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J1签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J1签证上海面签记
热度 1 pengfeig1223 2012-12-28 00:51
我预约的是 2012 年 12 月 27 日 14:30 在美国上海领事馆面签 J1 签证。 当天吃过早饭后送儿子去幼儿园,回家后收拾下后去南京南站乘 D5431 ( 10:17 )去上海,票是提前通过网上订的,到南站大概离发车还有 30 分钟,取完票、过安检到候车室就开始检票了。 11 点 45 左右就到上海虹桥火车站了,换乘地铁 2 号线(也是到浦东国际机场的地铁线)经过大概 8 站到北京西路站下,从 1 号出口出来往前走大概 100m 就是梅龙广场。在北京西路站 4 号出口附近有家肯德基,吃过中饭,转了一下,快 14 点了,在附近有个小店,将随身携带的包寄存(店主说所有金属类的东西都不能带进去,我把钥匙、硬币都存在小店)。在梅龙广场西侧就看到有几十人开始排队,因为一直在下着小雨,大家都带着伞,我跟在队伍后面,过了会就开始有人给队伍发快递单,在 160 表上写个号,在伞下填快递单子,结果单子和 160 表确认页都淋湿了,搞得很狼狈,最后拿个牌子,然后坐电梯上 8 楼,开始一套严格的程序,类似机场安检(比安检更严格),还需要将腰带解下,皮鞋脱下,随身的物品放在篮子里经过安检才算是正式进入签证程序。 忙乱中忘了我手腕上还带着手表,也没摘下就这样过去了,看来所谓的安检也主要是个形式。我前面有个小姑娘带着包,马上被所谓的“汉奸”给轰出去了,小姑娘问哪里可以存包,汉奸不耐烦叫她自己出去找地方。 安检后的程序: 排队 1 :整理材料。 进去首先排队,工作人员将需要的材料用个文件夹按特点的顺序排列起来,护照打开, 160 表的条形码露在外面,后面的排队 2 需要扫描。处理完后,工作人员叫我直接去排队捺指纹。 排队 2 : 捺指纹。排队到我时,第一次遇到外国帅哥,汉语说得很好,扫描完后指纹没捺让我去另一个窗口,赶紧往另一个窗口跑,却被旁边一中国 MM 挡住,让我交给她,叫我找个地方坐下等着叫我,也不知道我们 J1 是不是需要多个啥程序,后来发给我时发现在 160 表上用圆珠笔画了 2 个符号。再排队 2 ,捺完指纹。 排队 3 : 面签。 面签采用单路排队(排队 2 是多路排队)多窗口服务,这是排队论中被认为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排队方式。 排到我前面的好像也是一位访问学者,资料居然没有准备好,面签的帅哥让他先到一旁去整理,让我先上了。刚开始他说中文,后来听说我是去作访问学者的,用英语问我去哪个学校,还好我有准备,说了惟一的一句英语。再往下问我就没听懂了,后来帅哥用汉语说了一遍,大概汉语也不够好,我又没听明白,刚才在我前面的那位后来在旁边整理材料的老兄大概听懂了,插了一句,说是让我介绍一下我写的文章,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从何说起,只好用汉语说了几句我论文涉及的几个主题,帅哥大概觉得跟我交流有困难,没有浪费时间,刷刷在我的 2019 表上划了 2 笔,盖了个章就把我的护照、快递单子, 160 表确认页及中信银行的收据抽走,其他的材料还给我。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大概只有 1 分钟,我之前通过同学介绍、查阅相关材料准备的一堆东西(包括政府奖学金的资助证明、存款证明、工资证明、户口本、结婚证、家庭合影照、 CV 、研究计划、导师简介等等)都没有用上。我还在那发愣,收拾帅哥还给我的材料,旁边一个“汉奸”马上过来请我赶紧离开。离开窗口坐在旁边一个椅子上想整理一下有没有忘了啥,我还没从1分钟的签证过程中缓过来,又一“汉奸”过来请我们坐在这的几位赶紧离开,美帝的地盘不可久留。 出大使馆大概是 15:45 分,取包,到虹桥火车站买高铁票回家,我回程的车票是 G22 ,从虹桥火车站到南京南站中间不停, 1 小时 7 分钟,但是今天好像所有动车高铁都晚点了 ( 我印象中我不多的乘高铁经历,大概一半的时间都出现晚点 ) , G22 晚点 45 分钟左右。到家已经是晚上 7:30 。 小结:今天忙乎一天,有实质性意义的,面签 1 分钟,捺指纹 30 秒。 多说两句,就是那帮被称为“汉奸”的,多少年过去了,感觉还是具有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买办的遗风,整个做派就如李敖先生对上海某些人的评价一样, 总是那么让人不爽。 想一方面是因为每天面临这样的人,犯在他们看来这样那样的错误,难免有些不耐烦,他们的不耐烦不像北京人那样的 …, 而是另一种风格,想个人有个人的体会;另一方面,可能也的确有替洋人办事高人一等的一种心态。相比起来感觉上海虹桥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让人感觉就好得多。 需要表扬的是: 同样是每天办同样事情的老外 ( 我遇到面签的帅哥和让我捺指纹的帅哥 ) 一直是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个人分类: 感悟|679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