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蒙娜丽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劇情] [万能鉴定师Q:蒙娜丽莎之瞳 万能鑑定士Q モナ・リ
lcj2212916 2015-2-4 10:31
导演: 佐藤信介 编剧: 宇田学 / 松岡圭祐 主演: 绫濑遥 / 松坂桃李 / 初音映莉子 / 皮埃尔·德隆尚 / 村上弘明 类型: 剧情 / 悬疑 官方网站: q-kantei-movie.jp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4-05-31(日本)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万能鉴定师Q·莉子之瞳 / All-Round Appraiser Q: The Eyes of Mona Lisa IMDb链接: tt3329350 被人称作万能鉴定师Q的凛田莉子(绫濑遥 饰)拥有令人称叹咋舌的高超鉴定能力,凭借在某次抢劫事件中的出色表现,莉子得到卢浮宫亚洲圈代理人朝比奈尚幸(村上弘明 饰)的赏识,遂将其推荐为卢浮宫艺术品的临时鉴定员。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久违的《蒙娜丽莎》将再度莅临东京展览,为了确保展品的安全,莉子和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共同研究员流泉寺美沙(初音映莉子 饰)共同接受威理查德•波莱(皮埃尔•德隆尚 Pierre de Ladonchamps 饰)的训练。谁知在这一过程中,莉子仿佛被蒙娜丽莎眼中的神秘光芒所诅咒,曾经引以为傲的鉴定能力突然消失。担心她安危的周刊记者小笠原(松坂桃李 饰)试图出手援救,却发现这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的秘密……   本片根据松冈圭佑的原作改编。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4326316
2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形影相随鸟晴空Gutzmer-世界杰出青年经济地质学家(十二)
热度 5 tidesung617 2014-3-31 13:10
走在水泥钢筋浇筑的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想起泛舟小湖,凉风习习、烟波浩渺中你柔情的目光,欲要寻找城邦走过的漫长岁月,唯有与你相拥徘徊于历史博物馆的深深走廊,鲜花盛开中你笑语盈盈,绿意苍松里,你暗香阵阵。斜倚雾霾而去,阳光而来的拱桥栏杆,我闭目凝思,心中多是巴特农神殿的雄伟壮观与蒙娜丽莎淡淡的微笑。我一时段呆滞的目光好似中世纪1000年沉睡的肉身,而刹那间的目光流转又似波提切利画笔下体态如酥的维纳斯,有了觉醒的活力,接受众神的瞻仰。在一如既往、平淡无奇的岁月里,总有突然而至活跃元素改变从前的模样,宁静与动荡是世间万物的两种态势,均变论与灾变论、水成说与火成说、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无不将之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矿床的天地里,化学的天空下,U +4 、Fe +2 、Mn +2 正在酸性条件下,还原状况的流体里肆意游荡,却一不小心误入碱性、氧化的条件而自身改变成为U +6 、Fe +3 、Mn +3 ,于是沉淀为一种氧化物而从此慵懒。我们前面介绍的大多数经济地质学家都喜欢研究“有色”的黄铜矿、辉钼矿等,而“黑色”的黑钨矿、磁铁矿、软锰矿则鲜有提及,但有人偏偏喜欢向这“黑暗的角落里”,“黑金”统治的世界里彳亍前行,且斩获颇丰,今天我们有幸介绍一位研究锰矿的德国青年经济地质学家Jens Gutzmer。 Jens Gutzmer(照片来自EG) Jens1969年 生于德国Lower Saxony州的Damme小镇,并在那里长大,他的父亲是当地一名护林员。当还是一个孩子时,透过卧室窗户上的玻璃,他看到一个废弃的铁矿高耸的井架与死寂的选矿厂。十岁时,他独自一人漫游其间,在废石堆里寻找矿物与化石,并在家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科学矿物收集室,至今依然保留。对于Jens的兴趣爱好,父母看在眼里,并积极支持,还把他介绍给了Siegfried Flach一个不但喜欢收藏矿物与化石,还喜欢使用双目镜识别和描述它们的家伙。Flach那里有大量的书籍,还告诉他许多常识,由此奠定了Jens后来在 Technical University ofClausthal-Zellerfeld就读矿物学和经济地质学的基础。想我自小也喜欢看小人书,并且收藏了两个纸箱,但到如今,都已灰飞湮灭,不知去向,想来就涕泪交零。 