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白宫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白宫

相关日志

是巧合还是科学网的影响力?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12-19 07:19
是巧合还是科学网的影响力? 蒋继平 2018年12月19日 我昨天晚上美国东部时间6:30 在科学网发了一篇【商人从政的局限性】博文,在科学网登出的时间是12月18日早上7:30. 在这篇博文中, 我说川普总统的在美墨边境筑墙以阻止移民的做法是不明智和不科学的, 并且建议国家把这笔钱省下来用以对国安局的经费支助。 今天我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一点左右看到美国有线新闻网站(CNN)的首页登出了一个新闻。 题目是: In Reversal, White House shifts border wall funding demands, wants to avoid shutdown. 这个题目翻译成中文是: 大逆转,白宫改变了对边境筑墙的经费征求, 避免政府关门。 文中说的内容几乎和我那篇博文不谋而合, 但是, 我的文章在前, 白宫的措施在后。 这是巧合? 还是科学网的影响力?我实在无法解释。 为了证明我说的是事实, 不是吹牛, 我把有线新闻网站的文章照相拷贝登录如下。 能够读懂英文的读者一定可以看到其中的内容与我的文章相同之处。 \0 \0
个人分类: 万花镜|2635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首都的唯一一次陷落
jiangming800403 2018-12-12 18:54
唯一可以威胁美国的国家大概只有墨西哥合众国。加拿大人应该是骄傲的,因为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攻陷美国首都的记录,当然那时候加拿大还是英属北美殖民地,而且加拿大人(在北美的英国殖民者)劫掠以后,还放火烧了白宫,比火烧圆明园还早了半个多世纪。 \0 北美是十三个殖民地成立合众以后,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加拿大一直就是北美保皇党人和废奴派人士心中自由的北方土地。当然新生的合众国向西扩张到密西西比流域以后,也一直渴望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域打开北上的道路。 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列强打得一塌糊涂,借此机会,美国军队北上进攻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即加拿大),英国忙于欧洲战争,加拿大人只能拿枪自卫,而当时的美军也很弱,所以双方打打停停,战争进行了几年。 1815年,英国打败拿破仑以后,组织海军陆战队(其中很多是加拿大人),南下在巴尔的摩登陆,攻入华盛顿,并焚烧了白宫。 美国见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遂于英国媾和。\0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009美国总统的邻居们
ggjjhh 2016-1-12 15:02
美国总统的邻居们 高金华 编译 如果美国总统在白宫附近一英里的区域内散步,他会发现自己的邻居们是一些彼此格格不入的人:受救济者与社会名流、小偷与律师、蓝领工人与追求特殊利益的院外活动分子。 几位新闻工作者决定自己到白宫周围走一圈。去年美国《生活》杂志第7期用大量篇幅发表了摄影记者大卫、弗兰克和托马斯三人拍摄的照片以及乔治的笔录,向世人披露了总统邻居们的生活画面。 他们在白宫周围随意地选择了五个街区。在第六街与H街交叉处的唐人街上,一所被称为“幸福之家”的大楼里挤满了穿着兰汗衫、宽松的灰裤子和拖鞋的华裔寡妇,这所为年长华裔保留的公寓几乎每套住宅只有一个寝室。下一个街区,妇女们聚集在一所老教堂里研读着圣经。第三个街区,一群坐办公室的人正在一座玻璃贴面的多功能大厦内啜着饮料。第四个街区,一个无家可归的妇女靠近一所公共图书馆正面的大理石墙蹲下来,提起裙子撒尿。而在第五个街区,一座耗资10亿美元的会议中心正在举行一个为期三天的高技术通信设备展览,一些军人在研究最新式的计算机化的作战地图系统。 这五个街区区分成五个不同的世界,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如果你把这些居民从一个街区拉出来,再把他们推到另一个街区,他们就会晕头转向,好象被流放到了另一个国家。 很容易把这五个街区看作一种象征。这个首都的精华所在正是统治阶级、工人阶级和被剥夺公民权的人相处在一个狭窄的空间。这里是对立的两极:华盛顿的人均收入在美国是最高的,然而又有五分之一的人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它是一个国际文化胜地,同时按一本旅行指南的说法又有“美国的凶杀之都”,每75个居民就有一个是呆在监狱里的犯人。 华盛顿的主要交易永远是政治,它的通货就是权力。有哪一个城市能在博彩中打出这样的广告:“权力,最大的金钱游戏”?然而华盛顿的绝大部分权力并不掌握在公众手中。权力从来没有廉价过,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华盛顿是一个工作狂的城市。这里有律师(达 5.5万人之多,在哥伦比亚特区,每12个成年而有工作的人就有一个是律师)、院外活动分子以及立法人员。在周末工作是一种荣誉象征,一位律师解释说:“它意味着你是重要的或为一个重要的人物而工作。”华盛顿的街道上挤满了运货车。选举使政客和他们的谋士每隔两年就会蜂拥而来或席卷而去。只有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似乎是永久的扎根的居民。 游客和常去国会的人来到华盛顿是为了看和听,而成千上万的其他人来华盛顿是因为他们有些话想说。如果美国人强烈地感到必须到华盛顿去发表意见,等待他的是刻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劝诫:“研究过去”是国家档案馆的命令。“法律在哪里中止,暴政从哪里开始”是司法部的警告。而税务局的铭文则是:“税赋是我们给予文明社会的贡献。”尽管如此,在华盛顿标语牌仍然屡见不鲜。内容从全球问题(“每六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艾兹病。”)到私人信息(“请给我一口饭吃。”)以至思维方式(“你的大脑是否被控制?”) 在白宫对面的拉斐特公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反核请愿者,名叫爱伦·托马斯。1984年以来,她一直生活在宾西法尼亚大街。公园管理部门在权衡自由演说者的权力和公园游览者的权力之后,给请愿者们划定了界限。托马斯被允许只能有一个用手能搬动的标语牌,不能超越4英尺见方的地界。虽然在她那木制的讲台上放着一个睡袋,但她只能站着打盹儿,以免触犯此处不许露营的法律。她也不能拥有一把椅子。受到这些限制,托马斯又重新寻找她的栖身之地。她的“财产”塞满了两个塑料蓝子。由于有一份24小时的“工作”,象很多华盛顿人一样托马斯也是一种政治家。她准备在白宫附近住下去,直到她的国家放弃核武器。托马斯是美国总统最近的邻居之一,但他们之间的鸿沟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乔治希望“有一天总统能和她在一起喝杯咖啡。” 人们来到华盛顿是为了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但又有谁在倾听呢?到首都的朝拜者就象在轮船在黑暗中航行。每个人都唯我独尊地把焦点定在自己的日程上。事实上,定居在这个城市的一些人更被社会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生活在象Show这类的地方的人们,就更是如此。Show位于白宫东北方。白天,阴沉的街道上,几个男人推着小车叫卖捕捉蟑螂的工具、除臭剂和阿司匹林。到了晚上,一座空楼的台阶下面,妓女们站在没踝深的空瓶子和废弃的避孕套等垃圾里闲聊。当有人正在台阶上喝啤酒时,她们就在台阶下以5美元的索价提供性“服务”。午夜刚过,男人们就在4:30开门的职业介绍所前排起了长队。虽然这里距白宫不到一英里,却有不少小学生没见过白宫。在六年级的一个教室里,一个女孩的母亲是吸毒者,另一个女孩的父亲正在监狱里。她们的一个同学最近被人枪杀了,死时他尚未学会阅读。这些孩子难以理解自己的悲剧。 华盛顿是一个象征性的城市,这些居民是从整体上动摇美国的那些社会问题的牺牲品。美国的其他地区也越来越与其首都相类似━━日益激化的种族矛盾、持续上升的犯罪率以及有权者和无权者之间不断增大的裂痕。这些彼此格格不入的美国总统的邻居们之间的差异,使作者乔治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已经变成一个不能溶化任何东西的熔炉。” 译自:美国《生活画报(Life)》1995年第7期第55-74页。 原载:《世界博览》1996年第5期第46~47页。(编辑:汪云升)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卿女士[第一季1 - 20]高清标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4-14 05:43
播出:CBS 类型:剧情/悬疑/律政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4-09-22 周一 英文:Madam Secretary 制作周期:0day 编剧:芭芭拉·霍尔 导演:大卫·塞梅尔 主演:蒂娅·里欧妮 / 蒂姆·达利 / 莫赞·玛诺 简介: 精明干练、意志坚定、智慧超群的Elizabeth McCord(Tea Leoni)刚刚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她将在国际外交事务、办公室政治和各种「徊避程序」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解决国家大事的同时,她还面临很多个人烦恼——既来自白宫,也来自家中。Elizabeth过去是一位大学教授,后来又当过中情局分析师,但因为道德伦理方面的原因辞了职。前任国务卿离奇死亡,总统下令让她重返白宫,她因此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中。总统尊重她没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态度,也赏识她对中东事务的透彻认识、她能流畅说多国语言的能力及她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从来没有什么东西能约束她的思维。 McCord的团队包括其办公室主任、幕僚长Nadine Tolliver(艾美奖得主Bebe Neuwirth)、演讲稿撰写人Matt Mahoney(Geoffrey Arend)、媒体联络官Daisy Grant(Patina Miller)和长相迷人的助理Blake Moran(Erich Bergen)。Moran对Elizabeth极为忠诚,事实上在Elizabeth的团队中,他是唯一由Elizabeth亲自雇用的。 在争论完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巧妙地处理好与外国政要的关系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温暖的家中,一直默默支持她的丈夫Henry(Tim Daly)和两个聪明伶俐的孩子(Katherine Herzer和Evan Roe)正等着她一起吃饭。对她而言,「政治」和「危机」在家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Henry是一位研究中世纪宗教历史的教授,对工作非常痴迷,他可以连续讲两个小时「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并且一句话都不会重复。儿子Adam正处在青春期,是一个初露头角的无 电影下载 主义者。女儿Caroline和母亲一样美丽外向,无论在哪里都受人欢迎。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90455922
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卿女士[第一季1 - 19]高清标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4-7 05:33
播出:CBS 类型:剧情/悬疑/律政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4-09-22 周一 英文:Madam Secretary 制作周期:0day 编剧:芭芭拉·霍尔 导演:大卫·塞梅尔 主演:蒂娅·里欧妮 / 蒂姆·达利 / 莫赞·玛诺 简介: 精明干练、意志坚定、智慧超群的Elizabeth McCord(Tea Leoni)刚刚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她将在国际外交事务、办公室政治和各种「徊避程序」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解决国家大事的同时,她还面临很多个人烦恼——既来自白宫,也来自家中。Elizabeth过去是一位大学教授,后来又当过中情局分析师,但因为道德伦理方面的原因辞了职。前任国务卿离奇死亡,总统下令让她重返白宫,她因此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中。总统尊重她没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态度,也赏识她对中东事务的透彻认识、她能流畅说多国语言的能力及她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从来没有什么东西能约束她的思维。 McCord的团队包括其办公室主任、幕僚长Nadine Tolliver(艾美奖得主Bebe Neuwirth)、演讲稿撰写人Matt Mahoney(Geoffrey Arend)、媒体联络官Daisy Grant(Patina Miller)和长相迷人的助理Blake Moran(Erich Bergen)。Moran对Elizabeth极为忠诚,事实上在Elizabeth的团队中,他是唯一由Elizabeth亲自雇用的。 在争论完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巧妙地处理好与外国政要的关系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温暖的家中,一直默默支持她的丈夫Henry(Tim Daly)和两个聪明伶俐的孩子(Katherine Herzer和Evan Roe)正等着她一起吃饭。对她而言,「政治」和「危机」在家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Henry是一位研究中世纪宗教历史的教授,对工作非常痴迷,他可以连续讲两个小时「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并且一句话都不会重复。儿子Adam正处在青春期,是一个初露头角的无 电影下载 主义者。女儿Caroline和母亲一样美丽外向,无论在哪里都受人欢迎。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9885217
1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寻旧踪迹:华盛顿特区
Mech 2015-3-23 08:51
2003 年 12 月中旬,从访学所在的西海岸加州圣地亚哥到东海岸华盛顿参加 ASME 的年会。前两晚住在马里兰州的一个旅馆,后来搬到维吉尼亚州。 全程参加会议。有个下午与会上认识的校友 ( 原上海科技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当时在美国读博士 ) 出去转转。那位当时一起玩的很开心的小校友,后来又帮我订了宾馆。不知道她现在何处。看了几个博物馆,还有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的建筑。好像只有最高法院进去了,其余的都需要预约,因此没有进去。照片为校友拍摄。我当时还没有用数字相机。 国会山 国会山局部 国会图书馆远景 国会图书馆局部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门前的雕塑 最高法院门前的另个雕塑 华盛顿纪念碑 白宫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卿女士[第一季1 - 15][中英字幕]高清标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3-10 13:01
播出:CBS 类型:剧情/悬疑/律政 地区:美国 制作公司: 语言:英语 首播日期:2014-09-22 周一 英文:Madam Secretary 制作周期:0day 编剧:芭芭拉·霍尔 导演:大卫·塞梅尔 主演:蒂娅·里欧妮 / 蒂姆·达利 / 莫赞·玛诺 简介: 精明干练、意志坚定、智慧超群的Elizabeth McCord(Tea Leoni)刚刚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她将在国际外交事务、办公室政治和各种「徊避程序」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解决国家大事的同时,她还面临很多个人烦恼——既来自白宫,也来自家中。Elizabeth过去是一位大学教授,后来又当过中情局分析师,但因为道德伦理方面的原因辞了职。前任国务卿离奇死亡,总统下令让她重返白宫,她因此回到了公众的视线中。总统尊重她没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态度,也赏识她对中东事务的透彻认识、她能流畅说多国语言的能力及她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从来没有什么东西能约束她的思维。 McCord的团队包括其办公室主任、幕僚长Nadine Tolliver(艾美奖得主Bebe Neuwirth)、演讲稿撰写人Matt Mahoney(Geoffrey Arend)、媒体联络官Daisy Grant(Patina Miller)和长相迷人的助理Blake Moran(Erich Bergen)。Moran对Elizabeth极为忠诚,事实上在Elizabeth的团队中,他是唯一由Elizabeth亲自雇用的。 在争论完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巧妙地处理好与外国政要的关系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温暖的家中,一直默默支持她的丈夫Henry(Tim Daly)和两个聪明伶俐的孩子(Katherine Herzer和Evan Roe)正等着她一起吃饭。对她而言,「政治」和「危机」在家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Henry是一位研究中世纪宗教历史的教授,对工作非常痴迷,他可以连续讲两个小时「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并且一句话都不会重复。儿子Adam正处在青春期,是一个初露头角的无 电影下载 主义者。女儿Caroline和母亲一样美丽外向,无论在哪里都受人欢迎。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7416326
1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体下跌时并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时才需要……]
热度 3 zlyang 2015-2-13 19:22
http://lib.yctc.edu.cn/joke/ming/ming3.htm 1963年2月 的一天,白宫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为表彰著名的美国航空学家冯•卡门在火箭、航天等技术上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决定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 当时的冯•卡门已有 82 岁,并 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领奖台的最后一级台阶时,踉跄了一下,差一点摔倒在地上。给他颁奖的肯尼迪总统忙跑过去扶住了他。 冯•卡门对肯尼迪总统说:“ 谢谢总统先生,物体下跌时并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时才需要…… ” 感谢您 指教 :红色文字的英文原话?
