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农村孩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农村孩子的出路到底在哪儿?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3-7-3 10:51
看到中青报冰点特稿报道的高考落榜生之死一文,心情很沉重。以前也得知过有些人因各种原因自杀而死,而这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只是因为高考分数未及三本线,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杨媛去年已经参加过一次高考了,成绩不理想,她放弃了读专科学校,而选择复读一年。她自己也想过,这复读的一年是她准备高考的最后一年,她认为如果这一年错过了,她就再没有机会了。而当高考分数出来后,她感觉受到沉重的一击。她认为她的生命无法承受,就选择了离去。 杨媛在活着的时候,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来好好回报养育自己的很艰辛的父母。但她得知考试的分数后,她认为她的这个理想破灭了。她认为她再也实现不了她的这个愿望了。她无法面对这样的结果,只能选择离开。 也许从她的角度来看,这些逻辑似乎都是成立的。可是我们总是觉得其中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她的这一套逻辑是从哪里来的?是社会教给她的?是学校的教育灌输给她的?还是她自己参悟出来的?我们不知道,我们说不准。也许都有一点,也许根本与此无关。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对珍视生命的教育极为不够,如果我们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也许我们就不会看到这样的悲剧。按说,西方国家对这方面的教育应该算是够重视的了吧,但是在它们那里,选择自己了断的人也不是少数。像在算做西方国家的日本,似乎自杀死亡的比例还要高一些。 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这种说法也许有些根据,只是大多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人,没有选择这条路。所以,把责任都推在应试教育上,也不能说就很公平。也许有人说,可能这孩子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但报道中更多的提到她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少女,而且在她选择了这条路之后,很多人不相信是她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杨媛太想考出一个好成绩,上一所好点的大学了。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她们家彻底改变贫穷面貌的唯一出路。而当她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已经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时,她内心应该是非常绝望的。她自己不仅绝望,而且她也认为她的父母因此也就没有希望。她的绝望是双倍的。这样一个年龄的少女,很难承受这么大的绝望所带来的压力。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逻辑?看来,我们的社会能给予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以改变命运的途径还是太少太窄了。这恐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过去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对于在大城市中生活富裕的孩子们来说,不存在什么独木桥,而对于挣扎在乡村中,希望以高考来根本改变自己命运的孩子们来说,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独木桥。独木桥,不仅仅是桥窄路仄,无遮无拦,而且搞不好就会一头栽下去,风险极高。 我们的国家虽然比以前富裕了一些,但在总体上,贫富的差距还在,而且还很大。更要命的是,越是贫困的族群,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反而越少。这种不公的现象不仅普遍,甚至还愈演愈烈。杨媛的绝望是可以想象的。 看来,生命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罢,并不是杨媛之死的关键,关键是她没有看到这个社会给她们家改变命运的其他出路。如果在她的眼里,这条唯一的出路被阻隔住了,那么对她们家来说,就是死路一条。 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成千上万像杨媛这样居住在农村而又生活艰辛的孩子们打开更多的通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改变自身的命运。比如,我们的高校在录取时,是不是应该向农村的孩子更多一些倾斜?我们的职业学院是不是帮助农村的孩子拓宽更多的就业通道?我们那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不是更多地向农村的孩子们拨送一些?当然,生命教育也很重要,应试教育也需要改变,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给农村的孩子们更多的生路。不能让现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们的下一代继续延续他们上一代的这种外出打工的生存方式。 关爱下一代,我们的关爱视野要更长远一些,不止是关爱他们当前的成长与教育,更要关爱他们未来和他们的前途。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做了一些,但显然做得还非常不够,非常不够,太不够了。
295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村的孩子该不该读大学,读研究生?
热度 15 quanzhsh 2012-3-30 14:36
每次回到老家,很多家乡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我一般也只能含糊其辞,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我,可以说是村里学历最高的一个青年了,博士毕业,现在又在国外做博后,我知道我的意见对她们来说很重要,但是我的心理面也在纠结,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为了什么,值得吗?我得到的和我付出是成正比的么? 为了这个学历,我,我的父母,甚至我的家人付出了太多太多。 记得为了凑足大学的学费,我的父母没日没夜的磨豆腐,卖豆腐,还要四处借钱。大学下来,随然说不上债台高筑,但也是捉襟见肘。后来,我有考了研究生,万幸的是,我的研究生还是公费,自读研究生开始就基本上没有向家要过钱,不过父母还是要在家拼命干活,帮我还账。博士毕业,又选择了出国,远离父母和家人,每次电话回家,感到的就是父母对我的思恋,她们为了我付出了一生,而我现在还是一无所有,没有事业,没有存款,没有地位,和爱人一起在国外相依为命。很多时候我也再想,这就是我奋斗多年想要得到的么?小时候经常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孝顺父母,一定要爸妈.........!可是现在我经常半夜惊醒,我怕有一天会子欲养而亲不在。