在上学期间,Jens很快就认识到经济地质学家在德国处境艰难,Harz山西部的两个贱金属矿山已经关门大吉,同样的命运也将降临于将与之合并的东德的矿山身上,他突然有了要游览一些课本上描述的世界上著名采矿区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落在了南非身上,因为南非有着世界上密集程度最大的世界级矿山,这包括享有盛名的Witwatersland 金矿田和产出铬铁矿等的世界上最大的层状基性侵入岩体Bushveld Complex。有想法就要有行动,Jens开始给南非的矿山写申请,希望以实习学生的身份到矿山实习,不幸的是,所有的矿山都毫无例外地拒绝了他的申请,因为这些矿山需要的是地质学家,对于实习的学生还是不怎么欢迎。正在悲观失望之际,在南非有研究项目的学校矿物博物馆馆长Karl Strauss博士(Jens曾有幸作为学生助手在Karl Strauss博士领导下工作),以Jens的名义给他在南非的RAU(Rand Afrikaans University)大学的合作者Nicolas J.Beukes写信寻求帮助。Nic很快就答应了,开始想让Jens作为访问学生在Witwatersland工作,但很快临时变卦,在Kalahari锰矿田从事矿物学研究,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Jens很失望,还有什么矿山可以与Witwatersland相媲美呢?但到现场后,他很快从悲观失望转为积极乐观,因为这个锰矿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锰矿床,规模巨大,采场壮观。Nic只所以让Jens来这个锰矿床,是因为他当时认识到:在这个矿田,正断层和矿石品位、矿物组成之间有着一些内在的关联,但还没有进行详细研究。这样的重担一不小心落在了Jens这个当时几乎对锰矿一无所知的硕士学生身上,开始尝试性调查Nchwaning锰矿正断层中矿石品位变高的原因。 Witwatersland Gold Field(照片来自网络) 在6个月的时间里,Jens完成了一份令人惊异的研究工作,清晰阐明了断层中从低品位矿石到高品位矿石热液矿物的分带性,众所周知,锰氧化物矿石在中微观尺度上是难以区分的,这不由得让人对Jens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刮目相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几乎没有高人指点的情况下,Jens成了识别这些锰氧化物的专家,其研究成果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影响了不同锰矿石的冶炼,提供了不同矿石类型间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关系。因研究成果突出,他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学校Rudolph Vogel Award。 Kalahari Manganese Field(照片来自网络) 热情被点燃了!1993年5月份,听从Nic的建议,他又重回RAU,攻读博士学位,继续研究锰矿床,Kalahari和Postmasburg锰矿石和围岩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核心所在,努力理解成矿作用过程和随后的热液蚀变效果,资金保障来自Pretoria的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后勤保障来自采矿公司。1996年初春,他的博士论文就完成了,在Kalahari锰矿田区域和地区尺度上清晰阐明了控制锰矿品位和矿物组成的多个阶段的热液蚀变和表生富集作用。研究成果对理解古元古代喀斯特灰岩为容矿围岩的锰矿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铁矿也颇有裨益。后来还将之包括进了“The Manganese Adventure”这样一本书中。Jens后来回忆,重回南非当时是一项艰难的抉择,但考虑到当时正在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接近地球科学,而且Nic有着丰富的野外知识,自己有着敏锐的矿物学眼光,两者结合,珠联璧合,最终Jens还是回到了南非。 博士毕业后,Jens继续在RAU呆着开始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来则成了高级讲师。在这段时间里,他有了一项重要发现:古元古代Gamagara组的红层中的砖红土壤古风化面直接覆盖于Postmasburg锰矿之上。这项发现把我们对砖红土壤的形成时间倒推了1500百万年,暗示在2.2Ga年前就已有陆地生物体的存在。而且这改变了我们以往对古元古代土壤形成的认识,增加了我们对早期大气圈氧起源和演化的合理推断。 利用新建立的喀斯特灰岩为容矿围岩的锰矿和古元古代砖红土壤形成的知识,Jens开始研究与年轻岩石中风化作用有关锰矿床的形成,并逐渐占据领导角色,指导了一些硕士毕业生,三项成就最为突出:一描述了南非一种赋存于二叠纪地层中的新的铁锰矿床类型,这种矿床类型起源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后冈瓦纳非洲地表铁锰碳酸盐矿床的风化作用;二利用 40 Ar- 39 Ar测年方法测定了后冈瓦纳非洲地表的年龄;三描述了1.9Ga年古元古代红层中的浅水生物扰动富锰的似核形石的最早证据,论述了它们如何与从海洋到陆地环境的锰矿床的时间演化的关系。 