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升官发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后悔和我吹牛
热度 15 dulizhi95 2016-6-5 11:44
我后悔和我吹牛 跟一位老教师散步,对方说,你现在还是一个杂牌副教授,你是一个敢说不的人,当初你要是把某领导巴结好了,你现在早就是正教授,且还会有“位置”。接着他还大吹了一通那位领导“牛逼”。 说那位领导有多高的“专业水平”或“学术水平”,我倒不一定认同,尽管其实际地位代表着高的专业水平。但作为领导,他确实水平能力都很不错,其实他做人的水平也很高。我刚来的时候,领导对我其实很不错,我自己没抓住或者说没有在意那就不能怪谁了。领导能力的实际证明就是,在一个单位他干的不错,换了一个更大的单位,他也干得好且明显比多位前任强。 那么,我后悔吗? 毫无疑问不后悔。 状况不好我对领导不满吗? 毫无疑问没有。这是我自己造成的或者说我自己选择的。 我这人个性太强,太自以为是,受不得批评,受不得委屈。领导若是不批评我不给我小鞋穿,我绝对不会对领导不满。 那位领导曾经严厉批评过我,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我这人受不得委屈低不得头,火爆地与之对干。领导无疑是有水平有风范的,否则,作为弱势一方的我肯定会倒霉。 其实我上科学网,也是该领导给我的信息,说,你搞 NP 研究,上科学网也许能得到有益的交流,并告诉我网址。 我对于目前的状况显然不后悔! 弄个高职称甚至弄个“位置”,尽管能多捞些收益,并能得到大量类型人的“尊敬”甚至“附加尊敬”,但大量的时间精力必须付出在琐碎的事情上,除了教学生蒙“论文”外,能搞真正的研究? 我多好呢,几节课一带,时间就完全是我的,我想搞什么就搞什么。 能搞出显著的名堂吗? 无疑能,且已经能! 大家知道,多年来我一直在搞哈密尔顿,现确信已经完成。 各位,这最后一句话就算我吹牛的吧。科学网确有少数 GOU 一般心眼的人,看到别人吹牛有人附和,就要不忿,就要难受。甚至要扯淡似的来两句。
158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读书,不只是为了钱和官(下)
smallgrass 2016-5-9 20:36
古代读书人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追求的理想,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这种观念,个人觉得它的影响在我们社会不同时期仍有一定程度的“源远流长”。 记得我小学即将入学的时候,学校的一位老师到我们村里登记适龄儿童的即将入学情况,那个时候村里有些孩子上学前都还没取大名,小名叫什么驴蛋,二闺,双喜之类的都有。这老师来到一家登记,那家孩子只有个小名叫“小孩”,暂时没有大名,他的奶奶是个裹小脚的老太太,不识字,就说:“名字就叫某某官吧,长大能当官”。当然前面两个字是姓和辈份字。可见,当官对老百姓的影响有多深,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觉得还是当官好。但最终老师觉得不妥,因为是本家亲戚,于是就替这位儿童取了个另外一个名字。 我大学本科毕业刚分到某单位,那时候大学生还不算多,心里还臭美以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当时后勤主任叫我们两个新生去领办公桌,发现分给我们的办公桌跟办公室其他人不一样,样式和材料明显简陋了很多,后勤主任带着一种鄙夷的口气说:“新来的没啥资历的只能坐这种桌子,那种桌子只有工程师以上或者机关人员才能坐。”其实坐什么样的桌子都是办公,对工作没啥影响,但是这种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后勤主任的态度让我感到官本位的存在,而且是在科研单位里,真让人汗颜。 前几年,通过校友录与一位多年没联系的大学里的老乡兼师兄取得了联系,在通话过程中,师兄问我:“现在怎么样,可当上领导了?”我一时语塞,然后回答,没有,只是负责做做科研项目。都已经是新社会了,难道读书还是为了升官发财? 当然现在无论是大学里还是科研单位里,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学历也越来越高,即使有一些管理人员或者少数科研人员初始学历低,后来也可以通过自考或者函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因此,学历已经不是提拔的障碍了。因此,象过去那样,读书为了当官已经没有优势。现在可以说,读书只是当官的一个基础,当不当官与读多少书没有多少关系了。 所以说,读书不只是为了当官,当然职位提升也是好事,最关键的是读书让你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得到一份谋生的工作,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穷人能搞好科研吗?
