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洪家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闲说山大老校(下)
热度 10 fdc1947 2016-4-29 07:48
闲说山大老校(下) 山大老校被称之为老校,基本上还算名副其实。除了学生宿舍之外,它的教学用房大多数都是老的,其中两栋建于上世纪30年代,五栋建于50年代, 80年代以后兴建的只有三栋,而这三栋也都并不算很高大。现在,山大老校是山东大学的建筑物保护区,也就是说,在这里不再新建各种楼房。 山大老校的老,还反映在校园内多老树。看一个地方有没有历史感,最可靠的方法是看树木。建筑物可以仿古、仿旧,但是看看它周围的树木就能够看出其中的问题。虽然现在时兴大树进城,到农村、山区去把那里的老树、大树买来栽上,但是这些树都很难完整保留大小枝杈,往往一眼就能够看破绽。山大老校的建筑物,大都隐没在高大树木之中,这样的历史感,一进校就能够感觉得到。 外面的人来山大老校,除了附近的居民,来得比较多的恐怕是到外语学院,参加各种外语考试。传统的外语楼是七号楼,这是一栋三层的建筑,长约八十米,上面是老济南最常见的红瓦屋顶,有飞檐,南大门和东西两个侧门上方都有伸出的小飞檐。它建于1954年。楼前是一个大概八、九十米见方的花园,园中间十字行道的行道树是槐树。十字行道把花园分割成四块,园中间种植了西府海棠、丁香、蜡梅、三角枫等十多种花木。下面的照片是从十字行道的南面看七号楼。 春天的树叶尚不很茂盛,但已经很难看清外语楼的轮廓,只有待到冬天,树叶落了,才能够看清楚它的全貌。 让我们围着它转着看看吧。这是从它的东南面看: 再转到东面: 继续转,到它的北面,树叶虽然还很小,可是爬山虎却已经占满了北面的墙体: 它西南方的悬铃木,由于长得迅速,“胸围”达到了三米以上: 六号楼在七号楼的正南方。我在博文《对学生劳动的尊重——一件关于山农大的珍贵历史纪念物》中提到过这所楼房。它是这几栋楼房中最早兴建的,始建于1951年6月,山东农学院的学生包括当年的毕业生都参加了挖土的义务劳动。那也是一座三层楼房,东西长与外语楼一样,也是八十来米。在它的南面有一个与外语楼前相似的大花园,面积也基本上一样大。也是中间的十字行道把花园分成了四块。不过,这里的行道两旁最初种植的是柏树。 楼房被大树所遮挡,那么,走得近一点吧。 再往东侧转一转: 同样,园中也种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花木。 在这个花园的正东方,是建于1955年的图书馆楼。图书馆楼是地上两层的建筑,后面的书库则是平房。如今该图书馆是山东大学图书馆的政法分馆。 图书馆楼同样也在绿树丛中。 山东农学院遗留下来的五栋楼房,最早的建于1951年,最晚的建于1955年,五年之中,每年建一栋,可见当时的财力、物力都不很宽裕,但是,这些楼房的质量看来还得不错,这五栋楼只是外墙和内部进行了装修,本体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山大老校的大树种类颇多(这大概还是应当归功于农学院),但是后来长得最迅速的还是杨树和悬铃木。在三号楼与一号楼之间是一片杨树林,树林中靠边大概是由于能够得到更多的阳光,就长得格外粗大,它们的“胸围”都有两米多。同样,也是只有没有树叶的时候才能够看得清楚整个的轮廓。 当然,也并不只有参天的大树,也有略微矮一些的,更有贴近地面的灌木,秋天到来的时候,真正的“层林尽染”。 有人说,山大老校真像一座植物园,这话是不错的。 不过,人们也会注意到,在老校西门与洪家楼教堂之间竟然有一块临街的“荒地”,大概有40米宽,近百米长,学校与街道之间的围墙也只是临时的白蓝相间的塑钢施工隔板,下面的照片上远端显示的就是这些隔板的纯白色的背面,远端右角为西门。 这块“荒地”这样的搁着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过去,这里曾经是一个学生食堂,临街的门面则是几十年前山大一直出借给银行做储蓄所(最早是中国人民银行,后来改称中国工商银行)的房屋以及山大的一些其他机构(如80年代以后的劳动服务公司等)。