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共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跨学科思维训练-清华大学雨课堂公益双通课-主讲嘉宾:邹晓辉
geneculture 2020-3-24 20:13
个人分类: 高教管:特色与质量|1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融共赢:太太安,家庭安,社会安
geneculture 2019-10-20 08:57
2019-10-19下午在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六楼西北方向的鼎极会所由Neora国际的国际营销总监发起并组织的经验分享聚会的交流在进行中(由照片中人们脸上的快乐时光印记我们可感受到大家内心喜悦)。最值得提及的是多组交流对话发现每一个人都是某一方面杰出的人才。后续的交流互动非常精彩。大家就“太太安,家庭安,社会安”的双融共赢理念和实践都非常认可。有系列后续活动也都进入了议事日程。非常感谢大家! 2019-10-19北京,分享聚会的图片(听完报告之后有事急着走了的几个人和鼎极会所为大家服务的几个人也没有在合影里面,晚上宴会完之后交谈到最后的合影人数是到会人数近一半,鼎极会所分享聚会的座位是30人,加坐的不算定额,聚会后排沙发🛋与右侧沙发🛋坐的就没有中间两排的上镜机会,这是一个遗憾,再就是几位临时有事不能到场的也是一个遗憾)感谢所有的人的参与和互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羊毛出在猪身上
热度 2 xuxfyuwp 2017-12-24 21:22
为了及时播发气象预警信息,特别是要传送给那些乡村、山区的用户,某地气象部门准备建设一批预警信息塔,包括塔座本身,和预警信号发布设施、气象观测设备等。一个塔的建设投资少则需要几十万元,多则可能上百万,若要做到全覆盖,不是个小数量,这笔资金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持,显然有难度,短期内无法筹集到。 一家企业知此信息,主动伸出援手,承诺提供全部建设经费,气象局只需征得政府同意后,选择具体建塔地址就可以了。仿佛天上掉馅饼,双方很快签订了协议,开始建设,目前已有几十几座塔投入运行,发挥效益,未来还有数百座的建设计划。 乍一听有些怪怪的,企业是在赔钱做公益吗?了解内情后,并非如此简单。信息时代,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这家企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建这样的塔,可以一塔多用,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转发移动通信信息,正好可以满足几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需求。免费支持气象部门建塔,租给电信企业可是需要回报的,租用几年后,原始投资便可回本。企业花少量的钱,租用现成的塔,覆盖更多用户,也是有收益的,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可以租用收费,那自己建就是了,何必掺和气象预警的事呢?还要付出额外的气象设备费用。这又涉及到一个关键细节。任何企业,若想建塔,是要付出征地成本的,有时付费也未必能得到许可。但建预警信息塔就不同了,属于防灾减灾的公益需求,审批时自然要简单许多,且征地费也可减免。企业正是从这个环节看到了机会,在为气象预警发布提供支持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赢利模式。 现实世界,丰富多彩,总能听到一些有趣的事。一座信息塔,成为几方实现共赢的契合点。社会主义羊毛在市场交换中没有无端被薅,而是实现了增值,至于出在谁身上倒是显得不太重要了。
个人分类: 文章|4275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推销到营销进而再到双融共赢的精准营销
