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关系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关系

相关日志

搞关系
jhj1986ok 2023-11-18 07:53
因为带实习的缘故,得以从一个\"领导\"的角度看问题,竟然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其实,任何交往都是带目的的。不是图你的钱,就是你的貌,要么是一块儿玩的情绪价值。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崇尚这种\"不带目的交往\"的价值观,尤其是文人墨客。小时候,我爸下班经常唠叨,那家伙就是会搞关系搞上去的。现在想来,他自己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不管能力还是价值观,都无法学会搞关系。当然这也可能与物质基础有关,另说了。 这也影响了我。我一直觉得卑躬屈膝委曲求全,曲意逢迎那是令人不齿的事。我也没能力,也没形成搞关系的价值观。就像大多数出身底层的人一样,走着一条上学-学技术-打工的路线。我们对没有技术,没有一技之长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对所谓人格和尊严不让半分,对上之人要么是畏惧要么是远离要么又希望被看见! 我带队,我看到有才华的,有能力的同学,我希望他主动与我沟通。哪怕经常在我面前晃悠也好!我不会觉得任何不好,带有目的的接近更好。因为\"领导\"也是人,也是孤独的。然而,很多有才华的人宁愿躲在角落里。从这个角度来说,搞关系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想了这么多,写了写一篇,我估计还是我。明白很多道理,但不会轻易改变。定型了。
个人分类: 生活|6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原创申请书:“研究目标”与“实际的发现”之间没有多少关系
热度 3 zlyang 2020-6-8 13:51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原创申请书:“ 研究目标 ”与“实际的 发现 ”之间 没 有多少 关系 原始创新(“从0到1”):“0”就是所知甚少。 从“无知”到“有知”,真正增加了人类的知识库,真正的添砖加瓦。 知道得越少,越接近“0”。 “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 (1)丁肇中申请书理论: 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 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 为了 获得 经费 ,要写一个 申请 报告书,设定一个 目标 ,说服政府的人 投钱 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 实际 的 发现 跟原来的目标 根本没有关系 。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要实现你的目标的话, 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你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 人民日报,2000-05-02,第5版 丁肇中: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 http://data.people.com.cn/rmrb/20000502/5 http://edu.people.com.cn/n/2013/1230/c1053-2397865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16370-1202379.html http://news.ifeng.com/mil/4/detail_2013_12/16/32152410_0.shtml?_114sobiaoqian (2) 数字科学交流,2011-11-23,只争项目不做项目( 资助人,而非资助项目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511046.html (2-2) Fund people not projects . 作者: John P. A. Ioannidis, NATURE,卷: ‏ 477 期: ‏ 7366 页: ‏ 529-531 出版年: ‏ SEP 29 201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77529a John P. A. Ioannidis proposes ways to save scientists from spending all their time writing grants. (2-3) 黄晓磊,2012-12-12,基金资助不鼓励创新 如何改进资助模式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883-642050.html (3) h-index 发明者说它被用错了 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whats-wrong-with-the-h-index-according-to-its-inventor What's wrong with the H-index, according to its inventor . “Severe unintend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24 March 2020 “ One has to look at the nature of the work , ” says Hirsch. “If you make decisions just based on someone’s H-index, you can end up hiring the wrong person or denying a grant to someone who is much more likely to do something important. It has to be used carefully.” 赫希说:“ 必须看一下工作的实质。 ”“如果仅根据某人的H指数做出决定,您最终可能会雇用错误的人,或者拒绝向更有可能做重要事情的人提供资助。必须谨慎使用。” (4) Jeffrey Mervis. Peering into peer review . Science, 2014, 343(6171): 596-598. FEB 7 201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1/596.full “Peer review is not predicting outcomes at all. And that's quite disconcerting. 同行评审根本无法预测出项目研究的成果(好坏)。 这是相当令人不安的。 ” (5) 科学网,2014-10-21, 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02.shtm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 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6) 2016-08-17, 徐匡迪 院士:对 颠覆性 创新意愿应宽容 支持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817/c1007-28642311.html “ 产生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昨天出席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做主旨报告时,抛出了这一观点。 他所面对的台下听众,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负责人———在各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评审中,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哪个科研项目可获支持,扶持力度多大,院士们都是具有“话语权”的评审专家。但是,徐匡迪的报告得到的仍然是全场长时、热烈的掌声。 (6-2) “对颠覆性创新意愿应宽容支持” 【作 者】樊丽萍 【日 期】2016.08.16 【副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沪谈科技创新 【版 次】2版 : 要闻 【来 源】上海文汇报 “ 产生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昨天出席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国际高端 论坛、做主旨报告时,抛出了这一观点。 相关链接: 2020-05-25,破除论文“SCI至上”:怎样识别人才(天才、项目、论文)【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866.html 2020-4-13,破除论文“SCI至上”:心理戒毒比生理戒毒更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28149.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999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热度 21 fdc1947 2019-4-23 08:3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在学校,总是我教、学生学。我认认真真的教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学生好好学习。学生做得好的,我表扬几句,做得不好的,批评几句。关系好一点的,多说几句,关系疏远一点的,少说几句。对于学生,我自以为是他们的指导者,要尽可能地对他们在学业和思想上的健康成长负责。当然,我决不会侮辱和辱骂学生,因为我对任何人都文质彬彬。但是,说实话,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应当有什么样的更恰当的师生关系这个问题。 前两天,看到有人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倾向。据说, “ 这个师生关系新倾向的特点就是服务诉求,即学生交费上大学后,由过去的向教师学习、请教转变成了一种付费服务,服务索取成为必然。而教师则转而成为提供知识的服务者或知识服务人员。正因为站在服务诉求的角度,学生不再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然而,很多教师不适应这种师生关系的新倾向,他们仍然沉浸在以往的师道尊严的想象中,诉诸家长式的作风,居高临下地施以教训,乃至企图为学生指出未来的路。 ”(《 中国科学报》 (2019-04-17 第1版 ) 如今是不是确实存在这样的倾向?由于该文作者是研究管理问题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当熟悉学校教育的现状,我相信文中所说的 “新倾向”应当是确实有的。但是,这种倾向是不是好的?我认为不见得是好的。 首先,这种倾向是鉴于一部分人们的认识而形成的,而他们的认识建立在对事实不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 学生交钱受教育,这不是从如今开始的,相反,大多数学生不交钱或交很少的钱受教育才是现代才有的事情。从孔夫子开始的教育一直都是收费的,也就是说,过去教师的生活费用都是由学生(当然是他们的家长)供给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假定我们把旧时的生员(秀才)视为受高等教育者,那么所有的人的 “初等教育”即私塾学生都是自费的。而生员之中,大多数人也都是“自费”的,受国家资助的生员即所谓廪膳生只是少部分。而“往日的师道尊严”就是这种自费教育的产物。先生拿着板子打学生的手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扑作教刑”几乎是国家法定的规范。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哪里会“ 不再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相反,学生在学校吃了先生的手心,回到家里往往还要受第二遍的惩罚。 学生受到国家补贴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结果。即使到了民国,即使是国立大学,每年的学费也要四五十元大洋,并不比现在学生的学费水平低。我想,那时候学生也没有 “不再 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 现在的大学生,交那么几个学费,比起国家对于他们的投入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们凭什么就要得到 “顾客就是上帝”那样的待遇,让教师像商店的售货员那样像上帝那样伺候他们。所以,有“我交了钱,就是上帝”,“ 不再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这个认识本身就建立在子虚乌有的基础之上。 其次,学生即使交了钱,总还是 “受教育者”,教师还是“教育者”。教师就是要教育学生,不但教给他们知识,也要教育他们做人。这就是现在我们仍然一直在说在嘴上的“教书育人”。当然,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应当由好的修养,要道德高尚才能为人师表,要学识渊博才能使学生学业有成,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学生,则应当虚心的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因为知识不够,才来上学。学得不好的、理应受到批评。不能把学生弄得“老虎屁股摸不得”,一受批评就受不了,要么与教师冲突,要么寻死觅活,最后把责任都加到教师身上。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要想让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安心地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学到才干,就是理所应当有必要的权威。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当学生比较佩服教师的时候,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学生与教师关系较差,是很多学生失去学习该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的重要原因。更不要说教师被学生看不起了,有些教师业务水平差或者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过去有大学生把教师赶下台的,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确实有问题,没有建立起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师道尊严”要不要?做教师的怎么能够没有尊严?师道必须尊严,没有了师道尊严,学校就不像学校的样子了。全世界的学校恐怕都是师道尊严的。《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想让教师能够严格要求,也必须使教师有尊严。在我们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把教师的尊严踩在脚下,甚至号召学生起来造反,搞得学校一塌糊涂,又搞得社会一塌糊涂,这样的教训一定要充分吸取。 要使教师有尊严,当然,很重要的条件是教师本身有高的道德品质水平和学术水平,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进入教师队伍的问题上,要 “严进”,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尊重教师,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掌管着”。过去一些年,就到处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人水平低,当不了教师,淘汰了,做了学校的工作人员,结果不几年,他们倒升迁的很快,当上了学校的管理者,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地管理起高水平的教师。这都是教师在学校没有当家做主的缘故。教师在学校往往是地位最低、责任最大。这个问题不解决,教师也很难有真正的尊严。 教师有了尊严,才能够与学生有正常的关系。有些教师不尊重学生,实际上是自己没有尊严的缘故。有些教师确实没有很好的道德水平,他们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尊重,因而也不知道尊重别人,他们身为教师却还是常常满口污言秽语,虽然有时候是好心,对学生恨铁不成钢,但是却无法用正确的手段帮助和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在岗位上加强教育 ——当然,这又涉及到领导者的水平,领导者也需要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尊重。 大学生、研究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会出各种各样的意外 ,这些问题中有家庭的原因(例如遗传和家庭教育)、社会的原因、同学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这些意外事件古今中外都有,不能出了意外就拿着放大镜去寻找教师的失误,让教师承担责任。例如,研究生和他的导师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好几年,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很难没有发生一点龃龉。如果出了意外,就拼命在这方面去寻找原因,甚至无中生有地追查教师的责任,这对于教师是很不公平的。 我在科学网上看到有的教师 “四不四要”的培养原则,说导师在评审和交流时不要问研究生不知道的问题,要多问学生知道答案的问题,不要批评学生的错误和失误,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此等等。我看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如果都这样的话,我们的研究生院可以改为幼儿园,导师可以改为保育员。被导师问了几个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就能够丧失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的研究生还能够做出高水平的工作吗?还能够参与剧烈的国际竞争吗?招这样的研究生有什么用处?人们应当好好地找一找使得我们的导师如此谨小慎微的原因。 教师和学生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当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多关心学生,特别是在研究工作中,在工作的开端和关键问题上,要多帮助学生,与学生一起努力,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能批评学生,相反,在业务学习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当是严格的,有问题就要说问题。科研工作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弄虚作假,这些原则问题上一定不能放手不管,不能放松要求。严格是对学生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教师对学生又关心又严格,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在 师生的关系 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我七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仿照孟子的话说, “ 导师视研究生如子弟,则研究生视导师为父兄;导师视研究生如雇工,则研究生视导师为雇主;导师视研究生如盗贼,则研究生视导师为仇雠 ”。 我不 喜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带有封建帮会气味的说法。但是 教师和学生 应当像一家人、像好朋友那样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才是正确的、正常的师生关系。 最后,又说到本文开始时引用的那篇文章,其最后一段似乎透露了作者的 “真意”:“ 大学师生关系的新倾向让教师由原来的教育者变成了服务者,角色的转变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的变化。教育者是引领者,其中承载着思想、文化,而服务者则是知识提供者、技术的传授人。一个是主动的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一个是被动的技艺的传授和培训。教育者可以同时是服务者,服务者却无法兼任教育者。中国大学教育的未来,或将由哪一类的教师占主流来决定。 ”我 赞成这个看法。 附:我关于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几篇博文 研究生与导师 ——子弟与父兄,雇工与雇主,盗贼与仇雠 , 2012-3-1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47535.html  能哭的孩子有奶吃 ——研究生要主动与导师沟通 , 2012-1-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27243.html  研究生导师是不是高危职业? 2015-7-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02442.html  研究生学位论文严重抄袭,责在导师 , 2016-3-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60323.html  研究生导师都应当从中吸取一些教训 , 2017-1-2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28987.html  反对 “封建思想”任重而道远——说师生关系 , 2018-1-3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97534.html  搞好博士生与导师关系要靠制度 ——以婚姻类比 , 2018-2-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99071.html 
个人分类: 教育|10852 次阅读|39 个评论
不自知的“柔软”
uestc2014xiaoyu 2019-3-14 08:58
狄更斯曾说过“在你的人生中永远不要打破四样东西:信任、关系、诺言和心。因为当它们破了,是不会发出任何声响,但却异常痛苦。” 看到这句话,心里猛然痛了一下! 焦虑、担忧、烦躁、抑郁等情绪,是否诸多的都是“痛苦”! 是否大家在不经意间已经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东西打破、甚至失去? “信任”、“关系”、“诺言”和“心”,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断建立、不断成长、不断固化。以前觉得“修心”只是变得更加佛系,其实不然,修心是让自己更加通透,更加能包容,更加能智慧应对。 曾几何时,每个迷失的人儿,也会抬头看看镜中的自己,觉得自己是如此荒唐,但是却无法从现实中拔出来,让自己回归简单,因为太多的事情无法放下。 有时似乎没有必要强调太多形式的东西,然而,在滚滚翻腾的红尘中,内心的坚守有时是微不足道的,有时是不堪一击的。所以,上天给了我们一把永恒的钥匙,那就是:爱!信任、关系、诺言和心都是爱的载体和内涵,是爱的表现形式。这把钥匙,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规则如何变化,甚或人心如何不古,总是会幻化为不可磨灭的内在精神,悄悄的播种在每个人的心中。当心田的阳光雨露充足了,自然会生根发芽。 这似乎比 DNA 物质层面的传承还要让人觉得奇妙和不可琢磨。爱天然存在于我们的体内,不管你是天才还是智障,不管你是健全还是残疾,但是又随时都可能离我们而去。 爱的四个形式,信任、关系、诺言和心,他们是曼妙、纯洁和珍贵的,但有时又是极度脆弱的。 “信任”的建立有时很奇怪,似乎心和心的距离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秒懂彼此。但是,信任一旦失去,几乎不可弥补,就像“破镜难以重圆”。 “关系”的形成,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亲属关系,也有后天的夫妻关系、伙伴关系;关系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由敞开的心,不断的磨合,最后和谐调频。 “诺言”是美丽的神话,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最持久弥新的神奇魔法。 “心”是玲珑的物体,虽然现在太多的人迷失了自己本心,但心还是心。 对于这些我们快要遗忘的“柔软”,这几年反而更容易让我感动,也显得更加珍贵。无论大家为了生计和发展,在怎样轻车熟路的驾驭各种“套路”,我都还是希望大家能保留最纯真的一面,给最最爱你的和关心你的人。 生活不易,世道不易,本身人生是一个美丽、充满一切可能的过程,为何要按照设定的程序来走呢?那岂不是高等“机器人”了吗?呵呵,个人拙见~
个人分类: 一只木鱼|13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39)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3-12 07:46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39) (三十九)年龄与努力的成效关系 蒋继平 2019年3月12日 在人的一生中, 绝大多数人都在一直努力, 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在我已经走过的64个春秋中, 也是一直在努力。 可是, 我的经历告许我, 同样的努力在不同的年龄会有明显不同的成效。 在青少年时期, 只要我学过的知识, 比如说, 数学公式, 在三个月之内绝对不会忘记。 顺便吹一下牛皮, 我小时候的记忆力特别好, 而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现在的我, 不管学什么东西, 最多只能记住三天。 三天后不重复应用这样的知识就会忘记, 又得重新学习。 再来说锻炼身体。我在30岁到40岁的时候锻炼身体, 每次锻炼后身体会有明显的反应, 凡是锻炼部位的肌肉都会有明显的感觉, 日子长了就会长出新的肌肉来。 所以, 夫人给我买的衣服都显得很小, 尤其在胸围的地方更是扣不上纽扣。 现在我用同样的时间来做同样的锻炼, 几乎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锻炼部位的肌肉没有明显的感觉,练来练去也不见锻炼部位有任何新的肌肉长出来。 由此可见, 努力的成效与年龄成负相关。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努力的成效越来越低。 鉴于此, 我们应该在年轻时尽量努力, 那个时期的努力可能会获得明显的成效。 虽然年龄大了也可以继续努力,但是, 其努力的效益远远不如年轻时。 不过, 要是你还是一个年轻人, 你是根本不可不能有这种体验的。所以, 对于年轻人来说, 可以不去学成功人士的经验介绍, 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 但是, 对于过来人的人生体悟, 也许会有一些启发作用。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739 次阅读|2 个评论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18)
jiangjiping 2019-2-19 07:36
草中笋的每日体悟(18) (十八)友好的工作环境是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蒋继平 2019年2月19日 因为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场所度过的, 所以, 工作场所的环境和气氛对于人生的幸福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 在许多不同场所学习和工作过。 在大多数场所, 都感到友善的人际关系, 只有两次遇到了怀有敌意的个别同事。 在这种环境下, 我立即决定离开这样的场所, 另找施展才能的地方。 我现在工作的场所, 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友善。大家互相关心, 互通有无。 比如说, 同事们都喜欢吃中国的馒头, 饺子和包子。 我就利用同事们的生日宴会为他们专门做这些中国特色的食品。 他们对我非常感激。 同样, 他们也非常慷慨地给我一些我喜欢的东西。 比如说, 他们自己院子里种了许多果蔬, 通常会主动地给我一些。 今天有个同事从家里拿来一大包玉米棒子,有十几穗, 放在厨房的桌子上让大家分享。 我向她要了六穗, 结果她马上又拿来几十穗, 叫我全部拿回家。 不过, 因为我们家只有我和夫人两个人, 很多玉米是在短时间内是吃不完的, 考虑到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我只拿了六穗。 不管怎么说, 我们都很高兴。 非常实事求是地说, 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确实使人感到幸福。 很容易理解, 当工作是一种幸福的时候, 那么人生一定不会差到那里。
个人分类: 工作环境|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论领导, 统治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jiangjiping 2018-12-27 07:19
简论领导, 统治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蒋继平 2018年12月27日 领导作为动词来说是指引, 带领和作表率的意思; 作为名词来说是领导者, 是领袖的意思。 不管是动词还是名词, 领导就是一个指引, 带领和样板的意思。 领导具有统治和管理的功能, 是实施统治和管理的主体。 因而, 一个领导人既可以是统治者, 也可以是管理者, 关键是看其如何行使其执政的方法手段。 统治是一个动词, 是领导者或者领袖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凭借个人的意念, 结合法律, 发布命令, 指使他人按照其要求行事采取的行动。统治是有严格的等级观念的, 是具有命令性质的, 在许多情况下属于强制性的。 管理也是一个动词, 是领导者或者行政人员对一个国家, 机构或者单位实行协调, 沟通和规划的行为。一般来说, 现代的管理者采用的是民主, 平等和商讨的管理手段, 以法律和规则来管理下属的行为, 很少有用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的。 在我的印象中, 现代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多数属于管理者, 而不是统治者。 中国的皇朝都是统治者, 而不是管理者。 现代中国的领导人虽然与封建皇朝的统治者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是,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人的传统等级观念还是比西方国家明显一些。 因而, 在我的印象中, 中国现在的行政体制是间于统治和管理之间的过渡期。 这就是目前中国社会流行的唯上现象。 这种现象在西方国家是很少见到的。
个人分类: 万花镜|6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病贵,那真不是一般贵
热度 10 zywsict 2018-10-27 16:04
记得以前咳嗽发烧到医院花几块钱,差不多就能够解决问题;但现如今咳嗽发烧去医院估计得花个上千块钱。有素质的医生还会耐心询问一下病情,没有素质的医生还没有等你说完,就先让你做个胸部CT,然后做个肺功能,再做个心电图,光检查费都得800多;报告结果没有齐全,说没有办法看,得明天报告齐全了,再另外挂号找其他医生看。 到底是钱贬值厉害,还是现在的医生离开了机器看不了病?亦或者二者兼有之。金钱至上,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大打折扣;以目前的情形来看,医患关系看来是无解了。 \0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8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娘和二舅
热度 4 xin 2018-10-22 08:09
娘两三岁的时候,家里活多,她也顽皮,没人看管她。她就被送到她的姥姥家,由她的姥姥看养着她。等娘长到八九岁的时候,才回到自己家。 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弟弟妹妹都对她有生疏感。姥爷姥姥对她,也有点生分,毕竟很多年不在眼前。每次遭受委屈,她都一口气跑回她的姥姥家,觉得那儿才是她的家。 娘和大舅都没有读 过 一天的书,后来家里经济条件稍好。姥爷决定送二舅去小学读书,希望家里能出个读书人。再后来,三舅四舅五舅,都先后读到高中。唯独大舅和娘,成了大字不识的文盲。 因为姥爷特别疼二舅,姥爷就让娘驮着二舅,送二舅去上学。娘送二舅到教室后,就在窗台外面,坐在地上玩耍。偶尔,也会趴着窗台旁听上课。 娘偶尔听一听,也会很多知识。甚至二舅不会的,她都会。有的人说,应该让娘读书。但那时候,女孩很少读书,娘终归还是没有读成书。每次娘回忆起当初驮二舅上学,而自己不能上学读书时,就觉得对她特不公平。 二舅个子长得快,很快就比娘还高了。但每次上学,还是让娘驮着他去上学。每次出发的时候,二舅踩着石头,娘弯下腰靠过去,驮上二舅送他去上学。由于二舅个子太高,腿都快碰着地了,路人见到,常说二舅懒。 后来二舅读了高中,去了国企煤矿。因为二舅有一些文化,头脑也灵光,在单位没有干过多少累活。退休后在家创业,经济上宽裕,生活过得殷实而又富足。 娘从小就干各种重活,累的个子矮小,但特健康敦实。二十多岁,嫁到我家,很穷人家。我们家在村里单门独户,奶奶去世早,爷爷年龄特别大,爹就弟兄一个,势单力薄。 娘对我们爷爷,特别孝顺。爷爷骂她,她总是笑呵呵的,觉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从来不生爷爷的气。娘拉扯我们弟兄三个和我们两个姐姐,长大成家,非常不易。经济上虽然不宽裕,但特别支持我读书。 娘嫁到我们家,吃了很多苦。每次娘家来人,让娘都特开心。每次都把家底拿出来,图了一个让娘家人痛快、高兴。娘家有点事,娘忙前忙后,心甘情愿,把心掏出来都情愿的架势。 这样似乎能让她忘记目前生活的穷苦,也似乎从我的舅舅们身上看到希望。希望我们弟兄几个长大后,也能像舅舅一样,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别像她,瞎字不识,只有干活的命。 二十多年前,娘和二舅关系的悲剧还是发生了。二舅和娘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断绝了关系。不管娘怎么挽回,二舅都不给她机会。不管怎么问,二舅死活也不说原因。农村这种事情,非常普遍,有时候也成了必然。 至今,娘七十多岁了,二舅也六十好几,快七十岁的人了,可是他们的关系还是断绝的。娘和二舅亲姐弟关系的断绝,这给娘带来说不尽的痛苦。她不甘心,她觉得都是一奶同袍的亲人,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可现实就是化解不了。 这些年,每次提起二舅的时候,娘都觉得她问心无愧,心里坦然,但言辞间仍旧是无法释怀,充满了委屈,毕竟是她从小就驮着去上学的二兄弟啊。 娘七十多岁了,有五个兄弟,九个侄子。当年那些虎头虎脑的侄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年长的都五十多岁了。可是,一年到头,鲜有侄子来看看他们这位在乡下的老姑。娘看透了世态炎凉,也体会了人情冷暖。 值得欣慰的是,四舅五舅隔三差五,逢年过节,都来看看他们这位老姐。粗老笨壮的大舅,干了一辈子脏活累活,早早地像姥姥一样,皈依了信仰,以照顾我大舅妈为最大乐趣。他以前也觉得生活对他不公,后来信仰帮他把人生和人事看的通透豁达,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瓜葛和纠结了。 娘勤俭节约,性格外向,敢作敢为,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对人对事都充满了乐观。每天忙东忙西的停不下来,也常说自己就是干活的命。娘对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不公,很快就会忘记,也不放在心上。每天她都能吃能喝,快快乐乐的,衷心祝我老娘长寿安康,长命百岁!
2137 次阅读|8 个评论
再谈“危险源-隐患”关系
Greg66 2018-2-10 12:21
再谈“危险源-隐患”关系 根据OHSAS1800等理解: 国外名词关系:Hazard agent→hazard→accident→loss,即危害介质→危害因素→事故→损失 国外风险管理:管理范围是全程,但主要是hazard以至于很多时候不提及agent 注:agent一词虽主要用于化学品相关,但基本也可以用于其他 根据安监总局第16号令 《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7年12月28日) 、GB/T28001,理解: 国内名词关系:隐患(=危险源=hazard)→事故→损失 国内风险管理:国内风险管理=国外风险管理=隐患排查 根据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 〕11 号 (2016 年10 月9 日 ) 以及 GB/T33000 ,理解: 国内名词关系:危险源→隐患→事故→损失 国内风险管 理:风险管理管危险源,隐患排查管隐患国内风险管理 ≠ 国外风险管理 ≠ 隐患排查 归纳: (1)按照GB/T28001和安监总局16号令,中文危险源、隐患都对应hazard;(2)按照安委办〔2016〕11号文,中文危险源对应英文hazard agent、隐患对应hazard。 关键词: 危险源 隐患 关系 风险管理 隐患排查
个人分类: 1|5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云计算的节点:心理活动的网络本质——禅的行囊(之七十八)
罗非 2018-2-1 09:57
导读: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表面上看似的那样孤立。和老虎那样的独行猎手不同,人类是依靠群体的力量站上地球的统治地位的。单个的人类放在荒野中,只能占据食物链的中游。遇到一匹狼时,胜负尚在两可之间,如果遇到两匹狼,肯定是有多远要跑多远。但如果两个人联手,就可以对付至少三匹狼。如果是一百多人有计划地出击,足以把一个地区的狼群通通灭了。 由于这种合作产生力量的特性,人类在进化之中形成了超强的关系运作能力,这就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心理根源。这种能力,决定了人类个体的心理其实并不像物理的身体看起来的那样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之间有密切的心理联系。从心理上,我们其实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心理网络中的节点。如果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来比拟,人类个体的心理并不是独立不联网的计算机,而是在高速互联网中彼此互联的云计算节点。 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件事物的感知、判断和行为反应,其实并不真的是我们自己以为的那样,是我们自己的感知、判断和行为反应,而是整个云计算网络计算的结果。换句话说,我们的每一个感知、判断和行为,其中都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感知、判断和行为反应在内。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所谓 “ 自己的 ” 贡献究竟是什么。正如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我们无法确定大脑中一个指定的单个神经细胞在一个指定的感知、判断和行为中的贡献究竟是什么一样。 当一个人像大胡子比尔那样,在山里连续居住数年,远离任何人群,他就很容易误以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如果他肯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每一个感知、判断和行为,仍然是过去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时所留下的影响的结果。同时,他还会发现,自己因独居所产生的与以往不同的感知、判断和行为方式,其实是独居环境影响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样的 “ 隐居 ” 进一步揭示出,我们的生命运作不仅包含了与他人的关系,其实还包含了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在社会中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且在单独生活时也不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内心运行,其实从来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我们与环境其实是一体。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在观察,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平时认为的 “ 我 ” ,只是一个 “ 虚拟 ” 的计算单位,是整个世界计算能力的节点和投射区。每个这样的虚拟节点,都在收集数据,参与计算并且同时投射计算结果。如果我们认清并且安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就能最好地发挥整个计算网络的功能。如果我们能进而不断地升级这个节点的性能,我们就能收集更多数据,参与更多计算,投射出更多的计算结果。这样,我们就能在整个计算网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大约就是老子所说的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 ******** 看了一会儿报纸,我把注意力转向车窗外的景色。在旅程的第一个小时里,窗外纷至沓来的尽是典型的水乡风光,河汊纵横,池塘密布,除此之外便是连绵不尽的农田。水稻田已经开耕了,水牛在田间辛勤劳作,油菜花和桃花怒放着。所有的画面都是一闪而过。突然之间,远处出现了一个流浪汉,他肩扛铺盖卷,正在田间独自跋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刚开始在中国旅行的时候,这样的人曾经有很多,有男有女,他们沿着铁路线扒货车四处流浪,但最近这些年已经很少能看见他们了。可能是因为货运列车越来越多地采用集装箱运输,也可能是货场的管理越来越严,谁知道。但偶尔你还是能在乡间看到这样衣衫褴褛的流浪者,惊鸿一瞥,转瞬即逝。 旅程进入第二个小时,大洪山开始出现在北方的地平线上。水乡平原逐渐演变成丘陵山地,稻田和水塘纷纷让位给交错分布的密林和梯田,人烟稠密的乡村也被孤零零的农家代替。 沉默的姑娘在钟祥站沉默地下了车。列车继续前行,跨过汉江,开始转向西南方向。读报的小伙子在荆门站也下了,一直坐在我旁边的女大学生于是过去坐了他的位置。起初我以为她是为了看车窗外的景色,但没过多久便意识到她这么做是为了看我。这让我觉得既奇怪又别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把一只胳膊撑在小桌子上,托着下巴,就这么盯着我看了四十多分钟。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大胆。再和她说话的时候,我就跟心虚似的躲避着她的目光,老是不自觉地向窗外看。 两个小时之前,当我还在吃着她那几块难吃的小蛋糕的时候,她告诉我说下个月学校有一次很重要的英语考试。然而整个旅途中她连一个英文词也没跟我说过。后来,当邻座纷纷下车之后,她又向我倾诉了她对美的热爱:她喜欢旅游,喜欢追求美的事物,而且当她说到这些的时候,还奇怪地压低了声音(尽管这完全没必要,但好像很多中国人都有这种习惯)。她还说,到了宜昌,她会跟朋友一起去看新建成的三峡大坝,并问我是否愿意一同前往。我婉谢了她的邀请,并告诉她,我在当阳约了几个和尚见面。她对佛教一无所知,但又觉得佛教一定很有意思。她想知道我看起来这么愉快,是否跟佛教有关?我回答说,那可能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而且遇到麻烦时知道绕着走(上学的时候,我最擅长的运动就是闪避球)。终于,在离开武汉四个小时之后,当阳到了。我跟女大学生互道珍重,然后下了车。 下车后第一件事便是查看返回武汉的列车车次。我已经买好了两天后从武汉去韶关的火车票,所以必须及时赶回去。不幸的是,去武汉的火车每天只有一班,而且时间不好。如果后天走,将赶不上去韶关的火车,而明天走又太早,留给当阳的时间太少。所以,我不得不考虑坐长途车回去。
个人分类: 科普|2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度招生是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热度 10 jiangjiping 2018-2-1 07:24
过度招生是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蒋继平 2018年1月31日 最近科学网一直在热议师生关系的话题。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和评论,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体会, 我觉得导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些导师过度招生。 我在【再谈我的美国研究生导师】一文中,通过引用当地媒体对我恩师的生平介绍, 让读者了解到我的导师在美国知名院系做博导, 一生只培养了13位研究生。其中12位是博士, 一位是硕士。他的科教生涯从1953年开始, 到1992 年退休, 一共40年左右。 四十年时间培养13位研究生, 平均每三年一位。 与我导师在同一个系的其它十几位博导,在我当时就读的时候, 最多的也只有五位研究生,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其它大多数是1-3 位研究生, 平均不超过三位。 而我在2006年回母校赠书和做专业报告时, 得知我的同班好友, 大学期间一直睡在我上铺的韩召军同学, 当时带了两位数的研究生, 这个信息着实使我感到几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因为我在加州大学植物病理系读研究生的时候, 整个系有十几位博导, 但是总共才二十几位研究生。 比起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 那更是相差太大。 韩同学带我看了他的实验室, 我当时觉得他的实验室至少比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的实验室还差。 话说回来, 为什么过度招生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呢? 我的分析推理如下: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这个个性体现在兴趣爱好的不同, 人生价值观的不同, 理解程度的不同。这必然导致某些学生与导师的个性比较合得来, 而另一些则合不来。 这些合不来的学生必然会觉得与导师很难相处,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 。一个导师带的研究生越多, 这种合不来的学生的数量必然会越多。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是不是? 其次,过度招生很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几个研究生拥挤在一个有限的实验室里, 经常互相影响正常的实验。有些导师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从多处捞取经费,利用这些经费滥找学生, 利用这些学生为自己做科研帮手, 而不是真正地为了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结果导致学生不能按时毕业。 这当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 还有, 导师因为要督导很多学生, 时间和精力分配不过来,导致有些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认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和指导的学生就会觉得导师不公正, 从而产生不满情绪。在这种环境下, 师生关系会好吗? 所有这些加起来, 过度招生导致的师生关系紧张是不难理解的。因而, 要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 对导师进行一定的招生数额规范有可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反正过度招生是一个很不好的社会现象, 对老师, 对学生都没有好处, 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这个双输的局面具体地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学生的质量下降,不能按时毕业,对老师产生不好的印象。二是老师因为负担过重,可能导致顾此失彼的困境, 对自己的身体和家庭都没有好处, 也不能尽到督导好学生的责任。 我真心希望那些有几十位研究生的导师们能够静下心来想想我的话, 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资源,是否应该做一些相应的调整,走少而精的道路,其实只要培养出一个诺奖得主就足以使您扬名天下了!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9158 次阅读|20 个评论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8-1-16 23:11
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蒋继平 2018年1月16日 刚才看到葛素红老师 的一篇热门文章, 题目是: 。其中涉及到婚姻和爱情的话题, 我乘热闹也来谈谈对这个话题 看法。 下面是我2009年已经发表在草中笋生命论坛和中新网博客论坛文化园地的一篇旧文。 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古老和普遍的话题。在人的一生中,当人已经在生理上成熟,并且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人们都必须面对爱情和婚姻这个现实问题。可是,尽管婚姻是一个具体的东西,爱情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是随人们的意念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定义的。 从古至今,有关爱情和婚姻的故事和讨论真是多如牛毛。比如说,从事婚姻法研究的巫昌祯教授把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定义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归宿。 著名性学家李银河研究员则把现代婚姻简单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金钱的婚姻,另一种则是真正的爱情的婚姻。 而女子学院的副院长李明舜教授对此的研究更为深入和详细。李明舜教授认为,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四种对应关系:第一,爱情是权利,婚姻是责任。你有权利爱这个,爱那个;但是,一旦结婚,你就必须负起你的责任。第二,爱情是电流,婚姻是账单。爱会产生火花,是非常美妙的事,而婚姻是一种约束,是要按时缴费的。第三,爱情是失重,婚姻是平衡。人们在谈对象时,尤其是年轻人,总是晕乎乎的,不知所措,通常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一旦结婚,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第四,爱情是感觉,婚姻是事业。两人之间的爱情有多深,那是他们两人之间的感觉而已,别人无法真正知道,也更无法体会到。但是,他们的婚姻如何,却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的。一对结婚不久就闹离婚的夫妇,就是在婚姻上不善于经营的典型例子。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麦田里,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照着老师的说话去做!结果,他什么也没有摘到就回来啦!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 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见到一些又大又金黄的,因为想到前面可能会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如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就错过了;于是,我便什么也摘不到! 老师说: 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中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选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照着老师的话去砍树了! 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样一颗一般的树回来,他说: 有了上一次经验, 当我走到一大半的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不算太差,便砍了下来,免得错过了,最后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 这就是婚姻! 从柏拉图和他老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爱情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特别挑剔,婚姻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一定程度上要牺牲自己过于美好的感觉,差不多就行! 以上我们看到的都是专家,学者,和哲学家对爱情和婚姻关系的理解。不可否定,这些解释是很有见地和学问的。 不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专家学者的观点也仅仅只代表他们个人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看同一种现象,因而,我们的结论就会不一样。 就拿杨政宁和翁帆的婚姻来说,你说他们是真正的爱情也行,是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也行,关键是看你的感觉。真正的关系只有杨政宁和翁帆自己心里知道。 这也不能光凭他们两人嘴上说的来判断。 我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关系的理解是: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的好奇心,好感,羡慕,和尊重;而婚姻是两个人共同组成的一个家。因而,爱情和婚姻是两个没有多大关联成分的东西。具体地说,爱情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婚姻是一种缘分。真正的爱情是永恒的,而婚姻是可以变动的。爱情是一个人的私事,他 / 她可以在内心爱上一个人,他 / 她没有必要告许其他人有关的他 / 她的真爱;而婚姻是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之间的公事,结婚要登记,离婚要裁判,还涉及到家庭其他人员的感情,财产,尤其是子女问题。 世界上许多名人都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牢固的。我的观点与此成鲜明的不同。我从古今中外的各种爱情和家庭的喜剧和悲剧中看到的普遍现象是:真正的爱情最终能成为美满婚姻的实在难得。真正稳定的婚姻主要靠的是责任心。中国人中,大多数人,尤其是我们的上一代人,他们在结婚前连面也没有见过,哪有什麽爱情可言,可是,他们的离婚率最低。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许多在结婚前爱得死去活来的人,结婚不久就分道扬镳了。 所以,在我看来, 爱情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外国语,不懂。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婚姻是缘分,是一种责任,是生理上的相互需要,是传宗接代的使命,是承上启下的天职。 我可以相当自信地说,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爱的是一个人,但是与其结婚的是另一个人, 或者说,结婚后,又爱上了另一个人。所以,要是你爱的是这个人,最后结婚的也是这个人,结婚后也一直爱着这个人,那么你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238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沈志华:从中朝关系史的角度看“萨德”问题
lifeng9038 2017-12-8 11:10
沈志华:从中朝关系史的角度看 “ 萨德 ” 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 2017 年 04 月 20 日 11:55 【本文系沈志华教授 2017 年 3 月 19 日在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讲座记录】 【根据录音整理,经过本人校订】 昨天讲了中苏关系,都是解读档案,今天主要谈谈中朝关系,也是我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最近 “ 萨德 ” 问题很热闹,或许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个问题。当然一个小时的时间根本讲不完,我的这本中朝关系史的书,是从 1919 年一直写到 1976 年,整个是讲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和变化曲线。时间不够,但是有一些精髓的东西,就是我认识到的、归纳出来的问题,我想和当前的 “ 萨德 ” 问题联系起来谈谈,可能会有一点启示。 首先要谈的是学者的责任,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怎么看待朝鲜半岛的问题。我们现在承接了国家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与历史研究》,大外也是一个工作站,那么,我们学者的责任是什么?现在,教育部、中宣部一天到晚地让老师们给中央建言献策,这个是不错的,发挥智库作用,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提一些建议。但是,中国做的有点走样。为什么说是走样?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是 “ 一窝蜂 ” 地上,出了点事就让大家都写报告,都出主意。但是没有搞清楚智库的作用和功能,没有把学者特别是做基础研究的学者的作用与国家职能部门的功能分清楚。学者是做基础研究的,理论分析。你要做的是,从历史的角度,从国家关系理论的角度,对外交战略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而具体的对策不是一个学者能够做出来的。就拿 “ 萨德 ” 举例。 “ 萨德 ” 监测范围到底是 500 公里还是 2000 公里?什么设备能够针对萨德?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设备?有的话,有多少,在谁手里?怎么使用?我们都不知道。如果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说明有问题了,肯定是泄密了。国家有各个职能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安全部、商贸部,他们都掌握着非常详细的信息、秘密的情报,他们也掌握着资源。所以,具体问题如何应付,在外交、经济、军事各方面怎么操作,人家比咱们强得多,你不要抢别人的饭碗,而且你也抢不过来。不过,他们也有问题,就是职能部门只是限于某一个方面,大概看不到全局,而且他们没有时间进行基础研究和理论分析。相反,这才是学者的职责和责任。你所做的事情,应该是超越具体的应对方案、措施,去考虑更高一层的战略性问题、理论性问题。提出建议,供决策者思考和选择。大政方针确定后,具体办法,我想国家职能部门有的是办法。我认为,智库和学者的责任是为国家决策者提供战略和方针的选择方案,这是我们还没有做到位的一点。 第二个问题更严重,就是身为学者不敢说实话。现在我们很多学者,生怕写的东西上级不满意,不接受,在写之前就到处探听风声, “ 揣摩圣意 ” ,这就错了。其实,国家培养你,让你当这个学者,就是要你把研究的结果和认知提供给决策部门、决策者,至于采用不采用,人家有更全面、更长远的考虑,也就是说他会综合各方意见然后加以考虑,最后选择一个对策。你只管说实话就好。当然这个原因有很多,有些官僚部门、利益集团,也有自己的顾虑和担心,搁置不报,层层阻隔,也是有的。那个我们也管不了,但是你作为一个学者,你摸摸良心,人家让你写个东西,你先探听别人怎么想,那要你干嘛啊。如果知道了领导的意图,还用的着你写吗,随便找个博士生都能写。所以,讲真话讲实话,这是作为智库和学者的本分。 如果这一点我们能够达成了共识,那么对于中朝关系问题,包括 “ 萨德 ” 问题,我就谈谈我的实话,我所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国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战略,有了明确的战略才能制定政策和策略。现在,中央提出来的 “ 一带一路 ” 是一个发展战略,未来数十年中国的发展战略。这是从中国的国情国力出发,确定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是没有错的。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不向外发展,不向欧洲、非洲发展那是不大可能的。你向东,是没有发展余地的。向东是太平洋,太平洋那面是美国,你向美国发展?所以说这个战略方向是对的。但是具体做法,现在有些问题。有一个出发点我们现在没有考虑清楚,就是你走出去的战略,前提和基础是什么?是周边稳定。如果周边都不稳定,你能走得出去吗?就算你走出去,你回不来怎么办?所以, “ 一带一路 ” 的战略首先是一个稳定周边的问题,你应该把左邻右舍关系搞好。中国有句古话: “ 远亲不如近邻。 ” 您这周边关系都没搞好,周边国家都不安定,您就想跨过他走出去,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是搞港口也好,搞高速公路、铁路也好,你都得从脚下第一步走起。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危机四伏。现在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特别是朝鲜半岛,没有一个是消停的、安稳的,没有一个能让中国省心的。就算是蒙古,你看起来大草原十分宁静,实际上也潜伏着危机。我去过蒙古,感觉非常不好。我来到一个喇嘛庙,来来往往人很多,都是自由出入,而我走到门口却被人拦下,让我买票去。我非常不解,别人都不买票,为什么单单要我买票? “ 因为你是中国人 ” 。这就反映一个问题。乌兰巴托有各种餐馆,招牌都做得不错,韩国餐馆写着韩文,日本餐馆写着日文,但是中国餐馆的招牌没有中文。我问老板为什么,老板说:晚上有人来砸。很能说明问题,就是蒙古人对中国人有一种怨恨、恐惧。我们不想想这种情感是怎么造成的,中国应该怎么消除这个问题,这个不是给政府一点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去温都尔汗,考察林彪坠机的地方,路上看到很多地方在修公路,蒙古司机告诉我,这是韩国修的,这是日本修的。我说:中国修建高速公路很有经验,又便宜又好。他说:不行,我们是不会引进中国的公司来做的。所以,你想想如果周边现在是这种状况,是不是会影响到中国总体的发展战略。 说到朝鲜半岛就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朝鲜半岛从朝鲜战争到现在六十多年,就从来没有消停过,这是二战之后世界两大火药桶之一,一个在中东,一个在远东,就是朝鲜半岛。情况很相似,就是周边都是大国,大国利用当地的国家在这里搅和。不同的是,中东地区民族和宗教冲突色彩比较严重,而朝鲜半岛是同一个民族内部的冲突,再就是中东是常规战争,而朝鲜半岛已经进入核武器的层级,所以这个更危险。您就别说他扔原子弹了,就算他自己安全没搞好,自爆了,那中国也受不了啊。我们刚从延边过来,上次朝鲜核武器实验的时候,延边就 “ 地震 ” 了。学生从教学楼里都出来了,以为发生地震了。你想,他下次当量再增加,那问题不就更严重了?对于中国来讲,在朝鲜半岛的目标就是稳定,平静。现在中国有人提出的概念是:不统,不战,不闹。什么意思呢?不统就是不要统一,不战就是不要发生战争,不闹就是不要闹事。要我说,这就是维持现状,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南北双方都要统一,不统一才要闹事,甚至打仗。维持现状对中国是最不利的,现状就是分裂,分裂双方就都想统一,统一就要吃掉对方。所以这个战争升级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你不能任由他维持现状,必须尽快改变现状。说实话,现在都觉得晚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彻底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不是维持现状。否则一带一路向往西开展,你屁股后面就着火了。你说要是拉丁美洲出事了,美国还怎么搞这个亚太再平衡,你先回老家处理你们家后院的事吧。如果我们是这样的看待中国的方针和目标,那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怎么解决半岛问题。 毛主席早就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东北亚的外交格局中,这也是首先要搞清楚的。究竟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敌我都分不清楚,怎么斗争,跟谁斗争?当然,朋友之间也会有矛盾,与敌人有时也会妥协、合作,否则毛泽东就不会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了,人民内部也有矛盾,但性质是不一样的。那么用来什么分辨敌友呢,就是目标和利益的一致性,就是他们所追求的战略目标和根本利益是否一致。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那就是朋友,甚至可以结成同盟。当然,同盟的意义还有不同。同盟一般都是在战争或危机的情况下形成的,战争结束了,危机过去了,朋友还可以做,但同盟就不必要了。顺便说一句,中朝同盟条约直到现在还具有法律意义,这是很奇怪的。这世界千变万化 , 几十年都过去了 , 你们俩老是同盟 , 怎么可能啊 ! 国际关系理论当中有一句名言:只有永恒的利益 , 没有永久的同盟。这世界都是变化的 , 但是各自国家的利益是永远要保卫的。 在东北亚的外交角力中,美国、日本的目标都是遏制中国,中国要发展,他们要遏制,中国要安定,他们要激化矛盾,目标和利益是背离的。这一点比较清楚。问题是朝鲜和韩国,看不太清楚。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朝鲜和韩国,谁是中国的朋友,谁是中国的敌人。表面上看,中朝是同盟关系,美日支持韩国对抗朝鲜,这是冷战的遗产。但是,我认为,经过这几十年的争斗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情况早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目前的格局来看,朝鲜是中国潜在的敌人 , 韩国是中国可能的朋友。我来说说会为什么做这个判断: 先说朝鲜问题。说朝鲜是中国潜在的敌人,意思就是现在它没有显露出来 , 在外交上,在两国领导人谈话中,都没有什么特别敌对的言辞。但这是不算数的 , 你不能看言辞,要看根本利益!就是看中国的根本利益和朝鲜的根本利益是不是一致的,有没有一致性。这就要从我研究的中朝关系的历史说起了。中朝过去的确是朋友,是盟友,那时的中朝关系,是毛泽东和金日成等中朝两国老一代领导人缔造的一种特殊的友好关系。不过,与人们想象的不同,这种特别的友谊不是从 1950 年中国出兵朝鲜开始的,而是从 1958 年中国志愿军撤出朝鲜开始的。这一点特别重要。一直到 1976 年毛泽东去世,就维持着这种状态。中国出兵朝鲜没有在中朝两国之间结成友谊,朝鲜战争留给朝鲜人特别是朝鲜领导人的,是一种怨恨的情绪。朝鲜战争这三年,中国抗美援朝在老百姓当中、社会当中、军民当中建构了一种友谊,而且感情很深厚,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的确向朝鲜提供了巨大帮助,付出了巨大牺牲。还有,要特别注意到,毛泽东一再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不要干涉别国内政,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但是,另一方面,在整个战争的过程当中,在几乎所有重大的战略问题上,中朝意见都是分歧的,如军队指挥权的问题、铁路管理权的问题、战俘的问题、停战谈判时间的把握问题,特别是南下战略,就是第三次战役攻陷汉城以后是不是继续南下的问题,双方严重分歧。最后都是斯大林支持了中国的意见,压制了朝鲜的意见。所以金日成感到非常憋屈,情感上有一种阴影。中国是一直压制在他头顶上的一块大石头。 1955 年 4 月苏共中央关于朝鲜的一个报告写道,在朝鲜劳动党上层流传着一个普遍的说法,朝鲜战争未能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志愿军造成的,因为他们不愿意让我们统一。这就是朝鲜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记忆。 战争结束了,虽然中国给了朝鲜很大的援助, 1953 年底,中国提供的无偿援助金额,甚至超过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对朝鲜援助的总额,而且免除了三年战争所有的借款费用。但是,这些都没有能够安抚金日成这颗心。因为中国还有军队在朝鲜国土上,虽然一百多万人最后撤到了四十万人了,但四十万人对朝鲜来讲也是不得了的。这就是 1956 年八月事件后中朝冲突的一个根源。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引起朝鲜劳动党内部斗争激化,金日成采取残酷斗争的手段,打击延安派和其他反对派,全部开除出党,撤职查办,甚至关进监狱。毛泽东为此勃然大怒,联合苏联干涉朝鲜内政,甚至一度想利用志愿军在朝鲜的机会,以强硬的手段制服金日成。因为毛泽东作了一个判断,认为那时候金日成要摆脱中国甚至要摆脱社会主义阵营。那就像匈牙利一样,金日成就是东方的纳吉,朝鲜可能在东方打开一个缺口,这是不能允许的。但是后来苏联不配合,赫鲁晓夫不同意,最后毛泽东就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主动向金日成承认错误,而且把志愿军一个不剩全部撤回国了。 正是因为毛泽东采取了这样一种政策,所以金日成非常感激。 1958 年金日成到中国来以后跟毛泽东谈得非常好,所以从 1958 年 10 月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以后中朝关系就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蜜月时期。虽然后来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比如中苏分裂、文化大革命也影响到了中朝关系,但是总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用毛主席的话讲,我们就是朝鲜的大后方,朝鲜缺什么尽管到我们这儿拿,还说东北这里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将来要是打起仗来,东北就交给你啦。你不但要熟悉这里的山川地形,还要熟悉这里的干部。所以金日成才跟金正日讲,说东北就是朝鲜的。毛的意思是什么,将来打起仗来,东北和朝鲜连成一片了,这就是东北战区,封金日成做东北战区司令。他没有说这个领土是你的。但是另一方面,在毛的领土观念当中,他也不大重视这个。什么边界划分,什么哪块领土,其实这个都不重要。我举个例子,我们比较一下,你就知道当时毛是怎么看待与朝鲜的领土问题了。雍正六年的时候,安南王和云贵总督打起来了 —— 安南王就是越南王,为了一块地,大概 120 里一块地。后来雍正王大笔一批,说 80 里给安南王, 40 里给云贵总督。就这么分就完了。云贵总督上一个折子,说 “ 我无所谓啊, 40 里就 40 里。但我听说安南王不满意,他想把我这 40 里也要过去。 ” 雍正就不高兴了,就批了一大段话说:朕统御寰宇 …… ,什么什么,反正意思就是天下都是我的,我愿意给谁给谁,我给安南王就是外藩,给云贵总督就是内地,如此而已,区区 40 里地有什么可争的呢。刚批完,安南王的折子到了朝廷,人家安南王其实很满意,说朝廷这么关照我们,还给了我们 80 里地,我们世世代代要守好这块地,不让朝廷分心。雍正一听,哈哈大笑,大笔一挥:这 40 里你也拿去吧,替朕永守之。毛泽东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东北你拿去,替朕永守之。这就是毛的领土观。所以,他在处理和朝鲜的关系的时候,做了种种让步。长白山为什么划出去,天池为什么划出去,东北几万人口偷渡移民,中国都认可了,都没有处理。经济援助就更不要说了。他要的就是一个,你朝鲜跟着我就行了。因为那时中国非常孤立。就是昨天我讲的,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以后,东欧国家以及蒙古都跟着苏联,越南和朝鲜是脚踩两只船,中国是彻底孤立了。所以,毛泽东绝对不能让朝鲜也跟着苏联反对中国,那对中国的安全来说就很危险了,那整个东北就被包围了,蒙古、朝鲜、苏联,还了得。所以从毛来讲,只要你跟着我,你要什么都可以给你,无所谓,你都是我的,给你点地算什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当时,朝鲜之所以能够在一个火药桶中生存,在一弹丸之地,生存了几十年,谁也奈何不得他,为什么?背后有一个苏联,有一个中国,两个大国在支撑着他。他怕什么啊。所以朝鲜那点钱都花去搞国防了。要吃要喝要衣裳穿,自有人送。他不在乎。甚至到 70 年代朝鲜的经济还要超过韩国。这就是毛时代的中朝关系,有这么一种特殊性,朝鲜要什么给什么,百般呵护,中国报纸上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朝鲜的坏话。所以那个时候,中朝是朋友,是盟友,尽管是不那么协调的,不那么对称的,但仍然是朋友,是盟友,也签有条约。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毛泽东可以管住金日成。 最典型的就是 1975 年的 4 月份,金日成到北京来。当时是因为越南实现了统一,柬埔寨红色高棉取得了政权。金日成很着急,马上要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一统天下。但是他必须取得苏联和中国的支持、援助。第一步,先到中国找毛泽东。毛泽东当然知道他干什么来了,欢迎的规格场面那都是前所未有的,规格非常高,声势非常大,但实质问题根本不谈。你看人大会堂金日成和毛泽东的谈话记录。金日成憋了一肚子话,把整个代表团全给轰出去了,就留了他还有吴振宇,国防部长,俩人跟毛谈,就是想谈这事儿,中国能够同意他采取第二次军事行动,朝鲜完成革命运动,实现统一。但毛根本话都不让他说出来,一会谈天谈地,一会问身体怎么样,天南海北谈半天就不谈正事,金日成急的,好不容易逮到一句话,毛问金日成同志最近忙什么呢?最近我们南方形势非常紧张,刚说到这,毛说,我现在耳朵不好,听不见了,眼睛也不好,看不见了,咱们今天就不谈政治问题了,走了,根本就没让金日成把话说出来。中国不同意,苏联也别去了,因为主要是中国的意见,所以那个时候中国是可以管住朝鲜的,对朝鲜做了这么大让步就求得一个朝鲜能听中国的话,在大事上中国是能把握方向的。这个情况到邓时代发生了根本转变,特别是到冷战结束的时候,这种中朝之间毛泽东和金日成缔造的特殊关系已经结束了。中朝关系已经彻底瓦解,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是外交。从 70 年代初中美关系解冻开始,中朝联盟的外交基础就动摇了。原来中朝结盟对付美韩,目标一致,但是现在中美要联手了,中朝在外交战略关系上出现裂缝,朝鲜想拉苏联抗击美国,中国想拉美国抗击苏联,外交指向已经不同了。不过,那时这个问题没有显露出来,一则,毛泽东还是世界革命的领袖,美国在口头上还是革命的对象,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美国也是两霸之一。二则,中国在与美国谈判中充分照顾盟友的利益,处处为朝鲜着想,为朝鲜缓解压力,比如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等。但到邓小平时代就不同了,中美关系直线上升。毛泽东缓和与美国的关系是策略,是必须采取的安全策略,在邓小平那里就是战略问题了。中国要搞改革开放,就必须依靠美国,西方的资金、技术,还有国际市场,没有美国带头,中国无法获得。所以邓小平说,二战以后跟着苏联的都穷了,跟着美国的都富了,改革开放就是向美国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 1985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全面升温,中朝关系越拉越远,他们在外交战略的取向上已经没有一致性可言。 第二是经济。过去联结中朝经济关系的,靠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链条,毛主席说过,我们之间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我们和苏联不一样,苏联给你们武器还要钱,我们不是军火商,我们不是做生意。到邓时代变了,市场经济不能不算经济账。企业承包,都有成本,都要算经济账。 1983 年朝鲜送了一批飞机到中国进行大修,这些飞机都是以前毛主席白送的。现在过了十年八年,需要大修了。沈阳飞机制造厂说了,大修是可以的,可是你得给钱啊,这是需要费用的。朝鲜人就不明白了,这飞机都是毛主席白给的,修一下还要钱吗,咱还是兄弟吗?那不行啊,这工厂我们已经承包了,你不给钱谁给钱啊?结果闹到了外交部,航天部,最后送到邓小平手里了,您看着这事怎么办,谁给钱?邓小平提笔在文件上批了两行字:我们也是军火商,我们也要做生意 —— 邓小平。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我不是说,邓时期中国对朝鲜没有援助,但是数量急剧下降,他要按市场规矩办事,这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现在是不灵了,不能白给了。于是,维系中朝关系的那种特殊的经济链条,也断裂了。 最后一点,在政治上, 1992 年中韩建交,彻底摧毁了中朝关系的政治基础。 1990 年苏联宣布与韩国建交,朝鲜非常紧张。 9 月,金日成到沈阳见邓小平和江泽民,就一件事,说现在戈尔巴乔夫和韩国建交了,这是对我们的出卖。因为原来朝鲜就两个大国在背后支撑着,一个苏联,一个中国,当时双方都要拉朝鲜,现在苏联不顾朝鲜的劝阻,突然和韩国建交了,这不就是把朝鲜卖了?所以金日成请求中国无论如何不能和韩国建交,如果中国和韩国建交了,我们就彻底孤立了。除非美国承认朝鲜,否则中国不能与韩国建立正式关系。当时,邓小平和江泽民都向金日成保证,中国不会与韩国建交,也就是做点生意,最多我们在汉城建个贸易办事处。但是,不到两年,突然宣布中韩建交了。中国与韩国建交,也是迫不得已。当时,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再次封锁中国,邓小平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就必须打破这种封锁,韩国就是一个突破口。但是在金日成看来,当然就是中国出卖了朝鲜。 所以到了 1992 年,冷战结束的时候,老一辈缔造的中朝关系,中朝同盟,已经不存在了。在实际关系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外交、经济、政治,无论哪个方面,中朝之间的利益已经背离,同盟的基础已经瓦解。中朝同盟条约就是废纸一张了。这时的中朝关系,就是一般的、正常的国家关系了。然而,这个正常的国家关系很快就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走向了敌对。这就是因为朝鲜开始了他的核战略。 客观地讲,朝鲜的拥核政策,核战略,起因于中朝关系的根本改变,起因于中韩建交。原来朝鲜有两个核大国的支持和保护,他自然可以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现在,这两个大国都先后离他而去,正像金日成讲的,朝鲜彻底孤立了。完全没有安全感了。怎么办?只有抓住核武器这个救命稻草。朝鲜先是失去了苏联这个支柱,现在又失去了中国这个支柱,你说他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怎么生存?周围的国家都比他强大,比他先进,他要生存,只有一个办法 —— 掌握核武器,依靠大国靠不住,没有核武器很快就会灭亡。 1992 年 8 月中韩宣布建交,半年后, 1993 年 3 月朝鲜就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以后,朝核危机便不断升级。所以我想,核战略的发展是朝鲜的根本,他绝对不会放弃,这是根本利益,是生存的基础,他是不可能放弃的。不过,我看当时中国大概对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中国的政策也是非常模糊的,没有把握时机,采取主动的姿态对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实际上,中国之所以必须与韩国建交,就是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国家利益出发的,现在朝鲜拥核,不断搞核试验,就是朝鲜半岛危机不断升级的根源,也是在中国周边制造不安定状态的根本原因。但这是朝鲜的根本利益要求的。这样,在客观上,中朝的根本利益就发生了对立。中国的根本利益是要求周边稳定,对外发展,但自从朝鲜有了核武器,周围就没安稳过,所以中朝利益必然是对立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认为,朝核危机是美朝对立引起的,作为外交辞令,这样说未尝不可,但是作为学者,我们要清楚,朝鲜改行拥核政策,是中朝关系变化引起的,而朝鲜的核试验引起了韩国、日本的恐慌,美国借题发挥,采取了强硬措施,又导致朝鲜核试验不断升级,危机频繁出现。这两件事有关联,但不是一回事。在解决朝核危机的问题上,中国应该采取主动,关键是不能站在维护朝鲜的立场上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要看清楚,中国与朝鲜已经不是战友了,在短期内,中朝关系不可能改善。现实的情况是,朝鲜搞一次核实验,美国对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就增加一分,一会儿弄无人飞机过来,一会儿弄个航母过来,要不就搞个军演。而美国的军事压力,又导致朝鲜再一次核试验。你试验一次,他增兵一次,循环上升。结果呢?真正受到压力的是中国和韩国,最后倒霉的也是中国和韩国。你想,美国派飞机航母什么的过来,包括这个萨德,你说他真的是针对朝鲜,保护韩国么?我想更大的用意是指向中国。美国真的不担心朝鲜,朝鲜想要向美国发射导弹,谈何容易啊,就算他有这个能力,还有几道拦截网拦着呢。美国在亚洲的主要军事基地都在日本,日本也不用担心。所以,美国就是找个借口把舰队放到你家门口来,不就是你家门口闹事你管不了,我来管。所以朝鲜闹事的结果是给中国增加压力与威胁。退一步讲,就是朝鲜的原子弹自爆了,造成核泄漏、核污染,受害的是谁呀?还是中国和韩国,日本隔着一道海,美国还隔着一个太平洋呢! 回过头来我们看韩国,我为什么说韩国是 “ 可能的朋友 ” ,主要是因为,中韩建交以后,结束了中国和美韩之间的冷战的状态,这已经成为历史了,过去了,你跟美国也建交了,也是合作关系,你跟韩国当然也就不是敌对关系了,不能用传统的观念,传统的立场来看韩国。这是首先要分清的,这二十四年以来,总体来看,中韩关系的发展是正常的,而且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经济上的交流和互补,文化上的交往,我是不看什么韩剧了,但是韩流在中国风靡,说明中韩文化交流很深。其实你到韩国之后会发现,在韩国中华文化的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你要是研究古代朝鲜,那古朝鲜文献都是中文,而且都是古汉语,其实这两个民族之间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的,文化的联系,源远流长,经济上就更不用说了,朝鲜和韩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上差的不是几倍,而是几十倍。而且,在我看来,韩国有些技术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韩国的管理,别的不讲,就讲医疗系统,你到韩国去看看,还有教育系统。所以,从这些方面,从现实眼见的这些方面,中韩之间的互补性非常强,那这个我就不讲了,关键我们要看清楚,在外交上,在战略安全上,韩国是对中国的威胁呢,还是中国破解威胁的一把钥匙呢?我们是不是能这么来看待这个问题。真正在朝鲜半岛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是美国和日本,这种想法没有人否认,但是美国政策的核心他是想干什么呢,他是想把韩国拉进来,因为韩国毕竟在亚洲大陆上,美国隔了十万八千里,一个太平洋呢,日本也隔着一个海呢,所以它要稳定地形成对中国压倒性的威胁,就一定要构成 “ 美日韩铁三角同盟 ” ,而这个铁三角同盟中最弱的一方就是韩国,韩国有两个因素是中国完全可以利用的:一、就是从民族情绪上日韩的对立,这个跟中国人的历史情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总而言之这是一笔账,是可以利用的;再有一个就是韩国有两股势力,一股是亲美的,一股是反美的。这是很明显的从历任韩国总统,到如今已经下台的朴槿惠,他们是有不同的主张的。所以,如果你外交手段玩得好,你就能够调动韩国内部的反美情绪,反美的势力,来解构美日韩这个铁三角。搞好中韩关系,就是撬动美日韩同盟的一个杠杆。你不能做敌人想让我们做的事,所以我对现在中国处理萨德的做法非常反感,我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你看干的事,把人家韩国店全给闹得关门了,然后又去砸这个,又去砸那个,中国知网把有关韩国的学术论文都给删除了。我来之前,我们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我还专门想讨论这个,我请韩国的亲华派,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者,北韩大学的一个副校长,也是我们冷战史学界长期的朋友。飞机票都买好了,结果没有拿到签证,说现在中国不让韩国人来,哪有这么干事的!说高了,你是完全没有外交头脑,你干的这个事就是敌人想让我们干的事,你现在把韩国向美日韩铁三角推了。说低了,你还是不是一个文明大国,你还是不是一个文明古国,咱们至于这样吗?你让周围邻国怎么看中国?你就知道拿一个公司撒气,你不动动脑子,有点智慧没有啊?我们这样做,伤的是韩国的民心,而对待一个民主国家,争取民心和民意是最重要的。你只是搞定一届政府,那是短期行为,长远的必须争取民心。我们现在做的事,是美国人和朝鲜人最想看到的。朝鲜人也非常高兴,就是现在这个萨德闹到这个结果,中韩关系的破裂,第一高兴的是美国,第二高兴的是朝鲜,朝鲜就想等着中韩分裂,你最后没办法了吧,你就得帮助他,所以我们现在做的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我就说国家养我们这么多学者干什么的呢?关键时候您得出来说话,所以我觉得我们对韩国的这种定位,如果是把他作为一个可以争取的、未来可能的朋友的话,那是不是我们整个的这个外交策略、外交战略就要调整,现在敌我分明了吧,如果你能认可我这个看法,我们现在朝鲜半岛危机的起源是什么,各方的目标是什么,敌人和朋友我们都搞清楚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制定一个对朝鲜半岛的策略呢? 当然,在这里边呢就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因为你想破解这个美日韩三角同盟关系,你想寻求朝鲜半岛的长期的平稳和和平,彻底的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还有两个迈不过去的门槛,这两个问题如果中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一个解决认识的办法,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是躲不开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第二个问题,跟美国的关系问题。 对朝鲜半岛的统一中国应该持什么立场,应该持一个什么态度。我个人认为还是和平统一。当然这个口号,这个方针,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是这么说的。后来邓小平也是这么说的。一贯的中国政府都是这么说的。但是过去很大程度上是宣传性的,是口号性的,是策略性的。你看看文件你就知道了,提还得提和平统一。从金日成到金正日时代,他对统一的问题大概是这样的,就是把和平统一作为一个口号一个策略提出来,但是呢,私下秘密的武装,武力统一的准备一直在做。他基本的做法是鼓励南朝鲜的革命运动、学生运动。这个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到七十年代,光州事件,那个时候都有这种可能性。就是只要南方的群众一起来反政府,然后他里应外合就把韩国政府消灭,消灭了他就统一了。这是金日成到金正日的时代他们的南北政策的核心。那现在出了什么问题呢?现在韩国革命还有可能吗?没可能啦!你到韩国去看看,谁革命啊?我这次去了,参加了一百万人的烛光游行,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我跟着他们的游行队伍走,我觉得韩国不会再闹革命了。你就看着百万人的游行,纪律这么好,这么安静,路线、时间,有条有井,它完全进入了一个社会法治的体系,韩国它已经变了。它已经不是民众反抗,社会走向撕裂的时代了。那个时代金日成还有可能武装统一,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他没这个机会了。除非他决心与美国开战。如果要和平统一的话,是没有可能让朝鲜来主导这个统一的。你说韩国可能接受让朝鲜主导吗?我们已经从军人专制走向了一个民主社会,有宪法,有选举,就弹劾一个朴槿惠都这么费劲呐,我们再请来一个皇上?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可能性排除了。战争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我可以这样讲,美国是不可能主动发动战争的。你别看他军演,那么折腾,要是中国不点头答应,美国绝不敢发动战争。美国事先不跟中国打招呼,不问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就在这里发动一场战争,那就意味着世界大战的前声。他必定要考虑整个问题。所以你说中国能打这么个仗吗?中国肯定不会答应啊。中国要是真答应了,那后边这个故事就大了。朝鲜主动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也不大。为什么?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这美国人就等着你干呢!美国人的武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如果要打击朝鲜就必须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有理,让全世界谁都说不出什么来。所以你说这点他金家不明白? 他当然明白。他动手那天就是他灭亡之日。美国就等着你呢,你发动战争,美国可能付出一些代价让世界知道,战争是谁发动的,然后翻过手就灭了他。所以我想战争的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就是和平统一,而且是以韩国为主导的和平统一。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个比较好的出路,也应该是中国持有的立场。 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朝鲜半岛统一对中国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过去有一种说法,一直说不能让朝鲜半岛统一,因为朝鲜半岛统一是对中国有威胁的。我就很不理解说这些话的人。第一,你一天到晚嚷嚷着要统一祖国,你就不让人家统一,凭什么啊?你统一就一套理论,怎么统一,应该统一,到了朝鲜半岛你就换啦。就算是对中国不利,你也不能只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是原则问题,就像咱们处理海洋问题,黄海和南海,你不能持有一个统一的原则,你将来会自相矛盾。另外,真的朝鲜半岛统一就对会中国造成威胁吗?不会的。领土问题都是无稽之谈,我就特别反对那些东北工程当时搞的,完全是胡闹。韩国是不是有人提出来渤海国问题和高句丽问题,是有。但是,他不是学术界的正宗的派系,就是学术圈以外的一批右翼的人在鼓噪,你理他干嘛啊,根本用不着你管他。我们这中央下一文件,来一东北工程,恨不得全国力量都弄进来,一下研究高句丽的全国好几百人上千人,不就为瓜分国家那点钱吗。那造成什么结果呢?造成整个韩国觉得中国就拿这个事欺负人。反过来看,我们中国十亿人里网民说错误话的少吗?今天收回这个,明天收回那个,什么外蒙古是我们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收回来,这痴人说梦的事有的是啊,人家苏联搞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工程啦?所以咱们应该动动脑子,边界是没有问题的,个别的调整是可能的。中国许多网民这个民族主义情绪是完全没必要的,完全是错误的。你跟蒙古是签了国际条约的,那是经过公投的,你想收回来就收回来啊,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人家这么怕你啊,不就是这原因吗,还让修铁路,修着修着修你们家去了。你说普京嚷嚷半天开发远东,为什么不敢利用东北的资源,劳动力、技术、设备,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领土问题。 1954 年,赫鲁晓夫来的时候,他就提过这事,那时赫鲁晓夫给了中国很多援助,又是钱、又是设备,还主动归还了旅顺口。毛主席也是很感激他,说赫鲁晓夫同志你看你们需要什么,我们也应该帮你们,赫鲁晓夫说我们就是缺点劳动力,毛说好那没问题,我现在给你派一百万人过去。赫鲁晓夫没管过外交,你想他刚上来,他原来在乌克兰管农业,后来到了莫斯科市委书记,所以他不知道这里面利害关系,马上就答应啦,说好啊,毛主席咱俩说定啦。一回国,人家外交部就说,不能这样,这原来远东就是中国的,他再来一百万人,在这儿生儿育女,这不就拿回去了吗?后来这事就搁下了,一百万人改成十万人,最后就去了不到一万人,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这很敏感的。我说这的意思就是边界是不可能改变的。韩国如果有头脑的话他也不会提出边界要求,作为一个政府,作为一个宪政的政府,怎么可能,就是老百姓不懂的这个道理,政府是懂得的,这不是问题。第二,就是难民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国已经经历过好几次了,我想它也是个技术问题,不难解决。从这个九一八事变到二战,从日本占领东北,到打败日本解放东北,到朝鲜战争前后,再到五八年大跃进,中朝之间的移民来来回回走动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那些认为统一了会对我们中国不利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杞人忧天。 关键是,以韩国为主体实现统一会不会对中国造成威胁呢?我们前面的分析对韩国的定位,他是一个潜在的朋友,如果定位正确的话,我觉得他的统一只会对中国有好处,而且受益最大的就是东北。东北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主观上说领导干部的观念有问题,那怎么沿海其他省市都这么发达,东北老是这样,很多都是他观念有问题,但这是一方面,我也不是指责他们,我们就是客观的分析。我说的是从经济发展战略上讲,朝鲜就像中国喉咙里一块骨头在这堵着,一旦朝鲜半岛打通了,是个什么结果?东北这盘棋就全活了,从经济上,一下四通发达,港口也起来了,交通运输物流。现在韩国就绕着东北,本来东北离他最近,应该最受益的,是谁耽误了东北?就是朝鲜。所以打通了这个通道,朝鲜半岛统一对中国只有好处,特别是对东北。这是一个问题,就是朝鲜半岛统一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过多值得顾虑的。 应该顾虑的,是第二个问题,要费脑筋的应该是和美国的关系。这中美关系呢,其实,它的一个转折点就是六四,就是八九年这个事,在此之前,中美关系非常好,那是真正的战略互信。但是,八九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美国不再相信中国了。所以,为什么中韩建交,中国也要推动,其实中国也是要把韩国作为一个突破口。因为第二轮对中国的封锁,所以从那以后,中美关系就开始走下坡。不稳定,虽然后来又恢复,又搞一些合作,但是总是磕磕碰碰的,就是没有再回到原来的那个高度,那个起点。随着中国的逐渐发展,实力膨胀,美国的这种防范的心理,也是越来越强烈。那么这出了个问题,中美这种纠纷也好,或者是这种纠葛,怎么解?能不能解?在什么层面上,中国应该跟美国,达成一种默契和共识。我有一个想法,我是学历史的,我提个什么想法呢,就是 “ 重回雅尔塔 ” 。 雅尔塔体系,同学们是不是都了解啊?就是二战结束的时候,召开这个雅尔塔会议,美国,英国,苏联,大国领袖在那里为确定一个战后国际秩序而召开的一个会议,制订了许多文件。简单地说,特别是它的原则,就是把世界划分成四大块。美国管北美,中国管亚洲,苏联管东欧,英国、法国管西欧。然后,五个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执行大国一致的原则,凡世界上大事,这五个国家必须一致同意才能执行,才能通过。然后,每个国家,管好你分内的事,亚洲出事找中国,美洲出事找美国,东欧出事找苏联,各自负起责任,这个世界就安宁了。同时,不越界干涉,亚洲发生了事,用不着美国管。这个结构,我个人认为,不公平,但是很现实。说到现在这个时候了,为什么还要让大国搞划分世界范围啊?因为你不这样做,这个世界就不得安宁。特别是有了核武器这个因素,所以这个大国一致的原则和这个核不扩散,是勾连在一起的。你说要是全世界各国,咱们在座的每位手里有颗原子弹,你说这世界还了得吗?所以核不扩散这是有道理的,小国搞原子弹不安全。雅尔塔体系的构建,虽然很快就被破解了,因为冷战的兴起,就把这个结构给打破了。但是我个人认为,罗斯福和斯大林他们一致达成了这种构想,是有它的历史合理性的。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一下?再开一次雅尔塔会议,再构建一个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各自负起责任。那如果是这样,中国、美国、俄国和欧洲,达成一个共识,剩下的就是划线的问题。原来,按着雅尔塔协议,台湾和朝鲜半岛就不在美国的防御线内,那跟美国没关系(那是我们家的事,我们自己管),包括台湾, 1950 年 1 月 5 日,杜鲁门发表声明,明确讲了,台湾不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国务卿艾奇逊也讲,朝鲜半岛不在美国的防御线之内。这是美国人自己说的,我们还回到原点上。包括南海,跟美国没关系,但是双方要是谈好了,包括公海航行什么的,这些都得谈好。但是是谁的势力范围,就是谁的责任,如果说 1945 年,中国没有能力负起这个责任,但是我觉得现在,完全有这个能力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我觉得现在的机会是有的。你看,美国这个新总统是非常务实的,是讲实际利益的。俄国现在对东北亚心有余力不足,安倍家里着火了,韩国的左翼党派很可能当政,机会不错。但是技术上是不是能把握的好,这个我还不太敢说,中国这个外交技巧,比起美国和英国,还差得比较远,这个咱也不能不承认。 说到这了,我就要再强调一句,同学们都是学外语的,但是外语只是一个工具,除了专门研究语言,外语是做好各行各业的工具。你们将来有人要搞外事,外交,外贸,那就不是只学好外语就行了。新中国的外交官是两代人,革命的一代和翻译的一代,这两代人都不是职业外交家。不是说他们人不好,是说这个外交官的构成,那时的环境造成的。你是外交家,你当然应该懂外语了,但是革命刚成功,懂外语的这些外交官都不可信,不是反革命,就是投机分子,就是英美训练回来的,信不过别人,自己又没有,那当然就是革命家来了。所以你看我们驻各国大使,都是将军,一个字看不懂,一句话听不懂,但是他们有革命经验,至少是搞过情报的。文化大革命,是个断层,文化大革命以后,上来的外交官,基本上一色的外语翻译出身,就原来给领导当翻译的,现在领导退休了,他们当大使了,当外交官了。他们的缺陷呢,就是缺乏革命经验,知识结构有问题,他外语非常好,能听懂别人的话,但是别人听不懂他的。不是语言听不懂,就是你说的话,你的历史知识,你对外交技巧的掌握,你对国家政策的分析,法律的了解,各个方面,都欠缺。所以中国下一代的外交官,都处在你们当中,包括你们外国语大学,还有外交学院。外语当然很重要,但这是最低要求,最起码的。如果真的想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官,需要学历史、法律、国际关系。国家的大政方针确定下了,如何落实,如何执行,那就需要外交技巧,外交智慧了,这就是职业外交家责任了。 说到我们学者的责任,就是要对基础的东西,对历史,对法律,对国际政治,做好深入的研究,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报给国家。这也是很重要的,学者研究,就要尊重学术规范,不能掉以轻心。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位南海问题专家写了一本书说: 1952 年日本出版的地图上,就将南海划给中国了,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而且这个地图是日本外相推荐给全国的,证明这是官方的立场。这个情况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说法很有说服力、很重要。外交部发言人,各报纸上都这么讲,我们还要把这本书翻译成日文,好好教育一下日本人。翻译这本书的学者是我们周边研究团队的,他立刻给我写了封信,他说至少要将那个地图找出来啊,没有原地图怎么敢这么说呢。于是找来找去,找到 1952 年的那张地图,但在南海的地方没有标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他觉得很奇怪,这个东西无法造假,学者疏忽的可能性比较大,他分析有可能在别的地图上,所以他就翻来覆去,把所有有关南海的日本地图都找出来了,最后发现,在 1957 年的地图上,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 1957 年的地图呢,他是 1952 年地图的改版,加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中文,英文,但是这个已经不是 1952 年外相推荐的那张地图了,这里面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就是我们学者的工作疏忽,没有认真地核对,核查原地图,这要是翻译成日文,传出去,中国可太丢人了,外交上会多么被动!日本人最善于抠细节,很精明。你本来以为抓住人家一个把柄,结果反而给人家送一条枪去。所以我的意思呢,作为一个学者,考虑问题都要非常细致,全面,以免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 好了,关于中朝关系就讲这些吧。关于朝鲜半岛问题,我是把我想了很长时间的一些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未必对。我是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研究结果告诉我,朝鲜已经不是盟友了,而韩国已经化敌为友了。可能有些东西我也想回去给上面写个报告,听不听是他们的事,讲不讲是我们的责任。反正我是特别着急,照这样下去,中国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会越来越被动。如果我们定位定好了,大势看清楚了,敌我友分明白了,政策的制定就比较清楚了,至于制定那些具体的方针措施,我想中国人有的是方法。比如萨德这个问题,闹到现在你怎么转换,双方都要找台阶下。咱们现在是把怨气撒到韩国头上,撒到韩国人民头上,撒到韩国公司头上,错了!你就应该说,这个错误的决定,都是朴槿惠干的,所以她的下台是应该的!现在韩国总统大选,文在寅可能上台,他也可以把责任推给前任政府,可以这个事交给国会讨论,他退到后面,如果民主党控制了国会的多数,要是国会不通过,他也不得罪美国人。无论如何,韩国人有韩国人的智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智慧。只要有准确的定位,分清敌友,至于执行这些方针政策的具体办法与措施,我想国家的职能部门会有很多考虑。总之,我们学者给中央提供的应该是有学术基础的、有战略性考虑的建议与意见。 责任编辑:刘涛
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议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关系
lhj701 2017-11-10 23:19
浅议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关系 最近10多年,随着实体经济的阶段性饱和,信息技术迅速被推到前台,扮演着拯救实体经济与社会经济更新换代的“蜘蛛侠”。 无疑,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信息化的四大侠,尽管表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智慧物化的代言人, 共同努力着拉近人类虚拟智慧物化世界与人类社会生活的距离 ,因此,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具有融合的特质和趋势。 物联网试图将人类生活所需的物体进行智慧化的连接;大数据正是越来越多的智能物体对大自然和生活空间智慧感知和交互的信息的汇集;云计算是应对大数据量运算采取的一个应对办法(机群);而人工智能在今天正是借助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翅膀,在具体而相对闭环系统应用中,将人类智慧应用得更加淋漓尽致 。 因此,从一个广义的人类智慧拟化的实体的视角看,它们是一个整体:物联网是这个实体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触觉;而大数据是这些触觉到的信息的汇集与存储; 人工智能未来将是掌控这个实体的大脑 ;云计算可以看做是大脑指挥下的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并进行应用。 而它们本质上, 是人类持续将人类智慧企图物化到周围世界的不懈的尝试。
个人分类: 物联网|82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事故直接原因的来源
热度 2 Greg66 2017-9-26 22:26
关于事故直接原因的来源 Reason认为,act来源于psychological precursors,Heinrich认为act来源于the fault of person. 无论psychological precursors、the fault of person包括多少具体内容,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在一段时间一定是稳定的,和act是有明显区别的。 据以上,“2-4”模型认为,act来源于人的知识、意识、习惯、心理和生理状态,应该算是合理的,有文献支持的。其意义在于,要避免人的unsafe act 和物的unsafe condition,从个人角度来说,首先应该改善人的知识、意识、习惯、心理和生理状态,他们是常态,通过改变常态来改变瞬时状态(unsafe act and unsafe condition)。这正像“要使足球队员把握好临门一脚,必须平时加强训练”一样。 关键词:事故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关系 参考: Reason, J., 1990. Human erro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p215 Heinrich, H.W., 1980. Industrialaccident prevention---a safety management approach,5th ed., McGraw-Hill, NewYork.p22
个人分类: 1|3758 次阅读|5 个评论
做不安全行为表,让员工作业时记住和避免,可行?
热度 3 Greg66 2017-9-15 12:04
做不安全行为表,让员工作业时记住和避免,可行? 看起来似乎可行,但实际不可行。 这个列表的内容来自于哪里呢?基本说来是来自于各种规定、事故案例、风险评估,内容含安全规定、生产技术操作规定等等。所以,这个列表的内容不是独立的,和技术操作规程等是有交叉和重复的;这个列表也不可能列出全部的不安全行为,也就不能避免所有事故;这个列表也不可能和生产作业规定完全重合的(内容多少不一)。 但是这个列表会增加很大的宣贯、检查精力,还容易造成生产和安全业务分家,形成两张皮。 建议做法:将安全事项融入生产技术规程或规定,使安全规定、生产技术操作规定融为一体,完善、宣贯之,彻底遵守,达到安全合格时再生产作业,这就安全了也生产了,安全和生产变成了一回事,工作效率高。 上面仅仅是举了一个例子,是在一个项目报告中看到的。事实上还存在很多的事项涉及到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如安全法规应该细致到何种程度比较合适,生产技术操作(即业务运转)具体内容,其实即涉及安全也涉及生产,两个方面规定内容,怎样分割?其实很有必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G B6441 和GB6442规定了很多的不安全动作(13大类)和不安全物态(4大类),绝大多数殊难操作,实际上只能流于形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安全规定和生产中的技术运行规定没做好分割,更没做好融合,安全与生产分离。 比如GB6441中的不安全行为“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编号7.01.1)”,哪些设备属于“机器”?谁是许可人?以什么形式许可?根据什么许可?移动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判断为“移动”?如果员工遵守可能就没法工作,如果不遵守,那就是违规、会出事故。我认为非常矛盾。 这些问题尚需要深入探讨。 关键词:安全规定;生产规定;关系
个人分类: 1|352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90)
罗非 2017-8-28 10:24
  摩登的现代   虽然智人已经越来越不受自然的摆布,但却越来越受到现代产业和政府的支配。工业革命带来许多社会改造的实验性做法,而各种改变人类日常生活和心理的事件更是多不胜数。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将过去传统农业社会的时间节奏替换成工业社会一致而且精确的时间概念。   传统农业看的是自然的时间周期、有机的生长情况。当时多数社会都无法准确测量时间,而且对这件事实在也没多大兴趣。毕竟,当时没有时钟、没有时刻表,重要的是太阳的运行、植物的生长周期。当时没有人人统一的工作日,而且在不同季节的生活习惯也有极大不同。农业社会的人知道太阳该在天上哪个位置,会焦急地等着雨季和收获季的征兆,但是小时的概念就不在他们心里,而年份的概念更是于他们如浮云。如果有人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的村庄,问当地人“今年是哪一年”,当地人除了会觉得这个人衣着古怪,可能还觉得会问这个问题应该是脑筋有点问题。   与中世纪农民和鞋匠相比,现代工业对太阳或季节可说是完全不在乎,更重视的是要追求精确和一致。举例来说,在中世纪的鞋店里,每个鞋匠都是从鞋底到鞋扣一手包办。如果某个鞋匠上班迟到,完全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工作。但如果是在现代的制鞋生产线,每个工人面对的机器都只负责鞋子的一小部分,完成后再交给下一台机器。假设其中某台机器的工人睡过头,整条生产线就得停摆。为了避免这种灾难发生,每个人都得严格遵守确切、共同的时间表。每个工人在完全相同的时间开始上班。不管饿了没,都要在同样的时间午休吃饭。等到换班哨音一响,所有人都得下班回家,不管手上的事情做完了没。   工业革命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时刻表和生产线的概念,更将这些概念推广到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当中。就在工厂用时刻表规范劳工行为之后不久,学校也开始采用了这一套,接着医院、政府机关,甚至杂货店也行礼如仪。就算那些没有生产线和机器的地方,时刻表也成了王道。毕竟,假设工厂是下午5点下班放人,当地的酒吧难道不是应该5:02开门营业最为恰当?   这套时刻表系统的推广,公共运输是个关键。如果工人得在8:00准时开工,火车或公交车就一定得在7:55分抵达工厂大门。晚了几分钟,就可能使产量减少,甚至让那些不幸迟到的人遭到裁员。在1784年,英国首次出现公布时刻表的马车载运服务,只列了几点出发,而没有几点抵达。在当时,英国每个大城小镇都有不同的时间,与伦敦时间可能有半小时之差。伦敦正午12:00的时候,可能在利物浦是12:20,而在坎特伯里还只是11:50。因为当时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也没有快速的火车,所以没人知道这些时间不同。而且,又何必在意呢?105   英国的第一条商业铁路在1830年正式启用,连接利物浦和曼彻斯特。10年后,终于首次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的速度比传统马车快上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47年,英国各家火车业者齐聚一堂,研拟同意统一协调所有火车时刻表,一概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时间为准,而不再遵循利物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或任何其他城市的当地时间。在火车业者开了头之后,越来越多机构跟进这股风潮。最后在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民依据人工的时钟来过生活,而不是依据当地的日升日落周期有所调整。   从这个小小的出发点,后来发展出全球性的时刻表网络,全球同步的误差不到一秒。而在广播媒体上场之后(先是电台,后来则是电视),一方面人类进入了时刻表的世界,一方面广播媒体更成了主要的执行者和传播者。电台广播最早的内容之一就是报时用的讯号,通过哔声让偏远地区的居民或海上的船舶都能据以调整时钟。后来,电台也发展出每小时播报新闻的习惯。直到现在,新闻广播开头的第一条仍然是现在时间,就算战争爆发也得放在后面再报。第二次大战期间,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播送到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地区,而每段新闻广播的开头就是大本钟报时钟声的现场直播,可以说正是自由的钟声。甚至还有些天才的德国物理学家,居然找出一套方法,只要靠着钟声在广播中的微小差异,就能判断伦敦当时的天气。对德国空军来说,这可是珍贵无比的战事情报。等到英国私密情报局也发现了这一点,就不再采用现场直播,而用一组录音来取代。   为了让时刻表这套网络能够运作顺畅,人们开始四处都能见到价格便宜但运行精准的携带式时钟。当时如果是在中东或南美,顶多可能只有几个日晷。而在欧洲中世纪的城镇里,通常是全城共享一个时钟:在城镇的中央广场建起一座高塔,上面就有个巨大的时钟。这些塔钟几乎从来没有准过,但既然城里也没有其他的钟,似乎也就没什么关系。而到了现在,任何一个有钱人家的家里,计时装置的数量很可能就远远超过某个中世纪国家全国上下的数量。现在想知道时间,可以看一下腕上的手表,瞄一眼你的手机,瞧一下床边的闹钟,盯一下厨房的挂钟,瞟一眼微波炉上的时间,瞥一下你的电视机或DVD机,甚至计算机上的任务栏都会告诉你现在几点。想要不知道现在几点,还真是得刻意花上一点功夫才行。   一般人每天会看上几十次时间,原因就在于现代似乎一切都得按时完成。闹钟早上7点把我们叫醒,我们用不多不少的50秒加热冷冻贝果,刷牙刷个3分钟,直到电动牙刷发出哔声,我们要赶7:40的火车上班,在健身房的跑步机跑到哔声告诉我们过了半小时,晚上7点坐在电视前看最喜欢的节目,中间还在特定时间被每秒好几万元的广告打断,就算精神崩溃去找心理医师,他听你发牢骚的诊疗时间也是一节标准50分钟。   * * *   工业革命让人类社会起了数十种重大的变化,采用工业化的时间概念只是其中之一。其他著名的项目还包括都市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业无产阶级的兴起、对一般大众的赋能、民主化、青少年文化,以及父权社会的解体。   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社会革命: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据我们目前所知,人类在100多万年前生活在小型、亲密的社群之中,社群成员大多数都是亲戚。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并没有改变这一点。这两项革命让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部落、城市、王国和帝国,但家庭和社群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但后来,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两世纪左右,就将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
个人分类: 科普|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确看待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热度 8 ninglz 2017-8-3 10:21
正确看待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由于追求和定位不同,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之间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大众高等教育会对精英高等教育起到抑制作用,精英高等教育也会对大众高等教育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完全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精英教育或是大众教育是每个国家高等教育都面临的选择,但要求二者平均发展,或二者仅择其一都不是正确的选择。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趋势下,需要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结合点、平衡点。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包含了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两者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完全否定和忽视英才教育的意义。 ( 一 ) 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 放眼世界,当今主要国家无不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经验来看,英才和大众高等教育是能够各自得到充分发展的。例如,美国的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等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培养各界精英的任务,履行着英才教育的职能。同时,美国又有2000 多所两年制社区学院和专业学院,它们承担着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履行着大众教育的职能。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举世闻名,法国的巴黎大学、法兰西行政学院,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德国的科隆大学、波鸿大学等也出类拔萃,它们都是各国大学中的佼佼者,培养着各国的精英。同时各国也都有实施大众教育的高校。如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学院、法国的技术学院、日 本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这些学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理应承担起精英教育任务的重点大学却卷入了大众化的浪潮中,大力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导致办学质量下滑。重点大学是精英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只有控制规模,才能使学生在德才学识等方面都能适应精英教育的要求。 ( 二 )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 大众教育是面向大多数资质一般的学生的。英才教育是面向少数具有极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的。目的是让这些更容易成才的人尽早成才,尽可能成为高水平人才。以大多数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的大众教育,难以满足少数高资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可否认,由于人的智力发展的复杂性,大众教育也可能培养出许多“英才”,但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以大众教育标准要求少数资质高的学生,无疑会扼杀他们的发展潜力,使之也趋向平庸。没有高标准,就不能拍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大众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也可以培养出一些英才,但仅有大众教育是不够的。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大多数人属于中智水平,只有少数人具有极佳的天赋和潜质,人的先天素质,在后天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前提性的作用。关于这一点,人们感受最深的、最直接的是体育、艺术、文学等,不是每一个人通过适当的体育训练、艺术培养、文学熏陶,就可以成为体育明星、艺术家、文学家的,只有少数先天素质突出,对体育、艺术、文学感悟能力极强的人才有这种可能。如果给每个人都提供同样的教育,那势必使一部分人的潜质得不到充分挖掘,扼杀他们的发展潜力,使之趋于平庸。按照现代教育机会均等而不是均衡的理念,教育机会均等就是为每一个人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以使其潜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高智力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是理所当然的,英才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20 世纪 80 年代初原联邦德国科学委员会反思“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何这么少”时,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大学不重视英才教育。为此,该委员会出台了《关于促进天才开发的建议》的文件。文件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忽视”英才教育,主张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改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使有卓越建树潜力的人才取得建树,以使这些人有能力在政治、行政、工业、科学技术界以及学校中取得卓越成绩。法国前总理科尔更是认为,“民主自由的社会需要有成就的英才,就像我们需要空气一样”。我国的教育也值得我们深思。建国五十多年来没有出一位大科学家、大文学家,更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甚至没有出超过前辈顶尖人物的人才,如鲁迅、巴金、郭沫若、李政道、杨振宁、钱学森、钱钟书等。我们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 ( 三 )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按照教育平等的理想,一直把发展大众教育作为基本方针,但在大多数时间里也都尝试着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举,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在高中阶段实行重点高中制度,便是在实施大众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英才教育的尝试。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正在实现由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型高等教育的转变。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中,也体现了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并举。我国的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试办少年班,可谓是重视英才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前些年启动的“ 211 工程”和近期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措施,都是推行英才教育。而目前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和大力发展高职,都可以视为发展大众教育的措施。无论在大众教育方面还是在英才教育方面,我们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也会有一些教训需要吸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学术型的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性、职业性的技术、管理、服务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是互补的,两者不可偏废。我国应明确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的方针。我们的大众教育水平还很低,我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还很低。大众教育需要从量和质两个方面予以提高。由于对英才教育长期重视不够,我国的英才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制度、内容、方法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的社会离不开高素质的大众,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精英。我们应既发展大众教育,又发展英才教育;既重视大众教育,也重视英才教育。两者并举、并重,才是我们在现时代所应作出的唯一理智的选择。 相关: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摘自《高等教育学》
个人分类: 教育漫谈|36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旁观一场纠纷的解决
热度 2 cgh 2017-7-26 11:44
盼到第一个交警来了 当双方面公开处理 A1不满结果,打电话求助 第二波交警开始处理 A1拉P2警察到私处 A1满意,P2轻拍A2肩膀送走 P2给B训话,开单子 B只能在自己身上前抓后挠 谁还有不服的?没有就走人
个人分类: 杂谈|2836 次阅读|3 个评论
搞清两种关系,让你彻底地理解中医!
热度 1 scitcm 2017-4-26 21:52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哪?答案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个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西医正是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两种关系,才造成了中西医之间的巨大矛盾。 看看西医的疾病观就知道了,它一和自然的变化没有关系,二和整体的功能状态没有关系。而中医恰恰是建立在对这两种关系的正确认识之上的。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得出了人是自然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得出了细胞是整体无限小的一部分,它们之所以病变,并不是细胞的原因,而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造成的,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这就象一个企业得病了,西医认为病因是局部几个人调皮捣蛋!只要把它们清除就病好了。而中医认为疾病的外因是企业不顺应市场的变化,内因则是整体的整体失控,至于治疗方法,则是从整体的管理入手。哪一种方法更科学呢?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恐怕没有一个人会说,企业生病和市场的变化没有关系,也不会说和整体的管理没有关系。 很多人总是说,不能拿人体和企业类比。这其实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先人始终认为,万物归一气,万物同一理,这个理就是物质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原理。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先人才经常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形容它们之间的理是相通的。既然它们的存在与发展原理相同,为什么不能够类比呢? 事实上,傻子都知道,疾病的产生和自然变化是有关系的!大量证据也证明,人的生老病死和自然变化确实有密切的关系,如上海调查两所医院501例病人死亡时间,结果令人惊讶,60岁以上老年人的病死时间,在落潮时的死亡率最同,涨潮和高潮时则降低; 心、肺、肾、肝功能慢性衰竭而病死者,在落潮时竟高达 80 %,而涨潮时却很低; 各种出血性病人 ( 消化道出血、脑溢血、外伤出血、肺 结核和肺癌咯血等 ) 因出血致死的死亡时间,却在涨潮时为最高; 尤为令人感兴趣的是,同为脑血管意外 ( 中风 ) 病人,出血者大多死于涨潮和高潮期。 缺血性的则往往死于落潮期; 心肌梗塞者绝大多数死于涨潮期;其他急性病而致死者也均以涨潮期为最高。 同样,傻子也知道,疾病的产生和整体的功能状态有关系!你整天处于同一个功能状态当然容易得病,如痛苦状态下,恐惧状态下,思虑状态下,极端的话,会迅速得大病,如癌症,甚至死亡,因恐惧短时间而死的人并不在少数。 既然疾病和自然的变化有关系,也和整体的功能状态有关系,为什么西医的病因学和此无关呢?反倒是一些迷信西医的人,把中医视为不科学的东西,真是奇怪!
533 次阅读|1 个评论
马航MH370与朝鲜有没有关系
热度 13 gaoshannankai 2017-4-23 23:52
刚刚看到一则消息, 英媒:调查者确认已找到MH370航班可能所在位置 然后也看到了一些人在网上讲,是否和朝鲜有关系。 当然,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不信谣,不传谣,保持客观冷静, 不过,有些时候我们从谣言中也能感受到造谣者的一些智慧。 其实,很早我的一篇博文本想分析两种情况,一种是伊斯兰新疆独立分子; 另外也想提提朝鲜这样的国家,当然只是说有没有联系,并没有说谁做的, 这个就算我有想法,也不敢说。现在终于看到了有和我一样想法的人, 他们说了出来,我也顺便谈谈,不过点到为止。 马航是个迷,而我是一个喜欢解谜的人,每次看到他,我就有很多新想法。 从一开始,我就注意一个细节,中国媒体第一时间就宣告了马航失踪,并定性不是恐怖袭击。 让我第一时间就感到他可能是恐怖袭击,而且貌似有些情况已经掌握了。 我始终认为,通过仔细排查旅客名单等资料,情报部门不可能一点线索没有, 或者没有怀疑的范围。 我总感觉新疆那批人科技含量低,不太像他们做的,应该是一个科技含量比较高 的组织做的。说说朝鲜吧 2013年12月,张成泽被执行死刑,他试图推翻金正恩地位,扶持金正男上位的情况已经 被金正恩全部掌握。张的事情已经严重涉及到北京。 于是2014年3月就发生了马航事件。如果说12月张出事后,中国方面有打算让金正男 来北京避难的想法,后面我就不说了。但是,显然事后,金正男没有藏匿,说明要么 金正男没有意识到是冲他来的,要么是杀鸡骇猴让他别动,而后他就老老实实待在 马来西亚以为没事了。。。。。。 我一直认为马航这件事,不一定非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到找飞机上,其实,从乘客 等各方面资料中,也许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情报。我一直认为,有些情报机构其实 已经初步掌握了情况,更多的话我就不说了。 马航事件反映了我们国家情报、安全等部门的能力。事情发生后,应该集中根据现有资料, 特别是旅客情况进行大规模排查,而不是到处扔银子漫无目的在茫茫大海中搜索。所以踏破铁鞋无觅处,嘿嘿 2013年,我就感到事情不妙,写了这篇文章《 警惕 朝鲜 成为 第二个越南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679168.html
2648 次阅读|16 个评论
汉语、英语 和 科学(三)
热度 2 张能立 2017-4-23 16:08
常常 听到 领导、教授、富人 和 百姓 说:“A 和 B 存在 必然 联系” 或 “A 和 B 不存在 必然 联系”。 这句话 引出了 一个 问题:汉语 思维 中,变量 A(事物 A) 和 变量 B(事物 B) 之间的 联系 分类 了吗?如果 分了,又分 哪几类?这些 分类的 正确性 如何 证明? 以 本人 所受的 教育 和 本人 所从事的 教育,本人 从未 听到 有 哪位 中国 院士、教授、领导 或者 老百姓 认真 讲清楚了 这些 事情的。不过,虽然 没有 哪位 中国人 讲清楚了 这些 事情,并不 妨碍 他们 在 讲话 过程中,潇洒 说出: “A 和 B 存在 必然 联系 ” 或 “A 和 B 不存在 必然 联系 ” 这类 话语。 本 博文 谈谈 变量 A 和 变量 B 之间的 联系(关系) 分类 问题,且与 汉语 和 英语的 特点 做一 比较。 科学 意义上, 变量 A 和 变量 B 之间的 关系(relationship) 分为 如下 两类: 1. 相干 关系(coherent relationship) 2. 非相干 关系(incoherent relationship) 相干 关系(coherent relationship) 指的 是 变量 A 和 变量 B 之间 存在着 一致 而 有序的 关系。美国 心理学家 发现, 地区的 教堂 数量 与 酒吧 数量 存在 正相干 关系。教堂 数量 多的 地区,酒吧 数量 也多。但是,教堂 数量 和 酒吧 数量 并不是 因果 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原因 是 地区的 总人数 增加 导致 教堂 数量 和 酒吧 数量 两者 都 增加了。 非相干 关系(incoherent relationship) 指的 是 变量 A 和 变量 B 之间 不 存在着 一致 而 有序的 关系。例如,在 两个 不同 公司 工作的 A 和 B,其 薪水 之间的 关系,一般 情况 是 非相干 关系。A的 薪水 变动 与 B的 薪水 变动 没有 一致 而 有序的 关系。因此,两者 是 非相干 关系。 相干 关系(coherent relationship) 存在 一种 因果 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因果 关系 指的 是 变量 A的 变化,直接 导致 变量 B的 变化。 例如:食物 吃的 越多,肚子 越饱。食物 多 和 肚子 饱,就是 存在 一致 而 有序的 关系。因为,反过来:食物 吃的 越少,肚子 越饿。因此,食物 多 和 肚子 饱 之间的 关系 是 因果 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 一个 变量 与 另外 一个 变量 是否 是 因果 关系,可以 采用 分离 变量法(也 称为 排除法)来 证明。如图1 所示: 图1 因果 关系的 证明 方法 对于 图1 中的 “2. 有 手掌” 这种 情况,手掌 阴影 是 手掌 造成的?还是 其它 因素 造成的? 当 没有 手掌的 时候,地面 没有 出现 手掌 阴影;当 有 手掌的 时候,地面 出现了 手掌 阴影;当 手掌 撤除的 时候,地面上的 手掌 阴影 也随之 消失。因为,其它的 变量(条件) 没有 任何 变化,仅仅 就是 手掌 有无 变化,因此,就可以 证明 地面上 手掌 阴影 与 手掌 之间的 关系 是 因果 关系。这种 证明 问题的 方法,就是 科学 上的 “分离 变量法”(或 排除法)。 对于 relationship 这个 特征 而言,有的 自然 语言 体现 强 关系(strong-relationship) 特征,有的 自然 语言 体现 弱 关系(weak-relationship) 特征。英语 这类 字母 语言 就 强 关系 特征 自然 语言,汉语 是 弱 关系 自然 语言。证据 如下: 1. 英语 句子 分 简单句、复合句 和 复杂句。复合句 和 复杂句 都是 又 简单句 构成,这是 一种 结构 关系 2. 复杂句 是 主从 结构,这是 一种 结构 关系。 3. 英语中的 逗号(,) 和 分号(;) 是 作为 关系 含义 而存在的。英语中的 逗号,表示 并联 关系 和 连接 关系。英语 中的 分号,表示 两个 独立的 简单句 存在 一定的 关系。 与 英语 对照,汉语的 特征 如下: 1. 汉语 句子,不是 分 简单句、复合句 和 复杂句 这样的 清晰 结构。 2. 汉语 没有 主从 结构。汉语 仅仅 只有 状语、定语;没有 状语 从句 和 定语 从句 这类 从句。 3. 汉语的 逗号(,) 是 表示 话 没有 说完,需要 停顿,而不是 表达 两个 句子 之间的 关系。汉语的 分号(;) 是 用来 表示 多个 简单句 之间的 停顿,而不是 表达 多个 简单句 之间的 关系。 如果 打一个 比方 形容 英语 和 汉语 之间 结构性的 差异,那么,英语 类似 太阳系,从句 类似 行星,主语 类似 太阳;汉语 类似 天上的 星星, 因为 缺乏 一种 形式上的 约定, 句子 之间的 关系 是 散漫的。 如图2 、图3 所示: 图2 英语 与 太阳系 图3 汉语 与 星星 先 看看 如下 英语 文本: But philosopher is not content to describe the fact(1); he wishes to ascertain its relation to experience in general, and there to get at its meaning and its worth(2); he combines things in interpretive synthesis(3); he tries to put together, better than before, that great universe-watch which the inquisitive scientist has analytically taken apart(4). 上面 (1)、(2)、(3)、(4) 是 有 某种 语义 方面 联系的 并列句,在(2)里面的 逗号 是 连接 两个 相同 类型的 语言 成分:动词 不定式 短语。因此,只要 遵循 英语 语法 阅读,读者 理解的 意思 就是 作者 表达的 意思。 再看看 汉语 文本: 在不到十年时间里(1),中国已经铺设了2万多公里平均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铁线路(2),而且该国还计划在2020年之前再铺设1.6万公里高铁线路(3),中国高铁线路的总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线路的总和(4)。 上面 (1)、(2)、(3)、(4) 4个 句子 是 什么 关系? 没有 谁 能够 回答,因为,汉语 体系 不讲究 句子 和 句子 之间的 关系。因此,阅读 汉语,自然 将 别人的 文字 变成 自己的 理解,极大 可能性 不是 作者的 原意。 因为 汉语 是 弱 关系 自然 语言,受 汉语 这个 特征的 影响,同胞们 对于 对象 与 对着 之间的 关系,基本上 很少 有人 愿意 自觉 区分:相干 关系(因果 关系 和 非 因果 关系) 和 不相干 关系。事实上,当今 现实 生活 频发的 群体 事件,都 存在 官方 和 群众 被汉语 这种 弱 关系 特征 导致 双方 都是 凭 感性 对话,而不是 理性 对话。最终 往往 要 调用 众多的 武警 力量 来 维稳。这个 时候的 效果,就是 官方 和 群众 双输。 汉语的 本质 缺陷 对于 群体 事件的 放大,起了 推波助澜的 作用。 各位 读者 朋友,汉语、英语 和 科学 (一) 、 (二) 和 (三) 已经 强有力地 采用 科学 思维 和 方法 论证 了 汉语 在 科学 学习 和 科学 研究 方面 存在 先天性的 致命 缺陷。当今 时代 是 科学的 时代,任何 民族 和 国家 无法 回避 彼此 竞争,过去 英国 靠 科学 研究 世界 第一 称雄于世,现在 美国 仍然 如此。因此,中华民族 要想 称雄于世,只有 做到 科学 研究 世界 第一 才行,绝不是 GDP 世界 第一,就可以 称雄于世的! 中华民族 要想 称雄于世,必须 要 走 双语 之路! 延伸 阅读: “汉语 问题” 博文 合集
个人分类: 教育|1674 次阅读|8 个评论
大学生的不读书与重关系
热度 35 fdc1947 2017-4-8 08:16
大学生的不读书与重关系 科学网的博主中有不少是正在高等学校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常常可以在他们的博文中感叹对如今不少大学生不认真读书的无奈。 昨天(4月7日)的《科学网·新闻》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大学生不读书 到底干什么呢》,文章中说到“一位 大学教师在阅完学生期末试卷的大约2/3后,面对学生的卷面成绩,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失望与遗憾,因不愿看到学生荒废学业,辜负大好的学习时光,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给学生们写了一封公开信 ”。文章说,“ 这次考试试题大多数是常识性的问题,书本上几乎都有,而且是重点讲解的内容,有几道题甚至是他反复强调的。居然很多同学都不会,卷面成绩只有四五十分,甚至二三十分。面对这样的成绩,老师无奈地问:‘我真的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原因,难道大家现在真的连认真看一看课本的耐心都没有了吗?难道在上课时就真的一句都没有听进去吗?’ ”“无独有偶, 湖南某大学一门《大学物理》考试,全班77份试卷中,只有不到1/3的学生卷面成绩达到了及格线,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考了二三十分。 ”“ 两所学校,一样的结果,看了这样的消息,让人好生感慨。 ” 人们不妨问一问,这些大学生为什么不认真读书? 我看无非有这样的原因: 一个是在中学读书读怕了,见了书就头疼 。过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两重监督之下,在高考的重压之下,不得不读书,不得不做习题。到大学没有了这些监督、失去了重压,于是就轻松了。就像上面那篇文章所说,可以整天“ 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 ”。这些人中许多是浑浑噩噩,在学校里要么混日子,要么只是“谈恋爱”,弄得不好还争锋吃醋,寻事打架。对于这样的学生,虽然加强管理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他们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仍然像某些中学对待中学生那样死卡,他们将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所以这也不是长事。 大学生不读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现在读的这些知识就没有多大用处,将来能不能成功,能不能赚钱,不在于有没有这些知识,而在于有没有人脉 。许多“成功人士”和社会舆论告诉他们,要有好的将来,一要靠拼爹,而要靠人脉。拼爹的问题自己决定不了,人脉要是要靠自己去努力,于是他们对于积聚人脉还是很肯花力气的。这些人往往参加学校社团或社会活动很积极,与同学、学生干部、部分青年教师交流很多,成天吃吃喝喝、吹吹拍拍。 什么是人脉?看看网上是怎么教育我们的大学生的。“互动百科”说: 人脉,来自日本的外来语。……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卡耐基训练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 “百度百科”则说: 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你在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它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怪不到学生们都要逃课了,科学网上各位热衷于教书和讨论对付学生逃课的教授们,大家真应当到这里接受“再教育”。我们的学生大概早就取到了这样的发财“真经” 。 不过仔细想一想,这里似乎还有些问题。上面的文字看,人脉这东西还不是日本人的创造,我们过去把它称为关系。说起来关系,我们都不生疏,关系倒真是我们的国粹。我们中国人最讲究关系,不但善于讲关系,而且强调要织成了一张网,称为关系网。 为了织成关系网,人们还是下了大功夫的,上上下下的打点,请客送礼、送贿受贿,金钱美女各投所好,使尽一切人间可能的招数。靠着这张网,人们希望升官发财。有些人真的还由此收益,所以大家便一齐跟进。商人们“读”MBA,官员们到某校“进修学习”或在那里“读”研究生,据说都是为了积聚人脉。 不说那些过于遥远的、过于无耻的。即使学校里做“科研”间或也教一点书的教授们吧,建立关系网也十万分重要,否则,经费的来源就要有困难。有了经费,并非有了一切,没有了经费,可真是没有一切。所以,现在学校里的大牛、小牛,首先必须是搞关系的大、小能手。本领小的网也小,本领略大的网就略大,遍及海内外。 但是,关系网又似乎解决不了大的问题。 靠着关系,最多就是把自己打扮的像个人的样子罢了,拿不出真东西的。要想有真正的成果,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努力。 比如,对于研究者来说,靠着关系网上的朋友,跟着别人做几篇文章倒不难,上影响因子略高一些的刊物也有可能,但是真正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就决拿不出来。中国的科学家如果都一味的靠关系,要想大面积、大范围、经常性地得诺贝尔奖更是白日做梦。 对于商人们来说,靠着关系赚些小钱也有可能,但是,工商业更多的是竞争。没有过硬的自主的知识产权,经不起真正的竞争,真的要做成国际性的大产业,就绝无可能了。 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毕业才刚刚开始他们的人生。在将来几十年的生涯里,他们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地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做好他们的事业,才能够有好的前途。这些,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而具有这些能力的基础,就是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培养的能力、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这是基础。在学校没有打好这些基础,将来得花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够补得上来。 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即使与朋友一起努力,别人也希望有一个有能力、有知识的朋友。谁愿意找一个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能力的人一起做事?人们常常引用这样的话:“ 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们不是说不需要朋友,不需要有高情商,而是说,只有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足够能力,有好的团队精神,才能够与人建立起一同努力的战线 。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只有自己充分的强大,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够在世界上站得住脚。弱国无外交,这是多少年来的老话来。 一个人要站得住,与一个国家要能够站得住,道理是一样的 。 实际上,建立关系网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们的祖宗早就如此实践了。正如《红楼梦》里所说的,做官的都有个护官符,现在揭露出来的那些贪官污吏、腐败分子也都是靠着关系,结党营私。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使得少数人暂时富了几天,也富不长久,倒反而使得国家遭殃。历史已经证明,如果国家真的一乱,升官的没有了官位,发财的丢掉了财产,老百姓更是倒霉透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所以,这个好生了得的国粹,其实是鸦片一样的毒品。
个人分类: 教育|13107 次阅读|65 个评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的异同【答问
ggjjhh 2017-2-17 21:1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的异同【回答问题】 高金华 回答此问题仅仅需要改动笔者另一篇文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什么区别?》)的第二部分。 一、首先分析“关系”和“辩证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关系和联系是同一系列的概念。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人们对联系的定义比较熟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一词中的“辩证”来源于“辩证法”。“辨证法”的英文单词为dialectic(s),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是指通过辩论证明真理的方法。斯大林指出:“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见《列宁主义问题》,第630页。)后来,“辩证法”一词演变为指称“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思想,包括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和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关系”是矛盾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包括三大规律和几对重要范畴揭示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决定和制约的关系,或者说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辩证关系,也包括非辩证关系。非辩证关系最典型的是迷信所断定的“关系”,例如,“乌鸦叫,灾祸到”。乌鸦和灾祸之间在特定的时空可能发生真实的关系,比如一架飞机撞到一群呱呱叫的乌鸦,造成人员伤亡;但“乌鸦叫”和“灾祸到”没有规律性的必然联系。非辩证关系的另一种类型是在人们思考问题时形成的关系,比如“翼龙和飞机的关系”,在思维中翼龙和飞机的关系是:都有翼,能飞行。但是翼龙和飞机没有决定和制约的关系,在翼龙消失6500多万年之后,人类才创造出飞机。 简而言之,关系包括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只是关系中的一个大类。 关系和辩证关系图示: ┏理性思考关系:“翼龙和飞机都有翼” ┏非辩证关系┫ ┃ ┗感性迷信关系:“乌鸦叫,灾祸必到” ┃ 关系┫ ┏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等等关系 ┃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关系 二、进而分析“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异同 1、二个短语之“同” 同思维并列的存在指的是物质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思维是意识中的理性认识。 (物质)存在和思维之间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存在决定思维。包括存在决定思维的内容,存在决定思维的成效。 另一方面,思维对存在有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两个短语具有相同的客观内容。也就是说,“简述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和“简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两个题目,正确答案都是上面两行文字(一方面……+另一方面……)。 2、二个短语之“异” 从文字语义的区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短语没有直接显示二者关系的辩证性;“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短语则用“辩证”二字明确显示了二者关系的辩证性。 在哲学研究和教学中,有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恰当选用其中一个短语。 比如,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表述: 命题A: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命题B: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因为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思维),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思维对存在的反作用),也就是说,机械唯物主义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定义为“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就会把机械唯物主义排斥在唯物主义阵营之外,从而导致理论混乱。 2017-02-15 16:50写出
个人分类: 回答问题|10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什么区别?
热度 1 ggjjhh 2017-2-17 21:08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有什么区别?【回答问题】 高金华 一、首先分析“关系”和“辩证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关系和联系是同一系列的概念。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人们对联系的定义比较熟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一词中的“辩证”来源于“辩证法”。“辨证法”的英文单词为dialectic(s),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是指通过辩论证明真理的方法。斯大林指出:“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见《列宁主义问题》,第630页。)后来,“辩证法”一词演变为指称“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思想,包括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和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关系”是矛盾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包括三大规律和几对重要范畴揭示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决定和制约的关系,或者说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辩证关系,也包括非辩证关系。非辩证关系最典型的是迷信所断定的“关系”,例如,“乌鸦叫,灾祸到”。乌鸦和灾祸之间在特定的时空可能发生真实的关系,比如一架飞机撞到一群呱呱叫的乌鸦,造成人员伤亡;但“乌鸦叫”和“灾祸到”没有规律性的必然联系。非辩证关系的另一种类型是在人们思考问题时形成的关系,比如“翼龙和飞机的关系”,在思维中翼龙和飞机的关系是:都有翼,能飞行。但是翼龙和飞机没有决定和制约的关系,在翼龙消失6500多万年之后,人类才创造出飞机。 简而言之,关系包括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只是关系中的一个大类。 关系和辩证关系图示: ┏理性思考关系:“翼龙和飞机都有翼” ┏非辩证关系┫ ┃ ┗感性迷信关系:“乌鸦叫,灾祸必到” ┃ 关系┫ ┏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等等关系 ┃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关系 二、进而分析“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异同 1、二个短语之“同”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与意识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①物质决定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②物质决定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包括物质世界)。③物质决定意识反作用的成败,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物质条件,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即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先进的意识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②落后的意识阻碍物质生产的发展。 因此,“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两个短语具有相同的客观内容。也就是说,“简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和“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两个题目,正确答案都是上面两行文字(一方面……+另一方面……)。 2、二个短语之“异” 从文字语义的区别来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短语没有直接显示二者关系的辩证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短语则用“辩证”二字明确显示了二者关系的辩证性。 在哲学研究和教学中,有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恰当选用其中一个短语。例如,有一道在互联网上流传很广的组合式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理性地、而不是瞎懵地回答这道题,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记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哲学基本问题是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意识和物质谁决定谁的问题(又称谁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又称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步,判断5个命题的对错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该命题是错误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因为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精神,否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也就是说,机械唯物主义不承认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定义为“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就会把机械唯物主义排斥在唯物主义阵营之外,从而导致理论混乱。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该命题是正确的,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一致。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 该命题是错误的,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相悖。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包括黑格尔)都认为意识能够正确认识物质。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该命题是正确的,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一致。 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该命题是笼统的,在考试可以看作是错误的。明确的表述是④即第四个命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第三步,在4个组合式选项中选定正确的答案 A.②√ ③× ④√ B.②√ ④√ C.②√ ③× ⑤× D.①× ③× ⑤× 组合式选择题要选定其中每个命题都正确的那个选项。据此, 正确答案是B。 综上所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两个短语既有同(联系),也有异(区别)。在哲学教学(包括考试)和著述中要针对不同问题或语境,恰当地选定其中一个。 2017-02-13 7:47写出
个人分类: 回答问题|1718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与文化的足迹》目录
lvnaiji 2017-1-20 15:20
吕乃基 导言 第一章 萌芽于混沌之中 ··· 1 第一节 科学的萌芽 ··· 1 第二节 原始科学的 n 种形态 ··· 2 第二章 从希腊开始 ··· 7 第一节 古希腊的科学 ··· 7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和罗马的科学 ··· 12 第三节 古典文明兴亡 ··· 16 古典时期遗产 ··· 23 第三章 中断、停滞与复苏 ··· 27 第一节 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 27 第二节 中世纪科学沉浮的社会文化背景 ··· 30 地狱 — 炼狱 — 天国 ··· 37 第四章 回顾与前瞻:重新开始 ··· 39 第一节 苏醒与回顾 ··· 39 第二节 觉醒与前瞻 ··· 44 第三节 近代科学精神萌芽 ··· 48 第四节 艺术与宗教的影响 ··· 56 第五节 科学革命的意义 ··· 62 知识的风暴 ··· 63 第五章 近代科学兴起 ··· 68 第一节 “ 古典科学 ” 的改造 ··· 68 第二节 “ 培根科学 ” 的萌芽 ··· 72 第三节 牛顿的综合 ··· 77 走出循环 ··· 81 第六章 18 世纪——分离的世纪 ··· 83 第一节 分离运动 ··· 83 第二节 蒸汽时代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88 第三节 启蒙运动与机械力学 ··· 90 分离与重建(一) ··· 96 第七章 近代科学的收获季节 ··· 99 第一节 编织自然现象之网 ··· 99 第二节 追溯自然史 ··· 103 第三节 电气时代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08 第四节 19 世纪社会文化思潮及其主角 ··· 110 分离与重建(二) ··· 117 第八章 20 世纪科学革命 ··· 120 第一节 物理学革命 进展与统一 ··· 120 第二节 化学的深入与扩展 ··· 127 第三节 由生物学到生命科学 ··· 131 第四节 地质学、生态学 ··· 135 第五节 辩证的复归 ··· 136 第六节 不谐和音 —— 必要的张力 ··· 141 第九章 后现代科学与高技术(上) ··· 148 第一节 后现代科学 ··· 148 第二节 高技术 ··· 153 第三节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新特点 ··· 159 第四节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规律 ··· 161 第十章 后现代科学与高技术(下) ··· 165 第一节 后现代科学与高技术的文化涵义 ··· 165 第二节 物质极大丰富 ··· 170 第三节 后现代科学和高技术对文化的挑战 ··· 175 第十一章 知识的历程 ··· 181 结束语 ··· 189 请各位特别留意各章后面部分及小结对该时期科学与文化关系的分析
个人分类: 科技史|6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身上的“生态学”
热度 1 guyu 2016-12-20 20:54
2011年,参加完高考的我,面临着大学和专业的选择。作为农村小孩的我,一心想着去个自己能够够得着,上得起的大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喜欢这两个字对于当时的我真不清楚,也许不用学物理,我都喜欢吧)。瞒着父母、亲朋好友填了志愿,在不断的询问中,也仅仅只是告知了学校,对专业只字未提。7月上旬,我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 的录取通知书(来得比想象中的早了些)。本应高兴的一件事情,结果却被父母给责骂了一通,原因就是我本科专业是生态学(呵呵)。对于这个词,并不了解,唯一与其相关的认知就是高中生物课本中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态学是什么?”父问,我答“不知道”。 “你自己选的专业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吗?”父问,我答“不知道,反正不用学物理(结果发现上当了)”。 “什么都不知道,你就瞎填?”母问,我答“喜欢(怄气)”。 “喜欢?读完后出来做什么工作?”父问,我答“到时候看”。 “瞎整,让学土木,你不学;学医,也不学;结果你就跑师范大学学生态学这种都不知道做什么工作的专业?(急眼了)”父问,“反正这样了,去了就知道了,我不补习”,说完转身就走了,那一刻我感觉我爸妈脸都绿了。废话太多了....... 大学的专业课,让我知道生态学( Ecology )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发现自己越来越爱生态学,对他越来越着迷。那一刻,我找到了我未来需要奋斗的事业。一次,生态经济学老师说:“生态学这个专业很强大,在经济学中很多理论也都沿用了大量的生态学理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生态学理论会融入你自己的生活。”这句话给我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随着“生态文明”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这个被很多人不熟知的名词。其实是“生态学”就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身边的人和物都会跟你有着一定的联系,有着相互作用。在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以人为主体,其余事物为客体”的阶段,那我就“以‘我’为主”来说说咱们身上的“生态学”。 生态学中有三个层次,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首先,个体——我,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从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其中包括:食物、空气、水、教育等。从我们被孕育开始,也就伴随着从外界获取资源的开始,同时也伴随着与其他个体的竞争与合作。在母体时,我们与母亲争夺养分;出生后我们和自己的姐妹兄弟争抢食物、父母的爱;上学了,我们与其他同学争夺上学名额;为了获得家人和老师的赞美与喜欢,我们开始争夺排名;工作了,我们和同事争夺职务、项目、奖金等。这都是生态学理论中个体间竞争。除了竞争,我们也存在合作,互利互惠。我们为了合理的利用资源、能力,我们通常会选择与其他人合作。例如:项目合作,团队协作, SCI 合作等。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自己能够高效的获取资源,亦或是在竞争有利资源时处于有利地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生活中,当我们发现资源对我们有足够的吸引力时,我们就会蜂拥而至,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那么我们说生态学是研究关系的科学,我们会争抢资源,反过来我们身边的资源也会作用于我们本身。吃了食物,我们会胖;喝了水,我们会上厕所;吸了雾霾,会对我们的肺造成伤害。这些都是实物资源,还有部分隐形资源,例如我们的人际关系。这个就很重要了,对于以“我”为主体后,我身边的任何人和事物都变成了“环境”,人与环境应该如何相处?那必然是“和谐”,是关系的和谐。上下级关系处好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同事关系处理好了,有利于工作愉悦。如果你与周边的人相处不能处于和谐状态,那么你们就会失衡,这样的你在整个环境中是没有办法有利的生存下去,迟早会被淘汰。现实生活中,大家可以尝试着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去处理人际关系。 其次,种群——家庭,在生态学中,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中的个体通常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例如蜜蜂、蚂蚁以及一些能够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分株的植物(在这里将这个定义范围进行一个限制)。对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家庭看成是一个种群,有着一定亲缘关系,也存在社会行为。这么定义,大家应该会更好理解一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家里的长辈,他们养育父母一代,照顾了我们这一代,他们在家里的地位那是相当的高。父母主要负责挣钱养家、抚育我们这一代,收拾家务,让整个家有条不紊。我们这一代承担着“家族兴盛”的重担,所以我们被送到高校进行学习和深造。在一个种群中除了明确的分工外,也会涉及种群内个体间的关系。比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女关系,父子关系等。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那我们可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情感的抢夺?资源的争夺?个体意志与家庭整体意志的差异?如果大家面临这样的问题,希望大家静静的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当然,希望大家都是家庭和睦,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种群中所涉及的关系,绝对不仅仅是社会分工,个体关系。其中也存在着种群间的关系,而这部分在生态学中将其归为了下一部分。群落——社会,生态学生将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成为群落,在这里我将其简化为我们的社会。顾名思义,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的,就像一个社会存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一样的肤色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群体中,人为的又将其分层不一样的层次。那么这中就涉及着种群间关系。家庭与家庭之间孩子学习、工作的比较,这个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别人家的小孩儿;家庭收入、和谐关系的比较;以及公司、国家之间的合作竞争等。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些关系,使自己所在的“种群”更有优势,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终会遇到不顺、痛苦和挫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没办法去逃避的。趋利避害虽然是生物的本能,但是生活在生态学的“中心”的你,并不可能存在真正的逃离。既然不能逃离,会什么不选择去适应?每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表型可塑性,如何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当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也不要被其冲昏头脑,你要知道你看不见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在拼命的争夺资源。如果你不能保持一直具有进竞争优势,那么你将会被无情答淘汰。 以上仅为自己的一点小感悟,毕竟是生态学中的小菜鸟,如果有不恰当之处,还望大家海涵!希望这篇菜文能给大家带去一点点有用的信息,如果觉得生态学还有借鉴之处,也希望大家多去了解这样一个领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不理想的今天,只有民众对环境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够使其变得更怡人。
30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书,不只是为了钱和官(下)
smallgrass 2016-5-9 20:36
古代读书人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追求的理想,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这种观念,个人觉得它的影响在我们社会不同时期仍有一定程度的“源远流长”。 记得我小学即将入学的时候,学校的一位老师到我们村里登记适龄儿童的即将入学情况,那个时候村里有些孩子上学前都还没取大名,小名叫什么驴蛋,二闺,双喜之类的都有。这老师来到一家登记,那家孩子只有个小名叫“小孩”,暂时没有大名,他的奶奶是个裹小脚的老太太,不识字,就说:“名字就叫某某官吧,长大能当官”。当然前面两个字是姓和辈份字。可见,当官对老百姓的影响有多深,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觉得还是当官好。但最终老师觉得不妥,因为是本家亲戚,于是就替这位儿童取了个另外一个名字。 我大学本科毕业刚分到某单位,那时候大学生还不算多,心里还臭美以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当时后勤主任叫我们两个新生去领办公桌,发现分给我们的办公桌跟办公室其他人不一样,样式和材料明显简陋了很多,后勤主任带着一种鄙夷的口气说:“新来的没啥资历的只能坐这种桌子,那种桌子只有工程师以上或者机关人员才能坐。”其实坐什么样的桌子都是办公,对工作没啥影响,但是这种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后勤主任的态度让我感到官本位的存在,而且是在科研单位里,真让人汗颜。 前几年,通过校友录与一位多年没联系的大学里的老乡兼师兄取得了联系,在通话过程中,师兄问我:“现在怎么样,可当上领导了?”我一时语塞,然后回答,没有,只是负责做做科研项目。都已经是新社会了,难道读书还是为了升官发财? 当然现在无论是大学里还是科研单位里,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学历也越来越高,即使有一些管理人员或者少数科研人员初始学历低,后来也可以通过自考或者函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因此,学历已经不是提拔的障碍了。因此,象过去那样,读书为了当官已经没有优势。现在可以说,读书只是当官的一个基础,当不当官与读多少书没有多少关系了。 所以说,读书不只是为了当官,当然职位提升也是好事,最关键的是读书让你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得到一份谋生的工作,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质疑施一公教授在《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演讲中的若干点
热度 2 laoxuan9 2016-2-21 19:48
施一公教授在《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中一开始说 “ 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极限 ” 。笔者作为一 个读者对 施教授演讲中的若干点很感兴趣,故在此也和大家一起探讨。首先我们摘录一段施教授在演讲中的一段话。文字颜色是笔者添加的。 施一公: “ 我们人究竟是什么呢?仔细想一想,人是怎么样处理信息的呢?我们先来对信息也就是物质做一个定义。 我们有 三个层面的 物质 : 第一个物质 是宏观的,就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直觉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人是一个物质,房子也是一个物质,天安门、故宫都是物质。 第二个层面 是微观的,包括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也叫微观,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感知到、测量到,从直觉上认为它存在,比如说原子、分子、蛋白,比如说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 第三个层面 ,就是超微观的物质。对这一类,我们只能理论推测,用实验验证,但是从来不知道它是什么,包括量子,包括光子。尽管知道粒子可以有自旋和能级、能量,但是我们真的很难通过直觉理解,这就是超微观世界。 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想一想, 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 。我们人是什么?人就是宏观世界里的一个个体,所以我们的本质一定是由微观世界决定,再由超微观世界决定。我毫不怀疑我就是一个薛定谔方程、一个生命形式、一个能量形式,但不知道怎么解这个方程,不知道思维是怎么产生的,仅此而已。我相信,你也应该相信,我们每个人不仅是一堆原子,而是一堆粒子构成的。 所以,我们真的就是一堆由粒子构成的原子,如此之简单。我们有多少原子?大约有6×10^27个原子,形成大约60种不同的元素,但真正的比较多的元素,不过区区11种。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分子聚在一起形成分子聚集体,然后形成小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你会觉得,不管你怎么做研究,都无法解释人的 意识 ,这超越了我们能说出和能感知的层面。我认为要解释意识,一定得超出前两个层次,到量子力学层面去考察。我自己认为是这样的。 ” 施教授在第一句话中说 “ 人是怎么样处理信息的呢? 我们先来对信息也就是物质做一个定义 ”,貌似施教授认为信息和物质同义,那么我们可以把前面的 “ 信息 ” 二字用 “ 物质 ” 替换,得到 “ 人是怎么样处理物质的呢 ”?请问施教授这样讲得通么?我们权且认为施教授这样讲得通,再继续考察施教授说的其它要点。 施教授接下来提到宏观,微观和 超微观 三个层次的 “ 物质 ” ,然后 施教授认为 “ 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 ” ,最后 施教授认为 “ 要解释意识,一定得超出前两个层次,到量子力学层面去考察 ” 。 施教授这三段话中 所涉及的几个要点是: 物质, 不同层次(物质)之间的关系 以及 意识 。下面笔者先讨论物质和意识。 目 前,我们尚不清楚物质的起源,也不清楚意识(或生命)的起源,故只能从二者的联系上看看有什么差别。 物质 :是指能被我们五官所感受,再经过意识加工五官感受信息之后的那些东西。 意识 :不能被我们五官所感受,只能通过意识来意识,这里前一个意识是名词,后一个意识是动词。类似地,思想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名词的思想是意识活动的产物,包括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动词的思想可以对应思维 ,思维活动属于意识活动,具体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灵感等。 根据上述讨论我们可知,施教授所说的第一(宏观)层次属于物质,第二(微观)层次需要借助仪器感知,故也可以划归为物质。而第三(超微观)层次,施教授提到包括量子和光子。根据 Wiki , 量子( quantum )的英文定义是 “ In physics, a quantum (plural: quanta) is the minimumamount of any physical entity involved in an interaction ” ,光子( photon )的英文定义是“ A photon is anelementary particle, the quantum of light and all other forms of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故 量子是 某个 物理量 不可分割的 最小单元 ,而光子是传递 电磁相互作用 的 基本粒子 。原始称呼是光 量子 ( light q uantum ) 。显然, 量子是意识活动的产物 ,不是什么被观察到的东西, 施教授将其 划归为物质有待商榷。讨论至此, 施教授所说的超微观层次仅剩下光子一个例子。 施教授认为 “ 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 ” ,现在把 施教授给出的不同层次 “ 物质 ” 例子代入,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如下的说法:(包括光子的)超微观世界决定(包括 原子、分子、蛋白以及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的)微观世界,它们又决定(包括人,房子,天安门、故宫的)宏观世界。请问 施教授,光子是如何决定 原子、分子、蛋白以及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的?而原子、分子、蛋白以及很远的一百亿光年以外的星球又是如何决定人,房子,天安门、故宫的? 施教授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如果 “ 这个世界是超微观世界决定微观世界,微观世界决定宏观世界 ” 是 施教授得出 的 一 个 结论, 施教授 首先 应该说明这句话里开始的 “ 这个世界 ” 是指什么,然后再拿出证据来支持 自己的这个结论。 施教授认为 “ 要解释意识,一定得超出前两个层次,到量子力学层面去考察 ” 。 施教授在演讲中是把 “ 物质 ” 划分为三个层次的,在第三个超微观世界中,我们已经质疑了 施教授给出的 “ 量子 ” 例子。现在 施教授又说 “ 量子力学 ” 层面 ,根据我们在这里的讨论, 量子力学属于思想, 是意识活动的产物 ,不是物质 。 我们在前面说过,意识只能通过意识来意识 , 故我们可以借助量子力学这个工具从某些侧面解释意识 。但我们 可以断言无法用量子力学完全解释意识。 其依据,就是人们无法用意识的产物反过来完全解释意识本身 。 最后,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个哲学问题: 我们的意识是否能通过我们意识来 完全认识 ?
143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官员升迁靠关系还是靠政绩
niehuihua 2016-1-31 13:51
这是我2008年写的一篇短文,当时贴在我的搜狐博客上,后来被删除了。今天得知这篇文章经过了8年时间终于发表了,发表于一个跨学科SSCI杂志Social Science Research,而不是主流的经济学杂志,可惜了。虽然文章标题几乎完全不同,但是主要观点并无差异,数据延展到了2011年。——补记 2016.1.31 近几年来,相当多的文章认为官员升迁主要是基于经济绩效。坦白地说,我个人从来不同意这一观点。和许多老百姓一样,我相信官员的升迁主要源于“关系”。幸运的是,下面这篇论文对“政绩观”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让我概括一下该文的观点(41页)。从理论上讲,政绩不是省级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因为:中国的经济分权根本不是真正的财政联邦主义,各地方没有充分的权限;当市场处于转型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非常重要;地方发展经济会产生地方保护主义,这与中央的部署往往是冲突的;政府的目标往往是多元化的,不会仅限于经济绩效;中央高层对省级干部在政治忠诚方面的信息不可能通过经济绩效来完全反映。总之,由于这类信息不对称使得纵向的政治联系、个人关系成为省级官员升迁到中央的主要因素。 作者利用1987-2005年间212个省级领导人的1101个观测值证实了“关系论”,拒绝了“政绩观”。文章的probit回归方程是:是否升迁=政治关系+经济绩效+个人资历+时间(控制变量)+地区因素(控制变量)+e。最重要的政治关系用两类指标度量:是否团派,与政治局的联系(老乡、校友和工作经历)。结果表明,政治关系(或社会网络,发表后改为“同质性”)高度显著,而经济绩效不显著甚至为负。这篇文章的缺陷是,没有揭示“亲缘关系”,否则结论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工作论文:Opper, Sonja and Brehm, Stefan, 2007, “Networks versus Performance: Political Leadership Promotion in China”, Lund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正式发表论文:Opper, Sonja, Victor Nee, Stefan Brehm, 2015, “Homophily in the career mobility of China’s political elit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54: 332–352. 猴年到了,你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经典《西游记》吗?你发现了深藏其中的管理法则和领导艺术吗?欲知详情,请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聂辉华的新书 《跟西游记学创业——一本人人都要读的管理秘籍 。这是中国第一本企业理论通俗读物,3个月之内 中央电视台两次推荐 ,2015年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文艺之声频道对该书和聂辉华教授进行了一小时直播专访, 世界著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共识网总裁周志兴先生等人联袂推荐。 签名版在 天猫 热销, 京东 、 当当 、 亚马逊 正在热售,2016年1月1日 , 本书在京东分类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10! 点击链接直接购买。 ———* ————* ————* ————* ————* ————* ————* ————* ——— 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政治经济学问题。 “聂氏政经评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负责运营。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搜索微信号(ruc_nie)关注我们。
5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分中值与积分中值关系定理
pingguo 2016-1-26 12:39
微分中值与积分中值关系定理 如果函数 F(x) 是连续函数 f (x) 在区间 上的原函数,并且在该区间上两个函数均单调, 那么, f (x) 在区间 上的积分中值与其原函数 F(x) 在同一区间上的微分中值相等。 (以上表达比附件中的表达更为简洁。 附件中文字写于2003年。 ) 微分中值与积分中值关系定理.pdf 更多主题请点击进入: 关于哥猜的再猜想 四色猜想的逻辑证明 罗尔定理引用辅助函数的证明方法 利用不定方程的对称性巧证费马大定理
个人分类: 数学|5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数据处理与系统中的关系
lhj701 2016-1-21 20:34
大数据处理与系统中的关系 大数据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可以是从宏观的角度查看细致的一些关系,进而依据这些关系实现后续处理的精准化。 这些关系,应该不外乎以下三种: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物的关系; 物与物的关系(或者说因素与因素的关系)。 这时,数据处理的实质上是从系统中(系统表现为相互的关系,关系表征为具体的庞杂的数据)利用放大镜(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找出相互间的一些比较精准的关系。这些关系存在的前提是:他们应该存在于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中。但精准的关系不那么明显。通过大数据这个手段(放大镜),这个关系得到貌似的显现。 举个例子: 1、人与物的关系:啤酒与尿不湿。就是人与物的关系。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同时购买尿布者和啤酒者,具有某种关系。于是,认为,人的行为(购买者)与物体(啤酒+尿不湿)具有关系。而背后的原因,可以是XXX,商家只关心,精准的将这两件物品,摆放在一块,以祈求增加销售量。而对于购买者,则增加了方便,享受到了更为精准的服务。 2、物与物的关系:比如,飞机制造商,想通过上千的传感器和其产生的大量的数据,试图找出,飞机更加省油的原因。就是解决物与物的关系,然后通过精准的调节他们的关系,降低油耗。 3、人与人的关系: 比如,通过舆情分析等,精准找出影响关系的原因,然后推出相关政策与措施,继而改善这些关系。
个人分类: 大数据|2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刊六体关系论
jlpemail 2015-11-21 10:43
期刊六体关系论 ——三十六种关系 科技期刊编辑中的六体,按照《科技期刊品牌战略研究》的序言论期刊六体(牛汝辰, 2015-10-01 )的说法是:期刊主体(编者)、期刊客体(稿件)、期刊源体(作者)、期刊用体(读者)、期刊辅体(制作传播者)、期刊鉴体(审稿者)。 如果按照组合公式计算的话,六体之间的关系至少包括六乘以五,也就是三十种。 主体 ——客体、 主体 —— 源体 、 主体 ——(客体)—— 用体 、 主体 —— 辅体 、 主体 —— 鉴体 ; 客体 —— 主体 、 客体 —— 源体 、 客体 —— 用体 、 客体 —— 辅体 、 客体 —— 鉴体 ; 用体 —— 主体 、 用体 —— 客体 、 用体 —— 源体 、 用体 —— 辅体 、 用体 ——(客体)—— 鉴体 ; 辅体 —— 主体 、 辅体 ——客体、 辅体 ——(客体)—— 源体 、 辅体 ——(客体)—— 鉴体 ; 鉴体 —— 主体 、 鉴体 ——客体、 鉴体 ——( 主体 、客体)—— 源体 、 鉴体 ——(客体)——用 体 、 鉴体 ——(客体)—— 辅体 。 实际上,除了以上 30 种关系,不同的期刊主体之间、主体内部、源体(合作者)之间都存在合作或者竞争的关系;再加上鉴体 A ——(客体)——鉴体 B 、用体之间、 辅体 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基于期刊六体论的三十六种关系,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2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在中国很重要
huailu49 2015-11-3 20:53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1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 风速矢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力位势梯度之间的关系
热度 4 zlyang 2015-6-13 23:00
风速矢量 与 水平气压梯度力 、 重力位势梯度 之间的关系 在叶笃正等老师 的 里,有下述内容: 位势高度(气压梯度)与风速关系 风切变与普朗特壁面湍流公式 为进行 风电 预测( 改进空间相关性预测 ),请问: ① 怎 么计算某地点的风速? 例如计算天津某地风速,知道了上述方程(6)、(7)里的 “ 大气压差值 ”后 ,还需要再加上周边的风速吗? ② 假如天津、北京的风速,不与“北京-天津”的大气压差值成正比,是为什么? 是我们的风速、气压数据误差过大吗? ③ 哪有我国东部 近几年更好的15分钟、30分钟的风速、气压、气温等数据? ④ 便于 学习的英文、中文参考资料(书籍、论文)? 感谢您的指教!祝您开心快乐! 参考文献: 叶笃正,李崇银,王必魁.动力气象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Oertel H,Erhard P,Asfaw K,et al.Prandtl-essentials of fluid mechanics .New York:Springer,2010. Emeis S.Wind Energy Meteorology:atmospheric physics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green energy and technology .Berlin:Springer-Verlag,2013. 相关链接: 2015-04-17 , 天气预报知识:“周边观测等”“全国会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83135.html 杨正瓴,冯勇,熊定方,杨钊,张玺,张军.基于季风特性改进风电功率预测的研究展望 .智能电网,2015,3(1):1-7. http://wap.cnki.net/qikan-ZNDW201501001.html
14884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一盆虎尾兰的故事
热度 13 fdc1947 2015-6-9 07:40
一盆虎尾兰的故事 我和我太太都是不会养花也不愿意在家里阳台上养花的人。有时候朋友送来一盆花,也就等干了就浇点水,花开了就看看,不去做翻盆、施肥、剪枝之类的事情,最后盆花寿终正寝拉倒。如今的阳台上,只有一盆金边虎尾兰。这盆虎尾兰,在我家的阳台上,生活了有六年了。我们也不怎么去管它,过个把星期,想起来了,就给它浇一点水。有时候,外出了,家里没有人,很长时间干着,也就干着了。就这样,它还长得很兴盛。近日,这盆虎尾兰竟然开了花。 与其他肉质植物相似,虎尾兰只是在黄昏的时候开花,到第二天早晨就闭合了。从长出花蕾到开始开花大约需要十多天左右的时间,在花蕾的底部会往下滴无色的粘液。花枝底部的部分花先开,以后逐日往上传,顶上的花最后开,花有特殊的香气。 这盆虎尾兰,是六年前一个学生送给我的。2008年,我没有招收到研究生,后来别的同志给我“调剂”过来一个。那个研究生本科毕业学校的水平不高,所以学习基础并不好,但是还比较用功。第一年照例是上课,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补充的基础知识还是很多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打好基础,我们大多数导师都不怎么打扰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学生却比较积极,几次问我什么时候进实验室什么时候开始做论文,说某某导师的研究生早就开始做研究了,有的同学的数据已经够发一篇论文了,如此等等。我只劝他,好好学习基础知识,不要着急,打好了基础才能够做研究工作。在聊天中,我知道他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便给他多开了一点补助,他要求在学院办公室兼一点职,我也同意了。 到了第二个学期的时候,一天,他找到我,囁嚅了半天,却说不出什么事情。我鼓励他说,不要紧,什么事情都可以说。他这才支支吾吾地告诉我,他想换一个专业。我很吃惊,问他换什么专业,为什么要换。他说,他担心我们这个专业硕士毕业不好找工作,想换一个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我说,如果好好学,跟着我可以继续读博士生,即使我退休了也可以介绍给这个专业的其他老师。他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想硕士毕业就赶紧找工作,不想再读博士生了。我做了半天工作,他还是坚持要转。他说他不想让他父亲还下煤矿挖煤,我想这也是当儿子的孝心,这样的困难我又无法解决,所以就同意他转专业。我知道像这样的事情,他不先找到要他的导师,他是不会来跟我谈的。但是,我还是问他想上哪位老师那里去,他支吾了一会,说还没有找呢。最后,我只好说,你去找吧,找到了告诉我。 下午的时候,一位年轻教师给我来电话,说起来此事,再三声明是学生去求他的。这位青年教师是我一个较年轻师弟的学生,所以讲话很是客气。我说没有关系,我老了,也快退休了,这个学生为了早点给家里挣钱,好事,你就收下吧。快让他办手续,学你们专业的课程。于是,这个学生就转走了。 大概在那个学期末放假回家的时候,这个学生给我送来这样一盆虎尾兰,当时只有小小的三瓣叶子。不久以后,我也因为身体的原因而退休,当然,法定的退休年龄是早已超过了。 那个学生转走后与我还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他毕业的时候,到我家来告别,告诉我他将到一个公司去上班。以后,逢年过节也给我发来email。 导师和研究生的地位不同,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也一定不会一样,产生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沟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利益和索求,这样才能够相互理解。如果要分手,也要好说好散,毕竟师生一场,也是一种缘分。当然。这样的问题,涉及各方的利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我这样年龄大的教师可能略微好办一些,必须去“争”的东西比年轻人少。 如今许多师生关系产生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学校的考核制度。学校把教师逼得太紧了,教师拼命工作、拼命招学生(这里的学生指研究生)、拼命压学生而照顾学生、帮助学生(我说的主要是业务上的帮助)则严重不足。也就是说,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紧张,责任不全在教师和学生,而在学校,在于学校领导。我们的领导,讲了几十年辩证法,其实,他们实际上还是不懂得辩证法。没有弹性的弦是弹不出调子来的,张得太紧的弦只能弹出高调。如今我们学校的许多问题,都跟学校把教师逼得太紧有关。当然,这个问题太大了。也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并非我这篇小文章几句话就能够说得透的。
个人分类: 教育|8251 次阅读|24 个评论
降水与水汽的关系
热度 2 jiasf 2015-5-15 05:08
关于降水与水汽的关系,实际上有很多观测分析结果。降水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冷凝而产生。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越多,降水必然越多。 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 Caroline J. Muller 等人还建立了热带降水与水汽含量的理论分析模型( 英文原文链接 ),证明在水汽含量达到一定临界值以前,不存在降水;在 水汽含量达到一定临界值 以后,降水量随水汽含量增加而呈幂函数增加。下图横坐标表示垂直空气柱水汽含量,右边纵坐标表示降水量。 这篇文章虽然研究的是热带降水与水汽含量的关系,但定性上对其他地区同样成立。在没有达到一定的空气水汽含量临界值之前,增加水汽不会增加多少降水。
个人分类: 科普|5609 次阅读|8 个评论
雾霾与肿瘤的关系
rongqiaohe 2015-3-3 18:03
目前, 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能够 证明雾霾与肿瘤发生相关。 同时, 也没有任何直接证据, 能够证明雾霾与肿瘤的发生不相关。
个人分类: 评论|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学术圈是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方
热度 17 zlyang 2015-2-8 13:44
中国学术圈是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方 一位曾参与国家科技奖初评的专家说: “中国学术圈是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方, 获奖的 和 评审们 都是业内 大 佬 , 好多项目都攥在人家手里,惹不起。 现在计算机学会出来打了一枪就撤了,我们就更不敢质疑了”。 方乐迪,2015-02-04, 新华网 《烫手的大奖》 转载自: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02/04/c_133968354.htm (1)出处忘了。感谢! (2) (3) http://www.gardenaction.co.uk/images/apple_newton-wonder_original_mine.jpg 知名度、人脉、依托单位 水平
10552 次阅读|33 个评论
美与真善的关系
zhiguangkong 2014-12-25 11:21
美与真善的关系 世界上存在着真善美的事物,也存在着假恶丑的事物,还存在着亦美亦丑、不美不丑、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的中间类型的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互相以矛盾的对方为自身存在的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那些属于中间类型的事物,往往或者偏重于真善美的方面,或者偏重于假恶丑的方面,或者是体现出真善美向假恶丑的转化,或者是体现出假恶丑向真善美的转化,不可能永远保持其中间类型的静态存在。美与真善丑的关系,有两种角度的把握,一是从世界上存在着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来把握美与真的关系、美与善的关系、美与丑的关系,一是从美自身的角度来谈它内部存在着的美的因素与真的因素、善的因素、丑的因素的关系。我们在论述美与真善丑的关系过程中,大多是从这样两个角度进行的。 一、美与真的联系与区分 美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真善统一的理想关系,它既与真有关系,又与善有关系。美与真的联系表现在,美中有真,无真不美。这是因为,美的形成首先需要有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能动把握,只有对真,对必然性有了越来越深入的理解,主体才能获得认识自由,并为实践自由的实现奠定基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善就难以被真所肯定,它就难以成为对象化了的善,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理想关系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美中有真,既表现在美的内容层面上,即表现在美的内容是真善统一的理想关系,真是理想关系构成的一个重要矛盾方面上,又表现在美的形式合规律上,即表现在美的形式符合形式美规律上。 美中有真,无真不美,不能理解为凡真皆美,美就是真,真就是美,美与真完全是一回事。这是因为美与真尽管有联系,可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分首先表现在真的出现早于美,二者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从整个自然界的历史发展来看,当人类还没有在地球上出现时,大自然就早已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了。自地球诞生四十六亿年以来,月亮就围着地球转动,地球也绕着太阳运转,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这就是客观规律,这就是真。至于地球产生之前那难以想象的极为渺远的宇宙中还存在哪些运动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人类的历史不过三百万年左右,与地球的年龄相比,真可谓只是短暂的一瞬。所以与真相比,与人类社会同时来到这个地球上的美的精灵,就显得相当年轻了。 美与真的不同,除表现在真的出现早于美外,还表现在合规律的事物有的美,有的不美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在运动的,即使是某些偶然现象与必然性暂时保持一定距离,可是它也是在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合规律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属性,但是合规律并不能使一切事物都成为美的事物。那些黑暗的、丑恶的、腐朽的社会势力都是注定要走向灭亡的,这是合规律的。可是这些符合逻辑的行将灭亡的事物都属于假恶丑的范畴,并不是美的对象。由此可见,美的事物不只是符合客观世界本质和发展趋势的事物,是内蕴着真的事物,而且它还是具有肯定价值的事物,是合于理想要求的事物。 如果从美和艺术内部来看考察美与真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从美和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看,真是作为美和艺术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表现为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映象,表现为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长远要求融合为一体的真。是它,使美具有了真实性、合理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美和艺术创造过程中,人们只有按照形象思维的规律、典型化的规律、意境化的规律办事,美的意象才能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与主体的情感活动相一致,具有真实性。许多美和艺术创作取得成功,形象塑造合情合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符合了美和艺术创造的规律。反之,若是违背了这些规律,美和艺术形象的塑造就会背离常规,让人难以接受。还有,在美和艺术创作中,只有符合规律性的要求才能得心应手,获得自由,从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美和艺术的创造要合规律,合于真的要求,并不是说可以放弃美和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主体性,深刻认识相关规律,自觉而又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才能达到法为我用,我用我法,看似无法,其实有法,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地。 二是从美和艺术的形式自身来看,真是蕴含在美和艺术形式中的形式美法则,是它使形式自身具有了美的价值。形式美法则如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是从大量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这些规律原本是存在于千千万万客观事物感性形式之中的,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认识了它们,掌握了它们,把它们从大量感性形式中抽取出来,凝结为抽象性的形式美法则,并使之与善统一起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创美实践。这种形式美法则与具体的美的形式是合二而一的,就是说美与真完全是一体的,形式美法则本身就体现为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本身也是形式美规律的显现。从自然美、形式美的领域中,可以较多地看到这种美与真的统一。 二、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分 从中国先秦时期、西方古希腊时期开始,哲人们就非常关注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分问题。孔子对《韶》乐的评价是尽善尽美,对《武》乐的评价是尽美矣未尽善,既看到美善的统一性,又看到美与善的差异性。柏拉图从美善统一的角度要求文艺创作与道德教化结合起来,并主张把那些渲泻情欲、有伤风化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两千多年来,人们在不断研究美与善的关系,可见这一课题的重要。 善这一范畴的内涵,既有社会实践的意思,也有意志目的的意思,还有伦理道德的意思。我们对于美善关系的论述,将从这几层意思上进行。首先,从善作为社会实践的层面上说,善是美得以产生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正是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理想关系才能形成,这一理想关系的物化形式和物态化形式才能形成,美才能出现。就是说,有了主体能动认识和自觉改造客体的“善” ,才为美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如果没有社会实践的“善”,美就不会来到我们人间。人类早期社会实践基本上是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主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是混融在这些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之中的。那个时期的美善关系是合二而一的,美就是善,善就是美,并没有分化开来。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精神生产实践活动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美才从与善的一体化形态中分化出来,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所以,从善即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善是美得以产生的根源,美是人类社会实践之“善”的产儿,二者性质虽然不同,但美永远也不可能离开善。 其次,从善作为意志目的层面上说,善是美的本质的重要构成方面。美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从主体这边看,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实现自身的理想即长远目的的活动,是一种“善”被 “真”所肯定,“善”得以对象化的过程。从客体这边看,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即“真”被主体所认识和把握的活动,是“真”被主体化了的过程。对象化了的“善”,与主体化了的“真”的辩证统一,形成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这就是美的本质。所以,善与真一样是美的本质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又是美的事物中的重要组成因素。美中有善,无善不美,道理就在这里。可是又不能把善与美完全等同起来,认为美就是善,善就是美,凡善皆美。美与善的区别在于,一是美作为真与善的统一,它不只是有善的内容,还有真的内容。对于美来说,合规律而不合目的是不行的,合目的而不合规律也是不行的,只有既合规律又合目的才是美。善有些时候是合规律的,获得了意志自由,有些合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善因合规律而变成美了。有些时候,它不合规律,可是并不失去善的性质。生活中有些人出于善良的动机,良好的愿望去办事情,可是有时却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这是怎样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善良的好人未能按照或者未能完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他们的意志目的才难以实现。办事不合规律,意志目的实现不了,却不能说他们不是好人,不能说他们的动机和愿望不是善的。美与善的区别还在于,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的形式是蕴含着美的内容的形式,美的内容是通过美的形式展现的内容,而善的一些形式如伦理道德的形式,偏向于实用的形式,其中有些形式符合或者比较符合形式美的规律,那么这些伦理道德的善,偏向于实用的善,就已经转化为美了。可是,另外也还有些伦理道德形式、偏向于实用的形式,不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或者不太讲究形式美的要求,虽说它们还不是美,可是却不能说它们不是善。 第三,从善作为伦理道德的层面上说,美与它有联系也有不同。美中有善,就包括着意志目的内容。意志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调节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这些活动准则体现的是人类优化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意志目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这些体现伦理道德要求的意志目的也与其它本质力量一起对象化到被改造的客观世界中去,蕴含在由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形成的理想关系之中,融合在真善统一的美的本质之中。在自然美形态中,伦理道德内容的表现比较潜在,宽泛而朦胧,有些自然美的对象是作为伦理道德的象征而存在的。在社会美形态中,伦理道德内容的表现比较浓重。特别是人的美,伦理道德的要求格外突出。所谓心灵美,实质上就是心灵的善。在艺术美形态中,对伦理道德内容的表现又升华了一步,更多地见出道德理想的要求。美和艺术中有善,有伦理道德的内容,现实生活中也有善,有伦理道德活动,并不是说二者就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区别在于,美和艺术虽然有伦理道德的内容,可是它从整体上偏重于面向未来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功利目的性的实现,它的实用功利目的性是间接性的,并不要求立即付诸实践,它只是作为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向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转化的条件存在着。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活动却是一种实用功利目的性相当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要求伦理行为、道德活动的立即实现。 ( 节选自孔智光著《理想美学》,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一版。)
14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之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辩
热度 1 hrm001 2014-7-26 18:14
高校之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辩 在当前的高校里面,无论是国内国外,无论是何种专业、何种课程,教学质量不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并且还将是一个继续长期存在的客观状态,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究其原因,高校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和幼儿教育,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而具备这种很高的专业素质并不是经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几年间就能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长达十年以上的长期不懈努力与坚持,才能在专业方面达到较好的水平。 由此可见,对大学教育而言,科研是皮,教学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代大学里的教师如果早早丢弃科研不再进取而专去吃老本,注定只是半桶子水的专业水平,而专业素质不高,也必然会对很多应该讲解透彻的专业问题自己也根本无解或是缺乏关注根本闻所未闻,上课则只是老调重弹再加上天南海北的信口开河甚至扯谈些根本与所教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问题、情感问题等来吸引学生注意(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虽然也能暂时赢得那些怕苦怕累学生们的 芳 心博取他们一笑或换来所谓的“思索”,但这就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算得上是合格的“专业教师”吗?至于在考试这一最后督促学生学习、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关口却又“频繁放水”,其原因或因利益互换,或害怕学生报复,如此做法纵能蒙得一时,岂能蒙混一世,无论是当时乃至今后岂不觉得内心有愧? 因此,笔者认为,搞好大学教学应该在上述清晰诊断教学问题存在缘由的正确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需要具备雄厚专业实力的教师。教师具备雄厚专业实力才是讲好课的基础。这种专业实力要与专业研究紧密联系,并且能够对本专业的社会实践工作有所价值,而不是只讲在何种期刊级别上能发文章、拿何种级别课题但文章与个人专业技能却华而不实的“伪专业能力”。确切讲,授课者的专业实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掌握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 2. 具备将专业理论与复杂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专业能力; 3. 在本专业领域现有知识与技术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时,具备强烈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能研究出新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进而解决实际难题。 第二,必须掌握基本的教法和熟悉教育规律。能综合运用案例归纳、理论演绎、比较、反证、计算实证等科学分析方法对疑难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及运用启发式、课堂讨论、多媒体、网络资源、实验、实训等教学手段紧抓学生注意力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能做好教学管理。教师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培训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现场的管理者。作为合格的教师,应该抓好上课考勤与课堂听课情况检查,围绕上课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组织阶段性学业测试,并把学生对上述任务的完成结果都纳入到期末总评成绩的计算当中。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督促学生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在课后及时复习掌握所学内容,主动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从而在本课程的学习期间,能够持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原文地址:高校之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辩 - 教育与经济学教育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bbs.pinggu.org/thread-3143582-1-1.html
个人分类: 学习与思考|3199 次阅读|1 个评论
编辑与作者为什么不和谐? 一个老编辑的随想
热度 2 yonglishi 2014-7-23 00:39
1立场不同 作者希望,我的学报是他的 …… 菜 编辑希望,我的学报是作者的 爱 但是,今天的结果呢? 我的学报肯定是我的 爱 我的学报也许是作者的 恨 2 编辑部滥权、无为导致不和谐 审稿人: 滥用评价权。一夫当关万夫莫行、莫催,好文章也有大问题,信不信?要按照他的意见反复修改。 编 辑: 滥用修改权,把作者的文章改成他的风格,也许他水准不高,但是不改动显不出他的存在。事实上,只有作者最了解自己的论文。 党八股: 千篇一律,教条僵化,美其名曰:期刊规范化标准化。例如要求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人物专访怎么写摘要? 滥用否决权: 利用当前期刊供需矛盾,津津乐道低录用率,狂退稿、滥杀生。 无服务意识: 发表周期太长,条条框框太多,作者没有应有的平等地位 无传播意识: 固守小农经济,不改革、不创新、不数字化、不开放获取,把出版后的论文束之高阁无人识。 无为的结果: 想看的人找不到。使得作者辛辛苦苦申报项目、没日没夜做实验、放弃自尊被编辑部奚落、老老实实按审稿人意见修改的论文,面世后石沉大海、被引频次为零。 结果,新媒体、自媒体、网络开放出版平台,正在星星之火 …… 传统媒体集体滥权,长期孤芳自赏,催生了新媒体。 如果,没有考核,如果没有职称晋升的论文要求,如果没有所谓“正式”发表,绝大多数传统期刊就将 …… 编辑部的同仁们,不要过分折腾作者,不是作者太懒,他们大多数一直在认认真真写,但是审稿人、编辑部反反复复让作者修改,有时真不想写了,如果不是为了申报项目 ……. 3 作者急功近利,不追求质量导致不和谐 为了完成任务,不认真,图快,凑数。 甚至学术不端, 编数据、移花接木、请枪手、抄袭、改头换面,假论文(要别人的论文,把自己论文给别人)、一稿多投、重复投稿、重复发表。 热心钻营、请托、人情稿、干扰评审、编辑、出版过程。不认真做学问,破坏学术公平秩序。 4 我们的不和谐,造就了:学术“山寨” 假期刊:只有 ISSN ,没有 CN 假会议:办会是假,赚钱是真,冒充会议论文被 SCI , EI , ISTP 收录 假学术机构 假出版社 假洋鬼子 最后, 学术出版变成了自由市场:到处充斥游商小贩,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良莠不齐
5000 次阅读|2 个评论
NSFC公布“会评专家名单”,是想将“三无”青椒们往死里整吗?
热度 5 tt52dj 2014-7-16 18:47
2014年度的NSFC评审程序即将落下帷幕,善于经营圈子的人,早已知晓其中奥妙,又是“ 几多欢喜、几多愁”或 感人或悲催的结局。然而,可悲的是,那些到如今还不知道自己“死活”的青椒们,却满以为NSFC秉承“ 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始终做着美梦与抱着一丝希望,并奢求会评专家将恪守“三 公原则”, 仁慈地对待自己的本子。或许,那些“无权、无势且无门道”的青椒们,更会傻傻地为 NSFC今年的新政——公开“ 评审组会议专家名单 ” 而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甚至泪流满面 。 殊不知,他们其实是傻得天真和可爱,既然处于“三无”身份,那么公布会评专家 名单,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相反,对他们只会雪上加霜,而如此新政简直是在无情地拿掉你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或许,有人说,NSFC是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而公布会评专家信息的。因此,始作俑者不是NSFC,而是国务院。 我不管这个政策是谁制定的,但结局只是想将“三无”青椒们往绝路上赶、往死里整。 我相信当NSFC公布“***学部 会评专家名单”的那一瞬间,很多人尤其是看到自己的铁哥们或当初的闺蜜的名单赫然在列时,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赢家,但“三无”青椒们只会速死而且更为悲催。估计,会评专家 的手机多半会霎那处于高速堵塞状态,无数个熟悉的电话迅速响起来。也许,天真而可怜的青椒们,你们还会为NSFC辩解并始终相信“三公原则”,而一直认为NSFC肯定会要求所有会评 专家将通讯设备关闭。然而,这年头,混得开的人哪一个不是“狡兔三窟”:除了官方的手机号码,通常还有一至两个仅是密友才知晓的亲情号码, 而那些科研大佬们难道会没有一个备用号码吗?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相信有! 否则 , 为何在会评还没结束而“谁上谁没上”的小道消息(其实是内幕消息)却已流出呢? 昨天,岳母满六十,中午吃完庆贺餐。下午,妻子请假未去上班, 陪我去医院做检查。是因为月初咳嗽至今,加上世界杯期间连续熬 夜且白天长时间从事田间药效试验,所以始终未愈。由于,担心再次感染肺炎,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013年,真的没啥好回味,除了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9196-754019.html ),好在后来检查无碍,只需吃药、修养。恰好获悉一位喜获千金的师弟的妻子因剖腹产,也在那住院。于是,在等待X光和血常规 检查结果的期间,我和妻子一同顺便探望。 从他那里,得知自己NSFC青基申请再次败北的消息;当时,妻子也在一旁,俩人相对而久久无语。 为免尴尬,于是自嘲,谈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许多同行前辈对我导师的高度评价“其实,*老师专业知识很扎实、水平也很高”,可有时我向他人介绍时,结果却是无人知晓。然后,我只好尴尬地说“ ***是我师伯及我本科实习时的导师”,结果却更有效。 妻子说:你和你导师的性格太像了,不爱求人,却还很清高;其实,那是孔乙己式的迂腐; 或许,若干年后,同行前辈的 这句话将成为你的写照。 那一刻,我的心中如同针扎,又如伤疤上被抹了许多盐。愣了许久,未曾有过只言片语;除了沉默,我无言以对! 呜呼!我的本子再次挂了,然而未来自NSFC官方的信息,却已从道听途说而得知自己的悲情。 尽管,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始终不敢相信那就是事实,因为它来得太直接和太残酷 ,但我还是久久不能平复自己内心的悲凉。 尤其是,当我听到一位不曾从事科研而只玩“农药与环境安全评价”管理工作的同事的本子 (话说他最初的本子是直接照搬他大学时一位师兄的,而后来为了应付 所里的硬性规定而草率地从另一位同事那里分了一份本子,可惜给他本子的同事却没中;真是好人命不好啊,可笑至极) 也中青基时;此外,还有 一位同事(男、博士在读生) 因超龄而不得已申请面上项目却高中 时(后来,我才得知他和他老婆的叔叔均是某个领域的牛人),真是 讽刺至极。 心中一丝凄凉和阵阵寒意油然而生。 我不清楚在面上项目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纵横科学网的 哪些前辈和 高人在未曾博士毕业且 第一次申请面上项目,却能高中?为此,除了运气,你能说其他?其实,不如说运作确实是一门学问。以 前,听说过评奖可以操作,如今你不得不信,在这样的国度,其实可以操作 的事情还有很多。 或许,是自己对 初评意见满怀希望而结果却如此悲催的反差难以承受。昨天下午, 面对那位比我小了许多、性格憨厚的师弟的劝慰时,我只能傻傻地笑,可傻 笑的背后却是难以咽下的苦涩。 许久, 脑海中突然有了坏念头闪过:“谁让我爸、我叔甚至我导师都 不是科研界的李刚呢?” 或许,有人认为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妻子当初 的话——选择一颗大树(牛导或者牛老板)纳凉,霎那在我的耳边如同唐三藏的咒语再次出现并萦绕。 然而,此时的我,除了无言以对,别无其他。当然,自己酿的苦果,也只能“独自享受了” ……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特意陪妻子到一家蛋糕店为岳母购买生日蛋糕。可走出店门的那一刻, 拎着蛋糕的那只手却很沉。 其实,内心深处, 还在为那件事而纠结;或许,放下才是真正的解脱。 尽管,妻子说来年再战吧,然却心已俨然疲惫。 连续两年折戟于NSFC青基申请,原本高傲的 心逐渐变得麻木。 明年是最后一年了,或许此生与它无缘了。然而,生活还得继续。 毕竟,科研中除了NSFC,还有多东西值得去追求,比如健康和快乐,至少现在以及将来的我始终很快乐。
个人分类: 项目申请|745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谈谈中西语境下“关系”的差异
热度 9 张能立 2014-6-11 22:20
1、汉语词典对“关系”的定义 海词(dict.cn)在线词典对于“关系”的定义如下: (1) 基本义:(名)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这个电门跟那盏灯没有~。(作宾语)〈外〉日语。 (2)(名)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他们是亲戚~。(作宾语) (3)(名)值得注意的地方(常跟‘没有、有’连用)。没有~;修理修理照样儿能用。(作宾语) (4)(名)泛指原因条件等。由于时间~;暂时谈到这里为止。 (5)(名)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随身带上团的~。(作宾语) (6)(动)关联;牵涉。 2、牛津英语大辞典对“relation”的定义 (1) a The action of relating in words; narration, recital, account; report. In early use esp. in phr. †to make relation. b Law. (See quots. and information 5 b.) (2) A particular instance of relating or narrating; a (or one's) narrative, account, statement. (3) a That feature or attribute of things which is involved in considering them in comparison or contrast with each other; the particular way in which one thing is thought of in connexion with another; any connexion, correspondence, or association, which can be conceived as naturally existing between things. b In phr. in or with relation to. c by relation: by natural consequence, by implication. Obs. rare—1. d Logic. A constituent of a proposition or propositional function that connects two terms (a dyadic relation) or more (triadic, n-adic, etc.). e Philos., esp. as external relation, a connection existing between one thing and another which is not intrinsic to the identity of the first; internal relation, a connection between one thing and another which is intrinsic to the identity of the first. (4) a to have or make relation: to have or make reference or allusion to something. b Law (in phr. to have relation). Reference or application to an earlier date (cf. relate v. 6). c A fiction of law by which two times or other things are identified, and for legal purposes, regarded as one and the same. Obs. (5) a Connexion between persons arising out of the natural ties of blood or marriage; kinship. Cf. relationship. b Those related to one in this way; one's kindred. Obs. rare. c A person related to one by blood or marriage; a kinsman or kinswoman; a relative. Also freq. in pl., kinsfolk, relatives. d In phr. no relation, denying relationship by blood or marriage despite having the same surname. (6) a The position which one person holds with respect to another on account of some social or other connexion between them; the particular mode in which persons are mutually connected by circumstances. b pl. The aggregate of the connexions, or modes of connexion, by which one person is brought into touch with another or with society in general. c pl. The various modes in which one country, state, etc., is brought into contact with another by political or commercial interests. (7)Comb., as relation-axis adj. phr. Gram., involving or consisting of a word expressing a relation and another with respect to which the relation holds; relation-word Gram., a word expressing relation between other words or groups of words, e.g. a preposition or conjunction. 3、中西词典关于“关系”(relation)的区别 对比中西词典,不难发现两者关于“关系”界定的显著差异; (1)汉语词典的“关系”偏重于人,并不注重客体之间的关系。 (2)汉语词典的“关系”没有强调,有的“关系”具有“自然”(natural)的一面,给人的认知是:“关系”是事在人为的。 (3)汉语词典的“关系”缺乏法律层面的含义。 (4)汉语词典的“关系”缺乏逻辑层面的含义。 (5)汉语词典的“关系”缺乏哲学层面的含义。 (6)牛津英语大辞典的“relation”既有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客体之间的关系。 (7)牛津 英语 大辞典的“relation”强调某些“关系”具有“自然”(natural)的一面。换句话说,这些“关系”是“天定”,也就是规律。 (8)牛津 英语 大辞典的“relation”有法律层面的含义。 (9)牛津 英语 大辞典的“relation”有逻辑层面的含义。 (10)牛津 英语 大辞典的“relation”有哲学层面的含义。 4、中国人对“关系”的偏好 为了尽力搞清楚国人是怎么看待“关系”这个词汇,笔者通过网络在多个QQ群提出一个问题:“当给出‘关系’这个词汇的时候,大家能够联想到哪些事情?”。有多位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归纳如下: (1)“家人,同事、上司、金钱,后门、人情、腐败、互相利用、亲人、情人、 爱人、孩子、付出、接受、平衡”等等 (2)“人之间的关系、物之间的关系、抽象上的逻辑关系”。 (3)“第一想到数学,数学是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笫二想到文化与发展,文化与种族,地域的关系。文化是人类从原始人-步步发展中产生的,文化并非-成不变,传统文化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做调整,社会发展越快,文化调整的也应该越快……文化和地域性有很大的关系,但不应该和种族扯上太多的关系” 上面第(1)种回答是多个人的综合,第(2)和(3)种回答是两个不同的群友回答的,这两个群友是喜欢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人。 从上面的回答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关系”的偏好,是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与汉语词典的解释相吻合。从上面所有的回答之中,没有见到有人提及类似“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客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民族而言,到底是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根本就不算一个 问题。因为,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搞清楚和不搞清楚,都是过一天。“中国元素”(中国思维、汉语及传统文化)的着墨点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一点,可以从称谓看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伯伯、叔叔、姑姑、婶娘、姑爷、舅舅、舅妈、姨父、姨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妹等等。我们中国人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得这么清楚,显然是反复仔细 思考的结果。这种分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众所周知,这种分类是基于血缘关系分类的。我们老家 将血缘关系称为“五服”(音)。两家扯上的关系,不超过5代人,就认为是“自家人”,出了5代,就不算“自家人”。“自家人”还要分代数,越是代数少的,越是显得亲密一些。在上述关系中,男性是主线。同层次,“内外有别”。例如,姨妈的地位没有舅舅高。笔者老家说一个孩子懂事,其中 就包括对这些关系很了解。因为,人与人的交往首先要判断这些关系的亲疏。广泛藏于民间的族谱,也是中国人偏好看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有力证据。 正是中国人之间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呈现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特征,因此,中国的任何改革都异常困难。因为改革就是权力、权利、利益再调整,每一个人背后都牵扯着许许多多的人,看似调整一个人,其实是调整一群人。鲁迅先生曾经在《娜拉出走之后》说道:“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鲁迅先生看到了中国改革过程是困难重重,但是他没有点明原因。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元素”(中医思维、汉语和传统文化) “非正交化”导致的 。清王朝改革也是这样,国民党改革也是这样,共产党改革仍然是这样的。可以说,只要不对“中国元素”彻底革命,任何组织,任何“好人”,在中国改革,都会遇到鲁迅先生曾经描述过的现象。 如何对中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解耦”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笔者的另外一篇博文“上帝能救中国吗?” 5、洋人对“relation”的偏好 限于各种条件,笔者目前无法像上面那样,直接请洋人回答对“relation”的看法,只能像看到某人经常醉酒就推测此人有喝酒的偏好这样,从其它方面推测洋人对“relation”的偏好,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洋人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中国这么复杂,这一点可以从洋人对于人的称谓可以看出: grandfather:爷爷、外公;grandmother:奶奶、外婆;uncle:伯伯、叔叔、姑爷、舅舅、姨父;aunt:姑姑、婶娘、舅妈、姨妈;sister:姐姐、妹妹、堂姐、堂妹、表姐、表妹;brother:哥哥、弟弟、堂哥、堂弟、堂弟、表哥、表弟。从这些简化的称谓可以看出,洋人已经破除了血缘关系。 其次,洋人热衷人研究客体之间的关系,法律上的关系,哲学上的关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是科学。物理、化学、生理及医学等领域,几乎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洋人做出的。洋人的宪法和法律文书以及哲学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6、对“关系”(relation)的进一步讨论 就人类目前的认知而言,存在三大类对象:(1)神(上帝);(2)大自然(除人和神之外的对象),(3)人。这三大类对象之间的关系有:(1)神(上帝)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2)神(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3)大自然内部之间的关系,(4)人类内部之间的关系,(5)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神(上帝)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神(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宗教学(或神学)。大自然内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自然科学。人类内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科学。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哲学。 7、结论 综上所述,中西之间的竞争,看似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较量,这些较量都是表层意义上的较量,其实,更深层次的较量是“中国元素”(中医思维、汉语和传统文化)与“西洋元素”(数学和科学思维、字母语言和上帝文化)之间的较量。深层次的较量的体现,就是对于“关系”(relation)的认知。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对于“关系”(relation)认识越广泛和深入,那么这个民族和国家就会在智性方面领先于其他民族和国家。 如果我们中 国人不能在深层次较量胜过西洋人,那么,我们中国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世界领袖! 参考文献: 1、“谈谈思维和自然语言(文字)的‘正交性’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754687.html 2、“上帝能救中国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775623.html 复制 去Google翻译 翻译结果
个人分类: 时评|3030 次阅读|17 个评论
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结论、摘要间的关系(正文69个字)
Greg66 2014-4-26 23:37
研究内容的每一项,在结论中都要作出回答,说明预先声明的每个研究内容都完成了,得出了结论。 每个主要结论,在摘要中都要反映,这样摘要就没有白写
个人分类: 11|4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真实的世界、你我的世界和社会
热度 1 zhaoxc 2014-3-22 20:25
------ 兼 说 争吵 一、真实的世界 真实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不受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规律左右的世界 ,而人们、尤其是科学家对世界 ( 宏观和微观 ) 的每一个 运行规律的 “重大发现”都只是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一个事实而已,如此话语: 你看,或者不看,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事儿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 理儿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知道,或者不知道, 我就在那里, 不舍不弃; 知我事理,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 一定超牛人 ) ,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二:你我的世界 你的世界、我的世界、大家的世界严格说来都不能称作“世界”,仅仅是真实世界在你我世界观和知识体系下的一个映像而已。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函数” ( 是个映射 ) 这个概念大概做个类比, 真实的世界、我和我说的世界类似于函数三要素,“真实的世界”是自变量,“我”是个映射,“我说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这个自变量经过我的映射而成的一个像而已。 因此你的世界、我的世界和他 / 她 / 它的世界都不一样,即 每个独立人的世界都是唯一的 。 既然每个人的世界都是唯一的,那“世界”与“关系”的关系就有点意思, “关键是每个人与别人动态的交集:从天各一方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经过一定的偶然事件--(路人,线上)—再次的偶然事件或有意的搭讪--(认识,寒暄)—经过交流--(熟人,了解)—进一步交流--(伙伴,好友)—深层次交流--朋友(线上线下)—特殊的共同经历--(至交,男女朋友)—心灵的交流--上升到最大交集:(死党,闺蜜,夫妻)”。因此我感觉 “关系”的疏密程度反应的是不同人的世界交集的大小,交集越大,关系越密,否则越疏;反之依然 。 这里需要说一下,1:从“风马牛”到最大交集的顺序反映了人们各自世界的交集大小;2:从“风马牛”到最大交集不一定是顺次的,完全可以跳跃,比如完全未曾谋面的“马”与擦肩而过的“牛”相爱了,这种“缘分”的东西是不讲理的;3:“关系”会反向发展,即退化,比如“伙伴”或“闺蜜”由于一些分裂的事重新变成路人甲乙;4:一个人的世界所构成集合的核(Kernel)基本决定他的世界观,类似于一个体系里的“公理”,其他规则和观点基本是核心规则的演绎结果;5:“对一个人最大的报复,不是去恨他(她),而是遗忘”,原因就是你恨他/她的话,说明你的“核”里有一条念念不忘于他/她,说明他/她始终生活在你的核心世界里,而将给你伤害的他/她自然的划归到“风马牛”或“路人甲”的范畴里,会很轻松; 小说中时常提及的,说两人有 “ 不共戴天之仇 ” ,实际是说两个人(设为 A , B )必然各自会有一个子世界同为某特定子世界的子集,且互为补集,即两人那个子世界的交集为空且互补,这个空集与 “ 风马牛 ” 或 “ 路人甲 ” 的空集还不一样。举例来说,假如所有世界观的集合为全体实数, “ 风马牛 ” 中风的世界是 { 正整数 } ,马的世界是 ,俩人的交集是空集,但也没有恰好抵触的东西;不共戴天的情形中,若 A 世界的某个子集为 { 有理数 } ,则 B 必有某个相应的子世界是 { 无理数 } ,若 A 世界的某个子集为 {-3 , -2 , -1} ,则 B 必有某个相应的子世界是 {0 , 1 , 2 , 3} 。 三、大同世界和丰富社会 我有时候幻想:“如果我个人的规则变成这个世界的通用规则,这世界不就简单了”,当然,战争狂人的幻想是人类的灾难。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或者称之为乱,就在于规则多,而这些规则经过每个人的理解再现的规则更是不可胜数,而问题的关键是,如果每个人都自信、甚至自负的认为自己所理解的规则就是这个客观规则本身,当这些人一起谈论一些事或规则的时候,争吵和战争不可避免。小到 街头巷尾的鸡毛蒜皮、 网上的“隔空大战”、科比詹姆斯粉丝的互黑,大到美国和联合国所阐述的不同的“国际法”,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立场来阐述观点,A的观点必定区别于B的观点,关键在于每个人/集体的出发点不同,更有甚者的利益不同,都从自己理解的同一个规则当然不同,有点类似于“达芬奇画鸡蛋”和“盲人摸象”的意思。 争吵是独立的 A 用自己世界的规则意图说服独立的 B ,反过来 B 用自己世界的规则意图说服 A ,而 A 和 B 对同一件事 / 规则的理解明显的不同而又互不相让的结果。 四、社会 社会是所有人的世界的集合,这个集合(记为Q)注定是超多样化、超丰富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人与其他人的世界集合的交集都是空集,即Q的二元关联矩阵必定是个稀疏矩阵。如果有一个人想让很多人相信他/她的世界,那这个人要么是个超级哲学家,要么是超级教主,还可能是战争狂人,因此就不难理解这个世界的聒噪了,因此自己想安静,你不可能让别人停止,只能关闭自己的耳朵,或者开而不听。 合理社会 / 集体的基本规则必定是简单、客观、无歧义的,每个人的理解不能出现质的区别的规则是合理可行的规则,否则就应该更改 。比如,大家都比较诟病的一些单位或集体,甚至政府部门出的规则:“原则上 ****** ”,这作为规则显然是比较搞笑的事情;反过来,作为每个人 / 利益共同体,如果都只在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看任何事情和规则,而不是遵从事件本来发生的规律思考,那么 上述的“合理可行的规则”必定不存在 ( 猜想 ) ;因此 要想让某些规则成为“通用规则”,从很短的局部时间来看必定会有很多人 / 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受损,但从长时间大样本来看,这些“通用规则”必定是使得牵涉各方受损最小、获利最大的规则 ;同时注意: 任何规则都是有漏洞的 ,因此不要期望政府 / 部门出台一个 ( 假设是客观立场出台的规则 ) 每个聪明人 / 利益共同体都由于无空可钻而不得不遵守的规则。(注:所谓“事件本来发生的规律”是指,如果一件事不受人为干预、自由发展的前因和后果) 社会乱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都不愿意、都没有耐心、也没有勇气在小局部受损,都想成为每一步上的“赢家”,而这样的“赢家”注定是不存在的,导致的最后结果是牵涉各方都成为最终的“输家”,尤其是政府和强势者事事时时不首先示弱、不愿吃亏、反而利用制定规则和话语权的支配地位只想做受益者和“赢家”的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注定不会是个幸福开心的 社会 。当然也有例外,因为规则都是有漏洞的,那就是某一步的“大赢家”退出这个游戏而加入另一个圈子和另一个“游戏”,比如移民,而牵涉的其余各方、甚至无辜的人去承担共输的结局所带来的后果,有时候甚至是灾难性的,比如开矿者与遗留的烂摊子和受污染的环境。 “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结底是“大家”的。
个人分类: 社会万花筒|4005 次阅读|2 个评论
NSFC标书去哪儿了?
热度 1 tt52dj 2014-3-10 10:41
此时此刻,想必今年申报NSFC项目的很多战友们,业已递交标书。 忐忑的心得到少许的平静,难道接下来真的心如止水,只是 静等佳音吗?我想并非如此…… 当3月20日申报截止的那一刻起,我相信所有战友们的心又将绷紧。套用当下一句格式化的时髦语:爸爸/时间/ 飞机去哪儿了?所有战友们又将环顾寰宇而寻思:NSFC标书去哪儿了? 诚然,除了极佳 的运气之外,极少数标书落到熟人手里。估计大部分标书都去了那些习惯以笔当砍刀用的评审者手里,而那时标书的质量和评审者的心情将决定其命运——到底是A或B或C,这是个摧残人心智的 问题!毕竟,这 是一场心理博弈的 闹剧。剧终时申请者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而评审者却往往 吹嘘自己又杀掉多少不屑一顾的 标书(而他们却不管申请者花费了多少心血)。 然而,你的标书究竟去哪儿了?我想这是一个考验大家关系和手腕的问题,毕竟这是场一票否决的弱者游戏,申请人完全处于被动局面。这更不比论文投稿:审稿人不清楚甚至不悦之处,你还可以写Response to Reviewer解释和据理力争!可这里只有评审者的权力,只有“Yes”或“No”,而无其他!
个人分类: 项目申请|410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世说新语》中十士族人物族内关系图
热度 2 fdc1947 2014-2-24 08:14
《世说新语》是一部叙述魏晋时期特别是晋代上流社会人物事迹和言论的古代笔记小说。该书属于作者那个时代的“当代史”,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书中人物众多,书中对这些人物的称呼或称姓或称名、字,或称官衔,或称做官之地,读者有时会如堕五里雾中,而且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不容易弄清楚。本人上一篇文章曾经给出《世说新语》中王氏人物之间的关系图,本文将给出其他十大士族人物的族内关系。 这十大士族是: 1. 颍川荀姓; 2. 河东闻喜裴姓; 3. 陈郡谢姓; 4. 谯国桓姓; 5. 鄢陵庾姓; 6. 金乡郗姓; 7. 陈留阮姓; 8. 泰山羊姓; 9. 吴郡陆姓; 10. 吴郡顾姓。 由于每一个表中人物都是同姓,所以只写名,括号中为字,小号字为别名或书中的其他称呼。家族中其他人凡书中未提及的,一般不列入表中。某些人物虽然书中未提及,但为表示书中人物关系所必须,或为历史上特别重要的人物,其名字则放括号内。 这是我读书后所作的总结和笔记,如有错误之处,望得到指正。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161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习学习贝叶斯网(3)
热度 1 Babituo 2014-1-1 13:18
上次学习到贝叶斯网的接点表示的是随机变量,是,对随机的捕获一个样本的取值为某个值的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表征。贝叶斯网的边则表示这些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 到底这些“关系”是什么含义呢? 抓个俘虏来审问一下,就知道了。 比如,人的饮食习惯中包括:抽烟,喝酒,吃饭。而人生病的种类,比如有,肺病,胃病和肝病这三种。 我们可以考察一群人 (样本 空间 ) 的抽烟,喝酒,吃饭的习惯,假设考察“抽烟"这个“属性”,可以取“很多,多,一般,不多,很少,不抽”这些取值的某一个。那么,对某一个不确定的人(样本)来说,“抽烟很多”就是一个“随机变量”所表征的一个事件。因为,抽到的是另一个人的话,那个人又可能“抽烟很少”。 同理,“抽到的一个人得肺病”,也就是另一个“随机变量”所表征的一个事件。 很显然,我们能够理解,根据一个人抽烟的习惯取值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他得肺病的取值的情况。如果抽到的是一个抽烟很多的人,那么,这个人得肺病的可能性就很大。 当然,这是一种我们主观上的认为,也是有实事数据为支持的的一种因果关系的推断。 这个因果推断的关系,就是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 俘虏抓到并审问完毕,贝叶斯网所说的随机变量关系的含义是不同的随机事件会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所以,理解贝叶斯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表示网络。 当然,这么理解贝叶斯网只是定性的理解,如果到此为止的话,这个网络就不会有“贝叶斯”的名字了。 这个网络得名“贝叶斯”的原因,一定是贝叶斯这个人用这个网络,做了一件特别的事。 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对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的计算。 什么事情一旦要追究定量关系了,就不得了了。何况还是随机事件之间,带有主观色彩的因果推断。 这就自然地引出了概率等一系列可计算的概念了。 待续...
