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岩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热闹的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总是单纯快乐的
moxj 2019-5-20 22:20
野外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这项工作更是时间投入巨大的,能出队的时候记录、采样、拍照...晚上及下雨不能出去的时候整理资料。 考学、工作从事油气地质工作接近二十年,期间相关基础地质工作让自己收益匪浅;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转入水文地质调查~~曾今太多感言或许的确不发言比发言更合适;如今回来,分享一点工作中的景色和照片,或许是今后自我表达的最合适途径之一~闲言少叙,直接上图(近日工区随拍)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2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南岩溶核桃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zhanghaopg 2014-10-12 14:55
7月9日,中国(河池)核桃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召开,各方专家和代表聚集一堂,共同为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总结发展经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本专题重点集萃其中六位专家及一位地方代表的精彩发言,以期对促进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维护粮油安全木本油料发展迫在眉睫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处长 李云峰 中国是世界上进口油脂及油料大国,2013年,我国植物油对外依赖度已突破66%。通过数据分析植物油当前形势及发展趋势,我国粮油安全形势严峻,发展核桃等木本油料迫在眉睫。 植物食用油消费增长快速。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从1310万吨增长至2980万吨,增幅达127%,高于印度、美国等国家及欧盟等地区。这一发展趋势导致近10年来我国油脂、油料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从而促进了进口需求量的突飞猛进。 草本油料产量持续下降。伴随着消费量的增长,我国草本油料产量却持续走低。特别是占有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42%的豆油原料大豆,近10年来波动下降,2013年产量更是跌破1200万吨,比高峰时期下降31%,是近20年来的最低点。为此,促进了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的一再提升,从1995年占总量2.1%的进口供给量,徒升至2013年的84.1%。值得警惕的是,消费需求仅次于大豆的油菜籽,进口量出现逐年上升趋势,或将重蹈大豆覆辙。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达366万吨,菜籽油达153万吨,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国产菜籽油462万吨,进口菜籽油(含进口原料加工)达303万吨,对外依赖度高达40%。 调节对外依赖度困难重重。一方面,种植收益不高抑制产量增长。近年来,我国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以油菜籽为例,2004年人工成本占油菜籽生产成本的55.27%,2012年上升至69.16%,部分地区种植收益出现亏损,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近10年,国产大豆播种面积也从2004年的959万公顷下降至2013年670万公顷。另一方面,缺口巨大且耕地有限。2013年,我国大豆净进口量为6338万吨,以近5年我国大豆每公顷平均单产量1.763吨计算,进口大豆全部实现国产需耕地3595万公顷,占粮食耕地总面积的32.1%。显然,单纯靠提高草本油料作物产量来保护国家粮油安全难度很大,发展不占耕地的木本油料将大有可为。 植物油消费仍有增长空间。虽然我国17.5公斤的食用油人均消费量高于全球水平,但仍低于饮食结构相似的台湾地区及印度尼西亚等国,上升空间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推动我国植物食用油消费量的增长,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市食用油年人均消费量比农村高出1.4公斤。业内权威部门美国农业部对未来10年全球大豆贸易量进行了预测,到2024年,我国将进口大豆11226万吨,10年将增长60%-70%。 以上种种,说明加快核桃等木本油料的发展,是缓解对外依赖度、维护我国粮油安全的有利途径。 拥有良种就将赢得产业发展先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俊佩 核桃作为世界四大坚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首,种植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7个国家年产量达万吨以上。核桃作为维护粮油安全的重要油料及出口创汇的优势品种,在世界核桃产业的竞争下,谁拥有优良品种谁就将赢得产业发展先机。良种选育及应用对我国核桃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核桃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差异、立地不同,各地均有自己发展的品种。造成坚果良莠不齐、品质不一,既不利于运输加工,也不利于出口创汇。为了更好地发展核桃产业,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核桃育种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各核桃科研机构和教学等单位广泛开展了优良品种引进工作,先后从美、日、法及东欧等国家引进核桃优良品种和砧木资源。