5057 次阅读|29 个评论
有感于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
热度 4 菲在路上 2011-8-9 22:55
最近关于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引起多方争论,的确是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基本不怎么上大学了,重点大学也很少,一方面教育资源真的很有限,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另外一个大的环境就是上完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工作还不如读点书就出来挣钱。我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而现在即使姐姐研究生毕业,弟弟转博,顺利的话我明年研究生毕业,虽然相对以前爸妈的生活有些改善,但是在当地人的眼里,依然是读书无用论,依然是读书不如早挣钱多挣钱,我们面对着不读书一样挣钱,读了那么多的书却至今不能挣钱这样的现实,好在爸妈对于这些都不在乎,他们在家生活还算惬意,对于我们几个孩子的期望值都不高,对于我们的未来,我们依然相信会慢慢好的,就慢慢熬吧。比以前真的要好了很多了已经,所以很知足。 在我们村那里,自从05年我和弟弟考入大学之后,到目前为止很少听说有孩子上好点的大学了,镇上的孩子也还有一些,农村的孩子要么是高考考得不理想,随便读个专科,要不初中毕业之后直接出去打工,要么就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入技校,也有初中不能毕业的就就业的,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进县一中,不能的话刚刚开学家里得拿一大笔钱买分数进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还有就是一些技校的招生老师直接与初三班主任等一些学校领导联系,走一些程序直接把学生资源拿去,说服孩子初中毕业进入职校和技校,这在我们当地非常普遍和明显,在前几年都非常多,或许都后来的学生都很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都不大,如此一来上大学的机会就减少很多了,但是如果上技校之后都有一番出路也是不错的,好几个表妹都是这样的,现在过得也不错。 还有基础教育资源这一块非常非常匮乏,爸爸所在的完全小学,现在他是最年轻的一个正式老师了,另外聘请了一些或许是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人代课了,代课老师的工资学校出,学校经费很有限,也并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代课老师的工资也很低很低,因为实在没有人愿意去农村的小学去了,想想在偏僻的地方,真的很闭塞很闭塞。一个高中同学上了师范院校回到他们 镇上当中学老师,也是不满意,在想办法往市里走,说实在不行就办理停薪留职,我理解她的选择和考虑,但是只是可怜了那一帮孩子。最近几年我们省教育厅里有一些资教项目的大学生们,但是都是针对中学的,不可能考虑农村的小学了,而且只是三年时间,很多人都只是把这当一个跳板,然后通过一些政策走人,寻找更广泛的空间,或许谁都没有错,的那个然我没有指责他们的意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原因吧。现在当地的说法就是: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在这样一个教育资源的配置下,基础教育真的可想而知了,每当和爸爸聊起这些,他也是很无奈,现在还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对于计算机掌握很有限,没有办法。他们学校是一个综合小学,包括6个年级,还有很多学校只有4个或者5个年级,也就是说很多小孩在当地的村子上到4年级或者5年级之后,就得离开家里住到离家比较远的学校去,一周回家两次,在学校吃饭,住宿,住集体生活了,对于10多岁的孩子,是一种不小的考验,而且学校的生活并不是很好,上晚自习和早自习。还有的村子(像我们村)直接在早几年就把小学撤了,因为学生少,教学资源也有限,小孩子上小学就是就近入学,即使这样很多小孩子上学并不近,第一步走的就很不容易。好在很多孩子对于上学还是很期待的。 初中之后现在是义务教育,很多家里基本都不顾孩子的学习了,觉得有点希望的就鼓励下,别的都是孩子自己了。当然还是住校,有的一周回家一次,吃住在学校,很多时候条件并不好,甚至很差,没有热水,都是几十人住一间屋子,夏天蒸笼一点不过分,三年都这样。想当初我们上中学,基本都是一星期就是咸菜,自己带米蒸饭,早上很多时候饭都不是很热,丢了饭钵也是很正常的事。还有而且现在孩子家里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学校的住宿水平很差,一些学生不适应学校的条件也在所难免,于是有的家里就在镇上租了房子照顾孩子,有的也就听之任之了,毕业之后考进县一中家里就多操心一下,没有进一中进了二中基本上就宣告了高考的死刑,真的这样的,因为镇上的高中,一方面学生的基础有限,一方面社会风气影响不太好,还有还是教育资源,虽然很多学生真的很努力很勤奋,但是每一年的高考成绩都很不理想,有一个一本的就是非常非常好的,能上二本就很不错了,三本的就算是过线了。每一年都是这样,当然也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现实,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 当初我们上的县一中,最近几年教育质量也是每况愈下,老师走了好多,跟以前的老师联系,他们说现在每一年高考成绩都不太理想。每一年高一招生都在1000-2000人,但是高三考入第一批重点的一般不到300人,还有一部分复读的,还有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高二就参加高考的代替学校保证上线率的等等一些别的情况的。我上高中那几年,学校基本每年都有几个清华北大的,但是我那一届有一个,后来就很少听说了,可能是最近关注高考少了一些吧。 或许社会就业多元化的现实在每一方面,学生不一定通过高考吧,也会有别的出路吧,希望如此,我只能希望农村的孩子们能在每一条路上走得轻松一些! 可以不上重点大学,只是不要放弃自己,我觉得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像我自己吧,我自己的上学路和姐姐弟弟相比不是那么顺利,基本上所有的失败我都体验过,中考,高考,考研我都落榜过,但是一直很倔强的走到现在,很庆幸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帮助我一直走到现在,不是说现在有多好,但是就这样慢慢走吧,依然带着希望,走好每一天。 只是现在真的希望育资源和教育投资能考虑一下农村的孩子了,他们真的很需要很需要! 或许这只是一些理由和借口,或许不上大学也不一一定是坏事,或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或许我们这样说没什么意义,但是看到国家这样推进教育,农村的教育基本没有改进,还是挺痛心的,希望在同一片蓝天下都那个呼吸同样的教育空气~ 或许上不上大学只是一方面,只要不被社会抛弃,不被自己抛弃,都会有晴天和明天的。 坚持,努力,前行!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62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状元榜说起-农村孩子还是有希望的!
