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气象条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重霾与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相关: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 2017-1-15 07:55
重霾与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相关: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预警: 全球变暖和中国雾霾: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2017-1-8 16: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266.html 2016 年 12 月 16 日 至 21 日、 2016 年 12 月 30 日 至 2017 年 1 月 7 日 两次雾霾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与激发雾霾发生的潮汐组合一一对应。 被忽视的警告:关注 2016 年 12 月潮汐组合和雾霾高潮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2016 年 3-6 月和 9-12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 2015 年 7-8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6 年 12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 A : 11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90812 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 B : 12 月 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66 度。 1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潮汐组合 C : 12 月 1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 18.93661 度, 12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2 月 14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月 13 日 为月亮近地潮,两者相隔一天,为 12 月第三次超级月亮,强度稍弱)。 对应 2016 年 12 月 16 日 至 21 日雾霾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 潮汐组合 D : 12 月 21 日 为日月小潮, 12 月 21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 0. 00047 度, 12 月 25 日 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 弱 ) ,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 弱 ) 。 潮汐组合 E : 12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95967 度, 12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对应 2016 年 12 月 30 日 至 2017 年 1 月 7 日 雾霾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8324.html 2015-2016 年严重雾霾继续: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是导致我国雾霾高发的天文背景,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 月为弱潮汐时期,增强我国的季节性雾霾。 2015 年厄尔尼诺和高温干旱是雾霾高发的气象条件。 2015-2016 年雾霾高发不可避免,减轻雾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 2014 年 4 月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根据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日月大潮的叠加可计算得出,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每年 2 月 -4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5-7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8-10 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 6 个月。这个半年周期是固定的,每年都是这样(杨冬红等, 2007a )。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 雾霾频发期是每年的 1 月和 12 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003.html 2016 年 12 月雾霾高发正在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8704.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2 月 28 日 指出: 2017 年暖元旦要防雾霾 2017 年元旦放假调休日期为: 1 月 1 日 (星期日,元旦)放假, 1 月 2 日 (星期一)补休。 我们在 2016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 2016 年 12 月 29 日 潮汐组合有利于暖空气活动(南风)和雾霾形成: 潮汐组合 E : 12 月 2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 18.95967 度, 12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2016 年 9-12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12 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 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2017 年 1 月雾霾高潮持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4716.html 暖空气活动(南风))有利于雾霾形成,冷空气活动(北风)有利于雾霾清除。如果冷空气活动太弱,严重雾霾也会发生。最近十天的雾霾就发生在强暖空气活动和弱冷空气活动之间。 关注 2016 年最热预测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2014 年 8 月史上最热,都是 2014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我们在 2015-8-3 10:33 指出, 2014 年最热, 2015 年更热, 2016 年刷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209.html 我们在 2014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欧盟机构称 2016 年为史上最热年 北极气温上升最快(全文) 2017-01-07 11:30:33  来源 : 参考消息网 ( 北京 ) 举报 参考消息网 1 月 7 日 报道 英媒称,欧盟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今天表示, 2016 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气温大幅升高,升温幅度接近近 200 个国家为限制全球变暖而设定的上限。 路透社 1 月 5 日 报道,该机构在一份报告中说,这些数据是 2017 年首个证实了许多人的预测结果的数据,这些人认为 2016 年的温度将超过 2015 年,成为自 19 世纪有可靠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 北极是气温上升最快的地区,而包括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在内的全球其他很多地区也遭遇了罕见的高温。 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一些地区比平常要冷。 该欧盟机构说, 2016 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为 14.8 摄氏度 ,比工业革命前的温度高 1.3 摄氏度 。 2015 年,近 200 个国家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上同意将全球相较于工业革命前的升温幅度限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同时作为从化石燃料彻底转向清洁能源的行动的一部分,努力将升温幅度控制在 1.5 摄氏度。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说, 2016 年的气温打破了 2015 年的纪录,比 2015 年上升近 0.2 摄氏度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累积和太平洋出现厄尔尼诺天气现象推高了气温。 http://news.163.com/17/0107/15/CA6HDA7J00018AOQ_all.html 2016 年 11 月北极气温较以往高摄氏 20 度 专家:极异常 2016 年 11 月 28 日 15:59 中国天气网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11 月 25 日 援引法新社报道,科学家 11 月 24 日 表示,气候变迁的恶性循环使海洋暖化加剧、南风加强,导致北极圈气温异常升高。   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数据,过去 4 周以来,北极冰盖上的气温持续较以往平均温度高出摄氏 9 度至 12 度。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气象研究所每小时追踪一次北极圈天气变化。气候研究员斯滕德尔 (MartinStendel) 表示,北极冰盖上方日前几天的气温是温暖的摄氏零度,比往年 11 月中的典型气温高出整整摄氏 20 度。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 1979 年卫星数据时代来临至今,记录到的最高气温。他们观测到的现象,极为异常。 报道称,此时,北极海开放水域在夏天的融冰应再次结冻,每天应有数千平方公里的海水结冰。但斯滕德尔称,这一现象并没有发生,至少结冰速度与往年不同,不仅冰块没有如以往正常地增加,温暖空气涌入更造成许多海冰融化。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s/2016-11-28/doc-ifxyawxa2959097.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16 2016 年比 2015 年更暖,北极增暖更强烈。这导致北极和赤道的温差更小,北风南下的强度更弱。这是中国雾霾 2016 年比 2015 年严重的原因之一。 重要结论 原因一、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和北极变暖,温差变小导致北风减弱。 原因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减少三分之一,海底冷水上翻变弱,使海温和气温异常增加。 原因三、潮汐组合类型双周循环有利于雾霾发生。 原因四、 2016 年比 2015 年更暖,所以雾霾更严重。 全球变暖和中国雾霾: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2017-1-8 16: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266.html 证实: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重霾与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相关 作者:赵贝佳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17/1/14 9:31:58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举行的近期霾天气气象成因媒体通气会上获悉,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导致近期京津冀等地区霾天气多发重发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暖导致重霾天气多发 2016 年 11 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共发生 7 次持续性中到重度霾天气过程,比 2015 年同期偏多 2 次,平均霾日数为 23 天,较 2015 年同期偏多 5 天。其中 2016 年 12 月 16 — 21 日、 12 月 30 日 至 2017 年 1 月 7 日 两次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 2017 年 1 月 2 日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我国中东部霾区面积超过 70 万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分析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 2016 年全球气温再创新高,这是重霾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的重要气候背景。 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指出, 2016 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我国 2016 年气温为历史第三高,其中 12 月为历史最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艾婉秀指出,冬季温度升高大于夏季,高纬度温度升高大于低纬度。风的产生源自于温度的梯度,高低纬度的温差缩小,不利于空气流动形成风,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使得冷空气过程少,强度总体偏弱,导致霾天气多发重发。 除了我国,印度新德里、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韩国首尔等多地,近期均遭遇了严重霾天气过程。 11 月以来京津冀大气自净能力偏低 1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洪利分析指出,进入冬季之后,除了启动应急减排的时期,每天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没有大的起伏。但这期间有时空气质量很好,有时 PM2.5 爆表,这种剧烈变化是由天气状况决定的。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 2016 年 11 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冷空气次数少、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导致近期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低,大气自净能力弱,霾日数偏多。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利气象条件: 一是冷空气次数少,强度总体偏弱。 2016 年 11 月以来,东亚冬季风偏弱,我国仅出现 6 次冷空气过程,较常年同期( 8.2 次)偏少。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活动路径偏北。在缺少冷空气影响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静稳天气多,大气扩散气象条件差。 二是平均风速小,小风日数多。自 1961 年以来,京津冀年平均风速呈逐年减小趋势,减小幅度达 37% ,而年平均小风日数增加了 64% 。 2016 年 11 月以来,京津冀平均风速比常年(常年指 1981 — 2010 年的 30 年,下同)同期平均值偏小,其中 11 月较常年同期偏小 8% , 12 月偏小 19% ;小风日数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多,其中 11 月偏多 7% , 12 月偏多 18% 。北京的情况更加明显, 11 月平均风速减小 20% , 12 月减小 27% ; 11 月小风日数增加 27% , 12 月增加 35% 。 三是大气环境容量低,大气自净能力弱。大气环境容量是反映大气对污染物的通风扩散和降水清洗能力的综合指标。容量低表示大气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弱。刘洪利表示,尤其是冬季,地面比高空的温度更低,所以整个大气层更加稳定,比起夏季垂直方向的扩散条件差很多,这也是冬季大气容量小的主要原因。 自 1961 年以来,京津冀 11 — 12 月大气环境容量下降了 42% 。与常年同期相比, 2016 年 11 月以来京津冀大气环境容量偏低 6% ,大气自净能力偏低 15% ,静稳天气日数占比达 63% 。其中, 2016 年 12 月 16 — 21 日和 12 月 30 日 以来,北京地区的大气平均自净能力比年均值下降了 50% 以上。 另外,京津冀地区的地形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西部和北部被“弧状山脉”包围,霾天气过程中往往易出现偏南气流,将南部污浊空气吹向华北平原并停滞,加剧了京津冀污染物和水汽的聚集。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365873.shtm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 23 (6): 1813 ~ 1818 。 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 ~ 181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 ~ 615. 杨冬红 , 杨德彬 , 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 4 (4):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究竟何时才能呼吸到洁净空气: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杨学祥 2017-1-6 13:28
