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办学遗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建议建设战时中国高等教育遗址博物馆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7-7-18 08:31
《关于建设战时高等教育遗址博物馆的建议》 在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固一中的西北联大 - 西北大学法商学院遗址和东北大学 - 西北大学礼堂筹建“战时中国高等教育遗址博物馆”(城固馆、西安馆,一式两份,稍作区别)。同时,在城固校本部遗址大成殿附近恢复战后所立《国立西北大学侨寓城固记》碑、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训、校歌影壁;在太白校区礼堂前竖立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大学”简易牌坊和临大 - 联大五常委半身雕像。 理由: 第一,西北联大法商学院前身为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溯源于 1902 年的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历史悠久,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资本论的两位译者陈豹隐、侯外庐,以及许德珩、范文澜、许寿裳、沈志远、罗章龙等均曾在此地或前身任教,曾是全国学俄文最权威的学府。其城固遗址和西大大礼堂遗址为全国完好保留至今的战时中国高等教育仅见的两处遗址,大礼堂亦为战时我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办学地、西安事变发祥地、西安临大办学地。如保护和利用好这两处遗址,则成战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圣地。 第二, 2017 至 2019 年,为交大、西工大、西农承办第六、七、八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之际,亦为投资 180 亿的西北联大遗址 - 古路坝国际研学小镇建设的关键年,西北联大势头正热。百万字的《国黉播迁:西北联大通史》等四套 10 余本有关西北联大的著作即将出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从历史的视野去看一所大学培养了哪些栋梁之才和对人类文明、中华文明作了哪些贡献,以及双一流建設亦如火如荼。此时兴工建设正当其时。 西北联大研究所 姚远 2017-07-14 附图 1 陕省文物局拨款 500 万元修葺一新的省重点文保单位、西北联大 - 西北大学法商学院旧址虚位以待(城固一中拟建为一中校史博物馆) 附图 2 省重点文保单位、东大 - 西大礼堂、西安事变发祥地、西安临大办学地、教育部战后确定的国立西大永久校址、蒋中正、张学良、李仪祉、田汉、丁玲、华罗庚、贺龙曾在此演讲,连战父亲连震东在此任教。
个人分类: 西北联大往事|3099 次阅读|1 个评论
晚清陕西农业学堂与民国西北大学农科办学旧址碑在西大北区落成
kexuechuanbo 2012-10-17 11:20
陕西 农业学堂与西北大学农科办学旧址纪念碑 正面碑文 晚清陕西农业学堂 与 民国西北大学 农科办学旧址 背面碑文 清光绪三十年陕西农业学堂成立于此。民国元年春并为西北大学农科。一九一二年三秦公学借其址办学,一九一四年复归西大。一九一六年改为陕西省立甲种农业学校,一九二三年再并入西大,为其应用科学院农、林、工三系所在。一九三六年二月东北大学流离至此,与农校同处。一九三七年九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文理学院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教育学院之体育系以及工学院复与东北大学共处于此。之后为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驻地。一九四五年九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复将此作为国立西北大学永久办学地址。 西北大学 公元二零一二年八月八日立 姚远拟于2012-08-08 附录:姚远对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北校区)的考证 西北大学大礼堂及所在地的历史变迁 ★ 前 言 如今,西北大学校园里留有一座原东北大学礼堂,门前又有张学良校长勒石为证,故人们都以为两校有什么沿革关系。其实,只是东北大学曾寄居于此而已。 早在明清之际,西北大学这块地盘,向称“风水宝地”,一位在此踏青的举人曾预言:“此地日后会出一斗芝麻的官”。果然以后这里成为培养数十万国家干部的大学云集之地。据《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三十六载,在光绪三十年 (1904 年 ) ,此地已是陕西中等农林学堂的所在地,光绪三十年 (1908 年 ) 复为陕西农业学堂所在地。 1912 年并为西北大学农科分校 ( 包括今西安习武园、儿童公园北部和西关外 ) 。