热度 2 lxchencn 2011-8-8 10:44
最近,名校之中农村孩子的比例严重下降,农村孩子的上升通道越来越少,这种集社会体制和教育体制于一身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温总理也操心。这种现象一旦成为事实要想很快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能够改变的就是靠农村孩子自己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解放自己! 我自己来自农村,家里不是一般的贫穷,经历的挫折不是一点点,只有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大专、硕士、博士、留美博士后,每一个脚印无不是汗水和泪水浇灌出来的,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从来没有追求过,也没有这种能力,几十年的奋斗总算有个安乐窝,虽然没有致富,还算脱贫了,在偏僻的农村也成了“名人”,有一年村里修族谱,家里说已经把我的名字列在了状元榜上了,当然,钱必须是要多捐一点的。因此,每次回老家,自己就被当成表弟、邻居的“反面教材”,当然,自己也是非常关注、关心农村亲戚、邻居小孩的学习教育情况,不断鼓励他们要考大学,但我的苦口婆心和“榜样的力量”效果有限,能够靠上大学的还是寥寥无几。更揪心的是亲戚的孩子读了大学,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但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家里已经无力帮助买房了,现在孩子的婚姻大事已经成为老人家最头疼的事情了。 农村孩子千万不要放弃希望,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考不上清华北大,读南华湘南也不要悲伤,留不了北上广,三、四线城市也有你的未来,成不了比尔盖茨,做最好的自己吧!给不了父母千百万,常回家看看也是孝心,你如果真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另谋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未来不是梦,希望、希望、还是大有希望的!
3584 次阅读|3 个评论
评全国政协委员王平之谬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热度 3 zhuwc04 2011-5-10 00:38
这几天其实我真得很忙,又要忙博后课题又要写基金,但今天看到的一则有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的报道后实在让我心里不平,如鱼刺在喉,不吐不快,否则今天无法继续搞科研!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她表示,自己常年深入农村地区,认为城镇化让每个地方都千篇一律,甚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对此,我感到很是愕然。农村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农村孩子上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悲剧,逻辑何来?也许不少农村孩子读完大学选择蚁族、蜗居在北上广,但显然王委员将这现象无限放大了。换作我,我想说,应该鼓励更多的农村孩子上大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就像当初国家选派大量留学生出国,虽然学成归国的比例不算高,但绝对数字却一直在增长,而且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海归越来越迫切地想回国效力,为什么,国富民强了,对海外游子吸引力越来越大了,国家的发展有些良性循环了。难道因为有不少人留在了国外、国家公派留学就是战略失误了吗?就像改革开放,看到苍蝇蚊子飞进来就得赶快关上门窗了吗?哲学上有层意思,发展是螺旋式的进步,没有一帆风顺,穷则思变、不变永远是死路一条,变了就会有问题,因为触动了传统势力和既得利益者,但针对问题、逐渐完善就会迎刃而解,而不是选择退缩、回避,更不能轻易否认曾经的英明决断,重归零点就会贻误双倍的时机和战机、彻底背离理想的佳苑。 所以,换作我,我们应该大声疾呼,国家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更多优惠,地方发展了,辅以正确引导,就会有更多的热爱家乡的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荣归故里,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要为那些甘愿吃苦受累留在北上广、甘心蚁族和蜗居的农村孩子鼓掌,城市的持续繁荣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奉献,只不过选择北上广的年轻朋友们应该做好吃苦的足够心理准备,牢记还有牵挂自己的父老乡亲,更广阔的农村空间也是自己的一个好舞台,发挥所学,运用自己聪明才智带领家乡致富无上光荣,但如果为了虚荣心留在辛苦的北上广、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不见得是最佳,北京人不可能天天爬长城、逛故宫、游颐和园,清华大学教授的孩子也不见得个个出人头地,动车高铁越来越多,农村娃把天文房价省下来照样可以随时随意驰骋九州,实际生活质量小地方不见得比大地方差! 诚然,“不鼓励”不是“反对”,但却暗含了反对、阻挠乃至将来潜在的剥夺,将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从教育种类与级别上去处心积虑地加以区分是有失公允的。试想,不鼓励、阻挠甚至剥夺农村孩子高等教育权的话,让很多善良、勤劳、朴实、上进的农村娃沿着父辈的足迹脸朝黄土背朝天,中国的文化就会真正得以保存了?只可惜保存的很可能是原始、愚昧、贫穷和落后。按照王委员的意思,应该把富足、文明、祥和的大城市留给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官二代,虽然他们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很多富二代、官二代可能缺乏起码的挫折教育,可能经不起任何的风吹和雨打,可能缺乏起码的谋生能力,可以预见,富三代、官三代长大后城市的文明可能就已经被他们的父辈彻底地坐吃山空了,这样的结局看起来不太妙 。。。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曲阜师范大学这所孔老夫子家乡的学校了,很大原因就是经常感动于那些来自农村、高考不如意、但却自立自强、梦想通过学习改变教育出身继而改变自己命运的勤奋、善良、有追求的孩子,希望与他们分享我的故事,为他们将来能有更好的机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一种欣慰,真得。。。
58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她不是王奶奶她这样说当然该挨骂!
lijinssc 2011-3-20 00:58
“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 这句话出自不同人会反映社会的环境、人的立场。但无论谁这样说都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情绪和目的,她们都有着对社会的无奈,或退而求其次或抱怨。 农村的王奶奶对孙子说,不要上大学了,你看看谁谁谁花光了家里的钱,毕业了找不着工作,又拉不下脸干体力活,让爹妈操心,兄弟姐妹受累 …… 。 城里的王奶奶说,农村娃上什么大学?都挤到城里来。害的我孙子工作都找不着 ……. 。 当过村干部的王奶奶说,聪明好娃就不要上大学了,上了大学不回来,咱农村没能人了 …… 县城里有点文化的王奶奶说,优秀的娃都上大学走了,农村的文化没人传承了,可惜啊 ….. 这些王奶奶说此话都可以理解、谅解,无论与公或与私都代表着局部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策。 不愿让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现象发映出当前教育文化的失职、国家政策的缺陷。不然解释不了为什么绝大多数大学生不愿去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解释不了上了大学反倒找不到自己人生位置的奇怪现象、解释不了有些农村家庭一家人举债供养一个大学生这样的现状 …… 。责怪这些王奶奶是无济与事的。 问题是王平是政协委员,她是在讨论国家政策大计的国家级会上去献计献策的啊?她怎能说出王奶奶说出的话?她怎么能出一个这样的主意? “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 ?天呐! 实在怀疑这些委员们的水准,一想到这些委员们提议过的:让孩子们学繁体字、惩治婚外情立法 …… ,那些让历史倒退的提案,真无语!
