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程硕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你要鄙视别人,也请先站到更高的高度再说吧?
pinjianlu 2018-10-4 16:40
我在遵义某学院工作的时候,很多老师,论学历不如别人,只不过是工程硕士。谁不知道工程硕士小论文靠买,大论文靠编?甚至大论文都不是自己写的,读了3年课都没怎么去上过。工程硕士也许自己学校认可学位,但是跳槽估计没几个学校会认可吧?但这里的工程硕士比博士还牛,有一个工程硕士叫嚣工程硕士比学术硕士厉害多了,觉得他自己能力超强。另一个重庆理工毕业的工程硕士直接吼博士算个屁,鄙视人家水平太低。 也许人家博士的水平是真的很低,但是你有资格鄙视人家吗?你自己做出了什么成果?你的成果比人家更优秀?如果你想鄙视别人,也请你先读几年博士,做出傲人的成果再来瞎吼吧! 这些人学历比人家低、能力也不一定比人家强,论成果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那么请问你凭什么不是人家,像泼妇骂街一样骂别人是“垃圾”?!反正老子不知道你的水平如何,我也懒得和你做比较,反正老子就是看不起你,鄙视你就对了。是这样吗?那么鄙视人就太容易了,任何人不需要学习就会,但是要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就不那么容易了,要真正去认识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别人适合干什么职业,那是需要一个学习过程的,不然干嘛要人力资源这种专业呢?很多人从来不看书、不学习、也懒得去动脑分析,什么也不懂,脸皮也不要,反正老子就是一句:你TMD那水平,垃圾。什么也不管,一句瞎喷胡骂就对了,呵呵。现在很多人脑子可真简单! 系里有一位工程硕士,没主持过什么项目,发表的论文感觉是靠买的中文核心(很多连中文核心都不是),全都是很无厘头的论文,居然轻松评上副高,也就难怪他们可以在博士面前叫嚣了。但是感觉博士评职称反而没有他们轻松,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 甚至还有专科生轻松上副高的,博士可没这么容易,也难怪了,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等工程数学 第三版 “第六章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姚仰新等
fzmath 2016-10-7 18:46
《高等工程数学》第三版 “第六章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的幻灯片, 教材 购买链接: 当当网 40元 http://product.dangdang.com/24038072.html 京东 ¥43.20 https://item.jd.com/12032516.html 亚马逊 ¥42.50 https://www.amazon.cn/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高等工程数学/dp/B01LVZWG9D/ref=sr_1_2?ie=UTF8qid=1475583453sr=8-2keywords=姚仰新 用Latex中beamer模板编译,按下组合键Ctrl+L可全屏播放。 下 载链接: gdgcsx-chap6-beamer2016.pdf
个人分类: 教学辅导|2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程硕士和学术硕士
热度 2 pinjianlu 2016-6-6 09:20
现在的硕士名目真多,有专业硕士、工程硕士和学术硕士,甚至还有少数学校可以招收的强军计划。上次听我们这里一个老师说,工程硕士比学术硕士的水平要高,你们相信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59 次阅读|2 个评论
企业的工程硕士(专业硕士)除了学历还有其他用途吗
热度 1 mituzhifan111 2014-12-7 14:34
有不少企业都支持自己的员工去提升自己的学历,鼓励深造,如果能顺利拿到学位的话就由企业代付学费等其他费用,这是好事。但是呢,好多人在读的工程硕士专业不对口,本科是学机械的,现在在搞机械,偏偏要弄个化工的工程硕士,答辩是怎么过的就不知道了,这样对搞研究有用吗? 更外行的是搞行政的,专业方面不懂也要申请工程硕士。有意思吗?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对于全日制的专业硕士学生来说,这种现象让人情何以堪呀!前面专业硕士是两年,现在好多专业硕士都又改成三年了。辛辛苦苦在实验室三年,所获得的比人家在职的工程硕士差不多。对我来说,我是专业硕士,三年的,总感觉不太公平。 或许人家企业有钱吧。或许人家和学校有项目合作吧。反正我只有发牢骚的分。 实验室隔壁工程硕士答辩进行时……
个人分类: 观点|27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常小军等北工大第四批技术转移硕士毕业!
