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李连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李连达院士发言,便知中医如何被中西医结合所毁灭
热度 7 wya 2012-7-3 12:56
就是这种简单照搬西医药理方法的做法把中医给毁了! 真正的中医专家才能体会到:世界上所有动物只有人是阴阳平衡的,对小白鼠有用的药对人不一定有效。 并且服用中药是脾胃吸收,注射给小白鼠能行吗?不符合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出来的不过是杀人的中药注射液 学术不怎么样,而能变成牛人,一般品行也不怎么样。否则以其水平,如何能谋得高位?只有一个方式:造假和忽悠! 媒体上的伪善随便都能装出来,但一个人良好的品行只能靠实际行动表现。 如果连做法都违背了中医学基本原理,做出的成果有用吗?没用的成果就是浪费国家资源。而研究者本人的中医学识也暴露无遗。 很想请教一下这些以西医方法研究中药的专家,中药药性基础是四气五味,如何观察老鼠的药效反应?给老鼠摸脉判别五脏六腑的阴阳升降浮沉吗? http://www.takungpao.com/sy/2012-07/03/content_612658.htm “很多人不愿意谈,怕麻烦,怕挨骂,但我不怕,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泰斗李连达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说。 走进药味儿浓重的实验室, 数十只小白鼠排成一排,年轻的科研人员忙于流水作业,注射、麻醉、解剖、抽血、储藏、化验……这是一个 中医药理实验室 ,是李连达最经常出现的地方。 在这里,他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得到学术界公认及官方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在这里,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药 动物模型 和试验方法,大力促进中药研究与新药审评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及现代化的道路。 李连达说,过分争论中医是否科学没有意义,与其把精力、时间浪费到这些争论上,不如放在如何 提高治病救人的效果 、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上。“中医是古老的科学、古代的科学”, “中医要现代化,不是把中医变成西医,而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来研究中医中药 ,推进它向前发展”。 (博主注:中医药是需要现代化,但前提一定是要用符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方法现代化,而不是用西医的标准现代!) http://baike.baidu.com/view/84271.htm 李连达 , 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7月24日出生于辽宁省 沈阳市 。1956年毕业于 北京医科大学 ,曾任 中国中医研究院 西苑医院基础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基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论文造假    最近,在互联网上搜索“浙大”,出现了很多有关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涉嫌论文造假的帖子,甚至有网友用了很极端的词语:“ 李连达院士的研究成果=剽窃+造假+一稿多投。”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昨天,记者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事件起因   浙大校长收到两封信 “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   第一封信: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学术造假   11月18日, 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的 祝国光 教授 在 芬兰 给 浙江大学 的 杨卫 校长发去了一封题为《提倡严谨治学,反对学术造假》的信。   信中祝国光告诉杨卫:有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署名的三篇论文有学术造假问题。   经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认真研究认为,论文作者不仅一稿多投,而且还存在严重造假。曾经刊登该研究小组论文的 德国 《NSA药理学杂志》、 荷兰 《人种药理学杂志》、 英国 《本草疗法研究》、 波兰 《药理通报》等先后公开发表声明,称这是“科学的欺诈行为”,并将这些已发表“学术论文”删除,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目前,国际上深入调查正在进行中。   祝国光教授在信中表示,“浙江大学一直以严格治学著称于世,我们一直引以为荣,想不到会发生这论文造假之事,并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名下。”   第二封信:一稿多投,损害我国中医药在欧洲声誉   正当浙江大学对此事展开调查之际,12月6日晚,祝国光教授又给浙大杨卫校长发去一封信。   信中说,我们又发现李连达院士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两篇文章,先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然后隔数月或年余,又在国内以变换第一作者为李连达院士的名义发表,并且中文的论文没有提及任何该文已经用英文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甚至在其参考文献中也未列上。“说明作者是有意避开已经发表的相同文章!”   祝国光教授表示,李连达院士研究组的造假论文一案,已经严重损害我国 科学技术人员 在欧洲的声誉,损坏了我们中医药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形象,影响了我们的中医药市场。 媒体调查   共有十三篇论文被指造假 此外,据人民网报道,一些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揭发, 近两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领衔的研究小组,在国际、国内多家著名医学杂志上采取剽窃、编造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手段,发表“学术论文”13篇,以骗取国家科研经费。 这些由浙江大学药学院多名研究人员联合发表的论文都有李连达署名,其中,李连达作为第一作者署名的有两篇。研究小组以这些“论文”立项,分别得到国家博士后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要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 浙江省教育厅 、科技厅、中医药局等项目经费资助。 浙大回应   论文造假是其所带的博士后所为   浙江大学新闻发言人以书面的形式就此事对媒体公布了学校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称“论文造假事件”主要是 李连达院士所带的博士后贺海波个人行为 ,其他作者并不知情。 补充资料:中医药现代化之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1711-520495.html 近些年来,一些中医界人士,受西医应用部分现代科技手段检测与治疗的影响,也竟中西医不分地要把西医现代科技检测手段,全盘生搬硬套到中医来,使中医的 望闻问切 检测手段实际基本已成形同虚设,似乎中医只有这样做才是与时俱进,才是现代化。实践与理论均表明这种现代化,只不过是 中医西医化 的代名词,其走的越远,中医西医化的程度就越深,也即现代化得越不像中医。    中医是跨越时空的复杂科学,根本不存在西医发展中的那种现代化问题。 中医借鉴西医的一些现代科技检测手段,其结果只能作为一种 外在辅助的参考 而已。这是因为西医的检测结果,终究取代不了中医获取 系统与整体诊断信息 的特有方法,也根本改变不了中医从整体、系统、时空,认识人的阴阳一体动态协调与自我稳定平衡的生命运行规律,以及因 阴阳失衡 导致产生疾病的本质特征。中医西医化行不通,同样,西医中医化也行不通。中医现代化的结果,是误使中医诊断渐趋西医化, 现中医利用西医各种检测仪器与化验结果进行诊断,可谓已是相当普遍 。如今的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一般基本只是反映在治疗上,是 用中药或用西药 的区别而已。 中医以西医的手段来诊断,但是却用中药治疗,怎么能会有好的疗效? 不出大问题就阿弥陀佛了。难怪医务管理部门竟违背中医 因人因证施治 的一般原则,而对一些 中草药的剂量使用 ,是那么不加区别的严格限制。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带有普遍意义的中医实际状况,实质是 弃医有限度从药“消灭”中医 的另一种可怕表现形式。   中医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建立从 二便 等检测服用中药后的反映与效果,只有这样,才可说是现代科技检测手段为中医所用。2009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在该年的第5期(总第438期),发表了 赵雪飞的“发现尿结晶之美”, 就是首次对服用 纯中草药制《本草康乐》饮料 后,对尿样变化检测所呈现出的似“梨花簇拥”及“带状草丛”般“奇观”景象。这一发现引起了不少现代医学机构等的高度关注。实际上,这是利用现代科技检测手段 对服用中药后效果检验与研究的 开端,从而开辟了一条以现代科技手段认识中医的途径。 在中医的故乡,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这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现中医,虽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但对中医的管理受体制的影响,却仍未从 西医的管理模式 走出来。若干相关政策与实施,不仅是有违中医自身发展规律,而且若干所谓标准,也是有违中医临床意义的西医化标准。中医与西医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施,都根本不同的医学, 中医绝不能效仿西医也制定出雷同的标准来规范中医 。其实,制定这种标准的目的,无非是在出了问题后,可以像西医那样有了追究责任的依据。这种将中医混同于西医的作法,也是一种以“标准”葬送中医的作法。 中医不是不能制定标准,但这种标准必须符合中医自身规律,诸如从望、闻、问、切,制定对疾病的阴、阳、虚、实,风、寒、暑、湿、燥、火,以及气滞、血淤等的判断,是否与表象特征相符的标准。 中医仿效西医搞出的标准化,其实质是 中医西医化的标准 ,即仍属所谓中医现代化或中医西医化范畴。这种偏离中医基础理论的作法,不仅使中医的疗效大打折扣,而且还进一步严重束缚着中医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那种凡丢掉中医特色的 弃医从药 ,实际已不再是中医,最起码不是纯中医。这就如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为追求尼龙袜的耐穿、美观等现代特色而弃掉纯棉袜一样,最终的实践证实,还是穿纯棉袜既舒适又有益健康。中医弃医从药,势必将使其药也失去发展的基础,导致最终的医和药都将停滞。 中医是医药不能分离的医学, 弃医从药这一极其不正常的见怪不怪作法,若用药不出大问题就已是万幸,怎么可能还会有好实效?同理,中医弃医,医一丢连诊断都搞不清,还谈何中医?中医怎么能有不下滑之理! 理念与治法根本不同的中西医是并行不是结合    所谓 中西医结合 ,无论是中医介入西医还是西医介入中医,两门不同基础理论、不同施治方法的医学,终究因差异悬殊, 而只能并行,相互借鉴、参考 。结合是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迥然不同的中西医各自基础理论与施治方法, 从专业角度上讲,其间的关联程度绝不是结合层面的问题。并行不悖,不并行则悖,并行绝不是结合,因此, 绝不能把并行等同于结合 ,混同于结合。从非专业角度讲,在政治层面理解这种“结合”,那则是一种另当别论的特殊涵义。   中医认为头痛的原因不一定在头,脚痛的原因也不一定在脚。上病下治与下病上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都是中医治病求“治本”、“治根”的反映。“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是从中医治病求治本所派生出来的讽刺至理名言,常用以讽刺那些忙于应付临时急事或就事论事,只看表面现象,抓不住其质,导致把问题搞糟或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处事方法。现为数不少的人竟以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根据,而把中医对头痛不去医头、脚痛不去医脚,认为是误治,这实在是发生在中医故乡的一种科学悲哀!中西医一个是头痛医头,一个是头痛不医头;一个是上病上治,一个是上病下治;一个是异病异治,一个是异病同治;一个是同病同治,一个是同病异治;等等, 可以想象中西医在本质上怎么可能结合, 结合了中医就不是中医,西医就不是西医了 。中医有时也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中医治标的手段与西医虽不同,但 效果却有雷同之处 ,然而, 中医治标的目的是为治本,而西医却不是 。这里讲中西医的区别,而 不是否定西医在器官医学的长处。  这里还须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就有人类外科鼻祖华佗的刮骨疗毒与要实施开颅的记载,不是一动手术就是西医, 术后用中医调理,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的区别是基础理论上的区别,而不是实施手段上的区别。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举世无人质疑和勿需证明的公理。 已为数千年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实效的中医,难道还非要等到不知何时的未来,能以现代科技手段把中医的内涵,用西医的理化指标说清楚,才承认中医是科学? 甚至还非要等到经现代医学通用作法,在小白鼠、猴子等动物身上做实验后,凭其结果来裁决是否是科学?须搞清楚的是, 人与动物的体质的根本区别是,人的生命是一个阴阳稳定平衡调节的有机运行整体,而动物的生命则不是,即不是偏阴就是偏阳,其所偏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西药经动物实验后,能治小白鼠、猴子疾病的有效药物,或存在的某些副作用,并非完全就适宜于人体。因为一种作用于不同动物体质的药物疗效与副作用,绝不等同作用于不同体质的人的疗效与副作用。 在中药制作方面,那种完全按西药制作理论、方法,研究中药,搞创新中药,应该明确地说那是西医范畴的成果而不是反映药物全信息的中医范畴成果,更不是中医的创新成果,但那 却是西药实实在在的一大进步 。   在生物制药方面,中医因与西医在诸多方面的异同,所以,中医的生物制药与西医的生物制药也大不相同, 中医生物制药只有根据确切的中医病因,遵从中药的“气味”、“归经”、“引经”、全信息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治疗原则,才能开辟具自然属性的中医生物制药特色 。 因此说,所谓的中医药“现代化”过程,就是中医药的西医化过程,他既使中医药的继承也丢,发展也无,也使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医发展,只能再经曲折,再添遗憾。 http://discovery.163.com/12/0703/17/85GN97CR00014N6R.html?from=index
个人分类: 中医大师思想摘录|525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微博:别骂我!
