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精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当代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的精神迷途(节选)
kerer009 2009-3-23 15:26
当前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的精神迷途(节选) 摘要:略 关键词:略 1以往数十年科研人员的精神发展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里,受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因素影响,除了非常短暂的中苏蜜月期外,中国的农业科研基本上处于闭门研究的状态。在这个时段的国家政治形势下,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独立科研思想很难独善其身,整个农业科研活动几乎完全顺着国家政治意识的走向而动。虽然在此期间的农业科研并非指挥农业生产的主流力量,其成果看起来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必然体现,但仍出现了杂交水稻等一批优秀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在看起来科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毫无疑问,提出开创性成果去解决农业时代发展难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原因就在于独立科研思想的存在,和一批尊重现实、身体力行的农业科研人员。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不能否认,以闭门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随着国门的突然打开,以及随之而来的科研管理机制的改变,中国的农业科研在简短的时间内全面地经历着国外新思想、新技术的洗礼。在此过程中,想让出现时代断层的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在较短的时期内,基于历史和现实存在,去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去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是不现实的。 中国农业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层面在从传统逐步向现代跨越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承受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压力。市场机制迅速导致科研工作者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科研体系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思想也受到了市场经济因素的严重影响和制约,科研人员整体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迅猛冲击下,并没有对以往数千年间流传下来的宝贵科研经验加以充分认识、保留并发挥其作用,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甚至连新中国成立几十年间几经波折保留下来的宝贵科研思想和经验也几乎消失殆尽。实难想象,数千年可称之为顽固的传统农业精华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几乎不堪一击,其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几乎完全让位于号称先进的新型农业技术,这种状况在九十年代初以后发生得尤甚。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业科研人员的群体组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批缺乏必要农业生产经验的院校生进入科研队伍,由于这批人缺乏对中国农业历史的了解和对农业生产现实的把握能力,在当今社会变革的年代当面临农业生产难题时,也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利用也许将来可能会用到的先进技术,其农业科研的独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了历史和现实的制约。更为严重的是,农业科研人员面临的社会形势也发生了剧变,个人的科研成果和进展可以很方便地被直观量化考核,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名气也随着计算得出的科研工作量而得到相应配置,于是科研理想和充实人生的内容也很市场化地发生转变,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在科研上体现的后果就是,科研活动的应用性几乎被彻底淘汰,即系统解决农业生产面临根本问题的能力被严重弱化。而这一切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关于科研人生的市场化氛围,并笼罩着局中的科研人员,那些虽然先天不足但后天可补的新生力量刚进入农业科研领域就受到了这种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其科研思想和充实人生从而发生改变。虽然有少数人欣赏这种氛围而且甘之若饴,但是多数人意识到了这种氛围的不可取,只是无力改变和受其制约而不得不随风而逐,而那些在这种科研氛围下能够顶住大环境和周遭误解压力开展理想科研的人,又能剩下多少呢。 当前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效益的缺乏保障为中国农业可持续生产埋下了巨大的危机。如果我国的农业科研仍然不能吸取以往的发展经验,保持自信心,根据现实国情和将来的发展预期来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是继续保持以往那种以外来为荣、盲目追求技术高新的心态,希望通过树立科研新卖点的短期行为来为自己博取最大利益,却无力破解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难题,或者根本就无视农业生产现实,不能不说,这是当前中国农业科研的一种悲哀。事实上,自信心的丧失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回想起古代的八股取士,尽管天下人才尽入瓮中,但也导致了推动社会进步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削弱乃至丧失。 2破解精神迷途的理论途径分析。 一个人的精神状况与他的周围环境塑造有直接关系,对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抚慰方式影响了科研人员科学人生的走向和科研思想的塑造。而对一个群体来说,则当今中国科研人员这个群体的精神状况与产生着这种状态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当下的社会观念和管理机制有直接关系。当前农业科研人员精神状态的不足对于个人来说,是由于自幼年求学时期起知识分子本性的精神缺失,而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这个不足的产生是由于农业科研政策决策方向和农业科研行政化、市场化管理机制的错误选择,以及其结果产生的反噬效应。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机制,理论上解决农业生产时代难题需要这两者之间的配合。如果不愿意或者不敢从根本上触及当前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精神上面临的深层次机制性问题,而只对枝梢蔓尾的修剪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导致乱象丛生。 对于解决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精神上面临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客观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然后从不同的尺度上去犁清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精神上面临的问题和关联因素,以沟通不同尺度间的联系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对个人的知识分子人格培养和塑造在管理机制上建立相应的落脚点,支持科研人员科研思想的独立性,通过维持科研思想的独立性及对其有效结果的支持来实现不同尺度间的互动,优胜劣汰,保持科研人员的精神创造力,同时根据科研思想的独立性及其经过实践检验的结果来不断修正事物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略 后记:虽然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国的农业科研状况,并努力把自己的心灵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但仍然无法摆脱心中的焦虑感和隐藏在耐心等待下的急迫感。我还仅仅是一个学生,极度缺少必要的可支配资源,连已经实现自己思想的技术验证都无法进入正常的发展渠道,而只能默默地等待,等待着在沉默中爆发的一天。
个人分类: 学术观点|5369 次阅读|1 个评论
终极无知
考槃在涧 2009-3-2 16:5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片出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sport/1/134241.shtml 图片出处: http://photos.nphoto.net/photos/2006-04/21/ff8080810aa4ce89010abcd81ed409e1.shtml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你为什么丢标 商业领域里,市场研究人员最重要的技能是针对客户需求设计调查方案并竞标成功,说白了就是要拿到项目;和科研中拿到经费是一回事。自然,绝大部分时候,拿不到经费,万事休提,连项目都启动不了,更不要说成果和论文。 写方案时,很多人说客户不懂市场研究因此方案只需要体现专业性就可以了,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诚然,有相当一部分客户并不那么了解市场研究,可是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业。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和痛苦,如果你对此漠视,那么你很难能获得客户认可。自恃高明的医生如果不问病人哪里不舒服,有什么症状,仅靠仪器、知识和经验,能否治病?我对此深表怀疑。 不久前和我同在市场研究行业的同学向我倒苦水,问我怎样才能写出一份好研究方案。她说她觉得自己方案写得很好,但老是丢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十分苦恼。我请她发了一份方案仔细读了,提了几个建议,但觉得还是不得要领;从技术上看,她的方案问题不大。于是我问她,你有没有问过客户为什么不采用你的方案。她说,客户只说了一句话,你的方案像是给快速消费品行业写的,不像是给一个 B2B 企业写的。她把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我和她自己也都明白了。 因为她客户做 Business to business 的电子商务,而她的方案仍然用给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思路和模式撰写,客户看了不舒服也就顺利成章了。虽然我认为她的方案可以帮客户解决问题,但如果客户不采信,自然也就谈不上解决不解决了。 在市场研究中,那些规律性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绝大多数研究公司和研究人员是十分熟悉,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所以客户经常发现不同研究公司递交上来的方案大同小异,结果最后竞标成了竞价:谁要价低,项目给谁。而事后分析那些客户愿意出高价采纳的方案,它们无一例外地给客户以我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感受。于是,客户确信你了解他的境地,你打动了客户,得到了项目。那些不痛不痒,脱离客户的方法论,则像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蹩脚喜剧演员,很难让观众哈哈大笑,印象深刻。 我们经常强调市场研究技术的专业性,往往忽视客户服务的专业性。事实上,把握客户需求即便不比市场研究技术更重要,也是同等重要的。那些技术精熟的研究人员往往鄙视靠对客户唯唯喏喏做项目的项目经理,但他们不知道,其实研究中最高境界是顺应客户需求后引导客户,在客户不知不觉中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最终说服和教会客户研究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在这其中把握客户需求和研究的专业性是合而为一的, 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么专业,一开始就把客户和自己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极其不智的 。 如果你非要这么做,你只有丢标。 你为什么不喜欢科妄 我们很多人不喜欢科妄(或者说,民科)。但我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很少有人怀疑民科的精神。