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殡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当前江西农村殡葬业改革说几句话
热度 5 montec007 2018-12-17 04:43
这几天回到江西老家,家人乡邻聊天时的一个共同话题就是当前政府的殡葬业改革出现的怪问题。 今年前一段时间江西出现的“抢棺材,不抢人才”的现象,令江西省政府的形象一落千丈。 政府目前推行所谓的三沿六区政策,是一个典型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欺下瞒上工程。所谓三沿六区政策,就是在某个具体时间之前(有些县是12月19日之前),必须将公路沿线、铁路沿线、还有什么沿线,肉眼所及处的坟墓一律挖平捣毁。六区大概是指什么风景区等。这个不是典型的欺下瞒上吗?明摆着地在讽刺上级官员——反正你们来视察验收,也只是坐着面包车,走马观花。一切都好得很,骗你没商量! 我比较关心的倒还不是这个行政过程的名实问题,我更关心的是这场运动对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江西农村普遍较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西方小镇三件宝:教堂、诊所和消防。江南农村三件宝:宗祠、族谱和祖坟。这次听说到的沿线包括祖坟在内的所有坟墓一律清除,这是对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次清场运动。我问过村里的老人,就算在文化革命这个艰辛的探索期间,政府也没有谁要去把祖坟给挖了。看到村里老人在描述这件事情时的激动表情,让我想起三千多年前孔夫子的一句话:始作甬者,其无后乎! 政府最近几年对农村办了许多好事,这个咱拥护。可是有些事情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比如这个殡葬改革,完全可以旧事旧办法,新事新办法。存在几百年的祖坟都挖掉,这除了搞破坏还有什么价值呢?另外,新农村建设中要求将一些破旧的老房子拆除。可是有些村庄中具有纪念意义,甚至有古建筑价值的老式房屋却也强行拆除,真是可惜。我们的政府对于传统文化这种无形资产,视之如草芥,真是令人心痛。 据说目前政府下拨资金,帮助地方修建骨灰堂。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政府却卡得很死。骨灰堂只能按行政村修建,自然村修建的只能村民集资,政府不支持。这个也是政府没有文化或者不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表现。一个行政村,包含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全部放到一块,成何体统?尚若将骨灰堂建在宗祠之内或相邻处,既解决了同宗纪念的问题,又解决了用地的问题,岂不相得益彰? 其他一些具体执政的极端问题,比如埋葬安置后仍然暴棺多日的事情,这里就不说了。 我们的执政者永远要记得祖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什么事情都按物质主义来对待,是会出问题的。
个人分类: 三生有幸|17682 次阅读|5 个评论
被“孝”、“义”绑架了的丧葬——清明节随想二则
热度 1 fdc1947 2014-4-7 07:59
清明节的时候,扫墓的人多,关心殡葬、墓地等事情也就是自然的事情。随便抄了几篇文章的小标题或片段如下: 公益性公墓无处扩建 花葬、树葬、草坪葬,环保殡葬方式兴起 墓地开发走绿色生态路线 广州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广州市已经按照民政部要求,遵循“小型化、生态化、艺术化”三原则进行新墓地的开发和建设。“一方面增加墓地的绿化面积,使其环境更加优美;‘艺术化’就是不单纯立碑,加入人文艺术气息;另一方面融入传统的殡葬文化,改变过去硬邦邦死气沉沉的水泥坟样貌。” 清明节前夕,墓园土地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日前民政部发布的“ 殡葬 绿皮书”指出,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据统计,上海公墓面积仅剩下2000亩左右,为买墓地,部分市民在墓园半夜排队守候。 传统墓葬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即便按照标准墓位来算,城市公墓也都因容量有限,难以支撑日益增加的墓葬需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限售墓位的情况,虽然有大城市的特征所决定,但也是窥一斑见全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度死亡人口数字将高居不下,全国各地都会逐渐上演类似场景,墓地紧张状况或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现如今,传统墓地资源紧张,墓位价格飞涨,殉葬成本也很高,许多家庭无力承担,埋怨“葬不起”,却又不愿选择成本低廉的“绿色殡葬”,岂不是自相矛盾 济南推行生态安葬 树葬海葬等方式可获近千元补贴 看到这些不免有些感想。 