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的贫困结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的贫困结构PDF版
黄安年 2012-12-28 06:48
美国的贫困结构PDF版
美国 的贫困结构 PDF 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12 月27 日 发布 本文系笔者著《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的历史编第十四章《 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与美国的贫困问题环境保障 》第二节《美国的贫困结构》内容,该书 1998 年 3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见第 431-440 页。这里发布的是 PDF 版 11 页。 这里的文字版曾以同题发表在 2007 年 3 月 1 7 日 黄安年的博客的两篇博文 , 两者内容有些区别。 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 黄安年文 2007 年3 月17 日 (按:科学界定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是美国解决封裕社会下的贫困问题的科学依据,也是美国现代社会保障机制中保障低收入家庭和个人的重要依据。《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一文发表在《史学月刊》 1997 年第 4 期上,学术交流网社会保障研究栏目 2002 年 6 月 11 日、 002 年 8 月 20 日、 2005 年 10 月 12 日发表。笔者所著《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1945-1996 )》第十四章 “ 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与美国的贫困 ” 的二美国的贫困结构和三美国贫困线、贫困发生率的调整谈到了这写问题( 430-447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大量统计材料考察了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及特征、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的调整。指出:在美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和部分居民的贫困化共生的,经济的增长并不能自动地消除贫困现象,社会保障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关键词:战后美国 贫困 贫困结构 贫困线 贫困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即使最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在美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和部分居民贫困化共生的。经济的增长并不能消除美国的贫困,尽管保障赤贫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了贫困问题,本文着重考察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因为它为社会保障政策及反贫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依据。限于篇幅对于贫困的原因及反贫困对策不作深入分析。 一 . 美国的贫困概念 界定贫困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 它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 ,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情况有别。在早期和近代美国有旧贫困和新贫困之分 , 前者指移民来到新大陆时期的贫困 , 后者指新大陆发展中的贫困现象。在现代美国 , 主要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和贫困现象。 这里论述的是经济贫困问题 , 并不论述文化贫困问题和不平等问题 , 但是贫困问题是和这两个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说来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指处于维持一个人的生存和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收入状况。即基本生存权和最低限度的营养、休息、温饱和照顾。有人称为生存贫困标准 , 或最低体面生活标准。 这种绝对贫困标准线随不同时间、家庭和个人情况变化而改变 , 因为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生存需要和最低限度生活需要的标准是不同的。在美国绝对贫困表明其生活水平低于政府每年公布的贫困线标准。 由于美国现代化进程在二战后的巨大变化 , 50 年代后期进入了丰裕社会阶段 , 与此同时在美国出现了新贫困现象 , 对这现象进行阐述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1958 年由约翰 · 肯尼思 · 加尔布雷斯出版的《丰裕社会》和 1960 年迈克尔 · 哈林顿所著的《另一个美国》。 这种强调美国存在 “ 被遗忘的人 ” 和 “ 被忽视 ” 穷人状况的新贫困现象 , 并采取反贫困措施的主张 , 对 60 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尔布雷斯认为 :“ 当人们的收入即便足以维持生活 , 但明显地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时 , 他们就是受贫穷袭击的人。 ” 他建议把每个家庭的现金收入 1000 美元定为贫困线。 1962 年 , 利昂 · 凯瑟琳提出了四口之家年收入为 4000 美元为贫困线的建议 , 并把 4000-8000 美元之间的家庭划归 “ 被剥夺了基本权利 ” 的家庭。 1964 年美国社会保障署在对穷人家庭状况作了研究后 , 将贫穷界限分别确定为贫穷和接近贫穷的概念 , 提出依据对 124 种类型家庭做出一般概括 , 区别他们的家庭供养者的性别、赡养子女数字、住宅情况、 食品消费情况等。 1964 年 ,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提出城市居民四口之家年收入在 3000 美元以下者定为贫困线 , 按此计算当时美国有 1/5 的贫困家庭。