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葎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调查与分析
zhguoqin 2019-9-2 09:59
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调查与分析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市林业局,安徽潜山,246300) 摘要:采用文献学方法,对国内葎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潜山市第2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基点,连续开展了16a葎草分布动态调查。 在 2003 年至 2018 年 16a 间,葎草沿着潜山市县乡公路逐渐向山区扩散,主要分布在县乡主干公路两侧,乡村公路两侧分布较少,先传入的乡镇四旁也有少量分布。尽管葎草风险分析结果为中度危险性杂草,但对潜山而言,总体危害不大,而且治理容易,治理措施建议以人工割除为主。 关键词:潜山;葎草;分布;动态;分析 点击下载含图表原文: 06 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调查与分析.pdf 1. 国内葎草研究概述 葎草( 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 )又叫蛇割藤、割人藤、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勒草、葛葎蔓等,是荨麻目( Urticales )桑科( Moraceae )大麻亚科( Subfam. CANNABIOIDEAE )葎草属( Humulus Linn. )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中国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区均有分布,常生于沟边、荒地、废墟、林缘,可药用,加工后可作饲料,茎皮纤维可作造纸原料,种子油可制肥皂,果穗可代啤酒花用。同时,葎草也是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收载的有害植物,扩散能力超强,蔓延速度快,主要危害是其茎缠绕在植株上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绞杀果树或行道树,其倒刺对人皮肤易造成伤害,其花粉还是导致人们过敏的一个主要过敏源。 ( 1 )文献统计学分析 在中国知网( http://www.cnki.net/ ),使用“ ( ( 主题 = 葎草 或者 题名 = 葎草 或者 v_subject= 中英文扩展 ( 葎草 , 中英文对照 ) 或者 title= 中英文扩展 ( 葎草 , 中英文对照 )) 或者 ( 主题 = 拉拉秧 或者 题名 = 拉拉秧 或者 v_subject= 中英文扩展 ( 拉拉秧 , 中英文对照 ) 或者 title= 中英文扩展 ( 拉拉秧 , 中英文对照 )) ) ( 模糊匹配 ), 专辑导航:全部 ; 数据库:文献 跨库检索”对 2018 年以前的有关葎草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 1960 年 ~ 2018 年研究文献 656 篇。 在时间分布上(时间分布如图 1 所示), 最早的研究文献为 1960 年高思华在《中国药学杂志》( 1960 年 06 期,页码: 325-326 )发表的《忽布、蛇麻和葎草》,徐杏甫在《江苏中医》( 1960 年 09 期,页码: 15 )发表的《用葎草治疗膀胱结石和癩病的探讨》,其次为 1961 年山东烟台专区人民医院徐子平、尹高志、王佩荣、柳菱菱在《山东医刊》( 1961 年 01 期,页码: 13 )发表的《拉拉秧治疗肺内炎症、上感及急性扁桃腺炎 21 例》,烟台专区人民医院张玉昆在《山东医刊》( 1961 年 10 期,页码: 41 )发表的《谈谈“拉拉秧”》, 4 篇均为葎草的药用研究。图 1 表明,在时间分布上,主要研究文献发表在 21 世纪之后,特别是 2012 年和 2017 年发表研究文献最多,均为 53 篇。在学科分布上, 656 篇研究文献分布在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科学、气功化工和其它学科上,其中以农业学科和医药卫生为主,共 445 篇,占比为多于三分之二(为 67.84% )。在主题分布上,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药”、“变应原”、“变态反应原”等医药卫生主题上,相关文献篇数分别为 238 篇、 42 篇和 41 篇。 ( 2 )生物学研究 最早对葎草进行分类、形态及分布描述的有高思华,他引用《唐本草》、《 宋本草》中的药用描述(高思华,忽布、蛇麻和葎草,中国药学杂志, 1960 ( 06 ): 325-326 ),徐杏甫引用了《名医别录》、《千金翼方》、《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对葎草的分类(《本草纲目》将其列入“十八卷蔓草类”)、名称的由来(葛葎蔓、葛勒蔓、掳掳藤、勒草、葎草)和形态描述(徐杏甫,用葎草治疗膀胱结石和癩病的探讨,江苏中医, 1960 ( 09 ): 15 ),徐子平、尹高志、王佩荣、柳菱菱(徐子平、尹高志、王佩荣、柳菱菱,拉拉秧治疗肺内炎症、上感及急性扁桃腺炎 21 例,山东医刊, 1961 ( 01 ): 13 )和张玉昆(张玉昆,谈谈 “ 拉拉秧” 山东医刊, 1961 ( 10 ): 41 ),以及后来的张勤、张鲲、刘湘桂、曾详国、刘斌、许成坤、张全等,也对葎草的形态做了描述。 ( 3 )危害性研究 在对人类健康危害研究方面,李挚、何海娟、孙国强、汤蕊、顾建青、孙劲旅对北京市区,高星星、张续德、展波、刘凤霞对潍坊市,欧祖镇对重庆市主城区,班慧、银福、王东平、武静对乌海市,卢家美、孙秀珍、刘昀、李维、杨侠、王胜邑、冯向莉对西安市的过敏性气传花粉进行了调查,其中重庆市主城区葎草花粉 2017 年的致敏率为 14.74% ,在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1 月之间,每月均超过了 10% ,其中 2017 年 10 月更是接近 30% 。 杨琼梁、欧阳婷、颜红、杨晶、李玲、夏新华,李海峰、朱晓明、魏庆宇、李静玫,李莹、肖小军、柴文戍、谢水祥、何韶衡、杨平常、刘志刚等对葎草花粉的致敏机理进行了研究。 在对农林业危害方面,付广芝、高晓萍,曹颖、倪希忠,毛志贵,于海英、郭宝军、杜淑芝、张宁对葎草对农林业的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葎草是一种传播快、生长快、危害性较大的危险性有害杂草。 ( 4 )防治研究 李孙荣、曹义山,甘欣勇、万友、吴福荣,查达球对葎草的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化学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 ( 5 )利用研究 王鹏,李俊婕、王晓静、付义成,曹运记、李天磊、潘卫东、梁光义、殷献华,曹莉,倪士峰、刘惠、魏博、仝瑛、赵桂仿,尹海波,屠婕红、陈伟光、盛静、敖雷,朱红林、段国峰,吕红英、李凤林、尉杰,赵凯,刘志华,雷青娟、刁治民、张正国、邓君、谢红民、冯欣、曹玲珍,孙跃春、徐彤宝、王艳玲对葎草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以及综合利用进行了研。 欧红梅、高永生、罗伟、张维维,代宇雨、王力超、王一帆、张震对采用替代法,用葎草控制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进行了研究。 ( 6 )综述性研究 陈再兴、孟舒,高政权、孟春晓,李俊婕、王晓静,罗志毅、包国荣,尹海波、王颖、郑太坤、王冰在葎草的本草学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生态危害和治理,以及葎草作为变态反应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合性阐述。 2. 潜山市葎草分布的连续调查 由于第 1 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没有将杂草列入调查对象,因此,潜山市葎草分布连续调查,以 2003 年 -2004 年第 2 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基点,至 2018 年,共 16a 连续调查,这其中包括 2003 年 -2004 年第 2 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2014 年第 3 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试点和 2015 年 -2016 年第 3 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3. 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分析 ( 1 )分布动态分析 基于葎草的文献学分析,以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第 2 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 2003 年),葎草梅城镇、油坝乡、黄铺镇、王河镇、王河镇、黄泥镇就已经有分布,可以说,葎草是潜山本土杂草,或者说是在 2003 年以前就传入潜山,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和圩畈区的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少数林缘也有分布。随后在 2003 年至 2018 年 16a 间,沿着县乡公路逐渐向山区扩散,但主要分布在县乡主干公路两侧,乡村公路两侧分布较少。目前,先传入的乡镇四旁也有少量分布。 由此可以推断,葎草在潜山的扩散,可能原因有以下 3 个: 随公路绿化大苗传播; 随交通工具传播,包括人畜传播; 自然传播。 ( 2 )风险分析 我县葎草适生面积 13.92 万 hm 2 (四旁,旱地,苗圃,园林,林地等),发生面积 10.2hm 2 ( 2018 年发生面积),按照葎草的特点,查 《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LY/T 2588-2016) 得到: 发生率 =10.2÷139200×100%≈0.0073% ,得 P 1 =3.0 P 21 =2.0, P 22 =3.0, P 23 =2.0, P 24 =3.0, 则: P 21 =2.0, P 22 =3.0, P 23 =2.0, P 24 =3.0, 则: P 2 =(2.0 × 3.0 × 2.0 × 3.0 )^0.25 ≈ 2.4495 P 3 =0.7×2.0+0.3×0=1.4 P 4 =Max ( 3.0,3.0,3.0 ) =3.0 P 5 = ( 0.0+0.0+1.5 ) ÷3=0.5 R =(3.0 × 2.4495 × 1.4 × 3.0 × 0.5 )^0.2 ≈ 1.7286 R≈1.7286 , 2.0 < R < 2.5 ,为中度危险有害生物。 4. 潜山市葎草治理对策 尽管目前葎草在潜山全市都有分布,且风险分析结果为中度危险性杂草,但对潜山而言,总体危害不大,而且治理容易,治理措施建议以人工割除为主: ( 1 )由于葎草 9 月份种子成熟,所有治理措施,应在 8 月份之前完成,以免种子成熟后,造成种子扩散。 ( 2 )发现有葎草,且可能对农林作物产生危害,或者妨碍人类生产生活,或者导致较多人群过敏时,在 8 月份之前人工割除。 ( 3 )面积较大时,除了割除之外,可以使用除草剂,在 8 月份之前进行防除。 参考文献 高思华 , 忽布、蛇麻和葎草 , 中国药学杂志 ,1960(06):325-326 徐杏甫 , 用葎草治疗膀胱结石和癩病的探讨 , 江苏中医 ,1960(09):15 徐子平 , 尹高志 , 王佩荣 , 柳菱菱 , 拉拉秧治疗肺内炎症、上感及急性扁桃腺炎 21 例 , 山东医刊 ,1961(01):13 张玉昆 , 谈谈 “ 拉拉秧 ” , 山东医刊 ,1961(10):41 张勤 , 张鲲 , 刘湘桂 , 曾详国 , 葎草的形态组织鉴定 , 中药材 ,1998(12):605-609 刘斌 , 许成坤 , 张全 , 葎草 , 吉林农业 ,1998(03):22 李挚 , 何海娟 , 孙国强 , 汤蕊 , 顾建青 , 孙劲旅 , 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的气传花粉 ,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06):734-738 高星星 , 张续德 , 展波 , 刘凤霞 , 潍坊市夏秋季气传花粉的调查 , 免疫学杂志 ,2015(08):733-736 欧祖镇 , 重庆主城区葎草花粉的分布与致敏特点 , 重庆市 : 重庆医科大学 ,2018 班慧 , 银福 , 王东平 , 武静 , 乌海市气传花粉调查 ,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8(03):410-412 卢家美 , 孙秀珍 , 刘昀 , 李维 , 杨侠 , 王胜邑 , 冯向莉 , 西安市气传花粉调查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10(04):472-474 杨琼梁 , 欧阳婷 , 颜红 , 杨晶 , 李玲 , 夏新华 , 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 ,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4):163-167 李海峰 , 朱晓明 , 魏庆宇 , 葎草花粉变应性鼻炎与 HLA—DQA1 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议论文集 , 深圳 :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 2016 李海峰 , 魏庆宇 , 李静玫 , 葎草花粉过敏性鼻炎与 HLA-DQA1 基因的相关性探讨 ,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04):634-636 李莹 , 肖小军 , 柴文戍 , 谢水祥 , 何韶衡 , 杨平常 , 刘志刚 , 葎草花粉主要过敏原的分离鉴定与纯化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4(01):26-29 付广芝 , 高晓萍 , 外来园林危险性杂草 —— 葎草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2(01):120 曹颖 , 倪希忠 , 对恶性杂草 —— 葎草的调查研究 , 生物学教学 ,2006(08):54-55 毛志贵 , 葎草不宜引种 , 蜜蜂杂志 ,2006(11):35 于海英 , 郭宝军 , 杜淑芝 , 张宁 , 葎草 —— 危险性园林杂草 , 辽宁农业科学 ,2004(06- 辽宁省昆虫学会会议论文集 ):91 李孙荣 , 曹义山 , 葎草 ( Humulus scandens )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研究初报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1(03):45-46 