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全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安全学科以事故为研究中心,面即便窄又有什么问题么?何况不窄!
热度 2 Greg66 2014-5-24 17:36
安全学科以事故为研究中心,面即便窄又有什么问题么?何况不窄 20140524 “安全学科以事故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事故为研究目的,其研究内容就是消除各个事故原因的工程手段和行为控制(管理)手段”。有观点认为,以事故为中心(对象、目的、内容),安全学科的面太窄了!实际上不窄,说它窄,是因为对“事故”的理解不准确或者不彻底。而且,即便是窄,又有什么问题么? 事故的英文词是 accident ,有时也叫做 incident ,二者经常混用,而且在一些安全理念接受程度比较深的组织(含企业),认为事故的发生和任何其他一般性事件(含好的事件和不好的事件)的发生都是一样的,都是由于某个或者某些细节环节工作、处理状况(好或者坏)的积累或者反映,状况积累到一定程度产生时,事件的产生或者发生都是很自然(必然)的过程,并没有什么意外(这鼓励我们做好细节的工作),在这样的组织,根本不使用 accident 一词,只用 incident ,而 incident ,即事件,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安全学科,怎么能说面窄呢?实际上是不窄的。 另一方面,事故的定义,是人所规定的。目前我国和美国的定义大体类似。我国 GB6441-86 的编制说明中定义造成职工歇工 1 天以上的事件为 生产安全事故 ,美国定义造成员工歇工 1 天以上的事件为一个 职业伤害事故 injury (损工),这样定义事故,不但范围上是生产或者职业领域的事件即 生产安全事故 或者 职业伤害事故 ,而且定义中所用时间( 1 天)也比较长,安全学科如果以此类事故为研究对象,看起来的确比较窄。但是,我们定义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时所指的事故,不带有任何范围和时间的量化因素在内,指的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也即“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的”任何事件,这样事故的范围就不窄了。 再一方面,即便带有范围上的量化因素,时间上的量化因素也可以不限于 1 天,甚至可以是 1 秒,这样就很大地扩大了事故的范围。类似地,即便带有时间上的量化因素,仍使用 1 天,范围上的量化因素可以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职业伤害事故,这样事故的范围又扩大许多。所以安全科学研究的事故,范围一点也不窄。时间和范围都不加任何量化因素时,事故就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的” 任何事件,也就是变为公共安全事件(所有事件)或者事故了,范围因此也不窄了。 还有,事故定义中的“任何事件”,事件,也是人来定义的,如“隐患”、“违章”、“状态突变”等等,都可以定义为事件,这样就把几乎所有的现象都包含在“事件”(事故)当中了,因此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根本没有“窄”的迹象或者嫌疑了。而且,如果不把“隐患”、“违章”、“状态突变”、“危险现象”、生产安全事故、职业伤害事故、公共安全事故等等用事故一词(如果不愿意用“事故”,可以使用“事件”),来统一起来,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不容易甚至无法明确表达,研究目的表达不出来,这意味着研究对象不明确,而研究对象不明确,学科有怎么能存在呢?而安全学科事实上是存在的,说明它的研究对象是明确的,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或者囿于接受而已。事实上,“隐患就是事故”、“瓦斯超限就是事故”,这些表达在生产现场已经实用很久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场的实用已经超越了学术探讨,学术圈子还要磨磨唧唧地在争论上消耗时间吗? 建议是,在没有更好的表达形式之前,还是把研究对象定义为事故吧,先实用着(事实上在理论上我也不认为有什么漏洞),等更好的表达来了,再说吧。。。笔者认为, 以事故为研究对象,安全学科的范围不窄,而且是明确、实用的! 参考博文:: 事故的定义(动词) 2014-05-25 三句话再说老问题:安全学科为什么必须是一级学 科 再关于安全学科的研究对 象 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事故 — 兼答张景林老师
个人分类: 1|4609 次阅读|5 个评论
安全科学是科学吗?正文80个字
热度 3 Greg66 2014-2-24 22:16
安全科学是科学吗? 有人说安全科学不是科学,也不应该是科学。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因为不知道科学的标准是什么。数学、物理等是不是科学呢?为什么? 糊涂了。。。 科不科学的,什么科学的,我看也没那么重要。重视点实用效果我看就行了。是不是科学,谁能说明白呢,谁能说服谁呢?(3月1日补充)
个人分类: 1|3440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印象中的安全科学
热度 1 Greg66 2014-1-7 22:56
我印象中的安全科学 20140107 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安全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上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即事故的认识,包括事故本身、它的损失、它的原因、原因间的关系的认识。 关于事故本身的认识,如它的定义、性质、特点、分类(如安全生产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公共安全事故、职业安全事故)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很难确定研究范围,难以作为技术的基础,很不便于预防事故。 事故的损失,人员的生命与健康、经济损失、环境破坏等,如何量化衡量、分级分类等。损失及损失发生的原因(救援失误)、衡量方法等。 事故的原因,有动作原因、物态原因(直接原因),知识、意识、习惯原因(间接原因)及其与动作、物态原因之间的关系等。组织行为原因(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根本于根源原因)与个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原因,动作原因、物态原因间的关系等。 还有外部监管、自然及其他因素、心理因素等(其他原因),这些因素有哪些,又怎样地作用于组织内部的各个事故原因进而导致事故。 还有事故统计问题,统计指标,事前指标、事后指标等问题,目的是找到事故间的关系、事故原因间的关系,便于预防事故。 上述列举可能还仅仅是需要认识的少部分内容。更多的内容肯定还有很多,都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可以先研究那些与事故预防关系密切的问题。形成的认识的集合就是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是安全技术(改造客观世界即减少事故的手段)的基础。 总之,安全科学最主要的是关于事故原因及其作用关系的认识。
个人分类: 1|35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事故—兼答张景林老师
热度 7 Greg66 2013-7-5 07:28
近日读到张景林、王晶禹两教授及 黄浩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年 17 卷 2 期 16-21 页发表了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一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 “ … 需要提及的就是认为安全科学的对象就是“事故”的说法。该说法至今为止仍然是普遍存在的 , 但该说法是 不准确 的。其原因有两方面 : 一方面把安全科学归结为事故研究的说法在内容和对象上过于 狭窄 , 自然和社会的安全问题不是只用一个“事故”就能概括得了的 , 尤其是大安全观的提出和形成之后 , 不能再把生产事故看成安全科学的全部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事故只是一种 极端状态 , 相对于大量的安全研究、安全管理工作 , 更多更长的时间是安全状态转化为更安全或孕育着事故的动态过程或趋势。事故只是一种瞬时发生、瞬时即逝的 状态 。所以 ,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用大安全观的思想来界定。于是 , 人们提出许多具体的对象 , 例如 : 与国际和国家安全有关的战争、恐怖袭击、基因工程与生化武器、核材料的安全使用与保存、核武器 扩散、突发性传染病 ( 如“ SARS ” ) 、炭疽病杆菌、禽 流感、艾滋病、吸毒与贩毒、全球气候变暖、陆地沙漠化、人口快速增长、巨大水坝安全、水源污染、有关国计民生的物资贮备与供应、亚洲金融危机式的金融风暴、突发性公共安全、交通安全、矿难、新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工程安全和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家电产品的安全性等等。如果把这些对象归纳一下 , 按照产生上述各种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来分类 , 可以用以下一句话来概括 , 这就是与 “天灾”和“人祸” 相关的安全问题”。 我的看法 :( 1 )安全科学(或者叫安全学科,含“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及其下的“安全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事故这种说法确实存在,我在 2004 年发表的《 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内涵》(中国工程科学,2004,6(8):12~16) 一文中就这样说过,至今我也依然坚持。关于张教授所说的“狭窄“一说,我的看法是,不狭窄。因为我使用的事故概念(不是我提出的)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而且我在教学讲义中说,事故包括自然灾害和职业病事件(虽然有些牵强),而且论述过这两者符合“突然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这个定义的理由。这和张教授下面说的“‘天灾’、‘人祸’相关的安全问题”是基本一致的,不过我把“安全问题”改为事故(据上面定义,事故是一种具体事件)更加具体了。我以前也使用过“安全问题”这个术语,见《 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内涵》一文 。( 2 )事故是一种“极端状态”,不错,但是安全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就是要预防这种极端状态(是一个事件),找到他们的规律和原因,做使其不再发生的工作。( 3 )张教授例举了很多人们提出的安全问题,但是不使用事故(事件),就很难把他们归纳得十分具体,不具体就不好理解。我们必须得把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表达为“事故(事件)”,这样比较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目标也就明确为预防事故,无论在现场、在学术界都比较实用。我在网上挂了近三年的调查结果表明, 79% 的人同意“ 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类别不同、大小(损失量)不同的事故。 ” ( 4 )想告诉刚入门的年轻人,安全科学(学科)研究事故,但是也不要对“事故”存在恐惧心理,死人的事件叫事故,引起精神微小紧张的事件也可以叫事故,这就看事故怎样界定了,不同的组织确有不同的界定,这决定于管理水平。界定得越小,说明管理越严格,是预防效果越好,大事故发生的概率越小。而且,学了安全,自己和涉及到的人会更安全,不学,那些问题也存在。事故并不因为你不知道而不发生。( 5 )大安全观,对我来说来比较抽象,我尚不了解其中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国际上也很少提(不知英文怎么说这个词汇),这点我还得深入学习张教授的思想,感谢张老师。
个人分类: 3|7821 次阅读|15 个评论
安全科普: 安全科学“基本4条”是普适方法论,谁都该关注
热度 3 Greg66 2012-12-25 23:41
