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非211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非211高校值不值得读?
热度 54 outcrop 2013-6-28 09:45
在《 高考志愿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博文中,6、7楼两条留言提到一个观点:非211高校不值得读。10楼、13楼的留言也提到提到对非211、985高校的疑惑。 非211高校值不值得读?我觉得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也可能是个尴尬敏感的话题。一方面大量高校是非211的,另一方面,社会对非重点高校的歧视,愈演愈烈,特别是科研圏。 虽然名校的毕业生平均薪水或者社会地位等,可能要高。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非名校毕业的优秀人才,也能说明人才和毕业的学校,没有必然联系。 这样一看,问题似乎很纠结了。 但我们不妨逆向来思考下: 人才读什么学校,都可能成才。也就是说,人才可能上了重点高校,也可能没能上重点高校,但最终都成了人才。 不同起点也许该选择不同行业。比如高校等岗位招聘查三代,那么本科念的学校不好的话,不妨绕开这个陷阱,不去混科研圏了。 考试念书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非211高校,也是值得读;但需要提前认清一些现实,比如职业规划的时候尽量绕开那些需要查三代的地方;以淡定的心态来对待这类歧视。 另外,上篇博文中关于志愿的选择,9楼 liweihao 博友留言提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 学士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 ;我觉得有道理。 延伸阅读 高考志愿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19556 次阅读|107 个评论
也说说第一学历那点事。。。。
热度 7 yyzzy123 2013-3-24 18:01
拜读赵明博友博文《不准歧视我的学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568784.html )。看到眼下招聘要求应聘者毕业于211、985高校或者第一学历需是211、985高校的已经屡见不鲜。那么到底该不该这样要求呢?这样要求有必要吗?想必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第一学历是否是211、985高校,很大程度上和你的户籍所在地有关,并不能全面反映招聘单位所需要的东西。如果让那些第一学历毕业于211、985高校且是西部、京沪等地户籍的学子当初选择在河南、山东、湖北等省参加高考也许他们的第一学历要改一改了。 以河南省为例,这个省份由于历史的原因本省没有一所部属普通本科院校、也没有一所985高校,只有一所照顾性的211高校。可这个省份参加高考的考试人数排名全国第一,但985、211高校招生计划(除去那唯一一所211高校)只能有外省高校在河南招生,招生名额与这个高考人数全国第一相差甚远。一般在河南招生的高校都是 几十人 ,个别会是 一百多人 (这样的极少数)。相比在本省招生的211、985高校是杯水车薪。如四川省内4部属高校今年 在川招收本科生超7000人 ( http://www.sc.xinhua.org/content/2012-05/10/content_25206851.htm )。四川的报考人数没有河南多,而招生人数是河南的多少倍呢?相信读者从上面的数据不难自己算出。所以这样招生人数少,报考人数多,竞争就激烈了。 另外是不是河南省的考生学习不努力呢? 这里有一份课程表(此表是一般的学校所用,重点中学可能比这个还严谨)可能会给出答案。正常情况下,学生从一踏如高一年级,就会发现周末不再属于自己。因为从高一开始到高三整个高中结束,都是每四个星期休息一个周末,其余三个周末正常上课。那么一天的上课时间怎么安排呢? 早上 05:30起床 06:20至07:00 早读 中午 08:00至11:45 上课 下午 13:10至16:45 上课 晚上 18:30至21:20 晚自修(实际也要上课)如果 高三 这个时间应该是: 18:30至22:00. (星期一至星期日执行,每四个星期休息一个周末,但是休息的那个周日的晚上要照常 晚自修 ) 至于 法定的假日 ,一般是 没有 的。一般 寒假2个周 假期, 暑假3个周 假期, 其余的假期都不存在 。就按照上面的课程表学生在、 从高一到高三要日复一日坚持三年。 也许一般人很难体味这样三年的生活滋味。 既然要求大学第一学历是211、985高校,是不是要求高中也是国家、省市重点呢?幼儿园是不是也要是重点呢?甚至学生的父母是不是也应该有文化呢,要考虑一下遗传吗? 回头看一下,要求211、985也许有一定的道理。 可从赵明博友的博文下面的评论了又读者说在国外这样的招聘是特别小心的,因为怕涉嫌歧视。。。。。 请读者就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吧。。。。。。。。 此文仅供学术讨论,勿作他用。中国的教育总的来说还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应该对党和人民抱着一种感恩的心去看待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5029 次阅读|9 个评论