除了聚焦于南非锰铁矿床外,Jens也热衷于把它们放于全球演化的框架下,为此他在南非组建了好几个工作室,积极参与国际IGCP318“海相多金属矿床”的相关性研究,发表了一篇有关印度新元古代Penganga锰矿的研究论文,这个矿床的矿石原来认为是锰的氧化物,但Jens通过研究,认为主要矿石是碳酸锰。 1999 年10月份至2000年9月份,Jens曾短暂回到德国,在theUniversity of Muenster作为副教授帮助Karl Strauss博士的兄弟Harald Strauss教授筹建稳定同位素实验室,因此他的分析实战经验大增。但没有抵挡住南非阳光普照的海滩,热情洋溢的人们,以及地质学会的盛情邀请,他又一次返回了南非。 2000 年10月份起,作为RAU的副教授,参与领导了古元古代矿化研究团队,主要是研究早前寒武纪古环境变化和沉积型Fe、Mn、贱金属矿床起源之间的关系。Jens也慢慢加大了他的研究范围,开始涉足铁锰矿床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研究,研究区域则包括巴西、摩洛哥、加纳、南非和印度,也研究古元古代Pb-Zn矿床。 可以看出,Jens从一个只研究单一矿床类型到研究铁锰矿床的方方面面,以及它们随时间变化与古环境的关系非常快,这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若想多点开花,首先要单点铆劲。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获得了2002年SEG象征青年最高成就的Lindgren Award。 2005 年,他成为约翰内斯堡大学( theUniversity of Johannesburg ) 全职地质学教授;2008年,他回到德国,成为弗莱贝格工业大学( TU Bergakademie Freiberg ) 矿物系教授,并领导经济地质与岩石学研究小组。 Jens在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办公室内(王敏芳提供,照片中即是) 地球化学特征表明Fe +2 相比Mn +2 更容易被氧化沉淀,由此造成了在空间上二者经常“相望不相闻”。现代形成锰矿的重要之地在黑海,不断活动的沉积作用导致了MnO 2 的不断沉积。总体而论,人们对锰矿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这可能与其不怎么重要的地位有关,或者淹没在铁矿的研究漩涡中。Jens对锰矿孜孜不倦的追求给了我们人生很大的启发,只要坚持不懈,哪怕是别人不怎么重视的领域,也会“野百合也有春天”。在我们国家的本科教育越来越细的今天,希望地学研究领域也越来越细,我们总不能只是以博物学家的姿态站在高高的土堆上指手画脚,希望俯下身子,耐得住清贫与寂寞,受得了孤独与冷清,切实做出自己的贡献,哪怕微不足道,哪怕暂不为人识。但在中国“以人为本”的千年教育下,“学问只是工具,利禄才是目的”的功利思想已经牢牢占据了人心,“撼山易,撼思想难”。科技强身才是大国崛起,国家强盛的标志,才是“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人必先知其所事者为何事,然后有欲善其事之心”,所以实现“中国梦”科技强身的当务之急:改变中国人的做事态度。
597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北游记9】“画中画”之蒙娜丽莎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3-8-10 23:41
我在百度上搜“恶搞 蒙娜丽莎”,看到了N多的恶搞图片,赵本山先生有之,小胖版亦有之,达-芬奇先生看了不知作何感想。 俺在海参崴也看到了两幅和蒙娜丽莎有关的画作,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个人分类: 北游记|695 次阅读|3 个评论
艺术的残缺之美【1】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2-29 06:47
艺术的残缺之美【1】
