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史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腐败”的老祖宗是班固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1-10-17 11:21
“学术腐败”的老祖宗是班固,他的《汉书》里面大段“抄袭”《史记》,还有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是文人原创作品外,其他的都来自民间流传了几百年的故事与话本,但是没有见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在书后列参考文献。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2881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的论文会造假吗?
热度 16 yuewenzhu 2011-8-23 11:25
你的论文会造假吗?
在 小木虫 看到这样一个投票《你的论文会造假吗?》,投票的结果虽然让人有点意外,可后来想一想也是情理之中。对于这个结果我不想做太多的评论,《史记·货殖列传》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无非是因为要拿学位,要毕业,要评职称,要评奖.....或许只有端正一种心态,合理一种考评机制,大家自会用一个真实的态度去面对每一组试验,每一个数据,每一篇文章! 另外存在两个疑惑: 1)从严格意义上讲一定情况下的取舍数据算不算造假? 2)对于实验误差、不好的数据、错误的数据该如何合理的界定? 下面是投票的结果和部分虫友的评论: heifetz : 最近在写论文,看了人家的文章发现很多水分很多,看看周围的人也有很多在造假,自己的文章也加了些数据进去,大环境如此,那么小木虫的朋友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论文是完全真实的吗? jqqin : 科学研究本身作出的结果就不是100%规律的,必须进行科学的筛选才能显示出研究的真实规律。因此,试验数据肯定是要进行取舍的。如第二选项所说,进行了筛选的数据就是不真实?但是我问问,如果实验本身的误差(仪器,人为的)带来的影响很可能影响你实验的真实结果,你是100%保留这个不真实的结果呢还是进行筛选,让真实的规律体现出来?? 我们只能呼吁大家在科研工作中多些诚信~让科研这块净土保持纯洁~毕竟这些事情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jackiemwd : 从我的本意来讲,不应该造假。但是实际情况却要昧着良心造假,经费不足,要多出文章等因素。所以国内出版的文章我认为水分很多,所以我一般也不看国内出版的文章。但是我要求我的学生在这方面开始的时候不能造假。 licm276 : 我是文科的,没有实验哦,不过写论文嘛,可以说是7-3或6-4吧,大部分还是自己研究的 重逢 : 我也选择了第2项。说实在话,完全不造假,一是实验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人为误差,结果本来就没有理论的完美;二是现实条件下,人人造假,我不造假,岂不亏了?上面硬性指标压在头上,在饭碗生存还是不造假中取舍,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lidaonco : 很郁闷,拿全部真实的数据去投稿,结果被拒稿,认为我的结果不够理想,我的一个同学呢,我知道起码有一半数据是假的,因为根本没有见她做过,结果发了,if还有4分,我呢,毕业不了了。所以,怎么说呢,这个环境下,我认为老外也有很多是白痴的,太厚道了没有什么好处的 ws1wqqqq : 我所知道的身边事: 1 有权有势买论文,算不算造假? 2 一般教师胡论文,算不算造假? 3 博士学生改数据,肯定是造假! 其中,3因为人数最多,最普片,男生和女生都有,甚至懒散女人为毕业,伶俐女人为出国,胆更大,“数据"更多。 stao111 : 我不会杜撰数据,只不过依照自己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取舍。在事实没有定论之前,你的所有数据可能只是反映事物的不同方面,而在你所研究的范围可能有些是不需要的,有些是需要的,只有进行取舍。 lootus 这个问题分几种情况,我个人觉得: 1)有的本身选题不好,甚至还不用功,所以为了毕业,只好造假。这种情况属于彻底的造假; 2)有的实验(偶属于材料/化学方向)重复性不好,往往报道最好的结果,这个很难说,总之是不好,因为别人很难重复; 3)有些在实验误差和造假之间。。。。。。 现在的情况是国外很多教授不愿意给中国人的文章审稿!很麻烦 所以还是不要造假为好,所以我现在开展的工作也从选题上注意,尽量选择那些结果可靠的方法、仪器、材料 jeastjd : 目前国内存在着很多这样的现象,不光是论文,报项目也是这样。不只是在科研界,政界、商界。。。到处都是。其实国外也如此,象韩国的黄同志,笑话开大了。做为一名老师(我现在也带研究生,我同时也是过来人),我的建议是,尊重自己的良心!首先保证自己不造假:可以在得已的时候说假话,也可以不说话,但不要做让自己都不心安的事。 liu5288kangkai : 我相信大多数论文还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撰写的,但不乏有些投机取巧之客,急功近利之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择手段,瞎编乱造,令参考其文的学生、老师、甚至是科研人员苦不堪言、按其方、寻其法、最后毫无进展、一无所获。关于论文造假的的现象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甚至有些SCI、NATURE、SCIENCE、诺贝尔奖得主的文章也有一定的水分,究其原因还是教育体制上的缺陷,个人利益的驱使,导致文章的质量下降,应用价值几乎为零。可悲可叹有可惜啊! …………………. 小木虫投票链接: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01195fpage=0view=highlight=page=1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2577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田忌赛马与人才引进策略
热度 1 lxchencn 2011-8-1 11:14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有一回,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他们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马对上等马,以此类推。田忌每个等次的马都比齐威王的慢,因此,三个回合下来,田忌都败了。   一旁观战的朋友孙膑给他支招,于是田忌又向齐威王发出挑战,齐威王答应了,赛马又开始了。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又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胜了齐威王。 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策略的改变成就了田忌的胜利,然而人才引进的策略是否应该从田忌赛马中有所借鉴呢? 人才引进是一个重复无数年的故事,但对于长期处于人才饥渴状态的三流大学来说依然没有根本改变。硕士成香饽饽的时候满世界都在引进硕士,三流大学只能望才兴叹,第一个浪潮过去,博士成引进的目标,三流大学也没有捞到几个优秀博士,看客而已,第二个浪潮过去,海归成了人人要抢的宝贝,三流大学也只有干着急的份,第三个浪潮过去,领军人才成了千万金追逐的目标,三流大学也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只能望着人才走入曹营。每一波的人才引进潮流都想分一杯羹,为何总是难遂人愿?为何总是难以抢占先机?策略有待调整,为何总是在同一时间去抢同一匹千里马?实力已分,结果不猜自见。好几年前,正当引进博士热潮的时候,看到一个非常优秀硕士想引进来,但此时的标准是博士,不能按人才引进进来,错失一未来千里马,后来别人在其他地方干的非常红火,当然,现在想再引进他,他已经是不可能来了。 田忌赛马的故事不可不察呀!