个人分类: 信息探索|34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中国青年报有关浙大管敏鑫被解职文章有感
热度 46 fdc1947 2013-12-12 08:08
 浙大管敏鑫教授被学校解除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院长,本人对此的了解只是看了科学网新闻头版头条转载的《中国青年报》记载的两篇报道。我的目的只是浏览新闻,对于浙大生命科学学院的情况一无所知,用句近年新学会的话,我只是个“打酱油的”。不过,看了该报的第二篇报道《 管敏鑫被“解聘”追踪:海归土鳖之争? 》(科学网新闻 2013-12-10 )中间的一段话,倒有了一点另外的感想。该报道说: “整天不见人,有他没他都一样。”张明新指责管敏鑫管理不作为。 (张系与管关系不和的该学院副院长——博主注) 张说,“他总觉得自己很牛,和我们讲他今天和谁喝酒,明天和谁喝酒了,都是有关系的人。他的口头禅就是‘找关系’。”但是,“他就是不和普通教授打成一片。” “我喝酒是为了谁?”管敏鑫听到这话后说。 这引出一个问题—— 把海外高层次人才招回来,担任一个具有实权的中层干部即学院负责人,究竟该做什么? 在张 明新 看来,“你不能团结教授,尤其是骨干教授,让他们安心地做好科研工作,你的作用在哪里?工作都搞不下去了啊!” 管敏鑫却认为,院长主要是打通国内学术界“高层”的关系,给学院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让教授们“有活干”,对外则是争取更多的校友资源,让学院在国际舞台学术地位上上一个台阶。 看了这段话, 本人的感想与张 明新、管敏鑫两位教授无关,与浙大 生命科学学院、与浙大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想的是: 我们靠什么来维系学术界同仁的关系? 科学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科学的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特别是在今天,孤零零的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发现。进一步地说,这种相互关系不但是交流信息、讨论看法,从而促进科学进步,而且相互关系涉及到研究经费的申请、分配,研究课题及项目的宣传等等问题,这往往影响到科学家本人、他所在的课题组以及学校等单位的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所以,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领导、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那么,我们靠什么来维系和加强这种良好的关系?在当今的中国,在各种用以维系和加强上述关系的手段和物品之中,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喝酒和送礼。 起初,在我们每一所大学之中,几乎都有一幢甚至几幢漂亮的大楼,名称一般为“某某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或者更加文雅一点的“某园(苑)、某某大厦”。但是,这些地方实际上只是饭店和酒,与大学的学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在那里吃饭、喝酒的总是有那些大学的教授,当然更多的是学校的领导,那些人虽然不教课、不做研究,但是却毫无例外的享有教授的头衔。当然,上面那些管钱、管人、管物的“钦差大吏”也常常光临此处。如果重要一点的,那就不在那些地方了,学校里接待的档次毕竟太低。后来,大多数重要的接待都离开了这些招人显眼的地方,到那些既隐蔽又高档的地方。在觥筹交错之中,他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好地交流,很多事情就在那里基本上确定下来。 当然,有些贵重的礼物是要另外送上门去的,需要在更加私密的环境中。另外一些则更加通行,比如,以邀请讲学为名,做一个报告摆摆样子(有的连样子都不摆),吃喝玩乐一通,再奉上一笔丰厚的某某费,甚至到某些不该去的地方“娱乐”。几次以后,双方的关系就更加亲密。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各种奖励、科研立项、各类人物和各种机构的政策待遇等等都是分级分类的,各类之间彼此差别很大很大,这样就使掌管这些分类的的官员和参加评审的“科学家”手中握有了极大的权力。与他们有了这样的“铁”的关系,有些人就在评审时昧着良心,甚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 而最后吃亏的是中国的科学事业。 这样恶劣的关系学是中国学术界的毒瘤之一。现在很多单位的领导或“学术带头人”,不管是海龟或者土鳖,主要就是在做这样的工作。他们对于可能为他们所用的对象,利用本单位的公共资源,到处请客送礼,变相甚至直截了当的贿赂,以达到所谓搞好关系的目的。而搞好关系的首要受益者,就是他们自己。尚未弄到所谓杰青的弄个杰青,地位更高一点的想办法向院士进军。不论什么桂冠或实惠,凡能够弄到的,大小不限,都往自己脑袋上面放(当然,拿出一部分来敬奉上面的有关人员是必须的)。这是许多单位学院一级领导特别是年轻领导的常见病。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给本单位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是, 由于很多单位都在这样做,能够给单位带来的好处实在有限,吃肥了的只能是掌握着权力的那极小一部分人,同时惯坏了或引坏了一部分曾经取得过一些成绩的科学家。 而这样做的年轻领导,大多数本来还是个聪明人, 如果引导得好,是有可能为科学事业多多少少做一点贡献的,现在把他们放在这样的位置,实在是害了他们自己 。 科学家之间无疑要交朋友,有友谊,但是应该是君子之间的友谊,而不是酒肉朋友之交。他们之间的友谊,表现在讨论问题、做学问方面,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有时也相互帮助对方的学生和工作人员。他们也会在一起游览、会餐、喝酒,但那是业余时间私人的事情。科学家也必须公私分明。在各种同行评议时,真正的科学家总是以科学标准为上,以国家利益为重,公平公正,而决不以自己的关系远近做判断,结党营私。 去年这个时候,中央发了一个八条,使得各级领导机关明面儿上的吃喝之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时下,中央有对公务接待有了一个进一步细化的规定。大学里的问题与党政机关还有一点不同,大学的领导,无论是校级的还是学院级的,都掌握着一部分所谓创收来的从而由领导支配也可以给大家发奖金的资金,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类似于企业。对于这些资金,从来就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也使得这些领导能够为所欲为。这是上面所说的学术界毒瘤所依赖的营养来源。我想,对于大学里的这些领导,也应该有一个有效的监管。 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现在大学里的许多人,实际上是站在悬崖的边缘而不自觉,有人还自以为得计,沾沾自喜。如果能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严格地监管,强制地使他们回头,对于这些人真是一件幸事,对于我国的科学界也是一件幸事。  再次声明: 本人的感想与张 明新、管敏鑫两位教授无关,与浙大 生命科学学院、与浙大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24683 次阅读|41 个评论
关于“专项立法惩处医疗暴力”的几点看法
shihesun 2013-11-27 13:48
作为一位生物医学工程学基础研究者,虽然不做临床,但因其专业不断产生成果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离不开接触临床研究。 最近网络报道在医院公共场所发生伤人的刑事案件、关于建议“专项立法惩处医疗暴力”的话题非常非常多,以下是个人的几点看法,但首先用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作为开始: “打铁还需自身硬” 1 、应该首先要制定在医生技术职称水平和医院级别条件下,因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影响患者延迟康复的赔偿标准。 2 、制定出在医生技术职称和医院级别水平条件下,发生与其职称水平不一样医疗效果的行政处罚标准、经济赔偿标准。 3 、制定出在医生技术职称水平、或会诊、治疗小组、医院级别等条件下,发生的医疗事故行政处罚标准、经济赔偿标准。 4 、制定出在医生技术职称水平、或会诊、治疗小组、医院级别等条件下,发生的责任性医疗事故刑事处罚规定、经济赔偿标准。 5 、制定出在医疗单位发生的、医疗执业人员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买卖器官、买卖人口、买卖医疗设备、买卖医疗垃圾、买卖职称、买卖医院人事编制、买卖就业岗位、买卖晋级业绩、晋级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的刑事处罚实施细则。 6 、其他。 如何管理约束患者、患者家属、其他非医院人员——大家看一看已经实施的有关法律规定文件就可以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 搞一个专门为患者、家属、非医院人员的“专项立法惩处医疗暴力”(注:这句话不符合语法和语言逻辑学,是照抄原文)的法律文件规定,这个提议本身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特别是我国的法律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 医疗是个高风险的行业,确实:如果像上面讲的,有了法律规定了,就基本上没有人敢从事医疗临床工作啦。 但是,患者一旦进入了医院——把自己交给医生、交给了医院以后,患者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呢?患者家属如何保护自己的亲人不受伤害呢?难道就靠一句“不相信医院就别来治病”或是医生说“你是求我为你治病的”等等来维护医患关系的吗?不是的!。 医疗事业的管理是人类最复杂、最无法求全、最高风险……行业之一。希望在2020年来临之前,基本完成“医患基本关系处理条例”的法律规定文件。 仅供参考 (孙平)
2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关系型”社会想到的
热度 3 feike0220 2013-7-19 07:06
身在农村,从小一直在农村长大,上中学之前没有什么波折,成绩一直很烂,没有想过上大学甚至更远,当时总是感觉自己太笨,将来咋办,难道就要种一辈子地,当一辈子农民。这个痛苦的念头在我上高中之前折磨着我,但是成绩告诉我这就是现实。当我真正迈进高中那一刻,我思想解放了,憧憬着大学的美好。 来到大学,发现大学依然是一个学校,不同的是不再有老师的管教,也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面存在利益关系,信息的接收也很快捷,尽管不在社会上混,但是大局势、大动态还是会了解得到。 这是一个拼钱拼关系的时代,不管是社会上,亦或是学校,混得开的人都是关系好的人,关系好的人大都是舍得花钱的人,这是一个普通的定律,很明显这就决定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混的如鱼得水,毕竟家境不同。 仔细想想,从接触的人里面,不难看出,家境好的,除非是人品有问题,有点儿头脑的人都会把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上。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不管这个人是个什么人,只要他跟你掏心窝,你就会对他有亲切感,如果再吃吃饭喝个小酒就感觉还不错啊。人是很感性的动物,你对他好他自然会对你好。 对于很多事情,真的很纠结,不知道是自己太顽固了,还是从骨子里有种不服气的精气神儿,对于很多事情都真心看不惯,比如溜须拍马、老谋深算、欺上瞒下,这些事情真的很正常在这个社会,人如果太介意这些,每天会很痛苦的,我深有体会。 接触社会多了,发现礼多人不怪,好话说多了也没人感觉腻,你让我三分我让你一厘,这个社会真的很现实,有时候碰壁就是因为硬碰硬,鸡蛋碰石头,肯定结果不用想就能预料到。 人真的很傻,用大好时光去拼了命的挣钱,再后来就是用挣到的钱来修补自己坏掉的身体,这在身边的家庭里太普遍了,现实的压力所致。 人都是被压力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归结到底大多是因钱所致。有时候真羡慕远古代的自给自足,真羡慕那种融于大自然生态圈、食物链的人们,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那才是公平的社会。但是,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温饱,更多的是精神生活的需求、物质生活的需求。 人的世界观跟家庭是很有关系的,简单地说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多数的想法是有个稳定的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商人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数想法是出去闯闯,多见见世面,干一番事业;政府机关出来的孩子,大多数想法是好好混,以后去某个政府机关上班;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大多数想法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感觉自己不管是教养还是其他方面不比别人差,甚至有种孤高自傲。观察一下身边的邻里,大多还是符合这个规律的。 尽管,现在还年轻,但是感觉人做到难得糊涂、舍得真的难能可贵。又不得不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77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仲伟民:缘于体制:社科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
热度 1 JYH64J98Y99H 2013-6-3 11:04
仲伟民:缘于体制:社科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 时间:2013年5月31日 作者:仲伟民(清华大学教授)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 关键词: 引言:学术期刊与学术期刊体制    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自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学术期刊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主要平台,在本身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从学术界到政府部门都有十分中肯的评价,无需多言。但近年来,来自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批评之声不断增多,学术期刊界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也在不断地反思自身的问题。 尽管来自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批评以及业界反思的角度和关注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分析问题的根源时,却相当一致地指向了学术期刊体制,因此,改革不合理的学术期刊体制成了三方共同的诉求。 体制问题的凸显是有原因的。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摆脱了为政治服务的定位而向其本义回归的学术研究,对成果发布和交流的主要平台——学术期刊从数量到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对学术界要求的呼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学术期刊的阵营不断扩大。但是,学术期刊体制并没有相应的变化,诚如李频所言:“共和国期刊60年的发展,体制一以贯之,不变也没变。” 故在发展变化了的学术研究与没变的期刊体制之间,形成了紧张和矛盾的关系,而学术期刊遭至批评的种种问题正是这种紧张和矛盾的具体体现。 现行学术期刊体制到底是如何造成了学术期刊的问题并阻碍了学术期刊发展的?对此,政府部门认为,体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期刊不具有独立市场主体的资格和身份,只要给予其独立的市场主体的身份,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201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实际实施的改革就是改变学术期刊的身份这一项,亦即规定了“转企”是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唯一目标与手段。 笔者则认为,学术期刊结构与布局极不合理、科学的学术期刊体系及其评价体系未能成功构建这些学术期刊最为严重的“体制病”实病在管理体制,责任在政府而非期刊。单纯的“转企”是政府犯错,期刊吃药,疗效不会明显,期刊即使“转企”也根本无力解决这些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体制改革并非学术期刊单方面的事,只有政府部门从自身改起,才可能从源头上解决学术期刊的问题。 显然,笔者与《实施办法》制定者在对“(学术)期刊体制”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是有差异的。从政治学上来解释,“体制是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不同的管理机构和不同的管理规范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体制。总之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利划分等方面的具体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 这个被写入“百度百科”的释文应该说是常识。但在《实施办法》中,期刊体制已被限定为期刊的身份,而管理机构及其制定的管理规范被整个地忽略了。在笔者看来,这一不应有的忽略完全遮蔽了学术期刊体制问题的要害。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本文将讨论在现行期刊体制下,管理机构与其制定的规范和实际实行的管理措施如何制造了学术期刊与方方面面的颠倒关系,尽管这些颠倒关系中的一部分已有学者做过比较深入的论述,但本文的分析重点是,目前学术期刊之所以举步维艰,与这些颠倒关系的存在是有极大的关系的,而这些颠倒关系的成立又与现行体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通过体制改革重建学术期刊与各方正常关系以满足学术研究发展需要的可行路径。 现行体制下学术期刊十个被颠倒的关系 (一)学术期刊与二次文献期刊之关系的颠倒    二次文献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并为学术界所关注大概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是经历了“文革”浩劫后学术期刊逐步复苏的年代,新创办的学术期刊不断涌现,承接1950年代形成的新中国期刊体制 ,高校学报和各省市社科院办的期刊呈现出多学科的综合性和稿源的内向性特征,读者定位并不清晰而数量却有成倍增加的期刊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见,从改革开放之初,学术期刊体制就已呈现出与回归正轨的学术研究需求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二次文献期刊应运而生。二次文献期刊的发展有两条基本路向:一是单一学科二次文献,即把分散于各期刊的同一学科文献择优集中二次再版。此类二次文献期刊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为代表。由于是复印出版,从版面到内容原汁原味(后来才改为重排出版),给读者带来了极大方便,深受读者欢迎。二是综合性二次文献,选取各刊优秀文章,摘录其核心内容,汇编出版,此类二次文献期刊以创刊于1980年代的《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后更名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创刊于2000年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为代表,被合称为“三大文摘”。这类二次文献期刊对于读者了解各学科最新信息有很大帮助,故也深受读者欢迎。因为学术期刊的作者与读者本是二位一体,作者对二次文献期刊也是欢迎的。    原发刊和二次文献期刊之间的关系本来很清楚,原发刊是二次文献期刊生存的基础,没有原发刊,二次文献期刊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二次文献期刊对原刊部分被选用文章的传播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作者定位不清晰的综合性期刊,增加传播的效用是明显的。因此,从学术传播的角度看,二者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但主次是分明的,即原刊离了二次文献期刊依然可以存在,而二次文献期刊离了原刊,则没有了生存的余地。    但是,随着二次文献期刊另一种功能的过度开发,原本十分清楚的主次关系被彻底颠覆了,这个功能就是二次文献期刊的评价功能。学术期刊定位不清不仅给读者阅读选择带来不便,也给主管部门评估期刊的出版质量带来困难。由于二次文献在理论上是经过优选后脱颖而出的相对优秀的文献,故被二次文献期刊选用是经过了原发期刊以外的某种机制的再评价。原发期刊种类繁多,评审标准难免参差,而同一种二次文献期刊评审所依据的标准则相对统一,所以更容易得到认同。特别是在多数学术期刊质量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以是否被二次文献期刊选用作为评价论文乃至原发期刊质量的标准更容易被普遍接受,这实际上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默认。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以二次文献期刊的审稿标准作为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标准的做法,就会发现这个标准和这样的做法实际上都是很可疑的。    首先,虽然同为二次文献期刊,但各自的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和偏好,比如《新华文摘》的读者定位主要在党政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其选文更多偏好于时政类报刊和实用性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虽然都更关注纯学术研究的期刊,但前者更关注高校期刊,而后者更关注社科院(联)期刊,所以,随着学术期刊发文量的不断增加,能被“三大文摘”同时选中的文章已越来越少。    其次,全国有约3 000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年发稿总量超过了50万篇,此外还有大量涉及学术问题的报纸杂志,文章更是难以计数;与此相比,二次文献期刊的容纳量就显得极不相称,二次文献期刊有各自的侧重和偏好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对优秀学术论文有意或无意的漏选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符合二次文摘期刊特点的。为了弥补侧重和偏好带来的不公平,某些二次文献期刊规定每期选取同一原发刊的论文不得超过3篇、对同一原发刊同一专栏的论文只选用1篇,这是用表面上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优秀学术论文的漏选更加不可避免。    再次,公平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标准对被评价对象的普适性、被评价对象的平等参与权。如果作为一种学术论文或期刊评价机制,标准的适用性和每年发表于各类期刊的50万篇以上的文章能否平等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以此作为二次文献期刊的审稿标准和程序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一种有其侧重和偏好的期刊,任何二次文献期刊要适合所有论文都是不可能的;而仅凭二次文献期刊的编辑人员,年审阅50万篇以上的期刊论文,不啻天方夜谭。 可见,二次文献期刊的审稿机制与学术评价机制是不同的。因此,仅凭二次文献期刊不可能建立起面对所有学术期刊所有论文进行平等评价的机制,二次文献期刊也没有这样的使命。    但现实中,二次文献期刊特定角度的审稿标准被放大成了对学术论文乃至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二次文献期刊也就从原发期刊的伙伴变成了凌驾于所有学术期刊之上的权威评判者,在方方面面都显得比原发刊高一等,主次关系的颠倒造成了以下两种怪异的现象:    怪异现象之一:为了追求文摘率,原发刊在组发稿件时,经常投二次文献期刊之所好,被其牵着鼻子走。常见的现象是,因标新立异的文章容易引人注目,也容易做文摘,更容易被二次文献期刊所关注,于是,部分学术期刊热衷于发表那些标题醒目,或话题时尚,或观点貌似新颖实则哗众取宠的文章,明知有些文章学术质量不过关也不惜版面,而对那些专业艰深、内容厚重、论证周延但难做文摘、难为二次文献期刊看中的文章却不屑一顾。当能否被二次文献期刊看中成为学术期刊用稿标准时,所损害的已不仅是学术期刊,而是直接损害了学术研究。    怪异现象之二:二次文献期刊暗箱操作越来越多。由于二次文献期刊选取稿件的标准有极大的主观性,其编辑的职业操守较之一般期刊就更形重要。毋庸讳言,某些二次文献期刊及其某些编辑的职业操守是令人怀疑的。如某些二次文献期刊要求原发刊购买其广告版面或增加订阅,更有某些编辑人员将二次文献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源。对于这些无理要求,部分期刊为了获取较高的文摘率,不得不屈从,甚至主动迎合。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有些学术水平很高的学术期刊,二次文献却很少;而有些学术水平非常一般甚至是低水平的学术期刊,其二次文献率却不低。如果说,在选稿标准上投二次文献期刊所好损害的是学术研究,那么,对二次文献期刊无理要求的屈从和迎合,就在损害学术研究的同时还污染了学术风气。 造成上述怪异现象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机制;而明知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机制不合理,却仍让其大行其道,个中原因是什么?“尽管学术评价应回归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基本已成学界共识,但如何才能体现公正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学术民主……最合适的平台无过于学术期刊。真正能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交流对话平台的学术期刊必须具有学科专业(专题) 边界清晰、开放、通畅传播这三个特征,而目前却鲜有这样的平台。” 缺乏这样的平台的原因恰恰在不合理的学术期刊体制,是体制的不合理才给予了二次文献期刊充当学术期刊质量评价者角色的机会。如果说,要扭转学术期刊与二次文献期刊的这种颠倒关系,重点在重建学术评价机制,那么,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正在改革不合理的学术期刊体制。关于这一点,下文还将提及。 (二)学术期刊与评价机构之关系的颠倒 学术期刊与评价机构之颠倒关系与前一个问题即学术期刊与二次文献期刊的颠倒关系可谓异曲同工。 与二次文献期刊一样,专业的学术评价机构也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产生的。二次文献有“三大文摘”,专业评价机构则有“三大核心”,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和《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三大核心”的制作者都是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人员。遴选“核心期刊”的原因与创办二次文献期刊一样,都是为了应对学术期刊体制不合理而造成的学术期刊数量剧增但定位不清读者无所适从的状况,只不过二次文献期刊是选优文,核心期刊是选优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主编之一蔡蓉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一再强调,《总览》不是评价标准,而是一本参考工具书,是一本主要供图书馆期刊订阅工作参考的工具书。 “来源期刊”也是选优刊,但其目的与“核心期刊”并不相同,是要通过对“来源期刊”各种数据进行标引统计,以为学术研究服务。制作CSSCI数据库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反复强调,“CSSCI来源期刊”并非“核心期刊”,其所收录的期刊只是CSSCI的数据源期刊,确定来源期刊仅是其工作的基础和必须程序,对来源期刊各种数据的采集、分析、研究才是其主要功能。 可见,连制造者也不承认这些期刊目录代表的是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 “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原本与学术期刊的关系比二次文献期刊要简单, 它们最初与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甚至都没有直接的交集。然而,“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的评价功能也被过度开发了。由于“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的目录都是按一定标准选出来的,自然也像二次文献期刊那样被认为具备了评价的意义,更由于其制作者标榜的“客观”和“公正”,在事涉资源分配的评价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已远远超越了其最初的功能;而且因其直接评选期刊,故对学术期刊的影响远较二次文献期刊更直接;又因其评刊周期长达2-4年,故对学术期刊持续影响的周期更长。所以,尽管“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有许多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三大核心”说法的流行,而制作这些目录的机构也就成了专业的评价机构。 那么,“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的遴选是否可以等同于学术期刊评价?其制作者是否真的具备了评价机构的资格?这也要具体分析。首先,无论是“核心期刊”还是“来源期刊”制作期刊目录的最初目的都不是评价期刊的优劣,而是选择读者比较多的期刊,以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效用,或者作为统计数据来源,那些质量虽高但读者面较窄的期刊显然不在其选择的范围内,这样的评价目的也就决定了它们都不能被视为对所有学术期刊的评价。其次,“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的制作者都是从事文献情报研究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而并非各学科的专家,因此,他们都不是从事学术评价适格的评价主体。再次,因评价目的不同,“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选择期刊的标准各不相同,亦即其评价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性。 因此,“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目录都不宜直接用于学术期刊的评价。其制作机构也没有进行学术期刊评价的使命和资格,称其为“评价机构”多少有些名实不符(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姑且也称其为“评价机构”)。但在现实中,与二次文献期刊一样,“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特定角度的选刊标准被放大成了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标准,其制作者也变成了凌驾于所有学术期刊之上的权威评判者,两者关系在这里也被颠倒了,所以,同样造成了怪异的现象: 怪异现象之一:学术评价被简化成了排行榜,这些“总览”、“目录”说穿了就是个学术期刊排行榜,大家似乎只关心两点内容:第一,哪些期刊进入了“核心”;第二,进入“核心”各刊的排名位次。为此,学术期刊不得不研究评价机构的偏好,不得不投其所好,以争取在榜上有名并获得好的名次。学术期刊不再关心学者的需求,而一味迎合评价机构的偏好,甚至不惜造假。    怪异现象之二:某些机构正是钻了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机制缺失的空当,竞相公开打出了期刊评价甚至学术评价的旗号。如果说以前期刊目录的制作机构尚无意作为评价主体的话,现在的某些机构则是迫不及待地要充当评价主体。其实,在期刊数据库已成为各学术图书馆主要期刊来源后,核心期刊目录早已失去了其原始意义,然而,核心期刊目录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更加高调地发布。他们为何这么做?原因极为简单,因为有利益在! 与二次文献期刊引发的种种怪象一样,造成上述怪异现象的直接原因也在于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的缺失,原本不具备独立进行学术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如此走红,而其背后也是不合理的学术期刊体制在作怪(关于这一点将在讨论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和学者的关系、学术期刊“名”与“实”的关系时再详论),这进一步说明了重建学术评价机制和改革学术期刊体制的重要与必要。 (三)学术期刊与网络平台之关系的颠倒    学术期刊的网络平台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问世的。它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出现,意味着学术传播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开始了。尽管当时很少有期刊人意识到这一点,但十多年后,数字化传播几乎已成为学术传播的唯一方式。    在中国,实现数字化传播的网络平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各学术期刊自办的网站或网页;二是汇集了数千种期刊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作为数字化传播主流的专业学科期刊集群网站很少独立存在,而像中国知网这样将所有学术期刊不分学科不分性质一网打尽的期刊数据库网站,在西方发达国家则是不可想象的事。这仍然与学术期刊体制有关。大量存在的综合性期刊为知网的建库模式提供了基础,而专业网的建设则举步维艰,由此带来了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的种种问题。在现实中,由于各刊自办网站(网页)不能满足信息聚合的要求,故无法与大型期刊数据库竞争。对于绝大多数期刊来说,其数字传播主要靠大型期刊数据库来实现。    在学术期刊制作到传播的整个产业链中,作为上游产品提供者的学术期刊与下游发行商原本应该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但从合作的开始,这样的平等关系就没能建立起来。“期刊数据库网站与入编期刊的关系呈现出如下共同的特点:(1) 期刊数据库网站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实行了商业化运营,但为这些网站提供上游产品的入编期刊的付出与所获得的回报却极不相称,数字化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期刊原始数据几乎是白送给数据库网站,甚至还有付费倒贴的。(2)虽然建立的是期刊库,但其建库模式及服务模式的确定并没有期刊的参与……(3)为了数据库的营销以及建立数据库的品牌,有意淡化期刊的形象,期刊在数据库中的形象和地位皆模糊不清,剩下的只有唯一的‘大刊’和‘强刊’——数据库本身。(4) 除个别期刊外,各数据库与期刊所签署的入编合同(或类似协议)都是由数据库一方单独拟定的格式化合同,尽管每一条数据都来自期刊,但这些合同不仅将期刊一概排除在数据库的拥有者之外,还无一例外地将获得作者授权和向作者支付著作权使用费等关键性责任推给了期刊。上述四点足以使期刊的弱势地位显露无遗。” 从这样的关系中,我们看不到有任何平等可言,学术期刊已完全被拥有大型网络平台的期刊数据库所绑架,两者之间的颠倒关系就这样被确立了。    学术期刊与网络平台颠倒关系得以建立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不合理的期刊体制造成的大量分散分布且缺乏学科归属的学术期刊一直深陷传播困境难以自拔,不仅是纸本的传播,数字化传播亦是如此,只能依靠包罗万象的大型数据库网站,故必然在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二是期刊对数字化传播前景认识不足,加之与数字技术隔膜,而将网络传播权拱手让出。在这样的情形下,数据库网站成功地借助数字化的“聚合”效应而改变了学者阅读学术文献的模式,由阅读纸本的期刊转变为阅读数据库,在线阅读已成为读者获取期刊学术资源的主要方式,因此,有些期刊纵然在数年后幡然醒悟,但现实已是离开了数据库的平台,期刊几乎无法传播。颠倒的关系就这样一直维持下来了。在这种颠倒关系中,陷入体制困境中的学术期刊实在是身不由己,因为,学术期刊尤其是中小学校的学报,基本没有纸本发行量,网络平台几乎成为这些期刊唯一的传播渠道;如果不依赖大型网络平台来传播,就会失去最广大的读者;即使一些名刊大刊,纸本发行量也是逐年下滑,同样要依赖大型网络平台。也就是说,学术期刊投靠网络平台,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这样的颠倒关系给学术期刊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困扰之一:数字化转型举步维艰。数字化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已是共识,但在目前数据库网站垄断了数字传播的情况下,数字化根本无法成为期刊内生的动力,只能是为数据库提供初始产品,编辑工作只能以纸本为中心展开。    困扰之二:难以应对期刊市场化的前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学术期刊终将面对市场。对于学术期刊来说,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学术期刊与网络平台的颠倒关系中不难看出,学术期刊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不仅从数据库获得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比例,而且在数据库中,期刊早已被拆解成一篇篇的论文,不再以独立的个体形式传播。当期刊告别纸本的时候,将变得一无所有。    其实,目前这种状况对数据库的发展同样不利。数据库虽然实现了数字化传播,但其建库的理念还局限于图书馆模式,一味贪大求全,入库期刊良莠不齐,给读者检索和阅读带来很大困扰。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缺乏真正适合网络时代学术传播的个性化产品,这样的数字传播只是初始的和粗放式的,远未达到数字传播的最佳境界。另一方面,初始的和粗放式的经营必定带来同行间的恶性竞争,近年来,为争夺资源,这样的恶性竞争已在几家大型网络平台之间展开,所谓“独家协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尽管网络平台对签订了独家协议的期刊支付了比原来高一些的报酬,但是与学术期刊实际运营费用相比,这点报酬仍然是微不足道。 因此,网络平台必须重建与入编期刊的关系,使双方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满足学术研究需要、适合网络平台传播的个性化产品,方得以走入良性竞争和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不平等的关系既然能建立,要打破目前这种强、弱之间的不平等,唯有弱者变强,期刊要自强,首先要挣脱体制的束缚,因此,问题又归因到不合理的期刊体制。 (四)学术期刊与管理部门之关系的颠倒    对学术期刊实施管理的部门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二是业务主管部门。    先看政府的行政管理。对于属于学术文化事业组成部分的学术期刊来说,政府的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管理;二是服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学术期刊整体健康地发展。从服务的角度来说,政府有义务为学术期刊提供普遍的、公平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管理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职责,同时还是一种义务。政府与学术期刊之间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是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而规约这两者关系的,正是体制。对学术期刊体制而言,管理体制是整个期刊体制的核心的成分。    长期以来,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一样,都属于公益事业的一部分,现行学术期刊体制也是在这个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政府对学术期刊的管理权力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期刊的运行是否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检查的机制,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奖惩的机制,以及作为国家对学术文化事业之一部分的学术期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进行分配的机制。政府为学术期刊提供的服务则主要体现在:为学术期刊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因此,学术期刊的现况如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学术期刊人的办刊水平。如果学术期刊整体出现了大的问题的话,应该从这两方面来找原因和解决办法。201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文件指出:“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现行体制制约了报刊出版业发展,存在数量过多、规模过小、资源分散、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 对于在非时政类报刊中占据了多半壁江山的学术期刊,从管理部门到学术界和期刊界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地将这些问题置于体制的框架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诸如数量、规模、资源、结构、市场等,均不是学术期刊所能决定的,这些问题的操控权全在政府。不言而喻,学术期刊的命运直接掌握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手上。换句话说,现存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期刊管理体制,政府没有尽到应尽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因此,要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种种问题,改革必须从政府的管理体制入手。在这方面,政府与期刊责任的主次关系是很清晰的。    然而,在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实施办法》中,这一责任的主次关系完全被颠倒了,我们没有看到总署对其应负的责任有任何的担当,相反,却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术期刊,试图通过对学术期刊的“转企”来完成艰难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任务。在决定学术期刊数量、规模、资源、结构这些应该由总署解决的问题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的情形下,原封不动地保留现有的管理体制,只是一刀切地让期刊“转企”,无疑是本末倒置。这样的改革对于面临种种困境的学术期刊来说,不啻雪上加霜,旧病未去,又添新灾,必然造成学术期刊更大的混乱,进而必然会严重损害学术研究事业。如果说,从事行政管理的政府官员不懂学术期刊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既然不懂,仍在缺乏调研、不考虑是否有利于学术研究发展的情况下,匆忙发布这个只针对期刊而缺乏自省的改革方案就令人难以理解了。已有很多学者从学理和法理的角度对该《实施办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本文就不再重复了。    至于为学术期刊发展而提供的服务功能,在这样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总署纵然有心,恐怕也无力践行了。    再看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所谓业务主管部门,亦即学术期刊的主办和主管部门,实施具体业务管理的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因此,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科研成果这一中心来展开,其管理职责主要通过对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业务指导和规范及相应的评价和奖惩措施来实现,为了本单位能出更多更好的成果,管理部门的服务功能也不可或缺。对本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的管理,只是其管理职责中的一个次要部分。    对科研成果的管理特别是其质量评价原本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在现实中,为了管理的便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部门大多制定了科研成果评定或奖励等级制度,即把所有学术期刊都排列到不同的等级上,这就是所谓“以刊评文”——不论科研论文的真实水平和质量,只看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于是本单位期刊清单就成为研究人员投稿的指南和评价的依据。这些清单的依据大多是专业评价机构制作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的榜单,而这些榜单又与大学排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诚如陈平原先生所指出的:“最近十年,‘大学排名’的影响力急剧提升,成了悬在校长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明知那些凭借真假数字堆积起来的排名不太可靠,可谁也不敢置之不理。因为,对于许多学生家长及公众来说,这是他们了解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捷径。因此,校长们只好采用机会主义策略——排名低时英勇反驳,排名高时积极引用;对外说是无所谓,对内其实很在意。” 这样的排名,完全颠倒了学术成果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更加凸显了学术评价机制的不科学、不合理。不仅对学术研究有误导,对学术期刊也有误导,迫使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围绕着评价机构的指挥棒转。 因此,无论从学术期刊的行政管理还是业务管理来看,学术期刊的改革,首先都应该是学术期刊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改革,让学术期刊摆脱长官意志,走上符合学术研究和自身发展规律的理性之路。 (五)学术期刊与市场之关系的颠倒    学术期刊与学术市场的关系问题是近十年来学术界与学术期刊界讨论最热烈的问题之一,赞成与反对学术期刊市场化的意见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果仅仅是理论探讨,这场争论可以旷日持久地进行下去,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向学术期刊的推进,市场化与否已不再是一个理论探讨中的问题,而是如何实践的问题。在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实施办法》中,学术期刊已被明确归为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方向也已被明确规定为市场化。因此,我们可以暂时搁置争论,来具体分析一下总署所要推行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化,又会给学术期刊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所谓市场化,一般说来,指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通过竞争而实现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在市场机制中,商品从市场获得的回报率是衡量其生命力的唯一标准,也由此决定着商品的生死存亡。学术期刊当然具有商品属性,让学术期刊走向市场的大方向在市场经济时代是必要的和必然的。但同时不能忘了,学术期刊又不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使命事关国家的软、硬实力,故不能单纯地以是否赚钱作为孰优孰劣进而实行优胜劣汰的标准。学术期刊的创办者从来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从其通过市场销售而回笼的资金来看,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比例,谈不上有回报,亏损是必然的。单一的市场化标准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是行不通的。正是因为学术期刊的这一特性,中央两办的文件在指明市场化方向的同时,更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且特别规定对于学术期刊“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可见,我们不能把学术期刊的市场化等同于一般大众期刊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制定一套适用于学术期刊的市场化改革方案,其要点至少应该有三:一是学术期刊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不是看其能否赢利或赢利多少,而是看其能否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二是在这一前提下,应该借鉴市场化的某些经验和管理手段,建立特殊的学术期刊市场化机制;三是这样的市场化改革,不仅及于学术期刊,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和模式的改革。    然而,作为“另行制定具体改革办法”而出台的《实施办法》却未显示“另行”在何处,该《实施办法》虽明确规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但从该文件规定的学术期刊必须与一般大众期刊毫无二致地以“转企”为改革的唯一手段和目标来看,我们看不出这样的改革如何能确保“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可见,在其笼统谈论的社会效益与具体的一刀切地“转企”改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是一个主导原则与具体措施相分裂和背离的办法,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率的关系其实已被颠倒了。    在这样被颠倒的原则指导下的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即不触动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不改革造成今天学术期刊陷入困境的管理体制,不为学术期刊设定特殊的市场机制,而只是一味地将学术期刊赶到市场上去,学术期刊要在这样的所谓市场环境下生存,除了向作者收取高额的费用外几乎别无他途。因为纵然国家设立种种基金来资助学术期刊,但对于多达3 000家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无异于杯水车薪。这样的改革后果并不难预测,今天就有一些所谓“走市场”的学术期刊,只要看看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就明白了。比如前些年被曝光的《商场现代化》杂志,通过收取版面费年进项以千万元计;再如某省的一家社科期刊,每期发表收取版面费的文章有上百篇,钱财也是滚滚来,学术质量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学术期刊,不要说与国际学术期刊根本无法竞争,即使连保住过去的学术水准都不可能,而繁荣我国的学术文化事业更不知从何说起。简单地说,一刀切的“转企”的后果无非是让那些坚持学术标准,不为金钱所收买的学术期刊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向堕落,说“逼良为娼”并不为过。 目前,文化传承与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策,而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行政管理部门怎能简单地将其市场化了之?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为了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说得很清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可见,总署的《实施办法》也是不符合基本国策的。 (六)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之关系的颠倒    中国现代学术期刊是随着现代学术研究在中国的确立而诞生的,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学术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学术研究重镇的高校是学术期刊最早的创办者之一,早期最著名的高校学术期刊有1906年创刊的《东吴月报》,继之有1915年创刊的《清华学报》和1919年创刊的《北京大学月刊》。这些早期高校学术期刊在现代学术逐渐取代传统学术并获得最初繁荣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关于这一段堪称辉煌的历史,早已被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同仁们反复描述过。笔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术期刊之所以能有如此贡献,与其明确的定位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冠名为‘学桴’的《东吴月报》的‘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智识’,还是稍后的《清华学报》的‘学报者,交换知识之渊薮也’和《北京大学月刊》的‘交换知识之机会’,‘释校外学者之怀疑’,无一例外地都将学报视为交流学术的最佳平台和工具,而交流的目的则在于在古今中外学理的基础上,为构建科学的中国现代学术,以推进现代国家的建设而贡献学界的一份力量。这是学界历史使命之所在,由此也决定了学报的历史使命。概而言之,学报的使命即在追求真理、交流学术、引领时代。而正是在这一使命的召唤下,学报在学术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在这样的定位下,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是十分清晰的。学术期刊因学术研究而生,它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服务。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学术研究搭建成果(论文)发布和交流的平台,为了使平台具有权威性和公平、公正,其主事者一定是某一学科方向执牛耳的著名学者,故在平台的周围能聚集起从事相关研究的志同道合的学者,进而形成学派,共同推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可见,学术期刊与学者的研究虽有分工,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0世纪上半期,学术期刊很好地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实得益于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关系的清晰定位,比如专攻历史地理研究的禹贡学派,就是以《禹贡》杂志为中心;专攻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食货学派或称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就是以《食货》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集刊》杂志为中心。这些期刊之所以能成为某一学派的中心,正是因为这些期刊的主编和编辑人员集研究者与编辑者于一身,一批大师级学者同时也是期刊的编辑,比如顾颉刚之与《禹贡》杂志,陶孟和、汤象龙等之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集刊》。参与过《清华学报》编辑出版的人员组成在今人看来更有些不可思议:吴景超、朱自清、吴宓、叶企孙、梁启超、萨本栋、胡适、王国维、梅贻琦、梁思成、周培源、赵元任、马寅初、顾毓琇、杨树达、冯友兰、杨振声、罗家伦、金岳霖、吴有训、陈寅恪、翁文灏、闻一多、王力、俞平伯。今天单独拿出任何一位,都足以让我们震撼!那个时期,编研一体,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中国的学术期刊体制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完成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学术期刊体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单位为中心,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这30年中,期刊从布局到结构已存在诸多问题,但因学术研究饱受政治运动的干扰,“学术为政治服务”大行其道,学术期刊在很多时候都更近于“大批判”的阵地,加之学术期刊数量有限,存在的问题并不彰显。即使在这些年中,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也是比较清晰的,编辑队伍与学者基本是一体的,在政治运动间歇的年代,还是有相当一批至今仍为后学称道的成果在一些尚具一定特色和风格的期刊上刊发。当然,要以期刊为中心形成学派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的事。    随着80年代中期学术期刊阵容的不断扩大,学术期刊体制问题逐渐彰显,结果就是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相分离的倾向开始显现,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不断被削弱,主要表现在:首先,期刊的结构和布局出现了明显问题,新创办期刊中学科拼盘式的综合性期刊占比过高。这与单位制为中心的期刊审批和管理有关,不论科研实力强弱,按单位平均分配刊号,一校一综合刊的局面由此形成。其次,在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单位制的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逐渐走向封闭,本校本单位“窗口”和“园地”的定位被强化,加剧了不合理的刊号配置的不良后果。再次,这样定位下的期刊根本吸引不了优秀学者加盟,编辑的整体学术水平出现了明显下滑,以至于从80年代末开始,“编辑学者化”的呼声不断响起。始于80年代至90年代末达到高潮的学术期刊大扩容,看似出于学术研究的需求,实则已背离了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的规律,诚如柳斌杰署长所言,“一方面一些报刊没办好,另一方面该办的却办不起来”,“现在是个单位、行业、协会,就要有本期刊,拥有报刊的单位宁可经营不下去,赔着钱也不肯放弃。所以许多期刊质量低下”。 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期刊体制所造成的。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主办单位为了办期刊而办期刊,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已被扭曲乃至颠倒了。    这样的扭曲和颠倒关系必然造成恶果,首先,最显性的表现是学术期刊的质量普遍下滑,越是封闭办刊的质量下滑得越厉害,以至于有些高校学报被学者们直接斥为“学术垃圾场”,无人问津。其次,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显著下降。突出表现为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中很难再起到引领作用,所谓学术期刊引领学术研究,一要靠学术期刊的开放性,二要靠走入编辑队伍中的著名学者而并非一般的编辑,如果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没有高水平学者充分参与其中,能引领学术研究的高水平期刊是不可能办成的。近年来,犹如80年代末学术期刊界热议“编辑学者化”一样,学术期刊的“使命”成了热点问题,如果使命不成问题的话,又何来热议? 对于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扭曲关系,学术界已有很多评论,令人欣慰的是,这种不合理的现状近年来正在得到纠正,一批著名学者开始以各种方式走入编辑部,专家办刊、开门办刊逐渐成为一种风尚,部分学术期刊因此而大有起色,比如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多数高校学报,因引入专家办刊、开门办刊的理念而得到了学者的好评。但囿于体制的困扰,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关系完全走向正常尚需各方努力。不能不指出的是,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实施办法》正与这样的努力背道而驰。试想一下,在不解决当由总署承担责任的学术期刊结构、布局等体制问题的情况下,一刀切地“转企”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至少会出现走入编辑队伍的著名学者的“逃离”,学术期刊将加速与学术研究相分离,指望这样的改革能做大做强学术期刊,岂不是缘木求鱼? (七)学术期刊与作者之关系的颠倒    学术期刊与作者的关系和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问题,密不可分。学术期刊与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期刊与作者的关系;其二是期刊主编、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先看期刊与作者的关系。期刊与作者的关系表面上看比较简单,作者是期刊稿源的提供者,期刊是作者学术成果的交流和发布平台,但实质上这一关系是建立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密切结合的基础上,抽离了这一基础,即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相分离,期刊与作者的关系就会扭曲甚至断裂。    再看期刊主编、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其实这是学术期刊与作者关系的具体体现。主编和编辑是期刊的主持者,也是期刊与作者和读者关系的维系者。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正常的情况下,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期刊,其周围能否有忠实的作者和读者环绕,能否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编的声望和编辑的作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学术期刊能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中心的时候,其主编一定是这个学术共同体的领军人物之一,其编辑也一定是这个学术共同体的成员,他们都不会外在于这个学术共同体。也就是说,编研一体,主编和编辑首先是学者而且是优秀的学者,是造就成功的学术平台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但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相分离的情况下,主编和编辑将不可避免地外在于学术共同体,那么,期刊还能成为学术共同体的平台和中心吗?作者与读者对期刊还会有归依感吗?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主编、编辑与学者、作者不能分离的重要性。 判断学术期刊及其主编和编辑是否与学术研究以及学者(作者)相分离其实有一个很容易鉴别的办法,那就是看期刊评价的主体还是不是学术共同体。当两者能完美地结合时,对学术期刊最权威的评价一定是来自学术共同体;当两者的关系出现扭曲或断裂时,因学术共同体对期刊的疏离,期刊的评价权就会旁落到非本学科专家的那些评价机构手里去了。以此为标准,我们不难看出,今天学术期刊与作者的关系已随着其与学术研究关系的扭曲而扭曲了,而专业评价机构在这样扭曲的关系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扭曲关系下,一些奇怪的现象就出现了,最典型的莫过于:作者不知该往哪个期刊投稿,需要评价机构来指导;与此相对应的是,期刊不知哪些作者优秀,也需要评价机构来指点。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比如在某个后起的评价机构制作的《期刊排行榜》功能说明中,就赫然列出了指导作者投稿的功能。 评价机构还不厌其烦地为期刊列出了高被引作者排名表,以指导期刊组约稿件。今天的评价机构已由当年的为不可能对各专业都懂的图书采编人员作参考,跨越到对各学科的专业人员和各期刊专业编辑的投稿、组稿进行指导了,如果说其前一功能尚在情理中,那么,它的后一功能真是对学术研究、学术期刊和学者的莫大讽刺。然而,令人悲哀的是,这样的功能还真的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当作者的论文完成时,不知投给哪个期刊最为合适,而期刊则不知道自己的忠实作者在哪里的怪现象。 作者和读者对学术期刊没有了归依感,学术共同体当然也就失去了对期刊的评价权,评价机构垄断了对学术期刊的评价权的结果,进一步隔离了学术期刊与学者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学者失去了对本应属于他们自己的交流平台的兴趣,他们已不再关注这些期刊,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养成了读数据库中论文这一新的阅读习惯的学者们,对于期刊尤其是没有清晰的学科和问题边界的综合性期刊的形象已很淡漠。但是,作者的成果仍然需要发表,他们与学术期刊仍然维系着某种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已经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学术取向和研究风格的基础上,而是需要通过评价机构的中介,作者投稿时不再去选择在学术风格和学术取向上最合适的期刊,而是根据评价机构的指引,寻找那些可以使自己在评价机构的评价中得更高分数的期刊。因为评价并不仅仅针对学术期刊,学者们的所有成果也都需要评价,而所谓评价在很多时候已蜕变为“以刊评文”,那些评价机构制作的期刊排行榜上有名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就成了作者的首选,而不管这些期刊是否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在作者(学者)、学术期刊与评价机构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颠倒的关系。期刊原本应该是为作者(学者)服务的,但作者为了能在更易得高分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就得研究并屈从于这些期刊的偏好;而这些期刊之所以能获得作者的青睐,是因为评价机构给予了“权威”和“核心”的称号,因此,在忠于作者还是忠于评价机构之间,期刊自然选择评价机构,以评价机构的偏好为自己的偏好。最终,评价机构的偏好也就成了作者的偏好,颠倒的关系被建立了起来。在这样的颠倒关系下,评价机构对学者和学术期刊的干扰和干预似乎只是某些偏好,但对学术研究的危害却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我们从近年来屡屡被曝光的涉及数据造假的学术不端事件中,可以看到数据造假有的已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由多家学术机构共同完成,形成了一种造假的产业链,而引导这个产业链中许多人迈上这条不归路第一步的就是这些偏好。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机构已经通过指挥学术期刊的“指挥棒”对学术研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些评价机构的专业评价人员并不具备文献情报学以外任何学科的背景,也不具备主编和编辑的职业素养,他们何以能如此轻松和持久地影响学术期刊和学者?如何能使学术期刊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原因还是在于不合理的学术期刊体制所造成的学者与学术期刊的疏离。因此,要让学者与学术期刊从颠倒和扭曲的关系中回归正常,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期刊体制和学术评价机制。 (八)学术期刊“名”与“实”之关系的颠倒    在讨论了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和学者之间比较具体的关系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个与此相关但比较抽象的问题,即学术期刊“名”与“实”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随着专业评价机构各种学术期刊排行榜和排名表的盛行,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了。显然,对于学术期刊,评价机构排的是“名”,而学术界批的则是“实”。不言而喻,“名”与“实”的关系已逐渐成为困扰学术期刊人的一大问题。按一般理解,所谓“名”,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命名的符号活动;所谓“实”,是指客观实在本身。那么,在现实中,学术期刊的“名”与“实”的关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名”的本义即刊名。刊名包含有确定的信息,比如刊物的学术平台性质、学科或问题边界,有的还包含有主办单位的明确信息。从刊名中,也可以隐约窥见刊物的宗旨、定位与抱负,比如创办于1906年的我国第一份高校学报《东吴月报》还有一个专门的刊名——《学桴》,桴的本义是木筏,以其命名刊物,喻义恰如其发刊词所云:“学桴者,预备过渡时代器具之一部分也……而何不以兵桴,以商桴; 而何不以政治桴,以宗教桴,而独取于学者? 盖兵商政教皆备于学。则学者载种种桴之桴也。而又可谓合种种桴而所成之桴也。” 足见主办者的良苦用心。再如,中国科学院创办于1950年代的《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及一系列以一级学科命名的专业期刊(如社会科学学部创办的《历史研究》、《经济研究》、《文学评论》等)即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希望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们协力支持,视为我们建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科学的共同事业。” 显然,这样命名刊物,是为了彰显其开放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高校学报,1950年代至今,以校名命名刊名、以学报表示多学科综合渐成惯例,以表达其本校教学与科研“窗口”和本校科研人员“园地”的定位。“在如此迥异的理念指导下的办刊实践,孰优孰劣很快就见了分晓。在高校学报几十年不变地自我封闭着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期刊却敞开大门,面向院内外特别是高校以数十万计的学者征集稿件……这些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有70% 以上来自高校。同为学术期刊的学报却成了主办学校的‘自留地’,综合性、内向性不仅未能留住本校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而且还造成了高校之间那看不见的壁垒。可见,刊名——办刊理念——办刊实践——办刊效果实在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冠以校名的刊名——抱持综合、内向的理念——封闭、刻板的办刊方法——门户壁垒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高校学报广受批评的办刊之路的写照。” 这就是学术期刊“名”与“实”关系的基本体现。 “名”与“实”的关系还不仅于此。在中文语境中,“名”并不是只有“名称”这一简单含义。“名”的概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内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在先秦儒家典籍中,“名”至少已有了以下主要含义:(1) 命名和名称之义;(2)名位、名号之义,指名位、地位、身份,其中含有鲜明的等级意蕴;(3) 声誉、名声。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名”这一概念的意涵更加丰富,且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具体到当今学术期刊之“名”,除了名称这一基本意义外,也蕴含着清晰的品位、声誉、地位、等级之意义。本来,学术期刊的品位和声誉都应该是学者通过对学术期刊的阅读而产生的感觉印象,当大多数学者对某一学术期刊都持有同一印象时,就会成为学术界对该刊的主要评价。学术期刊只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才会有好的品位和声誉认定。这就要求学术期刊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实意地为学者的学术研究服务。没有这样的“实”,就不可能有好的“名”。至于地位和等级,当然由其品位和声誉来决定,即所谓有“为”才有“位”。但在现实中,学术期刊的等级和地位已由评价机构说了算,评价机构按量化评价的方法制作的期刊排行榜和排名表的直接作用就是为学术期刊确定地位和等级的。因为学术期刊与评价机构间颠倒关系的存在,“名”与“实”不符乃至颠倒现象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除了前已述及的某些期刊靠数据造假博名外,某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根据期刊的主办单位来确定“权威期刊”的榜单,使得“名”与“实”相脱离而形成“名”的固化,某些所谓的“权威期刊”如今已堕落得不成样子,但在这些期刊榜上,“权威”依旧;而某些恪尽职守,并不断创新,已在学者中赢得口碑的期刊却因主办单位不够权威而榜上无名。可见,“‘名’与‘实’对应是一个方面,‘名’‘实’偏离乃至飞离也是一个方面,飞离了具体事物的‘名’又生产出新的‘实’又是一个方面。” 当学术期刊的“名”不是由学术共同体而是由评价机构和行政机构决定,并进而左右了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时,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批评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必须指出的是,学术期刊“名”与“实”关系的现状与学术期刊体制特别是新闻出版总署的学术期刊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也是分不开的。关于高校冠以校名的刊名命名方法只是一种惯例,并非不可突破,比如某些专业院校的学报就没有冠以校名,但到了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却以文件的形式硬性规定:“所有高校学报必须在‘学报’前冠以学校全称,不得使用学校的简称。” 学报的命名法由此成为铁律。即使学报都这样命名,只要坚持开放性,仍有可能成为开放的学术平台,但总署早已在1998年就下文规定:“学报刊登的稿件,2/3 以上是本校学术、科研论文或信息。” 总署的学术期刊管理体制是如何束缚学报手脚的,于这些规定中即可见一斑。另外,在涉及学术期刊等级和地位的问题上,尽管总署从来没有公开认可评价机构的排行榜和排名表,但这种纯量化评价的办法还是得到总署的完全认同,总署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制定的《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 》和《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就是一个纯量化评价的体系,“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评价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单纯的量化评价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如果将此评估体系用于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那么,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结论诸方面明显存在的重大问题将会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总署的学术期刊管理体制不合理的一面。 (九)中文学术期刊与英文学术期刊之关系的颠倒 近年来,学术国际化的热潮方兴未艾。关于学术国际化,已有学者作出了颇为深入的分析,笔者在此想着重指出在国际化的热潮中所出现的中文学术期刊与英文学术期刊关系的颠倒现象。这个颠倒关系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英语视为学术国际化的唯一语言;二是将能否被SCI、SSCI和AHCI收录作为期刊国际化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学术国际化就是“以科学的方法、普世的价值观念、无障碍的语言、规范的样式在国际公共学术平台上展示和交流学术研究过 程及其创新成果,能为国际学术界所接受或应用” ,那么,撇开方法、价值观和规范不谈,仅就语言来看,“无障碍的语言”是否就只有英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语言作为表达思想和观点的工具,与表达的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当研究的是纯自然科学时,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标准语言当无太大问题,但当研究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时,仅以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就远远不够了。因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仅世界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就都是与特定的语言无法分割的,离开了某些特定的语言,也许连一些地域文化的基本内容都无法理解,更遑论研究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离开了中文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述的文化。比如,中国的文字、书法、哲学、历史、诗词歌赋等等,如何用英文精确表达?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解读简帛文字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无论是何方神圣,如果不懂中国古文字,就别来碰它。我们不可能要求简帛研究者用英文来写作,更别说拿到英文期刊上去发表了。但今天的问题恰恰在于不仅以英语写作学术论文是西方学术期刊对中国作者的要求,而且我们的学术主管部门的确也在要求中国学者这样做。这是世纪之交以来学术国际化热潮的特点,从中不难看到政府部门强烈的输出愿望,即要使中国的知识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在有些学科也是可行的,但在涉及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的学科中,我们首先应该捍卫中文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第一语言的地位。无论从尊重中国文化还是从研究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说,这都是非常必要的。 与要求中国学者用英语写作中国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相配套的措施还有鼓励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创办英文期刊。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中国共有329种外文期刊(绝大多数为英文),其中社科类有51种。尽管社科类期刊数量较少,但近年增长速度并不慢。上世纪最后20年,总共增加了15种;本世纪最初10年就增加了26种!而且这种增长势头有增无减,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有创办英文刊的愿望。可谁又知道办英文刊的苦衷?英文刊出版了,可大多外国专家不看,中国学者不睬;也就是说既无国外读者,更无国内读者。也许,这可称为自娱自乐,但在笔者看来则是自欺欺人。    “崇洋媚外”这个词汇在社会上早已遭到唾弃,可在学术界却正在深入骨髓,最典型的就是在学术评价中的SCI/SSCI/AHCI崇拜。大多数学者都知道,SCI/SSCI/AHCI不就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文献数据库吗?笔者在国外大学访问时曾向人家请教过这个东西,问他们重视不重视,得到的回答却是很疑惑很怪异的眼光,甚至不知道你在问什么。在欧美国家,没人拿这个数据库作为学术评价标准。   当今几乎所有高校都有SSCI/AHCI崇拜风,不少学者也以在SSCI/AHCI期刊发表论文为荣。期刊人对这些把戏的了解应该更多,但很多期刊人却在努力使自己的期刊被SSCI/AHCI收入,即使再委屈自己也在所不惜。这种现象与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密切相关,学者在此类期刊发表文章有高额奖励,期刊入此数据库则一步登天。因此,只有彻底废除危害中国学术正常发展各种不合理的指标体系,此类SSCI/AHCI崇拜歪风才会消散。笔者总觉得目前这股歪风,与当年大炼钢铁有一比,小锅炉先支起来,尽管炼出的全是废品;而今的学术界,不论蒙还是骗,先在SSCI/AHCI刊上发文章或先进入SSCI/AHCI索引库再说,管它文章水平高低!这么做,到头来害人害己害国家!有人做过调研,中国学者发表的SSCI/AHCI论文,大部分水平并不高,甚至低于国内专业刊及高水平综合刊发表的论文。 笔者不否认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反对的是盲目地或荒谬地以英文化代替国际化,以欧美化代替国际化,这样的国际化不仅会大大损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会使我们与真正的国际化渐行渐远。 台湾大学黄慕萱教授曾精辟地指出:“由于人文社会学者的研究议题具有高度的本土关怀,自然会以最符合该国文化与思考的语言作为文献发表所使用的语言,因此以英文文献为搜录对象的SSCI及AHCI引用索引数据库并无法代表非英文人文社会学者的研究产出状态,其搜录的期刊文章仅表示较具有国际能见度及影响力,而无法表示其重要性或质量的高低,故在非英语国家,人文社会学者的学术评鉴不能仅以国际引文索引数据库进行评鉴。” 黄教授这段话说得实在太好了,可现实离这个想法实在太远了! (十)综合刊和专业刊之关系的颠倒    综合刊和专业刊的关系是个老掉牙的问题,谈论多年,可这个问题依然是目前学术期刊存在的最大问题。朱剑曾有两篇文章对这个问题作过非常透彻的论述, 所以笔者就不在这里饶舌了,只是结合个人体会,非常简单地提炼几个主要观点。    其一,综合刊数量如此之多,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和行政体制双重影响的产物。从学术史上看,中国传统学术崇尚综合,西方学术强调分科,20世纪初期西方学术传统对中国产生影响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表现在期刊结构上,尽管也有不少专业期刊,但在学术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多是综合性期刊,而且综合性期刊在数量上也占优势。从行政体制上看,1949年后学术期刊基本为学术单位所有制,每个单位办一份期刊,当然只好办综合刊;这种行政体制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是一大批综合性大学学报的产生。学校安排教学和科研是分科的,但学报则只能是综合的。地方社科院和社科联与此类似。    其二,从学术界实际情况来看,专业刊比综合刊更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在需要。尤其在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学术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的形势下,学术界对专业刊的需求更加强烈。但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造成了专业刊与综合刊数量关系的颠倒。上面已谈了历史原因,至于体制原因,最主要的,笔者以为是新闻出版署机械而僵化的刊号管理!如果允许有研究实力的学术单位和团体创办专业学术期刊,目前的学术期刊生态格局要好很多。也就是说,不是综合刊太多了,而是专业刊太少了!如果有大量的专业刊存在,那些低水平的综合刊就会没有生存的余地,根本不用你指责什么垃圾不垃圾;也不会有那么多怪诞的以书代刊、似书似刊、非书非刊的四不像出版物存在。这种对期刊的封闭式和静态式管理,严重制约了中国学术的正常发展。所以,这种关系的颠倒,责任不在期刊人,也不在学术界,而在管理部门。    其三,尽管我们总说学术界需要更多的专业期刊,但绝不意味着综合刊就该赶尽杀绝。相反,学术研究同样需要综合刊,综合刊也会有发展的美好前景。只是,综合刊要提高办刊水平,要有问题意识,不能将综合刊办成一个简单的大拼盘,而这恰恰是目前大部分综合刊存在的共性问题。 其四,在综合刊和专业刊的结合上,部分综合性大学学报已做了一些尝试,这就是多家学报联合创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笔者以为,这是到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学术期刊改革模式,已有期刊人对这一模式的成功之处作了归纳:第一,既顺利地实现了专业化转型,又没有割断与过去的血脉联系,而且编辑队伍可以保持稳定。第二,开创了学术期刊跨地域、校域进行整合、联合的模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全新路径,并为实现集团化打下了基础。第三,打破了高校间的门户壁垒,专业刊是高校办的,但不再专属于某一校,因而是开放的。第四,创设了在大型期刊数据库网站实现期刊整体、系列传播的全新模式,保持了期刊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树立起了数字化学术期刊的品牌形象,而且也开启了同大型商业化企业合作的新路径。 笔者在此再补充第五点,参与专业刊合作的有数十家学报,但大家的协作配合非常理想,做到了真正的协同创新。“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学者们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在期刊同行中也备受关注。 结语:体制改革与颠倒关系的再颠倒 从以上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十个被颠倒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颠倒关系之所以存在,皆与现行学术期刊体制的不合理有关,而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政府管理部门。换言之,政府期刊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是颠倒关系存在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期望正在到来的体制改革能够将这些颠倒的关系再颠倒,即让其回归正常,那么,只有将改革不合理的期刊管理体制作为改革的重点,期望才不会落空。 必须指出的是,造成颠倒关系的还有诸多学术期刊自身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各自为政,缺乏共同体意识。没有共同体,学术期刊就缺少了制定有约束力规约的能力,更缺少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比如在与二次文献期刊、专业评价机构、特别是数据库网站和与管理部门的关系以及在学术期刊国际化方面,学术期刊就陷入了典型的集体无意识。因此,只有建立起学术期刊共同体,大家同心协力,上述颠倒关系才有可能再颠倒过来。在笔者看来,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实施,对学术期刊共同体的形成是有着某种促进作用的,它至少使得学术期刊能够共同思考和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学术期刊共同体一旦形成,反过来对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为一场面对特定群体的改革没有这个群体的主动参与是很难真正成功的。 我们还必须看到,不合理的期刊体制有一个长时间的形成过程和复杂的历史背景的变迁,至少可以从1950年代初开始追溯起。今天,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改革不合理的期刊体制,无论对管理者还是期刊人来说,都既是还历史的旧账,也是为未来承担历史责任。 应该说,在颠倒关系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学术期刊并没有完全屈就于这些颠倒关系,学术期刊的反抗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近年来,部分学术期刊人对只有学术共同体才具备评价主体资格的坚持以及对专业评价机构的批评,已使得部分评价机构对评价方法有所改进。 更值得指出的是,对于现行学术期刊体制,期刊人也以实际行动发起了挑战,而且得到了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如前述“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创办,就是一个在新闻出版总署《实施办法》颁布前即已开始的借助数字化技术的自我革新行动。“‘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是学术期刊人试图突破体制的束缚而创办的,它必然存在与现有体制不相符合之处,它之所以能够在现有体制下成立并运行,是因为得益于体制改革和数字化变革的大背景,主管部门鼓励创新,包括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确,“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从酝酿到创办直到最近的大扩容,都得到了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关注和支持,两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始终参与了这个行动,并在政策、法规等方面认真听取意见,给出指导性的意见。没有教育部和总署的支持,“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也很难走到今天。通过创办该系列期刊的尝试,我们对将纸本期刊与数字化期刊分开、编辑与出版分开的“两分开” 改革路径更加充满信心,“但这样一种新型的办刊模式是否能得到最终认可,亦即是否能得到改革后新体制的保护,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而在新体制认可它之前,它的存在和运行都处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除了没有先例可循,缺乏体制的保护使其身份不明和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是阻碍其继续发展的最大的问题。由此观之,尽管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是可以而且必须与数字化变革实现无缝对接的,但最终能否导致学术期刊体制与体系的科学重建,还取决于决策者的顶层设计与业界的底层设计能否完美地结合起来。” 出自中央政府关于期刊体制改革的方案显然属于顶层设计。学术期刊的改革需要有顶层设计。相对于顶层设计,来自业界的底层设计对改革的成败同样重要。“制度设计是个精细活,既要有顶层设计,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又要有底层设计,抽丝剥茧、脚踏实地;既要关注历史大势,也不可忽略政治或者经济发展中那些看起来没有分析价值的小事。”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设计可谓标准的底层设计。虽然体现为基层自发的行为,但其归宿还是指向制度的顶层设计,它在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上,与中央的顶层设计是完全吻合的。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中央关于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抽丝剥茧、脚踏实地”的具体路径,该系列专业期刊的设计完全从现实出发,借助数字化技术,展开从期刊结构、布局到传播方式的全面革新,必将有效地促进学术期刊评价机制和学术期刊管理体制的重建。如果这一底层设计能为顶层设计所接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改革,本文所分析的十个颠倒关系能够重新颠倒过来,将建立起数字化时代全新的科学的学术期刊体系,从而能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不负自己的使命。 (本文原载《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本网发布时,注释略。感谢仲伟民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13年5月31日
个人分类: 期刊工作|21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在的师生关系啊
lfxy 2013-5-31 18:26
大概发自内心想多学点东西的学生并没有几个。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那一纸学位,想越早毕业越简单毕业越好。一严格要求就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师生矛盾。前几届的学生不管真的假的还能在毕业论文中写几句致谢,今年毕业的居然只写了“感谢祖国”四个字。幸亏我心大,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却并不很在乎此事。只是觉得不会做人的人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发展。有时候想想也真是有点心凉,毕业一个学生就多了一个仇人。希望时间能冲淡一切吧。
4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互利共赢”关系
周可真 2013-5-29 22:58
中美之间的互相利用,远的不去说它,就近来说,是从“冷战”时期开始的,较确切地说,是始于 20 世纪七十年代,其互相利用的意义在于对付苏联。 所谓“冷战”,实际上主要是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博弈,其博弈之所以采取“冷战”而非“热战”的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所各自代表的两个阵营之间实力对比大致相当,由此形成了彼此间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这两大阵营之间的相对平衡和整个世界的相对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也由于它们在二战期间曾经结盟共同对付德、日等世界法西斯势力,由此结下的情谊不可能在眨眼之间就消失,何况其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这两大阵营都需要自我休整一番,故尽管彼此间存在着根本的利害冲突,却均无力立马投入新的世界大战。 但是, 20 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的破裂,打破了“冷战”双方的平衡关系,并实际形成了类似中国三国时代三国关系的新三国(苏、美、中)关系——苏、中类似三国时代孙刘联盟破裂后的吴、蜀,美国类似三国时代的魏国。 六十年代后期,新三国关系中苏、中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以至于发生了局部战争(珍宝岛之战),其时中国已将“苏修”列为头号敌人,亦即所谓“最危险的敌人”,相应地其原本“最危险的敌人”“美帝”也就变成“较危险的敌人”(也意味着是“较不危险的敌人”)了,正是这种矛盾状态造成了中美之间互相利用的客观之势,而尼克松访华则标志着中美互相利用关系的确立。 “冷战”时期中美之间互相利用所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苏联的解体与东欧的剧变。从意识形态维度来看,这个结果自然是意味着彼此互相利用的中美之间是美方占了大便宜,因其最终取得了使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得以瓦解的成果,但从国家利益维度来看,这个结果又是意味着中方占了大便宜,因其最终取得了使“最危险的敌人”得以消除的成果。合观之,“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互相利用关系,可以说是一种“互利共赢”关系。
个人分类: 国际政治|1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velocity command中loop设定与atom ID关系
chnfirst 2013-5-27 22:38
http://lammps.sandia.gov/doc/velocity.html velocity command The loop option is used by create in the following ways. If loop = all, then each processor loops over all atoms in thesimulation to create velocities, but only stores velocities for atomsit owns. This can be a slow loop for a large simulation. If atomswere read from a data file, the velocity assigned to a particular atomwill be the same, independent of how many processors are being used.This will not be the case if atoms were created using the create_atoms command, since atom IDs will likelybe assigned to atoms differently.
个人分类: LAMMPS|1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销售关系
热度 1 xingnailin 2013-5-23 19:52
【销售卖什么】1、生客卖礼貌;2、熟客卖热情;3、急客卖时间;4、慢客卖耐心;5、有钱卖尊贵;6、没钱卖实惠;7、时髦卖时尚;8、专业卖专业;9、豪客卖仪义;10、小气卖利益。 在微博看到的。看到的一瞬间,脑子里出现一个想法,我们每个人存在这个世界上,不是都在销售自己么,对父母销售自己,换来他们的快乐和对自己的关爱及自己的心安幸福。对配偶或情侣销售自己,换来家庭和爱情亲情。对朋友销售自己,换来友情及帮助。工作中销售自己,换来生活的资本及体现工作的价值。不同的是销售出去的感情还是行动,销售途径是直接还是间接,销售结果是顺利还是坎坷或者失败。 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在不同的时期选用不同的销售对象。一次销售行为中可能要面对多个不同的对象,比如有人想在实验室销售物品,就要处理好和门卫师傅,实验室学生,老师,甚至清洁阿姨的态度都要考虑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销售行为的失败。同理,生活中以及各种工作中,都是这样。 只要我们和外界有所交流,就需要完成一个个的销售行为,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销售就是满足人的不同层次需求,甚至看起来没生命的物体也有自己的需求,为了存在就要有所付出,并换来自己生存需要的事物。人从出现开始就决定了不平等性,然后随着自身及周边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更着排序以及相互的距离。为了完成这些距离和顺序的改变,人就要不断的销售自己,为了收获爱情和配偶组成家庭,就需要了解对方的需求,了解可以影响对方观点的人的需求。。。首先了解了需求后,审视自己所具备的条件能否满足对方的需求,然后通过合适的方法销售出去。这样才能完成爱情和家庭这一销售活动。 另外,我猜想,我们的实验对象是否也是在销售着自己,同时在和我们讨价还价。例如一个基因,可能需要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凭借其自身很难完成,而我们具备其扩展空间的条件,而我们也需要了解其功能并加以利用。为了完成这个销售活动,我们就需要其销售自己的方式和途径,然后才可以进行沟通谈判,最终完成这一销售活动。同样,每个科学理论也在用各种方式销售自己,以实现其展示自身地位的需求,这一销售活动的完成就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并出售自身的部分价值。 为了得到爱情友情自己顺利完成工作,应该对销售有一定的了解并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了。以前学习的销售知识在转化为执行力的过程中应该是出了一定的问题。因条理不清而混乱,因转化路径不合适而出现偏差应该静下心来梳理一遍,然后针对现存问题制定进一步的策略了。
2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哈佛教授论中国精英大学:要改变“关系”评价,建立真正同行评价
热度 3 liuli66 2013-5-23 12:22
1)原文 How China’s Elite Universities Will Have to Change By Michèle Lamont and Anna Sun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 Dec.10, 2012.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undergoing rapid transformation as they strive to conform to international norms in response to a government campaign to develop world clas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By some measures, the effort seems to be working: On the recently released Global Employability Survey , a list of universities that employers said produced the best graduates, Peking University went from ranking 129th in 2011 to 11th this year—not far behind Harvard, Yale, and Oxford, among other elite institutions. Four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made the top 100 for the first time. Those are impressive gains, but if China's universities are to fully join the ranks of world-class institutions, t hey must embrace a culture of academic peer review that is only beginning to develop there.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because China's higher-education reforms will affect not only China's future but also the future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Chin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continue to expand globally. Today in China, academic committees are in charge of most forms of evaluations, from tenure to grants and fellowships. These committees typically include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appoin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department chairs, as well as full professors and one or more of the department's Communist Party representatives. Increasingly, these are regular faculty members with additional political appointments within the party, rather than full-time party administrators who are not scholars. But authority is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administrators and politicians to scholars. Last year, Xu Xianming, president of Shandong University , one of China's largest elite universities, took himself off an evaluation committee to avoid interfering with academic authority. He was hailed by many people as an exemplary representativ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leaders, and published reports indicated that the government accepted and promoted his decision. Before the reform efforts, politics—both party-based and personal—were often the determining factor in faculty-performance reviews . Now there is a turn toward measuring productivity quantitatively, to deflect politics and biases. But that is not without problems, because an increased publication output is not necessarily indicative of scholarly excellence. And tenure reviews still often do not require external letters but are based on the input of the local department and university. That encourages scholars to focus on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immediate colleagues instead of engaging nationally or internationally with peers. The same localism permeates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who typically apply to study with a specific mentor who holds the title of supervisor of doctoral students. That system encourages students to be good apprentices rather than to ready themselves for dialogues with other experts in their fields. Conforming to international norms would certainly require more-universal modes of evaluation. The strengthening of peer review in China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importing American peer-review practices, which are a distinctly American product that integrates research and higher education. But it is with the American system in mind that we should be asking a number of questions about the challenges of strengthening peer review in China: 1.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ties for attaining academic power and prestige, how can universities weaken those ties and strengthen the use of more-universal criteria of evaluation? 2. Highereducation policies will be more effective if they explicitly avoid party politics. How can that be accomplished given party influence in Chinese education? 3. Numerous sources of financing for research in the public, private, and nonprofit sectors are crucial for academic excellence. How can these be made more available in China? 4.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make and enforce rules of ethics concerning self-promotion, conflict of interests, and abstention. How can those norms be established in graduate programs and through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This is going to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a system that traditionally values apprenticeship and intellectual genealogies. 5. The criteria of evaluation that matter most—originality and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significance—may be defined differently at different institutions. How can the Chinese develop a consensus on those criteria? 6. In a rapidly growing highereducation system, with more than 2,300 universities, how can an effective, coordinated system of peer review take root? The emergence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creates the potential for China to become a vastly influential part of the highereducation landscape. We should all care whether the academic work being done there meets a standard that scholars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around the world—can trust and build upon. Michèle Lamont is a professor of European studies and of sociology and African and African-American stud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her book How Professors Think: Inside the Curious World of Academic Judgmen 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s published this year. Anna Sun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nd Asian studies at Kenyon College. She is the author of Confucianism as a World Religion: Contested Histories and Contemporary Realities, forthcoming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高等教育研究者侯定凯对该文的评述 异化的学术评价制度亟待改革。 学术成果质量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由学术制度设计的弊端所致。 诚如哈佛大学拉蒙特( Mich è le Lamont ) 教授所分析的那样, 中国大学要真正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就必须建立更加 强大的学术同行评议文化,这方面中国的大学才刚刚起 步。 拉蒙特教授认为,中国高校里的学术委员会负责 从职称评定到科研经费等一系列重大学术事务,以政党和 个人关系为基础的传统评价制度,正在被量化的绩效评估 所取代,但成果发表数量并不代表学术成果的卓越。 拉蒙特教授指出,现在的职称评定通常并不需要校外同行的推 荐信,而主要依赖本系或本校的评选程序,这导致学者将 更多精力用于改善和身边同事的关系,而不是试图参与到 更加广泛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中去。这种学术“地方主 义”同样渗透于研究生培养制度———它鼓励研究生成为一 名“好学徒”,却不鼓励学生与本领域的其他专家进行对 话。 真正的国际惯例强调更加广泛的学术评价模式,为 此,拉蒙特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1. 既然学者个体与地 方性的学术权力密切关联,那么应该如何打破这种关系, 从而建立更加广泛的评价标准? 2. 科研经费的多样化(公 共的、私人的和非营利性的部门) 对于取得卓越的学术成 果至关重要,那么在中国如何实现科研经费投入的多元 化? 3. 如何打破传统的学徒制和近亲繁殖的研究生培养体 系,在学术活动中让人们接受“自我推销”、“利益冲 突”、“弃权”等理念? 4. 原创性、社会价值都是重要的学 术评价标准,但这些标准在不同院校的内涵各异,那么中 国学者如何在这些标准上取得共识? 拉蒙特教授所提及的 四个问题,对于推进中国学术评价制度改革,解决中国的 学术评价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61 次阅读|5 个评论
SCI论文记数----颠倒了的因果关系
热度 36 lin602 2013-5-23 07:32
现在大学升职称及招聘人才,就是进行计数:SCI论文数、影响因子、课题数、经费、专利数、奖项。至于他研究什么、研究特长、在学术界中的影响与地位、真实的研究水平却不一定问,可以说许多高校基本不问。 大家可能会说,这些数目也是反映水平呀。 我认为,这既是对的,也不对!我举个例子:曹雪芹一生写了四分之三部‘红楼梦’,按照数数的方法,曹雪芹没有一篇完整的‘材料’,因为他的书没有写完,没有正式发表,他的计数为零,所以曹雪芹不但不能算伟大的作家,甚至不能算一个基本作家,考核不通过。 司马迁只写了一套‘史记’,按照目前考核方法,好象也不突出。 我的映象中,写‘乱世佳人’的作者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数量太少,她也不应该算著名作家。 我没有仔细查过,爱因斯坦及许多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们国家许多‘大牛教授’论文数量比他们多得多!!我知道的一位大牛年发表SCI论文一百多篇呢,几十篇是小意思。 发表文章其实是作者公布他的研究成果,就是他将研究的结果写成文章投到杂志,通过了同行专家的认可,当然也要经学术界的认识与质疑。 一个教授学术水平如何,应该是他真实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的学术威信,他做出来的学术贡献与工业上技术贡献,这些贡献一部分是通过文章来证明,一方面是同行的评价,一方面是工业界及社会的实际贡献。 再弱弱问一句,发表的SCI论文的数据与结论是不是‘对’与‘真’的?他们的数据即使是他做出来的,能够被其他人重复吗? 不少SCI论文数多的教授,他们的论文中有的写的是纳米,有的内容是生物活性,有的写的是........,不少教授是万能的。甚至跨大学科,我就见到这样的牛人。 我还见到有的牛人的‘奖’,搞砸了一些企业的大投资,让企业血本无归。但这些大红的奖状,在申报材料时,非常管用,而且是重量级。 论文与专利等只是他学术水平的证明材料,以证明他的成果得到了杂志评审人的认可,至于是不是完全正确,多大意义是需要大家来认可的,工业项目需要到生产一线去采集数据的。所以这些数据并不完全等于教授的真实学术水平。 我们不难看到,不少人学术上一般般,但写的SCI论文不少(一个化合物的单晶写一篇,一个小反应写一篇等),其实这些人在学术界大家并不很认可,但考核指标非常漂亮。我们还看到,一些教授拿了不少国家及省课题,也发了一些文章,但他的研究生到企业或社会上找工作,企业不认可他的研究生,研究生不好找工作,难道可以说这导师水平高吗?而在一个单位中,非常风光的人物,经费多,论文多,奖项多,但有些教授的这些指标少,可在本单位中更被广泛的认可。这种现象肯定有,当然百分比多少就不好说了。 人们在评价某人时,都是他在什么杂志上发表了多少文章,有没有人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学者到底做了什么,取得的科研成果到底在学术上有什么贡献,学术界到底如何评价他,他的学术成果对科学、技术、社会与工业有什么实际推动。 再说个小例子:科学网上精选博文数最多的博主就是最有水平的博主?........... 我觉得,完全通过计数来对教授进行考核与评价,是颠倒了因果关系的举措。
11216 次阅读|52 个评论
科技投入与国际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热度 3 yuliping 2013-5-20 20:02
本文发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这是今年发表的第7篇论文。现在发表论文收入有一些科研奖励和稿费,支出有版面费支出和论文奖励的个人所得税,两者相抵基本上已经没有钱了。目前单位基本也不考核论文了,那我写论文为了什么呢?我时常安慰自己,教授不能仅仅为了钱活着,我写论文,故我在。 ​ 摘要 : 利用2000-2008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科技投入与出口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出口在滞后1~3期的情况下都是科技投入的格兰杰原因,而科技投入只在滞后2期的情况下才是出口的原因;科技投入的冲击对出口的影响和出口的冲击对科技投入的影响相似,均为正值,作用稳定,持续时间较长;方差分解中,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要大于对出口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无论对出口的影响还是对科技的影响均是负值。方差分解中,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和科技均有一定的贡献,但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贡献,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 ​ ​ 关键词 : 科技投入 国际贸易 科技创新 出口额 面板向量自回归 格兰杰因果检验 2013.5.20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3157 次阅读|5 个评论
说说大学校园里影响同学关系的矛盾
热度 2 dingzhengdong 2013-5-18 22:12
近日,高校同学之间的安全问题频发。身为同窗手足,有什么事情不能通过沟通解决,又是什么东西阻碍了同学间友谊的发展,让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大家都在说,这些90后都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不懂得包容他人,这算一个原因吧,但难道没有一些外部因素吗? 我今年大三,在一所普通二本,担任班长,也在学生社团混过会长什么的,对同学之间的一些东西也有所了解,我就说说我看到的影响同学关系的一些东西吧。 一.助学金发放制度首当其冲 有句老话,提钱就伤感情。确实,助学金的分配已经成为各个班级矛盾的导火线。据我了解,我所在的学校,几乎每个班级的同学都因为助学金的分配发生过争执。我相信,绝大部分班长与班主任都希望能够公平的分配助学金,但随着社会发展,班级同学的家庭情况确实都差不多。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学校先出台一些不成文规定,来自东部发达省份的同学不能申请什么的。还有,同学之间开始装穷,开始变的不真诚。有些东西,我看在眼里。班里有个拿助学金的男生这学期换了部IPHONE5,气人的是,他每天上课还要拿部诺基亚功能机在我面前显摆,或许他还想拿今年的助学金,他想瞒我。你说,这种人拿了,别人没意见吗?其实现在,我每天都得假装不知道。有个隔壁班的兄弟,见异地女友经常坐飞机,也要瞒着班长与同学。有些人,出去旅游,也要瞒着班长与同学。有些人,穿着名牌,也要跟同学说这是淘宝上买的假货。为了那么一点钱,刻意的去伪装,有意思吗?你以为别人瞎子吗?别的同学没意见吗?好吧,我在假装瞎子。 二.学生会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的矛盾 其实这个矛盾,最近大家一直都在关注。学生会已经不是学生的组织,他们已经沦为学办团委的打工仔,成为团委老师管理同学的工具。好多同学在学生会一两年没学会起码的尊重,学会的是享受特权,学会的是官僚作风。学生会与普通同学之间的矛盾,真的很严重。我发现大学学生会里面的学生干部,有不少本人就是“游戏大学”的优等生,但就是这样的他们来帮助老师“管理学生”。这样的学生干部能够引领学生走向哪里?同时,这些人似乎非常自信自己是一个“精英团体”,个个都感觉良好。或许,学生干部也是目前畸形学生工作的一个牺牲品。 三.同宿舍同学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在大一大二不是很大。但到了大三,开始严重了。因为同宿舍的同学有得开始考研了,他们开始过朝六晚十的生活了,而部分同学依旧挥霍青春,晚上玩游戏到两点,早晨睡到自然醒。生活作息的不同,诱发了各种矛盾。我就亲身感受到隔壁宿舍,深夜,考研学子骂游戏学生,你影响我休息了,第二日晨,游戏学子骂考研学子,你影响我休息了。日久夜长,保不齐矛盾会爆发。或许,学校可以考虑一下解决方法。 四.普通学生与辅导员(研究生)之间的矛盾 辅导员制度貌似是中国高校的原创。在我看来,辅导员已经成为大学最无聊的那么一群人,尤其是团委的那帮人。或许我不该这么说,因为我是党员。辅导员已经成为了高校的维稳者,黑色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荣誉的分配者。他们手上掌握着好多关乎同学切身利益的权力,但谁又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公正的人呢?他们本身就没有进入社会,但他们还要用一种社会人士的口吻,来尝试改变你的思想,把你塑造成一个没有自我思想,只知道去照做的人。 当然,大学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没外界渲染的那么糟糕。 有些东西,有人的地方总会有,我们没有必要过分去渲染事件发生的地点。 我还是相信,同学之间还是会存在纯真的友谊的。
48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级数绝对收敛、条件收敛与子级数的关系
zjzhang 2013-5-14 19:50
命题:绝对收敛的级数必有两个收敛的子级数;而条件收敛的级数必有两个发散的子级数。 定义:设 $\sum_{n=1}^\infty a_n$ 为级数, 则 $\sum_{k=1}^\infty a_{n_k}$ 称为其一子级数, 其中 $a_{n_k}$ 是 $a_n$ 的一个子列。 证明:对级数 $\sum_{n=1}^\infty a_n$,取 \ 即可。 事实上,由 \ 知上面两个级数都是 $\sum_{n=1}^\infty a_n$ 的子级数。若 $\sum_{n=1}^\infty a_n$ 收敛,则上面两个级数收敛;若 $\sum_{n=1}^\infty a_n$ 条件收敛,则上面两个级数发散。
个人分类: 数学问题|8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列收敛与子列的关系
zjzhang 2013-5-14 16:19
证明: $\{a_n\}$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_{2k}\}$ 和 $\{a_{2k-1}\}$ 收敛于同一极限. 设 $\{a_{2k-1}\}$, $\{a_{2k}\}$ 和 $\{a_{3k}\}$ 都收敛, 证明: $\{a_n\}$ 收敛. 设 $\{a_n\}$ 有界, 且满足条件 $a_n\leq a_{n+2}$, $a_n\leq a_{n+3}$, $n\in\mathbb{N}_+$. 证明: $\{a_n\}$ 收敛. 设 $\{a_n+a_{n+1}\}$ 和 $\{a_n+a_{n+2}\}$ 都收敛, 证明: $\{a_n\}$ 收敛.
个人分类: 数学问题|8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进展:SDSS中星系参数间的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zhongmu 2013-5-13 14:35
研究进展:SDSS中星系参数间的关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李忠木 博士 我们利用SDSS的数据研究了星系参数间的关系,发现:(1)星系可以用第一主成分这一统计量进行很好地划分,人们之前发现的各种分割量均可以通过PC1与星系参数的关系联系起来;(2)红星系只有质量这一主导参数,而蓝星系则有质量和年龄这两个主导参数;(3)星系的不同参数间存在一些相关关系。文章还给出了所有星系、红星系、蓝星系的参数分布、中值关系、及biplot图等结果。 我们的结果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研究认为星系有一个主导参数而另一些研究认为应有两个主导参数。另外,我们得到的参数关系为星系的模拟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限制和检验。 以上论文已被ApJ接收,将在著名的天文和天体物理杂志美国ApJS(影响因子约12)上发表。 Research progress:Correlations among galaxy parameters from SDSS Prof. Dr. Zhongmu LI Zhongmu Li's group uses the data of SDSS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s of galaxy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PC1) is very important for dividing galaxies. All separators can be correlated to PC1. In addtion, it is shown that only stellar mass dominates red galaxies,while both stellar age and mass dominates blue galaxies. Moreover, this work presents many correlations among galaxy parameters.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will absolutely help to future studies on galaxies, e.g., modeling of galax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ur results will be published by ApJS.
个人分类: 科研分析|3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睡眠质量与前列腺癌相关
xupeiyang 2013-5-10 08:21
三个罚站的,两个因为睡觉,一个因为不睡觉。 睡眠问题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风险 睡眠不好会让人精神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但睡眠不好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好或许还会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近日,冰岛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Prevention)期刊上报告说,睡眠问题损害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比如,此前有研究发现,睡眠不好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但科学家并不清楚睡眠问题与男性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以2100多名67岁至96岁的冰岛男性为对象,研究睡眠对前列腺癌风险的影响。他们首先调查了这些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发现其中14.4%的人存在严重或非常严重的睡眠问题,包括难以入睡、夜间易醒、晨醒过早等。这些人参与研究时均未患前列腺癌,但跟踪研究5年后,其中6.4%罹患前列腺癌。 在考虑了年龄等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好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是没有睡眠问题者的1.6倍到2.1倍。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一结果得到进一步研究的验证,那么要降低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睡眠也许是一个潜在的干预目标。 原文检索: Lara G. Sigurdardottir, Unnur A. Valdimarsdottir, Steven W. Lockley et al. Sleep Disruption Among Older Men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May 2013; doi: 10.1158/1055-9965.EPI-12-1227-T 国际研究论文分析结果如下: Sleep AND Prostate Cancer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12 16 ‍ 2010 16 ‍ 2008 16 ‍ 2011 13 ‍ 2009 13 ‍ 2005 11 ‍ 2002 11 ‍ 2013 10 ‍ 2007 9 ‍ 2003 9 ‍ 2006 6 ‍ 2004 6 ‍ 1999 6 ‍ 2001 5 ‍ 2000 3 ‍ 1995 3 ‍ 1998 2 ‍ 1996 2 ‍ 1993 2 ‍ 1984 2 1 2 ​ 1 2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nited States 71 ‍ Canada 17 ‍ United Kingdom 8 ‍ Italy 7 ‍ Germany 6 ‍ Japan 5 ‍ Sweden 5 ‍ Australia 4 ‍ Switzerland 3 ‍ France 3 ‍ Netherlands 3 ‍ Greece 3 ‍ Iceland 2 ‍ Spain 2 ‍ China 2 ‍ Finland 2 ‍ Israel 2 ‍ Czech Republic 1 ‍ Norway 1 ‍ Cuba 1 1 2 ​ 1 2 3 4 5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San Francisco 8 ‍ Boston 8 ‍ Québec 6 ‍ London 5 ‍ New York City 5 ‍ Houston 4 ‍ Toronto 4 ‍ Baltimore 4 ‍ Stockholm 4 ‍ Cagliari 3 ‍ Vancouver 3 ‍ Phoenix 3 ‍ Philadelphia 3 ‍ Athens 3 ‍ Reykjavík 2 ‍ Madison 2 ‍ Milano 2 ‍ Durham 2 ‍ Sydney 2 ‍ Washington, D.C. 2 1 2 3 4 5 ​ 1 2 3 ... 6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Cancer Nurs 7 ‍ Psychooncology 6 ‍ Cancer 5 ‍ J Clin Oncol 4 ‍ Support Care Cancer 4 ‍ J Palliat Med 3 ‍ World J Urol 3 ‍ Urology 3 ‍ Qual Life Res 3 ‍ J Urology 3 ‍ Brit J Cancer 3 ‍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 ‍ Oncologist 2 ‍ Rev Med Suisse 2 ‍ Bmc Cancer 2 ‍ J Sex Med 2 ‍ J Pain Symptom Manage 2 ‍ J Urol 2 ‍ Eur J Cancer Care (engl) 2 ‍ Oncol Nurs Forum 2 1 2 3 ... 6 ​ 1 2 3 ... 7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Prostatism 160 ‍ Prostatitis 160 ‍ Prostate 160 ‍ Humans 151 ‍ Prostatic Neoplasms 134 ‍ Patients 125 ‍ Middle Aged 92 ‍ Aged 92 ‍ Men 68 ‍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53 ‍ Breast Neoplasms 50 ‍ Adult 47 ‍ Questionnaires 47 ‍ Neoplasms 44 ‍ Fatigue 43 ‍ detection of muscle activity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muscle adaptation 42 ‍ response to muscle activity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muscle adaptation 42 ‍ Depression 40 ‍ Aged, 80 and over 39 ‍ Physics 37 1 2 3 ... 72 ​ 1 2 3 ... 42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Sleep D 4 ‍ Bhasin S 3 ‍ Dearnaley D 3 ‍ Ivers H 2 ‍ Abbott-Anderson K 2 ‍ Morin C 2 ‍ Saini A 2 ‍ Hayes F 2 ‍ Sullivan P 2 ‍ Mulani P 2 ‍ Monga U 2 ‍ Kerrigan A 2 ‍ Thornby J 2 ‍ Monga T 2 ‍ Savard J 2 ‍ Simard S 2 ‍ Goodey E 2 ‍ Carlson L 2 ‍ Speca M 2 ‍ Patel K 2 1 2 3 ... 42 publications over time world map network of top authors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2emnui0ebi0sI0I1I00h001000d10021000300.y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权力大小与管理效果的关系
shuhualu1016 2013-5-8 14:06
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不给我开派(开除)人的权力,我怎么把单位工作搞得好。”似乎是给了他杀人的权力,那单位就会搞的好上加好了。他们并没有想到,单位工作没搞好,是与自己的能力与努力直接相关的。应该说封建皇帝的权力够大了,生杀予夺,一言九鼎,但远远不是每个王朝的每代皇帝都把国家管理的天衣无缝。相反更多的却是混乱和无效率。由此可见,并不是权力越大,管理效果就一定越高。不过也不能得出相反的结论,是权力越小管理效果就越高。 权力过大,尤其是独断性权力过大,则会放大掌权人的自身弱点和失误。任何一个明智的人都能看清这一点。如果毛泽东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大跃进”、“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就难以搞起来,也就不会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如此大的灾难。 1959 年的庐山会议,毛泽东一己之念的变化就改变了整个会议的方向,一下就导致了彭德怀冤案和“反右的进一步扩大化”的后果。其原因就是毛泽东的权力太大。 权力过小,无力协调统一整个社会组织成员的意志行为,你打你的鼓,我敲我的锣,管理效果肯定也高不起来。在第二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国军力量远远强于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解放军,反而屡屡败北,战前指挥权力过小,实际上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保证最佳管理效果的权力大小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 一般而言,权力不能大到可以压制不同意见的程度,也不能小到难以统一社会组织成员的思想观点的程度,则是恰当的度。在一个社会组织里,有与管理者不同的意见存在,这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十足的好事。不同意见可以弥补管理者个人的弱点,修正其偏见和失误。但当管理者的权力大到能使他一意孤行,不理会不同意见时,这时社会组织就很危险了。任何一个个人,无论怎么英明伟大,也不免失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果没有不同意见来修正这千虑中的一失,这一失也许会毁弃前此所有努力的成果。但当不同意见不能通过协商讨论来消除,都各行其是时,社会组织也就破裂了。很显然,这也没有管理效果可言了。 并且这里权力的大小与权力的性质不相关,无论哪一种权力,无论是具有独断性,还是不具有独断性的,过大或过小都会给管理效果带来负面影响。权力本身就是一种交换关系,表现的是权力主体以特定的利益为管理对象提供其需求的满足来换取他们对权力主体的意志服从。权力愈大,则说明他所能提供给管理对象满足其需求的资源占有越多,权力对象就越会调整自己的意志行为以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要求。而这种利益并不限于经济物质利益,凡是能为对方的“有”“能”“善”三大需求的实现有所帮助的都是这种利益的组织构成部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所作的分析很全面,任何能使对方与权力主体构成惧怕、偏爱和有求三种关系的情境,都会使对方放弃独立意见,而附合权力主体。“文化大革命”中的革命小将,并不是受毛泽东的逼迫,而是完全出于一种对毛泽东的偏爱而神化了毛泽东,从而放弃了自己的判断,甚至对毛泽东的一句很随意的话也要当作“最高指示”进行微言达意,全面领会贯彻。这才有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造成古今中外第一大冤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和极残忍的手段把原国家主席刘少奇活活整死。 独断性的权力会造成恐惧,非独断性的权力却会带来利得,两者适配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1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杯距看关系亲疏
热度 1 pgg 2013-5-8 11:40
从杯距看关系亲疏 此杯距非彼悲剧,就是杯子间的距离。从杯距判断关系亲疏是日本人的冷读术中的一个小技巧。 和人交往,如何拿捏和对方的距离感是个蛮困难的事情,尤其是那种认识了一段时间,但又不太互相了解,这种暧昧不清的阶段很让人着急!最担心的是你觉得两人的感情已经不错,应该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但是对方却完全不这么认为。 如何判断这种“距离感”的微妙落差?此时,可以观察杯距来探知对方的态度。 找个和对方一起喝饮料的机会,闲聊一会儿之后,装作无意间把自己的杯子移近对方的杯子,如果对方没有反应,就可以说两人的距离感缩短了。如果对方又默默把杯子移开的话,就表示他觉得两人还是维持现状就好,暂时还没进一步的打算。从杯距就可观察你们的关系是否悲剧。 与此类同的是你俩同行,观察对方是否和你可以保持在40 cm 以内的距离,超出这个距离,你就要对之间的关系重新掂量了,不过在中国挤公交除外哈!嘻嘻…… 别不信这种小技巧,请试试看,还蛮准的哦!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6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转)略淡: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和格兰杰影响检验(大可水米)
uccello 2013-5-8 02:44
   来源: 作者:    略淡: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和格兰杰影响检验 这三个事情呢,经常被初学统计、计量的小朋友所误解,这种误解,甚至还被不求甚解的小朋友们带出校门,散布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真是很让人担忧的。前阵子看到国内某著名经济学家(本人素来景仰的)领衔的课题研究报告之后,更是让我有这种想法。因此,写了这个帖子。   误区之一:貌似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   虽然一讲起来,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东西根本不是一回事;可是实际上,我们也很容易犯这种错误。比如:一提到吸烟致癌,如果有人不信,那你往往会说,“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会比其他人群高好几倍哦!”很遗憾,陈希孺先生(生前是概率统计方面唯一的院士同志)就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这也是他很喜欢用的一个例子。他是这样说明的:假如有这样一种基因,它同时导致两件事情,一是这个人很喜欢抽烟,二是这个人更容易得肺癌。这种可能性,是与上面常用劝诫口吻完全相容的。   所以,相关关系常常貌似因果关系,需要我们小心提防,保持清醒。   怎么样纠正这个毛病,建立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呢?   建议疗法:看个电影《小红帽》,这个电影告诉我们一句话:很多事情不是像看起来的那样。   我想说的是,虽然在100件事情当中,有99件事情是像看起来的那样,而只有1件事不像看起来的那样。但是,只有这最后1件事情才将你和其他的小朋友区别开来!   误区之二:貌似因果关系的格兰杰影响检验   如果说上面第一个误区,主要怪小朋友自己的话;那这第二个误区,恐怕应该是老师要负主要责任了。Granger Causality被引入国内时,被翻译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不知道谁干的这事,但我怀疑,这个翻译的人,要么是哲学没学好,要么是统计没学好,要么是语文没学好,总之是有某个方面知识结构的缺陷。结果是,好多小朋友都被误导了,尤其是Granger同志中了大奖之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被到处贴来贴去。可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不求甚解的小朋友都仍然认为这是个因果关系的test。   在这一点上,我尤其要佩服余老师。他说自己并没有学过Granger Causality,但是凭借深厚的哲学功底和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解,他的判断是:哲学的因果关系,那是统计学这个学科根本没法检验的。 恐怕一般小朋友没法理解,但是有个例子是很受欢迎的:燕子低飞是先于下雨而发生的,所以你做检验,就会得到燕子低飞是下雨的Granger Causality(零假设被拒绝);但是从哲学角度来看,下雨才是燕子低飞的真正原因。   这个例子揭示了Granger Causality和因果关系的本质区别:前者说的是一种可预测性(forcasting),如果A事件对于预测B事件是有用的,那么我们就说:A是B的Granger Causality(即:拒绝“A不是B的Granger Causality”);而后者,因果关系讲的是一种逻辑上的顺序,其与发生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有的时候是完全相反的,比如上面的例子。   怎么纠正?建议疗法:第一步:在天气预报要下雨的那一天(假定天气预报准确)走到外面;第二步:找到一只低飞的燕子;第三步:问问燕子“你是下雨的哲学原因?还是格兰杰Causality?”第四步:如果你没有找到燕子,或者它不屑于回答,那你就试着淋淋雨,尝试一下雨中的思考是否能给你带来灵感。   真正的因果关系怎么得到?   因为上面说的,因果关系不是通过经验能判断的,因为经验只是一些感性的、直观的、表面的信息,无法直接提供逻辑上的解释。因此,经验方法,例如相关关系、格兰杰影响检验都是一种验证结论的补充性说明,可以加强结论的可靠性,但并不能据此直接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   那真正的因果关系怎么得到呢?还得靠逻辑的思考。这里还有一个例子,根据经验,大家一般都认为:重的东西,掉下来快些;轻的东西掉下来慢些。亚里士多德就这么想的,之后两千多年,大家也都一直这么想。可是,我们知道,后来伽俐略小朋友站到了比萨斜塔上面,扔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砸碎了这个顽固的想法。   但是,在伽俐略爬到这么高之前,他还是想了很多很多的。   首先,他想,既然重的东西掉得快一些,轻的东西掉得慢一些,那么把两个东东绑在一起,轻的东西就会阻碍大的东西掉得那么快,两者的速度就会平均一下,所以两个绑在一起,掉的速度应该是介于两个单独下落速度之间的。但是,他又转念一想,两个东西张在一起,那不就变成一个更重的东西了吗?这个更重的东西不就掉更快了吗?和前面矛盾。这个归谬的结果,一下子让他疑云顿生。然后他再想了想,觉得有了自己的想法,就爬楼上扔东西去了。   这就是逻辑的思考过程。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过程也是这样,真正的因果关系,还是要立足于理论模型的思考。当然,如果推导技术没问题,那么这个“果”的合理性,就直接依赖于你给出来的“因”——假设了。这也是作者、评论人、审稿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假设的原因。
1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与 印、澳、巴、以关系新情况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5-6 08:56
中国与印、 澳、巴、以关系新情况 人民网北京5月3日报道: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印在积极发展友好合作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影响双边关系发展。   华春莹首先发布消息:应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共和国外长萨尔曼 · 库尔希德将于5月9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问:请介绍印度外长库尔希德此次访华有关安排。中方如何评价当前中印关系?如何看待中印边界西段近日发生的对峙事件?   答:库尔希德外长访华是今年中印高层交往的重要活动之一。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将会见库尔希德外长,王毅外长将与库尔希德外长举行会谈。双方将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长足进展,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协调与配合。我们愿同印方共同努力,通过此访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中印在积极发展友好合作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影响双边关系发展。双方正通过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外交及边防会晤等渠道,就中印边境局部地区发生的事件保持着沟通,寻求解决办法。中方愿与印方一道,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问:澳大利亚今天发布《2013年国防白皮书》,称澳视中国为伙伴而不是对手,鼓励中国和平崛起。这是否缓解了中国对澳支持美在太平洋存在的担心?中方是否认为澳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答:我们注意到澳大利亚今天刚刚发表了《2013年国防白皮书》。该白皮书视中国为伙伴而不是对手,欢迎并鼓励中国和平崛起,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本地区和世界都有益,这体现了澳方对发展中澳关系的重视和积极态度。不久前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成功访华,两国决定将中澳关系提升为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希望澳方以发表新版国防白皮书为契机,将中澳战略伙伴关系定位落实到双边关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希望澳方继续积极看待中国的发展和战略意图,和中方共同努力,不断增进中澳之间的互信与互利合作,推动中澳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彼此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和互利合作,对维护和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都是有利的。我们希望有关各方之间的互动成为维护和促进地区繁荣稳定的正能量,而不是相反。    问:澳大利亚《2013年国防白皮书》也提及希望中国进一步提高军事透明度。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前不久,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已就相关问题做了详细阐述,请查阅。    问: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访华时间有重叠,两位领导人是否会在北京会面?中方是否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答:中方一直支持中东和平进程,衷心希望巴以双方能尽快恢复和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愿为此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如果巴以两国领导人有在华会面的意愿,中方将乐于提供必要协助。
个人分类: 其它|145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与 印、澳、巴、以关系新情况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5-6 08:54
中国与印、 澳、巴、以关系新情况 人民网北京5月3日报道: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印在积极发展友好合作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影响双边关系发展。   华春莹首先发布消息:应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印度共和国外长萨尔曼 · 库尔希德将于5月9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问:请介绍印度外长库尔希德此次访华有关安排。中方如何评价当前中印关系?如何看待中印边界西段近日发生的对峙事件?   答:库尔希德外长访华是今年中印高层交往的重要活动之一。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将会见库尔希德外长,王毅外长将与库尔希德外长举行会谈。双方将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长足进展,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协调与配合。我们愿同印方共同努力,通过此访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中印在积极发展友好合作的同时,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分歧,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影响双边关系发展。双方正通过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外交及边防会晤等渠道,就中印边境局部地区发生的事件保持着沟通,寻求解决办法。中方愿与印方一道,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问:澳大利亚今天发布《2013年国防白皮书》,称澳视中国为伙伴而不是对手,鼓励中国和平崛起。这是否缓解了中国对澳支持美在太平洋存在的担心?中方是否认为澳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答:我们注意到澳大利亚今天刚刚发表了《2013年国防白皮书》。该白皮书视中国为伙伴而不是对手,欢迎并鼓励中国和平崛起,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本地区和世界都有益,这体现了澳方对发展中澳关系的重视和积极态度。不久前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成功访华,两国决定将中澳关系提升为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希望澳方以发表新版国防白皮书为契机,将中澳战略伙伴关系定位落实到双边关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希望澳方继续积极看待中国的发展和战略意图,和中方共同努力,不断增进中澳之间的互信与互利合作,推动中澳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彼此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和互利合作,对维护和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都是有利的。我们希望有关各方之间的互动成为维护和促进地区繁荣稳定的正能量,而不是相反。    问:澳大利亚《2013年国防白皮书》也提及希望中国进一步提高军事透明度。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前不久,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已就相关问题做了详细阐述,请查阅。    问: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访华时间有重叠,两位领导人是否会在北京会面?中方是否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答:中方一直支持中东和平进程,衷心希望巴以双方能尽快恢复和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愿为此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如果巴以两国领导人有在华会面的意愿,中方将乐于提供必要协助。
个人分类: 其它|15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
热度 3 pingcn 2013-5-5 20:18
最近读了一阵子红楼梦。 里面人物太多了,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 于是,把已经读的部分的人物的关系理了一下,画了个图。 不知道有没有错的,放上来,如果有错的,还请大家指出。 街西的荣国府,人物比较多,上传后图片不大清楚, 宁府的还凑合……
69 次阅读|6 个评论
积分的绝对连续性与连续函数的中值定理的关系
zjzhang 2013-5-1 21:17
设 是 上的非负可积函数, 是满足 的任意常数,试证:存在子集 ,使 。 证明 : 考虑函数 ,则由积分的绝对连续性知 。又由 及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即知结论。
个人分类: 数学|6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数学与物理的关系的思考
oceanhnbc 2013-4-28 23:31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这似乎是科学实践得出的确凿的结论,而这个结论为什么成立,似乎是一件奇妙的、难以琢磨的事。具体到物理学中,数学的原理为什么可以精确的描述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呢?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设一个抽象的数学意义上的变量,让它和具体的物理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对应,然后依照数学规律对这个变量做的各种操作,就构成了物理世界中对这个对象做的各种对应操作。这里的操作,在数学意义上是指变量可能的所有变化规律,相应的在物理世界中就是指与这个变量所对应的那个对象可能发生的一切变化规律。这里的可能发生并不是靠真实物质世界来判别的,而是靠数学意义中给出的可能性来界定的。 写到这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数学规律总显得足够丰富而可以描述物理规律,因为从物质世界各个领域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工具都可以供某一个具体物理问题选择使用。数学的体系是靠逻辑演绎构建起来的,数学结论成立的依据也是逻辑的推理,而把数学推导中的基本量赋予物理意义后,数学的结论立刻就具有了物理结论的形式,无论它对整体的物理理论和描述物质世界是否有意义。这种数学上从条件到结论的过程,就对应的表现出了一个物理上从条件到结论的过程,人们似乎满足于借助数学这样一条旁路来达成物理上的目的,而不再深究这条旁路中每一步对应的物理世界中的过程。 李洋 2012-04-17 01:03
个人分类: 思想碎片|9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省际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yuliping 2013-4-25 14:29
该文发表于2013.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是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技术创新金融”的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全面分析了金融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金融与科技创新协调性有待提高;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需要时间积累;科技产出对金融有较强的正反馈效应;科技产出高水平地区研发经费投入效率较低,劳动力效率较高。 关键词:金融 科技创新 分位数回归 面板数据 PVAR 2013.4.25 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4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对应关系
热度 2 杨学祥 2013-4-23 06:54
关注地震与潮汐组合的对应关系 杨学祥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3-04-23 05:54:49 4.5 30.4 103.0 19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3 03:53:25 2.6 25.7 99.5 7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永平县交界 地图 2013-04-23 01:38:03 3.1 30.2 102.9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3 01:27:13 3.8 30.3 102.8 15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23:11:17 3.0 30.2 102.9 16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21:39:31 3.1 30.2 102.9 14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17:11:53 5.3 42.9 122.4 6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13:42:52 3.1 30.2 102.8 16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09:18:08 3.6 30.2 103.0 19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2 09:16:37 6.0 18.2 -101.9 60 墨西哥 地图 2013-04-22 07:45:00 3.2 30.3 102.9 14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07:17:04 3.4 30.3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2 06:21:10 3.1 30.3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04:53:20 3.1 30.3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04:36:11 3.1 30.3 103.0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2 03:36:37 3.8 30.2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2 01:52:08 3.1 31.2 103.5 14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3-04-21 23:25:24 3.7 30.2 102.8 16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22:16:54 4.3 30.3 102.9 14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21:33:04 3.3 39.7 82.5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 地图 2013-04-21 20:06:23 3.2 30.3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8:55:10 3.2 30.2 102.9 14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8:48:23 4.2 30.3 103.0 19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1 18:24:15 3.0 30.3 102.9 14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7:43:38 3.1 30.3 102.9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7:30:24 4.2 30.3 103.0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1 17:18:10 3.1 30.3 103.0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1 17:05:22 5.4 30.3 103.0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成都市邛崃市交界 地图 2013-04-21 17:01:55 3.2 30.3 102.9 14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6:45:38 3.1 30.4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2:58:49 3.1 30.3 103.0 14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2:39:18 3.8 30.2 102.9 11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11:59:37 4.9 30.2 103.0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1 11:22:15 6.2 29.9 138.9 420 日本本州以南附近海域 地图 2013-04-21 11:07:50 3.5 24.4 122.4 70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3-04-21 09:33:46 2.9 30.3 103.0 13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9:29:56 3.6 23.4 101.6 6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地图 2013-04-21 09:29:33 3.7 30.2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8:13:07 3.4 30.3 102.8 18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7:50:59 3.4 30.2 102.8 19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7:21:27 5.0 35.2 124.6 10 黄海海域 地图 2013-04-21 06:27:22 3.4 30.3 102.9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5:54:29 3.2 30.1 102.8 15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5:29:56 3.0 30.2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4:53:44 5.0 30.3 103.0 16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成都市邛崃市交界 地图 2013-04-21 03:54:45 4.0 30.2 102.9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1 02:32:08 3.7 30.3 103.0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1 00:14:35 4.0 30.1 102.8 18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0:14:35 4.0 30.1 102.8 18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1 00:06:47 3.1 30.4 103.0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23:20:51 3.4 30.1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23:08:11 3.2 30.2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23:02:56 3.2 30.3 103.0 18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0 23:00:39 3.3 30.2 102.8 18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22:29:35 3.8 30.2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22:10:32 3.1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21:12:51 6.3 50.1 157.3 50 千岛群岛 地图 2013-04-20 20:33:39 3.1 30.0 102.8 20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 地图 2013-04-20 19:12:49 4.5 30.3 103.0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9:10:51 3.1 30.3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9:01:55 3.0 30.1 102.8 14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8:59:00 3.8 30.4 103.0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8:09:15 3.0 30.3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8:03:14 3.0 30.1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7:45:15 4.0 30.3 103.2 17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地图 2013-04-20 16:39:43 3.2 30.4 103.0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6:06:03 3.4 30.3 103.0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0 15:53:27 3.6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5:18:32 4.1 30.4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5:12:23 3.0 30.4 102.9 16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4:43:20 3.6 30.2 102.9 16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4:23:16 3.0 30.2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4:12:45 3.0 30.1 102.8 16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3:52:07 3.1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3:44:02 3.4 30.1 102.8 17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3:39:05 3.3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3:36:36 3.2 30.2 102.9 16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2:51:12 5.9 -6.2 130.3 80 班达海 地图 2013-04-20 12:47:02 3.0 30.2 102.8 14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2:38:50 3.0 30.4 103.0 16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2:07:39 2.9 30.2 102.8 17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1:55:38 3.4 30.3 102.9 11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1:40:23 3.7 30.1 102.9 14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1:34:17 5.3 30.1 102.9 11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1:29:11 3.3 30.2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1:19:50 3.6 30.2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1:04:56 3.2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0:46:46 3.3 30.3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0:41:14 3.2 30.2 102.9 9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0:38:34 4.6 30.2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0 10:29:48 3.7 30.2 102.8 18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0:19:03 4.3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0:12:34 3.4 30.3 103.0 11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10:06:29 3.3 30.2 103.1 10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名山县、成都市邛崃市交界 地图 2013-04-20 10:01:41 3.7 30.2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9:54:55 3.2 30.3 102.9 19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9:39:34 4.5 30.1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9:37:28 4.9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20 09:26:00 4.4 30.2 102.9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9:20:09 4.6 30.2 102.9 19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9:11:51 4.3 30.2 102.8 16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天全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9:02:57 4.6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52:23 3.7 30.2 102.8 13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50:34 3.1 30.1 102.8 16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42:35 3.6 30.3 102.9 2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37:12 4.1 30.2 102.9 19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31:34 4.1 30.4 102.9 12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27:25 3.6 30.3 102.9 15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芦山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07:32 5.1 30.3 102.9 1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06:38 4.8 30.2 102.9 10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交界 地图 2013-04-20 08:02:46 7.0 30.3 103.0 13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 地图 2013-04-19 17:02:14 3.0 23.7 100.5 5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地图 2013-04-19 11:05:53 7.0 46.2 150.9 100 千岛群岛 地图 2013-04-19 06:40:35 3.0 31.3 103.5 14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3-04-18 15:52:31 3.4 35.4 77.2 9 中国、克什米尔地区交界 地图 2013-04-18 11:46:00 4.1 25.9 99.8 9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洱源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18 04:40:48 3.0 43.3 88.5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 界 地图 2013-04-17 20:03:32 5.7 38.5 141.5 50 日本本州东海岸 地图 2013-04-17 16:33:17 3.1 25.9 99.8 6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洱源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17 12:04:38 3.2 25.9 99.8 12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洱源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17 10:10:15 3.0 25.9 99.8 8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漾濞彝族自治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17 09:48:27 3.0 25.9 99.8 8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漾濞彝族自治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17 09:45:54 5.0 25.9 99.8 1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漾濞彝族自治县交界 地图 2013-04-17 06:55:25 6.7 -3.1 142.6 20 巴布亚新几内亚 地图 2013-04-16 18:44:13 7.7 28.1 62.1 75 伊朗、巴基斯坦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16 16:34:12 4.8 28.9 95.2 6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 地图 2013-04-16 09:23:22 4.4 26.1 92.3 7 印度 地图 2013-04-16 00:45:13 3.0 40.5 122.4 11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大石桥市、老边区交界 地图 2013-04-15 18:52:13 2.9 39.2 106.0 0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交界(爆破) 地图 2013-04-15 11:17:22 3.0 33.3 95.3 9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 地图 2013-04-15 11:04:18 3.7 35.5 81.3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 地图 2013-04-15 03:38:37 3.6 35.6 81.4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 地图 2013-04-14 09:32:26 6.6 -6.5 154.6 60 巴布亚新几内亚 地图 2013-04-14 06:49:50 5.8 -19.1 169.6 27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3-04-13 09:40:08 3.0 24.8 99.0 5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地图 2013-04-13 04:33:16 6.0 34.4 134.8 10 日本本州岛 地图 2013-04-12 15:50:54 2.8 34.2 100.9 6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交界 地图 2013-04-11 23:39:53 2.4 37.3 97.2 15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有感) 地图 2013-04-11 04:20:30 6.0 21.0 122.1 20 菲律宾群岛地区 地图 2013-04-11 02:56:19 3.0 40.9 77.9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 地图 2013-04-10 17:29:31 3.0 42.2 82.2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地图 2013-04-09 19:52:52 6.3 28.5 51.6 20 伊朗 地图 2013-04-09 18:42:56 2.8 27.9 114.6 5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 地图 2013-04-09 10:04:14 2.9 25.7 99.6 12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永平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08 07:51:28 3.6 30.8 103.3 19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大邑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地图 2013-04-07 02:36:39 3.3 30.0 88.1 9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 地图 2013-04-06 12:42:37 7.0 -3.5 138.5 70 印度尼西亚 地图 2013-04-06 08:29:54 5.8 42.8 131.1 570 中、俄交界 地图 2013-04-06 07:31:38 3.0 41.6 86.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 地图 2013-04-05 21:00:03 6.5 42.8 131.1 570 中、俄交界 地图 2013-04-04 23:44:21 4.0 39.8 73.7 8 中、吉交界 地图 2013-04-04 21:46:21 3.4 40.9 78.0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 地图 2013-04-04 17:42:25 3.5 35.3 111.7 6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闻喜县交界地区 地图 2013-04-04 10:29:37 3.0 32.6 105.4 21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地图 2013-04-04 06:59:28 3.2 30.4 103.0 17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交界 地图 2013-04-04 02:42:52 3.8 37.3 97.2 7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地图 2013-04-02 02:53:16 6.2 39.6 143.2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3-04-01 17:47:31 3.9 40.4 107.1 8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杭锦后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交界 地图 2013-04-01 06:21:18 3.2 31.7 103.2 10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茂县交界 地图 2013-03-31 12:53:01 3.4 40.5 122.4 8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市辖区、大石桥市交界 地图 2013-03-31 04:04:51 5.6 23.0 96.5 63 缅甸 http://www.ceic.ac.cn/ 2013年4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气候变冷 2013-3-5 08:51 2013年4月潮汐组合:强潮汐导致气候变冷 杨学祥 2013年2月-3月,2013年9月-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年4月-8月,2013年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2年10-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2月-3月为弱潮汐时期。2012-2013年冬季可能为前冬冷,后冬暖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2013年4月为强潮汐时期的第一个月,由于潮汐活动逐渐增强,4月气温相对变冷,可能发生倒春寒。 潮汐组合A:3月31日为月亮近地潮,4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24953度,4月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2013年4月10日为日月大潮,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0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4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1123度,16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4月22日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5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4月26日为日月大潮,28日为月亮近地潮,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0.1011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7238.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5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01 次阅读|2 个评论
企业文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关系
shuhualu1016 2013-4-19 15:28
作者:舒化鲁 1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实施与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同一。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并且这套游戏规则还必须满足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系统完整和行之有效四个条件。这也就使企业文化要素集合与企业组织运行的融合工作同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实施统一起来了。 规范化管理游戏规则的约束条件的达成,直接就是企业文化的“三个共同”的形成,因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建立了满足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系统完整、行之有效四个条件要求的游戏规则,这也就是在共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行事习惯。 从规范化管理的角度分析,游戏规则的后三个约束条件——上下认同,系统完整,行之有效,是规范化管理的最终要求。而第一个约束条件——公开透明是基本约束条件,它满足了才有后三者的满足的可能。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游戏规则的后三个约束条件又是企业文化的“三个共同”形成的基本条件,或者说是其三个支柱。没有上下认同,系统完整,行之有效,就不可能有“三个共同”的形成。并且上下认同,系统完整,行之有效分别支撑着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行事习惯。 2 、上下认同与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 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通过归纳、整理、提炼,把企业老板和领导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组织成员的思想观念相融合的过程。这里归纳、整理、提炼的复制因子,如果只有企业老板或领导人认可,而没有企业组织成员大多数的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念是无法成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尽管马和鹿只不过是人给这两种动物贴上去的标签,指鹿为马不过是把两者的标签作了调换,但马也没有因为名之为鹿就少了鬃,鹿也没有因为名之为马就少了角。只不过在一个社会组织中,马鹿名实不辨会导致交流的误解、困难和混乱。共同价值观念也就是通过上下认同,消除事物评价标准上的混乱。企业组织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不能马鹿不辨,名实各异,所以只有上下认同才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 3 、系统完整与共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共同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企业老板和领导人与企业组织成员思考问题的立场、角度和方法达成统一的过程。系统完整强调的是把个人置于组织之中思考,把组织置于社会之中思考,同时从整体到部分,也从部分到整体,从组织到个人,也从个人到组织双向进行思考,以消除思考片面性的偏颇。老板与员工作为投资人与价值创造人,其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投资人要想保证投资获得充分大的回报,也就必须依赖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努力和贡献,因而也就必须给予员工与其努力和贡献相对应的价值需求满足。而员工要想获得价值需求满足的最大化,也就必须积极努力,多作贡献,以保证投资的最大增值。否则各自都只强调各自价值需求满足的最大化,否定对方价值需求满足的合理性,既不可能有共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游戏规则。 4 、行之有效与共同行事习惯的形成。 共同行事习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企业组织成员把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思维方式的要求,通过行之有效与否的反复检验,内化为习惯选择行为的过程。对于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某一行为要求以及它达成行为主体价值需求满足的有效性检验,也就自然而然地固化为行为主体的习惯选择行为,勿须每次作全面思考就进入行动过程。一个加班加点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如果每次都能对应获得他所企求的价值需求满足,当需要他加班加点作贡献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全面投入加班加点的努力贡献过程之中去。即使在形成习惯选择行为之后,如果有一次他的努力和贡献没有获得对应的价值需求满足,他的行为选择也会犹豫不决,使习惯选择行为退转为非习惯选择行为。 规范化管理不是简单地拟订制度,确立标准,而是建构一套公开透明,上下认同,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这就决定了规范化管理游戏规则的形成必须借助流程标准、责任制度、跟踪表单”三位一体”的管控技术。
2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系学术能力问题
onroad 2013-4-19 10:58
最近很是着急上火,好不容易争取来了一项自然基金,自己i也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藉此真正树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可是眼看一年半过去了,还是没写出一篇sci来。 尤其最近,通过大量阅读和分析文献,我已经有比较清晰的研究脉络和思路了,就是起笔写论文总是难以定稿,今天写一段,明天又推翻。以至于外专业的人一听我说起来,都直接质疑我的科研能力了。我自己还从没怀疑过自己的科研能力。。。 加油吧,每天写一部分,至少要写出来,坚持住,也许这会儿就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男生宿舍关系可以很简单
热度 6 outcrop 2013-4-16 13:31
看完复旦大学舍友投毒,感觉很可怕,也不能理解。回想我的宿舍生活,感觉很简单。 本科的时候宿舍6个人,那时候洗衣粉都是宿舍费买的,衣架什么的,开始还区分下,后来久了,就没了你我;还有很多共产的生活资料,就不说了。几年的生活很简单,舍友间有过吵架,不过没有记仇不相往来的。每年会有几次大餐,一般是某人生日,或者发了奖学金的时候,获奖的几个会拿出一个提成出来吃顿邮科院的小炒,或者教工食堂的炒菜。 硕士的时候,宿舍4个人,洗衣粉衣架还是共用的;本来打算跟一位广东同学学学白话,结果三个外省的,最后都说普通话了。三年下来,我没有见到一次吵架,实际上应该也没有吵。偶尔也会聚聚餐,也是学校附近的小店;或者借来电饭锅,偷偷的在宿舍煮火锅吃……硕士之后的实验室生活更多,宿舍的活动也就不多了。 博士的时候,2人一个宿舍,舍友是硕士三年的舍友。。。。 一直觉得男人的宿舍关系可以很简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40 次阅读|14 个评论
semianr7 实验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两个案例
tianchuanhao 2013-4-16 10:04
l 时间: 2013 年 4 月 12 日 14:00-16:30 l 演讲人:范良聪博士 “旁观者何以冷漠” l 演讲人:陈丽君博士 “关系对伦理行为的实验研究” l 主持人:吴金群博士 l 点评人:范柏乃博士 l 参与人: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师、经济学院杨晓兰副教授、陈叶烽博士、古保静博士等,政府管理系和经济学院的研究生,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主任许彬教授。 范良聪博士从小月月等社会事件出发,引出了“旁观者何以冷漠”这个话题,他认为第三方惩罚对于社会规范的维持至关重要。在 Gill 和 Prowse ( 2011 )的基础上,通过一组引入真实劳动( real effort )和第三方的独裁者博弈实验,探讨了由利益无关的第三方实施的惩罚背后隐藏的经济逻辑。实验于 2012 年 7 月在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进行,实验被试由通过浙江大学 BBS 征募的 84 名非经济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实验借助瑞士苏黎世大学开发的 ztree 软件平台完成( Fischbacher , 2007 )。论文研究的问题是,利益无关的第三方对惩罚的需求是否敏感反应于惩罚价格?通过操控实验中独裁者做出分配决策之后第三方面对的惩罚价格检验了这一点。结果发现,第三方确实愿意花费成本惩罚违背潜在规范的独裁者。第三方对惩罚的这种需求一方面随着惩罚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独裁者规范违背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引出接受者关于第三方在给定惩罚价格水平下是否会实施惩罚的信念,论文还证明了这种动机模式的普遍性。本文的结论是,即便利益无关,第三方惩罚这种看似纯粹利他的行为背后也存在很强的经济考虑。这意味着在构建有关惩罚的微观行为模型进而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 陈丽君博士则从个人早期的中美诚信对比研究出发,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人的不诚信倾向确实更高。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特有的关系文化是导致不诚信的重要原因,然而也有相反的观点。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实验研究方法来研究关系导向和关系强度对不诚信行为的影响。作者假设关系导向对商业环境中的不诚信行为有正向作用,除此之外,生存压力、资源禀赋与不诚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都会影响到伦理行为。按照投标中的投标者与招标者的合谋行为(不诚信行为)作者设计了一个竞标决策游戏。实验被试来自于为浙江大学各校区的学生,从 2011 年 10 月份开始至 2012 年 4 月前,共完成 280+139 人次实验,有效为 390 人次。实验中利用老同学与陌生人来操纵关系变量,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失败率来操纵压力变量,利用被试者初始分配的筹码来操纵资源禀赋,利用计算机来操纵不诚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并对实验结束后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对各变量的实际感知。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本文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假说大部分通过了检验,关系确实助长了非伦理行为,除此之外,侦察概率提高(惩罚降低,期望收益不变)也会明显的降低非伦理行为。这意味着在类似招标的商业环境中,为了降低不诚信行为,应该引入关系申报与回避制度,同时应该通过多元化的监管提高侦察概率。 参会者针对每篇论文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实验设计、被试样本、统计检验以及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等方面,此外,也对论文题目与实验内容的关系、一些重要的核心概念进行了讨论。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主任许彬教授对实验室的运行进行了介绍,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来利用实验室这个平台进行研究。 实验研究是近年来社会科学发展非常快的一个研究方法,虽然实验研究还存在外部效度的问题,但也有不少研究做了这方面的努力:他们发现同样的被试者在实验环境和真实环境中的表现是一致的。当然,对于大学生参加模拟招标是否能够拟合真实环境中商务人士的行为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实验研究的外部可推广性还存在质疑。但这并不能否认实验研究在其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消除非实验研究常见的内生性问题,在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公共政策等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记录人:田传浩 2013/4/14
2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角色视角下网络社区用户类型及其关系的识别
linghehuang 2013-4-14 16:26
黄令贺,朱庆华.社会角色视角下网络社区用户类型及其关系的识别 .情报资料工作,2013(2):84:88. 摘要 文章 首先对社会角色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上探讨了社会角色对于网络社区用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介绍了对社会角色认识误区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社区和用户行为的特点,分别构建了角色识别研究框架和角色关系识别研究框架,并对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网络社区 社会角色 用户类型 用户行为 原文下载: 社会角色视角下网络社区用户类型及其关系的识别
4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关系 看《春天里》的思考
meichao 2013-4-10 11:01
本来想说点什么的,但是如果要说的话又怕说的太露骨了,还是少说为妙。 就直接推荐《春天里》电视剧,和《恶魔教室》电影,可以看一看,真看了,我觉得你也会有的话想说的,再交流。
1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黄菡: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dongzg101 2013-4-4 12:02
http://talk.ifeng.com/online/parent/detail_2013_03/25/23481904_0.shtml
个人分类: 心理咨询|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
热度 1 zjzhang 2013-4-1 21:08
已知$u+v=(x-y)(x^2+4xy+y^2)-2(x+y)$,试确定解析函数$f(z)=u+iv$. 注:$f(z)=z^3-2z+k$.
个人分类: 数学|558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马云:政治改革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要动不动就谈
热度 2 dongzg101 2013-3-31 14:51
马云:政治改革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要动不动就谈 2013年03月31日 11:21 来源: 凤凰科技 作者:宁琦 分享到: 更多 4729 人参与 119 条评论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凤凰科技讯 3月31日消息,2013年IT领袖峰会今日在深圳正式召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演讲时表示,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谈政治改革,似乎不谈政治改革就干不了事,但“其实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马云称,“IT界、互联网界存在一个巨大问题,我们动不动都爬到屋顶上讲大产业、大行业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国家政治改革,好像政治不改革,你干不了事。不了解行业情况,就干不了事。其实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世界 金融 危机,我有一次看到县领导讲话,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欧洲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所以我们县经济不好。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宁琦) 以下是马云演讲实录: 马云:年纪大的人容易记性不好,吴鹰又把我的年龄往上涨了,但是退休的事是真的。我想了9年,计划了6年,实施了3年。我跟自己讲我们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工作的,我们是来享受人生的,我们是来做人不是做事。如果一辈子都做事的话,忘了做人,将来一定会后悔。所以我觉得48岁以前我的工作是我的生活,48岁以后我希望我的生活是我的工作。 不管事业多成功、多伟大、多了不起,记住我们到这个世界就是享受经历这个人生的体验。忙着做事一定会后悔。我不希望自己70、80岁还在公司开早会,我的同事很生气,又不好意思说。昨天晚上到的比较晚,晚上跟大家聊的特别开心,回想当年往事,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我们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回顾自己犯过的错误,见过无数奇葩类的人,但是这是最美好的经历,人生就是这样。 我回去后又睡不着,我想14年给了我那么多有意思的经验,15年以后又有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让我们这帮人再一起吹牛、聊天。如果今天不设计好的话,15年以后一定会很倒霉。我们这批人昨天晚上聊,我们这些人都是对梦想的追逐,都有很好的梦,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但是中国的梦,我认为13亿人应该有13亿不同的梦,所谓中国梦不是把全中国统一一个梦,因为13亿人不同梦想才会有今天、明天。 我今天来不想谈IT未来的展望,一会儿留给马化腾、李彦宏年轻人谈,我比他们大几岁,男人大1岁就是1岁,千万不要跟年轻人比远见,不要跟年轻人比创新,我只讲一些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人观察到、听到的一些事,今天讲讲如何把梦想变成现实,如果梦想变不成现实,就是空想、瞎想,最近讲的最多的就是空谈误国。 我不是学技术的,我对IT真不懂,我也不懂管理、不懂产品,但是我后来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地方是可以做的,就是在管理、在领导力、在怎么样把梦想变成现实上,我估计我比绝大部分IT人花的时间更多。 刚才周教授、常董事长讲了非常好的战略情况。大企业要有小作为、小企业要有大梦想。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想想自己有了一些想法后,怎么把它变成现实,怎么把它变成一个真正的不是一个空想的事。大企业的小作为往往是很多事情是一个瞬间的小动作影响了你这个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影响了整个企业甚至社会变革,我们从政治事件上,王立军这么小一件事引起了整个社会巨大变革,企业也是一样。 我相信马化腾他们的微信也是一个小小的偶然的触发形成这样,支付宝坦诚跟大家讲我们就是一个小小的想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变革。 所以我想今天的IT界、互联网界存在一个巨大问题,我们动不动都爬到屋顶上讲大产业、大行业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国家政治改革,好像政治不改革,你干不了事。不了解行业情况,就干不了事。其实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世界金融危机,我有一次看到县领导讲话,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欧洲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所以我们县经济不好,说跟你有什么关系?阿里巴巴走到现在为止生存下来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关心自己,如果你不关心自己、不关心自己员工、家人、朋友,不要希望他会关心所有人。我不太希望一个大公无私,一个没私的人不太可能有公。 IT发展到今天我们缺技术、思想吗?不缺。今天缺的是把这些东西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很多人用着IT的技术、思想,但是管理水平和思想仍旧在上世纪。给了他一个机枪,当棍子使。所以才出现今天这个世界IT做电子商务还在杀价,还是拼价格,不是价值。人家说马云你十年前也不是免费吗?技术十年前可以免费,你今天也不能免费。十年前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非常小,那个时候我们做免费,所有人说这哥们想找死,看他怎么死。今天你再想免费,你想死,腾讯、百度、阿里会帮你死。假如你还停留在上世纪甚至5、10年前的思想是不可能再活下去。 互联网有今天,四个特征、八个字最关键:开放、透明、分享、责任。假如你的管理不能具有这样的实质,开放、分享、透明的、承担责任这样的思想,你的企业一定走不久。我希望大家记住有梦想很可贵,但是坚持梦想更可贵,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正确方法更为可贵,一个优秀企业是管理出来的,优秀员工是管理出来的,优秀的商业模式也是管理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在论坛上听过也就算了,也许有一句话、两句话,哪怕把论坛上话都背下来对你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前不久亚布力论坛上一帮人讨论中国企业国际化,说这儿有工厂、那儿有老外招聘,有新市场开拓,我说国际化思想、国际化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中国现在有国际化战略思想的企业非常少,而国际化业务的企业倒是有很多。有国际战略的企业未必有国际业务,有国际业务的企业未必有国际化思想。 中国企业国际化是战略、思想、体制、人才、文化的国际化思想。在座人从事IT行业、互联网行业,问问自己是不是具有IT、互联网的思想、文化。是不是具有开放、透明、分享、承担责任决定你的未来。 第二,如果你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就会变成空想、埋怨、抱怨。我见过最多的人是埋怨的人,今天这个世界都一样,所有人觉得社会充满了问题,所有问题都是别人问题,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梦想是虚的,但是你必须把它做实。 我觉得我们中国也很奇怪,60年代尤其奇怪,动不动想改变世界、动不动想完善世界,动不动要上升非常高才觉得非常伟大。我今年48岁,吴鹰记住,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要完善世界,先完善自己,要帮助好别人,先帮助好自己。如果你不能帮助好自己,一切都是瞎扯。做企业,我觉得我们加强管理,很遗憾这4、5年参加了无数IT、互联网论坛,我听见最少的东西是如何管理好一个IT企业、一个互联网企业,如何从组织、文化、人才上管理好。 我刚才讲员工是管理出来的,决定一个生态系统不是老虎、狮子和大象,我们所有公司都觉得招一个好的VP感到骄傲,但是决定生态系统的决定要素是微生物,决定一个公司最好的素质是你的基础的员工的招聘。决定中国教育的水平绝不是大学有多少、大学有多大,而是小学办的多好。 第一天起,所有IT企业同事记住你们要招普通人,把他们变成不平凡。招人是多么重要。无线互联网会改变世界,大家会有异议吗?大数据时代会到来、会影响人类生活,有异议吗?没有异议。怎么变成才是最关键,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你招聘的人做起。只有这样你才能从梦想回到现实。 所以我特别期待,而且我最怕的是那些竞争对手动不动讲管理、讲组织、讲文化、讲人才,把这些企业是最大的竞争,讲空的跑到论坛来讲大事,基本上没有干过企业或者企业干的不行。讲的最多的是教授、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以及今天没有干好企业的人讲一些回忆录。绝大部分是这样。如果回归到企业本质,我们今天埋怨政府,无非要求政府加强管理。我发现很多企业倒下去不是缺乏创新、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完全缺少管理思想。 第二,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墙报、写文章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写得有味道一点,不要把企业变成赚钱机器。变成赚钱机器就是这个人只会赚钱,这边出来人民币,这边出来港币,讲话出来是美元,这没意思。我们需要把企业变成有情感的人,有情感就有朋友,有朋友的人生意自然好,有朋友也要讲原则,原则是什么?管理。 什么是老板?老板的老就是老师,板就是规矩。没有这两样东西是走不远。我不讲宏观道理,一会儿少年派的人讲,我只实实在在的,在我眼里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人的干货,做普通员工的提升。真正把管理做好,把文化做好,管理、文化背后必须有强大思想,没有真正很好的思想没有办法把企业做大。 我跟人家分享,人家说马云这两年神神忉忉,我们高速发展,没有沉淀思考,我们未来发展是什么?西方管理水平相当了不起。日本精致的文化管理也相当了不起。但是中国企业绝大部分是今天从西方学一点、明天从日本学一点,后天学一点传说的故事,整个管理商业体系是没有基准、相当混乱。 但是这两年在中国博大精深文化里面体会了很多。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中国真正有理想领导力是道家文学,儒家思想是我们加强管理最好的东西,佛家思想是让你学会做人,因为领导力很强、管理能力很强的人身上一定有毒,有毒需要佛家思想的空把它化了。竞争过程中学习太极的博弈思想是相当了不起。如果你希望你企业做的有味道,这个味道背后什么叫文化,文化是用来品,你要分出这个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区别,这个公司员工和其他公司员工区别,只有这样做,公司才有味道、产品才有味道、服务才有味道,人才快乐。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我特讨厌认真工作的人,工作不要太认真,工作快乐就行,因为只有快乐让你创新,认真只会更多的KPI、更多的压力、更多的埋怨、更多的抱怨,真正把自己变成机器,我们不管多伟大、多了不起、多勤奋、多痛苦,永远记住做一个实实在在、舒舒服服、快快乐乐的人,因为人才是让我们最美。 最后唠叨几句,我到处都讲的,我们关注自己的空气、水和食品的安全。人类最大的危险,中国最大的危险不是GDP跑7还是跑8,跑6又怎么样?只要我们喝水是干净的,空气是好的,食品是安全的。穷一点还能活得长一点。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县城,一个领导跟我讲,我说你们污染情况怎么样,我们上游已经污染了,我不污染怎么办?大家都怪别人。我特难过,我可以这么肯定地讲这届政府一定会做这个事,我们再也不需要有更高的GDP需求,我们需要有绿色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企业做成功了往往会变成不健康,不健康重要标志是唠唠叨叨讲话,以为别人听,其实别人不想听了。谢谢!
个人分类: 区域经济|131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概率分布之间的关系
itellin 2013-3-28 16:02
3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说关系 “connection”
热度 1 wangxiong868 2013-3-27 18:36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诡异的社会,啥都得讲关系 物理学也是如此,今天我想扯扯物理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connection,标准翻译叫联络 联络在物理中有好多种引入方法, 第一种最直接的引入方法是基于坐标变换,在和谐的物理世界里,我们希望物理量是和谐的,就是希望所有的量能在坐标变换下保持统一的和谐的变换方法,这种跟坐标变换相和谐变换的量就是张量,所以我们要所有的量都和谐都是张量。标量的普通导数是一个向量,但向量的普通导数不再是一个张量,在坐标变换下,有一个多余的项,这一项当坐标变换是线性的情况下会消失,但非线性坐标变换下会出现,为了把这一项给和谐掉,我们采取点手段,就是找找关系,引入一个量,这个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变换,刚好可以把上面那个不和谐的量给消掉,就这么联络一下,就把普通导数变成了协变导数,这样导出来的东西就和谐了,就是张量了。这种方法最直接,但也最抽象,不知道这个联络的几何意义到底是啥子,只是从分析上需要这样一个量。这个和局域规范理论里引入协变导数的方法一样,都是很神奇的和谐手段。从这个角度看,当出现非线性坐标变换时,需要联络。 第二种引入方法着眼点是坐标系。当我们采用非线性坐标系即曲线坐标系时,坐标基矢量会随着位置不同而变化,那么一个向量可以看成投影到各坐标基矢量,这样对向量求导,就需要考虑到坐标基矢量的变化,而联络正是刻画这个的。从这个角度看,当采用非线性坐标系时,就会需要联络。 第三种引入,着眼于非线性空间,即弯曲空间。对于弯曲空间,每一点局部近似于平直空间,切空间是定义在每一个点上的,不同的点的矢量不能直接拿来比较,要考虑向量场随时空点的变换,就涉及到比较不同点的向量,怎么办,找找关系,把其中一个点上的向量,给弄到另一个点的切空间上去,然后比较,怎么弄过去,就需要所谓的沿测地线平移,就需要引入联络。如果不是这样和谐地移过去,而直接搬过去,相当于不在 另一个点的切空间 上去,联络相当于把这个投影下来,给投到 另一个点的切空间 上去。 从这个角度看,当时空弯曲时,就会需要联络。 这三者,还是有一些微妙的关系的。如果时空弯曲,必然不可能是线性坐标系,必然需要非线性坐标系,这个时候,必须要联络来和谐。但平直时空,也可以引入曲线坐标系,这种联络不是本质需要的。至于坐标变换,则更是任意的,即便所谓的张量也不是真正在任意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的东西。这三者还是很微妙的。 归根结底,联络不是张量,有其任意性。而曲率是张量,有其绝对客观性。
1698 次阅读|1 个评论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neudoctor 2013-3-24 17:15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2013 年 3 月 23 日,莫斯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尊敬的托尔库诺夫院长, 尊敬的戈洛杰茨副总理,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有机会来到美丽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同各位老师、同学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是享誉世界的知名学府,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我对贵院在各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这次访问俄罗斯,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是这次出访的第一站,也是时隔 3 年再次来到你们美丽富饶的国家。昨天,我同普京总统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并共同出席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 早春 3 月,意味着一个新的万物复苏季节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的播种的时刻的到来。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中俄双方把握这美好的早春时节,为两国关系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辛勤耕耘,必将收获新的成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老师们、同学们! 国际关系学院是专门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的高等学府,相信你们对国际形势更加关注,更能感受到过去几十年国际社会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这个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 21 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老师们、同学们! 去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发展蓝图,提出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会很大、很严峻,要实现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付出持续的艰辛努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俄罗斯提出到 202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现在正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加快前进。我们衷心祝愿俄罗斯早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繁荣强大的俄罗斯,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利于亚太与世界和平稳定。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经过双方 20 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中俄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中俄都处在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两国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对发展新形势下的中俄关系,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坚定不移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我们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办好自己的事情。 第二,坚定不移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中俄国情不同、条件各异,彼此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去年,中俄贸易额达到 882 亿美元,人员交流达到 330 万人次,这些数字充分反映出中俄关系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继 17 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当前,我们两国正积极推动各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不断创造出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我们要推动两国合作从能源资源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金融等领域拓展,从商品进出口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 第三,坚定不移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这里,我想讲几个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事例。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2004 年俄罗斯发生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中国邀请部分受伤儿童赴华接受康复治疗,这些孩子在中国受到精心照料,俄方带队医生阿兰表示:“你们的医生给孩子们这么大的帮助,我们的孩子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2008 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俄罗斯在第一时间向中国伸出援手,并邀请灾区孩子到俄罗斯远东等地疗养。 3 年前,我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亲眼目睹了俄罗斯老师给予中国儿童的悉心照料和温馨关怀。中国孩子亲身体会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友爱和善良,这应验了大爱无疆这句中国人常说的话。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滋润着两国人民友谊之树枝繁叶茂。 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俄友好事业的未来。这次访俄期间,我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两国将于 2014 年和 2015 年互办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方还将邀请包括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在内的俄罗斯大学生代表团访华。在座各位同学是俄罗斯青年一代的精英。我期待着越来越多的中俄青年接过中俄友谊的接力棒,积极投身两国人民友好事业。 老师们、同学们! 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谢谢大家。 原文转载自: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3-03/24/content_16340836.htm
个人分类: 时政专栏|1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Science发文数与诺奖的关系
热度 17 Wuyishan 2013-3-23 07:11
Nature 、 Science 发文数与诺奖的关系 武夷山 JournalofDocumentation 杂志 2011 年第 4 期发表西班牙学者 AlonsoRoderiguez-Navarru 的文章, Measuringresearchexcellence: NumberofNobelPrizeachievementsversusconventionalbibliometricindicators (测度科研卓越程度:诺奖成就数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原文见 http://www.emeraldinsight.com/journals.htm?articleid=1941533 。此文非常有趣。 最近 20 年,至少得过两项诺奖的国家有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加拿大等 7 个国家。美国太特殊,将其余 6 国作为参考国。 作者定义了在 Nature 和 Science ( NS )上发表的“国家论文数”的概念。一篇文章的作者都来自同一国家,则该文自然划归这个国家;对于国际合著论文,则 50 %以上(含 50 %)的署名机构属于哪个国家,该文就划归哪个国家。(博主:因此,即使是上千人署名的高能物理论文,也可能只划归到一个国家。)一篇文章顶多划归两个国家,若署名机构各占 50 %的话。 接着,他分析了 6 个参考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两个国家有一些 NS 论文但没有诺奖)、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这两所大学的诺奖数可以比上人家一个国家)在 Nature 和 Science 上发表的国家论文数与各自获得的诺奖数的关系,发现相关系数达 0.86 , p=0.009 。 若是把最近 20 年得过 1 项诺奖的其他国家(奥地利、丹麦、以色列、荷兰、瑞典)也都拿进来统计,则 NS 国家论文数与诺奖数的相关系数达 0.95 , p0.001 。 整个研究的预设是:在 NS 的发文量反映了在知识前沿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的规模,而这些处于前沿的科研人员是有可能获得诺奖的人员。 他认为,科研人员比较卓越是因,在 NS 上发文是果;但不等于说,能在 NS 上发文就表明作者是卓越的,因果关系不能倒置。 他还说,挑选优秀的科研人员,建立友好的科研资助系统,要比创立一个机构来数论文、数引用次数要更重要!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14277 次阅读|29 个评论
[转载]1949年的中国“人地关系论”研究
lishumin 2013-3-22 17:4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11-672752.html 这是我1996年写的一篇文章,说的1949年革命后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侧面,我想把它作为中国科学史发展的一个案例介绍出来。文章中加括号的文字是我新加的。 1949 年以来中国的人地关系研究 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在最近的 20 年中,为了协调中国发展与环境关系,人们发现人地关系这一古老地理学哲学命题具有新的科学价值,它被赋予新的科学含义,普遍地受到重视。 1979 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前,人地关系研究是一个科学禁区,在前苏联,人地关系论连同人文地理学一起被扫荡。 1950 年,中国的地理学家试图为人文地理学和人地关系论争得生存权利,施雅风、吴传钧等发表文章在批评“环境决定论”的同时,力图说明人地“相关原理是和辩证法” “特征相似的”“具有一定朴素辨证观点” 。但是,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1953 年,在“学习斯大林同志的(地理学)论点”的条件下,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加速了。被誉为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创始人的人文地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胡焕庸被遣往淮河委员会,后来他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自然地理教研室形式上的负责人 。 1956 年对人文地理学和人地关系论的政治批判似乎达到一个高峰,人文地理学和人地关系论被宣判为“伪科学”“为帝国主义服务”。胡焕庸因为 “运用资源 / 人口公式”,提倡“节育优生”受到点名批判 。那些 1949 年以前获得学位的人文地理学家选择了沉默。中国地理学界的延安派与浙大派的斗争开始白热化, 1957 年,白吕纳《人地学原理》的译者之一、人文地理学家胡焕庸的学生 李旭旦被化为“右派”。然而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引出的一系列环境、人口、资源问题,中国地理学家不得不回答人地关系问题。 1972 年,刚刚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惨烈中挣脱出来的科学家,开始了新的研究。北京大学的王恩涌在一个“内部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介绍西方的“生态危机论”,提出注意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王恩涌立即受到了批判,他最终遭到与胡焕庸同样的待遇,不过这次王恩涌被遣往的是黄河委员会, 粉碎了“四人帮”后的 1976 年 11 月,王返回了北京大学 。 1980 年在广州举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大会,李旭旦、周立三、吴传钧提出“重振人文地理学”的口号,李旭旦发表《人地关系的回顾与瞻望》演说,提出对人地关系论再认识。这一举动导致 1981 年在杭州召开了人文地理学学术会议,此前,中国共产党负责意识形态的领导人胡乔木在一次讲话中肯定了人文地理学。这是一次人文地理学的真正动员会,许多人从此开始旗帜鲜明地研究人文地理学。张文奎,一个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教师,散发了一篇文章 ,提出为“人地关系论”恢复名誉,张本人也刚刚恢复名誉; 1957 年因为怀疑了苏联地理学某些观点, 张被划为“右派”。 1982 年经李旭旦推荐,《地理学报》发表了 1957 年它拒绝发表的杨吾扬、江美球的《地理学与人地关系》 ,和李旭旦的《大力发展人地关系人文地理研究》。人地关系论的名誉恢复了。 1984 年,中国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分册提前出版,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的编辑鲁东明为出版第一本大陆的百科全书起了积极作用。在这本书中,人地关系论作为一个词条出现,词条的作者是李振泉。 1984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人文地理研究班,徐天芬、李振泉向年轻一代介绍了“人地关系论”。 1984 年后,人地关系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献中。不过,这个时期“人地关系”的有关概念和思想的科学应用,仍然限制在人文地理学领域。 在人地关系论恢复名誉的同时,人地关系论在中国被革新。早在 1981 年,吴传钧提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并且提出应用分类、区划、定量分析和模式、评价方法研究人地关系 。王恩涌 1987 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的一本文集中试图用“人地关系论”解说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988 年,陈传康、牛文元,在《地球科学信息》上提出了“人地系统优化”的概念。人地关系的概念逐步推广到了整个地理学。笔者感到,他们是有差别的。吴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实证对象,王的人地关系是方法论,陈、牛的人地系统是规范对象。 1985 年李旭旦去世后,吴传钧成为中国人文地理学旗手。 1990 年,吴在《经济地理》上发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一文。同年李春芬独立地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一篇短文,提出“把连接人和地的生态系统,连接区际关系的空间系统作为研究重点。而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正是将上述两大系统结合起来的人地关系的区域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这一命题的确定,意味着“人地关系论”最终突破了人文地理学的范畴。吴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他在 1950 年的文章,吴写到:“地理学主要任务之一是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同年,陈传康发表了讨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特征的文章。陈写到,他的工作得益于两个自然地理学家,左大康和牛文元。看来将人地关系论推广到整个地理学中,实际上是一种共识。回忆当时的情况是有益于了解这种共试如何形成。 1985 年,钱学森提出要发展“地理科学”,地理学界发生了震动。有些地理学家提出发展“理论地理学”,左大康在 1986 年的第一届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学术大会上急切地向青年发出呼吁:“发展理论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为宣传“地理科学”在全国四处奔走,召开座谈会。每个座谈会几乎都涉及到发展地理学理论,由此,许多人都注意到“人地关系论”的理论价值。 1987 年,作为中国理论地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的杨吾扬和他的学生梁进社、蔡渝平等发表文章强调“人地关系论”的理论意义 。座谈并不是轻松的。例如, 1988 年,在瞿召开的一次讨论会中,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严重敏提出区位论、人地关系论都可以作为现代地理学理论的起点,一位中年学者立即发言:“区位论、人地关系论都是决定论的东西,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的东西,要死灰复燃吗?” 这种意见已经是少数了 。后来我知道了这个经典作家是普列汉诺夫。出于爱国主义,普列汉诺夫和斯大林对来自德国的环境决定论非常仇恨,因为环境决定论非科学地认为有用俄罗斯天气很冷,所以俄罗斯人为适应环境,变得冷酷、暴力。而且西欧一些学者把杜能的区位放大到欧洲,提出的地缘政治结构,德国是欧洲的中心,俄罗斯正好处于蛮荒地带。这对于从彼得大帝就强调“入欧”的俄罗斯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就像今天的日本人喜欢强调他们“脱亚入欧”,日本人是从中国南方过去的,日本人感到耻辱。他们有一种杀死中国的“父亲”的“俄底浦斯情结”。现在人们骂亲日分子是“认贼为父”,实际上汉奸是“认子为父”。 19 世纪的德意志与俄罗斯有太多的利益冲突。俄国人不能容忍德国人贬低自己的民族。 众多的地理学家,当然不是全体,接受了人地关系的中心地位后。中国对“人地关系”的讨论深入到了更具体的科学层次。 1991 年中国地理学会召开了地理科学讨论会。会上王铮、丁金宏发表了《论地理科学》,他们使用了个新词“ PRED ”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去理解地理学的新性质。此时前后,王、丁和他们的华东师范大学同事吴必虎、沈建法、章可奇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讨论 PRED 。作为《青年地理学家》编辑部的主要人员,他们一定程度上代表了 1977 年以来培养的新一代地理学家。新一代显然不满足 “人地关系论”的哲学色彩,他们需要可操作性的理论。两代(或三代)人间在人地关系的理解上存在差距,他们喜欢用 PRED 一词,因为后者物理意义明确。事实上,作为一个激进青年,吴必虎在 1991 年的中国地理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上散发了一篇文章,对人地关系的中心地位质疑,他提出就人文地理学而言,核心是“人群”。吴后来要求《青年地理学家》发表他的文章,遭到主编王铮的拒绝,王认为人群为核心的“新人地关系论”图象尚不清,无法讨论。 1992 年王恩涌发表《“人地关系”思想——从“环境决定论”到“和谐”的思考》,为新的“人地关系论”确定了科学的图象脉络。此时,王铮就“人地关系”问题请教了自己的博士后导师黄秉维和吴传钧。黄认为,经典的人地关系论是哲学的,并且存在不足。目前关键的是找到一种技术模式使人地关系论变成一种科学理论而不要争论是否是“核心”。吴告诉王,他所说的“人地”不是“ ManandLand” 而是 “ManandNatural” ,不是决定论而是“协调论”,现代人地关系协调就是 PRED 协调。协调意味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结合。后来,施雅风致信王铮:“要进一步研究人地相关。” 王铮吸收这些思想,写成了《论人地关系的现代意义》 ,提出 PRED 是现代人地关系的中心问题,研究人地关系重点在于研究 PRED 作用模式和动力学。王铮、吴必虎主编的《地理科学导论》在 1992 年由王恩涌主持审查通过,并于 1993 年出版。该书试图以 PRED 协调为中心线索。在 1991-1992 年就间,许多工作表明,人地关系的作为科学理论的开端已经取得。 1992 下半年到 1993 年间,人地关系的科学研究,在中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2 年,胡焕庸和严正元出版《人口与生存环境》,它为人地关系的区域分析提供了模式。同时左大康、叶青超、吴祥定、王守春、杨勤业等主编出版了《黄河流域环境演变和水沙运行规律研究》的系列论文集。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这一论文集成为了自然地理问题研究人地关系的典型。 1993 年郭来喜在反贫困研究中,贯彻了人地关系的科学原则。胡兆量、陈宗兴、张乐育提出“个别具体场合,自然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和“技术是人地关系媒介”的观点。人们已经超越了胡 1956 年对“环境决定论”的认识,也许正是胡在 1956 年有分析的批判,才导致了自己认识的升华,技术地位的提出是“人地关系论”发展的里程碑。同时,张兰生提出了人地关系动力系统的概念,廖克主持了一个以“黄河链”为中心内容的人地关系研究的课题。史培军和仪垂祥提出了一些人地关系动力学模型。尽管这些模型由于几乎是气候变化模型而受到批评,但是这件事情证明,我们需要而且可能建立人地关系分析的科学模式。 1994 年来,人地关系研究在中国地理学界蓬蓬勃勃,我这里仅仅介绍年轻地理学者的工作。王铮,张丕远、刘啸雷、刘燕华( 1995 )论述了胡焕庸人口线的生态意义,王铮、张丕远、周清波( 1994 , 1996 ),讨论了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人口分布、社会发展的影响。吴必虎( 1995 )出版了苏北平原人地关系演化的专著。龚胜生从城市地理、农业地理角度研究了两湖地区人地关系。以历史方法分析人地关系几乎成为了中国的一个流派,(现在看来这个流派是中国的创新)。尹泽生、杨逸畴、王守春的《西北干旱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兴衰》在历史分析方面显然居某种代表性。地理学各领域领域,人地关系也被认真探讨。胡焕庸的助手丁金宏发表专著论述了人口空间过程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王劲峰主编了论述自然灾害活动中人地关系的文集。同时人地关系的哲学研究再度兴起,蔡运龙是一个年轻的代表,他提出人地关系研究的某些范式,强调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实证原则,可惜没有与历史流派结合。1994年后,人地关系知识的普及也取得进展,例如,赵世瑜、周尚意出版的《天地生民》( 1994 )。此期,人地关系被作为分析的对象,也被作为分析的模式,它真正表现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与方法之一。 1994 年开始以来人地关系研究的热烈,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中国的兴起有关。人地关系论进一步作为科学分析范畴在推广。许世远、王铮、丁金宏试图应用人地关系论分析可持续发展。 1994 年他们提出人地关系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之一,并且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再开发中人地关系和 PRED 协调问题。许的文章发表在管理学杂志上,这就表明,人地关系论已经影响到了非地理学界。更重要地,黄秉维指出“陆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许多人热烈响应。 1996 年 3 月北京香山召开了讨论会。几乎所有在北京的重要地理学家参加了会议,同年,张丕远、陈传康、葛全胜、蔡运龙、许秀元、王仰麟、许学工在 1996 年与黄联名发表了文章。与之同时,陆大道、牛文元正在将人地关系论用于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王铮试图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地缘生态结构( 1996 )。人地关系研究在新方向中继续。(1999年,王铮获得了一项名为《可计算人地关系模型研究》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后来蔡运龙对王铮说,你胆子太大,怎么研究队伍就几个研究生。王铮回答说:“我想黄先生提的人地关系的技术模式,我们可能不行了,要靠年轻人创新”。在基金后,王铮进一步申请了题为《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的气候变化经济学评估模型》,试图用人地关系理论发展Nordhuas的RICE模型。人地关系研究的模型化势不可挡) 对于本文挂一漏万之处,理解不深之处,望有关人士鉴谅。感谢为本文写作提供帮助的各位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地理系图书馆。 施和吴的文章分别见《地理知识》, 1950 , 1 和 2 期。 胡的故事见胡的《我与淮河》。胡 1943-1949 年间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据李真真编《院史资料》,胡 1950 年初曾参与重建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50 年 4 月后,胡的名字消失了。 以今天的观点看, 1953-1956 年的批判有二个积极作用: 1. 它指出了 “环境决定论 ” 的某些真正不足。 2. 时间上避开了 “ 反右斗争 ” , 批判是学术界的。 王的故事见《自然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大学自然地理 40 年》。 1966 年前,王是北京大学地理系重要领导人。作为自然地理学家的王被贬,影响是深远的。文革后,北京大学再未在自然地理方面居全国领导地位,参与国家重点自然地理课题的数目和主要人物的研究方向可说明这一点。王本人也转向了人文地理。 张的文章题为《开展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必须解决几个根本认识问题》。 文章有脚注:“最近进行了改写和补充。陈传康同志参与核校和定稿”。 吴关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最早文字记录见 1981 年《经济地理》第 1 期。实际上 1980 的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大会上,吴提到“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 准确地讲杨吾扬此时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杨认为它是理论地理学研究对象之一。杨的观点最初见 1987 年的《地理新论》的访谈录,后来见《地理科学》( 1988 )。 我和我的同学沈建法正好负责了会议记录。当时会场发生了沉默。主持会议的地貌学家刘树人甚至说话打结。顺便说一句,发言人是某民主党派党员。严和刘是共产党员。 我写这些是想尽我所知,把中国地理学界一些主要人物关于“人地关系”的意见让大家知道。日久天长,当时的一些细节记不清了。 1994 年,钱学森写信给我,提到(与 PRED 相比)“还是地理系统好。”我的理解, PRED 是地理系统的一种逼近。 文章最早在 1993 年的“回龙观”中国地理学会会议散发油印稿。压缩稿见《人文地理》 1995 , 2 。 在急于发展“地理科学”和理论地理学的张超担任系主任的 1994-1995 年间,此书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作为重要教材。并非所有学校都持续开设有关人地关系论的课程。可见并非普遍认同人地关系论,学术是自由的。
0 个评论
考博=关系or实力
热度 3 mrzhangli 2013-3-22 14:30
眼下,博士入学考试正在或者已经举行。每年此刻,我内心都非常惆怅。又是一年蹉跎悔,哪知何时能功成? 我非常想考博。对于我来说,考博,既是一个超越自己、克服惰性、重新起航的严峻挑战,又是一个提升素养、更新知识、获取资源的良好机遇。 然而,对于考博,一方面,我非常渴望能够攻读博士虚伪,希望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源;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自己过于愚钝,没有太大的圈子,没有能够足以的疏通关系的资源。 从今天起,面朝希望,春暖花开。我应该克服自己的懦弱,敢于迎难而上,在实现自己新目标进程中不断努力奋斗。我相信,有实力就有希望。
3091 次阅读|3 个评论
音乐和鸟语的关系
dongzg101 2013-3-22 11:49
最近这段时间在忙着研究音乐和小吃,还有鸟语!准备找些鸟人把中国民乐翻译成英文版!这年头,上班不说几句英语,都不好意思冒充在国外混过! 估计以后邮票和盆景比较火爆,以后送礼就送邮票和盆景得了,这东西不值钱!  下班以后去唱唱卡拉OK,再打打保龄球......   隔壁办公室的在苦练蛙泳。。。。。。
个人分类: 环境保护|2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徒关系(顺带招兵买马)
热度 15 KUOLONG 2013-3-22 07:50
题记: 虽然下面陈述的是事实, 但您可以把他看成是我想钓大鱼啊 。 前文我谈了一下我和我徒弟的关系 , 有人认为这是封建残余 , 我尊重别人的看法 , 但我把我自己了解的情况告知青年才俊们 。 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 , 实际上国际学界师徒系谱是客观存在的 。 通常同一谱系里的人会相互提携而非相互踢场子 , 一般情况下师兄会照顾到师弟 , 但偶尔也会出现互相拼比的情形 。 在芬兰 , 一些知名老教授在他的博士生毕业之际 , 要举行隆重的传统的拜师收徒活动 , 比如在我导师组里出来的博士就有这么一个仪式 。 仪式在晚宴后进行 , 参加者有最重要的贵宾 , 即博士生论文答辩时的 OPPONENT, 以及评审论文的两个相关领域的外请专家 , 另外就是博士生本人的家人朋友和导师手下毕业了的那些老博士和工作中的同事 。 这一仪式的目的是告诉大家师徒关系的正式建立。 仪式 结束时 , 师徒相互拥抱, 交换礼物, 然后就是一系列的由老博士 和工作中的同事 们策划的让师徒二人出洋相的滑稽活动 , 开心活动结束, 师傅发表一段感想, 希望大家尽管在不同的地方 、 甚至不同的国家, 都要团结在师傅身边不要搞分裂诸如此类的话语, 最后徒弟发表通常长达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感言以表达对各方的谢意。 如果导师对学生不满意的话, 那么他根本就不安排这一活动。 我答辩的那天, 导师生病在医院, 无法出席我的答辩会,晚宴也参加不了, 但他安排了拜师收徒的活动, 而且拖着病恙的身体由他家人陪同出席, 我是非常感动! 现在一晃悠就是5年已经过了, 时间真是把杀猪刀, 师傅已经也慢慢老了, 虽然还常见他来上班, 但精力明显不如以前了, 指导学生的活也只能由我们这些他留下来的弟子分担 。 接下来, 我再稍微介绍一下我在学术界植物疾病抗性领域的系谱 。 Fred Ausubel 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 遗传学家 , 从事植物疾病抗性和人类疾病发生机理研究 , 他是我所在谱系中的祖师爷 。 到目前为止 , 他培养了 61 位博士后 。 其中三位美国科学院士 ( 包括武汉大学毕业的董欣年 ) , 一位英国皇家院士 JONATHAN JONES ( 我本人的博士后导师 ) , 除个别不在学术界 , 绝大部分都已经是美国知名正教授 , 少数为副教授或助理教授 。 他手下也出来了 29 位博士 , 其中大绝部分人在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大学机构谋得教职 , 虽然他自己培养的博士尚未有美国科学院士 , 但不乏知名教授 。 对于植物学领域的国内青年才俊 , 如果您想在国际学术界植物疾病抗性领域谋求立锥之地 , 那您首先考虑的是应该进入这一级别的牛人组里进行训练 ( 其实已经没有别人了 ) ; 如果没有机会 , 那应该考虑进入这种牛人的学生的队伍中进行锤炼 ; 如果还是进不这种组 , 您就应该考虑进入牛人的学生的学生的研究小组进行打拼 。从师徒谱上看,我属于FRED AUSUBEL正统徒孙辈份, 而且我也是的确在有证人的情况下拜过祖师爷的。 他老人家按中国人的说法已经进入老年, 但仍然思维极其活跃, 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我们这个家系中的说法是几十年前有后学青年在某个会议上见了他, 禀报了姓名, 从此再无任何交往, 几十年后他老爷子见到此人依然能记得此人姓啥名谁。 老爷子已经年岁大了, 老爷子的儿字辈已经功成名就, 现有孙字辈厚颜无耻的我开始想要出头, 欢迎有志气在学界打拼的青年才俊加入到我的队伍中来, 非诚请勿打绕, 谢谢 ! 附 老爷子所带博士后(训练时间) 1) Kaaren A. Janssen , 1976 - 1979 , Acquisitions and Project Managing Editor,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 Maureen R. Hanson , 1976 - 1979 , Professor of Biology, Cornell University 3) Harry M. Meade , 1977 - 1979 , Senior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enzyme Transgenics Corporation Biotherapeutics 4) Stephan S. Miller , 1977 - 1979 , Principal Scientist, Head Gene Expression Group, Biogen Inc. 5) Harriet Jane Smith , 1978 - 1980 , Program Manager, USDA Competitive Grants Office 6) Sharon R. Long , 1979 - 1981 , Professor of Biology, De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Member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7) Jonathan D.G. Jones , 1980 - 1982 ,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Sainsbury Institute, Norwich, England ,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8) Wynne Szeto , 1981 - 1984 , Not employed in science 9) Naomi Lang-Unnasch , 1982 - 1985 ,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Alabama, Birmingham 10) M. Kathleen Dunn , 1982-1985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iology, Boston College 11) Bruce Burnett , 1983-1986 , Director of Regulatory Affairs, Duk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stitute,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12) Neil Olszewski , 1983-1987 , Professor of Botan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3) B. Tracy Nixon , 1983-1987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iology,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14) Craig A. Bloch , 1984 - 1988 , Assistant Research Scientist, Pediatr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15) Joanne Chor y, 1984 - 1988 , Professor of Biology, Salk Institute, San Diego, CA , Member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6) Donald Straus , 1985 - 1990 , CEO, Genomic Profiling Systems, Inc., Boston, MA 17) Rebecca Dickstein , 1985 - 1989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18) James L. Michel , 1986 - 1989 ,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19) Keith R. Davis , 1986 - 1989 , Professor of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School of Medicine, KY; Director, Owensboro Cancer Research Program, Owensboro Medical Health System, KY 20) Lisa Albright , 1986 - 1989 , Associate Editor,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21) Andrzej Konieczny , 1987 - 1992 , Scientist III, TKT, Inc., Cambridge, MA 22) Tai Ping Sun , 1988 - 1991 , Professor of Biology,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 23) Xinnian Dong , 1988 - 1992 , Professor of Biology,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 , Member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4) Gisela Storz , 1989 - 1991 , Head of Section on Environmental Gene Regulatio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25) Michael Mindrinos , 1989 - 1999 , Associate Research Director, Stanford Genome Technology Center, Palo Alto, CA 26) Jean Greenberg , 1989 - 1993 , Professor of Ecology Evolution, U. Chicago 27) William Kubasek , 1989 - 1994 , Consultant 28) Daniel Voytas , 1984 - 1989 , Professor of Genetics,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29) Guo-liang Yu , 1990 - 1993 , President and CEO, Epitomics, Inc., Burlingame, CA 30) Laurence Rahme , 1991 - 1998 , Ass ociate Professor of Surgery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Genetics), MGH/Harvard Medical School 31) Fumiaki Katagiri , 1991 - 1995 , Professor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32) Jane Glazebrook , 1991 - 1995 , Professor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33) T. Lynne Reuber , 1992 - 1998 , Director of Research, Mendel Biotechnology, Inc., Hayward, CA 34) Vladimir Feschenko , 1993 - 1994 ,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olecular Virology, Immunology Medical Genetics, Ohio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35) Lawrence Ilag , 1993 - 1998 , Patent Lawyer, Biotechnology/Pharmaceutical Practice Group, Finnegan, Henderson, Farabow, Garrett Dunner LLP, Washington, DC 36) Kristin Wobbe , 1994 - 1995 , Ass ociate Professor of Chemistry,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orcester, MA 37) Shalina Mahajan-Miklos , 1995 - 1999 , Senior Scientist, Microbia Inc., Cambridge, MA 38) Jacqueline Heard , 1996 - 1998 , Project Leader, Monsanto Company 39) Sandy M. Wong , 1996 - 1998 , Instructor, Dept.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Microbiology,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40) Georg Jander , 1996 - 1998 , Associate Professor , Boyce Thompson Research Institute, Ithaca NY 41) Sigrid Volko , 1998 - 2000 , Associate Director, Licensing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42) Peter Yorgey , 1993 - 2000 , Senior Scientist, Microbia, Inc., Cambridge, MA 43) Tsuneaki Asai , 1996 - 2001 , Associate Professor, Division of Basic Molecular Science and Molecular Medicine, Toka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enior Scientist, GenoDive Pharma, Kanagawa, Japan 44) Alejandro Aballay , 1999 - 2002 , Ass ociate Professor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Microbiology,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45) Julie Stone , 1997 - 2001 , Ass 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46) Jacinto Villanueva , 1999 - 2002 , Senior Scientist, Epitomics, California 47) Mary Wildermuth , 1998 - 2003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lant and Microbial Biology, U.C. Berkeley, CA 48) Costi Sifri , 1998 - 2003 ,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alth Sciences 49) Danielle Garsin , 1999 - 2003 ,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s Center at Houston 50) Eleftherios Terry Mylonakis , 2000 - 2002 , Professor of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51) Christina Powell , 2001 - 2005 , Full-time mother 52) Dennis Kim , 2000 - 2005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iology, MIT, Cambridge, MA 53) Daniel Grenfell-Lee , 1999 - 2006 , Senior Scientist I, Microbia, Inc., Cambridge, MA 54) Andrew Diener , 2000 - 2007 ,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UCLA 55) Nicole Liberati-Moore , 2001 - 2007 , Currently on maternity leave 56) Terence Moy , 2002 - 2007 , Research Scientist, Cubist Pharmaceuticals, Lexington, MA 57) Emily Troemel , 2005 - 2008 ,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58) Jennifer Powell , 2004 - 2009 ,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iology, Gettysburg College, Gettysburg, PA 59) Javier Irazoqui , 2003 - 2009 ,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60) Nicole Kho Clay , 2005-2010 ,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N 61) Julia Dewdney , 1993 - 2011* Retired. *Postdoc 1993 -1995; Assistant in Molecular Biology, 1995 - 2011 老爷子所带博士生(在读时间) 1) Gerard E. Rod Riedel , 1975 - 1981 , Vice President, Program Development, Praecis Pharmaceuticals, Waltham, MA 2) Rachel Skvirsky , 1975 - 1982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3) Gary B. Ruvkun , 1977 - 1982 , Molecular Biologist,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Professor of Genetic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4) Venkatesan Sundaresan , 1977 - 1982 , Professor and Chair, Section of Plant Biology and Agronom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5) David W. Ow , 1978 - 1983 ,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lant Gene Expression Center,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Albany, CA 6) Frans J. deBruijn , 1979 - 1983 , CNRS/INRA Laboratory, Toulouse, France 7) William J. Buikema , 1979 - 1985 , 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Genetics and Cell Bi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8) Deborah Marvel , 1979 - 1986 , Not employed in science 9) Christopher D. Earl , 1981 - 1986 ,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Perseus-Soros BioPharmaceutical Fund, L.P. 10) Kate Wilson , 1982 - 1987 , Science Coordinator, Wealth from Oceans Flagship Program, CSIRO 11) Eric Richards , 1983 - 1989 , Associate Professor of Biology,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MO 12) Eva Huala , 1983 - 1990 , Curator, Arabidopsis thaliana data base, Stanford University 13) Rhonda Feinbaum , 1983 - 1990 , Assistant in Molecular Biology,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14) Mary Honma , 1984 - 1988 , Director Plant Research, Exelixis, Inc. 15) Daniel Voytas , 1984 - 1989 , Professor of Zoology and Genetics, Iowa State University 16) Eric Schott , 1987 - 1993 , Research Associat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17) Pablo Guevara , 1988 - 1993 , Physician 18) Erik Hendrickson , 1988 - 1997 , Senior Fellow in Microbiolog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9) Elizabeth Rogers , 1992 - 1997 ,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O 20) Lisa Stevens , 1992 - 1998 , Full-time mother 21) Man-Wah Tan , 1993 - 1997 ,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tics, Department of Genetics;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21) Sigrid Volko , 1995 - 1998 , Associate Director, Licensing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2) Jianping Cui , 1998 - 2003 , Research Associat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Postdoctoral Fellow, Broad Institute of Harvard and MIT 23) Simone Ferrari , 1999 - 2003 ,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dova 24) Jakob Begun , 2000 - 2005 , Medical studen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MD/PhD Program 25) Sachiko Miyata , 1999 - 2007 , Research Associate, the laboratory of Katerina Artavanis-Tsakonas, Division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26) Carine Denoux , 2002 - 2008 , On maternity leav e 27) Wisuwat Fu Songnuan , 2003-2009 , Lecturer, Department of Plant Science, Mahidol University, Bangkok, Thailand 28) Nicole Mammarella , 2004 - 2011 , Patent Specialist, Nixon Peabody LLP, Boston, MA 29) Yves Millet , 2004-2011 ,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Waldor Lab, Channing Laborator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8661 次阅读|57 个评论
[转载]图解货币超发与房价的关系
itellin 2013-3-16 18:59
[转载]图解货币超发与房价的关系
1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不同坐标系介绍及相互转换关系
rcao318 2013-3-15 12:51
一、各坐标系介绍 GIS 的坐标系统大致有三 种 : PlannarCoordinateSystem (平面坐标系统,或者 Custom 用户自定义坐标系统)、 GeographicCoordinateSystem( 地理坐标系统)、 Projection CoordinateSystem( 投影坐标系统 ) 。这三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且各自都有 各自的应用特点。如平面坐标系统常常在小范围内不需要投影或坐标变换的情况下使用,地理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地理坐标系统是投影坐标系统的基础之一 。 1 、椭球面 (Ellipsoid) 地图坐标系由大地基准面和地图投影确定,大地基准面是利用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因此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有各自的大地基准面,我们通常称谓的北京 54 坐标系、西安 80 坐标系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的两个大地基准面。我国参照前苏联从 1953 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 (Krassovsky) 椭球体建立了我国的北京 54 坐标系, 1978 年采用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 IAG75 地球椭球体建立了我国新的大地坐标系 -- 西安 80 坐标系, 目前 GPS 定位所得出的结果都属于 WGS84 坐标系统, WGS84 基准面采用 WGS84 椭球体,它是一地心坐标系,即以地心作为椭球体中心的坐标系。因此相对同一地理位置,不同的大地基准面,它们的经纬度坐标是有差异的。 采用的 3 个椭球体参数如下 椭球体 长半轴 短半轴 Krassovsky ( 北京 54 坐标系 ) 6378245 6356863.0188 IAG75 ( 西安 80 坐标系 ) 6378140 6356755.2882 WGS84 6378137 6356752.3142 2 、 高斯投影 坐标系统 ( 1 )高斯 - 克吕格投影性质 高斯 - 克吕格 (Gauss-Kruger) 投影简称 “ 高斯投影 ” ,又名 " 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 ,地球椭球面和平面间正形投影的一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 CarlFriedrich G auss , 1777 一 1855 )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拟定,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 ( Johannes Kruger , 1857 ~ 1928 )于 1912 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故名。该投影按照投影带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直线的条件,确定函数的形式,从而得到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公式。投影后,除中央子午线和赤道为直线外, 其他子午线均为对称于中央子午线的曲线。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切于椭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按上述投影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椭球面正形投影于椭圆柱面。将椭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母线剪开展平,即为高斯投影平面。取中央子午线与赤道交点的投影为原点,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 x 轴,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 y 轴,构成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 - 克吕格投影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之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由于其投影精度高,变形小,而且计算简便(各投影带坐标一致,只要算出一个带的数据,其他各带都能应用),因此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应用,可以满足军事上各种需要,能在图上进行精确的量测计算。 ( 2 )高斯 - 克吕格投影分带 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 , 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效方法。分带时既要控制长度变形使其不大于测图误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减少换带计算工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 , 以便分带投影。通常按经差 6 度或 3 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六度带自 0 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 6 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第 1 、 2…60 带。三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 1.5 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 3 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带第 1 、 2…120 带。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 73° 东至 135° ,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各带中央经线依次为 75° 、 81° 、 87° 、 …… 、 117° 、 123° 、 129° 、 135° ,或三度带二十二个。六度带可用于中小比例尺(如 1 : 250000 )测图,三度带可用于大比例尺(如 1 : 10000 )测图, 城建坐标多采用三度带的高斯投影 。 ( 3 )高斯 - 克吕格投影坐标 高斯 - 克吕格投影是按分带方法各自进行投影,故各带坐标成独立系统。以中央经线投影为纵轴 (x), 赤道投影为横轴 (y), 两轴交点即为各带的坐标原点。纵坐标以赤道为零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均为正值。横坐标如以中央经线为零起算,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横坐标出现负值,使用不便,故规定将坐标纵轴西移 500 公里当作起始轴,凡是带内的横坐标值均加 500 公里。由于高斯 - 克吕格投影每一个投影带的坐标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的坐标完全相同,为了区别某一坐标系统属于哪一带,在横轴坐标前加上带号,如 (4231898m,21655933m) ,其中 21 即为带号。 ( 4 )高斯 - 克吕格投影与 UTM 投影 UTM 投影全称为 “ 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 ,是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高斯 - 克吕格为等角横轴切圆柱投影),圆柱割地球于南纬 80 度、北纬 84 度两条等高圈,该投影将地球划分为 60 个投影带,每带经差为 6 度,已被许多国家作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UTM 投影与高斯投影的主要区别在南北格网线的比例系数上,高斯 - 克吕格投影的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即比例系数为 1 ,而 UTM 投影的比例系数为 0.9996 。 UTM 投影沿每一条南北格网线比例系数为常数,在东西方向则为变数,中心格网线的比例系数为 0.9996 ,在南北纵行最宽部分的边缘上距离中心点大约 363 公里,比例系数为 1.00158 。 高斯 - 克吕格投影与 UTM 投影可近似采用 Xutm=0.9996*X 高斯, Yutm=0.9996*Y 高斯进行坐标转换。以下举例说明 ( 基准面为 WGS84) : 输入坐标(度) 高斯投影(米) UTM 投影(米) Xutm=0.9996*X 高斯 , Yutm=0.9996*Y 高斯 纬度值( X ) 32 3543600.9 3542183.5 3543600.9*0.9996≈3542183.5 经度值( Y ) 121 21310996.8 311072.4 (310996.8-500000)*0.9996+500000≈311072.4 注:坐标点( 32,121 )位于高斯投影的 21 带,高斯投影 Y 值 21310996.8 中前两位 “21” 为带号 ( 三度带还是六度带? ) ;坐标点( 32,121 )位于 UTM 投影的 51 带,上表中 UTM 投影的 Y 值没加带号。因坐标纵轴西移了 500000 米 ,转换时必须将 Y 值减去 500000 乘上比例因子后再加 500000 。 理解:高斯投影的方法就是保持赤道和中央经线不变形,把球面摊平。方法:用一个椭圆柱套住椭球,把它投影到椭圆柱上,然后打开椭圆柱即可。 3 、地理坐标网(经纬网) 在我国 1 : 1 万- 1 : 10 万地形图上,经纬线只以图廓的形式表现,经纬度数值注记在内图廓的四角,在内外图廓间,绘有黑白相间或仅用短线表示经差、纬差 1’ 的分度带,需要时将对应点相连接,就构成很密的经纬网。在 1 : 20 万- 1 : 100 万地形图上,直接绘出经纬网,有时还绘有供加密经纬网的加密分割线。纬度注记在东西内外图廓间,经度注记在南北内外图廓间。 4 、直角坐标网(方里网) 直角坐标网是以每一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作为纵轴( X 轴),赤道作为横轴( Y 轴)。纵坐标以赤道我 0 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纵坐标都是正值。横坐标本应以中央经线为 0 起算,以东为正,以南为负,但因坐标值有正有负,不便于使用,所以又规定凡横坐标值均加 500 公里,即等于将纵坐标轴向西移 500 公里。横坐标从此纵轴起算,则都成正值。然后,以公里为单位,按相等的间距作平行于纵、横轴的若干直线,便构成了图面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又叫方里网。 二、坐标系转换(三度带与六度带相互转换) 在定位一个点时,首先需要一个坐标系,也就是大地水准面, 因 为 对同一地理位置,不同的大地基准面,它们的经纬度坐标是有差异的。 通过软件或者编程实现,将大地坐标转化为高斯坐标。 鉴于我国曾使用不同的坐标基准( BJ54 、 State80 、 Correct54 ),各地的重力值又有很大差异,所以很难确定一套适合全国且精度较好的转换参数。在 WGS-84 坐标和北京 54 坐标之间是不存在一套转换参数可以全国通用的,在每个地方会不一样。必须了解,在不同的椭球之间的转换是不严密的。那么,两个椭球间的坐标转换应该是怎样的呢?一般而言比较严密的是用七参数法,即 3 个平移因子(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 3 个旋转因子( X 旋转, Y 旋转, Z 旋转),一个比例因子(也叫尺度变化 K )。国内参数来源的途径不多,一般当地测绘部门会有。通行的做法是: 在工作区内找三个以上的已知点,利用已知点的 BJ54 坐标和所测 WGS84 坐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求解七参数。若多选几个已知点,通过平差的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精度。如果区域范围不大,最远点间的距离不大于 30Km (经验值),这可以用三参数,即只考虑 3 个平移因子( X 平移, Y 平移, Z 平移),而将旋转因子及比例因子( X 旋转, Y 旋转, Z 旋转,尺度变化 K )都视为 0 ,所以三参数只是七参数的一种特例。 在 ArcGIS 等软件 中提供了三参数、七参数转换法, 而在同一个椭球里的转换都是严密的 。
个人分类: 基础地质|2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钟南山院士回应方舟子质疑雾霾致肺癌的说法
热度 1 xupeiyang 2013-3-12 09:23
方舟子质疑雾霾如何致肺癌说法 钟南山回应 方舟子在长微博中质疑表示:“钟院士的这个说法犯了三个错误。” 首先,他质疑钟南山关于肺癌患病率增加的数据; 其次,他质疑钟南山雾霾导致肺癌的说法; 最后,他称即使能确定雾霾与肺癌的关系,病因是10年前或更早就有了。 方舟子批钟南山院士的错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quickforward=1id=668764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3月12日 T03 版)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庄庆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出“灰霾对肺癌的影响是肯定的”后,科普界知名人士方舟子质疑:“钟院士的这个说法犯了三个错误。”今天,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钟南山回应了方舟子的质疑。 方舟子认为,“对一个年发病率万分之几的疾病而言,说患病率增加2.42%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确的说法是2001年至2010年北京肺癌发病率增长56%,年平均增长率为2.4%。” 对此,钟南山回应说,他的肺癌患病率增加百分比的数据,来自北京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没什么可说的”。 关于肺癌病因,方舟子认为吸烟是首要病因,其他的可能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石棉、氡气、慢性阻塞性肺病、空气污染,“大约1%肺癌死亡与空气污染有关。”目前关于大气颗粒物与肺癌发生率,方舟子称,有的研究发现两者无关,有的研究发现两者有关。 钟南山对此回应说:“他引用的肺癌患病率和灰霾无关的研究报告是2006、2008年的资料。我的资料是2011年、2012年的。美国医学会进行了26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对象有18.8万人,其中1161人最终患上肺癌;还有日本学者8年多的时间对6600个患者进行的研究,都能支持我的观点。” 在看到钟南山的回应后,方舟子在搜狐微博上继续质疑:“所谓美日2011、2012年的研究报告,是PM2.5浓度与癌症病死率的关系。而我引用的论文,才是关于肺癌发病率的。” 在网民提问“吸烟与雾霾,哪个危害更大”的问题上,方舟子认为:“吸一手烟危害最大,其次是吸二手烟。如果吸烟或经常吸二手烟,雾霾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不吸烟者才应该最关心雾霾的危害。” 方舟子指出:“肺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北京近10年来肺癌发病率增长56%,病因必定是10年前或更早就有了。”钟南山对方舟子的观点表示认同。 对于成因,方舟子认为,一个可能原因是“改革开放刺激了中国烟草业和烟民的壮大”,导致吸烟人数、吸烟量的增加以及吸烟环境的恶化。钟南山表示,目前有多少人分别是由抽烟、雾霾引发肺癌,“还没有任何准确的数据”。 钟南山也指出,国外的现有研究是在PM2.5低浓度的前提下进行的,“通常只研究40、50以下的问题。”但我国多地的PM2.5浓度已经飙升上百,今日北京PM2.5指数也达到221,综合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这种重度污染天气下,灰霾对肺癌的影响具体有多大?目前依然是空白。” 因此,钟南山今天建议,今后医学研究机构应当协同环保、气象、公共卫生预防部门,共同研究。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39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Latex下pt与字号对应关系
lxfryn 2013-3-10 17:31
最近用mac版的texshop写文章,总是为了字号与pt犯愁,Google了一下,以后方便查阅。 pt和字号的对应关系如下: 1磅(pt)=0.35146mm毫米 初号42pt 小初36pt 一号28pt 二号21pt 小二18pt 三号15.75pt 四号14pt 小四12pt 五号10.5pt 小五9pt 六号7.875pt 七号5.25pt
2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PM2.5与肺癌的关系国际研究文献分析 2000-2013年
xupeiyang 2013-3-10 07:43
检索词 PM2.5 and lung cancer 文献分析结果如下: 美国、加拿大的研究比较多,中国大陆还没有研究报告,台湾有一篇论文。 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 空气质量 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 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 缺氧 状态。而且这种细颗粒物一旦进入肺泡,吸附在肺泡上很难掉落,这种吸附是不可逆的。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11 7 ‍ 2008 7 ‍ 2006 5 ‍ 2005 5 ‍ 2009 4 ‍ 2007 4 ‍ 2012 3 ‍ 2000 3 ‍ 2013 2 ‍ 2010 2 ‍ 2004 2 ‍ 2001 1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nited States 16 ‍ Canada 7 ‍ France 3 ‍ Greece 3 ‍ Italy 2 ‍ South Korea 2 ‍ Netherlands 2 ‍ Germany 2 ‍ Brazil 1 ‍ Colombia 1 ‍ Mauritius 1 ‍ South Africa 1 ‍ Finland 1 ‍ Denmark 1 ‍ Taiwan 1 ‍ United Kingdom 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Boston 5 ‍ Ottawa 2 ‍ Utrecht 2 ‍ Montréal 2 ‍ Roma 1 ‍ Vancouver 1 ‍ São Paulo 1 ‍ Provo 1 ‍ Milano 1 ‍ Asan 1 ‍ Caen 1 ‍ Chapel Hill 1 ‍ Rochester 1 ‍ New York City 1 ‍ Seoul 1 ‍ Baltimore 1 ‍ Cape Town 1 ‍ Logan 1 ‍ Kuopio 1 ‍ Irákleion 1 1 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Res Rep Health Eff Inst 4 ‍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4 ‍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3 ‍ Epidemiology 3 ‍ Environ Health 2 ‍ Environ Res 2 ‍ Occup Environ Med 2 ‍ Mutat Res-fund Mol M 2 ‍ Environ Sci Technol 2 ‍ J Occup Environ Med 2 ‍ Air Qual Atmos Health 1 ‍ Clinics 1 ‍ Chronic Dis Can 1 ‍ J Appl Toxicol 1 ‍ Rev Mal Respir 1 ‍ Rev Environ Health 1 ‍ J Prev Med Pub Health 1 ‍ S Afr Med J 1 ‍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 1 ‍ Environ Pollut 1 1 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Lung 43 ‍ Lung Neoplasms 42 ‍ Humans 38 ‍ Mortality 32 ‍ Particulate Matter 31 ‍ Air Pollution 29 ‍ Air Pollutants 26 ‍ Adult 16 ‍ Environmental Exposure 13 ‍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12 ‍ Particle Size 12 ‍ Epidemiologic Studies 11 ‍ Unknown term default#fulltext 11 ‍ Middle Aged 11 ‍ Aged 11 ‍ Risk Assessment 10 ‍ United States 10 ‍ Industry 10 ‍ Smoking 10 ‍ Cohort Studies 10 1 2 3 ... 29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Goldberg M 3 ‍ Laden F 3 ‍ Burnett R 3 ‍ Armstrong B 2 ‍ Smith T 2 ‍ Davis M 2 ‍ Hart J 2 ‍ Garshick E 2 ‍ Bailar J 2 ‍ Brook J 2 ‍ Bonvalot Y 2 ‍ Tamblyn R 2 ‍ Valois M 2 ‍ HEI Health Review Committee 1 ‍ Smith T 1 ‍ Davis M 1 ‍ Hart J 1 ‍ Blicharz A 1 ‍ Laden F 1 ‍ Garshick E 1 1 2 3 ... 13 publications over time world map network of top authors 数据分析来源: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qjgkremnxycqIdI1I00h001000j10020000011000rl PM 2.5 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脏病、心肺病患者的过早死 。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 2.5 污染的敏感人群。 如果空气中PM 2.5 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 PM2.5的危害固然不可忽视,但仍不可与吸烟相比。对于烟民而言,千万不要有“反正空气污染,抽不抽烟一个样”的心理。吸烟可使男性得肺癌死亡的风险上升22倍(也就是上升2200%),女性的风险上升12倍(1200%);使中年人得心脏病死亡的风险上升2倍(200%) 。 (编者按:本文经讨论有修改。谢谢网友们的指正与讨论。关于吸烟与空气污染的风险,推荐阅读白鸟的 《空气污染真的能折合成吸烟数吗?》 ) 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降低PM 2.5 这些看似不大的风险,收益却是很大的。美国环保局在2003年做了一个估算:“如果PM 2.5 达标,全美国每年可以避免数万人早死、数万人上医院就诊、上百万次的误工、上百万儿童得呼吸系统疾病” 。相比当前的中国,美国当时的空气质量已经相当不错,只有很少的地区存在略微的超标 。如果中国的PM 2.5 能够达标,社会收益无疑将会是巨大的。 上述关于PM 2.5 死亡风险的数据源自2002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分析了一项长期研究中参与者的死亡率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死亡率升高与PM 2.5 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关联,而与粗颗粒物污染没有可靠的关联。该项在美国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始于1982年,当时招募了120万的参与者。论文的结论是基于长达16年的随访数据,是目前关于PM 2.5 污染增加死亡风险最可靠的证据。 4. 如果没有污染,PM的浓度有多高,现在实际有多高? 即使没有人为污染,空气中也有一定浓度的PM 2.5 ,这个浓度被称为背景浓度。在美国和西欧,背景浓度大约为3-5微克/立方米 ,澳大利亚的背景浓度也在5微克/立方米左右 。中国的背景浓度有多高?目前尚无公开的数据,但应该不会和其他国家相差太大。 中国尚未开展大范围的PM 2.5 监测,公开的PM 2.5 数据非常有限。位于广州的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从2011年从6月13日开始每日发布PM 2.5 监测值 ,截至11月20日,浓度范围在0.6至99 微克/立方米之间(注:0.6这个数据应该是仪器故障所致,正常值不会这么低),平均值为38微克/立方米,这个值超过了拟发布的年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 。在这121天中,已经有6天超过了拟发布的日均标准(75微克/立方米)。从近十几年来发表的科学论文中,可以查到中国一些大城市某一区域某一阶段的PM 2.5 的测定值。例如,2000年在北京的5个监测点测得的PM 2.5 年均值为101微克/立方米 ;2008北京奥运会的17天中,在北大测得的PM 2.5 最低28.2,最高147.4微克/立方米, 平均64.7微克/立方米 。1999年,在上海两个监测点测定的PM 2.5 年均值为57.9和61.4 微克/立方米 。这些年均值都远高于拟发布的年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 除了查阅以上这些零星的数据,我们还可以根据PM 10 的数据估算一下PM 2.5 的浓度。按照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PM 10 是常规监测指标,全国性监测已开展了十几年。从2001年至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PM 10 的平均值从125降到了90微克/立方米 。PM 2.5 和PM 10 之间的比例通常在0.5-0.8之间,我们取0.8做一个极端估算可得: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的PM 2.5 平均值为72微克/立方米,是即将发布的新标准的2.1倍(35微克/立方米)。和美国的空气质量相比,这差多少呢?2009年,全美国年均PM 2.5 为9.9微克/立方米,在724个监测点中有90%以上的监测点年均值低于12.6微克/立方米 。 全国的年均值只是用来反映我国颗粒物污染的总体现状,对于评价我们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意义并不大。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离我们生活、工作最近的监测点的数据。这个数据哪里有呢?如果你生活在北京而且恰好在美国大使馆附近,那你可以参考 该馆发布的实时PM 2.5 数据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大使馆的监测仪器是专业的(见问答8),但是仪器的校准和操作其实都会大大影响到最终的测定结果。大使馆毕竟不是环境监测部门,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而且他们测出的PM 2.5 数值经常比环保部门以及第三方测定的PM 10 还高 ,这是不正常的。所以,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必把它作为唯一的信源。 然而,我们更多的人并不生活在北京,即使在北京也不在美国大使馆附近,那我们该看哪里的数据呢?全国主要城市的实时PM 10 数据可以在 环境监测总站 的网站上查到,每个城市都有数个监测点,我们可以选离得最近的那个点作参考。由于研究显示,PM2.5 :PM10一般在0.5-0.8之间波动,(见 《今天空气真的优良吗?》 )如果你很乐观,那么可以估算PM 2.5 =PM 10 × 0.5,如果你很悲观,那么就估算PM 2.5 =PM 10 × 0.8。 5. 其他国家实施PM 2.5 的标准了吗,标准值是多少? 自从美国于1997年率先制定PM 2.5 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许多国家都陆续跟进将PM 2.5 纳入监测指标。如果单纯从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出发,各国的标准理应一样,因为制定标准所依据的是相同的科学研究结果。然而,标准的制定还需考虑各国的污染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制定极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只能成为一个华丽的摆设,没有实际意义。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5年制定了PM 2.5 的准则值。高于这个值,死亡风险就会显著上升。WHO同时还设立了三个过渡期目标值,为目前还无法一步到位的地区提供了阶段性目标,其中目标-1的标准最为宽松,目标-3最严格 。 下表列举了WHO以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标准。中国拟实施的标准与WHO过渡期目标-1相同。美国和日本的标准一样,与目标-3基本一致。欧盟的标准略微宽松,与目标-2一致,澳大利亚的标准最为严格,年均标准比WHO的准则值还低。标准的宽严程度基本反映了各国的空气质量情况,空气质量越好的国家就越有能力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标准。 关于PM2.5的十个问答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2570#prettyPhoto 参考资料 1. “PM2.5”规范中文名 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京交会环境服务 . 2. PM2.5治理专题 .. . 3. 一个月后 见PM2.5请叫“细颗粒物” .和讯新闻网 . 4. PM2.5拟取中文名 有专家建议采用“细颗粒物” .奇葩站-生活百科 .2013-03-3 . 5. PM2.5拟取中文名 有专家建议采用“细颗粒物” .新华网 . 6. 新乡市民关注PM2.5环保部门暂无监测 .中国广播网 .2011-12-21 . 7. 在发展中实施环境保护 大连市区已启动PM2.5监测 .新华网 .2012-01-07 . 8. 《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印发 .搜狐 .2012-05-24 . 扩展阅读: 1 中国日报:“PM2.5”口罩热销 专家:不是所有口罩都管用: http://www.135320.com/thread-2033-1-1.html 2 PM2.5污染前10城市拟作健康影响评估 http://www.60malaysia.com/news/china/15531.html 3 【PM2.5】改名【细颗粒物】 网友【微博调侃】: http://www.liuandong.com/index.php/223/ 4 http://www.cusdn.org.cn/templates/default/page_news_zt_52.htm 5 查PM2.5数据( www.chapm25.com )提供全国PM2.5及美国指数的(AQI)实时监测数据 6 PM2.5监测网( www.pm2d5.com )提供PM2.5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时监测数据 7 人造污染介绍: http://awangxiaoxiao.com/blog/arzwr.html 8 如何应对雾霭天气: http://www.ijia365.net/?p=713 9 CALPUFF模型系统(BREEZE CALPro): http://www.trinityconsultants.cn/service/%E7%8E%AF%E5%A2%83%E8%BD%AF%E4%BB%B6/aermod%E6%A8%A1%E5%9E%8B%E7%B3%BB%E7%BB%9F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热度 6 lin602 2013-3-9 22:53
有的师生关系很好,有的师生关系不一定好。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我的体会是:老师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 不一定不批评学生的老师就得到学生的爱戴,不一定给学生考试好成绩的教师就会让学生尊敬。 有的教师对学生非常冷漠,有的老师对学生冷嘲热讽,有的老师对学生严加呵斥,有的老师对有资源的学生关爱倍加。 老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在真诚而不是做样子,这一举一动都会流露出来的,老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出一种‘公平’,不要厚此薄彼,而且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负责任,真诚关心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为学生们的成绩而高兴,为学生们的不幸而伤感。 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们都会用心在体会着这些。
4364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一首歌把我和研究生的关系弄清楚了
热度 1 cdli 2013-3-9 16:34
篡改周华健《朋友》歌词,请作者见谅。 这些年 教学生 本也有 硕也有 项目多 项目少 还记得教分多难搞 真干过才会懂 做教师 多寂寞 又有家 又有压 又有梦 教学不曾相长过 一声老板我会懂 我建厂 我做线 研究生 拧螺帽 有多苦 有多痛 唯有梦 在心中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4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求国内博士后科研合作(含与合作导师之间关系)进展较慢之因
napolun3 2013-3-4 13:29
求国内博士后科研合作(含与合作导师之间关系)进展较慢之因----请各位达人提各自意见,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3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林治波 :“对日关系新思维”再质疑
cgh 2013-2-24 15:07
学者新论:“对日关系新思维”再质疑 热评 ——与时殷弘教授商榷 林治波   前段时间,马立诚先生送我一篇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撰写的 《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 。因工作繁忙,当时未及拜读,近日得便翻阅,对文中观点颇为吃惊。   此文可视为马立诚先生 《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 一 文之后,关于“对日关系新思维”的又一代表作,对问题的阐述较之马先生的文章更加深入和系统。尽管时教授的欧化语言有些费解,但仔细读下来还是可以明白他 的意思:中日关系再这样紧张下去,对中国是相当危险的。因此,有必要进行一场“外交革命”,大力实现中日接近。只要中日关系有大幅度进展,就可以“显著增 强中国对美外交的杠杆”。   那么,如何实现中日接近呢?殷教授提出了五大举措:   第一,“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大致 满足于日本政府就日本历史上对华侵略罪行目前已达到的公开反省和致歉程度”,“将中日历史问题争端大致撇出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对日外交要事议程,也相应地撇 出官方和非官方宣传”。(意思是说,日本对侵华战争罪行的反省道歉差不多了,我们大体上该满足了,不必再计较了。)   第二,“加强中日经贸的比重”,“适当地相对减少美国和欧盟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国在华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意思是说,要多和日本做生意,少和美国、欧盟做生意。)    第三,“对日本的军事力量扩充及其使命的某些修改采取内心适当警惕、外表足够大度的政策;改变几乎动辄就日本走“军事大国道路”的可能性(往往被一定程 度地夸大了的可能性)公开表示担忧的做法”。(意思是说,日本扩充军备的危险性往往被我们夸大了,哪有那么危险?我们内心适当警惕一下就可以了,面上要大 度一些。)   第四,在重大问题上,以实际行动欢迎、甚而主动邀请日本以大国身份参与,明确让日本得出中国将日本视作明日东亚政治大国的结论。(意思是说,要把日本当作政治大国看待,给以充分的尊重。)    第五,以“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待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提出中国未对其他同类要求者(如印度、埃及)提出的特殊条 件。(意思是说,不要设置障碍阻拦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便于读者消化理解,这里不妨把时教授的思想观点整合一下:   干什么——大力接近日本;   为什么——增强对美外交杠杆;   怎么干——全面实行五大举措。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一一加以剖析和评论。    关于“接近日本”。时教授的所谓接近日本,也就是改变中日之间“近年迅速增长着的互厌和敌意不受制止地发展下去”的趋势,实现中日友好。对于这一目标, 笔者并无异议。事实上,任何一个有理性而不是感情用事的中国人,都不会反对中日友好。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文化渊源悠久深厚,经济具有很强的 互补性,中日邦交正常化符合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日友好有助于建立“东亚多元安全共同体”,也完全符合中国的利益。侵略战争的历史刻 骨铭心,殷鉴不远,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会比中国人民更加渴望中日和平友好以避免侵略历史的重演呢?所以,我们对于时教授所主张的中日友好十分赞成,这不是问 题。问题是,如何实现中日友好?时教授所主张的那种中日接近能否实现?这种接近能否增强中国对美外交的杠杆?   关于增强对美外交杠杆。 时教授立论的基点,是以中日关系的改善求得增强中国对美外交的筹码,牵制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戒备与阻滞”。他相信,中日的接近“是一次可以有很大分量的外 交举措”,是“一场代价并不高昂的‘外交革命’”,将增加中国对美外交的回旋余地。时教授甚至乐观地断言:“只要中日关系有大幅度进展,只要实现了中日接 近,中国对美外交和战略地位的显著改善几乎是必然或自动的副产品”。   这里,研究国际关系的时教授却天真地忽略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首先,日本不会以密切日中关系来制衡美国。在目前美国一国独大的国际格局中,中日关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密切到携手制约美国的地步。战后,日本一直以日美 同盟为对外关系的支柱,美日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主仆关系,日本的对外政策唯美国马首是瞻。日本民族是一个崇拜强者而蔑视、践踏弱者的民族,日本社会弥漫着浓 厚的崇美媚美心理。时教授想让抱惯了美国大腿的仆从站在我们一边制衡其主子,不禁让笔者想起孟夫子的一句话:“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也。”    其次,美国也不会坐视中日接近以制约自己。事实上,挑拨中日关系,在中日之间埋下争执伏笔的正是美国。时教授可能不晓得,战后宽恕日本天皇战争罪行、保 留天皇制,纵容侵华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策动日本反华反共的,是美国;阻挠中国对日索赔,在中日之间留下历史遗留问题的,是美国;以钓鱼岛问题引发中日争 端,进而偏袒日本以恶化中日关系的,也是美国;坐视日本政治右倾化,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一声不吭甚至偷着乐 的,还是美国。以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在二次大战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但它却这样做了,何也?答案只有一个:美国不愿意看到中日接近。美日两国 均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美日同盟关系因中国的崛起而更加巩固,这便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在这一格局下,几乎不存在中日关系“大为改善”的余地。    不难想象,倘若中国按照时教授的主张,不顾一切地谋求对日接近,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可以料到的有两点:一是日本成为中美争相拉拢的对象,身价陡增,可以 左右逢源,上下其手,坐收渔利。二是会强化美国对中国的警觉和敌意,强化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围堵,甚至促使美国改变中立政策,在台湾问题上铤而走险。这样 一来,中国的外交回旋空间是大了,还是小了?中国的利益是最大化了,还是最小化了?   可见,时教授所谓中日接近以制约美国的观点,既不现实,也无益处。    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中美关系。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缓解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戒备与阻滞”,主要还是需要依靠中美之间直接的、良性的互动来实现,而 不是走中日接近以制衡美国的死胡同。记得国际关系学者郑永年说过,反对美国遏制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行对美国的友好政策。此说不无道理。如果说,当今国际秩序 的现实使我们不得不韬光养晦、委曲求全,那么也只能用在中美关系上,而不是中日关系上。实际上,如果中美关系改善了,中国就解决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就会赢得外交的主动地位,中日关系也就不会有大的问题。在美苏对峙时期发生的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国一超独大的今天,事情更会 如此。这种历史事实和逻辑关系,同时教授秉持的观点恰恰相反。   关于五大举措。时教授的这五大举措,可谓仁至义尽,无微不至,该想到的 都想到了,凡中国能做到的时教授都主张无条件地做,只是对日本一无所求。而且时教授认为,这“五大方面的作为并不代表中国付出真正大的实际代价,更谈不上 损伤中国的根本利益”。当年,日本是无条件投降;今天,时教授是无条件友好。难怪日本方面如获至宝,大为欢迎。据报道,“日本媒体铺天盖地进行转载,舆论 充斥猜测之声,认为中国政府对日思维将因此发生新的转变。时殷弘也因此受日本外务省力邀,于5月到日本进行短期访问。”   下面,还是对五大举措逐条加以剖析。    关于历史问题。中日之间的种种矛盾纠葛,大多与历史问题有关。时教授的意思是不要再计较历史问题,以免影响了中日接近。面对着沉重且仍散发着血腥的战争 历史和一再被刺痛的民族情感,时教授的想法未免过于轻佻和不负责任了。历史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割不断的;人是有记忆的,一个民族的痛苦 记忆更不可能被抹掉。德国政府和人民坦诚地反省了历史,承担了责任,而法国、以色列等纳粹受害国人民仍然念念不忘法西斯的罪行。日本没有像德国那样反省战 争,中国人民有什么理由忘记那段历史?俗话说,好了伤疤也不能忘了痛,时教授却让我们伤疤未好就忘掉痛。这是什么道理?中国人民是宽厚大度的,并没有天生 讨厌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本能。其实,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不良印象,主要的还不是来自长达七十年的日本侵华史,而是来自现在主导着日本政坛的右翼力量对侵略 战争拒不反省,甚至颠倒历史真相的恶劣态度。在战后中日两国的交往中,中国政府以友好大局为重,友善而克制,并没有在历史问题上纠缠不放;倒是有些日本政 客常常信口雌黄、挑起事端,肆意刺激中国人民的感情。有报道说,今年6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柬埔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敦促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停 止参拜靖国神社这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活动,从而实现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但小泉却对记者说:“我不这样认为。”重申其继续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愿,并声称,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尊敬“阵亡军人”。明明是法西斯战犯、血腥刽子手,居然成了小泉眼里值得尊敬的“阵亡军人”。最近,小泉又在美国总统布什的私人农场 对记者说:“钓鱼岛问题将是对中国的一个重大考验,如果中国执意不在此问题上向日本妥协,日本将让中国后悔。”这哪像一个首相说的话,简直就是强盗、流氓 对中国的要挟;因为在主人的农场,又像是狗仗人势,汪汪咬人。在小泉之前,还有一个叫江滕隆美的政客,跳出来胡言乱语,否认南京大屠杀。说完了,既不改 口,也不道歉。面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死不认帐的倒行逆施和面目可憎的恶霸嘴脸,中国人民怎能沉默不语、无动于衷?在这个是非分明的问题上,时教授和 那些“新思维”论者,不去要求日本右翼分子闭上臭嘴,反过来要求中国人民不要吭声;不去要求日本政客收敛恶行,反而要求中国政府宽容大度。时教授和那些新 思维论者很迁就日本某些人的所作所为,倒把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感情忽略不计了。这于情于理,哪一样能说得过去?中国政府如果按照时教授主张的那样,把这一切 都忽略不计了,会怎么样呢?只会鼓励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歪曲,只会鼓励他们对中国人民感情的伤害,他们会暗自作乐:“看,中国人都接受了,我们做对了, 以后大胆地干吧!”   历史问题犹如一扇绕不过去的铁门,门上那把锁,只有拿着正确的钥匙才能够打开它,这把钥匙就是对侵华战争历史的正 确认识。这个问题关涉大是大非,也关涉民族感情。任何人都无权要求中国人民放弃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猖狂翻案进行批评谴责的正义权利,如果有人硬要这 样做,也要问问十三亿中国人民答应不答应,还要问问那些被日本法西斯杀害的千千万万中国死难者的冤魂答应不应。   关于经济合作。时教授 主张多和日本做生意,大家是赞成的。贸易与经济合作是双赢的事情,谁也不会嫌钱多。但时教授“适当地相对减少美国和欧盟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国在华投资 中所占的比例”的主张,却让人困惑不解。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谁来做生意都是好事,生意越大越好,投资多多益善,何以要“适当地相对减少美国和欧盟 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国在华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看来,时教授接近日本的心情实在是太强烈了,以致不惜扬此抑彼,减少和欧美的经济往来。时教授常常说 “争取中国利益最大化”,只是不知时教授盘算过没有,这是争取中国利益最大化,还是争取日本利益最大化?关于日本扩充军备问题。时教授的观点是,“对日 本的军事力量扩充及其使命的某些修改采取内心适当警惕、外表足够大度的政策;改变几乎动辄就日本走军事大国道路的可能性(往往被一定程度地夸大了的可能 性)公开表示担忧的做法”。   通常说来,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国防力量;但对于日本来说,情况不完全如此。原因有二:第 一、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发动侵略战争,为祸极深,为害极大,但至今仍对侵略历史不认罪、不反省,对这样一个国家来说,竭力扩张军事力量,就很难视为正常诉 求,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受害国人民的关注和警惕。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世界上没有人对德国的军事力量和海外维和表示担忧,原因就在于德国比较彻底地反省了侵 略战争,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正常国家。第二、日本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越了防御需要,其对外安全政策也日渐突破专守防卫的界限。日本每年的军费投入平均大约 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其远洋军事力量和远程作战能力的发展尤其引人关注。至于日本的维和行动,实际上名多实少,借维和之名发展远洋军力、 谋求地区霸权才更具实质意义。在安全政策上,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海外派兵法、自卫队法修改案、有事法制等一系列法案的出台,已使日本的基本国策之一“专守 防卫”形同虚设。可以预见,日本的重新武装必将进一步助长右翼势力的气焰,进一步强化日本对华强硬立场,进一步增加日本对中国统一进行干涉阻挠的危险性, 进一步强化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历史、美化侵略的恶劣态度。对于这样一个不反省侵略战争、大肆发展军事力量、抛弃“专守防卫”且正在酝酿篡改和平宪法的日本, 中国能够不警惕、不忧虑、不反对吗?如果采取时教授主张的那种态度,会实现中国利益的最大化吗?   关于政治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 题。时教授很强调要尊重日本,这并不错。但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不尊重日本,而是有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在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一再信口雌 黄,挑衅生事,对中国相当不尊重甚至怀有敌意。中国对日本的尊重,需要以日本对中国的尊重为条件,尊重只能是相互的,而不能是单方面的。至于中国同意日本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绝不应像时教授主张的那样作为免费午餐送给日本。以笔者之见,中国政府不妨提出下列条件:一、关于历史问题:像日本对韩国那样, 签署正式的谢罪道歉声明,从此中国不再要求日方谢罪道歉;日本首相不再参拜靖国神社,或另建不包括战犯灵位的祭奠设施;承认侵华历史事实,不再篡改教科 书;约束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刺激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合理解决细菌战、毒气战、劳工、慰安妇等中国民间赔偿等战争遗留问题。二、关于台湾问题:承诺不干涉 中国统一,中断与台独势力的往来。三、关于钓鱼岛问题:不再单方面控制钓鱼岛,尊重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以谈判解决该岛主权争端。   如 果日本同意或基本同意上述条件,中国可以尊重日本的政治大国地位,同意乃至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果不是这样,中国又何必一厢情愿地支持日本成 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然,中国必须具有一旦日本不同意上述全部或大部分条件,就断然行使否决权的坚强决心,并将之公示于日方,才有可能促使日本切实考虑 并同意中国的条件;否则,中国将很难有所收获。关于“对日关系新思维”。由时教授和马先生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所谓对日关系新思维,其实质就 是要求中国以单方面的宽容大度和妥协让步求得中日友好。   其实,中国对日本的宽容大度、妥协让步早有前例。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后,中国人 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扶养日本孤儿,善待日军俘虏,后来又放弃了对日本政府间赔偿要求。这不是一般的以德报怨,而是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以德报怨。但日本 对于中国的恩德和大度并未给以善意的回应,日本右翼分子甚至连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都不承认了。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不要以国内的伦理道德准则处理国际问题。 对于国际问题,要本着国际规则,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而所谓“新思维”,漠视历史的教训,放弃应有的原则,不问是非,一厢情愿,降格以求,矫枉过正,实 在不足为训。以这种“新思维”既换不来真正的中日友好,也换不来真正的战略利益。   我们注意到,所谓“新思维”,是打着“务实”的旗号 出台的。“务实”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词汇,但有人已经将这个词庸俗化了,在他们那里,“务实”已经变成为了实惠可以放弃原则的实用主义。但可悲的后果很可能 是,你放弃了原则却得不到你想要的实惠。还可能会有一个附加后果:在你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时候,当你的对手发出鄙夷的窃笑的时候,你连原有的一点 尊严都失去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新思维来源于一种危机感。正如时教授所说的:“中国大陆经不起在一个往往敌对的美国、敌对的台湾以及 可能敌对的印度之外,还面对一个敌对的日本。”他还特别强调指出:“完全可以认为中日两国多数人民之间近年迅速增长着的互厌和敌意不受制止地发展下去,对 中国的中长期未来相当危险。讲穿了,这危险之一就在于恶性发展下去,石原慎太郎之类反华、排外、极端民族主义和政治、军事扩张主义的极右势力就有可能有朝 一日控制日本政治和对外政策方向。”让人困惑的是,时教授一边替日方辩解,声称日本的军备扩张的危险性往往被中方夸大了,要求中国不要动不动就对日本走 “军事大国道路”的可能性公开表示担忧;一边又画鬼吓人,说什么中日关系再这样紧张下去,极右势力就有可能控制日本,“对中国的中长期未来相当危险”。这 种说法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实际上,右翼势力掌控日本已不是一种可能,而是一种现实。正因为如此,才要求我们保持警惕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而时 教授却主张以让步妥协乞求友好、换取平安,这实际上是一种苟安政策、鸵鸟政策,不但求不来安全,还丢了尊严。时教授如此不惜代价地谋求中日接近,还与他对 中国大陆外部环境的悲观判断不无关系。但我们的外部环境真的像时教授所描述的那样令人恐惧吗?似乎并不尽然。事实上,如果从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的综合情 况看,我们目前的外部环境算是比较好的:没有公开的对抗,没有外部封锁,没有战争状态,也没有严重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无论中美关系、中印关系、中国和东 南亚的关系,还是两岸关系,都有改善的空间和余地;即便某些对外关系一时发展不顺,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至于中日关系,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既好不到哪里 去,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并不存在时教授担忧的“不受制止地”恶化下去的可能。居安思危、处盛虑衰固然应该;但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危机感一旦过度会导致杞人 忧天式的庸人自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在国 际舞台上,我们应当表现出发自内心的从容自信和坚定无畏。什么样的大灾大难中华民族没有经历过?比现在严峻得多的国际环境我们不是也过来了?现在的世界的 确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流,这是不可否认的基本现实,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的根据也正在于此。利用这段宝贵的机遇期,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综合国 力,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一些人主张“新思维”的一个根据是“无力改变的现状”:既然中日历史问题已成了 死结,总不能这样僵持下去吧?既然日本的右倾化和重新武装“终究根本挡不住”,总不能硬顶吧?为了现实利益,我们还是务实一点,绕一绕、放一放、让一让 吧。这便是“新思维”放弃原则的逻辑。当年,英国首相张伯伦等绥靖主义者就是循着这一套逻辑对希特勒一让再让,苟且偷安,结果自取其辱,损失惨重。如果当 年中国人面对日寇的侵略,也采取这套逻辑,都跑到“低调俱乐部”中跟着汪精卫鼓噪亡国论,只怕中国早就灭亡了。而真实的历史是,千千万万中华优秀儿女挺身 而出,奋起抗战,最终打败了日寇,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 个了不起的胜利昭示我们:对于日本今天的右倾化趋向和右翼势力的反华行径,我们应取的态度,不是懦弱地退让,而是坚决地反对。即使不能完全扭转日本的右倾 化,至少对他们也是一个制约,至少也可以表明我们的严正立场,并借此提示国人保持警惕。   一些人提出“新思维”的另一个主要理由,就是 不要让历史问题影响了现实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而实际上,几十年来中日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去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与 此相反的情况是,我们与有的国家政治关系良好,而经济合作却不尽人意。这说明,政治有政治的法则,经济有经济的规律,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关键是你这里有 无利益可图:如有,资本家会不请自来;没有,请他也不会来。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即便出于功利的考虑,也没有必要放弃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对历史问题的立场。    “对日关系新思维”已让日方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中国有求于日本。关于这一点,时教授表达得明明白白:“中国对于中日关系大为改善的实际需求应当认为超过 日本在这方面的需求。”这个论点不符合事实,至少不是事实的全部。中日友好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中日互有需求,中国没有必要以单方面的妥协让步求得中日友 好。事实上,如果我们认真地、全面地加以分析,得出的恰恰应该是和时教授相反的结论:日本对于日中关系改善的实际需求超过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日本以贸易 和技术立国,它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 失的大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其损失是无可弥补的。此其一。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 迷,至今看不到重振的迹象,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 (当然,如果日本的反华势力不愿如此而导致日本受损,那是他们的事。)第三,从外交和政治关系方面看,在全球视野里,如果我们处理好中美关系;在亚洲范围 内,如果我们处理好与东南亚、韩国的关系;在国内建设上,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那么急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恐怕不是 中国,而是日本。   “对日关系新思维”已给日方提供了这样的口实:中日关系不好的症结在中方。中国目前实行的对日政策是有问题的,甚至 是不正确的,必须改弦更张。事实上,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难看出,中日关系的症结在日方而不在中方,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日本要做的事情比中国多得 多。“新思维”论者犹如一位庸医,还没搞清患者是谁,病症为何,就胡乱开药,结果如何,可想而知。“对日关系新思维”还导致了另一个后果:使日本左翼力 量和主张中日友好的人士更加孤立无助。多少年来,许许多多日本友人和有识之士如东史郎、内山完造、小川武满、本多胜一、家永三郎、宇都宫德马、尾村太一 郎、大江健三郎、小野寺利孝等等,还有中归联、日本妇联、日本工会总评、日本煤炭工会、日本反战运动等团体组织,都在为维护中日友好、推动日本反省战争而 不懈地奋斗。中国民间受害者向日本索赔的一系列案件,也都是日本律师义务担任辩护。这些正直的日本人是真正的爱国者,是日本的良心。遗憾的是,他们的阵容 还不够强大,他们的声音还相当微弱,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斗争和努力需要我们的援助。所谓“对日关系新思维”出台后,让日本右翼兴高彩烈,却让左翼人士陷入 了被动。他们感到困惑和痛心:我们同右翼势力的斗争需要中国的坚定支持,你们何以放弃了原则立场?借此机会,笔者要对日本友人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并未放 弃原则,也不可能放弃原则,中国人民对于那些为中日友好、为捍卫良知而奔走的日本友人怀有深切的好感和敬意。   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 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刚刚当选上任的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正确对待和处理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始终是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们希望日本政府恪守中日之 间的三个文件,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一方针兼顾了历史与未来,既强调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又指明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既 坚持了自己的政治原则,又推动了中日经济合作的发展。诚然,中国在处理中日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某些策略的调整,但决不是 实行什么“新思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笔者不认为会有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更加高明的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正确的方针,我们应当坚持它,而不是放弃 它。 2003年08月15日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李海元)
个人分类: 钓鱼岛|1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收费和研究生质量数量的关系
热度 2 胡业生 2013-2-20 19:08
房价高 房子好卖,价格没有阻挡房价。研究生收费不会影响研究生的质量和数量。因为这个制度设计本身不会带来设计者想要的结果。原因是考研是被实践优化之后的选择。不考研更悲惨,如果有其他路 考研就不会热。收费问题不能影响问题的本质性改变,所以专家们嚎叫 有点过头了。大家可以看看2014年考研不冷反热。因为社会可以走的路越来越难。
个人分类: 独白|2497 次阅读|3 个评论
导弹能否击落陨石关系到我的人生观
热度 5 Bobby 2013-2-17 10:57
俄罗斯降下陨石雨 造成 400 多人受伤 _ 百度视频 俄罗斯降下陨石雨 造成 400 多人受伤 ( 图 ) 俄罗斯陨石可能以 15 倍子弹速度冲向地球 据外电报道,一块陨石 15 日早晨坠落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地区,引发爆炸,造成 400 多人受伤,伤者多为轻伤。 除俄罗斯外, 中国古籍中的陨石记载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人人都可能有无妄之灾,就象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既然你无缘无故会受到陨石伤害,这人生也太悲剧了吧。 不过,这两天有导弹可击落陨石的消息又让我有放弃这种悲观的想法。 传俄军曾及时预警并发射导 弹击碎坠落陨石 俄军发射导弹在 20 公里高空摧毁陨石 专家称 S-400 导弹射程远 可拦截巨型陨石 但 专家称导弹拦截陨石从技术上难以实现 ,到底能不能呀?这关系到我的人生观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 次阅读|6 个评论
Zipf定律和Heaps定律之间的关系
热度 8 pb00011127 2013-2-5 23:44
Zipf 定律是 Zipf 在 1949 年的一本关于人类定位的最小作用原理的书中首先提出的,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例子是在人类语言中,如果以单词出现的频次将所有单词排序,用横坐标表示序号,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频次,可以得到一条幂函数曲线。这个定律被发现适用于大量复杂系统。 Heaps 定律是 Heaps 在 1978 年一本关于信息挖掘的专著中提出的。事实上,他观察到在语言系统中,不同单词的数目与文本篇幅(所有出现的单词累积数目)之间存在幂函数的关系,其幂指数小于 1 。 很多复杂系统同时满足 Zipf 定律和 Heaps 定律。譬如 2008 年的时候,我们针对 PNAS 上面出现的所有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新关键词的涌现,都很好符合 Zipf 定律和 Heaps 定律,文章在《欧洲物理学杂志 B 发表》 但是对于两者关系,学术界存在长期争论。通过一些随机过程模型,有些学者( Baeza-Yates, Navarro, Leijenhorst, Weide, Serrano, Flammini, Menczer )认为 Zipf 定律是本质的, Heaps 定律是衍生的,可以从 Zipf 定律推出;有些学者( Zanette, Moutemurro )认为 Heaps 定律是本质的, Zipf 定律是衍生的;有的学者认为这两种定律相互独立(预告一下,史定华老师最近可能会报道更强的结果)。 我们不依赖于任何随机过程,证明了 Zipf 定律更本质,而 Heaps 定律是衍生律。进一步地,我们证明了以前的两个定律指数之间的解析关系,只是在 Zipf 指数远大于 1 或远小于 1 或系统规模无穷大的时候的一种渐进解。遗憾的是,真实系统不满足三种条件中的任何一种——这正好显示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提出了新的解析方法,得到了更精确的解析结果,在 35 个真实数据中进行验证,发现有 34 个数据新结果都好于以前的结果。文章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面发表。 这篇文章对很多重要的现象提出了新的解释。例如可以从全新的观点解释无标度网络加速增长的原因 —— 无标度网络要保持标度指数的稳定必须采用加速增长的方式。 最近我们关注具有有限候选对象的选择动力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写作——从可能的所有汉字中一个一选出来,就成了一篇文章。我们发现,虽然汉字字频分布是幂律的,但是 Zipf 图上却呈现出指数下降。并且,新字的增长也不符合 Heaps 定律。事实上,以前北京师范大学王大辉老师和韩国成均馆大学的金葆俊老师分别在中文和韩国姓氏中发现了类似的指数 Zipf 分布现象。这个时候,字频分布的幂指数在 1 左右,恰好对应发散的 Zipf 指数。我们建立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选择对象总数的有限性。模型可以很好生成幂律密度分布 + 指数 Zipf 分布 + 开始线性然后对数的新词增长规律。这个模型完全可以解析。我们尝试搞了几万本书放在一起做实证,发现新词增长实际上有三段,线性 + 对数 + 饱和。这个模型强调了以前一直被忽略的一些因素,其解析方法也比价明快简洁,近期在《科学报道》上发表了。 ---- 3 篇相关论文 ---- 论文信息: Zi-Ke Zhang, Linyuan Lü, Jian-Guo Liu, Tao Zhou, “Empirical analysis on a keyword-based semantic system”, Eur. Phys. J. B 66 (2008) 557. 全文链接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140%2Fepjb%2Fe2008-00453-9?LI=true 全文下载: EPJB-Zico-2008.pdf 论文信息: Linyuan Lü, Zi-Ke Zhang, Tao Zhou, “Zipf’s Law Leads to Heaps’ Law: Analyzing Their Relation in Finite-Size Systems”, PLoS ONE 5 (2010) e14139. 全文链接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14139 论文信息: Linyuan Lü, Zi-Ke Zhang, Tao Zhou, “Deviation of Zipf's and Heaps' Laws in Human Languages with Limited Dictionary Sizes”, Scientific Reports 3 (2013) 1082. 全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srep/2013/130130/srep01082/full/srep01082.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377 次阅读|19 个评论
邹晓辉Geneculture:从主体的两个基本关系,简论“主体间性”
geneculture 2013-2-3 18:14
从 主体 的两个基本关系,简论“ 主体间性 ” 原创作者 : 邹晓辉 Geneculture 1 ,主客二元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西方近代哲学第一原理), 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精神 ,其特点在于 思想主体即个人意义的凸显 。该原理认为:个人通过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成为主体,主体是自然人具备思想之后的特征,当一个自然人可称之为主体之时,被思之物就成为客体。由此便建立了 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关系 。这就是西方近代哲学著名的 身心二元论 。 它也是唯心论的认识论理论基础。这与唯物论虚拟的本体论理论基础相比是一个进步。 2 ,主体交往论(社会交往论、文化交往论、主体存在论或意义阐释论) 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是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一原理, 信息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精神 , 其特点在于 各个思想主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文化交往,即社会文化存在意义的凸显 。该原理认为:以往 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关系 忽略了 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而后者,即:主体间性,才是更根本的属性,之前的 主体性 ,以及再之前的 前主体性 ,都是 基于 主体间性 ,才具有其 存在的意义 。 这样,无论是哲学的,还是社会的,甚至是人文的或语言的意义,都可得到很好的很贴切的 解释 。也就是说,哲学的、社会的、人文或语言的最最紧要的核心概念—— 意义 ,可通过 主体间性 得到较为圆满的(语言) 理解 或(知识) 表达 。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个待验证的想法
热度 1 yanghualei 2013-1-31 14:47
对一个省份(或者一个国家)看其第一大经济城市占全省经济的比例,看这一比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看其第一大经济城市依次与其他大经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斐波纳契数列,还是有新的关系;依照经济水平对各省的各大经济城市排序,然后看对数序和对数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命题。包括预算,财政以及对全省的贡献。不仅仅是经济水平,还可以是人口水平 。初步感觉,越发达的国家,第一大经济城市占全国的经济总量比例是高的,但好像德国除外。 比例和排序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就像分类和分层次一样,以后在研究中,注意方法的总结。 看下中国人均 GDP 地形分布图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如何变化,如选择 1990 、 1995 、 2000 、 2005 以及 2010 等 5 年的数据,分辨看这种空间分布的演变,当然其中以省为单位,定义一些山脉和高原,如类似横断山脉,祁连山脉等,当然也定义一些盆地。看看盆地和高原是不是普遍的现象,如果是普遍的现象,就可以加以研究。 还有地理空间的经济水平的纵横交错的条带分布是不是受铁路线影响,如几横几纵的铁路带,会不会造成经济发展水平在地理空间上的条带分布,就是经济山脉和谷底的交错分布,山脉处在铁路线附近,山谷出现在两铁路线间 。       从网络上来说,一般连接弱的系统,较为活跃,较易创新。连接强的系统,较不活跃,创新就较弱。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很多创新发生在现代文明城市,而非乡村 。源于乡村是熟人社会,连接较强;城市是生人社会(如经常离婚和子女过少,使得表征为亲情的血缘关系弱化;社区较小,住单元格,且经常搬家,使得表征为邻里的地缘弱化;工作地点和孩子的学习地点经常换友情也不稳定,经常出差)。 初步感觉,乡村的内部的收入差距要小于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就是真正不幸福的群体,不是在农村,而是在城市的贫民窟,源于其所处的城市环境内部收入分布更不均匀,差距更大。 不论是经济水平,当然还包括知识结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1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漂亮与聪明之关系的实证研究
热度 38 Wuyishan 2013-1-25 06:49
关于漂亮与聪明之关系的实证研究 武夷山 科学网上关于漂亮与聪明的关系曾争论得硝烟弥漫,而老外是就此扎扎实实做过实证研究的。 Intelligence (智能)杂志 2011 年第 39 卷 7 - 14 页发表了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管理系 Satoshi Kanazawa 的文章, Intelligence an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智能与体态吸引力,原文见 http://personal.lse.ac.uk/KANAZAWA/pdfs/I2011.pdf ),这就相当于我们的“聪明与漂亮”。该研究分别对英国和美国的人群样本做了研究,估计普通智能与体态吸引力或曰外表吸引力之间的关联性有多大。 英国的样本是一批 1958 年 3 月 3 日至 3 月 9 日期间出生者,共 17419 人,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多次随访。每次随访,都要找他们本人还有他们的母亲、老师和医生进行访谈,在他们成年后,则要找他们本人还有其配偶(或伴侣)及子女进行访谈。 对于英国的样本,外表有吸引力的孩子的智商要比其他孩子高出 12.4 分,二者之间的关联为 r=0.381 ;对于美国的样本,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要弱一些( r=0.126 )。无论对于英国还是美国的样本,男性两变量之间的关联都比女性要强。将社会阶层、块头、健康状况等控制变量的影响排除后,智能与外表吸引力之间的关联依然是显著的。 博主:无论这项研究还有多少缺陷,都是难能可贵的。相形之下,目前,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开展这样的研究,因为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投身于长时段(英国这项跟踪研究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以上了!)的跟踪研究。 感谢陈理斌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9223 )向我推荐了英文原文. 关于“体态吸引力”的维基百科词条很有意思,该条目引用了Kanazawa的这篇文章。大家自己看词条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ysical_attraction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8948 次阅读|65 个评论
[转载]计算机和社会网络是什么关系
selany 2013-1-21 15:47
计算机和社会网络是什么关系?(130121) 精选 已有 391 次阅读 2013-1-21 11:44 | 个人分类: 网络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计算机 社会网络 计算机和社会网络是什么关系?( 130121 ) 闵应骅 有了计算机,才有因特网。有了因特网,才有了所谓社会网络( Social net work )。有人把它翻译成社交网络。虽然也不错,但低估了它的作用。它可不全是社会交际和人们之间的交往,它还探讨所有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计算机科学会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本人一直不赞成这种说法。最近,火车票网上预售,引来一大堆争议,其实就是社会网络定位的问题。 社会网络不断发展和成功。现在全世界有 10 亿人上网,提供不仅是基于文本的信息,而且有视频、照片分享、以及复杂的标签系统。他们构成一个应用的生态系统,揭示移动设备,及嵌入的传感和定位能力。社会网络、移动传感器网络和知识的分布式创造使社会交互达到空前的水平。集成人们和传感器数据,使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周围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指导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它已成为影响人类选择的最强有力的因素,甚至比传感和专业的消费装置,譬如健康和食品的装置更强有力。下一代的社会网络将允许信息的众包和 crowdmapping (不知怎么翻译,类似于 Twitter 和 Facebook ,个人向公众发布信息),这些信息是由传感器和移动设备获得的,最终支持政策优化和对经济、社会甚至分享式民主的各种可以选择的模型。 春节临近,火车票抢订真是白热化。首先是许多人同时网上订票,把网打崩溃了。改进以后, 20 秒以后把票全卖完了。这些都引起用户不满意。网络崩溃的时候,大家嫌网络不可靠;快速以后,又嫌对不上网的人不公平。我说,前一个问题算计算机系统的问题。这问题在奥运会订票的时候也出现过。网络带宽有限,软件没有溢出处理,或者排队没有考虑超大量请求出现时的策略。软件刚推出,出点问题也可以理解。终归这些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后一个问题则完全是社会问题。各种政策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但究竟采取哪一种政策,则完全决定于政策制订者,而不是技术问题。如果分一部分票到网上预订,当然可以。可分多少?这个比例也要决策者来定。还有许多决策方面的问题,都是技术上可以实现,或者容易实现的。这个例子说明,社会问题怎么解决要靠社会科学来研究,而这些决策怎么实现,由技术人员解决。你如果以先到先处理为排队规则,那么,人家开发抢票软件,也就顺理成章,如果该软件没有非法侵犯他人利益的话。政府规定不许用枪票软件就不太容易实现。因为抢票软件很难定义,倒是可以修改排队规则。这些都相当于软件的 Specification 。这个规范要靠用户给出,这里铁道部当然是最大的用户了。 另一个例子是网络安全。几年前,我们关心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是网上有些消息影响社会稳定,反政府的言论要清除。于是,技术人员发明了防火墙。最近,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隐私的重要性。窃取个人信息也能影响社会稳定,于是,希望网络保护隐私。而监视个人言论本身与保护隐私是相互矛盾的。这在技术上实现起来就有问题,必须详细界定什么言论必须监视;什么消息是隐私,必须保护。在没有解决自然语言理解和多媒体信息理解的问题以前,这件事是做不好的。必定会有披露,只能慢慢改进。 实现这些设想要面对一系列的技术挑战:开放、互操作、完全分布式可扩展系统和结构的设计;从 / 到网络用户广播或多播的有效方法;在无入侵、无骚扰、无恶意情况下融合用户产生的内容的技术。由于社会应用的广泛以及其深远的影响,需要多学科紧密地相互关系,以商议技术选择和隐私、开放性和网络中立立场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这牵涉到多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通讯、社会媒体、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律、生物学、艺术等等。
1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介电系数和电阻率有关系吗?
