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风建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
kepusuowdp 2010-4-2 15:11
3月31日,中国科协网站登载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主持召开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的报道,详见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096/n10225918/11852380.html。 在座谈会上,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必须把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惩防结合、标本兼治。广大科研人员要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伦理道德,践行科研行为准则,做科技创新的先锋、学术道德的楷模、社会诚信的表率。 笔者认为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应该是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应该在科学共同体之间形成共识,通过科学共同体共识机制维护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趋势的出现。近期以来,关于学术欺诈,舞弊,抄袭的报道偶尔见诸报端。具有诚信意识和良好的学风是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求。否则一切研究活动都无从谈起,都在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那么如何确立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机制呢?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欢迎给为前辈给予批评并拍砖。 首先,要形成宽容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气度小的人听不得别人半句批评,对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会进行打压,不给其提供机会。宽容的学术气氛能够让更多人的参与进来,不要认为别人的质疑就是对你研究成果的否定,所有人都是希望科研成果能够有良好的产出,因而在把成果公诸于世之前接受点意见建议有何不可?有些情况是参加会议或者活动的人不是不愿意发言,而是发言了未必有人听,即便是听了,反而会有坏的印象。因而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愿意说了。做学术就应该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虚假。 其次,要强化科研管理。科研管理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但是也对科学研究承担管理之责。学术不端现象的出现可以说也有科研管理的责任。从当初的立项,到开题,到调研,再到最后的评审,科研管理贯彻始终,对于那些准备不足,研究方向不明确的课题应该把好关,不该立的课题坚决不立。项目任务书提出的研究成果没有实现的坚决不予以结题。科研经费使用应该透明,公开。而课题负责人也要有诚信意识,认认真真地把研究做下去,而不要心存侥幸,随便抄抄了事。 再次,要杜绝“捧臭脚”行为。有些课题评审过程中明明存在不足或者漏洞,但是参与评审人员往往不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而是忽略不计,这种现象在科研单位内设课题结项时表现的更严重。再好的课题也有不足的地方,这也是理论不断完善,成果不断更新的必经过程,因而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要直言不讳,而不能避重就轻。这对于科研人员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科学研究就是开放性的,有能者居之,不能为了照顾情绪而随便“开口子”。 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可以设一个课题来研究了。笔者这里只是自己的一点拙见,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讨论拿出一个细则来,就如何规范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问题展开研究。但是没有开放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同时,我们也应在学校教育中强化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现在有些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也只是Ctrl+C然后在Ctrl+V。这又如何培育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呢。
3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问勤奋读书的动力源自何方?
陈龙珠 2010-3-2 17:44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存在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学习的劲头没有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和研究生教育的头十来年那么足且有每况愈下的趋势,或许是不少高校教师的直觉。 本周是我们学校春季学期上课的第一周,我分别承担了一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授课任务,第一节免不了向学生唠叨一下我期望看到的学习氛围,但我除了要求教学纪律外又能说点啥呢? 我个人的理解,学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向新一代传播本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既有文明、文化和科技知识,并为今后生活和工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本民族乃至全人来的生活质量。 我没系统、深入地研究过出现教育问题的主要社会原因。但我觉得,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众多成人尤其是社会名流获得社会地位(包括 非脱产获得 博士学位)和社会财富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对待学习的态度。在政治狂热、官本位或拜金主义一旦形成社会潮流的情况下,以奉献社会、诚实为人、勤劳致富等宗旨的教育理念还能对广大的青少年们不受干扰地贯彻得下去吗? 中华民族追求现代科技救国和强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若对这个过程中的国民教育形势的起伏跌宕进行主因相关分析,则会给人们当前探索的教育改革之路会带来怎样的启迪呢?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1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术委员会对防学术腐败能作为吗?
陈龙珠 2009-12-30 08:58
新华网报道 : 井冈山大学二十九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对该校两名论文造假教师作出撤销教师资格、开除公职等一系列处罚,此前这两名教师因为被曝光多达七十篇论文造假而广受关注,如今落得被学校扫地出门的下场。 据了解,十二月十九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社论称,在二〇〇六年至二〇〇八年间的学术论文中,发现中国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硕士钟华和工学院讲师、硕士刘涛发表在该刊物的七十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消的决定。 井冈山大学表示,获悉这一情况后,该校立即组成专门的调查小组和专家鉴定。经调查,钟华、刘涛两人确实存在伪造或篡改数据、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由此看来,井冈山大学校内是有鉴别学术论文造假的力量的。那么,几年下来,面对自己的这几位老师能如此大量的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该校在每年的统计和核定论文奖励时,为啥就没人疑惑而对其内容进行审查( 后评估 )呢?对这起恶劣的学术不端事件,那个大学的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能置身事外吗?( 说到底,这几位造假的老师除自身问题外,也是这个社会近期仅重视外在指标而不负责任的牺牲品。 ) 年底了,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又在填写工作总结了,其中除要写政治上的套话外,重点是要填写科研经费数、发表论著数、已发表论文SCI和EI检索数、获奖数、申请和公开及授权专利数、讲课时数等。可是提交给上级后,大多也是没人来关心 发表的论著是否有学术不端问题、对本单位各学科本年度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技研究进展 ( 可悲的是他们大多以既有成果是否获奖为判别标准 )等重要方面的。对此,我疑惑各单位的学术委员会为啥就不能有所作为呢? 唉,缤纷世界,诱惑甚多,我们首先还是好自为之吧!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609 次阅读|4 个评论
教育部成立学风建协小组遏制学术不端
陈龙珠 2009-11-17 16:08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7日 12:53    中新网11月17日电 为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日前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教育部副部长陈希任组长,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任副组长。   据教育部通知,协调小组成员包括人事司、高等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社会科学司、科学技术司、直属高校工作司、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驻部纪检组监察局、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   教育部党风建设协调小组下设社科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分别设在社会科学司和科学技术司,主任分别由社会科学司和科学技术司司长兼任。办公室主要职责为: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   另外,为充分发挥专家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组成。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协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普遍。调查发现,分别有43.4%、45.2%和42.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当前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和一稿多发现象相当或比较严重,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比较普遍的比例更高达51.2%。超过55.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44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大学是有灵魂的
陈龙珠 2009-10-17 00:23