经济顾问委员会在什么是贫困 ? 哪些人是贫困的专题论述中说 :“ 社会保障署确定四口之家的非农民的 ‘ 低收入费用 ’1962 年有 3955 美元。而按 ‘ 经济计划费用 ’ 来计算 , 则确定为 3165 美元。 ”“ 平衡这些家庭的费用 , 确定家庭所有年货币收入为 3000 美元 (1962 年税前价格计算 ), 即每周收入低于 60 美元。 ”“ 按总费用 1/3 用于食品开支预算计算 , 四口之家年预算 3000 美元 , 即人均周 5 美元。其余 2000 美元 , 保守估计住房将要 800 美元。下余 1200 美元每周不到 25 美元用于衣着、学校书本等费用、家庭设备维修、交通工具、医疗照顾、个人照顾、娱乐、保险及其他。 ” 1966 年奥斯卡 · 奥纳梯提出将贫穷划分为最低生存线 , 最低充足线和最低舒适线三个水平。 一般说来 , 生存标准所作的估计仅仅是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一揽子货物的假定成本 , 对此罗伯特 · 基尔帕特里克认为绝对贫困的计量方法 “ 在当代美国调查贫困时不是特别有用的 ”, “ 按一个世纪前人们所想象的贫困条件 , 在今天的美国几乎没有贫困。 ” 事实上最低生活所需要标准往往设想规定心理学上和生物学上的需要 , 由于社会经济福利质量的变化 , 它实际上是经常改变并调整体面生活需求的 , 所以不少人人认为这种最低体面生活所需标准也是相对的。 生活所需标准在生活费中是不分类的。这种生存贫困标准是按美元实际价值每年进行调整的。 1969 年美国政府所通过的官方贫困标准是以社会保障局关于贫困线来决定的。并区分农民和非农民、性别、年龄和家庭规模。贫困线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贫困程度则要看它的贫困发生率 , 即收入低于贫困线下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 同时还看贫困缺口率 , 即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的纯收入与达到贫困线所需要的收入的比例。 由于低收入家庭几乎以他们收入的 33 %用于食物 , 政府将贫困线计算为食物费用的三倍或三倍多一些。 据奥纳梯的估算 , 60 年后 , 在美国按最低维持生活标准计算 , 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在 2500 美元 , 当年生活标准 , 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在 3500 美元 , 舒适生活标准则为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在 4500 美元 , 其人口分别为 2000 万 , 4600 万和 7000 万。 社会保障学家莫利 · 奥辛斯基主张以用在食品费用再乘以三来确定贫穷线。按他 1967 年估算 ,1960-1961 年间 , 都市家庭的开支中平均有 1/3 分之一用于食品 , 二口之家每人 1000 美元 , 三口之家每人 900 美元 , 四口之家每人 910 美元 , 五口之家每人 915 美元 , 6 口之家每人 800 美元。他还说全国有 4500 万人是穷人和近于穷人 , 少数民族中有一半 , 非农业人口中有 1/7, 非白人人口中占到 41-45 %。 按照莫利 · 奥辛斯基的计算 , 一个农村家庭的开支一般少于一个城镇家庭开支 40 % , 一个城镇四口之家的居民年开支需 3130 美元 , 他的估算大体相当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数字。 一份有关 1903-1959 年间纽约市的生活费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测算额定统计材料和 1870 - 1972 年间有关贫困的统计数字显示, 在 1870-1972 年间的贫困标准是持续下降的 , 以最低的体面生活标准来衡量是向上调整的。有的美国学者认为在世纪转折之际 , 美国的社会科学家就建立了贫困线 , 用以计算维持家庭最低生活水平标准预算 , 从 1906 年至今有过多次的修正。 关于相对贫困标准是随收入分配的变化而变化的。至少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在完全的相对收入家庭标准 , 取中间值的相对贫困标准 50 %以下为贫困线 ,60 年代中期以来 , 美国社会保障署经常用这种方法来确定贫困线。美国学者维克托 · 富克斯建议将贫困定义决定为 “ 任何家庭收入低于中等家庭收入的一半。 ” 自 1947-1965 年间 , 绝对贫困几乎减少了一半 , 但在中等收入以下的相对贫困却几乎保持稳定。 另一种计算办法是将家庭收入分成五等 , 计算最低 20 %家庭占全部家庭收入的分额 , 用以说明贫困程度。在 50-60 年代美国步入丰裕社会后 , 虽然绝对贫困化的情况有所好转 , 但是相对贫困化的状况一直存在。 按全部家庭分五个等级来统计 , 最低收入的 20 %家庭占全部家庭收入的比例 ,1935-1936 年占 4.1 % , 1947 年占 5.1, 1966 年占 5.6 % ,1972 年占 5.4 %。 从 1947-1972 年间最低的 20 %家庭收入为 5 %左右 , 为最高的 20 %家庭收入的 41-43 %左右的 12 %。 美国人口局 1971 年的资料 , 提供了 1970 年国民收入情况的一些统计数字 ,5190 万家庭中的 25 %收入低于 9867 美元 , 1969 年只有 4.6 %的家庭数高于中位数。老年家庭的中位收入从 1969 年占年青家庭中位收入的 47.6 %增加到 47.9 %。仅一半的 65 岁及以上的户主家庭 (3600 万 ), 其每年的收入低于 5053 元。 80 %以上的老人单身年收入少于 4000 美元 ; 1/4 的单身老人年收入少于 1951 美元。各个年龄段的贫困家庭的数量由 1969 年的 490 万增加到 1970 年的 520 万。 1/4 的老人家庭和 3/5 的单身老人生活在贫困收入水平下 (25 %多 ) 。 根据 1985-1995 年间《世界银行》对美国收入分配中五类 20 %收入或消费的百分比额及最高的 10 %作了统计 , 显示 :1980 年最低 20 %占 5.3, 第二个 20 %占 11.9, 第三个 20 %占 17.9, 第四个 20 %占 25.0, 第五个 20 %占 39.9, 最高的 10 %占 23.3 。 1985 年则分别占 4.7, 11.0, 17.4, 25.0, 41.9, 25.0 。 这些情况表明自 1980- 1985 年间社会财富向有利于富人方面转化。美国学者 W· 卡尔 · 比文斯 1989 年在《谁扼杀了梅纳德 · 凯恩斯》一书中分析说 : 目前美国家庭 20 %家庭拥有美国财富的 45 % ; 最底层的 20 %家庭拥有财富的 5 %。 1987 年 20 %家庭的收入在 52900 美元以上 , 5 %家庭的收入在 86300 美元以上。 