安全方面的博文一直热度不太高,笔者以为原因是大家对安全这门科学还不够了解。笔者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一方面对于大家自己、家人、亲戚、朋友的安全、健康有好处,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学科的发展,对企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安全有好处。其实,安全科学中很多原理都具有普适性,对工作、生活各方面都适用,应该得到每个人的关注。下面仅以安全科学的4条基本理论基础为例解释其普适性。 安全科学的最重要4条理论基础是“任何事故都有原因、事故的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大事故是由小事故累积而来(安全累积原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错误”。这四条中的前3条由海因里希(Heinrich)在1931年提出,最后一条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演绎而来。他们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基本方法论。 “任何事故都是有原因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事故就是人们不期望的、突然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期望的结果,如果一旦因为某个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就有可能使我们不能取得期望的结果,但是这种情况是能够预防的,其条件就是预先想好,在学术上叫做风险评价(识别、评估、控制)。这条理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防备可能出现的非正常事件的措施。 “大事故是由小事故累积而来”更具有普适性。比如,美国驻利比亚大使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遇袭身亡、美国的使馆多年以前还在非洲或者西亚遭到过袭击以及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等等,这些都应该与该国长期采取的多项外交政策有关,是外交政策执行的累积结果。生活中,发生家庭不稳定等,也是平时生活中的微小矛盾积累的结果。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与否,也很可能与日常学习习惯积累有关;一个年轻人能否成才,与其日常每件小事情能否做好有关。谚语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常在河边走总是要湿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都是这条理论的朴素描写。根据这条理论,我们一旦发现有一些不正情况,一定要警惕,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大的不利事件就要来临了。但这也不意味着必须得有很多小事件后才能有大事件来临,我们一旦把范围扩大,我们见到一个小事件时,扩大了的范围内其实已经有很多小事件发生了,这些小事件足以累积成大事件。所以任何一个小事件都不得疏忽。 “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错误”意思是说,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出差错,表面上看是他个人的原因,实质上,根源原因在于他所在单位,在于他所在单位的工作程序要求、单位安排的培训、单位的运转理念(在安全科学上叫做“安全文化”)、单位的管理(体系)等。比如,一个财务员记账记错了,看起来是他犯错,但是深入调查,一定能发现组织管理上的漏洞,这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漏洞是一样的。这说明,这条基本理论也是普适性的。根据这条理论,要杜绝工作、生活中的不利事件,从单位管理层面开始是个根本性的办法,这和足球联赛成绩不好就换教练的道理差不多。 “事故的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意思是说,解决任何问题时都需要软、硬件资源,只配置一种资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人的行为最重要,不是吗?毛泽东就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物是靠人来支配的。解决好人的因素,90%以上的事情就解决好了。 经上述分析,安全科学的这4条理论基础,对于工作、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适用,是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难道大家不值得都关注安全科学吗?其实安全科学中还有许多知识都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所有工作、生活事项,是普适性的方法论。
个人分类: 1|4945 次阅读|8 个评论
安全科学思维的实践例子
热度 2 After50 2012-12-16 20:47
安全科学思维的实践例子 科学思维方法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事故预防方法、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危险源管理方法、事故调查方法、风险控制方法和安全管理方法等方面。通过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些科学思维方法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研究安全思维就是要从理性的高度揭示安全管理的本质规律、基本问题及其安全管理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提出安全管理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具体目的有两个:一是保证安全管理行为准则的依据是理性、逻辑并符合安全运行内在规律;二是安全管理措施和方法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目的。从安全管理实践来看,一整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安全管理者制定安全措施、实施安全管理时思路清晰、决策果断的基本保证。安全思维的研究,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者能动地指导或进行安全活动,帮助企业认识安全管理实践中各种矛盾的辩证关系,把握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从而正确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进安全工作发展。 安全思维是对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方法的高度概括和哲学思考,是安全管理理论的升华。反过来,它又促进安全理论的发展和安全方法的应用。因为,只有在科学的安全思维指引下,才能有效地克服安全管理的各种局限性,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系统和哲学层次。另外,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特定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强调安全思维是完善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 1. 安全思维涉及的问题 安全思维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安全管理的个性思维,另一种是安全管理的共性思维。个性思维是每个具体的安全管理者所具有的思维技能、方法和手段,安全管理者自身素质)(观念、学识、才能、作风)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使每个管理者的个性思维呈现较大的差异。共性思维是安全管理普遍适应的安全思维,是相对稳定、较为规范的思维概括。 共性安全思维涉及的问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安全管理是一项人为的事业,离不开管理者和管理主体,同时具有特定的管理目标、管理客体和管理方法,这些理论与观念的概括是安全共性思维产生的前提。 2 )安全问题的哲学思考。安全管理者只有掌握科学的哲学思维和方法,才能提高安全管理的思维和理论素养。 3 )其他学科理论。实践过程中,有许多安全问题仅靠安全理论难以正确解释,需要用其他学科理论的帮助。 2. 事故与安全矛盾的思维 事故与安全这对基本矛盾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是安全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属。控制事故为“零”是企业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而理想的安全思维标准是在一定的隐患状态下将事故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程度。因为隐患是动态的,不可能消除为“零”;若消除隐患需要的投入远远大于事故处理需要的投入,安全效益是负值,对企业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3. 安全管理的空间思维。 安全管理的空间思维是指安全管理活动发生、展开和完成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安全空间思是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空间特征的主观反映。空间思维的重点是系统思想和观念,即从系统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安全管理对象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控制与反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求对安全管理对象最完整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空间思维要注意两点: 1 )不能象传统安全管理只注重企业内部条件研究,而忽视外部环境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即要重视安全社会环境研究。 2 )不能象传统安全管理那样将管理对象孤立为人、机、物等几部分分别采取措施,而要将安全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具有内在因素、科学结构、合理层次的系统。 4. 安全管理中的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是按照规定的、一般的模式、程序、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这种惯性思维习惯也称为思维定势。非常规思维是一种不受安全思维定势束缚,求异求新的一种思维形式。常规思维具有思维稳定、程序规范的特点,同时又有约束思维创造、缺乏灵活的不足。非常规思维是管理者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安全思维的追求目标。这两类思维方式的选择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坚持思维定势与非常规思维的统一。随着安全管理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形成的许多科学管理方法(如安全性评价方法、事故树等)可以普遍应用。但是,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内、外部条件的差异,各个行业与企业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方法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就可能无效。安全管理的非常规思维认为没有唯一的、最佳的、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管理方法。企业需要突出自身的思维个性,确立本企业自己独特的安全管理策略和安全控制方法。 5. 安全管理中的确定性思维与随机性思维 确定性思维是一种单向思维,即认为事故的发生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如安全性评价中根据设备种类和数量确定企业的危险性。随机性思维是一种多向思维,即认为事故的发生有着多因果关系。对安全管理而言,处理随机性安全问题的次数越多,经验就越丰富;处理随机性安全问题的成效越好,管理水平就越高。因此,概率统计的随机思维方式对安全管理者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牢记安全系统中的因素是随机的、动态的,其未来值只能是一种猜测;另一方面,企业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难免发生失误,关键是尽量避免较大的失误。 6. 安全管 理的后 馈思维与超前思维 安全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思维上必须强调对安全活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识。树立 后 馈思维意识,可以重新认识安全活动过去的历史演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超前思维能力,将历史、现实和将来相联系,可以把握安全的现实状况和走向,增强事故发生态势的预见能力,从而适时调整安全策略。 7 .安全管理的抽象思维与辩证思维 抽象思维是把安全管理对象和环节分解为几个方面、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深人研究,从而把握和揭示本质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则从整体性、矛盾性、过程性来考敷全活动,辩证思维是安全管理思维发展过程的理性阶段,其核心要求是安全管理必须遵循对立统一的规律。事故与控制、长期与短期、主观与客观、定量与定性、一般与特殊、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等都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在安全管理中过分强调消除设备隐患的重要性,强调主观服从客观的思维方式都是片面的。 又如,每年,省、市、县的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科室都会对管辖区或者企业内部过去一年内发生的事故进行一个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比较分析可以认识过去一年内管辖区或者企业的安全形势变化、事故发生的趋势、事故主要特点和规律,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下一年的安全工作计划和任务。其实,事故统计分析方法是数学方法和比较方法两种科学思维方法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安全工作人员通过编制事故统计表,绘制事故统计图的方式,可以直观具体表现出发生事故的趋势,揭示事故的一些特点如:年度性、季节性和时间性等时间特点,行业特点,人群特点等。同时,通过图形和表格之间的对比分析,可以粗略知道当年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 危险源的管理是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分类管理方法是当前对危险源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分类管理方法源自科学思维方法中的分类法。