  巴黎卢浮宫的镇馆三宝里,两个是残缺的,其中那个最著名的就是维纳斯。   据那些讽刺大多中国游客不是游玩而是照相的游记中说,中国游客到了卢浮宫,抓紧按图索骥找到断臂维纳斯,然后咔咔按下快门,和古代的大美女合影几张,然后走出卢浮宫,走入下一个景点,再重复以上过程。而真要浮光掠影地看卢浮宫,也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更不要说认真看了,那需要好几天的功夫,而如果你又是一个艺术的门内汉(或女),也许一年的时间都可以在卢浮宫里出入不休。      而卢浮宫三宝里那副完整的就是《蒙娜丽莎》了,当然,这一宝是画,保持完整比较容易,而另外两个是雕塑,在久远的年代过后,从泥土里扒出来还能完整,那只能归功于奇迹了。   更有趣的是,我听说后来又在废墟中挖出了和卢浮宫里这件不完整维纳斯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而且双臂健在,并没有成为残疾人,好像说她的手臂放置在一个石凳上,云云,可是,大家对这个完整的却几乎产生不了任何兴趣,还是把卢浮宫这个当真宝来看。   人其实是喜欢残缺的,真的完美的东西,我们反而无法接受,我的解释是完美的东西是奉献给上帝的,世间的人无能力和资格享用完整完美的东西。   其实,非但卢浮宫,西方很多博物馆从废墟里挖出来的雕塑作品多是残缺不全的,俺去的各类艺术馆当然还不多,尤其是大英博物馆都没去过,不过猜测雕塑的残缺现象是世界性的。   这里给出几件残缺的雕塑作用,来自罗马。   一,坐着的缪斯(复制品,原雕塑来自罗马,为公元前一世纪作品)   二,大理石盆(来自希腊,公元一世纪作品)   三,兽首(俺觉得应该比圆明园大水法流落在外的那几个兽首的水龙头珍贵多了)      四,头、手臂和右腿缺失的人体,似乎胸前有绶带,估计是个英雄人物      五,头臂残缺的人体(来自希腊)   六,人体(换个角度看)   七,人体(再换个角度看)   八,鼻子不完整的头像   九,石柱   十,不完整的壁画   十一,头和右臂残缺的雕塑      十二,只有一只脚和裙子的雕塑残片   十三,五个人头      十四,不全的上半身      十五,残柱
个人分类: 新西游记|7787 次阅读|21 个评论
蒙娜丽莎
pingguo 2011-10-29 11:08
蒙娜丽莎
达芬奇 《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 如此清晰又如此模糊 如此接近又如此遥远 如此善变又如此永恒 谁能将世界之真归纳完整。谁能将 女性之美描绘精准。谁能将 众神的矛盾,调和于一颗温柔的心 谁能将那不可言说的秘密 藏进她微笑的嘴角 以自然的手法,轻轻一笔 整个世界处于俯瞰的位置 在她神性的目光里
个人分类: 诗歌|2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暑期旅行记录(11):参观卢浮宫
热度 1 xiegming 2011-8-14 06:15
8月12日 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参观卢浮宫。出了地铁站,按照指引很快就来到了售票的地方。排队的人真不少,我们排了半个小时才买到,孩子免费,我买了两张博物馆通票,4天期的,一共100欧。 然后进馆,里面人真多,上厕所都要排队。几个主要看点——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等处都是人挤人,根本无法让人静下心来静静的欣赏,只能是照个到此一游照。 里面还有很多旅游团,他们的讲解设备比较科学。每个人带一个耳机,导游用一个耳麦,只要小声的解说,大家就都可以听见,这样也不会打扰别人。 场馆太大了,展品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孩子们很快就累了,到最后演变为我停在某处看着孩子们,妈妈自己去看。有一段时间美美都睡着了,我只好一直抱着。 这样一直逛到傍晚的时候,又累又饿,决定出去先吃点东西。凭着印象,我找到了6年前就到过的麦当劳,大吃了一顿。休息的时候,旁边邻座的老外送给孩子们一个蓝精灵玩具,人家本是好意,但是由于只有一个,结果两个人争了起来。我们赶紧把玩具收了起来走人。今天卢浮宫开到晚上10点,我们又返回卢浮宫继续参观,虽然是晚上了,进馆的人还不少。 后来我先带孩子出来,在金字塔入口外边的三角形水池边休息,这里也坐了很多人在看夕阳。两个孩子开始玩水,亲亲玩得兴起,一不小心把美美的裤子全弄湿了,我只好找出妈妈的裙子给美美换上。 地铁上也遇到一个中年男子卖唱,什么乐器也没有,只是站在那里干唱,原来这样也可以谋生,我确实看到有人给钱了。在等车的时候,一个老外拿出相机给美美拍照,可能感觉她比较可爱吧。 今天一天就泡在卢浮宫了,而且我还没有认真欣赏,可惜啊。等她们都上学了,再带她们来,应该效果会好很多。
个人分类: 旅游|32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达芬奇”新作:蒙哪里傻的痛哭(有图有真相)
热度 24 boxcar 2011-7-18 20:58
“达芬奇”新作:蒙哪里傻的痛哭(有图有真相)
如图所示,达芬奇出了新画作,蒙娜丽莎这回不笑了,她哭了。 其实这个应该叫蒙哪里傻。 蒙,是蒙人的意思,地球人都知道,有个叫达芬奇的家具品牌的“蒙人”伟业最近被揭穿。 蒙哪里?当然蒙那些人傻钱多的地方。所以,这个叫“蒙哪里傻”。 哪里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傻?当然是咱国人! 一味地崇洋媚外,看到洋名字就稀罕,见到洋品牌就不遗余力地追捧,终于捧出了这种到保税区“一日游”就敢谎称是“原装进口”的“达芬奇”们。 如今,“达芬奇”终于“打”出了国人们的“愤气”。家具业的“达芬奇”已然现出了原形,其他行业的“达芬奇”们,还要“蒙那里傻”多久?