geneculture 2016-2-24 00:05
营销组合战略(双融共赢的精准营销) • 质量(一流产能与一流服务对接) • 价格(优质优价与目标用户对接) • 渠道(线上操作与线下活动对接) • 促销(行业会议与新闻发布对接) • 广告(视觉听觉与新旧媒体对接) • 公关(目标用户与各种激励对接) --邹晓辉Geneculture基于应用融智学的双融共赢模式倡导精准营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长线 钓大鱼
热度 2 zyzhai 2013-7-19 07:12
放长线 钓大鱼 翟自洋 编辑说:内容几乎雷同,只好不用……好心提醒,吃亏的可是你们。 既是作者又是主编的 王老师不同意 :“我怎么觉得最终受害的是期刊?”,“刊物没有了作者,刊物还存在吗?”。 作者说:大不了,我写成英文,行了吧? …… 优质稿源流失,谁更难过?谁最难过?学术生态失稳,某一方可以独善其身?三鹿之鉴,犹在眼前。 其实呐,学位论文也好,期刊文章也罢,终归是数据库商盘里的菜,急什么呢?把网孔留大些,把线放长些,让鱼儿养大养肥了,再起网收线,岂不更好?网孔留多大?线放多长?因鱼而异呗。 据说,忍住一时诱惑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糖果。学位论文延迟上网,作者无发表和“被学术不端”之忧,期刊得稿源和首发权,数据库商得经过精加工的数据。从多输到共赢,何乐而不为? 东海渔业资源濒临枯竭,非法捕捞正在上演最后疯狂,连刚出生的鱼儿一律不放过。多捕多亏的江浙渔民不淡定了,主动请求延长禁渔期,自发组织起来,对抗非法捕捞。 眼下,作者不淡定了,编辑不淡定了,数据库商还打算继续淡定下去吗?还能够继续淡定下去吗?拭目以待。 -------------------- 我在几篇相关博文下的评论汇总: 赵美娣: 高校为学位论文的版权保护做了些什么? 全国每年这么多学位论文,真正的原创怕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其余,或者是引用,或者部分章节已在期刊出版,等等。3楼道出了问题的一个关键。已在期刊出版的部分,一旦涉及经济利益,问题就来了——学位论文的作者或知网,是否向期刊论文的版权人取得授权?让作者拿着转让所得的50,100元去取得授权,好像说不过去。还有,论文中直接引用人家的原图,如果只为答辩,引用就可以了,如果涉及经济利益,也应该取得授权( 图片有版权引用须谨慎 )。 这篇博文强调作者被签署不平等条约。假如知网大幅度提高转让费,是否就是合法网络出版,是否就不能再在期刊出版?恐怕也未必。一是,学位论文未经严格同行评审,内容未必正确、成熟;二是,学位论文能否像期刊文章一样,作为正式学术成果得到承认?假如答辩之前重要内容来不及出版,学位论文怎么写?所以这里的一个关键是,作者应该有权决定是否转让。 林青 : 从一份英文期刊说起,顺便再和赵大良老师商榷下期刊发展根本问题 赵老师的博文似乎假定了一个前提,就是决定学者是否“倒霉”的行政人员绝对正确,他们的决定无法撼动。想起了前段时间闯黄灯等于闯红灯的新交规。 ( 博主:回头看,这里的“绝对正确”应删去 ) 刘钢 : 读王德华老师博文有感 软件只是个工具,本身不坏。问题是有些使用软件的人,一看到高相似度,就神经过敏,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上升到“学术不端”的高度,不给辩解机会,这就恐怖了。行政人员不懂得也不愿虚心了解学术惯例,乱扣帽子,说严重些就是渎职。学者受此不白之冤,必须坚决抗议,不能自认倒霉。 赵美娣: 学位论文之争是否有解决之道? 学位论文延迟入库应该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过也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之所以学者们群情激奋,我觉得,不外乎一个“理”字。道德也好,法律也罢,需要尊重常识常情。具体到赵大良老师说到的例子,有人“倒霉”了。既然是倒霉,说明大家认同是行政人员的不对,学者是被冤枉了。总得讲道理吧,谁错了找谁问罪。打官司不服还可以上诉呢,高校行政人员的说法就成铁律了?
