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约稿推荐:量子绝热捷径在受激拉曼绝热转移中的应用
Chineselaser 2017-8-8 16:23
杜炎雄 杨金波 吕庆先 颜辉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广东省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量子绝热过程是指通过操控含时哈密顿量使得量子系统沿着自身本征态演化的过程,是制备和操控量子态的常用方法。然而,量子绝热过程由于需要满足绝热条件,通常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这在退相干快速的系统中将会导致操作保真度的下降。为了克服上述困难,量子绝热捷径技术被理论提出,其通过抵消演化过程中的非绝热效应来实现对量子绝热过程的加速。当应用于受激拉曼绝热转移中,量子绝热捷径可以实现既快又好的量子操控。本文概述了量子绝热捷径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实验进展,并重点介绍其最近在受激拉曼绝热转移中的应用。   (本文录用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第12期, 点击阅读全文 )    杜炎雄,杨金波,吕庆先,颜辉. 量子绝热捷径在受激拉曼绝热转移中的应用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54(12):120002.   全文图表展示——
4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华南师范大学喜见老友余少波夫妇
热度 1 黄安年 2014-4-13 07:48
在华南师范大学喜见老友余少波夫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4月13日发布 今年 3 月下旬,我来广州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调查的活动,这个难得的机会使我首先想到的是要看望老友 余少波、齐咏冬夫妇。少波教授长我一岁,又是1955级哲学研究生班的高材生,留校任教后是学校教学研究骨干, 齐咏冬则是陶大镛先生的高足。1985年余少波、齐咏冬夫妇回到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转眼快要三十年了,前些年,他们来北京时,我们曾经见过面,平时也有电子邮件联系,这次广州行怎么也不能错过这见面的机会。 3 月21日 上午9点,按照约定我们离开所住的裕通大酒店,步行15分钟左右来到华南师范大学正门,少波兄从家属区来校门口接我们,他带我们逐一参观介绍了华南师大的主校园的今与昔,发展与挑战,还带到他们的家中叙谈,咏冬嫂早早就在家中等候。话题自然涉及住房、看病、老龄化、子女等无话不谈,午饭时间,他们还带我们到在广州高校享有盛誉的华南师大餐厅就餐,13:30惜别。在广州期间,少波兄还多次为我联系江门行,使我深受感动。和少波学长短短半天的自由交谈受益匪浅,实际上也是一次学术访谈。照片7张是即时随机拍摄的。 1 , 2 , 3 , 4, 5 , 6 , 7 ,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600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书推介:《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2012)》
xscb 2013-8-14 13:30
书名:《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 2012 )》 作者:谢飘云 马茂军 刘涛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978-7-5100-6796-9 出版时间:2013.8 定价:6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 2012 年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八届年会会议论文精选集,收入了来自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及港台学者的会议论文近 100 篇 。主要围绕文化生态、散文理论、散文文体论、先唐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散文几个议题进行了研讨。参会论文水平高。多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积累比较好。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近代,分布比较均衡,涉及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马茂军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协会副会长。著有《宋代散文史论》(中华书局 2008 年版)、《中国古代散文思想史》(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唐宋散文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 2012 年版)等多部。主持 201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文话与宋代文体学》、 2009 教育部一般项目《宋代文话与宋代文章学》等多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谢飘云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刘涛 ,男,1974年生,山东临沂人。