个人分类: 社会杂谈|2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两会“NC级”语录集锦:
热度 2 seoal 2011-3-16 16:55
两会“NC”语录集锦: 1、春运铁路一票难求在于票价太低。(罗金保) “春运期间铁路一票难求的现象始终得不到缓解,根本原因在于铁路票价太低。”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罗金保说,“多年来我国实行铁路低票价,所以大量旅客选择坐火车出行”。他举例说,“从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间,国家连续10次提高成品油价格,由此铁路运输每年成本就多出70个亿”。他提出建议,“希望适当提高铁路运输价格的同时,建立宏观调控下灵活的铁路客运浮动票价,减轻运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客运压力。” 2.“不鼓励农村孩子去上大学” (王平) (已转发,此处略) 3. 贫富差距就是要大。(胡开林) 昆明“两会”期间,某场讨论贫富差距话题的会场上,有教授提出,“重庆在今年力争把基尼系数从0.42降到0.3,昆明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基尼系数。”此时,昆明市政协委员胡开林抢着发言称,“谁说基尼系数一定要减小,我觉得基尼系数越大才越好。” 胡委员侃侃而谈,“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尧舜二帝,正是因为他们讲求财富平等,所以连个子都没留下,只能成了传说。同样遭遇的还有炎黄二帝,他们提出的理念也正是财富共享。直到殷朝,出现了贫富差距以后,才真正为我们5000年的历史留下了点东西。”   胡开林举例说,考古专家挖出殷商时代的多少财宝,都是巨大的贫富差距形成的产物。昆明也是因为某些人的钱太多了花不完,所以龙门也抠了出来,黑龙潭也挖了出来,金殿也搭了出来。“要是吴三桂没有钱,我们肯定也见不到金殿了”。   胡开林接着说,“所以我觉得,别说目前的基尼系数是4,就是40都没问题。历史告诉我们,社会贫富差距就是要大,富就要富到极致,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样穷,中国怎么可能留下有如此辉煌的历史。” 4、农民也要持证上岗。(龚碧阳) 龚碧阳:农民也要持证上岗,没有证件不得从事务农工作。农民也分5个等级:无证农民、初级农民、中级农民、高级农民、特级农民。填补国际空白 5. 80后男孩子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男人。(梁蓓 )” 北京梁蓓委员谈80后无力应对高房价的建议: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梁蓓:隔代结婚“是个不错的选择” 6. 房价上涨是因为老百姓钱太多了。(马蔚华) "那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借家里的钱都要买房,为什么?因为今年不买,明年会更贵。"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昨日的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坦言,房价上涨根本是一个货币问题,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钱太多了。马蔚华建议要大力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用不同风险程度的金融产品将老百姓手中的过剩流动性资金吸收,避免其再进入楼市等领域
35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yanhuasanman 2011-3-12 22:13
两会年年开,而且每会皆有雷人雷语。去年的雷人是一位口称政府是父母、不给父母添乱子、从不投反对票的女士。无独有偶,今年的雷人仍被一位女士抢了风头,她就是作为两会代表的北京市民族博物馆的王平馆长。 据报道,王馆长在全国政协会上语出惊人: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此语一出,舆论大哗,声讨之声四起。其实,王馆长对自己观点的表达还是很委婉的,在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上,她只是很谨慎地说“不要鼓励”,但从她对这一观点具体的论证、论述来看,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应是:今后不要再让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了。这当然是十分荒唐的。 首先,众所周知,现代文明社会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要给全体公民、特别是全体青少年以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然,每个人先天和后天的条件不同,即使机会均等,其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千差万别。但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力。我们的这位王馆长看来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竟缺乏这一普适的现代文明理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从现实来看,我国教育的发展已严重失衡,其具体表现就是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轻一般,重少数人轻多数人;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农村中小学在校生流失越来越严重,大学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在一些地方已处于崩溃状态。发达国家、甚至中国的台湾都已基本普及了大学教育,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即使上个小学都还困难重重,离实现全民享有平等教育机会的文明理念相差甚远。正是基于这种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才提出了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我们的王馆长却无视这种现实,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政协大会上发出了“不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雷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无知,还是一种精神贵族的偏见? 其次,谁都知道,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教育是基础。没有普及的高度发展的教育的,一个民族、国家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走在前列,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早在 19 世纪末,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严复就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强国思想。而要实施这一强国思想,最基本的就是要开新学,办教育,使中国之“民”树立新的道德观念,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需知,严复这里所说的“民”,是把农民也包括在内的。此后,一些具有民族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提出了“教育救国”的观念。他们一些人甚至放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和各种名利地位,深入落后的中国农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各种困难障碍,开展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为使广大农民子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呕心沥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广大农村贫苦人家的孩子也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高等学校向各阶层的优秀子弟敞开了大门,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搞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来自农村的学子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不仅上了大学,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了我国科技战线上的生力军。