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解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呼吁:请关注《自然保护地法》
热度 1 wangdh 2013-2-24 10:28
呼吁:请关注《自然保护地法》 单位同事解焱博士近几年一直在努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法》的建立。《中国科学报》近期专门有一个报道,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1/268898.shtm?id=268898 前几日又收到解老师的邮件。由于这项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需要大家的支持。所以,我把解老师的“呼吁信”发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如果能够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支持,一定会加快这个进程。 邮件内容如下: ×××××××××××××××××××××××××××××× 自然保护地立法的推动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在两会期间推动几个片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分别提议案,配合上全国政协提案,加大推动力度。 3 月 3 日 全国人大会议召开, 5 日政协会议召开。我们计划在 3 月 1 日 (周五)上午或者下午,就推动两会提案问题组织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说明会,会有媒体希望跟踪采访。非常希望大家尽快推荐代表和委员来参加这个说明会了解情况。 我们编制的一个 彩色宣传册 ,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关于《自然保护地法》的必要性和核心建议。提案建议 支撑材料 ,包括完整的《自然保护地法》草案专家建议稿。这是近百位专家(请见附件 1 专家成员名单)近一年的研究成果(基于过去十几年的保护实践),科学网上关于我的报道:(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1/268898.shtm?id=268898 ),可以发给相关提案人,以便他们了解情况。 请看下面几个最新媒体报道,正在警示我们,中国的自然保护形势严峻,生物多样性衰退,水资源日渐匮乏,空气污染持续恶化,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制定自然保护地法提供最基础的生态安全保护制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啊。 1 、 污染、癌症村、向内陆转移, “ 那里要么意识不到污染的危险要么穷到无法对钱说不。 ”“ 下游最贫困的农村,却在替上游富人们制造的环境污染买单。 ” http://pic.health.sohu.com/group-416013.shtml (被癌症村侵蚀的中国地图) 2 、 “ 美丽中国 ” 与 “ 生态难民 ” 之间的距离 —— 美媒:保护水资源 中国应向地下水污染宣战 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3-02-19/112513486.html 3 、雾霾频发 “ 光化学烟雾 ” 离我们多远 ?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2/20/c_114740269.htm http://pic.health.sohu.com/group-412776.shtml#0 4 、中国多地空气重度污染 指数突破测量上限 http://pic.health.sohu.com/group-408531.shtml#0 希望我们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都不要再犹豫,不要再浪费时间,不要让小的分歧阻碍我们,力推自然保护地法,尽快让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得到保障! 非常感谢大家,两会前十几天的时间,大家一起努力! 解焱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总协调员 北京市北辰西路 1 号院 5 号 C208 邮编: 100101 电话: 13910219487 ×××××××××××××××××××××××× 欢迎下载相关资料(见附件)。相关材料已经获得解焱老师授权,可以下载和宣传。 1、 自然保护地宣传册-压缩.pdf 2、 《自然保护地法》建议全套材料.doc 我的一点意见: 宣传册和材料中用了“生态环境”这个词汇,我不喜欢这个词汇(以前曾写过几篇文章),还是建议最好用 “自然环境”、“生态与环境”等科学术语。生态环境,作为科普词汇,随着逐渐扩散,还是可以接受的。在科学文献、科学著作,以及在相关法规中,还是不要使用这样概念模糊的词汇。 我们都知道,环境 =(物理化学环境 + 生物环境); 现在人们喜欢用”生态环境”,把“生态”定义为美好的、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的等等。 谢谢关注和支持。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8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位女科学家谈生态保护
热度 1 ecoliugy 2012-11-29 11:36
保护生物学家解焱和Joyce Maschinski在版纳植物园讲坛之上 自然之美在于格物,在于欣赏。古人说,要多识虫鱼鸟兽,方能领略自然与文化的精髓与要义。虽说是生态学科班出生的孩纸,但碍于外出的条件与机遇,真正外出游行,亲自体验的自然景致还是挺少的。大多对动植物、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均局限于书本知识,仰或是讲座交流,甚至是新闻报纸上得来的信息。在有限的知识体系中,间接知识多,直接经验少,多有失衡之感。但作为生物专业控,难免对生态环境问题多一些关心,思考和批评。 近几日读 《生物多样性》杂志创刊 20 周年的纪念 回顾文章,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版纳植物园的两场讲座。结合最近网络上的一些新闻和言论,对生态保护问题略有所思,便将其记录下来。 主讲人为两位女科学家。一位是来自美国佛罗里达 Fairchild 热带植物园的植物生态恢复专家 JoyceMaschinski ,另一位是国内颇具人气的保护生物学家 解焱 。两位女人年龄相仿,均为保护生物学积极努力奋斗,但思路差甚巨,着实也体现了东西方生态保护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 Joyce 讲述了她们在迈阿密周遭的海岛上发现一种美国特有的仙人掌数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这种植物,他们就去调查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发现仙人掌数量减少的原因既非遭捕食、遭砍伐,也非环境破坏,而是因为台风带来了的水汽中盐分高,导致土壤中盐份过高,最终致使仙人掌死亡,数量不断降低。