热度 1 xcfcn 2012-6-22 21:42
我很少看其他博主的博文!即使是好友的博文。当然好友的博文我有空还是会集中看一看的。 刚才误入水老师的 点击奇文 ,发现李连达院士又挨批了!好在李同学已经把脖子缩起来了(不开放评论)。 不过说实话,李院士说得还真是实话,现实中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水老师的不淡定还是必要的!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图增推荐100多而已。
个人分类: 杂论|2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亚洲动物基金驳斥劣质院士!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5-18 14:34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2012年5月15日 “把亚洲动物基金比喻成 八国联军 、 豆腐店 ,这是十分荒谬的,我们不能接受。”针对本月12日中国中药协会的公开指责(详见本报5月15日A5版),亚洲动物基金昨晚作出正式回应。 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在5月12日召开的 2012首届中医药产业热点问题高峰论坛 上,中药协高级顾问李连达在大会发言中称亚洲动物基金是非法反华组织,并呼吁政府给予取缔。他还将亚洲动物基金比喻成 八国联军 、 豆腐店 。我们希望中药协以及李连达先生能够意识到,这些罔顾事实、毫无根据的指责是荒谬的。” 在这次高峰论坛上,李连达在演讲中说:“谢罗便臣(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不在英国保护动物,却跑到中国来折腾了十几年,而且她煽动群众搞游行示威,竟然在闹市区焚毁中国的药品,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想起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情景,谁给他们这样的权力?” 李连达说,“这种行为当然没有八国联军时那么严重。当时是靠炮舰,现在是靠保护动物。形式不一样,程度不一样,但性质类似。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 在谈及亚洲动物基金的成立问题时,李连达表示,“大家知道,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有外国人或华人在境外注册的民间组织,又叫非政府组织。他们在国外注册非常容易,只要有二、三个人,花点钱就可以注册,比我们国内开个豆腐店还容易。” 张小海对记者说,今年2月,因中药协在发给媒体的沟通函中发表“亚洲动物基金为西方利益集团谋取利益”等不实指责,亚洲动物基金曾致函要求其收回并公开道歉。中药协不仅未能纠正其不实言论,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无理攻击亚洲动物基金,对亚洲动物基金的名誉构成了严重损害。 张小海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亚洲动物基金自2000年起,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合作,合法从事黑熊救助工作,并将终止活熊取胆作为各方合作的共同目标。目前,亚洲动物基金的工作重点就是谋求出台终止活熊取胆业的时间表。亚洲动物基金一直尊重中医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单纯的动物保护组织,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目的。 “每一个负责任的公益组织都视声誉为自己的生命。”张小海对记者表示,亚洲动物基金断然不能继续容忍如此野蛮的攻击,并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保卫自己的声誉。 蔣科學按:一個官氣十足的院士,拿動物保護組織是否得到官方註冊說事,這本身極為無恥。地球人都知道中國民間組織註冊極為困難,這不是動物保護組織的錯誤,而是國家政策需要調整改進的地方,而且國家也正在進行試點,逐步放開民間NGO註冊。反過來,一個擁有官方背景的中藥協會,究竟做了多少促進中醫發展的事?給活熊取膽企業撐腰,讓中醫中藥蒙羞,不是正與中藥協會的宗旨衝突嗎? 一個聲名狼藉的劣質院士,不去面壁思過,不去好好研究,反而散佈不實污蔑,用文革語言,煽動惡質的民族主義情緒,掩蓋活熊取膽虐待動物的事實真相,甘願成為不良企業的鷹犬,不是很無恥嗎? 其實,就算是亞洲動物基金沒有註冊,但是他們提出的問題也一樣存在。我作為一個中國人同樣可以提出質疑和批評。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938 次阅读|24 个评论
被“劣質院士”所謾駡的亞洲動物基金會究竟是怎麼回事?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5-18 08:32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大家可以看看他們的網站,看看他們的工作究竟如何: http://www.animalsasia.org/?cn 有誰會認為他們的工作與八國聯軍在中國的行為是一樣的性質? 院士敢把評論開放,讓大家評論嗎?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634 次阅读|38 个评论
微博:我为李连达院士说句话!
热度 3 xcfcn 2012-4-27 10:20
昨晚看到大家拼命骂李院士,我就想给李连达院士说句话, 刚才到科学网一瞧,编辑部居然把我的文章在首页隐了。 我很生气,但是看看评论,有些话确实骂得难听! 我虽然在帖子里也骂他,但基本上还是把他当一个独立的学者来看待,而且基本上还是讲道理的。 所以,我也就理解编辑部的良苦用心了,毕竟是编辑部把李院士往火上烤的。 ( 编辑部的画外音:你院士敢写这样的文章,我就敢让你上头条,让大家看看您的猴屁股 ) 但是,我是真心希望李院士能亲自看到我的帖子,知道一下草民的愤怒! 另外,我也提醒大家一点,虽然咱们很愤怒,但我们不跟李院士一般见识,我们还是讲道理的。 在我们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李院士跟相关企业有具体的利益瓜葛前(这个媒体倒是可以跟进),我们还是不能诛心!我们还是要把李院士的问题当成仅仅是认识上的问题。毕竟院士也是人,也仅仅是某方面的专家,说白了,院士也是有犯错误的权利。我们还是包容一点吧。 不过平心而论,李院士那篇文章屁股/立场确实有问题,当然院士站的高度一般比较高!有时难免要从整个党国利益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但是有自己的立场不要紧,您至少要把问题说圆乎,您不能把读者当傻子!希望大家都自重。 进一步阅读: 这个院士有点操蛋 !
个人分类: 杂论|690 次阅读|3 个评论
李连达院士,我很恐慌!
热度 60 xqhuang 2012-4-26 15:52
李连达院士,我很恐慌! 真的,读李连达院士的博文【 劣质胶囊不宜称为“毒胶囊”,不必恐慌】 ,我感到很恐慌!治病、救命的药都成伪劣产品,还不恐慌?有些人的良心到哪里去了?铬超标达90多倍,还不算“毒胶囊”?这个世界怎么了?院士到底在替 谁说话? 必须承认,李院士的逻辑我不懂! 李院士博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据《每日质量报告》对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劣质胶囊检测结果,铬超标最多达90多倍,一般不会引起铬中毒,广大群众及患者不必恐慌。但是劣质胶囊铬含量如果超标100倍以上,甚至达到400倍,则是不安全的。】。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超标99倍,仍然安全!超标101倍以上,才不安全!这样的专家解读,难道不比“毒胶囊”更让人恐慌? 在李院士眼里,似乎只有像砒霜、氰化钾、吗啡、冰毒等,能致人瞬间毙命的才算“毒药”,才令人恐慌。请问李院士,是一枪直接把您打死,还是在您胸前挂一颗不知道何时爆炸的手雷,哪个更让您恐慌?老百姓恐慌,是因为食品、药品都敢作假坑人,还有什么是安全的? 李院士举了“偷一角钱”的例子证明那些不是“毒胶囊”,很可笑!偷一角钱能不能定为“盗窃犯”,是根据法律制度的标准,如果法律规定偷“五分钱”就可以定为“盗窃犯”,那么“偷一角钱”者就可以定为“盗窃犯”。 我国《药典》规定药用胶囊铬的限量标准为2PPm,如果超标1‰--1%,不定它为“毒胶囊”,大家都能接受,就像偷一角钱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劣质胶囊的铬超标已达令人震惊的90多倍,天!这是药品胶囊!!如果这还不够“毒胶囊”的标准,我国《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有何意义?规定的限量标准的根据又是什么? 我们坚决反对不良砖家,唯利是图、伤天害理、坑骗民众,用不科学、不合标准的内容及例子,制造不合标准的“假冒伪劣”根据或其它理由。坚决打击一切违心行为,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11215 次阅读|121 个评论
微博:这个院士有点操蛋!
