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Publons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9年全球顶级同行评审人员有你吗?
isechina 2019-10-8 12:18
Clarivate(科睿唯安)于2019年9月17日宣布了 全球同行评审奖(Global Peer Review Awards) 的获奖者。该奖项由Publons颁发,表彰全球研究人员的同行评审的质量和数量。 同行评审通常是学术交流中匿名且看不见的一部分。Publons估计,在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期间, 排名前1% 的同行审稿人花费了 132万小时 以上的时间评审论文。全球同行评审奖是唯一一个跨出版商的奖项,以表彰全球同行评审人员的努力。该奖项被划分为以下类别: ⭐ 在所属领域 排名前1%的顶级审稿专家 ---按照Web of Science 旗下ESI学科分类系统中的22个科研领域,在参评人员各自的学术领域中评选 ⭐ 杰出审稿专家 --由Publons平台上的期刊编辑打分和评选 ⭐ 卓越期刊编辑 ---根据评议数量评选 l Top 1% in Field(各自领域排名前1%的审稿人)-在22个“基本科学指标”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 研究领域中,审稿人中排名前1%。 l Excellent Reviews(最佳审稿报告)- 根据Publons的期刊编辑评定。Publons上 排名前10位的审稿人 按编辑或作者对出版前审稿进行评价并被添加到Publons的评价为“'excellent'”的评价数排名。 Publons的“'excellent'”评分标准:清晰,彻底,有用和及时(clarity, thoroughness, helpfulness and timeliness)。 l Top Handling Editors(最佳稿件处理编辑)- 根据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之间提交给Publons的经过验证的编辑记录 前十名编辑人员 ,并在该期间取得最终决定日期。 每个编辑记录代表一份稿件,在做出编辑决定之前,稿件处理编辑者处理该稿件的同行评审过程。 Publons董事长Andrew Preston表示:“同行评审支撑着整个学术事业,维护着科学出版的质量和诚信。同行评审人员的重要工作往往不被注意和歌颂。我们的目标是把同行评审变成一项与发表文章一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很自豪能够带头为同行评审人员的重要工作进行庆祝。 今年,我们把重点放在高质量同行评审的重要性上,更新了我们的方法。我们选择了在各自领域中排名 前1% 的审稿人(按照Web of Science的22个ESI研究领域进行分类),并且只统计了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包括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中索引期刊的审稿情况。” 更多详细信息: 来自100个不同国家的2000多家机构的超过4000同行评审人员获奖 · 这相当于近9000种不同期刊约26.4万篇审稿意见 · Publons通过Publons学院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在同行评审中分享最佳实践。今年,有57名Publons学院(Publons Academy)培训过的审稿人员进入全球前1%并获奖。 Publons (www.publons.com)与研究人员、出版商和研究机构合作,利用同行评审的力量加快科学和研究。Publons审稿人贡献认可服务结合期刊的审稿提交系统,记录研究人员以前的审稿贡献。 · 每次审稿5个小时 · 有关本次统计方法学和入选标准,可以访问: https://publons.com/community/awards/categories/2019 ·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机构是否有获奖者,请访问网站 https://publons.com/awards/peer-review/2019/?utm_campaign=CommsPRAutm_source=owned_displayutm_medium=owned 参考文献: https://clarivate.com/news/celebrating-the-top-global-peer-reviewers-of-2019/
个人分类: 同行评审|5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经意的举动成就了“教授”的职称——张副教授升职记
ningbi 2018-5-19 07:19
又一次审稿到凌晨,望着熟睡的老婆和孩子,张副教授心里一阵心酸。 有多长时间没有陪老婆孩子出去逛一逛了? 有多长时间没有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了? 有多长时间没有和昔日好友聚一聚了? 张副教授一时竟记不起今天是周几。 都说老师的工作轻松? 虽然每年的假期近三个月, 但高校有科研任务的老师, 要与全球的同行竞争抢先发表科研成果, 要完成每年的科研任务, 要成功申请科研基金, 要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 要为学生备课和授课, 要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 还要花费大量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无任何回报地为期刊审稿。 说轻松的,你想来试试吗? 皱纹越来越密, 肚子上的赘肉越来越多,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想到又快要评职称了, 张副教授又暗自叹了一口气, 真是叫人头秃。 连续两年上教授失败, 张副教授有些心灰意冷。 或许评上教授就是诗和远方吧。 职称评审会上 , 张副教授和其他几位候选人的教学和科研情况旗鼓相当。 名额只有一个,让谁当选难住了几位评审人, 气氛一时尴尬起来。 “你们还有其他教学、科研贡献吗?” 一位评审人问道。 几位候选人脑子飞转起来,努力回忆自己的其他贡献。 张副教授之前看过一篇介绍Publons的文章, 提到学者可以将审稿记录提交到Publons上,记录自己的审稿历史,并可以开具审稿证明。 从那之后他将所有的审稿记录都上传到了Publons。 想到这里,张副教授从容地打开了电脑, 向评审专家介绍了Publons这个平台,展示了自己的审稿记录, 而且张副教授的很多审稿意见获得了同行专家的认可。 细细一数,张副教授今年的审稿数量就达 50 多篇。 看到张副教授展示了自己 令人信服的教学科研贡献证明 , 其它几位候选人也都打开电脑, 查找邮箱中的学术期刊编辑发来的审稿感谢邮件,但无奈很多邮件都已过期,被系统删除。 