如美国加州主栽的“维纳”、“强特勒”、“哈特利”和日本“清香”等品种,以及“黑核桃”、“魁核桃”等核桃砧木资源。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林科院、山东省果树所等科研单位开展了我国核桃杂交育种工作,其中“中林1号”、“香玲”、“西扶1号”、“北京861”等16个早实型核桃新品种,于1990年成为首批经原林业部鉴定的良种品种,并获得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原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20年间,各地通过实生选育和杂交育种相继培育出一大批优良核桃品种,如河北农大的“绿岭”、山东果树所“岱丰”、云南林科院“云新7914”、山西林科院“晋龙1号”、辽宁经济林研究所“寒丰”、北京林果所“京香1号”等品种。 据统计,目前全国核桃主推良种有系列品种(品系)300多个、良种采穗圃3.5万亩,年产穗条8000万根。核桃良种的选育成功与应用,对提高我国核桃良种化程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核桃育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成功构建了核桃核心种质和育种平台,为培育更多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通过提出核桃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已甄别出300余份核心应用种质。利用核心种质构建起专用品种高效杂交育种群体,获得了抗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晚花(避晚霜)、高油脂、把玩等30余个高遗传力的杂交亲本。并培育出70余份新种质,已有41个通过审定、认定成为专用良种。 目前,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正在进行砧木专用品种研究,目标选育出抗逆性强、材质好、生长速度快的砧木品种,将有利于提高嫁接核桃品种生长势,提高果园稳定性,延长核桃树体的结果寿命,实现果园的优质丰产高效,同时可收获优质的高档家具用材。砧木专用品种的无性系化是未来砧木使用的新趋势和亮点。 中央财政护航加速核桃产业发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调研员 姜玉明 木本油料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潜在资源,核桃作为主要树种,加大其产业发展力度,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水平,还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此,从1990年开始,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仅“十一五”期间,用于扶持木本油料的项目资金就达18747万元,建设木本油料示范基地3.67万公顷,其中建设核桃基地8300公顷;2011年至2013年,共安排木本油料项目扶持资金8.68亿元,其中核桃达3.697亿元。通过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了项目区木本油料产业特别是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良种水平,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能力关键在良种。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扶持木本油料良种基地建设,通过选用木本油料无性系品种、优良品种(系)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其中,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核桃、新造和更新改造及嫁接等措施,预计最高可实现亩产核桃200公斤。 推动区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扶持低产林改造,建立了一批高产示范基地,引导和带动了当地木本油料项目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2011年-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安排12亿元(含中央财政资金3.5亿元)建设核桃示范基地近4万公顷。通过项目示范带动,种植核桃等木本油料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近3年,全国核桃产量从165万吨提高到233万吨,不仅打造出众多像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以核桃产业发展为支柱的地区,也致富了一批像山西省汾阳市依靠发展核桃良种种植基地而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的众多农民。 发挥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扶持木本油料示范基地,还带动了10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2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吸引了各类社会资金,参与高标准木本油料基地、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建设,不仅直接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还有力地促进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坚持生态经济结合,改善区域环境。木本油料树种大多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四季常青,耐干旱贫瘠,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着。