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期刊影响因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的学术评估方式呼之欲出,是否能替代IFs?
Charlesworth 2019-11-1 15:40
作者: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 翻译:查尔斯沃思中国办公室 原标题:如何对学术进行评估:对我们进行研究的方式予以推崇,而不仅仅是成果在哪里发表 当前,所有的学术研究人员都希望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也就是那些具有高影响因子(IFs)的期刊。IF总体上代表着读者群体,因此一个具有较高IF的期刊会被更多的人阅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篇发表在IF为5(例如)的期刊上的论文一定会被阅读和引用: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IFs作为衡量文献和个人学者“质量”的标准,这种做法越来越被认为是存在缺陷的,不符合目的性。 原因为何呢? 期刊内的引文分布可能具有高度偏斜性,一些论文会被阅读和使用,而另一些则没有。这导致许多学者和决策者在评估产出的影响时更喜欢使用单篇文章的指标或分数。类似地, 期刊IFs的属性具有高度的学科特定性。某些研究学科的成果往往会比其他学科更易在“较好的”期刊上发表!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出现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类型。某位作者可能在一种高IF的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受邀评论文章:当前,这篇文章将在学术评估中将获得与主要的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同等的权重。这样公平吗? 最后,或许也是最令人担忧的是, 人们怀疑某些领域的期刊的IFs可以通过编辑手段进行操纵,而用来计算这些学术价值的基础数据既不透明,也不向公众公开。 正如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总监杰里米•法勒(Jeremy Farrar)最近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 ”鉴于目前的研究体系对卓越的强调正在扼杀多样化思考和积极的行为,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进行研究的方式了。” ( 点击参见原文 ) 当然,这将涉及文章的IFs,因为在我们当前的出版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研究人员将尽一切所能,只为使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权威期刊”即那些由IF定义的具有最高学术价值的期刊上发表。 是否存在其他替代评估方式? 是的。目前在学术界中,人们正在采取有力且积极的行动,以寻求更为公平且更以研究为中心的评估方法。 《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DORA)是这一领域学术驱动的政策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 https://sfdora.org/read/ )。DORA最初是在2012年旧金山美国细胞生物学协会年会上被提出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和包括资助者、出版商、专业协会、机构和研究人员在内的所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全球性倡议。 DORA本质上是一个旨在“对全球和所有学术学科研究评估可采用的实用和可靠的方法加以推进”的运动( https://sfdora.org/2018/06/27/dora-roadmap-a-two-year-strategic-plan-for-advancing-global-research-assessment-reform-at-the-institutional-national-and-funder-level/ )。它的广义目标为: • 提高对开发可靠的替代方案的必要性的认识,以取代研究评估中所使用的不恰当的衡量标准; • 研究并推广能够促进研究评估最佳实践的工具和流程; • 在学术学科和世界新领域中扩大范围和影响。 全 球学术研究人员显然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即便不是全部,都会同意的一项举措便是,有必要采用更“以研究为中心”的评估方法,取代目前对期刊IFs的片面盲目的关注。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获得资助者、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以及学术出版行业)的同意和支持。正如我们都听过的一句俗语“这简直就像赶猫一样,无从下手(it’s going to be like herding cats)”! 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对学术界有着深刻的了解,并且我们的专业论文语言润色服务都由经验丰富、积极高效的研究人员进行,他们全部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资质。这使我们有别于竞争对手。 我们的团队提供一系列的作者服务,包括专业的英文论文编辑润色、投稿信的审核和编辑、摘要编辑、文章学术评估、期刊选择和咨询:所有服务均以能够显著提升您在您选择的杂志上成功发表的机会为宗旨来进行。 与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团队的联系,让我们共同探讨如何为您提供帮助。欲了解更多详情,请 点击此处 。 此外,我们的学术写作和发表线上及线下免费培训班、在线课程材料和网站文章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工具包,帮助您正确驾驭学术写作和发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您作为一名研究人员的潜力。更多详情,请 点击此处 。 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将力助您论文成功发表。 论文语言润色 | 学术翻译 | 其他发表支持服务 | 英国编辑团队介绍