3632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术争论与派系共赢
热度 3 cgh 2012-12-16 07:33
学术争论与派系共赢
学术争论与派系共赢 月初参加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2012 秋季年会,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听到的一个关于构造、气候、侵蚀与沉积专题的会场报告。专题开始上来的四个报告都是关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和大峡谷的形成年代和模式。每个报告都直接针对其他人提出的模型和资料进行大胆的否定和讨论,虽然其中还有两个报告是邀请报告。每个站在台上的人都面对底下坐着的对手开炮,毫无畏惧和客气。最有趣的是,其中一个人讲完所剩时间不多了,主持人说,下面可以提一个简短问题。对手马上问,你的结果发哪了?回答也和简短, science 。而昨天发现,这种科学讨论和观点颠覆的事情,居然也能被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刊登。似乎只有针锋相对的讨论,才是对对手和对手成果的最大尊重。 对于本人所从事的构造地质学来说,从来都是学说林立。国内地质学家提出的大地构造学说,其实都不同程度为找油、找矿做出过贡献的,例如李四光的地质力学、黄汲清的槽台学说、张伯声的波浪镶嵌构造说、陈国达的地洼学说、张文佑的断块构造说等。这些学说都同时存在着,似乎并不相互排斥。 对于我们也涉及的青藏高原的演化和变形机制研究,最著名的是法国人 Paul Tapponnier 为首的块体不连续变形观点和 Peter Molnar 为首的连续变形观点。而这两者则是完全对立的,两个群体似乎一直在进行着对抗。因此可以看到,对于一条断裂上获得的一个数据,对方肯定会去仔细研究,甚至寻找反例。双方研究群体在各种期刊都发表很多研究成果。然而,这种竞争虽然一时半会没有明显的输赢,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研究不断深入。 在科学网,不知道有没有人敢于讨论国内科技界的派系问题?其实,这也是关系到是不是能真正进行学术讨论、共同繁荣进步的问题。对于国内的地学研究,下面两点恐怕是最重要的: 1 、地盘问题 地学和其他研究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需要研究一定的地域地质对象,因此存在地盘问题。很多人在抢地盘中采取的策略是:我研究的地盘,你们都别过来抢,这样是不尊重别人的研究。而同时,他又在不断的打别人地盘的注意,认为别人研究不行,自己过去会干得比别人好。概括起来也就是,为了自身利益搞双重标准。像青藏高原内部,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开展工作自然也就少,而高原周边,基本上都是很多研究团队同时开展研究。当然有些地方,确实被划归某些人的地盘了。而打破国内地盘的另一个因素则是,国外团队通过所谓的合作,在国内寻找专业方向不一样的合作者带队。 2 、学术争论导致利益消长 学术争论最大的影响可能要算利益争夺,最明显的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论文发表。国内很多人进行的是恶性竞争,表现在对对手的项目申请进行不客观的打压,甚至盗窃对手的研究思路和半成品。比如会以对手在申请中没有列出的研究具体地点和工作步骤而否定对手的申请,而无视对手对方法的论述。在论文审稿上,部分恶性审稿人甚至会让投稿人不断提供技术细节,同时却一再压制稿件,直到审稿人自己把相同的东西重复出来,甚至转手出另一篇稿件投更好的期刊。当然这种竞争在同一个单位,可能更严重的是影响职称评审等等。 从创新的角度看,学术争论的存在才使对手给自己不断提出问题,是促进自己创新进步的动力。那些恶意压制对手的人,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缺乏创新的人,以至于只能用非科学的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中国更需要共赢的学术争论和发展! http://www.nytimes.com/2012/11/30/science/earth/study-sees-older-grand-canyon-stirring-controversy.html?_r=1 T31F. Links Between Tectonics, Climate,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in Orogenic Plateaus and Marginal Basins I 8:00 AM - 8:15 AM T31F-01. Apatite 4He/3He thermochronometry evidence for an ancient Grand Canyon, Colorado Plateau, USA Rebecca M. Flowers; Kenneth A. Farley 8:15 AM - 8:30 AM T31F-02. A Northeast-Propagating Wave of Topographic Uplift and Subsidence of the Cordilleran Orogenic Plateau, Late Cretaceous through Late Tertiary Time (Invited) Brian P. Wernicke 8:30 AM - 8:45 AM T31F-03. Multi-stage uplift of the Colorado Plateau and the age of Grand Canyon and precursor canyons (Invited) Karl E. Karlstrom; John P. Lee; Shari A. Kelley; Ryan Crow 8:45 AM - 9:00 AM T31F-04. The Colorado Plateau is a decaying landscape where erosion is decoupled from topography and most proposed tectonic drivers Joel L. Pederson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个人分类: 活动构造|3917 次阅读|8 个评论
“共赢”是个什么概念?