农业综合开发在扶持木本油料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绿化了荒山、减少了水土流失,加快了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恢复步伐,改善了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营养高附加值撬动核桃加工业迅猛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王丰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及核桃营养价值的逐步了解,核桃加工产品呈现出热销势头,核桃加工业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快速提升,势必加快核桃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核桃营养成分及功效研究一直是世界核桃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领域,经美国对核桃进行大量研究证实,核桃不仅能有效降低罹患癌和女性患 Ⅱ 型糖尿病的风险,而且核桃中所含的α-亚麻酸为植物性Ω-3脂肪酸,能降低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概率、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可以控制体重。最新研究表明,核桃有助于抵抗认知减退并减少阿兹海默症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可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 为此,我国应针对不同特性,研发、加工核桃各类产品,有效地促进我国核桃加工业的发展。 核桃油脂及脂肪酸的高含量特性,促进了核桃油加工业发展。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统计结果显示,核桃仁油脂含量达63.1%,排在松籽、山杏仁、榛子、油茶等其他坚果种仁之上,是非常好的油脂加工原料。不仅如此,核桃油脂非常健康,不仅所含亚油酸、亚麻酸高于橄榄油,且核桃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约为66.3%-72.0%,油脂成分的2/3以上为人体必需,而橄榄油仅为11.5%-12.5%。同时,就Ω6:Ω3比例而言,核桃油为6:1,橄榄油约10-20:1,核桃油更易于人体吸收。因此,核桃油已成为我国核桃精深加工中的主要产品。目前,因核桃油产量较小,主要以机械压榨制取,以最小加工为原则,更推崇冷榨冷炼加工技术。 核桃中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也成为当前加工产品研制的新方向。据检测,核桃坚果蛋白质含量达15%-20%,不仅核桃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接近完全蛋白质,而且核桃蛋白必需氨基酸比例较协调,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十分适合开发利用。近年来,我国已有核桃蛋白粉及蛋白饮料等加工产品上市。目前,随着多肽产品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人类健康四大杀手”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前景,研发核桃蛋白质制备功能肽产品成为核桃加工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除核桃仁加工外,核桃产品研发已十分广泛,核桃壳可加工成工业超细粉、活性炭、抗氧化物质、石油开采防渗漏剂等产品;核桃青皮可脱苦制药、色素提取、饲料加工、制备工业用酸。随着产业化和市场的发展,核桃利用空间将更加广泛。 核桃种植点燃西南岩溶山区绿色希望 广西大学教授 赖家业 我国西南片区石漠化相对严重,截至2012年,广西石漠化面积达192.6万公顷。恶劣的生态环境,极大地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石漠化山区成为贫穷落后的代表地区。为了改变旧貌,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发展核桃成为广西岩溶石漠化山区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点燃了新的绿色希望。 发展核桃是通过严谨对比形成的选择。通过对香椿、喜树、山葡萄、金银花、核桃等多种石山造林树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核桃属于深根系乔木,有利于石漠化治理,生态效益优于山葡萄等浅根系藤本植物和以用材林为主导的香椿等树种;同时,核桃管护省力,进入生产期后结果稳定,每亩产值可达4500元,结果期长达100年,经济效益优于金银花和喜树等种植品种。更重要的是,核桃枯落物的吸水倍数可达4.78倍,对岩溶山区土壤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在岩溶山区种植核桃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的优势树种。 在选定树种后,选育适合本土发展的优良品种十分重要。通过对多个品种进行生长特性、物候、单性结实力、产量、果实经济性状、抗性等适应性综合评价后,最终选育出“凤优1号”、“凤优2号”2个适宜岩溶山区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并于2012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探索岩溶山区核桃早实丰产技术,成为加快石漠化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的以整形修剪、环割促花、砌墙保土为核心的一套岩溶山区泡核桃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可提早2年-3年开花结果,提前5年达产期,可实现8年-10年可连续3年干果每亩平均产量84公斤,比对照树种高出3.2倍。 虽然通过近10的研究与摸索,发展核桃对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和当地经济发展都有显着成效,但问题依然存在。