热度 2 lgjszy 2014-7-13 16:18
北工大第四批技术转移硕士部分学员与老师合影 2014 年7月1日 上午,北京工业大学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毕业典礼。北工大软件学院技术转移与信息服务方向第四批通过工程硕士学位的学员,也高兴地参加了毕业典礼。会后,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 第四批取得北工大软件学院技术转移与信息服务方向工程硕士学位的学员有:常小军、黄浙、明立松、朱小舟、王峥等 。 向北工大第四批技术转移的工程硕士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向技术转移工程硕士班的创办者——北工大软件学院院长侯义斌博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向对技术转移工程硕士班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张晓凌老师,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向北工大软件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与信息服务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班,是由北工大软件学院与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共同创办的,在2008年10月11日正式开学。目的是培养具有技术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在创办过程中,时任北工大副校长、软件学院院长侯义斌博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创始人。研究生班教学过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集先进性、国际性、体系化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由知名管理部门官员、学者、中外教授、业界资深讲师和知名企业高管组成授课团队。 北工大技术转移工程硕士班的开办,得到了科技部火炬中心等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全国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探索性的尝试,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国技术市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过近6年的实践,研究生班取得了一些成果 。侯义斌院长、朱青副院长带领管理与教学团队,把握培养方向与质量,处理好各种关系,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使研究生班进入到了稳定发展阶段。张晓凌老师对培训基地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组织了一批校外知名专家和本校老师授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完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重点。组织老师和专家,编制了一套教材。建立了北京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有了组织保障。 从2008年起,北工大技术转移工程硕士班招收了4期学员,第一期33人,第二期20人,第三期38人,第4期70人,共161人。其中有几名学员是外地的,赶到北京来上课,精神可嘉!在学员的工程实践和硕士论文环节,结合我国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组织专家论证、精心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共有4批学员近60人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 我国技术转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这个问题已成为影响技术转移发展的瓶颈。当今,高素质的技术转移人才,应该是“五懂”的复合型人才。一要懂专业,有理工科专业背景;二要懂经营,了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掌握技术经营的技能;三要懂法律,掌握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技能;四要懂金融,掌握资本运作的技能;五要懂外语,能够与国外专家熟练对话。 我国有条件大学应当尽快地开办技术转移硕士博士专业 。目前我们从事技术转移的大多是经验型人才,不具备复合型人才所应具有的条件。技术转移高端专业人才缺乏,对国家技术转移工作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影响技术转移的深入开展。技术转移向更高层次或者更广的范围发展,都需要有专门的高端专业人才来推动。我国有条件的大学,应当尽快地开办技术转移的硕士、博士专业! 我衷心地希望,北工大技术转移方向工程硕士班,坚持办下去,办大、办好!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3813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程硕士
热度 2 watersci 2013-8-12 00:39
一早收到学生D的来信,说:老师,我们现在开始选导师,我和另外3位同学想选您做导师,您看行吗? D是我教过的工程硕士生,当时我给她们教环境化学,她的表现非常好。现在她们开始选导师了。我其实很喜欢带工程硕士,因为她们大都是在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自环保局,设计院,水利局,以及一些环保企业,追求上进,参加工作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实践经验和技能很多在我之上。我自己本身也对水处理工程和监管的实际工作很感兴趣,所以在“指导”她们的过程中,我也可以从她们身上学到很多实践知识。 但是,考虑到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有限,我回复她说:我最多只带一个学生,请把你们感兴趣的方向发给我,我自己带不了的学生,会帮你们推荐其他与之方向相符合的指导老师。 回复完学生,其实有些纠结。自私的讲,跟他们的合作可以使我学到实际知识,积累人脉,对于我在江浙沪一带开展水处理的实际工作很有好处。再自私一点,指导3-4名工程硕士的工作量,比我一年到头辛苦讲课和做科研得到的工分奖励要高很多。但我深知,一个学生选择你,是带着憧憬的,如果自己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恐怕最终只能双方都痛苦。 我自己去年指导的一个工程硕士顺利毕业并考取了博士。他年纪比我略大。用他的话说,是跟我共事的经历使他下定决心辞职考博,希望将来重归校园。我其实一直在想,不知道自己给他的关于高校的印象是不是太片面了。如果他将来博士毕业到高校工作之后,发现高校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净土,那么我这个做指导老师的是不是也有很大的责任?
