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然出版集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自然出版集团(NPG)《地球与环境资源网》“研究亮点”论文
hillside 2014-1-30 12:20
以下内容摘自自然出版集团(NPG)之地球与环境资源网的“研究亮点”,但对其中的部分生物学、物理学信息作了删简。 http://www.natureasia.com/zh-cn/earth-env/research# 研究亮点 2014年 1月22日 大气科学: 一只中国茶杯中的风暴 Nature Communications 1月22日 天文学:分解的星尘形成太空的分子 Nature Communications 1月08日 大气科学:来自核武器试验的放射性颗粒残留 Nature Communications 1月08日 气候科学:土壤的碳储存潜力可能被显著高估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年 12月18日 地球科学:铀污染的生物治理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月18日 地质学:南极洲有可能存在金刚石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月12日 天文学:与一个近地小行星的近距离接触 Scientific Reports 12月09日 夏季极端天气或导致高纬度冰雪覆盖减少 Nature Climate Change 11月28日 化石:在恐龙崛起时期就能使用公共厕所的像犀牛一样的古爬行动物 Scientific Reports 11月28日 化石:从考古“废料”进行DNA测序 Scientific Reports 11月25日 科学家找到古代火星液态水存在原因 Nature Geoscience 11月25日 北冰洋东西伯利亚大陆架正泄漏大量甲烷 Nature Geoscience 11月18日 科学家发现火星或富含长石矿 Nature Geoscience 11月11日 特定人类活动可影响气候变暖速率 Nature Geoscience 10月23日 生物地球化学:黄金长在树上吗?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月23日 行星科学:火星地壳吸收其大气层的方式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月16日 地球科学:全球变暖——蚯蚓帮助土壤封存碳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月14日 南极臭氧空洞导致非洲南部地表气温升高 Nature Geoscience 10月14日 科学家分析大型矿产形成过程及原因 Nature Geoscience 10月02日 气候:新石器时期欧洲人口数量锐减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月02日 气候科学:驯鹿受到海冰减少的影响 Nature Communications 9月26日 气候科学:阿尔卑斯山的凉爽夏季是否会造成洪涝? Scientific Reports 9月26日 地球科学:重新思考威尼斯的沉降 Scientific Reports 9月25日 生态学:森林正在远离平地、走向山坡 Nature Communications 9月16日 研究发现美国东部下方的热点踪迹 Nature Geoscience 9月12日 触觉:能延伸到纳米尺度的触觉极限 Scientific Reports 9月04日 医学研究:用斑马鱼进行癫痫药物筛选 Nature Communications 8月30日 动物学:鲸能够改变皮肤色素沉积防止晒伤 Scientific Reports 8月22日 生态学:企鹅种群数量在“小冰期”时期大增 Scientific Reports 8月19日 欧洲林区已出现碳汇饱和 Nature Climate Change 8月15日 环境:气候变化可能改变苹果味道和质地 Scientific Reports 8月15日 化石:中国北方早期人类的新证据 Scientific Reports 8月14日 生态学: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植物开花灾难 Nature Communications 8月12日 巨型草食动物灭绝导致营养物质运输减少 Nature Geoscience 7月22日 气候变化或将导致伊比利山猫灭绝 Nature Climate Change 7月15日 天然栖息地或可抵御海水上涨和风暴 Nature Climate Change 7月15日 火山喷发前地震或因断层粘滑运动导致 Nature Geoscience 7月01日 大气气溶胶增加让全球水文循环衰减 