体接受,一部分能量以波辐射形式散发宇宙使星体逐渐变为冷球,星体外层原子密度随能量散发相应增加,星核密度相对减小是原子核星核裂变衰变接收外层电子成为小质量元素的结果,整个球体内、外密度向均衡发展,电性向中性发展。一个衰变星体在宇宙中的运行轨迹随着星体体积质量增大密度减小热量变小向无序发展,无序运动是死亡星体表现形式,它在宇宙波作用下将成为星系核俘掳体。一个独立星体演变过程不可重复,但对整个宇宙一个星体灭亡可产生新的星体永不止尽。星体、原子合二为一是产生高能星体、原子的根源,是中子核增大电离层形成根本原因,当然这与环境波压有关。星体合并需要星体内外密度均衡条件,星体密度越低内外密度越均衡合并的机率越高,现地球暂时不会与其它大星体相撞依然存在内外密度较大差异,它依然存在较大悬场保护着自己,当这种悬场不存在时人类在地球早已消失。现太阳受大星体碰撞的机率更不存在。   一个星体兴衰是特定的,一个星体各种元素形成序列不可重复,各种元素产生有它规律性,每个星体各种元素形成规律一致。地球有生物生存期这与它降温速度外部气体环境压力环境温度环境占居太阳系位置自旋速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周围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地球生物现象不是所有球形星体都具备的。地球各时期出现的种种现象是在特定太阳系环境和地球降温环境下产生的,跨过这个特定时期永不再现,月球对地球生物出现的作用不可低估。
5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中存在的五种不对称运动
daodezhenjing 2011-10-7 20:36
  自然界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五种运动,第一种就是组织,它可以把空间中的混沌物质组织成自身的一部分,如星体可以把混沌物质组织成原子,生物可以把生物大分子组织成细胞;第二种就是混沌物质的向中心的流动,由于物质的不断组织,物质占有空间缩小了,(原来物质占有空间大,有序了占有空间就小了),形成了一个低势点,引起连续在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流动。第三种就是系统的扩张,由于大量元素的生成,彼此之间的压力增大,向外扩张就成了必然的运动。第四种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从有序向无序的运动,即组织都有一种走向离散的倾向。第五种就是普遍联系,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其实就是普遍联系,因为要素从有序向无序转化会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会引起新要素的产生,要素的产生与灭亡形成的能量传递,就是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   这五种运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存在于自然的每一个系统当中。如果我们把它们和五行联系起来,你就可以感觉到,第一种就是木的性质,第二种就是水的性质,第三种就是火的性质,第四种就是金的性质,第五种就是土的性质。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需求分析的区别
Bellasx 2011-9-28 09:41
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lhyong/archive/2009/01/05/1441241.html 需求分析 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 准确地回答 “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 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这都是从软件的业务功能角度来讲。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UML实践》: “ 分析模型不同于设计模型 ,它不涉及要开发系统的任何特性,而是力求捕捉“现实世界”中的业务的某些方面和特性。 通常,分析模型描述应用中处理的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各种过程。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中,这些模型用图表示,如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流图。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分析模型描述业务过程,早于并且独立于这种过程的计算机话,例如,组织结构图和说明特定生产过程的示意图在商业和工业中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 分析模型 是 捕捉“现实世界”中的业务的某些方面和特性。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 “ 一种观点 是坚持人们多年来在软件工程淋浴中形成的共识-分析着眼于系统“做什么”,不管它“怎么做”,不涉及细节;设计解决有关“怎么做”的问题,描述有关的细节。按照这种观点,关于对象属性与服务的细节都不在OOA中考虑,而且放到OOD阶段进行西湖,例如Berard方法和Rumbaugh方法都是采用这种分工的。 另一种观点 是分析只针对问题和系统责任,不考虑与实现有关的因素,建立一个独立于实现的OOA模型。这个OOA模型是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完整表达,包括对属性和服务的表达。设计则考虑与实现有关的问题(如选用的编程语言、数据库、图形用户节目等),认识与此有关的对象,建立一个针对具体实现的OOD模型,例如Coad/Yourdon方法就是采用这种分工的。” 一、Berard方法和Rumbaugh方法分工: 1、 分析( OOA阶段 ) :着眼于系统“做什么”,不管它“怎么做”,不涉及细节。 2、 设计( OOD阶段 ): 设计解决有关“怎么做”的问题,描述有关的细节。对象属性与服务的细节在此阶段考虑。 二、Coad/Yourdon方法分工: 1、 分析( OOA阶段 ) :是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完整表达,包括对属性和服务的表达。不考虑与实现有关的因素,建立一个独立于实现的OOA模型。 2、 设计( OOD阶段 ): 考虑与实现有关的问题(如选用的编程语言、数据库、图形用户节目等),认识与此有关的对象,建立一个针对具体实现的OOD模型。    《用UML构建WEB应用》: “在分析阶段,问题空间中重要的进程和对象被识别、命名和分类。 分析着重与系统的功能型需求 ,而忽略系统构架上的约束。重点是确保所有由用例和其他稳定表述的功能需求在系统的某处实现。” 可以看出“需求分析”与“系统分析”的出发点有所不同: 需求分析是专注于业务本身,从业务角度来准确的描述“系统必须做什么”。是产品规划的细化。(产品规划是创意的细化) 系统分析则是专注于,软件系统实现业务需求,必须提供什么样的功能。即也是“做什么”,但是从软件本身来讲的。他需求专业的技术知识及业务知识。 相关: IRP( 信息资源规划 )的需求分析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 一般的计算机应用开发都要进行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或"系统分析与设计"中都有涉及。那IRP的需求分析与其有何不同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的业务范围不同。IRP的需求分析是强调对全企业、企业的大部分或企业的主要部分进行分析,是全局性的分析,需要全局观点;而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是一种局部性的分析,只需根据应用开发项目的范围进行调查分析,即使较大、涉及多个职能域,也是分散地进行以满足编程为需要的需求分析,不强调全局观点。 2)分析人员组成不同。IRP的需求分析要求企业业务人员参加,特别强调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一般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组成"联合需求分析小组(Joint Requirement Planning,简称JRP)",且要求业务人员在分析阶段的主导作用,系统分析人员起协助辅导作用,整个需求分析过程就是业务人员间、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人员间的研讨过程;而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主要是由系统分析人员完成,只向业务人员做一些调查,并没有组织业务人员广泛深入的参与。 3)数据标准化要求不同。IRP的 数据需求分析要建立全局的数据标准 ,是进行数据集成的基础准备工作。即全局性的数据标准化工作要提前开始并集中统一地进行,不是等到应用项目开发时再分散地进行,此时将无法控制;而 软件工程中的数据需求分析不做数据标准化的准备工作 ,由分析人员因人而异进行数据调查,一般收集完用户的单证报表就基本完成。 因此,应当说IRP的需求分析或者说信息工程IEM的需求分析,与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是统一的,或者说是高层方法论和低层方法论的关系。
个人分类: 数据库|3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元素周期表再添两“新丁” 原子量分别为289和292
readnet 2011-6-8 19:15
元素周期表再添两“新丁” 原子量分别为289和292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6月6日报道,元素周期表家族再添两名“新丁”:超重元素114和116,原子量分别为289和292。它们现在是元素周期表中最重的元素,取代了以前的“霸主”——原子量为285的第112号元素“鎶”和原子量为272的第111号元素“錀”。 这两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极强,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衰减成更轻的原子,116号元素会快速衰减为114号元素,紧接着又会转变为更轻的元素鎶。 几年前,科学家就宣称发现了这两种元素,例如,1999年,俄罗斯物理学家用高能粒子钙-48冲击钚-244,产生了一个很快衰变的第114号元素的原子。 第116号元素于2000年被科学家发现。经过长达10年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长达3年的审查,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6月1日正式将这两种新元素添加到元素周期表中。 目前这两种元素还没有正式的名称,此前有科学家建议将第114号元素命名为flerovium,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乔治·弗洛伊洛夫;将第116号元素命名为moscovium,以莫斯科为名。 更多阅读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相关报道(英文) 第114号化学元素再次被实验确认 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 第112号化学元素获正式名称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23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VSAP中的赝势文件
robin7777 2011-6-7 12:33
POTCAR 赝势文件 可以理解为分子力学模拟中的力场文件 但包括的信息更多 VASP4.6将各元素优化的INCAR里的参数也包括在这里了,作为支持PREC的缺省选择 通常各元素的POTCAR已经包括在软件包里了 我们只需要按照POSCAR里的顺序,将各元素的POTCAR按顺序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如以下命令: cat file1 file2 file3 POTCAR 软件包自带的绝大多数赝势是超软赝势(US-PP)了,但不少元素有两个版本,如何 选取呢? 一个简单的办法是看后缀 标准的没有后缀 _h 硬一点 _s 软一点 _pv,_sv,_d 就是说semi-core的p,s或者d也当做价态处理了 如果是数字的话,表示的可能是不同的半径截距 也可以参考各版本同目录下的V_RHFIN file ,PSCTR file 这两个文件告知该版本的赝势是如何生成的。比如: V_RHFIN file Sc: 6p d2 s1 8 21. .002000 44.95590 125. .25E-05 .300 200FCA 12.00000 .7 1.0 0 1.0 .0 .5 -320.8847 2.0000 2.0 .0 .5 -34.4217 2.0000 2.0 1.0 1.5 -28.2366 6.0000 3.0 .0 .5 -3.7944 2.0000 3.0 1.0 1.5 -2.2591 6.0000 3.0 2.0 2.5 -.1113 2.0000 4.0 .0 .5 -.2699 1.0000 4.0 3.0 2.5 -.1000 .0000 第一行是注释行 给出基本的信息 第二行是最重要的控制行 8 21. .00 2000 44.95590 125. .25E-05 .300 200 F CA 12.00000 J Z XION N AM H DELRVR PHI NC1 | CH QCOR | GREEN J - 轨道数 Z - 原子序数 XION - 离子化程度 一般设为0 N - 格点数 AM - 原子质量 H - 决定格点间距 DELRVR - 自洽收敛标准 PHI - 线性拟合参数 NC1 - 最大自洽循环次数 GREEN - 是否存在初始的势 CH - 交换相关能(XC)类型 Slater-XC HL Hedin Lundquist (1971) CA Ceperly and Alder parameterized by J.Perdew and Zunger WI Wigner interpolation PB Perdew -Becke PW Perdew -Wang 86 LM Langreth-Mehl-Hu 91 Perdew -Wang 91 QCOR - 非价键电子数(core electrons) 第三行开始是每个轨道的具体参数,依次为 n l j(=l±1/2) 原子轨道能 占有率 PSCTR file of LDA/H1.25 TITEL = US H LULTRA = T use ultrasoft PP ? RWIGS = 0.57 nn distance ! Wigner-Seitz radius RCLOC = .65 NE = 100 LCOR = .TRUE. QCUT = -1 RMAX = 3.0 ! core radius for proj-oper Description l E TYP RCUT TYP RCUT(cutoff radius) 0 0 15 0.80 23 1.25 0 0.5 15 0.80 23 1.25 1 -0.2 15 0.80 23 1.25 最重要的地方上面已经用颜色标出来啦:) 说明一下,TYP是指赝势的类型,RCUT是半径截距,TYP可取的值如下: 正则 1 BHS 2 TM 3 VAN 6 XNC 7 RRKJ wave function possibly with node 15 RRKJ wave function strictly no node 非正则 +8 最后一个问题是LDA or GGA。貌似没有定论目前。 这个最好是两个一起做做看啦。或者看文献别人验证过哪个数据好。 其实据说目前最好的是PAW(P.E.Blochl,Phys.Rev.B 50,17953(1994).,Phys.Rev.B 59,1758(1999).)。 http://hi.baidu.com/datavault/blog/item/311a10b5072b95ff30add154.html
1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6-7学术
stillme2010 2011-6-7 09:19
有害痕量元素的排放由于其对空气质量,环境健康以及生态的风险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文章基于消费数据和排放因素(具体来说为不同的燃烧设备,煤种,污染控制设备等)对中国 1980-2007 的 Hg 、 As 、 Se 的排放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汞排放从 1980 年的 73.59t 上升到了 2007 年的 305.95t 。工业设备的排放占到了总排放量的 50.8% 。……但是呢,自打 2005 年之后上升趋于平缓,主要是因为在火电设备中增加 w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WFGD). ……我暂时可能用这些,就写这些,不像以前逐句翻译了,好像有点事倍功半。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配图系列主题二——为什么需要留意配图中的文字
热度 2 scimage 2011-5-22 18:48
论文配图系列主题二——为什么需要留意配图中的文字
• •作为学术表现手段的配图中往往需要标注文字和数字来说明其所指,因此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图像上增加标注文字或者数字。那么标注文字是可以随意放上去的吗? • 第一,标注文字和指示线还需要好看吗? •同样还是看看对比图片吧。 图B中的文字和图像元素相比显得很拥挤,又很笨重,而图像元素本身的设计性几乎感觉不到了。图像A虽然标注文字很多,但是围绕图像排开,有疏有密,有出入有层次,仍然可以看到图像精美的细节。 标注文字和指示线本身也是构图的一个部分,非常讲究的标注文字和指示线可以填补图像的空白使得构图更加协调美观。同样随意摆放的标注文字和指示线有可能毁掉一张非常精美的图像。因此,标注文字和指示线对配图画面来讲同样重要。 • •第二,标注文字和指示线怎么能好看? •怎么标注才能让画面好看。这个是最根本的问题,从艺术构图角度来讲,画面有比例、均衡、对比、和谐、节奏、空白等等构图的技巧。专业设计师在做图像之前就会预先考虑好标注文字的位置。真正掌握这些构图技巧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我们只是想完美自己配图的作者来说并不需要。 •我们只需要对此有基本的概念,那就是设置标注文字和指示线的时候找到基本的想法。 •这个最基本的想法就是不要让你的文字“欺负”图像。 •我们经常在图像上标注大大的文字,为了让文字看清楚。文字并不是要放大才能看清楚的,文字放的合适读者就可以很舒服的看清楚了。 •将文字放大到凌驾与图像之上,而且将指示线粗粗的指引到图像上,最后的结果就是同上图B,图像被“欺负”到很弱很弱的地位,画面上看到的只是满满的文字。 •文字像伴舞群一样簇拥舞者的周围,要有组织,要协调。 •文字与图像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不要太大,太大会浪费空间。距离不要太小,太小了就挤到图像。拥挤就会引起心里的不舒服,不舒服就不协调。不协调画面就失去美观。 •将上面两幅图像抽象成剪影看看,会很明显的说明这个问题。 指示线要与画面相协调 指示线必然会经过画面,指引到图像的某一个地方,指示线要穿过画面而不破坏画面的美感。指示线不需要很粗,纤细的指示线一样很明确的指明方向,不需要因为担心指示不清而画很粗很粗的线条。指示线都是直线,但是线和线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如果环绕图像的指示线,最后能指向同一个终点,画面会有一个向心力的体现。
个人分类: 论文相关|3278 次阅读|5 个评论
3.0 十大关键步骤(元素)
tengyi1960 2011-5-16 15:58
讲演是一门科学,是心灵推销的说服过程。 在这个时刻 , 一个想法通过交流 , 从一个人的心里成功复制到另一个人的心里 , 并产生了令人愉悦的共鸣与认同感 . 人们能够共同拥有一个想法 , 一个计划或者一个梦想。 对于讲演者来说 , (讲演)说服是面向听众吹响行动的号角的挑战。 这个神秘的过程象语言一样古老 , 象爱情一样微妙。 讲演是一种艺术 , 有应用技巧的艺术,是一种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艺术。 从小到大我们大家都听过千百次的讲演(授课),做这些讲演的人一般都会是知识渊博的人,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大部分的讲演者都缺乏有效而具有说服力的表达。 但更为糟糕的是没有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如何讲,更不知道自己并不知道如何讲故事。 于是,我们就看到:日程爆满分身无术的官员(领导) , 不得不无奈地参加会议 , 遭受废话连篇的语言和幻灯片的折磨。 原因就在于:讲演的目的仅仅在于传递数据,而不是说服。 演示文稿制作初步 —— 传递数据和避免失误,可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 ... 说服是吹响行动号角的挑战 , 是让目标观众说 Aha! 的挑战 – 在卡通画中 , 可以用在听众头上画一个闪光灯泡的方式来表示所谓的 Aha! 的时刻 . 在这个时候 , 一个想法通过交流 , 从一个人的心里成功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心里 , 并产生了令人愉快的共鸣与认同 . 这个神秘的过程象语言一样古老 , 象爱情一样微妙 . 仅仅凭借语言和符号 , 人们就能够相互了解 , 共同拥有一个想法 , 一个计划或者一个梦想。 也许你曾经享受过这一美妙的时刻 , 会意的笑容浮现在脸上。 心灵推销 就是要演讲者 带领听众犹游于不同的情节、主题和想法之间,让他们欲罢不能。 使听众相信 能讲好“故事”的人有能力掌握大局,值得信任。 图示表示出一份演示文稿制作的十大关键性步骤。 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 左面的五项工作是与讲演内容提升相关联的; 右面的五项工作是与讲演表现形式提升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下功夫,就会达到提高讲演效果的目标。 十大关键步骤包括: 始终牢记目的性 —— 通往 B 点 ; 脑力激荡 —— 通过 左脑右脑分工 (思维管理)、 开发思维的创造性 , 管理 知识(白板) ,实现 知识的综合或者细化 ; 罗马柱 —— 形成 分主题要点 ; 选择合适的 叙述结构 ; 选择合适的开场白; 文字的表现技巧 ; 图表 的使用原则; 内部链接 、 外部链接 ; 个性化定制; 附表检查工具 。