chnfirst 2013-1-17 19:47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983906.html 介电系数和电阻率有关系吗? 介电系数,是一个在电的位移和电场强度之间存在的比例常量。这一个常量在自由的空间(一个真空)中是8.85×10的-12次方法拉第/米(F/m)。在其它的材料中,介电系数可能差别很大,经常远大于真空中的数值,其符号是eo。 在工程应用中,介电系数时常在以相对介电系数的形式被表达,而不是绝对值。如果eo表现自由空间(是,8.85×10的-12次方F/m)的介电系数,而且e是在材料中的介电系数,则这个材料的相对介电系数(也叫介电常数)由下式给出: ε1=ε / εo=ε×1.13×10的11次方 很多不同的物质的介电常数超过1。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绝缘体材料,或是绝缘体。普遍使用的绝缘体包括玻璃,纸,云母,各种不同的陶瓷,聚乙烯和特定的金属氧化物。绝缘体被用于交流电(AC),声音电波(AF)和无线电电波(射频)的电容器和输电线路。 我们知道,电阻率的定义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毫米/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 http://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10065204AAlkAp2 I need guidance on how to derive an equation related to Electricity? Two parallel plates of a capacitor have equal and opposite charges Q. The dielectric has a dielectric constant K and a resistivity rho. Derive an expression for the the "leakage" current carried by the dielectric. Answer is I = Q/(K*epsilon-naught*rho) Best Answer - Chosen by Voters Resistance of a wire in Ω R = ρL/A ρ is resistivity of the material L is length in meters A is cross-sectional area in m² A = πr² Parallel plate cap C = ε₀εr(A/d) ε₀ is 8.8542e-12 F/m εr is dielectric constant (vacuum = 1) A and d are area of plate in m² and separation in m I = E/R R = ρL/A Q = CV or V = Q/C I = (Q/C) / (ρL/A) C = ε₀εr(A/d) I = (Q/(ε₀εr(A/d))) / (ρL/A) I = (Qd/(ε₀εr(A))) * (A/ρL) d = L and they cancel A's cancel I = Q/(ρε₀εr) which is your answer interesting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1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小思---又是一年结束时
shark 2013-1-17 10:08
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小思---又是一年结束时
又是一年工作结束时,下周就放寒假了。 2006年回国以来,开始指导研究生也六年了。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个人性格也不免给师生关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师生关系的处理,总体来说是褒贬各半。做了几张小图,也说说自我理解和实践...... 阴阳相生相克的文化冲突: 师生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授人之渔的目的和要义:
个人分类: 生活感触|6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人脉
热度 3 fdc1947 2013-1-14 08:11
我什么时候认识这个脉字的,现在已经记不得了。反正在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身上有脉搏,一摸手腕上就能够摸到脉搏的跳动。邻居中有医生,看见医生把脉,指头往病人脉搏上一搭,据说就知道病人的病情。后来,知道那就是血管,里头流的是血,血管又分动脉和静脉。从地理书上知道有山脉,年龄稍大,才知道,那是因为山的走向如人的血脉,其余带脉的词如叶脉、翅脉、矿脉、一脉相承、来龙去脉等等,都是这些“脉”的形状与血脉相似。 退休以后,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比以前增加了,在许多节目中,经常听到“人脉”这个词。商人们说要有人脉,买卖才能够做的好。大学生(包括研究生)们也说在学校里实习,积聚人脉。据他们说,学会积聚人脉比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听到这里,我实在有点恐慌,因为对我来说,人脉是一个新词,过去没有听说过。在学校教书几十年,连这样重要的东西都不知道,真是一辈子误人子弟。赶紧补补课吧,一查字典,家里的《现代汉语词典》不知是不是版本太老,并没有收这个词,觉得似乎这是个新东西。好得现在有网可查,“互动百科”说: 人脉,来自 日语 的外来语。日语把 中文 里中的“关系”( connection )形象地翻译为 人脉 。人脉只是说明你认识对方,对方也认识你,只算是认识,人脉永远比关系低级,关系才是人脉的升华。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 12.5% 来自知识, 87.5% 来自关系。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 what you know ),而是在于你认识谁( whom you know )。”卡耐基训练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善于使用人脉、经营人脉的群体( man keep )。 man keep 译为“人脉经营”,我们称之为“脉客”。人脉如同金钱一般,也需要管理、储蓄和增值。人人都可以成为善于人脉经营的脉客。 “百度百科”则说: 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人脉如同树脉 一棵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必须要有粗壮厚实的根脉供给大地的营养,必须要有充足丰富的枝脉和纤细纵横的叶脉供给自然的空气、阳光和雨露。 … 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你在公司工作最大的收获不只是你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它是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没有人脉资源落地生根的人际关系是空泛的、毫无任何意义的人际关系…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怪不到学生们都要逃课了,科学网上各位热衷于教书和讨论对付学生逃课的教授们真应当到这里接受“再教育”。我们的学生大概早就学到了这样的发财“真经”。 不过仔细想一想,这里似乎还有些问题。这人脉看来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只是日本人的翻译。我的日语字典又太老,虽然很大,却没有收这个词,假定是日本人新近翻译的吧。翻译好像不算完全创新,从上面的文字看,人脉这东西还不是日本人的创造,我们过去把它称为关系。不过,说起来关系,我们都不生疏,关系倒真是我们的国粹,我们中国人最讲究关系,不但善于讲关系,而且织成了一张网,称为关系网。 为了织成关系网,人们还是下了大功夫的,上上下下的打点,请客送礼、送贿受贿,金钱美女各投所好,使尽一切人间可能的招数。靠着这张网,人们希望升官发财。有些人真的还由此收益,所以大家便一齐跟进。商人们“读” MBA ,官员们到 D 校“进修学习”或在那里“读”研究生,据说都是为了积聚人脉。 商人不但要有生意场上的关系,更要有官场上的关系,特别像我国这样的经常有双轨制政策的国度,脚踩两根轨往往能够受大益。于是,有官场关系的商人与有商场关系的官人就能够做到双赢。如果更高雅一点,商人、官人再拉上学人(准确地说是学官)的关系,官、商、学三结合,则商人和官人则又有了硕士、博士甚至教授的头衔,学官也能够像商人们那样富足,岂非三赢。 不说那些过于遥远的、过于无耻的。就说学校里不去经商开公司、光做“科研”间或也教一点书的教授们吧,建立关系网也十万分重要,否则,经费的来源就要有困难。有了经费,并非有了一切,没有了经费,可真是没有一切。所以,现在学校里的大牛、小牛,首先必须是搞关系的大、小能手。先看一件最小的事情,那就是当前几乎所有的“杰青”或“预备杰青”都符合一个必要条件:海量,至少有敢于尝试海量的勇气。没有一伸脖子就干下一杯的勇气,就无法下到学术的江湖之中,向上结交掌握钱财的财神,往下结交可以评议的同行。当然,光有海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最最基本的工夫,还要有别的本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必须有建立关系的看家本领。本领小的网也小,本领略大的网就略大,遍及海内外。一位学生甚至这样向我夸耀:你不要看我的本科学校不怎么样,我们的校友已经遍及全世界,相互提携,别人越是打压,我们越是团结。 但是,关系网又似乎解决不了大的问题。靠着关系,最多就是把自己打扮的像个人的样子罢了,拿不出真东西的。要想有真正的成果,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努力。比如,对于关系网上的研究者来说,跟着别人做几篇文章倒不难,上影响因子略高一些的刊物也有可能,但是真正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就决拿不出来。中国的科学家如果都一味的靠关系,要得诺贝尔奖更是白日做梦。要说那个“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其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科学家的关系学实在太过重要,不讲关系的人早就淘汰出局了。 对于商人们来说,靠着关系赚些小钱也不难,但是,没有过硬的自主的知识产权,因为经不起真正的竞争,真的要做成国际性的大产业,就绝不可能了。 实际上,建立关系网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们的祖宗早就如此实践了。正如《红楼梦》里所说的,做官的都有个护官符,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使得少数人暂时富了几天,也富不长久,倒反而使得国家遭殃。前清先是被西洋的夷人踩在脚下,后来又被东洋的小鬼子骑在了脖子上,最后垮了台。到了民国,人们还是不吸取教训,照样只管捭阖纵横,拜老头子、拜把兄弟,结果江山被共了产,只能卷起细软跑到小岛上度日。分到黄鹤楼上半片碎瓦的也还是这样,只管织自己的网,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而洋人称我们的经济是贿赂经济,贪污腐败猖獗,流氓妓女盛行。历史已经证明,如果国家真的一乱,升官的没有了官位,发财的丢掉了财产,老百姓更是倒霉透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所以,这个好生了得的国粹,其实是鸦片一样的毒品。 早些年,大家都已经知道靠关系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关系网这个词也不得人心,于是换一个据说新从国外进口来的词:人脉。 那么,真的只靠人脉就能够发财吗?确实有人发了大财,这才有了上面引用的“百科百度”和“互动百科”的话。学生们如果真的都信了上面这样的话,不再好好读书,企想光靠人脉发大财,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结结实实地坑害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断了自己与人的一切可能相通的脉路,弄得个众叛亲离,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而且到头来还不认账,“虽九死而无悔”。传销和吸毒的上瘾机理其实是一样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9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犯罪事件发生率的时空分布规律几个影响因素的思考
SircTyang 2013-1-13 22:59
读《影响中国犯罪率攀升的六大关系研究》有感 一、城市化、人口流动率时空规律与案例事件发生的时空分布之间有何关联; 二、问题家庭的家庭关系(离婚率、单身人口等)与案例事件的发生率是否有关联,ps:2009年“杀亲案件”频发; 三、经济发展状况与案例事件发生率关系,尤其是贫富差距与财产犯罪之间的关系; 四、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安置与重新犯罪的关系。
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年度最有趣工作:厘清Zipf定律和Heaps定律的关系
lishumin 2013-1-10 11:3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75do=blogid=392985 Zipf 定律是 Zipf 在 1949 年的一本关于人类定位的最小作用原理的书中首先提出的,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例子是在人类语言中,如果以单词出现的频次将所有单词排序,用横坐标表示序号,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频次,可以得到一条幂函数曲线。这个定律被发现适用于大量复杂系统。 Heaps 定律是 Heaps 在 1978 年一本关于信息挖掘的专著中提出的。事实上,他观察到在语言系统中,不同单词的数目与文本篇幅(所有出现的单词累积数目)之间存在幂函数的关系,其幂指数小于 1 。 很多复杂系统同时满足 Zipf 定律和 Heaps 定律,但是对于两者关系,学术界存在长期争论。通过一些随机过程模型,有些学者( Baeza-Yates, Navarro, Leijenhorst, Weide, Serrano, Flammini, Menczer )认为 Zipf 定律是本质的, Heaps 定律是衍生的,可以从 Zipf 定律推出;有些学者( Zanette, Moutemurro )认为 Heaps 定律是本质的, Zipf 定律是衍生的;有的学者认为这两种定律相互独立。我们不依赖于任何随机过程,证明了 Zipf 定律更本质,而 Heaps 定律是衍生律。进一步地,我们证明了以前的两个定律指数之间的解析关系,只是在 Zipf 指数远大于 1 或远小于 1 或系统规模无穷大的时候的一种渐进解。遗憾的是,真实系统不满足三种条件中的任何一种。我们提出了新的解析方法,得到了更精确的解析结果,在 35 个真实数据中进行验证,发现有 34 个数据新结果都好于以前的结果。 这篇文章提供了对于复杂系统演化规律的有价值的见解,厘清了两个著名定律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的结果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对很多重要的现象提出了有力的解释。例如可以从全新的观点解释无标度网络加速增长的原因——无标度网络要保持标度指数的稳定必须采用加速增长的方式(具体参考论文)。这篇文章原创性的想法由琳媛提出,经我改良,由琳媛完成所有解析推导,子柯收集并处理分析所有真实数据,我程序实现随机过程模型进行验证。文章结构经大家讨论后,由我执笔完成撰写。 论文信息: Linyuan L ü , Zi-Ke Zhang, Tao Zhou, “Zipf’s Law Leads to Heaps’ Law: Analyzing Their Relation in Finite-Size Systems”, PLoS ONE 5 (2010) e14139. 全文可通过链接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14139 获取。
个人分类: 方法总结|0 个评论
管理机制中参与者关系类型的“楔形模型”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3-1-7 20:05
  和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同,在管理科学里面人的因素很复杂,且参与模式多样,结果也不唯一。即便是参与者没变,环境也没变,但是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果也会不同,甚至截然不同。   这也是做管理科学研究的人久而久之必然会越来越“文科”的原因,这也是搞自然科学的人进入管理科学后必然要跨越的一个“门槛”。   而这些参与者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些关系是怎样形成的?能否通过机制设计的手段给出更符合目标要求的关系定义呢?这些都是管理科学中的大问题。      一般地,往往从“责权利”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关系,这类的研究成果有不少都进入了教科书,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面向关系类型的类别划分的。      我们在研究责权利的时候发现总是力有不逮,少了点什么似的,后来想啊想,觉得还应该再累加一部分因素进去,那就是“职”与“情”。这样,和责权利接起来,全面的称呼应该就是“职责权利情”了。   研究这几个东西也不容易,首先我们可以两两研究其间的内在规律性,甚至可以用“矩阵”来表示,比如有权有利,有权无利,无权有利,无权无利,等等。   也可以“三三”地进行组合研究,使之变成一个三维的矩阵,因为五个因素,三个三个的组合,也有10种类型呢,够复杂了。      有没有一种判据可以把全部五种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呢,这五个要素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后来,我们决定从先天性还是后天性的角度进行划分,发现出现了五种不同的楔形。   先从最简单的说起,“情”,在管理机制的“关系设计”中,往往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一个要素,典型如家族企业,就是靠开始的血缘关系,后来的感情累积慢慢发展起来的,四川刘氏三兄弟的企业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而华为老板任正非也必须为自己没有经营头脑的儿子怎么继承偌大一个产业而发愁。同时,血缘关系之外,感情也可以通过交流接触慢慢培养,也就是说它具备较强的先天性,但是也可以后天培养,但总体而言,先天性要远远强于后天性。于是,我们把先天性作为Y轴的下方维,后天性则指向上方,于是,“情”的楔形就是一个倒楔形。   其他类似,还有楔形、对楔形,半楔形、双楔形来刻划和描述关系的组成要素的基本状态。   利用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楔形模型,可以看清楚很多关系类型所以存在和存续的根本原因,以及随着环境的变迁发生淡化、弱化或消失的背后逻辑。   利用这样一个楔形模型,也可以解读为什么美国总统上台后,“官”位上必然要安插自己的人,而中国封建帝王儿时的老师则是个人人争抢的职位。   而当你设计一种新管理机制的时候,如何避免这五种因素搅乱机制设计的目标,应该选择哪类人进入参与者队伍,避免另外类型的人加入,都是必须考虑的目标。   【注:论文已经完成,预计今年发表。有关科普或者应用我还会在科学网上继续贴出】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3551 次阅读|4 个评论
日媒:为抗衡中国,安倍政府的战略是改善日韩关系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1-7 08:03
日媒:为抗衡中国,安倍政府的战略是改善日韩关系 2013 年 1 月 4 日 ,日本前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作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使访韩,并和韩国候任总统朴槿惠会谈。 据日本《每日新闻》 1 月 5 日报道,在会谈中,双方呼吁建立面向未来的日韩关系。 然而,朴槿惠却委婉地要求日方“直视”日韩的历史问题。 为应对中国,安倍试图加强对韩关系,但从会谈不难看出,由于历史问题这一尖刺犹在,双方能否构筑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仍是未知数。 “希望两国新政府在诸多领域建立和两国国民信赖关系相配的双边关系。”日韩关系在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竹岛(韩国称独岛)后遇冷,额贺在会谈中向朴槿惠传达了安倍改善日韩关系的强烈愿望。 一名外务省官员坦言,“日本希望避免中日、日韩交恶而中韩友好的局面”。 报道称,为抗衡中国,安倍政府的战略是改善日韩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关系,派遣特使是新年伊始受首相官邸主导的外交的第一步。 日本《读卖新闻》 1 月 5 日报道称,在外交领域修复民主党执政期间恶化的对中对韩关系是安倍新政权确保稳定的重要因素。 安倍视日韩新政权的诞生为改善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 虽然自民党在 2012 年的众院竞选纲领中写明将由国家在 2013 年 2 月 22 日“竹岛日”之时举办官方庆典,但已经决定暂缓实施。 据安倍身边人士分析,安倍早在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时期就与朴槿惠相识,取消官办庆典也是出于改善关系避免摩擦的考虑。 对于中国,日本的态度一直是强硬的。 安倍在 2012 年曾强调会重视第一次担任首相时提出的“价值观外交”,有意与尊重民主和基本人权的国家联合,共同对中国构建包围网。 安倍决定将通过增加预算强化海上警备能力。
个人分类: 其它|18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关系寓意下的邻接矩阵
lishumin 2013-1-5 17:4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649347.html 邻接 矩阵 ( Adjacency Matrix -AM ) 伴随着图论,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研究各类复杂网络理论时,在高效计算的需求下,用邻接矩阵来表示网络拓扑,是各路大牛高手的首项选择。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微博平台内,尚未见到贴切的数学或逻辑模型,有效 描述 用户各种行为和关系,人们越来越感到直接使用邻接矩阵的乏力。 搞科研也是要个天时地利人和,注重关系意义的逻辑模型呼之欲出?! 2012 年上半年 巴西利亚大学 TransLab 团队 推出粉丝模型 ( Follow model ) ,在此 基础上,考虑到在线网络用户间的多重、多层的复杂关系和大型网络并行计算的潜力,下半年提出 关系寓意邻接矩阵概念 ( Relationship Committed Adjacency Matrix -RCAM ) ,昵称粉丝矩阵。 按照粉丝模型的定义, A in 为粉丝邻接矩阵 ( Follower A M ) ,其转置矩阵就是关注矩阵 ( Followee A M ) ,具体表示为 A out = A in T 。经过多次相乘, A in k = A in A in … A in 是 k - 阶粉丝矩阵。如果把 n 个节点的社交网络用 n x n 矩阵 A in 表示,则 通过 A in 2 可查询粉丝的粉丝信息 ; 利用 A in A out 查询关注人的粉丝信息;利用 A out A in 查询粉丝的关注人信息 … 在人工智能遗传基因的影响下,粉丝矩阵 -RCAM 这一华丽转身,竟然使得 邻接 矩阵风情万种,衍生出说不完的故事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关系矩阵的定义和 多重组合 应用。 1 . 图 和邻接矩阵定义 为便于描述问题,约以成俗,我们按图论来定义在线社交网络的元素和关系。 四个 节点和连接构成一个简单的无向图 G = ( V, E ) ,见图 1 。节点集 V 内有 : A , B , C , D ϵ V ; 各节点内含一元素,这里指用户名 u , v , w 和 x ; 节点间形成无向连接集 E : V × V : ( A , B ), ( A , D ), ( B , C ), ( B , D ) 和 ( C , D ) ϵ E ; 用户间可能的关系为 : ( u , v ), ( u , x ), ( v , w ), ( v , x ) 和 ( w , x ) ϵ R . 图 1. 四节点形成的无向图,网络研究的出发点 请注意,在此定义里,我们有意分开节点和元素、连接和关系,因为 网络内 的节点和连接 一般 是不变的,但在线社交网络 的 元素和关系随时会发生变化。例如,节点可能会是用户,也可能是微博;关系可能是关注关系,也可能是微博转发关系。 邻接矩阵 A 的定义为 A(u, v) = 1, 如果 (u, v) ϵ E ; 否则 , A(u, v) = 0. 如果图内有 n 个节点,则 邻接矩阵 A 的元素为 n × n 。 图论进一步告诉我们 , k - 阶邻接矩阵 即矩阵的 k 次连乘 , A k = A A … A 。如果 两个节点 ( u, v ) 间的连接赋予权重为 w(u, v) , 如果 (u, v) ϵ E ; 否则 , w(u, v) = 0 。 w(u, v) 可定义为距离、成本或效益 。 通过计算 A k ,可以得出 两点间 最优 k 段路经,如果存在这些路径的话。 2 . 粉丝矩阵 ( RCAM ) 的定义 参见图 1 无向无权重图的基本定义和粉丝模型的概念 ,如果该图表征一社交网络,我们使用粉丝矩阵 ( Follower Adjacency Matrix ) A in 来表达该网络内各用户间的关注关系 , A in (u, v) = 1, 如果用户 u 关注用户 v 且 (u, v) ϵ E ; 否则 , A in (u, v) = 0 。这里的下标 in 和粉丝模型 的粉丝函数 f in (.) 相对应,表示用户 v 的粉丝集 ( 即关注 v 的所有用户集 ) 。如果该图有 n 个节点, A in 具有 n × n 个 元素。 粉丝矩阵 A in 描述了相关元素的粉丝关系 ,通过对该矩阵各行的阅读,查询到有关用户的粉丝信息。 粉丝矩阵的转置 , A in T , 定义为关注矩阵 ( Followe e Adjacency Matrix ) A out = A in T 。关注矩阵 A out 与粉丝模型中的关注丝函数 f out (.) 相对应, 描述了相关元素的关注关系。 通过对该矩阵各行的阅读,查询到有关用户的关注人信息。利用互粉关系的对称型,这些信息也可以从上述两个矩阵里分别获取。 为便于广泛应用,我们通称粉丝矩和关注矩阵为关系寓意邻接矩阵 ( Relationship Committed Adjacency Matrix - RCAM ) ,中文昵称粉丝矩阵。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间的关系并非仅仅是一个层次的关系,例如,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 ,就是多层次关系 。有了 粉丝矩阵,对这些个关系的描述,则是十分自然的了。我们用 A in k = A in A in … A in 来表达 k- 阶粉丝关系, A in k 是 粉丝矩阵 A in 的 k 次相乘。 3 . 粉丝矩阵的计算实例 为便于读者体会粉丝矩阵的个中奥妙,本节使用一简单例子,说明粉丝矩阵 A in 、 A out 、 A in 2 的具体计算和实际应用。 图 2. 简单在线社交网络中 相对于用户 v 的粉丝、关注和互粉关系 . 图 2 表达一简单社交网络,其中各种关系均相对于用户 v :用户 u 关注 v 和 x ,用户 v 关注 w 和 x ,用户 x 关注 u 和 v 。在此基础上,图 3(a) 列出的粉丝矩阵 A in 的具体表达,图 3 (b) 列出的关注矩阵 A out 的具体表达。 图 3.(a) 粉丝矩阵 A in (b) 关注矩阵 A out . 从图 3 (a) 粉丝矩阵 A in 第一行,可以表达 / 查询 用户 u 是 v 和 x 的粉丝的信息。从图 3 ( b ) 关注矩阵 A out 第二行,可以表达 / 查询 用户 v 被 u 和 x 关注的信息。 当需要查询朋友的朋友相关信息时,粉丝矩阵的两阶运算 A in 2 便派上用场。从图 4 可看出,用户 u 的朋友的朋友是 v ; v 的朋友的朋友是 u 和 x ;等等。 图 4 . 两阶粉丝矩阵的运算示例 : A in 2 . 如果需要查询用户的关注人的粉丝,粉丝矩阵与关注矩阵的乘积, A in A out 可提供相应信息。如图 5 所示,用户 u 的关注人的粉丝为 v 和 x ; v 的关注人的粉丝为 u, 等等。 图 5 关注人的粉丝的计算 : A in A out . 通过粉丝矩阵和关注矩阵的的各种组合、各阶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对在线社交网络的各类相关信息查询。这些查询对于微博转发预测和信息传播预测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矩阵操作对于开发并行计算资源,意义重大。可以说整个网络各节点的计算都是将是一次性的甚至是同步的。 如果说二阶粉丝矩阵 A in 2 的计算复杂度为 O(n 3 ) ,当 k 为有限值时, A in k 的计算复杂度仍为 O(n 3 ) 。这一点也是激动人心的,在第一次计算 A in 2 后, A in k 将会在各项查询和微博转发预测中多次使用,这正是提出 关系承诺邻接矩阵的真正意义之一。 开发逻辑模型 对在线社交网络机制研究是一新趋势,粉丝模型 和粉丝矩阵 是本团队的初步尝试,敬请相关专业同仁相商赐教,以便完善推广。 《微博 de 故事》系列博文 将继续介绍巴西利亚大学 TransLab 团队应用粉丝矩阵 -RCAM ,在微博信息查询、微博转发预测和微博传播等方面逻辑关系模型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博文中的一些定义和概念描述可能不够严格和准确,请进一步参照有关文献。其它章节将陆续发出,敬请诸位网友指导、稍候。 参考资料: E. Sandes, L. Weigang and A. de Melo. Logical model of relationship for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nd performance optimizing of queries. In Proceedings of WISE, LNCS 7651, pp. 726—736, 2012. 李伟钢,微博的转发哲学 ( 下 ), 科学网博客, 201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604604.html Li Weigang, Zheng Jianya and Denise LY Li, Querying and Predicting Retweets with Relationship Committed Adjacency Matrix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Resarch report, ThansLab, University of Brasilia, 2012. J.D. Foley, A. Dam, S.K. Feiner and J.F. Hughes. Computer Graph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1996. 李伟钢,微博 de 故事:物理学者对计算机科学同行的批评,科学网博客, 201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648754.html
个人分类: 专业转载|0 个评论
微博de故事:关系寓意下的邻接矩阵
热度 4 Liweigang 2013-1-4 08:03
微博de故事:关系寓意下的邻接矩阵
邻接 矩阵 ( Adjacency Matrix -AM ) 伴随着图论,是一个古老的传说。研究各类复杂网络理论时,在高效计算的需求下,用邻接矩阵来表示网络拓扑,是各路大牛高手的首项选择。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关系错综复杂的微博平台内,尚未见到贴切的数学或逻辑模型,有效 描述 用户各种行为和关系,人们越来越感到直接使用邻接矩阵的乏力。 搞科研也是要个天时地利人和,注重关系意义的逻辑模型呼之欲出?! 2012 年上半年 巴西利亚大学 TransLab 团队 推出粉丝模型 ( Followmodel ) ,在此 基础上,考虑到在线网络用户间的多重、多层的复杂关系和大型网络并行计算的潜力,下半年提出 关系寓意邻接矩阵概念 ( Relationship Committed Adjacency Matrix -RCAM ) ,昵称粉丝矩阵。 按照粉丝模型的定义, A in 为粉丝邻接矩阵 ( Follower A M ) ,其转置矩阵就是关注矩阵 ( Followee A M ) ,具体表示为 A out = A in T 。经过多次相乘, A in k =A in A in … A in 是 k - 阶粉丝矩阵。如果把 n 个节点的社交网络用 n x n 矩阵 A in 表示,则 通过 A in 2 可查询粉丝的粉丝信息 ; 利用 A in A out 查询关注人的粉丝信息;利用 A out A in 查询粉丝的关注人信息 … 在人工智能遗传基因的影响下,粉丝矩阵 -RCAM 这一华丽转身,竟然使得 邻接 矩阵风情万种,衍生出说不完的故事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关系矩阵的定义和 多重组合 应用。 1 . 图 和邻接矩阵定义 为便于描述问题,约以成俗,我们按图论来定义在线社交网络的元素和关系。 四个 节点和连接构成一个简单的无向图 G = ( V, E ) ,见图 1 。节点集 V 内有 : A , B , C , D ϵ V ; 各节点内含一元素,这里指用户名 u , v , w 和 x ; 节点间形成无向连接集 E : V × V : ( A , B ), ( A , D ),( B , C ), ( B , D ) 和 ( C , D ) ϵ E ; 用户间可能的关系为 : ( u , v ),( u , x ), ( v , w ), ( v , x ) 和 ( w , x ) ϵ R . 图 1. 四节点形成的无向图,网络研究的出发点 请注意,在此定义里,我们有意分开节点和元素、连接和关系,因为 网络内 的节点和连接 一般 是不变的,但在线社交网络 的 元素和关系随时会发生变化。例如,节点可能会是用户,也可能是微博;关系可能是关注关系,也可能是微博转发关系。 邻接矩阵 A 的定义为 A(u,v) = 1, 如果 (u, v) ϵ E ; 否则 , A(u, v) = 0. 如果图内有 n 个节点,则 邻接矩阵 A 的元素为 n × n 。 图论进一步告诉我们 , k - 阶邻接矩阵 即矩阵的 k 次连乘 , A k = A A … A 。如果 两个节点 ( u, v ) 间的连接赋予权重为 w(u, v) , 如果 (u, v) ϵ E ; 否则 , w(u, v) = 0 。 w(u, v) 可定义为距离、成本或效益 。 通过计算 A k ,可以得出 两点间 最优 k 段路经,如果存在这些路径的话。 2 . 粉丝矩阵 ( RCAM ) 的定义 参见图 1 无向无权重图的基本定义和粉丝模型的概念 ,如果该图表征一社交网络,我们使用粉丝矩阵 ( Follower Adjacency Matrix ) A in 来表达该网络内各用户间的关注关系 , A in (u, v) = 1, 如果用户 u 关注用户 v 且 (u, v) ϵ E ; 否则 , A in (u, v) = 0 。这里的下标 in 和粉丝模型 的粉丝函数 f in (.) 相对应,表示用户 v 的粉丝集 ( 即关注 v 的所有用户集 ) 。如果该图有 n 个节点, A in 具有 n × n 个 元素。 粉丝矩阵 A in 描述了相关元素的粉丝关系 ,通过对该矩阵各行的阅读,查询到有关用户的粉丝信息。 粉丝矩阵的转置 , A in T , 定义为关注矩阵 ( Followe e Adjacency Matrix ) A out = A in T 。关注矩阵 A out 与粉丝模型中的关注丝函数 f out (.) 相对应, 描述了相关元素的关注关系。 通过对该矩阵各行的阅读,查询到有关用户的关注人信息。利用互粉关系的对称型,这些信息也可以从上述两个矩阵里分别获取。 为便于广泛应用,我们通称粉丝矩和关注矩阵为关系寓意邻接矩阵 ( Relationship CommittedAdjacency Matrix - RCAM ) ,中文昵称粉丝矩阵。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间的关系并非仅仅是一个层次的关系,例如,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 ,就是多层次关系 。有了 粉丝矩阵,对这些个关系的描述,则是十分自然的了。我们用 A in k = A in A in … A in 来表达 k- 阶粉丝关系, A in k 是 粉丝矩阵 A in 的 k 次相乘。 3 . 粉丝矩阵的计算实例 为便于读者体会粉丝矩阵的个中奥妙,本节使用一简单例子,说明粉丝矩阵 A in 、 A out 、 A in 2 的具体计算和实际应用。 图 2. 简单在线社交网络中 相对于用户 v 的粉丝、关注和互粉关系 . 图 2 表达一简单社交网络,其中各种关系均相对于用户 v :用户 u 关注 v 和 x ,用户 v 关注 w 和 x ,用户 x 关注 u 和 v 。在此基础上,图 3(a) 列出的粉丝矩阵 A in 的具体表达,图 3 (b) 列出的关注矩阵 A out 的具体表达。 图 3.(a) 粉丝矩阵 A in (b) 关注矩阵 A out . 从图 3 (a) 粉丝矩阵 A in 第一行,可以表达 / 查询 用户 u 是 v 和 x 的粉丝的信息。从图 3 ( b ) 关注矩阵 A out 第二行,可以表达 / 查询 用户 v 被 u 和 x 关注的信息。 当需要查询朋友的朋友相关信息时,粉丝矩阵的两阶运算 A in 2 便派上用场。从图 4 可看出,用户 u 的朋友的朋友是 v ; v 的朋友的朋友是 u 和 x ;等等。 图 4 . 两阶粉丝矩阵的运算示例 : A in 2 . 如果需要查询用户的关注人的粉丝,粉丝矩阵与关注矩阵的乘积, A in A out 可提供相应信息。如图 5 所示,用户 u 的关注人的粉丝为 v 和 x ; v 的关注人的粉丝为 u, 等等。 图 5 关注人的粉丝的计算 : A in A out . 通过粉丝矩阵和关注矩阵的的各种组合、各阶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对在线社交网络的各类相关信息查询。这些查询对于微博转发预测和信息传播预测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矩阵操作对于开发并行计算资源,意义重大。可以说整个网络各节点的计算都是将是一次性的甚至是同步的。 如果说二阶粉丝矩阵 A in 2 的计算复杂度为 O(n 3 ) ,当 k 为有限值时, A in k 的计算复杂度仍为 O(n 3 ) 。这一点也是激动人心的,在第一次计算 A in 2 后, A in k 将会在各项查询和微博转发预测中多次使用,这正是提出 关系承诺邻接矩阵的真正意义之一。 开发逻辑模型 对在线社交网络机制研究是一新趋势,粉丝模型 和粉丝矩阵 是本团队的初步尝试,敬请相关专业同仁相商赐教,以便完善推广。 《微博 de 故事》系列博文 将继续介绍巴西利亚大学 TransLab 团队应用粉丝矩阵 -RCAM ,在微博信息查询、微博转发预测和微博传播等方面逻辑关系模型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博文中的一些定义和概念描述可能不够严格和准确,请进一步参照本文正式发表的文献 。其它章节将陆续发出,敬请诸位网友指导、稍候。 参考资料: E.Sandes, L. Weigang and A. de Melo. Logical model of relationship for onlinesocial networks and performance optimizing of queries. In Proceedings of WISE,LNCS 7651, pp. 726—736, 2012. 李伟钢,微博的转发哲学 ( 下 ), 科学网博客, 2012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604604.html Li Weigang, Zheng Jianya and Denise LYLi, Querying and Predicting Retweets with Relationship Committed AdjacencyMatrix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Resarch report, ThansLab, University of Brasilia, 2012. J.D. Foley, A. Dam, S.K. Feiner and J.F.Hughes. Computer Graphic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1996. 李伟钢,微博 de 故事:物理学者对计算机科学同行的批评,科学网博客, 201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52078-648754.html Li WEIGANG, ZHENG Jianya, Liu Yang, Retweeting Prediction Using Relationship Committed Adjacency Matrix In: BraSNAM - II Brazilian Workshop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Mining, 2013, Maceio,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f Brazilian Computer Society, SBC 2013, pp.1561 - 1572, 2013.
个人分类: 社交网络|86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科(自然+社会)科学与横断知识系统的关系表
zhangxw 2013-1-3 17:55
分科(自然 + 社会)科学与横断知识系统的关系表 张学文 ,2013/1/3 19 世纪后期 , 化学知识已经从零散逐步归总。这时,一位俄国化学家门得列夫给出了一个关于化学元素的表。至今,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在认识化学元素的特性上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关于科学知识的门类,也是一大堆。这些知识门类是互相并列,互不侵犯,还是有高低之分(树枝状),还是大家都可以两两可以交叉科学?如何梳理不同类型的知识系统的关系才符合实际而又使我们的认识再上一个档次? 在“横断科学”的标题下,人们谈论着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或者新三论。而我认为数学之类的知识是横向运用的,所以我把数学 也归入与自然科学垂直的横断科学 中。这个认识的再梳理,我感到应当搞一个 关于知识系统门类关系的表 ,也许是有益的。 它一则帮助我们看清楚一些知识系统的关系,说不定还容易看到一些被忽视的空白位置,就像化学周期表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化学元素那样,而发现应当存在的新学科? 就在这些含糊的认识下,最近整理出下面的一个经典科学分科与若干知识系统的关系表。欢迎大家共同思考、讨论,难道我们真的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科学分科表关系表吗? 注意,目前我对下面的 2 维的表格中的值,仅给出“需要”、“必需”、?、 -- ,等几个 分辨状态 。现在很难说它们很合适。 所以是否存在这种表,它是否妥当地表达了不同知识的重要关系,是否给我们重要提示等等,都需要进一步落实, … 一大堆化学知识需要系统化,结果出来了元素周期表,一大堆不同门类的知识需要系统化,我们期待一个新的 #### 表? 期待大家说三道四。 关于知识系统门类关系的表 分科(自然 + 社会)科学类别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生态学 天文、地理 社会科学 横 断 知识系统 文字知识 必需 必需 必需 必需 必需 绘图知识 需要 需要 必需 需要 需要 数据库知识 需要 需要 必需 必需 必需 逻辑知识 必需 必需 必需 必需 必需 计量(单位、量词)知识 必需 必需 比较含糊 需要 不成功? 数学知识 必需 需要 需要 必需 需要 几何知识 需要 需要 需要 必需 ? 统计知识 必需 需要 必需 必需 必需 系统论知识 -- -- 需要 需要 需要 控制论知识 -- 需要 需要 -- 需要 信息论知识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个人分类: 科学原始创新|3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奖金与年龄大小之关系
qufuqing 2012-12-29 20:45
奖金与年龄大小之关系
奖金与年龄大小之间又没有关系? 答案:有。 看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未都,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夫妻上才好?
热度 1 tarimriver 2012-12-28 07:35
搞古董发家的马未都憋不住了,说:“夫妻这对人伦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关系,也是最难处的一个关系,是最复杂的社会关系。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叫血缘关系,血缘就是你身上流淌着他的血。但是人生中关系最近的人 —— 夫妻却没有血缘关系,无论男对女还是女对男,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在社会学理论中,这两人的关系是第一关系,叫继承关系。一旦有一个人发生不测,另一个人继承他全部财产的 50% 。所以夫妻关系非常非常难处,我们今天所说的夫妻关系是一个被简化到极限的夫妻关系,一夫一妻制。”(原文引用)。 老马为什么忽发此言?看看他的简介 :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著有小说《今夜月儿圆》 2008 年,马未都以 745 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 2008 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 5 位,引发广泛关注(凤凰网)。 原来是有钱了,是名人了,一个老婆感觉没劲了,可是老马也是那么一大把年纪的人,现在还能干什么?为什么对一夫一妻这么痛恨?这句话道出天机:“一旦有一个人发生不测,另一个人继承他全部财产的 50% ”,这才是他觉得没劲,觉得夫妻关系非常难处的原因。那是不是你感觉如果你发生了不测,你的老婆不应该继承你的财产?甚至认为老婆是一个人发生不测的最大因素?历史上,生活中夫妻关系恶化,互相残害的事情是不难找的,但这是多数吗?你能以偏概全吗?在当前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数以百万计的人无法组成家庭的时候,风烛残年的老马你想吃多少嫩草?想拥有多少妻妾?而且,一夫一妻制不是中国的特色,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普遍实行。难道只有回到只知母亲,不知父亲的原始社会才是合理的?那人类最低级的男女关系如果放在今天,人类恐怕会成为消亡最快的物种了。 马未都批判一夫一妻制,是因为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地发现了夫妻关系难处、复杂是因为没有血缘关系。这真是中国的悲哀,中国有钱人的悲哀,中国名人的悲哀!脑残的马未都不知道这正是人类得以演化,人类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也是被研究证明最科学的。古人有近亲结婚的习俗,但事实证明,近亲结婚对下一代的危害是很大的,现在普通百姓都明白的道理,难道马未都就不明白?难道你对你们自家的女性嫁出去感到什么遗憾?抑或想建立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关系以保住自己的财产?脑残的人,快醒来吧?人家普通农民王廷江都知道财产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老糊涂了怎么还有那么多非分之想呢?
555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说实在的:我不怕你法网森严!我就怕关系连天!
热度 2 duke01361 2012-12-27 09:21
说实在的:我不怕你法网森严!我就怕你蜘蛛网(关系)连天! 我不怕你肖骨严寒,我就怕你乌烟瘴气 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天理难容的事情啊! 盼着习近平、李克强等人重整乾坤,整顿纪纲!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1337 次阅读|3 个评论
协方差矩阵与相关矩阵的关系
china140106 2012-12-25 11:10
协方差的计算:离均差积和/(n-1) 协方差矩阵反映了多个变量之间的两两关系,但该关系受量纲影响。 协方差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其对角线即为该变量的方差。 相关矩阵可以由协方差矩阵计算而得:r(x,y)=cov(x,y) / (var(x)*var(y))^0.5 相关矩阵也反映了多个变量之间的两两关系,但不受量纲的影响。 如果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则计算所得的协方差矩阵即等于相关矩阵。 虽然协方差矩阵不能象相关矩阵那样用于直接比较,但其携带信息比后者多。
个人分类: 笔记|14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钱时代、关系时代——奖学金评选折射出的五颜六色
flysky97 2012-12-23 00:50
前一段出台政策,评选国家奖学金…… 金额是20K——相当于我们一两年的津贴了……确实挺诱人的! 于是乎…… 为了减少评选工作量,院里规定,能参评的必须是“三好学生”、或者“优秀班干部”…… 看到群里也在讨论这个! 本来,这个评选就是人情…… 现在涉及到金钱了,更要关系了…… 一切,都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相比其他以论文影响因子来衡量的更让人无语了…… 本来,以金钱来促进学习的方法就很值得思考, 如今,评选方式上的不公平就更激起了无数矛盾…… 也许,人天生对于不公平的忍耐程度不一…… 于是,某些人不以为然, 而很多人却会为此受伤…… 中国,以关系凌驾于公平之上的行为方式——最终,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人心混乱
个人分类: 人文|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FDI与贸易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ems86 2012-12-21 08:29
[转载]FDI与贸易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FDI与贸易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投稿信箱: ems9586@163.com 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 FDI与贸易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山东为例 宋秩宇 摘要:通过FDI流入与山东省贸易结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剖析山东省FDI流入与贸易结构优化的互动作用。得出结论:FDI流入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又促进了FDI更大规模的流入。山东省FDI流入与贸易结构优化形成了良性互动,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 关键词:山东省FDI流入;贸易结构优化 An Empirical Analysis:FDI and optimizing trade structure ——take shandong as case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FDI inflows and the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it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DI inflows and trade structure variables of Shandong province, unit root test,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 FDI inflows play a large role in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export increase of manufactured goods have promoted the more massive inflows of FDI. FDI inflows and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orm a positive intera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y promote each other, and reinforce each other. Keywords: FDI inflows of Shandong province;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DI与贸易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以山东为例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 本文采取的数据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FDI)、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FDIC)、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初级产品出口额(EXP)、工业制成品出口额(EXM)、初级产品进口额(IMP)与工业制成品进口额(IMM)。考虑到各时间序列经过对数处理后不会改变其性质和关系,而且更容易得到平稳的时间序列消除异方差性,为了研究的方便,回归模型中的变量都将采用对数后的变量。由于汇率作为价格的一个指标,对进出口贸易结构起着关键性的影响,故而要考虑到汇率变量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政策变量的影响,引入虚拟变量 (ZC)。各变量定义如下: Ln FDI:外商直接投资取对数 Ln FDIC: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取对数 Ln EX:山东省出口总额取对数 Ln IM:山东省进口总额取对数 Ln EXP:初级产品出口取对数 Ln EXM:工业制成品出口取对数 Ln IMP:初级产品进口取对数 Ln IMM:工业制成品进口取对数 Ln REET: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取对数 0 t﹤1993 ZCt= 1 t≧1993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格兰杰(Granger,1969,1988)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 1、对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2、对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性进行检验; 3、对变量之间进行格兰杰检验。 由于FDI进入山东省1979年-1984年FDI流入很少(1979-1983年FDI流入10万美元,1984年为40万美元),考虑到其他变量数据的可获得性,所以本文在选取实证分析数据时从1985年开始其中FDI采用的是每年实际利用的FDI金额。表5-1和表5-2,是本文进行实证分析的数据表。 表5-1 1985-2010年山东省出口贸易结构实证分析用表 单位(万美元) 年份 外商直接投资(FDI) 累计外商投资(FDIC) 出口总额(EX) 初级产品(EXP) 工业制成品(EXM) 名义汇率 1985 559 609 234652 168633 60184 2.94 1986 1939 2548 191926 197943 68726 3.45 1987 2381 4929 289938 126409 87098 3.72 1988 3908 8837 309773 180383 117119 3.72 1989 13132 21969 327015 162127 135892 3.77 1990 15084 37053 341719 149905 156407 4.78 1991 17950 55003 375230 174809 174863 5.32 1992 97335 152338 433752 170914 211990 5.51 1993 184319 336657 420360 177214 296185 5.76 1994 253566 590223 587011 190752 406812 8.62 1995 260719 850942 816101 206503 518674 8.35 1996 259041 1109983 918298 228310 689283 8.31 1997 250044 1360027 1085888 240118 847067 8.29 1998 222262 1582289 1034705 232500 802907 8.28 1999 246878 1829167 1157909 263667 893763 8.28 2000 297119 2126286 1552905 336715 1215493 8.28 2001 362093 2488379 1812899 429962 1382117 8.28 2002 558603 3046982 2111511 462078 1649051 8.28 2003 709371 3756353 2657285 536695 2120590 8.28 2004 870064 4626417 3587286 638864 2948422 8.28 2005 897072 5523489 4625113 778489 3846623 8.19 2006 1000069 6523558 5864717 885926 4978792 7.97 2007 1101159 7624717 7524374 —— —— 7.60 2008 820246 8444963 9317486 —— —— 6.94 2009 801007 9245970 7956530 —— —— 6.83 2010 916800 10162770 10424700 —— —— 6.77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到,汇率为年平均值。 表5-2 1998-2010年山东省进口贸易结构实证分析用表 单位(万美元) 年份 外商直接投资(FDI) 累计外商投资(FDIC) 进口总额(IM) 初级产品(IMP) 工业制成品(IMM) 名义汇率 1985 559 609 179796 —— —— 2.94 1986 1939 2548 190914 —— —— 3.45 1987 2381 4929 65356 —— —— 3.72 1988 3908 8837 263588 —— —— 3.72 1989 13132 21969 289496 —— —— 3.77 1990 15084 37053 86803 —— —— 4.78 1991 17950 55003 107790 —— —— 5.32 1992 97335 152338 344388 —— —— 5.51 1993 184319 336657 308226 —— —— 5.76 1994 253566 590223 375916 —— —— 8.62 1995 260719 850942 578906 —— —— 8.35 1996 259041 1109983 698096 —— —— 8.31 1997 250044 1360027 667743 —— —— 8.29 1998 222262 1582289 627035 160521 466514 8.28 1999 246878 1829167 669185 156589 512596 8.28 2000 297119 2126286 946093 254499 691594 8.28 2001 362093 2488379 1083414 290313 792945 8.28 2002 558603 3046982 1282664 347334 935104 8.28 2003 709371 3756353 1808467 602333 1206133 8.28 2004 870064 4626417 2490850 933863 1555991 8.28 2005 897072 5523489 3063763 1172544 1891220 8.19 2006 1000069 6523558 3664100 1536790 2127311 7.97 2007 1101159 7624717 4737424 —— —— 7.60 2008 820246 8444963 6496994 —— —— 6.94 2009 801007 9245970 5903848 —— —— 6.83 2010 916800 10162770 8470400 —— —— 6.77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到。 二、计量分析 (一)FDI与进出口贸易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一般的经验认为,FDI流入的增加并不会立即引起当年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因为,FDI引入之后,要进行投资办厂等基本建设,从引进安装设备到培训员工再到生产产品,需要一个投资建设的生产过程。所以FDI对进出口会有一个滞后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EXCEL的相关性分析FDI、FDIC、FDI-1 、FDIC-1 与EX、EXM、EXP、IM、IMM和IMP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5-3。 从表5-3中可知,FDI与山东省进出口总额、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和初级产品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FDI流入对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有很大的作用。 表5-3 贸易结构相关系数表 FDI FDI-1 FDIC FDIC-1 出口总额(EX) 0.8706 0.9163 0.9848 0.9880 进口总额(IM) 0.8313 0.8751 0.9724 0.9791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EXM) 0.9589 0.9705 0.9847 0.9849 初级产品出口额(EXP) 0.9631 0.9619 0.9856 0.9852 工业制成品进口额(IMM) 0.9745 0.9883 0.9979 0.9964 初级产品进口额(IMP) 0.9444 0.9787 0.9897 0.9928 从出口结构来看,FDI企业的出口结构与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趋势大致同步。从表5-3中分析可得,山东省出口总额与当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和累计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系数低于上一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和累计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系数,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出口额具有滞后性;山东省初级产品出口额与FDIC的相关系数最高,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与当年FDI相关性最低,为0.9589,小于其与上一年FDI的相关系数0.9705,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制成品的滞后效应比较明显;而初级产品与当年FDI相关系数高于其余上一年FDI相关系数,与工业制成品刚好相反。此外,无论从当年还是上一年来看,初级产品出口额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分别与累计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要高于其分别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说明山东省累计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对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更大。 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FDI企业进口商品结构与山东省进口商品结构存在一致性的特征。从表5-3中分析得出,山东省FDI流入与进口贸易结构变量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性,并且外资与工业制成品进口的相关性要高于外资与初级产品进口的相关性,这说明FDI企业的进口结构对山东省进口商品结构有重要影响,FDI流入对优化山东省的进口商品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平稳性检验 变量的平稳性是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基本要求之一。有关动态研究表明,很多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数据都是非平稳的,因此,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数据是非平稳的,要进行差分使数据得到平稳。 进行平稳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是ADF和PP检验法。在本文中采用ADF(The Augmented Fuller Test)方法对山东省出口数据检验变量的平稳性。 利用Eviws6.0软件,对变量㏑EX、㏑EXP、㏑EXM、㏑FDI、㏑FDIC进行检验,结果发现㏑FDI和㏑FDIC在差分之间是平稳的时间数列,而其他变量在一阶差分之后是平稳序列,见表5-4。 表5-4 出口变量单位根检验的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C,T,L) ADF统计量 临界值 结论 ㏑EX (C,T,0) -2.0159 -3.6449 不平稳 ㏑EXP (C,T,0) -1.5513 -3.6449 不平稳 ㏑EXM (C,T,3) -3.3603 -3.6908 不平稳 ㏑FDI (C,T,0) -1.8921 -3.6449 不平稳 D㏑EX (C,0,0) -5.8265 -3.0207 平稳 D㏑EXP (C,0,0) -5.9267 -3.0207 平稳 D㏑EXM (C,0,0) -3.2294 -3.0207 平稳 D㏑ FDI (C,0,0) -3.9604 -3.0207 平稳 注:1、检验形式(C,T,L)中C,T,L分别表示ADF检验模型中的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2、滞后期的选择标准是以经过修正的STC的值最小为准则; 3、临界值来自于Eviews6.0,采用5%的临界值。 (三)协整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各变量满足协整检验的要求。为了避免伪回归,要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协整关系的估计检验,从而度量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本文采用E-G方法进行协整检验,也就是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从协整理论的思想来看,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变量能够被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所解释,故存在稳定均衡关系,因变量不能被自变量解释的部分构成残差序列,这个残差序列应为平稳的。所以检验一组变量的协整关系等价于检验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否平稳。 (1)FDI与初级产品出口额的协整分析 选取初级产品出口(㏑EXP)为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政策性变量(ZC)与名义汇率(㏑REET)为解释变量。利用Eviws6.0软件,采用OLS回归方程法估计回归模型。 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EXPt=12.124-9.534ZCt+(0.066+0.806ZCt)㏑FDIt-0.488㏑REEETt ① (35.83) (-6.10) (7.04) (0.846) (-0.80) R2=0.945 估计方程的R2很显著,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度比较好,从方程①中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初级产品的出口额有很好的解释作用,FDI的估计系数达到了(0.066+0.806ZCt),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山东省初级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其经济含义为:1993年之前,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美元,初级产品出额将增加0.066美元;1993年之后,山东省FDI每增加1美元初级产品出口增加0.872美元。 对方程①的残差序列E进行AEG检验,结果为: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t的检验统计量为-3.652,小于相应的临界值-3.012和-2.646,从而拒绝原假设,即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性序列。所以初级产品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2)FDI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协整分析 选取初级产品出口(㏑EXM)为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政策性变量(ZC)与名义汇率(㏑REET)为解释变量。利用Eviws6.0软件,采用OLS回归方程法估计回归模型。 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EXMt=9.3-11.00ZCt+(0.287+0.953ZCt)㏑FDIt-0.11㏑REETt ② (16.58) (-4.25) (5.02) (2.23) (-2.76) R2=0.973 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方程②的R2非常显著,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很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有很好的解释作用,观察FDIC的回归系数发现,FDIC的估计系数为(0.287+0.953ZCt),表明FDIC是推动山东省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重要动力。其经济含义为:1993年之前,山东省FDI每增长1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0.287美元;1993年之后,山东省FDI每增长1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1.24美元。 对方程②的残差序列E进行AEG检验,结果为: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t的检验统计量为-2.532,小于相应的临界值-1.9581和-1.6078,从而拒绝原假设,即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性序列。所以工业制成品产品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FDI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贡献要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贡献。 (四)格兰杰检验 从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EXP和㏑FDI,㏑EXM和㏑FDI这两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可以采用格兰杰检验两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判定准则:以输出结果P的值为检验的概率值,依据P值判定存在因果关系的概率。即:若统计量的P值小于0.1,表示因果关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也就是在90%的置信水平下接受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假设;若统计量P大于0.1,表示因果关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成立,也就是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不能接受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假设。本文选择10%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结果如表5-5所示。 表5-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检验 P值 结论 FDI不是EXP的格兰杰原因 0.0914 拒绝原假设 EXP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 0.1233 接受原假设 FDI不是EXM的格兰杰原因 0.0098 拒绝原假设 EXM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 0.0524 拒绝原假设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FDI是EXP的原因,而EXP不是FDI的原因;FDI是EXM的原因,同时EXM是FDI的原因,两者互为因果。也就是说,FDI的增长促进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他们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FDI是因,出口是果。同时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反过来又能促进FDI的进一步增长,而初级产品的出口则没有这样的推动作用。 三、结论分析 FDI的大量流入,促使山东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引起结构的变化,也就是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通过前面的相关性分析、FDI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平稳性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表明,FDI与各个贸易变量(EX、IM、EXP、EXM、IMP、IMM)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这说明FDI对山东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增长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经过检验可知,FDI对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额的影响,这反映了FDI优化了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结构;根据格兰杰的因果检验得知,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反过来能够促进FDI的流入,两者之间存在互动作用。 参考文献: 刘恩专.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当代经济科学,1999 沈超海.FDI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基于1980年~2006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2008 王莉.FDI与我国出口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2009 张红霞,刘继生,马廷玉.山东省制造业FDI流入与贸易结构优化的互动作用 .2006 向铁梅.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及其中国情况的实证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03(3) 沈超海.FDI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基于1980年~2006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2008 王莉.FDI与我国出口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2009 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替代性与互补性 .世界经济,2002 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上海三联书店,1995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09) 詹晓宁,陈建国.出口竞争力与跨国公司FDI的作用 .世界经济,2002 姜征.外资企业对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1999 梁志成.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对芒德尔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的重新思考 .经济评论,2001 奚君羊,刘卫江.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1 余东华,赵梦涵.关于山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思考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O4(1) 吕聪,徐鹏程.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商界,2010 张为付,武齐.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2005(12) 张晓桐.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Hein. Trade Strategy and Dependency Hypothesis :A Comparison of Policy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 n and East Asi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2,40(3):P495一521 Mundell.R.A.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factor mobility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 R.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 Dunning.J.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Reading :Addison一Wesley Publ. co,1993 Lipsey R.E,M.Y Weiss. Foreign Production and Export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1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 2012-12-20 22:54:53 作者:http://www.ems86.com/ 来源 佚名.FDI与贸易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分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http://www.ems86.com/lunwen/html/?15934.html
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外观察: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热度 3 jlrlmylt 2012-12-20 22:35
许多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 文化 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祸,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 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许多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许多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 能力 ,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许多中国人习惯接受 廉价 和 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 教育 ,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 出国 。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 管理 失败, 中国制造 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某些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 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一些中国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许多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 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 服务 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 .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而不知何去何从。 河洛浪子 摘自美国某论坛
个人分类: 社会与人生|259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各行业上下游关系
windlight 2012-12-20 14:21
4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Hillslope-gully soil moisture relations (I)
doniao 2012-12-18 11:09
Estimating the spatial means and variability of root-zone soil moisture in gullies using measurements from nearby uplands. P DF 基于小流域坡面和沟道土壤水分实测数据,主要基于扩展时间稳定性分析方法(利用研究区外的单个样点土壤水分数据估算研究区均值),探讨通过坡面单个样点(扩展时间稳定点)土壤含水量估算沟道土壤平均含水量;并基于土壤水分均值和空间异质性指标关系估算沟道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确定地估算沟道平均含水量和空间异质性。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3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量子力学网络课件---2.8 不确定原理
chnfirst 2012-12-17 23:58
http://jpkc.bupt.edu.cn:4213/dxwl/SKJA/physics/jindaiwuli/jindai28.htm 2.8 不确定原理 经典粒子运动的概念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微观世界?海森伯(Heisenberg) 于1927年根据对一些理想实验的分析和德布洛意关系得出“测不准关系”:粒 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 坐标不确定范围 :动量不确定范围 借助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的粗略推导的 一束动量为p的电子通过狭缝 Dx后散布在 一衍射角 1范围内。通过狭缝后电子动量 x分量Px的不确定范围为 注意到 得到不确定关系 由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可严格证明: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是一对不能同时取 确定值的物理量=“不能同时测准”是粒子(光子和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必 然后果=“不确定关系”。 当粒子被局限在x方向的一个有限范围Dx内时,它所相应的动量分量px 必然有一个不确定的范围Dpx,两者的乘积满足不确定关系。 能量和时间也是一对不能同时取确定值的物理量 其中 —能量取值的不确定范围, —时间取值的不确定范围。 能级自然宽度和寿命:设体系处于某能量状态的寿命为 ,则该状态能 量的不确定程度DE(能级自然宽度) 假定原子中某一激发态的寿命 Dt ~10 -8 s 结论 : 1)理论上计算平均寿命-估计能级宽度 2)实验上测量能级宽度-估计不稳态的寿命 例1 .原子(线度~1埃)中电子运动不存在“轨道”。 设电子的动能 T=10eV,平均速度 速度的不确定程度 与速度本身数值属同一数量级,故轨道概念不适用!
个人分类: 量子力学|0 个评论
语言与信息的关系及其意义;三类双语协同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geneculture 2012-12-6 17:13
语言与信息的关系及其意义 Abstract 10286.pdf 从三类双语转换角度看哲学对话形成条件 Abstract 10292.pdf
个人分类: 双语信息处理|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与国家创新人才建设的关系
热度 3 tigerblade 2012-12-5 16:38
自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一些机构和部门一直在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隐含了一个逻辑关系,就是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就可以建设好创新型国家。实际情况会这样吗?我个人感觉比较迷惑。 看创新型国家的四个特征: 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创新型国家重视的是创新人才的建设,以创新人才带动科研投入、产出及相关行业产业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可以说与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有一定关系,但是绝不是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了就必然产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一直强调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体系的提出就表明国家高层并不必然认为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了就能够产出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可是,好像一些官员和学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还在一味强调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而不注重科技创新体系的培育。诚然,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了,水涨船高,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必然得到加强。但是,这仅仅是潜在的创新基础,而不是培养出事实上的科技创新人才。 发达国家的民众科学素质比我们高,他们的科技也比我们发达,但是,他们现在更担忧科技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培养问题,比如韩国、美国等。这些国家的青少年愿意从事科学研究或科学相关的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大学选择学习理工科的学生越来越少。于是乎,这些发达国家开始在其他国家争夺优秀的愿意从事科学研究或科学相关的行业的高中生到他们国家攻读理工科大学。同时,如美国,在本国内大力开展有趣的科学教育,吸引青少年参与科学实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以使这些青少年未来愿意从事科学研究或科学相关的行业,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科技和经济的领先地位。 我们应该及时认识这个问题,并积极做相应准备。科普不应只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作用,而且也应该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作用,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来自美国bayer公司长达15年的调查研究表明,76%的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认为,参观科技馆对培养和维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产生了重要影响,略次于学校的科学教育课(82%)、科学玩具与装备(81%)和科学媒介(78%)。可见,属于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馆等科技场馆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设,而且是可以发挥重要影响的。它可视为未来科学家或科学相关行业的创新员工科学梦想的摇篮。 我们也应重视科技馆等科技场馆对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及创新能力的作用,并积极利用好这样的条件,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后备人才。我国现在已经是一个科技馆大国(绝对数量上,我国的科技馆的数量与场馆规模已经是世界前列乃至第一),如何更好地发挥好科技馆的功能,开发更好有趣好玩的科学展品、实验及玩具,吸引广大青少年愿意来科技馆,玩科学展品、做科学实验、思考科学问题,激发、培养并维持住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选择科学做职业(从事科学研究或是与科学相关的行业)。这是我们科技馆的管理与从业人员、科普研究人员、相关管理部门及人员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并将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任务。
5119 次阅读|3 个评论
正向反向、U型倒U型以及波型
yanghualei 2012-12-4 23:05
昨天和一同学交流,其说他想做生态方面的,我说你可以看下生态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他问那什么关系,我就说,你看看其间是存在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如果是线性,那是正向的关系,还是反向的关系。若是非线性的,那是 V 型的,还是倒 V 型的;是 N 型的关系,还是倒 N 型的关系,是 W 型的关系,还是倒 W 型的关系;如果不是上述,那是否是震荡的关系,递减式的震荡,还是是递增式的震荡,抑或没有明显规律的震荡。 实际上我们考虑关系,不论是生态和经济,抑或是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大多也是这样的去考虑。就是其间是线性的,还是非线的,非线的关系的大多数轨迹是二次曲线,而大多数非线性关系,最简单的是抛物线型的,就是 V 型的或者倒 V ,再则就是震荡性的关系。
个人分类: 自然哲学|4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沿海拔梯度热带鸟类与树种组成和植被结构有什么关系?
upzl 2012-12-2 17:02
本来一看是鸟类的,想pass了,但是又发现海拔梯度了,就贴上来看看了。对正在建设中的梅里雪山观测站或许有些用。 The relationship of tropical bird communities to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along an Andean elevational gradient 来源: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作者: Jill E. Jankowski, Christopher L. Merkord, William Farfan Rios, Karina García Cabrera, Norma Salinas Revilla, Miles R. Silman Abstract Aim Understanding patterns of species turnover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and their consistency across taxonomic groups is central to the study of biodiversity. We may expect congruence in diversity patterns across groups whose ranges could be influenced by species interactions. We explore associations between bird and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tropical Andes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turnover in birds and trees are congruent with elevation, and whether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vegetation structure, eleva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best predicts bird species composition. Location A forested 2600-m elevational gradient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the Peruvian Andes. Methods Bird surveys and vegetation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at 172 points, and a subset of these were spatially matched with fourteen 1-ha tree inventory plots. Diversity patterns were described for trees, birds, and avian foraging guilds. We used dissimilarity matrices to examine patterns of turnover and nestedness. Turnover of birds and trees was examined by comparing compositional change of adjacent plots along the gradient. Multiple regression on distance matrices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contributions of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vegetation structure and elevation to explaining variation in bird species composition. Results Species richness was higher for trees than for birds, and whereas diversity in both taxa decreased with elevation, tree richness showed a low-elevation plateau before declining at higher elevations. Tree species had narrower distributions compared to birds, but patterns of turnover were largely congruent between taxa. Nestedness contributed much less to dissimilarity than turnover, although birds showed higher nestedness, particularly at high elevations.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elevation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were all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bird species composition; the best model explained 78% of bird dissimilarity across plots.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always included in the best models, for all birds and foraging guilds. Main conclusions Our assessment of Andean bird and vegetation communities suggests strong correspondence, perhaps due to direct interactions or similar underlying drivers. We hypothesize that with climate change, range shifts in these groups may not occur independently. Rather, birds may have delayed upslope shifts or may be limited to high-elevation patches where appropriat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exist.
个人分类: Literature|2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失败”和“成功”到底是啥关系?
热度 29 xingzz 2012-12-1 17:09
“失败”和“成功”到底是啥关系?
1983年,从一个小地方的高中考上北京的大学(简称北京大学)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有多烂。于是我第一次去王府井,就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英文小故事的课外读物,开始恶补英语。读物的开篇讲的是猜谜,说一个房间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是另一个的儿子(son),另一个却不是一个的父亲(father),问这厮会是谁? 面对这个问题,我沉思良久不得其解,只好偷偷地翻了翻后面的答案:母亲(mother)。当时的我七窍生烟,险些引来120火警车。当时我断定自己就是个弱智,弱智中的弱智。 虽然我从小从来没有问过自己“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有多重”,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换句话说,“失败”和“成功”到底是啥关系?这个问题并不像小学老师说的那样简单。 小时候看过一个印度电影叫《流浪者》,其主题就是要批判一个社会,为什么法官的儿子生下来可以当法官,而贼的儿子永远是贼?那时的我对这个命题不以为然,但是等我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怀疑自己的不以为然。后来我确信,贼的儿子当贼的概率确实比当法官大,虽然这两个职业在我的眼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至少我内心深处不愿意区分)。 因此,“成功”的母亲怎么可能是“失败”呢?起码这个亲缘关系的概率不大。“成功”的父母亲很可能是“成功一代”。如此看来,假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话,那么“成功”很可能是“失败”的私生子。那么,究竟谁是“成功”的生父? 经过警方层层排查,最后疑点锁定在了一个叫“不服输”的男人身上。 “失败”和“不服输”的结合,产生了“成功”,虽然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爱情的一种。每两个人都有相爱的权利,不是吗? 其实小时候老师还告诉小朋友们一句话:千万别骄傲,骄傲了就要失败。于是有人推理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而骄傲了就要失败,所以骄傲是成功的姥姥(南方人称之为外婆)。在这个关系链中,感觉“骄傲”、“失败”和“成功”三位都是女性,很伟大的女性! 那么,“骄傲”的相好又是谁呢? 经过警方层层排查,最后疑点锁定在了一个叫“不靠谱”的男人身上。 “骄傲”格格与“不靠谱”贝勒爷私定终身,结果注定要失败。“失败”出生以后,流落民间,长大以后遇到了“不服输”,最后终于成功。 上述逻辑有力地说明,男人在女人的生活中,注定只是一个笑话。所以千万不要太正经哟!
个人分类: 随笔|5240 次阅读|34 个评论
讨论话题:教育部和科技部到底啥关系?
热度 2 fdzjkyck 2012-11-27 00:02
程老师《昨夜无眠》博文在科网引发的热烈争论让人眼界大开,虽然到目前并没有什么一致意见,但真知灼见还是不少,的确值得“你、我、他”反思。但有些问题自己还是没有想明白,总感到还是个事,索性把问题整理出来请教一下朋友们。 按我的理解,我国政府架构里面,科技部和教育部属于同级别两个大部,应有不同的分工(上下游?)。字面上看,科技部应侧重“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推广,即有政策也有应用;教育部应侧重于“人”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有基本层次也有高等层次。但现实看,教育部却似乎并不肯在“教育”上多下功夫,因为“树人”是需要花功夫和时间;科技部也只愿在政策研究上下面子功夫,并不甘心做服务企业的孺子牛,因此,科技“成果”多多的今日,科技应用与转化依旧是老大难问题。简单地说, 教育部没有把“人”培养成企业所需,科技部没有把“科技力量”传递给企业。这是怎么回事? 钱老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来大师”,我还想问为什么中国就教育不出来企业想要的人呢?为什么企业就不能获得足够有用的科技支撑呢?重数量而轻视质量,重眼前而轻视长期,重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重政绩而轻视决策监督。这是不是其中的原因呢? 竞争让优秀的个体脱颖而出,但这些凤毛麟角的人或者企业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啊! 无论引进或者创新,教育部还是科技部都要有眼睛向下的品格和勇气,直面问题的根源和社会前进所需的要素、机制 。希望,关于教育问题未来若干年以后不要再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科技呢?希望能去除水分,转变为以企业为创新的中心,扎扎实实成为实实在在的能拉动生产力的东西。 若要如此,俺建议干脆把教育部和科技部先合并在一起,大伙同意不?
个人分类: 随笔|863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主体与代理及其协同系统在猜想与证明的关系问题上各有擅长
geneculture 2012-11-26 02:11
主体与代理及其协同系统在猜想与证明的关系问题上各有擅长
主体与代理及其协同系统三者其实代表着三种基本观点,即:心理学所述的自然人 智力 ,计算机科学所述的人工 智能 ,融智学所述的“第三脑” 智慧 。它们在猜想与证明的关系问题上各有擅长。 附录: 我说两句题外话: 1.主体与代理及其协同系统和猜想与证明的关系 1.1.擅长于猜想的自然人即大脑可凭直觉一步到位而省略掉其推理的过程 1.2.擅长于证明的计算机即电脑可凭演绎步步到位而详细列出推理的过程 1.3.可融合两者的虚拟的第三脑可凭棋理、蝴蝶和本体三大模型兼容两者 2.主体与代理及其协同系统在猜想与证明的关系问题上各有特点 2.1.自然人即大脑擅长于猜想 2.2.计算机即电脑擅长于证明 2.3.虚拟的第三脑可融合两者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网上跟我“好”的人
热度 11 JRoy 2012-11-24 05:44
刚刚 看了 陈 安老 师 的博文《【九卦 连环 掌】科学网人才 对对 碰:四大潜水高手》,犯了个小小的 错误 ,多留了几句言, 还 有一条不妥,罪 过 罪 过 突然,我想了想一个奇怪的 问题 :科网上 谁 跟我好 呐 ? 两大美女: 陆 俊茜和 杨 月琴算是,就他 们 两个再没 别 人了 要 么 再加一个的 话 ,那就是最近力捧“李 帅 “的 张鹏举(兼黄锦芳兄弟) 了 别 人跟我推荐 讲 他也是个大 帅 哥;却很捧俺的 场 ,大度! 应该 再没有第四个人了,当然除了我女朋友的 jiaqianqq ? 还 是 qianqiancc 来着,我根本不吊她,不在我的邀 请 下,她也根本不上科网自然不吊我 .... 这 叫什 么 , 典型的“不 牵亲带 故”精神! 其他很多名字一提也 许 都熟,很多我也很尊敬,俺甚至也搞 过 什 么 科网名人推荐,但是都和俺没有什 么 私人交情(除何老 师学术上有沟通 ,但是人家虽科网老有名了,但不算是圈子里的人) 篇章 1 : 陆 老 师 是科网上最早‘提拔’俺的人, 记 得有一段 对 我的博文的 评论 和推荐都很多 也正是因 为 她,我才 发现 科网的博客可以互 动 , 感谢 哈哈,之前包括科网大 赛 得第三名全是一个人在 战 斗, 当时连陆老师都还不怎么认识 根本没有和任何人私好,也根本不 认识 任何人 鲜 有 评论 , 也不刻意去评论别人 反而,一次太 较 真了,不 欢 而散了一个 头 像是个 铁 侠的人物 ( 匿名 ) 后来,乃至 现 在都 觉 得 这 事做的不 对 , 忏 悔 忏 悔中 .... 因 为 一件小事的意 见 相左而 闹 得人家再也不来我博客了 他 坚 持:体育 竞 技上 业 余人士百分百没法和 专业 比,我 说 不一定阿。然后两个人狂搞了好几个例子反 证对 方,最后都不服(我猜他也是个年 轻 人) 现 在看看,科网很多的掐架都 设计 人身攻 击 都 还过 得去,我 们 那算 啥 阿!哈哈 ... (就跟恋爱一样,太认真的人都很单纯) 我看到他在 别 的博客留言 评论 等等, 还 能想起他来 这 算是我在科网上最 遗 憾的一个人 说 句真的,我 还 真想有天他能 够 再来我的博客? 比任何人都重要 他是匿名,我想主 动联 系他,都不能 篇章 2 : 最近 对 我最 热顾 的人 换 成 杨 月琴了,估 计陆 老 师 看俺也 该 看 腻 歪了 哈哈哈,好事 俺真心的想在科网上 锻炼 一下不 结 私党,抵得住 诱 惑的能力 有人 说 科网比 现实 的 学术圈还 有江湖,或者 说 一 样 一 样 的 将来我若是在科研圈子混: 审 基金,文章或者被 别 人 审 我希望大家能 够专业 公平公正,像个男人 别 的不提,按 规 矩 办 事就 够 啦, 赢要赢得威武 要想交好,生活中可以啊,但是不要 牵 扯到工作 所以,俺 对 科网上的人也是。 每 天不 读 超 过 5 篇的博文,推荐 评论 2-3 篇或更少。而且极少考 虑 博主是 谁 ,看文不看人 ..... 社会变得美好是从每个人都看得起自己开始的.... 篇章 3 : 习惯 是 养 成的,而我并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事 实 上,我反倒 觉 得我蛮‘混 账 ’的,所以更需要培 养 好的 习惯 比如:我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对女孩子示好,整个小学桃色新闻没断过,哈哈哈.... 长大了我觉得沾花惹草没啥意思了,所以变得一直很本分。 大学里我是我 们 老家的老 乡 会唯一的 连 任两届会 长 ( 人 缘 好,下不来,哈哈哈不能算是我恋 栈 ) 硕 士班也是班里人 头 一票‘被 选举 ’的班 长 -- 其 实 当 时 我 说 我不想做的,不 过 回 过头 真是一段美好的回 忆 ,在我辞去班 长转 入博士班的一年多,他 们 聚会或者活 动 什 么 的都 还 要邀 请 我,而且 发 言 权 利 和信用 也很高,直到 现 在心里一直感 觉 愧 对这 被捧高的人品 我 觉 得我的圈子混的能力在很小的 时 候(一直是孩子 头,捣蛋王 )就凸 显 了 记 得一次,我 们乡 里当地最有名的人物 -- 公安局 长 ‘ 老范’ ( 关 于老范 这 个名字 还 有个故事,小 时 候我 妈问 我你 长 大了干 啥 ,我 说 当‘老范’。我 妈说 我:你又不姓范,咋当老范?我当 时 不知道 啥 意思,一 愣 :咋不能阿?)来我 们 村找我爸 ( 村 长 ,当 时 不在家 ) , 见 我在 门 口玩, 问 我知道他去哪里了不?其 实 ,我不知道,但是当 时 羡慕他的摩托 车 ,就撒 谎说 知道,在哪里哪里之 类 的 .... 然后就是他 开 着摩托 带 着我溜达阿 .... 我心里得意,我才不管人在哪儿 呐 ,坐在老范的摩托上太爽了,找不到也不能怪我是吧 .... 尾曲: 有时候,心里觉得愧对人家常来我博客的人,看得起我的人;当然大多数匆匆过客 我欣赏他们的大度 但是, 我只想坚持中正,不会和谁走得近 , 我觉得这是个有意思的挑战, 难度不低 而且越来难度越大 但是必须要消减 ‘ 能 混’ 这个能力 另外还有个好处: 好的人少也就意味着 敌 人也少, perfectly 科网上,我没有 敌 人 没有任何人让我看着不舒服, 我的态度不对人 哈哈,万一 若有, 我会 让 他死得很惨!!哈哈,你信 吗 ?
个人分类: About me|1092 次阅读|31 个评论
时代的呼唤:个体与群体的关系(9)
肖建华 2012-11-22 15:32
对经典理论的反思性研究工作在过去的 30 年里是非常不受欢迎的。上海交通大学杨本洛教授的研究工作就被很多人看成是一种挑衅。而作为一个现实的案例:本网上的博主复旦大学王季陶教授对热力学基础概念定理的博文也反映了一种内心的孤独(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7912 )。吴中祥的冷清(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6 ),还有更多的案例。是是非非不是这里的论题。 我们这里谈的是大研究、本原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不是表面上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排斥这类研究工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对群体与个体关系的最好描述。 原则上,如果一个个体的研究工作有新的反对性的结论,这个个体既不应被群体消灭,这个群体也不应一窝蜂的追随这个个体。 而恰恰是在这个层面,我国的科研环境不太理想。 另一个层面,我国的科研环境造成了一个很荒谬的“科研”文化:由某个论题有重大意义引出新的理论或方法,在一番引证来说明合理性后,用所提出的新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那个有重大意义的论题。在得以“通过”后(如项目鉴定、论文发表等各类形式)就把它“想象成”的确有重大价值。 。并据此,希望得到公平的回报。 这种科研文化环境令人烦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根本不会有大的变化。 因而,一个具体的个体,不仅是要考虑与群体的学术关系,而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是理顺“文化环境”上的关系。 我们往往被“桃花园”式的、他人描述的理想科研条件或环境所迷惑,也往往被由他人描述的、“名人”的传奇所迷惑,更被某些大忽悠描述的某个“天堂”所迷惑,而忽视了现实的环境。 面对现实的环境而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工作是唯一选择。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想不通,而又看在钱的份上搞“科研”,那么就专心搞钱就完了,何必吊装在“科研”的架子下呢? 因而,在时代的列车上,你只能带上容许你带的东西,其它的超重行李也就只能被抛弃了。 这里面有一个道德问题:强行的把别人拉上“科研列车”是否是道德的?而主动的从“科研列车”上跳下来是否是道德的? 这个问题科学网上讨论的很热闹。 但是,无论多热闹,没有意义。在每一个节点上,总是有人下车,有人上车。任何一个科研人员都应该基于自身的判断来决定上车还是下车。是坐这趟车还是坐另一趟车。 时代在呼唤:你必须做出你的行程计划。也就是说,你必须有一个战略性原则。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敬畏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辩证关系
ninglz 2012-11-14 12:32
论敬畏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辩证关系 我不知道大家以前关于三峡的争论,也没有看以前关于三峡争论的博文, 这几天看了 丛远新先生的 博文 “ 三峡大坝加重下游洪灾已是官网公布的不争事实 —— 答王春艳 ” ,该文博主 对水库的死库容,调节运行等基本问题都弄不清楚。 作为水利工程工作者,在后面也写了评语 ,写了上述几个基本概念问题。该文博主对我评语的回复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且语言很激烈,现在科学网编辑部已经删去了回复。我想给博主再写评语,窗口已经关闭输不进去,所以写了“论敬畏自然与改造自然”短文供讨论。 (1) 提倡敬畏自然,改造自然 最近开展了一场关于敬畏自然讨论,博主没有赶上,有人认为应该敬畏自然,有人认为不应该敬畏自然。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敬畏自然就是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规律。不然违背自然规律,大自然就会征罚人类。兴修水利工程前,必须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水流规律,地质条件等,认识兴建水利工程的规律。这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所谓改造自然,就是认识自然规律以后,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条件为人类服务。有了这一条,人们就可以在自然的大江大河上修建水利工程,三峡水电站。可以修建跨江越河的南京长江大桥,可以修建越山隧道,可以修建城市地铁等改善人们的外部环境。只提倡敬畏自然就容易束缚人们手脚,只提倡改造自然就会变成“人定胜天”。 提倡敬畏自然,改造自然, 就是尊重自然,认识自然规律,然后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改造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敬畏自然,改造自然是辩证的统一。 (2) 建设工程利大于弊就可以造福人类 兴修水利工程,一般为了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的目的。通常以一项为主兼顾其它方面。这在兴修水利工程的前期要做充分论证。所以水利工程的调渡和运行,必须根据水利工程的目的进行。这样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就可以解决问题。在自然的大江大河上修建水利工程,也可能引起一些其他问题,例如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等,有利有弊,只要论证的结果利大于弊就可以修建工程服务人类。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王井泉对三峡工程的评价,三峡工程的 “ 利 ” 有三方面:一是增强防洪功能。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二是改善航运条件。建了三峡水库后,把暗礁浅滩都淹到水下去了,现在航运能通过 5000 吨级的船,目前航道正在考虑 “ 万吨船队 ” 的通航。三是提供清洁能源。三峡工程一年发电量 800 多亿度。三峡工程的库区的 “ 弊 ” 主要有这三个方面:库区的地质灾害问题;生态问题;移民问题。对下游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生态问题,小河沟富营养化;二是冲刷河床,可能造成河势岸坡不稳定。三峡工程的这三个好处,算笔经济账,收益远比五个弊端的治理费用高出许多。 ” 因此,三峡工程利远大于弊。 本来想写一篇关于水库或者水电站基本知识方面的博文,看到了 陈祖煜院士 关于三峡工程的 访问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1005-1.shtm ),决定不写 水库或者水电站方面的博文,大家看看 陈祖煜院士 关于三峡工程的 访问录也可以了解三峡工程的利弊。进一步可以通过了解 三峡工程的情况了解水利工程。 网友已经说,敬畏自然包括尊敬人类自己。希望讨论有关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些该领域的知识。我想都能明白这一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在自然的大江大河上修建水利工程,有利有弊,不可能 100% 的利。因此,从大局观点出发,不要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大家就可以谈到一起,就会有共识。如果抓住某个枝节问题不放,走极端,钻牛角,那么人们将不可能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将一事无成。
个人分类: 思索|5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研究与粟裕战役指挥的关系浅析
热度 1 sciweb08 2012-11-12 17:40
纪念我军杰出的军事家、卓越的战略家粟裕同志诞辰 105 周年! 小时候看电影《南征北战》、《战上海》,当时欣赏的是其中指挥员的智慧和战士的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战斗胜利本身带来的喜悦,后来发现原来这些故事讲的都是粟裕同志的经典战例。 长大后偶然接触到《粟裕战争回忆录》,感觉文风相当朴实,思路清晰,语气中肯,逻辑连贯。虽然战例众多,却是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文中透出的是,一个革命军人对人民、对部队极为负责的态度。其中作者对中国战争规律的探索过程贯穿始终,并通过一个个的战例,像珍珠般串联起来。各个珍珠光芒不一,却是由小到大,对国内战争发展的全局起到不可忽视、甚至是关键作用。而这些战例的主角粟裕同志竟然没有上过军校,完全是自学成才,着实让人佩服! 再后来,我就从做科学研究的角度有意地看这些战例,并力求从中挖掘科研与战争的相通点,为科研服务。 我选择张照远同志对粟裕大将的部分采访录,从战役指挥的角度进行比对: 一、胸中有全局,积极主动为实现战略全局需要而战,力争夺取最佳战果,实现战略意图。 这点可用于做开题报告。当确定了研究领域,并对过往国内外文献有了一个深入阅读与认识之后,就会有全局认识。然后对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进行布局,定好研究内容实现的时间期限,为下一步具体的论文写作定好基调。 二、作战指导上必须解决好第一仗与尔后诸仗,直至夺取全胜的关系。 这点类似于写论文: 第一种是一篇论文的组织结构:如何将不同的实验结果串联起来说明一个主旨内容,如何用理论指导实验的进行;当逐渐明确其中的逻辑联系时,一篇论文就得以形成。 第二种是不同论文之间会具有一定的联系。当明确第一篇与第二篇论文甚至第三篇的关系时,整体构架才能够建成并获得实现。若干篇论文可能表达一个更大的、更系统的内容。它产生的作用或意义比一篇论文来得更大更全。 三、乘敌之隙,出其不意,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有生力量。 这个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当一个人状态好的时候,能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费脑筋的研究活动,比如理论推导,证明等;而在另一个时间段,可以进行参考文献列写或润色等更简单的活动。 五、根据战役情况的发展变化,灵活用兵,及时改变作战方式和战法。 在进行论文写作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未必就能支撑预先想象的理论,可能并不能满足要求。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实验本身的问题,还是理论设想不对,这时候就要灵活机动,要么进行更多的实验,要么选择更合理的理论,及时改变研究方式或方法。 六、发挥各兵团(部队)指挥员和部队的特长,执行各种类型的作战任务,并与诸兵种、地方军、民兵协调一致,形成整体力量打击敌人。 这一点是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式: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只能完成比较少的研究内容;而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却需要靠团队的力量。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不但能产生创新的思路,而且能节约时间,在固定的时间里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由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能用于不同的场合。一般研究越大,其要考虑的内容越复杂,要解决的问题越多。如何联系好各学科带头人及研究团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或相关领域里进行探索,是做更大研究,解决更复杂问题的关键。比如 973 项目,就是多个高校与研究机构联合,由多个学术带头人牵头,共同组构。 本文从研究的角度学习粟裕同志,谨以此文纪念粟裕大将 105 年诞辰! ---这是我今年8月份写的纪念性小文
3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重视社交网络“弱关系”
热度 1 yngcan 2012-11-11 11:48
Facebook研究报告全文:重视社交网络“弱关系” 转自新浪科技   导语:Facebook周一在官方博客中发表署名艾唐·巴克什(Eytan Bakshy)的研究报告称,虽然传统观点将社交网络视为一个只能提供相同视角的“回声室”,但事实上,通过量化分析和理论研究不难发现,社交网络用户分享的更多信息来自弱关系,并因此成为了重要的新观点传播媒介。    以下为文章全文:   你的好友如何影响你在网上看到和读到的信息?Facebook等社交网络技术使得我们可以与数百甚至数千人建立联系,而且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尽管我们的多数时间都在与密友交流个人生活,但同样会使用在线社交网络分享突发新闻、讨论政治问题,并了解最新趋势。2010年,我的同事伊塔玛·罗森(Itamar Rosenn)、卡梅伦·马洛(Cameron Marlow)、拉达·阿达梅克(Lada Adamic)和我共同对Facebook展开了一项研究,希望理解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特性。   有人认为社交网络只是扮演了“回声室”的角色,人们只是消费并分享了志同道合的密友提供的信息,扼杀了多样化信息的传播。但我们的研究却勾勒出一幅不同的景象。   我们发现,尽管人们更有可能消费并分享经常互动的密友发布的信息(例如讨论前一天晚上聚会的照片),但绝大多数信息都来自他们并不经常接触的人。这些远距离联系人更有可能分享新颖的信息,证明社交网络可以成为一个分享新观点、突出新产品并讨论时事的强大媒介。   这项研究认为,Facebook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回声室——在线社交网络反而推动了新颖信息和不同观点的传播。    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路径   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是首批使用社交网络来理解信息传播模式,并将这一方法推广开来的人之一。他在1973年发表的论文《弱关系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中惊喜地发现,相对于密友而言,人们更有可能从联系不频繁的人那里获取求职信息,并找到工作。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格兰诺维特使用社交图谱来说明了社交网络与信息获取之间如何相互关联(图1)。当一个人与两个交往密切的人互动时,这两个人也有可能相互交流。因此,人们趋向于形成联系紧密的“密集群”(dense cluster),群中的所有人都有联系。   图1:我们都与一个强关系构成的核心群联系,并与群中的人频繁交流,同时还存在联系不频繁的弱关系。格兰诺维特有关“弱关系的力量”的假设是:弱关系促成了不同群之间的信息流动。   这些结构与信息获取有何关系?由于这些群中的人都彼此认识,任何一个人所知道的信息都可以迅速传播给群中的其他人。相对于人们的整个社交网络而言,这种联系紧密的社交圈规模较小,而具体到未来的工作机会,则很难提供新线索。   格兰诺维特使用交往频繁的关系和社交结构来解释:为何工作信息反而来自于那些交往不频繁的弱关系。通过消除密集群之间的隔阂,弱关系有助于传递新信息。弱关系的这种力量催生了很多有关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流行观点。    人以类聚   传播更为广泛的信息又是什么情况呢?比如互联网上流传的新闻?要理解信息在社会中更为普遍的传播方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单纯考虑人们之间的联系方式,还要考虑推动信息传播的共性。社交网络最大的发现就是同质性(homophily),即有着相似个性的人相互联系的倾向。人们可以通过工作场所、职业、学校、俱乐部、爱好、政治信仰以及其他因素彼此联系,同质性适用于你能想到的任何一种社交网络:密友、同事、同学,甚至共同乘车的人。   如今,这些共性不仅决定了人们相互联系的频率及其探讨的话题,还决定了他们作为个体在网络中寻找何种信息。同质性表明经常联系的人彼此相似,并有可能消费更多相同的信息。交流较少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存在差异,并消费更多不同的信息。图2可以说明这种观点。   图2:通过在线社交网络传播的信息。我们的研究认为,强关系彼此相似,并更有可能访问相同的网站。而弱关系差异更大,并倾向于访问不同的网站。    兴趣和新意   为了理解在线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信息传播,我们使用了News Feed中的随机变量来判断:当一个人看到好友发布的内容时,分享该内容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发现,人们分享Facebook强关系发布的内容的可能性高于弱关系。   图3:人们更有可能分享强关系发布在News Feed中的信息(网页链接)。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强度是通过一个人从Facebook好友那里获得的评论数来衡量的。我们还在论文中探讨了消息数量、在照片中同时出现的次数以及在文章中发表的讨论等其他衡量方式。   关于强关系之间的信息流增加,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其中一个原因是:密友之间更有可能彼此相似,并因此发现对方分享的内容更有趣。另外一种解释则是:强关系更有影响力,所以人们更有可能因此而分享来自密友的信息。   我们还对Facebook如何加大信息传播面进行了研究。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好友在Facebook上分享了信息,你因为在News Feed中看到这条信息而分享的概率会增加多少倍?以下的数字揭示出这种乘数效应与好友关系强度之间的相关性。   图4:弱关系传播了人们原本不太可能看到的信息。上述数字揭示出,由于在News Feed中看到了强关系和弱关系发布的信息,而增加的分享概率。   我们发现,由一个人的弱关系分享的信息此后不太可能被局限于小范围内。因此,看到一个弱关系分享的内容,会导致一个人分享该信息的可能性增加近10倍。相比而言,由强关系分享的内容则只会增加6倍。简而言之,弱关系最有可能向好友提供一些他们原本难以获取的信息。    弱关系的共同作用   最后,我们又开始研究这些网络效应如何塑造整体的信息传播。尽管一个人更有可能分享来自密友的单条信息,但弱关系的集合却肩负了多数信息传播职责。   让我们假设一个例子(图5)。比如一个人有100个弱关系好友和10个强关系好友。假设你分享强关系好友发布的信息的概率很高,大概为50%,但弱关系则低得多,仅为15%。因此,由强关系和弱关系传播的信息数量分别为10×0.50=5和100×0.15=15。所以总体而言,人们最终从弱关系好友那里分享了更多的信息。   图5:人们更有可能分享来自强关系的信息,但由于基数更大,Facebook中的多数信息传播仍然来自弱关系。上述数字表明,尽管强关系的个体影响力(橙色)更大,但总体而言,多数的影响力仍然来自弱关系。   因此,这一数学运算的结果与我们假设的例子非常相似:人们的多数联系人都是弱关系好友,如果使用关系强度的经验分布及其相应的概率进行同样的运算,就会发现弱关系贡献了多数信息传播。    结论   我们在Facebook上分享和消费的信息其实比传统观念所认为的更具多样性。与密友相比,我们看到并传播了更多来自远距离联系人的信息。由于这些远距离联系人通常与我们存在差异,因此我们消费并分享的大量信息都是来自不同观点的人。   这或许可以安抚那些担心社交网络仅仅是一个“回声室”的人,他们认为人们只会在这里看到相同观点。我们的研究首次对社交网络的影响力进行了大规模量化,并表明在线社交网络可以作为一个分享新观点、新产品和时事新闻的重要媒介。(书聿)
个人分类: 知识发现|2642 次阅读|1 个评论
SPSS
jiangjing613 2012-11-8 17:51
数据分析用到了SPSS,今天,当我真正的把如此庞大的数据使用SPSS模拟后,我才发现,原来数字之美在这里,哈哈,有关系,没关系,有关系……就是在这样的有无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虽然是弱相关的,小有成就感!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案事件制图学之“圆周假设”
pengbin518518 2012-11-1 13:06
案事件由各种“关系”构成,分析人员只有抓住了已掌握的各种事物(特征、物证、线索等)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将案件真相复原,达到破案目的。 假设一个犯罪嫌疑人连续作案,其作案地点分布广泛,若找出两个最远的犯罪位置,将二者连接起来,并以此连线为直径,画出一个包括所有犯罪地点的圆周,多数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就住在圆周里,而且可能就住在靠近圆周中心的地区,这就是西方犯罪情报分析理论著名的“圆周假设”。 该假设赖以存在的根基要从犯罪人的行为、生理、心理以及其活动期间地理背景进行多重阐释,也就是说,它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结构、心理结构与地理时空相结合形成的深层结构关系。比如,犯罪分子首次作案,由于缺乏经验,加上恐惧心理的作用,极有可能选择地理信息较为熟悉的住所附近作案。但是随着其作案次数的增加、作案经验的丰富,犯罪嫌疑人会有意识地躲开自己的住地,到远离自己住所的地区作案,第二次比第一次远,第三次又比第二次远。但是,其有意识逃避终归要有一个限度,到了其不愿去或过于偏远的地方,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犯罪分子就有可能改变方向,以其住所为中心,向周边扩展,这样,作案轨迹就会由“直线”型变为“扇形”,由“扇形”最后演变为“圆周”型。这样我们就能得到犯罪地图基本模式:一种是线形,即沿着一条直线作案;一种是扇形,即作案的轨迹扇形展开。两者结合,可以组成圆形,两者的移动轨迹就形成了所谓的“犯罪圆周”。 案例(例如英国伦敦 1982 年的约翰·达菲强奸杀人案和河南宝丰“ 3 · 18 ”系列杀人)表明,犯罪分子若是沿既定方向作案,不管是向左或是向右,都具有较为规则的线形特征,这是因为犯罪分子在作案时使用了交通工具,一般选择驾驶汽车,或乘坐公共汽车沿公路到较远的地方作案,然后原路返回到自己熟悉的地区或居住地。有的犯罪分子习惯沿铁路线流窜作案,然后再返回居住地。这两种情形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作案地点往往选择公路、铁路旁边的村镇,因此作案地图显示出较为典型的线形特征。 而在扇形区域内,作案地点的选择则似乎具有“不规则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从逻辑上讲,犯罪分子“任意”选择作案地点是可能的,在实战中偶有个案发生,但常常是孤立个案,若是连续发案,其表面上的任意选择,其实暗含着规律性。仔细研究扇形作案区域就会发现,“不规则”中蕴含着“规则”:比如团伙作案,常常选择团伙成员之一较为熟悉的地区,一般为其亲戚、朋友居住地,因为与其他完全陌生的地点相比,亲戚、朋友居住地的地理位置相对熟悉,作案的风险要小一些。 地图分析法只是情报分析中众多分析方法之一种,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因此,分析人员在使用时要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分析人员首先要把地图中的所有信息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杜绝孤立地看问题;其次是“后续动态情报”的广泛使用。犯罪地图虽然是一个系统,但并非一个“封闭”的系统,要随时吸纳“后续”情报线索,这样画出的“犯罪圆周”才更接近于犯罪事实,其有效性更强;再次是与其他走访调查、物证鉴定、信息监控、人际网络等方法配合使用;最后要提高 “解码”能力,不但能读懂犯罪人行为的表层意义,更主要的是企及其“深层无意识”心理。这就需要分析人员具备一定的符号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犯罪心理学知识。
个人分类: 学习笔记|4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评论:中国式大学,无比强悍的"关系系"
毛宁波 2012-10-30 22:37
2012-10-30    新华网-中国青年报 在四川省宜宾学院最近举行的副高级 (副教授、副研究员) 职称评定校级评审中,很多学术科研业绩评分在学科组排名靠前,甚至排名第一的教师却意外落选了,一些业绩评分垫底的人却在名单当中。该校多名教师向记者讲述了学校内部职称评定的乱象,学校对不符合条件的“关系户”网开一面,甚至专门出台政策为其大开绿灯。而校级评审委员的投票,则完全不看资质和履历,只看关系到不到位。(《中国青年报》10月29日)   在当下之中国大学,到底哪个院系最吃香?并非中文系、法律系,更不是信息传播系或工商管理系,而是肉眼难见、却无处不在的“关系系”。尽管没一所大学承认开设此系,实际上它却在很多学校顽固存在;尽管目前尚无发现一人拿到该系毕业证,但该系桃李满天下,都属自学成才,能量各有不同——没带过研究生却能当博导,不亲自写论文照样著作等身,甚至当官治学两不误,根本没精力搞科研仍能跻身院士之列。   其实,宜宾学院的副高职称评审乱象,暴露的只是“关系系”强大暗箱运作能力的一小部分。想评上副高职称,拿出再多的学术成绩、科研论文没用,课讲得再好也毫无意义,拥有票决权的学术官僚只认“关系”。有了“关系”,学术科研业绩排名倒数又何妨,泡沫论文发表在非法刊物上又怎样,规则可以改,标准可以变,即便是重新为学术混混量身订做一套个性化标准也不足为奇。 除了竞争日趋激烈的职称评定,大至学科建设、课题申报、奖项评审、科研经费分配,中至干部提拔、分房涨薪、赴外学术访问,小至年度评优评先等诸多琐碎事宜,拼关系、拼人情、拼权力的潜规则皆显神通,形形色色的学术腐败此起彼伏。眼见高校跻身腐败高发区,中国大学教授数量、博士硕士数量和论文数量井喷而学术质量急剧下滑,众多有识之士怎不扼腕叹息!   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只能盖出大楼却难以产生大师?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不少大学已沦为权力江湖,学术的官僚化和高校的行政化、衙门化,为校园带去了太多的官场陈腐习气。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忍受不了寂寞不愿坐冷板凳,纷纷朝着升官、发财的目标迈进,学术高山上的探索登攀者日少,原本上不得台面的“关系系”却无限膨胀,在一个人人争当官、个个比关系的变异环境中,除了能产生另类的关系学大师、送礼副教授,还能孵化出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张培元) http://www.edu.cn/te_bie_tui_jian_1073/20121030/t20121030_862556_1.shtml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宜宾学院职称评定乱象:“关系到位”者优先
lyf525 2012-10-29 09:00
宜宾学院职称评定乱象:“关系到位”者优先 2012-10-29 07: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10月15日,四川省宜宾学院人事处在学校办公网上公布了新一轮职称评定的 校级 评审结果,其中,申报副高级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的共有64人,最终有23人通过校级评审。但在这轮评审结果中,很多学术科研业绩评分在学科组排名靠前,甚至排名第一的教师却发现自己落选了,一些业绩评分远远低于他们的人却在名单当中。   在这所学校里,申报副高任职资格,需要通过三轮评议,前两轮都在学校完成:首先由学科组评议通过,再报校评审委员会通过,最后,由学校向省教育厅有关学科组推荐评审。   近日,该校多名教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了学校内部 职称评定 的乱象学校对不符合条件的“关系户”网开一面,甚至专门出台政策为其大开绿灯。    教学科研评分高的反而评不上职称   据介绍,在每年的校级评审之前,宜宾学院都会对申请晋升 教师职务 的人员进行业绩展示,并对申报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公示。其中,量化的标准主要分科研和教学两部分。   在科研方面,学校会公布每名参评教师的学术科研业绩评分以作参考。   根据2011年学校官方文件《宜宾学院学术科研业绩计分办法》,学术科研业绩的计分范围包括论文、著作、科研成果、项目、奖励和专利等。以学术论文为例,在从E到A类不同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分别加1~12分不等,被SCI、EI、 CSSCI 等收录的文章则加12分,发表在学术刊物增刊或内部刊物上的不计分。   9月底,学校办公网上就对所有参评人员的学术科研业绩评分进行了公示。奇怪的是,通过校级评审的23人中,有10人业绩评分都在30分以下,6人不足20分,甚至有几个人的得分只有个位数;而未通过校级评审的人中,却有不少业绩计分都在30分以上,甚至还有一些达到50~60分,却落选了。   而在教学方面,校教职委会听参评老师的一节课并为其打分,若通过80分,方可参选。教学评分不对外或不在校内公布,只在评审会上宣读。然而,记者查阅公示教师的履历却发现,有位教师曾获得多项校内外优质课奖项,发表3篇被EI收录的论文,科研业绩评分60分,却未能通过评审。   “要是科研不行,我们可以努力;要是教学不行,我们可以改进。但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提高了。”教师何南说。    发表在非法刊物上的论文也算分   在最基本的门槛上,根据宜宾学院官方网站上公布的《宜宾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申报晋升副教授及相当职务的人员,必须具有7篇及以上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其中有2篇及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该校一名青年教师王声表示,这所二类本科院校将参评的门槛设得很低,教师很容易进入评审,竞争也就异常激烈。“这个标准简直低到离谱,特别是对于理科来说,只用发两篇核心期刊,在省内其他一些高校都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通过评审的人当中,有一些甚至在基本条件上都涉嫌造假。在办公网上公布的参评人员公示表中,有两名教师的履历中都称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但记者搜索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发表在这些学报的增刊上,并不应该被承认;还有一名教师的文章,竟然是发表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点名的非法刊物上的。   当记者向负责计分的科技处询问时,对方工作人员表示不便接受采访。但科研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与去年的评分方法相比,今年的评分方法又有了一定的变化,但还未对外公布,比如原本增刊不能加分,现在,“985”大学学报的增刊也算4分。    评选完全由投票决定,只看关系到不到位   为什么业绩评分高的反而评不上?   “说是参考业绩评分,但实际上,评选完全是由学科组和校级评审委员会投票决定的,赞成票数超过2/3就能通过。你问评选理由,从来不给理由,这也是一大特色。” 何南说,“尤其是在校级评审委员会那一关,投票完全不看你的资质和履历,只看‘关系’到不到位。”   每年8~9月,宜宾学院都会公布新一届的校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名单,一般有20多人,主要包括校领导、各学院院长和一些重要行政职能部门,如人事处、教务处的负责人,其中,校长任主任委员,还有3名副主任委员。   “公布名单,就是告诉你,该开始‘活动’了。”何南说,不少老师提前一年就开始“活动”,打点关系,请客吃饭,给评委送礼。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宜宾学院中层干部透露,在学科组初评后,会按照该组参评教师的业绩评分和教学评分进行排名,并上交给校评委,在校级评审会上公开念出来。但在他曾经参与的校级评审投票过程中,评委们往往根本不看参评老师的教学和业绩评分,刚开始念参评老师的材料时,评委们都已经把票投好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早已有了人选。”   记者联系了两名副校长,要求采访参与评审的情况。其中,一名副校长在电话中表示自己在外地出差,不方便交谈;另一位则说,评审会的情况属于学校内部信息,不能对外透露,应由校长办公室等学校有关部门作出解释。   参加过校级评审、但最终落选的教师崔玉山记得,他曾被一名比较熟的二级学院院长劝说去“走走关系”。“这就是游戏规则。”这名院长对他说。    混行政圈子,比教学科研更重要   崔玉山说,在校级评审时,不分文科、理科、工科,全部放在一起投票,有的处长、院长根本不懂别的领域,就只投认识的人。“高校本应该重教学和科研,但我们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不高,跟重点大学有很大差距,因此,行政被放在比教学和科研更高的位置上。”   王声认为,在这所规模不大的“二本”学校,投票之前的“活动”还不是最重要的,学校内部的关系网更为重要,这使得不少行政人员都顺利地评上了副高职称。   根据去年公布的校级评审结果,学校通过评审的25名教师中,确定在学校各处室、科室担任行政职务的就有11名,其中不乏一些科长、主任,此外,还有一些是学校中层领导的亲戚。   学校官方网站上的《宜宾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规定,兼任党政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兼任教学工作的党政管理干部(双肩挑干部),申报评聘教师职务,其教学工作量应达到二级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的1/3以上。   但据不少教师反映,实际上,大多数行政人员基本不从事教学,远远完不成教学工作量。但由于经常处理行政事务,和领导关系好,所以容易通过评审。   “他们在行政圈子里混,和很多评委关系都熟了。给熟人根本不用送礼,给不熟的人才需要送礼。”王声说。   “评上了副教授就是终身的副教授,这些行政人员有了职称以后,就更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做科研,专心仕途了。”另一名教师李美表示,由于职称评定是一劳永逸的,也因而催生了黑幕。   几名教师都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反映,近3年来,由于高学历的教师比例越来越大,具有参评副高职称资格的教师也越来越多,竞争才变得格外激烈。前几年,申报副教授的基本都能评上,现在就跟评教授一样。   但在这种情况下,每年通过学校评审送到省里的教师名单,却往往少于省里计划给学校的名额。   李美说,这是因为不少学院的院长为了保自己的“关系户”,常常投弃权票,这使得票数超过2/3的教师数,竟然总是低于学校计划上报的人数,这样,名额就可以顺延到下一年使用,“不便宜外人”,珍贵的名额就这样被浪费了。   在记者向校长办公室提出采访要求时,对方以不清楚事情为由,拒绝了采访。   在人事处的公示上还有一句话:有需要反映情况者,请于本周内以实名制书面形式与人事处联系。   “以前有人反映情况,结果暗地里被整了。”王声说,“现在大家都不敢说话,毕竟还要生活。”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教师均为化名)
1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语言与信息的关系及其意义 (2012-10-25 07:36:28)
geneculture 2012-10-25 08:28
语言与信息的关系及其意义 (2012-10-25 07:36:28)
http://aaas.confex.com/aaas/2013/poster/papers/index.cgi?sessionid=6100username=10286password=606166 http://aaas.confex.com/aaas/2013/poster/papers/viewpaper.cgi?RecordType=PaperRecordid=10286Hash=f2b3917a90e8652c8c2939932286893fpassword=60616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Zou Xiaohui V , Higher Edu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a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a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Beijing, China Abstract Text :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introduce two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Model 1--language model, namely the formaliz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i (Chinese words) and Zizu (Chinese phrases/sentences). Model 2--translation model, namely the mutual bilingual translation and the formalized principle of previous monolingual explanation . Their applications are reflected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at both of the bilingual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have an effect on intelligence training such as memorizing and thinking. These approaches include the followings: Step one--displaying the principles of model 1 and model 2; Step two--applying bidirectional inference that is formed by forward deductive method A based on model 1 and backward induction B based on model 2; Step three--blending and fusing mutually the two far-reaching series, that is the five key words of language, of information, of knowledge, of wisdom, and of software, and the four elementsin linguistics of study object, of discipline nature, of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of method system. The result is that the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i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is applied to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such as the evident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memorizing and thinking training, but also used in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ilingual research, such as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and enhancement in translation results and how to better serve the exper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Tit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Subject Category: Science in Society Submitter's E-mail Address: 949309225@qq.com Session Selection: AAAS General Poster Session http://aaas.confex.com/aaas/2013/poster/papers/index.cgi?sessionid=6100username=10286password=606166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not only to verify, to apply,to summarize and to promote the two models, but also to involv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i (Chinese words) and Zizu (Chinese phrases/sentences) and the Wisdom Integration Concept System that is contained. Further analysis also may lead to th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why there exist far-reach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nd it has a clear role in guiding the linguistic self-consistency problem, ie. the perfection of inherent logical system in discipline itself. The embodiment is that in theory, we need illustrate the two models; that in practice, we translate English and Chinese mutually based on model 2 by backward induction, next, we do it based on model 1 by forward deduction within a limited range; Finally ,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mutual fusion between the five key words and the four elements of the embodiment, we might accomplish the management of field knowledge and the target calls, thereby significantly optimiz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ocess. 语言与信息的关系及其意义 本文 旨在 介绍两个模型及其应用。模型1,棋理模型,即言和语的关系的形式化体现。模型2,译理模型,即双语互译及前期单语解释的形式化机理。应用体现在双语比较和语言释译两方面对记忆和思维等心智能力训练的显著提升。其 方法 涉及:步骤一,展示模型1与模型2的原理,步骤二,应用基于模型1的正向演绎法A和基于模型2的逆向归纳法B而形成的双向推理,三,把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列,即语言、信息、知识、智慧、软件五个关键词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概念框架、方法体系四个要件相互融通融合。其 结果 在于把分析语言和信息的关系的理论突破应用于对双语教学的改进和优化,如对记忆与思维训练的明显改进和优化,同时也应用于对双语研究的改进和优化,如对翻译成果及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专家和大众的语言学习进程的显著改善与提升。其 意义 在于:不仅仅在于验证、应用、汇总和推广两个模型,而且还在于其中涉及言和语的关系及其蕴含的融智观,更进一步的分析还可引出对为何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融通融合关系的合理解释,以及它对语言学的自洽性存在的问题即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完善等问题具有明确地指导作用。 实施例 即:理论上,举例说明两个模型;实践上,英汉释译首先基于模型2做逆向归纳,接着,在限定范围内,基于模型1做正向演绎;最后,在五个关键词与四个要件相互融通融合条件下,实现领域知识管理和有针对性地调用,从而,显著地优化双语教学过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197d9301013ut5.html 语言与信息的关系及其意义 (2012-10-25 07:36:28) Please review all categories to carefully select the one that is most relevant to your research. Brain and Behavior Includes the study of the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as well as the behavior and mental processes of humans and animals; and the fields of neuroscience and psychology. Education Includes basic, applied, and developmental research conducted to advance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or bearing on educational issues.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cludes agriculture, food science, and renewable resources; geology and geography; and atmospheric and hydrospheric science. Math,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cludes statistics, comput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science.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Includes the prevention, cure, or alleviation of disease as well as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a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health sciences; and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olecular and Cellular Sciences Includes biotechnology, bioengineering, and biomaterials; cell biology and signaling;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 genomics, proteom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microbiology, structural biology, and biophysics. Nanotechnology Includes the design, characterization,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s, devices, and systems by controlled manipulation of size and shape at the nanometer scale (atomic, molecular, and macromolecular scale) that produces structures, devices, and systems with at least one novel or superior characteristic or property. Physical Sciences Includes the study of non-living systems such as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energy and nonliving matter; and the fields of astronomy, chemistry, geology, materials science, mineralogy, meteorology, and physics. Science in Society Includes societal impac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eneral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cience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engagement. Social Sciences Includes anthropology and culture, economics,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cience, and political science. http://aaas.confex.com/aaas/2013/poster/cfp.cgi?type=general
个人分类: 语言学基础研究|0 个评论
文化这个词,现在弄得确实有点“烂”,安全文化可能好不了多少...
热度 1 Greg66 2012-10-24 10:34
我以前写过一篇安全文化的博文,有批评者说,啥都弄文化,什么厕所文化等等,原话我不记得了。我感觉现在的确也是,动不动就谈文化,可是谈了一大堆,也没个文化的准确定义,弄得就什么都是,什么也不是,文化及安全文化就变成了啥都可以装,啥都可以不装的没有大小没有边界甚至没有名称的破“筐”了。。。 可是回头想想,企业、政府部门、学术研究,之所以要弄、要搞、要做、要提倡、要加强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减少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也就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数量,可是怎么才能减少事故发生呢?那就是,搞安全文化,得注重其中的“安全”部分,不是注重“文化”部分,这个“文化”部分,我可以说我本人一点也不会“弄”,前面的“安全”部分,我可以说还会那么一点(绝不是谦虚,大家有多少时间做学问,自己都很清楚)。 怎么注重安全文化的“安全”部分?那就得想着安全文化和事故率之间的关系。他们是什么关系?那只能是研究、理解、应用安全文化的元素,理解元素的程度或者所获得的分数,才能和事故率之间建立起关系来。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即建设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安全文化元素在企业(组织)的接受、理解、应用的程度,获得高分,降低事故率,为什么有人还不理解呢?为什么还在想“文化”呢?想也可以,但是那真的不是安全文化,最多也只能是文化!“文化”不能快速降低事故率,“安全文化”或者其中的“安全”部分才有可能。这个没有认同,那么安全文化可就没法做了。
个人分类: 6|39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又一种共现:共成员关系
热度 4 Wuyishan 2012-10-21 06:53
又一种共现:共成员关系 武夷山 我们已经知道多种共现关系 (co-occurrence) :词的共现,引用相同的参考文献,同被引,等等。 JASIST 杂志 2010 年第 4 期发表了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 David Minguillo 的文章, Toward a New Way of Mapping Scientific Fields: Authors’ Competence for Publishing in Scholarly Journals (探索绘制科学领域图谱的一种新方法: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能力),原文见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si.21282/pdf 。该文的思路是: 作者们向同一刊物投稿,表明其都认同该刊物,那么他们就发生了相互关系;同样,同一批作者给不同刊物投稿,表明他们认同这一批刊物,则这些刊物之间也发生了联系。同一批作者在同一批刊物上发文越多,说明刊物之间的关系越紧密。换句话说,他们之所以向同一批刊物投稿,是因为他们同属于一个学术社区,形成了 co-membership 。根据 co-membership 也可绘制科学图谱。 博主:过去已有合著分析、共词分析、共引分析等,今后还可加上共成员关系分析。共现家族添丁进口了,可以庆贺一下。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5850 次阅读|5 个评论
Degree day与生物量的关系
youql 2012-10-19 20:47
Degree day与生物量的关系 有好的论文给推荐下下?
25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论个人努力与命运成败的关系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2-10-18 06:48
再论个人努力与命运成败的关系 蒋继平 前不久我在本园地发表了 ( 1 )和 ( 2 )两篇博文。 在这两篇博文中, 我讨论了个人努力与人生命运和成败关系的公式。 这个公式表述为: 命运 = (家庭背景 + 个人天赋 + 机遇运气) * (个人努力) 成功 = (个人天赋 + 家庭背景 + 机遇运气) * (个人努力) 大家一定会注意到, 这两个公式是一样的, 只要将命运和成功划上等号就行了。 我对这个公式的进一步解释是: (家庭背景 + 个人天赋 + 机遇运气)属于生来的命, 是先天因素, 是不可改变的。 个人努力属于后天因素, 是可以改变的, 属于运。 人生是由“命”和“运”两部分组成的。 换言之, 人生就是“命”“运”的组合。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这个公式。因为公式中“命”的部分是不可改变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命”的部分看成是一个常数。因为这个常数代表是“命”,所以, 我用字母“ M ”来代表这个常数。 那么, 这个公式可以简化为: 命运成败 = M( 个人努力 ) 由此可以很容易看出, 人生的命运成败取决于一个变数, 这个变数就是个人努力。在同样的 M 值下, 各人的努力不一样, 其命运也就会不一样。 那些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其成功率就会高一些, 其命运就会好一些。 说到这里, 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个人努力)这个变数。这个变数有两大范畴, 第一个范畴是这个(个人努力)可以是一个集体, 也就是一个复数, 而不是一个单数。 例如, 一个党的组织, 一个社会团体, 大家在这个组织体系内一起努力, 通过这种努力而获得的成果大家一起分享。 鉴于这个概念和事实,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当社会进入大动荡, 适合大变革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些组织, 团体和政党, 进而形成改朝换代的革命运动。这样的群体努力是集大家的个人努力为一体。 假如将 100 人的努力集合在一起, 那么公式中的个人努力就是一百倍的成效, 对于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而言, 那就是 100M( 个人努力 ) 。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当年红军有三万人马进行长征, 他们齐心合力, 到达大西北开创革命根据地。 对于这些人来说, 他们的命运成败公式就是: 参加红军长征的人的命运成败 = 30000M( 各人努力 ) 这个公式很简明扼要地表明了团体合作的巨大力量, 也就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根本原因。 由三万人组成的一个团体, 将每个人的个人努力无形中平均地扩大了三万倍! 当然, 各人的才能和努力程度有所不同, 因而,即使在同一个团体组织内, 也会有不同的结局。 所以,同样在三万红军队伍中,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刘少奇,邓小平, 和彭德怀等杰出的领袖将才们就更加显得富有成效。 他们利用这三万人的力量和智慧达到成就自己一番大业的雄心壮志。 不过, 那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采取的策略和行动。 这样的机遇在历史的进程中是不多见的。 鉴于此,我在前两篇博文中强调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努力, 也就是个人努力的第二个范畴。 个人努力的第二个范畴是狭义的, 是指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个人拼搏。 这在和平环境下更有实际价值。 换句话说, 这更适合和平时代的现实。不过, 懂得了命运成败这个公式真谛的人, 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使自己的个人努力达到最有成效的程度。 鉴于此, 许多胸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都会尽力加入共青团, 然后努力争取加入共产党。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利用集体的力量来使自己的个人努力大大地增加成效。 很明显, 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不管您多么努力, 要是没有集体的支持, 没有团队的胜利, 这样的努力最多也只是金钱财富上的富足, 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业。 因而,懂得了这个道理, 即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在平凡的岗位上, 我们也要始终树立团队的合作精神。 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每个人的努力成倍地获得回报。这个定律不但适合于任何国家, 任何民族, 任何政党和团体组织,也同样适合于所有的球队, 所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等机关团体。 综上所述, 人生的命运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而个人的努力取决于采用的方略, 只有把个人的努力溶于集体的努力之中, 才能使这种努力的成效得以成倍地提高。 因而,集体主义精神是个人努力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 在结束本博文之前, 让我用三国的主题曲作为结束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20224.html (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20945.html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3394 次阅读|4 个评论
散议辩论
热度 1 highwind74 2012-10-16 16:50
无论是学科的训练,还是生活的积累,都容易使人形成这样的认识:存在即矛盾。这句话刻板点讲,就是:凡事若可被称之为存在,则其任意的构成属性之一必有另一属性与此矛盾。二者的矛盾关系互为制约、互为倚存。所谓制约,即此消彼长;所谓倚存,即不可为外力压制以至于无。 基于这个认识,对事物有真切认识的人通常无法以简短言语来尽述一个客观存在。他大概需要很多独立、且具有错误成分的话语的组合来使听众形成对该事物的趋近准确认识。除此之外,应无其它途径使陌生人获得你所已经接近的真知。 因此,与人沟通并非没有代价与壁垒,这个代价与壁垒需要授受双方共同的默契来提供与穿越。而这一点,在网络辩论中并不以常态的方式存在。 理想地说,我们当开展的辩论应是贵明而不贵胜。 贵明,则辩论将会收敛到共识、也许会接近真理; 贵胜,则辩论难免至于恶言、总体将偏离真理; 一般的网络辩论,如视距外的导弹作战、互不见面,虽不至于口无遮拦,但多少有失严谨。网络辩手,少有贵明、多为贵胜,且前者中亦不乏假明而实胜者。 早期的大专辩论赛,唾沫横飞之余,能胜而不能明。听众虽努力解析辩词,仍懵懂难解辩手悬河之义。听得清论点、理不出逻辑,看得见“凶狠出拳”、却从不见“对手倒地”。痴傻苶呆、在屡次怀疑自己的汉语与智商之后,终于放弃欣赏这种言语泡沫、辞藻堆积的“艺术”。 孟爷爷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胸怀志向、面向真理,不以狡辩为能事,讷言而敏行…… 好的辩论,是大人与大人之间才能进行的。
37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怎么感觉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和咱们科研工作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捏?
热度 1 huangyanxin356 2012-10-12 22:07
莫言同志似乎不用申请什么基金支持,也没挺说要评教授职称,可能也没啥自己的创作团队吧?甚至查莫言的百度百科,都没有介绍他的工作单位,个体户?顶多是看到几个大学的兼职教授。 莫言同志若是在大学或什么研究所/院,他会获奖吗? 还工作在大学或研究所/院的同志们,何时有可能获诺奖?如果一定要给个期限,那应该是多少年?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算出你和另一个人的关系!(仅供娱乐)
lily201268 2012-10-8 16:13
计算的方法很简单,将你们姓名笔划的总数作比较,以大的数字减小的。 例如:大雄想知道自己和叮当的关系是什,要将自己名字的笔划 ( 共 15 划 ) 和叮当名 字的笔划 ( 共 21 划 ) 相减 ( 即 21-15) ,得出的数字是 6 ,「帮你的人」。 十分准确啊! 快来试试吧 ! ( 算了一下璩美凤 (40) 和曾仲铭 (32) 的关系居然是 8 ,真是超准 !!) 差值对照表: 0 亲密无间 1 永远和你在一起 2 水火不相容 3 知心朋友 4 心上人 5 帮你做事的人 6 帮你的人 7 面和心不合 8 男女关系不正常 9 情投意合 10 关系马虎 11 尊敬你的人 12 爱你的人 13 适合你的 14 说你坏话的人 15 克星 16 救星 17 忠心的人 18 狼心狗肺的人 19 单相思 20 山盟海誓 21 情敌 22 服从你的人 23 永远在一起 24 伴终生 25 恨你又爱你
1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对待婆媳关系?
热度 1 Bobby 2012-10-6 08:09
我非情感专家,但还是有人跟我讨论或向我讨教这问题。我给出的答案有上策、中策和下策三种。 上策 是心态尽量用对待自己母亲那样,热情、礼貌、诚恳对待婆婆,对于因年龄、知识和生活环境及经历所导致的看法或行为差异尽量容忍和有策略地对待。 中策 是尽可能不要与婆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再好的婆媳关系也不可能和自己的亲娘那样。时间长了猜忌、不理解和矛盾总会发生,不如分开居住,逢年过节回去好好表现,哄得婆婆甜蜜蜜的——老人是用来哄的。 下策 是对难相处的婆婆冷淡一点,不惹她,但也不去讨好她,能躲则躲。平时冷淡一点,偶尔一次热情一点她就会感激涕零,如果平时奉承有加,偶尔一次奉承不到位就会引起她的反感。所以还不如冷处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好关系
twbky 2012-10-2 01:13
早在科学网就看到关于“中国好声音”赞誉,对于我的印象,科学网的人很难对一个选秀节目有兴趣,因为我就是对选秀比较反感的人。风靡一夏的“中国好声音”终于落下帷幕,而批评之声此起彼伏,极大引起我的兴趣,也抽时间看了视频。没有音乐细胞的我,很难看出谁更好,只能凭自己的感觉来喜欢某个选手。随着网上不断爆料,甚至称这个节目为“中国好关系”。又涉及关系,这个让很多发达国家的人难以理解的 relationship 再次充斥在各个领域与环节。我无权也不清楚这个选秀节目是否有内幕,我也确实不关心谁得冠军,因为这些与己无关,也与国计民生无关,更加不涉及“主权”问题。只是关系这个词,每次活动都会涉及,也确实是每个人生活中影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传承延续最好的国家,这也得益于中国的史学传承,即下一代为上一代修史,且每代均有官员记载当时的重要事件。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关系”是一种很重要、甚至决定生死和人类命运的行为,也是标志人类高级行为的开始。此时的关系主要是良性的,也是为了维护人类活动安全和发展服务的。关系同时也催动人类活动从无序走向有序。随着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关系又衍生出很多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次的关系,有良性也有恶性,关系从根本上是因为利益而产生,利益也是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这里且讨论恶性关系。有些人把儒家文化视为一些封建残存的根源。而对于关系而言,儒家文化早就看出其中弊害,因此一直宣扬“君子之交淡如水”、“亲君子远小人”以及建立了很多道德约束,其实一直梦想建立一个良性关系的社会。从这点上,儒家文化还是很先进的,如果真的以儒家文化指导每个人的行为,国家确实可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但是,儒家思想的建立是有明显的局限性,其根本是认定君主立国、君臣关系,这个根本点进而造成很多先进的儒家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以致事与愿违。儒家思想太过于重视道德层面的约束,而忽略了利益的根本关系,在人治社会中,恶性利益就会导致恶性关系的衍生,道德约束很多时候在利益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如果从根本上消除或者减少这种利益,人的关系自然就会简单化。从这点上法家思想还是更先进,所以从人治走向法治,是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很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民主和有生机的时代是战国,诸侯割据、相互争霸,所以文化上也是百家争鸣,每种文化虽不完善,也有自身生存之道,看出身也重才学。如果列国不统一,不进入封建王朝,而是形成联邦制,是不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更快?当然人类活动还是要遵从科学发展规律。 在现代文明中,美国作为头号强国成为各国学习和标榜的模范。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契约国家,建国之本就是一种契约精神,也有点类似于儒家文化的道德约束,但是契约精神的背后是严格的法治制度,犯罪门槛之低,让很多中国人难以理解,我们看似正常的行为就会惊动警察,甚至坐牢。 胡乱之言,漏洞百出。
4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多名女性或男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都不好
热度 8 xupeiyang 2012-9-29 07:07
林老师好,我认为: 无论从政治、健康,还是对社会和家庭来看, 与多名女性或男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都不好,这些人都不是好同志。 我们可以深入讨论这个科学问题,发表大家的看法。 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 违法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7734-617660.html
个人分类: 哲学伦理|353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陈静瑜老师:和谐的婆媳关系从哪里开始?
lily201268 2012-9-28 18:15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大德、仁者:早上好! 我们今天来继续分享《女诫》的第六篇,「曲从篇」。这一篇很重要,因为这一篇主要是讲做媳妇的如何来处理跟婆婆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我们在进入婚姻生活之中,可能面对最重要的三个关系,第一个就是如何处理跟先生的关系,第二个可能就要涉及到跟婆婆的关系,女人和女人之间关系不是很好相处,第三个就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子女、孩子。在我们分享这一篇之前,我先跟大家汇报一下,我自己结婚十五年来,在婆媳关系上也一路走过来,有很多心路历程。给我震撼最大、冲击最大的,也让我深刻开始反省自己,是我去年七月份亲自参加了唐山的企业家论坛,当时在论坛上,靳雅佳老师的一首歌,「婆婆也是妈」,让我真正的开始认识到,婆媳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首歌我是从头到尾哭著听下来的,每次跟大家分享女德的这一篇的时候,我都要跟老师们一起读一下这首歌,因为我不会唱,所以我今天也来给大家读一遍这首歌歌词,「婆婆也是妈」:   "婆婆也是妈,您一辈子辛苦啦,您把儿子抚养大,如今儿媳来报答。轻轻的叫声妈,婆婆也是妈,您节衣缩食汗满颊,把儿子拉扯大。真诚的叫声妈,如今儿媳到咱家,儿媳妇为您梳白发,为您把汗擦。婆婆也是妈,您一辈子辛苦啦,您把儿子抚养大,如今儿媳来报答,让您没烦恼,让您没牵挂,幸福生活甜如蜜,让您有个温暖的家。亲亲的叫声妈,婆婆也是妈,儿媳妇让您生活幸福,快快乐乐度晚霞。"   我每次听这首歌或者念这首歌都会哭,因为自己很惭愧,并没有真正的把婆婆当成妈,也没有给婆婆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我对这个歌词的作者很感兴趣,因为这个歌词真的是发自内心很真诚的写出来的。我就上网搜,我想看看是谁能作出这么好的歌词,是一个作词家吗?大家可能想不到,这个歌词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吉林一个小县市的一个很普通的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不是作词家。她就是特别爱她的婆婆,特别孝敬她的婆婆,她婆婆在去世以后,她抑制不住对婆婆的思念,用自己的真情写下了这样的歌词,然后她就四处奔波去找作曲家,为这首歌词作曲。她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这个作曲家也要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媳妇,她才能作出好的曲子。这首歌现在在传统文化论坛里传遍大江南北,我每一次听到都很惭愧,的确自己对婆婆做得很差,不够。   我们讲「曲从」,其实对婆婆从心底里这个曲从的理解是什么?那天我给钟老师提了这个问题,钟老师在「修行与生活中」也做了解答。什么是曲?不是委屈自己,是要把自己傲慢的那种习气给它折服下来,然后顺从我们的性德,我们的自性是爱,真诚的爱,没有分别的爱,平等的爱。我们在学习《女论语》的时候,我自己感触特别大,因为第一篇不是如何孝顺公婆,第一篇讲的是「立身篇」,然后是先事父母,把父母事好了,才是事公婆这一篇,它是有次第的。所以我们做女子的要想想,如果对父母都没有孝敬的心,一片真诚的爱心,怎么可能去爱婆婆、去孝敬婆婆?假的。可能现在这个话,拿到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里来讲,好多女孩子会有疑义,婆婆就是婆婆,她怎么能是妈?我看到一些观众的来信就是这么提问的,婆婆不可能是妈。但是我想,你如果真正爱你的丈夫,你就会爱你的婆婆。为什么?你想想,能够把这样的一个大男人从小到大,拉扯到抚养成人,无私的送到你的身边,陪伴你过一生,这个人是谁?是婆婆,没有婆婆哪来的先生!最起码的一个道理。当我学习传统文化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从心底里对婆婆原先所有的不满、所有的怨恨,真的就一下子放下了。我现在的家庭生活,我所享有的一切,我身边这个带给我婚姻生活的男人,他不是婆婆养的、婆婆生的吗?有一次我就给婆婆下跪,婆婆不让跪,婆婆硬给我扶起来。我自己很惭愧,跟婆婆道歉,婆婆很大度,婆婆说没有,你做得很好,你是我们家的好儿媳妇。   我很少在公开场合里忏悔过对婆婆严重的不孝,但是昨天听胡老师的光盘,胡老师的光盘每天下午都有放,胡小林老师说了一句话很震撼我,他说人不改过,怎么能懂得感恩,更不用提知恩报恩!那个过是你最严重的障碍,障碍障著你,你还说你感恩、你报恩,那是假的。我们的过在哪里?我昨天从头到尾细细的、深深的再一遍反省自己,因为每次讲这个课的时候,都是对自己的反省。我就想一个女人刚结婚的时候,她都会,我是这样,仗著先生对你的那种宠爱,怎么样?对婆婆生起这种骄慢的心,不会把婆婆放在眼里,恨不得这个男人都归自己所有,最好他不要去看他的妈妈,不要总去找他的母亲,这种女子的自私自利、嫉妒心、控制欲望。所以家不和从哪里开始?往往媳妇一进门,家就变样了,不是变好,是变坏了,总是在枕边说一些婆婆长、婆婆短的话,做丈夫的很为难。   我认识这样的一个朋友,因为她总是在先生面前说婆婆的不是,先生又是一个很孝顺的儿子,两边都不知道该如何做,结果先生早早的就得了癌症去世了。郁闷,这磁场不好。所以刚一结婚的时候,先生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教导自己的妻子。我还算比较幸运,先生非常明理,刚一结婚的时候,刚刚在他耳边提一些婆婆的不是,我先生就马上给打断,很严厉跟我说:第一你是媳妇,她是婆婆,她是你的长辈,你不可以说长辈的不是;第二她是老人,你是小孩子,你懂什么,你不可以说老人的不是;第三你不可以做一个坏样子,将来如果你有儿子怎么办?基於这三点,虽然我对婆婆有很多不满,但是嘴上没说过,可是婆婆能感觉到。我记得有一年我父母去看望我的婆婆,过年的时候,就问到说这个女儿怎么样。那是好多年前,十多年前,我婆婆就说静瑜哪都好,就是小脸子。不明白大家知不知道什么叫小脸子,就是可能嘴上不说,但是面相上不好,脸一搭,反正就是表情比较冷漠、比较严肃,也不说话,反正你说你的,我就是左耳听右耳出,也不当回事。老人能感觉到,以前尤其年轻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丈夫的教导在耳边常拎著,所以不敢发作、不敢发泄,自己就开解自己。   我在学传统文化之后,看了古代的一个故事,印象很深刻,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就是说古代有个媳妇,仗著自己年轻貌美,先生又是刚结婚不久,对她比较有恩爱,就非常的娇纵,怎么样呢?她经常在丈夫面前说婆婆的不是。最后有一天,她就跟她先生说,你妈妈太不好了,我实在忍受不了,你得想个办法。先生很有计谋,先生就说,那我们不行就杀了吧,把母亲杀了。媳妇说好啊。先生说我们不能马上杀,马上杀邻居一看就知道,你看你平时跟妈妈关系不好,跟婆婆关系不好,马上杀掉会怀疑你。这样好了,给你一个月时间,你先什么事都顺著她,对她百依百顺,到处都跟人说婆婆好,先装一个月,人家就不会怀疑你。媳妇觉得这招不错,好,没有问题,一个月可以装,装了一个月。装了一个月之后,然后先生就问她,你觉得怎么样,时机成不成熟?这个媳妇就说,好像感觉一个月下来,婆婆也没有那么不顺眼,要不我们等一个月再说?先生说好,那你再装一个月。又装了一个月,这个月过去之后,这个媳妇心态就变了,说感觉婆婆挺好的。因为你想,婆婆不知道她是装的,她那么样的孝顺,婆婆也会变,境随心变。她说好像婆婆挺好,不能杀她。结果这个时候先生马上脸色大变,拿著菜刀就指著她说,你听没听过自古以来有杀妈妈的?她说没有;你听没听过自古以来有杀妻子的?她说有。他说我这个刀本来是要杀你的,如果你这两个月不听话,还要执意杀我的母亲,我这个刀就朝向你了。后来这个媳妇马上就跪在地上磕头认错。所以丈夫要会教。所以我们听女德,也不仅仅是女人要听,男人也要听。   我自己在分享的过程中总结了几点,就是跟婆婆为什么不能很好的相处,做不到曲从,哪些地方做不到曲从。第一点是现代生活中,两代人走进一个家门,首先一个是生活习惯上有很多冲突。譬如我自己就是,我原先有点洁癖,过分的干净。这个是假的,自私自利。所以我在讲到勤快的时候,我还跟一起学女德的朋友们分享,我说大家要勤快,千万别搞错了,勤俭是指勤俭自己,不是拿勤俭要求别人。你说我很勤快,我要求我先生也要三点钟起床;你说我很节俭,我先生也要跟我一样节俭,这个不能要求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别人都宽,这个只是来要求自己的,绝对不能拿女德去要求身边任何一个人。你说我学习女德了,我现在要收拾得很干净,先生连坐都不能让坐,一坐这个沙发就要变脏了,你这块没有到位就不可以,那不行。   我原先就是这样,刚开始结婚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会跟公婆在一起住,尤其是跟公公。公公就是我先生的父亲,都将近八十了现在。他是老来得子,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先生的两个姐姐都比他要大十几岁,所以老人家就离不开儿子。刚结婚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一点,我以为就我们两个人过小日子,没有想那么多。可是结婚不长时间,老人家因为已经退休了,就会找各种理由,从长春到大连,到我们家住一段时间。又不好意思待长,待一个月就自己主动走。可是回去不到三天,有一次他就打电话,我当时很小不理解,他就说:静瑜,你那个手提电脑,我给你相中一个电脑包,我给你买了,我现在要从长春给你捎到大连,我明天就要给你捎过去。我说爸,那个不著急,你什么时候再来(因为他刚回去),你再给捎过来,另外大连也有,我自己可以买。隔两天他又打电话,他说静瑜,这个包我得给你捎过去。等他打第三遍电话的时候,我当时的感觉,那时候很年轻,我才二十三、四岁,我就觉得这个老人很磨道。我就给我的大姑姐打电话,也不理解老人的心,我说你爸怎么搞的,这个包总来给我打电话?我大姑姐很理解她父亲,就说其实老人家不是要送包,他是很想在你们身边住,住时间长了又怕你们不高兴,回家又很想念你们,所以他就找个理由,给你们买点东西就想要过去。好在因为我公公跟我爷爷是同岁,我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对爷爷还是很孝顺、很恭敬,就把公公当爷爷看,我说好啊。后来公公来大连,我就没再让他回去,在我们身边住。   但是住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多问题,譬如说我公公他有一个习惯,上完厕所他就不习惯摁,他怕浪费水,小便的时候他就不摁,他怕浪费水,那就有味,我就一开始很懊恼。另外他吃完饭的时候,总是要往饭碗里吐一些漱口水,我也看不惯,我还很生气,我就教训他。公公不在意,他完全把我当成小孩子,因为年纪差得太多了。结果从开始学传统文化以后,尤其是去年,变化特别大,不仅是他这些习惯,因为那些习惯我慢慢的就都能容忍了,还有些习惯我就完完全全的,怎么改变的呢?就是想到他从小对先生的这种照料,他是我先生的父亲,自己如果对公公不恭敬,真是有违天理,你还求福,自求多福,哪能求得到!   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改变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有一次我公公他就哭了。他吃馒头,他那个馒头皮嫌硬,他就把馒头皮都剥下来吃馒头心。我就觉得馒头皮扔了很可惜,我就把他那馒头皮划拉下来放到我碗里,我就都给吃了。当时公公眼睛里就有眼泪,然后他就说:静瑜你不要吃了,这个很脏。我说不脏,爸,这都是人吃的东西,有什么可脏的。后来就是这些一件件小事,你去改,从心底里真正的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我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爷爷那样去看待。后来我先生的父亲,就是我老公公,他也完全把我当成他的女儿,感情很深。尤其是这两年随著年纪增大,他去年生病的时候我照料他,他就说每天必须得看我一眼,看不到他就心里很慌。去年过中秋节的时候我没有在身边,他说都没有意思,静瑜也不在身边,你们就都走吧,就跟他的女儿和儿子说。他的腿脚不是很好,他走道的时候需要人扶,两个人扶他手还会发抖,心里没底,但是现在我去扶他,他就一点都不抖。我婆婆就问他,怎么静瑜一个人扶你就不抖?他说我心里比较有底。我觉得不是说我有定力,是你真正的把自己的念头转过来,发自内心的那种真正的去爱他。   我学传统文化之后给公公洗脚,公公很享受,老人家很享受。洗了几次之后,后来他就不让我洗了,为什么?他说万一洗习惯了,哪天你出差,我还会挺想的。老人家不贪恋。去年老人家过生日,今年生日还没有过,去年老人家过生日,我领著两个儿子给老人家磕头;磕头是忏悔,忏悔以前对老人家做的种种不孝,求老人家原谅。老人都是最宽宏、最大量的,比儿女的心胸大多了。老父亲坐在床上,他那个,真是就是你一头磕下去,他会觉得这个儿女简直特别好,你做过的一切他都不记得,只记得你好的。我这三个头,我磕了六个,因为三个是自己忏悔,后三个因为先生出差,我就代我先生给老父亲磕的。随后我的两个儿子也给他们的爷爷磕头。   生活习惯上总会有种种的冲突,但是如果这个女子得到孝道的这种教育,这种心念的转化,这些都是小事情,鸡毛蒜皮的小事。进到一个家门,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习惯,那我们做为晚辈的就都听老人的好了。像昨天晚上,我儿子给我打了好多遍电话,我接了电话儿子就哭诉,说姥爷错了,明明老师让这么背,姥爷就让那么背,我说姥爷,姥爷还不听,我说姥爷你听错了。跟我投诉他姥爷。我听了就笑了,后来我就跟儿子说:儿子,妈妈在香港,你知道干什么吗?他说你做什么?我说妈妈在这跟大家分享如何做一个好女儿、好妈妈,那你是不是得做一个好儿子、好外孙子?他说对,他就不哭了。我说你要是想这么做的话,你就记住一点。他说什么?我说就是姥爷说的错了也是对的,姥爷说的对的更是对的,「父母命,行勿懒」,那四句先从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这做起,不要先从妈妈这做起,妈妈也要听他们的。我儿子就问,错了为什么还要听?我说因为他是长辈,他是老人,这就是孝道,这就是孝顺。后来明白了,姥爷说那么背就那么背吧,他就把电话给我父亲。我就跟我爸说,爸您别在意,他可能是这次我出差的时间比较长,有点想我,顺便发点小脾气。我爸爸说没事、没事,就把电话撂了。所以你看,一个女子学女德有多重要,家里的正风、正气、家道、家规都从女的这块开始,大事小情都找当妈的,很少有找当爸的。你的观念错了,你的行为一定是错的,不可能你观念错了,做出来的行为是对的。所以我们从孝道这块开始树立。   第二个是对金钱的看法。因为我们的老一辈人,我自己感触特别明显,我跟我婆婆最早就是对钱。钱是什么?我是属於对钱很不在意,大手大脚,挣多少也不知道,花多少也没数;我婆婆就很勤俭,每一分、每一文她都会节俭开支。我就一开始很生气,我觉得我又没有花她的,她还总限制我,我给她买东西,她还总埋怨我花钱,我就不是很高兴。那也是从学传统文化之后改变的,为什么?站在老人那个立场,站在婆婆所经历过的那个年代,我们想想她这么做是有情可原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后期我孝敬婆婆的时候,买衣服、买东西我从来不让价签出现,因为多钱她都嫌贵,我都把价签撕掉。她要问我的话,我就心里想想她什么价位能接受,我就说什么价位,反正她也不逛商店。我记得有一年给婆婆买羊绒大衣,花了大概几千块钱。婆婆当时穿著很合适、很好,就问我这衣服多少钱,我说二百块钱。婆婆特别高兴,说这个衣服很值,这么大才二百块钱。我先生在旁边就笑了,说你动脑子想想,这一个袖都不止二百,你看看它是什么料!我婆婆说我也不懂料,就觉得穿的挺舒服。我就跟婆婆说那就够了。有一回她表坏了,已经是用了好多年的表,婆婆又想让我买表,又怕花钱,就天天在我耳边叨咕,说这个表坏了能不能再修。我心里想已经不能再修了,用了好几十年很破的一个表,怎么办呢?后来我就出去,买了一个女士比较大方的表,她看著比较清晰。我就那天跟我婆婆说,我说妈,真巧,您真有福,心想事成,您这两天表不好,恰好就有一个朋友送我一个表,给您戴正合适,我戴这个样子还比较老气。我老婆婆就很开心,她还说你这朋友真好。其实是我自己买的,她也不知道。那在这方面你自己想办法,它就会化解掉这种冲突。   我们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弟子规》里其实把这些跟父母双亲如何尽孝道的方法全部都讲出来了,譬如说「亲所好,力为具」。我后来就琢磨出来,我婆婆不是很希望让我买那些没有用的衣服,那些东西她不好穿,她很希望替我们攒钱,所以我要拿钱孝敬她,她就很欢喜。后来我就慢慢变成给钱。今年在大连,她跟我公公去年因为身体不好就出去住了,住在一个房子里,跟保姆,她就管我要每个月的伙食费,我说这个不用要,我肯定给你。但是我先生就说,你给她,她也不会花,我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因为一开始每次给完,我婆婆都会说:静瑜,你买的那个菜很好吃。现在是不是什么水果好像又下来了?那个米面油太重,我们自己买不了。后来我就明白了,我说米面油不用你买,定期司机买好给送去,很沉嘛。我说青菜呢,妈也不用你买,你想吃什么我一周送一次,水果隔三差五就送一些,送一些当季的水果,但是钱我还照样给。   有次我跟我二姑姐碰面,我二姑姐也在大连,我二姑姐就说:静瑜,你没有给妈妈钱吗?妈妈怎么一见我就说没钱?我说我给呀!她说那她自己买菜钱花得很快吗?我说不是,每个月我这些都买好了,家里的水电煤气费我都派人给缴好。她说她为什么这么说?我说你这个女儿当得不够,我比你要称职。「亲所好,力为具」,咱妈喜欢攒钱,她跟你这么说的意思就是你要供养;我这面供养是我的,她说钱没了就没了呗,她给存起来当然就没了,我说你还要供养,你不懂这个意思。后来我二姑姐说:哦,是这样。我说你别管我给没给,我肯定给,你就给你的,只要她高兴,也不差这点钱。因为她条件也很好。所以就是老老实实的按照《弟子规》的那些条去落实,不想著自己,其实就没什么冲突和看法。一点点这些小事,你就都有智慧去面对,也没什么烦恼。反正老人攒著也是给你攒,谁攒不是攒?都是一样。   第三点就是对下一代,关於抚养、教育的冲突。因为我们做女子的有孩子之后,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第一个,老人家比较溺爱孩子;第二个,他会用他的方式和观点去教育孩子。我给大家举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子,因为这个例子不仅在我大儿子的时候,我公公婆婆会出现,二儿子还会出现,而且我的父母在对他们的孙子的时候也会出现。什么例子?譬如说小孩小的时候,他走道不是很稳,有的时候又很顽皮,他就会撞上哪个桌子角,或是撞上沙发什么的。然后一般老人,反正我们家老人都这样,就特别著急过去,啪,打这个桌子,「哎呦,你看这个桌子,把我们宝宝撞得,这个桌子,姥姥(奶奶)打它,宝宝别哭。」我就觉得不对劲。后来我记得去年,因为去年我那二宝才不到两岁,我就有一次哭笑不得的,我就私下把婆婆拽到屋里,我说妈,我跟你谈件事好不好?我老婆婆说谈吧!我说这孩子他自己撞到桌子,桌子它没有动,你干嘛要去打桌子?她说这不就是哄孩子嘛,不让他哭。我说那关键是孩子慢慢大了,他就会把责任全都推到外面,不认为是他自己有问题,不认为是他应该稳稳当当走,而是觉得这是桌子的问题,这是沙发的问题,我说这就错了。我婆婆寻思半天,我婆婆很明理,我婆婆说:你别说,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下次我改。下次还是没改,到那个时候她又那样。我说妈你忘了咱俩上次谈的?她刚一说,对,然后她就停了,停了她就说二宝,你得注意了,你走道小心点。同样的问题我跟我父母也说过,因为我父母很宝贝他们那孙子,两个孙子很喜欢,一有什么问题我爸就「哎呦,姥爷打它,怎么把我孙子撞了」,我说爸,不要这样子。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就是非常溺爱。溺爱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们那么大年纪,有这样的隔代人,总是有很多这样的情感,爱的情感需要发泄,可能年轻的时候对儿女的那种严厉就都没有了,但是我们做儿女的还是要适当的规劝。譬如说我婆婆就是,原先跟我一起生活我觉得还好,从去年我公公身体不好搬出去单独和保姆住,我是规定自己每周都要领两个孩子去看老人,这是必须的。那这一周没见,一见面就什么要求都答应,我这大儿子在我这吃不著的糖、小零食、可口可乐,只要跟他奶奶说,他奶奶就马上出去给买。后来我就发现我大儿子很高兴去他奶奶家,自己会主动说:妈妈,能不能不用一周去,三天去一次?我就很奇怪。因为他奶奶有的时候买我就不知道,他们娘俩在屋里都商量好,老小孩和小小孩,两人商量好了,两人就说出去到院里溜达一趟,我也没在意,我就跟保姆在厨房做饭。溜达回来之后,我那儿子就把东西东塞塞、西塞塞,我也不晓得,反正两人都挺欢喜。后来这个秘密被我家二宝给泄露了,老二说:妈妈,哥哥有糖吃,是奶奶给买的。我就跟婆婆说,妈妈不能这样,因为他现在长牙齿,不是不给他买,他的牙都会坏掉。我说零食也不是说限制他,小孩吃零食的习惯不好,正饭他就不好好吃了。我说第三,不能说他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尤其我们家这个条件,欲望太容易满足了,一旦他满足不了,他就会很愤恨你,就会恼怒你,我说你不可能一辈子跟著他。后来,反正那次也跟婆婆谈了比较久,然后婆婆就也认可。   我婆婆非常明理,我觉得我们教学相长,婆婆也经常教育我。譬如说有一次过年,每年过年婆婆都要开会,我们家开会是什么呢?就是儿子、儿媳妇、姑爷都坐好,老太太就开始说毛病。以前说的时候我们都不听、都不服,我跟我大姑姐、二姑姐听完都不以为然,老太太就生气,生气我们就说反正会你是要开,开完我们就该干啥干啥。因为我在大连跟二姑姐相处比较近,传统文化传递得比较频繁,所以今年过年开会的时候,我跟二姑姐就态度很真诚,虚心接受。老人开始就说,我记得第一个是先说我先生,可惜我先生没在场,我就代我先生接受了,第二个就说我,从男的开始说起。我呢,老人家指出来要适度,就是做事情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我当时就接受,我说妈你说得对,这是中庸之道,我就是做得不好,容易偏听偏信,我一定努力改。然后说我二姐怎么怎么样。等说我大姐的时候,因为我大姐一个人在长春,我们沟通的也少,我大姐就生气,妈你这个说得不对,我根本不像你说的那样!我老婆婆就说,大家都虚心接受,就你不虚心接受,你需要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来我就跟我大姐也沟通,我说老人就是哪怕你不接受,过年也别惹她生气,咱就都听著就好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对於下一代的养育,我们多跟老人沟通,老人也有很多很好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我们自己要多理解老人。我就是这样的,把我公公婆婆都看成小孩子,小孩跟小孩到一起,你就给他当孩子一样看待就没什么气了。   第四点是绝对不要在婆婆面前去抱怨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你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总说你儿子的不是,你会不会愿意听?我自己深有体会,原先有的时候会到婆婆那块去讨公道,年轻的时候。婆婆反正也听著,会很宽慰我,但是我觉得老人的心情不是很好受,老人会很沉闷,觉得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老人,你去品,婆婆也好、公公也好,没有一个希望是什么?你们两口子要赚大钱,多赚钱,多给我钱,没有,他第一个就是希望媳妇能把我儿子照料好,身体先没毛病,身体要健康,我体会就是这样。因为每次见婆婆,婆婆都会问我先生身体怎么样,工作是不是太累,我都会说很好很好,没有问题,她就会比较安心。这个心先放到一半,没全放下,第二个就是关心你两口子吵不吵架、和不和谐。我婆婆在十多年前就说过一句话,说你们千万别在我面前说离婚,你们要是说离婚,我就能恨不得一脚去跳河去,这日子没法过。她说再找的总不是原配,我这心里不舒服,你们好好过日子就行。第三点,我自己体会我婆婆,她最关心的就是你能不能把她孙子、孙女伺候好,抚养成人。再别的老人没什么太多的心思,就这三点。   我想不仅是我家的老人是这样,天下父母都是一样。因为去年我过年的时候,第一次给我们家全体员工的父母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告诉这些父母,我们企业开始学习《弟子规》、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说一下传统文化是什么,就是孝顺父母,如果这些孩子没有做到,请父母要告诉他们。我说我做为领导也会时刻的教育他们,我也要以身作则。同时我也包了二十多个小红包,一个包里放了五百块钱,我在上面写叫「孝金」,孝顺的孝,黄金的金(我们企业是做黄金的)。我就给所有的员工都发下去,我说你就拿著这个我手写的信,不是打的,我一封封手写的,写了一个多礼拜,然后把这个钱包都包好,我说给你们父母,让他们知道你们在企业都是做什么的,都在学什么,都在干什么,让父母安心。因为很多父母都是外地的。结果我没有想到,所有的父母都给我回信了。甚至家是农村的父母都认认真真的,拿那个白纸给我写的信,很恭敬,字迹很恭敬,还说我们是农村人,不会写,请我多原谅、多包涵那意思。所有心里共同的一点,没有一个说你这个企业得让我儿子赚大钱,你得给他机会,没有,共同的一句话都是你要教他好好做人,要教他明白怎么孝顺父母,怎么尊重师长,怎么能够有诚信。我是哭著读完那些信的,我真的一封封读完之后,我当时就觉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尤其是女人,你生完孩子之后,你会知道做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我自己很有体会,因为我生完两个孩子之后就特别理解我妈妈和我婆婆,从生育到抚养真是不容易。我学女德的过程中,曾经跟那些老师一起学习了佛教的经典,《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我是一篇篇跟大家哭著讲下来的。我说可能有的女人没生过孩子,但是你就想像一下,我是自己亲身经历过,我怀两个孩子的时候都不是很容易,因为我是严重的孕期反应。我反应到什么程度呢?到七个月的时候我拿著盆站著吐,都会吐血,吃什么吐什么,我那大儿子就是喝点西瓜汁、小米粥就泡菜,什么都不能吃。生的时候我只有一百二十斤,生完就掉到一百斤,很瘦小,然后那孩子生下来,我还会想真是不容易。我就拿这个心想想我婆婆、想想我母亲。人总要做这样的思想过滤,将心比心,这个曲从,你都没有曲从的概念,你会从心底里就很愿意去顺从婆婆,孝顺她。给你的先生抚养大真不容易,你还到她面前,她年纪那么大,你说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你在否认她一生的作品,你在糟蹋她的作品,你在给她泼凉水、泼脏水;泼没泼出去,最后都泼到自己身上,那么差你怎么还会找,那么没眼光。我是明白这一点之后从来都不说,只要婆婆问,都好,所以我婆婆现在特别高兴。有的时候我还说,妈你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能生出这么好的儿子。我婆婆就特别开心。   我婆婆很强,从来不认错,很有主见的这样一个很强势的女性,我们家人都认为她不会认错。真正学女德之后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我开始认错以后,真的,我婆婆现在也开始回头。我上次来香港的时候,给婆婆打个电话,跟婆婆汇报一下,婆婆还说,「其实我做得不是很好,这个女德我也需要学」。我婆婆第一次,从来没有过。我当时拿著电话特别惊讶,难道这是我婆婆说的吗?我婆婆说:静瑜,我做得不好,我需要学、需要改,这一辈子也有很多地方对你公公(就是指对她的丈夫),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外面的境界真的是从自己的心开始变的,你不再抱怨,你在感恩,时时刻刻你在顺从,外面的其实都在顺从你。   我举个例子,我一开始吃素,先从我学佛开始吧,因为这个例子是我觉得讲曲从很有意思的一个例子。曲从,自己认为对的看怎么从。因为当时我学佛就要请佛,我婆婆是坚决不同意,我婆婆就说万一哪天你又不想学了,这些怎么处理?另外请回家会不会有不好的,这个东西咱也不懂,你这是不是迷信?因为我当时先看了一本书就是《认识佛教》,我信心很坚定。我就跟我婆婆说,妈你放心,第一我肯定会坚持不懈的学下去,我不会三天两头的就退心,这是一;第二,我说这个不是迷信。我还把那本书推荐给我婆婆,我说妈你要有时间你看看。我婆婆说,那就是说明你有信仰了?我说也可以这么说,但是我觉得它好像是在教我明白做人的一些道理。我说第三个,我想跟你保证我学了肯定会改自己,会让你看到变化。我婆婆就半信半疑。反正我这三点信誓旦旦的跟婆婆说,二00四年,她就同意了,我就这样就把观音菩萨给请回家,请回家之后的确坚持下来。   我第一个变化就是前面讲的,我再不大手大脚了,这是我婆婆最看不惯的。因为学佛之后就明白一个道理,人的福报是有限的,你来到这个世间不是来享福的,享福是造孽。我就第一个变化,因为我以前是从来不吃剩饭,去饭店从来打包的饭我是不会带的;从小家庭条件也好,福报也大可能是,这个是很不在意。学佛以后,不仅我吃剩饭,专吃剩饭,然后我还会打包,每次都会主动张罗打包回去。我婆婆其实一开始很讶异,她都是那样半信半疑的瞅著我,想看看我会怎么样。直到今年,大家知道变化是什么呢?就是我婆婆不让我吃剩饭,我去她家捡剩饭,我婆婆说这个你不要吃,我吃怎么样的。或者是我婆婆就会特别主动的给我准备好素菜说:静瑜,这个是你能吃的,连葱花都没放,我单独让保姆做的,素炒大豆腐。我就特别感恩,我说妈你看还为我单独做,我说不用,你们做什么我吃点肉边菜就可以,我没有那么多讲究,不用单独再给我做一个,你们吃的我能吃。我婆婆说不行,得按著你的要求来,我都跟保姆说了。   后来我就有点搞迷糊,我说你看曲从,其实真的有一次想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想,不是说曲从婆婆,是曲从你自己的性德,当你真正把你的性德全部都随顺了,外面那个境界真的特美好。所以有一些老师说,为什么我一讲女德就很欢喜?我真的特别高兴,因为愈学愈欢喜。一开始比较难,你感觉进展比较慢,愈来愈快、愈来愈快,你就会感觉到后来,就是你会觉得这不是在学,就是自己的东西,只不过你把自己的这个东西给发掘出来了,这只是一个引子而已。不是说从外面的你给装进去,没有的,这就是你本有的,它就是一个引子,把你自己的往外就倒出来了;就是你原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做女人、做媳妇、做女儿、做妻子就应该这么做,你这么做你就快乐、你就幸福,你不这么做,你就总是别扭、总是不顺、总是有怨气,谁都跟你作对,它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在言语上顶撞老人。我们有的时候说话可能不注意,就随口的一句话可能会把老人伤得很深。这个我有体会,甚至在学女德之后我还在犯,虽然我是无心的。但是老人,因为老人是什么呢?他没有工作,一个人在家,他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到儿子、儿媳妇、孩子,就这么几个人身上,他那种全部的注意力在你身上之后,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可能就会让他很伤感,人到老了可能都会是这个样子。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做得不好的例子。有一次礼拜天,我去看公公婆婆,就是大概上个月,因为我婆婆比较喜欢吃我做的菜,我当时就跟保姆说你就给我下好料,我负责炒菜就可以了,我就在那很忙,在那炒几个婆婆、公公喜欢吃的菜。我公公就特别高兴的拿了一张报纸,说这个报纸报导你们公司的事迹,我们企业做的宣传。他第一次说,我说好,爸爸,我知道这件事。我还是很紧张的在那做饭,因为还有孩子的饭,我还要做好孩子的饭,鸡蛋糕、面条什么的。过一会老头拿著报纸又来了,同样的说:静瑜,你看报纸上做你的宣传。我说爸我知道了,等我做完饭。等他第三次再来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了,我说爸,你都说两遍了,你没看我正忙著!我说这都十二点了,这么老多人,这饭菜我还没做出来,做了一半,那个我都知道了。我就有点严肃。我公公一下子就蔫了,就不吱声了,吃饭的时候也闷闷不乐。我就觉得心里特别不舒服,挺过意不去的,后来走的时候我就说:爸,我刚才说话有点急,你别上火。但是老人也不吱声。回家之后,因为当时我父母也在,我爸就给我好一顿说,我真的就是哭了,跟我爸也认错。我爸说你看哪能这么说话,你一个礼拜去一次,你就得让他高兴,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哪怕你把饭撂下了,你就瞅一眼,也花不上多长时间,你就总想著你自己那点事。后来我就说是,错了。   还有一次是什么呢?也是跟公公一起出去吃饭,我公公就怕我点菜浪费,就让我婆婆坐在我旁边监督。然后我打开菜单之后,我点这个我婆婆说不行,那个也不行。后来我就说,要不婆婆你点?我婆婆她不点,她说那还是你点,我说我点的你都不行,要不还是你点,我婆婆还不点,我俩就在这让。我这就来了个电话,我拿著电话边往外走边说,我说还是你们点吧,你们想吃什么点什么,我就出去了。回来公公就有点不大高兴,为什么?因为吃饭的时候,就是最终还是我点的,但是所有的菜饭公公都不对口,这个菜太硬、那个菜太咸,这个不好吃、那个没做好。然后我说爸,要不上碗面条你爱吃?也不吱声,生气了。老人他真的有时候像小孩,你就得哄著他。我就埋怨自己,我这刚才又是没弄好。我后来说,爸你别生气了,就是这个菜,以后我就知道了,就是把这菜单里最便宜的那几个点出来对吧?我说对,咱们有钱咱也不能乱花,要省著花。然后老人也不吱声,就瞅著那个菜。我说爸你也得吃点,不吃怎么办?后来我又说了几句好听的,我说爸,你最近感觉气色挺好,你锻炼得不错。我说你儿子怎么怎么样,反正一说他儿子他就高兴,又说说他孙子,他又挺高兴,最后他就吃了一碗饭;要不就不吃,生气了,你得哄著他。所以就是自己可能无心的一句话,不是说故意顶撞或者怎么样的,也会引起老人的这种伤感。真的,人愈老愈要把他当孩子一样看待,不要把他当成还是当年那种可以替我们遮风避雨的,可以替我们撑起一片天的那个当家人,他老了,有的时候真的,他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一些情绪,尤其是当他身体不好的时候。   还有就是跟公婆相处,可以就这篇学学《女论语》的「事舅姑章」,古代管公婆叫舅姑。你看看女四书,「事舅姑章」几乎每一篇都有,我基本上譬如说讲「曲从」的时候,会把《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凡是事舅姑的都拿出来,一起通盘看一看。因为这一篇主要是讲理,事没讲那么多,理通了,事上怎么做也得学,《女论语》就是在事上讲得特别清楚。譬如说我们做饭的时候,老人的饭一定要松软,一定不能太咸。我们如果就考虑自己的口味,譬如说我就喜欢吃稍微硬一点的饭,口比较重,但是父母和公公婆婆就不是这样,你就不能按照你的兴趣来,老人牙齿不好,要软软的;胃口不好,要给他调配好他适合消化的一些饭菜。第二个就是四季换衣被的时候,要时不时的就自己提前考虑到,这个季节,要到秋天了,是不是毛巾被要换成厚一点的被?老人用不用放上一个电褥子?我们北方天气比较冷,冬天像我公公婆婆都需要用电褥子,夏天他们都要准备电蚊香,都给他弄好。晚上热的时候不能太长的开空调去睡觉,我跟我公婆、父母都说,就是空调没睡觉的时候开,一睡觉就要关上。它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谁去想?做媳妇的;你想得累不累?你真正心里没有自己的时候一点都不累。有一句话叫「心底无私天地宽」,王希海老师的那个话一点都不假,真能感通。   我就这几个月特别有感触,不知道它,可能不叫神通,但是有感觉,譬如说就是跟我妈妈。我在七月份的时候跟父母一起开车回长春给奶奶过生日,带著我一个儿子,因为另外一个儿子叫我送夏令营去了。到长春以后,看见那个保姆(那个阿姨)伺候奶奶伺候得很好很尽心,我们心就很放下。那第一天我心里就动了这样一个念头,我就想要不要跟妈妈商量一下,给这个阿姨包几百块钱,表达一下我们做晚辈的谢意?但是我又不敢贸然直接给,因为父母还在,你毕竟还要隔一层,父母没有表示你就表示,好像不大好。我心里就动这个念,我就在那琢磨,什么时候跟妈妈说一下、沟通一下。我正想著,我妈就来了,我妈就说:静瑜,我觉得这个阿姨真挺好的,伺候奶奶伺候得不错,你看奶奶身上干干净净的,要不咱给扔点钱?我当时心里就一惊,我说:妈,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说:妈,这样好了,我拿钱,你就说是你扔的,因为你是儿媳妇,你单独扔一份,我再扔一份,奶奶就高兴。我妈说行,那你就包好。我就包好,我妈送一份,我也送一份。那阿姨特别欢喜,都不知道做什么好了,第二天就给我们做了一桌子菜,就是那种,因为她是农村人,她就觉得很感恩。走的时候还给我儿子买套衣服,我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我说:阿姨,你看你又还回来了,我说不用,我们真是没有尽到这种孝心。我说麻烦你在这块伺候我奶奶,因为从小我是奶奶养大的。这是一件事。还有件事,就是有一天我用化妆品的时候,因为很简单,我那化妆品也不贵。然后我就突然想,我妈妈是不是会喜欢用我这份化妆品,如果喜欢的话,我就给她买一套,正好快到母亲节了,我送她一套。我就心里这么想,下去正准备说,我妈就说了一句话,我妈说:静瑜你那个化妆品什么牌子的,那天你不在我用了一下挺好,你要方便的话给我买一套。我说妈,我就这么想著呢,那个是挺好的,又不贵,我去给你买一套。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事情。   所以我想,真正的你做到顺、做到从,做到无私、无我,你就一定会有所悟处、有所体悟,这种体悟是我们的自性,不是你求那种神通、感应,不是求来的。人学习提升不在於时间长久,不是说我学这个学了十年你就学得很好,你才学了三天你就不怎么样,不以这个论。为什么?我特别有感触,因为我真正听经就是从今年,虽然我是二00四年底接触佛法,但是那阵就是简单的看看书,没有真正的往心里去。我是在二00八年的时候开始认真的,有点认真的学,为什么?因为就突然有一天看书的时候,师父就讲到,很多有钱人、富贵人学佛,其实他们就是在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把佛法当成没事消遣消遣。我不知道当时那句话对我震撼特别大,因为我觉得我好像就是这样。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在反省自己,我真正学佛应该怎么学,要不要用那种轻慢的心,要不要发愿,要不要为大众,要不要放下自己。二00八年八月份开始警醒了,警醒之后就有这个因缘遇上传统文化,一路走到今天。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父亲他不听经,我妈妈是从今年,也是跟我一起开始才听经。有一天,我就突然上来很想感恩爸爸,我就给爸爸发了个短信,我在办公室,我说爸爸我特别感恩你,我真的很幸运,这一生是你的女儿,有你这样的好父亲。我回家之后,爸爸就把我叫到屋里说,你听师父讲经,听没听到这样一句话?我说什么话?他说我们都是一体的,你右手刺挠了,你拿左手去给挠一挠,右手需不需要说感谢?不用,它一体,感谢什么!他说咱们都是一体的,是一家人,不用说这些话,你是我女儿,我们是一家人。不仅如此,对你的公公婆婆也是一家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父亲就给我开示了一番。我当时就很惊讶,我说爸你怎么听的,你好像也不听啊?因为我爸是不听经,一般都是我妈坐在那,我爸偶尔过去陪一下。我爸说:我就一走一过听见这句话,我觉得老人家讲得非常好,就这句话我寻思了好几个晚上,我就琢磨明白了,对儿女不求回报,对家人不求回报,做了就是做了,心甘情愿,就是应该做的,因为是一体。所以我爸在我们家干活真的就像自己家一样,特别自在。反正门坏了就修门,菜园子该弄了就弄菜园子,邻居家缺水桶,我爸就给送两水桶,回头邻居家就把种好的菜又撇过来给我们扔一些,我爸就捧著邻居家送的黄瓜、豆角、西红柿,说这都邻居给的。和睦亲邻,特别幸福和美好。然后我就很惭愧,因为我觉得经真的不在於你听多少,你有悟处了,能真正用到就有受用,你干听也没有悟、也不去用,听了也是白听。我就特别惭愧,我说爸,真是,你这一句就是《华严经》的境界。我爸说我也不懂华不华严,但是我就觉得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咱就是一家人,是一体的,一家人你都没有一体的感觉,你到外面找什么一体!大家想想是这样。   所以女德,学女德就是《弟子规》里的两句话,「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堆知识,说得天花乱坠,自己没有力行,真的,别人能看到那种浮华的气象,你没有德行在里头撑著,当然外表是个空架子。另外你「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都错了还不知道,还是坚持往下走。我学女德之后,碰见好几个老师,都跟我说我们要教女德,后来我都把这两句话送给他们,我们说从力行开始。   第六点,我自己总结的,就是不要因为和先生闹别扭伤及公婆。这是很多媳妇容易犯的,跟先生一闹别扭,就把对婆婆的不满都会说出来,不管不顾,结果导致家庭的和谐就破坏了。要控制住自己,怎么控制?你成天拿女德薰,等境界现前的时候就好控制了。我深有体会,三天不听圣人言,你就面目全非;我们现在是不用等三天,三个小时不听都容易出问题,所以要多听、多学。还有,也会碰到一些家庭里的状况,我自己碰见过,就是要懂得智慧的去调和先生跟公婆的矛盾,不能在这里你再火上浇油,你要懂得和稀泥。譬如说有两个例子,有一次是我们跟公公的,我公公当时还跟我们住在一起,我在外地出差,然后我就希望找我先生,他的手机关机了,我就给我公公打电话。我公公住在一楼,我先生在二楼,我就跟我公公说,爸爸,你让那个,我先生叫晓达,你让晓达给我回个电话。我公公可能喊了两嗓子,他没有应声,我公公因为他腿脚不是很好,他也没上楼,就给我回电话说他没回家,我说那就算了。这件事情我回来之后就跟我先生说,你那天晚上不是告诉我回家,怎么爸爸说你没回家?我先生当时就说,这个老爷子,我明明回家了。因为那是个很重要的事,一个领导要找他,找到我了,找不著他。我说你谁都别怪,怪你自己,《弟子规》里可教我们了,你回家要先跟父母打声招呼,出门也要先跟父母打招呼。我先生就说《弟子规》这么说的吗?我说对啊,这么说的,你不打招呼,老人家那么大年纪,哪知道你回来了,咱家房子这么大,他当然不晓得。我先生就没动静了。但是我发现他从第二天起,他从来没有过,第一次出门到他爸那屋,「爸,我走了」,他爸还很惊讶,「哦,你走了」。然后后来他回来的时候也会看看,他爸爸要是睡著了他就不吱声,爸爸没睡,他就说爸爸我回来了。《弟子规》所以是家里必不可少的家规。我们家里四要素,家道、家规、家学,有这三样才能成就你的家业。家道就是五伦五常、伦理道德,家规就守住一部《弟子规》。我们家是这样的,出现任何问题都拿《弟子规》里的条条框框来检验,不符合的一律向这个靠拢。   后来还有一次是我先生跟他的妈妈,因为一些意见不合,先生也很生气,婆婆也很生气,我不在场不知道。先生一气之下就带著气出差了,那我婆婆呢,他一走我婆婆就给我打电话,就数落他。因为我学女德了,知道,刚好听完钟老师《女论语》的光盘就用上了。我就马上说:妈,这个不怪他,怪儿媳妇没教好。我婆婆一听就乐了,她就笑,她说你怎么没教好?我说这不是,他也算我一个儿子,三个儿子没给教好。我说您甭跟他一样见识,我来说,您大人有大量,您是很有气度的老人家。给她抬上去,她就不吱声了,她说那你说说吧。后来我还不敢直接给我先生打电话说,他在气头上,我就开始编短信。所以手机很好,因为短信你要是话语不周详你可以改,直到改得比较完善你再发出去。我就在那措辞,编来编去我就很隐讳的拿著《弟子规》里的话,「父母命,行勿懒」。最后又说老人年纪都大了,就像小孩要哄著来,老人还能活几年,他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要包容她,要爱她,要让老人心情好,她别一生气了再得脑血栓什么的。反正就是凑合了一些这样的词,然后我又把我先生赞叹了一下,我说您做这么大的企业,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不对?对妈妈肯定是很好,企业才会做得这么好。结果后来他也没有回短信,但是过两天他出完差了,要回家的那一天他就给我打电话,故意的,他说我出差完了要回去,今天下午四点钟到,你看我是先回咱家,还是先去看看我父母?从来没问过我。我说当然要看你父母了,因为你妈很想你,你爸更惦记你。我说你别空手去,你让司机去买点水果,他们爱吃的,什么香蕉、香瓜过去,然后你也别说是买的,说人家客户送的,顺便给他们,要不他们又心疼花钱。我先生就这么带著水果去了,去了也没说什么,在那吃的饭,吃完饭之后我先生就回来了。回来之后我婆婆就给我通风报信,老太太特别高兴,在电话那头很激动的说,他刚一回来就来看我们来了,他实际是认错。我说对。我婆婆就说,虽然他没说,我知道,这个孩子不错,很孝顺。我说对。所以,这个对於我们做媳妇的累不累、麻不麻烦、困不困难?举手之劳,一点都不麻烦。你得到的是什么?丈夫他也有个台阶下了,婆婆也挺高兴,至少她不会心神不安,身心生病。我婆婆身体很好。   我以前对婆婆真的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因为我可能做了,但是我心没到;就是丈夫让我做,或者是我认为该这么做,觉得不做会丢面子,我会做,但是心里没有百分之百认可,总会想你对我不怎么样,你看我对你怎么怎么样,大错特错!我从学传统文化、学女德,最大的一个感慨是什么?不管别人怎么样,哪怕她已经十分不像婆婆的样子,十分不像丈夫的样子,你要做好太太,你要做好媳妇,你就把你的道守好,总有一天外面的境界全部都会转化;没有转化,肯定是你自己做得不到位,真的是这样。我昨天说特别感恩我父母,我也特别感恩我先生,真的是很感恩。我这次来香港,酒店他把他的卡都刷好,我今天一结账,以为会很麻烦,早早就下来结账,前台说只要你签字就好了,你先生全部都给你结算完了。我当时其实心里那种,就觉得我很幸福,为什么?他支持你来听经,给你把费用都弄好,什么都不用你操心,你说你不是很幸福吗,你还要求什么?但是幸福是不是坐著就等来的?不是的,你要靠自己辛勤去付出,而且这种付出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求。一求心里就苦了,你求丈夫对你得怎么好,求婆婆得怎么回报你,你只要一求,你心里就苦;你没有求,你心里就不苦,给不给都好,回不回报都好。我记得去年我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是他发自内心说的,因为我跟他结婚这十几年,一路,从原先的心没到,但是也照顾他父母,到现在心意也到了,用心的去照料他父母。他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不管出现什么事情,就冲著你对我父母、对我两个儿子、对这个家,我一辈子都会永远把你放在我心里,我会真心的去回报你。我说其实我不求回报,他说那是你的事情。所以你说你埋怨丈夫有外心,丈夫有外遇、有婚外情,对你不够周到、不够体贴,咱都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对丈夫用心用到了,对他的父母更要用心;对父母你没用心用到的话,对丈夫那是假的,他父母你都不感恩,你对丈夫不就是为了一个情吗?   你看这个曲从,我为什么今天讲得比较多?因为「曲从篇」很短、很小,它就几句话,你看它第二句话就说,「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什么意思?夫妻两人感情不好了,不再恩爱了,你离婚了,这只是一方面,还有很多是因为义,道义的义,义破坏了,你俩分开了。什么意思?你夫妻两人感情还很好,但是婆婆极其不满意这个媳妇,媳妇就是容不下婆婆,最后两人分手了。有没有?真有。我也是这次邯郸论坛那个主持人给我打出来那个案例,我就问她,你有这样的案例吗?她说有,她说就是婆婆死活不认可这个媳妇,媳妇也是容不下婆婆,两人才结婚两年,最后就分手了、离婚了,好在没有孩子。所以在《太上感应篇》里有很多这样的话,什么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你受到婆婆对你这种恩,有没有感?你是不是念怨不休?这是大恶。还有什么?男的,做先生的,「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女的,做妻子的,「失礼於舅姑」,对公公婆婆完全失去了礼教、礼数,这一切都叫「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所以我们这三个根很重要,《弟子规》是最基础的,最扎根的是《太上感应篇》,把因果好好的扎下去。你就想想,你对婆婆不好,对公公有意见,丈夫会对你发自真心的好吗?他如果还对你好,那真是假的,你要好好想想,是贪恋你的美貌还是你的情色?绝对不是你这个人,你一旦失去了,他会移情别爱。你对婆婆不好,你想想你要有儿子,将来你的媳妇会不会对你好?你对婆婆不好,你的儿子会不会对你好?他跟你婆婆是有血缘关系的,那是他奶奶。我就想一个女人,她要么有儿子,要么有女儿,我就在想,因为我是两个儿子,我现在知道因果,特别明白我得种好因,我将来两个媳妇,更吓人,如果不好的话,你想想我这个罪就有得受了,一个老太太,孤苦伶仃,还要受媳妇的白眼,一想想都很恐怖。那我就想,我如果是女儿的话,我对婆婆不好,婆婆就不可能对我好,女儿嫁到人家是不是也是有婆婆的,她也要做人家媳妇,那个婆婆会对你的女儿好吗?你颠过来倒过去这么一想,其实对婆婆好就是对自己好,想通了这一点,你就会心甘情愿的去孝敬婆婆、去恭敬婆婆。   我在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体会到很多自身的这种体验,譬如说你有鼻炎,我以前有鼻炎,以前有鼻炎就认为是不是感冒没及时治?我还去打过封闭,是不是什么东西过敏,需要调整一下?都不是。跟父母没有沟通,这个鼻子,你跟父母好好的、认真的沟通好,跟公公婆婆好好的沟通好,鼻炎不治而愈,这是我亲身体会。后来我听彭鑫博士的光盘我也恍然大悟,英雄所见略同,是这样子的。他也有鼻炎的问题,也是跟父母沟通就好了。第二个,如果是老人有心脏病,你要想想是不是做儿女的没有用心的去关爱老人,老人的心出问题了。这些我后来在接触有一个王凤仪老先生的传人,也是姓王,王老师,一个长者,六十多岁,他就跟我讲,老人身上的很多病其实都来源於儿女。我当时就请教他,我说那老人要是腿脚不好是什么原因?就是做父母的对儿女有怨气。譬如说儿女做得不是很好,做父母的,老人他又不忍心说出来,有的时候就忍著,忍到一定程度,下肢就出问题了;下面的东西,该支配支配不灵了。所以这个气他说不能忍著,你忍而不化,就是你把气忍住,但是你没化解开,它就成病了。所以老人最重要的,他当时跟我讲不是你给他吃多好、穿多好、住多好,你一定要体会老人那个心,你多听,多琢磨他需要什么。譬如说我公公他就是不贪钱、不贪财,对好吃好喝没有爱好,他就是希望你跟他唠嗑;其实也没什么可唠的,他有的时候就希望你只要坐那就行,你静静的坐在那里。我有的时候就跟公公,我就坐在那,他也坐著,然后他就想起来跟我说一句,我就搭一句,有时候我想起来跟他说一句,他也搭一句,话不多,但是他那个表情就特别安详、安和。   去年有一次,我公公不小心走道把腿摔了,也是因为那次摔腿,他就离开我们单独跟保姆住,因为不方便。他躺在病床上就一直在埋怨自己,「你说我怎么就那么不小心,把腿给摔了,害得大家都得过来照料我。」我就开玩笑说:爸,摔得好,你想想,你这才八十来岁摔,你要九十来岁摔,那你说比这要痛苦吧?我爸听了就愣了,说我还能活到九十多?我说能,没有问题,提前摔了,挺好。我说另外一个你看看,你摔完了头脑还很清醒,也没有昏迷出现别的症状,就是腿这块这个骨头,摔坏一个腿骨,我们给做一下小手术就没有问题了。反正就想办法劝他,我大概在那劝了他一天,老头就想明白了,后来他姑娘去看他,他还说静瑜说了,现在摔好,万一我九十多岁摔就比这厉害。然后我二姑姐就说你这么说了?我说是啊,要不他就自己总是在那抱怨,我就开玩笑,我说你能活一百多岁,早摔早点把这个灾给它免掉了就好。我说你这小手术,不用担心,没有问题。其实手术很大,最终是我签字的,因为他儿子出差,他姑娘不敢签字,虽然我二姑姐比我大十来岁,心里没底。我说不动手术肯定不行,就给签了,我说没事,佛菩萨保佑,一直在念佛,没有问题。所以老人身上要有什么不舒适、不健康的地方,我们要反省我们自己,做儿女的孝道没尽到;你儿女孝顺,父母他就健康,他不劳烦儿女,他身心都特别愉悦、特别愉快、特别舒畅,他怎么会有病?没病没灾。所以不要抱怨老人怎么又有这个病,又那样不好了,你还是想想自己哪块做得不好,不该老人的事。   做婆婆的如果面对很无理的媳妇怎么办?题外话顺便说一句,因为我妈妈是婆婆,我有两个弟弟。现在不仅是我们这一代,可能我们上一代再上一代,毕竟传统文化已经缺失一百多年,没有人去教,她不懂得这些是很正常的。有时候,头几年妈妈就会很生气,譬如说她自己在厨房做饭,儿媳妇就不会进去帮忙,那我妈就会把我跟她的儿媳妇比,说你看你都会下厨房做饭,我是一嫁到这老张家就要做饭,厨房饭都是我来做,尤其是年夜饭,从来都是我做,八菜一汤。我妈妈就生气,说你看我女儿出去都给人家做,我进来的她都不做,没找好。后来我就劝我妈,我说妈,说明你培养得好,这个没培养好,你就担负起培养的责任,你大度一些,不跟她计较,她小孩子,你是大人、你是长辈。我说你怨也改变不了现实,你心里还憋气,你还生气、还上火。她有一年真的生气上火,给我打电话,病了大概一个多月,感冒不好,咳嗽,我就很著急,我就劝她。   后来去年接触传统文化之后,我就给我妈看这些光盘,这教育特别重要,家里也是不能缺少这教育,我妈看完之后就明白了,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我妈只要是出国玩,出国旅游,一定不管儿媳妇好不好,一样礼物,你做得不好也是一样。我弟妹家的父母,我有一个弟妹她爸爸生病,第一次心脏手术,我妈给拿了些钱表示一下心意,隔一段时间又需要二次心脏搭桥手术,我妈就问我,说他又病了,我要不要拿?我说拿呀,你没钱我给你寄一些。我说因为她家很困难,不是那种很富裕的家庭,我说要拿。然后我弟妹她哥哥家庭条件也一般,生了孩子,我妈就说,问我要不要把咱们家孩子穿剩下的衣服都送给他,免得他买,我说要啊,另外别就送旧的,买几件新的。我给我儿子买吃的都带著一大堆,大概我们家族里十来个,我都给买,一样都给一点。像月饼,提前我在单位那天就订了二十盒,人家说你怎么订这么多?我说我爸我妈要中秋节之前回丹东,我舅,还有我弟妹家里都需要送,我妈就要回去负责送月饼,我给订好。慢慢慢慢关系就转化了,怎么看出来转化呢?这个夏天我弟妹到我们家,主动下厨房干活,拖地。我妈就跟我悄悄说:静瑜,她怎么变了?她以前不这样。我说妈,因为你变了,我们都变了,她当然变了,不用去说,说没有用。我妈说嗯。我说妈你就一味的对她好,比她妈还对她好,你看她变不变。我妈说哦,明白了。所以我妈每次要是从大连回丹东,都会买很多吃的喝的给他们孩子,给媳妇。然后那天我妈就跟我说,静瑜,你说这个传统文化它真是挺有魅力的,它怎么就能够把这个家,把这个关系就都转化了呢?我说其实传统文化它就是讲我们心里本有的这些东西,本来做人就应该这样,我们没有按照本来的做,你就苦恼、就痛苦,你回到本来的那个位置上你就高兴。   而且我说妈,你要想都处好关系,师父讲经讲了,第一个就是布施,说白了就是买东西、请客送礼,多做这些。因为我自己深有体验,我爸爸妈妈为什么特别听我的,让他们看什么盘他们就看什么盘?一般看完这个盘说:静瑜,《太上感应篇》我们学完了,下一张盘看什么?我说要不看看《地藏经》?下个月阴历七月。我妈说好。那从头看?对,从头看。因为我就是从去年学传统文化,我妈当时做过统计,回去就力行,当时我妈在丹东,我在大连,我妈说你大概这半年多,给家里捎东西的次数不下五、六十次。我就应该说隔三差五都不到,譬如说到北京,看见蛋糕,就是稻香村的蛋糕,我妈很爱吃,其实不贵,一盒也就七十块钱,我就买两大盒,给我妈拿一盒,我说那一盒就给我弟妹她们吃,愿意吃就吃。有的时候可能我先生不能穿的裤子、衣服,品牌的,也不舍得扔,我就拿出来我爸能穿,我就跟我妈说你别嫌弃,我爸要不能穿就给我弟弟穿。都是这种小东西,其实也不值钱,反正就是人家送我一罐茶叶我也给捎回去。然后我妈每次都记录,记录统计下来之后她就特别感动,为此自己还写了一封信给我。我说妈,我原先做得太少,其实这就是在补偿以前没做到的。   我爸原先是局级干部,刚一退休的时候很失落,第一个失落就是没有车、没有司机。所以我是在前年,我说爸你别上火,你买个车,我领你去看,缺多少钱我都拿,我垫了一大部分钱。我爸开车,我就跟我妈说,妈你看多幸福,局级领导给你做司机,你们俩就得安乐的享受这个晚年,我妈也很高兴。我爸在退休之前还有一个愿望没实现,就是人家本来答应他,退休之前安排他出国旅游一趟,出远门,好像是去欧洲,结果因为他快退了,这个名额就给别人了,就没有。我爸刚退休那阵一直很郁闷,那阵身体也不是很好,我当时就许诺我爸,我说爸,不用公家的钱出国玩最好,少造业,这是老天让你积福。我说以后你每年出去一次,全是女儿拿钱,你都不用管。所以我爸退休第一年,我是给我父母拿钱去欧洲。后来我就跟他俩设计,我说你俩现在年轻,才六十来岁,先走远的地方,将来老了再走近的,他俩说可以,所以今年他俩又去的美国。然后他俩就每次都照很多照片,回来我说你们俩自己可以欣赏这些照片;他老了,当个欣赏。另外我还要很认真的去看这个照片,要听他们讲,一般这个工作得持续一个星期,他那个热乎劲才能下来。其实美国我也去过,但是还要听,这块他怎么玩的,那块他怎么玩的,我就听,我说好好好。这是今年,明年是计划去澳大利亚,我说行,正好可以去师父那个净宗学院参观一下。所以每年都是我来拿钱供养父母,他们就特别开心。   而且一路上我爸我妈就是弘扬传统文化。这个旅行团不是二十多个人吗?我妈就拿一本《弟子规》在那看,看得特认真。旁边人就问,「阿姨,你看什么?」我妈说这传统文化,你们都不懂。人说不懂可以学。我妈说那你看看吧,就一本,多了没有。然后人家物以稀为贵,都抢,抢完之后我爸说你们别抢,记地址,地址挨个记下来,回去之后你们真想学真想看的,我就免费给你们邮,不想学不想看的我也不给你们邮。全团!回来的工作,旅游完回来的工作就是持续发放《弟子规》、发放「和谐拯救危机」的光盘,我就得跟著忙活,特高兴。我爸还说:静瑜,这个重点,他是一个单位领导,这个重点多给他,他底下还有员工得学。我说好,配合我爸做这个工作,做完了他们还要打电话,还要沟通一下学得怎么样。所以他晚年生活很幸福、很快乐。所以你看传统文化,不单纯能让家庭和谐,的确能让你整个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非常自在,你就有能力把这一家都给照顾得非常好。   最后一句话在曲从里讲的是什么呢?它这个话比较拗口,我翻译一下跟大家说,就是说公公婆婆如果说的是对的,你当然是顺从,没有问题,如果他说的不对怎么办呢?你还要去顺从,它讲的是「犹宜顺命」四个字,尤其需要顺命。好像字面上看来这个命是公公婆婆的命令,实际不然,你要顺从你的命运,还能改造你的命运。命自我作,福自我求,你不要抱怨,你说老天给你配的就是这样一桩婚,像《女论语》说的,「前世缘分,今世婚姻」,你就是这个缘分,碰见的就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先生、这样的公婆,你就没有什么必要可抱怨,像我上堂课说的,功课没做好,好好做。后面是「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什么意思呢?不要跟婆婆去争是非、争曲直。大家相处的时候记著,尤其记住刘素云老师那四项基本原则,我又给加了一条,五项,不争论、不评论、不辩论、不解释、不评价,我加的是不评价。就不要在公婆面前评价家里这个人那样、那个人这样,丈夫怎么样了、大姑姐怎么样了、亲戚邻居怎么样了,不去评价,也不跟婆婆去争论。家庭里大部分的事情它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陷在这里头,你能争出个什么是非、子午卯酉来?争不出来,你就索性随它去,他说就说,尤其老人,他说你就听著。我基本上像我父母或者是我公婆说著我都听,听的对的我们就去落实,觉得这个还是有欠考虑,那你就暂时也听著,回头动真格的时候,咱再把道理讲一讲。   婆婆愈是对你不好,你愈应该感恩,全都是给你送福报的。有一句话是我看《母慈子孝》那本书里常提到的,福都是逆著来的,顺著来的很少有福,都是享福、消福,消耗你福报的,顺著来的,逆著来的才都是福。逆来怎么样呢?逆来顺受,逆著来的你还逆著受,福就没了,被你折腾光了;逆著来的你顺著受了,也没气,你就接受了,福报就出来了。福报现前,你最重要的感受是什么?诸事顺利。真是这样,我自己深有体会。我去年,我不是说刚学佛被婆婆这样子的吗,我去年刚学传统文化的时候参加论坛,我婆婆很生气,没事闲著做什么义工,你这是有问题的,你要好好考虑清楚,不在家好好做生意赚钱。她一开始不了解。有一次我从秦皇岛回来,当时一天没吃饭,路上好像只吃了一穗苞米,我当时身体又不是很好,因为秦皇岛我提前去了十多天,主持那大会,特别累,然后晚上八点多大客车到大连,司机给我接下来。当时我公公他那手术刚好在医院里,我就先去医院看我公公,另外他那主办方给我拿了些吃的,我就想先送给老人,先供养老人。没想到去了之后,一见面我婆婆劈头盖脸给我一顿训,你出去之后没有好好教育孩子。我当时一开始是心里有气,后来我当时想我学传统文化,不行,得扭我自己这心思。我想对,婆婆说得有道理,因为出去之后的确孩子照料要少一些,她又说对他儿子照料也少了,也对。她就是说了我大概能有四十分钟,我那个脸色可能很差,我公公就不忍,我公公就在病床上跟她说,静瑜可能还没吃饭,让她先回去吃饭,你再说也不迟。因为那康复中心离我们家很近。我婆婆就很严厉,「饭不著急吃,话要给她说明白」。我说婆婆,妈你说得很对。我那司机在对面瞅著我,那小司机都要掉眼泪了,我就跟司机说,把本拿出来,妈你慢慢说,我得记著,我怕现在脑子不怎么清楚,一天没吃饭,我给你认真记下来。我婆婆还挺认真的,我婆婆说那就拿本出来,我就把本拿出来,很认真的把那几条都记下来,很恭敬。我说妈是这几条吗?她说对,这几条。我说你放心,我一定把这几条好好落实好,让你安心。我真的当时没有生气。然后就回家了,回去的时候司机就问我,你生不生气?我说没生气,我妈讲的也有道理,的确你顾此就失彼,自己家里还是没有做好。我说我要做好婆婆就不会这样子,公公还在生病,还在康复。所以我就觉得那是最后一次,再就没有了,从那以后我婆婆就愈来愈理解、愈来愈认可,现在就完全认可传统文化,而且号召我大姑姐、二姑姐都来学习。今年她过生日的时候说了,和谐社会从《弟子规》开始。所以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做,不在於怎么学。   今天上午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了婆媳关系这堂人生重要的一课,我自己学得也不是很好,讲得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各位仁者多多指正。感恩大家。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http://www.amtb.org.tw
26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日本关系对未来的影响
热度 1 胡业生 2012-9-26 09:12
这种俄交还会继续下去,有智慧的政治家不会因为短时矛盾就毁灭性互残。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2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北大物理系“神人”16年前对钓鱼岛问题的预测!