我们之所以不喜欢科妄,其中一条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门的科学训练,缺乏科学探索的专业方法而漠视前人的工作,另起炉灶,自创体系;他们的学说大部分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这个人再固执一些,胡搅蛮缠,与之讨论那就是浪费时间了。 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科学的精神。我注意到很多学者往往强调求真本身,而不强调求真的方法和技巧。这其实是另一种无知。 求真的方法和技巧不但是善,同时也是真 。求真的目的不外是通过讨论得到真知,甚或通过讨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对那些笃信自己正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一场不欢而散、两败俱伤的讨论是否达到了求真目的呢? 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是在坚持真理,那么你需要科学地让别人接受你和你的观点。挥舞真理的大棒,抱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慨,看起来英雄无比,实则是匹夫之勇,血气方刚。就好像一个人成天在心里念叨 皇历上说,今天不宜出门,出门一定会跟人掐架,但又不得不出门,于是那种担心和恐惧挂在脸上,本来风平浪静的脸被扭曲成苦大仇深,于是出门不小心和别人撞了一下就压不住火气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人家一看你出言不逊又满脸杀气,自然就很容易跟你顶起来。吵完架结果你又说,你看你看,今天果然不宜出门。好像你很先知先觉。其实,如果你心平气和,心情愉悦地上街,即使跟人撞一下,也马上高姿态地道歉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人大都是讲理的,他会接着说,没关系,我也没注意,就不会有冲突了。人生就像镜子,你笑他就笑,你哭他就哭。先 入为主地制造沟通障碍,最后又说果如我所料,只不过是自己对着镜子做鬼脸而已 。 那种动不动就要自焚以表明对科学忠诚的,我怀疑他只是在泛泛地谈精神,而并不懂科学研究和做事的方法。 精神可嘉? 我初中曾参加全县运动会,我所在的乡村中学,教师专业性不够,场地和器材都极其简陋,因此训练十分落后。 我参加了跳远项目,裁判是个很有趣的老师。每当运动员技术动作不规范,他都会说一句,你也算是一腔热血,只可惜有心杀贼,无力报国。 他这句话我在心里记了小二十年。我越来越明白, 精神可嘉只不过是中国人对实力不够的委婉说法,那种脱离方法的精神是不存在的,它不但于事无补往往还会坏事 ,就像一个没有接受过消防训练缺乏消防知识的人却偏偏要冲进火场救人,最终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因此,自以为真理在握有如莽张飞一般乱杀一气的人,往往坏了事还觉得自己委屈。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些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成天叫嚣着坚持真理 ,因为他们深知,他们唯一能向大家展示出科学性的正是他们说话做事的方式,并不是泛泛地高喊口号。 终极无知 科学工作者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对一个接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来说,并无不对。然而纵观科学史,你会发现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也经常有狭隘的偏见,比如量子世界里波 - 粒之争中一些科学家的表现。而只有那些关注争论本身而不涉及对方的地位、立场和人格的争论,才会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爱因斯坦和玻尔之争。科学史上最让人敬仰的有那些一开始反对某个学说,但随着研究深入转而发表论文支持这个学说的人,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的固有观念和狭隘,也就为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尽管每个人都必须坚持一些东西,但恐怕对真理和坚持的关系大家理解有误。坚持真理不见得是个科学的说法, 因为不论相对还是绝对的真理,都是自在的,勿须任何人坚持,也不在乎任何人反对;坚持本身,只是坚持者的态度,决不会是真理 。 因此, 那些把坚持真理当成真理的人,他只是在坚持他过去的经验和观念 。 中国人已经从当初只知道盲从主义的一根筋成长为今天怀疑一切专家的两头堵。从精神上,我们已经知道求真的重要性,但是从方法上,我们还没有学会。这种介于无知和有知之间的状态某种意义上比完全无知还更可怕, 它是最终极的无知:缺乏鉴别力而又固执于自己的观念,自信和自卑水乳交融,在讨论之前自信满满,一旦受挫又不知所措,最后既没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没有从争论中学到东西 。 不知道真理是用来追求而不是用来坚持的,这是最终极的无知 ;而这也正是从脑奴社会走向公民社会的必然之路,是我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艰难而又痛苦的历程,才刚刚开始。
个人分类: 哲思|9943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科學精神要義
夫子 2009-3-2 13:00
科學精神要義(东吴大学校长讲义) 一 、科學與科學精神 「科學」一詞譯自泰西,襲自東洋。泰西原字Science的詞義其實即是中國的學問,或德國的Wissenschaft。日本人譯為科學,意指分科之學,其實合適作為複數的Sciences的翻譯,如又拿來作單數的Science的翻譯,不止辭不達意,有以辭害義之弊。舉例而言,當我們說提倡科學精神(Scientific spirit),若解釋為提倡「分科之學的精神」,豈不是不知所云? 如果當年把Science譯為學問,把提倡科學精神說成「提倡學問精神」,就要好得多。什麼是學問精神?《中庸》裏說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其實與現代科學家「經廣泛並仔細觀察蒐集事情(博學之),揀選其中有用的資訊(審問之),用心形成概念並建構理論(慎思之、明辨之),然後付諸應用或進一步實驗(篤行之)」的態度是相通的。然而在上世紀初,將科學引進中國的知識分子,當時普遍存有西學較為中學優越的心態,若是提倡「學問精神」,怎麼能突顯西學的好處呢?他們不會這麼做的!一度甚至寧可杜撰「賽先生」這一名詞,後來因為「賽先生」實在更不知所云,不知不覺中就流行起東洋的「科學」這一詞了,一直到如今。 大凡在一個文化中要提倡一種觀念,如果不能用所習用能詳的語言,必然是難以奏效的。而如果用錯名詞,更會貽害無窮。「科學」是一個例子,「自由」是一個例子,「民主」又是另一個例子。無怪乎中國提倡科學一百年來,一般人對科學精神有種種的誤解。如今「科學」一詞已為一般習用(海峽兩岸皆然),積重難返,也只好將就使用,但澄清其意義是當務之急。 一般人談到科學,還常把科學精神(Scientific spirit)、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與科學或科學知識(Sciences)混為一談。其實三者是屬於不 同層次的東西。必須先掌握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才能獲致科學知識。本文不擬探討科學方法與科學知識;但顯然,要提倡科學,首先需提倡科學精神。如用前述「學問精神」來詮釋科學精神,也許嫌古典,不夠通俗,因此我近年提出三個詞來:「務實」、「明理」與「善用」。 所謂「科學方法」,指的是據「科學精神」所發展的方法,視研究對象而異,並不能一概而論。近人甚至有「學問無定法」(Against Methods)之論,在此不贅。至於「科學知識」,則指本科學精神,用科學方法所獲得的知識。大英百科全書將學問分野為五大類邏輯、數學、科學、哲學、人文學與史學;其中科學又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之分。 二、務實、明理、善用 所謂科學精神,可以概括為務實、明理與善用三方面。說提倡科學精神,不如說提倡務實、提倡明理、提倡善用來得清楚明白。若要批評一個人,說他「不科學」,也不如批評他「不務實」,或「不明理」,或是「不善用」。 先談「務實」。觀察、實驗或調查都應「無徵不信」,即要求證據,而證據應該愈確實愈好。然而任何觀察都容有出入(誤差),所以完全的「真確」是不可能達到的,如何是好呢?必須「精益求精」,例如現在的儀器已可測量到一位小數,就希望未來的儀器可以更測量到兩位小數。另外,在蒐集資料或描述的過程中,常常大家還忽略一點,就是應該「知所先後」,還要「適可而止」;換言之,要會抓重點,先抓最主要的重點,然後抓其次的重點,然後抓再次的重點,等而下之。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要一個人描述地球的形狀,說是球形對嗎?一定不真確,因為經過測量之後大家知道有些扁。但是說是扁球形對嗎?還是不真確,因為北極處有一些兒凸。那麼說是有點兒凸的扁球行嗎?還是不真確,因為到最後大家知道這裏有喜馬拉雅山,那裡有大峽谷,甚至這裏還有棵大樹。那麼地球形狀到底是什麼呢?一味要求真確,根本就無法描述,反而是「不務實」!為小學生講地球形狀,球形即可;為中學生講,可以提到有點扁(但要注意,扁的程度非常小,小於百分之一;換言之,地球的圓,比任何用圓規在紙上畫的圓還圓);為理科二年級以上的大學生講,或許可以提到用「球諧函數」展開的觀念。歸結來說,「務實」包括了「無徵不信」、「精益求精」、「知所先後」與「適可而止」這些觀念。 其次談「明理」。依據觀察的現象與事情來建構抽象的理論,其基本著眼點乃是要「執簡馭繁」、「綱舉目張」。然而必須認識到,任何理乃是孟子所說的「心之所同然」;既是心的產物,就不可能是「真理」。而任何理都有其適用的範圍,所以必須「知有所止」,不可能放之四海皆準(當然愈能普適的理論愈會受到推崇)。什麼樣的說法言之成理呢?則必須一能「自圓其說」(即「統貫」);二能「旁通」,即不孤立而能與其他的理相通;三能經得起重覆驗證。理必須不怕挑戰,因為「愈辯愈明」;當遇到不同的理都能適用同一類現象時,則應容許「並行而不悖」,然後再經由時間的考驗,「擇優去劣」。任何理論都有其「本」(paradigm),「本立而道生」。又,理論的發展必有其淵源,所以必須溫故才能創新。 其實,《論語》中所說「毋意、毋必、毋固、 毋我」一句,若重新以現代語彙來詮釋,頗能說明「明理」精神:「毋意」指理論必須「統貫」(consistent),不可率意逕行;「毋必」指知「有涯」(limited);「毋固」即相當於Popper所說的「可否證」(falsifiable)或「可辯駁」(refutable);「毋我」則有兩層意義,一指要「可說」(communicable),一指要能「旁通」(compatible),總之必須是「心之所同然」(inter-subjective),不然就不是「理」,只是戴震所說的「意見」。 再談「善用」。一般人是活在現象界的層次;以前的農業社會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到現代則資訊充斥,多數人不經大腦。直接從現象界的體會也能應用,但終是小用;從現象界建構出理論來,則容有大用。此泰西自科學昌明後突飛猛晉的基本原因。務實與明理的精神本身就有大用,可應用到做學問、做事各方面;而科學理論所衍生的技學可利用厚生;至於科技發展所帶給人們的諸多禍害與 有多大爭議,但學問須求美,需要多作些說明。在大物理學家尋求物理律時,其指導原則往往就是「美」。甚麼是物理之美呢?就是簡潔、充實、盡精微而致廣大。這裡使人想起《孟子?盡心》篇的一句話「充實之為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在實務上,物理學家特別注重稱同、不遷、守恆這些性質;而當實驗發現實際的世界在稱同性上有瑕疵時,物理學家也很高興,因為他們發現在藝術界中規律與稱同固然是美,但完全的規律與稱同又流於呆板,缺陷與瑕稱中也有美! 許多物理學家在寫書時,用美的語言作為標題。例如Brian Greene的「優美宇宙」 (The Elegant Universe, 1999) 描述超弦理論,Anthony Zee的「可畏稱同 ─ 追求近代物理之美」, Abraham Pias的「道心惟微 ─ 愛因斯坦的生平」(Subtle is the Lord)。Pias有另一本著名的著作「探賾入裏」(Inward Bound) 寫的甚好。筆者曾寫一首詩描述物理之美:「探賾辟入裏,稱同原本威;明理惟陳美,天心其妙微。」 四、科學與人文的關係 一般常把科學與人文當成對立的觀念,這其中又有許多誤解,必須要澄清。從知識的層面來看,各種科學(sciences)與人文學(humanities)的對象與方法不同,的確必須劃分為不同的領域;科學又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分野,人文學又有文學、歷史、藝術、宗教等的分野。「人文」一詞的狹義乃指人文學,科學與人文學當然不同;但「人文」一詞的廣義當指人類文化,科學無疑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再從精神層面看,則研究科學(sciences)的精神與研究人文學的精神並無二致,都是務實、明理、善用,都是「真求美善,易簡又新」。並不能說研究科學有一種精神,研究人文學又有另一種精神。 若說到「人文精神」,則又是另一個層次的觀念了。說到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一般會提及「仁」,或《論語》「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大學》裏的「誠、正、修、齊、治、平」。至於怎麼去做呢?人倫是要談「倫理」的,「理」的精神不外是前述科學的精神,在《大學》、《中庸》與《論語》裏講了許多。是以,除了「仁」之外,科學精神也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重要成分。 西方的人文精神(humanism)乃起源於文藝復興時代,其主要意涵乃是強調人的理性與人的價值,而與「神的話語」相拮抗。換言之,西方的人文精神主要指的是:其一是科學精神,其二是人本精神。 總而言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從來不是對立的觀念,也不該是對立的觀念;科學精神本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成分。