个人分类: 我与图书馆|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磷元素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xushui 2011-5-7 06:03
第三节 磷元素及其循环 一,磷元素的来源与存在形式 1.来源 天然水中的磷是通过矿石风化侵蚀,淋溶,细菌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等自然因素引入的,而含于城市污水中的合成洗涤剂含磷组分则是主要的人为来源. 2.存在形式 (1)溶解态磷 ——包括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态有机磷(DOP)两类.前者包括正磷酸盐,无机缩聚磷酸盐. 正磷酸盐——水中正磷酸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有PO43-,HPO42-,H2PO4-,H3PO4,各部分的相对比例随pH的不同而异.在pH为6.5-8.5的正常天然淡水中以HPO42-和H2PO4-为主;而在海水中HPO42-为可溶性磷酸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游离H3PO4的含量极微.正磷酸盐可作为营养物质被水中藻类多量摄取,所以这种形态的磷具有很大的环境意义. 无机缩聚磷酸盐——在受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污染的天然水中可含有无机缩聚磷酸盐,如P2O74-,P3O105-等,它们是某些洗涤剂的主要成分,随着多聚磷酸盐分子量的增大,溶解度变小.无机多聚磷酸盐很容易按下式水解成PO43-: 在某些生物及酶的作用下,上述反应速度加快,据研究,在酸性磷钼蓝法中约有1%-10%的多聚磷酸盐水解而被测得. 溶解有机磷——溶于天然水中的有机结合态磷的性质还不完全清楚,主要有葡萄糖-6-磷酸,2-磷酸甘油酸,磷肌酸等形态.可溶性有机磷如果是来自有机体的分解,其成分似应包括磷蛋白,核蛋白,磷酯和糖类磷酸盐(酯).由单胞藻释放出的某些(不是全部)有机磷,能被碱性磷酸酶所水解,因此这些分泌物中似含有单磷酸酯.此外,许多研究者认为天然水中可溶性有机磷包括有生物体中存在的氨基磷酸与磷核苷酸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某些不稳定的溶解有机磷化合物是海洋循环中十分活跃的组分. (2)颗粒态磷 ——包括颗粒态无机磷酸盐和颗粒态有机磷两类. 颗粒态无机磷(PIP)——主要是Ca3(PO4)2,FePO4等溶度积极小的不溶性无机磷酸盐,某些悬浮的粘土矿物和有机体表面上可能吸附无机磷. 颗粒态有机磷(POP)——主要指存在于生物有机体内,有机碎屑中的各种磷化合物.前者主要存在于海洋生物细胞原生质,例如,遗传物质核酸(DNA,RNA),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细胞膜的磷脂等等. 3.活性磷与有效磷 (1)活性磷 天然水中的含磷量通常以酸性钼蓝法测定.根据能否与酸性钼酸盐反应,可将水中的磷化合物分为两类:活性磷化合物和非活性磷化合物. 凡能与酸性钼酸盐反应的,包括磷酸盐,部分溶解态有机磷,吸附在悬浮物表面的磷酸盐以及一部分在酸性中可以溶解的悬浮无机磷 等等,统称为活性磷化合物;由于活性磷化合物主要以可溶性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所以通常称为活性磷酸盐,以PO4-P表示. 其它不与酸性钼酸盐反应的统称为非活性磷化合物. (2)有效磷 以上各种形式的磷化合物中,凡能被水生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称为有效磷,溶解无机正磷酸盐是对各种藻类普遍有效的形式.某些藻类在一定条件下,只能利用无机多聚磷酸盐及某些有机磷酸酯类作为有效磷源. 目前一般把活性磷酸盐视作有效磷. 二,磷的循环 1.无机循环 磷的无机循环速度很慢,其周期以109年计.火成岩受风化作用后,其中磷化合物经由岩石经土壤,河流而转入海洋.由于海水偏碱性且含大量Ca2+离子,所以多数磷又以磷酸钙形式沉积于海底.在深海沉积物中,这些磷酸盐几乎被永久封闭而不易复出.只有通过人类采掘活动或海底鱼类的食用(再经食物链)才有可能少量地重返陆地.而沉积在内陆海或大陆架中的磷酸盐则可通过地面隆起等地质过程再次成为新陆地的组成部分. 2.生物循环 ——水生植物的吸收利用 在一切天然地表水的真光层中,大量的有效磷在水生植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被吸收利用,构成水中磷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研究发现,水中活性磷的含量不仅与藻类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而且对水产动物的增养殖也有密切关系.Toor,H. S.(1983)发现,当PO4-P从0.08到0.12mg/L时,鲤鱼孵化率从48%增达到88%.但当浓度大于0.12 mg/L时,孵化率下降,成活率与孵化率也有明显的趋势.据认为,在高PO4-P时,由于磷酸盐干扰细胞分化和形态发育,幼体出现畸形,死亡率高. ——水生生物的分泌与排泄 研究表明,天然水中浮游植物在分泌出有机磷酶等有机态磷并使之重新参与磷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Seder(1970)发现淡水绿藻在其分裂周期的某一特定阶段会分泌出相当数量的有机磷酸盐,而这种过程可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kueuzler(1970)也证明海洋浮游植物可能分泌出大量的有机磷酸盐. 浮游动物排泄磷酸盐常常是有效磷的重要的再生途径.虽然细菌由于代谢和需要基质而将有机磷氧化,导致无机磷的释放.但Johnes(1965)指出,在由碎屑物质再生磷酸盐方面,原生动物的重要作用可能不亚于细菌,因为细菌与原生动物的混合种群对无机磷的再生速率大于单独细菌或无菌原生动物的再生速率,可能由于碎屑有机磷被细菌同化及细菌组织进一步被原生动物的消化比由细菌本身直接矿化更为重要;也可能由于原生动物排泄的物质能刺激细菌的生长.Harris (1955)测定浮游动物排泄磷酸盐(干重)的速率高达11 gP·mg-1·d-1.显然,排泄磷的速率随自然条件,动物的活动以及索饵状况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由各种食植动物排泄磷(干重)的基本速率一般为2-3 gP·mg-1·d-1.Peter(1973)指出,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被浮游动物吞食的细菌和浮游植物(颗粒为0.45一30 m)的总磷中,约有54%是以P04-P的形式排泄释回水中,供细菌,浮游植物重新利用.在适当的条件下,浮游动物排泄的再生有效磷可在相当程度上满足浮游植物对磷的要求. 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内也含有磷.例如Whitledge等(1971)测定秘鲁鳀鱼排出磷(干重)的速率为90 gP·g-1·d-1. ——生物有机残体的分解矿化 在天然水中水生生物的残体以及衰老或受损的细胞由于自溶作用而释放出磷酸盐,同时因悬浮于温跃层和深层水暗处受微生物的作用而迅速地再生无机磷酸盐,从而构成水体中有效磷的重要来源. 在大多数地表水体,其沉积物为上覆水有效磷的一个巨大的潜在贮源.例如湖泊沉积物中磷的丰度比上覆水层高600倍之多(Stumm,1973),但沉积物中的磷多以Fe,Al和Ca等磷酸盐,有机态磷以及被胶粒粘土吸附固定的磷酸盐等形态存在,沉积物中的有机态磷主要来自生物有机残骸的沉积,经微生物活动及体外磷酸酶的作用而逐渐矿化.海洋沉积物的研究表明,生物残体骨骼中的固体磷酸钙再生为可溶性磷酸盐的过程中,细菌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沉积物被吸附的磷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解吸作用有利于磷酸盐的再生.上述诸过程的进行有赖于环境条件,一般而言,降低pH值,出现还原性条件以及增大络合剂的浓度,有利于难溶磷酸盐的溶解.而增高pH值,好气性条件则有利于有机态磷的矿化和交换解吸.以上作用过程使沉积物间隙水中有效磷的含量增大.一旦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效磷的浓度大于底层水中的浓度时,由于扩散作用或沉积物释放气体(如CH4),底栖动物活动以及深层水的湍流运动等的搅动,促进可溶性有效磷从沉积物向上覆水的迁移.若水体处于垂直对流的条件下,可溶性有效磷可由底层水向表层水迁移,从而影响真光层生物的产量和生长速率.显然从沉积物释放可溶性有效磷的速率受制于多种因素,但一般认为主要是通过间隙水的扩散速率控制的.水一底界面两侧的浓度梯度越大,则磷的释放速度也增大.例如有些缺氧条件下的湖底沉积物释放磷的速率变化于4.0-10.8mgP·m-3·d-1· 三,水中磷的分布变化规律 1.水平分布 受生物活动,大陆径流,水文状况,沉积作用,人为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海洋中磷的含量通常也表现为沿岸,河口水域高于大洋;太平洋,印度洋高于大西洋;开阔大洋中高纬度海域高于低纬度海域;但有时因生物活动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在同一纬度上,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在海洋浮游植物繁盛季节,沿岸,河口水域表层海水中活性磷含量可降到很低水平(0.1μmol/L).而在某些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的海区,含磷污水等的大量排入,则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甚至诱发赤潮. 大洋表层水中,DIP含量远低于沿岸区域,并且,不同区域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在热带海洋表层水中,由于生物生产量大,DIP含量低,通常仅为0.1-0.2μmol/L,而北大西洋和印度洋表层水中DIP含量则可达2.0μmol/L.总的来说,大洋表层水中DIP分布比较均匀,变化范围一般不超过0.5-1.0μmol/L. 大洋深层水中,由北大西洋向南,经过非洲周围海域,印度洋东部到太平洋,DIP含量平稳地增加,最终富集于北太平洋深层水中.营养要素在大洋深层水中的这种分布,与大洋深水环流和海洋中营养要素的生物循环作用有关.起源于北大西洋的低温,高盐,寡营养的表层水在格陵兰附近海域沉降,形成北大西洋深层水,途经大西洋,进入印度洋,最后到达北太平洋.在深层水团这一运动过程中,不断地接受上层沉降颗粒物质分解释放的营养要素,故营养盐不断得以富集.大洋2000m深处水中DIP含量由北大西洋1.2μmol/L逐渐升高到北太平洋的3.0μmol/L. 2.垂直分布 在大洋真光层,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吸收磷,致使有效磷含量很低,有时甚至被消耗殆尽.在微生物的参与下,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排泄物和死亡后的残体在向深层沉降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重新转化为溶解态无机磷,释放回水中.因而随深度的增大,其含量逐渐增大,并在某一深度达到最大值,此后不再随深度而变化.在不同的大洋深处,其溶解态无机磷含量也有所差别,如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在河口,近岸地区,磷的垂直分布明显受生物活动,底质条件与水文状况的影响.在上升流海区,由于富含磷的深层水的涌升,该区溶解态无机磷的含量明显增加. 3.季节变化 磷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无机氮相类似.中纬度(温带)海区和近岸浅海海区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而且与海洋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消长有明显的关系,反映了生命过程的消长.夏季浮游植物繁盛期间,有效磷被大量消耗,加上温跃层的存在,妨碍了上下层海水的混合,有效磷的含量,尤其是其在表层的含量降至很低.进入秋季后,浮游植物繁殖速率下降,生物残体中的有机氮化合物逐步被微生物矿化分解,加上水体混合作用,其含量逐渐上升并积累起来.到冬季,表层和底层水中有效磷含量都达到最大值.春季,浮游植物生长又开始进入繁盛期,海水有效磷含量再次下降. 四,磷肥的施用 1.常用磷肥及其特点 磷肥大体上可分为可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两大类十多个品种,水产养殖中所用的多为可溶性磷肥,最常用的是过磷酸钙. 常用磷肥及其特点 肥料 名称 主要成份 分 子 式 含氮量 (%) 一般特征 过磷酸钙 (普钙) Ca(H2PO4)2 + CaSO4·2H2O 16-20 用62%硫酸分解磷矿粉并熟化制得.水溶性,速效,常含游离酸,呈酸性,含多量石膏(CaSO4·2H2O) 重过磷酸钙 (重钙) Ca(H2PO4)2 40-50 用硫酸分解磷矿粉制得.水溶性,速效,常含游离酸,呈酸性,不含石膏 氨化普钙 CaHPO4 + NH4H2PO4 13-20 由普钙加氨水中和制得,水溶性,不含游离酸,含2-3%的氨态氮,呈中性,速效 安福粉 (NH4)2HPO4 + NH4H2PO4 30 用硫酸分解磷矿粉,分离出磷酸再用氨水中和制得.水溶性,速效,含氮量为18% 磷酸二氢钾 KH2PO4 52 用氢氧化钾或碳酸钾与磷酸中和制得.水溶性,速效,碱性,含钾30% 2.施用磷肥的注意事项 (1)有效磷的含量 ——研究表明,按浮游植物吸收速率计算出的养殖池塘水中有效磷浓度应保持不低于46 gP/L.实际上在发表的诸多论文和报告中,认为有效磷的临界值为20-50 g/L,而多数认为水中的总磷应大于100 gP/L,有效磷在40-50 gP/L为最佳,可得到最令人满意的初级生产速率及产量. (2)磷肥种类的选择 ——在池塘养殖中施用磷肥多用于改良水质,提高并维持表层水的有效磷含量,所以在选用磷肥时,一定要选可溶性磷肥. (3)施用磷肥的注意事项 施用磷肥时,池水的pH值以中性和弱碱性为好(pH=7.0-7.5).若池水的pH值过高(8.5以上),应将磷肥溶解后,调节其pH值使之呈强酸性后方可施用,以减少磷肥的损失. 当大风过后或刚注入新水,池水过于混浊,粘土粒子很多时,不宜施磷肥,以减少吸附固定损失.若为了澄清水质,应另当别论,多耗用一些磷肥可促进悬浮物絮凝沉淀,促进浮游植物增殖. 磷肥不应与石灰等碱性物质一起溶解使用.施用生石灰后,至少应隔10-15天才能施磷肥,否则水中钙离子(Ca2+)浓度大,pH值高,有效磷易生成钙盐沉淀造成损失. 磷肥最好能与有机肥一起沤制后使用,此时有机物多,会生成一些可溶性络合物,使有效磷被吸附沉淀的机会减少,有利于提高肥效. 为使施入的磷肥能在表层水中停留较长时间,以便及时被浮游植物所利用,施肥应选在晴天光照充足的上午进行.也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施肥方法,如挂袋,挂罐等,使肥料缓慢释放提高肥效. 使用磷肥时应控制适宜的氮磷比.大量试验证明,当水中有效氮和磷的绝对浓度大于各自最适的施肥指标时,只会浪费一种肥料,而不会增加初级生产速率和产量.施肥时,控制适宜的氮磷比值为6-7. 第四节 硅元素及其循环 一,硅的存在形式 水中硅主要以溶解硅酸盐和悬浮二氧化硅两种形式存在. (1)溶解硅酸盐 ——硅酸是一种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当水pH为7.8-8.3时,约5%的溶解硅以H3SiO4-形式存在.通常把可通过0.1-0.5μm微孔滤膜,并可用硅钼黄比色法测定的低聚合度溶解硅酸等称为"活性硅酸盐",这部分硅酸盐易于被硅藻吸收. (2)二氧化硅 ——硅酸脱水之后转化成为十分稳定的硅石(SiO2): 二,硅的循环 水中硅的循环主要受植物的吸收利用,硅酸盐的沉淀溶解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在春季,因浮游植物迅速繁殖而被吸收,使海水中的硅被消耗;在夏,秋季,植物生长减慢时,海水中的硅有一定回升;临近冬季时,生物死亡,其残体缓慢下沉,随着深层回升压力增加,有利于颗粒硅的再溶解作用,又缓慢释放出部分溶解硅.最后,未溶解的硅下沉到海底,加入硅质沉积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可重新通过地质循环进入海洋. 三,硅的分布变化规律 1.水平分布 受生物活动,大陆径流,水文状况,沉积作用,人为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海洋中硅的水平分布通常表现为沿岸,河口水域的含量高于大洋,太平洋,印度洋高于大西洋.开阔大洋中高纬度海域高于低纬度海域.但有时因生物活动和水文条件的变化,在同一纬度上,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2.垂直分布 在大洋真光层,由于海洋浮游生物大量吸收溶解硅酸盐,致使溶解硅酸盐含量很低,有时甚至被消耗殆尽.在微生物的参与下,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排泄物和死亡后的残体在向深层沉降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重新转化为溶解硅酸盐,释放回水中.水中因而随深度的增大,其含量逐渐增大,并在某一深度达到最大值,此后不再随深度而变化.在不同的大洋深处,其溶解硅酸盐含量也有所差别,如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层水中含量比大西洋深层水高得多. 3.季节变化 主要表现在海洋浮游植物繁盛季节,尽管溶解硅被大量消耗,但其在海水中的含量仍保持一定水平,而不象N,P那样可降低至未检出.这是因为每年有相当大量的含硅物质由陆地径流和风带入海洋,使海水中溶解硅得以补充.有人估计,每年补充到海洋的溶解硅总量约相当于3.24×108tSiO2.其中,由河流携带入海洋的悬浮物质是决定海水中硅含量的主要因素. 四,水中有效硅的含量 各国渔业用水标准中,都没有规定有效硅的指标.一般淡水水体内,硅,特别是胶体及悬浮态硅的含量较高,因此,人们通常都认为硅不是限制性营养物质.不过,在其它营养物质供给充足,形成硅藻水花时,若表水层硅补给不及时,硅也会成为限制性营养物质. 第五节 其它营养元素 一,铜 铜是所有藻类所必需的元素,动植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元素,铜参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构成铜蛋白,参与光合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铜在有些生物,特别是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体内存在较多,如牡蛎中铜的含量可达600-3000mg/L.这些生物的血液内含有血蓝素,使血呈现淡灰青色.而血蓝素是含铜的蛋白质,血液中铜含量和呼吸强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活动较为剧烈的章鱼血液中铜的含量比蟹高等. 铜可能来源于许多工业废水的排放,还可能来自输水管道,热交换器等含铜设备中铜的溶解,还有人在水中加入铜盐以抑制藻类的生长,用铜的有机,无机化合物进行农药喷洒等,这些都构成了水中铜的来源.一般情况下,河水中铜的浓度较低,这是由于铜与氧化物共沉淀或吸附于矿物表面所致. 二,铁 铁是动植物新陈代谢中的一个基本元素,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元素,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铁参与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呼吸作用等.海水中的铁与某些海洋动物的生长也有直接关系.例如在氢氧化铁胶团凝聚形成粘性软泥沉积于浅海海底时,此时的水域环境正适于幼虾的生长繁殖.据试验,分别把对虾蚤状幼体(I期)培养在0.404mgFe/L的海水和无铁海水中,在同样条件下饲养,经两天后含铁海水中对下幼体大部分存活,而无铁海水中的对虾幼体则全部死亡. 铁是地球外壳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但通常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水中铁的存在受环境条件的极大影响,尤其是随氧化-还原强度和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生物圈的活动对水中的铁的存在有强烈影响.有些微生物参加了铁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如噬铁菌等. 地下水中常见的是Fe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据报道在pH6-8间地下水中Fe2+的浓度可达到50mg/L.而通常情况下,水中铁浓度在1.0-10mg/l之间.Fe2+能被水中的溶解氧氧化为Fe3+,在pH大于5时,Fe3+的溶解度很小,能很快生成Fe(OH)3褐色沉淀.这个机理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样一个现象,当水刚从井中抽出时,这类水一般是清洁的,但很快就变浑浊了,最后由于Fe(OH)3
个人分类: 生态学|4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化演示文稿关联性的手段——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
tengyi1960 2011-5-3 17:32