304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白宫、克里国务卿就马航17号航班在乌克兰坠毁事件的官方
黄安年 2014-7-21 17:23
奥巴马、白宫、克里国务卿就马航17号航班在乌克兰坠毁事件的官方讲话 转发美国参考 黄安年的博客 /2014 年 7 月 21 日 发布 这里是来自美国官方发布的 奥巴马、白宫、克里国务卿就马航 17 号航班在乌克兰坠毁事件的官方声明新闻稿 , 资源共享,并不代表本博主立场。 奥巴马两次讲话的明显变化,为乌克兰危机升级带来不祥之兆。 美国参考 2014 年 7 月 21 日 · 欧巴马总统就俄罗斯 - 乌克兰边境地区飞机坠毁事件发表讲话 · 国务卿克里就马航 17 号航班在乌克兰坠毁发表声明 · 白宫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17 号航班事件发表声明 · 欧巴马总统就乌克兰局势发表讲话 欧巴马总统就俄罗斯 - 乌克兰边境地区飞机坠毁事件发表讲话 2014.07.18 以下是欧巴马总统就一架喷气式飞机在俄罗斯 - 乌克兰边境坠毁的报道发表的讲话,摘译自欧巴马总统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 Wilmington, Delaware )就美国经济发表的讲话。 总统讲话全文(英文) 见白宫网站。 白宫 新闻秘书办公室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C. ) 2014 年 7 月 17 日 总统讲话 威尔明顿港( Port of Wilmington ) 特拉华州威尔明顿 下午 2:10 总统: …… 在我开始之前,很显然有关一架喷气式飞机在俄罗斯 - 乌克兰边境地区坠毁的报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情况看来可能十分悲惨。 目前 我们正力图确定机上是否有美国公民。这是我们的首要关注 。我已经指示我的国家安全事务团队与乌克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为了确定事件的经过和原因,美国将提供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援助。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向机上所有乘客的家人表示慰问和祈祷,不论他们住在哪里。 国务卿克里就马航 17 号航班在乌克兰坠毁发表声明 2014.07.18 美国国务院 发言人办公室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C. ) 2014 年 7 月 17 日 国务卿克里发表声明 关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17 号航班在东乌克兰坠毁一事 我们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alaysia Airlines ) 17 号航班坠毁一事感到十分震惊。 我们已无法用恰当的言词表达我们对近 300 名遇难者的家人表示的慰唁。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向马来西亚政府和荷兰政府及可能有公民乘坐这架飞机的所有国家表示同情和支持。我们正设法了解是否有美国公民乘坐这个航班。美国政府随时准备以我们可能的任何方式为可靠的国际调查提供协助。我们将寻求今天发生的事件真相,同时继续与所有相关的伙伴保持联系。 · 白宫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17 号航班事件发表声明 2014.07.18 白宫 新闻秘书办公室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C. ) 2014 年 7 月 17 日 新闻秘书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17 号航班事件发表声明 美国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alaysian Airlines ) 17 号航班坠毁一事感到十分震惊。我们向所有失去机上亲人的人员表示深切慰唁。我们继续了解有关情况,以确定机上是否有美国公民。 尽快进行全面、可靠和不受阻碍的国际调查是当务之急。我们要求所有有关方面 -- 俄罗斯、亲俄罗斯的分离主义分子和乌克兰 -- 支持立即停火,保证国际调查人员安全和不受阻碍地进入坠机现场,并为寻找遗体提供便利。国际组织 -- 例如在乌克兰的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和欧州安全和合作组织( OSCE ) -- 发挥的作用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今后几个小时和几天内,我们将与受影响的国家和我国在这些组织内的伙伴保持联系,以确定推进这项工作的最佳方式。与此同时,必须保证所有的证据都不以任何方式被破坏,现场所有可能的证据和遗体都不受到侵扰。美国随时准备为任何国际调查及时提供援助,包括提供国家安全运输委员会( NTSB )和联邦调查局( FBI )的资源。 虽然我们尚未获知所有的事实, 但我们知道这是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事件,而俄罗斯通过提供军火、材料和训练支持分离主义分子,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这次事件只能说明事态的紧迫性,为此我们继续敦促俄罗斯立即采取具体步骤缓和乌克兰局势,支持持续停火和乌克兰政府一贯坚持的和平道路。 · 欧巴马总统就乌克兰局势发表讲话 2014.07.18 白宫 新闻秘书办公室 即时发布 2014 年 7 月 18 日 总统就乌克兰局势发表讲话 詹姆斯 · 布雷迪新闻发布厅( James S. Brady PressBriefing Room ) 东部夏令时间上午 11:52 总统:诸位早上好。 昨天,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alaysia Airlines ) 17 号航班从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起飞,后在乌克兰邻近俄罗斯边界地区被击落。近 300 名无辜生命被夺走 — 男子,妇女、孩子、婴儿 – 他们与乌克兰的危机毫无关联。他们的丧生令人悲痛欲绝,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 我们至少了解到,有一名美国公民奎因 · 卢卡斯 · 尚斯曼( Quinn Lucas Schansman )遇难。我们为他一家痛失亲人表示慰问和祈祷。 昨天,我与乌克兰、马来西亚和荷兰领导人通话。我告诉他们,我们向所有的家属表示慰唁和祈祷,美国人民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与他们风雨同舟。今天晚些时候,我将与澳大利亚总理阿伯特( Abbott )通话。澳大利亚也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这架飞机上的荷兰人最多,荷兰遭受的损失尤为惨重。从我国建国开始,荷兰始终是美利坚合众国(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的亲密朋友和坚定的盟国。今天,我希望荷兰人民知道,我们与你们休戚与共,比肩而立,相互分担我们的悲伤,要求对事件追查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迄今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证据显示这架飞机被一枚地对空导弹击落,而导弹是从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支持的分离主义分子控制的某地区发射的。我们还了解到,飞机在东乌克兰被击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过去几个星期,俄罗斯支持的分离主义分子击落了一架乌克兰运输机和一架乌克兰直升机,而且他们曾声称对击落一架乌克兰战斗机负责。此外,我们获悉,这些分离主义分子得到俄罗斯源源不断的支持,其中包括军火和训练,包括重型武器,也包括对空高射武器。 现在,必须进行以下工作。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惨案。一架亚洲航班在欧州天空被击毁,机上坐满了很多国家的公民。所以,必须对此事件进行可靠的国际调查。联合国安理会( U.N. Security Council )已支持进行这项调查。我们将要求其所有成员 -- 包括俄罗斯 – 言出必行。为了促进这项调查工作,俄罗斯、亲俄罗斯的分离主义分子和乌克兰必须坚持立即停火。证据不得受到破坏。调查人员必须能进入坠机现场。为了使机上丧生人员的遗体回到亲人身边,这项严肃的工作必须立即着手进行。 美国随时准备提供任何必要的援助。我们已提供联邦调查局( FBI )和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给予的支持。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具有与国际伙伴一起进行这类调查的经验。联邦调查局和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人员正在赶赴现场。 在今后的时日,我将继续与全世界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这场灾难。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寻找丧生人员,确切了解事件发生经过并公布真相。 我需要指出,也可能有一些误传的消息出现。我认为,人们必须明辩真伪,以事实为依据,排除纯属猜测的推断。我们都看见一幅幅悲惨的画面,没有人会否认这些画面揭示的真实情况。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东乌克兰。我们要求确保真相大白于天下。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我认为我们必须承认,这场骇人听闻的事件突出地说明,现在必须使乌克兰恢复和平与安全。几个月以来,我们支持走和平的道路。乌克兰政府向全体乌克兰人发出呼吁,提出了和平计划,同时充分遵守停火,尽管分离主义分离一再违反协议 – 导致乌克兰士兵和人员丧生。 此外, 俄罗斯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为缓和局势采取必要的具体步骤。昨天,在我们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后,我曾与普京( Putin )总统通话。他说,他对制裁感到不愉快。我告诉他,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指出,我们希望俄罗斯选择能最后导致乌克兰和平的道路,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仍未走上这条道路。相反,俄罗斯始终继续侵犯乌克兰主权,支持暴力的分离主义分子。俄罗斯也并未利用自己的影响要求分离主义分子遵守停火。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与我国盟友一起让俄罗斯承担日益沉重的代价。 因此,我认为现在是一个沉重的、合适的时机,让我们所有人都回过头来,严肃地审视一下所发生的情况。暴力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无法预见的后果。俄罗斯、这些分离主义分子和乌克兰,都有能力终止这场争斗。与此同时,美国将继续在国际社会中主导有关努力,以缓和局势,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在乌克兰人民勇敢地努力增强自己的民主以及自行决定如何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支持。 在我只回答几个问题之前,请让我谈谈另外一个问题。今天上午,我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Netanyahu )通话讨论了加沙( Gaza )局势。我们讨论了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其中包括以色列努力制止恐怖主义分子通过隧道渗透到以色列的威胁。我重申了我对以色列有权保卫自己的坚定支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容忍本国边境地区遭受火箭弹袭击,也不能容忍恐怖主义分子钻隧道进入其领土。事实上,就在我同内塔尼亚胡总理通话时,特拉维夫( Tel Aviv )拉响了警报。 我还明确表示,美国以及我们的友邦和盟友,对于进一步升级以及更多的无辜者丧生的威胁深感关切。因此,我们已经表示,尽管我们支持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以确保火箭弹不会打到他们的领土上,但我们也说过,据我们了解,目前的地面军事行动旨在解决隧道问题,而且我们希望以色列将在此过程中继续最大限度地减少平民伤亡,并且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恢复于 2012 年 11 月达成的停火。 克里国务卿正在努力支持埃及的计划以实现这个目标。我告诉内塔尼亚胡总理,在进一步磋商之后,约翰准备随时前往该地区。 请让我在结束讲话前再说一点。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17 号航班上,看来确有将近 100 名研究人员和维权人士,正在前往澳大利亚参加一个致力于防治艾滋病 / 艾滋病病毒的国际会议的途中。这些人为拯救他人的生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现在却因这种丧尽天良的暴力行径而离开了我们。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应当忘记在充斥着冲突和杀戮的地方,还有这样一些人 —— 他们着眼于能够建设什么,而不是摧毁什么;他们专注于如何帮助与他们素不相识的人;他们不以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而是以我们共同的人性来界定自己。我们必须让他们升华并申明他们生命的价值。而且现在是我们仿效他们的榜样的时候了。 美利坚合众国将继续秉持以下基本原则: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国家有权决定自己的前途;当这类惨痛事件发生时,国际社会要站在正义和真理这一边。 (回答问题部分略) 结束 东部夏令时间下午 12:15 Beijing Meiguo Cankao ,2014年07月21日 16:13:23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1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林匹斯的陷落
热度 7 zywsict 2014-4-21 19:57
影片 《奥林匹斯的陷落》 是一部经典的动作大片,不仅有着强大的明星阵容,气势恢宏的场面, 尖端的军事装备, 强大的电脑特效;而且还充斥着强大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主角凭借过硬的本领,最后力挽狂澜,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该片由安东尼·福奎阿执导,摩根·弗里曼、杰拉德·巴特勒、艾伦·艾克哈特联合主演。影片中主角班宁(杰拉德·巴特勒饰)是总统的贴身侍卫,在一次例常的执行任务时,因失误造成第一夫人的死亡,后被调离到财政部做文职工作。十八个月后,北朝鲜的恐怖分子驾驶 AC130军用飞机和白宫的内奸里应外合,在一群敢死队的配合下,攻陷白宫,并且俘虏了总统,并以此为要挟企图摧毁美国以及控制世界。作为文员的班宁发现白宫遭袭后,和恐怖分子混入白宫,凭借过硬的本领,力挽狂澜,先是救了总统的儿子,免除总统的后顾之忧,后来又救了国防部长,最后成功挫败恐怖分子的阴谋,拯救了美国总统,拯救了美国人民。 该片还掺杂了一些情感要素,使得影片更加丰满与完善。电影开头总统与第一夫人的那段对话,显示出总统另外的一面,对妻子的柔情,以及浓浓的爱意,对孩子无限的关爱。另外一个场景就是主角班宁在自己负伤后和妻子的通话,表现出了主角不仅仅具有血性和刚强,而且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也懂得风花雪月。 该片还打了爱国牌,影片中三次出现了国旗的特写镜头,第一次国旗在白宫高高飘扬;第二次, 白宫被恐怖分子占领后,残破的国旗被恐怖分子降下;第三次,是顺利反击后重新升起国旗。在恐怖分子威逼政府官员索要密码时,所有的官员都不够自身安危守口如瓶,最后总统不忍他们受折磨,才命令他们说出密码。在影片的最后,总统演讲中所说:“敌人不只想摧毁我们的东西或人民,他们是来亵渎我们的生活方式,侮辱我们的理念,践踏我们的自由,他们这次不仅是失败,更给予我们珍贵的礼物,一个重生的机会,我们将重生,更加坚强与团结,这是我们的时代,找回最好的自己,尊严、诚信与荣誉曾建立这个国家,这些原则将再次重构美国。”都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 最后来吐槽一下影片: 第一,影片开头中恐怖分子驾驶AC130运输机居然是从美国本土起飞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AC130运输机飞抵华盛顿上空遭受两架F22战机的拦截,可是号称世界最先进的F22战机居然被同时击落。此时AC130运输机离华盛顿还有十多分钟的路程,它居然能够随便扫射如入无人之境,美国空军难道是吃素的呀,这应急能力也太那个了。更搞笑的是把F22战机击落后,美国空军只派一架战机上场,而且白宫周围都没有防空导弹。AC130飞抵白宫并且对白宫进行扫射时,白宫先进的防空火炮居然打不下AC130。 第二,大批恐怖分子携带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有火箭炮,最先进的防空导弹九头鸟),如何能够进入白宫外围,难道FBI、CIA、国安局都是聋子和瞎子。 第三,白宫的卫队都是脑残,AC130来时用机枪打飞机,而恐怖分子冲进来后却用手枪。更让人郁闷的是,卫队不懂得找掩体掩护,只是一味地去当枪把子,这也太特么不可思议了。 第四,班宁作为被调职的特工,何以能够顺畅顺畅的打开白宫的各种密码锁:比如 安保密码,指纹锁,包括椭圆形办公室里面的密码箱密码 。这说明白宫的安保系统至少有十八个月没有更新。 第五,当恐怖分子的要求得到满足后,部分恐怖分子和人质乘坐直升机逃离时,直升机爆炸。只有主角知道恐怖分子头目和总统依然还活着。而五角大楼的官员和专家都是吃干饭的,都认为恐怖分子和总统都同归于尽,这也太特么不合逻辑了。须知恐怖分子也是人,是人的话求生就是本能。 第六,号称核弹都打不破的地下指挥室,恐怖分子何以用几个小型炸弹就能炸出个缺口。 第七,塞伯斯密码号称美国最高军事机密,并且有三个独立的系统控制,恐怖分子何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就能够破译这个系统。 第八,总统夫人的死,也很离奇。下雪天天气能见度极度,车队为什么不保持车距?为什么还要高速行驶?关键时刻安全带怎么就突然坏掉呢?还有一个车队怎么就几个人在压车呢?最后也没有调查从天而降的障碍物是什么? 第九,内奸一开始威风凛凛,一碰到自己的战友班宁怎么就语无伦次,而且马上就觉悟了,反而来帮助班宁。 第十,恐怖分子头目如何混进南韩领导人身边,南韩的安保也太他妈那个了。 第十一,在直升机爆炸后,既然五角大楼的官员认为恐怖分子以及和总统同归于尽,为什么不派部队进行清理现场,以致最后班宁和总统一瘸一拐的出来后,部队才去接应。
个人分类: 影评|72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白宫就抗议ABC“杀光中国人”言论的请愿作出回应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4-1-12 10:22
白宫就抗议ABC“杀光中国人”言论的请愿作出回应 蒋继平 2014年1月11日 昨天收到白宫来电,是关于 抗议ABC“杀光中国人”言论的请愿作出回应。 现原文转载如下: What We Have to Say About Jimmy Kimmel Thank you for your petition . Your petition requested an apology from those involved, and to cut the show. The parties involved have already apologized independently. Jimmy Kimmel has apologized on-air, and issued a written apology. ABC has removed the skit from future broadcasts, taken the clip down from online platforms, and detailed several changes in its programming review process in response to this incident. You can find more about Jimmy Kimmel's apology here , and ABC's apology here . On a broader level, as the President has stated publicly, the United States welcomes the continuing peaceful rise of China. The comments you are writing about do not reflect mainstream views of China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cannot force ABC to remove this show. The First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protects free speech, even if individuals might personally find it offensive or distasteful. It may be upsetting when people say things we might personally disagree with, but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ed free spee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ho we are as a nation. If you think this issue merits additional scrutiny, you may file a complaint with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by visiting FCC.gov/Complaints . 下面的中文是从中新网的一个相同的报道中拷贝来的 (1)。 谢谢你们的请愿,你们请愿要求有关人员道歉并停播节目。有关各方已经独立道歉。吉米·基梅尔已经在节目中道歉,并出具了书面道歉。ABC电视台已经从网上取下该节目,ABC在对该事件的反应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在节目审查中的改变。   白宫说,在更广的层面,总统已经公开表态,美国欢迎中国继续和平崛起。你们写的有关评论,并不反映美国对中国的主流观点。   白宫在回应中说,联邦政府不能强迫ABC取消该节目。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言论自由,即使个人可能会认为它冒犯或令人不快。如果你们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详细的审查,请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投诉。 (1)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1-11/5725067.shtml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2170 次阅读|2 个评论
白宫是保护言论自由还是支持种族歧视?
