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80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褚时健:年轻人太急了,我80岁还在摸爬滚打
Kara0807 2018-10-9 16:17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 人生很多事,都不是一条直线。 ——褚时健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 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 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 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 ” 1. 年轻人急不得,要20年见成功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 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 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 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我开始也急,也想马上成林、马上有利润,种了两年树,还是满山红土,橙子销售到了2007年还不好。但是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 现实教育我们,果树每年只能长这么高,肥料、水源等问题都是原来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要20年见成功。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 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 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这几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 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90岁了,还在摸爬滚打。 2. 脑子要活,基础要牢,挣钱要实在 国家要转型,始终要靠人来破解难题。年轻人两下整不成,就想散场算了?这不行。 要坚持下去,莫怕苦,多动脑筋。 脑子不活也不行。 我老伴就说我,如果搁一块地在我面前,它为啥比两边的地产量好?别人不关心,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人不去试,方法不会出来,一点点摸索才出来。 机会始终是有的,你不注意,它就过去了。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 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 像今年我们碰到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 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 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3. 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做事总比别人要做得好,因为我认真,负责任,心里有谱气。 同样是烤酒,我一般两斤半苞谷就能出一斤酒。春节过后天气暖和,有时两斤苞谷就出一斤酒,别人怎么都要过三斤苞谷才行吧?烤酒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过程,发酵期间要有37~38摄氏度的温度。苞谷蒸熟以后,把酒曲撒进苞谷,放进发酵箱里。 箱子里面温度只要够,一次升温,出的酒就一定多。这个道理也是我慢慢琢磨出来的。刚开始烤酒时,大人也不怎么往细了说,只是让我发酵时要关门。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只回答我说“怕冷风”。 我就想:哎哟你还不告诉我,不就是温度的问题吗?关门我肯定学会了,另外每次蒸苞谷时灶里会掉一些炭下来,我不扔它们,用烂铁锅装了,塞到发酵箱下面和边上,这样一来屋子里的温度慢慢就高起来,发酵就有了保证。我记得用了这些方法后,第一、二次出酒率一下就高了15%。 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 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 在我们现在的橙子基地,我经常和那些作业长说: 你们不要傻做,要学会掌握技术,不要以为搞农业只要流点汗水就可以了,大老粗才那么想事情 。 1955年部队评军衔的时候,怎么不给骡子评个军衔呢?打仗的时候骡子最辛苦了,在井冈山的时候驮枪又驮炮,但它什么也评不到,为什么?它不进步嘛!人家求进步的,评大将评上将,你不进步就是不行,对不对? 做事情找规律,就是你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账,莫糊涂。烤酒这件事好像是老百姓都烤了多少年,经验都在肚子里,动手做就可以了。 其实不是这样,我会拿个小本子,记一记,苞谷用了多少,燃料费花了多少,请小工背到镇上花了多少人工费,简简单单都要记下来。卖完酒后,算一算,盈余了多少,这一次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 这笔账你心里不弄个一二三,我看这个酒烤得就不算成功。那个时候莫看我年纪小小的,其他人烤的酒没有我出酒率高,卖的价钱也没有我好。我那个时候烤到经验多了,敲敲酒缸就知道度数有多高,现在这个本事我还有的。 村子里其他大人恐怕都不理解,怎么我一个娃娃烤的酒比他们的要好,其实就是认不认真,会不会做成本核算。 我后来做企业也是这样,认真很重要,成本核算很重要。 4. 多学习、多做事,心里才有底气 我这个人, 愿意多做事,不愿意多说话 。一个人如果庸庸碌碌地活,我相信是不会有什么人生经验的。 回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十几岁在家乡时就帮着母亲谋生,从那时起,我就没有闲下来过,更没有混过日子。 几十年来,我扛过枪打过仗,也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 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我这个人,做事讲求踏实和认真。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且我有十分的认真态度,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 学习多、了解多、实践多,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无论以前在玉溪卷烟厂还是今天种橙,我取得的一些成绩,总有人说“学不会”。 