你通过阅读“研学交流”中关于演示文稿制作技巧的系列博文可以获得一些演示文稿制作的思路或成果,但并不能保证你的演讲流畅。 如同你只拥有用来建筑你演讲“大厦”的“主要元素”。 还必须寻找一些“水泥”,将“水泥”和“砖块”连接起来的方法。 内部链接 ——就是把演讲各部分内容链接在一起的陈述 。 为了把演讲的组成部分连接在一起可以选用 12种主要方法: 1、引用叙述结构 如果你选择了“问题/解决方案式”作为你演讲的叙述结构,那么就可以不断提到你的业务所解决的问题。使用如:“因此,你可以看到,我们独特的解决方案是如何解决这一......的问题的”这样的句子。 如果你选择了“机会/能力式”的叙述结构,你应该不断提到利用你的产品或服务所能够抓住的巨大机会。 如: ( 汤森路透科技PPT ) 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webpages/SCI/sci.htm 2、逻辑性衔接 通过清楚地说明某个概念与下一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来承上启下。 这种衔接具有“结束/引入”的功能,能够起到在讲演的不同部分之间清空听众头脑的作用。 3、交叉引用 当你在一个演讲的前段已经引入了一个概念,但你并不想在那里就深入做详细的解释。你可以简单地说你会在后面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这里你就做了一个前向引用。而且,当你又讲到这个概念时,你可以说:“现在,让我们回到我前面介绍过的那个概念。”这时,你做的是一个后向引用的链接。 当你后向链接你在前面讲演中讲过的概念时,你将加强这个概念。 但要当心你所使用的前向引用,一定在后面要有一个交待。 如:文章前面的概念解释,其概念一定在后面要用到。 如果它是同一的,用词一定要一致。 4、设问 你可以使用设问来构成一个简短而关键的衔接。 如:“我们如何利用这一机会呢?”;“我们是如何迎接竞争的呢?” 但“设问”一定要有节制,否则会引起反感。 5、重复主题 在你的演讲中不断出现的一个主题。 (如:多学会一个方法就又多了一块垫脚石。) 6、前后呼应 讲演开始时引用这一主题,直到演讲结束时才再说起它。起到一排书的两端书挡得作用——让听众下意识地轻松下来。 7、排比 在你的演讲中重复多次出现的一组气势宏大的短语或口号。 如:“你准备好了么?” 或者创编一个专门用于你的演讲的口号或标志语(slogan or tag lines)——如:“研学交流”。 8、小结 说:“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内容......”,以此清空听众的大脑(或者说,撤换他们“碗碟”)的一种方法。 可以用于处理先后相互关联,但又难以连接或说明清楚的概念和主题的“截断”问题。 9、列举 列举4-5个子主题,做一个概述性的介绍和精炼的简短说明。 10、做计算 当你讨论演讲中的数字信息时,应该通过比较、对比或解释,为听众提供相对比例的概念。 做计算能够起到强化数据作为说明证据的力量。 11、强化B点 即使在最简单的演讲中,你也要多强调几次你的B点。这是听众抓住你的B点,记住它并理解支持它的其他说服性要点的最好办法。 无论什么演讲,听众记得的最清楚的部分是演讲的开头和结尾,因此,在这关键的部位一定要突出你的B点和行动号召。 12、说出你的机构/公司名称 在听众的心目中强化你的机构/公司的名字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它被作为一种自然的链接方式。 在引用时请记住一定要用全名——包括允许使用的机构/公司的标示、标示色和口号——要靠团队的力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听众的关注。 在演讲中应该使用多少个链接? 正确的答案是“不多不少,够用就行”。您可以从上述内部链接选项中挑选, 规划好这些链接,在演练时练习它们,并在正式演讲时使用它们。 个性化的力量 另外, 把你的演讲同与特定的听众群体连接起来也同样重要。你可以 通过你在演讲中穿插的词汇、短语、故事和其他材料的外部链接方法 即: 外部链接( ——把演讲各部分内容与你的听众链接在一起的陈述)来做到这一点 。 主要有7种: 1、直接引用 提及一位或更多的听众的名字。援引听众或者讲一个与听众相关的故事来说明你的关键要点。 直接引用必须都是正面引用,当然,还不能违反忠诚和保密原则。 2、交互引用 优雅而正面的“拉虎皮做大旗”。 3、提问 4、即时化 5、当地化 6、数据 7、个性定制开场图表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定义在构件和关系集合上的直积
热度 1 yanghualei 2011-5-1 12:54
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功能,有时候不同的结构也许会有同样的功能,暂且不讨论异构同功这种情况。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于特定的系统来说,其应有一最适宜此环境的结构, 一般构型有构件和关系生成,如果知道基本构件和关系集合,则任何一种结构都是定义在这两个基本集合上的直积。 如果基本关系就一种,其他关系可以由这种关系直接或者间接生成,并且这种关系对集合内元素满足传递以及自返。在此把这种关系看做隶属关系, 则协同以及互斥关系可以由隶属关系生成,即同隶属一个系统的两个系统是协同关系,同被隶属一个系统的两个系统是互斥关系。 那 什么样的构型最优?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服从大数法则,即最多微观态,而微观态是满足同一种构型所有异分同构体,即有最多变种的构型的是最优的 。一般微观态可以看作熵值,熵最大的构型则一般最稳定,是其他构型随着时间的演变其构型收敛的对象;可以考察同一种构型随着其构件越多,是否存在一种构型其微观态将占据所有微观态。也可以考察同量构件下某一种构型的演化,即其微观态数目的变化;类似同种构型随构件增多其微观态数目的变化。 这中方法应该具有普遍性,在自然科学中是分子晶体结构还是一个生物系统的结构都有应用。同样在社会科学中,不论是企业结构还是权利结构也都可以应用,如企业随着其成长则其结构会怎么变迁和演化,不同成长环境下那种结构是最优的。 研究结构以及结构的微观态可采用数学中群论和统计学,同时借鉴化学中的分子结构以及物理中的热力学。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3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
hwmjim 2011-4-5 11:45
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pdf a bstract : Following results are achieved through investigations on mineral elements exchange patterns in biogeochemical cycles in Jinshuihe River Basin. Firstly, variability of river water quality i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of mineral elements. Contribution of river water mainly comes from silicate weathering components . Contribution ratio func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can be expressed by regression model as, YRiverwater = 0.242+0.203 • XRain+0172 • XLitter+0.471 • XSoilwater (R2 = 0.55). Secondly, ion exchange process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 (soil-soil solution) can be regressed by fitting curve models of quadratic and cubic. Thirdly, carbonate silicate contains small portion of Na+ and K+, and is affected by acid rain. However, Na+ aggravates trends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exchange process of solid-liquid interface. Values of HCO3- and TDS in soil and litter are in stable ranges. Finally, soil quality improve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but depletes in nutrient components, and deteriorates within biogeochemical properties. Acid rain and drought accelerate changing components of river water. The pollu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put of pollutants. Key words: mineral elements exchange patterns, contribution rate, model fitting, biogeochemical.
2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根系如何吸收土壤中养分元素
热度 3 dwq1982 2011-3-31 21:15
教科书上写到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元素有两个过程: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 但是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过程是吸收土壤溶液中的养分和土壤胶体颗粒表面的养分? 望指教!
689 次阅读|3 个评论
“铯”元素发现者化学家本生诞辰200周年
毛宁波 2011-3-31 10:59
“铯”元素发现者化学家本生诞辰200周年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Wilhelm_Bunsen 元素周期表 罗伯特·威廉·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1811年3月31日-1899年8月10日),德国化学家。他完善了由英国化学和物理学家麦可·法拉第发明的、以他命名的本生灯,此外他研究了热体的电磁波谱。本生为了事业,终生未娶,有人曾给他介绍女友,他一次也没主动去追求,学生们问他为什么不结婚,他都是说:“我总是没有功夫。”1899年8月16日,本生与世长辞,享年88岁。本生是在化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少数化学家之一,他和基尔霍夫发明的光谱分析法,被称为“化学家的神奇眼睛”。 3月31日的Google主页--纪念本生诞生200周年  铯,原子序数55,,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天蓝”。 铯 (旧译作 鏭 )( Caesium , Cesium )是一种化学 元素 ,它的 化学符号 是 Cs ,它的 原子序数 是55,原子量132.90543,是一种带银金色的 碱金属 。1860年德国化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在研究矿泉水残渣的光谱时发现铯,因其光谱上有独特的蓝线而得名。铯色白质软,熔点低,28.44 °C时即会熔化,沸点669.3°C,密度1.8785克/厘米³。。在空气中容易 氧化 。是制造 真空 件器、光电管等的重要材料,现时世界上最精确的 时钟 就用 铯 制造, 化学 上用做 催化剂 。在 国际单位制 (SI),一 秒 现在被制定为:在零磁场下,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 精细能级 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3%AF ) 铯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在潮湿空气中容易 自燃 。 铯和水的反应是爆炸性的,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铯 :2Cs+2H 2 O→2CsOH+H 2 ↑。铯可以在氯气中自燃,生成 氯化铯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3%AF ) 铯可以用 电解法 和 热还原法 制备。但是由于对 电极 有强腐蚀性,工业上一般不用电解法。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3%AF ) ( 日本核电厂泄漏危机 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中包括铯和碘。含有铯的芯块熔化温度大约为2800摄氏。。。。。 罗伯特·威廉·本生绝对没有想到他发现的 “ 铯 与这次日本核危机有联系啊!!) 铯是制造 光电管 的主要 感光材料 ,使用光波范围广、灵敏度高、稳定。氧银铯、锑铯等用作低压电电池、 光电倍增管 ,以及作 真空管 的吸气剂。在离子发动机、磁流 发电机 、热电 换能器 及超临界蒸气发电系统等方面都用到铯,铯原子钟的准确度已经达到500万年误差仅1秒的水平。由钠和铊激活的碘化铯可制作工业和医疗用的X射线图象增强器输出屏,碘化铯晶体在光电技术上有特殊作用,我国已研究特大 单晶 。用铯形成的人工铯离子云,可以进行 电磁波 的传播和反射。铯及其他合物,在许多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和助催性能,铯盐还可用于生产激光用的玻璃。多种铯盐用于微量分析和医用药物。铯还可配制多种易熔合金。 铯可产生突出的光电效应,极易电离而放出电子,是光电管的主要材料;近年来在离子火箭、磁流体发电机和热电换能器等方面也有新的应用。( http://wenwen.soso.com/z/q108351419.htm ) 铯的性质 铯呈银白色,熔点为28.5。C,沸点为670。C,密度为1.87克/厘米3,是 碱金属 中熔点和沸点最低的金属。铯和铷的主要 物理性质 相近,而 化学性质 比铷更活泼。与水的作用很强烈,生成氢氧化铯,放出氢气,在光的作下易放出电子。铯在地壳中比较稀少,具有工为价值的铯资源主要是钩榴石等。 长眼睛的金属——铷和铯 铷和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它们的电子逸出功很小,受光照射时,会被激发而放出电子。因而用于制造夜间观察物体的 夜视仪 和侦察 望远镜 、 红外探测器 等。例如红外望远镜在夜间观察物体时,由于被观察物反射的红外线辐射较周围温度高,进入望远镜中的荧光屏就会受电子冲击而产生被观察物的影象。因此铷和铯被称誉为“长眼睛的金属”。 ( http://wenwen.soso.com/z/q108351419.htm ) 铯的储量和产量 铯在地壳中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七,主要矿物为铯榴石。   目前已知铯的独立矿物有四种。常见的有铯榴石。铯绝大多数分散在锂辉石、锂云母、铁锂云母中。在钾长石、天河石、钾盐和光卤石等矿物中与钾、钠、锂呈类质同像。全世界铯的储量17万吨,铯的产量每年约30吨,美国70年代每年需10余吨。我国铯储量丰富。( http://www.007swz.com/bsbysjs/products/xiyoujinshukuangchan_313.html )
个人分类: 其他|8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yangwubin 2011-3-29 13:55
不相容元素 incompatible elements   又称湿亲岩浆元素(hy-gromagmatophile elements),在岩浆或热液的矿物结晶过程中趋向于在液相中富集的某些微量元素(如Sn、Li、Rb、Sr、Cs、Be、Ba、Zr、Hf、Nb、Ta、Th、u和稀土元素)。因其浓度低,不能形成独立矿物相。因受其离子半径、电荷和化合键所限,很难进入造岩矿物晶体结构中,而在残余岩浆或热液中相对富集。其固——液相分配系数近于零。元素的不相容性可因结晶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相容元素 compatible elements   在岩浆或热液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如Cr、Ni、Co、V等)。在矿物结晶过程中趋向于在早期固相中富集。因其浓度低,不能形成独立矿物,但其离子半径、电荷、晶体场等晶体化学性质与构成结晶矿物的主要元素相似,故在固——液相反应或平衡中易于呈类质同象形式进入有关矿物相。其固——液相分配系数明显大于1。元素的相容性可因结晶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高场强元素 high field-strength elments (HFSE)   离子电价较高、半径较小、具有较高离子场强(为离子电价与半径之比)的元素,典型代表为Nb、Ta、zr、Hf、Th等。这些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一般较稳定,不易受变质、蚀变和风化作用等的影响,因此常用来恢复遭后期变化岩石的原岩性质。   指离子半径小、离子电荷大、离子电位(2/R)大于3的元素,如钍、铌、钽、磷、锆、铪、稀土元素等。 亲石元素 lithophile elements   与氧亲和力强,自然界主要以硅酸盐或其他含氧盐和氧化物集中于岩石圈中的元素。   这些元素离子的最外层多具有8个电子层结构,氧化物的形成热大于氧化铁的形成热,包括周期表中二、三周期(除氮、硫外)、四至七周期中I、II族主族、IV~VI族副族(除钼)与VII族中的锰等元素。其中离子半径大的亲石元素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 LILE),包括钾、铷、钙、锶、钡、铊等。   主要富集于地壳及酸碱性岩中,也称为造岩元素(如O、Si、Al、K、Na、Ca、Mg、Li、Rb、Be、Sr、Ba等)。   碱土金属与碱金属元素都属于亲石元素,主要为成岩元素,Li、Be产于伟晶岩中;Na、Mg、Al、Si、K、Ca一般岩石矿物的主要组成元素;Rb、Cs、Sr、Ba、稀有金属可以形成独立矿物。一些放射性元素U、Th、Ra也主要与亲石元素共生,尤其是与碱性岩元素共生。一些稀有元素,Sc、Y、Zr、Hf、Nb、Ta、W、Mo、REE,一般形成氧化物,可以形成独立矿物或作为伴生微量元素出现。 过渡元素 transition elements 过渡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一系列金属元素,又称过渡金属。一般来说,这一区域包括3到12一共十个族的元素,但不包括f区的内过渡元素。 “过渡元素”这一名词首先由门捷列夫提出,用于指代8、9、10三族元素。他认为从碱金属到锰族是一个“周期”,铜族到卤素又是一个,那么夹在两个周期之间的元素就一定有过渡的性质。这个词虽然还在使用,但已失去了原意。 过渡金属元素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过渡系,第4、5、6周期的元素分别属于第一、二、三过渡系。 性质 过渡金属由于具有未充满的价层d轨道,基於十八電子規則,性质与其他元素有明显差别。 由于这一区很多元素的电子构型中都有不少单电子(锰这一族尤为突出,d5构型),较容易失去,所以这些金属都有可变价态,有的(如铁)还有多种稳定存在的金属离子。过渡金属最高可以显+7(锰)、+8(锇)氧化态,前者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后者由于能级太高,价电子结合的较为松散。高氧化态存在于金属的酸根或酰基中(如:VO43−钒酸根,VO22+钒酰基)。 对于第一过渡系,高氧化态经常是强氧化剂,并且它们都能形成有还原性的二价金属离子。对于二、三过渡系,由于原子半径大、价电子能量高的原因,低氧化态很难形成,其高氧化态也没有氧化性。同一族的二、三过渡系元素具有相仿的原子半径和相同的性质,这是由于镧系收缩造成的。 由于空的d轨道的存在,过渡金属很容易形成配合物。金属元素采用杂化轨道接受电子以达到16或18电子的稳定状态。当配合物需要价层d轨道参与杂化时,d轨道上的电子就会发生重排,有些元素重排后可以使电子完全成对,这类物质称为反磁性物质。相反,当价层d轨道不需要重排,或重排后还有单电子时,生成的配合物就是顺磁性的。反磁性的物质没有颜色,而顺磁性的物质有颜色,其颜色因物质而异,甚至两种异构体的颜色都是不同的。一些金属离子的颜色也是有单电子的缘故。 大多数过渡金属都是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只有金、银等几种单质可以稳定存在。 最典型的过渡金属是4-10族。铜一族能形成配合物,但由于d10构型太稳定,最高价只能达到+3。靠近主族的稀土金属只有很少可变价态。12族元素只有汞有可变价态,锌基本上就是主族金属。由于性质上的差异,有时铜、锌两族元素并不看作是过渡金属,这时铜锌两族合称ds区元素。
13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3-22学术
stillme2010 2011-3-22 09:54
对污泥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挥发的研究 采用热重法对污泥焚烧以及污泥和市政固体废弃物共燃烧过程中的 11 种痕量元素进行分析,目的是来观测不同的运行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热动力学计算以模拟污泥燃烧过程在 200 -1000 ℃ 时标准大气压下 的空气氛围。同时,由于和市政固体废物共燃烧时硫和氯的存在,对气氛中硫和氯的含量也进行了分析。在流化床上进行了污泥的燃烧实验。研究主要关注三种毒性元素: Cd, Pb, Zn 。结果表明,和市政固体垃圾的共燃烧,由于金属氯化物和水的反应形成氧化物,保留在矿床矩阵( mineral matrix )中,使得这些痕量元素难以挥发。实验研究证明了运行条件对重金属挥发的影响的重要性。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3-11学术
stillme2010 2011-3-11 15:30
溴作为飞灰形成元素在采用固体循环利用燃料在流化床锅炉燃烧 在固体循环利用燃料( solid recovered fuel,SRF )中,塑料材料是溴的主要来源。溴的存在会导致矿渣的形成,生物质和垃圾燃烧过程中导致灰形成物质的熔点的降低以及和炉壁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臭味和腐蚀。 SRF 还可能包含溴源形成应用于许多塑料和纺织工业中的溴化阻燃剂(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本文研究基于 80MWth 泡罩流化床锅炉,结果表明溴表现出和氯相似的特性:在管路的腐蚀表面,以及从炉内和电除尘灰中收集的气雾剂样品中水溶性盐中可以检测到溴。这些证据以及文献佐证可以说明,溴盐,无论其 fate 以及物理、化学属性,均与氯相似。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燃料中有溴存在,和氯一样,腐蚀性的高蒸汽压溴化物会形成。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炭翁说碳(七)——碳在地球上的轮回转世
