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有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毒vs有度
boxcar 2011-1-3 17:40
刚才拜读了一篇很好的科普文章氢医学专家孙学军老师的博文氧气有毒可杀人【 1 】,很受教益。看到文后的 nuclcell 在评论写到 氧气有毒,水也有毒,什么东西没有毒,大概有用的就用毒 和 也可以说有毒就有用 ,我忽然来了点儿灵感,想到有毒的谐音是有度,于是决定写篇短文,谈几句我的看法。 最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中提到的 XX 有毒或者毒 XX 的字样,前几年还首歌曲叫什么香水有毒的,看来虽然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有毒的东西却是越来越多了。这倒也不奇怪,随着人工合成的化学品种类越来越多,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能够对我们人类能够产生毒害作用的东西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物质越多越复杂,可能因此产生的毒害也会越多甚至越发严重(认知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之中)。氧气固然是我们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大家还在到处追寻天然氧吧的时候猛然看到了 氧气有毒可杀人这样的文章标题之时,一定会有部分人感觉要被雷倒的。 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大字和听到的大声宣传多半是什么什么有利于身体健康,被我们忽略掉的很可能是药品说明书上的那些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小字(具体的使用剂量、可能的毒副作用等)。在这种情境之下,人们很容易把我们接触到的物质简单地划线有毒的和无毒的,有利于健康的和有害于健康的,这就像我们在孩提时代看电影时总要问谁谁是好人,哪个家伙是坏蛋一样。这种简单的分类造成的后果是一些人疯狂追捧保健品维生素之类(被宣称)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东西,或者大量摄取某营养成分含量高的食物,而与那些被宣称过有毒或者有害的食物彻底告别,这样做的结果未必总是有利的,可能悄然发生了营养失衡却还全然不知,有的人甚至因此严重损害健康以致付出生命。这些人可能没有把握住这个问题的关键有毒的另一面其实是有度,即使通常认为是无毒而且有益的东西,如果无度地加以使用,也是危险的。事实上我们对各种维持生命的物质的需求都有个合理的限度,也就是我要说的有度,太少了固然不行,太多了也会有害。例如,我们长期不喝水肯定会被渴死,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身体也会出问题;再如我们不呼吸氧气不行,可如果一味地呼吸纯氧也会发生氧中毒。 很多物品、甚至人才和政策制度的使用,度的把握一样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规模和数量,只为追求其好的一面而盲目扩张,全然无视因此带来的各种副作用,都可能是有毒或者有害的。能把握好这个度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 ******************************* 参考: 孙学军:氧气有毒可杀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162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880 次阅读|8 个评论
小议我国的科研有利与不利环境
吴信 2009-3-1 16:5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研条件有了很多的变化,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希望能够好的更好,不利的加以改进。 我国的科研有了很多有利条件: 1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科研基金的力度越来越大,各项奖励鼓励的政策也越来越完善。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有个华裔科学家说他的三年累计的科研经费达数百万万人民币,殊不知目前我们国内的一些科学家一年的经费就有那么多! 2 人才:我国拥有世界上绝对数量的科研人员,绝对数量的研究生。如果这些科研大军充分的深入做工作的话,我们的未来充满阳光。而且还有一大批留学人员。 3 科研条件:购置的科研 试验仪器设备水平越来越高。如果软件(人才技术和操作等)跟上那就好了 同时,也有更多不利的条件: 1 管理体制:以论文为主的评价机制。大家都想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有多少研究人员沉下来做基础研究的?以至于基础科学、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仍然非常薄弱,如何自主创新?如果不解决死板的管理机制,科研院校的研究成果将来还不如企业的好! 2 教育:虽然我们拥有绝对数量的研究生,但是随着大学生扩招规模越来越大,本科阶段的教育基础令人担忧。 3 商业环境:试剂价格贵,同样的产品,说不定质量还不如国外的,在国外却便宜很多。这点很多科研人员应该有所感受。不知道这个钱是外国人赚去了,还是我们国内中间商赚了。这点让我们很痛心! 4 社会人文:浮躁的风气横行,急功近利,以至于科研氛围不浓厚、导师引领不到位、团结合作的精神缺乏等待。这也与以上几点相关吧。 5 产学研结合不够,存在产学研脱节问题;比如生物,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很多是靠人家的东西来堆积研究成果,而技术创新不够,能够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的有多少?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堂堂正正、明明白白自私的人