因此,在危险源管理中,按照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可将危险源进行等级划分,根据等级高低可以明确安全监管的重点;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可将危险源进行种类区分,依据危险源的类别,采用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总之,应用分类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源可以使安全工作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 一旦发生事故并采取了适当的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后,对事故进行调查,明确事故责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事故具有突然性、瞬间性和毁灭性等特点,对事故进行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此,要客观的揭示事故发生的原因,公正的划分事故责任归属,事故的整个调查程序必须遵循逻辑思维方法,本着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在事故调查中一般会用到还原法和模拟法等科学思维方法,通过事故现场的一些事故痕迹、周边人员的调查笔录,应用还原法和模拟法再现事故发生过程。其实,整个事故调查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无处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对演绎和归纳方法的应用。 安全工作中还有一项主要工作那就是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对危险进行辨识并评价其危险性的一个过程。安全评价过程也是一次科学思维过程,一次逻辑思维方法应用的过程,各种安全评价方法就是是科学思维方法在安全评价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比如,事故树分析方法是演绎法的具体应用,可操作性研究方法是归纳法的具体应用。 安全科研中应用科学思维方法才能更加客观、更加有效得获得创新性成果,把握安全科学规律。在日常安全工作中充分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能提高安全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由于,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安全问题的模糊性,所以安全从业人员更应该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掌握必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并不断结合实际创新安全管理方法,这样安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科学有效。(摘录自博主编著的《安全科学方法学》)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603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年安全科学界三个综合性国际会议分别于10、11月举行
热度 1 Greg66 2012-11-11 08:04
2012 年安全科学届三个综合性国际会议分别于 10 、 11 月举行 主办单位 会议名称 会议 时间 地点 届次 举办 新闻 中文(链接) 英文 缩写 北京理工大学 2012 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 会 议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SST 2012,10 月 23-26 日 南京 7 新闻 首都经贸大学 2012 安全科学与工 程 国际学术会议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ISSSE 2012 , 11 月 7-8 日 北京 1 新闻 东北大学 2012 沈阳 国 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Shen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SST 2012 , 11 月 11 - 12 日 沈阳 4 将办
个人分类: 10|38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热度 2 After50 2012-10-20 08:53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安全作为问题是古老的,但安全作为学科来建设却是崭新的。在 2009 年 11 月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13745-2009 ) “ 安全科学技术 ” 一级学科中,其包含了 11 个二级学科和 50 多个三级学科,但许多基础理论分支仍缺乏具有内容;在安全界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2011 年 2 月,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目录的一级学科,这也标志着安全学科的学术地位得到进一步的认可,但属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独有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少之又少;目前我国设立 “ 安全工程 ” 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 140 多所,但绝大多数专业是基本是围绕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而开设的 - ] 。目前绝大多数安全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多为实际应用研究 ] ,而开展安全科学理论研究和安全学科建设研究的成果非常之少。 1 安全科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过去数十年间,尽管安全学科科学的框架和部分内涵已经构筑起来了,但是安全科学的实质内容还有很多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安全问题涉及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展,安全学科面临着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二是目前积极开展安全科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并不多。尽管我国在安全科学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也存在严重不足 ] 。因此,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安全科学学公理、安全管理力学、安全管理分形、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安全史学、安全系统学和安全人机学等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如下进展。 ( 1 ) 安全科学学公理的研究进展 安全科学学是研究安全学科的学科,以安全学科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安全学科的性质特点、关系结构、运动规律和社会功能等,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促进安全科学发展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 安全科学学公理 ] 是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审视安全学科的属性,通过多维分析总结得出以下几条公理:公理 1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它的应用涉及到其他各种学科,因此,其他各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应用和渗透到安全学科的研究中。公理 2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安全学科的思想基础是安全系统思想。公理 3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它具有浩瀚的时空,安全科学方法学是研究和发展安全学科的最重要和最基本方法。公理 4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它具有浩瀚的时间和空间,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安全科学的最有效的途径。公理 5 :从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可以得出,安全学科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功能系统性、复杂非线性和整体综合性特征。 安全科学学公理是一个安全理论系统中公认的不需要证明而成立的命题,是构造某个安全理论体系的前提。安全科学学公理的不证自明的性质是相对的,在某个安全理论体系中作为公理的命题,在另一理论系统中不一定作为公理。 ( 2 ) 安全管理力学的研究进展 “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 英文作者将其译为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cs Analysis” ,并简称为 “SMMA”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 是指 把自然科学中力的概念引入安全管理中,对各种有形、无形联系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一种安全管理系统的力学分析方法和实施程序。将力学与安全管理理论进行映射关联。通过对比找出模型中存在的各种力,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函数方程式。再据方程式及其参数对模型的各种状态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反馈到安全管理系统中用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最后,把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法概括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并为研究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力学具有准确、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引入力学后可以发挥力学与数学的优势。 建立的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是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对安全管理系统的定量化研究和实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从力学的角度对安全管理进行研究现阶段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乏实证和数据支持,且国内外开展的研究比较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更多投入和实践。 ( 3 ) 安全管理分形的研究进展 企业安全组织结构是企业安全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规范责权关系、明确安全部门的功能定位、优化安全资源配置、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提高安全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可以达到优化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的效果,同时相似维数可以量化企业安全组织结构,而企业分形安全组织 ] 结构中的结构层数与分形单元数是决定相似维数大小的参量。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的优化模型能够在限定因素条件下对企业安全组织结构进行择优,并重新建立起符合企业安全战略的结构模式,从而满足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灵活变化的要求。 我国企业的安全组织结构由最初的分权模式正逐渐向集权模式转变, 在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组织结构的发展动态以及论证企业安全组织结构具有分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相似维数、安全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并利用多属性决策确定最佳的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模式,从而提出了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优化的一般步骤和优化模型。 ( 4 ) 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安全与和谐的一致性体现在两者是不可分的整体 ] 。安全是和谐的表现,在和谐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和谐又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和谐与安全的吻合关系可以从社会和谐、经济和谐、自然和谐这 3 个不同层面进行考证。和谐社会与安全文化一方面强调人的生存或物质层面,另一方面强调人的价值或精神层面,二者形散神聚。安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从特征、任务、原则和目的来阐述安全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统一性。 企业安全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的安全文化氛围下,形成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作用力 ] 。