200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目  录: 文学史、文学理论 ◎ 赠序的流美与妙用——朝鲜女子金三宜堂赠序7篇书后 曹虹/001 ◎ 石刻整理常见误录探因 杜海军/007 ◎ 从“苏潮”到“苏海” 江枰/018 ◎ 古代散文研究的当代困境 阚文文/021 ◎ 散文与佛学 李正西/025 ◎ 宁夏历代碑刻文的主要类别 梁祖萍姚力/031 ◎ 中国古典散文义味说 马茂军/037 ◎ 陀汗国在何处 孙爱玲/046 ◎ 中国古代的“文章”与“文章教育” 唐晓敏/050 ◎ 论中国古代文章学中的“反言”笔法 余祖坤/053 ◎ 整体化学术建构与学术分裂的历史——兼论明代文学的历史境遇 张德建/062 ◎ 文言复兴是古籍学者的民族大义 邹然刘贤忠/073 ◎ 岂能如此诋毁古文和白话文——读《骈文考》 谭家健/078 ◎ 中国古代散文史撰述研究 阮忠/082 先唐 ◎ 仲长统与疏离文人庄园生活方式蓝图的设计及实现 陈红/103 ◎ 庄子的生态智慧 李书安/109 ◎ 再论《晏子春秋》的著作性质 刘文斌/113 ◎ 《淮南子》散文新论 刘秀慧/118 ◎ 名盛儒林终老广州——论范缜特立独行的人品与文品 刘衍/123 ◎ 梅古文《尚书》辨伪驳议 唐旭东/126 ◎ “清华简”不足证伪古文《尚书》 唐旭东/130 ◎ 文献保存与文学特征生成之关系——以汉赋为中心的讨论 田瑞文/133 ◎ 蔡邕奏议探微 王启才 潘霖/137 ◎ 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天问》的成因 俞志慧/142 ◎ 东晋名僧慧远、僧肇佛理论说文探析 赵厚均/153 ◎ 论汉魏六朝铭文功能的继承与新变 钟涛/159 ◎ 周代贤哲引领“人的觉醒”——《诗经》思想智慧启示录 邹然 蔡欣/165 唐宋 ◎ 欧阳修“情至之作”的修辞艺术及其对古文美学意义的提升 熊礼汇/172 ◎ 熙宁、元丰文化生态与“西汉文风”之流衍——北宋翰林学士制诰诏令的承变 陈元锋/181 ◎ 论苏轼散文中的司马光形象 关四平/186 ◎ 依附与背离:宋若昭诗文研究 郭海文/191 ◎ 初盛唐序文的嬗变——游宴序的繁荣与赠别序的生成 胡燕/197 ◎ 论柳开 李强/201 ◎ 论北宋隐逸文化的特质 林晓娜/206 ◎ 李公麟佚文辑存 凌郁之/211 ◎ 从“诗味”到“文味”——宋代文章学之“味”范畴论析 刘春霞/216 ◎ 论茅坤对柳宗元文章接受及对其文章地位确定的意义 莫山洪/222 ◎ 王禹的文化人格 潘守皎/227 ◎ 苏轼居惠期间的文研究 陶原珂/231 ◎ 柳冕及其文论考述 王秀云/237 ◎ 江湖文派的小品文及其散文史价值 吴肖丹/243 ◎ 山神·先贤·谪仙——李白文的寿山、东山隐喻及其自我写真 许东海/249 ◎ 论唐代的宴集诗序 张明华/256 ◎ 宋元文章评点形态探析 张秋娥/261 ◎ 礼乐繁盛、文物彬彬:初盛唐颂文发展论 赵小华/267 元明清、近代 ◎ “曾国藩文论抄录吴铤《文翼》”说考辨 蔡德龙/272 ◎ 七子派秦汉宗法进入时文写作风尚 冯小禄/277 ◎ 论明代桂林石刻文章 何婵娟/282 ◎ 沈德潜文章事业叙论 贺严/287 ◎ 论清代文坛对欧阳修的接受 洪本健/294 ◎ 全祖望“见道之文”的理论建构 雷斌慧/302 ◎ 《陶庵梦忆》中的江南城市生活 李丹/307 ◎ 王慎中与明正德、嘉靖时期“文以明道”思想之新变 刘尊举/312 ◎ 勾描朱彝尊人生侧影的四种画像文本 毛文芳/318 ◎ 论朱一新“潜气内转”说的内涵、来源与价值 莫道才/330 ◎ 金代骈文新论——兼与于景祥先生商榷 王永/337 ◎ 论刘大诗集序“以诗为文”的特点 李睿 吴怀东/342 ◎ 章太炎论桐城文派 徐国荣/347 ◎ 吴汝纶集外文考略 徐世中/352 ◎ 话本小说入话的发展演变 杨林夕/357 ◎ 论章太炎的“文理”说 余莉/361 ◎ 浅论桐城派作家吴敏树的古文创作 张维/369 ◎ 蔡世远与清代文风 张则桐/374 ◎ 论袁枚骈文思想 张作栋/379 ◎ 试论近代科技出版文化对近代中国散文的影响 谢飘云/384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简介/391 ◎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所/392 ◎ 附录成果一览表/393 ◎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论丛》征稿启事/395
3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热度 3 wangdh 2012-12-1 18:20
“第二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第二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 (王德华) 继 2011 年 6 月在温州大学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后,“第二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经济动物健康养殖论坛”于 2012 年 11 月 23-25 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动物生理生态学工作者和健康养殖企业家近百名代表参会,会议口头报告 36 个,征集摘要 61 篇。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两天的会议, 36 个报告,安排很是紧张。会议组委会安排周到,会议井然有序,代表们都很有感受,研究生志愿者们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劳动。茶歇的水果、小点心很丰富,严冬季节能够享受南方各种花样的水果,很幸运。饮食更是丰富极了,广州的吃,花样、味道都没得说,只有增加体重了,人在美食面前只有投降。为了鼓励研究生参会,大会评选出了 5 位优秀报告人,并给以奖励。 这次会议的报告都很精彩。会议上展示了我国哺乳动物、两栖爬行动物、鸟类、鱼类和虾类等不同类群生理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由于是专业会议,大家共鸣比较多,信息多、启发多、思考多,自然收获就多。让人兴奋的是,年青一代学者羽毛日趋丰满,学识、风采都到了一个层次,经过多年的积累、坚持,在自己的领域内都卓有建树。四世同堂参加学术会议,应该是有一种别有的滋味的。 谈点会议感受。 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是学界的一笔财富。