个人分类: 社会|12355 次阅读|54 个评论
剥开廋肉精利益链的"蒙娜丽莎"
热度 1 冯用军 2011-4-23 11:48
核辐射不远,健美猪更近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湖北、河南 作为一种舶来品和多种药物的统称,从1997年开始,“瘦肉精”已被中国官方明令禁止用于畜牧养殖业。被禁的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7种能增加家畜瘦肉的药物。 然而,十多年来,“瘦肉精”禁而不止。被央视“3·15”晚会揭露的河南双汇“瘦肉精”猪肉即为一例。随后,包括国务院在内的各级官员不断发声:“彻查”、“严办”、“追究”,喊打声不绝于耳…… 可没人知道这波浪潮之后,“瘦肉精”是否会卷土重来——以往的经验是,每一次运动式打击后,“瘦肉精”总能死灰复燃——1998年,香港17人中毒;2006年,上海三百多人中毒;2009年,广州七十余人中毒…… 屡禁不止,这就是“瘦肉精”在中国的现状。那么,这个隐秘的链条,是如何形成以及存活的? 根据警方披露的制造者和贩卖者的相关信息,本刊记者从湖北追至河南,试图通过各关节点上的人物,来展示“瘦肉精”生存的内在逻辑。 “不甘平庸”的制造者 刘襄一直想干一番事业。 这个42岁男人的理想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制药厂,“每年几千万、上亿的销售额”。如果不是河南双汇“瘦肉精”丑闻曝光,他这个筹划多年的愿望,或许很快就要实现了。 突然出现的警察,击碎了他的梦想——3月25日,在湖北丹江口一家小宾馆的他,被警方抓获。被缉捕的原因是,他涉嫌生产、销售被“瘦肉精”之一“盐酸克伦特罗”。 “在看守所,刘襄流露出了悔意,说没想到,事情会闹这么大。”湖北长久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青松说。作为刘的辩护人,经过艰难的争取,他于4月初在河南温县看守所会见过刘襄一次。 短短半个小时的接触,刘襄给见多识广的王青松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个不甘于平庸的人。” 刘襄的人生履历,也能说明这一点。 2001年,刚刚30出头,已经干了几年湖北制药厂(现湖北制药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的刘襄,毅然辞职外出打工。从一名普通工人,走上管理二三百号人的车间主任,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放弃尤显艰难。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他常常加班,有时候就睡在厂子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制药知识,还从广播电视大学拿到了大学文凭。”刘襄七十多岁的母亲说,儿子不到30岁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全厂都数得着”。 尤其让老人感到骄傲的是,儿子因为业务出色,还曾代表单位参与过联合国援助项目——18-甲基炔诺酮等避孕药的研制,后在车间一直分管技术。这些也为其自行研制“盐酸克伦特罗”埋下伏笔。 到江苏常州打工后,刘襄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因为在一个项目中技术过硬,“为老板省了很多钱,很快被提拔为分管技术的副总”。但是,刘襄“总觉得是在为别人打工”。 后来,身在看守所的刘坦陈心声:“在化工圈快20年了,也想有一份自己的天地,虽然打工挣了一点钱,但距离办公司、办研发,差距还很大;再加上家庭的原因——我老婆还想再生一个(孩子),所以,奚中杰(原同事)向我提建议(生产盐酸克伦特罗)的时候,我虽然内心很矛盾、很挣扎,但还是答应了。” 有了产品方向,刘襄没有贸然行事。2007年初,他辞去常州工作,先找到当年的助手马全喜,马的老实能干让他欣赏。他“三顾茅庐”请其帮忙,然后又约请其他几位旧部,开始试制“盐酸克伦特罗”。 “当时条件非常简陋,租的农民房子,里面就几个罐子,也没有说我们生产什么——这一行也有规矩,不能随便打听别人的配方。”马全喜说,由于设备简陋,最初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在太阳底下晒。 试制很快成功,为批量生产,刘襄找到急于寻求技术的湖北襄九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銮。侯也曾在湖北制药厂工作,二人早就相识。彼时,侯正为一名技术员的离去而发愁技术问题。刘襄前来,双方一拍即合。 对于侯銮,刘襄没有吐露实情,只说自己研发二氯烟酸。