limingyang 2012-9-23 20:14
发表于1996年 文章第四部分的预测: 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中日之间的决战将在二○一○左右展开,此战的导火线正是被日本侵占的钓鱼岛。随着其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急速膨胀,日本将越来越难以忍受中国日益强盛的现实,必然迫不及待地更大规模地对我挑衅,并可能以海军进入我国南海.那时,我们惟有一战.中共素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旦开战,必然是一场有准备的考虑到外力干涉的对日全面战争。我的预测是,中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全胜,洗刷百年奇耻,收复失地,索还被掠财富,为死难同胞讨还血债。 但是,中国人必须勇敢,坚决,团结,必须努力。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2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钓鱼岛的进与退
热度 1 pmeyin 2012-9-21 18:05
日本人“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康熙语] 的秉性一脉相承,中国唯有抓住钓鱼岛事件的难逢机遇, 一举灭掉日本人骨子里威风,才能换来持久的和平。 详细请看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终身教授刘海亮,为你分析《 钓鱼岛的进与退 》 http://www.myxt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
个人分类: 湘大网|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热度 1 hcrm 2012-9-15 09:57
作者按: 发出《我之日本观》和《对中国海疆的基本构想》之后,时感此文可与之成犄角之势,特再次发出。 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与我们接壤的国家(包括海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至少有一、二十个,特别是近些年来涉及领海领土的纷争,使周边关系时不时显现出紧张的氛围。 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往来,追溯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基本上可以说是长期休戚与共,你的身边有我,我的身边有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有邻居,居家会显得孤零;毗邻的人多了,周围自然会热闹起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邻国印度也是,我们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历史发展均作出过重要贡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应该来说,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种族,不存在孰劣孰优,众生生而平等,发展也是平等的。历史上,一些民族与民族,一些国家与国家,因为矛盾发生战争,因为战争结下仇怨,构成了人类社会曲线的发展轨迹。 我们目前没有哪个民族或国家,能够一呼百应,引导所有的民族和国家走向同一个目标;也没有哪一个伟大的人物,能够春风化雨,一语解开所有矛盾与仇恨的根结。然而,我们又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你无法彻底地消灭你的敌人。 在人类现代社会中,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不仅有传统的优秀文化及璀璨文明,而且有不少的思想糟粕与精神孽根。我们从来面对的不是一个纯净的世界,可它却是那么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我们周边国家就是这样的世界中的一部分,我们自己更是身在其中。中国相对于朝鲜、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无疑是一个大国。当然,与我们比肩的也有俄罗斯、印度、日本等这样的国家。印度的“大”是人口,日本则是经济实力的问题。 中国历代王朝,以为世界之大,莫非神州。这是井底之蛙的管见,还有王道的狂妄与无知。说到此,当前仍有人自诩,中国施之于周边国家是“王道”——孰不知,所谓王道,其实是最无道! 过去因为王道,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比比皆是,天下为一人一己,是为统治。统治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王道”,这与老百姓的“厚道”是截然相反的。 我们现在不能延续这一早已被现代文明阉割的思维,来思考今天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果仍站在旧思维的立场上,我们可能除了指责便是愤恨了,很难与邻居们和睦、友好地相处。 对待历史和边界问题,应该允许对方有不同的想法,即使这一想法与事实完全相背离。无论国之大小、贫弱,都应有同等的话语权,这叫相互尊重。历史上,我们说越南、朝鲜是中国的属国,那是王道之下“主”、“仆”定式思维的结果。我们自己都已经推翻了帝制,便不能还有如此陈旧的思维。 对于越南、朝鲜近现代文字上的去“汉”化,无论其是否出自主观或客观,我们的态度应是尊重其选择,包括这些国家对当代特别是敏感问题的看法,如中越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反对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当然,我们对于自己的历史,也要进行必要的反思,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的话。 怎么解决藏南、南海、钓鱼岛等涉及领土领海问题,如何处理涉及地区安全的朝鲜核问题,等等,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来智慧地解决。前提是,化解争端,加深友谊,增强邻里间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可能性。其实,只有周边国家都发展起来了,它们的眼界与胸襟才会更加开阔,中国发展的环境才会更加友好,双边关系才能真正走向和谐。 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我们有一个如巴基斯坦这样真诚的朋友还不够,我们要使周边的国家能够成为帮助中国发展的朋友,而不是同一些势力结合起来围堵中国。朋友有时是争取过来的,更多时则是交往出来的,即使是一墙之隔的邻居。据说,当年中苏因珍宝岛发生冲突时,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葛罗米柯对勃列日涅夫说:“苏联在珍宝岛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是不值得的,两国在没有冲突之前,还有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一旦发生流血事件,两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伤害,问题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而且,在珍宝岛问题上,苏联是理亏的,中国政府成立后,废除了所有的历史条约,当时苏联政府是支持和认可了的,现在我们又以1861年的《北京条约》作依据,这是理亏的。”这说明我们过去的邻邦不是没有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这一点我们现在也应该坚信。 当前,中国的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是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即使我们想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可也不能忘记了协调好周边关系,尤其是双边贸易与政治互信。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并不等于对朋友不建言,中肯的意见相信对方也会认真对待的。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包括日本和印度,仍须从寻求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大格局中去思考。 2010年12月9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4545 次阅读|3 个评论
跟我有什么关系
热度 3 yhliu971225 2012-9-12 22:44
晚上上课,自己安排的,以后再不这样安排了。就为了能三节连上。这样可以把整个上课的周期缩小在二个月内,结果自己有些累。 大四的专业选修课,知道有多难上了吧?! 学生中男生居多。一人一个手机,我课前收上来一个手机和一个iPad。手机刚到我手里,一个短信就进来了。哈哈,不知是不是女朋友的。我有些残忍了!课还没开始上,就有二个男生趴着想睡,我先就点了他俩的名字,一节课就盯着他俩,其它人也不再低着头了。再加上提问,他们就得好好听课了。我讲起来也就更带劲了。 课间,学生就上来拿手机。然后其它同学也掏出手机。我也掏出来自己的手机,上网看看有没有最新消息,关于那个岛子的。然后问同学们看到什么新闻没有,结果不是在发短信就是玩游戏。我问不关心那个岛子吗?大家一脸的茫然,无关痛痒的。 是啊,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能保研的保研,保不上的得准备考研,其它的,关他们什么事?! 跟他们讲我当年的经历,说辅导员走在我们队伍的前边,他们那个羡慕啊! 从那以后,不谈zz成了全民共识。
2782 次阅读|6 个评论
对师生关系的探讨兼晒当导师的小幸福
热度 15 john316 2012-9-12 10:21
对师生关系的探讨兼晒当导师的小幸福
在国内医学领域搞研究当老师带学生,大有入错行的“悲哀”。医院里白衣天使早已“堕落”,校园里教授也已“叫兽”,神圣的科学殿堂正逐渐成为“造假”重地。又多了一个身份的研究生导师,则更可谓集万千恶行于一身:剥削学生比传说中的资本家还黑,手下的学生比传说中的包身工还惨;学生被逼无奈论文造假,不出事时导师拿文章当资本吹南吹北要上要下,一旦被揭发则所有屎盆子都扣在学生身上。如此种种,看看科学网上部分网友的发言,对导师的怨气、怒气甚至“杀气”那可不是一般地多啊。 可以欣慰的是,当所有的观点都摆出来的时候,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叶爱中老师借着他研一学生发表SCI论文的高兴劲儿,在教师节的档期提出“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的观点,得到潮涌般的掌声。我对他该观点的“统计学意义”进行了质疑。对于他博文中“永远要表扬鼓励学生”的观点和他在某回复中“对自己的孩子批评过多”的检讨,也多少反映出一些问题。坦白地讲,我有时是对学生很生气的,常见的理由是嫌学生懒惰(不花时间工作、不动脑筋思考)。虽然我知道“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的教导,但我只是个有血气、只是专业时机成熟碰巧当了老师的普通人,所以遇到看不惯的事而“骂”几句,当是正常的。我对自己的孩子的懒散也是会动怒甚至动过手的,但这并不妨碍我爱孩子;同样我对学生生气,也不妨碍我以导师之爱爱他们。但我牢记的一点是:学生在学业上需要带领,科研素质上需要训练,甚至某些品格上需要纠正(比如正直、诚实),但他在人格上永远是与我平等的。也因如此,我曾收到过两位学生对我的抱怨(其中一个甚至是在教师节的晚上,我就跟她回信说早上刚听到她笑嘻嘻的祝福,晚上就对我变了脸色^_^)。 我以前在hotmail空间中常晒的是当老爸的幸福,今天在科学网的博客中晒晒当导师的幸福吧。无论节不节,教师和同学,一起快乐!没贴出来的礼物还有两位分别从聊城和临沂寄来的五谷杂粮和点心(早已入我等凡人肚腹)。 补充:前天(教师节当天)还收到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源于一篇稿件被拒且被批得体无完肤,将意见发给所有作者并请“各位节哀”。其中一位作者是我前年毕业的硕士现在外地做医生(这工作也是她当年折腾了好久没有阳性结果:表达一个脯甘亮总含量达85%的蛋白,后来不得已放弃)回复如下: 王老师: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呵呵,刚看到,我一致都对您有信心,继续加油!教师节到了,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希望王老师能休息一天,给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王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信如上,中午便收到她从花店订送的鲜花一束。有这样的学生的理解和鼓励,想不幸福都难) 同学们自制的贺卡 开心一刻 同学自己出的诗谜 签名档以及“蹭版面”的非同学 同学们送的按摩靠背 同学们送的软靠肩和活性炭 印有同学们和课题组成员相片的T恤 同学戏称具有自噬功能的炭雕 毕业同学网购送来的60种咖啡,貌似每个的冲泡法还不一样 另一张自制贺卡 另一张自制贺卡之反面
9367 次阅读|23 个评论
国家应早日出台《化肥、农药限用条例》—富营养化水体发出的呼声
热度 1 hillside 2012-9-10 10:55
为了保护环境与土地,西方国家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用法与用量往往制定比较明确的标准,并进行严格监管。 中国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业的生产单位还原至农业文明早期的家庭方式。它的益处是避免了吃大锅饭,但弊端也日益显现。比如,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而农业作业的原始方式、农业劳力的知识技能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要求。农业的适度规模化也步履维艰,与现代化对于农业的要求相去甚远。 ……: 与此相呼应的话题是:中国农民、农业是否应该或何时实行作业资格审核与使用限额监管? 化肥是增产的有效手段,然而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农药加剧了水体的有害性与复杂性,而且有不少农民看不懂农药的标签,特别是所谓高效农药花样翻新,用量明显降低,而农民往往跟着感觉走,导致农药使用显著超标。 有资料表明,在化肥的使用上,中国亩均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之多。 我们知道,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不见得乐观,但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的,如何来面对呢?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述评|35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气液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wwjsky 2012-9-9 09:16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 液体分子间距小彼此紧密,温度升高提高分子动能,促进分子间流动,使液体动力增加动力粘度减少; 气体分子间距大彼此较独立,温度升高增加分子动能,但也增加了分子间碰撞度,反而增加气体动力粘度
8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句佛号老实念,何以能出凡入圣
热度 4 sheep021 2012-9-7 14:10
按:蒋科学闭关回来,开始普度佛法(以前似乎也有宣传),提出“一句佛号老实念,即能出凡入圣”。但没说原因,俺也没敢问,一是怕他不知道,闹了个大红脸,二是怕他知道,但有不明说,给俺一顿棒呵。 苍天有眼,今天开卷有益,发现虚云和尚早有明训,摘抄于此: 有人说禅宗是顿超的,念佛持咒是渐次的。是的,这不过是名向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致的。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哪一法门相宜,便修持哪一法门,切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著。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 《楞严经》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如能这般做到,断除妄想、执著、习气,即是菩萨、佛祖,否则,还是凡夫众生。 念佛的人 , 也不应太执著 , 否则 , 还真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念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 ——摘自 虚云和尚《参禅与念佛的关系》 PS: 关键是要老老实实念,不可耍小聪明,否则,难得大智慧。
个人分类: 养生秘笈|1798 次阅读|6 个评论
【逻辑学知识】对当关系推理和命题变形推理
热度 1 rbhuang5907 2012-9-6 15:15
对当关系推理和命题变形推理 A、E、I、O四种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果A、E、I、O四种直言命题的主项相同,谓项也相同,则称为同素材的直言命题。同素材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是指A、E、I、O四种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对当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称为对当关系推理。 命题变形推理就是通过改变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形式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它也是直接推理。 所谓改变前提命题的形式是指: 第一,改变前提的质,即把前提的联项由肯定变为否定,或由否定改为肯定。 第二,改变前提的主项与谓项的位置,即把前提的主项改为谓项,把谓项改为主项。 第一种为换质推理,第二种为换位推理。图示如下: 换质推理: 换位推理:
2082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热度 3 hcrm 2012-9-6 08:52
我无意散布“危机论”,可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危机来自于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来自于国际关系的重大调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中国的国际环境为何趋于严峻》一文的基本观点我比较赞同,“后美国时代”的多极世界已然在拉开序幕。所以,望海楼关于中国无意挑战国际现行秩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现行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发生变化,那么中国的因素显然是举足轻重的。 中国不应该惧怕站到前台去,当前的形势逼得我们不得不亮开底牌,至于以何种形式倒可以商榷,譬如选择主动还是被动,完全可以作另外的战略思考。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目标已十分明确:积极转移经济危机视线,全方位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崛起。 中国现在应该想的是,如何来应对美国的挑战?避其锋芒是一种选择,主动出击也是一种选择,最好是二者兼而有之。中国这把剑再如何羞涩,可毕竟已经出鞘了,亮而不发实为上上策。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将美国视为对手,因为中美之间没有可比性,从文化到意识形态,差别是显著的。然而,当前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失去了对抗所带来的发展动力,战略思维由茫然逐渐演变为盲动,其所谓重返亚太地区的决策便是很好的例证,因为美利坚合众国从来就没离开过这一地区,更何况它把全球都当作了其战略要地。 中国当前的危机感,实则让美国人更加害怕,为什么?原因是我们如果能继续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那么假以时日中国的强盛是指日可待的,美国世界大佬的角色自然会不自觉地转换。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决策者们心知肚明。 面对由所谓南海、钓鱼岛等问题引发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的局面,战争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中国和平谈判解决领土争端的方略必须坚持,不到万不得已时“箭”绝不能离开“弦”。而且,发之后的各种预案必须提前准备,要能将升级后的争端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以防被美国人拿来作更大的文章。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周边及国际环境,中国必须带动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摆脱美国人单极思维的制约。所以,中国有必要搁置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积极与其改善关系,甚至帮助其共同发展,以实现自己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中国不应该焦虑和彷徨,更不要在危机面前退缩,要不受影响地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冷静、及时、前瞻性地处理好国内外矛盾和问题,逐步提升国家发展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的信心和幸福感。 2012 年 9 月 6 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87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两种大牛之间的争论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2-8-31 07:40
两种大牛之间的争论 蒋继平 2012 年 8 月 30 日 一只在农场被人养着的耕牛在一次大风暴中离开了农场,迷失了方向,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它遇上了一群野牛。这只耕牛看到这群野牛,感到很亲切,因为它们在形态上看起来很像自己在农场的那些伙伴们。因而,耕牛就充满信心地走向野牛群,想从它们那里知道如何回到自己的农场。它走到一只看上去比较友好善良的野牛身边,从而开始了它们之间的对话。 耕牛: “ 老兄,我迷路了,找不到我原来生活的地方,我很着急,我想我的主人和伙伴们一定也在担心我的命运。 因而,我想请求你告许我如何回到我原来住的地方。 ” 野牛: “ 老弟, 能否告许我们一些具体的情况,比如说你原来住在那里,是个什麽样子的地方,还有,特别是你说什么 “ 主人 ” ?那是什么玩意儿? ” 耕牛: “ 我原来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大农场,名字好像是 ,离这里大概很远很远,因为我已经走了几个月了,可能因为方向走错 了,越走越远。 这个农场好像是在西边, 那里有很多村庄,住着 “ 人类 ” ,人类很有本事, 他们就是我说的主人。他们可以使唤我和我的同类。 ” 野牛: “ 我们怎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地方,这是不是你的幻觉,或者你的联想? ” 耕牛: “ 要是没有的东西, 我怎么会说得出来,你们说得出来吗? ” 野牛: “ 我们一辈子生活在这块很大的土地上,从来也没有见过什么人类。 我们祖祖辈辈这样生活,从来也没有什么很有能耐的人类来使唤我们。你一定在欺骗我们,想用这种手段来占领我们这块赖以生存的土地。 ” 耕牛: “ 老兄,别误会,我为什么要欺骗你们呢?而且,我一上来就告许你我要回到我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去,我根本不想占领你们的领地。 ” 野牛: “ 那你能不能提供一些实际的证据说明你见过人类呢? ” 耕牛: “ 好的,你看我的鼻子和你的同伴的鼻子是不是不一样?我的鼻子上多了一个洞,是不是?这个洞就是人类给我弄的。 他们先用一种非常坚硬的工具在我的鼻子上钻了个洞,然后用一个钢圈套在这个洞里,再在这个钢圈上系上一根绳子, 这样一来,我就得听他们的使唤了。因为大风暴来临时,系在我鼻子上的绳子断了,我被风暴吹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后来迷了路,走了很长的路程,系在鼻子上的绳子都已经被磨烂了,所以,现在只有一个钢圈留下来。你们自己可以看到,是不是? ” 野牛: “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鼻子上的钢圈是人类给你带上去的呢?你不可以自己给自己带一个吗?你想用这种方法来说服我们,做不到。同伴们,你们说是不是? ” 其他野牛: “ 是的, 我们不相信有人类在地球上,我们从来也没有见过,它一定是幻觉,打它一个耳光,它就可以清醒了。 ” 耕牛: “ 对不起, 你们怎么如此地对待我呢? 我原来生活的地方的同伴们不是如此地对待同伴的呀! ” 野牛: “ 因为你在宣扬迷信,造谣惑众,想把我们引向歧途,还要用 “ 心诚则灵,信者自信 ” 的谬论来为自己的辩护。你可能已经走火入魔啦。 ” 耕牛: “ 我只是实事求是地说给你们听,你们可以不信,因为你们还没有这种经历,但是,你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对待我呢?当然,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问题不在你们这一边,是在我自己身上,因为是我走错了地方,是不是? ” 野牛: “ 还好,我们差点上了你的当。 你把那些巧合,幻觉,联系在一起,把它们变成迷信的东西,来迷惑我们。你要使我们真的相信地球上有像你说的人类,那么你弄一个来让我们亲眼看看。 而且,从逻辑推理来说,既然人类如此有能耐,他们应该把你立即找回去的呀,是不是? ” 耕牛: “ 你说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地球这么大,我是那么的小,他们能力虽然很大,或者说在我看来很大,至少比我的本领大,但是,他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吧,而且也受到时间上的局限性,也许他们一定会找到我的, 可能在时间上要长一点。我以前也曾经走失过几次, 但是每次都被我的主人找回去了。 ” 其他的野牛: “ 好了,别跟它争论了,我们的时间也很宝贵, 而且这跟我们的生存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 耕牛: “ 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有哪些本领? ” (待续)
个人分类: 笑话幽默|41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国应该警惕反毛思潮
热度 10 hcrm 2012-8-30 10:12
关于对毛泽东同志的认识问题,不只是关系到历史对其的评价,还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全面否定毛泽东同志,就是否定我们党的领导,这与四项基本原则是相违背的,是对历史和现实的严重不尊重。 我们党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不可避免地犯过一些错误,对这些我们从来都是正视的,而且敢于承认和改正, 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和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便是很好的实证 。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包括每个人,在探索的道路上不可能不犯错误。而正是因为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曲折,才显示了我们党的正确、伟大与光荣,因为我们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一直在为实现最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没有人可以怀疑毛泽东同志对党和革命的忠诚,更没有人可以怀疑他对人民的热爱和深情,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人民还依然怀念他。毛泽东同志所犯的错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已有定论,这个定论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历史最终也会作出正面的印证。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历史上所犯的一些错误,扩大其性质,夸大其影响,手段之恶劣,目的之险恶,已然路人皆知。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以维护国家和稳定和社会的安定,给人民一个纯净的生活环境。 有人说,全面否定毛泽东同志,是时下中国社会乱相的根源。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因为除了一些时起时伏的反毛思潮之外,中国的主流社会对毛泽东同志是肯定的,是拥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的。为此,我们要做到“两个区别对待”,即将反对毛泽东同志与反思毛泽东同志区别开来,将反对毛泽东同志与批评毛泽东同志区别开来,这是截然不同的性质问题。 我们反思毛泽东同志,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教训;我们批评毛泽东同志,可以增进对他的认识,因为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突出毛泽东同志在历史上的作用,不是要回归个人崇拜的轨道,而是要激发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只有继续保持政治稳定的局面,只有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国家的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周边的领土争端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化解,我们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关系国家安危和人民幸福的大局,每个单位、组织和个人,都应当服从服务之,自觉地担当起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自然会赢得世界的肯定与尊重。 肯定毛泽东同志就是肯定中国人自己。 附:李敖评毛泽东语录 之一: 有些人认为毛泽东是专制独裁。他们不知道,西方民主制度的特点是一盘散沙,软弱无力。美国也承认,凡是实行了美式民主的发展中国家,至今未有能够在经济方面取得成功的。 之二: 那些“民主斗士”认为,一党执政使权力得不到遏制,无法有效地制止腐败。请问:世界上所有实行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国家,可有任何一国能够做到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那样清廉? 之三: 毛泽东给中国带来了社会主义制度。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的大锅饭不能使人们发挥积极性。其实,西方现代企业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制度,由专门的管理层经营企业,老板只占有股份 …… 那些鼓吹中国应全面实行私有制的经济学家们,都应该埋名隐姓到私企去体验一下生活,亲身尝尝老板和工头们拳脚的滋味。有过这一番体验后,相信他们中有良心的人会纷纷从右派变成左派。 之四:一 些人攻击毛泽东的大跃进和文革死了多少人。其实这种谣言任何人只要用脑袋想一想就会不攻自破。比如,海外说大跃进饿死了3000万人。要知道,当时中国只有6亿人口,如果饿死3000万人,就等于20人中饿死一个。换句话说,几乎家家都有亲戚在大跃进中饿死。如此大量的死亡数字必定会引起全国震动。人们不妨看看周围,每百家有几家在大跃进中死过人?这样就很容易知道此种说法是何等荒谬! 2012年8月30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1919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用发展的力量守护国际关系道义准则
whyhoo 2012-8-29 10:30
1   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国崛起改写国际关系格局,给不同人带来全然不同的感受。有鲜花掌声,也会有荆棘险滩。冲破傲慢与偏见的藩篱,架设沟通合作的桥梁,“破冰”精神是直面现实的清醒,也是把握发展机遇的勇气。   2   随着中国实力不断壮大,某些西方人嫉妒、疑虑、恐惧情绪进一步加剧,他们刻意诋毁中国发展道路,干扰中国前进步伐,挤压中国战略空间,甚至挑战中国核心利益。   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年均11%的增长速度,“崩溃论”、“责任论”、“扩张论”从未间断。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两面下注”、“价值观联盟”、“重返亚太战略”接踵而至。不管中国取得怎样的发展成就,他们都说成“扭曲体制下的畸形产物”,甚至连体育运动都不例外。伦敦奥运会期间,对中国代表团骄人成绩质疑攻伐,一些西方媒体宣称“历史迟早会证明中国运动员服了兴奋剂”。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表现颇有几分典型意义,折射出某些西方人面对中国崛起的扭曲心态。   3   历史不同,切身感受不同,思维和行为方式就不同。西方国家长期居高临下,走过“国强必霸”的路子,甚至一度出现“日不落”国家。一些人延续着这种不合时宜的思维,动不动就这样那样地教训别人。   尽管与过去相比,中国发展了、强大了,但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在联合国郑重宣布:我们永远不称霸。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   中国现在的版图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时就基本成形了,15世纪初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到达了南洋、印度洋沿岸及非洲等地。英国一位退役海军将军曾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画出包括西半球在内世界地图的国家,是郑和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中国的史料中对此并无记载。郑和七下西洋,带去的是瓷器、茶叶、丝绸、工匠,而没有带去总督,如果那时中国有扩张和称霸的野心,恐怕中国早就成为“日不落帝国”了。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说:“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中国人对此有格外深切的感受。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强行向中国输送鸦片毒害中国人民。从那时起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凌辱、每况愈下。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被欺凌的历史、受屈辱的历史。   一些西方国家曾严重侵害过中国的人权,甚至给中国人的人权就是被屠杀的权利。这些有着“前科”的国家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的人权教师爷。而且连个悔过道歉都没有,连个对自己“前科”的思想转变的过程都没有,这无异于在中国人民历史的伤口上撒盐,继续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今天是中国历史上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中国人怎么会不对横加指责的挑衅行为产生强烈反感,不对这些西方国家所谓“真心善意”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探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从来都不会取得成功。中国人不对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说三道四,也希望别人尊重中国探索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人不主张以某一种发展模式为标准,更不同意把这样的“标准”到处套。谁不符合这个“标准”,就指责谁离经叛道,就干涉别国内政,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发展道路是否正确,从根本上说,有权判断的只有其本国人民,而不是外界的所谓“评判者”。   中国人民对自己今天的发展道路是满意的,是有信心的,目前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处于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对世界很多国家进行民意测验后发现,中国老百姓对发展道路和政府领导的满意度是最高的,达到80%以上。   4   某些西方人一面无中生有地指责中国阻碍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一面借种种保护主义手段破坏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比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开放程度都要高,甚至可以说也高于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国先后有几个企业到美国投资,美国议员们将商业投资政治化,声称威胁国家安全,要求美国政府展开调查。华为公司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其创始人曾在基建工程兵做技术工作,美国等国家硬说这个企业有什么军界背景,华为公司去兼并美国一家很小的电信公司,都被说成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最后也只得作罢。反过来,美国很多企业都是由退役将军当董事长、顾问,如果中国也按照美国的标准把这些美国企业拒之门外,它们又会是什么感受?   某些西方人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无端发难。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对外开放和投资的环境,也涉及到中国国内自主创新能否顺利开展,如果不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就会伤害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始终抓住保护知识产权不放松,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牵头组成了跨部门协调机制,每年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重点,降低了依法追究的门槛,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五六千人由于侵犯知识产权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多年走过的道路,这个进步是很了不起的,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这一巨大成就不是某些西方人几句话就能抹煞的。   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应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将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也将达到15%左右。然而,某些西方人无视本国不履行有关国际协议的事实,向中国挥舞大棒,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中国,通过所谓的计算来抱怨中国使用能源太多,无视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的事实,无视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将全球气候变暖的责任毫无根据地推给中国。   5   国际关系是一个庞大繁杂的体系,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体察。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强调,要 “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这一论断既朴实无华又高屋建瓴,为人们观察处理国际关系指明了方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简单明了,平等包容、摒弃恶意、自我约束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然而,某些西方人是如何对待中国的?中国人又有怎样的感受?   面对西方妖魔化中国的事实,就连英国《金融时报》也曾刊载文章指出,中西双方认知分歧的加深,主要是西方国家用不同的标准来评判中国和要求中国。一方面,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无论处于何种情况都应保持克制,要求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总是用西方价值观以怀疑和不信任的目光审视中国,甚至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而对中国采取指责或惩罚性限制措施的态度。因此,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天性,每当中国被卷入国际争端,西方的政客和舆论领袖总是不分青红皂白指责中国。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受到多重标准的苛求。   道德不是自我标榜的说辞,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出于“合乎道德的理由”干不道德的事。值得警惕的是,在某些西方人的词典里,“正义之爱”不过是“不正之心”的代名词。这些人对于中国的“见解”是其殖民心态的不折不扣的自白。   6   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关系中的坚冰有历史的积淀,也是后者面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应对之策乃至阻遏扰乱中国发展进程战略图谋的产物。   现代国际关系体系是在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推动下,伴随着对外野蛮殖民侵略形成的,这一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掠夺。资本主义的扩张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思想的。伴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尤其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这种思想的扩张所承载的使命和期冀不断加重。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一些战略人士就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价值观念具有“普世性”,只有将这一价值观念推广到全世界,才能维持美国的霸主地位,实现美国治下的长治久安。   无论是伊拉克战争还是阿富汗战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仅靠武力实现政权更迭,而且要改变被占领国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运转模式。一句话,“软力量”的“侵略性”越来越突出。正如马克·赫兹加德在《鹰的阴影》一书中所言:“现代美帝国殖民的是思想,而不是土地。”   中国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稳步前行,看不出发生西方所希望发生的那种变化的任何迹象。中国的成功将动摇西方征服世界、统治世界的“道义准则”。没有什么比这让恋恋不舍历史迷梦的狂想家们更痛苦的了。   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改变了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力量对比,也丰富发展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俄罗斯学者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理论提出了解决中国国内和国际发展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和不同文明冲突的最佳模式。哥伦比亚豪尔赫·塔德奥·洛萨诺大学教授奥斯卡·巴里恩托斯这样总结中国的发展成就:领导精英具有良好的执政能力与预防危机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任人唯贤,以德治国;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具有很高的道德威望,中国模式代表着本国的文化和历史,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政策的渐进性和谨慎性,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都是中国的特殊属性和特有文化。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哈尔珀在《中国在新的全球路线图上标明路线》一文中指出,中国崛起的方式以及速度之快,多数人始料未及。这对本地区、西方以及西方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影响广泛深远的进程的首要催化剂。   中国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西方内心深处难以舍弃的“历史终结论”不过是人为编织的一道梦幻彩虹。所谓人类发展“终极目标”以及“单线性发展模式”,不过是陈旧历史哲学思维的新变种。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无意于任何形式的“思想竞争”。但是,中国也不会容忍任何人垄断发展道路的选择权并以此挤压中国发展空间、扰乱中国发展进程。这也是对国际关系中的道德和正义的坚守与捍卫。   7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国际大环境的演变构筑了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大背景。打破坚冰,处理好相互关系,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这直接关系到双方对21世纪历史性机遇的把握,对国际关系体系的调整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化本身就是要发挥各自优势,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西方国家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对人类现代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也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冉冉升起的世界大国。双方提升合作水平所释放的正能量将是巨大的,不仅为解决各自发展问题提供新资源、新活力,也将改善国际关系氛围。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双方要破的最大的“冰”。   “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既是包容的度量,也是理性的考量、大局的掌控、积极的姿态和长远的目光。说到底,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选择和富有勇气的担当。“和为贵”、“和而不同”一方面要求承认矛盾和差异,另一方面又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矛盾。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在把握合作机遇的同时确保稳定有序。   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合作比遏制好。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的道理。为什么一些人始终不肯接受如此朴素的道理,顽固地继续制造坚冰?这些人是否在唯我独尊的世界里沉迷得太久了,以至于全然忘记国际关系中还有起码的道义准则?   8   不同的时代,赋予“破冰”精神不同的时代内涵。   新时期“破冰之旅”的意义不仅在于消除中国同一些西方国家之间现实的合作障碍,更在于将国际关系中的道德和正义融入新的历史背景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清醒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坚定“破冰”意志,鼓足“破冰”勇气,增强“破冰”紧迫感。   “破冰”的真谛在于,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突破。为此,必须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   创新思维,是跨越障碍、开拓前行的动力,也是不进则退的清醒和与时俱进的智慧。创新思维,需要准确把握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旋律,牢牢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拿出打破各种陈旧观念的勇气。   相互信任,需要共同努力,扩大共识,加强协调,慎重妥善处理分歧。相互信任,需要把握对话和合作的主流,以对话增进了解和认知,以沟通减少误会和疑虑,以合作促进发展和繁荣,巩固共同利益基础。   平等互谅,需要尊重对方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维护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平等互谅,换位思考,才能摒弃偏执和偏见,不让一时一事的矛盾和分歧演化为对抗。   积极行动,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才能为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关系前景更加明朗。积极行动,将每一项共识都落到实处,才能带来切实好处。发展关系需要新思路、新行动、新气象,这一切只能来自于积极行动和大胆实践。   厚植友谊,推进社会各界交流交往,才能消除误解,增进理解,让合作拥有更多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夯实社会和民意基础,将为关系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9   英国著名史学家弗格森在《文明》一书中写道:“或许正是21世纪最初10年即告终结之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个世纪最初10年所蕴涵的意义:西方主宰的500年已接近尾声。”弗格森认为,西方对世界未来走向的判断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新的时代可能是一个不同文明相互融合、共同进取的时代,也可能是各种文明激烈博弈的时代;第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的脚步早已步入21世纪,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然而,某些西方人依然沉浸于不光彩的殖民掠夺史,从中寻找精神滋养和心灵慰藉。唯我独尊的扭曲心态深刻影响着这些人观察世界的方式,阻碍其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大趋势。不走出殖民掠夺史的阴影,这些人将在没有任何前途的歧途上越走越远,继续干扰破坏国际关系稳定,冲击践踏国际关系道义准则,给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注入种种负能量。   发展是硬道理。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成就。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用发展的力量守护国际关系道义准则,为人类文明史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8/t20120829_178286.htm
个人分类: 外交|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陈竺院士的研究与中医配伍理论关系辩
热度 3 randomwallklxw 2012-8-28 14:51
科学网有一部分人公认宣扬伪科学,并且在别人持反对意见后,有些博主对人做出龌龊的攻击。特转载一篇博文,明确一下陈竺研究到底是不是对中医的继承和发扬。 陈竺院士的研究与中医配伍理论关系辩 王世保 2008年3月14日,陈竺院士领导的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关于系统分析 中药 方剂复方黄黛片 治疗 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的分子机理的论文,该文的内容引起了 中国 西 医学 界和科学界的一阵兴奋,包括陈竺院士自己在内都声称他们的 研究 让 中医 药“明明白白”了,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对中医配伍 理论 “完美的 经典 ”阐述。撇开陈竺院士所处的强势话语权地位,我们只要仔细分析这个研究的内容,就不难发现所谓的 中医药 已经“明明白白”只是一种自欺欺人而已,陈竺院士的研究不但与中医理论自身无关,而且由他的研究所刺激的这股“西释中”的兴奋会进一步误导中医的 发展 。继续推动中医队伍的异化和中医的衰落。 一、陈竺院士的研究与中医无关 陈竺院士领导的团队所要“阐述”的对象是由著名的中医专家黄世林 教授 依据传统中医中药理论,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结合多年的 临床 实践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复方青黛片”,其主要成分为青黛、雄黄、太子参及丹参,主要用于治疗表现症状为头晕、乏力、恶心、持续高烧、 咳嗽 、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龈萎缩、眼底出血、心悸、脾大、便血和贫血的热毒血虚证,西医称有这种症状的 疾病 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事实上中医治病是 辨证 论治,而不是对病下药的。从黄世林教授的组方和所要治疗疾病的主症来看,青黛味咸性寒,入肝、肺、胃经,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效,应是君药;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归肝、大肠经,能解毒,辅助青黛解邪毒,为臣药;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在本方中用于解除脾虚体倦、食欲不振、气阴不足、心悸不眠和虚热汗多等症状,为佐药;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的功效,能够解除本证之中的血热妄行和热毒导致的瘀血肿痛,亦为佐药。医经有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本证热毒炽盛,标急且实,而气血亏虚则是由热毒炽盛所致,故本证当以治标为主,兼以益气健脾为辅。黄世林教授开始给原方命名为“复方青黛片”,突出青黛,也正是方中蕴意所在。 有了从中医理论角度去对“复方青黛片”的药物组成、功效和治疗机理的了解,下面就可以用来与陈竺院士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 第一,陈竺院士研究所用的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与“复方青黛片”所治疗的病证本质上不符。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中药治疗所针对的对象是气血津液、脉络和五脏六腑等,而陈竺院士研究的则是由细胞、基因和蛋白质分子等建构出来的人工环境。 中医治疗 对象是 人体 自然呈现层面的,而陈竺院士研究的对象则是经过还原思维建构出来的微观层面的,它们没有共同的实体基础。 另外,中医病症的证因在中医的处方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使用什么药物,开什么处方;但是西医药理模型只管造出来类似的症状,却全然缺失了证因。事实上,证因往往是不可造的,因为它们多数是自然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人体自为的结果,这是模拟不出来的。 因此,陈竺院士建构的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与人体自然呈现的热毒血虚证是完全不同质的。 第二,陈竺院士把“复方青黛片”替换为三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ATI(四硫化四砷-A,靛玉红-I,丹参酮 IIA-T),丧失了与原方的等效性,他的研究只是表明了三种化学物质具有协同作用这样的现象。 中药在中医临床的 应用 中是作为整体入药的,作为整体的中药,从中可以采取现代的化学手段解析出众多的化学物质。从中药中解析出来的化学物质是一种非自然的建构的新物类,它与原 药材 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比如青蒿素不是青蒿,黄连素不是黄连。但是基于现代化学的还原思维,西医往往就把从中药中解析出来的有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看作中药的有效成分,这是从西药角度对中药产生的一种错误的机械性认识。恰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却成了陈竺院士研究的自明的基础。 为了能够在西医和现代生物学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陈竺院士用四硫化四砷代替了原方的雄黄,用靛玉红代替了青黛,用丹参酮代替了丹参。我们知道本方中雄黄是矿物药,其组成要单一一些,而青黛和丹参却可以解析出众多的化学物质,那么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某个化学物质看作相应中药的有效成分,即雄黄不是四硫化四砷,青黛不是靛玉红,丹参也不是丹参酮。 更为有趣的是,太子参在本方中起着补气滋阴、培元固本的作用,它是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组方选药过程中选进的,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为不可或缺的。陈竺院士为了简化研究,进行削足适履,让原方符合他建构的ATI作用机理模型,就把太子参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给忽略掉了。结果经他这么一筛选,由青黛、雄黄、太子参及丹参组成的“复方青黛片”摇身一变,就变成了ATI(四硫化四砷-A,靛玉红-I,丹参酮 IIA-T)。 可是,你知道由青黛、雄黄、太子参及丹参组成的“复方青黛片”被人体口服以后,服药的患者体内会发生多少变化吗?比如青黛、雄黄、太子参以及丹参的相互作用,青黛、雄黄、太子参及丹参与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青黛、雄黄、太子参及丹参相互作用后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可是,这在陈竺院士的慧眼里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他建构的ATI作用机理模型。 从这个分析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陈竺院士是在要求“复方青黛片”接受他建构的ATI作用机理模型,而不是用ATI作用机理模型去阐释“复方青黛片”。ATI(四硫化四砷-A,靛玉红-I,丹参酮 IIA-T)不是“复方青黛片”,陈竺院士建构的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与人体自然呈现的热毒血虚证也完全是两码事,因此,陈竺院士的研究何曾真正阐释过“复方青黛片”的组方机理?他只是证明了四硫化四砷、靛玉红和丹参酮三个化学物质在小白鼠体内具有协同效应,却没有阐释清楚“复方青黛片”在人体内的复杂作用。 陈竺院士只是对ATI(四硫化四砷-A,靛玉红-I,丹参酮 IIA-T)的联合作用机理明明白白,却对“复方青黛片”在人体的作用几无所知。要想理解“复方青黛片”在人体的作用,还是要学会中医的思维、中医的研究方法和中医药理论知识,游离在中医之外的任何研究都与中医无关。 二、陈竺院士的研究重复了一句经典的废话:中医是有效的 中医有效吗?在中医“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指导下组成的复方比单味药更加有效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中医在自己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作了最为准确和真实的回答:中医有效,在中医“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指导下组成的复方比单味药更加有效! 只到二十世纪,科学哲学家才向世人宣布任何全称陈述只有演绎为单称陈述,才能得到确证。事实上这个判断只是重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对于科学实践而言,就是那些建构出来的实验;而对于中医实践而言,就是那些中医家的临床治疗个案。因此,检验科学理论是否真理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那些建构出来的判定性实验,检验中医理论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那些临床个案。中医理论只有在自己的理论框架内才能得到证实,它无须另外一个同自己一样需要实践才能加以判决正确与否的理论的证明。 就拿中医的复方配伍理论来说吧。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在中医处方用药之中的应用已经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它是上古医家在原来单味药的临床实践基础上,通过类比日常普遍的协同增效的现象,合理地搭配几种药物进行治疗疾病而形成的。药味的增多比原来的单味药增强了疗效和治疗病症的范围,这是仅仅应用单味药治疗所无法比拟的。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来源于中医医疗实践,又回到中医医疗实践的指导中去,在中医医疗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完善与确证。 “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采用的整体协同增效原理本是自然界中最简单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证明,比如我们做菜不可能只用一种原料,只有把几种原料恰倒好处地搭配起来,才能做出可口的佳肴来;我们要想抬起巨大的石头,也需要几个人从不同的方向使劲才能办到;我们打仗更需要众多的指挥官和士兵协同作战,才能取胜于敌人…… 就是这样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的原理,为何还需要高度发达的科学向世人再宣布一遍:中药复方配伍理论是协同增效的!? 当陈竺院士带领自己的团队经过一番艰苦的研究,最后向世人宣布:“我证明了中药复方是有效的,中医是有效的!”我觉得陈竺院士只是重复了一个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证明的判断:中医是有效的! 他只是重复了一句经典的废话! 三、陈竺院士的研究对中医发展的进一步误导 陈竺院士的研究对西医的发展所起的开创性作用自不用言,但是它对于中医又有何用呢?除了重复无须再宣的那句经典的废话“中医是有效的”之外,还能有何指导作用?有人说了:这种研究可以优化中药配方。但中医配方是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根据病人的体症和医家对药物的熟悉偏好作出的,它本身就是最优的,何须再通过与自己无关的科学实验去优化? 如果说陈竺院士仅仅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身份,那么他的研究对中医只是说了一句肯定的话倒也没什么。但是当他作为一位卫生部长处在强势的话语权地位的时候,他的研究对中医的负面 影响 却很是让人担忧。 作为现任的卫生部长,如果陈竺院士把自己“以西释中”的工作作为“中医药现代化”来看待,既而去指导中医在未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预见中国的中医队伍将会继续走向西化和异化。 为了实现陈竺院士所提出的中医药走向“明明白白”的现代化,我们的中医药队伍就会去努力掌握西医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花去更多的精力在实验室里去用成千上万的小白鼠阐释中医理论的“本质”。 为了实现陈竺院士所提出的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明明白白”,我们的各大中 医院 校就会继续加强各级 中医学 生的外语水平,增加西医的理论知识,强化面对各种动物模型的生理、药理实验。 可以说,陈竺院士的研究开创了西医联合用药的历史,但是它却加重了中医西化的程度;它对西医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于中医却是一场灾难的继续推进。
2375 次阅读|5 个评论
胃癌发病年轻化,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xupeiyang 2012-8-27 09:28
凌晨一二点睡觉+不吃早餐=19岁胃癌 宁波19岁职高男生,长期生活无规律。每天都玩到凌晨才睡觉,早饭不吃,折腾了近三年,去年他查出胃癌中晚期,成为宁波最年轻胃癌患者。 近几年胃癌发病率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有极大关系。 \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6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每一个方程代表一种机制
yanghualei 2012-8-22 22:30
每一个方程代表一种机制,每一个函数方程代表一种关系;如果只识别系统机制的一个片段,这有无数个方程的区段适合这种机制,而拿函数拟合机制,并预测将来总是存在点问题。 衡量整体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匀程度利用基尼系数,那么衡量一个小区段上收入分配到不均匀程度,可以仿照整体的算法把其推广到局部。 一旦一个位置被占据后,则可以长期享用这个位置的特权,则在占据这个位置的时候,一定是竞争激烈的。 如果通过破换制度的人获得收益,而没得到相应惩罚,则对大家为维持公平,大家也会争先恐后的破换制度,最终制度将没人遵守。 公平厌恶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劳动的想获得,少劳动的想多得,多劳动的想更多的得;二是就是每一个个体在某一方面都想获得相对差距。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3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凤仪传
zhouia 2012-8-20 10:31
来自山沟的大智慧 _ 上部 _ 王凤仪传 王凤仪 朱允恭 以志 更多善人资料:请访问博客 blog.sina.com.cn/wonderfo 发现问题反馈:若发现资料有错漏等情况,请反馈到邮箱 wonderhelp@163.com 总序   王凤仪先生是二十世纪世界大变革前夕的朴素的思想家。原为偏僻山沟里的一位农夫,家贫,不曾读书。因笃尽伦常,义赴友难,乃见性明道。预知时代的大变革: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创业”世界,将要结束;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即将到来。于是乃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从此要换世界了!大同开幕啦!当时人多不解。父殁芦墓,更豁然贯通,彻悟了人生的真义,明白了人生什么是真正的苦,什么是真正的乐,苦怎样能得来,从而立下“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宏伟大志。   先生既不曾读过佛经道典,又未学过圣经贤传。生平讲道,完全是由躬行实践中生出来的。例如,由于悔过,顿愈疮痨,才发明性理疗病。因此,欲钻研其学说,必须对其生平事迹有所了解。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学说的主体,指明了人生的正路与人生的归宿;伦理家道,死心化性,是其学说的重点。阐明了尽人合天,了凡入圣的至德要道。   先生长时期生活在荒僻落后的山村,饱尝乡下人们的饥苦寒酸,尤其对家庭中的苦恼,更为深刻。经过数十年的体验了解,认识到家庭是人类繁衍的源泉,是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伟人哲士,以致平民百姓,无不生长在家庭里,欲生出好的子女,必须从家庭彻底转变;欲家庭转变,就必须从夫妇作起,振兴母教,提倡妇女道德,建立新家庭。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家庭的问题。因此,先生一出山,就创办义务女学,打倒旧三从,力倡女子独立,讲究妇女道,这可说是他改建社会的开端。继而创办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与储金立业,用以调和天地间的气血(人是天地间的气,钱财是天地间的血),作为改建社会,缔造大同的两大关键。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故崇俭结婚是重立人根的基础;公产是新世界的经济命脉和生活资源,故“立业”的本质,乃是通向大同世界的桥梁。二者实为“翻转世界”的有力措施。   先生风尘跋涉,劝世化人,四十余年,足迹遍东北及华北,信仰者千千万万,毁家兴学弃产淑世者,层出不穷。经常开办几千人的盛大讲演会,听众莫不欣然悦服;年久觉疴,闻道而顿愈者,不胜枚举。自先生明道,从事社会活动起,逝世后,直到其事业解体止(一九四八年),历半个世纪。所创办之事业,除女义学、会体和新农村之外,还设有性理疗病社、讲演社、安老所、怀少园、学田农场和工读学校等,总计不下千余外。先生体力衰弱的晚年,尤以身作则,极力倡导下达农村,集体过家,学会过穷苦生活。特别着重人们要认真实行,以防沾染城市浮薄之习,使性命伦理普及到广大乡村,树立净底家庭的典范,实现“立业世界自立人”,从而培育了大同社会的雏形,时代的世变,会有力的证明,这正是往大同世界“播民”呢。   先生从不认师傅,也不收门徒,更不排斥任何宗教。其讲道,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有的话,是因人施教,所以不能都视之为普遍法则。例如:嫡庶道,便因时代的进展而失去意义了。但其学说的精髓与主体,是永远行之有效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我们平常人,讲到这为止,不讲治国;但家齐国自治,身修家自齐,修身之要素,在诚意正心上。”这是先生曾明确指出的。因此,全部语录以尽性立命伦理家道为主要内容。教人从立身做起,而后立命,而后立德。对人世要看假了,便对道却要行真了,故亲自培育了各方面的榜样,如丈夫、媳妇、姑娘、老太太、娶女婿、新家庭、认母奉养以及不挣钱,不立业的志界人等榜样,其用意是多么深远啊!   先生办女学,创事业,从不凭藉任何权势,因此恳切的告诫后学说:“我们事业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治已而不治人,托底就下,不假半毫的势力啊!”这句话乃是我们劝世化人极其重要的一条纪律。   三界、五行、四大界,三者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三者与伦理之间,也同样是相互为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确的运用三界、五行、四大界,才能尽好伦常,达到死心化性;只有死贪心,化禀性,把伦常尽圆满了,方能真正达到三界合一,五行攒簇、四大界达通的地步。三界性心身,是人的生成来踪,要清除心身的阴面,充实其阳面。某儒者问“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告子言性无善无不善,究竟谁说得对?先生说:“都对啊,性善,指天性说的;性恶,指禀性说的;性无善无不善,指习性说的。”这简短的解答,却道破了几千年来未有解决的疑案。先生经常教导后学要“去习性、化禀性、复天性”。世间纷纭、复杂的事物,人们形形色色的思想,到底怎样辨别其是非真假,衡量其阴阳消长呢?三界里的天命、宿命、阴命,乃是最好的识别和衡量的标准,所以先生教导人们“要止宿命、消阴命长天命。”   四大界,志、意、心、身是四种不同的境界,扩充起来,宇宙万有,无所不包。先生说:“五毒(恨怨恼怒烦)了尽,就是因果了(是出身界);贪心了尽,就是人间了(出心界);意念了尽,才能超出天堂需登佛国了(超出意界而达志界)。”这段话,是简明地指出了如何了脱尘寰,直达圣域的基本纲领。   五行,是先生沿用了古代金木水火土五个代词,但在内容和用法上,却与古代所讲的五行,有所不同。而是重在化除五行性中气禀之偏,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反阳。至于家道伦理,以至社会,也无不贯穿着五行,故不可与古代五行之说混为一谈。又如禀性、天命、宿命、立业、立命、立身、性命,先天等词的含义,均与前人讲的有所不同。   先生讲道,多用乡言俚语,但却从这些浅近而朴素的语言中,讲出了继往开来的大道理。例如:不争、不贪、不怨人、找好外、认不是,这对于后学来说,是多么熟悉的话呀!这每一个字,都有千斤分量,它代表了最浅而又最深的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需要下很深的功夫啊!它不仅是尽性立命的要道,更是性理疗病的主要途径。在家庭来说,它是解决纠纷与苦恼的关键。例如,婆媳之间的磨擦,是家庭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恐怕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吧(是有根据的)。那么丢开了找好处,认不是,再用什么办法,能突破这个难关呢?   人类在物质上满足之后,是否都生活得真正幸福、没有苦恼了呢?如果仍然有苦恼,怎么解决呢?尤其是家庭中的苦恼,更为显著,这就不得不在人们的自心上找原因了。况且,人们的贪欲和物质要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由财物上所造成的苦恼之外,还往往是因气火用事,彼此相怨,或性情不投,相互疑忌,而造成反感与纠纷,甚至酿成一家人同室操戈。例如:夫妻反目,父子相争,婆媳不和,等等,这就不能不在人们的自性中,找根源了。因此说,人们的环境与遭遇,多是个人心性的反照。总之,人们的痛苦与烦恼,一般的来说,不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贪心,一是禀性。人的贪心是无止境的,禀性各有所偏,而禀性的根住在心里,二者相互作乱,便给人们带来了无边的罪苦,轻者烦恼度日,病苦缠身;重者无恶不作,身败名裂。因此,先生谆谆教导后学,要去私心,化禀性,最后达到圆满的天性,唯有性天之乐,方是真正的乐。况且带着私心的人,又怎能进去大同世界呢?这并不单纯是为了解除人们生活中一时的痛苦,而更重要的,是欲作完人达于至善的根本途径。   先生的话,都是些通俗的语言,读起来似乎好懂,但欲彻底领会其精神,必须通过躬行实践,尤其关于性理方面的论述,更是如此。   以一不曾读书的农夫,目睹世态之恶浊,竟有救人救世的胸怀,毕生致力于大同事业。其学说之影响,若是之深远;笃信力行之后学,若是之众多;所创事业,遍及广大城乡;所讲性命之学,化及妇孺寒微;发前人之所未发,明后人之所欲明;独来独往,兴航普渡,实为人类史上所罕见者也!                             朱允恭                             于一九六七年冬昌图县亮中桥 自序   历史上古今中外,凡立说创业有伟大成就者,多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大学问家,从未有如我东北偏僻山沟里出生的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王凤仪先生者。他幼年家贫,不曾读书,少时为人牧牛,长则为人佣工,贫病饥苦,潦倒坎坷,备尝人间的无数艰辛。然而他即知即行,竟以超人的毅力、博大的胸怀和坚苦卓绝的实践精神,终于为人们踏出了一条通向光明的人生之路,创造人类史上罕见之奇迹。   凤仪先生发明了“性理疗病法”,使许许多多的沉疴痼疾,通过心性剖析,拨阴取阳的功夫,自然而愈;创建了数百处女子义学,使千千万万个负重压、不得自由的女子得以读书明理,人格独立;为了移易世风,革故鼎新,提倡“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并喊出了“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豪言壮语。   他曾北上乞讨访道,各处劝世化人,足迹踏遍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所创女义学,遍及热、奉、吉、黑四省,开始于清末,推展于民初,历时半个多世纪,受教益者千千万万。其业绩随着时代的推移,虽已成为历史陈述,然而,不能不使人们要提出新的问号,更留下不少新的课题。   凤仪先生阐发了“三界”、“五行”、“四大界”等性命伦理学说,为道德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其内容既有独创之气息,又具革新之意义。他既未读过佛经道典,又未学过圣经贤传;从不认师父,又不收门徒,他不是宗教信徒,不走宗教路线,但从不排斥任何宗教。那么他的学说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其生平事迹了。其全部学说都是从他的生平实践这一源泉流出来的。故本收第一部又称为《实践生慧》。   青年时期他曾患疮痨,后由于听讲善书,顿开茅塞,觉悟到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之非,致使十余年疮症霍然而愈,从此,发明了“性理疗病法”;不久,又为厌世绝食,死而复活,乃决心走出家门,劝世化人了;继则为救杨柏,义赴友难,豁然开朗,得明天道。从此,其身、心、性都得到洗涤净化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这便是凤仪先生发明性、心、身“三界”学说的来源。其余如“五行性”,“四大界”及家道伦理等一系列学说的形成,都可从其笃尽伦常父殁守墓,创办女子义学以及数十年周游劝世的事迹中寻出源流与脉络。   先生长期生活在偏僻的山沟里,对家庭复杂而微妙的伦理关系,体会得非常深刻。人们由于家庭问题解决得不好,便可带来许许多多的苦恼,尤其是女人更是压力重重。然而,这些复杂而阴暗的现象却为大人权威者们所忽视。即使古圣先贤,其教化所及,仅施于男人,而对女子的苦楚竟无人问津。为此,凤仪先生便大声疾呼地倡办义务女学,使女子学习文化,研究妇德女道,专救女子出苦。从清代末期开始,到一九三○年,东北及华北义学竟发展到四百余处。后来,他认识到仅凭兴办女义学,还不能彻底解决社会上的根本问题。于是便提倡崇俭结婚,注重胎教,从青年男女的心身教育入手,也就是从准备作未来父母的青年男女身上下功夫。因为他深知欲有好的国民,必须首先有良好的母亲,贤母必出自受过伦理道德教育的少女,所以他创办女子义学。从姑娘的教育入手。这者正本清源、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提出了“重立人根”的豪迈口号。原来他并不满足于当世的移风易俗,而是着眼于千秋万代人类素质的改变,至于其理想何时能实现,姑且不问,但只凭一位目不识丁的农夫竟能有如此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学说的主体,伦理家道是其学说的重点,二者构成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学说。用它能够正心、修身、齐家,用它可以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人可以止于至善。他发现人们的苦恼不单纯是由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而造成的,而精神上的因素尤为重要;因为物质的再丰足也弥补不了心灵上的空虚,家庭的不和睦,不一定都是因为贫穷。因而发明了性理学说。讲求性、心、身“三界”的修养;调整金木水火土“五行性理”之偏,以求拨阴取阳;更有“四大界”志、意、心、身四种不同精神境界的阐明,以明确人生的正路与归宿,它不仅为了解除人们一时的烦恼与痛苦,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指出了了脱尘寰超凡入圣的光明途径。所以四大界学说的提出,可称在人类史上对人生解脱之道的又一次大阐明。他“言近而旨远”,用极浅近的语言却道出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对我国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在客观上起到了由博反约、化繁为简的伟大作用。   先生闻道即行及劝世化人的实践,有力地批驳了千百年来读圣人之书,不行圣人之道的偏颇之风,以恢复圣人的“学道是为了行道”的崇高目的。   储金立业办法是凤仪先生为了止息争贪,一心为公益服务而解决生活的一种办法。其实质是从他守墓出山之后,就一贯倡导的“人是公人、产是公产”这一观点的实践。也即是教人们从自私自利的罪恶泥潭里把根子拔出来,重新栽到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社会的土壤里。所以他常说将来要造成一个“立业世界”。他认为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是改造社会重要的两大关键。   先生晚年,目睹女义学里,多有染上城市浮薄之习者,与昔日创建女义学之宗旨,相去日远,因而谆谆教导后学要“下达”社会底层,深入乡村,建立纯以凤仪学说为指导思想的“道德新村”,使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者得以安家落户,则“重立人根”之宏图大计便有了脚踏实地的开端。直至凤仪先生逝世前(一九三七年),他所创办的女义学、会体、性理疗病社、安老所、怀少园及孤儿学校近八百所。   凤仪先生出身极为平凡,但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并发明了承先启后的性命伦理学说。他生平所走过的路,不禁使人们发出由衷地赞叹,且引起人们的深思。他离开人间已六十多年了,然而他是一颗深埋地下已久的明珠,今天发掘出来,真假是非,可由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鉴赏,使这位相互的思想家的本来面目如实在呈现在读者面前。发挥其在人类发展史上应有的作用,这便是笔者最大的心愿 .   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是《王凤仪传》,第二部是为《王凤仪性命哲学概要》。全书包括凤仪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全部学说。展现了先生闻道即行的精神与救世化人之宏愿,终成为由诚而明的大智慧之觉者。 第一篇 青少年时期的探索   王树桐字凤仪,一八六四年(清同治三年)十月初三日,出生于朝阳县南一百五十里云蒙山前树林子村,这里是偏僻的山沟,地瘠民贫,文化落后。   凤仪先生祖籍河北省密云县石匣镇,十世祖王富有于顺治八年徙居热河省朝阳县,入蒙古籍。世代业农。曾祖英,祖父德泽,父清和,母李氏,兄弟四人,先生行二。家贫,不曾读书。(凤仪先生以下多简称先生) 1 .纯真的童心   凤仪先生素性淳厚,幼年,母亲给他们兄弟四人做了两个兜兜(肚兜)。三弟四弟看见了,非要不可,惹得吵吵闹闹,母亲很难过。先生便对母亲说:“我不爱戴兜兜,给弟弟们好了。”便暗暗立志道:我永远不戴兜兜。知道妈妈为此难过心,流过泪。   一年秋天,家中用小工(女工)掐谷穗,按捆计算工钱,母亲说某小工掐了二十捆。工人说掐了三十捆,争论不休。那小工说,我们不必争论,等你那公道儿子回来(指先生),一问便知道了。等先生回来,母亲一问,真是三十捆。因此,人都称先生为公道人。 2 .牧牛   因家贫,未读书。十四岁为族人王树德家牧牛,连做三年,上工时,东家吩咐上山放牛,要把牛放饱了,饮好水。注意不要让牛吃了人家的庄稼。东家奶奶叫他晚上烧好几铺火炕,喂几头猪,挡好鸡架门和猪圈门。   先生就按东家吩咐的话尽力去做,绝不使东家操心。放牛时,不和别的放牛的在一起放,因为他们把牛圈在一个地方,就只顾自己玩耍,有时牛跑远了,就狠狠地打。也有因牛顶架,把牛顶伤了的。先生看着实不忍心,便找青草多的地方去放。尤其对孕牛和病弱的另外放牧,务必使其吃饱。   生牛犊时,若遇冬天,夜间先生就把牛犊抱入伙房里,怕它冻死。所以先生放的牛都吃得肥胖。他常说:“因为有牛,东家才雇我放牛,我才有饭吃。若是不爱护牛,就太没有良心了。”   小人觉多,先生恐怕睡着了误事,便给年长的人磕头,求人招呼他,好早点起来,事事认真。 3 .不使母亲惦念   先生为人牧牛,有时回家,母亲给他饽饽,他不吃。母亲问他为啥不吃,他说,已经吃得太饱了。他的意思,若是吃了,母亲必要疑惑,东家的饭食不好,儿子吃不饱,更加不放心,总要天天的惦念,所以一口也不吃,好叫母亲放心。   先生家贫,兄弟又多,知道母亲做鞋困难,所以天天光着脚放牛。有一天,东家有事命他去亲戚家,他想回家穿鞋,又怕妈妈为难,就光着脚去了。次日回家和妈妈一说,妈妈数责他:你不穿鞋,人家不笑话我吗?先生默然。   先生后来讲孝道的时候,常讲孝身、孝心、孝性,不使父母惦念。 4 .对喜和忧的思考   少年时候,一天,祖母在田间干活(割大烟),叔伯姐姐和祖母吵骂,伯父在旁边听着,并不管他的女儿。当时先生看见这种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人们当生儿孙时,亲友都要来贺喜。可是像我祖母得我伯父和叔伯姐姐这样的儿孙,又有何喜可贺的呢?   这件事引起先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反复的思考,从而懂得了世上喜中有忧,忧中有喜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样的事例太多了,譬如一家娶来媳妇,大家以为是大喜的事情,纷纷来道喜。然而,婚后不久,夫妻反目,或不孝敬父母,闹得全家苦恼的,不是大有人在吗?又譬如有的从小家贫生活困难的孩子,当时看来是很苦的,是可忧的。然而,在穷苦的环境中,却锻炼出克服困难,独立性很强的品格,后来成才而成就大业者,古往今来,并不乏其人,这不是忧中有喜吗?   从此,先生好像明白了好多道理对人们认为可喜的,他不一定以为喜,对人们认为可忧的,他不一定以为忧。 5 .过家还有个头没有?   先生随父亲在田间做活时,问父亲:“人们都辛辛苦苦地过家,还有个头没有?”父亲说:“过日子还有个头吗?”先生不以为然,心中暗想,过日子哪能没头呢?想了好久,才明白了,一个人有五亩地就够用了(根据当时朝阳的情况),有余力就可以助人为世。后来先生有两天(垧)地就不再置产业了。   先生的大哥大嫂不和,天天口角,听常了,心里万分厌恶,便自己立志道,将来结婚后,一辈子也不打架。当时觉得这个家太苦恼了,便暗下决心,要离开这个家,非逃跑不可!这样自言自语地说过多次。过了两个多月,母亲又听他说要逃跑的话,就大哭起来。先生知道伤了母亲的心,便立时给母亲磕头,安慰说:“妈妈放心吧,我决不逃跑了!但是我要出外边去扛活(佣工),只要听不着他们的吵骂就行了。”这年先生十九岁。   先生觉察到,不仅仅自己家是这样苦恼,村中经常吵骂,不和睦的家庭,比比皆是,所以人生苦恼,很大部分是来自家庭,家道伦理不改善,人们是不会幸福的。后来先生决定改变世风,才从家庭开始,尤其夫妇间的关系更为关键。 6 .从反面找好处   一八八二年光绪八年先生十九岁开始为人扛活(佣工)。夏日在田间锄草,因为连雨天,杂草太旺,不好铲。过路的说:“嘿!这才是卖工夫的养老儿啊!”(草荒,卖工夫的人活多,可多赚钱。)大家闻言哈哈一笑。先生觉得这话很有意思,这不正是从反面找到好处吗!从此,先生每逢有缠手事,便从反面去找好外,可免除许多苦恼。   “找好处”三字,后来所以成为其性命伦理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确渊源于此。不论在家庭中或社会上,能恰当的运用它,人际关系,没有处理不好的。更重要的是,找好处是拨阴取阳的重要方法,对自己的修养以致精神境界的提高,都是极为有利的良方。尤其处在挫折或逆境中,用找好处可以解除许多苦恼,能寻找到精神“出路”,“化烦恼为菩提。”所以在团山子极肮脏的高石匠家,也同样完成了半年的工期。 7 .“做活的”是谁给起的名呢?   先生在锦县十里台孙家扛活(一八八四年二十一岁),连做四年。初到时是托张表兄给找活。表兄问:“你打算多少钱做?”先生说:“这话说的,我托你给找活,你看我值多少钱,就给我找多少的活吧。”表兄道:“我看你多说值三十吊。”先生说:“你就照那些钱给我吧。”表兄道:“三十吊你就做吗?”先生道:“那可不是怎的,你看我值那些钱吗!”表兄以为便宜,就把先生留在他家做工了。   上工不久,就接班赶车,一连赶了四年。初到时,张家当客人招待,小孩都呼表叔,上工后便视同佣人。到吃饭时,孩子们招呼道:“做活的吃饭啦!”先生乍听到“做活的”三个字不怎么顺耳,有轻视人的口吻,便引起了深入的思考:是谁给起的名叫上“做活的”呢?天天想,天天问,一边耕地一边问。一气悟索了三个月。到在最后的半个月,虽有对面人说话,可以看见他嘴唇动,也知道他发出声音来,但好象距离很远似的,声音很小,所以不能接言。   这样悟了很久,才明白了,是天给起的名,众人是天。“名者命也”,既是天命,必有天理,既是天理,必有天道,把天道尽了,就是天德,得着天德,准享天福。天道是什么呢?又悟了好久,才知道:是要做得活了,不但自己活了,还得把人家活了才是。既能活己,又能活人。要想真正“做活”了,得叫人家佩服了就是道。如果只顾多挣工钱,少做活计,还挑剔吃喝,走一处弃一处,这就是“做死了”。悟得此道后,天天乐,贪黑也乐,起早也乐,饭菜好歹,或早或晚,绝不挑剔。众人佩服了就合天道,众人是天啊!东家奶奶看先生种地也行,赶车也会,样样都行,夸奖说:“王老二真可以啊,是满台转啊!”   “名者命也”,“命者名也”。这一命题,是先生从躬行实践中悟得的,是其全部学说的起点。不论干什么都要把它干好。在家庭里,当儿子要把儿子当好,当丈夫要把丈夫当好,当媳妇要把媳妇当好……;在社会上,要干一行爱一行,尽职尽责,让众人佩服了,这就叫作“立命”。这乃是先生对“立命”说的全新解释。 8 .“他们为谁争呢?”   先生在十里台孙家找活时,有一天,村中有兄弟分家,为了争家产,吵起架来,拿刀动枪的,险些闹出人命。先生暗暗想道,他们为什么争呢?争来的财物交给谁呢?想了一天,忽然明白了,啊!这是争分家产的世界,分了家产就不要老人,致使老人孤苦无依;但是女人他可忘不了,准得带着,他争得来的财物都是为了妻子儿女啊。当时先生正在拾粪,就大声喊到:“我非当个格子样(特别人)不可!”伙伴们瞅瞅他,不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种同室操戈的现象,使先生的内心震动极大,许久平复不下来,但为后来他决心移易世风,改善社会的壮举埋下种子。 9 .从老东家那里懂得不少传统伦理   东家张某是先生的表兄,较先生长四十余岁。在少年时,因为避难,曾久住先生家。他知先生曾祖的故事甚详,得暇便讲给先生听。   常听表兄讲先生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读过书,而曾祖父尤有能文善书之名。乡镇商家,每当年末,都请他去给写春联。先生想到自己,一天学也未上过,可以说目不识丁,将来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呢?想到这里,非常惭愧,因而立志,无论怎么贫苦,有儿子非令他入学读书不可!   给张家做活,数年未曾误一日,活计又好,工资又低,应做的活计不用吩咐,所以东家(表兄)特别钦佩。张表兄是个读书人,每逢先生在院内工作时,他便在旁边给讲故事。如《庄子扇坟》、《吴保安弃家赎友》、《羊角哀舍命全交》等等,先生听得极感兴趣。后来先生明白“三纲”之道及劝世化人,舍命救杨柏等事,都是从这时听故事种下的因。   张东家又常对先生说:“会赶车就会过家;会当人就能聚万灵。”这几句话对先生后来为人处世的影响极大,成为先生的座右铭。   由于张表兄常讲一些历史故事,所以使先生对孝悌忠信仁义道德等伦理观念就更为加强了。有一次先生赶车去锦州给东家卖粮,卖烧饼的瞅着先生说,卖点烟钱酒钱吧。他的意思是背着东家,可以用马料换钱打酒买烟。别的车夫争着买卖,先生说,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心想,我出来时,东家信着我,我若干那种事,不但对不起东家,连马也对不起,不仁不义不信的事绝不做。   先生对周边的人和事都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他曾说过:“我在年轻时,就知道清朝的气运要不久了,从哪里看呢?那时旗人(清代隶属八旗的人,特指满人)当兵的,吃了早饭出营就要到烟馆、酒馆茶馆妓馆去,午间到农家去找饭吃。我从他们腐败堕落的行为中,就看的很明白了。”   先生二十三岁与白守坤女士结婚。家境十分贫寒,结婚时,母亲只给他做一双套裤。表弟李全奎说:“姑母呀,你给我二哥结婚就这么办行吗?”姑母说:“我的儿子我信得着啊!”先生回家真没有一点说。   先生夫妇锐意兴家,所以力行勤俭。这时先生做一年工挣七十吊钱,但他有时拿七十二吊钱回家,怎么呢?他上工时带两双鞋,穿一双卖一双,就可以多得两吊钱,他们当时真是勤俭极了。   先生不仅孝敬父母,同时也深知妻子在家中的苦楚,所以能理解和体贴。尤其兄弟们在一起同居,妯娌之间难免发生一些矛盾,对这种现象如何处理呢?先生曾自述道:我在外做工,回家时,不用出声,妻子必定要告状,说这个不好,道那个不对,这时候无论怎样不乐意听,千万别阻拦她,一定让她把话都说出来,好要不说出来,把火拘在里边,准要有病。她要是五天说完,等八天后再问她:“家人既然都对不过你,你又怎样对家人了呢?你还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呢?”问一句就别问啦,再过两天再问,像用水浸润东西似的,渐渐地渗入,叫她自己悟,悟明白了算。凡是她说对方有多少对不过她的地处,正是她有多少对不过对方的地处,那是丝毫不错的。这是古人说的“夫妇有别”,就是各行其道啊。   二十三岁这年腊月初,母李太夫人逝世。母亲一生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对于宗族乡里非常优厚,临终之前,先生归来。母亲对他讲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村中哪个人心好,哪个人心坏,好的坏的又都得到什么样的后果。每家上三代的行为什么样,子孙结果什么样,都丝毫不差。这样讲述三天才逝去,终年五十一岁。先生从母亲的遗教中深深地领会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大道理。 10 .夺周姑父的“志”   先生二十五岁(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在朝阳县白枣树沟周家佣工,周姑父是白枣树沟一带很有威望的人物。前年先生家为了生活急需,借周姑母的衣物典当了,已为赎回很多,仅剩下十八吊钱的一个当票了,姑母屡次催索。冬月先生下工回家,母亲说这事。先生说:“剩那么一点了,和老姑说说,也可以缓到来年。”母亲说:“不行啊,若不给赎回,你老姑要打发人来咱家住着要!”先生说:“我去看看。”   先生便同大哥去老姑家,一到屋,周姑丈用手指着先生说:“你们兄弟四人,没一个好人,一筐木头砍不出一个楔子来,听你老姑说,数着你不错,你也不行啊!”先生一声不出,心里想或许是因为亲戚关系,出于热心好意,恨铁不成钢,才说了这些话。但是亲戚须有一点亲戚的表示,你家已经杀年猪了,厨房挂着肉,看你给做吃不?然而晚饭时,把先生哥俩打发到伙房同伙计(佣工)们一样吃去了。第二天鸡叫时,先生把哥哥唤醒,同去锦州十里台张家借钱,把“当”赎回交还了。   第二年腊月,从十里台张家下工时,先生特意到周姑丈家,姑丈问:“明年还做活不?”先生说:“做”。姑丈说:“你今年挣多少钱?”先生说“挣七十吊。”姑丈说:“我也给你七十吊。”先生说:“行。”心里话,你不给我钱,我也来给你做,我到底看你怎样成的“字号”(俗谓性情豪爽,人所共畏的人叫字号)。   姑丈虽然脾气不好,但对他妈是很孝顺的,“晨昏定省,冬温夏凉”,断做得无微不至。不论大事小事,只要他妈一开口,他都服从。有一次,地邻把他家的地,窃占去一条垄,他去交涉,地邻又横不讲理,他想进城打官司(进行诉讼)。向他妈一说,他妈便批驳道:“祖上的家法是吃亏常在。俗语说:穷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你明天请厨师做几桌酒席,请老亲少友来见证,由他指定地界,另立界石。免得日后子孙再起纷争。”姑父立即遵照办了。第二天,众亲友到齐,他当众向侵占地的人赔罪说:“家母说地是先人所置,我弄不清楚地界,今天在众亲友面前,向你道歉。麻烦你和众亲友,同到地里去,指定地界所在,另立界石,免得再伤和气。”   由这可桩事,先生深知周姑丈是从孝字上兴家立业,成的名。   但是他的孝道还有很不圆满的地方。他有个姐姐,穷无所归,住在他家里。姑丈夫妇在上屋吃小锅,叫他姐姐到伙房(工人的饭房)去吃饭。先生从这宗事上就知他对孝字上做的还不够。便把这事记在心里,准备将来乘机劝告他。有一天,先生正在门外倒粪,姑丈在那边,对一些人夸他当年怎么尽孝,正讲得洋洋得意的时候,先生便大声说:“我不佩服啊!”姑丈立即转过身来,面带怒容,连连问道:“你怎么不佩服?你怎么不佩服?”先生说:“你只能孝身,不能孝心,所以我不佩服。”姑丈更大声说:“你得给我讲明白。”先生说:“你姐姐是不是你父母的心尖,她来了,你叫他在伙房吃饭,孩子们还骂骂吵吵的,你父母若在世,心里能不难过吗?让父母心难过,能算孝吗?”姑丈听了,好一阵子说不出话来,然后竖起大拇指说:“我摊着你这样亲戚有德!我摊着你这样亲戚有德!”从此,他便十分敬佩先生了。立刻把姐姐请到上房,痛哭流涕地悔过,以后就让他姐姐在上房吃住。先生觉得这是一次十分得力的“夺志”。 11 .“庄稼人的责任小吗?”   周姑丈的长子国元以教书为业,文名重一方,就学得很多,每年的薪金收入也不少,态度很傲慢。   五月份国元同先生去镇上赶集,他给孩子买了五吊钱的饼,他父亲吃素,他给买一吊钱的白菜。他父亲当着先生的面夸儿子能尽孝。先生心里话,真罢了,那还算尽孝啊!为你孙子花五吊钱,为你花一吊钱,你就受不了啦。心里不佩服他们。   一天早晨,表兄国元看马槽里没有草了,他拖着长声,用很高的声喊到:“给马添点草。”先生没有好样的回答道:“你以后别教书去了,你就在家里看马槽吧,难道你没在家,那马尽饿着啦!”他没作声。   第二天早饭时,国元自豪地说:“我们教书的责任大呀!忠臣孝子哪一个不是教书人教出来的呢!”先生听着也不作声,吃完饭,先生对他说:“你只知道文人的责任大,你不知道世上各行各业每个人的责任都是同样的大啊!我虽是农人,我可知道我的责任不小于你的,像我在你家做工,尽心竭力种地,若多打一粒粮食,天地间就多了一粒粮食,少收一粒,也是天地间少了。我在你家扛活,我若不好好种地,百亩地可以少收十石,若算你家少打粮了,你全家得全年不吃饭才能补上,若算我个人少打粮了,我得十年不吃饭才能补上,但你家和我都不曾少吃顿,到底少谁的了呢,是不是天下少了粮食了呢?这样说,我的责任也不是很重吗?你自以为责任大,若没有庄稼人种地,有钱你却买不到粮,活活得把你饿死!你要知道,世上各行有各行的天命,缺哪一行也不中,所以职业虽然不同,而为人类造福是一样的啊!”说到这里,他也就无言可答了。 12 .“谁赔谁挣?”   在周姑丈家佣工时,伙友王老四是打头的,挣一百四十吊钱,先生挣七十吊钱,还有个老头挣三十吊钱。三个人一同铲地,王老四已经铲一根垄了,那个老头还没起来呢,因他挣钱少,所以才这样。而先生虽然工资少,但铲地特别认真,留苗锄草,毫不马虎。王老四对先生说:“若按你做的活计,所用的心计,使用的力气,都比我强的多。可是你只挣七十吊,只有我的一半,你太吃亏了!我想你铲地何必那么认真,不大离行就行了。”先生说:“你赔得多,你知道吗?你虽比我挣一倍钱,也没有比我多铲了,这就是“我有余,你不足。”正是我挣了,你赔了。再说东家也不容易,要有土地、粮食、种子、粪肥,还要雇人工,专为的种地,还要老天刮风、下雨、日晒,由春天盼到秋天,才能收割到家。若是只因为我们工夫不到少打了粮,我们能对得起谁呢?对自己是亏良心,对东家是不忠实,对老天是亏了天理,我才不干那事呢!“   先生曾深在感慨地说:“这个赔挣知道的人很少啊!”   “再说咱们三个人一块干活,那个力气差点的老头,你还不能好好的领导他,帮助他,你铲的地,你要替他铲半根垄,领着他,他不也就赶上了吗?假使一个家庭若有咱们这样三个媳妇,家不就糟了吗?”   说这话时他绝不相信。哪知四十年后,先生在东三省已倡办了许多义务女学,后来在朝阳由张雅轩、徐瑞林创办女子师范学校,王国华任校长,请先生去参加开学典礼。先生一下火车 ,戴县长同许多人在车站欢迎,王老四也在人群里看热闹,先生一眼看见王老四,弯了很大的罗锅(驼背),便向前行个礼。王老四惊愕地说:“我听说你好了吗!”先生道:“我不是现在才好的,当年咱们俩扛活一起铲地时,我就知道我好了!你也很好吧?”王老四说:“记得,不过现在已老了,后悔已晚了,那么我现在还有什么出路啊?”   先生道:“你今后可以天天捡粪,随便倒在别人地里,拿为自己的心为别人服务就好了。”于是王老四很认真的,依照先生的话做去。不久,有一家财主发现自己地里有一大堆粪,便收留王老四住在家中,供他食宿,每天随便捡点粪就行,王老四从此真有了安身之处。 第二篇 尽伦立命 1 .迎养祖父   先生的祖父原先由先生的父亲奉养,先生的父辈兄弟四人,先生的母亲看自己的四个儿子都能挣钱了,将来必定发财,祖父还有点养老产在先生家,如果发财了,若叔父伯们借口分家,那不是要吃亏了吗?因此,先生的母亲就叫先生的祖父到他别的儿子家去生活。先生当时才十九岁,虽极力反对母亲那样做,但也奈何不得,只是痛哭终日罢了。   先生二十五岁时,二月十九日祖母去世,当月二十五日就把祖父接过来了。   先生祖母去世后,先生的二伯母是寡妇,祖父觉得住在一起不方便,才搬出去单过,独自生活,年老体衰,困难重重。先生心想,祖父有四个儿子,十四个孙子,还自立门户,没有服侍,便下决心迎送祖父。二月二十四日先生向周姑丈请假回家。在屯子外边的小庙旁边见到爷爷,问道:“爷爷,你老认识我不?”爷爷说:“这话说的,你是我孙子,我怎不认识呢?”先生说:“我怕你老不真认识我呀,我是你的真孙子呀!你老太苦了,明天上我家去吧。”先生回家不曾说这事。第二天,祖父提了几件祖先遗下的破锡供器,夹一条破毡到先生家来了。孙媳妇(先生妻)问道:“爷爷做什么来了?”爷爷说:“我来找我儿子来,我四个儿子已经死了三个,现在只剩下你公公了,所以我来找他。”先生的父亲说:“那可不行,树桐养我一个人就很为难的了,你老若再来,他哪能奉养得起呢?”先生在旁边赶紧的接过说:“爸爸,你老千万别这么说,他老是我的爷爷,你老是我的爸爸,我能养活起你老,也就能够养得起他老,我就是讨饭吃,也要养活你们老二位啊!”因此,祖父就在先生家了。   第二天,伯母婶娘们知道了这事,就都说道:“树桐既然把爷爷接过去,他爷爷的养老地和饥荒(外债)也都给他吧。”说着就把三百多吊钱的饥荒都推过来了。起初这饥荒是由先生的父亲兄弟四人分担,把祖父的养老地也分开了。但那每股的地仅值二十吊钱,每股摊饥荒八十吊,这回大家就都推到先生身上来了。老婶把饥荒交过来,那点地可不给先生。后来二伯母的地也不给先生了,只有大伯母的地真给了。先生一想,反正这饥荒自己都担过来了,还要她的一点地做什么,不如给她吧。因此,先生只落得还债,而没有接爷爷的养老地。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先生曾自述道:我祖父被我母亲辞出去的时候,因为他不乐意去,故意向我家要三百吊钱走的。我母亲死后,我迎送祖父,祖父带来三百吊外债。我认可还债,也要接我爷爷,这不正是和我母亲的心相反吗?但是母亲向外撵我爷爷是亏孝,我父亲不能制止这事,是失了夫纲。我这样一做,把父母的罪过都给赎了,如果陷父母的罪不能代赎,又怎算孝呢? 2 .迎养祖父被告   先生迎养祖父的第二年冬月,正在朝阳县团山子李家佣工,还没下工呢,婶母在家自己把头打破,捏词去官府控告说是先生给打的。她的目的为的讨债,她认为先生既接爷爷,就该替爷爷还欠她的债。说爷爷欠她一千吊钱,就得由先生还这笔债。   先生的父亲听说了,便很着急的说:“这可怎么办?”先生对父亲说:“我迎养祖父是为了尽孝,若因被告就说出这话来,祖父听着心里能安吗?祖父心里不安,你老能算孝吗?你老千万别说那话。”后来祖父得到被告的消息,自己说道:“她是告你吗?那是想要吹倒我的高梁树呢!”(朝阳一带以高梁米为主要食粮,意谓因她一告,日后就没有敢养他了。)先生立时对祖父说:“爷爷你老不要愁,我是你老的真孙子,我虽穷为乞丐,也必要背着你老去讨饭,我绝不能把你老扔了,爷爷你不要愁。”先生这时一面谏诤父亲,使父亲不致陷于不义,一面还要安慰祖父,使祖父安居无忧。   后经人说和,婶母给先生三亩地(山坡地终值二十吊),先生给她一百四十吊钱,才算了结。 3 .长疮痨   先生素性寡言笑,好沉思,愤世嫉俗,尤其对赌博更是极端反对。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辛辛苦苦的忙了一年,好不容易把粮食收到家里,一到过年,不论男女、家家户户,都耍起钱来(赌博),废寝忘食,劳神误事,甚至倾家荡产。先生对这种恶习,深恶痛绝,时间久了,便气出病来了。早在二十四岁时,在腹部生了一个黄豆粒大的疙瘩,初生时并未介意,用指一推可以移动,每天从午后就冷,到半夜后渐渐温暖,那时先生就觉得这疮不轻。以后发展到时常流脓,头几年,用宽带子把患处紧上,压住疮口,还能照常做活。也没请医生调治,到二十九岁这年秋天,修理犁杖,翻地,震着了,腹部的疙瘩肿得像水瓢一般大,疼痛难忍。别人都劝先生抽大烟(鸦片)止痛,烟已打好了,一想到祖父那么大的年纪,都不曾有过这种享受,自己还要抽大烟,良心何在?把自己好个数责,绝不使大烟进嘴。   听说有一位谭喇嘛,会治这种疮,便把他请到家来。他说,得这种疮的人,能好的百无一二,他自己也曾生过这种疮,他自己会治,还花了三千多吊,仅把疮的位置挪到大腿上去(股部),还须按着二十四节气出脓。他看先生的家,三间小破房,又这么穷,满盘子也不值八百吊钱,治不起,所以他那样说。然后他又说,要在初起时,用半斤紫皮蒜,熬成膏子,每天用水冲些服下,长了就可以好,因为蒜是通经活络的。   先生说:“若照你这么说,我的疮是绝不能好吧?但我深信我是绝死不了!我可不是说我的命大,也不是说我的病轻,只因我和祖父父亲心互相连着,两辈老人没喜爱够我,我还没有侍奉够他们,我们的心是一个,所以我知道我死不了。”谭喇嘛听着这话,就连着地称赞说:“喂呀!你还是孝子啊!这么说有你的命在啊!有你的命在啊!”   谭喇嘛走时,先生命守坤给拿六吊钱,手巾两方。谭喇嘛未给留药,后因马鞭子忘下,回来取时,守坤跪求喇嘛给留点药,喇嘛给留三包吃的药,一包上的药。喇嘛到外边对守坤说:“吃药后,若撒尿有尿花,还可以好,出白脓不好,出黄脓还可以有命。”   先生的父亲把谭喇嘛送到家,喇嘛说:“你快回去吧!回去晚了,怕是看不见你儿子!”父趁夜急归,到家已经鸡叫了。先生果遗尿少许,尿中有花。父亲和守坤都好象看到了希望。   先生把药吃下去,药在身体里行动,他有感觉,先往下走到脚心,再回来到疮口,只觉药力在里边像蚂蚁乱爬似的,药劲很大,吃后像要失去了知觉似的,觉得没有气力,也不会说话了,可还能听见别人说话。半夜就觉轻。过了几天,出有三盆脓。谭喇嘛看见疮里现红色,他说还可以治啊,但可永远是按着二十四节气出脓。   他的药是用三种药石合成的药面,涂上立即就觉得冒火,热力可以射出一尺多远。先生的疮症是八月大发作的,腊月见好些了。   先生患疮痨达十二年之久,前六年还能坚持做活,后六年就不能做活了。   先生愤世的心特甚,所以得了这么重的疮痨。他眼里能看好的人也太少。他祖父曾说:“你走出去两千里,也不一定有你对心的人。”这也可以说明他当时的心境了。 4 .为蒙古女人解困   先生二十七岁在团山子李凤田家佣工,东家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娶了个蒙古女人做妾,才生了一个儿子。因为附近有煤炉,那一带很多人家用煤火煮饭。蒙古女人初来,不会使用煤炉,煮的饭非生即糊,大女人因为出于妒嫉心,从旁看笑话。东家常常为此生气,惟恐工人吃不饱,不好好做活,蒙古女人时常挨打。   东家和先生共餐,饭做糊或夹生时,东家见先生这饭更多吃,怪而问他,先生说:“喜欢吃这样饭。”这样可免得东家生气,其妾可以少挨打骂。先生劝东家说:“她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地方,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只有你和少东家(妾所生)是她的近人,你得同情她、照顾她。”   每逢阴天下雨,不能在外面做活时,先生便借这机会,告诉蒙古女人用煤火的方法。她逐渐学会了,消除了许多苦恼。   先生到满工时,老东家说:“你这个人心眼太好了,现在我也不生气了,她们母子也得好了,这全得感谢你。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只要我能办得到的,一定会帮你忙。”后来李东家竟自动借给先生钱买地。 5 .尽孝道   先生母亲去世第二年冬,兄弟四人分家。四弟树永不怎么会过日子,贫困时便要求与二哥(先生)合伙,一年或二年,再平分粮食牲畜而去,像这样分了又合,合了又分数次。有时见他无颜自投,先生便托人转告他归来。   四弟所分的地,自己种着,他还在外边做活,到秋天收割庄稼的时候,他回来把庄稼割了,打了,量了,他才回去。他的衣服都是买来棉花,交给二嫂,然后就等着穿衣服。他二嫂把棉花纺成线,织成布,染了,然后做成衣服。   有一次,四弟因赌负债,心中有火,入水捉鱼,又受寒了,浑身生得许多水泡,先生去看他,二人大哭,因他病势好些,生计窘迫,先生和三弟树森商量,三人乃又合伙。   亲友们对四弟如此分家合伙,合伙又分家,都看着不平,向先生说:“你太傻了,像老四这样人,早就不该管他。你这样对待他,将来把你也累坏了。”先生说:“他不是我妈的儿子吗?我是他的哥哥,既不能劝他改变性子,又不能维持他的生活,那还叫他哥哥吗?”   先生二十八岁在朝阳县魏家营子魏家佣工。这个佣工本来是四弟讲要的,他先将这笔工钱支出来了,后来他赌博,把钱输光,就走了。到上工时,先生就替他去魏家做活。老太太看先生的疮痨没好,便替他很担心地说:“这活是你弟弟讲的,虽预支了七十吊钱,就是不给补工,我也不向他要钱,因你有两辈老人,须你奉养,你是个很操心的人呀!”先生说:“我是当家的,我弟弟欠你的债,应当我偿还。”后来先生一想,因为我做活,叫老太太操心是不对的,因为她家有不顺的事情,都不让她知道,怕她操心,所以先生就决意不做了。回家凑足了七十吊,还了这债。东家魏老恩为此很佩服先生。   先生家穷,四弟娶不起媳妇,这是他母亲临死的时候最不放心的事。先生对母亲说:“你老放心吧,只要我在,我必想办法给四弟娶媳妇。”母亲乐了,才安然地逝去。   这年有人给四弟提媒,先生便给他张罗结婚。不料婚后三天,他们便搬出去自己过家去了。弟妹说照着一个人来的,所以不要老人。先生对别人说:“弟妹绝享不过去一百天的福。”果然不到三个月,四弟便大赌而特赌起来了,直到老年也没有改掉。 6 .教妻尽孝   先生的叔伯兄弟们十四人,无人奉养祖父,先生自己奉养着。亲兄弟四人,没有人奉养父亲,先生自己奉养着。白守坤以为四弟结婚,可以得到个帮手了,不料婚后三天就搬出去了。心里实在是大失所望,自思同样的妯娌,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侍奉两辈老人呢?这个问题,一时是不易想通的,要经过一场曲折而痛苦的过程,思想才能转变过来。   先生夫妇间从来没有打过仗。这次守坤不侍奉老人了,但也没有因此打仗。四弟妹过门后三天就搬出去了。他说:“一样的儿媳妇,人家过门后,说不侍奉老人就不侍奉了。”先生劝她两次,她不听,往下就不劝告了。守坤说:“好歹过个年吧。”先生心里话,你能过个年就行啊。   第二年正月初五包饺子,她包得很大。先生说:“就凭那样的好面,那样的好馅子,你怎么包得那么大呢?”她说:“这么大,我还不乐意给包呢。”说着就扔下,假意去梳头,梳也梳不完了。先生就自己去包,包好煮熟先生和祖父父亲儿子一同吃。先生慢慢地吃,他们吃完了,先生仅吃个半饱,也放下了。她这时也不吃饭,就躺下去了,先生心里想道,世人都信从女人,相沿成风,我算不干啊!但女人生气不吃饭,男人要吃得太饱,也算是没有义气,若不吃一半还对不起父母,因为这身子是受之父母的。先生对她说:“咱们俩学一辈古人吧,王三姐住十八年寒窖,后来她享了十八天娘娘的福;你给侍奉了五年老人,你在我家里也享五天福,有什么你吃什么,有什么你穿什么,我也不能另外给你买去,你要吃,你自己做,我包的饺子可不能给你吃。”她一气躺了四天,也没吃饭。先生每顿吃饭,还必要这么说一遍,但还不能多说。   第四天,先生的二伯母知道了,从外边骂骂吵吵地就来了,一面走一面说:“啊,进了山门就是和尚呀!怎么说不给侍奉老人就不给侍奉了呢?我看看她!”先生知道她是想要打,听她进了房门,先生就赶紧下地,到了中门口,把二伯母拦住说:“你老快请回吧,你侄绝丢不了人,你老要打她,不是把二大娘婆婆丢了吗?”好歹的把她送走了,先生回到屋里自言自语说:“侍奉老人五年的还要打,那么一天不侍奉的还不得杀了吗?”   守坤躺下的第二天,爷爷见她真不吃饭了,就着急啦,把先生招呼到外边,说道:“因为我们你俩打架,若把她饿个好歹的怎好?她实在不乐意侍奉,我还不好到别的地去吗?准得在这吗?”先生说:“爷爷你老真傻,若没有孙子能娶到孙媳妇吗?我管不好一个女人,一时也不活着,你们养活我的时候,不是没求过人吗?我侍奉老人怎么能求人呢?你们老二位,每天饭后,乐意在屋里呆着就呆着,不乐意呆着就到外边走走,就是女人走了,我也要孝养你们,好好安心静着吧。”   第五天,先生对族弟树昌说:“你到老白家去一趟,找她母亲和弟弟来,问问她家的儿媳妇,行不行侍奉老人,若不行,就把她家的姑娘领回去。”这时树昌的女人也来了,他二人把她劝明白了,起来给老人磕头说:“是有病了。”先生说:“有病只管有病,咱们有什么说什么,不是为侍奉老人吗?还要说这一节。”她说:“还侍奉。”先生说:“我的老人你说侍奉就侍奉,说不侍奉就不侍奉,我还信不着了呢,你知道我的老人哪一天殡天。”她跪在地下发誓:“一气把老人侍奉到‘黄金入柜’也不再闹脾气了,从这算了事。”从此先生的家就齐了,因为心齐啦。祖父和父亲都信着先生了,一心无挂,安养晚年。   先生从这件事中得出个结论:“无论男女,凡是有脾气的,都是假人,他早就预防了。因为你要拿脾气侍奉老人,老人不乐意,拿脾气教子女,子女也不乐意,脾气不是好东西。”所以先生天天叫人去脾气。 7 .再穷也要供儿子念书   先生在锦县十里台张家佣工时,老东家因和先生有亲戚关系,对先生曾祖、祖父、父亲的情况都知道得很详细,所以常对先生讲:先生的曾祖精通诗文,名重一方,能写一手好字,每到年终腊月,快过年的时候,附近的商家和大户,都请他去写春联。他讲得津津有味。先生心中便暗自叹息,曾祖、祖父、父亲都念过书,而自己一天学也未上过,可以说目不识丁,将来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呢?想到这里,非常惭愧,因而立志,将来有儿子,无论怎样贫苦,也非供他念书不可!   先生三十二岁这年,儿子七岁,到了上学年龄,便张罗成立私塾一处,请邻村郭士宗为塾师,招收村中学龄儿童入学。其中有四、五名不能如数缴纳学费者,先生为了巩固私塾的继续成立,便从中垫补。然而老师和学生家长都不知道。连立五年,后因胡匪四起,才解散了。   当时,先生发现他们王家一个念书人也没有,用他的话说,都成“二混子”了,所以他决心非叫儿子念书不可!他说,家穷,不是因为念书念穷的,即便有债累,也绝不辍学。   国华八岁时,不愿意念书了,对父亲说:“你怎不念呢?”先生说:“我三十多岁,再念书,我不铲地吗?你能替我铲地,我替你念书。”他还不去,先生说:“你不念书,我也不铲地,咱俩饿死吧!”国华听了没法,也就上学了。   国华念书很聪明,从读《三字经》开始,以后读到《四书》、《五经》,以及史书、古文等,成绩优异。后来由于受匪害,才不念了。他很不安心,常常(包)抱屈,十三岁时,才又去宣讲堂帮着宣书,在大家的帮助下又念了一段时间书。   先生在锦县十里台办义学时,国华在此地义学教过书(其母白守坤教女义学)。   一九一○年国华考入奉天省两级师范学校,在二千多考生中考得第二名。由他母亲在朝阳县教官学时的薪金供他念书。   先生在东北各地创办女子义学时,国华正在奉天读书。师范毕业后,便在朝阳一带办学,“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事变时在朝阳县办“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任校长,为辽西一带培养出许多女子师资。成为朝阳地方有名的教育家。后来为宣扬“王凤仪学说”奔走各地,至一九四三年,终于以身殉道,逝于大连。 8 .家境艰苦极了   先生从十九岁开始为人佣工,直至二十八岁,扛活十年。不仅活计干得认真,并能处处为别人着想,尤其是二十四岁之后,身患疮症,带病坚持做活,家庭生活非常贫困。   迎送祖父之后,被告、受谤、负债,以及疮症的折磨,内外交困,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了。但先生任劳任怨,克服种种难关,他曾回忆当年的窘境道:“我接我爷爷之后,家里饥荒很多,旁人又屡次欺侮我,控告我,弄得很困难。我每天常吃个半饱,在地里做活,饿昏了总有几十次。我内人在田间拔草,从早到晚,不肯休息,她不吃午饭,早晚只吃些野菜,但还必须想办法,让老人吃饱饭,我二人真是苦极了。那时我心里只存个孝字,存真了,天就真助我。”   先生因患疮症不能工作。以后数年,田间事,由内弟白勤俭代为耕种。   先生三十一岁秋日,族弟树昌的父亲死了,没有棺材,先生想办法给他买了一具,树昌也无力还这项垫款。出殡时,他预备不起回灵饭,先生把自家的米全数给拿去。守坤说:“我不吃尚可,还有两辈老人呢,那可怎么好?”先生去“罗锅子”地割些粉红米的高梁交与守坤,磨面为食,黄昏又去割些谷子搓下来,用锅炒炒,次日舂一舂米。就这样的度过了一个初秋,真是艰难得很啊。   中秋节,先生自述经济困难情况时说:“那时祖父、父亲在堂,没钱办节,我对内人说:你那银镯子不好卖一只吗?她说:那可不行!我一听心里搅个劲,把饭碗放下,不吃啦。到团山子李家借了八吊钱办节,真把我憋病了,请二伯母给我刮拔,我放声大哭道:我妈在世,怕我难看,要啥给啥,别人就不能那样了!我内人听这话受不了啦,就给我磕头道过,我病就好了。”   孟子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其斯之谓欤! 9 .助人为乐   早年先生在十里台张家扛活时,秋天割地,和人家换工,来了一个打头的,两个伙计,当然由张家打头的领工。外来的打头的对伙计们说:“咱们加点劲干,把这个家伙压过去!”先生把这话暗地里告诉张家打头的,他一听很着急,先生说:“不要紧,等一会儿下地,分高梁垄时,当然是你领头,你挨着我,外来的人再往下排,他们若是快超过你时,你就丢下两垄给我割,他们追不上时,你再拾起来,到了垄头,还一点也看不出来。”结果,打头的到底没被他们压过去。   先生的母亲在世时,常把粮食借给人家用。母亲死后,家道衰落,没有再继续母亲那种行为好事的能力了。先生暗想,若不接着做下去,就对不起母亲了,所以有时宁肯拿利息借粮,也要挪给亲友们。这正是接续母亲的德行。   先生长了十二年疮痨,前六年还能做活,后六年不能做活,他自己说,竟当说和人了。谁家有事来找他,他就去参加,没有气力说话,就在一边躺着,听听事情的原委与关键,到在最后,先生告诉双方人,这事应当怎么完结,人们都很信先生,自然就完了。   先生为父亲守墓时,见到堂嫂(国珍母)守寡,一子二女,生活十分困难,为人佣工。她是祖父的大孙媳妇。先生为了解决堂嫂的窘状,决定把她接来,与她合伙。她讲的做五个月工作,挣十五吊钱,已支九吊了,先生借钱给代还了。国珍母对先生说:“你既这么办,请记个帐,将来好还你。”她的意思是恐怕守坤不能收容她,所以这样说。先生回家,守坤问:“大嫂怎么没回来呢?”先生说:“你不乐意吗?”次日,守坤过去对大嫂说:“你过去吧,有咱俩人在,不许分家。”因此就合伙。先生奉嫂如母,视侄如子,二年后为侄儿完婚,两女出嫁。数年,国珍把典出之地赎回,得以成家立业。这是一九○二年的事。直一九○九年,先生接办善德当失败后,赔了两万吊,这外债全落在先生身上,破产也不足以还债。国珍看这债后半辈子也还不完,她就分出去了。   先生疮痨愈后,族叔王清湖生活十分困难,子双目失明,想要向外典地,典不出去,先生便设法典过来。后来族叔想要往回赎地的时候,没有钱,又不好意思张口,先生知道情况后,便主动把典契送给他说:“明年你自己种这块地吧,至于地价延期交还,或许永远不还,我绝无异说,请放心。” 10 .祖父逝世   先生的祖父没来以前,生活没有着落,有时吃不饱,心里苦闷,背都弯了。自从迎请到先生家后,孙媳侍奉得很周到,有时她自己吃树叶,也必给老人做饭吃。祖父吃得饱,又舒心,腰板也直起来了,一气到死也不弯腰了。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日晚,祖父德泽公逝世,寿享八十四岁。原拟十四日出殡,一切都安排好了。想不到,要起灵时,老婶来拦灵,说祖父当年还欠她钱,要先还了钱,才准出灵。众人都替先生不平,有人主张把帮忙的人分成两伙,一伙拦阻她,一伙往外抬灵,更要人想要打她。先生说:“不行,我爷爷在世时我都能侍奉了,我爷爷做古啦,也不吃不喝啦,我还侍奉不起吗?我老婶是爷爷的儿媳妇,我是孙子辈,还是我远,婶母近,婶母拦灵,必是别有孝道。现在秋收大忙,大家酒席后都先请回,等老婶叫我出灵时,我再邀请大家。”众人都散了。   (当)天傍晚,老婶的女儿,坐在炕上,就喊头痛,痛得满炕打滚。老婶害怕,心疼女儿,当时就跪下哀求说:“爹,你老快叫你孙女好了吧,我马上去求人出殡。”她女儿真就好了。   老婶来找先生说:“你爷爷显灵,非把他抬出去不可,找人赶快往外抬吧。”人们都回家忙着秋收去了。老婶无奈,只好挨家磕头,请人帮忙。   十六日,众亲友又来帮忙,先生才把爷爷安葬了。   治丧时,周姑丈亲临吊祭,在地下打着滚哭,先生心里话,你是哭我爷爷吗?是哭你自己呢。因他的儿子们不孝,有时把他气得发昏,他见先生迎养祖父直至发丧,既感佩岳丈之有贤孙,又悲叹自己多逆子! 11 .舍己救人    -- 为张家完结官司   张世俊是锦县十里台北后张家人,是个讼棍,能言善辩。他儿子为了争产业把他堂兄打死,他儿子逃亡在外,堂兄之母控告世俊纵子行凶。官府把世俊逮捕下狱,已三年了。他的长子成五求先生给办理这事(先生曾在被害者家中扛活数年,素有信用)。先生去到狱里看世俊,他说:“兄弟呀,把我救出去吧,花钱多少不碍事,我东荒还有一顷好地呢。”先生说:“你蹲着吧,你的贪心还没有了(消),就是你的罪还没有满。”先生心里话,你出来不一定坑谁呢,你罪满了再说吧。这是一九○五(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间的事情。   到了冬天又找先生,先生去了,他说:“兄弟呀,我老了,把我办出去,有碗粥喝就行了。”先生说:“行了,二十天就可出来了。”   为了化解此事,先生在原告家(即张世俊大嫂)门前走了十次。原告人心里道,咱是手足兄弟,人家是外人,还这样用心,我们何不完结呢?因此,被害人之妻也要求完结这事。先生到城里衙门的班房(值班地方)问道:“张世俊的案子在你们这里押着呢。”他们看先生衣着褴褛,便不理睬。   有一天,州官坐在堂上问案,先生叫张成五写一纸条,上面写着:张世俊案,张周氏(被害者母)身得重病,不日到案,张恩和(死者亲人)具。成五跪在甬道上持着这纸条,差役把纸条拿上去,先生和张成五就走了,州官道:“明天过他的堂。”先生知他是个火性,明天必能过堂。州官退堂,先生和张成五回来了,差役道:“你们哪里去了?”先生说我们找张恩和去了。   先生在头天晚上回去,雇车把张周氏拉来,到衙门时,张世俊的案已经过完了。傍晌午,州官又过堂,先生叫张成五又写一纸条,写着:“张周氏到案。”仍然跪在院内,拿着那纸条,州官立时叫上前去,拿上纸条一看,立时提张周氏,张周氏上去,州官以为今天早晨过的张世俊的案子,他没说出来什么,怎么这么快,原告就来了,必定是他现雇的老太太来。不问别的,先问你管他叫什么,来回地问,问得无错了,才问道:“张周氏你为什么愿意完结呢?”张周氏说:“我侄把我儿子打死了,固然是一种逆事,但我侄既然跑了,我小叔年已六十多岁,替儿蹲监,将来若监毙了,这不是我于悌道有亏吗?而且果然若那样,将来我又何颜面见我翁姑和丈夫于地下呢?因此,特地恳请大人发慈悲施再造之恩,把我小叔放出,将来我侄儿回来,再拿送到案,听大人罚办。”州官说:“你甘心吗?”张周氏说:“甘心。”州官说:“你们画押去吧。”这事就完结了。   衙门里当差的见着先生说道:“就是他呀!”二句话也没说,先生和同去的人站了一会儿就出来了。先生大笑说:“幸而我有隐身草(指破衣服),不然,这么大一场人命官司,凭空就完了。他们见着我,要打一壶水来,端上一盘点心,我们还不得花几十两银子吗?   当张家的官司办理得略有转机的紧要时刻,先生家中派人来信,儿媳病重,朝不保夕,请先生速归。恐不相信,次日又来人,星夜赶到,相距一百四十里,望先生火速回家。先生说:“我回家,能叫好不死吗?无论如何,非将张家官司办完,才能回去。”来者败兴而返,谓先生不尽人情。但张家诉讼两方非常感动,说:“为我家事,家人生死且不顾,真是异人。”因此而完结之心愈切。直到张世俊释放到家,先生始返还。儿媳之病,由于先生为其找到患病的心理根源,解开了疙瘩,很快就痊愈了。(详见《性理疗病》) 第三篇 大智慧   先生的大智慧可从其生平事迹中多处体现出来,现仅就其彰明较著者收录于本篇。 1 .悔过疮痨顿愈   一八九八(光绪二十四年)年,先生内弟白勤家的牛在先生家养着,除夕忽然不见了。正月初二日,先生骑驴去二道沟白家寻牛,正值白勤、白俭、杨柏等讲善书《宣讲拾遗》,因此在白家住了七天。先生的疮痨就是在听讲善书《三娘教子》而悔过顿愈的。   先生患疮痨十二年,很重,人们认为是已经不能治的了。他总好包屈,有时哭,他嫂嫂笑着问他,好模样的哭啥?先生说:“天也没有神佛,我就知道爱人,就知道做活,怎能叫我有病呢?我哪样不对,可以指出来。”他的疮痨确实很严重,很危险了。   此次,在白家听讲善书,他们只是一味地紧念,听着很好,但因太快,不得寻思,不能明白。先生说:“这是善书,你们为什么不善念呢?”他们说:“怎么的?”先生说:“你们一味急拉拉地念,叫人也不懂得,那不是恶念吗?”,因此,他们就慢慢地念,先生也帮他们讲。讲了一天,心里很乐。   第二天,杨柏讲《双受诰封》一篇,讲到三娘教子夜读,她儿子贪眠,三娘要打他,他儿子说:“且慢打,我有话说,若有我亲娘在,我哪能受你这样冤枉气呢?”三娘闻言立即气得昏倒,祖母和院工急用姜汤灌醒。祖母叫她孙子磕头认罪,祖母自怨老命不好,三娘见儿子跪在面前,述说自己的罪过,三娘说:“儿快起来,是我不会做娘,不该动肝火。”   先生听到这里,觉得很奇怪,他们娘俩不是在吵嘴么?怎么又都各自认不是呢?想着想着,忽然明白了:啊!古代贤人争罪,今世愚人争理,怪不得我成愚人了!只觉得刷拉一声开朗了。他便跪到院里,提着自己的名字,大声呵呼道:“王树桐,就算人家不对,你生气算对怎的?兄弟耍钱不是有个耍钱的累吗?你不耍钱,你发财了怎的?”数着数着,就大笑起来,笑的是自己得着啦,有时哭,哭的是大家还糊涂着呢!   第二天早晨疮就完全好了。先生从此知道病源了:不怨人(不生气),伦常不受伤,绝没有病。悔过愈病的关键就是拔阴取阳,阴气盛了就转化成疾病,阳气足了身心自然健康。这便是先生发明的“性理疗病”的缘起。 2 .愤世要饿死   先生疮好之后,把善书看成是无上至宝,便日日讲求。书中有一篇《训女良词》,先生便按书中要求,考查村中的妇女,从村东头到西头,没有一个能真正孝敬公婆,助夫教子,具备妇德的;再仔细考查男人,都争贪下顾,抛弃父母,没有一个能尽孝悌的。因此,觉得这个世界坏到极点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活在这个污浊的世上,实在没有意思!先生想到这里,便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活下去,就立志要死。   那时正是农历四月末,正在锄田。先生自想:怎么死呢?悬梁、投井、自刎,都不好。想了好久,才自己决定:禁食!从田间回来,躺在炕上就不起来了。家人知道他有不如意的事,便要这样,谁也劝不好,因此也就不理他了。过了两天,家人托塾师郭士宗温言劝解。先生说:“你说世界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有头?”郭先生说:“这个世界没有头。”先生说:“没有头我还是得死啊!”仍是一头躺下,不出一言了。家人也无可奈何。   一连饿了五天,先生的灵魂就不知不觉地出体了。他自己回忆当时的情景道:“我的灵魂飘飘摇摇地走着,离地一丈多高,随地起伏,走有二百多里,轻快极了,那日正是五月初四日,家人准备杀猪过节,把猪已绑上,放在窗外,小孩们不住地捉弄那猪,使猪叫唤。这时灵魂听着猪叫声(声音很小)就回来了,到在身体旁边,还自笑道:“你还是这样啊!你倒是动弹啊!你倒是生气啊!你浑身的能力哪里去啦!说着,灵魂就入体了。”   这时,先生自思道:“死是真好,那么你的老人依靠谁呢?你为世风太坏而饿死,世人们能因你一死,他们就好了吗?不是还得你劝他们,他们才能好吗?想到这里,知道世上还有两宗可做的事:一个是孝亲,一个是劝人。因此,就决意做这两宗事了。   先生后来劝世人的壮举,数百处女义学的创兴以及性命伦理学说的形成,无不是从这次心灵巨大的震动,生死激荡的感受中萌发的。 3 .因救杨柏得明天道   杨柏是朝阳一带善士中的领袖,家住二道沟,施衣放粮等事,力行不倦,穷人都感他的恩。   他家雇的伙计(长工),某人有心去当胡匪,他就尽力的劝告,言语之间,大概是过于激烈一点,那人趁着过节放工的日子,就真得为匪去了。到匪群里,对胡匪头目说,杨柏家有个姑娘,行为不正,应当把她抢来。胡匪信他话真就去了,走到村外,胡匪头一想,杨柏是个善人,家里怎能有这种事呢?就叫胡匪们暂停,他一人先到杨家门口问这事,杨柏说:“我家只有一个十三岁女孩,这村的人都知道,请你查查。”胡子头知道是那胡匪造谣,把他骂了一顿就走了。   那胡匪恨气未消,就把杨柏家的粮食驮了几斗去,经过王家营子,他对大家说:“杨柏有很多的粮食,谁去驮都行。”先生的族人,王洪刚、王洪文、王玉衡听着了,就乘机去驮粮食。他对杨柏说:“胡匪屡次要绑你的票,我们替说情,所以没来绑,今天你非得给我们多少米不可。”杨柏想叫他们尽量的驮去,但杨柏的族人,本都指望着杨柏的粮食,好解救来年春天的困难。如果匪人随便来抢,不免要抢光了。他们就聚起很多人,把洪刚等捉住,用刑一拷,认了三案,就以匪人的名义,送到朝阳官府去了。   当时胡匪才起,听说杨柏这样对待胡匪,他们都想要杀杨柏满门家眷,代为报仇。洪文的表兄们,真都是带着百人的匪首,照那时的情形说,也真能做到。洪文若死,他们必给报仇,杨柏势必不甘休,准要再勾结些人来杀王家,这场大祸像荒火一般,终必祸殃扩大,殃及乡里,后果不堪设想。   先生想,杨柏是一方的善头,他要死了,善事也就完了。而且自己好病,还是听杨柏讲善书好的,要不想法救他,也真觉对不过。   先生悟索了三天,主意拿定。晚饭后,向父亲告辞说:“我走了。”父亲问他上哪里去,他说:“救杨柏去。”父亲说:“你能救得了吗?”先生说:“我救不了,我还不好死吗?”说着同表弟李全奎就趁夜去二道沟了(杨柏家乡)。表弟为向杨柏讨膏药。先生一面走一面喊道:“杨柏死我也不活着,非学羊角哀舍命全交不可!”喊了多时,走到通都岭上,那时正是十月底(阴历),黑洞洞的夜里,忽然就通亮的了,这时先生不出声了。过了一顿饭工夫又黑了,先生哼了一声,表弟问:“你哼什么?”先生说:“刚才通亮的了,怎么黑了呢?”他说:“没有亮啊!”先生说:“好吗,刚才通亮的了。”说到这时,刷拉一下子就明白啦!五脏六腑像用水洗过一般,立即就三界贯通。先生乐了三天三夜,没睡着觉,不但知道杨柏的事情六个月可以完结,因什么得这个果,将来怎样完结法,也知道了。就连世界的将来,也都知道了。这事发生在一八九八年古历十月末。   先生明白了杨柏的官司,是由他少年时亏孝上来的。他是庶母生的,小时候就不孝。十五岁时,曾被胡匪绑去,以后他好赌博,招了许多人作他的护法(保护他)。十八岁时,有姓王的恶棍,兄弟四人,想要杀他,杨柏为避祸到衙门当差去了。二十五岁时,有个术士,说他寿仅三十岁,若能尽孝,历行善事,寿可增,祸也可免。后来真有病,知道术士的话不错,他真做善尽孝,寿数果然增,祸也真平安的消了。   先生当日晚上住白勤家里,次日去见杨柏,把这事的远因说明,并预言非六个月不能完结,须去朝阳城几次,哪次有什么结果,哪次有什么样的现象。   先生给出了这样一个办法:首先想法替杨柏写一张呈子,说王洪刚等屡次来借米,只因言语不周,村会上把他们送到官府去了。然后又替王洪刚等写一张呈子,说杨柏是个善人,怎样舍善。两方面一个善一个穷,又哪能有死罪呢?   杨柏对先生的主张半信半疑。他有个朋友乔先生,曾在官厅里充差,所以他又去访乔先生做个参考。先生也和他同往。他俩走到蓁子沟山梁上坐着,先生和杨柏讲明他那事的道,他真明白了。到乔先生那里,乔先生总是说这事不好办,杨柏就把先生的办法告诉他了,乔先生极力称赞王先生的道高,赞不绝口。先生知道这事要败露出去,就不容易办了。于是就假装胡说乱讲,又给别人相面。乔先生见他这样张狂,就信不着他了。   第二天,先生和白勤先走,乔先生送杨柏三里地,对杨柏说:“王先生不是个做事的人,你要加小心。”杨柏到来,先生说:“你连个求朋友的道都不会,既是求朋友给出道,无论朋友有道无道,自己绝不能先说出你自己的想法,你既然有道,还求朋友作什么?今天的事,要不叫我掩盖的快,就败坏了。乔先生送你,是不是叫你不信我的话?”杨柏说:“是。”几个人就大笑起来。先生说这事正是“藏德。”   杨柏把这事托先生给办理。先生认为自己真把羊角哀舍命全交的精神拿出来,同着白勤一次一次地去朝阳。在小旅店里住着,吃极贱的饭,睡冰凉的炕,冻得战战不已,中夜同白勤起坐,用手摩擦四肢发热取暖。   有一次,先生中途头痛,在路中小庙前,先生想,你不是为救杨柏吗?救人如救火,你怎么半途就中止了呢?你头痛,你不是没死吗?想到这里,头痛也去,并不回家,仍赴朝阳。可也怪,走不远,头痛若失。先生对此事曾自评道:“就因我一念精诚,善于立身的缘故。”   还有一次,赴朝阳走在途中,觉着有阴气来侵。先生说大风不怕,只怕窗户眼的邪风,这回去朝阳必要有邪风。住到旅店里,果然遇着降兵来送周老疙瘩(匪首)的说:“杨柏是个善人,怎还遭这事?我们将来非替杨柏杀那送人的人不可!”杨柏听着害怕了。先生说:“没有事,我们心气平住就好了。”后来果然没事。   先生多次去朝阳,克服了种种困难,就是一心救杨柏,若事情办不了,真就学羊角哀决心一死。先生说:“我那正是继羊角哀的志,述羊角哀的事。读《中庸》的能这样才算实践。羊角哀的灵真来助我,我能给羊角哀放光,也正是助他,与他同等的神也乐来助我,希望我给他们放光。”   先生又说:“上天给我们的性,是无所不知的,我救杨柏时,忽然知道一切,就是天告知我的。我知道世界准大同,所以我先和世界同了。我知道天时转换了,人若能以‘志意’行事就是神佛了。”   胡匪们后来了解到送王洪刚等下狱,并非杨柏的本意,所以未加害于杨柏家。   先生依着原定的计划,步步进行,于翌年三月十五日,终于把王洪文等救出。王洪刚因久系狱中,日仅食少许稀粥,有亲友赠之饼肉,食多了乃病,离出狱前一日死。   先生因此失掉了自信力,曾自述说:“我在救杨柏明道时,见得了‘二阳一阴’,我以为杨柏是善人,这是一阳,我尽朋友的忠道是一阳,三个匪人是一阴。等官司完了,他们出狱时,洪刚死了。原先我以为他们都不能死,因此我失掉了自信力,所以迷了好久。后来悟明白,一个死者为阴,两个生者为阳,迷才破了。”   当二人出狱时,皆不能行路,先生背王玉衡,白勤背王洪文,送往店里。玉衡说:“二哥呀,你这种再造之恩,不但我感激,就是我的儿孙也就不能忘啊!”   自此,一场即将暴发的大祸,烟消云散了。 4 .“不受三个老爷子管”   先生三十五岁这一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为人止于至善,哲学达乎高峰,事业得以成就,皆基于是年之收获。先生不曾学过佛经道典,又未读过圣经贤传,而其劝世化人,讲道晰理,阐明了有完整体系的性命伦理学说,是完全由他个人的躬行实践中生出来的,正是实践生慧。故欲探讨其学说,必须对其生平事迹有所了解。   是年的第一件大事,是悔过疮痨顿愈。先生青少年时期即对社会上的不良习俗、丑恶现象,嫉恶如仇,愤世之心,无日无之,因而患了十多年疮痨。这使他在走上人生征途的第一步时,便进入了无限苦恼的牢笼,为自己带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十余年精神上的痛苦,造成了十余年的病魔缠身,病魔缠身又引起精神上更大痛苦,这种恶性循环,不知何时可了!   人生的苦恼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有的因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有的是忍受凌辱欺压,不得解脱;有的是丧失亲人,悲痛哀伤;有的悲观失望,前景黯淡等等。这许许多多的痛苦,其原因都是比较明显的。惟有病苦的原因是最为复杂。查出其原因,便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事实上,有很多疾病,其病因是很难查明的。找不到原因,便不可能有妙手回春的疗效。   无数的事实说明,很多疾病长在肉体上,而其病根却在人的心里,所以有些病,医药治疗能够痊愈,但往往容易复发,因为心里的病根没能拔除。中国古代医学家把它叫作病的内因,现代医学称为疾病的精神因素。有的病人,这个病治愈了,那个病又发作了,按下葫芦,瓢又起来,其关键就是心里的病根没有拔掉,所以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先生患了十余年疮痨,几乎成了不治之症了,然而能够霍然而愈,这不仅仅是医疗方面的奇迹,而阐明一个真理,也就是“拨阴取阳”的真理。不仅仅是找到疾病的根源,而更重要的是找到拔除病根的途径和方法。发前人之所未发,明后人之所欲明,是人类精神文化宝藏中的巨大发掘,也是人类心理疗法中的伟大发现,在人类医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人身的阴气聚集多了,便转化为疾病。那么阴气是怎么形成的呢?由于长时间看他人的不对、生气、怨人,积存了许许多多的不愉快,或事不遂心,因而烦恼丛生,抑郁寡欢,这些是产生阴气的根源,也正是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用不顺的境遇来摧残身心。不断地生气,便是不断的给疾病输送“肥料”,使疾病愈来愈重。没有病的人,也可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什么是阳气呢?即是欢喜的心境,愉快的情绪,公正无私的存心,爱人爱物之情怀,感恩知足,阳气充盈,自然身心健康。所以健康的身体,是来自健康的精神。   这里所说的“阴阳”,非中医所指生理上的阴阳,而是性理学中的阴阳。所以称为“性理疗病”。阳气足,自可照化气,正如阳光照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自会身心泰然,健康长寿。   悔过愈病,便是把习惯于由看他人不对而生气的心理转化为看自己不对而内省自责的精神,是心灵深层里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从而挖出病患的根子,切断向疾病输送养料的心理通路。但这必须是真心实意出于至诚的。有的顿愈,有的渐愈,根据其病理,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性理疗病包涵“伦理疗病”,因为人体阴气的产生离不开恨怨恼怒烦,然而恨怨恼怒烦,都是在人与人的关系矛盾中产生的,人与人的关系,便是伦理关系,所以性理疗病也正是解决和改善了伦理关系。   性理疗病经验说明除了外伤外感和传染病之外,所有的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其实,外感和心理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如流行感冒,同样的健康条件,却有的人感冒,有的未感冒,这就取决于精神因素了,精神上有压力的便容易感冒。所以心身俱健才是全面的健康。适应力强,则生命力必强,适应力和生命力是同步的。   性理疗病的关键是拨阴取阳。其方法是悔过,道过(当众道出自己的过错,有时竟至痛哭流涕),大哭,大笑,转移注意力。但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从挖掘病的心理根源入手。   疮痨痊愈,使先生的身清了,身界得到了解脱,解除身界之苦。   五月的愤世要饿死,是先生三十五岁这一年的第二件大事,是一次“大死大活”的人生大转机。   先生一边铲地一边考查,村中的女人,没有一个能按善书上所讲的孝敬公婆,和睦家庭,教子有方的;男人也没有一个尽孝尽悌,力行善事的。感到这个世界恶浊到极点了,实在不愿意和他们一边活下去了。这种愤世的心理,使他在精神上一点出路也没有了,所以想要饿死。   然而,当他想到自己死后,老人生活怎么办呢?依靠谁呢?世风不好,能因为自己一死,世风就能好了吗?这两个问题,便使他绝处逢生了。复苏之后,就决心从事这两宗事情:一是孝养老人,一是劝化世人。世人怎么坏的呢?先生经过多年的社会实践,考查与探索,发现其根源,是私欲和贪心的驱使,弄得人人为己,只知个人利益为重,甚至抛弃父母,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在为人处世上,也是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因而世风败坏,愈趋愈下,到在私心膨胀的时候,便肆无忌惮地干坏事了。古人说的“人心惟危”,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人心”即指私心、贪心说的。所以先生说“死人心”,就是要控制或去掉这种私心和贪心。   私心和贪心便是世道阴暗污浊的根源,所谓挽救世风就是把私心和贪心转化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道心”。道心是要从隐微之处下功夫,所以古人说“道心惟微”。   先生发愿劝化世人,其关键就是“死人心,存道心”。人们只有存道心,才能指引自己走正确道路,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否则只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财富越多,而无道心作主,必然使自己堕落,道德败坏,甚至身败名裂。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很简单:物质财富再丰足,弥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只有存道心,才能将财富正确地支配,合理地利用。   人在生活贫困的时候,感到苦恼,这是不难理解的;然而有些人财产充足,生活富裕,仍然苦恼,是什么道理呢?这个苦恼和忍饥挨饿的苦恼不同,纯属精神方面的苦恼,不是用金钱能解决得了的。只有心存道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财富)的关系,将是己非人,贪得无厌,损公肥私的人心,转化为内省自责、感恩知足、热心公益的道心,问题方可得到解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伦理关系。包括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社会上的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其中哪一种关系处理不好,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苦恼;恐怕财富越多,其关系越复杂。所以不以道心做统帅,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即使有一时的幸福快乐,惟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苦恼。   私心太重的人,必须影响他人的利益。凡事能多为他人着想,则人我关系自会和谐;个人的物质财富贪得过多,则精神必须受累,心里的压力就越大。综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世上不外乎这两大关系。这两大关系处理得好,处理得适度,方可望有快乐幸福的生活。   先生致力于改变世风,挽救人心,凡四十年,无非为解决这两大关系对人们的困扰;把这两大关系理顺了,用道来主宰一切,则快乐的家庭,祥和的社会,始可有基本保障。   这便是先生饿死复苏之后,所开辟出新的光明之路。   饿死复苏这一件事,使先生的心界清了,心灵上得到了解脱,解除了心界之苦。   十月救杨柏得明天道,是这一年的第三件大事。   杨柏是地方的大善士,扶困济贫,力行善事,远近驰名。不意突遭大祸,有家破人亡之虞。先生考虑到,这样的大慈善家,真得遭遇如此凶事,今后谁还敢做善事?这岂不是把善门给堵死了吗?所以先生决心学羊角哀舍命救杨柏(羊角哀是春秋时代的人物,事详《今古奇观》)。先生夜行通都岭,忽见光明(先生把它叫“黑夜见白天”)。从此大彻大悟。   先生由于一念精诚,顿开灵明,豁然开朗,顿悟天人一贯之理,洞悉阴阳变化之机,预知大同之世即将开幕。寒冷的冬季眼看过去,和暖的春天快要到来,使人们从黑暗中见到了阳光。后来千千万万个受益的群众,对此都有切身的体验。   清末民初之际,女子义学的大兴与性命伦理之道的大昌明,汇成一股巨流,荡漾于长城内外、白山黑水之间,盖无不渊源于此。   各大宗教的教主与古今中外的圣哲,都是对道德笃诚实践,对宇宙人生真理不懈地探寻,终于大彻大悟。并把他们所发现的真理,传布于世,有的形成宗教,有的形成一种不不朽的学说。他们所阐明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不过对真理认识的深浅层次或角度不同,所以为人类所开辟的路径也不同,正如印度泰戈尔所说:“真理唯一,但其道路非一。”凤仪先生夜见光明之后,所倡导的“入世、应世、出世”的超凡入圣,了脱生死的大道,也正是宇宙人生真理的又一次大阐明。只不过他所提出的是“不破不位,当体成真”简捷明确,通俗易懂的道路而已。   人的天性又称元性,是光明澄澈、纯善无恶的,只因被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才失去了本来面目。欲恢复其原貌,一般来说,不外两种途径,一是“自诚明”,一是“自明诚”。先生纯属自诚明,他是由于救杨柏,精诚所至,豁然开朗,彻悟了宇宙人生真理。当然,他的开悟也是来自多年的伦理实践与生活中的千锤百炼,绝非一蹴而就的。所谓自明诚,是指一些有关的道理,认清目标方法与途径,而后逐步达到去私存诚。所以古人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智慧与功能是人的自性中所固有的,不是向身外求的,是要化除气禀性,去掉不良习性,经过不断的磨炼,正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与求学问不一样,求学问是向外求,越多越好;而学道是要去掉后天的习染与利欲。所以修行的过程,即是净化灵魂的过程。不论宗教或哲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性是一切的本源,先生夜见光明,洞悉一切,都是来自于天性。性是无比尊贵的,所以先生说:“天地有坏,我性无坏。”   先生饿死复苏,立下了挽救人心改变世风的伟大誓愿;救杨柏得明天道,具备了大智慧,照亮前进的道路,使他在思想体系和事业上,才有了宏伟的成就。   救杨柏得明天道,先生的性界清了,性界得到了解脱,圆明了天性。   先生三十五岁这一年的三件大事,使他的性、心、身“三界”(此三界与佛家的三界有所不同)都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这正是他讲三界学说的缘起。先生长了十多年疮痨,悔过顿愈,他无任何嗜好,是身界清了;饿死复活,死了为自家奔波的人心,而一心孝亲,劝化世人,是融会贯通了人心存道心,这是心界清了;救杨柏得明天道,无所不知,天性来朝,是性界清了。三界都清了,得知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并明白了怎样可以成佛的道理。   “天赋以性,地赋以命(心),人间的父母生身”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这是先生指出三界的来源。又说:“人如能修出去三个‘老爷子’,不受他们的管,便算成道了。性不动(不动气禀性,以天性用事),天老爷管不着,心无私欲(心地光明)阎王爷管不着,身不犯法,国主爷管不着。”“宇宙间生成万物的,是阴阳气,管阴气的名叫‘鬼’,管阳气的名叫‘神’(江希张语)。”那么统揽阳气的,俗称“天老爷”,统揽阴气的俗谓“阎王爷”,统揽人间的,便称“国主爷”了。人能不受这三个老爷子的管辖,自可超出气数,就离圣佛不远了。(超三界了) 5 .大屈大忍   先生三十六岁秋天,表弟李儒为匪,佟营官领着兵搜拿很严,李儒闻风逃跑了。官兵没捉住李儒,把他的内弟凌某捉去了,押到营部严刑拷问李儒的下落。他内弟受刑不过,就说把李儒送到先生家来了。于是佟营官领了官兵,在鸡叫的时候,把先生家团团围住,来捉拿李儒,因为没捉到李儒,便把先生捉去痛打,向他要人。先生说不知道,佟营官便把凌某带上来,重问他,他一口咬定,说把李儒送到先生家。这时先生才知道是被他胡说受了连累。先生便说:“你这屁小子,本没送来,打你几下,你就胡说吗?你瞧我的!”说完这话,把佟营官气得跳了三个高,只是招呼,打!牛圈穿杆,都打折了三截。他们一面打,先生一面喊:“没孽不挨打,没罪不挨骂!”佟营官越发生气,便亲自打。有的兵们劝着先生说:“你就应许,找找去吧!”先生说:“我根本不知道,我往哪里去找?”兵们说:“这样打,不是打死拉倒吗?”先生说:“到烟馆去找找吧。”到那一看,他们已经搜查过了。   然后官兵带着先生走,走了二十多里路,到缸窖岭。一路上,小孩们都说,怎么把王善人绑来了?官兵们也知道打错了,半路把绳解开了。晚间,先生还给他们讲善书,他们这晚很恭敬先生,把营官的行李供给先生盖。先生的身体没红没肿,并没有伤痕。   先生曾自述当时的情形说:“我挨官兵打的时候,谁也不怨,官兵和我无仇,他们愿意打我吗?是因为有人告诉他们打,才打啊。凌某愿意胡说吗?他也是受刑不过啊!他的母亲听说我挨打,就在他家的院子里,焚香祷告说:‘王树桐是好人,我儿诬赖他,上天保佑着,千万不要打伤了他!我甘愿吃三年素。’我那时要稍稍的怨恨,就对不起他母亲了。杨柏给请了二十多位大念书的人来保我,我也没招待他们。后来我守坟时,自思我三界分清了,怎还挨打呢?以后才知道我赶车时,打牲畜太狠,所以得这样报应。”   佛家讲“六度”,其中“忍辱”最难修,先生受屈打,不仅忍受了,还能毫无怨气,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但令人不解的,为什么被打得那么厉害,身上没有红肿,没有伤痕?是什么道理呢?打人属于凶气、杀气,纯是阴气,但先生心里毫无怨恨,并能理解别人的心,是为阳气,阳气充盈,因而未能与外界的阴气相接,所以身体未有受伤。先生常说:“不怨人三个字真是妙极了。” 6 .父殁守墓   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九年)先生三十八岁,夏日,父亲清和公因受匪患之后,得痢疾症,儿媳守坤侍奉两个月,时先生在外讲善书,遣人找回来,又服侍一个月,知道父亲的病不能好了,先生就给父亲讲性。先生说:“你老可是老实人,人家有不对的事,你老就不愿意,这就是性中之病。”讲了两天,把父亲的性讲化了,肚子立时不疼了,脱去疾病之苦,于古历十月初一故去,享年六十六岁。   父亲殡葬后,先生便在墓侧搭草棚,开始为父守坟,实行守孝三年之古礼。地处南山阴坡,开始了寂静独居的生活。先生远离尘嚣,万缘放下,日日寂然悟道。饭时必祭,祭而后食,每外去或归来,必到坟前叩头,实行出必告,返必面之礼。   南山阴坡,冬天极冷,先生在那里住着,人都替他愁,先生却是很坦然的。曾自述他当时悟道的情景说:“我守墓时人们都谤我,我安然不动,只是静静地悟道,不过百天真就灵了,我的小屋里,每天夜间光明得很,天上星斗历历可数,诸神诸佛都来相会,所以我知存养之力最大。人得空出来,才能归先天,满天的神佛才能助你,你若心里有个‘物’,神佛又怎能助你!第二年正月初六日,我同白勤(当时也正在为母亲守墓)赴六家子演讲堂,晚间回来时,有个像月亮似的,在前边引着我走,到草芦时忽然不见了。我的族弟宝元怕我冷,去给我烧炕,因为没有火就没烧,他就在我的屋里睡去,我没回来时,他觉得很冷,我回来他就觉得暖和了。他出去对旁人说:‘我二哥的小屋是神仙洞啊!’第二天我的小屋里光明了一夜,诸神诸佛都来了。次日回家,我就大吵吵着说:‘姜太公的封神榜到我手里了!’人们都说我疯了,要给我找医生调治,我就笑世人太迷了。有个族弟,他说我疯了。我说:‘你也说我疯了,你父子不和算对怎的?’他说:‘他不着调嘛。(不正经)’我说:‘你爹不着调,该你说的吗?他不好,是当儿子的没当真,真儿子不管老人好不好,先自己好了,老人自然就好啦。’他说:‘我得怎的?’我说:‘你今后永远不许说你爹不对,不许怨你爹。’还有一个人说:‘你封我一个神吧。’我说:‘你不遵道行事,我封你一个什么神!’其实,封神只是指示你本分应行的道,你照着道去行,不就是神吗?”   先生曾自述当时的家庭生活情况说:“我家的生活,全赖我工作来维持。我父亲死,我立志守墓,就不能工作了。几亩薄田每年只分三四石粮,我明知是不够的,但我一心守墓,不管他难不难,不料想,那点粮吃了三年也没能吃了。人真信天,天必加佑,可惜人都不肯信呢。”   王凤仪学说的主体:三界、五行、四大界及其学说的重点:家道伦理,都是他在守墓三年的实践中彻悟并逐步完善的。形成了后来完整而有系统的性命学说。 7 .守墓时期为人讲病   先生自从疮痨愈后,明白了人的疾病虽然长在肉体上,但多数人疾病的根子却在心里。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是颇有道理的。不过什么是“心药”,心药怎样使用,缺少明确的说法。先生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性理疗病法”,发掘疾病的心理根源,通过悔过、道过而愈病,更进一步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性理,变气质,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取阳,从而使疾病痊愈。这种方法是通过外界劝导,在主观上发生深刻地变化,把通常的被动治疗变为主动的自我疗法。   先生救杨柏明道之后,便开始试着为人讲病,到守坟时已有了初步性理疗病的体验,守墓百日豁然贯通之后,来求讲病者日渐增多,使性理疗病法逐渐臻于成熟。   当时听讲的人很多,好病的也不少,人们都万分感激,有给钱的,有给首饰的,先生都令人追着送还,绝不收受。因此,人们就都送些香纸,香烟缭绕,香味充满山谷,人都以为奇事。讲病之风越传越远,因而每天来的病人以及陪护者,有时不下一二百人,白守坤和儿媳白士贞也都帮着讲病。远道来者,当日回不去,便在村中各家借宿。(详见《性理疗病》章) 8 .为儿媳讲病   先生为人讲病的方法,是起源于自身,施行于家庭,逐步推广起来的。儿媳患咳嗽很重,先生把她的病因悟透,给说明白,立时就好了。   儿媳白士贞患咳嗽,数月不愈,很危险了。婆母说:“没见过这样的,好像八十岁的老太太似的。”先生说:“那么你咳嗽一个,我看看。”她说:“我不能。”先生说:“你不能,你可能叫人家咳嗽呢。”她说:“要这么说,她死还得我给偿命吗?”先生说:“你不得道,死了也不能完,你知道她在什么时候得的病?”她说:“我不知道。”   先生说:“你听我给你说说,我爸爸没死之前,在九月间,媳妇从娘家回来,她不知道爷爷乐意吃什么,又口讷,不肯问你,你又不告诉她,她做了饭菜端来,爷爷一口也未吃,她觉得没有脸面了,就躲到自己屋里去。这时你下地又另做饭菜,我爸爸吃了,从这时她心里就窝住火了,这种火咳嗽是很危险的,真若死了,不是你叫她死的吗?你是不满四十岁的婆婆,你知道爸爸好吃什么,你就应该下地去做才对,谁知你不但不去做,连说也不说,这是第一场的错。当她把饭菜送给爷爷,爷爷不吃的时候,你应该去劝劝说,爸爸你老不肯吃,小人的面子上就觉得下不去,请你老少吃一点,一会儿我再给你老重做。若这样,她也安心,你没能这样做,就是你第二场错。你看爸爸不吃,你自己去做的时候,你也应该招呼媳妇和你同做。并且要对她说,你是个小人,对于事事要问问才合本分,今天也怨我,没告诉你做什么,做的不对你爷爷的口味,所以没吃,你日后要注意才是。这样做,她也就不能病了,你没能这样办,这是你第三场错。三场都错了,你还当婆婆呢!”   先生说这话时,儿媳妇正在外听着呢,说完话,媳妇的咳嗽立时就好了。   这本来是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因为一时想不开,过不去,便结下疙瘩,轻则致病,重则可以丧命。只要是找到心理根源,即可妙手回春,这说明“心病”该是多么重要啊! 9 .为邢九先生讲病齐家   邢九先生是朝阳广富营子人,充六家子宣讲堂督讲,患病甚危,他儿子到墓地来,请先生去为讲病。走在半道,他儿子问先生说:“我父亲是个秀才,你是个庄稼人,你去可给讲个什么呢?”先生说:“宣讲堂叫我来,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先生到邢家想起圣人说的“四不正”来了,先生也不管倒正,一面念一面给他讲。(四不正是《大学》上的话:身有所忿嚏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先生说:“你觉得别人说的理都不如你说的对,你好抢嘴,夺硬词,看家人不对就要发脾气,这不是有所忿嚏吗?你怕死,怕神不保佑你,这是有所恐惧了,你好祈神保佑,不是有所好乐吗?你被逐出宣讲堂,就忧患起来(原先他在宣讲堂里好管人,被逐出。),以为是得罪神了。你到外边把太阳骂一顿,你再洗衣服,它仍然还给你晒干了,神也是这样,他不会怪罪人。一不正就能生病,何况你四不正都犯了!”邢九先生闻言汗流夹背说:“我这些年诗书白念了,那么我的病怎么能好呢?”先生说:“你家有祖先堂,那就是虔诚悔过之所,弥天大罪,一悔便消。”他挣扎着,叫家人扶起来,焚香叩头悔过,立时好了。   邢九先生病好了,心中非常佩服先生,第二天求先生给他“齐家”,先生应允了。   邢九先生有一个女人,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五个孙子,五个孙子媳妇。他招全家人来听道,家人都不来,是怕他骂。他的内人七十多岁了,在屋里整理器物,忙得不得了。先生说:“老太太,你来吧,你有过,我给你说说吧。”老太太就坐下,先生只是声称老太太有过,可不说是什么过。不多时,家人都听老太太的“过”来了。他们都来齐了,先生说:“我先不说老太太的过,先说说你们吧。你们的家庭,是用不着你们到地里去做工,惟有侍老人算是功德。你们人多,职责得要分清。五孙媳妇是管着给老人拿便盆,整理被褥,捉虱子的,四孙媳妇是管着扫地,擦柜台桌椅等事的,二三孙媳妇,一个管做饭,一个管做菜,大孙媳妇为率领孙媳妇的首领,孙媳妇要有回娘家或外出的,大孙媳妇就去补充,三儿媳妇主管着侍候老人吃饭的,若没有咸菜酱,自己花钱去买也必要预备,老人觉得哪种事不如意,不能向孙媳妇直接去说,吩咐三儿媳妇转告孙媳妇们,长次两儿媳妇,一个晨起问安的,一个晚间昏定的。这么做,儿媳妇、孙媳妇都有责任了,又何劳老人做活呢。老人要早睡,要晚起,睡不着半夜起来坐着!也未尝不可,这样做去,自然能聚神,家又哪不齐呢。”说完邢九先生极佩服。   先生去邢家,在外住了三宿,白守坤在坟上替先生住了三宿。 10 .匪人索米   先生守坟,来求讲病的人越来越多,远道来的人当天回不去,就安排在村里讨宿。每个人由先生家分给一碗米,求人代饭(请借宿人家代为煮饭)。有时一二百人,七斗米吃七个月,也没吃了。一面吃,先生一面对大家说:“这是上天赏善的,只管吃,绝不能了。”   求讲病的人,到处宣扬,说先生不但讲病不要钱,还白供吃的。他们以为是颂扬先生,哪里知道反而给先生招来麻烦。当时有匪首刘旺,率匪百余,盘踞蓁子沟,扰害乡民。大吃二喝,按户摊派吃粮花销,以前因为知道先生是善人,所以没到坟上来要过粮。由于人们这一宣扬,有一天傍晚的时候,胡匪打发人来要米说:“我们营里没有米了,别人家都派过多次了,只有你家还没有要过一次,所以特来向你家借粮。”先生说:“你们的胆子真不小,敢吃我的米,不是我不给你们吃,因那米是上天赏善的米,你们敢吃吗?若敢吃都拿去我也不管。”匪人说:“明天来取吧。”谁知没到天明官兵就把蓁子沟包围住了,匪首九人被官兵打死,余众打死打伤打散。   事先曾有人到坟上问过:“胡匪多久才能没有?”先生说:“再等三个月。”那人说:“怎么知道?”先生说:“匪人该有四十年的数,他们已过很多了。”过些日子又问,先生说:“再十天他们就要死了。”先生说这话,旁人都不敢说,因为他们没有善德当着,若说这话,怕匪人绑去。(先生原话)。   朱允恭问:“怎么知道他们快要死了呢?”先生说:“他们当胡匪是官胡子,霸占了一方,按地收捐。平时给国家拿赋税,十亩地每年仅拿一吊钱,他们收捐呢,十亩地每月就要六吊钱,他们这样要了七个月,正可以抵给国家拿四十二年的赋税。当胡匪的总得在二十岁以外,二十加四十二就是六十二了,六十年循环,数已满了,所以知他们必死。” 11 .教化儿媳妻子明道   白士贞与国华结婚后,与婆母不太合性,婆母嫌她愚,又口讷,先生偏说她贵人语话迟。先生对子女是注意教养兼备,只知教而不知养则离,只知养而不知教则愚,先生对于士贞涵养数年,直到现在才教。   先生给儿媳讲好过病,所以她非常佩服先生,回到娘家常常地称赞翁父。有一次,先生到白家去,白俭(内弟)的内人说:“三姐夫,你当老公公当得不错呀,你儿媳妇没少称赞你。”先生一听知道养足了,香味都回到娘家来了。先生到她娘家去,她母亲说:“你这里那里劝人,她们婆媳俩不和,你怎不劝劝呢?”先生说:“你不用惦着,我那儿媳妇是贤人,你不信,过年正月来,你再看。”   正月间,她老叔骑着驴来了(白俭),媳妇念叨说:“我要就着这个方便回家可不错。”先生也假装没听见。她是因为和婆婆不和,不肯向婆婆问,所以她念叨。第二天早饭后,她老叔走了,先生把她叫过来问道:“你昨天念叨什么来的?”她把想要回娘家的话说了一遍。先生说:“那倒很好,但是你妈和你老婶打架了,你是姑娘,应该提满家,你回去怎么说呢?”她不出声,只是笑。(她要不宾服先生就不会笑)先生说:“你怎么说,我都知道,你上来劲必要说,我妈害她什么事了,她欺侮我们。上来撸劲,必要说,咱们不用搭讪她,这叫作帮横。”说到这,她更笑了,心里话,也就是说这个吧。   先生说:“我教给你吧,见人要先见性,你妈是个急烈火性的,把你父亲烧得十四年不上家,他不跑,早烧死了。你娘家穷,你妈还有个心口疼的病,都是急烈火烧的。”说到这,她的脸立刻就白了,先生知道她动心了,若再往下说,就要哭了,哭了就伤心,伤心就伤命,伤命就糟了。(先生当时的原话)先生便急忙把话头转过来说道:“她虽是急烈火性,可有志气,我听你大叔(白勤)说,你妈一升高梁,四口人吃过八天,不求人,不是志吗?你妈要好了,你爹今年还能回来,但是可得听我的话,你到家先这样说,妈呀,我听说你和老婶生气,我怕你着急,所以来看看你,你老是急烈火性,所以把我爹烧得不回家,你老还有个心口疼的病,都是性子的关系。听这话,她心里难过,准要落泪,你就把话转过来说,一个妯娌间,吵几句嘴那还算个甚么,我们姊妹三个若好了,不就不受罪了吗?你这么一说,她保管爱听。你当天还得上你老婶那屋去拜年,要这样说,我妈是个急烈火性,把我父亲烧走了,家道还很穷,你们这屋过得很好,你老还能恨她吗?说完就回家,过三天拿点活计早点去,一边做活一边讲道,天过午了,还要早点回家,不要在那屋吃饭,这是免去你母亲的疑心。因为要从咱家论,你老婶不是舅母婆婆吗,必得她请你吃饭你再去,才合道。这话你要记住啊,过两天我还要问你。”说完话先生上坟上去了。这是正月初七的话。   初九先生回家叫她背诵那天的话,她说忘了,先生叫她想想,她也想不起来。先生说:“得好好地想啊!”十一日先生又从坟上回来问她,她还没想起来。先生说:“怪不得世界乱了,善人记善不记恶,恶人记恶不记善,那天我若是骂你一顿,你保管记住了。”说到这里她脸红了,先生就不往下说了。   十四日,先生又从坟上回来,一看媳妇没在家,先生问守坤:“媳妇哪里去了?”她说:“东院王树德家接去过节去了。”先生说:“可怪了,你不会教媳妇,人家替你教,你还让她走。”她说:“一个东西院,那怕什么的。”先生说:“她出去不说话吗?她和旁人一说话,不是讲究穿,就是讲究戴,再不然,就看纸牌,这不都是罪孽吗?你快去把她找回来。”她在外屋里打转转,不肯去,先生哇的一声就哭了,说道:“谁知道我的心啊!”守坤看先生这样,就赶快去了,先生听着她们婆媳俩回来进院了,便哇哇的大哭了两声,为的是使儿媳妇听着,媳妇进屋来,先生一声也不哭了,眼睛也擦干了。儿媳站在一旁,一声也不出。先生问她:“前天讲的道,想起来没有?”儿媳说:“没想起来。”先生说:“你是想起来了,说不周到就是了,你听我再给你讲一遍。”讲完了,先生说:“你还回东院去吧。”她一声没出,先生可知准明白。对守坤说:“这回媳妇可把你拉下(落在后边)了。”她不信。   十六日,儿媳和几个姑娘连说带笑地从东院回来了,守坤站在堂屋里一看,果然媳妇变了,因为过门多年,从来没有这样说笑过。她转身进屋里哭着说:“我赶不上媳妇,我也不吃饭了。”先生说:“你也多余吃,有那饭给猪吃,还能多吃一口肉,给狗吃,还能看家,一个婆婆,都赶不上媳妇,真也多余吃饭。”接着又说道:“我连个女人都教不好,我还有什么脸吃饭,我也不吃了。”对媳妇说:“当真媳妇的婆婆饿死,媳妇也得跟着才算真。”   先生知道守坤那水性的黑气,非三天不出去。到三天的晚上,她住的屋里,忽然通亮的了,佛经、人伦、道理都明白了。第二天到坟上去给先生磕头,说是感恩。先生说:“不是打架吗?”守坤说:“这么打可不错,都打到佛国去了。”   守坤自述她哭了三天之后,夜里看见一个草帽,穿着布衫的老人,站在祖先堂前,对她道:“你还不快信呢,有两个恩人救你呢。”守坤问:“谁是我的恩人?”老人道:“你男人和你弟弟。”语毕那老人不见了。她知道是祖先显圣,她立时心下光明,觉得满室都是亮光了。因此,她就看她的木性像一棵灯笼杆似的,上头的小枝挂着几个小叶,还滴嗒嗒地落着黑水滴;她看见自己的火性象火盆里的火,上面盖着许多灰,扒开里边还冒生烟;看着自己的土性很厚,可都是很死板的阴土;要看自己的金性一点也没看着,自己知道是压得太深了;看自己的水性是死水泡子的水,都有臭味了,那里还有些小虫。一一看过之后,阴性都变成阳的了。因此,第二天才去感恩。   当她们婆媳没到墓地之前,先生有族弟在那里坐着,先生道:“你二嫂哭了三天,今天准乐了。”守坤来叩头感恩,族弟很佩服先生的先知。守坤为了却自性中的苦,更感先生的恩,向全族磕头二十天。   按:乍看起来,这是一段很平凡的家庭故事,但深入地分析一下,从中可反映出教者本身的高度修养境界,并且在每一个情节中都蕴涵着恰当的火候,否则是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的。初步分析如下:    1. 受教者必须在十分敬佩教者的情况下,才能虚心接受教导;    2. 公公开始说媳妇时,她不出声,只是哭,说明了什么;    3. 一会儿媳妇脸白了,然后应该怎么说;    4. 回娘家时,说得母亲落泪了,话头又该怎样转;    5. 媳妇去老婶家,怎样使母亲不疑心;    6. 十一日把媳妇说得脸红了,应该怎样;    7. 十四日,为什么媳妇一进院,公公立时哇哇大哭了两声;    8. 十六日媳妇连说带笑的回来,说明她真得变了;    9. 先生用话激守坤几句(多余吃饭),知她非三天,阴水的黑气哭不出去;    10. 先生知守坤哭三天之后必明道。(见性)   综合上述情节里边,既包涵着心理学的内容,又涵藏着性理学的原理。先生说:“教人是有火候的,掐住火候,自然可以教到至善之地。” 12 .知生知死   大东沟村曲老太太听说先生劝病很灵验,就抱着幼孙来求先生给看看,是否好养活。先生说:“这孩子莫如不叫我看,他像假贴票(凭贴乃商号所发出来与本票功用相同)到了本铺加了批了,不然,还可活二年,这回活不过十天了。”曲老太太问:“为什么呢?”先生说:“因为你们的伦常颠倒了,我虽然没到你家,可知道你们家,婆婆做了媳妇,媳妇做了婆婆。”   曲老太太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先生说:“你在家里,是不是每天早起,扫地、点火、烧水、做饭,你儿媳妇,倒起得很晚,你看她起来了,就给打洗脸水去,她才洗脸吃饭呢,你的性快,有活计不等媳妇去做,你先做去了。虽然觉得是自家人,没有说,然而不合天理了。那小孩子不融会贯通,就该得稀屎痨了。那孩子正是来讨债的。”曲老太太承认伦常颠倒了。   先生告诉她说:“媳妇要守媳妇本分,把孝道行真了,以后再生小孩,不但没病,还能出贵。你也不要再偏疼你儿媳妇,不叫她做活了。你得守住老太太的本分,家道自然会好。”   曲老太太抱着孙子回家了,把先生的话告诉她儿媳妇。她儿媳妇生气地说:“不要听他胡说。”嘴里虽硬,心里可是不安,她自己想还是出去躲躲好。三天以后,她便抱着孩子回娘家。过了五天,这孩子果然病了。她便对她妈说:“这孩子怕是不好,王孝子(先生)说他活不过十天,可别死在你家里!”她就抱着孩子骑驴回婆家,走到半路上孩子就死了。   邻近各村的人,听见这桩事以后,凡是年轻的媳妇,就都注意尽孝了。   曲家由此对先生非常信仰。正值“毛三”聚匪数千,搅乱地方,曲家为免除匪害,也来坟上,请先生设法。先生说:“你把家产和饥荒说出来,我给算算。”来人说:“家有七口人,六十五亩地,十一间房子,有五百吊饥荒。”先生说:“孟子说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每人五亩地就可以足用,你家有七口人,有三十五亩地就可以了。但是你家有五百吊饥荒,还得多留出十亩,好还饥荒。可是你的房子多,也可以多出钱,这还得于十亩之中减去五亩,共种四十亩就正好。天地是养众人的,贪多的就是欺天。你剩余的二十五亩,以十亩交天,天就是众人,你找个与你不相干的穷人,给他种,他给租子就收下,不给也不要,这算是交天。以十五亩地交给神,神在五伦中,把这十五亩地给你的亲友或家庭中的穷人种着,他给你租粮就收下,不给也不要。这两项地若都交租,每年可得四石粮,你这算给天经营,你留两石算报酬你,其余的两石,以一石做德,一石存着,永久作为做德的钱,你这样做去,就可以不受匪害了。”他回家在祖先堂前焚香许愿,真这样做,真就不受匪害了。   先生说:“我当时对于这事,只是拿过一看就了然啦,不是详详细细地算的。” 13 .为五树峰家合伙   树峰是先生婶母的儿子,他的妻子和婆母口角,被婆母用烟袋将头打破。她回娘家时说,必得分家才能回来,树峰就那样做去。先生以为不合道,守墓时寻思好久,才设法纠正他。   婶母有子五人,而长子树峰娶了妻生了子,便抛了老母,离开四个同母弟弟,自己单过。东西屋住着,天天还打架,老婶得了个浑身疼的病。先生想,非叫他们合伙不可。有一天先生和老婶说:“咱们唱一出戏啊。”婶母说:“这小子唱什么戏?”先生说:“唱‘四郎探母’啊!”大嫂在那屋,听先生这样说,气得鼓鼓的,先生也不去见她。先生以后天天来就这样说,大嫂越听越生气,气得心口疼了,她叫树峰给她请医生调治。树峰说:“能治你病的人,只有南山守墓的孝子啊,我去给你请来。”   先生到她家,一见面就问道:“你有什么病啊?”她说:“心口疼呢。”先生心里想,若不是我唱戏,哪有病呢,然后说:“大嫂子是好人,对人总是乐乐哈哈;能说会道的,见人不论大小,都有礼节,‘德、容、言、工’四个字,就是德字你没占着,因为你没侍奉老人。这也不怪你,因小叔太多闹的。你父亲谢老明是有名的人,谁不知道,你是没遇着好人才没尽孝。”说她好处,她病好点了。然后先生说:“你先养养吧,但无论如何,他们要和你合伙,你可千万别干。”说完先生就又到婶母房中去,四弟都在家中,先生便对他们说:“你们谁愿意当孝子?”老二老五都说愿当。先生说:“我老婶,你们谁也侍候不好,非你嫂子不可,你们能把嫂子请过来,就是孝子。”他们说:“人家不干啊。”先生说:“你们干就行,能听我说就能办得到。”   先生回坟上,他俩也去,又唠一会。先生领他们去大嫂家,一进屋,大嫂把脸向里一扭,就生气了,两个小叔就发直咧。先生说:“嫂子可不得生气怎的,这些年的孝道,都叫你们给误了。”她越发生气,先生说:“可不生气怎的,你们得还人家十年的孝道啊!还不下跪呢。”两个小叔子就跪下了,把她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先生说:“生气生得对,早先竟打骂嫂子来的,应该下跪,可有一宗,那时不是小,不知道好歹嘛!现在他们怎来跪着请嫂子呢!嫂子若不答应,我也是小叔子,我也得去下跪啦,嫂子不答应不能起来。”她一听先生要下跪,她下地一手拉一个小叔起来,他俩因先生没发言,他就不起来。先生说:“大嫂子好了,你们快起来吧。大嫂子,你父亲是有名的人,谁不知道,你不尽孝不对呀!原先是因为小叔们气的,这回他们好了,你可得尽孝啊!再不尽孝,是你不对了。”   大嫂把已往的事,哪回怎的,都说完了,先生就把她领到那屋去,给老婶磕头认罪,婶母也痛哭,从此合伙,病也都好了,遂为母子如初。常言说,弥天大罪一忏便消,是不错的。 14 .感化宗族   王家营子的同族,有一位婶母,因为抽大烟(吸鸦片),把家业抽穷了。有一天,她来到坟上向先生说:“你能讲好许多病,这回给我忌一忌大烟!”先生说:“我不会。我们王家祖上有灵,会忌大烟。你真的要想忌烟,就要到同宗的各家去,诚心诚意地给祖先堂磕头,还要悔过说:我是个不肖子孙,不知爱护身体,抽上了大烟,有辱祖德,对不起祖先。从今以后,痛改前非,立身行道,好扬名显亲。说完再磕头恳求祖宗保佑你,凡是姓王的都要一家一家地进去磕头,觉得累了(疲倦了)就休息休息,遇着谁家饭做好了,就在谁家吃,每天要从早磕到晚。”   她真照话做去了,磕了七天头,真得把大烟忌好了。同宗的一些年轻的媳妇们,一看老太太真把大烟戒住了,都受了感动。她们也都自动孝亲敬祖,天天有四家媳妇,像值日似的,轮流到各家祖先堂去磕头。这样一来,风俗马上起了变化,家庭不和睦,不孝敬公婆的,受到了感化,都有所好转。   先生从这宗事上,深刻地体会到:人要在本分上求,实行真了,就能带动许多人,当初只知道尽自己的孝道,哪曾想尽孝有这么大的感应呢!自己并没有去劝他们,就都知道尽孝了。   按:祖先是否真有灵验,可不必去研究。族婶母每天坚持到各家祖先堂磕头,并悔过发誓忌烟,这种行动的本身便是戒烟的过程,真心诚意实践久了,便可对心身起到自我改造的作用,正念战胜了邪癖。先生说“王家祖上有灵”而是引发婶母诚敬的孝心与坚定的戒烟信念。 15 .守墓期满   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先生四十一岁,正月,六家子宣讲堂的同仁们,计先生守墓期满(三九二十七个月),就共同趋车来请先生出山。先生乃往六家子宣讲堂,宣讲化人,永不为家庭生计计矣。   同时尽道,时代不同,作法也不同。朱允恭问先生道:“你老是因为守墓成道了,今后的人,遇着亲丧还可以守墓不?”先生道:“不可。因为以前的天时,是拿着尽礼,拿着孝身为重,今后的天时,是以立德孝性为重。时代不同,所以行道也就不同了。”先生到六家子宣讲堂后,专以游行劝化为事,讲好许多病,劝好许多人。除了用性理和伦理疗病之外,还运用其它“方便疗法”治好一些病人。   秦家营子有个人得了一种奇病,每天必得喝凉水一两桶,嘴里喝着,小便流着,冬天也得这样。他父亲是一乡之长,村形像船似的,然而因街路不修,水向南流,把村中冲坏了,是等于漏船,所以他儿子得这病。先生把原因向他讲明,叫他修治村里的流水沟,他儿子的病就好了。   管乃堂有病,先生叫他把自己的过错,用纸写好,贴在街路各处,然而不署名,使行人见着读诵,无形中孽就消了,病就可以好。先生说:“行人念诵那悔过文时,必要用意寻思,那正是以神治病。”   白俭和他妻子打了四天仗,他把这事告诉了先生,先生说:“你在一个月后,满身必要生疮。”他不太相信。先生说是照他的三界说的,他的性是个愚性,他的“命”是个当督讲的,他劝人必要讲理,理属水,愚气属水,锅里盛着水,底下加上火,又哪能不扑出来呢?他到团山子去讲善书,不几天就回来了,果然生满身疮。他问先生怎能好,先生说:“你找你们村中各家的先祖是什么样?子孙是什么样?找着就好了。”白俭照着话作去,果然好了。(能找出各家先祖是什么样,子孙是什么样,即是知因果,知因果自能生出阳土。)   先生能尽人性,所以把人能劝好,能尽物性,所以才知道牛的死活。曾自述道:“牛的性中杂有愚火,所以性子很执拗,若把愚火化了,也就可以脱离畜道之苦。我从前养一牛,能够自知领着众牛自食于山,自饮于溪,自归于栏,它的愚火真化了。我就对我侄儿说:‘这牛早该死了,只因前年被匪牵去,咱用七十吊钱赎回,所以才又活了几年,好还咱的债。今年又被匪牵去,我就不赎它了,因这牛仅值九十吊,前次用七十吊赎回,已经对起它了,而它又多活几年,以还欠债,若再赎它,它再还咱债,这不就越发苦了它吗?因此我不赎它。’谁知后来它自己回来了,它债还净了,它性化了我知它明年就该死了。第二年三月,正逢我从外边讲善书回来,它卧在院中不起,次晨就死了。我知它必转人,所以埋上,未卖它。我所以知它死活,正是由诚而明啊!” 16 .为六家子宣讲堂清债    -- 化麻家与赵家   先生于前年守墓期满之后到六家子宣讲堂,不久便离开六家子,在锦县、锦西一带宣讲化人。是年( 1906 年)七月回来,这里的堂址被学校占用,债台高筑,主办人张铭斋,李韵卿竟遭人白眼,叫他们为花舌子。他们见着先生哭诉苦衷说:“当年讲堂盛时,锦上添花的人有的是,现在竟没有一个雪中送炭的人。”边说边哭,先生便慨然把债务承担起来。   先生认为现在信神的人,拿神坛吓唬人,借神欺人,我绝不那样。对主管张铭斋主讲李韵卿说:“信一回神,神哪里去了。这是神拉的饥荒,必得神还,不用为难,那饥荒算我的吧。”二人给先生磕了两个头。先生说:“那还算个甚么,将来我到锦州叫一个人给拿,腊月十五日还债就是了。”他二人又给先生磕头。他们说,这话不是先生说的,是神说的。先生闻言不禁大笑,笑他们迷到这种地步,迷佛的不信佛的话,佛不叫他喝酒,他怎么还喝呢?先生说:“常人多半如此,明明是自己作对了,他偏说神佛保佑,这就是没有自信力。”   张铭斋李韵卿,人们认为是两个老虎,能力大。他给宣讲堂买米,往外借贷,买米用的是毛钱,把米贷出去后,张铭斋怂恿商会整顿钱法,这样,他们往回收款时,就可以得好钱。他们以为可以挣许多钱,办宣讲堂就用不着善东助款,把善东都辞退了。曹知府出外清查民事时,听说这事,就告知他们快改过来,二人怕死,就仍收毛钱,本是已经到手的好钱,忽然又变成毛钱,无形中积下债了。先生说:“这正是上天拿钱试验人的地方,办善事更须注意啊!”   先生在锦县时,麻秉仁患病,经邱老柏介绍,先生把他的病讲好了,他曾发心作善。冬月间,先生叫沈六先生向麻家告知化款事,因他是麻家的至亲,他说麻家不能舍。先生说:“这场事没有你。”先生又叫邱老柏先为说知这事,麻家应否,不必再说第二句。邱真照话作去,麻家以为太多,未允。过几天,先生又去麻家讲善书。   先生讲完善书,临行时对麻东家说:“邱老柏上日所说的事,不必介意。”但先生暗自立志道:“宣讲堂这饥荒非叫一个人给还不可。”心想,若有神就得灵,若不灵我腊月十五就死,去问问阎王爷,我从善二十多年,信神信佛,神佛还信不着我吗?还以为我愚弄人吗?先生信神,不迷神,不烧香,不磕头,可真信着就灵啦。   先生与麻家揖别时,先生欲哭,麻东家夫妇亦欲哭,志诚相动。先生去后,麻翁三日夜不曾合眼。过二日,先生从麻家门前走过,想要探望消息,见他家管事的在门口,问先生道:“你不到屋?”先生说:“我不到屋了。”腊月初九夜里,先生也觉得心里忙乱,自思心内无事,何以如此?后忽忆及此,必神使之然,不但我这样,麻家或者也要如此,待明晨我去看看,想到这,心就坦然无事了。   先生不知怎的,一心要上老麻家去,天刚明,就起来,告诉讲堂的厨夫说:“你们吃饭时不必等我,我上西关去。”故意地从麻家门前走,正赶上麻家管事的开门,一见先生就说:“好,你可来了,我们东家正要叫我去找你呢。”先生到屋里,向麻翁行礼,麻翁仰面大哭说:“得了,六家子宣讲堂的饥荒我完全担负就是了。”他把梦中神人怎样指示的话说了一遍。他说:“你有事你去办吧,晚上到我这里来取钱吧。”交钱时,他的女婿解明泉给点钱。先生说:“你知道你老丈人为什么给我钱?我们是两手换啊,他给我钱,神给他心灯啊!”   由锦县去朝阳六家子约一百五六十里,中间必经暖池塘,先生走了一天,哭了一天。   先生背着老麻家的两千吊钱,一面走一面寻思:麻家肯这样做,他的德怎么这样的大呢?我的亲友怎没有一家肯这样舍善的呢?想到这里,先生便哭了一天。后来他审问自己说,别哭了,什么人做什么事啊。晚上到暖池塘,才收了眼泪。先生到赵表妹家去投宿。   起初表妹嫁给一个痨病人,她不十分满意,就不好好侍候他,病者不能如心,不到几年他就死了。表妹改嫁,适赵家。赵家先有三子,表妹又生一子一女。先生到她家,讲说麻家舍钱的事,妹丈赵文有说:“我怎这样操心呢?你大外甥,不管谁的钱,有了就输。你二外甥意到外边当小偷。”先生说:“你品品,你原先一条垄地也没有,现在有好几天地(十亩为一天),还开一个棉花铺,你原先是一个小贩,每天竟使机弄巧,正是使鬼,所以你的儿子都不叫你舒心,你知道吗?这五个孩子,就是五鬼阵,小女孩是妹妹的要命鬼,等她到六七岁时,就该把哥哥的过错告诉表妹,表妹常生气,就该得胖肿病了。妹夫听着儿子的过,必要打骂他们,常了就该都逃跑了。女孩到八岁时,表妹被她把阴气灌满,得胖肿病,就该死了。到那时的家庭只剩下妹丈和女孩子了,那不就苦恼了吗?”   二人听了很害怕地问先生:“有没有救法?”先生说:“你得把家产舍一半,就好了。”他说:“开花铺存一千斤棉花,值两千吊,舍了吧。”先生说:“舍可是舍,你的女孩可要死啊,你能认可吗?表妹的前夫怨气未消,才转生这女孩,这与樊梨花杨番的事相同,她是要命来的,你作德把她翻过去,这叫作‘翻天印’啊!”他说:“死就死吧!”以后不到一个月,女孩双目突出,不能见人。先生说:“你们得好好恭敬她,要啥吃给买啥,三个月就死了。”结果女孩死了,表妹没死,四子没散,长子化了一次性,这个因果阵破了。   六家子宣讲堂用驮子把棉花取去,还债了。   赵文有的长子赵德福至诚向道,他化性一次,自知前生是驴转的,必得大病十几天,吐三碗淤血,把一身肉瘦尽,才能脱尽前生的生性。未病之前先告诉他父亲说:“将来我必受折磨,无论怎样难过,也必得吐三碗血后再救我。救我前,只用几张佛表纸,几个纸锞子,在神位前烧了,给我喝一碗米汤就好了。”说明了还一再叮咛,可千万不要救早了,恐父亲忽略,又磕了很多的头。他病了三天,号叫得很厉害,吐血一碗,他父亲忍不得了,照他说的法救他。他病好后,大哭着说:“父亲吧,你可把我坑了,我那两碗淤血,哪天才能吐出来,一身孽肉哪天才能脱尽呢?”所以一直还受苦呢。先生说:“还是因他德不足,足了自化。”   综计麻赵两家的款,超过六家子宣讲堂的外债,余额怎样处理的,先生曾自述道:我给六家子宣讲堂化款,还饥荒后,还剩两千吊钱,我就送到高桥沈六先生(麻家亲戚)开的烧锅(制酒厂)里寄存。办学用款,直由烧锅支取。因我是穷人,不能不避嫌疑。   这是一九○六年十二月的事情。 17 .伟大的誓愿    -- 大兴女教重立人根   先生生长在偏僻的山沟里,地瘠民贫,文化落后,几乎家家困苦,人人愚昧,很少有读书人,既无人讲求伦理,又缺乏家庭教育,人们无异于在苦海中沉沦、挣扎、拼搏、求生,一代如此,代代如此,一个地区如此,多数地区如此,人心陷溺,世风日下。无怪乎先生于三十五岁时,竟无意于人间,欲绝食饿死。   社会恶浊,世风败坏,家庭中,父不慈,子不孝,夫妻反目,婆媳不和,兄弟相争,等等现象,比比皆是。何以如此,盖缘缺乏教育也。先生通过数十年的社会实践,以及义赴友难,豁然开朗,芦墓三年,大彻大悟,方知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转变世风,家庭教育乃人生全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根本。然而欲家庭教育好,又必须从女人身上入手,即欲有好的下一代,必须有良好的母亲,良好的母亲,首先是有贤淑的媳妇,归根结底,良好的媳妇,必须来自有良好的姑娘。这样,问题就明确了。所以先生奔波数十年,大力提倡振兴女子教育,家中有贤妻,方有良母,有孟母才有孟子,因而倡兴义务女子学校,使广大的青年女子受教育,明人伦、懂家教。   有良善的姑娘,才会有良善的媳妇,有良善的媳妇,才会有良善的母亲,有良善的母亲,才会有良善的下一代,所以先生说:“女子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此乃千古不易之理。古代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没有一个女弟子,故先生大办女义学,正是补天下之大漏。   先生不仅是满足一时的社会美好,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人类的千秋万代,改善人类的素质,所以大声疾呼“振兴女教,重立人根。”于清末民初时期,办女子义务学校,创始于朝阳,推选于辽海,发展至吉黑,波及华北,使千千万万个女子受教育,女义学多达七百余处。   不仅要有贤妻良母,更要有“贤夫良父”,故先生后来又提倡以道义为主的崇俭结婚,只有男女双方同步,下一代的质量方可有保证,人类才有希望。   锦西县孟家屯修孟母和孟子庙,工程很大,竣工后,先生去拜孟子庙。执事人是孟老峰。先生一进门向他深深作揖,他不瞅,向他说话,他也不理。先生立志说:“可看你们老孟家出圣人,你们就这样自大,圣人也不光许你家有,我们老王家就不能出圣人吗?我非立志学圣人不可!”旁边有人讥笑先生说:“你能赶上吗?”先生说:“赶不上了也追他几步!” 18 .顿遇知音张雅轩   先生守墓出山之后,决心创兴女子义务学校,为了解决教师问题,迫令妻子白守坤去义县杂木林子女塾读书,当时她已三十八岁,排除种种阻力,终于完成学业。一九○六年二月开始创立了锦县十里台张家第一所女子义学。次年在锦县高桥一带立女义学。一九○八年朝阳及锦州地区女子义学已达六、七处,学生三百多人。曾得到朝阳知府的支持。   一九○九年,国内变法的呼声很高,各地都讲新章,先生也去参加,王知府忽于众人中看见先生,他就招呼登台,和他并坐,便向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王善人,他曾守墓三年,近来又办女学很多处,我恭敬他,是恭敬他的人格。诸君能像他,我也一样的恭敬诸位。”晚间,请先生到他的公馆,他说:“你也该置两件衣服,有事时,我也好抬举你。”先生道:“我去的地方,都是些穷苦人家,我若穿几件好衣服,自己拘束,人家招待也作难,因此,我才穿这样衣履。”知府称赞道:“你真是个善人啊!”   一九一○年先生为了劝化世人,提倡女子义学,于这年三月开始同刘振明北上,实行乞讨访道,讨饭三个月,走路两千多里,途经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归途至辽阳海城一带,宣讲善书。   翌年正月,先生在海城县腾熬堡讲好了王恕忱医药无效的转食症,引起了张雅轩的极大兴趣。对先生的讲病方法感到特别惊异万分敬服,乃向先生请教。先生给他讲善功德三个字,惟有德是万古不朽的。张雅轩问:“现在想作德应做什么呢?”先生说:“现在惟办女义学,昌明母教,是万古不朽的德行。”雅轩内心受了极大的震动,便决心办女子义学,并向先生说:“我立志,决意破产兴学!”日后海城女义学之创兴,东北数百处女子义学的扩展,都由张雅轩的这一诺言而实现了。   是年六月张雅轩就竭力筹备办学,后来便在他家院内办起女义学,定名为“淑贞义务女学校”。三年后,女义学确实发展起来了,校舍及一切设备完全由雅轩出资解决,他把房产衣物和二百多亩土地都典卖一空,真实现他罄产兴学的志愿了,经过了种种打击和挫折诽谤,他的心志毫无退转。   不数年,女义学发展到辽阳、辽中、海城、台安、盘山等县。女义学以后发展的步骤与情况,先生事先都与雅轩预言了。   一九一八年,先生五十五岁时,女子义学已发展到吉林省怀德县,渐及双阳、伊通一带。先生便命雅轩离开海城,功成身退,去北省,再创女学,女义学才大兴。   一九二三年女义学发展到黑龙江安达一带。一九二八年女义学竟达到四百三十七处。所有这些成就,都与张雅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先生说:“我不把张雅轩度到佛国,誓不成佛!” 19 .德惠讲习多人开性   先生见辽南一带女子义学皆偏重文学,忽视妇女道德和性命伦理的学习,甚至绝口不谈,又哪有实现办学初旨之可能?所以决议暂时脱离淑贞女校范围,另觅地点,亲自教导,必使有明道的人,才能有转移世风之日。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到吉林省德惠县选定郭家屯泗水堂孔明伦家,太平松山李向荣家,两处相距不远,可容一二百人。赵品三、李子和和王天龙等人负监督助讲之责,先生偕朱恕忱游行两处间,专讲三界、五行、四大界。规矩极严,终日不许说闲话,虽管理员有所指挥,亦只许用手示颐指,不得招唤。开始学生都不习惯,不乐听讲,有的结成一个小团体,用棉球将耳朵塞住,表示反对。见先生等出席讲道,她们说又摆老头阵了,但不久便都转化了。   先生自述说:“我常说翻世界,究竟从哪里翻?只是从心上下手,扫尽一切浮华,专心去求,自然能得。我在德惠郭家屯讲习,学生们说是摆老头阵,我说二十天再看,你们要盖住锅(就是不许说闲话),讲三界时专讲三界,别的什么话也不许说!不到二十天,‘开性’的很多,哭的哭,叫的叫,真都明道了。我从那时知道,真得教法,就没有不可化的人。以前在腾鳌堡等处讲习,不过仅有些‘化性’的就是了,‘化性’较比‘开性’的还差着一步呢。”   那时不但不许学生说闲话,就是张雅轩从海城到来,也不许他出席讲话,南城来的人,也不许他们即时回,只是叫他们静心听讲。精神专一才明道了。大家专悟姑娘性如棉。先生讲:“人要是能找着众人的好处,准能得道。用志当人的人遇着逆境,一点说也没有,甘心忍受,这叫德性,才是真性如棉。天性像棉花似的,雪白净亮,温温暖暖。用它纺线,绵长不断,像人的真有义气,用它织布,平平正正,像人的品性端正。只知为人,忘了自己的利害得失,这叫不破本位,当体成真。”   首先是王桂贞、刘淑荃在太平松山,专悟“性如棉”,开性了,李淑贞在泗水堂讲习班当教师,听着她们明道的消息,她也立志悟道,三天没吃饭,诚意到极点,只觉从口里向外出黑气。侯向琳自外进来,见她精神似有变态,她向后退走,不料退倒了,她也立时开性。   侯向琳在怀德老曹家教义学时,曹家是苛薄吝啬的善东,因她的学问浅,很不满意她,所以待遇上、饮食上都很苛刻的。侯向琳是富家的姑娘,离家才一里多地,可是在那里忍耐,毫无怨言。她嫂嫂听说此事,问她,她说没有的事。她嫂嫂特意在吃饭时,到义学查看,她见嫂嫂进校门,便将饭藏起来,说是已吃过饭。她有这种超人的耐力,所以在这次讲习中,她开性的效果最好。一星期后,侯向琳变化得举止文雅,风度娴淑,语言温柔动听,真像脱胎换骨一般。开过性的人,气质温柔,智慧大开,讲起道来,口若悬河,感染力强。她们都立志,献身公益,讲道兴学,提倡妇女道德,真够得上大同先导,后世模范了。侯向琳开性后,擅长讲“姑娘道”,化人很多。所以先生称她为“姑娘头”。(亦称先天姑娘)   开性的人,只因诚意到精纯地步,把后天的习染都洗涤干净,露出先天本来面目,所以有些像婴儿一样,有时哭有时笑,具有超常的智慧。   先生曾述说当时开性的情景说:在德惠县太平松山李家讲习,学生开性得很多,李家有三、四个六、七岁的小孩,一天晚饭后,在玩着时,互相商议说:“我们学着开性啊!”说着他们就假装哭假装笑,还一面悔过,所悔的过还都是真的,他们就真开性了。赵品三呵呼他们,他们说:“三爷啊!不用呵呼我们,你还在苦海里呢!”他三叔呵呼他们,他们说:“你不用呵呼我们,你还在地狱里呢!”人人都有天性在,若真悔过,天性自现,尤其是小孩们最容易,因他们不曾受过多少薰染,所以天性最容易出现。   这种开性时出现的超常智能,欲使其永久保持下去,必须有足够的功德来培植,否则,很容易流于昙花一现。 20 .安达大会   黑龙江省安达县大慈善家杜绍彭对先生创办女义学之宗旨甚为理解,乃于一九二三年开办安达义务女子学校。   先生在齐齐哈尔曾为马树勋(东三省荒务局督办)之妻讲病。后来马树勋闻道有所醒悟,一次请先生到他家,他跪在地下,手捧一千垧地的地照,一万元钱,请先生收下,先生不受。当时先生疲乏,暂时歇卧,张雅轩和杜绍彭寻思他二人在座,必有什么不可说的话,他俩假托要走,但先生和他们一同走了。出来之后,雅轩问:“办学正在用款,这钱和地照为什么不收?”先生说:“化人的钱,不是为成我们的事,乃是为救那舍款的人,现在他家好像鸡蛋山,从山底下拿出这一点,全山颓下来,就坏啦!况且他那钱到咱手也不准能好花,救不了他,所以不受。”   于齐齐哈尔讲演大会,闭会后,游行江省十四县,绍彭负交际各法团及省府之责,先生专事讲道。   拜泉县附近钟灵观有吕华堂,闻张雅轩毁家兴学,极为崇拜。某日在汽车候车室中,遇张雅轩,呼至门外,对雅轩说:“我有哈洋五百元,赠与你吧!”说着把钱扔下就走了,追之不及。雅轩向先生讨论应怎样处理这钱,先生说:“我们不能收用,交与杜绍彭吧!”绍彭以此款在安达喇嘛甸买荒,更有些善士助款,开办学田部,用作兴学之基。大家有意把土地分给雅轩一些,先生说:“我们绝不受!”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九月一日,于安达县开家庭教育大会。先生自明道之后,即以道在家庭伦理间,他认为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的好坏全在人为。那么家庭是人类的泉源,想要有好人,来造成好的世界,必须由家庭来生好人。所以家庭教育是培养好人的关键。这次大会主要是研究家庭教育,会场的屏风上大书“正本清源”四个大字,正是突出了这次大会的主题,说明了大会的宗旨。   杜绍彭是大会的主要助办人,一切经费,除由各善东的资助外,绝大部分由杜家解决,不论人力、财力、物力全力以赴。大会召集奉天、吉林、黑龙江以及热河各省女义学的主办人、老师、善东和部分学生,一千多人,会集到安达,加上当地听众共两千多人,会期两个月,盛况空前,专以研究家庭伦理为主要内容,孝、悌、慈为其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夫妇道为改变世风,提高家庭质量的关键。先生反对空谈理论,强调实践,知行合一,不仅要人念书,更重要的是要“书念人”,即把书上的大道理念到人身上,变成实际行动,这样,方不白读圣贤书。   譬如大家研究“母教”的时候,先生说:“讲母教不如先讲‘教母’啊!”这话说得多么一针见血,直截了当啊!   杜绍彭是黑龙江的大财主大慈善家,是四省慈善会黑龙江分会会长,何以对王凤仪先生五体投地的钦佩和敬服呢?此前,杜绍彭曾在海城淑贞女子义学兴学大会上,见到十几岁的女学生,在女义学学习,过一段时间后,不仅能身体力行,且能滔滔不绝讲道论德。深感自己年年出外放赈,会过许多督军省长学者名流,竟没有一位能比得上这位身穿朴素衣服的庄稼老头王凤仪先生的。先生见什么人讲什么道,对于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没有分别。领导这些平凡的人,作出不平凡的事,他认为先生真是太伟大啦!因此,杜绍彭同张雅轩发心举办如此规模盛大的大会。   当时,在那种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畅通时代,举办这样的大会,实非易事。将热、奉、吉、黑四省女义学的办学人员和教职员工会集到一起,交流办学经验,明确办学宗旨,鼓舞了大家的志气,使原本分散的近百处女义学,融为一体,这是女义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女义学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有人把凤仪先生比作船,杜绍彭比作水。船在水上,自可畅行无阻了。从此,女义学真得大兴起来了。   通过此次大会,诞生了两大新生事物,一是“崇俭结婚”,一是“储金立业”。先生认为二者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两大关键,是改善天地间气(人)和血(钱财)的两大措施。(详见《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 21 .阐发性命学说    -- 三界、五行、四大界及伦理   三界、五行、四大界是王凤仪学说的主体,伦理家道是其学说的重点。这一具有完整体系哲理,是从他的实践中生出来的(悟得),所谓实践生慧,即指此而言。   凤仪先生力行劝世化人,怎样劝?怎样化?首先必须从其性心身三界(有别于佛法所讲的三界)入手,即除掉身界的嗜好,端正行为,去掉心界的私心杂念,常存做人的道理,化除性界的脾气禀性,圆满固有的天性。与其同步而行的是“消阴命,止宿命,长天命。”这是离苦得乐,欲做完人的必由之路。   每个人在家庭或社会上是个什么角色,把这个角色(如当儿子、当妻子或工人、商人等等)做好了,行真了,就叫作“立命”。   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属于我国古代传统哲学范畴。然而凤仪先生不是完全沿袭古人之说,而是赋予新的涵义,着重人的性理的阴阳消长变化,使之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取阳,五行推转,从而祛病健身(发明性理疗病法),尽性立命,转化境遇,调整人我关系,与人为善,家庭和睦,达到事业有成,幸福快乐的目的。   四大界志、意、心、身,是人生路上四个不同层次,也是人生的归宿,它不仅说明人们不同的精神境界,也可包括宇宙万有,所谓佛、神、人、鬼,以及万物无不囊括其中。志界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即佛的境界,是无人无我,如如不动,众生一体,万类一元的最高层次;意界是知足常乐,光明磊落,心地坦荡,大公无私,是人间的天堂;心界是自私自利,争贪不已,使机弄巧,苦苦恼恼,是人间的苦海;身界是为所欲为,花天酒地,损人利己,以私害公,违法犯罪,是人间的地狱。   人们每日在这几种不同的境界中,却不知上下“轮回”多少次,譬如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就是天堂。愁苦恨怨,怒气填膺,即是苦海或地狱,这不是完全自主的吗?   志、意、心、身既是人们的归宿,也是对人们每时每刻的言行动作、为人处世、是与非的衡量标准。这四条道路摆在人的面前,简明扼要,境界分明,何去何从,任由选择,是对人生严峻的考验。凤仪先生四大界的提出,是为人类“了脱尘寰,超凡入圣”之道的又一次新的大阐明。   伦理是凤仪学说的重点,是明确做人的规范。如家庭中的孝、悌、慈、夫妇道,以及妇女道等等。然而不是对古人伦理学说的照搬,有不少新的内容。如打破“旧三从”说(提出“从天理、从道理、从情理”),孀妇可以再嫁,娶女婿,女人自立等等。凤仪先生所讲的伦理道德,既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   三界、五行、四大界,伦理之间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纵横交错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体。 22 .在现实中成佛   “存佛心,说佛话,行佛事,当体成真,就是佛了。”是先生的一贯教导,也可以说是怎样才能成佛的纲领。不过欲达到此境界,有很长的路要走,绝非一蹴而就的。关键是要实行。所以先生说:“注《金刚经》的讲《金刚经》的都未必成佛,行《金刚经》的才能成佛。”这就是突出一个行字。所以佛留下千经万典,绝不是单纯为后人念的,更重要是教导后人照着实行的。学佛的人即使佛经念得再熟,佛号念得再多,如果尘缘不了,贪心不止,嗔恚不息,恐怕也成不了佛。所以要把佛的教诲,落实在当下,从现实中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千锤百炼,去掉不良习性,化除气禀性,达到净化灵魂,提高精神境界,才是真正的学佛。   成佛不是都得等待人死后才成佛,而是在活着的时候就达到佛的境界,死后当然也就是佛了。一个人存心动念,言行动作,处处符合佛的教导和要求,就离佛不远了。佛家有句名言“人成即佛成”,即是这个意思。   一九二五年在安达开家庭教育大会时,王泽溥深信佛学,他时常以佛理讲给同仁听,因此,有些人信念分歧了,先生说:“我教出来的人,你都给领出家了。这好象是瓜倌,栽种的瓜不等熟你都给摘走了,不是可惜吗?”他听先生这样的数责他,就过来给先生叩头,大家说他是悔过。先生说:“他是和我要分家了。”次年,他果去拜泉,自立一道德学院,专讲佛学去了。先生认为抛弃人道,先求佛道,是舍近求远了。   先生主张学道的人,要在本分上成,所以他常说:“茄子在茄子上成,辣椒在辣椒上成。”无论是什么本分,就要把什么本分所应做的,做得圆满。在家庭中是什么角色,就要把这个角色当好,是儿子就要当好儿子,是媳妇就要当好媳妇。在社会上是工人,就要做好工人的工作,是商人就要做好商人的工作。对自己来说问心无愧,对外人来说,能使众人佩服。从而使个人的心身性命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人一出生到世间,在家庭来说,你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已“安排”好了,上有父母,你就是儿子或女儿,有哥哥姐姐,你就是弟弟或妹妹,长大了,不是媳妇就是丈夫等等,这是想逃脱也逃脱不掉的。在社会上,各人有各人应做的工作,必须各按本分,尽职尽责,这是天经地义,谁也不应违背的。假如你一定想要逃避现实,就等于欠债不还,再奢谈什么成圣成佛呀,那便是痴人说梦,缘木求鱼,万难如愿!至于那些极为少数“乘愿再来”的高僧大僧,如惠能、鉴真等伟人,则另当别论。   把人要当好了和把人要当真了,中间还有一定距离。大家说你是个好人,但你不一定是个真人。所说的真人是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考验,既经过顺境的考验,也要经过逆境的考验。在逆境中能坚定不移,百折不挠,不怨天、不尤人、巍巍不动,慈悲为怀,这是一种很高尚的品格。然而在金钱名利权势地位等顺境的诱惑下,仍然毫不动心,不忘初衷,不失本色,心性不受半点污染,这样,才够得上是个真人,才是学佛者应有的素质。   有的修行人,遁入深山,久住古寺,参禅打坐,已臻佳境。然而一旦环境变更,尘缘牵绕,便失去定力,故态复萌,多年的修行成果毁于一时,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他私欲杂念的根株埋在心灵深处,并未彻底清除,只是搬石压草。但当石头挪开之后,温度适合时,草便生长得更旺。这就说明他原来并未经过人事磨练,基础不牢,所以经不住考验。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是佛教的一句名言,是每一个佛教徒都熟知的道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不动嗔心,不耍脾气,却是不多的。其实,恨怨恼怒烦不仅是人生苦恼的根源,更是修行的最大障碍,它是人们业力的具体表现,所以遇到事不遂心,人不对意的时候,便动肝火,耍脾气,这绝非修行人应有的素质。所以先生教导人要去脾气,化禀性,是学道者的必修之课,但这须在现实生活中去锻炼,去打磨,也就是不受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元性复明。先生说的“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就是此意。   先生说:“不能自立的人,什么时候也不能出苦。”自立二字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般人只是从生活自立方面来理解,其实,有更深层次的自立,是精神上的自立。精神上能自立的人,到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也不灰心倒志,也不感到前途绝望,因为他的志愿和希望不完全寄托在身外的事物上,事情可以失败,但人格是永远不会失败的。世上纷纭复杂的现象,千头万绪的事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锻炼人的性命,所以要借假修真,济人利世,成人也正是成己。   先生的一生就是在现实中成佛的典范,处在什么位置,就把什么位置所赋予的责任做好,做真,处在什么环境,就在什么环境中修行。   先生所讲的都是常道,不提倡追求神通,神通只是修行路上的副产品。比如欲上达山巅的人,中途遇见了奇花异草,而忘了最终目的,结果误了自己。神通就好比奇花异草。但达到佛的境界,自会有神通,不过是不轻用神通而已。   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舍已为人的精神,挽救世风以及振兴女教的业绩,更为重要的是为人类开辟一条不脱离现实生活,而能达到超凡入圣了脱生死的康庄大道。 23 .现在的伟人将来的圣人   江希张(字慕渠)之父江钟秀(字寿峰),山东省历城县人,目睹清末设立学堂,废弃经书,认为吾人如不读圣贤书,不知克已复礼,人心不古,世道必乱。忧郁成疾,目生火蒙,视力大减。夫人王崇孟(字景范),劝其同朝泰山,以散心火。祈生圣子,以挽世运。翌年(一九○七年)次子希张诞生。希张生具异禀,颖慧超群。众称神童,九岁(民国四年)手注四书白话解说,以宣扬孔教,此书有康有为题词:“后生先觉”,出版后流传甚广。十三岁注老子道德经白话解说等书,普行于世。民国十年,江希张建议成立以发扬我国固有道德为主的万国道德会。公推孔子后裔衍圣公孔德成为会长,康有为、美国李佳白博士为副会长。该会以“改建社会、缔造大同,促世界进化,谋人群幸福,实行利民生、启民智、敦民德之计划”为宗旨。民国十六年江希张赴欧洲留学,并宣传东方文化与伦理道德,民国十七年安达杜绍彭被公推为北京万国道德总会理事长,主持会务。   一九三○年九月由杜绍彭介绍,先生与江希张会晤于北京总会。适希张自海外归来,积劳成疾,到协和医院疗养,稍愈后才到会,与先生相见于总会客厅中,先生原坐于客位,希张至,先生始起立,让他坐主位,希张不肯坐,说:“久仰凤仪老先生的大名,希张非常感佩,就是先母在天之灵,也感激凤仪老先生!”说完就侧位坐下。先生道:“听说你早就回国了,怎么今天才来呢?”希张道:“因为患病,到医院中静养去了,如今好些,我就来了。”先生道:“你是中国的神童,怎么还入外国医院去治病呢?莫非说他们的医院是佛所设的,不然又怎能给神童治病呢?”希张大笑。   先生说:“你是神童,我是佛,我给你讲讲病源吧!人是三界生的,性出于天,天以灾管人,地府以病管人,人间以法律管人。但是人都迷了,我从前也迷啦,才得重病,后来明白了,一悔便消,病立时就好了。你是操劳过度,人的心脏属火,肺脏属金,心火上升,火去克金,所以肺部受伤。若遇逆心事,能信因果,不怨人,火去生土,化克为生,就没有病了。”希张领悟说:“谢谢老先生,我当心就是。”   先生接着说:“一个人虽是大罗金仙下界,一经投胎也要沾染上禀性,你看最好的云白杏,它长的也大,味也鲜美,把吃剩下的杏核种到地里,生出来树再结果,就不如原先吃的那杏了。因什么呢?因为它受了日月照临,风雨的摧残,地气的蒸发,就失去了它的原性了,必经过接码子(嫁接)后,再结果才能像原先那样,人的性也是这样,必得化去禀性,复还天性,才可了道。你走遍全世界也没遇着我这样一个庄稼人和你讲道,因为见你的都是些大学问家,大道德家。我这个庄稼人就敢和你讲道,还就讲你的道。其实你的病,只是在外国被人欺啦,到哪儿完全希望你讲话,恭维你,你过累,他们不知道就把你欺坏啦。我原先看皮影,一出来妖精,他就说有‘生人气’,我现在才知道,我们讲道没有搭茬的人,那才难呢!那就是‘生人气’。”先生讲完,希张问:“注《金刚经》的和讲《金刚经》的,谁成佛呢?”先生道:“注的讲的都未必成佛,行《金刚经》的才能成佛。”   然后希张出席道:“王凤仪老先生是现在的伟人,是将来的圣人,真有圣人资格!真有圣人资格!”连赞不绝。   谈起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的意义与办法,江希张说:“全国人要都能实行崇俭结婚,我国自然就治了,如果人人都能立业,自然就可以息战了。”更对先生说:“将来把你老的心得写下来,我把它编到书里好不?”先生也表示同意。 24 .“九一八”事变前后   一九三一年旧历八月,先生在沈阳,初六日,突然对张雅轩说:“目下就要大乱,将来我在乱里头,你在乱外边。北京总会重选理事长,你应该到场才是,且立业事已到付立业利息之时,你去后,无论得着什么吉凶消息,你可千万不要动心!”雅轩问道:“大乱什么时候才止呢?”   先生说:“人有肉身,终须有死,死生是不必怕的,只看临死时存心怎样?能不能把四大界(志、意、心、身)分清,生死当前自问是哪界当人?若能如如不动,一切无说,便是佛界,这样死了便是佛界(志界)人;要死的时候乐乐哈哈的,视死如归,以为死得其所,这样死了就是天堂的神界(意界)人;若是死的时候,牵挂一切,难舍难离,有些难过的意思,这样死后陷入苦海,必再转生为人(心界);若是死的时候,含着冤枉的念头,带着无限的仇恨,怨气冲天,这样死后,必堕地狱为鬼(身界)。能把这些分清,就不必再往下问别的了!”   雅轩听到这里,便不往下问了。把立业帐目弄清,事情交代清楚,便只身往北京去了。   九月十八日,日本侵占东北,暴发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的数千万人民沦为亡国奴。   