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全阀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管好现代化的安全阀门
黄安年 2013-1-2 10:38
管好现代化的安全阀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1 月2 日 发布 这是我的《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1945-1996 )》一书的结束语 , 写于 1997 年 5 月,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3 月出版。 在这篇结束语中,提出了从立足 21 世纪 , 走向世界的发展角度看 , 在建立和完善我们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 ,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 需要注意处理好十项原则 : ①效率优先 , 兼顾公平的原则。 ②适应生产力发展近期和中期水平原则。 ③工作福利开发脱贫救助赤贫原则。 ④政府、企业、社区、团体、私人和家庭并举的多元原则。 ⑤资金来源多渠道原则。 ⑥福利保障科学管理多层次和精兵简政原则。 ⑦政府宏观控制和管理原则。 ⑧既积极又稳妥的逐步推广原则。 ⑨因地制宜 ,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原则。 ⑩关注特殊利益集团和兼顾各个利益集团原则。 现在 15 年过去了 , 这些原则今天看来依然有可取之处 , 而美国 2012 年年终的财政悬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社会保障的力度需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近期和中期水平、处理好和管理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 , 严防“寅吃卯粮”和有效的宏观管理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提出了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走向丰裕社会和脱贫奔小康的辩证关系 , 同样涉及管好社会稳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阀。 以下是结束语的全文, PDF 版请见《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理论和学说PDF版》(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 年 01 月 02 日 发 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48757 ) ******************** 从以上我们对西方国家和美国各类经济学派对社会福利保障的见解中 , 我们既可以看到美国社会福利保障的成功 , 也可以看出它在新形势存在的严重问题 , 福利改革势在比行 , 无论那个学派在这一点上是认同的 , 但是 , 福利改革向何处去 , 出路何在 , 他们之间的看法却是大相径庭的。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历程 , 这些看法尽管带有资本特色 , 我们绝不能照搬过来 , 但是 , 他们所走过的路却应该被看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 不要忘记 , 美国毕竟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在这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怎样处理丰裕和贫困 , 怎样解决财富的再分配是一个人们共同关注的大事。特别是我们注意到社会福利保障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和持续发展、涉及社会政治稳定 , 进步和发展的系统工程 , 对它的政策的回顾是重要的 , 对它的旁侧是必要注意的 , 对它的前瞻更是必须重视的。人们常说上去容易下 , 下来难 , 这在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制定中是要特别注意的。在困难时期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要考虑到到了发展时期怎么办 ? 在扩张时期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发生困难而力不从心时又怎么办 ? 还有那些影响社会福利保障的人口结构 , 环境资源等变化的因素的影响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及其争论有所了解 , 这对于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是有意义的。 中共中央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 , 九十年代要“深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 “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第五部分 :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说 : “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 , 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 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 , 保持社会稳定 , 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 , 管理要法制化。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别。提倡社会互助。发展商业性保险业 , 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 从立足 21 世纪 , 走向世界的发展角度看 , 在建立和完善我们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 ,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 笔者提出认为需要注意问题 : ①效率优先 , 兼顾公平的原则。没有效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不可能持久 , 也没有生命力的 , 采取违背生产力发展的超前“平等”方法来建立的社会福利保障建筑在损害部分居民利益集团基础上的 , 也是不能持久的。没有相对的公平原则就不可能有安定的现代化环境 , 更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特色。 ②适应生产力发展近期和中期水平原则。不注意这一点 , 就可能说大话兑不了现 , 或者“寅吃卯粮” , 最后造成及其被动的局面 , 出现象西方国家那样的福利危机。这对于处于现代化水平很低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尤为重要 , 搞超出生产力水平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计划是要吃大亏的。在这个问题上的历史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事实上 , 再分配问题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 不能以感情代政策 , 以设想代实践。这里我们尤其要注意到从本世纪 90 年代到下世纪的 30-40 年代是我国劳动力最丰富的时期 , 自下世纪 30-40 年代开始又是我国银色浪潮冲击的高潮时期和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时期 , 因而 , 注视“文革”前后婴儿高峰年龄段的成长中引起的对社会福利保障的影响是特别需要超前研究和思考的。 ③工作福利开发脱贫救助赤贫原则。除了不可抗拒的意外灾害需要政府和全民动员实行救济外 , 单纯性救济弊多利少 , 提倡为工作创造条件的福利措施。单纯救济性扶贫应尽可能地向开发性脱贫转化。赤贫、温饱、小康、富裕的概念不能带有随意性 , 需要科学的量化 , 没有这样的科学量化 , 也就很难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是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 , 但是应当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 , 并采取切实措施 , 逐步把这个差距缩小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们要解决脱贫 , 还要注意新贫困和返贫现象。 ④政府、企业、社区、团体、私人和家庭并举的多元原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主体 , 但是这个主体并不排斥多元 , 尤其在社会保障事业上 , 政府和国家不可能也不应该事事都包起来和管起来。没有多元原则就不可能有持久而切实可行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社会福利保障事业。 ⑤资金来源多渠道原则。这和上面说的多元原则是一个道理。广开财源 , 包括各级政府的、企事业的、社会团体的、私人的、慈善团体和基金会的、民间自助的、家庭的 , 也不排除国外捐赠的 , 只要符合三个有利的总方针何乐而不为之 ? ⑥福利保障科学管理多层次和精兵简政原则。社会福利保障没有科学管理不行 , 一家独管不行 , 机构太多不行。防止管理机构臃肿 , 占了纳税人和捐赠人为福利事业的大量的钱财 , 甚至可能出现的各种腐败和丑恶现象。 ⑦政府宏观控制和管理原则。从宏观控制和管理的角度来说 , 我们要“大政府” , 从社会福利保障的具体操作来说我们要“小政府” , 要中央政府和各省、市地方政府各有其权 , 各守其职。 ⑧既积极又稳妥的逐步推广原则。个别父母官爱搞“短平快”“立杆见影” , 往往积极有余 , 稳妥不足 , 好大喜功 , 一步到位 , 社会福利保障上去容易下来难 , 切忌未加逐步试点 , 全面铺开 , 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⑨因地制宜 ,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原则。不唯书 , 不唯上 , 只唯实 , 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然而有的人只是唯命是从 , 根本不顾实情 , 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 , 而对于社会福利保障来说 , 情况千变万化 , 必须对实情有确切的把握并能跟踪情况的变化 , 否则 , 用意不错 , 效果不佳。 ⑩关注特殊利益集团和兼顾各个利益集团原则。这是一个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相互关系问题。无疑对于特殊的群体必需实施优惠的倾斜政策 , 然而这种政策是以财富再分配为条件的 , 它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 , 而不能习惯于旧有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 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 实行起来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 愿它能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我们自己的路 , 建立我们自己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 建设我们自己的社会福利保障学说 , 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四化大业管好安全阀门。
个人分类: 社会保障研究(07-11)|2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