20 %的底层家庭收入底于 14450 美元。 1963 年的贫困线为四口之家 3200 美元 ; 1964 年 19 %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之下 ; 1973 年贫困 线家庭占 11 % ; 1983 年贫困家庭占 15 %。 1988 年则为 13.5 %。 据 1991 年 5 月 9 日 , 美国政府公布的一份众院岁出入委员会报告说 : 美国最富有的 250 万人控制了全美所有收入的 13.5 % , 最穷的 1 亿人收入只占全部的 12.7 %。都市研究中心的伊莎贝尔 · 索希尔说 :“ 我们已变成两阶层社会 ” 在阶梯下大部分是孩子 , 五个孩子中有一个人是穷人。 据 1947-1965 年间美国典型贫困家庭的变化及固定标准的家庭收入的百分比 (1965 年美元 ) 统计自 1947 至 1965 年间低于中数一半的比例在 18.9-20.9 间浮动 , 而低于 2000 美元的比例却由 17.2 降到 9.1, 相差了 8.1 个百分点。低于 3000 美元的则由 30.9 降到 16.5, 下降了 4.4 个百分点。在 1963 年美国非农户家庭中等收入男性家庭为 6745 美元 , 带有 5 个 18 岁以下孩子的为 6590 美元 , 带有 6 个 18 岁以下孩子的为 5765 美元。女性家庭为 3245 美元 , 带有 5 个 18 岁以下孩子的为 1660 美元 , 带有 6 个 18 岁以下孩子的为 2230 美元。 统计数字还显示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即尽管贫困情况在不断变动 , 但是财富的分配却大体保持不变。 1970-1993 年间提供的 1970,1977,1989 年不同时期公布的美国家庭中位收入、贫困水平下家庭及个人情况的统计数字说明 : 就低于贫困水平来说 ,1970 年报告以低于 3000 美元计 ,1977 年报告以低于 5000 美元计 , 1991 年报告的中位收入 1989 年为 34213 美元。在这种情况下 , 低收入家庭的比例 1947 年占 26 % ,1961 年占 18.1,1968 年占 10.0 % ,1975 年占 9.7 % ,1980 年占 10.3 % , 1989 年占 10.3 % ; 低收入个人的比例 1947 年占 49.3 % ,1961 年占 40.0 % ,1968 年占 34.0 % ,1975 年占 31.3 % , 1980 年占 32.5 % , 1989 年占 30.7 %。 按种族分 , 白人低收入家庭在 3000 美元以下的比例 1947 年占 22.8 % ,1961 年占 15.3 % , 低于 5000 美元的家庭 1968 年占 8.0 % ,1975 年占 7.7 % ,1980 年占 8.0 % ,1989 年占 7.8 %。白人个人低收入在 1500 美元以下的比例 1947 年占 47.9 % ,1961 年占 37.7 % ,3000 美元以下的个人为 43.2 % ,1968 年占 32.2 % ,1975 年占 9.7 % ,1980 年占 10.2 % ,1989 年占 10.0 %。 黑人 3000 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的比例 1947 年占 60.0 % ,1961 年占 41.2 % ,5000 美元以下 ,1968 年占 28.2 % ,1975 年占 25.3 % ,1980 年占 28.9 % ,1989 年占 27.8 %。黑人低收入在 1500 美元以下的个人 1947 年占 59.8 % , 1961 年占 54.0 % ,3000 美元 , 1968 年 300 美元以下占 45.7 % ,1970 年则占 40.9 % , 1980 年占 32.5 % ,1989 年占 30.7 %。 据美国学者 G· 威廉 · 霍兰德分析 , 自 1976-1980 财政年度间 , 转移前收入增长了近 38 % , 近 15000 亿美元。此间人口增加了 3.3 % , 64 岁以上人口增加了 8 这 5 % , 单亲家庭增加了 17 % , 贫困减少了 2 % ,1976 年贫困人口为 4180 万人 ,1980 年 4110 万人。 二 . 美国的贫困结构 上面说的是 “ 什么是贫困 ”, 现在来分析那些人是穷人 , 他 ( 她 ) 们分布在那些领域有些什么结构特征 , 根据 1962 年有关美国贫困家庭的统计数字 , 就年龄结构看 14-24 岁年龄段的家庭占 5 % , 而在贫困家庭类中占 8 %。 65 岁及以上的年龄段的家庭占 14 % , 而在贫困家庭中则占 34 %。 就受教育状况来看 ,8 年或少于 8 年的家庭占 35 % , 而贫困家庭则占 61 % , 相反有 12 年以上教育经历的占 20 % , 而贫困家庭则只占 7 %。 就性别看女性家庭占 10 % , 而贫困家庭则为 25 %。就种族状况看 , 非白人家庭占 10 % , 而贫困家庭中的非白人占 22 %。 就地区状况看 , 南部家庭占 30 % , 而贫困家庭则有 47 %。就城乡状况看农村的农民家庭占 7 % , 而贫困家庭数则占 16 %。 1966 年美国贫困和接近贫困的家庭情况统计表说明了贫困现象主要发生在哪些家庭。在全部家庭中贫困的占 15.3 % , 接近贫困的占 7.8 % , 其中女性贫困家庭占 43.0 % , 接近贫困家庭占 8.5 %。白人家庭中贫困的占 10.2 % , 低于全国家庭指数 , 接近贫困家庭占 7.3 % , 也低于全国的指数。而黑人家庭中贫困的占 39.9 % , 接近贫困家庭占 12.9 % , 均远高于全国指数。至于女性家庭无论白人还是黑人 , 均高于男性家庭。 在各类年龄段贫困家庭中 18 岁以下儿童占到 18.0 % , 65 岁及以上占到 55.3 % , 其中黑人女性 18 岁以下的占 78.4 % , 黑人女性 65 岁及以上的占 84.3 %。可见贫困现象集中在黑人、女性、 65 岁及以上 , 18 岁以下 , 而最贫者为黑人女性中的 65 岁及以上家庭。 有关 1966 年美国贫困和接近贫困的户主各个年龄段情况和收入统计说明各类家庭的收入等级。中等收入家庭收入数为 6436 美元 , 3000 美元以下的家庭占全部家庭数的 14.2 % ,1500 美元以下的家庭占全部家庭数的 4.6 % , 5000 美元以下的家庭数占全部家庭的 28.1 %。 美国儿童贫困现象日趋严重 , 当年 “ 儿童的乐园 ” 美景已经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巴尔的摩太阳报在一篇报导中列举美国儿童普遍缺乏妥善照顾的证据。所有孩子中有 20 %是在贫困中长大的 ; 1200 万孩子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险 ; 1500 万孩子被生父所弃养 ; 青春期男女的自杀率在七八十年代里增加了三倍 ; 学业性向测验成绩自 1963 年以来平均下降了 70 % ; 27 %的 13-19 岁的儿童中途辍学。 三 . 美国贫困线、贫困发生率的调整 如前所述贫困线的界定是弹性而又随时变动的。 