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无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博】无知与无耻
热度 1 xyysh2008 2014-1-14 22:59
——评博文《 饶院长请喝茶,小崔回话了 》 严少华 2014-1-14 22:51 知之者为知之,不知者为不知!不是一个对等的对话,只能成为笑话! 引用任大炮的名言:七成媒体犯错因无知,三成死不认错是无耻!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760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上这句话理解不了
热度 9 lin602 2013-10-27 19:41
刚刚看了一博文,里面有一句话:‘ 由于缺乏对手,有些行家来过之后没多久也离网而去。’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2979-736550.html 科学网上哈佛、北大、清华的教授多得去了,院士还有很多位。什么专业的学者都有。科学网可是全世界华人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呀! 在科学网上没有对手而离去,这个‘行家’肯定是‘如来佛’还是‘上帝’!! 是不是博主将这些‘如来佛’名字道来,我们好好‘拜一拜’。 PS:看了李铭博主的留言,明白了他原话的意思。他的本意是有的博主研究内容上没有其他博主与之讨论而不来了。我这意思可能是李博主的意思。不过,李铭写这段文字,从一般人的理解上,就是理解为有的博主非常傲气到网上无对手。由于我的其他博文中链接了本博文,所以就不删了,特此说明,如有不敬,请以谅解。2013-10-28 7:30
3823 次阅读|12 个评论
余姚内涝原因:关键是人与水争夺生存空间
热度 4 杨学祥 2013-10-14 15:01
余姚内涝原因:关键是人与水争夺生存空间 杨学祥 学者贾绍凤最近指出,余姚内涝确实还有值得总结的原因: 第一,城市化、尤其是把南方有蓄涝功能的水田变成城市用地,必然会加剧洪涝灾害。一来蓄水的空间少了,二来位于易涝低洼地的建筑多了,从两方面加大了洪涝危害。下面是余姚市2008年和2012年的遥感影像,可以看出很多原来绿色的农地变成了灰白色的硬化的城市建成区。 第二,城市化因为修建高楼和抽取地下水,从两方面造成地面沉降。余姚金昌路就曾因地面沉降水管漏水。地面沉降无疑会加重城市内涝。 第三,在新形势下河道的疏浚确实成了大问题。传统的从河道挖淤泥肥田的办法,具有疏浚河道、农田补肥、抵御农田水土流失等多重功效,较之现代的工业化农业,具有更好的生态持续性和灾害防治功效。既然没有了农民的自发疏浚,就必须人为组织及时的河道疏浚。但看来河道疏浚并没有成为常态化、系统化。 第四,水库的应用调度有大可改进的地方。显然这次台风暴雨之前,水库没有及时腾空库容防洪。虽然为了保证冬春供水及发电,水库应蓄足够的水量,但这次台风要带来暴雨是肯定的。虽然暴雨预报的数量偏小,但也是普遍在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一些地方是超过300毫米的超大暴雨。因此,应该不愁水放空了蓄不上水,完全可以在台风来前防空库容来蓄洪,并在暴雨后期蓄水以供冬春供水之需。可是在这次台风暴雨中水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五,拦潮闸的运用也值得探讨,既要发挥拦潮蓄淡的功能,还要减少造成泥沙淤积的负面影响。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937-732741.html 澳大利亚《普罗米修斯》杂志2008年12月号发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的Joanne Roberts博士和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的John Armitage博士合写的文章,题目是“无知经济”(Ignorance Economy)。他俩认为,知识经济的概念早已炒得火热,但是必须看到,知识经济同时又是无知经济。无知,指的是缺乏知识、信息与技能。 中国的城市化带来高房价、高油耗、高污染、高拥堵、高内涝、高缺水,无知是主要原因。 比如,中国经济学家的观点总是与公众的意见相左,不一定就总是正确。循环型节约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政策上,专家又提出扩大内需来保持增长。扩大必要的内需,如必要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可以增加经济发展后劲;扩大不必要的内需,如居民的奢侈消费,虽然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为今后发展带来隐患。 综合知识太少,综合人才奇缺,使无知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付出可观的代价。一面声嘶力竭地高喊保护环境,另一面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这就是有知和无知的对抗,这就是无知社会带给人类的尴尬。 相关报道: 余姚内涝原因补考 已有 156 次阅读 2013-10-14 04:59 |个人分类:水是杂谈|系统分类:博客新闻|关键词:余姚 内涝 原因 推荐到群组 看到宁波网友梦游牛的博克“大水过后的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3c50e80101bjg3.html ): 半年前,写过一篇《甬新河,灾难河?》,不期,此景再次上演,而且甚于去年,小区成湖,马路变河,公交停开,交通中断,全市停课。这回宁波可真的露脸了,余姚成了浙江的重灾区,上了《新闻联播》,连习总书记都对浙江作救灾批示了。从来救灾,不管地震、洪涝,都是宁波救别人,这次也可以轮到人家救咱了,这“出彩”是如何争得的?一次再一次,一年又一年,越演越烈,宁波究竟发生了什么?会不会还有下次?通过本文想找找原因,但又得不到能说服人的数据,当然只能从历史、从现象、从经历来作一些判断了。 自古宰宁,治水为首。为什么?因为宁波近海濒江,赖以生存的这块平原,三面是山,一面通海,上有山洪,下有咸潮,要保一境平安,治水是关键。农耕经济条件下,治好了水,就能保百姓富足,百姓富则社会太平,安居而乐业。古代没有增长率,更没有GDP,所以为官的可以倾力治水,历代贤宦,莫不与治水有关,如主持修建它山堰的王元暐,筑堤创东钱湖的陆南金,浚治广德湖的储仙舟、张峋,筑风堋碶的虞大宁,浚疏东钱、广德二湖的李夷庚,建回沙闸、保丰碶的陈垲,开浚“颜公渠”的颜颐仲,在平桥立水则的吴潜等等,不胜枚举,一代名相王安石,年轻时知鄞县,下车伊始,也即以治水入手。真是宁波有幸、百姓有幸,摊上了这么一大批好官,经过千百年的治理,宁波成了富庶之地、鱼米之乡。 那么,现在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动辄受涝,如比较严重的鄞东南地区,现在已经到了“谈水变色”的地步。实事求是的讲,不必将古代想得那么好,宁波古代也一定有洪涝之灾,不然的话,哪来的这么多治水的官、治水的记载,但是,象这次大水漫城,宁波、余姚被淹的场景,千百年来,能有几回?就算“百年一遇”,余姚建城已有1800年了,莫非它已经淹过十八回?不会吧,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 这次洪水带来的后果,主要是涝,事至今日,暴雨过去已是第五天,艳阳高照,而宁波城区的主要东西干道却仍未完全打通。为什么会涝呢?水来自天上,汇集以后经平原入海,所以,平原地区不但要排泄自身接纳的雨量,还要中转山区的来水,然后经甬江入海,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先从天上、地下两头来看看是哪一头发生了变化。先看天上,宁波还是宁波,亚热带季风区的气候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降水量虽然随着年份、季节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但总的概律应该不会有变。那么,发生变化的一定在地上,而且这变化也不可能是由一时一事产生的,也不是由一个人造成的,他没有如此大的能耐,因此,祭出“百年一遇”的托词,大可不必,还是看看有几重因素叠加,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想想下步该怎么走。 既然问题出在地上,为了清晰一点,根据地形不同,我将它分成山区、平原、入海三块来说。山区是起到降水后集水作用;入海即是通海的奉化江、姚江、甬江,起排泄作用;而中间的平原,则是将一时排泄不出去的水量吸纳、暂存。 这三段,先说说中间的宁波城及周边平原的变化。宁波城位于奉化江西侧、姚江南侧,旧时城内有日月二湖,有十七条河;城外从前有广德湖、小江湖、槎湖等众多湖泊,湖泊消失为田后,代之的是密密的河网。所以,一旦洪水来袭,这些河道可以接纳暂时不能外泄的来水,而当河网不足以容纳来水时,面积更为辽阔的农田,又可以暂存来水,因为宁波是稻区,汛期到来之时,正是水稻生长期,水稻耐涝,只要不是正好赶上扬花授粉的时间,浸一二天水,损失有限。