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领航地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领航地学赋——为母校六十周岁生日而作
热度 47 bianyi1 2012-10-21 22:55
领航地学赋——为母校六十周岁生日而作
【 毛毛按 】 昨天,是毛毛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六十周岁的生日。地大是毛毛人生里程中的重要地标,我对这方校园怀有很深的感情。作为地大六十周年校庆晚会导演组的一员,毛毛参与了晚会的部分筹划,并受母校委托,为晚会创作了一篇主题赋文,在晚会上由教工代表们集体朗诵,命题为《领航地学赋》。 学校要求我用古体赋文的体裁,来展现地大在当代和未来领航地学的风貌。用古体来书写现代自然科学,况是受命之作,不能任随自己的思想信马由缰,创作时确需别有一番思量。纵然不得不“带着镣铐跳舞”,但我终究不想把这篇东西作成空洞虚华的御用文章,因此我把赋文的重心与主体放在了地球科学本身和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之上,融进了自己对地学这门学科的思考与展望,这同时也是对母校未来在学术上领航地学的期冀。我想,这要比通篇铺张粉饰笙歌颂德更有意义,也对得起母校创立伊始那些潜心耕耘辛苦开拓的先辈前贤们。 经过梳理,我把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方向归纳为五点: 第一,地球科学的根本任务——为地球写一本说明书;第二,为人类提供生产与生活所必需的资源与能源,重视新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第四,现代各学科在地球科学上的应用,开拓一系列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新领域;第五,地球科学的终极使命——探索地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在下面赋文中各段分别有所体现。 赋文写毕上呈之后,校方出于需要还是做了不小的增删修改,所以昨晚晚会上朗诵的版本和我的原始版本有所不同。这里,我仍然拿出自己最初的创作,就作为毛毛个人献给母校六十周岁生日的一份薄礼吧。 赋体也分多种,从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考量,我选择了骈赋的形式。骈体文首先必须讲求对偶句式和音韵和谐(为朗诵计,我以押开口韵为主),其次要炼字词和用典故。赋中部分字词及典故解释特附注文后。 领航地学赋 践踪幽谷,闻鸟语花香;伫足危岩,览水色天光。日月盈昃辰宿张 ,寒暑更迭云雨忙。川泽纡 而山陵险,孰施鬼斧?沧海易而桑田迁,孰运天工?崇阿 蕴奇珍,馈生灵以物丰;冈峦藏锦绣,飨万类而共荣。 匆匆万载,悠悠亿年;风起云涌,星移物换。地层绘九州演变之年轮,代际兴亡晓览;化石录星球过客之存照,物种枯荣明鉴。感生物进化之奇,今人脱胎于古猿;叹板块运动之妙,青峰发轫 于赤岸。自然之力,江河湖泊以成;造化之功,陵谷丘原乃奠。究天人之际 ,为地球修史,此地学学科之本;通古今之变,为家园立传,此地学学人之擅。 山藏琬琰 ,岭育琳琅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矿石者,工业之仓廪 ,国民经济之脊梁;油气者,能源之锁钥 ,长治久安之保障。我地学学人,研理论而悉心求法,重实践而躬身力行。入油田,探矿床,析分布,圈异常,集数据,求储量,辟蹊径,架津梁 。神州天宝 查彻,赤县 物华勘详。合理开采,环境无伤;优化配置,效益益扬;研发新技术,吹节能号角;探索新资源,为后世存粮。 山有变,滑坡塌陷田舍摧;陆无常,地震泥流沃野颓。应危 艰谁堪用命?地学人一马当先。摸清规律,以史为鉴;未雨绸缪,防患于前;合理评估,准确预断;从容排险,力挽狂澜。救苍生于累卵 ,拯黎民于倒悬 ,护家邦以久晏 ,扶社稷以长安。 格物 诸说,千丝万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旧歌翻新曲,须融会百家;老树再逢春,宜兼收并纳。信息航遥,声光电化,数理生科,模型算法,术业恒通,六艺 相成,学科互动,八方善假 。取径宽而地学之根弥壮,师法众而地学之脉益长。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日月星三光 并熠,天地人三才 合一。拓开新领域,展高屋建瓴 视野;冲破旧樊篱,倡地球系统科学 。原子微粒,宇宙天体,微观宏观连理;云蒸霞蔚 ,草长莺飞 ,气候物候相随。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天行有常 ,莫背道而妄为 ;制命而用 ,推可持续发展。商汤网开三面 ,鸟兽不夭其生 ;里革断罟匡君 ,资源不绝其长。千岩竞秀 ,俱山川而齐荣悦;万壑争流,侣草木而共和谐。泽今人以兴邦,惠子孙而永祥。 根实京燕,枝连楚天 ,筚路蓝缕 一甲子,地大人鸿业肩担;光阴斗转,岁月荏苒,栉霜沐雪六十年,地大人弦歌不断。云苍苍天涯望尽 ,风萧萧清角吹寒 ,关山叠翠层峦,长路修远漫漫 。锤盘相伴 ,海内定勘,梦在脚下绵延;桑榆未 晚 ,旭日将灿,正当金色华年。豪情显,跃马高岩,大漠长河踏遍;苍穹远,鲲鹏翼展,笑傲绝壁峰巅;脉相牵,叶盛荫繁,生生薪火相传;旗舒卷,风雨并肩,振帆理想彼岸。 桃李争芳,百鸟欢唱,秋水长天交响,共谱华彩诗章;旌麾 高扬,乘飙 破浪,指引未来方向,我辈地学领航。 注释: 【1】 出自《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盈:月光圆满。昃:太阳西斜。 【2】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 纡:迂回曲折。 【3】 崇阿: 高丘,高山。晋谢万《兰亭》诗: “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 ” 【4】 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金元好问《奉直赵君墓碣铭》: “ 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 ” 【5】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 琬琰: 泛指美玉。 