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号传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基金评议意见 几个评委看得还是很仔细的
热度 2 luzeyuan 2015-8-22 09:16
为了使科学基金评审工作更加客观、公正、透明,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我们把同行评议意见全文反馈,该意见仅供您参考 关于你的项目的同行评议意见如下: 1申请项目设想很大胆,但是对于可行性论证非常不充分。对项目研究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缺少理论和实验支持,若开展研究,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项目在没有解决可行性问题之前,就设想建立一张利用GPS观测气溶胶的网络,技术路线不可取。 建议开展可行性研究,有了一定基础后再考虑是否申请该项目。 建议暂不予资助。 2一,本项目拟用GPS网络观测反演不同高度的气溶胶,并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进行验证,思路颇为新颖; 二,GPS信号传输中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汽,因此,GPS探测大气水汽廓线的技术和产品,已经在气象部门广泛应用;而气溶胶对GPS传输的影响较小,如果用GPS网络反演不同高度的气溶胶,这涉及水汽对反演气溶胶的影响,这是本项目的关键问题所在,而本申请书并未详细论证; 三,申请书中给出的插图,均缺少物理量的单位,似乎从中看出项目组对气溶胶研究不很专业; 四,医疗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大气环境问题,令人费解,从网页介绍可知,该中心并没有研究大气环境问题的职责; 五,本项目综合评价为差,建议不予资助. 3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持续加重,雾霾形成与气溶胶关系密切,气溶胶的观测对雾霾天气的预报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激光雷达观测气溶胶的局限性,本课题拟开展利用地基GPS网观测气溶胶的方法研究,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气溶胶观测数据,结合地面其它观测方式获取的数据建立气溶胶模型,并构建卫星导航数据在监测气溶胶应用中的模型,为利用GNSS开展大范围的气溶胶监测提供参考。本课题调研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GPS信号延迟与气溶胶的定量关系,国内外研究还属空白,本课题针对如何区分大气和气溶胶对GPS信号的影响论述不够,这是解决GPS在气溶胶反演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4申请人提出基于GPS网络观测气溶胶三维空间分布,思想新颖,但是存在以下较为严重的问题: (1)作为GPS气溶胶层析的前提,有两个关键量要能得到。GPS首先要能观测天顶方向气溶胶,其次,能观测倾斜路径方向气溶胶,二者之间是独立算法得到,这样,才能开展层析分析研究。换句话说,层析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天顶方向气溶胶和倾斜方向气溶胶的可靠观测量(须经检验)作保证,申请人没有做任何关于这方面观测的说明。 (2)激光雷达可以探测气溶胶消光系数,但作者没有指出GPS要反演气溶胶哪些方面的参数,是物理参数还是光学性质参数?这些参数如何同水汽一起影响GPS信号的延迟,这个是整个研究项目的基础,申请人仅用一句话“某处的大气折射率n是该处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函数,因此可构建起大气折射量与气溶胶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研究的原理,评审人无法理解这一原理。 (3)关于“试验条件的可行性”部分,申请人提到GPS气溶胶监测已在环保日常监测中使用,作者没有给出证据和数据,比如,他们监测了气溶胶的什么量?精度是多少?在计算中是如何去掉电离层、中性大气、水汽延迟的影响? (4)申请书的撰写在逻辑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如研究意义中,第3段最后一句话,“开展气溶胶监测.......”作者用黑体标出,似为强调,但是这句话既不通顺,与上文也无联系。 评委指出的要点是进步的阶梯。
310 次阅读|6 个评论
毫米波通信:潜力和挑战
热度 1 ComeOnBoy 2015-3-2 22:26
毫米波通信特点:高带宽,高远场增益 利用天线阵实现波束成形(beamforming)和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 波束成形:波束成形是天线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结合,目的用于定向信号传输或接收。 波束成形,并非新名词,其实它是一项经典的传统天线技术。 空间复用:空间复用就是在接收端和发射端使用多副天线,充分利用空间传播中的多径分量,在同一频带上使用多个数据通道(MIMO子信道)发射信号,从而使得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种信道容量的增加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带宽,也不需要消耗额外的发射功率,因此是提高信道和系统容量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下图为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衰减。可以看到并不是频率越高其衰减越大。图中标出的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表示该频率下主要吸收电磁波的空气成分。 文章指出,毫米波在100-200m视距和非视距传播都是可行的。 参考:Millimeter-Wave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Potentials and Challenges , Sundeep Rangan
个人分类: 每日一文|5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2×2单模光纤耦合器信号传输特性
