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景天科酸代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山茶科C3植物中的景天科酸代谢(CAM)
热度 2 cjj1650 2012-12-14 10:42
Yuan 等( Tree Physiology , 2012 )在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变态肉质叶片(受真菌感染产生的)中发现了 CAM 途径。 CAM 植物兼具 C3 和 C4 植物的特征,如晚上利用 C4 循环固定 CO2 ,而白天则进行 C3 循环利用 CO2. CAM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植株生长相对缓慢。尽管如此, CAM 为植物应对未来气候变暖提供了新的策略。由美国能源部( DOE )支持的“ CAM 植入 C3 植物 ” 5 年计划( 14.3 百万美元)已经启动( http://www.unr.edu/nevada-today/news/2012/cushman-cam-research ),而通过真菌感染途径所形成的 CAM 或许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 http://treephys.oxfordjournals.org/content/32/2/188 CAM 解释 (图片来源于http://plantphys.info/plant_physiology/c4cam.shtml) 肉质植物的一种特殊代谢方式,简称 CAM 。它们的绿色组织上的气孔夜间开放,吸收并固定 CO 2 ,形成以苹果酸为主的有机酸;白天则气孔关闭,不吸收 CO 2,但同时却通过光合碳循环将从苹果酸中释放的 CO 2还原为糖。这种代谢方式首先在景天科植物中被发现,从而得名。以后在干旱地区的许多其他植物种类中也相继被发现。 CAM 的 生物 化学途径:夜间,大气中 CO 2自气孔进入细胞质中,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 )羧化酶催化,与 PEP 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还原为苹果酸,贮于液泡中,其浓度每升可达 100 毫摩尔。苹果酸从细胞质通过液泡膜进入液泡是主动过程,而从液泡回到细胞质中则是被动过程。在日间,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出来后,经脱羧作用形成 CO 2和 C 3化合物(见碳四植物)。有两种脱羧酶可催化这个反应。有些植物中 NADP (辅酶Ⅱ) - 或 NAD (辅酶Ⅰ) - 苹果酸酶催化氧化脱羧,形成 CO 2和丙酮酸,另一些植物中 PEP 羧激酶催化形成草酰乙酸,并脱羧产生 CO 2及 PEP 。 CO 2产生后,通过光合碳循环重新被固定,最终形成淀粉等糖类。在弱光下,尤其是气温高时,有一部分 CO2 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去。 至 1977 年止,已在 18 个科中的 109 个属, 300 种以上的植物中发现有 CAM 。最大,最重要的科有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番杏科、百合科等。这些科在分类学上虽无明显的关联,但有两个共同的特征:①所有的科都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其中许多种生长于干旱地区。②大部分植物的茎或叶是肉质的。这些特征是在高温、干旱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某些 C3 植物如龙须海棠属的 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 在遇到土壤盐分造成的水分胁迫时,会从 C3 代谢类型转变成 CAM 类型。 CAM 植物的这种避开辐射和蒸腾势很高的白天,而在凉爽的夜晚开放气孔来吸收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的特性,使它的蒸腾比远低于其他类型的植物。 CAM 植物、 C4 植物、 C3 植物的蒸腾比( gH2O / g 干物质)依次为 25 ~ 150 , 250 ~ 350 , 450 ~ 600 。但 CAM 植物单位叶(或其他同化器官)面积的光合速率受所能积累的 C4 双羧酸量的限制,比其他两类植物低, 3 类植物分别为 3 ~ 10 , 20 ~ 40 , 40 ~ 60mg CO2 /( dm2h )。 CAM 植物的低光合速率使它们生长缓慢,但它们能在其他植物难以生存的干旱、炎热的生态条件下生存和生长。 经济上较重要的 CAM 植物有菠萝和剑麻。供观赏的种类繁多,包括仙人掌科、景天科中的多种植物。 以上摘自 http://www.bbioo.com/lifesciences/43-12438-1.html
986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