热度 11 wangmaozhang 2011-3-2 13:31
研炭翁说碳(七)——碳在地球上的轮回转世
地球起源于 46 亿年前原始星云,碳是形成地球宇宙微粒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随着地球的演化,碳在地球的不同圈层内也在不断地变动和演化。地球中重元素较多,从地表到往下 16 公里 的地层,包括大气层和水圈在内,碳的质量分数仅为 0.08% ,其丰富程度仅列第 14 位,远低于氧、硅、铝、铁等元素。但是,碳却是存在形式最复杂的元素。基于碳的极高成键能力和独特的性能,唯有碳,才能够成为太阳能的主要 化学能源 载体;也只有碳,才能成为构成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骨架元素。 地球上的碳,除了大部分演化为 碳酸盐和 化石 燃料外 , 也有极少量在各种特殊条件下转化为单质碳,如石墨和金刚石,甚至还有天然富勒烯和纳米碳管。 在各种特殊条件下,碳在宇宙和地球上演化为众多的有机分子 ( 如碳水化合 物、 氨基 酸、 蛋白 质、 核酸等 ) ,进而发展成能自我重构的大分子,即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基因片段。这些原始基因片段利用自身及周围材料,在光能等作用下通过生物化学反应重构自己的躯体 , 在不同的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发展,在地球上终于形成了当今包括人类在内、各种动植物繁衍的大千世界。 地球上所有的“能 ” 均来自太阳。物质可以循环,但能量消耗转化后却不能再生。自养型植物可通过其体内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使低能量的 二氧化碳( CO 2 ) 和水转化为高化学能的糖类贮存于体内,而异养型动物则要通过食物链由植物或其它动物取得能量来保持自身的机能。生物通过有控制的呼吸作用缓慢地燃烧糖类释放出 CO 2 ,同时产生能量供生物体维持其生命。这一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而正是碳在这一演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也只有碳才能完成这一重大使命。 佛教认为人可以转世,既有我这辈子必然有上辈子,并且认为转世的不是肉体,而是灵魂。然而,从科学角度看,人体中可转世轮回的只有身体中的碳,它既有今生,还有前世。任何人身体中的碳无不来自亿万年前恒星的热核反应。人和其他动物一样,每天通过食物输入新的含碳有机物,以提供维持生存的能量,同时又通过呼出 CO 2 及排泄出残余含碳废物,进行体内碳原子的不断代谢更新。人在百年之后,整个躯体中含有的碳物质将飞灰烟灭,在细菌及氧的作用下完全分解成 CO 2 ,如果这些 CO 2 与日常呼出的 CO 2 被植物吸收就又有可能再次轮回到下一代的人体中。说不定你身体中的某一碳原子几千年前曾在秦始皇身上呆过,也可能上辈子曾在牛马体内停留,各种几率都有,但是因为碳原子的数量实在太多,每一种情况的单一可能性又极低极低。 地球上贮存碳的最大两个碳库是岩石圈和化石燃料,其总含碳量约占地球上碳总量的 99.9 %。地球上还有另外三个碳库: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这三个库中的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中不停地交换。岩石圈中碳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总量为 6 × 10的 16 次方 吨,大气圈以 CO 2 和 一氧化碳 形成存在,总量为 7 . 2 × 10的11次方 吨,水圈中以多种形式存在,生物库则主要以有机物存在,海洋中含碳量是大气中含碳量的 50 倍,为 3.84 × 10的13次方 吨。 释放 CO 2 的库,称为“源”( Source );吸收为 CO 2 的库,称为汇 (Sink) 。岩石圈中的碳借助于岩石的风化和溶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火山爆发等可重返大气圈和水圈。贮存在动植物体内的碳也可因燃烧死亡后细菌分解等途径转化,将 CO 2 释放于大气中。陆地生态系统也与大气迅速交换 CO 2 ,但其循环周期要数十年。地球早期陆地未被现代大气 CO 2 饱和,故当大气 CO 2 增加时,陆地植物是人为碳的潜在碳汇。大气中 CO 2 不断在海洋表面与之交换 CO 2 ,但海洋表面吸收 CO 2 的能力却随大气中 CO 2 的浓度增加而降低 。 地球上碳的循环 温室效应是大气吸收太阳热的一种效应,起主要作用的是大气中被称为温室气体的微量气体,包括 CO 2 、甲烷、水蒸气、氯氟烃等,它们比其它气体传递红外辐射的效率更差,使能量在对流层中积累,这些气体浓度的增加将使气候变 暖 。 人类的生存通过人体的新陈代谢燃烧各种含碳有机食物所积累的太阳能而得以维持,同样人们的生活也是依靠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所积蓄的太阳能来提供衣食住行各方面所需的能量。随人类繁衍增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消耗的能量也与日俱增,碳的消耗量也大大增加。 1850 年到 1950 年的 100 年间,从化石燃料计算全球所消耗的碳仅 600 亿吨,而目前每一年的量就达到 80-90 亿吨碳。按 1 吨碳燃烧后将放出 4 吨 CO 2 计算,一年就有约 350 亿吨 CO 2 排放到 大气中。事实上,全球大气中 CO 2 含量已由 1800 年的 280ppmv 增至目前的 380ppmv 。而 1860 年以来 ,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也增加了 0.6 ± 0.2 ℃。 工业革命后的近 200 年来,人类活动已大大地改变了地球上碳的循环。 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海洋、土壤中储存的碳以 CO 2 形式释放,冰山和积雪的减少将严重影响世界 1/6 人水的供求。由于海平面将升高,估计到 2100 年海平面可能上升 15-90cm ,若在 50cm 左右 就 将有 900 万人直接受到影响。气温的提高也将带来气候异常、物种消失、空气湿度的进一步上升。 正是由于碳作为能量载体的循环所带来温室效应等问题,需要人们 对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推动世界向低碳经济发展,朝节能减排方向转变, 也更要求“ 低碳 ”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养成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各样的资源。倡导低碳生活,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值得提醒的是,这里所谓 “ 低碳 ” 的“碳”是 CO 2 的简称。实际上,人类将碳元素作为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正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各种碳质材料正在提高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多利用“材料碳”,就会更少使用“能源碳”,排出的 CO 2 也将更少。详情请看研炭翁说碳(八)碳作为材料的开发。
13859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元素拼图游戏
yaoronggui 2011-2-24 08:20
个人分类: 化学与生活|2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动态的元素周期表
热度 1 yaoronggui 2011-2-19 17:58
由于原链接失效,现上传到本博客,下载地址: 动态元素周期表1.swf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26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找回继承中丢失的本质
热度 1 snowboyice 2011-2-4 21:22
信息时代-其前提是人类,化学-其前提是分子,然后除分子化学之外其本质也包含了其他多层次元素的合成与反应过程,半导体-其前提是电子,然后半导体的本质超越电子半导体,哲学博士-其行为具有哲学系统性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毕业的理学博士能毕业的鲜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是谁4:“砷”成为生命存在的第七元素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1-1-24 18:24
美国国家航天局的一个研究项目称: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湖中,发现了一种靠“砷”生存的细菌,从而将生命存在的六种元素(碳、氢、氮、氧、磷、硫)增加到7种。这一结果已经在2010年12月4日出版的《科学》上发表。这一生物,完全不同于地球上生存的其他生物,是一种完全陌生的新细菌,从而为寻找宇宙其他类型的生命提供了新线索。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2328 次阅读|3 个评论
office软件使用总结----持续更新
zhangzj20075 2011-1-24 13:35
office软件使用总结----持续更新
一、excel 1.在图表中插入文本框 :在绘图工具栏里面点击文本框 2.match函数: 主要功能: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   使用格式:MATCH(lookup_value,lookup_array,match_type)   参数介绍:   Lookup_value代表需要在数据表中查找的数值;   Lookup_array表示可能包含所要查找的数值的连续单元格区域;   Match_type表示查找方式的值(-1、0或1)。   如果match_type为-1,查找大于或等于 lookup_value的最小数值,Lookup_array 必须按降序排列;   如果match_type为1,查找小于或等于 lookup_value 的最大数值,Lookup_array 必须按升序排列;   如果match_type为0,查找等于lookup_value 的第一个数值,Lookup_array 可以按任何顺序排列;如果省略match_type,则默认为1。   该函数的中文解释:   MATCH(要查找的值,要查找的数据范围,查找方式) 3. 用Excel做数据分析——回归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在Excel自带的数据库中已有线性拟合工具,但是它还稍显单薄,今天我们来尝试使用较为专业的拟合工具来对此类数据进行处理。   在数据分析中,对于成对成组数据的拟合是经常遇到的,涉及到的任务有线性描述,趋势预测和残差分析等等。很多专业读者遇见此类问题时往往寻求专业软件,比如在化工中经常用到的Origin和数学中常见的MATLAB等等。它们虽很专业,但其实使用Excel就完全够用了。我们已经知道在Excel自带的数据库中已有线性拟合工具,但是它还稍显单薄,今天我们来尝试使用较为专业的拟合工具来对此类数据进行处理。   注:本功能需要使用Excel扩展功能,如果您的Excel尚未安装数据分析,请依次选择“工具”-“加载宏”,在安装光盘支持下加载“分析数据库”。加载 成功 后,可以在“工具”下拉菜单中看到“数据分析”选项   实例 某溶液浓度正比对应于色谱仪器中的峰面积,现欲建立不同浓度下对应峰面积的标准曲线以供测试未知样品的实际浓度。已知8组对应数据,建立标准曲线,并且对此曲线进行评价,给出残差等分析数据。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线性拟合问题,手工计算就是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拟合直线的待定参数,同时可以得出R的值,也就是相关系数的大小。在Excel中,可以采用先绘图再添加趋势线的方法完成前两步的要求。   选择成对的数据列,将它们使用“X、Y散点图”制成散点图。   在数据点上单击右键,选择“添加趋势线”-“线性”,并在选项标签中要求给出公式和相关系数等,可以得到拟合的直线。   由图中可知,拟合的直线是y=15620x+6606.1,R2的值为0.9994。 因为R2 0.99,所以这是一个线性特征非常明显的实验模型,即说明拟合直线能够以大于99.99%地解释、涵盖了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般性,可以作为标准工作曲线用于其他未知浓度溶液的测量。   为了进一步使用更多的指标来描述这一个模型,我们使用数据分析中的“回归”工具来详细分析这组数据。   在选项卡中显然详细多了,注意选择X、Y对应的数据列。“常数为零”就是指明该模型是严格的正比例模型,本例确实是这样,因为在浓度为零时相应峰面积肯定为零。先前得出的回归方程虽然拟合程度相当高,但是在x=0时,仍然有对应的数值,这显然是一个可笑的结论。所以我们选择“常数为零”。   “回归”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三张图,分别是残差图、线性拟合图和正态概率图。重点来看残差图和线性拟合图。   在线性拟合图中可以看到,不但有根据要求生成的数据点,而且还有经过拟和处理的预测数据点,拟合直线的参数会在数据表格中详细显示。本实例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涉及到过多的专业术语,请各位读者根据实际,在具体使用中另行参考各项参数,此不再对更多细节作进一步解释。 残差图是有关于世纪之与预测值之间差距的图表,如果残差图中的散点在中州上下两侧零乱分布,那么拟合直线就是合理的,否则就需要重新处理。   更多的信息在生成的表格中,详细的参数项目完全可以满足回归分析的各项要求。下图提供的是拟合直线的得回归分析中方差、标准差等各项信息。 待续。。。。。。。。。。 4.删除excel某列中的多处空行 方法一 按F5 或者 编辑选项 里面的定位,在选卡里面点击 空值选项 excel就为你选择出了所有的空行的表,点击删除 方法二 筛选 选择区域 自动筛选 筛选条件是空白 这样 表格成为空白表格了,选择区域 在编辑选项或右击 删除行 即可 注意:首先,我们在第一行加入一个空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一会在删除空行的时候误删除有用的EXCEL数据。然后把所有的行都选上 5.巧利用excel筛选进行隔行删除 当我们想删按照规律进行隔行删除,可以在被删除列前面添加1、0进行标识以进行筛选,然后根据需要进行筛选删除 6.excel强制换行 在同一个单元格中,有些长数据或者条列式的内容必须强制换行才能对齐。 如果使用前面介绍的自动换行功能,文本会根据单元格的列宽自动调整每行的字符数,这样就会出现不满足每列都对齐的效果, 而使用强制换行功能就可以满足对齐的要求。即在单元格 A3 中,分别在“销”与“和”的后面按下【 Alt 】+【 Enter 】快捷键,即可将实现强制换行功能 7.冻结单元格 方法1:要冻结左三列及上三行,选择D4单元格,按“窗口”菜单中的“冻结窗口”就行了 方法2:任选单元格进行保护: 1、全选你工作表中的内容,选菜单栏中的格式项下的“单元格”项。 2、去掉勾选“保护”项内的”锁定,之后“确定退出。 3、选定你要进行保护的单元格,重复1、选菜单栏中的格式项下的“单元格”项。 4、在“保护”项内,勾选“锁定”之后退出。 5、在菜单“工具”下选“保护”内之“保护工作表”。 6、在打开的窗口内只选定以下二项:“保护工作表及锁定的单元格内容”和下面的”选定未锁定的单元格“后输入密 码,确定即可。 7、你会发现,除了这些锁死不能动外,其他的你一样还可以编辑。 二、WORD 1.问题现象:双击word文件无法打开,可以通过安全模式打开word程序后再打开文档 解决:把Normal.dot删除。它的位置是C:\Documents and Settings\ \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Templates ,这里的Username是指当前登录的用户名。另外, Application Data文件夹默认是隐藏的,必须在文件夹选项中把文件隐藏这个选项去掉。删除后,下次再进入,word会自动新建一个Normal.dot文件,即可正常运行。
5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该不该重视原创的idea
热度 2 renquane 2011-1-24 12:27
idea就是很重要啊 可以把创新分为微创新和巨创新(李开复) 巨创新就是没有什么之前的工作,完全凭借自己的想法和工作完成的创新,而且有重大意义,像相对论什么的 微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不断改进,最终的结果可能和初期完全不一样 但是试问有多少人能完成巨创新呢?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在微创新模式下完成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每次改进的难度其实不大,就看你的idea了,有了idea,工作基本上大家都能完成,但是就是idea可能决定了一切 大多数人对于 idea 还是不够重视的,就拿 Facebook 来说,可能很多人会说,如果没有 Mark 来实现这个 idea ,这个 idea 就是一个死的 idea ,顶多就是一个小型社交网站。这也类似于导师一样,往往满脑子有无数的想法,老师总是希望能够找到很不错的学生可以帮助自己实现 idea ,但是如果找不到好的学生,很有可能 idea 就会被烂掉,甚至被别人抢先。 (来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5634do=blogid=407130from=space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15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博文,写博文,博文生博文,博闻?博文!兼 谈灵感的培育使用
热度 4 sheep021 2011-1-23 17:57
有一幅古对,甚妙,过目不忘: 捧玉杯,观御碑,玉杯碎御碑,欲悲?玉杯!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坠西湖,惜乎?锡壶! 还有一对: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汉字之妙若此,常使人倍感神秘。 刚刚接连看了两篇博文,可能是产生了共振,激发了自己的灵感,感觉有必要再新写一篇。故有: 读博文,写博文,博文生博文,博闻?博文! 刚刚接连看了两篇博文是 1 杨华磊 读门捷列夫的感想 总结如下: 1. 在适当的阶段要选择适当的研究手法 2. 在抓自己灵感的同时也要善于扑捉别人的灵感,特别那些被大部分所忽略的那一部分人的工作 3. 往往灵感来源于长期强幅度的思索之后的放松阶段,故要学会张弛之道 门把各元素名字和其物化性质分别标在扑克上,进而组合排列它们,发现各元素原子量与其它物化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各元素原子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决定各元素在与其它元素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物化行为的周期性,同时其对于未知的元素处理,即在扑克上留有空格,并根据周期表预言其性质,上述这些可给我们以下启示: 1. 一物或者一群体外在行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周期性可能是其内在的结构所致,即周期的内生化 2. 一个理论不但要能解释现象,同时其预言的可观察现象也应该能被证实 2 邢志忠 :元素是怎样诞生的 元素的诞生历程证明了人类与浩瀚的宇宙息息相关。 本博评论: 共三点 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你会比前人看的更远 发现经络秘密的印大中老师说:“针 灸的理论基础在经络,关于经络已有十多种理论(现代研究成果),发现了几十种相关因素和现象,很现代的生命科学研究,不过都属于添砖加瓦,只是被我收拢起来,画上了一只眼睛,----- 从生物进化看破红尘,一语道破,从此天下太平。”他说能验证经络的存在,本属无心插柳。更在于汇集了国内外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并集其大成。 那种不尊重前人,包括同行。动辄就把别人打成“伪科学”的人,肯定不是严谨的科学者,也不会有啥成就 二、灵感的培育和使用 这次面见印大中老师,除了谈论经络和衰老之外,我们还有一个共同话题:灵感的产生和使用。印老师对此颇有心得,俺也跟着学了一招。“ 灵感来源于长期强幅度的思索之后的放松阶段” 但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和记录灵感,这是印大中老师的“专利”。这是他读大学期间因因失眠而无意中发明的一种功夫。屡试不爽,后来科研中的很多灵感俱从此出。他说,一定要发表出来。可惜! 不过我相信还有机会,呵呵。先把印老师最后念的一首总结诗凭记忆写出来(一听而过,不一定是原文): 三更半夜醒过来,眼睛不睁灯不开。 拿出枕下纸和笔,稀里糊涂做天才。 相信有同感的朋友一看即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反正我是被他一点即通,大有相见恨晚之憾。 三、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物理、化学基础 “ 一物或者一群体外在行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周期性可能是其内在的结构所致,即周期的内生化” “元素的诞生历程证明了人类与浩瀚的宇宙息息相关。” “ 一个理论不但要能解释现象,同时其预言的可观察现象也应该能被证实” 时间关系,暂不展开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83 次阅读|7 个评论
研炭翁说碳(五) 碳从哪里来?