可谁曾想到,一个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博物馆馆长,竟然会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不鼓励”、实际是不赞成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动议。不要说这一动议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要求,违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就其观念而言,连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国民党时代的进步人士都不如,真是难以想象。 其三,单从人才的培养上说,大学教育也不应将农村的孩子排除在外。大学教育,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人才。 可如何培养人才呢?只培养城里人吗?这显然是片面的。人才的脱颖而出,无外乎靠两条,一是个人的天赋,二是后天的学习、培养。从天赋上说,中国人的 DNA 除极细微的遗传差异外,总体上是相同的,因而,人的天赋大体也都是相同的。从整体上说,城里人的天赋并不比农村人更高些。不管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其中都有一些天赋较高或者叫做比较聪明的人,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为了把中国人中那部分天赋较高者的聪明才智发掘出来,将其培养成才,就必须给全体受教育者以不分城乡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天赋较好、有望成才的青少年不被埋没,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即使就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而论,也不应把农村孩子排除在对优秀人才培养的范围之外。从事实上说,从古至今的优秀人才、杰出人物,许许多多都来自农村,出身于寒门。即便是在当下,据调查,各大学及研究机构中的硕士生、博士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这是因为农村的孩子,除了具有和城里孩子大致相同的天赋之外,他们还比城里的孩子、特别是富人和官家的孩子多了一个后天的优势条件,即他们大都更刻苦、更勤奋,因而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更有条件成为优秀人才。而“不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其实质就是要剥夺农村孩子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使大批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好苗子被扼杀在了摇篮里。而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悲剧! 此外,王馆长为论证自己的观点,还说了一连串的根据和理由。如说,农村的孩子不上大学,留在农村可以传承农业国家的文化。这其实就是要农村、农民永远保持其原始、愚昧、落后的状态,做她的民族博物文化的活标本、牺牲品和垫脚石。这明显是与党和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她所说,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回不了农村而造成的“悲剧”,无非就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买房难等现实问题。但所有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经济和调整相关政策,逐步予以解决。怎么能由于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而因噎废食,干脆就不让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了呢? 写到此,我们不得不感慨:人们能希望王馆长这一类委员、代表,真正代表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吗?
1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畸形的教育 VS 反忽悠的利器
热度 1 sheep021 2011-3-12 18:51
看看这个畸形的棵树,就是目前中国教育的缩影。 王奶奶说不鼓励农村孩子考大学,就是想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地环境。,当然也包括城里的孩子。其实王奶奶的提案可以理解为: 不要逼迫孩子们考大学! 从民国语文课本成为抢手货,到自主招生成为新一轮的高考。从注水的大学到注水的大学生,注水的教授和院士,从211大学关门,到南科大难产,中国教育已经到了非破局不可的局面。 既然教育部领导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忽悠 王奶奶的提案就是反忽悠的利器。 有罢工,罢课,为何不能有罢考呢? 不破不立。只有先破局,中国教育才有希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Mabe——人工养殖珍珠与商業經濟文學碩士
荒月 2011-3-11 18:42
转引自清凉月辉 “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商業經濟文學碩士戴着人工养殖珍珠王平如此说。 人造珍珠与商業經濟文學碩士,风马牛不相及。但在英文中的拼法相同——MABE。 老子是农村人,老子的老子是给地球修了一辈子的纯农民。老子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当年老子的老子含辛茹苦,一个月中减肥28斤,到一个西部大城市打工一个月,挣钱127元,寄给老子当生活费。说是老子向老子的老子的女儿要生活费了。老子不解,问老子的老子,我当年真的向比我还小两岁,小学没毕业就缀学的妹子张口要钱了?老子的老子回答的很肯定。当时老子羞得恨不得找个老鼠洞钻进去。 老子的记忆是那一年回家后发现老子的老子原来如椽般粗的胳膊,竟然搜的像麻杆一样粗细。怎么没有肉了。一问大吃一惊,一月127元的务工费,天天吃白水煮白菜拌白面吃的,老子当时鼻子如同吃了芥末。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勤工俭学,自己养活自己。但谈何容易,老子的老子到再没去打工,但老子的妹子却由于捡瓜子将手指磨成畸形。 农村大学生需要回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吗?先看看农业收益再说,种大路庄稼,一亩地一年的受益大约在几百元,种经济作物,如大棚菜,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大约在千元左右,我国的人均耕地大约是1.5亩左右,一户农户的土地大约是5-6亩,种庄稼收入一年3-5千元,种大棚一年收入3-5万元,当然,我们的收入都是毛收入。所以,好多耕地撂荒,农民外出打工,因为,种地根本不够花。没读大学的农民工也在外地打工,在农村的都是留守的386190部队。 二十年前大学里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在30%以上,现在大学里农村的大学生在20%以下(17.7%),农村的人口基数低于城市吗?吓! 老子曾一度在陕南进行科技扶贫,前年汉中恶魔杀童案以后,全国各地撤村并校,将小学全部集中到镇上或县上,这可苦了山村年轻的父母,陪孩子上学,租住在镇上或县上的农户家中,一年花费就得一两万,要么孩子就得住校,十天半月才能见父母的面。老子当年的中学就是这么上的,自己做饭,但现在还留下当年因为饭不熟而导致的胃病,我不能想象小学的孩子如何自己做饭,别人工养殖珍珠说可以吃食堂,农村人没钱,吃不起食堂!!!! 拿着国家俸禄,高居庙堂之上,本应为国分忧,为民请命,但说出如此豪放直言,老子不仅要问,人工养殖珍珠,你是代表当说话,还是代表国家说话?你了解农村吗?你了解农民?你了解中国吗?回答不出来,请shut up。 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寄托着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村的所有希望,为了读书,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不是虚构的故事。封建社会尚有科举,我们生活在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工养殖珍珠竟然敢混进政协如此大放厥词,是可忍孰不可忍。 目前我国一般稍有名气的高校有各种帮扶制度,农村大学生一般不会有吃不饱饭,念不下去书的担忧,但农村特别是山区小学生往往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或自己做饭到外地念书,还是有许多需要我们的政协提出建言的,我们现在有蛋奶工程,许多地方现已有村村通公路,如果我们再配有校车工程,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学,孩子既能吃上父母亲做的饭菜,也不要全家为了孩子的读书而居家租房住,岂不更好?这应该是政协委员们关心的吧。 老子建议,没有常识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取消资格,别成天占着茅坑吐痰。 后记 写完此文,老婆一看,嗤之以鼻,没看到中国校车的地板是用三合板做的吗?孩子都掉到车轮下被碾死了,尽是臭主意。 商業經濟文學碩士的人工养殖珍珠