350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尊者讳,讳不好就成了——把尊者毁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5-12 22:24
  中国传统风俗习惯里有一个是为尊者讳。   咋一听,挺有道理。   仔细一揣摩,大大地没道理。   我现在觉得,人是有原罪的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其实,咱们通俗点理解这句话,就是说,“谁小时候都尿过床”。   可是,传统表现给您老人家的某某尊者的形象却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孔子,他是不上厕所的,厕所多脏啊,圣人怎么会去。比如,孔子,是明媒正娶的,《史记》里说他老爸什么什么和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这怎么可能!那不象赵本山小品里的钻玉米地了嘛!其实,孔子更应该是他的母亲感天地之光而孕,没有经过人间普通人受孕的龌龊过程。   这样,孔子的形象多光辉啊。 而那个污蔑孔子的司马迁先生,明明在《孔子世家》后面的太史公曰里说孔子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怎么对孔圣人在出生的问题上大放厥词呢?简直就是大不敬!      而皇帝当然是比孔圣人更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没有私生子,婚姻生活极度圣洁,对待臣民也全都一心一意,生活简朴,识字很多,足以教化世人。      除了这等一等一的人物之外,省长是完美无缺的,将军是完美无缺的,校长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连少先队副大队长的五道杠也是完美无缺的,从小就新闻联播,代三个表。      还记得我们原来引进电影的时候,宣扬腐朽资产阶级幸福生活的电影,坚决不能入选,课本里的外国名著,全得是选莫泊桑《项链》这样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老人与海》宣扬了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一个老头坚韧不拔的意志,不选!难道就没有宣扬社会主义体系下差不多老头的精神了吗?那就选这一个。      我们是完美的,敌人是有缺陷的;我们是幸福的,敌人是水深火热的。      我们的榜样也是完美的,敌人阵营里,即便算个好人,那也是有很多缺憾的。我们的榜样是应该学习的,敌人的榜样是可笑的。      于是,为尊者讳就成了几乎不需要质疑的第一信条。      如果外国人写的某本书里面有对我们的尊者有所不敬的描述,要么我们就出一个节本、洁本,要不就干脆不出,即便这本是确实很好,最好,最全面,也坚决不引进。   不过,总有人是睁眼看世界的吧?这个渠道不行,那个渠道总行吧?《南方周末》有一期质疑希望工程管理者贪腐的,结果就没能发行出来,都要送到报摊上了,又被截回去重做。但是,有几个城市因为放出来的早,所以,总还是有遗毒流传,我看完再也不敢考虑捐款的事情了。   但是,总会有人知道的,网站不一定能看到,E-mail好了,总还是有一孔之明的吧。   于是,孔子上厕所的证据总是会被找得到的。   而伟大的钱学森先生也会被发现曾经犯过是人都会有的错误,甚至,普通人没有的错误他也有过,比一般人要严重得多。说了这些又有什么呀!   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有巨大贡献,可是也杀过很多无辜的人。藏啥呀?允许你使劲藏,充其量能藏几年?   对于伟大的人物来说,不可能所有细节最后的指向全是完美,也所以,如果拼命为尊者讳,最后可能会毁了尊者,因为在浑身干净2000年之后发现孔子其实是上厕所了,就这么点事竟然蒙了中国人2000年呀。   而被蒙的人知道了真相会怎样?怕是极度失望。与其如此,还不如开始就告知一个多维度的真相。
个人分类: 人论|5058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古代学问,一切皆从古代天文历法入手
热度 2 sheep021 2011-5-8 20:00
研究古代学问,一切皆从古代天文历法入手
中国古代学问,是天文之学。天文统摄一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又是时间之学,时间统摄一切。 观 乎天文,以 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中有许多未解之谜,诸如“大衍之数”、“参天两地”、“鸟兽之文”、“五岁再闰”、“参伍以变”,以及包含有“太极”、“两仪”、“四象”在内的所谓“四句”或称“周易的宇宙生成模式”,还有《系辞》筮法一章中从一到十的神秘数字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其中有的虽有解释,但学术界争议很大,如“大衍之数”和“四句”;有的似有解释,但似是而非,如“参天两地”、“五岁再闰”、“四象”和“鸟兽之文”等;有的则始终没有合理解释,如“参伍以变”等。根据笔者的研究,特别是从本文关于“参伍”的诠释来看,凡《易传》中涉及到天道概念者,大多语焉不详,隐讳其辞,其真正的涵义没有详解或流传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从探讨古代天文历法入手。根据古天文学的认识,我国古代最早的推步历法创建于春秋后期,称为古四分历。古四分历的考证建立在对孔子所作的《春秋》一书中的日食和历日记载的基础之上,所以,孔子生活在古四分历的创建时代。从《左传》、《中庸》、《史记》,以及若干朝代的天文历志来看,孔子对历法有很深的造诣并做出过重要贡献,《易传》中的天道观思想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孔子本人的思想。所以,《易传》中出现的、许多关于天道的记载都与孔子的天文历法活动有关。 如前文所述,古代天道之学包括历法和占星学,可以掌握天数,预知军事成败、人间祸福,乃至王朝兴衰,对军国大政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这一知识往往控制在极少数人的范围之内,作为密授家传,不示于人。孔子教授六经,而不传天道之学,其原因也在于此。关于这一点,在《史记"天官书》中有所记载:“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在《论语"公冶长篇》也记载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可以进一步证实此事。在《述而》篇又有“子有四教:文、行、忠、信”,孔子授徒,择才施教,是以在《先进》篇又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没有谈到传授天道一事。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索引注:“子夏文学著於四科,序诗,传易。又孔子以春秋属商。又传礼,著在礼志。而此史并不论,空记论语小事,亦其疏也。”又案《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传易于商瞿子木,商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其中子弘是子夏的弟子。流传至今的涉及到传易且有记载的弟子有子贡、商瞿和子夏等,且有《子夏易传》传世,但对《易传》中涉及天道的多种未解之谜则未见论及。至于颜渊、曾子、子思和孟子等,这一学派以道德教化为主,对《周易》鲜有研究,勿论天道之传授。所以,在历代的儒家知识传授时,不讲天道之学,以至“仲尼没而微言绝”,儒家的天道体系失去嫡系传人,留给后人许多《周易》的千古之谜。 在《周易》的未解之谜中,一类是涉及到天道的专用术语,如“参伍”、“四象”等,由于这些概念源于古代天文历法,通过天文学家和占星家著作和传授可以留之到后世,在天文历志和其它的古天文学专著中能够见到。另一类是由孔子自己提出的、既涉及天道又专门用于《周易》筮法的术语,如“大衍之数”非常可能是精通天道的大史、卜人和(或)孔子根据历法思想改造《周易》筮法,借以把历法思想纳入到《周易》体系中来,以求达到《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目的,实现天人合一之举。所以,“大衍之数”是融合天道与卜筮的专用术语,只要孔子不传,后人就很难知道了。 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69bf0010009re.html 古代”二十八宿“与”北斗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浩瀚无际的宇宙天体中划分出的二十八星宿,即东方青龙七宿:角(蛟)、亢(龙)、氐(貉)、房(兔)、心(狐)、尾(虎)、箕(豹);北方玄武七宿:斗(獬)、牛(牛)、女(蝙)、虚(鼠)、危(燕)、室(猪)、壁(蝓);西方白虎七宿:奎(狼)、娄(狗)、胃(雉)、昴(鸡)、毕(鸟)、觜(猴)、叁(猿);南方朱雀七宿:井(犴)、鬼(羊)、柳(獐)、星(马)、张(鹿)、翼(蛇)、轸(蚓)。 古圣先贤在漫长的“仰观天文”的过程中印证到月亮每天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镇星”(即土星)每年从一宿移动到下一宿,太阳每年沿着二十八星宿转一周,约13天移动一宿。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表示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尚书?舜典》称“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意思就是以北斗七星来确定日月五星的运行周期。 《尚书?尧典》所谓的“分至四神”,即古人所说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表明中国早期星象在6000年前已形成体系。 中国古代曾经广泛流行“北斗历法”,只是没有直接使用这个名称而已。《鹖冠子》有云:“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这就是运用北斗历法判断季节。此外,北斗七星也用于夜间计时,每转30度即为一个时辰。 北斗星是与二十八宿一起围绕北极星旋转的,因此斗柄(以北斗七星的第六颗星和第七颗星的连线为准)永远指向同一个恒星星座,即二十八宿的斗宿。故而,二十八宿记录四季的时间并非等分,而是春秋天数多,冬夏天数少,而且由于岁差的原因,历代还会有所变化,这与历代观察者所在纬度有关。 这就是古代最具实用的天文历法。也就是说,古人根据初昏时观测到的二十八宿某一宿在星空的位置,就可以推知目前是一年里的什么时节。据此可知,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中国古老的北斗历法,在古天文中,二十八星宿群又被作为步天尺,即天星运行轨迹经历过程的标记。这些在道教法典《万法归宗》里的“步天歌”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六亲不认是哪“六亲”?