3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用期刊影响因子决定科学家的未来
热度 6 ZJUlijiang 2017-9-1 12:07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尽管用同行评议决定科学家的未来有时更不靠谱,但科学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建立有公信力的同行评议制度。 编译作者:高正 / Indiana University 原文作者:Bornmann, L., Williams, R. 论文推荐人:张琳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图文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http://canadianfieldnaturalist.blogspot.com/2013/ 在科学家科研生涯的开始阶段,我们很难能预测出他们的未来。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科学家的发展,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一直以来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而被广泛应用。然而,这种单一衡量标准是否是完全客观而准确的呢?为了进一步了解期刊影响因子,Bornmann等人通过对于科学家群体的分析,认为其固然重要,但不可单单用来决定科学家的未来。 正确理解期刊影响因子 据统计,项目基金的授予和申请者发表文章所在的期刊影响因子有直接关系。因为影响因子直接量化了期刊的优劣程度,从而能让项目委员会对于申请者的能力水平有直观的认知。然而,Seglen 在1992年就曾提出,期刊影响因子具有误差性和局限性。其一,它只考虑了短时间内的论文引用影响力;其二,它反应的是论文引用量的平均值,并不能代表期刊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关于引文分析的研究都在侧重于发掘什么样的衡量标准才能正确的评估科学家的未来发展。大体而言,目前的分析结果都认同对于科学家而言,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更高产的科学家往往能够发表更加优秀的文章和获得更多的引用。同时,科研生涯前期论文发表的成功与否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家未来是否能获得长久的成功。但是,一些反对的声音也指出,过分依赖于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学术文章,很容易会使学术界过分高估一些创新性的研究。 基于以上背景,Bornmann等人探究了期刊影响因子在科学家科研生涯的什么阶段会起到更大的作用,科学家的成功是否完全取决于其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 划分科学家职业生涯的方案 作者通过对于德国马普学会数字图书馆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 MPDL)数据的分析,把所有的二十万名科学家的六百万文章按照发表时间进行归类,提取出了三个科学家群体。第一个群体包括在1998年发表处女作且在2012年至少发表一篇文章的科学家共3976名;第二个群体包括在1999年发表处女作且在2012年至少发表一篇文章的科学家共4517名;第三个群体包括在2000年发表处女座且在2012年至少发表一篇文章的科学家共4687名。 这样提分科学家群体的依据如下:第一,三个群体科学家数量具有可比性;第二,选用2012年作为时间节点,使得每篇文章都有五年的时间跨度来计算被引用量,而且可以保证群体内的科学家都在持续的进行科学研究;第三,对于这三个群体的科学家,作者把其前五年的科研生涯作为初始阶段,之后到2012年为止的科研生涯作为成长阶段,通过对初始阶段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的研究,来预测是否对之后的成长阶段产生影响。群体二和群体三同时还可以作为群体一的对照实验组,使得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依赖影响因子的恶性循环 为了量化科学家科研初始阶段,作者采用了两个统计值:科学家在科研生涯前五年发表在前25%期刊的论文占其所有论文的百分比(Q1)和发表论文的数量(NP)。通过分别计算三个科学家群体的这两个统计值,在每个群体中,又分别根据统计值的25%,50%和75%进行了四分位划分。从而在每个群体中,把科学家又分成了四个小群体。理论上,这样划分可以根据初始阶段的论文成果,把科学家进行分层,从而观察是否初始阶段被划分为高层次的科学家在成长阶段仍然要强于低层次的科学家(比较过程中用到科学计量指标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Bornmann等人研究发现,对于科学家个体而言,初始阶段的成功更有利于未来获得更好的被引用量(成长阶段的成功)。我们可以解释为,科学家之后的成功得益于初始阶段发表在好的期刊的文章。如果在基金授予,资源分配方面只考虑期刊影响因子的话,很容易造成发表好的期刊 — 更容易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优待 — 更容易发表好的期刊的恶性循环。 科学评价发展的方向是,建立有公信力的同行评议制度 为了科学的良性发展,我们不应该单单用期刊影响因子决定科学家的未来。尽管用同行评议决定科学家的未来有时更不靠谱,但不可因噎废食,科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建立一套有公信力的同行评议制度。在这一点上,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制度值得我们学习。诺贝尔科学奖评选了100多年了,它依然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小编还没有听说有人公开声称终身不参与诺奖评选)。 Bornmann, L., Williams, R. (2017). Can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be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junior researchers? A large-scale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ResearcherID data. Journalof Informetrics, 11(3), 788-799.