热度 4 wangmaozhang 2011-1-23 13:02
研炭翁说碳(五)       碳从哪里来?
世间万物都在运动变化,都有各自的起源和演化规律,碳元素也不例外,也在不断演变和进化,也有其起源和演化的规律。那么碳是从哪里来的呢? 早在 1886 年,英国著名科学家克鲁克斯曾发表了一篇论文《元素的产生》,提出所有的元素都是由一种原始物质逐渐凝聚而成的。 1932 年匈牙利天文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宇宙大爆炸概念。 他根据任何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认为 整个宇宙最初是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现代的宇宙。 1956 年,美国科学家尤里首先发表了在宇宙间元素分布的数据,发现氢最多,氦次之,再次为碳、氮、氧,并且某一元素随其原子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少,但到了铁时又会突然增多,而比铁原子量更重的元素则又逐渐减少。 1948 年, 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考虑到,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再加上一些原子的反应过程,就有可能推算出宇宙的演化历史。伽莫夫和他的学生阿尔文及朋友贝瑟一起将他们的论文《化学元素的由来》投给著名的刊物《物理学评论》,这篇文章最后按照三位作者名字第一个字母的希腊文读音,被称之为 αβγ理论 。这一文章在 勒梅特 想法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他们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提出宇宙起源于大约 150 亿年前一次巨大的爆炸,由最早时期温度极高且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一个“奇点”迅速膨胀而形成,是一个由热到冷、由密到稀不断膨胀的过程,犹如一次规模极其巨大的超级大爆炸。根据天文观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现代天文学界和物理学界都一致认同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这个预言果然被天文学家在对宇宙进行观测后证实,这也就使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宇宙学界的标准模型。它与粒子物理学中的夸克模型、生物学中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地质学中的板块模型一起,并称为 20 世纪科学界最著名的四大科学模型 。 在此基础上, 1954 - 56 年间福勒( Fowler )与伯比奇夫妇 ( E. M. Burbidge 和 G. R. Burbidge ) 以及霍伊尔 ( F. Hoyle ) 合作,对恒星中的核反应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957 年,他们全面阐述了恒星中化学元素的核合成,在《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了后来简称为 B2FH (四 作者名的第一个字母 )理论的著名论文。该论文指出了恒星的演化方向以及与恒星演化各阶段相应的 8 种核合成过程,提供了计算恒星内部结构的客观基础,阐明了超新星爆发和大质量恒星演化的关系。 WMAP 探测到的宇宙膨胀过程 近年来美国宇航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WMAP) 向天文学家提供了新的数据,证实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它已探测到 137 亿年前大爆炸后 40 万年所形成的余辉,发现约 40 亿年后第一代星球的生成。因此,根据最近标准宇宙论模型以及 B2FH 理论,比较一致的认为是:宇宙是在不断地进行膨胀和收缩循环,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我们处在的这一轮循环是大约 137 亿年前由收缩到非常致密的小质点爆炸后产生的。大爆炸后的极短时间内( 10-30 秒)宇宙便加速暴胀,目前正处于缓慢膨胀的初期,仍在继续膨胀。在爆炸后的百万之几秒,温度达 1 千亿度( 1011 k ),形成一种超炽热、极致密、由一些被称为夸克 (quark) 和胶子 (gluon) 的粒子组成,它们四处游荡,横冲直撞。随后少量的电子、光子和其他较轻的基本粒子又参加进来。这时混合物的温度可高达上万亿 ℃ ,比太阳核心还要炽热 10 万倍以上。但是,温度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而直线下降,就像今天一团普通气体在迅速膨胀时会冷却一样。夸克和胶子的速度也大为减慢,以致其中一部分开始能暂时地粘连在一起。随着宇宙的膨胀,当其冷却至 1 百亿度时,夸克通过胶子传递的强作用力组成亚原子粒子质子和中子,后者又进而形成原子核。当电磁力起作用时,原子核捕捉电子后形成一些最轻的氢和氦原子,这一过程仅三分钟。在大爆炸 10 亿年后,宇宙冷却到 4000K 时,最初形成的氢、氖、氦等元素组成原始星际物质,靠引力收缩形成原始恒星团块,此时温度又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 700 万 K 时, 原子中电子脱除,仅剩原子核,高温高压下它们因热运动碰撞,两个轻原子核 熔 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重原子核。在温度为 110 ~ 1110 万 K 的恒星中,主要产生质子-质子热核反应, 氢核聚变转化为氦。当恒星 中心温度和压力提高至氦被点燃时,氦芯收缩而外层膨胀和冷却,变成了红巨星。按照 B2FH 理论,通过 3α 过程,三个氦原子可聚变成一个碳原子。这一 过程由两步完成,先是两个 α 粒子 ( 即 4 He 原子核 ) 形成 8 Be ,但后者寿命仅 10-16 秒,然后再捕获一个 α 粒子,形成 12 C 。因此,碳是完全在星球内部形成的第一个最轻的元素。若星球核心进一步收缩至 6 亿度以上的高温,则碳继续聚变产生氧、镁等原子核。如果没有形成碳的 3α 过程,就不可能进一步形成其它重元素。在形成质子数为 26 的铁之后,核聚变不再是放热反应,此时核心产生的震动波与外层的物质相撞,释放大量能量产生更多热核反应,从而形成更多比铁更重的元素。恒星外层炸掉,形成所谓超新星爆炸,一系列热核反应生成的各种元素也被散布到宇宙各处。据估计太阳中每 106 氢核有 215 个碳原子,宇宙中 106 氢核中有 85 个碳原子,而恒星 包覆物及环绕其外围中 碳 / 氧 1 的富碳星每年可产生固态 C 的速率约为 0.002M ⊙ ( M⊙ 为太阳的质量) 。 在温度为 ~ 5 × 107K 的最早恒星中,会以更高速率产生 必要量的碳来催化氢的燃烧。 太阳中心温度为 1500 万度,而质量 1.5M⊙ 的恒星,其核心温度可达 3000 万 K 以上,此时主要是:“碳氮氧循环”(也称“碳循环”)反应。在此反应中,碳作为中间物起催化作用,所以碳在恒星发光发热过程中 也起着 重要作用。 1938 年贝特( Bethe )提出这一碳氮氧循环理论 , 并因此获得 1967 年的诺贝尔奖。 从现代观点看,整个宇宙都是大爆炸后热核反应的产物,无论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还是我们目前生活的地球都莫不如此。作为物质的一种的碳元素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说, 我们人体中的每一个碳原子也都是宇宙大爆炸后,在恒星热核反应中燃烧 “灰烬”的产物 。 碳是宇宙前期种形成的关键元素 , 也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元素 , 其存在形式复杂而且在不断地演化 : 从单一键态,演化到复合键态的多形式 碳; 从早期的原生碳,演化到无机碳 , 从无机碳演化到有机 碳; 碳的单质形态,也从链型向层 型、 管 型、 球型和配位型不断转 化。 那幺宇宙中的碳有哪些形态?请看研炭翁说碳 ( 六 ) 宇宙中的碳
10131 次阅读|9 个评论
等价与分类
yanghualei 2011-1-23 12:38
一般对于分类和等价关系,先从映射开始,一般X是一个集,可以是数集或者不是数集合,如果对于每一个属于X的元素x,则有一个确定的f(x)与之对于,则就在X上定义了一个映射f, 某种程度上映射可理解为一事物,一想法,一行为,一关系,一个链,甚至可理解为一种介质,一种溶液或者一种环境 , 而当X和Y分别为数集时,这个f就是函数,如果X是一个关系集合,那f就是一算子,根据X具体情况的不同则f就有不同的名字。 如果对一个集,换句话说就是一群体A,进行分类的时,即把群众的每一个体指派到各个预先设定的模块内,同时任两个模块不存在公共个体的,再则所有模块的个体之和就构成群体的总个体数,如果群体的个体数是有限的,一般约定把体数为这个群体的势,对于每个类模块的势同样遵从上述约定;实际上依照一定的原则就客观的在这个种群内部确立了一个等价关系,不妨记为fi,分类的方式很多也即标准很多,故客观上所有由这些标准决定的关系fi的集合,同时虽然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也不说明分类是可以任意的,譬如我们把相互尊重的任何两个个体分为一类,则这样的标准就不行,为什么? 如把相互尊重的归为一类 , 因A与B相互尊重故可归为一类,A与C相互尊重可归为一类,如果B与C也相互尊重则其三就属同一类,如果B与C不相互尊重则A就属于两类,又因一个体只能归属一类,故相互矛盾,相互尊重的分类标准不成立; 在若把两个在某方面性质程度不相等的个体归为一类,同样可以得到矛盾,因为一元素就不能归于其本身所在的一类中 ; 分类标准有很多,但决不是任意的选取的,否则就像上述一样内部将不能自洽。 如果种群内部按照f关系把各个元素连接在一起,a与b是其中的任两个个体,记住afb表示这种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满足自返性(任何一个个体和它本身具备这种关系),对称性(任两个个体之间相互具备这种关系)以及传递性(如a与b,b与c分别具备这种关系则a与c就具备这种关系)三个条件的情况就客观确定了一种等价关系, 实际上给定种群的任一分类,就客观上在种群内部根据某些特征确定了该种群内部个体间的某一种等价关系。
个人分类: 数学沙滩|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tlab中数组元素引用(转)
ttschina 2011-1-18 12:4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7fbed0100llc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af1950100eyjn.html Matlab中数组元素引用有三种方法: 1.下标法(subscripts) 2.索引法(index) 3.布尔法(Boolean) 在使用这三种方法之前,大家头脑一定要清晰的记住,Matlab中数组元素是 按列存储 (与Fortran一样),比如说下面的二维数组 A= 8 1 6 3 5 7 4 9 2 Matlab的存储顺序是8,3,4,1,5,9,6,7,2,也就是说 先行后列 ,对于3维数组呢,就是 先行后列再页 对应个元素的索引和下标分别为 Element Index Subscripts 8 1 (1,1) 3 2 (2,1) 4 3 (3,1) 1 4 (1,2) 5 5 (2,2) 9 6 (3,2) 6 7 (1,3) 7 8 (2,3) 2 9 (3,3) 从上面的例子中已经很清晰的说明了下标和索引的区别了,也就是说Matlab为没有个元素分配了一个唯一识别的ID(即index) 1.下标法引用 A(ii,jj):其中ii和jj可以是一维向量、标量、“:”号或者“end” 大家对下标估计比较熟悉,由于在C语言中接触过,但是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Matlab的下标是可以多行多列同时引用的,而像C语言等一次只能引用一个,比如 A(2:3,3:-1:1)表示引用数组中的2~3行,3~1列对应的元素 A(:,end)表示引用最后一列元素 ,“:”表示所有列或行,“end”表示最后一列或列,“end-n”表示倒数第n行或列 A(1,end-1)表示引用第1行倒数第2个元素 A( , )表示引用按两个向量引用指定的元素,即A中的第2,1,3,3行和第1,1,2,2,1列对应的元素 A=magic(3) A = 8 1 6 3 5 7 4 9 2 A(2:3,3:-1:1) ans = 7 5 3 2 9 4 A(:,end) ans = 6 7 2 A(1,end-1) ans = 1 A( , ) ans = 3 3 5 5 3 8 8 1 1 8 4 4 9 9 4 4 4 9 9 4 2.索引法引用 (说白了索引就是存储顺序) A(index):index可以是任意的数组,index的元素必须是正整数,且不大于numel(A), 返回的是一个尺寸与index一样的数组 下标和索引之间可以通过 ind2sub和sub2ind函数相互转换 ,具体可以看帮助,很简单 = ind2sub(siz,IND) IND = sub2ind(siz,I,J) 还有使用A(:)就可以将数组A转换为列向量 A(8):表示引用A的第8个元素 B=A( ):表示依次引用A的第1,10,5,2,2,1,3个元素,返回与index尺寸相同的数组,也就是说size(B)=size(index) A( ):返回的时侯是一个3*3的矩阵 A=magic(5)% 括号中为索引值 A = 17 (1) 24 (6) 1 (11) 8 (16) 15 (21) 23 (2) 5 (7) 7 (12) 14 (17) 16 (22) 4 (3) 6 (8) 13 (13) 20 (18) 22 (23) 10 (4) 12 (9) 19 (14) 21 (19) 3 (24) 11 (5) 18 (10) 25 (15) 2 (20) 9 (25) A(8) ans = 6 A( ) ans = 17 18 11 23 23 17 4 A( ) ans = 23 11 12 17 17 17 6 11 24 3.布尔法引用 A(X):X是一个有0和1组成布尔型数据,且 size(A)=size(X), 对应位置为 1则留下该数据,0则去掉 ,最后按A中的存储顺序, 返回一个列向量 假如说A是3*3的数组 A(logical( )):表示引用了数组A的对角线元素,注意必须使用logical将0/1数组转换为布尔型 A=magic(3)%生成一个3*3的数组 A= 8 1 6 3 5 7 4 9 2 x=logical( )%将double转化为boolean型数据 x = 1 1 0 0 1 1 1 0 1 A(x)%引用对应位置为1的数据,返回列向量 ans = 8 4 1 5 7 2 x=A5%是有了比较语句,返回布尔型数据,对应位置数据大于5的为1,否则为0 x = 1 0 1 0 0 1 0 1 0 A(x)%返回大于A中大于5的元素,其实该命令可以一次性执行A(A5)或者find(A5),前者返回具体元素,后者返回大于5的数据的索引值 ans = 8 9 6 7 A(A5)%一次性执行上面的命令 ans = 8 9 6 7 indx=find(A5)%查找A中对于5的元素,返回它们的索引(index)值,此时我们可以通过A(index)返回具体的元素 index = 1 6 7 8 增加内容 1、 向量的创建 1 )直接输入: 行向量: a= 列向量: a= 2 )用“ : ”生成向量 a=J:K 生成的行向量是 a= a=J:D:K 生成行向量 a= ,m=fix((K-J)/D) 3 )函数 linspace 用来生成数据按等差形式排列的行向量 x=linspace(X1,X2): 在 X1 和 X2 间生成 100 个线性分布的数据,相邻的两个数据的差保持不变。构成等差数列。 x=linspace(X1,X2,n): 在 X1 和 X2 间生成 n 个线性分布的数据,相邻的两个数据的差保持不变。构成等差数列。 4 )函数 logspace 用来生成等比形式排列的行向量 X=logspace(x1,x2) 在 x1 和 x2 之间生成 50 个对数等分数据的行向量。构成等比数列,数列的第一项 x(1)=10 x1 ,x(50)=10 x2 X=logspace(x1,x2,n) 在 x1 和 x2 之间生成 n 个对数等分数据的行向量。构成等比数列,数列的第一项 x(1)=10 x1 ,x(n)=10 x2 注:向量的的转置: x=(0,5)’ 2、 矩阵的创建 1) 直接输入:将数据括在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2) 函数 eye ,生成单位矩阵 eye(n) : 生成 n*n 阶单位 E eye(m,n): 生成 m*n 的矩阵 E ,对角线元素为 1 ,其他为 0 eye(size(A)) :生成一个矩阵A大小相同的单位矩阵 eye(m,n,classname): 对角线上生成的元素是 1 ,数据类型用 classname 指定。其数据类型可以是: duoble 、 single 、 int8 、 uint8 、 int16 、 uint16 、 int32 、 uint32 。 3) 函数 ones 用 ones 生成全 1 的矩阵 ones(n) : 生成 n*n 的全 1 矩阵 ones(m,n) : 生成 m*n 的全 1 矩阵 ones(size(A)) : 生成与矩阵 A 大小相同的全 1 矩阵 ones(m,n,p,…) 生成 m*n*p*…. 的全 1 的多维矩阵 ones(m,n,…,classname) 制定数据类型为 classname 4) 函数 zeros 函数 zeros 生成全 0 矩阵 zeros(n): 生成 n*n 的全 0 矩阵 zeros(m,n:) 生成 m*n 的全 0 矩阵 zeros(size(A)): 生成与矩阵 A 大小相同的全 0 矩阵 zeros (m,n,p,…) 生成 m*n*p*…. 的全 0 的多维矩阵 zeros (m,n,…,classname) 指定数据类型为 classname 5) 函数 rand 函数 rand 用来生成 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函数,其调用格式是: Y=rand: 生成一个随机数 Y=rand(n): 生成 n*n 的随机矩阵 Y=rand(m,n): 生成 m*n 的随机矩阵 Y=rand(size(A)): 生成与矩阵 A 大小相同的随机矩阵 Y=rand(m,n,p,…): 生成 m*n*p*… 的随机数多维数组 6) 函数 randn 函数 rand 用来生成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函数,其调用格式是: Y=randn: 生成一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Y=randn(n): 生成 n*n 的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矩阵 Y=randn(m,n): 生成 m*n 的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矩阵 Y=randn(size(A)): 生成与矩阵 A 大小相同的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矩阵 Y=randn(m,n,p,…): 生成 m*n*p*… 的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多维数组 3、 矩阵元素的提取与替换 1) 单个元素的提取 如: a=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输入 b=a(1,2) b = 2 2) 提取矩阵中某一行的元素, 如: a=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输入 b=a(1,:) b = 1 2 3 3) 提取矩阵中某一列: 如: a=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输入 b=a(:,1) b = 1 3 4) 提取矩阵中的多行元素 如: a=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输入 b=a( ,:) b = 1 2 3 3 4 5 5) 提取矩阵中的多列元素 如: a=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输入 b=a(:, ) b = 1 3 3 5 6) 提取矩阵中多行多列交叉点上的元素 如: a=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输入 b=a( , ) b = 1 3 3 5 7) 单个元素的替换: 如: a= , 运行后: a = 1 2 3 3 4 5 输入: a(2,3)=-1 a = 1 2 3 3 4 -1 4、 矩阵元素的重排和复制排列 1) 矩阵元素的重排 B=reshape(A,m,n): 返回的是一个 m*n 矩阵 B ,矩阵 B 的元素就是矩阵 A 的元素,若矩阵 A 的元素不是 m*n 个则提示错误。 B=reshape(A,m,n,p): 返回的是一个多维的数组 B ,数组 B 中的元素个数和矩阵 A 中的元素个数相等 B=reshape(A,…, ): 返回值 B 是一个多维数组形式的块,每一个块都是矩阵 A 5、 矩阵的翻转和旋转 1 )矩阵的左右翻转左右翻转函数是 fliplr, 调用格式: B=fliplr(A): 将矩阵 A 左右翻转成矩阵 B 。 输入: A= A = 1 2 3 3 4 2 输入: B=fliplr(A) B = 3 2 1 2 4 3 2 )矩阵上下翻转 函数: flipud ,调用格式: B=flipud(A): 把矩阵 A 上下翻转成矩阵 B 3) 多维数组翻转 函数: flipdim ,调用格式: B=flipdim(A,dim): 把矩阵或多维数组 A 沿指定维数翻转成 B 4) 矩阵的旋转 函数: rot90 ,调用格式: B=rot90(A): 矩阵 B 是矩阵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90 。 得到的 B=rot90(A,k): 矩阵 B 是矩阵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k*90 。 得到的 ( 要想顺时针旋转, k 取 -1) 6、 矩阵的生成与提取函数 1) 对角线函数 对角线函数 diag 既可以用来生成矩阵,又可以来提取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其调用格式: a) A=diag(v,k): 当 v 是有 n 个元素的向量,返回矩阵 A 是行列数为 n+|k| 的方阵。向量 v 的元素位于 A 的第 k 条对角线上。 K=0 对应主对角线, k0 对应主对角线以上, k0 对应主对角线以下。 b) A=diag(v): 将向量 v 的元素放在方阵 A 的主对角线上,等同于 A=diag(v,k) 中 k=0 的情况。 c) v=diag(A,k): 提取矩阵 A 的第 k 条对角线上的元素于列向量 v 中。 d) v=diag(A): 提取矩阵 A 的主对角线元素于 v 中,这种调用等同于 v=diag(A,k) 中 k=0 的情况。 2) 下三角阵的提取 用函数 tril ,调用格式: a) L=tril(A): 提取矩阵 A 的下三角部分 b) L=tril(A,k): 提取矩阵 A 的第 k 条对角线以下部分。 K=0 对应主对角线, k0 对应主对角线以上, k0 对应主对角线以下。 3) 上三角阵的提取 函数 triu ,调用格式: a) U=triu(A): 提取矩阵 A 的上三角部分元素 b) U=triu(A,k): 提取矩阵 A 的第 k 条对角线以上的元素。 K=0 对应主对角线, k0 对应主对角线以上, k0 对应主对角线以下。 