河网加农田,试想,旧时城内城外能吸纳多少的水量。从前遇到下暴雨,雨过之后,水满河,叫“平河塘”,水再大,就要淹上田,田与田之间不可分辨了,叫“没田塍”,继续上涨,没过铺有石板的大路,水就要进村了,而城比村高,又处在河网末端,要淹到城中的房,得要多大的水? 现在,河道发生了变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化肥大量应用,自古以来,依靠农家肥、有机肥的农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前,每到冬天,农民都要撑着船去捻河泥,积肥的同时,也将河道清了一遍淤,现在,河泥不用了,河床越来越浅,在乡下访桥,经常会听到老年人们感叹,从前桥下之河是如何的清、如何的深。 时至今日,城内还有几条河?城外还有多少田?非但没了、浅了河,少了田,还要运来一车一车的塘渣,将它填高,造路建房,千万不要轻视,这一车一车倒下去的塘渣,所减少的容水的量,今后都是要没进你家的房,信不信,因为泄水的甬江仍然只有一条,它不可能因为你填了塘渣而变成二条、三条。 第二个变化,是宁波的地在变低。一般人可能感觉不到,但是专业的、管这方面的人一定知道,只不过没有公开、或者没有非常公开罢了。江塘一次一次的修,越修越高,是海水江水在高吗?不是,是地在低。宁波的地低下面是什么?是软土,是淤泥,上面复盖了一层薄薄的地壳,它软到什么地步呢,就象嫩豆腐。解放以后,宁波大力发展工业,而工业用水基本依靠地下水,用深井泵抽上来,嫩豆腐抽去水以后又是什么?是老豆腐,变成老豆腐,体积压缩,再加上地面上大量新建的建筑重压,地面就开始下沉,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现在宁波地下深井抽水已被彻底禁止,但是,嫩豆腐已经变成老豆腐,永远变不回来嫩豆腐了,这是不可逆转的。知道宁波的地面沉了多少吗,严重的地方至少有三四十公分,所以江塘越造越高,从前潮水不会倒灌的地方现在要倒灌了。 接下去说说甬江,也就是入海的这一段发生了什么变化。甬江由奉化江和姚江汇合而成,从镇海口入海,从前,潮涨潮落,随潮吸纳,从来不淤积,小时候,听到上海轮船鸣笛声,抬头看鼓楼的大时鸣钟,一定是三点三刻,准错不了,第二声,四点,知道轮船离岸了。后来,鸣笛声变成了乱钟,因为甬江浅了,轮船要候潮出入,没一个准点。再后来,船又准点开了,到现在,根本听不见汽笛声,没了大轮船,这变化着的汽笛声,也恰恰道出了甬江的变化。 甬江千百年来从不淤积,潮水带入的泥沙,又随着潮水而出,即使有一点点淤积,因为上游没有水库,待来年汛期一到,大水一冲,又是一干二净,如此年复一年。1959年,姚江上建起了大闸,蓄淡成水库,潮水只能上溯到闸外,潮水涨到最高位时,必然会有一段持平期,挟带进来的泥沙,在这持平期内沉淀了下来,这样,潮水退却时,一部分泥沙就留了下来,所以,现在冬天小潮汛能看见解放桥下的江面三分之二是泥涂的奇观,如果古代也是这样,何来永丰渡、何来桃花渡、何来浮石渡?奉化江没有闸,不淤,但甬江两只胳膊少了一只,就越积越浅了,以致上海轮船要候潮出入,因为宁波到上海是属于国家级航道,七十年代初,上海航道局三处专门进驻宁波,负责甬江段的航道疏浚,所以,轮船又恢复了正点,又能听到正点的汽笛声。后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更多的人出行选择了大巴,上海轮船因为客源少而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上航三处也不再进行港道疏浚。再后来,三区货物码头也随着镇海港、北仑港的建设而功能外移,大轮船不再进入甬江,原来依靠大轮船的螺旋桨搅拌、泛起江底泥沙、勉强保持主航道的深度,也变得不可能了,甬江是越积越浅了。 更有甚者,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开发及地铁等大项目上马,产生了大量的建筑泥浆,个别建筑工地和部分运输泥浆的不良司机,直接将泥浆偷排入奉化江、甬江,使本来已经病入膏肓的甬江,雪上加霜。甬江危矣,是不是有朝一日我们将搬离这块祖宗选中的福地呢? 最后说说山区这一段,也就是与这次洪涝脱不了干系的水库。古代没有水库,照样过来了,按说,现在有了水库,情况一定应该更好,但这次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因为水库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我今年六十多岁了,经历过无水库的生活,感觉有水库要比无水库好得多。奉化江上游三大水库,横山、亭下、皎口,横山水库建得最早,1966年建成,插队第一年,正赶上建造横山水库的末班车,当时水库的主要功能定为防洪和灌溉,也就是说为农业生产服务,连地处平原的稻区,每个生产队都要出人参加建造,水库建成后,几十公里之外的农田,都可以通过配套渠道,实现自流灌溉。横山水库成功建设以后,1975年,皎口水库竣工,然后又开建亭下水库,1985年,亭下水库竣工。三大水库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等,但在皎口水库将要建成时,又增加了一项供水功能,因为七十年代后期,随着镇海炼油厂、镇海发电厂的上马建设,用水矛盾就凸现出来了,于是从皎口水库铺了一条专管、几十公里引到镇海炼油厂,开了从水库引水的先河,工厂要生产、要用水,就必须得留出一定库容来为其服务,实际上也就占了一定的防洪库容。八十年代以后,一方面,农村承包到户,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用水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工业用水不断增加,外来人员大量进入,加上城市房屋改造,用水量大增,依靠水库供水,成为必然。再后来,河网污染,用河网水制造的自来水难以达得稳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原水非得来自水库不可,这时,水库的功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供水成为了第一功能,用水高峰时,日水量早已超过100万吨,一年3亿吨,要几个水库?于是建了白溪、周公宅还不够,规划还要到绍兴市的新昌境内去建水库,水库成了一百多万市民赖以生存的大水缸,所以,现在的水库是“惜水如金”,能不放水则不放,这次“菲特”来袭前,据说宁波只腾出了库容400万方,知道它占了这次过程降水的百分之几吗?还是不说了吧。等到特大暴雨注下,只只水库超量,为了保证水库安全,不得已而泄洪,恰遇天文大潮,上泄下顶,余姚能不淹、宁波能不涝? 另外,水库成了水缸,细水长流,流入千家万户,流入碗、流入杯,又经过我们每一个人到了下水道,再也形不成汹涌磅礴之水,江河也就少了一道自然冲刷。 至于鄞东南的遇水必涝,这也许是个天大的笑话,当时想出甬新河方案的不知是何方专家,说句骂人的话,莫非他是“单脑”。时至今日,听到的回答还是那句老话,配套尚未完善。去年未完善、今年未完善,不知何年能完善?治水之道,在疏不在堵,甬新河看似在疏,实则在堵,他以为挖一条笔直的河,就可以将奉化东南的山水直接引出甬江,但是,甬江有潮水顶托,不能昼夜开闸泄水,再加上甬江在变浅,而甬新河途中无闸,所谓建瓴之水,一泄千里,遇到江边闸门一关,这水哪里去?不涝在姜山才怪呢,除非甬新河的堤岸标高不是按照与河道高差、而是统一的绝对标高,将流过姜山地段的甬新河成为一条地上河,成吗? 写《甬新河,灾难河?》时,曾写过这么一段话:“有人会告诉你,这是百年一遇的,是啊,人寿难过百年,有几个见过百年前的事情,可是,不巧得很,第二年马上又发生了更大的,不过,仍有人会告诉你,这是五百年一遇的,这你总得信了吧,是啊,比去年还大,看样子五百年错不了,但是,别忘了,人类文明才几千年,经得起这么化吗。”前后一年,两次洪涝,写前文仅半年,却不幸言中。 痛定思痛。风雨已过,得想想下步该怎么办了,“百年一遇”救不了任何人,等到洪涝真的成为常态,隔三差五前来光顾的时候,晚了。 我爱宁波,宁波注定是我终老此生的地方,但是,我一介草民,也没有专业知识,所写难免有所偏废,该是有良知的专家出来说说话的时候了。 由此认识到余姚内涝确实还有值得总结的原因。 第一,城市化、尤其是把南方有蓄涝功能的水田变成城市用地,必然会加剧洪涝灾害。一来蓄水的空间少了,二来位于易涝低洼地的建筑多了,从两方面加大了洪涝危害。下面是余姚市2008年和2012年的遥感影像,可以看出很多原来绿色的农地变成了灰白色的硬化的城市建成区。 第二,城市化因为修建高楼和抽取地下水,从两方面造成地面沉降。余姚金昌路就曾因地面沉降水管漏水。地面沉降无疑会加重城市内涝。 第三,在新形势下河道的疏浚确实成了大问题。传统的从河道挖淤泥肥田的办法,具有疏浚河道、农田补肥、抵御农田水土流失等多重功效,较之现代的工业化农业,具有更好的生态持续性和灾害防治功效。既然没有了农民的自发疏浚,就必须人为组织及时的河道疏浚。但看来河道疏浚并没有成为常态化、系统化。 第四,水库的应用调度有大可改进的地方。显然这次台风暴雨之前,水库没有及时腾空库容防洪。虽然为了保证冬春供水及发电,水库应蓄足够的水量,但这次台风要带来暴雨是肯定的。虽然暴雨预报的数量偏小,但也是普遍在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一些地方是超过300毫米的超大暴雨。因此,应该不愁水放空了蓄不上水,完全可以在台风来前防空库容来蓄洪,并在暴雨后期蓄水以供冬春供水之需。