1960 年至 1983 年美国的人口和贫困线的变化如下: 1960 1965 1970 1973 1975 1980 1983 人口 ( 万 ) 3990 3320 2540 2590 2300 2930 3530 占总人口% 22.2 17.3 12.6 11.1 12.3 13.0 15.2 贫困线标准 ($) 3022 3223 3968 4540 5500 8414 10178 相当 1960$( % ) 1 107 131 150 182 278 338 低于贫困线生活水平的家庭在 1959 年有 18.5 % , 中等收入家庭为 12,119 美元 , 拥有 25,000 美元以上的家庭占 8.5 % ; 到 1978 年中等收入家庭为 17,640 美元 , 低于贫困线生活水平的家庭占 9.1 % , 拥有 25000 美元以上的家庭占到 27.9 %。 70 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保守主义政策的流行 , 贫困发生率上升。 80 年代初期贫困率达到 15.2 % , 1988 年为 13.1 %有 3200 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1988 年老年贫困率在 12 %以上 , 儿童中的贫困率达 1/5, 就种族而言 , 在 1988 年白人只有 10.1 % , 黑人 31.6 % , 西班牙裔 26.8 %。 1992 年上升到 14.5 % ,3,690 万人处在贫困线下。 据谢尔登 · 丹齐格在《向贫困收入开战》一文的分析 1965 年的相对贫困线相当于中等收入的 45 % ; 1978 年绝对贫困线单身成年男子是 2650 美元 , 七口之家的父母健在的家庭为 11038 美元 , 四口之家为 6665 美元。 据 1990 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 自 1970-1988 年间贫困状况变化如下 :1970 年共有家庭 5220 万个 , 中等收入为 30084 美元 , 贫困水平以下 530 万户 , 占 10.1 % , 其中妇女 200 万 , 占 32.5 %。 1988 年共有家庭 6580 万户 , 中等收入家庭 21191 美元 , 贫困水平以下 690 万户 , 占 10.4 % , 其中妇女 360 万 , 占 33.5 %。 按种族分白人 1970 年 4650 万户家庭 , 中等收入为 31209 美元 , 贫困水平以下 370 万户 , 占 8 % , 其中妇女 110 万户 , 占 25 % , 1988 年 5650 万户 , 中等收入 33915 美元 , 贫困水平以下 450 万户 , 占 7.9 % , 其中妇女 190 万户 , 占 26.5 %。黑人 ,1970 年共 490 万户 , 中等收入为 19144 美元 , 贫困水平以下 150 万户 , 占 29.5 % , 其中妇女 80 万 , 占 54.3 % , 1988 年共有 740 万 , 中等收入为 19329 美元 , 贫困水平以下 210 万户 , 占 28.2 % , 其中妇女 160 万 , 占 49 %。 可见自 1970-1988 年间黑人比白人要严重 , 而黑人妇女家庭的情况最为严重。就个人贫困线以下情况来分析 1970 年共 2540 万人 , 占 12.6 % , 个人中等收入男性为 20337 美元 , 女性为 67821 美元 ; 1988 年共 3190 万人 , 占 13.1 % , 个人中等收入男性为 18908 美元 , 女性为 8884 美元 ; 白人 1970 年共 1750 万人 , 占 9.9 % , 个人中等收入男性为 21376 美元 , 女性为 6909 美元 , 1988 年共有 2080 万人 , 占 10.1 % , 个人中等收入男性为 19959 美元 , 女性为 9103 美元 , 黑人 1970 年共有 750 万人 , 占 33.5 % , 个人中等收入为 12675 美元 , 女性为 6290 美元 , 1988 年共有 940 万人 , 占 31.6 % , 个人中等收入为 12044 美元 , 女性为 7349 美元。可见黑人的贫困线以下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白人 , 一般高出约 18.5 到 21 个百分点。而黑人妇女的贫困状况尤为严重。 1959 年美国的一份统计说明 ,1959 年贫困家庭有 1340 万 ,1964 年有 1190 万 ; 贫困发生率 1959 年占 24 % , 1964 年占 19.8 % , 其中非白人的贫困发生率 1959 年为 52.1 % , 1964 年为 43.1 % , 65 岁及以上的非白人 1959 年占 78.5 % ,1964 年占 79.3 %。 1947-1962 年美国贫困家庭数及贫困发生率统计说明 , 1947 年的贫困发生率为 32 % , 1962 年为 20 % ; 65 岁及以上的贫困发生率 1947 年为 57 % , 1962 年 47 % ; 女性的贫困发生率 1947 年占 51 % , 1962 年占 48 % ; 非白人的贫困 发生率 1947 年为 67 % , 1962 年为 44 % ; 南方地区的贫困发生率 1947 年为 49 % , 1962 年为 32 %。农民的贫困发生率 1947 年为 56 % , 1962 年为 43 %。 1962 年的统计数字显示 , 在 65 岁及以上的家庭中占全国家庭的 14 % , 其中贫困家庭占 34 % ; 受教育 8 年或少于 8 年的家庭占 35 % , 其中贫困 家庭占 34 % ; 女性家庭占 10 % , 其中贫困家庭占 25 % ; 非白人家庭占 10 % , 其中贫困家庭占 22 % ; 南方家庭占 30 % , 其中贫困 家庭 Z 占 47 % ; 农村家庭占 7 % , 其中贫困 家庭占 16 %。 1964 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附表 3 说明 1947 年和 1950-1962 年美国家庭的货币收入情况 , 低于 3000 美元 ( 按 1962 年价格计算 ) 的家庭 1947 年占 32 % , 1960 年占 21 % ,1962 年占 20 %低于相当于 3000 美元的指数标准是 1962 年美国社会保障署对四口之家的非农场家庭低收入进行估算。 1980 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提供了 1947-1978 年间 , 美国贫困家庭和个人的货币收入情况 , 它说明中位收入 1947 年 8848 美元 , 1953 年为 10342 美元 ,1966 年为 15134 美元 ,1978 年为 17640 美元 , 其中黑人家庭的中位数收入 1947 年为 4711 美元 ,1953 年为 6012 美元 ,1966 年 9425 美元 ,1978 年为 10879 美元。低于贫困水平的家庭比例 1959 年全国为 18.5 % , 其中黑人家庭占 48.1 % ; 1970 年全为 10.1 % , 其中黑人家庭为 29.5 % ; 1978 年全国为 9.1 % , 其中黑人家庭占 27.5 %。