Nature Climate Change 7月01日 地震或可导致火山下沉 Nature Geoscience 6月19日 地球物理学:大地震的小线索 Nature Communications 6月17日 气温下降导致一亿多年前海洋生物剧变 Nature Geoscience 6月10日 气候变暖或致部分地区洪灾频率大幅提高 Nature Climate Change 6月05日 生态学:通过减少森林砍伐来保护珊瑚礁 Nature Communications 6月03日 自2005年起海平面每年上升2.4毫米 Nature Geoscience 5月30日 化石:晚侏罗纪恐龙蛋和胚胎化石碎片的发现 Scientific Reports 5月27日 月球陨石坑中罕见矿物或源于撞击物本身 Nature Geoscience 5月22日 地球科学:石器时代的创新与气候变化有关 Nature Communications 5月20日 美国曼哈顿地区高温死亡威胁已超过低温 Nature Climate Change 5月16日 天文学:公众科学家监测夜空亮度 Scientific Reports 4月29日 生物悬浮颗粒或可缓解气候变暖 Nature Geoscience 4月24日 人类学:欧洲冰后期的人类历史 Nature Communications 4月15日 北极表层降雪可显著释放溴导致臭氧减少 Nature Geoscience 4月15日 南极部分地区近期经历剧烈气候变化 Nature Geoscience 4月11日 考古学:精确确定玛雅文明时期相关事件的年代 Scientific Reports 4月10日 地球物理学:火山喷发迹象的解读 Nature Communications 4月04日 生态学:老龄林比幼龄林更能抵抗气候变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 3月25日 研究称小行星Vesta曾经历较多高速撞击 Nature Geoscience 3月21日 地球科学:土壤绘图方法揭示中世纪景观的秘密 Scientific Reports 3月20日 植物科学:环境变化导致植物入侵 Nature Communications 3月18日 海洋最深处微生物群体具有惊人活跃程度 Nature Geoscience 3月11日 热带森林生物量流失或不受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 Nature Geoscience 3月06日 古生物学:现代骆驼可能起源于北极 Nature Communications 2月25日 气候变化或将降低人们的工作能力 Nature Climate Change 2月18日 科学家发现早期月球内部含有水 Nature Geoscience 1月23日 古生物学:有助于鉴别孔子鸟性别的骨头化石 Nature Communications 1月23日 古生物学:分化的有羽毛恐龙 Nature Communications 1月21日 研究发现浮石广泛分布成因 Nature Geoscience 1月21日 研究发现火星上存在生命迹象 Nature Geoscience 1月10日 海洋科学:捕捞使得亚得里亚海鲨鱼和鳐鱼数量下降 Scientific Reports 1月07日 大规模制造生物燃料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2年 12月17日 极地风暴对北大西洋翻转环流有显著影响 Nature Geoscience 12月12日 生态学:一些河流会留住它们所得到的碳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月03日 北美和北欧水资源储量在过去十年里增加 Nature Geoscience 11月26日 海洋酸化使南大洋软体动物外壳正遭受腐蚀 Nature Geoscience 11月19日 过度抽取导致全球地下水匮乏 Nature Geoscience 10月24日 植物科学:微生物帮助苔藓在陆地上定植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月22日 地下水开采引发西班牙洛尔卡地震 Nature Geoscience 10月18日 演化:史前人口数量在农业兴起之前就曾高速增长 Scientific Reports 10月15日 月球土壤水分形成或因太阳风所致 Nature Geoscience 10月08日 铝储存模式或影响温室气体减排 Nature Climate Change 10月08日 大西洋温度波动引发欧洲气候变化 Nature Geoscience 9月24日 出口限制或对碳排放没有作用 Nature Climate Change 9月10日 火星粘土或由岩浆形成 Nature Geoscience 8月20日 潮汐运动可影响冰川下方地震活动 Nature Geoscience 8月13日 气候波动会降低动物对病菌的抵抗力 