一个本科非985、211土鳖女博士的吐槽
热度 114 zxc12120 2012-11-16 10:06
程老师的一篇博文《昨夜无眠》近几日在科学网算是激起千层浪的一石,虽然学术造诣以及受导师喜爱程度与文中程老师的爱徒呈几何数量级的差别,但是作为博士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也算感同身受,觉得这种事情很正常。目前博士去中学教书的事情屡见不鲜,只不过程老师太爱才,才会扔出这块石头,而不像别的老师,一声叹息则罢。所以对这些老师们在网上纷纷发表的各种见解,指责也罢,同情理解赞同也罢,过目而已。今天又看了他的第二篇跟进的博文,尤其反思的2、3、4点,还有下面的各种评论,突然鼻子不觉一酸,可能也和近期面临毕业搞文章考虑工作的各种心情有关吧,也免不了偷偷自己凑个小热闹,在自己的自留地儿里发发牢骚。 其实关于这种问题的讨论真的亲历、听到不少了。我的导师,他是在国外搞了几十年研究,回国后带我们,他就觉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可理解,就是没有理想,不会说很坚定地心无旁骛地认准坚持去做一件事情。8月份,参加一个学生论坛,我负责去酒店接老师到会场,同时接了五位博导。路上半小时,除了一位美籍华裔教授,其他老师都在交流目前的学生如何地没有做研究生该有的样子,总结的结论还是,目前的学生没有理想,毕业后从业都是受到物质和对象因素操控。我很不服气地说,因为刚刚能满足自己的温饱,除了真的有极大兴趣醉心科研的人,真的谈不起理想,除非给解决当前、后顾之忧。毕竟我们也是有家庭责任的。 现在的博士生基本都是伴随长大的同学们已工作很多年了,事业小有所成,而自己毕业都已经几乎到了而立之年,事业刚刚起步,像我们搞基础研究的,是不可能有积蓄的,面临生存问题,哪顾得了那么多。并且,扩招一代的我们,即使博士毕业,找工作也得面临一堆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招聘要求写着“要求有海外经历”,甚至,连出身也开始查,要求本科院校211,985。。 你若不是,对不起,你就是连接受笔试面试的资格都没有。然后又有一批人去后了,海外漂金去了。也有很多年轻老师得到了大家眼中的高校老师席位,如果仅抱有教书育人的理想还好,但是想搞科研,如果在一个科研环境不够好的高校,一身武艺也无处施展,还得为找项目资助发愁,为科研条件发愁。拿着与读书年限不相符的工资,总之,就是各种愁。 并且,作为大家眼中的第三类人,灭绝师太,女博士找工作比男博士再难一点。女性科研学者在科研中的环境就是不如男性,我指的是软环境,因为有史以来的社会分工,对男女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定义。再就是互相之间的交流,男性之间更容易,男的进入一个圈子比女的也更容易。最后的结果可以引用≪女博士的柴米生活≫一句话:“女博士,大多没有男博士的豪情壮志,这是必然的。女博士要找的多是饭碗,不是理想和事业,当然吃饱之余,可以达到个人理想来点缀,是好上加好。” 当然,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普通研究生,要是非要挑人中龙凤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奖之类的人杰来反驳我,说我这全是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好,那我也无话可说。 不说别人,单单我自己,竟然在接近毕业的最后时刻,开始同意妈妈一直拿出来说事儿的话了:当初大学毕业,趁着公务员刚热,自己脑子还算灵便,好好考公务员,现在哪有现在这么多愁事儿,至少可以工作、家庭稳定,父母现在也可以安心了。现在,读博士开始的一腔热情消失大半,被各种琐事消磨了。成果不丰导致极度没有自信,并且好多理工女博士被摧残的兴趣舍弃,也没有过多精力心情去打扮,不会青春洋溢再。从≪女博士的柴米生活≫中那句话:“舒简气自己的小家子气,好歹是个女博士,就因为每个月六百六的生活补贴,竟连和酒店服务小姐PK的心理优势都没有。”也可以看出端倪。虽然多在校园过了几年青春生活,但付出的和收获的也只有自己知道,可以平衡自己。 最后,对于程老师反思的一条--“一个师大本科毕业生会比像我的学生这样受过专问训练的高等人才干得更好得多”我个人不是很赞成。两者各有千秋。说实话,我也动过当中学老师的念头,可以说到现在也没有打消。我不觉得博士当中学老师有什么不好。把自己吹的玄乎点,就是理想化一点,虚伪点,我真的是抱着改变学生的受教育方式,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质特长,做一个有理想有想法的人。因为我的专业,也确实是想培养对海洋感兴趣的学生,从小抓起,这样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不更得心应手吗?!我觉得,即使朱清时教授的南科大培养中学生,一样可以很成功,不浪费。因为经历过不同阶段的教育,可以给予学生师大本科毕业生老师不同的东西,关于科研的东西。只要是对的,有创造,有延续,什么都不浪费。 个人吐槽,不要使劲拍砖。
38461 次阅读|24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