冯用军 2011-4-26 15:46
1、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汉贾谊《新书.六术》:“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务于六,此之谓六亲。”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晋杜预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若众星之共辰极也。妻父曰昏,重昏曰媾,婿父曰姻。两婿相谓曰亚。” 3、指父母、兄弟、妻子。《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4、指父子、兄弟、夫妇。《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后汉书.循吏传.秦彭》:“乃为人设四诚,以定六亲长幼之礼。”唐李贤注:“立亲,谓父子、兄弟、夫妇也。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史记.管晏列传》:“上服度则六亲固。”唐张守节正义:“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亦泛指亲族、亲戚。《红楼梦》第一0八回:“你说说,真正是六亲同运:薛家是这么着;二太太的娘家大舅太爷一死,凤丫头的哥哥也不成人......甄家自从抄家以后,别无信息。”又第一一四回:“那王仁自从王子腾死后......已闹的六亲不和。”《镜花缘》第五六回:“不意府上也因接驾合家离散,真可谓六亲同运。”《易县志》:“六亲,汉族六种亲属,众说不一,一般指外祖父母、父母、姐妹、妻兄弟姐妹、继母兄弟姐妹、女之子女为六亲。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种亲属。” 顺便普及一下“六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缘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2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写病历?
热度 4 hmangel0129 2011-4-5 22:53
我们为什么要写病历?
从来都对医学文书或者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存在敬畏心情,总觉得没有文学来得洒脱和随意。当然这类文章客观是精髓,对于语言的要求也会专业角度来审核。在我印象中,一旦和专业扯上的东西总带有一种神圣的色彩,因为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去面对。 说起病历的起源,学医的人士都不会陌生, 《史记》记载了淳于意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无论从史学还是医学方面都为后世留下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病历都写些什么呢?假如我要是病人,我一定最最关心的是本人的病情如何,怎么发展,医生给我开了什么药物,我的预后如何。撇开什么相关边边框框的束缚,如患者的基本资料,知情同意书和验单之类的,病人所急切知道的内容也应当是我们记录的重点。当然在我们所熟知的医疗活动中,病历很客观地记录了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了他们的日常吃喝拉撒之类。 从本科开始接触学习写病历时,我一直很遗憾没有老师系统地指导我如何写好一份病历,一份优秀的病历。刚开始真正下笔时是从病人的出院小结开始,仔细想想真是有一步登天的嫌疑。病人即将出院,出院小结必须用最精炼和准确的语言概述处病人从入院之出院的全部。记得当时只是两个师姐带教,她们临床某些方面还不是很熟练,只是吩咐我们自己回去研究。研究什么呢,我只好发挥自己的理解力和翻书的功力,并前后翻阅了很多出院小结的书写,才勉强摸着了一些头绪,耗费了我2个晚上的时间,当然这份小结被修改了很多地方,但也为我病历书写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后来本科实习第一个月即将结束,我又强迫自己写出一份完整的大病历。又是没有人指导下,自己钻入故纸堆中研究,翻阅,再沉思,按着书上的模板磕磕碰碰整理出了一篇,现回想起来完全是机械式地生搬硬套,有时真得无法理解自己写的是什么,也归咎于自己的医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光是现病史就琢磨了很久很久,这份病历一直在我的抽屉里保存着,上面还留有一个热情四溢的主任批改过的痕记,成为了我成为临床医生征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到现在研究生的我,写病历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但是离书写出一份合格的病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对于首次病程记录,我的重点喜欢放在现病史的书写和鉴别诊断上,个人认为可以从正面和侧面来总体把握你对初诊病人的病情。主诉不必多说,一份病历的灵魂,少了她,病历也不将存在。现病史体现了病人起病的全过程——急性或者慢性,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用过哪些药物(或者住院前的就诊经过),入院时有什么主要症状或不适,鉴别诊断则囊括了你的思维过程,和对病情的判断,如胸痛考虑是心脏问题还是肺、胸膜或者其他器官病变引起的,为以后的诊疗也奠定了一定基础,理清了思路。至于最后的诊疗计划,初步简单的临床处理过程,我认为检查部分要重于药物处理部分,除了是危重急症的病人,必须先稳定病情。应该开出哪些检查项目,为什么,需要哪些指标。就如同侦探案件,从各项证据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 曾经和一个同学商讨过病历书写,在目前紧张的医疗环境中,有时候和家属的谈话记录也要在病例中反应出来,语言有时候要反复斟酌,病人病情的变化,医嘱的变动,检查项目的开示无不锻炼考验着我们的思维和心理。以前写病历,习惯很不好,借助电子网络的方便,喜欢复制黏贴,修修补补,从前粘到后,病历也成了一种形式。在一次偶然中,从一个师兄那里真正领悟到了书写病历的真谛和重要意义。的确每份病历都凝聚了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对于我们而言,病历是一种艺术,如何发挥她最大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去打磨雕琢她。自此写时病历我学会了认真询问病人,仔细体格检查,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思考方式,也弥补了很多基本功欠缺的地方。在前两天的主治和主任查房时,我喜欢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鉴别,书本上的知识得到了循环利用,自己的脑细胞也活跃了起来,当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种自然时,枯燥的临床实习也变得生动起来。 对于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不仅仅是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更重要的是我们从病历里学到了什么。究竟获得了什么,是一种心态和微笑面对一切的生活态度吧。 Hope
7587 次阅读|7 个评论
口述历史:太史小之记,小牛拉老牛
yue 2011-3-13 15:43
司马迁是太史公。公,尊贵者也。 和尊贵反义的是小。小,卑微者也。 过去由于流传的难度,只有尊贵者才能写史,现在卑微者也有让历史流行的条件,谓之口述历史。 史记曰太史公记,口述历史曰太史小记。 为避免歧义,曰:太史小之记。 太史者何谓,好古者也。 太史小何谓,爱好历史的普通人也。 太史小之记一则 山西革命史上有一个叫牛荫冠的人,其父牛友兰。他们是晋绥边区首府兴县人。 土地改革时,牛荫冠拿一根铁丝穿过父亲的鼻子,拉着他游街。 社会上谓之:小牛拉老牛。 姚依林百夕谈 姚依林之妹姚锦女士编著的《姚依林百夕谈》一书里记载:“当时农民仇恨地主,往往一来便把地主打死,不打死也整得很厉害。如搭个‘坐蒋台’,让地主站上去,下边拆台,把地主摔下来。晋绥行政委员会主任、共产党员牛荫冠的父亲是晋西北兴县首富、大地主兼工商业主,在县城有四万白洋买卖。他因是开明绅士,曾捐款一万元抗战,成为边区参议会议员。土改到来后,他被斗,用绳牵鼻,让他的儿子牛荫冠拉着游街,牛荫冠不敢不划清界线。” 牛荫冠晚年编写的《牛荫冠纪念集》中这样写道:“曾经看到一位乡长被捆在树上,被人用树皮刮出骨头,惨死在路边。” 《山西历代纪事本末》于《老区土地改革运动》一文中写道:“据 1948 年 6 月 22 日统计,兴县 8 个区域 290 个村,打死 1050 人,其中有地主 380 人,富农 382 人、中农 345 人,贫雇农 40 人。自杀共 863 人,其中地主 255 人、富农 285 人、中农 310 人,贫雇农 11 人。被斗争扫地出门后冻饿而死的 63 人。”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2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史最新发现:夏代中国人已认识到太阳将演化为红巨星
热度 4 suzhan 2011-2-26 19:06