swlfld 2014-4-2 16:09
2×2单模光纤耦合器信号传输特性 2×2单模光纤耦合器常用于光信号的差分探测,G. L. Abbs等对信号传输的公式推导是目前最严谨的,特录于下。 : Abbas, Gregory Lew, Vincent WS Chan, and Ting Yee. A dualdetector optical heterodyne receiver for local oscillator noise suppression. Lightwave Technology, Journal of 3.5 (1985): 1110-1122. Fig.1 2×2单模光纤耦合器 Fig.2 线性对称的四端口 耦合器示意图 Fig.1 和 Fig.2 显示的是一个四端口光纤耦合器,如果器件是线性并且对称的,每支输入信号都将会按特定的幅度特性和相移特性耦合到两个输出支路。设耦合系数分别由两个未知的复数 A 和 B 表示,则对两任意复输入信号 S 和 L ,会在输出端得到 AS + BL 和 BS + AL 。 耦合器的传输方程可表示为 ( 1 ) 设 A=a·exp ( j φ r ), B=b·exp ( j φ r ) 则, ( 2 ) 这里 φ=φ t -φ r 。设 T + 为 T 的共轭转置,则 ( 3 ) 若耦合器是无损的,则 T + T = I 可以保持功率不变,因此 φ= ±90 ° ,且 a 2 + b 2 =1 。 但无论耦合器是否无损,矩阵( I - T + T )一定是半正定的,这等于表明信号转变不会引起功率增益变化。基于这一限制,可以判定矩阵 T 的特征值必定 ≤1 ( 1 是单位阵的特征值)。 设 和 均是 T 的归化特征向量,则有 ( 4 ) 由于( I - T + T )是半正定的,则 但又由于 ( 5 ) 因此,| λ 1 | 2 ≤1 。类似的, | λ 2 | 2 ≤1 。 矩阵 T 的特征值平方是 ( 6 ) ( 7 ) 因此,对于| λ i | 2 ≤1 ( i =1, 2 ),有 ( 8 ) 若(1- a 2 - b 2 )/(2 ab )≤1 ,则余弦函数的反函数位于主值区间,进而有, ( 9 ) 否则,则 φ 是无界的。 如果 a = b (即耦合器输出功率比为 1:1 ),则上述表达式可简化为 ( 10 ) 定义 为耦合器引起的局部功率损失,于是, 。如果 0≤ α 0.5 ,则 ( 11 ) 若 α ≥0.5 ,则 φ 是无界的。
个人分类: 一二三四|0 个评论
GPCR传输的信号不过是一些自由能,而不是什么怪物
热度 6 chemicalbond 2012-11-13 07:21
网上有很多人谈论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它是关于GPCR的机理,尤其是结构生物学帮助人们对那些机理的理解。不过,那个热门科学话题很快受到了冷遇,那是因为莫言拿了文学奖。最近听了一个关于GPCR炸药奖的报告,虽然报告的内容还基本上是关于结构生物学,不过,它再次让我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 比如,这个奖跟化学有几毛钱的关系? 再比如,人们一谈起GPCR,便想起它是很多药物研发的靶子蛋白,是关于信号传输的。 什么是信号传输啊? 很多年前就老看到文献中有这个关键词。 我老是觉得那个词汇很抽象,不好懂。现在看来,那个“信号”其实就是热力学上的自由能。生物过程不外乎就是关于各种大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那么这个过程前后的自由能变化就决定了那个过程是否发生,进行的程度如何。显然,本文的主题GPCR有关过程的开端通常来自小分子(体内激素或者是口服的药物分子),当它们碰到具有一个口袋可以和小分子匹配的受体蛋白如GPCR,就可以活化蛋白,也就是2者的结合能弥补GPCR从一种低自由能状态转化到高自由能状态:结构的改变也可以说是自由能传输的信号。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取决于GPCR是否处于那种活化的状态,各种过程能够发生也都是因为满足了热力学上的条件。而其中的一些过程就可能涉及酶催化,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化学了。 【注:时差没有倒完,就随意写点,以后有时间再补充。下面的参考网页有很多相关内容,可以帮助理解。】 【补充:只讲了“信号”,忘了解释“传输”。这里的传输是因为GPCR是跨膜蛋白,小分子在膜外,G-蛋白,GTP,等等其它大分子在膜内。也就是说,小分子跟GPCR在膜外的相互作用改变了GPCR的结构,使它活化,然后才有后续的膜内各种过程。GPCR的功能便是细胞膜内外自由能的“传输”。】 参考: (1). GPCR: http://en.wikipedia.org/wiki/GPCR (2). 信号传输: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gnal_transduction (3). 自由能: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rmodynamic_free_energy (4). 2个分子过程发生的相对几率大小 (P1 P2)跟它们之间自由能变化(dG1,dG2)的关系:dG1-dG2=-R*T*log(P1/P2),R 是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这个简单的数学关系告诉我们,一个过程的自由能变化越负,它发生的几率就越大。生物体系就是分子体系,它的各种过程如何发生都是根据这个来的。药物分子之所以成为药物,就是它能够通过和靶体蛋白的结合自由能,并且通过那个自由能(“信号”)触发关键的疾病有关的生物过程几率减小。很多药物和靶体蛋白的结合平衡常数大概是纳摩尔(10^-9 nM)数量级,它可以提供的自由能差不多就是 12kcal/mol. 【窃以为这种理解需要科班出身的(物理)化学背景,这大概也是GPCR的工作可以得化学奖的一个原因吧。】 (5). 科学网热力学王季陶老师的博客有不少关于热力学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u/jitaowang (6)炸药奖网站给出的专业资料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12/ # (附件) advanced-chemistryprize2012.pdf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3060 次阅读|2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