535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教学基层看研究生教育的变迁
热度 4 Taylorwang 2012-11-7 10:04
我们学校 1983 年就开始招收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了,那时一年招收 6-7 名硕士生,目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工程硕士差不多 80 名,招生规模扩大了十多倍,近几年来,基本维持了这个招生规模,只是类型做了一些形式上的调整,原来全日制的硕士生,没有分学术型硕士与工程型硕士,都是普通硕士,且学制三年。二年前就开始分为学术型硕士与工程型硕士,且学制上也有差别,学术型硕士学制为 3 年,而工程型硕士学制为 2.5 年。在招生时,一般排名较前的学生(笔试与面试的分数总评)大部分是学术型硕士。 对于我们研究生导师来讲,对学术型硕士与工程硕士的培养也没有什么差异,全日制的研究生,都是在一起上课的,安排课题时,最多只是考虑工程硕士最好到工厂做毕业论文,多一点实际应用背景。听讲学校对毕业研究生的要求有差异,普通硕士要求有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而工程硕士则不需要。而对我来说,一视同仁,所有毕业的硕士生都必须有。其实只要读研究生初期讲明这个要求,一般他们也能做到。原来对每个导师招多少研究生没有严格限制,只要有人报,且导师也同意招,在学院总名额的限制下都可以。这样,有些导师招得多,有些导师招不到,我带得最多时,一年带了 8 位(其中有三位是挂在其它导师的名下,由我来带)。但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导师越来越多,而研究生数量没有增加,对每位导师带的研究生数量限制就越来越强了,每个导师最多只能带 3 个,今年我就只带 3 个硕士。虽然我在学校的研究生规模下降了,但毕业的研究生主持的环保公司运行渐入正规,故在研究开发,特别是应用这一块,在人手上也没有感觉到紧张。 除全日制的硕士外,我们还招收周未来学校上课,自己在原单位做毕业论文的工程硕士,每年招一个班,规模在 20-30 人左右。由于我一直担任这个工程硕士班的学位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这种在职的工程硕士的情况变化的感觉是明显的。第一届招生在 1999 年,这一届的工程硕士,年龄偏大,大部分在原单位都是单位领导了,在那个年代,小车还不象现在这样普及,平时学校的车也不多。但每到周未,校园内的车就增加很多,这个班的学员,开车来上课的占一半以上。且那时没有全国的工程硕士入学统考,各校自己招生,故招进来的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认真与混文凭的都有,考试成绩差距巨大,总体上与全日制的硕士生,学术能力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后来,有了全国的在职工程硕士统一考试,进来的学员素质就提高了许多,且年纪也下降了,与全日制硕士生的学术能力差距仍有,但缩小了许多。当然,也与普通硕士一样,学员的经济能力也下降了许多,只有个别学员是开车来上课的。 博士生的招生,目前我们学院一年招收环境工程的博士研究生 16-20 名,且这个数量差不多固定了,没有继续增长,其中在职博士生的比例不大于 10% ,即一年不能超过 2 名。由于必须有 2 篇论文发表在国外 SCI 杂志上才允许答辩的限制,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博士人数只有不到 10 名。原则上每个博士导师每年只招收一名博士生,有重大课题可以增加 1 名。从博士生的招生人数上,差不多是我们当年硕士生人数的 2 倍,而毕业的人数,则与我们那时的硕士生差不多。故现在毕业的博士,到社会上被重视的程度可能也就相当于我们那时的硕士生,有时甚至还不如我们那时的硕士生。 我觉得优秀人材在人群中的比例是一定的,不可能通过扩招博士,大家都读博士,就个个都变成高级人材了。当然,教育对提高人民的素质是重要的,我赞成“活到老,学到老”,但学位教育的这种不断扩招是值得反思的。最近,听说又要搞“工程博士”了,中国目前已达到甚至超过美国的博士生培养规模,但我们的研发能力与美国的差距大家有目共睹,若再来个“工程博士”,可能我国的博士就更不值钱了!
6109 次阅读|6 个评论
北工大第二批技术转移方向工程硕士毕业
热度 1 lgjszy 2012-9-7 09:40
北工大第二批技术转移方向工程硕士毕业 作者:晓琪(林耕提供素材) 来源:中国科学报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7/261204.shtm 《中国科学报》 (2012-07-28 B2 动态)发布时间:2012-7-28 5:57:52 本报讯 日前,在北京工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来自北工大软件学院技术转移与信息服务方向的13名学员参加了此次毕业典礼,他们也是该校第二批通过工程硕士学位的学员。 据悉,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与信息服务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班,是由北工大软件学院与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共同创办的,在2008年10月11日正式开学。该硕士班招收了3期学员,共91人。目前,第一、二批共24名学员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 我国技术转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这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技术转移发展的瓶颈。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顾问,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林耕认为, 我国有条件的大学应尽快地开办技术转移方面的硕士、博士专业。据了解,美国国会1989年通过法案,授权该国教育部每年培养五六万名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技术经营人才。而我国大学至今没有设立这方面的专业。 在我国从事技术转移的大多是经验型人才,不具备复合型人才应有的条件。林耕说:“技术转移面临高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给国家技术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技术转移向更高层次或者更广的范围发展,需要有专门的高端专业人才来推动。 林耕表示, 如今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转移人才,可谓“五懂”复合型人才:一要懂专业,有理工科专业背景;二要懂经营,了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掌握技术经营的技能;三要懂法律,熟识合同法,掌握知识产权应用与保护的技能;四要懂金融,掌握资本运作的技能;五要懂外语,能够与国外技术专家熟练交流。 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与信息服务方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该硕士班旨在培养具有技术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 北工大技术转移工程硕士班的开办,得到了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北京市科委等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全国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探索性的尝试,也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技术市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研究生班教学过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集先进性、国际性、体系化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官员、学者、中外教授、业界资深讲师和知名企业高管组成授课团队。此外,北工大还建立了北京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 为此,北工大副校长、软件学院院长侯义斌博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近4年的实践,研究生班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侯义斌博士等带领管理与教学团队,把握培养方向与质量,使研究生班进入到了稳定发展的阶段;该硕士班不断地完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重点,校方组织老师和专家,编制了一套教材。(晓琪)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20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含金量比较