通过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和室内对比试验查明仙人掌死亡的原因后,她们开始在室内栽培繁育仙人掌,然后再从新栽种到野外去的植物保护回归过程。 解焱 以前在北大工作,现在到了 北京动物所 。感 觉她一直在为中国动物保护奔走呼吁 , 创办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还出了不少重要的书籍,如《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兽类手册》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地理图集》等等。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报告厅, 解焱 讲述的则是她现在所做自然保护立法工作。她们建立了一个名叫保护地的小组和网站,致力于推动新的保护区立法和保护区信息宣传。过去的十年,中国耗资七百多亿美元,建立了近千个自然保护区,可谓成绩斐然。然而,央视所称道的华丽的数据背后现状,正是游历甚广的 解焱 所担心的。砍伐原始森林、种植单一经济林、捕食野生动物等,不但中国环境山河日下,中国人的坏饮食习惯还成了东南亚乃至世界野生动物的梦魇。 一方面,国家出巨资建立了若干保护区,攻坚各种环境问题,另外一方面原始森林大面积丧失,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严峻 。《生物多样性》 20 周年纪 念刊也回顾了中国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进展,认为虽然现阶段基本摸清了中国有些什么东西,并出版了《动物志》、《植物志》和《保护区名录》等一系列书籍。华南植物园黄宏文和东北林大马建章则委婉地表明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缺乏统一协调的设计、检测和管理。保护效果当然就不可能好了。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 解焱 和她的团队想要在法律和管理层面做些工作,提出了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是维护中国生态安全的底线的看法。 她计算了中国所有自然保护区一年的管理费大概为 300 亿元,占 GDP 收入的 0.06% 。 每年投入 300 亿就可以很好的管理中国自然保护区,维护中国的生态安全底线。 年均 300 亿元的管理投入中,保护区工资最低的巡护人员的均可得到大幅度提升,每月达 2500 元。虽然她的 论点 依据还比较粗糙,还 需 更多的科学数据 论证 。 但提出这样的论点, 挑明搞好生态保护最低需要多少钱,让领导心里有个底,这无疑是有助于改善现有管理系统的。且不论是否要推翻旧有的保护等级划分制度,这样的评估是十分 值得赞扬。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环境灾难与中国社会的演替相依相存。唐代黄河流域森林被砍光,导致人口和农业经济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明代玉米的引入,又急速开垦了西南山区。森林被砍伐之后,自然系统的弹性减弱了,缓冲能力急速降低。每当遇上连年的旱涝灾害,虫灾、饥荒便接踵而至,社会就会发生变革。很多环境史和社会历史学研究都基本证明了这一点。保护生态底线、耕地红线等也成了社会发展共识。可惜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能成功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人口可持续发展。 解焱 的讲座提到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乱象的核心问题,在于管理概念和法律称谓的不准确。有的地方为发展旅游把保护区改为风景区,降低了法律对其的监管范围,通过易换名称,大兴土木搞经济建设,挂羊头卖狗肉;二是国家林业法“森林”的定义不甚准确,森林包含人工林的含义,如海南过去的十年间将大量原始热带雨林砍伐,改种桉树林或橡胶林。砍伐雨林,种植经济林,从法律上讲并不触犯法律,致使海南在过去十年间热带雨林便丧失了四分之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变幻成生态安全底线的说法貌似有些环保主义者的失意与哀愁,是保护工作者对保护现状无奈的折中和妥协。难怪乎 解焱 在讲座之时也是大包小包的装束,讲台之上还穿着户外装,一副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发为保护做点什么的生活模式。 反观美国人 Joyce 则身着长裙,讲起保护与生态回归的话题来,有说有笑,做研究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轻松活泼,却也有理有据。 Joyce 研究和保护仙人掌的工作,自然而然,没有太多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就只是一份轻松愉快的工作而已。让人感觉实在、自然、轻松、不浮夸、不做作,也无需背负巨大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与所有保护主义者 的悲观一样, Joyce 也用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植物保护来形容仙人掌保护项目(题为: EffectivePlantConservation: Easy, Difficult, andNearly ImpossibleSolutions ),美国与我们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可见世界范围内生态保护之艰难。 生态保护与其它文化无异,也体现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美国强大的科研、管理、教育和民众热情,中国实在难以企及。如海南刘福堂所言,严峻的生态环境已容不得漫漫等待。中国需创新生态管理模式,把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很好的运用到生态保护上来。如央视最近频频曝光的食用野生动物的新闻就十分给力,影响力令我辈环境教育工作者无比汗颜与欣喜。 女性科学家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勇气和行动让人敬佩,这让我想 起 《“绿巨人”们的愤怒、谦卑与单纯 》 那篇竭斯底里的文章,我们的男性绿巨人在哪呢。恐要 待到生态保护领域欣欣向荣之时,男科学家们估计才有言语的舞台,不碍于区区稻粮之媒,鼓起勇气从新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430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