黄安年 2014-1-12 09:05
白宫是保护言论自由还是支持种族歧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1月12日发布 有报道称,就2013年美国广播公司( ABC )吉米·基梅尔主持的一档节目中出现辱华言论一事,有网友在美国白宫网站上发起请愿活动,并得到超过105000人支持。11日,白宫公开回复该请愿,但表示美国政府“不能强迫ABC取消这档节目。宪法的第一修正案即是保障言论自由,哪怕人们或许会遇到具有攻击性、令人不快的言论。” 白宫的公开回复显然是借保护言论自由之名,行支持种族歧视之实。白宫发言人忘了宪法第四条修正案规定:人民的人身,不得侵犯。 称“杀光所有中国人”“是一个有趣的想法”的所谓自由言论显然直接违背了宪法第四条修正案。 1868 年 7 月 9 日 批准的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也规定“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显然白宫的回答也违反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规定。 美国宪法在一开始就宣称:要“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请问白宫发言人,声称 “杀光所有中国人”之种族歧视,反人类的怪论那里是什么 要“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那里是美国作为一个自由移民国家的正确价值观,白宫要保护这样的“具有攻击性、令人不快的言论”岂非咄咄怪事!这不能不让人们想起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美国排华思潮,进而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令美国感到耻辱的排华法案,难道美国白宫患了健忘症,难道奥巴马忘了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美国欠华裔美国人的账太多了,美国还要触动华人的伤疤,我看这位白宫发言人离下岗的时间不远了! *****************88 10 万人白宫请愿停播ABC辱华节目 白宫否定回复 2014 年01月11日 15:00:2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1日电 综合报道,就2013年美国广播公司( ABC ) 吉米·基梅尔主持的一档节目中出现辱华言论一事,有网友在美国白宫网站上发起请愿活动,并得到超过105000人支持。11日,白宫公开回复该请愿,但表示美国政府“不能强迫ABC取消这档节目”。 据报道,2013年10月16日,在美国广播公司一档节目“吉米·基梅尔秀”中,主持人基梅尔就美国该如何偿还欠中国的债务向数名儿童提问,一名6岁男孩语出惊人,称“杀光所有中国人”,基梅尔回应道,“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 节目播出 后,引起在美华人强烈抗议。 随后,网友在 白宫网站 上请愿称,要求有关方道歉,并停播这档节目。对此,白宫回复称,“美国联邦政府不能强迫ABC取消这个节目。宪法的第一修正案即是保障言论自由,哪怕人们或许会遇到具有攻击性、令人不快的言论。” 白宫还表示,有人可能会对其回复感到不快,但是“保护言论自由的援助时我们立国的一个重要部分”。 白宫还指出,“如果你们认为此事需要进一步声称,那么可以向联邦通信委员会提起投诉。”此委员会是不受白宫管理。 2013 年11月10日 ,ABC就此事件发布“公开道歉”声明。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1/11/c_125989581.htm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4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白宫White House Champions of Change: 公众科学家
citizenscience 2013-12-22 05:15
http://www.whitehouse.gov/champions/citizen-scientists 12个公众科学家获此殊荣
个人分类: 公众科学新闻|1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聚焦白宫2013年的节日活动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3-12-9 10:54
聚焦白宫2013年的节日活动 蒋继平 2013年12月8日。 刚收到白宫来电。电文说: 举国民众正在为节日做准备, 白宫也是一样。 我们希望你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Folks across the country are getting ready for the holidays. We're celebrating here at the White House, too -- and we want you to be a part of it. P.S. -- Next week we're holding a meet-up here at the White House for our online followers. Want to be here for it?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16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困扰白宫的魔咒
热度 3 gl6866 2013-10-11 19:20
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学生跷起双腿,架在前排椅子上听课的,比比皆是。这在中国的课堂上可绝对不允许的。当然,这也不能怪美国的年轻人,所谓“上行下效”在中国流行的话,在美国也不列外。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坐相是世界皆知。美国杂志不断的翻出奥巴马“坐无坐相”的老皇历,系列照片显示奥巴马在举行内阁会议或与助理讨论政策事务时经常跷着二郎腿,或两脚架在桌上。 这些“不得体”的动作激怒了一些保守派人士,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总统把腿放下来,他们认为这种动作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一点倒是和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吻合。政治人物跷个二郎腿,或把腿架在办公桌上,现在似乎是很酷的表现。主流民众曾经都无法接受的吸食大麻、同性恋现象现在在很多地方都合法化了,在这样的时代却要求总统坐得端端正正的,可能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更何况背后可能有别的原因呢!
 在研究白宫总统办公桌的历史时,发现总统的命运和办公桌息息相关。 奥巴马总统目前使用的办公桌,叫Resolute Desk,是188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给美国的礼物。桌子一直放在白宫,但一直到1961年,肯尼迪总统入主白宫后,才移到椭圆形办公室,首次成为总统办公桌。但肯尼迪当了1000天的总统就在达拉斯被暗杀。 肯尼迪1963年遇刺后,副总统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转正继任总统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Resolute Desk移出白宫,免得触霉头,换上了自己在参议院用过的桌子。结果呢,约翰逊在1964年虽然赢得了总统选举,但由于越南战争的拖累,和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的夹击,总统的声望持续下降。当了5年的总统就身心疲惫,不再寻求连任。而且68岁就去世了,是美国60年来寿命最短的总统(肯尼迪除外)。 基于同样的理由,尼克松上台后立马撤掉了约翰逊用过的办公桌,但是没有启用Resolute Desk,尼克松和继任的福特总统用的桌子叫Wilson Desk。但Wilson Desk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尼克松的悲剧命运是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而未经选举、阴差阳错当上副总统和总统的福特,也是处境艰难。当政期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只当了895天的总统就被卡特给卡下去了。 卡特1977年上台后,竟然鬼使神差般地从史密森学会档案馆把离开白宫14年之久 Resolute Desk又请回椭圆形办公室。照理说,卡特应该干得不错,可惜,卡特上了邪魔的当,而且核技术专家卡特的高智商害惨了他。总统的职位根本不需要175的智商,等到卡特老了,智商大降,才找到当总统的感觉。又开始四处斡旋调停,在“宫外”接着干起了总统的活儿,也算是一种补偿。因此美国人一直流行一个笑话:卡特不当总统时,比当总统时更称职。 
  
 里根上台后,继续使用Resolute Desk当总统办公桌,还坐在上面和幕僚们照过相,总统生涯因而风生水起,本人也被共和党人奉为标杆人物。里根的8年总统任期影响了美国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1980年代也常被称为“里根时代”。但棒子交到老布什手上时,又出状况了。 老布什没有萧规曹随,很多政策都变了。要命的是,一上来就把总统办公桌Resolute Desk也换掉了,把当副总统时的办公桌(CO Desk)搬到了椭圆形办公室。结果大家是知道的:虽然老布什任内见证了前苏联的解体,海湾战争把萨达姆打得满地找牙、跪地求饶,但依然受到Resolute Desk桌子的诅咒:只干了一届,就栽在克林顿这个克星手上。但毕竟也在Resolute Desk上坐过,“风云帐下奇儿在”,家族的传奇只能由儿子来续写。 现在该帅哥克林顿出场了。可能是对同是帅哥的肯尼迪惺惺相惜,又把他的遗物Resolute Desk搬回了椭圆形办公室。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却开创了美国的新时代。后来的小布什和奥巴马可能都发现了这个办公桌的秘密,再也不敢移走白宫的这个“镇宫之宝”—— Resolute Desk,而且都使劲折腾这张桌子。结果这三位都成功连任,运气都还不错。克林顿在这张桌子上可能干过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最后依然能毫发无损,全身而退,部分美国人至今对他还念念不忘,还想请他老婆回来主持大局。 
小布什也曾经在这张桌子上架过腿。世界警察的大棒此时本来应该打向远东,但他却打向了中东,而深陷泥潭。但他还是福大命大,和里根总统一样,凭藉这张桌子的福佑,逃过印第安人下的20年一劫的总统诅咒,平安地回到德州农场搞烧烤、弄丹青。 奥巴马就更不用说了,不仅坐在上面、架起双腿、还踩在上面,反正怎么折腾怎么来。结果呢,虽然对外政策和当年的卡特一样有点找不着北,但随着他不断地折腾那张桌子,道琼斯指数从八千点窜升到一万五千多点,还稀里糊涂地和卡特一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不服不行吧!由此可见,美国总统——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们,其实也是非常“迷信”滴。 肯尼迪与小儿子在办公桌上的著名照片 里根班底的“全家福” 小布什把双脚翘在桌上 奥巴马在“折腾”办公桌 约翰逊的办公桌 老布什的办公桌 福特总统的办公桌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3756 次阅读|13 个评论
GO FOR THE TRUTH!!!!! 请欧巴马总统彻查95清华朱令案
热度 2 carlcat 2013-5-6 22:11
3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正式否决50州70万人的独立请愿
热度 1 cgh 2013-1-14 13:06
http://news.sina.com.cn/w/sd/2013-01-14/094126028957.shtml 奥巴马2012年11月连任以来,美国50个州近70万人在白宫的网页请愿独立。 白宫2013年1月11日正 式 否决了请愿 ,依据是宪法没有给予人民闹独立的权利,而宪法是建国者打造的。 所以,美国人民要独立,得修改宪法,先赋予自己这个权利,哈哈 美国人们权利也是有限的。。。。 国家主权利益高于一切,美国人给上的 课。。。。
个人分类: 杂谈|27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Fwd: 请来投票支持禁枪吧!
jiangxun 2012-12-18 00:00
为了给无辜逝去的孩子们一个交代和公道,为了不再有同样的血腥杀戮和心痛眼泪,为了让我们的家人和孩子免于生活在恐惧之中,请来投票支持禁枪吧! 白宫投票网址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petition/seriously-respectfully-and-quickly-work-end-violence-committed-assault-weapons/ZJQwY22g Please pass it around to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thanks!
个人分类: 杂谈|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前的抗议
热度 1 book 2012-11-9 21:54
白宫前的抗议
这就是很有名的“ White House Peace Vigil ”:白宫前马路对面,从1981年开始,坚持了31年的抗议。 三个发起人的介绍: William and Ellen Thomas, Concepcion Picciotto 你看这哥们在抗议啥?