2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会焦点:王平委员看到问题却开错药方
热度 2 xupeiyang 2011-3-11 12:35
政协委员王平建议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http://news.qq.com/a/20110308/001258.htm 郭松民: 王平委员 看到问题却开错药方 1天前 2011年3月10日...郭松民: 王平委员 看到问题却开错药方...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称“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 新浪新闻 - news.sina.com.cn/pl/2011-03-10/0309220841 ... - 百度快照 政协 委员王平 称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遭批 2天前 2011年3月9日...农村孩子就应该祖祖辈辈固守田间地头?每个人往上三辈看,都是农民出生,那还要大学干吗……昨日信息时报报道全国政协 委员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 王平 提出... 21cn新闻 - news.21cn.com/zhuanti/domestic/2011liangh ... - 百度快照 王平委员 一语惊人 迅速成热门人物 3小时前 2011年3月11日... 国际在线消息:3月7日,在全国政协 委员 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 委员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 王平 称“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 文新传媒 - www.news365.com.cn/jj/201103/t20110311_29 ... - 百度快照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896 次阅读|3 个评论
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热度 25 hcy98765 2011-3-11 11:11
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两会年年开,而且每会皆有雷人雷语。去年的雷人是一位口称政府是父母、不给父母添乱子、从不投反对票的女士。无独有偶,今年的雷人仍被一位女士抢了风头,她就是作为两会代表的北京市民族博物馆的王平馆长。 据报道,王馆长在全国政协会上语出惊人: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此语一出,舆论大哗,声讨之声四起。其实,王馆长对自己观点的表达还是很委婉的,在农村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上,她只是很谨慎地说“不要鼓励”,但从她对这一观点具体的论证、论述来看,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应是:今后不要再让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了。这当然是十分荒唐的。 首先,众所周知,现代文明社会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要给全体公民、特别是全体青少年以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然,每个人先天和后天的条件不同,即使机会均等,其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千差万别。但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不仅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力。我们的这位王馆长看来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竟缺乏这一普适的现代文明理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从现实来看,我国教育的发展已严重失衡,其具体表现就是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轻一般,重少数人轻多数人;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农村中小学在校生流失越来越严重,大学中农村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在一些地方已处于崩溃状态。发达国家、甚至中国的台湾都已基本普及了大学教育,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即使上个小学都还困难重重,离实现全民享有平等教育机会的文明理念相差甚远。正是基于这种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才提出了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上学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我们的王馆长却无视这种现实,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政协大会上发出了“不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雷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无知,还是一种精神贵族的偏见? 其次,谁都知道,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教育是基础。没有普及的高度发展的教育的,一个民族、国家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走在前列,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早在 19 世纪末,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严复就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强国思想。而要实施这一强国思想,最基本的就是要开新学,办教育,使中国之“民”树立新的道德观念,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需知,严复这里所说的“民”,是把农民也包括在内的。此后,一些具有民族危机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提出了“教育救国”的观念。他们一些人甚至放弃了自己优裕的生活和各种名利地位,深入落后的中国农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各种困难障碍,开展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为使广大农民子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呕心沥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广大农村贫苦人家的孩子也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高等学校向各阶层的优秀子弟敞开了大门,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搞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来自农村的学子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不仅上了大学,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了我国科技战线上的生力军。可谁曾想到,一个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博物馆馆长,竟然会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不鼓励”、实际是不赞成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动议。不要说这一动议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要求,违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就其观念而言,连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国民党时代的进步人士都不如,真是难以想象。 