正如我们知道的,作为太阳系核心天体的太阳将在50亿年后毁灭。根据天体物理学家们的观点,由于恒星内部核反应的进行,届时,太阳将演化为一颗红巨星,并吞没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从而导致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毁灭。 然而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早在中国的夏王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熬了太阳演化的这一结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在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末成书的中国史书《史记》中明确记载,中国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末期的一位天文学家曾明确指出:“时日曷丧,我与汝偕亡。”这句话过去一直被中国的语言学家们认为是一个疑问句。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曷”其实是“核”的通假字,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到太阳的核反应停止的那一天,我们将会一起灭亡。”有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人在公元前16世纪以前已经认识到,太阳将最终演化为红巨星,并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这意味着人类对天体物理学的认识史将从此改写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4342 次阅读|3 个评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史记
热度 2 zhpd55 2011-2-9 10:0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史记
1.《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简史 说明:关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历史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会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希望国内外作者提供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有关的信息或者留言,我们经过核实之后,会在更新过程中加以增补考虑。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其前身是《宝鸡师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4月,1980年5月停刊。1982年底以《教学与科研(综合版)》取代《宝鸡师院学报》,暂定为半年刊。 1983年4月《教学与科研(综合版)》第1期问世;1984年《教学与科研》开始分文科(哲学社会科学)版、理科(自然科学)版单独出版,1985年《教学与科研》又恢复为1979年创刊时的原刊名——《宝鸡师院学报》,分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单独出版,自然科学版为半年刊。1990年第1期起,刊名改为《宝鸡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1993年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合并后的校名定为宝鸡文理学院。1993年6月,宝鸡文理学院正式挂牌。《宝鸡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随之从1993年第2期改为现刊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003年英文刊名为Journal of Baoj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4年以来英文刊名更改为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Natural Science Edition,简写为J. Baoji Univ. Arts Sci.(Nat. Sci.)。《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宝鸡文理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季刊,以大专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环境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电气、体育运动生理学、科学史等领域内有创新观点的学术论文为主要报道对象;曾经设置的“博士论坛”栏目专门报道由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作者撰写的具有领先水平的原创性优秀论文。以数学、化学化工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突出重点、逐渐拓宽,不断进取、推陈出新,立足宝鸡、面向世界的办刊原则。 2.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从1995年以来先后被美国《数学评论》(MR)、《最新数学出版物》(CMP)、《数学文摘》(MathSciNet)、《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Bl)、俄罗斯《文摘杂志》(PЖ)、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收录刊源,具体收录量统计结果详见本刊“收录统计”相关报道;同时也是国内《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科学技术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多家专业文摘检索系统或数据库列为收录刊源,由于成绩显著,社会反响良好。 3.获奖情况 《宝鸡文理学院(自然科学版)》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并获一等奖,同年又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经过评审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同年被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评选为“陕西省科学技术类‘特色期刊’”。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高等学校“特色科技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2008年分别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和“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编辑部”;《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奖”和“陕西省特色科技期刊奖”。 4. 编委会成员的变更 创刊时主编不明确,由王瓒叔、李思明、赵向东3人进行编辑组稿。1979年到1989年第一期,学报版权页均无主编标记。从1989年第二期《宝鸡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版权页标记主编是杨异军。尽管如此,在1987年2月19日宝师院发(1987)009号“关于‘申请公开发行《宝鸡师范学院学报》的报告’的补充报告”中,已经明确杨异军任《宝鸡师范学院学报》主编;另在1987年11月9日,宝师院发(1987)106号“关于申请公开发行《宝鸡师院学报》的报告”中,也已经明确指出杨异军任《宝鸡师院学报》主编;还有1988年4月5日,宝师院发(1988)031号“关于重新申请公开发行《宝鸡师院学报》的报告”,不仅明确指出学院副书记杨异军副教授任主编,而且列出了《宝鸡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编委会名单: 主编:杨异军(副书记,副教授); 副主编:孙健哲(副教授),施凤飞; 编委:杨异军(副教授),孙健哲(副教授),张振江(副教授),刘宗修(副教授),施凤飞,阴仲朋。   尽管1989年上半年以前,《宝鸡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版权页没有明确表出主编是杨异军,但是从学院多次申报公开发行的报告以及实际工作中可知,杨异军从1987起就一直行使《宝鸡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的职责。 1995年第四期至1998年第四期编委会名单: 主编:杨异军; 副主编:孙健哲,盛宝怀; 编委:杨异军,孙健哲,张振江,刘宗修,施凤飞,阴仲朋,盛宝怀。 1999年第一期至2000年第四期编委会名单: 主编:杨异军; 副主编:孙健哲,邓珠平; 编委:邓珠平,刘宗修,孙健哲,张天祥,杨异军,赵荣侠,傅志军,傅敏士,樊启科; 2001年第一期至第四期编委会名单: 主编:海焕智; 副主编:邓珠平,赵荣侠; 编委:邓珠平,李宗孝,张天祥,赵荣侠,袁都奇,海焕智,傅志军,傅敏士,樊启科; 2002年第一期至2004年5月编委会名单: 主编:海焕智; 副主编:邓珠平(常务),赵荣侠; 编委:邓珠平,李乃乾,李宗孝,张天祥,张正喜,赵荣侠,袁都奇,海焕智,傅志军,傅敏士; 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编委会名单: 主编: 副主编:邓珠平(常务),赵荣侠; 编委:邓珠平,李乃乾,李宗孝,张天祥,张正喜,赵荣侠,袁都奇,海焕智,傅志军,傅敏士; 2005年编委会名单: 主编:赵荣侠; 副主编:邓珠平; 编委:邓珠平,李乃乾,李宗孝,张天祥,张正喜,赵荣侠,袁都奇,傅志军,傅敏士; 2006-2009年编委会名单: 主编:赵荣侠; 副主编:邓珠平; 编委:邓珠平,李乃乾,李宗孝,张正喜,赵荣侠,袁都奇,傅志军,傅敏士; 2010-2011年编委会名单: 主编:赵荣侠; 副主编:邓珠平; 编委:邓珠平,李乃乾,李宗孝,李银兴,赵天绪,赵迎祥,赵荣侠,袁都奇,傅志军,韩景卫; 校外编委以及兼职编辑:张文鹏(西北大学数学系教授,自2011年起为本刊特邀编委); 崔斌(西北大学化学系教授,自2011年起为本刊特聘校外编委); 张晓峰(2011年继续被评为本刊英文编辑). 关于副主编的任职: 孙健哲教授任职时间为1987~2000年12月, 盛保怀副教授任职时间为1995年第四季度至1998年12月, 邓珠平副教授任常务副主编任职时间为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 副教授赵荣侠博士从2001年至2004年12月任副主编。 邓珠平编审从2005年第一期至今任副主编。 5.《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20年、30年纪念贺词精选: 古陈仓周礼名扬天下, 新宝鸡文理再铸辉煌; 三十年精雕细刻绣锦帐, 愿未来特色突出永流芳。 