无法向张教授一样只需轻轻点下鼠标,就可以给评委提供一张系统完整的审稿记录及官方证明。 几位评审专家没有说话, 但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对张副教授通过审稿为学术界付出的认可。 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张副教授最具有胜任教授的资格。 张副教授今年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张教授。 回家的路上张教授在想, 当时为了系统保存自己的审稿记录, 就将审稿记录上传到了Publons上, 没想到今天能派上这么大的用场。 原来Publons上的审稿记录竟然可以作为学者学术贡献和学术能力的证明。 张教授对Publons来了更大的兴趣。 搜索到科睿唯安微信公号上, “ 中国的审稿专家,您的声音需要被世界听到 ” 这篇文章,了解到Publons可以带给那些付出大量劳动、默默奉献的审稿人如此多的好处!而且Publons正在改变学术期刊审稿的生态链,当时将自己的审稿记录发布到Publons是多么的明智之举啊! 什么? Publons5月24日上午在北京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报告厅有研讨会? 什么?Publons的联合创始人也要来? 什么?一些世界顶尖高校已将Publons上的审稿记录纳入学术表现评价体系了? 什么?中国发表那么多论文,中国审稿人的比例竟如此之低? 研讨会上肯定还有更多你想不到的 “ 什么 ” , 请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注册参加吧! 访问了解详细的会议信息并注册参会 http://info.clarivate.com/Publons_Seminar_Beijing_20180524 相关阅读: 中国的审稿专家,您的声音需要被世界听到
个人分类: 同行评议|16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者如何通过同行评议更好的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学术研讨邀请您
热度 1 ningbi 2018-5-14 19:39
同行评议,作为学术出版的核心内容,是确保研究论文质量、有效防止具有误导性的数据及内容被传播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学术界对科研工作者在其研究领域的专业度和影响力的直接衡量指标之一。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于科研的持续投入,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学术论文的主要产出力量。但是,中国学者同行评议的整体参与度还相对较低。在同行评议,这一重要的学术内容评价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中国学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为了帮助中国学者,特别是刚刚开始个人科研生涯的青年学者了解同行评议,以及通过同行评议来更好的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 科睿唯安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将于2018年5月24日联合主办“认可同行评议贡献,让世界听到您的声音——Publons同行评议研讨会” 。 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学术界及学术出版界的专家参加并分享以下议题: 主要议题: 1. 同行评议在科学研究和学术出版中的重要性、全球发展现状以及最佳实践。 2. 如何使用Publons助力科研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 3. 如何使科研人员的同行评议获得期刊的公开认可,向全球学术界展示自己的专业性? 4. 如何获取同行评议中所需的相关技能,提升科研人员的审稿效率及准确性? 5. 如何运用Publons创建个人学术档案、学习同行评议知识等内容。 会议相关信息 会议主题: 认可同行评议贡献,让世界听到您的声音——Publons同行评议研讨会 会议时间: 5月24日上午9:00-12:00 主办单位: 科睿唯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会议地点: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报告厅(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在线注册网址: http://info.clarivate.com/Publons_Seminar_Beijing_20180524 会议议程(拟定): 08:30 - 09:00 会议签到 09:00 - 09:10 开场致辞 09:10 - 10:10 主题报告一:Harness the Power of Peer Review 演讲者:Dr. Andrew Preston 联合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科睿唯安旗下同行评议信息平台Publons 10:10 - 10:40 主题报告二:同行评议经验分享 演讲者:蔡磊博士、 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国家重点实验室 10:40 - 10:50 休息 10:50 - 11:20 主题报告三:Publons,让世界听到中国同行评议专家的声音 演讲者:余昆博士 Publons中国市场发展经理 科睿唯安旗下同行评议信息平台Publons 11:20 - 12:00 讨论 参与嘉宾:Dr. Andrew Preston、蔡磊博士、余昆博士等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本次“认可同行评议贡献,让世界听到您的声音——Publons同行评议研讨会”。 欢迎您访问以下链接地址注册参会: http://info.clarivate.com/Publons_Seminar_Beijing_20180524 关于科睿唯安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是全球专业信息提供与分析服务领域的领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全球的开拓者们,将奇思妙想转变为颠覆性创新,加速创新与国际化的进程。通过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信息、决策支持工具及服务,我们为全球客户的创新与国际化提供强大助力,帮助政府、学术界、出版商和企业:发现新想法,保护创新,直到最终实现商业化。科睿唯安旗下拥有诸多业界知名品牌,包括Web of Science TM 平台( 含科学引文索引, 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 TM , 简称SCI)、InCites TM 平台、Derwent Innovation TM 平台、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 TM ,简称DWPI)、Cortellis TM 、CompuMark TM 、MarkMonitor ® 以及Techstreet TM 国际标准数据库等。更多信息,请访问科睿唯安中国官网 Clarivate.com.cn 。