就贫困个人情况看低于贫困水平的 1959 年全国为 46.1 % , 而黑人为 57.0 % ; 1970 年全国为 32.9 % , 黑人为 48.3 % ;1978 年全国为 22.1 % , 而黑人为 38.6 %。 一份有关 1960 年美国贫困线的人口分布情况的统计数字说明 : 收入在 0-2000 美元间的家庭占总人口的 13.0 % , 非白人家庭比例占 31.7 % , 女性比例占 34.0 % , 65 岁及以上的比例占 31.4 % , 居住在农村的家庭比例占 35.8 % , 无工作者占 40.3 % ,0-26 周工作者占 49.3 % , 受教育少于 8 年者占 33.2 %。 1992 年美国的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城市四口之家的标准是年收入低于 14335 美元 , 这一标准线下人口 1992 年为 3690 万人 , 比前 1991 年增加了 120 万人 , 占人口总数的 14.5 %。 在影响贫困的根源中 ,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作 , 在于家庭和个人的劳动力情况。 1962 年有关美国贫困线与劳动力比例情况说明 , 在贫困线以下的 76 %的家庭是非工资所得者的。还有材料显示 49 %家庭非全日工作的 , 也 处于贫困线下。 尽管美国贫困地区分布在不断变化 , 但是大体上南方多于北方 , 农村多于城市 , 旧城市中心多于新城市郊区。有的学者专门研究了美国大都会地区的不平等情况 , 选择 100 个不同类型的 1949-1979 年的大都会地区贫困情况的变化作统计分析 , 发现贫困与经济形势 , 政治情况 , 种族和性别歧视 , 及发展能力等状况密切相关。 一些文章在研究美国贫困性质的变化时认为 , 自向贫困宣战以来 , 贫困率经常起伏不定 , 与此同时 , 贫困人口经历着许多的变化 , 首次显示了贫困现象的立体性变化 , 贫困个人女性化现象多于以往出现的女性贫困家庭 ; 尽管在 1960-1980 年间整个人口年龄老龄段增长 , 但是这一时期老年个人贫困户并没有特别的变化。防止贫困来自经济增长和政府转移支付两个方面 , 然而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也导致贫困现象 ; 随着老龄化和女性户主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增长 , 贫困率增长将高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 在依据贫困线确定社会福利政策的过程中 , 逐渐发现存在一些弊端 , 从而引起了对贫困线确定和作用的讨论。 D·E· 钱伯斯发表文章认为 : 它实际上并没有为政策制定者、公共管理官员或公民所普遍关注 , 因而作为社会的指示器 , 它并不是很重要的 ; 另一个问题是 , 贫困线只暗示公共的许诺以提高最低类型水平的收入 , 而美国很多收入维持项目并没有依贫困线方式来办事 ; 其三贫困线传布了一种错误的印象 , 以为贫困线通常代表着绝对的 , 不变的最低生存标准。文章建议以一种新的贫困线标准来解决上述问题。文章说 , 贫困线除依据食品费用这一基础外 , 还要考虑到遗产和资源 , 转移支付收入 , 儿童照顾费用 , 住房补贴等。 这种综合考虑实际生活水平的思路是有一定道理的。 还有人认为 “ 官方的统计资料低估了贫困的程度。 ” 实际上 , 贫困线是受到最严厉的批评的官方统计数字之一。一些人认为现在的贫困线夸大了美国的贫困的真实情况 ;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贫困线缩小了贫困问题的阴影。节俭食物标准是 50 年代由农业部制定的。先估算出基本的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食物的价格 , 然后再乘以 3 。 “ 很久以前 , 批评家们就注意到了这种测算方法中有几个问题。最重要的是 , 农业部自己承认节俭食物计划并没有保证健康所需要食物的费用 , 甚至没有保证最低限度食物需求的费用。因此 , 建立在这一计划之上的贫困线必然低估了真正维持生计所需的费用。 ” 一个专门研究收入动因的讨论会对贫困家庭进行了研究后认为 1973-1982 年的贫困家庭贫困率提高了 , 但是贫困人口的劳动生产力在经济中的比重也提高了 , 从而得出 “ 努力工作 ” 是 “ 摆脱贫困出路 ” 的结论。 美国人口普查局自 1994 年 1 月开始 , 首次利用计算机帮助调查人员调查家庭收入、就业及其他数据 , 在调查后发表《战后美国贫富收入不均现象的简要分析》报告 , 报告认为 :1968-1994 年间 , 最富有的 20 %家庭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比例从 40.5 %增加到 46.9 % , 而同时其他部分家庭所得不是下降就是停滞。同一期间 , 最富有的 20 %家庭平均收入由 7354 美元增加到 105945 美元 , 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增长了 44 % , 而最贫困的 20 %家庭则平均由 7202 美元增加到 7762 美元 ( 不变美元价格 ), 增长了 7 %。 报告还认为克林顿执政的头两年 , 最富有的 5 %家庭在全国收入中的比例比在里根政府执政的 8 年还要快。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富有讽刺意味的现象 : 以缩小贫富差距自诩的克林顿比起里根来说 , 贫富差距不是缩小了 , 而是更为扩大了。 密执安大学提供的调查数据则认为 :1989 年美国 10 %最富有的家庭拥有全国财富的 61.1 % , 1994 底则达到 66.8 % , 而 10 %最穷的家庭的平均负债 , 则由 1989 年的 4744 美元到 1994 年的 7075 美元。 美国拉塞尔 · 塞奇基金会的迈克尔 · 霍特认为 :1994 年美国 100 万最富有的家庭收入平均为 41.2 万美元 , 而最穷的 100 万家庭的平均收入只有 2930 美元。 对于反贫困战略一直是困扰美国两党政府的重大难题之一 , 也是美国国会长期争论的热点之一 , 还是美国各个社会机构集中研究的攻关课题 , 其中包括动用最新科技手段进行模型测算 , 更是影响美国稳定和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之一 ( 丰裕中的贫困、种族矛盾、精神危机 ), 而这三个问题的经济根源又和贫困紧密相联。如果说在美国 19 世纪的 “ 安全阀 ” 是西进运动 , 那么 20 世纪的 “ 安全阀 ” 是社会保障 , 现在到新的世纪之交 , 社会保障 “ 安全阀 ” 出了故障 , 需要进行修理。 还要提到美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和贫困的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人口集团中 , 属于低和较低收入集团的主要是儿童特别是无家庭依靠的儿童 , 老年人集团 , 妇女集团 , 黑人和少数族裔集团。