热度 17 xcfcn 2012-4-26 13:29
不知道是高级五毛,还是007。 1、 该文 核心观点:只要没死人,就不算啥事情。既然产家生产了,屁民就必须吃下去! 2、脑残才会认为大家成天只吃胶囊,就不吃其他食品了,根据天朝的惯例,无毒不食品。叠加性,难道院士不懂吗? 3、除了叠加性,还有累积性,重金属这种玩意一般来说立马中毒死翘翘的可能性确实很小,但是重金属都具有累积性,进去了就比较难出来。这个才是重金属的可怕性。 4、就算一切安好,光光废皮革的字眼不恶心吗?如果不恶心的话,我在你老饭碗里放点狗屎;甚至没放,仅仅是恶作剧一下,告诉你添加了几个ppm的狗屎,看你还吃不吃?! 5、正如何士刚在 什么叫避重就轻--关于胶囊 所言,果冻、老酸奶已经光荣中标了!至少这是公安部门内部传出的消息!
个人分类: 杂论|2255 次阅读|23 个评论
撤奖,不应是结局
热度 5 张显峰 2011-2-14 14:26
春节长假的前一天,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告,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被撤销奖项,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或许是这个项目本身实在不为人所熟知,与其有关的种种不堪中,人们大约只记得叫作李连生的造假者和陷入包庇丑闻的西安交通大学,或许是撤销令发布的时间实在不够凑巧,所以直到春节长假之后,媒体才发现了这条“爆炸新闻”,主流媒体多以“我国首次撤销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为题,对这一开先河之举进行了报道。的确,这是难得的“向学术造假亮剑”的范例,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称得上孤本。 我们很欣慰有这样的首例,但还不敢说这就是胜利。 这件事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有着太多的偶然。我们可以假设,假如没有六位老教授的“殊死”举报;假如没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强势媒体强势栏目的介入;假如没有最终被外力证明的造假铁证……造假者会承认吗?西安交大会处理吗?这个项目所获的“最高荣誉”会被撤销吗?甚至可以说,假如没有撤销这个奖的消息被媒体端上桌面,还会有人继续追问这桩学术造假案的结果吗? 媒体公开的事实,已经足以说明一切:六位老教授曾被李连生以名誉侵害为由告上法庭;举报一开始便遭遇到了校方的打压,西安交大曾“告诫”举报者,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不要大惊小怪,甚至以维护学术声誉为己任的学术委员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站在学术不端者一边。直到事件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西安交大才紧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造假者做出处理。事实上,直到目前,除了造假第一责任人李连生外,其他曾经协助打压举报者的责任人,并未得到应有的处理,“连相关的处分文件也被限制在极小范围内传达”。 即便是对第一责任人李连生的处理,据报道,与此次被撤销的国家级奖项存在因果关系的其他荣誉与待遇,甚至包括“长江学者”名号等等,都依然健在,据说李本人还要另调任用。如南方日报的社论所言,看不到学术共同体对不端行为的人神共愤,看不到摈弃学术不端成为普遍的共识。探究举报者的当下内心感受,究竟是拨云见日多一些,还是无可奈何多一些? 我甚至担心,这次撤奖也只不过是投河的一粒石子,小小涟漪之后当事各方仍会波澜不惊。 由此而言,撤掉所获国家奖励,于这个虚假的学术成果来说,只是摘掉了本不属于它的虚荣 ,于整个事件来说,仅仅是个开始 。对这一事件所涉的责任机构和个人,我们必须继续追问下去:四年的不停举报才换来真相,相关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监督机构应该负有怎样的责任?那么多封投向各个主管部门的举报信,那些曾经用沉默甚至包庇和报复来应对的责任机构和个人,是否也应该有个起码的交待?一个虚假的成果,通过层层评审最后竟然捧走了国家级的大奖,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显见的漏洞?法律对这一近乎欺诈的行为又当如何问责? 如果仅靠一群“轴到家”的民间斗士向学术圈的丑恶宣战,如果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止步于挑破“脓包”这样的皮肉之功,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追责,更深层次的反思和制度补漏,我们几乎可以预见,类似的垃圾成果仍有可能混迹国家奖励的殿堂之上。(事实上,某项已被送上历史审判台的学术成果至今还顶着这样的桂冠。)那么,这不再是学术界的耻辱,而是一个以崇尚科学和创新为追求的社会的不堪。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493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科院候选院士、浙大叶志镇涉骗国家奖
冯用军 2009-9-1 22:46
来源:搜房网、网大、浙江博客网、晨鸟科技、有沟网络/大学生在线 网址: http://hzbbs.soufun.com/2010104540~-1~524/54008750_54008750.htm http://www.chenniao.com/cnmsg/Archiver.asp?ThreadID=50 http://forum.netbig.com/bbscs/read.bbscs?bid=1id=7753345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84f9a95697d60c0156f4381132ba7d6020bd5843e90732844506793ac51220774d7d27d1716d94d4b9a872104301454b78cc9f85dadcd85595e9f5647676af55613a30edec05152c537e12efed918f0bb8025e2d9c5a3dc4325cc44720b97f1fb4d7167dd1ff70347e0b1ee43025e60ad9c43728b2f6059e83436c050f890251f039685ab4b3dc93da3620696df22c03505c160b36f6a3332a05bb078465035f73921e8353713e29b4ae65a6e3057a139b7aeb7b5fc3b89cbeb418f8acfb85be277e7b5fd8976550158ed24cebccdc42a1446169e8a80199e74fab8fbbb3ff4099d5b1dbb4a76583d8430c9deda40f2150ba9b875b462633b7f5a82ee2dbe682d296bff7e59ac5e912ee6d2271cc1bcced0c44646ad848e243fa4f6f718e0310934ec50045c8ap=8b2a911191934eac5381c8654d41user=baidu 作者:樊贾 gwjyuan gwjyu**@126.com 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涉嫌伪造实验数据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作者:樊贾   因为特等奖和一等奖空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通常代表中国自然科学领域 非常杰出的研究成果。因而,在普通百姓的眼里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然而,这 样一项非常严肃的科学成就奖项也难免受到玷污。浙江大学的叶志镇去年因 ZnO基材料生长、P型掺杂与室温电致发光研究荣获了这一奖项。姑且不论他 们成果的真实性(据说圈内人士颇有看法),从他们发表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一些 造假的嫌疑。让我们仔细地看一下叶志镇发表在半导体学报26卷11期2664-2666 页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8, 173506的两篇文章吧。在半导体学报和APL 的文章里作者都给出了电致发光的光谱。仔细检查两个光谱曲线,除了光谱波长 范围的差别外,可以肯定地讲,在相同的波长范围内两条光谱曲线是完全相同的, 甚至噪声信号都完全相同,可以肯定来源于同一次测试,或者来源于同一次伪造。 但是,作者在两篇文章中对获得这两条曲线的测量条件给出了不同的说明。在 APL的文章的Fig. 4中,明确标明二极管的驱动电流为40毫安,但半导体学报中 却讲图3 给出了室温下对ZnO 发光二极管加22V 正向偏压、80mA 电流时的电 致发光谱。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在某一篇文章中叶志镇教授说了假话。   出于好奇,本人检索了叶志镇近年来发表的同ZnO p型掺杂的文章,现将文 章列出如下。粗读文章后大有感慨,叶教授可以算是高手中的高手,无论采取 MOCVD方法,还是磁控溅射方法,叶教授都可以从容地实现ZnO的p型掺杂。为此 本人又同其他国内外其他从事ZnO研究的人探讨过此事的可能性,绝大多数人表 示怀疑。   或许,叶教授会用自己粗心来为本人指出的造假之嫌辩护,但这样的辩护真 的很无力。其实,叶教授很容易证实自己的清白,重新制备样品,请5-10个相关 研究的课题组证实其真伪。如果其结果为真,本人及其他持相同意见者从此封住 嘴巴。如果为假,希望叶教授和其他当事者承认错误,退回奖项。接受浙江大学 的相关处理。   记得杨卫校长在接受央视柴静采访时讲到过他的决心,希望杨校长真正能够 落实在行动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5, 3134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6, 202106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7, 092103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7, 252106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8, 062107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8, 062110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9, 042106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9, 053501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9, 252113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1, 113503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2, 231913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45, 109113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3, 19031906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3, 23452347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420, 358361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432, 352355 J MATER SCI 41, 467470 J. Phys. D: Appl. Phys. 39, 23392342 J. Phys. D: Appl. Phys. 40, 31773181 J.CrystalGrowth(2009)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99, 023503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59, 279281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74, 425429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83, 413417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36, 498 Materials Letters 57, 3311 3314 Materials Letters 58, 37413744 Materials Letters 60, 912914 Materials Letters 62, 25542556 Optical Materials 30, 14221426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138, 542545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143, 562565 Superlattices and Microstructures 43, 278284 Surface Coatings Technology 198, 354356 Thin Solid Films 476, 272275 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的一篇文章   作者:打假有理   关注新语丝已经很久了,一直以来仅仅作为看客。