同时,三秦公学亦借西门外农业学堂一部建校 ( 后又将附属农事试验场划人,从城西北角到西南角几乎均有其校舍 ) , 1914 年并人西北大学。 1915 年西北大学停办后,于 1916 年改为陕西甲种农业学校,后复于 1923 年成为西北大学农艺科、畜牧科的一部分。 1934 年改为陕西省立西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 后改为陕西省农林职业学校 ) ,包括 200 亩农场 ( 将毕业之学生可各领半亩至一亩地实习栽培作物 ) 、运动场、礼堂等。 张学良自 1935 年 9 月到西安任职后,即拟将东北大学自北平迁至西安,当年听取于右任的建议,拟以三原县宏道书院为校址,并曾与杨虎城等前往实地考察,因房屋年久失修,条件太差而搁置。 1936 年初,东北大学学生会派宋黎等人为代表到西安晋谒张学良,并提出东北大学西迁西安的请求。张学良欣然接受建议。 1936 年 2 月,寄居北平的东北大学工学院及其补习班 41 名教职员和 263 名学生迁入西安。《东北大学史稿》称:“东大西安分校址是前陕西农林职业专科学校 ( “专科”为误称 ) ,位于城南约里许,南屏终南山,西枕渭水,大小雁塔耸立于前,阿房、镐京遥接于后。校外是 20 亩农场,栽满了各种树木、蔬菜和花卉,加上一片麦田,风景亦殊清秀。由于原校舍不敷应用,张学良校长又于附近购得数百亩土地,并拨旧东三省官银号结余款 15 万元以建筑教室、宿舍和大礼堂” 。学校建筑工程是东北大学工学院毕业生郭毓麟等义务设计并监督施工的。这些建筑不到一年时间,即全部竣工,兴建大礼堂时在墙基内砌了一块纪念碑,刻有张学良校长的题词:“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 勗 尔尔多士,复我河山”。抗日战争时期.此地被胡宗南所部占据,称为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此时,蒋介石、宋美龄曾在这所大礼堂内给军官训话。大礼堂的这块纪念碑后被土官挖下来当饭桌用。后来,胡宗南听说还有人背诵这个朗朗上口的题词,一怒之下,将其砸碎。 1992 年,西北大学觅得拓片,遂重新立石纪念。 东北大学工学院师生初从北平迁到时,农校只让出一半房舍,计学生宿舍 50 余间,教授宿舍数间,教室 3 间,办公室 3 间,饭厅 l 所, l 座礼堂 ( 非现在礼堂 ) 供两校共用。学生 5 人 l 间,教授则二三人 1 间。照明为油灯和蜡烛。实验室、图书室简陋不堪,由北平运来的机械、仪器、什物均堆放在院内墙角。师生们复土还乡的愿望时时烧灼其心,真是“望家乡而陨泪,问恢复以何年”。 东北大学工学院在西安学运中,号称先锋,发起组织了西安学联,并派出陕西援绥战地服务团,组织民先队,不少同学去了延安,孔宪春同学还担任西安市委学委委员,负责领导西北联合大学党支部的工作。其最为重要的学运,是在西安事变前三天,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而在西安市内举行的学生、市民游行示威和步行前往临潼的请愿。在城外十里铺,机关枪对准学生,面临一场血腥屠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学良亲自驾车赶到,允诺学生“在一个星期内,或三天之内,用事实答复你们的要求”。果然,三天之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大学的同学们在 1936 年 12 月 12 日晨获悉事变,甚至喜极而泣,随后,以东北大学为主体的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等 18 个救亡团体发表联合通电,支持张杨,号召全国同胞共赴国难,挽救危亡。 1937 年春,东北军东调,臧启芳 ( 稍后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筹委之一 ) 执掌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并于 1937 年 5 月 17 日改称为国立东北大学。 1937 年 6 月 30 日,东大西安新校舍竣工,原在河南开封的师生全部迁入西安,并于当年 8 月在南京和陕西分别招考新生。之后,北平东大的不少学生也到了西安分校。校内的抗日救亡运动亦然,学生组织的歌咏团、话剧团,常在大礼堂演出或教唱救亡歌曲,入夜时,大礼堂常常是灯火辉煌。 1938 年 3 月,东北大学在蒋介石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的一再督促下,决定南迁至四川三台。东北大学工学院则于 1938 年暑假并入从西北联大分出去的西北工学院 ( 时在陕南 ) 。东北大学地下党支部反对迁校四川之后,曾拟从东北大学和西北联大拉出几百名同学去前线抗日,但经请示中共西安市委学委,大多数同学还是再次随校南迁,而一部分同学则以东北大学学生留陕工作团名义,拐弯去了延安或赴前线。 历经磨难的东北大学只在此呆了两年零一个月,便再次南迁,却在西北大学旧址上留下不少建筑,还扩大了几百亩地盘。 1937 年 11 月,西北大学京源的前身之一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迁驻此处。这时的大礼堂,除作为大课教室外,曾组织过多次大型讲演和报告会。如:水利大师李仪祉曾在此做《抗战力量》的讲演,张伯声教授也在此做过《西北地质》的讲演。 1938 年 3 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随校由此迁往陕南。 