可是在这次台风暴雨中水库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五,拦潮闸的运用也值得探讨,既要发挥拦潮蓄淡的功能,还要减少造成泥沙淤积的负面影响。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937-732741.html 从无知经济到无知社会 已有 1645 次阅读 2009-3-1 08:0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节约经济,循环经济,无知经济,无知社会,生态环境,金融风暴 推荐到群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发表于《科学时报》2009年2月27日的文章《知识经济同时又是无知经济》引起了广泛关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无知经济概念的提出 澳大利亚《普罗米修斯》杂志2008年12月号发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的Joanne Roberts博士和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的John Armitage博士合写的文章,题目是“无知经济”(Ignorance Economy)。他俩认为,知识经济的概念早已炒得火热,但是必须看到,知识经济同时又是无知经济。无知,指的是缺乏知识、信息与技能。知识经济与无知经济的关系,具体表现为8个反面: 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经济的知识基础越专门化,将人们的无知用于商业目的的机会就越多。 2、越来越多的知识被编码化,进入了数据库和知识库,这些知识获得更多的查询和应用。可是,不易被编码的缄默知识就面临被弃置的危险。 3、无知也是知识商业化的必然产物。现在,很多高技术产品的设计很高明,使用很方便,但使用高级产品的消费者却难免越来越笨。 4、知识越来越受到各种知识产权的保护,人们利用知识的渠道受到比过去更多的限制,造成了进一步的无知。 5、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专家更值钱,他们获得很高的报酬,这样他们就没时间、没动力去从事一些其实可以带来愉悦的活计,比如遛狗、购物、整花弄草,于是,社会对低技能工作者提供此类服务的需求就永久化了。 6、正是很多人无知,才使得社会对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7、很多组织都越来越强调知识管理,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在重视知识管理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无知的管理。 8、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竭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穷国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变得更加无知。 总之,无知经济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提出此概念者并非打算将知识经济的概念彻底颠覆,而是通过另一反向视角的观察,来进一步加深和丰富对知识经济的认识 。 我们变得无知了脆弱了 在学者蒋高明的博文《克隆地球还是个妄想》中讲述了耗资数亿美元打造的“生物圈2号”的失败经过。学者杨秀海就从此评论说:这说明了我们已经越来越不再是独立个体的人了,我们只有组成了团队,我们只有加入了组织,我们只有越来越依赖他人才能活下去,我们每一个个的“人”不再是独立的人,我们只是人的一个部件。我们在依赖别人的同时也就成为了别人的奴隶。 杨秀海认为,一方面我们懂的知识似乎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我们自由活动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在一个极为狭窄的专业之内我们似乎还算是个人,但离开了这个专业们很可能就得饿死。我们在某一方面变成博学的同时,在更多方面变成了极度的无知。科学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进步,但是我们的生存能力却变得越来越脆弱,甚至脆弱得不堪一击,因为我们生命链上所要依赖的环节太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生命线就会中止。今天我们的性命交给了谁呢?既交给了天使也交给了恶魔,我们的生命已经不再是我们自己 。 从愚昧的社会到无知的社会 原始社会由于没有科学文化而成为愚昧社会,低水平的需求并没有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在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有知和无知一直在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局部和眼前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知识爆炸式发展,人类财富空前增长;但从整体观点和长远观点出发,知识的应用带来未知领域的成倍增长,难以预见的不良后果层出不穷,使人类疲于应付,越陷越深;药品的毒副作用、化肥农药的污染、病毒的抗药性、食品污染、环境污染等等,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能源和资源的危机,恰恰反映了人类的无知。 恩格斯对人类盲目的实践活动早就作过如下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可惜的是,对商品价值的盲目追求淹没了智慧的理性分析。知识并没有得到应用,无知仍然在统治着人类社会。 亚洲开发银行 环境与社会发展局的官员罗夫·泽留斯(Rolf Zelius)在专题论坛上指出,过去30年来,一些亚洲国家经历了其他任何地方前所未有的高经济增长率。然而,这些经济增长要付出代价。亚洲丧失了一半森林覆盖和不计其数动植物物种。其1/3的农业用地已经退化,鱼类资源减少了一半。今天,该区域严重污染城市的数量最大,其河流和湖泊属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确实,环境退化已成为普遍现象,包括东亚次区域的经济迅速增长、中亚经济转型国家其原有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否认地忽视了环境,以及南亚地区贫困仍然是决定性的地方性问题 。 对节约型循环型经济模式的呼唤 9年前,当我提出“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是对西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风险、高速度、高消费及弱肉强食和利重于道的竞争原则的一种否定,除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外,人们在心理和精神上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必须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一观点时,仅有《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第46期)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0年,第8期)发表了我的文章 ,很多崇拜西方生产方式的人对这一观点一时还难以接受。 5年过去了,美国的新经济从连续十年的持续增长突然转向衰退,最近虽然有复苏迹象但欠债累累;日本经济在经历十年持续停滞之后至今仍处于低迷状态;高消费带来的资源和能源浪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导致谁来供应中国的大讨论。长期的经验教训和东方的文化传统,使日本抛弃了工业化文明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出了“环境立国”的新战略,大力培育环境相关产业和环境保护产业,建立“最适量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经济模式。这与美国的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环境政策成鲜明对照。研究日本经济战略转变的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9年过去了,美国的次贷风暴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格林斯潘声誉受损走下神坛。