2009年年末贺 贺《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创刊20周年 古陈仓人杰地灵精英群聚周秦文化多辉煌, 新宝鸡山川秀丽文理汇通科技精品更夺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编辑部 1999年10月27日 廿载心血育桃李,满座书香载管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廿周年志喜。 姚远1999年于西安 姚远: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常务副主编。 6. 各种统计结果 6.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04年统计 6.2 MCCU2006年被MR收录量居全国入选期刊之首 据《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方岩等人的统计结果,2006年MCCU推荐的数学论文中有254篇被MR数据库摘评,摘评量居全国入选期刊之首,摘评量在百篇以上的期刊统计结果如下: 7. 对外交流的新尝试:MCCU的诞生与发展 《大学数学辑刊》(Math Colloquium of Chinses Universities)简介 《大学数学辑刊》(Math Colloquium of Chinses Universities,简写为Math Colloq. Chin. Univ.,简称MCCU)是依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对外交流的历史背景,由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学报编辑部与陕西、浙江、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江西、湖南等省多家高校学报编辑部合作联办的优秀数学论文集,汇集了其它尚未入选国际著名数学文献检索数据库的高校学报已经发表的优秀数学论文,经过筛选,统一改排、适当修改,在充分体现来源期刊标识的情况下,编辑汇册。MCCU是一种面向国际数学二次文献数据库进行交流的数学论文专集,旨在实现分散发表的优秀数学论文集约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欲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而无法入选国际著名数学二次文献检索数据库的优秀数学论文,提供参与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使其真正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学报优秀数学论文对外交流的知名窗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学报入选国外著名二次文献检索数据库取得了长足发展,以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简称ZBl)为例,1999年收录中国高校期刊只有55种,2003年几乎比1999年翻了一番,达到近百种,美国《数学评论》(MR)2003年收录中国高校学报77种,2004年达到80余种。我国更多的高校学报入选国际著名数学二次文献数据库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入选期刊越多,竞争会愈激烈。2006年4月中旬检索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学报被MR数据库摘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Sci. Rep. Nat. Tsing Hua Univ. (A)》1940年开始被MR数据库摘评。截止2006年4月,不完全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学报累计有120余种曾经被MR数据库列为摘评来源期刊,但30余种高校学报因为更名、合校摘评中断,也有多家学报甚至是摘评多年的高校学报目前已经被淘汰出局,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进入MR数据库的期刊累计超过180种,但是经过筛选目前依然保留在MR数据库的期刊却只有160种左右,高校学报也不过80余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BAOJI COLL. ARTS SCI. NAT. SCI.)虽然1995年已经先后入选ZBl和MR数据库,由于所载数学论文比例十分有限,加之大量学报潮水般地涌向美国MR编辑部,因此MR编辑部不得不重新考虑收录中国期刊源的遴选问题。我们在介绍其他院校学报(如《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入选国际数学文献数据库的同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却面临着被驱除出去的危机,当学院要求学报编辑部在2004年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名称更为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之时,我们前提半年写信与MR编辑部联系,收到MR编辑部有关人士的回信让人心寒,通知我们2004年不必再寄刊样,因为可能被列入裁减对象之一。面对如此冷酷的回音,出路又在何方?经过反复交涉,得知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稿件比例太少,而且MR编辑部在回信谈到,如果能够出版纯数学期刊,可以考虑是否适合列入收录期刊源重新进行审查,这无疑是对我们现行办刊模式的一种冲击。 2003年10月,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9次学术年会成都会议上,我们为大会提交了《集约优化,突出特色,开创中国高校学报新局面——CA、MR、ZBl、INSPEC数据库2003统计报告》,邓珠平副主编在主编论坛进行了大会发言,会后积极与其他高校学报编辑协商,如何进军国际著名专业文献检索系统的应对措施,并为筹办《大学数学辑刊》做准备工作,后来先后得到了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吴志慧副主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翁胜兰老师、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陆宜新老师的积极响应,成都会议之后得到江西宜春学院科研处梅光泉教授、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菏泽学院学报编辑部成广兴教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吕玉琴编审等单位和主编的大力支持与协助,2003年10月末开始与MR编辑部联系,2004年年初,MCCU第一期终于问世,PDF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寄往美国,经过专家近半年的详细审查,2004年6月2日收到美国MR有关人士的回信,告知我们顺利通过,同意作为MR数据库收录期刊源。这不仅是对我们办刊理念创新的一种社会认可,也无疑对中国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改革,对中国普通高校学报走出国门,开创未来的新局面是一种促进和表率,同时为我国普通高校学报优秀数学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搭建了一个平台。 MCCU自2004年创办以来截止2010年年底,已经编辑出版36期,共向MR编辑部推荐论文1034余篇,其中2004年1-4期载文77篇;2005年1-4期,载文99篇;2006年1-4期,推荐论文254篇;2007年1-4期推荐论文330篇,其中A辑203篇、B辑127篇;2008年1-4期推荐论文113篇,2009年1-4期推荐论文105篇,20 10 年1-4期推荐论文56篇 。由中 国高校学报研究会网站公布的2004年ZBl及MR收录期刊一览表可知,不仅《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依然是榜上有名,而且《大学数学辑刊》也在其中,据我们对MR2004年印刷版收录期刊一览表和2005年网络版(包括ZBl期刊源数据库)收录期刊一览表的检索,也证明了上述结果。《大学数学辑刊》不仅针对国际著名数学文献数据库,而且同时将其PDF电子版,免费赠送给有关大学图书馆或数学及计算科学院、系、所等单位,以拓宽交流渠道,扩大影响,提高利用率为主要目的。2005年第3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刊登了免费赠送电子版消息之后,有许多读者来信(Email)索取,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图书馆流通阅览组的杨继斌 (GILBERT YANG)先生也询问有关交流事宜。为了能使更多的优秀论文入选国际著名数学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了保证编排体系的一致性和规范化,我们对合作单位推荐的数学稿件,除了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排规范》之外,还提出了一些其它要求,如增补2000年数学主题分类号(MSC2000),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 使用 MSC2010分类标准 ;版面 设计统一化;摘要撰写要求等。在2005年晋陕高校学报发展(太原)研讨会上,我们向山西和陕西两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分别赠送《大学数学辑刊》样刊(电子版)光盘以及电子版杂志转化相关软件,为推动高校学报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在太原会议之后借助陕西省数学会年会在宝鸡召开之际,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大学数学辑刊》的编辑出版情况。