热度 1 qyu111 2012-11-5 15:36
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党的十八大宣传说到一个词叫“共赢”。 共赢是个什么概念?发明这个词的人大概也没有仔细想过什么叫共赢,怎么样才能共赢? 赢是相对于输而言的一个概念,有赢就有输,没有输就没有赢。如果我们共赢了,那输的又是谁呢?这个世界上,谁是应该输的呢? 要想共赢,那就意味着没有人输。没有了输,也就没有了赢。输赢的母亲是竞争。有了竞争就有了输赢,没有竞争就没有输赢,有了竞争就一定有输赢。竞争的极端就是战争。要想消灭赢和输,那就一定要消灭竞争。没有了竞争,就没有了输赢,也就没有了战争,人类才能共赢、才能和平。 人类共赢了,输掉的就是竞争。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130 次阅读|1 个评论
结果至上
caoman 2010-8-25 13:37
赢在执行,执行是获取结果的过程,赢是得到结果的反映。执行的原则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至上。速度和完美都是为结果服务的,共赢的结果才能称之为至上。只有正确理解并善于利用该原则,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只有树立结果至上的价值观,才有助于实现共赢的结果,避免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结果。 速度第一是为了获取得到结果的机会。 速度第一是指接受任务或指令后,立即行动,过程中不迟疑、拖拉、停顿,尤其是在拿不准或出现问题的时候,更应迅速反映,集思广意,整合力量,越公开越安全,结果越有保障,确保始终有得到结果的机会。否则,一旦失去机会,前面的辛苦只是苦劳,后面的努力将是徒劳。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蒙牛成功的经验是比别人快半步,刘翔赢得冠军只是比对手快零点几步,战争中一步之差高地就会被敌人占领。 有人误解速度快了结果的质量就没保证,其实强调速度不等于不重视结果和质量,相反是确保得到结果的表现,先获取得到结果的机会,后追求完美保证质量,即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另外,速度第一贯彻整个执行过程,不是起跑时快速抢道,过程中放慢节奏或停顿,乌龟与兔子赛跑就是说明这个道理的经典故事。否则,一旦滞后,良机失去,处处被动,代价和损失激增,不但得不到好的结果,往往会两败俱伤(个人与团队或公司)。 接受任务得到机会或抢战到位置后,做不到始终速度第一的常见现象有:只为了或满足于开始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不关注结果,有始无终,懒惰,自以为是,或认为自己有能力,等上级催要结果的时候,才开始行动,临时抱佛脚,结果难保证;难度大有畏惧心理,没有考虑好行动方案办法,拿出来怕上级不同意或下级笑话,或害怕做不好受处罚,一拖再拖,找各种理由搪塞,表面上是为了得到好的结果,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甚至堂而皇之以害怕给公司造成损失为由,把个人利益和感受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完美第二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 完美第二是指行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方式方法和目标。故规划和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的研讨改进完善,而不是一成不变机械的落实。有人将完美第二误解为是不重视完美,其实完美是对结果的追求目标,第二只是行动的顺序,不是说完美第二重要或不重要,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就会死板的去行动,不关注结果,会半途而废,甚至事与愿违。 现实中经常发生这种现象,下级接受上级命令后就埋头苦干,但到时候提交的结果往往不是上级所要的,上级不满下级委屈,问题常常出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追求完美的意识,故不去想办法改进完善,也不主动找上级沟通探讨,更谈不上创新。另外,完美第二贯彻整个执行过程,不是起跑后一次调整到位,过程中一成不变,而是始终与前后左右互动保持一定距离。否则,不但得不到及时调整,而且也得不到投资,利用不到外力,结果只能孤芳自赏。 靠自己只能得到自认为是好的结果,更好的结果靠自己是得不到的,一定是要靠团队的力量。对所做工作了解越多站的越高的人能提供的帮助越大,按提供帮助的大小顺序依次为上级、下级和同级关联人员。要得到帮助的前提是让有关人知晓(通过沟通),其次要得到的结果对大家是有益的,再者采取的方式是公知阳光的(如职业化)。