据 1985 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 在 1964 年 40 %的老年属贫困之列 , 7 %的妇女属贫困之列 , 而 1984 年 20 %的老年属贫困之列 , 13% 的妇女属贫困之列。 据美国人口局的统计材料显示 , 老年收入在除 20 岁以前的年龄段中是最低的集团。关于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 中位数在 33 岁创造了老龄化的最高纪录。据乔 · 卡普奥在《展望未来 ——90 年代及其后的成功战略》一书的研究 , 到 2012 年由于婴儿爆炸年龄段进入退休年龄段 , 因而 65 岁及以上年龄段将出现爆满局面。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改善 , 将使美国人的寿命更长。 尽管如此 , 美国人的退休年龄仍显得年轻。 35 岁及以上年龄段所占比例快速增长 , 到 2000 年有一半选票是 48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90 年代美国人口约 2.5 亿人 , 比 80 年代增加了 10 % , 70 年代增加了 11 % , 60 年代增加了 13 % , 50 年代增加了 19 %。 1946-1964 年是美国的婴儿爆炸高峰。估计 2000 人口为 26774.7 万 , 增加了 7.1 % ;2010 年人口为 28166.9 万 , 增加了 5.2 % ; 2020 年人口为 29180.9 万 , 增加了 3.6 % ; 2030 年人口为 29822.8 万 , 增加了 2.2 % ; 2040 年人口为 30250 万 , 增加了 1.3 % ; 2050 年人口为 30150 万 , 减少了 0.2 %。 美林证券公司的一名主管史蒂芬斯对该公司调查了 400 名年龄在 45-64 岁之间的全职工的情况 , 他们在 2012 年前都会达到 65 岁 , 这些收入在 2-10 万美国之间的职员在退休后得到的社会保险金和公司退休金一般只占退休者收入的 35 % , 所以如果没有必要的积蓄 , “ 他们将成为第一批面临财务困境的婴儿潮时代出生者。 ” 1980-2000 年间 , 美国 75 岁以下人口实际上下降了 , 由 13167.1 万人下降到 12809.3 万人 ; 与此同时 , 35 岁以上的人口上升了 , 由 9608.8 万人增加到 14017.4 万人 , 而 85 岁以上的人口由 250 万人 , 增加到 500 万人。据人口局指数 ,15 岁以下未婚生家庭占 31 % , 高于过去 20 年。 1960 年美国家庭平均有 3.67 人 , 1970 年为 3.58 人 , 1980 年为 3.29 人 , 1988 年为 3.17 人。 1980 年底美国 26 %的家庭的 18 岁以下儿童为单亲家庭。而 1970 年为 12.3 % , 1980 年为 19.1 %。在美国有近 9150 万户 , 其中 2600 万非家庭户 ; 在 6500 万家庭户中 , 18 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有 3350 万户 , 近 1000 万是单亲家庭。 根据统计材料 , 美国非婚生儿童 1960 年 22.5 万人 , 1980 年近 100 万人。在过去 25 年间 , 非婚成年同居增加 , 1970 年代增加了 117 % , 1980-1988 年间增加了 63 % , 总数达 260 万人。关于美国家庭 , 单身户和未婚男女同居的快速增长 ; 美国家庭的规模仍在下降 ; 这种情况使儿童成为第一受害者 , 从而使儿童贫困现象加重。研究材料表明 , 80 年代儿童贫困率呈上升趋势 , 年轻家庭和女性户主家庭成为经济集团中最为困难的部分 , 这样儿童更加贫困。 注释: 尤金 · 斯莫论斯基 , 米切尔 · 温斯坦著 : 《贫困》 , 载格伦 · 波特《美国经济史百科全书》 , 第 2 卷 , 1980 年英文版。 约 · 肯尼思 · 加尔布雷斯 (John Kenneth Galbrath),Affluent Society( 《丰裕社会》 ), Boston, 1958.323p. 迈克尔 · 哈林顿 (Michael Harrington), The Other America,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另一个美国》 ),New York, 1962. 弗 · 斯卡皮蒂 : 《美国社会问题》 , 第 113 页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 , 转引自利昂 · 凯瑟蒂等 :Poverty and Depri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的贫穷和剥夺》 ), 美国政府印刷署 ,1962 年 , 第 19 页。 赫尔曼 ·P. 米勒 (Herman P. Miller) 编 :Poverty, American Style( 《美国的贫困类》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What is Poverty? Who Are the Poor? Belmont,Calif, 华盛顿出版公司 , 第 92 页。 奥斯卡 · 奥纳梯 (O·Ornati), Poverty Amid Affluence ( 《丰裕中的贫困》 ), 纽约 , 二十世纪基金会 ,1966, 第 13 页。 罗伯特 · 基尔帕特里克 (Robert Kilopatrick):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Poverty Line( 《贫困线的弹性收入》 ), 经济学和统计评论 ,1973 年 8 月号。 尤金 · 斯莫伦斯基和米切尔 · 温斯坦 (Eugene Smolensky Michael M.Weinstein):(Poverty)( 《贫困》 ), 载格伦 · 波特主编 : 《美国经济史百科全书》。 8] 巫宁耕 :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 《北京大学学报》 1994 年第 3 期。 美 ] 奥斯卡 · 奥纳梯 (Ornati, Ossac), Poverty in America ( 《美国的贫困》 ), 载 弗曼 , 路易斯 ·A. (Louis· A. Ferman), 科恩布特 , 乔伊斯 . L. (Joyce·L. Kornblut), 希伯 , 艾伦 (Alan·Heber), Poverty America, A book of Readings ( 《贫困的美国 · 文选》 ), The University of Mich. Press, Ann Arbor , 1968. 25p. 莫利 · 奥辛斯基 (Orshansky, Mollie), Counting the Poor: Another Look at the Poverty Protole ( 《贫困在继续》 ), 载 ibid Poverty America, A book of Readings, 73, 134p. 