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反省说,根本问题在于,我们那些已变得十分复杂的模型——既包括风险模型,也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仍过于简单,这些模型没有完全抓住人类的内在反应。到目前为止,这只是对商业周期和金融模型的外围补充——它导致情绪在欣快与恐慌之间摇摆,一代又一代地重复这种情形,几乎没有什么学习曲线的证据 。多数人把金融危机归咎于格林斯潘错误推行的税率政策、华尔街因贪婪导致的肆意的金融产品研发,这就是说,导致2008年金融风暴的原因是金融界权威们的无知! 全球金融风暴验证高层金融管理理论的无知 贷款的偿还依赖于贷款者的偿还能力,而贷款者的偿还能力是与市场经济一起变动不定的,工资波动、失业风险、消费价格增长、突发事件和医疗保险等问题随时随地会对其发生重大干扰,造成更大的不确定性。人们至今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指数——个人财富的平均增长指数,如果它高于贷款利率,那么贷款的风险就很小;如果低于贷款利率,那么贷款的风险就加大。我曾指出,不是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化未来的钱,美国借贷买房的模式曾在中国广泛地受到鼓励和褒奖,量入为出的中国传统模式受到嘲笑;现在,金融风暴颠翻了美国的现代买房模式,肯定了中国传统的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现代的知识未必就是对的,传统的知识未必就是错的,人为灾难来自于权力的无知 。 有评论说,不可预测性无疑是商业经营的本性,如何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降低至最低,一直是众多机构、学者以及一些企业致力研究的课题 。实际上,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许多科学权威认为,地震不可预测,旱灾也不可预测,突发灾害预测的准确率不超过20%。仅仅在2008年,发生在缅甸的热带风暴已致13多万人死亡,中国汶川地震死亡人数也高达近7万人。无知仍然掌控着人类的命运。   浙江大学学术发展中心主任杨吉指出,现在,我们正在经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而这次危机的发生的原因,竟然是一个酝酿了长达25年的超级泡沫的破灭,索罗斯为你揭开谜底。 索罗斯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他又一次预言了这次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的严重后果。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哲学家。索罗斯说:“目前的流行模式,即金融市场会趋向均衡的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具有误导性。我们现在遇到的麻烦,主要归咎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这个错误模式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危机一旦爆发,金融市场就会骤然分崩离析,但凡可能变得糟糕的事情都会成为现实。”索罗斯的言外之意是说,市场永远也不会达到经济学家所期望的均衡状态,它永远是在动态非均衡状态下运行的,只要市场存在,市场的信息和参与者的行为就会在互动中不断形成新的泡沫,这是人们必须面对的危机和挑战 。 实际上,金融市场会趋向均衡总是通过金融危机这种非人力控制的爆发来实现的,人为调解不能解决资本运转的本质矛盾,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重新受到关注。人类的无知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 无知社会的三大成因 与愚昧社会不同,无知社会的形成有三大原因:首先,知识既能给人类带来利益,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知识与知识本身提出的问题相比是微乎其微的,问题相对知识成倍增长,而且问题的难度成倍增大;其次,真知灼见被人类社会接受或完全接受,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社会被过时的知识所控制,布鲁诺被处以火刑,伽利略被判处监禁,就是权力无知的最好证明;第三,由于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作为个人,专业知识越多,对总体认识的水平就越差,就像瞎子摸象一样。如果让专业人员把握全局,争论和错误不可避免。 例如,DDT又叫滴滴涕,是有效的杀虫剂。20世纪上半叶对防止农业病虫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鸟类体内含滴滴涕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处于食物链顶极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因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DDT的使用,是人类对其后果无知的最典型事例。 又如,人类用机械代替手工,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机械省力不省功,由于机械效率低下,大量能源被浪费,而闲暇下来的人类又面临肥胖症,不得不通过健身房来消耗体力。这是有知还是无知? 再如,中国经济学家的观点总是与公众的意见相左,不一定就总是正确。循环型节约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但在具体政策上,专家又提出扩大内需来保持增长。扩大必要的内需,如必要的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可以增加经济发展后劲 ;扩大不必要的内需,如居民的奢侈消费,虽然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为今后发展带来隐患。 综合知识太少,综合人才奇缺,使无知社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付出可观的代价。一面声嘶力竭地高喊保护环境,另一面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这就是有知和无知的对抗,这就是无知社会带给人类的尴尬。 参考文献 1. 武夷山。知识经济同时又是无知经济。发表于2009-2-27 7:16:1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427 2. 杨秀海。我们是变得有知了还是无知了?顽强了还是脆弱了?发表于2009-2-27 23:42:4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577 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8-160 4. 亚洲开发银行 环境与社会发展局 罗富.泽留斯:亚洲面临环境的挑战. 人民政协报,2001年9月4日, 21”世纪论坛”特刊, 7版. 5. 杨学祥. 土地沙漠化——全球性环境问题. 科学新闻周刊. 2000,(46):18 6. 杨学祥. 气候波动周期、沙漠化与人类知识结构.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6(8):1003~1005 7.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8. 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 http://blog.gmw.cn/u/466/archives/2004/4751.html 9. 牛year真的能happy吗。2009年02月13日 17:49 新智囊。新浪。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essay/20090213/17495854266.shtml 10. 杨学祥. 金融风暴和股市风险:有多少人在花未来的钱?发表于2008-9-22 5:52:32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888 11. 杨吉。美国金融危机为何掩藏25年没被发现 http://www.jrj.com 2009年02月26日 08:47《IT时代周刊》。 http://book.jrj.com.cn/2009/02/2608473676066.shtml 12. 杨学祥. 扩大内需整合资源:建一个全国范围的有机肥料大工厂. 发表于2008-11-30 21:21:55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13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17739.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93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凯恩在日本对钓鱼岛的无知错误发言必须纠正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8-24 08:11