究竟何时才能呼吸到洁净空气: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 杨学祥,杨冬红 问题与答案 问题 1 :“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么严重的雾霾?” 答案:主因还是污染排放大,不利气象条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1990 年以前,北京也有类似扩散条件不利的天气,但并没有发生重污染。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机动车等排放的污染物翻了四五番。随着污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气象门槛逐年降低。气象条件稍微差一点,就发生雾霾,再差一点,就发生重雾霾污染。 目前,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在近两千万吨,而且污染物主要集中排放在东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问题 2 :“这几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 长春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 54 天 全年享受 291 天   长春日报讯 (记者尹帼珩) 2017 年 1 月 3 日 ,长春市 2016 年空气环境质量全年监测数据主要指标出炉:去年长春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91 天,其中优 55 天,良 236 天;优良天数比 2015 年的 237 天增加 54 天,重度及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 2015 年减少 22 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细颗粒物( PM2.5 )浓度均值分别为 78 微克 / 立方米、 46 微克 / 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了 29 微克 / 立方米、 20 微克 / 立方米,下降幅度分别为 27.1% 、 30.3% 。   据气象和环保专家分析,长春市去年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一方面是由于气象条件较利于污染物扩散,更重要的是,一年来多项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6 年,我市在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治理、淘汰黄标车、扬尘污染管控、秸秆禁烧等方面集中发力,共淘汰建成区燃煤小锅炉 967 台,治理超标锅炉 632 台, 20 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已全部完成提标改造,热电一厂 2 号机组、热电二厂 3 、 4 号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953 家大中型餐饮服务企业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 528 个加油站、 699 辆油罐车、 7 个储油库已安装油气回收治理装置。 2016 年我市还加强了采暖期燃煤锅炉监管,确保了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采暖期燃煤锅炉实现了大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在全市实行城市道路全时段禁行“黄标车”,淘汰老旧车及黄标车 40379 辆;加强城市清扫保洁,实施主次街路和广场常态化洗路作业,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强化建筑施工查扬尘污染管控,查处并监督整改施工现场违反环境整治要求的问题 451 条, 98% 的在建建筑工地达到标准化施工要求;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政策措施,加大了秸秆禁烧督导检查力度,全市禁烧成效明显。 虽然去年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改善,但在特殊气象条件下,未来不排除仍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可能。下一步,全市将继续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空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http://jl.sina.com.cn/news/b/2017-01-05/detail-ifxzkfuh5329634.shtml?cre=sinapcmod=gloc=44r=0doct=0rfunc=16tj=nones=0 与 2016 年长春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91 天,优良天数比 2015 年的 237 天增加 54 天,重度及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 2015 年减少 22 天相对应,吉林省 2013-2016 年 GDP 连续下降,看来,走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之路必须付出相应的发展速度变慢的代价。长春向来以森林城市著称,应该打造长春空气清新之城,为全国树立老工业城市清除雾霾的典范。 http://finance.qq.com/cross/20160428/OP68WK41.html 问题 3 :“什么时候能一直呼吸洁净的空气?” 答案:中国工程院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显示,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气象条件, 2014 年比 2013 年转差 17% , 2015 年比 2013 年转差 12% 。总体来讲气象条件是比较不利的。 天气气候条件在霾的发生、发展、消散等多个环节中都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变暖,大气边界层稳定度、冬季小风日数、大气环境容量等方面发生变化,对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014 年以来,全球温度不断打破记录。 2014 年曾经是全球最暖年,但 2015 年打破了 2014 年的纪录, 2016 年又将会再次打破 2015 年的纪录,而且破纪录的幅度进一步增大。气象监测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京津冀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风速减小。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也就是大气容纳污染物的能力,总体在变小,这一点是明显的。 “雾霾是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的,必须要有中长期的防治战略和科学措施” 如果京津冀一体化顺利推进,能够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减排会加速。但是, 北京等地 PM2.5 浓度要降到 35 微克 / 立方米,需要 10 到 15 年,要到 2025 年以后。 我们的预测表明,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使全球气温再次下降,形成雾霾的气候条件减弱,潮汐南北震荡的振幅增大三分之一,有利于寒流和冷空气活动的增强,在污染物减排的力度不断增大条件下,从 2020 年就能明显好转(但气温会明显变冷),从 2023 年就 能一直呼吸洁净的空气。 气象专家的上述结论与我们在 2008 年的预测相一致 理论计算表明,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快速南北运动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当月亮在南(北)纬 1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18.6 度向北(南)纬 18.6 度震荡一次,震荡幅度减少了三分之一,导致变冷作用减弱。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我们在 2014 年 4 月发表的论文中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全球气温确实存在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变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8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9081.html 2014-2016 年高温预测 我们在 2008 年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我在 2012 年 5 月 22 日 指出,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12 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 2013 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 2010 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5 年可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1118.html 我们在 2013 年 7 月 26 日 再次强调上述预测,准备迎接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1459.html 我们在 2014 年 7 月 21 日 指出,研究表明,厄尔尼诺是热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拉尼娜是冷事件,可导致全球平均温度降低。科学界忽视了影响全球气温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海洋及其边缘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其集中爆发期的周期为 55 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在 18.6 度 -28.6 度之间变化,其周期为 18.6 年。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2014 年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有可能使其成为最热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99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6865.html 我在 2014 年 1 月 4 日 指出, 2014 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 9.5 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1998 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它不仅与 1997-1998 年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也与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关。 我们在 2014 年 7 月 20 日 指出, 2013 年的最热年是 2014 年更热年的前兆,如果 2014 年不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最热年的概率更大,会超过 2013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3176.html 2015 年 07 月 23 日 广州日报报道,美国政府机构今年初发布报告显示, 2014 年是全球有气温统计以来的“最热年”。不过,这一纪录有望在 2015 年再次被刷新。但这一纪录也不会保持太久。科学家们预计, 2016 年将成为下一个“最热年”。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ul/2015/07-23/7422305.shtml 事实上,我们在 2008 年、 2012 年、 2014 年、 2015 年最早提出了 2014-2016 年最热年的预测。 我们早在 2008 年就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 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12 年印尼苏门答腊 4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 2009-2018 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理论正确是预测正确的基础。全球持续变暖论者不要过于乐观,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使最热纪录频繁出现,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使全球气温须速下降。 根据同样的原理,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将使全球气温再次下降,由于那时已进入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后期,全球气温再次下降的幅度会更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更强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8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908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9371.html 2014-2016 年雾霾预测 我在 2013 年 12 月 5 日 指出, 2014-2016 年处于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是高温、干旱、强震、低温冻害、雾霾等极端灾害的频发时期,月亮赤纬角接近最小值 18.6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弱,形成有利于雾霾的气象条件。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冷空气活动减弱,有利于雾霾天气的生成。 2013 年雾霾天气加重只是前兆,今后三年可能持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71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7141.html 事实上, 2013 年 1 月和 12 月中国雾霾加重, 2014 年 1 月和 10 月中国雾霾加重, 12 月雾霾将更加严重,逐年雾霾加重已成为定向趋势。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冷空气活动减弱,有利于雾霾天气的生成。人们必须做好预防更严重雾霾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73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7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3946.html 我再 2013 年 10 月 29 日 指出,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冷空气活动减弱,有利于雾霾天气的生成。 2013 年雾霾天气加重只是前兆,今后三年可能持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71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7141.htm 我们的研究表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是导致我国雾霾高发的天文背景,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 月为弱潮汐时期,增强我国的季节性雾霾。 2015 年厄尔尼诺和高温干旱是雾霾高发的气象条件。 2015-2016 年雾霾高发不可避免,减轻雾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月亮赤纬角变化还会产生 27.3 天和 13.6 天的大气潮和海洋潮南北震荡幅度变化周期,对形成雾霾的静稳天气有重要影响( LiGQ,2005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 2013 年 12 月初的雾霾波及 25 个省份, 100 多个大中型城市,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 13 地雾霾天数均创下历史纪录。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 29.9 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10.3 天,达到 52 年来的峰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 2013 年雾霾高发,并将在今后三年持续高发。 52 年前, 1959-1960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前一周期的雾霾高发。 根据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日月大潮的叠加可计算得出,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每年 2 月 -4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5-7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8-10 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 6 个月。这个半年周期是固定的,每年都是这样(杨冬红等, 2007a )。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雾霾频发期是每年的 1 月和 12 月。 吴兑等人指出, 1951-2005 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就中国大陆而言, 12 和 1 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 2 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 30% ; 9 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 5% (吴兑等, 2010 )。这一研究结果与潮汐类型的划分完全一致。 2013 年的中国雾霾首发在 1 月,并于 12 月进入高潮。预计 2014 年 1 月会仍保持高发态势。作者的理论推导在科学网上得到 2014 年 1 月实践的验证,表明大气潮对天气和雾霾影响的真实存在。 我们在 2014 年指出 10 月长春缘何多霾, 2015 年的雾霾会继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003.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937.html 我们的预测将得到实测数据进一步的证实。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23(6):1813~1818 2.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3.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 2008 , ( 5 ):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610-615.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七问雾霾 : 究竟何时才能呼吸到洁净空气 2017 年 01 月 05 日 23:00 人民日报政务   近期频繁袭来的大范围严重雾霾,不时启动的空气重污染预警,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心中焦虑。    “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么严重的雾霾?”“这几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么时候能一直呼吸洁净的空气?”……当“跨年雾霾”等空气重污染过程频繁时,不少人发出疑问。连日来,记者专访了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1 、哪些原因导致这么重的雾霾?   “主因还是污染排放大,不利气象条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1990 年以前,北京也有类似扩散条件不利的天气,但并没有发生重污染。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燃煤、机动车等排放的污染物翻了四五番。随着污染物排放量上升,成霾的气象门槛逐年降低。气象条件稍微差一点,就发生雾霾,再差一点,就发生重雾霾污染。   目前,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均在近两千万吨,而且污染物主要集中排放在东部、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张小曳(国家大气污染专项项目“我国大气重污染累积与天气气候双向反馈机制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因还是污染排放大,不利气象条件也是重要的配合因素。气候变化和霾之间的联系机制,科学界还在研究。中国工程院对《大气十条》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显示,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气象条件, 2014 年比 2013 年转差 17% , 2015 年比 2013 年转差 12% 。总体来讲气象条件是比较不利的。当然,主要是目前污染物排放还没有降到位。如果能降到位,即使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雾霾持续时间和出现次数都会减少。 欧阳志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发生重污染天气,我觉得人为的污染物排放是主因。天气条件是形成雾霾的外部环境,如果没有那么多污染物排放,即使天气不好,污染物浓度也不会那么高。 1 月 4 日 ,哈尔滨在当日中午发布“重污染天气二级(橙色)预警”。 1 月 4 日 ,哈尔滨在当日中午发布“重污染天气二级(橙色)预警”。    2 、全球气候变暖对雾霾的形成有影响吗?   “冬季气温偏高,对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周兵(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天气气候条件在霾的发生、发展、消散等多个环节中都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变暖,大气边界层稳定度、冬季小风日数、大气环境容量等方面发生变化,对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014 年以来,全球温度不断打破记录。 2014 年曾经是全球最暖年,但 2015 年打破了 2014 年的纪录, 2016 年又将会再次打破 2015 年的纪录,而且破纪录的幅度进一步增大。气象监测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京津冀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风速减小。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也就是大气容纳污染物的能力,总体在变小,这一点是明显的。   刚刚过去的 2016 年 12 月,是我国 1951 年以来最暖的 12 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情况偏高 2.6 ℃ ,北京偏高 1.6 ℃ 左右。这是极其极端的状况。这么暖的温度为大雾霾过程提供了重要背景,冬季气温偏高,对霾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张小曳:温度、气压、风力、湿度等气象条件都跟霾或多或少有关,同时,雾霾还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会使大气层结更加稳定,这是国际上已形成的共识。也就是说,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导致污染的天气条件总的来讲是不利的,容易导致雾霾不断加重。前不久,欧洲一些地方也遭遇了空气污染现象。    3 、“逆温层”是怎么回事?   “逆温形成污染,污染加剧逆温,恶性循环,越来越重”   马学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逆温现象是自然界一直都有的。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中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上称它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的种类很多,大家常说的逆温往往指辐射逆温,它是由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导致近地面温度快速下降而形成的。逆温是一种典型的大气层结稳定现象,这种现象在冬季尤其常见。   大气污染物除了水平扩散,还能向天空垂直扩散。如果大气层结稳定,气温呈现下低上高的状态,即出现“逆温层”的时候,它就像大被子一样覆盖在近地面,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混合层高度由较高时的上千米,大幅降低至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导致污染物的扩散受到抑制。   张小曳:人类活动对逆温现象也有影响。污染物集中在低层大气中、出现霾时,气溶胶的总效应是“冷却效应”,使得低层降温幅度高于上层降温,会使得逆温加重,大气层结更加稳定。逆温形成污染,污染加剧逆温,恶性循环,越来越重,必须要有一个天气过程带来的冷空气,才能破坏这种循环。    4 、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逆温层结的破坏、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加强等因素,均有可能对霾起到清除作用” 张恒德(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风速的增大、风向的转变、湿度的减小、有效的降水、逆温层结的破坏、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加强等因素,均有可能对霾起到清除作用。受建筑物遮挡等因素影响,有时体感风速较小,但近地层的风速已经达到一定的量级,对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另一种可能性是在持续弱偏北风的作用下,近地层相对湿度显著降低,污染物逐步稀释扩散;另外,大气的逆温层被破坏、污染物垂直扩散能力加强等原因,也可能使得霾减弱消散。 1 月 5 日 ,重庆主城上空一片灰蒙蒙。 1 月 5 日 ,重庆主城上空一片灰蒙蒙。    5 、空气重污染期间,治理雾霾的重点是什么?   “把氮氧化物排放降得更低一点,可能效果更明显”   贺克斌:《大气十条》针对的是以下几种污染物: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这一顺序也是按照实际减排力度大小排列的,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减得多些,氮氧化物次之,挥发性有机物减得少些。   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燃煤电厂、工业锅炉、散煤)、机动车等。氮氧化物既是硝酸盐的前体物,也是形成硫酸盐的氧化剂。在冬季应对 PM2.5 重污染时,在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基础上,把氮氧化物排放降得更低一点,可能效果更明显。目前,电厂已经做到超低排放,进一步的减排空间已经很小了。下一步要加大力度治理工业锅炉、散煤、机动车等。   “十一五”时期,有专家建议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同时列入总量控制,但最终只有二氧化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 14% ,氮氧化物排放上升超过 30% 。从“十二五”开始,氮氧化物被列入总量控制。相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时间积累比较短,这也是其减排面对的挑战。   目前,挥发性有机物还没有纳入总量控制,氨的治理还没有实质性动作,这会对整个大气环境治理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氨是大气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量的增加有可能抵消其它措施的减排效果。    6 、什么时候才能一直呼吸到洁净的空气?   “雾霾是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的,必须要有中长期的防治战略和科学措施”   贺克斌:如果京津冀一体化顺利推进,能够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减排会加速。但是,北京等地 PM2.5 浓度要降到 35 微克 / 立方米,需要 10 到 15 年,要到 2025 年以后。   治霾,没有一招制胜的办法,需要较长期和多方面的努力。   欧阳志云:随着人们对雾霾危害的认识,对控制雾霾污染的重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雾霾会逐渐得到控制。   常纪文:经过治理,目前京津冀地区 PM2.5 年均浓度有所下降,但 PM2.5 前体物的浓度仍然是发达国家的 10 倍左右。总的来看,今后 10 年,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上处于跨越峰值并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期,到“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初中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拐点可能全面到来。   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既要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紧迫感,在战略部署上也要有必要的耐心,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式、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发展中科学、稳妥、分阶段地解决环境问题。雾霾是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的,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根治的,必须要有中长期的防治战略和科学措施。    7 、治理雾霾,还需要哪些更有力的措施?   “减排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   贺克斌:头三年的减排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目前各地更多是在末端治理上使劲,包括超低排放、提标改造等,要找新的减排量,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现在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留在空气中的污染物还足够多,因此效果还不明显,必须进一步大幅度削减污染物。   目前有 30 多个城市正在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的编制试点工作,对各种排放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 PM10 、 PM2.5 等 9 种污染物进行调查,做到大气污染物全覆盖。这对搞清楚并控制住污染源非常重要。   环保部每次开展空气重污染督查时,都能发现不守规矩的企业。有减排技术、设备,如何保证技术、设备得到充分使用,还需加大监管力度。完全靠人的“自觉”是靠不住的,抽查也不容易。监管需要好的技术手段,国家应该多投入一些资金研究监管技术。排污总会留下痕迹,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追踪,把漏洞、歪路堵住。否则,可能纸上统计减了很多污染物,实际上大打折扣。 常纪文: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应通过科学管理等手段,缓解雾霾问题。比如,优化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结构,遵循地理、气象、生态等基本条件,开展“多规合一”,打非治违,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以最坚决的态度执行城市开发利用边界制度,防止各城市主城区、各区县城区等的范围继续膨胀,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 责任编辑:李鹏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1-05/doc-ifxzkfuh556761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说“大漠孤烟直”
热度 13 fpe 2016-6-15 08:18
再说“大漠孤烟直” 我已经写过“ 大漠孤 烟 直 ”的形成条件,这里再补充几点意见。 王维看到的是烽火台的报警狼烟, 边塞每天都需要在傍晚的固定时分烧上一把火,证明系统没有出毛病(相当于现代报警器的自检功能)。一柱烟表明一切正常,两柱烟表明有情况(晚上用火光示警),三柱烟表明紧急情况(相当于现代报警系统的编码功能)。王维看到的是一柱烟,说明当时承平已久,边塞微澜不惊。拜哥舒翰、安禄山、高仙芝等少数民族将领的努力,大唐帝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威望达到顶峰。 关于狼烟的考证,今人大多陷入猜想的地步,比如狼图腾、狼粪作燃料等解释,这是臆测,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可。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是,使用狼粪可以降低火焰温度,导致燃烧不完全,让烟气的生成量更大一点,效果与今天的阻燃处理是差不多的。有机燃料经过阻燃处理之后,虽然点火困难了,但是烟气生成量增加了,因而火场更危险了。另外,狼粪降低燃烧热(化学能)的释放速度,可以让一堆燃料的延烧时间更持久一点,这是经济性的考量。否则一堆火不经烧,还需要加添燃料续火,这不是经济和安全的做法。第三点,狼粪降低能量的释放,也可以让羽流的初始能量降低,减少最初的动量,也就是降低了羽流的动能和脉动性。所以,根据唐人 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记载: “ 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 ,为什么狼烟的效果“更直更上”?因为初始能量低,所以羽流的脉动和涡流低,导致羽流发生湍流的机会很低,因此使用狼粪之后,会把羽流的湍流化倾向加以抑制,得到的外在结果就是层流羽流,缺乏动量只有扩散能力的羽流。在远处看来,弱羽流的观察效果更加“直上”,因此报警的效果更好。 形成“大漠孤烟直”的气象条件很重要。形成“大漠孤烟直”的气象条件的反面,就是“京华雾霾重”。最近韩国首都大闹雾霾危机,而中国没有,说明当地当时的气象条件是导致雾霾恶化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就是发生了大气层逆反现象,导致原本可以上升的羽流无法上升,形成了难以排烟的气象条件,所以不管是烟尘还是雾霾,碰到这种气象条件都没法排烟,自然导致雾霾重重的局面。王维出塞发生在夏天( 归雁入胡天),夏天蒸发旺盛,羽流强劲,是最不容易发生雾霾的时段,反过来说明“大漠孤烟直”的气象条件是合理的了。 很多人都用“龙卷风”来解释“大漠孤烟直”,这是一种不符合原诗意境的解释。在沙漠中,由于地表水平空旷,所以大气边界层厚,边界层扰动容易扩大,所以容易生成涡流。这种涡流在城市的高层建筑附近也可能生成,关键是对气流的控制。沙漠中蓄热能量低,升温快,羽流不稳定,这些都是容易产生气流扰动的重要因素。不过,“长河落日圆”是一种孤寂的场面,“龙卷风”的解释不配合当时和平的意境。 《使至塞上》的背景是边境和平,所以王维是不可能把龙卷风写入和平的背景的。 总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发生是一系列条件的叠加,包括夏天、傍晚、无风、和平的时段,还有什么动力学问题吗?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9477 次阅读|21 个评论
“大漠孤烟直”和“静、稳”气象条件
热度 3 Talky 2016-6-14 22:52
今天陈昌春博主写 博文 讨论发生“大漠孤烟直”景观中的孤烟及其自然内涵。文中讲到我写 博文 介绍 混合 层 时说到了“大漠孤烟”。读了陈老师的博文后,我评论说赞成第一位网友的评论,即“ 大漠孤烟直,说明此时的沙漠无风;长河落日圆,说明此时的长河无浪。无风无浪的时节,景色自然是最美的。 ”但这里我不是为了和陈老师讨论,而是想借此机会再次解释大气的“静、稳”状态。 我在以前博文中说到“大漠孤烟”时,强调的是一种可能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典型的“静稳”气象条件。静和稳实际上都和空气运动有关。气象上的“风”通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而且尺度比较大(指在较大距离上发生变化)。因此“静”是指水平风速很小,几乎测不出,风向也不确定。然而,空气的小尺度运动(指很小距离上就有变化)总是存在的,学术上称为“大气湍流”。“稳”就指大气湍流运动很弱,导致当时污染物的大气扩散强度也很低。 按照诗句,“孤”可以认为住家很稀少,或者没有居民而只有诗人驼队。“烟”可能是炊烟。“尘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发生“尘烟”,全诗的意境就会不同了。“直”除了表示向上外,还描述了两个景象:烟流较细,很少弯曲。这就要求当时“静风”,即水平方向几乎无风;同时,大气湍流也很微弱,即“稳”。并没有明显小尺度的湍流,使烟流发生夹卷和明显的扩张。也因为“稳”,才有后一句“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否则地平线附近落日不会很清晰了。这样的景致,非常像冷高压控制下,静风晴空,晚间地面经受过较强的辐射降温,清晨在地面附近有较强的“接地逆温”时的状况 。(6月15日凌晨注:这里一个败笔,落日圆是傍晚,怎么用“清晨”来说事? 再想想,。。。欢迎批评!) (注:当地面附近气温很高时,如夏日,空气在地面附近会有明显的垂直运动。这时大气湍流的主要动力是热,强度比较大,空气处于明显的不稳定状态。) 然而在解释形成严重雾霾或灰霾污染的气象条件时,常说“静、稳”,却是不正确的。现今大家多能接受一种说法,即“混合层”厚度较薄是冬季容易发生严重霾污染的重要气象原因。但是“混合层”内的空气其实主要不是处在“稳定”的扩散状态的,按照污染气象学的认识,混合层内的空气是处在“中性”或者“弱不稳定”的扩散状态。例如,污染气象学中著名的“高斯烟流模式”中扩散参数的选择,主要的根据是美国 1958 年前后野外实验基础上综合起来的 PGT- 巴斯奎尔 - 吉福特 - 特纳尔曲线。其中对大气稳定度进行了分级,一个较早的版本把稳定度分成六级,如: 大气稳定度分级方法 地面风速 (米 / 秒) 白天日照 阴云密布 的白天或 晚上 夜间云量 强 中等 弱 薄云遮天或 低云≥ 4/8 云量≤ 3/8 2 A A — B B D F F 2-3 A—B B C D E F 3-5 B B — C C D D E 5-6 C C — D D D D D 6 C D D D D D 见:李宗恺等《空气污染气象学原理和应用》,气象出版社 1985 蒋维楣等,《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第二版,气象出版社 2004 D是“中性”,C是“弱不稳定”状态。可见夜间地面附近空气基本上是“中性”和“稳定”状态;但白天阳光微弱时,空气基本上处于“中性”和“弱不稳定”状态。 对照我们发生重霾污染时的情况,应当是“静而中性或弱不稳”,不是“静稳”! 附一段曾草稿但没有完成的相关博文: 新闻报道 2016 年 2 月 18 日环保部陈部长回答媒体时说, 2015 年底北京等地空气遭受三次重 污染时,有个重要原因是气象条件不好, “ 三个核心因素:混合层高度低、湿度大和风速小 ”。我觉得除了“风速小”不全面,应当强调风向外,这个说法相当客观了。 “陈部长说到, 混合层是近地面污染物的集聚层。当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定时,混合层越低,污染物积累的速度就越快。天气好的时候混合层的高度可达到上千米,但是 2015 年底的一些不利气象条件下,混合层高度降到了 200 米甚至 100 米,如同一个又大又低的盖子扣在上空,在垂直方向上压缩了污染物的扩散。” 陈部长用“混合层”而不是用“逆温层”概念来解释发生重污染的一个重要气象因素,比较常在污染预报中听到的只提“逆温层”的说法好多了。但是还有几个小差错:不是“混合层 越低 ... ”,应当是“混合层 厚度越薄 ... ”;不是“混合层 高度 ... ”,应当是“混合层 顶高度 ... ”;不是“如同一个又大又低的盖子扣在上空 ...... ”,应当是“ 上面的逆温层 如同一个又大又低的盖子扣在 混合层 上空”;不是“ ... 压缩了污染物的扩散”,应当是“ ... 限制 了污染物的扩散”(因为混合层顶不是一个刚性的盖子,只是那里向上的湍流扩散十分微弱而已)