Nature Climate Change 8月13日 三叠纪时期海洋有机体或因硫化氢灭绝 Nature Geoscience 7月06日 海洋科学:海底火山活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Scientific Reports 6月25日 科学家发现海平面上升最快区域 Nature Climate Change 6月15日 气候科学:热带气旋轨迹预测结果的优化 Scientific Reports 6月11日 海底火山喷发致使海床变化明显 Nature Geoscience 5月07日 太阳辐射让欧洲降温 Nature Geoscience 5月03日 新方法可确定国家间减排技术应用差异 Nature Climate Change 4月16日 喀拉昆仑山脉冰川未曾发生变化 Nature Geoscience 4月02日 海洋环流与北大西洋风暴的密切联系 Nature Geoscience 1月30日 高温可让作物“早熟”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1年 12月12日 格陵兰岛黑尔海姆冰川的长期冰裂活动 Nature Geoscience 12月08日 气溶胶促进云层发展 Nature Geoscience 12月05日 金融危机后 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增加 Nature Climate Change 11月21日 渔业损失与气候变化 Nature Climate Change 9月19日 海绵在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的早期恢复 Nature Geoscience 9月05日 古代俯冲海洋板块与中国的富水地幔 Nature Geoscience 8月15日 枯叶增加了森林碳排放量 Nature Climate Change 8月01日 氮和气候变化 Nature Geoscience 7月11日 埋藏在北大西洋海底的古代地貌 Nature Geoscience 7月04日 深海泥土富含稀有元素 Nature Geoscience 6月06日 古代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缓慢释放 Nature Geoscience 5月09日 安第斯山脉东面有大地震风险 Nature Geoscience 5月09日 泰坦上的氮云层是行星碰撞产生的吗? Nature Geoscience 3月22日 埃塞俄比亚的进展性大陆解体 Nature Geoscience 1月24日 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多种融化模式 Nature Geoscience 1月17日 冰雪融化 气候变暖 Nature Geoscience 1月17日 海冰阻止水银分解 Nature Geoscience 1月10日 冰帽融化 Nature Geoscience 2010年 12月20日 2月在线出版 Nature Geoscience 11月08日 气候变化中的热带降雨量 Nature Geoscience 11月01日 火星有宜居小环境吗? Nature Geoscience 10月25日 海地地震中未被绘制的破裂 Nature Geoscience 10月25日 海地的地震历史 Nature Geoscience 10月18日 海地地震灾难被扩大 Nature Geoscience 9月13日 海洋环流随纬度变化 Nature Geoscience 9月06日 森林在长期热浪中的冷却效应 Nature Geoscience 8月23日 太阳系有更老的年龄 Nature Geoscience 8月02日 短命的污染物 Nature Geoscience 7月26日 大气层生物圈的反馈 Nature Geoscience 6月21日 灾难性洪水快速形成峡谷 Nature Geoscience 6月21日 海下冰川洞穴在溶化 Nature Geoscience 6月14日 火星上的古海洋 Nature Geoscience 5月24日 古气候变暖导致野火风险升高 Nature Geoscience 5月10日 冰川运动随季节而变 Nature Geoscience 4月26日 氮沉积减少土壤碳排放 Nature Geoscience 2月08日 森林砍伐的驱动力 Nature Geoscience 2月01日 火山爆发与古代海洋缺氧事件 Nature Geoscience 1月11日 印度板块伸向亚洲 Nature Geoscience 2009年 11月09日 南加州低水平的地震 Nature Geoscience 11月02日 大气如何移动大地? Nature Geoscience 9月14日 氧气有更早的起源吗? Nature Geoscience 8月24日 大地腐蚀因子 Nature Geoscience 