11171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冶金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六年变化趋势
热度 2 rczeng 2017-6-15 08:07
中国冶金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六年变化趋势 最近6年来,中国冶金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变化趋势 如下图所示。 《Science China-Materials 》 今年获得第一影响因子(IF),接近4。 IF过2.0的期刊有3个,中科院金属所的 《 材料科学与技术( J Mater Sci Technol ) 》 增加了0.5,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目前位列第2。 《自然科学进展:国际材料( Prog Nat Sci -Mater Int ) 》 改名为 《 PROG NAT SCI-MATER 》 。 IF超过1.0的有7个。其中,《材料科学前沿 (Front. Mater. Sci.)》 和《金属学报(英文版)( ACTA METALL SIN-ENG L ) 》 增加了0.1左右。《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载文量比较大,IF基本稳定。 下表为我国材料类扩展版历年IF情况。 序号 刊名 ISSN 语言 出版周期 创 刊 年 出版社 影响因子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1 国家科学评论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95-5138 英文 季 2014 Oxford Uni. Press — 0 0 0 8.000 8.843 2 纳米研究 Nano Research 1998-0124 英文 月 2008 Springer 6.97 7.392 6.963 7.01 8.893 7.354 3 科学通报 Science Bulletin 1001-6538 英文 半月 1950 Springer 1.321 1.319 1.365 1.579 1.789 4.000 4 Science China-Materials 2095-8226 英文 月 2014 Springer — — — 0 0 3.956 5 材料科学与技术 J Mater Sci Technol 1005-0302 英文 月 1985 Elsevier 0.738 1.198 1.61 1.909 2.267 2.764 6 中国稀土学报 J Rare Earth 1002-0721 英文 月 1990 Elsevier 0.901 1.363 1.342 1.261 2.188 2.429 7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Sci China Technol Sci 1674-7321 英文 月 1952 Springer 0.747 1.187 1.113 1.192 1.441 1.719 8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0256-7679 1439-6203(e) 英文 月 1983 Springer 0.919 1.27 1.42 1.835 1.811 1.692 9 材料科学前沿 Front Mater Sci 2095-025X 英文 季 2007 Springer 0 0 0 1.0 1.354 1.471 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T NONFERR METAL SOC 1003-6326 英文 月 1990 Elsevier 0.751 0.917 1.001 1.178 1.340 1.342 11 金属学报 ( 英文版 ) ACTA METALL SIN-ENG L 1006-7191 英文 双月 1988 Springer 0.407 0.467 0.426 0.727 1.188 1.292 12 稀有金属 Rare Metals 1001-0521 英文 双月 2006 Springer2009- 0.593 0.493 0.806 1.009 0.957 1.189 13 新型炭材料 New Carbon Materials 1007-8827 英文 双月 1985 Elsevier 0.914 0.981 1.308 0.979 0.993 1.020 14 INT J MIN MET MATER 1674-4799 英文 月 1994 Springer 0.691 0.483 0.573 0.791 0.882 0.943 15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J IRON STEELRES INT 1006-706X 英文 月 1994 0.213 0.292 0.357 0.675 0.784 0.836 16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J CENT SOUTH UNIV 2095-2899 英文 月 1994 Springer 0.364 0.434 0.464 0.52 0.562 0.601 17 金属学报 ACTA METALL SIN 0412-1961 中文 月 1956 0.464 0.612 0.548 0.54 0.523 0.584 18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 ) (英文版) J WUHAN UNIV TECHNOL 1000-2413 英文 双月 1986 Springer 0.354 0.484 0.422 0.399 0.400 0.447 19 无机材料学报 J INORG MATER 1000-324X 中文 月 1986 0.445 0.531 0.537 0.565 0.551 0.444 20 中国铸造 China Foundry 1672-6421 英文 双 2009 0.278 0.346 0.341 0.433 0.354 0.371 21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RARE METAL MAT ENG 1002-185X 中英文 月 1970 Elsevier 0.164 0.160 0.153 0.194 0.236 0.258 22 纳微快报 Nano-Micro Letters 2311-6706 英文 季 2009 Springer 0.000 2.057 2275 1.975 3.012 4.849 23 自然科学进展 : 国际材料 Prog Nat Sci -Mater Int 改名为 PROG NAT SCI-MATER 1002-0071 英文 月 1991 Elsevier 1.035 0.989 1.143 1.873 1.753 2.038
个人分类: 科研|13955 次阅读|2 个评论
任何定量指标都难以取代期刊影响因子
热度 4 ZJUlijiang 2016-8-5 09:08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小编并非期刊影响因子的粉丝,但与脱缰的同行评议相比,现阶段期刊影响因子不失可靠。再一次被一个宣传可能取代影响因子的指标刷屏之后,小编决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写点什么。 期刊影响因子是什么? 1963年,GarfieldSher正式提出“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起先是为了使SCI数据库选刊时更具有操作性,到后来逐渐被世人所认可,现今成为了JCR期刊引证报告里用于测度期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测算公式为:某期刊在2016年的影响因子=该期刊2014和2015两年发表的论文在2016年被引用的次数÷2014和2015两年发表的论文之和。期刊影响因子综合考虑了发文量和被引次数两个因素,本质上是一个均值型算法,即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 中位数能取代影响因子吗? 不能。昨天,Nature刊出的文章提出了中位数的思路,即用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的引用中位数评价期刊影响力。本质上,中位数是一个分位数算法。当总体频数符合标准正态分布时,算术平均数与分位数相等;当总体频数不符合标准正态分布时,二者不同。尽管二者存在差异,但是与平均数相同的是,分位数依然受“被引次数”左右。“被引次数”存在的缺陷,在期刊影响因子中存在,在分位数中也存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谈何取代? 谷歌h5指数能取代影响因子吗? 不能。如果某期刊在过去5年内所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那么该期刊的h5指数就是h。h5指数是在h指数的基础上添加了5年的时间窗口限制。H5指数是一个掐尖儿式算法,只考虑被引最高的那一组论文。h5指数也综合考虑了发文量和被引次数两个因素,与期刊影响因子有差异(各有优劣),但并无本质不同,谈何取代? Altmetrics能取代影响因子吗? 不能。Altmetrics基于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G+、Mendeley等)的转发与评论评价学术论文的影响力。Altmetrics评分的用户群体是社交媒体用户,而期刊影响因子的评分用户是科研工作者。因此,与养生、投资、娱乐等社会热点话题相关的研究,能够轻易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很高的评分,而NgAgo-gDNA技术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前沿科学研究内容与大众都能懂的科普知识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Altmetrics从一诞生就跟期刊影响因子并无交集,谈何取代? 有没有指标能取代影响因子? 有。与期刊影响因子类似的定量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还有很多,但小编认为,能取代影响因子的指标唯有受严格控制的同行评议。早在70年代,F.Narin就勾画了各学术评估指标的客观度(图中的横轴)与真实度(图中的纵轴),理想的学术评估方案是采用受严格控制的同行评议。F.Narin是何许人也?大名鼎鼎的谷歌创始人L.Page与S.Brin曾向F.Narin公开致谢,正是因为受F.Narin提出的加权被引次数的算法的启发,他们才发明了PageRank算法。 在操作过程中,同行评议极易受金钱与权力的侵蚀。于是,我们索性采用客观的评价指标。尽管定量评价指标的导向可能会出现偏差,但作为一名青椒,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生存与上升空间,小编极力支持以期刊影响因子为代表的定量评价。只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参见莱顿宣言)。 参考文献 Timetoremodelthejournalimpactfactor.NatureandtheNaturejournalsarediversifyingtheirpresentationofperformanceindicators.Nature,535,466(28July2016)DOI:doi:10.1038/535466a 文字编辑:李东 图片编辑:李东