个人分类: 科普|66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2013年至2016年雾霾灾害时期: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 2016-1-12 08:19
2013 年至 2016 年雾霾灾害时期: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以来,中国雾霾愈演愈烈,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也成为中国人的最大伤痛。 有评论说,从气象科学角度来看,“蓝天基本靠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大气自净能力”的通俗表述。大气自净能力,是指大气通过稀释、扩散、氧化等物理、化学作用,自然而然地降低污染物浓度甚或除去污染物的过程或现象。顺其自然地掌握和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雾霾的生成及浓度,让更多的好天气重回百姓的视野。 在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马学款看来,雾霾日数多、过程重,既与污染物排放源强度和分布有关,也与不利气象条件有关,污染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是控制因子。具体而言,雾霾横行的内因主要有:燃烧排放、汽车尾气、二次气溶胶(光化学反应)、污染传输等等;雾霾肆虐的外因主要有:冷空气强度弱、小风日数多导致污染物水平扩散能力差,大气层结稳定、混合层顶高度低抑制了污染物垂直扩散,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雾霾积聚等等。 http://news.sina.com.cn/o/2016-01-11/doc-ifxnkkux1072853.shtml?cre=sinapcmod=gloc=25r=0rfunc=29 事实上,雾霾高发有其自然规律,在同等空气污染排放强度之下,气象条件就是决定因素。早在 2013 年我们就做出 2014-2016 年雾霾高发的警告。 2013-2016 年雾霾灾害时期 我们在 2013 年 10 月 29 日 指出,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冷空气活动减弱,有利于雾霾天气的生成。 2013 年雾霾天气加重只是前兆,今后三年可能持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71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2782.html 我们在 2013 年 12 月 5 日 指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雾霾天气:今后三年持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7141.html 我在 2013 年 12 月 5 日 指出, 2014-2016 年处于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是高温、干旱、强震、低温冻害、雾霾等极端灾害的频发时期,月亮赤纬角接近最小值 18.6 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弱,形成有利于雾霾的气象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7141.html 事实上, 2013 年 1 月和 12 月中国雾霾加重, 2014 年 1 月和 10 月中国雾霾加重, 12 月雾霾将更加严重,逐年雾霾加重已成为定向趋势。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小,冷空气活动减弱,有利于雾霾天气的生成。人们必须做好预防更严重雾霾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73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7574.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18 日 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是导致我国雾霾高发的天文背景,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 月为弱潮汐时期,增强我国的季节性雾霾。 2015 年厄尔尼诺和高温干旱是雾霾高发的气象条件。 2015-2016 年雾霾高发不可避免,减轻雾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 2014 年 4 月撰文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 当月亮在南(北)纬 28.6 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 12 小时后从南(北)纬 28.6 度向北(南)纬 28.6 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 18.6 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 2008 )。 月亮赤纬角变化还会产生 27.3 天和 13.6 天的大气潮和海洋潮南北震荡幅度变化周期,对形成雾霾的静稳天气有重要影响( LiG Q, 2005 )。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 2013 年 12 月初的雾霾波及 25 个省份, 100 多个大中型城市,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 13 地雾霾天数均创下历史纪录。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 29.9 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10.3 天,达到 52 年来的峰值。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 2013 年雾霾高发,并将在今后三年持续高发。 根据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日月大潮的叠加可计算得出,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每年 2 月 -4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5-7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8-10 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 6 个月。这个半年周期是固定的,每年都是这样(杨冬红等, 2007a )。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雾霾频发期是每年的 1 月和 12 月。 吴兑等人指出, 1951-2005 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就中国大陆而言, 12 和 1 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 2 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 30% ; 9 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 5% (吴兑等, 2010 )。 这一研究结果与潮汐类型的划分完全一致。 2013 年的中国雾霾首发在 1 月,并于 12 月进入高潮。预计 2014 年 1 月会仍保持高发态势。作者的理论推导在科学网上得到 2014 年 1 月实践的验证,表明大气潮对天气和雾霾影响的真实存在。 我们在 2014 年指出 10 月长春缘何多霾, 2015 年的雾霾会继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003.html 事实上,环保部数据显示, 2015 年 11 月 15 日 到 12 月 31 日 ,北京 PM2.5 浓度比 2014 年同期上升 75.9% ,造成 PM2.5 全年改善比例损失 15.5 个百分点。这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潮汐组合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后者是不利气象条件形成的天文原因。 我们在 2015 年 11 月 3 日 指出,从 11 月 12-15 日潮汐组合开始,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有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084.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1 月 4 日 指出, 2015 年 11 月至 2016 年 1 月雾霾进入高潮。 11 月 12-15 日潮汐组合是重要的雾霾变强预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3228.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1 月 12 日 指出,这一预测到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4660.html 我们在 2015 年 10 月 30 日 指出, 2015 年 1-4 月和 8-11 月为强潮汐时期, 2014 年 11-12 月, 2015 年 5-6 月为弱潮汐时期。 2015 年 11 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 11 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有利于厄尔尼诺和雾霾的发展, 9 月至 11 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 C : 11 月 12 日 为日月大潮, 11 月 15 日 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 18.1954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2185.html 潮汐组合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雾霾的作用被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139.html 潮汐组合对雾霾的预警作用被忽视。 雾霾认识的误区:忽视气象条件和天文因素 有网友认为,没有人类的活动对大气的污染,月亮和潮汐千组会万组会,也不会组合出霾! 博主回复 (2016-1-9 11:33) :雾霾形成有两大条件:污染排放和气候条件,后者受天文因素控制。污染排放天天有,并不是每天都有雾霾,气象条件就是预测的关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139.html 中国公众尽管有大学文凭的人很多,但学过气象学和天文学的人却很少,普通大学的基础课没有气象学和天文学,师资缺乏是关键,相关部门忽视是根本。 事实上,气象学和天文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雾霾高发的认识误区就是具体的范例。 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急需普通大学开设气象学和天文学,填补当前相关人才的短缺。 希望相关部门认真研究。 2023-2025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雾霾进入低发期 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气温也有相应的约 18.6 年变化周期,整数周期为 19 年。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 1997-1998 年最强厄尔尼诺导致 1998 年最热年,而后是 15 年的全球变暖停滞;同样,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 2015-2016 年极强厄尔尼诺也将导致 2016 年最热年,而后是 15 年的全球变暖停滞,甚至变冷,中国雾霾也将逐渐减轻。 这一理论推导出的结论,与主流观点截然相反。 可供检验的证据: 2000-2030 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6-2017 年将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 2023-2025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气候变冷将进入新高潮,气温将远远低于最近 16 年变暖停滞时期,是本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最冷阶段,中国雾霾也将逐渐减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5139.html 2014-2015 年的最热值得关注, 2023-2025 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 2016-2017 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4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2762.html 我们在 2008 年和 2014 年指出, 1998 年是最热的年份, 1997-1998 年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 1995-1997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 1998 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 1998 年 6 月至 2000 年 8 月的强拉尼娜事件( 1999 年全球强震频发)和 2004-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2013 年雾霾天气加重只是前兆,今后三年可能持续加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71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2782.html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这一预测在 7 年后的今天得到验证: 2014 年创造最热新纪录, 2015 年和 2016 年将更热,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与 2014-2016 年最热年新纪录一一对应,中国雾霾进入高潮。 2023-2025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气候变冷将进入新高潮,气温将远远低于最近 16 年变暖停滞时期,是本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最冷阶段,中国雾霾也将逐渐减轻,进入低潮期。 准备迎接气候变冷! 雾霾高潮即将过去, 2016 年后中国雾霾逐年减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32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1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189.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08,23(6):1813~1818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29(2): 610-615.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7.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8. Li G Q. 2005.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Adv. Atmos. Sci., 22: 359~374 9. 吴兑,吴晓京,李菲,等。 2010.1951-2005 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分布。气象学报, 68 ( 5 ): 680-688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3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霾认识的误区:忽视气象条件和天文因素 气象学和天文学要补课
热度 3 杨学祥 2016-1-9 11:55
雾霾认识的误区:忽视气象条件和天文因素 气象学和天文学要补课 杨学祥,杨冬红 ShowAttitude 2016-1-9 10:19 怪谈!没有人类的活动对大气的污染,月亮和潮汐千组会万组会,也不会组合出霾! 博主回复(2016-1-9 11:33):雾霾形成有两大条件:污染排放和气候条件,后者受天文因素控制。污染排放天天有,并不是每天都有雾霾,气象条件就是预测的关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9139.html 中国公众尽管有大学文凭的人很多,但学过气象学和天文学的人却很少,普通大学的基础课没有气象学和天文学,师资缺乏是关键,相关部门忽视是根本。 事实上,气象学和天文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雾霾高发的认识误区就是具体的范例。 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急需普通大学开设气象学和天文学,填补当前相关人才的短缺。 希望相关部门认真研究。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58 次阅读|8 个评论
多地出现雾霾天:关注21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2015-10-22 13:58