韩纳 · 迈斯纳 (Hannea Meissner),Poverty in the Affluent Society( 《丰裕社会中的贫困》 ),New York , Harper K Row, Publishers,1973,16-17pp. 尤金 · 斯莫论斯基 : 《贫困的今昔》 (The Past and Present Poor) 载 罗伯特 ·W. 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和斯坦莱 · 恩格尔曼 (Stanley Engerman) 编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美国经济史的重新解释》 ), 第 87 页 , 纽约 ,1971 年英文版。奥纳梯 (Ornati):Poverty Amid Affluent( 《丰裕中的贫困》 ), 第 158 页。《美国历史统计》。威廉 ·B· 哈特莱报告 :Reported in Hartly, “Estima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n the U.S.1870-1914” 。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ders,1974 ( 《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年度报告》 , 1974 年。参见劳伦斯 ·M· 米德 (Mead, Lawrence M.),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New Poverty( 《新贫困的新政治》 ), Public Interest 1991 (103), 3-20pp. 美 ]D·K· 阿普尔鲍姆 (Applebaum, D·K.), The Level of the Poverty Line: A Historical Survey( 《贫困线水平 : 历史概况》 ), Social Service Review,51(3): 514-523pp. 1977. 并见 D·E· 钱伯斯 (Chambers, D·E.),The U.S. Poverty Line: A Time for Change ( 《美国的贫困线 : 时代的变化》 ), Social Work 27(4): 354-358p. 1982. 维克托 · 富克斯 (Victor Fuchs):Redefining Poverty and Redistributing Income( 《重定贫困和重新分配收入》 ) in the Public Interest, 8(1967. 夏 ) 。并见维克托 · 富克斯 , Toward a Theory of Poverty( 《向贫困理论接近》 ), 见《贫困的概念》 , 华盛顿特区 , 美国商业会议 ,1956, 第 74 页。 商业部人口局经济顾问委员会 1971 年度报告 (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1971 年英文版。 H·B· 布罗特曼 (Brotman, H·M.), Income and Poverty in 1970-Advance Report( 《 1970 年的收入的贫困 —— 进一步报告》 ),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Social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Washington, D.C., June, 1971, 10p. 世界银行 : 《 1985 年世界发展报告》 , 表 82, 第 229 页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5 年 , 《 1995 年世界发展报告》 , 表 30, 第 221 页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 年。 W· 卡尔 · 比文斯 (W·Carl Bivens),Who Killed John Maynard Keynes, Conflicts in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Policy( 《谁扼杀了梅纳德 · 凯恩斯》 ),Dow Jonus -Irwin Homewood Ill, 1989, 180-182pp. 《世界日报》 , 1991 年5 月20 日 , 转自《今日美国报》 , 1991 年5 月10 日 。 Poverty in American , A Book of Readings( 《美国的贫困 · 文选》 ), 1968 年 , 第 86 页。 见《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91 年》表 B30,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95 年》 , 表 B-30 。 G· 威廉 · 霍兰德 (G·William Hoagl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Transfer Programs in Reducing Poverty, 载保罗 · 萨默斯 (Pual M·Sommers), Welfare Reform in America Perspectives and Prospects, Kluwr- Nijhoff Published, 1980, 58,60pp.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64 年》 ,Table 4 Selected Characteristics and of Poor Families,1962, 第 61 页。 《美国的贫困 : 文选》 , 第 110-111 页。参见萨拉 ·S· 麦克拉纳汉 (McLanahan, Sara S.), 安妮特 · 索伦森 (Sorensen, Annemette), 多萝西 · 沃特森 (Watson, Dorothy), Sex Differences in Poverty, 1950-1980( 《 1950-1980 年贫困中的性别区别》 ), Signs 1989 15(1), 102-104 页。 同上。 《世界日报》 , 1995 年7 月6 日 。 《美国统计摘要》 ,1984 年 , 第 71 页,第 471 、 484 页。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80 年》 , 表 B-25 货币收入 ( 以 1978 美元计 ,1947-1978), 第 232 页 , 1980 年英文版。 