企业安全能力系统包括安全系统目标、安全能力系统和安全系统外部环境三部分,是改进安全水平的重要部分;企业一定的安全能力水平,是安全知识、安全结构和安全文化三者的耦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企业内部安全条件和外部安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5 ) 安全史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史学 ] 是研究安全科学的历史,即借助史料,研究历史上安全活动中人的活动、使用的工具以及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认识、掌握和避免危险、灾难的过程,找出人类安全活动的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安全史学的源头是安全科学的过程和结果,即安全史学是从安全科学发源的,随安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与其他安全科学技术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间的交叉中,可将安全史学分为 15 类。以安全与事故的矛盾为中心,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历史上安全活动规律,总结出安全史学方法论原则即求实性原则、历史主义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将归纳方法、比较方法、综合方法等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到安全史学方法学领域。将考古方法学和史学方法学融入到安全史学中,介绍了史料的搜集过程、整列过程以及分析解释过程。在安全史学方法论原则和安全史学的方法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人的需求层次的安全史学系统研究法,该方法可以为安全史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 6 ) 安全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 2000—2009 )内,我国安全系统工程学发展迅速 ] 。安全系统学的研究主要分为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 ] 和安全系统管理学的研究。安全系统工程可定义为保障系统安全的工程技术,是实际计划、设计或建设一个安全系统的工程实践过程。安全系统工程学则是一门学科。鉴于安全系统具有非线性、混沌、分形、模糊性等复杂特性,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耗散论、协同论、突变论等都是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将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型推广应用到安全系统工程学方法论当中,并进行改进,建立以环境为第四维的安全系统工程学方法论的四维结构体系框架。新的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具体方法体系包括安全系统分析法、安全系统评价法、安全系统决策法、安全系统优化法、安全系统建模与模拟法,及安全系统预测法,各种方法相互联系。 安全系统管理学 ] 是基于安全管理学的研究提出的分支学科,是综合运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和规律,研究系统内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应进行的全部安全工作,研究系统的风险分析、预测、评价、决策等实施过程,通过风险预控管理,制定消除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使系统形成有机协调、自我控制的安全管理模式,最终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安全系统管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对象是安全系统;研究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揭示系统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有安全系统的范畴和特性、安全系统管理的规律、实施过程以及方法、手段等。系统安全管理是我国安全管理发展的方向,在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基础上设计出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结构 ] , 建立我国的安全管理模式,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7 ) 安全人机学的研究进展 在统计研究中 ] ,人机工程学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而且其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但目前各学科对该理论的应用研究还不平衡,有的学科应用已得到广泛的推广,有的学科才刚刚起步。 JACK 、 SAMMIE 、 ERGO 、 ERGONOM 、 Ergo Tech 等人机系统软件是国外开发用于人机评价,我国在人机评价方面常用的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有:人机系统分析检查表法、操作顺序图分析法、错误分析等方法 ] 。 人因可靠性研究 ] 是系统可靠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因可靠性研究和安全行为学侧重于安全系统中人因可靠性和人的安全行为的研究,研究领域侧重于核电业、航空航天业、石油化工业及军工业等领域 ] 。当前我国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现状:定量研究方法占主导,而对定性研究方法认识不够,从质和量的研究方法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来讲,只有将 “ 质 ” 与 “ 量 ” 的方法进行整合,使之进行优势互补,才是未来心理研究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 。 2 安全学科研究的一些进展 在安全学科研究为对安全学科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对安全人才制度、安全科学学、比较安全学、比较安全教育学、安全混沌学、安全统计学、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律师职业、安全注册人机评价师制度等开展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1 ) MSA 教育制度的提出 从我国安全管理高级人才市场需要出发,呼吁尽快设立安全管理硕士 MSA (Master of Safety Administration) 研究生教育制度 ] ,提出安全管理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需向 MSA 和 MBA 、 MPA 借鉴教育经验。 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安全管理领域,从人的个性特征出发,把岗位安排与管理方法相结合,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安全管理设计,提出了一种可供企业参考的人性化安全管理模式和实施方法 ] 。 ( 2 ) 安全科学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科学学 研究包括 3 方面:一是关于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二是关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向现实安全生产力转化的研究;三是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经济、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安全科学学可帮助提高人们对安全科学技术事业社会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为国家制订发展安全科技的路线、战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可促进安全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实现合理化和提高效率,可帮助安全科技研究人员扩展知识宽度、推进思维深度和提高创新能力等等。 因此,安全科学学是安全学科的顶层领域,其研究是安全科学的前沿和最高境界。 ( 3 ) 安全科学方法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科学方法学 ] 是以解决安全问题为着眼点,以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手段和遵循的途径作为研究对象,在原始创新和组合创新安全科学方法的同时,既分别研究各种安全科学方法的内容、特点、作用及其合理性,又从整体上研究这些方法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概括出它们间存在的规律的一门科学。安全科学方法学的体系是以安全为着眼点,以总论 — 安全系统科学方法学 — 安全人机环方法学 — 典型安全科学方法 — 安全科学方法实践与创新为主线,其中安全科学方法学的不同层次与安全学科的不同层次相互对应和支持。 ( 4 ) 比较安全学的研究进展 比较安全学 ] 是从人体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角度出发,并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创造保障人体健康条件为着眼点,通过对安全体系中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不同时空的事、物、环境、人的行为、社会文化、知识等进行对照,从而揭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提供借鉴和相互渗透的一种安全科学方法,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最原始、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比较安全学的学科分支体系从安全科学的理论类别、灾害类别、安全管理类别、工程类别与安全学的纵向分支来构建。比较安全学的方法主要包括质与量的比较、静态与动态的比较、现象与本质的比较。 ( 5 ) 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进展 比较安全教育学 ] 是比较安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比较安全教育学是把比较的方法作为主要方法,以归纳、统计、描述、观察等方法为辅助方法,对不同的行业、地区、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安全教育方法、安全教育模式、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理念等进行分析,以发现它们异同、联系和特点,并由此揭示安全教育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比较安全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比较法、历史分析法、统计法、归纳法、观察法等。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安全教育进行比较,可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安全教育的不足,从而提出改进,使之更加完善。 ( 6 ) 安全混沌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混沌学是基于对混沌科学与安全科学基本特征的比较,将混沌科学中的现代化知识运用到安全科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安全混沌学 ] 是以现代数学理论为工具,以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以安全系统 “ 混沌 - 耗散 - 突变 - 协同 - 灰色 - 唯象 - 分形 - 拓扑 ” 等理论为主体,以实现安全系统混沌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和负效应为目标,对安全科学基本规律、安全学基本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的学科。 安全混沌学的构造思想是用归纳演绎方法对目前应用于安全领域的各种非线性理论抽象后的再汇总、联系后的再创新;安全混沌学整合了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突变论、协同论、灰理论、唯象理论、分形理论等非线性理论在安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联系,进一步深化了对安全系统本质规律的认识并革新了安全观,发展了传统的安全学原理,可指导安全科学定量化研究的方向,安全混沌学的创建顺应安全科学发展的时代趋势,有利于引导安全领域的科学观念与研究方法产生质的变化。 ( 7 ) 安全统计学的研究进展 安全统计学是综合利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生产、生活领域中与安全问题有关的信息的数量表现和关系,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与一般规律,对安全生产、生活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保障安全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建立在是安全基础学科和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学科的基础上。从统计研究的侧重点、安全系统统计范围、典型行业安全统计、具体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等方面来构建安全统计学的分支体系。 其中在 行业安全、伤亡事故、自然灾害、职业健康安全、安全经济学和安全社会学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多。