得到帮助的多少取决于能整合多少人,过程中与这些人沟通多少次。互动的人和次数越多,得到的帮助越大,结果越好。 结果至上是为了得到完美的结果。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是为了得到更好结果,真正的赢是得到完美的结果。因此,不但要想办法得到结果、得到更好的结果,而且还要研究如何得到完美的结果。完美的结果就是共赢,一切都是为了得到结果的,可以说结果至上,即到达共赢的结果就实现了结果至上。因此,以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至上为执行原则,可以得到共赢的完美结果,即只有速度第一和完美第二是不够的,还要有结果至上的目标追求。 不同人对结果好坏的标准不同,自己认为是好的,不一定别人也认为是。同样的结果同样的人,在不同时期看,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如承建工程,能顺利交付并获得较好赢利,现在甲乙方看此结果是好的,但与同类工程相比寿命短、性价比低,很快过时被淘汰,不被客户长期认可的话,或不能被其他客户认可,未来社会上看此结果就不是好的。因此,完美的结果不是自己、内部、甲乙方认可的,或是只对自己、小团队有利的,而是能被社会认可的(即共赢,对大家有利),并且不会轻易过时。 完美的结果靠大家才能获得,要获得完美结果就要有整合大家(公司内外力量)的能力。现实中许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只会与部门、公司内人员交流,甚至只会坐在自己电脑前独往独来(内部人都不会用、不能沟通或得不到认可,更谈不上外部的了),不知道上级和内外部客户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最多只能得到公司和客户现在认可的产品,即更好的结果(相对自己、公司认可的结果)。因此,本着结果至上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沟通整合一切(包括现在和未来、做和评价)可以整合的力量,才是到位的执行和大赢(共赢)。 速度第一可以获取得到结果的机会,完美第二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结果至上可以得到完美的结果。只有速度和完美而不关注结果,只能是蛮干盲行和自欺欺人;只为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而奋斗的人,只能得到一时的赢,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共赢才能持续的赢,赢在执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至上。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4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指导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小组杀入省里
dnastar 2010-4-29 22:30
冲破学校,杀进省里,大概是题材好吧,利用禽粪混合发酵生产饲料, 题材好,小子们不错 2008年那个只拿了个省里三等奖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6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普遍缺少知识分子的胆气
dnastar 2010-4-29 17:50
知识分子,问问老毛,怕啥呢,怕是没用的,斗争去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9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也不缺少坚毅勤劳勇敢的做客
dnastar 2010-4-29 06:27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5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不缺少宏图大略者
热度 1 dnastar 2010-4-27 21:13
中国从不缺少宏图大略者 接触了一些企业家,虽然好多都是七山二水一分田里冒出来的,却都有着并吞八荒,包举天下的气概,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着清晰的发展计划, 这些企业家,一般都很低调,穿着一般很普通,朴实无华,脑海里想的全是他们的企业和工作,舍弃了小家为大家,虽然他们有的人也在绞尽脑汁避税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33 次阅读|1 个评论
