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欧盟成员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欧洲促进创新创业用了哪些招?
热度 3 Caroline2016 2017-2-26 06:23
欧洲面对全球经济竞争压力以及自身发展问题,且2008年的经济危机让欧洲遭受重创,失业人口首次超过2500万,大部分欧盟成员国的中小企业一蹶不振。 为了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欧盟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 The Europe 2020 Strategy ),确定了“智慧型、可持续、包容性”发展原则,以确保欧洲步入更加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重振欧洲经济,也为了提升就业率,欧盟强调欧洲需要重燃创业精神,欧洲也需要拥有更多的企业家。为此,欧盟在出台《小企业法》(T he Small BusinessAct )的基础上,又推出了 《2020创业行动计划》 (Entrepreneurship2020 Action Plan)以大力扶持创业。 《2020创业行动计划》包括三大主体部分,也可以看作是欧盟使出的三大招数。这包括:发展创业教育与培训;创建更好的创业环境;实施惠及特殊群体与不同身份人群的创业政策。 ◆ 发展创业教育与培训 调查显示,15%-20%参与过中小企业项目的中学生在以后将创办企业,这是适龄人口的3到5倍,因此欧洲能够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率是投资创业教育。不管学生未来是否要创办公司或进行社会型创业,创业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提高创业学习的普及率及质量作为新基础。 尽管许多欧盟成员国成功推进了创业教育,或者将创业学习纳入了必修课程中,但这远远不够。 首先,创业教育需要生活化,即通过实际的经验学习模式以及分享企业家的生活经验让创业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为此,每位教师需要准确定义创业学习结果,将好的创业学习方法带进课堂。 其次,鼓励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通过志愿者这样的活动,获得创业实践经验,以发展创业能力。与企业的伙伴关系能够确保创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 此外,各教育机构要通过更广泛的措施成为更具创业性的组织,从学校的使命、领导与管理、社会参与、课程与学习结果等各方面显示出,学校具有或发展了创新与创业文化。创业要作为高等教育的“新领域”,大学应该变得更具创业精神。 ◆ 创建更好的创业环境 需要创设有利于企业家大量涌现的环境,尤其要特别关注新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特别行动,以消除新创企业的种种障碍。 (1)在融资方面,要建立更好的融资渠道。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与流动资金,企业就不能运作、投资与成长,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融资非常困难。因此,无论是欧洲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要克服市场缺陷,具体包括尝试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新方法、克服民间融资的阻碍、使融资信息更透明,等等。 (2)在企业家扶持方面,在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与成长阶段的紧要阶段,要针对企业家的需求给予特别的支持和帮助。企业常常缺乏有助于成长的生态系统,50%的新创企业的倒闭期处于创业前5年。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扶持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新创企业成活率,这主要包括:减免税收对于那些小企业而言尤其能够改善经营环境;消除单一市场的障碍,从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可以帮助小企业发展跨境活动;集群、商业网络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协会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性环境。 (3)在商业机会方面,释放数字化时代的新商机。充分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够显著促进中小企业的繁荣。在“数字化进程”(Digital Agenda)以及“产业政策旗舰计划”(Industrialpolicy flagship initiatives)的基础上,欧盟将帮助创业者及中小企业充分挖掘信息通信技术的潜力,这既包括数码产品的生产,也包括对信息通讯技术的运用。 (4)在商业流动方面,要让流动变得更加便捷。欧洲每年大约有45万公司及2百万员工在欧洲区域间流动。据估计,由于流动困难造成的损失为:欧洲每年可能失去15万个公司以及6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必须要让流动变得更加便捷,这包括为流动提供资助、消除法律及制度壁垒,等等。 ( 4 )在破产方面,明晰破产程序以及给予诚实企业再次发展机会。证据显示,大部分的公司(约 96% )倒闭是由于逾期还款或其他客观原因,而研究显示,二次创业者与初次创业者相比,更容易成功、企业成活期也越长。因此,要给予破产企业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 5 )在监管方面,简化监管程序。从企业家也是普通客户的角度,管理只应设置基准。为此,欧盟把简化监管程序放在所有议程的首位。企业监管制度应该简单明了、繁文缛节必须消除,有关企业执照、监管程序、财务和公共支出等信息,要为创业者提供简单透明的获取渠道。 ◆ 实施惠及特殊群体与不同身份人群的创业政策 欧洲缺乏成功创业案例,先进示范不足。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业尚未得到广泛认可,未能步入成功职业生涯之列。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正面宣传与实践,来改变对创业的偏见以及重新认识企业家的角色与作用。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把创业扩展至妇女、老人、移民及失业的青年。 妇女占据了欧洲52%的人口数量,因此妇女可以成为欧洲庞大的创业队伍。潜在的妇女创业者应该获得创业支持与资金资助。 欧洲50岁以上的公民比例迅速上升,老人是宝贵的创业资源。因此,要以案例与经验交流形式推动老年企业高管、企业家对青年企业家的指导,还要促进双方的合作或整合。 OECD 的报告显示,移民比原住民更具有创业精神。此外,对硅谷的研究显示,在1999至2005年间,硅谷的新创企业有52%是由移民创办的。因此,要为高素质移民提供创业条件,同时要出台移民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来创业。此外,移民中的弱势群体及素质不高者同样要得到关注,要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知识学习与语言技能,以进一步提高移民创业率。 考虑到欧洲大量的失业者,尤其是大量年青人失业,创业不失为就业的解决之道。为此,创业指导与就业指导应紧密结合起来,为失业青年提供信息与支持服务。这些支持包括:咨询与建议、企业教练、导师制以及具体的创业技能培训等。