其三,单从人才的培养上说,大学教育也不应将农村的孩子排除在外。大学教育,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人才。 可如何培养人才呢?只培养城里人吗?这显然是片面的。人才的脱颖而出,无外乎靠两条,一是个人的天赋,二是后天的学习、培养。从天赋上说,中国人的 DNA 除极细微的遗传差异外,总体上是相同的,因而,人的天赋大体也都是相同的。从整体上说,城里人的天赋并不比农村人更高些。不管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其中都有一些天赋较高或者叫做比较聪明的人,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为了把中国人中那部分天赋较高者的聪明才智发掘出来,将其培养成才,就必须给全体受教育者以不分城乡的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天赋较好、有望成才的青少年不被埋没,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即使就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而论,也不应把农村孩子排除在对优秀人才培养的范围之外。从事实上说,从古至今的优秀人才、杰出人物,许许多多都来自农村,出身于寒门。即便是在当下,据调查,各大学及研究机构中的硕士生、博士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这是因为农村的孩子,除了具有和城里孩子大致相同的天赋之外,他们还比城里的孩子、特别是富人和官家的孩子多了一个后天的优势条件,即他们大都更刻苦、更勤奋,因而他们比城里的孩子更有条件成为优秀人才。而“不鼓励”农村的孩子上大学,其实质就是要剥夺农村孩子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使大批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好苗子被扼杀在了摇篮里。而这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悲剧! 此外,王馆长为论证自己的观点,还说了一连串的根据和理由。如说,农村的孩子不上大学,留在农村可以传承农业国家的文化。这其实就是要农村、农民永远保持其原始、愚昧、落后的状态,做她的民族博物文化的活标本、牺牲品和垫脚石。这明显是与党和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她所说,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回不了农村而造成的“悲剧”,无非就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买房难等现实问题。但所有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经济和调整相关政策,逐步予以解决。怎么能由于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而因噎废食,干脆就不让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了呢? 写到此,我们不得不感慨:人们能希望王馆长这一类委员、代表,真正代表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6238 次阅读|59 个评论
说实话的代价——王平只不过是《皇帝新装》里说实话的那个孩子
热度 6 sheep021 2011-3-10 10:59
王平只不过是皇帝新装里说实话的那个孩子。注定要被众人骂,甚至被处斩 。 王平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看似光鲜,其实是光着屁股裸奔呢。 号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谁敢到农村看看,吓死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环境污染,乌烟瘴气哦。在城市住久了,家父本有回老家住几年的想法——我父母的户口还在老家,虽然他们的儿子都到了大城市。结果回去几天彻底打消念头了:村村都在搞养殖业,臭气熏天,有些村子还没进村,已经臭气扑鼻了。还有一些小型加工作坊,把水源也污染了,当地的小河断流,大河变小河,地表水污染严重,已经影响饮用。镇政府要帮助打一口深水井,把自来水引到各家各户,每户要出300--500元不等的费用。一看才知道,现在大城市相对干净了,原来污染源都跑农村去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产业结构转型? 谁不知道上大学好,但是,凡事要有个度,人人都认为好的事情,往往会变成坏事。炒股的人都知道,跟风是要吃大亏的。股神巴菲特说:“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因为他不跟风,所以他能成功。 因为他不跟风,所以他能成功。 上大学是好,大学生曾经被誉为天之骄子。现在呢 都快沦落为农民工了。别说出国的大学生,出国的也要从农民工做起吧——刷盘子洗碗。这还算好的,如果每个大学生都出国刷盘子洗碗,那连刷盘子洗碗的机会也没有了。 曾经是,供出一个大学生,全家脱贫,现在是,供出一个大学生,全家赤贫。 既要负担他的学费,还要负担他留在大城市后买房的压力。我认识的外地来沪的学生,买房时,都把父母的钱几万几十万地带到了上海。而父母的户口却无法跟进。所以大城市引进人才,这是既有人,又有财。而供养出大学生的农村真的“人财两空”了 按照我国现行政策,如果一个农村大学生是独生子。毕业后获准留着北京工作,并落户,他的父母是不可以一起落户北京吗? 那么,赡养父母这一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他如何去履行。即是父母愿意住过来,家里的地怎么办? 老人没有户口,看病啥的也不方便啊,一旦生病,彻底完蛋。 “中国文化要在农民身上体现”。 王平认为,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因为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她认为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全国100多个城市都打算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时,人们肯定不知道啥叫“国际化大都市”了。国际化大都市也不吸引人了。如果某个农业县能把自己打造成诸如"周庄" “巴马”之类的地方特色的地区,会更有吸引力。 自然是多样化的,单一的自然环境是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也是多样化的。单一的社会结构也是不能为继的,全国到处都城镇化成北京 上海也是不可能的。 即是在发达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也还有农民,也不是人人都上大学,进大城市吧。 教育部官员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忽悠” 鼓励人人都上大学,难道就不是一种忽悠吗? 处处都城镇化不是一种忽悠吗? 当人们都把忽悠当成真理时,说实话的人自然被人骂成“脑残”了。 王平只不过是《皇帝新装》里说实话的那个孩子。他的话值得认真反思,他的命运值得关注 当前,不可能人人上大学。因此, 不鼓励 人人上大学是合乎情理的。“人人”之中,包括了农民孩子和城里孩子。但是,应以 不阻止 农民孩子和城里孩子上大学是前提!高考招生,全国同一试卷,统一分数线 如何? 不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含有国家如何就地解决农村人口就业、发展、养老的问题。而不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把农村都城镇化,那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吗? 指桑骂槐,话里有话——政协委员王平高超的骂人艺术 30个城市投百亿建剧院 委员痛斥面子工程 代表数度哽咽:物价飞涨 不知百姓怎么熬过来的 王平:农村孩子留城多成二等公民 不建议读大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指桑骂槐,话里有话——政协委员王平高超的骂人艺术
热度 39 sheep021 2011-3-9 13:39