多地出现雾霾天:关注21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10月22日电 据韩媒报道,最近几天,朝鲜半岛出现了严重的秋季雾霾天气。 21日西安市大部分区域雾霾较重,早晨西安市气象台再次发布霾黄色预警。 10月21日~2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扩散条件一般,河南大部分地区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 根据中央气象台10月21日18时发布的环境气象公报和天气预报,21日20时至22日20时,郑州城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为四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21日早晨6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中央气象台网站显示,山东东营、江苏连云港、陕西咸阳等多地今天早上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潮汐组合C:10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19012度,10月21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798.html 相关报道 朝鲜半岛雾霾严重 民众抢购口罩空气净化器 2015-10-22 09:53:48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片:最近几天,朝鲜半岛出现了严重的秋季雾霾天气,引发民众抢购口罩和空气净化器。2   资料图片:最近几天,朝鲜半岛出现了严重的秋季雾霾天气,引发民众抢购口罩和空气净化器。   中新网10月22日电 据韩媒报道,最近几天,朝鲜半岛出现了严重的秋季雾霾天气,引发民众抢购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尤其是相关产品的网售量大增。   据报道,购物网站Gmarket方面表示,从本月20日起,已连续3天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在此期间,口罩的销售量比上周增加了两倍以上,特别是首尔地区的口罩销售量比上周增加了4.6倍。   另外,空气净化器也非常有人气,Gmarket同期的空气净化器销售量比前一周增加了36%,特别是首尔、仁川和光州地区,销售量 增加了将近三倍。   韩国国立环境科学院日前表示,目前中部地区的微尘浓度比平时高两到三倍,空气质量恶化。   报道指出,朝鲜半岛上空出现的高气压加重了国内空气污染程度,中部地区深受雾霾天气困扰。   专家呼吁,老弱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尽量不要长时间停留在户外。 (责任编辑:UN660) 原标题:韩媒:朝鲜半岛雾霾严重 民众抢购口罩空气净化器(图) http://news.sohu.com/20151022/n423867266.shtml 西安今天雾霾依旧 明天有望减弱 西安晚报 关颖2015-10-22 08:07我要分享 5 原标题:今天雾霾依旧 明天有望减弱 本报讯 (记者 关颖) 今天白天我市仍会处在雾霾的阴影之中,今天晚间至24日,受冷暖气流影响,我市云量较多,局地有弱降水,雾霾有望缓解。 昨天我市大部分区域雾霾较重,早晨西安市气象台再次发布霾黄色预警。昨天午后,我市最高气温为24.6℃,早晨最低气温为14.2℃。据市气象台统计分析,10月中旬西安降水量0~8毫米,与历史同期比较偏少5成左右,中旬平均气温与历年同期比较偏高2℃~3℃。预计10月下旬降水量10~25毫米,与历年同期比较属正常略偏多。 今天白天西安多云间阴天,有霾,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14℃,风向东北,风力2~3级;今晚到明天阴天间多云,局地有阵雨,气温在14℃~23℃;24日阴天,气温在15℃~22℃ 。 http://xian.qq.com/a/20151022/013118.htm 陕西本周少雨 关中地区雾霾将持续到本月22号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2015-10-19 08:03我要分享 20 才享受了几天的蓝天白云,这两天天空又开始阴沉着脸,是不是突然要降温还是下雨?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下周我省大部分地区不会有大幅降温降水天气,而关中地区雾霾天气将会持续到这个月的22号。 几天的晴好天气过后,虽然今天早上西安的上空灰蒙蒙的,因为是周日,不少市民还是会带着孩子到外面转转。 西安市民:早上出门看天气的时候感觉挺冷的,然后来公园转了一圈感觉还挺热的。 西安市民:最近天气也不是很好,雾霾也比较重,这种天气出来带孩子虽然不太好,但比家里能好一些,而且整体的大气环境也不太好,所以也不知道这种霾天什么时候能过去。 记者从省气象台了解到,由于近期我省没有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加之空气中的水分较多,给雾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陕西省气象台首席 侯建忠:近期由于大气层节比较稳定些,像咱们西安关中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还会持续,预计会持续到22号前后左右。 侯首席告诉记者,最近早晚温差相对比较明显,最高温度持续在25度左右,未来一周我省不会有大幅度降温降水天气。 陕西省气象台首席 侯建忠:从9月底以来,咱们省降水相对来说总体偏少,这样的话对农作物的生长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从我们最近资料分析来看,短期内咱们省还不会有明显的降水,这样的话建议有些部门还是做好预防工作吧, 同时记者了解到,今天西安的空气质量指数为135,pm2.5为94微克/立方米,属于轻度污染。在这里提醒大家这天气要避免高强度户外晨炼,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甘晓妹)21日早晨,因大雾影响,我市部分高速公路也实行了管制措施。而今天,受东移高空槽及弱冷空气影响,我市的雾霾天气将有所好转,气温将略有下降。 延伸阅读: 为何秋冬多雾霾:雾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秋冬季,秋冬季由于气温低、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力小,如果没有冷空气活动,大气层结就会比较稳定,近地面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此时如果湿度较大,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http://xian.qq.com/a/20151019/011598.htm 郑州雾霾天气还将持续两天 提醒:出门最好戴口罩 2015-10-22 07:48:24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10月21日,郑州市区建筑被雾霾笼罩。 新华社 图 中原网讯(记者 王军方)昨日一大早,天空灰蒙蒙的。市环保局通过气象数据分析,昨日湿度较大,重污染发生时天气为静稳条件,而静稳天气随后被打破。经多个部门人员会商,专家认为达不到预警条件。目前我市多部门已到北京“取经”,准备在年底前建设预警预报系统。 预测 24日大气污染将减轻 昨日一大早,很多市民都发现,天空能见度较低。网友们在微博、朋友圈晒出不少雾霾天照片,并发出疑问:“能见度这么低,为什么没有预警?” 10月21日~2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扩散条件一般,河南大部分地区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 根据中央气象台10月21日18时发布的环境气象公报和天气预报,21日20时至22日20时,郑州城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为四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1日夜里到22日上午有雾或霾,东北风3到4级,最低温度12℃~13℃,最高温度21℃~22℃。23日,多云。24日,多云转阴天,东北风3~4级。 预计22日郑州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为140~170,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或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10月23日,环境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或重度污染。10月24日,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或中度污染。 昨天空气湿度大,导致雾霾不易扩散 “根据我市重污染预警分级,重污染三级应急预案的条件是预测未来48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00以上。昨天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的时候发生在夜间,通过雷达监测发现,当时正好是静稳天气,持续时间较短。随后,静稳天气被打破,空气质量指数连续下降,质量好转。根据环保部和中央、省、市气象台提供的数据,预测达不到三级预警。” 昨日下午,相关专家在市环保局召开的会商会议上解释,昨天的空气湿度较大,容易使空气中PM2.5凝聚成气溶胶,使空气中的雾霾成分久久得不到扩散。 编辑:赵静联系记者 http://news.zynews.com/2015-10/22/content_10396187.htm 冷空气今起影响我市 雾霾天气将好转 时间: 2015-10-22 来源: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茜茜 前往徐州社区参与讨论   核心提示: 昨天早晨,因大雾影响,我市部分高速公路也实行了管制措施。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记者 甘晓妹)昨天早晨,因大雾影响,我市部分高速公路也实行了管制措施。而今天,受东移高空槽及弱冷空气影响,我市的雾霾天气将有所好转,气温将略有下降。   昨天凌晨4时35分,市气象台再次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我市境内的睢宁、邳州、新沂等地先后出现了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其中睢宁、邳州等地还出现了能见度不足百米的浓雾。直到上午8时过后,大雾才逐渐散去,气象部门也同时解除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根据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报,受东移高空槽及弱冷空气影响,我市所处的黄淮地区气温将小幅下降,雾霾天气也将有所减弱。   据预报,今天我市将以多云天气为主,偏东风3到4级左右,气温仍是早晚较低、午后偏暖,但最高气温将会较昨天下降2-3℃左右,预计今天市区的最高气温将会在23-24℃左右,而最低气温还是维持在11-12℃。 http://www.cnxz.com.cn/newscenter/2015/20151022101075.shtml 全国各地现雾霾天气 多地能见度不足500米 2015-10-21 16:10:24 来源:天气网   天气网讯 中央气象台21日早晨6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中央气象台网站显示,山东东营、江苏连云港、陕西咸阳等多地今天早上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预计今天早晨到上午,大雾天气将有所加剧,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北部、江苏中北部、陕西关中、四川盆地中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其中,山东北部、江苏北部、四川东部、重庆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2015年10月21日,吉林吉林省吉林市,雾霾笼罩下的城市建筑。   雾霾发生在什么季节?   一般情况下,雾霾多在秋冬高发,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出现的机率最高,更加严重。   不过气象专家表示:雾霾天的发生不受季节限制,虽然秋冬偏多,但在春季、夏季还是会出现。   雾霾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秋冬季,秋冬季由于气温低、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力小,如果没有冷空气活动,大气层结就会比较稳定,近地面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此时如果湿度较大,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分析为什么秋冬雾霾频发   为何秋冬季是雾霾的高发阶段?对此,石家庄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静做了如下分析。   秋冬季由于气温低、地面气压场较弱;近地面风力小,如果没有冷空气活动,大气层结就会比较稳定,近地面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稀释和扩散,此时如果湿度较大,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处于高压前部,气压场相对较弱,地面风速仅有每秒一米左右,大气层结稳定,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据观测,这一区域存在两个逆温层:一个逆温层位于地面300米高度,温差6℃;第二个逆温层位于3公里高度,温差为1℃。这种气象条件造成造成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加上暖湿气流带来的水汽充沛,形成了此次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发生的多少与该年度大气环流明显相关。”陈静说,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年份雾霾相对较少,反之则偏多。如2010年石家庄市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偏少的年份,大雾3天,霾23天,比历年平均明显减少,大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去年的12月份,出现雾霾天气也非常少,这也主要是因为冷空气活动频繁。”去年12月份,天气虽然较历年同期偏冷,雾霾却很少,就是因为冷空气隔三差五地“光临”。   雾霾不仅困扰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对人们的心理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应对雾霾,政府在做各种努力,例如出台了包括《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政策,“京津冀”联动治霾等一致行动的确立, 科学家们也绞尽脑汁,针对雾霾展开了一些列研究,试图通过科学研究帮助人们了解雾霾,治理雾霾。 http://www.tianqi.com/news/111006.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识:研究称京津冀雾霾形成“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杨学祥 2014-3-4 04:09
研究称京津冀雾霾形成“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2014年03月03日16: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3日在北京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称,近10年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取得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学家们总结说,“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据介绍,雾霾形成的内因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大气污染负荷常年在高位变化。外因则是不利的气象条件频繁出现,京津冀地区地形和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静稳态天气的发生频次远大于其他区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四季地面风速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一旦遇到静稳态天气等气象条件,污染快速累积,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关于PM2.5主要化学成分和来源,科学界的认识也基本一致:京津冀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生物质燃烧等一次排放细粒子,以及这些源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二次转化形成的细微粒子。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表示,科技部加强对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工作的统筹与支持,着力推动有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为雾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2012年,科技部、环保部联合发布《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启动“蓝天科技工程”国家科技重点专项;2013年,科技部联合环保部、北京市政府启动“首都蓝天行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工业和建筑节能、监测预警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   今后,科技部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大力组织开展清洁燃气的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工作,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示范;三是加强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工作;四是定期举办“大气污染防治科学论坛”,营造科学理性的研究讨论氛围。   他说,大气污染与健康影响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973计划中部署有环境因素引发呼吸道损伤病理生理学机理与干预研究,2014年的研究项目申报指南中又作了进一步安排。“由于大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科研工作,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 http://stock.sohu.com/20140303/n395958526.shtml 雾霾天气的两个条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 已有 663 次阅读 2013-12-25 11:21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雾霾 大气污染 天文因素 气象条件 预测预报 推荐到群组 雾霾天气的两个条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前一个是主要的内因,后一个是次要的外因。近年来雾霾频发,大气污染是元凶。雾霾的气象条件受天文因素控制,可以预测预报。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42.3%。 http://news.sohu.com/20131105/n389555279.shtml 夏半年是3-8月,冬半年是1-2月和9-12月。扬城遭受雾霾袭城符合雾霾发生的这一季节性规律。 1. 扬城遭受雾霾袭城的季节性规律 截至2013年12月7日,扬城遭受雾霾袭城已持续一个星期。很多扬州人是第一次感受到雾霾的厉害,不禁感叹,原来雾霾并不是北京、上海一线大城市的“专利”。 扬州雾霾到底从哪里来?一座森林生态城市,为什么也难逃雾霾之苦?雾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雾霾之害?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及国家气候中心等处权威专家。 10月份起,雾霾天开始出现 这场雾霾来得并不突然,环保及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雾霾天气就已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到了12月以后,雾霾天气终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10月污染天气时常出现 今年7、8、9三个月,扬州空气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进入9月份,我市首要污染物虽然仍为臭氧,但臭氧并未超标,因此扬州9月空气无污染。 但进入10月份,扬州气温不断下降,紫外线也随之减弱,首要污染物从臭氧转为PM2.5,加上秋冬季节出现不利气象条件,空气污染物开始堆积。 