这个世纪初,山大把这些旧房子都拆了,可是,洪家楼教堂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那里以前是它们的地,应当落实政策归他们所有。一天,来了几十个“教民”,把刚刚修好的院墙(半截墙,上面是栅栏,以便露出里面将来的绿地)推倒了。山大方面只好重新再砌,可是,又一次被教民们所推倒。 这样的事情,当然就交到领导那里去处理了。据说,济南市领导作了双方的工作,不可闹出群众纠纷,地归山大,但是应当建成绿地,这样对于邻居的洪家楼教堂也是一个环境上的烘托。 过了一些天,当新的院墙建到一大半时,来了数以百计的“教民”,好大的气势,男女老少都有,带着铁锨、镐头等工具,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把去劝阻的山东大学工作人员推在一边,又把院墙扒到了。又有人到山大的院里,用扒下来的砖,沿着山大西门内的道路砌起了一道墙,要把这块地“圈”在他们的范围里(当然,因为砖太少,只是砌了一段矮矮的墙基)。 没有了院墙,校门就成了摆设。学生们进出乐得走近道,在废墟中踩出来一条斜径。又过了一些天,院墙就换成了如今这样的塑钢临时施工板,这就像地图上在两个国家之间画上虚线表示“未定国界”似的。教民们没有再来大规模地推倒这些临时的塑钢板,山大也无法在这片土地上有所动作了。时间过了一年又是一年,一晃就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除了能够扫除垃圾树叶之外,荒地也就一直这样放着了。 “领土”问题真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大问题。
个人分类: 闲说山东|9313 次阅读|15 个评论
闲说山大老校(上)
热度 16 fdc1947 2016-4-23 08:35
闲说山大老校(上) 这里所说的山大老校,说准确一点,是山东大学济南洪家楼校区。山大老校是济南人对它的习惯称呼,而且,这个新、老并不是近十几年高校合并或扩招的产物,所谓新校也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从20世纪20年代到1958年,山东大学在青岛,1958年搬迁至济南。时至今日,五十八年过去了,青岛人仍然把如今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称为“山大医院”。 青岛是山东省最大的城市,风景优美,是中国最著名的沿海游览胜地之一。山东大学为什么要离开青岛搬到济南去呢? 这件事还要从头说起,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在50年代,山东省委、省政府曾经多次要求将山东大学迁到济南。1957年“反右”以前,山东大学还召开过迁校的征求意见座谈会,无奈大家都不肯离开青岛这块宝地,提出的意见一二三四都还颇站得住脚。山东大学又是教育部直属但“双重领导”的学校,于是省委也只好作罢。 到了大跃进的1958年,事情产生了大的转机。那年7月,教育部受中央指示,将大部分中央各部属高校下放各省管辖,山东大学归山东省管辖。 既然归山东省了,山东省委就要说了算,“山东大学必须离省委更近”,于是下令山大“以大跃进的速度”在两个月内从青岛搬迁至济南,只在青岛留下海洋、水产和地质三个系,组成青岛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正是这种“雷厉风行”不允许讨价还价的作风,才使得山东大学一下子就搬到了济南,如果让大家再商议商议,拖它两年,山大也许还在青岛。——到了1961年2月,教育部又把下放的山大收回去了,山东省只单独管了两年半。但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一个学校说搬就搬,往哪里搬呢?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济南原来有一所“山东农学院”。“农学院应当离农村更近些”(这个主意很接近后来的“最高指示”:“农业大学办在城里不是见鬼吗?”),于是,令山东农学院搬迁至泰安。让山东大学就搬到山东农学院的校园里。 山东农学院的校舍在哪里呢?就在济南洪家楼,位于济南城老东门东北七里处,据说明代一洪姓御史有别业在此,故名洪家楼。