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杂交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水稻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
热度 3 sciencepress 2017-3-23 15:52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提供了全球近50%人口的食物来源。水稻增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到2050年,全球人口增长预期将超过90亿,要求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稻米消费国。如何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一直是我国农业科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 近60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水稻高产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品种选育与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水平。特别是杂交稻的培育与应用研究对保障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964年, 袁隆平先生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开展不育系选育研究。 ► 1973年, 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稻配套成功。杂交稻的培育与应用, 使我国水稻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1987年,袁隆平提出发展杂交稻的战略目标,并指出杂种优势利用与植株形态改良相结合可作为培育我国超级杂交稻的重要技术路线。 ► 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提出了“超级稻”(Super Rice)的概念并启动了超高产育种计划。 ► 1996年,我国农业部组织实施了“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开展株型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杂交稻研究。 ► 随后,超级杂交稻单产水平不断获得突破,实现了从水稻单产400 kg(1995年),到700 kg (2000年)、800 kg (2004年)、900 kg (2011年)和1000 kg(2014年) 的高产目标。截至2015年,我国冠名超级杂交稻新品种有80多个,大面积示范试验单产一般能达到600 kg/亩,比普通品种增产50 kg/亩。超级稻的培育与应用使我国水稻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我国水稻生产在大面积水平上的产量增幅比较缓慢,平均亩产近20年来徘徊在420 kg左右,与“超级稻”品种所体现的高产潜力还有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超级稻高产攻关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配套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比普通的水稻生产投入更大。与此同时,以高产为主要目标的水稻生产逐渐形成了“以高投入换高产量”的思路和方式,目前面临着新的重大挑战: ❶ 化肥使用量急剧增加。我国化肥用量在1950-2010年的60年间增加100倍,而粮食产量仅增加4.13倍;氮肥用量较世界其他水稻主产国高出约75%,但利用效率远低于其他国家。 ❷ 病虫害连年严重发生。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如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等危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5-30%。而病虫害防治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喷施大量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更对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负效应。 ❸ 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农业耗水约占全国总耗水量的70%,而水稻的用水约占整个农业耗水的70%。同时由于不同生态稻区的雨量分布以及水资源丰缺不均,导致季节性的干旱频发。因此,“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超高产育种与超级稻 — 超级稻以及超高产育种无法解决作物生产与资源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因此,水稻育种目标与生产方式需要大的转变。 ► 早在1998年,为解决作物生产和环境资源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李振声先生倡导农业科研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准备基因资源。 ► 2001年,农业部重大专项“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研究”正式启动,希望利用各水稻主产国的丰富的品种资源,与当地优良的推广品种大规模杂交,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培育出大量的优异品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育抗病、抗虫、抗逆、营养高效、高产、优质等性状于一体的“绿色超级稻”理念开始形成。 ► 张启发等(2005年)提出了“绿色超级稻”(Green Super Rice)的思想,要求培育一类“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除高产优质特性外,还应具有对主要病虫的抗性,对水资源和氮磷肥料的高效利用,以及抗旱性明显增强等特性,最终实现水稻生产上“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目标。 — 两型农业要求绿色超级稻 — 绿色超级稻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积极响应和实践。 “ 绿色超级稻”已成为国内外水稻育种的新目标。 我国科技部将“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作为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重点(大)项目进行了资助(2010-)。“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国际合作项目得到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2008-)。国内30多家水稻育种和科研院所正承担着绿色超级稻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覆盖国内所有的生态稻作区的分子育种合作网络。在国际上也形成了非洲和亚洲13个国家科研单位和国际机构如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参与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协作网络。 — “五省二增”之绿色超级稻 — 目前,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已经取得系列进展和成果。 培育出初步具有绿色性状(如抗多种主要病虫害、或节水抗旱、或氮磷高效利用,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50余个。筛选出适应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的具有绿色性状的优良品系近70个;一批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结合高效的绿色种植模式,如不用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水稻直播”方式以及种一茬收获两季的“再生稻”等模式,已在不同生态区域展开试验示范。综合试验表明,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加上绿色种植模式可以达到省工、省种、省药、省水、省肥、增产和增收的效果。近3年来,绿色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累计达6000多万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余四斌, 熊银, 肖景华, 等. 杂交稻与绿色超级稻. 科学通报, 2016, 61: 3797–3803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CSB/61/35/10.1360/N972016-01092?slug=abstract 相关阅读: 揭秘超级杂交水稻 牟同敏: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前世今生 朱英国:杂交水稻研究50年 袁隆平科学思维之我见 张启发:杂交水稻的辉煌50年 |《科学通报》隆重推出纪念专辑 微信名:科学通报 微信ID:kexuetongbao
