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众点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个更加有趣或更加无趣的世界?
热度 3 kexueren07 2014-10-13 02:35
(绘画:刘彦鹏) 我总是会在那些相似的地方感到不对劲儿。比如昨天的 “ 交互体验设计 ” 论坛中,一位专家举例说,将来的智能车载系统可以提醒驾驶者在回家路上某个靠近超市的路口拐弯,去购买早已由其家人在前一天晚上列入程序单的牛奶。设计师觉得这样多好啊!人们的生活将越来越便捷,人们可以省下越来越多的精力去休闲,而不用时时处处都神经紧张。我的第一反应却是:那将来人们的行为模式是不是越来越趋同?上同一条高速,在同样的路口拐弯,进同一家超市,买同一个牌子的牛奶,回同样设计的小区、同样装修标准的家,看同样品位的电视频道,陪孩子上同一品牌的早教课,带着同样“衣食无忧,岁月静好”的生活理想,去同样风格的农家乐度周末,上同一连锁餐厅吃饭,用同样的方式付帐 …… 甚至连接收礼物的方式都是通过同样的快递? 其实我一直想说的是,如果相信每一种选择同时包含着放弃,就应该明白每一种教导和行为设置都是对选择和创造的扼杀。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懂得引导,更不是每一户商家都懂得设置。跟着大众点评网或什么“金宝贝”儿童早教课程,甚至苹果手机里的各种 APP ,人们永远无法用自己的心灵找到自己的风景。 还记得那道著名的脑筋急转弯题吗? 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 80-100 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 OK ?”   “ OK ,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又比如“三只猫三天捉了三只老鼠,问几只猫几天捉了十只老鼠?”如果是爸爸回答,答案通常会是:“三只猫十天捉了十只老鼠。”但孩子的回答则可能出现这么些情况: “猫一定会捉老鼠吗?我们家的‘咪咪’就从来不捉老鼠。” “三只猫一定三天只捉三只老鼠吗?为什么不是四只呢?或者是五天捉了六只,还有两天睡大觉呢?!” “为什么三只猫只有在一起才能捉老鼠?” 这岂只是两个为了好玩的脑筋急转弯问题,这是关于世界的丰富性、神秘性如何被抹去、被丢失的典型实例。   上面这张图是一位朋友最近闲得无聊画的画,我很喜欢,特别喜欢那艘小船,那种纯手工而又写意的质感。我相信这画里有那位朋友彼时彼刻独一无二的心境、思绪和笔触。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认知、情感和愿望融入其中,没有一种绘画课程可以教他画出这样的画。 可是今天上午,当我在网上为另一位朋友订蛋糕,看到现在市场上仅仅是汽车造型的生日蛋糕就已经五花八门,足以使我难以作出选择的时候,我也困惑:这在工业化和物流不发达、人们还需为吃饱穿暖担忧的年代简直难以想象。这个世界真的在朝单一化走吗?或者,人们在哪些领域趋向了相似,而又在哪些领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了?又或者,有些多样本质上其实仍然是单一的? 人们真的变得自由了,还是仅仅获得了更多的舒适,却放弃了在那两个脑筋急转弯故事里的孩子身上所保留的自由意志,本质上越来越轻飘飘地将自己的选择托付给了形形色色自动设备背后无数个他人?那种曾经被称为“人格”的具有整全性的东西,今天已由协助人们生活的各种机器、平台的技术标准拼装组合而成了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得再想想。
3209 次阅读|7 个评论
吃行天下 梁实秋 味至浓时即家乡 有感
热度 1 windlight 2012-9-3 12:42
赵凤光 科学网很多博友转过梁老的文章或评述。但一直未读过其书。前两周去图书馆看到一个装帧精美的《味至浓时即家乡》甚喜。急 急借回。 梁老的语言真美,竟能吸引我慢读下来。这几周看了两遍不止。 随着微博等网络文化的流行,快餐文化让我每日阅读量可能有几万,但看看就算,也就和微博3小时寿命差不多,过了3个小时就不记得自己看过什么了。这种快读,一个网友高海燕评论说可以让人睡不着。但于我而言就是一个盯着屏幕的理由罢了。 跟夫人讨论,说梁老是散文大家,不是吃货,梁老自己也是承认未曾专门研究过美食。但自诩为吃货的自己,竟不如梁老那般能将几十年前的美食描述的那么地道,那么通感。能如数家珍般的说出北平的那个小馆那个菜。曾作为大众点评的深圳食神代表我也不能如梁老般,给出那道菜那个馆子做的最好。这个真是要几十年累计下来,还要馆子能几十年如一日得出的评价,在今天这个时代,老字号真是奢侈的事情了。 对游子来讲,味至浓时即家乡,我当年写过深商如何成为一派,就是深圳长大的孩子出去后,闯荡天下,能记得几十年前的街角的那个馆子什么菜的味道。这个时候深商应该是一个Label比较清楚的商派了。 吃行天下,意味着不停的选择,但不变得是人们的美食欲望和阅遍天下的求知欲。以后评述美食要学学梁老对菜的描述。不去简单追求吃过,到此一游而已。 腾讯有部分网文 http://book.qq.com/s/book/0/11/11212/index.shtml
个人分类: 吃行天下|430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