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海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没有坚实的海角,就没有美丽的沙滩
热度 18 Hongbolu 2013-5-29 12:19
青岛海岸带有漂亮的沙滩,特别是胶州湾西南侧的薛家岛沿岸,有著名的金沙滩、银沙滩和石雀滩。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夏天的金沙滩除了天然的水潮,就是涌动的人潮了。 然而,随着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这些沙滩却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为啥这样说呢?因为薛家岛沿岸的很多海角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势头若不能得到遏制,这些美丽的沙滩将会很快萎缩。这就是我今天要呼吁的:没有坚实的海角,就没有美丽的沙滩,因为沙滩和海角是一对不能分离的双胞胎。 沙滩与海角的形成取决于海岸岩石的类型和断裂构造发育程度。一般地讲:断裂破碎或岩性相对软弱的海岸容易遭受海浪和潮汐的侵蚀而形成海湾,而岩性结实断裂破碎轻的地段容易形成海角。一旦海湾和海角形成,海角被侵蚀的岩石碎块被海浪打碎后通过之字形的路线逐渐向海湾搬运,期间不稳定的矿物或岩石碎屑逐渐分解,留下诸如石英等坚硬矿物或岩屑的碎屑,成为海滩砂的主体,最后沉积在海湾的中心,便形成美丽的沙滩(见上、下两图,本文作者绘制)。 看看青岛海岸带的沙滩,毫无例外地夹在两侧的海角之间。 为何海角的岩石碎屑会逐渐跑到海湾沉积呢?简单原理如下: 海水受到风的影响而形成海浪,而当海浪逐渐向岸边传播过程中水体变浅,凡是水深小于波浪波长一半的地方海水波动的质点就会触及海底(此时若为砂质海岸就会形成浪成波痕),受到阻碍的波动就会减弱其传播,而没收到阻挡的波动继续向前传播,一排波浪经过这样的调整,最终其波脊线基本上与局部海岸线相平行。这样一排排波浪接近海岸,首先遭遇海角的阻挡,因此在海角两侧形成与局部岸线斜交的波浪,特别是破浪(从岸上看波浪出现白色的浪花)形成后对水底的岩石碎屑产生了强大的搬运力,将碎屑携带冲洗(swash)上岸,堆积在潮间带上(大潮时接近潮间带与朝上带之间的滩肩部位)。当海浪在潮间带破碎后,水体沿着海岸局部斜坡垂直向下形成回流(backwash),重新将部分海滩砂带回海水中。波浪向岸冲洗在接近海湾腹地前总是有一定的斜交角度,而回流却总是与局部岸线垂直反向海洋。这样往复不已便形成了之字形的路线,将海角的岩石碎屑逐渐向海湾中心搬运,在海湾形成沙滩。 如果海角不再提供稳定的岩石碎屑,海滩的细砂、粉砂一部分被风吹走(潮上带可形成沙漠),还有一部分逐渐风化消失,久而久之,海滩砂无法获得稳定的补充就会逐渐萎缩。当砂含量降低到一定界限后,沙滩就会演变成泥滩(泥坪),那就不好玩了! 看看黄岛海岸带的沙滩,两端海角多数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基岩被炸掉,开发了很多鲍鱼池。 抛开海角作为海滩砂的物源区这点不说,海角还有非常好的岩石露头,有漂亮的地质现象值得大众观赏以及地质学家进行科研活动(照片待补充,最近科学网难以上传东西,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我认为其价值至少不亚于海参池。 因此,借助于科学网呼吁:保护好我们的海角吧! 当然,世界上也有不靠海角而发育的海滩。最典型的实例就是火山岛周围的珊瑚礁附近,特别是堡礁、环礁附近都可以形成珊瑚礁沙滩,沙滩的主要补充来自于珊瑚遭受海浪打击后形成的生物碎屑。如:
个人分类: 地学探讨|10974 次阅读|38 个评论
天涯海角
wotaotao 2009-2-4 13:34
总是很怕冷,一到冬天就裹得象皮球,今年的冬天好像特别冷,为了不把自己裹成更大的球,不得不逃到天涯海角去了,呵呵! 在古代传说中天涯海角是个远离中原、瘴病横行的蛮荒之地,交通闭塞,人烟罕至,是朝廷流放判民、逆臣、犯人之处。据《崖州志》记载,仅唐宋两代,被贬到此的就有四、五十人,宋代的李纲、赵鼎、李光、胡栓等名臣,无不怀着走天涯下海角、去而难归之谓来到海南。宋代名臣胡栓曾发出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的哀叹。他们到此观之海角似尽头,望之天涯关山隘,所以叹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他赋诗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迎千道绕郡城,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渡鬼门关。人们从这种心情出发,把崖州之滨视为天涯海角。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渲染,天涯海角便成了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地方了。 如今的天涯海角,海风习习,浪涛声声,椰林婆娑,游人如织,更重要的是这里永远暖煦和馨,一层布衣就可以过冬了,好轻快好自在啊! 面朝大海,仿佛站在仙境与凡尘的临界处,这也许是在天涯海角边才会萌想的念头。放眼看去,一边是仙境的色彩那蔚蓝色调的栖梦之地,一边是人间的景象那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她们一起缠绵不分却又径渭分明,像是凡尘的白天与黑夜,又像我们的快乐与忧伤。那弘蔚蓝的色调,奏出悠怡的韵律,谱成一帘幽雅,清润了异动的心,冥冥中尘事,渐渐澄净。天涯不老,海角不灭,且让我们在这弘蔚蓝韵调中,等待白发随风飘扬,等待记忆老成青石模样。
个人分类: 快乐生活|3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