关于matlab数组操作的讨论 matlab是靠它灵活数组操作发的家,但是数组操作也是初学者最难理解的matlab特色之一,因为在其他语言中(如C、pascal)不存在对等的语法和语义。在5.x版中新增添的多维数组(N-D数组),进一步扩展了matlab的功能,迎合了许多多维的科学计算。但matlab中的很多函数只支持对向量和矩阵的操作,因此迫切要求我们掌握多维到一二维之间升降维数的命令。 一、matlab环境中对数据的物理存放形式   在matlab中数据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现出多维,但物理上在内存中的形式却是很简单按列存放的。这就说明为什么有一些函数只对列向量操作,而一些计算密集的函数,对矩阵的方向很敏感(如图像处理工具箱)。这些函数对于非列向量的输入要重新排序成列向量的形式。 对于一个矩阵,在内存中的单元存放顺序是:第一列的单元,第二列单元,。。。最后一列。 u = 0.9501 0.4860 0.4565 0.2311 0.8913 0.0185 0.6068 0.7621 0.8214 u(:) ans = 0.9501 0.2311 0.6068 0.4860 0.8913 0.7621 0.4565 0.0185 0.8214 对于多维的数组,则是把第二维以后的维数作为数据平面(plane)来看,存放的顺序是:第一个plane中的矩阵,第二个plane中的矩阵。。。 u= ; u(:,:,2)= ; u(:,:,1) = 1 2 3 4 u(:,:,2) = 5 6 7 8 ?u(:) ans = 1 3 2 4 5 7 6 8 可以从单元的逻辑下标算出它所在的物理位置,相反的计算也是一定的。如维数 的三维数组中的一个单元(a,b,c)的物理位置是(a-1)*d2*d3+(b-1)*d3+c。 二、数组的下标 在matlab中的数组下标是很灵活的,可以进行维间的合并和扩展,维内的抽取和扩展。 1、维内的抽取 抽取的下标的数值要在被抽取数组维的大小以内,不能小于1或大于维的实际长度d。表示抽取下标的序列可以是任何数组形式,但matlab会自动将其转换为一列向量,如前面所描述的一样。该抽取下标序列可以有重复的数值,这样被抽取出来的序列值就会重复出现。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操作,比如说已有一个表面上顶点的坐标的数组,现在要构造一个三角面的序列来表示该表面,这里就要从顶点数组中抽取数值,而且要重复,因为通常三个三角面要公用一个顶点。 u( ,:,:) ans(:,:,1) = 3 4 1 2 1 2 ans(:,:,2) = 7 8 5 6 5 6 u(:, ,:) ans(:,:,1) = 2 2 1 2 4 4 3 4 ans(:,:,2) = 6 6 5 6 8 8 7 8 2、维内的扩展 在c或pascal之类的通用的算法语言中,要使数组动态增加或减少某些维的长度是很困难的事情,这里涉及的操作包括重新申请一个内存块,拷贝原有的数据(要重新计算地址),释放原有的块。而在matlab中它屏蔽了这些烦人的工作,对用户是透明的。 在第一维(行)扩展,扩展只能在维末进行。 u(3,:,:)= u(:,:,1) = 1 2 3 4 10 12 u(:,:,2) = 5 6 7 8 11 13 在第一维删除一行,可以删除该维的中间部分 u(3,:,:)= ; cat(3,x,u) ans(:,:,1) = 0 0 0 0 ans(:,:,2) = 1 2 3 4 ans(:,:,3) = 5 6 7 8 cat(2,x,u) %2*2和2*1的无法连起来 ?? Error using == cat CAT arguments dimensions are not consistent. 5、permute函数改变维的次序。 h=permute(u, ) %将原来的第三维变为第一维,而原来的第一维改成第三维 h(:,:,1) = 1 2 5 6 h(:,:,2) = 3 4 7 8 h(:) ans = 1 5 2 6 3 7 4 8 我们注意到数据的物理存储次序发生了变化。 6、ipermute函数是permute的逆运算,其实只不过是的书写和阅读比较容易而已,把permute中的order参数改一改也能实现改功能,如果用type impermute你就可以看到permute函数的调用。 7、shiftdim和permute差不多,但它是能循环移动维数。请注意它还有去奇异维(即该维的长度为1)的功能,这和squeeze函数一样,不同的是只去开头的奇异维。 8、squeeze函数将多维数组中的奇异维去掉,请注意这样的操作不减少该数组空间上的单元的数目。squeeze操作在求导,差分等运算之前做预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0 个评论
科学的沉思
yanghualei 2011-1-15 13:15
剔除人的因素, 在更广义的尺度上客观的世界一直未变,一直在为处在其中的人类进行构造提供天然的元素和法则,其一直用其所有,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运行着, 最终改变的只是人自身,人类总是为给自身带来更多生理享受和心理好奇去努力理解和控制这个世界,这就是动力,当其拿着自身的意识和行为与自然配对,受挫时而改变着. 有人说:"世界有大众支撑着,有疯子和偏激狂推动着",事实上在历史石碑上镌刻的,并高举事件旗帜的人,就是那些在方方面面极端的集合体, 无论从战争冲突到和平发展的社会背景,还是从平民草根到达官贵人的家庭出身,还是从惟利是图到淡泊名利的行为动机,从机遇到实力,从正规到叛逆,从懒惰到勤奋,从敏感到木讷,有时即使是错起还在坚持,因为就没有错,但可以有一点是肯定的,其在某一发面一定是出类拔萃的,这一方面可以是所有方面,不能不接受知识,也不能不加怀疑的接受知识,不能不听话,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因环境的艰辛而放弃,也不能因环境顺利而错过机遇. 有人说:"当别人都称赞和支持你时,你最应该引起警惕并进而放弃;当别人都抛弃和反对你时,你最应该自信和坚持", 不只为何事过很久,一直铭记在心,也许前者高不能再高,不可能一件事是可以争取到所有人支持,肯定有假在里,那些是催使你下跌的力量;后者后者低不能在低,其不可能存在,但若存在并且将来做成,一定收益极大. 科学作用于物质,物质改变;作用于思想,意识改变;科学就是一种力,一种使物事状态发生改变的一种力, 科学丢掉了玄灵,但没有放弃神秘;丢弃了天马行空的幻想,但还保留着诗人般的浪漫情怀;有宗教信徒超越现实的虔诚,有坚持万物皆有灵气的童心,其关注着地又仰望着天,其敏感又心不在焉,其心在象牙塔而身在斗兽场驰骋.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点评王修慧兄的几个预言
热度 1 boxcar 2011-1-15 09:05
王修慧兄写了篇 失眠时,俺就进行科学预言【 1 】 ,我来借题发挥,逐一点评一番: ( 1 )由于地球以外的主要元素是 轻元素 ,但地球上存在 重元素 ,所以俺觉得宇宙中的元素越来越重,原子量越来越大。现在加上人造元素才 110 多种,估计将来 200 年以后,会增加到 130 多种。不信,你拭目以待! 点评:用尽各种可能的和各种不可思议的方法,或许可以增加很多人造元素,但能否保持这些半衰期极短、很不稳定的人造元素长期存在仍是个难题。这就像人如果是个超级大胖子,寿命不会太长一样。 ( 2 )像人一样有情感的智能机器人永远不能实现,因为机器人不知道害怕与害羞。 点评:七情六欲是怎么来的?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基础如何?是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许机器人就可以人性化了。问题是现在的机器人可能连性化都没做到,要人性化,道路还相当漫长。 ( 3 )大约 200 年后,中国人统治全球,所以中国人不要太自卑,美国人或其它国家的人也不要太嚣张。原因很简单,一是文化断线了,社会必然存在大问题;二是老子早说的: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点评:我不怀疑将来有中国血统的人会统治全球,但未必一定是有中国国籍的人。说到文化断线要出问题,中国的问题已然不少了。强者的心态和状态,要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 4 ) UFO 是一种光现象,类似海市蜃楼!在人类没有发明航天器以前,人们看到的 UFO ,可能是类似等离子体之类的、运动的发光气团,俺觉得应该存在不响的雷击、持续时间稍长的闪电等现象。 点评:也没准是幻觉呢。 ( 5 )富勒烯的发现与发展,竟然两次 荣获 诺贝尔奖。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单推理,有了碳烷,后来又发现或合成硼烷,反正都是由于 SP 杂化造成的。那么有了富勒烯,就不愁没有硼 - 富勒烯。有条件的同志不妨早做准备,看看您的实验室里有没有合成类似东西的可能,如果差不多就赶紧试试吧!估计这种东西硬度、强度都挺厉害的。 点评: C60 碳笼热起来以后,就有关于硼笼的研究,而且硼的一些化合物确实也是超硬材料的热门候选者,例如氮化硼、 B7O 之类。以后会不会有硼管、单层硼烯之类的东西出现,或许很值得期待。 ( 6 )最近一直在想:科学网名博 曾庆平 与 曾庆红 什么关系? 点评:是亲哥俩的可能性不大。二人最直接的关联是都姓曾,名字里面都犯个庆字。当然,如果用时下流行学术不端检测软件进行分析,重复率超过了 66% ,这个要当心,有严重抄袭的嫌疑,应该打回去重新起名的。 ^_^ ********************************** 参考: 【1】 王修慧: 失眠时,俺就进行科学预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4534
个人分类: 科学网|3350 次阅读|7 个评论
合成117号元素
terahertz 2010-12-21 10:46
117 号元素排在《时代周刊》 2010 十大科学发现的第 9 位。《时代周刊》 2010 十大科学发现详见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d/2010-12-10/17434968967.shtml 117 号元素是俄美科学家利用在俄罗斯杜布纳的一个粒子加速器,将锫和钙同位素合成的拥有 117 个质子的新元素 ununseptium 。该元素很不稳定,不到一秒就会消失,要想在元素周期表上获得一席之地,首先必须在其他地方独立生成它。 其它链接: 1, 俄科学家成功合成 117 号新元素 具有极强放射性 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407/10/63LM9L82000125LI.html 2 ,科学家首次合成第 117 号元素 填补缺失一环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08164.htm
个人分类: 化学化工|4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魔(摩)尔,迷惑你。写在阿伏伽德罗假说提出两百周年
liwei999 2010-12-13 08:07
魔(摩)尔,迷惑你。写在阿伏伽德罗假说提出两百周年。 (3155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11, 2010 02:58PM 明年是阿伏伽德罗假说两百年。老阿在国人与英国人的鸦片战争爆发前就提出了这个假说。但是早了一些,又过了50年才被学界认识上去。 今天又提这阿伏伽德罗不单是因为两百年的纪念,也是因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与一百多年来的千克原器定义。在不远的将来,质量单位的千克大约要用阿伏伽德罗常数来重新定义。具体细节今天就不说了,今天要说的是元素、原子和分子的事儿,阿伏伽德罗假说的就是讲如何区分的这几个事情。 元素是来自人们传统的物质概念(观念)。比如说洋人的4元素水空气火土,国人的5行等都是说元素。当然在今天看来,那时所说的元素都是没谱的事儿,与今天所说的元素也不沾边儿。但是作为人们思考概念的元素,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是一致的。 对应着概念上元素的说法,实体的东西就被叫做原子。道尔敦的原子说就是一个例子。各种元素、各类物质都是这些原子的聚合和离解。一般认为这是所谓的近代科学思想。 阿伏伽德罗聪明之处在于他不是从下往上看,而是从上朝下看世界的视点。因为是从上往下、由大到小的视点,所以微观模型被叫作分子,与原子的提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盖-吕萨克发现了两个法则:一个是的任何气在恒压升温时的线性膨胀系数相同,一个是标准状态下气体反应化学反应时体积呈整数比。比如两个体积的氢气与一个体积的氧气反应后形成了两个体积的水蒸气。 与道尔敦的原子说(定组成法则)不同的是盖-吕萨克的法则是来自实验事实,数据只需要测量,不需要分析。在历史上,因为盖-吕萨克的法则与道尔敦原子模型说法的不同,也许还因为英法国家之间的不合,道尔敦不承认这个与他自己的说法相近的盖-吕萨克的说法。因为依照道尔敦的原子说,两个体积的氢气与一个体积的氧气发应后只能是1个体积水蒸气,如果承认水的组合是H2O的话。如果只承认水是HO的话,那三种物质的比例就只能是1:1:1。当时人们的人们谁都没有见过原子,也不能想像、理解单质气体是双原子分子以及两个同类的原子也可以结合(如同不认可同性恋那样)。也就是说,当初人们并不能区别今天所说的原子与分子在概念上的不同。 即便是在现代,人们也不是很能说清楚元素、原子和分子的区别。知道上面所说的自上而下的视点后,就可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区分了。mol这个单位,就是来自阿伏伽德罗当初的分子(molecule)的说法。在输入Molecule后,镜某计算机上给出的汉字提示是摸了粗了。虽然这也是个说法,但是对汉语拼音输入如此的理解水准也有几分令人心寒了。 阿伏伽德罗的法则是说在标准条件下,同样体积气体中的分子数一样多。因此这也可以形成一个物质量的单位。推广一下就是以分子量的数字为克数的那么多物质量。过去的克分子的说法来源于此。只是克了分子后还要去克其它无穷多的物质称呼,比如说电子、离子、原子等等的,很麻烦,最后归结到了一个摩尔(迷惑你)的新说法。具体是多少呢?曰:不大清楚。是0.012kg碳12中的碳原子的数目那么多。这个数目大约是6.022e23,目前只能知道7-8位有效数字。 如果说阿伏伽德罗数是个连接横向的宏观物质量与微观粒子(原子等)阶梯的话,普朗克常数就是个纵向的连接物质结构(=原子的结构,量子的结构)的梯子了。这两个看起来不相干的数字的诞生相差了近一个世纪,在今天要走到一起来了。能够知道这两个常数有相关的人应该是学问上的佼佼者了。通过物理关系可知,精确地测量了普朗克常数也就等于精确地知道了阿伏伽德罗常数。也许一个人可以不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意义。但是一般很难否认普朗克常数的意义,因为量子力学中的很多单位都是用到这个普朗克常数。 有了精确的这两个常数值,就可以重新定义质量的单位千克了。虽然今天的单位千克定义依然是巴黎的那颗砝码原器,但是它被拉下马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3908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洋元素:溴
yaoronggui 2010-12-8 11:55
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在人类已经发现或人工制造的总共 118 种元素中,有 80 多种存在于海洋中。其中有一种元素,它除了少量存在于井盐苦卤、地下水和盐湖中之外, 99% 存在于海洋当中,人们称之为 海洋元素 ,它就是 海洋元素溴 。 溴在海水中的含量为0.0065%,即1吨海水中只有65克溴。这个数量看起来很小,但是地球上总共有13.7亿立方千米的海水,加起来,地球上溴的总储量将达到100万亿吨。这个数量可是够大的了!溴是已知的唯一一种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液溴呈红棕色,容易挥发,气味很难闻。通常,溴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被使用。 仅仅知道这些,也许你还算不上了解溴元素。如果你知道了溴的用途,就会发现它的贡献真不小。当你在看照片或者电影的时候,你想得到这和溴有密切的关系吗?在胶卷中起感光作用的物质是溴的化合物溴化银,是它捕捉住了物体的影像。汽油中防爆抗震的添加剂也是溴家族的成员二溴乙烷,它同时还能降低汽车的耗油量。液溴在制药业中也大有用武之地,人们常用的红药水中就有溴,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中也都少不了溴。 以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名字命名,用于对神经衰弱病人起镇静作用的巴甫洛夫含剂,就是由溴的三种化合物溴化钠、溴化钾和溴化铵与咖啡因制成的。 此外,在灭火剂、阻燃剂中,都有溴的身影。这种海洋元素的用处实在是很广泛。
个人分类: 教学拾遗|93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知识系统的笑话)《包公》
wangyf1970 2010-5-2 12:17
(知识系统的笑话)《包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头脑的知识,这些知识象积木一样,搭来搭去,新的知识就产生了。就象我们的宇宙一样,星体撞来撞去,新的星体就产生了。 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样的一个系统在它生成之初,是如何从0变成1的?或者说,是如何从1变成2的?如果整个系统从什么都没有开始,那么是如何弄出最开始的那一个存在物的?如果整个系统一开始只有一个元素,那么这唯一的一个元素和谁去碰撞或相搭呢?如果不能进行碰撞和相搭,那么1就永远变不成2,而如果我们无法从1得到2,我们自然也就无法从1、2再得到3、4、....那么现在的这么个庞大系统是怎么来的? 现在我们只知道象知识、宇宙这样复杂的系统是如何往更大、更复杂发展的,至于它们一开始最简单的形态,却是个想不通的难题。 几年前的有一天,我们闲着没事儿看电视剧《包公》,那一阵包公剧颇热门,许多台都在播。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议论着,女儿见我们热闹,忍不住凑过来: “什么是‘包公’?” 她才七岁!我倒吸一口凉气——怎么跟这么个小小女孩儿讲清楚包公?包公已经成了一个代名词,代表了一类文化现象、一类人,——天哪,这怎么讲啊?! 我迟疑,犹犹豫豫地说: “包公是一个人(不是东西),......,包公是一个清官” ——天哪!什么是“清”官? ——什么是“官”? 我紧皱眉头,赶快转移方向: “包公长得......——黑皮肤”, 我很肯定地点点头,对,不能说长得跟黑炭似地,因为,什么是“炭”——?也不能形容成“黑得跟紫檀似的”——要是这么说,连许多大人都不懂,因为少有人见过真紫檀。 正在肚里翻江倒海地乱想着,这时,女儿紧盯着我看的小脸忽然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啊,我知道了——”她叫起来。 我大喜,难道她也有那传说中的冰雪聪明?——不用我说就能读懂我的内心?那可解放了我了~ 只听她说: “我知道包公是什么了——是谁了....,” “包公就是那个......,.....” “那个......,.....”她比划着, “腰里有一个呼啦圈”。 哈哈,笑死我了,忘记了后来她还说了什么~。 后记: 对于1是如何变成2的,其实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我在五月一日刚刚想到这个答案,暂时不便在这里说得太详细。应该感谢科学网,我是因为追求把自己的博文写得更完美些,于是就在思索中偶拾了这个答案。如果没有在科学网写博文这件事,我可能我就会错失这一个思想火花~。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体每天所需七大元素--转贴
wzq19810930 2009-10-6 16:05
人体每天所需七大元素 2009年09月28日 星期一 21:32 碳水化合物(糖)在人体中的比例1%-2%。构成分类功能缺乏过量成人摄入量食物来源,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7.5g 2.脂肪在人体中的比例10%-15%。一般食物中脂肪占人体总能量来源的20-25%(不宜超过30%)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1.5g。 3.蛋白质 在人体中的比例15%-18%。每天每公斤体重需:0.8-1.2克、运动员等:2.5克左右/公斤体重。 4.矿物质 矿物质的特点:矿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5-6%,(碳、氢、氧、氮占总量的96%)。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但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工作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 其中::: 钙: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800-1000mg,钙的吸收利用率和来源。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有:奶及奶制品、小虾皮、海带、发菜、黄豆及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种瓜子、芝麻酱等。 磷: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700mg,磷的食物来源丰富,一般不会缺乏。含量磷丰富的食物有:瘦肉、蛋、奶、动物的肝、肾、海带、紫菜、芝麻酱、花生、干豆类、坚果、粗粮等。 钠: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2.2g,钠普遍存在各种食物中,含钠量丰富的食物有:食盐、酱油、盐渍、腌制肉、烟熏食品、酱咸菜、咸味零食等。 钾: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2000mg,大部分食物都含钾,蔬菜水果是最好的来源,每100g食物含钾量高于800mg的有紫菜、黄豆、冬菇、赤豆等。 镁: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350mg,含镁量丰富的食物:绿叶蔬菜、各种植物的种子及粗制谷物。 铁: 成人男性每天参考摄入15mg,女性20mg。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肉。蔬菜含铁高但利用率不高,如油菜、菠菜、韭菜、黑米等。 碘: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150ug,含碘量丰富的食物:海带、紫菜、淡菜、海参以及海盐。 锌: 成人男性每天参考摄入15mg,女性11.5mg,锌的来源广泛,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动植物及海产品含量高,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也含锌,蔬菜水果含量较低,含锌量丰富的食物:牡蛎、干酪、虾、燕麦、花生酱、玉米等。 硒: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50ug,动物性食品肝、肾、肉类及海产品是硒的良好来源。含硒量丰富的食物:牡蛎、干酪、虾、燕麦、花生酱、玉米等。 铜: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2mg,一般食物均含铜,含铜量丰富的食物:牡蛎、肝、肾、鱼、坚果与干豆等,绿叶蔬菜、牛奶含铜较低。 