甘欣勇 , 万友 , 吴福荣 , 菏泽市葎草风险评估与管理 , 乡村科技 ,2018(19):109-111 查达球 , 葎草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3):116-117 王鹏 , 葎草的防除与综合利用 , 河南农业 ,2011(03):23 李俊婕 , 王晓静 , 付义成 , 葎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 食品与药品 ,2008(05):5-7 曹运记 , 李天磊 , 潘卫东 , 梁光义 , 葎草化学成分研究 , 中草药 ,2011(09):1692-1695 曹莉 , 葎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1):24-25 李天磊 , 殷献华 , 潘卫东 , 杨娟 , 梁光义 , 葎草化学成分研究 , 中药材 ,2010(01):55-57 倪士峰 , 刘惠 , 魏博 , 仝瑛 , 赵桂仿 , 葎草药学研究 , 吉林中医药 ,2009(02):162-163 尹海波 , 中国葎草属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 沈阳 :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1 屠婕红 , 陈伟光 , 盛静 , 敖雷 , 葎草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性质研究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8):561-564 朱红林 , 段国峰 , 葎草多糖的含量分析 , 江西中医药 ,2011(08):59-61 吕红英 , 李凤林 , 尉杰 , 葎草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5(02):6-8 赵凯 , 葎草内含物积累规律及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 长春 :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刘志华 , 葎草的开发利用及防治措施 , 衡水学院学报 ,2008(04):64-66 雷青娟 , 刁治民 , 张正国 , 邓君 , 谢红民 , 葎草的开发利用及防除对策研究 , 杂草科学 ,2006(01):7-10 雷青娟 , 刁治民 , 张正国 , 邓君 , 谢红民 , 冯欣 , 曹玲珍 , 葎草的开发利用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 安徽农学通报 ,2005(S1):68-69 孙跃春 , 徐彤宝 , 王艳玲 , 葎草的综合开发利用 , 中国林副特产 ,2003(03):57 欧红梅 , 高永生 , 罗伟 , 张维维 , 葎草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5):8998-8999 代宇雨 , 王力超 , 王一帆 , 张震 , 不同替代程度对葎草控制喜旱莲子草光合作用的影响 ,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2):123-126 代宇雨 , 葎草替代控制喜旱莲子草生态学机理 , 合肥 : 安徽农业大学 ,2018 陈再兴 , 孟舒 , 葎草研究进展 , 中国药事 ,2011(02):175-179 高政权 , 孟春晓 , 葎草研究进展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9982-9984 李俊婕 , 王晓静 , 葎草的研究进展 , 齐鲁药事 ,2007(06):353-355 罗志毅 , 包国荣 , 葎草研究进展 , 福建分析测试 ,2002(03):1614-1617 尹海波 , 王颖 , 郑太坤 , 王冰 , 中国葎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1(01):60-61 扩展阅读: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1931 发展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 系统法学:良法善治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16/153824kl1yn6clk43444o9.attach 发展学基本理论 研究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5.html 基于减商化提高财政投入效率途径研究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2.html 信诉互补:当下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3.html 