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师生冲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导师在学术上严格要求,是真为学生着想吗?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5-29 18:10
赵建民 2016-5-29 18:00 导师在学术上严格要求,是真为学生着想吗?有些人(甚至在某些专业为数不少)可能毕业后永远不会从事他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工作。这是现代大学之困,也是研究生师生矛盾的一个根源。 GPS 2016/1/18 11:10:06 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是把学生当成了工业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不是基于个人的发展,这也是高校之困的根源 GPS 2016/1/18 11:10:31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特别是对于女孩子, GPS 2016/1/18 11:10:43 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5114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没有必要为将来的不确定性担忧 下一篇: 不要“炒”股 95+正在成为研究生的主流,也即将成为未来年轻科研人员的主流,他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没有感受过生存压力,也不存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命题。要他们为sci而sci是很困难的,当然这也是一种新常态。 随着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大学生即将退休,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能即将面临又一次人才断层,这也是程先生心急如焚、夜不能寐的原因。 HL考生国科大的研究生以后,我曾经批评她不跟老师做项目,自己跑回老家的县城里面卖衣服。她说我不了解实际情况。 儒家的“仁者无敌”,佛家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道家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都是讲人不能太执着。其实即使伟大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不能免俗,赌气说“上帝不会掷骰子”。 但是,不管上帝掷不掷骰子,不管是爱因斯坦还是街边的贩夫走卒,与无穷的宇宙相比,都是沧海一瞬。 即使无穷的宇宙最终也会归于热寂。人应该赶紧生活,如是而已。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怀着这样的忧思离开了公墓。”人(导师)应该赶紧生活,不要折腾自己,也不要折腾别人(学生)。 博主回复(2016-3-19 18:51):但很多研究生的行为,根本不配用“平庸”这两个字。 博主回复(2016-3-19 18:45):如果人人能做到平庸,社会将会进步很多。 博主回复(2016-3-19 18:41):释义:普通、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 反义词: 杰出、卓越、伟大、高尚 ------------------------------------------------------------------- 当历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已经与财富积累脱钩,人的行为大概是随性而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退。 对于年轻人,管理学上的A模式(强权)与B模式(物质激励)大概已经不起作用,青年人做事情的唯一激情大概就是兴趣(C模式),........,这也是网瘾依赖症、手机控的重要原因。 僵化的科研体制,从而受到了研究生(是未来科技工作者)消极但有效的抵制,就是无所作为(我也是越来越无所作为了)。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命题,西方的学术界,特别是一些边缘学科,来自亚非拉第三世界学者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武夷山老师曾经指出,移民及其第二代做出创新的可能性是本土美国人的5倍,华裔占美国总人口的1%,近年来新当选的美国科学院院士中,1/10以上是亚洲裔,其中一大部分是华人。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22267.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美国是民族分离的产物 下一篇: 防震不仅仅是把房子修结实 相关专题: “逃离”科研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632151.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2228-633685.html 原文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86180/88279305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3505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只要房子还能卖出去,房价就不会真正降下来 下一篇: 虚度光阴的同时,我等青椒也在误人子弟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49211.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我现在希望股市跌的再低一些 下一篇: PM2.5最怕风和阳光 “七伤拳”所谓“七伤”,乃是先伤己,再伤人。人体内有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一练七伤,七者皆伤,.............. 五行之气调阴阳,损心伤肺摧肝肠,藏离精失意恍惚,三焦齐逆兮魄飞扬。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63585.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鼓动一场剥夺有产者的社会运动不得人心 下一篇: 国有企业利润为什么不能全额上缴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336 次阅读|1 个评论
面对新时代环境下的研究生,导师该如何做出改变?