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凯恩在日本对钓鱼岛的无知错误发言必须纠正 日本《炒日新闻》8月22日报道: 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凯恩 8 月21日 在日本东京召开记者会,竟然对钓鱼岛作出如下的无知错误发言: “日本对间阁诸岛(即我国的钓鱼岛)的主权是明确的,这一段点根本不应该讨论”、 “希望两国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美国也乐意提供帮助” 竟然把中国的领土钓鱼岛胡说为日本的“主权”! 如此歪曲事实,竟然还要无理霸道地“根本不应该讨论”! 又如何能“ 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 ”? 美国又能“乐意提供”怎样的“帮助”? 这种无知错误发言必须纠正! 新华网北京8月23日报道: 国务委员杨洁篪23日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美国联邦参议员麦凯恩、怀特豪斯一行。 杨洁篪表示: 自从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成功会晤以来,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两国关系保持总体良好发展势头。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世界人民的期盼。双方应继续共同努力落实两国元首的一系列重要共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重申了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方应正确认识钓鱼岛问题的是非曲直,谨言慎行。 麦凯恩表示: 中美关系是平等伙伴关系。我支持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国关系和在国际地区问题上的合作,这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美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立场。
个人分类: 其它|12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古哲先理》:苏格拉底“人贵在【自知其无知】”
热度 12 freefloating 2012-11-4 14:40
苏格拉底《法庭辩论》    雅典的公民们! 我得到那个坏名声,只是由于我有某种智慧。 你们要问,是哪一种呢?我说就是人所能得到的那一种。也可能我确实有那样一种智慧;至于我刚才提到的那几位所具有的,我想也许可以称为超人的智慧。 我想不出别的话来描述它,因为我自己根本不想要它。 谁要是说我想要,那是造谣,是对我的诽谤。公民们,即便你们觉得我下面的话很夸张,也请你们安静地听一听,因为那话并不是我说的。我要告诉你们,那是一位值得你们尊敬的人物说的。我要为你们引一位值得信任的证人来作证。这就是那位 德尔斐的神 。他会告诉你们我那点智慧是属于哪一类的。你们一定知道凯勒丰;他是我自幼的故交,也是你们的朋友,因为他曾经同你们一道被流放,也是同你们一道回来的。这位凯勒丰的性格,你们都知道,是做什么事都很急躁的。有一回他跑到德尔斐,冒冒失失地向神提出了一个问题 -- 请不要打断我的话 -- 求神谕告诉他有没有人比我更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 凯勒丰本人已经去世了,可是他的兄弟在这里,可以证明我说的是实话。 为什么我要提这件事呢?因为我要向你们说明自己得到坏名声的原因。我听到这个神谕的时候,心里暗暗地想,神的这句话能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谜应该怎么解呢? 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没有。那么,他说在人间我最智慧,是什么意思呢? 他是神,不可能说谎,那是同他的本性不合的。我经过长期考虑,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问题。 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 。。我可以说:你说过我最智慧,可是这里就有一个比我更智慧呀。于是,我就去访问一位以智慧著名的人物,对他进行观察。他的名字我不用说了;这是一位政界人士,我选他来试试。结果,我一开始同他谈话, 就不能不想到他实在不智慧,尽管很多人以为他智慧,他也自以为智慧。因此我就试图向他说明,他自以为智慧,其实并不真智慧。结果他恨我了,当时在场的一些人听到我的话也恨我了。 于是我就离开了他,心里暗想:好吧,尽管我并不以为我们人中间有谁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东西,可我还是比他好一点, 因为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 在这一点上,我似乎比他稍有高明之处。后来我又访问了另外一位更加自以为智慧的人,结果也是一模一样。于是我又树立了一个敌人,他身边的许多人也都成了我的敌人。 我一个接着一个地考察人, 并不是没意识到自己激起的敌意。我也曾为此悔恨、畏惧,但我不能不这样做,因为我应当首先考虑神的话。 我心里想:我必须把所有显得智慧的人都访问到,把神谕的意义找出来。我对你们不能不说实话,公民们, 我向你们发誓,凭着犬神发誓,我看来看去,发现那些名气最大的人恰恰是最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视的人实际上倒比较智慧,比较好些。 我要告诉你们,我到处奔波,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最后发现那个神谕是驳不倒的。我看了政界人士以后,有去看那些诗人:悲剧诗人,歌颂酒神的诗人,已经各种各样的诗人。我对自己说:在他们那里你就会马上露原形了,就会发现自己比他们无知了。于是我就拿出几段他们最得意的作品,请教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心想他们总能教我点东西。你们相信吗?我几乎不好意思说出真相,可是必须说,在座的诸位几乎没有一位不比他们强,哪一位都能对他们的诗谈出些道理,就是他们本人说不出所以然。我这才明白了,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灵感。传神谕的先知们说出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却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很明显,诗人的情况也是这样。同时我还观察到, 他们凭着诗才,就自以为在别的方面也最智慧,其实一窍不通。 于是我就辞别了他们,捉摸着自己比他们高明点,正如比那些政治家高明一样。 最后我去访问工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确实一无所知,相信会发现他们知道很多好东西。这一点,我可没有看错。 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一方面他们比我智慧。 可是,公民们, 我发现那些能工巧匠也有同诗人们一样的毛病,因为自己手艺好,就自以为在别的重大问题上也很智慧。这个缺点淹没了他们的智慧。 所以, 我就代表神谕问自己:你情愿象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像我原来那样好。 公民们,就是这一查访活动给我树立了那么多凶险毒辣的敌人,也是这一活动使我得到了 “ 最智慧的人 ” 的称号,因而受到人们的诽谤。因为旁观者总以为我既然指出别人缺乏智慧,那个神谕的用意是说,人的智慧没有多少价值,或者根本没有价值。看来 他说的并不真是苏格拉底, 他只是用我的名字当作例子,意思大约是说: “ 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你们中间最智慧的了。 ” 所以, 我就到处奔波,秉承神的意旨,检验每一个我认为智慧的人,不管他是公民还是侨民,如果他并不智慧,我就给神当助手,指出他并不智慧。这件工作使我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参加任何公务,连自己的私事也没工夫管,我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事神不懈的缘故。 相关博文: 应老师: 苏格拉底有罪吗?