结合对安全统计学理论建立、传统安全管理与统计学的结合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安全统计学的应用的展望,讨论安全统计学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 8 ) 安全律师职业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完善,安全评价工作深人开展,从业人员的不断扩大,配套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安全律师 ] 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安全律师,不仅需要具备诚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品质,还需具有安全信仰。在要具备一般的法律知识以外,安全律师还需要掌握各行业安全技术及管理知识。 ( 9 ) 安全注册人机评价师制度的研究进展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从狭义的预防伤亡事故发展到安全 — 健康 — 舒适 — 高效 — 审美阶段。其重要标志之一是从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和开展安全评价发展到注册人机工程师制度和开展人机工程评价。 多年来,我国尽管很多人已开展人机工程及评价研究,但还未见有关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建设及其相关研究文章 - ]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注册人机工程师资格认证系统,如美国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的从业理念与行为准则,需具备的知识体系,以及资格认证的标准等。 我国在建立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和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等工作时,可学习美国的有关经验及借鉴近 10 年来我国开展安全评价制度建设的经验。 3 参考文献 ] 吴超 . 我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概况与发展趋势 . 发展中的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与思考 . ( 2007 ): 59-68 ] 吴超 . 中美高校安全类学科专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7.11): 246-254 ] 牛金成,许放 . 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之比较分析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 ( 5 ) :83-88. ] 钟期进,吴超,刘辉 .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4 ): 3-13. ] 吴超 .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 ( 11 ): 5-15. ] 孟娜,吴超 .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SMMA) 及其应用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4 ): 55-61. ] 廖伯超,吴超 . 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的构建方法与模型优化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 ( 3 ) . ] 吴超,刘爱华 . 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建设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5 ): 67-74. ] 王爽英,吴超 . 企业安全能力系统构建及层次分析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5 ( 3 ): 181-184. ] 石英,吴超,阳富强 . 安全史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5 ): 3-10. ] 魏亚兴,吴超,胡汉华 . 近十年我国安全系统工程学发展研究综述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7 ( 6 ): 162-167. ] 阳富强,吴超,覃妤月 . 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8 ): 10-20. ] 张舒,史秀志,吴超 . 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建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6 ): 9-16. ] 王爽英,吴超 . 系统安全管理的三维模型探讨 . 现代管理科学, 2010 ( 8 ): 30-34. ] 谢正文,吴超 . 近十年我国人机工程学应用研究进展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31 ( 3 ): 52-53. ] 李珞铭,吴超 . 人机工程评价研究概况 . 人类工效学, 2010 : 16 ( 2 ): 78-80. ] 阳富强,吴超,汪发松,等 . 1998-2008 年人因可靠性研究进展 . 科技导报, 2009,27 ( 8 ): 87-94. ] 谭波,吴超 . 2000-2010 年安全行为学研究进展及其分析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21 ( 12 ) :17-26. ] 胡晓娟,吴超 . 人的安全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的综述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7 ): 5-13. ] 吴超 . 关于设立 MSA 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思考 . 大学教育科学, 2004,4:76-78. ] 李明,吴超 . 一种企业人性化安全管理的参考模式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30 ( 5 ): 45-46. ] 吴超 . 安全科学方法学 .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 吴超,易灿南,胡鸿 . 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6 ): 17-28. ] 陈松,吴超 . 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0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0 ): 89-99 ] 吴超,杨冕 . 安全混沌学的创建及其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8 ): 3-16. ] 李珞铭,吴超,邓艳星,等 . 安全律师新职业的展望及其知识结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9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09 ): 133-137 ] 钟剑,吴超 . 美国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 . 现代职业安全, 2010,1 ( 113 ): 100-105. ] 吴超 . 我国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和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展望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1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1 ): 37-41 ——本文作者:王婷,吴超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4386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百姓需要掌握的安全科学原理
热度 1 Greg66 2012-9-23 13:43
1.事故是一种带来损失的现象。 损失可能有生命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事故有大有小,不可怕。走路打个“趔趄”也可以当做事故,造成伤亡的爆炸也是事故。 2.事故的发生与日常行动方式有关。 “行动方式”在科学上应该叫“动作”。动作方式不正确是引发事故的最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要按照指示信息的指导进行动作,不可以把指示信息所说的忽视了,否则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本条根据“事故的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出。 3.事故的发生与接触的、周围的物质、物体有关。 所以到一个地方、接触一个东西都要小心谨慎,拿不准是否危险时,一定不要“动”。 本条根据“事故的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出。 4.大事故是小事故的积累结果。 发现日常的不安全的小事,一定及时处理,否则就要累积成大事故。本条根据“安全累积原理”导出。 5.安全素质与单位的管理系统有关。 所以单位一定要安排些安全知识培训,或者自己也要经常看些安全知识。本条根据“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错误”导出。 供讨论。
3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部分文章目录
热度 1 After50 2012-9-23 08:57
安全科学与安全学科研究的部分文章目录 石英,吴超,阳富强 . 安全史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5 ): 3-10. 孙华山,吴超,刘潜,吴宗之,杨书宏 . 再论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 16 ( 10 ); 56-66 阳富强,吴超,汪发松,等 . 1998-2008 年人因可靠性研究进展 . 科技导报, 2009,27 ( 8 ): 87-94. 阳富强,吴超,覃妤月 . 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8 ): 10-20. 李珞铭,吴超,邓艳星,等 . 安全律师新职业的展望及其知识结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9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09 ): 133-137 李珞铭,吴超 . 人机工程评价研究概况 . 人类工效学, 2010 : 16 ( 2 ): 78-80. 吴超,王婷 . 安全统计学的创建及其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22 ( 7 ): 3-11. 吴超,刘爱华 . 安全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建设的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5 ): 67-74. 吴超,杨冕 . 安全混沌学的创建及其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8 ): 3-16. 吴超,易灿南,胡鸿 . 比较安全学的创立及其框架的构建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6 ): 17-28. 吴超,董媛媛 . 安全管理系统的图论表达法( SMSGTE )及其应用 . 重庆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8 , 31 (专刊): 77-81 吴超 . 中美高校安全类学科专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7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7.11): 246-254 吴超 . 关于设立 MSA 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的思考 . 大学教育科学, 2004,4:76-78. 吴超 . 安全科学方法学 .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吴超 .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 ( 11 ): 5-15. 吴超 . 我国人机工程评价制度和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展望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1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1 ): 37-41 陈松,吴超 . 比较安全教育学的研究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10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2010 ): 89-99 孟娜,吴超 . 安全管理力学分析方法 (SMMA) 及其应用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4 ): 55-61. 胡晓娟,吴超 . 人的安全心理特性研究方法的综述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 ( 7 ): 5-13. 钟剑,吴超 . 美国注册人机工程评价师资格认证 . 现代职业安全, 2010,1 ( 113 ): 100-105. 钟期进,吴超,刘辉 . 中美安全科学发展“黄金十年”比较研究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20 ( 4 ): 3-13. 廖伯超,吴超 . 企业分形安全组织结构的构建方法与模型优化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 ( 3 ) . 谭波,吴超 . 2000-2010 年安全行为学研究进展及其分析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21 ( 12 ) :17-26.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336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还有一个调查:安全学科基本问题调查问卷
