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虐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彩色园已令幼儿蒙灰,国务院将查虐童扫恶
热度 1 ncepuztf 2017-11-25 11:10
离2013年沸沸扬扬的“小学生遭性侵事件”才刚过去几年, 最近又爆出幼儿园的“虐童”事件,看样子还不是个例。 这是文明在倒退还是道德在滑落? 本来给孩子的应该是个彩色的世界,如今如雾霾笼罩天地, 给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灰暗。 记得上次“小学生遭性侵事件”后我写了一篇“ 有没有没有校长的小学? ” 当时觉得有点负能量就隐藏了,不想这次事件中涉事儿童进一步低龄化, 施暴者真的是畜生都不如了。 好在事件已引起国家重视,国务院已开始发文督查,儿童的权利应将得到保护! 然而让我思索的是:国家和单位已投入巨大的力量用于保护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保卫人民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包括前一段和现在还在持续的全副武装的门卫检查制 度,但各种侵权事件仍然不断上演。 那么,我们的措施到底效果如何?有无改进的必要? 应该好好反思了。
个人分类: 生活|1462 次阅读|3 个评论
携程“虐童”事件的深思 ——有幼儿的家长如何避开类似伤害
热度 2 chunkexue 2017-11-13 17:27
没有什么比看到“虐童”这样的字眼更扎人心的事情。最重要的问题是,如果现在就有幼童的家长们,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避开再受到这样的伤害?从哪些方面来科学地评估评和选择好的幼儿园?其他也准备办幼儿园的企业,以及其他的幼儿园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一、第一是要看幼儿园是否认真用心 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任何事情能否做好的第一要务都是能否认真和用心,幼儿园尤其如此。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换句话说世界上怕就怕“不认真”三个字。就算认真地做事,也未必能将所有事情都做好,如果一开始就不认真,那肯定就做不好,出现严重问题就是很自然的了。如果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一开始根本就不认真做事的幼儿园,怎能不怕? 携程托管亲子园为什么会发生虐童这么严重和恶劣的事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认真。 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共有22.37万所幼儿园。尽管幼儿园虐童的媒体新闻并不罕见,但相比于22.37万所幼儿园的庞大数量来说,依然可认为是一些非常个案的特殊事件。至少,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统计数据和研究证明,恶劣到这种程度的事件比例已经高到非常显著的程度。 2016年携程年营业额为192亿人民币,是一个拥有非常雄厚财力的公司,如果真要稍微认真地办一个仅仅容纳公司内部员工100名幼儿左右的亲子园,怎么可能会发生性质如此恶劣的事件呢?之所以说携程亲子园自始至终都不认真,原因如下: 1 . 资质 办亲子园后不久,就被行政部门以没有合法手续为由关闭过,后委托妇联管理的《现代家庭》杂志社下属“为了孩子学苑”经营。事件发生后,人们依然在追问这个亲子园是否合法。例如新华社三问携程亲子园事件的文章第二条就问到“涉事机构有没有托幼资质?”。无论如何解释,这个亲子园是携程主动开办的,并且服务对象就是自己公司员工的子女,对这样的亲子园需要资质居然到现在还是一个问题!如果携程真要认真地从一开始就是想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话,早就应该知道这一点,就算有任何问题也早就解决好了。2015年中国 民办幼儿园14.64万所,占全部幼儿园的比例高达65.4%。这么多民办幼儿园资质都办下来了,192亿年营业额的携程居然会办不下来?况且携程也未必一定要申请到幼儿园的资质,委托一个有正规资质的幼儿园难吗? 携程自己的业务遇到要对接各家航空公司实时航班数据、甚至其内部业务流程的问题,这个问题远远比托幼机构的资质问题难得多,他不是解决得很好吗?问题就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想认真去解决。 2 . 摄像头为何没人看? 有网友感到非常奇怪,携程亲子园不是有摄像头吗?那个老师怎么会明明知道有摄像头的情况下居然敢对孩子动粗?唯一解释就是她们已经知道那个摄像头已经纯属摆设,根本没人看了。事后有关人员的回答也证明了这一点——疏于管理。任何管理有效的企业里工作都要有周例会,月例会,半年总结述职,年终总结述职。携程亲子园是他们自己主动去办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这个事情,其实也无可指责。但既然做了,那就得认真做好,而不是只做个样子,在媒体上宣传一下,然后就没人管了。但凡那些最后在摄像头里发现存在严重虐童行为的幼儿园,疏于管理都是重要原因。因为这种事情的发展不会是一天两天形成,而会是长期的越来越严重的过程。如果摄像头里的视频时常有人看,并且时常检讨问题,老师怎么敢表现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携程自己有大量做软件的工程师,开发一个父母可以随时看到携程亲子园摄像头视频的软件、甚至可以随时与亲子园里的孩子和幼师进行视频通信的软件都易如反掌,为何没在一开始就考虑这些问题?