1946 年夏,在陕南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再恢复原称的国立西北大学,全部迁回西安旧址,办学至今。 大礼堂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 原为唐长安城实际寺所在范围。位于今西安城垣西南隅里许。据《东北大学史稿》,建造时的地理环境:“南屏终南山,西枕渭水,大小雁塔耸立于前,阿房、镐京遥接于后。校外是 20 亩农场,栽满了各种树木、蔬菜和花卉,加上一片麦田,风景亦殊清秀。”由于校舍不敷使用,张学良校长又于附近购得数百亩土地。 ★ 大礼堂在东北大学西安校址的位置示意图见图 1 。其中“ 1 , 2 ”为大礼堂及附属建筑。 图 1 东北大学西安校址示意图 主要建筑物图注: 1 大礼堂; 2 办公室; 3 图书馆; 4 文学院教室; 5 法学院教室; 6 工学院教室; 7 电工实验室; 8 理化室; 9 接待室; 10 , 11 体育、军训地; 15 , 16 医院; 27 小学; 28 - 33 教职员宿舍、住宅; 34 - 36 花园、苗圃、草地; 39 将来扩充地。 大礼堂所在地的历史变迁 : ★ 清光绪三十年( 1904 年)至清宣统三年( 1911 年)为西北大学前身之一陕西中等农林学堂校园和农场范围,学堂监督办公室在今西北大学已毁的印刷厂和教材发行科旧址;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年)改为陕西省会农业学堂, 1912 年大部分并入西北大学。 ★ 1912 年至 1914 年为西北大学前身之一三秦公学校园范围(因袭农业学堂一部分和实业学堂旧址)。 ★ 1914 年三秦公学并入西北大学,至 1915 年为西北大学农科校园范围。 ★ 1915 年至 1922 年陆建章督陕时改为陕西省立甲种农业学校。 ★ 1923 年甲种农业学校并入国立西北大学,为国立西北大学应用科学院农学系、林学系所在地,至 1928 年。 ★ 1929 年至 1938 年为陕西农林职业专科学校校园和东北大学校园共处地(东北大学工学院自 1936 年 2 月至 1938 年 3 月) ★ 1937 年 11 月 15 日至 1938 年 3 月 16 日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 6 个系 368 名学生)所在地。 ★ 1938 年至 1946 年为胡宗南“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驻地 1945 年 3 月 12 日刘季洪校长通报“在渝承蒙蒋主席召集谈话,垂询本校永久校址问题,以为确定在西安,甚为合宜”。 1945 年 8 月 14 日学校致电国民政府教育部请准拨东北大学西安校址为西北大学使用, 9 月批准,并“希即派员前往接收”,并“另电陕西省政府暨第一战区长官部协助”。 1945 年 9 月 5 日,校迁建委员会副主任萧一山教授赴西安洽勘东北大学校舍,并面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省长祝绍周。 1945 年 12 月 2 日,刘季洪校长偕王耀东教授及郭君实接收东北大学校舍,并再次面见胡宗南解决所部驻占校舍问题。 1946 年 8 月 8 日国立西北大学开始在西安招生。至今一直为西北大学所属。 大礼堂及校园总设计者: ★ 东北大学工学院毕业生郭毓麟等义务设计与督造 大礼堂附属建筑建造时间: ★ 1936 年 8 月竣工。其他校舍于 1937 年 6 月 30 日全部竣工(连同礼堂周围附属建筑、校舍,在不到 1 年的时间内全部建成) 有关大礼堂的文物: ★ 张学良校长题词纪念碑,兴建大礼堂时砌于墙基之内(见图 2 )。原文为:“东北大学校舍奠基纪念 沈阳设校 经始为坚 至九一八 惨遭摧残 流离燕市 转徙长安 勖尔多士 复我河山 校长张学良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 图 2 嵌于墙基的张学良校长题词纪念碑 抗战时期,此碑被胡宗南 “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干训学员挖出做饭桌用。 胡宗南听说有人朗朗背诵张学良的题词,一怒之下,遂遣人将其砸碎。 1992 年 9 月 28 日,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物管理局依照新发现的拓片和原碑大小重树此碑。 ★ 大礼堂及附属建筑原张学良校长办公室、耳房等保存完整。自 1946 年起一直为西北大学礼堂,其附属建筑亦曾为建国初期侯外庐校长的办公室。 在大礼堂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 1936 年 2 月至 1938 年 3 月,大礼堂及附属建筑为东北大学张学良校长办公室和东北大学工学院金锡如院长办公室、国立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办公室等。大礼堂建成后,东北大学与陕西农林职业专科学校一直两校共用。较大的班级的课,也常在大礼堂上课。 ★ 1936 年 11 月,以东北大学、西安高中、西安师范为主的进步力量,在此成立“西安学联”。西安学联在此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曾派出陕西援绥战地服务团,慰问傅作义部队;“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前夕,组织各校学生进行街头宣传;与“东救”、“西救”联合召开有 100 余人参加的西安各界各单位代表会议,讨论向蒋介石请愿,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万言书。 ★ 在大礼堂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即西安事变前夕西安学联精心组织的向蒋介石驻地临潼的游行请愿,即由此集合出发。 1936 年 12 月 9 日,西安事变的前三天,西安学联以纪念“一二九”为名,举行示威游行。东北大学学生出校门(见图 3 , 4 )由西门入城,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西 图 3 , 4 东北大学校门(今已不存) 安高中、西安师范、西安二中等校插在队 伍的中部和尾部, 2000 多名纠察队员分散在队伍两边,还有 100 辆自行车组成的交通队。请愿队伍在原定晋见张学良将军、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及杨虎城将军未果的情况下,遂向临潼进发。请愿队伍将抵十里铺时,蒋介石派钱大钧架起一排排的机关枪阻止并随时准备镇压。在此千钧一发之时,张学良驱车赶到,发出了“三天以内,我用事实答复你们的!”果然,三天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12 月 12 日清晨,东北大学学生们在睡梦中被机关枪惊醒,至 10 时左右,金锡如院长终于接到联合捉蒋成功的确切消息,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大家相互拥抱,有的甚至喜极而泣。 12 月 14 日,以东北大学为主体的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连同 18 个团体发表通电,号召全国同胞万众一心,一致对外,共赴国难,挽救危亡。 12 月 16 日,西安学联又组织东北大学等各校学生参加在革命公园举行的西安市 10 余万人抗日集会。 ★ 东北大学与西北大学的联系。 ①东北大学法学院学生孔宪春在北平时为“民先队”队长,到西安后,与中共西安市委取得联系,于是成立中共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党支部。孔宪春(孔飞)任党支部书记,兼任西安市学委委员,同时负责领导 1937 年 11 月在西安的西北大学前身西安临时大学党支部的工作,也与西安临大“民先队”有密切联系。② 1937 年春从开封东大至西安接收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的国立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在 1937 年 10 月 11 日被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 8 名委员之一,参与筹备临大。③西安临大工学院从 1937 年 11 月起一度与东北大学共处一园,共用大礼堂,如 1937 年 12 月 29 日,西安临大即“假东北大学礼堂由国内著名隧道工程专家李乐知作‘隧道工程’的学术演讲”。稍后,西安临大在大礼堂又组织陕西省民政厅厅长彭昭贤作“不得了,了不得”、水利局长李仪祉作“抗战力量”、建设厅厅长雷宝华作“求学态度与抗战时期应有之修养和准备”等学术演讲。④ 1938 年暑假,东北大学工学院并入由西北大学前身西北联大分出的西北工学院。⑤蓝文征、陆懋德、萧一山、高亨、丁山、陆侃如等教授都有在西北大学和东北大学任教的经历。⑥张学良校长营救过西北大学“京源”母体北平大学教授侯外庐,西北大学教授王耀东也与张学良有过交往。 ★ “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驻此时, 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曾在大礼堂作训示。 ★ 1947 年 6 月 14 日,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出席在大礼堂举行的 1947 届毕业典礼,与刘季洪校长先后讲话。 ★ 1947 年 6 月 15 日,著名地质学家、北京大学裴文中教授作“北京猿人”的学术报告。 ★ 1947 年 11 月 12 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出席在大礼堂举行西北大学校庆大会,与马师儒校长先后致词。 ★ 1948 年 10 月 8 日,新任校长杨钟健在大礼堂举行履新茶会。 ★ 1949 年 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贺龙将军来校,在大礼堂向全校师生作政治形势报告,以后还到校与王耀东、刘月林教授打网球。 ★ 1956 年 10 月 18 日,中央高等教育部杨秀峰部长在大礼堂向全校教师及学生代表作报告。 ★ 另外,丁玲、田汉、李仪祉、李俨、张治中、郑伯奇、曹靖华、华罗庚、顾颉刚、李约瑟、费正清、陈梦家、杨振宁、李政道、牛满江也曾光顾过这些建筑群。 姚 远 2007-12-02 王振乾.丘 琴.姜克夫.东北大学史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 108 — 120.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