事变当时,先生率孙静轩、孙慕珩、王玉英等,正在沈阳郊区览军屯讲演,炮声一响,人心慌恐,不能听讲,乃回沈阳市小河沿附近扬教寺。先生说:“平日对外讲演,不敢讲真道(只能讲些浅显的),因为讲真了,他们不明白,反倒毁谤。如今他们乱跑乱躲,我们正好精神专一地讲道。”   当时扬教寺内,有佛、道等各教徒。先生说:“你们信教,对是对呀,但是不照圣佛的话去做,还是成不了啊!能够存佛心、行佛事、当体成真,就是佛了。”又说:“你们信我的,行不真,还是出不了数啊!将来百年之后,人们就都该重视我的话了。”   张雅轩到北京,九月一日开会,仅到六、七十人,组成委员会执行会务。   九月四日雅轩离北京至唐山,此时闻关外紊乱有如鼎沸。雅轩说:“凤仪先生及诸同人均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怎能安然坐视?且立业已至付利息日期,立业人用款,哪可失信,我必立时回关外去,沿路上给立业人送利息。”诸同人说:“途中多险!”百般苦留。雅轩说:“我把日记和帐目都留在这里,我只身北归,我到沈阳,及时回信,若在一月内无信,你们便向各地通信,说我已死在乱军中了。”雅轩便毅然东来,到高桥值乐亭李资深送来银元三千元,说:“我知你此时为立业人付利息款,故特送来。”叩头请收下。雅轩携款沿途付利,各立业人有“倍本”者,更多有新立业者,故立业付利一事并未困难。   雅轩到沈阳北站下车,出站后,直至小北门,中间竟没遇着一人。雅轩身上搭一皮褥,昂着前行,到小北门,一门着着,一门半掩,入门见一日寇,执一刺刀,向路左一指:“那边干活计!”雅轩神色不动,行无所视,竟平安走过来。见门旁摆着几具尸体,有的已死,有的还在喘息着,雅轩心中悯然。沿路之胡同口中,人们都探头探脑地看望,见雅轩过来,都说,那鬼门关已数日不见有人过来了,你怎么过来的?雅轩笑只道是平安过来。   雅轩到扬教寺后,见到先生真如婴儿之见慈母一般,有说不出来一种滋味。   九月二十八日,先生偕张雅轩、关亚祯、王国华等去海城腾鳌堡,正值匪人烧掠周正堡(离腾镇三里),三百余家只剩三两间房子。这村是雅轩的故里,正着火时,雅轩登高望之,不无所思。先生乘机向雅轩讲授“真五行”,欲生真水必得真“认不是”,生真金必“找好处”,生真土必得“认因果”,生真火要“达天时”,以上这四种都真了,自然生出仁德的真木来(“达全体”生真木)。雅轩深有所得。 25 .不沾不染   一九三七年三月八日,朱恕忱来看望先生,先生道:“我现在的病是‘火焰山’,我的火是从木性中发出来的。”先生面对恕忱说:“你将来也有这一遭,可不定在什么时候。你的火得从土性里发出来,身上的肉属土,你的火都在肉里含着,不过这一关,不能到佛国。”循天问道:“怎么人人都有这关口呢?”先生道:“人是天地万物真宰,有一物过不去就要争理,争理就有火,最后火发出来就成这关口,我讲道叫男子领万物,女子助万物,正因万物和我都是一体啊!”   三月十二日,先生说:“既然转生人,就都有罪,罪是什么?就是对世上的一切事物有一样不明白的(不通畅的),就过不去,把你限住,苦就无边,这就是罪啊!把一切悟透,罪就了啦!我近日的病不是病,是火焰山啊!这火已烧我三年,是真火啊!修道的难得这一番锻炼,必得功德圆满,事事入下以后,才能有此境界。”   此时,朱循天正在被大家推举日夜服侍先生,故先生有充裕时间与循天谈话,三月十二日对循天道:“凡是贪财的人都是忤逆。我和李子和不挣钱不立业,现在又给你也这样定目标,因为你已到这个境界了。我和你所行的事,上下左右无处不圆,像一座玲珑宝塔似的,面面都完善,我立在中间,巍巍不动。我现在可说是不沾不染,你现在可说是不偏不倚,只是以志为主。便要这样想:我成了,任你们欺,任你们贬,欺我的,助我的都是成我的;我已把塔基筑好,你们来砖我砌在这里,来石头我也砌在这里,常了塔自然成了。古人说:人人有个灵山塔,灵山只在汝心头。心里能真找人家的好处,自然就成了。” 26 .今天不走了,明天才走   一九三七年十月,先生身体日渐衰弱,高正午、刘惠忱、陈荣秩三人侍侧,情态凄然,先生道:“我老了,有身即有苦,如脱了假壳该多么自在!你看坐马车不如坐电车快,电车不如火车快,火车不如飞机快,然而都得起票花钱,都得费事。将来我成‘浑天球’,永在空中,照遍三千大千世界,凡与我意念相通的。我立时都能照应帮助他,比我活着力量还大,那又多么省事呢!这正是万类一元,声息相通。”   朱循天在农场务农时期,十月二十日,因先生病重,回长春看望先生,先生对循天道:“一般过家的怎么过过就坏了?只因他们贪,贪就不能成道,像贪长的葫芦似的,终不能成,霜降就该瘪了,那成的虽然小,可不怕霜。今后应当提倡集团过家,只要不相隔膜的,就可以同居,像刘文永、刘彦翘和你弟妹们,都可以。来了就起伙,走了就止伙,事事相助,才是大同之家。(朱循天后来创建道德新村即根据这个遗嘱精神办的。)   十一月十八日,大家到先生室。先生气息微微,用很低的声音说:“事情好坏没关系,人好了算!把人分清了:德人、功人、善人,得画出样来。”   当时高正午(跟随先生办学多年)流泪,大家都觉得难过,有依依不舍的情绪。先生低声说:“不行了,一定得走啦!我虽然死,还是做这个事,你们不必愁,我用精神照顾你们几年!”   十一月二十二日,先生的儿子王国华自朝阳来,谒先生,先生道:“好了!好了!太好啦!家里外边都好了!你大儿子死,你妈没哭,反而乐啦;(太上忘情)你女人死,你妈又没哭,知她心了啦。佛国世界落实了,我就‘了了’的啦!”   二十三日,众人环立,先生气息奄奄,目视张雅轩,慢慢地说:“应当下达啊!(意在深入农村,使劳苦人民得道),不可攀高!”移时又说:“朱耀庭、朱循天、安达老杜家、兰西老陈家,这几家的道要时时的悟索。”   二十四日,先生不进食已六天了,唯日以温水润口,而神气甚清。先生目视守坤道:“要拿妇德女道为重,别含糊!掐道根!再转眼注视孙静轩(女义学最初老师之一)发言微细,几不可辨,细听之闻说:“妇女道……。”   是日晨,侍者为先生沐浴,浑身无肉,惟金色肌肤包着骨骼,光耀似金身。更衣毕,移至大厅床上,只有微息而已。傍午,先生说:“今天不走了,明日才走。”   众将先生移归室内,仍换便衣,呼吸自如,且很精神,夜间自己还能起坐,饮水五次。   二十五日,晨刻,先生尚好。午后,气息见短,对张雅轩道:“重道别重事,帮大家讲道!”   晚五时,先生令为更衣,复移至客厅床上。六时许,手向上举,作拱揖状,自己把帽子摘下,口中发微言,侧耳听方闻:“好啊!好啊!走了!走了!快走了!“   此时男女齐跪两旁静默,或问以有神佛迎送吧?微点头。六点时问曰:“几点钟?”众答,六点。又数问,众皆看钟表以答。九时许,先生气息已微,乃为换枕或帽。岳兴华(先生著名后学)说:“善人啊!上佛国呀!”先生点头示意。   九时二十分,先生于众人注目静默无声的礼堂中与世长辞了。时为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享年七十四岁。   先生临终之前,众皆环侍。孙静轩见先生暂不能走,王国华犹未晚餐,乃做鸡子汤一碗,召国华至别室曰:“你把此汤吃了吧!”静轩去,国华本无心食汤,因不肯辜负人意,便少坐,刚持匙欲食,闻音乐大作,心甚不快,把匙放下,乐声沉细了。少顷,又大作,如是者再三。国华忿然自思曰:会中人平日敬善人如圣佛,今日永别,犹作乐取乐,足见他们心地之虚伪了。   时刘惠忱(跟随先生办女学多年)家住于会外。次晨来,问:“善人何时归天?”告以九点二十分。惠忱说:“正在那时,我闻三次音乐声,我说是仙乐迎接善人,我儿说电影院的乐声,便搪过了。”过三日,张星南(东北名士服务于会中)述惠忱所言,王国华问:“会内风琴,学生随便按吗?”星南说:“不”。又问:“琴在哪里?”星南说:“在南楼上锁着。”又问善人逝世时,谁按风琴?星南说:“绝无其人。”国华将闻乐嗔怒事细述一遍,两事相证,乃知确系天乐迎接先生。   长春般若寺高僧如光法师亲临吊祭,扶棺大哭。或问师何以如此?曰:“善人成道本可贺,我之哭非善人之死,实哭众生福薄,失其导师也!” 第四篇 振兴女教创办义学 1 .立志创办女子义学   先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欲社会好,必须有好的人民,欲有好的人民,必须有良好的教育。但家庭教育是人生全部教育中最初的也是最关键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有良好的母亲。然而良母的形成,又必须从姑娘时期开始。所以先生常说,女子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为此,便决心大力创办女子义学,振兴女教。此乃先生毕生所致力的伟大事业。   想要家庭齐,社会安,必须振兴女教,使女子明道,使女子自立,才是根本的办法。先生对社会伦理,家庭道德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尤其对妇德女道的研究更为深刻。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女子义学来贯彻,来推广、普及,所以大办女子义学,乃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建立义学必须有经济来源,有人力、物力,更为重要的是师资问题,为此,首先要有合适的老师。先生为了解决老师问题,真是用心良苦! 2 .强令妻白守坤念书   先生认为女子非念书明理不能出苦,所以决意让妻子守坤念书,当时她已三十八岁了,极不乐意去。儿子国华也说父亲竟办那些惊奇立异的事,谁家妇女还念书?先生说:“念书好不好?”国华说:“好。”先生说:“好吗,你怎不叫你妈念呢?你是什么良心?”   事先,先生各处打听,哪里有女义学。听说义县杂木林子宣讲堂有一位宋督讲,他有两个守节的儿媳妇,招收十几名女生。督讲先教儿媳妇,儿媳妇再教学生。先生听说后于二月间托邱老柏劝白守坤去念书,她不允,六月又劝一次,守坤知先生之意已决定,不去不行,才答应了。当时谁也不以先生的主张为是。   九月初一日从家起身,先生步行,守坤骑驴。村人都出来送别,问:“什么时候回来?”先生从旁接言道:“不出贵,不用想回来!”走了三天,才到杂木林子。   先生曾述说途中情形:我明道之后,逼我内人去念书。那时她三十八岁了,走了一路,她哭了一路,我说:“你哭什么?”她说:“谁老了还念书?”我说:“你可是老了,那么你还能小了不呢?”她说:“怎还能小了?”我说:“既不能小了,你就得去念!”   先生更为她解释说:你记住,你上学以后,我身上的衣履,不用你给洗做。你真信我的话,将来可享官太太的福。你念的经上说:“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你现在去求学,离开家庭之苦,正是“人离难”,将来你把书念好了,能教书,就是“难离开身”,你把性化了,就是“一切灾殃化为尘了”。   这个学堂是在杂木林子的后街,一个富家的宅院,那家是为避匪乱,远走了,屋里极冷,夜睡冻脚,不敢脱鞋,守坤没带许多行李,夜枕砖头睡觉,饮食甚劣,只用萝卜叶沾盐水当菜。守坤无心在那里呆下,想要第二天随着先生回去,那知次日先生早就走了,守坤才安心求学。   初五日拜圣人,课余守坤多替大家做些工作,因此,同学都喜欢教她文字。她也真知道刻苦攻读,冬月夜里,映雪读书。十一月二十六日李赵璧(先生表侄)来接她回去。这短期内,把《女四书》、《烈女传》都学完了。先生的家庭转机到了,由此才走入一个新的阶段。   先生曾自述逼守坤念书的远大理想道:“我那时叫我内人念书,是为给我家教学吗?不是啊!是为天下呀!现在谁娶个女人为天下娶的,没有啊!”又说:“多么大的官长,对于妻子之累都脱不开。我在四十二岁时,逼着我内人去念书,谁也不达我的意。她后来自身享读书的福,儿孙也受福了,试问我的累是不是脱了?所以天下的大累就是不能自立的妻子。”   白守坤后来果然成为朝阳女子义务学校开创的第一位老师。 3 .开始创办女义学   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二月,有锦县十里台张家立义学。去年张世俊摊官司,先生设法为他完结,他发心作善,愿将正房借与办学。白守坤教女义学,其子国华与王占瑞教男学,两校只隔一壁。守坤于字义有不明白者,国华为她解释。有时书之纸上,由墙隙递过,白守坤因此教学相长,学业日益进步。   先生为了改变当时买卖婚姻的陋俗,也是倡办女子义学的宗旨之一。曾自述说:“现下的姑娘,像‘两头蛇’似的,小时候就只知收存财物,以备将来结婚用,自私自利,不尽孝悌,这是吃了一头。出嫁时,又要很多财物,不知道去为尽道,是又吃了一头,所以叫她‘双头蛇’。拉了很多债,一生也不知道还,哪能有福呢?当官的,经商的,都是为给妻子赚钱,把忠臣孝子都吃尽了。我立女义学是为斩‘双头蛇’,这些年已‘杀’了不少啦。姑娘立志崇俭结婚,专为尽道,不要双方财物,还自己储金立业,终身不用男人养活,男人所有的余力,去尽孝悌忠信,男刚女柔,各正本位,再生子女必能贤孝,这不是改造世界吗!”   义学原定腊月十五日放假,国华想早放十天。先生问他:“你们的帐算完了没有?”他说:“算完了。”先生说:“咱爷俩也算算帐吧,你从打生来就吃我,今年教书能自立了,家中有饥荒是我的,你赚的钱是你的,你别给我当儿子了,我也不给你当父亲!”国华很着急地问:“这是怎的了?”王占瑞也问。先生说:“我原先在这做四年活,没误过一个工。你现在来给人家当老师,早放十天假,是正误了十个工,好几十学生,一人十天,合起来差不多够半年多了,你对于东家为不信,对于学生为不义,对于国家为不忠,对于老人为不孝,所以我不要你给我当儿子了。”王占瑞说:“你老把我们教明白了,明天照旧上学就是了。”他们又重新上课,直到年终才放假。   国华教学时,学生不会背书,他拼命地喊叫,说是学生太笨了。先生对他说:“是学生笨呢?还是你笨呢?对愚鲁的学生,要少教,应该同情他,常夸他好,提起他的精神。慢慢地,他和你有了感情,才肯听你的话。”   一九○七年,先生用化麻秉仁的钱为六家子宣讲堂还债后,所剩余的款,在锦西高桥一带成立四处女义学。其中一处在讲堂院内,一处在福和店院内。守坤母子教学,人家赠以好衣物。先生说:“我叫你们转移风俗,谁想你们被风俗转了!走吧,到别处去吧。”人们又恳留白守坤,先生说:“她就一个儿子,儿子走了,她又哪有心在这里,你们不必留她了。”离开高桥后,又对守坤道:“我们为改善风俗,哪能在一处久住呢!”   是年在锦县杨兴屯设立女义学一处,请何关淑娴为老师,她是白守坤在杂木林子求学时的同学,教学有方,都称她为何女师,所以她也是女义学开创时期的老师之一。朝阳王天龙(字云卿,跟随先生早期办女学者)为此处女义学的建立出力颇多。   王国华教学时,有一学生王国瑞念书很聪明,忽然糊涂了,国华很奇怪地问先生,先生说:“当老师的得知道学生的性命,才能把他教在道上,他母亲和他祖母十年没有说话,所以他才这样,你若打他,他就永远糊涂了,你不管他,十天就好了。”后来果然好了。   一九○八(四十五岁)先生办学已经三年了,在朝阳锦州一带共有女义学六、七处,学生三百左右,根德营子秦家亦立女义学一处,白守坤在此教学,学生约六十余人。宣讲堂赠与白守坤菜金二十吊,她用这钱买些书籍纸笔分赠学生,学生没有书的,她就用纸给抄写。因此,学生都对她爱之如母。朝阳知府王乃斌下乡验尸,归途至根德营子时,先生在此领导乡民迎接知府,老年人排一行,壮年人排一行,幼年人排一行,行礼时特别肃敬。知府素知朝阳民风刁悍,何以这里如此?便很有些奇怪,细询才知这里有宣讲堂,有义务女学,教化的力量。知府到女校视查一次,十分奖励,风俗因此大开。 4 .兴学受谤   朝阳地方义务女学经王知府视查奖励之后,办学之风气大开。然而地方有人认为先生本是个庄稼人,为何能办起好几处学校呢?怀疑他怎么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因而谣言四起,诬先生为“红灯照”首领,登报说先生是邪教。   王知府把先生招了去,到在花厅中,他怒气冲冲地说:“你看看吧!”说着把报纸扔过来了,先生轻轻地捡起,慢慢地翻阅着。先生认为在上的怒了,在下的必得平心静气和颜悦色的才合道。先生也不识多少字,只是装着来回地看,以息知府的怒气,先生看他平静了,才说道:“我本是个农人,就知道叫女子念点书,可以明理,好能出苦,我连着办了几处女义学,旁人疑我是农人,怎会有这样的力量呢?所以他们那样说。并且上日大人视察学校,多蒙奖励,大家见官府都承认啦,就都办起女义学来了。”说到这里,知府也就无话可说了。因此,王知府约先生下乡察学一次,以息登报的风波。   知府下乡察学时,先生为向导,义学的师生们排队欢迎,并请知府大人训话。知府见何女师举止端正,应对合礼,谈吐文雅,教学有方。并亲自考问学生。知道先生所办的义学确是规矩严谨,教学有方,注重伦理,为此给予嘉奖。准许先生在朝阳境内倡办女学,同时赏给许多书籍。   知府问话时,得知白守坤年近不惑,还能立志读书,相夫教子,从事义举,甚为敬佩。   知府在视察时,曾亲到先生家,看四周的山水佳美,惊叹道:“可以出贤人啊!”知府此次下乡,察明女子义学的实情,确系造福社会,从此风波平息了。 5 .开办善德当   一九○八年(四十五岁)三月,朝阳羊山“永庆当”歇业。先生到羊山一带去讲善书,发现人们都没精打采的。先生一问他们,知道是因为羊山永庆当出了很多凭帖,当铺歇业,没处换钱了,所以都愁得没有心过日子啦。先生用心一衡量,这事拿阴命(情理)(三界中有天命、宿命、阴命)论,是应该永庆当财东清理,但他无力偿还了。按宿命(道理)说,应该由朝阳知府设法维持,行爱民之道,是他的本分。然而知府不但不维持,反而把当铺上了封条,要国家的生息银子。按天命(天理)论,是应该我担起来,因为都叫我是善人,我就该为人民谋些福利。先生认为善人的“善”字,应该像大树荫凉散满地似的,能够办得到,把主意定好,也不管它有多少债累,不计成败,纯然“用志”,就决心接收这当铺。格物了三天,先生对大家说:“你们不必愁啦,那当铺将来是我的,管保你们兑换钱!”人们虽然知先生没钱,可都知道他不曾说过谎话,人们就都深信了,街面上立时就通用永庆当的贴子了。   先生一募集资本,不成想助款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交款,积款四十万吊,把当铺接过来,改名为“善德当”,把永庆当的凭贴都收回来了。   先生办善德当的本意,除为民众解除痛苦外,就是为的兴学。当时先生想往东方去化人,有人说东方善人多。先生想,没有实事怎能化人呢?所以办善德当。打算拿所得利,一分交官(生息银子),一分为同仁用(包括股东分红),一分办女义学,而后事情可以兴起。   善德当办上不久,先生就知道糟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心性都成,而身界不能写算。不明帐目,还不算成,终必失败。伙友们有的吞噬财款,有的任意奢侈,先生赶紧收拢。   善德当开办了年余,掌柜的魏老恩天天念四书,什么事也不管,把整个的银子还往家拿。柜伙也都不正经做,眼看着情势不能支持了。刘振明发心搭救先生度难关,先生说:“当铺糟了,你别前来啦!”撵他三次,他就不让啦。他说:“你能学羊角哀舍命全交,我也能啊!我来你怎撵我呢?”他又化徐某一万吊钱,因此又支持了一年。不料又赔了两万吊,一九○九年八月,善德当终归失败,宣告结束。   失败后,先生任劳任怨,曾自述道:“初办时,我悟了三天,知道要不接办叫作败气,结束后,剩四万多吊饥荒,我就知道我的命还不足,所以我兜起来。掌柜的魏老恩拿家去两个银子,项某知道,他领我到魏家去要银子,我暗暗对魏老恩说:‘你原先是个富人,受不起罪,这银子你不必给我,我能担得起。’”   善德当失败后,积下很多外债,债主们来讨债,有的长吁短叹,有的拍桌子跳板凳,任意的吵骂,先生只是装着愁。吃饭时,也吃不多,但内心却知道事业虽失败自己可成了。债主们走了,先生立时就笑起来,自慰地说道:“你们说我欠你的,我还说你欠我的呢。”先生知道自己开办的主意不差,不曾私用一文钱,把永庆当所出的凭贴,全部收了回来,总算把这一方的人救了,自己怎不乐呢!收束后,积下债,先生对对股东们说:“一切债务仍由我一人负责偿还!”   善德当结束前,先生曾请张铭斋李韵卿三次,来帮忙,他们对白俭(先生内弟)说:“他给我们还饥荒时,我们给他磕两个头,现在就那么的请,我们可不能去。”先生说:“他指着那个头啊,别想咧!再请他两次,够五伦的数就不请了。”果然是到数而止。   张铭斋李韵卿不仅不帮忙,反而对杨柏说:“王树桐糟了,将来你不也随着糟了吗?”先生听到这话,便想到杨柏是火性,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富贵,他富我贫,别叫他看不起我。先生被匪时,他给摘借一百吊钱,后来先生先还杨柏的。这回也先还杨柏的两千吊钱,给他送些牲畜去。以后杨柏说:“他这事我应该分担些债务才对,怎么他送来的东西我都收下了呢!”没过几天,给他的猪和骡子都死了。他自悔说:“我哪如作了善呢!”   事情失败了,给子女们也带来不小的压力。原先和先生合伙的国珍侄,看善德当的庞大债累都落到先生一个人的身上,破产也不足以还债,他就分出去了。儿媳妇听人说,办善德当拉的饥荒,后半辈子也还不完,她听着上火了,儿子国华也不信父亲了。因此,先生后来才不受他的衣物。朝阳一带的风气,是由先生带起来的,也因这种事又压下去了,过很长时间才又起来。   善德当的事,使先生迷了一次,以后悟明白,自己不能写算,不懂帐目,所以才糟。自作豪语道:“我若不把天撞破了,我算白活呀!”怎叫把天撞破?意思就是把风俗翻过来。风俗坏,全是因为好好(好面子)坏的,翻个就好啦。   这些债务,并未把先生压倒,也未气馁,并常这样说:“饥荒啊,饥荒啊!都怕你呀!你瞧我的,我若再怕你,世界上就没有人了!”一切抛开,只是悟道。   先生对善德当的事曾自评道:人当事情(做善事)失败时,千万不要后悔,若后悔就落下去了。若不后悔反而乐起来,你丢多大的脸,还能放多么大的光,但是你得掐死一头。像我办善德当失败后,我就和钱绝交了,欠我的我也不要了,欠人家的我也不还了,别人给我钱,我也不要,这就是掐死了,死才能止住。然后再修,自然还能养足,像流水似的,在下流截住,水不就积多了吗?后来杜绍彭要给我还债时,我就知道命足了。   这四万多吊债务在先生身上背了十五年之久,起初人多不理解,遭到亲友的白眼,儿女的反对,股东们的逼债,困难到极点了,在常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然而先生却泰然处之。后来人们逐渐理解了,这是一场宏伟的善举而遗下的债累,是光明磊落的。   朝阳女义学,因先生游行劝化之力,又复兴起来。对于善德当的债想要清理,先生常对人说:“那饥荒是至宝。”有人问:“是什么宝?”先生道:“那是佛爷粑粑(屎),非得一人拿出一万两银子给还的,我才能答应,因为这是一件整个的宝贝,我哪能掰开卖呢!”一九一六年有人听明白了,知这债务是为救人兴学而积的,还这债是大善德,但因其家人反对,未果。   一九二五年,女子义学已发展到东三省。于安达县开家庭教育大会时,很多人都知道善德当事件的始末,他们都想替先生还债,但先生事先就和大家声明,决定不用东三省的钱还我善德当的债。当时杜绍彭要清还这笔债,先生说:“我原先卖这饥荒,要一万两银子,没人搭讪,现在值的多,还不卖啦!我来东三省为的是化世,绝不是为的还债,你若给我还了,我就算是卖道。一般人必要这样说,啊!怪不得他跑东三省来,他还是为还他宿债呀!他不要小钱要大钱!这正是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绍彭因为这事,万分地赞成先生。先生曾说:“现在我的天命有全球那么大,若再贪就因小失大了。”   先生不受这款的原因还不止于此,在他的自评中曾说道:“杜绍彭要给还债时,我就知道‘命’(修行达到的程度和分量)足了,在江省有给还的,在朝阳也一定能有给还的。因为知道我的命足了,才有给还的,我不受他的钱,我就成了无价宝了。”   又说:“我要受了,结果不过如此,再也不能发展,我不受,我的福德才无量。因他给还了这债,于情于理有益,于天理无益,(众人不赞成,众人是天),人须量度自己的分量。”   是年末高正午、孙焕然等跪请与先生说:“善德当的债不准杜绍彭还,我们代还不可以吗?”先生说:“你们不也是东三省人吗?我绝不用。”   李赵璧是原先善德当主办人之一,结束时,他的股本全数未支。其他股东有严追逼索实不可解者,他又给代付一些,所以欠他的款是整个债务中最大部分。他随先生游,是想乘机讨债,谁知他闻道有悟。一日,在淑贞女校,对先生说:“二叔,善德当的饥荒,杜绍彭还你不要,高正午还你又不要,那么我给还了中不中呢。”先生说:“你能还太好了!”于是赵璧决意清还此债。   李赵璧冬天称要还善德当的债,第二年(一九二六年)归家,即实行变卖家产。其族人以为赵璧无嗣,所有财产族人可以分得,今见他毁家还债,都来吵骂,赵璧笑而不顾。其老母亲与妻更勉励他,所以在夏天就把这件事了却了。 6 .乞讨访道   先生以前竟在朝阳锦州一带劝世化人,虽有东来之意,因有善德当事也不得脱身,直到善德当停业了,锦朝一带的善风闭塞,乃蓄意转动。正值讲堂提倡募赈,先生与张老雨同到营口。营口善风不开,不易募赈,张老雨乃回去。先生自己留在营口。时值一九○九年十月。   初到营口时,大善士看先生是农人,瞧不起他,先生立志道:“你们像大石头似的,但我能多积些小石头子,用洋灰(水泥)灌成一个大的,比大石头还大得多。”先生办义务女学,自己说正是捡些小石头块,后来经杜绍彭真得给灌成一个了。   在营口日久,宣讲堂的同仁陶海澜,于泽溥等,见先生言行笃实,热心救世,欲留先生在该堂长期助讲,每月给薪水八元。先生道:“你们的钱,怎么就那么大呢?千金不卖道,那么几个钱就能买了我吗?”不久便离去。   先生在营口时,四弟树永到营口来看他。一九一○年正月初六日,白勤、白俭、李赵璧、刘振明等来寻先生,元宵节前,他们到海城腾熬堡宣讲堂,值先生出外为人讲病,次日才得相见,先生偕伊等去新台子讲善书。高正午初与先生相见。   一九一○年三月实行乞讨访道。先生认为矮不到底得不着道,常人都向高处学,所以不能得道。先生和刘振明到东省后,先学讨饭,讨了三个月,走路两千里,北往各省,专为访道。每天到在应吃饭的时候,走进一个村里,看看哪一家是有钱的,到他门口等着,若有小孩出来,二人上前很恭敬地问他姓什么?求他把当家的请出来,见面时深深地作一个揖,说明是为的找饭吃。有那样的当家的,招唤家人给盛几碗饭来,这样先生还要求着说:“我们不是讨饭为主的,是走道的,讨个方便,若有方便的地方,我们到屋里吃点,因为我们在外边没吃惯。”说到这里,看他若有些为难,二人就另到别人家去讨点。这样双方都不作难。他若让到屋里,一边吃饭,一面看他家的人什么样,就给他们随时讲道,他们管保乐,这就是结下缘了。先生和刘振明要着饭也乐,要不着也乐,乐是得着道了。   一次,走到大郭屯找宿,不成想那村里的规矩,是无论哪家也不许招外来人,因此,没人敢留他们。村人叫他们去保卫团营房去找宿,那里更不留。先生出了大门就大笑起来,心里话,天天要试试难,不成想今天真遇上了。先生说:“我们不是信神吗?咱去找神去!”到村头的土地庙前,我们就宣善书,村里的人们都来了。一个老人说:“怎在这里宣呢?”先生说:“你们这里不招外来人吗?”老头说:“谁出门还背着房子走呀,走,你们到我家去吧。”后来先生曾说:“那时就是主意真定住了。”   讨饭时,先生好笑,刘振明就管先生,他说:“你竟说大话,你说你能知神知佛,怎么把善德当拉下饥荒了,你还笑呢!”先生说:“咱俩是真朋友,不怕我惹出祸来,把你脑袋割下来,或是你惹下祸了,把我的脑袋割下来,谁也不许怨,才算真朋友。”他不听,仍是管,日久闹成一个转食病。后来有人送给他一吊钱,他拿钱买鱼鸟放生,病就好了。   他们此行原为访道,所以也不用问路,任意地走,每天走十里八里,或几十里不定,遇有缘人就讲病,或讲道。那时沈阳以北,正患黑死病,家家不敢留找宿的。他们白天到旅店里睡觉,不花店钱,夜间走路。   一路上,他们是本着“众善奉行”的精神,除了为人劝病、讲道、合家之外,随时都要做些有益地方的事情。如路过沈阳时,见真武大帝庙神像都坏了,他们就在这里宣讲,日期很久,有些人听讲,先生劝他们重修这庙,当地人真就又给重修好了。   北行至扶余县,金知府禁立宣讲堂,他说:“我杀还杀不好呢,劝能劝好?”把讲堂全给取消了,只剩工棚子一处了。他们到工棚子住了很多天,专讲善书。先生自述说:“我要饭时,外面很苦,而心里万分自然,这是由内心好而享的福,所以我说:‘好心不如心好’,那是真理。”   先生说:“我从朝阳到双城里,一个孝子贤妇也没遇着。要抓忤逆,闭上眼睛伸手就能抓着。”一天,先生到双城通俗教育馆闲坐,大家纷纷谈话,有一个老头说:“说那些干啥?只求个不亏人就行了!”先生心里话,这下子遇着不亏人的人了。上前行礼问道:“你老有女人没有?”他说:“有。”先生说:“你会女人的道不?”他说:“不会。”先生心里话,最亲的人的道你都不会,怎能算不亏人呢!先生从这知道世上很少有明道的人了。作善多年的人,自觉不亏人,其实禀性不化正是亏人。   归途曾到德惠县“长发号”孔庆有家,孔老太太赠与先生衣履盘缠费。日后在此成立女义学,还是这时种下的因。   先生和刘振明行了一路,各述己志;刘振明志在成佛之后再度众生,先生的志度尽众生后才成佛。   二人回腾熬堡后,便分手了。刘振明往虎庄屯赵镇侯家去了。先生在腾熬堡遇着以前舍善德当的徐东家了。他说他家作善得到了善报的事实,先生闻后,精神为之一振,知道还是天不负人,坚定了继续办女义学的决心。又遇着胡焕章,先生和他谈“先天”,讲了两天。先生从此知世上还有明道的人,精神又为之一振。不然,原先因国内没有一个知音的人,曾想要出国了。遇着他,先生知道还有明白的人,思想才转回来。   走了数月,考察的结果,各处的宣讲堂,数着朝阳北四家子的讲堂好,因为那里人和。各处男义学,哪里也不如江屯好,因为那里的教师都是些老功名人。   冬月,三弟树森徒步东来。因朝阳人有谓先生死者,有说去外国的,他特到海城腾熬堡来寻,一见面树森大哭。住了几日后回朝阳。 7 .白守坤在朝阳府立妇女学任教   起初,守坤自感学历不足,又入江屯高级学校念书三个月。其学膳等费用由国华供给,因国华在那附近教官学。适朝阳府设立女学校,没有女教员,王知府素知白守坤教法很好,因遣白勤把她请来任教。   开学之日,仅有学生十七名,过几天至二十七名。知府的女儿也入学,知府夫人与守坤相处很好,因以姐妹相呼。知府常到校内视查,极称守坤知礼。守坤教读勤谨,用度又俭,所以年终考勤竟得第一。   她的薪金每月八两银子。适时国华考入奉天两级师范。有母亲的薪金供他,乃得入学。   当时先生的家境是很美满的。国华对先生说:“咱从作善以后,全家人东一个西一个,可是没有一个有病,真是怪事!”先生说:“父为天,母为地,子为人,咱家正是天生地,地生人,所以才好。怎说呢?我知天下若好,非兴女教不可,所以我办女学,叫你母亲念书,这叫做天生地,以后你母亲供你念书,这叫作地生人。你在奉天念书,在两千多学生中,你考过第三名,人家都说是我作善的美报,这就是人生天。我听得考试消息时,我想,以你的才力竟考得第三名,可见国家真无人才了!”   这一年是一九一○年,先生四十七岁。 8 .张雅轩罄产兴学   先生在腾熬堡宣讲堂,日日对众讲演。某日说:“西医发明解剖法,能用手术治病,大家都以为奇,哪知道中国的圣经贤传更是宝贝,拿来一句给人治病,能使病由口中吐出(指病人亲口悔过),岂不更妙吗?”时有张雅轩,起立问道:“谁能这样?”先生道:“若有信者,我就能治好。”雅轩沉思一会,想起与他同年同月生的王恕忱,得转食症,数年医治无效,奄奄待死。他俩最相契,何不用他做个试验?   一九一一年正月初六日,把先生接到王家,为恕忱讲病。先生用《妇女家训》头两句话(三皇治世立人间,五帝为君紧相连)给王恕忱讲病,先生刚念“三皇治世立人间”,张雅轩接口说:“五帝为君紧相连,你真是欺侮我们海城人,这两句书,放猪的小孩都会说,怎能治病呢?”他生气就走了。先生继续对病人说:“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天皇就是天老爷,管人的性,地皇就是阎王爷,管人的命,人皇就是皇王爷,管人的身。人的三界犯过,就得受三个老爷子管。”先生继续说:“伦常有亏的人命就不足,一定有病。”当先生讲到这句话的时候,恕忱说:“我腹中的病固结如石,现在有些动转!”先生说:“你今晚在祖先堂前焚香行礼,再向父母磕头,跪述以往的过错,说得真了,病就可以吐出,吐净了,再喝些少许稀粥。”   晚上恕忱依先生的话去做,他父亲不理他解衣就寝了。这时雅轩已回来,只有张雅轩和他妻王全忠搀扶着他,跪在父亲床前悔过。约半小时,他父亲听他悔过很真,忽然坐起来,提着他的小名说:“你还有今天吗?我帮着你说!”他们父子不和,两年来不说话的原因都说出来。恕忱跪听,良心发现,忽然作呕,开始吐出来的是黏沫,接着似稠粥,还有硬块,最后是绿水,吐了近两面盆,把数年的淤积吐出,大肚子立刻消了,病就好了。雅轩见恕忱的病好了,暗中向恕忱说:“王善人对你吹气没有?念咒没有?用药没有?”恕忱说:“全没有,只因悔过就好了。”雅轩乃信服先生。   以后,张雅轩化装在途中向先生问道,先生给他讲善功德三个字:“施衣舍赈,扶危济人,那叫作善,将来得富;为地方办些福利事业,多行义举,那叫作功,将来可得人爵;惟有德是万古不朽的,你没看见孔孟,作万世师表么!那就是个实在的例子。”雅轩问:“现在想作德应做什么?”先生道:“现在除尽伦常以外,惟办女子义学,提倡妇德女道,昌明母教,整顿纲常,是万古不朽的德行。现在的风俗,多数重男轻女,还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不知女子负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重大责任,愚鲁母亲,难生贤慧的子女。有圣母才有圣子,有孟母才有孟子。现在女子不读书,怎能明理?不明理,怎能生老子贤孙?以天时来说,圣人生在小康时代,专教男子希圣希贤,是‘开天’;我提倡女子义学,昌明妇德女道,是‘辟地’。将来女子也能作官,也能治国。这是千载难逢的好天时!”说话中间,已走出数里。雅轩道:“好!看我的吧,作不作在我啦!”揖别先生,先生很愕然地问“什么事?”雅轩说:“办女学呗!”先生又转身回来,送他几里路,谈些办义学的难题。雅轩说:“我立志三年穷,决意破产兴学!”他沉思了一会,又接着说:“我母亲在世时常说:‘家有贤妻,男人不做横事,我因为没念过书,当了一辈子白眼瞎(文盲),你将来有儿女时,都要叫他们念书,要能立一处女学,那就更好了。还要多做善事,所以我每次做饭,先抓出一把锅头米,留着周济穷人。’现在又听您说办女学有这么重要,所以我决心创办女义学。”日后,淑贞女校之创设,数百处女义学之扩充,都由年仅二十六岁的张雅轩这一诺言而诞生了。   张雅轩自立兴学之志后就竭力筹备校舍、校具、教师等事,在周正堡本村借胡德柱粮房一间,没有桌凳,学生只围坐粮囤读书,请关刘国南为教师,她于幼年曾受庭训,精通文字,女义学开办应聘任义务教师。   六月,周正堡女义学开办。清代末年,风气不开,在乡下男孩子受教育上学的都很少,女孩子念书的就更少了。尤其是海城一带的风俗,女孩子都有私房钱,农忙时做零工,赚钱积存起来,准备结婚后,生男育女使用。因之,谁也不肯来上学。张雅轩招不到学生,只好每天花八个“制钱”雇女孩子来念书,学生家长又不同意,说她们在家里,穿很随便的衣服都可以,要是上学就不能穿着破旧的衣服,没有钱给她们做衣服。张雅轩答应做新大衫,才雇来八个学生。先生对王恕忱说:“咱俩得和雅轩到各村镇去劝募学生,不能专靠雇人来念书。”便一面宣讲善书,一面提倡读书的好处。又劝来八名,共有十六名学生,才正式开学。学生平均年龄十八、九岁,可见初立女学有多么困难。张雅轩叫他妻刘福堂和弟妹于玉堂也都上学念书。   七月在周正堡前街增设一处女义学,请袁惠文任老师,后学生达八十多名。秋天,雅轩随先生去朝阳参观,归来后把两处女义学合并到张雅轩院内,增建教室,定名为“淑贞义务女学校”。   女义学的校规严谨,注重伦理道德和礼节教育,实行尊师敬长,并提倡俭朴作风。放学后,要帮助家里做活,尽孝悌之道。学生上学读书后,对人彬彬有礼,又自动助父母操作家务,家长们非常欢喜。一传十、十传百,乡下人也都愿意叫自己的女儿上学读书了。远路的学生,免费住校,仅自备食米。蔬菜也由义学免费供给。因之,学生人数日增,为女义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先生在这时就把日后女义学发展的概况预说出来,曾自述道:“必有先知而后能进退,我初到海城时,就先和张雅轩说了将来女义学发展的情况,某年可以到怀德一带,某年可以到德惠一带,某年可以到安达一带,后来由我话上实现了,这都是先知。”   先生于八月二十七日,偕张雅轩、刘玉清、王恕忱,步行七十二天才到朝阳。途中遇雨,到瓜窝棚避雨,王恕忱病体还没有复原,不耐风寒,连声嗟叹。先生道:“若知登途苦,有屋便是福。”说了几遍,哈哈大笑,恕忱也笑,精神振起,竟忘却风寒之苦了。   刘玉清有病,曾被先生讲好,此次随先生去朝阳,走到田庄台,天下大雨,他忽然倒在地下了。先生对王恕忱说:“他是想起家事来了,你问问他吧。”果然是想起他家的稗子垛是他堆的,还没有封顶呢,下雨必要漏坏了,他想要回去,离家又很远了,因此病就立时犯啦。他再一想,我若死了,还能回去堆垛吗?想到这里,立志不回,病又立时好了。他病的好坏,只在一念之转移。   张雅轩等本是农人,立志办学,不明新教学法,先生因白守坤在朝阳教官学,特意领他去参观见学。   一九一二年春,先生自锦州到海城,淑贞女校学生日多,教育人才较前充足,便向外扩充分校七处。选校内年岁稍长,成绩优良的学生十四名,出外任教。宝石山子(海城县)刘玉清家,穆家堡(辽阳县)孙静轩家,新台子(海城县)高正午家,麦子窝棚(海城县)朱纯一家,接官堡马忠骏家等处,都在这年春成立义务女学。先生日往各校视查,更为听众讲道。   民国初建,教育革新,欲兴学校,没有相当的教师,处处要受限制。因此,先生于三月间偕关刘国南、房淑贤、孙玉英等六人去朝阳就学。因白守坤仍在朝阳官学任教,这样作法,就可以吸收新知识,为发展女义学充实新生力量。不意朝阳教育当局不允许,等待数日仍不允许,先生将这些人领到郭家窝棚,在张四先生院内,成立女学。   先生叫守坤立时辞职来教义学,时官方正需人才。又为增薪至十二两银子,先生道:“我们为的是改造世界,岂是只为挣几两银子呢?”并对守坤道:“你若再挣就该有病了!”她真离职,就在郭家窝棚教义学了。十月间,带学生回故里讲习。时国华正在沈阳两级师范读书,每当寒暑假期间讲习,他竭力介绍新教法,新思想,虽溽暑蒸人,隆冬除夕,也不休息,对于义学之兴,实多贡献。   一九一三年,张雅轩主办的淑贞女义学的学生日渐增多,女义学也增加许多处,海城、辽阳、辽中、台安、盘山几县都成立了女义学。雅轩已是办学的第三年了,不时为办学经费不足所困。正月十五日,先生偕诸同仁自朝阳赴海城。先生说:“得救张雅轩去了!”到海城未久,于正月十八日,偕几名女师赴盘山高升镇,以后将刘陈雅凤、刘文永送至莲花泡祁立亭家教学,王全忠、林玉环去老靖家立学。这些女师均为淑贞女义学培养出来的。   这时,先生只在辽阳、辽中、海城、台安、盘山各县来回游行。台安县新设治,第一任县长崔国光(锦西人,前清贡生,曾在辽西办宣讲堂),是先生的老友,他深知先生的素志,很愿意援助。先生于夏日曾偕张雅轩访他数次,磋商义学发展的办法。   后来学校多了,教员不够用,很觉困难,所以学生念六个月书,就出去教学。崔国光县长大力支援女义学的发展,在台安县立女子师范传习所。每期传习三个月,从此教员就多了一些。九月十五日台安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开学,得崔县长之允,淑贞女校全体师生去台安师范讲习所就学(台安县来大车六辆,警兵八名,特来接去)。张雅轩为“视学员”,学生五十六名,其食宿等用都由县款供给。至腊月十五日卒业,全体师生仍回海城周正堡,两地相距百余里,都用大车接送。   九月,先生在周正堡为王泽溥讲好病,因此,他在自家立女义学三年,后在淑贞校任教多年,后起之秀,多半是他栽培的。   张雅轩自前年创办周正堡淑贞义务女校以来,校舍、校具及一切经费,完全他承担。初以学校日增,教师益乏,雅轩先已在周正堡成立讲习班了,聘胡洗尘、袁惠文任教,因建筑备品,师生食宿等费用,都由他一人担负,他先后把房产衣物和二百余亩田地都典卖一空,真实践他罄产兴学的志愿了。   然而,张雅轩竟遇种种魔难。一九一五年雅轩兄弟的子女五人先后都死了。长子润田年十三,肄业于台安县立高级小学,学品为全校冠,于是年四月十七日死。于是谤言四起,夫妻离心,亲友侧目。雅轩不惟不馁,反而更加坚强的奋勉道:“啊!上天这样的考验我呀,看我的吧!”   先生对雅轩的事,曾作这样的评论:“张雅轩毁家兴学,一文也没剩,而却剩下无边的功德,所以我确知雅轩终必有子。”一九一七年九月果生一子名润身,谤言乃息。   张雅轩忘我救女师。办义学,艰苦备尝,对教职学员,更是爱护备至,代为解决一切困难,因之,教职学员也视他如父兄。有一年,十间房村女义学张素芳老师生病。张素芳是张邹法如老太太的女儿。女义学毕业后,自愿在义学尽义务任教,被派在十间房女义学教书。她年纪轻,又是初次教书,稍有困难,心里就抱怨学董张雅轩,不该把她派到这里来。因常生怨气不到三个月,就得了重病,义学派人给张雅轩送信,他立即前往。眼看快到十间房时,因河水暴涨,无法过河,又怕张素芳的病有危险,不得已向路边人说:“我是周正堡女义学的张雅轩,因有急事,非过河不可,万一我被河水冲走,就请你通知学校一声。”说完不顾路人劝阻,冒险向对岸跳去,离岸不远,落入水中,水流急,冲出不远,幸而伸手抓住岸边垂柳,把他冲近河沿,才得爬上岸。   他赶至女义学,张素芳已停在门板上,不省人事。张雅轩挽住她的头发,命人扶起她的上身,盘上双腿,大声呼唤:“张素芳你快回来!你赶快回来!你不能死!”呼唤多时,她才苏醒过来。张雅轩才出去换下湿衣服。   张素芳醒过来之后,同仁告诉她张雅轩学董为赶来看她,险些被水冲走。她心里很后悔,学董这样关心自己,不该总抱怨他。因为天天生怨气,得了上吐下泻的病。心里悔过,翻出良心来,病就轻了不少。   张雅轩换好衣服进来,见她精神好些,问她怎么病的这么重?她说:“我把在讲台上立的志向忘了,整天恨怨张学董才病的。我很后悔,养几天大概就好了。”不久果然痊愈。 9 .辽阳张中堡女义学   先生初到海城时,讲善书走到辽阳县张忠堡村,村里房忠仁的妻子是续弦,对待前妻所生的子女 ,十分苛刻,忠仁为此非常苦恼,但无办法。听先生讲善书,其妻子痛改前非。有一天,先生讲《宣讲拾遗》周呆儿不奉养母亲,他母亲在外讨饭,讨到他家时,他和女人正在吃饭,他媳妇一点也不给。他妈说:“儿子啊!你忘了我,怀胎十月,乳哺三年,怀抱之恩啦?”他儿媳妇说:“一个妇道人生孩子还算出奇事那还值得提一提!”他儿子不敢给,是因怕他女人。讲到这里,十几岁的小孩都哭了。先生对听讲的少女们说:“我看这一方人都有良心,皆因你们没念过书,才不知道尽孝、尽悌之道,你们这什么不念书呢?”她们都说:“要有学房,我们愿意念书!”张邹法如和房忠仁等发心愿办女义学。   房忠仁由于妻子对前房子女态度的改变,大受感动,愿意设立女子义学,先生便偕房忠仁步行去锦州请教员。一九一一年二月,由张忠堡出发,适值河里的“桃花水”很大,从太子河的小河口上船,顺着铁路走,到沟邦子一天没吃着饭。太阳落时走几步就饿倒了,到沟邦子吃也吃不下去了。   先生到锦州,本意是接何女师(何关淑娴)东来,那时她在邰家屯教学,学生三十八名,听说先生来请何女师,她们齐声哭号,不放行。先生乃另请于瑞英东来,任张中堡女义学教师,四月初二日开学。学生数十名。开课仅二十八天,辽阳县教育局认为不合法,通令该村公所给解散了。   辽宁张中堡女义学开办时间虽然很短,却是先生东来所倡办的第一处女学。 10 .辽、海、台、盘一带女义学渐兴   辽阳县穆家堡女义学成立。一九一二年,辽阳县穆家堡孙恒昶、孙周静轩夫妇,家道富庶。孙恒昶和张雅轩是世交,往来亲密,他见张雅轩突然办起女义学,甚为惊异。便借听先生讲善书为名,暗中查看内情,日久,了解到为使女子读书明理,出苦得乐,才倡办女子义学。也很佩服张雅轩高瞻远瞩、破产兴学之举。他们夫妇乃用自己的住宅,成立穆家堡女义学,由孙周静轩自任老师。孙恒昶亦大力支持。学生踊跃入学,孙周静轩成为最初创办女义学的老师之一。   海城县新台子成立女义学。高正午,海城县新台子村人,兄弟四人排行老四,素性忠真,乐善好施。因先生为王恕忱讲好病,引起他的无比敬佩,又受张雅轩兴学的果敢精神所感动,乃立志在自己村中立女义学一处。他的哥哥们一致反对,为了办学,他哥哥们和他分了小家,终于一九一二年成立了新台子女义学。高正午后来成为东北地区女义学的主办人之一。   海城县宝石山子刘自阳,麦子窝棚朱纯一,接管堡马忠骏等人,都在家中成立了女义学。   台安县朱家房子成立女义学。朱恕忱台安县朱家房子人。一九一三年,台安县县长崔国光为了海城县周正堡淑贞女义学培养师资,发展女义学,成立师范讲习所。张雅轩组织学员来往于台、海两地之间,相距百余里,途中无栈店,因投宿于朱恕忱家,他深信女义学之宗旨。乃于次年,自立女义学一处。为发展女义学,前后共舍学田一百八十五亩,大洋六千多元。后朱恕忱跟随先生各处创办女子义学,劝世化人。   盘山县莲花泡成立女义学。祁立亭是盘山县莲花泡人,一九一三年在家成立女义学,刘陈雅凤、刘文永曾在此任教。数年后祁立亭又和孙瑞庭、李景云、巩士元、杨清川等人,创立盘山县高升镇淑德女子义务学校,成为继海城周正堡淑贞义务女学之后的第二母校。   辽中县朱家房子成立女义学。朱品一是辽中县朱家房子人,家道小康,为人乐善好施,多年茹素,听先生讲道之后,一九一四年成立了朱家房子女义学,并在邻近乡村,倡立数处女义学。一九二一年,他到淑贞女学尽义务,游行奉、吉、黑三省讲病齐家,劝世化人。   辽中县陡沟子成立女义学。唐雨恩辽中县陡沟子人,信佛多年。一九一六年先生和张雅轩、王恕忱等,宣讲善书提倡女义学走到陡沟子村。唐雨恩和王兴云夫妇深表赞成,亲自到义学参观,见学生们服装朴素,循规蹈矩。不象私塾那么呆板,也不象官学那么浮华。教职员伙食刻苦,又无薪金,均能一德一心认真教学。这种实作实学实行的道德精神,使他们夫妇非常钦佩。凤仪先生虽没念过书,却能讲解经义,他认为先生是由笃行伦常之道,自诚而明,大彻大悟,所以才能阐明性天大道的精微奥妙。因之,成立陡沟子女义学,聘请胡秀碧为教师。并成立黄沙坨男义学,培养出许多人才。   台安县五间房村成立女义学。刘惠忱台安县五间房村人。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先生在盘山县高升镇开会五天,刘惠忱于此得见先生。对倡办女义学之宗旨与意义甚为理解。张雅轩劝他立学,妻子金孝慈首先赞成说:“他死去的女人念过书,所以他很想念她。能立一处女义学,我也好跟着念点书,识几个字,开开知识。”于是聘张祝三任老师,成立五间房女义学。   辽阳县千山站成立女义学。白抚宸,辽宁县千山站人,听说先生给王恕忱讲好病,又听说先生没念过书,守坟明道,才会讲病,他以为真的遇着活神仙了,非跟先生学不可。便随先生宣讲善书,劝善兴学。日久,他也学会看性讲病,天天走百家门讲病齐家。人称他为“白神仙”。白抚宸的父亲性情刚强,好饮酒,已得酒病,酒后便骂人,更不赞成办女义学。有一天,先生对他说:“你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日夜必喝六次酒,手都发颤了,你这不是求着快死吗?你死了还可以,今年你女人死,你就不该娶后老伴呀!你这不是给儿女添累吗?你刚强了多半辈子,只因为酒后无德,出口伤人,才有人背后叫你酒鬼!好好一个人,为什么要当鬼呢?要是天天善言善语,别人必称你为善人;恶言恶语,别人必说你是恶人。我看你要是能把酒戒了,谁不称呼你一声白老太爷呢?”白常和道:“好!明天我就戒酒!”此后他再吃饭时,把酒斟到杯中,自言自语说:“你要喝,我偏不给你喝!”又把酒倒回壶里,这样反复好多次,才吃饭。到第四天,从他嘴里爬出一条酒虫,才把酒戒好。   后来命他长子白子安设立千山站女义学,白抚宸永随先生各处劝病化人,兴办女义学了。   海城县劝学所要取缔义学。民国以来,改良变法,施行新政。海城县劝学所提倡各乡镇设立小学校。乡绅们裹足不前,推行不动,反说女义学妨碍进行,企图取缔义学,改为乡镇立小学。通知海城县境内各义学,检定教员。准备以不合格为借口,解散女师,查封义学。刘惠忱陪张雅轩赴奉天省城,找他内兄白佩珩(名永贞曾任奉天省议会议长)。白佩珩乃写信给奉天省教育厅,请求派员到海城县监考,主持公道。结果,义学参加检定的女师,百分之八十以上合格。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一九一八年先生在高升镇集合诸同志会议,女校日多,教师不足,决定在高升镇成立女师传习所。以李景云为学董,闫中阁,王泽溥为教师。招收二百人,半数在外任教,半数在所内求学。暑期在所内求学者和在外任教者互相更换,可收教学相长之效,学校也得以扩充了。 11 .女义学受严重打击张雅轩誓死办学   一九一四年辽阳县高力堡朱宝林家立女义学一处。四月四日,王恕忱来查学,该村王忠武素与朱家不睦,他便唆使警察诘问恕忱道:“你是王善人吗?”恕忱说:“是”。就把他捆绑起来,用非刑拷问,送往辽阳监狱去了。恕忱老母探监回来,七日死去。他的妹妹王惠荃在外地教女义学,听说这事也病死。   四月十日,辽阳唐马寨巡官罗光远,外号“罗锤子”,带数十马警到穆家堡捕孙恒昶(孙周静轩之夫),也用严刑拷问,索取邪教证物。是日晚,罗光远仅穿亵服,光着脚横躺在静轩的炕上,笑问邪教的证物。静轩正颜厉色说:“我们只知道办义学,兴教育,教导乡愚,明白道德,我们又有什么邪呢?不信任你搜查!”马警就在院中大事搜查,毫无所得。王德方和邻村李子乡都为孙家辩护,当时也被绑去,带到三台子,过十几天才放归。   张雅忱(雅轩之弟)去台安县,告知张雅轩和崔国光县长,崔县长向辽阳县署发一咨文,证明义务女学绝非邪教。张雅轩又亲自到辽阳谒见县长,为王恕忱雪冤,始得出狱。共在狱中一百一十六天。但辽阳境内七处义学暂行解散,海城境内义学也大受影响。刘玉清的内弟陈兴亚任东北宪兵司令,深知先生兴学的主旨,他函知海城教育局,要特别照顾,不可取缔,女义学才又得以复兴。(刘玉清曾患病,多方医治无效,由先生给讲好的。)   张雅轩自办女义学以来,真做到罄产兴学。但义学经费却日趋拮据,校内债台高筑,无力清付。一九一七年冬,年关临近,有来讨债的,雅轩便答应于腊月十五日还钱。他暗下决心,在大河凿一冰窟窿。他心里这样想,我办女义学是为救世界,若有天理,自能感应仁人相助,否则,我就投冰窟窿一死。   腊月十三日,有台安县朱恕忱,赶大车到腾熬堡镇卖粮,到淑贞义务女校,问起校债事。张雅轩说:“到十五日就有办法啦!”当时朱恕忱信以为真。卖完粮返家后,夜晚失眠,越想越可疑。次日一早,又赴周正堡淑贞女校,问张雅轩说:“你说十五有办法,是谁送钱来呢?”张雅轩不能答。朱恕忱说:“王善人(指凤仪先生)没有消息,我相信没有人送钱给你。近日我卖粮,还有五百块钱,先给你救急吧!”张雅轩不敢受,朱恕忱说:“我不是为别的,只是为了你弃产兴学,略表心意就是了。”   同一天,高正午也因前夜睡醒一觉,想起校债,翻来覆去,无法成眠感动他妻子,拿出私房钱来,送来学校。孙周静轩也送钱来,才使雅轩渡过难关。张雅轩说:“看起来真有天理!”便领他们看凿好的冰窟窿说:“过了明天再没办法,这里就是我的归宿!”众人深受感动。 12 .张雅轩功成身退   张雅轩办学已经十年多了,培养了很多人才,邻近村镇以及辽阳、辽中、台安、盘山各县也成立了不少女义学。他不肯离开周正堡淑贞女校,学生也破除死命地留他,他真被校事陷住了。凤仪先生对学生们说:“你们真糊涂,他是一个头行人,他把你教成了,他不出去给你们踩道,将来你们也就都烂在这里了。”先生立志非把他带出去不可!逼了二十多天,他才勉强跟先生走出。先生带他到耿庄子,走有八九里地的工夫,给他讲明四大界(志、意、心、身)了。这正是教他分清四大界,由心、身两界往志、意两界上“挪界”呢!先生说:“若不是因为张雅轩有十几年的功德,虽然愿意明白,也不能得着,道得悟,悟到精纯的地步,还得明人指点,才能真透过去。”   一九二一年秋,张雅轩离开周正堡女义学,随先生北走,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女义学才发展起来。   一九二二年九月十五日,淑贞女校由周正堡迁往腾熬堡新建的校舍。新校舍共占地二十八亩,教室桌凳等均按标准建造,校内一切设施,均具规模。定名为腾熬堡淑贞女子义务学校。聘请刘文永为校长,朱质璋(朱品一之长子)为教务主任。因东北各地女义学的教师,多自本校毕业,派出任教,故都称之为母校。腾熬堡位于沈大铁路之西侧,距千山站十公里,为一商业重镇,人烟稠密,市面繁荣,交通便利,风气开通。故新校址迁至此地,对女义学的发展,十分有利。   一九一九年以来,吉林省的怀德、德惠、农安及黑龙江省的安达等县的女义学,已逐渐兴起。然而海城腾熬堡淑贞女校的经费却日益艰窘,已积债好几万元,校董高正午,由于债台高筑,势不可支。黄廉志(节妇)曾肄业于淑贞校,此时正在德惠女义学,闻母校这般困难,她说;“不好把我卖二百元钱,以充公用吗?”李子和闻言哇哇大哭。当时在场者无不为黄廉志舍己为人的悲言壮语所感动。后来王淑英被德惠县教育局聘为张家湾公立学校教员,她知母校艰难,将所挣之薪金“哈洋”三十元夹于书中,寄赠淑贞校,以舒眉急。可见当时淑贞母校经济异常艰窘之情况了。   一九二三年秋,张雅轩在安达县曾得淑贞校函,谓债主逼索宿债,内部人员意志动摇,大有瓦解之势。雅轩阅函后,心内如焚,急欲南旋,处理校务。年末,雅轩始回海城淑贞女校,继续维持,以渡难关。   一九二四年十月,先生到海城一见张雅轩便说道:“喂呀!你的饥荒开了啊!”雅轩问:“你老带回多少钱来?”先生大笑说:“我一文钱也没带回来呀,只是看你的性化啦!就知饥荒了啦!”各地人士都到来,参加讲习大会。安达杜绍彭、怀德徐子贞、朱耀庭、兰西陈俊一、台安刘惠忱等都来参加,共到五、六百人。杜绍彭讲他因为发财累病了,他立志舍善,和钱绝交,不再求着发财了。他说圣人书中,哪一本也没有叫人一心发财的,听众大为所动。杜绍彭、徐子贞都把世界真讲透了。各优秀教师,轮流讲演,真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尤其是侯向琳讲的姑娘道,都是性天流露,如春风细雨,点点入地,透人心脾,令人感动。大家都表示要清还淑贞女校债务。先生对大家说:“你们对于淑贞女校的饥荒,都诚心要清理,可是你们舍款是自动啊!还是被动呢?”大家说:“你老的意思是怎样?”先生说:“若是被动由我度量你们天命的大小轻重,给你们各人指定捐款数目,若是自动,舍多少由你们自愿。”大家都说:“自动吧!”先生说:“那也得有个限度,在这个讲堂东西两壁上都挂着黑板,捐款人自写姓名和钱数,时间是从日出时起,到日没为止,过期再有舍的也不要了。”   这一日,写了三万多元,不但把淑贞女校的饥荒还了,连高平(盘山高升镇)母校的饥荒也都还了。   当时第一个自报捐款的竟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女孩刘淑荃,她曾于前年冬在德惠讲习时最先开性,此次,她首先写了一千元。接着大家便纷纷自写姓名和捐款数。   先生曾说:“能为众人造福,使众人佩服了,就叫作掌天权。我办善德当和了结淑贞女校的饥荒,都是一招呼就动,那就是掌天权。有天权得养天性,能把道理钻透了,禀性也就容易化了,禀性化了,天权自长。淑贞女校有饥荒,人都怨我,其实我早就看明白,非积下饥荒不可。我在外尽力地讲道化人,结识了很多的缘人,但一文也不募化,我只是对大家说,今年腾熬堡出佛了,要唱‘大香山’啊!会上从杜绍彭、徐子贞的讲话中,就知道淑贞女校的饥荒化了啊!”   这次大会,明道的人很多,其中以刘惠忱、朱耀庭、高国正等为最优。先生教刘惠忱“念志意心身,常了心念自然死了。”他照话作去,果然心清如水,因而得道。   先生见淑贞女校之债务清了,且有余积,校务继任者当不乏人,乃令张雅轩仍离开学校,行“功成身退”之道。全校师生一致挽留。先生说:“你们说的都是人情话,我告诉你们,水要不流就臭啦!”于是张雅轩在镇上找了一间半房,带着妻子侄儿搬出义学。第二天早晨,没菜下饭,妻子刘祝三,叫侄儿润书,拿碗到学校去要点大酱,厨房的人说:“你家已馨产兴学,这碗也是学校的。”不但没要到大酱,连碗也被扣留了,张雅轩觉得对不起妻子侄儿。   张雅轩那时正患脚病,行路艰难,众人皆恳切留之,先生说:“他不但远走,他还得给大家磕头,(感谢继任有人,感谢大家承担校务)才许他走。”时高正午在侧落泪,雅轩欣然与大家叩头。然后正午把他抱到车上,先生哈哈大笑。雅轩走后,先生也随着去千山站,与雅轩一同北上。雅轩深明先生教他之意,“功成身退”方合天道。由此直去安达,这日是腊月十七日,时安达、兰、西、呼兰等处正在立女义学。   从表面看,先生此等作法,似乎缺少人情味,难以被人接受,然而,从大的方面来看,先生正是爱护张雅轩,使之在事业上更大地发展,境界上更大的提高。 13 .朝阳女义学复兴   朝阳善德当失败后,先生自评道:“朝阳一带的风气由我带起来的,也因这种事(善德当事)又压下去了,以后可又起来啦。”善德当结束后,先生便东来,实行乞讨访道,后遇张雅轩破产兴学,不数年,辽、海、台、盘一带女义学果然大兴,直至王恕忱下狱,女义学又突然遭受严重挫折,女义学大受影响。   一九一四年先生五十一岁,五月节后,先生偕李子和、何关淑娴、王白守坤等人回朝阳。秋季在朝阳游行讲演,先生深知转移世风全在劝化,因此和刘振明等约定,在朝阳境内游走劝化,走三圈,带许多人,最多达八十多人,有病的,吸大烟的,打吗啡的,什么人都有。路上人不知这群人是作啥的,偷着问走在最后的瘾者们:“你们是干什么的?”答:“他们干啥,我们干啥吧!”又问:“你们往那里去?”答:“他们往那里去,我们那里去。”走到“庆祥涌”老朱家,跟着走的人把老朱家的酒篓打开偷喝了,棉花包也给掏开,偷着去换吗啡打啦。泄肚的人把被褥也给弄脏了。有人对先生说:“你带这样人,有多么丢人呢!”先生说:“谁偷谁丢人,与我无干,我又何尝丢人呢!”   走到北台,先生说:“散了吧!”八十多人立时就散了。先生风趣地说:“我学会刺猬偷枣了。你看刺猬偷枣,它把那枣枝攀弯了,再一松,向别的枝上一打,枣就落下来了,它在地上一滚,把枣刺得满身,带回洞去,一抖擞枣主都掉了。你看我带八十多人,我说不带了,立时就散了。”   先生率同志游行于朝阳各乡,善风又开。一九一五年,朝阳境内,乃成立女义学很多处:大阪杨景春家,李家山咀子孙家,马营子张家,东马营子田家,吊桥子李家、邓蛮子沟孙家,铧子沟刘勤家,车户店王云卿家,唐家杖子耿家,四家子张家,四台营子李家,羊山李家等处,都先后成立义务女学。   大阪杨家,因师生不和把学校停办,家人都闹病了,杨景春天天站在大凌河岸上盼望先生去,他见着先生说:“我家的药壶忙起来了。”先生说:“把义学解散不讲道了,怎能不闹病呢!”因此,杨家出款又在平房立义学一处。   先生到北四家子宣讲堂问主管张福忠道:“怎样,有饥荒没有?”主管说:“有三千吊饥荒。”先生道:“出贴子吧,请善东(舍善款的人)了饥荒。”善东来了很多,先生对善东们说:“请大家共分佛爷巴巴。”讲到半夜才睡。先生嘱咐厨夫说:“明天早早吃饭,咱好开局。”有人说:“咱们叫人忌赌,你怎么还设局呢?”先生道:“我设的是天堂佛国局,大家往上押德行。”饭后,大家团坐,先生道:“开局了,谁押呀?”王云卿先声明舍五亩地。别人又舍了一些,饥荒就了啦。王云卿那天开性,口占一诗道:“金花世界好风光,从古至今头一场,三生有幸奇逢遇,无穷妙道乐天堂。”王云卿名天龙,跟随凤仪先生办义学多年,是后学中德高望众的人物。   先生周游讲善书时,有些抽大烟(吸食鸦片)扎吗啡的,找先生给他们忌嗜好。先生说:“你们跟我也走不动,等我给你们想个法子吧。”   有一个财主家,快四十岁了,还没有儿子。听先生讲善书,问先生怎样能得儿子。先生说:“水清了连鱼都不生,你们夫妻俩干净过分了,所以小孩子都不敢来。你们想得儿子很容易,若能练得不怕脏,含垢纳污,适应环境,准生儿子。”   他们夫妻都说,只要能生儿子,怎的都行。先生说:“中,等我给请‘神仙’去。可是神仙可肮脏,你们受得了吗?”他们说:“你老放心,决不能错待了。”   先生把要忌嗜好的人,都找了来,住在他们家。他们夫妇拿出干净被褥,做好菜好饭款待,先生宣讲善书给他们听。   第二天晚上,有个扎吗啡的瘾受不了,把被子偷跑了。   又有个忌大烟的,闹肚子。晚间来不及上厕所,把稀屎拉了一锅台,还喷了一锅盖。早晨大师傅来做饭,摸了一手屎,便吵嚷起来。先生说:“吵什么,刷干净做饭吧!拉屎的是位神仙,不信你还甩不那么匀呢。”东家奶奶一听也笑了,她说:“大师傅,不用说了,等我给你刷刷吧。”   先生天天给他们讲善书,经过两个多月,都把嗜好忌掉了。主人和他们也都把当人的道听明白了,东家奶奶也始终没嫌脏。第二年,果然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儿子)。 14 .受冷落还乐   一九一七年腊月,先生偕白抚宸、白勤、王恕忱等十余人返朝阳,到锦州正是除夕的前日,一进宣讲堂,人家不乐意招待,主管出来了,扯高声问道:“你们从哪里来呀?往哪里去呀?”先生说:“不错呀,叫街的声出来了!”晚间,先生他们要求在那里过年,人家不留,说是没有人做饭。先生说:“我们带来厨夫了。”人家怎的也不留。第二天早晨,主管觉得没法了,把他们找过去说,给他们二十斤白面,另外送给些元蘑、粉条,叫他们往别处去过年,先生问道:“这些东西共值多少钱?”答道:“四元钱。”先生说:“若不够正数,可以再给我们几个零钱,我们好买油酱等。”大家一笑。   那早晨,给他们煮点稀粥,炖点咸菜,先生说:“你们怎不吃饭呢?”说完,想起来了,人家过年了,还有好饭菜呢,不要耽误人家吃饭。饭后,先生就领着人们拿着东西上羊圈子去了。先生一面走着一面大笑。白勤(先生的内弟)说:“没见着你那样的,给你几斤面,看把你乐的。不知道怎么好了!”先生说:“我想起来‘有福之人脑袋大,无福之人大脑袋’的话来了,他给我们东西,还把我们撵出来,这叫作没有义气,可说是大脑袋。”   先生说:“道在这头下手,自己得拿自己当佛看,佛就是不争不贪,无说。他们撵出来我们,我还大笑,笑他们过年接神,神佛都来了,他们反倒撵出来,不是可笑吗?人都跟我学道,若学得我受气还乐,就成了。”   到羊圈子于家,虽然勉强留下了,于家人们说:“我父亲死了,你们这些善人们别来了!”他们说些酸言辣语,先生只是一笑。由朝阳回来,又到于家,白抚宸说:“前几天那样的侮慢你,你老怎么还能再到这里呢?”先生道:“我行事,是时时按着‘八德’去行,我既和他老人是朋友,又哪能因他的晚人失礼,就把原有的义气忘了呢?我这正是走‘义’字呢!”   殊不知到了于家,他们大哭,痛悔前次的过失。 15 .到怀德县创兴女义学   一九一七年腊月遣李子和等去吉林省怀德县范家屯,他们下火车后,仅余六角钱,身穿夹袍夹鞋,正值北地隆冬,真苦得很。   翌年正月先生偕宋子贞、白抚宸等北上,中途到沈阳,因王国华夫妇(国华已纳妾)在此教学,白守坤也在这里,所以先生同白抚宸到这一看。对白守坤道:“你的天命(指德业)很大,在家里抱孙子,恐怕他们担不起啊!”守坤乃回海城,同关刘国南、王恕忱、孙静轩等查学。   沈阳魏老太太,请先生和白抚宸吃饭,做的荷叶饼(俗名春饼),魏老太太看他们吃饼像吃普通饼一样,她便用荷叶饼卷各样菜教给他们吃法。抚宸有些害羞了,饭后出来说:“今天丢人了,连春饼都不会吃,不叫人家笑话吗?”先生笑道:“那有什么?该说学会吃春饼了。”   一九一八年正月二十四日,先生偕诸同仁到范家屯与李子和等晤面。这时在怀德的工作,一面募赈,一面提倡兴学。因此讲演劝病,忙个不休。此时,发明“问性”的方法。根据“五行性”拨阴取阳的理论:木问“主意”,火问“明理”,土问“性实”,金问“响亮”,水问“柔和”。化除气禀性,可治愈很多疾病。这是病人问大家答的方法。   七月遣李赵壁等人运赈粮去朝阳灾区发放。先生并未回朝阳,因为先生的目的是在乎办女义学。   李子和五、六月还穿棉袍子,走在路上热极了,用秫楷棍在袖中支着,借以通风。先生五月还穿棉袍子,后来刘玉成的父亲给他一件旧大衫,才得以换季。   一九一九年,先生仍在怀德,而足迹渐及双阳、伊通一带。由于先生、李子和与张雅轩的努力,创办女义学的意义已初步被一些人重视,有的人已作了立女义学的准备。   三月先生遣李子和、任志庸送王淑英、毕淑贞、毕淑德、房守贞等十三人去海城周正堡淑贞女校求学,是为怀德第一批入校女生。初八日到校,读书六个月,仍回怀德,怀德女学之兴实基于此。   先生见女学日多,若无固定基金,难以持久,因此偕同雅轩募集基金,拟择成绩优良之学校,便给拨此基金,使之永久成立。   十月,怀德县立女义学三处,王淑英、毕淑贞在凤凰坨毕家女义学任教;王雅卿、毕淑德在李家粉房女义学任教;王淑元、张玉堂往顺山堡徐家义学任教。自此怀德义学乃日兴了。 16 .怀德县顺山堡男义学   一九一八年初冬,张雅轩到怀德帮同募赈,并提倡兴办女子义学。   徐子贞是怀德县顺山堡人,是当地的富户。他母亲患心口疼病多年,多方医治,均无效果。请先生给他母亲讲病,先生偕李子和、张雅轩前往,见徐老太太性情呆板,死心眼不爱说话,烦闷在心里,耳聋听话困难。先生叫李子和表演和善老太太的举止动作。形容老太太应该慈眉善目,见人喜笑颜开的样子。徐老太太看得开怀大笑,笑了两个多小时,把脏腑里的阴气放净,心口不疼了,以后也没有再犯。徐子贞觉得很奇怪,凤仪老先生没念过书,怎么会讲病呢?怎么能明道呢?又为什么要办女义学呢?先生为他讲了自己怎样好的疮痨,怎样为救杨柏、黑夜见白天,明白了天道。   又说:“将来世界大同,男女都要明道。男子性清叫‘天清’,女子意诚叫‘地宁’,天清地宁,生下小孩赛神童!为了振兴女教,重立人根,使女子出苦,所以才办女义学。”徐子贞说;“好呀!这地方连私塾都没有,当然也需要男义学。”   徐子贞乃建筑校舍,成立顺山堡义务学校,是为怀德兴义学之始。不久,又有李家粉房村李家和凤凰坨村毕家,成立两处女义学。 17 .宋乐三戒烟兴学   宋乐三是吉林省怀德县宋家店人,为人刚毅爽直,务农起家,开大车店致富。年逾花甲,人都称他为宋大爷,是乡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听先生讲,现在有钱的人,都是花钱买罪受!不知救人之急,济人之危,做公益事业,造福人群。只知一味地吃喝嫖赌,抽大烟。岂知天理不饶人,肉身越习染不良嗜好,内心越增长焦躁烦恼。有时稍不如意,发作起来,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闯出祸来后悔莫及。人都以为吃喝玩乐是享受。依我看是找罪受!宋乐三听这些话很不入耳,便说:“人生在世,为名为利,有了银钱,不享受做什么?吃喝玩乐,有多么痛快!哪有烦恼?”先生说:“你遇事时候,好好格物格物我的话吧!”   有一天宋乐三在家中闷闷不乐,觉得自己家中的大烟不好,怎么抽也不过瘾,便骑马去访一位富绅,为的去抽一口好大烟过过瘾。到了目的地,宾主相见甚欢,主人吩咐厨房准备酒菜,亲自陪他闲谈。有先来的两位客人,正守着烟灯吸烟,向宋乐三寒喧了几句,便又躺下,继续喷云吐雾。主人当然也不好叫先来的客人让给他抽,二人闲谈很久,那二位客人还没抽完。宋乐三早已犯瘾,全身酸痛,忍无可忍,怒火上冲。便站起来大声说:“你们抽吧!我走了。”主人忙拦阻说:“乐三犯瘾了吧!你们快让他抽两口,抽完了咱们好开饭。”宋乐三盛怒之下说:“叫他们抽吧!我非走不可!”便夺门而出,骑上马一溜烟走了,闹个不欢而散。   宋乐三骑马跑到范家屯火车站,进入烟馆,喷云吐雾,过足了瘾,心情平静下来,恢复了理智,想起方才所作所为,全不是出于本心,只因为没抽着大烟,就吊小脸子,自己平素并不是那么气量小的人。尤其是恣情任性,给朋友难堪,没有一点富绅乡长的风度,将来有何面目再见朋友呢?越想越惭愧,想来想去,想起凤仪先生的话来,真是嗜好越深,烦恼越多!他这才觉悟到以往自己之非。   宋乐三从此立志戒除大烟,力行善事,一九二○年成立宋店女义学。命长子宋希义当学董,并叫他家的儿媳、孙媳、孙女和本村的女子,都上学念书,凤俗为之一变。先生说:“谤道是缘人,真是不假啊!” 18 .怀德县公主岭女义学   刘汉清是怀德县六家窝铺人,忠厚、勤俭、好善茹素。老夫妇生有一子名忠,已娶妻生子。因婆媳不和,儿媳经常害病。刘汉清是怀德县女义学的善东之一,命他儿媳坐大车(农村马车)拉着粮食,到女义学住几天,请义学老师给讲讲病。想不到车至义学,学董张凤翔出来拦阻说:“这里是义学,不是病院。”不肯收留,叫原车折返。   刘汉清大怒说:“张凤翔立了义学,就六亲不认,真是岂有此理!”他一怒之下,在公主岭西门里,购地建校,独资成立公主岭义学,时为民国九年。   刘汉清一怒设立女义学,天下事真是无奇不有!先生说:“天加福是逆来的,反面的助,力量更大。” 19 .赴北京访道   一九二○年,四省(热、奉、吉、黑)慈善会会长杨子功请先生去北京访段正元,后来因先生带人太多,不给拿火车费了。先生打发人问他,还给拿点不?他仅给拿两元钱。先生就和李子和、张雅轩、唐雨恩、朱恕忱、白勤等人,步行进关了,每天走一百五十多里。路经绥中宣讲堂,这里有很多是慈善会的会员,大家就在这里讲开病了。   有个疯人冯春岭,一天就给讲好了,他对家人说:“他们都是佛,你们要好好地招待着!”他身上带着刑具,讲的时候,都给解下去了。先生们走的时候,疯人说:“你们还得给我带上,因为他们信不着我是好了。”第二天,他叫他妻子泡条子,仍然做他那编簸箕的工作了。   到北京后,遇见刘玉清(先生曾为他讲好过病),他当时正在北京充差,常去道德学社听讲。先生道:“你听段先生讲的怎样?”玉清说:“都是你老平日说过的话。”   先生听后自述道:“人是以熟为宝,道也是这样,知道道的,一听就知道了。我到北京去访段正元的道,道德学社的章程,若不认师父只许听三天,我听了三天,听他讲‘三我’,正是我讲的‘三界’,和佛家的三皈,道家的三华,儒家的三纲,都是一个的。三界是什么呢?就是三魂(灵魂、阴魂、身魂),耶酥所讲的灵魂,就是我所说的天性,人以天性为主的,就自知认罪。他又说,做一种事必于身家性命都有益,所以我得的很多。”   杨柏已是段正元的弟子,强先生认师。先生说:“我绝不认。为什么呢?道是一个,他讲三我,我讲三界,又何必认他为师呢?”杨柏说:“你一辈子也不能认个师父!”先生说:“我这次来准认师父给你看看。”北京保安寺大智和尚,在法会上讲经。先生前往听经,经棚内已座无虚席,只好站在棚外听讲。听后先生问同去的人说:“你们听他讲的,哪一句是真经?”都答不上来,先生说:“他说人有半分私,也不是先天。这句话是真经。”第二天,先生到寺里去,就认大智和尚为师(一言即为师,人人是我师)。先生说:“他脾气未除,不免有苦。”没有一年大智和尚就死了。   先生因杨柏之激,才认个师父。其实,先生的师徒观是这样的:“我生来就没有师父,没有门徒。有师父就受管,有门徒就会败道。我得道是得之于天,一般人有认我师父的,我绝不答应,我是大持平等的,没有远近的分别!”   先生在安达时,杜绍彭问:“谁是你的师父?”先生说:“打爹骂娘的,有病的,生灾的都是我师父。”绍彭说:“去你的吧!你没有个正经的。”先生说:“我告诉他的是真话。人为万物之灵,谁都是咱的明师(有正面的师,也有反面的师)。” 20 .与国华论为父之道   一九二二年(先生五十九岁)二月,偕白守坤、孙静轩、朱殿义等北上,过沈阳时,又到国华家,国华说:“尽胡闹,这些年,这里劝人,那里劝人,劝得谁了?”先生说:“合当爹的,必叫儿子比自己强了算!我是个庄稼人,一年不过挣七十吊钱,你现在教书,每年能挣七百吊钱,这是你比我强了,我当爹算是当得对了。你不用看不起我,你若能叫你儿子比你强,我就佩服你。”说到这里,他一言不出,先生往下也不再说了。   后来,先生曾述说过:“他(国华)若再问我,怎么能强呢?我自然还能告诉他,他一年能挣七百元钱,若拿四百元钱作善,二百元钱过家,一百元钱积蓄,这叫作‘德过本’,虽不求儿孙好,也自然能好。同时我更一文钱也不花他的。他要给我做皮袄,我不要,他说北边冷,我说,每年没冷吗?生在北方的人都冻死了吗?我不要。他又要给我买鞋,我说,你的钱支使不动我呀!我的脚上穿着鞋呢,你还给我买,你叫我背着呀!他也觉得很难过,我往北走,他送我到文官屯,一声也不出。我为什么这样呢?他既不佩服我,我要贪他的财,那就是无义之财。”   上年春,白守坤住在沈阳国华家,张雅轩想去迎她出来办理校务。先生道:“这须我自己去,这好象‘三度林英’似的。第一次,领她尽孝,是度她的身界;第二次,逼她念书,是度她心界;现在是第三次了,叫她出来查学,行天命事,是度她的性,所以必得我自己去。”先生偕张雅轩、朱恕忱去沈阳,对守坤说:“你心偏,家里的儿媳,你不帮着,偏来这里帮他们(国华同妾在沈阳),倒是你为他们啊?还是他们孝敬你呀?我的意思,咱们哪里也不去住,为天下去吧!”白守坤接受这个建议,乃同去海城淑贞女校。随先生及关刘国南、孙静轩、解香阁组成一视察团,乘一驴车,周游海城、辽阳、辽中、台安、盘山、北镇等县,各县义学善风益为之一振。 21 .德惠县女义学   一九二一年秋,先生偕张雅轩去怀德、德惠一带,游走劝化,提倡女义学。德惠县青山口有个刘玉成,患瘫症,由先生给讲好(详见《性理疗病》)。当时惊动郭家屯泗水堂孔明伦,前往探查究竟。可惜机缘不巧,先生偕同仁已经走了。   后来孔明伦听说先生去怀德县顺山堡义学,远道来访。见面后,证实刘玉成的病,果然是先生给讲好,他欢喜若狂。乃自备车马粮食,请先生和同仁们到德惠县各乡镇,游行讲道,劝善兴学。   一九二二年,孔明伦在家中成立了郭家屯女义学。后来太平松山李向荣家、陈家岗陈家、大营子马家、孙家店村张家,都成立了女义学。孔明伦和王子巨等人,又成立张家湾女义学。   此外,刘家店刘家、大房身唐家、杨家洼子刘家也都成立了女义学。 22 .两次德惠讲习大会   先生见辽海一带女义学偏重文学,对家道伦理尤其是妇德女道皆忽视不谈,只重理而不重实践。为了落实开创女子义学的初旨,所以先生另觅地点,亲自教导,乃选德惠县郭家屯泗水堂孔明伦家,太平松山李向荣家,开办讲习班,可容一二百人。只从心上用功夫,扫尽一切浮华,专心悟道。盖住锅(不说闲话),不到二十天,便“开性”的很多,如王桂贞、刘淑荃、侯向琳、李淑贞等开性的效果非常好。都是由于诚意到精纯的地步,把后天的习染洗涤干净,露出先天本来的面目的结果。这是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开办的。   一九二三年十月,又一次在德惠开讲习大会。除孔明伦家和太平松山李向荣家外,又借孔繁礼家房数间,是以分三处讲习。自十月十五日开班,至十二月十五日闭班,讲习两月。除先生与张雅轩、赵品三、李子和诸人外,更有侯向琳、王桂贞、李淑贞等人助讲,道气益盛,明道者较去年又多。王书元等是年开性。此次讲习大学,多为吉、江两省女义学之师生参加。   这时高正午担任海城淑贞女校校董,债台高筑,势不可支,屡次函催募款接济困难。当时,李子和已募得四五万吊“吉帖”,二百余元“奉票”,因德惠讲习,正在需款,是以将此款留在德惠。海城黄志廉曾肄业于淑贞女校,闻母校这般困难,乃誓言卖身以充公用,闻者莫不受感动。高正午到德惠听侯向琳等讲道,极为透彻,他便高兴地说:“我为担饥荒压死也合适,到底培养出明道的人了!” 23 .农安县女义学   一九二二年,吉林省农安县西王家村王家和孟家崴子村杨家都成立了女义学。先生偕李子和、王云卿、朱恕忱、白守坤、孙静轩等人游走德惠、农安一带,视查各校,讲道兴学。   农安县教育所所长梁云岐的夫人患神经病,由先生讲好,梁云岐有心成立女义学,无奈孤掌难鸣。正好朱家房村人请先生去讲道。朱子青是清末秀才,他很喜欢听先生讲道。先生见他一早起来,就催促人下田,整天不是管伙计,就是骂家人,操劳过度,虚弱,抽上大烟,心情苦苦恼恼的。   先生等他听道日久,十分信仰之后,才对他说:“你家有三百多口人,你佩服了几个呢?教明白了几个呢?”他答不出来。先生说:“你不教人,天天管人,你可知道,人管人像拍皮球似的,拍得越重,跳得越高,日久成仇,严重时,能使妻离子散!”朱子青说:“我见他们做事糊涂就生气,该怎么办呢?”先生说:“圣人不是说‘父子不责善,责善则离。’你忘记了吗?”朱子青一听,汗流浃背,问道:“那我应该怎么办呢?”先生说:“老不舍心,少不舍力。你要能正己化人,就轻快啦!”   先生劝他把大烟戒了,和梁云岐共同办学。他戒烟后,成立了农安县女义学。又向郭尔罗斯旗、扶余、大赍等地发展,共成立七所女义学。梁云岐、朱子青二人,很受蒙古同胞尊敬。 第五篇 女义学大兴 1 .黑龙江省兰西县女义学   陈俊一名发旺,黑龙江省兰西县人,家有良田万垧,并在安达站开设木材行,生意兴隆。他的四子荣秩,在哈尔滨读书,奢侈浮华,不守学生本分,住在旅馆里。先生教他说:“人无信不立,你在家中,已失去信用,今后要守住学生本分,住学生宿舍,不可再住旅馆。花钱要记帐,寒暑假回家时,向你爹报告清楚,时间久了,准能立住命,你爹也会看重你。”陈荣秩照先生的话做了,他爹深感奇怪,问他怎么突然变好了呢?他说在哈尔滨遇见先生的经过。于是陈俊一请凤仪先生到兰西去讲道。   有一天,陈俊一问先生做人之道,先生说:“道有邪正,要是用正道做人,把人当真了,有成人必有成事;要是背道做人,纵有万贯家财,也有人亡财散那一天。财产越多,越不出好人。因为钱财属水,水多必淹人。”他又问:“我怎么样呢?”先生说:“你没听人说过‘家大业大’吗?老天爷已经给你预备下败家的人了!自从你当慈善会会长,老天爷已经收回去两个(指他长子和次子夭折),还有一员‘压轴大将’,还没长成呢!”他知道是指老四说的,便问:“我得怎样做,他才能好呢?”先生说:“他已经回头,你只要大力为善,他就不会回生(指再坏)。你要立住志,他还能成为贤人。”陈俊一说:“对!我的事被你看透了!”   一九二二年,陈俊一想效法张雅轩罄产兴学,先生劝他不可全部舍光。因为他的家中人口众多,没能全部向道,还要生活,舍光了伤情。只要施舍家财的一半以上,使天命压过宿命就中了。他便结束木材行,成立兰西县女义学。并施良田六千垧(七亩为垧,占其家产百分之六十)为学田,成立兰西学田部。由母校(腾熬堡淑贞女校)请来赵会卿当经理。赵会卿本是兴建淑贞义务学校的木工,因早晚课听讲,了悟世人争贪不已,才苦恼无边,义务学的人,能为人不为己,止住争贪,讲道论德,才快乐无穷,因而他发心在义务女学尽义务,任劳任怨,日久也学会看性讲病。所以兰西县成立学田部,张雅轩才派他来当经理。   陈俊一这种勇猛为善的精神,感动了各处义学的办学人。先生说:“家大业大”一句话,陈俊一顿然醒悟。后来他们夫妇,又随先生周游各地,讲道兴学。他的三子景阳,四子荣秩,都在义务学校服务,成为道德家庭。 2 .至安达   安达杜绍彭兄弟四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于民国九年在安达开办宣讲堂。闻白勤说王凤仪先生创办义务女学的宗旨,心极钦佩,乃托白勤代请先生。一九二二年五月九日先生偕朱品一到安达站,听说杜绍彭没在家,便到安达站慈善会借宿。管事的人问先生是哪处的人,先生说是西城人。管事的说:“西城人没好东西,快出去!”先生说:“早先就听说江省这边风俗淳厚,也慢说慈善会呀,就是普通的人家吃一顿两顿饭也不算什么。”后来勉强住下了。那会上的会长出门,回来信还撵先生们。先生说:“若是因为你们往外撵,我们就走,既显得你们没义气,又显出我们吊小脸子,双方都不好,因此,我们绝不能走!”管事的说:“我们已经吃过饭了。”先生说:“有剩饭就中,实在没有,饿一顿也没关系,明天早晨再吃。”管事的叫先生说的无法,只好勉强留下。叫人买点面条,伙友林玉说:“没人给你们做。”朱品一笑着说:“没关系,我们自己人做。”就到厨房去烧水,林玉生气又把面条扔到院子里去。先生哈哈大笑,到院中把面条拾回来说:“真对不起,等我们吃完了,给你把厨房收拾干净,你不要生气。”晚间,先生随便讲道,大家听了都很高兴,只有林玉心里不舒服。   先生说会讲病,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找病人来叫先生给讲。先生和朱品一,讲一个好一个。病人们出去一宣扬,不几天就轰动安达站。管事人向先生道歉说:“前几天不肯留你们是因为过去一个朝阳人来讨宿,把会里的衣物给偷走了。幸亏你们大肚包涵,不然岂不是失之交臂?”先生说:“慈善界又有什么说的呢?初见面难免这样。”   讲病的事传到杜绍彭耳朵里,他把管事的找去问:“会讲病的是什么样人?”管事的说:“是个庄稼老头,穿得很褴褛。”绍彭甚感奇异。先生与朱品一到安达县城杜家,绍彭兄弟四人,妯娌六人,初见先生时,妯娌六人一齐过来,先生心里话,既没有老人了,怎还能这样呢?这些年也没见过这样的家庭,先生便知道他家的致富来由了。   绍彭问先生说:“自古以来,人生病要吃药行针医治,你怎么学会的讲病呢?”先生便把好疮痨、守坟讲病的事情介绍一番。绍彭说:“真奇怪!病怎能讲好呢?”先生说:“人的性是管命的,心是管身的,药能治身病,治不了心病。话是开心钥匙,若说中病人的心坎,病就会好。最要紧的是把心死了,人心死,道心生。人能把心放下,病就好啦!”绍彭说:“对呀!我前年身患重病,医生说是绝症,治不好啦!我一想,人死万事休。把家事柜事完全放下,一心等死。没想到不但没死,反而好啦!”   先生提到办女义学的目的和宗旨,杜绍彭便决定设立女义学,乃议定在王麟阁之后院修建校舍十余间。于一九二三年二月二日,安达县“内则女义学”开学,王淑英、李淑贞于此任教。   先生在安达,遇见朝阳六家子宣讲堂督讲张铭斋、主讲李韵卿,送政府嘉奖杜绍彭烧锅放赈的匾额,来到安达县。他们二人想叫先生同他们一起募赈救人,不也能领政府的奖励啦!冷嘲热讽地,从早“损”(讥讽)到晚,一连三天。先生一声也不响,但绝不应允,只是默默地听着。每天傍晚,吃过晚饭,便和同来的孟汉臣,到野外大笑一场,汉臣问:“笑什么?”先生说:“放阴气。”又问:“他们怎么不讲理呢?”先生说:“他们都是好心,恨我不和他们一起放赈,才损我。受人诮骂,你的心若动了,就是受他的阴气薰了。其实人各有志,放赈是好事,是救人的一时急难。办学讲道是救人的性命,一救万古啊!” 3 .呼兰县女义学   裴崇元字会卿,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乐善好施,扶困济贫,每年佃农送租粮,从来不计较成色好坏,且热情招待。年景不好,即不收地租。   每年腊月三十“接神”时,把佃农欠他的借据烧掉,不再讨要。   他先办宣讲堂,后任慈善会会长。闻知先生提倡女义学,亲赴奉、吉两省各义学参观,然后,于一九二三年成立呼兰县女义学。 4 .周游江省十四县   一九二五年正月,先生回腾熬堡淑贞女校,召开教员讲习会,到会者数百人。闭会后,除留于辽南各校任教者外,偕赴吉、江者凡一百○四人,正月二十六日至千山站,购团体火车票北上。先生说:“二十年前我说将来的女教员成火车向外载,如今果然作了。”   二十七日到范家屯。在这一带将教员分派了一半。晚九时到长春,又派往德惠、扶余、农安等处二十四人。是夜宿于马氏竟成学校,时倓虚法师讲经于此,晤谈多时。   二十八日到哈尔滨,又派往巴彦、呼兰等处八人。余二十人偕往安达。   此时的女义学除安达、呼兰、兰西外已发展到拜泉、明水、海伦、绥化、望奎、青冈、林甸、克山等县。   先生由安达去齐齐哈尔开会,会后仍游行江省十四县,杜绍彭负交际各法团及官府之责,先生专事讲道。至海伦时,从者已达数十人乘大车数辆,回安达站假电影院开讲三日,听众很多。三月二十七日,先生到拜泉县,随行者六十多人,在这城讲习一个月。   在拜泉开会,课余时,先生和杜绍彭散步,绍彭说:“为挽救世风,各处宣道,听者有千百人之多,咱们算干着了!”先生说:“咱俩行的是合乎圣人的书了,我行的是‘贫而乐’,你行的是‘富而好礼’”。 5 .拜泉一带女义学   赵品三、王白守坤率领的游行讲演团,在杜绍彭陪同下,于民国十四年春至拜泉县,在张振之家中,开讲演大会。张振之的儿子维垣(时二十一岁)因患虚痨病,在家休养,也在座听讲。他听赵品三讲,二十年前患瘫痪重病,经凤仪先生一讲,当时就跳下地去,卧床七年,竟一跃而愈。他心中就不相信,又听孟良璧女士上课,说是姑娘本分,竟讲媳妇道,更加看不起她们。孟良璧刚刚开始讲:“媳妇要性如水,意为根,身子要勤,心感一家恩,以托满家为己任……”张维垣就站起来说:“义务学的先生不害臊(害羞),未出嫁的姑娘讲媳妇道。”孟良璧不知他是张家的少东家,看看他说:“做女学媳,古有明训。你先生不用不相信我们这个团人讲的道,你自己照镜子看看!你的面色青黑,定有虚痨重病!性中缺土,信不着任何人。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张维垣说:“我有病,你怎么知道的?”   张振之问杜绍彭说:“这位孟先生怎么能看出我儿子的病,还把他的性情说的一点儿也不错呢?”杜绍彭说:“你不知道,义学的人都会看性,你有什么病,他们一看就知道,还都会讲病呢!”下课后,张振之领着儿子维垣,向孟良璧道歉,并求讲病。孟良璧说:“你们少爷,很有勇气,肯追求真理,我很佩服,赵品三先生,专会讲病,求他给讲讲就好了。”   他们又去求赵品三先生给讲病,赵品三说:“你相信病能讲好吗?”张维垣说:“我以前不相信,听孟先生说对了我的病,现在相信了。”赵品三说:“你的信心能救你。我给你说说,你很聪明,就是犯了不信人的毛病,对于你家里这些人,你一个人也信不着,还不佩服他们。又受了早婚的害,元气受伤,才得的虚痨病。我说的对不对?”张维垣说:“对”。赵品三说:“要是大喊大叫的病,信心足,一讲立刻就能好。你得的是虚痨病,需要养。先搬到你父亲的屋里去住,好好听道。你知道你父亲待你有什么好处吗?”说给我听听。张维垣说不出来,赵品三说:“你要专心先找你父亲的好处。再找全家人的好处,就得回‘命’来了。”   张振之对杜绍彭说:“他们真是活神仙,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怪不得你肯舍钱出力地陪着他们游行讲演。”后来又讲好许多人的病,张振之更加感动,便创立拜泉县女义学。   张振之又亲自陪同游行讲演,倡立克山、明水、青冈等县女义学。 6 .朱耀庭立黑林子镇女义学   朱耀庭怀德县黑林子镇人,一九二三年七月先生在怀德县顺山堡义学办讲习班。朱耀庭、王富亭来访先生不遇,又追至双阳,闻道深信,更随至伊通开会,二人归,乃在黑林镇立女子义学。   朱耀庭有四子一女,性性刚强,家道小康,闻道后,信心坚诚。一九二四年十月参加海城腾熬堡讲习大会。上课立志,要学明白老爷子(老头)道。先生说:“你要想明道不难,你把‘命’找回来就明啦!从现在起,不要说闲话,专心听讲道,这叫‘盖锅’。下课时,先行礼后问:‘老爷子怎么当呀?’诚心诚意地问真了,就能明道。”朱耀庭下课,逢人便行礼问:“老爷子怎么当呀?”众人都笑着说:“会当啦!”问到第七天,得着了老爷子道,快乐得三天三夜没合眼。   朱耀庭从此知道了自己以往的脾气不好,每天生气上火,打儿骂女的,自己像阎王爷似的,使亲人变成了仇人。决心今后要改头换面,用天性当人,把仇人变为亲人。   讲习大会闭会后,朱耀庭回家时,买了些糖果,走到自己家墙外,听到院子里有说有笑的,等他一进大门,立刻就鸦雀无声了,他自己也笑了。进到屋后,把全家人都找过来,分糖果给他们吃(这是平生第一次)。然后悔过说:“我以往不明白老人的道,整天吓唬你们,耍脾气,动肝火,象阎王爷似的。这次我到腾熬堡去讲习,得着老爷子道了,知道以前自己的错误了。人是非学不能知道,以往你们本来都很好,咱家又有田地,生活本不困难。只因为我一个人的脾气不好,才闹得全家老少不安,苦苦恼恼的,不是生灾就是长病。今后我想在家里办一个女义学,媳妇们也好顺便念点书,学学做人之道。老大广存在家办学,老二广德也不必再做木匠,老三广生,也不用再到饭馆做跑堂,和老四广福三个人,都随我到顺山堡义学去念书。老闺女广寿也上学。咱再舍顺山堡男义学二百亩田地。今后我们要变成道德快乐的家庭,你们赞成不赞成?”全家都很高兴。   朱耀庭这一明道,不但全家都出苦得乐,后来他四子一女,也都明道,献身公益,自家也办起来一处女义学,使村中的女孩子都得到上学念书。   后来,朱家的四子一女都在道德场中服务。所以先生称之为“朱家五桂”。   朱耀庭自民国十二年得见先生之后,闻道即行,为办女义学及公益事业,前后共施舍良田四百亩,房宅一处。全家纯以立业利息为生活费用,成为道德场中的模范家庭。 7 .长春一带和下江沿岸立女义学   朱恕忱、孙周静轩于一九二四年冬率领的讲演团中有孙慕衍、侯向琳、刘淑荃、朱广生等人。在吉林省境内铁路沿线游行讲演,石维祯是清末秀才,很有学问,特请讲演团至长春市开讲演大会,会后并在长春市二道街李公祠成立女学。该讲演团又向长春、九台、永吉三县各乡镇推展创立女学多处。   李子和与刘文永率徐素谦等女讲员游行于下江一带(松花江下游),临出发时,李子和向同仁们说:“别的讲演团里,都有化性的贤人。我是煤黑子(矿工)出身,也没见过亮(指见性),只知道信王善人的话,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回我们要夺关公的志,不立功不出曹营,要在‘下江’创立几所女义学,我们才算没白活世上!”游行讲演的结果,在巴彦、木兰、通河、依兰、汤原等五县创立五处女义学。 8 .马祥办女义学   马祥怀德县黑林子镇人,为人忠厚老实,受同乡朱耀庭的影响,对兴办女子义学的宗旨颇有认识,诚心向道,大力兴办义学,非常喜欢听凤仪先生讲道。   马祥年逾四旬,尚无儿子。一九二四年李子和在他家讲善书,他向李子和请教,怎能有儿子?李子和说:“你想有儿子很容易,不过你要相信我的话才行。”马祥夫妇求子心切,满口应允。李子和说:“你们得为创办女子义学立功立德,使这一方的女子能念书,受教育。你的女人性情高傲,要亲自下厨做饭,侍候老师们,学低、学矮、学就下。对人和和气气的才能存德。你还得跟我出去劝善立学。你要能做到这些,我保你有两个儿子。我先给留个小名,一个叫大老黑,一个叫二老白,你们夫妇看好不好?”他们夫妇(妾)欢喜接受。马祥随李子和出外学道,讲病兴学。第二年他的两位妻子果然生两个儿子,大老黑德泰为孙氏所生,二老白福泰为田氏所生。   民国十四年安达开家庭教育大会时,食宿二千多人,会期两个月。马祥是负责烧茶锅的人,听凤仪先生讲:“大会各部的人要各尽其职,尽心不累心,自然就明道了。”马祥听着这话,他便守着茶锅静心悟道,一个月后他就悟透了,自己觉着内心里生出来的乐趣,如开水一般向上翻花,他善为人讲病,一讲就好,都称他为“马神仙”。   马祥自安达大会明道之后,为创办女子义学劝世化人,力行不懈。先后施舍良田二百四十亩及房宅一处。 9 .安达家庭教育大会 先生提倡兴办女子义学,就是为的教女子读书明理,懂得妇德女道,才能培育出理想的下一代,不仅家庭能幸福,人类的未来也才会有希望。理想的后代是来自于家庭,所以家庭教育便是关键了。 一九二五年古历九月一日在黑龙江省安达县开家庭教育大会,会期两个月。当时的女义学发展迅速,据统计,热河、奉天、吉林、黑龙江四省十九县有义务女学九十九处,教员 206 人,学生 4397 人(指在校生,不包括已毕业学生),诸多条件具备,机缘已成熟,所以开办这次大会。 大会会场的屏风上大书“正本清源”四个大字,在礼堂上高悬“人道始基”的匾额,从这,也可知这次大会的宗旨了。所来的人关外的居多,自辽海一带来九节火车人,龙江省城来一节火车人,吉林省来四节火车人。食宿于会中者约一千余人,及本城听讲者约两千人。内有女教师及高材生八百人,清修的姑娘们七十二人。分五个讲厅,每厅都有主讲的人,共研究胎教、母教、继母、嫡母、庶母、父子、夫妇、兄弟、家长、妯娌、姑嫂、母女、主仆、朋友、邻里、家规、家政、婚嫁、丧祭二十个讲题。闭会后,将语录集成《家庭集锦》一书,是张云五主编的。 先生非常注重躬行实践,反对空谈,如讲“母教”一题时,他强调先从“教母”入手。先生说:“我们办女学,教女子明道,正是教母啊!(意谓注重胎教并当好母亲)” 研究父子道,孔雨三(清末举人,名宪龙)听说父亲有病急欲归省,先生说:“尽孝有大孝小孝之别,你要为社会服务,劝世化人,正是大孝于天下,还不能抵得小孝于庭闱吗?”雨三闻言乃止。不几日,他父亲病好,也到会听道来了。赠先生联语云: 一人至善,感化乾坤光返照, 万国同心,重开宇宙本归原。 孔雨三原来听说先生没读过书能阐明性命伦理之学,而是抱怀疑的心理来与会的,不料听先生在大会上讲“学而时习之”一句古书时,说:“我听到哪位古人的话好,我就照着去实行,听了‘羊角哀舍命全交’的故事,我就去救杨柏,结果‘黑夜见白天’,得明天道,这不正是‘学而时习之’吗?人只知道读书要多,要熟,而不照书的话去行,这正像熟记地图,没有亲临其境,怎能看见庐山真面目呢?又像念熟了菜谱,没有实际吃过,又怎能尝着真滋味呢?所以要学而时习之,学一句实行一句。”孔老举人听后,对先生无比地敬服。 朱广纯是怀德朱耀庭的长子,也前来安达赴会。张雅轩派他挑水。安达县的井有好几丈深,打水很费力。六个专人挑水,才供得上二千人吃用。内中又有两位会讲病的,常被人请去讲病,只剩下四个人挑水。朱广纯心内不平,先闷气。有一天,他挑水经过讲堂窗外时,听里面有人说:“人做事要不包屈,才能立住命。”他疑心是有谁在讲他呢?向里一看,原来是一位不认识的女先生在讲道。从此以后,他一边挑水,一边想“不包屈才能立住命”这句话,不再计较挑水的多少了。有一天,他挑着水进来,快走到过道,正遇下课的人走过来,他担着水,站在一旁等人过完,有人对他说:“你怎不把水桶放下呢?”他不理。那人以为他耳朵聋,大声对他喊。正好凤仪先生走到跟前,站住看了看对他说:“广纯心里悟道呢!你别向他讲话。这次大会,他准能明道。”不久,他真明道了,知道他的女人要不变过来,准死,死了不要再娶人,准开大智慧。 同时,马祥烧茶锅,也在这个时期明道了。此外,杜曹玉琳明白了嫡庶道,张振之、李赵璧均决心舍身办道,成绩卓著。 此次大会,孟良璧女士把“媳妇道”发挥的淋漓尽致,异常精彩,听众深受感动。这次大会上的孟良璧,可说是光芒万丈,人人景仰,可与模范姑娘侯向琳去年在母校讲习大会上,受人欢迎的情形相媲美。 当时白勤常发牢骚,自谓无权无位,不得行道。先生说:“你既然有女人,就有丈夫的位,你会当夫君了吗?你有儿子,你就有父亲的位,你会当父亲了吗?所说的位并不是权位,是伦常中的名份。古来的圣贤,都不愿当皇上或作官,因为有了权位就有范围,就被那权位的范围拘住了。而且行道不是假借势力的,若掺杂势力,就失了道德本质了。我知我无权无位,可比长官大人们贵得多啊!” 大会中的二十个讲题,都是研究家道伦理的规范。但不论哪一道伦常,无不贯串着凤仪先生所常讲的:“道是相对而生、绝对而尽,求己而不求人;认自己不是,找他人好处;不怨人;不包屈;死心化性”这个总的原则。 这次大会将开未开的时候,热河省都统阚朝洗来电,请先生去热河宣道,谓已派若干骑兵到锦州迎候。张雅轩问先生去否?先生说:“不去。这边筹备已经妥切,我们若走,绍彭必要轻视我们,以为我们去攀高了,到热河还是准无所成,这正是失机,所以绝不去。”未几政局转变,阚已退归。 古历十月末闭会,人数过多,恐影响铁路上一般乘客,分期散归。十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每日走两节火车人,十一月一日走三节火车人。此次的用度,“杜六合堂”(杜绍彭家堂号)早有准备,会后总结消费统计如下:“三十亩地萝卜,四十亩地白菜,三十亩地马铃薯,更外买七十石马铃薯,白面二千余斤,小米七十余石,豆油六千斤,盐一千六百余斤。此外花现款一百余万吊,除收乐助款五十万吊外,均由“杜六合堂”担负。杜家一个木局的木材都拿来,搭了二十八铺炕。消费如此之大,实赖杜家鼎力负担,乃得圆满闭会。 先生初到东省时,有些大善士看不起他,他立志道:“你们像大石头似的,我像小石子似的,但我能多积些小石子,用洋灰(水泥)灌成一个大的,比大石头还大得多。”后来先生说:“我办义务女学,正是拣些小石块,以后经杜绍彭给灌成一个了。”热、奉、吉、黑四省的女义学,由于安达家庭教育大会,确实汇成一体了。所以说安达大会是女义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次集会,终于明确了人类关键性的两大课题:一是“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一是“储金立业”。 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实施之后,很受大家欢迎,因而实践者日渐增多。(详见《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篇》) 10 .率众返朝阳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二月,先生回安达县。于去冬大会后,即计划拣选各地人才,从安达出发,去朝阳讲演兴学,复兴锦、朝一带善风。先生尝作豪语说:“摆长蛇阵去破朝阳!”先遣张雅轩、高正午、关老师(化行)、孙静轩、陈荣秩、李子和、孟良璧、王丹忱、房正坤、张维垣、关岚青等四十余人前往,于二月十九日到朝阳根德营子四省慈善总会。 先生于三月十五日至林甸县开讲演大会两星期。先生对杜曹玉琳说:“我领着你们各处劝人,好像驾一只小船在洪水中救人似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富贵人最难度,因他的底沉,提也提不上来,穷人好度,一拉就上来,可惜不扎根,见着什么好就随着什么去了。像蓬草随风跑一样。” 四月,先生到盘山高平后,西行至锦州羊圈子、金厂堡等处。五月十三日,到根德营子四省慈善总会,与张雅轩会合。先开会三星期,接着又讲习一个月。先生说:“这回专讲三界(性、心、身),性界是自然的,心界是存理载道应事的,事来则应,事去则净;身是做事的,来东西就吃用,不许计较好坏。”此次教法之严与在德惠讲习一样。先生亲自监督学员上课只许讲三界,不许言其他,课余只许悟道,不许妄言乱行,学员于道大有进步。 有一天,先生和关老师、孙静轩同桌吃饭,房正坤、孟良璧、王丹忱在旁侍候着。吃的是小米饭,萝卜叶沾大酱,三人拣选鲜美的嫩萝卜叶供给食用,但不知不觉地都送到先生面前去。关老师笑着说:“你看这三个姑娘,都向着善人,看起来还是善人命大(指天命言),我们命小啊!”先生说:“你们知道她们为什么这样?因为我的心都用在她们身上了。她们才和我一心,都惦着我,你二人都是当老师的,存她们的道了吗?知道她们都能找个甚样的丈夫?”二人说:“不知道。”先生说:“你们不知道我可知道呢!孟良璧意中有欲,必找一个倔人;王丹忱火太灵,必找一个傻男人;房正坤得找一个甩大鞋的男人。”正坤说:“甩大鞋怕什么呢?不会给他提上吗?”大家一笑。 后来,孟良璧果然嫁给一个很倔强的男人,是山东人。王丹忱听道的当时,她暗笑先生言之不中,因那时她与表兄订婚了,是个大学生,不料她表兄毕业之后,与另一个女大学生结婚,来信讲了多少个对不起,便解除婚约了。丹忱精神上受了极大刺激,适有人给她提婚,系一富家子,性愚笨,上学五、六年还念第一册书。富翁要娶个能事的儿媳妇,替他当家,丹忱贪财便与傻子结婚了。她任意奢侈浪荡,几年就家败人亡,丹忱也死了。房正坤找的男人,也正如先生所说。 根德营子讲习闭会后,先生去缸窑岭、全节庵、葡萄沟、头道梁子萧家店、羊山镇等处。先生到羊山国华学校,刘淑荃(曾在德惠讲习开性)为该校德育教员,去年因劳致疾,卒于校中,年仅二十岁,吉林省农安县人,为义学女教师中之佼佼者。先生到后,为之开追悼会,与会者不下千人,并于墓前立碑以为纪念。 通过这次返朝开会讲演,使王国华对父亲衷心敬服了。先生自述说:从前我儿子和媳妇都不佩服我,我始终不说他们。后来我到东省化世多年,善风大开了。民国十五年,我打发张雅轩去化朝阳,带了一团人,团中有个孟良璧,从龙江女子师范毕业,她到朝阳曾说:王善人叫我们死,我们不活着!我儿子听着这话竟纳闷了,心里话,我父亲没念过书,怎能把人教得这样信仰呢?他在这一次,不服的心化有六分。 八月节后,先生偕同仁归故里一行。他孙子启民闻知了,先跑来问道:“我爷爷呢?”(因他生后,先生未曾回家)大家说:“你怎还不认识你爷爷呢?”先生说:“不但他不认识我,就是他爸爸也不认识我呀!” 先生见朝阳一带旧同仁无人为之讲道,各归各家,生活苦恼,乃对李子和说:“你显显圣,把这些人都带到东省去,安排到各处服务,可以立功,可以闻道,自能有成。”子和乃尽力召集男女同仁,有王占惠全家,赵安邦(品三侄),王品一、赵万忠等一百多人,先至腾熬堡淑贞校,以后带往怀德县黑林镇,成立孀妇学校,留下一部分,其余诸人多去安达县喇嘛甸子开办学田部,以垦荒田。 此行先生到朝阳南华严寺,一访故友刘振明。当其与先生乞讨问道时,他曾立志先成佛,然后再度众生。先生说:“我立志先度众生后成佛。”二人分手后,刘入华严寺为僧,法号蕴虚,其持戒最严,日持戒板,监视诸僧,有犯戒者立责之。自云,我非管人不能成佛。先生说,我立志不管人亦成佛。二人又分手,各行其志。 此次返朝阳,各地纷纷请团讲演,分成七个团,赴各地游行讲演。几个月的功夫,就在朝阳、义县、北票、叶柏寿、赤峰、平泉、承德、建平等地,成立了十几处女义学。从此,朝阳人真正认识了先生的成就与学说。 11 .长春家庭教育研究大会 一九二六年九月,在长春招开家庭教育研究大会,系杜绍彭主办的,假南关某商店之房舍。东北各处女义学同仁师生共到有八百余人,道尹孙其昌,县长孙筱齐,都很赞成此举。安达杜家烧锅(杜绍彭家经营)出资供宿膳费用。 在开会期间,吉林省于省长的二太太,听人传说杜曹玉琳(杜绍彭的弟妇)讲道,自报小女人(妾),她非常气愤。因她平素不许人家说“小”字,有一次看耍猴的表演,看毕赏钱,耍猴的谢赏说:“谢二太太赏”。她闻言大怒,命人打了耍猴的一顿,逐出吉林省境。 于二太太气愤之下,带着马弁,由吉林省城,来到长春会场,大兴问罪之师。她进入会场时,张世维正在讲“四大界”。她便坐下听听讲些什么?哪知越听越入耳,气也消了。课后,她到休息室,找杜曹玉琳说:“你在大庭广众之中,自报小太太,不觉得丢人吗?”杜曹玉琳说:“于太太你不知道,我为了这个小字,不知道生过多少闲气,差一点把我给气死!自从我和杜鸣九结婚,最讨厌人背后说小字。为这小字我骂过人,为这个小字我和杜鸣九吵过架,生气害病,瘦的我皮包骨。若不是遇见王老善人,我早被气死,埋到荒郊野外去了,岂止是觉着难堪丢人呢!” 凤仪先生接言说:“人的好坏,不在名上,看‘三娘教子’那出戏的人,谁不赞成三娘贤慧!老薛宝还是奴才呢,谁不尊敬!何必争那虚名呢?”于二太太恍然大悟。又听杜曹玉琳讲,行道以后,受到大姐(嫡夫人)感激,丈夫尊重,全家人佩服,真是快乐无穷。 于二太太上课悔过,立志要效法杜曹玉琳,倡导吉林省善风。并与杜曹玉琳结为义姐妹。会后亲自下乡,把于夫人(大太太)和孩子,接到吉林省城同住。由于于二太太这一行道,于省长非常感激,尽力协助,吉林省善风大大开,女义学林立。 杜绍彭之子防患在长春市内中学读书,正开会时,他忽患盲肠炎,死于长春某医院中,其母薛坤杰夜归会中,告知大家。张雅轩等同伊去医院中安排殡殓之事。次晨大家都面面相觑,不出一言。先生说:“这个孩子是向我要道,向雅轩要义,向绍彭要志。若没有志,从此败道,人必说是因为儿子死灰心丧志,这正是不慈。”绍彭闻言,振奋志气说:“是儿不死,是财不散,绝不能因为儿子耽误八百多人讲道!”仍出席讲道不辍。他又舍立业金三万多元,立业一事,因此扩大。 有一天学董们由会场回住宿处,路上看见一个人用木棒打儿子,打得头破血流。先生说“种庄稼时,谷种要是着了热,出是能出,可不能结子粒。因为谷脐着热,长出来一定不好。人也是一理,父亲的性情乖张,子女准不听话;母亲的心要不正,子女的品行不端,这全是先天受病。他现在把儿子打死,也没用啦!所以要研究胎教。人的心要不正意不诚,遗害子孙,可真非同小可呀!因果管人是厉害的,人要想子孝孙贤,非懂得父子之道不中。 12 .安达喇嘛甸子学田部 安达县杜绍彭家,施舍开办学田部费用。又有王麟阁、张选庭、王绍庭、吕华堂(赠与张雅轩之款,雅轩不受,乃将此款转作学田部买荒田用)等十余人共买毛荒一百三十余万(未开垦之土地),设立喇嘛甸子学田部。张雅转正聘吉林省学董王富亭为经理,海城县王盛九为副经理,王国相任会计,王占惠任垦荒主任,领导有志向道的一百来人,共同合作,建筑房屋,垦荒开田,建设学田新村。男女同仁分工合作,各尽所长,早晚在大礼堂讲性命伦理之道,日间下田工作,早晨见面先相互致礼,开饭前唱歌。做活时利用休息时间读书习字,并把每天学道的心得,简单地写下来,送给管理员批改。时时注意变化气质(化性),成为和乐有序的大家庭。真像一处世外桃源,令人羡慕。 此学田部开办于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将来生利纯为兴办义学之资。凡在义学中尽义务的职员,满三年者都为储金立业,生活解决了,可一心一意为公益服务了。 一九二九年,陕西放赈,收容陕州,灵宝、闵乡一带灾童八十五名,由闫海川、王复顺护送到江省喇嘛甸子学田部教养之。同时又送来绥远灾童九十七名,亦到学田部。成立“工读学校”。山东李木林,为教育灾童,发心任校长,校内并有女同仁,尽义务为学生洗衣,煮饭和看护病童,实行“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原则,均以热心公益为天职。灾童们不但衣食温饱,又能受到良好教育,每天都欢天喜地的生活。 一天,先生到喇嘛甸子工读学校,看望孤儿们,问他们说:“你们的父母好不好?”他们都说:“不好!”先生说:“怎说呢?”他们说:“父母都是抽大烟扎吗啡的。”先生说:“多亏你们父母是抽大烟扎吗啡的,不然,你们哪能来这江省呢?你们来这里受天下的供养,所以你们正是大同的先导啊!” 当时,地方胡匪猖獗,一九二九年九月间,突然来袭,不曾李木林校长为流弹所伤逝世。十月初旬匪再来被王占惠打死匪人四名。十一月十八日经理王富亭死。二公为义学殉道的先进业绩,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继由王盛九任经理,赵会卿任副经理,欧致中任校长。 13 .复县女义学 辽宁省复县于仙舟,经营培植苹果园致富。很想做慈善事业,听说海城县女义学兴盛,学生品行端正,贤淑贞静,他即赴腾熬堡淑贞女校考察,确属名符其实。每天晚七点于九点,学生与家长到校研究伦理道德,轮流上课报告行道经过情形,老师指导尽性立命之道,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于仙舟对于女义学的宗旨与办法,非常赞同,决定立女义学,返家后,遂于一九二六年独资创办复县义务女学,请海城闫海川(名恩魁)任学校主任。并逐渐向熊岳、大石桥、普兰店、金州一带扩展,成立多处女义学。 14 .河北省乐亭一带女义学 一九二七年五月,先生至河北省乐亭大家坨王庄。党剑尘昔在怀德县范家屯经商,曾得闻道,回家和他叔父党蕴斋及李资深商说,欲在其家乡大家坨王庄立女义学,大家同意。剑尘乃到腾熬堡淑贞女校请教师,校中派高正午、孙静轩、关耀民、袁殿文、董守元等前往讲道办学。又在王庄附近的闫格庄立女子义学一处。 五年后,党家为办女义学,毁家荡产,由李资深接办。党蕴斋每年游行各处女义学讲道劝病,二十年如一日,老年须发皆白,尤仆仆风尘,不避风霜之苦,以兴学化人为乐。 高正午、孙静轩率讲演团,游行于河北省昌黎、滦县、乐亭各县讲道。因讲演团讲好一个哑巴会说话,都认为先生是耶稣再世。其实先生常说:“我得的是天道,行的人道,不是任何宗教。” 李仙舟字资深号毓麟是清末庠生,河北乐亭新寨人。听说演讲团讲的全是伦常大道,他很有心得,自发作向导游行附近各县。并送他女儿瑞英(字绍新)到海城淑贞母校读书学道,后在家乡独资设立女义学,并附设师资讲习班。又倡设昌黎、滦县、抚宁、迁安等县女义学。 李毓麟日日听讲,将其笔记整理出版名曰《修齐宝录》,并作词以为赞,其词曰: 孝哉王公闵夏游 人伦之至品最优 济世觉民志不侔 方今男女不知羞 昭昭仁义一笔勾 互相争贪结怨仇 以至东亚与西欧 滚滚烽烟动人愁 炮雷弹雨几时休 可怜苍天遭践蹂 谁无父母泪盈眸 天心悔祸将难收 特生王公展鸿猷 大而化之妙运筹 治国先从齐家来 讲演家教八方游 劝人孝悌改过尤 并讲上维兼性柔 广设义学亦有由 三从四德重女流 养成母教仉氏俦 恢复邹风化神州 讲演立学双方谋 两相辅助用心周 达到目的遍全球 事父事长善风留 天下一家无庸忧 四民安康乐悠悠 王公功德被五洲 万古芳名青史修 浩然之气贯斗牛 作善岂但福禄遒 天赐哲嗣绍箕裘 鲰生慕切把歌讴 不计笔拙挥秃头 (注:先生主张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以驳古三从) 先生曾自述去乐亭的情形:民国十六年我到乐亭办几处女义学,都相离很近。那年生蝗虫很厉害,只是有女义学的地方,十八里地长,二、三里地宽,这中间没受蝗虫灾,这是天助啊! 15 .西丰县育英女子义务学校 一九二七西丰县有王鼎三、马德九、谭马素仙等人,发起成立西丰县(辽宁省)育英女子义务学校,聘请张子嘉、孔守贤讲道德课。学生有三百余人。 七月初五日先生偕张雅轩、杜绍彭等至育英女义学,适王国华从朝阳来,拜见先生,叩拜毕,双方无言。姜子复等出,白勤对子复等说:“你们为什么跟着王善人走?你们看见他对待儿子那么冷淡,你们不也就明白了吗!”子复进屋问先生:“怎么对儿子不说一句话呢?”先生说:“我从家里出来时,就和儿子说明白了,我不管家事。”子复说:“怎么也不问问孙子们呢?”先生说:“他有几个儿子,我有几个孙子,那还问他作什么?”子复钦甚,向先生叩拜。 西丰初请先生时,闻去六、七人,及至则偕五十三人,县政府便不热情了。问道:以何种学说讲演?讲演内容不许涉及宗教、因果讲病等事,先讲给我们听听,能讲便讲,不能讲便不必讲。杜绍彭说:“叫讲就讲,不叫讲就不讲了,我们自带路费,并不累及他人。”先生听着这些话,就像没听着似的,见着讲室中地不平,便领教职员,泼水垫地,把地垫得很平。 讲演会主持人李化周借县立等一校开讲,孟良璧先出席,仍本先生平日所讲以立说,听众掌声如雷,各机关首长及工商界人士均共临,每日听讲不下千余人。杜绍彭报告开会宗旨,县长致词称赞女义学师生,品学兼优、笃行伦理道德,愿尽力协助。听众皆大欢喜,慨解义囊,乐助学校基金。 王国华出席讲演,有讽世语,被中学教员曹汇波当场指责,李化周为之解说始已。 学校附设师资讲习班,积极培养师资。派往东丰、西安(后改辽源)、开原、铁岭、阜新、新民等各县女义学任教。西丰女义学成为另一处女义学之母校。 继有田秉衡成立平岗女义学,黄子厚成立凉水泉女义学,马德九成立西丰县幽雅村女义学,善风大开。 谭马素仙之子谭维中后期曾任育英女子义学校长。后来到千山站主办“同化学院”,任院长,是为女学中惟一的高等学校。 是年九月,先生偕张雅轩等多人至双阳县开讲习会,王敬修等因尊敬先生,特备雅洁静室以款待之,而先生与同游者皆入普通住室中,静修请先生去静室休息,先生不语。又请雅轩代为转请,先生沉默多时,说:“你问问他们为什么请我到那屋去?是拿我当个劝世的人招待呀?还是拿招待肥猪法待我呢?喂肥猪的才隔着槽子喂呢。我在这屋和大家同住,随时讲道,不知道哪句话把哪个人劝明白了,还许劝明白了许多人也未可知!知道我的心里,自然就不那样待我了。” 16 .锦州万全庵讲习大会 张雅轩和杜绍彭因鉴于民国十四年安达大会的影响,大连于满州里的铁路沿线,女义学林立;因民国十五年长春大会的关系,吉林省女义学亦相继增设。故选择在京奉铁路的中段锦州万全庵召开大会。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十一月召集各省女义学人员四百余人,会期近两个月,与会人员食宿均在庵内。会中张世维女士所讲:“四大界”,感化了许多听众。张世维是吉林省怀德县人,二十四岁才入黑林镇女义学读书,由于“化性”,看着像十几岁的小姑娘。眉目清秀,口齿伶俐,出口成章,擅长讲“四大界”。先生称她为四大界神仙。她讲道感化了许多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四大界梗概地讲,即志界(佛国)、意界(天堂)、心界(苦海)、身界(地狱)。这四大境界,全在人心之中,凭自己选择,看你选志、意、心、身四个字中哪个字做人,你就是哪一界的人。听众深为所感,多人乐助捐款,郑子东捐助大会二千元。 闭会后离万全庵时,来宾中有西丰县政府官员李某,在院中跪在先生面前,求富贵之道。先生哈哈大笑道:“成佛的道我都有,你要求富贵之道,那不是更容易啦!我告诉你人的性是富贵的根,性情好的人准富,任性耍脾气的人准穷。所以俗语说话‘穷脾气’。意是贵贱的根,诚意为人的人准出贵,任意胡为的人主贱。所以俗语说‘贱毛病’。”当时闻者亦多受启发。 此次大会后,万全庵主管赵老洪一心向道,翌年请王天龙(云卿),郑尚化尘,杜曹玉琳、张世维等十余人,住在该庵讲道,并分团出外游行讲演,提倡女义学。有屠海云在义县,侯瑞呈、赵鲁来在锦县,金老印在锦州三才寺,李鹤岑在兴城,均成立女义学。各处宣讲堂附设义学的也很多。所有的校长、主任、教师全由母校聘请。当时各义学服务人员,每逢寒暑假期,全部调回母校,讲习十天,另行调派。先生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在家乡做事,常有许多困难。最好工作半年,见好就走。走一处得一处经验,走一处放一处光,走的越远,德光越大。” 此时锦西县高桥义学已发展成为辽西一带的总校。该校原来由宣讲堂主管孙永福(字瑞亭)担任学董(后曾于沈阳城主办道德禁烟班,戒除吸鸦片烟瘾,救了许多人)办学成绩卓著,对辽西女义学的发展贡献很大。 17 .接受江希张聘请 江希张字慕渠山东省历城县人,有神童之称,幼年即著四书白话解说、老子道德经白话解说,又著《息战论》,刊印后,流传甚广。有人问其志愿,答曰:“为天地立心,为民物(张戴、原‘生民,希张改为‘民物’)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有人问其所志,即口占一绝,后两句为:“佛老耶回同开化,鲁雨邹风遍地球。”复问希张:“吾国向来尊孔,为何将佛老耶回混为一谈呢?”答曰:“小康时代以排斥外教为尊孔。今大同开慕,小子认为以容纳各教为尊孔。”并建议世界各国成立万国道德会,以传播我东方传统文化宣扬佛理道德。以“改建社会缔造大同,促世界进化,谋人群幸福,实行利民生,启民智,敦民德之计划”为宗旨。 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万国道德会长康有为南海逝世,民国十七年,江希张自法国巴黎留学回国,在北京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议决不选会长,实行理事制,举杜绍彭为理事长,执行会务,绍彭对众人发表说:“我本不才,蒙大家廖举,对于这个重任委实有些害怕。我有一事,请大家允许,我才敢就职。”大家同问什么事。绍彭道:“道德会是为的‘修齐治平‘,可是起点还是在家道上。有一位王凤仪先生,对于妇德女道家庭伦理讲的极透,行的极真,切近东北,创办女子义学数百处,我会若能得这个人为宣道主任,更聘他的同志张雅轩为理事长,我会内外得人,名实俱备,将来进展无可限量,请大家公决。”大家一致通过。散会后,六月二十八日,聘先生为宣道主任,张雅轩为理事长。 截至此时,统计东北及河北王凤仪先生所倡办的义务学校共四百三十七处。 杜绍彭便到兴城县来请先生,先生乃先遣张雅轩前往,筹备一切。从此关内外的女子义学发展更为迅速。有些女义学改称为道德分会,便只是对外为道德会,对内仍是女子义学。学习与研究内容仍以王凤仪先生所讲的性命伦理学说为主。 张雅轩又由义务女学校学董中,选出裴会卿、张振之、王连阶、陈景阳、闫海川等十余人,随杜绍彭赴北京筹备总会迁会事宜。他们被聘为筹赈会视察委员,办理北京市二十八处粥厂。朱子樵将军主持赈灾事务。 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三日,先生到北京总会,召开会员大会,会期两个月,到会代表八百余人。先生每日出席,仍以讲家庭伦理为主,一般听众,非常敬佩。但有些南省文人学士认为粗白俚俗,不足以为道,很不赞成,竟有登台大骂而特骂的,张雅轩尽力斡旋,及稍平息,数日内,发为之白。 先生登台发表说:“我是东省办义务女学的人,受总会的招请我才来的,你们不愿听我说,我有个不讲就是了。”先生推却职责后,知道杜绍彭心要吃劲,先生就到他的屋里对他说:“道德会不是人人的吗?我们既来就有我们一份,明天没有讲道的我还是讲啊!望你不要发慌!”先生认为道德会是个空的,必得有道德人办道德事来充实,才真是道德会呢。像水缸似的,倒里水了,若是空缸又怎能得水缸的名呢?”(当时江希张在国外) 当时有山东名儒孙守五字常卿,历城县人,系江希张的同学,任北京总会干事。他对凤仪先生的事功与学说有明确认识。他为大家解说:我国文化,理论与实践早已脱节。做人是一套,文章又是一套。所以演戏只能说而不能行。王凤仪先生虽是庄稼人,又没念过书,无任何权位,可是有数十万人敬服他,信仰他,创立六百余处义务学校,他何以能有如此成就呢?就因为他对古人的话能实地践行。这种圣贤的行为,伟大的精神,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谁能做到呢?诸位的学问渊博,胸怀锦绣,我钦佩,没有人不赞成的。但是不客气地说,我们出去讲演,无人欢迎,甚至没有人给饭吃。凤仪先生的所劝导的人,无论是男女老幼,有无学问,哪怕是乡下的老太婆,经他讲习了四十天,都能出去讲道劝人,就有人远接近送,舍钱出力成立女义学。他和张雅轩办学以来,不满二十年,成立了这么多义学。就是总会的房子、以及常年的经费,也全是东北各省的办义学的人出的。我们办了八年,没有立足之地。人家筹备不到一年,就成立了北京总会,我们能不敬佩吗? 孙守五的一席话,闻者莫不感动,从此,均对王凤仪先生非常钦佩和礼敬。一九三○年九月先生曾与江希张晤谈于北京。 一九三一年五月,北京总会开办职员讲习班,约四、五十人,张雅轩担任主任,无合适教材 ,孙守五乃将《修齐宝录》改编为《修齐语录》。 先生在北京的时间很短,但同仁为表示尊敬,将住室布置陈设都很讲究,张雅轩又给先生买皮袄,先生把他好个数责,说:“我本是个庄稼人,做长工出身,讲道化人是我的志愿。习染奢侈是罪,有失道德本色。这不是恭敬我,简直是折损我,世上一般子弟,不照师长说的行道,专做越礼犯分的事,拿声色货利恭敬在上的,陷长上于不义,招人毁谤,败坏名誉,这不是恭敬,正是害人。这样做法,我担不起,只好离开这个会。”张雅轩说:“是我们不明道的过。”次日送还赠物,先生和同人住在一起。要见的人自由出入,早晚在家谈道论德,皆大欢喜。 依据总会章程,规定会员收会费,先生反对说:“千金不卖道,道是至尊至贵的,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的,难道一两元钱就卖了吗?“他们不肯依先生的话,会后,先生便回关外来了。 18 .名士赠字 白永贞字佩珩,辽阳人,是清末贡生,当过奉天省议会议长。学品冠全省,东北名士。一九二八年七月,先生偕刘惠忱至辽阳马蜂泡白佩珩家,讲述往事,佩珩深为感动说:“我今天才知‘人之初,性本善’”,因以宣纸书“所过者化”四字相赠,以资纪念。其文曰:“凤仪王老先生籍隶朝阳,少时家贫,未获从师问学,稍长,目睹社会之不古,推其原因,实由于家庭教育之不良,遂立志提倡讲演,与父言慈与子言孝,正墨子所言走而行义者也。又其劝导之法,先从女界入手,所到之处,翕然风从,僉以老善人称之。贞幸得与闻其诸论,因书此四字奉赠,以志向往云。” 19 .“为化人甘当老妈子” 先生自明道以来,最初度化的多半是些孤苦贫病和有嗜好的。不但救他们出苦得乐,还领导他们学道,教会他们讲病齐家,劝世化人。 张于守范海城县人,本是贫苦的寡妇,生病被先生讲好,到义务学校尽义务(作工)学道,学会讲病齐家,当了劝病讲员。因以前讲演团两次开化沈阳城,均无显著效果。张于守范于一九三○年(四十一岁)到沈阳市南关老妈子店(女佣介绍所)找工作,不计工钱多少,专找官宦人家佣工。被宁梦岩(张作霖在帅副官长)公馆雇去,她不但做事殷勤,又诚实可靠,有空闲时常给宁夫人讲道。宁夫人的妹夫孙逸尘,当过道尹,在南市场开辽东大旅社,娶了四位女人,每天争吵不休。 宁夫人领张于守范去劝化她们,都被劝好,和睦相处。孙逸尘很惊讶,一个老妈子,怎会把几个妻子劝好呢?详细一问,才知道她是女义学的劝病讲员,为了化人才出来当老妈子。孙逸尘非常敬佩,他发愿拨南市场同义里房屋十间,成立同义里家庭教育讲演社。请高心一(名元正),孙周静轩主讲,张维垣任会计,每日讲演伦理家道,听众盛极一时,从此,沈阳城的善风日渐开化。 当时先生叫冯铭坤、黄廉芳、袁殿坤等人到各公馆去做女佣,借以化人。 有康崇元者舍三千银元,得乐善老和尚的赞助,拨沈阳大南关大十字街扬教寺庙产,创办扬教寺女义学及讲演社。 20 .徐瑞麟弃商兴学 一九三○年(民国十九年)二月十一日先生偕孙静轩、白抚震、刘金孝慈,刘高惠春至安东,在义务女学讲演三日。徐瑞麟(名学祥)一八九七年生,山东省人,幼年家贫,乞讨度日,事母至孝。稍长赴安东市,在商店学徒,后经商致富,在安东落户成家。闻道后,誓学张雅轩毁家兴学,乃成立安东义务女学校。 他经商致富后,母亲早已去世,未能享着福,引以为憾。他听人说,王凤仪先生是位孝子,守坟明道,讲病兴学。他特自安东到海城腾鳌堡淑贞女子义学学校来访,参观学习,他听刘惠忱讲述先生行道的事迹,和张雅轩馨产兴学的义行,深受感动,便立志效法。 徐瑞麟返家后,和妻子商讨好,要创立女义学,着手选觅校址。找了一天,也没找到合意的地方,天快黑时,看中一处宅院,上前叫门,不料是他妻子出来开门,才发觉是自己的家,他真诚到如此程度。便决定将住宅改为教室,并增建礼堂,在当时已是规模很大的女义学了。 徐瑞麟任学董,专心办学。早晚课学道,日久“化性”。一时很有神通,有先知。 后以安东女义学为中心,发展至狐山、庄河、岫岩、凤城、宽甸、桓仁等县,和山东省胶东各县市。徐瑞麟说:“我将半生所赚的财产,悉数做了公益,就等于半生全做公益了!真高兴!”难得的妻徐谭善一能与他同心同德,大舍大割,做德勇猛,真够上闻道即行的贤德夫妻了! 先生又从安东往大东沟讲道三日后,住王玉璞家,夜间,后街某商家更夫狂呼前街失火,谓火在王玉璞家,众奔至不见有火,回去后还见火光,众引以为奇。 21 .沈阳小北关女义学及本溪女义学 关宝祥字亚祯,军人出身(一九三○年四十七岁)。娶妻李毓秀,未生子女,又娶妻汪毓书,梁希孟,仍无子女。虽然家中富有,丰衣足食,可是妻妾间时起勃谿,精神非常痛苦。深悔当初一念之差(纳妾),造成苦恼家庭,不能自拨。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经沈阳同义里讲演杜高心一给他讲好病,明白了人生正道。他立志说:“我前半生为己兴家立业,后半生为人,造福人群。”乃创立小北关女义学,任学董,妻关李毓秀负责校务。关亚桢又劝告他二女人汪毓书,在其原籍彰武县创立女义学。将其老宅改为校址,并负责常年经费。后关梁希孟任义学校长。 关亚桢随先生游行讲道,足迹遍各省。五年后,有曾任女义学校长多年的袁殿义,将其亲生儿子送给关亚桢为“大同儿子”,他们夫妻四人,爱如珍宝。 先生说:“关亚桢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弃产立学,夫妻四人,各有天命(公益事业中的职责),各奔前程,抱道而行,大割大舍,天赐贵子,以继祖德,真乃上天不负为善之人。” 本溪县郑子东,郑尚化尘夫妇闻道后,乃将其原办的义务小学校改为女义学,由郑尚化尘任学董,主持校务,自海城淑贞女校请女老师。又劝武振东成立湖山小学,武振东又劝刘某在庙儿沟成立刘氏女义学。 22 .白城子一带及昂昂溪附近女义学 魏德一是吉林省伊通县人,听到先生讲道之后,发心要在伊通创立义学。张雅轩知他过惯奢侈生活,叫他先到海城淑贞母校尽义务学种菜,将习性去净,再行办学。于是魏德一在母校种了五年菜,将“习性”完全除净。 一九三二年魏德一与关耀民崇俭结婚。夫妇婚后曾创开鲁女义学,并在白城子至索伦铁路沿线创立女义学。先后创立王爷庙及附近各县旗女义学,兼办安老所、怀少园,是开化一方善风的成人。魏德一肯弃官学道,种菜五年,实在不易。当时义务学校的伙食比较低劣,又是做苦工,如意志不坚,实难忍受。而魏德一竟能放弃花天酒地的生活,在那种艰苦的环境里忍受数年,真是难能可贵!所以他后来才创办了多处女义学以及安老所、怀少园等慈善事业。 孟良璧安达人,是义学中的杰出女老师,品貌兼备,是成名的大讲演家,下嫁给张雁侨(工人),做到了托底就下,聪慧娴淑。夫妇在昂昂溪至满州里铁路沿线创立了义学,又在博克图等旗创立女义学,地方善风大为开展。 23 .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 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辽宁省辽西一带著名的女师学府。曾培养出上千名女教师,为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该校是一所义务女子师范学校。由凤仪先生之子王国华所创立。始建于一九三○年。初期校址在朝阳县南塔北马公祠院内,后由王国华同地方名医孙寿堂及高才等人组成校董事会,筹集资金,在县城西门外购地建校舍。一九三二年,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始迁至新校舍,直至一九四七年。 办学宗旨是为地方培养合格女教师,发展基础教育并扩大女子义务学校。学制三年,学生一律住校。学生来源多系朝阳地方女青年,另一部分是凤仪先生办学多年的学董、善东的女孩,以及义务女学的年轻女教员前来进修。教师多系地方有名知识分子,俱有一定学历,并有一部分是大学毕业者,如温修然、郑国荃、王树容、朱守藩等,教员质量都比较突出。设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缝纫、外语,以及道德伦理等课程。更有旧儒陶益三先生教经学,以讲授传统文化。 建校初期,仅设一个班,四十多人,以后便发展为每期开两个班级。设校长一人,由王国华担任,房静轩任训育主任,事务由会计一人兼任,教师七、八人。一九三三年第一期学生毕业,多分配到地方公立学校和女子义务学校。学校董事定期开会,有关学校重大事情由校董事会研究决定,必要时可随时召集校董事会商议。 王国华校长体父志,以前曾创办过数所义务学校,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故凤仪师范学校开办伊始,便校规严谨。从校长到教师,务必以身作则,因此,学生学习风气甚浓,校纪严明,要求学生都要做到知行合一。凤仪女子师范学校历时十八年,共培养出女教师千余名,服务于公立私立学校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到凤仪先生创办东北三省的女子义学中服务。其中许多人都将凤仪先生所提倡的崇剑结婚和储金立业的理论付诸实践,在移风易俗中起到一定作用。 从王国华校长作的凤仪师范校歌中可以看出其办学的宗旨。 附:校歌 龙城迹古,凤塔山高,凌水西来抱。建筑壮而宏,凤仪女校在西郊,培育人才,建立师范,学生颇踊跃,致知与力行,正本清源兴女教。 24 .女义学全盛期之一斑 一九三七年东北女义学已发展至七百余处。以辽阳、怀德、辽中三县为例(后期女义学有的附设在会体内),可见一斑。 辽阳除县城外,乡镇有女义学二十处 -- 刘二堡、沙岭、常家庄、东台、亮甲山、甜水站、斜哨、尖台子、佟二堡、沈旦堡、古城子、李大人屯、七岭子、金沙沟子、里仁屯、牛据、三家子、哈尔堡、罗家卧子、黄坨子。 怀德县除县城外,乡镇女义学有十三处 -- 顺山堡、黑林子、怀德旧城、朝阳坡、范家屯、东大岭、秦家屯、杨大城子、大榆树、毛家城子、十屋、李家粉房、柳杨村。 辽中除县城外,乡镇女义学有十四处 -- 朱家房子、陡沟子、茨榆坨、老达房、冷子堡、满都户、南三台子、小莲花泡、腰荒地、小北河、王家岗子、年佘泡、卜家崴子、白家岗子。 第六篇 晚年 1 .“大同家庭” 一九三○年古历六月十二日,先生自沈阳将去锦州,已买车票了,后闻辽西水灾,把铁路冲断,乃又回讲演社,已午后三时了。先生说:“今涨大水,高粱被水涝过,就要有黄三个叶的,或黄四个叶的,必要减三分年成,因为子粒不足。人们修道也像高粱一样,看他亏几道伦常就知道”。孙周静轩说:“我这个高粱晒大红米(接近成熟)了吧?”先生说:“你是个‘枪杆’(因没子女未尽慈道)。 静轩说:“我随善人奔走呼号数十年,还落个枪杆,你老说大同世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没有儿子可讨异姓人做儿子,以前你老说给我讨儿子,直到如今也没办到。”先生说:“你什么时候讨呢?”静轩说:“我现在就要。”先生说:“现在就要,现在就有。我原先说把张维垣给你,你说他身体软弱怕他死,今把宋家昌给你吧!”(怀德县宋希义长子)曹玉琳道:“真的?我去叫他来。” 玉琳把宋家昌招唤来,立时磕头,认静轩为母,更名为孙汉涛。静轩给儿子立业五百元,以尽慈道,大家都为她贺喜。静轩是海城女义学初创时的老师。为办女义学夫死子亡,虽受种种打击,艰难困苦,百折不挠,真够外大同先导,后世模范了。 孙周静轩有了儿子,有的人说:“孙静轩有功有德,名望素著,她才有要儿子的福分。像张于守范孀居体弱,穷又孤独,若给这样人讨个儿子,那才是真正的大同实现呢! 曹玉琳唤维垣来,先生对维垣道:“我把你给张于守范当儿子了。”维垣便磕头认母。先生说:“张维垣给你父亲去信,说给这位母亲立业,我们搭搭茬,看他乐意不?” 张振之(维垣父)复函极端赞成,立时把钱汇来。先生道:“静轩母子是相成的,成静轩的德,成汉涛的道。守范母子呢,是成维垣的德,成守范的道。维垣给守范立业,这正是买母奉养,简直像杨福重生一样,这是人间的祥瑞啊!” 先生高兴地说:“高人就下,富人敬贫,这是天堂世界的事啊!贫人有道是富,富人敬贫是德。他们这家庭人口虽少,可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实行出来啦!”人称张于守范为“大同母亲”或“大同老太太”。先生说:“张维垣的生身母是生疮死的,如今维垣又认一母以尽孝道,这正是超度他的先母呢。” 2 .帅府夫人问道 一九三○年先生在沈阳。有孙逸尘、白永贞、宁心泉等竭力宣扬,声誉日高。张作霖第五夫人(寿氏)闻之,乃托孙逸尘与宁杨树先请女义学的主讲曹玉琳一谈,玉琳先到六夫人房中,专讲性理疗病和个人与嫡夫人(杜宋玉洁)如何敬让,五夫人疑信参半。乃密遣汽车请先生与宋玉洁至,她问先生说:“现在男女平权,为何还讲三从呢?”先生说:“我所讲的三从,乃是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推倒旧三从。”又问:“男女平权,不准一夫多妻,怎么还讲嫡庶道呢?”先生说:“我本不愿意讲这一条道,可惜现在的富贵人都困在嫡庶道上了,不得不讲,以救正之。” 先生走后,五夫人特留宋玉洁谈道,问玉洁:“你丈夫又娶人是谁的意思呢?”玉洁道:“我的意思。”夫人道:“你怎么乐意这么做呢?”玉洁道:“为的是无后啊!当着妹妹来到家时,我就把丈夫和一切东西完全交给她了。”说到这里,五夫人就落下泪来,并说:“你说的和你妹妹曹玉琳说的一点不差,你的娘家既不是世家,怎能这样深明义理呢?你的祖先有德啊!”说着就伸出大拇指来:“我真赞成你是这份!” 当时她和六夫人不和,叫人去六夫人房中请曹玉琳来。六夫人送到门口就回去,五夫人急命人把六夫人请回来吃饭,五夫人哭悔前非,互相敬礼,宿怨尽消。此后常请杜曹玉琳姊妹来府坐谈。坐谈间,每对玉琳说:“杜太太啊!这个年景没法子,钱不够花呢!”其实她屋里的金银真不计其数,玉琳回来述其所言,先生道:“得了,只听她这一句话,就知道她心不足,世道从此要变了!”果于次年发生事变。 杜曹玉琳立志随讲演,好救作庶夫人的出苦得乐。 先生曾说:“庶夫人是变世风的源头。因为富贵人家,多是三妻四妾的,被多妻所困,而且越小越掌权。所以我说,像吹喇叭似的,非从小头吹不响。要想化富贵人家,非从庶夫人下手不可。”杜曹玉琳是第一位舍身救世的庶夫人。 3 .翟省长闻道有悟 一九三一年四月,先生在沈阳,辽宁省省长翟文选(字熙人)患胃病,请先生为之讲病,先生偕朱广生前往很快就把他的病讲好了。所以他时来过访。一日,省长在私邸设宴,先生说:“省长请客,我们多去几个人。”偕赵品三、高心一等十数人前往。省长问询各人姓名及出身经历,都说没曾念过书。先生指赵品三道:“他出身贫寒,壮年得瘫症,今当省城道德讲演主任,代省长教化人民,他的天命几与省长相等,可说是贱中贵了,你是省长,可算是全省第一家了,但你们的天命将不久了,今年秋天在就要有大变动,不仅一国有变,将来还要影响全世界,你们知道吗?”省长道:“我们的罪是怎样造成的呢?”先生道:“禁止人民抽大烟,你们都要抽,禁止人民赌博,你们偏打麻将,你们的姨太太半数是从妓馆里来的。你一人当省长,亲友们家里,也不知添了多少大烟袋,和姨太太!这些下流行为都是造罪之因,岂不是贵中贱吗?圣人说‘天命不于常’,我所以知道你们的禄位不久了!” 说到这里,省长汗流满面道:“受我害的人多了!那么怎样可以免难呢?”先生道:“但看你有赃钱没有?若没有赃钱,还可以得免。”省长听着这话,即行解职南游,得安全无恙。 翟省长对朱广生(字育民)引以为德友,同朝南海,在普陀山梵音洞,目睹许多神奇景象,乃信心益笃。翟省长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出家为通愿法师,成为中国佛教界一代名尼。 4 .北平总会扩大讲演 一九三二年三月,据当时统计全国分会五百余处(一部分女义学已改名为分会),女义学三百余处。召集各地男女讲员到总会训练三个月,编成九十六团,每团七人。分往各省,进行宣道工作。各报馆俱为登载这次宣道的意义及出发日期,吴子玉闻知此事,他亲自到会送别。当时致词,自悔以前割据之非,词意很为恳挚。 当时的佛教会闻之,特派代表送三轮饼二百盒,用以饯行。胡省长赠先生旗一面,朱色印章刻“同愿同行”四字。彼时规定讲演员制服,男界蓝白灰色长衫,女界蓝布上衣青布裙子,每人一把伞,每团一个木铎,一面旗。 这些游行讲演团分发到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一部分至山东省,一部分至河北省,还有些去河南省,有的到察哈尔省、绥远省,游行讲演伦理道德。 有的讲演团开展工作比较顺利。有的历尽艰难困苦。 出发前,先生见讲演团的人们多数重表面而不重内容,缺乏实际锻炼,更有人抱着虚荣心,贪高爱好,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先生说道:“这样的讲演团出发,必要走死逃亡,绝不能胜利!” 分派出去的讲演团,仅二十日,政府行政院即通令停止会务游行,不许工作,各团仍陆续回北京。正值张雅轩去天津,先生乃日督促归来的人们上课讲习,力求知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先生由于过劳,乃微病。 然而,也有极少数的讲团,到达目的地后,百折不回,历尽艰难,终有所成就。如徐兰斋领团到山东烟台,开始地方政府不准讲演,住了三年,受尽艰难困苦,终告成功,讲演工作,开展起来。 又如孙守五领团赴绥远,向各县初步展开讲演工作。于纫兰等更远赴山后(在太行山北端)之陶林县,成立了妇女训练所,取得一定成绩。 5 .朱循天长期从游 朱允恭字循天,自从民国二年他父亲恕忱公开始办义务女学时,他七岁即见到凤仪先生,很受先生的喜爱,可以说他一直在先生的教诲下成长起来的。 朱循天于台安县师范毕业后,即随先生到安达县务本学校教书,时常得闻先生讲道,随时作些记录。一九三四年出版的《王凤仪先生语录》,即朱循天在安达时期的笔记。 一九三二年由于时势动荡,社会不稳定,安达务本学校停办,朱循天欲回故乡,中途受先生之招,乃至长春,由此便长期从先生游矣。 十一月,循天随先生到张家湾。德惠、农安、九台各县同仁齐集于此,讲习两星期。一日,循天随先生往课堂中去,先生回顾循天道:“你心还不正呢!”循天说:“怎么不正?”先生道:“你心里还怨金德贞呢!”(金德贞婚后,一直与循天背道而驰,屡劝不悟)允恭说:“她不就道德范围,不行妇德女道,还不该怨吗?”先生道:“你一怨她,你的心就不正了,你心不正,她就不正了,你们虽隔千里之远,你在这里怨她,她也必要怨你,她越怨你,你越怨她,这便发生循环了,所以叫你正自己心,不必管她,断了循环圈,才能立住三刚呢(性刚、心刚、身刚)。此行以研究如何化解朱循天家庭曲折复杂的因果关系为主要课题。 至哈尔滨讲十数日,腊月中旬,随先生到兰西县榆林镇讲演数日。一日清晨,先生说:“四大界,每一界中间,都隔有十万八千里之远”。时先生盥漱,循天侍侧,自思道:每界何以相隔那么远呢?忽然悟及身界人是纵欲的,他不论是谁的钱,只是拿过来就花,只要满足欲望,那就不管将来怎样,他是主于散财的;心界人好贪,不管是谁的东西,不管是不是应得的财,他都要贪来,只求发财,所以他是主聚财的。一散一聚,正是南辕北辙,所以先生才那样说。循天把悟得的说出,先生道:“对了。”允恭又问:“那么心界到意界,意界到志界,怎么也相差那么远呢?”先生道:“心界人是好贪的,把别人的东西要贪为己有,意界人是讲让的,自己的东西还要让给别人呢!这不是相背而驰吗?意界人讲让,是认为东西是我的,我让给他,还是有我相,志界人是无我相的,他认为一切物件都是天下公有的,哪有我的!一个有我相,一个无我相,不也相差很远吗?所以说每一界都隔十万八千里呢!”循天闻之乃悟。 一九三三年正月十七日,杜宋玉洁问先生道:“我们没有儿子,将来怎好?”先生道:“何必愁呢?将来把朱循天给你们(杜宋玉洁和杜曹玉琳)当儿子吧!”当时朱循天便叩头认母。后来真正对二位老人养老送终了。 二月间朱循天随先生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在去锦州的车中,对循天道:“我的意思将来召集些有志向道的青年们,或五、七人,或十数人,要讲求真道,以《四书》为根本,拿书向身上归,这样讲,两三个月就可以大见功效,循天是实行过来的人,就用你做个领头的人,你要注意些!”循天长期从游,记了很多笔记。 6 .答名士问 一九三三年六月,先生在沈阳。曾任省议会长的张星南来听讲,一天,问先生道:“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告子说是性无善无不善,究竟谁的是呢?”先生道:“都对啊!说性善是指天性说的;说性恶是指禀性(气禀性)说的;说性无善无不善的是指习性说的,所以都对啊!” 星南闻此极为佩服,由此乃着手助办义学及会务。 八月二日,先生在吉林,齐贡轩请先生为他母亲讲病。齐氏乃吉林之望族,双城吴祥五对众扬言道:“王善人自谓是三界达通的人,今日他去给齐贡轩的母亲讲病,大家要求善人上天查查,到地府看看,她的病到底是怎回事?说得对了,咱大家不白信他一回,说的不对,咱大家可以散去!”有的也随声附合。先生回来,从者把吴等之意告之,先生一笑,吴等问时,先生仍一笑。事过之后,朱循天问齐母之病是怎回事?先生道:“人非三界不能生活,无论大人或小人,缺一界或两界,就要死了。齐贡轩的妈有病,我一看就知她少一界,她那时还活着,若能认真悔过,就可以快些死。要知道现在活着正是受罪呢!这就像已经折下来的花,不能被太阳光照着,放在屋里,还可以支持一天。她和这个理是一样。” 八月六日晨,从人拿煮熟的鸡蛋进给先生作早点,先生道:“富贵人习性,都是在下的人们恭维成的,在下的想法求着悦在上人的心,常了养成习性,便摆脱不了。我到处受人的供养,但我自己有个定准(准则),应用才用,不应用便不用,不叫它障了道。望你以后不要预备了!” 是日,先生赴九台县,在车中对朱循天道:“你们错了,上日问难(指吴祥五问齐母病事)的事,你们若不宣扬,绝不能有痕迹,你们有偏向着我的心,所以要告知我。岂知那么一做就不是先天了,最是误事,你们要记着!” 7 .长春总会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为了更有力地领导东北地区的女子义学和会体,使凤仪先生最初倡办女义学的理想进一步落实,永不改变本来面目,在长春成立了总会。当时由于东北沦陷,不得已乃与北京总会脱离关系,自成体系。女义学大部附设在会体内。 各省女义学及分会代表齐集长春。开会时,有人提议收会费一案,全体一致通过。次日先生问高正午道:“我因什么从北京回来的,你知道不?”正午说:“因收会费。“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收呢?俗语说,千斤不卖道,现在你们这样做,这里没有我呀!”张星南说:“你老往哪里去呢?”先生道:“这么大一个天,哪里还不好去呢?”星南说:“我们还不好扯住你老的衣裳襟吗!”先生道:“走不了,还不好死掉吗!”星南说:“你老不就为的是收会费吗?”先生道:“是啊!”星南说:“我们就此取消这一案。”先生道:“我赞成你是个会长!” 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王国华著《笃行录》出版。此书记录先生生平重要事迹。先生说:“国华为我作《笃行录》,我叫他念给我听听,惟恐有不实之处,或有遗漏之处。听完了,他只漏了一节,我大嫂和我合伙七年,她把我助起来了。这事没有记,所以特叫他补出来。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六月,朱循天所记《王凤仪先生语录》一书,由安东宏道善书局出版,该书是循天全部笔记中的第一卷,内容系民国十八年一月起,至民国二十年止,都是先生上课讲,随时笔记的。此书多次再版。 一九三五年一月,王国华与朱循天商量说:“我知道你记的语录很多,可交我带归,加以整理,编之成书,名曰《诚明录》,以慰同仁之渴望,不知你同意否?”循天道:“我记语录的初心,原为使善人法语永留人间。你发心为此,可谓天地的功臣,善人之肖子,我之同志也,极好!”征得先生同意后,便交国华整理编选成书,脱稿时,把书中内容从头至尾读给先生听了,有不当处即时改正,才算定稿。 于翌年七月十九日,《诚明录》出版。不久,乃又第二版,第三版。 长春总会成立之后,女义学与会体都有所发展,但内容却起了变化,表面的,形式的以及虚张声势的因素逐渐的增多了,说的和做的,理论与实践明显地脱节了。有些人竟忘了当年创办女义学的宗旨。先生有鉴于此,便恳切地告诫说:“我告诉你们,无论到什么地步,可千万不要忘了我们事业的本质,去和人家和而流啊!”又说道:“我办女义学,我就知道学生必推(排斥)我,我就退居五年,再回海城,义学才大发展。总会现在上来一些‘大人物’,(当时有权势者)又该推我啦,其实我正要退隐了。”所以先生力主下达乡村,命朱循天去乡下务农。 8 .风俗革命 先生重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如孝、悌、忠、信、仁、慈、宽、厚等等,然而,却不完全继承和沿袭古人之说。如旧时的“三从”,“从一而终”(寡妇不准再嫁)以及买卖婚姻,结婚必须女到男家,以男人为中心等旧的传统习俗,先生都有所突破,实行创新的主张。 先生主张推倒古三从之说,曾说:“就以‘少时从父’来说,父亲把女儿卖到妓馆去,女儿也从吗?所以古时的三从是极无道理的!”提出“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 先生主张寡妇可以改嫁,他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三日(古)偕岳兴华等送张玉奎女士至范家屯与赵长祥结婚,玉奎前夫已故,根据她的条件以再嫁为宜。先生的主张是这样:凡志意坚贞,不愿改嫁者可以守(节);上有双亲愿抚育成人,不愿再嫁者可以守。其有不为孝慈,复多情多欲,只拘于礼教;或恋亡夫遗产,与伯叔姑嫂争吵而不去者,可改嫁。张玉奎(双城人)其前夫李某为匪,被人打死,夫死无依归娘家,父母为她忧叹,兄弟为她侧目,是她已无守节之必要了。 婚俗的改革是先生在移风易俗中的重大课题,买卖婚姻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最大陋习,它是男女不能平等的主要根源,所以先生提倡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崇俭建立在双方志同道合的基础上,不要嫁妆,不索彩礼,不大操大办。婚后,以各尽自己的天职(尽道)为主,加强素质上的修养,以培育出理想下一代为重点。此主张一经提出,博得许多有识之士的赞同。女义学的师生有很多人按照崇俭结婚的要求实行婚配。实践证明,婚后,个人受益,子女受益,家庭受益。最先实行崇俭结婚者,为张中天与沈荣莲,张继春与王淑章。男女双方均不收受财物,行礼时也不张筵设乐,仪式简单,除证婚人,男女主婚人,介绍人等致词外,则由来宾致词,其词意皆以道义为主。崇俭结婚之风气兴起之后,便有许多有志青年效行,并同时实行储金立业者大有人在。此种风尚,在中国大陆持续时间达二十五年之久。 “娶婿”之道,先生已格物了多年,现在已研究成熟了,有实施之必要。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民国二十二古腊月八日),为朱雪梅与王乃天结婚。雪梅系海城县麦子窝堡人,她祖父朱锡盛于清宣统年间从先生游,他自己家也办义务女学一处。雪梅父亲宝春夫妇也信道甚笃,曾在腾鳌堡女义学服务。雪梅自幼读书女义学中,也讲演教学数年。先生早就蓄意提倡“娶婿”之道。去年,至吉林闻某家招一养老女婿,婿把家产荡尽,远走高飞,先生益觉此事有创办的必要,因命族侄王乃天与朱雪梅结婚,先生为之证婚,礼成,先生咳嗽好了。先生道:“我是因为这事已成,喜欢得病都好了!”告诉关岚青(王乃天的二嫂)说:“助小叔王乃天立业,雪梅到你家时,你们须当姑娘招待。”先生说:“这种婚姻,男子仍姓男子的本姓。男子死则葬于岳父母的墓旁,与妻同穴。女子仍姓她自己的本姓,生儿子则姓母亲的姓,称呼男家父母为外祖父母,男之兄为舅。” 先生对此事论述道:“朱雪梅的父亲没有儿子,我现在主持给雪梅娶个男人来,将来生子女都足以接纪朱家的宗祀,这实在是千古未有奇事。这件事我格悟了十多年,才把这条道悟明白了。不过对男方人选要注意。须知,道是好道,办生了是恶(条件不成熟),办熟是善。(后来朱雪梅的儿子大学毕业,工作多年后又留学德国) 姑娘娶女婿本是奇事;冯秀琴孀居了,还要回到冯家娶女婿,好接续冯家香烟,这是奇事中的奇事,人们称它为“枯树开花”。一九三六年五月九日,为冯秀琴与朱允芳结婚。冯秀琴北镇县人,初适同乡李阳春(李景云次子)为妻,未久夫死,秀琴又多病,翁父忧之。 先生为她考虑道:冯秀琴是个有残疾而孀居的人,去年我叫她认张维垣为哥哥。今年叫她在安东养病,张维垣给她拿伙食费。我对她说:“你祖母和你母亲都孀居无子,将来你仍回到冯家去,娶一个男人,以后生子女好的把冯家的香烟接续起来。今年冬天我设法给你立业,你不用愁!”她听先生这样说,病立时就好了。 张维垣屡次要求先生给冯秀琴娶女婿。先生选定朱允芳(朱恕忱之第五子)与这结婚,乃招集和这项事有关系的人们,聚在长春总会的客厅中,讨论这事。参加的人除先生外,有张雅轩、李景云、岳兴华、张于守范、张维垣、冯秀琴、朱循天、刘秀琴等讨论,都极赞成。 冯秀琴今番结婚,她的翁父李景云当女儿赔送,给添立业金(储金立业)一百元,这也是奇事;秀琴自以为到李家当媳妇没立什么功德,现在又回娘家去,持意给李家的嫂子立业五百元,正是替死去男人尽孝尽悌尽慈,这又是奇事;这事又全仗着张维垣的大同家庭,给办这事,正是行大同的道;朱允芳这做法,有功有德,他三嫂刘秀琴(朱循天妻)兜着他的立业事,这也是尽悌道,朱家因为这事也可以接上佛气。 举行婚礼时,先生为证婚人,训词时先讲“阴阳升降”的真理。最后说:“我给你们办成这份婚事,可说是空前未有的奇事,天地三界十方同时都放光明!冯、李、孙、朱四家的祖先在天之灵,皆大欢喜!” 为了推展先生发明的性理疗病法,海城闫海川(字恩魁)于一九三三年在营口成立“性理疗病社”,专以性理伦理为人讲病,病人被讲好了很多。病人有欲离开家庭,来社内静养者亦可。其是否缴纳食宿费,由患者自动。他曾记了一部《性理疗病征验录》,流行甚广,全国各地仿行,成立性理疗病社的很多。 9 .热河之行 一九三五年三月自呼兰县南下,经哈尔滨,十三日,偕岳兴华等九人到彰武县开会,假戏院开讲,听众千余人。 先生正在台上讲道时,忽有人自外抬一病人(姓赵)入。病人坐于椅上,其父母妻子都跪恳先生为之讲病,病人症状颈部裂口深宽约寸许,流脓淌血,若断其头者,两腕两腿裂口亦皆如是。先生道:“是你曾祖曾谋杀一人,所以你得这病!”说完话时,病人的裂口立时渐合,病者父母给大众磕头,流血满额,请众人勿为声扬,恐事之被发觉也。仍抬病者离去。 下午,众人又抬一姑娘来,系彰武县教育局长之女孩,极聪明,学品冠全校,忽得病不言不食,仅有微气,像死人似的。抬来请先生给讲讲,先生瞅瞅说:“这是被狐狸迷住了。你别作祸了!去吧!”只看好女孩向后一仰,便苏醒了。因此,众人都来问病,县长恐先生过累,禁勿再问。 四月三十日先生一行到承德(热河省会),随行者有朱循天,岳兴华,宋晓天,张世维等二十余人。在此讲道德数日,先生为人讲道讲病终日不辍,循天惟恐先生过累,乃一再请求休息。先生道:“你爱护我,怕我累着,你把我看成是你的善人了,这就小啦,希望我讲病的人,必要烦恶你,你那就是过。” 五月十日先生到承德三沟义学,讲道三天。十三日到平泉县,住于县立第一女校,假泰山庙开会三日。 十九日到宁城县八里罕讲演三日,该地为鸦片丰产区,到这处刚下车,见群儿裸体伸手索钱,用作吸食毒品之资。晨起游于村外,见沟壑中破席底下冒烟,细视之,乃乞丐在那里吸食鸦片。先生深叹缺乏教化之力。 自平泉登车赴三十家子车中,对朱循天道:这一方的风气没能开通,你要能组一团人,在这里游行讲演,游行三周,风气就可以开。 三十一日到朝阳,讲演数日,这县从春节到现在不曾落雨,先生到朝阳次日,适天下大雨,旱情解除。海伦李会长随先生游,他说:“下这次雨,我存的小米得掉两角钱。”先生说:“你还是个善人,若是恶人又该怎的了!” 有刘凤至者,饭馆年轻厨师,前来跪述其父于二十余年前(时风至仅二、三岁)离家远走,迄无音信,不知生死。凤至欲千里寻父,不知是否能找到?先生打量了他一下说道:“能不能找到,但看你的志坚诚不咧!”凤至叩头而去。从此便立志寻找父亲,扛着一面旗子,旗上写明父亲姓名、年龄、特征及原籍。从朝阳步行出发,途经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常常露宿于荒郊野外,有时一觉醒来,才发现一只野兽在身旁,与其同卧,真是历尽千辛万苦,跋涉三千余里,直到东北的边陲城镇黑河,终于寻到其父,抱头相哭(其父在黑河开旅店)。后同返朝阳。晚年安养于昌图县安老所。后来刘凤至参加昌图亮中新村建设,众称其为刘孝子。 六月六日,先生偕从者到“朝阳凤仪师范学校”讲道,子国华任校长,儿媳房淑贤、孙媳房正坤都任教于校中。时已增至四、五班,学生二百余人,都是各女义学函送的优等生。 六月十七日到锦州。六月下旬回长春。 10 .课余答问 一九三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先生在长春。讲习班散课后,听众在课堂里随便请教,有人问:“四大界的心、身两界,老是在苦海地狱吗?”先生道:“身界若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心界若能发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不就是仁义礼智的身心吗!” 又问:“那么意界,合于圣经上哪一句话呢?”先生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就是意界吗? 又问:“志界合于经典哪句经呢?”先生道:“‘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就是志界吗?” 七月三十一日,增韫(子固)患腰疼,请给讲病。先生道:“你是当官的人属火,更日日静坐,持己待人,总是以礼自守,礼属火,是火上加火,火太旺了;人生冬季属水,你性中水少,是为‘火克水’(反克)了,肾属水,所以腰疼。你有静坐功夫。古人讲静坐功,凡是恼怒时,疲乏时,忧闷时,大冷大热时,都不用功,你要在这上注意。(增氏唯唯连声不绝) 十一月初四日,先生等到公主岭开会,课余时间有人问:“我每次听到女子讲演,都说要‘就下’,将来有资格的人,不是娶不着女人了吗?”先生道:“是我办的不对呀?还是你们有资格的人自找的呢?人一有点资格,不到几年就要娶小女人,把女子吓的不敢出嫁了,甚至想清修(独身),等来世再说吧!挤的女子就贫下人家,为的是得自由啊!” 此行去郭家店、四平街,又去辽源。先生腹泻,岳兴华昼夜扶侍,便则为备手纸,起则为整衣襟,如是者数日。先生说:“你要能这样事奉你爹妈,你不是孝子吗?”既入室,先生问他:“你到底为什么这样伺候我?”兴华不能答。先生说:“你们伺候我一个身界,我伺候你们三界(性、心、身)所以你这样的敬爱我。” 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先生说:“李赵璧房产土地业已典与人了(为替还善德当饥荒)。王国恩上日由朝阳回来,向他说,你若回去还能找回死契地价三千元。我说:那可去不得,那么作你家族人听你发财啦,他们都找你来,那叫凶神立刻随身。你的家庭业已好啦,……他听我话才把心死啦。人受苦受罪,全是受钱的害啦 ! ” 11 .黑河之行 一九三五年七月三十日(古七月初一日)先生从哈尔滨出发去黑河(东北边陲)一行。从前先生守坟时,他四弟树永赌博负债很多,就跑到黑河金厂沙金去了。以后有朝阳人去黑河,说王凤仪成神了,四弟听着,心里一想,我二哥成神了,我还在这里做什么?他便回来了。 先生说:“我的名早到黑河了,我要不亲自到那里一行,还是空名。” 因此有黑河之行。偕侯向琳、郑子东、郑尚化尘等人出发,当天到齐齐哈尔,讲道数日,到昂昂溪、扎兰屯又各开会几天。又回齐齐哈尔,开大会,各县代表都要求到各县讲道,先生为满足群众之渴望,乃到克山、讷河。讷河崔县长信道很诚,竭力招待。 到黑河住半月,那晨听众初次闻到道,虽都围着,态度热情诚恳,但又不知问什么,竟有的人问些无需问的话,如有人问:“善人啊!我为什么头发白了呢?”先生说:“老了呗!”又有人问:“我怎么睡不着觉呢?”先生说:“不困呗!”纵然如此,但通过开会讲演,宣传性命伦理学说,使当地善风有所开展。 以后先生对大家说:“足见人们迷的太深了!”(指人们想问又不知问什么)归途到海伦兴农镇、绥化县兴隆镇、滨江、安达、太康等处,各住数日,讲演时听众皆专静听。 八月二十六日,先生偕讲演团返哈尔滨,哈尔滨电业局局长田村(日本人)听说先生等由黑河回长春,路过哈尔滨,特请到该局讲道。同时并请日本天香法师高徒三上居士讲道,听众百余人。首先由侯向琳讲“忍辱化性”,继由郑尚化尘讲“行道立命”,再次三上居士讲“行道事实”,最后先生讲“救杨柏得道”。由郑子东翻译。田村局长致谢说:“《中庸》上说‘大德敦化’,今我真是三生有幸,拜听各位大德现身说法,使我们顿开茅塞,觉悟了道要行才能得着的真理。今后努力行道,才不负各位大德的盛意!” 原定日程由哈尔滨去龙江、安达各开会十日,因有昂昂溪之请,便把那两处都改为七日。安达站之祝大同特约各界人士于车站迎接先生,因龙江闭会后,杨崇五跪恳求再讲道一日,过昂昂溪,该处假学校礼堂讲一小时,到安达便过了约定时间。祝大同因特邀之外宾都到,而先生未到,他便因羞成怒,大骂而散。后经张雅轩、杜绍彭为祝解说,祝始释然。在安达商场讲道,天气很冷。 十月初一日,到哈尔滨又多留一日,长春同仁知初三日为先生诞辰,及期准备祝寿,因哈市之留,三日晚方到长春,此事又误了。 先生此行,往返三个月,以七十二岁高龄,如此长途颠簸,疲劳过甚,咳嗽不已。 12 .声明交代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于长春召开东北全体妇义学及会体代表大会,与会者五百余人,先生对大家说:“各处道风已开,大家应当在成已上用功夫,不要虚张求名,招些疑谤。你们担责任的,要实心尽职,责任就是天命,不可轻忽。我这一生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个字作到了。至于‘治国平天下’那是国家的责任了。我已衰老,应当交代,你们不要依赖我。今后各处请我的,我许不去,不请我的我还许去,一个人也不带。你们守住己,将来人才有不足用的时候。” 是年秋,新建楼房已经落成,主事人请先生选间住。先生说:“佛在底下,神在高处,道是平的。道德生活,高人得学低,住在高处,分别上下,人心生隔。最好把几间房子,改为学生宿舍,就合道了。”先生住在楼下,不肯上楼去住。并对张雅轩说:“我天天讲,房子要小小的,钱要少少的,人要好好的,自己却盖大楼,现在的头前人(领导人),把人都领高啦!要知道我们事业的本质,是托底就下。” 又说:“我首先专救愚人,要拿李永成打底子(李永成是先生后学中最愚最笨的人)。” 有一天,岳兴华对先生说:“市政府行政处长董斌谷提议,我们的经费,以后可能由政府给钱,职员也由政府给薪金。”先生惊呼:“糟啦!(坏啦)那样做,不是把咱们卖给人家了吗!”兴华赶忙说:“不!不!并没有定下来!”(后来并未那样做) 先生见会内男女青年人,着重理论和名位上,不知悟道和行道,舍本逐末,所以命朱循天,张世维、王淑英等早期崇俭结婚者,组织新家庭,按照往日所学的道理去实行。更命朱循天去怀德县范家屯,一面拾粪,一面乐乐哈哈地唱歌。 先生在大会上声明说:“我本是庄稼人,被大家捧到最顶上去了,我好像是一间茅草房,盖在大楼上。现在善风可算开啦!女义学及会体已遍各地,立业者已有三千多人,崇俭结婚的人无法计数!道也讲明白了,我算是够交代啦!今后你们谁能矮到底,谁能成道。学道就是学低,才能成己成人。这两年我已经领讲演团走遍了各地,好道之士,也风起云涌,现在会体已增加至五百多所,(会内都设女义学,再加上单独女义务二百多所,共有女义学七百多所)。我们是领风气的,现在风俗算开啦,今后专看大家实行的如何啦? 一九三六年七月七日患病,九日稍愈,即出席讲道,先生说:“近日我有病,人们怕我死,我心里话,活着还得喘气,死了更好。世界还有个完吗?像伊尹、姜太公、诸葛亮那样的人,都没能把世界办完,我就能办完了吗?我们是得要把自己办完了。” 13 .高级讲习班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五日,先生建议设立高级讲习班,由各地女义学创始人和会体的重要职员先行参加,大家一致通过。 十二月二十六日,高级讲习第一班开班,每班二十五天。孙周静轩问先生:“你不是不收徒弟吗?这不是要传道吗?”先生说:“人人都有道,道是大公无私的,谁实行谁就得着,哪用我传呢!” 讲习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达天时,三界,五行,四大界。”首先由老师讲解(领题),然后由学员依次轮流上课讲述,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每人限五分钟,每题讲三遍,最后老师批评总结。 一九三六年一月十九日,高级讲习第一班卒业。选朱耀庭家为模范家。然后又选模范人。高级讲习班,实际是对那些跟随先生学道多年办学有成绩的后学们进行深造,系统地集中地学习性命伦理之学。 被选为模范人的学员,多为知行合一,而有卓著实践并得到众人公认的人。当然这些模范人物也不完全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如侯向琳于民国十一年在德惠大讲习时是明道的著名女师,在这次高级讲习班中又被选为模范人。民国十四年她结婚时,先生曾对她说:“你出阁之后,被世风所染,准迷,等十年之后我再救你。”一直到去年(民国二十四)整十年,她真回来了。先生说:“我这事是从种庄稼上明白的,大麻子在春天开犁时就种,过几十天才出来,白菜种上就出来,正因为各有各的时候。” 该讲习班以张雅轩、孙周静轩为主任老师。每班学员六十余人为准。每班卒业后,休五天再办下一班。 在讲习班上先生每天都出席讲道。开课时先生说:“讲道要少说,说一句必要常常用心转念,就是听他人的道也必要转念我的道。若只知道讲而不知道思索,那就像直肠子一样。我们这次讲习,大家要细嚼其味。” 讲“五行定位”一题时,先生说:“五行定位是要看你定在哪界上,立业人定在意界上,就该大义。我和李子和、朱循天三人不立业,是定在志界了,所以五行定位也得要四界分清。” 讲习期间有人起立问道:“古人有十六字薪传,现在善人(指先生)的道统是十二个字啊(三界、五行、四大界),还是十个字呢?四大界的‘心、身’二字与三界的‘心、身’二字,不是相同的吗?”雅轩未及答复时,先生道:“十二个字啊。” 六月二十七日,日本大使馆电招先生去,会中遣赵国藩陪往。因有叫王作仁的,用邪教惑民,特务来会中访缉,将会中传达人王作霖带去询明,知他不是。次日乃召先生往,问先生读书否?先生说不识字,使馆知非王作仁,乃释然。 八月五日,适值高级讲习班第八届,朝会会序,至“向师长敬礼”时,有的人主张先生和各位主任老师同受学员之礼。有的主张只有先生一人受大家之礼。先生道:“都是老师啊!我不是学员的师,学员是我们的师,‘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所以都是老师。我讲道是大持平等,没有师弟的分别,所以不必拘于形式。” 14 .“安老、怀少” 先生青年迎养祖父的时候就深知世上唯有老年人是最苦的,所以他才那样对待祖父。他常想怎样能使老年人得到安养,过无忧无虑安定生活,并能静养心性,实现古人说的“老者安之”的理想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决定倡办安老所。一九三四年七月,先生族侄王占惠在怀德县范家屯成立“安老所”一处,男女老人十余人,多系在女义学中服务多年退休之职员及孤独老人,或会中职员之父母,愿脱离家庭到所中静养。早晚讲道,研究心性、昼间休息,或做点轻微劳动。饮食起居,衣服之洗涤,都有专人负责,不须老人自为。惟使其“死心化性”,专心静养,最终可以了道。此为安老所之首创者。 先生说:现在的老人越老越苦,我们的理想不但是“老有所终”,更要“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先生又为安老所(院)的前景设计道:安老所若使一群老人长期闲居,日久都成废人了。我想将来每隔二十里(华里)设一处安老所,每处预备三五间房子,安排立业人,一面过家、种一两垧(一垧约等于七亩)地,一面办理安老所。来了老人就住下,吃家常便饭。假定一个月伙食费是三元钱,一宿两餐给一角钱便可。安老的人,有活计就做一点,附近住户有活计,也可以帮助去做。乐意走就走,乐意多住就多住。在这处这样,到那处也这样。所花的钱,也是在家过活的那些费用,所以、处的环境也和在家一样。这样做虽然出去千里,也还是像在家一样,不正是天下为家吗?安老所里的办事人,也是悠然自得,来一位老人,也就像家人一样看待。有舍柴米的,或舍被褥的,也可以收下。能这样,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行时之方便,做种种之阴功,这才叫“佛国”世界啊! 我起初办女义学,尽走着教来的,就是给义学的人们搭天桥,走多么远也不用花钱。从朝阳一直到腾鳌堡(海城),好几百里,中间都有女义学,我领着十人二十人走,向来不花一文钱。但这样,各善东终有供给不起的一天,不是常道;然而若像一般旅行家那样的花钱若干,也不是常道。如果这些老人都是立业人,有立业手折,到处可以支款,足能自给。这样做,既不累人,又不累己,这是个至平至常之道。至于村中有难苦的老人,也叫他入安老所,拿不起伙食费由村长向各家求援,约四、五十元一年也就够了,使他不乞讨要饭,功德才大呢!我想要“重安世界,另立人根”,为整个世界作打算!我今后专救老人,我走着办,这是又缩回来了,正是归根复命,循环不已,气数才不穷啊! 自从兴办安老所之新风一开,不到三年,就有陶复初在郑家屯,张子嘉在昌图县,并有人在沈阳、四平、铁岭等地方成立了六十多处安老所。 古人说:“少者怀之”,先生大力提倡办“怀少园”。一九三六年古四月一日,沈阳市小东门成立了第一所怀少园,由张赵纯一、王庆云、袁殿坤、于仲莲、徐桂芳等发起。开始仅收童八名,逐渐多了起来,并由她们任教,深得家长们的欢迎与支持。不数年东北各地就发展到一百四十多处。 15 .达天时 此处所说的“天时”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先生用春夏秋冬四季来说明这个规律。他说:现在的天时,像由冬季变春季似的,春天的柔和温暖的生气,冰的外面看着冻的很硬,里边已经酥了。(一阳未复之前)又像翻盖房子似的,旧房子拆了,换新的,世界也要拆换啦,还得拆一气好的呢!(意思是需拆好长一段时间) 先生于清朝末年,由于“义赴友难”见性明道(因救杨柏得明天道)、预知自私自利的旧世界将来结束,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即将到来。于是乃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从此要换世界了!大同快要开幕啦!”当时人多不解。 凤仪先生未曾读书,更未学过历史科学,然而凭他的大智慧,发现了古今四季的哲理。先生说:“太古时代为春季,拿‘志’作人,无人我之见无国际之分,无烦恼,无怨恨,无冤仇,不但和人这样,和动物也这样,不然,怎能与虎同眠呢?那时的人与天同体,人死还是归天。到尧舜时代为夏季,用‘意’当人,人们知道让,有不对心的事,不过有点不乐意就是了。从周朝之后,为秋季,以‘心’用事,变为秋天,以争贪为主,处处用心机。以后渐变为冬季,以‘身’用事,只知纵欲败德,流连而下,所以现在世界才糟到这种地步啊!然而冬季即将过去,春季又开始了,所以提倡大同。” 这里所说的“太古时代为春季,拿志作人”,乃是指当时是以超人、神人为主,神人杂居时代。如果那时的人类完全处于蒙昧无知,过着野人的生活,与野兽区别不大,其中没有超人或神人,怎么能创造出《易经八卦》呢?所以想念太古时,那一定是什么超人、神人创造出来的。 相信地球上人类已是历经几个“春夏秋冬”的周期了。现在又是一个周期的即将开始,所以先生大喊“春季要来到了,大同即将开幕!自私自利争贪无厌的世界快要到头啦!” 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则认为他确有独到之处,有先见之明;不识者,则以他为痴 ,以他为狂。那个时期确实有许多富人,对先生确信无疑从而舍了家产,创办女子义学,作公益事业,甘愿过清贫生活。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其突出者,如海城张雅轩,怀德朱耀庭,安东徐瑞麟,青龙周彭龄等等,成百上千。通过历史验证,不仅他们自身离苦得乐,就是他们的儿孙后代,也都感谢老一辈的明智和果断,认为他们所走的路非常正确。同时,在那清末民初的年代,也确有千千万万个女子,都到女义学读书,以后服务于社会的各各角落,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在家中则成为贤妻良母。 不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达天时”都是极为重要的。世界是永远前进的,社会是不断革新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着社会变革之时,人们如果不认识,便不能适应,甚至逆流而动。如此,则不仅寸步难行,竟而痛苦终生,贻害无穷! 所以先生一出山,就提出“达天时”,甚至大声疾呼,以唤醒世人。在历次高级讲习班时,就把“达天时”列为第一题来讲述。由此可见达天时之重要了。 16 .力主“下达”,注重妇女道 “应当下达啊!不可攀高!”是凤仪先生临终前的遗嘱。这是眼看当时有些同仁攀附权贵,趋慕虚荣,而不重躬行实践。背离了最初创办女子义学的宗旨,所以多次提出“下达”的教导。教崇俭结婚的人们组织新家庭,到乡下去,要把平日所学的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先生慨叹道:“有些讲员都变成花舌子了!”意思是说她们能说不能行。所以命朱循天离开编辑工作而到范家屯去拣粪。以后又叫朱循天到怀德县宋家店农场去当“半拉子”(农村不能完成整个劳动力者),是为青年人开辟“下达”的途径。先生在市内走路,拒绝乘车,坚持步行,命朱循天带一小凳,以便途中休息。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提醒后学,矫正时弊。 先生说:“讲道不行道是头等恶人。”教导朱循天今后要提倡“集团过家”(为朱循天后来创办亮中道德新村创造条件),为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者创建实践园地,并把先生的性命伦理思想普及到乡村,塑大同社会的雏形。 为了提倡下达,先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世人学道不成,病在好高恶下。哪知高处有险,低处安然,就像掘井似的,不往高处去掘,越低才越有水。人做事也是这样,要在下边兜底补漏,别人不要的,你捡着,别人不做的,你去做,别人厌恶的,(指太挑剔、太娇气)你别嫌,像水的就下,把一切东西全托起来。不求人知,不持己长,不言己功,众人宾服你,那才是道。” 先生亲自去范家屯,教崇俭结婚的人“学穷”,学会过贫苦的生活。因为人们长期地过城市生活,染上城市浮薄之习,好逸恶劳,容易腐化,便离道越来越远了。为什么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高,则道德品质的水准越低下?其关键即在于人们能否被金钱利诱与物质享受所腐蚀。所以先生说:“处顺境操守难,处逆境操守易。” “振兴女教,重立人根”,是凤仪先生毕生所致力的大目标、大胸怀、大愿力。提法很明确:“振兴女教”就是为了“重立人根”。先生守墓期满之后,第一件大事,便开始创办女义学,为了让女子受教育,讲求妇女道德,特别是让姑娘首先受教育,姑娘是未来的母亲。办女义学就是为了有好姑娘,有好媳妇,有好母亲,才有好孩子,这就叫作重立人根。也可以说姑娘决定世界的未来,女人可决定人类的命运这是人类历史上千真万确的事实,是谁也无法否定的。所以先生才大力地提倡妇女道德,特别是临终的时候,仍谆谆教导后学:要注重妇女道啊! 妇女道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呢! 17 .“道是行的” 凤仪先生平生轻空谈,重实行,故常说:“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民国十九年,先生与江希张晤谈时,江问注金刚经和讲金刚经的谁成佛呢?先生道:“注的和讲的都未必成佛,行金刚经的才能成佛。”说得江希张连赞不绝,极为敬佩。因为先生的智慧完全来源于实践。 先生对张雅轩馨产兴学、舍己为公的实践精神极为赞佩。一九三七年,先生久居长春,年事已高,身体衰弱,由朱循天扶持。先生时常与循天谈论创办女子义学的初衷与当前的发展情况。议论到张雅轩兴学的宏伟业绩时,先生不无感慨地说:“张雅轩所做的事,是天地的功臣,圣贤的肖子,因他为世界的心能比为家的心重了几千万倍,我二人的关系比父子还重啊!” 在谈到李子和时,先生说:“李子和每年只能和我见一两次,见面时还不能多问道,只是静静地听着,有疑难才问问。现在滨江一带人们称他为‘财神爷’(他讲演时,为义学舍钱助款的人非常多)。他有啥资格?不就是个煤黑子(背煤出身)吗!可是实行真了,天命足啦,才动人呢!”有人说李子和乘飞机去依兰县讲演。先生道:“他们飞天,我就入地。过些日子,我同内人步行到各处亲自教崇俭结婚的人们习劳,拾柴,采野菜,过穷日子。若能会过穷日子(贫而乐),就离道不远了。” 三月份,先生去长春二马路分会讲道,天寒风大,拒绝乘车,龙钟老人,踉跄步履,强行于狂风中。为了防止年轻同仁沾染城市浮薄之习,故如此为大家示范。先生说:“我的心意,会内青年人都到学田部农场做庄稼去,演习成了,就享福啦。(没受过苦的人不知什么是福)” 三月二十三日,先生命朱循天去农场习农,当“半拉子”时说:“你是个三纲立住,伦常都尽的人,得要藏起来才能成,若在这里(长春总会编辑部)准把你弄糟了。我叫你去学庄稼活,正是有很深的用意在里头。(这正是为以后创建道德新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月十八日先生自长春偕白守坤关亚祯及做饭的老李太太赴范家屯。时张世维、刘秀琴、王占会诸家都在这里过家。先生特来教他们“学穷”,白守坤以制“巴拉子”的方法,采些野菜或嫩树叶,用水洗过,趁湿拌些干面,撒在锅内帘上,蒸熟切之成块,吃着味很鲜美。这样吃用,可以节省若干粮米。 张世维、刘秀琴、王占会各家都是早期崇俭结婚的家庭,在伦理道德的实践中都比较突出。先生特地来教给她们学穷,一是为了使她们“挪界”升华,一是为了将来遇到贫困挫折等逆境时,能正确对待,泰然处之,心性不受影响,反而能做到“贫而乐”。学道的人必须淡泊金钱利欲,断除烦恼,才有成道的可能。同时,先生也是为领导广大后学们不务浮华虚荣,下达社会底层,实做实行,起到力挽狂澜,救正时弊的作用。 秋,一天先生坐于客厅檐前,晒日黄,讲习班的学员都来围立四周。先生说:“你们都千程百里的来求道,还用多求吗?就记住我一句话成佛也有余啊!”约停有三分钟,又说道:“只记住我一句话,就是成佛也有余啊!什么呢?就是不争、不贪,死心化性啊!” 知而不行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先生说:“人只知念书要多要熟,不知照书去实行,这像念熟了菜谱,没有实际吃过,又哪能尝着真滋味呢?”所以学道必须躬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境界! 先生通过闻道即行及劝世化人的实践,破除了多个朝代以来,将读古人之书,学圣人之道歪曲成为求得功名利禄升官发财的敲门砖之思想,转变为“学道是为了行道”崇高目的。这实际上是起到力驳千年之误导的读书之风气,以恢复圣人传道的本来面目。 18 .逝世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先生的身体逐渐衰弱,但神气甚清,预知归期,于二十五日(旧十月二十三日)晚九时二十分逝世,享寿七十四岁,(详见《大智慧篇》 25 节) 运灵回籍时,全市官商工农皆往参加祭悼,义学及会内男女同仁数千人,于冰天雪地中皆高举挽联或执绋相送,观者塞途,莫不嘘唏相叹!自长春至朝阳千里,沿路各站,都有义学和分会,火车到站,各义学及分会皆全体师生前往祭丧。至朝阳,灵柩于凤仪女子师范学校,子孙朝夕奠祭如仪。 一九三九年,卜佳城于朝阳城外大凌河东凤凰山下,背山面水,筑墓立碑,墓为巳山亥向,墓室内置墓志铭,文为李中文所撰。于五月二十四日举行安葬,灵柩自朝阳城内通过时,群众们在路旁,无不面带悲慕之容,瞻望着送葬之行列。灵前有县长戴景贤率全县各界团体,各学校全体师生,有诵经的僧道,有来自东北各义学及分会的代表,有家族亲戚随之于后。自城中及墓地六、七里间,络绎不绝。 午间于全体目光凝视中送灵柩入墓。在严肃的一瞬间墓门封闭,便与世人永别了。 第七篇 性理疗病 性理疗病法为王凤仪先生所发明,创始于清末,推展于民初,为东北及华北许多群众所接受和欢迎。其愈病之显著,疗效之神速,往往令人不可思议。 1 、性理疗病法缘起 凤仪先生少年时期,即寡言笑,好沉思,愤世嫉俗,见世风恶浊,他便气愤不已,因患疮症,积久不愈,乃变为疮痨。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因听讲善书,书中有古人“争不是”(争认过错)的故事,乃顿开茅塞,自知愤世积郁,怨天尤人之非,幡然悔悟,心灵深处发生了极大的震动,竟致十余年的疮痨,霍然而愈。(详见本书《大智慧篇》)。从此明白了生气上火、怨人是得病之根源。如能翻过来,不生气,不上火,不动气禀性,伦常不受伤,便不会生病(传染病、外伤、外感除外)。 所说的气禀性,是指人的恨、怨、恼、怒、烦而言。它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家庭伦理间,计较是非,彼此相怨,心中抑郁。未发泄出来,便有伤自己;发泄出去,则伤及别人,致使家庭不睦,伦常乖舛,这就叫做伦常受伤。天长日久,怎能不生病呢。这是凤仪先生对性理疗病的初步解释。 他总结自己听书悔过,疮痨顿愈之经过,开始为人劝病,真心信仰而实行者,其疗效之显著,竟出人意料。 父殁守墓时,请他劝病者,日渐增多。性理疗病法,实际是从他自身和家庭开始的。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观察人们微妙的心理变化,应机劝导。 先生由于自己的好疮痨,又为别人劝病,性理疗病法逐渐成熟起来。他发现人的心理活动是枢纽,是关键。因为事不遂心,人不对意,便要产生烦恼,或发动脾气,他把这叫作气禀性,或简称为“禀性”。人们专以享受为重,染上各种不良嗜好,他把这叫“习性”。习性越多,私心就越重,私心越重,贪心就越大,越为容易得到满足,就越容易产生怨气烦恼,发动气火,这样,习性禀性相互扰乱心身,形成了恶性循环,便给人们带来无边的苦恼。因此,人的良心被湮没,纯净善良的“天性”被污染,身体又怎能不得疾病呢?所以先生说:“心里专好寻思人家不对,有贪心,便是心病;性中常动脾气,便是性病;心病必至于性病,性病必至于身病,这是必然的,能反过来,病就好了。所以我教人要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人们的禀性往往发生在家庭伦理间,所以性理疗病实涵有伦理疗病的因素,人与人的关系理顺了,和谐了,便很少有病,有病也容易好。 性理疗病法认为:愤怒、恨怨、忧伤、疑虑、发火、烦闷等等,都属气禀性,是性中之阴面。这种阴气积累多了,身体必病。先生教人“拔阴取阳”,就是要化除性中之阴面(简称“化性”),扩充性中之阳面,这便是性理疗病的关键。疾病虽发生在躯体上,而其根源往往在心性中。所以先生教人首先要认识自己的阴气是怎样形成的,以阴气用事即是过错。如能进一步做到真心实意地悔过、道过、挖根源,打通心灵中的堵塞(想不开,过不去的情绪或潜抑在意识中的隐痛),化阴气为阳气,疾病自愈。这便是“拔阴取阳”的真功夫。 凤仪先生一边倡办女子义学,一边劝病人,性理疗病法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女义学发展到黑龙江省安达一带时,已劝愈了许多危重病人,声名大振。先生偕其后学们,足迹遍及热、奉、吉、黑等省,性理疗病法从实践理论,运用阴阳五行的性理学说(与中医的阴阳五行有所区别)已具完整体系。不久其后学们又成立多处“性理疗病社”,使性理疗病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凤仪先生通过四十余年的千辛万苦,风尘跋涉,创女学,讲性理,受益者遍及东北与华北。实际来说,性理疗病法创始于清朝末年,而西方的心身医学却晚起数十年。二者孰能更胜一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说明问题。后来有关性理疗病的书籍出版多种。其中主要的有《笃行录》、《诚明录》、《修齐语录》、《十二笔记》、《性理疗病徵验录》、《性理摘要》、《性理集成》、《王凤仪年谱与语录》、《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等。 2 、性理疗病的原理与准则 性理疗病,“性”是指人的气质与性格,“理”,就是规律或法则。“性理”,在这里是用“五行”说明人的气质与性格的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的。性理疗病便是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通过语言为人医病。“心病要用心药医”,正是说明这个道理。心药,是指用开导,说理、挖根源和暗示等方法,来解开病人心上的疙瘩,从而愈病。 在医院里常遇到某些患者胃溃疡治好了,突然血压升高了。这样病好了,另一种病又犯了,按下葫芦瓢又起来,说明有些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很顽固的。阴气不消,总在人身上找薄弱环节。也就是说,精神上的疙瘩不解开,肉体上的痛苦没完没了。只有治愈心灵上创伤,肉体才能真正得到安宁。 中国医学向来重视心理卫生,强调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统一。两千年前的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重点阐述了精神因素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说明了情志可影响脏腑躯体,消除私心杂念和各种烦恼,可永保健康。 “病是吃气活着,疮是吃火活着,人若能不生气,不上火,就把病和疮饿死了。”这是凤仪先生在性理疗病中常讲的一句格言,性理疗病认为恨怨恼怒烦是“五毒”,可在人体中产生一种阴气,阴气过盛,便可使人的生理功能失去平衡,人的周期节律失调,因而发生疾病。所说的“上火”,是指急躁、焦虑、患得患失、非分妄求和牵心挂念等情绪而言。这样过多的消耗精气,便损伤正气,削弱免疫能力,内火炽盛,使人易患疮疡或头病。现在医学实验证明,情绪好与坏,可产生不同的生化过程。心情愉快时,血液中便会增加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生化物质,精神苦恼则会产生一种对精神和血管有副作用的另一种物质。常听孩子妈妈说,当自己生气上火或过于劳累的时候,小儿吃母乳便容易腹泻。这正是等于吃了被“毒化”了的乳汁,才使小儿直接受害的。这是从孩儿身上反映出来母亲的血液里产生一种有害的生化物质的实证。那么无小儿疾病反映的一般男人女人,生气上火之后,其有害的生化物质照样在他们体内起作用。 心性表露于外的称为情绪,一般来说,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正面的情绪,属阳,包括快乐、希望、恬静、好感、和悦、欣慰、勇敢等等。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与此相反的,是不愉快的情绪,属阴,发作出来就叫脾气。严重时,可刺激人体的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有害健康。这种情绪除了“五毒”(恨怨恼怒烦)和“上火”之外,还包括沮丧、失望、悲伤、害怕、不满、嫉妒、疑虑等等。 凤仪先生在性理疗病中,最多见的是消化系统病,如胃病,食欲严重减退,噎膈、转食、膨胀等肠胃病。这种疾病明显是由阴面情绪所造成的。如家庭不和睦,经常有顶嘴情形,长时间生气,不愉快的事连续发生。这样,便可出现胃肠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事不遂心时,立刻感到茶饭不思,勉强吃点东西也感到腹部不适,食不甘味。这是为什么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当你暴怒时,胃幽门(出口处)的肌肉骤然紧缩,使胃腔里的食不能入肠腔,以致整个消化道发生痉挛而出现胃痛、腹痛、呕吐等。人在忧郁,情绪低落时,胃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实验证明,情绪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以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所以有的医学家说,人的消化系统是精神因素的“晴雨表”。精神处于强烈,持久的刺激状态时,通过丘脑下部 -- 垂体 -- 肾上腺通路,肾上腺皮质会分泌较多的皮质激素,使胃酸分泌异常增加,胃酸的酸性增强,可引起胃溃疡病。 先生常告诉人们,人家心里有憋屈话,要让他尽情地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免得生病。医学研究表明,越自我封闭的人,胆固醇含量越高,越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把话憋在心底,让痛苦煎熬自己,自己就可能被痛苦吞噬。前后两者的说法不同,但说明的问题是一致的。 先生在多年性理疗病中总结出:“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其实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发怒时,面红耳赤,血往头上冲;受惊时,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这不是很明显的由心理变化影响生理而发生病理变化吗?性理疗病时,常引用一句很质朴的比喻说,“猫食碗招苍蝇,没有内乱引不来外患。”意思是说,正因为自己内有“阴”,才引来外面的“阴”。如一般头痛脑热的感冒,是直接暴露于细菌而引起的。但现代医学表明,我们只是在免疫系统机能低下的时候,才会伤风感冒。而消极的心理与情绪,是免疫系统的潜在不良因素。因此,有时强烈的感情波动,如仅一瞬间的暴怒,所造成的后果(如脑血栓等),却需要长时间才能治愈,或留有后遗症。 为了探索外界对心理的影响,以及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许多学者是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把一窝生的羊羔,安排在同样条件下生活,所不同的是在一只羊羔的近旁拴一只狼,让它经常看到这只可怕的野兽,在威胁着它的生命。结果,这只羊羔就会吃不下东西逐渐瘦弱下去,不多久,便死去了,而另一只羊羔却长得很好。 医学家曾做过一次更为有趣的实验,将猫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箱子里装有一个压杆,每当压一下压杆,就有它所喜欢的鱼一类的食物掉下来,但同时猫爪子必挨一下电击。每一次猫提心吊胆地去踩压杆,都免不了被电击一次。结果是饥饿的猫,宁可遭到电击也要吃鱼;但有时为了避免痛苦,眼巴巴地瞧着压杆不敢去碰,内心矛盾重重,在进也受苦,退也难熬的折磨下,过了一段时间,猫的血压升高了,得了“高血压病”。 中国传统医学关于精神因素与内脏疾病的关系,有深刻的论述。历代医家,关于“七情”是致病的因素,在医籍中都有明确的阐述。精神与疾病戚戚相关,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说明这个道理。世界著名长寿学者胡夫德兰在《人生延寿法》中强调指出:“在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先生在劝病中总结出,生气对病和疮起到助长作用。他说:“有寒病的,越生气病越寒;有疮症的越生气疮的毒火越大。因为气像风似的,冬天刮风,越刮越寒;夏天刮风也是热风,和这道理是一样的。”生气本身就属阴,阴气重浊下凝,便是寒,易患腰腿疼病。疮症本身就是毒火,越生气,就等于越给毒火添油,所以疮越重。 性理疗病者认为“生气、上火,正是给疾病上肥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情绪很可能是癌细胞的活化剂。同时,一切恶劣的精神因素,最易打击血管这个生理上最脆弱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 有什么性格,易患什么病,是当前国内外“心身医学”中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凤仪先生于清末民初,花费四十余年的时间,在性理与病理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发现人身有阴阳二气(有别于中医所讲的阴阳),阴气过盛便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然而,阴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是由于气禀性经常发动逐渐积累的。气禀性的发作通常是通过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具体反映出来的。每当事不遂心,人不对意,便动气禀性(简称为“动性“)。性理疗病就是要把一睁眼就首先看到他人的“错处”的这种惯性思维翻转过来,变为先看自己的过错,认识到“看人不对就生气”,这本身就是严重的过错。所以性理疗病法中必然包涵着“伦理疗病”的内容。 性理疗病的准则如下: ( 1 )必须明确病人是由于某种气禀性(五行性的阴面)才患某种病; ( 2 )要强调改变或化除致病的气禀性(简称“化性”); ( 3 )通过“悔过”、“道过”,亮出思想,解开疙瘩,打通心灵的“堵塞”; ( 4 )挖找出因人、因事、因财而致病的思想根源; ( 5 )通过“笑”或“哭”以拨阴取阳; ( 6 )转移注意力,以扭转致病的思想焦点。 上述六条中,变化气禀性和悔过、道过,是性理疗病的关键。不论悔过、挖根源或化性,病人都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否则无效。 这里还有一条主要原则,即讲病者不仅有讲病的本领,同时更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所以性理疗病不单纯是方法问题,而品德的感召力尤为重要。医者绝不收受谢礼与任何报酬,如病人对医者有鄙视的心情,其方法再高明也难以奏效。 在性理疗病的过程中,能适当地配合“问性法”,则其疗效会更佳(方法详见《五行》篇) 3 、典型病例 悔过,道过愈病 病例( 1 )为赵家孙媳劝病 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高家杖子(朝阳县六家子附近)赵宅,祖母,孙子及孙媳三个度日,孙甚愚,不能理家务。孙媳二十多岁,患气臌病(欲谓大肚子病),已半年不能起床,饮食便溺都需祖母侍候。其祖母请凤仪先生给她孙媳讲病。先生到她家通过察言观色,知道她孙媳是阴土性,纯由气上得的病,问她:“你愿意好病不?”答说:“愿意好。”先生说:“你如能信我话,你病必好。”答说:“一定信话。”先生说:“你奶奶七十多岁了,给你煎汤熬药,你不但不感恩,还一味生气,哪能不病!你从结婚以后就嫌家贫,又嫌夫愚,终日不乐,心中烦闷,嘴且不说,所以才得这种病。你要想好病,必得翻过来,首先,在祖母服侍你的时候,你要心中感恩,要说我有罪了,累及祖母。每次侍候你时,你都要这样说(好生气的病人,能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如此认错感恩,是难能可贵的)。暇时,你还要和你祖母唠家常,问你祖母何时过门(结婚女到男家)?何时生你公公?何时娶你婆母?公公婆母何时去世?那时你丈夫几岁?日子怎么过的?娶你的时候,那么贫穷都是怎么办的?(如此谈用以交融祖母孙媳间的心理)这样细问,是为了知祖母的千辛万苦,生活不易。得暇便问,不必考虑你的病,真能照办病自然好。”她真照话做去,这样做了三天,就能起床了,七天痊愈,十天后能去娘家。 以后先生路过她家门口时,她正坐在大门外做鞋呢,起来行礼致谢,先生才认出是她。闻之者莫不称奇。 病例( 2 )为姑母劝病 一九○五年,姑母因常受儿媳的骂,气出一个心口疼的病。凤仪先生从正面劝她三次,姑母不听,就从反面劝她。先生说:“咱们老王家的姑奶奶数你的罪大,你手巧,我姑夫花费一石高粱,买一双鞋面,你把鞋绣上花朵,穿这鞋的人,头上脚下全是新的,这样人还能背粪筐捡粪吗?他在世界上不做活,光吃饭,累世界一辈子,不是你的罪吗?我一来,你就说想我,这是假话。”姑母说:“是真的。”先生说:“真的?我借你衣服作‘当号’的时候,我家很穷,你竟逼我去抽‘号’,我顶着大北风上锦州去抽号,到如今还有个腿疼病呢。”说到这里,姑母悔的哭咧,先生也不劝她,是让她把阴气放出来。接着先生又说:“那时你是要刚强,以为当后母的刚过门,要把你的新衣服给儿子们穿上,儿子能说你好。可是衣服叫我‘当’了,你就着急,才逼我赎‘号’。现在我知道,你想我,我也想你,但是你不信我。”姑母说:“信你。”先生说:“你最信你大儿媳妇,她一出声,你就说:听着!听着!她骂谁呢?正好是骂你。要信我的话,今后你儿媳骂你的时候,你能乐哈哈的受了,不生气,你病几天就能好,保管她不出一百天准得大肚子病。因为骂人是从她身上发出来的阴气,你能乐属阳,阴气不能入(不接收),于是那阴气退回到她身中,她就该病啦。”先生这样说,姑母真照他的话去做了。 过了一个月,先生又到姑母家来,姑母的病真的好了。不多时,姑母的儿媳妇打发女儿过来,请他吃饭。表嫂的姑娘说:“你老看看我妈有病没有?”先生说:“你妈得大肚子病了。”表嫂很惊讶的说道:“喂呀!你真是神人呀,你怎知道呢?”先生说:“我头十五年就知道,我在你家扛活时,知你好生闷气。”先生心里话,是我给“降的灾”。表嫂叫先生给她治病,先生说:“我不会治,你们近处有个会治的。”她寻思不少时间,也未想着。先生说:“西屋就有能治的。”(婆母就在西屋住),表嫂说:“没听说过。”先生便给她讲阴阳二气:“老人属阳气,儿女属阴气。你这一堆儿女,我看是堆气包,你是这气根,你骂老人,是把阳气隔开啦。所以有病。” 饭后,先生回姑母屋里去。姑母虽和儿媳东西屋住着,也不说话,儿媳患大肚子病,姑母一点不知道。姑母问:“你表嫂找你有什么事?”先生说:“表嫂得大肚子病啦。”姑母很惊奇地说:“真的吗?你可真是神人了!今后他怎骂,我也不生气了。”不一会,儿媳过来,流泪跪下,痛悔己过,由此婆媳和好,她病痊愈了。 病例( 3 )为王恕忱劝愈转食症   凤仪先生为了发展女义学,东行到营口,海城劝病化人。一九一一年正月,在海城县腾鳌堡宣讲堂对众宣讲时说:“西医能用手术治病,大家都以为奇,哪知道中国的圣经贤传更是宝贝,拿来一句给人治病,能使病由口中吐出(指病人亲口悔过而言),这岂不是更妙吗?”时有张雅置在座(海城周正堡人),起立问道:“谁能这样?”先生说:“若有信者,我就能治好。”张雅轩想起好友王恕忱了,患转食症,数年医治无救,何不用他作个试验。正月初六日,雅轩把凤仪先生请到王恕忱家,为之讲病。先生想起了《妇女家训》头两句:“三皇治世立人间,五帝为君紧相连。”就用这两句书给王恕忱讲病,张雅轩心里话,你真欺侮我们海城人,那两句话,放猪的小孩都会说,怎能治病呢!他一气之下就跑了。先生继续讲说:“人的三界性心身有过错时,如性动恨怨恼怒烦,受天皇管,用灾管;心有私欲杂念,不孝不悌,有亏伦常,受地皇管,用病管;身违法犯罪,受人皇管,以法律管。所以一个人有罪过,就要受这天、地、人三皇的管辖。伦常有亏的人,总好生气,就一定有病。你这病是‘木克土’,因为心中和老人过不去得的。”王恕忱闻言似乎击中要害,他说:“我腹中的病,固结如石,现在有些动转。”先生说:“你今晚在祖先堂前磕头,然后向你父母磕头,跪述以往的过错,说得真了,病就可以吐出,吐净了再喝少许稀稀的小米粥。”   晚间,恕忱依法做去。妻子搀扶着,跪在父亲床前悔过,经半小时,他父亲不理他,已解衣就寝,但听他说的很真诚,忽然起来,提着他的小名说:“你还有今天吗?我帮着你说!”把他们父子不和,二年不说话的原因都说出来了。恕忱跪听,忽然作呕,竟吐出粘沫及水等有两洗脸盆,腹中之病,从此冰消瓦解了。   张雅轩见怒忱病真好了,便问他说:“王先生对你吹气没有?念咒没有?用药没有?”恕忱说:“全没有,只是道过就好了。”这事对张雅轩有了极大的震动和吸引力,引起他浓厚的兴趣,竟而成为他以后破产兴学的动力了。后来,王恕忱亦助办女义学。 病例( 4 )刘玉成悔过愈瘫症   刘玉成是吉林省德惠县青山口人。少年善辩,患瘫症,医治无效。   一九二一年秋,适值凤仪先生同张雅轩到德惠县,倡兴女子义学。经人介绍,刘请凤仪先生为之讲病。开始刘玉成尽量地说了一天话,句句争理,先生默坐,一言不发。到了第二天,先生问他:“你昨天说的是理呀,是道呢?”他说:“我说的是理,无理哪能说呢!”先生说:“理有四种:天理、道理、义理、情理,你所说的没有合乎以上四项的,只是一味的争理。你阴火性太盛,怎能不得病呢!你要想病好,非‘争不是’(好认错处)不可。真能把争理的心,变作争不是的心,你的病就能好。”他因为病魔缠身,很信话。先生说:“一会我们讲善书,你们家里一百多口人,必都来听善书,你伏在枕头上等着,进来一人你就磕头认罪。譬如你母亲进来,你就磕头说,我不会当儿子;你哥哥进来,你就磕头说,不会当弟弟;你女人(妻)进来,你就磕头说,我不会当丈夫;就是你侄女和伙计(长工)们进来,你也磕头认罪,这样做你的病立时就能好。如此办法你能实行吗?”他说:“能!”   果然早饭后先生就讲起善书来,他家的人陆续进来,玉成就挨次磕头认罪。不到一天,奇迹发生了,他就在屋里扶墙走了。第二天就能出门送客,第三天就能走八里路了。凤仪先生说瘫症有火瘫,寒瘫的区别,刘玉成的瘫症是由气火上来的,他肯认不是,找人家的好处,所以立时就好了。 病例( 5 )冯铭坤悔过愈病   冯铭坤,女,五十二岁,住鞍山市站前南三道街十六号。一九五五年七月二十四日,因病到鞍山市第一医院诊治,主诉:半年前发觉下腹部有块肿物,初如拳头,可在腹内推来推去,至近五、六天,肿物逐渐长大,并伴有下腹持续性疼痛,阵发加重,未呕吐,阴道不流血,大小便正常。   诊断:心肺无杂音,下腹部可触及肿物,其底端在脐下二指,肿物压痛,尤以下腹较明显,肿物大如儿头。   处理意见:    1 、如无内科疾患,本科准备收入院;    2 、入院四病房,考虑手术。   请妇科会诊。   (以上是鞍山市一院诊断记录,摘抄)   冯铭坤是由丈夫孙景昌和邻居送到医院进行诊断的,一上午经几位医生会诊,决定手术。医生们对她的病都很重视,孙景昌给她办理住院手续,办完已是中午了。然而,铭坤却不见了,她丈夫急得满头大汗。哪知铭坤听说要为她手术,便偷偷地同邻居急忙回家了。   孙景昌到家虽然满腔气忿,但也无可奈何。   铭坤拒绝手术,是有她的道理的。她二十多岁时,曾患大肚子病,用性理疗病法治好的,所以这次病她决心还要用必理疗病法叫它好。冯铭坤从此自己在家,冷静下来,集中精神,查找病因。几天后,终于的找到了,她有位邻居张 ** ,一年前和她借一百元钱,后来张的丈夫犯罪下狱,铭坤要张还债,她不但不还,反而横不讲理。于是冯铭坤到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先还五十元,余者等其丈夫刑满出狱后再清还。铭坤认为这个判决很不公平,极为气忿。   冯铭坤回忆到这里,自信这便是她的病根,自问:我为了向别人讨债,吵架斗殴,经官告状,长时间心里和人家过不去,积忿在心,怎能不病?我只知道自己有理,又哪知人家丈夫下狱,一个人领着孩子难苦度日,该是多么痛苦啊。我不仅不同情人家,反而咄咄逼债,这是多么心狠啊!想到这里,不禁懊悔痛心,泪水夺眶。铭坤从此每天都这样审问自己,诚心认错,不久腹部疼痛渐轻。如此忏悔,持续一个月后,腹部的肿物渐小,三个月后,肿物消失。同时和张家的关系也改善了。左右邻居对其病危不药而愈的奇迹,莫不感到惊异。一次,冯铭坤去粮店买粮,粮店的人们还以离奇的心情问道:老冯太太,听说你病的要死了,今天怎么又来买粮呢?   这位老人时已七十六岁了,耳聪目明,身体仍很健康。 病例( 6 )宫占一悔过愈宿疾   宫占一(殿魁)男,一九四○年,三十岁,系辽宁省辽中县城东北十余里腰荒地人,出生农家。二十多岁时,在辽中县城内某商铺学徒,后与人合股成立小商店。这时宫占一已患病数年了,初感胃痛,消化不良,但未引起注意,后来发展到经常咳嗽、心跳、气短,严重失眠,剧烈胃痛,咳血,食欲大减,乃日渐消瘦。十二年,生瓜果不敢入口,多方医治不见效果。   是年冬,宫占一在久病缠身的情况下,一天,信步走到辽中县性理疗病社(设在某慈善团体院内),听邹某讲演,内容是“恨怨恼怒烦与疾病的关系。”这引起宫占一的极大兴趣,课后,他亲自向邹某请教。邹说:“你由于时间生闷气,但还说不出,所以才得这种‘木克土’的病。”宫占一问:“那么我的病怎能好呢?”邹说:“你过去竟看人家不对就生气,岂不知看别人不对,你生气,这生气本身就是过错,气出病来不更是过错吗?今后如能翻过来,专找自己的过错,认真悔过,把过道出来,病就好了。”这番话好像对宫占一的天门盖猛击了一拳,说得他顿时冒汗。宫占一在回家的路上,暗暗地下决心,今天我一定向母亲叩头悔过,但又觉得不好意思,想来想去,有办法了。一进家门见母亲正在炕头坐着呢,他便走到祖先堂前,噗通一下就跪下了,口述自己有罪,长时间不愿意母亲,生母亲的气,这是我的不孝啊!说着说着,便转身面向母亲跪述己过,哪回不愿意母亲,哪回又惹母亲生气……竟而痛哭流涕。母亲惊异地说,你今天才知道个人不对啊!这时宫占一出了一身透汗,只觉得脏腑之气机通畅,轻快异常,多年沉疴从此顿消。殊不知,久药不愈的病,竟而痊愈了。   宫占一的病无疑是由于家庭伦理关系上的障碍引起的,找不到病根,单纯用药又怎能彻底解决问题呢?“心病还须心药医”,不正是说明这个道理。据宫占一回忆说,要进一步追究他的病源,还是由伯父身上引起的。伯父一生独身,常住在占一家,占一有时为了特意照顾孤独老人,给伯父买些点心,母亲看见便不乐意,叨叨咕咕,既不满意儿子,又不满意大伯哥,占一听着,只是不作声罢了,但心中和母亲过不去,因此积郁既久成疾。   附记:笔者曾专程赴辽中县腰荒地村访问宫占一老先生。想不到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了,七十一岁,(一九八一年),满面红光,身体硬朗,正在村前草甸子里,放牧着一群黄牛呢。在讲述往事的过程中,他无限感慨,过去久治不愈的病,由于悔过就好了。是什么道理,至今他也说不清楚。但老人意味深长地说:这种不药而愈的治病方法如能让大多数人掌握,那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挖根源愈病 病例( 7 )为儿媳妇找到病因,病立愈   一九○五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儿媳妇病很重,家中特遣人从锦州找回凤仪先生(他正在外地为张士俊完结官司)。他在回家的路上一百多里,只是一心悟索儿媳患病的原因,竟忘却了骑驴,终于找到了儿媳的病根。到家后,儿子过来,在地下来回地走着,只是说:“这病除非死了,没个好啦!”第二天先生过去问儿媳妇:“你怎么的了?”她说:“浑身都疼啊!”先生说:“你知道怎得的病不?”她说:“不知道。”先生说:“就从给你国珍大哥定亲上起的。”(国珍母子因生活困难,与先生家合伙)。国珍的母亲从旁说道:“他二叔啊,这话只好你说呀,从我儿子定亲,我侄媳妇怎的也不乐了。”先生赶忙截住她的话说:“大嫂,你别说了,你小叔子什么都知道。”他拦住大嫂的话,正是怕她的话引起儿媳心中更大的不平。他接着对儿媳妇说:“你大哥自幼就没有父亲,我收拢过来,是为的家道好些,好为他定亲,现在我多给你嫂子彩礼,你不满意,你知道我的用意吗?我那正是安我大嫂的心呢。我对我嫂子这样当小叔子,你对你嫂子那样当小婶,难道我还不如你吗?”说到这里真正触动了儿媳妇的心灵深处,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儿媳的病很快就好了。 病例( 8 )朱循天劝祁春生挖病源愈病   祁春生,男,出生在河北省吴桥县,旧军人出身,曾住昌图县老城,后居沈阳。性豪爽,好施与,曾以大量田产助朱循天创办“道德新村”一九四五年冬他五十二岁的时候,同朱循天在西安县(今东辽县)了河源倡办“新农村”。春节前忽犯气窒病,自觉胸膈部堵塞,气横不通,数日食水不下,病情危急,大家都为忧惧。朱循天对春生说:“你这是老病了,由气上所得,好好找一找病的根源吧,如能找着便可立愈。咱俩是最知心的朋友,我连你的病都劝不好,那么我后半辈子也不能再为别人劝病了!”这简短的几句话,却有力的打动了祁春生的心灵,引起了他认真的回忆。   春生便从青年时期开始,逐年逐月的回忆。第二天,他虑到民国十六年,在济南驻防的时候,他的妾时常背着他偷吸鸦片,他发觉后,便怒气填膺,二十年来心中一赶过不去。此刻他恍然醒悟,由于看人家不对,把自己气出病来了,这是我无能的表现,生气就是大错。虑到这里,他只觉得横着这股气,咕噜一下子消散了。他惊喜地说:“我这可找着了!”朱循天说:“你真能找着病根,病立时就能好。”春生说:“我好了!”朱循天说:“真好了立时就得起来能下地!”春生说着就起来下地了。这时村人听说眼看要死的老祁头,没用药竟把病治好了,都来看望,无不称奇。这位老人一直活到八十二岁,卒于沈阳。 病例( 9 )朱循天为王朴厚劝病   王朴厚,男,三十岁,家住辽宁省铁岭高台庙磊街粉妆楼胡同王家大楼。大学毕业,富家子弟。其父王挹清系伪满中央银行理事,常驻哈尔滨,家道殷实,生活富庶。朴厚早患颈项强直症,不能俯仰。一九四○年夏又患噎嗝转食病,卧床不起,不能翻身,医药无效。因此特邀朱循天予以性理治疗。   朱循天偕孙若愚前往王朴厚家,观察其病情与气色说道:“你这病是由于性中犯了‘木克土,土克水’而患的。你好好想一想,和老人有哪些心里过不去的事。”朴厚想了想说:“没有。”朱循天说:“你要认真想一想。”过了一会,病人仍然说:“没有。”他的妻子吴宜(大学毕业)从旁着急地说:“你敢说没有吗?”病人还是说没有。妻子说:“那么我可要替你说啦。”病人说:“我想不起来了,你说吧。”妻子说:“那一天,因为吃榨菜的事,你忘了吗?”这句话说得王朴厚楞了好几分钟,说不出话来。楞着楞着,哇的一声哭出来了,哭了半个多小时,哭着哭着,只觉恶心欲呕,妻急忙拿来痰盂,但已来不及,吐得痰盂内外都是苦水粘液和积食,弄得满屋臭气,殊不知三个月的转食症,从此痊愈,并能自己行走了。   究竟“榨菜”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由他父亲引起的。他父亲王挹清吃素,特从南方购得榨菜,每餐必备,甚至饺子馅也要加点榨菜。是年夏天其子朴厚也想换换口味,便把父亲仅有的一点榨菜给吃了。继母对朴厚说:“你愿意吃鱼和肉有的是,这点榨菜留着给你父亲素食用呗,你何必偏要吃呢!”哪知道,这几句平常的话,竟使王朴厚动心了:“啊!榨菜才是几个钱的东西,我吃这么一点,你还难受了。”这本是心里话,并未说出口,却从此造成母子的隔阂,儿子心中长时间过不去,所以得了转食症。这回找到病根,一触即发,把阴气哭出,积瘀吐净,认识了自己的不对,疙瘩解开了,所以病立时就好了。   人们不肯认真去观察找根源,缺乏信心,下不了决心,故不易见效。 病例( 10 )马淑风挖病源愈疮症   马淑风,女,住四平市道东七马路十二委三组。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三十二岁),颈部右侧生疙瘩,无痛感,没影响劳动和饮食,故未介意。一九五六年疙瘩肿大,疼痛,并发展到右腋下。一九五七年到四平市医院就诊,医生说:“这是鼠疮,延至右腋窝,俗谓鼠进洞了,不太好治,三五年也不一定痊愈。”马淑风听医生这么一说,很失望,当时手中没带钱,也没买药。回家后,和丈夫刘载忠说明诊断结果,并要钱买药。丈夫说:“吃药都能好病,世上就没有死的人了。”淑风听这话心里更加难过,一气之下暗发狠心:死就死,活就活,反正医生也说我这病不好治,我从此还不去医院了呢!一九六一年(四十七岁)马淑风疮症又大发作,发展到整个右侧,右腋窝出现许多小孔,像蜂窝似的,经常流脓淌水,有臭味。这时已不能操持家务了。但仍坚持不去医院,就等着死啦。久病缠身,苦恼已极的马淑风,在已经绝望的情况下,忽然想起少年时期曾见过有用“性理疗病法”悔过愈病的事实来了,我自己何不试一试呢。她从绝望中博得一线生机。   马淑风是一位素性刚强、心地善良的女人。从此就在家专心致志的回忆,查找这次疮症发作的根源。对过去的事一宗一宗的回忆,黑夜白天地想,想呀,想呀,突然想起来和外甥媳妇曾有过一段心中长时期不快的事。外甥媳妇是马淑风姐姐的儿媳妇,因婆母守孀,在外给人家当保姆,把几年的工资,暗中储蓄起来,从不交家。儿媳对婆母的这种作法很不满意,并怀疑婆母一定是把钱都放在妹妹马淑风手中了。况且婆婆最信她妹妹的话,因而对马淑风也非常不满,并言语间流露过:“我婆母的钱从来不叫咱见着影,人家信着她妹妹(马淑风)啦吗。”   这无中生有的话,可气坏了马淑风,她心里感到太冤枉了,从此和外甥媳妇长时间心里过不去。   马淑风回忆到这里,只觉心中豁然开朗,好像一下子找到症结所在,自悔道:“怪不得我的疮又大发作,我竟恨怨外甥媳妇了。如果颠倒一下,我要处在她的境地,不是也要和她产生同样的想法吗?婆母挣钱,偷偷地存起来,为媳妇怎能满意呢。尤其是有我这样‘能言好事’的妹妹,也难怪她怀疑这是我的‘道眼’啊。我这样长时间嫉恨外甥媳妇,自己还觉得满肚子是理。而且,她们婆媳间的隔阂,我又未能给以解决,这算什么‘能事’呢?这不完全是我的过错吗?我不但不认自己的过错,反而怨恨外甥媳妇,我哪能不有病呢?”想到这里,心中有说不出的轻松,当天就觉得疮处不出水了。   从此,天天这样悔过,口里也这样叨念。七天后,腋窝下不仅不出水,而且封口了,十五年的鼠疮竟这样痊愈了。 病例( 11 )孙若愚为张星南劝愈瘩背 张星南(曾任东北三省联议会议长),男,六十多岁。一九四一年在沈阳,背部生个瘩背,形状有婴儿脚一般大,横寸许,长二寸,红肿,有溃烂危险,疼痛难忍。 一天,张星南对孙若愚说:“若愚,你看看我后背长个甚么东西怎这么疼呢?”孙若愚看完说:“这是瘩背。”张星南说:“我也曾用性理疗病法悔过,但终不见好,苦恼得很。”孙若愚以前曾同张星南在一起工作过,对张星南是很了解的,他想了一会,笑着说:“你的病因我知道了。”张星南说:“你说吧,我自己是找不着啦。”孙若愚说:“请你老想一想,在长春的时候,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的事吧。您这一辈子,从来没受过那样的掩(侮辱意)吧!”这句话说得张星南好多时间说不出话来,难过欲泣,最后他沉痛地说:“这回我明白了!” 为什么孙若愚的话,说得张星南心里如此难过呢?这就需要从一年前的一宗事上谈起了。张星南那时是长春总会生产部的负责人,当时他工作太认真了,管的事也太多了,因此,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和嫉妒,便暗中攻击他,企图把他赶出该团体。有戴某为了争权,手段狠毒,暗中唆使张星南的小侍者,要借机给孙来个难堪。一天,小侍者因故受孙的责备,他便故意的和张星南顶撞,并说:“我父亲让我来尽义务,是为了学当好人,不是专为了侍候你来的。”当时气得张星南恼羞成怒,无处发泄,便打了自己的嘴巴,并对小侍者发誓说:“好啦,从现在起,我再不用你侍候了!”从此,张星南心中窝住了火,不久离开长春回沈阳了。但心中却长时间过不去了。每想到这件事,就感到像掉入深坑一样的痛苦。这回由孙若愚为他说破了病源,张星南便当众道过,说自己在长春时,完全是用气禀性对待别人,管人太严,吹毛求疵,尤其是对不起那个小孩(小侍者)……。口中说,心里想,从此解开了埋藏已久的思想疙瘩。不久,背部的肿包完全消了。 病例( 12 )房正坤为一男孩劝好失语症 一男孩,十三岁,河北省乐亭县大港村人。一九三二年清明节时,这个男孩拿一些树条,在屋里编筐,弄得满屋地又乱又脏,姐姐叫她拿到外边去编,他不听,姐姐生气打他一巴掌,他哭着躺倒到炕上睡着了。午后一觉醒来,竟不能说话。到处求医,不见效果。 五月间,失语孩子的家长请房正坤给病孩讲病,房正坤通过写字的办法,问他和谁生气了?他写道:“由于姐姐打我,我生气睡觉,就说不出话来了。”房正坤劝导他说:“要知道姐姐打你是好心,没有恶意,要找你姐姐的好处。”说到这里发现孩子的心意有所回头,虽然说不出来,但可以用笔写出。他承认自己的错误,找出姐姐的好处,写:“姐姐管我是为我好,我生姐姐的气是不对的,平日姐姐比谁都惦记我,这事不怨姐姐,还是怨我不听姐姐的话。”写到这分阶段,病孩眼睛含着悔恨的泪花。 房正坤乘机教给病孩学着说:“姐姐看我响亮”(性理疗病中的“问性法”)。孩子开始说不出声来,直到第三次,能说出声来了,但听不清,到第四次便听出“响亮”二字来了。满屋人痛快的心情无法形容了。二个月的失语症痊愈了。 病例( 13 )郑嘉春为姜某讲好尿闭症 郑嘉春字子东,一九三一年在怀德县公主岭女义学负责德育工作。某日,姜和来校,说他叔父身患重病,医生都不给治啦,所以来买寿材,准备后事。女学工作人员赵某说:“郑子东先生讲病很灵,请他去一讲就能好。”姜和说:“医生博士都叫预备后事,装老衣服都做了,怎好请人去讲呢?”在旁的人说:“你先不要买寿材,请郑先生讲讲看,讲不好再买也不迟。” 姜和便请郑子东偕三位讲员坐大车前往姜家。姜和的叔父六十多岁,得病已经五天,小便不通,经医院抽过两次尿,都是红色的血,医生束手无策,不给治了。郑子东对他说:“你老是木性人,为人正直,平生没做过亏心事。你得病的原因,是受晚辈侮辱,有口难辩,急火上攻,下焦自寒,膀胱无力工作,所以小便不通。你若肯把话向我说明,病就能好。”老人说:“你真看到我心里去了!六天前姜娶儿媳,客人众多,礼应新郎先拜祖,然后开席。姜和说他要把儿子过继给他死去的哥哥,先与过继单,再去拜祖。我说:‘姜和啊!你也四十多岁的人啦!亲友都已到齐,等拜完祖好开席,愿意过继,改天再办还不行吗?快叫新郎去拜祖,好招待亲友。’想不到,姜和说我想淹没他们一股家产,所以反对他过继儿子。我一听,在众亲友面前,他太屈我的心啦!我说:‘你爹死时,你才七岁,我若有歹意,早不管你啦!况且我们分家是按老股分,你和你哥哥是分小股,与我无干。’他说不出理来,又拿刀要自刎!他把我侮辱得没有立足之地,我的火可就大啦!一夜没合眼,心里越想越窝火。第二天,就小便不通啦!你看我能说会道的,精神又好,医生说是绝症,只有等死啦!”子东对他说:“不要紧,你若能真信我,病准能好。”他一听高兴说:“怎么不信呢?快救救我的老命吧!” 他儿子是中学校长,因为父亲病重,也赶回来侍疾。子东怕他心中不信精神治疗,便问他:“我给你父亲讲病,你信不信?”他回答说:“我信。”又对他说:“你父亲的病,非你和姜和给‘掏’不能好!”他问:“要怎么掏呢?”子东说你们照我的话去做就行啦。于是,便叫姜和跪在叔叔面前说:“叔叔啊,我不会给你当侄儿啦!”叫病人回答说:“会啦!”又叫他儿子跪下说:“爹啊!我不会给你当儿子啦!”叫病人也回答说:“会啦!”一人轮流叩头认过。到第三遍,姜和良心发现说:“叔叔啊!我是忤逆呀!从小你把我抚养大,我不该惹你生气,你老饶恕我吧!你快好吧!你若是死了,我姜和将来进不了祖坟。”连哭带说,打动了病人的心,便哈哈一声。背过气去。从人惊慌,子东扶住病人说:“不要紧,他把浊气放出去就好了。”半晌才缓过气来说:“好,好,姜和,你说这这句良心话,叔叔死也甘心啦!”叔侄相对痛哭,哭了一阵,子东说:“好啦,好啦!老先生休息休息吧!”又问他信什么宗教?他说信观世音菩萨。子东说:“菩萨救苦救难。”叫病人向菩萨叩头问性,说:“菩萨看我信实?”(性理疗病方法之一)叫家人答:“信实。”问出汗,休息休息再问,到解小便为止。 郑子东等回义学去了。第二天一早,姜和来报信,说他叔叔夜里一点钟,就能小便,到现在已经完全好了。 笑能愈病 病例( 14 )徐家老母心口疼病大笑而愈 一九一八年,凤仪先生偕张雅轩、李子和等,去怀德县劝病办学。顺山堡徐子贞的老母患心口疼病多年。先生根据其性格呆板,寡言笑,多怨气,耳聋又无法听讲的特点,便叫李子和表演老太太的举止动作,形容老太太应该慈眉善目,见人喜笑颜开的样子。徐母见而大笑,陆陆续续竟笑至两个来小时,把肚里的阴气放净了,心口疼病便从此痊愈了。子贞甚为敬服。 徐子贞听明白了创办义学的好处,便发心施助学田,建筑校舍,开创了怀德一带兴办义学之风。 病例( 15 )李子和为某小姐劝病 某少女,二十岁左右,长春某官宦人家的女儿。一九三八年患慢性疾病已数年,面色灰白,营血亏虚,精神恍惚,医药无效,在无可奈的情况下,特约李子和前往予以性理疗病。李子和是一位面孔慈祥,蔼然可亲的老者,一见这个少女形容消瘦,寡言笑,性孤僻,心胸郁闷,断定她的病是由阴木阴水性上来的,又从她父亲母亲口中了解到她常年无笑容。 李子和坐在转椅上,与这位少女谈了一会话,看出她与自己不感到拘束时,便两臂张开,双脚蹬起,在转椅上突然飞也似的转了起来,并滑稽的呼叫:可不好了,快救命啊!女孩见到突如其来的一幕,便拍掌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同时又逗得全家一起哄堂大笑。殊不知这场笑,竟使这位常年郁闷,从无笑容的女孩,把精神牢笼打开了一个缺口,使其沉睡已久的心绪得到焕发。 此后,女孩常为此而发笑。后来请李子和又去了几次。李子和启发她说:“平日要多看人家的好处,少看人家的不对。心里装着别人的不对就生气,生气属阴,常了就要生病。如能翻过来看人好处,心情就痛快,痛快属阳,就能好病,就能健康。”女孩很信这位老人的话,真照着他的话去做了。月余,面色有好转,数月后,便恢复健康了。 哭能愈病 病例( 16 )为刘王敬一讲好大肚子病 一九三四年八月十日,凤仪先生在开原县,刘王敬一患大肚子病,请为讲病。先生察看她的形色音声后,一言未发,过一小时,竟假寐而卧。王敬一立未走,过半小时,先生仍未发一言而去课堂,敬一回家因先生未理她,心中苦闷,痛哭一夜,誓再不去听讲了。经人劝说,次日她才又去,遇先生在院中,敬一上前行礼,先生说:“不哭啦?”进屋后,她请先生讲病,先生说:“你摸摸肚子还那么大吗?”她一摸肚子消了。众人都说先生不答才是真妙,正是让她把郁结的阴气哭出去病才好了。 (这种疗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是不能轻用的。) 化性愈病 病例( 17 )劝愈赵品三七年瘫症 朝阳县境内北四家子村有个鳏夫赵品三(名万金),男,一九○五年三十五岁,已患瘫症七年了。是年二月,请凤仪先生讲病。先生说:“晚上灯下不观色,看不出是什么性,不过遇合到一起了,我就给你说说吧。你这个人若犯过,不过十二、三天,准遭到惩罚。”他不很信这话,他又问:“病怎样能好呢?”先生说:“古人讲‘明心见性’,怎算明心呢?你心里把各人的道都会了,都明白了,才算是明心;怎算见性呢?得知道自己的禀性,什么色,什么味,发动的时候有多么长的劲,才算是见性。能明心见性病就好了。” 第二天先生领些人到他家讲病,问赵品三:“你找着你的性了没有?”他说:“没有。”先生说:“你是木土水性,发动的时候,是黑色、咸味。”品三说:“这可对,太对了。”他似乎深有所得。 吃饭时,嫂子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扔,都掉在炕上了。品三的心里不乐意,禀性就发动了,他只觉得禀性像一股黑气似的,从下边往上,升到和眼睛一般齐了,他惊异地叫道:“啊!好个小鬼,还是你呀!你又来了!”他这么一说,只觉得黑气刷的一下落下去了,他就大笑起来。先生也笑,旁人都发愣了,问道:“你怎么的了?”他说:“我把小鬼扯着腿摔死了!”品三拍着巴掌跳下地去,给大家一边磕头一边说:“天赦洪恩了!”先生在旁边不住地笑着说:“又扒拉出来一个!”旁人也不知说的哪里话。他乐着乐着就大哭起来,他乐的是仰卧床上,欲动不能,欲死不得的七年瘫痪,竟一跃好了;他哭的是病中的痛苦,家庭的窘养,环境的刺激。先生说:“别往那边想,你往这边寻思。”他寻思好病的这一边,又哈哈地大乐起来了。当着哭乐的时候,品三觉得后腰眼往外冒着黑气,冒着冒着,只觉得噗的一下子,没有声了,没有色了,没有动作了,七年的瘫痪便从此好了。 赵品三后来,跟随凤仪先生到东省兴办女子义学。一九四四年逝世于昌图县亮中桥道德村,终年七十岁。(笔者曾亲闻赵品三讲述其愈病之经过) 病例( 18 )为刘玉清讲病 刘玉清,男,名自阳,海城县宝石山人,身患沉疴数年,医治无效,腹内痼疾,日益加重。他内兄曾留学日本,相信西医,给他请西医治了数年,不但没效,反而日趋沉重,竟至饮食不进,奄奄待死,每日买人乳数匙,以延生命。 一九一一年,闻凤仪先生能劝病,乃请至家中。先生给他讲五行性,说他是“木克土”性,性甚板滞,总觉家人及邻里人无一对心者,天天看人不对,又不肯说,暗气暗憋,日久成病。要想好病,必须变化性子,如不化性,恐性命难保。先生见其意有所动,乃进一步对他说:“你素性不好言笑,看谁都不顺眼,今后见人就先说话(打开自我封闭的心境,使木去生火,火生土,化克为生)。”于是刘玉清将以前不如意的事,慢慢流露,病稍渐好转,乃表示决心按先生的话去做。三日后,先生说:“你的病是日积月累,属于慢性病,不可求急效,我五日后自来,不必去接。”届时又来,与之谈话,教他多找人家的好处,临走时又说:“我七日后自来。”如此三次后,刘玉清阴沉已久的性格得到明显的转化,精神也振奋起一,因而疾病逐渐痊愈,竟能随先生出外劝世化人了。 转移注意力愈病 病例( 19 )张雅轩为高佐臣劝病 高佐臣,男,四十岁,家住海城县。患神经衰弱,食欲不振已达三年,后患严重失眠症,神志倦怠异常,连续七个月几乎没能正常睡觉。曾服中药数百付,无效,最后,宁愿牺牲巨款,乞求“包治”,但无医生敢应。一九二一年夏,闻周正堡女义学创始人张雅轩能用性理疗病法治病,乃来义学请求施治。张雅轩询问了他的病情,仔细端相了病人的面容与气色,便对他说:“我们义学的饭专能治病。”高佐臣乃真的吃了一碗高粱米饭。张雅轩又对病者说:“你要想懂得愈病的道理,我们须到后菜园去谈。”于是高佐臣便随着走到菜园去,坐了一会,张雅轩又对病者说:“想要好病必须先发下大愿(改恶向善),过几天才能讲给你,你每天要到后院来。”说完就走回去了。高佐臣几天来,一直如饥似渴地盼望张雅轩给他讲“勿药而痊之道”。因此,总是跟着张雅轩前院走到后院,后院走到前院。张雅轩在菜地劳动,他也随着来回走。通过这么一活动,注意力转移,几天之后,不知不觉的食欲增加了,也能睡觉了。病人乃越发增强了信心。 张雅轩又为他讲:“你要彻底好病,去根,必得说你心里都装着谁,都恨怨谁,全道出来才能真正痊愈。”高佐臣就把平日专看妻子不对,恨怨儿女的心情,统统说了出来。张雅轩说:“你心里装着这些人的不对,成天生气,哪能不病呢?要知道你由于看人家的不对,把个人气病了,这正是你最大的不对。高佐臣从此每天都诚心诚意地当众道过,如此十日,他的病痊愈了。 病例( 20 )张雅轩为刘家女孩讲好眼疾 刘某,女,二十岁,锦州人,为人聪慧性情温存,姿容秀丽,父亲是锦州银行行长,家庭生活十分富裕。姑娘是独生女,一九三六年患眼疾,久治不愈,恐有失明危险,父母非常忧惧,特请张雅轩予以性理治疗。张雅轩了解病情之后,对姑娘说:“这眼疾容易好,但你得信我的话。”姑娘说:“我一定信你的话,你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张雅轩很率直地说:“我看你的病是很危险,但这危险不在眼睛,而是在脚上,恐怕从脚上出乱子,闹不好可从脚上送命,因为脚上起泡就不好治了。”姑娘很惊恐地着急问:“那可怎么办?请你赶快给我想想办法吧!”张雅轩说:“这回你注意,脚心不起泡就不怕,起泡就危险!另外,死人的情况你不是看见过吗?你要琢磨琢磨(观想)人死后的情景吧,死了是两手空空的,什么东西也带不去,死后是什么样子,然后怎样装进棺材,怎样往出抬,抬出去怎样埋起来,(如此观想,则心火自然下降)能当个‘活死人’,什么病都能好。” 姑娘便从此专心一意地寻思脚底下,寻思人怎样死,死后的情形。二天后,母亲问她眼睛怎么样?她说眼睛没有什么感觉了,只怕脚上起泡出脓。过了三四天张雅轩又来看她,见她眼睛已经见好,同时又叮嘱她千万注意脚心,不起泡就没有危险,并要想人死后的情景。又过几天母亲又问她眼睛怎样,她说眼睛好了,脚也没起泡。这位少女的眼疾就是用这种特殊疗法(转移注意力)痊愈的。 4 、性理疗病机理初探 凤仪先生由于听讲善书,悔过愈病后,彻悟了一条真理:“恨怨恼怒烦”是致病的根本因素。疾病是从这条渠道进入的,因此,也必然再从这条渠道上化解。“心病还须心药医”,这便是性理疗病法总的原则。 性理疗病与“伦理疗病”是相辅相行。在劝病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伦理关系理顺了,拨阴反阳了,疾病自愈的情况常见。所以性理疗病与伦理疗病,其道理是统一的。 具体来讲,恨怨恼怒烦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必须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谈起,在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便是家庭伦理关系,如夫妻、父子、兄弟、婆媳等等。这此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表现在许许多多未学过伦理与人生哲理的人照样当丈夫、妻子、父母和儿女;说它复杂,而是家庭关系想处理得好,就不那么简单了。许多大人物能统率千军万马,但这小小的家庭,不一定听他摆布,这就说明家庭问题又是相当复杂了。所以人生有很多苦恼来自于家庭,如夫妻吵架,父子责善,婆媳不和,兄弟争讼,等等,再从社会上看,人我之间的矛盾,诸如权势、地位、名利、彼此倾轧、患得患失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致病的精神因素的来源。那么,这种人我关系上的阴影,是通过什么渠道变成人们各种疾病的精神因素的呢?通常是由于习惯的偏激心理造成的。