解释只能是并没当回事。 3 . 领导人是否真心? 这个亲子园是携程非常高调办的,并且是携程的领导人亲自张扬的工作。企业更多涉及到的员工福利问题通常是两个,一个是食堂,另一个是班车。食堂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如果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本来是福利的好事儿就会变成很糟糕的事情了。看领导是否真心在办食堂,很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企业老板和高层领导自己是不是时常也在里面吃饭(并不必要求每一顿都在里面吃)。如果他们自己从来都不去吃,只是员工在里面吃,食物最后有危险就是正常的了。 梁建章语:当然特别穷的人顾不上这个(把孩子送出国)。 携程的老板梁先生自己都力主公司中高层领导小孩往外国送,怎能指望真有心能把携程亲子园办好? 4 . 危机公关和事后处理见真心 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客观地说发生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出现问题不怕,主动出来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海底捞前不久发生过一起性质很严重的卫生事件,但海底捞公司迅速承认全部错误,媒体的批评全是对的,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样无论公众还是媒体马上就“过关”了。人无完人,谁能无过?但是,携程亲子园虐童,而且是虐待自己员工的孩子,携程是怎么进行危机公关和事后处理的呢?居然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是很快将舆论矛头转向妇联和体制问题,而且居然有那么多的公众竟然相信了这种说法。 工商税务的体制到现在有问题吗?肯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一个企业如果经营不好,不是首先认真地反思自己经营有什么问题,而是动用媒体资源去攻击工商税务的体制,如果有企业这样做,您认为合适吗? 携程可以不去办亲子园,如果员工有相应的困难你去呼吁社会改进这是合理的。但你自己既然要想自己来办,出现如此严重的管理问题居然去来赖当初应该算是给他们帮过忙的妇联,这不是恩将仇报吗?自己错了就是错了,如果媒体上出现过多指责上海妇联的声音,携程甚至还应该立即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一切责任。妇联的管理有什么问题那是妇联的事情。首先携程不把自己的问题彻底理清楚,而是网上马上出现一场近乎于舆论战,导致水被彻底搅浑,不是讨论清楚携程问题出在哪里,以后如何改进,而是一片指责体制的声音,这比虐童事件性质更加恶劣百倍。事情再简单不过,这本质上就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幼儿园,无论委托的关系是怎么建立的,妇联怎么可能对幼儿园、并且应该算是一个企业内部幼儿园日常管理去过问?如果真那样又有人会嚼舌头说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了是吗? 无论怎么去解释,无论事实上这个亲子园是什么样的性质和管理体制,这个亲子园是携程主动办的,钱是携程出的,孩子是企业员工的,携程有绝对的权力、也有绝对的义务和责任去管理好这个亲子园,这有任何狡辩的余地和空间吗?纵使妇联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错,携程都罪无可赦,全盘地首当其冲,尤其他们的危机公关方式更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这一点。一切不愿意在事后主动承担全部责任的,就表明他们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承担全部责任。一开始就不想承担全部责任的,显然就不是认真地在做这个事情。一开始就没认真做这个事情的幼儿园,你自己就要认真地想一想要不要把孩子交给他们了。 如果海底捞卫生事件出现后,他们不是立即承认全部错误并努力改正,而是花钱大量去网站删帖,买通枪手去攻击中国的卫生体制,那个事件会那么快干净彻底地结束吗? 2008-2015年民办幼儿园发展分析,2011年后民办幼儿园数量在快速增长前提下,占比却下降,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的公办幼儿园数量的更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应达到62%。实际2015年在园人数达到4264.83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75%,远超发展计划13个百分点。这当然不是说体制上就没有任何改进余地了,但在中国幼儿园这样宏观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微观上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后,居然有那么多人去赖体制,甚至恩将仇报地去赖最初曾经帮携程做成这个事情的上海妇联,理由荒唐到何种程度?这怎么可能赖得上? 全国幼儿园在园人数(万)及学前三年毛入学率(%)2015年及以前是实际数据,2016年及以后是预测数据。