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重力加速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类地行星的重力加速度与最高峰高度
quantumchina 2020-9-17 02:16
两个类地行星上最高峰高度与两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大致成反比关系 金星的最高峰高度:~10590m 地球的最高峰高度:8848m 两者比值:~1.197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9.8m/s 2 金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8.87m/s 2 两者比值:~1.10 火星上的最高峰高度及火星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上的相比,也有近似反比的关系。
个人分类: 天文及宇宙学|3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视频】气轨上的实验
hailanyun0415 2016-3-20 21:15
苹果手机看不了,可以点 这个链接 气垫导轨实验很多高中都有,但也不是每一所高中都有,所以大学物理实验里面还是安排了一个。实验内容并没有牵涉到多少新的知识,动量的矢量性在高中应该也会讲。所以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个实验没什么新鲜的。放了些问题进去希望能让观看者在看的过程中进入思考的状态,另外,有些问题必须要有实验数据才能回答,也许会起到一个吊胃口的效果。 视频里的动画包括数字毫秒计的放大、滑块的运动都能用ppt实现,不过调整时因为无法看到动画后的位置,会有些麻烦。插入的两个swf文件其实用gif也能实现,毕竟没有多少互动效果。只是画面效果会不太好,下面两个是gif。用 3Dmax建好模型后批量渲染就行了, 第一个需要加两个灯光,增加一个运动,第二个只用给长方体贴图,再增加一个旋转。 --
个人分类: 视频|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子干涉仪测量大G
热度 2 yanbohang 2014-6-30 05:10
原子干涉仪测量大 G 测量万有引力常数大 G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卡文迪许在 1798 年做了扭称实验,高中物理课本上就介绍过。扭称实验也是目前测量大 G 的主要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小组测量的大 G 在国际上很有分量。另一个相关的重要常数是重力加速度(小 g )。一般来说,这两个常数有联系,但是测量方法很不相同。朱棣文最先采用冷原子干涉仪来测量小 g ,目前原子干涉仪成为测量小 g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我没想过还可以用干涉仪来测量大 G 。最近一期 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Nature 510 518 ( 2014 )),用原子干涉仪测量大 G ,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图 1 :原子干涉仪测量大 G 示意图。 实验示意图如上,在原子干涉仪上加上仔细标定好的质量,这样原子的重力加速度会有一点改变。左边和右边两个图是分别加上 F 构造重物和 C 构造重物后重力加速度的改变,这样会导致原子干涉移测量相位的改变。而测量的方法是同时发射两个原子团,发射速度不同,最高点位置不同,同时测量两个干涉仪的相位移动。由于原子团经历重物的不同位置,因此万有引力导致的相位移动会不同,通过测量这两个干涉移的相位差,就可以计算出大 G 。 图 2 :实验数据图。 实验结果如上图。实验主要测量的是两个干涉仪的相位差。但是由于震动等噪声的影响,两个干涉仪测量的相位会有起伏的。但是如果同时将上下两个干涉仪测量的相位画在一张图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Lissajous 图,从 Lissajous 图中可以得到两个干涉仪的相位差。图 a 中红蓝两个 Lissajous 图就是重物安放在 C 构造和 F 构造产生的不同结果。从他们可以分别获得一个相位差。多次测量就能得到图 b 。 c 图是 b 图两种构造的差值,用来减少系统误差。他们最终测量的结果不确定性在 150ppm ,和 CODATA 误差在 1.5sigam 左右,如下图。他们在文章中也提到了系统误差,以及如何改进实验,希望能将实验精度提高到 10ppm 。希望能早日看到更好的结果。 图3: 实验结果。
个人分类: 文献|56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可调】看,有灰碟!
热度 3 hailanyun0415 2012-10-3 23:07
【可调】看,有灰碟!
flash文件较大,可能需要等2分钟并刷新几次页面才能看到。可以先听听上面的歌。 用ie8可以打开: http://www.swfcabin.com/swf-files/1349266717.swf 下面的内容都是图片。解开所有隐藏元素后会出现这个界面,运行时可以定好飞碟的初始位置后,点"清屏"观看动态效果。 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下飞碟速度与波扩散速度相同时的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下飞碟速度小于波扩散速度时的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下飞碟速度大于波扩散速度时的图像:如果速度比值不同角度会发生变化。 自由落体 上抛运动 斜抛运动,此时波扩散速度较小。 斜抛运动,此时波扩散速度较大。 换个角度的斜抛运动,看上去有点立体感。 如同滴血一般的波形 一个不能被提及的日子,这个日子能解开一个隐藏元素。 用我老妈的生日生成的图像: 用我的生日生成的图像: ============================= 没做背景音乐文件小很多,增加了开头的loading界面,或许能更快的打开。 突然觉得有时候如果为了活下去,节操什么的还是丢掉的比较好。 ===================================== Gray saucer.swf 右键保存或打开。如果没有flash player,下载后拖到网页浏览器里可以看,不过要点击地址栏下面出现的黄条允许阻止的内容。 播放器在这里能找到下载: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29147do=blogid=594755 本人其他课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29147do=blogclassid=159583view=mefrom=space
个人分类: 课件|7508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