个人分类: 在路上|3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记录在案:白宫窗户遭子弹袭击
黄安年 2011-11-17 22:34
记录在案:白宫窗户遭子弹袭击
记录在案:白宫窗户遭子弹袭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1 月 17 日发布 11 月 11 日和 15 日 , 美国白宫和白宫附近两次遭袭,这一事件引发全球关注,美国特勤局已着手调查,但并未说明是否与恐怖袭击有关,及两次案件之间的联系, 然而这类事件的得逞肯定使恐怖活动制造者们得到一些启示。 美国总统成为袭击目标的仅在当代美国,就有 1964 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和 1981 年里根遇刺负伤两次, 奥巴马是否也是袭击目标是媒体感兴趣的事。尽管美国理论上公民合法拥有持有强制权 , 这是美国宪法赋予的神圣不可侵犯权利, 问题是宪法制定者们当年针对的是防范印第安人的“袭击”, 现在强制泛滥成灾对美国政界和普通民众构成安全威胁大于防范需求, 如何管控强制是个两党和社会个团体争执不休的难题,奥巴马也不例外。 下面的照片 8 张 , 前三张取自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1/17/c_122295433_3.htm ,后五张取自 http://www.chinanews.com/tp/hd2011/2011/11-17/75006.shtml#nextpage ********************* 白宫窗户遭子弹袭击 嫌犯在逃 大中小 2011-11-16 05:17:05 转发 TwitterFacebook 打印投稿电子报 【多维新闻】日前美国白宫一扇玻璃外窗被子弹击碎,目前尚未发现犯罪嫌疑人行踪。 综合媒体 11 月 16 日报道,美国特勤局 11 月 15 日早间发现了这起袭击事件,特勤局官员称在白宫大楼外围发现了另外一枚子弹,他们表示尚不清楚这次袭击是否同 11 日白宫附近发生的枪击事件有关。 现年 21 岁的 Oscar Ortega Hernandez 因携带危险武器被卷入 11 日的枪击事件,美国公园警察 (Park Police) 发言人 David Schlosser 当天表示,已经拿到这名疑犯的逮捕证。 据称 11 日枪击事件发生后, Hernandez 仍藏匿于华盛顿。白宫玻璃遭袭时美国总统奥巴马( Barack Obama )和第一夫人米歇尔( Michelle Obama )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准备前往夏威夷参加 APEC 峰会。 http://national.dwnews.com/news/2011-11-16/58309765.html ( 圆圆 编译 ) 【多维新闻】本文网址: http://national.dwnews.com/news/2011-11-16/58309765.html
2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盛顿的中国文物
sldream 2011-7-25 05:11
华盛顿的中国文物
今年7月份, 有机会去华盛顿开会,期间参观了白宫周边的一些博物馆。 在参观博物馆时,在赛克勒美术馆发现了太多的中国展品。 从展品的来源看,或者购买或者私人赠送 从小的文物到大的石雕,太多太多.... 一边看,一边心痛... 其中,响堂山石窟在底层的展出, 更是让人震撼... 后来在网上检索了一下,发现CCTV也对此有所报到 为什么中国展品流失国外 历史的伤痛 响堂山石窟在华盛顿展览(下面是CCTV报到的视频) http://newscontent.cctv.com/news.jsp?fileId=110660 下面这些不属于响堂山石窟,但是也是来自中国的文物 如果说小的物品,可能来自赠送或者友好交流,但是这些大型的展品,注定是非法所得(展品大小可以比照展览室中参观人员的高低判断,参观人大约1.75米) 这些展品是上面房里面的 这些展品是上面房里面的 这些展品是上面房里面的 还有其他各种展品 这些展品是上面房里面的 我们的菩萨,在那个墙的背后;请注意旁边人的身高,大约1.75米 这些展品是上面房里面的
3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2011年工资单曝光[转载]
热度 2 halcon 2011-7-2 14:49
消息来源 http://www.whitehouse.gov/ 白宫7月1日下午在其网站公布了向国会递交的2011年白宫雇员年薪报告。其中年度“百万富翁”占到3成多。 白宫2011年有“公务员”454名 ,其中年薪超过100,000的有141名。2011年,白宫工资总额为37,121,463美元。白宫2011年平均工资为82,000美元。而2010年,白宫职员有469名, 工资总额为38,796,307美元 , 平均工资水平为83,000美元 。 这份报告没有包含奥巴马总统和拜登副总统年薪条目。俩人年薪按照美国法律由国会规定。自1995年,白宫需向国会递交一份白宫内部工作人员头衔及薪水的报告,这也符合奥巴马总统所承诺的政府透明度。 2009年, 奥巴马总统的年薪是400,000美元 ,拜登副总统的年薪是227,300美元。根据法律,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和首席大法官的工资相同。 奥巴马2011年年薪自2009年以来没有变化,均为400,000美元。副总统拜登年薪相比2009年稍有涨幅,为230,000美元。 2011年,白宫雇员年薪100,000美元至200,000美元的白宫职员占到30%多,50,000美元年薪以下有154名。 奥巴马给自己职员最高年薪为172,200美元,这样的职员有21名,包括: 奥巴马助理兼幕僚长顾问戴维(Lane David J.)、 白宫幕僚长戴利(Bill Daley)、 白宫医疗改革主任德帕尔(Nancy-Ann DeParle)、 白宫高级顾问大卫普劳夫(David Plouffe)和加勒(Valerie Jarrett) 白宫新闻发言人卡尼(Jay Carney)、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Tom Donilon)、 白宫反恐顾问约翰布瑞南(John Brennan)等。 奥巴马给自己贴身助手洛夫(Reggie Love)的年薪为102,000美元,奥巴马给自己信仰顾问,即白宫“信仰办公室”主任杜波依斯(Joshua Dubois)的年薪为100,000美元。 白宫职员年薪最低的为41,000美元,主要是两名安排白宫媒体日程的职员。年薪为42,000美元的职员有55名。与高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公布的列表中还有3名“无酬”的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高级顾问麦金尼斯(Patricia McGinnis)、舒默(Jessica Schumer)和Shale Wong。不过,这3位没有年薪的白宫职员得到非盈利团体的奖金资助。 白宫工资是指美国白宫内部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2003年,白宫共有435人,工资 总额为28,620,231美 元,平均工资为65,795美元。2009年年末,奥巴马总统报给国会和向人民公示的白宫工资单显示,白宫共有487名职员,其中女性243名,工资总额是39,147,222美元,人均工资80,384美元,男性平均工资为82,346美元,女性为72,956美元。
239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布什亲自指挥杀拉登 希拉里反对
xupeiyang 2011-5-11 16:43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白宫去抗议新王妃!
xpzhan 2011-5-10 12:11
这哥们见我拍照,显出一副得意神情。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2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战情室里放电影
伍加 2011-5-7 19:17
【社会观察(13)】 白宫战情室里放电影 伍加,2011年5月7日,周六 咱是个俗人,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懂得放眼世界,遇到本拉登被美国干掉这样的大事也没有觉得有啥惊奇,关心的只是拉登的老婆长啥样?黑鹰直升机为什么落下 去就起不来了?那幢虽然挺大,但怎么说也称不上“豪宅”的建筑里面有十几名小孩子,他们是拉登的孩子还是拉登幼儿园里的学生? 网上看到下面这张照片,感到很有意思。这是奥巴马及其内阁幕僚们集体看电影的画面:五月一日深夜,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执行捕杀拉登的任务。在座的这些观众 同时又是导演,电影中的二十四名武装演员同时又兼做摄影师。这部电影虽然说进行了九个月的准备,反面人物和群众演员都是临时入镜,事先毫不知情,这次开机 拍摄却能够一次成功,可见导演和演员的功力都不同凡响。这个电影可不是瞎编的故事片,也不是“过去时”的纪录片,而是“正在进行时”的实况视频。原先剧本 里写的是在击毙首犯后,将“豪宅”内的其余人统统带走审问,可是有一架直升机临时出了故障,只好只带上一具死尸,匆匆返回。 上面这幅照片抓拍得很好,副总统拜登侧身坐着扭头看;奥巴马总统目不转睛盯着看; 国 安会负责人 Denis McDonough 架着胳膊眯眼看;国务卿希拉里手捂嘴巴瞪眼看;国防部长 Robert Gates 一脸杀气冷眼看;只有海军准将 Brad Webb 坐在皮椅上操作电脑,看来他是实际指挥战场行动或者进行通信联络的军事高官。奥巴马刚刚打完高尔夫回来,身上还穿着高尔夫球衫,坐在房间的角落里,仿佛比 人矮了一头。要知道,真正巨牛的导演都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大腕儿。 从艺术手法上说,摄影者的构图富有创意:照片中的人物都盯着左前方,可是左前方的目标却不出现在画面里。这就像说书人卖关子,在说到最引人入胜的高潮时刻突 然说: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观众的胃口被吊得很高,总想让导演们公布那部电影中的一两个画面,可是导演们说,为了安全,不能公布。 在后面站着看电影的一帮人中间,有一位个子很矮小的女人,她只能伸着脖子在人缝里斜眼看。在这个拥挤的会议室里只有两位女人,这帮大男子主义的家伙们也不知 道“女士优先”的文明礼仪,给她让个座位或者让她站在前边不就得了?据说她是反恐部长,名叫 Audrey Tomason,只有 34 岁;这次在照片上一露脸,今后她的秘密情报生涯就结束了。 另一位女人当然就是希拉里了,她那只苍老的左手放在一个黑皮笔记本上,下面压着一个白色文件夹,上面印着一行红字: “Not for Release to Foreign Nationals”,看来这是个绝密文件。希拉里面前放了一张高清晰的卫星照片,那是通过高空拍摄的本拉登住宅,上面覆盖了一张经过特殊图像涂抹处理后 的照片。 所有前来战情室开会的人都不能带手机,更不能带电脑。战情室中用的电脑清一色都是 HP 牌子。这是因为在 2005 年 IBM 的 ThinkPad 手提电脑部被中国的联想公司收购后,贴上了 Lenovo 的牌子,从此美国政府就不再用 ThinkPad 牌子的电脑了。 2006 年,HP 获得了 1300 万美元的大订单,为美国政府各个部门提供电脑设备。白宫内的电脑都有特殊的跟踪部件,任何人都不能把它们带出去。 看到奥巴马右腿膝盖旁边的棕色纸袋子了吗?它叫“火烧袋”。白宫中的任何废纸都不能随便带出去,也不能用碎纸机粉碎,必须把废纸装进这样的火烧袋中,每天由安全服务人员到各个办公室收集之后焚烧干净,以防止泄密。 由此我们想到本拉登也是在自己家里把垃圾烧掉,以防被人从垃圾箱中发现秘密。可见保密工作十分重要,不论是超级大国政府,还是升斗小民个人,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垃圾。 俗话说:人不一等人,树不一等木。芸芸众生看看非诚勿扰,听听赵本山郭德纲,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有钱有闲的人看看芭蕾,听听歌剧,作为身份的象征;有权有 势的人看看内参要闻,听听机密汇报,作为执政决策的参考;最牛的人看看实况电影,指挥室里动动嘴,电脑键盘上动动手指头,万里之外就会天崩地裂,人头落 地,一个国家也会在瞬间改朝换代。 白宫战情室是肯尼迪总统在 1961 年美军入侵古巴失败后,鉴于无法取得即时情报而命令在白宫设立的特殊房间。它配备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设备,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在那里值班, 处理国际国内的情报。美国总统可以在这里与世界各国首脑进行保密通话,与世界各地的美国驻军进行电话视频联络。能在这间房子里看电影的人都是大牛。 伍加,2011年5月7日,周六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个人分类: 美国印象|4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奥巴马在白宫实时观看拉丹被击毙
xupeiyang 2011-5-4 19:55
奥巴马在白宫实时观看拉丹被击毙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虚构——奥巴马在白宫宣布本·拉丹已被美国军方击毙
热度 5 Flyingriver 2011-5-2 11:50
奥巴马在白宫宣布本·拉丹已被美国军方击毙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5/02/6112645_0.shtml
2500 次阅读|8 个评论
回家的诱惑-奥巴马提前回国被锁白宫外
热度 1 冯用军 2011-4-2 22:04
回家的诱惑-奥巴马提前回国被锁白宫外
这说明了什么? 1、民主国家美国的总统,也并非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众星捧月; 2、白宫的服务也差了点; 3、奥巴马的服务团队衔接有问题; 4、奥巴马面对利比亚问题,不知道是退是进; 5、奥巴马在阿拉伯世界吃了闭门羹 6、... 反观我们的某些官员,出门要让人拉车门、让人打伞、让人...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周三(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现自己被锁在了白宫大门外。他不得不试着拉了好几扇门,最后从另一道门绕到了总统办公室。整个事件过程被摄像头给录了下来。   美国总统奥巴马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了,然而这位大总统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据英国《每日电讯报》3月25日报道,因为缩短了自己在萨尔瓦多的行程,奥巴马23日比原定时间提前数小时回到白宫,但因为没有提前通知工作人员,没带钥匙的总统先生无奈被关办公室门外,进不了门的他只能在走廊上吹着口哨傻等,而这一尴尬情景却正好被媒体拍个正着。   英国媒体对此调侃称,看来,即便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也不一定所有的大门都会为他打开!   不过,被关在门外的奥巴马当时并没有发怒,无聊地等了一会他便又试了另外几扇关着的法式门,最终发现其中一扇没有锁,于是乎在工作人员到来之前就进入了办公室。   据悉,美国政府对利比亚问题的政策正遭遇国内外多重指责,奥巴马不得不匆忙赶回来为自己的政治危机救火。 (来源:中国日报) media_span_ur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26/c_121233606.htm')
个人分类: WCGI世界廉政研究院|2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到2025年美国将削减石油进口30%--愚人吗?
热度 2 毛宁波 2011-4-1 07:57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到2025年美国将削减石油进口30%--愚人吗?