当前,病虫危害、松鼠危害防治和控梢丰产技术已成为急需破解的难题;西南岩溶山区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但研究基础非常薄弱,缺乏专用型的本土核桃良种;核桃林下间套种技术与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岩溶山区核桃研究的团队和人才十分缺乏。要想不断扩大核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须继续破冰前行。 未来,建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从国家层面立项,开展岩溶山区核桃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联合攻关;加强本土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岩溶山区建立专门的核桃科研与推广机构;充分利用国内外核桃顶尖专家力量与科研资源,建立适宜岩溶山区的核桃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必将为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注入更大力量。 我国核桃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原巡视员 于建亚 当核桃列入我国木本油料主要树种时,当核桃产业成为国家粮油安全发展战略时,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来的喜人局面,我国更一跃成为世界核桃产量与种植面积的领军者。通过分析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走向,我国核桃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理性看待当前迅猛发展的形势。近几年,在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工程带动三大主要因素推动下,核桃产业老树新枝,焕发了新的增长活力。2012年,全国核桃总面积达554.78万公顷,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14.96%,比2010年增加146.36万公顷;年产核桃201万吨,种植和采集业产值906亿元,一跃成为木本粮油主要树种。伴随着种植面积及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我国核桃产业化程度有所提升。2012年,培育核桃苗圃占全国总数的24%,从事核桃储藏加工企业占全国总量的3.52%;年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有177个;年加工量52.7万吨(其中核桃油加工量约8万吨)、加工产值759亿元;年核桃营销额为2023亿元,从事营销人员数量83万人,出口量约2万吨,出口额306.7亿元;核桃专业合作组织数量3549个,成员户数37万户。尽管我国核桃产业体系已形成,但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须清醒看待发展中的问题。目前,商品化程度不高、布局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不高、集约经营程度偏低、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仍需着力破解。 准确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走势。当前,我国核桃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来的发展机遇,不论是将其作为致富山区的优势树种,还是维护粮油安全的主要树种,或是协调生态与民生林业的重要树种,都对推动核桃产业发展十分有利。今年5月出台的《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把核桃列为5个重点优势树种之一,这对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发展,制约核桃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在增多。如市场容量有限、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都将成为未来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各方积极应对。 正确引导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正确引导核桃产业发展,首先要处理好5个关系,即:经济与生态的发展方向问题,特色与质量的发展路径问题,市场与政府的发展动力问题,规模与效益的发展规模问题,传统与创新的发展模式问题。发展核桃产业必须坚持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和体制,因地制宜、科学发展,通过带动农民致富,促进核桃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换届不换核桃产业 变人不变发展目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县长 郝玉松 如何带领石漠化地区老百姓增收致富?凤山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估论证,最终决定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产业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在大石山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通过多措并举,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 狠抓调查研究,创新发展思路。