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可常听到“怨他,不怨我”,“人家错,我都对”(实际不一定是人家错,我都对);“他气我,我才生气”;“他做事太气人”;“他对不起我,太叫我过不去”等等。一句话,就是“我生气有理”。其实这正是为自己生气找充分的理由。越是这样想,越是觉得自己气的对,越气越来劲,结果害了自己,甚至气出病来。岂不知,这种生气本身就是严重的过错。 凤仪先生强调不生气,正如西哲所说:“因为他人无理而生气,其实就是用他人的过失而惩罚自己。”(康德语)有些人竟至于的把自己“惩罚”出病来,这不是十足的愚蠢吗!先生说:“我发明劝病法,是本着人道去劝,病是什么,就是过,把过道出来,病就好了。”这里所说的“过”就是指“因为他人无理而生气”说的。先生又说:“凡是专好看人家不对而生气的,正是他自己不对,人要能把这个理认真了,疾病自消。”这话言浅而意深,是先生通过一生的实践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理。实际来讲,凡是不会当人都是过,如不会当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婆媳等等,都是过。比如不会当父母就教育不好子女,这不是过吗! 人的气禀性是根深蒂固的,它来自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习染。刚懂事的小孩打起架来,也总是相互怨对方,而不怨自己。怨人就生气,生气就产生阴气,这种阴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无减,往往贯穿在人的一生,支配着人的一生,染污着人的心性,人却不自觉,这种不卫生不健康的精神,怎能换取健康的身体呢?先生说:“人都说修好而未得好,其实他的心里竟装着人家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生气的时候,别人有多少好处也看不见,只是盯住人家的缺点和错误了。这样,不仅容易生病,同时也把人我的关系闹坏了。人在阴气(气禀性)爆发的时候,往往有如下山猛虎,势不可挡,又如汹涌的怒涛,翻江倒海。由此而闯祸者,屡见不鲜。所以,先生提出“化性”之说,教人化除气禀性,教人“认不是”,“找好处”,这乃是愈病“齐家”的两件法宝。认不是(悔过、道过)方能拨阴,“找好处”始能“取阳”。拨阴取阳,便能恢复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抗病的能力,疾病自愈。在诸种病因中,最可怕的就是心灵上的“堵塞”(想不开,过不去)。 “悔过愈病”里面有个关键问题,即是真心这意还是虚心假意,虚心假意便是自欺欺人。悔过、道过是在认识上来一次大翻个,必须真心实意地承认自己的过错。通过“翻箱倒柜”,挖根源,解疙瘩,竟至痛哭流涕,大翻良心,使长期残留在意识里边的怨气恼怒,来一次大清理,在心底深处发生一次在震动,起了质的变化;将长期以来专好吸收他人的阴暗面,致使自己的阴气凝重地继续发展的“惯性功能”突然逆转,将专好看他人不对的心理转为看自己的不对(谁都有不对,只不过是看不见而已,这便有助于切断某些病理变化环节,拨阴取阳,使人的生命节奏重新得到和谐,消除形成身心疾病的恶性病理循环,使思想 -- 躯体 -- 精神三者重新恢复平衡和统一,从而愈病。人身的阳气好比天体的太阳,如太阳失常,自然界万物生长就要受到影响,人的“阳光”失常,就会影响心身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人体的阳气,像太阳一样放出“光芒”,照耀着脏腑经络,永葆阳气充盈,就会使人精力旺盛,抵御各种疾病。 “笑”是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它不仅对人的肺部有明显的益处,而且能够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神经紧张与压迫感,使肌肉放松,有助于血液循环。长期不笑的人,表现了心理和生理的不正常状态。著名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因用脑过度,年老时常头痛,有一位医生并不给他开药方,只是对他说了一句英国谚语:“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得到启发,经常去看喜剧。结果,他的头痛病不药而愈,活到七十六岁。凤仪先生说:“有病固然是苦的,你要故意的乐,乐久了,真乐就出来了,阴气像一股烟似的飞出去了,疾病立消。俗语说‘神出鬼没’,乐就是神,阴气是鬼,神出鬼自然就逃走了。”有的医学家说,笑是人们健康的‘保险阀’,确有道理。 “哭”是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感情。人在心里非常苦闷和憋屈的时候,都要大哭一场。这时有人会劝阻,也有人会说,让他(她)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吧,哭完心里就敞亮了。通过哭也可将郁结的阴气发泄出去。现在国外医学界已研究证明,人在紧张和受压抑时,体内人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某些生化物质,这些物质也可以通过眼泪排放到体外,心情痛苦的泪水,和高兴时的泪水,所含化学物质是不同的。所以有的个别疾病,哭一场会痊愈。 “转移注意力”在性理疗病中,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凤仪先生说:“病是寒的,意念不敢去,疮是属火的,意还不敢离开,可惜人都不会用意了。像生疮的,疮属火,然而手偏去摸索它,越摸索越往那里去,所以疮越重。”如患眼疾者,能把意念常沉到脚心,往往眼疾可愈,这便是会用意念最浅显的例证。由于外界的作用,使病人转移注意力的疗法,往往是通过“暗示”对病人施加影响。暗示与说服教育不同,它突出一个“暗”字,不像说服教育,旗帜鲜明地进入人的意识之中,而是悄悄地“溜进”意识里去,用以分散病人对病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所转移他处。 “化性”疗法首先是要认识自己的气禀性,要知道自己的病,是由化除自己性中的阴浊气质。这是性理疗病的一条根本途径。如瘫痪七年的赵品三,首先认识到自己的气禀性是什么色,什么味,发动的时候有多么长的劲。后来由于外界的一触动,便发现了自己的阴气升起,于是气机突变,阴性化除,七年瘫痪,霍然而愈。当然,也有的病是逐渐痊愈的,随着阴气的渐渐化除,病也渐渐地好转而愈。 凤仪先生说:“忧愁时才生黑气,为难时就生暗气,这些气有毒就容易生病。医生治病,只知药力,而不知道病人的境遇和心性。吃药虽然也有效果,但愈病不一定完全彻底。因为病像贼似的,药像兵似的,身体像民户似的,兵力大能把贼杀尽,当然是了祸啦。然而要只能把贼撵走,兵不能常给民户看家,兵走了,贼又来了,这时贼祸必然更大,所以病轻的,药力能胜它可以好,但不好的病,必越发厉害。我主张化性养神,神足则病自然就好了。”这是凤仪先生通过性理疗病实践,对心理 -- 躯体 -- 精神三者互相制约及疾病变化的经验总结。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是相通的,祖先父母与子孙后代信息也是相通的。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体现了无形的信息在起作用。这像一棵大树似的,树根、树干与桠杈、枝叶之间完全相通,有光合作用“在上下不停地运动着。祖先父母是根,子孙后代是桠杈枝叶,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信息总在不断地运作着。如果子孙和老人之间的信息隔绝了,上下不通了,对晚辈人大为不利,子孙便容易生病或出现其它问题。 凤仪先生在为他姑母劝病时,就曾对姑母的儿媳说:“老人是阳气,儿女是阴气(重儿女轻父母就是阴气重)。你这堆儿女,我看是一堆阴气,你是这气根,你骂老人就是把阳气隔开啦。”以后她果患大肚子病。由于向婆母悔过病就好了。 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相通,从家庭伦理间,处处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夫妻和睦,小孩可无病。有时夫妻吵架,甚至几天不见“开晴”,小孩便容易生病。这是因为把水搅混了,鱼放在脏水里,哪能不生病呢!所以伦理间的信息,虽然看不见,却无时不在起作用。一个人的疾病,除了从性心身中查找病因之外,有时也须把病人放在特定的时空中(更大的范围)去考虑病的根源。 性理疗病法是“王凤仪先生性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与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方能体现出来。 5 、结语 性理疗病,其愈病之神速,效果之显著,不可思议。只要证明它是客观存在,就应加以研究。只有尊重事实,才能尊重科学。它的核心问题乃是对人的潜力的发掘,因为性理疗病已初步揭示一些令人难以想像的人体潜在能力。从性理疗病的许多病例中,使我们意识到,医学发展得再高明,技术再精良,如果人的心性问题(精神因素)不解决,也不可能彻底解决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乐观、开朗、心胸豁达、常乐无忧,可以使人少生病、健康长寿的道理,是人所共知的,但关键问题是怎样能做到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常乐无忧呢?先生在他所讲的“性命之学”里,重点解决了这个问题。 探索什么样的精神因素(心里与性格),会导致肌体患什么样的疾病,是现代“心身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西方古代的医学开山鼻祖希波科拉底说:“知道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某人所患的是什么病重要得多。”这即是强调整体治疗和精神因素在医疗中的重要意义。“五行性”是凤仪先生在十九世纪末期提出的精神哲理,其中主要部分就说明了什么样的气禀性易患什么病。如国外现代心身医学研究发现的“ A 型行为”特征的人,其性格是竞争性强,求成心切,雄心勃勃,急躁,缺乏耐心,不安定,过分警觉,讲话滔滔不绝,面部肌肉紧张,有一种时间紧迫感,经常处于责任心驱使之下,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是“ B 型行为”(比较松散,稳妥,循序渐进,有耐心,动作不急不慢)性格的人的二倍,这种 A 型性格的人在五行性中属木火性,故易患心脏疾病(属火)和头迷眼花、四肢麻木、中风等疾病。所以先生强调变化人的气质与性格是防治疾病的根本。 千百年来,病人请医生治病,多为被动的,医生开什么药方,病人便服什么药;医生决定扎针和手术,病人便接受扎针和手术。这是完全被动的,病人本身是使不上劲的。而性理疗病是完全发挥病人的主动能力的,转被动为主动,通过自我调节,使心理与生理重新得到平衡,从而愈病。有的顿愈,有的渐愈,这不能不说在人类医疗手段上是一种高超的疗法,是人类未来的最理想的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过性理疗病,虽然治愈了一些沉疴痼疾,然而不是万能的,传染病、外伤、外感等病和某些急症以及根本不相信精神治疗的人,还必须到医院及时医治。当然,作为一位性理疗病的医者,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他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如病人根本就不俱备信心,乃是不可能奏效的。 “心中的郁闷,精神上的痛苦,埋藏在心底的恨怨,一触即发的愤怒,让它发泄出来,比自我封闭要好得多。”这种说法,不一定全对,须要具体地分析。属于土水性人,不好讲话,痛苦藏于内心不表露,常常使内外相交的精神通道被封闭,这恰似一个急需氧气的病人,被切断了供氧系统一样,是很危险的。这样性格的人,急需将埋在心底的苦闷发泄出来,接受他人的开导与劝说,是非常有益的。但脾气暴躁的木火性人,气火发泄出来,虽然自己的心里痛快,可是必然伤及别人,特别是对领导人和长辈,发脾气之后,必要后悔,反易加重了精神负担。因此,凤仪先生提出“化性”之说,突出一个“化”字,不仅能包容,而且能溶化,在心里不残留恨怨的余痕。这样不仅能防治病疾,而且能保持人我关系的和善。当然,想做到这一点,必然豁达、宽宏、不斤斤计较小事,不苛求于人。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上下左右,以至家庭,都会有一种比较和谐的气氛。这种高尚的修养,来自高尚的情操,宏伟的抱负,和超人的毅力;来自明确而远大的生活目的。所以在锻炼躯体的同时,必须学会锻炼自己的心灵,化除阴浊气质。否则服用再好的药物,病体恢复的再好,经一场暴怒便毁于一旦。因此,要把自己锻炼到不论周围发生任何剧烈的变化,而个人也能保持其内在情绪的稳定;就象外界温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但人的体温却总保持 37 ℃ 左右。因而能适应各种坎坷,顺利的度过逆境,这乃是做到健康长寿的关键。 阴气阳气之说,是性理疗病中的枢纽。恨怨恼怒烦多了,则阴气必盛,阴气盛则身体必病。拨阴取阳,疾病自愈。阳气足了,身体自能健康。这里所说的“气”,非呼吸之气。祖国医学认为“气”是流通在体内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它受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恶劣情绪对阳气的破坏作用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人们在看望病人的时候,常好说,你好好的养病吧!其实怎样养病,却大有学问:如用阴气来养,可能越养越重;只有用阳气来养,病才能好的快。什么叫用阴气养病呢?即是边养病边生气,看这个人不对,又看那个人不顺眼,甚至耍大脾气,不断地给疾病上“肥料”,病不是越来越重吗!只有常存知足感恩之心,多想别人的好处,心情开阔,这便是用阳气养病可增强免疫力,自然会痊愈得快,早日恢复健康。 性理疗病法是依靠信息的作用而确定治疗方案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国外报导可以根据人的一根头发,一片指甲以及人的掌纹,测定该人的某些生理、病理状态。祖国针灸学,耳朵上的穴位可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正如“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那么“五行性理”是可以从人的面色、声音、体态,察知其五行性的生克顺逆,阴阳变化,从而探测其脏腑肢体的病变,这是那当然有其道理的。(本书五行篇有详细论述) 凤仪先生所讲的五行性理贵在“变化”二字。气禀性变化了,他的身体与境遇自可随之变化。它是与宿命论者所讲的“命运固定说”相对立的。气质与性格完全可以变化,所以自己便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被动治疗,病人只是等待医者施治,自己无能为力。其实,性理疗病法一旦被人们所掌握和运用,其威力确是无穷的。如能有效地运用五行性理,不仅可以节省医药,同时,也为人们防治疗病,保障健康,开辟了新的途径。不论在医学上或哲学上,尤其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它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使人们的心身两方面都得到改造,促进人生幸福与精神境界的提高。它强调健康的精神与健康的身体的统一性,把个人思想意识,性格品德的修养和人的健康长寿紧密地连在一起。如果每个家庭都明白和运用五行性理,可防止许多疾病和苦恼,必然为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活力。设想,这种性理之学如能渗透到老年人安养的场所里去,使老人能有机会常常结合自己的心身,研究五行性理,不仅可以袪病延年,并能够使老人们的精神境界与生活情趣别有天地。 第八篇 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   “人是天地间的气,钱财是天地间的血,气血周流,世界就好了。”这是凤仪先生为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提出的大根源。当此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心日下,世风败坏的情势下,如何使之转变呢?先生认为首先必须解决“人”的问题。改变人的素质。欲改变人的素质,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必须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入手。虽然已办义学多年,使子女受教育,但还必须改革婚俗,提倡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此乃于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于安达县开办两个月的家庭教育大会时确定下来的。崇俭结婚者,必须男女双方志同道合,打破财产、势力、资历、才貌等旧观念,纯以道义相尚。即忠诚朴实、心地善良、性格稳健、胸襟开阔、身体健康的男子与贤淑文静、通情达理、资性温和、身体健康的女子结为终身伴侣。不索彩礼,不要嫁妆,绝对崇俭。婚后,互不管束,互不依赖,男女自立,同甘共苦,互相帮助,为了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奋斗终生。着重心性的修养,注重胎教,这样的夫妻可望培育出理想的下一代。再能配合良好的教育,长大之后,便不难成为良善的国民了。这种崇俭结婚办法,如能逐步推广起来,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则改变人类素质,“重立人根”的伟大愿望,不就有可能实现了吗?这便是解决天地间的“气”的问题。   天地间“血”的问题,如何使之周流畅通呢?这是在安达家庭教育大会上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孔子说:“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其中的均无贫就是为使社会上的“血”通畅,让人人生活都有保障。凤仪先生自从三十五岁明道之后,就告诫大家:将来的世界是“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所以在这次安达大会上确立了“储金立业”制度。从善多年者,其经济生活没有来源的,可由公家为之储金立业,以立业利息作为生活费用。个人经济条件允许的可由自家筹款储金立业。立业人可一心为公益事业服务,立业利息,足够维持生活,不必再另外去挣钱。死后立业本钱归公,可再为他人储金立业,实现“人死德不灭”的原则。如果人人都能储金立业,一心为公,这样推广起来,不就成为“立业世界”了吗?所以储金立业办法,正是促使天地间的血周流不息呢!   凤仪先生倡导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其目的是为了使天地间的气血周流。乃是改建社会缔造大同的两大关键。 1 、崇俭结婚的意义   “改革世风,重立人根”是凤仪先生几十年奔走呼唤的口号。崇俭结婚(原称“先天结婚”,意为纯以道义为主的婚姻),正是为这一大目标而提出的,崇俭结婚者,婚前必须研究明白夫妇相处之道,以及夫家的伦理关系,人位状态,应以孝敬老人为第一要务。为丈夫的明了为夫的刚正之道,为妻的须明了媳妇之道。夫妻更须学习四部教育,即“根本教”、“胎教”、“婴儿教”和“儿童教”。这些要求都做到了,便可望出现理想的下一代。   最先实行崇俭结婚人,是张中天与沈荣莲,于民国十四年末,在海城县腾鳌堡淑贞义务女校结婚。这种婚姻也正是极力批驳当时社会上,专以财产、势力、地位为婚姻前提的传统陋俗。   崇俭结婚之道,一经开展起来,便得到有识之士和众善士的极力赞同。因为崇俭结婚是完全自主的,不受财产、地位、容貌、资历等所局限,惟以德业为重。当时信从实践者很多。如女义学教师王淑英与李连溪(随父从善多年)实行崇俭结婚。当时,邻家的新媳妇们,以为如此秀丽而文静的姑娘,肯嫁给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非常贫苦的李家,委实为她惋惜,替她为难,竟至落泪。淑英便给她们讲起崇俭结婚的好处:男女平等,各自独立,互不依赖,互不管束,和睦共处等优越性。两个新媳妇听后,觉察到自己身入樊笼,常受委屈,毫无自由,痛苦终生,反倒哭起她们自己来了。殊不知,这对穷无立锥之地的夫妻(王淑英,李连溪)所生的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大学毕业的有用人才了。   台安县朱循天,自幼接受凤仪先生教导,事亲甚孝,立志“让产”,此乃为矫正争夺祖产而兄弟相互争杀的时弊,却遭到前妻金氏的反对,虽经多次劝说,无效,乃终至离异。朱循天立志道:“无志同道合者终身不娶”。“德不孤,必有邻”。果有海城刘秀琴女士,任女义学教师,慕朱君之德业,与之崇俭结婚,不仅不索分文彩礼,并自带八百元钱(二十亩地价)为两位嫂嫂(两兄为先母所生)、储金立业,以解决朱家曲折复杂之伦理关系,以全孝悌之道。从此,崇俭结婚之风益兴。刘秀琴生二子,均大学毕业,服务社会。   崇俭结婚者中,真正做到不计财产、权势、地位,专重德业而下嫁者,屡有所见。如陶复初,湖南省醴陵县人,年幼因家贫而“跑关东”(到东北谋生),到黑龙江畔黑河沙金厂做工。一九三二年听凤仪先生说:“天底下就有一件出贵的事没人干,就是尽义务不挣钱”。陶复初闻道有悟,不久便到义学里尽义务,工作勤恳,言行笃实。一九三六年,他四十岁时,由张雅轩介绍与辽宁省新民县王景新女士(时年三十岁)崇俭结婚于长春。王景新之父系清末五品顶戴(功名人),兄为北京高等法官。景新以官宦小姐身分入女义学读书,后任义学教员。听到崇俭结婚之优越性,愿低矮就下,不顾家人之反对,竟与贫而又苦的有德之士陶复初结婚。夫妻相敬如宾,始终不渝。后在吉林省郑家屯办安老所多年,成绩卓著。生二子,成年后,工作都很出色。   崇俭结婚是移风易俗的有力措施,受到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的赏识,因而得到迅速地开展。   “夫妇为人伦之始,造化之基”。人类有夫妻,然后有母子(父子),有兄弟,有婆媳……,人类有婚姻,除为了组织共同生活的家庭,仰事俯畜,更为繁衍后代。人们都愿意生育一个称心如意、健康聪明的孩子,但往往事与愿违,其严重后果可给民族社会带来灾难性的痛苦。这种后果是怎样造成的呢?追源溯本,不能不归结到父母身上,常常是由于父母的婚姻存在问题所造成的。所以说“婚姻的质量决定家庭的质量,家庭的质量决定下一代的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是指孩子的身心性格是否很理想。   男女婚姻对后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选择配偶是家庭中头等重要的大事,它将决定儿孙后代的命运。凤仪先生通过数十年的社会实践与观察,发现了这一真理,所以在清末时期,即创办女子义学,蓄意改革婚俗,终于民初时期,提出崇俭结婚之道,并四处奔走,大声疾呼:“振兴女教,重立人根”!   先生说:“从前姑娘成了‘双头蛇’了。在娘家紧贪,紧收拾。带许多嫁妆,结婚时,还向婆家要许多彩礼,拉了许多债,多少年都还不清。结婚后,人们都领着老婆孩子过日子,把老人活活的扔了不管,心都坏透了,坑了婆娘两家。这回我讲妇女道德,办崇俭结婚,不带嫁妆,也不要彩礼,男女自立,建立‘新家庭’,正是斩断‘双头蛇’呢!”这种崇俭结婚的做法,凤仪先生称它为“以天命为主的婚姻”(此处沿用‘天命’一词,已赋予了新的涵义,有别于传统的概念,而是重德行,轻财色,使众人满意之意。)并说:“使婆媳两家都喜喜欢欢,这不正是把‘双头蛇’变成‘双头德’了吗!”   崇俭结婚者,要内有善良的心地,诚实的品质,正直的人格,良好的教养,所以他们才能有纯朴、真挚、忠贞、含蓄的感情。他们为了荡涤千百年来那种丑陋的、罪恶的买卖婚姻的污泥浊水,而建立起为个人负责,为对方负责,为老一辈人负责,更为子孙后代负责的理想婚姻风尚。所以说,婚姻不只是男女个人的私事,而双方的结合会产生社会责任。   那种以金钱、地位、权势、外貌为前提的婚姻,均属买卖婚姻的范畴之内,缺乏稳固的婚姻基础,这些前提(金钱地位等)一旦失去了,夫妻感情便会立刻失去保障。他们的结合,是以吃喝享受为生活目的。凤仪先生把这种类型的婚姻叫作“以宿命为主的婚姻”。(此处沿用宿命一词,已赋于了新的含义,有别于传统的概念,是指以财产、地位、名利、外貌为主)。   这种婚姻,结婚之前,尽力显露各自的优点、长处,掩盖缺点、短处。可是,谁都不可能永远掩饰自己!虽然一开始双方的情爱那样炽热,但相处一个阶段之后,彼此的缺点、短处暴露了,矛盾出现了,夫妻便各按自己原来心中的完善形象要求对方,要求的越高、越强烈,彼此的分歧就越大。同时,更有为了钱财或为赡养父母而闹起纠葛。于是矛盾暴发了,感情的裂痕出现了,你争我吵竟成了家常便饭,互不信任,彼此隐瞒,甚至追根问底,争吵起来,谁也不肯少说一句,常常闹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问题并不在于开始争吵那件事情上,而是争吵起来时,从对方的态度上发现了彼此不可相容性,即不在于那个“事”上,而单讲那个“理”。有时一方用刻薄、辛辣、讽刺、挖苦的话去制服对方,虽然自己一时心里痛快了,但对方的心灵受了伤害,好些天过不来。试问,生活在这种气氛中,用“恨怨恼怒烦”的阴浊气质“浇灌”的胎儿,其身心怎会健康的成长呢?   况且买卖婚姻,彩礼要的越多,女方的人格就越低下,丈夫便会愈逞其大男子主义的威风。这样的男女恐怕永无真正平等之日。因此,凤仪先生在清末民初时期就坚决反对大索彩礼的买卖婚姻,而终于倡导崇俭结婚之风。   千百年来,婚姻嫁娶,多由父母包办。尤其由于买卖婚姻而造成的家庭痛苦,男女不增的悲剧,真是不胜枚举,但其中受害最深者,还是妇女。这无异于用彩礼的“绳索”捆住了女人的手脚,任人欺压凌辱。   做父母的以为把女儿培养长大成人,出嫁了索取大量彩礼,就像搞工农业生产,后来收回投资一样,理所当然。其实,这等于把女儿卖给人家了,并说什么“泼出去的水,嫁出门的女”,置女儿生死于不顾,竟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甚至最后酿成悲剧,这样的婚姻制度,何其毒也!更有以单纯情色为主而结成夫妻的,对伦理道德毫无顾忌。凤仪先生把这种结合称作“以阴命为主的婚姻”。(“阴命”是与“天命相对的,即罪恶之意)。凤仪先生说:“我主张姑娘出嫁,不索彩礼,不带嫁妆,像斩断‘双头蛇’似的。”其实,也正是砍断了千百年来束缚在女人身上的‘彩礼’这条绳索。   有的人仅以外貌的美丽作为选择配偶的立异思想,而忽视内在的思想精神素质,凤仪先生说,这样的婚配,等于“一界的夫妇”(仅是躯体的结合),其感情是难以持久的。因为一个人的美丽容貌,是经不起岁月的剥蚀,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会磨损他们容貌的艳丽,这时,夫妻的爱情又靠什么来维系呢?难免压旧喜新的情形出现。双方一旦争吵起来,便要用恶毒的语言,揭短处、翻旧账,来压倒对方,竟至大打出手,使家庭常常笼罩着紧张晦暗的气氛。当初用海誓山盟,柔情蜜意掩藏着的陷阱,今日大露原形,竟而令人痛悔莫及。   这种婚姻,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但其客观上所形成的实质,无不起到污染坑害下一代的作用。 “天命”、“宿命”、“阴命”,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哪种有利于优生,哪种不利于优生,显而易见,只好由人们自己去选择了。   男女通过结婚,虽然溶为一体了,但双方仍存在心理、性格、习惯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可强求一致。爱情的力量再大,究竟不能把另一方变成完全和自己一样的人。结婚不是单纯的躯体结合,彼此心灵的交融,性情的接触,感情的深化,千变万化,是非常微妙的。婚姻之中,蕴涵着苦乐悲喜,夫妻相处,强求一致,反而使差异扩大,过度亲密,反而造成疏远,物极必反。俗话说“淡中滋味长”,就是这个道理。   结婚,不等于把两个半圆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夫妻二人绝没有完全一样的性格,总是刚柔相济、长短互补、急缓相配、宽窄相成的,才合乎自然规律。有的夫妻虽然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也不一定完全吃透对方的心理与性格,因而矛盾得不到彻底解决。有时主观愿望都是好的,但遇到具体问题,却总是彼此不能相容。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一下凤仪先生的“性理学说”,就清楚了。它不仅是使我们了解心情变化的规律,同时更能让我们懂得“优生”问题,绝不是单纯用生物因素或单纯技术观点所能完全解决的。性理学说是研究人们心情的阴阳消长、动静变化的学问,最后以达到心情光明,精神境界提高为目的。(详见本书五行篇)   凤仪先生明道之后,即深知改变人类素质问题是古往今来最重大的一门学问,可称千年大业。所以他提倡“胎教”是从创办女子义学开始,使女子普遍受教育,真正实行“崇俭结婚”。他常说“讲‘母教’不如讲‘教母’。即先教育未来的母亲。这就意味着‘根本教’和胎教的极端重要了。因此,他常用“翻转世界,重立人根”的豪言壮语来表达自己的远大胸怀。   所说的根本教即是胚胎之前的教育,也就是对未来父母的教育。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父母的道德品质理想感情,至关重要。对未来的子女的气禀性形成,起到根本性作用,所以叫作根本教。这是崇俭结婚者所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实行的。这是解决“气”的问题。 2 、“立业世界自立人”   凤仪先生既认定钱财是天地间的血,究竟如何通畅这血呢?便想出一个储金立业的办法。立业一事与崇俭结婚是相辅而行的,是他们的经济基础。崇俭结婚者,不仅经济生活自立,而且精神上也要自立,更为重要的是人格也要自立,互不依赖,互不管束,所以称作“立业世界自立人”。最初引起立业的动机是为了迎天时。先生在三十五岁(清光绪二十四年)明道之后,即知道未来世界一定要走向大同,所以要创造一个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立业世界”,人人都能消除自私自利的心,这就必须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上予以合理的解决。   此外,更有以下几事,促进立业一事的加速实现:   一是民国十三年,怀德徐子贞见张雅轩子女已长,而私产已馨,其家属的生活,子女的教养,必感艰窘,因而发心年赠雅轩十石高粮,并赠关刘国南二十五元钱。雅轩坚辞不受,子贞将钱交与淑贞校会计处而去。雅轩向先生说知此事,先生道:“这样受授,就等于子贞雇你为会中服务了。如能舍的舍在会中,受的也受之于会中,就不能形成这种状态了。”   二、是有一孤老人,在怀德县范家屯敬惜字纸会中尽义务多年,预积了身后丧葬费,放在他义女家,同仁们也都知道之事。及老人死,会中通知他义女,女便豪啕大哭道:“义父坑死我了!他欠我那些钱,可向谁去要!”同人知其隐意,会乃葬之。先生说:“修道人必得了念,他既有念,怎能成道!”   三、是杜绍彭的妹妹嫁给张继春,未几死。临死嘱托嫂子们说:“我没生子女,有负张家,愿兄嫂再为续娶才好。”杜家想出一笔款为张家娶人。先生说:“我们想提倡‘立业’一事,你把聘礼的钱给女方‘立业’,使女方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不累夫,不累家,不累社会,那该多好!”绍彭以为然。   立业是怎么一回事呢?先生说立业的办法与意义是这样:   “储金立业(常简称为立业)是解决生活问题阻止争贪一种理想。因为人学道,做公益事业,都怕穷,所以设一高桥梁,渡过去。凡是对公益事业有功的人,公众与奖金自百元起,至一千元止,每年暂照二分利息。其息金按二分扣加入本金,这是公众立的业。私人储金也予以相同的办法,或利息稍轻一点也可,这是私人立业。其宗旨即是以所得息金,为维持生活之资,在外不再挣钱,这是止争贪的一种方法。”   先生划“立业”“创业”的分别是这样:“从前是‘创业世界’(此创业专指为自家置办产业,为个人享受,非指为公益而创事业),今后是‘立业世界’;创业是无止境无罢休的;立业是有限制有归宿的;创业是以一己的幸福为目的,立业是节制自己以助人的。凡是人现居何地位,作何职务,即守何本分,思何道理,毫无妄贪妄求之念,这便是立业世界的人了。”   先生又说:“创业世界是互相结仇的,譬如某人创下业了,哥哥要分,弟弟要夺,贪求不得,便结冤仇;立业世界是互相结恩的。譬如某人已有立业储金,所生利息有了余积,再给他人立业,如此做下去,不是互相结恩了吗?我提倡立业储金的意思,是要把仇的世界变成恩的世界。   “我常说立业世界德为根,创业世界孽为根,怎么要这样说呢?立业的人,先把争贪止住了,是一身有德,纯为公益做事是德,有了余利再给成人立业也是德,死后基金归公,再给别人立业还是德。处处是德,不是德为根吗!创业的人先有贪心是孽,积钱还得劳心是罪,积财留给儿孙,儿孙早晚败散了,仍是孽,处处是孽,正是孽为根。   立业人的规约是不挣钱,不分家产,不许有嗜好,不走人情来往,不许放借贷款。先生说:“将来世界必变立业世界,人们不许私放债,不许私借款,五大行各有各的银行。将来立业世界实现的时候,产业都归公有,人们不再养活妻子,一心一意为国家尽忠了。为人尽力种地,多打粮的,国家奖励他,收成不好的就罚他。到那时候团体世界就造成了。”   所以储金立业的人,就等于把根子从自私自利的泥潭中拨出来,重新栽到人是公人产是公产的大同世界的土壤里。   立业基金是由立业基金保管委员会来保管。各分会都可附设分部,用各种方式来使这基金生生不息。   一个人立业了,他有固定的收入,对于储蓄都可有相当的分配。生一个子女每年给他积金十元,到十六岁时,本利相积也能以立业,教育费自然可以解决了,再以十分之几来奉养老人。   先生说:“立业一事,大家不要轻视才是,自己能立业的,便当下就立业,不能立业的,自己挣钱也要立业。将来人人都能立业,男不依赖女,女不依赖男,变成个立业世界,那不就大同了吗!”   先生更为他们设计意想这么一种环境:“一个人必得净心,才可以缔造大同。我的意思,将来新家庭的人们(指崇俭结婚与立业者),到处皆可为家,如安达、黑林镇、公主岭、腾鳌堡等处,都设立业基金保管部。筑房舍,为新家庭的住所。假如某人在甲处立业,到乙处也可支款,乐住甲处便住甲处,不乐住便往他处,总是尽义务,做些公益事业。一家之内,男女不相牵挂,不相管辖,这样办法,到处可以为家,生活还不感困难,这不是大同世界吗!”   先生说:“新家庭的男女都要立业,不许相互依赖,均须自立。做事要勤,用度要俭,遵守古人‘耕三余一,耕九余三’的话,不可枉费一文,那才算是真正的新家庭呢!”   一九二五年安达教育大会闭会后,先生偕诸人到海城县腾鳌堡淑贞女校又开讲习会,把立业和崇俭结婚两事作为主题,共同研究,大家积款作为基金。最初舍立业金者,安达杜绍彭三万元,怀德徐子贞一万元,拜泉张振之一千元,款由杜徐两家暂为保管。最初立业者,有张雅轩、关刘化行,王桂贞、闫桂英、赵士良、赵品三、李永成、巩士元、胡德润、王白守坤、毕会元、赵荣久。立业基金,暂由张雅轩负责收付,其办法悉依安达开会时之所研究者。其利息非本人不得支取,其基金虽本人亦不得干涉或支取。   此后,除公众给予奖金立业者外,私人储金立业者,也逐步开展起来。如怀德县办女学多年的朱耀庭,全家老少都储金立业了。不久,各处效行的人便多了起来。后来女义学的教职员工以及办学的学董们大多数人都实行了储金立业。   储金立业的办法:   立业金自三百银元至一千银元。年息二分。每年以息金十分之二的增本,十分之八取用。例如:立业本金为一千元,年息应得二百元,以十分之二即四十元增本,取用一百六十元为生活费。次年本金即增至一千零四十元。储金每年都有增加,因之人越老立业储金也越多。如果立业金为三百元,年利二分,一年应得息钱六十元,除以十分之二即十二元增本,尚余四十八元。每月可有四元银元使用。当时银元四元,是足够一般人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了。立业金只准取息,不准提本,仅在立业人去世时,可提取百分之二十为丧葬费。所余的立业金,赠给别人立业。人死德不灭。对于公益事业有功的人,由公家出钱给立业,叫作公奖立业。自己有钱的,也可以自己储金立业。公奖立业的人,立业金多少,看他的功绩和德业大小,由公众决定。立业人解决了生活问题,好能专心尽义务,献身公益事业。立业后,不可以再赚钱。(如果立业后仍有薪金或财产收入,即不可以动用立业息金)。为人父母的,如果会尽慈道,已给子女从小储金,以达到立业为止。   先生对这事曾自评说:“我从前提倡崇俭结婚,现今又说拣选成人,重立先天世界。人们都轻视我,耻笑我,以我为狂,哪知道我被人轻视与耻笑的地方,正是我行道的妙处,现在我办的事(崇俭结婚与立业),看着是无足轻重,等到百年之后,便知我提倡的事,都是改造世界最重要的关键。” 先生总结道:“世界都坏了,怨谁呢?我一点一点的格物才知道,世界的源头是姑娘,(是重立人根的源头),世界的大机关是钱财,实在可怕,不会这两宗(‘会’是指有解决的办法),治不了世界!”   按:凤仪先生逝世数十年后,与储金立业相类似的各种人生保险制度,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行。不过储金立业人与众不同的是要控制贪心(止宿命),人死后,其本金不准任何人提取,以便为其他对公益事业有功者再行储金立业,叫作“人死德不灭”。 附录一 四个典型家庭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先生逝世前二日嘱咐说:朱耀庭、朱循天、安达老杜家、兰西老陈家,这几家的道要常常的悟索(研究)。 1 、朱耀庭家   怀德朱耀庭自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得见凤仪先生之后,闻道即行。在黑林镇自办女义学,前后共舍良田四百亩,房宅一处。全家都为公益服务。   朱耀庭四子一女,家道小康。耀庭在家中一贯态度严威,男女老少都怕他。他外出时,家人都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只要他一进大门,便都鸦雀无声,对他敢怒而不敢言。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秋,海城腾鳌堡淑贞女校开讲习大会,朱耀庭参加学习,专求老爷子(老头)道,由于精诚专一而明道,知道自己以前全错了。本来生活很富裕,家庭应该幸福快乐,然而,竟是人人心情不舒畅,精神受压抑,成了很苦恼的家庭。其原因完全在个人身上,多年来,实行一个人说了算的旧式家长制,因而全家人对自己都有反感。   朱耀庭听明白先生所讲家道伦理之后,明白了他是全家苦恼的根源,从而决心悔改。学习结业后,回到家里,便幡然大变,把全家人招集到一起,向大家当面悔过,说自己不会当老爷子,造成全家人的苦恼,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孙孙们。家人都感感到十分惊喜,老爷子怎么换了一个人?从来没见过老爷子对待家人有这样态度,都喜出望外!因而家人也都学会了认自己的不是、找他人好处。   朱耀庭同时和大家商量今后的日子应样过,要改弦易辙,决心不再专为个人发财,要大力从事社会慈善事业。取得子女们同意之后,便大刀阔斧地施舍家产,(当时叫作拆猪窝),兴办女子义学。从此,转变了家风,改变了全家人的精神面貌。   决定了大儿子广纯在家办义学。老二广德不必再作木匠,老三广生也不用到饭馆做跑堂,和老四广福三人都到顺山堡男义学去念书。老闺女广寿也上学。然后,再施舍给顺山堡男义学二百亩地。要把朱家变成道德快乐的家庭,大家都非常高兴。后来朱家的四子一女都明道,献身公益,在道德场中服务,所以凤仪先生称他们为“朱家五桂”。   朱家的家运大转变,其主流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不过,也产生了些波折,大儿媳和二儿媳持反对意见,逆着家运而行,然而在朱家阳光照耀下,形成不了阻力,反而演成“不变就换”的局面。因此, 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相继去世。三媳妇陈淑坤眼见两位大伯嫂真的不变就挨了,便猛然醒悟,及早转变,大步赶上去,后来也服务于道德场中。号称朱“三桂”的广生(字育民)曾为翟省长讲好胃病,省长称之为老师。   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女义学中著名讲演家张世维下嫁朱“大桂”广纯,朱家的家风为之一变。对朱耀庭震动很大,除了为全家人储金立业外,将家产及土地全部施舍给女义学,成为“净底家庭”。以后又有女师常静修与朱“二桂”广德崇俭结婚。朱家成为名符其实道德家庭。   按家庭五行来讲,朱耀庭与夫人葛继孟居中央土位,长子居南方火位,主妇居北方水位,承担主管生产劳动的老二居东方木位,其余的子侄、弟、妹等均居西方金位。朱家老爷子明道悔悟,这是从土位上“起盘”,得到金位的孙孙们欢心,这是“土生金”;水位的主妇见到孩子们都高兴,她也自会心情舒畅了,这是“金生水”;做主妇的心情舒畅,对家务料理更加细心周到,木位干活的人,尽心从事农业劳动这便是“水生木”;这样,则火位的家长放心了,满意了,这又是“木生火”;从此土位的老人不用再为家人操心,可放下一切,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便是“火生土”了。从而整个家庭五行真的推转起来了。   一个家庭好比一台机器,其中的一个齿轮发生故障,便要影响整个机器的运转。朱家从老爷子这个齿轮开始,调正好了,(起盘),便带动整个机器灵活正常转动,畅行无阻了。   这个家庭五行之所以能正常运转,其关键就在“认不是”三个字上,而在运转中,能起到润滑作用的便是“找好处”三个字。所以“认不是,找好处”是解决家庭问题的两大法宝。 2 、朱循天家   朱循天一九○七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朱家房子村,父亲恕忱公一九一三年开始办义务女学。循天虽年仅七岁,对父亲施舍善款总是手舞足蹈地喜欢,同时也要求为他写一笔,因此很得凤仪先生的钟爱。   循天读书时,有一次随父亲到海城腾鳌堡淑贞女子义学开会,听李子和讲悌道,三次让产给他哥哥。循天深受感动,上课立志,要效法李子和,把他将来庆分得的家产让给哥哥们。他的未婚妻金德贞,当时正在母校,也上课表示赞同。事后金德贞的父母反对,唆使女儿非要家产不可。循天听说,便立志决心感化金氏。听信先生的教诲,不能改变初衷、自食其言,并表示,“听妻言乖骨肉,吾所不为!”   金德贞师范毕业后,更进一步提出要求:先分家后结婚。后经过商议,先行结婚然后再谈。结婚那天一入洞房,金氏即要求分家,喋喋不休。循天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久金氏回娘家,虽经几次书信往复,毫无转机,终于成为有名无实的夫妻。   循天台安县师范毕业后,一九二六年(二十岁)先生告诉他说:“你跟我去安达县教书去吧,你斗不过她呀!”于是循天去安达县务本学校教书。先生说:“金德贞是照着家产来的,你把家产让了,所以她主张分家。现在你已积些款了,应该在这边买些土地,才算对得起她。”于是,杜绍彭、张雅轩给介绍买毛荒一方。   以后,循天又按先生教导,积钱给母亲储金立业,然后又给妻子储金立业。先生对循天说:“志界人越遇逆境,越长志气。做人的道就是不争不贪。千万不要怨恨你女人不助你尽道。你若是立住志,照道去行,你女人正是从反面助你成道呢!人的境遇好坏,全是助人的,反面的助力量更大。若明白这道理,自然不会因为事情顺逆而动心了。”先生常到安达教导朱循天,要立住三刚,性刚不动脾气,心刚不动私欲,不寻思他人不对,身刚无邪恶。循天坚心忍性,八年如一日,夫妇没见面。有人问:“朱循天结婚后五、六年没回家,对于女人情也太冷了。”先生道:“你只知道循天的情冷,你又哪知道,金德贞在未婚之前,就要求分家,把伦常割开,她的情不是比循天还冷得多吗?循天若不这样就不够立身了。”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冬先生在兰西县,循天跟随先生几个月,以研究朱家的道为重点。然后经哈尔滨、长春、沈阳,直至锦州。四个月来,把朱家的家道及个人的“三刚”都研讨得很透彻。一日,先生对循天说:“你应该回家了,自己的事还得自己办,你的女人(金氏)真能做到给两嫂立业的地步,把《大学》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一些事,一招都做到了。”   循天于一九三三年连去金氏家五次,均遭白眼。时金德贞正在小学教书。她不仅对循天很冷淡,且说些很不礼貌的话。有一次循天被狗咬破衣服,金氏还在屋里冷语说:“哪里来的叫花子,被狗咬啦!”邻居都替循天不平。循天每次去,总是提醒自己,我为何这样受冷落和污辱,还一次一次的去呢?我原来是“为父母了因果,为世界正风俗!”第六次去时,金氏仍坚持要离。循天说:“你一定要离婚,我也只好同意。”于是双方写了离婚书,写完之后,循天又说:“虽然写了离婚书,只要你能回心转意,这张纸仍可作废!”金氏说:“即使你将来能如朱买臣,我也绝不学崔氏女!”八年的婚姻,就这样和平离异了。临别时,金德贞还送了三里路。   一九三四年一月三十日,海城刘秀琴女士,在女义学教书多年,慕循天之德业,愿与之崇俭结婚。由她二姐刘文永特为卖二十亩地,给循天的两嫂立业八百元(两兄是先母所生)。先生说:“刘秀琴可谓媳妇托满家的榜样!”   先生民国初年刚见到朱恕忱时,就耳闻朱家曾有一桩血案,是一个严重的因果债,必须从朱家的下一代找上来,然而朱家又是几代慈善的人家。先生便注意观察他家后代的动向,不出所料,果然在恕沈公的三子循天(继室姜太夫人所生)的婚姻问题上暴露出来了。真是来者不善,要求“先分家后结婚”,从事态的发展上看,必要搅得朱家家败人亡而后快。幸遇凤仪先生慧眼识破其因果,及早做了预防,并采取恰当有效化解因果的途径 -- 由循天的妻子给两嫂立业。所以朱循天的“家庭五行”是由金位上“起盘”的。   先生对朱循天的家道是虑得极透的。不如此做不能齐家,所以对循天道:“人怎算尽孝呢?必得知道老人的难处或不圆满处,能给弥补上,才算是尽孝。你父亲打死你先母,是他的不圆满处。现在你的女人(妻)给两嫂立业,把兄嫂托起来,实在说,也就是你把先母的心托起来(因子女是父母的心),你先母的灵魂自然超度了,她和你父亲的仇也自然解开了;你两个哥哥的好否,应当由母亲负责,因你母亲是继母,然而你母亲没能做到至善之地,现在由你女人给两嫂立业,把你母亲的继母道也托起来了,能这样才是真孝,但你当年若不给你母亲和你女人立业,而求着你女人给两嫂立业是又不合道了。你的道曲折很多,所以我说像‘九曲明珠’似的。”   先生又说:“循天少年立志让产,去年曾劝金德贞六次,虽受辱骂,最后离婚,亦毫不动气。如今又娶得为两嫂立业的女人,已不愧为孝悌圆满,三刚立住的状元了。金氏虽然向地狱拉朱循天,不但未拉动,反而助成了朱循天的道业。恕忱公打死妻子,这是一种深仇大恨,严重的因果债,为办女义学,舍了一百八十五亩地,这是大善。善恶两种力量在较量,形成循天婚姻上正反两方面无形的大搏斗。最后刘秀琴来,把阵给破了,把全家的道给托起来。因为循天是父亲心上的爱子,所以因果债落在他身上。同时也造就出来一位‘朱状元’”。先生曾说:“这世界除我而外,无一人能帮上你的忙。” 3 、安达老杜家   黑龙江省安达老杜家是有名的大慈善人家。兄弟四人,杜绍彭(名延年)是行二,主持家务,扶困济贫,广行善事,是黑龙江省慈善会会长。他长兄寿年,字祝三,三弟鹤年字鸣九,四弟松年字云涛。是江省有名的大富户。   杜祝三于民国十一年,适值俄国大饥年代,杜家成火车向俄国运送小米赈济灾民,很受灾区的欢迎,不幸死于途中,记有《赈俄日记》,鸣九经营安达百货商场,老四云涛是税务官员。   祝三妻朱玉珊,夫死后,仍从事慈善事业,鸣九两位妻子宋玉洁、曹玉琳都是女义学中有道女士,随凤仪先生周游各地劝世化人,成为嫡庶关系的楷模,许多官宦人家都被多妻之苦所困,经她二人劝化,多转苦为乐,老四云涛四位妻子王贞静、宋淑良等也都参加讲习大会学习。杜绍彭胸怀大志,力行善事,对凤仪先生兴办女义学之宗旨,深为理解,故于安达独资办学,其妻薛坤杰也全力支持,虽经儿子夭折之打击,仍不灰心,并未改变其助夫成德的初衷。   民国十四年秋,集热、奉、吉、黑四省女义学的办学人员及部分师生,近两千人,于安达开家庭教育大会,会期两上月,一切食宿费用均由杜绍彭家兜底,从而使四省的女义学汇成一体,杜家全力以赴,女子义学从此全面大兴起来。民国十七年,绍彭被选为北京总会理事长。   民国十一年先生到安达,初次到杜绍彭家,即发现杜家兄弟妯娌间都那么和睦,彬彬有礼,虽然有那么大的财产,仍是不骄不躁,谦恭下人,广行善事。先生觉得杜家与一般富人大不一样。果然后来对黑龙江省女义学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后,先生与张雅轩每次北上时,必到安达。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十二月,先生在安达一次早课上,把杜家比作一只凤:“杜绍彭是凤的头已抬起来了,薛坤杰(绍彭妻)是脖颈,颈稍细些,杜鸣九(绍彭三弟)为脊梁骨,很挺拨的,朱玉珊(绍彭大嫂)为腹,腹稍小些,宋玉洁,曹玉琳(鸣九妻妾)为两足,足已立起,王淑章(绍彭续妹),刘严庄(绍彭侄媳)为两翼,可惜淑章一翼未能鼓起,杜云涛(绍彭四弟)和他的几个女人为尾,尾上的泥陀螺很大,所以这只凤不能高举。将来你们四股分居到四省的省城,力行善事,各行其道,自然起来了。”   孟良璧等人都以此题发挥得很透,杜家诸人也依次出席研究此题,先生为之一一批评,俱有所得。如果杜家真能如先生所讲,认真实行,贯彻始终,这只凤早已高高飞起来了。   杜家的功德相当的大了,可惜杜绍彭个人的造诣未能升堂入室。先生曾说:“我见他(绍彭)在北京时,女人伺候他吃饭的时候,怎的也不对,不是碟碗不干净,就是饭菜不相当,他这样还是有脾气在里面,终不能作得平治天下的大事。” 4 、兰西老陈家   黑龙江省兰西县陈俊一(名发旺),是兰西一带的慈善家,兰西县慈善会会长。家有良田万垧,开设木材行。   他的四子陈荣秩(名显忠)在哈尔滨念中学,染上城市浮华之风,奢侈浪荡,常住旅馆里。有一天,他在旅馆里看见凤仪先生坐新式汽车出门,他很惊奇,一位穿得褴褛的庄稼人,怎么有新式新车坐呢?问茶房,才知道是马督办请来讲病的。他认为太荒唐,现在已是科学时代,怎么还信这种鬼话?便假装求道,暗中考查这位庄稼老头的究竟。结果反而被感化过来。   先生对他说:“人无信不立,你在家中已失去信用,那么怎样能让你父母信得着呢?必须守学生的本分,要住学生宿舍,不可住旅馆。不仅花钱要俭着,还要留一本账,放假回家时,向你爹报告清楚,时间久了,你爹就能信得着你。“陈荣秩真照先生的话做了,他父亲见他改变了,深感奇怪。细问才知他是受凤仪先生教诲的结果。   后来,陈俊一便请先生去兰西,一见面感到特别钦敬。俊一为了那么大的家业,孩子又不省心,感到十分苦恼。先生向他讲,“财产再多,总有散的时候,家业再大,也有败的时候,钱财越多,儿孙越容易学坏”的道理。   先生又说:“你没听人说,‘家大业大’吗?财产太多了,上天就给预备下败家的人了!”陈俊一觉悟到,自从他当慈善会长,老天已经把大儿子和二儿子收回去了。先生更给他指出“还有一员压轴大将,不觉没长成呢!”他说:“是老四吧(荣秩),我得怎样做,他才能回头呢?”先生说:“他现在已经回头了,你只要勇猛为善,多做功德,他还可能成为贤人。”   陈俊一感慨地说:“对!我家的事被你看透了!”他要立志破产兴学。先生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只要舍出超过家产的一半(德过本)办学,使天命大过宿命就可以了。陈俊一施舍良田六千垧(七亩为垧)成立学田部,为义学之大兴,打下有力基础。   他的三儿子景阳(名显声)也赞同父亲的做法,以后也去义学服务。陈俊一夫妇及两个儿子,都曾随先生到各地办女义学及会务,成为道德家庭。   由于先生说:“家大业大”一句话,使陈俊一顿然醒悟。改变陈家家运的航向,转苦为乐,化烦恼为菩提。   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在兰西讲习班时,把陈家比作一盏灯,陈杨静贞(荣秩妻)为灯芯子,芯子不齐灯火不亮,(其余人为灯油)。荣秩说:“芯子不齐拨去它!”静贞给大家磕头,立志明道,即时“化性”了,不能走路,由人背她去课堂听讲。从此陈家更上一层楼。 附录二 知音与后学小传 1 、张雅轩   张鑑容字雅轩,一八八六年三月初五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周正堡村。世业农,父君德,母杨氏,雅轩八岁入学读书。十二岁母逝世,十四岁因父病而废学,翌年父病逝。少年孤苦,因而早熟。性豁达聪敏。年十七,随村人习商,贩马匹,不数年家业勃起。   一九一一年(二十六岁),宣统三年,东北著名女子义学创始人王凤仪先生至海城,用“性理疗病法”使王恕忱(海城周正堡人)数年沉疴不药而愈,雅轩甚奇之。为探索其中奥秘,求道于途中。凤仪先生为之阐明“善功德”三字:“施财济贫为善;有益地方为功;德乃兴教化易世风,万古不朽之大业,孔孟便是。”雅轩问:“今日何事为德?”答曰“兴办女子义学,使女子受教育,明义理,倡明母教,重立人根,乃是千秋万代之大德。”雅轩慨然道:“看我的吧!”凤仪先生遂为其讲明女子义学之办法及困难,非有极大之毅力与牺牲精神不能为也!雅轩立志“三年穷”。于是在周正堡建立女义学,无校舍,借胡家仓房做教室,学生围粮囤念书。不愿上学者,乃付给“工钱”或为制上学的衣服。不久,有十四名女生入学,由关刘国南(孀妇)女士任老师。关老师教法严谨,学生不仅学文字,更习礼仪,回家皆知尊敬长上,处事谦让,主动帮父母干活,作风大为转变,甚得家长欢心,因而村人纷纷令女孩上学。同年七月,在前街又设女义学一处,学生共达八十余人。秋,两校合并一处,将自家房屋改做校舍,定名为“淑贞义务女学校”。妻子刘福堂也入学读书,偶有私积,亦必施助义学,成为雅轩之得力内助,后充任义学教师。   一九一三年,雅轩为办义学,已将二百多亩良田变卖一空,竟至将母亲嫁妆之铜盆,也卖掉,积债千余元,真实现“三年穷”之诺言了。且常自励道:“为办女子义学,不怕穷,不怕苦,不怕死!”幸有各善士之资助,义学得以维持。   一九一四年,得台安县第一任县长崔国光(凤仪先生之故友)之助,女义学渐兴,竟扩展至台安、辽阳、辽中、盘山、北镇、黑山等县,达二十余处。   一九一五年,女义学方兴之时,雅轩子侄突然病死五人,乃谤言四起,女义学又被诬异端,同仕王恕忱被诬陷下狱,女师孙周静轩之夫孙恒昶被折磨致死,女义学一度严重受挫。但雅轩不仅不气馁,反而更奋志道:“我有这口气在即办女学!”后得台安县崔国光县长之函证和东北宪兵司令拜兴亚(义学同仕刘玉清之内兄)之支持,王恕忱之冤狱始得昭雪,义学乃又复兴。一九一七年九月雅轩得一子,名润身,谤言乃息。   一九一七年淑贞女校,债台高筑,讨债者不暇逼索。雅轩均应以腊月十五日,且暗暗立志道:届期还债不成,便投冰窟窿一死。幸有朱恕忱、高正午,孙周静轩等于腊月十三日送巨款,始得清还。   一九一八年(三十三岁),赴怀德县为朝阳灾区募赈。同时协助凤仪先生推广性理疗病法,并兴女义学于怀德、德惠、伊通、农安等县。   一九二 ○ 年赴山东济南访万国道德会创始人江希张。归后,为江著《四书白话解说》之出版募款千元。   一九二二年秋,周正堡淑贞女校迁至腾鳌堡新建的校舍,是为培养东北各地女义学师资之母校。 一九二三年,创兴女义学之风已播及黑龙江省安达一带。著名大慈善家杜绍彭对张雅轩之馨产兴学,尤其凤仪先生兴办女义学的宗旨极为赞佩,大力资助,因而于安达建立女义学一处。是年正月,张雅轩率六名女教员赴安达义学任教,下火车后,路警见如许女青年,疑为人贩,及详加盘诘,后得证实确系义学教师,始放行。   为办淑贞女校,多年来,张雅轩已身担数万元之积债。   一九二四年十月十五日,淑贞校开办讲习大会。不仅奉天一带女义学人员参加,且有吉、黑两省善士前来。如安达杜绍彭、怀德徐子贞等,亦均到场。立讲者凤仪先生,讲习一个月,参加者共有五、六百人。这次会,真把世界研究明白了。大家一致认清张雅轩身担数万元债累,纯系为公,一心为世界。乃踊跃捐款,达三万多元,终于清还了淑贞女校多年之积债。   此时,腾鳌堡淑贞女校,已俱相当规模,为东北地区之女义学培养出大批女教师。然而于此盛况空前之际,凤仪先生却对张雅轩教以“功成名遂身退”之道。众多师生苦苦恳留,凤仪先生说:“你们学成之后,张雅轩不给你们出去踩路,将来你们不是都烂死在这里吗!我叫他离开这里去外地兴学,正是有深远的意义呢!”当时是腊月,雅轩虽身患足疾,但也毅然离开腾鳌堡,北上继续创兴女义学。   一九二五年(四十岁)正月,由海城腾鳌堡淑贞女校派往吉、黑两省之女教员,凡一百零四人,沿路分派到怀德、德惠、扶余、农安等女义学一半多,到哈尔滨又派往呼兰一部分,最后分派到安达二十人。是年春,张雅轩随凤仪先生组成讲演团,乘马车数辆,游行于黑龙江省安达、海伦、明水、拜泉、呼兰、巴彦、绥化、望奎、青岗等十四县。社会名流闻张雅轩毁家兴学之举,无不衷心敬佩,开会听众常达千余人,因而善风大开,女义学相继成立。拜泉附近钟灵观有吕华堂者,闻雅轩罄产兴学,极为崇敬,乃突然赠与雅轩五百元“哈洋”,雅轩追之不及。但一文未私受,全数用在兴学上了。   九月一日,在安达开家庭教育大会,为期两个月。以王凤仪的性命伦理学说为研究中心。张雅轩全力以赴,杜绍彭出巨资相助、热、奉、吉、黑四省女义学的老师,学董及部分学生参加,与会者不下千余人。并有当地之听众,共有两千多人。自此,东北各省之女义学始汇成一体。大会最后结论是“为了转移世风,提高人的素质,提出两项关键性的措施,一是“崇俭结婚”,一是“储金立业”。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由杜绍彭介绍,张雅轩被聘为北平万国道德总会副理事长。同时,任北平赈务委员会委员,把赈济各省的灾区工作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当时关内外的女义学已发展至四百多处。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五日,在沈阳凤仪先生对张雅轩说:“目下就要大乱,将来我在乱里头,你在乱外边,你去北平总会,参加重选理事长,且‘立业人’已到付利息之时,安排付利,以全信用。你去后,无论得到什么吉凶消息,你可千万不要动心!”雅轩问:“大乱何时能止?”凤仪先生说:“人有肉身,终须有死,生死是不必怕的。只看临死时,存心怎样,能不能把‘四大界’分清,生死当前,自问是哪界人。若能不动,坦然自若,这样死了,便是‘志界人’;若死的时候,存心为公,自自然然,视死如归,便是‘意界人’;若是死时,牵挂一切,难舍难离,愁眉苦脸,便是‘心界人’;若是含着自私自利的心理,怨天尤人地死去,便是‘身界人’。你能把这些分清,定住位,就不必往下问了。”雅轩把立业账目弄清,事情交待妥善,便只身赴北平了。   十月中旬,张雅轩离北平去唐山,此时,闻关外靡乱如鼎沸。雅轩说:“凤仪老人及诸同仕均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怎能坐视,我必立即回去!”诸同仕说途中多险,百般苦留。雅轩说:“我把日记和账目都留在这里,只身北归,我到沈阳后,即时回信,若在一月内无信,你们便可向各处通知,说我已死于乱军了。”于是便毅然出关。到高桥,适值乐亭李资深送来银元三千,说:“我知你此时为立业人付利用款,故特送来。”雅轩携款沿途付利,到柳河沟,火车脱轨,两军对击,车中人立呈混乱状态。雅轩想起凤仪老人临别时讲“四大界”的道理,便安然镇静,若无其事,流弹自身边穿过,左右流血伤亡者数人,雅轩竟无恙。   至沈阳北站下车,直至小北门,途中竟没遇到一个行人。雅轩身搭一条皮褥子,昂然前行,到小北门时,见一门关着,一门半掩,入门只见一日军,执一刺刀,向路左一指:“那边的干活计!”雅轩神色不动,行无所视竟平安走过来。见门旁摆着几具尸体,有的已死,有的还在喘息着,雅轩心中悯然。沿途胡同口中,人们都探头探脑地望见雅轩过来,惊异地说,那鬼门关已数日不见有人过来了,你怎么过来的?雅轩笑着,只道是平安过来。到南关“扬教寺”,见到凤仪老人,真如婴儿之见到慈母一般,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   十一月七日(古九月二十八日)雅轩随凤仪先生去海城腾鳌堡淑贞义务女校,正值匪人烧掠周正堡(雅轩的故乡),距腾鳌堡三华里,三百余户,只剩几家房子。正着火时,雅轩登高望之,不无所思。凤仪先生随机对他讲“真五行”的道理:欲生真水须“认不是”;欲生真金须“找好处”;欲生真土须“认因果”;欲生真火须“达天时”;以上这四样都行真了(达全体),自然生出仁德的真木来,此乃凤仪先生第一次向雅轩传授真五行的精髓。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张雅轩主持会务及女义学工作。为了重整伦理,改革世风,乃大力宣传推广凤仪先生所倡导的“崇俭结婚”与“储金立业”。曾于一九三七年在沈阳主持焦凤岐与刘秉珍、娄九亮与崔淑芬等十六对男女同时举行崇俭结婚之礼。从此,不索彩礼,不摆酒筵的崇俭结婚之风大开。   一九三六年,一九三七年长春开办多届高级道德讲习班。学员多为跟随凤仪先生办学多年之老同仁及女义学之老师,张雅轩为主讲,凤仪先生亲自主持。   一九三七年冬,王凤仪先生逝世。肩斯道者,首推雅轩,他继续周游各地,宣讲王凤仪性命伦理学说,并大力推展女子义学及会体。此时,东北之女义学(包括附设在会体中之女义学)已达七百余所。   一九三八年十月在长春,计划去辽西锦州一带开会讲演,临走时到立业储金保管部交还立业存折说:“我也返本还原。”并对大家说:“我走后,你们不论听到哪位头前人(领导人)死了,可都要定住位,千万别动心!”谁也没想到是指他自己说的。雅轩到锦州开会。会后又到兴城讲演,风尘仆仆,劳瘁致疾,十七日不幸病逝,终年五十三岁。葬于沈阳东陵北山。 2 、李子和   李义字子和,一八七九年(光绪五年)九月十三日出生于朝阳县团山子村。祖籍山东省黄县。很早以前,一对夫妻挑担闯关东,在热河省朝阳县(今属辽宁)团山子一带落户。其曾祖李永福。生子李端即子和之祖父。李端生一女四男,女居长适王清和,夫妻连生四子,次子即王公凤仪;李端之第四子凤全即李子和之父。子和之母与妻皆姓王,都与凤仪公同族。   父业农,子和八岁时,父掘煤,洞陷,救出死。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子和八岁即为人牧羊,羊吃饱了,他便抽空为母亲拾一捆干树枝作柴,黄昏归来,把柴捆放在大门外,喊一声:“妈 -- 柴火放这儿啦!我去圈羊了。”自幼勤勉,知为母分忧。   日子稍宽时,也沾上赌风,输了。回家跟母亲要钱,母亲非但不加责备,还主动帮其还债。子和讶其母不责,问:“妈,人家孩子赌钱,非被家长打骂不可,你为什么不但不责备还替我还钱呢?”母亲显得很平静,说:“孟母为教子成人,三次选择好邻居,我没能力为你择邻而让你沾上恶习,已经对不住儿子了,不帮你还债,还能怎么着呢?”子和闻言感悟,痛悔自己误入赌途,从此疾赌如仇,绝不再沾边。   子和素性宽厚,能吃亏能忍辱,宽宏大量,与人处事,利害得失,从不计较,哪怕小孩子对他傲慢无礼,他也毫不在乎。   幼年,他先母所生的哥哥李儒,只给他们母子二百吊钱,就撵他们出来分居另过了。所以子和从小就给人家放羊,长大给人家扛活(佣工),后来在附近的煤矿背煤,竟干又苦又累的活了。   凤仪先生是子和的表兄,守坟时,子和(二十四岁)曾帮助表兄家种地。有时到坟上问先生说:“二哥,你看我这个目不识丁的煤黑子(挖煤工)也能行道吗?”先生说:“道是人人固有的,谁行谁有道,谁做谁有德,只要你真信,肯听话,认真去做,就能得道。”子和问:“那么我的道,得怎样行呢?”先生说:“你妈是后母到你家生的你,你妈没会后母的道,你大哥也不知道尽孝,所以把你们母子撵出来,分居另过。你给人家扛活,现在又挖煤,总算成家立业了。你的道好行,只要把悌道行真了,便是直接尽了悌道,间接尽孝,把你妈的慈道也补上了。”   后来他大哥抽大烟(鸦片)犯罪,被押。先生到他家,劝他们母子出钱,营救他大哥,他拿出几年来所积蓄的一千吊钱,把他大哥赎出来。过了几年,他背煤又积了些家产,他大哥穷的过不了啦(无法生活),那时,李子和的妈妈和妻子都已去世,先生又劝他把家产让给他大哥。先生说:“你可不许再挣钱了,挣钱还是‘不了’。”并劝他跟先生出外劝善。他不但照先生的话做了,并立志说:“我若不会当弟弟,算我白活一世!”   有一次,李子和回家,他的族叔对他说:“你哥哥把你的地全卖了,你将来怎好?”他乐哈哈地说:“他慢说卖地呀,已是把我卖了,我也不打驳回啊!”他的长子连溪出继别枝,得了一份财产,也被他哥哥花净了。   先生说:“李子和听我的话,三次让产,把弟弟当真了,所以后业有那么大的光辉,都称他为李善人。”以后李子和继续跟随先生到各地劝世化人,倡办女子义学。一九一七年接近腊月时,子和等人去吉林省怀德县范家屯,他们下火车后,仅余六角钱,身穿夹袍夹鞋,又值北地隆冬,真苦得很。这时在怀德的工作,一面募赈,一面提倡办女子义学。   翌年(一九一八年)正月,先生到范家屯与李子和相会,二人在怀德一带募赈兴学。五、六月还穿棉袍子(别人送给的)走在路上热极了,子和就用秫秸棍在袖中支着,借以通风。初冬,随先生到怀德境内顺山堡徐子贞家,为徐母劝愈多年的心口疼病(用笑的方法),因而徐子贞发心创办女义学。然后,怀德县的女义学也逐步发展起来。   怀德县黑林镇马祥,年逾四十尚无子嗣,向李子和问怎样能生儿子?子和说:“你想有儿子很容易,你能创办女子义学,并能让你的两位女人(妻妾)给女老师做饭菜,学低,学矮,改变高傲的性格,能就下,就好了。你再跟我外出劝人为善,办学,能这样,我保你有两个儿子。我先给留下两个小名,一个叫老黑,一个叫老白。他们夫妻三人欢喜接受,照话做去,第二年他的两位妻子,果然生两个儿子,一黑一白。   台安县五间房村刘金孝慈女士请教生儿子之道,李子和说:“你要想生儿子,得找个机会在你家开家庭讲习会,多请人来听讲,但要和和气气地招待,就是有小孩在你炕上拉屎撒尿,你也不能厌烦,把性情炼得能容垢纳污,准生儿子。后来刘金孝慈照话做去,性子真柔和了,次年果生一儿子。刘家当时便成立了五间房女义学。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为了劝世化人,发展女义学,跟随凤仪先生游走多年的后学们组成若干个游行讲演团,周游各地。李子和与刘文永(女)任正副团长,率领女讲员,临出发时,子和向同仁们说:“别的团里都有‘化性’的人。我是煤黑子出身,也没见过亮(指见过性),只知道信善人(指凤仪先生)的话,他怎么说,我已怎么做。”游行讲演结果,在“下江”(指松花江下游)创立了巴彦、木兰、通河、依兰、汤原等五所女义学。   李子和在怀德县办女义不时,因吉林省地广人稀,村落稀远。在校住宿的女生和女老师,寒暑假需要有人护送回家。因土匪猖獗,路上十分危险,没人敢去。李子和说:“我不怕,我去!”途中果遇土匪抢劫旅客,由于子和沉着镇静,随机应变,善于说辞,竟把土匪说笑了,顺利的放他们过去了。   一九二○年随先生步行赴北京访道,同去的八、九个人,到道德学社,听段正元讲道,室内悬挂着宫灯彩饰,铺着名贵地毯,陈列着古玩字画,极其堂皇华丽。段先生冠冕登坛,庄严威仪。杨柏劝先生认师,先生不肯,除张雅轩、李子和外,多数人送礼拜师。张李二人信念专一,毫未动摇。   李子和的善缘广大,辩才无碍,为兴办女义学及会体,做出了世大贡献。各地女义学如遇善缘不开,经济困难。请他前往开会讲演,无不迎刃而解,因而有“财神爷”之称。他常在课上说:“说我富,没有钱,说我穷,不为难,腰中没有一文钱,皆因到处有善缘。”因而各地女义学和会体无不欢迎。   先生对李子和说:“你立住命了。志界人不许挣钱,也不用立业。见钱生心,就算犯戒,人要守戒律,戒住自己,才能成道。”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凤仪先生遣张雅轩、高正午、李子和等率四十余人到朝阳县各地讲演兴学。由于先生近年多在奉天、吉林、黑龙江各地办学,因而朝阳一带善风有些不振,义学不甚兴旺。先生乃率众返朝阳,扩大游行讲演,重振兴学之风。一日,先生对李子和说:“你显显圣(大力号召之意),把这些人(多为昔日办义学者)都带到东省去,安排到各处服务,可以立功,可以闻道,自能有成。”于是子和尽力招集旧日部分男女同仁,有王占惠全家,赵安邦、朱国光、王品一、韩徐清贤、赵万忠等一百多人,先到海城腾鳌堡淑贞女校,然后带往怀德等处,各处都留下许多人,其余多数去安达喇嘛甸子开办学田部,以垦荒田,作为继续发展义学之基。其中许多人后来皆成为女义学、会体、安老所及道德新村的骨干力量。   李子和不仅能笃行实践、善于演讲,并深得凤仪学说之精髓,故对广大听众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他足迹遍及东北各省,到处极受欢迎。每次讲演大会听众甚多,有时达数千人。因而闻道愈病和齐家者,不胜枚举,止恶向善者大有人在,故皆以李善人称之。   晚年,在长子连溪家安养。一九五九年春,农历三月初三日,让儿媳王淑英拿出为自己备好的寿装,从头到脚穿戴整齐,扶杖出门,见邻家正苫房(草房),房上房下几十帮工,忙忙活活,子和向大家召呼一声:“诸位老少爷们,看我这身装束怎么样?”大家说:“好、好、挺合身!”“这老爷子,怎么把寿装穿上啦?”“挺气魄,很合适!”大家七嘴八舌一通吵嚷。往回走,正好遇上一位老乡亲,子和又问:“你看我这身衣服怎样?”那人笑答:“这老善人,怎么穿上寿装啦?好,挺精神,太合适了!”   子和笑着进家告诉儿媳:“淑英啊,这衣裳你就这么套好给我包起来,到用时方便。省得你着急手忙脚乱的。我今年准走。”   是年秋,刚开镰割地时,一天早晨,儿子连溪去地里割高粱,淑英起来点火烧水,为翁父冲一碗鸡蛋水端到炕前欲唤时,发现老人家口已张开咽气了。(方才点火时,还听到翁父自己用搪瓷缸子倒尿碰痰盂声,与已往毫无两样)诚然无疾善终,如自己所预言。时为一九五九年秋,终于黑龙江省绥化县双河镇长子连溪家,享年八十岁。 3 、王云卿   王云卿名天龙,朝阳县车站辘店(车户店)人,是凤仪先生在朝阳办女义学的老同仁。曾在自家成立女学,办学三年,债台高筑,请问先生怎么办?先生劝他先结束办学,变卖家产还清校债,出外劝善办学。   一九一五年,先生到朝阳县北四家子宣讲堂,问主管张福忠道:“怎样?有饥荒没有?”主管说:“有三千吊饥荒。”先生便叫招集各位善东到宣讲堂。先生道:“要开饭局啦,我们设的是天堂佛国局,大家好往上押德行。”早饭后,大家团坐,先生道:“开局了,谁押呀?”王云卿先声明舍五亩地。别人又舍了一些,饥荒已了啦。王云卿那天开性,口占一诗道:“金花世界好风光,从古到今头一场,三生有幸奇逢遇,无穷妙道乐天堂。”   王云卿为了劝善兴学奔走数十年,不遗余力。他善于讲“横超三界”之道。讲的大意是:人的性是天的分灵,呼吸地气才有命,身是父母的分形。因为人是三界所生的,才有超出三界的本领。   人能本着善良的天性,在家孝父母,敬兄长,慈爱子女,自能勤劳工作,就染不上吃喝嫖赌烟的恶习。心存五伦之道,理能养心,恢复良知,去净私欲,借着行伦常之道,把性子练得一点脾气也没有了,就恢复了天性:圆陀陀,光灼灼,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超出三界。五伦是圣贤路,八德是上天梯。   心存五伦大道,身体力行,圆满五常大德(仁义礼智信),这是横超三界的妙法。能够横超三界,就是活佛一尊了。   因为他游行各地,专讲“横超三界”,所以人称他为“活佛一尊。”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先生主持在德惠郭家屯和太平松山开办讲习班,两处相距不远,可容一、二百人,王云卿同李子和、赵品三等负监督助讲之责,学员们“盖住锅”不说闲话,不到二十天,“开性”明道的很多。   王云卿生平以艰苦相互著称,始终不离本色,故他所到之处,皆能带动起朴实之风。   晚年到各处立办道德讲习班,宣讲凤仪先生所阐发的“三界”、“五行”、“四大界”,颇受广大后学们的欢迎,年逾八旬,犹诲人不倦。终年八十有余。 4 、赵品三   赵品三名万金,一八七五年(光绪元年)三月六日出生于朝阳县北四家子村。世代业农。品三年轻时体质素弱,后突患瘫症,一病七年,奄奄待死。一九○九年二月,凤仪先生宣讲善书,劝世化人,走到北四家子村。赵品三听说先生讲病非常灵验,便请先生给他讲病。   先生为他讲“明心见性”的道理,怎算明心呢?是你心里把每个人的道都明白了,才算明心。怎算是见性呢?得知道自己的禀性,是什么色,什么味?发动的时候,有多么长的劲?才算见性。能“明心见性”病就好了。   第二天,先生到他家去讲病,吃饭时,品三因事不遂心,稍不乐意,气禀性就发动了。他只觉得他的禀性像一股黑气似的,从下边往上升,和眼睛一般齐,他自己说道:“啊!好个‘小鬼’,还是你呀,你又来了!”他这么一说,只觉得黑气唰一声落下去了。他就大笑起来,先生也笑,旁人都发愣了,问他:“你怎的了?”他说:“叫我把‘小鬼’扯着腿摔死了!”他拍着巴掌跳下地去,给大家磕着头说:“大喜呀!大喜呀!天赦洪恩了!”先生在旁边笑着说:“又扒拉出来一个!”旁人也不知道是说的哪里话。他乐着乐着就大哭起来了。他这样一会哭一会乐,七年的瘫痪竟从此痊愈了。   赵品三病好了之后,便随先生到各处劝善化人,提倡女义学。   赵品三在劝化人的时候,以其七年瘫症不药而愈的亲身经历来劝人是最有说服力的。如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随先生在德惠县大讲产时,赵品三与李子和、王天龙等人负监督助讲之责,结果“开性”的人很多。   品三在劝善办学中,化人许多,声望也很高了,然而凤仪先生说他缺乏“立命”的过程,所以必须矮下去,身体力行,能让众人宾服了,才能使“命”充实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尽性立命”之目的。为此,特命赵品三去给怀德县李家粉房村李家尽义务做饭,借以度化李家,使全家人向道。不到一年,博得男女老幼的无限钦敬。李家有人给做饭了,媳妇们都可以到女义学念书。先生说:赵品三把“命”立住了。   民国十四年春,赵品三、王白守坤、孟良璧等人组成讲演团游化黑龙江省,开化了拜泉一带善风,为张维垣讲好了病。会上孟良璧女士的讲演,打动了维垣的父亲张振之,成立了拜泉县女义学。   民国二十年四月,赵品三随先生参与奉天省长翟文选家的宴请,省长得知品三出身寒微,并患过瘫症,如今可以劝化人民改恶从善,成绩显著,极为敬佩。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朱循天创立昌图县亮中道德新村,得到赵品三的鼓舞与支持,常住新村中,掌握新村的发展方向,并进行性命伦理学说的教育。一九四四年逝世于该新村,终年七十岁。 5 、高正午   高正午名元中,海城县新台子村人,一八八三年生。兄弟四人,排行老四,是腾鳌堡宣讲堂的宣讲生。一九一○年(宣统二年)正月,凤仪先生自营口到腾鳌堡宣讲堂,去新台子讲善书时,高正午初与先生相见。此乃先生于乞讨访道之前,故高正午是辽海一带创办女义学前辈中最初与先生相见者。   高正午受张雅轩兴学的影响,立志在自己村中立一处女义学。他哥哥们反对,为了办学,他哥哥们和他分了小家(只分收益不分财产),终于成立了新台子女义学。   高正午后来于张雅轩“功成身退”北上吉林、黑龙江创兴女义学时,则出任海城腾鳌堡淑贞母校主事人。民国十五年被举为东三省兴学会会长。倡立锦县高桥女义学。张雅轩被校债逼得要投冰窟窿时,高正午送款解救了难关。   民国十六年率领游行讲演团进山海关,在昌黎、乐亭等县游行讲演,伴同党剑尘,党蕴斋叔侄创立乐亭大家坨王庄女义学,闫格庄女义学。又有李资深倡设滦县、抚宁,迁安等县女义学。高正午等人讲述凤仪先生阐发的性命(三界、五行、四大界)伦理学说,由李毓麟记录整理为《修齐宝录》一书出版,普行于世。对王凤仪学说的发扬起了巨大作用。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历任辽宁省女学和会体以及长春总会的领导责任。凤仪先生、张雅轩都在高正午对东北女义学总负责时先后逝世,殡葬一切事宜,均经其负责办理。   凤仪先生归天后,高正午奉行先生遗嘱,倡办道德新村。一九四一年冬,祁春生决定捐献在昌图县亮中桥的良田,作为建设新村的资产。翌年(一九四二年)三月四日(正月十八日朱循天、刘秀琴,夫妇便偕赵安邦、于仲莲夫妇,开始走向农村,建立了第一个新村 -- 亮中新村。实行凤仪先生“房子要小小的,钱要少少的,人要好好的。”之遗言,创兴先生理想的实践园地。高正午亲自下乡领导,风尘仆仆,不辞劳苦,在当时复杂多变的艰苦环境中,对凤仪先生的学说,理想与事业坚定不移,排除万难,以继承之。   女义学遍及东北时,高正午被推举为全体女义学的总负责人,直至晚年。逝世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卒年不详。 6 、朱耀庭   朱耀庭吉林省怀德县黑林镇人,一八七四年生,业农。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七月见到凤仪先生,以后和王富庭成立黑林镇女义学。   他闻道后即身体力行。民国十三年参加海城腾鳌堡淑贞女校讲习大会,一心专悟老爷子道,七天果然大悟,乐了三天,知道了自己从前因脾气不好,致使全家人苦苦恼恼。自己专好看别人不对,每天生气上火,打儿骂女的,竟惹得亲人变成仇人。知道自己好耍脾气,是全家苦恼的根源。   朱耀庭讲习后回家时,一改前非,当家人的面下决心,悔过自新,从此,改变了全家人的精神面貌。不再为自家发财,止住贪心,四子一女全都投身到公益事业中,舍出自家的财产,兴办女子义学。   民国十四年,长子广纯在安达家庭教育大会中挑水得道,在两千人参加的大会上树立了典型。一九三五年在安东女义学和分会负责德育工作。次子广德本是木匠,奉父命入顺山堡男义学读书,毕业后亦为义学服务。三子广生擅长讲道化人,曾为奉天省长翟文选讲好胃病,翟省长竟称他为老师,四子广福,年轻有为,亦为公益服务,体父志、立身行道。女儿承远,在女义学读书,毕业后投身于道德场中。朱家四子一女,皆步其父之后尘,并有突出成绩,凤仪先生称朱耀庭的五位子女为“朱家五桂”。   朱耀庭为兴办女子义学,舍出了全部家产四百亩地,一处房基,成为净底的道德家庭。其妻朱葛继孟对丈夫的善行义举,步步支持,可谓助夫成德。   朱耀庭自从明道之后,把妻子儿女都领在道上,大割大舍,公而忘私,乃道德场中,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的著名有道之士。   晚年久住于安东安老院,主持对老人们存心养性提高境界的教化工作,直到终年。一九四三年逝世于安东,享年七十岁。 7 、刘惠忱   刘惠忱名常廉,一八七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于辽宁省安县五间房村。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始得与凤仪先生相见于盘山县高升镇宣讲堂,惠忱闻道有悟。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先生到刘惠忱家,惠忱深解兴办女子义学的宗旨与意义,立即舍义学基金七百元。当时腾鳌堡淑贞女校很受海城教育局的刁难,惠忱和张雅轩去沈阳求白佩珩(白永贞曾做过知府及省议会议长),张星南(曾做过省议会议长)之助,才得在省教育厅立案,校务由此得以进展。   刘惠忱前妻白氏,是白佩珩的胞妹,夫妻感情甚笃。不幸早逝,续娶金孝慈,未曾读书,刘惠忱因此郁郁不乐。张雅轩劝他们立女义学,金孝慈首先赞成说:“他死去的女人念过书,所以他很想念她。若能立一处学校,我也好跟着念点书,开开知识。”于是成立了五间房女义学。   寒假时,刘金孝慈夫妇请李子和和义学老师们到他家,开了一个月讲习会。最后一天,刘惠忱正在听道,见他的祖先进来,坐在祖宗龛上听道。正当此时,他们的族长,从大街上骂着走来,骂他们不好好过日子,招些狐群狗党,开什么男女混杂会!刘金孝慈见情形不好,急忙迎出去,在大街上给族长跪下说:“今天就叫他们走,您请回,给惠忱留点面子。”   秋天收割打场时(脱谷),小半拉子(农村童工)不好好做工,刘惠忱生气要打他,他说:“怎么?善人(做善的人)还打人吗?”刘惠忱一听,打不下去了。想起先生说过,“打人是恶人”的话了,觉得很惭愧。从此他才体会到先生说的“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的道理。便立志“以礼待人”,并同其妻刘金孝慈相约,实行“夫妇相敬如宾的道,你恭我敬。”成为夫妻和睦相处的榜样。后为办女义学舍出大部家产。   一九二四年冬海城腾鳌堡淑贞校开讲习大会,参加人员五、六百。刘金孝慈先期到会,及惠忱来到,孝慈叩头说:“夫君你可来了。”惠忱大为感动,以为她必是得道,不然,何以如此?自计若不如她,又何以为夫!出席讲道后,先生为之批评说:“你虽有信心,但未能诚,今后要盖住锅,诚意悟道。”惠忱说:“心念不易死怎办?”先生说:“你念志意心身,常了心念自然死了。”惠忱照话作去,果觉心清如水,后开性明道。他与朱耀庭是此次大会明道者最优的人。   一九三二年刘惠忱参加北京扩大游行讲演团,与孙守五同赴绥远,主讲伦理道德,颇受欢迎。   刘惠忱对凤仪先生的性命学说得其精髓,在每次讲习班上,总是阐发得精辟透彻,学员极易心领神会。晚年经常深入活动在基层,实践凤仪先生“下达”的遗嘱,不遗余力,死而后已。一九四八年逝世于沈阳,享年七十一岁。 8 、关刘国南   关刘国南字化行,女,海城县周正堡人,出生于一八六五年。幼年未受师传,自习读书。长适关家,不久,夫死居孀,以其年轻姿秀,故恶棍欲夺其志,国南则自怀剪刀以自卫,矢志不渝。   一九一一年,东北著名女义学创始人、性理疗病大师王凤仪先生为海城周正堡王恕忱之转食症劝愈后,引起同乡张雅轩极大兴趣,因而信从凤仪先生,罄产创办女子义学,聘关刘国南为老师,学校设备极其简陋,但关老师(老习惯称为关老师)克服各种困难,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有方,校规严谨,教学生文字,且教学生做人,注重实行,说到做到。如教“孝”字,学生必须真正做到孝敬父母,不顶撞老人,帮助父母做活,不让父母操心,才算是真正学会了孝字。余可类推。学生都能按关老师之要求行事。不久,学生家长皆奔走相告:女孩上学不仅识字,而且懂事了,回家能自动干活,且知礼仪。因此村上纷纷令女孩上学。女义学从此兴起。由于张雅轩的不懈努力,逐步扩展到海城境内以及辽阳、辽中、台安、盘山等县。关老师教出的学生,以后多为女义学之优秀教师。一九二八年曾去安东办学。一九二九年一度去北京义务任教。推动女义学之发展。   三十年来,关老师为东北之女义学培养出许多师资。凡属有名之义学女师,无不出自于关老师之门下。因而关老师与王白守坤同为德高望重的义学女师的老前辈。其晚年,于女义学遍及热、奉、吉、黑之时,则关老师之声望愈隆,及老年鹤发童颜,犹各处演讲,对王凤仪之性命伦理之学,造诣颇深。且青年守孀,备尝辛苦,高风亮节,堪为女中魁元,年逾古稀,仍诲人不倦。故凤仪先生称赞说:“若关老师者,未曾读书,而能为女义学开创之老师,可谓功成德备矣。”逝世于一九三八年,享年七十四岁。 9 、孙周静轩   孙周静轩名淑坤,女,一八八七年(光绪十四年)十一月三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穆家堡。成年后嫁孙恒昶为妻。兄孙恒文在疟疾后患鹤膝风,由凤仪先生给讲好了,因此发出信心,对先生非常敬服,静轩也从此信仰先生。民国元年,他们夫妇用自己的住宅成立穆家堡女义学,孙周静轩自任老师。成为初创女义学的老师之一,直至其年老,人皆以孙老师称之。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四月,海城周正堡淑贞女校王恕忱到辽阳县高力堡查学,因受诬告被警察逮捕,捆绑起来,用种种非刑拷问,送往辽阳监狱去了。不久,辽阳唐马寨巡官罗光远,带数十马警到穆家堡捕孙恒昶(周静轩之夫),也用严刑拷问。是日晚,罗光远衣亵服,光着脚横卧静轩的炕上,笑问邪教的证品,静轩正颜厉色说道:“我们只知道办义学,兴教育,教导乡愚,明白道德,我们又有什么邪呢?你不信,任你搜索。”马警就在院中大事搜查,竟无所得。孙恒昶被带走,十几日才放归。后由台安县长崔国光向辽阳县致函证明女学绝非邪教。张雅轩又亲至辽阳县谒见县长为王恕忱雪冤,王恕忱在狱中一百一十六天,始得出狱。但辽阳境内七处女义学暂行解散,海城境内义学也大受影响。后由刘玉清的内兄陈兴亚任东北宪兵司令证明,女义学始得复兴。   孙恒昶受此番打击与折磨,卧床不起,于翌年七月二十一日故去,年仅二十七岁。临终时明道,谆谆嘱咐其妻孙周静轩说:“我是为义而死,希望你能继续我的志向,努力办学!”静轩后来果然捐献大部分家产,创办女义学。   一九二О年九月,孙周静轩的儿子汉生患病,腹中有血龟,先生偕其母子云锦州高桥求医治病,先生对她说:“即使孩子的病好了,他的命也不能在啦。”在高桥医治两个多月,病真治好了。回来时,静轩先到娘家,外祖母见外孙已好喜出望外,把所藏的蜜渍水果拿出来给外孙吃,晚间立时犯病,急用大车送归,未至家孩子就死了。先生曾说:“我怎知他的命不能在啦呢?这好像麦子已经熟了,虽然用药水泡上,它也必死,和这理是一样的。”   张雅轩为办女义学,债台高筑,被逼得要投冰窟窿时,孙周静轩及时送款,解决了难关。   一九二四年春,女子义学已发展至黑龙江省,王白守坤、孙周静轩、偕杜朱玉珊。戴闻淑贤共乘牛车,自带吃粮,游行讲演于安达附近七县,善风大开。后又同高正午进关,创办乐亭一带女义学。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女义学已遍及东北,孙周静轩是长春总会领导全体女义学负责人之一。   孙周静轩一生,自从创办女义学以来,丈夫和儿子相继死去,逆事叠出,屡受打击,然而能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坚持为公,直至老年。堪称女中之魁首。二十世纪末期,逝世于沈阳,卒年不详。 10 、李赵璧   李赵璧名连城,一八八О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朝阳县团山子村。   一九О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朝阳羊山永庆当歇业,所出的很多凭帖(票子)不能兑换,当地百姓都愁日子没法过了。被坑害的人太多了,凤仪先生为了解救民众的困难,乃招股接办永庆当,改名为善德当(详见《开办善德当》)。当时李赵璧(先生的表侄)出的股本最多,并担任当铺的承办(经理)。不料维持一年多,把以前所出的票子都收回来了,善德当又结束了,结果积下四万多吊外债。先生声明:“所有这些外债,都由我一人承担!”当时其他股东有严追逼索实不可解者,李赵璧还给代付一些。   后来李赵璧听说先生在东三省创办了许多女义学,以为必能化缘,还善德当的饥荒,不远千里赶来,随先生游行各地。民国十四年安达大会,眼看有人要替还善德当的饥荒啦,他满心欢喜,想不到却被先生一口回绝,完全落空,大失所望。   这时李赵璧才往回想,当初办善德当时,虽是先生提倡的,可是自己是承办,而先生是本着道义,才独自承担这笔巨大的债务。现在眼见北省各大慈善家,因为舍不着钱还不满意。而他自己因为一心想借机会要钱,竟把做善的念头全忘了!赵品三本来贫病交迫,现在都得了道,论哪样,我李赵璧不比他强?反而走在人前落在人后!如今钱也没得着,道也没得着,这不是自误机缘吗?   一日,在海城淑贞女校的井侧,李赵璧对先生说:“二叔,善德当的饥荒,杜绍彭要还你不要,高正午要还你又不要,你说不要东三省的钱还债,我是热河省的人,要还这债中不中呢?”先生说:“你能还太好了。”李赵璧决意破产还清此债。   第二年(一九二六年)回家,跟他妈和妻商妥,变卖家产,还清善德当的饥荒,共合银元八千多元。其族人以赵璧无嗣,所有财产族人可以分得,今见他毁家还债,都来吵闹打骂,赵璧笑而不顾。其老母与妻候慕贞更勉励他,终于完成了此事。   先生说:“李赵璧和世界合伙了。办善的饥荒是佛爷巴巴,得神去拎。这回李赵璧把善德当的饥荒捡去,就是‘万两佛’啦!”   以后李赵璧随先生到各省劝善办学,纯为公益事业服务,母亲在安老所,妻子尽义务。   一九三七年四月,有人由朝阳回来,向李赵璧说:“你早年典出去的房产土地,现在你要回去还能找回死契地价三千元。”先生说:“那可去不得,那么做,你家族人听你发财啦,他们都找你来,那叫凶神立刻随身。你的家庭业已好啦,你母亲死出德来啦,死后,辽源会上成立老太太讲习班,那就是佛光普照,你得乐起来!人受苦受罪,全是受钱的害啦。”他听先生的话才把心死啦。   卒年不详。 11 、白抚宸   白抚宸名克忠,一八七九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千山站,素性善良,喜欢听讲古人的善行义举,仰慕扬一孝母成仙。他长兄白子安是秀才,他是个白丁(没有功名),他觉得一辈子也赶不上哥哥,心想要能成个神仙,不就比秀才哥哥强了吗!听说凤仪先生给王恕忱讲好病,他又没念过书,守坟明道,才会讲病。他以为真的遇见活神仙了,非跟先生学不可。便随先生宣讲善书,劝善办学。   一九一一年,先生给白抚宸的父亲戒了酒癖,他嗜酒特甚,日夜必喝六次酒,手都发颤了,听信先生的话,真的把酒永远戒除了。从此更增强了白抚宸对先生的信心。同时他父亲又命长子白子安设立千山站女子义学。   白抚宸跟随先生周游劝善,提倡义务女学。日久,他也学会看性讲病,天天走百家门,讲病齐家,人称他为“白神仙”。白抚宸在海城母校困难时期,常偷家中的米,送给义学。   一九一八年春,先生偕白抚宸等北上,中途到沈阳,有魏老太太请先生和白抚宸吃饭,打的荷叶饼(俗名春饼),魏老太太看他们吃饼像吃普通饼一样,她便用荷叶饼卷各样菜教给他们吃法,抚宸有些害羞了。饭后出来说:“今天丢人了,连春饼都不会吃,不叫人家笑话吗!”先生笑道:“那有甚么?先说学会吃春饼了。”由此北去怀德。   一次,白抚宸随先生往西城去。一天早晨,大家都起来讲善书,他因患泻吐病,蒙着大被躺着。先生说:“你们猜白抚宸做什么呢?他和家人打仗呢。《济公传》上有个不孝的人,早晨去打香油、醋,被济公一指,他跑出八百多里。白抚宸像那个小子似的。”他因先生说对了,忽的就起来说:“我还是那个小子呀!”哈哈大笑一阵,病就好了。因先生说到他心里,所以好了。一九二五年八月,先生偕张雅轩,白抚宸、张子嘉等到安达,筹备开家庭教育大会。拟集全体义务女校之职教学员,专事研究伦理,以期深造。   一九二八年冬,在锦州万全奄开一大会。白抚宸讲演,口若悬河,词皆叶韵,尤其道因果报应,很得众人之欢心,然不能达于至道。先生告诉张雅轩说:“你看看抚宸腰里(衣兜里)还有钱否?”雅轩笑说:“他早就没有钱了。”先生乃一再严格批评他,抚宸心灰意冷了多日,才知先生批评他的意思。他如果有钱,大有逃归故里之势。   白抚宸经过先生严格批评之后真的跳出肤浅说讲的圈子,向道的深度广度钻研体验,境界有了很大提高,跟随先生兴学劝世,奋斗终生。   终年不详。 12 、王白守坤   王白守坤,一八六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朝阳县二道沟村。一八八六年(十九岁)与王凤仪先生结婚。家贫困,伺奉两辈老人(祖父、父亲),任劳任怨。   一九О五年(三十八岁)九月赴义县杂木林子女义熟读书。翌年锦县十里台张世俊家立女义学,白守坤任老师。一九О七年与子国华同在高桥教书,守坤教女义学,子国华教男学。人多赠以好衣物,先生说:“我叫你们转移风俗,谁想你们被风俗转了!走吧,到别处去吧!”离高桥后,先生又对守坤说:“我们为改善风俗,哪能在一处久住呢!”   一九О八年凤仪先生已办学三年了,共有女义学六、七处,学生三百左右。朝阳县根德营子秦家亦立女义学一处,白守坤在此教学,学生六十余人。宣讲堂赠与白守坤菜金二十吊,他用这钱买些书籍纸笔分赠学生。学生没有书的,他就用纸给抄写,因此学生都爱之如母。宣统二年(一九一О年)守坤自感学力不足,又入满屯高等学校念书三个月,学膳等费由子国华供给。   朝阳府设立女学校。前年,王知府乃文斌下乡,曾到根德营子女义学视察过,知白守坤教学很好,乃请她任教,给月薪八两银子。知府常到校内视察,白守坤教学严谨,用度又俭,所以年终考勤竟得第一。这时国华考入奉天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有母亲薪金供他,乃得入学。在两千多名学生中,考得第三名。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白守坤仍在进朝阳官学任教。这时凤仪先生已在海城一带兴办女学,因民国初建,教育革新,为了提高师资能力,特领几名女师来朝阳就学。遭劝学所所长赵玉山和校长田某拒绝。先生乃领这几位女师到郭家窝棚在张四先生院内成立女义学。先生叫白守坤立即辞职,回来教女义学。当时官学正需要女教师,又为增薪至十二两银子。先生道:“我们为的是改造世界,岂是只为挣几两银子呢!”对守坤道:“你若再为挣钱而教书,路子就走错了!”白守坤真就辞职,到郭家窝棚女义学教学去了。每当寒暑假王田华介绍新教法。至一九一五年,先生游行朝阳各乡,善风大开,女义学又复兴起来。   一九一四年三月,王白守坤,李子和、何关淑娴编成一团,视察辽、海、台盘女义学。   一九二二年,白守坤、孙静轩等随先生北上怀德,德惠一带女义学视察,又到农安县新立的女义学查看。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春,王白守坤、孙周静轩、杜朱玉珊等共乘牛车,自带吃粮游行讲演安达附近七县,善风大开。   晚年,久住长春,掌握道根(妇德女道的根本)。后期,到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安养,一九四八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13 、刘振明   刘振明朝阳县人,素性忠直,乐善好施,是凤仪先生的挚友。先生于一九О九年(宣统元年)招股开办善德当,为解除当地百姓的痛苦,(原来永庆当发出大量票子,因歇业,百姓手中的票子没处换钱去了)。结果因经营不善,一年多就失败了。在没结束之前,刘振明想搭救先生,先生说:“当铺糟了,你别前来啦!”撵他三次,他就不让啦。他说:“你能学羊角哀舍命全交,我也能啊!我来你怎撵我呢?”刘振明除自己全力支援外,又化徐某(好善的徐家)一万吊钱,因此当铺才又支持一段时间,但终归失败了。   一九一О年先生东来,先到营口,三月同刘振明北往各省,实行乞讨访道,要饭三个月,走路两千多里,历经许多艰苦。他们从朝阳到双城堡,一个孝子贤孙也没遇着。要抓忤逆,闭上眼睛伸手就能抓着。但从反面学会许多道理,从而更坚定劝世兴学的志愿。刘振明志在成佛之后再度众生,凤仪先生志愿是先度众生而后成佛。回腾鳌堡后便分手了。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秋,先生深知转移世风全在劝化,因此和刘振明等人约定,在朝阳游走三圈。带过八十多人(详见朝阳女义学复兴),目的为了劝世化人,清偿宣讲堂债务以及振兴女学。   后来,刘振明到朝阳南华严寺出家为僧。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先生率众返朝阳开化善风时,曾到朝阳南华严寺,一访故友刘振明,他法号蕴虚,其持戒最严,日持戒板,监视诸僧,有犯戒者,则立责之。自云:我非管人不能成佛。先生说:我立志不管人亦成佛。二人分手,各行其志。   一九三七年,朝阳地方官兵,下乡搜查枪械,至南华严寺。问寺内有无别人私藏的枪械?蕴虚和尚说没有。不意却从寺内搜出私枪,原是土匪暗藏的,刘和尚确实不知道。因此却被官兵毒打一顿。他不但毫无分辩,事后也无怨言。先生在长春听见这件事就说:“刘和尚挨打,就像佛被哥利王割截肢体,他始终没说,是真成啦!”   蕴虚和尚圆寂时,预示时日,至期自焚,火焰起时,口中念偈曰:“今日来发火,蕴虚你别躲,烧掉假骷髅,本性没有我,烟火现法身,才算真了脱!”说毕,丈六法身,从烟火中冉冉升空。围观四众,纷纷顶礼,度人无数。达成他“先成佛,后度众生”的愿力。 14 、何关淑娴   何关淑娴是王白守坤在杂木林子求学时的同学。其翁父何镇瀛(锦县白庙子人),开药铺当医生。他女人抽大烟(鸦片)。长媳(关淑娴)居孀,次媳有病,不生育,还有个女孩。先生对他说:“你家是阴魂阵,像一树两个枝。大儿子死去,是干了一枝。二儿子挣钱不给家用,这是不透气了。二儿媳妇有病,她到夜晚喉咙里准像拉风匣似的,这是阴痨,万不能生育,这是来把守子弟关的。你的女儿不到几年就出嫁了,再过几十年你家就要灯消火灭了。”   何镇瀛说:“那么还有没有救法呢?”先生说:“你立时把药牌子摘了,到宣讲堂去尽义务,给讲善书,你大儿媳妇去念书,把药架子抬到宣讲堂去好舍药,舍了就好了啊,这阵就可以破,但可必要伤人,你二儿媳妇得死。”何镇瀛说:“伤人也得破!”他就立时照话做去。长媳念书后,就出外教书,人都称她为何女师。第二年,他二儿媳妇真死了。先生募赈,何镇瀛写了两千吊,只取三分利,不动本,三年代销。何女师说:“这么做(只取三分利),我家就写五千,我娘家也写一千。”最后,她又说:“我若不怕人家疑惑我家穷,没人把闺女给我家做媳妇,我还多一点。”先生说:“你以为人家是怕你家穷才不给你们家做媳妇吗?不是啊,是因你婆婆抽大烟,你又很厉害的。”她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家要断了后,还是我的罪呀!”先生说:“那可不!”她说:“我非化性不可,禀性不化,我就一死。”先生说:“你要真能化性,我就给你小叔子(丈夫的弟弟)保媒,你看日子吧,明年娶媳妇。”她看到明年五月初六是吉日。先生说:“那时我若保不妥媒,我也一死!”说完,先生就走了。   不几天,何女师就病了,由于立志,病很快好了。   第二年(一九О七年)正月何女师又病了。先生去看她,她说:“我化不了性,我就碰死。”说着,头顶上就起有茶碗大小的一个包,她说:“翁父对这火盆(头上的包)打三下就下去了。”这包下去之后,她对先生说:“你老不要走,明天还要作十天法,中间有表演贫害贵赌四种家庭。”有人去看她,她就磕头,为的是赎她不会当人的罪。她说她丈夫当医生,曾药死两个人,他翁父曾药死三个人,必舍药三年,买鱼鸟放生三年,何家才能有后。   到了第九天,叫作哭法。她婆母仍在炕上抽大烟,她嘱咐小姑子,要好好地侍奉婆母抽大烟,因为她老是我家的一位佛,假使要没有婆母,又哪来我们一家人呢?她坐在地下哭四方:一哭木位的小叔不能担,二哭火位的翁父不明理,三哭金位的小姑不能圆情,四哭水位的婆母,不爱夫,不爱子,不爱媳,不爱女,只爱黑水阵(指吸鸦片),已陷入七尺深了。他婆母正在抽大烟呢,听着这话,像火烧心一般,大叫一声,从炕头跑到炕梢去了。她在地下就用蒲扇扇着说:“我婆母毒火烧心了,我得给她扇。”人问她作什么?她说:“我婆母陷入黑水阵七尺深,我这么又扇又转是向外拉她老呢。”她跪着,转着,扇着,嘴里念诵着:“出来了,出来了!”不多时,她婆母说:“我不烧了,我好了。”从此后,永远不再想抽大烟了。第二天,她对看热闹的人们说:“我是个孀妇,这么作是为救我家庭,不是给你们耍着看的,请你们都回去吧。”当时人们都以为是奇怪事,所以来看热闹的挤满了院子,总有几百人。然后先生也走了。先生说:“何女师是‘开性’了。”   直到五月初一日,还没有给保媒呢,别人提醒先生,他才想起来。先生就从锦州起,往西走,到一村就问,谁家的姑娘都不肯给。到团山子老李家有个姑娘,她母亲同意给,彩礼不用说,给啥穿啥。先生回去,何家已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何女师笑着说:“成啦,不然王善人绝不能回来!”初六日结婚。先生曾说:“那真可说是先天啊!”   是年,锦县杨兴屯成立女义学,请何女师为老师。何女师教学认真严谨,不仅教学生念书,而且教学生做人,所以颇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一九О八年(光绪三十四年)朝阳县根德营子秦家立女义学一处,何女师、白守坤同在此任教。朝阳知府王乃斌下乡验尸,归途至根德营子时,先生在此领导乡民迎接知府,何女师率领女义学的师生们掩队欢迎,唱欢迎歌,请大人训话。知府见何女师举止端方,应对合礼,谈吐文雅,并亲自考问学生。知道先生办的确是规矩谨严,教学有法的学校。   一九一一年何女师在锦州附近邰家屯女义学任教,学生三十八名,这时先生已在海城辽阳一带创立义学,缺乏老师,先生便步行去邰家屯,打算请何女师东来任教,学生们听说来请何女师,便齐声哭号,不放行。后来先生又请别人东来任教师。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四月何女师随李子和、王白守坤组成一团,协助先生视察,辽、海、台、盘各县女义学。   何关淑娴与王白守坤同是早期女义学创始的老师。 15 、朱恕忱   朱恕忱一八七六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朱家房子村,父朱德普,以教读为业,好施舍,扶困济贫。恕忱业农,家道小康。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朝阳王凤仪先生创办女子义学,已发展到辽、海、台、盘一带。海城县周正堡淑贞义务女学,为培养师资,张雅轩组织五十六名师生去台安县崔国光县长倡办的女子师范讲习所学习,两地相距百余里,途中无栈店,因投宿于朱家房子朱恕忱家,他深信女子教育之宗旨。次年,自家立女义学一处。他为办女义学,前后共舍学田一百八十五亩,舍钱不下六千元。   一九一七年张雅轩为办女义学舍尽了自己的家产,校内债台高筑,无力清付。是年冬,有来讨债的,雅轩便就于腊月十五日还钱。他心里这样想:我办女义学是为救世界,若有天理,自能感就仁人相助,否则,我就投冰窟窿一死。朱恕忱赶大车到腾鳌堡卖粮,到周正堡问张雅轩校债事,雅轩说:“到十五日就有办法啦!”当时朱恕忱信以为真。卖完粮返家后,夜间失眠,越想张雅轩的话越可疑。次日一早,又赴周正堡淑贞女校,问张雅轩说:“你说十五日有办法,是谁送钱来呢?”张雅轩不能答。朱恕忱说:“王善人没有消息,我相信没有人送钱给你。今冬我卖粮,还有五百块钱,先给你救急吧!”张雅轩不敢受。朱恕忱说:“我不是为别的,只为你弃产兴学,略表心意就是了。”于是解决了雅轩的难关。   一九二二年,女义学已发展到德惠一带,凤仪先生偕李子和,朱恕忱等人在德惠、农安各县女义学视察,发现问题便及时解决。   是年冬,先生在德惠县郭家屯泗水堂孔明伦家女校和太平松山李向荣家女校开办大型讲习班,不到二十天“开性”的人很多。朱恕忱随先生游行两处间,因而道气极盛,此次明道者不少。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五日在德惠讲习期中,朱恕忱早起工作,被冰滑倒,由耳内出血,约一小盆,昏迷炊许,复苏,精神错乱,人皆忧之。凤仪先生说:“不怕,他不能在外边死,一月后就好了。”后果然如期而愈。   一九二四年,朱恕忱、孙静轩、朱广生、侯向琳等人,在吉林省境内铁路沿线游行讲演。石维禛是清末秀才,很有学问,特请讲团至长春市开讲演大会,会后长春二道街李公祠成立女义学。该团又向长春、九台、永吉三县各乡镇推展,创立女义学多处。   晚年安养于其三子朱循天所创办的亮中道德新村安老所。一九五一年病逝。享年七十六岁。 16 、赵士奎   赵士奎锦县杨兴屯人,人都呼他为赵二车夫。他哥哥是宣讲堂的主讲,他却极反对宣讲堂。有一次,他东家的媳妇得邪病,他哥哥叫他去请凤仪先生给讲病。他和先生同行,回来时,一面走,他一面吵嚷着问:“怎个事呢?你一讲她就好。”嚷了一路。   先生说:“你也不用问我怎个事,我问你怎么个事吧。你东家怎花双份劳金(工资)雇你赶车呢?因你赶车时,一样多的马力,人家拉两千斤,你能拉三、四千斤,人家赶不好的车,你能赶好,你那是怎个事呢?你不知道我,我可知道你,你是把牲畜的性得着了,和车马合一了,马耳一动,马尾一摇,你都知它是为什么事,听着车的响动,你就知道车好使不,没有别的,你就是得着牲畜的性和车马合一了。我也没有别的,我把心性得着,和世人合一了,所以人们都乐意听我的话。我知那病人前生好用吊坯打狐狸,狐狸至死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所以她得这样病。当病人独坐时,你偷看她,必像生气似的。”   说到这里,赵士奎就佩服先生了。他就下决心研究他们屯中各家的道,三个月没说闲话,果然悟明白了。有时他深更半夜去叩人家的门,告诉人家的道,因此,人都叫他“赵二神仙”。是先生早期后学之一。 17 、杜绍彭   杜延年字绍彭,黑龙江省安达县人,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少年家贫,兄弟五人,绍彭行二。他们为了寻求致富之路,决定学着酿酒,于是兄弟五人便分工开始干起酿酒的行业。以高粱为原料,以北大荒的荒草为燃料,割下的荒草,用牛车运到家里,酿出的白酒很受当地百姓欢迎,销路越来越广,附近几县的人都愿饮用“杜家烧锅”生产的酒,从此,杜家财源大开,越过越红火,人财两旺。二、三十年之后,竟成为黑龙江省有名的大财主。   杜家发财之后,绍彭便主张大做慈善事业。在地方上扶困济贫,有利大众的公益事业,总是尽力而为。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适值俄国大旱,大饥,民不聊生,杜家便整火车地向俄国灾区运送小米,救济灾民。绍彭大哥杜祝三押运粮车,写有《赈俄日记》,后不幸病死于途中。   一九二二年,王凤仪先生倡办的女子义学已发展到吉林、黑龙江两省,杜绍彭有机会见到了凤仪先生,一见如故,他对凤仪先生兴办女义学的宗旨极为赞同,乃于一九二三年春开办安达县女子义学。使当地的女青年都得到上学念书。   一九二五年秋,张雅轩与杜绍彭主持在安达开家庭教育大会,集热、奉、吉、黑四省女义学的学董。教职员工及部分学生,共一千多人,食宿于会中,大会经费除一部分善士助款之外,完全由绍彭家承担,会期两个月,专门研究王凤仪先生所讲的家庭道德,性命伦理学说。自九月一日开始至十月末结束,加上当地参加大会者不下两千人。道气充沛,盛况空前,记有《家庭集锦》一书,流传于世。此次大会之后,使东北一百多处女义学汇成一体。凤仪先生兴办女义学之宗旨,得到初步落实。   杜绍彭家成业就之后,广行善事,已成为黑龙江省著名的大慈善家,被推举为四省慈善总会黑龙江省分会会长。   一九二八年,绍彭年约五十,被选为江希张倡办的北京万国道德总会理事长(康有为为会长已逝世)。由绍彭介绍王凤仪与江希张会晤,形成“江王合流”之局面。   是年,由于华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灾民流离失所,杜绍彭协同朱子樵将军大搞赈灾活动,在北京曾设粥厂十八处,每处都有五、六千人。一九二九年,派出许多职员,助办山东、陕西各省赈务,将河南、绥远、陕西一带之灾童,集有一百八十余名,由北京道德总会送安达喇嘛甸子学田部,设立工读学校以教养之。   杜绍彭由于奔波公益事业积劳成疾。经常胃痛、噎膈、反胃、吐食。三弟杜鸣九陪他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瘤,须动手术切除。绍彭想起王凤仪先生的性理疗病法,便决心不动手术,立志一定要用王老先生的疗病法,使之不药而愈。绍彭便同他弟弟鸣九抱着这个坚定的信念走出了医院,在回家的路上,同弟弟同顾往事,一边慢慢地走,一边深沉地谈论着,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石台阶上休息一会。   回忆起幼年进,一贫如洗,吃糠咽菜,稍长,兄弟几人,白手起家,经常到一望无边的荒草甸子去割荒草,凭兄弟五人的十只手艰苦创业,稍有积蓄,买了两头黄牛,拴了一辆牛车。这就是他们当时惟一运输工具,也是杜家主要家产,用割来的荒草学会酿酒。找到一条致富的途径。三十年后,成为龙江一带头号的财主。   兄弟俩边走边聊,越说越兴奋,越说心情越激动。谈到家成业就的时候,二人便哈哈大笑起来。想当年,赶着老牛车,走在几百里渺无人烟的北大荒上,夜宿草地里,为了防御成群的野狼,通夜点燃着如胳膊粗用艾蒿拧成的火绳,借这一点火光,既能吓唬狼,又能为自己壮胆……说到这里,二人便酸心地痛哭起来。   发财之后,广行善事,积功累德,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逢遇大饥年,他们向俄国灾区捐献大批救灾粮,救活了不少人。回忆到这里,又禁不住大乐起来。   兄弟间在艰苦创业的岁月里,茹苦含辛,同呼吸共患难,相依为命,友爱无间。但家成业就,人财两旺的今天,反而兄弟不和,妯娌不睦,自恨枉为一家之主,己身不正,焉能正人!伦常乖舛,家庭颓废,富而不仁,罪过全在自己身上,又怎能责怪诸弟,洞察至此,乃大翻良心,竟痛哭失声。如此哭而乐,乐而哭,哭乐多次,到家后,(当时住北京)竟致忘却了胃中有病。从而发愿,任可牺牲家产,也要大行善举。如此,天天忏悔自己的过错,天天发大愿心。   一个星期以后,又到协和医院去检查,医生惊异地问道:“你服用什么药了,胃瘤怎么抽瘪了呢?”由此,杜绍彭胃中的瘤,竟不药而愈了。   杜绍彭从饥苦贫困的少年,拼搏一生,直到家财万贯的老年,不断做善,越做越大,死而后已!终年不详。 18 、徐子贞   徐子贞怀德县顺山堡人,是地方有名的富户。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先生偕张雅轩、李子和等到怀德提倡兴学。与徐子贞晤,并把徐母多年的心口疼病讲好,他生了很大的信心。徐子贞问先生:“你老没念过书,怎么明道的呢?”先生道:“我为了救杨柏,学羊角哀舍命全交,黑夜见白天,才明白了天道。”他又问为什么办女义学呢?先生道:“将来世界大同,男女都要明道。男子性清叫天清,女子意诚叫地宁。天清地宁,生下小孩赛神童!我为振兴女教,重立人根,才办女义学。”徐子贞说:“女义学有人办了,我想办男义学,你看好不好?”先生说:“好呀!这地方连私塾都没有,当然也需要男义学。”冬日,便在他家立男义学,是为怀德兴学之始,他从此担起怀德一带兴学的重任。   徐子贞舍钱办学,建筑校舍,当地人以为他有钱没处花了,都要把田地卖给他。因为当地没有开垦的荒地很多,卖出熟地另垦荒地,非常有利。徐子贞无法应付,问先生怎么办?先生道:“天要赏善啦!你买下来吧!”徐子贞便买了二百亩地,言明秋后付款。到秋天粮价涨了,又因有了学校,市面繁荣,田地也涨价了。人们都说:做善的真是“明中施舍,暗里天还啊!”   由于徐子贞的带动,怀德一带的女义学扩展了许多处。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十月,凤仪先生在海城腾鳌堡开办讲习大会,徐子贞、杜绍彭、陈俊一(东北女义学著名的三大善东)都来参加 ,他们在大会上真把财产名利对人们的诱惑力讲得非常透彻,并带头舍巨款,大家纷纷助款,很快就把淑贞女校的数万元债务清还了。   一九二五年秋在黑龙江省安达开两个月家庭教育大会,与会者近两千人,徐子贞也前往参加。在这次大会上确立“储金立业”制度,徐子贞舍立业金一万元,杜绍彭舍三万元,另有许多人施舍钱款,使立业制度得以顺利开展。   一九二八年秋,徐子贞已办义学多年,是怀德一带著名的大善士。其妻妾不和,争吵不休。先生在此主办学习班。一日,请会绘画的学员在黑板上画一艘帆船,让大家研究徐家这艘“善船”的现状,全校师生是在船上被渡的众生。先生说:“徐子贞是桅杆,妻妾是桅杆的夹杆木,他三弟徐来兴和全家男女是水手。现在夹杆木已朽,桅杆要倒了。”大家说:“桅杆若倒,船不能行,船上的客人怎么办呢?”先生说:“不好上别的船吗!”不久子贞病死。先生曾往吊唁之。   说来也怪,他死后,妻妾不但不吵,反而和好了。善士们来的也少了。   朱循天问:“怎么子贞明了之后,末路又迷了呢?”先生道:“这像阴天的时候,云稍破开,太阳得放一线光明,不久又合上了,他就像这个理似的。若真看破的,万有俱空,一切都不是我的,那才是真看破了。” 19 、朱允恭,刘秀琴   朱允恭字循天,一九О七年腊月初三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朱家房子村的农民家庭里,父亲恕忱业农,母姜氏,甚贤慧。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朝阳王凤仪先生创办女子义学,来往于海城,台安之间,中途常留宿于朱家,因而朱恕忱深解办女子义学之宗旨,便于一九一四年自费成立女义学一处。此后,数十年,他常常跟随先生游走于东北各地,为兴办女学,曾施舍许多土地和钱款。循天于兄弟五人中行三。   当时朱循天虽年仅七岁,每天父亲施舍善款,他都手舞足蹈地喜悦,因而深得凤仪先生的爱重。一九二四年台安县初级师范毕业后,便看轻了财产利禄,以孝悌伦理为重,声明不承受祖遗之家业,让产于兄弟。不料这一声明竟引起未婚妻金德贞的反对,然而循天并未因此而动摇,并说:“听妻言,乖骨肉,吾所不为!”   一九二五年,朱循天随凤仪先生北上安达,从事教学工作,他一贯本着先生“少挣钱多干活”的精神,博得学生和家长的称赞与依赖。一九二七年(二十一岁)年末,回台安故乡与刚毕业于师范学校的金德贞结婚,婚后,金氏仍坚持分家,然而循天不忘“让产”之初衷,矢志不渝。而金氏毫无改悔之意,故终成有名无实之夫妻。循天为了尽孝道,尽夫义,挣钱为母储金立业,为妻储金立业。   一九三二年,由于东北已沦陷,朱循天离开安达,随凤仪先生周游于东北各地。一日,在长春,凤仪先生兴奋地说:“朱循天可说是善德家中子弟的‘状元’,一般为善者的子女,多半反对老人的主意,惟他能助他父亲做善事。”在周游讲演中,先生向他重点传授了为丈夫的“三刚”之道:性刚不动脾气,心刚无私欲,身刚无邪恶。   一九三三年春,朱循天本着“三刚”精神,返回故里,再行劝化金氏。先后去岳父家六次,金氏竟无礼相待,甚至被狗咬坏衣服,遭邻里之谩骂,她也毫不在意。但循天并不动气,仍是耐心劝说她,做到仁至义尽,结果金氏竟提出离婚,乃和平分手。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此可见其人矣!   凤仪先生闻其劝金氏六次之经过,毫未动气,立住男人之刚正,乃赞叹道:“朱循天不愧为‘三刚状元’了!”一九三四年(二十八岁)一月,海城县宝石山子刘秀琴女士,曾任女义学教师多年,闻朱循天之操行出众,胸怀不凡,乃愿与之结婚,不仅不索彩礼,反而自带八百元钱(二姐文永特为卖二十亩地),为循天的两嫂(两兄为称母所生)储金立业,以解决朱家情节曲折,因果复杂之伦理关系(先母因父亲持枪走火而死),完成媳妇“托满家”之道。成为崇俭结婚者之楷模。   是年六月,朱循天在安达任教所记的《王凤仪先生语录》出版。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朱循天跟随凤仪先生多年所记的《侍坐随笔》一至七卷,由王国华(王凤仪之子)编选分类,名曰《诚明录》一书出版。   一九三六年秋,凤仪先生命朱循天辞掉长春总会编辑职务,到怀德县范家屯,一边组建“新家庭”(道德家庭),一边背粪筐捡粪,遇着谁家的粪堆就倒在粪堆上。   一九三七年三月间,循天在长春服侍凤仪先生时,先生去二马路分会讲道,拒绝坐车,坚持步行于风雪中,命循天携一小凳,以备途中休息。此此矫正同仁们趋慕城市浮荡之习,力挽不正之风。三月末,凤仪先生又命循天去怀德县宋家店农场当“半拉子”(俗谓农村不能顶整个劳动力者),并对循天说:“你是三刚立住,五常圆满的人,现在要藏起来才成。若继续在这里(长春总会),准把你弄糟了,我叫你去学庄稼活,正是有深远的意义在里边啊!”循天虽是身体素弱的一介书生,但对先生的话决信不疑,竟毅然离开城市的舒适生活而从事农业劳动去了。   是年秋,凤仪先生的身体日渐衰弱,循天又回到长春侍奉先生。回顾春秋两次循天服侍先生,长时间日夜不离。先生不时与循天谈论当年创建女子义学的宗旨,慨叹当时上层人士竟背离原来创办女学之目的。乃示意循天要另辟蹊径,如何实行“下达”底层,建设道德新村的宏图大计,常常议论到深夜。尤其谈到性命之学的精深透辟处,竟如置身于天地有形之外,欣然忘我!这些议论,在循天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为后来“新农村”(道德新村的简称)的创建孕育着一股巨大的能量。此一时期,循天聆听之于凤仪先生的教诲,诚所谓“得天独厚”矣!   朱循天是东北有名书法家,曾为凤仪先生写墓碑。   一九四二年三月四日,为了遵循凤仪先生“改建社会,重立人根,要大作一番”的教导,朱循天、刘秀琴夫妇偕同赵安邦、于仲莲夫妇,有祁春生施舍大量的土地,便创建了昌图县亮中桥道德新村。开始时是租用一家农民的驴棚作为临时住宅,后来房舍才逐步扩大的。   一九四三年,有志于建设新农村者慕名而来,愿作村民。朱循天公布了亮中新村的《约法三章》:   一、不动性(脾气);   二、打粮归公;   三、遵守公约。   这是参加新农村的成员所必须遵守的条款。“遵守公约”一条是由全体村民共同研究确定的。共二十余条,其中最重要的有:青壮年男女,一律参加劳动,谁也不特殊;婚事必须按崇俭结婚原则,不索彩礼,不大事操办;不走人情来往来;不吸烟,不饮酒,不杀生;不供偶像,不算命问卜;不准放借高利贷;丧葬要俭,不烧纸;婚姻自主,不许打骂妻子儿女等等。   一九四三年,有河北省青龙县张定洲、周彭龄先生来到亮中新村,周彭龄变卖了全部家产携妻带子来此落户,并施舍二万余元(当时可置四百亩地),做为发展新村的基金。到一九四四年人员骤增,乃集资购置宅院一座及菜田一处,以作为村址。不久,便增至二十余户,八十余口人,成为崇俭结婚和储金立业者的实践园地。   新村设有女义学一所,由史熙平、祁穆如任教。设村民子弟小学一班,由周志根任教。并设有安老所、怀少园及识字班等。   每日朝会,全体村民集合在庭院里,高唱大同之歌《礼运大同篇》:“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毫迈的歌声,回荡在亮中新村的上空,它表达了亮中人们的胸怀,鼓舞着亮中人们的干劲。白日数十名村民兴高采烈地耕耘在亮中这块土地上,晚上,便端坐课堂讨论性天哲理。远近乡人无不对此感到诧异,知之者,以为是建设人间乐园,不知者,则以为是从远方逃荒来此的难民。然而,朱循天却被日伪警方定为“约视察人”,被暗中严密监视着。   朱循天负责讲述王凤仪性命哲理与伦理学说,全体村民,从其性命之学薰陶中寻求人生性天之乐趣,从其伦理学说的实践中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故近百名村民,所以能上下一心,融融洽洽,莫不是凤仪学说威力之感召。当时有东北名儒白永贞曾为朱循天题写一副对联:   道通月窟天根里,   身在清泉白石间。   此赞固当。   山东宿儒孙常卿(万国道德总会创始人之一)向往亮中已久,故于一九四六年夏,亲莅赞助,并长期留住亮中。   新村更设有“大同公墓”。昔曾瘫痪七年被先生劝愈后,随同办女义学之赵品三,乃第一位安葬于大同公墓者。   亮中新村创建不久,各地有立志效法亮中欲建新村的,大有人在。如东辽县、怀德县、营口县、开原县、苇河县以及亮中附近有的村镇,到一九四七年,常住人口已增至百人。刘秀琴负责全村的妇女工作。这些人,有的来自数百里,有的来自千里之外,背井离乡,赶来亮中,都以为自己“登上了这艘开往大同世界的航船,争作一名水手”,而感到无尚的自豪。   朱循天根据凤仪先生“四种家庭”的学说,强调新村的人们都要做到“净底”或“清底”的两种家庭,而要逐渐消除“混底”、“脏底”家庭。因此,在村民的认识和觉悟提高的前提下,掀起了一场“剁尾巴”高潮。周彭龄便首先斩钉截铁地表示态度,决心剁掉“尾巴”,家中仅有的房宅都卖掉,将钱款捐献给母村。消除“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现象。于是村民们便纷纷效法周彭龄的果断精神,形成一股“剁尾巴”热潮,使亮中母村更上一层楼。   新村在伦理实践上,真正做到了“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赵安邦年老无子女,周彭龄的三子便主动作他们的儿子,更名为赵同。冯苏宪章无子,以董葆勋之三子为子,更名为冯大明。后来他们皆对父母尽了奉养之责。   新农村建立以来,前后共有柴玉玺与史熙平等十几对青年男女,实行崇俭结婚,增加了“新家庭”的成员。   一九四八年(朱循天四十二岁)亮中母村解体,分散后,各家便散居在亮中河之两岸。安老所的老人由各家分别供养。此后,朱循天再无新村各项事务的缠绕,除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之外,可集中精力,从事两宗大事:一是继续王凤仪学说的著述工作,二是继续实践伦理大同之道。   朱循天事亲至孝,母早逝,父年老体弱,循天夫妇耐心服侍。一九五一年,父恕忱翁病逝。循天夫妇欲本着大同精神做到底。一九五六年,偕长子式乾亲赴沈阳,又将孤独无子,晚年无依无靠的杜宋玉洁、杜曹玉琳二位老太太请到家中,长期奉养,直至逝世。   循天当时最为艰巨的任务,便是挤出早晚时间,整理编辑王凤仪先生的生平事迹及语录,此乃循天跟随凤仪先生周游讲演时期随时笔记之资料。凤仪先生逝世后,又于当年同创女义学的前辈口中,搜集许多补充与证实资料。前后凡四十年,记录数十万言。朱循天在当时极不宽松的条件下,从事写作是非常艰苦的。每逢阴雨天,便是最“充分”的著述时机了。一九六七年《王凤仪年谱与语录》一书脱稿。(二十五年后,一九九三年始由美国旧金山张恺升主持出版),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桩大事。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七日逝世,终年七十五岁。葬于法库县湾柳街村南山之阳。   凤仪先生曾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说过:“我就教出一个朱允恭,我就能够回天交旨了!”对此言,朱循天可当之无愧矣。 20 、王国华   王国华字化远,一八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于热河省朝阳县南云蒙山前树林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是清末民初东北著名的女子义学创始者王凤仪之子。   其父二十一岁时,在锦县十里台张表兄家扛活(佣工)时,常听表兄讲其先祖王英,文名重一方,写一笔好字。他便暗中立志,将来自己有儿子时,一定让他读书。所以国华八岁时,为其就读方便,筹办私塾一处。国华念书很聪明,成绩总是优秀。一九○○年国华十三岁,地方胡匪猖獗,私塾被迫停办,但国华辍学,总不甘心。适朝阳六家子立宣讲堂,宣讲善书,劝人从善。国华也常随父亲去宣讲堂习读善书,同仁看国华很聪明,年少有为,便发心协助供他继续上学念书。   一九○六年,其母白守坤(当时已三十八岁)在义县杂木林子女塾读书后,率子国华在锦县十里台张士俊家办男女义学。两校仅一壁之隔,其母白守坤于字义有不明白者,书之纸上由墙隙递过,由国华为之解释,母子二人在教学上互有促进。   一九一○年国华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校读书,由其母在朝阳官学教书薪金供给,学习成绩优异,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每当寒暑假期间,他便为其父办的女义学老师们,竭力介绍新教法、新思想,虽溽暑蒸人、隆冬除夕,也不休息,对于义学之兴,实多贡献。毕业后,在沈阳教书数年。   一九一七年在朝阳大阪义学任教。一九二五年在朝阳羊山成立义学,名为“国华”学校。一九二九年绥中邓萼楼聘国华在绥中大寨成立“溯本学院”。一九三○年朝阳县长周铁铮请他回朝阳,在马公祠院内办朝阳女子师范学校。这便是凤仪女子师范的前身。一九三三年日伪进占热河时,王国华充当朝阳第二小学校长一年。一九三四年回朝阳女子师范,正式更名为“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为地方官学及女子义学培养大批女师人才。该校纯属义务师范学校。   国华在日伪统治期间,虽任校长多年,但从来不穿“协和服”(日伪官场制服)。提拔他当教育局长,亦不去任职,从而惹怒了日本人。尤其三儿王辅民、四儿王翼民在黄埔军校读书事,被日伪侦知,竟以“反满抗日”之罪名,三次被拘捕于宪兵队,均被朝阳富商春和堂的孙寿堂先生设法保释。但仍未摆脱日本人的严密监视。   一九四二年冬初,大连西岗子道德会请国华云讲演六天,他把《中庸》思想之精华:“智、仁、勇三达德的民族正气贯穿在整个讲演中,激怒了日伪当局,于是日本人在西岗子‘立本大饭店’以请客吃酒为名,毒死国华先生,终年五十五岁。安葬于朝阳凤凰山下王凤仪墓地里。生前著有其父之言行《笃行录》与《诚明录》两书。国华还有一心愿:在其父明道的通都岭上,立一石碑,刻上“豁然开朗”四个大字。还待后人来完成吧。 21 、张维垣   张维垣字星阁,一九○五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父张振之,其倡办拜泉、克山、明水、青岗等县女子义学,广行善事。   一九二五年,赵品三、王白守坤、孟良璧赴拜泉县张振之家开讲演大会,张维垣患虚痨病,也在座听讲。他听孟良璧女士讲媳妇道,维垣认为孟女士是姑娘讲媳妇道,他很不服气地说:“义务学的先生不害臊,未出嫁的姑娘讲媳妇道。”孟良璧不知他是张家的少东家,看看他说:“你先生不用不相信我们这个团人讲的道,你自己照照镜子,你的面色青黑,定有虚痨病,性中缺土,信不着任何人。”维垣认为孟先生说对了,觉得很奇怪,便渐渐地服气了。然后,又由赵品三给他讲了病的根源,他的病大有好转。   以后张维垣的病屡有反复,时轻时重。后来凤仪先生云拜泉开会,维垣病得很重,听讲后必要从游,他妻子不同意,阻之无效,同仁把维垣抱到车上,直赴安达。病情有所好转。   一日,先生在屋中讲道,张维垣在外边散步,先生问大家说:“你们知道我把张维垣带出来的意思吗?”有人说:“叫他离开家庭换换环境。”有人说:“叫他散散心就可以好。”   先生说:“你们说的全不对,是为的叫他逃命。他好象个耗子(老鼠),他女人好像个猫,猫把耗子捉住,并不立刻吃,放在地下,耗子一跑它一捕,把耗子弄得半死它才吃了。维垣的女人伺候他的病,用心看护着,不叫父母兄弟到他跟前,把父母的慈、兄嫂的悌,全给割断了,这是断他的伦常根。把他请到老丈人(岳父)家,用小鸡做各样的菜,吃了一百多个小鸡,拉下了生灵债。病稍见好,就该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给他装些阴气,所以他的病屡好屡犯,死了拉倒。”   这时张维垣闻言入室磕头,自谓说得太对了。   接着先生对张维垣说:“她是个捉替死鬼的,捉弄死你,她好干干净净地守一世寡。这事是从她待你太近上考察出来的,‘其所厚者薄’,偏向你正是坑你。现在你逃出来,她病了,来好几封信和电报催你回去。你若在六月里面去,你死;你若在七月回去,她死。”   这种事单纯从人情的角度看是无法理解的,必须跳出人情的圈子,从因因果果恩怨相循上才能看得明白。   以后,张维垣长期服务于女义学中。一九三○年夏,维垣认孤寡无依的张于守范老人为母亲,并与之储金立业。   一九三四年维垣与赵惠馨崇俭结婚,成全了张于守范张维垣母子的“大同家庭”,终身为公益事业服务。卒年不详。 22 、杜曹玉琳,杜宋玉洁   杜宋玉洁、杜曹玉琳是安达县杜鸣九之妻妾。鸣九是杜绍彭之三弟。杜曹玉琳听先生讲明白了嫡庶道,上课悔过,说她以往,被虚荣心所害,明知人家有妻子,还自愿嫁给人家,为吃穿享福。结果不但没享着福,反而受了罪!因为明明是给人有做小,还不愿意听小字。有人小声说话,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又常有人在背后指着叫小老婆,气得她死去活来。气极了便向杜鸣九吵闹,说他害了自己,好好一个人,为什么娶来做‘小’,害人一辈子抬不起头来!这样迷着心眼搅人,心里苦恼万分。   现在听明白先生讲道,人要“素位而行”,像唱“双官诰”(三娘教子)那出戏,观众都骂大娘、二娘,称赞三娘贤良。可见人的好坏,全看自己的作为,何必争大论小呢?   杜曹玉琳说:“可惜老善人来晚啦,要是早来几年,何必受这些年罪呢!”她立志随讲演团游行讲演,现身说法,好救庶夫人出苦得乐。   先生说:“富贵人家,多是三妻四妾的,而且越小越掌权。所以我说,象吹喇叭似的,非从小头吹不响。要想化富贵人家,非从庶夫人下手不可。”杜曹玉琳是第一位舍身救世的庶夫人。   吉林省于省长的二太太,听人传说杜曹玉琳讲道自报小女人,她非常气愤。因为她平素不许人家说小字,所以于二太太来到长春会场,向杜曹玉琳问罪。   结果于二太太听曹玉琳个人的经历,为这个“小”字,曾生过多少气,打过多少架,差一点被气死,后来听凤仪先生讲道,如何转化过来的经过。于二太太恍然大悟,从而转变和大太太的关系。   一九三○年沈阳大帅张作霖第五夫人曾问先生,现今男女平权,怎么还讲嫡庶道呢?先生说:“我本不愿意讲这一条道,可惜现在的富贵人都困在嫡庶道上了,不得不讲,以救正之。”   五夫人特留杜宋玉洁问道:“你丈夫又娶人是谁的意思呢?”玉洁道:“我的意思。”夫人道:“你怎么乐意这么做呢?”玉洁道:“为的无后啊!当着妹妹到家时,我就把丈夫和一切东西完完全全交给她了。”说到这里五夫人就感动地落下泪来了,并说:“你说的和你妹妹曹玉琳(事先曾晤谈过)说的一点也不差。”因而请六夫人吃饭,关系从此和好了。   奉天省翟文选省长,也曾请先生和曹玉琳等为他和家,以解决家人之间的矛盾。杜曹玉琳、杜宋玉洁二人为东北许多权贵之家的嫡庶不和解除烦恼,转苦为乐,并为发展女义学做了很大的贡献。   一九三六年,长春总会选杜曹玉琳为副理事长。凤仪先生很赞成杜宋玉洁度量宽宏,很会当嫡夫人,众人称她为“老佛”。宋曹二位老人晚年皆由朱循天夫妇养老送终。 23 、孟良璧,张雁侨   孟良璧黑龙江省安达县人,青年时期毕业于龙江女子师范学校。凤仪先生倡办女义学发展至黑龙江时,良璧是女义学中优秀的女教师。曾在拜泉开讲演大会,对开发黑龙江省善风,起着推动作用。一九二六年春,随张雅轩,高正午、关刘国南等组成讲演团四十余人去朝阳讲演兴学。孟良璧是其中著名的讲演家,极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她到朝阳常说:“王善人叫我们死,我们不活着!”先生的儿子国华听着这话竟纳闷了,心里话,我父亲没念过书,怎能把人教得这样信仰呢?他这一次对父亲不服的心化有大半。此次游行讲演,朝阳群众对先生重新有了深刻地认识,女义学又振兴起来。孟良璧在这次开化朝阳的活动中起了巨大作用。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孟良璧在兰西县女义学任教。以后她在安达下嫁工人出身的张雁侨,真做到了托底就下,实不愧称为媳妇的榜样。先生曾说:“江省孟良璧,对于伦常,可以说无处不圆满,拿每年立业(公奖一千元)利息四分之一奉养生母,是尽了孝道。对于翁父方面,虽不能在山东家侍奉,然以她的才德,肯下嫁给张家,实在增光不少,那也是尽孝。对于夫君,和大伯,小叔等均能助起来,妇道、悌道也算尽了,所以说是伦常圆满。她自己若常常这样想,则性光圆满,哪能不乐在其中呢!”   孟良璧夫妇在昂昂溪至满州里铁路沿线创建女义学,又创立兴安分会及博克图等旗分会,女义学及会体大为开展,良璧是会体和义学中杰出人材,品貌兼备,不愧为成名大讲演家。   张雁侨是山东人,初在安达县杜绍彭家开的烧锅(造酒厂)学生意,因成绩优良,升为贫民工厂经理。早晚听道,休假回山东,给乡里人讲病看性,颇有奇效。因此求讲病的人车水马龙,无法应付。只得请大家在庭院里绕成个大圈,他站在高桌上讲话。他说:“东北有一位王善人,很有道德,我跟他学会讲病。我们人存什么心,什么事,就变成什么性。性情好的能出贵致富,性情坏的烦恼生病。讲明白病根,就能好病。”   张雁侨站在高桌上,继续大声讲:人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性,偏于阴木性的人,不服人好抗上,好生怒气,按生理说:“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沉重,胸肋疼痛。诸位如有这种病的,请到东面来(木属东方)。偏于阴火性的人,喜虚荣,爱面子,好恨人。按生理说,有人伤心,心热心跳,容易惊吓,神经错乱,失眠颠狂,吐血生疮。你们如有这种病的,请到南面来(南方属火)。偏于阴土性的人,有成见,固执呆板,好怨人。按生理说,怨人伤脾,有胃病,膨闷胀饱,上吐下泻,气虚无力。你们如有这种病的人,请到中央来(中央属土)。偏于阴金性的人,好说假话,诡诈好辩,虚伪忌妒,好恼人,恼人伤肺。咳嗽气喘,易得肺病,你们如有这种病的人,请到西面来(西方属金)。偏于阴水性的人,愚鲁好生闷气,好烦人,烦人伤肾。腰酸腿痛,肾气亏。你们如有这种病的人,请到北面来(北方属水)。   大家按方位站好,各自大声道过,痛悔自己过错,以拨阴取阳,过道真了的立刻就好。他向大家说:“先好的先走,回家先认自己的不是后尽悌慈道,上天不罚悔过之人。”   然后他又向大家讲“问性”的方法,他说:没好病的我领大家问性,自东方起,你们一齐的大声问:“大家看我有主意!”意的声音要长些,然后全体一齐答:“有主意!”一问一答,越多问越好。问的时候,要用意念领气到丹田,阳气到,阴气出,能打饱嗝,全身出汗,病就好了。好了的人请回去,一定要认真尽伦常道(孝、悌、慈、夫妇道)。   再请南言诸位一齐大声问:“大家看我明理!”全体大声答:“明理”。问的时候,同样要把“理”字的声音拉长些。(以下同)。   请中央的诸位大家问:“大家看我信实!”大家大声答:“信实!”   请西方诸位问:“大家看我响亮!”大家一齐答:“响亮!”   最后请北方诸位问:“大家看我柔和!”大家一齐大声答:“柔和!”   这是推转五行的问性法。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张雁侨临时运用了五行问性的方法:拨阴取阳以愈病。   他引用前人的说法:“谁能谁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能推转,不能也能行,五行推不转,能者也不能。”   “因为善人有道,诸位有德,雁侨愚诚,上天开赦,人借神力,我们有道德奇缘,谢谢大家,好了好了!皆大欢喜,互相感恩!”他用这几句话,结束了这次“史无前例”的盛会。 24 、徐瑞麟   徐学祥字瑞麟,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生,山东省人,幼年家贫,乞讨度日,事母至孝,母子相依为命。稍长赴奉天省安东市,在商店学徒,后经商致富,在安东落户,与谭淑贞(字善一)结婚。这时他母亲早已去世,未能享着福,深以为憾。   一九二九年,他听人说,朝阳有一位王凤仪善人,是位孝子,守坟明道,在东北省倡办数百处女子义学,并能讲病。他特自安东到海城县腾鳌堡淑贞女子义务学校来访凤仪先生,可惜未遇。他听刘惠忱讲先生行道的事迹和张雅轩罄产兴学的义举,深受感动。   徐瑞麟回家和妻子谭淑贞商量要办女义学,妻子表示大力支持,乃着手选觅校址,找了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天快黑时,才看见一处很大的宅院很中意,上前叫门,大声问这房子能不能出租?他妻子出来开门,才发觉是自己的家。他专诚到如此程度。他从此真就决定将住宅改为教室,并增建礼堂,能容五百人,在当时算是规模很大的女义学了。   徐瑞麟专诚办学。早晚课学道,日久“化性”。正在静养期间,预知凤仪先生领团来到安东,派人到火车站去迎接,并告知应由哪一条路前往,果然在途中接到。后以安东女义学为中心,发展至孤山,庄河,岫岩,凤城,宽甸,桓仁等县以及山东省胶东各县市。   徐瑞麟豪情满怀地说:“我将半生所赚的财产,悉数做了公益,就等于半生全做公益了!真高兴!”徐瑞麟大舍大割,做德勇猛,敢于学习张雅轩罄产兴学,真够得上“当仁不让,见义勇为”的有德之士!徐瑞麟晚年被选为长春总会的负责人,领导东北全体女义学和会体,为时不到三年。   一九六六年逝世。 25 、齐海峰   齐海峰字俊涛,是吉林省伊通县人,一八九三年生。原是位抱独身主义之清修女。他父亲原有四十多亩地,由于生活困难,完全典当出去,衰老的夫妇无以为生,想去打石头子挣钱,海峰和她妹妹海亭听着了,都哭着说:“我们卖身赎地,以救父亲的贫困吧!”李子和给她们讲明白伦常道理,她们就决心改变了昔日的清修主义,一定出嫁。   赵长生字荣九,一八八八年生,是怀德县人,十九岁就在顺山堡徐家过活,忠实勤俭。徐家立义学,他就给义学煮饭,人称他赵大师傅。有人问他说:“你一个钱不挣煮饭,太辛苦啦!”他说:“我煮饭侍奉活菩萨(指女老师)和万朵莲(指女学生),怎能不乐呢?”公奖储金立业五百银元(一九二五年)。   李子和建议齐海峰(公奖立业五百银元)与赵荣九结婚,海峰回家说明结婚有立业金,可以将典当出去的地赎回,帮助幼弟成家,父母同意了。她弟弟海山素知荣九又愚又贫,乃骂李子和的建议不当,海峰温言劝慰,才得结婚。妹妹海亭说:“我后半辈子也不能管他叫姐夫。”他们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一日崇俭结婚于顺山堡。赵荣九四十一岁,齐海峰三十五岁。海峰之友王惠民也因此气的得了一场病,而凤仪先生特别赞成此事。   齐海峰原是一位独身主义的清修女士,在女义学工作,素性清高,听明白道之后,而能不受财产、势力、容貌、年令的拘束,冲破世俗之成见,肯下嫁一位既贫又愚,但品德高尚的乡农,这是常人很难理解,更是不可能做到的。她放弃个人一切眼前利益,托底就下,托起愚人。这种毅然决然的精神,乃是非丈夫的大丈夫气概,用“出世”精神来做“入世”之事,如果不是菩萨心肠,怎能做得到!所以凤仪先生非常赞成此事。   先生说:“赵荣九为煮饭的大师傅,能实行,有公益心,家中只有长兄一人,齐海峰托底就下,先与娘家还债尽孝,使老父幼弟安心,其道甚远。”   齐海峰与赵荣九先天结婚(崇俭结婚)是当时传为美谈的“三大家”(刘静一与李永成结婚,齐海峰与赵荣九结婚,孙慕珩与赵品三结婚)之一。   卒年不详。 26 、孙慕珩   孙慕珩于一八九三年生,怀德县人,长兄办女子义学,她为义学的女老师,是独身主义的清修女士,她听凤仪先生讲,清修者逃避伦常,不入世就想出世,不行道还想得道,孤修寡练,不能成道,乃决意出嫁。先生为之介绍与赵品三结婚。   赵品三名万金,朝阳县北四家子村人,自从一九О九年(宣统元年)凤仪先生给他讲好瘫痪病之后,他就随着在朝阳一带劝善办学。后又不远千里来到东三省找凤仪先生,在吉林省劝病办学。一九二二年品三随先生到营口宣讲堂开会,听讲佛经,他们讲的非常透彻,但是一提到讲堂的事难办,各人家庭的事难以处置,他们一个个都哭了。先生和品三被惊醒了,他们为什么哭呢?又听有的人讲,“要把古人的话抛开,要在自己心上说几句话。”先生对赵品三说:“心就是命,要从命上下功夫,他们是因为讲的太高,自己做不到了。”品三问,他的命怎样?先生说:“你也高了,你本是一个瘫痪人,得着‘性’病就好了,以后在外宣讲,所以才像个先生,然而命还是苦的。”先生叫他仍行贫人的道,去给李家煮饭尽义务,让李家的媳妇们去女义学念书,做了一年,得到全家人的佩服,立住命了。先生说:“赵品三把‘命’夺回来了。”怀德一带的人非叫他当学董不可。公奖立业金五百银元。   因此,孙慕珩甘愿嫁给年老的赵品三,于一九二八年五月初七日结婚,赵品三五十四岁,孙慕珩三十六岁,都是不曾结婚的人。结婚于赵品三的故里朝阳北四家子村,一时乡里传为美谈。   孙慕珩为了行道尽伦常,了脱尘寰,而改变原来的清修主义,下最大的决心,嫁给年老且贫的赵品三,这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以德为第一的高尚胸襟,诚属世所罕有!孙慕珩公奖立业七百银元。   先生说:“赵品三乃明道之士,年老体弱,尚为童身,家中户族甚大,孙慕珩与之结婚,虽高些,然有家私之累,是高中低,其道甚宽。”   卒年不详。 27 、刘静一   刘静一名云峰,一八九四年生,吉林省公主岭人,在怀德县黑林子女义学教书。是独身主义的清修女士。她曾听先生讲逃避伦常,不尽人道,一心清修者不能成道。静一问:“怎能成道?先生为她讲崇俭结婚之道,把人道尽圆满了,伦常无亏,才能成道。刘静一听明白了清修不能成道的道理,乃决意嫁人,入世圆满伦常道,再行升华,便可超出气数。   刘静一常听先生说:“安达有个李永成,人称他为‘傻和尚’具有佛性。”有人求他办事,从不厌烦,有人斥责他,他也不生气,还说:“好啊!”有人责骂他,他也说:“好啊!”他这种以吃亏忍辱为占便宜,正和世人相反,是佛性,但人们都认为他又愚又傻。刘静一自思,我何不找他去结婚呢!主意拿定,她便同她叔父径去安达。   静一自言是凤仪先生叫她来和李永成结婚。人们都很愕然:大家都知道李永成又老又愚又傻,有为刘静一落泪的,有愁怅的,静一意志坚决,乃于一九二八十一月七日,与李永成结婚,永成四十九岁,刘静一三十五岁。晚间入新房时,李永成坐在炕梢,一声不出,多时,刘静一道:“他们把你的行李安排到炕头了。”永成就到炕头上坐着,问静一道:“你来时,你老人知道吗?”静一说:“知道啊!”永成道:“你要知道啊,我是个庄稼人,还很傻,今年四十九岁了,又很脏,你是贤人,别耽误了你,你要好好寻思,若后悔,你可趁早啊!回去吧!”刘静一说:“来了还能回去吗?等我把衣服给你洗洗就干净啦。将来咱们的立业息钱下来,再给你做新的。(刘静一公奖六百元立业,李永成五百元立业)”永成说:“身体是个俗壳,心性清净,没有烦恼,才是真干净呢!”隔一会,永成又说:“你可别后悔啊!后悔就把德行丢了!”静一说:“你放心吧!”   李永成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刘静一身为女教师,能够屈身到社会最底层去,甘心把又愚又傻的李永成托起来,是矮到无可再矮的地步了。这种以“出世”的气魄来“入世”,除非具有菩萨的心肠者,又谁能做得到!后来先生听说他们结婚的经过,说道:“女了最重助夫,像刘静一肯嫁又笨又脏年老貌丑的李永成,那才算是真助夫!李永成无论人说他什么,他只说:‘好啊’!‘我竟遇着贵人了!’他有这种会做‘愚人傻人’的本事,就是佛行,就能成佛!”又说:“李永成性愚貌丑,刘静一自动为婚,毫不嫌恶,似较低些,但无家累,性子又清,是低中高,其道甚深。”   刘海峰、孙慕珩、刘静一,被称为“三大家”,又称“老三家”。先生说:“他们的事情办完,道是无穷!”   卒年不详。 28 、王清   王清,安达县人,素性好善,闻道即行,尽全力办女义学及会体。经商致富,娶了两位妻子,彼此不和,时常吵闹。他听凤仪先生讲:“人做错了事,认账就‘了’。打也不生气,骂也不生气就成了。”他便痛悔前非,自认不是,立志认账。北平总会开成立大会时,王清夫妇前往赴会。二女人赶来,逼他回家,王清即随她回安达,毫未生气。有一天正吃着饭,妻妾吵闹起来,他像没听见似的,还照常吃饭。妾生气把他的饭碗夺下来摔掉,他也无动于衷。他性子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竟坐着含笑而逝。同仁学生以及亲友们来吊丧行礼,看着仍如活人,谁也不害怕。他虽于生前嘱咐死后火化,可是家人不忍,因为是坐化的,只好以坐棺成殓,修砖塔安葬。   葬后第三天,放牛的小孩看见王清的墓塔内冒烟,跑到他家送信,他家的人前往,看见火苗围着他周身回转,尸体自行焚化之奇迹。   王清生前既不念经,又不参禅,只是听信凤仪先生的话,实行忍辱,绝不怨人,死心化性。所以先生说:“人的境遇好坏,都是助人成道的,反面的助,力量更大。” 29 、陈俊一   陈俊一名发旺,一八七一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兰西县,是黑龙江省的大慈善家,修庙筑桥,乐善好施,扶困济贫。家有良田万垧。妻吴致一,生四子,长次二子夭折。三子显声字景飏,四子显忠字荣秩。显忠在哈尔滨读书,浮华奢侈,花钱无度,后闻凤仪先生讲道,突然改邪归正。因此,一九二二年陈俊一发心办女义学。   他吸取长次子夭折及四子读书不守本分的教训:有多大的财产,如无好儿孙,也是枉然,只有做大善积大德,才能使儿孙走上正途。因此,信凤仪先生的话,大割大舍,布施家业的一半以上 -- 六千垧地,做为发展义学的学田。他们老夫妻随先生游行各地劝善办学,把整个家业交给管家管理。   三子显声患眼病,他听先生讲道说:“我看世人也太着笑!不是管老婆就是管儿女,凡是沾点边的,就都要管,可就是不知道管自己。像眼睛是自己的,因为控制不住火气,肿得好像一个大红桃,疼的呼爹叫娘,这时候连自己都管不了啦!没法叫自己的眼睛不痛。人要是有道,必先管住自己,不叫他生气上火才行。”显声听后,猛然省悟,眼病很快痊愈。后也随父亲办女学,又到河北省开化善风,并在天津分会担任主讲。   四子显忠后来也在义学中服务,曾随先生到安达开会。一九二六年曾随张雅轩,高正午等四十余人西去开化朝阳。一九三О年五月随先生及李子和到安达,闻先生同杜绍彭深入研究储金立业事,颇有心得。   一九三七年,先生身体衰弱时期,陈显忠也曾扶持过先生。对凤仪先生的学说有较深造诣。 陈俊一家自从一九二二年以后,独资创办女义学,全家人都投身于公益事业,父子一心,从善如流,成为有名的道德家庭。   卒年不详。 30 、房正坤   房正坤字载忱,一九О八年出生于辽阳县张中堡,少年时期在女义学读书,后来曾在朝阳凤仪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在女义学的教师中属于佼佼者。曾为一男孩讲好了失语症,轰动乐亭一带,善风大开,(详见《性理疗病》)。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九日(古)王辅民与房正坤崇俭结婚于沈阳。成为凤仪先生的三孙子媳妇。在结婚典礼时,正坤讲道,自谓是“托满家”来的,将来挣钱给婆母立业。安东同仁(徐瑞麟等人)听着此事乃自动助些钱,把房正坤的立业和她婆母的立业一起完成了。   先生曾说此事的原委道:“我儿子媳妇白士贞是我给定的,我儿子以后又娶了一个人(房淑贤),我儿媳怒火上升,眼睛瞎了,落在苦海里,这正是我对不起她,我的‘命’上就算有亏,所以我的意念不了。我儿子对于他内人心不了,我孙子们有个瞎妈,他们得挣钱养活着,是他们的身界不了。现在三孙子媳妇房正坤来,她是二房儿媳妇房淑贤的侄女,自幼就跟她姑母念书,所以说是她姑母的心尖。她进门来,先给婆母立业,我的意念了啦!不用惦着儿媳妇,因她的生活已足了(有立业利息,生活足够了),我儿子的心也了啦!我孙子们也不用挣钱养活他妈了,是身界了啦!我的意念不了仅是个神,现在意念了啦,才得成佛,这是一个人来,竟能托起三界来,力量是多么大!”   房正坤曾自述道:“我姑母过门(结婚)之后,没能尽得圆满,所以嫡夫人双目失明,这是没能托起来。我现在归王家,是嫡夫人的儿媳妇了,我先给婆母立业,是由苦海而超天堂,这正是代姑母托满家了。”   先生听后,说道:“她说了这些话,我实在万分欢喜,因我讲妇女道多年,如今托满家的媳妇真出现了!”   先生的家道五行:先生居土,守坤居水,国华居火,白士贞居木,房淑贤居金。正坤是淑贤心爱的侄女,她来当媳妇,嫡庶自能和好,就是金木交并,助起国华是为木生火,国华奋志向道是火生土,先生意了啦,可达志界,自能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推转了。   先生说:“房正坤是媳妇托满家的榜样!”   一九九六年,逝世于北京,享年八十九岁。 31 、朱子青   朱子青名万选,吉林省农安县朱家房村人,清末秀才。自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创办农安女义学,即开始学道。凤仪先生见他在家一早起来,就大声吵嚷,不是管伙计,就是骂家人,整天操劳,他家是个大家庭,三百多口他劳心过度,身体虚弱,便抽大烟(鸦片),他越管家人,家人越对他有反感。先生对他说:“你管人像拍皮球似的,拍得越重,跳得越高,日久成仇,所以耍脾气,终可使妻离子散!”朱子青说:“我见他们做事糊涂就生气,该怎么办呢?”先生说:“圣人不是说‘父子不责善,责善则离’。你忘记了吗?”朱子青一听,惭愧得汗流浃背,问先生他今后应该怎么做?先生劝他把大烟戒了,并告诉他要做到正己化人,把心放下,尽力办义学。此后他便在农安办女义学,并影响附近几个县也办起女义学。   朱子青很喜欢听凤仪先生讲道,在修养心性上狠下功夫。一九三四年十月被选为哈尔滨总分会会长。从此立志学圣贤,每事必问,严格要求自己。他问先生说:“自从我担任会务以来,会体及女义学发展很好,但职员时常生病,是不是因为我不会当会长呢?”先生说:“是啊!在上的性子里有禀性,脸上没笑容,说话压人,职员们无形中受伤,容易生病。如能学会善言善语,态度温和,遇逆事心生欢喜,禀性就化了。若能以天性为主,待人和气,能聚万缘,领出成人,必有成事。”   朱子青又问:“我觉得我的副手把权,我不能主事,算不算大权旁落?”先生道:“不算。他好像是你的心脏,职员们好像是你的手足,他们能干,是你的命好,你自己守住天性,就立住命了。”朱子青遵照先生说的话去实行,修养得心平气和,性情柔和,嗣后,全体上下无不拥戴。朱子青肯放下秀才架子,是闻道即行的人。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朱子青居沈阳市,一日对家人说,善人(凤仪先生)叫我某日前往,至期果无疾而终。 32 、裴会卿   裴会卿名崇元,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为人和蔼可亲,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扶困济贫,乐善好施。每年佃农送租粮,从不计较成色好坏,且殷勤招待。年景不好,秋粮欠收,即不收地租。每年腊月三十“接神”时,把佃农欠他的借据,归拢到一起,一把火烧掉,永远不再讨要。   一次,他被土匪绑架,走出很远的地方。一天夜里,土匪正在酣睡的时候,只听见“快跑!快跑!”的声音,他猛然惊醒,起来就跑,深夜里漆黑一片,往哪里走啊!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发现前边有一个像小灯笼的东西引着他走,他便加紧脚步,一直走出险境,小灯笼不见了,天也快亮了。   裴会卿先办宣讲堂,后又任慈善会长。闻知凤仪先生倡兴女义学,便亲自赴奉天、吉林两省各女义学参观。然后,于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成立呼兰县女义学。又请李子和率讲演团至下江(松花江下游)游行讲演,倡立女义学。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裴会卿同他人捐款购买北平总会会舍,(杜绍彭等大慈善家同时捐款),被选为总会副理事长。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之后,曾担任长春总会重要职责。 33 、石维祯   石维祯,吉林省长春市人,是清末秀才,很有学问,闻道后,对凤仪先生创兴女子义学的宗旨,极为赞佩。一九二四年乃请朱恕忱、孙静轩率领的游行讲演团至长春开讲演大会,听众甚为踊跃,会后石维祯主持在长春二道街李公祠成立女义学。以后又向九台、永吉各县发展。长春女义学改为分会之后,石维祯又担任分会负责人。   一九三三年长春成立总会,被选为主要领导人。终生为公益事业服务。   石维祯的次子石玉泉求学时,认为他父亲办义学讲道劝善是腐败迷信,心里非常不赞成。一次,张玉馥给一个乞丐讲好病,正好他放学遇见,觉得很奇怪,便问张玉馥是什么道理。张玉馥说:“这不是一讲就能明白的,你要想明了其中奥妙,只有专心寻思,我怎么讲好的病呢?思之思之,鬼神告之。心专一了,自然会悟明白。”石玉泉年青好奇,便专心寻思,他怎么讲好的病呢?上下学走在路上也想。一日忽然开悟,开了智慧,能知人因果,讲病如神,人称之为“石佛”。不过“石佛”讲病,大呼小叫,有些神神怪怪的。   先生对他的讲病方法曾提出过批评:“石玉泉善能讲病,但讲病时,有口气太硬的地方。患病有时是有因果,不能把因果说开(解开之意),因果不能‘了’。今后讲病,必使因果破开才是。(‘解开’并不是将因果说破或泄露)” 34 、郑子东   郑子东名嘉春,辽宁省本溪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幼年家贫,十六岁辍学佣工,后又得机会入南满中学业堂就读。十九岁因母丧辍学。后经营银号。一九三О年(民国十九年)春,凤仪先生劝他出外学道。他说:“银号的善后(已歇业)不办,怎行呢?”先生说:“事坏人好是有道,事好人坏是无德。事情失败是因为你任性常耍脾气,内伤心性,外伤人缘。所以俗话说穷脾气,耍脾气的人,哪能不穷呢?你跟我出去学道,把性养好,环境自然会转好。”先生又问他:“你当初做生意时,想赚多少钱为止呢?”子东说:“想把本溪的银号办成功后,向全国发展。”先生说:“古书上说:‘缗蛮黄鸟,止于丘隅。’鸟都知止,你怎么不知‘止’呢?你看那燕子,因为拔高,遇上罡风被刮碎了。现在的人都糟在‘好’上啦!”又指着山说:“你看这山也有道,一起一落,一起一落地,落下去有平地,平地里就有河。道是平的,逢山钻洞,遇水架桥。人若有道,遇顺境谦虚和蔼是钻洞,遇逆境立志自强是架桥。你现在必须变换环境,出外学道。小鸡不出蛋壳,不能长大。”   郑子东又问:“我欠人家十万元还不了,人家欠我四十万元要不来,不弄清楚,如何交代?”先生说:“性清神爽的时候办事,迎刃而解,神昏性暴的时候办事,好像一团乱麻,越撕越乱,所以得先学道。坏是好的起头,好是坏的开始。不可不知啊!”   郑子东从此才随先生出去学道,沿铁路向吉林、黑龙江省前进,沿途到各义学讲道到处受欢迎。最后走到黑龙江省安达喇嘛甸子学田部。先生对子东说:“你在这虑道吧!”子东问:“虑什么道呢?”先生说:“人人都有道,你把做过的事,往回虑,哪些合道?哪些不合道?日久就虑明白啦。”   一九三三年成立奉天省总分会,郑子东任副会长,其妻郑尚化尘为副理事长。   一九四八年秋,赴台湾。   一九五О年办理台湾会务。   一九六五年,创立彰化私立成功幼稚园。   一九七三年,根据王国华写的《笃行录》和朱循天的《侍坐随笔》以及后学们的记忆,汇编成《王凤仪言行录》出版发行,流布甚广。是年八月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35 、王淑英   王淑英,吉林省双阳县人,一九О三年生。父王会三(字连捷)从善事多年,曾在北京协助赈务救灾工作。舍钱做善,资助筹建北京总会。   淑英是怀德、双阳一带女义学早期的学生。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三月,是第一批由李子和等送往海城县周正堡淑贞女学就学的女生之一。读书六个月,仍回怀德,怀德女学之兴实基于此。十月在怀德凤凰坨女义学任教。   一九二三年春,黑龙江省安达县开始成立女义学,王淑英被派往安达县“内则女义学”任教,女学初创,条件较差,克服许多困难,开展校务。   一九二四年海城腾鳌堡淑贞女校,经济来源极度紧张,债台高筑。时王淑英被德惠县教育局聘任为张家湾公立学校教员,她听说腾鳌堡母校艰难,将所挣之薪金“哈洋”三十元(纸币)夹于书中,寄赠淑贞女校,以舒眉急。   一九二七年八月王淑英随凤仪先生和张雅轩等人至安达,开办讲习班半月。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冬,王淑英与李连溪(李子和长子)崇俭结婚,由孙慕珩送亲至朝阳县团山子村。当时连溪闻信,让他做准备,急得落泪,因为家里确实啥也没有。连溪正在照顾无儿无女的二伯父二伯母。结婚无房住,暂借学校的宿舍(放寒假)。   邻家的新媳妇们窃窃私语:“这么好的姑娘嫁到这么穷的人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是不是骗来的?”竟至替王淑英落泪,觉得非常惋惜。淑英便给他们讲崇俭结婚的好处:男女平等,各自独立,互不依赖,互不管束,可以为公益事业服务。新媳妇们听后,觉察到自己身入樊笼,常受委屈,毫无自由,将痛苦终生。反倒哭起他们自己来了。殊不知,这对穷无立锥之地的夫妻(李连溪、王淑英)所生的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大学毕业的有用人材。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时期,王淑英同李秉先等人,在长春创办道德讲演社,讲演效果非常显著,一个星期就讲好很多腰腿病患者,患者临走时扔下的拐棍挂满一面墙。   东北沦陷,日本人进长春时,局势突乱,警察来限制,不许讲演,把牌子摘下来摔了,怒气冲冲地说:“日本人都进来了,人们都往外跑,你们在这儿胡讲些什么?还敢聚会?赶快关门!”后来关门讲,自己讲自己听。没想到那个警察在外偷听,听听屋里到底讲些什么?有一天,屋里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那名警察突然进来,竟对着王淑英等人跪下磕头,并感动地说:“你们讲的太好了,都是修身齐家的大道理,教人们如何孝敬父母,家庭和睦,我在外边听好几次了,深受感动,所以进来拜谢各位,我绝不再来打扰!说完又亲自将牌子给挂上。”   长春石维祯,晚清秀才,很有学问,但家庭并不和美。王淑英为其齐家,全家向道,家庭风气大有转变。石维祯之第四子玉泉,明道后善讲病,效验如神,众称“石佛”。   王淑英是当时知名的讲演家,不仅善于讲性命伦理,并善于讲病。兹举下面两个典型病例。   魏某,女。年轻时,初到夫家,为媳妇时很刁蛮,跟婆婆吵架,自己抓破脸,血淋淋的跑到警察局控告婆母虐待自己。把婆婆弄得有口难辩。不料她后来生一疯女,炕上拉,炕上尿,折磨她,一会儿也不让她消停。拉到炕上,妈来收拾,疯女自己抓一把藏在背后,等妈收拾完,她突然将一把屎抹到她妈的脸上,然后大呼:“好俊呐!”把魏某折磨得实在无可奈何。她问道于王淑英:“淑英啊,快帮我想个法吧,我可实在受不了啦!”   王淑英说:“我说话你能信吗?”魏说:“信、信,你咋说我咋办!”   淑英说:“你要真信,那咱就说说,你从前欺负婆母太过,亏了孝道。这个孩子是来要账的!不是你的女儿,你要真心悔过自新,孝敬公婆,认了这个账,不生恨怨心,她无论怎么折腾,你都尽心侍候,那么少则七天,多则半月,你还够账她就该走了。”   一个月后,王淑英又过双阳魏家门,魏某迎淑英到家,告知:“你去后,我就任劳任怨侍候她,天天向神佛忏悔自己从前罪过,没到十天,这姑娘就死了。真灵,我这回可得当个孝心媳妇。魏某一心向道,终于开悟,现身说法,劝化很多人转恶向善,并能讲病,人称魏神仙。   又一病例:有一漂亮姓孟的小姐,长春人。偶尔也到二马路分会听王淑英讲道。有几个律师朋友,常与来往,她也以随朋友到法庭看提审犯人为趣。一日,忽得癔病,由亲人搀扶着来会中找王淑英:“王老师快救救我吧!可了不得啦……”   王淑英正在台上讲演。灯光雪亮,听者如云。忽闻喊声凄厉,淑英寻声望去,不觉一惊,只见孟小姐面色苍白,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由人搀着向讲台边摸来,用沾血的手指不停地挖着自己的耳朵眼,耳破血出,自己也不觉。走到讲台前拉住淑英的手:“王老师快救我呀,我什么也看不见啦!就看见一个无头的人总跟着我,往我耳朵眼吐唾沫。我就抠啊抠,总也抠不净。进了你们这个门,这个无头人就没了。”   王淑英见状听其所言,已知内中因果,一面扶孟上讲台,一面说:“救你不难。今天听讲的人很多,众人就是天,你就对天悔罪,说说你自己都做过哪些恶事,千年罪孽一悔便消,翻出良心来,病就好啦!”   孟小姐诚心悔罪,张口就抓住自己作孽的要害,一口气把事说完:“我从前有个很歹毒的嗜好,爱看提审犯人,遇到不招的我还能帮助想点子,准有效。有一次,在吉林监狱旁听审案,犯人宁死不招,狱警把钢针钉进他的手指缝里(手指甲与手指肚之间),疼得豆大的汗珠直滚还不开口。我就从旁出主意,让犯人用扎进钢针的手指挠砖,疼的犯人终于招供画押。”说到这儿忽然望着灯光喊起来:“我看见电灯啦!”   当天晚上她不敢回家,要求住在王淑英身边,淑英答应留她住下。次日还让她登台认罪,讲这件因她出坏主意而屈打成招的冤命案。这样,因孟诚心悔过,病就好了。   王淑英是长春分会三大讲演家之一,长于讲伦理道,与善讲“四大界”的张世维,专讲姑娘道的候向琳齐名,电台曾派车接来,通过麦克风向广大听众演讲。   由于善讲家道伦理,非常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劝化了家庭不和、转苦为乐者,不胜枚举。曾到过许多地方,如明水、拜泉、北安、齐嫩、黑河等地,又乘船到佳木斯一带,所到之处善风大开。   伯公婆李儒夫妇抽大烟,抽得吃不上饭了,从朝阳跑到长春来找侄媳王淑英,淑英托人找房把伯父母安置下,还得托人给买大烟,开始不抽受不了。后来逐渐才戒掉。   王淑英后期担任过长春分会宣道主任,因其对凤仪学说的造诣颇深,故委以“掌道根”之重任。   晚年安养于长春次子文实家,一九九三年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36 、党蕴斋   党蕴斋是河北省乐亭县大家坨王庄人。一九二七年,其侄党剑尘在吉林省怀德县范家屯经商时,曾得闻道,得知凤仪先生倡办女义学之宗旨。回家和他叔父党蕴斋介绍女义学及义学在东北兴起的势头,引起党蕴斋的极大志趣,便决心要创办女义学,并得到李资深的赞同,成立了大家坨王庄女义学。党剑尘弃商兴学,乃到海城县腾鳌堡淑贞母校请教员。校中派高正午、孙静轩、关耀民、袁殿文等前往,宣讲凤仪先生的学说。不久又在王庄附近的闫格庄增设女义学一处。   一九三О年秋,先生同张雅轩从北平回来途径乐亭住五日。时党蕴斋因办学积债很多,欲同其侄党剑尘学张雅轩罄产兴学、武训行乞兴学。先生给他们批评道:“你们乐亭去海城听道的,不止你们叔侄二人,如今你们力量也算尽到了,要由此学校停办,是同去学道者的罪了,你们已成功啦,何必这样执着呢?”   李翼瀛听着说:“从前我夫妇也曾去海城听道,要不接着办,是我们有罪。”因此她立志不食,感化她丈夫李资深,竭力继续办学。正值资深携巨款行路未被匪劫,他立志年出银元四百元,以办女学。   一九三二年游行讲演团到乐亭县讲演,大港村一男孩患失语症不能说话,由讲团房正坤通过找病因,给他讲好了。因此轰动了远近乡镇,因而女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些人认为能讲好哑巴会说话,凤仪先生乃是耶稣再世。其实先生常说:“我得的是天道行的人道,不是任何宗教。”   清末庠生李仙舟字资深,系乐亭县新寨人。自动做向导,领讲演团游行昌黎、滦县、乐亭各县讲道。因而昌黎、滦县、抚宁、迁安等县也都设立了女义学。   党蕴斋虽年近古稀,仍是每年游行各处女义学,讲道劝病,不辞辛劳,二十年如一日,老年须发皆白,尤仆仆风尘,不避风霜之苦,以劝世化人、兴办女学为最大乐事。实为倡兴女子义学于关内之第一人。 37 、孙守五   孙守五字常卿,山东省历城县人,一八八六年生,鲁地著名宿儒,曾受业于江寿峰先生(江希张之父)。民国初年,对江希张所倡办的万国道德会,他首先赞成,于会体成立的前期负责实际会务,近十年之久。   听凤仪先生讲道,他非常敬服。民国十八年,先生被江希张聘请之后,一些南方儒者听先生讲道,多是乡言俚语很觉反感,他们以为自己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是来听古圣先贤之至道、儒释道三教之源流,因而竟有登台说先生讲话,粗白俚俗,不足以为道,很不赞成。孙守五乃力驳某些人的偏见,他说:“王凤仪先生虽是庄稼人,又没念过书,无何权位,可是有数十万人信仰他,是什么道理呢?只因为他的道德实践最有说服力,舍己为人的精神最有感召力,所以有那么多人敬服,创兴了六、七百处女义学。诸位先生的知识高深,学问渊博,我是很钦佩的,没人不赞成,但是我们出去讲演,不仅没有人欢迎,甚至没有人给饭吃。然而凤仪先生培养出来的人,无论男女老幼,有无学问,哪怕是乡下的老太婆,经他讲习四十天,都能出去讲道,劝病化人,就有人远接近送,舍钱成立义学。就是北京总会的房舍,以及长年的经费也都是东北办女义学的善士们捐献的,我们办了八年,还没有立足之地。人家筹备不到一年,就成立北京总会,我们能不折服吗?”   孙常卿的一席话,闻者无不感动,从此改变了大家的看法,对凤仪先生非常礼敬悦服。   孙常卿一九三一年五月为北京总会职员讲习班解决教材问题,将《修齐宝录》改编为《修齐语录》。   孙常卿常游走于东北及华北各地讲演。一九三二年五月,北京总会扩大讲演,孙常卿率一团人赴绥远,成立绥远分会,颇受欢迎。   一九四六年夏,孙常卿对朱循天建设道德新村之创举,向往已久,故特来亮中新村,以资赞助,并为村中之青年和学生讲授《四书》和《易经》,更抽暇协助设计《王凤仪年谱与语录》的编写方案,为王凤仪学说的传承工作,多方献力,直至八旬高龄仍孜孜不倦,逝世于历城县,卒年不详。 38 、王国瑞   王国瑞字龙图,吉林省怀德县人,一九一一年生。顺山堡男义学毕业。母早逝,祖母抚养长大。祖父好道,常住庙上,受祖父影响,从小种下佛因,便产生出家的念头。他读过几年私塾,后又入义学读书。十八岁在四平市得见凤仪先生,闻道后,明白了“没有不忠不孝的神,没有无功德的佛,不要独善其身,而要兼善天下。”凤仪先生说:“出家将来还得还家,上庙将来还得拆庙。”王国瑞因而决定不出家,要先尽伦常,圆满人道。后与朱耀庭的女儿朱广寿(字承远)结婚(朱家五桂之一),长期服务于义学和会体中。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到黑龙江省望奎县义学中服务。民国二十二年,张雅轩到望奎县视察女义学及分会工作。王国瑞向张雅轩诉苦,无法开展会务。张雅轩说:“狗打架都有人围着看,因为狗是真咬,你自己讲的不真,怨谁呢?”望奎县分会的会长信“五台教”,因之不重视讲伦常道。王国瑞暗自立志,每天诚意格物(研究),不久心诚开悟。   一日上课,国瑞讲“五台”道说:真道德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得来。有人说凤仪先生的道是小道(人道),不是大天道。又说不朝五台不能成佛。我考究,已往的圣贤莫不朝此山而登斯台也。如古之不忠、不孝、伦理乖舛,遗臭万年者,全都是滚砬子的人。王凤仪老先生,是五山皆朝,五台俱登矣!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惟凤仪先生可以当之无愧!父子有亲仁也。仁者东方甲木,可比为东台山。父亲应慈,儿子应孝。凤仪先生当父亲尽慈,当儿子尽孝,是朝了东台山。像古之燕山教子,孟母三迁,全可说是朝了东台山。   君臣有义,义者西方庚金,好比西台山。君应敬,臣应忠,凤仪先生给人扛活(佣工),能尽忠心,使东家宾服。是上去西台山,像古时尧访舜。汤就伊尹、文王请太公,都可说是朝了西台山。 长幼有序礼也。礼者南方丙火,好比南台山。兄应友爱,弟当恭敬。凤仪先生四胞弟好赌,与他分过三次家,合过三次伙,他一点怨言也没有,是上了南台山。像古时孔融让梨,夷(伯夷)齐(叔齐)让国,都是朝了南台山的人。   夫妇有别,智也,智者北方壬水,好比北台山。夫义妇顺。凤仪先生度妻明道,是上了北台山。像文王和太姒,梁鸿和孟光,冀缺夫妇,相敬如宾,都可说是朝了北台山。   朋友有信,土主信实,位居中央,好比中台,凤仪先生救杨柏是上了中台山。   人尽五伦之道,就是朝五台。人若成道成德,必须先尽人道,人道尽天道返,才是真朝五台山。古人说‘德能出数,道可回天。’王国瑞讲到这句话时,讲台前摆的菊花整整齐齐地向他弯了三次。听众深受感动,望奎县善风大开,王国瑞因之成名,人称之为“菊花三点头。”师范学校校长当即口占一绝云:“万籁无声四壁秋,王君讲道正凝眸,菊花也解先天意,默默无声三点头。”以后王国瑞多年为高级讲习班主讲。   可惜王国瑞后期被权欲所勾牵,走入歧途,因而晚年曾受十多年牢狱之苦。及出狱时,已年逾七旬矣。卒于一九九二年,八十二岁。 39 、张星南   张成箕字星南,辽宁省辽阳县人。民国前三年创立辽阳第一民立高初两级小学堂,后扩充为中学校。办学十二年,移交政府为省立高中,桃李遍东北。民初当选为省议会议长,连选连任十二年之久。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春,辽宁省各地女义学林立,因而在省城成立总分会,请张星南为会长。他为彻底明了凤仪先生的学说真相,每日早起晚睡,认真参加道德讲习班,颇有心得,提高悟性。他当议长时,因讲话过多致疾,如讲话超过十分钟,胸部即疼痛难忍。自从在凤仪先生主持的讲习班中听道日久,不知不觉中,讲一两个小时话,也不感觉疼痛了。张星南非常高兴,觉得凤仪先生潜移默化的力量真大,使他变化了气质,十多年的痛苦,消除于无形。   一天张星南问:“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究竟谁说的是呢?”先生道:“都对啊!说性善的是指天性说的,说性恶是指禀性说的,说性无善无不善是指习性说的,所以说都对啊!”这一简短的解答,确使张星南有前无古人之感,真是五体投地的佩服。因而对会体及女义学全力以赴地承担起来。由张星南为学生们讲《论语》、《孟子》。白永贞(曾任省议会议长)讲《大学》、《中庸》,道德文学并进。一般士绅及老议员们,以前不了解的,也都心悦诚服,自动创立义学及分会。辽宁省各义学及分会,经张星南卓越领导,会务蒸蒸日上,功不可没。张星南以身作则,早晚道德课,从未迟到,曾作联语“远宗孔孟,近法王江(王凤仪、江希张),仁义道德,性命伦常”以述志。   张星南问凤仪先生:“这种时局,会体如此扩大没有危险吗?”先生说:“现在的人,要钱不要命。道德人要命不要钱,就是负债也办学办会。”张星南又问:“债多不累人吗?”先生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这不是《大学》上说的吗?怕什么?我三十五岁就和钱分了家,不也一样行道吗?你试试看!”总分会办学办会积庞大之债务,后果迎刃而解,由善士们助款解决了。   张星南后来又主持会内成立“民德义务中学。”培养出许多人才,他晚年矢志不渝,豁达大度,应付了许多复杂多变的环境。   晚年移居关内,年逾八旬,逝于北京。 40 、翟文选   翟文选字熙人,清末举人。原籍山东。辛亥革命后,曾任议员,因不满袁世凯窃国专权,乃愤然离开官场。到黑龙江省林甸务农。后又任盐运使,奉天省长等职。夫人李淑华,毕业于黑龙江省双城师范学校。   翟文选任奉天省长时期,曾患胃病。一九三一年四月由凤仪先生偕朱广生(育民)给讲好。一日,省长在私邸设宴,先生偕十余人前往。省长问询各人姓名及出身经历,都说没念过书。省长得知赵品三曾患过七年瘫症,出身贫寒,今当道德讲演社主讲,替省长教化人民,他极受感动。   先生说:“赵品三等人出身寒微,但能讲道劝人,可说是贱中贵了,你是奉天省长,可算是奉天第一家了。但你们的天命将不永了,今年秋天就要有大变动,不但一国有变动,将来还要影响全世界,你们知道吗?”省长道:“我们的罪是怎样造成的呢?”先生道:“禁止人民抽大烟(邪片),你们却要抽,禁止人民赌博,你们偏打麻将,你们的姨太太半数是从妓馆里来的。你一人当省长,亲友们家里,正不知添了多少大烟袋和姨太太!这些卑鄙行为都是造罪之因,岂不是贵中贱吗?”说到这里,省长汗流浃背道:“这全是我的罪过呀!可惜我和老先生见面太晚啦!我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百姓,目前人心日下,时局不稳,我想急流勇退,你看好不好?先生道:“但看你有没有赃钱?若没有赃钱,灾祸可以免。”翟文选听着这话,便辞去省长职务,终得安全无恙。   翟文选偕朱广生同去朝南海普陀山,他很敬佩比他年小数十岁的朱广生,竟称之为朱老师。在普陀山的梵音洞看见许多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更增强翟文选的信心。   夫人李淑华晚年出家,年八十余卒于五台山。女儿尧臣少年时即对先生特别钦敬热情,曾将心爱的小手绢儿赠给先生作纪念。她蓄意大学毕业后,出家五台山,法名通愿。一生戒行清净,潜心修持,清高淡雅,成为我国一代名尼。 41 、岳兴华   岳兴华辽宁省锦西县人,一九О七年生。青年时期从商。一九三一年开始接受凤仪先生的学说,信仰专诚,颇有悟性,聪敏睿智,说理清晰,声音洪亮,表达能力很强。   一九三三年奉天省总分会开成立大会,参加者千余人。先生讲话后,岳兴华代表各县分会作答词,从而显露其才华,深受重视。   一九三四年被调到长春总会。五月十三日随先生去范家屯送孀妇张玉奎与赵长祥结婚。此为先生去开原讲演数日,同行者有朱允恭、刘文永、朱雪梅等,讲演时颇受群众欢迎。岳兴华是当时著名的大讲演家,几千人的大会,他一上台,听众便鸦雀无声的听讲。   是年九月,岳兴华随先生在怀德县陶家屯火车站等车的时候,先生对岳兴华、朱育民说:“岳兴华有学问,善于讲演,是到处驰名的人,然而将来的苦要多啊!朱育民是个庄稼人,没有多少文化,但可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呢!”此乃从二人的性中反映出来。后来事实证明,果如先生言。   一九三五年六月,先生至北票讲演数日。有某道门中数人,特来盘道,问:性在什么地方?先生知他是“挟故而问”,故默而不答。岳兴华代答数语,某人甚服。   先生每到一处开讲演大会,常有岳兴华跟随。西去承德,归途至凌源县,先生说:“咱这团人为的化世界,好比一辆车上的人马,世界比做车,姜淑莲比做辕马,张世维比作外套,岳兴华是跟车的,有难事他去忙,我好像赶车的。”   是年冬,先生到怀德县范家屯郭家店一带,因天寒腹泻,到四平街、辽源,病又重,岳兴华昼夜扶持,为备便盆,先生不用,必要外出,兴华随侍,便则为备手纸,起则为整衣襟,如是数日。先生说:“你若能这样事奉你爹妈,你不是孝子吗?”既入室,先生又问他:“你到底为什么这样侍候我?”兴华不能答。先生道:“你们侍候我一个身界,我侍候你们三界(性心身),所以你们这样敬爱我。”   一九三六年一月,总会高级讲习班,第一班卒业,岳兴华被选为模范人之一。以后一直在会中服务,前后十八年。   凤仪先生逝世后,一九四О年,岳兴华到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书三年。毕业回国后,仍继续在总会服务。   晚年曾因历史问题,坐牢七年(正如先生说他将来的苦要多)。回家后,一心念佛。   一九九四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八岁。 42 、张子嘉   张子嘉,字乃勋,海城县北东四方台人,出生于一八八八年(光绪十四年)。一九一四年( 27 岁)见到王凤仪先生,因受张雅轩罄产兴学的影响,乃协助办女义学。父早卒,其叔父吸大烟(鸦片),乃决心帮助叔父戒除大烟嗜好,叔父生活困难,便赡养叔父,奉养如父,并设法为叔父还清外债。   腾鳌堡淑贞女义学在张雅轩的艰苦的创办下,日渐发展,不仅海城县境内女义学增多,并扩展到附近各县,如台安、辽中、盘山、辽阳等县,均成立了女义学,为了使各处学生能及时得到书籍,张子嘉便不辞辛苦地挑着书箱子给各校送书,并视察各女义学的办学情况。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张子嘉随凤仪先生到安达县筹备开家庭教育大会,拟集各地女义学之职教员与学生,专为研究家道伦理,以期深造。九月一日开会,会期二个月,与会者一千多人,加上本地听讲者近两千人。   一天,先生对子嘉道:“你趁着祖父和你母亲在世,要尽力奉养,家里那点产业要用在行善事上,你往穷里过,能把产业都卖净了(办义务女学)就成了。”后来子嘉真照先生的话做了。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西丰县成立育英女子义务学校,由王鼎三谭马素仙发起。聘请张子嘉、孔守贤为主任。因有成人办学,宣讲凤仪学说,成绩异常优异,学生三百余人。是年七月三十日开讲演大会,凤仪先生率杜绍彭、王国华、郑尚化尘及孟良璧等十余人莅校讲演,听众不下千余人,地方官员均莅临,善风大开。义学内设师资讲习班,培养师资,张子嘉对凤仪先生的伦理性命学说,造诣颇深,故培养出许多德才兼备的女教师。毕业后,派往东丰、西安(今辽源市),开原、铁岭、阜新、新民等各县女义学任教。因而育英女义学成为辽北女义学又一母校。   一九三О年(民国十九年)正月,凤仪先生至锦州三屯办讲习班。兴城县永和屯永宁庵陈香圃到三屯给先生磕头,双手举着地照,跪恳先生给他派人办女义学。人们因他性情古怪,都不肯和他同办,所以他才跪着恳求。当时仅有张子嘉在坐,先生叫他接过来。想了几天无妥人可派,因命子嘉全家去。二月一日,子嘉步行回海城接家眷,沿路至砖台、高升镇、黄沙坨,五间房等处女义学视察。开学后,子嘉一面种地,一面办学,赵纯一(子嘉妻)做饭,张淑芳(子嘉女)教学。   一九三六年四月一日,子嘉妻赵纯一等于沈阳小北门外万里胡同成立怀少园(幼儿园),是为东北创立怀少园之始。此后,各地效法者颇多。   同年十月,凤仪先生到四平街,成立奉天总分会四平街办事处,大家举张子嘉、唐雨恩为主任。负责领导附近各地分会及女义学,成绩卓著。   张子嘉以后又在四古办安老所,实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古训。   一九四一年张子嘉全家到昌图县城创立安老所,在朱杨云岫、祁春生、房星三、张恺升等善士的大力支持下,安老事业蓬勃发展,使许多孤苦无依的老人有了安养之地,过上无忧无虑的晚年。子嘉次女张佩秋任怀少园教师,使许多幼儿得到应有的教育,子嘉全家人一直为公益事业服务。   一九四二年朱循天在张子嘉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创立了昌图县亮中道德新村,落实了凤仪先生遗嘱。   子嘉夫妇老年曾抚养和照顾数个孤苦无依的儿童,爱之如子,体现了二位老人之慈悲心肠。   子嘉无子嗣,以女儿的长子为孙,名张立谦。晚年安养于立谦家。一九七三年正月无疾而终于法库县,享年八十六岁。妻赵纯一卒于一九七八年,享年九十岁。 王凤仪 先生纪念碑文 白佩珩 天生圣哲,作民君师,界以传道之任,三代上道在君相,三代下道在师儒,从未有乡僻农人肩斯道之统,如我王凤仪先生者也,粤自唐虞开天明道,孔子言孝悌忠信,孟子言仁义道德,继往圣开来学,其揆一也。洎叔季以还,乃专以诗书文字为教,舍实从华,趋末忘本,道统遂以失传。今凤仪先生,以村野之编氓,悟道德之微旨,敦孝友于家庭,兴教化于当世。其所立义务女校,创始于朝阳,推行于辽海,以暨德惠、农安、怀德、安达等县,多至二百余处。足迹遍京、奉、吉、江,风化被城市镇乡。所立道德会,普行于满洲全境,我总会而外,省则有总分会,县则有分会支会,数达五百余处(后期女义学多附设在会体内)。被服教育之士女,无虑万千,皆彬彬恂恂如也。伊尹云:“天民之先觉”,墨子云:“走而行义者”,先生即其人欤!呜呼异矣!此其中有天意焉!盖自道统失传,人心陷溺,即有老师宿儒与之讲经谈理,而杆格不入,甚或闻道大笑,目为迂腐,掩耳而走焉。天故特创一奇格,使觉世化民之任,不在君相,不在师儒,而在素无学问之农夫,是天之诞降先生,非偶然也。藉非然者,先生未尝读经而谈道晰理,何以能抉经之心?未尝见圣而明物察伦,何以能执圣之权?盖其自诚而明,豁然顿悟,实天之默佑其哀使之然耳!至于先生行事,具详于神道碑,兹不具述。为之铭曰: 朝阳名胜,山曰云蒙,特钟神秀,诞降王公。 缅维王公,生性孝友,竭力用劳,今时罕有。 精诚所至,顿启灵明,怡然悟道,即知即行。 抱大愿力,牖世化民,倡兴女教,立人达人。 讲演宣道,各省周流,德之感化,速于置邮。 性道微言,出之以浅,懦立顽廉,改过迁善。 数年亲炙,坐我玉山,高坚卓尔,绝我跻攀! 公今虽往,斯道尤存,后生学子,忽忘渊源。 佳城郁郁,松柏葱茏,千秋万稷,敬仰休风!             辽阳白永贞撰文             台安朱允恭书丹
个人分类: 王凤仪|8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志坤:钓鱼岛冲突见证“战略伙伴”关系的虚伪
baiyuxiao 2012-8-17 21:53
钓鱼岛冲突见证 “ 战略伙伴 ” 关系的虚伪 张志坤 2012-08-17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39462.html   中日钓鱼岛之争刚刚上演一场新的冲突,虽然这轮冲突还没有结束,但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稍微动脑子想一想,都能从其中得到不少教益。以笔者的感受,钓鱼岛冲突充分说明,所谓的 “ 中日战略伙伴关系 ” 极其虚伪,现在拎出 “ 中日战略伙伴关系 ” 这个名词加以审视,看起来简直就像是垃圾,令人相当恶心。   此次钓鱼岛冲突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动向,这就是日本扬言要动用自卫队,不惜以武力解决问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已经把与中国进行一场新的战争,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与这场冲突同时颁发的新版白皮书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等于向世人昭示,过去的中日战争不过是久远历史上的战争,展望未来,新的历史上将有可能出现一场新的中日大战。    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   它启示我们,日本所谓和平国家走和平道路的表白根本就是骗人的幌子,至今最近野田佳彦所谓 “ 深刻反省道歉 ” 的表白也完全是口是心非!这个国家从来没真心热爱过和平,而是从骨子里黩武。过去的侵略战争虽然失败,但只是暂时中断了它的征服扩张的野心,现在,新的时机来临了,日本已经开始新的战略冒险,又开始准备对中国的战争了。也就是说,过去,它对中国居心叵测,现在,它对中国跃跃欲试,今后,它必将对中国张牙舞爪,露出越来越狰狞的面孔。不要说别的,仅仅就钓鱼岛而言,今后除了武力对决之外已经别无他途,所差不过时间而已,这大概是连傻瓜都看明白的事情了。所以,从战略上说,今后的日本将是一个越来越危险的策源地,中国与日本爆发冲突与战争的现实紧迫性,甚至已经超过美国而跃居首位。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邪恶的邻国,缘何我们却与之搞成了 “ 战略伙伴 ” 关系了呢?有这样的 “ 战略伙伴 ” 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笔者斗胆自揣,冒昧地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相当滑稽的战略笑话,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这是经济至上观念的产物。   在经济至上观念的人看来,只要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密切,两个国家之间的战略联系就密切,其它一切问题都处于从属的位置,不会也不可能影响 “ 两国关系的大局 ” 。   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所以在经济至上者的头脑中,中日关系变得极其重要,严重的时候居然也用了 “ 谁也离不开谁 ” 的描述。本来,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 乃是中国主流 “ 专家 ” 、 “ 学者 ” 对中美关系的经典概括,拿来用到中日关系上,足以说明中日关系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于是,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什么建立 “ 东亚共同体 ” ,什么东海要变成 “ 和谐之海 ” 、 “ 友爱之海 ” ,什么 “ 中日韩自贸区 ” ,还有什么 “ 大爱 ” ,等等,一系列花里胡哨的招牌纷纷登场亮相,炫目盈耳,一时间搞得云山雾罩。    第二,这也与所谓的 “ 大外交 ” 密切相关。   为了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也为了证明 “ 韬光养晦 ” 战略的绝对正确,主流的 “ 专家 ” 、 “ 学者 ” 们对当代中国外交进行了高度凝练的理论概括,称之为 “ 大外交 ” ,其区别于改革开放前的 “ 小 ” 外交,以示当今外交成就之大、境界之高,以示 “ 韬光养晦 ” 之神之奇。 “ 大外交 ” 标志性的业绩,就是当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结成了数不胜数的 “ 战略伙伴 ” 关系,有了遍布全世界的战略伙伴,所以权威人士才能自豪地宣称 “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 ,给自己头上扣上一顶 “ 到处是朋友 ” 的桂冠,有力地呼应和谐世界的崇高信念。要知道, “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 这句话,几十年前是有伟人宣告过的。当代中国的权威人士之所以再此宣告一番,恐怕不仅仅是拾人牙慧那么简单,这其中的涵义大概是说,你以前说 “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 是假的,是在吹牛,看看俺今天说的才是真的!要不然,几十年前的旧话翻出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但令人遗憾的是,严酷的国际政治现实把这套把戏无情地粉碎了。现在,人们已经看清,不但所谓的中日 “ 战略伙伴关系 ” 是滑稽的笑话,中越战略伙伴关系其实也是笑话,中国和菲律宾战略伙伴关系还是笑话,后面还有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 除了合作别无选择 ”“ 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 的大笑话 …… 这一系列战略笑话,今天可以一笑置之,但在将来,却将成为遗讥后世的历史笑柄!   其实,战略问题相当复杂,不可轻易就把什么东西拔高到这个层面。但和当今中国什么都泛滥成灾一样,战略关系现如今也在国际政治领域泛滥得不成摸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必须历史地加以考察,必须站在政治、文化、民族的高度综合各种因素妥善处理,动辄就人为拔高上升,这其实是一种浅薄,更严重地说是一种战略上的堕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要导致如经济学所言的那种 “ 泡沫 ” ,我们可以称之为 “ 战略泡沫 ” 。(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 2009 年的《经济合作能否化敌为友》一文中已经做了阐述,附加在此文之后,供大家批判)。   现在,中国的战略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已经有人呼吁应该实行战略转型。笔者以为,这不大容易,因为这涉及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但窃以为,转型不易,可确实已经到了要去除泡沫,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实现 “ 软着陆 “ 的时候了,否则一直拔高虚胖,总有摔下来那一天,那可是要摔得不轻噢。   从这个意义上说,钓鱼岛冲突日趋激化这件事,固然是一件坏事,但坏事也有好的一面,因为它见证了 “ 战略伙伴关系 ” 的虚伪,而这将给人以教训与启迪,可以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重新确定应有的方略。    附:经济合作能否化敌为友 作者 zhang88 , 2009 年 8 月   今天的中国留给世人的最大印象,是古老文明的中国现在越来越像一个经济动物。不仅在国内发展建设问题上用物质利益追求代替一切,而且在国际关系领域也概莫如此,各种各样的所谓战略合作,核心都是经济关系,今天在欧洲采购一把,明天去美国协议一批,于是乎,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深了,发展的良好势头来了。刹时间, “ 阳光普照大地 ” 一片灿烂,宾主皆大欢喜,仿佛世界从此就将平安喜乐,浑然忘却了还有敌人和危险的存在,忘了敌人还要找麻烦添烦恼了。每搞一次大的经贸协议,就像吸足了一次烟土一样,飘飘欲仙,舒服无限,待到烟劲一过,诸般苦痛又纷至沓来,无奈之下,只好在再来一轮。如此循环往复,这些年来也不知有多少回了。世人每每以贸易联系权衡国家与国家的状态,以经济关系考量国际战略关系,我们不妨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讨论一下,经济联系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战略作用,对国际关系和国家战略能发生多大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是不是改善了中国的战略环境   国家的战略环境可以简单概括为安全的空间与发展的空间。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要看看是否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是要考察受到各种制约的性质和特点。当然,战略环境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以上两个方面比较直观,也大致上反映出了战略环境的总体面貌。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如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印度、阿富汗、蒙古、韩国、日本等,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已用不着列举事实与数据。但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是不是使我国的安全局面得到了改善了呢?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并没有。阿富汗问题日益严峻;印度上下正热炒中国的入侵,还在增兵边界,一付同中国要大打出手的样子;蒙古的排华西化倾向明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更加顽固与咄咄逼人;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有重投美国怀抱的苗头;至于韩国、日本等,这些国家本来就是美国的鹰犬,任中国怎么喂也只会听主子的号令。现在日本又出了一个鸠山当政,一付 “ 设宴和我交朋友 ” 的样子,值得相信吗?缅甸问题也在增加变数,未来不可预知,一条石油管线又处在了动荡之中;俄罗斯、朝鲜、巴基斯坦等与中国战略联系密切,但并不是经济联系的结果,是因为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为基础。周边是这样,远方如何呢?与中国经济联系最密切的是美国,但遏制中国,阴谋限制中国发展,其意图及做法最明显的也是美国。是否因为中美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给美国提供那么大的经济支援,美国就放松或者放弃了对中国的遏制或敌视呢?回答是没有。非但没有,在分化瓦解中国的一系列阴谋和行动中,美国都是策源地。正是在美国的暗中鼓动和支持下,中国才疆独猖獗,藏独肆虐;正是美国,极力地制造并贩卖了中国威胁论;也正是美国,抓紧在中国周边构筑战略包围圈,拉拢和鼓动印度等投机者与中国叫板,给中国制造麻烦添堵。欧洲、澳大利亚等正在步美国的后尘,骨子里敌视中国的本质正在暴露,已经不需要多说。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正常往来倍受挑剔指谪,就在前一个时期,世界银行还以债务相威胁,压刚果修改了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协议。可以说,从冷战结束至今,一方面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一方面是国家战略安全环境急剧恶化,军事安全威胁从原来只有台海方向,现已发展到了有朝鲜半岛方向、台湾方向、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方向、西南方向、西北方向以至于正北方向。在分裂中国的图谋与举动上,目前除了台独吠声稍敛外,藏独疆独却凶焰暴炽;另一方面,对外经济合作也是荆棘丛生,购买资源遭掣肘,海外兼并受限制,在 “ 安全 ” 与 “ 威胁 ” 的借口下被有预谋有计划地打压。可以说,就国家的战略安全而言,目前几乎可以说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安全态势非但没有改善,而且是每况愈下。    第二个问题,能否通过经贸联系和经济合作化敌为友   这也是做不到的空想!第一,无论什么样的经济关系也代替不了政治与民族的利益关系。比如说,无论德国或者日本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多么密切,英美的经济联系变得细弱,德美或日美关系也都代替不了英美关系。美国的战略家们很清楚,英裔或英语国家是他们的近亲,法国等是他们的远亲,德日是他们利用和限制的对象,中俄是他们遏制较量的对手。这一基本的战略态势,不会因为经济的因素而改变。这里还要多说一句,不要以为当年国民党的中国是美国的盟国,美国曾大力扶持,就有可能历史重演。今天,即或共产党把政权拱手让给国民党,国民党来个重新执掌全中国,只要国民党不卖国,也想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美国也照样要遏制颠覆。第二,经济关系具有暂时性和可替代性,是一个变化的因素。经济关系是利益,但在各类矛盾与冲突趋于激烈的时候,经济利益又是一个可以让位、割舍乃至放弃的东西。人类经历了两次大战,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更多,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都非常紧密,但并不能左右国家关系走向破裂。这是历史的经验。第三,所谓的经济关系远不是今天一些 “ 专家 ” 、 “ 学者 ” 们所鼓噪的 “ 共赢 ” ,所谓 “ 共赢 ” 其实很鲜见,倒是你输我赢为常态。如果到此也还罢了,更要命的是在经济关系范畴内还会演绎出资源争夺与货币战争。现在,很有一些人企盼着人民币有朝一日能成为全球货币。这是在挑战谁?挖谁的命根?怕是须放着美国不死!窃以为,没有一场中美之间的生死争夺,想实现人民币全球化,简直如同白日做梦!资源争夺现在已经开始,不要天真地以为澳大利亚几个矿的问题是个案。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只是一个开头,激烈的不见血的战争还在后面呢。所以,那种以为靠经济手段就能走出亚洲,冲向世界,打出一片战略天地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经贸往来与经济合作,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就国家安全而言,非但不能化敌为友,很可能还要催生帝国主义西方集团的紧迫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壮大绝不会无动于衷,他们对中国把手伸进所谓的拉美后院、非洲后院早就妒火中烧,早晚会暴起伤人。    第三个问题,国家发展需要什么样战略   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应该贯彻和执行综合保障战略。当然,如果是为了花掉那些擦屁股都不好使的纸票子,不妨抓紧赶快。如果当作战略举措,则未免太拙。执行综合保障战略,就是要在成熟的全球战略的指导下,认清敌友,确定利益关切的空间和领域,判定远近轻重,做好利益的综合、手段的综合与途径方式的综合。利益的综合就是要统筹考虑政治利益、安全利益、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这其中,我们不能对全球硕果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无动于衷。有一段时间,中国很怕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粘上我们,与之交往显得很不自然,很让这些国家有热脸贴上冷屁股的感觉,内心孱弱何至于斯!难道躲开他们一点自己就能撇清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了?难兄难弟本应加强团结互助合作,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再比如文化利益,看看现在北京的一些时髦小区,什么加州水郡,欧陆风情,温哥华森林、挪威小镇等等,这种西方文化的侵袭居然能大行其道,博得青睐,真是荒唐得可以;手段的综合,就是要综合运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种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该出手时就出手,兵不上阵不知强弱,将不临敌不知用兵,这是多少次阅兵也代替不了的;途径方式的综合包括各种外交行动,也包括可明说与不可明说的行动。国际政治是黑暗的政治,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以我今天的国力,如果毛老人家在,那可真是要置小小寰球于掌股之上了。反观如今,倒是尽受一些不明不白的窝囊气,想让人民不呼唤毛泽东而可得乎?   怎样保障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功过是非,自有后来评说。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捍卫国家与民族的核心利益上,现如今却有松动的危险。这当然不是指西藏、新疆和台湾,哪个人也不敢有丝毫动摇。这里指的是朝鲜、巴基斯坦、缅甸等我国传统的安全利益核心地区。在百般威逼千般利诱万般哄骗之下,老一辈留下的这些战略高地现在却越来越有丢掉的危险。若果真出现如此结局,那将是对国家民族的犯罪。袁世凯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家伙,但他在朝鲜壬辰之乱后提出利用大院君亲华,先变朝鲜为中国的一个省的建议仍然为平生添了光彩,为后人所首肯。难道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连袁世凯也不如了吗?   说到这里,笔者的结论与倾向就已经很明显了,不需要再多费笔墨。最后只想强调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了今天,建国六十周年在即,全国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国际战略领域是不是也到了该破除经济迷信的时候了。在波诡云谲的国际战略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内容、手段、途径、方法不能单一化、绝对化,免得到头来弄得个黔驴技穷、不知所措,就像小说里的程咬金,对手只能是使单杆的,遇到双棒的就只有傻眼的份,即滑稽可笑,又可叹可悲。要十八般武器得样样耍得来用得起。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居世界东方之斗衡,难道我们还缺少应有的战略智慧吗? 文章评论 评论人: 奇正相生 查看 奇正相生评论专辑 中国外交部搞一套形式主义的对外关系水平体系。 虽然解决了操作便利性的问题,但是同时更是一直愚蠢的自我设套的枷锁。 既然是对外关系,就是双方互动的。自作多情地搞自己的一套标准固然方便操作,但是实践证明也即中国外交成就和中国实力的不相称性,也即中国外交部严重跟不上国家实力的发展水平,结果这种单向的透明度每每为人所乘限于被动和损害的状态中。 2012/8/17 20:48:42 评论人: sometwo 查看 sometwo 评论专辑 国家利益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当这些事物呈现在我们 90 后的眼前时,根本就没有人告诉我们其中的内幕,即使上面的文章深刻的表露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但说到底根本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 2012/8/17 20:29:25 评论人: 风之恋 zjp 查看 风之恋 zjp 评论专辑 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多么有霸气的一句话,这就是经历战争洗礼的过来人才可能说出来的话。想想以前领导人做事出发点:要是做错了,百姓会骂我们的。对比看看现在又是怎样一副嘴脸。不要总是说 8090 不担当,是没有担当的空间。 2012/8/17 20:00:05 评论人: 黄松明 查看 黄松明评论专辑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出现和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历史长远程度相当的人才。中国的统治精英,和向统治精英献策的谋士们,其肚量是太小了,其眼光是太浅薄了。 以日本来说,日本过去侵略中国,是要使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来发展日本的经济。而在 1950 年美国苏联冷战局势已成,美国对中国全面禁运,日本成为美国忠顺的盟友,日本也因此能够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得利,得到廉价的石油和工业原料,也得到市场,使日本的经济大发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之心是不会死的,在冷战时期日本死心塌地为美国服务和中国为敌,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而后来美国发展金融经济引起时局变迁,日本经济停滞不前,轮到中国为美国服务,中国似乎又回到鸦片战争后的局势,西方各国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现在时局又变化了,美国竟然转移目标又以中国为打击的对象,时局变得错综复杂,但我们不能不提防日本对中国暗算,像甲午战争那样,否则中国还没有败给美国就败给日本,中国的种种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2012/8/17 19:48:16 评论人: 古谷 查看 古谷评论专辑 请记住这 14 位英雄:方晓松, 35 岁,个体户;曾健成, 56 岁,前香港区议员;伍锡尧, 45 岁,工会理事长;卢松昌, 60 岁,专科学校教师;古思尧, 66 岁,社会活动家;梁培锦, 45 岁,电视台摄像师;蒋晓峰, 40 岁,电视台记者;杨匡, 45 岁,船长;张金满, 64 岁,机关长;罗椹就, 62 岁,船主;王化民, 67 岁,船员;郭容明, 50 岁,船员;张伟民, 30 岁,船员;张伟强, 39 岁,船员。他们为共和国作出了贡献,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2012/8/17 17:15:46 评论人: 古谷 查看 古谷评论专辑 8 月 15 下午日方非法抓扣中方 14 名保钓人士后中国海监船于 15 日晚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与日舰相遇,中方回应 ‘ 我们正在进行正当巡航 ’35 分钟后离开。保钓人士早在数日就宣布保钓,一路上通信不断,中国海监船应该知道航线,距离,为什么不保驾护航呢?如是会有 2 日舰夹击保钓船吗?日方又能抓扣保钓人士吗?海监船等到人被抓扣后才珊珊来巡!不理解!真是大国风范吗? 2012/8/17 16:48:36 评论人: 过河 查看 过河评论专辑 这届 gov. 你是别想它有所作为啦 ~~ 下半年到明年应是多事之秋 ~~ 2012/8/17 16:08:55 评论人: 诗意澎湃 查看 诗意澎湃评论专辑 中国好像没有真正的朋友,更别说什么战略伙伴了。主流学者和专家这些年闹出的笑话还少吗? 2012/8/17 14:57:42 评论人: 古谷 查看 古谷评论专辑 大国风范 2012/8/17 13:49:03 评论人: xiyengenuo 查看 xiyengenuo 评论专辑 想做老大,没有牺牲,和献祭,坐等虎狼变成绵羊,鬼才相信。 2012/8/17 13:21:11 评论人: mayachief 查看 mayachief 评论专辑 广结 “ 战略伙伴关系 ” 的策略是正确的, “ 战略伙伴关系 ” 为中国的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时间在中国这一边,现阶段我们仍然还需要一点时间。 2012/8/17 12:51:55 评论人: 广雪水 查看 广雪水评论专辑 百年前的孙中山先生的对外交往的准则是 “ 平等待我 ” ,五六十年前的毛伟人的原则除了五项原则之外,再加上一条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等这些铁骨铮铮、立威立信的壮语才使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反观近三十年来的 “ 韬光养晦,永不当头 ” 的无志无义且无情的唯美帝马首是瞻的外交路线,不仅限制了我们的作为,而且损失掉了跟随我们的第三世界朋友!未尝不令人痛心疾首!作为草芥屁民,只有哀伤的份了! 2012/8/17 11:30:57 评论人: shaoping0330 查看 shaoping0330 评论专辑 每次看新闻联播,没有外国人来访,开口闭口全都是 ” 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 “” 进一步深化 “” 加深了解 “ 等等诸如此类,就感到呕心!明明别人是心怀鬼胎,还要吹嘘的这么动听! 2012/8/17 10:46:22 评论人: yanguojun2012 查看 yanguojun2012 评论专辑 我们的领导人都长着钱串子脑袋 ! 2012/8/17 10:30:32 评论人: 陪我闯天下 查看 陪我闯天下评论专辑 日本目前是万不敢与中国直面对抗,但是中国表现出的战略态度远没有霸气!主权问题哪能瞻前顾后?必须强硬、果断,反应要快、准、狠! 2012/8/17 9:36:46 评论人: xiyengenuo 查看 xiyengenuo 评论专辑 战略失败 2012/8/17 9:09:10 评论人: 有凤来仪 查看 有凤来仪评论专辑 大国行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这么一个小荒岛,战又不战,退又不退。任由几个小平民不时挠痒痒,官方配合大方缺词,却是为何? 2012/8/17 9:04:50 评论人: wysh121 查看 wysh121 评论专辑 中国的决策者,不光对日本有天国的情节,对世界上许多的国家莫不如此。但对于美国,却象一个听话的小男人,这些,不知误了多少机会,不知缺失了多少利益。 2012/8/17 8:56:59 评论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 查看 大江东去浪淘尽评论专辑 日本人摸准了中国的心态,最开始是试探,因为这些年中国一直奉行的是韬光养晦,所以把日本这只狼给养肥了。他要反扑了。 2012/8/17 8:46:07
2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各地展开反日示威 两国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whyhoo 2012-8-17 21:22
蔡永伟 北京特派员 chuaew@sph.com.sg   继日本前天逮捕14名香港保钓者后,中国全国各地昨天都有民众示威抗议,反日情绪愈加高涨,让已陷入紧张的中日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这次保钓活动,是为了抗议日本议员企图在后天登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而发起的。虽然日本政府周一已拒绝议员登岛,香港保钓者仍按原定计划前往钓鱼岛,在前天突破日本拦截,成功登岛宣誓主权。他们随后全部被捕,引爆中国各地抗议。   北京民间保钓者昨天陆续在日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除了携带国旗和扩音器喊口号,甚至还有人向大使馆内投掷空酒瓶和三角锥障碍物,但先后被警察劝离。   在上海,也有二三十人到日驻沪总领事馆递交警告信,要求日本公开道歉及赔偿保钓者的渔船损失。总领事馆最终派代表接收信件。   香港多个团体昨天前往日本驻港总领事馆请愿,当地保钓行动委员会则在研究要否控告日本警察非法拘留。台湾也有抗议活动。   各地至今所发生的示威活动,都是针对日本驻华大使馆及总领馆的,目前还没有抗议行动是针对日本人群体的。不过,如果形势持续恶化,民间的抗议活动预料将持续多几天,甚至有可能升级。   中国网民昨天已在多个微博及论坛贴上“反日大游行”的告示,呼吁民众本星期日到成都、杭州及深圳参与示威,反对日本侵占钓鱼岛。告示随即被大部分网站删除,但仍可在一些论坛看见相关内容。   世界华人保钓联盟理事陈福乐说,非常支持任何爱国行动,但不希望活动最后演变成“打砸抢烧”,呼吁参与者要理智。 日本驻华大使馆昨天通过电邮及网页等渠道,提醒在华的日本人注意安全,外出时留意广场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周边情况,靠近抗议活动及游行队伍或与中国人接触时注意言行。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昨天接受本报访问时坦言,对于民间的行动及反应,中日政府的控制度低,能做的其实不多。   但他认为,基于中共“十八大”(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中国政府预料不会把钓鱼岛问题闹大,但究竟能妥协到什么程度,基本上得看日本接下来的反应,中国必须拿捏得准,不能显得太弱,否则无法控制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压力,但也不能太强硬,以免破坏中日双边关系及整个区域的稳定及和平。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zg/zg120817_002.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2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 : 努力把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whyhoo 2012-8-17 21:05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刘东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行政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率领的中朝两个经济区开发合作联合指导委员会朝方代表团。 胡锦涛说,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党和政府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朝关系。中方愿与朝方一道,认真落实双方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保持高层交往,加强交流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努力把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新水平。胡锦涛表示,近年来,中朝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希望双方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讨新的合作方式,扎实推进两个经济区开发合作等重点项目,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好地为两国人民谋福祉。 张成泽说,由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自缔造和精心培育的朝中传统友谊经受了时代风雨的考验。世代传承和发展牢不可破的朝中友谊,是朝鲜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意志。朝方愿与中方一道,共同推动两个经济区开发合作取得更大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党两国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王珉、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等参加会见。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8/17/content_2206047.htm
个人分类: 外交|1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据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热度 6 yonglie 2012-8-8 08:45
武 老师前天提到 Mark Buchanan 的文章 Enter the matrix: the deep law that shapes our reality ,找来浏览了一遍——关于随机矩阵方法,需要另外补课——这会儿是看到有段话很有意思: While random matrix theory suggests that this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it also points to hidden dangers. As more and more complex data is collected,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being studied grows, and the number of appar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grows even faster. With enough variables to test, it becomes almost certain that you will detect correlations that look significant, even if they aren't. 从随机矩阵发现的关系,不一定都是动力学意义的因果关系,而没有因果的关系——纯粹数据之间的关系——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它可能成为懒人的投机方法,更可恨的是它会遮蔽真实的关系。这种例子很多,多得来我一个都想不起了。
个人分类: 数学|4284 次阅读|7 个评论
签名抗议力度太小,我们直接和英国断绝外交关系吧!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2-8-5 06:53
   科学网又开始了征集签字。    我觉得,爱国要彻底,我们应该直接建议国务院和外交部断绝和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个太长名字的国家好像简称为“英国”)的外交关系,驱逐UK在中国的使领馆的所有工作人员,并召回我驻英所有外交人员及所有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官员等。    支持俺这个提议的请举手!    请注意,俺们说的是举手,至于签名就算啦,太麻烦。    此外,俺继续建议目前得到金牌的运动员找个时间,同时将含有可恶的英帝国主义痕迹的牌牌扔到泰晤士河中,激起若干水花,以示我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鄙夷世界尤其是UK的实力。
个人分类: 事论|3811 次阅读|23 个评论
同事关系应该是什么关系?
zzzhust 2012-8-4 21:24
科学网对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已经讨论了很多,实际上无论在高校还是研究所,还有一种关系是大家不可能避开的,这就是同事关系。可能有人觉得大家都是同事嘛,都是拿国家的工资,应该是平等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大家谁也管不着谁。可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关系并不这么简单。由于工作的需要,同事可能还有更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绝大多数是由科研活动引起的,主要以课题组的形式呈现。具体说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独立型。一个课题组只有一个导师,其他都是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负责课题组所有重大事情,决定课题组的方向和生死。这种情况基本不涉及同事关系。 另一种是合作型。几个课题组为了课题的需要进行合作,可以是偶尔的合作,可以是长期的、频繁的合作。虽然发生关系,但是除了合作外,课题组的发展方向、科研经费的支配权是各自独立的,因此课题组之间基本还是平等的。 最后一种是集团型。就是几个老师组成一个课题组。这种形式是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单位鼓励的形式,因为要搞什么所谓的大科研。这种课题组一般是由一个大牛牵头,他(她)决定这个课题组的发展方向,经费分配等大权。其他课题组成员基本处于依附状态。这种情况下,课题组的各个成员之间到底算是个什么关系呢?各个成员到底如何定位自己呢?