The secret to creativity is knowing how to hide your sources. -Einstein
dnastar 2010-4-25 09:29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资源的交流有利于公平, 资源的保密更公平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能达到哪里---
dnastar 2010-3-4 13:46
到了**,生活稳定了下来,工作无非就是教学什么的,开始跟企业合作。 最开始的是一个酒企 应要求给她写了一个用酒糟生产饲料的可行性报告的,她给了1000元,这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我拿这个钱买了些菌种,买了些菌种和盐,而后她要求到企业做杨梅酒,等于是教她这个技术了,本来这个技术要几万元的,想到大家是朋友了 就带着这几样东西,到那里和几个老工人做了半天,大约做了800斤酒, 而后她说县里给了6000元,我又帮助做了酒,就给了3000元说是辛苦费,并摆脱做些酒糟饲料喂喂关系户的猪看看效果如何。 于是请猪倌在当地修了个池子铺设塑料后倒入酒糟和鸡粪共800斤,带着学生共拌料一整天才混完,由于那些鸡粪未经处理,口感不太好,此次生猪饲养效果大大折扣。 在学校,用这3000元钱开始酒厂的酒糟和小和山鸡粪混合发酵,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不仅做出了饲料,还在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剩余些钱,就买些桔子做了些果酒,又买些试剂解决澄清问题,到此,加上购买的测氮仪试剂等,在其他人的消息下,买了些谷物和奶粉做了些米奶试验,这些钱算是用完了。 米奶的前期试验很快支持几位本科生申报浙江省新苗杯科技项目,成功,获得7000元资助,并指导3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合而为之发表了3篇论文,其中两篇一级学报-中国粮油学报,一篇为核心,乳品工业。指导的相关团队还获得校大学生挑战杯论文大赛优胜奖。 而后看到一家养禽厂科技疑难求解,要就解决每年万吨粪便的问题,于是跑过去交流,企业家当场给了20000元请我作为顾问费,我用这其中的钱 ,为他前后做了500斤饲料,在那个800斤的不锈钢容器里挥汗如雨的搅拌(为了做这么多饲料,他又送了个3200元钱的烘箱),并送样到省农业厅检验,花了400大元,结果达到国家标准,于是企业家有了投产的想法,可能今天要聊聊这个事情了,同时帮助这家企业申报了市科技局课题和省重大优先主题课题。另松了一盒西湖铁盒精装明前茶和一盒800g鹅肥肝精美西餐食品。这里帮助他们做的实验发表了1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Resource Technol(SCI,IF4.0),和申报了一份国家发明专利。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杯比赛2010年冲入浙江省进行比赛 同期,看见另一家酒企说是产品浑浊难以处理,于是跑过去,一看,这些问题自己在实验室都做过实验,带回去样品化验了一下,就发现了症状,于是企业签了3万元的合同,先给了10000元, 发表了国家一级期刊论文1篇,核心三篇,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杯比赛2010年冲入浙江省进行比赛,获得学校挑战杯大赛优胜奖2个(2009) 另一家企业也是酒企,我因为有了这些酒处理经验,跟他们合作申报了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得了个B,还不知结果如何,企业另送十几盒塘栖枇杷果酒,我拿去给科技厅和科技处以及本校重点实验室展示厅,送给科技处时,老处长告知他的一个想法,我说我正有利用声频刺激果酒老熟和加快酿造速度的念头,双方合拍,老处长说培养箱摇床等设备以及化验费等他出,这又省了大约20000元,还可以发表SCI和EI论文,报个明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这个月,又开始跟第一家企业联合申报市科技局课题,先帮助写了个可行性报告,本计划6天写出来的,没想到一天就大体完工了,于是她冒着大雨昨天赶过来,会所里吃点饭后,就在我那5年的电脑里开始共同斟酌稿件,女企业家说看你这样挣钱心疼,走时给了3000元钱说是辛苦费了。 至此,这1000元变成了67200元,2年翻了67倍,当然不算这里因此发表的1篇EI,3篇一级期刊,3篇核心和申报的2个省重点课题和二个市课题,以及指导的一大堆学生。真是属于白手起家。 当然跟动辄拿了国家百万千万的大腕来说,这像小杂耍,但是我们的绩效比要高得多,也就问心无愧了。 我计划用企业给的钱,把饲料和果酒好好做做,尤其是把杨梅酒做成中国一等一的收藏品,三年翻100倍,企业目前已经有了合作意向。而后我建立首个中国果酒博物馆,主要收藏自己酿造的精品酒,也就是用最好的年份里最好的产地出产的最好的水果精心酿造出的原酒经过精心过滤储藏杀菌包装后得到的原酒,一般而言遮掩的酒每斤成本就在1000元以上,加上技术,地域等的不可复制性以及无可比你的艺术性和国内最高品质,收藏家至少翻十倍,以后每年翻20%以上,并逐渐发展成为期酒,走向资本运营。 最后,开发的技术获得产业资本垂青,欲投资3000-5000万元建设杨梅酒厂。 我不禁想起广州星河湾开发商的话,其实房子不贵,任何人,只要他肯勤奋工作,认真工作,都可以买得起 此言绝对不虚。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愿意为70后科学家打工——只愿祖国的科学在进步