热度 24 zlyang 2015-9-5 13:31
穷人能搞好科研吗? 这是一个伤感的难题。 中国以前有个“穷文富武”的说法: 穷人的孩子可以学习文化,通过科举升官发财。 但是,学习武术就不一样:需要置备兵器、马匹,需要额外的营养。穷人没有这些物质基础啊! 现代科技也差不多: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较多的学费。穷人难以负担这些费用。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从历史看,牛顿、高斯、贝多芬家都不是真正的富人,通过有识之士的劝说和资助,他们才有条件成为科学或艺术巨匠。 没有美第奇家族 Medici family ,我们无从知晓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伽利略会为衣食耗费多少精力。 但如果社会提供了某种机遇,如黄埔军校,穷人也可以学习军事。 下面的说法,只是对和平时期的一般思考:穷文富武。 当一个人还在为基本生活而焦灼时,是不可能潜心科学技术或艺术学习与创作的。 除非您是梵高、阿贝尔! 就算您是舒伯特,也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创作恢弘巨制! 科学文化艺术,都是精细活。没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是不可能做好的。 武夷山老师说: 最不适应学习的那类孩子,在美国就愉快地度过了中小学时光,最终,该干什么干什么; 最苦的是中国这类孩子,中小学吃了多少苦,最终,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副对联曰: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 革命者来。 穷苦人学习文化科学艺术,有这个决心吗? 相关链接: 卡尔·萨根《宇宙》第七章 夜空的脊柱 http://xdjy.cxtc.edu.cn/best_course/Normal_physics/physics(New)/cosmos/07.htm 公元前600~400年之间,人类的认识史上发生了上述伟大的变革。促使变革的关键是人们的双手。一些著名的爱奥尼亚思想家都是船员、农夫和织工的儿子。他们与其他民族的教士和文人不同,爱好劳作,习于探索,而后者则好逸恶劳。 大约在公元前540年,萨摩斯岛国出了一个专制君主,名叫波利克拉特斯。据说他发迹于饭馆老板,终而成为国际性海盗。他迫害本国人,也不停地向邻国发动战争,但他却又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慷慨保护者。 美第奇家族 Medici family -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741.htm 修建教堂及公共设施,奖掖文化,网罗并资助艺术家,收藏图书、手稿并对公众开放,广泛涉及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各个 领域……我们 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 2014-12-05,严谨治学 ≠ 严格的教学要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48807.html 李侠,2010-12-21, 善良的温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395871.html 斯宾诺莎在海牙时,当时的荷兰共和国的总督是简。德维特,此人虽然有些武断,但也是一个开明的人,他很欣赏斯宾诺莎的思想,因此,也一直在暗中支持与庇护我们的哲学家。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德维特兄弟被暴徒杀害,并被失去理性的人群分尸了,有些歹徒竟然生吃德维特兄弟的肉。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4416 次阅读|54 个评论
[e-笔记]费正清论皇帝驾驭官吏之道及“升官发财”谚语
liuli66 2012-12-7 09:32
费正清论皇帝驾驭官吏之道及“升官发财”谚语 掌权的人只对上级统治者负责, 而不对下面的选民负责, 因此,统治者的成功全在于策励和驾驭他的官吏。 而为此目的,什么荣誉或表彰都不如他们敛财致富更为有效。 有一句四个字的古谚语通常是最有代表性的, 这就是“升官发财”。 这就是科举考试之所以长期成为一切雄心勃勃的人出息的主要渠道的原因。 但是它也意味着在艰难时期皇帝及[与]其官吏之间, 国家于官僚机构之间展开一种争夺, 看谁能从人民手中搜刮得多些。 (费正清 著,刘尊棋 译:《伟大的中国革命( 1800 - 1985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 年。)
个人分类: 杂感|1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