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细节问题,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的统计口径是“学前三年入园率”,也就是满3周岁到6岁。那么在3周岁之前是否适合入幼儿园,这个并不在国家计划之列。之所以如此,表明3周岁之前的幼儿是否适合入托并不是一个明确的,至少不是国家所鼓励的事情。公立幼儿园招收幼儿就有3周岁的年龄限制。民办幼儿园可以招3周岁之前的孩子,国家也并不禁止,但这就要靠微观上的民办幼儿园自己去有效解决相应的管理问题,并且家长也需要把相应的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和细致。国家之所以没明确,就表明从科学上讲这是有未清楚如何去解决相应风险的,但社会上又有很多需求,也不便去明文禁止说不行。当然,作为企业要想去尝试这个事情也不能说不可,但太小的孩子照顾的工作量不仅大得多,而且孩子身体抵抗力弱,难以有效听老师的话,自理能力太弱,更容易受伤害。因此,对于这样的尝试需要花的心思就得比本来就很难的一般幼儿园多很多。例如有可能需要显著高出正常幼儿园的幼师工资、更多的师资力量,更有效和严格的管理等。据媒体报道,携程亲子园招收的主要是1.5岁到3岁的幼儿,对具体工作却又完全心不在焉,这怎能不出大事?而且出了相应的问题与体制的关系就更是扯不上边了。 二、幼师的性格重要性远大于知识 幼儿园并不能被简单看作是一个教育机构,首先是“托幼”。因此,它的第一职能是帮助家长解放抚养幼儿的繁重劳动。抚养幼儿不仅是一个工作量很繁重的事情,而且是需要有极大耐心的事情,因为幼儿还处于“不懂事”的阶段。幼儿的哭闹、不听话、甚至大小便不能处理等,即使亲生父母都会很闹心,况且是幼师。另一方面,幼儿在幼师面前又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如果缺乏耐心的幼师,即使文化课程的考试资格都能过,依然不适合承担幼师的工作。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不仅要考察幼儿园师资的一般资格问题,而且要注意观察幼师的性格。如果一听其说话就比较生硬,那就要远离了。至少可以去了解一下幼儿园是如何考察幼师性格的,而不仅仅是在招收幼师看有资质就可以进来,没资质要求那就更不应该了。 不同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属于利他型的性格,特蕾莎修女、雷锋、白求恩等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利他型性格的人。这类性格的人是不可能发生虐童行为的。对于有虐童行为的人不仅仅是处罚轻重的问题,而是一旦发现要永远不能让其再从事相应的工作。因为这样的人就是处罚过,下次从事同样工作肯定还会再犯。有些爆出有虐童行为的幼师,经查后发现就存在“前科”。 因此,应对此设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有虐童行为的人,应终身禁止再从事相应的工作。 三、对幼师个人的情绪管理重要性远大于其他工作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起伏,即使性格温和的人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侯。但在普通的工作中,面对的成年人,相互间情绪波动会有自然的相互抑制和控制。就算发火,也是成人间的冲突,伤害相对较小(同样也存在)。但幼师面对的是完全弱势的幼童,如果情绪失控幼童对其没有任何抑制和对抗能力。因此,对幼师的情绪管理是一个远比其他行业重要得多的问题。现在幼师基本都是女性,女性有细致等天然的优势,但也存在两个情绪管理上的天然困难。一是长期从事幼师工作的话,进入更年期会有情绪上自我管理的很大困难。二是经期情绪低潮期会有情绪管理上的困难。全是女性,同事间的矛盾也会导致情绪的恶化。因此,有些幼儿园试行引入一些男幼师,这个尝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在选择幼儿园时,了解幼师的以上情绪管理状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小的情绪波动,即使对幼儿园的幼儿进行一下严肃的批评和教育等火气稍大一些并不一定是问题,但情绪恶化到完全失控,对幼儿造成言语和身体的伤害就是问题了。 幼儿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远非本文几句话可以说清,例如我曾在其他文章中谈到在幼儿园阶段是语言形成阶段,对外语的教育效果远远大于其他教育的效果。但不管如何,对一切想办幼儿园的人来说,你要想做这个事情,首先必须科学地搞清楚幼儿园本身的规律。关于这个只要多请教一下相关专业的人员咨询一下就不难理解,做一切事情其实都是如此。但如果你本身一开始出发点上的动机就不纯,对幼儿园本身的科学规律根本就不上心,心思全花在用它来秀一些别的东西,那做不好就是很自然的了。幼儿园没不好,不是首先去谈如何把幼儿园办好,不是去研究出现这种问题的直接科学原因是什么,幼儿园本身的规律是什么,居然是连幼儿园的相关体制是什么连看一眼都没有的前提下,就在那里完全绕开事情本身的科学问题去大谈体制,不觉得很多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和主体误差已经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了吗?就算你要去谈体制,至少也得先把与幼儿园相关的体制和相关的统计数据系统地研究一遍再发言好吗? 对于要给自己幼童选择幼儿园的父母们来说,当然也是要首先费心在幼儿园本身的科学规律上,而不是被别的东西所忽悠。 纯科学 作者简介 汪涛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 客座教授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数码科技(300079) 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即将出版 ) 《纯电动拯救世界》( 即将重新出版 )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 即将出版 )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 汪涛_纯科学