个人分类: 《科学通报》|1147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真相之六:“一妻二夫”的杂交稻
nqed 2013-8-3 12:24
转基因真相之六:“一妻二夫”的杂交稻  □记者 杨青平      杂交玉米制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分别做母本、父本,抽掉母本顶端的雄蕊,母本的穗子自然就会接受父本的花粉。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从杂交理论上讲,每一株都相当于“自交系”,任何两株之间都可以进行人工杂交,人工杂交就是人工去雄、人工授粉。可是,每颗子粒的颖壳里都有微小的雄蕊、雌蕊,一亩水稻约有3000万颗子粒。可见,水稻的去雄、授粉是不可以人为的。而一亩玉米大约只有3000株,所以,玉米去雄是可以人为的。   1960年,湖南安江农校30岁的青年教师袁隆平在田间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具有生长优势,穗大粒饱。凭杂交理论判断,这是一株自然杂交水稻,它的母亲被外来的父亲杂交了,它才具有杂交优势,那么它的母亲的雄蕊一定是天然不育的,才轮到外来的花粉进到颖壳里来杂交。如果找到像它母亲那样的天然的雄蕊不育的植株,大量繁殖,就可以大量制种,大量推广杂交稻。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理想,多么美好的前景,直教人心潮澎湃,矢志不移。找啊找,如大海捞针,一年复一年,年年盼着稻抽穗。   1964年、1965年,终于找到6株天然雄蕊不育植株,然后用不同的品种给它们授粉,结的种子,第二年种下,以期获得更多的雄蕊不育植株。可是,如是6年,年年都是参差不齐:有的植株雄蕊可育,有的植株雄蕊不育,雄蕊不育的植株上有的子粒雄蕊不育、有的子粒雄蕊可育。得不到接近100%的雄蕊不育植株、雄蕊不育子粒,就不能繁殖杂交种子。   1970年,袁隆平转变思路:6年试验证明,栽培稻的天然雄蕊不育植株的后代,不能保持接近100%的雄蕊不育;那么野生稻呢?野生稻野性十足,一定有天然雄蕊不育植株,其后代或可保持接近100%的雄蕊不育。走,去海南岛,那里有野生稻,那里一定能找到野生的天然雄蕊不育植株。找啊找,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找到了野生的天然雄蕊不育植株,而且,分别用两个栽培稻品种给它授粉,后代都保持接近100%的雄蕊不育。这是最关键的突破口,从此,培育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杂交稻指日可待。袁隆平完全可以把野生的天然雄蕊不育水稻及其雄蕊不育的后代秘而不宣,据为己有,然后培育出杂交稻,让全中国、全世界都买他的种子。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向全国育种专家公布了他的发现,并且,奉献出他的野生的天然雄蕊不育稻及其雄蕊不育的后代。真可谓大公无私,高风亮节。   1972年,农业部组织全国协作攻关。1973年,袁隆平率先育成杂交稻。之后,全国各地育成的杂交稻如雨后春笋。   杂交稻的母本、父本是“一妻二夫”组合:“妻子”是天然雄蕊不育系;第一个“丈夫”是恢复系,选择常规稻优良品种担任,与不育系杂交,后代就是杂交种子,雄蕊恢复可育性,可以在生产上利用;第二个“丈夫”是保持系,也是选择常规稻优良品种担任,与不育系杂交,后代依然保持雄蕊不育,留作下年继续做母本。如此三系配套,叫“三系法”。   1995年,袁隆平宣布杂交稻“两系法”诞生。“两系法”是“一妻一夫”组合,“妻子”的生育能力随着光照、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夏季,她的雄蕊不育,与恢复系杂交,后代就是杂交种子,雄蕊恢复可育性,可以在生产上利用;在秋季,她的雄蕊可育,可以自我繁殖;或者在海南岛的春季,她也可以自我繁殖。这样,就不需要保持系了,故曰“两系法”。   “两系法”好比玉米的单交种,“三系法”好比玉米的双交种。两个亲本的玉米单交种,比四个亲本的玉米双交种产量高。同理,两个亲本的“两系法”杂交稻,比三个亲本的“三系法”杂交稻产量高。杂交理论的解释是:亲本越多,隐性基因相互配对的机会越多,不良性状得以表现的机会就越多。   杂交稻和杂交玉米一样,种子只能用一代。第一代的显性基因遮盖隐性基因,使不良性状不能表达。第一代繁殖第二代,形成精子、卵子时基因分离,精子、卵子结合时基因重组,隐性基因摆脱显性基因的遮盖,不良性状就表现出来,就减产。网上攻击杂交稻不能连年留种的言论都是无知。真是不可思议,网上竟有那么多什么都不懂却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骂的牛人。   