說到現代的人文精神,至少要包括五項成分:倫理精神、科學精神、民主精神、藝術精神與宗教精神。倫理精神中主要包括忠恕、仁愛與和平的情操;科學精神如前述,包括務實、明理、善用及真求美善、易簡又新等的精神;民主精神主要包括講理、尊重、包容與群體合作的態度;藝術精神主要包括真情、美感與和諧的修養;宗教精神則主要包括信仰、希望與超然物我的情懷;五類精神相輔相成,共同的目標是人類的永續發展。 五、澄清一般對科學精神的誤解 以下提出八點,澄清一般對科學精神的誤解: (一)、許多人以為「研究科學的人比較有科學精神」,「科學家比較科學」。其實如前節所說,一般人只要務實、明理、善用,訧有了科學精神,反而我們常看到許知名的「科學家」,在說起話來或做起事來,很「不科學」。 (二)、許多人以為「現代人比古人科學」或「西方人比中國人科學」。其實現代與古代都有務實、明理、善用之人,都有不務實、不明理、不善用之人;中國與西方都有務實、明理、善用之人,也都有不務實、不明理、不善用之人。 (三)、許多人以為「科學萬能」。其實「知有所止」、「毋必」是重要的科學精神,任何科學理論都有其適用的範圍,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科學並非萬能,但很有用!科學方法很厲害(powerful),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四)、一般以為「科學講求客觀」。許多人又以為「科學是發現而非發明」,例如,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律」。其實科學是心的產物:科學家的研究對象既是科學家界定的,現象觀察的本身不可能真 確,任何科學理論也都是心的創造(Einstein稱之為free creation of mind)。科學態度講究的是誠實,是冷靜,是開明,是不固執成見,但不是客觀。科學當然是人的發明(invention),而非發現(discovery);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律,而非發現。否則,如果萬有引力律是「真理」,怎麼能容許後來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來革它的命? (五)、不少人說「科學是價值中立的」。其實科學精神裏的務實、明理、善用都是價值的取向;進一步言,如果沒有價值取向,還談什麼「提倡」呢? (六)、一般人習慣用「求真」來描述科學精神,說什麼「科學求真,宗教求善,藝術求美」。其實,前面說過,科學不可能求得真理─任何理論不也都是從「假設」出發嗎?科學的態度是「認真」,是「真求」,是「實事求是」;「求善」及「求美」也許才更能代表科學的精神─理論求美(陳述易簡),求善(適用廣泛)。 (七)、一般人以為科學是要破除迷信的,所以「科學家不談信仰」。其實科學明明信仰科學精神,只是對科學理論不迷信。 (八)、有些人以為「有憑有據,成一家之言,就是科學」。其實理必須是「心所同然」,且一個理論若孤立,故步自封,不能和別的理論相通,就是「不科學」的理論。理論講究統貫而旁通,不可孤立。 六、結語 我們提倡科學,首先要正本清源,了解學問的本質,體認學問精神的精義,然後推及實用及實行的範疇。 社會是人之積聚,人是心之器。學問是人的理性之產物。如何發揚理性,締建美而善的社會,是過去人類文化史的主脈絡,更是廿一世紀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參考資料: 劉源俊,〈論大學的素質教育〉,海峽兩岸高校素質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天津大學,2001年9月。 劉源俊,〈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與大學教育〉,通識教育與素質教育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2001年11月。 劉源俊,〈要言科學精神〉,第二屆華人地區通識教育研討會,高雄第一科技大學,1999年11月。 劉源俊,〈大學教育與課外活動〉,第一屆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社團工作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2000年5月。 劉源俊,〈東吳大學的潛在教育〉,高等教育潛在課程教育研討會,東吳大學,2000年12月。 講者簡介 劉源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現任職私立東吳大學校長。 Email: president@webmail.scu.edu.tw 整理者簡介 李湘楠,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物理博士,現任職中央研究院物理所。 Email: hnli@phys.sinica.edu.tw ※ 来源: 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心的圆,不重合的圈--我读《梁从诫文化随笔》
yaoyaxin 2009-2-28 10:24
原载《中华读书报》2003.08.16 一个看似偶然的机缘,《不重合的圈梁从诫文化随笔集》从作者的身边来到了谋读者的案头。多元思考与人文关怀凝聚在作者真真切切、点点滴滴的实践与记录中。虽然那是一个人的书写,却是19世纪末以来一家三代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不懈追求的精神传承;虽然以当代现实的关注为主,却于当今平淡中凸显未来的远见,于具体细致事实中凸显作者广博与前瞻的人文关怀。 如同梁从诫先生从事的环保事业,他的话语和风格无处不体现出环保切实、平和、注重经济性(无冗言赘语)。正如自序中所言,这里没有游戏文字,没有无病呻吟、故弄玄虚之作,更没有炒卖作秀。通过一个平常的知识分子对他所接触过的人和事的一点诚实、朴素的思考和回忆,它们多数只是反映了我试图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问题的某种微弱的努力而已。一个积极的思想者与实践者,却是低调的述说者。 1 、一个积极的思想者 梁从诫先生逐渐为公众所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的日渐展开。但您千万不要误会,先前他并非环保专业出身。其实,从小在家中熏得的知识加上以后受教习得的知识,使梁先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而兼具中西学养。 投身环保事业以前,梁先生已出版了三部主要译作,即《太平天国问题通信》(《太平天国史译丛》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丹尼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译书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层次文化交流的过程,这时的梁先生还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中西历史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中,而且颇有成效。随笔集中收录的三篇文章即从百科全书看中西文化比较、不重合的圈从百科全书看中西文化、我译狄德罗《百科全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百科全书领域实践与研究的心得。他说:同样是被纳入一个圈子里的各种知识和教化,但是,在中国和西方,却鲜明地表现出它们彼此是多么地不相似。虽都是圈,但并不相重合。不重合的圈就是梁先生对百科全书研究的经典的哲学概括。 对于梁先生的事业,根据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己的专业背景及多年从事的工作,毫无疑问,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应该是深入已见成效的百科全书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但是十年前的现实恰恰推翻了以上合理的逻辑推论1993年已经61岁的梁从诫先生倾力投入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创建与发展上来。 2 、一个真切的实践者 每每面对为什么选择环境保护作为专门事业来奉献自己的提问,梁先生的答案总是简单而意味深长:这是一件对我的国家、我的同胞和我家庭的未来极端重要,而目前仍被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所忽视的事情。矢志环保,他承认个体能力的有限,但他绝不肯放弃任何可以付诸努力的机会,举手投足皆环保! 梁先生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今天人们亲切地称她自然之友,为社会上许多关注环保的人提供了一个共同发挥作用的场所,提供了一个组织,提供了一个家园。在群众性环保实践中,自然之友时刻以一不唱绿色高调,二不做绿色救世主来告诫自己。在环境与生态最危机的地方河西走廊、内蒙古恩格贝、宁夏可可西里多少次留下了梁先生和自然之友的足迹与心迹。如今自然之友已经拥有遍布全国与部分海外国家的1350名个人会员和超过3000名团体会员(截止2003年4月统计),正在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一个非政府组织(NGO)。他们已经和正在不断地、警惕地关注着中国出现的一切环境问题,至少在环保领域里,为中国带来了一种真正独立的声音。在上海世界五百强财富论坛上,在全国政协的提案里,在人类尚不能诗意的栖居的大地上,中国环保正在崛起自己的话语与行动。随笔集中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绝大部分文章就是这方面的真实记录。 3 、抗御物质化生存理念,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梁先生与自然之友的努力在不断深入。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寻常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从实践的环保向精神的环保渗透。庄子哲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现代物质化生存与消费世界里,自然之友竭力唤醒人类群体的生存意识和精神觉悟努力拯救人类所致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迭陷危机的窘境。梁先生所做的也正是要通过具体而微的真切实践以唤醒现代人仁,以现代之仁与天地、万物重归和谐。 从梁从诫一直上溯其父母、祖父,一贯秉承并倡导寒士家风,注重精神追求。随笔集中收录的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倏忽人间四月天、容谷回音、北总布胡同三号童年琐忆、那一代人眼中的幸福观等文章,作者以亲身感受记录了与父母共度的那段意味隽永又不免心酸的过去,透过点滴叙事真切展现了一代知识人精神、事业与文化生命的大历史。童年跟随父母饱尝西南联大时期物质溃乏却精神富足之苦乐人生的梁先生,如今积极申张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梁先生的母亲林徽因在20世纪30年代曾对自己的生活发出感悟:奢侈是不能给你愉快的,它只有要加增你的戒惧烦恼,这里似乎预示着对消费世界的警思。在现代世界里,物质上的简朴与精神上的富足相统一,环保理念从物质到精神的深入,不仅是对现代公民意识的深化,更是可贵而稀缺的现代精神资源之真髓。 4 、社会责任感三代人信念的同心圆 由历史文化研究转而环境保护,由学术型事业转而社会型事业,梁先生花甲之年完成了人生事业的重大转向。做出这一选择无疑需要付出一个人多半生的事业积淀、情感积淀,然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梁先生做出了看似平常的事业新选择。 从19世纪末的祖父梁启超到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父母梁思成、林徽因再到今天的梁先生本人,时移事易,但社会责任感的炽热信念薪火相传,构成三代人理想与信念的同心圆。梁启超一生立言以易天下为旨归,对于社会之责任却是来自根底的内在精神驱动力。他说:我一生的政治活动,其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要贯彻我爱国救国的思想与主张。我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即说我是国家至上主义者,我也承认。梁启超1921年面对艰难时局毅然表示:国家是我的,政治是和我的生活有关系的。谈(政治),我是要谈定了;管(国是),我是要管定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未曾因自己的政坛失意流露过丝毫的悔意和退却。梁思成和林徽因20世纪30年代以民族主义的信念加上西方的科学方法全力投入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拓荒和整理工作,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又以病弱之躯投身祖国文化建设事业,为保存北京的古都风貌奔忙呼吁。他们都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深切的民生关怀真正引领时代精神的坚实的行者。 正是在这样的家学精神浸润下,梁从诫先生在今天,在利他主义与人文关爱相对淡漠的中国,通过自然之友播撒绿色的种子,以现代之仁同自然为友,积极投身培育现代公民意识的实践。梁先生和他的自然之友坚信,亿万人的警觉,会形成宏伟的力量,而亿万人的无知和漫不经心,也会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乃至巨大的灾难。来自社会良知的行动或许不会是风暴,但终将凝聚成风暴的力量;来自信念的圆心不会改变,但信念之圆将融会更加宽广的域面。我们坚信,绿色汇聚的宁静长河将是沐浴后来者的无尽力量。 (梁从诫著:《不重合的圈梁从诫文化随笔》,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1 , 23 元)
个人分类: 过眼录|5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肚皮的“温饱问题”解决后,还要解决什么?