随着石油价格超过一桶100美元,美国总统开始关注美国的能源政策。3月30日奥巴马总统在 乔治敦 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发表演讲呼吁到2025年美国的石油进口减少1/3。 (http://www.georgetown.edu/news/topics/obamaatgeorgetown.html ) 奥巴马说“I set this goal knowing that we’re still going to have to import some oil,” the President said. “It will remain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energy portfolio for quite some time, until we’ve gotten alternative energy strategies fully in force. And when it comes to the oil we import from other nations, obviously we’ve got to look at neighbors like Canada and Mexico that are stable and steady and reliable sources. We also have to look at other countries like Brazil.” 奥巴马继续说“But our best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our energy security can be found in our own backyard,” the President continued, “…because we boast one critical, renewable resource that the rest of the world can’t match: American ingenuity. American ingenuity, American know-how.” 2011年3月30日美国白宫发表了美国的能源安全报告( America's Energy Security ) ,概述了 总统的 建议。以下是来自白宫网站上的美国能源安全报告。 FACT SHEET: America's Energy Security Rising prices at the pump affect everybody – workers and farmers; truck drivers and restaurant owners. Businesses see it impact their bottom line. Families feel the pinch when they fill up their tank. For Americans already struggling to get by, it makes life that much harder. That’s why we need to make ourselves more secure and control our energy future by harnessing all of the resources that we have available and embracing a diverse energy portfolio. With an ultimate goal of reducing our dependence on oil, in the near term we must responsibly develop and produce oil and gas at hom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leveraging cleaner, alternative fuels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beyond our efforts to reduce our dependence on oil, we must focus on expanding cleaner sources of electricity – keeping America on the cutting edge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so that we can build a 21st century clean energy economy and win the future. Reducing oil imports In 2008, America imported 11 million barrels of oil a day. By 2025 – a little over a decade from now – we will have cut that by one-third. Expanding Safe and Responsible Domestic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Implementing critical safety reforms: In response to the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in the Gulf of Mexico,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launched rigorous an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reforms to ensure the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oil and gas resource Identifying underdeveloped resources: The President asked the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DOI) to issue a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unused oil and gas leases. That report showed that 57 percent of all leased onshore acres and 70 percent of offshore leased acres are inactive – meaning that they are neither being explored or developed. Developing incentives for expedite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DOI is developing incentives for expedite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production from existing and future leases. For its offshore leasing program, the DOI has already begun to employ incentives, including the shortening of some lease terms to encourage earlier development, and requiring drilling to begin before an extension can be granted on a lease. DOI is also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use of graduated royalty rate structures, such as those adopted by the State of Texas, to encourage more rapid production. Securing Access to Diverse and Reliable Sources of Energy: The U.S. is ac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to moderate global oil demand and secure additional supplies of liquid fuels and clean energy. We are working with our international partners to increase natural gas supplies, replace oil with natural gas in power generation, and increase responsible oil production in a manner that ensures safety . We are also increasing sustainable bioenergy production, building a new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nuclear energy, and promoting energy efficiency. Developing Alternatives to Oil, Including Biofuels and Natural Gas: Some of our most effective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our energy security can be found in our own backyard. We are committed to finding better and smarter ways to use these abundant energy resources. That means: Expanding biofuels markets and commercializing new biofuels technologies: Corn ethanol is already mak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reducing our oil dependence, but increasing market share will require overcoming infrastructure challenges and commercializing promising cellulosic and advanced biofuels technologies. To help achieve this goal, the Administration has set a goal of breaking ground on at least four commercial-scale cellulosic or advanced bio-refineries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And as we do all of these things, we will look for ways to reform our biofuels incentives to make sure they meet today’s biofuels challenges and save taxpayers money. Encouraging responsible development practices for natural gas: The Administration is committed to the use of this important domestic resource, but we must ensure it is developed safely and responsibly. To that end the Administration is focused on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about the use of fracking chemicals, working with state regulators to offer 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launching a new initiative to tap experts in industry, the environmental community and states to develop recommendations for shale extraction practices that will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Cutting Costs at the Pump with More Efficient Cars and Trucks: The Administration is building on recent investments in advanced vehicles, fuel, technologies, high speed rail, and public transit: Setting historic new fuel economy standards: Standards for model years 2012-16 will raise average fuel economy to 35.5 miles per gallon by 2016, and save 1.8 billion barrels of oil over the lifetime of the vehicles covered. In July, the Administration will also finalize the first-ever national fuel econom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tandards for commercial trucks, vans and buses built in 2014 - 2018. These standards will cut oil us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alternative fuels, including natural gas. The Administration is also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uel econom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tandard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2017-2025 and expects to announce the proposal in September 2011. Paving the way for advanced vehicles: The President has set an ambitious goal of putting 1 million electric vehicles on the road by 2015. To help us get there, the President’s FY 2012 Budget proposes a redesigned $7500 tax credit for consumers, competitive grants for communities that encourage the ado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funding for RD to drive innovation in 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ident is calling on Congress to move forward with policies that can help unlock the promise of natural gas vehicles. Leading by Example With the Federal Flee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perates more than 600,000 fleet vehicles. We have already doubled the number of hybrid vehicles in the federal fleet. Today, the President is calling for administrative action directing agencies to ensure that by 2015, all new vehicles they purchase will be alternative-fuel vehicles, including hybrid and electric vehicles. Innovating Our Way to a Clean Energy Future Charting a path towards cleaner sources of electricity and greate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maining on the cutting edge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reating Markets for Clean Energy: To move capital off of the sidelines and into the clean energy economy – creating jobs in the process – we need to give businesses and entrepreneurs a clear signal that there will be a market for clean energy innovation. That’s why the Administration is committed to pursuing a Clean Energy Standard (CES), an ambitious but achievable goal of generating 80 percent of the Nation’s electricity from clean energy sources by 2035 – includ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ike wind, solar, biomass, and hydropower; nuclear power; efficient natural gas; and clean coal. Cutting Energy Bills through More Efficient Homes and Buildings: Our homes, businesses and factories consume over 70 percent of the energy we use. By making smart investments in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sectors, we can improve U.S. competitiveness an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hile saving consumers money on electricity bills. That is why the Administration is on track to weatherize 600,000 low-income homes through Recovery Act investments, and why we remain committed to a series of policies that increase efficiency across sectors – including a HOMESTAR program to help homeowners finance retrofits, a “Better Buildings Initiative” to make commercial facilities 20 percent more efficient by 2020, and steps to promote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Staying on the Cutting Edge through Clean Ener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Energy (ARPA-E) program, we have invested in over 100 cutting-edge projects in areas ranging from smart grid technology, to carbon capture, to battery technology for electric vehicles. Past Budgets funded three “Energy Innovation Hubs” that explore building efficiency, fuel from sunlight, and nuclear react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he FY 2012 Budget request more than doubles funding for ARPA-E and doubles the number of Hubs to include new Hubs that will advance smart grid technology, critical materials research, as well as batteries and energy storage.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3552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白宫”到10号院:我们在沉默中前行
yangfanman 2011-3-27 15:10
1. 北京“内部人”的10号院 权力分房如何洗白?: http://finance.qq.com/a/20110326/000216.htm 2. 夺去“乌纱帽”谁还敢在贫困县建“白宫”: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3/27/c_121235904.htm 悲观的看:这个社会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你还能相信谁? 乐观的看:堪比鱼肉的我们还能得到这样的消息,至少我们还知道这个社会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朋友们值得尊敬。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2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妹子有望入驻白宫,更美丽的“莱温斯基”或将问世
热度 2 sheep021 2011-2-21 09:16