8月17日 风吹来的沙堆积成丘 Nature Geoscience 7月21日 尘埃云绕着地球转 Nature Geoscience 7月14日 史前最热事件尚无法解释 Nature Geoscience 7月06日 从深海进入大气循环的甲烷 Nature Geoscience 6月22日 农业污染 Nature Geoscience 5月18日 冰的生物学 Nature Geoscience 3月09日 南部海洋酸化 贝壳重量减少 Nature Geoscience 1月26日 太阳系最古老的锆石 Nature Geoscience 1月12日 自然杀手细胞也有免疫记忆 Nature 2008年 12月22日 农业增加了河流中二氧化碳的释放 Nature Geoscience 12月08日 陨星冲击可能促成了地球生命繁衍 Nature Geoscience 12月01日 北大西洋重现深层对流 Nature Geoscience 11月10日 喜马拉亚山的升高与季风 Nature Geoscience 10月27日 为地球工程计划排名 Nature Geoscience 8月25日 冰川与河流营养物 Nature Geoscience 7月12日 南亚的砷风险地图 Nature Geoscience 7月07日 四川地震后震区应力分布的变化 Nature 6月23日 用森林和海洋捕捉碳 Nature Geoscience 5月19日 大西洋的飓风会更少 Nature Geoscience 5月15日 对流层臭氧的温室效应 Nature Geoscience 4月24日 海岸污染形成“化学鸡尾酒” Nature Geoscience 4月10日 煤烟正在变热 Nature Geoscience 3月27日 地中海地震周期缩短 Nature Geoscience 2月28日 河岸为何下沉 Nature Geoscience 2月21日 海洋趋势无法探测 Nature Geoscience 1月31日 南极冰雪消融 Nature Geoscience 1月03日 气候政策应与时倶进 Nature Geoscience
个人分类: 科技观察|2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然的中国编辑部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
热度 13 jiahepeng 2012-12-13 11:26
自然出版集团在顶尖科学刊物中率先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编辑部的消息,前几天也形成了媒体热点,新闻发布后的短短 2 天时间,上百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了这一消息。 所有媒体报道的时候,都不忘强调中国科学取得的巨大进步所构成的吸引力:中国科学家去年发表了一成以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这一比例从 2001 年的 1.85 %(在 6,874 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 127 篇)增加到了 2011 年的 11.3 %(在 10,238 篇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当中占 1,158 篇),名列全球第四。 有趣的是,大众媒体对此表现出的兴趣似乎大于科学类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不论是篇幅、版面还是采访量都大于科技类媒体,而在科技类媒体中,科普媒体的兴趣也大于专业的、以科学家为主要对象的媒体,后者包括科技部管理的《科技日报》和中科院麾下的《科学时报》。 是科技类媒体缺乏对《自然》杂志及其子刊的牛气冲天的了解么? 创办于 1869 年的《自然》及一系列子刊,个个都在综合领域或本学科属于数一数二的期刊,即使是这次在中国开办编辑部的《自然 - 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 2010 年 4 月成立后不到三年,就在 2012 年一举夺得了 7.396 的高影响因子,在全球综合性科学学术期刊中名列第四(《自然》杂志排名第一) 。 的确,这次自然出版集团开设中国编辑部能引发这样的媒体热点,恰恰说明,广大公众和大众媒体记者可以不知道影响因子是什么,但对《自然》杂志的大名都早有耳闻,并由此将自然集团的中国编辑部与中国的科学崛起所代表的民族自强联系起来。而相比较而言,更加熟悉行情的科学界媒体记者则可能了解,以前虽然《自然》的编辑部还没有定点落户中国,但《自然》及各子刊的编辑则会经常造访中国领先的科研院所或学术会议,而中国的多份优秀期刊,包括最早取得国际知名度的《细胞研究》,早就与自然出版集团进行了合作,得到了后者的全面支持。 可能由于这些原因,在第一时间,科学界媒体的编辑们难以立刻就此事兴奋起来。 