niuyy 2009-1-3 21:37
最首要解决的是精神的温饱,也可以叫心灵的温饱。其重要性不亚于肚皮的温饱。 我们对于小康的界定是指人们在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之后,无饥无寒的生活状况,是富裕生活的基础和起点。所以在这个概念中基本上并不包含精神的温饱。 但精神的温饱并非不存在或不重要。尤其在个人崇拜时代结束后,精神温饱的解决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以前说饱食思淫欲和食色,性也,这没有什么过错,因为是客观规律,不仅仅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动物社会也会有。但这个地方说的淫、色需求,层次本身还不是太高,基本还可以划入肚皮温饱的范畴。问题是经过智力和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包装后,被冠以各种各样华丽文明的辞藻,就似乎变得高级和神圣了,满足不了就要自戕,跳楼,疯癫,打劫,起码也弄个失魂落魄大唱情歌,不解决就是大问题了。 精神的温饱其实就是精神的富足,是一种成熟知足的精神状态。这种富足和教科书中说的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富足意味着拥有生命所能够给予的一切经历,意味着拥有一道彩虹,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是所有色彩聚集的生命,意味着变得成熟、觉醒、有活力。达到了就不会成为欲望的奴隶,不再麻木不停地贪,不再麻木不停地色,不再麻木不停地争,不再麻木不停地斗。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满足以上两种的温饱状况的大康时代来到了。
个人分类: 心灵花园|11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需要一种精神
yuliping 2009-1-2 00:40
2008 年申报的 8 项科研课题全军覆没,倒是下来了 2 项不大不小的奖励。其中打击最大的应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年是第 4 次申报。此外江苏省软科学今年是第 3 次申报,教育部课题今年也是第 3 次。 对于科研曾经犹豫过,经常开玩笑和朋友讲,准备封笔不做学问了,尤其是在职称快要解决之际。冷静想想,这么多年都这么下来了,真的封笔不做学问,会很不适应的。最近单位琐事较多,大概有 3 个星期没有做学问,很是失落,做学问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长期不做学问心情得不到宁静。 多少年前看电影《阿甘正传》,看到阿甘在不停地奔跑,没有目的,似乎既不快乐,也不悲伤,但是很充实。 仅仅为了奔跑而奔跑,这可能是跑步的最高境界,多么没有功利啊! 做科研能否达到跑步的境界?仅仅为了科研而科研,不得而知。但我始终认为, 做科研有时也是一种精神,它带来的科研成果以外的东西从来不应该被当成追求的目标,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人其实都很渺小,偶尔也会非常伟大。在我心目中,伟人从来不应该用地位高低和金钱多少来衡量。我喜欢看写实性的电视节目,在电视中看到一农民因为从小梦想驾驶飞机而最终成功;看到过一农民因为喜欢老爷车而最终自己制作;看到过民间企业家历经千辛万苦费时10年用豆粕作为原料抽丝成功;看到过一位奶奶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弱智孙子孙女 16 年 精神这个词,能否这样定义: 精神是为了非功利的目的而努力奋斗的过程! 尽管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尽管奋斗过程带来的副产品与金钱地位相关。但是,打动我们的永远是一个人内含的精神与人格力量!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此。许多人为了生计其实是没有什么精神的,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至少作为一个科技人员不应该如此。 精神是什么?精神是普通人用生命谱写的传奇!是草根们人性的光辉!是撼动你内心的看不见的力量!是国家民族生存之本! 算是2009年对自己的一种勉励吧。 俞立平 2009.1.2于邗上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4631 次阅读|4 个评论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hhanb 2008-12-8 16:19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洛克绅士教育思想所特别强调的。洛克主张把健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他的《教育漫话》的第一部分论述的就是体育。有意思的是,洛克竭力反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多到户外活动。强健的体格加得体的德行和入时的礼仪与渊博的学识才是完美的绅士,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看好的黄袍马褂加熟读四书、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形成鲜明对比。 卢梭同样也十分重视体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指出教育的最大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卢梭讲得很明白: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官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智慧的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 看得出两位哲人的体育教育观既有形而上的分析,也有具体的实用价值,不过他们都侧重体育之于个体的意义。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家福泽渝吉更是把体育提高到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的。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及健康体魄的养成,任何智慧及操行的提高及培养都会成为无本之木,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只能成为空谈。 其实体育的意义远不至于强身健体。体育还是一种教育,一种精神修养,一种人生态度。体育就是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不是可有可无而人生的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美国是体育强国,那是得益于美国家庭与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视体育,这源于美国人普遍具有较为科学的体育观。一般美国人家之所以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无意让孩子成为体育明星,而是把体育当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与生命形态。在美国所谓的人文教育就包括体育。体育和人生的关系就如同数学与科学的关系一样,体育还是培养竞争意识的场所、演练团队合作精神的舞台。体育除了看得见的肌肉的发达与躯体的健硕外,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的锤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许多美国影片中都有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的镜头,而且每一位家长都是称职的拉拉队队员。孩子的每一次赢球或者取得好的名次,家长都给予狂热欢呼,即便是那些在比赛没有夺得名次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家长在内,都表现得非常开心,孩子们从小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就是重在参与,重在享受生命快乐的成长过程,而不在输赢。美国社区最热闹的场景之一就是各种学生体育赛事。 等进入大学,美国青年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体育素养。同时大学为每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各种运动队应有尽有,比方说耶鲁大学不仅男队很多,女队也几乎同样多。耶鲁人的体育观是,重在参与和普及,而非专业化、竞技化。所以他们不招体育特长生,也不设体育奖学金。因为体育是每一个学生份内的事。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这所几乎专门出产首相、议员和科学家的学校,地处乡村僻野;学生一律住校睡硬板床,冬天也不许关窗户;连续数天在森林里野营;让人筋疲力尽还必须咬牙坚持体育运动,这正是洛克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但到了我们这里,体育却完全走样了。为了高考,可以抛弃体育乃至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据笔者的了解,如今的学生,不要说正式的体育课不好好上,就连课间操也懒得做。笔者亲眼所见,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做预备活动,要求同学们跑起来,可是几十位同学就几个人在跑,跑出去没几步就东倒西歪地躺在操场。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总能看到有学生体力不支提前离场。近年来,眼见着孩子们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身体素质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有关方面先后出台了政策和举措,目的无非是督促广大青少年投身体育锻炼,可是效果都不是那么明显。于是最近教育部又推出了冬季长跑,笔者对这样的举措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仍心存疑虑。很显然,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是否能找到合适的体育项目,而在于人们的思想认识与科学的体育观有着巨大的差距。当下的社会弥漫着浓厚的功利主义体育观,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不能确保获奖的话,从事体育有何意义?如果不能通过体育特长途径考上大学话,何必费那么大力气搞体育锻炼;最起码,参加体育运动应该达到强体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呀,这就是人们普遍所持的体育观。可是顾拜旦所赞美的体育的正义、体育的进步、体育的勇气、体育的乐趣都到哪里去了,丢失了灵魂的体育还有意义吗? 如果不下大力气宣传正确的体育观,彻底铲除人们灵魂深处对于体育的偏见与误解,不赋予体育以乐趣、生活的态度、教育的价值等精神意义,体育永远只停留在躯体与肌肉的层面,这样的体育不仅是残缺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409 次阅读|2 个评论
杂谈三则
刘玉平 2008-12-1 12:28
杂谈三则(政府机构改革、大学、历史) 20 个副秘书 vs. 34 个副乡长 过去曾经有过:某乡除乡长外,还有 34 个副乡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配了 11 个副县长,一个省级贫困县配 6 个副县长 15 个县长助理等报道( 朱四倍 : 20 个副秘书长 争权还是办事 http://opinion.hexun.com/2008-11-28/111751736.html )。 一个地级市 20 个副秘书长(参考:李世春 狗尿蘑菇 VS 二十个副秘书长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832 ), 与 之比起来是 小巫见大巫 。行政机构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的情况早已为人们所诟病,精简机构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执行时却阻力重重、进展缓慢。如果某一天全民皆 官 ,皆大欢喜 知识、精神与 GDP 大学是传播人类知识、承载科学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机构。南京三所大学将可能面临 腰斩 ,是最近引起热议的话题之一。众多网友用不同的方式来形容当前大学的处境,我觉得王菲的《棋子》所唱的就十分形象 我象是一颗棋子,进退任由你决定 。在 GDP 至上的指挥棒下、在民众监督匮乏的机制里,某些地方官员有此举动,那就 顺理成章 、 见怪不怪 了。 拉动 GDP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对知识和精神的扭曲和无视,却可能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历史解 毒 对于中国古代史而言,小刺猬曾说过,所谓正史,是统治阶层的化妆盒;所谓野史,是草根阶层的麻醉剂。 我们看到的中国古代史,大多是按照统治阶层的意愿,被 笔削 甚至虚构的历史,尧、舜、诸葛亮、范仲淹等正面人物往往被 神化 为 伟光正、高大全 ,而王莽、曹操、秦桧等 反面 人物则多被 鬼化 为 十恶不赦、罄竹难书 。 诸如此类的历史遗毒,已使民族的历史文化观念严重扭曲,今天,我们需要历史解 毒 。 历史的意义在于真实,在于不但要记忆曾经的辉煌,而且更要避免过去的伤痛。
个人分类: 思考与品读|437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当今研究生缺乏什么-理想、态度、精神、素质和其它!?
