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同流合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举报事件效应可忽视私德吗?
热度 1 陈龙珠 2014-5-29 08:59
有位 网友在本博文下点评道,对举报事件 “ 多看公德少看私德 ” 。 本 博 回复道,公德、私德,最好能合二为一。中国发展的特定阶段,私仇以公德形式表达,能带来较大的舆情支持,这是一些人使用的技巧(谋略)。在真正的法制社会,行贿与受贿,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在现时的中国,行贿者举报(以打击)自己的行贿对象而(自己)不被惩处的事,少见吗? 另 外 ,日前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个新闻标题: “ 中纪委如何办案:情妇检举最主动,兄弟揭发最坚决” ( http://www.ceweekly.cn/2014/0519/83241.shtml?bsh_bid=409129963 )。 这是不是意味着,华人学术圈的人际现状,只是华人社会的一个缩影呢? 一 个 事件的综合效应,主要由关注之各人的思想认识决定,受官方舆论和名流观点左右的程度有限。因此,对举报事件,忽视举报者私德的影响,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日 常 不伸手,安心平常日。这是做人的上策。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文阅读印象:可乐的人儿们
热度 9 陈龙珠 2013-12-15 10:25
神奇国度长大的人儿们,大多神奇而怀才不遇,即使做了自己也觉得脸红的事,嘴里说出的却仍是别人的错。 公派出国留学,滞留不归,那不是我的错,原来的国度少自由,原来的单位条件差,留在国外也能为祖国做贡献; 发论文和鉴成果,造假甚至剽窃,那不是我的错,谁让评职称、升职务、报杰青和长江乃至院士,比这些指标呢? 找工作或换岗位,向领导行贿,那不是我的错,许多的其他竞争者一定不会这么干? 指导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公开炫耀责骂,那不是我的错,看不出这是愿铁早成钢的好心吗? ... ...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394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积极的同流合污与无奈的和光同尘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2-12-29 00:34
  我容易吗?!   这是我们经常从国内科学界听到的一句话,其实这样的话在全世界的语境里都可以说,只是人家鬼子的科学界,不科研还有饭吃,大不了也有失业补贴,用这笔钱不时地泡个咖啡馆还是能做到的。   中国一旦打破铁饭碗(也就是不全民tenure了),各类必须的消费就能难倒各路英雄好汉,虽然咱们不是真缺钱,另外还借给鬼子们很多很多钱。   有海龟在国外的时候高喊一切科研支出都要同行评议,要程序,但是一旦到了国内的环境,全变成了“不沾白不沾”、“到手才是钱”原则的信徒,能够忽悠来真金白银谁还管什么同行评议啊。   此所谓“积极的同流合污”,当然,很多人从此闷声大发财去了,但是还有人在科学网这样的平台上继续叫嚣自己以前的观念,希望大家当粉丝来敬仰,很多人自然笑了。   除了积极的一类,也有因无奈而和光同尘的,没有话语权,轻易拿不到人家一句话就可以得到的资源,只好一头扑进俗世洪流中。   也所以,努力的成分就必须包含两类:一类是努力工作,一类是努力自污。   因为这样的做法里有无奈的成分,使得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同流合污”,会解释既然环境如此,人终究违拗不过天去,且也没有做什么违背良心的事情,怎么能叫和光同尘呢?   这么说有他的道理。   章诒和在对一些老先生的回忆录中(那本书现在买不到了),说到两个细节有点意思,一是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在困难时期,让女儿去买豆腐乳,一般都是一次买多种口味的豆腐乳,且分开放置,每每都多要一勺汤浇在固体物上。章发现后,觉得这是“中国最后的贵族”之经典表现,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时刻都要保持自己生活的规范。   其实,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里的那位先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能花几分钱坐好多站公交车去吃自己欣赏的美食,岂不也是身处陋巷而心在云端嘛。   章诒和还有写到史良的细节,史良的毛巾永远是柔软的,而章家的毛巾则可以变成“干鱼”一般,都能剌脸。   《泰坦尼克号》中的罗斯的妈妈,一个破落贵族,为了保持自己的贵族做派,只好寄希望于罗斯的婚姻;但是糟糕的是,女儿又不爱那个能改变人生走向的那位贵族先生,而是和杰克这般除了热情啥都没有的人相爱。   不行,再写就过了,这一篇就到这里吧。
个人分类: 事论|470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