Greg66 2012-8-30 17:02
作者还做过一个调查: 安全学科基本问题调查问卷 ,由20个安全学科基本问题组成。这个问卷自2009年10月开始挂在网上,到目前为止已经近3年时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163 人做过回答,结果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赞成率最低的是“ 《安全学原理》也就是《安全科学原理》 ”这个问题,有40%的人不赞成这种说法。我对这个问题其实颇为不解,“某学原理”难道不是“某科学原理”?那又能是什么呢? 读者如果想访问,依然可以点击这个 《安全学科基本问题调查问卷》 。 安全学科基本问题调查问卷回答结果 序号 问卷内容 赞成率 (%) 1. 事故是人们不期望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 93 2. 事故包括职业病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理由是,从从业者职业生涯的时间历史长度来说,职业病的发生也具有“突然”的特点。自然灾害事件符合事故的定义。 75 3. 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类别不同、大小(损失量)不同的事故。 79 4. 安全学科的研究目的是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失。 95 5. 根据安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基本原理可以导出,该学科共有两大类研究内容,他们又可以具体分为四个具体的方面。 97 6. 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安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社会(管理)科学方法也有自然(工程)科学方法。 96 7. 安全学科属于文理综合、学科交叉、行业横断的综合学科。 98 8. 安全学科至少有 4 条基本原理可以看作是支撑本学科存在的基本公理。第一,一切事故都有原因(海因里希, 1931 );第二,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 1931 );第三,事故的严重度和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符合“事故三角形”分布规律(海因里希, 1931 ) ; 第四,个人行为决定于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由组织文化所导向(组织行为学原理)。 94 9. 安全学科以组织为研究范围,理由是事故的发生、发展的可能性在社会组织内是可控的,因为组织有适当支配资源的能力。 87 10. 安全学科的最基本名词有三个,即危险源、事故和风险,其他名词的定义基本上都可以由这三个基本名词导出。 90 11. 安全学科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二级学科,也即安全学科的四个大的研究方向:自然安全学,研究安全事故发生、发展的自然科学机理和规律;社会安全学,研究安全事故发生、发展的社会(管理)科学机理和规律;安全工程学,研究安全事故预防及事故后损失控制的自然(工程)科学(技术)手段,包括各行业内所涉及的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学,研究安全事故预防及事故后损失控制的社会(管理)科学手段,包括各行业内所涉及的安全管理方法。 95 12. 《安全学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事故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律,也就是主要研究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学科的基础部分。 96 13. 《安全学原理》也就是《安全科学原理》。 60 14. 安全学科的应用部分是安全工程学(多门课程组成)和安全管理学(也需多门课程组成)。 97 15. 安全学科有各个行业通用的课程,也有各个行业不能通用的课程。 94 16. 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法规(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人机工程学,这七门课程在我国大学中普遍开设,它们适用于各个行业,几乎与行业无关。 79 17. 根据“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协调行为”这一管理学定义,安全管理学重在在各个层面上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 86 18. 安全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安全管理是在各层面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学问,而安全(工程)技术是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学问。 92 19. 广义安全管理实际是关于事故预防(海因里希提出)的学问。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广义安全管理 = 安全技术 + 狭义安全管理。 86 20. 安全学科应该重点研究行业通用的内容,行业不通用的内容(行业安全技术)可以放到行业工程技术学科中去研究。如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抽排瓦斯技术装备可以在采矿工程学科中去研究,引爆瓦斯的火源的产生(如员工带电作业)属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在安全学科中研究。 79 注解:目前作者的看法是“个人不安全行为=不安全习惯+不安全动作”。
4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重要的学习安全科学的方法
热度 2 Greg66 2012-8-11 22:04
最重要的学习安全科学的方法就是从案例中学习。一些同学总是在理论上谈东说西,不知道研究什么,不知道现场(社会管理、生产实践、科学研究)需要什么,究其原因是,案例研究太少。 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的事故案例,研究它、分析它,你心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解决,而且可以引发你无限思考。 请现在就动手,找案例分析。
5269 次阅读|6 个评论
这五条作为安全科学的基本规律应该可以
Greg66 2012-8-8 21:28
一切事故都有原因; 事故的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方面( 海因里希 ); 安全累积原理(事故三角形,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提出的,和博德提出的实际都类似); 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错误(组织行为学原理)。 凡是可能发生的总会发生(墨菲)
6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科学需要具体化、定量化、产品化和工程化
热度 1 Greg66 2012-8-5 08:26
安全科学经常被大家认为是软科学 ,虽然其实不是,但是对其基本概念的具体化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最好能够定量化,这样才有说服力。为取得更好的效果,让人理解、接受进而应用其科学原理,安全观念、观点、原理的产品化、工程化亦特别重要。这个思维方式不仅对安全科学,对其他科学也是一样的。安全科学概念、观念、观点、原理的具体化、定量化、产品化、工程化道路,虽然还是正处于发展当中,但是大家只要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会取得进展的。
46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2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征文通知
After50 2012-2-28 16:07
[转载]2012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征文通知
2012 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征文通知 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ISSST)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3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苦耕4年的著作终于出版了
热度 13 After50 2011-8-22 16:52
苦耕4年的著作终于出版了
苦耕4年的著作终于出版了 今天,当我收到快递公司寄来的样书——我苦心耕耘了四年的《安全科学方法学》,我第一个想法是先写篇博文,抒发一下自己编撰此书过程的酸甜苦辣,包括苦闷、坎坷、艰辛、快乐、。。。。。。、以及一点点的成就感,也鼓起勇气斗胆自吹自擂一次。 《安全科学方法学》全书96.9万字,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于2011年7月第1次出版。该书分5篇20章。第一篇为安全科学方法学总论,包括:安全科学与安全科学学,安全科学方法学要素,安全科学方法学基础;第二篇为安全系统方法学,包括:安全系统方法导论,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复杂安全系统方法,安全系统现代管理方法;第三篇为安全系统人-机-环方法学,包括:安全系统控制与安全仿真方法,人因特性研究方法,人因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方法,安全社会科学方法学;第四篇为典型安全科学方法,包括:安全教育方法学,安全思维方法,安全比较研究方法,安全逻辑学方法,安全历史方法,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安全调查与观察方法,安全预测和评价及决策方法;第五篇为应用安全科学方法学,主要介绍安全管理的数学力学表达方法。该著作还展现了诸多安全科学研究新领域和新思想。 博主编撰出版该书的主要目的是想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材。该书的特点以下:1)以往的有关科学哲学类著作大都是由出身于哲学和理学领域的专家撰写的,但由于博主出身于工学,工学与理学和哲学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和着重点的不同。2)由于本书是第一部安全科学方法学的著作,其框架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本书写方法站在安全科学学的高度,主线从安全方法学总论、安全系统科学方法、人-机-环安全科学方法、典型安全科学方法、到实践安全科学方法,内容层层深入、条理清晰。3)本书编著注重安全科学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尽量做到把文字叙述的文科写作方法与理工科的图表表达方式相结合。4)本书运用副标题画龙点睛,每章都有本章导读、小结,并精选了一些名人的哲言、成语和论述,使本书融入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安全哲学思想和方法论。5)本书融入了博主及其指导的研究生近十年来的有关理论研究成果。 有人说,学习哲学方法需要有年龄、有实践、有思想,这才能悟出其大道理。由此而知,能够撰写哲学方法类著作要求就更高了。确实,在撰写此书时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博主多年一直在做一些矿山通风与安全、地下工程通风与空调、粉尘控制理论与技术、防火防爆技术等方面的科研课题和讲授这类课程及指导研究生,这些经历为后来近十年开展安全科学方法学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2001年以来,博主在为安全类专业博士研究生讲授《安全科学理论》和《安全科学前沿》课程时,深深地体会到,在研究生培养教育领域,安全科学与工程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它们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认可,还需要安全界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安全学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尽管老一辈安全学者已经将安全学科的框架和部分内涵构筑起来了,但安全科学的实质内容还十分贫乏。目前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阶段,有关安全基础理论已经基本讲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有关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已没有很多可讲的了,特别是到了博士生阶段。2002年,博主逐渐地进入了安全科学学的研究领域并对安全科学方法学产生浓厚兴趣和决心编著此书。 写作是艰辛的,跨学科的写作更是艰难!经历四年多时间的思考、摸索、研究和资料积累与整理,通过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和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多次反复,历时数百个日日夜夜的伏案工作,从初拟提纲、积累素材、编写内容、再修改提纲、再积累素材、再修改内容的N次循环,并在许多同行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终于使该书顺利出版! 在此,我谨以此书献给广大热爱安全事业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同学们!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362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安全系统混沌学