热度 18 wangdh 2014-4-27 23:43
面对新时代环境下的研究生,导师该如何做出改变? (王德华) 本是一篇随感的文字,意在释放心中的困惑和郁闷。有位朋友程老师给我发了消息,很长,以至于在我的短消息页面不能完全显示内容。后来,与程老师有了简单对话,算是我的回复。但没有详细思考,只是表面上的。总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相信不少老师会有相同感受,今天稍微整理了一下,写出来向大家请教。 我的文章: 原来导师的心理也是如此不堪一击 程老师: “ 您的字里行间我颇有同感 ……. 我即将步入不惑年龄,但总觉很多困惑,尤其对您这篇文章我也是感同身受。我也在问自己是否我的心理太过脆弱?您读到有关年轻学生所写,他们所感,我也一直反思自己。看到您的两张片子,我似乎释然,好像我也找到了理由。我试着说服自己,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师都至今还会困惑,我现在的困惑是太正常不过。只是显然我这样的困惑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会持续很久,甚至伴随我的职业生涯,除非我被迫或自主离开象牙塔?我扪心自问自己真诚正直,追求卓越,希望能看到学生因为研究生的经历有他自己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快乐就好。因为我相信,任何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苦难只是其中一种。只是这样对于某些学生好像并不适合,他们更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为中心。奈何我一遍遍提醒,都非学生心甘情愿,因此我也觉得自己闭嘴更合适些。 我的理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个快乐读书人。我们到底要怎样做,不仅是老师,还有学生,才能一起陪伴和引导学生度过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研究生青春岁月,在此过程,不仅做学生想做的,还能做我们想做的? ” 王德华 :估计是时代的问题了。当今学生思想意识变了,导师需要进行改变。只是我发现自己改变太难了啊。很多看不惯的事情,总是在你的眼前,怎能心不烦?当今为师,更是一种修行。 程老师:“今天一早,我把您的博文转成繁体,发给我在台湾的博士后指导老师,我们同样遭遇了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没能在您文中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但是确实描述了我们当下的心情。我也一直在想,我和学生的年龄差距还不算太远,是我太固执?还是我情商太低?入职之后,有老师善意提醒我不要太认真,要圆滑些,要学会应付。我一直没学会,也从来没想学,只是我现在也开始反思真的要从此要改变自己吗?我一贯坚持要么不做,要么就尽我最大努力去做好!如果真的是我的错,我也愿意让步和改变的。可能本无所谓对错,只是我想做个快乐读书人,我不能觉得烦,只能学着去理解和包容。 ” 王德华 :我欣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达到了,境界一定不一般。我藏书不算少,不知是否有万卷,也没有功夫完全读完。但我确是走过万里路,感受也很深,以色列、南非、巴西、俄罗斯、希腊等风情人情、文化传统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有太多不同,文化的力量会感染着你,文化的差异也会激发你去思考一些问题。我欣赏这样的目标,读书人也应该有这样的目标。 程老师: “一路走来,总有贵人相助。一个善意提醒,一个举手之劳,一个推荐机会,一句温暖人心的问候 ......, 每每想起,总是有很多感动。所以希望在自己有能力回馈的时候,坚持做对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请。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做自己和别人生命中的贵人。” 王德华 :我走到今天,完全是贵人相助,我的两位德艺双馨的导师,我的朋友,我的学生们。我的想法与你很是一致。在自己感动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去帮助他人,学着自己老师的样子,去指导自己的学生。总是以为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是正确的事情。看来不是这样,所以就有了困惑。 程老师 :“ 不知道我现在改变是否来得及?我到底要怎样改变?变成不烦,却还能自我喜欢的自己?” 王德华: 学生思想意识变化了,导师不改变是不可以的,改变是必须的。的确,该怎么改变呢?我们的骨子里血液里渗透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传统,渗透着我们父辈的为人处世原则,浸透着我们的导师的精神和素养。这些与当今大环境的文化是有冲突的,与当今社会的导向是有抵触的,自然与新生代的学生在意识形态和追求方面,必然有些冲突。如果随了社会,随了学生,那不需要导师去指导就可以实现,实现得会更快更好。导师是干什么的?即使限制在学问上,也要秉承严谨务实、实事求是,不可以粗心、编造甚至剽窃。学者,不可以没有良心,不可以昧良心。这,必然会有些困惑,也必然是一种痛苦和纠结。 程老师的疑问,我也没有答案,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我总觉得,一个人的做事的风格是要坚持的,做事原则是不可以放弃的。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可以改变,科学本质的东西不可以改变。我很欣赏“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尽力做好”的做事原则。前些日子,我跟我的学生交流,同样是这几句话,学生也赞赏这个原则。浮躁的环境下,尽力而为,做到专业,做到极致,是很艰难的。 我在研究组里一直提倡和坚持“快乐生活”的理念,直到今天。我自己困惑的是,我的理念使得学生和老师都尝到了“快乐生活”的苦果。很多次了,很想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我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至少我觉得我还是要坚持一些方面的。优秀好学有追求的学生,我还是会全力扶持。我还是相信,宽松的环境,宽容的氛围,是有利于优秀学生发展的。宽松导致散漫,宽容导致无礼,应该是少数。很多潜意识的东西,不是导师可以改变的,是父母家庭教育的结果,导师只能尊重和包容。 文化建立很困难,维持更难,放弃则很容易。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8261 次阅读|17 个评论
新时代的师生冲突
热度 92 wangdh 2013-12-22 09:37