从10月开始,扬州污染天就时常出现。10月份,我市空气优秀天数为4天、良好19天、轻度污染7天、中度污染1天。在10月份的空气质量排行榜中,扬州位居全国第22位、全省第6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6,处于中上水平。 11月末雾霾程度飙升 进入11月以来,扬城的雾霾天气愈演愈烈。从11月20日晚上开始,江苏多地的PM2.5浓度就出现飙升。 11月21日上午9:07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中度或重度霾,能见度小于5000米且PM2.5浓度值大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当日,扬城发布了今年下半年首个雾霾黄色预警信号。扬州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中度或重度霾。 11月22日,扬州雾霾黄色预警解除。持续污染多日的空气质量终于有了好转,扬州四个国控点空气质量AQI指数分别为——扬州监测站76、扬州四院97、扬州财政所105、邗江监测站97,虽然首要污染物依然为PM2.5,但是城区空气质量已向好。 12月雾霾卷土重来 11月雾霾刚刚结束,12月雾霾“卷土重来”。 12月1日,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污染。其中南通、泰州、盐城、淮安、徐州五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江苏省环保厅发出了重度污染预警。扬城最低能见度5公里左右,虽然能见度不算低,但这样的霾天持续了一天。 12月2日起,包括扬州在内的江苏13市都笼罩在雾霾中,江苏省13市全部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从凌晨3点起,扬州空气质量指数(AQI)超200达重度污染。 12月3日,扬州于12月3日凌晨3点正式启动重污染应急预案。全省均处在空气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状态。其中,盐城、连云港、淮安和泰州4个城市污染状态已达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超300,扬州空气持续现重度污染,PM2.5浓度均值为220微克/立方米,超标1.93倍。 12月3日晚10时,省政府紧急发布二级预警,要求各地立即采取预警和应急措施,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扬州12月3日晚间出现短暂严重污染状态,次日凌晨再次降重度污染,但空气质量指数AQI已接近300。 12月4日,省气象部门发布大雾和霾的双色黄警。6时35分,扬州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上午9时许,变更为大雾橙色预警;晚7时16分,再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当日,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扬州各学校也采取了雾霾应对措施。扬州市教育局表示,根据市政府预案,当空气污染级别达到一级时,中小学将启动停课机制。当日我市空气污染级别为三级。 12月5日,从早晨5点起,扬州空气污染再升一级,AQI冲过300,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截至5日晚8时,全省13个地级市中,仅南通和宿迁为“重度污染”,扬州等其他11个城市均“严重污染”。5日晚8时,扬州AQI值高达354,当天傍晚,扬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发布“做好启动大气重污染二级预警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 12月6日,扬州灰霾污染天气持续加重。从凌晨5点开始,扬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将大气重污染三级预警提高到大气重污染二级预警。根据市教育局12月5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雾霾天气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中小学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 她分析,雾霾的主要的成分包括汽车尾气,还有燃煤、灰尘以及一些工业排放,具体的成分比例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有一些差异。最近雾霾日数相比过去有所增加,和汽车尾气排放有直接关系,此外,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燃煤产生的气体,也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因素。雾霾有一定季节性,冬天明显比夏天更多一些。 除了人为因素,气象专家分析,从近50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全国的降水日数减少了10%,平均风速减少了20%,导致稳定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使得空气对污染的沉降和搬运作用减弱,使污染物不能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 她分析,雾霾的主要的成分包括汽车尾气,还有燃煤、灰尘以及一些工业排放,具体的成分比例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有一些差异。最近雾霾日数相比过去有所增加,和汽车尾气排放有直接关系,此外,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燃煤产生的气体,也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因素。雾霾有一定季节性,冬天明显比夏天更多一些。 雾霾真的只能靠风吹走? 短期内只能是这样 根据市气象专家预测,8日至11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9日早上,上述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结束。“强冷空气最快8日夜里开始影响我市,9日雾霾天会有明显缓解作用,冷空气一来,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陆续消散。” “仅仅从短期内来看,雾霾基本靠风吹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昨天,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该专家给记者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作为雾霾长期的受害者,在我国这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中,北京却并没有出现雾霾严重的问题。这与近期北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着直接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每隔1到2天,就有一波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北风比较明显,所以污染物很快就给吹散了,如果江苏境内有冷空气,在风的吹动下,相信雾霾会散去。”该专家分析。 根据市气象专家预测,8日至11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9日早上,上述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结束。“强冷空气最快8日夜里开始影响我市,9日雾霾天会有明显缓解作用,冷空气一来,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陆续消散。” “仅仅从短期内来看,雾霾基本靠风吹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昨天,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该专家给记者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作为雾霾长期的受害者,在我国这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中,北京却并没有出现雾霾严重的问题。这与近期北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着直接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每隔1到2天,就有一波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北风比较明显,所以污染物很快就给吹散了,如果江苏境内有冷空气,在风的吹动下,相信雾霾会散去。”该专家分析。 http://www.yzcn.net/broadcast/recommend/2013/1208/361927.shtml 2. 气象条件受天文因素控制 计算表明,地球潮汐形变导致的各圈层差异旋转,可使地壳、海洋、大气分别产生0.2、0.6、80米的固体潮、海洋潮和大气潮的上下震荡,长生各圈层的差异旋转,影响不同风带的风速和强度,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和清除有重要的影响。潮汐组合是潮汐强度极值和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极值所形成的活动期组合,中国雾霾的峰值一般出现在增强赤道气流向两极流动的潮汐组合,在增强两极向赤道流动的潮汐组合中,偏北冷空气活动变强,不利于雾霾的形成,在科学网有相关的对应数据。 形成雾霾的静稳天气与天文条件密切相关。 有利于雾霾发生的潮汐组合类型: 表1 2013年1月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A:2013年1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月12日为日月大潮,10日月亮近地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5247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月1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863度, 22日为月亮远地潮,21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半),23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27日为日月大潮,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表2 2013年12月潮汐组合及其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潮汐组合C:12月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19.57002度,12月17日为日月大潮,20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潮汐组合中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陕西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D:12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48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潮汐组合中潮汐强度较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2013年12月中国雾霾天气频发的原因是,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北半球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日月小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潮汐强度较小,地球扁率变大幅度小,地球自转变慢速度小,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规模小,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效果差。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2013年的1月,这两个月的潮汐组合类型完全相同,但在1月末得到改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不利于雾霾发生的潮汐组合类型: 2014年1月末到2月初,是两种潮汐类型转型期,雾霾有望在1月末逐渐减弱。不利于雾霾产生的潮汐组合类型如下: 潮汐组合D: 2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9.1692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337.html 3. 模型预测 雾霾天气与潮汐组合类型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雾霾天气出现的天文原因,对雾霾天气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2013年2月-4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2013年5-7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2013年8-10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2013年12月-2014年1月的潮汐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2014年2-4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6个月。 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2013年雾霾频发期是1月、12月和2014年1月。 预计2014年1月末雾霾将逐渐变弱,进入2-4月的相对平静期。 特别声明:本文是最新的科学创新,为了雾霾的治理和预测而提前在科学网发表,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Li GQ.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 Atmos. Sci., 2005, 22: 359~374 杨学祥, 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学祥, 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杨冬红, 杨学祥.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volumn/home.shtml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694.html 警钟:全国雾霾天气平均天数创52年之最是前兆 已有 534 次阅读 2013-12-10 19:2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雾霾 高温 干旱 月亮赤纬角 警钟:全国雾霾天气平均天数创52年之最是前兆 杨学祥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 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55年周期非常接近,今后三年雾霾将持续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8275.html 52年前的1959-1960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期,最小的潮汐南北震荡导致中国严重干旱和雾霾,造成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52年后的2014-2016年又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期,最小的潮汐南北震荡也将导致中国严重干旱和雾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3004.html 雾霾的内因是大气污染,雾霾的外因是静稳的天气条件。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大气潮汐和海洋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从28.6度减少到18.6度,有利于静稳天气条件的形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748420 今年7-8月,南方创纪录的高温干旱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27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872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下水道爆炸的气象条件
热度 3 fpe 2014-2-20 23:33
说说下水道爆炸的 气象条件 昨日武汉下水道爆炸,让笔者注意到最近下水道爆炸事件特别多,有人说这是烟花滥放的结果,有人说这是居委会管理不足的结果,有人说这是父母监管失职的结果,其实下水道爆炸和井下煤气爆炸一样,受到大气环境条件的制约。为什么早不炸,晚不炸,偏偏要到多雾霾的条件下去爆炸?因为沼气和雾霾一样,都是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雾霾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大气的排污能力随着冷相气候的到来而降低。同样,如果大气不能排污,也就不能排除沼气,这些沼气汇聚的结果,有可能带来爆炸,通常可燃限 5 ~ 15% ,如果甲烷浓度达到化学当量比的 1/ ( 1+2×4.76 ) =9.5% 附近,产生的破坏性效果最显著(压力高,破坏大),所以我们要认识产生沼气积聚的气象条件,未雨绸缪,方能避灾免患。 笔者如此认识,是基于美国气象学家对井下灾难的 气象条件 有感而发。美国的气象学家认识到,井下爆炸事件,有气象条件的配合。往往是低压云团(云是水蒸气组成,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低,所以多云往往意味着低气压,低气压导致井下的压力失衡,原来被正常大气压束缚的井下煤层煤气(沼气,天然气,瓦斯等不同说法),被低气压诱导释放出来,造成井下瓦斯浓度过高,形成爆炸的局面。通常降雨不久会形成气体爆炸(因为湿度大,扬尘少),井下气体爆炸通常是局部的,伤亡人数少;如果是降雨 4 天之后,由于粉尘干燥了,所以煤气爆炸会引发带动(煤炭)粉尘爆炸,往往形成全面的更大规模的损失。有兴趣的读者,参阅我前面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750154.html )。 拿这样的成灾条件来比照下水道沼气,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的成灾条件: 1. 最近可能气温比正常高,产生了大量的沼气。沼气是有机燃料分解的结果,该分解过程对环境温度的依赖很大,这是化学反应的阿伦尼乌斯定律;太冷的地方不可能有沼气生成,这是气温决定的。环境越热,越有沼气产生。 所以,沼气爆炸大多数南方城市。 2. 最近雾霾比较多,雾霾的形成条件,也是导致沼气不能消散的气象条件; 3. 最近比较干燥,干燥会降低空气湿度,而湿度是阻燃剂,会降低沼气点燃和爆炸的难度。 4. 所有爆炸都发生在冬天,冬天是大气高压控制,比较稳定,不易排污。 以上是笔者根据《火灾动力学》对沼气爆炸事件所做的推理和猜测,也许真实情况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你可以提出来,我可以接着猜。 附录:最近下水道爆炸事件 2 月 20 日下午 3 时许,武汉市古田二路附近发生爆炸,路面被炸得支离破碎,几辆车被掀翻,现场多名路人被强大的爆炸气流冲倒受伤。武汉市应急办随后通报,爆炸疑为沼气引起,并非天然气爆炸。据现场群众介绍,爆炸是由于化粪池的沼气遇到火星引起,爆炸发生后,有几名路人被强大气流冲倒受伤,并被送往普爱医院救治。 2014 年 1 月 11 日,郑州市交通路与永安街交叉口附近,一 5 岁男孩往窨井里投放擦炮,引爆窨井内沼气,孩子被崩伤住院治疗。 2013 年 2 月 17 日,济南市平阴县的 4 名男孩在放鞭炮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的井盖里,炸飞 3 个下水道井盖,其中一名 8 岁男孩遭井盖击中头部,不幸身亡。 2013 年 2 月 14 日,合肥市一男童在玩鞭炮时,将点燃的鞭炮从窨井盖孔洞塞进水道,结果引爆沼气,男童被严重烧伤。 2013 年 1 月 22 日,武汉市汉南区 4 名小学生在一处化粪池窨井盖上燃放鞭炮时,导致沼气爆炸,一名 7 岁男孩后脑勺着地,颅骨多处骨折。 2012 年 12 月 31 日,成都市双流区乌江路锦江公寓内, 3 个小孩在玩鞭炮,一枚鞭炮被扔进窨井内,两个井盖被炸飞, 9 岁的小辉被掀进窨井内。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10295 次阅读|4 个评论