热度 22 rczeng 2011-9-13 21:35
工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含金量比较 - 浅析中科院博士招生不招工程硕士的理由 【按:据了解北方某大学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报考了科学院某所博士,几乎全都没有被录取。】 今年我招了两个研究生,上周一来办公室找我。我更愿意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因为两年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对我从事科学研究来说,没有多大的帮助。他们进行一年时间的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刚开始进入课题,又要找工作了。这样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接受充分而系统的科学训练,从事科学研究,更不用说会有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我原以为他们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通过交谈得知他们都是工程硕士研究生。他们都是本校考外校名校的学生。因种种原因,他们没有如愿,只好调节回本校。后来询问他们对人生有何规划?毕业后去企业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博士?他们齐声回答曰:继续读博。我有点吃惊,既然你们读的是工程硕士,那么毕业就应该去企业,而不是读博士。既然要读博士,为什么还选择读工程硕士呢? 有的学生认为读工程硕士两年能获得一张与学术型硕士等量的文凭,很划算,既省时又省钱 。其实, 这两种文凭虽然等量但却不能等值 。 中科院和国内一流名牌高校更侧重于科学研究,所以,如果考这些单位的博士,可能会面临落选的巨大风险。 想改变出身的同学如果读完工程硕士,如果再去考名校博士的话,入学会受到许多限制。 我认为现在的本科生考研存在的问题在: (一)盲目跟风 : 缺少与有经验的老师的沟通,没有得到有效考前指导。同学们都考校外名校,我也考外校,不顾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有些拔尖和优秀学生经过努力,实现了改变出身的愿望,成功考入名门。而有些平时成绩中等或以上的同学,跟风的结果是两种情况:( 1 )成绩达到要求,由于没有竞争力,面试时落选。( 2 )成绩不合格,无缘面试。 (二)不了解工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本质差异 ( 1 )培养目标不同: 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 ),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 academic degree )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 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 工学硕士 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培养方式和 知识结构 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有不同的特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 工矿企业 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 工程管理 人才。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局限而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社会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 2 )招生条件不同 :学术型硕士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专业型硕士一般要求报考者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最新出台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放开某些专业硕士的招生条件,面向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 3 )学制不同:学术型硕士:脱产学习,一般为 3 年。全日制专业硕士:脱产学习,学制一般为 2 年。 ( 4 )含金量不同:两种硕士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学术型硕士的含金量不言而喻比工程型的高。 ( 5 )社会认可度不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经历了几十年,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度;而工程型硕士刚刚起步,培养方式正在探索中,社会认可度不高。 我的建议是: ( 1 )如果想读一流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最好不要读工程硕士。否则,后悔终身。 ( 2 )选学校不如选导师,选二流学校的末流老师还不如三流学校的一流导师。 ( 3 )学校仅是面子,本人能力更重要。 后记: 许多网友基于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不同或一致的看法。这很正常,如果从学制上保证两者一样,同一个老师一般不会刻意去区分哪个学生为工程型、哪个为学术型。既然学制一样,培养方式都一样,那又何必分为工程型和学术型呢? 实际上,基于网友的不同意见,近来调查发现的确个别工程型学生非常努力,工作非常优秀。但个别不能代表全部和整体。所以,每个人可都以保留各自的一孔之见,而不必强加于人,否定别人的意见。
14188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第23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
After50 2011-9-1 21:18
第 23 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 暨第 5 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2 号 通 知 按照 22 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委员会计划,由西安科技大学承办的第 23 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 5 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将于世园会期间在古城西安召开,特邀请全国各相关院校代表莅临西安共议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及发展事宜。 1 、会议时间 2011 年 10 月 7 日 ~9 日 2 、会议日程安排 10 月 7 日 全天报到 10 月 8 日 上午开幕式、大会主题报告;下午分会场报告; 10 月 9 日 上午分会场讨论,委员会会议、学科评议组会议、工硕教育研讨,闭幕式;下午会后考察。 10 月 10 日 地点不变,“第二届采矿、安全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矿山通风与安全”( ICMSE2011 )报到,欢迎各位代表继续参与该会。 举行学术讨论会,各专家、知名人士及学会会员之间根据年会主题进行交流。