《楚辞 · 远游》: “ 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 【7】 琳琅:精美的玉石。汉张衡《南都赋》: “ 琢琱狎猎,金银琳琅。 ” 【8】 出自《千字文》:“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丽水:金沙江,出产黄金。昆冈:昆仑山 ,出产玉石。 【9】 仓廪: 储藏米谷之所。仓:谷藏曰仓。廪:米藏曰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0】 锁钥: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吾有门下士崔夭,见管东门锁钥。” 【11】 津梁:比喻能起桥梁作用的人或事物。《魏书·封轨传》: “ 吾平生不妄进举,而每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 【12】 天宝:天然的宝物。物华:万物的精华。 唐王勃《滕王阁序》:“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13】 赤县:指华夏、中国、中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 【14】 累卵:堆迭的蛋,比喻极其危险。《韩非子·十过》: “ 故曹,小国也,而迫於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 【15】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孟子·公孙丑上》: “ 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 【16】 晏: 安定,安乐。《汉书·诸侯王表》:“而海内晏如。” 【17】 格物: 穷究事物的道理。清末称西洋自然科学为 “ 格物 ” 。《礼记·大学》: “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清严复《原强》: “ 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制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 ” 【18】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 比喻能帮助自己进步提高的人或意见。出自《诗经 · 小雅 · 鹤鸣》: “ 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19】 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 “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本文中泛指各学科。 【20】 假: 借用,利用。《荀子·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21】 出自佛教《 维摩诘经·不思议品 》:“ 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后常用“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比喻微观与宏观、个体与整体的矛盾统一。 【22】 三光:指日、月、星。 《庄子·说剑》: “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 【23】 三才:指天、地、人。《 周易·系辞下》: “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 ” 《周易》最早最明确系统地提出了 “ 天、地、人 ” 三才之道的学说,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 【24】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出自《史记 · 高祖本纪》: “ 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25】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是从传统的地球科学脱胎而来的,把地球看成一个由相互作用的陆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社会等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系统,是一门重点研究地球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了解地球系统所涉及的过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维持充足的自然资源供给,减轻地质灾害,调节全球环境变化并使危害降到最小,获取在全球尺度上对整个地球系统的科学理解。 【26】 云蒸霞蔚:蒸,上升。蔚,弥漫。像云霞升腾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27】 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暮春美好的景色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出自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28】 出自李白《日出入行》:“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 四运:春夏秋冬。 