看到樊贾关于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造假的文章,不由想起以前的一个小故事,现在讲出来给大家分享。叶教授在P型ZnO薄膜生长这一块在国际上是享有盛名的。做P型ZnO薄膜的人都知道,ZnO的P型掺杂非常困难。可叶教授领导着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研究组。在他组里,多种材料通过多种方法均可以使ZnO实现P型,让老外佩服得不行。我读博士的时候,一天老板拿着一篇叶教授关于ZnO 薄膜P型掺杂的文章到我跟前说,这是你们中国人的一篇ZnO 薄膜P型掺杂的文章(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83, 2005, 180-184),方法非常简单,你去试试。按照论文所述,我兴冲冲地去重复他的实验,结果根本不能实现P型掺杂。有趣的是,他这篇论文其中一个作者的单位竟然是浙江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的。老板还问我,是不是很多中国人在外语学院还搞搞材料研究,我当时真想有个地缝能让我钻进去。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重复不出他的结果,国际上好多组都重复不出。问他要个样品来研究时,叶教授就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它,反正就是不给。 叶志镇教授学术不轨早有揭发   作者:金华人    近日有两篇揭露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学术不轨帖子出现:    09.04.03, 打假有理《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的一篇文章》    09.04.02, 樊贾《 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涉嫌伪造实验数据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其实他的问题早在08年底就被揭发:   08.12.29, 晓评《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数次一稿七发英文论文,严重学术腐败!》    可惜并未引起大家注意。由于叶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的学术不轨行为影响极坏,应引起浙江大学及教育部的重视,严肃查处。    其实,叶的问题相当程度上是院士制度引起的。叶一心想挤进院士的行列,因此需要为自己包装(已有很多成功先例)。用造假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其成功的重要一步。由于浙江大学希望有更多浙大人进入院士俱乐部,他的行为一定会受学校的包撇和帮助。如果此类行为不被严厉打击,相信以后这类学术不轨行为将会加剧。 (转载)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数次一稿七发英文论文,严重学术腐败! http://hzbbs.soufun.com/2010104540~-1~524/54008750_54008750.htm 中国科学院公布2009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技术科学部(共27位)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于起峰 51 实验力学、精密光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 王 曦 42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3 王光谦 47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清华大学 4 王自强 70 固体力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5 王锡凡 73 电力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6 卢天健 44 固体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 7 叶志镇 54 材料物理 浙江大学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议媒体平台|25679 次阅读|8 个评论
浙大再曝叶志镇教授"批量"SCI论文[转]
热度 1 冯用军 2009-9-1 22:27
来源:网大、法律博客、新语丝 网址: http://forum.netbig.com/bbscs/read.bbscs?bid=1id=7696013 http://individualism.fyfz.cn/blog/individualism/index.aspx?blogid=423015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84f9a95697d60c0156f4381132ba7d6020bd5843e90732844506793ac51220774d7d27d1716d94d4b9a872104301454b78cc9f85dadcd85595e9f5647676af55613a30edeb85151b737e05cfede6ef0bb8025e5aec5a3af4352ba44757097878c4d0164dd1ef4034797b19838022f15ad9e3072fe29605f9e3433b6508897251f0196f7ad4b3dc33da61106e6d822c13806f253fa10416202e25bb07b4c3b7aab0e26e8444a52d8b000bb7f6e4054e715eca48bfdaa55db8cb76cc1bbd6f269cf37a684f7b82019270eab72a3fdeeea66374600c481895e9e69f4a0bbe64afe14a05616fcp=882a934e97860be71cbe9b7b4d5fuser=baidu 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数次一稿七发英文论文,严重学术腐败! 发表时间: 2008-12-30 9:05:00 阅读数次: 3033 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数次一稿七发英文论文,严重学术腐败!   作者:晓评   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浙江大学教授叶志镇和Haoqiang Zhang等人的两篇关于 GaN的英文论文完全相同,投稿日期相差几天,完全属于一稿多投(见附件第一 组)。进一步发现另外5篇英文论文,和上述两篇论文的内容和图谱基本相同, 只是图谱和文字略有增减(见附件第二组)。太厉害啦,同样的内容竟然搞成了 7篇英文论文,发表在不同的国际杂志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了!   这激起我强烈的打假兴趣,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被彻底雷倒,问题还更严重。 叶志镇等人多次、多批量的一稿两投、甚至一搞三投(见附件第三~七组),触 目惊心!有的论文文字图谱完全一样,有的部分论文图谱基本一样,文字略有变 动。分投了不同的杂志,但叶志镇等人似乎精通反打假术,在abstract和作者顺 序以及作者姓名的翻译方法上精心作了改变。   简单搜索,就发现了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七组(十九篇)重复投稿的论文 (见附件),时间跨度从1999年至2003年,部分文章第一作者是他本人。朋友若 有兴趣和耐心的话,可以继续搜索,相信还会有更大突破。   一稿多投的数目之大,范围之广,实在令人乍舌!如此的学术道德,浙江大 学如何能够容忍?奇怪的是,居然一直没有人发现? 浙江大学Sci论文数量最近 排在高校前列,难道是这样写出来的?   叶志镇何许人也?从浙江大学校网上介绍可知:叶志镇是浙江大学的牛人之 一。叶志镇,教授,博导,1955年5月28日生,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仪系并获 博士学位。现任浙大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大 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第五届理事、中国电子材料委员会委员、 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纳 米材料协会副理事长;《半导体学报》、《科技通报》、《材料科学与工程》编 委等。93年获国家教育部优秀年青教师基金,94年被评为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全 国先进工作者并获金牛奖;95年遴选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9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 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 文175篇,被SCI收录65篇、EI收录75余篇。   牛人啊!牛人。   附件:叶志镇重复发表论文的清单   第一组论文:   (以下两篇论文文字图谱几乎一模一样,作者姓名巧妙改变)   1.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epitaxial growth of GaN film on Si(111) substrate,H. X. Zhang, Z. Z. Ye, B. H. Zhao,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19 (2000) 529 531   2. Investigation o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epitaxial growth GaN lm on Si(1 1 1) substrate,Haoxiang Zhang, Zhizhen Ye, Binghui Zhao,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10 (2000) 511-515   第二组论文:   (以下四篇论文在第一组论文基础上,增减少量图谱,内容基本一样)   1. An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al,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aN thin films grown on Si(111) by reaction evaporation, Haoxiang Zhang, Zhizhen Ye, Binghui Zhao,Solid-State Electronics 46 (2002) 301306   2. Hexagonal GaN epitaxial growth on silicon (111) by a vacuum reactive evaporation, Haoxiang Zhang, Zhizhen Ye, and Binghui Zhao,phys. Stat.sol. (a), 177(2000)485   3. Epitaxial growth of wurtzite GaN on Si(111) by a vacuum reactive evapo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Vol. 87, No. 6, (2000),2830-2833   4. Structure and photoluminescence characterization of GaN film grown on Si (111) substrate,Ye ZHI-zhen, Zhang HAO-xiang, Lu HUAN-ming, Zhao BIN-hui, CHIN.PHYS.LETT.,Vol.16, No.4.(1999)293   5. X-ray diffraction, photoluminescence and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 study of GaN films grown on Si(111) substrate by vacuum reactive evaporation, Haoxiang Zhang, Zhizhen Ye, Binghui Zhao and Hongxue Liu, Semicond. Sci. Technol. 15 (2000) 649652.   第三组论文:   (以下三篇论文内容基本相同,连文字也改变较少,作者名字顺序稍作改变。 其中第2篇和第3篇几乎一字未改)   1. 掺碳锗硅合金最新研究进展,亓震,叶志镇,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16 卷第3期, (1998)22   2. 掺碳锗硅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亓震,叶志镇,黄靖云, 卢焕明,赵炳辉,半导体光电,第20 卷第3期, (1999)154   3. 锗硅碳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进展,亓震,卢焕明,赵炳辉, 黄靖云,叶志镇,半导体技术,第24 卷第5期, (1999)1   第四组论文:   (以下两篇中文论文内容基本相同,连文字也改变较少,作者名字顺序稍作 改变。)   1. UHV/CVD外延生长锗硅碳三元合金中碳的应变缓解效,叶志镇, 章国强,亓震,黄靖云,卢焕明,赵炳辉,汪雷,袁骏,第21卷第3期,半导体 学报,Vol. 21. No. 3, (2000)239   2. 