4184 次阅读|8 个评论
期刊影响因子辨析
热度 4 ontheways 2016-5-17 09:01
本文(译文)发表在《数学译林》2009年第4期289-304页 如果第一次阅读本文,您可以先看: 引文统计局限性辨析 2 期刊排名:影响因子 (备注:本部分关注焦点虽然集中在Thompson Scientific(汤姆森科技集团)的影响因子,但我们也注意到汤姆森科技集团还在提倡使用其它两种统计指标。另外,对期刊来说,类似平均引文的统计数据也可从其它数据库获得,如Scopus,Spires,Google Scholar以及数学领域专用的《数学评论》引文数据库。后者包括2000年起至今总计超过400种数学期刊的参考文献,同时将其与《数学评论》1940年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进行匹配,总量超过300万条引文。一原注) 影响因子等于期刊在特定时间发表论文的篇均引文 。期刊影响因子数据来自于汤姆森科技集团(前身为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JournalCitationReports(期刊引文报告)》。汤姆森科技集团从9000多种期刊中抽取数据,每年将每篇文章及其参考文献的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利用这样的信息,可以计算一篇文章发表后被数据库来源期刊所引用的情况(我们注意到汤姆森科技集团收录的数学类期刊的数量不及数学领域两个主要的综述类杂志《Mathematical Reviews((美国)数学评论)》和《Zentralblatt MATH ((德国)数学评论)》( 译文中凡提及《数学评论》处,皆指(Mathematical Reviews》。当指《Zentralblatt MATH》时,会特别写为《(德国)数学评论》——编注 )收录期刊总量的一半。 (备注:汤姆森科技集团根据以下分类给出期刊的索引(March 2008):数学(217),应用数学(177),数学综合类(76),物理,数学(44),概率与统计(96)。以上的期刊分类是有重叠的,实际数学类期刊总量约为400种。通过比较发现,数学评论》每年涵盖了超过1200种期刊,其中,有800多种被认为是“核心”期刊(期刊的每篇文献都会收录在《数学评论》)。《(德国)数学评论》数据库收录的数学期刊数量大致与《数学评论》相同。——原注) 对于特定期刊和年份而言,期刊影响因子是指在给定年份之前的两年内期刊论文的篇均引文(引用期刊须被汤姆森科技集团收录)。例如:一种期刊在2007年的影响因子为1.5,这意味着它在2005-2006年发表的论文在2007年被汤姆森科技集团收录期刊引用的篇均频次为1.5。 汤姆森科技集团自已也在将影响因子作为要否给某些期刊做引文统计指数的遴选依据之一fTHOMPSON:SELECTION]。另一方面,汤姆森科技集团更倾向于将影响因子指标用于评价期刊。 作为一种可用于图书馆期刊采购管理的工具,影响因子向图书馆管理者提供了已购或正在考虑购买的期刊的信息。这些信息应与期刊价格和流通数据结合起来考虑,才能作出期刊采购的合理决策。『THOMPSON:IMPACT FACTOR] 许多研究者指出,期刊的学术价值不能仅通过引用数据来判断,现在的很多作者也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除此之外,人们对影响因子的批评还有其它的理由 , , , , ,和 : (i)作为一种平均数,影响因子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因为很多期刊发表一些非实质性的文章,如快讯或卷首语等。这类文章由于较少被引用,因此在影响因子计算时未计入分母。另一方面,这类文章也会被少量引用,而这些引用频次却被计入分子。由此可见,影响因子并不是每篇论文精确的平均被引频次。当期刊发表大量“非实质性”文章时,这种偏差将会非常显著。不过,在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这种偏差并不显著。 (ii)影响因子的计算以两年为统计期是为了得到能够反映期刊近期状况的统计数据 。这对于某些领域,例如生物医学领域是恰当的,因为大多数论文在发表后就能够很快得到引用。但是在另外一些领域,例如数学领域,大部分引文都产生在两年后。对数学类期刊 Mathematical Reviews Citation Database, 《数学评论》引文数据库超过300万次引文的最新统计表明:约有90%的引文超出了两年的时间窗。 因此,对数学领域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是基于10%的引文,并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引文。 以两年为统计期计算影响因子是否会产生错误导向?就数学期刊而言这一点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汤姆森科技集团计算了5年期的影响因子,数据表明,通常所用的两年期影响因子与5年期影响因子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此外,利用《数学评论》引文数据库,分别以2年、5年和10年为时间窗,计算了100种高被引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年、10年期的影响因子,其曲线大体上围绕着2年期的影响因子波动。 (iii)影响因子因学科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产生差异的部分原因可以通过对(ii)的观察得出:如果某些学科有很多引文发生在两年的时间窗之外,那么,这些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就会很低。产生差异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的引文习惯,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引用他人的论文也存在不同的频率和不同的原因(我们会在后面加以详细分析,因为引文的含义非常重要)。基于以上原因,对不同学科的两种期刊用影响因子进行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iv)影响因子因年份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对于发表论文数量较少的期刊而言这种可变性会更大一些 。例如2002-2003年发表论文数量在50篇以下的期刊,影响因子数值的平均变化在50%左右。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规模小的期刊其样本量就小。然而,人们经常在比较某一年份的期刊影响因子时,并未考虑到“小”期刊具有较高可变性这一事实。 (v)在通常情况下,非英文期刊得到的引文要少于英文期刊,因为科学共同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不能读懂或不看这些非英文期刊。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与期刊质量没有关系。又如,发表综述性文章的期刊得到的被引频次要比发表一般性研究论文的期刊高得多,因此也会有较高(有时会出奇地高)的影响因子 。 (vi)对影响因子最主要的批评是其含义不易理解。当用影响因子来比较两种期刊时,并没有给出选优的模型来确定哪一种期刊更好。唯一的模型源自影响因子自身:影响因子越大,期刊就好。在经典的统计范式中,先定义模型,形成假设(无差异的),然后依据统计结果接受或拒绝假设。根据数据本身(可能是根据一种模型)获取信息是统计分析的合理方法,而这种方法究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是不明确的。影响因子如何测度期刊的质量?它是最好的统计指标吗?这种测度精确吗(下面对引文指标含义的讨论与此有关)?显然,我们对期刊质量模型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知之甚少。 以上对影响因子的6种批评都有据可查。不过,所有批评都只能说明影响因子比较粗糙,而不是无用的。例如,影响因子可以用作期刊分级排序的基础,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影响因子来初步确定期刊的级别,然后再用其它指标进行精确排序并对分级期刊的内涵进行论证。然而,用影响因子评价期刊需要特别小心。它不能用于不同学科的期刊比较。例如,用影响因子排序时要考虑期刊的类型、要注意年份的变化,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的期刊;要知道不同期刊之间影响因子的微小差异也许纯属随机现象。影响因子在某些学科并不能精确反映引文活动的全貌,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并非所有期刊都被数据库收录,而且影响因子的统计时间窗太窄。总之,引文只是评价期刊的方法之一,还应当补充其它信息来综合评价(这是本报告最核心的观点)。 与任何基于统计数据的排序一样,谨慎态度是必须强调的。用影响因子对某年的期刊进行不理智的排序就是滥用统计数据。就影响因子的功用而言,汤姆森科技集团也赞同这一说法,认为在使用影响因子时还是小心为好。 “汤姆森科技集团并不是只用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有用性,还应该有其他的标准。如果对影响引文指标(如篇均被引频次)的种种现象不加仔细分析,就不应该使用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应该是为同行评议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段。” 遗憾的是,这一忠告常被人们忽视。
个人分类: 期刊评价|11580 次阅读|5 个评论
完全仰仗量化评价将毁掉中国的科学事业
热度 19 Bobby 2013-5-17 19:48