一 如今,活着的人的最大困惑是房子,老爹老娘倾其所有给儿女买房子。大家哀叹房子太贵,实在买不起。可是,房子是越盖越多,越盖越大,越盖越奢华。网络上常常曝光各类名人的住房,真是是看不得啊。现在,大家又在哀叹人死不起,墓地比房子还贵。据说墓地资源也越来越少,看着年纪越来越大的老人,活着的人心里也很紧张。可是,名人的坟墓也是越来越讲究,越来越豪华。早先年的不算, 1949 年以前的那是“旧社会”。就看最近这些年的,越是最近去世的名人们,他们的坟墓越是奢华。 老百姓就跟着名人走,学名人的“模样”。衣着打扮、吃饭说话、行为处事、说话口气,等等等等,一直到呜呼哀哉以后,都是如此。对各种明星是如此,对各级“干部”更是如此,这就叫上行下效。名人们的坟墓越来越豪华,老百姓也要跟着学,至少,老百姓在他自己的周围,也是大大小小有点名气的。 名人坟墓奢华的事情,好像不能完全怪名人,大多数名人的坟墓是他死了以后他的家属、子女、亲朋好友操办的。 但是,这些名人实际上也有责任,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也就是这样操办丧事的。当然也有极少数名人对自己的身后是有交代的,周恩来先生就是一个好榜样。如果我们的各级干部、各类名人们都学学周恩来先生的榜样,丧葬的风气也会与现在绝然不同,现在墓地的情况会好的多 。 二 当局提倡树葬、海葬等新的健康、绿色的殡葬方式,这实在是一件好事。但是,当局企图用奖励千把块钱的方式来宣传、推广,我看似乎不会有用,甚至适得其反。 殡葬大操大办,越办越豪华,除了名人的榜样影响之外,一个“孝”字、一个“义”字,这两个字的影响不可小觑。 丧家本不想买豪华的殡葬用品,别人的一句话:“人都走了,这些钱还不舍得花?”,买了,“就是要最好的”。不然, 对于配偶来说就是不义,对于子女就是不孝。如今的奢华丧葬,实际上已经被“义”和“孝”的“道德”所绑架。 如果对死者没有豪华的发送,而得到了当局的千把块(我们可以假想,钱的数目再翻两番)钱,旁人会怎么说?绑架人的道德家们会怎么看? “这家人为了这点儿钱,就这样发送?”死者的家属、亲戚能够坦然吗? 所以,这样的奖励我看不会有用。 不这样奖励,该怎么办?奖励是要的,但不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例如,把死者命名为“移风易俗好市民(好公民)”之类的。有关领导部门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予以适当的仪式,当局的领导甚至可以与死者的相片一起照相留念。注意, 这样的称呼要给予死者,使得死者显得风光。使死者风光,而不显得死者的家属、子女为了“捞好处”,这样,“孝、义道德”的绑架就会无计可施,家属、子女就会坦然无愧。这样的奖励省钱、省力,何不为之?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3522 次阅读|1 个评论
阿耶遗风,一种地方性文明
Elephantd 2012-10-23 18:10
阿耶遗风,一种地方性文明
国家提倡简化殡葬,却有很多人,特别是有点权势 / 钱势的人,总在修大墓地。这是不争的事实。土地承包以后,不少农村变成空心村寨 ( 有劳动力的到城里卖苦力,老幼在农村守房屋! ) ,把亡者安葬在承包耕地里,死人与活人抢占土地,是日益突出的现象。 但是,云南省罗平县阿耶人把亡人送到高高的、不能耕种的石灰岩山地上,留下大量耕地,这是难得可贵的优秀传统,这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地方性文明。因此,我用照片的形式以“阿耶遗风”为题 http://blog.sciencenet.cn/u/Elephantd ,传播这一优秀传统。 有读者不理解,似乎说,应该火葬,应该…… 在汉族文化里,很多老人不愿意把自己烧成炭灰,总在叮嘱儿女保留“全尸”。且,不少儿女也认为, 烧毁父母尸骨 是不孝。当然,放弃汉族殡葬文化是可以改变土葬的。可惜,中国能放弃汉族的殡葬文化? 在此社会背景下,强行烧毁父母尸骨,是笑话,是作秀。本人看到,不少地方提倡火葬的做法是:烧毁尸体→骨灰入棺木→修个大坟墓。 放弃优秀的、为广大民众接受的传统,应该归类为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 把活人与死人的“住地”分开,节约耕地,是当务之急。 下面几张照片表达的是,如果村寨没有公墓,阿耶的做法应该提倡。 1.祖先墓地,安置在高高的白腊山上 2. 阿耶村寨,坐落于高高的白腊山下 3.九龙河水,秀美无限 4.阿耶村寨,人杰地灵 5.最理想的殡葬:房屋后面是村寨集体墓地,且无墓穴。但只有西双版纳的几个少数民族拥有,可惜,人口最多的汉族没有这个“雅兴”。因而佐证,阿耶村的做法,“有道理。”
2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