截止2005年上半年,《大学数学辑刊》已经被MR数据库收录了77篇论文,其中《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最多(30篇),其次是《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8篇),但是《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和《菏泽学院学报》的收录比例最高,100%被MR数据库收录,详细统计结果见表1。 相关研究: - MCCU:高校学报对外交流的新探索 作者:邓珠平, 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年 第01期 - 集约化《大学数学辑刊》入选美国《数学评论》的实践 作者:邓珠平, 李哲峰, 李宗红, 会议 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 2007年 - 打造普通高校学报对外交流的知名品牌--以《MCCU》为例谈高校学报的未来发展 Math. Colloq. Chin. Univ.: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math monograph 作者:诸平,李宗红,李哲峰, 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6年 第01期 - MCCU:普通高校学报参与国际交流的桥梁——2006年MR收录《丽水学院学报》的统计分析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J. Lishui Univ. Indexed by MR in 2006 作者:诸平,吴江洪,李宗红, 期刊 丽水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 2007年 第02期 - MR数据库2007年收录MCCU的最新统计结果分析 作者:诸平,李宗红, 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年 第04期 - 2007年MR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的新变化——MCCU入选MR数据库Cover-to-Cover摘评期刊源 The new changes of Chinese Journals had been indexed by Mathematical Reviews Database in 2007 作者:诸平,李哲峰, 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年 第02期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对外学术交流的新动向 A N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作者:诸平, 期刊-核心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4年 第02期 - 彭城对外学术交流的新亮点 A N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作者:诸平, 期刊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3年 第02期 - 美国《数学评论》数据库2006年收录中国高校学报的统计与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journals cited by Mathematical Review Database in 2006 作者:方岩,薛荣, 期刊-核心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08年 第01期 - 晋秦两省高校学报现状与未来发展探讨 作者:诸平,李哲峰, 期刊-核心期刊 科技编辑研究STUDY OF EDITOL SCI-TECH 2005年 第03期 - 美国《数学评论》光盘版2004年收录中国高校学报统计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University Journals Collected by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Review (MR) (CD Ed.) in 2004 作者:李宗红, 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2007年 第02期 - 改革创出一条新路--《大学数学辑刊》入选美国《数学评论》(MR)数据库 作者:邓珠平, 期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4年 第03期 8.创刊30周年暨学报建设工作座谈会 2009年12月29日下午,学院在新校区甘棠厅隆重召开庆祝《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创刊30周年暨学报建设工作座谈会。院党委书记赵怀礼、院长王志刚、院党委副书记李全武、副院长傅志军、赵荣侠等出席大会。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编委会成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报刊审读员、部分曾参加过学报编辑工作的老编辑和编委以及学报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赵荣侠主持。 座谈会上,院长王志刚作了重要讲话,并指出在学报创刊30年之际召开这次座谈会,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对学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报发展到今天凝聚着几代文理人不懈的努力,希望编辑部能够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实现更快发展。在对学报多年来的业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并对学报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是要将提高学报学术质量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学报人员思考三个“如何”,即如何继续办好优秀栏目、重点栏目,创建特色栏目;如何体现刊发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有机统一的重要论文,按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选用上乘论文;如何将学报变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为学院的学科建设服务,尤其是在三年硕士点建设中要有所作为。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审稿人员队伍和编辑力量。 最后,他殷切希望编辑部要有锐意进取、甘为人梯、为学术事业默默贡献人生的精神,全面提高办刊质量,向大刊、名刊的目标大步迈进。 副院长赵荣侠在讲话中要求学报编辑部,要根据王院长的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中编委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和完善相关规定、办法。并指出,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注重期刊特色建设,不断提高学报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和地方经济、文化服务。 学报编辑部主任曹斌作了题为《坚持正确导向,培育特色学报》的汇报。他全面回顾了学报30年的风雨历程。学报自创刊以来,立足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突出学术理论探讨,努力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服务,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服务,较好地担负和完成了学报作为学院重要学术窗口、学术交流的阵地和学科建设的平台的任务。 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周民宣读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陕西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理论导刊杂志社等二十多个单位的贺信、贺电。 座谈会气氛喜庆、欢快、和谐。各位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学术委员会成员、新聘审读员积极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充分肯定了学报30年来的业绩,并对学报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会上,学院领导还为我院首批报刊审读员颁发了聘书。《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特聘审读员为:尚增科教授(负责数学稿件审读)、张正喜教授(负责物理学、电子电气工程等稿件审读)、王智渊副教授(负责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等稿件审读工作)。 让人担心的是对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面临国际收录数据库被淘汰的严峻态势,除了数学系主任赵天绪教授表示建议应该将《大学数学辑刊》继续坚持办下去之外,没有人来关注或者建议采取何种措施,使《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摆脱被国外数据库淘汰的厄运。《哥白尼索引》的ICV评价指标逐年下降,在中国入选IC数据库前百种期刊中的排名逐年靠后;面临俄罗斯《文摘杂志》的重新审查;曾经是MR数据库Cover TO Cover摘评期刊的《大学数学辑刊》,为何昔日的辉煌不复存在?德国《数学文摘》的摘引比例有下滑趋势,——————回顾30年的发展史,更应该关注未来的趋势与走向,只看到昔日的辉煌,看不到未来的危机,难免让人揪心,岌岌可危啊!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研究|6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代万刊史记谁来撰写?