这次会议邀请了学界的王祖望先生、李庆芬先生、杜继曾先生、钟文勤先生等前辈参会,他们在两天的紧张会议中,始终是按时、认真听取每一个报告,并积极参与讨论,对年轻学者总是鼓励和肯定,提出希望和发展建议。他们的这种坚持、耐心、专注、睿智、博学,使与会者感受至深。当问及听报告一天下来累不累的时候,有老师就有了“听学术报告就是听故事,听故事怎么会累呢”这样耐人寻味的回答。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榜样,一种力量,学界很需要这种精神和榜样。 学科需要发展,需要创新。全国的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发展还是很迅速的,研究涉及到的面也是很广的,但原创性研究还是不足。有专家说,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与国际上都是一样的,我们缺少的是有深度的 idea 。记得在回答研究生“如何做创新性工作”的问题时,我曾说,顺路(文献)找到头,就知道哪些工作是新的了。或者找到路以后,知道了目标,不愿意花费时间顺路走到头,凭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开辟一条岔路。所以,学术界好的 idea 不要深藏不露,要开放交流,只有自己的脑海里穷尽了已有的 idea ,你才可能有新的 idea 。头脑开放,胸怀宽广,是合作和交流的基础,是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生态学有共同的学科特点,也有区域和地域性特点。我们要做自己的、独特的动物生理生态学,不能总是跟随着国际学术界的后面跑,总是跟随和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也很难发展起来。学术发展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领域和学科,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实验室是这样,一个独立的学者也是这样。 研究途径。比较是生理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途径,通过运用新的统计分析技术,比较积累的信息数据,不同地理分布地区、不同分类单元、不同生态因素等等,适应性趋同和适应性趋异的,整合行为、生理、生化、细胞、分子、基因等不同组织层次的信息,是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规律、模式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急需发展和鼓励发展的是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等,这些现代生物学技术的运用,对于一些传统生态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帮助的。 生态学的实验室在野外,在大自然。生理生态学也是一样。如果不走进大自然,不去熟悉了解认识大自然,不从大自然中发现问题,想发展、创新、突破是很难的。实际上,迄今我们队各种野生动物的生理学理解还很不够。对野生动物生理学的理解,可以有助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可以对人类生存和生物医学有一些启发和借鉴作用。 既然生态学解决的问题是大自然中的问题,是动物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基本问题,所以进化生物学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动物的每一个生物学特征的背后,都有一个进化的故事。对动物进化和适应的理解,是动物生理生态学的核心内容。这个主题,永远是主题。 这次会议的另一个特点是企业代表参会并做学术报告。真的出乎意料,这次企业代表的学术报告确实很精彩,也很有理念。生态养殖,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等等,这些问题被企业所认识,并在理念上进行一些转变和改革,实在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在“道法自然”的原则下,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我的老师让我在总结的时候,要专门讲讲这个方面。企业家能够舍得把一部分财富投向研究、投向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是应该鼓励和赞许的。要做一个有责任心和有良心的企业家。学者和企业家之间的对话,是应该鼓励的,本不应该脱节的。科学研究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自然,丰富人类知识;二就是科学知识的应用,理解自然的同时,科学知识要服务于人类社会。 当今环境的变化、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污染等问题,都会改变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理和行为功能,由此产生的科学问题很多是生理学问题。生理学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内稳态”,内稳态失调,生理功能就会出问题。生态学也是一样,“外环境”也有一个“稳态”问题,稳态失调就产生生态问题,如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关系的破坏或受损等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在我国局部环境日趋恶化的形势下,学术界、人类和社会都急需生理生态学知识。生理学与医学关系最密切,与人类最密切,所以最应该受到关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野外生理学知识、生态生理学(生理生态学)知识、环境生理学知识如此缺乏呢?生理学的研究主体是有机体,整体生理学特征的测定在野外需要技术的支持,条件难以控制,这是野外生理学的一个难题,也是阻碍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恰是应该大力支持个鼓励的理由。