氟: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1.5mg,动物性食物高于植物性食物,海洋动物高于淡水及陆地食物,鱼和茶叶中氟含量较高。 铬: 成人每天参考摄入50ug,主要来源于谷类、肉类及鱼贝类,加工精制后铬明显降低。啤酒酵母、畜肝铬含量高。 5.维生素 维生素A 每天的需求量:妇女需要0.8毫克。即80克鳗鱼65克鸡肝,75克胡萝卜,125克皱叶甘蓝或200克金枪鱼(罐头)。 维生素C 每天的需求量:100毫克。即半个番石榴,75克辣椒,90克花茎甘蓝,2个猕猴桃,150克草莓,1个柚子,半个番木瓜,125克茴香,150克菜花可200毫升橙汁。 维生素B6 每天的需求量:妇女需要1.2毫克。两片全麦面包加100克熏火腿和一个辣椒,120克鲑鱼片,150克鸡肝或一个鳄梨,100克烤火腿足矣。 维生素B3 每天的需求量:妇女需要10毫克。即70克花生,90克火鸡脯肉,90克鸡肝,100克鸡胸脯,150克猪里脊肉,220克牛里脊肉或2片全麦面包加100克腊肠和两个西红柿。 维生素D 每天的需求量:0.0005至0.01毫克。35克鲱鱼片,60克鲑鱼片,50克鳗鱼或2个鸡蛋加150克蘑菇。只有休息少的人,才需要额吃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或制剂。 维生素E。 每天的需求量:妇女需要12毫克。4匙葵花油,100毫克橄榄油,100克花生或30克杏仁加70克核桃含有妇女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 6.纤维素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纤维素摄入量以10至30克为宜 7、还有水。所需8大杯。 拒绝海答...... 一天,不可能吃很多,要全面营养,最好平时饮食多样化。 一般每天注意的是热量摄入适当。 (一)制定总热量:首先按性别,年龄和身高查表或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参照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25-30kcal,轻体力;劳动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35-40kcal,重体力劳动40kcal以上. (二)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脂肪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0.8g. (三)每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产热4kcal,每克脂肪产热9kcal. 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个身高165cm,体重56kg, 那么他需要的总热量是165-105)x30kcal/kg=1800kcal(假设处于休息状态),那他需要的蛋白质是165-105)x1.0g/kg=60g,需要的脂肪是165-105)x0.8=48g, 需要碳水化合物是1800-60x4-48x9)/4=282g,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约77%,所以可以吃大米饭约282g/77%=366g (四)合理分配,根据生活习惯,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 一些书上有食品的成分表,可以自己进行热量计算。 制定好食谱后,考虑到代谢和吸收的个体差异性,实行一定时间看看自己胖了,瘦了,健康状况如何,进行调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04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元素与中医药
jacky2008 2009-6-6 10:45
元素与中医药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宝,已有许多人研究了元素与中医的 症 之间 , 元素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已取得不少令人关注的结果。 元素与中药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 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2. 中医辩证施治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3. 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4. 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疗效、作用机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5. 中药制剂、中药生产、中药质量等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等。研究的目的发掘中医药和微量元素的关系及其规律性,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诊治工作。在研究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微量元素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检测技术为手段,根据系统论的原则,结合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发扬中医中药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研究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辨证施治与微量元素平衡 传统中医认为中药治病是 祛病扶正 , 调节阴阳平衡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某些病 症 同体内某些微量元素过量或缺乏有关。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是人体相应的发生生理或病理的反映,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合行论》。日全食时,阴虚病人会头昏、耳鸣、气促、怕冷等症状加重,对正常人无影响。从微量元素研究可知,虚症病人血清铁、硫两种元素的含量,日食后比日食前明显提高。人体内所需的微量元素在中药中均存在 , 不同中药又富含不同的微量元素,且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就为用中药调节人体微量元素平衡继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提供了可能。 辩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的辩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概括为某种性质的症。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施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是对辩证是否正确的检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的研究,最早是从虚症开始的,研究表明,虚症病例的血清、全血等样品中锌含量明显降低;同时阴虚与阳虚者体内微量元素的也不同:阴虚者铜含量上升、锌含量下降,锌铜比下降比阳虚厉害。黄献平等观察 78 例心脏病患者后发现,血清锌、铜、铁、钙含量的变化与心病气血辩证有一定关系,锌锰含量的下降以及铜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气虚症形成的生化基础。同时周庆伟发现肺气虚症患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研究发现,辩证施治本身还蕴藏着微量元素的微观辨证,不同的症,就有不同的元素的缺乏或过剩,不同证的元素分布,就有与此相适应的治疗药物。如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中医永昆布、海藻等富碘中药;属于血虚的缺铁性贫血,用四物汤治疗,主药当归含铁量为方中之最。损者益之,虚者补之,对各种虚症,则给以相应的补益药。 应该注意,中药对于机体的作用是复杂的,补虚作用不是简单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机体的正与邪、阴与阳,气、血、津液及经络和脏腑的平衡,以及调节微量元素代谢、效价和活性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维持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平衡。中药素有一锅汤的特点,微量元素在中药中以及在人体内主要是与有机成分形成配合物,从而发挥复杂的生理生化作用,中药的药效应当是金属元素与有机成分的综合效应。因此,在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强调整体效应,不要把中药的疗效仅仅归属于某种元素含量的高低,将中药的治疗简单的看作多退少补。 ㈠ 、中药性、味及药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中医用药除讲究阴、阳、虚、实外 , 还特别注意用药的性、味之别,注意中药的归径等,只有考虑了上述因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和升降浮沉、归经等。从中药微量元素的角度研究中药的性、味已有许多报道,胡育筑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 115 味中药的药性成功地进行了模式识别 , 揭示了中药药效同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 中药治病是依中药的性能的阴阳,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失调的。 秦俊法等利用计算机处理,探讨了药物阴阳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结果发现: ⑴ 热药中锰( Mn )含量高而铁、铜、锌含量最低,温药中锌含量最高,锶含量最低;热药和温药中锶和锌有相反的含量,前者锌低而锶高,后者锌高而锶低。寒、凉药中铁含量高而锰含量低,凉药中钾的量最高。 ⑵ 辛药中锰含量高,钴含量低;酸味药中锰含量低,锶含量高;酸味药和咸味药中铁、铜、锌含量趋势相反,前者最低,后者最高。同时咸味药中镍含量最高。 ⑶ 归肺经药物中锰含量最低,归肝经药中铁、铜含量最高,归肾经者镍含量最高。 ⑷ 补血药中铁、锌含量较高,补阳药中锰、锌较高,补阴药中铁、铜较低而钴较高。 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柴立等提出了微量元素的归径假说,认为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归径是通过微量元素的迁移、密集和亲和运动来进行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配体的密集和亲和作用,就是中药的归径。 13 味补肾药中含锌、锰及其配合物较高,提出补肾药物是通过锌、锰归径而达到补肾目的的设想。归肝经药物中富含铁、锌、铜等,这与相关脏器中富含这些微量元素的规律相吻合。 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竟环等曾对 120 味中草药进行研究,发现中药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水平是决定植物类中药四性 ( 寒、热、温、凉 ) 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测定了 120 种中药的每一味药中的 42 种元素,将每个元素最高和最低含量分为十个等级,并找出均值线,发现温热药的无机元素含量高于均值 , 而寒凉药则低于均值线。 陈和利等分析了 176 味中药的功效与四种微量元素 Fe 、 Mn 、 Zn 、 Cu 的关系,得出收涩、温里、芳香、化湿、补阳作用的中药中含 Mn 量较高 , 而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阴者含 Zn 量高 ( 见表 1), 如牛黄中 Zn 含量 (524 g/g) 居中药之首,而其具有清热解毒和平肝熄风作用,也许与其含 Zn 量有关。除此之外,中药的一药多效可能与其所含的某种微量元素有关,且元素含量比例不同,功效也有差异,并呈规律性变化。铁含量多而锰含量少时,有补阴、化痰、理气作用 ; 反之,有收涩、芳香化湿、温里等功效;若锌含量大于锰、铁含量时,有平肝、熄风等作用。因此可以看出中药功效除与微量元素有关外,还与微量元素的含量比有关。 表 1 微量元素与药性的关系 元素 含量多时 含量少时 Fe 补阴、理气、祛风湿、化痰 收涩、芳香、化湿、温里、平肝、熄风 Mn 收涩、芳香、化湿、温里、补阳 补阴、平肝、熄火、化痰、理气 Zn 平肝、熄风、补血、活血、止咳、平喘 温里、收涩、补阳、止血 方达世等对 50 味补益药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后分析认为,补气药中锶、锌、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补血药中铁含量较高,滋阴药物中锌、锰、铜、铝含量高,而补肾壮阳药中锌的含量尤为突出。 刘亚明等也发现 , 补肾补阳药皆富含 Zn 、 Mn 。而防止冠心病、高血压中药中富含铜,缺铜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中药辨证施治与微量元素的研究开拓了中药药效研究新领域,探索了中医用药的科学根据,奠定了微量元素在中药研究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温肾助阳药物中锌、锰、铁、钙、镁含量高等与中医肾关系密切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的含量丰富有关。 ㈡ 中药地道性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中医用药十分讲究药材的地道性,同生物一样 , 植物中微量元素对其生长各环节影响也十分重要,然而植物所需的无机离子其本身不能合成,只有通过生长的环境特别是从土壤中吸收。中药中微量元素的量由二个因素决定:一是主动因素,不同种属植物对生命微量元素含量的要求或比例要求都不同,这可作为鉴定药用植物种属的依据。另一个是被动因素,由道南平衡引起的植物同环境微量元素的交换,米积雯等从自身遗传和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中药地道性与微量元素的研究为保证中医用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找到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另外,用药部位和采收季节都直接影响用药质量 , 凡药体性,分根生、梢降、中守。当归一物全备,头补血上行,身养血中守,梢破血下行《药品化义》,经测定,当归头、身、尾各部所含微量元素有差异,当归头含铜、锌最高,尾含铁最多。 中药的炮制目的是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改变和缓和药性、增加用药安全性,也就是达到增益减害的目的。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含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包括微量元素的含量、化合物的结构、溶解度、有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等。微量元素的变化主要是微量元素的增、减、失或者增减同时发生,因而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如许多矿物药经加工、研磨、水费处理后,可溶性的的有害元素溶于水并弃之,降低了有害元素的含量。 如当归饮片酒制后铜、镍含量增加,土制后铁、镍、铜、锰、锌的含量增加,炒碳后钙、镍含量增加,三种炮制法均使铅含量大大下降。 ㈢ 中药微量元素与有机组分之间的关系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有机成分(有机配体)、无机成分(微量元素)、配合物及其他更高级的结合形式,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处于平衡之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曹治权指出应该在系统论和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 对中医药的微量元素进行全面研究,再综合分析以确定元素与药效,药理之间的关系。虽然中药微量元素不仅影响药效,有些甚至直接参与或协同作用 , 但应注意中药药效是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用有机组分说明中药效用而不考虑金属离子的作用或只考虑应用无机成分评价中药质量及效用显然都是不全面的。有人提出了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位化学学说: ① 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以是其中某种或几种有机物,也可以是其中的微量元素,更可能是它们之间形成的缔合物或配合物。 ② 不仅单味中药各种不同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增强药物的药效,减少副反应,在复方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③ 利用中药有机成分与微量元素之间可产生协同作用的性质,可人为的是某些中药改性,可合成活性更高,毒性更小的新药,也可利用微量元素强化已有复方,提高原方的疗效。 ④ 配位化学原理可用来解释中药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对于中药单方以及复方的研究有指导意义,也对于研究中药理论、了解中药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指导中医用药开辟新途径。 对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不但要看到有机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各自作用,更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与药理学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近年的研究表明,中药的有机成分与金属离子结合后,会提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作用。以中药黄芩为例:其主要成分黄芩甙与明矾的产物黄芩甙铝兼有黄芩甙的清热解毒和铝的收敛止泻作用;黄芩甙锌比黄芩甙有更强的抗过敏活性;黄芩甙铜配合物比黄芩甙具有更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阻止膜脂质过氧化反应。
个人分类: 思路|8714 次阅读|0 个评论
酒和社会的变迁
moxj 2009-5-15 21:54
酒的历史可谓长远,平常喝的酒都讲究个陈酿。酒里面包含的文化也足够丰富,以前我就写过一篇日记:《 汉族人的酒和他们的国家 》。但今天不聊这些,我想记录几次自己在酒里嗅到的信息。 记不得哪篇日记聊过马克思同志的一些理论:人们总在追逐最大利润,但这种利润也总在趋平。 我在聊到社会上一些看似萧条的营业者之所以得以和周围其它同行或共同地段竞争者长期存在时,借用它来说明这些经营者存在黑色交易的事情。 今天说酒这个事情,很多讲科学、严谨的人也许会觉得我的鼻子一定感冒了。当然,就是你诅咒我得猪流感,我都不会生气的。只是我想把前几天大家讨论的话题再提下:先是兰大的 张 教授在世界顶级杂志《科学》上发表了通过石笋同位素定年发现古代王朝兴衰和季风的关系,后又有国家关于相关方面的资助项目很多事情好像真离谱。 然后说酒这个事情,像我这样奶毛还没有褪干净的一帮孩子常常喝的烂醉如泥咱就不聊了。毕竟,毒品在当代年轻人中泛滥的程度不会比最近网上讨论的高考替考、占用别人位置上大学的要逊色多少。 那成年人又怎样呢?那些别有用心,位高权重的人喝酒是什么样子咱就不议论了。即使普通人之间的喝酒,又有多少不是为了办些事情喝呢?把酒价格吹起来的事情聊过了,就不说了。能喝半斤的人,你不灌到八两敢乱说话吗? 什么是潜规则,真的离你这样的普通人很远吗? 今天我从街边走过,又见到几个临工在喝酒。朝不保夕的人真有喝酒的情调吗?大概有人会说贫富差距就是这么来的,如果每个社会地层的人都忍辱负重这个社会就全变成人上人了?前几天是谁在呼吁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是谁在讨论留守妇女的和谐,又有谁来关注这些儿童的爸爸,这些妇女的丈夫们的和谐生活。当学者测到气温降低的时候,大汉衰落了,盛唐衰落了 当你闻到这个社会里用来麻醉大脑的酒精过量的时候,那个在夜幕下的路灯边凄残的有些感冒的人是谁?是那个乞丐一样的人?还是我们这个在灯红酒绿中狂舞的王朝?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3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学元素的由来
yaoronggui 2009-4-5 09:15
