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镇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集束化治疗or装配式治疗
jianxinz 2010-8-21 06:56
上个周末去参加重症患者镇静论坛,其中一个争论专题重症患者是否需要计划镇静,由309医院马朋林教授和我阐述正方观点。 在备课的过程中,想起前一段时间曾接到同事送来的一册《梦在那片海》《中国卒中杂志》主编手记汇编,其中有一篇是对个体化治疗的讨论,曾经留下过深刻印象,就找来重新读了一遍。 王拥军教授在这篇文章中写到:临床医学的实践模式经历了四个时期:经验医学、标准化医学、分层医学和个体化医学时期。经验医学时期人们依赖信念和热情,对医生迷信。初期的循证医学将临床实践推向标准化,一切都是程序式的,同样的诊断,同样的治疗方法。之后,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将患者进行分层管理。然而,医生所面对的患者的个体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性,忽略这些差异性将为疗效带来巨大的灾难。这似乎把医学又推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个体化医疗。在这种状况下,未来个体化医学将医学实践推向最高境界。(《中国卒中杂志》2008年3卷12期 http://www.chinastroke.org.cn/cn/dqml.asp ) 重症监测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镇静问题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早期的呼吸机功能单一,灵敏度不足,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是通常会表现出人机对抗。这一时期,机械通气患者几乎全部接受镇静剂。进入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呼吸机的功能也得到了普遍提高,出现了诸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PS)等新模式,人机协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有创通气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一定是一个恶性刺激,并且ICU存在许多导致患者疼痛、焦虑和谵妄的危险因素。1990年代也是欧美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普遍认识到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重要性。 ICU中存在多种多种导致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 然而,镇静过度也会对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如机械通气脱机延迟、感染、谵妄等。美国著名呼吸与重症医学医师Dr. Thomas L. Petty在《Chest》1998年114卷发表的述评中第1次提到了ICU患者中可能存在过度镇静的问题:What I see these days are paralyzed, sedated patients, lying without motion, appearing to be dead, except for the monitors that tell me otherwise.(我这些天(在查房时)看到的患者,处于镇静麻痹状态,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死了一样,只有监护仪才能告诉我们,患者还确实活着)。此后人们开始重视ICU中过度镇静的问题,逐渐开发出一系列临床操作流程,起了一个名字计划镇静(protocolized sedation)。 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常存在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且个体差异大,要求处理及时、协调。这些患者特征也使重症医学临床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单独实施某一种诊治措施,很难获得改善患者转归的结果。因此,出现了所谓的集束化(bundle)治疗理念,将多种诊治措施按一定条件和顺序实施,本质上就是标准化或程序化治疗。但是,这些年有关程序化治疗的研究也鲜见阳性结果,即便获得阳性结果,也很难在其他治疗单元重复。这是西方医学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我更愿意将现在的程序化治疗称为装配式治疗,希望像汽车生产流水线一样去诊治患者。但器官绝不是冰冷的机器零件。 由现阶段循证医学(无论是否分层)到真正意义上个体化治疗的转变,关键在于实施治疗的医务人员。 打个比方,经验医学的代表是孙思邈,将初级循证医学形象比喻成汽车装配车间,个体化治疗则要求每个医生都是孙思邈(或和孙思邈具有相同的能力的医生)。这里,关键在于培训,如何把所有的医生都培养成孙思邈水平,是达到个体化治疗的基本条件。 经验医学的代表孙思邈 集束化治疗的形象比喻装配车间,但器官绝不是零件 达到个体化医学的关键将绝大部分医生培养成孙思邈
个人分类: 未分类|7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创新:楹树皮中镇静催眠有效部位临床前研究
xupeiyang 2010-7-16 10:55
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分析结论: 国内外检索到豆科合欢属植物具有镇静作用的文献报道,检索到儿茶素具有镇静、抗焦虑作用的文献报道,国内检索到楹树的活性成分研究的文献报道,但未见研究楹树皮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并且楹树皮具备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成分属儿茶素类的相关文献报道。 该课题的创新点: 1. 首次研究发现 楹树皮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 2. 首次发现 楹树皮镇静催眠作用的有效成分属儿茶素类 。 编号: 2010215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3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蓝光照明的妙用
rjxie 2009-1-30 14:06
众所周知,蓝光LD和蓝光LED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前者应用于新一代的高密度光存储的DVD技术,而后者则应用于新一代的绿色环保的固态照明技术。今天,日本的电视新闻还介绍了蓝光照明的其他新奇的效果。 效果一,卡拉不OK了。请了3位熟识的女士分别在红光灯和蓝光灯的卡拉OK包间里开怀大唱。发现,在红光灯的包间,她们热情奔放,放声歌唱,在10首歌曲中唱了8首。而在蓝光灯的包间,她们则很拘谨,唱歌时也不见平时的疯狂劲,在12首歌曲中只唱了2首。 效果二,在高速公路上驾车安全了。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容易疲劳,也较平常的公路容易出车祸。为了减少车祸的发生率,日本交警在东京-名古屋高速公路的两旁安装了部分蓝光灯。许多驾车者发现,驾车时注意力集中了,也觉得很沉着冷静。安全驾驶的效果非常明显。 效果三,乱扔的垃圾减少了。在一些公共场所的垃圾箱处,特别是在晚上有些人不把垃圾扔在制定的垃圾类别箱内。本着防止不法投弃和减少垃圾量,环保人员特意在垃圾箱上方的屋檐下装上了蓝光灯。结果发现,不法投弃者没了,垃圾量也减少了。 效果四,记忆力增强了。找了一小姑娘做背英语单词试验。发现,在普通灯光的照明下,5分钟内她能记住16个单词,而在蓝光灯的屋子里,她一下子能记住35个单词,翻了一番。小姑娘后来说,在蓝光灯的屋子里做试卷心里很平静,总感觉时间很长。 效果五,盗窃犯罪减少了。在东京都足立区的一个小区里,每年总有59件盗难事故发生。虽然,小区居民成立了巡逻队,也建立了警民联防制度,但是收效甚微。后来,居委会决定在小区里安装了蓝光灯,结果一年下来盗窃事件下降了40%。 效果六,自杀可以防止了。日本每年都有3万人左右自杀,已经连续10年了。特别是,很多人选择在电车站的车轨上。日前,在弘明寺车站上工作人员以蓝光灯取代以往的白炽灯,结果表明,该站原来每年有2-3名自杀身亡者,现在没有了。 究其原因,原来蓝色有一种对人的交感神经发生作用后,使人的心情趋向平解的镇静效果,能降低人的血压,让脉搏趋向沉稳。同时,蓝光能够限制人本能的冲动,控制兴奋性冲动性的犯罪行为;此外,蓝色光线在夜间比红色或橙色等暖色光照程远得多,从很远处就能看到,这也是犯罪者所惧怕而要极力避免的。 由此可见,蓝光LED又可以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了。建议学校在高考期间,把教室的日光灯全部换成蓝光灯,以提高高考成绩;建议把全国的监狱里的普通照明更换成蓝光照明,以保证服刑人员拥有一个宁静、闭门思过的安宁氛围;建议在春运期间,火车站的候车室里或者火车的车厢里的照明灯全部换成蓝光灯,以平息有些人在狭小、吵闹和空气污浊的环境下容易产生的急躁、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确保春运的安全;建议。。。。
898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