5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系
crossludo 2012-7-24 15:05
水印的关系 【参考阅读】: 组图:宏观摄影用惊人照片展示科学真相 高清:显微摄影揭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
个人分类: 心灵游记|1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7.24
lishumin 2012-7-24 10:21
S.D.F.——以下几点你考虑: 1) 你应充分挖掘霍博的工作结果对你后续研究科学问题或技术方法问题的提出依据,是你新意的基础( reviewer 看到我们的研究基础,也好对你工作的肯定),如霍博 EMAS ,农工自回归预测, IJERPH2 篇文章,你应该引用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地统计学预测,空间自回归分析以及 Moran I 与地统计学结合,都建立在预测元素是一个分布上,而且在空间上有依赖关系,所以霍博没有对该文 4 个复杂元素进行预测和空间差值,他们是两态分布,所以你用 BP 模拟预测结果对高值区稍差,是有原因的,对肯对要比线性预测结果好,所以你要补充的工作是用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做一个对比研究,表明 BP 的非线性和多态的表征; 2) 其次空间结构分析(不管 Moran I 还是地统计学)使我们构建空间预测模型的基础,如果有空间依赖关系,如何建模,你要完善的工作就是(在霍博基础上)与 BP 作比较,看自回归预测(利用了解释变量和空间信息), IJERP 第二篇文章(利用了多结构空间信息差值), BP 目前你利用了解释变量(与霍博农工文章变量一样非常好,可以对比),但 BP 没有利用空间结构信息,能否考虑把学习样本之间距离信息(空间结构信息)作为辅助变量送入 BP 网络,查相关文献是否有,如样本 1 带有距离坐标(公里坐标,不用经纬度)信息,你可考虑更好的方法,这部分工作可选一个代表性元素(空间结结构最好的) 3 )空间结构分析,结果如果没有依赖,理论上传统统计回归就可以无偏估计(但前提是一个分布),但另 4 个元素尤其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异性,出现多态分布,如何建模,一种方法是分区域使他们分布建模(分区目的就是使他们各自符合一个分布),但在空间上两个分布混合,不好分区,能否非线性建模(多态建模是否有理论,我不清楚,你可查一下)能够反映出,这是重点,否则这情况下的空间制图和预测是不可进行的,因此这 4 个元素也只选择一个典型代表(两态更明显,学习样本太多要用 2/3 左右,检验样本 1/3 左右,而且两态站的比重差不多),在 BP 构建上,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只把解释变量送入,另外就是加上空间坐标,尽管结构复杂,或说 Moran I 和地统计学这些线性结构分析无法表达,我认为复杂网络分布理论是突破的可能 千と千尋8:58:34 孙老师,看了您的建议。我认为用我们设置的这些因子来进行土壤重金属的预测就不太可行。 那会不是用的logistic么,您还记得不。进入模型的因子几乎就没有 所以我才尝试用了神经网络结果也不理想 只是毕竟花时间精力做了,所以我想投篇中文的, 我们要强调的就是高值区但是就是高值区预测不出来 这即使出来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 孙丹峰9:01:07 有可能,在同样因素下侧重方法探讨对比研究,对有空间关系的可能好一些,霍博的文章,对多态尤其你说的高值区是个难点, 所以你要思考如何在预测模型解决多态问题,我认为神经网络要好一些 千と千尋9:02:01 对我看有些文献是把BP跟传统线性回归做了对比也只是说明BP的非线性拟合好但是我分析了相关关系有非线性的所以我认为就不能用传统线性进行回归了 孙丹峰9:03:21 你仔细看我写的3点,用我们的数据和前期基础,做一个系统性的对比研究和框架, 千と千尋9:04:39 您写的我看了几遍第三点也许是个突破点至于您说的多态建模我还不了解可以查查资料 千と千尋9:06:49 我本来计划的是想开展光谱那部分了要结合遥感影像也是个难题 孙丹峰9:07:40 这可遇不可求,我始终认为遥感、GIS以及计算机编程只是个工具,固然重要但专业思想更宝贵,老毛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老蒋的大炮机械化 我也是侧重技术,所以这几年没啥成果,我认为我们团队在技术方法储备上已经够了,关键是专业理论思想上不来,所以前段时间我叫大家看理论地理学(牛文元),不知大家体会到了没有, 孙丹峰9:09:29 你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提出重金属预测的理论方法体系,对空间有依赖的,和空间没有依赖,空间结构复杂多态如何考虑 千と千尋9:10:41 嗯比如自然的人为的影响因子比如空间性比如光谱特征 千と千尋9:13:34 在土壤重金属的预测上有个问题是关键就是我们没有资料说那些高值区到底是因为啥造成那个区域重金属就富集了 孙丹峰9:14:39 这些因子中我尝试过用MODIS分解出的一个主成分反映化肥等人工投入的空间差异(因为统计年鉴上的物质能量投入没有空间化),限制了空间模型的(尤其大尺度高分辨率)的反演 主要是农业集约化,城市工业化污水等,你看一下霍博的博士论文 千と千尋9:15:54 但就是这些恰恰没法量化 孙丹峰9:15:59 有时直接指标很难获取,但遥感信息要考虑如何用上去 千と千尋9:16:03 还是通过土地利用来间接反映 孙丹峰9:18:24 目前我们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太粗,满足不了投入强度差异地表达,所以我才用了MODISNDVI时间序列的年内,年际间信息提取表达来表征空间变异 千と千尋9:19:54 这个我之前不是也做过相关的哪个主成份代表哪个因子终究只是猜测没法去验证 孙丹峰9:23:17 实际上,不要去验证,这些各遥感主成分反映的是土地利用系统各个方面差异的,建模的过程就是筛选因子的过程,反过头来再解释进入模型的因子和提出假设。建模一是理论建模,在前人基础和知识体系上,另是空白没基础,就是数据挖掘(类似非监督分类),有结果了,在反过头来进行解译和进一步提出假设验证 孙丹峰9:24:22 理论上各主成分都先参与模型中去,用模型来筛选和挖掘关系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力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
热度 2 jimhxy08 2012-7-23 16:24
刚才大致把所有的学科过了一遍,发现几乎每个学科都可以与力学扯上关系,现粗略整理出来如下: 理学与力学: 数学(数学是力学的基础,力学推动数学发展) 物理学(四大力学: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 工学与力学: 地球科学(实例:地质力学) 材料科学(实例:高分子材料力学) 机械、交通(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大气、环境科学(实例:大气动力学) 海洋科学(实例:流体力学) 计算机科学(计算力学) 电子科学(实例:微电子元件加工的力学问题) 土木、建筑(结构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 能源科学(热力学) 化学化工(实例: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工容器) 农林科学与力学: 林学(实例:防护林遮挡效果的流体力学问题) 农学(实例:水果受荷载时的力学问题) 生物医学与力学: 生命科学(实例:细胞渗透力学) 医学(医学生物力学,如骨应力问题,心脏瓣膜问题等) 体育(运动力学) 人文社科与力学: 哲学(实例:牛顿后期的研究) 史学(力学史、历史动力学) 新闻传播学(实例:群体动力论) 经济学(实例:经济动力学) 管理学(实例:系统动力分析) 心理学(心理动力学) 此外:文学、语言学、法学、政治学等领域也在引入力学的概念进行一些演化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67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拼音字母G、K、H与J、Q、X的对应关系
热度 3 Wuyishan 2012-7-20 06:42
拼音字母G 、 K 、 H 与 J 、 Q 、 X 的对应关系 武夷山 我们小时候背诵的拼音字母声母顺序是这样的: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将 g, k, h 与 j, q, x 紧密相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古汉语发音中, g, k, h 与 j, q, x 是完全对应的,是不区分的。随着语言的进化,语音的区分逐渐明朗,某些字的发音也“固化”下来。所谓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很多都是这类早期不分、后期逐渐区分开的固化读音。 给,读 GEI ,也读“几”(供给),原因就在这里; 卡,读 KA ,也读 QIA (关卡),原因仍在这里; 行,读“航”(银行),也读“型”,原因还是在这里。 我过去有好几篇文章谈这样的语音对应关系,一并列在下面: 为什么龟兹就是库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73227.html ; 汉语多音与方言联系的揣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21.html 了解方音可以解释很多语言现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09578.html 。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1662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韩长赋:推进城乡改革联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whyhoo 2012-7-16 10:27
  工农城乡关系,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是向着科学发展的方向演进的,但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工农城乡关系不协调仍然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经济和社会结构矛盾。而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可以说,“三化”之中,农业现代化是短腿。从发展趋势看,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工农城乡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还会加深。围绕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统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记者: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民工问题是几十年城乡分治长期积累的问题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期的集中释放。当下的农民工问题,最值得关注的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外出进城农民工的60%以上,总量超过1亿人,他们正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体力量。您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哪些不同?   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的最大特征是基本脱离农村但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处于社会结构中第三元状态。基于成长背景环境的变化,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总体进入小康、农村摆脱贫困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生活在温饱的环境中,没有挨过饿,进城打工不是为了求得温饱,而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第二,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农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读完了初中,有些还上过高中,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父辈,因此他们外出打工对就业有更高预期,更加看重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和人身权利。第三,新生代农民工是在信息通讯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就与电视和手机相伴,比较了解城市和外部世界,他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和乡村文化有了较大差异,外出打工更多地是基于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向往。第四,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比起父辈来就业机会更多,选择余地更大,因而离农倾向也更强,进城定居的愿望更加强烈。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说,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亦工亦农”,新生代农民工和乡土的联系正在逐渐减弱,融入城市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您认为他们还会回到农村种地吗?   韩长赋:实事求是地讲,不可能指望新生代农民工再回到农村种地:其一,他们中的多数人本身没有地,二轮承包时就没有分到土地,根本就无地可种;其二,他们从来就没有种过地,一离开初中或者高中的校门就到城市务工;其三,他们中的多数人出来后就没有想再回去种地。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占84.5%,希望在城里定居的占93.6%。从社会公平角度讲,也不应该让上亿的人口把青春献给城市,把养老负担甩给农村。因此,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城乡人口结构的角度出发,必须考虑他们的城市化、再社会化问题,使他们逐步有序融入城市,转为城市居民。   记者: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增加收入、长久融入城市生活,对政府充满期待。如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韩长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帮助他们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融入城镇。一是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二、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广泛开辟就业创业渠道。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三是推进城乡改革联动,在农村关键是保障他们的土地权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林地、承包地,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城市关键是保障他们的公共服务和民主政治权利。四是丰富文化生活,加强人文关怀。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使用互联网比例较高的特点,应当重视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五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好中央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地逐步安家落户,工作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    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   记者: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韩长赋: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基本解决后,现阶段主要是城乡要素配置剪刀差。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不平等造成的。要素城镇化超前,农民城镇化滞后,农村资源过多地流向了城市,突出表现在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方面。   土地方面: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工业项目用地、开发区占地,大多是从农村征用的土地。近年来,尽管征地的补偿标准在逐年提高,但还是大大低于土地市场价格,土地净收益流入城市和工业,每年以万亿计。金融方面:通过金融机构存贷差,农民和农业积累的有限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和工业项目。2010年末,全国农户储蓄余额为5.9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只有2.6万亿元,两者相差3.3万亿元。农村资金供给严重短缺,提高了农业的融资成本。劳动力方面:据专家测算,农民工为城镇经济发展积累的资金每年在几千亿元以上。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农民工工资问题比较重视,农民工工资增加较多,但农民工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仍很欠缺,特别是参加社保的比例低。   记者:实现“三化同步”,加快“三农”发展,要素配置是个关键。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补偿机制,进一步使要素向“三农”流动。政府要实施哪些措施来改变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的局面?   韩长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缩小工农、城乡差距,不仅要缩小收入和生活差距,还要缩小权利和机会差距,也要缩小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差距。   一是改革征地制度,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占用是难免的,但要防止盲目滥占土地、损害农民利益,更不能继续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应当改革征地制度,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关系,按照“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原则,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提高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重。   二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破解“三农”发展的资金制约。积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大中型银行开展涉农贷款批发业务、小微型银行开展零售业务。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放宽抵押担保范围,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抵押、担保制度。继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增加保险品种,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三是推进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保,并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让农民外出务工能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劳动安全,工伤大病有保险、有地方住、子女能上学。对进城的农民,应当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允许他们带着权利进城,进退有路。    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一环,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农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城市还是两套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标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农村落后,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落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落差更大,水电路气房、信息化与城市都有很大差距。通过哪些路径来缩小差距?   韩长赋:为此,要加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是加快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和保障水平。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水平与财政支出增速、经济发展速度等挂钩的增长机制。   二是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   三是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构建多元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帮扶,普遍实施教育、卫生、文化部门人员到农村服务一定年限的制度。利用信息技术等便利化手段,促进农村共享城市优质公共资源。   四是注重城乡制度衔接,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制定实施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标准。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总方向应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逐步缩小保障水平上的差距,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记者:目前,对推进城镇化有一些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大城市聚集能力强,城镇化重点是发展大中城市,不必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还有的同志认为,把城镇建设好就行,通过城镇化,农民数量会大幅减少,投资农村是浪费。您怎么看待这些观点?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样的考虑?   韩长赋:应当说,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符合中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不同,城镇和农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也不同。城镇化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城镇建设的做法简单地套用到农村建设中去,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城镇和农村应当和谐一体,相得益彰,不能有巨大反差,也不能没有区别,否则就会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中国人口多,主要是农民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农村欠发达。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大城市。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绝不能放松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一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工业、农民和市民的结合部。目前,我国大多数县的县域经济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一般都是经济小县和财政穷县,支持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壮大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村各类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吸纳农民进城落户的重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要重点发展县城和中心镇,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发展、就业吸纳和人口聚集能力;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水电路气房等,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小城镇管理体制,建立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   三是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是“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要搞好村庄规划,把为农民设计住房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推行集中居住,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但在推行集中居住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布局,规模适度,尊重农民意愿,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复垦的土地要用于农业,防止盲目撤村并镇、村改居,求全求大,大拆大建。   总之,顺利推进并加快我国现代化步伐,必须遵循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坚持城乡改革联动、发展互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7/t20120716_170202.htm
个人分类: 三农|1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种与纯种的关系
热度 1 wk8587 2012-7-11 09:19
超级杂交稻,纯种汗血宝马,貌似毫无关系,但却隐含着一个巨大的科学秘密,杂种与纯种的关系,以及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3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员工忠诚度成为新型工作关系的牺牲品
crickxiang 2012-7-10 14:42
如果忠诚是指对某种目标、理想、传统、机构或是产品的忠实拥护,那么当下的工作场所正面临着一场忠诚危机。 让我们来看看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Metlife三月份发布第十次年度员工福利、趋势和态度调查报告显示,员工的忠诚度处于七年来的最低点。该调查称,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打算在年底前辞去当前工作。根据Careerbuilder.com在2011年发布一份报道称,有76%的全职员工在没有主动寻找新工作的前提下,只要一有合适的机会就会选择离开当前的工作场所。另有研究显示,正常情况下各地企业每年的员工流失率在20%到50%之间。 无论实际的数字究竟是多少,一些员工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与工作之间联系不紧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经济萧条时公司就会大面积裁员,丝毫不顾及员工忠诚与否和服务时长;员工福利的不断削减、培训和升职机会大大减少;新千年一代(十五到三十岁)的员工对自身职业生涯有着别样的预期,渴望时机成熟就“树立自己的品牌”。社会的强流动性就会导致雇主的承诺感下降。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科布( Adam Cobb )认为,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还有一个。“人们谈论工作场所中的忠诚性问题时,就必须考虑到这是一种双向行为,”科布说道,“我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依企业对我的忠诚度而定的,但是企业在这种双向行为中却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科布表明,“忠诚度并不是企业的根本。但是每当谈论起员工对公司忠诚度不够的时候,就会陷入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中去。设想一下这么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企业负责照顾它们的员工,忠诚是相互的。那么员工跳槽的情况还会像现在一样频繁吗?” 员工的行为,科布说,是受到了三十年前开始的大规模企业重组的影响。“企业解雇工人是常事。但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起,主要出于保护股东利益的目的,企业在运转良好的情况下也开始解雇工人了。”在削减员工的声明中,企业会说“我们这么做是基于维护股东长远利益的考虑,”科布说道。“同时你会发现,员工的福利在下降:401(k)计划取代了固定收益养老金,医疗保健的费用也推给员工了。当下的趋势是让工人而不是企业去承担风险。如果我是雇员,这就对我释放了一种信号:我不能让企业来决定我的职业生涯。” 沃顿商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卡普利( Peter Cappelli )的新书《为什么好人找工作难:技术鸿沟和企业的应对之策》即将出版。他表示,当前雇主对员工的态度确实已经发生了变化。“雇主将员工视作一种短期资源,”由于雇主们已经不再采用终身雇佣制,卡普利补充道,“职业安全感就完全取决于员工是否有利用价值之上了。当员工可以预见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将受雇于多个雇主时,他们就不会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当前的工作上了。” 忠诚于个人,而非企业 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忠诚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的就是顾客和雇员的忠诚度问题。它将忠诚定义为“员工将企业的成功视为自身的义务,并相信为该组织工作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忠诚的员工)不会注重寻求新的工作,且不会对外来的工作邀请做出反应。”卡普利表示,“员工忠诚度”只是一个“从业者术语。研究中最相近的是承诺这么一个概念,指员工会自觉照顾雇主的利益。” 沃顿学院管理学教授马修·比德维尔( Matthew Bidwell )将这一术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雇主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另一部分则是一直保持跟随同一个雇主的状态。”他表示,管理学专家将这称之为“组织承诺。”但这一点现在已经开始有所变化。“还认为你所在的企业会像过去那样照顾你的想法是不明智的,这就必然会导致忠诚度的降低。”但比德维尔也表示了怀疑:人们对企业究竟有多忠诚呢?“雇员忠诚的对象往往是他们身边的人:经理、同事或是顾客。这些雇员表现出来的专业主义与忠诚感更多的是与他们的工作而不是他们所在的企业相连的。” 比德维尔的研究有一些将注意力放在独立合同工和全职员工的比较上。人们一般会认为比起全职员工,这些独立合同工会跟公司的经理“保持一定的距离,关系里的承诺成分会更少,”他说。“但当我和这些经理进行交流后发现,他们认为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疏远,他说道,而这正是“人们认为企业忠诚度已死的原因。” 盖洛普(Gallup)首席科学家,工作场所管理和福利负责人詹姆斯·哈特(James Harter)根据盖洛普2000年首次发起的员工敬业度调查,得出了一个不同的看法。该项调查将员工分为三种:“敬业”员工的特征是“从情感上与工作场所有着紧密联系且工作主动性强”。“非敬业”的员工则是“精神上无联系且不是很主动”,而“主动非敬业”的员工则“对他们的工作环境持有消极的看法,并容易这这种消极性传播给他人。” 2000年该项民调显示,敬业的员工比例为26%,非敬业的员工占到了56%,而主动非敬业的比例为18%。2008年这一数字则分别为28%,53%和19%;简而言之,这些数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变化。事实上,正如哈特说的那样,“人们对日常工作方面的感觉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他援引了盖洛普一份题为“美国工作场所的状况:2008-2010”的调查。该调查设计了12个问题,包含了生产力,处理与同事和管理者的关系,以及员工与组织整体使命一致等内容。报告的出的一项结论是:“尽管面临着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雇员的敬业度并没有随之大幅下滑。” 找到关键所在 哈特表示,忠诚度是员工敬业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多项因素构成的。其中一个因素就在于雇主是否“会考虑到员工的最佳利益,重视员工的职业未来,提供机让他们得以改善生活质量等。”管理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他补充道,从几年前的一项关于影响企业内员工去留决定原因的研究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关键之处在于,雇员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员工的敬业程度。出色的公司总是不乏优秀的管理者……基层团队以及团队队员与公司领导或是经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影响是最大的。 哈特补充说,人类的天性“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变化有所改变的。”经济衰退时“动力可能不一样,但是(无论是与管理者、同事或是与某种目标)之间沟通的需求与渴望得到认可的需求”是永恒不变的。他说,人们确实会“因为经济衰退而下调”对生活水平的预期。但在工作场所中,当“有人表示你的未来发展有望时,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如果你有导师或者其他一些人能够在混乱之中帮助你认清未来的方向,一切都会大不一样。 沃顿商学院德伯拉·斯莫( Deborah Small )援引一份以“程序公正”为主体内容的研究称,员工对于企业最在意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当人们认为企业内程序的操作过程是公正的,即使对个人而言其结果不是最好,”仍有助于忠诚度的提升。 研究还表明,并非所有的行为是自利的,斯莫补充道。“有时候人们会选择成本更大的行为,例如虽然换了工作之后的工资可能会更高,我们仍有可能不去换工作。这是因为我们会将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的福祉问题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当我们与公司或是同事建立关系之后,离开这里的选择就会产生社会成本。”在很受公司或是老板的重视时,员工在面临去留的选择时就会好好斟酌一番。 企业都采用过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养老金这样经济上的刺激方式来努力将员工和企业绑在一起。但是沃顿商学院会计学教授韦恩·盖伊( Wayne Guay )表示,这种延期补偿的方式与忠诚度并无太大关联。“有证据显示,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其他类似需要股权授让的方法反而会降低营业额,”他说,“管理人员倾向于待的时间更长一点,但是这并不是说雇主和员工之间就切实紧密相联起来了。这些更像是一种合约而已。” 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曾经成功为企业留住了员工,盖伊补充道,但是现在很少有企业会这么做了。现在流行的是401(k)计划,该计划使得员工承担了更多的投资风险,且本身就不是与固定企业绑定的,可以跟随雇员一起流动。 同时,股票和股票期权在某种情况下更能起到留住员工的作用。除了可以鼓励员工留在企业外,它们还能起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作用,盖伊补充道。但是,这些方法对于管理高层者更为有效,因为他们“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对公司股价和整体表现做出影响的。对于在组织内部处于比较低层次的员工来说,其个人行为往往与公司的整体表现联系不大。”他说,有些企业就选择了层次化的激励计划以更好的激励员工表现。 全球市场的发展也是导致流动性大增的另一个因素。“巨大的国内外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在人员任免方面变得更为灵活,”盖伊说,“现在的情况更像一个双向车道:雇员意识到企业不再能够提供终身雇佣制了,而企业则意识到雇员可以自由流动了。”社会网络、商业网络加之随处可见的企业信息和职业道路,更是起到了势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到二十年里,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在不同产业间、不同区域间跳槽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他说。 比德维尔还指出了导致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变化的另一个动因。雇主采取措施来提高员工忠诚度的目的(至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如此)并不是为了生产率的提高,而是为了避免工会的介入。“企业对工会和罢工都感到非常忧虑。员工得到良好的对待后就不会去加入工会了。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工会的力量已经开始衰落。因此一些管理者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员工的忠诚度了。” 难以衡量的员工忠诚度 员工忠诚度是否是可以量化起来呢?如果是可以的话,忠诚度的增减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表现呢?忠诚度肯定不是像收入或是利润那样直接触及企业底限,“有证据显示雇员表现的越优秀组织就越满意,”比德维尔说,“但它与这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卡普利补充说道,将忠诚度作为衡量员工表现的一种方式有其优越之处,“要用金钱来看待这一问题的话,那就是员工仔细思量之后仍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选择究竟值多少钱?答案肯定很多,但我们很难用具体金额来衡量。” 科布也承认要找出一个一个衡量忠诚度的方法很难。“与之相关的调查问题一般都是:‘你未来一年中是否打算找另外一份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找工作的原因与对原来公司的态度并无牵扯,”他说,“我可能是因为要去读研究生,或是只是想离我年迈的父母住的近一点。因此这些衡量手段都是不准确的。与其说是忠诚度的衡量方法,不如说只是用来衡量那些你认为与忠诚度有关的事物的方法而已。” 当雇主只是希望雇员们按部就班的工作时,养忠诚度的培养是否还有必要呢?卡普利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说,雇主的最大挑战在于“雇员有着自己的酌情判断权,更何况现在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老板们无法也不可能永远告诉雇员们要做什么。” 此外,科布指出,某些专业技术工人的岗位是很难替换的。“你并不想让这些知识或是专业技能走出门外。”同时,员工忠诚度低对于雇主来说也是不利的,因为这些员工很有可能会四处宣传称该企业不适合工作。“这会影响客户对你的看法。”他补充道。 也许最能说服企业选择留住优秀工人的理由是,更换经理级与专业员工的花费据估算要高达这些人年薪的150%。哈特表示,低端工人的更换成本是这些岗位工资的一半,而更换高等级的IT专业人士的话,这一数字就是200%。他说,“真正受影响的是同事的生产力。” 对于科布而言,有关忠诚度的争论完全是出于企业这个更为强势一方的行为。“雇员/雇主的关系因为企业的缘故已经发生改变。你可能听过人们说‘雇员对终身雇佣制并不关心’的说法。我也许是太幼稚了,但是我真的不觉得人性的变化能有这么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都是‘我的事业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的说法。我很难想象我的父亲(在这一点上)与我会有所不同。要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人都经历了大彻大悟、决定要自我掌控生活,而四十年代的人却完全不这么想,这根本就说不通嘛。人们总是想要能尽量掌控自己的生活的。”他说,现在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对待员工的方式变了。“公司已经不再忠诚于我,我却还坚持对公司的忠诚,这不是显得很奇怪么。”
个人分类: 人生的意义|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评打油一绝
热度 1 hailang0 2012-7-8 09:41
评委心中一杆秤,不称良心称关系? 可笑世上论斤两,滥竽充数屡得逞。 读 学者遭遇不公也要奋起抗争! 有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2387do=blogid=589961
个人分类: 国事|1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啥叫测不准原理?
热度 25 gfcao 2012-7-7 13:07
看了老邪的一篇文章,觉得薛定谔猫的比喻很有意思,便顺手写了一篇调笑文章《鬼魅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科普文章轮不到我来写,我也没有这个能力科普量子力学,文中提到的一些概念不过信手拈来,根本没有多加推敲,不成想招到科学网“斗士”吴国胜博主的质疑,质疑我不懂测不准原理。其实我文章中只说到了测不准,并未提什么原理,虽然后面提到了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不过没有给出这个关系的详细解释。我文章还提到了上帝与爱因斯坦的对话,吴博主咋就没质疑呢?吴博主对我文章的质疑皆因文章分类引起,特将分类做一下调整,这下吴国胜博主该满意了吧?不过文章内容恕不做任何修改,因为我并非在做科普。 既然吴博主提到了测不准原理,我就温习一下概念以作备忘录,免得将来万一真的提到这个概念时再次犯错误。 对于宏观世界来说,运动物体的位置与动能一般是可以准确测定的,例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测量汽车、火车的位置和动量,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运动电子的质量非常小,速度又非常快,其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准确测定的。海森堡指出,对于比原子还小的微观粒子,如果想准确测定其位置,就无法准确测定其动量,反之,如果想准确测定其动量,就不能准确测定其位置,总之,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 不知上述关于测不准原理的解释是否正确?我这外行倒是另有个观点,这也是我在上篇博文中提到上帝的原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微观粒子测不准到底是微观粒子本身固有的属性还是源于人类的技术水平不够?似乎人们都觉得测不准是微观粒子固有的属性,我倒是觉得也许是技术水平的原因。如果我们有上帝之能,微观与宏观就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世界在人类面前就再也没有什么秘密,不过这或许是永远的痴心妄想。 外行看热闹之言,不必当真。
个人分类: 杂文|20732 次阅读|59 个评论
科学家的科研关系网络
xupeiyang 2012-7-4 16:47
从科学家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科学研究领域、学科发展。 科研文章之间的引用关系构成科学论文的引文网络 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关系构成科学家合作网络 请见: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VisualExplorer#4313781 Nature 被引用最多的10篇文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588858 参考资料: 科学家合作网的结构与合作关系分析 http://wenku.baidu.com/view/eb0c983e5727a5e9856a6147.html 科学家影响关系网络与科学家的影响力.pdf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 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作者没有直接关系
热度 2 xupeiyang 2012-6-29 12:57
SCI 期刊影响因子是期刊的,与论文作者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一个作者的几篇论文对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没有多大作用。 因此,没有理由为自己发表论文的几个期刊骄傲,更不能算自己的什么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绩效。作者应该关注自己的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次数和自己的H指数。从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看,要关注自己的论文被哪些作者、哪些科研机构引用了?从中也许发现科学知识传播和信息活动的规律。 又拿着 SCI 影响因子去领论文奖金,真不知道你和你们的领导是怎么想的,这是中国的怪现象。 Eugene Garfield 博士说:“到今天 SCI 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一个文献检索工具,而评估科技研究成果只是 SCI 的衍生功能之一。” 今天,科学网上已经发布了大量关于SCI 影响因子的博文,其实外国人并没有那么关注每年新的SCI 影响因子,为什么大家如此重视影响因子,真有那么重要吗? 从总体来看,SCI 影响因子比较稳定,今年的结果与去年的没有太大差别。 科学网每年这个时候很热闹,会大吵大闹一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38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任何哲学都不能指导科学——农业气象学家、模型专家高亮之如是说
热度 4 hillside 2012-6-20 14:55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与科学界都关注的问题。农业气象学家、农业模型专家高亮之先生近年讨论了这个问题。从科学网博客中搜索“高亮之”发现的四篇博文标题看,高亮之先生在这些博主们的眼中是个纯然的科学家。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高先生晚年实现了从科学到哲学的跨越。开句玩笑话,不做模型做概念了。 高亮之先生作为科学人,已在搜狐、新浪等博客安家,宣传自己的人文思考。不知何故,已有一年没有更新了。 高先生近年倡导的核心概念是“中、西、马哲学大综合”。他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促进中国传统思想、西方主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西、马)的大综合,以推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兴盛发展。高先生在大著《综合哲学随笔》中讨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下面摘录他的观点以供有兴趣的朋友一览(详细可见《综合哲学随笔》或高先生搜狐网页 http://lgao863.i.sohu.com/blog/view/54021730.htm ): “在中国,似乎有一种看法是流行的。即:哲学可以指导科学。在中国,至少在“文革”结束之前,要求科学研究都要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哲学究竟是否能指导科学呢? 我本人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又是一个哲学爱好者。对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我在50-70年代,主要从事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当时我也曾经试图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的农业气象研究。但是,后来的实践中体会到,这很难。当时学习了毛泽东的《矛盾论》。《矛盾论》中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农作物的各种气象灾害。如冷害、旱害、湿害、风害等。对于这种气象灾害,不能不说,外因是主导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异常气象,灾害就不会发生。 《矛盾论》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后来又概括为‘一分为二’的法则。我从70年代开始,一直在思考农业的整体性问题。到1993年写出《农业系统学基础》一书。经过对古今中外农业的大量事实的考查,我最终将农业整体归纳为四个要素:农业生物、农业环境、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在农业整体中,无法将四个要素简化为一个‘一分为二’的对立面。 80年代后,我开始了农业模型的研究。我与我的助手们创建了水稻与小麦两个计算机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对全国的粮食增产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个大型的农业模型,涉及的因子有几百个,涉及的作物过程与环境过程也有几十个,在对这种复杂系统的研究中,“一分为二”这种原则,就根本无从考虑了。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的认识是:哲学是不能指导科学的。” 高亮之先生自称:“我并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是一个哲学工作者,我是一个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综合哲学随笔》的副标题是‘一个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哲学思考’”。然而,高先生出手不凡,现已出版《综合哲学随笔》、《漫游西方哲学》、《浅谈中国哲学》、《爱的哲学》四部哲学著作。《综合哲学随笔》露面不久即受到不少人士的支持。据他介绍有冰川学家施雅风、文艺理论家舒芜、哲学教授戴文麟、吴启文、全国人大法制委副主任项淳一、水电专家兼改革家李锐等。 法国科学家亨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 1854-1912)是法国的一位全才,是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他主要以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获得盛名,庞加莱的科学哲学著作《科学与假设》、《科学的价值》和《科学方法论》等一直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并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列宁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了庞加莱,并评价他是“伟大的数学家,渺小的哲学家”。 由此看来,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要比做一个伟大的数学家难得多。当然这可能见仁见智了。我希望高先生的哲学种子也能萌发活力,开花结果,由高先生笔下漂亮的数学模型生长、发育为婀娜多姿、光彩照人的模特,引领时尚、引领时代。 附: http://home.jaas.ac.cn/Article/news/201206/5340.html 首届高亮之科技论文奖颁奖大会顺利召开
个人分类: 科研方法|310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中澳关系四十载与中国的全球角色
whyhoo 2012-6-18 18:19
——驻澳大利亚大使陈育明在澳公共服务委员会高级研修班上的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与来自澳政府部门的新老朋友见面交流。感谢澳公共服务委员会的热情邀请。听说你们的研修班昨天刚刚启动,希望我的演讲能给你们开个好头。   孔子有句名言,叫“温故而知新”。今年是中澳建交40周年。我愿与大家共同回顾中澳关系4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首先,双边交流不断深化,中澳关系战略内涵显著提升。两国领导人互访、会晤频繁,议会、政党、两军和地方交流活跃。中澳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双边战略对话、高层经济对话、防务战略磋商等对话交流机制日趋完备,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机制中保持密切沟通协调。发展中澳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地区乃至国际影响。   其次,利益交融日益紧密,互利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双边贸易额从1972年1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1166亿美元。中国成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澳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和重要能资供应国。对华出口占到澳出口总额的27.4%,自中国进口占澳进口总额的18.9%。中澳双向投资快速发展,互为重要投资目的地。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协定谈判,科技合作方兴未艾。   第三,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民众情感不断拉近。中国跃升为澳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和价值最高的海外游客市场。澳成为中国民众最向往的海外旅游和留学目的地之一。澳所有州区均与中国不止一个省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中澳之间的跨洋航线日益繁忙。中澳成功互办“文化年”,进一步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和距离。   过去40年,中澳关系快速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利,也促进了亚太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未来40年,双方有责任推动中澳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更好造福子孙后代。我认为,未来中澳关系要实现“双核驱动”:   一是增进战略互信,打牢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发展双边关系就像盖大楼。互信是大楼的地基。大楼盖得越高,地基就需要打得越深。中澳40年关系史告诉我们,这种关系需要培育和呵护,它就会造福我们。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全球角色和发展走向日益引人注目。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但也有个别人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快速发展靠的是苦干加实干,靠的是与各国合作共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压倒一切的任务是让13亿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这还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艰苦奋斗。中国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谋霸称霸,也不可能在亚太地区排挤谁取代谁。中国是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维护者,是现行国际体系的重要建设者,将继续在亚太与各国和平共处、互利共荣。中国坚定不移地与美国等亚太伙伴发展互尊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我们一向视澳为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相信澳方也能客观、积极看待中国的发展。正如澳领导人多次指出的,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澳,有利于亚太和整个世界。我相信,只要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坚持互尊互信,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澳关系就能始终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发展。   二是扩大互利合作,增强中澳关系的发展后劲。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引领者。过去10年,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累计贡献率超过20%。   当前,我们正深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预计“十二五”期间进口总额超过8万亿美元。我们主动把GDP增长目标从8%下调至7%,就是要更好地调整结构,把发展重心从速度转向质量。中国城镇化创造的巨大投资需求和数亿中产阶层崛起创造的庞大消费需求,将推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给包括澳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科技研发等方面高度互补,互利合作先天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应把握机遇,以最近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和基础设施合作备忘录为契机,积极开拓在金融保险、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等新兴领域合作,把共同利益的蛋糕进一步做大,把中澳关系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942333.htm 附 件:
个人分类: 外交|1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省际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yuliping 2012-6-10 10:19
该文发表于《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3。 摘要:本文在分析信息化与金融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数据、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全面分析了信息化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两者互为因果关系,金融对信息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带动信息化的巨大需求方面。信息化对金融的影响相对持久,而金融对信息化的影响相对短暂。从变量的弹性系数看,金融对信息化的贡献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对信息化的贡献。金融对信息化的影响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看,信息化与金融互动关系鲜明,信息化对金融的影响大于金融对信息化的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信息化 金融 面板数据 向量自回归 格兰杰因果检验 互动关系 2012.6.10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3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阿关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whyhoo 2012-6-9 21:01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卡尔扎伊于2012年6月5日至8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并访华。6月8日,胡锦涛主席和卡尔扎伊总统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两国元首全面回顾了中阿关系发展历程,一致认为,自1955年1月20日建交以来,两国一直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传统友谊不断加深。2002年阿富汗启动和平重建进程以来,中阿关系掀开新的一页,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双边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两国睦邻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顺利发展。 两国元首一致认为,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为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两国应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鉴此,两国决定,建立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指定双方外交部牵头,制定落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为确定这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和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以下简称“双方”)声明如下: 一、双方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恪守2006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其他双边文件确定的双边关系各项基本原则,建立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一致认为,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是两国之间持久和全面的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两国传统友谊和拓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在内的各领域合作,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二、双方一致同意,政治、经济、人文、安全以及国际地区事务合作是构成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五大支柱。 三、双方认为,高层交往对双边关系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政治互信是中阿关系的基础。双方将积极推动两国领导人交往,利用国际多边场合举行两国领导人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国际地区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加强战略沟通。双方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政府、议会和政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双方承诺在涉及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给予对方坚定支持,不允许各自领土用于从事反对对方的任何活动。阿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涉藏、涉疆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中方重申其尊重阿富汗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承诺,尊重阿富汗人民根据自身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阿富汗民族和解进程,并相信,有阿富汗人民的决心和其国际地区伙伴的支持及合作,阿富汗一定会早日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 四、双方一致同意,在2006年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基础上,继续探讨扩大和深化两国经贸投资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双方同意继续在资源和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业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中方重申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将一如既往地向阿富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赴阿参与建设和开发。中方宣布,2012年中国政府将向阿方提供1.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阿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阿富汗和平重建提供的无私帮助,感谢中方提供的新援助承诺。 五、双方指出,两国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中阿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开展两国人文交流具有良好基础和重要意义。双方将大力促进文化、教育、卫生、新闻媒体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双方将为深化与拓展上述交流与合作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中方将继续为阿富汗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更多阿富汗青年来华留学提供包括政府奖学金在内的便利,支持阿富汗国家发展。 六、双方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以及有组织犯罪行为。双方商定,加强两国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非法移民、非法贩运武器和毒品等跨境威胁活动,加强情报交流和边境管控,加强预防传染病、防灾减灾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中方坚定支持阿方为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维护国家稳定所做的努力,呼吁国际社会支持这一努力。阿方重申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三股势力”方面继续坚定支持中方,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在阿中资机构与人员的安全保障。 七、双方指出,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双方将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与合作,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沟通,协调立场。双方愿加强在南盟框架下的协调合作。中方欢迎阿富汗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包括其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的新作用,支持阿富汗改善和发展同本地区国家关系的努力。双方强调致力于继续在伊斯坦布尔进程中开展合作,这有助于在地区层面建立信任,促进阿富汗乃至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八、中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进一步深化中阿传统友谊与合作,将充分尊重和照顾本地区国家的合理关切和利益,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九、卡尔扎伊总统感谢胡锦涛主席邀请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并访华,祝贺会议成功召开。 二○一二年六月八日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原文见 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2-06/09/content_4375612.htm
个人分类: 国防|1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议竞合关系
sfw111 2012-6-9 13:06
竞合关系是指竞争与合作关系。它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一对普遍的矛盾关系。 竞合关系可以分为对内竞争对外合作关系,比如狼群的关系。对内合作,对外竞争,比如国与国的关系。即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商业伙伴关系。 竞合关系是人类社会必须认真研究的一种重要的关系。
个人分类: 哲学|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创新中的中国和中瑞关系
whyhoo 2012-6-8 21:07
——2012年6月6日驻瑞士大使吴恳在保罗•谢尔研究所的演讲 尊敬的Mesot所长,   教授们、学者们,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感谢Mesot所长的诚挚邀请,使我有机会访问保罗·谢尔研究所。贵所卓越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学术成就享誉欧洲和世界,贵所秉承的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各国学者慕名而来。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不少中国的专家学者曾经或目前正在此进行科研工作,为推动中瑞两国间的科技合作和两国各自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又说,想像力是无限的,它推动着进步,是人类进化的源泉。我想,创新和想象力不仅对科学至关重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是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早在3000年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诗经》就说“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对中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变化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密集和巨大。而“创新”二字正是解读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钥匙。仅举3个方面的例子:   ——依靠制度创新推进经济发展。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逐步推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速高达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0倍,超过3亿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邓小平先生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中国政府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并不断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高温超导、纳米科技、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已上升到世界第3位,国际科学论文总量居世界第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8。中国的网民数量达5亿之多,“信息高速公路”已经通车。中国的高速公路遍布全国,有了自主设计的高速铁路。一位曾在上海工作的瑞士朋友说,1988年,也就是保罗·谢尔研究所正式成立那一年,他第一次到上海,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还在规划;现在,上海的地铁线路图已经像蜘蛛网一样复杂了。   ——依靠思维创新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通过全新诠释以“和”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理念以及国家间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理念。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谋求互利共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超越“冷战”和“零和博弈”思维,代之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努力维护和平稳定国际环境谋求自身发展,并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发展。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都在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科技创新将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科技创新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国政府在201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突出创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的作用:   一、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各项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大力推进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   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中国经济目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改变出口和投资导向性经济增长模式,提振内需;推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的优化、创新、升级,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环境友好型产业;大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循环性生产方式。   三、创新科技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科研成果产业化。我们将争取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量进入世界前5位。我们将力争在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我们将努力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四、创新文化产业。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将立足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和感召力,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创新方面,瑞士与中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瑞士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人口不多,经济基础并不雄厚,但依靠重视科技和教育投入,瑞士在近现代的发展中一跃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常年保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近30人,科研水平世界领先。这正是基于瑞士人民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瑞士政府有力的激励机制。瑞士的创新传统不仅体现在瑞士的科研水平、工业制成品、服务业质量等方方面面,也体现在瑞士与中国的关系中。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中瑞关系中的几项创举:   ——瑞士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之后面临西方世界的封锁。但1950年初,瑞士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作出与新中国建交的决定。建交以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11年是中瑞建交60周年,胡锦涛主席与访华的时任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就发展双边关系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成为两国关系的新起点。双方高层互访频繁,立法机构间交流深入,省州交往密切,各项对话与磋商机制运转顺利,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瑞士有望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欧洲国家。近年来,中瑞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2011年,中瑞双边贸易额突破300亿美元,以50%的增幅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其中瑞士享有贸易顺差。2011年初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访瑞期间,与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施耐德-阿曼共同宣布两国启动自贸谈判。截至目前,谈判已经进行了5轮。双方都有意愿按计划于今年年底之前结束谈判。   ——2011年11月,瑞士第一家孔子学院由日内瓦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设立。目前苏黎世大学和巴塞尔大学也在积极筹建孔子学院,今年有望挂牌成立。“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巴塞尔中秋节”、利斯塔尔“欢乐春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中瑞自80年代起开展科技战略合作计划(SSSTC),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中瑞政府之间每年互派30至50名交换生到对方国家留学,中国每年派遣100多名博士生到瑞士各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瑞士各联邦和州立大学积极与中国大学开展校际合作,结成近60对合作伙伴关系。2011年来瑞中国游客近40万,赴华旅游的瑞士人超过7万。   回顾过去,中瑞关系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发展双边关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形势下,全球化的纽带已将中国和瑞士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双方的共同利益不断增加。展望未来,“创新”的思维与视角仍是中瑞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强劲活力。作为中国驻瑞士大使,我衷心希望中瑞关系在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和合作机制方面续有创新,最终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交往与合作格局:   第一,以创新的思维引领双边关系。中瑞两国虽然在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中瑞关系发展历程表明,只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创新共赢的精神,中瑞两国完全能够成为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典范。中瑞加强各领域合作,不仅可以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欧洲和世界。   第二,以创新精神开拓和发展新的合作领域,进一步充实双边关系。瑞士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生态农业、金融保险、基础研究、材料科学、核能利用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在上述领域双方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2011年两国科技部长已就支持中瑞科研机构在生命科学、卫生健康领域开展联合研究达成了共识,并将予以落实。   第三,不断创新合作机制,进一步丰富两国的合作内涵。目前,中瑞两国已经建立了中瑞经贸合作联委会、政府科技合作框架计划、领事磋商、司法协助磋商等对话和磋商机制,为两国交换意见、互通有无、深化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掘、拓展,建立形式灵活的金融、职业教育、基础研究等专题的沟通与交流机制,丰富两国的合作方式和渠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科学无国界,合作促双赢。保罗·谢尔研究所与中国的合作是中瑞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所积极开展对华交流与合作,主要依靠在座的教授、学者们的亲力亲为。对此,我深表敬意和感谢。我相信,今天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能够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为发展中瑞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中瑞友谊集思广益,以创新的精神开拓更加光明的未来。我衷心希望保罗·谢尔研究所及全体成员在科研工作之余继续关注中国和中瑞合作,继续支持中瑞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china-embassy.ch/chn/dssghd/t938790.htm
个人分类: 外交|1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俄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whyhoo 2012-6-6 2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 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于2012年6月5日至6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了会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别会见普京总统。   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部门间、企业间重要合作文件,涵盖工业、民用航空、传统能源、核能、相互投资、旅游、斯科尔科沃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合作、出口信贷和保险、媒体合作等领域。   一   双方回顾了新世纪以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对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满意。   双方将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恪守尊重彼此利益和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互不干涉内政,在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互利共赢,不对抗的原则。两国元首指出,这一方针是两国外交最主要优先方向之一,符合两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有利于实现两国的发展繁荣,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双方将进一步落实两国领导人确定的未来10年中俄关系发展规划。为此,双方商定如下:   ——保持密切高层交往,完善议会、政府及部门间合作机制;   ——完成2009-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制订并批准2013-2016年实施纲要;   ——在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框架内加强双方在地区以及全球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全面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努力在2015年前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提高到2000亿美元,同步提升经贸合作的质量,加强在投资、能源、高科技、航空航天、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重点推动两国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扩大地方合作与企业交流;   ——为进一步夯实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制订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举办好2012年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和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推动两国青年经常性交往,包括协商确定未来5年互派青年代表团机制,落实好莫斯科大学300名青年学生今年暑期来华研修计划,向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以及其他双边社会团体提供协助;   ——本着睦邻友好、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平等互利的精神深化两国边境地区的合作,包括对国界线进行联合检查,落实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和裁减军事力量的措施,界河航行,对界河进行必要治理,保护环境,促进边境地区协调发展,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和边境口岸建设;   ——增进两军传统友谊,深化两军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开展旨在提高两军协同能力和促进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联合军事演习;   ——完善打击跨国犯罪、反恐、禁毒等领域的现有合作机制,扩大司法及检察机关的合作,继续探讨建立中俄执法安全合作委员会问题;   ——在移民问题全面协作框架内完善条约法律基础,以便利两国公民合法往来,防范和打击非法移民活动;   ——通过密切协作,包括通过对等增设领事机构,维护两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   双方指出,国际关系正经历快速深刻变革。国与国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兴经济体的作用不断提升,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应对当今全球性挑战的必要性客观上要求各国团结一致,开展各种形式的协作和互利合作。   双方主张,国际社会应在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政治领域,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各领域合作,促进在国际关系中确立法治原则,促进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联合国核心作用,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反对对其进行修改和肆意解读的企图,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人民独立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通过和平对话方式化解矛盾与分歧,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经济领域,开展合作、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互利、照顾彼此利益的方向发展,建立公正、公开、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制,携手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积极发挥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组织的作用,挖掘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潜力。   ——安全领域,以平等和互信为基础开展合作,建立公平有效机制维护共同、平等、不可分割的安全,摒弃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反对绕开《联合国宪章》动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人文领域,既保持民族特色,又相互借鉴。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消除各国民众之间的精神隔阂和意识形态偏见,努力建立真正的文明对话,将文化交流作为实现国际关系和谐的有效工具。   ——环保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创新技术走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三   双方高度评价2011年至2012年中方担任上海合作组织主席国期间取得的巨大成绩,旨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拓展经济和人文交流的条约法律基础显著巩固。由中方倡议举办的“睦邻友好年”活动进一步确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基本理念,促进了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人民之间文化传统的相互借鉴。各方积极致力于弘扬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相互尊重的原则,使上海合作组织的威望和影响显著提升。   双方认为,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将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是本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其作用的重大举措。   双方认为,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就保障地区和平与安全进一步深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在本组织框架内就地区安全问题,包括阿富汗问题定期举行磋商,邀请观察员国及其他有关各方参加。   中俄两国将通过落实能源、节能、交通、农业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大型合作项目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为给上述合作项目提供融资保障,双方将继续积极推动在专家层面探讨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专门账户)和开发银行有关问题。   双方支持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同其他有关国家、国际组织的对话,重申坚持上海合作组织开放原则,重视有关国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愿望,将加紧协商涉及扩员的法律、财务和行政条件。   四   双方重申,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符合有关各方共同愿望,实现这一目标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全至关重要。双方坚决反对任何有损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和不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的行为,希望有关各国保持克制,避免半岛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双方认为,对话协商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中俄呼吁有关各国早日重启六方会谈,以和平方式均衡解决有关各方关切,实现本地区长治久安。   双方重申,坚定支持维护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强调叙利亚局势发展对中东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坚定认为,叙利亚危机必须通过冲突各方停止暴力,开启全面政治对话,并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寻求公正、和平解决。双方坚决反对通过外来武力干涉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图谋以及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场合强行推动“政权更迭”。双方深信,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协作,共同支持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的斡旋努力,敦促叙冲突各方立即停止武装对抗,全面落实安南“六点建议”和平计划及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为此,中俄双方欢迎在严格遵守联合国安理会2043号决议基础上在叙部署联合国监督团。   双方呼吁叙政府及所有反对派尽快开启政治对话,努力推动叙局势正常化,恢复叙国内安全和法律秩序。   双方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不赞同对伊朗采取过度施压和单边制裁行动,主张在伊核问题上积极劝和促谈,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防止局势继续朝对抗方向发展。尤其在阿富汗和西亚北非局势总体动荡的背景下,这将对地区各国以及国际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双方支持阿富汗成为和平、稳定、独立、发展、没有恐怖主义及毒品犯罪的国家。双方欢迎上海合作组织给予阿富汗观察员国地位。双方认为,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和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等现有涉阿富汗事务地区合作机制,避免机制重叠造成效率低下。   双方强调,亚太地区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不断上升。双方欢迎加强地区一体化和多边合作,指出该进程有利于加强国际关系多极化、民主化,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双方指出,亚太地区仍存在诸多挑战与威胁,要求地区各国共同努力加以应对。双方认为,两国的优先任务是,加强相互协作,推动两国元首共同倡议,致力于在亚太地区构筑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以维护该地区各国共同利益,保持稳定与安全环境。双方支持包括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东盟与对话伙伴国防长会议、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会议、亚洲合作对话在内的地区组织、论坛和对话机制之间发展伙伴关系。双方重申愿在上述及其他多边机制框架内密切协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俄罗斯联邦总统                             胡锦涛      弗·弗·普京                                 二0一二年六月五日于北京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38682.htm
个人分类: 外交|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重返亚太”之际 中俄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whyhoo 2012-6-6 09:25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现同美国的国际与区域影响力相抗衡的姿态。   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胡锦涛昨天在与普京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俄双方继续将发展双边关系“作为本国外交主要优先方向之一”,将保持中俄关系发展延续性,“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胡锦涛也强调,双方要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变化的新特点,重点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框架内的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普京则强调,俄中在很多问题上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相互协调的水平,以便以最有效的方式推进国际和地区危机的化解”。他表示,俄中两国在多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其中包括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协作、经贸合作、高科技及人文等多个领域。   在西方关注的叙利亚问题上,中俄继续与西方国家唱反调,反对外部势力对叙利亚进行武力干预。据中新社报道,两国元首表示,国际社会应继续支持联合国——阿盟联合特使安南斡旋和联合国监督团工作,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 签署联合声明 释放中俄关系稳定友好信号 胡锦涛和普京还签署了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见证11项合作文件的签署,对外释放中俄关系稳定友好的信号。   普京此次访华是他重新担任总统后,对独联体以外国家的首次国事访问。他原本应该参加5月中旬的八国集团峰会,并首访美国,但却以忙于组阁为由缺席,“疏美”或“拉中国抗西方”的战略意图相当明显。   普京昨天还在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撰文强调,现在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及经济和国际关系专家都已意识到,在缺少俄罗斯和中国的参与,以及不考虑中俄两国利益情况下,任何国际问题都无法讨论和落实。不过,他又称,中俄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有分析指出,中俄靠拢是对美国执行“重返亚太”战略的回应。因应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俄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考量,希望借推动世界多极化来减弱美国在中亚和亚太地区的影响。   受访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分析指出,中俄关系总的来说是比较好,两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立场,都比较接近”,“战略上没多少矛盾”。   他说,在中美关系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当然重视和俄罗斯的关系,尽管中俄的外交政策各自不针对美国,“但如果两国各自同美国的关系出现复杂的情况,两国在跟美国周旋时,自然会更加注重对方的作用”。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中俄也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有关部门或企业负责人昨天签署了11份合作文件,包括俄罗斯参与中国田湾核电站建设、扩大双边工业、旅游、新闻、核能、电力、科技园区、投资基金、融资等领域的合作。   2011年,中俄两国贸易额达到835亿美元(约1075亿新元),同比增长41%。普京表示,俄方对实现俄中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有信心。   不过,延宕多时的天然气合作项目未能取得突破,俄罗斯方面的消息指,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   在中国访问期间,普京还将与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副总理李克强等领导人会晤。他也将出席于北京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有分析指出,中俄靠拢是对美国执行“重返亚太”战略的回应。因应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俄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考量,希望借推动世界多极化来减弱美国在中亚和亚太地区的影响。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zg/zg120606_001.shtml
个人分类: 外交|1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宗教和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热度 2 heaszy 2012-5-30 21:21
宗教和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哲学应该是在最高的位置,所以大家都相当PhD,哲学学位,但哲学不是科学。科学和宗教可能有交集。但是信仰确实也可能会影响哲学和科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哲学不是科学,宗教也不是科学。科学应该是可以实验验证的。所以我们看到,政治可以是科学(Political Science),经济也可以是科学。不能从中文的字面上讲,否则就加上了翻译的理解。
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反思我国传统师生关系和质疑精神
热度 20 lqs321 2012-5-30 09:51
最近科学网上有两个相互关联话题引起我的关注:师生关系和学生质疑精神及延伸出的“出帅才和将才”的讨论。我认为两个议题之间具有内在紧密联系,觉得这个议题很好,值得大家议论,所以也来凑个热闹,谈点自己的认识。几篇讨论关于师生关系的博文,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一些 博主总结了我国当下导师和学生之间传统关系主要为三种类型。我将他们分别命名为:亲情型(我很不赞成将师生关系类比成父子女、母子女关系的提法)、师徒型、老板雇员型。有的博主简单及通俗分析了三种师生关系,他们的基本观点我很赞成。在这三种师生传统关系中,普遍认为 亲情关系属于最好的师生关系。我在 一篇博文:“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指博主和他学生之间的亲情关系)”中评论:“中国式的师生“好”关系主要是这类”,博主回复:应该这样。还有一篇博文:“我的学生,我的娃”,更是将这种亲情师生关系渲染到了极致。如果从社会和谐及稳定出发,亲情类的师生关系当然是值得赞扬和倡导。然而,我关心的是这三种传统师生关系,尤其是大家普遍赞美的亲情关系对我国科学进步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学生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质疑科学和社会问题及对培养帅才的负面影响。这个论题虽然大了点,严肃点,但却是一个实际问题,值得科学网认真讨论。我们首先简单阐述一下这些关系。 ( 1 )亲情关系(父子女、母子女,现在有的老师年纪很轻,只能配做兄弟姐妹关系,否则辈分就乱了)。从我的经历看,现在的父子女、母子女关系主要可分两大类型:一类为人们普遍赞赏的服服帖帖(顺从)型。人们常说的女儿是父母亲贴心小棉袄。对这类孩子家长最省心和最放心。至于长大成人后是否能成栋梁之才管不了那么多。我儿子一个儿时伙伴(发小) YP 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及保送到名校。一路过来,不仅(应试)成绩优秀,更是个典型乖乖崽,对父母惟命是从。一位同事感叹说谁家有了像 YP 这样的儿子,多省心,简直是赞不绝口。 YP 硕士毕业后想出国,但父母不同意只好作罢,现在儿子觉得工作太幸苦准备跳槽,父母也后悔当初选择。另一类“叛逆”类型。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子女。他们的个性品质一般是继承父系,或母系,甚至隔代祖辈的性格基因,但也有后期社会关系(指儿时玩伴,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影响。这类孩子具有较强个性,如果引导得当,有可能转变成良好的质疑和批判品质。但由于传统文化背景,在周围人眼里属于“刺头”,往往另眼相看。且父母及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老师缺乏理性“管教”能力。家长往往采取“简单粗暴式”或“放纵式”管教。长大成人后,这些孩子的强烈个性大多并没有转变成有利于形成创造力的“好奇心”及“怀疑一切”的批判精神。其中一些人成了社会的“愤青”,看什么都不顺眼,不善于从自身寻找原因,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全部怪罪社会,与周边人的关系也大多不融洽,成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 2 )师徒关系。这是我国最为古老而传统的人际关系。徒弟在师傅面前必须俯首听命,那里谈得上对师傅的批评和质疑。实际上师徒关系属于亲情关系的另类。所谓“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就是对这种关系绝妙的诠释。 ( 3 )老板雇员关系属于现代型师生之间的雇佣关系。可以简化为利益关系,而且是廉价的雇佣关系。老板导师利用这种“法定”“雇佣”关系,合理合法赚取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剩余价值。它本质区别于市场经济中雇佣关系价值法则。这种情况在海外高水平大学及研究机构中问题不是很突出。一是对于拿学校或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研究自由度,可以不做老师的项目。我儿子博士期间就是拿的政府奖学金,四年间没有做过老师的项目。他的博士论文属于自选方向和题目。二是即使从老师科研项目中支付奖学金,由于项目的科学技术含量较高,通过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学生获得科学研究思想是无法用金钱衡量,这也正是研究生阶段科学研究经历所必须。况且一般奖学金足以支付学生的生活费用,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地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即使在我们国家也要注意区别学生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某些合理的“劳动”。例如,现在有的老师主持的部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生产性项目,需要学生完成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这是研究生过程经历所必须。这种师生关系和谐程度主要取决于老板(导师)的个人品质、修养与学生基本素质。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是中国特色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质疑父母,质疑老板,质疑师傅是“大逆不道”,是不忠不孝。 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年轻学生最怕别人骂自己“欺师灭祖”,不尊重老师、师傅、老板。在孔圣人那儿,老师在学生那儿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是不可以“以任何理由”冒犯和顶撞的。 我国历史上皇权的独裁统治与文人墨客的自命不凡和清高,极大阻碍了人们质疑精神及科学怀疑品质的形成。 即使现在有的当了“大官”的人物,在昔日老师面前也是显得毕恭毕敬。当然,在自己长辈和师长面前,表现出应有的谦逊、尊敬是一种良好品质和修养的体现,恰如西方的“绅士”风度。但是,在学术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上的理性争辩与质疑,甚至于抗辩与不孝、不敬、不恭无关。我们一定要树立这种科学质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院里曾经有 一位科研做的很好,且成果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性格温顺,对领导、老师(包括师母)及周围同学极其尊敬和关心。 虽然工作了,还 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寒问暖。他在学校时,我开玩笑对他说,你要是个性强点,能与老师们表达出(不是刻意)一些不同学术观点及争论一些学术问题,那就更好。我曾亲眼看见一位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的中年教授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就学术问题质疑一位青年学者,在整个质疑中态度诚恳,用词理性,恰当,我从内心敬佩这样的学者。遗憾的是这种科学理性质疑的人和事所见稀少。少数比较庸俗的学者在成为“大腕”之前“唯唯诺诺”,谦逊有加,成了名人之后则判若两人,脾气大增。 我在“华人中牛人成就让我深思”博文中给出一个现象。为什么在国内名校完成本科及研究生等完整教育经历,一直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土龟”所取得的成就明显低于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完成研究生教育,并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海归”。难道没有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较长时间科学研究历练,就只能成长为“将才”,而不能成为“帅才”?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我们的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我们实施较为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也只有 30 多年的历史。这儿我主要强调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培养具有质疑精神学生过程中的影响。我戏称取得突出成就的华人学者,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国传统科学思维实现了“基因变异”,甚至可能是优质“交叉变异”,其结果,对东、西方的优秀品质发扬光大,而不良基因得到有效压制。在某些来自香港及台湾的牛人学者的经历中似乎看到了这一点。 5 月 19 日 晚上温家宝总理在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师生讲话中倡导“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有多少导师能够从内心接受具有一定个性学生的质疑和挑战。世界上许多成功案例让我认识到,要 从“浩瀚的自然现象”中产生创新的科学思想与技术设想,除了足够的学习研究积累外,还要拥有良好的质疑与批判品质。人民日报有篇文章说“中国学生为什么不会质疑?”。实际上这是第二层次的问题,首先是“为什么不质疑?”。因此,我们要倡导,从学前 - 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就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和教育。要让他 / 她们认识到,保护“个性”学生的质疑精神及好奇心的重要性。充分爱护和尊重那些“刺头”孩子的自尊心。让我们的社会除了充满传统意义的“大爱”外,还要逐渐养成“海纳百川”“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社会风气。
6740 次阅读|31 个评论
毕业二十年,同学都在干啥?
热度 1 limingyang 2012-5-28 14:50
转载: Bei J.大学: 一半同学在收购兼并另一半同学。 Qing H.大学: 一半同学在山寨另一半同学写的程序。 师范大学: 一半同学在辅导另一半同学的小孩。 财经大学: 一半同学在查另一半同学做的帐。 Tong J.大学: 一半同学在监理另一半同学造的楼。 政法大学: 一半同学在抓另一半同学。 XX大学: 一半同学在当另一半同学女儿的干爹.......
个人分类: 其它|26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GST pull down 和 Coimmunoprecipitation关系问题
yang22181 2012-5-28 09:09
转自博客 http://freekenny.blogbus.com/logs/12764916.html ,感谢Think Storm博主的精彩文字及对对生活哲学般的领悟,让我对这两个实验有了深刻的认识。 GST pull-down实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验证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体外试验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其基本原理是将靶蛋白-GST融合蛋白亲和固化在谷胱甘肽亲和树脂上,作为与目的蛋白亲和的支撑物,充当一种“诱饵蛋白”,目的蛋白溶液过柱,可从中捕获与之相互作用的“捕获蛋白”(目的蛋白),洗脱结合物后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从而证实两种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或筛选相应的目的蛋白,“诱饵蛋白”和“捕获蛋白”均可通过细胞裂解物、纯化的蛋白、表达系统以及体外转录翻译系统等方法获得。此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GS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pull down 和 Coimmunoprecipitation关系问题 啥叫GST pull down , Coimmunoprecipitation呢? 学过生物的地球人都知道. 这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两种方法。 简单通俗的打个比方, GST pull down 就像把一男一女放在孤岛上, 除非蜂马牛不相及, 同类男女之间该发生的一般都会发生. 这种关系是直接的, 西方的. 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则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研究一群男女间的自由恋爱问题. 一个蛋白在本性上可以同时喜欢很多其他的蛋白, 但是最终还是会有个最喜欢的, 而在Co-ip中就能发现他的喜好. 这种关系可能是直接的, 也可能是间接的, 是更接近于东方的。 两个蛋白可能在生物体内素昧平生, 一个在头上, 一个在脚上. 也许两者之间或许很合辙, 生来却天各一方. 在GST pull down 的环境中, 他们可能相遇, 吸引在一起. 但在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浪漫关系可能是不现实的. 脚上的蛋白若是跑到头上与情人幽会, 人就要出大问题. 还有的情况是, 两个蛋白即使独处在一起, 也可能不会互相吸引, 但是到了生物系统的大环境中, 在其他蛋白, 各种因素适当的辅助下, 却有可能形成稳定的搭档关系. 所以, 随缘, 就是像蛋白一样单纯, 却不简单。 有关Control和多方取证 我们做试验, 都要有实验组,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即使体外生化实验都达成了, 还要通过多方取证来确定两个蛋白之间确定的生理关系. 这也是我们生理学家所关心的, 若是没有生理意义, 那还空谈什么关系. 尤其在蛋白实验里, 假阴性, 假阳性泛滥. 以为是真的东西, 实际是假的; 以为是假的东西, 实际上却是真的。 如何披沙捡金, 去伪存真? 就得靠缜密的阴性, 阳性对照组来帮助我们辨别. 要把蛋白和已知不相干的蛋白放在一起, 和已知相干的放在一起, 以此来检验实验手段是否能够区分这两种情况. 这样才知道他是不是对你"用情专一, 矢志不渝"。 要通过移除一个蛋白, 来看另一个蛋白的生理表现. 看他是不是"没有你不行", 还是可能有其他的新伙伴。不做对照, 一厢情愿的希望, 并相信蛋白间的关系是幼稚的。生物实验中, 单一的证据都是薄弱的, 无论他貌似多么正确, 要通过对照和多方取证才能确定真实的事实。大家交朋友, 搞对象也类似于此. 关乎终身快乐, 幸福, 不可不察。 有关变化 人是会变化的, 正如构成人的蛋白一样。蛋白在细胞内从被产生, 到被销毁, 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非常动态的。磷酸化, 去磷酸化; 泛素化, 去泛素化; 脂肪酸化, 脱脂肪酸化; 氧化, 还原; 局部或酸, 或碱; 或冷, 或热; 与其他蛋白或小分子物质如ATP, GTP的结合, 分离; 都会使蛋白的功能发生很大变化。 两个蛋白的关系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会这样, 在那种情况下那样. 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有时候这些变化是可逆的, 比如磷酸化, 那么在脱磷酸化以后, 关系还可以维持. 有时变化是不可逆的, 比如氧化, 泛素化, 这时候, 关系便不可维持. 生死变化, 对蛋白都是常态; 对于基于蛋白的活生生的东西,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花如此, 人如此, 感情亦如此, 我们明白这一点就能怀更多的宽容, 理解之心。 细胞金元ATP, GTP这些小分子也可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蛋白结合了他们就会变化, 蛋白的功能也会随之变化. 比如Ras, 在结合了GTP以后就变得非常活泼, 可以引发细胞分化, 形态变化. 不过, Ras 若是持续的结合GTP不放手, 那么细胞就会癌化. 所以, 细胞内的金钱不可缺少, 善持之可以为善, 执迷不误必定作恶。 构成人的基本单元蛋白都遵守这一规律, 万物静观皆自得, 具十全佛性, 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学到非常多有益的东西。
3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gzchengzhi 2012-5-26 21:25
  人本身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自然。但是作为自然中的一个组成因素,必然要同自然中的其他因素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各种关系。   这些关系则存在不同的属性。有一些关系是对抗的关系,意味着一个因素企图打压其他的因素,以便自己得到更快的发展。 而另一些关系则是和谐的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期望人类这一因素能够和自然界中其他的因素和谐共存,而不是对抗。这一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致的。   目前来看,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因素还远没有达到和谐共存的关系的要求,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破坏自然,导致其他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因为人类的活动,改变了自然环境;因为人类的活动,使多个物种灭绝等。   这种不和谐的关系最终将破坏自然,使得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物质系统等,出现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而这种不稳定的状态最终又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急切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而如何发展这种关系,则涉及到多方面工作的协调进行。
个人分类: 博客大赛|3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科大改革:关键看政府与大学关系
kejidaobao 2012-5-25 14:34
本刊记者/李 娜 4月24日,备受瞩目的南方科技大学(南科大)经过5年“斗争”,终于获批建立,将尴尬的“筹建”身份“转正”——其在教学、师资建设、招生等方面获得合法身份。立志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南科大,又站在一个新起点。 改革者势必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有观点指出“转正”是南科大被体制“收编”,并质疑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倒退。南科大前路如何?校长朱清时表态称,必将改革进行到底。高等教育专家则指出,“转正”只是办学程序,并非评论改革前进与倒退的标准,南科大的改革关键要看政府与大学的关系。 五年一纸“转正”书 从2007年开始,深圳市开始筹建南科大,并于2009年通过全球遴选方式选出创校校长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卸任校长。刚接到聘书,朱清时就表态称,中国的大学普遍受行政干预而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未来的南科大将是一所教授治校的学校,强调去官化和去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纵然创办者踌躇满志,但是南科大仍一路坎坷。2011年3月,南科大在未获准招生情况下招收46名新生,并正式开课。2011年5月,教育部要求南科大45名教改班学生必须参加高考,朱清时表示不能认同此要求;2011年6月,上述45名学生集体缺席高考。随后南科大公布《南方科技大学暂行管理办法》,其关键词为“充分放权”和“鼓励创新”。2009年至2011年期间,该校创校核心团队的内部分歧、学生要求退学等新闻不绝于耳。 2012年4月2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的通知》,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要求该校遵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依法办学,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通知》将南科大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但没有对该校的招生方式做具体说明。朱清时对媒体表示,这是南科大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喜事,他必会将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进行到底。 “转正”是办学流程,而非改革退步 获批准建立之后,即有舆论表示南科大被体制“收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退步。对此,朱清时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表示,南科大遵循“依法办学”的原则,“转正”既不是回归传统体制,也不是被“收编”,而是依法治国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法制对教育改革的支持和保障。学校没有正式身份时,除了招生,其他工作也会遇到阻碍;获准立校后,就可以在合法平台上,进行校方所期待的改革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科技导报》,南科大办学合法化的结果来之不易,对于推进南科大本身办学是有价值的。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科技导报》表示,南科大办学的合法化只是申请办学的必经流程,任何一所大学的筹建都要经过政府审批,这与教育改革倒退是两码事,改革能否推进关键要看今后的工作。 招生倍受关注,改革尚待观察 南科大办学合法化之后,媒体首先聚焦在该校的招生模式上。 朱清时对媒体表示,今年学校计划的招生方案是学生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40%,高中平时成绩与南科大的综合能力测评成绩则各占30%。但该方案能否实现需要教育部批准。 招生模式是南科大推进改革的首个外部表现。熊丙奇认为,如果南科大的方案得到批准,那么该校将建立起基于统一高考的自主招生模式,这种结合考生高考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察的综合评价模式,减轻了学校组织笔试的负担,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同时也保障了基本公平;而学校自主确定考试成绩所占比重,根据多元评价结果决定录取学生,也体现了招生自主,这显然是改革的进步。但是如果还是和传统公办学校一样,按照统一高考成绩分批次录取,那就谈不到改革。 招生模式只是改革的一种外部体现,其背后揭示的是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熊丙奇告诉《科技导报》,深入改革涉及两个关系:一个是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与南科大的关系,具体要看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处理南科大办学自主权,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公办学校的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那么南科大的办学自主权将非常有限;另一个是看学校举办方——深圳市政府与南科大的关系,要看深圳市政府是否按照现代大学的框架来建立南科大,具体包括学校的人事权、财权等的处理,“对南科大而言,现在这两个关系都还不明朗,改革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这两者决定了我们能否以一种新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来看待一所学校的办学”,熊丙奇进一步解释,在国外办学,政府只负责办学的审批以及监督学校是否依法办学,具体的学科设置、招生方式、学位授予等都由校方决定,与政府无关。而我国办学,国家统一承认学历,招生、办学、学位授予都由政府管理,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评估者,还是办学者(学校的自主权被限制,发展受到阻碍)。而且在现有框架下,社会也是如此评价一所学校办学的,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今后政府部门是否愿意放权给高校,南科大正是一个观测点。 熊丙奇还指出,南科大内部如果不能真正实现行政权、学术权的分离,那改革也将会非常艰难。 杨东平教授则指出,教育改革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南科大走的每一步路都比较艰难。他希望媒体和社会不要过度关注南科大,不要期望南科大实施疾风骤雨式的改革,依靠一个英雄就做到改天换地。“我们应该以平常心,让南科大慢慢发展。”杨东平告诉《科技导报》。■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2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吴邦国会见卢森堡首相容克 就双边关系等交换意见
whyhoo 2012-5-23 22:49
新华社卢森堡5月23日电(记者田帆 王江)正在卢森堡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当地时间23日上午在首相府会见了卢森堡首相容克。宾主在友好坦诚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务实合作、中欧关系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吴邦国转达了温家宝总理对容克首相的亲切问候。他说,首相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中卢友好事业,也为中欧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予以积极评价。容克对此表示感谢,并请吴委员长转达他对温家宝总理的良好祝愿。他说,吴委员长此访是卢中建交40周年背景下的一次重要访问,也是欧中关系面临新机遇情况下的一次重要访问,卢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卢中关系和欧中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吴邦国说,中卢关系经过40年的历程,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在多边领域的合作都取得长足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联系更加密切,依存度更高。中卢的利益交融更加紧密,合作需求更加迫切。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与卢森堡的友好合作关系,愿与卢方共同努力,将两国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保持各层次友好往来,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尊重照顾对方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不断积累互信、扩大共识。卢森堡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希望双方着力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法规建设、经营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两国央行间的交流。中方欢迎卢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在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中方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在卢投资,更好地发挥卢森堡作为中资企业进入欧洲的重要中转站作用,同时也希望卢在融资、签证和员工招聘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容克完全赞同吴委员长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和关于深化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意见。他表示,虽然卢中两国国情不同,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尽一致,但这并不妨碍双边关系的发展,因为双方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相同或相近,有着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卢森堡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十分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在欧洲的真诚朋友和合作伙伴。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在金融服务、航空运输、旅游、教育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赴卢投资兴业,并将卢作为进入欧洲国家的桥梁。他重申,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鼓励任何分裂中国的行为。 吴邦国还就欧债问题和欧洲经济形势等同容克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应询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吴邦国说,中方关注欧债问题的发展。欧盟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能否维护金融稳定,保持经济增长,不仅关乎欧洲自身,也对中国和世界有着重大影响。解决欧债问题,欧方自身的努力是基础,也是关键,最终要靠实现经济强劲和可持续增长。中方高度重视同欧盟的关系,将一如既往支持维护欧元稳定,对欧洲经济和欧元保持信心。希望双方努力扩大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规模,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共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全球经济治理,中方愿进口更多欧方产品,促进双边贸易平衡,也希望欧方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少用、慎用贸易救济措施,这也有利于推动中欧经济实现强劲增长。容克感谢中方为解决欧债问题作出的努力,表示欧元区成员国正在采取必要措施应对当前困难,对欧元和欧洲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他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卢方愿与中方一道,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对话与协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等中方主要陪同人员,卢内阁可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大臣、文化大臣、中产阶级和旅游大臣、驻华大使等会见时在座。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5/23/content_2143882.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光国的专著《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热度 6 Wuyishan 2012-5-23 06:33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黄光国教授的专着《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武夷山 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台湾大学心理学系黄光国教授( 1945 - ) 2009 年推出《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一书(台北:心理出版社)。他在该书《自序》中说: 在金 融 海 啸袭卷 全 球 的 今天 , 这 本 书 的出版 可 谓 正 逢 其时。 从这 本 书 的 论 述 中,我们 可 以很 清楚 地 看 出:主流心理学界有关「 个 人主义 ╱ 集体 主义」 之论 述 的 根 本问题,「 个 人主义」代 表 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文化理 想 ; 「 集体 主义」是他们对 非 西方 世 界之「他者」的 概 括 ,基本上是 个 错误 的 概念 ,应 该 代之以「关系主义」 ;而 「关系主义」又 可 以 涵盖 「 个 人主 义」。 从 二 次大 战 结 束 至今 , 世 界资本主义 体 制 是建立在「 个 人主义」的 预 设 之上的。 从 科学哲学的 角 度来 看 ,金 融 海 啸 的发生, 象 征着 世 界资本主义 体 制 的 预设 发生了 严 重的问题, 也 代 表 了 整个体 制 的 崩溃 。在 未 来的时代, 人 类 必然 要以「关系主义」作为基础,重建 多 极的 世 界经济 体 制 ( multi-polar world economic system )。 由以下链接可读到该书的《自序》和第一章 http://ssrc.sinica.edu.tw/ssrc-home/doc4-5/23.pdf 。 该书荣获 2010 年度第四十五届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学术著作奖。 其获奖推介文为 :   本书体大思精,全文分为十二章,近五百页篇幅。著作者以「儒家关系主义」为名称,而以「心理学之本土化」为目的。作者认为欲达此目的,须从哲学反思、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三方面切入。因此,在广泛评介西方科学哲学为基础及以个人为重心的心理学研究之后,进而导出儒家强调「人情与面子」的关系主义,作为创新本土化心理学研究方法之途径。  综览本书论述,揆其要者,有下列几个特点:  就方法论而言:今日心理学科的发展,源自西方的知识系统,整体的分析模式多受西方知识传统之影响,尤其是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如何突破此种典范之限制,从而发展具本土特色的解释模式,本书从方法论的反省,到理论的建构,实征的研究三方面层层转进,为「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作了相当具体的开展。  就其论点而言:本书采取「关系主义」的角度,深入阐析受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东方思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之建构,黄教授先从西方的哲学视野,切入「人观」的分析,勾勒出一个「科学微世界」的图像,进而回归传统儒家的天命思想、道德思维,面子文化等议题,分析儒家思想的内在结构与特殊内涵,藉以说明本土心理学知识论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系列理论所构成的科学微世界,既能代表人类共有的心智,又能反映文化特有的心态。黄教授在心理学研究所创立的新说,其学术价值确是非凡。  就数据的应用而言:本书在博引中西文献之同时,巨细靡遗的广采西方之相关知识,作为分析左证之依据,其用意当在增加其立说之客观性与普世性。「儒家关系主义」一书,内容见解深刻,论断精审,确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在学术研究上的价值,受到评审委员一致肯定与推荐。 笔者尚没有机会读到该书全文,但根据接触到的若干资料来初步判断,本书应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黄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思考已经坚持多年。 2005 年,他就出版了《儒家关系主义:文化反思与典范重建》(主标题与本文介绍的著作完全一样,但副标题不一样)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迅速地于 2006 年出版了此书的简体字版。
个人分类: 书评书介|92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可怕的结论
热度 1 gzchengzhi 2012-5-21 10:29
可怕的结论
  从灭绝方程其中的一个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来看,温室气体存在三个峰值。这三个峰值逐级下降。   如果将这样的结果与目前公认的古生代以来的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 (如图1所示) 做对比,可以发现前两个峰值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分别对应了古生代和中生代两个地质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峰值。      图1 古生代以来的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   (图片来自:   http://www.theresilientearth.com/?q=content/grand-view-4-billion-years-climate-change)      图2 灭绝方程的一个解(图中“恐龙数量”对应为“物种数量”)   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将恐龙和人类视为一种生物的自然延续,则在中生代末期以后,整个地球物种开始大规模灭绝,伴随着的是温室气体逐渐消失。而在温室气体消失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物种又开始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代。目前大约处于虚线对应的位置。   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在未来的年代中,物种的数量峰值无法达到中生代时候的峰值,但是这一次物种生存延续时间反而比中生代要长。因为图中最后一个峰值对应的波形更宽。比如中生代可以持续2亿年,则计算结果未来的这次物种繁荣时期可以持续将近5亿年,条件是不产生太多的温室气体。   但我们也可以注意到,随着各种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多证据已经表明,现在正处于一个温室气体快速增长的时期。假设这种温室气体排放速率为过去地质年代中排放速率的10倍,对应了灭绝方程中的c参数增加了10倍。则我们可以获得图3的结果。      图3 假设中生代以后温室气体上升速度增加10倍       从图3中可以看到,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增加,物种数量变化曲线出现一个拐点,在虚线右边不久,开始出现物种数量的迅速下降,对应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时期。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结论,因为这样的结论显示, 未来我们能够生存的时间可能远比中生代要短的多。直到大约6亿年以后,地球上的物种才开始一定程度上恢复增长 ——如果这一期间整个太阳系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状况的话。   当然情况也许并不会那么糟糕。显然图2和图3中的绿色线条是否能够代表温室气体?这存在一定的疑问,或许是有其他的含义?而从前面对该方程的分析情况来看,导致种群完全灭绝的是图中蓝色的那条线。这里姑且将其称之为重金属含量。一方面重金属是否有这么大的作用让物种灭绝,为什么一些物种不可能适应这些重金属而生存下来?难道生物与重金属有仇?另一方面重金属的作用能否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如果蓝色的线条不代表重金属,那它又代表了什么?   当然这一结论也是基于温室气体会对物种数量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得出来的。也许温室气体反而有助于物种数量的增长也未尝不可。不过从方程结果与古生代以来的数据的拟合情况来看,其相同的趋势,则又不免让人产生一些担心。
49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三个比喻与两个对策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2-5-21 05:22
【导读:研究生和导师的矛盾多半是这样的——一开始双方就明知自己对面的这位利益相关者是怎样的情况,但是开始为了抓紧进入读学位的状态(对学生而言,“管他呢,先读上再说”),或者为了壮大团队(对导师而言,“收就比不收多一个人嘛”),而违心地表示愿意,但是真开始合作后,却对自己本来已经有心理准备的状况而抱怨不休。】 【现实往往如此丑陋,所以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它,宁愿将其包装成为研究理念之争,指导与否之争,或者尊师与否之争。真的很没劲!】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第一比:父母与儿女   我这么一比喻,大家都笑了。   导师说:他们是象孝敬父母一样对待我的吗?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而已。一转眼翅膀硬了就敢把爹娘吃了,跟蝎子似的。   研究生说:他/她是象爹娘一样全心付出,毫无保留的吗?包括精力和爱心。只是剥削者罢了,周扒皮、黄世仁、南霸天,等等。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第二比:师傅与学徒   这个比喻得让我们回到万恶的旧社会。在新社会,大家都是国家的雇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工作性质的差异。   导师:如果真是这个比喻所说的关系,徒弟开始的几年要象龟孙子一样地伺候师傅的,包括端尿盆和倒垃圾,然后师傅才偶尔教上一点技术,为师傅挣取几年利润后才能出师。如果研究生们真这样就好喽,毕竟以后大家是吃一碗饭的,师傅培养徒弟就是培养了竞争对手,你提前付出点也是应该。   研究生:虽然徒弟辛苦,可是师娘还是给做饭吃的,以后我一旦出师,就可以自立门户,甚至可以取代师傅的位置。可是当研究生呢,补贴给得都不够吃饭不说,活干得一点都不比徒弟少,以后的地盘师傅还要继续霸占,我谋生还得避着他。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第三比:老板与雇工   导师:我是在倾囊相授,领着他进门,教给他功夫,铺垫给他基础和平台,让他有未来发展的门路。怎么是在雇工呢?雇工还得签署保密协议,多少年内利益冲突不允许呢。   研究生:导师比老板黑多了。给老板打工,老板给报酬,也是你情我愿,我可以选择不干。可是,最后有个学位在他手里,我能不干吗?否则就是浪费前面的研究积累。况且了,老板给雇工钱会这么少吗? ————————————————————————————   其实,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以上这三个关系的混杂,但是,当这个关系运行起来时,每一方都要求对方最好的三个方面,而自己则用最少的三个方面去抵挡(回报)回去。全是衡量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值,只要吃亏就不想干,如此下去,关系永远理不清楚。   再认真剖析一下,在两方关系之间,是研究生在做第一次选择,很少有导师哭着喊着让谁谁做他的学生的,所以,如果没有认准,就别盲目选择;如果觉得确实认准了,然后选择,随后就尽量别去抱怨,要不就干脆离开。 —————————————————————————————— 再看看相互间的两个对策:   我总是愿意相信,每个研究生到一个导师那里待上至少三年(长的可能是六年或更久)的时间,肯定不是带着双方最后要做成敌人的想法来的,如果真的感觉不合适了,算自己开始的时候看走了眼,而当今的现实也允许你及时修正这个错误,最差的情形大不了撤了再做其他选择,顶不齐浪费一两年时间。也比难受三年然后一辈子不舒服强。   以上是现实对策,如果用理想对策呢?   研究生不高兴了,则可以申请换一个导师,整个过程没有难度,新导师也会基本按照学生希望的方式让其心情舒畅地“被指导”直到毕业。这是理想模式。   而对于导师来说——   他既然不听招呼,就自行进行研究吧。不过,补贴肯定也不会再给,因为补贴不是给你做自由研究的,每一分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有合同跟着。   如果他不想干下去,抓紧走人,或者退学或者换导师,随他的便。千万别天天用负面的情绪影响团队里的其他成员,恶化整个团队气氛。      以上这是导师的理想对策。而现实对策呢——   换导师别人碍于面子或者里子不想收留,领导说还是让我好说歹说地带到毕业,让他顺利走人拉倒吧,可别给单位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我想了想,还要继续恶心2年,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出点什么事或者对我来点啥动作,都是无法承受的,算了,就忍了吧。 ——————————————————————————————   启示:   1,研究生一定要做好第一次选择。中国很大,天底下的好导师多了,你何必非要选择这个未来的仇人当导师呢,中国不行,还有更大的世界,哪怕去朝鲜读研究生呢。   2,导师要负担好指导论文的基本责任。至于研究之外的其他事情,在入学前一定要先问清楚,如果学生愿意做就在这个团队里留下,如果一个不愿意,第一刻就别进来,或推荐到其他导师处。   3,最糟糕的也是最常见的情况其实是:明知自己对面的这位利益相关者是怎样的情况,但是一方为了读到这个学位(另一方则是为了收到学生)而违心地表示愿意,但是真开始合作后,却对自己本来已经有心理准备的状况而抱怨不休。
个人分类: 人论|8947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Hypermesh 划分六面体网格一般做法
arcechen 2012-5-19 20:14
一般划六面体分网格的方法很多,但是我认为用的最多和最常用的还是solidmap,因为这个种方法在hypermesh里面有很多控制面板按钮实现。在hypermesh里面划分里面体网格一般都是先控制二位面网格,然后通过线性拉伸、扫略来实现。 就我个人习惯而言划分里面体网格的步骤: 第一步:清理几何,找出明确的几何拓扑关系 可能有人不太清楚拓扑关系是什么,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几何体之间的关系,比方说一个题那就是封闭的,多个体就是可以看到分界面的,通过过滤by topo 可以看到几何关系。 第二步:分析几何模型,进行几何切分 很多时候我们用到hypermesh划分网格是因为模型比较复杂而又想得到高质量的网格,hypermesh具有编辑网格的功能以至于我们选择它。对于复杂的模型我们可以通过solid edit来进行切分,可以通过线,也可以通过面。切分之后拓扑关系就会发生改变,但是划分也会变得容易。 第三步:划分面网格 hypermesh里面的划分网格多半是先划分二维网格,因为二维网格很好控制。这个通过2D-mesh控制面板里面的automesh就可以实现。 第四步:划分三维网格 3D-mesh面板里面很多功能可以划分六面体网格,个人用的最多的是solidmap,solidmap里面有六种方法,我一般用四种:general、line drag、linersolid、one volume; general:这个是最一般的,他包括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此方法需要划分时至少需要两点:第一就是一个面的网格,第二点将要沿某条线拉伸或者某些点拉伸的线和点;具备两点即可完成该命令。但是有时候可能这样划分出来的网格不好,那就需要更多的控制:比方说:起始面和终止面,以及终止面上的单元。因为有时候起始面和中面上都有网格且要保证两面的网格协调那就必须要制定终止面上的网格。初学者,我觉得就是要多去试试,这样就会熟悉每一个控制的作用。 line drag与linersolid实际上就是上面general的特例,line drag是不管怎样都不要划分体的起始面和终止面,linersolid则是必须要有起始面和终止面的二维网格,从以便拉伸到另一边。 实际上这样方法就是ansys里面扫略。 one volume 就是一个体的直接划分了,这个最简单了。 第五步:检查网格的连续性 画出来的网格即使再漂亮不连续也是白费,因为参与计算时单元之间无法传递力,这样一个对于一个结构来说是失败的。但是如何检查网格,一般采用的额方法是利用F5隐藏,把链接出外面的网格隐藏看看里面是否节点位置一致。不一致就用tools面板里面的faces下面的equivalence设置容差使之连贯。
9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生关系”是如何扭曲的?
热度 2 Bobby 2012-5-19 15:01
每每有研究生发贴抱怨导师将他们当成“民工”、“奴隶”,“师生关系”扭曲成为“剥削关系”,甚到向极端推至“奴役关系”。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师生关系”扭曲的呢? 一、导师课题负担重,而博士后制度又不普及,研究生成为真正的课题完成人和科研一线执行者。通常研究生论文工作为课题工作的部分或全部,因此,师生之间的一面是“师生指导关系”,而另一面是“老板和工人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由于出于考核(导师的学术考核学生毕业的论文要求)和课题执行压力,导师希望研究生尽快“出活”,师生之间的“指导关系”会蜕变成简单粗暴的“催促和施压关系”。 三、导师让研究生做与论文无关的事情,是个灰色地带,从积极的角度讲,科研训练不只是完成博士论文的事情,其他一些学术方面的训练对学生的成长也很有利;如果导师把握不好这个度,从消极方面来看,过多的与论文无关的事情(尤其是与学术训练无关的低级杂务)会导致学生无法做自己的事情,让学生产生是“民工”的抵触情绪。 四、这几年研究生就业环境不好,而学校对研究生毕业往往有核心论文和 SCI 论文的要求,再加上为了以后就业需要进行学术积累的压力,所以,在高压之下和不利的前景中,学生心理和生理负担较重,容易对论文之外的“杂工”反感和仇视。 五、学生上研究生是为了逃避本科或硕硕士就业困难来的,还有的抱着混学位的目的,因此,学生只是为了达到论文要求,可能以后也未必做学术科研工作,因此与毕业直接目标无关的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参与。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4352 次阅读|5 个评论
也谈研究生-导师的师生关系
热度 2 skylark1981 2012-5-19 00:23
无论张虎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在大学里面混过的人应该多多少少见过一些类似的现象。导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的有很多,但是关系紧张的也不在少数。学生叫导师为老板,其实并不奇怪,实在是因为太多导师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学生在导师那里不仅得不到任何训练,反而要经常受到辱骂,这我也见过,不止一例。这里总结一下我所见到的这样的例子供大家评论。 A君,我的朋友。有想法和老板讲,老板爱理不理,不等他说完,就说没有意思,你应该做什么做什么。A君努力做了很多工作,导师叫另外一个没有做事情的学生写文章。A君很怒,和我诉苦过无数次。想换导师,不允。A君和我说要和老板拚了,同归于尽。我极力阻拦,后来A君用砖头砸断自己的手,老板见事闹大了,才让A君换了导师。 B君,我的一个师兄。读博士7-8年,精神基本崩溃。据闻老板一直强留,不让毕业,最后裸奔。此事全国知晓,有照片为证。 C君,我的一个师兄。读博压力大,出不了文章,后精神一度失常。曾经拿着3000块钱在校门口发给路人。其母来学校照顾,我得以经常蹭饭,后来勉强毕业。现在上海,娶妻生子,算是幸福美满。 D君,我的同学,今年博士第7年,还没有文章。老板很抠,不让其去外面做实验,但是学校又没有办法做测量,所以迟迟没有实验结果。D君实验室有奇怪的规定,前5年不让发文章,文章档次不高的也不让发,5年算提前毕业,6年算正常毕业,7年算延期一年毕业。D君今年7月份可以拿毕业证,但是不能那学位,必须等到文章出来以后才可以拿学位。D君很郁闷,幸好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工作单位不要求学位。 E君,我的同学,今年博士第七年,情况和D君差不多。老板3-5个月给他换一个方向,时而理论,时而实验,所以一直没有文章。E君很郁闷,找我诉苦过很多次,几度想换导师,不允。老板脾气很大,经常骂人。 F君,我的师弟。老板很牛,但是脾气非常差,经常骂学生。整个楼道都可以听到。一次吃饭,F君的同学说,你今天又挨骂了吧。F君说,你怎么知道?他同学说,你在6楼,我去7楼办事,听到你老板发飙。我经常调侃,我是在BBS看到了。 G君,我的师姐。第一次被老板骂,是哭着回来的,说她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骂过我,而且如此狠。次数多了,以后每次回来都是笑嘻嘻的,我们问,挨骂了没有?她点点头。 H君,我的师弟的同学。老板要求实验室机器24小时不停,所以实验室实行3班倒制度。据说该实验室没有一个人身体好的。此老板很牛,比院士还牛。 I君,我同学,有导师和没有导师一个样,老板从来不管他,也不给指导。读到第4年没有文章,拿了硕士走人。现在美国。 J君,导师不管他,读到第5年,拿硕士走人,后来去企业工作。后悔读博。 K君,我的亲戚,至今第7年,没有文章。老板迟迟不改文章。有去美国的机会,导师不允。曾经许诺让他留所,给编制,让他在这里多做一年。后来做了快2年,也绝口不提此事。我亲戚单纯,敢怒不敢言。 L君,我同学的同学。和导师闹矛盾了,想换导师,导师允许,但是要求必须去他指定的人那里。后来L君去了一个水平不是很高的硕士生导师那里,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我需要强调一点,我这里列举的人不能完全归结与老板的责任,但是也不能完全归结与学生的问题。有些学生确实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这可以理解,毕竟从来不曾在社会上磨练过,多少有点执拗。但是无论是导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导师和学生关系紧张是事实,不容否认。类似的紧张关系在美国要少得多。我所见到的,在美国转导师要容易得多。如果允许学生更换导师,也许这种紧张的关系要缓和得多。 补充一点 :这里博士5年指的是硕士-博士加起来5年。我周围的人都是硕博连读,很少只读硕士。
59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莫要肆意丑化师生关系
热度 32 gfcao 2012-5-18 21:32
一个“华南虎”把科学网弄得狼烟四起,众多的人忙不迭地推荐、评论,一时间科学网飞沙走石、硝烟弥漫,声讨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俺老人家还真没看原文,后来有人说那篇文章不见了,一位博主给了个备份链接,出于好奇,俺才拜读了一遍,于是有了前面的那篇文章《网络上还是慎谈现实的好》。有人批评我老人家应该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言论,不要指手画脚指责别人这也不该那也不该,没有人站出来伸张正义,社会就不会有进步,好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我感觉有点滑稽。本大侠只是发表对此类事情的看法,无意阻止别人发表高论,事实上我也阻止不住。指责者口口声声讲到言论自由,却总想剥夺我的言论自由,俺反驳一下,就说我容不得不同的意见,看来俺老人家只有学那小日本点头哈腰一个劲地对反对者说:“哈伊,哈伊”,那才叫宽宏大量。俺老人家告诉你吧,你若有这样的奢望注定要伤心失望,因为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愿意听你说就听你说,不愿意听你大放厥词你就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没什么好商量的。你不愿意读我的博文你不会进来,你愿意读我的博文骂也骂不走。虽然总有人对本大侠不敬,但本大侠历来大人大量且好为人师还喜欢诲人不倦,今天就再费点笔墨教导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们一回。 师生关系出现紧张状况不外乎三类原因,一是学生实在不争气,老师不满,二是老师不善为人师,与学生处不好,三是师生之间因为某些事情发生冲突。判断师生之间矛盾的原因并不复杂,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老师与他的大部分学生关系不好,或者他的大多数学生都对他颇有微词,这个老师多半有问题。如果一个老师与绝大多数的学生关系都不错,但与个别学生的关系比较紧张,多半是这个学生的问题。这个方法虽然未见得百分之百准确,但准确度还是比较高的。当然,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分析,不排除老师纵有千般好也有一宗遭的可能。从大局看,应该建立更完善的机制确保师生双方有充分的选择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师生关系恶化。 抛开学术水平不论,就师生关系而言,以我所见所闻,我相信绝大多数还是过得去的。科学网上有很多导师,也有很多学生,你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你以及你身边的老师与学生关系有多少是很糟糕的?在我见过的老师中,倒是大多数导师有护犊子的癖好,哪怕是自己的学生做了非常错误的事,也千方百计地为之开脱,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中国的老师大多有这样的心理,我的学生再有问题自有我管着,轮不到你来说三道四,这可能是中国传统家长式教育文化的典型表现。 师生关系是否存在“华南虎”所描述的那种情况?我相信是有的,但不会很多。即使你对导师不满意,不希望继续这样下去,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人际关系不是中国所特有的,西方也很讲究人际关系,不要说到人际关系就与世俗扯在一起。戴尔 . 卡耐基的《人际关系学》就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卡耐基有一句名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换位思考”。有时你换个角度看你与导师之间的关系,说不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假如我是“华南虎”事件中的主角,我很不满意导师总是支使我做这做那,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可以寻找各种借口推诿拖延,久而久之,导师自然就不会再找你了。导师让你搬到她办公室,你就说经常有同学朋友来找你,女朋友也经常来找你,恐怕会影响到导师的正常工作,我想导师不至于那么固执非得要你跟她一间办公室。(这件事有点可疑,大学老师的办公室还没有宽敞到足可以提供秘书办公的地方,也许有些学校例外?)说到课题,既然导师要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研究场地等各种条件,导师当然有理由要求学生参与她的项目,再说这也是锻炼学生的机会。退一步说,你就是对导师的项目不感兴趣,也有推辞的办法,例如,你可以说:“老师,我对这个项目很不熟悉,恐怕会耽误了项目的完成。”如果老师坚持要你做,你可以充愣装傻做不出来,反正又不要你交账,任务完不成责任在导师,几个回合下来,就算你想做导师也不敢让你做了。这是对付不良导师的办法,对于好心指导你的导师切切不可如此对付,那样就害了你自己了。 师生关系就像教授形象一样被某些人故意扭曲、丑化了,他们把个别当成了普遍,把特殊当成了一般,“华南虎”事件即使是真实的也不是普遍现象,从那篇博文可以看出,师生之间本无根本的冲突,完全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解决,学生采取网上发帖而且言辞激烈的方式无疑将师生关系推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有这个必要吗? 别再故意扭曲、丑化师生关系,如果你真的觉得师生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需要有人站出来为某一方伸张正义,那你何不充当维护正义的先锋?如果你不敢站出来维护正义,只会躲在阴暗处高谈阔论什么伸张正义,实在显得你底气不足、内心发虚。科学网上有两个人令我佩服,一个是孤魂,另一个是陈安,因为他们两个是最敢讲实话、最敢实名骂人的人,你敢吗?你连实名都不敢,却一副浩然正气的做派,不觉得可笑么?
个人分类: 杂文|7137 次阅读|42 个评论
什么是爱国,关于最近中菲关系的一些想法
热度 2 hongleiwang 2012-5-18 12:47
最近中国和菲律宾因为黄岩岛事件,以及随后的中国审查菲律宾的香蕉是否达标,以及今天的关于菲律宾芒果进口的相关审查,进一步表明了现在我们中国开始真正的强大起来了。 最近网络上有很多“爱国者”公开叫嚷什么中菲开战,什么中国政府软弱无能等等言论,甚至在高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样发认为我们的政府。我想说,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力,不要人云亦云,要知道三言成虎的危害。当今中国处于转型阶段,尤其要提防网络水军们的不良用心。 什么叫爱国?难道你天天叫骂政府就叫爱国?难道你天天在国内这游行那游行的抗议日本抗议菲律宾的就算爱国了?引用袁老师的话:你有本事到日本去抗议去游行去啊,在自己国内游行个屁(大意如此)。 我想,爱国就是首先做好本职工作,然后积极推动国家走向明主法治,而不是毫无理性的批判政府。 想想中国近代史,再看看当今中国。 强我中华,真的要从我做起,从心做起啊!!
3375 次阅读|5 个评论
张虎的真与假及“虎门事件”的利与弊
热度 2 liuhaitao123 2012-5-18 12:35
如果真的有此人,可以想象他的命运如何。无外乎写检讨,警告,记过,最严重的是退学,开除学籍等。现在查无此人,可能是某个心理长期压抑的人用假名出来吐槽,吐完之好舒服了就隐匿了。隐匿了不要紧,他签名所在的单位可不淡定了,这可是有损学校形象的事啊。另外还忙坏了我们科学网上的博友们,一场关于导师和学生关系的大讨论铺天盖地的,看得人眼花缭乱。让很多老师重新审视应该如何定位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虎门事件”利大于弊,有利于导师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如何面对老师的要求,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带来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我们都是真名的,你拿一个假名字忽悠我们,多伤我们博友的心;虚假的内容给导师抹黑了,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另外还透露出了学生自身的缺陷,都成年了,心态还如此急躁,受不得一点不公平待遇,有矛盾可以解决,平心静气的和老师谈,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手段,毁了自己。
1991 次阅读|6 个评论
师生应该是利益共同体
热度 4 maggielimei 2012-5-17 18:25
师生关系确实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所以张虎事件才会引起那么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如果不把师生关系看成矛盾的两个方面,换一个角度看师生关系,也许相互之间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 我经常跟学生说,师生其实是个利益共同体,因为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对于学生来说,希望 3 年的时间能多学点东西,找工作的时候能比别人更有竞争力,这也正是导师最大的希望,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好光耀师门? 对于导师来说要申请项目要发论文,以便在学术上更上层楼,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上也是给老师帮了忙,我想学生也希望自己的老师更有成就以后提起来也有面子吧。所以,归根结底,师生之间没有矛盾,只有共同的目标。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呢?这就是双方的脾气秉性总会有不合拍的地方,情商高的轻易就可以化解,情商低的处理不好就会很受伤,这个伤其实是双方的,但是因为双方地位不是平等的,导师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所以学生受的伤更多。 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换位思考以及尊重现实。 诚然,一个好的导师确实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但是假如没有碰上一个理想中的导师,那么就怨天尤人吗?这个于事无补反而会恶化关系。自暴自弃吗?这个是牺牲自己的前途来“惩罚”导师。积极的办法是尽量利用好导师给的条件让自己在各方面都更成熟,学业上自不必说,就算碰上一个“极品”的老师,也可以锻炼你的处事应变能力,难道不也是可喜的收获?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以后的路还很长,在工作单位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更极品的领导或同事,有研究生阶段的这种“磨炼”,适应力也许会强很多。 对于导师来说,自己也是从研究生阶段过来的,知道什么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样的是好老师,尽量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做就行了。尽量给学生创造成才的环境,尽量给学生找锻炼的机会,尽量让他们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尊重学生,我想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在帮助学生成才的时候,导师的收获也是丰厚的。至于打水打印这样的事,只要师生关系和谐了,根本就不是问题。 出现矛盾怎么办?沟通。心平气和的沟通。既然大家目标一致,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老师的项目学生不感兴趣怎么办。学生自然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更容易出成果,而且这是影响他们一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尊重学生的兴趣是必须的。也许老师这边项目有期限要求,那么可以跟学生商量让学生暂时帮下忙。对于老师来说,加紧培养其他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多学点东西也没啥坏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了。 所以建议师生关系紧张的当事人,不妨换换思路,也许就释然了。
6486 次阅读|12 个评论
没有制度保障和法律约束,谈师生的沟通太可笑!!!
热度 3 zhangpengju 2012-5-17 16:31
目前中国的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既不像师徒关系,有没有明显的雇佣特征,这种不伦不类的关系下,只能靠学生的自觉和导师的职业操守来维持。 而学生在这种关系中,从一开始到毕业,甚至是到继续在这个行业从业的若干年都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一旦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受到了另外一方的莫须有压榨,加之弱势地位的人的性格,成长经历的特点不能够化解由此带来的愤懑和不满,就会把师生关系引入危险的边缘,而这种危险往往是单方面的,很多以学生的退学,一事无成,甚至自杀而告终,却鲜有学生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应有的权益。 我们大都听到学生的悲催结局,没听到有学生根据规则与另一方斗争,最主要原因: 没有对教师和学生两方责任义务界定的条款; 有了这种条款,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不能实施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学生来讲,实施起来难度大,在漫长,冗繁的过程中,强势一方可以用时间把弱势一方拖死,学生就那么几年青春,谁愿意跟一个几乎什么都有的“冤大头”耗青春。 此外,在诉求的过程中,诉求的成本巨大,学生无力支付;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赢了本次诉求,输的最终还是学生。在中国,一个跟权威叫板的小青年,迟早要面对社会,进入社会,老板只要知道你有过这一茬,就会不自觉联想到这小子会不会对我也这样。如此以来,谁还敢收留他。这才是本质原因。 我斗胆问一下,若张虎说的大都属实,被教育部要求全国换导师,那个科学网的导师愿意真心收留他??? 无论如何,赢了初一,也极有可能输了所有的十五! 面对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师生之间在决裂之前谈沟通有什么疗效么? 难道老师错了,会一下子改掉? 难道和平分手,其他老师会欣然接受? 学生被退,路,实际上会越走越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鱼死,或者是鱼死网破的原因。 谈沟通,除非不在茶馆,放到一个人多的地方,大家引经据典来谈。
2045 次阅读|6 个评论
生态学文献8:biomass和物种数量的关系
热度 1 mengchanghe 2012-5-17 15:34
Science-2012-Reich-589-92.pdf Impacts of Biodiversity Loss Escalate Through Time as Redundancy Fades 以往研究物种数量与biomass 之间关系的文章,都发现随着物种数量的增加,产量增加,然后逐渐饱和。但是通常时间尺度很短,如2-5年。本文用了13-15年的数据,在一个草地系统做实验,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产量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而随着物种数量的增加,则更像是线性模型。本研究表明,物种-biomass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容易饱和。即,物种越多,产量越大。本问还观察到,豆科植物越来越多,土壤中N含量也增加。物种互补性增大,而冗余度降低。 长期实验的结果很好,数据结果也很好,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 1. 本文较难读懂,很多地方写的不清楚,即便是Supporting information也不详细。 2. 没有把实验过程写的清楚:每年收割还是一直积累着收割? 3. 物种组成也没有明确的描述,很有可能结果是受物种的影响。 总之,F同学认为应该拒掉,但是我一般秉着Science文章看不懂也觉得好的原则,还是接受了。(接受:5,拒掉:3)
个人分类: 文献阅读及心得|374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驻欧盟使团吴海龙大使在《议会》杂志"中欧关系"特刊上发表文章
whyhoo 2012-5-17 09:19
2012年5月14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在《议会》杂志“中欧关系”特刊上发表文章,全文如下: 加强交流与互信,促进中欧关系发展   第三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即将在布鲁塞尔举行,这是今年中欧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近年来,中欧关系总体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双方交流日益密切,合作不断深入。今年以来,中欧关系更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年初在北京,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为今后一个时期双方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和重点。上个月在布鲁塞尔,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正式启动,人文交流作为中欧关系“第三支柱”的作用日渐突显。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欧洲四国,李克强副总理访问了欧盟总部,双方强调将全面深化中国与往访国及欧盟的关系,加强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扩大合作范围,挖掘合作潜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双方正在抓紧落实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的筹备工作,以确保论坛成功举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欧关系发展的积极态势。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中欧各自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难题,也需共同应对诸多全球性挑战。中欧都在调整发展战略,谋求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在此背景下,中欧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既是双方必然的选择,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双方领导人对此具有高度共识,均强调要把握好当前时机,推动中欧关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双方一致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合作:   一是促进政治互信。强化高层对话和交流对双方关系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二是拓宽合作空间。充分利用双方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重点加强在城镇化伙伴关系、能源安全、绿色经济、气候变化、环境政策、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三是促进人文交流。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下进一步推动双方民众之间的交流,提高对彼此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解,增进了解和互信,夯实中欧关系的民意基础。   四是加强全球事务合作。加强在气候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热点问题、反恐、粮食安全等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及各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加强政党间交流与合作也是中欧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前两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成功举行的基础上,本届论坛将以“中欧合作共迎挑战”为主题,重点讨论中欧如何加强经贸、金融以及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并就政党在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引领作用深入交换看法。论坛期间还将举行中欧青年政治家对话会。相信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与交流,本届论坛能够达到增进中欧互信和了解的目的,有助于加强彼此对各自发展道路、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和长远发展构筑更为牢固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中欧还将迎来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高层经贸对话、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等活动。相信在这些高层对话的引领下,中欧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必将不断得到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931990.htm 附 件:
个人分类: 外交|1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卫生信息管理与医学息管理的关系
xupeiyang 2012-5-16 05:32
老师,您好。 向您咨询一下医学信息管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卫生信息管理跟医学息管理有什么关系?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做这个行业的, 即使做也没有把这个专业当成事业做的,很多医学类高校都开设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但是各自为政研究各有取舍、各有所长、 各有己见。 欢迎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范围如何界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quickforward=1id=569267 医学情报学与医学信息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494397.html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日韩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宣言(全文)
xupeiyang 2012-5-14 11:11
http://news.sina.com.cn/c/2012-05-14/110624412415.s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俄良好关系已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撑。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5-14 06:56
中俄良好关系已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撑。 本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问中国,为普京总统6月上旬访华做准备。 拉夫罗夫在与杨洁篪外长会谈时表示: 俄中关系“在高水平上持续快速发展”。中俄同为世界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已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撑。 俄罗斯媒体11日报道,刚宣誓就职的俄罗斯新总统普京将不出席本月在美国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而由梅德韦杰夫总理代为参会。这样,普京6月上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将是他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这看似巧合,实际意义重大。 拉夫罗夫对此表示,上合组织峰会将是俄中“双边战略伙伴和全面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 上月22日,中俄在黄海海域举行了为期6天代号为“海上联合——2012”的海上联合军演。2005年以来,中俄两军已举行4次双边和多边联合军演,联合军演已成为两军常态化的合作形式。 去年6月,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历史性的国事访问,与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确立下一个10年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去年10月时任总理普京访华,与温家宝总理就落实两国元首制定的目标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中俄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互信水平持续提高,在军事、经贸、文化等领域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有效合作机制,同时两国对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保持相近或一致看法和立场,开展密切沟通配合,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俄两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政治解决叙危机,反对使用武力和强行推动“政权更迭”,并连续两次在安理会就“涉叙决议草案”表决时投下否决票,阻止西方在有关各方存在严重分歧情况下强行通过决议,维护了安理会的权威,防止了叙利亚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俄两国会同其他4个成员国在安全、经济、人文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尤其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打击“三股势力”、贩卖毒品、非法移民、跨境犯罪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此前,普京在参加总统竞选发表的竞选纲领里明确提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而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而成功的俄罗斯。 在两国领导人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不断深入发展,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个人分类: 其它|1130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猜“中菲”关系
热度 3 zhangpengju 2012-5-11 17:42
有一个“村儿”很大。 村上有很多人家,村东头儿的A家人比较多,大都做加工生意的,不算很富,有几个难兄难弟。 村西头儿的B家人不多,但是大都做高科技产业的,是村里最富有的,势力大,关系硬。 村南头儿的C家就那么一两户,长期受到B家的庇护。C家周围有很多草地,历史证明是A家很久以前的地方。潜伏在村里的小动物们都喜欢来C家周围吃草,留下很多粪便,A家的一些人就理所应当来自己家的地方拾粪。 这么多年了,A家的人来拾粪,挨C家人打的不在少数,反正挨打是常有的事儿,回到家给家长反映情况,也就打哈哈过去了,该拾粪拾粪,该挨打挨打,A家还是A家,C家还是C家,相安无事。 突然有一天,A家的人又一次被打了,电话打回家,家里人突然暴跳如雷,肿么回事啊。凭什么打我们家的人,不想在村里混了吧。不行,咱们纠结家里人揍他们去。 C家一看,慌了,赶紧给B家打电话,人家A家人要来揍我们了,我们势力单薄,帮我们一帮啊。 B家回了电话,你们先跟他们吵,我们想一下。 C家就一直吵,还强词夺理,这草地离我们家近,本来就是我们的,凭什么来我们家的地方拾粪,该打,不行咱们到村委会评理去。 A家这次真的有点生气了,保安队的人大声说,小样儿,真想挨打啊?! C家这次听了,有点怯了,又打电话给B家,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以前打A家的人都没事,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次怎么突然生气了? B家想了想,笑着说,这个你不用管,你也管不了。我们签个协议,我随时保护你们就可以了,乖,继续吵。 C家不甘示弱,再使劲吵,还叫上家里人一起出来吵:我们C家不是好惹的,我们C家不是A家的固有地方。请注意,C家人已经把自己家周围原先的草地搞成自己住的地方了,C家家长到底是怎么给C家人教育的啊? 这段时间,A家C家在村里吵得是翻天覆地,可是B家的墙上,宣传栏上,提到A家和C家吵架的报道少得可怜,真让人琢磨不透啊。 A家琢磨了半天,我们这次动怒效果还不错,但是B家势力大,太麻烦,我得找个时间去他们家看看,商量商量这事儿到底咋结束,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 A家人就去了B家,商量了几天,初步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因为是秘密协议,村里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这三家知道。 其他人就和往常一样,继续猜,有的人猜:让AC两家再吵一段时间吧,过了这段时间打人的赔点钱,这事儿就过去了。草地上的粪还是大家一起拾,C家人继续想打A家人就打,A家也不再轻易动怒。 总之,再过一段时间吧。
3059 次阅读|16 个评论
仓廪实则知学术
JQWangIoP 2012-5-8 19:02
题目从“仓廪实则知礼节”演变而来,后者出来春秋时期齐国名臣管仲之口(见《管子——牧民》)。这句话在现今更为流行的版本是出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两个说法中的“则”和“而”意思相近,但我感觉“则”字更能体现出前后的必要、递进关系。 “学术”从网上查到的大概意思指“ 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 ”(baidu)。 最近科学网众名博讨论了很多关于科研学术的问题。包括 谢强老师的《学术是一种奢侈》 ; 鲍海飞的《科学研究就是一种豪赌》 ;还有 戴世强老师的《 学习漫谈(69):努力实现从科学知识到科学素质的转化 》 ,等等。 前面两个老师都指出搞学术、科研是需要强大经济后盾的客观事实,主要是从欧洲、近代中国的各学术大葱(注:此处“大葱”等同于“大牛”,缘起最近国内葱价大涨,都要赶超肉的价格了。鉴于此,友人提醒以后大牛改称大葱,O(∩_∩)O~)的出身大都富农、小资以上,所以他们得出结论学术科研不是属于穷人的玩意儿。 但是我认为出身论在这里极不妥当,且不说河东河西之论,就拿科学网的一个新闻《 朱健康回来了,显得略有些拘谨。 》来说,这位美国科学院的朱院士的出身就并没有那 么高贵(见 朱健康:从农村娃到美国院士 )。举另外一个例子,科学巨葱牛顿好像出身也不咋地,他出生于农村,而且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已经去世。这个出身够凄惨吧,可是并不能影响人家后来成为科学伟人。所以 出身论肯定不靠谱。 但是搞科研、搞学术,尤其是理工科的肯定是需要钱的,毕竟没人想做贫困的当代陈景润吧。但是在得到大笔的资助之前,想豪赌和奢侈是万万不行,也是不可能的。首先需要兢兢业业的工作,一段时间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这其实也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让家里的仓廪变得充实一点,父母老婆孩子的生活体面一点。达到这一步之后,如果再具备一些科研秘笈 (见徐坚老师的 《 管窥:做学术人当具备的能力》 )和 主观意识上的变化 ,应该差不多上道了。 这就是我之前转载的帖子中《 美国科学的独立宣言 ---- 为纯科学呼吁 》提到 的“ 对科学家来说也是如此,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天赋,在他竭尽全力工作之前,他必须拥有仪器、图书馆,和生活所需的恰当、受人尊重的薪水。 ”—— 仓廪实而知学术尔 。
3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的短期交配关系
热度 1 smallland 2012-5-6 16:59
因为关心近期的两大scandal,也费时间。这东西是只能看不能写的,还是写一点人类的norm吧。 关于人类的短期交配关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能算一次性的?还是五次一下算短期?没有什么标准。当然没有标准并不影响普通人的理解,反正一说short-term或casual,专家和普通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一般与是否有baby无关,一般与marriage无关。 再 者,此类问题跟身高、体重,跟吃多少饭等生物学指标不同,是宽泛而不确定的,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一般只能描述成“on average"。以下的描述,默认都是加了”on average“的限定,否则很容易误解。即使加上这样的限定,也很容易受到批判,因为这与文明的理想状态还是有差距。 不管社会规范和普通人的行为表现如何,人类的确是进化成或被进化成倾向于寻求短期交配关系的动物。这种倾向的确与marriage无关,但从进化过程来看,仍与是否有baby很有关。任何动物的性选择必然直接或间接与生殖有关,或直接决定生殖,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实。 近 十几年大量的进化心理学研究不仅仅证明了上下五千年大家都这道的雄性”吃腥“问题,也证明了雌性在这方面的倾向大概与雄性相匹配。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种 匹配也是必然的。如果雄性主要不是靠rape解决问题,如果雌性都是绝对的monogamous,雄性的倾向岂不是浪费?即使,假设大多数雌性是 monogamous,只有极少数是whore,雄性的倾向也毫无疑义。如果一千个雄性只对应一个whore,雄性promiscuity的生殖利益几乎 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倾向也就不可能进化出来。 简单总结一下,大概如下: 1)雄性的倾向更强烈、更广泛,选择性不高,即不挑剔 2)雌性的选择性较强,短期交配关系主要关注对方的”雄性化“程度,或者是否提供财富,或是对后代有利的暗示 3)雌性promiscuity风险更高,所以倾向更隐蔽,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这常常让异议者抓住把柄 …... 当然,还有更多细节结论,我在前面或多或少提及一些。此类问题,专业研究者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争议主要来自不同目的不同领域的外行专家。
71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吴国清之问的思考
热度 4 ailincnj 2012-5-1 16:14
   吴国清问:当代有真心反哺学校的校友吗(限大陆)? 问得好,问得妙,引得大家去思考。   今年是我校建校110周年,独立建校60周年。学校领导很重视,早在去年就启动了校庆周年倒计时仪式,成立了好几个小组,其中有个校庆募捐组。在民主党派座谈时本人给过建议,建议列10个项目进行募捐,如什么大楼、什么场馆、什么桥、什么奖学金之类的,好象并没有被采纳。本人基于郭美美事件,提出这些建议,在一个不太感恩和风气不好的社会,让人捐款捐物可能性较小。半年过去了,我可武断地说效果肯定不行。不是校友没能力?我的同学千万、亿万富翁都有,这能怪校友吗?还是自己找找原因吧。   记得我们上学时,对学校、对老师充满了感激,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一生,不然我还是中国最早的农民工,修铁路、建水库。记得那时毕业离校期间拿个精美的日记本到处找老师签名,学校的一草一木都难舍难分,那份美好的感情至今在记忆里珍藏。后来做年轻教师,上某班一门课,还经常深入宿舍,以至20年后学生聚会还要邀请本人去参加,竟然能叫出一半以上同学的名字。那时师生关系是多么的单纯,人与人间充满着友情和爱。   时过境迁,不知从什么时候大学开始关注钱了,变成了不承认而行其实的产业化了。学校与学生建立在一种金钱的关系上,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斯文扫地了,师生的利益很难和谐了。教师的目标是做领导,做了领导就有特权了,学校再也不是神圣的殿堂。   耶鲁大学就是靠校友捐款资助的,为什么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而不是人民大学?很简单的一句话: 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 就拿学生欠费来说吧,国内学校会勒令交费,以退学来威赫,如毕业后没还,要上网公布黑名单,记录个人诚信档案。耶鲁的做法是:第一,对没能力还助学贷款的,一定是没有谋到好的职位,学校对你说声“对不起!学校没有培养好你。”第二,如果有能力而放弃了高薪职业,如援非、做公益,学校会对你说声:“尊敬你!”   不同的教育制度就有不同的结果,回答吴国清的“ 当代有真心反哺学校的校友吗(限大陆)? ”就不难了,有,那是极少数。要恢复人与人那种真诚、感恩的和谐关系,中国教育如没有彻底的改变,恐怕再过100年也不可能。
2827 次阅读|9 个评论
太湖蓝藻灾害的主因---污水处理厂?请看有关数据分析
热度 3 pan88313958 2012-4-12 08:40
无锡太湖蓝藻灾害数据汇总及理论分析 为了再次验证我们的 “ 水体中的藻类与菌类之间的关系 ”论断(有关内容请阅: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文章《水体中藻类菌类的关系与青岛浒苔灾害》 . . , 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content/201004-687 ) 我们汇总了太湖蓝藻灾害的有关数据内容进行理论分析,也再次验证了我们的论断的正确性,当然我们也深知:作为一种新论断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补充、完善;如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轨迹是圆的,后来证明是椭圆的。 我们汇总了官方媒体报导的有关数据内容编制以下表格: 太湖水质变化 污水处理 蓝藻数量相关性表 年度 / 项目 各类水质面积(水利部公报) 污水厂数 处理能力 城市污水处理率 蓝藻(打捞)数量 主要事件 三类 四类 劣五类 2004 16.5 % 75.5% 8.2 % 3 21.72 万吨 14 %左右 (参考 06 年 150 万吨污水总量计算) 0 (未见报导) A 2005 6.7 % 85.1 % 8.2 % 5 47.72 万吨 31 %左右 夏季出现严重蓝藻水华 B 2006 67.5 % 15.5 % 5.3% 44 105 万吨 70 % 4000 吨左右 C 2007 83% 14.1% 2.9% 68 151 万吨 85.39 % 19.12 万吨 D 2008 60 万吨 2009 190 万吨 90 % 43 万多吨 E 主 要 事 件 A 1 、 200309 芦村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工程建成投用以来,平均每日处理污水 15.72 万吨; 2 、锡山区东亭污水处理一期,已于 2003 年运行,处理能力为每天 20000 吨。 3 、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厂区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处理能力已达 4 万吨 / 日 B 1 、 2004 开始城区以五里湖、梁溪河、古运河、北塘联圩和配合城区河道综合整治为主的污水截流工程也全面展开 2 、 200503 无锡市滨湖污水处理厂投产, 3 、 200508 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投产, C 2006003 无锡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投产, 至 2006 年底,无锡市区已建有污水处理厂 17 座,(全市 44 座)日处理污水能力达 66.55 万吨(全市 105 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70% 。 D 1 、 20070530 无锡蓝藻灾害爆发,全市水荒。 2 、 20070531 水利部调引 1.9 亿吨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 3 、仅 2007 、 2008 年就投资 7 亿元,建成日处理规模 47 万吨,处理规模增加了 45% ; 4 、到 2008 年底,全市乡镇以上污水日处理规模达到 151.25 万吨,全市范围内共有 68 家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 5 、( 200812 )常熟枢纽已累计抽引长江水 21.4 亿立方米进入望虞河,并通过加强水利工程科学调度,抬高望虞河水位,严格两岸入河支流管理,始终保证调水入湖水质 Ⅲ 类标准 E 计划启动扩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 39.25 万吨,确保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0 %,江阴、宜兴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5 %。 图示 表格内容的理论分析: 1、 表格内的数据、内容均来自官方的媒体报导。 2、 表格各项数据显示:太湖蓝藻灾害的发生面积(以打捞数量衡量)与太湖的水质改善(三类水质面积的百分比)、污水处理厂的数量、污水处理能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等指标基本成正比。 09 年的蓝藻数量较 08 年减少,与污水处理厂提标、 08 年 60 万吨的蓝藻消耗掉大量的无机氮磷、引入巨量的长江水等因素有关,长江水其水质应以未被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有机污水为主。 3、 2005 年以前太湖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 14 %左右,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为主,水质以四类为主,水体主要发生菌类危害,水质污浊、乃至黑臭,水中也累积了大量的无机氮磷。 4、 2005 年以后截污完成 50 %,太湖中中的有机污染物逐渐减少,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排入量逐渐增大,太湖水中的水质灾害由菌类危害向藻类危害过度,夏季小区域出现蓝藻水华。 5、 2006 年以后太湖水质进一步改善,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生活污水排入量进一步减少,以无机氮磷污染为主的中水排入量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据媒体报导打捞蓝藻 4 千吨。 6、 2007 年 5 月 30 日爆发太湖全水域的蓝藻灾害,主要原因:到 2006 年年底无锡的生活污水处理率高达 70 %,太湖三类水质的面积由 05 年的 15.5 %骤然提高到 67.5 %,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中水中的无机氮磷,爆发藻类危害就是必然。 7、 2008 年污水处理率高达 85.39 %,藻类灾害进一步加重,打捞蓝藻 60 多万吨是 07 年的 3 倍多。 8、 2009 年,到 2008 年底无锡全市 68 家污水处理厂提标由一类 B 标准(总氮 20 、总磷 1 、 COD 60 )提高至一类 A 标准(总氮 15 、总磷 0.5 、 COD 50 ),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的性质没有改变:仍是以无机氮磷为主的无机污水,大量的中水排入太湖使太湖水中的污染物以无机氮磷为主,经冬季、春季湖水将 COD 沉淀,湖水日渐清洁,至夏季,太湖就具备了:温度适宜、水质清洁的无机污水等藻类危害爆发的基本条件,导致年年蓝藻灾害爆发。 9、 2006-2009 太湖每年爆发蓝藻灾害后绝大部分的蓝藻被打捞上岸,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又不断的排入,太湖水中的污染物就一直无机氮磷为主,导致太湖几乎除了冬季外全年都在长蓝藻,人们也在不断地打捞蓝藻。少量的未被打捞的死亡的蓝藻经夏季高温迅速腐败,发生菌类危害又被分解成无机氮磷;如此太湖蓝藻危害将长存。 10、 从近几年爆发的严重的藻类灾害城市来看,藻类危害是“富贵病”,青岛、无锡都花了巨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都受到藻类灾害的报复,这些都再次验证了我们的水体中的藻类和菌类之间关系的理论。 11、 我们分析了青岛、无锡产生浒苔、蓝藻等藻类危害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改善水质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导致水体中的污染物以无机氮磷为主,适宜藻类繁殖;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藻类灾害的发生使这些城市更加重视水污染治理,建设了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带来了更大的水质藻类灾害,如此恶性循环,让人心碎! 文中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图片显示不完整详细内容请阅: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7363
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生关系,千姿百态
热度 3 lin602 2012-3-27 07:01
网上看了不少研究生与导师写关于师生关系的帖子,有不少研究生有抱怨,是的,师生关系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相似,什么情况都有,这就要看各个导师的风格与想法,也看各个研究生的风格与表现了。 在这方面,导师要占主要方面。导师的工作是不是忙,愿意不愿意花在指导上更多的时间,性格如何,甚至人品如何,有没有当官,事业心强不强等。 研究生之间差别也非常大,有的非常勤奋,积极向上,做科研非常认真,解决科研能力非常强,情商也好,与导师关系也不错。有的研究生就想拿个文凭,不愿意在科研上下功夫,科研上难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有的就等导师来看如何办。有的研究生好象还没有长大,还有着一些奇怪的想法与做法。 这种师生的组合,就跟普通人之间的关系一样,甚至有点象‘谈恋爱的一对’一样,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种组合都有一个自己的指纹。那个研究生没有对自己导师独特的感受?那个导师对自己的各个研究生之间没有不同的情感?只是有时候不表达出来而已。 所以为什么研究生要论证选自己想报的导师,导师也要选自己合意的研究生,跟普通人交朋友非常类似。 不过,作为导师要善待自己的学生,实事求是提出科研上要求,在人格上与学生尽量平等,尽量在研究生们面前不要厚此薄彼,而且更重要的是经常站在研究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下他们,看他们的要求是不是合理,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多与他们共同面对。 不管那个导师,他如何表现,研究生们毕业后,总会有些研究生经常来看教师,也有些研究生不大来,或者很少来,甚至极个别不来。这也非常正常。能够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来往密切,那这个导师就非常OK了。可能有些导师不一定同意我这几句,但要自己静下心来对自己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一一对比一下,你会发现这些现象的。
2940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唐僧在三八妇女节前写给孙悟空的信(幽默一下)
mpmhpu 2012-3-10 16:25
唐僧在三八妇女节前写给孙悟空的信 悟空徒儿: 那天正在开会,没有接你电话。会场有监控,有些事电话也说不清楚。 回想取经路上的艰难困苦,没有你,为师早被妖怪吃掉变成肥料了。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思想、有魄力的人,现在却受了这些委屈。西天取经你确实成绩突出,这些都属于过去了。时代在变,光本事是不够的,我们都要与时俱进啊!     四个徒弟中,白龙马他爹是西海龙王敖刚,标准的“官二代” + “富二代”,取经回来才几天,就被任命为东海常务副市长。上次邀请我去调研,那排场比我这个天宫政协副主席强多了。八戒和沙僧是下派来挂职锻炼的,不但官复原职,昨天常委会还全票通过了明确为正局级。 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必须自己勤奋努力。不要看不起八戒,为人处世上要向他学习。他现在如鱼得水,上层路线走得好,在女干部中也很有影响力。上次公推优秀年轻干部,你只得了 2 票, 1 票是我投的,另 1 票是你自己投的吧?八戒得票却遥遥领先,据说嫦娥都给他投票了。形势变化太快,为师都感到不适应。老实巴交的沙僧也搞了个流沙河房产公司,别墅都建到月亮上去了。现在他和七仙女同居,跟何仙姑也有一腿,光房子就有几十套。 悟空啊,务必要搞好上层人际,消除大闹天宫受过处分的不良影响。你临时负责花果山风景区管委会工作 3 年多了,为师也帮你协调过,为什么一直没有转正?原因要深入分析。克服你的性格缺陷,别老是火眼金睛的,让人不舒服。还有你这张猴嘴,看不惯的就乱说,必须要改一改!  现在就你还独身一人,排挤你的人到处造谣说是作风问题。不成家,何以立业?为师觉得白骨精还是不错的,上次人家还说你身上毛多,是标准的男子汉。不要揪住别人的过去不放,该考虑一下了。 昨天女儿国国王又催问我结婚的事,我想尽快给办了。虽然她没有蜘蛛精性感,也不如玉兔精清纯,可背景过硬,对为师以后交流到主干线帮助很大。 如果蜘蛛精和玉兔精愿意,就做个红颜知己吧。不说了,说的有点多了。
个人分类: 转载|1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理论的生克侮乘
热度 2 fanxiaoyingz 2012-2-25 14:07
中医理论的生克侮乘 中医中把许多东西都分为五类,把五类东西又都联系起来。例如把人类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对世界物质的划分分为五类金木水火土,我原来把“金”理解为金属,后来发现这样理解是错误的,“金”在五行中是气体,大气,这样理解才正确,至于为什么把大气称之为“金”,主要因为人讲话声音象金属发出的声音,气壮、气弱、病变都在声音之中,所以称为“金”。另外,在中医上,“气”这个概念很宽泛,不仅仅指气体,也包括所有可以散布全身的精微物质,所以为了避免混乱不用“气”代表肺脏。“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期之朝夕也。”“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毛皮。”另外中医上把肺脏作为“金”也说明,肺脏的确有些结构和功能和金属很像。例如肺脏起病就很难治愈,犹如破金难再造一样。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五行学说。假如你站在高山上,或者荒原上,或者沙漠里,或者大海边,那么你看到的五行是这样:天上太阳是火,天空是金,大地是土,河流湖泊雪山是水,植物和生物就是木。或者说太阳火代表了外太空层,大气金代表了大气层,木代表了生物层,而土代表了土壤层和地壳,而水则代表了地球水圈,所以这样金木水火土构成了整个自然界。所以,金木水火土是整个自然界的简单分类。把整个自然界缩放在人体中,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体是中医的一大创造和成功之处。金木水火土也代表了五类物质:太阳是能量物质是动力,大气金是气体,包括所有可以气化的物质,主要指的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土代表了金属元素;水代表水溶剂;木代表了各种有机物质。 在人体中有专门的与这五类物质对应的器官,他们是金(大气)肺,火(动力 ) 心,木(活力)肝,土(免疫)脾和水(溶剂)肾。实际上这五脏承担着五类物质的消化和使用:肺脏主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吐纳,也与维生素代谢有关系;心脏主管能量物质例如多糖的使用,肝脏主管脂肪物质的消化和解毒功能再生功能,脾脏包括了胰脏,主管消化液的分泌和免疫细胞的生产,而肾脏主管矿物质元素的代谢吸收。所以我认为,把五脏和五行联系起来是有科学道理和依据的。因而被时间证明是科学的实用的。 五脏在人体内的分布是这样的:水府肾脏在下,气府肺脏在最上,动力心脏在上端肺脏的旁边,肝脏和脾脏则在腹腔上端,左右分布。这种分布符合重力原理,也因此被中医应用产生了生克关系。 为什么中医认为五脏最为重要呢?我们发现了三个原因:五脏都是血液器官,都起着过滤血液,代谢血液物质的作用,第二,五脏都很娇气,很脆弱,非常容易受伤,所以其他器官把五脏保卫得严严实实;第三,五脏是内部循环器官,基本上和外界不直接打交道;第四,五脏是一个体系上的重要节点,他们都附带有激素分泌功能。所以五脏比六腑重要。内径上讲,五脏都有主导储藏的功能,而没有发散功能,所谓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五脏储藏满,人就精神好健康。而六腑则主要是疏导功能,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可能包括胰脏)等为传化之腑,而脑、髓、骨、脉、胆和子宫为奇恒之腑。“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胀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放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以上文字恰当地说明了为什么中医把人体器官分为脏和腑,腑又分为传化之府和奇恒之府。 中医这样划分其实目的就是找出主要的器官和重要的器官。找出了五个主要器官,然后又把五个主要器官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君臣器官。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五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喉,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 五脏有主次之分,也有重要与次要之分。所以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中医认为有“生”的关系,也有“克”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描述和应用是中医理论中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 把五脏按照以下次序排列: ——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肝木—心火—— 那么它们的生克关系就是: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如此相生,循环不断。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如此相克,循环不断。 五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以我(某脏器)为中心,它与其它脏器的关系是“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相互关系,例如肝脏,“生肝者”为肾脏,肝生者为“心脏”,克肝者为“肺脏”,“肝克者”为脾脏。从以上的顺序排列可以看出,以我(某脏器)为中心,相邻者为相生关系,间隔者为相克关系,相邻者前面的生后面的,间隔者前面的克后面的。 这种关系是正常的,自然的,和谐的关系。顺应这种关系身体就健康,诸事就顺利,万事都吉祥,违逆这种关系就出现身体疾病,万事遭殃,诸事不顺,脾气败坏等事件。而违逆这种关系就是侮和乘两种关系了。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已所胜轻而侮之【主岁,谓五运六气各有所主之岁也。己所胜,我胜彼也。所不胜,彼胜我也。假令木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土受其克,湿化乃衰。侮所不胜,则反受木之侮也。木气不足,则己所不胜者,金来侮之。己所胜者,土亦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恃我能胜,侮之太甚,则有胜必复,反受其邪。如木来克土,侮之太甚,则脾土之子,实肺金也,乘木之虚,来复母仇。”例如,木气有余,不仅能克制着己所胜的土,使其湿化之气太衰,甚至还能欺侮其素所不能胜的金,而风气大行。木气不及,不仅它素所不能胜的金气,将乘其衰而来欺侮,即是它素所能胜的土气,亦将视其弱而欺侮于木。 从以上的引例来看,所谓“侮”就是侮辱的意思,就是强势者欺负侮辱弱势者的意思。这个很显然不适合与生者和被生者之间的关系,例如,肝生心,肝和心是母和子关系,肝如果是强势的,功能强大,营养丰富,那么他必然对心有利,可以生心,使得心的功能也足够强大,从而不出现侮辱,母生子不会侮辱。所以所谓的侮辱就只能存在于克我者和我克者和生我者之间了。以上面的例子,“木气有余,不仅能克制着己所胜的土,使其湿化之气太衰,甚至还能欺侮其素所不能胜的金,而风气大行。”所以,“反克”就是“侮辱”,例如原文有句话“土为水侮,脾肾同病”,土脾克肾水,反过来就是肾水侮辱土脾,肾水侮辱土脾以后脾肾同病;那么“反生”就是“乘”了,乘有乘虚而入的意思。从上面的意思来讲,还有一种对侮和乘两种关系的解释:克之太过出现疾病也叫乘,例如有这样一句话“喜乐属心,而伤肺者,火乘金也。”火克金是正常关系,而喜乐过剩,心阳太旺伤了肺,出现“火乘金”。所以说,中医上面对于到底什么是“侮辱”,什么是“乘机”没有准确的定义,也没有系统的论述,而是散见于一些著作的论述中,但是明确地提出了“侮”和“乘”的概念。我以为“反生”就是“乘”,“反克”就是“侮”,而顺克过剩应该叫“殃”。殃这个词在内经中也多次提到。 以上啰嗦地介绍了五行概念和生克侮乘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如何使用呢?这才是中医最为精彩的部分。其使用方法大概如下: 第一,一个人一生中一般只有一种脏器最为发达,其它脏器比较平和或者相对衰弱。这样可以把人分为肾型人、肝型人、心型人、脾型人、肺型人五种基本类型的人。这样必然出现强势脏器对其它脏器的生克侮乘殃现象。例如肾型人肾脏发达,那么肾克心,如果过份出现殃,那么肾型人就是淫棍,心意迷乱正义不在,这时候心脏被制约太过,心脏功能衰竭,出现心脏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肾发达生肝,肝脏相对平和,但是不发达所以肝不能生心,所以心脏病不能治愈,心脏不好不能生脾,脾不能克肾,脾则反受肾侮,脾脏衰弱出现脾脏疾病,例如糖尿病,免疫病等,如果肺脏也比较弱,那么肾脏反乘(侮)肺脏,肺脏也会生病,出现肾水不升肺积水,呼吸困难等疾病。又例如肝型人,肝木太旺则生火,肝火太旺脾气很大,肝乘肾,肾衰弱,骨骼不够发达,肾脏寒冷,女子赤白带下,男子精液不固,肝克脾则殃,脾脏到老年得病,例如胰腺炎,肺脏被侮,肺脏功能弱小,容易生气激怒,寒气散于奇恒之腑,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又例如心型人,心生脾,心型人一生脾胃良好,心克肺,肺脏功能一直受制于心,所以肺脏功能随着心脏较好,但是心殃肺,则肺脏受伤,肺受伤后会出现睡觉的时候用嘴呼吸,呼吸喘气,中气不足,阳痿早泄等,心脏好反克侮辱肾脏,则肾脏衰弱,容易出现所谓“心肾不交”,腰酥软无力,阳痿早泄等症状;反过来,心侮肝,肝脏一直不能阐发,所以心型人胆小谨慎;再例如脾型人,脾为后天之本,脾型人一生身体健康,但是反侮心脏,到老也容易得心脏疾病,例如高血压一类,脾乘肝,出现肝病的可能性增大,而且由于肝火不旺,易得积病,胆子也小,脾型人一生比较平淡庸碌。再例如肺型人,肺发达则擅长感慨,其实本是投机钻营的好手,却也是愤世嫉俗的高手,肺生肾,所以肾脏平和健康者居多,瘦肺型人的对象多是胖肾型人,肺克肝,所以肺型人的肝脏一般比较平和,但是肺侮脾,肺型人常常脾胃虚弱,消化不好,最后得胃炎,肺乘心,所以肺型人反而易得肺心病,心脏病。以上五种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思维特点上也有区别,对于详细的描述,陆锦川在他的书籍《中医望诊相法》中描述很充分。 第二,我认为,复合型人还是有的,例如肾肝型人、肝心型人、心脾型人、脾肺型人、肺肾型人,这五类人也是存在的,他们是相生关系而产生的;但是肾心型人、肝脾型人、心肺型人、脾肾型人、肺肝型人这五类人基本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五类的脏器是互克的。另外互生的三个脏器都发达的人也应该是存在的,例如肾肝心型人、肝心脾型人、心脾肺型人、脾肺肾型人、肺肾肝型人,这里面虽然有互克关系,但是是有主次的,所以应该有,当然这种人应该是阳气十足,阴气发达,不是一般的人。除此之外,四种脏器都发达的人我认为几乎不存在,而五脏全部发达的人也是几乎不存在的。 第三,当脏器非常衰弱的时候,生克乘侮关系更加重要和复杂。例如一个人天生是心脏病,那么肝不能生心,其肝弱的时候此人死期必到,这就是肝殃心,而脾脏反来侮辱心脏,当脾胃不好的时候心脏更弱,脾胃太好的时候也反侮辱心脏,给心脏造成极大负担,最后人出现早衰而死;由于心不克肺,肺脏会强大,人反而更加聪敏,代谢增强,而肾脏则相对变强,心脏病人反而比较荒淫。又例如,某人天生得了肝病,那么脾脏无有克制显得强大,不能克肝显得弱小,心肾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精神萎靡,不苟言笑,肝反来害肾,肾水冰凉,下腹阴寒等等。 第四,当出现五脏出现生克乘侮关系而发生病变的时候,对应的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也会出现疾病。这些疾病一般是按照经脉路线行走的,所以脏腑通病的症状在《灵枢 . 经脉》和《素问 . 骨空论》中论述较多。 第五,五脏的生克乘侮关系表明了一种治病原则:即对于得病脏器,“我生者”和“我克者”可以不管,但是“生我者”和“克我者”必须做辅助治疗,这样才能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而且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例如心脏病人,“我生者”脾脏和“我克者”肺脏可以不管,但是“生我者”肝脏和“克我者”肾脏必须做辅助治疗,应该吃补药补肾强体,疏肝补肝,温肾化瘀,这样才能彻底治疗。但是,如果病情比较重,出现反侮和反乘现象,那么还应该适当补中气,健脾胃。 第六,五脏的生克乘侮关系还可以用来表明智慧的差异和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但是可以举例,可以发现由农民领袖当上国家领导的,包括刘邦,朱元璋都是大器晚成,朱元璋 25 岁才参加农民起义军,但是 41 岁就成为皇帝,刘邦 37 岁才参加农民起义军,到 54 岁才成为皇帝。这些人都是大器晚成的人。之所以大器晚成主要原因是先长胆量还是先长智慧的问题,成为皇帝的这几个人都是先长胆量,后炼智慧。而那些神童往往胆量不足,最后导致智慧不足,平常者多。 第七,五脏的强弱盛衰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健康与否要与自己的其它脏器比较,不能和别人比较。所以生克乘侮的社会研究不能作为健康指标,而可以作为民族体质和气质指标。但是针对个人的研究则相反,只能作为个人体质指标,而不能作为民族指标。例如,我曾经非常羡慕维吾尔族青年的健壮矫捷,如同骏马,看起来他们筋骨非常发达,我曾经有许多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同学朋友,他们整体肝筋骨发达,而汉族人整体筋骨不发达,常有肝痿之症。 第八,五脏的生克乘侮关系还有一些需要讨论商榷的地方。例如,心生脾,心脏是动力系统,一个在胸腔,一个在腹腔,心如何生脾呢?又比如,肝脏和脾脏的腑脏:胆和胰脏都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他们又是如何互克的呢?会不会出现互相制约的情况。总之,还有疑问。 第九,我还发现可以用生克乘侮关系解释和解决人际关系。例如父子关系,如果父亲是心型人,而儿子却是肾型人,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子克父”,儿子很有主见,背地里做违反父亲意愿的事情,把父亲气地半死;相反,父亲是肾型人,而儿子却是心型人,那么最终的结果是“父克子”,做父亲地会做许多对不起儿子的事情;在相克关系中,父子之间往往会在性格上和相法上严重冲突,父子会反目成仇。但是如果父亲是肝型人,儿子是心型人,或者相反,父子之间是相生关系,那么父子之间的脾性能够互补,相法能够理解和沟通,那么父亲儿子就能够配合干成大事情,家庭也能够昌盛。那么会不会一个脾型人的父亲也生了一个脾型人呢?这种情况有,但是十分少见,如果父子是同一种类型的人,那么父子之间会象朋友一样。在父子和母女关系中相克关系都不好,只有相生关系最好。再比如夫妻关系,在正常的夫妻关系中很少出现“妻克夫”和“妻生夫”的现象,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夫妻离婚的可能性增大;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关系:“夫克妻”和“夫生妻”的现象,这种情况是稳定的关系,另外相同类型的男女做夫妻也不好,这样的夫妻生活一般比较平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男人是“阳刚型”的人,女人是“阴柔型”人,阳刚克制阴柔附和天地规律。再说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如果一个心型人遇到一个肝型人的领导,那么祝贺你,你的仕途比较好,如果心型人下属遇到一个脾型人领导赶紧请求调动,你没有出头之日;甚至心型人下属遇到一个肾型人领导,人家将克制你一辈子,赶紧学韩信吧。心型人下属遇到心型人领导是最好的,遇到了肝型人是遇到了贵人,其他人都不好。所以在同事关系中只有遇到“生我者”和“相同者”领导才有出头之日,否则我的一生死定了!! 当然,这个五行及其生克乘侮理论为疾病的产生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可以通过逻辑关系推理的范式,所以是很值得学习推广的。
个人分类: 教育与思维|613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文社科实证研究中问题与模型的关系
热度 2 yuliping 2012-2-20 11:07
在人文社科实证研究中,问题与模型的关系说起来大家都懂,但认识未必深刻,就像社会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一样,别人一说,意思都懂,但要深刻领会,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孩子 10 几岁肯定能懂,但要感悟很深,恐怕要等孩子自己做了父母之后。 第一,模型必须为问题服务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了某个问题,想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借助合适的模型,以保证研究的严密性、科学性、可检验性。即使对于同类问题,也有若干模型可以选择,此时必须对问题进行细分,考虑到可能的数据来源,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研究。 比如研究的问题只有时间序列数据,那么要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相关模型;只有截面数据,那要选择截面数据的相关模型;如果研究的问题可以找到面板数据,那么可以选择面板数据的相关模型。同样是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回归,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回归方法。 第二,模型不能脱离问题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但是能否做到就是两码事了。比如在科技评价中,有些学者借用运筹学的模型,找出能使所有评价值最大的权重组合,这是值得商榷的,没有任何意义。为什么使所有评价值之和最大的权重组合就一定是合理的?为什么不考虑专家对权重的意见?这样的论文在一些高级别的期刊里有不少。 再如 DEA 效率分析研究,有的学者在选取投入产出指标时,从 3 、 4 个指标开始,一直选到 10 几个指标,研究指标数量变化对效率值的影响,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针对某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其投入产出指标是固定的,怎么能随意改变指标的数量? 第三,模型与问题结合必须紧密 不同的期刊,选稿偏好是不同的,有些期刊比较喜欢侧重问题的稿件;有的期刊比较喜欢侧重方法的稿件。导致同一研究如果想投稿到这两类期刊的话(假设被其中一类期刊拒稿后重新投稿),论文的写作风格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够全面,如果侧重方法,有可能忽视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出现方法很牛但模型选择错误的现象;侧重问题,有可能出现问题见解深刻,但方法应用中有可能出错的现象。我的感觉是,论文写作要兼顾到模型与问题,然后根据期刊的偏好适当有所侧重。 第四,注意模型的集成和系统运用 针对某个问题,不同的模型原理不同,角度不一,得出的结论也各有特色,我认为,在研究同一问题时,应该选取几个合适的模型同时进行研究,注重模型的集成和系统运用,对不同模型的研究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将问题研究透。 第五,模型与问题同样重要 模型与问题,哪个重要?这个问题不要回答。在学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问题很重要,模型也很重要,如果你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并且用一个很牛的模型进行研究,不要说肯定能够发表到高质量的期刊。如果一个有趣的问题,用普通的模型做,或者一个成熟的问题用很牛的模型做,都是有点可惜的事情。 第六,如何做? 综上,由于不同学者的特长不同,有的建模水平很高,但问题认识不够;有的对问题有独到的认识,但只会基本的回归。同时对问题和模型都有较好感觉的学者极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出一流的成果。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依靠团队,所以团队是科研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当然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个中酸甜苦辣每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呵呵! 2012.2.20 俞立平 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569 次阅读|4 个评论
导师是指路明灯,路还得靠自己走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2-2-14 08:38
导师是指路明灯, 路还得靠自己走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14 日 最近科学网上对师生关系的讨论很热烈。 大家各叙己见。 虽然每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但是, 几乎每个人的意图和出发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 都希望有一个正常的师生关系。 从一些评论来看, 有些学生对一些导师确实有看法, 而一些老师对一些学生也有意见。 不过, 那肯定是少数的情况。 有的学生要我进一步谈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问题, 我现在就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不过, 这些看法仅是根据我个人的经历而己, 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所以, 仅供参考。 在我看来, 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看成是: 导师是一盏指路明灯, 学生是行路的人。 既然是灯,就有照明的功能和责任。 当然, 我这里说的是指路明灯, 而不是科技人员或者农民用来诱杀昆虫的“毒灯”。 大家一定知道, 灯有大有小, 功力有高有低, 光的强度有强有弱,灯的距离有远有近, 这些因素都会给行路人造成不同的影响。 同样的道理, 导师的身份, 地位, 名誉, 知识, 修养, 人品也是参差不齐。 导师的这种差异也必定给他们的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实问题, 不用我多说。 从道理上来讲, 不管导师本人的身份地位如何, 导师总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 因而, 总是会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这也是我把导师看成是指路明灯的依据。 不过, 有的情况下, 导师的引导和帮助可能很有限,所用的方式方法可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想法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 导师的作用仅仅是一盏灯的功能, 路还得靠学生自己来走。 现实中, 导师也不可能把什么都给学生安排好。 而且这样做的结果也未必是好的。 要是导师把什么都按排好, 学生就会产生依赖情绪, 这对独立思考和工作绝对没有好处。 因而, 一个优秀的导师, 通常只是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启示,在学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时候, 给予一些适当的鼓励,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给予及时的帮助。 对于学生来说, 一定要学会独立地生活,独立地作实验,包括独立地设计实验的程序, 独立地按照设计的程序操作, 独立地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其实, 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可以很容易从字面上看出来, 大学生的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因而叫做 ' 大学生“, 而研究生的生活是作研究的, 而不再是学习的学生了。 所以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做实验的。 现在让我以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我攻读博士的第一年年底, 我的导师就退休了。 不过, 学校, 导师和我三方都决定仍然保持现状, 即让退休的导师继续作我的导师。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导师很少来实验室, 最多一周一次, 而且时间也很短。 因而, 整个实验室几乎只有我一个人, 整天显得空荡荡的。 孤独吗? 有一点。 寂寞吗? 您说呢? 但是, 我也把这种环境当成不可多得的机遇, 难道这不也是最大的的自由吗 ! 幽静的环境对严密的思考不是最有利的吗? 因而, 我充分地利用这种环境, 集中所有的精力在实验室做实验。 我从来不在乎苦和累, 也不计较回报, 只是对作实验很感兴趣。 当然, 这全部靠的是自律, 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 我想, 导师只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 路还得靠我自己走。 导师是指路明灯, 路还得靠自己走的道理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论证。 比如说, 同一个导师, 同一个实验室, 有好几个研究生, 其中的一部分就表现出色, 而另几位就差一些。 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导师的问题, 也不是环境的问题, 而是学生本身的问题, 是不是? 简言之, 作为一个优秀的导师, 起的是指路明灯的功用, 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起的是引导和启示的作用, 而不是包办。 对于一个好学生来说, 在导师的正确引导下, 路还得靠自己来走, 要顺利地到达目标, 唯有刻苦努力, 奋斗不止!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22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好导师对付“不良”学生的若干方略
热度 16 jiangjiping 2012-2-10 08:28
好导师对付“不良”学生的若干方略 蒋继平 2010 年 2 月 10 日 最近我在本网发表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4629 和 的两片博文,引起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5541 广泛的议论。 在 一文中, 我简要地描述了目前在中国教育界的五种不良导师。 在 一文中, 我谈到了学生队伍中的五种不良学生。一些网友在评论中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假如这五种学生碰上了这五种导师, 哪会是什么反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本人认为, 这样的概率很小很小, 而且, 即使真的碰上了, 其结局也很难推测, 因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情况。 现实社会中, 我坚持认为, 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好的, 学生队伍中大多数也是好的。 因而, 我认为师生关系可以简略地归结为以下几个模式: 好导师碰到好学生, 这是主流, 也不会有问题, 所以, 用不着进一步讨论。 好导师碰到“不良”学生, 有可能, 但是, 不常见, 要认真处理。 好学生碰到恶导师, 有可能, 但是, 小概率事件, 不过,不可小视问题的严重性。 恶导师碰到坏学生, 有可能, 但是概率非常小, 可是,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结合,结果令人担忧, 必须高度重视。 鉴于以上的推论, 由于时间和篇幅关系, 本文着重来谈谈第二种模式, 也就是当好导师碰到不良学生该采取哪些措施。 这也是许多评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 仅供参考。 在提出具体措施之前,首先声明一下:我这里用引号把不良两个字包起来, 意思是这些学生的言行有些不正常, 并不是指胡作非为和违法乱纪的学生。而且, 自古对人的言行都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请参考我的博文 中的对不良学生的描述。 第一,坚持原则。 在列出的五种不良行为中, 第五条“学风不正”是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是一个性质上的问题, 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容不得半点的妥协, 在学生受到警告后,不认错,不改正的情况下,就应该采取断然措施, 决不手软。 第二, 坚守底线。 导师应该是为人师表的人, 在生活和感情方面要起到认真严肃的榜样, 要随时注意感情方面的变化, 要严于律己, 坚守底线。 对于用心不善的异性, 要避而远之,导师自己必须做到意志坚定,不能含糊不清。在这一点上,导师能做的确实不多, 唯一的和最有效的就是洁身自好, 远离纠缠。 第三. 以理服人 。根据推论, 现在读研究生的一般属于 80 后, 他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 在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 因而,他们的心理上必然烙下了这个时代的标记。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有其特定的心理。 他们对于 50 , 60 后的这两代人而言, 相对来说, 比较溺爱惯了。 因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就显得比较娇气, 也很自大任性。 面对这种人,导师应该以理服人,不要用家长式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这是因为他们在家中连父母的话也不一定听得进去,他们是不买账的。 但是, 他们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既然能够进入研究生的队伍, 想必也是知书达理的人, 所以,只要导师讲的在理, 他们还是会接受的。 第四,以柔克刚 。当然, 事情总是会有例外, 有些人确实很固执, 即使导师讲的很有理, 他 / 她还是听不进去。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导师需要有耐心, 要采取以柔克刚的方略。 说到底, 学生还年轻, 年轻人好冲动, 没有经验, 容易感情用事, 导师是长辈, 要有长辈的风度和气质, 要宽容大度, 不要与学生一般见识, 该忍的地方忍一忍, 该让的地方让一让, 最好不要斤斤计较, 以牙还牙, 要不然,事情可能越弄越糟。 另外,最为重要的是, 导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有平等待人的意识, 不要认为自己是导师,学生一定要听自己的。 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有道是:人心都是肉长的。 只要导师真情所致, 我想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领情的。 第五,以身作则。 对于那些混文凭的学生, 导师除了给他们多做劝导外,最有效的方略就是以身作则, 自己刻苦努力, 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 学生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能不为之打动吗。 20 多年前, 我就读的系有一位世界级知名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已经 50 多岁,研究成果很多, 但是, 他还是整天亲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有的时候晚上也加班。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几位研究生能不到实验室来做实验吗!为师者, 表率也! 第六,同情关怀。 有的学生可能有特殊的困难, 比如来自农村贫困地区, 经济上很困难, 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这种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 导师应该采取同情的态度, 而不是冷落和看不起这样的学生。 只要学生的行为是端正的, 他 / 她利用课余时间挣一些钱也是正常的, 而且也是合理的。 因而,导师在知道学生的困境后,一方面要表示同情, 与此同时, 还要想办法尽量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困难。 我当年读完硕士, 没有经费读博士, 我的导师就千方百计地为我寻找经费, 为我获得洛克菲勒奖学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正因为如此, 我对导师感激不尽, 在各种“诱惑”下, 我始终忠于导师。 附记:本博文是用来填坑的, 填我自己挖的坑!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6953 次阅读|35 个评论
导师碰到这五种研究生最好尽快辞退
热度 90 jiangjiping 2012-2-9 08:20
导师碰 到这五种 研究生 最好尽快 辞退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9 日 前几天我发表了 的博文,引起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4629 广泛的关注。 那篇文章主要列出了当前师资队伍中的极少数不良倾向。我先把话题放在导师身上, 是因为导师在上,责任重大, 因而,导师的言行是最关键的。 那篇文章引来了很多评论, 一些评论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导师和学生双方, 一个合不来的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都有责任。 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世界上任何关系都至少是双向的, 包括夫妻关系,国家关系等等。 鉴于此, 现在我要来谈谈研究生方面的问题,供参考。 一般来说, 导师找研究生时通过考试成绩单, 在校表现,推荐信, 面谈等方式来决定是否录取。因而,在录取之前的相互接触和了解是很有限的。 在后来的共事中,有些学生的表现不如人意,很出乎意料, 在这种情况下, 导师应该尽最大努力进行引导和劝谏, 尽量使其走向正途。 可是, 要是成效不明显, 学生仍然我行我素, 屡教不改, 那么, 辞退这样的学生就是必然的选择。 导师辞退学生当然是很重大的事件,也是很痛苦的事情, 可是, 要不这么做, 可能会影响到导师本人的前途和信誉, 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不负责任。 这是因为一方面教育和研究的经费很有限, 把这些有限的资源用在不良的学生身上, 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 培养一个不良的学生,不但不能为社会作贡献, 还会给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道理说清楚了,现在我来具体地谈谈应该辞退的五种不良学生。 1 . 动机不 纯 的 学生 。 这种学生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混一张文凭,根本不在乎知识和学问,因而,对待上学的态度非常消极,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甚至论文都要别人代写 。 这样的学生是做不出多大贡献的,所以,应该及早辞退。 2 .良心不善 的 学生 。 研究生和导师经常要单独相处, 在异性间可能会产生感情上的一些变化。 要是异性 学生 喜欢上或者爱上自己的 导师 , 假如双方都是单身,学生爱摹老师, 是属于正常的。 但是 , 要是 这个 导师已经有家室, 这个 学生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采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来 “引诱”导师 。 这样的学生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导师感情上的变化, 严重的, 可能导致导师家庭夫妻之间感情上的麻烦 。 这样的学生可以看成是“迷药”。 所以,为了不使自己中毒, 导师应该及早认清事情的严重性, 在还没有“中毒”,头脑还清醒的时候, 采取果然措施, 要不然悔恨不及,为时晚矣! 3 . 从不认错 的 学生 。 假如一个学生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办事, 不接受导师的忠告, 不接受同学们的意见,不愿意与人合作,没有一点儿团队精神,我行我素,天下唯我独大, 固执,傲慢和明知有错, 但是从来不认错,这样的学生, 应该及早辞退。 要不然,不但师生关系搞不好,还会影响到其他在同一个实验室学习的学生的。 从一些评论来看, 现在 80 后中的一些人的个性有一些问题, 是否与独生子女和社会环境有关? 4 . 不 思上进 的 学生 。 有的学生读研究生不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而是为了迎合家人的期望, 或者跟随社会的潮流。 因而,这样的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 不思上进, 非常消极, 混日子, 不愿意认真读书, 不愿意认真做实验, 怕苦怕累, 还要发出感呔 : “ 做科研又苦又累, 为了什么?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何苦呢?”这样的学生不但做不出任何成果来,而且还会造成他身边其他同学的负面情绪, 所以,要及早辞退。 5 . 学 风 不 正 的 学生 。 在研究过程中, 学生 为了早出成果, 多出成果, 不想经过艰苦努力,而是希望通过走捷径,采取 弄虚作假, 编造数据, 剽窃他人成果 的方式来到达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 导师 应该及时向 学生 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要是 学生 不听劝告, 不认错, 应该立即 辞退 。 这是关系到 导师 一生的信誉和前途的大事, 容不得半点的犹豫。 以上五种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只是发生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事实上, 导师 主动 辞退学生 实在是万不得已的事, 而且其后果对双方都不利。 因而,作为一个 导师 来说, 在 招收学生 的时候, 最好要 全面详细 地了解 学生的 个性特征, 行为品性, 和人生价值观, 以免找错人 。 顺便说一下,世界上真正的一流名校, 辞退研究生的事是很普遍的。 我本人就读的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植物病理系(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Riverside ), 建系以来的历史纪录显明 40% 左右的研究生被辞退。这个系一直在美国的同一个专业中排名前三位, 其主要原因是严格把关! 附记:本博文不针对科学网任何博主!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36332 次阅读|222 个评论
研究生离开师门后的几种选择
热度 20 jiangjiping 2012-2-8 08:57
研究生离开师门后的几种选择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8 日 有人说, 写博克就是挖坑,让人跳进去。 前天我写了 一文,就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不小心掉进去了,而且陷得很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534629 昨天吃晚饭和太太谈起这事,我说一篇博文已经有 70 多个评论,我必须一个个地回复, 很忙。 太太说我自讨苦吃。吃好晚饭, 在电脑前认真地回复评论, 发现有好几位读者对离开导师后的去向表示担忧。 有的干脆要我进一步谈谈这方面的内容,并且指出既然提出问题,就应该提供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措施。 我觉得这些读者的想法是对的。 假如我们只是看到问题,抱怨批评, 而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哪有什么意义呢? 鉴于这样的局面,我今天就来谈谈研究生离开导师后的几种选择, 继续把这个自己挖的坑挖大。 不过, 我得声明在先: 我不鼓励学生主动离开导师,除非万不得已, 除非师生关系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样的师生关系已经对双方都很不利, 那么, 分离是必然的结局。 进一步来说, 前提是:造成分离的结局的主要原因是导师的不良行为所致, 学生是个好学生。我的意思是, 学生本身必须是优秀的, 而导师的行为已经受到大家的非议。 要不然,我以下的建议就不适合。我现在来谈谈几种可能采取的选择,仅供参考。 1 .通过学校组织重新安排一位导师。 学生可以主动地向学校的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 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合理地要求学校出面调解师生关系, 要是不可调和, 就要求学校重新安排一位合适的教授。 在这一点上, 那些获得奖学金或者自费的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性, 因为他们不受导师经济上的约束。 2 . 自己在本系寻找一位合适的教授。 学生要是觉得自己现在的导师根本不能满足自己求学的目标, 而造成这样局面的责任是在导师身上, 那么, 就得寻找机会在本系物色一位合适的教授, 想办法转到那位教授名下。 这里有个前提, 首先学生必须是优秀的, 其次, 导师确实存在很明显和严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是学生在经济上不受导师的约束, 这样的转换应该是很简单的。 3 . 转校重投师门 。要是以上的两种选择无效,换句话说,要是在本校本系找不到合适的导师来替代, 那么, 就只能想办法转校。 转校就必须重新考试, 恐怕会有很多麻烦, 尤其是时间和精力, 因而,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走这条路。 4 . 弃学另找门路。 读研究生固然是人生的一大追求, 可是, 有的时候, 苍天很可能会捉弄人, 要是命中不该走这条路,不管您尽多大努力, 事与愿违的结局还是会出现的。 所以,假如一切努力已经失效,那么, 就换一种方式来生活。毕竟,硕士博士文凭也只是一个身份符号, 人生的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本身的才能。 想想比尔盖茨, 乔布斯等人,他们都不是放弃学业,自己创业而走向成功的吗?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可能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 但是,我估计,随着时间的进程,随着教育的改革,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一定会得到改善的, 也就是说, 一个开放的师生关系必然成为未来的趋势。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8511 次阅读|44 个评论
研究生碰到这五种导师最好尽快离开
热度 87 jiangjiping 2012-2-6 03:40
研究生碰到这五种导师最好尽快离开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6 日 这里讨论的是师生关系的问题, 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 因而,也是科学网上经常提及的话题。 大家为什么关心师生关系这个话题, 我想答案一定很清楚。 这是因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 是一个很特殊的关系。 在人生的旅途中, 除了父母外, 师生关系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关系。 所以,俗语云: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 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即使一个硕士研究生, 平均来说也要和导师相处两年时间。 在这两年中, 经常要面对面地讨论有关问题,交流观点。 这个过程在中学和大学一般是不存在的。 要是硕博连读的博士生,恐怕要五年时间, 而且这五年时间是这个研究生的最佳人生时段。 五年时间不算长, 可是也不短, 要是师生关系处理得不好, 那是非常尴尬的事, 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因而,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前途, 而且也会影响到导师的信誉和业绩。 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该留下来,在什么情况下必须离开? 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一点个人看法, 供参考。 这里只着重讨论研究生离开导师的几种特殊情况。 动机不良的导师。 导师在找研究生的时候, 看重的是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 经济条件, 或者外形外貌; 因而, 导致滥找, 乱找研究生。 找来后, 不注重对他们的认真培养, 不关心, 不引导, 不交流,放任自流, 不负责任。 这样的导师是带不出优秀的学者来的, 要尽早离开。要不然,会耽误前程的。 图谋不轨的导师。 研究生和导师经常要单独相处, 在异性间可能会产生感情上的一些变化。 要是异性导师喜欢上或者爱上自己的学生, 但是这个学生根本不喜欢或者不爱这个导师。这个导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就采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来迫使学生就范。 比如说, 让论文通不过, 不能按时毕业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应该立即离开。 因为牺牲自己的灵魂和贞操的代价远比拿一个学位高得多,不合算。 个性怪异的导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一般情况下,师生刚开始的时候对相互之间的个性了解得很少。 不过,即使不太了解, 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磨合, 互相接受对方的行为习惯。 可是, 凡事都有例外, 有的人非常喜欢走极端, 个性很诡异,甚至偏激, 固执, 不易与人相处。 假如一位导师一定要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 思路, 观点和喜好来办事, 容不得半点的讨论和商量的余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是学生也是一个个性很强烈的人, 那么应该考虑尽早离开。 要不然, 必然在今后的合作中产生很大的矛盾, 对双方都不利。 不学无术的导师。 当然绝大多数导师是称职的,但是, 极个别滥竽充数的还是存在的。 这部分人占着位置, 不思进取,已经与时代的要求脱节。 跟着这样的导师, 可能会耽误前途的。 学术不端的导师。 在研究过程中, 导师为了早出成果, 多出成果, 自己或者鼓励学生弄虚作假, 编造数据, 剽窃他人成果。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应该及时向导师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要是导师不听劝告, 还要打击报复, 应该立即离开。 这是关系到一生的信誉和前途的大事, 容不得半点的犹豫。 以上五种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只是发生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事实上, 研究生主动离开导师实在是万不得已的事, 而且其后果对双方都不利。 因而,作为一个学生来说, 在投靠师门的时候, 最好要好好地了解导师个性特征, 行为品性,和学术造谐,以免误入歧途。 作为一个导师来说, 起码要有对人负责的心态, 为人师表,尽量带出优秀的学生来, 不要让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和前途无望。 不愉快的分离是一种痛苦, 良好的合作是双赢, 这个道理谁都懂, 可是, 要真正做到良好的合作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修养和气度的。 附记:特此声明, 本文不针对科学网任何博主,所以, 请大家千万不要对号入座, 以免造成误会。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48186 次阅读|229 个评论
社会智慧?——规则的灵活性
Moneypond 2012-2-2 11:21
社会智慧?——规则的灵活性 很久之前,读过一则小文: 有烟民在教堂祈祷,突犯烟瘾,于是想神父提问:“祈祷时是否可以吸烟?”神父不悦:“祈祷时吸烟,是对上帝的大不敬”。又问:“那么吸烟时是否可以祈祷?”神父面带喜色:“吸烟时尚能不忘祈祷,可见上帝在你心中多么重要!” 虽说是个故事,但仔细一想,觉得挺有意思。首先想到的,是“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猴儿们朝三暮四不悦,朝四暮三则大喜。世人一边讥讽猴儿们太傻,一边却又把猴儿们的经验拿来当智慧。 年后与一多年不见的朋友电话聊天,他说:“兄弟,祝贺我吧,我也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优秀分子入党,本不稀奇,有何大惊小怪?可是我知道,他是资深民主人士。当年读大学时,尽管成绩优异,但却有些愤世嫉俗,坚决不入党。后来工作当了教授,加入了民主党派,成为了该党的地区主委,也算是“成功人士”了。没想到人到中年,却突然对我党产生了浓厚兴趣。 俺当年对某民主党派非常迷恋,一心想成为民主人士。结果一问,灰了心:一是自己规格不够,民主人士多数是高层知识分子或某些领域的成功人士,俺的距离太远;二是俺大学时代追求进步,早在大一时候就成为共产党员了,按规定,共产党员不可以加入民主党派。 “共产党员不可以加入民主党派,民主党员却可以成为共产党员,”朋友说,“这是需要。” 历史上,我党党员也突破国民党的规矩,以个人身份加入过国民党不是? 我想了想,这是否可以叫“规则的灵活性”? 规则,本来是死的,是严肃的;一灵活,规则就活了,就幽默起来。看起来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这类矛盾,生活中却比比皆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中国尤甚。 古时县官断案,可以说:“罪不容恕,情有可原”,也可以说“情有可原,罪不容恕”。前后一颠倒,结果大相径庭。所以,同一犯罪事实,有人生有人死有人喜有人忧。 人们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所以,在任何规矩之前,国人总能想出破解之道。于是,国人“后门”文化盛行,“后门”及时规则灵活性的极端体现。“后门”文化的拓展,即是关系文化。本来,关系文化,并不是国人的专属,但由于国人把关系文化发展到了极致,所以就有了显著特征,成了自己的“专利”。如同做科研,本来是稀松平常的课题,研究到了极致,也会成为“创新”……(开个玩笑啦!) 官曰:定理公理,不是往往也有例外么?
2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亲戚关系图
毛宁波 2012-2-1 13:05
[转载]中国亲戚关系图
管奶奶叫姨姥姥的人,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妈妈的舅舅应该怎么称呼?“独一代”已为人父的市民韩先生在面对“独二代”儿子这样的提问时一下子蒙住了,不知如何回答。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如果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答么?不会的话赶快查一查“中国亲戚关系图”。  与韩先生类似,已是大二学生的王启赫每到过年时就会为拜年时的亲戚称谓头疼不已。“前天去舅公家拜年,面对舅公一大家子,碰了面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后来妈妈让我叫大舅公,我才跟着叫,之前就是‘嘿嘿’傻笑。”王启赫坦言,以前一直没弄明白堂姐与表姐、侄子与外甥的区别,怕叫错闹笑话,可遇到了人不打招呼又不礼貌,非常尴尬。    记者调查发现,拜年时被称谓难倒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随着“独一代”与“独二代”的出生,许多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姻亲关系不熟悉,尤其舅舅、姑姑这些称呼对于“独二代”来说更是陌生,拜年时常叫混、叫错。对此,很多人在微博上表示,拜年时一般爸妈让你怎么叫就怎么叫,或者干脆就是点头问好,即使如此也是“刚见面时都叫了一遍,走的时候就忘了。”    正因为如此,今年春节网上流传的“中国亲戚关系图”备受年轻人追捧。该表分为家族方面的称谓、亲属方面的称谓、师友方面的称谓等三个部分,详细列举了人际关系方面的辈分大小和各种关系称谓。这张新鲜出炉的图表,让许多人产生了共鸣,有网友甚至将其视作“春节拜年必备图”。比如,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大爷、大娘),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叔叔、婶婶);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对丈夫(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妻子)怎么称呼,自己也应随之怎么称呼,不能计较年龄大小。 年俗专家呼吁,中国人由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应该将“亲戚关系称谓”的教育和普及纳入中华文明礼仪教育,将民俗称谓弄准确并代代传承下去。 转载来源 中国亲戚关系图 太搞笑了有麻油 你能认得全吗_ 三楚杂谈_三楚网 http://bbs.3chu.com/thread-174984-1-1.html
个人分类: 其他|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秀和成功的关系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2-1-31 09:07
优秀和成功的关系 蒋继平 2012 年 1 月 30 日 人生在世,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 都想获得成功。 这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 也是社会发展的保证。 因而, 优秀和成功是人生的两大正面因子。 这两个因子听起来好像意思上很接近, 那么, 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下面是我对优秀和成功关系的个人认知。 优秀是一种品质。 凡是优秀的人, 走到那里都会尽量展示自己的优良特性。 他们认真负责, 具有责任心, 使命感。 这种优秀的品质有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 先天的来自于基因遗传。 这不是血统论, 而是科学的解释。 后天的来自于生活环境的影响。 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指父母的言行, 学校的教育, 领导, 同事和朋友的诱导, 以及宗教团体的教化。 因而, 有的人生来就很优秀, 而有的人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变得优秀起来。 优秀是一种客观存在, 不管是否被认可, 优秀的就是优秀的。 钻石就是钻石, 即使埋在地下仍然是钻石。 成功是对优秀的认可。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切身体会, 那就是成功不但需要优秀的品质,勤奋努力,知识才能等许多良性因子, 还需要机遇。 机遇就是被认可。 因而, 一个人即使很优秀, 但是没有遇上好的机遇, 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知识才能, 就不会受到应有的认可。 说到底, 成功者就是碰上好的机遇, 被社会认可的人。 社会上有很多优秀的人,优秀的科学家, 优秀的各行各业人士, 可是, 由于种种原因, 获得被认可的人是他们中的极少数, 是不是? 优秀并不保证成功。 钻石具有优秀的品质。 可是, 假如它们深埋在地下, 还没有被人类利用, 那么, 它们的价值就是零, 还不如一粒建筑在大楼中的沙子的价值, 对不对? 同样的道里, 优秀的人, 要是找不到用武之地, 那也不会成为成功人士的。 千里马没有伯乐的认可和推荐, 就不能发挥千里马的功用。 这些道理几乎人人都懂, 不再多说。 还有, 优秀的品性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展示出来。 具体地来说, 一个优良的水稻品种, 它只有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源的环境下才能获得高产, 要是让它在低温缺水的环境下生长, 一定不会获得高产的。 所以, 很明显, 什么样的环境, 培养什么样的优秀品种! 成功的必定是优秀的。 我这里指的成功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换句话说, 这些成功人士是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为人类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人。 从这个价值观上来看, 富有的人和握有权力的人并不一定是成功人士。 为什么呢? 因为富有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达到, 其中最明显的是通过继承遗产,还有的是通过运气, 比如说, 中了一次大彩票。 同样的道理, 高官重臣也不见得是成功的标记。 这是因为官职也可以继承的。 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具体的例子的。 有的是明显的, 有的是隐形的, 或者说间接的。 话说回来, 虽然优秀人士并不一定会成为成功人士, 但是, 成功人士必然是优秀人士。 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必须具有认真负责,勤奋努力, 不屈不挠,不怕困难, 不畏艰险, 不达目标, 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气质。 这种精神气质就是优秀人士的特征。 要是一个人怕苦怕累, 遇到困难就畏縮不前, 哪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综上所述, 优秀是一种品质, 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子。 但是, 优秀的人不一定是成功的人。 成功的人是那些被认可的优秀者! 我们不一定会成为成功者,那是不依我们个人意志来决定的。 但是, 我们可以尽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172 次阅读|12 个评论
也谈合同与关系
热度 5 郝炘 2012-1-31 08:01
韩健在博文“ 合同与关系哪个更重要? ”的结尾写到,西方人到中国做生意,双方都应该迁就点对方:“ 中国人认认真真地签合同;美国人诚心诚意地喝酒。 ” 我的一个朋友和他的同事曾从经济学角度对“关系”做过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被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报道过,部分翻译如下: 先进经济中, 企业 做生意是在一个基于规则的系统中。这意味着,交易通常是用可公共核查的方式 ( 比如使用合同 ) 进行的,靠的是众所周知和一致执行的法律。基于规则的系统是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成长起来的,在该系统中操作的人们不一定知道这个系统有很大的固定成本 (fixed cost) 。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的建立、法案的起草和解释、以及合同的实施都涉及很高的沉没成本 (sunken cost) 。与高的固定成本相比,签署一个新合同的增量成本 (incremental cost) 是小钱。基于规则的系统一旦建成,人们往往不感觉其存在。 中国的经济不是基于规则的,至少现在不是,现在的经济仍基于关系。做生意靠的不是合同,而是个人的关系实力。交易完全是 私人的,既不可核查、也不能在公共领域强制执行。如果交易人骗了你,你只有靠 缴获他的财产、抓他做人质等绿林手段,来强迫他遵守协议。 一个基于规则的系统需要高度和昂贵的公共秩序,而一个基于关系的系统只需要较低的公共秩序。然而,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边际成本 (marginal cost) 很高,关系需要本人亲自打理,不能委托给他人。 因为建立关系的边际成本很高,每一笔新的交易之前,需要花很大精力和金钱搞关系,基于关系的经济规模做不大。 依赖关系不是中国人的偏爱,而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没有一个可依赖的法制体系。 法律不健全,认认真真签的合同也许只是一纸空文。而每个人肝脏的酒精解毒能力有限,靠诚心诚意喝酒来做的生意,规模不可能大。 有兴趣读《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的人可以从下面的连接下载: 20000408-Economist.pdf 20010407-Economist.pdf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28 次阅读|4 个评论
又红又专与又专又红
dongzg101 2011-12-28 17:40
在网上看以前的书,经常看到一个名词,又红又专!不由得想起学院每三年换一次中层领导很多岗位前提是党员! 我一直没想明白,书记是党员应该的,为什么其它正职也要党员呢?只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才没这个要求。 党员一定有领导能力么? 我记得在大学,那时宿舍有个很勤奋的云南同学写入党申请书。我就打听了一下我们班谁想入党,结果全班倒数第一和第二名写了入党申请书,经常去找系团委书记。经常考试不及格,我们鄙夷不屑。有几个还想写申请书的都不写了。很奇怪,入党以后成绩都及格了。听说有个毕业后还回去做了县长助理什么的。 想入党的同学对关系的认识往往比其他同学深刻,用时髦的词语来说就是情商比一般人高,情商高的人,一般情况下,把精力放到学习上的时间就少了。如果,从大学就认识这个问题,以后做了公务员,肯定是步步领先。而且他们的朋友都是一类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样就有个问题,你说,他们当了领导会提拔谁呢? 关键是我们选拔领导干部的制度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这个关系网有多深,我也搞不清楚! 在大学都不用心学习的人,工作以后能下工夫学么?这是不可能的。应酬都没有时间。我工作这十年,说句实话,我天天喊学生学习,在学校,学习时间也不少,结果,我自己天天看小说,打游戏,在网上看电影,计算机的书买了不少,没看! 中国是陌生人社会,你说上级领导会天天和下级领导在一起么,只有那些有心思的,会创造条件和领导见面,什么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就喊干爹、干妈!创造关系也要上!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我们的基层领导都是这样的人。就是麻烦了,这些人,情商高,在学生会一锻炼,能说会道,会演讲。谁有能力,谁没有能力,一清二楚。这就更麻烦了! 刚解放的时候,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看不清楚,所以要又红又专,先红后专!现在,只要愿意,谁都能入党,党员有8000万了,谁会成为胜利者呢? 可见,不同的时代,选拔人才的标准应该是不一样的!
20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昨天在我国发生的小震事件与红月亮有关吗?
qsqhopeiggcas 2011-12-13 10:56
昨天在我国发生的小震事件与红月亮有关吗?
昨天一天内,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迅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2012来了”,“都是月全食惹的祸”,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孙士鋐指出:此前有科学家认为,从理论上讲,月全食对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 我在博文《 简论潮汐组合与地震的关系 》 中指出:断层运动的力源分为内营力(地幔对流等)和外营力(潮汐等),在孕震系统远离临界状态时,断层运动的驱动力主要受控于内营力;当孕震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时,潮汐组合起到扰动触发作用,通过涨落达到有序(失稳),即起到最后一根稻草的作用。 以下图为例,换句话说,当孕震系统(小球)处于状态 A 时,断层运动的驱动力主要受控于内营力,即潮汐组合对孕震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孕震系统处于临界状态 B 时,受扰动(潮汐组合)的影响,系统失稳,大震发生。 用通俗的话讲,小地震与某些中级地震一般属于随机事件,与潮汐组合(如红月亮)无关,而某些中强震事件则与之有关。如果这些 中强震是 preshock 事件,也与潮汐组合无关。 因此,孙士 鋐研究员的说法“昨天的小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是正确的。 参考 秦四清,简论潮汐组合与地震的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516651 以下引自: http://www.cqcb.com/cbnews/gngjnews/2011-12-13/492962.html 我国昨日连续发生 5 起地震 专家称与红月亮无关 晨报讯(记者 韩娜)昨天一天内,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虽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首席预报员孙士 鋐 指出, “ 三级多的地震公众无需担忧,这类地震专家们甚至都不会关注 ” 。 五次地震连发,迅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2012 来了 ” , “ 都是月全食惹的祸 ” ,种种猜想扑面而来。 “ 事实上,我国每年三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几百次甚至上千次,是一种常见的地震现象。一般来说,在发生这个震级地震的地区,人们不会有明显的震感 ” 。 孙士 鋐 说,对于这种经常发生的普遍现象, “ 我们平时根本不会去关注的,公众完全没有必要多虑。 ” 三级地震不是警戒线,孙士 鋐 说,如果 “ 一天内,多个地区发生 5 级以上地震 ” ,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他解释说,这一级别的地震就很可能对人们造成灾害损失,严重的情况还要立刻启动应预案。 由于前两天刚刚发生了月全食,人们猜测是 “ 红月亮 ” 带来了地震。对于地震和月全食的关系,孙士 鋐 指出,此前有科学家认为,从理论上讲,月全食对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 五次地震地点 时间 震级 震源深度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和沁阳市交界 2 时 15 分 3.1 级 5 公里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7 时 08 分 3.7 级 3 公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7 时 51 分 3.6 级 8 公里 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和丰南区交界 9 时 42 分 3.2 级 5 公里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 17 时 56 分 3.3 级 12 公 里
个人分类: 科普|3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总强调海军备战,先驱逐贴近 中国领海 的 美日舰机
dongzg101 2011-12-11 06:59
胡总强调海军备战,先驱逐贴近中国领海的美日舰机 2011-12-09 22:11:24 浏览 441429 次 | 评论 84 条 胡总强调海军备战, 先驱逐贴近中国领海的美日舰机 2011 年 12 月 10 日 据《解放军报》报导: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海军党代会时强调应“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有外电以为这不过是套话,胡总对空军、陆军和二炮也会打 “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一类的官腔。他们都忘记了海军的特点和中国国防现代化的特色。在四大军种当中,只有海军在和平时期可以远离本土漫游世界,随时可能同不怀好意的外军发生摩擦;所以传统的海军大国英国的海军就磨练出一往无前的“进攻、进攻、再进攻”的海魂。美国海军一出军港,便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 纳税人给你海外津贴就是卖命钱。 中国的海军在国防现代化进程中起步最晚,空军(起码是战斗机为主的防空军)最早在 1950 年代迈进现代化,二炮在六七十年代也晋身核大国五强,陆军的火炮和步兵依托辽阔的国土和无尽的兵源,早已立于不败之地。惟有海军的短板面对美国为首的岛链围堵,坐困浅海半个世纪。海军舰艇近年赴西太平洋演练、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赴南美、印度洋护航编队首访科威特、航母再次出海试航、印度洋岛国塞舌尔邀请中国设军事基地等新闻,只能解颐,不能分忧。 中国海军每走出一步,都要排除万难,例如核潜艇服役了几十年,还不见去太平洋彼岸现身,遑论扬威大西洋、北冰洋。胡锦涛带着习近平去指示;要扎实推进海军现代化,极有针对性。实在是批评军内党内一些人好高骛远,总想挺进三大洋,显示远洋战斗力;倒不如先将贴近中国领海的美国日本军舰和战机驱逐出我 200 海里专属区? 10 上一篇 一二九运动的背后,民族矛盾压倒国… 下一篇 普京反击内外压力,发挥强人本色极…
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活生生”研究生和“活活”导师的关系
热度 6 crefine 2011-11-9 21:05
在当今的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之下(也就是导师随心所欲的指导学生),导师和研究生发生冲突,最后受伤的多是学生,而丢脸的多是导师(也许谈不上丢脸)。   为啥?莫非竟然会是规律? 这里找个研究生代表吧-- “ 活生生 ” 。这个人很厉害,因为我们常看到或听到:活生生把人打死了、活生生把人逼死了、活生生把人气死了;活生生把人急死了,但公检法对他也活生生没办法。看看这个无法无天的研究生降落到中国是否还能猖狂。 “ 活生生 ” 同学生于八十年代末,鉴于国家的结扎政策已经把他的弟弟妹妹全部咔掉了,他成了家里的唯一正位皇太子,万千宠爱于一身。恰逢又赶上国家好政策,千军万马过大桥,顺利地上了名牌大学,还是 985 大学,就发吾,多吉利。尽管小时候“活生生 ” 同学有些孤僻、霸道、自以为是、逻辑性差,但考上了 985 大学后,“活生生 ” 同学的爸爸有些信心爆棚了,认为儿子一定是天降祥瑞,文曲星下凡,应该当科学家,应该上博士,当院士。就如何当院士的问题,“活生生 ” 同学的爸爸咨询了下国家较萎同志,得到答复是必需要上研究生。活爸爸开始为儿子的幸福进行规划。美女金钱不行,老虎凳加辣椒水也要让儿子上研究生。(汗一个,这简直就是日本鬼子招降吗。) 天资聪颖的“活生生 ” 同学不负众望,顺利完成了学业,又考取了名校留洋教授的研究生。简单、有些任性、自我,但也阳光、蓬勃、朝气的活生生同学从此开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开始真正独立面对人生。 天性散漫的“活生生 ” 同学似乎和这个研究生导师有着前世的孽缘。自从考取研究生的第一天,那颗前世敌对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了。第一次师生见面,活同学怯怯的问候导师 ” 活老师,您好 ” 。还是本家,活老师上下扫描了下小活同学,严肃的说“以后叫我活主任或活老板”。 TNN 的,老师不当要当老板,小活同学在疑惑自己是否找对了人。带着这些疑问下了实验室,热心的师兄师姐就象迎来了亲人解放军。“终于来了接班的了,呵呵,说漏嘴了,是终于来了接科研班的人了”。一位未老先衰的师姐解释了“老板的由来”,“导师是给我们发补助和补贴的人,就是和你有金钱关系的人,所以叫老板”。接下来,活老板热情的介绍了小活同学这学期应该完成的任务: 1. 选课,哪个容易过选哪个; 2. 早上必需要到实验室打扫卫生,上午导师交代的文献必需按时整理完毕,中午要看守设备,下午要帮师姐做实验,熟悉设备,晚上要值夜班做实验。 3. 快速进入实验状态,动起来,动起来,象佟湘玉吃了千年人参般的动起来,帮助导师完成一些实验任务。小活同学开始有些发抖了,感觉到了九十年代的东莞工厂,成了包身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去了,小活同学成为了实验室光荣的磨样工,为导师磨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样品,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横向课题,研究生的记忆已经被繁重的体力劳动所取代。一日,一群如他当年的大学生参观完实验室,留着惆怅的胡须,身着破旧实验服的小活同学觉得要找回自我,是该和老板谈谈了。小宇宙已经爆发的小活同学冲进活老板办公室,“活主任,我什么时候可以毕业?” “咦,今天的小活怎么了,现在不挺好的吗”。看着小活要爆发的样子,活老板感觉需要补救下“小活呀,你这么多年的工作大家都看在眼里,你很有特点,我也很喜欢你,要不,你读我的博士吧,我把直博的名额给你,好不好”。已经憋屈了两年,每天唱着“太委屈”,“伤不起”的小活怎么愿意跳到更深的火坑呢。“不,我要毕业,我不读博士”。活老板脸上慢慢泛起一丝冷笑,“不读博?你以为自己很能耐吗,你的资格连毕业也不够,好好考虑下吧。”   活 生生同学悲摧了,那一纸毕业证完全掌握在眼前这个叫活活的老师手里。活生生同学成为了 中国最可怜的人。
5545 次阅读|12 个评论
浅析知识、科学、技术及其关系
赵鹰 2011-11-4 09:19
浅析知识、科学、技术及其关系 赵鹰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 摘要: 在本文中,对知识、科学、技术三者进行了界定,首先将知识界定为宇宙中物质、运动及其各种关系的总称;然后将科学界定为人类对知识的探索历程;再将技术界定为人类将认知到的知识进行的应用;最后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浅析,即人类对知识的认知,是通过科学来进行的,对于已经被人类掌握的知识,可以将之转化为技术,供人类使用。 关键词:知识;科学;技术;关系; 引言 自从四年前接触科技哲学专业的以来,一直存有一个困惑,即知识、科学、技术三者之间如何界定,为何科学一词在汉语语境中被误用的情形如此之多,比如,科学与反科学究竟是怎么回事,科学一定是真理吗,科学是知识吗,等等。对于这些困惑,常有反思。借此课程论文的机会,加之听博士课程的一些收获,尝试着对三者进行一个界定,谬误之处肯定很多,但愿能求教于专家,由此给自己的困惑寻找到一个解答的路径,也算是一种安慰。 1. 知识 什么是知识? 在汉语的词义中,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并称,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 , 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 那么,对于知识,作为本文中界定的所要用到的这样一个词语,上述说法可为大众所接受,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认知。但是,作为本文中的知识的词义,将与这样的界定有所不同。首先,时至今日,宇宙的存在及其浩渺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且被不断发展的天文学日益印证。在这层意义上,宇宙所包含的物质究竟有多少,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当然,这种未知并不意味着不可知。其次,从物质及其构成的认知度来看,主要的还是在地球上,甚至只是对地球上的表层认知较多一些;至于目前进行的包括地球内部、月球、火星等的勘探,还够不上可以称之为认知的程度。再者,由物质所构成的运动,目前人类的认知还局限于太阳系,或者说在天文望远镜的帮助之下,目之所及超出了银河系,但是,在可确证的认知程度上,这种对运动的认知,还处于浅薄的阶段。总而言之,可以看出的是,在人对自己本身的认知上,还存在着太多的不解,也就说明,要想穷尽对宇宙的认知,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知识界定为—— 知识是宇宙中物质、运动及其各种关系的总称。 即是说,对于人类来说,知识是宇宙所包含的物质、物质运动以及由此而组成的各种关系,是一个恒定的认知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在内,也即包含了所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但在人类对宇宙大小的认识还没有确定之前,知识的范围是不定的。这一点和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对待知识的不确定性的某种态度是一致的。 而知识的不确定性的另一个方面,还在于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正如亨利· N ·波拉克在其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2. 科学 什么是科学? 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明确界定的,但恰恰也是争议最大的。 从科学一词的缘起来看,科学一词的英文为 science ,源于拉丁文的 scio ,后又演变为 scientin ,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即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 , 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在汉语中,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时,在翻译英文 science 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 1893 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在此,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在新华字典中,对科学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合乎科学的。 但是,恰恰是这样的说法,使得知识和科学之间的区别混淆起来。首先,按照这样的说法,科学是知识体系,但科学究竟是不是知识体系呢?如果科学是知识体系,那么,是否可以简化为科学就是知识呢?显然,这样的简化是不可行的。而且,按照目前汉语的说法,所谓科学,已经有等同于正确的含义,但是,如果说科学是知识体系,那么,知识体系是否存在判定正确这样的一个意蕴呢?同时,按照新华字典的第二种解释,合乎科学的含义是什么呢?是合乎知识体系吗?那么,说不科学,即是指不合乎知识体系,这样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名词,名词不具有形容词的功能,就像说一个人有好环,但是,形容人时可以说“这个人很‘知识’”吗?此外,从英文来说,知识对应的是 knowledge ,而不是 science 。 那么,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科学界定为—— 科学是人类对知识的探索历程。 这一点,物理学家薛定谔在《我的世界观》中提及“当我们在知识的道路上迈进的时候”,实际上也隐含了科学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的历程的意思。 而作为人类对知识进行探索历程的一种回顾,雅·布伦诺斯基所写的《科学进化史》则是对科学含义的一种直观解读。 因此,科学是人类对宇宙所包含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包含了对知识的正确和错误的认知,这已为人类已知的历史所证明;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知识是否有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就意味着人类认知的过程以及其最终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是否正确都还处于一个未知的阶段,因而对待科学,还需要持谨慎的态度,不能因为科学发展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忽视了科学也处于一种中间或者是低级阶段的现实,从而避免将科学神化所带来的弊端。 3. 技术 什么是技术?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对于技术而言,引起的矛盾冲突较小。技术之于知识、科学,由于其与人类自身关联性之密切,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对这样或者那样的技术有切身感受,所以,这是一个较为容易获得共识的词汇。可以看到的是,技术是人类在生存以来,依靠人类的本能对物质世界做出的自然反应,到人类对知识有一定认知后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人类能力去操控物质世界的一种历程。也就是说,技术的使用,是人类从本能的应激反应到自我控制并诉诸外界实践的过程。 因此,在本文中对技术的界定为—— 技术是人类将认知到的知识进行的应用。 4. 知识、科学、技术 那么,知识、科学、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其实,按照本文的界定,知识、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已经很明确,即人类对知识的认知,是通过科学来进行的,对于已经被人类掌握的知识,可以将之转化为技术,供人类使用。而从人类已知的历史来看,这样的历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这种漫长的演化,在《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一书中,可以得到一种“全景图”式的直观感受。 原始社会之前,人类对知识的认知是一种本能式的,与其他动物的应激反应、本能反应相似;原始社会时期,随着人类的认知能力的积累,已经可以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初步的应用,产生了初步的技术;原始社会之后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认知能力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对知识的应用也产生了比此前更多更广的领域,但与工业革命之后的进展相比,还是显得缓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认知的进程明显加快,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也正是在这样的阶段,知识、科学、技术的才能更加清晰地被界定。正如本文中的界定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些思考后的结果。 当然,做这样的界定,也是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的,但本文中的划分,对于在汉语语境下使用三者,尤其是使用科学一词时,是有诸多好处的。比如,理解科学是人类对知识的探索历程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对于廓清当下对科学一词就是“绝对真理”、“绝对正确”等误用的思想就很有帮助。而在对知识的界定上,已经凸显出人类所认识到的知识正在初步形成结构化的趋势。这一点,日本学者小宫山宏在已有详述。 说明:本文中的知识、科学、技术的概念,将以作者的个人见解进行界定,如与他人观点重复之处而未能标注引用的,以及言辞、逻辑等方面的谬误,均是作者见识尚浅之故,谨此致歉。 赵鹰( 1976.08- ),男,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科技发展。联系方式: Email: zhaoying10000@126.com ;电话: 18910621098. 百度百科 . 知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8497.htm.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 . 知识的不确定性 . 王昺等译 . 山东 .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1. 亨利· N ·波拉克著 . 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 . 李萍萍译 . 上海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百度百科 . 科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5.htm. 新华字典 . 商务印书馆 . 北京 .1990 年 2 月第 7 版 .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 . 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 . 北京 .1988. 刘大椿 . 科学哲学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5.11 ~ 12. 雅•布伦诺斯基著 . 科学进化史 . 第 2 版 . 李斯译 . 海南 . 海南出版社 .2006.5 百度百科 . 技术 .http://baike.baidu.com/view/45517.htm. 詹姆斯· E ·麦克莱伦第三;哈罗德·多恩著 . 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 . 王鸣阳译 . 上海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8. 小宫山宏 . 《知识的结构化》 .Tokyo. Open Knowledge Co..2006 年1 月29 日 .
个人分类: 哲学思辨|2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施饶二人当之表率
wyjorange 2011-10-19 09:00
如今,连老外也知道,在中国,关系是王道( It’s the networking that counts )。 这不,来自英国的学生马克西米利安•约翰逊选择在清华读 MBA 时直言不讳:在决定申请哪所学校时,我特别在意与未来的中国企业领袖和潜在合作伙伴建立关系。清华与中国政商两界精英都联系紧密。 显然,这里所指的关系可不是一般意义上正常的人际关系,而是通过特殊手段和渠道(比如寻租)建立的商业政治利益关系。 若是当着老外面前,我断然会对此表示嗤之以鼻。但是暗地里又不得不无奈地承认,在中国,关系的重要性就如同金钱一样:它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却是万万不能的。有没有关系,可能直接关乎成败。 可是,我还是要问:为什么要依靠关系,挤破脑袋搞关系,难道不搞关系通过正常途径就没法达到目的吗? 想起了一位经济学家的名言:腐败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 在我看来,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嘘,请暂时保留你的愤怒。 设想我一个民营企业家需要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无奈中国的资源配置主要还是通过权力来垄断与支配,在缺少自由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权贵资本横行,我与那些大型央企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与生俱来不一样的竞争门槛,民营企业必然面对的问题就是,是否有更好的资源获取途径让自己获益? 再设想我一名科研线上的无名小辈参与基金项目的公平申请。无奈中国的科研经费配置主要还是通过权力、名望和关系来分配,在 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掌控的游戏中, 我与那些翻云覆雨、关系网四通八达的院士们根本不属同一竞争档次,面对渺然的发展机会,无名小辈必然面对的问题就是,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基金申请途径让自己快速成长? 他们的答案如出一辙、显而易见:寻租搞关系。 搞关系往往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腐败。 记忆力好的人应该不会忘记施一公和饶毅联名于 2010 年 9 月 3 日在《科学》发表的社论:中国的科研文化。 文章写到, 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的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 他们将此扭曲病态的 基金分配体制归结为一种 潜规则文化:大部分人对之口诛笔伐但又默然接受。 再来看经济学家的那句话。经济增长离不开个人创造与企业发展,但是当资源垄断肆意横行,竞争规则形同虚设时,只有搞关系寻租才能降低企业和个人生存的交易成本。在资源分配由权力主导的特殊环境之下,寻租与腐败成为绕开体制枷锁求取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腐败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此言恰恰道出了权贵经济制度中弱势群体生存的无奈:于政策寻租和搞关系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整体制度环境已经形成一种搞关系与投机取巧的潜规则文化,搞好关系、争权夺利往往远胜于脚踏实地、求实创新。 后果无需赘言。制度变革迫在眉睫,哪怕是与虎谋皮。 不可否认,关心民族命运,督促国家进步,施饶二人当之表率。
2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图示
seawan 2011-10-2 11:53
微博信息之间的关系的图示
下面图形没有包括收藏和私信(例如,转发到私信,转发到微群都没有画), 仅仅包括转发、评论和@TA三种,每种两个来源, 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上面图形的XMind文件: 微博关系.xmind
个人分类: 微博|3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饶毅毅然回国难道为的就是接地气?