个人分类: 纯科学|556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人都应当知道的携程幼托所“虐童”事件真相
热度 1 chunkexue 2017-11-10 16:58
本来很不想写这个话题,但很多网友一再问我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所以最后决定还是谈一谈。之所以最终还是来谈,是因为分析这个事情的确很有利于理解清楚我所建立的主体误差理论。而最初我之所以不愿意谈这个话题,是因为众所周知我在人口问题的观点上不认同携程的梁建章先生极端鼓励人口生育的看法,很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谈无论怎么说都对梁建章先生很不利的一个事件,让人感觉有点火上浇油。很多支持我观点的网友的确很自然地把这个事情与梁先生的人口观点联系起来,认为生育的快速增长,尤其携程内部极端鼓励生育造成新生儿过多,由此带来幼托机构满足不了需求,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这是梁建章先生自食其果。但是,我个人首先要明确表明不赞同这种看法,这很容易导致认知的主体误差,并且,如果真是这么认为的话我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发表相关看法的。对于任何事情,人们都必须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认识方法。 早就知道的舆论发酵结果 这个事件刚在媒体上出现,一些资深媒体专家就与我进行讨论,并且预测舆论会如何走向:首先人们会指责涉事的老师和幼托所,并很快转向指责相关的企业——携程。然后就会挖出幼托所负责的《现代家庭》杂志社下属“为了孩子学苑”;这两家都是企业,他们有可能快速地进行危机公关;如果火还是灭不了,就会做出各种表态,处罚当事人等;再然后舆论会转向主管机关妇联,并且可与当年红会事件的发酵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肯定是变成指责体制,指责政府的管理。这类事件自然也少不了来自法律界的人从法律角度谈的责权问题。这基本上一个媒体发酵的公式和套路。当然,我在与媒体人分析时都没有去提另一条特殊的发酵路径,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会有反对梁建章人口观点的人将这作为对其观点的讽刺和反证。还有人将其与不久前表面上看与此事完全不相干的携程捆绑销售事件相联系。 最初一些网友问我时,我就告诉过他们舆论将会向什么方向走,很快发现媒体上相应的文章一个一个都按套路出现了。一些网友很惊奇,又回来问我看了有些文章真的就是体制问题啊。如果现在回过头去看其他同类的事件,是不是也像这次非常类似的发酵过程呢?基本上都是这样。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出现这样的事情,其他资深的媒体人居然都已经预测到后续的人写的文章将会讨论的内容是什么,那这种文章对认识问题的真相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是普遍问题吗? 无论出现什么事情,首先要搞清楚事情本身是什么,并且先将其作为一个个案进行分析。如果要去讨论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必须有全面的统计结果和数据。尽管在媒体上时不时地会看到幼托所虐童的事件,但因为这类事件会直接触动人类最柔弱的感情,因此都会成为引起巨大社会舆论反响的事件。但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产生主体误差的途径——将这类事件过度放大、不断引伸,并且简单地指责所有可能的当事人,好像自己是多么地正义凛然。有人统计了媒体上最近出现的十多个虐童事件,但至今并没有统计数据存在虐童事件的数量占全部幼托所的比例是多少。也有人去了解过美国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然后惊讶地发现那里、还有日本等国的幼儿园也有虐童的事情,前段时间网上也流传过多个不同国家的保姆在家里殴打幼儿的视频。所以,拿体制等说事的人就不用去费太多心思了,这个展开得过多了,各种体制下都会存在类似的事件。只有当认真比较过不同体制下产生这种事件的比例差异,才有可能去讨论他们与体制之间关系的可能性。而现在连这类事件的占比数据都没有,居然就去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显然就属于想当然了。如果是涉事企业为了进行危机公关而想出来的套路,那更是错上加错。 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从理论上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师方面,二是幼儿方面。 我们主要从幼师方面来说,为什么她们会这么粗暴?这里又有普遍和特殊等不同的可能。有些人的性格上就比较精暴,这需要在幼师资格判定时加以辨别。