小康社会建设之降低生活成本途径研究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599.html 减熵化理论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7907 企业减商化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7909 系统企业学:再生 进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7908 生物灾害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 灾害学 概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2 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技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7 标准学概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7654 林业标准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389 过度行政、过度应急与灾害科学治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5 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4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生物灾害学概论》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6543 潜水河香樟溃疡病调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195539.html 生态健康概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23 基于神经网络的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Matlab 建模试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099751.html 有害生物TIT 防治方法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0389 生态系统管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17 生态健康评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16 生态环理论及其应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24
个人分类: 生物灾害学|2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乌足之叶化蝶的科学解读
mimu 2019-3-31 23:31
乌足之叶化蝶的科学解读 列子是战国前期的著名哲学家,距今已有2400余年。在《列子·天瑞篇》第四部分中,曾有一段关于蝴蝶来源的精彩描述: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这段话的意思是:车前草得到了粪土,变为乌足草。乌足草的根变为蛴螬,它的叶子则变为蝴蝶。蝴蝶很快就又变为虫子。这段文字在《庄子•至乐篇》也有同样的记载,从历史年代来看,应该是列子在先,庄子的记述可能是后人附会。 这段蕴涵着万物化生理念的道家历史文化名篇中,用现在的生物学知识来解读,其实已经包含了蝴蝶以乌足草为寄主以及蝴蝶变态发育的相关生活史现象,也是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乌足,有的版本也写作鸟足,根据上下文分析,乌足草很可能是叶子形状类似于鸟足的掌状复叶,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葎草和乌蔹莓这类植物了,其中葎草也是黄钩蛱蝶的寄主植物,而黄钩蛱蝶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蝴蝶之一,结合起来分析, 乌足之叶化蝶,最可能就是葎草与黄钩蛱蝶之间的寄主关系了。黄钩蛱蝶在葎草上产卵、孵化、化蛹、进而羽化为蝶,这也就是 乌足之叶为蝴蝶所蕴含的生物学阶段。而胡蝶胥也化而为虫,则是指蝴蝶又沦为其它昆虫比如灶马的食物,如此生命反复演化。 葎草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桑科植物,我国除西藏外均有分布,而 黄钩蛱蝶的 分布也与此相对应。葎草生命力很旺盛,茎、枝、叶柄均长有倒钩刺,户外活动时常常会被拉伤,导致皮肤红肿、刺痒,所以一般都将其当做杂草对待。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对葎草的花粉过敏。葎草的这种倒钩刺对其它动物也通常是不友好的, 黄钩蛱蝶以葎草为寄主,也是有一定生物学防御基础的。 