凤山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岩溶地貌广、人均耕地少,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凤山全县有近一半是石山,石漠化十分严重,石漠化面积占石山总面积的73.9%,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县政府通过联合广西大学、广西林科院等科研机构,经过对核桃进行调查研究与引种试验,最终在全县石漠化地区全面推进核桃产业发展。 狠抓服务保障,完善推进机制。凤山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核桃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了176人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全县9个乡(镇)均设立核桃站。建立完善领导包干抓点机制,严格实行干部帮扶“54321”机制,把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评内容。并把核桃产业发展与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的绩效考评和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狠抓基地建设,强化示范带动。当前,全县已完成建立“五级”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形成“县、乡、村、屯级示范片+农户示范树”的示范工作格局。通过示范带动,鲜活的对比参照,激发了种植和管护的热情,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狠抓合作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由县水果生产管理局和凤城镇核桃协会的774个核桃专业种植大户会员共同出资,2009年3月,成立了以核桃生产为主的凤山县农林专业生产合作社,大大降低了核桃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变为大生产,有力地推进了核桃产业化发展。 狠抓科技攻关,提升技术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研开发工作,全县核桃科技攻关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自主选育品种“凤优1号”,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开展“桂西北岩溶山区泡核桃早实丰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凤山核桃基地已被评为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核桃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识;2012年成立的凤山县核桃科研开发中心,已对国内外92个核桃优良品种进行试种,力争打造成集核桃基础研究、丰产栽培示范、种质资源收集、技术培训、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桃科研开发综合基地。 目前,凤山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全县86%的农民成为核桃种植户。未来,凤山将继续坚持换届不换核桃产业、变人不变发展目标,努力把凤山打造成广西最大优质核桃果油兼用基地县,让核桃真正成为农民的脱贫树、致富树、希望树。
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彩照景
taodeng 2014-4-24 20:10
贵州 织金 官寨 织金洞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石灰岩溶洞,洞长6.6公里,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石幔、石藤、石帏、石鼓等40多种岩溶堆积物,展示了溶洞的主要形态类别,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纵横交错的洞道间还错置着泉水、地下湖和间歇水塘,在霓虹的照射下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9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花溪清流 2009-04-21 08:10
taodeng 2014-2-9 23:09
贵州 贵阳 花溪 在记忆中的花溪总是在雨中,这次也不例外,一夜宿雨,早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过,刚到花溪雨就停了,留下一个清新湿润的空气。苍翠的岩溶峰丛耸立在两岸,地下暗河中不断有清流涌入花溪。溪水穿山过崖、越桥撞壁,形成湍流、瀑布、幽潭、平滩。最喜欢那石头的跳墩,还有河底直视无碍的水草、河上若隐若现的野鸟。 跳墩 瀑布 镜面 水草 花岛 幽潭 平流 绿树 白浪 翠廊 鸊鷉 两只鸊鷉 睡莲 两朵睡莲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1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有洞天 2009-02-09 17:27
taodeng 2014-2-9 22:50
四川 兴文 天泉洞 洞太大了,入口的一个大厅绝对装得下整个首体,这是我钻过的最大的溶洞。解放前土匪就住在这个洞里,抗战的时候还成为临时的军工厂。洞深好几公里,分为上下四层,我们仅有时间走完其中的一层。洞里最有名的景观是称为石林仙姿的石钟乳和石笋,在灯光的照射下真是绚丽璀璨。地下暗河中还可以行船,载着游人驶向神奇的彼岸。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1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锁石海 2009-02-06 14:07
taodeng 2014-2-9 22:46
四川 兴文 石海 这里是一片二叠纪的石灰岩,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奇特的岩溶地貌。可惜来时的天气白雾重重,无法清楚地展现它的迷人之处。最震撼的是巨大的岩溶漏斗,据说曾号称“世界第一”,虽然这不过是旅游宣传的手段,但看过后确实令人惊叹。大自然是如何的鬼斧神工,我们只能环视那陡峭的岩壁,俯瞰深不见底的斗心。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煤矿水害分布