吴信 2008-11-30 18:44
常常想当今研究生缺乏什么-精神、素质和态度!?我们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生什么方面做的不够?国外的不了解,作为一个在读的研究生,我认为我有发言权,仅仅就我所见到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很多事情是和个人的经历相关,所以即使是很共性的话题,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 第一、缺乏理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理想谈起来很空很大,但是没有理想的人生活不是很有意义。至少我感觉是。因为我了解,很多时候,作为学生,没有理想,即使有理想有目标的话,也不符合实际,特别是女生,幻想挺多的。 人是惰性的动物,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缺乏动力。目标含糊,就很容易动摇。这两种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建议在一个新开始的起点,要好好的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至少是对于研究生这几年,要明确目标。只有有了时间概念的目标才会产生真正的动力。我建议我的师弟师妹们,每周都写一篇生活心得,主要的目的是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做了什么有助于自己目标的事,而那些时间是可以避免浪费的。这种思索,我称之为反馈校正过程,你要实现你的目标,客观上需要同你的目标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那么,出于本身惰性的驱使,就会偏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不是目标坚定的人, 常常思考一下自己最近的生活并且写下来是绝对必要的。你会发现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校正自己行动,不然目标会越来越远! 第二、缺乏端正的态度:你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 混文凭的多数吧!呵呵,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就是因为这种想法,平时的行为就偏离了方向。 态度决定一切。我曾经给师弟师妹说,即使你将来不搞科研,但是你要在读研期间锻炼你对生活的态度,锻炼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在以后其它工作岗位也应该有好处的。 我说如果你仅仅想拿到文凭去找工作的话,不如本科就去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也许工作三五年学习到的社会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你的文凭的价值了。 第三、缺乏精神: 提到精神,也是太大的话题,但是我认为精神是支撑我们生命的支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时候即使你没有感觉到,也是存在的。象母爱的奉献精神,哪个母亲平时会感受到自己有呢?但是是处处存在的。至于现在的研究生,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今的研究生,有多少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不怕苦不怕累?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给更多人以方便,而很多人没有把它当作机遇,反而养成了更多的惰性。 2 勤于专研的精神:业精于勤慌于嬉!这点道理都明白,可是有多少人整天在网路上嬉戏?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3 独立自强的精神:现在的年青人啊,特别是独生子女,独立处理事情的精神是否欠缺,大家有目共睹,依赖性强。 4 专一敬业的精神:有多少研究生看着自己的专业说别人的专业好的?总是感觉别人的专业好!而往往失去了本专业的兴趣和机会。 第四、缺乏综合能力 1 自我调解的能力:心理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代人独生子女的多一些,所以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值得担忧! 2 认识自我的能力:作为研究生, 我认为, 剖析问题很重要,而剖析自己应该更为重要!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研究生有多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呢? 3 总结分析的能力:科研实验的各个阶段在达到目标或因故终止后,往往需要进行项目 总结 。对实验的成功、效果及取得的教训进行的 分析 、以及这些信息的存档以备将来利用。 4 创新 的能力:我们目前很多研究是跟着国外的走,这里主要的责任在于站在科研前线的研究生。也许很多教授对研究生做的实验只懂大方向,具体操作就要看研究生的了。那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看文献、思考、总结分析,进而做出与他人不同的科研呢? 此外, 还应该提高实践 的能力、 适应的能力以及自制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 第五、缺乏修养: 还有, 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很多人迷恋于此,几年前就看到一个调查说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电脑的使用成负相关的趋势。想想我们自己,总是坐在电脑前。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我在读本科的时候,老一辈提出:每天锻炼半小时,健康工作半辈子! 总之,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到了研究生的阶段,就应该把自己置于社会的环境中来磨炼自己了。从客观角度上说,这个阶段是你最后一次不用担心承担任何后果的提高你的处事能力的机会了。怎样同自己的导师,同学,行政人员,企业人员乃至于本领域的权威协调各种关系,是你接触的新课题。一个成功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为人处世能力的,即所谓的情商。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社会了。于是会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感到愤慨。记忆中,我是有一段愤青时期的,对很多不符合价值观的现象会产生抵制情绪。而现在却不得不说,抱怨和愤怒在多数的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正向作用的,无论是对于你要解决的事情还是你自己个人的心态来说。所以,在研究生学习开始的时候,你要思考怎样提高你的人际关系。这里要说一下师生的关系,就是和导师的关系。因为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给师生关系赋予了太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当一个学生真正的和他曾经向往甚至崇拜的导师一起共事时,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是失望的。因此,这里有一个观念是要校正的,现实的师生的关系事实上是工作关系的。导师招学生是首要的目的为了科研,所以这决定了你能做什么才是他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感情的因素是有的,但是那是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上的。这样说,也许对于重视感情的学生们有些残酷,但是现实是这样的,你要学会适应它!事实上,只有当你对具体的工作有了具体的贡献时,才能谈感情。在此之前,不要要求太多。没有付出的回报,会被认为无理的要求!任何尊重都是需要你靠自己的能力去赢得!这是生存准则,而从现在开始,要有这个观念了。所以,不能对导师期望的太多(这一点在国外就更加明显,师生的关系就是工作关系)。如果把它理解成一种工作的关系,也许你会更觉受益,也会使你行事更加成熟(本段参考网络)。 进入到研究生阶段,也会更多的接触到社会的一些不好的方面。其中之一是行政人员的官僚态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应对的方法有很多,也会因情况不同而不同。底层的原因还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所以要办事,或者想办成事,要多思考办事的方法。记得,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在中国工作的老外的座右铭:在中国,没有办不成的事;在中国,没有很容易办成的事。也许话有点极端,但是一定是经验的总结。作为研究生的你,如果有什么困难,应该想想这些话,把每次与别人打交道当做自己与人交流的机会,也许也是一种学习(本段参考网络)。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403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家de品质
wheator 2008-11-28 00:49
比起他们的成就,这些大科学家留给大家的更多是精神的财富。他们身上有真正科学家的精神。在这个物质文明发达,许多人都为名利奔波的时代,这种精神更值得人们尊敬。 科学家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科学,本身即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发展先进,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学问,而成为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人所拥有的精神是: 1.公正:以公正的立场观察事物。由于观察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的,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很难脱离自身的角度去想象和思考现象,于是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无意识形成,当随着年龄增长观念僵化,则非常不容易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因而不容易把握事物。所以说公正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事实上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强化了公正意识。 2.简单入手多元思考:选择简单对象开始研究,建立理想模型,尽量应用数学,完整的考虑各要素,建立理论,并通过修改和扩展,扩大应用范围。这其实就是上面所叙笛卡尔提出的科学思想,所以把它称为笛卡尔精神。不仅在物理上牛顿的质点模型、克劳修斯的理想气体模型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是在其它领域也一样,如生物界摩尔幸运地选择了果蝇这个简单对象才揭开了遗传学研究的序幕。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片面思维,要有多元化思考,但大脑处理信息能力有限,所以先选择简单对象,就可以避免思考过多的因素。而较复杂问题可以用研究简单问题导出的结论通过各种方式的迭加和处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已有结论定量近似和定性分析。 3.证实加证伪:科学是严格的,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即理论的任何导出陈述都必须与观察相符,能用实验证实,不能被证伪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称这为波普尔精神。现代科学有许多新理论没有较多的实验支持,往往来源人为的演绎构造,这样的知识系统,只要有一个与观察不同,就应该推翻。但对经验科学,经验先于理论,则不应该轻易相信证伪,即使某个陈述被证伪,也应先考虑修改,或用更大的理论包容旧理论。 4.理性怀疑:科学只是最逼近真理,事物的真实道理只有事物自己知道,任何知识体系都是人为构造的,科学特别强调怀疑包括对自身的怀疑,但自从科学延生三百多年来由无数具有怀疑精神的科学家十分谨慎地发展,许多科学领域近于成熟,因此怀疑需要一定的理性基础。 5.争论与激励:科学是人造的,因此与人的素质有关,争论和激励能使人的素质迅速提高,因此科学需要讨论的环境和维护人们对科学的热情。 6.耐得住寂寞:它的头两条就意味着这点。与未知的东西打交道,科学家是第一人,除他和有限的几个人以外没有人会理解阳春白雪必定曲高和寡。这就要求科学家要耐住寂寞,忍受孤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科学很少能成为赚大钱、暴富的工具,科学家必然不会,也不应该像明星那样倍受追捧。事实上,喜欢鲜花如海,美女如云,掌声如雷者不大可能成为科学家。 7.耐得住不解。新东西,必定与许多旧想法格格不入。每到这时,科学家总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或指责,或质疑,或嘲讽。这时就要求科学家能坚持以事实说话,顶住这些干扰,用事实说明自己是正确的。即使真的失败,科学家也要有顶住这些干扰,重头再来的勇气和决心。 8.具有普世情怀。科学需要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所以科学家要有把自己的成果奉献出来,让它们转化为实际的产品,造福人类的决心。要是一个科学家的成果只能成为考试用的题目,那可真是可悲的事情。只有一般人能从科学家的成果中获益,这位科学家才可能被铭记,他才能被称为大家。(转自科学与情趣: http://blog.sina.com.cn/hbcr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聚氰胺事件“自然科学”不应担当骂名--科学精神与道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科学
吴信 2008-11-18 18:51