4579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6年欧洲创新记分牌年度报告分析
Caroline2016 2016-11-21 06:39
为了推进欧洲创新体系,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欧盟委员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持续实施创新评估。创新评估工具各自独立,又互成体系,共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欧洲创新记分牌(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旨在对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二是区域创新记分牌( Regional Innovation Scoreboard )——作为欧洲创新计分牌的衍生评价工具,旨在评价欧盟成员国的地区创新绩效。 2016 年的区域创新计分牌涵盖了 22 个欧盟成员国的 214 个地区。三是创新晴雨表调查 (Innobarometer) ——这是一项针对企业的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从事非研发创新企业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活动类型,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这三项评估每年都发布年度报告。其中欧洲创新记分牌为主干,另外两项为衍生品。 欧盟委员会于 2016 年 7 月发布了上述三项创新评估的 2016 年度报告。迄今为止,国内媒体仅对这三份报告从总体上做了笼统简要的报告。鉴于欧洲创新计分牌在欧洲创新体系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力,本文将对 2016 年欧洲创新记分牌年度报告分析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 简介: 欧洲创新计分牌 (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为 2016 年的最新命名,而在此之前( 2010 年至 2015 年),该计分牌被称作“创新联盟记分牌”( 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 ),做此区分的原因在于,参与创新排名的不再局限于欧盟成员国,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纷纷加入。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计分牌综合创新指数包括驱动因素、公司活动以及产出 3 个方面 25 个指标。 欧洲创新记分牌将参与创新评价的国家以创新绩效表现分为四类:创新领先型( Innovation Leaders );创新强大型 (Strong Innovators) ,创新中等型 (Moderate Innovators) ,创新保守型 (Modest Innovators) 。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结论之一: 欧洲创新计分牌一是在总体上对欧盟创新绩效进行总结与分析。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首次进行了欧盟创新绩效的前瞻性分析,着重探讨了欧盟创新的最新进展、趋势以及预计的变化。之所以加强前瞻性分析,是考虑到欧洲创新记分牌所采用的数据是过去 2-3 年的,无法充分满足对最新信息的现实需求。 2016 年创新计分牌预计,在未来两年里,欧盟创新绩效将上升 2.5% 。不仅如此,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还与其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了比较,并对竞争结果进行了预测。据估计,在全球层面,竞争仍是未来几年的趋势,欧盟创新绩效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将持续缩小,但与韩国的差距将扩大,欧盟领先中国的优势也将逐步减弱。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结论之二: 欧洲创新记分牌二是在全球层面将欧盟创新绩效与其认为的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以回应有关加强国家创新系统的挑战。一直以来,欧盟把美国与日本作为自己强劲的竞争对手。值得注意的是,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除了美国与日本以外,又增加了中国与韩国。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认为,在全球层面,欧盟的创新力还落后于韩国、美国和日本。与日本和美国相比,欧盟的创新绩效表现更佳,差距正在缩小,但欧盟的创新绩效低于韩国,尤其是在过去 8 年里,相比于欧盟,韩国加快了其创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其创新绩效。概而言之,欧盟创新与韩国狭路相逢、处于不利局面。不过,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欧盟的创新绩效显著领先,包括领先于中国,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中国创新绩效增长率是欧盟的 5 倍。 2016 年欧洲创新计分牌结论之三: 区别于“创新联盟记分牌”,欧洲创新计分牌重点关注欧洲欧盟成员国、准成员国、候选国各国的创新绩效,比较成员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的创新表现,识别国家创新的优势和劣势领域,引导各国提高创新绩效,增强欧洲创新的整体实力。 2016 年度的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显示,按照创新指数高低,丹麦、芬兰、德国、荷兰和瑞典属于创新领先者,其创新绩效远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奥地利、比利时、法国、爱尔兰、卢森堡、斯洛文尼亚和英国属于创新强大型,其创新绩效略高于或接近欧盟的平均水平;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的创新绩效则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这些国家属于 创新中等型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创新绩效尚处于创新保守型之列。 与 2015 年度的创新记分牌报告相比,欧盟成员国有两个变化:拉脱维亚晋升为创新中等型,而荷兰迈进创新强大型行列。