热度 15 yzhang111 2011-8-19 11:59
本人身在海外,虽然没多少本事,但总想着怎么能够报效祖国。拖家带口作为滞留理由只是一个借口,其实主要是担心国内科研环境不好,怕只会科研不会搞关系,最后连饭碗都保不住(在美国会搞关系可能会有好处,但不会搞关系不会影响生存)。此次饶毅落选院士更增强了这方面的担心,虽然本人离院士的距离有十万八千里还多。个人认为如果数数现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前10名的领军人物,饶毅必在其中。如果选院士只看贡献,饶毅当选应在情理之中。建议院士们看看科学网老百姓的反应和呼声。 饶毅做错什么了嘛?错在不该指出科研经费分配中的弊端?错在对中国科学发展建言献策?错在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错在支持一个中国?一个领军人物不发声的话,那谁替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说话?到目前为止,我看饶毅做的每一件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这有错吗? 科学网有些博主说饶毅不接地气。简单说来,按这些人的看法就是饶毅没有遮遮掩掩、随大流、或者同流合污。如果大家都接上这样的地气,中国科学还有希望吗? 看来现在国内的情况有一点是比较肯定的: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不会接地气的同学最后被淹死也不是没可能。领军人物的遭遇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小兵走卒被淹死的可能性肯定会更大些。
5268 次阅读|53 个评论
导师和博士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热度 2 pinjianlu 2011-8-9 23:35
我们导师常说一句话:导师和博士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但我不认可这个观点,我认为他把博士后和导师的关系搬到博士头上了。 博士的研究肯定是没有答案的,导师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虽然靠导师和博士生一起做研究,但导师应该知道方向和方法。即研究应该大概往什么方向走才有可能得到答案,尤其是在前沿领域,你认为博士生有那个能力独立研究?得出来的结论你觉得可信?!研究的方法即科研之道更应该靠导师来导,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丘成桐先生说:“一流的导师才能带出一流的学生”的原因吧。也许老师没什么名气,学生将来却成为大师而名扬天下,但是老师的带路作用难道可以忽略不计?况且成功比如诺贝尔奖还是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的,比如有些有资格获奖的却没有获奖,而有些获奖的研究成果却未必就比没有获奖的成果更加重大和更有意义。所以也许导师看起来没有学生的成就大,但导师交给学生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肯定对学生终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且导师的人品对学生的发展也很重要。 这说明导师对博士生来说还是要导,即带路作用,而不是一种合作关系。象我们导师,我看连合作都称不上,完全像是干活打工的关系。
个人分类: 心路历程|6838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信息的产生、存在、关系、过程和功用五方面的特殊性来认识信息
热度 2 hongkunhui 2011-8-8 15:55
信息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的产生、存在、过程和功用涉及多种存在对象及关系,不可能用一种单一的存在,单一的关系、单一的过程,单一的词汇来描述和定义信息。我想;可以从五个方面的特殊的规定性来认识信息的本质。 ( 1 )从信息的产生角度看的特殊性 信息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产生出来的。 信息是被决定的对象,从产生信息的对象开始,产生信息的对象可能是一个物理对象,一个化学对象、一个生命对象、一个心理对象、一个社会对象,从此对象开始,通过物理层次的四种相互作用为媒介,(可能还可以发现更多的相互作用)将对象的结构和功能外泄、反射、发散、传递到时间和空间中,或加载于四种相互作用媒介中。于是,信息的载体发生转移,信息从信源对象转移到信道对象载体,信息从潜在到显在,从关系存在中被产生出来了。这是自然编码的信息的产生情况,人工编码的符号信息的产生比较复杂,涉及主客体关系和信息的捆绑,比较复杂(另文阐述)所以,被产生出来的信息的内容被信源对象的内容决定,过程被载体决定,发挥作用靠信宿与信道共同作用决定。信息为它者而生,为他者而死,消灭了载体或载体的结构,信息就被消灭了, 这一点是信息与物质能量存在本质的区别。物质能量不灭,信息可灭。 ( 2 )从信息存在角度看的特殊性 信息与物质、能量等存在不是一回事,维纳已经讲的比较清楚了。信息不是物质,不是能量。信息不是实体性存在、不是事物的直接存在,是事物的可以被转载的对象,是功能性的对象。 ( 3 )从关系角度看的特殊性 信息存在不是单独的独立存在的对象,信息在关系存在中产生,在关系存在中存在,在关系存在中发挥作用,信息与物质、能量有扯不完的关系,信息好像是不可能离开物质、能量等实体性存在而单独存在的。(关系太多不一一举例) ( 4 )从过程角度看的特殊性 信息不能离开载体而存在。但可以在不同载体中流转。不能在不同载体中流转的不是信息。信息在不同的流转过程中在不同的环节似乎有不同的特征如,守恒、不守恒等,如,实有信息数量和语义的守恒,实在信息语义守恒,数量的不守恒,实得信息语义和数量的不守恒等。 ( 5 )从信息的功用角度看的特殊性 信息的功能实际是信源对象的间接功能,(指实有和实在的客观信息)发挥的作用是它者的作用,为他者的功用而在生,为完成它者功能而发挥作用。 我认为,信息以上五个方面的特殊的规定性,就是目前已经可以达成的对信息属的规定性的认识。 概括地说: 所谓信息就是指 “ 通过特定载体对存在者及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的状态、变化过程的映射、显示或反映,(内涵)是存在者的可以被转载的、间接的、非实体性的、功能性的存在方式 ”( 外延)
个人分类: 信息科学|7091 次阅读|2 个评论
镜子围脖:婆媳
热度 1 liwei999 2011-7-8 23:06
外和内的区别。丈母娘和老 丈人看女婿,知道是“外人”。因此也就不勉强了。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07/2011 10:45:44 婆婆看媳妇认为是“内”,是自家人。因此就按对自家人的作法去处理人际关系了。这就是“杯具”的开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引人要引比自己牛的人
热度 3 hxgwzu 2011-6-14 20:59
人才队伍或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一个学校、一个学院和一个系来说,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笔者因为工作关系,发现在许多高校乃至院系的“十二五”规划中,都把人才资源看作是第一战略资源,认定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办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这样的理念,在宏观上是绝对正确的,国内外高校的发展、院系的发展、学科的发展都历史地验证了这一点。但要做好人才工作,除了需要在战略上加以充分重视外,还需要在微观上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和问题。 一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思考过,如何正确处理,在此无需多言。 二是人才引进的标准设置问题 。根据一个学科、一个院系和一个学校发展不同层次的需要,都应该设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标准,不能搞一刀切,笼统设定一个标准。另外,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人才需要,也不能不实行分类指导,设置不同的标准。 三是人才引进的权力配置问题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权力配置不好,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当。在二级管理中,常见的情况是,院长(抑或书记)在人事决策上独断专行。独断专行者,内在动因有两个:一是有私欲,利用职权,企图集中控制人力资源为我所用,具有排他性;二是有权欲,以为掌握了人事权就掌握了一切,可以任其摆布。笔者个人观点,认为在人才引进的权力配置上,应该把重心下放到学科及其团队。校、院(系)二级管理的作用,在于宏观指导而不在于微观控制。微观控制权应该放在学科内部。在人才工作上,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更具实效。 四是引进人才的层次把握问题 。笔者个人观点认为,要引就引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牛的人。引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才是人才引进工作的初衷。如果引进的都不如自己,也不如学科现有的人,就失去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但常见的情况是,一些二级管理的领导者,在这方面显得顾虑重重,生怕引进了对手,引进了竞争者,生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一种可悲的心态,是十分有害的。有此心态者,表面看来,会装作很无奈的样子,给人感觉似乎是引进人才太困难了,因此每每高喊“人才难引”、“上面不够支持”等等论调。即便引进几个来,也都是泛泛之辈,尽在其股掌之间,造成学科建设成效很低。 五是引进人才的学缘关系问题 。学缘,如同“血缘”。学术上,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都倡导要把握好学缘关系。远学缘,有利于交叉会聚、批判创新;近学缘,容易造成固步自封、井底洞见。崇尚近学缘者,常见理由是认为“同根同源,好融合、好控制”。当然还有见不得人的理由,譬如因为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等等,有些情况下是故意为之,有些情况下则是被迫为之。有一个案例,某校某学院某管理者,据说曾在大会上宣布,“引人要注重看其本科背景,要引就要引‘985’、‘211’的”、“我们自己这里毕业出去的不要”,然而却亲自操刀,引了很多根本反其“原则主张”的,其实际的主张恐怕就是,“我喜欢引谁就引谁”、“只要我喜欢我就引”、“对我有用我才引”。 总之,高校人才工作需要管理者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正确把握好一些重要关系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从这项工作的根本上讲,一个学科、一个学院的管理者都要有大气,做到风清、气正,引人就要引比自己Niubious的人,千万别学武大郎开店。
5081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情社会与制度选择:同行评议的匿名问题
热度 3 mliang 2011-5-27 23:00
题目是同行评议,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个范畴,因为制度选择的问题实在是涉及方方面面。我的日常观察和学术训练告诉我,中国作为关系取向的人情社会,在治理制度的许多方面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差异明显,而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的表现较为明显。 举个最近的例子。上周去美国某大学开会,在那里攻读公共管理博士的华人学生就告诉我,他们从 student 转为 candidate 前需要通过三门考试,一门是各门课程的综合考察,闭卷限时完成;另外两门则由导师和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出题,开卷限时完成。显然,为了公平起见,老师在评阅学生试卷时应该盲审,否则自己指导的学生就可能获得不当之利,在起点上不公平。但实际上导师为自己的学生出题时并不会徇私,而是会非常严格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如果不合格也会毫不留情地将学生 “ 放倒 ” 。两门考试后进行选题答辩( proposal defense ),通过这些考察后就成为 candidate ,可以考虑完成学位论文了。 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由学生的导师担任,成员则由学生根据所在领域的研究状况提名专家,然后由导师确认。所以学位答辩委员会几乎是清一色的 “ 亲友团 ” ,一般认为不会为难学生。他们也没有国内越来越重视的盲审,谁审谁的论文都是一清二楚。这种制度安排显然是建立在充分的互信基础之上的,否则如果对任何一方不信任,都无法建立这样的一种制度。另外,导师和学生的声誉机制也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导师让学生滥竽充数,那么传出去影响肯定不好。反之,如果学生舞弊,这样一个污点一旦被发现,则名誉扫地,甚至会毁了一世清明,有时候连学位也会被追回。 由此看来,中国制度的基础就是对人的不信任,哪怕教授、博士生也不能信任他们,因为他们总会钻营取巧,所以要在论文答辩以后还要进行盲审,因为答辩的老师都是 “ 托 ” ,他们可能包庇,所以要再次核验。这样一种制度安排,让博士生们过五关斩六将,有时候到最后一关也可能被放倒。比较而言,反倒不如通过资格考试,在 1-2 年内告诉你,你可能不适合攻读博士和进行学术研究,毕竟长痛不如短痛。看到许多煎熬到 6-8 年才被告知可能无法拿到学位的学长们,这种精神折磨和人身摧残显然是令人生畏的。最近看到有博文探讨博士生期间是否应该发表论文以及发表多了是否合适的问题,显然也与此有关。因为大学里里外外都很难找到可以公正评判的人选,那么索性通过 “ 社会评价 ” 来进行,寄希望于学术期刊的评审机制可以为大学鉴别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此同时也为大学在排名时通过论文发表而加分提供口实。但国内学术期刊也落入类似的怪圈难以自拔,更何况为大学分忧。 另一个例子就是高等教育入学资格的选拔。中国高考制度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认为它公平,一把尺子,为社会流动打开了大门;贬者指责它是应试教育的根源,单纯考察智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试点自主招生,但其模式与高考无异,只不过在最后环节会设定一个面试,并据此刷掉许多考生。针对自主招生的观点也和针对高考一样,有认为它矫枉过正的,也有批评它为权势人士大开方便之门。我们也看到发达国家会有高考制度,但学生日常表现的考察也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关键因素。这种制度安排建立在大学对高中的信任上,即可以将高中老师的记录作为评判依据。而在中国,高中老师的表现记录通常是难以令人相信的,即便是大学老师为留学生写的推荐信也很难令人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统一考试的权重、降低日常表现记录的权重,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制度选择。 由此联想到国内大学有关同行评议和科学计量学的争论。现在大学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都严重依赖科学计量指标,过度量化的考核被人们认为不利于学术界的良性发展,而年度考核的周期安排也诱发短期主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许多大学试点助理教授职位,希望通过跨年综合考核来对教师进行指导。这显然是受到发达国家高校的启发,即为新进教师留有一个空间,使其可以通过扎实的研究证明自己的能力,然后为其提供 tenure 。如果评审专家徇私,这种制度就很难持续下去,反而不如科学计量学指标来得客观。也正因为人情社会难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纯粹客观量化的考核就更容易为人接受。 学术期刊评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最近看了一些研究,发现同行评议是否匿名对评议结果的影响并不大,启示我们匿名评审并不是绝对有效的,我们的制度改革方向可能是矫枉过正。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进行的研究,如果在中国,我想可能结果会发生变化。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社会就为我们选择了适合其社情民意的制度,这种制度只有站在比较的视角下才能评判其优劣和合适与否。简单的比较就可以发现,制度选择的情境化( contextualization )非常明显,而如果忽视了这些情境的决定意义,可能会误导制度改革者的视线,并会导致难以预料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难以尽如人意的同时,我们需要看到,这是社会情境为我们提供的次优选择,因为最优选择的社会条件尚不具备,除非我们改变这种社会条件,否则我们只能接受它或进行更加艰苦的制度创新。
个人分类: 杂锦|3438 次阅读|4 个评论
等待的日子
dongzg101 2011-5-21 16:44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本来想好好开始练练钢琴,哪知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练几天,就突然“下岗”了,这年代,到处都有给领导打小报告的人。还好了,正求之不得。每天去公园学学体育舞蹈,去新华书店看看养生、心理学的书。在家陪陪父母、外婆,看看电视。突然发现,很久没看电视了。看一些一直没有时间去看的朋友。上次面试,面试的副院长说我工资最低,考分最高。有时候是一种悲哀,大学老师的工资就这么少,没办法,十年,工资都没有什么变化,或许,在领导的心中,教育永远是最后一位的。他们的小孩都去外地上大学了。本来,想在家休息一个月,今天有位老师叫我去代课,本来想拒绝的,听说是给残疾人上课,而且就一个晚上,就去吧。我发现,我还是蛮喜欢上课的,可是过去一直都没有转为教师岗的机会。也不知道领导怎么想的,一直要我管机房,听说有一次系领导们还在研究怎么使用我,这帮笨蛋。给我个教师岗就行了,教师岗又没有人数限制,那么多年轻老师都没课上,让他们来管机房就行了。每次想上课,这些人就说,你先上选修课吧,等我们满意了,再让你转,以前开了一堆选修课,也没见哪个领导来听。刚来的本科生都是教师岗,估计等我达到误人子弟的水平,就可以上课了,难道怕我评上高级职称以后当他们的领导?可能吧,虽然我不想当领导,可领导不一定这样认为在学校顶了七年最高学历的帽子,还好今年有两个新来的去读在职博士,总算摘掉了这个帽子,不上课是不能评高级职称的。校内就被卡掉了。当然有关系的例外。悲哀啊!中国人在哪儿都是喜欢窝里斗。非要把人都送给美国才甘心。或许,考虑一下高中同学的大师姐的建议,以前经常去她们北大听课,去她们的实验室玩,读完MBA帮她们打工,去外资银行做个分行的负责人,她导师在广西做副省长。先花五年时间挣点钱,再去创业。人事制度改革谁知道会怎样,反正现在高校都喜欢找兼职教师,出来也可以去上课,有钱在话自己搞个培训机构,人生没有多少十年。我或许需要重新做职业规划,以前总给学生做。现在轮到自己了,有两年时间,好好想一想。下个月,就该发通知书了。慢慢玩吧,我还没玩够。 也不知道林毅夫明年是否回北大上课,回的话,又可以去找他讨论问题了。这十年,没人聊天的日子,真是孤独。要不,等到43岁以后再继续读个人工智能的博士。以后去南方科大做兼职,等过几年,我们这到广州也就几个小时。
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00句非常现实而且哲理的话!
热度 1 LJFsherwin 2011-5-4 11:01
1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2 、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3 、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4 、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 5 、锯子:伶牙俐齿,专做离间行为。 6 、气球:只要被人一吹,便飘飘然了。 7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8 、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 9 、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10 、花瓶: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11 、树叶得势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威风扫地。 12 、历史的标点全是问号,历史的幕后全是惊叹号。 13 、官廉首要的是不贪,不腐,不昏 ; 民廉首要的是不贿,不媚,不借官光,不趋炎附势。 14 、一官之廉,十吏效之,百民随之。一官之腐,百吏必从之,千民必附之。 15 、饭桌上批孩子,大人伤神,孩子伤胃,全家伤心。 16 、年轻人以为教育可以取代经验,年长者以为经验可以取代教育。 17 、学习不能超前,更不能速成,否则,孩子无童年,青年无青春,中年无乐趣,老年无安闲。 18 、打开账本,满篇是人吃。 19 、牛皮越吹越大,本事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大,才气越来越少;胆量越来越大,度量越来越少;玩劲越来越大,干劲越来越少;权力越来越大,威信越来越小;架子越来越大,人格越来越小。 20 、通常夸一个女人漂亮;如果不漂亮,可以夸她很有气质;如果既不漂亮,又没有气质,可以夸她善良;如果都没有,就夸她健康。 21 、看上一个人要一分钟,喜欢一个人要一个小时,爱上一个人要一天,忘掉一个人要一辈子。 22 、机会是一个区别英雄与狗熊的台阶,上一步什么都是,下一步什么都不是。 23 、夫妻俩过日子要像一双筷子:一是谁也离不开谁;二是什么酸甜苦辣都能一起尝。 24 、男人的年龄由自己来感觉,女人的年龄由别人来感觉。 25 、低调与高标的统一,平凡与不俗的统一,这是朴实的人生,也是厚重而辉煌的人生。 26 、总盯着了不起的过去,就不会有了不起的将来。 27 、挥不去的是记忆,留不住的是年华,拎不起的是失落,放不下的是情感,输不起的是尊严。 28 、父母想念子女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在流;而子女想念父母就像风吹树叶,风吹一下,就动一下,风不吹,就不动。 29 、因为电话,信笺少了;因为时尚,布料少了;因为空调,汗水少了;因为应酬,亲情少了;因为宴会,食欲少了;因为竞争,悠闲少了…… 30 、说话的三条底线:一、力图说真话;二、不能说真话,则保持沉默;三、无权保持沉默而不得不说假话时, 不应伤害他人。 31 、凡是小事都要大声说,凡是大事都要小声说。 32 、最怕的不是商品有假,而是商品有毒。最怕的不是有人犯法,而是执法犯法。 33 、权力是暂时的,财产是后人的,健康是自己的,关系是重要的,友情是珍贵的。 34 、在朋友基础上做生意,那朋友就会失去。在生意的基础上交朋友,那会没有生意做。 35 、相互吹捧的是做官的人,互相看不起的是搞文艺的人,见面不说实话的人是做生意的人。 36 、从自己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聪明,从别人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智慧。 37 、让人听易,叫人服难。 38 、过去毙两个地委干部全国震惊,现在毙一串省级干部大家连睫毛都懒得眨,涨价了。 39 、连空气都浑浊了,两袖还能有清风吗? 40 、教授越来越多,教书的越来越少;博士越来越多,博学的越来越少;恋爱的越来越多,恋学的越来越少;钻营的越来越多,钻研的越来 越少。 41 、遏制官员的腐化、公信的火化、社会的分化、治安的恶化、人情的淡化。 42 、许多杂文是匕首,但没有开刃;是投枪,但没有枪尖。 43 、想挣钱的人不少,能挣到钱的人不多。有本事的人挣钱都难,一般的人挣钱更难。 44 、做事不贪大舍小,为人莫媚上欺下。 45 、骨气、正气、和气,气爽神清;诚心、意心、热心,心宽体健。 46 、治学要耐得住寂寞,做人须经得起风雨。 47 、用工作成绩说话,则兴、则立、则吉;用说话来取代工作成绩,则败、则危、则凶。 48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49 、农民以后称“绿领”———既环保又健康 . 50 、人活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在可怜;三者全无,生不如死。 51 、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就会嫉妒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 52 、全部可以交易的是市场,不能全部交易的是社会。 53 、十种健康生活方式:少食肉,晒太阳,雨中行,常唱歌,饭后息,挺起胸,静坐思,天伦乐,步当车,行善事。 54 、当农民的好处: 1 、不用担心工伤事故; 2 、不担心得空调病; 3 、不用勾心斗角; 4 、不担心纪检上门; 5 、不用专门过周末。 55 、大公无私圣人,公而忘私为贤人,先公后私为善人,先人后己为良人,公私兼顾为常人,损公肥私为罪人。 56 、可以命令士兵的行动,但不能命令士兵的忠诚。 57 、处顺事之境愈宜静,处逆事之境愈宜忍,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 58 、嫦娥追求永恒的代价是永远的寂寞。 59 、安详方能静观,静观方能明断,明断方能行动。 60 、花生是有用的,但不是伟大的、好看的东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必刻意做伟大的、体面的人。 61 、人要靠本事和本分起家。 62 、生活中没有参照物的人,可怜;选错参照物的人,可悲。 63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64 、不求事事公平,但求出以公心。 65 、做好第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做好每一次。 66 、思念折腾人,也锻炼人,更锻造人的性格的沉稳和感情的深沉。思念别人是一种温馨,被人思念是一种幸福。 67 、爱情之酒,两个人喝是甘露,三个人喝是酸醋,随便喝便会中毒。 68 、背对太阳,阴影一片;迎着太阳,霞光万丈。 69 、勇者,脚下都是路;智者,知道走哪一条路最好。 70 、无过是一种假想,思过是一种成熟,改过是一种美德。 71 、沟通心灵的桥是理解,连接心灵的路是信任。 72 、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人生的斑斓。 73 、要想工作不走样,先得头脑不走神。 74 、偏爱难免,偏见不可。 75 、心脏不好心眼好,气色不行气质行。 76 、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77 、谬论不足以解惑,真言却可以解忧。 78 、贪心是最大的危房,良心是最好的住所。 79 、精神操守方,思想方法圆;目标志向方,行动决策圆;严以律己方,宽以待人圆。 80 、维纳 ​​ 斯在乐观主义者眼里是美丽的,在悲观主义者眼里是残疾的,在现实主义者眼里是美丽且残疾的。 81 、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82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83 、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 84 、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85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 86 、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87 、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88 、结婚,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有可能是烦恼的开始,也有可能是幸福的开始。 89 、在冬天的餐桌上谈论春天的花朵,是奢侈;在春天的花园里幻想秋的落叶,是无情。 90 、宽容是送给他人的最好礼物,如果把它留给自己,那就是堕落的开始。 91 、钱像水一样,没有一点会渴死,多了会被淹死。 92 、亲情浓于血,友情淡如水,爱情甜如蜜。 93 、如果把摄像头对准一个人,摄录下他的所有言行,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剪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好人或坏人。 94 、昨天是一张废弃了的支票,明天是一笔尚未到期的存款,只有今天是你可以支配的现金。 95 、漂亮的女人像是放在展柜里的工艺品,欣赏的人很多,但买下的人只能一个人。 96 、工作就像爱人,虽然有时跟你闹矛盾,可是天天都要见面。兴趣就像情人,虽然让你激情燃烧,可是不能代替面包。 97 、爱人就像粗布衣,虽然不美丽,可是能遮挡风寒。情人就像时装,感觉很美好,却不能穿出去。 98 、亲人就像老棉衣,就是出痱子,依然要捂着你。友人就像晴雨衣,需要了就穿,用过后放一边。 99 、社会就像鱼塘,虽然泥沙俱下,可要真是清水一潭也有点可怕。家庭就像鱼缸,需要清洗,需要换气,需要精心护理,不然就生存不下去。 100 、老板就像老虎,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屁股,也不宜拍。同事就像戏友,在舞台上打打闹闹,卸了装才知道一切都很可笑。下级就像弹簧,你可以压他,但他也会顶你,你要是拉他,说不定他会退让一下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2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热度 24 cutefay 2011-4-25 19:32
最近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因此想到了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有人认为,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如父子关系,也有人认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上下级关系,还有人认为是朋友关系、合作者关系等等。 我个人觉得,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能够真正像父子关系或者朋友关系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导师和学生双方的投缘与互相支持谅解才能做到。有人可能觉得只要导师能够对学生像父亲(母亲)或者像朋友那样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但我觉得,这也需要学生能够体谅、理解和支持老师才行。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因为爱之心切打骂了子女,子女虽然可能一时会不高兴,但是子女不会因此而记恨父母和讨厌父母,因为子女知道天底下最爱护自己的人就是父母了。而其他人打骂孩子,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一个家庭是后妈或者是后爸骂了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子女,那就不得了了,往往子女会记恨很长时间,甚至记恨一辈。哪怕是有血缘关系,例如姑姑和侄子的关系,姑姑也不能像父母一样对侄子打骂,那样侄子可能也会记恨姑姑的。所以,最可靠的关系就是直系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其他任何关系要想能够做到父母和子女关系那般,是很难的。连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很难做到,更何况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导师和学生?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的,也总有例外的情况。这里就不讨论小概率的例外了。 因此,即使导师想对学生采取“家庭式”管理,想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很多机会和好处,去关心他们,同时也会因为爱之心切而训斥学生,那也还是会有很多问题的,因为学生不一定会领情。除非是只有赞美和好处,没有批评和训斥。这样也不现实。 我觉得导师和学生也很难成为朋友关系。因为首先,朋友是要志向相投有共同语言的,往往成为朋友的双方在阅历和经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才更有共同语言。因此,不是每个导师都和学生能够做到这样。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硕博连读期间跟他导师就是朋友关系,兄弟相称。我很羡慕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导师比较年轻,另一方面是这个朋友也比较优秀和成熟,所以才能如此吧! 导师和学生之间是纯粹的合作者关系也不现实。可能学生们都希望能够是这种关系,能够跟导师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我觉得,这种愿望是美好的(我当学生的时候也会希望如此),现实是残酷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我们理想中觉得怎么样最好就能够实现的。最重要的是以现实为基础。合作者关系的建立需要合作的双方在某一方面是实力相当的。然而,导师和学生往往在知识、能力、资源、人际关系、地位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想建立合作者关系是不现实的。 如果学生的能力和资源达到和导师一个级别,那么就自然而然成为合作者关系了。我见过的以合作者关系为主的师生,往往都是学生很牛的。然而, 在某个具体的方面,导师和学生是可以实现合作者关系的,例如,在就某个具体科研问题探讨的时候,学生有可能在这方面比导师知道的更多一些,这个时候的探讨问题就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了。 如果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纯粹的“老板-员工”式的上下级关系,也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老板要求员工一来什么都会做,不会给员工学习的机会,而学生来读研是为了从不会到会的学习的。 在现在这个学术年代,要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像当年华罗庚和弟子一样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个年代的学术环境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学术环境和当时完全不同,所以师生关系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了。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学术年代,导师和学生之间最现实的一种关系是以上下级的关系为基础,辅之以亲情和合作者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会使学生能够按照导师的要求去努力学习和搞科研,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会让学生更勤奋。亲情关系使导师能够关心学生,能够原谅学生犯的一些错误,能够允许学生从不会到会的一个过程。合作者关系使导师和学生能够在探讨学术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因为在某个具体的学术问题上,不一定导师的想法就是正确的,有的时候学生也会有很多好的想法,因此在学术探讨上,导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听从自己的想法,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和一起探讨问题。 另外,我还在思考俗称的“二老板”(课题组的辅助导师管理学生的助研、副研等人)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我觉得“二老板”是很难做的,因为这个位置的人在协调方面是比较难做的。如果“二老板”做事更向着“大老板”,则和学生的关系容易变得不好;如果“二老板”更希望和学生打成一片,则又容易和大老板关系不好。往往“大老板”是吩咐活儿的,“二老板”是带着学生干活的。如果二老板对学生干活要求严格一些,容易遭到学生的埋怨(心想:你又不是导师,干嘛非让我们这么卖力地干活啊!),如果二老板对学生干活要求松一些,则通常会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事情做不好遭到大老板的谴责,另一个结果是只好自己辛苦一下,把学生干不好的活儿再好好干干,结果累的是自己。所以,二老板需要很艺术地协调好关系,做好平衡。 总之,我觉得无论在哪个组织里,只要双方是有利益冲突的(一方好了就容易对另一方不利),关系就很难亲密。组织里的人缘好的人更容易是自己做的事情与其他人的利益冲突不大的人。还有同事是很难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的,因此,有那种职场宝典的书中总是提起,自己的心事要少透露给同事。不过,在课题组里,因为学生之间往往是没有利益冲突的,所以课题组里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比较融洽。 BTW1:以上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前提进行的:导师是个正常的搞学术的人,而不是“学术包工头”或者其他不管学生的人。 BTW2:读博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导师要求太严、对我们太多的说教等等,当时记得最多的是导师哪里哪里不好;等毕业之后,更多的是记得导师的好,才觉得昔日导师的严格要求其实是最自己最大的好处。不仅是我,我身边很多人毕业之后也是同样的感受。学生时代往往是看着别人的导师和蔼,觉得自己的导师严厉。所以,我觉得,导师是很难让眼前的研究生觉得自己是个好导师的,尤其是要求严格的老师,因为当学生的时候,学生和导师的利益是冲突的;能够让毕业之后的研究生觉得自己是个好导师,就很不错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15380 次阅读|50 个评论
“新人”与“旧人”——新老研究生关系浅谈
热度 8 adamliu800 2011-4-6 08:35
“新人”与“旧人”——新老研究生关系浅谈
每年这个时候,新近团队的研究生都会带来新的气息,今年也不例外。唯一的不同在于今年分数线提高,总人数也略有下降,这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是不多见的。 经过几轮测试,几位新人终于走进了我们的办公室,与以往一样,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犯些小错,这是性格作用,也是成长环境使然,无所谓优劣对错,只在于面对未来的勇气与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或许能够稍稍摸触到导师的心境,用“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来形容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似乎有其道理,毕竟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认知水平、生活经历以及个人储备方面都有所差异,而老师的理念是始终如一的。在“新人”还未与导师建立更深的关系之前,与同门师兄姐们的关系已经开始建立。 一晃眼, 10 级的师弟师妹们也成了师兄师姐。本周他们似乎遇到了点麻烦,怎么带下一届师弟师妹,这个问题我们当年也纠结过。从常见的传帮带关系看,每个人都是主观能动的个体,从上一级与下一级同门(即研一与准研一)的应对态度来考虑,结合相互关系的形成机制,我尝试着绘出了如下四象限图: (图注:纵坐标是上一级带下一级同学时的态度,两分法可能过于绝对,此处仅为了满足解释需要;横坐标为下一级的反应态度;四个象限中的文字表述依次为上一级与下一级同学的表现。) 1 )耳提面命,抵触情绪 作为新人,听上面的指示和安排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很不幸的是,处于转型期的时代骄子们,太在乎自己的情面,这导致了一种普遍现象的出现: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与指责。轻则顶撞几句,重则实施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从上一级的角度分析,这一点值得警醒,因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抓住员工的心,虽然自己的出发点非常好,理想也特别高,但如果不能在落实过程中得到很好地贯彻,这些美好的愿想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通常的状况是,上一级在给下一级布置任务或讲解任务时多一点耐心,多想想自己当年的经历,提高换位思考的意识,结果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 )不闻不问,缺乏沟通 这种情况在一般缺少团队文化的办公室或工作场所比较常见,上面不想管,下面又不想问,恶性循环,导致交流通道受阻,如果团队组织再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如讨论会、茶话会、集体出游活动等),这样的新生往往容易走上游离的状态,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办公室有一句标语确实可以为大家所共勉“成长是自己的事”。如果能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我相信沟通不是问题。 3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这种情况是比较令人欣慰的状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方面,上一级恪尽职守,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下一级发愤图强,化压力为动力。两者共同作用的效益比较明显。这需要双方都付出高倍的努力,同时,双方也必将结成高度的信任。但仍需谨慎的是,弹簧有其固有的拉伸轻度极限,当其被拉伸到超过极限的程度,就有绷断的危险。这种模式就可能转化为第一种模式“耳提面命,抵触情绪”。 4 )春风化雨,相互认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看似无为而治的教学模式,实则倾注了“教育者”最多的感情与智慧。回想影片《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中的英文教师用他的生命体验给自己学生授课,他们认同一句格言“ seize the day ”(抓住时间做最好的自己。)并付诸实践。影片最后老师看似落寞的背影之后是学生们以独特方式对他的声援。这种巨大的感召力来自于哪里?我认为是认同,真心的认同。这种关系也是相对牢固的,不易转化的。因此,这一层关系是四种关系中的最高境界。 以上四点难免以偏概全,缺少过渡。属于比较极端的四种关系模式。但在最初建立关系时还是应该尽量向右侧的境界发展,以避免前两种情况出现,希望我们的研究生伙伴们共勉。
个人分类: 研究生活|7508 次阅读|17 个评论
没关系
热度 1 sheep021 2011-3-23 09:44
1 算命 一个人去算命 算命的说,你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那人说:那是你以为。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算命的说,那是你以为。 2 私下曝光 记者遭官员质问:为何曝光瘦肉精? 把我们累死了 某涉案地的某领导质问记者:“为什么你们要曝光瘦肉精?你们私下里告诉我们不就行了吗?现在把我们累死了!那个××品牌也没人买了!”3月21日,这条由央视新闻中心记者所发的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围观。3·15晚会后,瘦肉精和食品安全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网友纷纷讨伐这个斥责记者的地方领导,还有网友评论说:“笑晕,私下里告诉我们不就行了吗?他怎么不说‘发个私信’。”(《南方都市报》3月22日) 3 还没公开 中国地震局官员否认公布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 徐锡伟研究员是国家科学工程“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首席专家。日前,他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时,提到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科研项目的有关内容,并表明已经制作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   当时主持人提问“可以公布吗?”徐锡伟回答“可以公布”。   但是在随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公布”变成了“中国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对此,徐锡伟告诉记者:“当时节目现场人比较多,我的回答可能有人听错了。我相信一些网站的相关报道出发点是好的,我理解。我们研究者也同样希望科研成果尽快服务社会。”   徐锡伟希望通过《人民日报》对以前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更正和澄清。他说,“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这一科研项目尽管已经通过验收,但由于活动断层属于地震灾害源,事关重大,相关图件和文字报告还在整理、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尚未正式发表。有些网站所配图不是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而是我国早期中国地理的配套图件《中国地震与火山》,或者是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徐锡伟说,会尽力尽快完成这些图件和文字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早一点与大家见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土地规划利用,为地面建筑避让提供依据。按照计划,将于今年年底之前把研究成果提交给出版社。 3 运费、过路费 商务部统计称:20种品牌消费品国内比美国贵51% 与运费、过路费没关系 5 直升机,女大学生 男子驾驶 直升机 空降大学校园 接走女学生 -北方新闻网 空降德州学院的红色直升机(截图) 3月19日下午3点40分左右,一架红色直升飞机降落于德州学院南校区的操场上,在一位女学生登机后,直升飞机缓缓起飞离去。当时在场的诸多学生都看到了这一幕,不少人还用 手机 拍下了 视频 。 德州学院 :不清楚这回事儿 山东 电视 台 : 曾租用过,但此事与我们无关   直升机东家 : “正对此事进行内部调查”   空管部门 : 不排除“黑飞”的可能   “如果他提前申请了飞行计划,我们都会准确监管,当然,如果飞行高度较低,也不排除此次飞行属‘黑飞’的可能。”工作人员说。 相关衔接: 瘦肉精、转基因和超级月 与科学家的无关思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MATLAB中的cell数据类型和FORTRAN中的type衍生数据类型的对应
qftor 2011-3-13 17:34
MATLAB中的cell,有时候翻译成元包,一个cell中的各个元素可以包含各种数据类型,比如矩阵,字符串,向量等。 例子: A = { , 'Anne Smith'; 3+7i, -pi:pi/4:pi};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2×2的cell,cell{1,1} 是矩阵 ;cell{2,1} 是复数: 3+7i Fortran中,type是一个衍生数据类型,是fortran95以后新的特性, 例子: type :: m_cell_and_f_type real :: matrix(3,3); ! 第一个元素是3×3的矩阵; character (LEN=20) :: last_name http://qftor.org complex :: z; real :: vec(9); end type points_coordinates type(m_cell_and_f_type) :: type_cell(num); !这里 num是整数,表示这个type是一个数组,当然也可以是一个标量,也可以是一个矩阵等等。这样就可以和前面的cell对应起来。
6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母和儿女
热度 8 wangdh 2011-2-11 12:44
父母和儿女
父母和儿女 我在文章: 科学人做科学 事 中一段话:朋友就是朋友,父母就是父母,同事就是同事,师生就是师生,这些关系很简单,但处理起来很复杂。敌人和朋友,也是一样。我们曾经经历过那个时代,美帝国主义都是反动派,国民党也是反动派,亚非拉是我们的朋友。敌人和朋友的内涵和地位在转化,生身父母不会随便换的,认不认是你的事,但你肯定换不了。血脉,无法更改,生物学告诉你的。杰克逊再换几层皮,也不是白人。谁都别怨,怨父母更是无理。没有父母,哪有你? 有博友对最后一句话有不同看法: 匿名 2011-2-10 13:19 【谁都别怨,怨父母更是无理。没有父母,哪有你?】这一提法貌似不对。孩子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父母的决定,父母理应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养育和教育环境。如果父母不尽责,孩子当然有权埋怨父母。怎能简单的一句 “ 没有父母,哪有你? ” 把父母的责任推的干干净净? 我的回复 (2011-2-11 00:47) : 角度不同,答案不同。 作为父母:有责任抚育子女。 作为儿女:有责任感恩父母。 养儿女方知父母恩,是一种感悟。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父母的事情,所以才有了父母和儿女的地位和关系。 从生物学上说,繁育后代、家族延续是“人种”的职责,是种族延续的唯一途径。由于人口问题造成的社会问题,是人类“种内”的事情,为了维持人类种群的持续,局部地区控制生育也是合理的。我们都清楚地球上资源没有了,后果会如何;环境恶化了,后果会如何。人类共有一个地球的概念,大家不会有意见。 从社会学上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复杂,有养育、教育、文化传统传承等等方面,有感情,有义务,有血脉,说不清道不明。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子女有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如父母有责任给子女提供生活和教育条件,不能养尔不教;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有传承家族文化的责任。父母对儿女,是责任。子女对父母即是责任,也是感恩。至于谁欠谁,谁该感谢谁,更是一本无法用数字量化的帐目。孩子给家庭带来快乐,带来幸福感,带来成就感,带来歌声,带来笑声,带来财富,值得父母自豪,值得父母感谢。父母含辛茹苦,日夜操劳,任劳任怨,把所有的爱融进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一个眼神、一口饭、一句问候、一个安抚,那都是无价的爱。作为子女,感恩是应该的,感谢是应该的。不能由于自己功成名就,高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一旦生活落魄,就抱怨父母的无能和不负责任。 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语:养儿女方知父母恩。这真的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当过儿女,有做了父母后,感受不同。我们只遗传了父母各自一半的基因,需求和性格等很多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一代人成长的环境不同,营养和教育环境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自然后天的发育也不同。这么多的不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和分歧,是很正常的。母性是天性,有儿性吗?(血缘、关系、感情)亲不亲,是不是娘,不是由是否有奶决定的。否认和违背这个,老百姓叫伤天理。 稍微远一点,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不也是很多方面相类似吗?责任和义务,感谢与理解,真的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花点时间,稍微感悟一下。哪些是责任?哪些是义务?哪些该感谢,哪些该理解? 关系,不重要,就是由于它太重要。 关系,很重要,就是由于它不重要。 日常生活必须的内容,怎么能排出重要不重要呢? 但决定日常生活的因素,怎么会不重要呢? 有些关系,很重要。 有些关系,真的不重要。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5648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律吕与《内经》运气的关系
sheep021 2011-1-20 20:20
近来研读古籍《罗经秘窍》,发现风水原本起源于律吕,律吕在古时候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治国之道也要讲求与律吕相和,周朝八百年政治就是用律吕方针来治国的。遍寻古籍,发现西汉杨子云的《太玄经》就是一部讲律吕的书,宋张行成的《翼元》有详细的分析。 律吕的应用最为人乐道的莫过于《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整部运气编都从律吕而来,用五音定太少之运,用六律定司天在泉之气。古籍《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里面就有一章是专讲五运六气择日的,这篇也被收到《陈子性藏书》当中。既然运气学说是讲律吕应用的,而隔八原理又是律吕中最为重要的原理法则,但《内经》中却看不到隔八理论的说明。而有关律吕应用的理论却也不提六气原理,看来六气与律吕的关系只是形式而已,并没有实质的关联。 最近与汤师兄讨论今年运气情况,猛然受到启发,六气相生原理就是律吕隔八相生原理,只是古人把两者分开来论述,谈六气时不提律吕,说律吕时不谈六气,两者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运气学说了。 今年是庚寅年,运是太商金运,气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按照六气推论,顺时针方向排六气,依次是少阳相火→明阳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地支按顺序带相冲排列: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未丑,其实就是十二地支按顺序在六格内轮排,一阳一阴一对就是一律一吕一组。 这是律吕隔八相生图,以上两图一比较,就会发现六气图其实就是律吕图的简图。 把六气图按照隔八相生原理展开成两行: 寅申 → 卯酉 → 辰戌 → 巳亥 → 午子 → 未丑 寅 → 酉 → 辰 → 亥 → 午 → 丑 申 → 卯 → 戌 → 巳 → 子 → 未 把两行变成一行就是:寅 → 酉 → 辰 → 亥 → 午 → 丑 → 申 → 卯 → 戌 → 巳 → 子 → 未。这不就是隔八相生? 由此可见,两者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古人传书隐藏了许多东西,而在具体应用上自然也就失传了许多东西,我们有眼力看穿了,那就多读书,把分散的应用统一起来,自然又可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律吕运气综合图。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科技投入若干关系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sf941125 2010-12-17 10:05
我国科技投入的效率不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权利相互分割、以行政权利为主导分配科技经费的投入体制改变不大,由此造成科技经费投入过于分散、项目低水平重复、研究各环节相互脱节的状况依然存在;二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科技投入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造成科技投资主体不明、科技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产权约束与产权激励机制缺失,由此使得科技资源的流动性差,市场化程度低,闲置、流失和浪费加剧。 应该说,我国科技投入管理体制经历了自 1985 年以来的改革探索,在推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另一方面,相对于经济领域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而言,科技领域的科技投入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着严重滞后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方面 , 以行政计划为主导的科技投入管理体制的基础不仅没有触动,而且在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中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微观科技基础 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技术商品观念普遍确立,大多数科技成果基本实现由非价值形态、非商品形态向价值形态、商品形态的转化;国有独立科研机构全面转制(企业化、股份化、民营化)加速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科研体系的形成;科技投入突破了单一的国家所有制的限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资体系格局;科技知识产权的主体系统正在发生深刻演变,许多科技人员正在以知识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到经济运行过程中。 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构国家科技投入管理体制以适应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科技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 如何有效配置和使用科技投入资源,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 ,维护国家科技投入及其形成的资产的安全、不闲置、不流失、不浪费,也就成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科技投入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投入方式、投入主体、投入客体、投入过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是科技投入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资本性科技投入与非资本性科技投入的关系问题 我国目前的科技投入方式是在 1985 年科技体制改革初期制定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按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区分为有偿项目、部分有偿项目和无偿项目,进行分类投入和合同管理。这种设计原本是为了对科技投入形成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提高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但在实践中却带来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有偿与无偿之间的界限模糊,使得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偿项目与无偿项目的确定常常取决于项目管理者的主观意愿,而非项目本身的经济属性;二是由于项目合同缺乏硬约束,加之 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程序和问责机制, 大量有偿项目经费下达后根本无法按照最初的设计回收后用于科技再投入,以至于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管理单位所签合同基本流于形式。正因为如此,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有偿计划项目干脆从科技计划体系中淡出,所有科技计划几乎都回归到了改革前的无偿投入方式。但这在市场经济的功利社会条件下又带来了甚至比科技体制改革前更加严重的低效率问题:一方面,作为科技投入主体的政府部门,面对每年一度的计划, 最着急的事情是立冠冕堂皇的新项目,把钱花出去, 却不对经费投入效果负责;另一方面,作为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和承担者,只关心是否获得项目经费,却不对项目质量以及是否转化为生产应用负责。于是就出现了下述现象: 课题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考核、验收各个环节都充满了各种关系交织缠绕,在项目经费分配中充斥着 非竞争性、按权力和身份分配并获取科技资源的现象;既搞行政又搞科研的人比一心搞科研的人更容易拿到课题; 由于是无偿投入,所以,政府投入变成了免费午餐。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科技领域甚至出现了一大批靠科技经费过活的食利阶层:个别企业靠着年年改头换面的项目申报所获得的科技经费甚至比其创造的利润还要多,个别研究者靠着年年改头换面的项目申报所获得的科技经费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于是又出现了人们所描述的现象: 项目虽然难,却如同赵括用兵,堂堂正正,都能按计划,分阶段,大中小号课题如期完成。好比证明费马大定理,料定五年定能成功,一天也不早,一天也不晚,真乃神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投入在本质上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一是资本性科技投入,二是非资本性科技投入。所谓资本性科技投入是指以直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或具有明确的营利预期的科技投入。这部分投入形成的资产往往构成企业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或组织的资本增殖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或者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或者可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参股,因而构成资本性科技资产(或称科技资本)。一般来说,企业的应用开发性项目、产品和工艺开发项目的投入应属资本性投入。所谓非资本性科技投入是指不以直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或没有明确的盈利预期的科技投入。这部分投入形成的资产,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考虑,往往形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但对企业而言,由于短期内难以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因而不被企业重视,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直接投入。一般来说,基础性研究项目、应用基础性研究项目,以及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公共技术)、前沿技术、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以及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获得的社会公益性领域的技术等,应纳入非资本性科技投入范围。 上述问题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由于科技投入管理体制中,资本性投入与非资本性投入不分造成的。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投入管理体制,首要的就是要针对不同性质的科技投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首先,对于资本性科技投入及其形成的资产应纳入资本范畴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国有科技资本经营系统和科技资本经营机制,按资本方式进行运作。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明晰科技投入的产权关系、建立科技资产的产权约束和产权激励机制(包括科技资本经营责任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以实现 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维护国有科技投入的保值增值、推动国有科技投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效率的总体目标 。在改革的具体内容上,建议将 政府科技宏观管理职能与政府国有科技投入所有者职能分开,设立国有科技投入经营公司,具体承担国有资本性科技投入的投放、运营与管理职能,并作为国有资本性科技投入的责任主体,行使经营权,对国有科技资本的营运状况、效益和效果负责,同时接受同级政府和人大的监督。在经营的具体方式上,主要采取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期权投资、科技产权收购、科技(成果)产权转让(回购、拍卖)、风险资本投资等,以达到从整体上盘活用活科技资产的目的。 其次, 对于非资本性科技投入,应通过科技专项和科技基金进行管理。其中,科技专项主要针对国家目标,面向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项目、前沿技术项目、公共技术项目、公益技术项目等。在项目管理方式上,要改变目前分散的、短期的、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师徒共同体)的自由研究模式,建立起大科学研究体制。具体地说,在立项上,要做到充分科学论证,专家民主决策;在项目管理方式上,做到定机构(以国家实验室为依托)、定团队(以首席研究员为核心面向全国选聘)、定目标(以实现潜在应用价值为目标)、定经费(一次预算,分期划拨)、定研究周期(打破年度计划界限);项目结题要经过权威机构评估论证(而非一般性的同行专家鉴定验收)。科学基金主要针对广大科技人员的个人自由研究进行的一般性资助,主要面向一般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索性研究,其研究手段主要依托国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同时也应通过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专家民主评议和决策机制。 值得指出的是,资本性科技投入(资产)与非资本性科技投入(资产)只具有相对意义,并没有截然的分界。在一定条件(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下,非资本性科技投入(资产)可以向资本性科技投入(资产)转化,如某些有显著应用前景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基础性研究成果、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公共技术)、前沿技术等,随着产业化条件成熟,就可以转化为资本性科技资产(科技资本)。政府科技资产经营部门的职责是一当非资本性科技资产的资本属性显现出来,就应适时纳入资本性科技资产进行管理、运作,以盘活国家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为此,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转化机制如官、产、学、研结合机制,健全的科技资本市场和科技信息平台,完善的利益机制等,促进或加速这种转化。 二、政府科技投入、企业科技投入与社会科技投入的关系 把科技投入区分为资本性科技投入与非资本性科技投入,有助于科学合理界定政府科技投入、企业科技投入与社会科技投入的边界,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我国现行科技投入体制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政企不分、政研不分。政府包揽微观层次的科技活动过多过细,大到几百上千万元、小到几万几十万元的研发项目都要纳入政府计划管理。结果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就其弊端而言,主要有四:其一,由于资源分散,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技术领域,经费投入不到位,影响了国家竞争力的形成;其二,在政府计划触及不到的领域,由于缺乏合理的创新激励,使得创新行为缺失,形成创新断层,制约了全面科技进步;其三,政府包揽微观层次的科技活动过多过细,也导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对政府投入的过度依赖,缺乏主动根据市场变化开展技术创新的内在压力与动力(其创新行为往往受制于政府指南,以获取政府经费为目标);其四,政府过度涉入竞争性领域,其科学性、公正性、公平性也必然受到质疑,特别是难以避免的滋生腐败问题。 因此,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与企业科技投入的范围,势在必行。 政府科技投入应主要集中在市场手段触及不到、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支持、调节或激励的领域,主要包括: ① 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即对于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科技发展领域,如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 ② 公共性领域。具有社会公共或公益性质,其开发成功对社会、或对多个企业或行业科技进步具有显著带动作用,而靠市场机制调节难以实施的科技领域,如共用技术的开发等; ③ 前瞻性领域。跟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在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进行的开创性、开拓性、探索性研究工作; ④ 综合性领域。具有多学科综合性质,而单个企业或集团力量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需要国家力量来组织的大科学项目,系统集成项目等; ⑤ 超风险性领域。风险较大,需要政府给予扶持和激励的领域; ⑥ 扶持性领域。针对个人 自由研究而进行的扶持性投入。 企业的科技投入则主要集中在营利性、竞争性领域,依靠市场竞争行为进行自主投资。 社会科技投入主要是通过社会资本设立的以鼓励、支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及成果转化为目的的民间发明基金、创新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它是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科技投入的重要补充,其目的就是弥补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科技投入之间的断层,即对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科技投入触及不到的领域进行扶持。在类型上,可以区分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创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和纯社会公益性质的科学基金、发明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前者主要是针对创业科技企业的产业化投入,后者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创新思维潜能,又不能通过正常体制内获得资助的青年科学家、发明家的投入。 我国以逐利为目的的各种风险投资基金近些年有了较快发展,但具有公益性质的以鼓励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及成果转化为目的的民间发明基金、创新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十分欠缺,同时政府也缺乏一个鼓励社会公益性科技投入的正常制度和机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我们这个最需要创造、最需要鼓励人们的创造力竟相迸发的国度,可以通过发行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募集资金支持体育事业、扶贫济弱,却没有通过发行科技彩票来支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制度和机制;我们既然有鼓励富豪、明星们建立慈善基金的机制,又为什么不能鼓励他们建立科技慈善基金呢?在当今崇尚官僚和权威、并以官僚和权威为主导的科研体制下,那些具有创新思维潜能、处于黄金创造年龄、充满着奇思妙想的年青人,常常因为其缺乏名望和关系网络,不能通过正常体制内获得资助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发明、发现、和创新梦想(而等到他们功成名就之时,却往往由于老气横秋又伤逝了创新冲动、泯灭了创新火花)。因此,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科技投入基金恰好可以加以弥补,借此呼吁相关部门加以高度重视。 三、中央政府科技投入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关系问题 在以上界定的政府科技投入应当资助的领域中,还应该合理界定中央政府科技投入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的边界。 中央政府科技投入与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职能错位、功能交叠,是当前科技投入体制存在的又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不少地方项目需要纳入国家计划(地方项目中央匹配、或中央项目地方匹配),形成交差重复投入格局。从表面上看,它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科技投入积极性,但深层次分析,它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弊端:其一,它不利于明确投资责任主体,建立独立承担责任的约束机制;其二,分散了中央政府科技投入的财力。中央政府科技投入过宽、过细,必然使有限的科技投入资源分散,不能突出重点来致力于具有国家竞争力的项目;其三,中央政府投资于地方项目,增加了管理层次和环节,面对量大面广的地方项目,其投入的公正性、公平性难以保证(譬如说,同样的创新基金项目,为什么给了甲地的 A 企业,而没给乙地的 B 企业?同样的科研实力,为什么甲地每年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科研经费比乙地多?)。 我们认为,中央政府科技投入及其形成的科技资产是为全社会服务,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国家政治、军事、国防安全、环保等各方面需要,致力于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技投入的重点应是基础性研究项目、应用基础性研究项目,以及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公共技术)、前沿技术以及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获得的社会公益性领域的技术等。一般来说,非资本性科技投入(资产)应占居主导地位。对于资本性科技投入(如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之类)由于市场千变万化,科技项目量大面广,以及信息缺失或不对称等因素,中央政府没有必要也很难实施有效管理,因此,中央政府应逐步从资本性科技投入领域退出,或委托或下放到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和运营。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及其形成的资产主要是为地方区域经济范围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力于提高区域科技竞争力,因而科技投入的重点是与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应用开发性项目、产品和工艺开发项目、以及科研基础设施(如区域生产力服务中心、公共分析测试机构等)的投入,除少数特殊的社会公益性项目(一般公益性项目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如政府购买等)外,一般来说,资本性投入应占居主导地位。对这部分科技投入的管理方式,如前所述,主要是通过建立国有科技资本营运系统进行管理和运作。 四、政策性投入与资金性投入的关系 合理界定中央政府科技投入、地方政府科技投入、企业科技投入与社会科技投入的边界后,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科技投入的职能回归企业本体(直言之,政府不再或减少对企业科技投入)后,企业科技投入的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正确处理好政策性投入与资金性投入的关系。 政策性投入也即间接性投入,主要是政府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杠杆,激励企业或组织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行为。其主要方式包括:对企业销售收入强制性提取一定比率的科研开发经费;对企业技术转移减免营业税、增殖税和所得税;对企业新产品减免所得税和增殖税等(在帐目上,应列为企业的科研开发基金,专款专用);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无息或贴息贷款、创业风险贷款等。资金性投入也即直接性投入,其主要方式有二:一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科技计划项目拨付方式,二是本文倡导的纳入资本经营体系的资本投资方式。 与直接性投入相比,政策性科技投入具有公平、公开、公正、效率的优点,只要有创新就享有相应的政策,不创新就不能享有政策优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对于竞争性领域的科技投入,由于受市场左右程度较大,政府直接投入的效率低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与其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将积累的财政资金,又通过人为计划操作手段拨给企业,不如直接藏富于企,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直接留给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政府推动竞争性领域科技创新的职责,从根本上说,不是投入的多少,而是要培育创新政策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主体和创新行为主体。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发展,企业或私营科技资本的发展壮大,政府要逐步缩小直接资金投入比例,转变为主要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性投入方式鼓励、引导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具体地,建议对于资本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企业主要采取间接性投入方式,其中,从企业销售收入中强制性提取一定比率的科研开发经费,是确保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而对于资本实力较弱的创业企业,现阶段可采取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直接投入主要采取创业资本投资方式,而不是现在的直接财政拨款。建议制定《企业科技投入法》对企业科技投入的资金筹集方式、途径、使用等进行法律规范,形成一种约束与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对于高校、国家实验室、科研所等非盈利科研机构则主要采取直接投入方式,但其经费应列入财政专项进行管理。 五、基础研究投入、应用研究投入与开发研究投入的关系 解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脱节问题 是我国科技投入体制改革的又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现有的计划体系(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等) 看起来是 依据基础、应用、开发以及推广的链条设置的。从理论上讲,各专项计划致力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各个计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门分割、权利职责分割,信息相互封锁,各个环节之间很难形成协同。有时,随着项目管理人员变动,不少项目根本无法说清具体进展情况。这种设置事实上人为地割断了技术创新过程的连续和统一。此外,现行的科研项目的考核、验收、评价机制也不支持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协调统一。比如,盲目追求论文数量与等级的考核机制,使大量成果要么是垃圾论文,要么通过国际论文形式流失而变成了发达国家的免费午餐;以报告为主导的验收制度,使得大量成果在赢得所谓的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等空洞的评价结论后便锁进了资料柜中。据笔者对 05 年以来武汉地区承担的 200 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问卷调查,真正进入转化环节的不足 5% 。 当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综合化 趋势越来越明显,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以及技术发明转化为实际运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现代科技史告诉我们,世界上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一生能有一、两项重大发现或发明,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了。而一旦有了重大发现或发明,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转化为现实应用。譬如王选,一生就做了一件事:致力于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转化、应用与再创新。譬如,袁隆平,一生只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然而,象这样能够潜心把一件事情做深做透的科学家毕竟是少数。我们的科研体制更多塑造的是以科研为终身职业的科研专家:他们一生都在从事科学研究,生产的都是一个个阶段性科技成果。打一枪换个地方,科研项目的获取,不是源自兴趣爱好,而是利益的驱动。靠着重复不断的科研项目,可以源源不断地争取到国家支持。而依靠这些支持,也完全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试想:当一个社会给于了科学家不冒风险就过得很舒适的温床,又有谁去甘冒风险创办企业呢?当一个社会缺乏人才流向企业的公平机制时,又有谁愿意舍弃深院大所里的舒适生活到企业去从事艰苦而又低回报的成果转化工作呢?就此而论,笔者认为,要使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破,从根本上说,必须革除制造终生科研的体制、机制与制度。政府要从政策、体制、机制上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关系,确保创新全过程科技投入的连续与统一。建议 按照科技创新的过程(战略性基础研究开发性研究工程化试验产业化),确定研究专项与研究目标,进行分阶段跟踪投入,直至完成产业化过程。 地方科技投入在项目设置与投入阶段上,应充分与中央政府科技投入项目的对接, 应重视在中央重大科技计划及研究专项基础上,以实施实验室成果的应用转化为突破口,围绕地方经济建设进行深度开发。限制科研人员多头申报、多领域申报, 每个科研团队或科研人员只能在研究成果完成产业化后才能申报下一方向的研究。 当代科技发展史表明,重大技术发明一般都源于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核技术源于核物理学研究,微电子源于半导体物理学研究,激光技术源于光辐射的量子理论,基因控制技术源于分子生物学,等等。电子计算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成就,其硬件系统是以电子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为基础的,其软件系统则是以数学和逻辑学为基础的。美国总统办公室致国会的科学技术报告曾鲜明地指出:我们基础研究的主导地位,是美国实力的核心,而这种实力是必须保持的。这种事业,除确实产生为他人所用的新知识外,也产生了作为我国创新系统的基石的物质和人力的基础结构,以及面对技术快速发展的丰富的资源。 我国能否在本世纪形成持续稳定的国际竞争力,尽而摆脱对发达国家的高度技术依赖,关键还在于能否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发明,这就有赖于强大的基础研究作后盾。近年来,我国 RD 经费总体上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 基础研究投入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与发达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 2007 年,我国 RD 经费支出总额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 22.9 亿美元 ( 按汇率计算 ) ,在公布数据的 24 个国家中排在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韩国之后,仅为美国的 3.6% ,日本的八分之一、法国的五分之一,意大利的五分之二及韩国的二分之一。基础研究经费在全国 RD 经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为 4.70% ,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大多在 20% 左右,相对较低的日本也在 10% 以上;俄罗斯接近 15% 。 以这样的投入,要想在本世纪基础研究领域占一席之地,进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发明,是难以想象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彻底改变当前科技投入主体职能错位状况,加速使应用开发性投入主体回归企业,以便中央政府集中财力致力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的投入。 六、共用技术投入与专用技术投入的关系 共用技术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都通用的技术,如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共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对行业或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政府应发挥较大作用。专用技术则是只适用某个企业或某个产品的技术,因而应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其创新投入应主要由企业承担。政府加强对共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的投入和组织,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即使美国这样的纯粹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 1993 和 1994 年,美国政府分别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加强国家投入,推动 Internet 的普及应用,由此树立起美国信息技术领导世界的牢不可摧地位。在我国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借鉴国外经验,把有限的财力集中于共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力度,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七、专业性(工艺性)技术投入与产品集成性技术投入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相互交叉、渗透。产品是技术的综合载体,是各项技术的综合集成。各类专业技术的深度开发固然重要,但其最终目的必须是落实到现实的产品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新产品这个技术载体,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束之高阁。是以专业性技术开发为主线来推动产品发明,还是以产品发明为主线带动技术的深度开发,思路不同,出发点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前者可能事倍功半,后者可能事半功倍。计算机的发明和不断创新是以产品发明为主线带动技术的深度开发的典型例子。由于计算机的发明,使得其芯片技术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不断的革新,进而带动了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革命。美国也由于其计算机的发明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主宰国。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科技发明主要依赖于企业自发行为。但近二十多年来,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政府明显加大了产品开发领域的投入和介入力度。如新一代汽车伙伴关系计划( PNCV )、高性能计算与通讯计划( HPCC ),都是以产品为轴心的计划。其中, PNCV 计划组织了 7 个联邦部门, 20 个国家实验室、三大汽车制造商和 400 余家供应商共同合作,以期在产品设计技术路线、制造方法等方面进行彻底革命。事实上,建国以来,我国能引以自豪的重大技术突破,从卫星上天,到嫦娥奔月,也都是以产品为核心的重大技术集成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机构是按专业分工设置(几十年不变),如我们有各种分门别类的技术研究所,却很少有针对某项产品发明的研究所。科研项目也是按专业领域计划进行支持。因此表现在科技成果上,绝大部分科技成果是专业性或工艺性技术成果,而产品发明性成果(尤其是重大产品发明)很少,这就使得我们很难产生原创性重大产品发明,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做些小改小革。我国每年数千亿科研经费撒向全国,十年累计起来数万亿,但又收获了多少原创性产品?回首人类现代文明成果,汽车、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等,哪一样又是中国创造? 思路决定出路。我国在本世纪若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关键是要变革科研思路。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关键就是看能否集中全国智慧乃至世界优秀成果,通过 顶层设计 , 超前规划、部署一批具有战略前景的重大产品开发项目,并组织国家力量,进行重点攻关和突破,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发明它们才是本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之所在。 八、大科学项目与小科学项目的关系 强调产品集成等大科学项目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忽视一般性的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没有小科学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大科学的突破。 早在十多年前,赵红州先生就曾提出过大科学小搞,小科学大搞的建议。他认为,现代大科学体制,是建立在规划、行政审批基础上,它处理不好,就会把一些有创见性的项目淘汰掉,从而扼杀民族的创造力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主席梅农( M.G.K.Menon )也指出,大科学所需的资金有增无减,小科学可能会苦于资金告绌。令人担忧的后果将是科学的性质变形。这种组织形式实际上可能使科研人员丧失那种来自内心的迫切愿望,内在的动力与创造性的冲动。因此,在大科学时代至为重要的一点是保证同小科学及教学机构科研之间的平衡,继续支持青年科学家沿着自己的设想进行下去 大科学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投资大,风险大,因此,科技投入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而一般性的科研项目,由于量大面广,中央政府由于时间、精力、及信息缺失造成的认识局限性,不可能管得过细,应由地方政府或企业承担;同时,考虑到我国民间科技资本不发达以及科学自身结构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应确保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资助个人自由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对创新领域的贫弱者群体加以扶持,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可以将此概括为抓住两头,放开中间,即中央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是致力于大科学项目和小科学(面上)项目,而一般性项目则由企业或地方政府去管。此外,如前所述,还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科技投入事业,来支持小科学项目的发展。真正做到象温总理所言 我们全部科技政策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 。这样,才有助于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经《改革内参》主编王屹先生加工 ( 删节 ) ,刊发在该刊 2010 年第 41 期,在此谨向王屹先生致谢。本文实质上探讨的是关于我国科技投入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问题,这里将初稿登出,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杨振寅等: 反思当今的中国科技体制改革, 《战略与管理》, 2003 年第 3 期 高亮华等译, 总统科学技术办公室:改变 21 世纪的科学与技术致国会的报告,第 27 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赵红州:大科学国策二则,《大科学观》,第 383 页,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世界科学报告总论》, 1996 转引自: 科学家称仅 1/3 时间做科研每年申请项目需 4 个月, 2010 年 08 月 02 日 07:10:15  来源:人民日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hcrm 2010-12-9 14:04
中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与我们接壤的国家(包括海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至少有一、二十个,特别是近些年来涉及领海领土的纷争,使周边关系时不时显现出紧张的氛围。   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往来,追溯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基本上可以说是长期休戚与共,你的身边有我,我的身边有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有邻居,居家会显得孤零;毗邻的人多了,周围自然会热闹起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邻国印度也是,我们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历史发展均作出过重要贡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应该来说,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种族,不存在孰劣孰优,众生生而平等,发展也是平等的。历史上,一些民族与民族,一些国家与国家,因为矛盾发生战争,因为战争结下仇怨,构成了人类社会曲线的发展轨迹。   我们目前没有哪个民族或国家,能够一呼百应,引导所有的民族和国家走向同一个目标;也没有哪一个伟大的人物,能够春风化雨,一语解开所有矛盾与仇恨的根结。然而,我们又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你无法彻底地消灭你的敌人。   在人类现代社会中,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不仅有传统的优秀文化及璀璨文明,而且有不少的思想糟粕与精神孽根。我们从来面对的不是一个纯净的世界,可它却是那么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我们周边国家就是这样的世界中的一部分,我们自己更是身在其中。中国相对于朝鲜、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无疑是一个大国。当然,与我们比肩的也有俄罗斯、印度、日本等这样的国家。印度的大是人口,日本则是经济实力的问题。   中国历代王朝,以为世界之大,莫非神州。这是井底之蛙的管见,还有王道的狂妄与无知。说到此,当前仍有人自诩,中国施之于周边国家是王道孰不知,所谓王道,其实是最无道!   过去因为王道,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比比皆是,天下为一人一己,是为统治。统治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王道,这与老百姓的厚道是截然相反的。   我们现在不能延续这一早已被现代文明阉割的思维,来思考今天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果仍站在旧思维的立场上,我们可能除了指责便是愤恨了,很难与邻居们和睦、友好地相处。   对待历史和边界问题,应该允许对方有不同的想法,即使这一想法与事实完全相背离。无论国之大小、贫弱,都应有同等的话语权,这叫相互尊重。历史上,我们说越南、朝鲜是中国的属国,那是王道之下主、仆定式思维的结果。我们自己都已经推翻了帝制,便不能还有如此陈旧的思维。   对于越南、朝鲜近现代文字上的去汉化,无论其是否出自主观或客观,我们的态度应是尊重其选择,包括这些国家对当代特别是敏感问题的看法,如中越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反对有不同层面的认识。当然,我们对于自己的历史,也要进行必要的反思,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的话。   怎么解决藏南、南海、钓鱼岛等涉及领土领海问题,如何处理涉及地区安全的朝鲜核问题,等等,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来智慧地解决。前提是,化解争端,加深友谊,增强邻里间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可能性。其实,只有周边国家都发展起来了,它们的眼界与胸襟才会更加开阔,中国发展的环境才会更加友好,双边关系才能真正走向和谐。   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我们有一个如巴基斯坦这样真诚的朋友还不够,我们要使周边的国家能够成为帮助中国发展的朋友,而不是同一些势力结合起来围堵中国。朋友有时是争取过来的,更多时则是交往出来的,即使是一墙之隔的邻居。据说,当年中苏因珍宝岛发生冲突时,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葛罗米柯对勃列日涅夫说:苏联在珍宝岛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是不值得的,两国在没有冲突之前,还有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一旦发生流血事件,两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伤害,问题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而且,在珍宝岛问题上,苏联是理亏的,中国政府成立后,废除了所有的历史条约,当时苏联政府是支持和认可了的,现在我们又以1861年的《北京条约》作依据,这是理亏的。这说明我们过去的邻邦不是没有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这一点我们现在也应该坚信。   当前,中国的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是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即使我们想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可也不能忘记了协调好周边关系,尤其是双边贸易与政治互信。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并不等于对朋友不建言,中肯的意见相信对方也会认真对待的。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包括日本和印度,仍须从寻求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大格局中去思考。      2010年12月9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3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系”缘何在中国如此重要?
boxcar 2010-12-9 08:02
据陈儒军老师的博文印证翻译围鸡(目前好像危机中)百科的话,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1 】,相当之重要。鄙人比较孤陋寡闻,对关系了解不多,关系理论水平不高;加上性格内向,所以一直对搞关系的实际操作更加不入门。不过,看到关系的拼音 guanxi 已然扬眉吐气地成了专门的英文单词,而且这是个让国内的老土们能比老外和精英们理解得更透彻的英文单词,还是按捺不住冲动,想给这个词的中文音译增加点儿新的内容,于是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写下这篇博文。为了吸引眼球,今天俺再冒充一把标题党,号称要分析关系缘何在中国如此重要。 就 guanxi 这个拼音,我们大家能想到什么?想到关系的人,语文不错,不过关系的涵义丰富,应用的具体场合语境也比较多,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百度百科给关系的解释就有很多【 2 】,要分别从汉语、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哲学等不同学科角度解释才行。对于普通的自然人,说那些没用,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人际关系,似乎这个最实用,最贴近生活,而且那些重视关系并且会搞关系的人往往因之轻易捞到了好处。 那么为何搞关系的会捞到好处,不搞关系的捞不到呢?因为很多事情是有有关部门的官在管的。这相当于有个关口或者关隘要通过,过这种关口,自己一个人气喘吁吁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显然不如有人在上面弄根绳子垂下来系在腰间还往上拉省力气,这就是对关系最形象化的理解。搞关系,自然是去联系那些高处的手了。 关口越高、管得越细、官习越重,则关系就显得越重要。 当关系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之后,就会变成社会上的一种惯常的习俗(简称惯习)。人们要办点儿啥事儿,不想着这事情正常的程序是怎样的,而先去想我能找到哪些关系?结果必然是有法不依、有禁不止、有令难行,社会效率运转低下,容易激起民怨和民愤的不公平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种恶俗化了的关系,该当早早盥洗才是。 把 guanxi 这个拼音敲到键盘上,还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冠希,他和很多女明星的关系曾经因为电脑送修而曝光在网路上,发生了著名的艳照门事件【 3 】。这事儿给我们的启发是, guanxi 看起来很好,其内幕一旦被揭开(被解密)到世人面前,其实却很龌龊。 、、、、、、、、、、、、、、、、、、、、、、、、、、、、、、、、、、、、、、、、、、、、、、、、、、、、、、、 参考: 【1】 陈儒军: 外国人也懂中国文化,看老外是如何认识 关系 的?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724 【2】 http://baike.baidu.com/view/68355.htm 【3】 http://baike.baidu.com/view/3739.htm
个人分类: 社会|5478 次阅读|11 个评论
外国人也懂中国文化,看老外是如何认识“关系”的?
chrujun 2010-12-9 00:59
老外现在很注重中国文化。没办法,要赚中国人的钱,不懂中国文化肯定不行。两家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命运展示了这一点。二十年前,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国公司几乎同时出口地球物理仪器到中国。美国公司技术水平高,但没有在中国搞关系。加拿大公司技术水平差了很多,到了快倒闭的边缘。但加拿大公司研究中国文化,很会在中国拉关系。到了今天,水平高的美国公司早就倒闭了,而加拿大公司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维基百科这样定义关系重要性的: Guanxi describes the basic dynamic in personalized networks of influence, and is a central idea in Chinese society. 关系是中国社会的核心思想。 【1】 维基百科进一步介绍与关系有关的几个关键词(感情、人情和面子):Closely related concepts include that of ganqing , a measure which reflects the depth of feeling within a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enqing , the moral obligation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idea of face , meaning social status, propriety, prestige, or more realistically a combination of all three. 然后,维基百科阐述了关系的重要思想: At its most basic, guanxi describes a personal connection between two people in which one is able to prevail upon another to perform a favor or service, or be prevailed upon. The two people need not be of equal social status. Guanxi can also be used to describe a network of contacts, which an individual can call upon when something needs to be done, and through which he or she can exert influence on behalf of another. In addition, guanxi can describe a state of gener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wo people: he/she is aware of my wants/needs and will take them into account when deciding her/his course of future actions which concern or could concern me without any specific discussion or request.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是吃透了上面的话(特别是最后一句),在中国也可以混得不错。 【1】http://en.wikipedia.org/wiki/Guanxi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7803 次阅读|4 个评论
坚持做清白的科研, 不做摇尾巴的狗
qilin2008 2010-11-23 16:37
有关中国科技经费分配制度的讨论愈演愈烈,其实我们讨论的不是制度,而是制度下的潜规则。现行的每一项制度当然不是尽善尽美,但白纸黑字上的东西总得不那么离谱才行。如果都按xx法、xx部的政策来行事,恐怕引起的纷争也没那么强烈。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间还有潜规则。中间的和下面的一起发作,防不胜防。 其实体制下的潜规则又何止是经费分配问题。一位不怎么牛的老板为了与一位牛老板扯上关系,接受了一位关系(注:此关系非彼关系)不大的牛老板的学生,没过多久,这位不怎么牛的老板从牛老板单位获得了迄今为止数额最大的一个项目。不要告诉别人仅仅是巧合?一位领导相中了一个人,让他加入自己的课题组,可惜这个人不识抬举,因专业不符就没答应。事后在领导管辖的范围内穿遍了各种小鞋,当然都能找出被和谐的正当理由。这位领导还亲自、貌似得意而又掩饰得意地、语重心长地对这个人说:不要被边缘化啊,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啊。难道都不能做人,只能做狗不行?无语....... 每一个体制内的以及非体制内关心此事的人又当如何?无怪乎有以下几种选择(遗漏之处,敬请补充,先行告谢): 一是壮哉如施、饶两位先生,奋笔疾呼,慨慨然应者云集,成为了革命的先行者。当然此处说革命为之过早,革命乃自下而上的革命。用改良二字也许更为准确,因为疾呼的目的似乎还是为了唤醒上面的当权者,能够良心发心改变一二,使下面人多一份生存的机会或尊严。当然盛世最好的办法似乎仍只能是改良,难道要完全推翻现行的制度吗?合理吗?可能吗? 二是体制内的普通人们,没有二位先生那样的影响和气魄,即使想振臂疾呼也应者了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不想同流合污,则只能坚持做清白的科研,不做咬尾巴的狗了,如题。当然,在现行状况下,最多也只能不被饿死,不要做多分一杯汤的美梦了。刚刚看到一篇新闻,做学问需要什么样的背景 http://news.cn.yahoo.com/newsview/xuewenbeijing/index.html 。最好的背景竟然是我爸是李刚。能力不如关系,书记院长堵塞了没关系的学子的所有的路。其实进来之后又如何?没关系还不是一样找不到路。 三也是体制内的普通人们,不管为了什么理由就那样同流合污了。傍大牛,献殷勤,有付出才有收获。其实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些人平常牢骚满腹,抨击各种不公平现象,但在事实上却充当了不合理现象的走狗。想想如果都不巴结有权的人,有权的人如何给更有权的人交差啊,那不是逼着他们公平的使用权力了吗。太理想化了。只有永远的利益,利益在,潜规则就在。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2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管理中裁判的关系
windlight 2010-11-9 09:38
赵凤光 这几天的热点就是科技部的回应话题。 流程再造是世界一流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情,就如武夷山老师推荐的那句话, 相信那些寻求真理者;怀疑那些找到真理者。 Believe those who are seeking the truth; doubt those who find it. ―― Andre Gide 如果一个体系认为自己的体系已经是成熟稳定的了,也就意味着走向衰落的开始。 所以从此意义上讲,停止新陈代谢的体制或流程必将不适用一直在变化的世界,终将失去这个世界的。 科学是证伪主义,而各种规章制度也是,所有法律应该也是有其寿命的。 抛开宏观的哲学论断,微观角度来说,武夷山老师提出的管理者与科学工作者的关系问题, 科技与决策界面上科技信... 我们学科也有个例子,药事管理与民事,刑事并列,可见其重要性,而药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新药注册管理,与科学管理息息相关。 也面临着几个困境, 一、新药肯定不是旧药,面对新如何管理,需要政府起草、核定、执行相关新药法规的人,与企业相关人员有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同时也要在其他制度安排上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新药都是专利药,在专利申请的授予中,都是有审查员以个体名义对具体案件负责,但给足后续的司法救济问题,审查员代表专利局作出审查和评定,这个一定是小范围集体和特定时间做出的判断,这个权威基本得到保障,但也得到后续的专利无效和司法仲裁的路径安排。 三、新药意味风险和利益都同时存在,绝对利益和绝对风险都不是政府追求的目标,很多时候,新药的生长空间即临床实验是在现有药物或治疗手段空白的地方存在。政府这时就是中庸者,要动态来调整利益和风险关系。 四、就如三聚氰胺事件,政府监控产品质量如果单纯与蛋白质含量检测为目标,那么装灯事件就不可避免。 五、追求廉价不应是政府工作的目标,追求廉价的思想往往给我们社会带来更大损失,就如广州免费地铁事件。 总而言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该有关系,但不应是私人关系,而是良好的工作关系。而良好的工作关系应该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及适当的流程再造来保证,以及正确的公众利益追求目标。
个人分类: 思辨|3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评论:作好的研究不如靠关系拿科研项目
luoweijun 2010-10-13 16:35
值得思考,引来大家分享。 中国青年报报道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篇社论是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联合撰写的。两人都是从美国归国的科研人员。每个人都很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除了给我们闷棍,最常见的是冷处理。   我国科研经费每年都在增长。但如果这增长的背后,不能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那就使宝贵的资金大打了折扣。而如果,造成这打折扣的原因,竟然是些走后门、拉关系的非正常因素,那就更让人叹息。近年来学术腐败频现,弄虚作假之风日烈,一些专家学者两眼紧盯着官位,已引起学术圈内外的严重不满。以此看,靠关系拿科研项目的现象,也不是独立存在的。(韩风摘发点评) 引自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0/10/12/005178392.shtml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2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梦境与疾病的关系
sheep021 2010-10-7 20:47
中医梦诊--梦境与疾病的关系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梦诊医案,发生在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2年)。   晋景公梦见自己被两个蓬头大鬼所击,口吐鲜血,闷倒在地。请桑门大巫为其解梦。   这位巫师通过一番占卜,认为晋景公的病是先前被他杀死的两个晋国大夫的鬼魂在作祟。   晋景公沉默不说话,问道:可以用祈祷来消灾吗?   大巫说:祈祷做法恐怕没什么作用。   晋景公问:那么,你觉得我能活到什么时候?   大巫说:那我就冒死跟您说吧,恐怕主公将尝不到今年新收的麦子了。   大臣屠岸贾说:距离麦子成熟还不到一个月,主公虽然有病,但精神非常好,怎么可能就只活这么短时间?若主公到时能吃到新麦子,就是你的死罪之期!然后就将桑门大巫呵斥了出去。   不久,新麦开镰,晋景公非常生气,暗地里想:桑门巫诅咒我,说我活不到吃上新麦的时候了。今天,我要让你看着我吃上新麦。随即,让厨师用新麦做成饭,并召桑门巫来见。原打算先食新麦,然后杀桑门大巫。但是新麦还没来得及做成熟食,晋景公忽感心胸憋闷,大汗肢冷,腹胀疼痛,急忙让人扶持至厕所,即昏厥在厕所里,一命呜呼了。   这个故事带有较强的鬼神色彩。但是中国古代的巫医,不仅仅是以迷信骗人,有一部分也是有一定的医学经验的。这个故事就是通过梦来预知健康的最早的记录。   关于梦与疾病的关系,中医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能预兆人体病变的梦,中医称之为梦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五行失调而造成。根据梦境,来推断出人体哪一部位的不和,并加以辨证施治,即为梦诊,这是中医非常传统的一种诊法。   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在脏腑的感应,通过梦象反映出来。梦象虽然是心神活动,但神魂的变化与形体密不可分,由此可以了解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进而是全身各个组织的变化。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从梦象中探寻疾病的医书,它指出由于五脏、五声、五音、五色、五行相合,由此可以推导出产生梦境的生理以及病理原因,它阐述了梦的本质和特征。   《千金要方》中有言: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梦意,乃尽善尽美矣。梦兆辨证的理论依据是梦兆对应于藏象,其推理演绎的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对梦兆进行解析归纳,推导出梦兆与脏腑气血阴阳盈虚的关系。   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   ★周公解梦   中国民间流传的《周公解梦》是假托周公之名的作品,反映了中医心理与疾病的关系。   睡觉、做梦或打瞌睡,俗话都可以说是梦周公或去见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很可能是这个原因,古人写了本解梦之书,就假托周公之名,叫《周公解梦》。实际上,周公与解梦就这点关系。   古今中外的许多智者,都尝试将梦兆与疾病相关联。需要说明的是,梦诊虽然是一种诊法,但并不能单独使用。它必须和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相互配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由于梦的特殊性,梦的内容与疾病并不能构成绝对单一的对应关系,若读者出现本章中的梦境,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切勿过于担心。即使多梦,也并不一定是疾病的表现。只有当身体的其他不适症状出现时,梦诊才有辅助诊断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的梦境与病兆   病梦,是人体病变的梦兆。中医历来重视梦兆在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中的地位,关于梦境与病兆的关系,《黄帝内经》中是这样说的:   肝在五行属木。肝气盛,则可能梦到发怒;肝气虚,则可能梦见蘑菇等生草,或者梦到趴在树下不敢起来。   肺在五行属金。肺气盛,则可能梦到恐惧、哭泣、飞扬。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到人斩血交横,则可能会梦到交兵战斗。   心在五行属火。心气盛,则可能梦到常笑而恐惧;心气虚,则可能梦见救火和阳性特征明显的物品,或者梦到火在燃烧。   脾在五行属土。脾气盛,则可能梦到唱歌、身体重或难以活动;脾气虚,则可能梦见饮食不足,或者梦见筑墙盖房。   肾在五行属水。肾气盛,则梦腰脊分开而不相连属。肾气虚,则可能使人梦见舟船溺人,或者梦到淹没在水中而非常恐惧。   此外,人体内属阴的功能强盛就可能会梦到渡大水而感到恐惧;属阳的功能强盛就可能会梦到大火烧灼;阴阳俱盛就可能会梦到相杀毁伤。   身体上部气机旺盛则可能梦到飞翔;身体下部气机旺盛则梦到下坠。吃得过饱则可能梦到给予别人东西;非常饥饿则可能梦到去取东西吃。   若体内有寄生虫,短虫多则可能梦到聚众;长虫多则可能梦到互相打斗毁伤。 西医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人体的自我检查作用松懈,这些欲望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西医认为疾病可使人产生某些特别的梦,如:肺部疾病会出现闷死或窒息的梦。梦好像是一台仪表,它会对一些尚不为自己所知的身体变化有所反应。   在身体疾病出现之前会有一次预兆梦,因为在梦中,身体所有细微的感觉都被放大了。譬如,有些肝炎病人在发病前几天会出现令人焦躁、恐惧的梦境,有的病人诉说在梦中感到右肋部损伤等。再比如,黄疸病人,大约在消化系统紊乱症状产生前一个月,出现许多与饮水进食相关的梦。再如得了膀胱炎的人会梦见泉水;得了肺病的人会梦见窒息等。   还有一些人可以做与疾病有关系的梦。比如,神经衰弱病人,都伴有失眠多梦症状,梦境大都是让人不快的事。有些人梦见恶狗咬足,几天后在梦中所咬之处果然化脓溃烂;有些人常做被人用拳头打击胸部,使之发闷的噩梦,醒来果然感到胸口憋闷,后经医生检查是患了心脏病;有些脑中风的病人在发病前常梦见自己的手麻痹了;有些人梦境中觉得自己喉咙被掐住不好受,后来果然发现喉部患病   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情绪激动;心血管疾病发作前病人也多会做惊恐噩梦;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甚至梦游   这些都说明,梦与疾病具有一定的联系 ★欧美发现的各种梦境与疾病的关系   如果经常在睡梦中听到巨声、怪响,可能是听觉中枢存在某些病变,或者是听觉中枢附近的血管出现硬化。   如果在睡眠时经常做噩梦,可能是肠胃系统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况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如果梦到被殴打,醒后感觉梦中被打的部位疼痛,预示着对应的脏器可能出现病变。比如,梦到有人或怪物敲打你的头,或是向你的五官灌注液体,有可能是患有脑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经常梦到气管被卡,呼吸不畅、窒息,有可能是你的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   如果在睡梦中被追逐、恐惧、叫不出、跑不动,惊醒后心有余悸、出汗、心跳加快,可能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如果经常梦见胸部受压,身负很重的物品走路,或者梦见脖子被卡住、呼吸不顺,多半是肺部出现了病变。   如果经常梦到从高处坠落,身体飞快下落但又总落不到地面,就要注意自己的心脏了,这是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在初期经常出现的梦境。   如果频繁梦到走路不稳、身体扭曲、肢体沉重,并伴随窒息感,且会突然惊醒,这可能是心绞痛的前兆。   如果经常梦到身体被扭曲,或被处绞刑等恐怖性梦境,冠状动脉血流不畅的可能性较大,也有可能是患有心绞痛。   如果梦见腾空飞行、大火烧身、与怪兽搏斗、呼号奔跑,很可能会在以后的两三天内发一次高烧。   如果频繁梦到有水的场景,如洪水、沼泽、溺水等,有可能是肝胆系统和肾脏出现了问题。   ★与噩梦关联的疾病   梦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梦包括幻梦、再现梦和灵感梦,是白天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重现,也包括心理受到外界刺激所致,一般为良性梦,可起到心理平衡、心理宣泄及心理预测等作用。   病理性梦的产生多为内源性,往往来源于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多为噩梦。 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中医主要通过阴阳理论、五行理论、藏象理论来分析。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以下原则进行释梦。   ★阴阳五行类推原则   阴阳学说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梦的阴阳、五行属性,与人体脏腑相对照,从脏腑的功能、五行特点进行解释。   与噩梦关联的疾病   疾 病 梦 兆   心脏疾病 死亡及临死前的别离   偏头痛 极度恐惧   中风、羊癫疯、帕金森氏症 梦的品质及次数的改变,无法记得所做过的梦及任何梦中   影像   嗜眠症 异乎寻常的梦,惊恐的梦   服用镇静剂、抗忧郁药物及酒精 当用药停止,出现诡异心神不宁的梦   身心失调疾病 冲突、侵略性、害怕、无助   高血压 敌意   神经衰弱 失眠多梦,会出现让人不愉快的梦   高血压 出现登高、飞翔或生气的梦   肺结核 行走乏力、梦中出现咳嗽状况   扁桃腺炎 脖子被卡住或被勒住或喉咙有异物   支气管炎、肺气肿 身处密室、地洞或水中等缺少空气的地方   关节炎 涉过冷水,双腿寒冷的梦,或梦见自己变成无生命物质   精神分裂症 恐怖、敌意、感觉荒凉的景象   ★脏腑辨证纳梦原则   将梦象当作一种症状,和其他的症状表现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有时梦的细节反而不太重要。比如,多梦加头晕、面色苍白、失眠健忘,怀疑为心血不足。   ★求本还原原则   苏轼曾经在一本谈梦的书中,讲过一则寓言:一个羊倌做梦,由羊梦见马,由马梦到马车,由车梦到华盖,又梦见自己乘着华盖马车,成为王公贵族了。苏轼基于梦为日之所思、情之所结的认识,将梦象与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绪相联系,一一对应,对梦境内容进行解释。   ★怪梦归痰(瘀)原则   祝谌予先生学贯中西医,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的关门弟子。对付一些疑难杂症,他提出了怪病归痰(瘀)原则,要么从瘀论治,要么从痰论治。   大多数的慢性病,多有气滞血瘀的现象,即西医讲的微循环不良,血黏度增高,氧自由基多,酸性体质等;痰湿也就是西医所说的体内有废物、毒物、垃圾、重金属等。祝谌予先生从这两方面入手,在治疗疑难杂症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梦诊注意事项收集资料要全面。不仅是梦境的所有细节,梦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经历、性格、情绪等资料越清楚,梦诊越准确。要综合分析。梦诊虽然是一种诊法,但不要单独使用,最好和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相互配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693 次阅读|2 个评论
乱搞关系的何祚庥
sheep021 2010-9-16 15:32
记者:您多次说到伪科学这个词,到底什么是伪科学? 何祚庥:英国哲学家玻普有一个关于伪科学的定义,认为凡是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即是伪科学。 人们在认识客观真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少错误,有错改错,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一些人 如果把错误的东西 说成是正确的科学的,向 社会公众推荐的话,就是宣传伪科学。 记者:您是说中医是伪科学,还是中医理论是伪科学? 何祚庥: 我批评的是他们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 但是现在有一些人却认为这是中医的核心。这就会使人们认为,从整体上看,中医是伪科学。其实,在中医里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往往和阴阳五行没有什么关系。 见: 院士何祚庥:中医阴阳五行是伪科学 短评: 看看何祚庥是如何通过乱搞关系而诬陷阴阳五行为伪科学的。 首先,根据一个伪科学的定义: 伪科学=不具有可证伪性的科学理论 所以,一个理论能成为伪科学需要有两层含义:1 他是科学理论,2 不可证伪 那么,既然何祚庥说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理论,那么首先就要承认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理论,其次,在其证明其是否可证伪。 所以, 何祚庥首先乱搞出这样一个关系: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理论 , 然后反戈一击说:阴阳五行理论是伪科学理论,连是否可以证伪这个过程都省略了。 问题是: 阴阳五行理论是科学理论 这句说出自谁口呢? 何祚庥在 《从元气学说到粒子物理》 中总结道: 总之,中国的元气学说不仅在理论上与现代物理学的场论相通,而且在历史的延续上也是现代物理学场论的滥觞.即他承认中国的元气学说是科学的,而元气学说与阴阳五行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所以,可以推论出,何祚庥自己认为阴阳五行不仅在理论上与现代物理学的场论相通,而且在历史的延续上也是现代物理学场论的滥觞。 其次,何祚庥说 :如果把错误的东西说成是正确的科学的,向社会公众推荐的话,就是宣传伪科学。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论出,何祚庥认为 阴阳五行理论是错误的 。他如何证明这句话呢。他没有证明,只说:不知所云,也就是自己看不懂。自己看不懂就能证明是错误的? 你何祚庥不是也没看过牛顿的原著吗,说是太复杂,也就是看不懂了阿,那牛顿的原著也是错误的?我还看不懂相对论呢, 他也是错误的? 亏得何祚庥还是一个科学家、一个院士,竟然以看懂看不懂作为评判正确与错误的标准 。 更令我怀疑的是,看不懂阴阳五行的何祚庥,竟然可以看懂元气学说,而且还在自己的著作中用40页的篇幅加以论述。 搞笑吧。 ------------------------------------------------------ 更搞笑的是,何祚庥把量子理论、三个代表和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根本性标准 之间拉上了三角关系: 量子力学证明三个代表何祚庥的创新性科研成果 Post By:2009/12/9 14:25:20 http://www.dyonline.org/dybbs/dispbbs.asp?BoardID=69ID=8320 量子力学的建立与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 纪念普朗克创立量子论100周年 【作者 】何祚庥 ; 【机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刊名】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01期 ; 【中文关键词】量子力学; 科技创新; 评价标准; 【中文摘要】通过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原子能、计算机、光纤通讯、激光技术的理论基础,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的科学性。 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论证了***同志关于 三个代表 的理论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根本性标准 。 【英文摘要】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quantum mechanics lay dow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tomic energy, uter, fiber-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laser technology. It also attests to the alness of the theory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The f quantum mechanics argues that Jiang Zeming's theory on Three Representatives is the fundamental criter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94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系标定与结构标定
yanghualei 2010-9-15 13:33
老师问:你叫张林是不,那是那个张林? 同学回答:张飞的张,森林的林 老师又问:你叫胡磊是不,那是那个胡磊? 学生答:古月的胡,三石的磊 这两种学生的回答代表两种对事物认定和解读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两种定义和标定范式,是普遍存在的。 前者称关系标定,即用别人及其与别人的关系证明是自己,方法的合理性源于现实中事物都处于以区别其他事物的特定关系和搭配中,如果这种关系与标定对象是双射关系即这种关系是唯一的,就可以消除标定过程中的或然性,譬如氢气是什么?氢气是与氧气结合生成水的东西,这种对事物的标定即定义在如今学科中可信手拈来。 后者标定属于结构标定,譬如什么是原子?其是有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云弥散在核周围的东西叫做原子,其通过事物的内在结构、机理和属性,自己证明自己的方式。 现在科学认为关系决定结构,即环境决定事物的属性,关系和结构式是单射关系,有什么的关系就有什么的结构,结构能折射关系;但在此关系和结构标定也不失其实用性;还存在其他划分,譬如通过物体的主要成分或者主要关系进行定义的主成分标定,还有根据标定的精确度划分的频率标定和双射标定。
个人分类: 自然哲学|29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高校科研的一点点感悟
wcl 2010-9-7 21:19
每个人在小时后都会被问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也遇到过,儿时的我哪知道现实的冷酷啊,就说自己要当科学家,但是,但是科学家只是一个理论的概念,谁知道科学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总以为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遥不可攀,随着时间的流逝,离科学家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解越来越多,不过还是非常的神圣,总想有一天能够得到一位优秀专家、教授的指点,使自己能够了解的更多,出人头地。于是就好好学习,但是学习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谁能给出一个很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方案什么的(因为家住在农村,母亲不识字,父亲经常在外,所以学习没人管),幸好我自认为我还是比较乖的那种,呵呵。和大家一样经历了黑色的高考,终于考上了一个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里没有见到什么大牛人物,记得刚刚报道一周后系里面就组织了新生观看了一个片子,那是杨振宁先生讲的一个叫做物理与美的讲座,说实话当时我们都比较无知,还问了师兄们杨振宁是谁?(当时师兄很得意的说这你都不知道,于是感觉自己很丢人啊,连诺贝尔奖得主老杨都不认识,等到大二的时候,系里组织新生看片子,谁知道还是这个老杨的物理与美,我当时就在想不知道是不是每年都放这个片子,所以师兄比我知道的早,呵呵)当初不知道杨振宁也就罢了,还被奚落了一顿,决定一定不能做无知的人。不过听了老杨的讲座后觉得一定要将物理学好,可是梦想就在对学校实力的一步步深入了解下破灭了。系里做科研的实力不够,没有什么仪器,大家都去搞理论去了(所以理论物理比较强,实验物理弱,呵呵)。等到了大三结束时,才意识到离儿时的梦想还很远。于是努力考研,终于经过了几个月的奋战后如愿以偿。 2008年9月是一个新的开始 到了研究生阶段,发现自己还是很无知,和一些好的学校过来的人相比,自己了解的很是欠缺,尤其是人家对科研的路子已经很熟悉了,而自己一切都得从头再来,那就埋头苦干吧。转眼间到了2010年9月,经过了两年的熟悉,思考后,发现高校的科研其实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回事。 在这两年里确实了解了不少,也懂得了很多,可是发现的问题也很多! 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贫富差距大,现在引进人才计划搞得如火如荼,什么千人啊,来学校后一下子可以得到很多的软件和硬件,而本身在学校里辛辛苦苦做实验的老师们,同学们呢,有的很穷,做实验就几台炉子,而且还只能放在阴暗的地下室里,隐患很多。(大家一看就知道我是属于在那种实验室的人了,大家都很聪明) 第二,各个小组间交流甚少,老板(所谓的导师)每次在开会的时候都会告诉大家要注意组内的保密,后来问了几个同学,他们老板也是这么交代,哎和心目中的科研相差甚远啊!呵呵 第三,导师们的水平确实差距很大,有的导师可以一心一意的做科研,但是有很多导师多喜欢行政职位,一旦有了行政职位,实验室就成了他们的附属品,可以一个月不去一次实验室,这样的导师很多,但是这样的导师也不少带学生,利益驱动啊。殊不知,这样子害苦了多少学生。 说实话,研究生的这几年是一个年轻人很重要的几年,不知道以后的大学会是什么样子,最起码现在希望渺茫,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该风雨兼程,加油,相信自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学生做学问
yanghualei 2010-9-7 13:30
 竞争的重要性:对立产生和谐,有差异系统才稳定,在这首先强调竞争,竞争发生在矛盾的双方,竞争对物质系统有重要的作用,没有人与自然的竞争,人类就不会行走,抑或人类就不存在,更不会你们现在在听我演讲竞争;学生还是导师应该努力寻找竞争对手  学生与导师的关系:个人认为至少不能是学生隶属导师,大学不称为大教,说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和合作的关系,是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是自己的尊重;有人说导师比学生先行一步,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导师还不如学生,即使在科研方面,导师就研究一个方向,一星期就准备一两节课,结果课讲的索然无味; 有时候知识阅历本身是一种负担;导师不应该只想到自己的科研和活动,毕竟大学是育人的地方,不是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地方,对学生不管不问的老师,应取消其招硕博资格  做人和学问的关系:个人认为不应该拿生活来说学问的事,生活一塌糊涂的人多的是;人生活方面不好,学问一定差?拉瓦锡,拉普拉斯,泰勒斯,牛顿,图灵做人生活好像都不怎么样,学问照样让你望尘莫及;一个做人在好的农民,也不会受聘于某个大学当教授;导师首先知识渊博,懂得怎么做学问,然后再想怎么做人,一个整天满口拿做人教导学生的导师,估计人品也不怎么样,学术也不怎么样!  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协作,记住中间值法则,你将来的水平是除你之外最好朋友水平的平均值,环境影响人,所以千方百计要使得你周围的人强大,因为你不是只有你自己决定的,周围人越强大,你也越强大  学生做学问的态度: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科学又事实事求是的,科学最基本的态度之一是批判,科学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怀疑;理论就像建筑物一样,理论的普适性和实用性,类似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果寿命长,说明在建筑时候材料和骨架比较先进,但最终还是被后人扯掉,进而重建的;不要迷信主流和权威,知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以前权威的否定,今天的主流可能是明天的边缘,知识本身是一种负担;学生要积极的批判,自由的创立假说;名人匆匆的过去,转变成历史,那些改变世界的观点,最终变成思想垃圾;别怕犯错,热爱矛盾,喜欢争论和交流  对学院的建议:加大讨论班交流的频率,一周至少一次,对任何问题都应该自由讨论,都应该分析,对任何观念都不都被动的接受和无条件的服从;交流太重要了,近代中国落后,在某种程度是缺乏交流,还有每个小专业都应该有个固定的讨论场所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几篇学生和导师关系写的不错的文章
yuxin218 2010-8-19 08:51
今天读到几篇写学生和导师关系的文章,感觉写的不错,特此分享一下。 第一篇 ,《 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多交流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652 第二篇:《 。。。。。。 最不受欢迎的导师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880 第三篇,《 也谈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508 第四篇,《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类似于婆媳关系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733 第五篇,《 我们需要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896
个人分类: 生活|43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三.3)关系的泛滥
luocun 2010-8-7 12:35
跟 空间塌缩 和 煎饼流行 紧密联系的,就是咱们这个时代里关系性的泛滥。 看看描述咱们这个时代的两个关键词吧:网络和信息。 这年头当然不必再有根线牵到你跟前,你才在网络里面。买个手机,你就给网在里头了。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可以不知道你在哪里,但是知道你在网络里,可以随时呼唤你;发个短信,半天不理,就会觉得恐怕有问题。而且,即使你没有电子邮件、没有QQ、没有电话、没有手机,至少有个身份证号码吧,那网里头就有根无形的线牵着你了;变成逃犯,还会被网上通缉。网络,不光已经是铺天盖地的现实,包括新浪网、科学网,也是众多 学术圈子 和 学术会议 的主题,还俨然成了一个流行的理论范畴,从社会学到人类学到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都在倡导从专注地域性的群体对象到网络视野的转换,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一时为众多研究者所亲睐。 再来看看所谓信息。信息的本质其实是关系性,不是在于0和1(或者说 0和1代表的状态 ),也不在于0-1状态的有效区分,而在于此时此地的0-1状态的有效区分关涉彼时彼地的人们关心的某种情形的不同。信息流的关键则在于,比特模式不光在一时一地保持0-1的有效区分而关涉彼时彼地的情形,而且当比特模式抵达他时他地时,仍然保持了其对彼时彼地情形的关涉。比特串之所以能从此地跳动的按键旅行到数千公里外的屏幕上,而承载着正在进行中的越洋网聊──老虎滩的还关着吗?──就是因为 信息基础设施 支持这种关涉性的转移。至少如果这边敲的是中文,那边得显示汉字才可以吧。光是拿着一堆比特串,光是比特流嗖嗖地穿行,屁的信息也没有。 当关系性的表示和远程传播依赖于物体的搬运的时候,信息的组织、管理、分享等等也就意味着书本、文件等等物体的搬运、索引、外借、归还、 跟踪等等,然后就有 搬万卷书这样的盛事 。而当关系性的远程传播载体不再是物体,而是比特的流动时,于是不必遵循质量守恒,于是不必受物体运动的限制,于是拷贝流行,而问题也不就再是跟踪某个具体的物体,而变成了在众多拷贝之间如何玩杂耍,以便确认同一性,维护一致性,保证安全性等等。程序员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版本管理系统,只是如何调控比特的网络化流动的(相当重要的)小例子吧。 如果说信息就是关系性,网络就是关系性的渠道,那么所谓上网,就是通过网络渠道来活跃关系、创生关系。从最简单的单向阅读网页(比如默默地浏览博客),到交往媒体[social media]的流行,不光是很多传统的关系被活跃起来,更多的关系也给创生出来了。网络时代的生活跟以前的巨大不同,就是关系的活跃和创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社会里一乡一土、一时一地,面对面、杯碰杯。如果有谁在喝茶、聊天、打麻将时,手机嘟嘟一响,低头瞄上一眼乃至敲上几行,神思游移几秒钟,已经没人太当回事了。 手机、短信、电邮、网聊、RSS服务等等,以其为载体的关系性的活跃、流动和创生还多少是个人能够有所控制的。哪怕这里的控制恐怕更多像是蓄洪而已。比如说,我们当然可以连续几天不查邮件,然后恐怕就得开开泄洪闸了。而在这些闸门之外,还有更多不受我们控制,而又和我们有各种关系的信息增生和流动,比如你高中同学的QQ群,比如你自己领域的博客圈,比如你参加的公益组织的讨论组,比如你孩子网上给朋友留言说压力太大,再比如你不幸成了人肉搜索的目标。 网络信息时代关系性的泛滥,似乎真是一场滔天的洪水,而我们并没有诺亚方舟──有了也没用,因为这洪水看来是永远也不会退去的──别无选择,只能学习游泳,努力成为弄潮儿。 那好,回到赛博空间的虚实问题。一旦我们把赛博空间里的比特流视为关系性的承载,虚实问题就好说了。因为就一般的关系而言,不管它是不是通过赛博空间而创生而活跃的关系,都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关系。货真价实的网恋,也许需要克服更多沟通上的困难(当然也许反而不需要),但绝对不比毫无指望的单相思更虚拟。再比如,面对面时,人们的舌头可以如刀,戳到彼此的痛处;不见面时,短信也依然可以如刀。正如远程操纵的无人机可以炸翻一片那样,赛博空间里的仇恨言论(hate speech)或者欺凌行为(bullying)也可以箭不虚发。再比如,赛博空间里的情色行为,当然可以是确确实实地发生了的关系性的性的关系;而有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躯体接触,液体交流,不见得有本质区别啊。 诚然,这些网络时代的关系形态和活跃它们的方式,与传统形态和方式比起来是很不同的;诚然,QQ里面聊出来的友情亲情,不见得比一个院里混大、一条河沟里泡大、一口锅里吃大那样来的友情亲情更深刻;但是,谁又能说,一般而言,网络为载体的关系就因此而更为虚拟呢?
个人分类: 计算哲学|33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感恩与负责
caoman 2010-8-4 17:27
在职场培训中,有些观点和理念看似熟悉又很新颖,最强的能力是责任,最大的动力是感恩 是其中之一。该观念揭示了强大的源泉,如何发挥该源泉的作用(感恩的动力作用和责任的能力作用)实现强大,需进一步明确感恩与责任的内涵及关系。 通常情况下,感恩与负责很大程度上被泛指为素质名词。前者表示一个人懂得感激别人的帮助和好意,用情感和语言体现;后者表示一个人尽了自己的职责,用态度和行动体现。因此,出现只说不做的官僚,和夸夸其谈的伪君子。 事实上,感恩与负责不仅是一个素质名词,而且是一个行为动词,指将感情和态度变成积极主动的行动和被对方感知并认可的结果,只有意愿没有行为、只有行动没有结果不是真正的感恩与负责。比如,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负责是孝顺、奉养;下级对上级的感恩与负责是担任、担当;贫困学子对资助人的感恩与负责是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灾区人民对社会救援的感恩与负责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又如,第一次看见街边的乞丐,会因怜悯而施舍,如每天都向你乞讨,即便跪地谢恩可能你也不再愿意施舍于他,如果他懂得感恩与负责,就应该用施舍得来的钱去谋一条生路,摆脱乞讨的困境,而不是以感恩为名,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和爱心,冠冕堂皇享受别人的付出而不回报。同样,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不要指望他能对别人负责。 感恩与负责存在交互传递的转化关系。感恩的意愿起因于别人的负责和付出,感恩的实现要通过自己的负责与付出。感恩与负责通过不同的主体和对象实现传递,主体和对象不一定一致,但接受一定付出,这是实现感恩与负责交互转化的前提。平时不善于感恩和负责的积累,关键时刻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职场中经理人缺少领导力,主要就是平时忽视了对上、下级感恩和负责的积累;竞岗与评选缺乏支持,主要就是平时不注意对周围同事感恩和负责的积累;协调工作不顺利,说明参与协调的各方不懂得珍惜感恩与负责的积累。反过来讲,关键时刻或遇到困难时要想得到帮助,平时就要进行感恩和负责的积累。 感恩与负责伴随着人的一生,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对象。在成长和学习阶段,有父母和亲人在供养;成年阶段,有孩子和伴侣在生活上支持陪伴,有上级在工作中指点;到老年后,有社会提供养老等各种服务。无论哪个阶段付出的人都是被感恩和负责的对象。 感恩与负责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体现的方式不同。青少年(前)和老年(后)阶段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以情感体现;中年阶段有能力付出,应加倍努力回报负责,实现对前阶段的感恩,并为后阶段储存感恩。期间,应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善意的帮助,并不失时机积极的付出,实现感恩与负责的相互转化。 最强的能力是责任,最大的动力是感恩,发挥该强大源泉的作用,使工作充满动力,生活充满激情,人间充满关爱,人类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观点|2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系就是能量,道德就是资本嘛?
yanghualei 2010-6-26 10:24
1.个体类似于原子,关系类似于化学键 个体本身具有资本,就像原子本身具有能量一样 化学键的断裂和连接就像人际关系的破裂和拓展 化学键中蕴含能量,故关系中蕴含资本 货币资本类似于动能,道德资本类似于势能 自然界能量守恒,且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 故个体资本为常量,道德资本和货币资本可以相互转化 当你去研究社会时,你会发现社会和自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2.化学的基础是物理学,生物学的基础是化学;心理学的基础是生命科学,经济学的基础是心理学。总之,根据传递性,经济学的基础是物理学,离开物理搞经济总不能追其根源,索其本质;只要承认各学科内部区域边界的在扩大,在学科空间上,学科间势必要交叉,即一学科的理论必须能解释被侵略学科的现象(扩张才能进行),故现在学物理就是在学经济,只不过在等。 证明了环境对基因活动的影响是可以被记忆的 可遗传性不过是DNA序列变化导致,还有表观遗传 3.稳定恒星的形成比较复杂 一般说来初始的不均等性,经后来的逐步加强 在引力和热斥力(还有其它斥力)下,达到平衡 防止进一步坍缩和膨胀 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形成的 也是初始的不均等性,经后来的累积加强嘛 为什么咱俩建立关系,而不和他建立关系 难道咱俩更有亲合力,而与他更多的是热斥力 嘿嘿,实际上描述关系的形成 用原子之间的结合,分子的形成更合适 取决于元素的性质,而元素的性质取决于核外电子 、、、 、、、 那读者,你接着补充 、、、 、、、 哈哈
个人分类: 交叉科学|3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育和现实——鸡和蛋
longfo 2010-5-26 16:10
教育告诉我们要有高尚的人格 现实中龌龊小人得利者不在少数 教育告诉我们要诚实 现实中作弊赢利者多矣 教育告诉我们努力奋斗终成大事 现实中奸馋滑懒者成大事者众 教育告诉我们爱情需要付出 现实中金钱比真情付出更重要 教育告诉我们要默默奉献 现实中倒是高调炒作者受益 教育告诉我们礼义廉耻 现实里倒是小丑出名 教育满嘴仁义道德 现实中满是伪君子 教育告诉我们克己奉公 现实中贪官污吏当道 这巨大的落差啊 不知道是应该教育引导现实 还是现实引导教育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tarimriver 2010-5-11 12:52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受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如自然因素中的大气、水分,人为因素中的 CO 2 、 SO 2 的排放等等。其中,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不容小觑。 一、地貌对气温的影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描述了山上与山下不同地方桃树开花物候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两地气温不同造成的。虽然大气与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而大气相比地表更接近太阳,但大气是不同直接吸收来自太阳的以长波形式传递的热量。地表吸收了太阳的长波辐射,然后以短波形式向外传递,这时候,大气温度才开始上升。接近地表的大气首先受热,然后以对流形式向上传递。大气层尤其是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即,海拔高度每增加 1000m ,气温平均下降 6.5 摄氏度。想一下,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m ,要比同纬度的平均海拔高度不过百米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低多少! 地表没有地势起伏和地貌分异的话,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及由之转化而成的热能和地表温度状况应严格按纬度分布。实际存在的地貌分异显著改变了这一特点,导致山地阳坡与阴坡温度不相同,各高度层带的温度更迥然相异,东西走向山地经常成为热量带界限;高原与平原相比较,温度表现出偏向极地的特点,有时甚至低于其高纬一侧平原的温度,从而呈现出所谓的温度南北倒置的现象。即使迎风坡与背风坡也可显示出温度差别。特定地貌条件下发生的焚风常使背风坡温度高于同海拔迎风坡。山地与高原在气温垂直递减规律作用下常形成冷岛,盆地和河谷相反,成为热岛。 二、地貌对降水的影响。一个地方是否优越,其评价指标是多方面的,其中是否风调雨顺是重要方面。你看,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但人烟稀少,在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这里是妖怪出没的地方。为什么这里如此荒凉?降水稀少是重要原因,那为什么这里降水稀少呢?原来沙漠周围全是高山大川,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北面是天上山脉、东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昆仑山脉。其实,南面如果不是高达山脉的阻隔,凭着距离印度洋较劲的优势区位,这里降水应该是很多的,不至于天天降毛毛沙雨了。同样道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1万多毫米,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山地的迎风坡雨水丰沛,而其背风坡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三、地貌对气候类型的影响。地貌可以通过影响一个地域的大气环流、蒸发情况以及热量散失来影响气候类型。欧洲南北两侧是大的山脉,如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等。中部是平原。这种地形分布,十分有利于带有暖湿空气的西风深入内陆,所以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十分广阔。美洲东西的山脉,中部大平原的地形,使来自北冰洋的冷湿气团长驱南下,和南方冷气团相遇形成暴风雪,这就是美国冬季多暴雪的原因,冬季降水比我国丰富。美洲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使得西部温带海洋和地中海式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如开口开阔且向东的亚马孙平原利于东部经过暖洋流的信风进入,使得热带雨林气候区的范围向内陆深入;而有狭窄开口的刚果河盆地口向西开,非常不利于暖湿空气的进入,所以不宜形成大规模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青藏高原与阿拉伯高原和我国江南地区处于相同纬度,但江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阿拉伯高原荒漠气候,其热量条件都非常优越,而青藏高原独自形成高原气候。 总而之言,地貌与气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地貌通过影响与气候相关的因素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气候。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9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sheep021 2010-5-7 17:01
按:感谢隔壁家的二傻提供本文的线索。看完此文,本人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本博昨天的一篇博文 闲谈:科学与不科学 中的一个比喻(科学与传统在山顶会合)与本文的结尾竟然不谋而合。高兴了半天,特此转载。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 朱清时 院士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 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镭射、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 。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据北京晨报报道,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许的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物质作为普通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有某些绝对不变属性的质点的集合。质点概念本来是对作整体运动的固体的一种抽象,但它在液体、气体乃至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获得了成功。对于所有这些能够具有机械运动的物质形态,物理学称之为实物。在当时的自然哲学中,又称之为实体。把物质归结为物体,进而把物质看成实体,这同质量在牛顿力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有关。牛顿之所以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就是因为在任何机械运动过程中,乃至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始终如一。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物质本身所绝对固有的,被看成物质不灭或实体不变原理的具体表现。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唯物主义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到的。 然而,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想像一个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好像是装着钢铁,最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整个宇宙好像都装在了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质量不再是不变的属性,那种认为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度的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迅速深入发展。在二十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一直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砖块。1932年,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原子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以后,科学家们把比原子核次一级的小粒子,如质子、中子等看作是物质微观结构的第三个层次,统称为基本粒子。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大胆地提出新理论:质子和中子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是由一种更微小的东西夸克构成的。为了寻找夸克,全世界优秀的物理学家奋斗了20年,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 迄今人民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他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 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10-8秒,即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他粒子。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粒子、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至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在二十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弦论的发展又使我们对物质的看法更进了一步。 什么是弦论呢?爱因斯坦在后半生中,一直在寻找统一场论,即一个能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数学框架下描写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论。他渴望以前人从未成功达到过的清晰来揭示宇宙活动的奥秘,由此而展示的自然界的动人美丽和优雅。爱因斯坦未能实现他的梦,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自然界的许多基本特征。但在他去世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已构筑起越来越完整的有关自然界的理论。如今,相当一部分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框架,有可能把这些知识缝合成一个无缝的整体一个单一的理论,一个能描述一切现象的理论,这就是弦论。它正在实现当年爱因斯坦满怀热情追求的统一理论的理想。 弦论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它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的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正如小提琴上的弦,弦理论中的宇宙弦(我们把弦论中的弦称作宇宙弦,以免与普通的弦混淆)可以作某些模式的振动。 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 。小提琴弦的一个共振频率对应于一个音阶,而宇宙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 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 每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约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即普朗克长度(10-33厘米)。简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在产生,也不断在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有人会说,把物质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响乐,不正是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些相同了吗?是的。按照当前流行的观点,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在,因为没有人在进行脑科手术时在颅骨内发现过任何有形的意识的存在。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这个图像为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有人还可能说,无论宇宙弦多小,无论人们能否观察到它们,宇宙弦总归是客观实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应该是客观实在。此话不准确。 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的各种可能的振动态,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组成交响乐的基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自身一样。 在弦论之前,物质的实在性体现在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是上百种原子,这些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组成。这些基本粒子都被当作是物质实体,都是组成物质世界的超级砖块,因而可以把物质世界看作是物质实体。 在弦论之中,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认为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砖块的基本粒子,现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真的成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 有人会想,天啊! 物质都不是客观实在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实在的吗?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 我们根据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 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 , 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 【 本博注:这正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的方式,如阴阳,五行等 】 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有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哲学家们在论述关系实在时使用的哲学辞汇对你可能生涩难懂,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解说。 我们看见一束红光,这是一个事件,是一个果。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首先是光的波长值,这是第一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我们把这些第一性质又称为因。其次,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些其他条件,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凝物,等等。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关系参量,又称为缘。这些因缘聚合产生了红光这个果。红色这类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其存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观察者。关系实在论就是说,关系参量是不可消除的,没有它们,就不会有看见红光这个果,因而是实在的。 再举一个更清楚的例子。要得到一颗苹果树,首先要有一粒苹果的种子,这是因。但是单靠这粒种子也不会长成一棵苹果树,比如把种子放在仓库里,无论放多久也不会长出树来,所以单有因是结不出果的。一定要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且要有适当的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的配合,种子才会发芽长大,最后长成一棵苹果树,结出苹果来。这里的土壤、水分、阳光、温度、肥料等等,就是缘。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适当的缘,在因缘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来。 缘是许多的配合条件。缘有好缘,也有不好的(恶)缘。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结出的果也就很不相同了。比如,把种子放进贫瘠的泥土里,或者施肥不够,苹果树必然长得不大,结出的苹果也不会好吃。假如把种子放在肥沃的土壤中,加上细心照料,结出的果实就会香甜好吃。由此可见,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结出的果便会很不相同。同时,由于缘是由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着。既然缘会影响果,而缘又在那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作用,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甚至消失了,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在苹果的例子中,如果天旱缺水,苹果树便会因之枯萎。所以当因缘散尽之时,果就会灭。换句话说: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 有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以上这些关于苹果的文字,是转述潘宗光《佛教与人生》〔5〕一书有关缘起法内容。 所谓关系者,缘也 , 关系实在论其实与佛学缘起说的基本思想一致。 总之,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以弦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真正步入缘起性空的禅境了。 回头再看一下本文起头的那则消息,不难明白为何人们难以听懂霍金的那么生动的报告,原因就是物质是实体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太执着了! 佛学认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 藏识海(又名如来海)是宇宙的本体。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风缘引起的海上波涛,换言之,物质世界就是风缘吹奏宇宙本体产生的交响乐。 《入楞伽经》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流鼓冥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这句偈语说:譬如一个大海,风平浪静,澄然湛寂,当阵阵烈风吹来时,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浪波,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天地晦冥,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候了。宇宙的本体藏识海(如来海)本是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的。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面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这句偈语说:须知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与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于是本来澄清的识海,便永无宁日了。(按:青赤等种种物色,是指眼根色尘的对象。珂珮是指耳根声尘的对象。乳及石蜜,是指鼻根香尘的对象。淡味众华果,是指舌根味尘的对象。日月与光明,是指身根触尘的对象。)。 这里海水与波浪的关系,正是弦与音乐的关系。它们也正是物质世界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当我弄懂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读到这里,你可能感到: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 本博注: 说白了,科学与传统,都是人类对世界(宇宙)的认识成果,只是道路不同、时代不同、手段不同而已,但目标是相通的。就像爬山一样,如珠穆朗玛峰,有人从南山爬,有人从北山爬,路上的感觉、所见所闻自然不同,但等到在山顶会师时,所见所闻自然相同了。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传统相当于登过山顶的人,科学还在登山途中。传统的观点,科学当然不相信了,只有等他也登顶之后,大家才能坐下来慢慢聊。这个时候,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中西汇通、古今和合的境界了。 另:本文是用佛学来解释现代物理的,其实用中医的观点同样可以解释类似的现象。佛与道是相通的。《西游记》就是一部佛道合一的修炼之书。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823 次阅读|8 个评论
官民關係和國民關係的科學比喻?
LEOLAND 2010-4-28 12:31
曲津華 比喻是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修辭形式,好處很多,弊端大概沒有;若實在要說出一個,那就是有人有時對比喻的不當運用。后者關乎文化修養,不在此論。這里只看看對官民關系和國民關系的比喻是否恰當。 先說官民關系。官的出現,其實是個效率逼出來的問題。什么事,人一多就要有個牽頭的,兩個人抬石頭也是要有個人負責喊一嗓號子才能成事。所以說,官的歷史相當久遠。而民之於官,資歷則更甚一步。因為,在沒有官的時候就有民了,官其實也是從民中脫穎出來的。 既然是脫穎出來的,那么官其實是有著深厚的民性的,而且其脫穎后所在的新崗位就天然地被賦予了深刻的為民的服務意義。這一點,無疑是官的正宗淵源和天然使命。而為官者,當為民中之乖巧者,並曾被認為能代眾民做些專職的服務工作。封建社會,這個專職服務的角色被自封了很多好處,所以就被人周期性地壟斷和世襲了,并長期地處于破與立的循環往復之狀態中。毛澤東先生在當年進京當權之前,曾經與黃炎培先生討論過這個執政周期律問題;與兩千來的反复折騰相比,這已是后話。 以現在的通識,如果對官民關系做個比喻,不妨這樣類比一下:百姓是業主,政府是物業公司。 業主的意思應沒有什么爭議,就是主人。把百姓比做業主,也比較恰當;讓人民當家作主,這不僅是革命年代的激勵性口號,也是革命勝利后的執政口號。而對物業公司,多少就有點模糊。 人們通常的概念是,物業公司的全稱叫物業管理公司,其實不對。準確地說,物業公司的全稱應該是物業服務公司。物業公司是業主雇請來的專業的物業服務提供者,它不是用來管業主及其物業的,而是服務於業主及其物業的。若借用家庭再來一次比喻,則物業公司是保姆,業主是雇主(準確地說是集體雇主)。 把政府比喻為物業公司,也是比較科學和恰當的;當然也會有其它的比喻,但願也如此恰當。從封建社會的父母官,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僕,社會對官的概念性進步是很明顯的。就一般意義來看,政府來自人民,人民挑選具備專業素質的人來組成政府,為自己提供各類專業服務,這是非常正常、正當和正確的一個做法。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概念有點失傳,有點為眾人所淡忘 不僅為官者時有忘記,為民者也有很多人不很清楚了。服務理念的淡化,導致服務水準的下降;有時,這種下降還相當嚴重。 在社區生活中,物業公司是可以更換的,那么,社會生活中的某一屆政府是否可以更換呢?這其實是個偽問題。即使在憲政不甚到位的中國,人大的重要職能就已包括了對一府兩院的設立和監督,那么某一屆政府干得是否恰當,除了在百姓的口中有個評價之外,人大對其執政資格的評估和認可也是早已有之。 再說國民關係。有個比喻是,國家就像個大公司,而民眾就如公司的員工。員工努力了,公司就會好;這當然還要取決於問題的另一面,即公司的方略對路了,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員工的才智來發展公司的事業,走上富足的康莊大道。 要搞好國家這個大企業,管理團隊與員工群體這兩個方面是相得益彰的,缺一不可;但更主要的是公司的發展方略是否對路。那麼怎麼才能保證公司的發展方略對路呢?這就是要發揮全體員工的才智,讓其中有益的觀點和意見表達能到達其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這一點非常重要。 2010-04-27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试论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ouczdm 2010-4-23 23:29
试论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人格教育的缺失成为影响国人素质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深入。本文通过对人格、人格教育和健全人格的科学把握,分析了人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认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对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格人格教育健全人格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种文化冲溢,思潮激荡,利益格局不断变化重组,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一些长期以来被多数人接受的道德准则被打破,而新的道道标准还未确立,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文化多元的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缺失,人格危机等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将难以实现根本转变,强调素质培养和人格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人格教育必须加强。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无疑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形成符合当前实际的教育模式,积极应对这种挑战。 一、人格、人格教育、健全人格的科学把握 (一)人格的概念的界定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拉丁文“persons”,原意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而且随着人物角色的不同而转换,心理学沿用其含义,转义为人格。它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是个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或内隐的人格成分,是人格的内在特征。但这仅仅是人格概念的一种形象理解。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人格”一词的解释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心理特征的总和。 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格下了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罗列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2.整合性的定义: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3.层次性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4.适应性的定义:认为人格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是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性的综合。5.区别性的定义: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6.综合性的定义: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的独特性。尽管对人格的定义至今未有定论,但通过分析以上对人格不同角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之处:1.人格是个体所独具的各种特征或特点的综合体。2.人格是与人的个体差异有关的概念。3.人格是与人的行为模式有关的概念。4.人格是一种相对稳定但也会因与环境互动而发生变化的心理结构。从而概括出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格是这样解释的:①人格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人格平等,人格尊严受到法律保护。②在心理学上,“人格”即“个性”。③人格指人的理性品质。国内心理学家通过对各种人格概念的研究总结,大部分采用这样一个定义——人格,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在人类心理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顺序运行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的总和。 (二).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模式,是人们在自己的心目中塑造出来的最完善的人格典范,是人格所应达到的最高境界。总体上看,健全人格的人应该能够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才智,为人类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并且可以使自己的人格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平衡发展。从具体特征上讲,健全人格应具有以下标准: 1.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全的程度。人格健全的人能够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与人交流,能够从容应对交往中的所发生的种种问题,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人交往,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形成人际关系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健全人格的进一步升华。 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不断发展的,是人与社会协调能力的反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对我们不断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要想时刻保持一种优于他人的良性状态,就要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健全的人,能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了解社会变化,把握社会动态,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不断学习发展自我,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能很快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 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能够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并取得成功。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能勇敢面对。悲观主义者往往只能看到事物发展的阴暗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缺乏信心,遇到挫折时总是怨天尤人,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健全人格的人,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设想,并且能够付出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4.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扬长避短,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持平衡。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人格健全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 健全人格的各个标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是一个统一的综合性概念,为我们改善自我人格提供了尺度和标准。 二、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受教育者心理、道德、精神品质整体提高的教育,即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的素质现状,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把知、情、意、行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整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使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巨大潜力,把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和对社会的最大影响作为人生的追求与乐趣,最终促使受教育者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健全人格。 (一)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养成共同健康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最基本的品德培养,也就是一个人具有人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如果越过基本的品德教育,直接进行某种道德准则的教育,就无法保证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的养成,避免存在人格障碍的畸形人才的出现。 1.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以良性的人格为内在的心理依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一个人来说,世界观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在一起,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和导向作用,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里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它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源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而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会自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必须辅之以良好的心理基础,把“外化”的理论知识“内化”。这种稳定的心理基础就是指良好的人格形态。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格形态,积极主动吸收外化的理论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自身实际,才能内化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外化于自己的行动中,以达到“外化而内不化”的人生境界。这种良性人格的培养主要依赖于人格教育。 2.科学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健康人格基础之上。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的某种需求进行评判所持有的观点。它由信念、信仰、理想等构成,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利益和需要,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人们心目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标尺,影响着人的一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学习和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健全人格基础之上。只有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改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人格教育推动良性道德状态的形成 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独特性的特征,是一种稳定的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状态往往是发展了的、成熟了的、显性的人格表现。人格的稳定性特征决定了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的稳定的内在质地,不同人格的形成往往会形成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良性道德状态。当然,不能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在社会生活中,人格虽有稳定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在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意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种,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可变性和分裂性。人格这些特征决定了培养良性人格的高困难系数。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人格教育,以推动良性道德状态的形成。 4.人格教育是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镇定剂” 当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无论科技文明和社会生产,还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在不断更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交流层面日益加深,文化充溢,思潮激荡,无不给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强调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已经无法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强调素质教育和人格发展的人格教育必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高层次的人格教育才能为当今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才能是我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拥有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教育的发展无疑等同于给我国社会稳定打上了“镇定剂”。 (二) 人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作用,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健全人格,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的活动。为了促进人全面自由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都要围绕“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行人格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培养人,培养人格的教育,是以真理的光芒照亮人的心灵。但更重要的是塑造出完美的人格,使个体的人获得智力的、情感的、审美的、道德的即人格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社会发展又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又是人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格完善是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围绕健全人格的塑造进行。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 2.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检验阶段。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把外化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认识,再由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行为,然后再作用于社会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断接收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内化的同时,其人格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在外化过程中人格结构更加稳定健全。从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健全人格形成的观念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五个方面。其中道德观教育是基础,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是根本。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人们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形成良性的人格集聚知识,以不断内省自我,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观念基础。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一般意义上的人格教育和养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日常习惯的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形成良好道德状态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相关活动,加强学生管理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来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最终达到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寻求二者结合的最优配置。2.生活方式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可以通过党团组织生活的形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明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另外,还可以树立典范,正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3.稳定心理倾向的养成。搭建利于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观念和团体协作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并使之遵从社会规范,社会道德要求。使学生在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具备稳定和求同的内心心理倾向。4.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协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表现,也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良好人格培养与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1.加强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使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品质的形成。 2.发挥党团组织优势,组织各种形式活动,对当前时事政治和大政方针进行学习和研讨,提高思想意识。 3.加强对个人团体的指导。通过党团组织,加强受教育者在某种基础上建立的社团组织的指导。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发挥“无形教育”的积极作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是这一过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关键,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从而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人格完善及精神需要,发挥其“无形教育”的积极作用。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塑健全人格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的前提。当前,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对健康人格的影响,还要联系社会对健康人格的塑造,同时不能忽视家庭对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只有坚持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机制,正确协调三方面的关系,才能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教育相互浸透,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为当今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提升国人素质,从而为我国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我国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能够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黄凯锋.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新取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5.郑雪.试论人格教育的意义、目标和原则.华南师范大学学报.NO。4.1996 6.蒿俊英.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新课程.2007.7.20 7.胡炼.谈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NO.5.2008 8.雷云飞.浅析高校学生的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榆林学院学报.Vol17.No.3.2007 9.葛斌.论人格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Vol.26No.3.2003 10.阎世笙.当代中国人格教育刍论.延安大学学报.No.4.1999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2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英教育V关系教育
moxj 2010-3-2 21:53
网上看到大家这几天对教育关注很多,昨天写了日记《 多一所学校,多一所监狱? 》今晚朋友给我送行,另外约了一个好友一起吃饭,期间大家也一直在聊孩子教育的事情。 朋友的孩子六岁了,幼儿园结束以后准备选择一所好点的小学就读。好友聊起这件事情后极力推荐晋南的一所私立学校: 这所学校的名气非常大,高中生排队考清华、北大;提供许多出国就读机会;封闭教学,孩子送去放心;全程优秀教师陪护,孩子性格培养有很大优势 --- 自己正读三年级的孩子在县城最好小学上学时,数学考 97 分就觉得很满足了,但到这所学校后,寒假回来时拿着 99 分的成绩单和家长说:相信我,下次我会考满分的 朋友有些动摇了,但旁边的媳妇担心太远了,怕孩子不适应,大人也舍不得。 好友对学校的优秀教育及人性化管理又是一番介绍。 朋友还没有下决心。 好友开始拿身边的具体人和事讲经说道: 我九十年代还不到 20 岁跟老爸跑运输时就已经是百万元户了,但后来亏了。自己创业,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起色,但后来跟了现在的老板,生活算是稳定了,事业也被你们看得起了。我老板十年前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但现在省里是排在前十号的人物了, 人家凭什么?重视学习:三天两头去北京开会学习,说白了,学的啥,一帮做生意的人拉关系,认识领导;你把孩子放这样好的学校,就算没培养成什么人才,认识的同学也是有背景的孩子,孩子将来还会没有立足之地吗?人家三年级的学生,放假都去上海聚会,咱在这小县城能见什么世面 昨天的 《 多一所学校,多一所监狱? 》已经是很没教养的话了,我个人的看法不写出来了。 当下的大陆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学术界的人争论为什么大陆没有诺贝尔奖,我知道的几个华人获奖者都是 49 后就没在大陆接受过教育的。 以前,很多博友都提到过孩子的作文写了万里无云,红旗耷拉着一动不动的文字 后马上被 老师批评,改成万里晴空,无风,五星红旗展翅飞扬 自古中国人杀害中国人的事件都很惨烈,即使南京大屠杀都九牛一毛。 其实,统治者对人民的奴化教育也从来都很惨烈,一些人在笑朝鲜人啥开心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在被奴化。 世故的人似乎能看明白一些事情,不要指望孩子接受什么良好的精英教育,花点人民币,让孩子早点世故,接受点关系教育才是正道。 华夏文明的土地上:处处工资被 增长、学生被就业、生活被小康、血汗被捐款、 权利被代表 ..... 教育是大事,做人是根本,别看着诱人的陷阱,让孩子再被奴化。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3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漫谈师生关系
jlxt33 2010-2-16 11:20
【前言】此前科学网上就师生关系讨论了很多,当时写了点想法,没发出去,今天教学心得开天窗了,很可惜,整理一下,用来补白吧。 ======================= 【正文】 师生关系其实挺复杂也挺微妙,有时其实也很简单。 在高校中,师生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与本科生的关系,特别是上大课的本科生,这种关系相对较疏远,事实上,也没办法亲近,一两百人能记住几个名字就不错了。另一种是与自己的研究生和做毕业论文的本科生,这种关系就会亲近很多,交流也更多。其实我们一般讨论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后者。 师生关系有时像父母与孩子,都是一种爱;有些年轻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亲近,像兄弟姐妹一样。这种相处方式,很融洽,但是分寸得掌握好,否则不易严格要求,毕竟不是血缘至亲,宽易严难。 其实,无论如何师生毕竟不同于父母与孩子,但是也有相同之处,就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并且他们能够体会到,这样,训或骂,长大的孩子会理解为爱的一种表达;另外作为父母或者老师(导师)一定要先制定规矩,学生或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是错,挨训或骂时,就知道原因,或许会反省自己。当然,我是不赞同训或骂的,这与批评教导是不同的。 如果学生或者孩子有错了,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并且能够反省为什么错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个过程可以是和风细雨的,很多情况下不必大动肝火。事实上,在事先制定的大家认可的规矩下,大多数学生还是可以遵守的,个别实在屡教不改的话,只好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了,比如不能按时毕业等等。 个人认为老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慈相济,用真诚的爱从严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扰,给他们自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在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要严格要求。这样一定可以与学生融洽相处,教学相长。
个人分类: 学之有本|6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些好用的黑社会套话
longfo 2010-1-19 13:59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2. 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   3.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5.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   6.英雄不怕出身低,关键要有一个好脑子   7.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 场面 情面   8.对人必须诚恳,即使有人欺瞒我于一时,我总能以诚字来感动 他,使他心悦诚服。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你们举一反三,方始可以谈交友   9.杜先生还曾经对一个有文化的朋友说过: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呢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 ;然后在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拉 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10.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1. 杯中酒常满 桌上无虚席   12.政府当你是尿壶(戆大)   13.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日本人想控制上海,想尽一切办 法、千方百计对杜月笙进行拉拢,杜月笙如是说。   14. 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杜抨击当时的国民政府   15.只要事体对双方有利,随时随地彼此密切合作,应该没有啥问题个。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时刻。在美国国防部任职的罗斯福来华,策划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专门去拜访了杜月笙,请求他对美国的情报工作给予帮助。杜月笙作了上述明确的表示。   16.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17.挨骂是假的,银子是真的   18.杜月笙有句挂在嘴上的话: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   19.人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   20.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21.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   22.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23.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杜先生晚年在香港,先生为中国抗战.赈灾慈善做出巨大贡献,晚年依旧气度过人,毁掉所有欠条。   24.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25.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   26.君子我不怕,毛贼我不惹!   27.原来天底下最狠的不是我姓杜的,而是他姓蒋的(蒋介石)。   28.你个事体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的,好!再会!   29.不好好交我不回浦东去   (杜月笙十五岁时出外谋生,外祖母送他到半途之中的八字桥,如是说!)   30.我进攻的矛头直指五彩缤纷的十里洋场!   31.如果日本人利用租借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小时内把租借全部毁灭!   32.我就是靠两只手,一身胆闯出来的   33.你有希望,大家有希望,中国有希望。   34.江湖上有人找杜摆平事体时,杜淡定的说道:闲话一句。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生活问题之二
ben 2010-1-11 20:46
老师: 您好,我是 06 级本科生,曾上过你的公选课 ~ 目前有一个问题在我的心里压了很久,一直没有解开,希望您能给些建议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考研成为了我本科期间最后的目标。因为我一心想要考出去,去一个我认为更好的地方(我这么说并不是嫌弃自己的母校,我热爱我的母校,可以说我的性格都早已烙上武大的印记,不管我今后去哪,我认识武大人。只是武大的很多事都让我感到很伤心和失望,就像小孩子的某一天发现自己所敬爱的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一样)。于是,我选择了中科院,并且在大三寒假的时候就开始积极准备,情况一直都很顺利的。可是爸爸妈妈总是不相信我的能力,让我选一个稍微容易考的地方,比如说母校武大;并且他们认为我是女孩子,需要考虑年龄问题,中科院是三年制,比武大多一年,要是第一年没考上又会多一年。但我没有过多的在意这些,更何况辅导员曾经好几次说我保研的机会不大;读本校是考,读外校也是要考,而我自己是一个做事就会用心去做、全力以赴的人。既然这样我就抛开了外界的一切干扰,潜心备考! 可是命运就是喜欢开玩笑,就在大四刚开学的那段时间,院里保研的工作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了,我当时觉得这和自己应该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就是那么巧,突然有一天好友和老师都来通知我有资格参加保研面试,但保研名额只有 13 个,而我面试前的排名是 18 ,共有 20 个人参加面试,我纯当这次面试是为今后中科院的复试热身。结果出来后发现自己保上了,但是是专业硕士!我当时很失望,要知道我一直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研究性的工作,并不是因为跟风,而是我真的喜欢,我是一个内敛的人,喜欢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事物,总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平时学到的一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我觉得这正适合搞研究!但是专业硕士不能转博和直博,而且培养方案也有别于学术型的。 一个是我梦寐以求的中科院,但今年院里有十几个人考,风险大;而另一个是保研,可以使我避开这些风险,而且爸妈如今已渐渐显出老态,应该是要我照顾他们的时候了,我更加不忍心让他们为我继续操劳,但毕竟是专业硕士,政策还不明了,如果将来办的不好我就成了牺牲品,而且我实现每申请过外校,保研变只能留在院里。可是妈妈三天两头就打电话来,让我不要放弃,我周围的人也是这样劝我的;再加上为准备保研我荒废了许多时间,复习进度受到了影响。最后我选择了留下,如今我已经在实验室里忙碌了两个多月,但心中还是有点遗憾,没有机会向中科院的牛人学习了,没有机会和其中的强人一起学习和实验了,没有机会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了(中科院的学术交流很多,导师都是在海外待了很久的,他们的做事态度和能力会对自己有很大的裨益,更别说哪些硬件设施了)。 其实我现在的导师也挺不错的,只是硬件设施比不上中科院,各种仪器和实验器具都相对紧张,老师带的学生更多一些,这使得老师的经历有限。 现在我不是在想,作为一名专业硕士,我该如何继续我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我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不知不觉已写了这么多,呵呵,希望老师能抽出一点时间给些建议!在这里先说声谢谢!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同学:你好!谢谢你还记得我!在这年头岁尾的日子里,首先祝你新年快乐! 你来信所谈,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一是对专业学位的具体情况不甚明了,也由此导致第二个问题即如何度过这两年的专业学位学习。 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本科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年被保研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说明你的学业成绩,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单位的认可,被认为是具有培养前途和潜质的学生。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对于你将来的学习工作都具有定位和鼓舞的作用。因为,选拔保研的条件是很苛刻的,大家都眼巴巴的瞪着呢,若有条件不合格,就会被拉下来的。所以,你能进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向你表示祝贺啊! 专业学位,不是什么新事物,只不过是这两年扩大了招生范围而已。原来的专业学位,主要是面向具有一定工程实践或背景的人设置的。现在,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专业学位也向应届生开放了。这种培养方式到底会怎么样,能否达到原来设定的目标,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每个培养单位都在实践中探索。简单说,就是不完全等同于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培养方式都应区别。但是,据我所知,很多高校对于究竟如何培养应届生成为合格的专业学位获得者,认识是不一致的,争议也比较多。但我认为,有一条是不应变的,即多学一点儿、学深一点儿、学宽一点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这一条都是必须的。你在目前状况下,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要放弃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坚持打好基础(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为将来或读博或就业预留余地。 当然,中科院的培养方式以及所具备的软硬条件有很多都是现在的武大不能比拟的,你由于种种的主客观原因,已经形成了目前的局面,那就不要再犹豫徘徊了。我给你的建议就是:积极调整心态(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等靠别人的恩赐、一切都要靠自己),重新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直接攻博或先就业后读博,国内外选择),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根据设定的目标,查缺补漏)。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心中的目标,坚持孜孜不倦的追求,或迟或早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匆致 祝你新年新气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好友是大家
liux831 2010-1-11 19:34
我的博客好友多是大家,大科学家,大思想家。 我点击的也多是大家博客。 在关系中,一是看给对方(读者)多少欢乐。 我的一位博友问我:很忙吗? 的确很忙。但是,这不是主要的。 这也需要互动。 我的一位好友认为我写的美女处长活灵活现,大大激发了我写美女的热情。 我写过一篇博士是一种经历,点击超过10000,所以,我愿意结集出版我的博客短文。 有博客好友认为我思维跳跃,我认为思维跳跃多是因为聪明。 博友也是一种关系,在这关系中,我只给对方欢乐。 在关系中,二要看如何match. 我有博友多多,多是很有层次的。 正是共同的追求,和一些博友多有进一步的来往,有的邮件往来,有的博友相聚,有的形成了合作。 这正是match.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期刊评价中不同利益主体关系研究
yuliping 2010-1-10 17:23
本文发表于2009.12《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学术期刊评价中政府、专业评价机构、期刊社、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学术期刊适当多分级有利于调动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高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要重视学术质量而不是看重发表其论文的学术期刊级别;对专业评价机构数量的增加要适当进行控制;在学术期刊评价中不能光评优而不评劣,要整顿偏离学术期刊正确办刊道路的少数不合格期刊;政府部门要加强学术期刊评价的管理与监督。 关键词:学术期刊 评价 利益主体 关系 1 引言 学术期刊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在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发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学科文献数量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为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提供重要参考,同时 可以提高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加菲尔德博士在 20 世纪 60 年代对期刊文献的引文进行了大规模统计分析,得到了大量被引用文献集中在少数期刊上,而少量被引用文献散布在大量期刊中的结论,这是国外期刊评价理论的起源。国内外学者在期刊评价中设计了许多评价指标, 典型的有 RCR(Schubert et al.,1983) 、 RI 、 RW 、 PI 、 PW (Peter Vinkler,1986) 、 NMCR ( Braun Glanzel,1990 ) 、 FCS m ( Moed et al.,1995 ) 、 H 指数( Hirsch,2005 ) 等。 学术 期刊作为科研论文成果的载体,其评价是一个关系到论文作者、刊物、科研机构甚至一个国家科研整体水平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复杂性,至今没有完善和公认的评估方法,这在学术界基本已经形成了共识,不同评价机构评价结果相差较大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牵涉到评价者、期刊社、作者、读者、科研机构等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刘良初( 2005 ) 认为期刊的评价主体是广大读者,而不是少数专家,应该建立以大众评价为主,专家评价为辅的客观、公正、全面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李建军( 2007 ) 认为编者、作者、读者是期刊构成的三大支柱,固化成一个互相依存双向联系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没有主从之分。韩志伟( 2006 ) 认为学术期刊与评价系统之间的关系还处于磨合期,期刊社对评价结果既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反应过度。 至于核心期刊的弊病和引发的各种矛盾的研究更是比比皆是。 迄今为止,系统进行学术期刊评价中不同利益主体关系研究的较少,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为例,探讨学术期刊评价中期刊本身、评价者、读者、作者、科研机构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这些关系对政府改进学术期刊的管理,作者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管理部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学术期刊评价中利益主体分析 2.1 评价者 2.1.1 政府部门 我国学术期刊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制度。中直单位、全国性学会、协会和国家级科研梯队单位主办的期刊直接向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申报,接受两部委的直接管理。地方单位主办的期刊则向省级科研、新闻出版厅局申报,再报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接受地方科研出版主管厅局的直接管理。因此出现了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或一级刊物、二级刊物的提法 ,很自然地,人们认为国家级期刊比省级期刊要好,其实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不过国家级期刊总体上比省级期刊学术质量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 2000 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出了期刊方阵,这是比较权威和主要的官方评价,将期刊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此类期刊约 50 种左右。 2 .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双奖期刊):就是获得国家期刊奖和获得国家期刊提名奖的期刊,每 3~4 年评选一次,获奖期刊 100 种左右。这一部分基本上是大刊名刊,具有较强的自我扩张能力,它们实际上已经是国内的名牌期刊。 3 .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双百期刊):就是每两年一届滚动式评选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百种重点科技期刊。这一层面虽然只有 200 种左右,但在中国期刊方阵中是最充满活力的。 4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双效期刊):就是以全国现有的 9000 多种期刊为基数,选取 10 - 15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好的重点期刊,大约 1000 种左右。这一部分是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 此外,国务院学位与研究生评估研究所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中文重要期刊》, 共 442 种,其中人文社科类 104 种,自然科学类 338 种。同时该研究所还发布了《 2002 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核心期刊表》,全部为自然科学类的刊物,共 644 种。 2.1.2 专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 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从 1992 年开始,每 4 年出版一次,至今已经出版了 5 次,最近的一次是 2008 版,收录的核心期刊总数分别为 2174 种、 1578 种、 1571 种、 1798 种、 1800 种。 在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CSJCR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出版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 CSCD )。还有中信所每年公布的百强期刊, 2008 年首次公布了中英文精品期刊。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学术期刊评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1.3 各高校、科研院所 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进行科研考核、成果奖励、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借以量化评价专业人员的论文水平和学术能力,都制定了自己的学术期刊评价标准,用于单位内部使用。如:《南京大学文科学术期刊榜》、《华中科技大学权威期刊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期刊》等等。由于高校特点、学科特点有着较大差别,不同高校与科研院所制定的学术期刊目录相差较大。 2.1.4 不同期刊评价结果之间的区别 政府评价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价为主,其中双高期刊虽然以学术期刊为主,但也考察知名度,如《家庭医生》就不是学术期刊。同样双奖期刊中《农村百事通》、《大众医学》等也非学术期刊。双百期刊中非学术期刊就更多了,如《科技画报》、《建筑工人》、《课堂内外》等等。双效期刊重点评价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里面的非学术期刊就更多了。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期刊的评价虽然包括了学术期刊,但并不是专门的学术期刊评价,换句话说,中国在政府层面上对学术期刊进行专门评价的还相当有限,虽然存在一些政府公益部门的学术期刊评价,我们将其归类到专业学术机构评价中去。 学术期刊包括自然科学期刊与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点进行自然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重点进行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评价既包括自然科学期刊,也包括社会科学期刊。由于机构不同、侧重点不同、评价方法不同,不同评价结果之间相差较大,其影响也各有千秋。 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期刊评价机构评价结果的应用者,另一方面,他们在制定本单位评价政策的时候也是评价者。实际上,对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各单位自己制定的学术期刊分级标准,在制定这些标准时,各单位基本上都参考了各专业学术机构的学术期刊评价结果,冠以权威期刊、重要期刊、核心期刊等分类,或者是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等分类。总体上,各高校与科研院所制定的核心期刊目录中期刊总量都小于或等于各专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收录期刊的总量,是学术期刊评价机构收录期刊的子集,从这个角度讲,学术期刊评价机构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还是不错的。 2.2 学术期刊社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 2007 年全国大陆共出版期刊 9468 种,平均期印数 16697 万册,总印数 30.41 亿册。在这些期刊中,相当一部分不是学术期刊。这些学术期刊一般由不同机构主办,但也存在着大量的同一机构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的现象,如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就主办 了 《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化学进展》等 9 种期刊。 2.3 科研人员 科研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术期刊的读者,又是学术期刊的作者。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2007 年中国从 事科技活动人数为 432 万人。科研人员主要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其它相关部门。 2007 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 1765 种中国科技期刊,其中我国科技人员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46.31 万篇, 2007 年发表国际科技论文数 21.83 万篇。 3 学术期刊评价中各种关系分析 3.1 学术期刊评价关系图 评价主体 科研人员 读 者 政府部门 专业机构 单位自身 学术期刊社 期刊方阵 收录期刊 期刊分级 作 者 其它机构 主管部门 广告主 图 1 学术期刊评价中各方关系 学术期刊评价中各方关系如图 1 所示。期刊评价主体有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单位自身等,他们将学术期刊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建立的期刊方阵;二类是学术机构根据不同的方法收录的各种期刊;三类是单位为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评价的需要,在收录期刊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术期刊分级。科研人员中包括期刊的作者和读者,作者是学术期刊论文的来源,读者是学术期刊的阅读对象,科研人员与学术期刊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在学术期刊评价中,评价主体对学术期刊社的影响是巨大的。此外,学术期刊社与主管部门、广告主等机构也存在着互动关系。 3.2 科研人员与期刊社的关系 作者无疑对学术期刊的作用是巨大的,通常情况下,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是靠作者和审稿专家来保证的。当然学术质量高的期刊上刊载的并不都是高质量的论文,学术质量一般的期刊上刊载的也有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导致质量不高论文发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审稿人可能把关不严;一些期刊有时为了经济效益,会通过建立期刊理事会的方式进行组稿;还有部分人情稿、关系稿等等。 高质量的论文都希望刊登在优秀的学术期刊上。有时一流期刊与准一流期刊的论文质量相差是有限的,因为一流期刊的版面是有限的,导致许多优秀论文会在准一流期刊发表,总体上一流期刊与准一流期刊的学术质量还是得到保证的。当然,对于一些非核心(收录)期刊,由于其离核心(收录)期刊标准的距离较大,稿源可能不足,部分期刊不从提高学术质量的角度去努力,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会带来垃圾论文泛滥,污染学术空气。非收录期刊中那些学术质量一般的期刊质量提高是个大问题。 期刊社与作者的关系是多方面的,编辑部的服务态度、稿件处理周期、审稿人的学术水平等对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稿件的质量与数量。当然,作者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无疑对期刊社也有较大影响。 质量优秀的学术期刊,能够吸引读者,从而增加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当然,不同学科学术期刊的发行量是有差别的,因此不能一味用发行量和经济效益来评价学术期刊。 3.3 科研人员与评价机构的关系 科研人员与评价机构的关系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科研人员与单位自身评价机构(科技管理部门)的关系。第二种情况是科研人员与学术期刊专业评价机构之间的关系,如许多没有职称评审权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往往是省教育厅组织,教育厅会规定一些学术期刊标准,如安徽省规定教授评审需要一定分量的国家级期刊论文,江苏省规定教授职称评审的论文依据是北大核心期刊。科研人员与这两类评价机构之间的关系一般并不矛盾,单位自身对期刊的分级标准往往是专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评价结果的细化,而且和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期刊标准一般并无冲突。 无论是单位自身的期刊评价,还是专业学术机构的期刊评价,都有少部分相对容易发表的期刊。对单位而言,这种影响是局部的。但是对评价机构而言,有时这种影响是较大的,比如,网上评选的十大垃圾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基本上得到了各高校的公认。需要专业评价机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3.4 期刊社与评价机构的关系 期刊社与评价机构的关系比较微妙,总体上,评价机构对期刊社的影响是巨大的。期刊社与评价机构的关系是不对等的,正如期刊社与作者的关系不对等一样。由于不同评价机构评价方法不同,除了少数学术期刊外,大多数学术期刊的评价结果并不相同。评价方法对期刊社绝对具有引领作用,比如某些评价方法强调引用半衰期,一些期刊社在征稿启示中明确规定必须尽量引用最近 3 年的参考文献;某些评价方法强调基金论文比例,则期刊社会鼓励发表基金论文。 对于一些还没有被专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收录的期刊,评价机构对它们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类是有可能通过努力被收录的,那么这些期刊社会比较重视论文质量和相关评价指标的提高;另外一类是离收录还有较大差距的期刊,这部分期刊可能会偏离学术质量,走向经济效益至上的道路,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3.5 期刊社与主管部门及广告主的关系 期刊社的主管部门,有些就是政府部门,有些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等机构,更多情况下兼而有之。这种关系有时既有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比如高校学报的直接主管部门是高校,间接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政府部门。 许多学术期刊为了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往往会做一部分广告,因此学术期刊社与广告主或广告代理商也存在着互动关系。广告主或者广告代理商在选择学术期刊时,要么选择发行量大的,要么选择比较专业化的学术期刊,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凡是定位准确期刊,一般广告收入也较高,广告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期刊的一种评价。 4 几个问题的思考 4.1 学术期刊评价的分级问题 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期刊分级标准总体上区别较大,但在一流期刊的认定上趋同度还是较高的,比如一级学科中最优秀的期刊,很多单位并无太多分歧。至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期刊分级应该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主要看各单位的科研实力。如果单位科研实力较弱,分级过少的话不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因为一流期刊论文基本上是处于有价无市状态,余下的核心期刊质量相差较大,科技人员没有动力在较好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适当的多分级可以解决科研实力相对薄弱单位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量体裁衣问题。 一些高校的院系,为了弥补学校制定的期刊分级标准的不足,会进一步制定本院系的学术期刊分级标准,这是非常有益的。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也是由院系制定期刊分级标准,并且定期进行调整。 4.2 科研人员学术水平评价问题 迄今为止,所有学术期刊评价都不是直接评价期刊论文的质量,而是从期刊论文的被引量、被摘量、基金支持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用核心期刊、收录期刊等从宏观上评价科研机构是可以的,但在微观上评价科研人员是不合适的。对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评价,更多地应该从论文质量的角度,而不应从发表论文的期刊进行评价。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在内的机构,在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时,强调核心期刊的程度往往大于学术质量,这是有偏的,虽然在高等级的科研人员评价中,核心期刊还是能说明一定问题。建议在高等级的科研人员评价中,可以首先进行核心期刊数量的资格审查,然后将论文发表的作者和期刊名称全部去掉,实行盲评。 4.3 多评价机构问题 在学术期刊评价基本方法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评价机构过多与过少都是有问题的,目前中国的评价机构数量总体上是适中的。评价机构过少,一旦出现偏颇,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适当采用多机构评价是有益的。但是无论评价机构是谁,必须公布详细的评价方法,这样不会造成评价结果的误导。国家应该鼓励现有评价机构评价方法的创新,在没有全新有效的评价方法的前提下,适当控制新的非民间机构进入,以免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基于同样的原因,在评价方法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之前,政府部门不适合从学术质量的角度对期刊进行评价。 4.4 学术期刊评优不评劣问题 中国存在着学术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学术期刊数量过多的问题。目前的学术期刊评价,基本上属于评优,收录期刊的学术质量要高于非收录期刊,但是不能仅仅评优,根据本文的分析,对于那些没有被收录的期刊,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实现一定程度的淘汰制度,它们中的部分会走向异化的道路,一味讲究经济效益,偏离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道路。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在学术期刊总量不变或略微减少的情况下,对那些学术质量低劣,办刊方向不明的期刊坚决关停并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果仅从科研人员的角度改进管理是有偏差的。不要以为学术质量低劣是科研人员的事情,如果期刊不刊载学术质量低劣的论文,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中国学术论文的质量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与其花大力气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素养,还不如花点小力气整顿学术期刊。 4.5 学术期刊评价系统的管理与监督问题 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牵涉到各利益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大部分是有益的,能够促进学术期刊良性发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也应该看到,任一对关系如果太不平衡,也是不正常的,在期刊评价中必须建立良好的监督和举报制度。当然,如果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着和谐的病态关系,也是不正常的,如少数期刊收取高额版面费而不顾论文质量,急于评职称的作者急功近利制造垃圾论文。在多数情况下,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关系链,牵涉到多个利益主体,对于其中有问题关系链的管理与改进是个大问题,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SCHUBERT A., GLANZEL W., Braun T. Relative citation rate:A new indicator for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publications. In: D.Tomov, L. Dimitrova (ed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nference with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on scientometrics and linguistics of scientific text, Varna . 1983,PP80-81 VINKLER P. Evaluation of some methods for the relative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 scientometrics,1986(10):157-177 BRAUN T., GLANZEL W. World flash on basic research. A topographical approach to world publication output and performance in science .1990,Scientometrics,19:159-165 MOED. H. F.,R.E. DE BRUIN.. New bibliometric tools for the assessment of national research performance . Scientometrics,1995,33:381-422 Hirsch,J.E. An index to qual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 2005,102:16569-16572 刘良初 . 从小众到大众谈期刊评价机制的变革 . 出版发行研究, 2005 ( 12 ): 70-74 李建军 . 学术期刊中几对关系的协调 . 当代传播, 2007 ( 4 ): 111-112 韩志伟 . 论科技期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十种关系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 ( 1 ): 14-19 2010.1.10 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62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学生活问题之一
热度 1 ben 2010-1-6 10:22
胥 老师好 ! 听了您开的选修课 , 我很受启发 . 但还不光是启发 , 我还发现了很多与大学生活有关的问题 , 这里向您请教一下 : 问题一:很多人都说现代的中国大学是充满行政色彩的 , 都是国家的、政府的、党的。大学的校长、院长都是有级别划分的,什么部级的、科级的等等。您觉得这符合大学的原始意义吗? 问题二:最近学院里又掀起了一股入党热,但是和以往似乎有些不同的是,入党的条件又增加了一条:没有挂课!这使得我们学院很多平时表现不错,仅仅因为不知道自己选上了某门选修课而没有去上,导致挂课的同学不能入党,相反,很多对党的概念都很模糊,根本没有什么党员意识,思想也不先进的同学钻了空子,他们入党的口号只有一条:毕业后好找工作。抓党票,捞饭碗。 事实是党章里并没有这样规定,说白了这只是学院的某些领导的自作聪明!想问问老师,您觉得这样的规定合理吗? 就这两个问题了,老师有时间可以回信,我比较喜欢这种交流方式,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给予教导。 此致 敬礼 同学你好!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尽管我不知道你的姓名,但对于你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并愿意回答你。 先说第一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已经回答了。大学就是大学。大学就是传承、研究、融合、创新文化的一个机构。有一帮子追求真理的青年学子,再有一帮子献身真理的学者,在一处比较宜人的地方,切磋学问,探索未知。这里没有等级,没有长幼,也没有禁区。一切都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官员在这里是不能立足的。而现如今的中国大学里官气日甚,商气日浓,唯学术风气日日见衰。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条就是大学衙门化。管理大学事务的人(为教师学生服务的人)却成了官员,还要分出级别。本来是服务的人,一旦成了官。有些确实还很不错,任劳任怨为教师学生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又有多少心思花在办学上、服务上?所以,大学衙门化是大学的不幸。我可以预言,这种状态或现象必然是短命的。因为它不符合办学的规律。 第二个问题,还是那句老话,其实,你很清楚你们学院在发展党员时提出的那些附加条件是不对的。共产党党章并没有那样的规定。所谓挂课者与入党无缘,只是你们学院的土政策。我可以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意见。 首先,我们要清楚,为什么要入党。一个入党动机不纯或不正确的人,是不能发展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考察他的入党动机呢?那还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老办法,即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一方面看这个人他说些啥。这说就多了,包括诸如团结的话、上进的话、帮助的、鼓励的、积极的、追求进步的等等。不仅听说,更重要的是看行动,你是一个立志要加入共产党的,那就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时时处处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还是在集体活动或个人单独相处时,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纵自己,也不能降低标准。就是要做一个心口如一,表里如一,经得起各种考验的真正的共产党人。你可能会说, 胥 老师,都啥时代了,你还念叨这老一套。其实,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政权,老百姓愿意跟着共产党走,就是我党从根本上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在共产党内部有着许许多多真正的共产党人。老百姓信服你,才会跟着干革命。如果,一心谋取自己的私利,老百姓就会最终抛弃你。所以,共产党党员的先进性,其实就是共产党的生命线。那么,我们在发展党员时,着重考察的也应该是他所表现出的先进性,是不是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相对的条件要求可能会高一些,在有的班级或学校相对的条件要求可能会低一些。但无论怎样,一个年轻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种种的原因偶尔出点小问题甚至犯点错误,都是正常的,这也是成长的代价。但这决不能成为将其拒之党员发展门外的理由。 其次,我们要真正信仰共产主义。这应该说是最根本的。我们不论作为学生还是学者,都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一个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应该有着丰富的精神寄托。信仰也是其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信仰共产主义我认为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境界,一种使命。他会使你目光远大,胸怀宽广,意志坚定。那么,这种信仰它不应是盲目、盲从或摇摆的,它应是建立在对共产主义学说的深刻了解,透彻把握基础上的一种自觉、自悟和自律。一个人如果能修炼到这种境界,就会笑对天下所有,从容不迫。至于一些龌龊小人的跳梁行为,权当是一出滑稽戏,看看而已。这种人终究会栽倒在自己掘下的墓坑里。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任谁也逃脱不了。作为一个政党,它的本质或者生命力就在于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人强调说是根本利益,我对此说既同意也不完全同意。说同意是从根本上是对的,说不同意是因为执政的许多官员都打着这一说法而忽视或漠视群众的现实利益),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谋取一己私利,这样的政党必是短命的。 信手写来,未加多思,是那点意思。供你参考。 匆致 祝学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43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与一个平时和你很要好但现在突然不理你的男生和好啊?
ben 2010-1-3 12:36
其实,这类问题在青年学生中间是经常遇到的。平时很好,就说明你们交往不是短时间的,起码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一段时间内,你们相互熟悉了解、接受认同,建立了一定的友谊。那么,他现在不理你了,你又想与他和好。怎么办呢?首先,你不要着急,你要仔细分析他为什么不理你了?是你们言语之间冲突了,还是你们之间因为什么产生了误会,还是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又不想让你担心,还是身体不适,总之你要注意回顾检查一下你们的交往,同时再关注对方或通过他周围的同学了解下情况。在情况明确之后,再采取行动。或安抚、或劝解或说明或帮助等等。只要你是真诚相待的,他就不会不理你了。记住,此时此刻,他可能正需要朋友的帮助,而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人诉说或求助。这时,正是显出作为一个真正朋友作用的时候了。不要犹豫,不要矜持,主动地、真诚地去接近关心他。只要你是真心想和好,就一定能和好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对社会的最大责任就是拒绝给社会提供它想要的东西
eduman 2009-12-24 10:16
大学对社会的最大责任就是拒绝给社会提供它想要的东西。这是这罗伯特.M.赫钦斯的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论断。 我认为这句话非常深刻。无疑,训练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本,并使他们成为最称职的公民是大学义不容辞责任,但这不是她的最高责任,她的最高责任是发现真理。 而真理的发现需要拨开现实的层层迷雾,真理往往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经验、价值观等是相悖的,发现真理需要有敢为天下之大不违的勇气,哪怕是被绑赴十字架烧成灰烬。 而现实社会即时的需要往往让大学学者们随波逐流,让真理难见天日。 我们常常埋怨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试问有多少获奖成果是应我们现实中已经感到的需要产生的呢。如果大学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即时问题,那她就失去了自己自身的目的。 因此,大学的最大的工作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机理的发现和批判,这才是独立思想的核心,从长远看,这才是社会的最大需要。 大学要成为思考世界和培养人们进行有效思考的圣地。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这座城,已令我焦虑莫名(转)
shushenlw 2009-12-13 09:42
我们失去了乡村,却没有收获城市。   迪拜建在沙漠上,而我们的城市,却建在沙粒上,市民们都是一粒一粒的沙子,没有一个有效的能够处理危机或与政府形成博弈的组织。上千万陌生的人组成一个巨大的城市,邻居是谁,不知道,我只在熟人社会里生存与交流。   尽管我有车,但想出这个城市,不是说想走就能走的,去往城外的公路多是高速路,雨雪天或大雾天,说封闭就封闭了,如果硬要出城,可能蜗在郊外的所谓国道上,前面与后面是望不到边的车流。   机票并不贵,但有时在机场,飞机就是不起飞,那边说这边空中管制,这边说那边天气有问题,有时坐飞机,与坐火车花的时间没多大区别。坐地铁吧,票价便宜得让任何其他城市的人眼红,二元钱可以通行整个北京城,但东直门、西直门换乘,你一定会骂设计者脑残,或者地下或者地上,按着他们划的箭头兜圈子,不让你走上两站地,他觉得便宜了你。   地铁广播还有义务宣传员,总会提醒你,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要自觉抵制别人的乞讨行为。乞讨者一般都是生活无着落的人或残疾人朋友,给他们一元钱二元钱,完全是民间的一种小慈小善,为什么要将人心弄得拔凉拔凉的呢?如果政府保障到位,谁会闲着没事到地铁里乞讨,除非在搞行为艺术。   当走出地铁向人问路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闪过我,对我问路一点表情都不给,就匆匆而过。人与人之间,总算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只有掏手机,打电话给熟人,指点迷津。如果没有熟人,你就是城市漂流瓶。   开车在城市里,北京大得吓人,出门在外办事,没有半天时间找不上别人的门,找到门了,你却发现找车位停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日新月异,以前觉得是一个美好的词,现在变得异化了,任何一个居民都觉得自己在这座城市里变成陌路人。   一些人在办公室里划一个圈,一片老城就拆迁走了,再也找不见踪影,不仅将老市民们的记忆给快速抹去,也使我们新移民失却从容与怀旧的心情。发展二个字,成为城市的神灵,但有多少人分享了发展带来的福祉与利益?发展是一位财神,只垂爱权贵,而不是太阳神,不能普照所有的人。   水涨价了,看着那么多的人浪费水,我理解政府,想想北京缺水时,水从山西调配过来,从河北分流而来,甚至要从长江开渠引水而来。如果久旱无雨城市人将如何生活?加上流动人员,北京可能已逼近二千万人之众,断路、断电、缺水、雨雪之灾等等,都可以给超大型城市以重创。但我们仍然热衷于造大城,而不像二千年前柏拉图所追求的那样,造幸福之城。   硬着头皮交爱国与环保的水费,我觉得没什么,但城市上空的阴霾却总是挥之不去,罩在城市上空,加上汽车尾气,地上尘埃,经常让我呼吸觉得困难。今天晚报上专题介绍城市阴霾天气,说是空气无法形成流通,所有的废气停留在城市上空了,挑战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回想起奥运的日子,天很蓝,甚至可以看见星空灿烂,因为北京市与周边的人烟工厂都停产了,还有什么力量能使我们的天空真正蓝起来,而不是现在这样,总是灰蒙蒙的一片。   这个提早来临的冬天真是寒冷,雪压下来,菜价马上上去了,还好,粮食供应充足。但没有人自扫门前雪,局部交通阻塞也只能靠时间来缓解危机。有时候,你会发现,政府离你很近,有时候,政府却离你很远,远得你看不见它老去的容颜。政府及时出台措施供暖,可以说是顾及了民意,但亿万富翁潘石屹与建外 SOHO上万业主,却因物业之间的纠纷而无法供暖,而饱受严寒之苦。   政府似乎无力介入其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它的象征与寓意是深远的,这是一个新贵群体,而潘石屹则是新贵领袖,他们陷入城市的丛林之中,亦无力自救,社区物业一场纠纷,就完全闲置了业主的权益,你寒你冷,不关物业的事,业主们呢,是一盘散沙,当潘石屹想介入成为组织者,取代物业收集费用以获得正常供暖时,物业的矛头就直指潘石屹。经济力量成为超越业主的主体力量,它的经济利益远超过业主的正常生活权益。   说了这些,我不知我在叨些什么,这就说明,一个城市对一个人形成的莫名焦虑已成为现实。   我所说的一切,我都无法与身边的城市人一起,去有效校正,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社区代表或代言人,甚至我们的业主委员会也形同虚设。说迪拜建在沙漠上,而我们的城市,却建在沙粒上,市民们都是一粒一粒的沙子,没有一个有效的能够处理危机或与政府形成博弈的组织。上千万陌生的人、只考虑自己权益的人、无法维护自己权益的人,组成一个巨大的城市,邻居是谁,不知道,我们都是自己,只在熟人社会里生存与交流。   我们失去了乡村,却没有收获城市。
个人分类: 思想与生活|897 次阅读|4 个评论
数学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变迁
zhumengjin 2009-11-29 03:09
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素有科学中的女王之称。数学因其严密的逻辑、复杂而又简明的表现形式,历来备受众科学家的推崇。从狭义科学和广义科学两种不同的标准来看,数学既属于科学,又不属于科学,这种特殊的定位使得数学在科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非常复杂,可谓说不清,理还乱。 从中世纪至20世纪,虽然化学等学科也沾一些边,但物理学几乎成为科学的代名词。在物理学主宰科学的那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数学对于科学的创立和推动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包括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多个科学大师,物理学的一次次伟大的革命无不是受了数学的巨大恩赐,可以说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大厦直接就是在数学的推动中建立起来的。数学与现代科学的发展交融一体,作为与科学紧密嵌合的一部分,以至于让我们模糊了数学与科学的严格界限。毫无疑问,数学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女王。 然而,随着物理学地位的下降,生命科学地位的上升,当生命科学逐渐代替物理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主导,数学与科学的关系开始发生悄然的变化。由于生命系统极其复杂,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式已大不同于物理学。以博物学为代表的早期生物学研究直接是基于自然语言的观察描述。对于后来逐渐兴起的各个生命科学如生理学、解剖学、生物进化、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等,虽然部分学科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数学,但生命科学的主体却是直接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到了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合成/整合生物学的实验平台的硬件依赖性更加明显。虽然数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部分学科也仍然或必须倚重于数学,但在整体趋势上,与理论物理的发展历史不同,生命科学的发展不再由数学直接推动。在生命科学主导自然科学的21世纪,我们发现数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与之前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已然不同,重要性已经被大大地消弱。随着更多主流实验科学的兴起,数学与科学的关系不再是绝对的水乳交融,甚至部分学科几乎完全不用数学。在整个宏观科学体系中,数学作为工具的地位日渐突出,与科学的界限不再完全模糊。 经历多年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自然就是自然,现象就是现象,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它是真真实实的客体,它不是教科书上那些完美的公式。而那些完美的数学公式只是让我们用最美妙的符号来描述我们奇妙的世界,只是帮助我们以更简洁的方式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认清我们周边世界的本质。科学就是科学,数学就是数学,数学并不比其他学科高贵,数学也不代表全部的研究手段,数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终极地位就是给予科学最简明、最高效的表达手法,就是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和描绘世界的最精确、最美妙的工具。 差点忘了,数学还可以为某些人提供优越感和饭碗!哎哟谁的鸡蛋?
个人分类: 科普作品|1256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交通对经济的作用——今昔观点演变
热度 1 weberfrank 2009-11-26 22:51
关于交通对经济的作用,国内交通学界的观点多年来是保持乐观的。体现在专业教学中,相信受过专业教育的朋友不会陌生。 追溯起来,这乐观源自清末世界范围内对铁路争先恐后的乐观态度。不同的是,随后的一百多年里,西方学界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丰富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而国内情况则貌似人云亦云,乐观的程度在口耳相传中进一步加强,并扩展到大交通范围。 凭个人寡闻,俺冒昧地以为,是时候引荐认识下西方交通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概况。 一、早期的促进观 早期的观点认为,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代表人物有,经济史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Rostow,1966),曾言历史上,铁路建设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和俄国等皆如此! 一又一、更进一步,该观点将促进作用分为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两类 直接促进包括,运输成本降低及随之而来的消费和原料市场范围扩大,这点对于一些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尤其重要; 间接促进则包括,交通建设、管理和服务所产生的就业;交通建设对其他行业如铁、矿、石油等产生的经济乘数效应;此外,交通建设及管理也使从业人员积累了知识和经验,这一点对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意味着技术资本的引入。 二、近代的允许观 近代的观点则更倾向认为,交通允许(帮助)经济发展。交通经济学家Button坦言,经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交通的功能是使国家的资源和人才能够流通。后者才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原因。 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学者Ahmed 1976,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交通设施的匮乏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常常地,交通缺位,意味着其他社会资源无法流通,例如教育和医疗服务;交通供给不足,限制了农业现代技术在国家范围内的传播,以及农业与其他经济产业间的市场联系。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惨低,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致命的。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交通更大程度上是帮助经济发展,却非直接促进之功。 国内的一句口号,常见于乡村,深刻概括了这种关系,仅用六个字:要想富,先修路! 三、交通失败观点 There is a feeling among some economists that an excessive amount of scarce resources sometimes tend to be devoted to transport improvements. At a given poi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untry requires a certain level of transport provision so that its growth potential is maximized. That means there is an optimum transport capacity for any development level. It has been argued, however, that there are economic forces that tend to lead to an excess of transport provision (especially high cost infrastructure) at the expense of more efficient and productive projects. Wilson (1966)在其编著的书中 pointed to the lumpiness of transport capital which together with its longevity and associated externalities makes it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estimate future costs and benefits. Consequently, decisions to devote resources to transport are not easily reversible or readily corrected. 并且,发展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 (Hirschman,1958)在其书中指出了The political acceptability of transport的原因是the sector attracts resources quite simply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for mistakes (of an economic nature) to be proved even after major projects have been completed. Also development planners tend to be mainly concerned with allocating public investment funds and it is , therefore, natural that they should claim transport, communications, etc. as being of overriding and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urther, given the industrial composition of wealthier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an established heavy industrial base, tied aid for transport schemes has a firm attraction. Those adopting this rather skeptical approach to the role of transport, therefore, accept that an adequate basic transport system is an obvious sine qua non for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question whether the opportunity costs involved in further improving transport are necessarily justified. 结语 交通可以使得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甚至知识和技术)摆脱地理空间的限制,并且交通技术进步则使得上述要素流动代价更低。此外,交通还带来一系列的连带作用,例如,创造和扩大相关行业的市场,引发潜在的社会资源流动并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交通技术进步或水平的提高的是有成本的。考虑机会成本,判断交通投资是否过度,防止浪费,是当代交通制度下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5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学问与写论文是一回事吗?
yuliping 2009-10-26 23:35
至少有这么几个答案: 第一,只做学问不写论文型。 相信在特殊时期,我国的两弹元勋们,即使有了很多科学发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恐怕也没有必要写论文,解决问题优先。我想即使在今天,在我国的某些部门,仍然有类似情况存在,即使你有科学发现,也没有必要或者无须写论文。 第二,只写论文不做多少学问型。 不要以为这是个别现象,这可是目前中国的普遍现象。如果我是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肯定会组织一个专家评审委员会,将目前的学术期刊再砍掉 10% ,绝对是不冤枉的。之所以出现只写论文,玩弄学术的情况,个中缘由就不分析了,大家都明白。 有些现象很有趣,张三的博士论文研究冰箱市场结构,李四的论文用张三的套路研究机床市场结构,王二的论文再用张三的套路研究家用汽车的市场结构。你不能说李四和王二的工作没有意义,但是要说多大创新确实也是个问题。 这还是好的,更多的是查查文献,然后闭门造车,极少数水平高的人弄出的论文倒也不错,但大多数都是垃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尾大不掉,这种情况在人文社科中广泛存在。 最近这段时间,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一些独创性的研究。我目前从事信息经济与科技评价方面的研究,由于侧重方法创新,加上掌握的工具较多。老实说,如果我想玩学术的话,用科技评价方法换到其他领域的评价,如信息资源评价、循环经济评价、和谐社会评价、科学发展观评价,一年发 20-30 篇 CSSCI 论文是小菜,当然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确实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不能这么做! 第三,既写论文也做学问型。 这种模式应该不错,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术,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发表,与他人共享。 现在,做学问似乎也成了一件凭良心做的事情了,各个单位都有考核指标,坚持做纯粹的学问,主要目的是为了创新,必然影响论文写作,不仅影响考核指标,而且有时生存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一味应付考核指标,必然影响真正的学术,真是两难的问题。 第四,不写论文不做学问型。 高校里也有不少,学而优则仕,少数教授从事行政了,当然可以不写论文,不做学问了。也有少数教授也是这样,不说了。当然,这里的不写论文,不做学问,是指实际真实情况,表面上看,还是有一帮研究生在做,当然,教授自己的署名肯定少不了。 能否在国内,不同档次的高等院校,各找一两所进行试点,淡化考核,就像现在教育部在中小学取消奥数竞赛一样。试点几年看看效果如何,即使出现问题,也大不到哪里去。不过切记的是,即使有什么经验,也应该慎重推广,中国的高校,最缺乏的就是多元化! 2009.10.26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数学问题(邱荣涛)
grandFT 2009-10-21 19:24
提问人:邱荣涛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也许讨论它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只是想弄清楚它,要知道,它折磨了我一个下午。问题如下: 对集合S, 设R是关于S中的元素的条件,如果S中的两个元素a,b满足条件R, 则称a与b有关系R, 记为aRb,否则称a与b无关系R. 如果对S中任意的元素a,都有aRa,则R有反身性; 如果aRb,则bRa,则称R有对称性; 如果aRb,且bRc,则aRc,则称R有传递性。 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它满足对称性和传递性,但没有反身性?有人说没有,并给出了证明,即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则必有反身性,但这个证明明显是错的;我觉得有,但没有找到。
个人分类: 提问讨论区|5604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历与品德,其实没一点关系
firefive 2009-8-27 20:40
  在说到品德的时候,很多人经常把高学历与高品德相关起来,要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就说还博士呢,还研究生呢,还还大学生呢等等好像高学历的必然品德也高。   经历了很多事情,想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能早的时候认为读书人懂礼貌,有教养,我也没认为有什么不合适的。   就在一个多月前,说起这样,边上的师弟说,这品德有学历其实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老早的事情,从中学开始就没有什么品德课了,所以学历高的和一个中学生所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差不多少的。就那么几年的教育,对很多人可能压根就没什么效果,往后更是个人的事情了。   学历高,只能说明多读了几年书,知道的知识相对多一点,但品德方面的知识有没人涨一些就不好说了。我们所里,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生以上的人,乱扔垃圾,打饭插队。。。。   学历和品德没什么关系,那和什么有关系呢?环境?我想可能还是家教,特别是小的时候,很多习惯及想法都是那时形成的,小孩也容易学,学好学坏都很容易。是非,好坏,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比如现在的很多大人习惯于自己的一些规则,认为钱是万能,所以有了小孩打老师,然后说不就赔点钱么?家长还说小孩厉害。就算大家认为钱是万能的也不能教小孩那样哈。   当看到衣着破烂乞讨的大爷把一把零碎的钱塞里捐款箱,又看到那些所谓的有知识的人拿着他人的救灾捐款在酒店吃喝,看官们是否还会认为学历和品德有关系。   啰嗦一大堆,想说的是学历和品德是没有关系的。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4283 次阅读|5 个评论
评委的烦恼
lin602 2009-8-11 22:30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一个省的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我是外省专家,自然找我的人要少,但与我们一起参加评审的专家们多人跟我说,真烦,不断有手机打进来,要求关照。许多是自己的朋友,同学,同事甚至单位的领导。 有的评委说,为什么评奖专家的名单不能够保密呢,让别人不知道不就好些了嘛。有的评委说,有的人的项目评不上,回去肯定要怪自己,哎,真是不舒服。 也有的专家觉得自己单位的一些项目上不了,或者与其他单位比较得奖数少了,回去不好向领导、同事交代。 当今的通讯太发达了,专家的名单也太容易被人知道了(其实是科技管理部门人的事情)。 项目得奖及资助评审,最根本的是在制度上做得完善最重要的。这次评审,预先材料经网上几名专家匿名评审,其评审结果(排名)对最后得奖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外省专家的匿名评审,我觉得还是有他的合理性的。我参加过多年一个省的自然科学基金网上匿名评审,不知道申请人及单位,又是外省的,加上自己也不愿意去查阅,所以基本上是凭自己的想法给分数与结论的。至于专家意见有多大用处,那是他们科技管理部门的事情了。这同样又是一个程序公正的问题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正确处理目的、标准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liuximing 2009-7-10 09:20
关于这个题目的研究,觉得很有现实意义,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4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
moxj 2009-6-12 16:26
几次提到异化现象,手机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不过今天我不是想抱怨这个机器,而是想提醒我们这些摆弄手机的人。 以前写了篇日记:《 爱是种抗生素,科学是把手术刀 》。的确我们有恐惧手术,滥用抗生素的习惯。 周围的朋友,不见得哪位有我哥们兄弟多。但手机总是忙个不停。我觉得手机就像买的保险,只有出野外这样的时候才带在身上,但也不见得就能用上。很早以前中国人都讲君子之交淡如水。现在哪个网的邮箱打开都提醒朋友要常联系。 也不知道现在人的感情真比古人进步了,还是退化了。 今天下午正好开会,和大学里的教室一样,总有人的手机响起。进进出出。两位过来开会的领导一直轮流和大家交流,会议结束了还留下来和学生交谈。 别人负责几个亿的项目,一个下午都没有接电话,动手机;你负责几个人学习先进性教育就了不得了,手机响个不停。 尤其我们学生,在地大听於老师几位院士报告,平常很多老师的讲课,在公共场合,别人根本就不带手机,你在下面拿个手机叽哩哇啦是什么意思。 我建议: 如果你没事拿着手机在公共场合闲聊,一律视为购买保险后故意制造事端,损害他人利益,严重诈保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处理。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验营销将成为我们的重要需求
卫军英 2009-6-10 14:19
曾经提出“营销近视症 ”(Marketing Myopia)并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论全球化”,且以此闻名天下的营销大师泰德·莱维特(Ted Levitt)教授,在我的感觉里是属于最有前瞻性的营销学家,这种前瞻性使得他像是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那样,具有未来学家的预言色彩。 早在1960年,当美国密西根大学的J.麦卡锡教授倡导营销4P框架时,莱维特教授即提醒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成长行业,只有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随时都可能改变。”莱维特的观点对传统市场营销的既有成规提出了挑战,比如福特汽车自认为自己的成功是来自于改变生产线、大量生产而降低了成本。但莱维特确认为,根本原因是其洞悉了当时社会对廉价运输工具潜在的巨大需求所致。他批评当时许多公司管理层花费大量精力在生产流程和其他企业经营层面,但是却忽视了追踪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wants)。尽管莱维特的观点当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他却无疑为市场模式的变化提前敲响了警钟,此后的市场和营销背景的演变不断地对他的断言做出证明。后来莱维特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醒与会的经理们,必须要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即他们所在的公司处于什么行业?5到10年后他们又将处于什么行业? 事实上莱维特一直在想我们灌输一种营销哲学,这就是营销模式的变化与本质的不变,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万变不离其宗”。市场营销在本质上是人类为满足需求和欲望而达成交换的过程,因此不论营销手段和营销观念如何变化,其本质并不会改变。所以多年来对于形形色色的营销术语和营销理论,我一向认为本质上都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的更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体验营销也是这样的,它是市场营销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一种需求。最早提出 最早提出了“体验经济”概念的是 阿尔温 . 托夫勒,她在1970年出版的 《 未来的冲击》( Future Shock ) 一书中 大胆地预言:“服务业最终还是会超过制造业的,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2001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他再一次明确指出:服务经济的下一步将走向体验经济。1999年哈佛大学两位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还一起出版了《体验经济》著作,从而使体验营销真正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营销焦点。正因为这样,旭燕的学位论文写《体验营销的信息传播研究》,我觉得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关于营销的术语和阶段的划分实在很多,而且往往煞有其事地把营销模式和观念更新看作是一种替代,我觉得要研究营销首先必须关注营销的本质,要看到这些划分在合理性中都存在着普遍共性。多年前我为了避免学生去背冗长拗口的营销概念,也是为了突出营销本质,曾经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说营销就是一种“需求对应模式”。认为营销的原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因此任何营销的本质上就是为此而寻找合适的满足模式。体验营销之所以受到关注,这是因为人类的满足感很大意义上是建立在心理感受之上的,而现代商品尤其是品牌商品对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感,也是两个方面:物理价值的满足和心理价值的满足。物理价值来自于商品(品牌)的使用功能,心理价值则来自于品牌所具有的情感体验,比如你用一个时尚的Iphone手机,这不仅仅可以便利的移动通话和各种附加功能,而且还给你带来一种时尚潮流富有的情感满足,而后面这种情感满足则应该归之为体验经济或者体验营销的范畴之中。我不知道自己这样说明体验营销,不知道是不是超越了一般对体验营销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所有关于营销体验的信息感受和心理性反应,都可以归结到体验营销之中。既然星巴克喝咖啡是一种营销体验,那么开一辆保时捷招摇而过也是一种营销体验,这里面都有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所达成的信息交流状态,也有消费者对品牌的参与(也叫做卷入)。所以研究体验营销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在体验营销信息场中,如何完成体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意义上,我赞成旭燕把它与整合营销传播相联系,整合营销传播中所讲的“接触点”、“共识”和“互动”在这里很有意义。她的论文核心论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甚至成了核心的信息源,提供着体验营销中的所有信息。在体验营销中消费者融合了传播者、媒介和接收者三种角色,成为体验营销互动中的主体。 2、 体验营销中由于消费者深度卷入了特定品牌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的信息场,这个信息场是相对封闭的,相对与于以往的经济形态来说,体验营销中信息传播的“封闭式”传播效果更佳。 3、 体验营销的信息整合唯有突破简单的线性信息整合,达到“过程整合”——在同一个时空,各种品牌信息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与消费者形成有效的互动,才能实现体验营销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体验营销的信息整合方法,以及以往体验营销对信息整合中的疏失。 谈到疏失我倒是想到一些认识上的误解或者是理解歧义。最近看书看到有学者认为“体验经济注定只能是一种边缘经济,而不能成为经济主流。”原因是“体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给当事人留下难以忘怀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这就注定了被体验的事在消费者生活中不可能反复发生,因为激动人心的体验——如一个人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的体验——如果以在发生,当事人也会习以为常。所以世界对体验的需求实际上是有限的。”我觉得这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人类对营销的心理满足需求是永恒的,虽然大多数消费者对一些极端体验(如蹦极、野外生存等),可能只有一次就不会再重复了,但是对心理满足的体验却会持久追求。举个例子,还说那辆保时捷车吧,它的驾驶者会开着它,在一种社会性的品牌参与中深深卷入,长期而持续地体验品牌的满足。再比如曾经写过的文章“烟草是人生的伴侣”,人们反复抽烟实际上每一次都是在重复着同样的体验。这再一次印证了莱维特预言式的营销断言,把握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这才是把握营销的本质所在。
个人分类: 营销传播|4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向优秀的人学习
cutefay 2009-2-16 19:50
今天一位朋友给我发过来他的2008年总结,总结他2008年的学业、工作、生活等,看完之后,我对他说:我要向你好好学习。他回复说:超越我才行。这位朋友2008年初中科院博士毕业,到外地一家服装公司担任高层,据说以年薪百万聘请的,后来他又跳槽了。08年学业和事业有成,买了房,他妻子还给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可谓年少有为,正处在人生中意气风发阶段。我身边像他这样和我年龄相仿事业有成的亲戚和朋友很多,好多是年薪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虽然赚的钱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还是足以说明他们事业上的实力的。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年龄大一些的长辈级的亲戚和朋友,他们已经经历了半生或者大半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地位。 有这样一群优秀的亲朋好友,自己就更有奋斗的动力,也希望能够做得跟他们一样好,甚至超越他们。我很喜欢跟一些优秀的人交流,跟他们交流,自己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虽然每个人成功的道路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模仿的,但有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总结他们的一些经验,可以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这里总结一下。 一、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每个人身边的资源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成功的道路没有可比性。但是一些优秀的人,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善于抓住机遇。我有一个企业家朋友跟我说:在社会上混,80%靠人际关系,20%靠个人努力。他的这句话不一定适合每个行业和每个人,但是他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他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他是对我这样一个还没有工作经历的人的教导,告诉我说在社会上混人际关系是多么重要。我这位朋友所说的关系,并不是指像蒙牛等企业一样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谋取暴利,我觉得这里的人际关系指的是资源,而资源又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靠人脉,也就是人际关系。这个社会,机遇不是随时都有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的,机遇是短缺的资源,如果有几个人在同时竞争一个机会,他们都符合这机会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机会该给谁,当然是看谁的人脉好了。并且,人际关系多的人会比人际关系少的人有更多的机遇。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应届生这么多,而社会招聘的职位少,尤其是一些好的单位,想应聘的人很多,同样一个职位有很多人都符合要求,单位可不会因为有很多人都符合要求就要这么多人,职位只有一个,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人很符合这职位的要求,同时又在这个部门有熟人,那这个职位多半是会给这个有关系的人。有人觉得这单位这样做是很过分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当几个通过考核的应聘者选哪个都无所谓的时候,那当然会给自己的同事做个顺水人情,把机会给那个同事的朋友。试想:如果他把这个机会给那个同事的朋友的话,那以后这个人可能会跟那个同事有些不愉快。并且,招来的人是同事的熟人的话,同事对那个人知根知底,不至于给自己添乱子。 我觉得有了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懂得利用人际关系带来的资源。这并不是说交朋友就是为了获得什么好处,有目的性的交朋友,而是说当亲朋好友有资源可以为自己所用的时候,可以想着如何去利用这样的资源,当自己有资源的时候,也可以去提供给朋友。另外,人和社会比起来是很渺小的,一个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大家能够互相提供资源,那么自己会拥有更多的资源。 另外,我觉得创业更是需要资源的,很多创业者都是看身边有什么资源,自己能够利用周围的资源做些什么,然后慢慢做起来的。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虽然也有成功者,但是那毕竟是极少数。我觉得如果自己不能有很大把握成为那极少数的人,那还不如好好利用周围的资源,从自己能够做的做起,慢慢扩大人脉和积累资本。 二、勤奋和踏实。我认识的这些优秀的人,他们在做事情上都是很勤奋的,并且不浮躁,能够脚踏实地做事情。我相信,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当自己能够把每天的事情做好,每天都有进步,没有虚度光阴,对于个人而言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许三多式的精神还是很重要的,干一行爱一行,无论什么事情都努力做好,机遇会比不好好做事情要更容易来临。 三、会做人做事。我觉得通常把做人放在做事的前头是很有道理的。先是做人才是做事。在当今社会上,人是不可能不跟别人打交道的,既然要打交道,那首先涉及到如何做人了。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够去做好事情。我觉得人品在个人成功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个社会上也有很多品行不良的人看似取得了成功,但是我觉得他们大多数人都迟早会得到应有的报应的,尽管有的总是做坏事的人一生都没有什么所谓的报应,但这种现象毕竟还是少数。从总体上看,还是品行好的人会更有机会成功的。要在做好了人的基础上做好事情,我第二条里所说的勤奋和踏实也属于做事情一类,我在这里要提一下另外的一类做事情。做事情也分不同的事情,有些事情,主要是靠个人勤奋努力完成的,例如我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样分内的事情,主要靠自己。而有些和人打交道的事情,则不是勤奋就可以的,例如营销、管理类的工作,该说什么话,事情该怎么处理最好,不是靠个人努力的问题,这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做事的含义了。 就先总结这么多,以后有了新的感想再继续总结。总之,我要好好向优秀的人好好学习,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只要他们有哪一点做得比我好,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7893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从"母因子贵"、“动物福利”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newniu 2008-11-1 00:51
在中国有名师出高徒之说,所以学生找名师。然而中国也有母因子贵,母亲富贵是因为儿子。应用于导师,则是导师因学生而富贵。因此,学生和导师是一种互利的关系。然而现实中的许多导师眼光短浅,破坏了这个关系。 多少年来,中国一直缺少诺贝尔奖得主。想想中国十几亿人口,连这点小小的学术承认也得不到,不能不说是科学界的羞事。从才能上讲,中国这么多人,有着巨大的人才基数,保证中国绝对不缺有潜力的人。然而为什么会连续这么多年没有,不能不让人思考。有人曾经说,设计一种文化,使中国一直无法出大的科研成果,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而,我们的确就在这个文化下面。 那么这个文化有什么问题?从现状来看,研究生成为科研的苦力和主力,事实上国外也是类似。然而我们与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的研究生得到的支持和保护太少。大量的导师只顾及眼前和个人小利,缺少基本的人性知识。这些研究生成为下蛋的母鸡,缺少基本的爱护。这既是对研究生个人的伤害,也是对科研事业的伤害。 在西方发达国家,动物保护组织早早推动了动物福利立法。所谓动物福利,国际上公认的是动物享有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无恐惧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 动物福利要求人类应该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尽量保证为人类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当西方连动物都要建立福利时,我们的研究生却难以享受到动物的福利。看看国际上公认的五大自由,大量导师达不到要求。 我通过对还经济的研究发现,研究生类似于古代的封建社会的农奴。他们依附在地主和贵族身上。后来一些人的研究表明农奴的工作效率只有自由农的三分之一。对于科研这类复杂的脑力劳动来说,研究生实际的效率难以发挥出三分之一。首先,由于价格便宜,导师就像使用免费劳力一样,不懂的爱惜。免费的东西是没有人爱惜的。另外,导师缺少人道主义思想,只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压下去,而不懂得如何爱护自己的学生。 实际上,学生是导师的生命延续和传承者。为什么孔子现在这样有名,绝对不是孔子当时有名,孔子其实只不过一个小的教书先生。当时的邹衍、孙子等人比他有名的多。然而,孔子为什么现在这样有名,原因还是他的学生。学生为孔子编了《论语》等著作。 因此,学生是导师的未来,自己年纪大了,如果有了厉害的学生,自己同样也会名满天下。如果自己学生不争气,自己也不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在西方,苏格拉底一本书没有写,为什么我们知道他,这是因为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下了苏格拉底的话。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大家都知道。 因此,有长远眼光的导师应该从长远看问题,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出来,自己也会名满天下,否则也只能窝在家里,永无出头之日。
个人分类: 一日三省|4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事业单位是如何膨胀的?
lengwa 2008-10-19 11:50
今天不知怎么地,突然想到前几年很热的中国政府事业单位膨胀的问题,就记下了。 中国,自古注重人情,所谓人情世故云云。这样,也就造就了中国人治很难向法制过渡。 这也是各单位膨胀的原因之一吧。 昨晚看李小龙,邵伯介绍他到徐老板饭店,他那是不缺人的,但是还是要了他。 估计除了邵会做人外,跟徐老板不好推人情也有关系吧。 扯远了,跟我想法没什么关系。 我想说的是 比如,某单位领导要换届了,常常是下面的某副职上去。 但是更多时候是外面来了一个人物,当但了重任, 所谓外来和尚好念经嘛。 对于这个新领导,很多人都不服,特别是原来几个相互较劲的副职, 这时,他们不再较劲,而是团结对外了。 对于新领导,上任伊始,工作是不好开展的,但是又要做出成绩,树树威信, 而老领导的原班人马,就是不反对他,他也是叫不动的。 那么,他怎么办呢?一个人是做不了事情的,于是乎,安排自己的人进来。 可是,事业单位不同企业之类,原来的人很难排除,就只有多设岗位了。 当然,这些新岗位都是自己人。 这样,当该领导找到一批完全听从自己的人时,单位的员工就多出一打了。 所以,就膨胀了。 个人愚见,大家讨论啊。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2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权
xiaoborui 2008-10-19 11:28
孩子随手拿走别人的东西,当然性质恶劣;孩子说谎,当然得好好教育。 可是,理论是一成不变的,现实却变化多端,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昨天晚上,wanghailong妈妈给我打电话,问睿是否在家,让wanghailong来我家玩。我说当然好,欢迎欢迎。我们一个小区,他俩还是同学。 Wanghailong妈妈做完晚饭后,来接她儿子回家了。一会儿她打来电话了,是睿接的,不知什么事情。但见睿同学说完挂了电话后,赶紧去看看自己的玩具堆,回来后和我说:妈妈,我记起来了,那个玩具车是我送给wanghailong的,waihailong妈妈以为是他偷了我的。 我说你刚才在电话里怎么不向他妈妈说明白啊? 睿睿说我以为她说的是另一辆红色的车,结果我看了,那辆车还在,所以这辆肯定是我说了送给他的。 我说你这个小迷糊,赶紧打电话向他妈妈说明白啊,要不然他妈妈错怪他了。 于是睿睿赶紧翻电话本,给wanghailong家打电话,由睿向wanghailong妈妈说明,车是睿送给他的。 半个小时候,听到门铃响。应门一看,是眼泪汪汪的waihailong和他妈妈! 他妈妈逼着孩子向我们道歉。 我说你别错怪孩子了,睿说了是送给他的。 他妈妈却向我使眼色,要我一同教育他孩子。他妈妈以为是我们为了照顾他们的面子,故意说成是睿送给他的。 但真的是睿送给他的呀! Waihailong被妈妈训得只知道哭,我知道睿不会说假话,可是这当头我和他妈妈说再多他妈妈也不信,还以为我耽误她教育儿子 我只能配合她了。 但看着弱小无助的wanghailong,我能做的只有温柔地替他擦干眼泪,拥抱了他一下。 Hailong妈妈的愿望达到了,回家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一直还是有种向再次向她说明真实情况的欲望。但是会不会越描越黑? 孩子是弱势群体,当我们没有调查清楚的时候,一定不敢妄下结论,因为他们与我们争辩的机会都没有,只有绝对的服从。 但是这样之后,孩子的心灵该受了怎样的伤害,却是大人无从知晓的。当有一天他长大后,会不会也这样强暴地对待别人呢?包括自己的父母?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14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知文摘家园:地震、太阳黑子和潮汐关系文摘
杨学祥 2008-10-15 01:52
新知文摘家园:地震、太阳黑子和潮汐关系文摘 太阳黑子与四川地震的关系2008-09-11 09:41 太阳黑子与四川地震的关系发帖人:无茗大人 发帖时间:2008-06-17 观察发现,太阳面上的黑子数每年都不同。一段时间内,黑子数逐年增多,面积也逐渐增大,在某一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黑子数逐渐减少,经过几年,黑子数变得很少,甚至好向年一个黑子也看不,这之后,黑子数又逐渐增加,直到又一次达到极大值。如此循环往复,从一次黑子极盛或极衰,到下一次又极盛或极衰,大约是10-11年。 时光又过了半个世纪,到20世纪初,关于太阳黑子又有了新的发现。1908年,美国天文学家海尔发现黑子有22年的磁性周期。原来太阳黑子是有很强的磁性的,当黑子成对出现在太阳光球面上时,如果北半球出现的前导黑子磁性是N极,则与它伴生的后随黑子必然是S极。这个时候,太阳南半球出现的黑子对,其前导和后随黑子的磁性刚好与北半球相反。这种黑子磁性规律,一直持续到这个黑子活动周期结束(11年)。新的黑子活动周期开始,黑子的磁性就反转,如此再持续11年,直到下一个活动周期开始,黑子的磁性又恢复到前一周期的状态。这就是太阳黑子的22年磁性周期。 太阳黑子为什么具有周期性呢?科学家们对此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黑子周期是由太阳内部热核反应过程决定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黑子周期性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太阳系内大行星对太阳的起潮力的作用,如木星的公转周期11.86年与太阳黑子的11.1年接近。对黑子周期的形成原因,科学家们正在作更深入的研究。 人们对太阳黑子的研究,当时仅仅是出于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并没有想到它会对我们的地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后来人们发现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也具有大约11年或22年周期,许多天灾都发生在太阳黑子达到极小值或极大值前后,这就使人们不得不注意太阳男子的活动与地球的关系。 地震是破坏性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科学家们发现地震也呈现出大约11年和22年的周期,明显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我国西部及其邻近地区是个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联合作用的三角形地震带。在这个地震带内,19021978年内发生在于7.7级的地震有20次,介于7.77.6级之间的地震有50次,分析这些强震的高潮期与低潮期,可发现西部地区地震的活动大致有11年左右的地震活跃期和11年左右的地震平静期,而从前一个低潮开始到下一个高潮期结束,大约为22年。这正好是太阳黑子磁性周期。例如: 第一强震高潮期为1902一1912年,第一强震低潮期为1913一1922年; 第二强震高潮期为1923一1934年,第二强震低潮期为l935一1945年; 第三强震高潮期为1946一1957年,第三强震低潮期为1958一1969年; 第四强震高潮期为1970一1978年。第四强震低潮期为1979一1995年; 第五强震高潮期为1996一2008年。第五强震低潮期为2009一2020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强震低潮开始于1913年,第二强震高潮结束于1934年,相差22年;第二强震低潮开始于1935年,第三强震高潮结束于1957年,相距23年;第三强震低潮开始于1958年,第四强震高潮结束于1978年,相距21年。这与太阳黑子周期十分接近。 我国华北(包括辽宁)、四川的地震有更明显的10年一11年周期。如: 1922年9月29日渤海发生6.5级地震;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汶北叠溪发生7.5级地震; 1944年12月19日辽宁丹东以南海中发生了6.75级地震; 1955年4月14日四川康定发生7.5级地震; 1966年3月22日河北宁晋发生7.2级地震。 由上述周期可以预计华北、四州在1976年或1977年要发生6,5级以上地震,结果在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震,在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发生了7.2级地震。 安以上测算那么2008四川大地震也就没有什么神秘了也在周期之内。此外98年还发生了大洪水,之后又是海啸龙卷风之类的天灾。 http://hi.baidu.com/xianhliu/blog/item/18a93ed36c8620063bf3cf49.html 大地震的主谋是太阳黑子2008-09-11 09:392001年02月04日 大地震的主谋是太阳黑子 地貌学家朱诚教授一席谈 转自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2576/382835.html   印度古吉拉特邦于1月26日发生7.9级地震,国内遭受了巨大损失。世界人民在伸出援手的同时也纷纷对地震学说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记者昨日采访了南京大学朱诚教授,他是研究地貌学的专家。 朱诚认为,从去年台湾地震、土耳其地震等一系列地震以来,世界显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地质活动多发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很有可能跟太阳黑子在近年内活动频繁有关。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世界范围内开始频发地震。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印度与巴基斯坦边界的这次大地震,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土耳其、墨西哥、日本以及美国都发生了级别不同的地震。虽然有地震学家认为,从去年到现在为止,全球范围内7级以上的地震仅仅比平均每年出现这种强度地震的平均数18次略高一点,因此现在并不能算已经进入地震多发时期。但朱诚认为,烈度较大的地震虽然出现次数并没有明显增多,但烈度较小的地震出现的次数却非常多,并且全球各个地区都有这么高的频率,一些沉寂多年的火山在近年内也出现了活跃的迹象。 朱诚说,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的形成受多种原因影响,其中天体引力是最大影响力,正如月亮与地球间的引力变化可以引发海水潮汐现象一样,其他天体与地球间的引力变化同样可以引发地球内部的固体潮。虽然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们根本无法觉察这种固体潮,但它却逃不开精密仪器的监视。而这种地球内部的固体活动肯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地震等人们可以感知的地质活动。 据了解,太阳黑子大爆发是每隔11年便发生一次的周期性活动,而从去年起,太阳黑子又进入了爆发期。朱诚认为,黑子活动的频繁很有可能导致了地球与某些天体间的引力变化,而这种变化便可能引起一定的固体潮。 朱诚同时还告诉记者,虽然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带,但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早在70年代我国就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破坏性地震,90年代也曾成功预报过4次5级以上地震,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本报记者 马成 《江南时报》 (2001年02月04日第一版) http://hi.baidu.com/xianhliu/blog/item/5cbd89cb006420fb53664f48.html 2008年火山强震依然频繁发生 2008-09-11 09:37 2008年火山强震依然频繁发生 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28.6度),2008年月亮赤纬角在27-28度之间高位运行,潮汐南北震荡依然强烈。特别是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地壳均衡是洋壳反向升降13-20厘米,产生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导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火山频繁发生。强潮汐起激发作用 。1998-2000年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1999年全球强震频繁发生,2008年将发生类似情况。 10.杨学祥. 今年入冬以来最强的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大部地区.2007-12-26 光明网-光明 观察.经济科技。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26/content_715988.htm 11.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 (4):5-12。 12.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 进展,2006,21(3):1023-1027。 13.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 学报, 2004, 47(4): 616-621 http://hi.baidu.com/xianhliu/blog/item/57c8ac0f1a456debaa64574f.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日关系十大敏感问题及对两国发展的影响
suqing1961 2007-8-2 12:27
一、十大敏感问题 (一)日本侵略中国历史问题 该问题的核心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对此已有明确表述。中方历来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愿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日方曾首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双方的冲突: 日本右翼势力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时有发生,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6次(2001年至2006年)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政治僵局。安倍是否也会参拜靖国神社? 中国的态度: 强调以史为鉴,不是为了要延续仇恨。由原来的一味强硬,开始变得更加灵活、务实。 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对中国人来说,对日的历史问题永远是一个民族感情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有可能不会再像现在这么强烈。但是,日方在此问题上的任何玩火,都有可能引起两国关系的恶化。 (二)台湾问题 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19世纪末,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二次大战结束,日本按照《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声明》将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此后,日在追随美国承认台蒋的同时,实际上一直把台湾归属未定论作为对华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自此,中日两国之间围绕台湾地位问题已通过邦交正常化从政治上得到解决,双方就日台关系的性质和处理原则达成谅解。 中国的立场: 对日台开展民间往来不持异议,但坚决反对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要求日方明确承诺台湾不包括在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之内,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息。 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程度不断加深,台日实质关系明显提升。一是台日官方互动频繁,日本利用台湾问题牵制、防范中国的意图日益明显;二是台日军事关系逐步升级,但双方目前互动大多通过退役将领、低阶军官进行或以学术交流为掩护:三是台日经济关系中政治色彩日趋浓厚。 影响: 大陆与台湾问题处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日台问题的走向。 (三)钓鱼岛问题 问题的由来: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是我国台湾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以及一些礁石组成。甲午战争前,日本并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并划归冲绳县管辖。1945年8月,日本投降,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应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单方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中方立场: 留待后人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 冲突: 日方指责在该海域中国正常的科学考察活动,右翼分子岛上建灯塔,驱赶在附件打鱼的台湾渔民。 影响: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东海海底被发现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后,钓鱼岛成为中日双方关注的焦点。(1)成为未来能源争夺的焦点;(2)成为现实战略支点争夺的焦点。 (四)战争赔偿问题 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军民伤亡近3500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1952年,台湾当局迫于美国压力,在《日台条约》中放弃了对日的战争索赔。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政府明确表示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责任并对此深刻反省。在此前提下,我国政府决定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并载入《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再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认了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的决定。但民间赔偿问题并没有解决,民间的要求一直也没有中断。 问题的体现: 中国民间对屠杀惨案受害问题,战俘劳工问题,妇女受害问题,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受害问题,被劫文物图书归还问题,日机滥炸受害问题,以及日本残留公债问题,一直有诉求。 日本的态度: 对中国民间索赔诉讼,日本政府以下述三种理由搪塞和拒绝:(1)赔偿问题已通过政府间条约解决,战争受害者个人无权向加害国索赔;(2)受害者诉讼时效已经超过了日本民法规定的20年追溯期;(3)日本国家不能对受害者个人承担赔偿责任。 影响: 与历史问题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国越来越不利。 (五)南京大屠杀问题 事件: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共计屠杀30余万人。 问题: 日本政府承认南京大屠杀,但对屠杀的人数一直存争议态度。近年来,一些日本政要企图篡改史实,日本文部省最新公布的2008年高中教科书的修改意见中写道:关于罹难者数字有各种学说,有一种学说称超过10万人,另一种学说称大约为4万,但是精确数字迄今尚未查明。 影响: 与历史问题相同,伤害中国民众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国越来越不利。中国在提供大屠杀死亡人数确切的证据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仔细。 (六) 慰安妇问题 二战期间,日本军方下令为前线官兵设立慰安所,有组织地强征慰安妇为日军提供性服务,涉及中国、朝鲜、韩国、东南亚许多国家,但以中国为甚。 日本的态度: (1)不承认;(2)承认有,是商业行为,没人强迫;(3)非政府和军队行为,为民间劳军行动;(4)非日军独有,不应该受到谴责。2007年三月,安倍首相在此问题上反复无常。 影响: 慰安妇问题是非常简单清楚的历史事实,只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历史实行三不政策不认罪,不道歉,不赔偿,使其复杂化。只有历史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七)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靖国神社是日本为祭祀在历次战争中战死的人修建的,明治时期建立,由于里面供奉有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共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因而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成为伤害二战受害国民众的重大政治事件。 日本政要不断参拜的原因分析:( 1)战后美军占领当局放弃了前期执行的惩治日本侵略罪行的进程,致使日本原战争势力重返政坛,他们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认识一直持抵触态度;(2)日本至今未能形成对其侵略历史的一套统一的法律判断和国家意志,致使日本国内对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缺乏有效的法律的、行政的约束手段;(3)一些政要迎合右翼势力和团体,以争取选票。 解决的办法: (1)不允许日本政要参拜;(2)将靖国神社中的战犯牌位移出。 影响: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受害国对参拜问题的反应,已成为日本和亚洲受害国之间的极具政治象征意义的焦点问题。 (八)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本的教科书是由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由文部省组织专家学者审定,通常每4年审定一次。教科书审定合格后,私立学校可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版本,公立学校的采用则由地方教育委员会决定。近年来,一些出版社美化日本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回避日军慰安妇问题,将侵略战争作为日本的自卫战争和解放亚洲的战争加以肯定,等。目前已有大约30多所私立学校采用这些问题教科书。 日本对此问题的态度暧昧: (1)对教科书的审定工作采取不进行政治干预的方针,对有严重问题的教科书予以放行;(2)认为教科书并不代表日本官方的历史观点。 影响: 与历史问题相同,极大地伤害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随时可能演化成两国之间严重的政治事件。 (九)在华 化学武器遗弃问题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多次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大量伤亡;战败后时,为掩盖罪证,又将大量化学武器掩埋地下或弃之于江河湖泊之中。迄今,中国已有14个省(区)60个地点发现了日军当年遗弃的化学武器,它们对中国有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危害,成为中日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上个世纪80代后期,中国政府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交涉,要求解决日遗化武问题。经过多轮谈判和现场确认,日本政府承认在中国遗弃了大量化武。1999年7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日本政府承诺诚实履行《公约》规定的销毁义务。之后,日方对在中国发现的遗弃化学武器进行确认调查、挖掘回收及鉴定包装等各类现场作业共计60余次,挖掘回收日本遗弃化学武器近40000件,并待日后统一销毁。 问题:( 1)在遗留化武数目上中日双方存在争议,中方说有200万枚之多,日方坚持说只有70万枚;(2)在赔偿问题上,日本政府态度消极,试图采取拖延政策,使事情不了了之;(3)日方销毁工作进展缓慢,1997年至2006年间,还未销毁一枚遗留化武。 影响: 不断发现的遗留化学武器给中国民众造成伤害;与历史问题相同,但相对容易解决一些。 (十)日本入常问题 日本是1956年成为联合国成员国;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把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提出了一不要否决权,二不损害目前五常权益的入常策略。近两年,随着联合国改革问题的提出,日本入常的步骤大为加快,这也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表现。 日本入常的前提: (1)全面清算日本的军国主义;(2)全面冻结和台湾的关系;(3)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4)永久禁止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5)允许中国民间进行战争索赔,并以立法和条约的形式加以保障。 (十一)其他敏感问题 (1) 光华寮所有权案问题 : 该问题涉及到大陆和台湾谁为诉讼主体的问题,也即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问题。温总理访日前,日本最高法院判决,因为台湾方面原告资格消失,因此推翻二审台湾胜诉的判决,要求发回京都地方法院重审。 (2) 东海油气争夺问题: 焦点是资源和领海主权的争夺。东海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它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这些资源将使日本从资源贫乏国家变为天然资源大国,对日本和中国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 日美安保条约问题: 2005年2月,日美发表联合声明,明确共同防卫战略目标,并将台湾问题纳入其中。中方认为日美同盟是一种双边安排,其作用应控制在双边范围之内,不应有损第三国的安全利益。台海局势复杂敏感,美日应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务必在台湾问题上慎重行事,不要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息。 (4)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问题: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项目包括对华日元贷款、无偿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25年来(1979年至2004年),日本共向中国提供资金援助3.3万亿日元(约合1700亿人民币),约占中国接受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60%左右。到2008年,日本将正式停止ODA对华项目中的日元低息贷款,ODA在中日经济交往中发挥的主要使命也将正式完结。 二、几点结论 (1)中日之间的敏感问题归根结底是两国之间国家利益的博弈,表现形式主要为历史问题及其派生的相关问题,反映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冲突。 (2)上述敏感问题有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如侵华战争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慰安妇问题、南京大屠杀问题、教科书问题等,有的属于新出现的现实问题如日本入常问题、日美安全和约问题、东海油气田争夺问题等。其中历史问题是关键,是两国建立互信和处理好其他问题的前提。 (3)上述敏感问题成为影响中日未来发展的不定因素,处理得好将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处理得不好随时可能成为两国关系恶化的导火索。这将考验两国政府和民众的智慧及包容度。 (4)处理上述敏感问题要注意两点:一、不能一味强调中日友好而忽略民众的感情,应该把民间对日的正当行动作为政府处理对日关系的一张重要的牌。中日和好、发展顺利时更应注意处理好这个关系;二、要防止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好心办坏事,影响中日发展的大局。中国强大和国内矛盾突出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5)处理中日关系的准则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其中以史为鉴是基础,不妨在这个问题上更为灵活、务实;面向未来才是目的,应该更加注重中日和好的根本利益和双赢结果。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两个大国,中日应该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及未来做出贡献。因此,对中国来说,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6)当前中国正处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日关系中任何局部的、暂时的不和谐因素都有可能对未来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产生影响。小不忍则乱大谋。中日关系虽然复杂,处理不好,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更大。 (7)中日和好符合两国共同利益。和则共赢、互利,伤则两败、俱损。 (8)我个人对日本并无好感,但仍力图理性分析、对待这些敏感问题。 (本文写作参阅了大量网络资料,谨向相关作者致谢)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3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