个人分类: 古哲先理|6015 次阅读|31 个评论
俺的帖子被誤解了!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5-31 09:13
昨天我發了一篇博文 有件事情很奇怪,為何有許多科學家喜歡對他們不懂事情亂發議論? 很不幸被人誤解了 那個帖子的主旨不是批評科學家瞧不起文科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權鄙視他人 儘管鄙視得未必正確 那也沒有關係 因為別人也可以鄙視他 許多中國文科生的確應該受到鄙視 正如許多中國科學家一樣 俺從來不會對批評文科、哲學的帖子做任何回應 因為那很無聊 尤其是那些對哲學說三道四的人基本上沒有讀過真正的哲學 這也不能怪他們 那是因為他們不幸生在天朝 對於不幸的人再去批評很不厚道 我的帖子的主旨是: 許多中國科學家讓文科生瞧不起 因為他們喜歡對他們一竅不通的學科亂說話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501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张维迎:多数人无知少数人无耻导致非常多灾难
biofuture 2011-12-2 01:08
(希望更多人能读到。希望不是侵权~~~) 2011年11月27日 凤凰网财经   2011年11月26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1)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张维迎发表获奖演讲。以下为实录:   我这几年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犯错误?我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无知,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无耻。    好心干坏事就是由于无知,不知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后果是什么而犯的错误。也有大量的是坏心干坏事,就是由无耻导致的行为 ,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且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人类历史上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导致的灾难是非常多的。   比如义和团运动,全民的无知,他们以为喝了神水以后就可以刀枪不入了。对慈禧太后来讲,既包含着无知的一面,也更包含着无耻的一面,她利用义和团的运动加强她自己的统治。还有我们的大跃进,可以说发起大跃进是无知的表现,但是大跃进当中,那么多的浮夸、虚报,亩产一万斤、十万斤,那不仅是无知,而是无耻的。   人类历史上由于无知导致最大的灾难是什么呢?就是在那么多的国家、世界人口比重高的国家所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我们叫它计划经济。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为什么当时那么多聪明的学者,那么多的政治家,居然能够相信中央集权集中的计划机关能够告诉全社会应该生产什么,应该怎么样生产,应该为谁生产,应该定多少价格呢?那些人深信不疑。我们仔细想一下,老子所讲的 明明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知道,由此导致我们这些灾难。   特别想提醒一点,当时的计划经济,理论依据不仅仅是来自政治家,更多来自于经济学家,包括兰格在论证计划经济可行性的时候,他用的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模式。新古典经济学有好多的假设本身被当做一个现实,所以被认为兰格的市场社会主义击败了反对计划经济的人的理论。   我们仔细想一想,真的太可笑了。计划机关要收集好多的信息,我想问一下,iPad没生产出来的,怎么统计它的需求呢?我们现在做的好多事情,我们真的不明白我们在做什么。   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 怎么样正确对待科学?科学总的目标是减少人类无知,但是科学的进步同时有时候也会增加我们的无知。   一直到十九世纪早期的时候,欧洲的医生、社会学家号召各国砍树,为了改进公共卫生。为什么呢?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好多传染疾病是由于树引起的苍蝇、蚊子传染的,把树砍了以后,苍蝇、蚊子没地方呆了,卫生就可以改善了。这是科学家提的建议。   看一下我们,这个问题更为严重。那么多的工程,这个工程那个工程,如创新工程一类的软科学、硬科学。 我们以为科学的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可以通过像工程师那么设计出来,本身就是一个无知的表现。   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1983年下半年开始准备硕士论文,研究价格改革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都认为正确的价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神奇在什么地方呢?按照生产价值计算?很少有人怀疑价格本身不能计算。   政府也深信这一点,买了大型计算机,在1981年成立的国务院价格中心,找了50多位研究人员,全部的投入产出数据统计出来,算出投入产出表。确实有一点不可思议,但是当时大家很虔诚,相信肯定能计算出来,中央领导等着,什么时候理论价格计算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改革这个价格了。大家知道一直计算不出来,即使计算出来没人相信它。这是我当时看到基本的情况。   对我来讲,价格怎么靠计算出来呢?这是我当时的反应,我花大量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究竟一个正确的价格怎么样形成?我的基本结论是说,只要是政府制定的价格不可能是价格。我当时用了一个比喻,政府定的价格,类似于温度计,即使定的时候温度是合适的,今天室外零下八度,定完之后外边的温度怎么样变化,温度计本身是不变化的,已经没有意义了。   要真正解决中国价格问题,无论大调和小调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当时提出一个思路,唯一的办法就是放。怎么放价格呢?通过双轨制的方式。   双轨制的思路其实很简单,我要放,但是我不可能一下子都放。当时形成一个历史情况,将计划指标固定下来,不再扩大,按照官价交易,计划外全部放开,这就是双轨。接下来的工作用各种各样的措施,怎么样使得计划内的逐步消失,那是技术性的问题。   搞完这个以后,我自己还是比较兴奋的,这篇文章应该在1984年4月21日写的,84年6月发表在国务院经济技术中心能源组的专家建议内部刊物上,大概在莫干山会议之前的4个多月。在莫干山会议之前,我有了第二稿,第二稿发表在内蒙古经济研究1984年第四期,那是公开的刊物。   我总的意思是说, 如果我们认识到人类本身的好多无知,解决体制问题的办法就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如果我们以为我们自己知道得很多,以为我们非常的聪明,我们实际上在花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那些面对的问题没有答案的方面。   今天也是这样的问题。根据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好多人认为我们对货币、就业、通货膨胀知道得很清楚,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降低利率,什么时候提高利率。是那样吗?过去几年的历史,证明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很无知。    无知的情况下最好的政策是什么?以不变应万变,不要那么瞎折腾 ,一会儿看着经济有问题了,大量放水,一会儿看着通货膨胀来了,猛抽,这些都带来巨大的代价。   再看产业政策。好多的政府部门仍然相信,政府可以知道未来什么是核心的产业、主导的产业,我们应该怎么样发展。   从历史来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犯了太多太多的错误。