热度 5 freefloating 2009-1-30 16:44
科学网上最近又讨论的相当热闹,而且有些关乎道德,同情心、爱国心都上阵了。 我好像一直非常排斥道德家,潜意识里觉得好像道德家都没太干什么好事。所以我会跟儿子说:做什么也不要做道德家。儿子现在根本不知道我说什么,但是我还是要先给他打打预防针,让他对道德家有所免疫,免得日后被道德家忽悠了。 大道理我搞不懂,小道理里我也不一定明白,我选择性的接受一些道理,目的是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安宁,就是让自己舒服些。比方说我认为人应该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做个自私的人。 这个道理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自己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做个自私的人,二是允许别人也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做个自私的人。二者缺一不可。 一、我虽然喜欢做老师,但不认为自己在太阳底下最崇高,因为这个职业有假期,又自由,虽然现在辛苦的紧,但是别的职业也未必更好。还可以满足自己好为人师,受人尊敬的虚荣心。所以我还没学会训斥学生,顶多就是哄哄再哄哄,做了这么多年学生过来的,知道学生损老师的本事,心里最怕招学生骂,所以绝对不敢自以为大。 二、我虽然在中国呆着,我也不敢讲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民族主义对于家庭的小问题来说太大,对于家庭的大问题来说太小。”还记得王鸿飞老师在《引进“婆婆”之二》的一句话:“ 听了这个故事,我决定打死也不说自己回国工作和爱国有什么关系,免得自己以后心里不好受。”这个故事必然不是什么好听的故事,但这个决定确是个明白的决定。既然保不定自己所作所为能够符合爱国主义道德家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保不定自己吃了亏后欢欣鼓舞,那还是不说的舒服。不过要是打死我说说也无妨。 三、我虽然无官无职,我也不敢讨论太多公平,有位我相当敬佩的老师曾经说过:护犊儿是一种美德。护犊儿是老师的一种美德,所以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找到好工作,都能好好发展。当然这是因为导师对学生好才能招到好学生,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而且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多么令人舒服的事情。护犊儿是家长的一种美德,所以家长都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不遗余力。当然有时也会因此而不明白,做了不是很堂堂正正的自私,忘记了别人的自私权利,搅扰了大家的平静,被人骂被人告就都要认了。 四、虽然我老爸老妈对我还算满意,我也不敢说我有多孝顺,因为我们住新房子的时候我也没说我要孝顺,所以咱们换了吧。虽然每年都给他们添置新衣,但是比给我自己的要少很多,也便宜很多。 还会经常请他们帮忙照顾孩子,好让自己可以奋斗一下,或者轻松一下。好在老爸老妈也希望儿女比自己光鲜,看见孙子外甥心里就憋不住的高兴。多亏他们不是那种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二十四孝才高兴的父母,多亏他们有养老金,身体安康,所以我也要努力有个好收入好身体,将来儿子需要我帮忙我就帮忙,不需要我就好好玩玩。 五、虽然也有人夸我心善,但我也不敢说我有同情心,虽然我见不了人家求我,见不了人家难受,但也最多是举手之劳,或者君子远庖厨,绝不敢追着喊着同情人家。而且也见不了人家同情我, 所以绝不会先找个理由同情自己,然后再用没有同情心来给人扣帽子。自强自立才有希望。 六、虽然我希望我能永远的给,给亲人,给朋友,给相识和不相识的,那也不是因为我高尚,而是我自私的以为,给予说明自己拥有,我愿意得到祝福永远的给予,而不是永远的索取。 所以我会告诉我的学生,我不会牺牲自己做一个好老师,如果我是一个好老师,那是因为我觉得做个好老师更有趣。 所以我会告诉我的儿子,我爱他是因为他给我带来的满足和快乐,如果我是一个好妈妈,那也是因为我觉得做个好妈妈更幸福。 所以我会告诉我的老公,我绝对不会因为他而成为黄脸婆,不管他在不在意,我也要健身,我也要买新衣服。如果我碰巧出得厅堂,下得厨房,那也是因为我觉得这样更有成就感。 所以我会告诉我的朋友,我不会为你两肋插刀,我也不要求你为我两肋插刀,我们是朋友是因为我们在一起会更快乐,可以互相鼓励着前进。 好在我周围都是这样一些挺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自私的人,所以大家相安无事,和谐共处。
个人分类: 绝地挑战|7609 次阅读|4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