美国白宫将首次招大陆实习生 可在总统身边实习 来源: 重庆晨报   本报讯 (记者 董道娟)拜访美国国会议员、与商业领袖面对面交流、参与美国政府部门的实际工作,并进行模拟议会讨论,多少中国青年梦寐以求的白宫之路即将启程。2月19日,融创青年大使赴美国华府飞鹰计划重庆地区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未来通过选拔的10名最优秀重庆青年,将成为白宫实习生,在美国总统身边,进行为期一月的实习。   据悉,报名即日开始,截止时间是3月底。    白宫首次招收大陆实习生   青年大使计划此前只向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优秀学生开放,本次活动是美国首次允许中国大陆学生到白宫实习。在重庆地区,这也是首次由房企冠名类似国际政治文化交流活动。 美国丰收基金会顾问BARRY LU在会上说:“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美两国的体育交流、经贸交流、文化交流都已常态化,但政治交流仅限于官方层面。本次活动不会仅停留在文化交流高度,而是为两国之间青年人才创造了政治交流机会,开启新的历史篇章,也有利于宣传重庆。”    重庆大中学生都可报名   该活动招生和过程监督人汪瑞介绍,重庆地区具备基础英语表达能力的优秀大、中学生都可报名。 本博评论: 为什么是大陆? 大陆有钱。 为什么是重庆?重庆美女多啊。 (不排除这是一次炒作) 顺便八卦一下 ,“ 莱温斯基”这个名字,按中文理解更有一番风趣。命也? 重庆美女的美在哪里: 在重庆最靓丽的景色不是山不是云不是雾,而是人--女人--重庆美女。到过重庆的人都知道,重庆女孩的天生丽质,也知道在重庆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不到广东不知钱少,不到重庆不知结婚早。 ”男人到了重庆,总会后悔结婚太早了 ,要是早知道重庆美女这么漂亮,一定会找一个当老婆的。重庆女孩的美,几乎被所有到过重庆的外地男人所认可。   重庆美女究竟美在哪里?重庆美女天使般的容颜,魔鬼般的身材,刀子一样的嘴巴,重庆火锅般的性子,泼辣干练、胆大心细,这些都是重庆美女的特点。美女依山而生,温润的大山,温柔的云雾,湿度过大的空气,无风的世界,孕育着重庆女孩们美丽的脸蛋。重庆女孩的身材绝对一流,人家该瘦的地方瘦该胖的地方胖,胖一点过胖瘦一点过瘦,让你觉得恰如其分。重庆女孩大多是高嗓门急性子,若你看到哪个美女朝你来一句脏脏的重庆方言,你千万别奇怪,这很正常;重庆女孩做事干净利索,持家勤俭节约。 ---------------------------- 再科普一下重庆美女多的原因: 不相信重庆出美女的,最好自己到重庆看看就知道了,当然,建议你夏天去。 抛开基因的因素,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气候因素——皮肤好 重庆的湿度大,紫外线不是很强,也没有北方这样的风沙,对皮肤很好。北方的到重庆一般在1年就可以看出皮肤明显的变好。 2.地形因素——身材好 重庆地处山城,处处上坡下坎的,锻炼多,身材自然不会如平原城市容易发福。(本人到北京后由于锻炼太少猛长了10斤) (很多平原城市的朋友根本无法理解重庆山城的概念,连楼房之外的大坡台阶都无法想象。举个例子自己想象一下,出重庆火车站,您会发现自己的右手边楼房后是江,左手边是山,但山上长了很多的房子。有一坡很长很长的台阶,旁边顺势修了“皇冠大扶梯”就是很长的电动扶梯。皇冠大扶梯1996年2月建成投入营运,其长度为112米,提升高度为52.7米。想一想……) 3.男的宠出来的——好好打理自己 在重庆还有西南很多地方,女的专门料理家务的情况是很少的。很多家里都是男的做饭,少了厨房的烟熏火燎皮肤自然会好很多。 有了男的帮着料理家务,女的自然有了很多时间打理自己,心情也不会那么压抑。在重庆,牵着女儿逛街的美女多的是。30多岁还能是美女的(没办法,皮肤好嘛,不显老),40岁的最注重打扮自己,50岁以上也不会邋遢的出门。 5.自立——自信 重庆一直都比较女权,至少女的地位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重庆的女的多看重自己的事业,男的也乐于支持,所以出很多女强人,例如在重庆的饮食行业很多如顺风123,小天鹅等很多有名的企业,都是女主人。重庆好像有一种概念,女的不能完全依赖于男人,比较自我吧。这种性格早就了重庆美女自信,泼辣的气质。自信,也为美丽加分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郎朗练习《我的祖国》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1-31 03:31
刚看到郎朗在白宫演奏上甘岭主题曲的新闻时还不大相信,及至看了视频,才确信是真的了,只是感觉处理得太柔了,不像电影中那么大气。然后各种评论蜂拥而至,各种角度都有,我却联想到很久以前赵薇的国旗装事件,直觉上感觉郎朗是真的不知道这首歌的背景。国旗装让我们觉得受辱,而这首歌却让我们精神胜利了一回,但追究其本质其实差不多。当然如果郎朗是故意而为然后装作不知情的话,那这水可就太深了,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案例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思想越来越多元化了,连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施琅是汉奸还是英雄都在争论,但是具体到郎朗这个事情,还是可以理出几个绝对正确的论断的: 1. 郎朗看来是真的不知道或忘了这首歌的背景,但这首歌的背景确实是不该忘掉的。郎朗自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大环境。 2. 从爱国主义的角度看,不管起因如何,从最后结果上看都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弹了一首正确的歌。即使是故意而为之,从战术上来说,当天各方面分寸可以说拿捏得恰倒好处,不动声色地达到了目的,又把副作用控制在最低。 3. 从我们的做客之道来看,不管有意还是无疑,还是有所不妥的,毕竟我们的传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好在人家不在乎,或者事后有点在乎但出于内部外部原因也不便从官方明着说出来。 4. 其实等我们眼界更开阔些,胸怀更博大些,则不管我们是占便宜或吃亏,这类事情本身也许就不那么敏感了。毕竟,爱国主义不在于这些形式,而在于我们的内心和每天的具体行动上。“美国人可以把独立战争时英国人讥讽美国人的《美国佬》当做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夜来香》也不会因在歌厅给侵华日军唱过而遭到国人的厌弃”。“理查德·克莱德曼与12名小朋友在中国同奏《我爱北京天安门》”。而我们一直以来传唱的“《北国之春》其实是当时复兴军国主义情绪的一面精神旗帜”。 5. 从公关的角度看,郎朗事后接受采访的过程显示显然没人给他做过危机公关。其实不管之前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最后还是可以将事情进一步升华一下的。除了《美国佬》、《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例子外,《我的祖国》这首歌的词和曲都不像那个时代其他的歌那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反倒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只要国家还存在、军队还存在,这首歌就不会过时。接受采访时把歌词的普世价值乘机推广一下,倒是具有一箭多雕的作用。 看到一篇文字介绍他10多年前练这首曲子的情形,倒是很感动,理解更深了。郎朗与这首歌的故事早有渊源。 这首歌1956年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后来的钢琴曲是由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系教授蒋鸿和她的丈夫尹德本(国家一级作曲)“共同改编的,但署名只署了蒋鸿的名字”。“郎朗的父母与这套曲库的组织者和编写者蒋鸿、尹德本夫妇的关系甚好。1997年的一天,也就是在郎朗获得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 (金牌)不久、又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时,郎朗随父母去这对夫妇所住的辽宁歌剧院内的家里做客,这对夫妇将这套曲库送与郎朗。郎朗看到《我的祖国》钢琴曲非常喜欢,也是因为准备去美国,很想能多一些中国的钢琴曲,于是就到辽宁歌剧院的排练厅试弹”。(赵炬——郎朗与钢琴曲《我的祖国》《新民晚报 数字版》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1999年7月29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刘元举的《一条大河》( http://www.gmw.cn/01gmrb/1999-07/29//GB/GM%5E18132%5E1%5EGM7-2913.HTM )(后来收入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下的语文教材)。2001年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刘元举的报告文学《爸爸的心就这么高——钢琴天才郎朗和他的父亲》,其中记录了1997年的日记,有关描述如下: 郎朗的“一条大河” ( http://www.tangben.com/WYmanbi/04/langlang84.htm ) ( http://www.sstlp.com/news/show.asp?ClassID=2ID=49 ) 跟郎朗在一起是件愉快的事情,而听他弹琴更是一种享受。他特别愿意练琴时,有人守在身边,他可以边弹边与你聊天,这样一点也没有练琴的枯燥与寂寞。1997年,从春到夏,郎朗在沈阳度过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我经常去听他弹琴,可以算得上他忠实的听众。我曾随手记下几则日记﹕ …… 1997年8 月12日 …… 他准备弹最后一个曲子——《我的祖国》,但是,我却总喜欢把它叫作“一条大河”。郎朗的父亲也喜欢这么叫,把这首民歌改编成钢琴曲的作者也爱这么叫。那是一对挚爱音乐的夫妇:沈阳音乐学院的教师蒋泓和尹德本。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郎朗的朋友。他们也有一个弹钢琴的儿子,在沈阳音乐学院钢琴专业,他们一家人都和郎朗很亲。郎朗在辽歌排练厅的那台三角钢琴练习这个曲子时,蒋泓和尹德本都曾指导过他。然而,对肖邦音乐感悟得那么深透的郎朗;把李斯特的乐曲弹奏得令美国听众目瞠口呆以至于不敢相信顶着一头乌黑的中国头发的郎朗;居然弹不好这首中国的一条大河了。 起初,他很不喜欢这首曲子,他在处理上总觉得别扭。我在台下看他练这首曲子时的表情充满了无奈。他不想弹,但是,他父亲让他弹,他不爱弹也得弹。他父亲跟我跟曲作者都是对这个曲子情有独锺。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个纯真纯情的时代。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多纯,人们爱国爱得有多真呀!尹德本在郎朗身边尽情地挥舞着手臂,他大着嗓门唱着一条大河的主旋律,他让郎朗再高亢一点再增加一点力度再多一些激情,可是,也许是郎朗练琴的时间太长了累了,也许他对于中国的那个时代没有感觉对于中国的这首曲子他认为太简单,所以,他总有点打不起精神头儿。他弹得不感人。我听过几次,包括独奏音乐会上我都充满期待地聆听着,却总也觉得不赶劲儿,不能像《塔兰泰拉》那么激情澎湃,也不能像《离别》那样柔情万转,更不能像《匈牙利狂想曲》那样狂放不羁,横绝四海。我总渴望被这首一条大河感动却总也没感动。他演奏技巧肯定没问题,但是,为什么总觉得声音在漂,就好像那条大河上聚着一片迟钝的驱不散的雾气。我觉得郎朗没有找到这条大河的灵感。他怎样才能找到呢?他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呢?今天晚上他终于找到了。我们跟他一起找到了。郎朗在沈阳逗留的最后时刻——最后一次告别音乐会使他突然有了深深的离情。“一条大河”就是在这种深深的离情中找到感觉—— 钢琴那乌亮的板壁在灯光下反射的光泽在我看来都具有了强烈的离情色采。郎朗静静地面对键盘,我无法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或许他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让自己更深地进入一种意境与感觉中。我们都在等待着那首我们熟悉的“一条大河”。 郎朗的手像气功状态中的起式,缓缓地飘落在键盘上。像灵巧的船浆划开了宁静了许久的河面,那清凌凌的波纹舒缓地荡漾开来,我感觉到那柔荡的波纹正款款地朝着我的心灵漫过来,层层浓烈着我的记忆,我的情感,那种中华民族熟悉的主旋律是从一种由弱渐强的缠绵演奏中,排箫般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的内心随着清脆的琴键而合唱起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住在岸上边   ………… 情感追逐着旋律起伏还是旋律追逐着情感起伏?郎朗进入了状态,他的头大幅度地朝后边伏着,他一定觉得他到了大河边那温暖的沙滩上,他渴望仰面躺下去接受故乡诗意的阳光。他的手充满灵性,他把一条大河揉出万般离情让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等他弹到结束时,他竟重新又开始了“一条大河”的旋律,那是更柔更弱更宽阔的声音,让你感到这条大河画轴般正在你的眼前铺展开来,伴着迷蒙的雾气,有一条小船颤悠悠地飘曳而去,小船上乘坐的人已经看不清了。当年肖邦就是乘坐这样一艘小船离开他的祖国去飘向巴黎的,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郎朗不会坐这种小船走的,他会坐现代化的飞机,飞机速度太快,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你提供感伤的氛围。感伤是需要氛围的,大河小船这是多么诗意化的氛围啊!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有伤感的情怀,天才的艺术家更需要如此。而一帆风顺的郎朗平时总是那么热情似火,总那么兴高采烈,我真担心他的情感世界是否太饱满了。我希望那里边能够有一处清幽的芳草地,有一汪幽深的泉水,有一条能够承载苦难和忧伤的河流,他的发源地一定是在他的祖国。就像殷承宗心中装着的那条汹涌的黄河,什么时候演奏起来他都激情澎湃,荡魂摄魄。任何国度的艺术家都得有自己的根呀!霍洛维兹在八十高龄时颤颤微微地回到离别多年的祖国演奏,他登台时的颤微微的步履在我看来不是因为他的老迈,而是因之他那颗无法平静的颠簸的心。 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不能不爱自己的家。我在郎朗的深情的如泣如诉的演奏中,泪水潸然而下。我注意到了身边的女儿,她的眼泪也悄然而下,在她旁边的还有几个弹琴的孩子,她们的眼中也蓄满了汪汪热泪。 郎朗结束了他的演奏。他这次不像以往那么立刻起身,观众也不像以往那样马上给他掌声,都陷入了一种回味,都浸淫了一种酸酸的离情。 终于,郎朗找到了感觉;终于,他爱上“一条大河”。他饱醮着他的情感,用他最拿手的“粘连”技巧把这条大河表现得极其感人。改编者那对夫妻也围向了郎朗,他们感谢他,感谢他弹得这么淋漓尽致。这对夫妻瞅着郎朗时,眼圈也是红红的。随后电视台记者采访了郎朗。郎朗说,他不会忘了家乡这片土地,他还会回来,他还会把这条大河拿到美国、拿到世界各地去演奏,他坚信这首曲子可以感动外国人的。 当所有的人围住了郎朗和郎朗的父亲时,当这对父子被簇拥着去赴宴时,我注意到了郎朗的母亲。他没有去凑热闹,她一个人打的士回家了。她的眼里始终盈着泪水。我问她为何不去赴宴时,她说,她得回家为郎朗收拾东西。还有好多东西要收拾,没有时间了。 郎朗,当你在盛满亲情厚谊的杯盏交错中饱受赞美时,你可曾想到你的母亲此时正在家中为你流着眼泪打点行装吗?她一宿都不能睡觉,她睡不着啊!你知道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但愿你能时常重温一下: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个人分类: 思考|4165 次阅读|4 个评论
白宫黑马,大道难行
sheep021 2011-1-28 10:31
白宫黑马,大道难行
黑宫白马,一阴一阳。 白阳黑阴,动静之本。 阳动阴静,自然之理。 阳在外行,为阴之使。 阴在内守,为阳之根。 白宫黑马,阴阳颠倒。 大道难行,诸事不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朗朗闯祸了?
热度 2 等离子体科学 2011-1-27 11:12
涛哥到白宫去,朗朗演奏了一曲《我的祖国》,就有人出来说三道四,更有跑去向美国人“告密”的——我一听,这不是《上甘岭》打美国人的歌吗?(大意如此。)——这阶级斗争的弦,绷得还就是紧! 一首歌曲,当时确有特定的意义。后来就逐渐变得广义。比如《我的祖国》——“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强盗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 当时这“强盗”二字确实是特指美国兵,后来逐渐成为一切侵略者的代词。 又比如美国国歌《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其歌词是歌颂抗击英国侵略者的一首诗:《 Defense of Fort McHenry 》(作者 Francis Scott Key )。在当时算是反英爱国歌曲。而如今英美两国正式交往的场合,照样也会大奏《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不是? 更不用说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了。
个人分类: 古往今来|3233 次阅读|4 个评论
时差易倒反差难调——哈佛归来闲思遐想之三
fjjing 2010-12-23 00:52
时差易倒反差难调哈佛归来闲思遐想之三: 公开透明与暗箱操作 哈佛商学院刚刚换了一位印度籍的院长,暂不说这样的一个非主流身份要是在中国是否受到排挤和歧视,我想说得是作为院长他马上可以入主哈佛商学院的白宫(院长府),那是一栋在中国可以容纳管理学院或商学院至少几个系办公的大楼,国内私家的所谓独栋别墅与其相比更是小屋(巫)见大屋(巫),其后花园的大小也接近或超过国内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楼前广场,透过虚掩的门可以看到花园内盛开的鲜花和修剪整齐的绿草,干净整洁的休闲桌椅均匀分布在花园的外围四周,百十个人在这举行个派对肯定绰绰有余。这只是说房子和院落,至于有多少人为院长府工作不得而知。无论如何,在我们看来这太奢华太奢侈了,一个人(一家人)怎么可以占用这么大地方,一个人(一家人)也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地方。 你是院长,关键的是你是我们推选出的院长,就像民主选举出的美国总统一样,你就是英雄,你就是形象,你就有资格享受这样的待遇,而且你必须接受这样的待遇。似乎我们真的没有看到美国的哪一任总统跟白宫客气过,只听说别人开玩笑地说奥巴马刚刚当选不久离接任还早就迫不及待地去白宫考察。该给你的就是你的,不管多少公开透明,这就是美国! 相对而言,有些事情在中国却没有办法全部公开和透明。就拿院长说事(因为不敢拿更高的首长说事),别说给他一栋楼,就是办公室比别人大一点都可能引发质疑。因此,在中国领导一般不敢公开透明的占有公共资源,甚至在面对一定规则下理应享有的资源时还经常表现出高风亮节,把该得的好处让给他人。是中国的领导人都比美国的领导人高尚吗?应该不都是。是中国的领导人不是众人推举产生而没有底气吗?应该有那么一点。 人是自私的,这是基本的假设,对大多数正常的人来说似乎是对的。在中国的领导公开地讲是为人民服务,甚至有一些人美其名曰:自己还要作出很大的牺牲。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人为了得到某个为人民服务的职位而不惜拉关系走后门巨额行贿等手段。这是不是也太高尚了!居然为了争着为人民服务而冒着巨额经济损失和违法犯罪坐牢的风险。 本性是一样的,该有的一定是要有的。公开透明的不行,自然地就只能偷偷摸摸或模糊隐晦地进行。中国的公款消费现象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公款吃请送礼、公款旅游度假、公款出国考察以及公款赌博嫖娼,拉动了中国的餐饮礼品经济和休闲旅游经济,也促进了国际旅游业、博彩业和黄色(不是绿色)产业的发展。 偷偷摸摸暗箱操作毕竟不那么方便,也严重影响规模和效率。可怕的是,现在有些领导不像过去那么扭扭捏捏故作姿态,已经把原来只能私下进行交易的东西逐渐地公开化、合理化和经常化了。难怪连老百姓都见怪不怪了! 哈佛商学院院长府 哈佛商学院院长府后花园一角 美国总统府(背面)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和孩子们一起计算白宫椭圆办公室的焦距
jiangxun 2010-7-1 09:04
作者:蒋迅 白宫有一个 椭圆办公室 ( Oval Office )。但是100年来似乎没有人问过一个基本的问题:它的焦距在哪里?这个问题最近被一群中学生提出来并解决了。2010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个办公室里接见了 MATHCOUNTS 数学竞赛的优胜者。在接见中,奥巴马问孩子们有什么问题。於是孩子们想到了焦距,真不愧是数学竞赛的佼佼者。奥巴马早已忘记了焦距的定义,但他也很想知道。他没有命令他的助手去找答案,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测量和计算。经过一番忙碌,他们终於找到了答案。为此接见超过了预定的时间。 Source: White House 这六位学生中有两位个人奖获得者 Shyam Narayanan 和 Mark Sellke,从名字和长相看他们应该是印度裔和犹太裔;还有四位团体奖获得者硅谷的 Douglas Chen,Lewis Chen,Eugene Chen 和 Aaron Lin。从名字上看,他们都是华裔。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他们表示要进入NASA,或成为数学教授。奥巴马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强调了数学和科学对美国的经济、安全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他还开玩笑说,如果他的女儿们不会数学作业的话,他会向他们寻求帮助的。 根据维基百科, MATHCOUNTS 是美国的一个给6-8年级中学生参加的数学竞赛。从1984年开始,通过学校、地区、州级、国家级四级选拔,评选出一个个人冠军和一个团体(州)冠军。各级竞赛分成三个阶段:Target,Sprint,Team 和 Countdown。如果你好奇的话,点击 这里 可以看看以前竞赛的题目。 Source: Mercury News 上面就是焦距的计算示意图。其实 椭圆办公室 的焦距在哪里并不重要,而且在建造的时候就应该早就计算过了。重要的是,一位美国总统在这里给了一群优秀的孩子们一个机会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并解决了。他们代表了美国的未来。
个人分类: 谈数学|737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华法治案例(二)——中国“白宫案”
machan 2010-3-21 17:49
一、安徽阜阳白宫案 新闻链接 : http://news.dayoo.com/china/201002/09/53868_11990066.htm 公报私仇: 2007年8月,张治安为报复举报其违法违纪问题的阜阳市安曙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李国福,编造举报李国福存在经济犯罪等问题的信件,指使时任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汪成借用该信件,指令下属人员立案侦办,并以贪污、受贿等罪名对李国福逮捕和提起公诉,张治安还指使汪成安排办案人员对李国福的妻子袁爱平、女婿张俊豪以帮助毁灭证据罪、贪污罪和窝藏罪提起公诉。2008年3月13日,李国福收到起诉书后自缢身亡。后检察机关对袁爱平、张俊豪作出撤诉等处理。 判决结果: 张治安: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犯报复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阜阳白宫(图片来自网络): 二、河南白宫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4/20/content_11220842.htm 新华网记者得出四大疑问: 以先占地,后审批的违规方式修建白宫办公楼后,惠济区政府曾受到了郑州市委、市政府的严厉通报批评。对此,惠济区政府不但没有任何自我批评与悔改之意,现在却又搞出了一个白宫二次风波,至此我们不禁频频生疑。 疑问一:一个出了名的贫困县是有哪般能量,敢修白宫办公楼,在受到广大公众、媒体与上级政府的监督、批评之下,何来胆量再建白宫南草坪? 疑问二:明明一家不具备开发资质的公司,为何能以9600万元的超低价购得原本价值10亿元以上600亩土地的使用权? 疑问三:按照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禁止闲置耕地,征用后连续2年未使用的土地,应当组织恢复耕种,为何这片在区政府对面的良田却能一直闲置6年之久? 疑问四:现在毛庄村三农民已进京维权还签了保地生死状,为何还未引起惠济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河南白宫(图片来自新华网) 个人观点: 学习美国,难道就是修建白宫。表面的东西可以模仿,内在的东西很难学到。 还需要我们多下内功,比如即将被教育部选派出去学习的中小学校长,是不是多学习一下别人内在的东西呢?