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未来什么是核心的主导的产业。宁波市出钱培养一千个乔布斯,更表现出我们太无知,以为我们自己知道,回到老子的话,我们有病。    为什么要市场经济呢?其实很简单,有市场经济才可以避免由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相结合导致人类的灾难。 如果市场经济可能有大跃进吗?可能死那么多人?   市场经济有贫富差距,但是在市场经济情况下,除了地震可以死人,不会因为粮食短缺而死人。我并没有认为美国就是最理想的市场。   市场经济其实也减少好多的无知。在市场当中,知识、对未来判断准确就决定输赢,这就给企业家一个动力,怎么样减少自己的无知。市场是企业家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   市场经济也使我们的行为不变成伤害别人的行为。 你在市场当中,谋求自己的利益,首先要给别人创造价值,给消费者创造价值,要给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我们需要市场经济的原因。   我怎么保证我说的不是由于自己的无知才这么讲的呢?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不是自己说自己正确,需要竞争,需要思想的自由。    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哲学的还是宗教的,无论创始人多么伟大,无论在创造时多么正确,一旦变成垄断的思想,就会助长无知和无耻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所以我们的希望在于我们的未来, 如果我们能够有自由,如果我们能有竞争,我们就会变得无知少一点,无耻也少一点。
1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专业热心人士的无知与讨巧
热度 9 outcrop 2011-2-6 16:30
想到这个话题,缘于 zdlh 这个ID在《 科学网改版后访问量下降的技术层面浅 析》一文中对我的评价,以及这个ID在《 科学网改版:流失了90%科学网粉丝 》一文中36楼的评论。结合原来见过的一些事情,发现一个现象: 某些热心的非专业人士 几乎没某个领域的专业技能和修养, 往往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皮毛和个人好恶,通过迎合部分人的情感口味,而不是事实,来发出一些讨巧声音,却能有占一定的市场;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可能形成一股力量。 排除部分有特殊目的的人,感觉这是一个对追求真实有害的群体。 当某个领域非专业、非理性的声音过大时,往往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据我了解,这种事在科学网上应该已经发生过若干次。这种热心的非专业人士经常以不同包装出现在不同行业,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我还是要明确的表示不喜欢、不赞同这种非专业的客串; 算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尊重,好吧? 题外话: 一般情况下我是个性情温和友好的人,也不习惯列出自己某些资历和经历来说服别人。但在互联网,特别是Web方面,怎么也算得上专业沾边的人:无论书本上的理论学习,还是网站建设实战中的摸爬滚打;博客中一些技术相关的文章应该也能说明一些技术基础吧。所以你可以不同意甚至反对我的观点;但在反对前,请站在稍微专业点的高度,拜托别侮辱知识和我的专业能力,哼哼! 发现这篇文字就一句话切题,其他都是废话,既然写了,就发了吧。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768 次阅读|35 个评论
理工科人的无知与无畏
热度 1 outcrop 2011-1-5 12:36
每个人都有自己知识缺陷的一面,但理工科学人的某些方面的缺失,所造成的无知与无畏,无论给社会还是个人带来的恶劣影响,都是很可怕的。表现在:人文知识极度缺乏、迷茫的自我膨胀与自卑。 在认识社会问题上,文史哲等学科的老师同学具有天生的学科优势,所站的高度与看问题的深度,不是咱们理工科人看看报纸、电视、网络评论就能达到的 ;但科学网上不少社会问题的讨论,则如莽夫之勇,喧嚣且毫无深度。 强烈建议静心、认真读读下面老师同学的博客,把他们学习透了,再评论: 陈安老师 蒋劲松老师 王铮老师 周可真老师 曾新林同学 按姓名拼音顺序,只列出我常看的博客,肯定有遗漏;如果说大部分人在研究术的话,那么这几位很多博文则是讨论道的高度的问题,而且文章正式、敢说、好接受。 也有一些有思想的理工科人,今天就不提了。 这种无知与无畏带judge的话,由我这种工科后辈提出,本来不合适;但某些高层次的老师同学说的话,实在让人看不下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病人的隱私應該得到尊重
jiangjinsong 2010-12-1 22:23
連勝文槍擊案 台大:尊重病人 不公布病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30 18:05:42 蔣科學按: 大陸普遍缺乏尊重病人 有公開病例,就是造假,連勝文不是讓口水給噴死了?   中評社台北11月30日電/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在5都選舉投票前一天遭槍擊,民進黨立委質疑這是自導自演,另外,也有人要求公布病歷,釐清真相。對此,負責治療的台大醫院今天(30日)表示,連家方面認為,沒有必要公布病歷,所以醫院基於尊重病人,也不會公布病歷。   RTI報道,連勝文在選前1天,遭到槍擊,至今還在台大醫院住院治療。部份民進黨立委對於這起槍擊多所質疑,認為幕後可能有高人在指點。   網路上也有網友連署,要求公布連勝文病歷和X光片,釐清大眾的疑慮。對此,台大醫院表示,連家方面認為沒有必要公布病歷,所以院方是予以尊重,台大醫院公關彭道華說:我們還是要徵詢病人本人的同意,我們不能隨便公布病人的病歷。   台大醫院表示,連勝文已經從加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照護,目前意識清楚,生命徵象穩定,睡眠情況改善,傷口癒合進步中,兩側鼻竇腔氣球已經移除。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那些无所不知的人吧
热度 1 nianfz 2010-10-16 08:19
总有那么一些人,总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多么有才。有人谈复杂网络,他立刻插话夸夸其谈对复杂网络的独到见解,甚至高瞻远瞩地指出此领域的致命弱点和暗淡前景;有人谈人工智能,他又居高临下地指出此领域无非是如何这般,这般如何,不过如此云云。甚至,有人说物理他就说物理对他来说如何小菜一碟,有人说化学,他又说化学他也了如指掌 ,总之他无所不通,无所不知。但如果你虚心向他讨教:请问你做了哪些工作,发了哪些论文,能否推荐一些你的代表作让我等拜读拜读。他立刻就会顾左右耳言他。话题转移地得真叫一个迅雷不及掩耳。如果你了解他,你就会发现,其实他既无上得了台面的课题,也无拿得出手的论文,甚至一无所有。 他往往读一本书或者一两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甚至都还没有读懂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就敢直嘘自己已经洞悉一片研究领域,彻悟一个学科方向。到处对人指手画脚,滔滔不绝。一副深不可测的模样。 这样的人的确很滑稽,可他自己又不知道自己有多滑稽。总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却不知感到自己无所不知是因为自己真正无知。班门弄斧都是小事,经常在人群中裸奔引来一片笑声,他还以为是自己人缘好,人见人爱,佛见佛拜。 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你若说破又将是一出人间惨剧。于是人人都不说破,他也从不自知,每天兴高采烈地继续裸奔。如果真能一生一世都这么过下去倒也无所谓。可问题是万一有一天有人说漏嘴或是自己自知,那样,会不会对那颗高傲的心会是一场惨无人道地杀戮呢?真不敢想。 曾被反问:谦虚就很好吗?骄傲有什么不好! 我想说:骄傲是象狗一样狂吠不止;谦虚是象狼一样等待时机。而我们都需要一场最后的胜利!