还有一个问题是普遍存在、影响广泛的,却是所有人讨论时都完全忽略的问题。幼师一般都是女性,而女性有两个时期普遍会存在心情暴躁的问题,一是更年期,二是以大约每个月为周期的来例假之前的几天时间。我们不要仅仅在表面形象上看女性都是温柔、母爱,要理解到在以上两个时期,女性都会承受难忍的心理暴躁折磨。如果还没谈恋爱的孩子们,可以去问问你们的母亲。谈了恋爱和结婚的男孩子们去问问你们的女朋友或妻子是不是这样。如果是已经长大了来月经的女性,她们自己都会明白。所以,每个成年的女人都会定期地承受生理上和相应心理上的折磨,很有可能对男朋友,丈夫,甚至孩子发无名火,这也是作为男人需要了解,同时承受、体贴和包容的事情。作为女性在生孩子那一刻所承受的巨痛人们理解较多,但与生育相关的例假伴随的心理暴躁她们需要承受大半生的青春岁月,这却是很多人没有充分理解到的。 那些幼师的女人也是人,如果她们正好是在更年期,例假前的时期或者因一些偶然的原因,如刚好失恋、有其他严重矛盾等,就会存在无名之火。在一般企业的职业女性,他们面对的是其他成年人,但在幼儿园,他们面对的是即不懂事,又完全处于弱势的幼儿。如果她们这个时候继续承担幼师的工作,极少数克制不了人类天性弱点的人就有可能转化成虐童行为。 从新闻中了解到,涉事的四个人年龄是这样: 1人56岁、1人42岁、1人43岁、1人25岁。从这个年龄构成我们很显然需要怀疑,其中年龄较大的三个尤其两个40多岁女性正好都是处于比较普遍的更年期的年龄段。同时, 25岁的年轻幼师,在发生相应事件时是否正好属于来例假之前的几天心理低潮期,以及她是否正好有失恋、与年长保育员有矛盾等情节,都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 当我们遇到这类事件时,只有首先进行这样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科学原因所在,并且在以后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一切幼师都必须增加性格检查,是否处于更年期的调查,尤其是幼托所的园长不能简单地终身制,所有女性幼师在例假前应允许调休,对幼师偶发性的失恋等事件,可以暂时离开幼托工作。从孩子家长一方来说,在选择托儿所时,如何确定其品质是否合适,除了其他传统条件以外,也需要了解一下园长是否正处于更年期。如果不仅园长还有几个主要的管理者和主要的幼师都处于更年期,她们连自己孩子都可能打得跳起来,况且是您家的娇生惯养的淘气孩子。就算她们不打,整天被她们折磨到死的年轻保育员,没准那天也就忍不住了。另外,如果能找些已经过了更年期、心理稳定的60多岁有爱心的老奶奶来托儿所工作,其实对双方都有好处。让这些老奶奶更多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但不是做比较重的工作,她们不仅生活更充实,心情也会更年轻。 以上分析当然丝毫不会是为减轻那几个涉事的幼师的错误(甚至可说是罪过),但是,如果一出现这类事件,人们只是跟着媒体公式化地按照舆论套路进行发展,一通哭天喊地叫骂一番完事,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 纯科学 作者简介 汪涛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央民族大学中俄能源研究院 客座教授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数码科技(300079) 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即将出版 ) 《纯电动:一统天下》( 即将重新出版 )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 即将出版 )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 汪涛_纯科学
个人分类: 纯科学|2694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感于幼儿园的老师素质
热度 1 zhangchunyu 2013-8-5 14:55
周五的中午,在视频上看到了不该看的一幕,让我很是气愤!小家伙在屏幕上消失了,我找了一遍没找到,后来看到小朋友们一齐看一个方向,我就知道出事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冲动的妈妈,在这个时候,更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担心与愤怒,一个电话打到了她们班,我让小家伙接电话,老师就说,她还没吃完饭,不让接,在我的坚持下,小家伙哭着接的电话,我的预感对了:小家伙被硬拉到隔壁班挨收拾。晚上,小家伙告诉我,老师使劲把她往隔壁班拽,她还挨掐了! 这个中加幼儿园是私人幼儿园,因为刚开业没多长时间,我们去考察了一下,园长们都不错,一直也是被我传颂的对象,所以同事们很多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了,现在这个样子,让我有种自己打自己脸的感觉!从而有点后怕,这样有视频的幼儿园也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其他没有视频的幼儿园呢?我对中国的幼教担忧! 我家小家伙不是个特别淘的孩子,也不是骂人、或者讨人厌的孩子,怎么这样听话的孩子,也成了让老师收拾的对象,也成为让老师发泄的对象,我看到那个涛涛老师把扫帚和搓子很生气地往地下一扔,那个样子把小朋友们都吓住了! 我想,发生了多大的事儿,能让老师这样子?这让我想起来我以前曝光的老师打孩子、老师揪耳朵、老师打耳光的事儿。 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走向群体,第一次接触外面的世界,难道就这样让她们感受吗?大家都说教师很重要,要为人师表,我认为,幼教更重要,这可能不是要求你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多数是幼师毕业,是中专),但是你们也是没有长大的孩子,需要的不正是你们还没有泯灭的童心与爱心吗,那些小朋友,是不是和你们的弟弟妹妹一样大? 人之初,性本善,何况这么小的孩子,他(她)们能懂什么?老师们,在你们抬起手来打孩子之前,在你们张嘴骂人之前,请多想想吧!