fengjian1000 2012-9-19 20:17
我国煤矿水害分布
中国煤矿水害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与含煤岩系的成煤环境、成煤地质构造的变迁、煤矿区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根据我国聚煤区的不同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并考虑到矿井水对生产的危害程度,可将我国煤矿划分为6个矿井水害区 (1)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岩溶-裂隙水水害区; (2)华南晚二叠世煤田的岩溶水水害区; (3)东北侏罗纪煤田的裂隙水水害区; (4)西北侏罗纪煤田的裂隙水水害区; (5)西藏-滇西中生代煤田的裂隙水水害区; (6)台湾地区第三纪煤田的裂隙-孔隙水水害区。 其中,我国矿井水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南两大区,其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害十分严重。 1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 华北型石炭二叠纪煤田基底岩层是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较大,煤系内有多层灰岩含水层,灰岩岩溶发育、含水性强,煤系形成后又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加剧了灰岩内岩溶、裂隙的发育,加强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煤矿开采时,矿井涌水量大、突水频率高,涌水量达1000~120000m 3 /h,断层带突水占80%以上,突水水源以奥灰岩溶裂隙水为主要水源,防治水工作相当困难。 该区煤矿床与含水层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为中奥陶统石灰岩含水层往往处于高承压状态,并经常通过构造裂隙、断层或陷落柱与上部的太原群薄层灰岩含水层产生水力联系,并经过煤层底板导水构造(裂隙、断层、陷落柱)导入矿坑,或者高压水直接破坏受采矿扰动的底板隔水岩层形成底板突水。因此,在这一地区奥陶系石灰岩是对矿床开采影响最大的含水层。 中奥陶岩溶-裂隙含水层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华北中奥陶统可分为三种类型:北部为以钙质为主的碳酸盐岩组合类型,中部以镁质为主的碳酸盐岩并含膏盐层的组合类型,南部为以镁质为主的碳酸盐岩不含膏盐层的组合类型。 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东南区:淮南、淮北、永夏、确山一带,太原组沉积相为滨海-浅海相,旋回多而厚度小,灰岩共有13层,其厚度约占总厚度的60%,煤层层数多,但不可采。只有山西组和上石盒子组煤层受到灰岩水的威胁。 中区:郑州-徐州至石家庄-太原,成煤环境属滨海相和海陆交互相,产7~8层可采煤层和8层灰岩。 二叠系砂岩含水层 煤系顶板充水含水层主要为煤系的直接或间接顶底板砂岩,砂岩裂隙水对矿井的充水强弱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构造开启性程度和含水层的厚度。构造开启性好,纯砂岩厚度大的含水层对矿井的威胁更大一些;反之,对矿井的威胁则较小。 砂岩裂隙含水层水害的主要特点:断层、构造裂隙、采矿扰动裂隙或工作面顶板垮落带接近沟通含水层或矿井,从而导致砂岩水突入矿井。砂岩裂隙型突水不同于喀斯特型突水的突发性和溃入性,而往往呈现出小-大-小的突水过程,也就是说,突水前期一般有先兆,突水后期水量会逐渐衰减。 第四系松散冲积层含水层 新生界松散沉积层下部的河流相和山麓洪积相砂砾含水层,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和煤层顶板时,和煤层顶板垮落断裂带可直接导通,从而导致第四系含水层水或地表水进入矿坑,给矿井带来水害威胁。黄淮平原是矿井水害的主要水源,其他地区由于距离主要可采煤层较远,对矿井开采威胁较小。 华北型煤田受奥灰水水害威胁原因 华北型煤田,大部分矿井已经开采至深部石炭纪煤层,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中奥陶纪末,华北地壳整体抬升,遭受长期风化剥蚀,直至中石炭世,才又重新下降接受沉积,即华北的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绝大多数是直接沉积在奥陶系灰岩上的,缺失了早古生代的志留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纪。在长达1.5亿年的风化剥蚀过程中,奥陶系顶部的碳酸盐岩长期裸露于地表,加上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环境,植被不发育,屋里风化作用十分强烈,风化裂隙大量发育,在大气淡水长期而又充分的淋滤溶蚀下,形成了一个以溶隙为主并有大小不等岩溶洞穴的岩溶发育带,富水性强,距石炭系煤层较近,因此大多数煤矿受底板岩溶水水害威胁尤为突出。 ======================================================== 主要聚煤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 矿床充水特点 突水水源主要为奥陶系灰岩和太原群多个薄层灰岩组成的复合含水层组,产生矿井突水的主要通道为导水断层(巷道或工作面直接揭露或临近扰动断层)、导水陷落柱(巷道或工作面直接揭露或临近扰动陷落柱)、导水断裂发育带及采矿扰动引起的矿山周期来压与地板高压水作用下的煤层底板隔水层断裂破坏。矿井突水水量往往比较大且比较稳定(因奥陶系灰岩丰富的静储量和补给量)。矿井突水的特点一般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比较严重。 灾难性突水主要源自两条途径:隐伏导水陷落柱造成的底板高压水突入和废弃关闭的小煤矿导通老空积水或地表水溃入。 灾难性突水的水源:华北型煤田底板高压水和小煤窑积水。 地质构造复杂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由于断裂等构造发育,一方面使奥灰含水层以垂向或水平侧向等多种方式补给薄灰,造成奥灰与薄灰水力联系极为密切,局部地段成为一个含水体;另一方面破坏了工作面底板岩层的完整性,造成局部地段底板破碎。