转注 :今天( 16 日)又一次到西北地区这座历史名城的古城墙踏勘,为交通环境振动影响评估及其防治提供技术服务。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怀念起早逝的德国不伦瑞克工大土工所( IGB-TUBS )原所长 Rodatz 教授。 20 年前( 1989 )的这个时节,是他回信接受了我的申请,在 DFG 资助下,邀请我于1990年初去他的位于高斯街上的研究所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科研合作。而正是那一年,我开始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影响及其防治技术的。 1991 年春节后,我曾陪同他到眼前的这座古城观光和大学学术交流。德国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进修和拓宽眼界的地方, Rodatz 等德国教授的敬业精神和友好风格,至今历历在目,永远值得我尊敬和学习。晚上在宾馆上网浏览起有关德国科教文化介绍资料, 对似曾面熟的内容 留存2篇文章地址链接备忘于此。 大学是有灵魂的 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第 1548 期第 03 版( 2008-02-28 ) 在今天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一条长廊上,悬挂着很多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物都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这是很多国家举全国之力都不能企及的一个数字。这29个名字却属于同一所大学。   在许多国家,这些精英的照片全被存置于富丽的殿堂中,而在这里,这些时代的骄子却都朴素而平凡地占有一片小小的空间,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也许这种甘于淡泊、不求名利的自信,正是大学的品位,获奖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荣誉与广阔而严肃的科学天地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柏林大学成立于19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就在惨败于拿破仑4年之后,柏林大学诞生了。创办者是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后来他被称为德国现代教育之父,因为他为德国教育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1949年,柏林大学改名为洪堡大学。   1810年的普鲁士正在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下决心要办教育的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每年为柏林大学拨款15万塔勒。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的校舍。而在威廉冯洪堡为学校做的经费预算中,只有最微不足道的部分用作了建筑费用,较多的经费则用在了聘请教授方面,因为洪堡要聘请第一流的学者。这正如中国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刚创建时,柏林大学教授的标准工资是年薪1500塔勒。在当时发达的港口城市,一个熟练的手艺人家庭,年生活费用约为150塔勒;一个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年生活费约为750塔勒,也就是说,柏林大学教授的工资足够养活10户手艺人家庭,或是两户中产阶级家庭。   没有盖大楼的洪堡为柏林大学请来了大师。   首先,洪堡请来了第一任校长,他就是呼吁推行全民教育的费希特。接着,在这个大学的讲台上出现了黑格尔、叔本华,出现了格林兄弟,出现了爱因斯坦,出现了费希尔、兰克与讲台上的灿烂光芒相辉映的是讲台下的风云际会,马克思、俾斯麦、费尔巴哈、海涅、拜耳、赫兹、诺伊曼在洪堡的办学经费预算中,比工资预算还要多出一倍的是用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预算。洪堡还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为科学而生活成为洪堡大学的校风。   大学是有灵魂的。洪堡用学术自由、教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为这所大学灌注了独特的生命。而他也始终没有忘记兴办教育的目的。洪堡认为: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在德意志以及全世界的尊敬。他很快就如愿以偿。   柏林大学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始祖,而由洪堡开创的德意志大学教育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超过英法等国,被全世界所尊敬和效仿。   在德意志的大学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验室、第一个研究所、第一个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指导制度、第一本专业科技刊物。   普及全民教育为德意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使德意志在19世纪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1864年到1869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德意志民族占其中89项;1855年到1870年,德意志民族取得136项电学、光学、热力学的重大发明,英法两国合计为91项;到1869年止,德意志民族取得了33项医学发明,英法两国合计29项。   在当时,一个美国或英国科学家如果没去德国留学一段时间,师从某一位著名学者,他的教育就会被认为是不全面的。   智力成为德意志最大的资本。1903年,一位美国的商务代办这样写道:在德国居住和研究的10年,使我得到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帝国最大的资本是它的智力。   一个多世纪后,德国前总理科尔仍然这样说: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超过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和内阁部长,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 德国民族性格与文化学术名人 ( 流氺禅淸 2007-10-3)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社区 外语学习 小语种学习 【德国文化】 世界各民族中,德国民族在文化与学术方面产生的重大人物之多是举世瞩目的,德国是哲学的王国,它造就了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费希特、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马克思、柯亨、那托尔普、卡西尔、文德尔班、卡尔纳普、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尔库塞、弗罗姆等伟大哲学家。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如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属于一个世纪中最伟大的两三个哲学家之列。 德国是思想家的摇篮,产生过马克思、拉萨尔、伯恩斯坦、考茨基等著名思想家。 德国是大学者的祖国,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学者皆出自德国,他们当中有:社会学三大理论家之一马斯韦伯,历史学家、《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十九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史学家兰克,知识社会学创始人曼海姆,冲突社会学巨匠达伦多夫。德国是军事学之乡,涌现出近代西方军事学之文克芬塞维茨,军事思想家老毛奇、史里芬、鲁登道夫等人。 众所周知,德国还是伟大科学家的荟萃之地。它产生了像欧姆、赫尔姆霍茨、提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克劳修斯、伦琴(人射线发现者)、狄塞尔(柴油机发明者)等著名物理学家;它哺育了热力学与现代物理学大师普朗克,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个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他可能比牛顿更伟大)、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玻恩(量子学大师)、海森堡格(量子力学的重要人物),拥有平炉炼钢发明者西门子等才能超群的发明家;它还培养了一大批数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有:人类四大数学家的数学王子,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高斯。自他以后,德国数学界群星灿烂,成为世界头号数学大国,有伟大数学家、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茨,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者哥德巴赫;椭圆函数创造人之一雅可比;能析数论的创始人狄利克雷;成就众多的黎曼几何创始人黎曼,本世纪数学巨人希尔伯特等。 德国也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伟大天文学家,如天体力学的奠基人、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开普勒,星云假说的提出者兼哲学家康德,现代理论天体物理学之文之一史瓦西等。它还是世界化学王国。先后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化学家,如经典化学大师、大学化学实验室先驱李比希,光化学巨匠本生,生理化学先驱科塞尔。德国在生物学方面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诞生了一系列著名生物学家,如比较胚胎学之父贝生、细胞学说创始人之一施旺、细胞病理学之父微耳和细菌学奠基人之一科赫。德国拥有几乎所有世界最重要的地理学家、如近代自然地理学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之父洪堡,矿物学之父阿格里科。欧洲伟大的地质学家的老师维尔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者魏格纳、政治地理学大师卡尔豪斯孟费尔。德国还拥有世界最伟大的一系列心理学家,如心理学大师冯特,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属德意志文化的奥地利人,人格心理学大家凯伦霍妮,格式塔学派鼻祖韦特墨、考夫卡、苛勒和勒温。德国还孕育出一流的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神学家。 19世纪时,德国在学术上称雄欧洲。所有出色的外国学者都在海德堡、耶那、柏林、波恩、哥廷根大学就读,任何严肃的学术或科学著作都必须有充分的德文书目提要和脚注才能发表。德国是世界著名的音乐王国。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好几个代表人物都是德国人,古典音乐大师巴赫(1685~1750年)集德国民族音乐,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音乐于一身,把宗教音乐推向高峰,并对近代欧洲的音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巴赫的同代人,德国血统英藉作曲家亨德尔则开创了英国音乐的新纪元。古典音乐到了贝多芬手中,更达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浪漫主义境界。他创造了一个后人几乎不可逾越的颠峰。两个中年夭折的19世纪音乐家舒曼和门德尔松则大大发展了浪漫主义音乐,前者风格独特,独辟新途;后者风格柔美,作品有如仙乐飘飘。19世纪后期仍瓦格纳则在音乐的多方面均有独创性贡献,他的改治和美学思想与他的音乐一道,如劲风一般席卷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音乐界。19世纪后期的勃拉姆斯则以宏大又细腻的风格把古典主义音乐推向尾声。当20世纪的音乐流派不断翻新。令人目不暇接时,大作曲家、歌剧作曲家欣德米特,无调音乐大师勋伯格为德国在本世纪世界音乐中赢得一席之地。 德国绘画在16世纪达到鼎盛,出现了丢勒和贺尔拜因这两位光照世界的大画家。德国由于受其严谨的、刻板的、太富逻辑性的语言影响,思想方面不够浪漫,文学构思功底稍逊,因而一直未能产生如狄更斯。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那样伟大的小说家。德国也有几个引以为自豪的文学巨匠、被誉为世界四大诗人之一的歌德(另三个是莎士比亚、但丁和荷马),他以《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浮士德》分别征服了普通读者与文学评论家。在德国与歌德齐名的德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席勒,他的剧作《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堪称德国文学的里程碑。19世纪上半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海涅,他的诗充满抒情章句,音乐韵味、讽刺与批评。稍逊他们的有民间童话大王格林兄弟,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臣仆》的作者、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希曼。 在20世纪,德国开始能够产生一些世界级的重要小说家。在本世纪初,托马斯曼以小说《魔山》和反纳粹暴政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赫尔曼黑塞则以他的宣传个人价值的小说而名噪一时。 40年代,德国文学未有太大的生机。这时主要人物有轰动一时的小说《调查表》作者几洛蒙,不太受欢迎的小说《斯大林格勒》作者普利维尔,史诗剧大师布莱希特。在50~70年代,德国在历来较薄弱的小说方面进步惊人,短篇小说大师伯尔莱获诺贝尔文学奖,还有超现实主义作家格拉斯和《戈莱为罚球而担心》的作者汉德克。德国在诗歌和戏剧方面保持了它的领先地位。以强烈旋律和深沉感情著称的里尔克被誉为20世纪德国最伟大诗人,尼采的信徒斯蒂芬乔治建树非凡,东德,西德两位难分伯仲的戏剧家布莱希特和楚尔迈尔相映生辉。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1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理由正当吗?