个人分类: 我看办刊|486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的审稿专家,您的声音需要被世界听到
热度 1 ningbi 2018-4-12 18:05
中国的审稿专家,您的声音需要被世界听到 ——公开认可同行评议工作, Publons 助力中国学者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 余昆 《寻梦环游记》,一部皮克斯生产的动画作品,在 2017 年年底,赚足了全球观众的眼泪。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们无不为之所动容,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剧中 Miguel 的曾曾祖父 Héctor 为其女儿 Coco 所创作的一首歌曲《 Remember me 》。歌曲所唱到的“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 ”讲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人虽已逝,依然希望能被后人所铭记。正如中国古语里也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说法。 那些需要被铭记的审稿人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社会创造着价值,都有值得被记住的瞬间或贡献。对于学术界来说,论文无疑是记录科学家学术贡献的最佳方式,每一篇文章中都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同时,参与稿件同行评议工作的审稿专家们在每一篇稿件转变为公开出版物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或帮助作者发现论文中的瑕疵,或应用自己对领域的理解帮助作者完善论述内容的结构,或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与作者一同将文章中的论点升华,提升论文的价值。因此,审稿专家对于学术界的贡献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所铭记。 然而,自同行评议这种学术评审模式在 1665 年被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的创始编辑 Henry Oldenburg 引入学术论文的评价流程至今,整个学术界一直都未能形成一种完善的模式,对于同行评议工作进行认可并且对审稿专家所做出的贡献给予相应的肯定。 Publons ,帮助审稿专家的贡献得到认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新西兰的 Andrew Preston 博士和 Daniel Johnston 在 2013 年创建了 Publons ,旨在对审稿行为进行公开认可,通过改进同行评议过程来加速科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审稿专家的声音,需要被世界听到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于科学研究持续大力度的资助,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学术论文的主要产出力量。按照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所收录科技论文的数量来看,在 2017 年由中国学者所贡献的论文已达到 439,008 篇,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可以说,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声音在科研产出方面已被全球学术界所听到。然而,在同行评议中,中国学者们的参与度还相对较低。一份调查显示 1 ,在 2016 年,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所有投稿中,来自中国学者的投稿占比达到了 21% ,同期,来自美国学者的投稿占比为 24% 。两国在这一数字上十分接近。但是,在同行评议的参与度上,在 2016 年同一期刊上,来自美国的审稿专家占比达到 40% ,而中国审稿专家为 4% ,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作为论文评审的重要环节,同行评议需要中国审稿专家的参与,中国审稿专家的声音需要被世界所听到。 “ 公开认可同行评议工作, Publons 助力中国学者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 ” Publons 作为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信息平台,可以帮助审稿专家记录自己的审稿行为,并使其获得学术期刊的公开认可。科研人员可以在 Publons 上注册自己的账号,上传并申请认证自己过往的审稿记录,同时还可以展示个人在期刊编委会的任职,打造定制化的学术名片。 · 个人审稿报告 目前,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众多著名科研单位在对其科研人员进行年度工作评价及职位晋升评估过程中都要求申请人提交个人过往的审稿报告,作为评价申请人学术贡献的指标之一。 Publons 可以一键生成个人审稿报告,为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证明。 来自新西兰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的科研人员 Dr. Matthias Lein 在其 Senior Lecturer 职位的申请材料中加入了其个人 Publons 档案的链接,通过这些被公开认可的同行评议记录,有效的证明了他在学术服务方面对于整个学术界的贡献,成功帮助其获得了学术职位的晋升。 “I could say I do 20 reviews for Nature every week and no one could verify that, because it’s all confidential. I really like the idea that with Publons I’ve got this cross-verified transcript of how much I do and for which journals.” · 学术证明 同时, Publons 还为科研人员提供各种学术证明,例如“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 Publons Peer Review Awards ”、“ Certified Publons Academy Mentor ”等,助力科研人员的职业发展。 · 个人仪表盘 Publons 为每一位科研人员提供个人仪表盘,记录个人的同行评议贡献。 Publons 上的注册期刊可以通过用户的审稿记录了解科研人员的专业领域、审稿兴趣以及编委会任职情况,增加科研人员受邀加入领域内知名期刊编委会或者审稿专家库的机会。 · Publons Academy 的同行评议技能培训 除此之外, Publons Academy 与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全球知名学者一同为刚刚开始自己科研生涯的青年学者开发出一套同行评议技能的培训课程,旨在帮助青年学者成长为同行评议专家。完成课程的学者可以获得 Publons 官方授予的证书,证明其在某一领域的同行评议专业性。同时, Publons Academy 的毕业生还可以向领域内的著名期刊表达自己的审稿意愿,与期刊的编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进一步增加自己成为期刊编委或审稿人的可能性。 欢迎加入 Publons 的大家庭 截止到 2018 年 4 月 7 日,已有来自全球超过 33 万的学者注册使用 Publons ,来自 25000 余种期刊的超过 180 万条审稿记录被公开认可,近 2000 种期刊成为了 Publons 的官方合作伙伴。 欢迎加入 Publons 的大家庭,记录您的同行评议行为,让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的科学贡献获得公开认可,让我们一同利用同行评议的力量来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免费注册 Publons 请 点击这里 (可使用 Google, LinkedIn, ORCID 或 Mendeley 账号完成注册)。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 The sustainability of peer review, BMC Blog, Network https://blogs.biomedcentral.com/bmcblog/2017/05/06/the-sustainability-of-peer-review/ Publons 简介 Publons 与研究人员、出版商和研究机构合作,通过利用同行评议的力量来加速科学研究的发展。 Publons 的审稿专家认可服务与各期刊的投审稿系统相集成,能支持研究人员证明自己曾经参加的同行评议工作。科睿唯安旗下的 Publons 成立于 2013 年,在新西兰惠灵顿和英国伦敦设有办公室。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publons.com 。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12113 次阅读|1 个评论
Taylor & Francis集团旗下250本期刊采用Publons审稿专家认可服务
ningbi 2018-3-21 14:29
Taylor Francis 集团旗下的 250 本期刊采用 Publons 审稿专家认可服务 英国伦敦和牛津, 2018 年 3 月 20 日—— 日前,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平台 Publons 在与 Taylor Francis 集团的试点项目取得成功后,宣布与其开展更深入的合作。通过 Publons 审稿专家认可服务,该平台将能自动认可多达 250 本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及其所作出的同行评议贡献。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 1.85 万名审稿专家为 Taylor Francis 集团旗下期刊提供的 5.8 万余次同行评议记录在 Publons 平台上得到认可,其中 70% 以上都是在 2017 年 4 月启动涵盖 30 种期刊的试点项目 之后添加的,这表明 科研 界对这项服务的强烈渴望与积极参与。 开展深入合作后,将有近 250 本 Taylor Francis 期刊能为审稿专家提供经过认可的同行评议行为记录,证明其过去和现在的同行评议工作对科学研究所做的贡献。审稿专家可以便捷的从其 Publons 个人界面中下载这些记录证明,为其晋升和基金资助提供有力支持。 Taylor Francis 集团的全球出版总监 Leon Heward-Mills 表示:“ Publons 利用同行评议的力量,使审稿专家所做出的学术贡献有机会获得应有的认可,同时帮助期刊编辑了解其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活动。今年,深入的合作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期刊受益于 Publons 的创新技术。” Publons 联合创始人 Andrew Preston表示 :“我们与 Taylor Francis 集团深入的合作关系凸显出学术研究群体希望他们的同行评议行为得到认可。我们知道审稿专家非常渴望这项服务,出版商则希望借助这项服务提供更好的同行评议体验。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也表明学术界的巨大变化——越来越重视同行评议在科研产出中的作用。” Publons 的使命是利用同行评议的强大力量来加速科学研究的发展。通过与出版商、机构和研究人员合作, Publons 将同行评议转化为可衡量的产出,以此来证明研究人员在其各自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影响和影响力。 详细了解本次合作或查看参与这项服务的期刊列表,请访问介绍 Taylor Francis 和 Publons 深入合作的网页: https://publons.com/in/tandf/ 。 Publons 简介 Publons 与研究人员、出版商和研究机构合作,通过利用同行评议的力量来加速科学研究的发展。 