过去有一个吕剧《逼婚记》,还拍成了电影,其中在千佛山庙会上强抢民女的国舅爷的住宅就被附会在洪家楼。19世纪下半叶,欧洲人开始在此建教堂传教。在兴“义和拳”之时,教堂被破坏。1902年,得到庚子赔款的荷兰籍主教在此重建了气势宏伟的洪家楼天主教堂,在当时,这是中国最大的教堂之一。在教堂周围,亦多逐渐建起了西洋的建筑。这座教堂算是洪家楼地区的地标了,现在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36 年,美国 玛利亚 修女会在洪家楼教堂的东北邻创办了济南 懿范女子中学 。1948年,政权更迭,懿范女子中学被合并,其校舍就归了山东农学院。 山东农学院面积不大,是容不下山东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当时正在大跃进,教育当然也要大跃进,各个学校都要“大干快上”。农学院的旧地容不下山东大学不要紧,那时候洪家楼边上有的是农田,于是,据说地图上一划,从洪家楼开始,往西南济南城的方向,一直划到利农庄,大概有大半个清华园这么大的地方吧,都可以归山大。在大跃进的年代,其气势和魄力都不能太小。这样,在靠近利农庄的地方,先开始盖起来房舍。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盖房子可不像现在那样机械化,不是吹口气就能够盖起几栋楼房的。从设计到人工挖地基,运砖瓦石头,……,都需要时间。但是,不到一两年,人就快没有饭吃了。国家的经济进入了“困难时期”,山东的人口从1957年的5500万减少到1960年的5000万,省委第一书记舒同被撤职。于是,“清华园”那么大的地方,都退耕还农了。这样,利农庄附近的新建的那些校舍周围,就称为“山大新校”,洪家楼的农学院旧址被称为“山大老校”。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南,相隔了四、五里地。在随后的年月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济南市区飞速扩张,在山大新校与山大老校之间,早就完全被济南市各种单位的密密麻麻的楼房所占领。而洪家楼已经成了济南市最繁华、最热闹的中心之一。山大新校和老校连在一起早就不可能了。 而山大老校就成了洪家楼地区闹中取静、环境最好的一块宝地。 山大老校的西门,仍然与几十年前山东农学院大门基本上一样。下面的照片是在网络上找到的,与底下那张照片上如今的大门相比,差别只在如今学校里边参天的大树已经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起来了。当然,这大门曾经重新修过,但是保持了原样。 山大老校内的建筑,最老的仍然是建于1936年的教会中学济南 懿范女子中学 的两栋楼。 一号楼原来是教会学校的教学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下面的照片是如今它的南面和西面。 从1958年开始,到80年代中期,这栋楼一直是山东大学的行政机关所在之处。那时候,行政机构比较小,处室很少,像管理研究生的部门,80年代初只是一个研究生科,三个工作人员。那时候,除了后勤部门之外,好像行政部门都挤在这座小小的楼房里。1978年还在地下室腾出来一间教室给研究生上课用。如今行政首脑机构则在中心校区即山大新校的行政大楼里,面积当然是当初的数十倍了。 二号楼也是懿范女子中学的遗物,当初是学生宿舍和修女院小教堂,除教堂外,也是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如今仍然是当初的原样,只是长期空关着,门窗、楼梯都已破烂,但样子都没有变动。过去,楼的西部有人住着,校医院在那里设了一个医疗点,保卫处在那里用几间房子办公。现在全部都搬走了。楼东部的修女小教堂则几十年一直空关着。在到处乱拆乱建的时代,这里能够原样放着几十年,也很不容易了。下面的照片是二号楼和连着的修女院教堂。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教育|14355 次阅读|3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