4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反思中前进——欧盟2020“一三五”创新驱动战略目标解读
热度 2 Caroline2016 2016-9-11 22:53
为了摆脱欧盟经济发展困境、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的经济与挑战,欧盟发起了全世界广为关注的里斯本战略。该战略充分体现了欧盟面对危机的忧虑与创新突围的雄心,总共制定了 28 个主目标和 120 个次目标,被称为“事关欧盟男女老幼”的“真实的革命”(姚铃, 2010 )。但由于目标制定过多、欧盟成员国条件不一、欧盟政策制定与各同盟国之间缺少协同一致的行动方案等诸多原因,里斯本战略并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该战略虽然在 2005 年通过聚焦于“增长与就业的伙伴关系”得到重振,但是欧盟委员会在最后的评估报告中无奈地承认 , 战略最初设定的目标一个也未能实现(郑春荣, 2011 )。 与里斯本战略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如果说里斯本战略志在欧洲经济的振兴、从危机中突围,那么,《欧洲2020战略》关心的是,“如何应对危机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关系着欧洲的未来”。值得注意的是,《欧洲2020 战略》汲取了里斯本战略的教训,目标更加简练,也更加具体(可量化评估),同时也注意到了欧盟层面与所属国层面的相互配套政策。该战略目标依据其分层,可重点归纳为“一、三、五”战略目标。 一个方向:可持续发展。 欧盟认为,为了实现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必须超越短期计划,为欧洲社会指出未来的方向。也就是说,《欧洲2020 战略》更加关注欧盟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方式,那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三个增长:智慧型、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欧洲2020战略》 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式为:智慧型、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1)智慧型增长:要发展的经济是基于知识与创新的经济; (2)可持续增长:发展要能够促进更有效的资源利用、更绿色、更具竞争力的经济。 (3)包容性增长:发展要关照所有人,培育高就业率的经济,以形成社会与区域凝聚力。 五个目标:通过“五个目标”实现“三个增长”。 围绕三个增长,《欧洲2020战略》 提出了五个到2020年实现的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分别含盖了就业、研究与创新、 气候变化与能源 、 教育 、消除贫困这五个方面。汲取了里斯本战略的教训,欧盟对《欧洲2020战略》这五个目标的制定注意到了三个方面:目标可观测;目标引导战略过程;目标可以具体化为各成员国层面的目标和行动。 (1)就业:到2020年,20岁至64岁人群就业率从2010年的69%上升至75%,包括提高妇女、年老者就业率,更好地吸纳移民加入劳动市场。 (2)研究与创新:将 欧盟3%的GDP投资于研发 ,尤其是提高私营部门研发投入。鉴于以往的过多关注投入,而影响力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增加研发投入的同时,要将经费更多地用于商业运作以及产品驱动上。在保持3%的GDP投资于研发的同时,欧盟还将制定一个评估体系以反映研发与创新强度。 (3)气候变化与能源:实现“20/20/20”的气候/能源目标,即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0%(如果条件许可,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至30%。),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至20%,将能效提高20%。 (4)教育:受教育方面要解决早期教育辍学率问题,将早期教育辍学率从当前的15%降至10%以下;与此同时,30岁至34岁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从当前的31%上升到至少40%。 (5)消除贫困:将成员国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人数减少至25%,减少贫困人数2000万人。 注: 《欧洲2020战略》详见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Brussels, 3.3 2010 作者邮箱 :gjgao@tongji.edu.cn
48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全球各国抢占纳米科技战略制高点
zhpd55 2012-11-30 08:47
[转载]全球各国抢占纳米科技战略制高点
纳米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重视,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国家都将纳米技术产业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性产业,纷纷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重视政府资金投入,强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美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近几年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都保持在每年近20亿美元的规模。2005年,欧盟制定《欧洲纳米技术发展战略》,欧盟成员国德国、法国、芬兰等分别制定了本国纳米技术发展计划,欧盟及主要成员国已累计投入超过140亿美元。俄罗斯从2001年开始重点推动纳米技术产业,2007年专门成立国有"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推动产业化发展。此外,埃及、印度、泰国、沙特、南非等国也不甘落后,加大研发投入和产业化促进力度。全球形成争夺纳米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态势。 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看好纳米技术产业的战略前景。美国IBM公司持续20几年推进纳米技术研发,在多个领域拥有突破性的优势。2010年4月,韩国三星公司开始建设"三星纳米城",全面推进纳米级超精密半导体产业。日本的索尼公司积极布局纳米科技,在半导体显示及存储领域已经取得优势地位。 2012年5月,我国科技部颁布的《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纳米科学技术有望在未来20至30年内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学、制造、国防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并形成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兴产业。 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www.winintech.com/html/news/2012/11/7429.shtml