读了蒋高明:食品安全呼唤科研人员良知一文,我很有感触。 很多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出来了,很多的是抨击自然科学的研究人员,怎么没有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出来说话?! 文中说到:长期以来,知识分子普遍具有为民请命的良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知识分子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标。遗憾的是,现在一些科研人员只重视金钱诱惑下的游于艺,全然不顾道、德、仁等精神要素,昧着良心说话,黑着心赚钱。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监管力度,让科技多为善、少为恶;希望科技人员守住道德底线,不要为蝇头小利出卖了尊贵的科学精神。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213238.html 说的好,的的确确,很多科研工作者抵挡不了社会的诱惑而做出一些有悖科学精神的研究,但是这仅仅是科技人员的道德底线没有?不仅仅吧!在市场的冲击下,有多少人都失去了良心!谁敢说他一生之中没有失去过自我?但是整个社会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是麻木的,那就有问题了。是出卖了尊贵的科学精神,还是社会科学没有跟上呢? 作为自然科学的研究者,我敢说几乎没有谁会出卖自己的灵魂。三聚氰胺等的事件可以说是伪科学使然!生产的企业是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农民为了赚取暴利而申请的专利,那这从申请专利到生产再到出售中间的整个环节是科研人员的责任吗?科研人员不知道吗?其它的事件呢?连婴儿奶粉都作假,我们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啊!将心比心,要是自己的儿子被害了,该会怎么样呢?这些是社会的道德底线丢失还是科研人员的呢?!扪心自问,这与我们民族败类相差多少,与汉奸走狗相差多少?!这是谁的责任呢?不是社会科学所要做的吗? 我认为我们的科技进步了很多,不然会有更多的盲目者。 该文还说: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测出来的,应加强食品生产者的诚信教育。如果社会良知提高了,还会出现此类事件? 另外,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也是一个问题。三聚氰胺危害的苗条早已经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甚至出现隐而不报的现象,这也是科研人员的错?! 这就象谁说的:核力量的研究无罪,但是使用核武器的呢!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3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齐秦20年:音乐之“狼”
liuyuping 2008-11-16 18:03
狼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动物,桀骜、顽强、冷峻、独特 20 年前,他在大陆发行的第一张专辑《狼 I 》( 1988 年 5 月版),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掀起了凌厉旋风,正式宣告了国语流行音乐时代的来临。他就是齐秦 齐秦 20 年:音乐之狼 刘玉平 2008年8月2日 对于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出生的人而言,齐秦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尽管之前,台湾的 邓丽 君、刘文正、苏芮,大陆的郭峰、崔健和程琳,香港的张明敏等人,已经掀动了国语流行音乐的帷幕。国语流行音乐真正火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齐秦。在广为认可的 影响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期一代人的十首经典的 流行 歌曲中, 以《狼》和《大约在冬季》, 齐秦一人独占了两首。 他的歌曲跨越虽狭犹宽的海峡,引领了一个时代、诠释着一种精神。 齐秦的声音高亢嘹亮、清丽婉转、收放自如、自然顺畅,流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释放着一种桀骜独立的叛逆精神。齐秦唱歌时头总是微微向上抬着,他曾在回答一台选秀节目主持人的问题时说,你知道狼啸的时候是什么姿势?抬起孤傲的头颅,望月长啸,我的歌一般高音比较高,就要摆这个姿势。他的歌曲,不论是民谣,还是抒情摇滚,抑或是情歌,都是用他那天然而成的演唱技巧,释放着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齐秦是一位创作型的全才歌手,在他的早期及巅峰时期,无论创作还是演唱,都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加上冷俊的形象,一时成为叱咤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然而天妒英才,天才多薄命,犹如写下千古传诵之《滕王阁序》的王勃,虽然现在齐秦还不时举办演唱会或参演节目,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齐秦象一颗耀眼的流星渐渐远去。他已经四十八岁了,他在多年以前就已显得江郎才尽,在创作上陷于停滞,近几年来更是没有一首像样的歌曲,唱功雄风不再,嗓音沙哑生硬、表演乏善可陈。 伴随着齐秦的歌声,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为人夫父,而今已步向中年。在重品齐秦歌曲的时候,时常不禁质疑,是齐秦选择了音乐,还是音乐选择了齐秦;更不禁感慨,韶华若斯、岁月无情 齐秦歌曲的分类及主要代表作: 一、 民谣 这些歌曲大多为吉他伴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的吉他畅销,齐秦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这些多属于齐秦早期的作品,一个人、一把吉他,低吟浅唱,几分青春的冲动、几分未泯的纯真。他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校园歌手,如老狼、水木年华等。 代表作: 《外面的世界》 、《异乡游子》、《在遥远的天空底下》、《玻璃心》、《你是天上最遥远的那颗星星》、《踏上开往南方的车》、《冬雨》、《太阳雨》、《一面湖水》、《水岸》、《离家的路》、《岁月的休止符》、《纪念日》等。 二、 抒情摇滚 抒情摇滚是齐秦开创的歌曲风格,是比较有深度的一类,也是他歌曲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类别。这些歌曲或揭露黑暗,或表现桀骜不驯的性格,或抒发对理想热烈而不懈的追求。齐秦处于巅峰时期的这些歌曲,嗓音高亢亮丽,富有张性和穿透力,情感把握到位,把这些歌曲演绎得炉火纯青,往往能带来心灵的共鸣与震撼。可惜时异境迁,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一类歌曲并不很了解,也很难会有那个时代背景下特有的感受。 抒情摇滚这一流派,依旧在流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很多男歌手或多或少地借鉴了齐秦的风格。比如, 前几年火爆过一段的刀郎(罗林)就可以看到不少齐秦歌曲的影子,简洁明快的伴奏配曲、高亢抒情的曲调、天然无饰的唱腔,不过刀狼的歌曲溶入了许多新疆民族音乐的元素、声线更显苍凉。 代表作: 《狼》 、《九个太阳》、《垭口》、《狂流》、《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边界》、《荒》、《自己的沙场》、《巡行》、《飞行鱼》、《命运的深渊》、《不必勉强》、《战鼓》等。 三、 齐式情歌 这一类歌曲大多不是齐秦本人的创作,但是齐秦凭借对歌曲深刻的理解、娴熟的把握和完美的嗓音,加上用独特的齐式演绎风格,把这类艺术性稍低一点的歌曲,依然把其中的许多首唱得柔情似水、家喻户晓。 代表作: 《大约在冬季》 、《原来的我》、《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夜夜夜夜》、《这一次我绝不放手》、《别在窗前等我》、《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我该拿什么爱你》、《爱情宣言》、《悬崖》、《往事随风》等。 四、其他歌曲 这些基本属于齐秦后期的歌曲或翻唱歌曲,虽然他努力尝试适应时尚的潮流、对原有曲风进行改良,或是包含着对生命追问的抒情摇滚,或是渗透着纯真与迷茫的校园民谣,有些新歌演绎得也很好,比如《蜉蝣》、《呼唤》、《火柴天堂》和《真的是我》。但是 面对流行音乐多元化和岁月沧桑的现实,包括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那日益衰退的唱功、他那依旧孤傲的性格,年近五十的齐秦早已无力回天,渐渐回归平淡,留下的更多是无奈的伤感 代表作: 《蜉蝣》 、《月亮代表我的心》、《呼唤》、《真的是我》、《袖手旁观》、《火柴天堂》、《一无所有》、《一场游戏一场梦》等。 主要参考文献: 齐秦 20 年 http://news.baidu.com/f/17/qiqin.html 齐秦歌友会 http://www.chyichin.net/ 齐秦:音乐点燃生命 http://tieba.baidu.com/f?kz=305128855 图片来源: tieba.baidu.com/ f?kz=334616327 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期一代人的十首经典歌曲 (歌曲清单据 http://myjw.blogchina.com/4554567.html ) ( 以下歌曲链接较顺畅,欢迎下载欣赏 ) 1 、苏芮 《酒干倘卖无》 http://203.192.6.43/2004-03/18/73dc92ab34e64058b49b7cb124e89a75.mp3 2 、齐秦 《狼》 http://podcache.cctv.com/published1/2007/06/08/pub1181264407261.mp3 3 、齐秦 《大约在冬季》 http://59.42.177.232/jkx/CLASS/01jx/movie/mp3/dong.mp3 4 、王杰 《一场游戏一场梦》 http://www.daoming.net/bbs/songs/ycyxycm.mp3 5 、童安格 《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http://content.12530.com/cmsdata/batchmusic/20080123/lc4MSodR.mp3 6 、赵传 《我是一只小小鸟》 http://content.12530.com/cmsdata/batchmusic/20080128/E809jlLx.mp3 7 、姜育恒 《再回首》 http://xly.hgxy.com.cn/yinyue/zaihuishou.mp3 8 、潘美辰 《我想有个家》 http://wolong1968.home.xgwz.cn/myhome/images/wxygj.mp3 9 、张雨生 《我的未来不是梦》 http://cr100.cn/study/03.mp3 10 、郑智化 《水手》 http://xc.sues.edu.cn/gqjd/%e6%b0%b4%e6%89%8b.mp3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月光下的天安门
jxz1963 2008-11-15 23:18
周四的晚上九点多,本来我就要回西安了,火车票都买好了,下午四时接到通知说周五上午要开会讨论并充实一下这几天写的规划的一部分内容。无奈,先去西客站退了火车票。 退票后的我,满眼望着天上的星星,想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心里不免想起了些什么。唉,一人出门在外十天时间了,虽说整天忙着工作,然而此时此刻站在月光下的我,除了我的影子,还有什么 由于来京后工作一直较忙,还真没有到过一次天安门广场,现在票退了没事了,何不乘公交车去一趟开安门广场呢。 车子到西单站时我就下了公交车,先在公交站附近吃些饭,饭后再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那该多好呀! 车站边的福来居的水饺可真不敢说好吃,但充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从福来居出来,顺着长安街人行道向东,一直走到了天安门广场西边的国家大剧院门口,只见那里的人们三五成群,心想这地方干吗,去瞧瞧,走近一问,是倒票的,问我:进去不,芭蕾舞,480元一张票。我赶忙说:谢谢了,欣赏不了!心想,比一张到西安去的卧铺票还贵。 本想进入广场,可四周用警界线栏着,地下通道也栏着,进不去了,就顺着广场边向南走,经过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一直走到前门城楼前,左拐向东再向北,顺着广场边上又向北行进,经过东来顺和全聚德烤鸭店时,才闻到了北京的真正香味。沿着广场边走过国家博物馆时,才见到有几个执勤的战士进出广场,便上前问:可以进广场吗?战士回答道:白天吧! 从地下通道向北走近天安门时,天安门城楼在各种射灯的照耀下,还是那么地金光闪闪。当我转身向东看时,才忽然发现这初冬的广场夜空中悬着的月亮,竟是那么地圆,那么地美丽,那么地清晰和透亮。打开手机才知道今天是农历的十月十六日,不是有一句歌词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么,我真幸运,这么圆的月亮我竟在天安门广场上遇到了。 从小听习惯了天安门上太阳升歌词的我,从来就没有想象过月光下的天安门是什么样的,而在这一刻,我竟意外地发觉月光下的天安门竟也是流光溢彩,月光下的天安门同样也让人陶醉,让人留恋。这时,我才发现天安门毛主席像两边写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两行标语竟是那么的和谐,虽说以前曾来过n次天安门广场了,但这里到底写了什么,压根就没有任何记忆了。 顺着长安街向西步行,经过中南海围墙边郁郁葱葱的松树傍,一道火树银花的美丽景观显现在人们眼前,新华门里五个毛体大字为人民服务金光闪闪,让人不时想起张思德、邱少去和雷锋等无数革命先烈。 从西单向东从天安门广场步行一圈再回到西单,总共花了我90分钟的时间,但我一点也不感到有丝毫的累和丝毫的困乏,我想这可能就是人的一种精神吧! 通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然而,精神的力量更是无穷的!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49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事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
newniu 2008-10-27 21:15