锗硅碳合金中碳的应变缓解效应研究,章国强,黄靖云,亓震, 卢焕明,赵炳辉,汪雷,叶志镇,材料科学与工程,第18 卷第1 期, (2000)25   第五组论文:   (以下两篇论文内容基本相同,连文字也改变较少,作者名字顺序稍作改 变。)   1. Effects of oxygen pressure on the c -axis oriented growth of LiNbO3 thin film on SiO2/Si substrate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Xinchang Wang,Junhui He,Jingyun Huang, Binghui Zhao, Zhizhen Y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22, 2003, 225 227   2.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 -oriented growth of LiNbO3 thin film on Si (100) by PLD, Xinchang Wang,Zhizhen Ye, Junhui He, Jingyun Huang, Binghui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rdern Physics, Vol.16, Nos.28-29, (2002)4343   第六组论文:   (以下三篇外文论文内容基本相同,图谱也基本相同)   1. A novel technique to grow Ge quantum dots on porous Si by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Jingyun Huang, Zhizhen Ye, Lei Wang,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21, 2002, 129 131   2. Area preferental nucleation of Ge nano-dots on nano-size porous silicon, Jingyun Huang, Zhizhen Ye, Haiyan Zhang, Xianfeng Ni,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37(2002)793   3. Photoluminescence of Ge quantum dots prepared on porous silicon by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Jingyun Huang, Zhizhen Ye, Binghui Zhao, Xiangyang Ma, Yadong Wa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 78, No. 13, ( 2001)1858   第七组论文:   (以下两篇论文内容和图谱基本相同,连文字也改变较少。)   1. Effect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Zn1-xMgxO films on silicon, Zou Lu, Ye Zhizhen, Huang Jingyun, Zhao Binhu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rdern Physics, Vol.16, Nos.28-29, (2002)4255-4258   2. Structure and charactrization and photoluminecent preperties of Zn1-xMgxO films on silicon, ZOU Lu, YE Zhi-zhen, HUANG Jing-yun, ZHAO Bin-hui, CHIN.PHYS.LETT., Vol.19, No.9. (2002)1350 我也说几句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造假的事实   作者: 哲达人    读了樊贾《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涉嫌伪造实验数据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文,多年压抑的郁闷终于有了释放的机会。终于有人开始揭发叶志镇教授造假的事情了。其实叶教授造假由来已久。90年代后期,本人在浙大学习,曾经参观过他的实验室。对他有关GaN的工作有了一点了解。后来毕业后到海外学习,从事分子束外延生长方面的研究工作,才明白他发表的文章数据完全都是伪造的。例如晓评发表的《 浙江大学叶志镇教授数次一稿七发 英文论文,严重学术腐败!》 一文中提及的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一文(Epitaxial growth of wurtzite GaN on Si(111) by a vacuum reactive evapo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Vol. 87, No. 6, (2000),2830-2833)和其他相关文章中有关数据绝大多数都一定是伪造的。    先让我讲一点叶教授GaN样品制备设备吧。当时他只用了一台简单的热蒸发台,背底真空最好也不过5E-5 Pa的水平。在这样的设备中通上氨气,加热蒸发镓,在硅表面外延生长GaN。    本人通过几年分子束外延工作深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制备具有叶先生发表的结果那样的样品,我们通常需要在超高真空环境,经近10个小时源材料除气,并且要在生长时利用液氮冷阱吸附杂质气体。其他利用原位监测工具等手段控制晶体生长条件等就不提了。如果叶志镇的结果不是伪造的,那么世界上数以千计的从事分子束外延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一定都是大傻瓜,在此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卓以和先生和张立刚先生同叶教授相比也愚不可及。   希望杨卫校长能够组织一个真正独立的调查组,追查叶志镇造假的事实。    别给浙大人丢人。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议曝光平台|10573 次阅读|5 个评论
贺海波三峡大学“打杂”承认剽窃后应被宽容
热度 1 冯用军 2009-8-4 16:23
转载自:长江商报 版权作者:季冬 柯云峰 网络地址: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xyztc/news/2009/07-06/1762425.shtml 提示: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请勿人生攻击、谢绝污言秽语、欢迎学术讨论 附言:我中心CAAPSC(中国315反学术腐败调查中心) 于2008年接获举报浙江大学医学院兼职院长、中科院院士李连达及其博士后、浙江大学副教授周海波、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医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3人的学术抄袭、造假等疑似学术腐败事件,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浙江大学随机投入专门力量核查3人是否涉嫌学术腐败,经1月客观、科学查证,3人涉嫌学术腐败属实,李连达不被续聘、贺海波被开除、吴理茂被撤职,涉嫌论文被取消,这是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全社会打击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决心和信心,特转载季冬、柯云峰记者的1篇报道,以警示那些敢于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学者赶紧悬崖勒马、以告诫那些善于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学者赶紧迷途知返。先贤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抄袭了、剽窃了,就立马、勇于承认错误,求得原作者的原谅和全社会的宽容,方不失一个男人的本色、一个候选院士的本色、一个大学校长的本色、一个博士生导师的本色、一个教授的本色,学界不断创造有自由的对事不对人的自由批评精神、风气和环境,这才是中国学术新希望的应有道路。 他有妻子和孩子要照顾,学校只是给他一条生路 浙大论文造假教授贺海波再就业湖北宜昌某高校 http://www1.ctgu.edu.cn/yxy/branch/index.asp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学部 来源: 荆楚网   长江商报7月6日报道:日前,有消息称,从浙江大学消失后的贺海波,再就业于湖北某高校。7月4日,该校医学院相关负责人对这一消息予以了证实。他称,目前,贺海波不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只是做些整理材料和建设实验室的打杂工作。 医学院另一名负责人表示,这只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恳请媒体不要过度关注。   2008年10月16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的一封检举信,将自己的学生、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个月后,因涉嫌抄袭、剽窃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共计发表8篇假论文,浙江大学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教资格,并将其开除。   事发后,身败名裂的贺海波选择了悄悄离开,其行踪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低调:绝大部分师生不知贺老师   湖北宜昌某高校,一所较大的本科院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日前,有消息称,浙江大学论文造假副教授贺海波再就业于湖北某高校。该高校聘请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贺海波,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带着这个疑团,7月4日上午9点,记者前往这所大学展开调查,却费尽周折。   因正值周六,上班的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很少。一楼大厅的保安说,他在这里工作了很久,从来没有听说过贺海波老师。在医学院的教师介绍展板上,记者也没有发现贺海波的踪影。   询问了进出医学院的10余名大学生,也没有人听说过一名叫贺海波的老师。医学院一名值班的女工作人员查看该院系所有的教师花名册后称,她从来没有见过贺海波这个名字。   寻找到最后突然峰回路转,一名路过的老师告诉记者,贺海波在医学院中医系上班,浙大来的。这位老师还称,他只是知道这个人,但极少见到他。随后,记者走上医学院6楼中医系。中医系办公室只有两名自称研究生的年轻男女。女学生说,贺老师从浙江大学来的,到中医系上班不过几个月,没有带学生。若要找贺海波老师的话,需要在下周一来。   一名知情人士称,贺海波来校后,一直非常低调,很少露面。该校绝大部分师生都不知道贺海波这个人。   工作:他不再从事科研,只是打杂   去年11月,因论文造假事件,贺海波选择了悄悄离开,其行踪一直为外界所关注。贺海波是如何再就业湖北高校的,他还从事科研吗?   对此,该校医学院负责人作出了说明。去年8月,因为学科的发展需要,该校面向全国招聘医药学方面的博士。当时,贺海波向学院投了应聘简历。经过一系列考核,双方达成聘用协议。此时,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并没有爆发,学校也不知情。   今年春节后,大概在3月份左右,造假事件发生后,贺海波来到该校医学院上班。但是,学院并没有安排他从事教学和科研,只是让他做些整理材料和建设实验室的打杂工作。   这位负责人表示,贺海波现在干事还是比较踏实的。当时,他跟我谈过心,他说要是竞聘不上副教授,他就要从浙江大学离开。之后,出于竞聘副教授的需要,他一时糊涂弄虚作假,对此他深感后悔。   学院为何要继续聘用贺海波?该负责人解释称,贺海波还年轻,他有妻子和孩子要照顾,学校只是给他一条生路,同时,也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贺海波:只想过平凡而平静的生活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发生后,他始终没有面对过媒体。今年3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在《贺海波造假再调查:学术能人为何沦为论文机器》一文中报道,作为博士的贺海波是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真正学术骨干。在博士后期间,贺海波属于最勤奋的学生之一。   有网友佚名认为,除了部分造假论文外,他也还有具有相当分量的6篇论文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看来贺海波并非不学无术之辈。这位网友担心,身败名裂的贺海波,今后会何去何从?   贺海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报记者试图采访贺海波,然而,贺海波在医学院的直接领导代他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这名领导说,贺海波曾跟他深谈过,他只想过平凡而平静的生活,不想被媒体关注。