热度 1 陈龙珠 2009-10-14 16:32
近来看到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训练环节的 争论又热了起来 ,理由除老生常谈-许多学生对此抄袭外, 光明日报署名文章 中还有的看法更绝-许多本科毕业生具有科研(解决新问题)能力对今后工作无用。可是,这些能成为正当的理由吗? 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过程,是对其所学知识、已培养的能力用于解决具体科技问题的一次综合性的检验和补充训练,其中包括选题、选题后的既有成果/文献检索和综合分析、从中并结合新的实际需求发现问题,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获得一定的结果,最后以一定的格式编写毕业论文或绘制设计图纸。我们不能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成果整体水平的创新性寄予过高的期望,但这不意味着这一重要的综合教学过程可以取消。 若仅从学生抄袭现象严重的角度就断定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则我觉得不如先让教师们下岗、大学关门。现在高校 本科生抄袭作业现象 严重,其深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学生一进大学之门就不重视学习,而可能更在于:在现行的高校课程教学中,拿工资的教师并没有对每位同学的每次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绝大数是由本科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助教去完成这一重要的学习质量保障过程的,做作业的作用大多丧失,作业抄袭问题应运而生且失去了及时和有效的监管。本科年级越高,抄袭作业现象似越严重,与此不无关联。对那些平时习惯于抄作业的同学来说,毕业论文(设计)抄袭实属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与课程教学过程显著不同的是,一位老师只会指导很有限数量的同学从事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这意味着,老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只要经常检查、指导,是很容易发现所指导的同学平时有否正常地开展论文(设计)研究的,而且导师自己对所指导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动态较为了解或愿意花时间进行检索的话,一般是不难及时发现学生的抄袭行为的。 因此,本科作业和毕业论文(设计)越演越烈的抄袭之风,根源不仅在那些学生身上,与高校和教师不作为甚至失职也是密切相关的。学校和社会名流以抄袭有助于败坏学风和科研能力对今后的工作无用为名,提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但本末倒置和显得对人才高素质概念理解的浅薄,而且也会从高级人才培养制度上再一次冠冕堂皇地卸除高等学校和教师应该履行的一项社会职责。 后记: 中国青年报- 本科毕业论文与其取消不如改良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8770 次阅读|11 个评论
高校领导“双肩挑”体制与学术腐败兴起关联吗?
陈龙珠 2009-9-12 16:41
后记 ( 2009-9-18 ):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评选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百名获奖教师中,仅有10%左右为纯一线教师,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9成,还有人身兼数职。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9-18/141718679537.shtml ------------ 今年被揭发的多起学术腐败事例涉及了院士和高校领导。我们从小就听到过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古训,现在人们看到的这些能算得上是中国高教和学术界最为令人担忧的事情吗? 我国市场经济的兴起和高校体制的重大改革,大约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高校中高层领导干部( 尤其是党务干部 )的高职称、高学历特色似由某个排名数一数二的大学倡导的,我当时服务的那所高校的主要领导紧随其后,很快使得学校党委书记、学院党总支书记等高中层干部便可以创造条件申请晋升教授和博士生指导教师了( 这名称当然比高级政工师好听 ),并对原本在科教专业岗位的少数教授、副教授提升为双肩挑干部。 记得我1996年初夏获准担任博士生导师后不久,暑假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与省内一个沿海地区举办的博士生导师科技联谊活动。去的那天,我搭乘了一辆中巴车,上面有一位我熟悉的双肩挑中年校领导。在路上闲聊时,我稀里糊涂地竟然向这位校领导请教起他对高校双肩挑干部体制的实际体会。我当时说的大意是:我觉得双肩挑有可能不符合科学规律,原因是我自己是一位智商不算低而又较为勤奋工作的人,但即使这样,我还觉得专职从事科研工作面临诸多压力;而从事双肩挑的学校和学院主要干部,白天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涉及科研,你和他们是怎样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将科研工作做好的? 遗憾的是,这位校领导当时的回答我已不能确切地记起来了。但我知道,这位校领导还是令我敬佩的,因为他后来的主要精力转成管理了,并未以权谋求展示自己在专业上的强势。可越来越多的双肩挑都能自律吗?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38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千世界之中国高校:利益还是学术道德之争
陈龙珠 2009-7-24 21:35
相关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7/24/content_11762549.htm 相关科学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cyj.htm 后记 : 是否造假究竟谁说了算 ( 二次庭审法官的困惑 )   ( 第二次 )庭审中,主审法官王健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是否学术造假,究竟能由哪个权威部门裁定?   事实上,这样的疑问在7月21日的庭审中也曾出现:   对于你们的学术问题,法院一窍不通,对于你们这些知识,我们只能听听,你们争论的中心思想是国家科技大奖是否造假,我想问一下原告和被告,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的哪一个专业部门能够认定造假是否成立?   当时的庭审中,王健的提问迟迟无人应答。   被告之一,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退休教授郁永章说:正是因为没有哪个部门来处理,所以才会拖成现在这个样子。   王健在庭审后对记者说,法院很少碰到这种官司,由于涉及到非常专业的学术问题,法官们也觉得很头痛,这些事情,如果能在学术圈里解决掉就更好了。   法院在审理名誉权纠纷时,到底从什么角度来审理?王法官表示,以本案为例,假设造假属实,那么从被告角度来说,写博客文章进行批驳,法庭从正义上应该支持。但原、被告双方都身处高等学府,又都是老专家、老教授,在学术领域上都有很深造诣。作为法官,我们对双方所纠纷的学术问题并不懂,双方都提交了大量证据,但谁有资格来评定?   陈永江博客中是否有污辱性语言,造成对方名誉损失,也是本案法庭要审理的一个方面,但其前提仍是是否造假。王健提出,希望原、被告能够提供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权威单位,或由法院、被告方同时出面,联系科技部或教育部,以判定成果是否造假。   几位老教授在庭上重申:希望学校领导能组织一场有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能动学院学位委员会、压缩机方面的全部教师全体研究生参加的辩论会议。让双方面对面的澄清事实。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沉思录:西南交大副校长回应“抄袭门”
陈龙珠 2009-7-17 09:08
后记: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7/221580.shtm 转注 :近些时间以来,学术反腐事例看似由普通研究生、教师,逐渐上升到院士、大学校长,而且大有东北西南全覆盖之势。令人深思的是,形成这种混乱局面的星星之火,当初起源于下还是上呢?当前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又应该是自上还是由下呢?另外,反学术腐败过程需要逐渐程序化,包括被调查者有充分陈述的权利而避免误伤。明年全国两会时,是否会有委员们建议我国编制出台反学术腐败法呢? 来源 : http://www.scol.com.cn/nsichuan/cddt/20090717/200971741642.htm 前日,就沸沸扬扬的黄庆论文涉嫌抄袭一事, 西南交大作出通报 ,认定黄的博士论文有抄袭行为且性质较为严重,取消了其博士学位以及撤销了研究生导师的资格,校方强调,这一处理是最终结果,将直接上报给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此后,当事人黄庆刻意回避媒体,再未出现在公众面前。直到昨日傍晚6点17分,四川在线天府论坛一管理员蜀狂独家发布《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关于抄袭门的声明》一帖,全文以黄庆本人的名义,对学校处理意见给出了回应。这份800余字的声明后还附有黄庆针对举报的详细回复,约1200字。记者事后确认,《声明》确系黄庆本人所发。帖子一发,立即引发众多网友跟帖关注,希望还原事情真相。    声明   一、我对7月15日下午西南交大宣布撤销我博士学位和博导资格的处理结果持保留意见。   二、我的论文《企业集团研究与铁路企业集团的实证分析》是以中铁二局和广铁集团改制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论文,举报者以我对他们学院工作支持不够为由,举报我论文的第四章而非论文全文,没有将全文的逻辑关系进行整体评判,这里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一是第四章共17页占全文(217页)的7%,所占比例有限。二是本章主要是运用现有公认的理论来分析解决我论文要研究的现实问题,故而主要运用了杨小凯《经济学原理》中相关理论研究企业集团的产权效率等问题。如果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借用和介绍都属于抄袭,那么前人的成果后人既不能应用也不能借用,其成果都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间接经验也就不成其为经验,每个人都只能直接实践,这样社会岂能进步。三是即使如此,本章的对杨小凯理论的运用与杨小凯书中的研究对象专业化经济化经济与分工经济也完全不同。四是依照现有法律规定,杨小凯《经济学原理》是教科书,属公用知识,按著作权法和国家颁布的《图书、若干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是可以适当引用的。   三、我对处理意见产生过程的质疑:   1、对我论文的定性,是依什么标准得出的?抄袭的标准是什么?   2、学校在处理过程中一直未给我足够的申诉机会,7月10日,学校召开学位委员会讨论我学位等问题,不但未让我申辩,连开会都未通知我,是缺席审判。   3、外请评审专家的学术背景是什么?其专业熟悉程度是否有资格决定我的命运?   四、鉴于我9年前写的论文被举报过程中的复杂性,我认为这仍是一个学术争议问题,我已向上级机关正式提出申请,恳请组织杨小凯先生所在领域内熟悉专业学者再行鉴定。   五、我是个诚实的人,在工作中我襟怀坦白,工作25年,对得起学校,良心上也对得起自己。真诚欢迎对我的论文和工作进行客观评价。   西南交大:黄庆2009年7月16日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8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辽宁大学就陆杰荣副校长“涉嫌抄袭”事件展开专门会议(转载)
JYH64J98Y99H 2009-6-22 09:30