但在第二落点上,在公众媒体迅速另觅新欢后,合格的科技类媒体的编辑们的兴奋才应该真正开始。那就是要问一问,自然出版集团这样的举动,到底能带给包括科学家、科学出版以及科技媒体在内的中国科学界哪些与此前不同的影响,或者说,到底需要通过哪些举动才能带给中国科学界比以前更大的利好?当然,在造福中国的同时,这个编辑部以及可以预期的更多的编辑部,到底能给自然出版集团带来什么? 我们尽可以先从自然出版集团获益的角度展开这个问题。 作为优秀的科学期刊,设立编辑部的初衷当然是获取好的论文以及更好地服务当地读者。但不设立编辑部的时候,不是《自然》系列期刊的编辑们也总来么?对,但那时候的编辑出入中国的各种学术会议或拜访研究机构,接触的是已经功成名就、至少是崭露头角的科研明星,而在中国设立了编辑部,深入到中国的学术界,则可以大力挖掘富有潜力的后起之秀和早期的科研想法,这是短期来访的收获所无法比拟的。 换句话说,短期来访,获得的是绩优股,虽有回报,终究有限。而设立中国编辑部,获得的则是成长股、潜力股,回报当然也会丰厚很多。 当然,中国富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则会从中受益更大。 获得收获的不只是科学家。自然出版集团设立了中国编辑部,当然要逐渐扩大中国本地的编辑、甚至是学术期刊运作管理队伍,这自然会形成了对中国同行的溢出效应,这一点,正如十几年前外企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情景一样。当时,上上下下的媒体都在高喊“狼来了”。而以电信业为例, 10 年以后,全球设备销售的老大变成了中国的华为,而华为也同时成为该行业申请和持有国际专利的领头羊。 就科学期刊界而言,如果说,前几年,包括自然出版集团、牛津期刊出版社这样的行业佼佼者通过合作,帮中国培育了《细胞研究》、《植物生理学报》(均隶属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这样的高影响因子的期刊的话,那么随着世界名刊们越来越多的设立中国编辑部,在没有意识形态影响的中国自然科学出版界,也将会出现诞生中国自己的《自然》、《科学》或《细胞》的可能性,恰如电信行业有了华为、 PC 有了联想一样。 而与此前合作办刊不同,《自然》们通过把编辑部设立在中国,也会让中国的同行和科学界更好地了解到世界名刊的整个运作过程。这方面,就应该包括其对科学传播的重视。 以自然出版集团为例,其运作的自然媒体网站( Nature Press) ,每周向全世界数千名记者发布来自集团所属各期刊和合作期刊的数十篇优秀科研论文的新闻稿,提供几十名科学家的联系方式,还会举行若干场电话发布或采访活动,注册记者基本上每天都会至少收到一次自然出版集团的新闻稿件。自然出版集团还会赞助诸如世界科学记者大会这样的活动,并积极推动世界科学新闻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自然出版集团及其所隶属的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还设立了麦克米伦科学传播服务,帮助科学家们传播研究成果、提高媒体交流技能,得到这些服务的科学家,都会反映极大地受益,因为传播了他们的研究,不仅仅对其进一步获得科研资助有好处(在西方,大部分科研资助机构会要求所资助的科学家向公众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 中国科学家和包括科学记者在内的科学界,如果能获得这些服务,无疑也会大大地受益。 然而,不论是《自然》方面的收获,还是中国科学界的收益,都需要双方主动地和持续地行动起来,而不仅仅是把设立编辑部作为一个象征性的举动。 以《自然》方面而言,其编辑团队需要真正深入到中国科学家、尤其是青年科学家之中,并且与他们进行包括讲座、微博和 BBS 等各种直接交流,对其问题或稿件进行提高,这才能让中国科学家们获得更加直接的帮助,也能让自然各期刊更加容易获得优秀的原创科研成果。 而与此同时,《自然》方面必须提供真正的本地化服务。不要以为中国科学家都用英语写论文,他们的英语水平就好到无需中文服务了。而且,自然出版集团的媒体服务,由于缺乏中文支持,也让不少中国的科学记者望而却步。 这种中文新闻服务并非仅仅是把现成的新闻稿翻译一下就行,《自然》方面有义务,也有能力推动更多优秀的、在自然系列期刊上有发表经历的中国科学家向中国公众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在 一定程度上,只要向公众传播科学没有变成基金委或科技部对科学家的硬性规定,这方面,自然出版集团就可能比中国官方机构的号召更加管用,因为它既能为科学家创造从事这项工作的激励,又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实现这一点。
个人分类: 科技出版|71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