热度 1 zhpd55 2011-1-31 18:37
当代万刊史记合著的设想 今天是2011年元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腊月28日了。刚刚洗完澡,准备安心过年了,又想起在兔年应该干点什么,“兔”(突)发奇思乱想-动员编辑界的朋友们,大家都来编辑自己期刊的春秋史记怎么样?! 据广东省茂名市邮政局电子分局提供的2009年全国邮发报刊查询软件《全国邮发报刊目录库》(2009版,v.0.7.9),可以查询全国8355种期刊杂志,这仅仅是可以通过邮局订阅的杂志,还有一部分不是通过邮局订阅,有些内刊仅仅限于免费交流等,因此估计全国的期刊在万种以上,这么多期刊的历史变迁谁来研究完成,让后人再来研究,需要多长时间,花费多少人力财力?难以想象。倒不如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自己动手,每个期刊编辑部人人写一点,万种期刊的春秋史记就从我们这些期刊编辑手中开始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带动了期刊出版的繁荣,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均是如此;高等学校的合并也带来了高等学校科技期刊的更名变动潮,记录历史的变迁,不仅对研究人员参考与应用早期论文有所帮助,而且也是每一种期刊编辑执笔撰写自编期刊发展变迁史,记录期刊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在替他人做嫁衣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一点墨迹,有何尚不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借助“科学网”这个平台,来一个众人合作撰写中国当代期刊史的宏伟巨著。每一个编辑部,将自己期刊的点点滴滴随时记录,不断更新,再过20年回头看看我们留下的足迹,无论是对我们现在的编辑者,还是未来的编辑者,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现将自己收集到的250余种期刊的更名列入下表。 部分期刊更名情况表 现刊名 曾用刊名 CHIN PHYS ACTA PHYSICA SINICA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学院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学院学报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氨基酸杂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 教学与科研 教学与科研 宝鸡师院学报 渤海大学学报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现代电力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工业学院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学院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北京化工学院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林学院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院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北京邮局学院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药学院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火炸药学报 兵工学报(火化工)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机械传动 齿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大连工学院学报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大连医学院学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单克隆抗体通讯 地球学报 地科院院报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 地质大学学报 电加工与模具 电加工 东北大学学报 东北工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东北林学院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学院学报 燕山大学学报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中国肺癌杂志 肺癌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风湿病学杂志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学院学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福建师范学院学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福建医学院学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中国港湾建设 港口工程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 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广东工学院学报 广东药学院学报 广东医药学院学报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广西农学院学报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学院学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房材与应用 硅酸盐建筑制品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贵州工学院学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贵州农学院学报 桂林工学院学报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果树学报 果树科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哈尔滨建工学院学报 哈尔滨建筑与工程学报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哈尔滨科技大学学报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海军工程学院学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杭州大学学报 航空制造技术 航空工艺技术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河北工学院学报 河北工业科技 河北机电学院学报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学院学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河北医学院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学院学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河南医学院学报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湖北医学院学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湖南农学院学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湖南医学院学报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益阳师专学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华北电力学院学报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井冈山学院学报 井冈山学院学报 吉安师专学报 吉安师专学报 江西师院井冈山分院院刊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井冈山医专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华东工学院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石油大学学报 华东石油学院学报 河海大学学报 华东水利学院学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华南工学院学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华南理工学院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学院学报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华中工学院学报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化中建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华中农学院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化工设备设计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 环境科学丛刊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 环境科学进展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控制 遥感学报 环境与遥感 制造技术与机床 机床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轮廓压 制造业自动化 机械工业自动化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机械科学与技术(南京) 机械科学与技术 机械科学与研究 机械设计与研究 机械设计与分析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吉林工学院学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急诊医学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结构力学学报 佳木斯大学学报 佳木斯学院学报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建材地质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江苏工学院学报 江苏农业研究 江苏农学院学报 南昌大学学报 江西大学学报 南昌大学学报 江西工业大学学报 医学研究生学报 金陵医院学报 管理科学学报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通讯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昆明工学院学报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兰后卫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老年学杂志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林业机械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流体实验与测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磨料磨具与磨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内蒙古农学院学报 中国男科学杂志 男性学杂志 极地研究 南极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南京工学院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学院学报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学院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学院学报 南京师大学报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南京医学院学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农机与食品机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农业区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普外基础与临床 肿瘤防治杂志 齐鲁肿瘤杂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起搏与心脏(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流体力学与测量控制 气动试验与测量控制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青岛医学院学报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曲阜师范学院学报 山地学报 山地研究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学院学报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学院学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学院学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上海大学学报 上海工业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机械学院学报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大学学报 上海科技大学学报 力学季刊 上海力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上海铁道学院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沈阳农学院学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沈阳药学院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通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生物化学杂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地球物理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实用外科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首都医学院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兽医大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四川农学院学报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四川医学院学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太原工学院学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华北工学院学报 太原机械学院学报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太原矿业学院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拖拉机 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胃肠外科杂志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无锡轻工学院学报 地球科学 武汉地质学院学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武汉工学院学报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武汉水运学院学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西安医学院学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报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北建工学院学报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学院学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西北师范学院学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学院学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现代地质 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探测与控制学报 现代引信 心脏杂志 心功能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新消化病学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新药与临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岩相与古地理 中国药学杂志 药学通报 渔业现代化 渔业机械仪器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云南工学院学报 运筹学学报 运筹学杂志 商用汽车 运输车辆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浙江工学院学报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浙江农学院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浙江丝绸工学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菌物系统 真菌学报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镇江船舶学院学报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郑州工学院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植物生态学报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木本植物研究 植物研究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现代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中国南方果树 中国柑桔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中国公共卫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建筑防水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学院学报 中国糖料 中国甜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国新消化病学杂志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烟草 中国草食动物 中国养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中国铸机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医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临床与病毒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杂志 水土保持研究 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所集刊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学院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西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通报(中草药通报)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资源科学 自然资源 中国种业 作物品种资源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学报》,长春科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研究|29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孔子史记考---看孔子如何丢丑
ws987 2011-1-25 09:26
孔子史记考---看孔子如何丢丑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②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 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 以会遇之礼相见,③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④孔子趋而进,历阶⑤而登, 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 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 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我敢说之前孔子没见过“宫中之乐”,至多为其不耐烦地师傅提及,世不多见。 末周人推崇的音乐难道不比下作的“优倡侏儒之戏”体面百倍!崇古先要搞明白,景公 宽厚,辱己教子。
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孔子史记考--形象考
ws987 2011-1-25 01:44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①“东门 有人,其颡似尧,②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 丧家之狗。”③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 然哉!然哉!” ---可见,顶有中脊,项短细,斜窄肩,短欧退,是孔子的形象,但孔不自弃,要做司仪。
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亚辉:请您改悔吧!