袁隆平正在培育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大多是品种间杂交,都属于籼稻,亲缘关系近。超级杂交稻的育种方向是远缘杂交,因为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强。南方的籼稻与北方的粳稻亲缘关系远,籼稻与粳稻杂交,产量更高。水稻与玉米的亲缘关系更远,但是二者根本不可能杂交,然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就可以把玉米的基因转入水稻。玉米属于C4植物,所谓C4植物,就是光合作用之后的碳循环产生4个碳的化合物。水稻属于C3植物,就是光合作用之后的碳循环产生3个碳的化合物。C4植物比C3植物的叶绿体“功率”大,光合作用速度、效率高,为什么呢?因为C4植物独具一种酶,而这种酶被基因控制,如果把这种基因转入C3植物,那么C3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强了,产量就高了。可喜的是,玉米的这种基因,已经成功地转入了水稻。那么,就让我们期待超级杂交稻的时代到来吧。转基因技术的伟大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1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苏:籼改粳,满田尽是稆生稻
热度 4 tjm9518 2011-9-22 20:48
江苏:籼改粳,满田尽是稆生稻
手栽杂交籼稻改直播粳稻 满田尽是稆生稻 今年宿豫、泗阳等地部分乡镇有较大面积的田块,在将往年手栽杂交籼稻改为直播粳稻后,田间出现大量叶片宽大的籼型稻株。经笔者现场调查和分析,初步判断这些籼型稻株是由上年杂交籼稻二代种落入田间,在今年直播粳稻播种后萌发长成的。 经销商反映 9 月 5 日 ,宿迁市宿豫区一种子经销商向农技 001 工作室反映,该区皂河镇某村有较大面积的直播粳稻田有大量像杂交籼稻的杂株,而且抽穗期比直播粳稻还迟。农民普遍认为这种现象是种子不纯造成的,要求经销商赔偿损失。据了解,这些田块往年都是移栽种植杂交籼稻,今年第一年“籼改粳”,所用的品种是连粳 7 号,由当地政府部门统一供应种子。 初始判断 直播粳稻田大量发生的籼型稻,通常是杂草稻。随着直播稻面积扩大,直播年限延长,杂草稻在我省直播稻田发生和危害严重,每年都有较大面积的直播稻受杂草稻严重危害。在自然环境和耕作方式的选择下,杂草稻已形成了性状相对稳定的群体,其主要特征是叶片宽大,株形较松散,生长势强,呈明显的籼型稻特征。杂草稻稻米生产能力低,米质差,因米皮多呈红色而常称“红米稻”。 杂草稻在田间大量发生时,对水稻产量和米质均会造成较大影响。 抽穗成熟早、落粒性强、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是杂草稻在直播稻田发生和迅速成害的三大生理基础。杂草稻通常比同期出苗的栽培粳稻抽穗成熟早,种子边成熟边脱落,因而在栽培的粳稻收获时,已有大量杂草稻种子落入田间,不能随栽培稻一起收获离田。杂草稻种子成熟后有较长时间的休眠期,落入田间后即使温度和水分条件适宜,也不会萌发,通常一直到次年 5 月份前后才陆续解除休眠(在麦田干旱环境条件下不易萌发),在田间的越冬成活率很高。直播稻播种后,杂草稻种子在良好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与栽培稻同时萌发出苗。我省大面积应用的栽培稻品种,种子成熟后一般没有休眠期,收获期落入田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土壤湿度条件下容易萌发,通常在越冬前即大量萌发,在冬季冻死,因而越冬存活率极低。 上述种子销售商反映直播粳稻田像杂交籼稻的杂株,其抽穗期比直播粳稻迟,与杂草稻的特点不符。另外,手栽稻田间环境不利于杂草稻发生,因而常年种植手栽稻的田块,田间一般没有杂草稻种子残留。头年为手栽稻的田块,改种直播稻后田间发生杂草稻,其种子通常是随商品种子带入的。目前各地种子繁育单位和销售商,对商品稻种中杂草稻种子的数量都严格控制,商品稻种中杂草稻种子比率一般最多不超过万分之五,按亩用种 10 公斤 40 万粒计算,每亩田中杂草稻的株数最多不超过 200 株,通常田间只有几株、几十株。通常过 2 ~ 3 年,在不予处理的情况下,田间才会大量发生杂草稻。上述田块“籼改粳”后第一年,田间即大量出现籼型稻株,应该不是杂草稻,很可能是上年杂交稻二代种子落入田间后今年自然萌发长成的。 踏田调查分析 为查明原因, 9 月 6 日 ,笔者专程赴宿豫,在种子销售商的陪同下到皂河镇某村现场考察。 笔者在现场看到,当地数百亩连片的一方稻田,全部是直播粳稻(据了解,所用品种为连粳 7 号,播种期大致相同),刚开始抽穗。不同田块或多或少都有叶片宽大的籼型稻,少的仅零星分布,一亩地数十、上百株不等;多的田里满眼是籼型稻向上蹿起的宽大叶片;部分地段特别是在田头,密密麻麻地长着籼型稻,只有少量的粳稻夹杂其间而且生长瘦弱。田间籼型稻生育期普遍比同田的连粳 7 号迟,而且其生育进程有较大差异,早的预计抽穗期比连粳 7 号迟 3 ~ 5 天;迟的主茎剑叶鞘还没有抽出倒二叶叶鞘口,抽穗期预计比连粳 7 号迟 10 天以上。