会议安排如下: 2011 年 10 月 7 日 (星期五) 时间 活动 地点 白天 8 : 30-18 : 00 全天报到 曲江惠宾苑宾馆大厅 晚上 18:00-19:00 晚餐 餐厅 2011 年 10 月 8 日 (星期六) 时间 活动 地点 早晨 7 : 00-8 : 00 早餐 餐厅 上午 8 : 30-9 : 00 开幕式及欢迎致辞 报告厅 国务院学位办报告(5分钟) 9 : 00-9 : 30 全体嘉宾代表合影 报告厅正门 9 : 30-10 : 30 主题报告(初定) :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 ( 各 15 分钟 ) : 1 ) 范维澄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工作与思考 2 ) 吴 超 : 《一级学科简介》征求意见稿介绍 3 ) 李树刚 : 《博士硕士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介绍 4 ) 宋守信 : 《二级学科目录》介绍 报告厅 10 : 30-11 : 00 茶歇 11:00-11:30 部委领导发言 ( 各 15 分钟 ) : 1)安监总局 2)质检总局 中午 12 : 00-13 : 30 午餐 餐厅 下午 14 : 30-15 : 40 分组报告( 6 人,每人 10 分钟) 第一报告厅 教学研讨一组 15 : 40-16 : 00 茶歇 16 : 00-17 : 40 分组报告( 6 人,每人 10 分钟) 14 : 30-15 : 40 分组报告( 6 人,每人 10 分钟) 第二报告厅 教学研讨二组 15 : 40-16 : 00 茶歇 16 : 00-17 : 40 分组报告( 6 人,每人 10 分钟) 晚上 18 : 00-20:00 欢迎晚宴 餐厅 20:00-21:00 学科评议组会议 2011 年 10 月 9 日 (星期日) 时间 活动 地点 早晨 7 : 00-8 : 30 早餐 餐厅 上午 8 : 30-9 : 40 分组报告( 6 人,每人 10 分钟) 报告厅 安全科研组 9 : 40-10 : 00 茶歇 10 : 00-11 : 30 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委员会会议(内容:会议纪要、议定下次会议举办单位、本次会议说明)、 工程硕士教育研讨。 报告厅 中午 12 : 00-13 : 30 午餐 餐厅 下午 14 : 30-18 : 00 2011 世界园艺博览会参观 浐灞世园会 晚上 18 : 00-19:00 晚餐 餐厅 3 、地点 陕西 西安 曲江惠宾苑宾馆。 宾馆地址:西安市雁塔南路南段 388 号 4 、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费用包括: ( 1 )论文版面费: 800 元 / 篇。 ( 2 )会务费:正式代表会务费 1000 元 / 人(含资料费、场地费、专家费、餐费、国内考察费),学生代表会务费 600 元 / 人(不含会后考察费)。 ( 3 )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5 、交通路线 . 1 )乘飞机到达咸阳国际机场:①从机场直接搭乘出租车到西安曲江惠宾苑宾馆(距咸阳国际机场 55 公里),总价大约在 140 元左右。②在咸阳国际机场搭乘机场大巴至钟楼站(美伦酒店),乘坐 215 路(或世园 4 号线, 215 区间, 36 , 229 , 603 , k605 , k600 , 239 , k618 , 12 , 26 ,游 8 )在 小寨站 下车,换乘 407 路(或 722 ),在射击场 站下车(票价:若投币则 1 元或买票 2 元)向北 350 米 即到;在美伦酒店换乘出租车(距离钟楼 8 公里,起步价 6 元,夜间 23 点后为 7 元)总价 20 元左右即到。 2 )乘火车至西安站(距西安火车站 10 公里):在火车站可搭乘 500 路公交车 射击场 站下车向北 350 米 即到,或乘坐 5 、 30 、 41 路到大雁塔站换乘游 9 、 224 路公交车到射击场 站下车向北 350 米 即到;在火车站换乘出租车总价 25 元左右即到。 (会议不接站,敬请谅解,请自行前往酒店) 6 、会议通讯方式 西安科技大学: 邓 军: 13572000518 王 莉: 13359215598 黄金星: 13709283927 李士戎: 13468677015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段 58 号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第 23 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筹备处 邮编: 710054 ,电话 / 传真: 029-85583142 ,电邮: anquannianhui23@163.com 长安大学: 翟 越: 13892833922 电话(办): 029-82339356 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 126 号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安全工程系 第 23 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筹备处(代章) 2011 年 8 月 31 日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2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工程硕士招生
热度 1 lgjszy 2011-8-2 09:48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2011年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http://wfxy.buct.edu.cn/news/showNews.aspx?id=473 工程领域:项目管理 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 招生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招收人数:50名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经过5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文、法、管、经济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2008年5月,“北京化工大学知识产权研究基地”成立,2009年12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在北京化工大学建立“北京知识产权研究基地”,该基地将建成北京市知识产权学术、人才培养中心。 ● 培养目标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已经制约了国家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北京化工大学在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之下招收和培养知识产权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使其熟悉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具备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实务工作能力,具备处理相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商标、专利代理工作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需求。 ● 项目优势 自主划线录取; 就业前景广阔; 师资力量雄厚; 授课地域灵活,可在异地、企业设班; 集中授课,方便学员上课时间安排。 ● 教学安排 每月集中3天上课(周五至周日) ● 教学特色 注重密切联系实际,将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经验以及科研的新成果引入教学。 采用与企业、知识产权实务部门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相关课题调研、实习代理工作,以加强对学员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复合型多元化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 ● 专业课程 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涉及法学、管理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管理学、项目管理、战略管理、民法总论、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专利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产权代理实务、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无形资产评估学、知识产权前沿讲座。 ● 师资力量 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法学和管理学等领域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聘请了一批国内知识产权理论界、实务界著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和特聘教授: 文希凯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局原条法司司长) 马维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 李明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顺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 周 砚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王野霏 北京市版权局副局长 程永顺 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 吴观乐 柳沈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王友彭 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原局长) 林 耕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原主任 ● 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2011年7月1日—7月14日 网址: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每日开通时间:8:00—22:00 现场报名:2011年7月15日至18日,现场确认时间由各考取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和安排。 ● 考试与录取 1.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10%考生可不具备学士学位)可以报考。 2.获得学士学位后未达到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可到我校先修学分,后通过国家组织的入学考试。 3.参加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ME),考试内容包括外语、数学、逻辑及语文。 4.参加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面试)考试。专业课考试及专业综合面试考务费160元/人(交学校)。 5.由北京化工大学综合GCT-ME统考成绩与专业综合考试成绩,自主划线录取。GCT-ME联考报名费80元/人(交报名点)。 6.学校常年接受报名。报名者需持《研究生登记表》(在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下载)、本人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及复印件各1份、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面1寸彩照2张,到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报名(行政楼410室)。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 7.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考试科目:管理学 参考书目:《现代管理》,张英奎,孙军;清华大学出版社 ● 学位授予 1.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化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编号可通过教育部专门网站进行查询,国家承认学位。 4.学费:2.7万元(包括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每年3月31日前缴纳) ● 免试跟读与考前辅导 为了更加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学员可以采取跟读学习,先修学分,后参加联考的方式,以便更早地接触知识产权管理知识,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学员所修学分可以保留五年。 ● 联系方式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吴老师: 010-64434887 13911616559 电子信箱:wull@mail.buct.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邮编: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行政楼413室)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22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程硕士论文怎样写?
flyman 2010-8-17 23:00
工硕论文的最大误区是写成工作报告、项目报告这类文章会提到立项、设计、工期、财务、质量等很多方面,都是任务导向的盖了一个楼、修了一个桥、做了一个系统等。这种文章看不出创新、也看不出价值(贡献),所以很难通过。 好的工硕论文要四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分析。提出问题要描述所面对的困难(而不是向上段那样提到的盖楼、修桥、做软件等任务)比如成本高、效率低、质量低等。分析问题要指出原因所在比如布局不合理、管理方法或流程有问题、进度安排随意、供应商选择标准有问题等。解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是模型和算法、可以是管理方法或流程改进等。效果分析采用论文中的方法起到了何种效果(比如成本降低了5%,质量提高了1%,货损率降低1%等)。 有的同学认为必须有模型才行,我觉得没模型可以有数据分析。没有定量的分析很难让人对你的研究信服。
个人分类: 教育|3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种硕士,各有千秋
高铁杠 2010-6-23 14:48
目前,研究生招生分为三类,其一称为学术硕士,即以前统招的研究生,其二是今年才开始招生的专业硕士,还有就是目前的工程硕士。 学术硕士是目前最被认可的一种硕士学位,是在国家统一招生考试下进行录取,它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目前是双证,一般有国家的助学金等各种奖学金,是多数考研学子的首选,也是多数导师选择研究生的首选。 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自2010 开始国家进行分类招生,目前多数考生不理解,一般地,该学位也要经过全国统考,录取分数比学术硕士分数低,时间多数为两年,前途是面向特定职业具有较高技能。 工程硕士目前种类繁多,它与工学 硕士学位 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该硕士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各类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部分工程硕士需要参加全国联考,部分只是招生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是三类硕士生中分量较轻的一种学位,由于部分学校追求效益,有的工程硕士已经非常泛滥,成为大学创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综合地讲,只要是真心地想学到知识,哪种学位都不重要,什么时间上课也不重要,如果不想在学术上进行一些探索,专业硕士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时间短,学费也不高,而且多数都注重实践;如果只想混个文凭,就类似软件工程硕士对软件一窍不通一样,那就选择工程硕士,只需要多交些学费,一般都ok;如果想在学术上进行一些探索,而又被迫上了专业硕士,没有关系,选择一个能够给你多些指导的老师,也许你能够在本领域更进一步。 总之,硕士虽然有种种,但更关键的是自己的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谁能保证现在的工程硕士不能变成未来的学术精英呢?