zlyang 2010-6-6 12:55
李亚辉:请您改悔吧! 一、不要乱骂人。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您骂的人太多了。 正如憨厚正直的 林中祥 老师所言:骂人的人还没有长大。还需要教育。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2264 化学家林中祥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对中国大历史有很好的感悟。 二、多学习,少发博文。 邓小平 同志说的好: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不好好学习,就不能真正前进。 建议您有空仔细看看《史记》,以及鲁迅的作品。 打开《史记》,慢慢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真正内涵吧! 司马迁《报任安书》曰: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 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 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 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 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 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 瑑,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 陈固陋。 真正的好文章,不是轻易写出来的。 胡诌什么中国没有伟人,因为没有甘地。真是那个!好好学点中国的历史吧! 三、养成客观、公正的好习惯。 不要对别人指鹿为马,断章取义。 您怎么吓的一位女生删除了她所有的博文? 欢迎您来这里骂俺! 四、胃口好了吗? 能喝酒了吗? 胃口不好,可以喝酸奶(不要冰镇的)。 预祝鬼王成为被科学网关闭博客、又重新开博的第二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38 次阅读|8 个评论
读《史记》伍子胥列传
lyknq 2010-4-26 09:53
逃亡无处入吴乡,曾料鞭尸报楚王? 终助夫差成霸业,奈何句践善韬光。 鸱夷革裹江中死,悬眼东门见越昌。 祠立胥山高节义,如今争以定端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哪片纸刻录着你?
BaoHaifei 2010-3-24 10:56
哪片纸刻录着你? 鲍海飞 2010-3-24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虽然每张纸的来源来料都不同,有的是杂草混合型,有的是纯木浆型,但是都离不开纤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光的流逝,每张纸都变得千差万别。 有的人用铅笔素描人生,有的人用染料油彩人生。 有的在涂鸦,有的在画龙,有的变成了锦绣山河。 有的纸张印刷上了花花绿绿,就具有了无穷的价值,从此便变成了不可取代的货币。 扑克牌的图案很美丽,不过是被人甩来耍去的道具。 有的纸随风而去,在空中飞扬,或挂到树梢上,或飞的不知去向;纸做的风筝飞得再高也终将离不开线绳的拖拉。 难道一张病历就成为一个人的判决书, 难道一张通知书就成就一个人的所有命运, 难道一张证书就是功成名就的标志。 并不是所有的纸张都能够印刷上花花绿绿,成为人们手中的名片或某种货币,或者都能在空中飞扬。有的纸传承千年,价值无比;有的却连展开都没有来得及。 有的纸被雨打而破碎,混入泥土中,就变成了泥土;或浸润到雨水中而面目全非,支离破碎; 有的成为包装,曾经风光一时的名片不就是一个最大的包装;难道你就是那个名片,难道那个名片就是你。 有的纸被人用过,然后就随手扔掉。 封存的档案有假的吗?翻开的《史记》都是真实的吗? 有的人为了这张纸,追到了十八层下;有的人得到这张纸,一下子升入的天堂; 还有人在不断的伪造这张纸。 用纸做的爆竹,呼啸一声飞入天宇,之后便成了粉碎。 有的纸能够燃烧,灿烂辉煌无比;但最后都将成为灰烬,随风而逝。 哪一张纸是你的天地,载着你的梦想,到达彼岸,风中灰迹或永垂千史? 哪一张纸上刻录着你? 是文章、报告,是磁盘、 CD,是奖状、证书,是身份证还是学位证,还是病例、护照? 还有也许你永远都难以看到的封存的档案?从而成为《史记》?
个人分类: 随想|4473 次阅读|6 个评论
戏说历史名著
tarimriver 2010-2-3 22:44
屈原为什么写离骚?他早就看出来了,不仅当时的楚国腥臊烂臭,秦赵韩魏齐各国都是一样,他是极度失望才走进 汨 罗江,坚决离开这个骚臭之地; 司马迁也是一个伟大而纯洁的人,然而通过对过去历史的研究发现,统治者所津津乐道的伟业善举充其量不过是一抔粪土,所以把过去的事情整理出来,并画龙点睛地冠以屎迹; 水浒传,是说在宋朝山东西部有水的地方也有老虎。陕西人在学习了毛泽东的纸老虎的论断后,觉得水虎不挣钱,就搞出了纸老虎,创造出正龙画虎的新典故。 三国演义说的是东汉末年人心不古,都想捞皇帝当的事儿,现在的人们聪明了,知道皇帝是没有希望了,就都想办法搞钱,整出散国演绎; 红楼梦是曹雪芹讲一个男子与两个美女之间的感情故事,最后结局是一场梦。一个出生在现代时口里既没有什么玉,文化水平也不高的赖昌星却把红楼建在了闽粤大地,两个比宝黛更具有人气的金丝雀立即飞了进来,把腐清的旧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当年吴沃尧花了多大的精力才把二十年发生的事情讲述出来,不过如果他老人家还健在的话,非吓成植物人不可,发生在金朝一年的事情他一辈子也讲不完;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讲过去发生在房子里鬼狐变人的美丽故事。今天的拆迁却在讲述着为了房事官商联手把人变成鬼的现实; 吴敬梓 讲述的那点儒林外史十分小意思,因为那已经完全变成今天儒林的内史,而且还与时俱进着,转基因水稻就是若干牛之一毛!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29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