个人分类: 新观察|4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制造”曾是假冒伪劣标记
热度 2 laserdai 2012-11-29 07:33
“德国制造”曾是假冒伪劣标记 刘瑛依旧 2004 年,欧盟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今后欧盟成员国的产品一律不分国别,统一使用“欧盟制造”的标志。这样,有利于欧盟内部各国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统一对外出口。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多其他欧盟成员国的赞成,却遭到了德国的坚决抵制和反对。德国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一致认为,这么一来,会造成一个为技术标准认可的品牌标志彻底灭亡。说白了,就是会让“德国制造”这一优质品牌淹没在“欧盟制造”的汪洋大海之中,失去自我,并最终消亡。德国人坚持在自己的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标记,并声称:“我们拒绝使用同一的欧盟生产标志。我们对我们的产品印章感到自豪。” 的确,德国人对“德国制造”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对德国产品的高品质充满了自信。可是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前,“德国制造”曾是假冒伪劣的标志,是刻在德国人额头上的耻辱印记呢? 十八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科技的排头兵。而与此同时,德国却还是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其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与英国相比,相差至少半个世纪。德国人为了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积极向英国学习。但德国人采取的“学习方式”,却让英国人恼怒不已,甚至痛骂德国人是“无耻之尤”,并采取立法措施,对德国人的“学习”予以痛击。 原来,德国人的“学习方式”就是剽窃技术、假冒仿造。十九世纪上半页,德国企业一方面派出工业间谍,通过各种手段窃取英国的核心技术,一方面派出学徒员工,到英伦半岛进行所谓的“旅游学习”,然后顺手牵羊,把英国的好产品带回德国,进行假冒仿造。 德国的钢铁大王克虏伯,当年曾品着威士忌、抽着雪茄,风度翩翩地出入于英国伦敦工商界,深受欢迎。但后来,被英国情报机构发现,原来他是“工业间谍”。他刺探到英国钢铁制造的最新生产流程和核心技术,回德国后,加以运用,开创出了著名的克虏伯大炮。 当时的德国,工人工资极低,工作时间被资本家无限延长,因而商品成本非常低廉,其价格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德国人把从英国“偷”来的样品,仿制生产,然后,又当作廉价处理商品,倾销到英国本土及殖民地。在当时,德国产品就是“价廉货次”代名词。 为了以次充好,一些德国企业便盗用他人的品牌标记,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当时,英国谢菲尔德公司生产的剪刀和道具以其优质的品质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索林根城的刀具剪子制造商便假冒这个品牌,把自己仿制的产品打上“谢菲尔德”的标记出口国外。虽然看上去跟英国产品相似,但德国厂商使用的制作材料是低劣价廉的铸铁,完全不同于英国产品使用的质优价昂的铸钢。 德国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大行其道,让英国人感到威胁。后来居然盗用英国的品牌,假冒伪劣,让英国人忍无可忍。他们一边痛斥德国人的无耻行径和卑劣手段,一边发起抵制德国货运动。 1887 年,英国国会通过《商品法》,勒令所有进入英国和其殖民地的产品一律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印章。英国人认为,“德国制造”就是假冒伪劣、价廉货次;“德国制造”就是刻在德国人额头上的耻辱印记。 德意志民族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英国人的抵制和立法以及“德国制造”的耻辱印记,让德国人开始彻底自我反省。 可以说, 1887 年,是“德国制造”的一个分水岭。从那时开始,大多数德国企业开始把“用质量去竞争”定为首要目标,在设计上大力创新,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实现了从假冒伪劣向质优创新的根本转变。 十年之后,英国人惊讶地发现,德国商品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是必不可少,而且质量可靠,价廉物美。从服装、钟表、相机、家具、啤酒、香水铅笔、玩具、钢琴、水泥、药物制品、玻璃制品、钢铁制品、切削刀具一直到武器和子弹,“德国制造”均属质量上乘。 曾经假冒英国品牌的德国索林根刀具剪子制造商,生产出了著名的德国双立人刀具。今天,这个品牌已行销全球,享誉世界。 从 1887 年到今天,“德国制造”走过了 125 年的历程。 质量可靠、经久耐用、供货及时、高度的改革创新能力和成熟的生产工艺流程,这一切,都成为“德国制造”的丰富内涵。德国人用自己的努力,洗刷掉了“商业秘密窃贼”和“假冒伪劣者”的恶名,曾让德国人蒙羞的“德国制造”,如今已变成了让德国人骄傲的金字招牌。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识之处。 今天的“中国制造”,与当年的“德国制造”有很多相似之处。德国人用了 100 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华丽的转变。相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不了多长时间,定能让“中国制造”实现质的飞跃。 blog.sina.com.cn/s/blog_6bfb818a010141us.html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194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