此化合物从表面上看,和“盐酸克伦特罗”极为相似。而且,小心谨慎的刘襄也从不向自己雇佣的员工透露实情,只统称为“A产品”、“B产品”。 “生产出来的成品,从来不在车间里过夜,一公斤包装为一袋,20-25公斤装为一桶,包装上什么都没有,都是刘襄一个人拉到城里。至于销售给谁,通过何种渠道,都是秘密,我们都不知道。” 工人们也曾疑心,刘襄究竟在生产什么——一名叫周建华的工人,曾半开玩笑地问过刘襄:“你生产的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别是毒品啊!”刘襄笑笑,否认了:“一种医药半成品,当食品添加剂用。” 至今,河南警方透露出来的消息是,刘襄制造的“盐酸克伦特罗”,一公斤原粉按照2000块钱出售。至于成本,马全喜和周建华等工人说,“十分便宜,最贵的原料也只有几千元一吨,利润很高。” 从2007年至今,工人们说,刘襄大约生产了两三吨的“A产品”。在这期间,刘襄也曾试制二氯烟酸和甲灭酸,都没有成功。刘襄对外称,“亏了一些钱”,主要产品只能是“盐酸克伦特罗”。 仅仅靠这个,刘襄的财富已经迅速积累——购买了两辆汽车,在2010年,他还出资近百万元和其他几人合伙,在襄阳经济开发区购买20亩土地,建设新的化工厂,新的设备都已购买运到。 “计划是五月完工,七八月份投产,在他出差之前,还召集我们开会,说新工厂每人都可以入股,一股两万元,一起开发新产品。按照现有水平,未来一年销售三五千万不成问题,搞不好会过亿,听得大家都很激动。” 工人周建华说,如果刘襄不出事,他就准备投资入股了,“你想想看,工厂搞得那么气派,我们在里面当工人,每年还能分红,多好的事啊!谁能想到,他生产了好几年的产品竟是违法的呢?!” 刘襄母亲感慨的一个事情是,为筹资建新工厂,刘襄和媳妇先后劝说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向其妹妹借钱。被拒绝后,刘襄媳妇和公婆大吵了一架:“你儿子创业正关键时期,还不借钱帮他……” 而在看守所的刘襄告诉王青松律师的一个细节是,为研发新工厂的产品,他曾借用襄樊学院的实验室,几天几夜不睡觉。“据说是研制成功了,一种高档染发剂的原料,销路不成问题。” 与这种创业的激情相呼应,在3月15日那天,刘襄手下的四五个员工正在车间内调试设备,准备试产新品。而刘襄本人在襄阳经济开发区新工地上查看建设进程,因为投产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了。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 一夜暴富的贩卖者 刘襄的“A产品”自有一套销售网络。原来,在2006年其尚在常州打工时,同事奚中杰了解到厂里生产的化工产品“盐酸克伦特罗”,可以制成“瘦肉精”,卖给养猪户能赚大钱,就与其商量,一起出资成立加工厂。 后来,奚中杰出资5万元,由刘襄在襄阳选址试制,所需原材料从企业或网上购得,运至湖北生产,再销往河南等地。“两人在短短1年间生产销售瘦肉精120余公斤,获利二十余万元。” 看到投资收益率如此之高,刘襄决定甩开奚中杰自己单干,“将奚的下游客户抢走”。后来,刘襄越做越大,直至案发。而奚依然在化工界打拼,继续从事销售工作,其中就包括“盐酸克伦特罗”。 4月13日,记者在网络上检索“奚中杰”,依然能看到,其不仅是阿里巴巴注册会员,销售的产品中就含有“盐酸克伦特罗”,并且是“重点推荐产品”,上面留的手机、电话一应俱全。 记者按照电话致电,一位工作人员告知,奚已从该单位离职。江苏警方披露的消息是,3月29日,奚已在常州市武进区的牛塘,被常州、河南两地警方联合抓获,并于当日押送至河南。 家住郑州的陈玉伟,是刘襄从奚中杰手中抢来的客户之一。 警方信息显示,陈玉伟,现年37岁,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经由奚中杰,他和刘襄接上关系,通过电话联络、物流发货。让人惊奇的是,几年生意合作下来,刘襄连陈玉伟的真名都不知道。 这是陈小心谨慎所致——他利用捡来的身份证,化名“刘建业”。不论和上线刘襄,还是和下线猪贩子,陈玉伟都是使用“刘建业”这个身份联系,甚至手机卡、银行卡等信息均被其更换为“刘建业”。 而刘襄和陈玉伟电话联系时,也从不提及“瘦肉精”一词。一般以“一个”代表“一公斤”,来商定所需货物数量,然后通过物流公司以“添加剂”的名义“发货”,收货者直接按“行内价格”将资金汇入指定账户。 陈玉伟等人向河南警方交待,从刘襄处按照2000元一公斤拿到“盐酸克伦特罗”原粉后,一般会按照30到35倍的比例,添加淀粉等,再次分包,然后以每公斤100-160元的价格售出。 由此一变,每公斤原粉陈玉伟净赚利润2000-3000元,迅速暴富,“在郑州市陈某的亲戚家,现场查获的未转移现金就高达三十多万元。” 4月15日,记者两次前往陈玉伟家,其老母亲拒绝了采访请求。其邻居告知,陈玉伟称“在做食品添加剂生意”,不仅购买了一百多平米的复式楼,夫妻二人也买有一辆汽车。 “平时,他见人挺客气,很低调,媳妇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两口子给人的印象都不错。知道他们做生意有钱,但没想到是做这么个生意。”一位邻居感叹说,不上班的时候,陈玉伟多在家上网。 3月20日,公安部向各省、自治区发出B级通缉令,全国通缉陈玉伟。两天后,逃至陕西乾县的他被警方擒获,而落网的地点,就是一家网吧的门口。 消费者·养殖户·监管者 得知刘襄被抓因为生产的“A产品”,他手下的工人周建华一脸茫然,这和陈玉伟的邻居如出一辙——“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当听完记者的耐心解释,他们又发出另一个疑问:真有那么大副作用吗? 周建华和陈玉伟的邻居,去菜市场时,都倾向于购买瘦肉——“挑肥拣瘦”,也是大多数人的习惯——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排骨和瘦肉的消费比重,已占到猪肉消费量的81.3%,肥肉仅占3.9%。 这种“消费偏好”带来的结果是,瘦肉价格明显高于肥肉,而且瘦肉消费量远大于肥肉。结果,屠宰场和肉制品加工企业愿以更高价格收购那些含瘦肉率较高的生猪。 《中国经营报》报道,在参观双汇集团生产线时,发现其有一工序,是瘦肉率检测——“几乎所有的肉制品大型企业,大都在生产线上设置了瘦肉率检测仪类设备,该设备的功效,正是帮助企业对养殖户杀价”。 农业部统计,如果用瘦肉精把一头普通猪变成瘦肉型的猪,只需要10到20天的时间,成本只要8块钱,而净利则高达22块钱,利润率为275%。 在如此暴利的驱动下,不法生猪贩子因而有动力主动向小型饲养户提供“瘦肉精”,等猪出栏后,又以高出市场2~3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同样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小型养殖生猪的农户也就铤而走险。 “大型养猪场就正规很多,因为一旦出问题,多出的那点收益与损失相比,得不偿失,他们一般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河南孟州的生猪贩子张祥生说。央视“3·15”晚会后,他们县是“谈精色变”。 “收猪比以前难了许多,少了三分之二,因为每一头猪都要检测‘瘦肉精’。”另一个让张祥生焦虑的是,对那些曾经生过病的“康复猪”,当地畜牧局也一律禁止出售,养殖户怨声载道。 “以前,这种‘康复猪’是可以卖的。现在,没有任何理由,一下不让卖了,也没有个说法——如果不让出栏,那政府不应给个赔偿吗?”张祥生说,他很难理解政府这样无来由的做法。 问题远不止这些。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监管层面的问题多多:养殖环节的“瘦肉精”抽检,居然由养殖户自己拿人尿充猪尿去检验;在运输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就能买到相关证明;屠宰场,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十八道检验”的双汇,根本没有检查“瘦肉精”…… 即便国务院下令严查,很多地方也流于形式——“挂上一些‘使用瘦肉精是违法行为’标语就行了。”本刊记者一位从事生猪养殖的老同学说,从业10多年来,他所知的事实是,他所在的驻马店某县,“瘦肉精”使用比央视披露的孟州更为普遍。 让人不安的还有,“瘦肉精”包括7种药物,而很多地方的检测,只使用“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试纸,导致“莱克多巴胺”类“瘦肉精”无法检出。有记者拿“莱克多巴胺”试纸测出某养殖户使用“莱克多巴胺”,但其来源和流向,无人问津。 再往前追溯,2009年广州爆发的“瘦肉精”大案,不仅令一批不法肉贩落网,海珠区工商分局原副局长兼纪委书记梁森南也因此锒铛入狱——涉嫌受贿的事实,多与他分管牲畜屠宰及市场升级改造有关。 内心纠结的揭露者 现在,一场全国范围的打击“瘦肉精”运动已近尾声,而引发这场“海啸”的始作俑者——《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刘畅,则陷入愧疚和担忧的复杂情绪:“运动过后,‘瘦肉精’是否卷土重来?但愿此次‘瘦肉精猪’的报道是终结版。” 这当然是“扒粪者”的善良愿望。 刘畅说,他对于河南“瘦肉精猪”的调查,“有点儿歪打正着”——“去年10月份,我本来是去调查‘注水猪’的题,想先从源头入手调查屠宰场。后来,和一个韩姓生猪贩子通电话时,他问我,你是要加精的还是要不加的?” 当时,刘畅说,他对“加精”这个词语还并不理解是怎么回事,第一反应是:难道“瘦肉精”又死灰复燃了?这个“精”是否就是“瘦肉精”呢?