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的行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的某些行为数据很难获取-《100%安全套》引发的思考
jalu 2010-1-10 17:38
人的某些行为数据很难获取-《 100% 安全套》引发的思考 我的博客《 复杂网络的Pinning 控制与疫苗接种策略 》发出去后,立即看到一条评论: 关键是数据的获取,涉及到隐私,就算是社会调查也不一定准确。是的, 要获得不同的职业与他人的接触频率的数据并不容易。 人的行为的研究是困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人的某些行为数据很难获取 。前面说的不同的职业与他人的接触频率的数据相对还算容易些,因为这里所说的接触 是光明正大的接触,而 人的某些特殊行为数据就不一样了,很难获得。前些年,我应邀参加过两项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卫生部合作项目的研究,一项是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预警能力》,另一项简称为 《 100 %安全套》。后面这个项目,实际上反映 WHO 的一种导向。该项目主要是对娱乐场所小姐(公共卫生领域标准的叫法是性工作者, sex workers) 进行干预,希望找到 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的关系。可想而知,这样的数据的获取多么困难。这些本来就是隐私,但是为了研究,疾控工作者要联合社会多方面力量,在保证隐私的条件下持续追踪这些对象,了解安全套使用行为并定期给予体检,尽量获得多一点样本数据。当时,我是负责数学建模和计算的,从数学建模来说并不困难,无非是微分方程反问题,数据拟合等一套方法,但是由于样本的稀少做起来就十分困难。最后得到主要结果是, 安全套使用率每提高 16 %, 衣原体感染率下降 50 %。表明提高 安全套使用率可以显著地减小 衣原体感染率。后来发表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据说在国内医学方面带中华的都是好杂志),上层比较重视,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总觉得不足之处在于样本太少了点。对于 《 100% 安全套》 这样一些敏感话题的社会调查是十分困难的,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取代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66 次阅读|3 个评论
2008-02-07 | 最优解的不稳定性——完美的结果难以长久
zhijieleng 2009-2-9 13:41
多年的学习研究导致我一直不愿给学生或课题的东家最优解的结果,而只给他们能接受的可行解区域,原因无外乎我深知一般而言,各种事物发展的最优解是不稳定的、脆弱的、几乎很难达到。没有不受时间影响的衡解,同时,最优解也受资源环境、政策和参与主体行为的变动的不确定性影响,其中,有关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是最难研究的,至今也没有有效的普适性的结论,最多是案例研究的堆积,所以我得出如下论断,应该不失为有科学依据: 有关爱情完美的爱情是需要经营的,但是结果却有好和不好之分。 最容易保持的是一段缠绵悱恻的完美爱情,这就是局部最优解,在一段时间内是容易发生的,但是,保有这个最优却是不现实的,如果不随环境和参与主体的行为变化进行行为调整,完美的爱情就变成昨日黄花。这种结果不确定性并不能以具体参与者的行为而改变,因为这是一个多元函数的最优解,并不是每个变量都能控制的,如果不能控制的变量对解很重要,那么就不要勉强你期望的最优解实现,那是做不到的事。经常有前辈鼓励有志者事竟成,恒心可达等等都是幻想,所以,这类事物的结果就当无解,尽好地左右你能够控制的变量即可。但是,有时,却是可以控制爱情的结果,条件是:在准备成就爱情之前就已经预料到各种概率结果是你能够承受的,而且清楚不能控制的变量是无关事物发展方向的,而你能牢牢把握的可控变量具有左右事物发展的特性,这样随着事物的发展,参与者可以通过经营各种可控变量,达到期望的结果(解)之上,尽管不是最优,但是令你满意即可。 有关工作:明白自己的局限,有可为,更有太多的不可为 。现在有太多的人因为总想工作的太完美而患上抑郁症,正像崔永元所说,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天才,都在挑战往往很难得到的最优解,而且总想从局部最优解向全局最优解发展,碰巧一步步爬上来了,压力之下会有战胜的笑颜,但是,陷入无最优解的低谷时又如何能抵抗自我的否定,他们往往不知道,他们的事业往往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函数,很多决定性变量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我们说历史创造英雄就是这个道理,人生往往能够理解不可达到最优,不去奢想人定胜天、努力学习就有黄金屋和颜如玉更现实。可惜,现在太多的人设想着一夜致富,奢想一蹴而就的成功,所以周星驰的无厘头幻想在中国很有市场,更可悲的是,竟然有人患想中国对国际经济的发展迟缓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脱离环境的要求和幻想是害人,这是许多老师和领导的害人之处,对学生和下属有太多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就是害人害己。 其实,我一直认为,数学模型的可贵之处在于是客观现实的科学缩影,对于最优解的研究和理解,能够看清现实,指导人生和工作的行为。我们学会接受不如意的结果,去尽力控制可以控制的条件努力达到更好一点的结果,要优于追求最好的结果。
个人分类: 做人|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