个人分类: 原创|5136 次阅读|4 个评论
文科的无知与理科的无知
fxf 2010-9-27 13:19
先对题目说明一下,完整的应该是,学文科的人的无知与学理科的人的无知,为了行文的方便,以下的提法依照题目。这里的文科、理科,就学科而言,指的是大文、大理。我是学教育学的,算作文科,所以先谈文科的无知。 向来,有知是相对的,无知是绝对的,至少,今天还是如此。文科的无知,简略地说,就是稍知人,不知物。比如说,出门见花草树木,觉得可观可赏,有闲情,也许还会吟出些诗词来,可是对大多数花草树木的名号,不得而知。也就是说,所有的情动,动于不知不识,虽然无妨,却也是憾事。抬头看天,苍穹茫茫,日月星辰的来源、发展抑或形成,不能知道,甚至连光速也不能晓得,很是无知。 例子太多,举不胜举。但,这无知的事实,也妨碍不了文科的狂妄。我有时想,人的狂妄到底是因为无知呢?还是因为知道一些,想必是因为知道一些,所以能够目空一切,甚而骄横起来。文科喜欢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慰,神情中透着莫名其妙的尊贵。于是,文科的傲慢一般傲慢于眼神、表情,一副深不可测的样子。其实对天下的万物,知道的并不多,除了于人的事,有所知晓之外,在大多领域,就是一白丁。 理科的无知,我不能亲身体会,只有间接经验。因为天下的知识分子,非文即理。理科的无知,简略地说,稍知物,不知人。比如说,谈谈历史,有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且在这时候,容易现出一付极不耐烦的神色,似乎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价值,也许就是没有价值。说到文学,尤其古文学,更是不屑一顾,懒得理它。的确,生活中这些东西,有或没有并不影响理科的敏捷推断。于是,理科的有关人的推断,大多速捷而浅薄,如同文科有关物的认知,茫茫然,宛如一个蠢货。 例子举几个,就够了。理科的无知同样无法避免或造就了理科的狂妄。而且,我发现,理科之间更容易相互瞧不上。原因也许也是因为,理科还是知道一些东西。正如,有人说爱因斯坦,伟大的确伟大,只是后来说得太多。理科很欣赏自身的明快透彻,神情中的傲慢却不是从眼神里露出来,而是从身形动作中表现出来,显得果敢、明断。 说文科、理科的无知,自嘲浓于批判,希望重于失望。常常想,文科多一些理科知识多好,省得心胸愈来愈狭窄,省得在不知物是何物的情况下,埋头挖掘所谓的意义;所以文科有机会,读一读有关理科知识的书,最起码,看看理科思想的发展历程。也常想,理科多一些文科知识多好,省得见识愈来愈浅薄,省得在不知人是何人的情况下,一味探究所谓的本源;所以理科有机会,读一读有关文科知识的书,最起码看看文科中的历史材料。 虽然,我们注定了无知,但还是有必要努力减少一些。这样的话,相互交流起来,不至于如禅僧谈机锋,牛头不对马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私下里,很喜欢那些理科知识不少的文科,也喜欢那些文科知识不少的理科。全知是不可能的,尽可能知还是可以的,否则,该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不要让别人从我们的眼神或身形中读到傲慢,跌所谓知识分子的份,最后让老百姓骂我们,读书读到 dog 肚子里了。 是为记,无它。
个人分类: 关于学者|4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短博)
jiangjinsong 2010-9-18 21:39
寧得罪君子別得罪小人 寧得罪小人別得罪不明真相的群眾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4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证明:无知者无畏
gaojianguo 2010-8-29 14:29
question: 无知者无畏? idea: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小参数的确切含义,它到底能说明什么问题?结果发现不仅文献报道前后矛盾,对同一现象的解释也出入较大。难道真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if: 1.一个知道的越多的人往往越感觉自己无知(嘿嘿,这是谁说的?); 2.热带的人(知识少无知)比寒带和温带的人(知识多有知)更暴力和反动; if:1=2; so: 3.知识越多越反动; 4.无知者无畏. 证毕. \(^o^)/ \(^o^)/ \(^o^)/ discussion: 知识分子是哪类人? 有知与无知的区别? 畏什么?不畏什么? references: 1. 四类人种: http://www.zhipingyou.com/qqsh/index.php?PHPSESSID=887ce0ee316ac45b17ab471518d78ba4topic=1115.msg4294#msg4294 2. 傻帮讲座(1):知识就是力量VS 知识越多越反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648 3. 知识越多越反动: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9F%A5%E8%AF%86%E8%B6%8A%E5%A4%9A%E8%B6%8A%E5%8F%8D%E5%8A%A8 4. 你的IQ是多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03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914 次阅读|1 个评论
答:发表评论人:huayuwujie [2010-5-3 1:05:58]
热度 1 ccpicasso 2010-5-3 22:41
发表评论人: huayuwujie 而其实每个第一次都是没有重要次要的差别 此言差矣,有些第一次还是蛮重要的啦。 答: 嗯,您说的对,我也想那样认为。不过只要有哪怕有一个第一次可以被视为重要,那么事情会演化到所有第一次都是重要的了,因而文中我说,珍惜每时每刻。这样当然是对的,无容置疑,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的物质和精神的组合体,因而必定是有限精力,这样就不容我们那样的珍惜时时刻刻,所以就挑挑拣拣,还煞有其事的说第一次等等来掩盖自己的无奈无知无能,诸如此类。 不好意思,我是非常的消极,而且时间让我疯狂,以致痛心每一秒的是逝去,痛心于无力完成一些可以更快完成的事情
个人分类: 答复读者|2752 次阅读|5 个评论
知与无知
famingkuang 2009-3-18 00:23
知一者无知有九, 知九者无知八一。 少知多乐多知难乐,何也? 多知者亦多无知也。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993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修改《四季歌》中认识小孩的直觉与成人的无知
famingkuang 2009-2-22 11:46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样样行作的《 四 季 歌 》的博文,今天才感觉到自己太自以为是了。竟然私自错误地修改了他的诗,今天才知道成人与小孩子相比实在是太喜欢自以为是而不自知矣。 样样行的四季歌原来是这样的: 春天里 南 风多, 燕子回来做新窝。 夏天里 东风多, 烈日炎炎象盒火。 秋天里 西风多, 树上挂满红苹果。 冬天里 北风多, 雪花纷纷往下落。 当时我也是这样发表的,但当我从网上搜到《风》后,我自以为是的将它改成了: 春天里 东 风多, 燕子回来做新窝。 夏天里 南风多, 烈日炎炎象盒火。 秋天里 西风多, 树上挂满红苹果。 冬天里 北风多, 雪花纷纷往下落。 这和原诗中的东南西北顺序一致了,而且也和我们平时在学校学的对方位的认识相一致了,但却与自然现象不一致了。今天当我的镜子上,地板上全是水雾,这才让我认识到春天里不是东风多,而是南风多。两个字的位置换了换,却凸显出小孩子的纯真与成人的无知!(注:我已经在原文中做了恢复) 孩子用他的直觉去感知这个世界,而成人则依赖于知识去认识世界,所以成人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会越走越远,而孩子却往往能一针见血的直指真理的核心。我想,如何在学到知识后还能保持一份童真,对于探寻科学追求真理是多么的重要了。 附 网上搜来的原诗 《风》 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象盆火。 秋天里,西风多,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个人分类: 反思|759 次阅读|4 个评论
教育,使人不死于无知
entropy 2008-12-23 16:23
人不能死于无知,第一听说是在一位老教授的健康讲座中. 今天,在哪个博客里看到教育,教会人生存. 翻阅2001027的笔记,得到自己当时记下的一句话: 教育=使所有人不死于无知.对你权利的侵害,你不动声色-也是无知,你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权利. 不知当时为什么写下这样的话.
2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