新时代的师生冲突 (王德华) 有老师说,课堂上学生睡觉现象,翘课现象,很普遍了。 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缺少礼貌和对老师的尊重。 有老师说,我想办法给学生高待遇,有时候甚至自己掏腰包额外给补贴,可一旦不给了,学生就撂挑子不干了。 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太自私了,只考虑自己,很多方面是得寸进尺。 也有老师说,凭良心上课,尽量做个尽职的老师吧。 有老师说,看到学生上课的眼神,就没想激情和热情。 有老师说,我早就看透了,再努力都没有效果。 有老师说,我对学生掏心掏肺的,怎么稍不如意就翻脸呢?现在的学生怎么都这样啊。 有老师说,我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可是学生没有任何长进,甚至就是听不进去,我都泄气了。 还有老师提醒:对学生千万别掺杂感情因素,否则你一定会后悔。 有导师提醒:导师只负责学生的学术就是了,其他的不要去管。 … … 同样,学生也有很多的苦水和抱怨。 有学生说,导师几乎不管他们的研究情况,除了催结果,就是催论文。 有学生说,他们几乎见不到导师的面,也从未与导师交流过。 有学生说,导师没有任何指导水平,却喜欢指手划脚。 有学生说,导师从不管我们的死活,导师就是包工头和监工。 有学生说,学了几年,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技术也没有学到。 有学生说,读了几年研究生,对科研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早毕业早解脱。 有学生说,我是看透了,混的导师和学生太多了。 …. …. 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对导师的思想和观念等很多方面是很大的挑战,对导师的很多行为和理念上无疑具有很大的冲击。 那么,面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导师该怎么办呢?导师必须在思想和理念上进行调整,那么该如何调整自己呢? 丧气吗? 厌烦吗? 抱怨吗? 谩骂吗? 随他去吗? 多数导师一定不会这样做的。 基本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职业底线还是要有的。 规矩还是要执行的。 该唠叨的,还是要唠叨下去。 除了该说的该做的,对有些学生,要多说。对有些学生,少说。对有些学生,也可以不说。 针对当今学生出现的一些现象,有些导师产生一些疑惑和不解,甚至有些怨气,很多时候是由于导师没有认真去观察和思考学生的变化。基本问题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终极原因要追问下去,确实是很难的,最后还是到了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方面。 我是逐渐懂了学生们的心思。 所以,任何事情,他们会有很多很多的理由和解释。有些是理由,有些是推辞,有些是诡辩。很多时候,学生的理由是自我解嘲,或自我推脱吧。有些我相信,有些我迟疑,有些我不说,有些我暗笑。毕竟,他们年轻。所以,就会有些提醒,警示,建议,告知,甚至规定。 曾读过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 ” 有毒的罂粟花 “ 。读着,很有同感,也不免心痛。 在一次电视上,又听了钱教授对“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解释,他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比如,有学生非常注意听课,会说, “‘ 钱教授,您课讲得真好 ” ,好在哪里,都能讲到点子上。那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天,他说,我想去美国留学,希望您能写推荐信。我欣然写了。(写推荐信的)第二天,人就不见了 ... 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只是一个方面。导师意识到了,该如何做才好呢?很多时候是没有答案的。按照传统的思维,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到头来是失望。 有导师看到,学生连起码的实验室卫生意识都没有了,连自己办公室的清洁工作都不愿意做,公益活动几乎不参加,没有合作精神,没有互助意识,没有奉献意识,没有集体意识。我行我素,“我”是一切行动的核心。看到这些现象,导师很着急,大声指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非正常的环境下,要建立正常的秩序是很难的。 但是,要没有正常的规范,不坚持正常的原则,事情只会进一步恶化,最后到不可收拾。 我们社会今天的很多事情,正在沿着这个方向逐步实现。很多方面,是我们自毁长城。不正常教育的恶果,最后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是支付学生培养费用的家长,还有社会。 导师呼吁优秀的学生。 学生呼吁称职的导师。 教学相长的一对,真的成了冤家了吗? 周五的最后一次组会上,还是忍不住说了几句带情绪的话。 我们提倡生活快乐,环境宽容,气氛友好,自由探索,自我约束,但不希望看到的是,宽容的环境给大家造成了伤害,生活快乐的理念让大家荒废了学业,几年下来的结果是:学生不快乐,导师也不快乐。 如果想走科研这条路的同学,还是建议要充分利用研究组的条件,利用实验室的条件,利用研究所的条件,利用科学院的条件,尽量主动去多做些实验,多做有质量上档次的实验,做重要的问题,获得一些好的结果,发表高质量的文章,为自己的以后铺路。不希望走学术这条路的同学,要按照培养计划,按部就班,完成计划内容,学点真知识,掌握点真技术,高高兴兴、圆圆满满毕业,去追求新的生活。 前几天在山东大学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我说我们的培养理念是: 研究生要: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学业有成。 不管学生,还是导师,恪守职责是第一要求。Self-motivation 是理想状态,也是应该的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主动,才会有兴奋感,才会没有功利性。只有Self-motivated, 学生才能做严格的实验,写严格的文章,才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和时间,导师才能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研究生,去践行教学相长。 这样才会实现真正的“生活快乐,身心健康,学业有成”。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4494 次阅读|1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