王平: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回不去家乡是悲剧 此语一出,骂声四起。都说王平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农村。 但是,笔者却持相反意见。王平是在骂人,但属于指桑骂槐,被骂的人还偷着乐呢。 那么,如何理解王平这句话呢?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含义: 1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注意是【不鼓励】,而不是不允许,含有顺其自然,不拔苗助长,不强迫孩子读书的意思。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们被教育折磨惨了。无论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孩子们都成了学习机器,奥数、英语、数理化…… 压得孩子们个个跟小老头似地。这种情况,几乎所有家长都有目共睹,虽然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随大流,为虎作伥,亲自压榨自己的孩子吧 2 上大学有啥用 上大学,本来是见大喜事,大学生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包吃包住包分配,考上大学,跟古代考上秀才一般。但是,最近几年呢? 不仅要自费上大学,而且很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即是就业,工资还不如农民工。何不高中毕业据出来打工? 更多分析见: 天之骄子 们的霸气哪里去了? 3 回不去家乡是悲剧 以前,因为城乡差别过大,农村生活条件过于艰苦,人们都希望进程,一个城市户口价值几万,甚至几十万。现在,农村生活条件逐渐提高,与城市的差距逐渐减小。特别是,城市里的高物价、高房价、高污染、高消费让人望而却步,与其蜗居在大都市,不如舒舒服服做个农民更逍遥,住大房子,吃绿色食品,过休闲生活。不亦乐乎。甚至出现了有人要把非农不户想方设法变为农业户口的怪现象,更有一些大学逼迫大学生一定要办理农转非的怪现象。 所以, 回不去家乡是悲剧,失去的是土地、宅基地,得到的是城市房奴身份——能做房奴说明混得还不错。多少蚁族连做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4 、不上大学就没出息吗? 非也。君不见,多少大学生死在论文里。除了会发论文,一事无成。多少非大学生,搞出了惊天动地的发明发现: 温州出老板,温州炒房团、炒媒团,能商品令价格闻风色变。但是其中又有多少是大学以上学历的? 农民科学家、“ 大豆纤维之父 ”李官奇的勃勃雄心:让世人都穿上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5 城里人没文化 我说这话,可能有人不信,城里人没文化,怎么可能? 请看: 谁说中国无药可救?狗都 能救中国 ! 以及南京彭宇案、以及钓鱼执法案。小三、二奶等等。这个话题说起来话长,天天都有新闻发生。 这几乎是对中国30年教育的一种侮辱,但又是活生生的现实。 6 “中国文化要在农民身上体现” 她认为,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因为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她认为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她认为,城镇化不要匆匆忙忙把大山上的老百姓搬到平原,把牧区的搬到郊区,然后把郊区的搬进城。“在搬迁的过程里,我们是把每一种文化的发源地都给断了,然后换一种生存方法强迫他生存。”她认为,快速的城镇化,会导致“我们只剩下北京上海了,所有地方都是这个样”。 中国文化的延伸,农民也是一种传承,“我们不能说它是一味的落后,大家应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农村,你们不知道田头上那个八九十岁的老头比我们有文化多了!人家坐在田里面,看看天,就知道会不会下雨,收成好不好。我们有这个本事吗?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对文化的看待,不是说我们拿哪种文凭来论事。” 农村老人看见癞蛤蟆乱窜就是到要地震了,地震专家却说“一切正常”,“地震预测是一道国际难题” 7、再来一次“农村包围城市” 虽然,城市的无限扩张,已经侵占了大量农村土地。但从文化上讲,根子还在农村。是不是需要再来一次“农村包围城市”? 王平没说,俺也存疑吧。 8、不被忽悠才是硬道理 她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 人人都说天上好,天上神仙羡凡尘。不被忽悠才是硬道理,不要生在福中不知足。 9、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邓小平在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十年教训的总结时,谈了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十年的最大的失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在谈到十年“失误”的教训时,邓小平明确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 去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我不知道。 备注:开两会,要和谐,骂人的话吭定不能说。所以,“指桑骂槐,话里有话——政协委员王平高超的骂人艺术”只是俺这个没文化的人说的。用文化人的说:这叫提建议——政协委员王平高超的建议艺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14 次阅读|66 个评论
【两会摘录】(1)“不鼓励农村娃上大学”
热度 4 seoal 2011-3-8 16:46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 “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在会后记者就此采访她时,她表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 “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供完了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 她还表示,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自己不愿回农村。“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 她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 ------------------------- 我只想说:咱把农村和城市之间建个篱笆吧,这样更好。
个人分类: 路边掠影|36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注农村孩子进城上学问题
panfq 2009-8-6 16:03
文后的几篇博文链接关注的都是农村孩子进城上学问题。各方出发点不一。 家长 :有条件、有能力一定让孩子进城上学 学校、教师 :学生少了,上课无气氛。 农村学校管理部 门:尽量控制转出,学生身上附带教育经费 教育部消息 :近来小学数量锐减,学校合并。 最新发展态势 ,如克拉玛依、山东平原,与其投资建设学生数量锐减的学校,不如让所有孩子进城学习。 建议 :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能扩大城市教育范围的,如县城附近的乡村,村民有普遍要求,也不妨全部进城。距离县城较远的小学,家长如有强烈要求让孩子进程上学,农村小学及其管理部门也不易强行剥夺家长择校的权利。 应该说,部分学校学生少了,有利于教师个别化教学。但这里面又牵涉国家教育成本问题,是从经济学方面去考虑,还是从“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这一点来考虑?这又是一个新问题。 相关链接: l 这个农村孩子该进城上学吗?     l 农村孩子该不该全部进城上初中——山东省平原县农村初中全部“农转非”引出的话题   l 甘肃:农村孩子进城上学,“村小”面临无人可教尴尬 l 农村娃进城上学折射城乡教育差别 l 克拉玛依:农村孩子全部进城上学 l 农村孩子进城上学 教育资源失衡是主因 l “撤点并校”后就近入学有困难吗?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3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真、善、美”还在,请看这里(图片)
famingkuang 2009-2-8 08:04
令人感动的农村孩子真、善、美(图片) 这是我原来发在 QQ 空间里的一篇博文,现在转过来,以弥补昨天《 假即是真人性 》的不足,在这个世界上,真还是存在的,尽管它是如此稀少,或者只有在偏远山区才能找得到。但这却是人类的希望。 2008 年 12 月 1 日 我从桂林拉货去永福。当我怡然自得的驾车在这条尚未完工的农村二级公路上飞弛的时候,突然发现前方的马路中间出现几个孩子在 植树 ,我心里暗骂 这些孩子真不象话,乱在马路中间设置障碍物 。当我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才发现是我误会他们了,因为我看到了马路中间的那个洞。我越走心里越不踏实,就这样误会他们了,难道不要有所表示吗?这难道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吗?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车子也开过了大约 1000 米 后,我终于还是打转回来,给他们几个照了这几张相。 碰到别人做坏事,咱胆小不敢伸张,碰到感人的事,也应该拍照为证,留下永久记忆吧!因为这样的感动已经N年不见了。 我为曾经误解过他们而羞愧至今,也许这种羞愧要伴随着我过完这一生。阿门。
个人分类: 感恩|1335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