6月18日下午,我校在崇山校区就陆杰荣副校长涉嫌抄袭事件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学校党政领导、校内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刘志超主持。 会上,陆杰荣同志就涉嫌抄袭事件作了情况说明和个人检查。他讲到,第一,在抄袭事件中,集中反映了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导师修养的缺失,负有重要的不可推脱的责任。第二,抄袭事件给各方面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给原作者王凌云在著作权益等方面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对此向王凌云表示深深的歉意;给《哲学研究》杂志甚至是哲学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表示歉意;对辽宁大学的声誉和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对此也表示歉意。第三,对网络和媒体的善意批评表示真诚的接受。他表示,将终生记取这一惨痛人生教训,深刻反省,认真改正,引以为戒。并表示,请求上级组织给予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 程伟校长代表学校党委对事件发生后学校的工作过程和处理意见作了通报。他讲到,《东方早报》网站6月15日刊发辽大副校长哲学论文涉嫌抄袭一文之后,陆杰荣同志于当日在出差途中向校党委书记王山和校长程伟作了电话汇报。王山同志和程伟同志闻听此事,高度重视,约陆杰荣同志谈话,详细了解情况,并及时就此事件向上级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学校于6月17-18日先后召开书记办公会、党政班子会和党委常委会,并决定于18日下午4时召开关于陆杰荣同志涉嫌抄袭事件专门会议。 程伟同志提出,学校将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进一步的详细汇报,目前初步的处理意见是:第一,陆杰荣同志在涉嫌论文抄袭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第二,这一事件在教育界、学术界以及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原作者和相关单位造成伤害,也极大地损害了我校的声誉。学校党委要求陆杰荣同志要从中记取深刻教训,认真反思,深挖思想根源,作出深刻检查;第三,事件虽然出现在陆杰荣同志身上,但对学校班子全体成员是一个重要的警示。校党委决定,近日召开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此事件深刻剖析,围绕学校党风、校风、学风、教风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廉政建设方面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 最后,校党委书记王山同志代表学校党委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切实提高认识,认真查找根源,下大气力提高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自觉性。学校党委将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提高班子成员自觉学习、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认真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整改工作力度,推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他指出,这一事件对辽宁大学的负面影响很大,但也要看到,辽宁大学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要求全校师生以此为戒,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用辽大人的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勇于纠正错误的决心。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51 次阅读|4 个评论
教育部部长周济谈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转载)
JYH64J98Y99H 2009-6-22 09:08
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要及时果断、严肃处理,敢于下猛药,不得推诿和隐瞒。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掌握政策尺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学风建设座谈会,就是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分析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全面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多年来,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学风建设指导机构,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研究,严谨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基础。然而,高校学风建设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性质还非常恶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当前,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高校正在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部党组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把学风建设作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刚才,各位专家学者和学校领导谈的许多体会意见和建议都很好,使大家很受启发。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科学研究是光荣伟大的事业,也是艰苦的事业。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科学研究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是没有出路的,也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古人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就是科学研究的规矩。只有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出精品力作,推动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科学发展、学术繁荣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基础上。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进入了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创新拔尖人才,这是高等学校首要的核心任务,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教师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教师的思想品德、教风和学风,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诚信是一代新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学生诚信,首先教师要诚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学术风气端正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才有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才有保证。如果教师品行不端、学风不正,就会误导学生、贻害无穷,培养诚实的劳动者无从谈起,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无从谈起。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别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我们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学风是校风、社会风气的引导力量,学风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影响着社会风气。通过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服务并引领社会,是社会主义大学和广大高校师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人民教师要爱国敬业、志存高远,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者、推动者、示范者,成为具有优秀思想品德和人格尊严的社会道德楷模。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创造者,理应成为社会风气的表率和典范,道德标准应该更高,要求应该更严。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防线,学术道德出了问题,社会道德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切不可等闲视之。 从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二、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要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快速的行动、最果断的措施,尽快将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体系建立起来、有效运转起来。当前,要重点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借助道德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二是加强制度约束,规范学术管理,借助制度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借助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自律水平。增强自律意识、严守学术诚信是开展学术研究、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广大科研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始终坚守社会正义,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觉维护科研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和人格尊严,努力做优良学风的维护者和弘扬者,以诚实守信和严谨治学精神走在社会道德的前列。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坚持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反对心浮气躁、粗制滥造;坚持尊重劳动、客观公正,反对虚荣浮夸、徇私舞弊;坚持甘于奉献、尊重他人,反对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要勇于担当学术责任和义务,正确行使学术权力,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认真履行职责,发扬学术民主,客观公正、不徇私情,彻底杜绝权学、钱学交易,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要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高校要大力宣传优良学风和高尚师德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发挥好身边榜样的教育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一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公布于众,使之产生警示教育作用。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科研工作者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的自觉性。