给北京市长的公开信:APEC会议要避开雾霾高峰
热度 4 杨学祥 2014-1-21 04:51
给北京市长的公开信: APEC 会议要避开雾霾高峰 杨学祥 尊敬的市长阁下: 您好! 据报道,今年 9 月,国务院出台十条措施防治大气污染,市长阁下也代表北京市跟中央签订了责任状。北京随后出台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84 项措施主要分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四个方面。我对市长阁下的壮士断腕决心表示支持。 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准确的气象预测是及早预防雾霾的必要条件,是大气科学必须解决的迫切任务。 对于第一个问题, 84 项措施已经很到位,但必须有周围区域的大力配合。国内外的治霾经验都表明雾霾存在区域性传播问题,例如, 2013 年 6 月印尼苏门答腊的农民和油棕园主趁着干旱季节烧芭蕉林清地导致新加坡严重雾霾。 对于第二个问题,北京市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认真研究雾霾聚集和扩散规律,做到科学防霾治霾。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发现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过程和气象条件是大面积雾霾形成的客观原因。“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静稳天气。环流的中心在包括了京津冀的中国中东部地区,污染物被死死地闷在了大气中。在高湿环境配合下造成 PM2.5 浓度爆发式增长。”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4-01/20/c_119050765_4.htm 我们研究表明,雾霾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 11 月至次年 1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每年 2 月 -4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5-7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每年 8-10 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 6 个月。这个半年周期是固定的,每年都是这样 。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雾霾频发期是每年的 1 月和 12 月。潮汐组合类型划分的主要根据是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极值的叠加:与极大值叠加可减少地球扁率,加快地球自转,增强潮汐南北震荡,在北半球形成以赤道向北极流动的偏南风为主的暖空气流动,有利于增温和雾霾发生(特别是在冬季);与极小值叠加可增大地球扁率,减慢地球自转,在北半球形成以北极向赤道流动的偏北风为主的冷空气流动,有利于降温和清除雾霾。 今年,亚太经合组织 APEC 会议将在怀柔举办。在市人代会怀柔代表团讨论时,市人大代表、怀柔区委书记齐静介绍了会议设施的筹备情况,会议各项设施目前建设进展顺利,将于 6 月份全部完工。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应该安排在不利于雾霾形成的 2-4 月或 8-10 月,尽量避开雾霾易发的 1 月、 5-7 月和 11-12 月。 2014 年 1-3 月, 6-10 月为强潮汐时期, 4-5 月, 11-12 月为弱潮汐时期。 强潮汐组合是日月大潮与月亮近地潮的叠加结果,潮汐组合类型是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极值叠加的结果。综合两方面的结果, 2014 年不利于雾霾发生的月份为 2-3 月, 8-10 月。 APEC 会议最好安排在 8-9 月。 为了证明理论预测的准确性,可以验证并可持续验证的证据附在信后,请详细核查。 顺致崇高敬意!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 杨学祥 2014-1-21 雾霾预测和检验 现在将 2014 年 1-2 月潮汐组合与雾霾情况的对应关系公布如下,以便事后检验。 来源: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48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0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6983.html 2014 年 1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形成不利于雾霾清除 潮汐组合 A : 2014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013 年 12 月 3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19.53718 度, 1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 暖 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和气温回升 。 检验结果: 湖南日报 1 月 3 日 讯 自长沙经历 63 年来最暖元旦以来,三湘大部延续晴暖节奏,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天气晴好,雾霾抬头。今晨,省内 21 县市雾气弥漫,其中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 49 县市还出现霾。省气象台今晨 8 时许发布霾黄色预警,雾霾天气对交通出行、居民生活有较大不利,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5 日开始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及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省内自北向南有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 http://news.sina.com.cn/c/2014-01-04/072029156160.shtml 2014 年 01 月 04 日 福州厦门遭遇史上最大雾霾,已连日轻度污染。福州从元旦以来,连续多天出现轻度污染。昨日晋安区市三十二中点位更出现中度污染。环保专家认为,近期榕城空气质量主要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前日,福州市区 12 个监测点位中,除鼓山和马尾亭江镇政府监测点空气质量仍为良外,其余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 (AQI) 均“陷入”三级轻度污染状况。其中五四北路和师大监测的空气质量指数均达到 127 。昨日凌晨 1 点开始至下午 3 时前后,城区各监测点 AQI 指数纷纷上升至最高点,其中五四北路监测点从 98 升 至 119; 杨桥西路监测点从 127 升 至 139; 晋安区市三十二中监测点从 139 升 至 182 ,达中度污染。 http://fujian.people.com.cn/n/2014/0104/c181466-20302458.html 潮汐组合 B : 1 月 8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 6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101 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检验结果: 1 月 6 日 ,济南遭遇 2014 年首个严重雾霾天气,今天上午 10 时,济南市 15 个监测点有 14 个是严重污染,其中三个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 AQI )已经爆表,达到了 500 。 http://news.jwb.com.cn/art/2014/1/7/art_247_3981345.html   大众网济南 1 月 7 日 讯   据济南市气象台最新消息,今天晚上的降雪或将失约,但冷空气带来的大风仍将会使雾霾天气得到缓解,“雾霾明天就消散了!”市气象台预报员说。   据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省城阴转多云,风力为 3~4 级,阵风 6 级,明天白天逐渐减弱到 2 ~ 3 级,冷空气过后气温逐渐降低,提醒市民还是要添衣保暖,谨防感冒。 http://roll.sohu.com/20140107/n393105486.shtml 潮汐组合 C : 1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19.49918 度, 1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 16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 暖 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和气温回升 。 检验结果: 大雾黄色预警:安徽江西湖南等 12 省份有大雾。中央气象台 1 月 14 日 06 时 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早晨到上午,四川盆地东部、重庆中西部、贵州中西部、云南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和南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西北部以及新疆沿天山地区等地有大雾,其中,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南中部和东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重庆西部、贵州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 500 米 的浓雾。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114/073598010.html 昨日( 1 月 16 日 )是 2014 年春运首日,却同时迎来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的今年首个重污染预警。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凌晨 4 时北京美使馆空气质量播报显示 PM2.5 浓度最高达 671 微克 / 立方米,北京多个站点在前日晚 9 时到昨日上午 7 时, PM2.5 浓度都超过 500 微克 / 立方米——这也是 PM2.5 测量仪器的上限值,引来一片“爆表”的惊呼声。 前日晚 9 时,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北京美使馆监测点的 PM2.5 浓度超过 500 微克 / 立方米,凌晨 1 时, PM2.5 浓度突破 600 微克 / 立方米。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在前晚 22 时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博消息显示,凌晨 3 时 45 分,京津高速出京方向受天津河北段大雾天气影响全线封闭。昨日早晨 7 时 50 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直到 10 时 15 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才被解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9924.html 中新网 1 月 18 日 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由于冷空气活动较弱,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维持了较长时间的静稳天气,造成大雾和霾天气持续,中央气象台已连续 5 日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http://news.sohu.com/20140118/n393728064.shtml 新华网济南 1 月 17 日 电(记者魏圣曜、潘林青) 在前几日经历了一场冷空气之后,雾霾再次笼罩山东。 17 日是春运第二日,山东 17 个地市中有 11 个地市遭遇重度霾天气,截至 17 日 10 时,山东境内 40 多个高速收费站因大雾关闭、 10 多个高速收费站间隔放行。 17 日 9 时,山东省气象台将霾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霾橙色预警信号,其中德州、聊城、济南、淄博、潍坊、泰安、莱芜、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 11 市出现重度霾,其他地市出现中度霾;德州、聊城、济宁、菏泽 4 市能见度小于 500 米 。预计 17 日至 18 日,上述地区的中到重度霾天气仍将持续。 http://news.sina.com.cn/c/2014-01-17/165529273705.shtml 中央气象台 1 月 17 日 18 时 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 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江苏北部和西南部、安徽北部和东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中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 4 ~ 5 级,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扩散,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117/172498116.html 潮汐组合 D : 1 月 24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1 月 2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07 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检验结果: 1 月 14 日 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的雾和霾天气,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出现连日空气污染。 18 日,江苏全省 13 市全部笼罩在空气污染当中,除扬州中度污染外,其他城市均达到重度污染及以上水平。江苏省环保厅启动了今年首个大气重污染蓝色预警。 19 日当天,上海首次发布了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由于冷空气的影响尚未全面展开,昨天白天中东部地区依然出现了大范围的雾和霾天气。昨晨 08 时,包括南京、杭州、南宁、昆明等大城市在内一共有 10 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能见度不足 1000 米 的大雾,其中南京能见度仅 100 米 ;而在河北、河南、山东以及京津地区则有大范围的霾,其中石家庄 08 时能见度只有 900 米 。 此次冷空气移动速度快,主要影响时段为 19 至 20 日,其中从昨天夜间开始,华北、黄淮一带的霾就自北向南逐步消散。据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今晨 6 时,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空气质量已转良,其中北京空气质量达优。预计到今天夜间,长江流域等地的轻雾或雾或霾也将明显减弱。不过,中央气象台预计, 23 至 26 日,华北中南部、黄淮、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又将有雾或霾天气。  北方地区雾、霾消散的同时,气温也出现明显下滑,其中内蒙古中部局地昨天降幅在 10 ℃ 以上。同时,内蒙古东部、东北中南部一带还出现大范围的降雪天气,至今晨 05 时,辽宁中部、吉林中部降大雪,其中吉林中部还出现了暴雪,长春和沈阳昨天分别也达到了中雪和大雪量级。 http://www.weather.com.cn/news/2014/01/2041068.shtml 潮汐组合 E : 1 月 3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 月 28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 19.39139 度, 2014 年 1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 暖 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和气温回升 , 28 日与 31 日相差 3 天,本次变化强度较弱,处于转型时期。 检验结果:待核查 2014 年 2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清除不利于雾霾形成 潮汐组合 A : 1 月 30 日 为月亮近地潮, 2014 年 1 月 31 日 为日月大潮, 2014 年 2 月 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132 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空气活动。潮汐类型处于转折时期。 检验结果:待核查 潮汐组合 B : 2 月 7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 9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19.30333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 弱暖 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和气温回升 ,但强度较弱。 检验结果:待核查 潮汐组合 C : 2 月 17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17 度, 2 月 15 日 为日月大潮, 12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检验结果:待核查 潮汐组合 D : 2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2 月 24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19.16922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 弱暖 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 和气温回升 ,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检验结果:待核查 潮汐组合 E : 2 月 2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3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 0.00068 度, 2014 年 3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检验结果:待核查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3223 次阅读|7 个评论