个人分类: 法在中国|2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和白屋 奥巴马和欧巴马
热度 2 黄安年 2009-11-18 09:48
白宫和白屋 奥巴马和欧巴马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8 日发布 中文译名使用上 , 美国驻华大使馆网站好像在和美国国务院的官方网站较劲,不信你看美国国务院称美国总统住地为白宫,美国驻华大使馆却称白屋,美国国务院称美国现任总统为奥巴马总统 , 美国驻华大使馆却称欧巴马总统。不过中国的正式译名则一直使用白宫和奥巴马的。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53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旅美杂忆(二十)初游华府
zhangqy 2009-10-7 10:03
旅 美 杂 忆 张庆营 (二十)初游华府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它的全称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Washington, District of Columbia 。简写为 Washington DC ),有简称为华盛顿特区的,华人有称它为华盛顿市的,也有简称为华府的。为了避免和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名字和华盛顿州混淆,下面用华盛顿特区这一简称。 12 月中旬的一天,堂妹夫宋颀贤说:星期六早上 7 点,我来接你到我们学校,这天我们学校有车子送教职工去华盛顿参观,你和我们一起坐车去吧。我说:我又不是你们学校的教职工,能坐吗?他说:早上 8 点开车,虽然车子的座位全都被预订出去了,满员了,但是,总会有人起不了早床,赶不上开车时间。你来就是了,我估计没有问题。听了他的话,心里犯嘀咕,在我们看来, 8 点已经是窗外日迟迟了,会有人赶不上吗?我不便再问,心想,既然他叫我去,他大概是有把握的,不会让我白跑一趟,反正不要自己掏腰包,试一试也好。到了那天早上,我们提前几分钟到了校门口,有一辆大客车正好停在那里,颀贤也同时到达。我们上了车,果然看到还有三个空位子。不久,又来了一个和我一样搭便车的,不多不少,正好客满了 。我忐忑不安地坐在车上,担心再上来一个人,那我就只好下车打道回府了。一直到车开了,悬着的心才放下心来。上午 8 点钟,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日上三竿了,没有想到,对美国人来说,还早得很,还有人起不了床,正在美美地在睡懒觉呢。 汽车进入华盛顿特区时,首先映入眼 帘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它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收藏品有 8000 万件之多,图书就有 2000 万册,其他收藏品为期刊、地图、图表、手稿、唱片、电影胶卷等等。国会图书馆并非只有国会议员才能使用,也向公众开放。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进去参观。 过了国会图书馆,就到了国会山上的国会大厦。虽说是山,其实没有山,只不过地势比周围略高一点点而已。 进入国会大厦参观时,带的包一律要寄存,还要经过一道安检门,以防有人带武器入内,检查比白宫还要严格,但允许带照相机,可以在里面照相。进入大厦,就是一个大圆厅,大圆厅位于国会大厦中央,左右两翼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圆厅顶上是高高的大圆屋顶,画有彩色图案。大厅周围画着一幅幅的壁画。通往众议院的过道里,摆放着一座座美国历史上的英雄的雕像。再往前走,就是众议院,此时正值众议院在开会,游客都可以到议会大厅后面的楼上去旁听,但是不能照相。当时众议院正在讨论一个议案,有一个议员在发言,认真听他讲话的人不多,很多人都在各忙各的事情。有的人在交头接耳,有的人在纸上写写划划,有的人在会议大厅里走来走去,有的人胸前挂着一样东西,好像是小型打字机(那时候还没有手提电脑),边走边敲敲打打,有的人进进出出,等等,给人一种乱糟糟的感觉,不像是在开会。只见主席台上主持会议的议长,不时用木槌敲击桌面,要求大家安静下来,可是收效甚微,下面的人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这种情景,和我国人大、政协开会时,与会代表和委员专心致志、安安静静地开会的情形大不相同,使我颇感意外。 美国和很多国家一样,实行国会两院制,有参议院和众议院 , 相当权力于英国的上院和下院。不过,英国上议院议员和美国参议员的产生办法不一样。英国上议院议员都是由贵族(主教、大主教、王室、世袭贵族、高级法官和总检察长等)担任或由女王委任。被女王委任为上院议员的人,一般是被赐予贵族封号的有突出贡献的平民。下院议员由选举产生。美国的参议员由各州选出,一个州只能选出两个参议员,美国一共有 50 个州,所以,一共有 100 个参议员。加利福尼亚州人口最多,有 3387 万人,阿拉斯加州的人口很少,只有 62 万人,都各有两名参议员,一视同仁。有人说,这种办法很不平等。但是,他们认为即使人口很少的州,在参议院也应该有他们的代表,也应该能在参议院听到他们的声音,如果按人口数来分配参议员的名额,那么,人口少的州在参议院就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了,反而很不平等。众议员是按人口的比例选出的,现有众议员 435 名,每 50 万人选一名众议员,人口少于 50 万人的州(如怀俄明州,人口最少,只有 49 万人)也分配一名众议员。美国的两院和英国的两院,其权力结构很不相同。英国下院权力很大,政府由多数党组织,所以首相可以控制下院。下院通过的议案,上院不同意的话,无权否决,只能交回下院建议重新讨论,最多也只能拖延时间罢了。上院是最高上诉法院,上院议长也是最高法院院长,所以上院拥有司法权。美国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总统提名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需经参议院同意才能任命。大法官是终身制,上任后,不再受制于总统。众议院通过的议案,还要送交参议院通过,经总统签署始生效 , 。总统不同意也可以否决两院通过的议案,但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员通过的议案,总统无权否决。美国是三权分立制,而英国的三权并不完全分立。 参观了众议院,接着就去参观参议院。由于参议员的人数比众议员少得多,所以参议院大厅比众议院也小很多。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参议院没有开会,游客只能站在栏杆外面参观拍照,不能进到会场里面去。后来,我又陪父亲和叔父来这里参观,当我带着年近九旬的老父亲去参观时,我问保卫人员能不能进去看看,她微笑着友好地点点头,破例让我们进入到主席台前面参观 , 并且拍了几张照片。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同意我们进入到里面去,可能与当时来参观的人数很少有关,也有可能是尊敬老年人吧。 9.11 事件以后,为了避免恐怖袭击,国会大厦曾暂时停止向公众开放。 国会大厦后面放眼看去,是一条又长又阔的林荫大道。这条林荫大道与众不同,中间是宽阔的草地,草地两边是黄色的泥沙路,路两旁是草地和行道树。显然,不用水泥路而用泥沙路,是特意设计的。给人有一种自然美的感觉。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道两旁设有长凳,可供游人休憩。看惯了城市里的水泥马路和高楼大厦森林的人们,坐在长凳上,望着绿油油的草地和黄澄澄的小路,欣赏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令人心旷神怡,既可浏览繁花绿树,又可远眺国会山,别有一番情趣。坐在绿荫下,悠然见蓝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茫然。 离开国会山不远,就到了最高法院,这时法院门口有 4 位中年妇女在举着标语牌示威,牌子上写着反对堕胎。这还不是人数最少的示威,我在费城看见过一个人的示威,一位年青妇女形单影只地在费城艺术博物馆门前为环保而示威。 在最高法院门前台阶上,两边各有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像,一座是正义之神,另一座是法律保护神。在大门的门楣上,雕刻有一行大字: EQUAL JUSTICE UNDER LAW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宾大留学生学生会又组织大家去了一次,饱览了白宫、各种博物馆等很多地方。 华盛顿纪念碑的北面是一片很大的椭圆形草坪广场,广场北面就是白宫。白宫看起来并不大,门前是草地,周围用铁栅栏保护起来。每星期二到星期五对公众开放参观。我们是从主楼侧门进入白宫参观的,然后再从南面的大门出来到南草坪。参观前,每人都能拿到一份介绍白宫情况的资料。 白宫北面正门里,是大理石结构的门厅。一色大理石的墙、地板和柱子,气魄宏伟,宽敞明亮。四周墙上挂着 20 世纪美国总统的肖像。其他地方分别挂有各位总统 和第一 夫人的画像。在第一夫人的画像中,我和同来参观的朋友都认为肯尼迪夫人杰奎林光彩照人,最为漂亮。 白宫里有红厅、蓝厅、绿厅,其基本色调是因主持设计的各位总统对色彩的喜好而定的。红厅内有总统贵宾接待室。厅内有红绸水彩画和麦迪逊总统夫人朵拉的红色肖像画。此厅多由总统夫人使用。 蓝厅的窗帏是蓝色的,室内的蓝色和窗外的蓝色天空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厅内有一块 19 世纪的中国地毯,挂有几幅早期的美国总统及其夫人的画像。 绿厅有绿绸装饰的水彩画,地上是 19 世纪苏格兰画家大卫马丁画的富兰克林像。富兰克林不是总统,是一位重要的开国元勋,他的画像出现在总统画像林立的白宫,足见富兰克林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现在这里用作客厅,美国总统常常在这里举行酒会。 东大厅悬挂着华盛顿及其夫人的全身巨幅油画像,为 18 世纪著名画家吉尔伯特斯图亚特的传世杰作。此厅最大,装饰也最为富丽堂皇,能容纳 200 多人,供美国总统举行宣誓就职仪式之用。亦常用于举行记者招待会、酒会、圣诞舞会等。有时在节假日或周末,也请文艺、体育明星来表演。有多位美国总统及其家属在此举办过婚丧大事。 国宴厅是白宫第二大厅,可同时宴请 140 位宾客。墙中间悬挂着林肯的画像。壁炉上方刻有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住进白宫后的第二个晚上写给妻子的信中的名句:我祈祷上苍赐福于这屋檐下的人们。愿他们都是诚实和明智的人。 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有黄厅和以玫瑰色和白色为主调的皇后卧室,曾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荷兰女王等贵宾。 白宫是由首任总统华盛顿选址并主持兴建的,他却无缘住进去。第一个住进去的却是第二任总统亚当斯。白宫东西两翼,由两位罗斯福总统主持兴建,先后于 1902 年和 1941 年建成。西翼有椭圆形总统办公室。正面是威风凛凛一身戎装的华盛顿油画像,后面两侧分别竖立着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帜,其中摆放着两只中国古瓷花瓶,还有中国 1979 年赠送的马踏飞燕仿古青铜器。总统的大办公桌上写有座右铭:这里要负最后的责任。 白宫南面的大门廊,耸立着 6 根乳白色的大石柱。门廊前面就是有名的南草坪。白宫是坐南朝北,和我国的皇宫都是坐北朝南不同。南草坪称为总统花园。通常在南草坪举行来访国宾的正式欢迎仪式。园内有灌木,有花圃,有参天大树。姹紫嫣红的名花和喷泉,把草坪点缀得份外美丽。每年春天的复活节,总统夫妇都要在这里举行传统的游园会。 供游人参观的部分主要是白宫的东翼,一楼的宴会厅、红厅、蓝厅、绿厅和东大厅。还有底层的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图书室。我们只参观了一楼。白宫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现任国家元首的官邸。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人和现任总统,都是在这里吃、住、办公、接见贵宾,既是古迹,又是美国的政治核心,这就是它与众不同之处。所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每年来此参观的人数达 200 万人之多。 等待参观的群众在白宫铁栏杆外的椭圆形大草坪排成长龙,没有人插队,没有人吵闹,秩序井然。参观的人分批进入白宫。排在我前面的人来自加拿大,他说,他是自己开汽车来的,走了好几天,为的就是想亲自撩开白宫神秘的面纱。给观众观看的就是一些议事厅。白宫给人们的印象是不算很豪华,原来,当年华盛顿定下了规矩,因为总统官邸 里工作的主人都是国家公仆,所以决不能豪华,决不能成为一座宫殿。 1814 年,英军攻占华盛顿,在总统官邸放了一把火,烧得面目全非。 1815 年重修时,为了消除烟火烧过的痕迹,就把墙壁粉刷成白色,这就是人们把总统官邸叫做白宫。( The White House ,直译是白屋)的由来。 白宫的安全保卫是非常严格的,但在外表上却看不出来,维持秩序的保卫人员并不多,不能带包进去,必须寄存, 但可带照相机。在白宫内部不能照相,只能在白宫的房子外面照相。我在椭圆形广场排队等候进入白宫之前照了一张相。在参观完白宫走出南大门以后,又在南草坪里照了几张相。 9.11 事件以后,为了安全起见,白宫长期暂停对外开放,直到两年以后,才重新向公众开放,戒备更加森严了,检查更加严格了。现在,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铁栅栏外面还摆上一个个的水泥墩子,以前是没有的,显然是为了防止恐怖分子用汽车装载炸药袭击白宫而放置的障碍物。 我和几位校友以及同来的留学生的陪读太太去了美国科学院。因为是在法定假日,美国科学院的大门紧闭,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并非一定要进入科学院里面去参观,而是特地去瞻仰放在科学院门前的爱因斯坦铜像。 爱因斯坦很反对个人崇拜,他说:在我看来,个人崇拜总是没有道理的。多谢上帝,得到优厚的人是很多的,要在这些人中间挑出几个,加以无止境的赞颂,认为他们的思想品质具有超人的力量,我觉得是不公正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我一贯对形形色色的个人崇拜很反感。他留下遗言,在他死后不发讣告,不要祭词,不要为他举行任何悼念活动,不修坟,不立墓碑,不建纪念碑,不立塑像,把骨灰随风吹撒到大地上,以免后人对他搞偶像崇拜。有人把他的大脑留了下来,供研究之用。可是,人们为了感谢他对科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还是没有遵照他的遗言,为他造了铜像。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爱因斯坦,但是,能够站在他的铜像面前,照一张像,也倍感荣幸,十分高兴。 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美国的著名教育家费莱克斯纳,受亿万富翁之托,要筹建一流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认识到,必须聘请世界上一流的学者,才能提高声望,才有影响力。他立刻想到了爱因斯坦,他一次再次地邀请爱因斯坦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且承诺,爱因斯坦在研究院里不用承担任何教学任务,可以一心一意专门做研究工作。当时,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形势越来越严峻,爱因斯坦已经无法继续呆在德国了,于是就答应了费莱克斯纳的邀请。费莱克斯纳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忙问爱因斯坦有什么要求。爱因斯坦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给他的助手迈耶尔安排正式工作;二是他的年薪只要3000美元。他问道: 在普林斯顿,如果维持一年的生活不需要3000美元,还可以再少一些。 这两个要求都不成问题,可第二个要求却让费莱克斯纳十分为难。最高研究院里的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年薪居然只有3000美元,真是低得太离谱了,不了解内情的人知道了,会认为普林斯顿有虐待爱因斯坦之嫌,费莱克斯纳觉得无法承担这样的罪名,他强烈要求爱因斯坦提高年薪,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到最后,他几乎是恳求爱因斯坦了,终于使爱因斯坦接受16000美元的年薪的要求。 在《镜花缘》的君子国里,买货人嫌货物的价钱便宜了,要求卖货人加价,而卖货人却认为自己的货物定的价钱偏高了,坚持要比定价还要低的价钱卖出去,两个人争个不休,最后由于两位老翁的调解,才将货物按八折成交。其实,早在西汉刘歆所著的《山海经》的海外东经里,就有一个君子国,其人好让不争。李汝珍就是根据《山海经》里的这一句话而演绎出一个理想世界的动人故事。但是,爱因斯坦在工资问题上和费莱克斯纳讨价还价,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向年青人讲过这个故事,他们很难想象会有不爱钱的人,无法理解爱因斯坦的所作所为,他们有他们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解释。他们说,爱因斯坦已经很出名了,他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国家会帮他解决。他们认为,有的人一出名,就想当官,官小了还有意见。钱越多,越嫌少,还想要更多。买名车,穿名牌,住豪华房子,等等,这一切现象都是很正常的。当代的很多年青人太现实了,对他们来说,理想主义只会出现在书本上,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像爱因斯坦那样只讲奉献,不爱金钱的学者,历来不乏其人。 2005 年 6 月 24 日 ,《潇湘晨报》刊登了一则新闻:武汉大学天价院长要求降薪。刚刚通过全球招聘上任的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 41 岁的美籍华人 周怀北 教授,向校方提出降低百万年薪待遇的请求。他说,他绝不是冲着百万年薪而来,希望只享受学校特聘教授待遇,每月领 1 万元津贴。校领导认为,学校重金揽人才的方针不会改变。经周怀北再三请求,武汉大学只好同意让步。像这样的学者,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值得大家尊敬。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工作深而广。受因斯坦的贡献很多: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统一场论、质能关系、量子论、光电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受激辐射(激光的理论基础)、布朗运动、涨落理论、量子统计、量子凝聚理论、物质磁性的重要实验、量子信息的纠缠态,光化学的开创性贡献,等等。有人认为他生前至少可以获得 6 个诺贝尔奖。没有爱因斯坦多方面非常重要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很难想像会这么快就出现激光、半导体器件、核能技术、功能惊人强大的电脑、信息技术、互连网、各种高科技医学手段、医用仪器和器械( CT 、正电子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光子刀等)和新颖的家用电器,等等。很多现代科学技术,追根溯源,几乎也能找到爱因斯坦的开创性研究成果。