他被浙江大学开除,已经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这名领导激动地说,就算是一个犯人,也应得到社会的包容,给予一个改错的机会。他恳请媒体不要过度关注贺海波,以免给他增添更大的压力。(季冬 柯云峰)   贺海波其人   2006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到浙江大学中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浙江大学中医药研究室研究员,全面负责研究室的各项业务管理。   近3年来,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作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   2008年7月,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   2009年3月15日,他因论文造假事件被浙江大学开除。   事件回放   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一封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的检举信:贺海波涉嫌学术剽窃。浙江大学展开调查。   据浙江日报报道,浙江大学有关部门公布调查结果:贺海波在进入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后共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1篇发表于2007年,7篇发表于2008年。在这8篇论文中有两篇剽窃其博士生导师的研究数据;有两篇实验数据自己完成。其论文中还存在不少图表、数据张冠李戴的情况。   2008年11月13日,浙江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随后,贺海波静悄悄地离开了浙江大学。   今年3月15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再次宣布,浙江大学对贺海波的处分由解聘追加为开除。受贺海波事件牵连,浙江大学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任期届满,不再续聘。   ◇相关新闻   论文一稿多投后发表者被疑抄袭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一领导称论文系两人合写   本报讯(记者刘飞超实习生罗曼)标题相同、内容基本一样的两篇论文,却被高校两名老师在不同刊物上先后单独署名发表。有网友因此质疑,后发表该论文的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刘际华涉嫌抄袭。昨日,刘际华回应称,这完全是个误会,该论文系两人合作研究的成果,根本不是抄袭。   论文两次刊发署名作者不同   根据网友提供的相关信息,本报记者通过相关网站下载了先后发表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两篇同为《论哈代诗歌的意境美》(以下简称哈文)的论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的哈文发表于2001年第2期,收稿日期为2000年11月10日。作者:庄桂成,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教师、硕士。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哈文则发表于该杂志2002年第3期,收稿日期为2002年3月1日。作者:刘际华,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据了角,这篇同题论文研究的均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哈代诗歌的意境美。两篇论文均从艺术空间的无限性、审美情趣的无穷性、生命律动的永恒性3个方面入手研究。比较两篇论文,结构、文字,甚至分析所选取哈代的几篇诗歌都一样。   更有网友指出,两篇论文的脚注和参考文献都完全一样,简直就是克隆论文。   当事人称论文系两人合写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当事人之一的刘际华。   刘介绍,早在本报记者采访她之前,她本人已看到了网上的相关质疑。我已就相关情况向学校领导解释过。   刘说,这个研究课题是她本人和庄桂成共同合作的成果。据她介绍,2000年前后,庄桂成在湖北民族学院读研究生。当时,在二人共同合作之下完成了《哈代诗歌的意境美》一文。   至于为什么两篇基本相同的论文会在不同刊物先后发表,刘表示,这完全是个误会。   2000年庄桂成独立署名,将这篇论文投给了《兰州教育学院学报》,但一直未见发表。   2002年,当时刘际华正值申请副高职称的关键时期,需要发表论文。她就在与庄桂成协商后,单独署名将论文发表在该校学报上。   明眼人应该不难看出,这是有人恶意中伤。刘际华说,我再愚蠢也不会这样抄袭论文并在自己学校的学报上发表。   此前,本报记者就同样的问题采访了现在武汉某高校工作的庄桂成。庄证实,论文确实是两人合作的成果。但对于具体细节,他不愿多谈。   ◇专家说法   乔新生:在学术伦理上存在瑕疵   昨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乔新生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他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如若排除抄袭的可能性,这个现象,从学术伦理上来说,是存在一定瑕疵的。乔教授说,像这种同样的论文分别由两个作者单独在不同刊物先后发表的,此前很少见。就像一个孩子出现了两对生身父母,容易让人质疑为抄袭。   同时,作为法律方面的专家,乔教授也表示,这种现象在法律上不存在问题。著作权是一种私权,可以让渡。只要双方有协商就不存在法律方面的问题。   同时,这件事情也体现出了一些无奈。在乔新生看来,因现实中的领导关系以及供给需求的存在,导致了论文撞衫事件的发生。 来源:长江商报
个人分类: Economic Review|8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17)七揭李连生束鹏程的徒有虚名和胡言乱语
cyj 2009-4-11 08:02
(17)七揭李连生束鹏程的徒有虚名和胡言乱语 李连生在报奖文第2、3页《项目简介》和《主要技术创新点》中重点阐述他报奖文的主要技术重新。包括11项国家专利。他 在其报奖文第34页第1行起到第35页第6行为止的原文是这样写道: (4)知识产权授权情况 在大型和特殊用途往复式压缩机及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申请专利11项(已授权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92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 一、申请国家专利情况 (1)微型高压压缩机,(专利号 ZL91108762.1) (2) 压缩机排量自动调节机构,(申请号 200510022774.5) (3) 一种自由活塞式膨胀-压缩机组,(申请号200410073276.9) (4) 往复式压缩机的高压级润滑方法,(申请号 200710017275.6) (5) 一种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用往复活塞压缩机,申请号200610105259.8) (6)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余隙调节方法,(申请号200710017319.5) (7)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气阀, (专利号ZL98240070.5) (8)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气阀, (专利号ZL98240071.3) (9) 一种压缩机气阀, ( 专利号ZL 98237013.0) (10) 压缩机气阀, (专利号ZL 200520004389.3) (11) 微型梳撞集成斯特林制冷设备, ( 专利号ZL 00223578.1)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92篇。以下是10篇代表性论文:(略 下次再分析) 让我们还是分析李连生们的11个国家专利。 (第一步)序号为7、8、9、10的四个专利,全系广西大学潘树林教授(举报人林梅老师早期的研究生)的《压缩机气阀》专利,专利证书上的专利发明人(即专利设计人)都标以:潘树林,谢莲花,杨 冧 师徒三人。 ①专利发明人都是潘树林,谢莲花,杨 冧 师徒三人。根本没有李连生的名字。② 广西大学的专利申请日都是1998年7、8月份,而李连生在报奖文第2页的《项目基本情况》的《项目起止时间》一栏内,却写的是1990年1月到2006年12月为止。 这就说明,广西大学潘树林教授师徒三人研究成功、并且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日期,李连生的报奖活动尚且没有开始。 ③ 那么,广西大学开始申请专利于前;李连生们申报教育部一等奖于后。这不是事后去搜罗,去欺骗的恶性捆绑他人成果!请问,这是什么行为? 而序号11的《微型梳撞集成斯特林制冷设备》专利,专利发明人却是昆明物理研究所的陈晓屏、李海英、黄 伟、赵 杰、陈 军5人,与李连生又没有关系。 申请日期是2001年6月.和李连生们报奖文的起草日期持平! 于是,11个专利,只有前面序号为1、2、3、4、5、6的专利,才有可能是李连生的专利。 (第二步)看看剩余的序号为1、2、3、4、5、6的前六个专利: (1)微型高压压缩机,(专利号 ZL91108762.1) (2) 压缩机排量自动调节机构,(申请号 200510022774.5) (3) 一种自由活塞式膨胀-压缩机组,(申请号200410073276.9) (4) 往复式压缩机的高压级润滑方法,(申请号 200710017275.6) (5) 一种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用往复活塞压缩机,申请号200610105259.8) (6)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余隙调节方法,(申请号200710017319.5) 然而序号为1的专利,其第一发明人是西安交大的郁永章教授而不是第四名的李连生。何况李连生持之报奖时,居然没有得到郁永章教授的同意,借光变成了偷盗。 于是,只剩下序号为 2、3、4、5、6的五个专利。然而,在这五个专利中的两个专利(序号为3、5的)又不是李连生的:① 其中序号3的专利《 一种自由活塞式膨胀-压缩机组》(申请号200410073276.9) 是西安交大压缩机研究所彭学院的;② 序号5的专利《 一种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用往复活塞压缩机》( 申请号200610105259.8)又是西安交大压缩机研究所邢子文的。 (第三步) 最后,报奖文所报专利11项,真正是李连生自己的专利只剩下序号为 2、4、6的三个专利,即: (2) 压缩机排量自动调节机构,(申请号 200510022774.5) (4) 往复式压缩机的高压级润滑方法,(申请号 200710017275.6) (6)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余隙调节方法,(申请号200710017319.5) 但是,这三个专利里面又被李连生做了手脚: 原来序号为(2)的专利的名称,并非此处的《压缩机排量自动调节机构》(申请号 200510022774.5)。查阅获奖文第63页所载的国家专利局公布的同一专利号200510022774.5的专利名称是《旋叶式压缩机排量自动调节机构》。 李连生为什么把旋叶式压缩机排量自动调节机构的旋叶式三字抹去呢? 因为旋叶式压缩机仅仅是压缩机大家庭里面的一个小小的无足轻重的分支。抹去之后该专利名称就升级为压缩机排量自动调节机构。 第一、伪造的压缩机排气量自动调节机构,其专利便涵盖了所有压缩机;第二、篡改之后的压缩机排气量自动调节机构,就和李连生报奖文的大题目《活塞式压缩机的系统六列和系列产品开发》接近了。 否则,自称为报奖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在哪儿呢? 没有呀! 于是,李连生们便又一次耍出偷天换日之技,以便迷惑外行! (第四步) 再看看只剩下序号为4、6的这两项发明专利: (4) 往复式压缩机的高压级润滑方法,(申请号 200710017275.6) (6)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余隙调节方法,(申请号200710017319.5) 唯独属于李连生的专利、唯独和报奖文大标题接近的两个专利,正面临被专利 无效宣告请求人 在专利复审委员会 申请将该专利予以无效 ,近期即将在北京专利复审委员会召开审理会进行审理。我们完全有把握让国家专利局将李连生的发明专利予以撤销并且宣告无效。 李连生这两项发明专利,都是欺骗和蒙唬外行的玩意。只是由于国家专利局的审查人员不可能《样样精通》,因而让李连生们钻了空子,令专利局的审查人员将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恬列在中国专利的行列里。 估计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将这种胡言乱语、笑话百出、丢人现眼、糟蹋中国名誉的专利予以无效了之! 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专业退休教师 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 2009 年4月11日.