个人分类: 母爱育儿|38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幼师虐童为哪般
tansuozhoukan 2013-6-18 14:45
接二连三被曝光的幼师虐童事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对肇事者“严惩不贷”成为了这个社会应有的态度。然而,除了呼吁用法律来保护孩子,不能忽视这群正在“职业倦怠”中挣扎的年轻人。有时,社会如何对待他们,他们便如何对待孩子。 ■本报记者 胡珉琦 浙江温岭一名男童的双耳被扯变形,整个人被悬空拎起,他在大声哭闹,肇事的女幼师却一脸笑容; 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名幼儿园女教师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狂扇一名五岁女童几十个耳光; 西安一家幼儿园园长用火钳把孩子们的手烫伤; 广东番禹一幼儿教师狠摔4岁女童致生命垂危…… 近来,随着浙江温岭幼师虐童案的持续发酵,接二连三被曝光的类似行为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于是,老百姓习惯性地群起而攻之。就行为本身而言,严惩不贷是社会应有的态度,但对这个职业群体而言,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也许更需要求得剖析和理解。 虐童是不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作祟 北大生理心理学教授沈政认为,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颜某的行为还没有达到“反社会变态人格”用毁灭的残暴方式进行道德反叛的地步,但是,在他看来,颜某的人格是存在扭曲的。 “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的个体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与大脑结构、神经递质的合成代谢有关。”这也意味着,有些施虐者似乎就是天生的。 除此之外,她童年以及后天的经历也许曾让她受伤过,这样的记忆会让她在特定的情境下,用曾经遭受的方式“回馈”给对方。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 沈政说,每个人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不论是受到伤害还是遇到挫折,人们潜意识中会采取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纾解压力,让自己的心理达到一种平衡。 “正常情况下,向外界倾诉或是发牢骚,运动或是娱乐,都是发泄情绪的合理途径,但拥有“变态人格”的个体要么属于抑郁类型,严重的比如自杀,要么则是向外攻击型。” 有媒体报道,去年8月颜某结束了一段让她十分刻骨铭心的恋情,尽管警方认为“因情感问题导致虐童”的说法并不属实,但去年11月她在微博中写道:“对某些人的火全发泄在学生们身上,烦。”可见,颜某的确想过要拿孩子撒气。 在恋爱中,颜某掌控不了对方,获得不了安全感,可面对孩子,她就是权力的掌控者,通过虐待孩子从而获得内心的补偿或者替代。“人总是习惯性选择向最弱的一方转嫁自己对强者的愤怒。”沈政这样解释。 然而,面对自己的行为,颜某完全意识不到这么做的来由和目的,这意味着,她对于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比如挫折感的原因认识并不清楚。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欺负孩子在她看来仅仅是因为“好玩”。 职业倦怠在吞噬幼师的心理健康 早在2010年,媒体曾报道过一起家长偷拍幼儿园的事件。 3岁的男孩去幼儿园的第一天还是好好的,但此后几天,只要一上幼儿园就哭闹。“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有什么遭遇?”于是,家长将一台微型摄录机挂在孩子身上一探究竟。 透过镜头,站在午休室里的男孩不停地哭泣,而同时哭闹的一个女孩被老师一把薅过,拽出屋外。男孩还没学会自己拖鞋上床,老师不但没有耐心帮忙,还大声呵斥。就在两个孩子持续十几分钟的哭声中,竟没有一位老师上前安慰。 这种对孩子冷言冷语、不理不睬的情景跟近来持续发酵的虐童事件,可以算是“稀松平常”了。“但是,这种冷暴力其实已经构成对孩子的‘心理虐待’了。”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王文忠告诉记者。 “极端行为的出现毕竟是个案,不过,粗暴的、缺乏耐心的老师在幼儿园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在民办园。”曾是中科院第三幼儿园园长的海淀区学前教育研究室研究员吴采红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传统教师形象为何裹上了如此冷漠的外衣?也许,从颜某同事对其的评价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颜某最初工作还是很努力的,接着变得不好不坏,再后来就有点混日子的感觉了。