随着调查路径的展开,刘畅发现,“瘦肉精猪”,在河南,尤其是豫北,几成普遍现象。 2010年12月,由刘畅等采写的《疑似“瘦肉精猪”再现河南新乡》,在《中国质量万里行》刊发。不久,收到河南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称淇县当地对“瘦肉精猪”进行了严厉打击。 遗憾的是,这篇报道并没有引发很大反响,而刘畅了解的事实是,河南还有其他地方有“瘦肉精猪”出现。为此,在今年“3·15”前,《中国质量万里行》决定再派刘畅进行一次深度调查。 “结合上次的经验,为了增强力度,决定联手央视,而央视对此也十分认可,双方一拍即合。”刘畅说,由于他之前进行过采访,央视的同行借了辆朋友的宝马车,俩人开始了触目惊心的暗访。 报道播出,引发轰动——节目尚未结束,河南警方已开始采取行动——3月15日夜里,控制14名涉案人员,其中包括曝光涉及的10个犯罪嫌疑人。” 这一切,让刘畅感觉复杂。暗访时,温县杨垒镇一个女养殖户,“一看就是特能吃苦的那种女人”,非常配合他们的暗访——拿容器检测自家用的“瘦肉精”真伪——“她越配合我们,我心里越内疚。” “因为我知道,曝光后,她要面临很严重的惩罚。真心希望相关部门,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能够酌情考虑。说实话,这些养殖户也很可怜,收益也是赶行情,如果行情好能赚些钱,行情不好,赔钱也是家常便饭。” 刘畅说,让他五味杂陈的,还有对双汇集团的报道——“很意外,可以说非常意外——在孟州市谷旦镇调查时,遇到一朱姓生猪贩子,收的猪一部分送往双汇,原来,加精的猪双汇也收!” 站在济源双汇大门口,刘畅说,他想的是,开创中国肉类品牌,十八道检验,18个放心,连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都在使用瘦肉精肉,我们餐桌上的猪肉安全吗? 大规模的报道过后,刘畅曾经跟拍的货车司机小杨给他打来电话,第一句话就是:“老刘,你把我的饭碗砸了”——那个给监测站100元钱的镜头,使得没人敢用他的车了。 不过,让刘畅感到欣慰的是,在最后挂电话时,小杨在电话里笑了。他说,事情如果有新的进展,会及时与他联系的。“这说明,他还是从内心认可我们这种为老百姓安全着想的行为的。” 来源: http://focus.news.163.com/11/0422/11/72887LK200011SM9_2.html
个人分类: 315质量研究院|1958 次阅读|2 个评论
蒙娜丽莎已经水落石出
xupeiyang 2011-1-11 12:27
资料:《蒙娜丽莎》简介 2007-03-30 16:34:06 蒙娜丽莎死亡证明现世 2007-02-01 15:11:36 意大利发现蒙娜丽莎墓地 微笑之谜有望解开 2007-01-23 08:27:09 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疑是达芬奇芳邻(图) 2007-01-22 09:00:16 研究者发现蒙娜丽莎原型在修道院度过后半生 2007-01-21 08:27:00 艺术史学家发现蒙娜丽莎眼中隐藏字母(图) 科学家用X射线技术揭示蒙娜丽莎面部阴影秘密 西班牙科学家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图) 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揭开:画上融合40层超薄油彩 科学家用X射线技术揭示蒙娜丽莎面部阴影秘密 西班牙科学家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图) 西班牙科学家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图) 法国工程师解开蒙娜丽莎25个谜团(图) 研究称蒙娜丽莎是一位刚刚生过孩子的母亲 意大利科学家破解腓尼基人死亡微笑之谜 法国工程师解开蒙娜丽莎25个谜团(图) 加拿大科学家即将公开蒙娜丽莎微笑的秘密 日本一家实验室还原达芬奇和蒙娜丽莎的嗓音 美国科学家解码达芬奇《蒙娜丽莎》绘制过程 名作《蒙娜丽莎》草图尘封500年终见世人(图)    意大利两女子确认为蒙娜丽莎后裔(图)    意大利发现蒙娜丽莎墓地 微笑之谜有望解开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40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艺术史学家发现蒙娜丽莎眼中隐藏字母(图)
xupeiyang 2010-12-13 11:17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11:10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