Publons 的审稿专家认可服务与各期刊的投审稿系统相集成,能支持研究人员证明自己曾经参加的同行评议工作。科睿唯安旗下的 Publons 成立于 2013 年,在新西兰惠灵顿和英国伦敦设有办公室。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publons.com 。 科睿唯安简介 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是全球专业信息提供与分析服务领域的领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全球的开拓者们,将奇思妙想转变为颠覆性创新,加速创新与国际化的进程。通过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信息、决策支持工具及服务,我们为全球客户的创新与国际化提供强大助力,帮助政府、学术界、出版商和企业:发现新想法,保护创新,直到最终实现商业化。科睿唯安旗下拥有诸多业界知名品牌,包括 Web of Science TM 平台( 含科学引文索引, 即 Science Citation Index TM , 简称 SCI )、 InCites TM 平台、 Derwent Innovation TM 平台、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 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 TM ,简称 DWPI )、 Cortellis TM 、 CompuMark TM 、 MarkMonitor® 以及 Techstreet TM 国际标准数据库等。 Taylor Francis 集团 简介 Taylor Francis 集团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学术团体、大学和图书馆合作,将知识带入生活。作为世界领先的学术期刊、图书、电子书和参考书的出版商之一,我们的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分布在牛津、纽约、费城、博卡拉顿、波士顿、墨尔本、新加坡、北京、东京、斯德哥尔摩、新德里和开普敦的 Taylor Francis当地 办事处竭诚为编辑、社团和作家提供专业知识与支持,并为他们的图书馆同事量身定制高效的客户服务。
个人分类: 我看办刊|5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审稿,也是可以被记录和认可的
热度 2 ningbi 2017-7-26 20:04
您知道吗?有个平台,记录和认可您的审稿行为,全球已经有86万科学家在此平台分享审稿记录。 www.publons.com 加入Publons体现您同行评审工作的价值! 快来加入Publons,并参与将于2017年9月11日-17日召开的国际同行评审周,在该活动周期间还将会宣布全球同行评审审稿人所作出的杰出努力。 免费加入Publons,您可以方便地在一处统一保存您所有的审稿记录,作为您的审稿工作履历。请确保您所有的审稿记录是最新的,您将有机会在您的专业领域被提名为最佳审稿人获得Publons国际同行评审奖,该奖项将于国际同行评审周闭幕时宣布。 为什么要注册使用Publons • 改进您作为审稿人的体验——记录并认可审稿人的贡献 • Publons记录的评审有助于提高论文的Altmetric评分 • 简化您作为审稿人认可过程 • 尊重匿名要求 • 期刊集成Publons将促进审稿人参与,并拥有专有的仪表板(dashboard),无需运行报告或下载数据 国际同行评审周简介: 2017年《国际同行评审周》的主题是“评审过程之透明度” (Transparency in Review),让业界各方探讨透明度给同行评审带来的不同契机和挑战。会议将于9月11日至17日举办,一系列活动将在社交媒体上和全球各地展开。会议和其周边活动的详情与相关资源和信息发表于网站www.peereviewweek.org 网站将在未来数月内定时更新。 若想参与,请使用主题“国际同行评审周”(‘Peer Review Week’) 将您的建议和想法发送至PRWeek@aaas.org,并列出您想要在《国际同行评审周》网站特载的活动或资源和其简要说明。我们尤其期待与欢迎出版界以外有进行同行评审的组织(如资助者和研究机构)的参与。
个人分类: 我看办刊|741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与Publons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Andrew Preston对话
热度 3 Enago 2016-12-8 11:54
我们有幸通过电子邮件采访到了 Publons 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Andrew Preston 。 Publons 是一个致力于加速学术研究的组织,并给予同行评审所应得的认可。 Q: 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 Publons 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同行评审是研究的核心,这对我们信任和理解研究至关重要。尽管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是我们之前建立的体系却忽略了审稿人的工作而仅仅是用于评估出版记录。而 Publons 的建立给这一体系带来更多平衡。 我们相信审稿人对研究的贡献需要得到应有的认可。目前超过 1000 家期刊已经与 Publons 共同调研来对审稿人的工作进行认证,超过 9000 位研究者注册了 Publons.com 来获得认证。 但是认证仅仅是个开始。我们相信提升同行评审将提升研究质量。这就是我们开发编辑辅助工具 Publons Academy 的原因,未来还将研发新手段评估评审质量。 Q: Publons 将具体如何帮助审稿人获得认证? 审稿人注册 Publons 后,他们可以添加完成的审稿记录。 Publons 将在后台为 超过 1000 家期刊确认这些记录 ,之后审稿人仅需要在审稿过程中动动鼠标就可以自动添加审稿记录。 然后审稿人可以下载正式的审稿记录并作为简历中的证明用于审稿和基金申请。 我们相信 Publons 将对科学和研究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认证研究者,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展示他们在某一领域的专业背景,使他们进行更多审稿工作,而我们将同他们一起加速审稿进程。作为独立研究者而言,成为审稿人是开启学术生涯最好的方式之一。 Q: 许多作者或研究者会有这样的疑问:作为权威的审稿人,你希望作者们能了解关于同行评审的哪些知识?(包括如何成为审稿人?) 这是个很重要的话题。