在矿压、水压等作用下,易发生底板突水。 奥灰富水性极强,奥灰、薄灰富水性无明显的规律性,二者水力联系极为密切使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防治水难度大大增加。 隔水层厚度小,下组煤距薄灰和奥灰的间距小,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水压逐渐增大,突水系数普遍超出规定。 深部水文地质条件不清,岩溶裂隙网络发育不均一,且构造探明程度相对较低,遇导水构造出水的可能性较大。 根本原因: (1)现有水害防治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不够,防治水技术与工作投入不足,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 (2)矿井防治水技术手段落后,矿井水害条件预测的精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大工作面快速机械化采煤的要求。 (3)对于隐蔽型导水通道的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不足,造成了对矿井导水通道的位置、分布、性质的先知性和预先防范措施不到位。 (4)矿井水害条件的实时监控与预警技术及装备落后,造成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孕育和发展过程中的水害隐患未能超前发现和预警。 (5)对人类活动所诱发的突水条件和水害隐患认知与准备不足,是造成小煤窑越界开采和废弃矿井积水频繁溃入矿井的根本原因。 探查技术措施 (1)综合勘探查清条件,健全地下水观测系统 进一步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包括:井田地下水补给边界、井田内断层的导水性、井田内导水通道。在方法上主要以物探、化探、钻探相结合,井上下抽水试验与放水试验相结合,有针对性进行立体综合勘探。通过综合勘探,结合矿井开采的实际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导水通道,圈定水害危险区,比较准确地评价矿井涌水量。 (2)三维地震勘探先行,物探、化探、钻探相结合探查技术 随着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引入,煤矿采区精细勘探,对5m以上断层和地质孤立体等构造有了较好的预测。再加上各种地面和井下电磁法探测技术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结合,在探查小断层的同时,对构造的导水性、含水性、富水区范围、隔水层厚度变化、小窑水害位置等方面的预测能力不断提高。 (3)多元信息预测多手段预测评价水文地质条件 化探辨识水源、物探确定异常、放水试验确定导水通道及补径排、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查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构造等特征、分布规律等,利用地质、构造、采矿、钻探、排水、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条件等多元信息,综合分析预测岩层富水的区域或位置;利用常规水化学分析、井液和水温测定、水电阻率测定、水同位素测定等化探手段,分析水动力场、水温水电阻率场和水化学场,建立各含水层水位观测系统和水质分析资料数据库,详细掌握各含水层的水文参数和水质等资料,辨别突水水源,奥灰水、薄层灰岩水、底板砂岩水。 ======================================================== 静储量:static reserves    又称永久储量。潜水最低水位以下(即地下水水位变动带以下)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或承压含水层中重力水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相当于储存资源中的容积储存量。静储量%按下式计算:V静=μ·V,式中:μ是含水层的给水度;V是潜水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的体积,或承压含水层的体积。在常年的供水工作中,原则上不动用静储量,以免引起地下水位的区域性下降。 补给量:amount of groundwater feed 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由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的水量。 突水系数 water bursting coefficient 开采中的煤层与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承受的最大静水压力(压强)与其厚度的比值。 ======================================================== 底板防治水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并结合矿井或采区的具体水文地质条件,选用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 陷落柱特大型奥灰突水注浆封堵技术 1 陷落柱“三段式”堵水技术 陷落柱突水后,在顶部留下空洞,并且在动水条件下,打钻先命中陷落柱顶部的空洞,充填骨料将动水流变为渗透流,再在陷落柱下部建立止水段和加固段,俗称“三段式”堵水技术。 2 建立“止水塞”技术 所谓“止水塞”就是在陷落柱垂向导水通道的特定位置,通过注浆建立人工阻水塞,以切断导水通道下部的水源,从而保证被淹矿井的排水和复矿。合理有效的“止水塞”的建立主要包含:止水塞位置选择、厚度计算、施工工艺和后期的加固与检查。 查清陷落柱的基本形态以后,沿陷落柱的边缘钻进至一定深度后导斜进入陷落柱,在可采煤层之下一定深度建造一定厚度的“止水塞”,切断奥灰水与煤层的水力联系。采取“止水塞”的适用条件为:突水构造基本确定,为巷道截流技术不能快速封堵成功,其关键技术为:首先要判断确定构造位置,再利用定向导斜技术,使钻孔的轨迹沿陷落柱的边缘钻进,到一定深度后再导斜进入陷落柱;定向导斜钻探技术的成功是决定堵水成功的关键 PS: 陷落柱中_止水塞_的快速建立技术.pdf 钻孔自动定向导斜.pdf 3 “止水塞”超前治理技术 4 直接封堵技术 陷落柱的发育高度较低时,一般发育高度到奥灰上部的石炭纪地层,可直接从地面打钻命中陷落柱采用下行法直接注浆。