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苏州日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3)——石雨声先生与苏州日报
热度 2 fdc1947 2015-5-2 07:51
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3) ——石雨声先生与苏州日报 这里所说的《苏州日报》并不是如今作为中共苏州市委机关报的《苏州日报》,而是一份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民办报纸《苏州日报》。 民国时期苏州的报纸总共有一百多种之多,可是大多数都是“短命”的。据统计,139种报纸中119种的寿命在五年以内, 存在6~9年的11种,10~20年的6种,20年以上的只有3种。这三种是:《苏州明报》,1924-1949(抗战期间曾经停刊);《吴县市乡公报》,1916-1937,和寿命最长的《苏州日报》1912-1949(抗战期间曾经停刊)。我想,民国期间像《苏州日报》这样长寿的报纸,在全国恐怕也不多。 办报纸一般都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持,有许多是党派所办,也有些是商业团体所办。《苏州日报》是一张完全民办的报纸,在前二十多年里,在财力上,只是创办人石雨声先生在苦苦支撑。 关于《苏州日报》的资料很少,关于它的创办人石雨声先生,资料则完全阙如。母亲给我讲述的,可能是这世上唯一关于石雨声先生个人以及较多的关于《苏州日报》的材料。 石雨声先生,清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生,苏州东山人。家境富裕,在东山有房屋二十九间。早年在苏州担任上海《新闻报》苏州分馆经理。民国元年,辞去《新闻报》分馆经理,自己在苏州创办《苏州日报》。 《苏州日报》馆址在苏州东中市23号(这是当时的门牌号,位于都亭桥之西),也就是石雨声先生的家庭所在地,前面是报馆,后面是家。 《苏州日报》是一种对开4版的大报(1949年后,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只有各省的报纸和中央大报如《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等才是对开4版,《人民日报》在50年代也是对开4版)。 到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报馆约有十来个工作人员。方觉非先生写社论,可能是主编。广告部主任是梅晴初先生。 母亲还记得当时的电话号码是1632(当时苏州电话号码是四位,而到了50年代初,苏州的电话号码只有三位数,到50年代中后期才恢复成四位数)。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一起吃饭,都是饭店送来的,每顿一桌。石雨声先生每顿都与大家一起吃,如果他自己想“改善”一下,则自己另外掏钱加一个菜。 由于报纸众多,竞争剧烈,《苏州日报》的发行量只有几百份,报馆的经营非常艰难。有时候弄得买纸的钱都没有了,需要向人告贷(当时的一令纸大概三元钱)。 当时苏州的报纸销售、分发地点多在东中市。所以,各报纸都特别保卫自己报纸的声誉。有一天,一个人在那里说《苏州日报》是“老爷报”(苏州人把陈旧、过时、不灵便、即将要“报废”的某东西称为“老爷某”,如老爷货、老爷表、老爷脚踏车等),被正好路过的石雨声先生听到,石雨声先生就揪住那个人非得让他讲出是“老爷报”的道理。这也从一个方面表现出当时《苏州日报》的运行确实艰难,在经营很顺利的情况下,老板不会如此作为(正如现今小品讽刺上海人,上海市长不会说话,而只有讽刺某经济较后进省份的人,该省领导才会抗议称地方歧视)。 抗战以后,苏州沦陷,《苏州日报》停办。 1942 年,石雨声先生逝世,享年68岁。此后,其夫人将报纸所有权转给了苏州商会会长范君博。 1944 年《苏州日报》复刊,以范君博为社长,报号继续停刊以前。由于资金较为充足,此后的《苏州日报》无论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改进,销量也增加到一千份。 1949 年4月,解放军进入苏州,所有报纸停刊。 据百度百科关于如今的《苏州日报》的条目: 1949年7 月1日,中共苏州市委机关报《新苏州报》创刊。 