每个人都知道同行评审很重要,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如何运作的,如何成为审稿人也没有明确的方法。 这就是我们为何要开发 Publons Academy ,这一系统帮助研究者了解如何完成审稿工作。我们帮助从事学术的研究生建立起同重点期刊之间的联系,并帮助研究者成为审稿专家并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获得认证。 如果你读到此处且对成为同行评审很感兴趣,或正在了解同行评审运作机制,那么我推荐你点击: https://publons.com/academy/ 。 Q: 作为 Publons 的首席执行官,你对 Publons 最骄傲的一点是什么? 我可以自豪地说,研究者们已经在 Publons 添加了超过一百万条审稿记录。我们创建了优秀的顾问团队,但是我们都认为目前我们仍处在起步阶段,更加令我们骄傲的成就在等待着我们。 Q: 你是否能告诉我们 Publons 目前所面临的调整? 这是一种新鲜事物,我是说对同行评审的认证是一个全新的想法。经过了三年时间,目前出版业终于开始关注同行评审的重要性( 7 家顶级期刊中的 4 家使用了 Publons ),但是要让大学和基金机构接受并认识它的价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Q:今年 Publons 主要关注哪一领域? 今年我们重点关注了提高对同行评审重要性的认识,并且与全球顶级出版商建立合作,使得研究者更易于建立审稿记录。 Q: 为了提高全球对提升同行评审的认识,贵公司做了哪些努力? 今年的一个重要活动是“ 同行评审周 ”,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很多权威出版商合作举办这一活动。 Q: 这太棒了!今年的同行评审周还颁发了首个 Publons’ Sentinels of Science 奖,这一奖项表彰了全球期刊中最杰出的同行评审,你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提名过程? 当然可以,我们认为这是同行评审界的诺贝奖——表彰每年中对同行评审做出最突出贡献的个人。这一奖项非常重要,因为就像我们科研界认可诺贝奖一样,这一奖项是对专业同行评审的认可。 这是我们设立这一奖项的原因:通过表彰杰出的同行评审工作来推动突破性的研究工作。 对于这一新生的奖项,我们将授予在几个不同领域审稿数量最多的三位审稿人奖励,以及为每一领域排名在前 10% 的审稿人授予证书。大家可以查看获奖者以及更多细节: http://home.publons.com/sentinels-of-science-recipients-2016/ 。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能够在所有出版商中认证审稿人的工作。我们得到了如 Wiley 、 SAGE 以及 Springer Nature 等出版商的大力支持,他们已将认证审稿人作为日常工作。 这些奖励是给予审稿人回馈的最好方式,我们非常激动地看到这些奖项将在未来的每一年对高数量和高质量的审稿人工作进行表彰。 --- 更多精彩文章 请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 --- Q: 这一服务将对亚洲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Publons 将如何应对这一地区频繁出现的虚假审稿以及其他学术道德问题?涉及这一地区的同行评审是否存在其它问题?或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亚洲市场确实存在着关于同行评审的机制问题 , Publons 在这一区域的用户数量确实比我们所预期的少。我们猜测这与出版商相较于其他地区难以认证及联系对审稿工作感兴趣的亚洲研究者有关。 Q: 同行评审是否需要接受标准化培训使得大家对这一流程产生更广泛的共识?或者是否应该有共同资源?这一体系中又伴随着哪些问题? 是的,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这一局面,因为它非常重要。我们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即便是领域内的专家,也难以证明他们是优秀的审稿人。我认为像英论阁这样的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信息和服务。 从我们的角度上来说,我们选择了以同行审阅为核心的方法。像我之前提到的 Publons Academay ,就可以通过帮助研究者证明他们的审稿能力以及帮助他们直接联系顶级期刊编辑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希望这能够成为让更多研究者加入审稿人行列的第一步。 Q: 你拥有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且在波士顿大学做过博士后,你觉得自己的研究生涯过得怎样?(成就、经验和挑战) 我当时研究物理学因为我总是想理解宇宙的运转。能够有幸去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说是很棒的经历,并且我将会对它保持兴趣。而科学研究的特殊之处在于你身处人类知识的前沿领域。所有人都对此知之甚少,因此你要与未知打交道。主要的挑战是要弄清该如何问问题(比如提出假设)。 我非常幸运能体验这些过程,去见一些牛人,去了解世界不同地方的人是如何完成研究的。 Q: 你能给学术出版行的年轻企业哪些建议? 首先我想说任何一个行业都很难做,企业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获得成功,所以必须持之以恒。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知道哪些人会使用你的服务,然后尽可能地去告诉潜在用户你的计划。建立市场最简单的方法是制造产品并假定有人会用。 Q: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是否出现过关键的人或事件?(请描述) 对我来说当年离开博士后岗位是个很艰难的抉择,因为离开学术是一个不可逆的选择。回头想想,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如果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你面前,那说明每个选项都很好,所以你要听从直觉。 我们很荣幸能与 Andrew Preston 对话。我们真诚感谢他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也向 Publons 团队的全体成员致以美好的祝福。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同行评审的未来 2. 投稿前独立同行预评议服务 3. 什么才是好的同行评审?