个人分类: 造假内容剖析|6667 次阅读|2 个评论
(6)《李连生鲸吞压缩机行业集体成果的第6个证据》
cyj 2009-4-6 11:56
(6)《李连生鲸吞压缩机行业集体成果的第6个证据》 李连生在报奖文第 17 页大标题《二、往复式压缩机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栏的第 19 页第 3 ~4 行说道: 【 在分析往复式压缩机各级、各列组合及其受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本成果开发了动力平衡性能优良的六列对称平衡 M 型机型。 】 注: 也就是李连生近年去了温州固耐公司,才平生第一次亲眼看到了一种六列压缩机,从而引起他鲸吞的欲念。 而温州固耐所生产的六列氮氢气压缩机,追其源,则系四川华西公司早就出产的 6M32 - 185/320 型氮氢气压缩机。温州固耐从四川华西获得多种氮氢气压缩机的全套图纸,根据发展进度后来也逐渐仿造出这种六列压缩机。 李连生们所谓 【 在分析往复式压缩机各级、各列组合及其受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仅仅是李连生重新学习了《压缩机原理》这门功课后将《方案分析》这一章的故弄玄虚。其实,六列对称平衡型压缩机用不着吹嘘《在分析往复式压缩机各级、各列组合及其受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才如何如何。简单之至 , 唬不了内行。内行看了会摇头的。 至于接下来的【本成果开发了动力平衡性能优良的六列对称平衡 M 型机型】。这就构成对全国压缩机行业共同拥有的知识产权的鲸吞!。 还得介绍我国压缩机行业的发展史 : 上回《揭露李连生抢夺他人成果的第五个铁证》一文中已经提到,五十年代中期受工农业发展的需求,一机部和化工部开始考虑如何从引进国外压缩机转向自主生产压缩机。两部当机立断派遣了赴欧考察专家组,终于委托一机部通用机械研究所、上海压缩机厂、太原重型机器厂三家联合设计、制造了八台对称平衡式 6D32-250/320 大型六列氮氢气压缩机,用以取代最大的苏联进口的、活塞力为 90 吨的 190 - 266/320 压缩机。 新生产的 8 台 6D32-250/320 ,武装了新疆( 2 台)、安阳( 2 台)石家庄( 1 台)和山东鲁南化肥厂( 3 台)。 不幸,由于第六级气缸阀腔部位的设计失当,因而投产运行不久发生六级气缸气阀的气流通道(俗称眉毛孔)被撕裂的事故;又由于这种压缩机的两列中各有一个六级气缸,要开裂则两个六级气缸都开裂,于是便被两部判了停产的死刑。 直到1990年6月全国55家重型化肥厂技术会议济南会议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教研室陈永江老师在会议上为 6D32-250/320 压缩机做了平反报告(现有报告原文),指出该 压缩机的弊端,仅在于气阀圆腔和气缸圆腔形成正交圆筒轴线高度应力集中而设计不当所致,与六列压缩机无关;同时充分的详细的分析了六列对称平衡式压缩机,在动力平衡性和气缸布置方案方面的优越性。 得到了化工部于喜圣司长机动处长康石永等领导人的认同。从此之后上海压缩机厂的 6D32-250/320 型压缩机得到解放和重生,为山东省德州化肥厂,河南省安阳等化肥厂提供了众多设备。 在1965年前后三家联合设计时,沈阳气体压缩机厂,无锡压缩机厂、蚌埠压缩机厂都派遣优秀设计人员参与设计等工作。所以说,六列大型氮氢气压缩机的诞生,是全国压缩机行业协同作战的产物,此后的沈阳,四川华西公司、山东潍坊等压缩机厂也先后生产了六列对称平衡式压缩机,都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在这种当年功臣依然健在的时刻,李连生们在报奖文中,将全国压缩机行业六十年代的共同知识产权,鲸吞为(时年3岁)李连生开发的,说什么 【本成果开发了动力平衡性能优良的六列对称平衡 M 型机型】, 就必然招致全国压缩机行业的声讨。如果将李连生的报奖文散发至全国压缩机行业各个制造厂,李连生得到的必将是老鼠过街的局面! 你们的胆子也忒大,你们的胃口也特粗,什么都敢鲸吞。按照李连生的报奖文,一位能动学院风机教研室的老教师抨击说: 李连生们索兴在报奖文里说整个压缩机教研室,是李连生们创建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教科书,是李连生们编著的;压缩机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李连生们开发的。不久完了吗! 这倒是一针见血。 我以一个老教师的身份,规劝你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们其中的少数人年纪轻轻的,悔过之后还有的是事时间,在重新认真学习压缩机的基本知识之后,不会失去做一个有用人才之机。何必顽抗到底,依靠后台是保护不了你们的! 请看看李连达院士,不是一开始也坚决否认,后来歪曲为举报人和自己有利益矛盾,最后呢?还不是水落石出名利双失。何苦来哉! 西安交大压缩机专业退休教师陈永江、郁永章、杨绍侃 . 2009 年 4 月 6 日 . 附注:这种六列对动式压缩机在惯性力和惯性力矩方面的内容,还是李连生们从压缩机专业参考书《活塞式压缩机设计》一书的第128/129页所列的《六列到达时间压缩机惯性力与惯性力矩平衡表》中照抄下来的课本内容! 请参考下面该书的表格。其中明确的显示:旋转惯性力的合力,旋转惯性力矩的合力都能够做到相互抵销,合力为零;也显示:第一阶、第二节往复惯性力以及它们的惯性力矩的合力都能够做到等于零。
个人分类: 造假内容剖析|738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严重学术不端的惩罚应该由法律保证——答复周可真、郭磊老师
lingfeng 2009-3-20 16:31
周可真 老师 和郭磊 老师对我前天写的博文《 学术道德应该立法 评院士造假事件 》提出了不同意见,见可真老师的博文《 学术道德问题不应被纳入法 律范畴 与唐凌峰先生商榷 》和郭磊老师的博文《 严重学术造假应该以诈骗罪公诉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博文,因为它们促使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可真老师在文中提到只有涉及到知识产权时才适用于法律处理,而且知识产权是法律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在这里可真老师似乎认为二者是有严格的分界线的,可能我们对于法律和道德的定义有所不同。据我所知,道德的历史早于法律,人们发现了道德约束对于有些情况无效之后才制定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即法律。所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违法法律的问题首先必须是不道德的(这里不讨论个别特例)。所以我认为严重的学术不端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且也应该通过立法将其转为法律问题。 在上一篇博文中可能我没有解释清楚。 我将学术道德问题分为三种情况:严重的学术不端、普通的学术不端和轻度的学术道德问题。 由于学术不端到底有多少种表现形式我不清楚,所以这里只是一个大概的分类。举例来说,伪造数据、抄袭、剽窃,这是最严重的学术不端;而在论文署名上搭车署名(非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间接引用、一稿多投、一文多发、故意不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等为普通的学术不端;将一篇文章拆散为多篇、可真老师所说的粗制滥造抑或简单重复的 炒冷饭 之类的行为我认为属于轻度的学术道德问题,但是不属于学术不端。 需要通过立法来保证学术不端者一定会受到制裁的情况是第一种:严重的学术不端。 这种学术不端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如果不受到制裁,整个学术环境将会无法有根本性的改观。第二种情况应该通过制定类似于美国的《芝加哥手册》的全国通用的学术规范来约束的。第三种情况基本上靠学术道德的约束及对正面行为的奖励来防止了。 我想对于制定中国的《芝加哥手册》大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应该尽快制定出来,发给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尤其是院士们需要学习。学习完之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才有资格继续从事科研事业,可以将其形成一个类似 于执业 医师资格考试的制度。这样的话,通过考试的人员将来便难以为自己的不端找出一个不知道学术规法的借口。 同时建议所有的院士及学术大牛们到各个数据库以自己姓名的常见形式检查有无未经同意的论文发表,如有,赶快联系编辑部,论文作者及相关部门。不要到时又说自己不知情! 可真老师在博文中表示 应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先进学术共同体接轨的中国学术共同体的交往规则和相应的学术准则,并通过中国学术共同体来制订和执行与其交往规则和学术准则相一致的学术处罚条理,进而由代表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权威机构来负责实施这种处罚条理,对有关学术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学术共同体作为一种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是属于非政府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其活动除了受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及社会公德的限制以外,具有独立于任何其他任何个人或组织的自主性。 应该说,这是国际通用的做法,我当然同意,但是这样是不够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国情。 学术共同体独立于任何组织包括政府可能吗?在国内这是不可能的,大学如此,学术共同体也是如此。 既然不具有独立性,就是行政的附庸。而法律相对来说刚性更大一些。 事实上,这样的机构不是没有,例如科技部的诚信办公室。可是,他们所起的作用在哪里呢?哪一次学术不端是通过他们揭发的?有几次民众揭发的不端他们是痛快的处理过了? 陈吉德 老师在博文《 又发现一位文抄公 》中揭发了一起抄袭事件,并给该校 党委书记、校长和艺术系的信箱分别发了邮件。前二者的邮件立即被退了回来,发给艺术系的邮件没有被退回,但也没有任何回音。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假如浙江大学就是不处理贺海波等(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管,我们又能怎样?天天写博客批判?我们还需不需要时间做科研呢?不管,我们就看着中国的科研越来越落后吧! 所以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严重学术不端者受到制裁,不需要我们成千上万人浪费几个小时去讨伐。这个浪费的时间如果用到科研上,说不定都能做出很大的成绩了。 对 于郭磊 老师的观点严重学术造假应该以诈骗罪公诉非常赞同,但是诈骗罪的范围太窄。假如学术不端并没有或尚未给不端者带来经济利益,难道就不需要处理了吗?其实二者的危害程度几乎是一样的。 郭磊 老师的基本观点与我相似,他担心的其实主要是法不责众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写第一篇博文时我也曾考虑过。必须承认,如果严格按照国外的规矩,国内的科研人员很少有独善其身者。但是其中大部分是迫于环境,而且大部分都不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所以立法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而且,我觉得是否可以采取大赦天下的方式,对于立法前的绝大部分学术不端不予追究?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7064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术道德应该立法——评院士造假事件
lingfeng 2009-3-18 16:53