其实,只要你努力掌握事情的规律,并且有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我觉得完全可以学会。 我觉得我并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所做的,都是尊重规律,恪守本分。 曾经有人评价我是这个国家最有争议的人之一,我的人生的确也起起落落。 不过,活到今天,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没有那些得到,没有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 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 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岁月流逝,不知不觉我也是年近90岁的老人。命运待我很宽厚,让我在经历过这个国家和民族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之后,还能看到今天翻天覆地的盛世景象。 今天的年青一代比我们要幸运很多,我们这一代人,人生中有很多妥协的地方,但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更多地做自己。 我不期望别人在说起我的人生时有多少褒扬,我只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 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 ”
个人分类: 德先生|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郑乐怡教授80岁生日纪念集
热度 1 hypermarket 2015-10-3 18:06
2011年郑乐怡先生80周岁,他的学生们集体制作了一本册子作为纪念。当时没有正式出版,不过这也留给了我们放出电子版PDF的自由,供同行朋友们收藏留念。 蝽之旅The Tourism of a True Bug.pdf
4778 次阅读|2 个评论
80岁老太太为了科研学翻墙
热度 7 gaoshannankai 2015-1-14 17:30
回国遇到太多的科研怪相,以前讲了很多负面的, 这次讲一个正面的,按照比例也该讲一个正面的了 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系老教师任树芝老师 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任老师眼不花,耳不聋, 每天走路上下班,运动量比我还大。 每天还坚持去实验室工作, 而且周末,节假日都不例外。 坐在老教师对面,我压力很大啊。 有时帮任老师弄弄电脑,有一次帮他 查一个英文资料,要用到google scholar, 这个东西太管用了,离开他我的工作就完蛋。 有个文献,任老师找了很久,这次一下子就找到了, 她很高兴,又试试她爱人要找的一篇文献,也找到了。 这次发现了又一个更大年龄的老教师在工作, 后来了解到,像任老师这样80多岁的老教师 继续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太多太多了。 于是任老师80多岁学习使用翻墙软件。 向各位仍旧工作在科研一线的老前辈致敬
2275 次阅读|8 个评论
这是合理质疑---对80岁得重点项目资助
热度 18 lin602 2013-6-23 09:06
水迎波博主写的‘ “八零后”老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博文置于顶,推荐与评论非常多。不少人支持与祝贺,不少人提出质疑。 这些质疑合理吗? 我认为是合理的! 这种质疑的结论正确吗? 我没有办法判断! 为什么普通人对这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目前许多现象让大家难以接受,项目评审中经常失去的公信。 其中二个最主要的经历与指标是大家质疑的原因:一是年龄,二是曾经的校长与书记经历。 凡是在中国做大学教师并申请项目的学者都非常清楚,中国目前的学术界与科研管理中有非常非常多的‘黑’,权力与资源成为这里面的重要法码。看看我们周围,全职做科研的教授项目费拿不过全职领导兼职科研的官员,这是大家一个憎恶的现象。 我见过一院士,报一项目被初审‘毙’了,他给一领导打电话,项目又被批下来了。 公信力缺失已经严重地浸蚀到普通公众的‘信任’之心!而这种失去的信任在水老师这博文上体现了出来。 怪这些普通人的质疑吗?我认为不要怪他们。 只有将许多信息逐步大家知道了,我相信大家的质疑会有正确的回答。 我相信身子正不怕影子歪。更相信通过项目的实施,最后的研究结果更能说明资助的正确与否。
10668 次阅读|43 个评论
吴燕如研究员80岁高寿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2-12-4 21:03
吴燕如研究员80岁高寿
2012 年 12 月 6 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燕如研究员,将和她在京部分好友、同事、学生,一起庆祝 80 岁生日。 工作经历: 1962-197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9-198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吴燕如研究员自 1956 年起开始蜜蜂总科的系统学研究,是蜜蜂系统学、传粉生物学、蜜蜂与植物的协同进化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至今发表分类论文 120 余篇, 2 本中国动物志, 2 本中国经济昆虫志,并参与多册地方性专业书籍的编研,编译和介绍了蜜蜂传粉的研究进展。目前,她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仍然活跃在蜜蜂研究领域的第一线,为中国的蜜蜂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在动物研究所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并鉴定并保存了大量的模式标本,奠定与国外同行的合作基础,大大促进了相关研究工作。 我和牛泽清博士受黄大卫研究员的委托,请吴燕如老师选择并提供了一些珍贵的照片,并整理了她发表的大部分研究论文(全文)(动物志和经济昆虫志除外),放在研究组的网页上。 个人简介: http://www.anisys.ioz.cas.cn/sysyjz/gnkcq/kydw/201211/t20121119_3685100.html 学术成就: http://www.anisys.ioz.cas.cn/sysyjz/gnkcq/wuyanru/xscj/ 影像回顾: http://www.anisys.ioz.cas.cn/sysyjz/gnkcq/wuyanru/yxhg/ 致谢:动物研究所杨雪美女士扫描了大部分的照片;王雅男女士上传并制作了网页。
个人分类: 前辈学者|10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