个人分类: 真人真事|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修改工程硕士论文不轻松
陈龙珠 2010-6-6 21:42
一本本市非脱产研究生提交的工程硕士论文二稿,几天修改下来,还真有点两眼昏花、颈椎酸痛了。呵呵,年岁不饶人啊。 非脱产研究生是根据自己在工作单位参与且由企业导师具体指导的实际工程项目资料,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虽然以前对其做的相关科技工作及其进展有所了解,但到敲定学位论文的章节文字和图表内容时,要尽力做到可靠、无误,还需要足够的耐心、专业知识面和工程实践阅历,并不轻松。但从这个角度上看,一本工程硕士论文的大纲拟定、全文修改和定稿,才算得上是真正地进入了校内导师与非脱产研究生之间密切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过程。 非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大多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完成的。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培养机制上的缺陷,本人还是觉得应该尽力协助或督促他们在专业上有所提高和尽快完成学业的。 2003年之后的几年里,本人在铁道工程建设系统共招收了十几名非脱产工程硕士生。到上周末,除一名同学因长期在国外工地忙碌而放弃学位论文研究外,最后一位同学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也已通过了盲审。这些年恰逢中国铁路工程建设高峰期,这十几位同学能在各自分布于大江南北的铁道工地坚持完成学业,令人宽慰。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393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程硕士何时真正成为培养实用高级人才的途径
热度 1 陈龙珠 2010-2-6 13:39
寒假以来这些天,我大多时间为在内地建设系统一线工作的几位工程硕士做论文答辩准备。说实在话,自己和指导全日制工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近30年的学术性研究经历,使得我对在职工程硕士生的培养过程以及结合实际项目撰写的学位论文咋样才算符合要求,不时地感到迷茫。 根据百度网上可查的 名词解释 ,我国在职工程硕士学位制度是根据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而设置的。它与全日制工学硕士不同,主要由本科和少量大专生毕业工作一定年限后报考,业余时间学习课程,并结合所在工作单位实际项目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可见,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侧重于解决工程应用问题而非学术研究的能力,以便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 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按现行政策,学校可以在外地设置课程教学点,以便于外地在职工程硕士生就近集中时间学习课程。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的在职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科研在工作单位进行,按规定在该单位或行业内聘任一位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对工程硕士生的具体情况相对更为熟悉,而校内导师则主要在开题报告和论文评审前才有机会做深度了解,而这两个节点之间的时间,除非导师主动联系在职的工程硕士生,否则师生交流大多极度缺乏。因此,校内导师对在职工程硕士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际作用大多甚微,主要功能看似在于对申请学位的论文进行学术和格式规范化把关上的。 在职工程硕士生是实行自费学习的。但按现行实际方法,这笔经费主要被学校( 研究生院或部 )、所在院系留成和发放少数教师参与的授课津贴;工程硕士生导师只是在每正常完成一位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指导并获得学位后,才会得到一笔很小比例的津贴,没看见有其他诸如用于研究甚至论文评审、答辩的经费。按现行操作方法,导师指导在职工程硕士不计年度考核工作量,意味着校内导师指导在职工程硕士生非务正业。 由于校内导师一般难以了解在职工程硕士生科研的具体情况,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导师对他们毕业前必须发表的期刊论文不予署名,以防学术不端事件惹祸上身。但是,校内导师必须与作者同时作为工程硕士论文的最终责任人,校院相关的经费获益环节却可以置身事外。因此,防范在职工程硕士论文学术不端的网上检索工作,校内导师是千万不能疏忽的,而这又是很难做到万无一失的:因为论文可能涉及相关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方面的内部资料,它们不上网公开,何以检索呢?( 学员自己的非学术不端声明能绝对相信吗?要是能的话,还会有事后被追回授予学位证书、导师限时停招研究生的事发生吗? ) 所以,当某工程硕士生通过答辩和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后公开学位论文全文时,若被人举报学术不端并被核实,其导师也被学校查处的话,则导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当前学校并被国家教育部认可的这种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法的牺牲品。 2009年秋季学期起,中国高校校园里诞生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生。那么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呢?与已有10余年历史的在职工程硕士生会有何实质性区别呢?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132 次阅读|6 个评论