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而自豪,自豪于我们人口众多、领土广大、资源丰富。自豪的力量使我们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然而更有许多人变自豪为自骄、自大,失去了上进的决心,只会浮在表面。一提自己,就是五千年文明,八万里河山。对一些小国不屑一顾,嘴角一抬,张口就是中国人撒泡尿就能把他们淹了。唉,一声叹息,无话可说。 最近看NHK拍的挑战者系列第141回:不屈的小作坊-奔跑魂魄的摩托车,才深深感觉到人真的可以如此执着。一个小作坊竟然主做竞赛用摩托车,而且超过本田等大企业。我们能够想象他们依靠什么样的决心。当然这是讲日本人。日本是一只蚂蚁,我们是一只大象。不能因大象大就说比蚂蚁优等。恐龙等大家伙已经早早消失在地球茫茫的历史中了,而小巧的蚂蚁仍然活在世界上。 我们有这么多优势,个体这么大,为什么经济还比日本差,科技还比日本差,精神也许是我们唯一可以寻找到的动力。我们需要更加坚强的道德标准和精神。
个人分类: 一日三省|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文]隆平介绍(五)---精神品质
yebike 2008-10-18 18:00
隆平介绍(五)---精神品质 【袁隆平精神和品质】    1. 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 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 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 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 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袁隆平(开场白):我在大学的时候,同学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袁隆平爱自由散漫,的确,我喜欢自由自在。与记者见面,我感到压力非常大。人怕出名,出了名之后自由度越来越小,隐私权越来越少。   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 2010 年实现大面积亩产 900 公斤 ,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我得的奖很多,国际性的奖也不少。 1997 年我在墨西哥得了一个荣誉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先驱科学家,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是代表我们国家、代表中国人民,也算是给中国人民增添了一点光彩。   这么多年您获得了这么多的国际性大奖,您最看重的是什么奖?很多网民尊称您为人民科学家,您喜欢吗? 人们夹道欢迎袁隆平回到故乡。   袁隆平:我的确得了很多国际性奖,很难说喜欢哪个,我认为这些奖都差不多,都是国际上的荣誉,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什么农民科学家,我是科技工作者,顶多就是农学家,科学家谈不上。    20 年前农民日报报道就称呼您为杂交水稻之父,您怎样看这个称呼?   袁隆平:这个之父呢,也可以说是创始者,杂交水稻的创始者。最开始是国际水稻所的所长给我取的称呼,叫杂交水稻之父。后来在国际上的影响大了,慢慢就这么尊称我,开国际会议介绍我的时候就说杂交水稻之父,我认为这是很高的荣誉。   您是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但一些报道也称您是中国最著名的农民,您怎么理解农民?   袁隆平:农民是非常朴素、勤劳的,农民身上一些好的东西我还学不到,很惭愧。有些人瞧不起农民,这是不对的。我认为农民的那种朴素、勤劳、节俭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对农民非常尊重。他们很朴实,非常重感情,非常好客,你到他家里,他再穷也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来请你吃。所以说,农民科学家也好,现代农民也好,我认为是一个美称。   您是研究粮食的,有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滋味?   袁隆平:你们年纪轻可能不知道,饿肚子是非常难受的。上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 3 年困难时期,每个人吃饭都定了量,总是吃不饱,刚刚吃完饭,肚子又饿了,一天到晚就想吃饭。有时候用糠来替代,越吃越饿。我那时候在农村实习,根本吃不饱,双脚松软无力。冬天到了晚上,睡觉烤火把脚烤热了以后,放到被窝里面,又是冰凉的,到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冰凉的。没饭吃身体就没有能量。那个日子真的很难受。   您怎么看现在学术界存在的腐败现象?另外,现在中国不存在粮食短缺的问题,您研究水稻对中国来说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袁隆平:关于学术腐败,少数地方的确存在这样的现象,剽窃人家的成果,搞虚假的东西等等。但总体上来看,学术界还是好的。弄虚作假的现象有,包括个别院士也弄虚作假,但毕竟是少数。   关于粮食问题,我觉得太重要了,全国 13 亿人口,国家虽然储备了一些粮食,但我认为目前不能够盲目乐观,不能掉以轻心。粮食始终是战略物资,要适当地有点储备,不能因为粮食多了就不重视它的生产。要适当提高粮价,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品种,农民不愿意种,粮食也出不来。所以政府出台的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是件好事,对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好处。但现在最低保护价是 72 元一担谷,太低了,如果提高到 100 元,这样农民就有较多的利润,种粮积极性就更高了。而这对城市居民只增加了极小的支出,完全负担得起。   您做过很多科学实验,也经历过许多失败,您有没有想到过放弃?   袁隆平:当时是一边倒,什么都向苏联学习,我当时迷信苏联,就按米丘林学说搞无性杂交,把番茄嫁接在马铃薯上面,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面,搞得西瓜不像西瓜,南瓜不像南瓜,后来才醒悟过来,便偷偷学孟德尔经典遗传学。   从1981年6月获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开始,袁隆平至尽已经获得数十项国际国内大奖,在世界上享受很高声誉。图为他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   您怎么看待科研中的成功与失败?   袁隆平:搞科研课题的方向对不对,这是前提,如果方向不对,再努力也是白搭。只要方向是对的,尽管有挫折和失败,通过努力,最后还是会成功的。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细菌,大到人类,都有杂种优势,有没有优势决定到两个亲本遗传的差异度。天然杂交稻优势很明显,我们对此坚定不移。当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搞研究,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   我知道您这些年特别关注人才培养,您自己过着这么朴素的生活,却把很多钱捐出来培养年轻人,您这么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袁隆平:年轻人搞课题研究没有经费,我就适当地资助他们一点,奖励在农业方面有贡献的年轻人。过去有些课题经费,很多年轻人申请不到,没有钱你怎么搞研究?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就资助他们 3 万元、 2 万元,多的一年资助 5 万元。还有培 养 博士生,原来每年给我 1 个指标、一些经费,我们设立了基金会,我就可以多带几个博士生。国家拿不出更多的钱,我们基金会可以解决。   您曾说过您上学的时候很淘气,是一个学习不怎么好的差学生?   袁隆平:差是差一点,说老实话,我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小时候就喜欢游泳。抗日战争的时候,我在重庆读书,日本飞机天天在轰炸,我们就跑到河里游泳躲避轰炸,后来干脆就逃学,不上学。我喜欢的课成绩就好,不喜欢的就只求三分好,我现在最遗憾的就是数学没学好,初中学正负数的时候,负乘负要得正,我不懂,就问老师为什么?他不解释反而要我呆记,我从此不感兴趣。结果数学就没有学好。我同桌的一个同学(后来也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得了科技进步特等奖)数学成绩很好,但他不会游泳。我们就搞交易,我教他游泳,他帮我解习题。他倒是学会了游泳,后来在游泳比赛中得了第二名,我对数学还是一头困惑,还是不懂。   您对名和利怎么看待?   袁隆平: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人生不是为了追名求利,应该要更崇高一点,要让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很难受。 除了侍弄水稻,袁隆平拉小提琴也是一把好手。   现在的青年人渴望成功,也不免追逐名利,心高气躁,您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袁隆平:我希望他们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把名利看淡泊点,把工作和事业放在第一位。完全不讲一点名和利,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但是,可以把名利放淡泊一点。   大家对您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勇气肃然起敬,如果有人对您的权威提出质疑的话,您会有一个什么的看法或态度?   袁隆平:我认为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百家争鸣,这是正常的。在学术界是经常的,大家来探讨。比如常规育种和杂交水稻的观点就不同,水涨船高,常规育种是 800 斤,我就可以到 1000 斤,常规育种 1000 斤,我就可以到 1200 斤。有些搞常规育种的人就不相信,广东有一个很有名的老育种专家,他育了很多的好品种,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认为常规育种会超过杂交水稻。虽然观点不同,但是我们还是在一起搞科研、搞试验,最后在对比结果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认输,最后自愿加入我们的队伍。   您家人当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谁呢?   袁隆平: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小的时候她教我英文启蒙,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她非常慈善,非常厚道,品德非常好,我现在为人坚持与人为善,跟母亲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您和您妻子是同行,已经结婚 43 年,生活幸福,您的成功有她的支持在里面吗?   袁隆平:她是我的贤内助。我在外面做实验她并不埋怨我。最使我感动的一次,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讲了一些错话,被揪出来批斗,她正在休产假,看到了关于我的很多大字报,我要她做好思想准备,可能会要上台一起挨批斗。她说没关系,顶多我和你一起去当农民。这对我是很大的安慰。所以我一直叫她贤内助。   您一直崇尚自由氛围,但是当时那种比较僵硬的科研体制与您的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您的自由散漫是不是您获得这么大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袁隆平:学术上的自由思想当然是很重要的,尊重权威而不迷信权威,要读书但是不迷信书,思想要解放一点,自由自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派之间你斗我、我斗你,我们就到广东、海南等外地单位工作,不参与当地派系之间的争斗。这反而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空间,我带着我两个助手,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搞研究。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农业科技成了比较偏冷的专业,您对此怎么看?   袁隆平:农业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认为农业非常落后,农民非常穷,所以不愿意学农。真正的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传统农业比较落后,比较穷、比较苦。我们农科院准备搞个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可以请他们来看,改变他们的看法。我们现在要逐步引导年轻人,改变学农没有出息的错误观念。   您的工作类似苦行僧,您为什么还会有那么深的情结?   袁隆平:对事业的追求就是乐在苦中,搞农业科技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但是因为有希望在那里,会出好品种,所以乐在苦中。如果没有希望,盲无目的,就不会有乐趣。   您能不能讲一个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故事?   袁隆平:我讲个最有趣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作组到学校来搞运动。当时他们有一个指标,要揪 5 %的牛鬼蛇神出来,一个礼拜揪一个,已经揪了 5 、 6 个出来了,我是第 7 个,牛棚里的床铺都要准备贴上袁隆平三个字了。这天工作组组长突然找到我,要我晚饭后到他办公室去一下,我心想,糟了。我问他什么事,他说是抓革命促生产,既要抓革命还要促生产。他要我选一块试验田。后来我问工作组长为什么不批斗我,他说本来是要批斗的,要新账老账一起算,但是后来,上面来了一个文,要求重视和支持我的杂交水稻研究,他就去请示,问我到底是批斗对象还是保护对象,说当然是保护对象,于是就取消了对我的批斗。   杂交水稻技术在把农民变成农民工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袁隆平: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越高,农民就越来越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也将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说明社会在进步。如果一个国家农民占了 70 %- 80 %,说明生产力很低下,国家很落后。我们的国家在进步,农民大多数都出去打工去了,这是好事情,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农民占到 40 %- 50 %就已经很不错了。   