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气降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川行
热度 2 bqzhu 2017-8-3 11:34
浙北天目山系分布有许多深山沟,当地习惯称‘’ 岕”。那里竹林密布、山泉潺潺、环境幽静、空气新鲜。古代诗人常将山泉与竹林相配来赞美这里的幽静环境和人生的自然享受。如; 王安石的《山泉悠悠》: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维的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位于 浙北长兴县北纬 31° 的 北川岕 , 是 隐 藏在天目山麓 北川森林保护区 的一条普通而又难得的山沟 。 1300 多年前,陆羽遍访名山大川, 终于 在北川岕觅得上上山泉好水,如他所述 “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历唐、宋、元、明,北川岕山泉水连续进贡 876 年。陆羽在湖州著成《茶经》而被尊为世界茶圣,这里也成为茶圣的第二故乡。北川岕水源地至今还保留有贡茶古道和陆羽汲水处。 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我都要回故里,和亲朋好友去北川岕走几回,身临其境体验那古代诗人 抒发的情感。 。 人文与自然常常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地球环境看,浙江长兴有两套闻名中外的‘古生代地层,一套是金钉子二叠 - 三叠界线。另一套 泥盆系五通组 。 华南地区泥盆纪时广泛出露了海相至滨海相沉积。 五通组命名于浙江长兴,为 石英砂岩 , 主要出露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 ,在长兴 - 宜兴地段夹有紫砂层,为扬名海内外 的紫砂壶 矿 料 产出层位 。 唐代茶圣陆羽 选择了泥盆系石英砂岩土壤种植 茶 叶 并在 这一地质环境中 觅得 泡茶的 上上山泉好水 泡茶 , 发展了顾渚紫笋 贡 茶 、 建立了大唐贡茶院。 后人又利用这套地层发展了 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等 明清 贡茶 。全国 化探资料表明泥盆系石英砂岩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地壳平均值 和全国各类地层、岩石 ,如平均铅含量为 4 mg/kg , 仅为一般土壤 平均 的 1/10 。 检测数据表明 泥盆系石英砂岩补给区并具有良好 原 生态环境的水资源 中对 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均远低于 WHO 规定的健康饮用水标准和 世界各种品牌瓶装水 ; 如铅含量变化在 0.00 2 - 0.02 μg/L ( 标准 10 ), 鎘含量在 0.001-0. 0.02 μg/L ( 标准 5 ) 。同时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元素 Ca 、 Mg 、 K 、 Se 、 Sr 等 均 能满足人体 健康要求。 其它各种理化指标均达到一类水的标准。当地政府已对这一类水资源的水源地进行了有效的原生态环境保护。在该一类水资源保护区北川岕负氧离子浓度高达 178400 个 / 立方厘米,远高于许多森林覆盖区 ,十分有益于养身和疾病康复。 负氧离子浓度不仅与植被类型和密度有关,而且与地质、地理环境的物理特征密切相 联系。氢 - 氧同位素资料表明这一带的山泉水以大气降水为主,几乎无内生水参与。以低氘水为特征的大气降水相关线斜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和国内其它地区大气降水线,显示出与特定的地质生态环境相联系,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地理标志。 多年来北川岕山泉水曾为许多品牌灌装,现在终于建起了自己有一定规模的水厂和以北川岕为品牌名的瓶装水。年年北川行,从少年到老年,有许多人生感悟。有效保护好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资源,并合理开发优质水资源源为人类造福,变成金山银山是一件艰难而任重道远的事。也赋诗一首《北川行》 宁静竹海春风吹,雨后春笋光阴箭。 竹根连绵滤清泉,紫砂补给生命元。 天然氧吧会故友,山泉泡上野生茶。 山谷幽幽身心益,王孙不享终生憾。 这里的水真好! 一类水资源 罕见的负氧离子浓度 新水 厂 大唐贡茶院。‘ 鸣泉的‘’山居秋暝‘’草书,清泉般的流畅。
个人分类: 健康养生|8111 次阅读|2 个评论
自我科普:我国缺水吗?
huailu49 2012-9-9 10:49
自我科普:我国缺水吗?
目前地球上的淡水,绝大部分源于降雨和降雪。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我国大陆年降水61889亿吨,按我国2010年总人口13.40亿计,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年降水量为4618吨。而在淡水消耗方面,2010年我国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为133吨,极而言之,位列全国之冠的广州市,这个数字为726吨。从理论上说,即便按广州的用水量计算,4618吨的降水平摊量也足够国人使用了。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国人真正用得上的淡水会少很多。 这首先是因为,人类目前尚无能力影响和控制大气环流,只好听任老天爷随意降水,导致全国各地旱涝不均、苦乐不均。 如果有朝一日,谁发明和掌握了切实可行的牧云技术,定时定点,按需降水,那肯定是首功一件!获颁诺奖更不在话下。 尽管目前有了三条南水北调线路,尽管某些城市的某些小区建了一些雨水收集设施,然而从总体来看,全国各地的水务设施缺口很大,尤其是缺乏普遍的、大面积的、高效实用的雨水收集、净化、储存、转运系统。 大气降水的利用工程,潜力巨大,任重道远!
个人分类: 自我科普|35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