1. 氢,H(Hydrogenium, 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en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 硅,Si(Silicium, 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15. 磷,P(Phosphorus),因会发出冷光而得名,由希腊语Phos(光)和Phoros(带来)构成。   16. 硫,S(Sulfur),古代就已发现,因其晶体程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   17. 氯,Cl(Chlorum, Chlorine),以氯气的颜色绿色而得名,希腊语Chloros意思是绿色。   18. 氩,Ar(Argon),来自希腊语Argon(懒惰)。   19. 钾,K(Kalium),英语为Potassium,因电解木灰碱(Potash,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制得而得名。拉丁语Kalium意思也是木灰碱。   20. 钙,Ca(Calcium),得名于石灰(Calx)。   21. 钪,Sc(Scand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祖国(Scandinavia,斯堪的纳维亚)而得名。   22. 钛,Ti(Titanium),以希腊神话人物Titan命名。   23. 钒,V(Vanadium),以北欧女神Vanadis命名。   24. 铬,Cr(Chromium),因其化合物具有多种颜色而得名,希腊语Chroma意思是美丽的颜色。   25. 锰,Mn(Manganum, Manganese),因该矿产的产地Manganesia(位于土耳其)而得名。   26. 铁,Fe(Ferr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Iron(从Iren演变过来),德语为Eisen。   27. 钴,Co(Cobaltum, Cobalt),意思是地下小魔(德语Kabalt),因为它能使玻璃变成蓝色。   28. 镍,Ni(Niccolum, Nickel),意思是骗人的小鬼(德语为Nickle),因为它和钴(27)有同样的性质,能使玻璃变成绿色。   29. 铜,Cu(Cuprum, Copper),古代就已发现,因首次从塞浦路斯岛(AesCyprium)获得该金属而得名。   30. 锌,Zn(Zincum, Zinc),古代就已发现,名称起源尚不清楚,可能来自德语Zinke(穗状或锯齿状物)。   31. 镓,Ga(Gallium),因其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allo,高卢,法国) 32. 锗,Ge(Germanium),因其发现者是德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erman,日耳曼,一般就指德国)而得名。   33. 砷,As(Arsenicum, Arsenic),希腊语是Arsenikon。关于它的词源,一种说法是出自Arsen(Arsen,意思是强烈),因为砒霜(砷的氧化物)是一种烈性毒药;另一种说法是由波斯语Az-Zarnikh(雌黄,Az是阴性冠词,Zar意思是黄金)演变而来。   34. 硒,Se(Selenium),意思是月亮的元素(Selene,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35. 溴,Br(Bromum, Bromine),因恶臭的特性而得名,希腊语Bromos意思是恶臭。   36. 氪,Kr(Krypton),来自希腊语Krypton(隐藏)。   37. 铷,Rb(Rubidium),因其光谱是红色(Rubidus,拉丁语深红色)而得名。   38. 锶,Sr(Strontium),据说这种元素来自于苏格兰的Strontian铅矿,所以得名Strontia(锶土)。   39. 钇,Y(Yttrium),因钇土原产于瑞典的Ytterby而得名。   40. 锆,Zr(Zirconium),得名于锆矿(Zircon),阿拉伯语意思是朱砂,波斯语意思是金色。   41. 铌,Nb(Niobium),旧称Cb(Columbium,钶),因首先在北美的钶矿石中发现这种元素,而以哥伦布(Columbus)的名字命名。后来从钶矿中分离出钽(73),才真正得到该元素,遂用Tantalus的女儿Niobe命名之。   42. 钼,Mo(Molybdaenum, Molybdenum),其硫化物和石墨一样都是黑色矿物,德语通称为Molybdon,由此得名。   43. 锝,Tc(Technetium),它是人造元素,所以用希腊语Technetos(人工制造)。   44. 钌,Ru(Ruthenium),因其发现者是两名俄国化学家,为纪念他们的祖国(Russia,俄罗斯)而得名。   45. 铑,Rh(Rhodium),因其化合物呈玫瑰红色而得名,希腊语Rodon意思是玫瑰花。   46. 钯,Pd(Palladium),为纪念不久前发现的武女星Pallas而得名。   47. 银,Ag(Argentum),古代就已发现,来源于希腊语Argyros(词头Argos意思是光泽或白色)来的,英语为Silver。   48. 镉,Cd(Cadmium),得名于水锌矿Calamine,希腊语是Cadmein(可能是以希腊神话人物Cadmus命名的)。   49. 铟,In(Indium),因其光谱是靛蓝色(Indigo)而得名。   50. 锡,Sn(Stannum),古代就已发现,原意是坚硬,因为铜被掺入锡后会得到更加坚硬的青铜,英语为Tin。 51. 锑,Sb(Stibi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Antimony,词头Anti-意思是反对,词尾是从Monk(僧侣)变化而来的,传说辉锑矿可以治疗僧侣的常见病癞病,但是很多僧侣服用后病情反而恶化,故被认为是僧侣的克星。   52. 碲,Te(Tellurium),按照同族元素硒(34)的命名方法,称其为地球的元素(Tellus,罗马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特勒斯)。   53. 碘,I(Iodum, Iodine),以碘的颜色紫色而得名,希腊语Iodhs意思是紫色。   54. 氙,Xe(Xenon),来自希腊语Xenon(奇异)。   55. 铯,Cs(Cesium),因其光谱是蓝色(Caesius,拉丁语天蓝色)而得名。   56. 钡,Ba(Barium),来源于重晶石(Baryta),因该矿石产于意大利的博罗尼亚(Bologna)而得名。   57. 镧,La(Lanthanum),因其隐藏在稀土中而得名,希腊语Lanthanein意思是隐藏。   58. 铈,Ce(Cerium),为纪念第一颗刚发现的小行星Ceres(罗马神话中谷类的女神)的发现而得名。   59. 镨, Pr(Praseodymium),来自镨土(Praseodymia),是由希腊语Pratos(葱绿)和Didymos(孪晶)构成的,意思是绿色的孪晶。   60. 钕,Nd(Neodymium),来自钕土(Neodymia),意思是新的孪晶,参见氖(10)和镨(59)。   61. 钷,Pm(Promethium),得名于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62. 钐,Sm(Samrium),得名于钐土(Samaria),是俄国矿物学家В. Е. Самарский(V. E. Samarskii)发现的。   63. 铕,Eu(Europium),用来纪念欧洲(Europa)。   64. 钆,Gd(Gadolinium),得名于钆土(Gadoina),为了纪念芬兰化学家加多林(J.Gadolin),他发现了第一个稀土元素钇(39)。   65. 铽,Tb(T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66. 镝,Dy(Dysprosium),得名于希腊语Dysprositos,意思是难以获得的。   67. 钬,Ho(Holm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故乡斯德哥尔摩(Stockholm)而得名。   68. 铒,Er(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69. 铥,Tm(Thul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就以斯堪的纳维亚的古名Thule(北极的陆地)命名。   70. 镱,Yb(Ytterbium),得名于瑞典的Ytterby,参见钇(39)。   71. 镥,Lu(Lutetium),其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他的故乡巴黎(Lutetia,巴黎的旧称)而得名。   72. 铪,Hf(Hafnium),因其发现者在哥本哈根(Kobenhavn,也称Hafnia)取得的成就而得名。   73. 钽,Ta(Tantalum),因其不被酸腐蚀的性质而和希腊神话中宙斯之子Tantalus(因受罚而浸在水中,但不能吸收水分)相提并论。   74. 钨,W(Wolframium),得名于德国的黑钨矿(Wolframite),所以德语称其为Wolfram。其英语名称Tungsten原意是重石,主要成分是钨酸钙。   75. 铼,Re(Rhenium),为纪念莱茵河(Rhine)而得名。   76. 锇,Os(Osmium),因其化合物带有臭味而得名,希腊语Osme意思是臭味。   77. 铱,Ir(Iridium),因其化合物呈彩色而得名,希腊语Iris意思是虹。   78. 铂,Pt(Platinum),得名于Platina Del Pinto的金属,当铂的价值未被发现时,它常被奸商掺在黄金中。   79. 金,Au(Aurum),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Gold。   80. 汞,Hg(Hydrargyrum),是由拉丁语Hydra(水)和Argyrum(银)组成的,参见氢(1和银 (47)。英语为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信使,说明该金属有流动性,古代就已发现。   81. 铊,Tl(Thallium),因其光谱是绿色而得名(Thallium,拉丁语绿枝的意思)。   82. 铅,Pb(Plumbum),原指铅(Plumbum Nigrum,黑铅)和锡(Plumbum Album,白铅,古代就已发现。英语为Lead,原意为领导,可能逐步引申为导线和铅锤。   83. 铋,Bi(Bismuthum, Bismuth),是从德语Wismut(可能得名于白色金属,或是褐铁矿石)翻译过来的。   84. 钋,Po(Polonium),这是居里夫人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拉丁语为Polonia)而起的名字。   85. 砹,At(Astatium, Astatine),来自希腊语Astatos,意思是不稳定。   86. 氡,Rn(Radon),也称镭射气,这是由镭(88)衰变而来的元素,后缀-on表示惰性气体。   87. 钫,Fr(Francium),因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自己的祖国(France,法兰西)而命名。   88. 镭,Ra(Radium),意思是射线(Radiation)的给予者。   89. 锕,Ac(Actinum),因为放射性衰变而得名,Active是活动的意思。   90. 钍,Th(Thorium),以北欧神话中的雷神(Thor)命名。   91. 镤,Pa(Protactinium),意思是原始的(前缀Proto-)锕(Actinum),因为镤可以衰变为锕(89)。   92. 铀,U(Uranium),为纪念不久前发现的天王星(Uranus,希腊神话人物)而得名。   93. 镎,Np(Neptunium),按照铀(92)的命名方法,用海王星(Neptune,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命名。   94. 钚,Pu(Plutonium),按照铀(92)和镎(93)的命名方法,用冥王星(Pluto,冥王)命名。   95. 镅,Am(Americium),因发现者是美国人,为纪念他的国家(America,美洲)而得名。   96. 锔,Cm(Curium),以纪念法籍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她发现了钋(84)和镭(88),是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97. 锫,Bk(Berkelium),因该元素发现于伯克利大学(Berkeley)而得名。   98. 锎,Cf(Californium),得名于发现该元素的伯克利大学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99. 锿,Es(Einsteinium),以纪念犹太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他创立了相对论,是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0. 镄,Fm(Fermium),以纪念美籍意大利核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他是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1. 钔,Md(Mendelevium),以纪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Д.И.Менделеев, D.I.Mendeleev),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02. 锘,No(Nobelium),以纪念瑞典化学家诺贝尔(Alfred Bernard Nobel),他被誉为炸药之父,是诺贝尔奖的创立者。   103. 铹,Lr(Lawrencium),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劳伦斯(Ernest OrlandoLawrence),他是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3号以后的元素都根据原子序号命名。 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字头 Nil Un Bi Tri Quad Pent Hex Sept Oct Enn   104. Unq(Unnilquadium),也称Rf(Rutherfordium),以纪念英国核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他获得过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还发现了原子核和质子(获奖后的贡献)。   105. Unp(Unnilpentium),过去称Ha(Hahnium),以纪念犹太裔德国核物理学家哈恩(Otto Harn),他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是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奖获得者,现在称Db(Dubnium),是以莫斯科杜布纳(Dubna)核研究中心命名的。   106. Unh(Unnilhexium),也称Sg(Seaborgium),以纪念美国核物理学家西伯格(Glenn Theodore Sea-borg, 1912-1999),他发现了镎(93),是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07. Uns(Unnilseptium),也称Bh(Bohrium),以纪念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iels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他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08. Uno(Unniloctium),也称Hs(Hassium),该原子由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rdt)重离子研究中心获得,用该实验室的所在地黑森州(Hessen)命名。   109. Une(Unnilenntium),也称Mt(Meitnerium),以纪念犹太裔瑞典核物理学家麦特纳(Lise Meitner, 1878-1968),他和哈恩(参见第105号元素)共同发现了铀原子的核裂变反应。   109号以后的元素不再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个人分类: 大学化学|55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湖盆演化与无机元素响应(沉积学报)
陈中红 2009-2-13 15:28
详文请见: 沉积学报 , 2008 ,26(6) : 925-932 东营凹陷古近系中深层湖盆演化中的无机元素响应 陈中红 等 为查明无机元素分布与水深、盐度等沉积环境以及湖盆演化过程的关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对东营凹陷郝科 1 科探井古近系深层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所涉及的研究层位是该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段(沙河街组三亚段、沙河街组四亚段、孔店组),分析结果表明: 在 水体浅、蒸发作用强烈的 孔店组 - 沙四下亚段 强氧化性滨浅湖环境里,钙、锶含量和 Ca/Mg 、 Sr/Ba 、 Sr/Ca 参数值具低值响应,铁、铝、钡、钒含量和( Fe+Al ) /(Ca+Mg) 参数值具高值响应;在沙四中亚段膏岩、盐岩等普遍发育的盐湖环境中,钠、锶含量和 Sr/Ba 、 Fe/Mn 、 Sr/Ca 均出现高值响应,锰、钡、钒含量和 V/Ni 、 (Fe+Al)/(Ca+Mg) 出现低值响应;在还原性的沙四上亚段半咸化深湖环境中,钾、钠、铁含量和 Fe/Mn 值具低值响应,钙、锰含量具高值响应; 在 沙四中亚段膏盐与泥岩共生体系中元素分布离散性明显,呈现波动性特征; Sr/Ba 、 Sr/Ca 在盐湖环境中出现显著的高值响应,被证实可以作为良好的水体盐度指标参数, Fe/Mn 、 ( Fe+Al)/(Ca+Mg) 随水体加深逐渐增大,是良好的水体深浅指标参数。 元素分布受沉积环境、岩性特征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在利用元素含量分布及特征元素比值来判断某单个地质因素的变化时,应该应用多种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词:无机元素响应;元素比值参数;湖盆演化;盐湖;东营凹陷 Mineral Elemental Response to the 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Brine Faulted-basin Chen Zhonghong, et al Sedimentology ,2008,26(6) : 925-93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elemental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salinity and depth of water body, and the evolution of lake-basin, emission spectrograph of inductive coupling plasma was used to intensively testing and dissection the content of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deep death of the Paleogene from the Well Haoke -1 in Dongying sag. The involved formation contained the Member 3, Member 4 of Shahejie Formation and Kongdian Formation, in which the main source rocks distribu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oxidize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shallow shore-lacustrine the content of Sr, Ca and the parameters of Ca/Mg, Sr/Ba, Sr/Ca have low value response, t he content of Fe, Al, Ba, V and the parameter of (Fe+Al)/(Ca+Mg) have high value response; in the brine-lak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e content of Mn, Ba,V and the parameters of V/Ni, (Fe+Al)/(Ca+Mg) have low value response, t he content of Sr, Na and the parameters of Sr/Ba, Fe/Mn, Sr/Ca have high value response; in the reductive brackish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half-deep lacustrine lake the content of K, Na, Fe and the parameters of Fe/Mn have low value response, t he content of Ca, Mn have high value response. In the c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saline deposit and mud of the middle part of Sha-4 Form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element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discretion and fluctuation. Sr/Ba, Sr/Ca have obvious high value response in the saline lake and are verified to be good parameters for salinity of water-body. The parameters of Fe/Mn and ( Fe+Al)/(Ca+Mg) are approved to be good parameters for the depth of water-body and their value increased with deepening of water-body. The parameters above-mentioned should be applied and synthetically analyzed to deter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factors for the parameters were influenced by many ge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lithologic character. Key words: response of mineral element, ration of mineral element, evolution of basin, brine lake, Dongying sag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3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女与美学元素
liux831 2009-1-28 22:29
一个初步的研究,大概500人中可以出一个美女。 美女元素: 1.洁净 从皮肤到脸型都很洁净,可能人们对洁净是有很高要求的。美女都是很洁净的。 2.身材 身材匀称,比例合理,CCTV大赛中规定了,19:1. 3.脸型 多数美女的脸型是尖下颏,眼睛,鼻子,嘴形,脸的总体轮廓都有具体要求。 4.高度 大美女身高要在170cm以上。CCTV的冠亚军身高在180cm左右。 5.气质 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内涵。CCTV模特大赛中已经增加了才艺表演。 综合条件是最重要的。除了洁净、身材、脸型、高度、气质等具体条件以外,体重、健康、文化、教育背景、训练(这一点对模特,特别是名模最重要!)、化妆、打扮、肢体特别信息(比如性感)等都有一定关系。 因为青春才美丽,因为活力才美女。 美女有多种类型,本人将以专业的视角进行分类和演示。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