田间只有极少量的籼型稻,抽穗期比连粳 7 号早。 图 连粳7号直播田大量发生的籼型稻(照片中叶片宽大的植株) 图 连粳7号直播田,田头密集生长的籼型稻 图 密集生长的籼型稻中夹杂生长的少量粳稻(图片左侧处于大肚期的稻株),生育期比籼型稻早。右侧籼型稻分蘖剑叶刚抽出。 籼型稻较少的连粳7号直播田 连粳7号直播田极少量早抽穗的杂草稻(红米稻) 从田间籼型稻生育进程和田间分布情况看,除田间极少量的早抽穗籼型稻有可能是由商品种子带入的杂草稻外,其他的籼型稻应是上年杂交稻二代种子落入田间后今年自然萌发长成的。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稻种,均为一代杂交种,其种性一致;一代杂交种植株所结的种子为二代种,只能用作商品粮,不能作种用,否则长出的稻株其性状会分离,出现株高、生育期等不同的单株。上述田块大量的籼型稻生育期比连粳 7 号迟,而且生育期差异较大,与杂交二代植株性状分离特点十分吻合。 可以排除的说法 在田头,有很多农民怀疑田间出现大量的籼型稻,是因为所购买的商品稻种带有籼稻种。这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一是籼稻植株性状与粳稻有极大差异,繁种单位不可能在田间有大量籼稻的田块收获粳稻种子作种用。二是籼稻种子与粳稻种子外观有很大差异,种子经销商不可能将带有大量籼稻种的粳稻种子上市销售,否则无疑是自寻烦恼;农民在播种时也能轻易地看出粳稻种中夹杂的籼稻种。当然,最简单也是最合法的做法是,对种子购销时封存的种子样品进行检验,从稻种外观就可以轻易判断粳稻种中是否杂有籼稻种。三是籼型稻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在田头等局部地段密集分布。试想,如果籼型稻种子由商品种子带入,要想人为地把其中的籼型稻种子密集播种于局部地段,也是十分困难的。 还有人怀疑,是否有人搞破坏,将籼稻种子撒入了直播粳稻田。这也是不太可能的。笔者在现场看到,数百亩连片的稻田中,或多或少都有籼型稻分布,如果有人暗中破坏,那他得花很长的时间逐条田去撒种,很难不被人发现。 田间出现大量籼型稻,是不是播种环节机械混杂了籼稻种子呢?上述田块所使用的均为正规包装销售的种子,而且在水稻播种季节商品杂交稻一般已销售或被妥善收储,农户在播种过程中机械混杂籼稻种的可能性极小,同村数十个农户的粳稻种普遍出现机械混杂籼稻种的现象更是几乎不可能发生。 籼型稻发生原因 为什么直播粳稻田出现大量籼型稻的现象只发生在局部村组,而且不同田块间籼型稻株的数量有很大差异呢? 杂交二代种落入田间后,能否存活到第二年直播稻播种出苗期,与种子休眠性、田间土壤温湿度条件等有很大关系。有一些杂交稻亲本,如汕优 63 的父本明恢 63 ,其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其杂交二代可能遗传其休眠特性,因而越冬存活率较高。头年种植亲本具休眠特性的杂交稻,第二年直播种粳稻,田间出现籼型稻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去年水稻收获期至小麦播种期,乃至整个小麦生长期,包括宿豫在内的我省很多地方,出现了长时间干旱,土壤湿度小,落入田间的杂交稻二代种不易萌发,因而存活到直播稻播种期的几率就大。不同田块的土壤湿度条件和耕作方式,也会对落入田间的种子的存活产生影响。在干旱年份,板茬播种的田块,落入田间的稻种在干燥的表层土壤中,不易萌发,在田间的存活率就会高些;耕整后播种的田块,落入田间的稻种被埋到湿度较高的深层土壤中,容易萌发,其存活率就会下降。深耕翻后直播水稻,头年落入田间的稻种被深埋,其萌发成苗的可能性就会显著下降。这些因素,均可能是导致不同农户的田块,哪怕是一埂之隔的两块田,其田间籼型稻株数量有显著差异的原因。 皂河某村今年籼稻粳稻插花种植的田块 移栽稻田的籼型稻 在同一个村,有部分移栽粳稻田也有不同数量的籼型稻株发生,但总体来看籼型稻数量比直播田少得多,多的 1 亩地也只有几十株。从田间情况看,这些籼型稻株与粳稻长在同一移栽行中,很可能是与粳稻同期移栽的。其中,粳稻处于灌浆期,田间有部分籼型稻株部分籽粒已成熟,并开始落粒,剥查发现其米皮色红,可以基本确认为杂草稻;有部分籼型稻处于灌浆期,部分种子已灌浆充实,其米皮色白;有部分籼型稻处于抽穗扬花期。据了解,这些田块去年大多移栽种植杂交籼稻,今年水稻秧苗是在田头旱育的。据分析,田间出现的生育期严重不一致的籼型稻株,应该是上年落入旱育秧床的杂交二代种形成的。有部分田块埂边连续栽种有数十穴籼型稻,估计是农民在移栽时就已发现秧苗叶片等有差异而特意集中栽插的。 连粳7号手栽田中的生育期不一致的籼型稻 连粳7号手栽田中的生育期不一致的籼型稻 抽穗早的红米稻和籼型稻 抽穗期迟于连粳7号的籼型稻 易落粒的杂草稻 杂草稻米皮发红 籼型稻米皮白 集中栽插的杂草稻和籼型稻 机插稻田的佐证 该村还有一定面积的机插稻,使用的同样是连粳 7 号商品种,田间籼型稻数量极少。这些田块上年也是移栽种植杂交籼稻的。据分析,机插稻集中育秧,所用的育秧土很少,而且育秧密度很高,即使育秧土中混入部分籼稻种并成苗,分散到大田后也基本看不出来。