颜某自己也说过,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赚得少,要求又严格,就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这样的感受自然不只有颜某才有。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科医生弗登伯格就发现,在一些服务型行业,因为职业的紧张、压力,而出现精神疲劳、情绪抑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像病毒一样可以吞噬人精力、情绪的,就是职业倦怠。 “教师的工作很特殊,需要常年的、持续不断的情感投入,尤其是幼儿教师,面对的还是一群最需要保护,同时又最不容易沟通的孩子。”吴采红说,在幼儿教师队伍中,倦怠的心理非常普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曾对教师职业倦怠作过详细的研究。在其所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一书中,记者注意到,因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师的倦怠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起初,他们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绪衰竭。这时候,老师会变得没有同情心,他们用冷漠的、讥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你就是白痴”、“你这孩子无药可救”,这样的言语伤害在他们看来完全不值一提。 紧接着,他们把自己从孩子、家长、同事的关系中孤立出来,甚至影响自己的婚姻,和与自己孩子的关系,充满了批判,常常迁怒于他们。这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状态,严重时,还出现虐童这样的极端攻击行为,找“孩子”开刀。 可即便这样的发泄方式,已经出现倦怠情绪的个体最终还是会对自我评价产生质疑,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甚至丧失了自尊,这样一来,距离离职、转行也就不远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尚没有一项大规模的统一的针对幼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曾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明显倦怠倾向的幼儿教师比例达59.5%。 职业倦怠来源之一:后青春期遇上叛逆期 社会普遍认为,教师这种职业,成天跟可爱的孩子在一起,环境简单,工作独立又稳定,可以享受长假,还受人尊敬。但也许,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设。国外研究早就已经证明,教师的现实工作环境和心境,让这种职业成为倦怠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幼儿教师更是如此。 “3~4岁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逆反期,他们所逆反的对象是父母或者其他的养育者,这其中就包含了幼儿园老师。”儿童艺术治疗师、北京昭良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林晓解释。 “同时,3~6岁也是孩子构建自尊心的阶段,随着年龄增长自尊心在快速递增, 三岁的孩子只有10%,四岁就可以达到60%,6岁则达到90%,这个阶段的自尊心会让孩子产生所谓的个性,孤僻的、自信的等等。” 众所周知,在逆反期,孩子喜欢听表扬的话,希望家长和老师都能给予自己表现的机会,让自己表现出长大了什么都能行的举动,因此,常常会对家长和其他抚养人对着干。 而同时期,刚毕业进入幼师队伍的又是哪些人群? 幼师学前教育在中国不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对于幼师的职业资质要求自然低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吴采红说,一般幼儿园老师都以中专、大专毕业的女孩子为主。 “十八九岁刚成年的女孩,内在心理还处在发育阶段,没有社会经历,不懂社会责任,抗压能力有限,情绪控制不好,甚至还有些小叛逆。”林晓这样形容她们。 “从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后青春期少女遇到了一群低年龄段却又越来越有个性的叛逆孩童,没有冲突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少有人注意到,幼儿园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还在成长成熟期的年轻老师的心智发育,内心的成长停滞了,面对工作压力和情绪刺激的反应,就会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来对待。 林晓发现,近来曝光的多起虐童事件中施虐者几乎都非常年轻,温州虐童事件当事人颜某不过20岁。“人们忽略了,很多幼师从心智上来说也还只是个孩子。” 职业倦怠来源之二:“孩子王”身心疲惫 “跟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特点不同,学前教育的定位是保教结合,除了教育,很重要的是保护幼儿的健康,但他们的辛苦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鞠玉翠表示。 