雾霾天气的两个条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
杨学祥 2013-12-25 11:21
雾霾天气的两个条件: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条件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前一个是主要的内因,后一个是次要的外因。近年来雾霾频发,大气污染是元凶。雾霾的气象条件受天文因素控制,可以预测预报。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雾霾天气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1981 年至 2010 年,霾天气出现频率是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数占全年的比例为 42.3% 。 http://news.sohu.com/20131105/n389555279.shtml 夏半年是 3-8 月,冬半年是 1-2 月和 9-12 月。扬城遭受雾霾袭城符合雾霾发生的这一季节性规律。 1. 扬城遭受雾霾袭城的季节性规律 截至 2013 年 12 月 7 日 ,扬城遭受雾霾袭城已持续一个星期。很多扬州人是第一次感受到雾霾的厉害,不禁感叹,原来雾霾并不是北京、上海一线大城市的“专利”。 扬州雾霾到底从哪里来?一座森林生态城市,为什么也难逃雾霾之苦?雾霾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防范雾霾之害?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及国家气候中心等处权威专家。 10 月份起,雾霾天开始出现 这场雾霾来得并不突然,环保及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进入 10 月份以来,雾霾天气就已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到了 12 月以后,雾霾天气终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10 月污染天气时常出现 今年 7 、 8 、 9 三个月,扬州空气首要污染物为臭氧。进入 9 月份,我市首要污染物虽然仍为臭氧,但臭氧并未超标,因此扬州 9 月空气无污染。 但进入 10 月份,扬州气温不断下降,紫外线也随之减弱,首要污染物从臭氧转为 PM2.5 ,加上秋冬季节出现不利气象条件,空气污染物开始堆积。 从 10 月开始,扬州污染天就时常出现。 10 月份,我市空气优秀天数为 4 天、良好 19 天、轻度污染 7 天、中度污染 1 天。在 10 月份的空气质量排行榜中,扬州位居全国第 22 位、全省第 6 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3.26 ,处于中上水平。 11 月末雾霾程度飙升 进入 11 月以来,扬城的雾霾天气愈演愈烈。从 11 月 20 日 晚上开始,江苏多地的 PM2.5 浓度就出现飙升。 11 月 21 日 上午 9 : 07 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中度或重度霾,能见度小于 5000 米 且 PM2.5 浓度值大于等于 150 微克 / 立方米。 当日,扬城发布了今年下半年首个雾霾黄色预警信号。扬州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中度或重度霾。 11 月 22 日 ,扬州雾霾黄色预警解除。持续污染多日的空气质量终于有了好转,扬州四个国控点空气质量 AQI 指数分别为——扬州监测站 76 、扬州四院 97 、扬州财政所 105 、邗江监测站 97 ,虽然首要污染物依然为 PM2.5 ,但是城区空气质量已向好。 12 月雾霾卷土重来 11 月雾霾刚刚结束, 12 月雾霾“卷土重来”。 12 月 1 日 ,江苏 13 个省辖市全部污染。其中南通、泰州、盐城、淮安、徐州五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江苏省环保厅发出了重度污染预警。扬城最低能见度 5 公里左右,虽然能见度不算低,但这样的霾天持续了一天。 12 月 2 日 起,包括扬州在内的江苏 13 市都笼罩在雾霾中,江苏省 13 市全部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 PM2.5 。从凌晨 3 点起,扬州空气质量指数( AQI )超 200 达重度污染。 12 月 3 日 ,扬州于 12 月 3 日 凌晨 3 点正式启动重污染应急预案。全省均处在空气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状态。其中,盐城、连云港、淮安和泰州 4 个城市污染状态已达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 AQI )均超 300 ,扬州空气持续现重度污染, PM2.5 浓度均值为 220 微克 / 立方米,超标 1.93 倍。 12 月 3 日 晚 10 时,省政府紧急发布二级预警,要求各地立即采取预警和应急措施,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扬州 12 月 3 日 晚间出现短暂严重污染状态,次日凌晨再次降至重度污染,但空气质量指数 AQI 已接近 300 。 12 月 4 日 ,省气象部门发布大雾和霾的双色黄警。 6 时 35 分,扬州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上午 9 时许,变更为大雾橙色预警;晚 7 时 16 分,再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当日,南京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扬州各学校也采取了雾霾应对措施。扬州市教育局表示,根据市政府预案,当空气污染级别达到一级时,中小学将启动停课机制。当日我市空气污染级别为三级。 12 月 5 日 ,从早晨 5 点起,扬州空气污染再升一级, AQI 冲过 300 ,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截至 5 日晚 8 时,全省 13 个地级市中,仅南通和宿迁为“重度污染”,扬州等其他 11 个城市均“严重污染”。 5 日晚 8 时,扬州 AQI 值高达 354 ,当天傍晚,扬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发布“做好启动大气重污染二级预警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 12 月 6 日 ,扬州灰霾污染天气持续加重。从凌晨 5 点开始,扬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将大气重污染三级预警提高到大气重污染二级预警。根据市教育局 12 月 5 日 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雾霾天气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中小学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莹介绍, 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 她分析,雾霾的主要的成分包括汽车尾气,还有燃煤、灰尘以及一些工业排放,具体的成分比例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有一些差异。最近雾霾日数相比过去有所增加,和汽车尾气排放有直接关系,此外,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燃煤产生的气体,也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因素。雾霾有一定季节性,冬天明显比夏天更多一些。 除了人为因素,气象专家分析,从近 50 年的情况来看,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全国的降水日数减少了 10% ,平均风速减少了 20% ,导致稳定性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使得空气对污染的沉降和搬运作用减弱,使污染物不能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张莹介绍,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受两个条件的影响:一是大气颗粒物浓度,二是气象条件。 她分析,雾霾的主要的成分包括汽车尾气,还有燃煤、灰尘以及一些工业排放,具体的成分比例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有一些差异。最近雾霾日数相比过去有所增加,和汽车尾气排放有直接关系,此外,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燃煤产生的气体,也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因素。雾霾有一定季节性,冬天明显比夏天更多一些。 雾霾真的只能靠风吹走? 短期内只能是这样 根据市气象专家预测, 8 日至 11 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9 日早上,上述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结束。“强冷空气最快 8 日夜里开始影响我市, 9 日雾霾天会有明显缓解作用,冷空气一来,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陆续消散。” “仅仅从短期内来看,雾霾基本靠风吹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昨天,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该专家给记者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作为雾霾长期的受害者,在我国这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中,北京却并没有出现雾霾严重的问题。这与近期北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着直接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每隔 1 到 2 天,就有一波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北风比较明显,所以污染物很快就给吹散了,如果江苏境内有冷空气,在风的吹动下,相信雾霾会散去。”该专家分析。 根据市气象专家预测, 8 日至 11 日,一股较强冷空气自西向东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9 日早上,上述地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将结束。“强冷空气最快 8 日夜里开始影响我市, 9 日雾霾天会有明显缓解作用,冷空气一来,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陆续消散。” “仅仅从短期内来看,雾霾基本靠风吹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昨天,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说。 该专家给记者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作为雾霾长期的受害者,在我国这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中,北京却并没有出现雾霾严重的问题。这与近期北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着直接关系。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每隔 1 到 2 天,就有一波冷空气,受冷空气的影响,北风比较明显,所以污染物很快就给吹散了,如果江苏境内有冷空气,在风的吹动下,相信雾霾会散去。”该专家分析。 http://www.yzcn.net/broadcast/recommend/2013/1208/361927.shtml 2. 气象条件受天文因素控制 计算表明,地球潮汐形变导致的各圈层差异旋转,可使地壳、海洋、大气分别产生 0.2 、 0.6 、 80 米的固体潮、海洋潮和大气潮的上下震荡,长生各圈层的差异旋转,影响不同风带的风速和强度,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和清除有重要的影响。潮汐组合是潮汐强度极值和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极值所形成的活动期组合,中国雾霾的峰值一般出现在增强赤道气流向两极流动的潮汐组合,在增强两极向赤道流动的潮汐组合中,偏北冷空气活动变强,不利于雾霾的形成,在科学网有相关的对应数据。 形成雾霾的静稳天气与天文条件密切相关。 有利于雾霾发生的潮汐组合类型: 表1 2013年1月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 A : 2013 年 1 月 5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3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2 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B : 1 月 12 日 为日月大潮, 10 日月亮近地潮, 9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20.5247 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1 月 19 日 为日月小潮(上弦), 16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2 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D : 1 月 2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 20.92863 度, 22 日为月亮远地潮, 21 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 23 度半), 23 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E : 1 月 27 日 为日月大潮, 30 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 0.0002 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表 2 2013 年 12 月潮汐组合及其对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潮汐组合 C : 12 月 17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 19.57002 度, 12 月 17 日 为日月大潮, 20 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潮汐组合中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陕西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 D : 12 月 25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12 月 24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 0.00048 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潮汐组合中潮汐强度较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2013 年 12 月中国雾霾天气频发的原因是,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北半球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日月小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潮汐强度较小,地球扁率变大幅度小,地球自转变慢速度小,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规模小,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效果差。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 2013 年的 1 月,这两个月的潮汐组合类型完全相同,但在 1 月末得到改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不利于雾霾发生的潮汐组合类型: 2014 年 1 月末到 2 月初,是两种潮汐类型转型期,雾霾有望在 1 月末逐渐减弱。不利于雾霾产生的潮汐组合类型如下: 潮汐组合 D : 2 月 23 日 为日月小潮(下弦), 2 月 24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 19.16922 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E : 2 月 2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3 月 2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 0.00068 度, 2014 年 3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337.html 3. 模型预测 雾霾天气与潮汐组合类型的对应关系,给出了雾霾天气出现的天文原因,对雾霾天气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2012 年 11 月至 2013 年 1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 2013 年 2 月 -4 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 2013 年 5-7 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 2013 年 8-10 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 2013 年 12 月 -2014 年 1 月的潮汐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 2014 年 2-4 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 6 个月。 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 2013 年雾霾频发期是 1 月、 12 月和 2014 年 1 月。 预计 2014 年 1 月末雾霾将逐渐变弱,进入 2-4 月的相对平静期。 特别声明:本文是最新的科学创新,为了雾霾的治理和预测而提前在科学网发表,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Li GQ.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circulation. Adv. Atmos. Sci., 2005, 22: 359~374 杨学祥 , 陈殿友 . 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20 ( 3 ): 39~48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21 ( 1 ): 15~2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http://manu16.magtech.com.cn/geoprog/CN/volumn/home.shtml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5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