举个例子,当今的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引起的毒理学问题、内分泌问题(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内分泌学等新领域),很多问题需要生理学的理解。再如,低温生物学(冬眠、蛰伏)、能量平衡与肥胖、睡眠与节律(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 这些涉及到长寿、健美、生殖的问题,都是重要的问题,也是有趣的问题,是大众关注的问题,自然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术需要积累,学术需要带带传承,学术需要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在会议上,有机会与年轻学者聊天,听到他们喜欢科学研究、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心里就有一种喜悦感。我也说,如果条件允许,有口饭吃,能坚持还是坚持下去,坚持就能看到成绩。不管大环境如何,学术总是需要一批人开创和坚持的,需要一批人静下心来、默默地坚持下去,这需要一定的毅力和耐性。 最后,用开幕式上的发言结尾吧“这些年来,动物生理生态学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各学科领域的发展不是很平衡,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类群的发展较快些,鸟类、鱼类和虾类等这些年发展势头很好。无论从类群上、生境(地理分布)上,还是领域方向上,我国生理生态学的现状与国际学术界的距离还是很大的,很多重要的领域在国内还是缺乏,如大型动物的生理生态学、两栖类的生理生态学等。在地域上,新疆干旱沙漠地区;从类群上,地下生活的动物(低氧适应)、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等,都很缺乏。从研究手段技术上看,基因组学等新方法的运用还不多。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学者独立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甚至缺乏,所以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我国的环境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这需要我们生理生态学学者的关注和参与,生态毒理学、环境内分泌学等领域的发展要鼓励。在国家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动物生理生态学有新的机会和机遇,也应该发挥学科的优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动物生态学家孙儒泳院士是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直在这个学科领域里耕耘、教书育人。 2011 年温州召开的首届动物生理生态学会议,孙先生人在美国,专门发来贺信祝贺会议召开。今年,又不巧他身体不适不能到会场。相信他老人家看到他们这一代开创的事业健康发展、人才队伍日渐壮大,一定是很欣慰的。借此祝愿他老人家身体健康、早日康复! 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领导和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老师、同学们的辛苦劳动。感谢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学者们的支持。感谢国家相关部门对动物生理生态学学科的各种支持和关注。 在广州3天,恰遇下雨。看到了校园里盛开的紫荆花,也在夜晚观赏了雾蒙蒙的珠江。 2013 年的会议初步决定在昆明召开。欢迎大家参会交流,期待明年相聚在美丽的昆明。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5785 次阅读|7 个评论
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硕士助学金太低了
热度 8 outcrop 2012-9-12 17:11
《 博士生助学金敢不敢再低一点??? 》这篇博文中提到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助学金太低了,只有300块: http://yjsy.scnu.edu.cn/hnyjs/work/firstpage/news_showDetail.jsp?index=22006 专门写这篇博文,是因为搜索查看华南师范大学助学金的人,基本会搜我这个标题;所以啰嗦重写下,这补助在广州吃学校食堂都成问题。 附补助情况: (一)博士研究生 1、入学前未参加过实际工作或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不满两年者,每生每月300元; 2、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两年以上者,每生每月307元; 3、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四年以上者,每生每月312元。 (二)硕士研究生 1、入学前未参加过实际工作或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不满两年者,每生每月218元; 2、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两年以上者,每生每月240元; 3、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四年以上者,每生每月260元; 4、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七年以上者,每生每月300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598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