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有什么国际意义?   袁隆平:杂交稻推广,对提高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现在国际上一些总统级的人物也到我们研究中心来访问,如利比里亚总统、印度尼西亚前总统等,总理级的、部长级的就更多了。中央领导同志也说,杂交水稻是一张外交王牌,对我们争取更多的国际朋友有益。   国家惠农政策实施粮食保护价,但是化肥等农资产品相应提高价格,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您认为这应该怎么办?   袁隆平:政府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比如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等,这是好事情,最基本的还是要提高粮价。物价部门要发挥作用,控制其他相应产品的涨价。现在国家财力增强了,完全可以拿一笔钱出来,提高粮食保护价,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目前湖南省正在推广种三产四, 5 年后会达到什么效果,在提高产量和推广面积的同时,如何提高米质,让中国的大米真正走向世界市场?   袁隆平:原来是要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把产量放在第一位,品质放在后面。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坚持产量和品质并重,但是有个原则,不能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追求优质,必须在高产的前提下,去追求优质,虽然难度很大,但做得到。我们的超级稻在 1 万亩片、 10 万亩片的产量是每亩 600 公斤 到 700 公斤 之间,浙江金华 1 万多亩,平均也是 650 多公斤 1 亩,种三产四是做得到的。   超级杂交稻第一期、第二期的目标接连实现,您和您的团队是怎么实现这个目标的,目前第三期亩产 900 公斤 的目标实施情况怎么样?   袁隆平:第一期的超级杂交稻亩产 700 公斤 是跟江苏农科院合作的,第二期的超级杂交稻是我们杂交中心的几位育种专家研究的,在我提出的技术路线指导下完成的,现在第三期的超级杂交稻有一点进展,但难度还是很大的。 800 公斤 亩产日本搞了二十几年都没成功,我们现在已经超过他们,实现第三期目标我们还是充满了信心。   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在农业第一线工作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希望国家有什么优惠政策?   袁隆平:辛苦是辛苦,但不一定寂寞。搞农业科研并不寂寞。建议要增加农业科研经费,农业本来是弱势产业,希望政府多支持一点。   在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不乏忧国忧民者,您最喜欢哪一位? 袁隆平:最喜欢苏轼。   袁隆平一直是那么朴实、努力,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脱离过生产一线,赢得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敬重。图为他2006年在海南三亚基地业余与当地农民下象棋。
个人分类: 牛人轶事|331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什么时间写博客
entropy 2008-7-20 08:00
  一直在在观察一个现象,科学网的博主们什么时间在写博客。   我订阅了几乎所有访问过本博客的师友的博客(有点拗口),当时没有用最新博文的功能。我在周末上网看RSS的时候发现这两天(周六、周日),特别是周日、周一的博文比较少。我推测,周六、周日两天写博客的人不多。   最近用了最新博文的功能,每天早晨上来看看。结果还是一样的规律。我没有经过严格的数学统计,只是感觉,但这种感觉常了也就想出问题来了。   我们在上班的时间博文比较多,在家赋闲的时候博文比较少,为什么呢?   可能上班的时间在思考但博文多是关于其它而不是自己的科学研究,上班时间思考的是什么呢?   可能周末没有时间消费生命了,陪家人了,上班时间是给谁的呢?      想的头疼又没有用,不想了。
1957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谈“人-鬼-神”[原创]
刘玉平 2008-7-9 22:46
也谈人 - 鬼 - 神 粗读杨玲兄的 人鬼神话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800 ) ,略有感触,草成一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中国传统文化里, 鬼 是邪恶与丑陋的代名词,是张牙舞爪、吸血吃人的怪物 ; 而与 鬼 相对立的 神 ,则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他们驾祥云骑瑞兽、四海云游,救众生出水火、举安泰之国纲。 同时,在 中国传统文化里, 人 - 鬼 - 神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人得道可以成仙,鬼也有善鬼、恶鬼之分,神也会为人所不齿之事。而西方传统文化里,神是高高在上、庄严肃穆,只有天国的圣光,了无人间的乐趣;而妖魔鬼怪,则基本是无恶不作。 由此看来, 中国的鬼 - 神之说,更加符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动态的观念。 这世上本只有人,而无鬼神。 神也好,鬼也罢,除了体现古时先人对某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敬畏之外,更可能是对真善美与假恶丑这对矛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精神理念的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表达。 人,其实就是在心灵深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中成长。 无私向善、求真尽美,则为 神仙 之道;自私趋恶、虚假行丑,实属 鬼妖 之为。如能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自能心里无 鬼 ,就更不用怕什么鬼敲门 ;如能舍己为公、为民族做出重要贡献,自会众人拥戴、流芳百世,成为后人尊崇的 神 ! * * * * * * ( 古筝名曲流水行云 URL: http://www.jxwenyuan.com/03liushuixingyun.wma )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280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中国志气[原创]
刘玉平 2008-7-1 12:41
中国志气 2008 年已过去一半。在这半年里,雨雪凝冻、台独藏独、四川地震、华南水灾 ,中国已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面对天灾人祸,中华民族没有被压垮,而是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这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无边大爱,这是脚踏实地、团结一致的朴素作风,这是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高尚气节,这是求真向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 一位伟人曾说过: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英雄来自人民,人民就是英雄!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多难兴邦,民心可用。中国志气在,复兴之路开! 图片来源: http://img.51766.com/rmjnb/ 1185435651770.jpg * * * * * * 中国志气 作词:戚建波 作曲:曲波 演唱:付笛声 祖先教我要无愧那后人, 爹娘教我要对得起先人。 我自个儿教我要站着做人, 鲤鱼那个跳龙门, 跳过去我就是那龙的传人! 中华好儿孙, 落地就生根, 脚踏三山和五岳, 手托日月和星辰。 来带一腔血去带清白身。 活着为祖先争口气, 死不留悔恨。 有啥也别有病, 没啥也别没精神。 人有精神老变少, 地有精神土生金。 宁肯咱少长肉, 瘦也要先长筋。 男儿膝下有黄金, 只跪苍天和娘亲。 中华好儿孙, 落地就生根, 脚踏三山和五岳, 手托日月和星辰。 来带一腔血去带清白身。 活着为祖先争口气, 死不留悔恨。 有啥也别有病, 没啥也别没精神。 人有精神老变少, 地有精神土生金。 宁肯咱少长肉, 瘦也要先长筋。 堂堂七尺男儿身, 顶天立地掌乾坤! ** * * * * 这首歌几年前 CCTV-3 曾播放过,遗憾的是在央视网站上却未能搜索到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文件。 音频链接: http://www.hexiezhongguo.com/mp3_1/ 大中国 / 中国志气 .mp3 视频链接 : http://you.video.sina.com.cn/b/2587783-1285573700.html ( 推荐 ) 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MjU5NDgwOA==.html 附:首发时候的评论 标题:我是这么想的 发表评论人: 周可真 回复 如果中国还是要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才这样,那是没有救的。地震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古今中外有不动恻隐之心者乎?有动恻隐之心者,稀奇乎? 博主回复:大家都应该反思,自觉自醒。 标题: 发表评论人: 清水直人 回复 很有士气的说!中国志气在,复兴之路开! 博主回复:谢谢直人兄! 标题:中国人一定要有精神! 发表评论人: rock6783 回复 作为人,一定要有志气! 作为民族,也一定要有志气! 作为国家,也一定要有志气! 治理病疾,消除瑕疵,强壮身体,更是为了更有精神!!!为了更有底气的志气! 支持一下,推荐一下. 博主回复:谢谢廖兄! 民族发展,就是需要精气神! 标题: 发表评论人: rqyang 回复 很对啊!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 博主回复:我认为思想上的疾病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比肉体上的疾病更可怕! 谢谢杨老师! 标题:gjd 发表评论人: gjd 回复 中国是奴才的国度 标题:gjd 发表评论人: gjd 回复 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他们凭这种权利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3817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转载]
刘玉平 2008-6-21 13:56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在文献检索时发现的一篇好文章,非常系统全面,现与大家共享! 本文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虽然有一些概念还不甚明确、语言表达稍显严肃,但 该文的不少认识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人认为该文的精华主要包括: (1)提出科学精神主要包括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等等五个方面; (2)提出科学思想主要包括懂得承认和尊重规律、懂得违背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懂得干什么事情都必须弄清它的根本原理,都必须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等三个方面; (3)提出人文观念的核心是 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4)提出在 人类精神世界当中,科学、艺术、人文是一个整体。 ( 是根据李小文先生的建议,于2008年6月22日14:15添加) * * * * *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 来源: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09/09/content_5400348.htm )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供稿) 中国网 2003年9月9日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1836 次阅读|5 个评论
今天你刷新了吗?
jlpemail 2008-4-17 16:46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会有些比赛项目的记录被运动员刷新。其余的,留待以后刷新。奥运会不仅刷新了北京人的工作、生活场所,也刷新了全国人的精神状态。此前,北京的有些地面、墙面已经进行了刷新,比以前漂亮多了。 刷新,可以有不同的解释,除了体育记录,还可以是人的外貌或者精神面貌。刷新的例子很多比如屏幕,比如面貌,比如山川,比如思想,比如境界。 电脑荧屏,可以以一定的频率不断刷新。为了保护桌面,还可以使用精美的图片。不断刷新的画面,让暂时休息的计算机变幻成了办公室的一处风景,不再是冷冰冰的办公设备了。 即将过去的春天,已经对山川进行了一遍遍的刷新,用了多种色彩。大自然,好大的手笔! 在一些探险或者战争题材的影片、电视剧中,常见这样的镜头,蓬头垢面或者一脸漆黑的主人公从废墟或者烟火或者沙堆中爬出来,片刻之后,面貌刷新显现英俊或者俏丽的面容。花木兰 10 年征战,不用尚书郎之后,急切返乡,复现女儿身,也是一种刷新,难怪同伴皆惊忙。 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新的感受,新的表达,新的结论,都可以是刷新生活的元素、色彩、材料。 最可贵的是思想境界的刷新。在经历一些变故之后,有人沉沦,也有人升华了、彻悟了。焕然一新的不仅是面貌,还是精神,是境界。这可是艰难的刷新! 但,有人达到了一定的位置、层次、圈子后,就开始守旧了、裹不不前了,他们无力或者不愿意刷新自己了。 有句格言说:我每天都诞生一次。换句话,可以问朋友:今天,你刷新了吗?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394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