After50 2011-8-3 08:21
安全系统混沌学 安全系统混沌学是以现代数学理论为工具,以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为基础,以安全系统“混沌-耗散-突变-协同-灰色-分形-拓扑”等理论为主体,以实现安全系统混沌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和负效应为目标,对安全科学基本规律、安全学基本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的学科。 安全系统混沌学是一门由各种角度不同却又彼此连通的现代非线性理论组合而成的独立学科;另一方面,这些理论又由于其本身的横断性、综合性,使得安全系统混沌学可以渗透至各种不同的安全学科中甚至安全领域的各个方面。 1.安全系统混沌学的意义 安全系统混沌学在安全科学研究中主要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运用安全系统混沌学思想,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安全系统本质特征的认识。安全系统具有客观存在性、抽象性、结构性、开放性、动态性,属于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自组织系统,并以耗散结构存在,具有混沌特性,认清安全系统的本质有利于把握安全系统的运行规律。 2)安全系统混沌学的理论可以衍生出新的事故致因理论和新的系统安全分析法。例如,通过安全系统混沌学的研究,人们可以认为事故是由微小的扰动引起的涨落使安全系统失稳导致的结果;可以定量分析安全氛围的量化作用和机理;另外在系统安全分析中,可以测量系统的无序程度,还可以判定安全系统的稳定性。 3)运用安全系统混沌学思想,可以重新塑造人们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在确定性的安全系统中,由于事故的发生具有内在随机性,唯有依靠连续不断的安全管理才能监控调节系统的控制参数,将系统的运行稳定在预期的轨道上,实现安全系统的混沌控制。 4)运用安全系统混沌学思想,可以产生新的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预测手段。例如,尖点突变评价理论、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以及安全灰色预测理论,为安全系统的分级、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事故预测整理出了较系统的解决办法。 5)安全系统混沌学对于安全科学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哲学指导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安全系统确定性与事故发生随机性的统一,为安全科学理论研究中工具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安全系统混沌学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处理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等的边界混沌衔接问题。 2.安全系统混沌学的理论分支及特性 安全系统混沌理论主要包括安全系统混沌动力学与安全系统混沌控制两大部分。安全系统混沌学主体内容应该包括安全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安全系统突变理论、安全系统协同理论、安全系统灰色理论等。在安全系统混沌动力学中,安全系统具有5大混沌动力学特性: 1)有界性。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轨迹交叉论”,安全系统中各元素的运动轨线始终局限于一个确定的区域,这个确定区域的大小与安全系统的范围有密切关系。 2)内随机性。在安全系统内产生类似事故随机发生的运动状态,这显然是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故称为内随机性,但这种内随机性与通常认为的随机性不同,它是由确定的安全系统对初值的敏感性造成的,是混沌系统特有的确定的随机性,体现了安全系统的局部不稳定性。 3)分维性。安全系统具有丰富层次的自相似结构,各子系统中事故的发生虽轨迹不一,却又有共同的规律,如分形特征等。 4)标度性。安全系统的混沌运动是无序中的有序态,只要对系统中各变量数值的影响参数掌握足够全,测量设备精度足够高,总可以在一定尺度的安全系统混沌域内预测到事故发生的相关信息。 5)普适性与统计特征。安全系统中事故的发生规律表现出一定的统计特征。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3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大家分享我的写书经验
After50 2011-3-6 19:53
与大家分享我的写书经验——我编著《安全科学方法学》 古今中外,方法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古语 “ 授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 就是一个形象的例证。 方法的创新更具原创性和更有价值。安全科学方法也是如此。安全科学方法是经验、知识、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诸多等待解决的安全问题面前,人们最为急需的是找到正确有效的安全科学方法。 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翻开现有的安全基础理论中文教科书时,人们很快发现,其中的安全科学方法大多都是国外学者发明的,都带有外国引进的痕迹。其实,已发明的许多安全科学理论与方法都很简单。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明这些理论与方法呢?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 除了我们对安全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之外, 多年来中国最短缺的教育之一就是方法学的教育。现今能够潜心开展此类理论研究的人才太少和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许多人还悟不出方法学的真正价值。多年来, 许多中国的安全科技工作者习惯性地重视应用别人总结的方法,特别是外国人的方法,而忽略或轻视从方法论的高度开展理论研究并创立自己的方法。 实际上,科学方法学在任何学科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要,但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决定其具有浩瀚的时空,安全科学方法学更显重要,从安全科学方法学的高度研究安全学科思路更宽、效果更好,安全科学方法学的研究必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安全科学成果的涌现。安全科学方法学是以安全为着眼点,以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手段和遵循的途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安全科学方法的原始创新和组合创新,同时既分别研究各种安全科学方法的内容、特点、作用及其合理性,又从整体上研究这些方法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概括出它们之间存在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反思自己多年以来所做的许多工艺技术研究工作之后,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以前在思考和创新方法方面也存在上述同样的问题。因此,作者 2004 年以来开始逐步研究科学方法学以及培养人才的方法学课题,也由于承担安全类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自己体会到需要寻找安全科学研究的切入口、需要获得安全科学的有效研究方法、需要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到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等等。通过较长时间的思索之后认识到,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和层面开展研究,更能高瞻远瞩。研究安全科学学,可以从安全学科的属性出发,可以将安全科学方法学作为突破口。 同时作者感觉到需要尽快撰写和出版一部有关安全科学方法学的专著,从小角度而言可以服务于安全科学的研究生教学,从大视野而论可以为安全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为此,作者 经历四年多时间的思考、摸索、研究和资料积累与整理,通过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 考和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多次反复,历时数百个日日夜夜的伏案工作,从初拟提纲、积累素材、编写内容、再修改提纲、再积累素材、再修改内容的 N 次循环,才完成本书的初稿。本书获得 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将于 2011 年由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本著作第一篇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介绍了安全学科的方法论基础,精选了一批科学方法学的基本方法。本篇可以使读者以更原创、更基础、更高层、更广阔的视野进入安全科学的领域研究之中,为学习安全科学方法学奠定基础 ;使我们开展科研工作会更具科学性,取得的研究成果会更加有价值 。第二篇介绍了 安全系统科学方法论、 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安全系统管理方法、复杂巨系统理论等。 本篇 从更深的层次和方法来描述安全系统的控制与优化,从而为优化安全系统管理等发挥重要的方法论作用。第三篇主要介绍 安全系统控制与安全仿真方法、人因特性研究方法、人因分析与可靠性评价方法、安全社会科学方法。这些方法是实现本质安、体现人本原理、控制不安全行为和研究复杂性安全问题的途重工具。 第四篇主要介绍 安全教育方法学、安全科学思维方法、安全比较研究方法、安全逻辑学方法、安全历史方法、事故统计分析方法、安全调查与观察和实证方法、预测与评价和决策方法等,这些方法是预防事故、创新安全科学理论、科学开展安全推理分析、等的重要方略。 第五篇主要介绍 安全管理系统的图论表达法、安全管理力学方法、企业伤亡事故率的系统动力学、安全系统的信息力学等。这些内容展示了数学、力学方法在安全管理、安全系统科学等领域的量化应用前景。 作为《安全科学方法学》来命名的第一部著作,作者觉得,该书的定位除了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系统性之外,还应该具有“大学”、“大笔”、“大器”这“三大”特色。所谓“大学”是指该书的学问比较高深,有大用途,从科学学的高度写作,读者群为高级知识分子;所谓“大笔”是指该书篇幅较大,可供多个学科专业使用,符合国家高层次图书规划选题;所谓“大器”是指该书具有奠基性、经典性和较长时间适用性。具有这样的定位才不辱该书的名称。 由于本书的核心是方法学,那么方法学也要体现在本书的撰写之中,作者在编著此书时特别注意到方法学的运用。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 1 )以往的有关科学哲学类著作大都是由出生于哲学和理学领域的专家撰写的,但本书 的作者是出生于工学,工学与理学和哲学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和着重点的不同。 ( 2 )由于本书是第一部安全科学方法学的著作,其框架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本书撰写方法站在安全科学学的高度、以高屋建瓴的思想编写,主线从安全 方法学总论、安全系统科学方法、人机环安全科学方法、典型安全科学方法、到实践安全科学方法,内容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 3 )本书编著 注重安全科学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尽量做到把文字叙述的文科写作方法与理工科的图表表达方式相结合。 ( 4 )本书运用副标题画龙点睛,每章前面都有本章导读、结尾小结,并精选了一些古人名人的哲言、成语和论述,使本专著融入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安全哲学思想和方法论。 写作是艰辛的,跨学科的写作更是艰难!由于历时数百个日日夜夜的伏案工作,在深感万分辛苦的同时,也悟出了更多的道理。作者把这些体会集中放在该书的首页作为: “ 作者心语”: ——亲爱的读者,不知您在做科研、设计、管理、工程等之前是否系统阅读过一本科学方法类的著作?如果没有,本书作者诚挚建议您尽快做这个尝试。因为作者在编著完此书时,深深地后悔自己晚读了此类著作 20 年!要不然自己过去的很多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学习科学学,让人志存高远;学习方法学,让人一通百通。 —— 知识给人力量,方法使人聪明。安全科学方法学是安全科学的灵魂。 —— 安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把安全健康当作一种信仰来倡导也不为过。 —— 和谐社会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祈盼,安全科学研究的深层意义在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安全作为问题是古老的,但安全作为学科却是崭新的。安全的渊源底蕴深厚,安全科学的研究空间无限。 —— 从安全科学方法学的高度开展研究,才能获得更加重要、更具原创性和更加系统性的安全科学理论成果。 ——安全学科相对于某一学科来说,它是交叉学科;安全学科几乎与所有学科交叉,因此它是综合学科。 —— 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赋予它具有浩瀚的时空,安全科学方法学是研究和发展安全学科的最重要和最基本方法。 ——我们不需要去界定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问题。由于安全学科的交叉属性,使得安全问题与其他学科的问题没有明显边界。因此,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其它学科的研究人员将长期共同研究安全问题,并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安全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概念,因为人对自身安全及其认为有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安全也是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 ——安全科学方法可以是单一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组合,还可以是方法套方法。只要能够解决新问题,方法组合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安全学科的知识宽广和浩瀚,涉及各个专业;而一个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教会学生掌握自学和发现知识的方法尤为重要。 ——能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自己学习的老师才是一流教师,安全学科专业更需要这样的教师,因为涉及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是不可能学完的。 ——我谨以此书献给广大热爱安全事业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同学们!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3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科学——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热度 2 After50 2011-1-26 19:45