葎草的叶片为纸质,呈掌状,所以也有“五爪龙”的别名,和鸟足确实也有些类似。葎草的叶子是有一定抗菌生物学活性的。 黄钩蛱蝶一般在 葎草叶子的背面产卵,幼虫一般也躲在叶子背面,2龄以上的幼虫会把叶子用丝连起来形成一个叶巢。 黄钩蛱蝶也称黄蛱蝶, 以成虫越冬,秋冬季节气温高的时也会飞出来活动,每年3-11月新蝶羽化。有意思的是,中国古诗词中偶尔也可以找到 黄蛱蝶在 秋冬时活动的身影,比如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暮秋》中就曾经写到:喜事一双黄蛱蝶,随人往来弄秋光。陆游当时生活在江浙地区,尤以绍兴的镜湖为主,当地以成虫方式越冬的蝴蝶不多,主要有 黄钩蛱蝶、菜粉蝶、大红蛱蝶、小红蛱蝶等区区几种,所以 陆游诗中 的 黄蛱蝶,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黄钩蛱蝶的可能性很大。 陆游的诗 也从侧面说明历史上黄钩蛱蝶的易见程度。现在黄钩蛱蝶也是我国各地最常见的蝴蝶之一,至少可以排进最常见的蝴蝶前十位。 葎草是常见的寄主植物,黄钩蛱蝶是常见的蝴蝶种类,所以 列子观察到 黄钩蛱蝶生命演化的各个阶段,显然是有其自然科学基础的。至于“韩凭化蝶”、“梁祝化蝶”等灵异传说,则应当是 道教思想 在 传播流传过程中,由列子、庄子的物化思想所异化而来,更多是成为了一种文化 意象 的 象征 。
6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啤酒之魂
热度 7 saraca 2012-11-28 21:18
许多人都喜欢喝啤酒,即解暑又提神。朋友相见,看杯内啤酒泡沫翻腾,心扉敞开,话匣打开。然而,神侃的你可否想到:有种植物叫啤酒花? 顾名思义,啤酒花是酿造啤酒时的另一主要原料,享有“啤酒的灵魂”之美誉。早在12世纪,德国人就发现了啤酒花的妙用,英文里称为hops,中文音译为“忽布花”。有了它,啤酒就具有独特的清香和苦味,麦芽汁变得澄透亮,还能延长啤酒的保存周期。要知道,在添加啤酒花之前,用麦芽糖酿制的啤酒,通常是添加椰奶和糖来增加风味,喝起来有些甜。加了啤酒花后,啤酒的滋味就变了,淡淡的苦,浅浅的香。 啤酒花Humulus lupulus是大麻科一种蔓生草本植物。叶子和茎干上多被柔毛,叶型多样,有3-5掌状深裂,也有全缘。花分雌雄,雄花聚成圆锥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小花皆藏于苞片内部。啤酒的味道与特有风味的秘密全藏于啤酒花的雌花和果穗中。 研究表明,啤酒花的雌花和果穗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有葎草酮类、蛇麻酮类为主的树脂类成分及其衍生物,也包括黄腐酚和异黄腐酚等为代表的多酚类化合物,以及萜烯类和萜烯类氧化物等挥发性风味的化合物。啤酒花中的蛇麻腺占干啤酒花质量的20%,含有主要的苦味成分、啤酒花精油和多酚类化合物。正是这些物质造就了啤酒的苦味和清香味。 啤酒的苦味来自于由α- 酸和β- 酸,是一系列葎草酮、蛇麻酮等同系物质。其中α-酸中的葎草酮与合葎草酮的含量比是啤酒花品种和啤酒品质的关键。国际上通常将啤酒花分为4大类,即优质香型、香型、苦型和高α- 酸等啤酒花。 α-酸是啤酒风味的重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异构化,形成苦味非常强烈的异α-酸,这一物质是啤酒苦味的主要成分。β-酸的氧化产物胡鲁酮有非常强烈的苦味,其苦味是异α-酸的两倍,可对α-酸氧化降解时苦味下降起到补充与协调作用。啤酒花精油是律草烯、石竹烯、香叶烯等为主的萜烯类和半萜烯类挥发性成风,对啤酒风味的形成“劳苦功高”。 事实上,除了作为酿造啤酒的主要成分外,啤酒花还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其药用历史也如啤酒酿造史一样源远流长。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引的宋代《开宝本草》中的一种中药“陀得花”指的就是啤酒花,同时也称之为蛇麻草。其药用部位也是幼嫩的青果,也正是这些丰富的有机化学物,使其具有消炎、抗菌镇定、催眠、安神、消炎、明目等功效。目前,葎草属植物的化学物质的生物、药理活性功能等也取得不少进展,在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等方面都有所发现和应用。 啤酒花是葎草属Humulus植物,我国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该属包含3个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滇葎草H. yunnanensis还是我国云南特有种。另一种葎草H.scandens在沟边荒地废墟等生长茂盛,有时也成田间杂草。园艺上,根据其生长快,叶子繁茂等生物学特性,也用于城市绿篱布景美化。 外国人发现啤酒花,用来酿制美酒,享受生活。中国人发现啤酒花,用于治疗病痛,提升健康。中外合力,充分发掘了一棵小草的作用,造福人类。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16726 次阅读|3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