个人分类: 期刊发表|7506 次阅读|5 个评论
今天你审稿了吗,你考虑过从审稿中获得回报吗?
热度 37 lionbin 2014-10-24 23:45
今天审稿一篇文章,几乎占用了我一天的时间,当然中途被许多其他的事儿打断。虽然是篇很没有意思的稿子,但文章还是有些明显的优点,我不得不耐着性子将全文阅读了一遍,这是本月评审的第三篇稿件了,还有一篇稿子没有审完,已经被催过一次了。由于手头有这么多稿子,昨天和前天的审稿邀请我只得拒绝了。类似这样平均每月收到10篇左右的审稿邀请是个常态,但我只有时间来审阅其中的3-4篇稿子。另外,作为一个国际学术杂志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我目前手头还有4篇稿子正在处理,每周至少也要花数小时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审稿人和阅读审稿意见,有时候还得自己认真读一遍稿子。这些事儿,虽然花了许多时间,但都无法反映到我的工作业绩中,只能在简历中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如果不是兴趣和责任驱使,相信类似我这样的审稿人是不会花时间来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儿的。类似的困惑,许多审稿人都有吧。前两周,Nature周刊上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 ,也正好在谈论这个问题,文章后面参与讨论的人也挺多,说明大家有许多的共识。本文将结合这两篇文章及文后的讨论谈谈这个话题。 审稿论文是科学家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审稿者为杂志进行匿名审稿,但并没有得到过所谓的报偿,也很少有人会因为这个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而获得好评。 如何认识学者们花费时间进行同行评议的贡献?学者们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善这种状态呢?目前许多人正抱怨他们被同行评议的邀请所困扰。如果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他们的评审记录来强调他们为投资方和政府机构所表现的专业知识,如果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公开,可以更清晰地揭示科学家审稿的平均数量和类型,是不是可以有所改观呢?来自新西兰的天使投资人资助30万美元而建成的Publons,正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公司还奖励过那些从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获得credit的最佳审稿者。Publons鼓励研究人员将他们审稿的历史张贴到网上。 Publons网站自称可帮助审稿者进行记录和展示,并验证其同行评议活动。只需上传同行评议的历史,选择公开多少信息,然后就可以正式进行评审记录了,这可用于以后的晋升和课题申请中。 Publons的共同创办者Preston认为, 同行评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之一,但评审人并没有因为审稿而得到承认。而且,除了少数例外情况,一旦所审的文章出版了,他们之前的审稿内容就被丢弃。虽然这些内容是很有价值的,但却被浪费了。 我们想鼓励大家将这些同行评论和讨论分享出来。第一步是把同行评议以可度量的方式展示出来。科学家可以注册到Publons并记录他们的同行评议历史,不管是出版前还是后都记录在档。出版前审稿的文本是不显示的,除非杂志允许,但我们要得到一个审稿收据,或者我们在后台与杂志编辑来联系,以确认有这么一个审稿过程。我们正在与杂志合作来简化这一过程,这样审稿记录可以自动更新。如果一个杂志是匿名评审的,这个平台仍可以用于评定审稿者的学术信誉积分(credit)。为什么科学家乐意公开列出他们的同行评议记录? 当一个人被邀请审稿,说明这个杂志的编辑认为你是该领域的专家。Publons正是要强调这种专长,而用户可在他们的简历中使用这些记录并可藉此申请编辑委员会的工作。 同行评议对论文发表的重要意义并未完全得到认识,如果没有评价和和质量控制,整个系统将会崩溃。如果Publons能用于突出评议人的重要作用,并让这个作用更加明显,那么在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棒的服务。 科学家在一年接受多少篇稿件的同行评议才是合理的呢? 许多研究人员估计是二三十篇。有些出版商也正在加大力度奖励他们的杰出审稿人。Publons是希望建立一个跨出版商的平台,与出版商的活动仅限制在自己平台是不同的。出版商也正在参与更广泛的讨论来为研究者的ORCID(开放研究者与投稿者标识)建立一个标准公开记录其同行评审服务。还有许多机构也正在尝试建立评定同行评审贡献的平台。文章采访了两位杰出的审稿人。根据Publon网站记录的审稿信息,以及审稿得到他人的赞许等,德国基尔大学研究纳米材料的Yogendra Kumar Mishra在过去三个月荣获最佳审稿者的桂冠;另一个是之前因为审稿数量多而获得此殊荣的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的鱼类生物学家Malcolm Jobling。那么Publons的顶级评议人每月审多少稿子?Jobling说:“ 我今年已审了超过125份稿件 ,自过去三个月在Publons注册以来已经登记了39篇。一般每年我大约要接受100篇审稿,我相信这远远超过大多数人”。Mishra说:“我每月大约审稿5篇,在过去三个月在Publons上登记了22篇。我不知道其他的科学家的情况,但大多数人应该是每月3-5篇这个数”。与Jobling相比,我的审稿数量是相形见绌了,因为看英文稿子对我来说,还是太累了。当然, 有人在后面评论说Jobling今年已经审稿的数量超过125篇是无法保证审稿质量的。 记录审稿数量仅仅是个开始。一个可大大提高论文质量的深思熟虑的审稿可能会花费数天时间,而一个草率评审人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许多论文的评审。因此, 下一个挑战是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评估评审质量。 许多杂志的编辑们,对于“好”与“坏”的评审人都有一个非正式的看法。但是这些判断一般不会与同行进行分享,而且不同编辑的认识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它包括对所有审稿人每年对各期刊的审稿情况,包括审稿数量和相对质量,评定质量需要多个准则,比如包括杂志编辑对审稿人的认定进行比较。研究机构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评价研究人员的绩效。