对于新聘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要进行专门的学术规范培训教育,一方面提高认识,加强自律;一方面也要使他们知晓学术规范,自觉遵守,防微杜渐。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学术行为的制度约束。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制度建设是保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风制度,对规范学术行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学风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制度。要不断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明确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改进科研评价制度,建立起以质量为导向、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高校出版社、学术期刊要加强对学术出版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审读制度,在出版与发表的环节上筑起防火墙、把好出口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总之,要统筹好方方面面,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制度。高等学校对本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建立健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定处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及时妥善处理。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要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据法律法规,对违规者予以惩处。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第三,加强社会监督,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环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进一步推进阳光工程,在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著作出版、论文发表、成果奖励等过程中,实行信息公开,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和学术团体的监督作用,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使大家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是非清楚,旗帜鲜明;在舆论氛围上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违规者身败名裂、得不偿失,使更多的人引以为戒、自尊自律。 三、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培育优良的学风,倡导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学者自律是根本,制度建设是基础,社会监督是保证。高等学校是推进学风建设的主体。要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力求在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方面取得实效。 第一,要认识到位,切实增强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高校要站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要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事关维护学校声誉,确保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全局的大事,列入议事日程,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实。当前,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分析检查在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努力通过这次活动使学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高校各级党组织都要召开学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切实提高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体制机制。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作为高校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指导和咨询机构,多年来在学风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推进高校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校党委和行政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学风建设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学风监督专门机构。没有学风建设专门机构的高校,要尽快成立;已经建有专门的学风监督机构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制度,加大工作力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并完善加强学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协调配合、监督到位的学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 第三,要措施到位,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各高校要定期对本单位的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要及时果断、严肃处理,敢于下猛药,不得推诿和隐瞒。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掌握政策尺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检举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保护。要严格区分学术不端与不同观点争论的界限,正确把握受到处理的学术不端行为与其他学术失范行为的界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要把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道德和其他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之中。要把学风表现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学风建设绩效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方面。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继续努力,为全面推进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而共同奋斗! (作者系教育部部长周济全文载《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16日第1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00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算是一种新的学术腐败吗?
陈龙珠 2009-5-8 08:03
近日注意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陆道培教授,与其昔日弟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之间, 就后者申报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材料近日发生激烈的互动,今日新闻媒体已正式以题 工程院院士开发布会指认弟子剽窃(组图) 加以报道。 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类命名人才、尤其是两院院士名利双收趋势的有增无减,跨入这些人才队伍已成了一些科教人员从事研究活动的第一动力。在候选这些人才的条件中,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和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乃至国家三大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或许是引发了少数人铤而走险地实施抄袭他人或编造科研成果的主要外在原因。 除抄袭和编造外,近期已明显地出现了一种新的不正之风:几个人( 大多是领导或权威身份者牵头 )将原本不相关的科研项目成果,现在临时打包为一体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登记后报奖,这几个人或是同一单位同部门或不同部门的,或是不同单位甚至是不同省的不同单位的( 看从哪个省更容易获得向国家三大奖评审机构的推荐 )。这种打包鉴定、报奖,由于人数限制、排名次序或其他原因,自然会遗漏原来各个项目的一些参加人员,这些相关人员在如此打包成果获奖等材料公开后才有可能发现这些问题,于是才可能爆发相关的举报和冲突。 有些科教人员工作或学习单位变动后,会用新单位名义和附加新上司署名发表原单位工作成果而遗漏相关参与科研人员署名,由此也会引发上述类似的学风争议问题。最初引爆ZJU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似属这种类型。 后记 : 陆道培院士- 揭发学术不端要背风险 (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09/013715594117s.shtml )   新京报:有人质疑,您是因个人恩怨引起这次风波。   陆道培:我和他确实有过矛盾,但那只是我对他过去行为的不满。我这一次只谈他申奖项目中的学术不端问题和他的论文存在剽窃、侵夺和造假的问题。   新京报:他说掌握了一些对您不利的证据,您有把柄在他手中吗?   陆道培:他信中说,我以前的摘要造假,但他不知道,当时我已做了更正。人活这么长时间不可能没有错,但学术问题上,我自己心里坦荡。   要揭发学术不端是要受攻击、背风险的,需要承受巨大压力。但我有思想准备就不怕风险。很多人不敢揭露学术造假,是因为顾虑太多。   新京报:这件事给您的感触是什么?   陆道培:各单位攀比科研经费高低,以此排名。单位内部根据个人文章多少、能申请到多少科研经费来优待一个人,这种体制助长了争名夺利、学术造假的风气。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998 次阅读|7 个评论
工程技术学院学风建设的探讨
林煌斌 2009-5-2 11:44