谢尔登 · 丹齐格 (Sheldon Danziger), The War on Income Poverty: Achievements and Failures( 《向贫困收入开战》 ), 载保罗 · 萨默斯 (Paul M· Sommers), Welfare Reform in America: Perspectives and Prospects, Kluwr Nijhoff Publkidhed, 1980, 47p. 《美国总统经济报考报告 ,1990 》。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80 年》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66 年》 , 表 18 Number of Poor Households and Poverty, by race, 1959 and 1964, 第 112 页。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64 年》表 7. Number of Families and Incidence of Poverty, by Selecte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1947 and 1962. 第 71 页。 赫尔曼 ·P. 米勒 (Herman P. Miller) 编 :Poverty, American Style( 《美国的贫困类型》 ),Belmont,Calif, 华盛顿出版公司 , 第 96 页 , 表 2 。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1980 年》表 B-25.Money Income(in 1978 Dollars)and Poverty Status of Families and Underlated Indivilated by Race of Head,1947-1978. 第 232 页。前引书 , 《美国的贫困 : 文选》 ,Table A Poverty Linked Populations vs. Total Population,1960, 1968 年 , 第 27 页。 《美国的贫困类型》 ,Table 3.Incidence of Poverty, by Characteristic Relating to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1962, 第 97 - 98 页。 米切尔 · 约翰 · 辛普森 (Simpson, Mociqel John), Income Inequality in Metropolitan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1979: 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 《 1949-1979 年美国大都会地区的收入不平等》 ), Princeton University PhD, 1987, 267pp. 巴巴拉 · 盖尔 · 布伦特斯 (Brents, Barbara Gayle), The Class Politics of Age Politic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935 Social Security Act( 《年龄政治的等级政治 : 1935 社会保障法的发展》 ),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Ph.D, 1987, 342pp. 道格拉斯 ·S· 梅西 (Massey, DFouglas S.), The Structural Causes of Concentrated Urban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都市贫困集中的结构性原因》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D, 1990, 319p. M·S· 希尔 (Hill, M·S·), The Changing Nature of Poverty( 《贫困性质的变化》 ),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79(May): 31-47pp, 1985. D·E· 钱伯斯 (D·E·Chambers), The U. S. Poverty Line: A Time For Change ( 《美国的贫困线 : 适应变化的时代》 ),Social Work 27(4):354-358p, 1982. 埃 · 卡瑞杰 · 斯科尔尼克著 , 张风国等译 , 《星条旗下的阴影 ---- 美国的社会事务与公共政策》 , 东方出版社 , 第 99-100 页。 詹姆斯 · 瑞安 · 斯特罗姆斯 (Stormes,James Ryan),A Class Analysis of the U.S. Poor( 《美国贫困的阶级分析》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h.D 1988, 314p. 史蒂文 · 霍姆斯 : 《最穷者和最富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 《纽约时报》 ,1996 年6 月20 日 。 基思 · 布拉德舍关于美国贫富的调查报告 , 《纽约时报》 , 1996 年6 月22 日 。 合众国际社 ,1996 年8 月19 日 电。 43 乔 · 卡普奥 (Joe Cappo), Future Scope,Success Strategies for the 1990sand Beyond( 《展望未来 ——90 年代及其后的成功战略》 )Longman Financial Services Publishing A Division of Longman Financial Services Institute, Inc. 1990, 3p. E·A· 西格尔 (Segal, E·A.), The Juvenilezation of Poverty in the1980s(1980 年代贫困的少年化 ), Social Work, 36(5): 454-457p, Sept.1991. 参见 I· 加芬克尔 (Garfinkel, I·),The Role of Child Support Insurance in Antipoverty Policy( 儿童支持保险在反贫困政策中的作用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79(May):119-131pp. 1985.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美国社会保障 /2005 年10 月12 日 再发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75.html
个人分类: 社会保障研究(07-11)|3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