《日出入行》是大诗人李白利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篇,此诗反用汉乐府古意,认为人不能 “ 逆道违天 ” ,而要适应自然规律,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9】 出自《荀子·天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揭示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 【30】 出自《荀子·天论》:“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31】 出自《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即人不是盲目地为自然所支配和控制,而是可以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来利用和改变自然。 荀子 “ 制天命而用之 ” 的思想强调了人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32】 出自《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说的是商汤有一次狩猎,见部下们张网四面并祷告说,上下四方的禽兽尽入网中。汤命令去其三面,只留一面,并祷告说,禽兽们,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网中。这是中国最早有关资源环境保护思想的史事之一。 这个故事也见于《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 ‘ 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 汤曰: ‘ 嘻,尽之矣! ’ 乃去其三面。” 【33】 出自《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荀子的这一论述是中国早期自然资源保护思想的杰出典范。 【34】 里革:鲁国大夫。断:这里是割破的意思。罟:网。匡:纠正。典出《国语·鲁语上》:“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说的是鲁宣公不顾时令,下网捕鱼,里革当场割破鱼网,强行劝阻。这也是中国古代关于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著名史事之一。 【35】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重山叠岭互相比美,许多溪水竞相奔流。 【36】 根实京燕,枝连楚天:指中国地质大学植根于北京,同时也在武汉插枝繁衍。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 1952 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75 年迁校于武汉, 1978 年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2005 年 3 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至今。 【37】 筚路蓝缕: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38】 云苍苍天涯望尽: 化用北宋晏殊《蝶恋花》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39】 风萧萧清角吹寒:化用南宋姜夔《扬州慢》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40】 长路修远漫漫:化用屈原《离骚》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41】 锤盘相伴:地质锤与罗盘是地学工作者不离身的两件工具。 【42】 桑榆未晚:化用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3】 旌麾:指帅旗。西晋陈寿《 三国志·夏侯渊传》: “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 【44】 飙:指 暴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飙,扶摇风也。 ” 【 毛毛跋 】 上面这个LOGO是母校的校徽,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这是地学人视为生命的“地质三宝”,寓意着母校在地球科学领域里的优势与特色,这是具有普遍性的解读。毛毛个人还从中读出一层含义,你看,地质锤和指南针恰好组成一个“ 干 ”字,这告诉所有地学人,地球科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窝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的学问,她永远要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爱她,就要干她! 我开始便提到 地球科学的终极使命是探索地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我在赋中着重书写的一段内容。1995年美国著名动画电影《风中奇缘》(Pocahontas)中由Vanessa Williams演唱的那首深沉而浪漫的主题曲 Colors of the Wind (《风之彩》)是毛毛百听不厌的经典,它完美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永恒的主题。 “你认为你拥有每一块你驻足的土地?大地无非是你占有的无生命的财产?但我却知道 每块石头 每棵树木 每个生物 都拥有生命 拥有灵魂 拥有自己的名字……你是否曾经聆听野狼向着冷月哀嚎?你可曾知道山猫为何咧嘴而笑?你能否与大山的声音彼此唱和?你能否绘尽风的万种色彩?…… 暴雨河流是我的兄弟 苍鹭水獭是我的朋友 大千万物,皆彼此紧紧相连 造物的链条往复循环,生生不息……不论我们的皮肤是黑是白抑或黄 我们需要与万籁的箫声彼此吟唱 绘出风中的七彩。当你绘出风中的七彩,才可以真正拥有地球。” 这燃情激荡的歌词想必会引起每一个曾跋涉穿行于崇山大泽中的地学工作者的共鸣,毛毛把这首歌放在最后,与天下地学人共赏共勉。时近感恩节,也谨以此歌识之,让我们感恩地球,感恩我们共同的家园。 Vanessa Williams - Colors of the Wind(中英字幕)
个人分类: 附庸风雅|8248 次阅读|11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