加强学风建设是我学院 改革发展 、 科学发展 的迫切需要。学风建设的 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院人才的培养与质量,关系到学生的 成长成才与就业 ,关系到学院的 改革发展与声誉 。 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的重要条件,是学院 求生存、创品牌、谋发展的基础,重中之中 。 有些专业教师可能会认为是否能形成良好的学风,主要 在于学生 ,主要 在于党团委的工作 。事实上,我更愿意说,良好学风的建设与形成,课程教师也 肩负着不可以推卸的责任 。航海学院前段时间召开的 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师责任心的 调研会 ,我觉得题目非常的好,主题很明确,所以说良好学风的形成,不仅仅在党团委领导老师身上,不仅仅在班干部同学身上,同是专业教师也肩负着不可以推卸的责任。当然我自己也一直 每日三醒 。看自己是否做到符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基本要求。 我们工程技术学院是非常的 重视学风建设 。从 新生入学教育 和其他 特定时期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邀请专业学者做 专题报告 ,开展 各类座谈会 、制定创建优良 学风班计划 、 开展 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学院活动等等,这些是同学们 目睹 的,事实上,学院领导班子在学风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同学们所不知道的工作。当然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学院正在为加强学风建设作出的努力。 实践基地建设 。工程技术学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展 校企合作 ,加强与实习基地的 联系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不同领域,不同城市,不同行业增设更多的专业实习基地。厦门市委党校副校长 彭心安 教授说,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我很认同。只有当知识可以被自己吸收,顺利的转化成工程实际的时候,才是智慧。当拥有 一定层次 的实习基地、保证 一定的实习质量 时候,对课堂的学风建设的拉动作用是非常之大。谈到这我想说,香港理工大学。 教学方面 。在保证学风建设方面,学校对教师教学方面抓的很紧。 教学秩序情况 (教学纪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情况登记表,授课教师的教案)等都是学院教师之间要经常互相检查的。 课堂教学情况 (包括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与质量、作业布置批改、教师课外辅导、答疑以及重新学习课程开课等情况)都要经受学校特聘专家的听课、指导。同时教研室定期开展开展教研活动情况及记录情况、课程档案和试卷等各项材料的整理和归档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当然在教学方面也是有需要 探讨的地方 ,在 考试考核方式 应该有些改进,对于大学课程,可以开卷的,尽量开卷。理解、吸收、创新比记忆更重要。 最后,我与大家交流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关于如何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学风建设,真正破解不易形成良好学风建设的问题,让更多的同学们更喜欢专业,更投入于专业的学习中。发达国家多年的 实践证明 ,实行专业执业资格制度,有利于统一工程专业从业人员的水平,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在 90 年代后期,才真正在各领域实施专业注册制度。在我们土建领域里中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无疑对土建学科的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将深刻影响着 21 世纪我们建筑领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很遗憾的是,受到很多历史性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办法在高校里完全的实施。目前的教育体系里, 或多或少 的存在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专业知识培养,轻视法律、经济、管理知识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面向工程不够;产学研分离,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等现象。如果能真正实行基于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的专业教育改革的话,应该会对学风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晨读散记
陈龙珠 2009-4-7 08:53
打开机器浏览网页,意大利中部山区 拉奎拉发生的地震 已由昨天报道的里氏6.7级变成了现在的6.3级,看来震后修正震级的事在国际上并不少见的。 翻看了 新语丝 最近几天的文章,还是令人震惊的。因为上面涉及的人物有我家乡省会一所大学的副校长、母校之熟悉的同辈和南京之熟悉的同行。当前中国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应对考核的压力虽然较大,但做事的底线我们还是要努力坚守的。但愿这些熟人们是被误解甚至冤枉了。 昨日是清明节补假,便想减少一些被拖欠的审稿任务。在审理某校学报的一篇匿名稿件时,我还是陷入了沉思。稿件内容涉及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基金委资助的重大项目,但估计是研究生操刀的,理论方法核心内容及其验算的逻辑性不能说很是混乱,但至少可说是难以褒奖。国家大笔的钱给了,发表成果的稿子难道其导师或项目负责人也没空或不值得仔细看看吗? 一些在校研究生将导师稍严的管理戏称为ding-guan-gen。其实,若盯出导师对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学业引导和监督、跟出导师对研究生已深入研究成果的及时消化吸收和拓展,则在现阶段的社会风气下,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应该算是一种幸运了。当然,对想敷衍了事混张文凭的少数研究生,依照校规启动适度的关卡,难道不是对其本人、学校和社会尽责的表现吗?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还值得这样做吗竟会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671 次阅读|3 个评论
惩治学术不端和学风建设是高校当务之急
黄安年 2009-3-25 16:28
惩治学术不端和学风建设是高校当务之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25 日发布 教育部雷厉风行地召开了 3 15 惩治学术不端和加强学风建设的会议 , 然而这种雷厉风行似乎还没有在一些高校看到动作,至少今天上午我参加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嗅不到这种这股雷厉风行的气势。在传达党委书记的工作讲话中对此只字不提 , 倒谈起学校排行榜的变化 , 一点看不出学校党委书记对排行榜淡化的想法。 3 月 20 日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说 : 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 3 15 到今天已经 10 天过去,我还看不出学校领导把惩治学术不端和学风建设作为当务之急的事来办。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两院院士增选推荐方法有缺陷吗?【摘转】
陈龙珠 2009-3-4 09:25
转注 :在两年前的那轮院士增选终评前,福建农科院、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的相关候选人分别受到了老同事的实名制举报,但均因其是各由6名院士推荐(福建那位被举报院士的推荐人包括福建籍前中科院副院长)而通过终评当选为院士。从这两位院士当选后媒体公开的举报内容看,不能不让人担忧目前中国两院院士增选中采用的院士推荐方法存在制度性缺陷而对我国学风建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来源:工程院院士刘兴土就遭投诉抄袭剽窃道歉 http://news.sina.com.cn/c/2009-03-04/041317329754.shtml 举报人建议完善院士推荐制度   自2003年以来,舆论对院士制度的质疑与批评之声便不绝于耳,完善院士增选制度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有人甚至提出取消院士制度。   2007年,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新闻,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这位几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做学问、并取得了显著学术成就的女科学家,此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轮评审时就被淘汰,甚至未能进入初步候选人名单。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中国某些当选院士,却接二连三曝出学术不端的丑闻。院士选拔制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自然不足为怪。   在采访六教授联名投诉一工程院院士抄袭剽窃事件过程中,几位举报人也数次表示,应完善我国院士增选制度,特别是其中的院士推荐制。   按照现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办法,要想成为院士,首先要被提名为候选人。提名渠道有两个:一是由已经当选的院士提名,直接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二是按组织系统提名,即由所在单位提名,推荐到上级归口部门遴选,或由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性学会提名至科协遴选,再择优推荐至两院。   按组织系统提名,显然比由院士直接提名多了一道筛选程序。实际上,两院对各组织系统的推荐名额都有指标限制。   比如,教育部一般可以推荐6个(每次增选都可能调整名额)。当各单位将人选推荐至上级归口部门后,归口部门必须组织专家成立初选委员会,对本系统内各单位报上来的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根据得到的院士推荐指标,确定最终报送两院的本系统候选人名单。   根据两院规定,院士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两名候选人。每位候选人至少要获得3名院士推荐;年龄在65岁(工程院规定为70岁)以上的,则至少需要6名院士推荐。也就是说,如果通过这条渠道提名,只要有3至6位愿意推荐的院士就可以了。   一位资深院士告诉记者,院士提名推荐,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院士看哪位符合标准,主动推荐;另一种是,被推荐人找上门来,请院士推荐,可以称之为被动推荐。不论是哪种推荐,推荐人要做的都是审阅对方的申报材料,并填写《院士推荐书》。   在院士推荐制中,初选责任等于落在了推荐人肩上。为此,两院要求院士必须按照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独立推荐候选人,防止被动推荐;推荐人必须确实了解候选人的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和贡献、科学道德和学风等,并对《推荐书》所填内容负责。   这种推荐制度表面看似乎很严谨,实际上却存在漏洞。李建东教授对记者说。    和其他两个提名渠道相比较,院士推荐最容易做工作,人情味最重。李建东说,院士增选前,申报人通过各种关系找院士推荐,采取各种方式对院士公关是普遍现象,院士碍于人情而推荐在所难免。虽然两院要求防止被动推荐,但这只能靠院士本人的道德境界与学术操守进行自我约束。    另一方面,尽管两院要求推荐者必须了解申报人的科学道德,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问题。孙广友教授指出,每位申报人都是以平生成果进行申报,假使推荐者对申报人并不熟悉,仅靠审阅对方寄送的申报材料,几乎不可能从中了解被推荐人在一生科研活动中是否存在科学道德问题。   如果院士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委托,担当推荐人,实质上等于被拉了票。而数名院士在评审与选举中一致力荐,对方当选的可能性就大于从其它渠道提名的候选人。由此,院士推荐制可能更容易使个别存在学术道德问题的人混进院士队伍。孙广友教授说。   据了解,院士在填写《推荐书》时,都要郑重地写上本人了解被提名人的成就、贡献与学风道德等情况,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但实际上,即使其提名对象日后被发现此前存在某些问题,院士本人也无需负任何责任。   鉴于此,两位教授建议,应制定对院士推荐制的具体规范措施,比如,在媒体或网站上公示院士候选人名单及其学术信息的同时,一并公布其推荐人名单,以增加院士推荐的透明度,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如果提名对象涉嫌重大学术道德问题,或学术水平距院士标准相差甚远,一经查实,扣减推荐人的下一轮推荐名额等。   孙广友教授还指出,近年两院都提出科学道德一票否决,但一票否决到底是怎样操作的,应予以制度化、程序化和透明化。   他建议,在增选细则中明确一票否决的操作方式与流程,设立其程序位置,使一票否决真正落到实处。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4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院士vs天士力:咋这么乱啊?