chyq721 2009-4-19 09:3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否可以这样来解读:一个国家的存亡并不是国家领导人的千钧责任,而是每一个国家成员的义务,包括平常里看来没有地位的乞丐(可以说乞丐在和平年代没有接受到国家的任何救济吧) 如果以上的假设可以获得共识,那么我们进行类比中国学界是有目共睹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华民族总是处在危险之中,如我们的国歌所言。既然国家处在危难中,作为她的国民是不是应该承当起责任呢? 假使那些 60 后的学术领头人是学界的领导阶层, 70 后、 80 后都是没有地位的小兵。学界的危难已经摆在眼前,只能让学术带头人去承受摆脱中华民族危难的责任吗?为何不能同心协力,与学术带头人一起默默的为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学术带头人无非多的是头顶的帽子,以及带来的相关地位。他们被众人看在眼里,享受了名誉的虚荣,但是却失去了精神上的自由在万众瞩目下能够活出个性吗?反倒是躲在 60 后后面,只要 60 后愿意给资金,给自己实现想法的机会,给自己充分享受科研的乐趣,给自己做好事情所应得的尊重感,足以。 60 后拿着您的成果站在闪光灯下接受各种束缚,而我们则可以在电视机前陪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不是很能获得共赢吗? 以上是写给 70 后前辈的。 70 后还怕可畏的 80 后,真的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是我,我会很乐意为 70 后打工的。我们课题组现在就有一位 70 后的副教授和博士后,都是我科研路上与导师一样的引路人,我真的是心甘情愿为他俩服务了。做成一个科研成果,那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其实比闪光灯下的虚荣所带来的快乐更长久这是圣严法师在《真正的快乐》一书中所说的。 既然已经决定了为 70 后打工,那就安心的看着我的书,想着我的问题,做着我的实验吧。其实, 70 后顺利走上前台也就需要那么一些文章和经费罢了。如果还是个正常人,帮着他们做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会亏待我自己吗? 当然,前提是,有一个跟自已一样可以将名利看淡的亲人相伴。如果没有,无非就是单身喏。始终相信徐光宪院士的话: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我们这些 80 后,为 70 后认真地做了学问,得到了一个创新点直接给他们就行了。然后我们再继续认真做学问,总会有新的创新点产生的。像徐老师可是在 50 岁以后创新的稀土选洗技术啊。总不至于 70 后已经出头了,还要占据我们新的创新点吧,除非现在 70 后看到的 60 后学术带头人都是那种只会占有他人成果而肚内空空的人,那么 70 后现在存在的焦虑倒是应该的。不过没事,我还是相信,在 80 后中间还是有很多喜欢做研究,愿意为 70 后打工的人的。 写下此文,就是想请求我们的 70 后前辈安心,我们 80 后一定都不可畏,现在是科学的春天,社会环境已经允许我们按照自己的路数活着,那么一定会有很多 80 后安心于享受科研过程的快乐,而非成果汇报时虚荣的。只是,前提是,您们是愿意为着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而努力的。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946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果整个人类不失去合作特性,我们就能赢
liux831 2009-2-7 18:30
如果整个人类不失去合作特性,我们就能赢。 在现代战争史上,人们不会忘记三大战役,歼敌150余万! 这是世界史上最大的合作例证。 合作是人类遗传特质。所以,只要人类整体不失去合作特质,我们就能赢。 既然是合作,那就是集团与集团的竞争。 关键是,不与你合作,就与他合作。 因为合作,我们就能赢。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