这种注浆工艺适合于静水条件下岩溶陷落柱的导水通道注浆。 5 巷道截流技术 当打钻命中巷道后,钻孔终孔孔径小于110mm时,可采用巷道截流技术,打透巷道后先投注骨料,再注浆加压,最后引流注浆。巷道截流丶适用条件为:陷落柱突水点位于独头巷道,巷道加固较好。其关键技术为:巷道的资料准确,钻孔定位正确,命中巷道的几率为100%,灌注骨料先粗后细,动水条件下,可投注骨料30-50mm;静水条件下,可投注细砂,注骨料后期要反复捅孔,当吸水洗漱小于5-8L/min·m时,方可进行注浆。 6 返流注浆技术 7 引流注浆技术 华北地区奥灰水害防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加强对新的采矿条件下矿井底板水突出机理的研究 多年来采用的突水系数理论是在浅中部煤炭资源小尺度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而深部开采的围岩应力条件、矿压扰动和开采破坏条件都与浅中部开采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采用原有的系数理论来指导大埋深、高水压、高应力、综合机械化开采条件下的矿井水防治工作,必然会给生产和安全带来误导。为此,有必要通过现场观测试验、理论计算分析和室内物理与数字模拟,研究在新的地址与水文地质条件下,以及综合机械化开采条件下,煤层底板水的突出机理和控制因素,为有效实施底板水的监测监控和适时预报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底板突水系数概念及其应用.pdf 关于突水系数的讨论.pdf 利用突水系数指导带压开采的实践.pdf _突水系数_之概念不能成立.pdf 突水系数法分析预测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探讨.pdf 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演变及实验研究.pdf (2)加强对隐伏导水构造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研发 在充分调研研究和对已有地质探查技术与装备总结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科的技术进步与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隐伏导水构造大距离、高精度探查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新的隐伏导水构造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从质和量上提高矿井突水条件的探查精度和空间距离。 (3)加强对矿井底板水害监控预警技术与装备研究 根据对矿井底板水害突出机理及主要控制因素的研究成果,利用突水信息原位采集技术、突水因素适时检测技术、突水因素远程监控技术、突水信息动态分析和人工智能判别技术,研究开发矿井水害监控预警技术与装备,以实现矿井突水前兆的适时监控、水害控制信息的过程与动态分析、水害发的即时预警。 (4)奥灰水害快速治理技术与装备研究 重点研究矿井突水淹井后突水水源的快速判别、出水点快速封堵、被淹矿井快速恢复等关键技术 (5)奥灰水害防治的建议 加强防治水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尽快启动下列战略领域的超前攻关 (1)隐伏导水构造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研究 (2)突水条件实时监控与预警技术; (3)深水平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机理研究; (4)水患矿井安全评价技术及开采方法研究; (5)矿井突(涌)水量预测; (6)水害控制、供水、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组合安全系统研究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攻关,初步构建“地下水运移规律-突水模式-对应的力学模型-相应的突水机理-突水预报-突水量预测-突水条件探查与预警预报-突水控制”一套较为完整的突水预警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开展华北奥灰水综合防治研究试点。 尽快开展与防治水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程条例的修编,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防治水的技术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却20多年没有修订,亟待修编。 岩溶陷落柱探测工作的复杂性 岩溶陷落柱属于垂直构造,气水平投影面积有限,与井田面积相比,只是稀疏的点状,这一特征不利于地面钻探的垂直揭露。同时也不利于带有“体积效应”的各类物理强探测时提高分辨率,例如地面物探中的电法、电磁波法、机械波法。 岩溶陷落柱属于隐伏构造,其柱顶发育高度可以是冲积层和煤系地层的任何一层,上煤层虽正常可采但下层煤就可能遇到陷落柱。因此也增加了分层次探测的难度。 岩溶陷落柱以重力为主的地应力成因与大地构造变动多力源形成的构造形迹不同,其周边地层构造与母岩无明细差别,不像褶皱断裂构造近处有此生地质现象可以预示,即陷落柱无明显的存在征兆。 岩溶陷落柱的导水性能差异很大,即使物化探能够测出陷落柱的地质异常反应,还必须使用钻探方法直接揭露柱体并附加进行以确定水量、导水性、水源通道为目的的水文地质试验,以确定其水文地质性质。 岩溶陷落柱具有隐伏、孤立、随机分布的特点,这一特点不利于任何勘探技术手段的直接揭露。 北方岩溶陷落柱的充水特征及水文地质模型.pdf 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特征及成因探讨.pdf 华北岩溶陷落柱突水的水文地质及力学基础.pdf 隐伏断层 (hidden fault)是在地表无出露,潜伏地表以下的断层。隐伏的原因可能是:切穿基岩的断层被新沉积物覆盖;断层被侵位岩体占据;形成于地下深处,断层面没有切穿至地表的盲断层
个人分类: 地质|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