陈龙珠 2009-2-5 21:38
转注 ( 2009-02-06 ):论文涉嫌抄袭和造假看来已是事实,但被举报方认为举报是出于商业报复,事情进一步复杂化、深层次化了。本博已无意于继续跟踪转载和评论,对其事态进展信息,有兴趣的网友可关注新浪网相关专题: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tianshili/index.shtml 。到当前的事态,可查阅新浪转载的综合信息: 院士与天士力谁在说谎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06/08102659399.shtml , 谁有问题请正面回答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6/040615118319s.shtml 。 ---------------- 来源: 天士力公司 称李连达是其竞争对手公司的代言人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45318 转附 : 李院士受聘公司兼职的新闻 http://www.813zy.com/bys-hwl/news/detail.php?id=3170 ---------------- 来源 :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05/11495820167.shtml    天士力关于李连达院士不实言论的严正声明   近期,在我公司聘任的学术顾问祝国光教授揭露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学术造假不端行为之后,李连达及其相关人员为了转移视听,逃避学术造假的社会压力,在多次学术论坛、多家媒体及网络上违背事实,以学术权威之名,对我公司及产品散布一系列虚假信息,恶意攻击,损害了我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侵犯了我公司的合法权益。   我公司特此做出如下严正声明:   一、祝国光教授揭露学术造假的正当行为,属自主行为。李连达院士枉加猜测,将祝国光教授举报一事视为与天士力相关,纯属捏造。   二、复方丹参滴丸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的、由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现代中药制剂,历经14年的不断研究和创新,经过数百名专家、千余次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在广大医生和患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治疗效果得到了充分肯定,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中药保护品种,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累计创造税收15亿元,是我国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应用最广泛、人数最多、患者忠诚度最高的一线现代中药。   三、我公司是一家对社会和消费者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李连达院士及其相关人员借学术权威的幌子,在媒体及网络上,以学术研究为名,编造事实,吹捧一个产品,打压另一个产品,纯属商业行为、利益驱动,严重误导了消费者和投资者,损害了公司声誉,给公司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影响和误导。我公司坚持用事实说话,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四、我们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被这些不端行为诱导和欺骗。同时,我们保留诉诸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2月5日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893 次阅读|3 个评论
被疑学术不端,院士如是说
陈龙珠 2009-2-5 12:10
摘自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2/215910.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5/065717152303.shtml ( 含多方视频录音 ) . 针对被海内外媒体炒作得纷纷扬扬的浙江大学李连达院士涉嫌论文造假事件,75岁的李连达院士3日傍晚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这是李连达院士首次就上述事件接受媒体采访。 李连达院士指出, 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 出在自己一项即将公布的研究成果威胁到了国内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利益,该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司生产的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某药物的实际疗效与宣传效果不符,于是 该公司试图收买李连达不成,便出现了祝国光的举报事件 。 关于此次事件中的两份举报信的发布者祝国光,李连达院士明确表态,对方的真实身份实际上是国内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后来在该公司工作,该公司在芬兰设立办事处时负责该地的推销业务。所谓全欧中药商会和全欧中医药联合会,无论会长还是主席,都是该公司的董事长和祝国光本人。记者后来从浙江大学获悉,祝国光19731976年在浙江医科大学学习。 . ----- 李连达院士表示,(贺) 把我名字写上去的目的呢,就是说这个文章里边有院士参加的,一般人家愿意发表。有些人质疑:你的学生出了那么多假文章,你怎么会不知道?!因为我的主要工作是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在那儿做药学院院长是兼职,另外呢我已经75岁了,老这么来回跑也跑不动了,所以最后呢我每年去五到六次,只能对这个药学院的教学科研等大的问题管一下, 至于具体研究生的工作根本没工夫管 。 .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435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校引进高档师资的一种潜在风险
陈龙珠 2009-2-4 12:40
后记 : 本文思考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对学校具有深厚的感情,将有益于化解损害学校声誉的不良动机;学校对引进不够熟悉的高档师资,更要注意加强其执业品行监管。本文无意于提倡近亲繁殖。 近日看到母校浙江大学某学院领导和年轻学者卷入严重学术腐败的质疑漩涡,联想到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几年前的一起惊世造假事件等,竟发现多数相关责任者都不是相应工作单位的本科毕业生。目前高校引进高档人才,大多是看其既有学术地位和科研业绩的,思想品行等方面的考评难做而缺失,为少数不端者后来惹出事情预留了伏笔。 读书、工作在浙江大学长达20年之久,但我那时并未留意由此对学校已经埋下了深厚的感情。8年前申请调到上海交大工作时,对象我这样一位非中层干部的教授,当时的校长潘云鹤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竟然诚心诚意地挽留我一年有余,直至得知我家属已正式调往上海后才予以放行,方开始体会到母校对自己培养起来的中青年科教骨干的厚爱!或许也正是这种潜在的感情,使得我静心地在调动工作过渡期中做好了各项科教工作,并至今与母校相关学科的师生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调到上海交大工作后,办公室、会场和往返于徐汇和闵行校区的校车上听到和参与聊天的机会逐渐增多。虽然话题繁杂,许多早已忘到云霄之外了,但有一点我一直深有感慨。那些本科在这里读的、或者是年轻时就进这里工作的上海交大教职工,与刚认识的研究生(硕、博士生)或其他本校教师聊天时,往往习惯于问你是交大读本科的吗?若回答是,则往往聊天劲头有增无减;反之,有时则会看到问话者一脸的失望,不拘小节的问话者偶尔还会嘀咕你还不算真正交大的学生或老师。 虽然高等教育方针全国统一,但对不同地域、类别的高校,在本科教育过程中体现的校风对学生的综合影响将是十分深刻且是具有个性的;而由于那时大多是首次远离父母且逐渐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对自己读本科学校的感情要比读研究生学校的也可能更为深厚。这些学生后来留校或回校工作,在中高层管理者中的熟人相对较多而好办事或得到提升,加上前述既有感情基础,对严重学术造假和违法乱纪的事情,按理来说应该是顾忌更多的。由此看来,对那种将在此读过本科的才算是真正交大人的看法,我便增添了几分理解,尽管在为交大工作的我按此推论还不算是其中的真正一员,呵呵。 本人切身体会,到一个新单位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闪光的科研业绩,往往是当事人及力举其调入之领导的迫切愿望,这或许是导致少数学者发生学术腐败的重要诱因。对此,除学校须改善考核方法外, 当事人必须坚定自己的为人信念、淡化名利和遵纪守法 。 对工作单位(高校)具有较为深厚的感情,不是防范违法乱纪和学术腐败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或许很有益于化解违法乱纪和学术腐败的动机 ,对此值得关注和思考。本文是笔者偶感而发,不当之处算是向博友们抛砖引玉了。 (本文修改于 2009-2-6 )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021 次阅读|3 个评论
愿母校永葆求是学风
陈龙珠 2009-2-3 16:03
院士牵头课题组多篇论文涉造假被国际期刊撤销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3/005217135386.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03/005217135387.shtml   63岁的祝国光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看到有关中药和西药对治疗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疗效的学术论文时,那种难以言状的兴奋之情。   时隔数月,他却惊讶地发现, 那些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浙大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和课题组主要成员。   众多论文具有明显造假痕迹   大约在去年10月底,旅居荷兰的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教授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揭露浙江大学中医学院博士后贺海波论文造假的消息,立即上网搜集了与贺海波相关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发现这些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具有明显的造假痕迹。   我们先来看这一组文章的奥秘2008年5月,德国《NSA药理学》杂志刊登以Haibo He(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其他作者包括Limao Wu(吴理茂)、Lianda Li(李连达),其中,吴理茂是李连达主持的浙江大学药学院的药理实验室主任。   