机插稻田栽前耕翻整地,栽后田间土壤湿烂、有浅水层,不利于存留田间的杂交二代稻种萌发出苗,加上田间使用的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对水稻芽苗有较强的灭杀作用,因而田间即使有上年的杂交二代稻种残留,也极难成苗。 泗阳的类似情况 9 月 13 日 ,笔者在泗阳县临河镇某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该村有 3 个组的农民,今年实行了较大面积的“籼改粳”,而且大多直播种粳稻,使用的主要是“镇稻 9424 ” 商品粳稻种。笔者在现场看到,数百亩连片的直播粳稻田里,也有大量的籼型稻发生,多的 1 亩地有千株以上籼型稻,而且其生育期差异也较大,但一般比镇稻 9424 生育期迟。田间镇稻 9424 大致在 9 月初齐穗;籼型稻生育期早的抽穗期比镇稻 9424 略迟,迟的估计要到 9 月 20 日 以后才能抽穗。 镇稻9424直播田的籼型稻 籼型稻数量较少的镇稻9424直播田 镇稻9424直播田抽穗 较早的籼型稻 镇稻9424田迟抽穗的籼型稻 从踏田调查情况看,部分上年移栽粳稻的田块,今年直播粳稻后田间籼型稻发生量明显很少,其中有部分田块田中间籼型稻极少,而田埂边籼型稻多,估计是上年相邻田块杂交籼稻二代种溅落在田埂边造成的。有一块田,有一段使用的是镇稻 9424 商品种,另一段使用的是农户自留的糯稻种,而田间籼型稻株的发生和分布大致相同。这可以作为田间籼型稻来源的有力佐证。 右侧上年为移栽粳稻的田块籼型稻极少 上年种粳稻的不知名粳稻品种直播田,路边的籼型稻 分段种植镇稻9424和自留糯稻种的田块,籼型稻发生情况一致 另据当地种子经销商反映,前几年当地有部分田块将手栽杂交籼稻改为直播粳稻后,第一年田间也有较多的籼型稻发生,但一般在 1 ~ 2 年后田间籼型稻数量会迅速减少。 籼型稆稻仍有收成 上述田块中的籼型稻杂株,是否能灌浆结实,是否有收成?这是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从踏田调查情况看,田间籼型稻杂株大多能在 9 月 15 日前 后抽穗扬花,根据近期天气情况,这些稻株能正常授粉受精和灌浆。宿迁等地杂交籼稻安全齐穗期大致在 9 月 12 日前 后,如果后期天气条件与往年相仿,这些籼型稻株仍能较好地灌浆结实;如果后期温度偏高,则这些稻株的灌浆基本不受影响。 与杂草稻极容易落粒不同,这些籼型稻落粒性会与往年种植的杂交籼稻相似,不太容易落粒,而且籼稻灌浆速度一般较快,在 10 月 20 日前 后当地直播粳稻收获时,这些籼型稻也基本能正常成熟。从籼型稻穗形、颖壳特征以及手栽稻田籼型稻的灌浆结实情况看,其米粒大小及色泽与杂交籼稻相似,与粳稻同收虽然会影响稻谷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但对稻米的可食用性影响不大。因此,对目前在田间的籼型稻,不要采取拔除等措施。 “籼改粳”、“手栽改机插“,是目前我省各级农业部门旨在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举措。为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建议各地农民在没有可靠条件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将手栽杂交籼稻直接改为直播粳稻。(水清) 笔者声明:本文有关观点和推断仅供参考,各地农民如有疑问,请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联系。不同田块籼型杂稻发生的真实原因,以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鉴定结果为准。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1105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三农问题专家致信袁隆平希望培育常规水稻
lxj6309 2011-4-27 08:49
  给农民留几粒真正的种子——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袁先生:   您好!我是您的粉丝。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   我之所以这样劝说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现在的种子发展趋势是杂交化、转基因化,种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育种科学家和种业资本家为了获得种子垄断收益,摒弃原来的种子。我在北京市平谷区一个村子里种三分地,在种子公司买不到常规种子(未杂交、转基因的种子)。我对此深感不安。如果有一天碰到天灾须补种的话,农民还能种什么呢?   第二,常规作物虽然产量比杂交作物低,但肥料、农药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现在我国杂交水稻产量虽高,但需投入的肥料、农药等也同步增加。   