安全科学——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 Safety Science——A New and Developing Discipline 安全是古老的问题,安全是人们最常用的词语之一,但它作为学科却是新兴的。从词典中求证,能看到“安”字有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逸、安稳、安康、安乐、安详、安心、妥善等含义,“全”字有完满、完整、完好、整个、保全或指没有伤害、无残缺、无损坏、无损失等。作为科学名词,安全有诸多定义,例如,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广义的安全,是站在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高度,以人类身心需要为着眼点,从确保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使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一切领域,免受任何危险和伤害,并使人身心获得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快乐长寿的一种状态。 安全科学是从人体免受外界因素(即事物)危害的角度出发,并以在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创造保障人体健康条件为着眼点,对整个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识体系。安全科学的研究,是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和健康得到保障,身心与相关设备、财产以及事物免受危害等,揭示安全的客观规律并提供安全学科理论、应用理论和专业理论。 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其学科特征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安全为着眼点及其人认为有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安全为出发点;能够与多个学科交叉,以多维方式与其它学科有着物质与非物质、有形与无形的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关系。 在不同历史阶段安全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是不同的。例如,现阶段安全科学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有:1)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全生产哲学问题,揭示安全生产的本质,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与作用。2)安全经济及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全生产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与管理问题,安全生产的经济规律和宏观调控机制理论,国家政策与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基本规律,政府、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安全人机学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安全组织学等分支学科。4)安全系统学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全运筹学、安全信息论、安全控制论、安全系统动力学、安全仿真学等分支学科。5)安全科学学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全哲学、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科学体系学、安全规划学、安全体制学、安全人才学等。6)安全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研究安全史学、安全文化学、安全法学、安全伦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教育学等分支学科。7)安全生产事故控制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工程的损伤积累和灾变行为的演化规律、失效模式与事故特征、人-机-环作用规律及安全监测与控制理论。8)典型事故发生机理、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其相关数学、力学、热物理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火灾、爆炸、环境污染重大事故等的机理和动力学演化。 在2009年11月1日实施的新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中,“安全科学技术”在所有62个学科一级学科中排第33位。“安全科学技术”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有11个二级学科和50多个三级学科,并开了多个口子。其二级学科包括:62010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中三级学科有:安全哲学、安全史、安全科学学、灾害学、安全学、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62021安全社会科学(其中三级学科有:安全社会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安全教育学、安全伦理学、安全文化学、安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62023安全物质学、62025安全人体学(其中三级学科有: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学、安全人体学其他学科)、62027安全系统学(其中三级学科有:安全运筹学、安全信息论、安全控制论、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安全系统学其他学科)、62030安全工程技术科学(其中三级学科有:安全工程理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爆炸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程、安全机械工程、安全电气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其他学科)、62040安全卫生工程技术(其中三级学科有:防尘工程技术、防毒工程技术、噪声与振动控制、个体防护工程、安全卫生工程技术其他学科)、62060安全社会工程(其中三级学科有: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经济工程、安全教育工程、安全社会工程其他学科)、62070部门安全工程学科、62080公共安全(其中三级学科有:公共安全信息工程、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公共安全检测检验、公共安全监测监控、公共安全预测预警、应急决策指挥、应急救援、公共安全其他学科)、62099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与1992年11月1日颁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1992比较,新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分类更加科学、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善、层次更加合理、共性更加明显。该标准对引领安全学科发展与安全科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安全科学技术”的许多分支学科的内容基本还是空白,这也为广大安全科技工作者提供的创立新安全学科分支的契机。总的说来,目前安全学科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安全学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安全学科的前景一片光明。 http://blog.sina.com.cn/safetyculture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4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内环境科学和安全科学高产作者(2006年数据)
热度 2 xupeiyang 2009-10-11 09:53
http://www.cqvip.com/asp/zzpm.asp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1 环境和安全科学 岑可法 754 54 93 1.72 2 环境和安全科学 曾光明 417 100 164 1.64 3 环境和安全科学 杨志峰 272 39 87 2.23 4 环境和安全科学 陈坚 236 29 73 2.52 5 环境和安全科学 赵建夫 217 35 65 1.86 6 环境和安全科学 任南琪 214 46 76 1.65 7 环境和安全科学 吕锡武 212 30 70 2.33 8 环境和安全科学 程国栋 194 3 78 26 9 环境和安全科学 顾国维 184 34 69 2.03 10 环境和安全科学 陶澍 182 60 120 2 11 环境和安全科学 史培军 179 29 105 3.62 12 环境和安全科学 周启星 171 73 206 2.82 13 环境和安全科学 周琪 168 42 95 2.26 14 环境和安全科学 倪晋仁 165 16 64 4 15 环境和安全科学 盛国英 149 27 67 2.48 16 环境和安全科学 李培军 148 36 64 1.78 17 环境和安全科学 彭永臻 144 42 95 2.26 18 环境和安全科学 傅伯杰 143 18 74 4.11 19 环境和安全科学 王宝贞 141 44 116 2.64 20 环境和安全科学 欧阳志云 141 22 120 5.45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21 环境和安全科学 张志强 139 9 76 8.44 22 环境和安全科学 张志强 139 5 82 16.4 23 环境和安全科学 高廷耀 133 42 106 2.52 24 环境和安全科学 潘根兴 133 22 76 3.45 25 环境和安全科学 陈英旭 131 43 89 2.07 26 环境和安全科学 骆永明 129 34 137 4.03 27 环境和安全科学 王效科 126 17 76 4.47 28 环境和安全科学 秦伯强 122 25 95 3.8 29 环境和安全科学 郝吉明 118 36 64 1.78 30 环境和安全科学 杨肖娥 118 19 66 3.47 31 环境和安全科学 孙铁珩 117 40 97 2.42 32 环境和安全科学 何品晶 115 41 82 2 33 环境和安全科学 王建龙 111 39 106 2.72 34 环境和安全科学 王子健 111 25 64 2.56 35 环境和安全科学 陈同斌 109 33 147 4.45 36 环境和安全科学 聂永丰 102 37 67 1.81 37 环境和安全科学 黄霞 102 26 73 2.81 38 环境和安全科学 吴振斌 101 34 143 4.21 39 环境和安全科学 陈利顶 93 20 75 3.75 40 环境和安全科学 王学军 92 33 81 2.45 排名 学科名 作者名 发 文 量 被引文章数 被引次数 平均被引率 41 环境和安全科学 王如松 92 28 115 4.11 42 环境和安全科学 朱利中 84 48 117 2.44 43 环境和安全科学 庄源益 77 33 76 2.3 44 环境和安全科学 汤鸿霄 71 25 71 2.84 45 环境和安全科学 孙家寿 69 23 67 2.91 46 环境和安全科学 徐中民 69 8 163 20.38 47 环境和安全科学 王凯军 66 32 72 2.25 48 环境和安全科学 李秀彬 54 2 76 38 49 环境和安全科学 成水平 49 17 82 4.82 50 环境和安全科学 宋玉芳 43 25 82 3.28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164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