根据文章所揭示的实验过程,课题组人员对小鼠进行开胸,人为地造成小鼠的心肌梗塞。然后,将这些小鼠分成若干组,分别服用中药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B )和西药贝尔普力(Benazepril)数周时间,采集药理实验数据和病理切片。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理作用是相同的。   对于中医学界而言,这篇文章所揭示的药学理论令人振奋,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它使得饱受非议的中医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地位。   没想到,这篇文章却因为另一篇文章的发表而出现了穿帮的镜头波兰《药理学通报》杂志2008年第60卷刊登题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作者依次为: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6人。其实验过程和目的与上述文章所反映的情况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针对的是慢性心肌梗塞,后者针对的是急性心肌梗塞。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实验数据竟然高度一致。   两个不同的实验,对小鼠用药的剂量不同,时间不同,获得的数据却相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祝国光向本报分析说,要么是只做了一个实验,一篇论文原封不动地拷贝了另一篇论文的数据;要么两个都是假的。至少其中一个是假的。   《NSA药理学》杂志主编米歇尔(Martin C. Michel)教授和《药理学通报》杂志主编拉森(Wladyslaw Lason)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剽窃和一稿多投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严肃处理,因此,我们对贺海波等人发表在我刊的剽窃文章,给予撤销。   进一步的调查,祝国光还发现,2008年3月,荷兰《人种药理学》杂志发表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7人联合署名的文章《丹酚酸B对于大鼠大面积心肌梗塞的心脏保护作用》,单独论证丹酚酸B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理作用。但这篇论文也是假的,其数据完全是从上述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发表在《NSA药理学》和《药理学通报》上的两篇论文中克隆的。   荷兰莱顿大学生物学系主任、《人种药理学》杂志主编Rob Verpoorte教授给本报记者的书面复函说,该篇论文已被撤销,并且就此与浙江大学进行了交涉。   此外,2008年3月,由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7人共同署名的发表于英国《本草疗法研究》的文章,所用的数据也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于上述三篇文章中有的数据。   《本草疗法研究》发现这篇论文的造假事实后将其撤销。主编伊丽莎白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作者使用了其他科学家的数据,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撤销这篇文章。我们对这起事件非常认真,因为它是科学的欺诈行为。 问题被揭开源自导师的揭发信   上述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被揭开,最初源于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的一封揭发信。2008年10月,戴教授致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指该刊2008年第22卷发表的由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人署名的有关小鼠心肌梗塞药理实验的文章,是对他的课题组此前已经发表在《国际心血管》杂志上的相关论文的抄袭。而戴德哉就是贺海波的博士生导师。   随后,《本草疗法研究》和《国际心血管》两家杂志主编发表联合声明,认定贺海波等人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属于科学上的欺诈行为 (Scientific Deception),决定将该论文撤销。   戴德哉的揭发信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使得与李连达课题组有关的一连串学术不端行为浮出水面。2008年5月,《制药学与药理学》杂志和《白血病和淋巴瘤》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的标题相近的文章。   这两篇文章一个针对的是白血病细胞HL-60,另一个是白血病细胞K562。针对不同细胞进行药理实验的两篇文章的数据,竟然连小数点后面的数字都是相同的,显然,两篇文章至少有一篇是假的。   据调查,这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均系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李连达所带的在读博士生、课题组成员牛泱平,另两名作者为吴理茂和李连达。   除了公开编造实验数据外,李连达课题组还有多次一稿多投的记录,包括将国外发表的论文出口转内销,再次发表于国内学术媒体。根据学术界的通行规则,剽窃、造假、一稿多投等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不知出于何种动机,主要以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这批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署名形式不断变换。以李连达为例,他的名字出现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就有下列多种拼写法:Lianda Li、Lian-Da Li、Lian D.Li、LIAN-DA LI、L.-D.Li、L.Li、Li L、Li LD等,包括他的课题组实验室主任吴理茂博士在内的研究人员,署名形式也都与此相似。   一位熟知内情的学者认为,如果来自同一课题组的学术论文存在编造实验数据或者将一次实验复制到多个论文中,那么,只有将这些论文全部检索出来进行比对才能发现问题。而使用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署名,可以躲避在Pubmed(世界最大的美国国立图书馆科学论文数据库)上的检索。   据祝国光统计,迄今为止,李连达课题组相关的造假和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的论文已经发现了14篇。   个人造假还是集体造假   对于发生在自己母校(祝国光本科毕业于浙大)的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祝国光受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委派回国打假,并先后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但祝表示,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工程院表示收到举报,正在立案调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两次打电话给祝国光,称造假行为系贺海波个人所为,与李连达院士无关。   那么,这种大规模的学术论文造假出于何种动机?是贺海波个人所为还是李连达课题组集体造假?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十几篇问题性论文均注明了研究经费的来源和编号,包括国家级的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以及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厅、中医药局等地方性项目经费。既然大部分论文的内容是编造的,就意味着李连达课题组根本没有从事与之相关的实验,那些堂而皇之列出来的项目经费到底是如何使用的?   至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所获取的名声,也是不争的事实。最近的一则报道说,浙江大学获得2008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各高校等研究性机构学术成果的标志)第一名,众多的假论文的积分是否已经被剔除?   面对质疑,去年12月2日,浙大校长杨卫致函《NSA药理学》和《本草疗法研究》主编,承认贺海波不仅存在一稿两投的行为,而且我们也发现了他过去发表的其它论文中存在欺骗。但这位校长称,这只是贺的个人所为,他自己已经承认,其他作者并不知道。据此,浙大于去年11月13日将贺海波解聘。   1月13日,浙江大学向本报记者发来一份《情况说明》:贺海波在浙大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其论文存在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   《情况说明》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个人行为,其他作者并不知情。国外的这些期刊并没有刊登,只是录用。有关人士表示,这只是初步结论,校方目前还在继续调查。   祝国光教授对浙江大学的调查结论提出了六点疑问。第一,这么多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为何至今没有任何课题组成员对署名提出异议;第二,论文所反映的科研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及项目,实验选择及搭配都有很高水平,英文水平也很好,决非出自博士后学生一人之手;第三,在欧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每篇要支付300至500欧元版面费,粗略计算,十几篇论文需要3万至5万元人民币,非贺海波力所能及;第四,论文从寄出到正式发表,一般都会经过多次修改,从论文的通讯联系人都是实验室主任吴理茂这一事实看,认为是贺海波擅署他人名字,而其他作者不知道缺乏说服力;第五,英国雷丁大学华人学者马玉玲在事发后向《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玛丽亚教授书面证实,2007年初,她的老师李连达将吴理茂等人介绍给她,希望给他们提供帮助;第六,论文都已经正式发表,有具体的出版日期、序号、页码,怎么能说没有刊登呢?   祝国光教授现已经回到芬兰。祝告诉记者,除上述14篇论文外,他和其他学者最近又陆续发现了与李连达课题组相关的其他有造假嫌疑的论文,并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位学者转述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的呼吁:到底是贺海波的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的造假,应当成立独立的调查机构,彻底查清事实真相。   对于以上问题和疑问,2月2日,本报记者致电贺海波,但是贺的手机已经停机,无法联系。 记者 郭国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840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