第三,我认为,常规稻也能高产,也可保障粮食安全。我担任乡党委书记时,有一胡姓农民选育常规中稻品种,人们都称该品种为“胡选”,产量和杂交中稻“汕优63”差不多,亩产1200斤左右。1亩地只需2-3斤“胡选”种子,而且种子还可以连续多年使用,深受当地农民欢迎。但是,由于种子研发部门为追求种子垄断利润,视“胡选”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胡选”再也见不着了。   第四,常规稻种子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我家乡湖北监利经常遭受水灾,水灾过后,灾民们都会用自家的常规早稻“翻秋”(把早稻当晚稻种)自救,1亩翻秋稻能收500斤左右粮食,解决灾民的口粮没有问题。去年,我家乡有些地方中稻被水淹了,由于农民没有常规稻谷,稻田只能被撂荒,等吃政府救济粮。   第五,常规稻种子便宜。上世纪80年代,杂交稻未普及时,农民多用常规种子,当时3斤稻谷可换1斤杂交稻种子,而2斤稻谷就可换1斤常规稻种子,而且常规稻种子可以连续种3-4年。现在,20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而且只能种一季,不能留种。杂交稻种子价格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增收难。   第六,在您的带领下,攀登培育杂交种子新高峰的后来者越来越多。以您为代表的育种科学家群体,对此做出不少贡献,但别忘了农民也有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   近些年来,我国种子战略混乱,对此,请您呼吁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规定——保留30%的常规种子,确立10个县为常规种子种植区,设立国家种子粮库,等等。   我相信袁先生能听取相关意见,认真对待这样的呼吁。   李昌平(三农问题研究者)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27/001822362805.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普及|1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盱眙等沿淮杂交籼稻适种区应用直播技术的讨论
tjm9518 2009-2-8 14:23
盱眙县一种田大户承包 200 多亩土地,今年想直播种杂交稻,咨询哪些杂交稻品种可以使用,使用杂交稻直播技术上是否与使用粳稻一样。为此就有关问题作以下讨论。 杂交稻有杂交粳稻、杂交籼稻之分,这两类杂交稻各自又有不同的生育类型。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杂交稻对栽培条件的要求不同。直播稻是将种子直接播种到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因茬口不同,有冬闲茬直播、大麦油菜早茬口直播、小麦晚茬口直播等形式。不同茬口的直播稻播种期不一样,对品种的要求也不同。 盱眙县部分地区水稻生长期灌水不便,当地对供水要求不太高的杂交稻种植面积较大,而对供水要求较高的粳稻种植面积较小。如果承包的土地水利条件较好,水稻生长期灌排水方便,能满足粳稻生长需要,那么,无论是移栽种稻还是直播种稻,最好种粳稻。目前我省大面积生产上使用的粳稻品种产量潜力比杂交籼稻大,种植效益也较高。 如果承包的土地水利条件不太好,水稻生长期灌排水不方便,只能种杂交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稻作方式、选用相应的水稻品种。 冬闲茬可以直播杂交籼稻 如果承包的土地冬季休闲,水稻直播不受前茬限制,可以使用当地常用的杂交中籼稻品种,播种和苗期管理与粳稻直播大致相同。种植时注意以下几点: 1. 播种不要太早。播种过早,地温低,水稻萌芽和出苗慢,出苗率不高,还容易出现水稻苗期苗小草大情况,不利于杂草化除。一般可以在当地杂交籼稻能露地育秧后,再推迟 5 ~ 10 天播种。如果水稻生长后期供水不便,需要早一些收获,还应选用偏早熟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如Ⅱ优 084 等。 2. 播种量宜小。杂交籼稻分蘖力强,种子价格高。为节省用种成本和培育高产群体,应适当控制播种量,一般每亩用种量 1.5 ~ 2 公斤,每亩成苗 5 万~ 6 万。播种量过大,基本苗数量过高,水稻生长期群体难以控制,不利于高产稳产。因播种量小,播种时应特别注意播种均匀,最好采用机械直播。撒播的,为保证播种均匀,可以将干种子与炒熟的稻谷或适量干土混匀后播种;或者将催芽至露白的稻种与煮熟了的稻谷拌匀后撒播(播种前摊晾种子表面干爽)。有些农民担心直播环境条件下水稻出苗率不高、使用除草剂不当也会降低成苗率,因此随意加大播种量。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了直播稻种植技术,创造适宜的出苗环境,水稻出苗率是有保证的。