这张4开4版、周三刊的报纸,1961年2月19日更名为《苏州工农报》。 1987年1月1日更名为《苏州日报》。 1993年1月1日,由4开4版小报改为对开4版大报。 百度百科上这样的条目都为各单位自己所写。该条目在叙述苏州报刊历史时这样说:“ 在苏州这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第一张报纸是1900年创刊的《独立报》,随后又有《苏州白话报》、《江苏旬报》、《江苏公报》等问世。但它们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一段长久而厚重的报史则是苏州日报社所创。 ” 它所说的《 苏州白话报 》《 江苏旬报 》名为报纸,其实是杂志,分别只出了七期和五期,而《 江苏公报 》也只是每周发行一次,公布政府命令、法规、文件,也才出版了不到两年。 在叙述1949年以前半个世纪的苏州报刊历史时, 一字不提自民国元年一直到民国37年一直存在而与自己同名的民办报纸《苏州日报》, 这实在不是好的做法。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5830 次阅读|4 个评论
说苏州相门城楼上的 “钩邑相徽”
fdc1947 2012-10-15 07:38
说苏州相门城楼上的 “钩邑相徽”
近日,欣赏了好几位网友关于苏州新造的相门城楼的博文。在网友们博文的图片中,看到了相门城楼上的大字匾额“钩邑相徽”,四个大字写得漂亮。但是,“钩邑相徽”这四个字的含义,对于我这样的老百姓,还是要费一点工夫,查一查资料,动一动脑筋才好理解的。 钩,吴钩也,兵器也。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梦溪笔谈》:“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刃弯。” 辛弃疾有名的水龙吟词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的句子。吴国是先秦制造兵器水平最高的地方,吴钩被认为是古代最优秀兵器的代表。传相门为干将、莫邪炼剑之地,故名将门,后音讹为匠门,又音讹为相门,这是苏州历史上值得人们纪念的地方。所以,钩在这里可以指吴钩的这段历史、干将、莫邪这些人物以及相门附近这块地方。 邑,城邑也。写在苏州的城楼上,当然是指苏州城。这都没有什么好说的。 关于相徽二字,《苏州日报》上有一篇该报记者的文章,曰:“‘相’和‘徽’都有美好的意思”。《尔雅·释诂》:徽,善也。孔颖达《尚书·周书·疏》:“徽 … 训为美”。这样,徽的意思确是美好。可是,说相有“美好的意思”,这就有问题了。这个相字,再怎么相,也相不出有“美好的意思”。相,就是睁着眼睛仔仔细细地看,相面先生所做的就是相。但是,你看我,我也看你,于是,相有了一个引申义,相互。而且,据说古代并没有平声、去声的差别。 相徽之相,应是相互之意。徽在这里,作动词,使善也、使美也。汉语的名词、形容词和副词都常常作动词用。相徽,就是相互使得更加美好。“钩邑相徽”的意思就是:与吴钩相关的历史、人物以及地方与苏州城邑相互使得更加美好。唐诗有“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句,与这里“钩邑相徽”的语法结构是一样的。看了“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懂了“钩邑相徽”。 该匾额用字典雅而不又生僻,中间又嵌入一个可以让人或联想、或误解,耐人寻味的相门的相字,应当说是一个不错的匾额。 那末,那位苏州日报的记者怎么会说“‘相’和‘徽’都有美好的意思”的呢?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不妨臆测一下。 查“相徽”一词,可以得到这个词的出处: 《文选·张衡》:“御房穆以华丽,连阁焕其相徽。” 李善注:“相徽,言俱美。” 这里,李善所说 “俱美”的是指“连阁”,这些阁相徽,从而“俱美”。但是,如果把李善所说的“相徽,言俱美”这句话错误地领会,只颠倒一个字,成“相徽,俱言美”,就是 那位苏州日报记者所说的“‘相’和‘徽’都有美好的意思”了。是不是从这里来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本文非商业用途,特向照片原作者致谢。
个人分类: 闲说苏州|8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