有人对此评价: 我同意为了给审稿人得到适当的学术信誉,评审报告的质量是需要考虑的,因为审稿远不是比的数量和速度。 目前有用于这一目的工具,如van Rooyen及其同事报道的评审质量工具(Review Quality Instrument)通过凡Rooyen和同事描述了复习的质量工具(J Clin Epidemiol.1999;52:625-629)。我们用它来评估了两份生物医学中心期刊的审稿质量。有趣的是,我们发现 在公开同行评议报告中的质量比匿名同行评议要高5%。 每个审稿要占用多长时间,有多少会被拒绝?Jobling说:“这个变化很大。我可能会花约3小时审一篇很差的稿子;对于一篇优点突出但需要进行重大修改的稿件,我可能会花12小时的时间。我所拒绝的审稿邀请约为实际审稿的三倍。审稿邀请正在越来越越多(审稿越多,审稿邀请也会越多,因为编辑会选择那些乐意接受审稿邀请的人)。如果一天有四或五篇审稿请求,我会感到不知所措,但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Mishra说:“这完全取决于论文的水平以及所投稿的杂志。我一些同事说他们不接受影响因子低的期刊的审稿邀请,但我会接受。审稿邀请数量增加很快。对我来说,论文的主题是接受审稿的标准,我不审自己没有兴趣的论文”。有人针对这个问题评论说:奖励评审人展开了受欢迎的第一步。然而,这篇文章本身也说明需要多少科学评论才是真正足够的。引用评审人自己的话,审一篇稿子需要花费3-12小时的时间,其实这对Nature这样高质量的科学论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通常包含数十个子实验和大型统计的内容。 出版前的同行评议应该公开吗?评议人应该是匿名的吗? Jobling说:“我支持一旦论文发表,而且杂志、作者和审稿人都同意,就应该公开评审内容。理想的情况是,这样的整个过程应该是透明的,从稿件第一次投稿通过初审、修改、复审等等。目前我保持我的匿名评论状态—— 我做过一些具名的评审,但这种场合有时会被作者联系,他们不是期望得到额外帮助,似乎是想让我为他们修改稿件。因此,我现在选择匿名审稿 ”;Mishra说:“在我看来,肯定不应该进行公开评审。我知道有些人在Publons上这样做,但我是不会这样的”。公开评审记录和获得奖励的最终方向并非明确。Publons等类似机构希望会有更多的开放,然而出版前的评论多数是秘密的—— 许多研究者对公开他们进行批评的审稿信息感到不安,因为害怕在其职业生涯中其他地方受到报复 。如果这种文化没有发生转变,还应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匿名计算审稿者的学术信誉。Preston说:“我们几乎对所有的同行评议记录都是不公开的,我们只能记录信用,而不是评论文本。Peerj和GigaScience是进行公开评审的,可以自动导入文本到Publons,我们也索引其他公开评审的网站如F1000。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评审,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积极的文化,在这里评审人的贡献得到承认,作者、评审人和和编辑都从中受益。同时,我乐意看到发表后评论景观的发展,当大家都准备这样做之前,必须要有一个诱因来促进审稿或评论。我们相信,这将创建一个跨出版商的形象,无论在什么地方评议,都会被得到承认。” 在文章后的留言中,有一个看上去是为PeerJ做广告的评论:PeerJ 将为所有评议人的辛勤工作致敬。透明、公平、高质的同行评议应该是一个好的学术出版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在我们的系统中,我们让审稿人自己择是否提供自己名字(目前,约 40%的人选择这样做)。我们也为作者提供一个选择,是否让他们的同行评议审稿历史完全公开(目前,约有 80%的人选择这样做。所有发表的审稿意见,都被分配为一个DOI。当一个人审稿人选择了提供自己的名字,那么他们的个人资料就会呈现出来并给予全学术积分(如果作者选择了让评审历史公开,那么评审的文本当然也就可公开阅读了)。 当然,作为讨论,也肯定有反对意见的,这些意见看上去也非常有道理。有人评论说:我总体上不同意让同行审查获得更多的奖励。为什么科学家要审稿?我们不审稿是因为杂志邀请我们为杂志免费工作。其实,科学界中大家都是在为彼此工作。毕竟, 科学家进行同行评审也是在为自己。这就是一个科学界的标准。在我心里,同行评议是作为科学家对科学过程的重要贡献,我们必须履行这一职责。我担心的是,试图量化或评定审稿人可能会导致这种情操受到侵蚀。这整个活动的逻辑结果是企图把同行评议变成一种商品,需要某种形式的经济认可。 是的,科研资金是不足的。是的,科学家们通常没有得到足够的报酬。但是我们也会不好的评论。如果同行评议继续保持匿名和表面上位获得报偿,至少我们知道科学家们是因为他的义务而评审的。相比于其他的任何奖励,不管是直接的经济认可还是什么排名,我宁愿保持现状。还有人义愤填膺地说:最好的同行评议制度是让审稿人认识到他们的身份为作者(服务),但作者没有感觉到。 一些评审人,傲慢而势利,滥用权利,他们认为同行评议是一个拒稿的过程,而不是帮助作者改善他们的稿件。这种傲慢,在Nature和Science审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有人提出的一些新的问题也值得深思。有人评论说:评审人有时对稿件进行了一些智力输入,比如要求额外的实验,或建议更好的解释,但这些贡献并不会被目前的出版模式所识别。 未来的期刊是否可以刊发具有许多评审的文章。这种格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博客,可确定审稿人的智力贡献,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评审而不仅仅是2-3名,这有助于区分来自实验的科学理论的发展,那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对科学的一些负面评价是,科学阻碍了一些与目前认识不相符的新发现。让有争议的论文发表出来,而后面的评论是会提醒读者来辨别的。 总之,这些文章和讨论呈现了一个有趣的发展,向公平迈进了一步。它肯定会重新打开学术信誉的争论,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研究者想获得更多的资金资助,学术和研究机构要求他们提供更多可统计的科研产出和学术信誉。 参考文献: (1) The scientists who get credit for peer review, Nature doi:10.1038/nature.2014.16102, 09 October 2014 (2) Review rewards, Nature 514, 274 (16 October 2014) doi:10.1038/514274a
个人分类: 一起读顶刊|46104 次阅读|10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