爱因斯坦的理论和概念仍然对现在的科技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例如,如果量子纠缠态在实用上研究成功,那么,对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将是一场新的革命,不但电脑的功能将更加强大,信息处理速度大大加快,电脑的体积大大缩小,而且信息的传递将绝对保密的。爱因斯坦大大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他对科学技术多方面的巨大贡献,无人能及。而且,他的时空观、有限而又广袤无垠的宇宙、质能关系、量子纠缠态等等崭新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和哲学上,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爱因斯坦和普通人一样,是性情中人,也有七情六欲,有他的缺点和不足。别看他在科学上十分严谨,生活上却相当浪漫,他的风流艳史前几年才被披露,而为世人所知,有的颇具传奇性。前苏联漂亮的女间谍玛加丽达,是爱因斯坦的一个情妇,她的丈夫科涅库夫是有名的雕塑家,曾经被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为爱因斯坦做雕像。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里看到的爱因斯坦胸像,当时没有注意到作者的名字,很有可能就是科涅库夫的作品。爱因斯坦被玛加丽达的多才多艺和美色所迷倒。爱因斯坦的和平主义和称赞社会主义的言论,也曾受到了玛加丽达的影响。据说,玛加丽达的使命是由斯大林亲自下达的,而她也不辱使命,从爱因斯坦那里得到了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极端重要的绝密情报。玛加丽达曾经向爱因斯坦坦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爱因斯坦依然痴心不改。据说,爱因斯坦认为,如果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掌握原子弹的秘密,美国就会变得特别强大,变得非常狂妄,对人类的安全是很大的威胁。他认为多一个国家掌握原子弹,世界和平才有保障。这样看来,他的动机并非全是为了美女。 爱因斯坦还通过玛加丽达秘密会见过前苏联驻美使馆官员。在爱因斯坦的影响之下,参加美国研制原子弹计划曼哈顿工程的两个年青人,将有关绝密资料偷偷泄露给前苏联。在美国将原子弹投放到日本广岛和长崎之后的第 4 年,前苏联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就在同一年年底,大功告成的玛加丽达奉召回国,获得了苏联的特工英雄勋章和高额奖赏,她却和丈夫低调地过着隐居的日子。情报部门主管称赞她是间谍奇才,是盖世无双的谍海英雄。爱因斯坦并未直接参加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不可能知道制造原子弹的具体的工程技术上的细节,但是他深刻了解原子弹的原理,这样的情报,对前苏联来说,当然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爱因斯坦也应该有一份功劳,也应该给他颁奖吧。 上世纪 90 年代,将原子弹的秘密泄露给前苏联的年青人在伦敦露面了,他公开了这件埋藏已久的往日的秘密。 2007 年 11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已故间谍科瓦尔(此人参加过曼哈顿计划)追授俄罗斯英雄勋章,表彰他为前苏联窃取了绝密的曼哈顿计划,从而使前苏联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之后不久,很快就造出了原子弹。现在终于知道了,事实上有不止一个人从不同渠道,各自为前苏联获得了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绝密情报。 2004 年 7 月,俄国彼得堡的政治警察博物馆展出了一批俄国美女间谍的画像,其中一幅就是玛加丽达的画像。玛加丽达去世以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惊奇地发现了爱因斯坦写给她的 9 封情意绵绵的情书,被埋藏了几十年的她和爱因斯坦的秘密恋情,才最终大白于天下。 有人说,爱因斯坦的情感生活丰富多彩。用这样的形容辞,是有意美化他。不必讳言,爱因斯坦的情感生活颇为浪漫,他的情妇不止玛加丽达一人,连他的子女都对他有意见,这是他的一大缺点,不足为训。但是,在大节方面,他有很多很优秀的品德,非一般人所能做到。他淡泊名利,不爱金钱,反对个人崇拜,不懈地追求真理,等等,这些都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很值得人们好好学习。我们知道,有不少最高专制当权者,如希特勒之流,他们忙着为自己树碑立传,到处都看得到他们的肖像、塑像。专制统治者把自己当作大救星、救世主,要人们对他感恩戴德,永远对他顶礼膜拜。可是,和这些专制统治者的愿望相反,他们的画像、塑像和纪念碑,随着他们的倒台或离世,都一一被铲除了。这些人和爱因斯坦相比,就显得太渺小了。 2009 年,诺贝尔基金会评出了诺贝尔奖自 2001 年开创以来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他们是: 1964 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 1921 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79 年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其中有两位是和平奖得主,只有爱因斯坦是科学奖得主,彰显出爱因斯坦在科学贡献上的崇高地位。 在大学读书期间,我和一些同学十分喜爱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诗,并且共同欣赏、吟颂过一些诗篇,《纪念碑》是其中的一首: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在人们通向那儿的道路上, 青草不再生长, 他昂起那不肯屈服的头颅, 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 不,我绝不会死去, 心灵将活在神圣的竖琴中, 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长, 永不消亡, 哪怕在这月光下的世界上 只剩下一个诗人, 我的名字就会传扬。 把这首诗送给爱因斯坦,不是很恰当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介绍(《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1986年版)
黄安年 2009-2-4 07:39
白宫介绍 ( 《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 1986 年版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4 日发布 下面发布的笔者编译的《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中的白宫介绍 ( 第 112-120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 扫描本,资源共享。 附两文介绍 : *************************************** WHITE HOUSE HISTORY For more than 200 years, the White House has been more than just the home of the Presid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is recognized as the symbol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President's administration, and of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the Building For two hundred years, the White House has stood as a symbol of the Presidenc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Its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s capital, began when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signed an Act of Congress in December of 1790 declaring tha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ould reside in a district not exceeding ten miles square on the river Potomac. President Washington, together with city planner Pierre L Enfant, chose the site for the new residence, which is now 1600 Pennsylvania Avenue. As preparations began for the new federal city, a competition was held to find a builder of the President s House. Nine proposals were submitted, and Irish-born architect James Hoban won a gold medal for his practical and handsome design. Construction began when the first cornerstone was laid in October of 1792. Although President Washington oversa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ouse, he never lived in it. It was not until 1800, when the White House was nearly completed, that its first residents, President John Adams and his wife, Abigail, moved in. Since that time, each President has made his own changes and additions. The White House is, after all, the President s private home. It is also the only private residence of a head of state that is open to the public, free of charge. The White House has a unique and fascinating history. It survived a fire at the hands of the British in 1814 (during the war of 1812) and another fire in the West Wing in 1929, while Herbert Hoover was President. Throughout much of Harry S. Truman s presidency, the interior of the hous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third floor, was completely gutted and renovated while the Trumans lived at Blair House, right across Pennsylvania Avenue. Nonetheless, the exterior stone walls are those first put in place when the White House was constructed two centuries ago. Presidents can express their individual style in how they decorate some parts of the house and in how they receive the public during their stay. Thomas Jefferson held the first Inaugural open house in 1805. Many of those who attended the swearing-in ceremony at the U.S. Capitol simply followed him home, where he greeted them in the Blue Room. President Jefferson also opened the house for public tours, and it has remained open, except during wartime, ever since. In addition, he welcomed visitors to annual receptions on New Year s Day and on the Fourth of July. In 1829, a horde of 20,000 Inaugural callers forced President Andrew Jackson to flee to the safety of a hotel while, on the lawn, aides filled washtubs with orange juice and whiskey to lure the mob out of the mud-tracked White House. After Abraham Lincoln s presidency, Inaugural crowds became far too large for the White House to accommodate them comfortably. However, not until Grover Cleveland s first presidency did this unsafe practice change. He held a presidential review of the troops from a flag-draped grandstand built in front of the White House. This procession evolved into the official Inaugural parade we know today. Receptions on New Year s Day and the Fourth of July continued to be held until the early 1930s. * There are 132 rooms, 35 bathrooms, and 6 levels in the Residence. There are also 412 doors, 147 windows, 28 fireplaces, 8 staircases, and 3 elevators. * At various times in history, the White House has been known as the President's Palace, the President's House, and the Executive Mansion.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officially gave the White House its current name in 1901. * Presidential Firsts while in office... President James Polk (1845-49) was the first President to have his photograph taken...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1901-09) was not only the first President to ride in an automobile, but also the first President to travel outside the country when he visited Panama... President Franklin Roosevelt (1933-45) was the first President to ride in an airplane. * With five full-time chefs, the White House kitchen is able to serve dinner to as many as 140 guests and hors d'oeuvres to more than 1,000. * The White House requires 570 gallons of paint to cover its outside surface. * For recreation, the White House has a variety of facilities available to its residents, including a tennis court, jogging track, swimming pool, movie theater, and bowling lane. http://www.whitehouse.gov/about/history/ 美国白宫重建新闻发布厅 http://www.jrj.com   2006 年 08 月 04 日 08:29 北京晨报   白宫新闻发布厅建成之后 30 多年不曾大修,这间当时看起来比希尔顿酒店强的会厅如今年久失修,好在修缮即将开始,需时 9 个月。白宫现任新闻秘书、几位前任新闻秘书和一些媒体记者 2 日在这座老会厅举行有关修缮的发布会,向它告别。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第一夫人劳拉布什也到访。   白宫新闻发布厅所在之处起初是游泳池,只因在白宫的媒体记者越来越多,原来的新闻发布场所容纳不下,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才决定把它改成新闻发布厅。   发布厅 1970 年建成投入使用,当时尼克松对它的评价是:看起来比希尔顿酒店强。虽然已经 30 多年不曾大修,但从电视上看,它仍拿得出手。   但《华盛顿邮报》记者贝克说,那是因为镜头一般对准讲台,观众往往只看见有名的蓝色幕布和白宫标识。实际上,这间老会厅已是败絮其中。镜头范围之外,墙壁出现裂缝和污渍,遇到大雨还会渗水。线缆、梯子和设备杂乱,桌破椅旧,甚至还有老鼠出没。会厅的空调几乎不管用,两个卫生间只有一个能用。人人都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过这间房子,如果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一看糟糕透了。已经有 25 年、 30 年没有换什么新东西了,美国政府卫星有线电视台记者、白宫记者协会主席史蒂夫斯库利说。   负责修缮工程的总务管理局工程师还在会厅发现了石棉。更有甚者,上个星期,天花板上脱落的建筑材料还掉在了座位区。   陈济朋(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6-08-04/000001572863.html    *************************************8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