近段时间以来的李连达院士造假事件影响很大,评论的博文很多,限于时间,我没有一一看完。但我有一个很明确的建议:学术道德应该立法! 试想,假如即使面对千夫所指,当事人及学校不为所动,我们又能怎样? 受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习惯于道德批判而不是制度批判。然而道德批判有其局限性:缺乏强制执行力。尚存一丝道德良知者,因畏惧舆论的批评而可能改过自新,而那些修炼到刀枪不入境界的人,则不受任何影响。 在一个法制不健全的地方,民众的道德水平要么较低,要么非常高,而后者是共产主义社会。 浙大的处理,虽然不能另所有人满意,但比起其他的某些学校还是有所进步的。对于此事,我更关注的是:我们怎样才能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结论是一定要对学术道德进行立法,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保证违规者一定受到制裁。 学术法规一定要周全,尽可能不让违法者有空子可钻。对于什么样的行为是学术不端,应该如何处置,如果不予处置,应该怎样追究当事人及当事单位的责任要有细致而明确的规定。同时学术法规应该吸取已经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及其处理的经验教训。 举例来说,李连达院士事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他人在李院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姓名署名为作者(具体情况不知,假设李连达院士所说属实),那么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例如,规定每一位科研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例如半年)必须到各大常用数据库(例如医学可以为 WOS , PUBMED , CNKI )以自己姓名的常见形式检索发表的文章,如果发现未经授权而署了自己姓名的论文,应该立即联系该刊编辑部、该论文作者并向相关部门如自己所在大学及科技部或教育部等部门上报。在此类文章发表一年后,如果作者没有上报而且论文是发表在常见数据库并以作者姓名的常见形式发表,则视同为作者同意该论文的发表。此类论文发生伪造数据、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作者不能推卸任何责任。 第二个问题是他在没有足够时间的情况下担任多个兼职,尤其是药学院院长这样重要的兼职。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立法规定担任学院或学术机构负责人至少需要一年工作多少个小时,个人认为不能低于全职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即 10 小时一周),而且每人担任兼职加本来所在单位的工作时间加起来不应超过全职时间的两倍(考虑到如果利用周末时间及晚上加班是可以一周工作 80 个小时的,故可以定为两倍的全职时间),并且与每一个单位签订合同需要明文规定工作的具体时间多少及具体责任。 确定了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还需要确立惩罚措施,尤其是要明确施行惩罚措施的主体及如果该主体不施行惩罚又该对他做出如何处理。例如,可以明确浙江大学校长(也可为党委书记或组织部长)是对该校学术不端施行惩罚的责任者。如果在此次事件中,贺海波没有受到处理,则由浙大校长承担责任,由中组部(或科技部或教育部)对浙大校长实行惩罚。对于性质恶劣的学术不端如伪造数据,是应该开除出学校的。如果学校不开除,则由上级机构撤除浙大校长的职务。如果中组部不对浙大校长施行惩罚,则由更上一级的组织国务院总理对中组部施行处理。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学术法律明确的内容。 目前国内有些学校制定了学术道德规范,例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学术道德规范 http://www.cnu.edu.cn/pages/info_details.jsp?seq=2851boardid=70402classcode=70402 ,然而这些规范都只有寥寥几页,很多规范都非常简单。例如第十条: 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其他规范。可是其他公认的规范又有哪些?根本不清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外学术界对于规范的学术写作等各方面都有一个详尽、公认的标准。例如美国的《芝加哥手册》,该书篇幅厚达 900 多页,几乎囊括了学术写作和编辑所涉及的各个细节【 1 】,甚至规定凡直接使用他人原话在 3 个连续词以上 , 都得使用直接引号 , 若无直接引号 , 即使注明出处 , 仍被视为抄袭。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引用 , 凡是从他人作品中得来的材料和观点 , 都必须注明出处 , 反之则是抄袭行为。【 2 】  国内各大学及科研机构制定的学术道德规范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一是不够详细具体,二是不能通用,三是缺乏强制执行力,仍然停留于道德层面。所以要想改变国内的学术不断问题,当务之急一是编制一本像《芝加哥手册》那样全国通用的,详细的关于学术道德规范的手册,二是为学术道德立法,姑且称为学术法规吧!学术法规一定要详细,明确哪些为学术不端,二要明确具体的学术不端应该采取怎样才惩罚措施,三要明确在有关机构拒不执行惩罚措施的情况下如何处理。 必须承认,即使上述措施得以施行,国内的学术不端仍不会从根本上解除,但是至少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上述法规的具体措施仅为举例说明,不一定合理,整个学术法规的内容不是一个人所能考虑周全的。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希望为学术道德立法,具体怎样立法、细则怎样,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希望能早日将学术道德立法,让所有的学术不端者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还学术界一片纯净的天空! 补充:发发认为中国人情味太重,恐怕有法难依。其实这也是我所知道和担心的问题,但是制定了法律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就比没有法律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连法律都没有,是没有希望看到学术不端受到应有制裁的。 迟菲同学认为立法和鉴定学术不端会有困难,而且半数的学位论文存在引用不当的现象,法不责众。其实,我认为立法应该针对的是比较严重的学术不端例如伪造数据、一稿多投、剽窃等,而对于学位论文间接引用等现象,用类似《芝加哥手册》来约束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开发出软件来判断是否存在抄袭,剽窃, CNKI 就开发出了可以检测 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的软件,见 郑新奇 教授的博文 《 欣闻 科技期刊学术 不端行 为 检测系统 研制成 功 》。 【 1 】 王迪: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 开放时代 , 2001,(12) : 56-65. 【 2 】 转引自 : 肖力华:学术规范期待《芝加哥手册》 编辑学报, 2003 , 15 ( 5 ): 36. 参考文献:
个人分类: 关注社会|7371 次阅读|5 个评论
“院士涉假”事件不能没有下文
张显峰 2009-2-17 20:55
在院士课题组涉嫌学术论文造假这件事情上,媒体的执着,让我们一点点看清了背后的真相。 真相并不像浙江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那样简单。作为课题组长的李连达院士不单疏于对造假者贺海波的管理,整个课题组的日常管理他基本交由一个叫吴理茂的人代理;须由课题组长过问签字的项目,吴理茂常常当着学生的面签下李连达的大名( 2 月 11 日 《 21 世纪经济报道》) 相比媒体的不断追踪,有关机构的沉默、冷漠和面对记者追问时的讳莫如深、相互推诿,令人费解。我们本应这样继续追问下去:这些造假的论文究竟和李连达有没有关系(媒体披露,被举报的多篇论文作者是李在北京的学生,且包括李为通讯作者的论文)?中国工程院这个最高学术荣誉殿堂如何对待一个四处兼职又分身乏术的院士?一个根本难以履职的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还会继续聘用他吗? 唯一知情人贺海波留下的一份检讨书企图为他盗用的名字李连达洗清责任,但这份检讨书的不便公开和他的人间蒸发,难免让人怀疑其中的动机。而面对质疑,浙江大学只撇下一个与李连达院士无关的调查结果,就不再作声了。纵然有了媒体披露的真相,这些追问目前依旧没有答案。 李连达说,对别人假冒他的名字,他已经麻木了。我在想,对待类似李连达这样的事情,我们的有关机构甚至整个社会是不是也已经麻木了。 回看以往的学术不端事件,没有几个当事人因为舆论哗然、群情激愤而受到大快人心的惩处,甚至连陈进那种严重造假、事涉重大的科学家我们都宽容了。而中国院士制度成立至今,倒是有过院士被除名的先例,却是因为政治或者经济问题的原故,并没有哪一位因为学术道德问题丢掉了这个最高学术荣誉。 但这样的事情,出了中国的国土结果就俨然不同。韩国科学家黄禹锡近乎全球知名,但他造假被发现之后,很快被免去一切公职,被首尔大学辞退,摘掉了韩国最高科学家的帽子,首尔大学的校长还公开向国民道歉。最后黄禹锡被检方以欺诈罪、挪用公款罪以及违反《生命伦理法》的罪名起诉。 当然,这样的联想,并不涉及对李院士本人的对号入座。至少从目前公开的事实来看,李院士只不过是一个不称职的院长和导师,一个社会职务过多的院士,一个名字被盗而陷入论文造假门的受害者,一个与企业有些瓜葛的科研人员。 但是,李院士可以麻木,我们不可麻木。不放弃对院士李连达、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该如何问责的追问,不仅是对公众利益的负责,对李连达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就像他说的,做院长是盛情难却的选择,我们又何苦勉为其难呢。
个人分类: 观察院士|5818 次阅读|7 个评论
李连达院士应该引咎辞职
热度 2 陈学雷 2009-2-7 00:35
看了关于李连达院士小组作假事件的新闻报道,特别是 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2/05/content_15618061.htm 和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2/05/content_10764898.htm 对这位李连达院士的脸皮之厚,还有浙江大学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淡漠和姑息,我真感到震惊! 李连达院士声称一切都是博士后贺海波干的,自己根本不知道,因为年逾七旬的李连达坦言,自己目前带有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时间不多、精力不够。带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李连达院士有时间给他的学生们以任何实质性的指导吗? 我敢说,不仅贺海波博士的这些造假论文李连达院士毫无所知,对于其他这50多位博士生和博士后中的大多数论文,李连达院士大概也同样不了解。然而这些青年人的论文通讯作者都是李连达院士,工作成果都自动算做他的成果,这简直就是对这些青年研究人员明目张胆的学术剥削和掠夺!我倒是相信,李连达院士自己确实也不想作假,正如浙大杨校长说的那样,他没有作假的动机,反正他已经是院士了,手下有50多人,如果不作假老老实实干也会有不少新成果出来,用不着去作假。 李连达院士从这件事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呢?李连达表示,贺海波造假事件发生后,自己要吸取教训,今后在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中要确立三审一保证的规矩:无论谁发表论文,原始实验记录、文章内容、署名都要经过我的审核,并写下论文没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保证书。一纸保证书就能让人不造假吗?当然不可能!实际上发表任何一篇论文都要和期刊签类似内容的保证书,但要造假的人岂会在意?不过有了保证书,以后再出问题,李连达院士就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在别人身上了。 不过,浙大杨卫校长也不得不说,李连达院士存在管理不严的责任。我看,且不说贺名义上是李院士的博士后,就说他出站后在李院士担任院长的浙大药学院担任副教授,难道李院长对他在两年内发了多篇与自己共同署名的论文竟然不知道?药学院聘请一个新的副教授,院长大人就算再忙也不可能不过问一下吧?我看,李连达院士现在至少应该引咎辞去浙大药学院院长以及其他一切没有时间精力去管的职务。 浙江大学是我国一流的高校,但是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淡漠和姑息放纵实在令人惊讶。作假论文的另一通信作者是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据杨卫校长介绍,吴老师这两年在哈佛药学院进修,要等到2010年才能回来。但吴理茂曾要求,所有从这个课题组出去的文章,作为实验室主任,都要署上他自己的名字。一个人可以出国几年,却还要兼着国内的要职,并凭借行政权力强行在自己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署名,这本身就是学术腐败,而杨校长说起来却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浙大的学术环境成了什么样了。 关于吴理茂在此事中的责任,杨校长还说,吴理茂现在美国,按照我们学校的管理,如果你是通信作者,总是有责任的。这个问题调查清楚之后,他应该负什么责任就要负什么责任。他现在哈佛药学院进修,有些东西不太好调查,因此还没做出最后决定。 对贺海波的调查早在去年11月就已作出结论,那么吴理茂既然也涉嫌论文作假这样的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浙大就应该要求他回来接受调查,而且有义务通知哈佛药学院有关情况。杨校长却以为他在国外不好调查,至今未予处理,这也说明浙大根本就没有重视此事。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学术腐败,出现学术丑闻也就不足为奇了。可叹浙大这样一所有着求是传统的大学,竟然成了学术腐败的温床。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7349 次阅读|2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