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引用数等数量化指标只能作为辅助指标来评价科学家。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引用数等数量化指标高,可能说明你的研究领先,也可能说明你的研究处于热门,或者你研究的课题或方向重要。但反过来讲,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引用数等数量化指标低,也不能就说明你的研究不领先或者不重要。 鉴于不同学科方向在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引用上区别较大,这种数量指标进行跨学科衡量是没有意义的。理论或基础科学的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引用等数量指标通常比应用方向的要高。医学和生物学要比数学、哲学等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和论文引用要高。此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研究基本的实验与分析手段、方法的文章引用率都较高,例如那篇 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 。说到底,即便是同一个学科或同一个方向,也不能说期刊影响因子及论文引用最高的水平就最高。因为研究水平的高低、是否为重大突破及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仍然无法完全数量化。期刊影响因子、论文引用数等数量化指标只能作为外在的工具性或辅助指标来评价科学家,完全信赖这一套量化评价体系将毁掉中国的科学事业。 有人说中国人人心不古,人情社会面子思想严重,用同行评议达不到公正科学的评价目的。但也不能因此就将科学评价全交给量化评价体系。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6473 次阅读|42 个评论
[讨论] 也谈期刊的影响因子
热度 3 Enago 2012-8-21 13:06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2012 年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出炉前段时间在网上又引起了一阵骚动。没办法,就是这些个小小的数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部分人的工资、职称。既然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又怎么能说淡定下来就淡定下来呢。这里咱们也赶一下影响因子发布浪潮的余温,也说说期刊的影响因子。 期刊的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 IF) 定量地反映了期刊的影响大小。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是期刊前 N 年文章被引用的次数除以前 N 年发表的文章数量的比值。现在常用的有两年影响因子跟五年影响因子,这里的 N 等于 2 就是两年影响因子, N 等于 5 就是 5 年影响因子。个人感觉上五年影响因子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很多文章并不会在两年内就达到引用的最高点。 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其他的几个参数,比如期刊的总引用数、总文章数、被引半衰期可以大致判断出它是否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否常用,是否热门。 先撇开对期刊影响因子的盲目追求跟唯影响因子论,单从影响因子反映的内容上看,它还是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的: 对于作者而言,可以从中筛选出几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期刊,大致判定自己发表的文章的层次,对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或者科研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还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发表的文章的影响因子越高,可能得到的奖励更多,以后申请项目更加容易,对评职称更加有帮助。 那些对科研方向更加敏感的研究人员,可以从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分析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学科之间的或者学科内的引用关系,从而得到学科发展方向的变化趋势,更准确的判断出学科发展的热点,或者潜在的突破点。让自己在同样的研究时间内可以得到更多的更有价值的成果。 对期刊的编辑来说,可以从相同领域内期刊的影响因子对比中看出自己的期刊所处于的地位,以制定以后的办刊目标。通过有意识的改变期刊的 scope 或者筛选稿件的研究方向来提高期刊的水平。 SCI论文修改 但是这里也要说的是,影响力、热门程度并不能跟重要性直接划等号。能够忽悠出一群跟随者就说明这个是很有影响力的,但是并不能说做的人多的事情重要性就高。所以,要客观的对待这个指标,盲目的拔高或者贬低影响因子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 --- 英论阁 Enago 作者讨论 上一篇: 鼓励篇 老外的写作也不都是那么好的 下一篇: 创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博文系列一: 英论写作发表 (全) 博文系列二: 用英语写论文 (更新中...) 英文论文润色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作者讨论|736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