数学可以恶补吗——从有限元方法说起
jlpemail 2009-2-14 11:57
近日,从一个当代政治家的著作中看到了有限元方法、 层子模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名词。对于相关的专业 人事而言,这些名词早已很熟。对我这个外行来说,只有 有限元方法算是听说过。因为我认识的人群中,有数学 专业出身的,自然有研究过这个方法的。   测量数据处理中,总有人在不断地引入新的数学方法。 有些成熟的数学方法,在测量数据的处理中,应用并不到位。 所以,数学功底深的,在测量数据处理中,得天独厚。数学家 的思维方式,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是功不可没的。世界上,有些 大的测量学家,本身就是数学家。比如在800年剑桥史上担任 卢卡逊讲习教授最(?)久的司托克斯、比如高斯和拉格朗日,本身 就是数学家。而且,后两者作为数学家的名气超过了作为(大地) 测量学家的名气。   我的疑问是:数学可以恶补吗?   我觉得,工作需要的话。不恶补也不行。 以我并不深厚的工程数学的基础,也可以发现,原来有限元法 在测量数据处理中是有用武之地的。实际上,仍然有测量工作者 在坚持做这项工作。他们既有强的数学背景,也了解测量的要求。 这就为有限元这个几乎让外行比如我听而生畏的人愿意接受, 至少是了解一下。   从网络上搜索的名词解释,理解它自然不够用,但终究是提供 了线索。初步破除了神秘感。   有限元法在处理物理大地测量中的边值问题时,有用。 若干天后,复习7年前的工程硕士数学教材,发现带*的目录部分 有以上内容,当时以超纲对待了,竟然没有一丝印象.可见,超纲的部分 不能因为不考试,就不学习了.考试不考,或许工作中有用呢. 下图为中国百科网对有限元法的介绍(片断)
个人分类: 科技会场|6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工程信息检索教程》的编辑手记
maywuyi 2009-2-4 09:32
2007年底,信息检索课程已经被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列为公共必修课。我们觉得出版这个课程的教材很有意义。于是联系了王知津教授,他马上就答应了。王老师很认真,组织了12人的编写小组,开了三次编委会。编委会成员除了南开大学以外,还包括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都是在信息检索课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第一次编委会,研究了编写原则、指导思想、编写思路以及编写大纲等。王老师还请了2位业内专家参与大纲的讨论。第二次编委会讨论了章节的结构及细节内容,第三次编委会统一体例格式。 我在2008年1月27日到南开大学参加了他们的第三次编委会,与老师们讨论了格式问题和教材拓展问题,希望能编写出立体化的教材,包括教辅等内容。说起与王老师的交情,要回溯到2年前合作出版一本翻译教材。在那次合作中与王老师有很多的交往,深刻了解王老师的做事风格与态度,想必我们的工作情况也给王老师留下过不错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没见面。这次王老师带领所有参编人员一起交流,开会变成了朋友会面,愉快的场景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2008-2-28昨天已经把签定好的合同快递给王知津老师了。计划6月交稿。 这个教材有如下特点: 1)重点介绍现代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信息检索领域的最新成果,强调外文信息检索的方法。(区别于本科教材和科学硕士教材。本科教材比较简单而且泛化,中文信息多,外文信息少。科学硕士教材很少,有的包含很多学科,有点杂。) 2)专门针对工程硕士领域的信息检索,包含目前40个全国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3)为了使工程硕士快速掌握信息检索方面,专门设计了综合示例。 4)突出实用性,注重工程硕士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5)完全介绍电子信息检索,不包含已经落后的纸制信息检索。(旧教材中会有) 王老师交稿时间很准时,6月底就交稿了。但编辑的过程很痛苦,时间很长,做了很大的修改,删掉三分之一的内容。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呢?因为信息检索类的大学教材多如牛毛,据说有7000多种。我们的教材如何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如何能打动读者和教师。我们参考了多本教材,研究了各类教材的优劣,对读者对象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最后一遍通读是在元旦的时候。现在终于定稿了。但是春节的到来,又一次推迟了书稿的进展。真是一波三折。 2009-2-2 《工程信息检索教程》就要出版了,对于封面设计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设计部门拿出了五种方案,才定稿。真是难为了设计部的同事。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