在没有熟练掌握技术的情况下,不宜盲目大面积种植直播稻,否则,在播种量很大的情况下,一旦出苗环境不好,同样有可能成不了足苗;而出苗环境较好时(绝大多数时候出苗环境会较好),田间基本苗又会过多,均不利于水稻高产稳产。 3. 最好水直播。杂交稻种发芽能力通常比粳稻种弱,如果采用干籽旱直播方式,在相对粗放的土壤条件下出苗率会受到一定影响,通常没有在精耕细作的水稻秧床高。水直播条件下播种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或者催短芽播种,有利于早出苗,提高成苗率,而且有利于直播稻田前期化除(土壤墒情好,土壤封闭处理效果好;小苗期苗大草小,便于使用茎叶处理剂除草)。在播种后能及时灌水的情况下,旱直播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成苗率也比较高。 能否顺利出苗是直播种稻成败的重要一关。尽管生产上一些农民在播种前后田间不能及时上水的情况下,曾成功应用干籽旱直播技术种植杂交籼稻,但其风险比催芽水直播高。与移栽稻相比,直播种稻本身风险就较高,在播种前后不能及时上水,不能满足直播稻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种植直播种稻。 麦茬直播稻慎用杂交籼稻 在盱眙,小麦一般在 6 月上旬成熟收割,红皮春性品种略早些,白皮半冬性品种略迟些,麦茬直播稻往往要到 6 月 10 日以后播种。如果采用当地生产上常用的杂交中籼稻品种,抽穗成熟迟,通常要到 9 月上中旬才能齐穗,后期遇低温(寒露风)危害的风险大。使用生育期短的南方早籼稻品种,可以将抽穗期提前到 8 月中下旬,能避免后期低温危害。 在一些特殊年份,楚州、兴化等沿淮地区水稻苗在 6 月底前后遭遇洪涝灾害淹死后,通过及时补种南方早籼稻品种,最终也能取得较高产量。这可以作为沿淮地区利用南方早籼稻品种进行麦茬直播的参考依据。 当地麦茬直播稻如果使用南方早籼稻品种,因生育期短,播种量应适当增大,亩用种量大致可以增加到 3 ~ 4 公斤,同样宜催芽后旱直播或水直播,出苗期加强水分管理,促进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另外,前茬种植油菜、大麦,或者种植生育期较短的红皮春性小麦品种(如扬麦系列品种),有利于早腾茬,提早水稻播种期,尽量不要选用成熟偏迟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沿淮地区常用的白皮麦品种多为半冬性品种)。 杂交粳稻也是较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籼稻抽穗扬花的最适温度和受低温影响的临界温度要比粳稻高 2 ℃,与之相对应的最适抽穗时间、安全齐穗期大致比粳稻早 10 天左右。在盱眙,籼稻的安全齐穗期大致在 9 月 5 日前后,粳稻的安全齐穗期大致在 9 月 15 日前后。当地种植麦茬直播稻,季节很紧张,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时间短。与选用粳稻相比,当地麦茬直播稻选用籼稻品种,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时间更短。水稻营养生长期过短,不利于形成大穗,对产量有很大影响。相对来说,当地麦茬直播稻选用粳稻品种更合适些。 在水稻后期灌水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使用中熟中粳稻类型的杂交粳稻品种,如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选育的 9 优 418 等品种(这些品种的审定适种区域一般在淮北地区,向南引种时应先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再扩大种植面积)应该更合适些。这些杂交粳稻品种生育期较短,用于麦茬直播其生育期与选用徐稻 3 号等中熟中粳稻品种差不多,产量潜力与徐稻 3 号等相仿,而其适应性较强,在后期灌水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灌浆结实所受的不利影响较小。 目前我省使用杂交籼稻进行直播特别是进行麦茬直播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较少,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供参考应用。可以肯定的是,与使用常规粳稻品种相比,我省直播稻生产上使用杂交籼稻品种的限制因素更多,技术难度更大。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有关技术措施应在小面积试用成功后再扩大应用面积。(水清)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5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