一位从事幼师教育工作已近十年的老师在网上坦言,上班时间很少在8小时以内,平均每天在10小时左右。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很多民办园都有超标现象,而老师的配备一般都在2~3个,幼儿园对于老师的规定是,必须让每一个孩子纳入自己的视线。 除了各种案头工作、培训、评估,应对各种检查,安全压力是最让幼师精神紧张的,因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健康对每个家庭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旦犯错就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幼儿园一般对安全事故也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有的老师甚至吐槽,因为总在担心班上的孩子出事故,连做梦都是这些事,神经衰弱是常有的。 更何况幼儿园的孩子在一起打打闹闹,喧哗声很厉害,吴采红说,在业内,一般刚进入幼师队伍的人容易出现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几年之后,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才会慢慢好转。 “一家几口人围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转尚且累得够呛,2~3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身心疲惫是可想而知的。” 职业倦怠来源之三:倾其一生只是高级保姆 终其一生为一项事业付出,它的内在支撑源自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也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可对幼师而言,即使在物质需求层面就无法得到满足。据吴采红透露,一个普通正规幼儿园的本科学历幼师,在工作3~4年之后的月工资收入在3000~4000元,而好多民办园幼师薪资待遇在3000元/月以下。 除了情感持续投入却换来的廉价回报,社会对于幼师并不像中小学、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那般尊重,传统观念中幼师只是一个高级保姆,地位远比不上前者。 就算对以上这些统统不在乎的老师,也一定希望通过孩子的成长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成长所带来的成功和收获是很难显现出来的。因此,幼师这个职业的社会效益比中小学、高等教育的教师要相对滞后,有时候甚至很难得到承认。 对工作的挫败感,再加上社会对于这个职业支持的匮乏,很难让这个职业群体产生自信、满足和认同,对职业的情感投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中国科学报》 (2012-11-24 第8版 真相)
个人分类: 真相|2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寄希望于“嫁个有钱人”是女孩的头号敌人
wya 2012-10-29 15:14
http://news.163.com/12/1029/11/8EVU0EIO00011229.html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颜艳红 常说工作累,赚得少 ,但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能出来个幼师也是一件骄傲事,父亲常劝女儿,找份工作不容易,好好干,家里不要钱,能养活自己就行。 颜艳红的一位同村中学同学也不相信她能干出这种事来。在她的印象中,颜艳红愿意帮助同学,性格开朗,愿意同男生在一起玩,但胆子很小,有个毛毛虫落到她身上都能把她吓得半死。她 爱看韩剧,喜欢韩剧里的帅哥 ,甚至一度张罗着要去学韩语,她最爱看的韩剧是《对不起我爱你》,哭得不行,每次都能用掉一包“心相印”。 是什么打消了她的工作积极性? 也许是低收入 。在同事眼中,颜艳红人还算漂亮,她喜欢打扮, 希望嫁个有钱人 。 颜艳红在幼儿园工作了两年多,月薪也只有1000多元,父母没有钱贴补她,日子过得很紧巴,“吃顿肯德基都得算计算计”。 她曾多次和同事抱怨“当幼师不如端盘子。”但较起真来,她又不愿意放下身价,颜艳红最大的梦想是能 调入到当地待遇好些的公立幼儿园 。 在与颜艳红不多的聊天中,感觉她 自卑心态严重,虚荣心理明显、心理压力大 。“她表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赚得少,要求又严格,不做一辈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嫁个有钱人,就不用在这受气了 。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幼师虐童组图:牲畜教师兽行何时了?
wangxh 2012-10-25 12:09
幼师虐童组图:牲畜教师兽行何时了?
又有人爆料说,“ 组图:浙江温岭女幼师大量虐童照 曝光 【点击链接】 ”。摘其中一幅看看: 这类事情的频繁发生,最该死的就是教育部(厅、局、处、科)长,无论是卸任的还是在任的! 几年前美国曾经发生过教师虐童事件,看看人家是怎么处理的,有关的H-D们!
个人分类: 社会|3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